在家菩薩戒本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在家菩薩戒本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Transcription

1 在家菩薩戒本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2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 死之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 臨師保 則無邊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 : 靈巖山寺念誦儀規題辭

3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浿水長白沙門月璧 集眾偈 ( 鳴鐘 ) 維那念先打鐘或磬三下念完再打三下 降伏魔怨力除結盡無餘露地擊犍槌 菩薩聞當集諸欲聞法人度流生死海 聞此妙音響盡當雲集此 恭攝偈 ( 入堂 儀式開始 ) 維那念一人合掌 持戒清淨如滿月身口皎潔無瑕穢 大眾和合無違諍爾乃可得同布薩 菩薩戒誦戒儀式 3

4 菩薩戒誦戒儀式 4 稟三寶 ( 先拜三拜 ) 塞念一人合掌大眾肅立主事耆宿優婆夷 仰稟十方三寶 今黑白月十五日 ( 或十四日 ) 菩薩戒優婆塞弟 子 等懺悔白如是 懺悔偈大眾同念壓磬小磬大磬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拜下 起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拜下 起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拜下 起

5 禮請誦戒到誦戒居士處先問訊後說 居士慈悲 為眾說戒 ( 代表者說 ) 此說戒事 正當我為 ( 誦戒者說 ) 再同一問訊同到佛前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 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 十方大菩薩皆如雲來集會聽誦戒 )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唱此兩句時誦者拜三拜 南無海會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唱此句時誦者至文殊菩薩座前及主事耆宿優婆塞 ( 夷 ) 前各問訊一次然後上座 菩薩戒誦戒儀式 5

6 菩薩戒誦戒儀式 6 鐘聲偈念者合掌大眾不合掌 鐘聲徧華藏界內佛法揚塵剎國中 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四恩厚德 開經偈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同合掌同念 菩薩淨戒難得聞經於無量俱胝劫 讀誦受持亦如是如說修行者更難 散灑供養偈 ( 年少居士為之 ) 直念無韻維那念一人合掌 散花莊嚴淨光明莊嚴寶花以為帳

7 散眾寶花徧十方供養一切諸如來 行香偈維那念另一居士拈香 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臺徧十方 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熏證真常 請指示偈 ( 誦者白眾 ) 同合掌為句點非磬 稽首和南 敬白大眾 眾差誦戒 恐有錯誤 願同誦者 慈悲指示 誦戒序 ( 誦者說 ) 同合掌 菩薩戒眾等諦聽 菩薩戒誦戒儀式 7

8 菩薩戒誦戒儀式 8 皈命盧舍那十方金剛佛 亦禮前論主當覺慈氏尊 今說三聚戒菩薩咸共聽 戒如大明燈能消長夜暗 戒如真寶鏡照法盡無遺 戒如摩尼珠雨物濟貧窮 離世速成佛惟此法為最 是故諸菩薩應當勤護持 諸優婆塞 優婆夷等諦聽 佛滅度後 於末法中 應當尊敬波羅提木叉 波羅提木叉者 即是此戒

9 持此戒時 如暗遇明 如貧人得寶 如病者得差 如囚繫出獄 如遠行者得歸 當知此則是眾等大師 若佛住世 無異此也 怖心難生 善心難發 故經 云 勿輕小罪 以為無殃 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 剎那造罪 殃墮無間 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壯色 不停 猶如奔馬 人命無常 過於山水 今日雖存 明亦難保 眾等各各一心勤修精進 慎勿懈怠懶惰 睡眠縱意 夜即攝心 存念三寶 莫以空過 徒設 疲勞 後代深悔 眾等各各一心 謹依法修行 應 當學 菩薩戒誦戒儀式 9

10 菩薩戒誦戒儀式 10 十諸居士 今黑白月十 五五 日日 ( 或十四日 ) 作布薩 說菩薩戒 眾 當一心善聽 有罪者發露 無罪者默然 默然故 知諸居士清淨 堪說菩薩戒 已說菩薩戒序竟 今 問諸居士 是中清淨否 三問三打鳴尺諸居士是中清淨 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優婆塞戒經佛說菩薩六重二十八輕戒先誦題目 ( 同合掌 ) 正誦戒本 ( 放掌 ) 自塞雖為身命乃至蟻子誦起善男子優婆夷 至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止

11 在家菩薩戒本 依優婆塞戒經受戒品錄出 殺戒第一 塞善男子 優婆夷 戒 雖為身命 乃至蟻子 悉不應殺 塞若受戒已 若口教授 若身自殺 是人即失優婆夷 戒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 況須陀洹 至阿那含 是名破戒優 塞婆夷 塞 臭優婆夷 是名初重 塞 旃陀羅優婆夷 塞 垢優婆夷 塞 結優婆夷 盜戒第二 塞優婆夷 戒 雖為身命 不得偷盜 乃至一錢 若破是戒 在家菩薩戒本 11

12 在家菩薩戒本 12 塞是人即失優婆夷 塞阿那含 是名破戒優婆夷 是名二重 戒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 況須陀洹 至 塞 臭 旃陀羅 垢 結優婆夷 大妄語戒第三 塞優婆夷 戒 雖為身命 不得虛說 我得不淨觀 至阿那 塞含 若破是戒 是人即失優婆夷 塞況須陀洹 至阿那含 是名破戒優婆夷 塞垢 結優婆夷 是名三重 邪婬戒第四 戒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 臭 旃陀羅 塞優婆夷 戒 雖為身命 不得邪婬 若破是戒 是人即失

13 塞優婆夷 戒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 況須陀洹 至阿那含 塞是名破戒優婆夷 重 塞 臭 旃陀羅 垢 結優婆夷 是名四 說四眾過戒第五 塞優婆夷 戒 雖為身命 不得宣說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塞優婆夷 所有罪過 若破是戒 是人即失優婆夷 戒 是 人尚不能得煖法 況須陀洹 至阿那含 是名破戒優婆 塞夷 塞 臭 旃陀羅 垢 結優婆夷 酤酒戒第六 是名五重 塞優婆夷 戒 雖為身命 不得酤酒 若破是戒 是人即失 在家菩薩戒本 13

14 在家菩薩戒本 14 塞優婆夷 戒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 況須陀洹 至阿那含 塞是名破戒優婆夷 重 塞 臭 旃陀羅 垢 結優婆夷 是名六 結重起輕塞善男子 若受如是優婆夷 塞能獲得如是戒果 善男子 優婆夷 戒 能至心持 不令毀犯 則 戒名為瓔珞 名為莊 嚴 其香微妙 熏無不徧 遮不善法 為善法律 即是 無上妙寶之藏 上族種姓大寂靜處 是甘露味 生善法 地 直發是心 尚得如是無量利益 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二十八輕不供養父母師長戒第一 塞善男子 如佛說言 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不能供養父母

15 塞師長 是優婆夷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耽樂飲酒戒第二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耽樂飲酒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不瞻病苦戒第三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惡心不能瞻視病苦 是優婆夷 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 見乞不與戒第四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見有乞者 不能多少隨宜 塞分 與空遣還者 是優婆夷 音蓋 乞取也 行請也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 在家菩薩戒本 15

16 在家菩薩戒本 16 有作 見四眾尊長不承禮拜戒第五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若見比丘 比丘尼 長老 先宿優 塞婆塞 優婆夷等 不起承迎禮拜問訊 是優婆夷 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 見四眾毀戒心生憍慢戒第六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若見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 夷 毀所受戒 心生憍慢 言我勝彼 彼不如我 是優 塞夷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不持六齋戒第七

17 塞若優婆夷 塞三寶 是優婆夷 受持戒已 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 供養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不往聽法戒第八 塞若優婆夷 塞婆夷 受持戒已 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 是優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受僧用物戒第九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受招提僧臥具床坐 是優婆夷 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 飲蟲水戒第十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疑水有蟲故便飲之 是優婆夷 得失 在家菩薩戒本 17

18 在家菩薩戒本 18 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險難獨行戒第十一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險難之處無伴獨行 是優婆夷 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 獨宿尼寺戒第十二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獨宿尼寺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為財打人戒第十三 塞若優婆夷 塞是優婆夷 受持戒已 為於財命 打罵奴婢 僮僕 外人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19 殘食施四眾戒第十四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若以殘食施於比丘 比丘尼 優婆 塞塞 優婆夷 是優婆夷 蓄貓狸戒第十五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若蓄貓狸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蓄養畜獸不淨施戒第十六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蓄養象 馬 牛 羊 駝 驢 一 塞切畜獸 不作淨施 未受戒者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在家菩薩戒本 19

20 在家菩薩戒本 20 不蓄三衣鉢杖戒第十七 塞若優婆夷 塞是優婆夷 受持戒已 若不儲蓄僧伽梨 衣 鉢 錫杖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作田不求淨水陸種處戒第十八 塞若優婆夷 塞種處 是優婆夷 受持戒已 若為身命須田作者 不求淨水及陸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市易販賣斗秤不平戒第十九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為於身命 若作市易斗秤賣物 一 說價已 不得前卻 捨賤趣貴 斗秤量物 任前平用 塞如其不平 應語令平 若不如是 是優婆夷 得失意罪

21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非時非處行欲戒第二十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若於非處 非時行欲 是優婆夷 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 商賈不輸官稅戒第二十一 塞若優婆夷 塞優婆夷 受持戒已 商估販賣不輸官稅 盜棄去者 是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犯國制戒第二十二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若犯國制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在家菩薩戒本 21

22 在家菩薩戒本 22 得新食不先供三寶戒第二十三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若得新穀 果 蓏 菜茹不先奉獻 塞供養三寶 先自受者 是優婆夷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僧不聽說法輙自作戒第二十四 塞若優婆夷 塞優婆夷 受持戒已 僧若不聽說法讚歎 輙自作者 是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在五眾前行戒第二十五 塞若優婆夷 塞夷 受持戒已 道路若在比丘 沙彌前行 是優婆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23 僧食不公分戒第二十六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僧中付食 若偏為師 選擇美好 塞過分與者 是優婆夷 養蠶戒第二十七 得失意罪 不起墮落 不淨有作 塞若優婆夷 塞受持戒已 若養蠶者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行路見病捨去戒第二十八 塞若優婆夷 受持戒已 行路之時 遇見病者 不往瞻視 塞為作方便 付囑所在而捨去者 是優婆夷 起墮落 不淨有作 得失意罪 不 在家菩薩戒本 23

24 在家菩薩戒本 24 勸讀善持塞善男子 若優婆夷 塞分陀利華 優婆夷 塞婆夷 塞中真實珍寶 優婆夷 塞至心能受持如是戒 是人名為優婆夷 塞中微妙上香 優婆夷 中丈夫之人 中 中清淨蓮華 優 結歎甚難善男子 如佛所說 菩薩二種 一者在家 二者出家 出家菩薩名為比丘 在家菩薩名優婆塞 出家菩薩持出 家戒 是不為難 在家菩薩持在家戒 是乃為難 何以 故 在家之人 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25 優婆塞戒經佛說菩薩六重二十八輕戒 結誦題目 ( 同合掌 ) 結偈 ( 同合掌 ) 明人忍慧強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間安獲五種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 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此是佛行處智者善思量 計我著相者不能信是法 滅盡取證者亦非下種處 欲長菩提苗光明照世間 應當靜觀察諸法真實相 不生亦不滅不常復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結偈 25

26 結偈 26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 菩薩所應作應當次第學 於學於無學勿生分別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訶衍 一切戲論惡悉由是處滅 諸佛薩婆若悉由是處出 是故諸佛子宜發大勇猛 於諸佛淨戒護持如明珠 過去諸菩薩已於是中學 未來者當學現在者今學 此是佛行處聖主所稱歎 我已隨順說福德無量聚 迴以施眾生共向一切智 願聞是法者悉得成佛道 尺鳴一擊 回向如讚佛偈魚磬敲合 誦誦戒功德殊勝行起 者座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到佛前速往無量光佛剎一拜

27 十方三世一切佛二拜一切菩薩摩訶薩三拜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訊 敬謝詞誦者合掌一人說 敬謝大眾 眾差誦戒 三業不勤 戒文生 o 坐久延遲 令眾生惱 望眾慈悲 布施歡喜 問訊 結偈 27

28

29 在家菩薩戒本補充講表 天因法師編著

30

31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將述此戒, 大分為四 : 壹 略明由致 貳 解釋題目 參 隨文釋義 肆 結示勸修 今初 壹 略明由致按此經, 佛為善生長者而說, 故亦名 善生經 凡七卷廿八品, 今即第十四受戒品也 本因善生請問外道禮六方法, 佛以六波羅蜜答之 於此品初, 復明東方即是父母, 南方即是師長, 西方即是妻子, 北方即善知識, 下方即是奴婢, 上方即是沙門 波羅門等 若有供養是六方者, 是人則得增長財命, 能得受持優婆塞戒 貳 解釋題目 一 初釋法題 二 釋譯者 今初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1

32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2 在家菩薩戒本在家 在家者, 大寶積經 云 : 復次長者! 在家菩薩善修學行 所謂家者, 名殺善根, 名不捨過, 害助善業, 是故名家 云何名在? 一切結使在中住故, 故名為在 菩薩 菩薩為梵語菩提薩埵之略譯, 菩提此云佛道, 薩埵此云眾生 謂能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者, 即名菩薩也 戒本 本者根本, 戒為道本, 能生成道務 ; 戒為行本, 世出世行並依承之 釋譯者北涼, 中印度三藏法師, 曇無讖譯 參 隨文釋義 附表一 誦戒序 今說三聚戒 三聚戒者, 出 瓔絡經 聚以總攝為義, 菩薩三聚攝行斯盡 一 攝律儀戒 : 律儀禁惡, 結業煩惱究竟斷故, 即止行也 二 攝善法戒 : 世出世間, 大小修證, 究竟修故, 即作行也 三 攝眾生戒 : 一切含識究竟度故, 即四攝行, 亦名饒益

33 有情戒 賢首 梵網戒疏, 謂攝三聚戒者, 有二義 : 一 若從勝論, 各戒分配三聚 二 若通辨, 一一戒皆具三聚 附表二 殺戒第一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 況須陀洹, 至阿那含 依於淨戒而修念處, 由四正勤修如意足, 方得煖法乃至世第一法, 而階無漏 若破淨戒一切念處慧等, 悉不成就, 如樹無根不發芽莖 ; 如屋無基不立堂構也 所受無作戒品, 清淨道器, 今已毀壞, 故名破戒 譬如死屍無復香氣, 故名為臭 墮在下賤種姓, 故名為旃陀羅 遠清淨道, 故名為垢 難得解脫, 故名為結 問 : 倘能發露, 通懺悔否? 若通懺悔, 法式云何? 答 : 本經未明懺法, 設欲懺悔湏依 梵網 或依 方等 及 觀虛空藏 占察經 等, 隨用一法, 理湏至誠, 乃克有濟 結罪重輕此戒, 備四緣成重 是眾生 眾生想 殺心 前人命斷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3

34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4 惡心出佛身血 諸佛聖人害羅漢 上品害菩薩 佛不受害 害三果以下, 但犯重犯逆 取發趣以上害外凡位未入畢定性者, 但犯重 父母師僧 殺父母 和尚 阿闍梨 是眾生中品害一切人天犯重 解語受戒者犯重 下品害四趣眾生不解語者犯輕 眾生想 眾生眾生疑 非眾生想 眾生想非眾生想 非眾生眾生想 如見蛇誤為繩等, 本無殺心 失戒體 不失戒體, 但數數故傷 都無慚愧 煩惱增上 不知厭捨 亦可失戒 犯重 無犯 如見繩誤以為蛇, 雖無所害, 具有殺心 犯輕垢

35 殺心 通心 隔心 眾生疑犯輕垢 隨有死者皆悉犯罪 都無死者犯方便罪 於彼人本無殺心不結罪 於此人邊仍結方便罪 自身有戒時 前人命斷結重 於現生中前人命斷, 止於捨戒之前 結方便罪 見彼命斷自身捨戒後後命斷時無犯 前人命斷後生自憶宿命 彼人或任勢命斷 或更加方便令斷 先自捨命結重 彼方命斷彼人任勢命斷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5

36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6 不憶宿命 或更加方便令斷, 當知不因前方便死 結輕垢 開緣 見火而捉, 如金無異等, 都不自憶有菩薩戒 後加方便, 由夙業牽, 不自憶知 譬如比丘痴狂心亂, 及病壞心 無犯 狂亂之時, 作殺方便, 得本心後彼人命斷 無犯 不憶宿命, 雖作殺生, 與狂亂心壞同科 善識開遮 唐譯 菩薩戒本 云 : 若諸菩薩, 安住菩薩淨戒律儀 善權方便, 為利他做 於諸性罪, 少分現行 由是因緣, 於菩薩戒無所違犯, 生多功德 謂如是菩薩, 見劫盜賊, 為貪財故, 欲殺多生 或復欲害大德聲聞, 獨覺菩薩 或復欲造多 無間業 見是事己, 發心思惟 我若斷彼惡眾生命, 墮那落迦 如其不斷, 無 間業成, 當受大苦 我甯殺彼墮那落迦, 終不令其受無間苦 如是菩薩, 意樂

37 思惟 於彼眾生, 為當來做 深生慚愧, 以憐愍心, 而斷彼命 由是因緣, 於 菩薩戒無所違犯, 生多功德 異熟果報 一 犯戒果報正報墮三塗 上殺墮地獄 中殺墮畜生 下殺墮餓鬼 餘報 短命 多病 約境 三品眾生分上中下 或約心 殺心猛弱分上中下 約悔不悔 二 持戒果報 十善業道經 於諸眾生普施無畏 造上罪悔過, 轉成中下造下罪覆藏, 轉成中上 三義互成, 事非一致, 故業性差別, 惟佛窮盡耳!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7

38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8 常於眾生起大慈心 永斷一切瞋恚習氣 身常無病 壽命長遠 恆為非人之所守護 常無惡夢, 寢覺快樂 滅除怨結, 眾怨自解 無惡道怖 命終生天 編按 : 此行文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後成佛時, 得佛隨心, 自在壽命 ( 字出自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 ) 附表三 盜戒第二 結罪重輕 此戒, 備五緣成重 是有主物 有主想 盜心 直五錢 舉離本處

39 上品 是有主物中品 下品 佛物 法物 現前僧物 四方僧物 父母師長物 人物 天物 鬼神物畜生物 有主有主疑 犯重 結輕 有主想結重 無主想 有主想無主想 無主有主想 有主疑 無犯 結輕 有主想人物想結重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39 或雖重不失戒

40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0 盜心正是業主 直五錢數取 人物人物疑結重 非人物想 人物想人物想 非人物人物疑 非人物想 古注, 西竺一錢, 直十六小銅錢 結輕 取五錢取直取直五錢物結重或雖重取四錢以下結輕不失戒有意相續者數罪結重 取處 二番三番共取五錢物謂所取物, 此處不直五結重 錢, 但取處直五錢者 直五錢 不直五錢 無意相續者逐次結輕 謂此處直過五錢, 但取處不直五錢者 結輕

41 舉離本處教取 移物令出本界 自移 教他移 方便移 咒移 抵債不還, 或受寄不還, 前人決作失想時 取離教人盜, 前人受教, 取離本處時 結罪 偷稅已過關津, 不復受詰時 教人取某處某物, 彼人於異處取, 或取異物 教者是盜心, 受教者無盜心, 謂是取彼所應取物, 取離處時 教者非盜心, 受教者謂是盜心, 取離處時 教者結方便罪 受教者結重 受教者 教者 教者 受教者無犯 受教者犯重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1

42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2 開緣 教盜四錢以下, 受教者取得五錢以上 教者令盜五錢物, 受教者取得四錢以下 教者 二人共盜取物, 離本處, 直五錢, 雖分時各得減五錢 教者結輕 受教者 各犯重 分取教人盜, 本無心欲取其分, 離處時不結重 後受其分 知是所盜物者結罪 不知者無犯 與想 己想 糞掃想 暫用想 親厚想 無犯若痴狂 若心亂 若病壞 若轉生不自憶等 善識開遮

43 菩薩戒本 云 : 又如菩薩, 見有增上增上宰官, 上品暴惡 於諸有情, 無有慈愍, 專行逼惱 菩薩見已, 起憐愍心, 發生利益安樂意樂 隨力所能, 若廢若黜增上等位 由是因緣, 於菩薩戒無所違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 見劫盜賊, 奪他財物, 若僧伽物, 窣堵波物 取多物已, 執為己有, 縱情受用 菩薩見已, 起憐愍心, 發生利益安樂意樂 隨力所能, 逼而奪取 勿令受用如是財物, 當受長夜無義無利 由此因緣, 所奪財寶 若僧伽物, 還復僧伽 窣堵波物, 還窣堵波 若有情物, 還復有情 菩薩如是雖不與取, 而無違犯, 生多功德 異熟果報一 犯戒果報正報墮三塗 餘報 貧窮 共財不得自在 盜亦三種三品, 牽墮三塗, 例如殺戒所明 二 持戒果報 十善業道經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3

44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4 資財盈積, 王賊水火, 及非愛予, 不能散滅 多人愛念 人不欺負 十方讚歎 不憂損害 善名流布 處眾無畏 財命色力安樂辯才, 具足無缺 常懷施意 命終生天 若能迴向菩提, 後成佛時, 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 後不重出 ) 附表五 大妄語戒第三 結罪重輕

45 此戒, 備五緣成重 是眾生 眾生想 欺誑心 說重具 前人領解 向父母師僧妄語犯重上品境未證他心智者 向諸聖人妄語 是眾生有他心通者 中品境人 下品境 不惑 又能以神力遮餘人令不聞 結方便罪 天無他心通者犯重正是迴惑之境 既有解語受戒之機, 以鼓惑鬼畜, 尤堪作名利媒故 犯重 或可失戒重受 或結不失戒重 眾生想亦當疑僻六句 二重 二輕 二無犯 如前可知 聖人聖人疑 聖人想結輕 聖人想非聖人想稍重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5

46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6 聖人想稍輕 眾生想非聖人非聖人想 非聖人疑 人想 犯重 人人疑 人想 非人想 稍輕 非人想 更輕 非人人想 稍重 人疑 通心 謂欲一切人聞, 隨有聞者結重 犯重 欺誑心於彼人本無欺誑心無犯 隔心 謂本欲此人聞, 此人不聞, 而彼人聞 於此人邊結方便罪 若增上慢, 亦犯輕垢

47 十地辟支等 不淨安般二觀 雖四禪四空 凡外亦能修證, 而是世間勝法故 此佛法二甘露門 今言成就, 即是有證有得 斷結使 離三途, 皆果證中事故 犯重 說重具誤說不遂 若欲說初果誤說二果, 欲說二果誤說初果等, 不遂妄語本懷故 結方便罪 屬凡夫法 若言成就總別相念, 煖頂等法, 乾慧性地, 別十信 圓五品等 或結輕 似不結重 或雖重亦不失戒 虛而不實 若言旋風土鬼來至我所, 若言持戒清淨 善通三藏, 能習禪思等 犯輕垢 領知信服結重向人對面不解結輕追思忽解結重 前人領解點首自肯者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7

48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8 向己 人問得果得道否 默然不言非者 餘小妄語 餘小妄語等, 隨一一語結一一輕垢, 隨多人領解結多多結垢 結輕 若增上煩惱數數違犯, 無慚愧心結重 失戒體 若增上煩惱, 數數違犯, 無慚愧心, 失菩薩戒 失戒後更說, 止得性罪 若深生慚愧, 永斷相續, 亦許更受, 未必須先見相也 開緣狂亂病壞心後生不自憶無犯戲笑說 獨說 誤說向人說十地四果等法, 不言自證 善識開遮 戒本 云 : 又如菩薩為多有情解脫命難, 囹圄縛難, 刖手足難, 劓鼻刵耳剜

49 眼等難 雖諸菩薩為自命難, 亦不妄語 然為救脫彼有情故, 知而思擇, 故作妄語 自無染心, 惟為饒益諸有情故 於菩薩戒無所違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 信樂倡妓吟咏歌諷或有信樂王 賊 飲食 婬蕩 街衢, 無義之論 菩薩於中, 皆悉善巧 於彼有情, 起憐愍心, 發生利益安樂意樂 現前為作倡妓吟咏歌諷 王 賊 飲食 婬 衢等論 令彼有情, 歡喜引攝, 自在隨屬 方便獎導出不善處, 安立善處 菩薩如是現行綺語, 無所違犯, 生多功 德 ( 編按 : 此段文字出自 梵網經合註 ) 異熟果報一 犯戒果報正報墮三塗妄語餘報 多被誹謗 為他所誑 正報墮三塗綺語餘報 言無人受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49

50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0 語不明了 父母師僧人天為上品 約境 對鬼畜等為中品 大妄語佛菩薩聖人為下品 約心強弱又分三品牽墮三塗約悔不悔 小妄語及綺語 則對上境為上品, 罪在欺侮故 對中境為中品, 對下境為下品 又亦約心約悔論三品, 牽三塗也 二 持戒果報 十善業道經 口常清淨, 優鉢羅香 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發言誠證, 人天敬重 常以愛語, 安慰眾生

51 得勝意樂, 三業清淨 言無誤失, 心常歡喜 發言尊重, 人天奉行 智慧殊勝, 無能制伏 若能迴向菩提, 後成佛時, 即得如來真實語 附表六 邪婬戒第四 結罪重輕 此戒, 備三緣成重 是道 婬心 事遂 是道於人天修羅鬼神畜生諸男 諸女三道中 小便道 大便道 口道行婬 於人黃門乃至畜生黃門二道中 於人二根乃至畜生二根 於一切已死者三道未壞於中行婬 大便道 行婬皆犯重口道 婬心 心生喜樂, 如饑得食, 如渴得飲 非如熱鐵刺心, 臭屍繫頸等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1

52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2 於三道中男根得入如胡麻許犯重失戒體 事遂未入而中止結方便罪 開緣 為怨家所執, 如熱鐵刺身, 惟苦無樂 無犯或熟睡不知, 或狂亂壞心, 或轉生不自憶 善識開遮 菩薩戒本 云 : 又如菩薩, 處在居家 見有女色, 現無係屬, 習婬欲法 繼 心菩薩, 求非梵行 菩薩見已, 作意思惟 勿令心恚, 多生非福 若隨其欲, 便得自在方便安處, 令種善根 亦當令其捨不善業 住慈愍心, 行非梵行 雖 習如是穢染之法, 而無所犯, 生多功德 出家菩薩, 為護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 滅, 一切不應行非梵行 異熟果報 一 犯戒果報正報墮三塗 餘報 妻不貞良 不得隨意眷屬

53 母女姊妹六親行婬, 名上品約境餘一切邪婬, 名中品 邪婬己妻非時非處等, 為下品又約心猛弱論三品, 致感三塗 約悔不悔二 持戒果報 十善業道經 諸根調順 永離喧掉 世所稱歎 妻莫能侵 若能迴向菩提, 後成佛時, 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佛般泥洹經 云, 佛告奈女 : 能自滅心, 不邪婬者, 有五增福 一者多人稱譽, 二者不畏縣官, 三者身得安隱, 四者死上天生, 五者從立清淨泥洹道 附表七 說四眾過戒第五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3

54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4 結罪重輕 此戒, 備六緣成重 眾生 眾生想 說罪心 所說過 所向者 前人領解 眾生下境 有菩薩戒比丘比丘尼戒者犯重 上中二境無菩薩戒比丘比丘尼戒者犯輕 有菩薩戒者犯重 但未必失戒 舊云有戒無戒皆輕 無菩薩戒者犯輕 前人犯重罪己失戒者 眾生想 有戒無戒六句, 二重四輕 陷沒心 欲令前人失名利等 未失戒, 或重受者犯重 說罪心犯重 治罰心 欲令前人被繫縛等 正是業主, 不論虛實皆犯罪

55 重名重事作輕想說 作重想重疑說犯重 所說過犯輕 輕名輕事作輕想輕疑說 作重想說犯重 無菩薩戒, 為說菩薩七眾過犯 上中二境犯重 所向者無比丘比丘尼戒, 為說二眾罪過 前人領解口業事遂 開緣 下境不論有戒無戒, 向說 犯輕 據此時結罪 隨語語結 隨人人結 結罪 毀損不深故 若未解時結方便罪 說罪心, 若獎勸心說 及僧差說罪無犯 所向者, 若向上中二境有大乘具戒者, 如法說 實舉其過令彼懺悔 無犯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5

56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6 善識開遮惟除僧差, 及獎勸因緣, 餘悉不開 大寶積經 云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不求他過失, 亦不舉人罪, 離麁語慳悋, 是人當解脫 異熟果報一 犯戒果報若所說是實, 即上品兩舌, 亦兼惡口 若所說不實, 復是妄語 正報墮三塗兩舌 眷屬乖離餘報 親族弊惡惡口正報墮三塗餘報 常聞惡聲 言多諍訟 兩舌惡口, 約境 約心 約悔不悔, 亦各三品, 牽墮三塗也

57 二 持戒果報 十善業道經 得不壞身, 無能害故 得不壞眷屬, 無能破故 得不壞信, 順本業故 得不壞法行, 所修堅固故 得不壞善知識, 不誑惑故 若能迴向菩提, 後成佛時, 得正眷屬 諸魔外道, 不能沮壞 附表八 酤酒戒第六 結罪重輕 此戒, 五緣成重 是眾生 眾生想 希利貨賣 是真酒 授與前人 賣與無醉亂人犯輕 上品賣與有醉亂人 是眾生中品人天 下品 正是所制 舊云結輕, 以亂道義弱故 今云酤與受戒鬼畜等, 亦重 犯重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7

58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8 醉亂 醉亂想 醉亂疑二句 犯重 上品餘四句犯輕 眾生想中品下品想一句, 及下品三句 中品想, 中品疑二句 犯重 下品有戒 有戒想 有戒疑二句 餘四句犯輕 希利貨賣 正是業主 出家菩薩, 一切販賣求利都制 在家菩薩, 只許如法求財, 不許作此惡律儀也 酒色 酒香 酒味, 飲之醉人 犯重 是真酒雖無酒色酒香, 而有酒味醉人 在家菩薩, 或在婬舍, 或賣淨肉 犯輕垢 授與前人 從授受時, 結重 開緣 雖似酒色酒香, 而無酒味, 飲不醉人 無犯 以招呼引召, 不能如酒故

59 藥酒雖亦希利, 不能亂人, 在家菩薩酤者 無犯 善識開遮徧觀律論, 惟遮不開 異熟果報過酒器與人飲酒, 尚云五百世無手, 況復酤酒 薩遮尼乾子經 偈云 : 酒為放逸根, 不飲閉惡道, 寧捨百千身, 不毀犯教法 寧使身乾枯, 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戒罪, 壽命滿百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磨滅 附表九 ( 輕戒 ) 不供養父母師長戒第一此下二十八種失意之罪, 亦名違無作罪, 亦名不淨有作 倘一犯之即應懺悔, 若不懺悔皆能墮落三塗, 不論但三歸菩薩優波塞, 一分乃至滿分無不爾也 世人雖不歸依三寶為優波塞, 亦須供養父母師長, 若不供養亦必有罪, 況為菩薩優波塞耶? 言失意者, 謂失菩提正意念, 亦失世間善意念也 言不起者, 改過自新名之之為起, 起則不致墮落, 不起則當墮落也 言不淨有作者, 善惡皆論無作有作,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59

60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0 今是有作惡, 故名不淨有作也 未受戒前, 未得無作戒體則善名有作, 已受戒後已得無作戒體, 雖犯失意之罪, 僅名有作不淨 以例未受惡戒, 未發無作惡律儀時, 則惡名有作 已受惡戒已發無作, 雖或有時遇生不殺, 遇物不盜等, 僅名有作善也 夫初受戒時即發無作妙戒, 所有功德念念無量, 故於二十八種失意之罪, 雖或偶犯但違無作, 名為有作 如人偶病服藥則痊, 惟不服藥則能致重, 或復致死 倘不受戒, 縱發菩提, 如中陰未曾受身, 依何行菩提道, 紹佛種姓也哉! 優波塞戒經受戒品箋要 附表十 耽樂飲酒戒第二 正法念處經 偈云 : 酒為毒中毒地獄中地獄病中之大病是智者所說若人飲酒者無因緣歡喜無因緣而瞋無因緣作惡於佛所生癡壞世出世事燒解脫如火所謂酒一法若人能捨酒正行於法戒彼到第一處無死無生處開緣

61 以酒為藥無犯以酒塗瘡 善識開遮開者 如末利夫人事 異熟果報 合註 云 : 飲酒之罪, 有五五百果 第一五百世在鹹糟地獄 二五百在佛屎 三五百在曲蛆蟲 四五百在蠅蚋 五五百在癡熱無知蟲 文云五百世無手, 或但舉最後五百也 附表十一 見乞不與戒第四開緣若自無 若求非法物 無犯若不益彼物 若外道求短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1

62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2 若所修法, 未善通利 無犯若知前人不能敬順, 威儀不整 無犯 附表十二 見四眾尊長不承禮拜戒第五開緣若有重病若在說法眾中無犯若坐禪入定 附表十三 不持六齋戒第七 受齋戒緣起 智論 尸羅波羅蜜品 云 : 以六齋日, 是惡鬼奪人命日, 疾病凶衰令人不吉, 是故劫初聖人, 教人持齋作福, 以避凶衰 是時齋法不受八戒, 直以一日不食為齋 後佛出世教語之言, 汝當一日一夜, 如諸佛持八戒, 過中不食, 是 功德將入至涅槃 ( 編按 : 此段文字出自 濟濤律師遺集 \ 卷上 戒品學 ) 受八戒齋功德

63 善生經 云 : 彌勒出時, 百年受齋, 不如我世一日一夜 何以故? 我時眾生具五濁故 是故我為鹿子母說 : 善女! 若娑羅樹, 能受八戒, 是亦得受人天之樂, 至無上樂 善男子! 是八戒齋, 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瓔珞也 如是齋者, 既是易作, 而能獲得無量功德 若有易作而不作者, 是名放逸 開緣不敬好時則善法衰損, 故有罪也 重病無犯 附表十四 不往聽法戒第八 瑜伽菩薩戒本 云 :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 聞說正法, 論議決擇, 憍慢所制, 懷嫌恨心, 懷恚惱心, 而不往聽, 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 若為懶惰懈怠所蔽, 而不往聽 非染違犯 開緣若自修勝業 若重病 無犯若彼顛倒說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3

64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4 若不解 若數數聞, 已受持, 已知義 無犯若如說行 若鈍根, 難悟難受難持 異熟果報 地持經 云 : 菩薩於善知識, 聽受經法 於說法人, 有五處不應憶念, 淨心專聽 一者 不念破戒 謂不念言, 此犯律儀, 不應從彼聽受經法 二者 不念下姓 謂不念言, 我不從彼下姓之人聽受經法 三者 不念醜陋 謂不念言, 我不從彼醜陋之人聽受經法 四者 不念壞味 謂不念言, 我不從彼不正語人聽受經法 但依於義, 不依於味 五者 不念壞美語 謂不念言, 我不從彼麤言說人聽受經法 如是五處不憶念已, 是菩薩勤攝正法 於說法人, 不起嫌想 若下根菩薩, 起

65 人過心, 退不樂聽法 當知是菩薩不能自度, 智慧退減 附表十五 受僧用物戒第九開緣未入僧數, 故不應受也 或於寺中暫用無犯 附表十六 險難獨行戒第十一開緣或先無險難, 至中道時, 忽有險難 或有伴同行, 伴忽命過 無犯或為佛法 或為父母師長不避險阻 附表十七 獨宿尼寺戒第十二開緣設有不得已事, 須得好伴同宿, 非犯 附表十八 蓄養畜獸不淨施戒第十六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5

66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6 問 : 比丘乞食四方, 故不可畜奴婢畜生 今優婆塞未離家業如何不許畜象馬等 又淨施之法當如何作? 答 : 此菩薩優婆塞雖尚居家, 已作人天標榜 故一切畜生皆須淨施 淨施之法, 經未申明 然以理揆之, 應同比丘淨施財寶 雖不畜持仍得作法受用 ( 謂以 象馬等物皆作委寄親友之心, 代彼看養騎用 ) 附表十九 不蓄三衣鉢杖戒第十七問 : 既許儲蓄, 亦許著用否? 若許著用與比丘何別? 或衣制不同, 當云何造? 或著時有別, 復在何時? 答 : 三衣鉢杖本是出家器具 此經但說儲蓄不說著用, 惟方等陀羅尼經制在家二眾, 入壇行道應著無縫三衣 無縫即是縵條, 不同割截 入壇時著, 則非一切時矣 附表二十 行路見病捨去戒第二十八開緣若自有病 無犯

67 若無力 無犯若彼自有力 有瞻病人 肆 結示勸修 錄自 優婆塞戒經 一 業品 云 : 如人重病, 要須眾藥和合治之, 若少一種, 則不能治 何以故? 其病重故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具諸惡故, 要須眾戒然後治之, 若少一戒, 則不能治 二 淨戒品 云 : 善男子! 有三法能淨是戒 : 一者, 信佛 法 僧 二者, 深信因果 三者, 解心 復有三法 : 一者, 親近善友 二者, 聞法無厭, 三者, 至心諮受善知識教 三 息惡品 云 : 善生言 : 世尊! 菩薩已受優婆塞戒, 若有內外諸惡不淨因緣, 云何得離? 善男子! 菩薩若有內外諸惡不淨因緣, 是人應當修念佛心 若有至心修念佛者, 是人則得離內外惡不淨因緣, 增長悲慧 釋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竟 在家菩薩戒本 補充講表 67

Microsoft Word - 25K-在家菩薩戒講記-道源 doc

Microsoft Word - 25K-在家菩薩戒講記-道源 doc 道源法師講 施旺坤敬記 在家菩薩戒本講記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

More information

No.06_在家菩薩戒手冊_Commentary_p90-141_ H-Lung_ok

No.06_在家菩薩戒手冊_Commentary_p90-141_ H-Lung_ok 在家菩薩戒本手冊 HANDBOOK of BODHISATTVA PRECEPTS for LAYPEOPLE BTTS/DRBU/DRBA 在家菩薩戒本手冊 英譯 佛經翻譯委員會 出版法界佛教總會佛經翻譯委員會法界佛教大學美國 加州 柏林根市 Handbook of Bodhisattva Precepts for Laypeople English translation by the Buddhist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662AE61B5D0C2C4A7D9A5BBC4C0B8712D A67EADABB1C6AA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A662AE61B5D0C2C4A7D9A5BBC4C0B8712D A67EADABB1C6AAA92E646F63>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目錄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 緣起 ------------------------------------------ 五在家菩薩戒本釋義 -------------------------------------------------- 七壹 釋題 ------------------------------------------------------- 七貳 釋六重戒 -------------------------------------------------

More information

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雍正皇帝上諭上諭 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 理同出於一原 道並行而不悖 人惟不能豁然貫通 於是人各異心 心各異見 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 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 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為異端 懷挾私心 紛爭角勝而不相下 朕以持三教之論 亦惟得其平而已矣 能得其平 則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 而知三教初無異旨 無非欲人同歸於善 夫佛氏之五戒十善 導人於善也 吾儒之五常百行 誘掖獎勸 有一不引人為善者哉

More information

4-11final優婆塞戒經受戒品講表 - .xps

4-11final優婆塞戒經受戒品講表 - .xps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講表 1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 講表(北梁中印度三藏法師曇無讖譯) 將述此義,大科分四:壹 解釋經題貳 譯主略史叁 隨文釋義肆 結示勸修 2 壹 解釋經題:一 優婆塞梵語upsaka之音譯 又作烏波索迦 優波娑迦 伊蒲塞 意譯為近事 近事男 近善男 信士 信男 清信士 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 受持五戒之男居士 為在家二眾之一,四眾之一,七眾之一 與優婆夷同係在家之信仰佛法者 依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二載,佛陀成道後,至差梨尼迦樹林結跏趺坐,其時,來自北天竺之提謂(梵Trapua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聲聞道和菩薩道的戒律的同異 林崇安教授編 ( 講於中央大學三慧社 ) 一 基本戒律 戒 = 尸羅律 = 毗奈耶 (1) 基本戒律 : 五戒 十善是所有人天乘 聲聞乘 獨覺乘 菩薩乘的戒律根本 (2) 戒, 分性戒和遮戒 罪, 分性罪和遮罪 (3) 五戒 : 1 戒殺 2 戒盜 3

聲聞道和菩薩道的戒律的同異 林崇安教授編 ( 講於中央大學三慧社 ) 一 基本戒律 戒 = 尸羅律 = 毗奈耶 (1) 基本戒律 : 五戒 十善是所有人天乘 聲聞乘 獨覺乘 菩薩乘的戒律根本 (2) 戒, 分性戒和遮戒 罪, 分性罪和遮罪 (3) 五戒 : 1 戒殺 2 戒盜 3 聲聞道和菩薩道的戒律的同異 林崇安教授編 (2014.03.05 講於中央大學三慧社 ) 一 基本戒律 戒 = 尸羅律 = 毗奈耶 (1) 基本戒律 : 五戒 十善是所有人天乘 聲聞乘 獨覺乘 菩薩乘的戒律根本 (2) 戒, 分性戒和遮戒 罪, 分性罪和遮罪 (3) 五戒 : 1 戒殺 2 戒盜 3 戒淫 4 戒妄語, 是性戒 5 戒飲酒是遮戒 殺 盜 淫 妄是性罪, 因為性是不善, 能為雜染, 損惱於他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2 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凡在家受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者 3 4 皆以三皈而納受戒體 出家沙彌十戒 式叉摩那戒 比丘 比 5 6 丘尼戒 菩薩戒雖以羯 磨法 而受戒 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 ˊ ㄐ ㄧ ㄝ 納體 是故三皈為萬行之開初 成佛之樞紐 肆 為何要歸依三寶 佛為覺者 能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2 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凡在家受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者 3 4 皆以三皈而納受戒體 出家沙彌十戒 式叉摩那戒 比丘 比 5 6 丘尼戒 菩薩戒雖以羯 磨法 而受戒 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 ˊ ㄐ ㄧ ㄝ 納體 是故三皈為萬行之開初 成佛之樞紐 肆 為何要歸依三寶 佛為覺者 能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在家 三歸五戒菩薩戒講義 2015/01/06 釋開聖 整理 三歸依 壹 三歸依五戒的由來 1 五分律 卷十五載 世尊成道後七日遊化人間 受五百商 人中的離謂與波利二人供養 並為彼等授二自歸 不久度五比丘 三寶具足 時長者子耶舍為比丘 其父先受三自歸 次受五戒成 優婆塞 由此可知 佛成道之初三寶未具足時 僅授佛 法二歸 戒 耶舍比丘之父 是第一位授三歸五戒的佛教徒 貳 什麼是歸依 又作 三皈依 皈依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瑜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彌勒菩薩說伽菩薩戒本附錄地持菩薩戒本在家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附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彌勒菩薩說錄地持菩薩戒本在家菩薩戒本臺中南普陀寺 -1- 出版說明 本書 瑜伽菩薩戒本 之科判與戒目,係參考引用宗喀巴大師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 遁倫法師 瑜伽論記,及太虛大師 續明法師 瑜伽菩薩戒本講義 彙編而成 戒文乃依據 瑜伽師地論 四十卷本地分中,菩薩地戒品之原文( 大正藏 三十冊p515

More information

惡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深知自身貪欲瞋恚愚癡慳嫉為呵責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見諸外道五通神仙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欲知世間有邊無邊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見聞如來不思議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生憐愍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愛眾生故發菩提心 善男子 菩提之心凡有三種 謂下中上 若言眾生定有性者 云何說言有三種耶 眾生下心能

惡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深知自身貪欲瞋恚愚癡慳嫉為呵責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見諸外道五通神仙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欲知世間有邊無邊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見聞如來不思議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生憐愍故發菩提心 或有眾生愛眾生故發菩提心 善男子 菩提之心凡有三種 謂下中上 若言眾生定有性者 云何說言有三種耶 眾生下心能 優婆塞戒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488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88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林中阿那邠坻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 五百比丘尼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正授八關齋戒 勸修念佛法門 福嚴佛學院院長 / 淨照法師!"# $%&'()*+,)-./0123345 6789:$;?78@ABC8&DE78FG H78IJKLMNOPQR&=STUV8WCNXYZ [\1&]5^_`&ab-cdefg.hi9:$;< =L jklmn&opqrsz[\1t $OFN1Fu 1FvwFsZ[\x&byhil17>zL{ 7}~ & K7 &]5 0L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本經與優婆塞戒本有單行本題為優婆塞戒經受生品者, 即此經之受戒品, 內分六重 二十八輕, 與梵網經之分為十重 四十八輕, 瑜伽菩薩戒本之分為四重 四十三輕 者, 同可別行為常誦之戒本者 釋經經題之優婆塞戒義, 前已言之 其內容共有七卷, 分為二十八品 品即品目, 凡文義相類, 則收為一品 茲將二十八

本經與優婆塞戒本有單行本題為優婆塞戒經受生品者, 即此經之受戒品, 內分六重 二十八輕, 與梵網經之分為十重 四十八輕, 瑜伽菩薩戒本之分為四重 四十三輕 者, 同可別行為常誦之戒本者 釋經經題之優婆塞戒義, 前已言之 其內容共有七卷, 分為二十八品 品即品目, 凡文義相類, 則收為一品 茲將二十八 本經與優婆塞戒本有單行本題為優婆塞戒經受生品者, 即此經之受戒品, 內分六重 二十八輕, 與梵網經之分為十重 四十八輕, 瑜伽菩薩戒本之分為四重 四十三輕 者, 同可別行為常誦之戒本者 釋經經題之優婆塞戒義, 前已言之 其內容共有七卷, 分為二十八品 品即品目, 凡文義相類, 則收為一品 茲將二十八品經文, 依古德分為三分..一 敘啟分, 即 集會一品 二 自發心品至般若品多分, 共二十七品, 皆為正說分,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目錄 0504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書籍光碟 P.34 ~ 無 P.49 1. 何謂倫理觀? 2.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學? 3.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觀? 4. 佛教倫理的實踐法 戒定慧三無漏學 1.1 倫理觀 1.2 倫理學 2.1 佛教即是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2.2 佛教教理的開展 以無常無我為總綱 3.1 中國儒家及西洋耶教的倫理觀 3.2 佛教的倫理觀 4.1

More information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摩譯明沙門智旭箋要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 目次殺戒第一... 3 盜戒第二... 21 婬戒第三... 29 妄語戒第四... 33 酒戒第五... 35 熙願按 : 殺戒第一 四字, 論文義次第, 應在後文 : 願樂欲聞 之後, 佛 告諸比丘 之前 而原本乃列於此, 或譯人偶不及檢 今不敢擅改, 特為注 殺戒第一 3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摩譯明沙門智旭箋要原集

More information

《正理滴點論》解

《正理滴點論》解 慈宗三要 1 目 次 慈宗三要序 3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 7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 31 瑜伽真實義品講要 77 2 慈宗三要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真實義品親聞記 131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講要 147 慈宗三要 3 慈宗三要序 遠稽乾竺, 仰慈氏之德風 ; 邇征大唐, 續慈恩之芳焰..歸宗有在, 故曰慈宗 三要者 : 謂瑜伽真實義品, 及菩薩戒本, 與觀彌勒上生兜率經也 義品, 戒本, 慈氏之說,

More information

楞嚴經講記

楞嚴經講記 五戒修學述要 簡要目錄前言代序 一甲一 安住戒體 四甲二 奉持戒相 二六乙一 不殺生 二七乙二 不偷盜 四八乙三 不邪婬 七 乙四 不妄語 八三乙五 不飲酒 一 五甲三 結示勸修 一一 1 前言代序前言代序我們這次有四堂課的時間 要跟大家共同學習 五戒 修持上一些重要觀念以及方法 在講主題之前 先簡單說明受戒對我們生命的影響 也就是有受戒跟沒受戒有什麼不同 其實 受了戒之後 我們內心最大的差別 就是多了一個清淨的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釋本因敬編儀在家五戒律 -1- 在家五戒律儀釋本因97.08 乙二 五戒律儀丙一 五戒大意丁一 近事五學處 華嚴 云: 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嘆 戒為惑病最勝藥,護諸厄苦如父母,痴暗燈炬生死橋,無涯業海為船筏 五戒戒法亦稱近事律儀,為居家學佛男女所受持之學處 學處一名,通一切戒,故近事律儀,亦名五種學處 近事律儀梵語upa^saka-sam!vara 音譯作鄔波索迦三跋羅,乃別解脫律儀之一;又作近事擁護,指近事所受持之五戒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序 /c"'c{? I 唐沙鬥靜通製 / 夫瀛淚沛廓總川逝而朝宗法性椎宣統口問物而都會是知無 崇昆耶之息弓口絕聽雨華白不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邀孰 致者哉有三織法師是稱玄央弱齡軟俗凝神氣於自雲壯志遊 智耀於 玄妙漱其源者隨迎而不知淵其流者游泳而不測大 之歲搞儲諜而整華田須陀問道之年鏡戒珠而嬉行地愛故炎

序 /c'c{? I 唐沙鬥靜通製 / 夫瀛淚沛廓總川逝而朝宗法性椎宣統口問物而都會是知無 崇昆耶之息弓口絕聽雨華白不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邀孰 致者哉有三織法師是稱玄央弱齡軟俗凝神氣於自雲壯志遊 智耀於 玄妙漱其源者隨迎而不知淵其流者游泳而不測大 之歲搞儲諜而整華田須陀問道之年鏡戒珠而嬉行地愛故炎 內合刊報北時門心月mM1K林校,kt4FMVHJJA 丸之斗,L I l 呼雪 4 序 /c"'c{? I 唐沙鬥靜通製 / 夫瀛淚沛廓總川逝而朝宗法性椎宣統口問物而都會是知無 崇昆耶之息弓口絕聽雨華白不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邀孰 致者哉有三織法師是稱玄央弱齡軟俗凝神氣於自雲壯志遊 智耀於 玄妙漱其源者隨迎而不知淵其流者游泳而不測大 之歲搞儲諜而整華田須陀問道之年鏡戒珠而嬉行地愛故炎惰 耙三眾創膺俊惟蹄旨悟有餘說悼接罩之泰譯愴神理之純傅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菩薩道之修學 大綱 壹 實踐菩薩行的總綱貳 知見與發心之檢視參 修學道次第之建立肆 瑜伽菩薩戒之奉行伍 止觀決定勝之獲得陸 深入佛經藏之要訣 壹 實踐菩薩行的總綱 : 依三心廣修六度 依六度圓滿三心 以四攝成熟眾生 依三心廣修六度 : 菩薩行是非常深廣的, 可從 般若經 的依止三心而行六度萬行來說 三心, 是 :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 偉大目標 ), 大悲為上首 ( 純正動機 ), 無所得為方便 (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五冊 譯者 : 北涼中印度曇無讖三藏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第一冊目次 目 1 受戒品第十四 ( 下 ) 丁二十 正說戒相 1 戊一 六重 1 己一 標示 1 己二 正說 2 庚一 殺戒第一 2 庚二 盜戒第二 86 庚三 大妄語戒第三 97 庚四 邪淫戒第四 106 庚五 說四眾過戒第五 106 庚六 酤酒戒第六 126 己三 結勸 131 戊二 二十八輕戒

More information

練習 1: 表格工具列功能 -2 格式化表格文字 一旦表格配置完畢後, 接下來可以在個別的儲存格中格式化文字, 手動套用段落和字元格式至文字中 除了段落和字元樣式, 當將文字放入表格儲存格時, 還有其他考慮的問題, 像是直書 / 橫書 對齊和方向等 在套用喜歡的格式之前, 可以格式化每一個個別的儲存

練習 1: 表格工具列功能 -2 格式化表格文字 一旦表格配置完畢後, 接下來可以在個別的儲存格中格式化文字, 手動套用段落和字元格式至文字中 除了段落和字元樣式, 當將文字放入表格儲存格時, 還有其他考慮的問題, 像是直書 / 橫書 對齊和方向等 在套用喜歡的格式之前, 可以格式化每一個個別的儲存 壹 Writer 的操作介面 經典 < 十善業道經 >: 若離邪行, 即得四種智所讚法 何等為四? 一 諸根調順 二 永離諠掉 三 世所稱歎 四 妻莫能侵 是為四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後成佛時, 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若離妄語, 即得八種天所讚法 何等為八? 一 口常清淨, 優缽華香 二 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 發言成證, 人天敬愛 四 常以愛語, 安慰眾生 五 得勝意樂, 三業清淨 六 言無誤失,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戒波羅蜜之探討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戒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華嚴經 戒波羅蜜之探討 釋天戒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一 前言 家師於八十四年四月五日以 天戒 為名, 提取法號, 令弟子去受持三壇大戒, 目的就是要以戒為師, 知道我年長出家, 習氣 業障難除, 故希望藉著持戒的法門, 能為我找到一條解脫業苦之道 1, 佛遺教經論疏節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512

512 彰功顯德戒德尊勝㆒壹 五戒學處 ㆒ 彰功顯德 ㆒ 聖教之本 法華經 云: 諸佛世尊唯以㆒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使得清淨 故知大聖降臨,開跡顯本,非無緣由 ㆒切言教,推佛本意, 至㆔皈,皆欲拔濁世眾生之苦,示佛正道,將至涅槃,得清淨法樂,圓證無 菩提,故知 為道制戒,本非世福 華嚴經 亦云: 戒是無 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㆒切如來所讚歎 又云: 戒為惑病最勝藥,護諸厄苦如父母,癡暗燈炬生死橋,無涯業海為船筏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大乘頂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78 No. 478 [Nos. 477, 479] 大乘頂王經 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歸命大智海圓滿淨覺尊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僧八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七冊 第一冊目次 目 1 譯 者 : 北涼 中印度 曇無讖三藏 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五戒品第二十二甲二十二 五戒品第二十二 2 乙一 品題 2 乙二 經文 2 丙一 請法 2 丙二 顯三歸總義 3 丁一 建立信仰正念 3 丁二 珍惜善法因緣 4 丁三 觀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七冊 第一冊目次 目 1 譯 者 : 北涼 中印度 曇無讖三藏 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五戒品第二十二甲二十二 五戒品第二十二 2 乙一 品題 2 乙二 經文 2 丙一 請法 2 丙二 顯三歸總義 3 丁一 建立信仰正念 3 丁二 珍惜善法因緣 4 丁三 觀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七冊 第一冊目次 目 1 譯 者 : 北涼 中印度 曇無讖三藏 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五戒品第二十二甲二十二 五戒品第二十二 2 乙一 品題 2 乙二 經文 2 丙一 請法 2 丙二 顯三歸總義 3 丁一 建立信仰正念 3 丁二 珍惜善法因緣 4 丁三 觀察惡法因緣 5 丙三 判戒罪因緣 6 丁一 區別戒法功用 6 丁二 罪業輕重較量 8 丁三 探究世戒缺失

More information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量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276 無量義經序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 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 而轉 一極正覺任機而通 流轉起滅者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三供本尊 二二佛說法(二) 初千佛上佛說 二千百億釋迦說 三一佛說法(四) 初十處說法 二教起因緣 三降生非一 四為凡說戒 四重頌 五敘結戒 二正宗(二) 初十重(三) 初總標 二別列 三總結 二四十八輕(三) 初總標 二別列 三總結 三流通(二) 初正囑流通 二結頌迴向流通 略疏科文(終) P.

三供本尊 二二佛說法(二) 初千佛上佛說 二千百億釋迦說 三一佛說法(四) 初十處說法 二教起因緣 三降生非一 四為凡說戒 四重頌 五敘結戒 二正宗(二) 初十重(三) 初總標 二別列 三總結 二四十八輕(三) 初總標 二別列 三總結 三流通(二) 初正囑流通 二結頌迴向流通 略疏科文(終) P.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8, No. 6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695-A梵網經略疏序 佛說諸經 取喻多方 皆以發明本源心地而已 今梵網經一百十二卷 分為六十 二品 此品當菩薩心地 仍分上下焉

More information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587 No. 587 [Nos. 585, 586]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More information

大智度論講義(二)v2

大智度論講義(二)v2 序 序 大 智 度 論 是 摩 訶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的 釋 經 論, 向 來 有 佛 教 百 科 全 書 的 美 譽 大 智 度 論 除 了 廣 釋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之 外, 還 引 用 了 大 量 的 經 律 論, 無 論 是 文 獻 研 究, 或 是 修 行 實 踐, 大 智 度 論 皆 具 有 很 高 的 參 考 價 值 不 過, 要 深 入 大 智 度 論 的 內 涵, 必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勸發菩提心集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5, No. 1862

勸發菩提心集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5, No. 1862 勸發菩提心集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862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5, No. 1862 一明菩薩種姓相門二明發心因緣門三顯勝負論門四譬喻讚歎門五勸發勝 劣重廣門六立誓發願門七復說發心及哀愍門八雜明修行及退不退門九依觀普

More information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修訂日期 : 2005/08/28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59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No. 659 [No. 658]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婆伽槃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佛說施燈功德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702 佛說施燈功德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702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 佛有 四種勝妙善法 能令眾生得無量果

More information

這就真教人啼笑皆非! 四 坐高聲現威, 令人畏敬 : 有的出家人, 看到信徒一來, 便訶斥 : 跪下來, 不可以站在佛前! 先給個下馬威, 然後說這是消業障的捷徑 這是作威作福, 是正常弘化的法師不應做的, 也叫做邪命食 五 說所得供養, 以動人心 : 向信徒誇耀自己所受的供養 比如張三送了一個數萬

這就真教人啼笑皆非! 四 坐高聲現威, 令人畏敬 : 有的出家人, 看到信徒一來, 便訶斥 : 跪下來, 不可以站在佛前! 先給個下馬威, 然後說這是消業障的捷徑 這是作威作福, 是正常弘化的法師不應做的, 也叫做邪命食 五 說所得供養, 以動人心 : 向信徒誇耀自己所受的供養 比如張三送了一個數萬 佛遺教經 講記 ( 二 ) 自立法師 在 天台四教儀集註, 把食分為 正命 與 邪命 兩種 乞食 托缽是正命食, 邪命食則可分為以下五種 : 一 為利養故, 現奇特相 : 為了獲得利益 供養而裝模作樣 出家人為了獲得信眾的供奉, 表面上裝做瀟灑自在 甚至已經證悟解脫, 讓他人誤認為是了不起的高僧, 而特別恭敬供養, 這就叫邪命食 二 為利養故, 自說功德 : 為了博取利養, 自誇了不得, 長年拜佛念經不知凡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二發心勝 一念發大悲智之心 超過二乘境界 如昔有二沙彌 發菩提心 阿羅漢返生恭敬 擔衣幞 讓路而行等 三福田勝 假使供養滿閻浮提內阿羅漢 不如一大鵬鳥 此鳥先來 受菩薩戒故 四功德勝 受菩薩戒 喻如日光 無所不照 受聲聞戒 猶如螢火 其光甚微 不可相比故 五受罪輕微勝 受菩薩戒之後 設使破戒 猶勝外

二發心勝 一念發大悲智之心 超過二乘境界 如昔有二沙彌 發菩提心 阿羅漢返生恭敬 擔衣幞 讓路而行等 三福田勝 假使供養滿閻浮提內阿羅漢 不如一大鵬鳥 此鳥先來 受菩薩戒故 四功德勝 受菩薩戒 喻如日光 無所不照 受聲聞戒 猶如螢火 其光甚微 不可相比故 五受罪輕微勝 受菩薩戒之後 設使破戒 猶勝外 No. 1085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59, No. 1085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受菩薩戒儀南岳沙門釋惠思撰夫受大乘戒法 先教請傳授菩薩戒師一人請引 先咨白 後引云 我某甲等 今從大德

More information

Fifty Stanzas of Guru Devotion

Fifty Stanzas of Guru Devotion 中英戒律電子書 菩薩戒 Chinese-English Precepts E-Book for Bodhisattva Vows Transmitted by Living Buddha Lian-sheng Compiled by Alice Yang Published in the padmakumara.org/forum Published on February 1, 2011 Copyright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四 果見法師主講 2013.09.25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今見聞得受持 百千萬劫難遭遇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 前言 四次課程重點 8/7 本經背景 解題 經文架構 大意 序分 8/28 修經之機 此經功德 觀普賢之最初境界 9/04 觀至廣見十方諸佛及佛土 六根懺 1 9/25 六根懺 2 流通分 前兩次課程大綱 一 前言二 ( 正宗分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曲周县 2018 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成绩及拟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考场考号报考科目笔试成绩是否进入面试 第一考场 01 初中语文 67 是 第一考场 02 初中语文 0 第一考场 03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4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5 初中语文 58 第一考场 06 初中语文

曲周县 2018 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成绩及拟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考场考号报考科目笔试成绩是否进入面试 第一考场 01 初中语文 67 是 第一考场 02 初中语文 0 第一考场 03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4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5 初中语文 58 第一考场 06 初中语文 曲周县 2018 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成绩及拟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考场考号报考科目笔试成绩是否进入面试 第一考场 01 初中语文 67 是 第一考场 02 初中语文 0 第一考场 03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4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5 初中语文 58 第一考场 06 初中语文 72 是 第一考场 07 初中语文 70 是 第一考场 08 初中语文 76 是 第一考场 09 初中语文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宣化上人 何謂 辟支佛 呢? 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之聖者, 梵語云 辟支迦羅 瑜伽論記 卷八載 : 若依 智論 二十六卷云 : 辟支佛有兩種義: 一名獨覺, 二名因緣覺 緣覺 指有佛之世, 聞佛開示十二因緣之法, 而得開悟緣起無常之理, 緣斷證真, 得證涅槃者 獨覺 謂無佛之世, 觀生滅無常, 因緣之理, 覺悟無生, 證入涅槃者 無貧尊者阿那律由於供養辟支佛一頓飯, 所以生生世世都享用大富大貴的福報,

More information

清淨 善轉法輪降伏魔怨 不為八法之所污染 得無所畏智辯無滯 心無怯弱猶如師子 意行清淨如明淵池 深廣如海能出眾寶 猶如須彌處於大海 如日盛明照於一切 如月盛滿悉令清淨 雨大法雨如彼龍王 處眾高顯如大梵天 無量弟子悉皆調順 無量釋梵四天王等 瞻仰觀佛心無高下 能令大眾溫光如日眾寶莊嚴 爾時世尊身色熙怡

清淨 善轉法輪降伏魔怨 不為八法之所污染 得無所畏智辯無滯 心無怯弱猶如師子 意行清淨如明淵池 深廣如海能出眾寶 猶如須彌處於大海 如日盛明照於一切 如月盛滿悉令清淨 雨大法雨如彼龍王 處眾高顯如大梵天 無量弟子悉皆調順 無量釋梵四天王等 瞻仰觀佛心無高下 能令大眾溫光如日眾寶莊嚴 爾時世尊身色熙怡 寶雲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658 [No. 659] 寶雲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58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伽耶山頂 與大比丘僧七萬人俱 所作已辦捨諸重擔其心自 在 盡諸有結正見解脫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二屆畢業論文 大乘菩薩行之所依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高明道教授 研究生 : 釋明度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五月 大乘菩薩行之所依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之研究 釋明度 序 華嚴專宗學院自民國六十四年開始成為培養僧伽人材的一個高等學府 面對母院十六年來蓽路藍縷, 戴月披星的努力經營, 院長成公上人不辭辛勞的與諸位教授菩薩們一起為作育僧材而夙夜匪懈 十六年的時光, 好漫長的一段歲月,

More information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8 No. 268 [Nos. 266, 267]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園精舍

More information

30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馬祖道一與洪洲禪思想 / 前言 壹 馬祖道一開悟的機緣 709 788 空大學訊 97. 4. 16 31 677 744 1 32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貳 馬祖的無相心法三步驟 空大學訊 97. 4. 16 33 2 34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叁 洪州禪的特色 一 大珠慧海禪師 ( 西元? 年至 822 年 ) 3 二 石鞏慧藏 空大學訊 97.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犯之義 少有精解 即問伊何為歸戒 何為開遮 亦茫無以應 真益陳君有慨於此 欲因原集增益重梓 以商於予 予亟慫恿之 越數月 君以廣集命予校訂 見其無義 不收 無法不備 而倫次之間 具有道理 始於四分歸戒之從來 訖於梵網重輕之歸 宿 其中受三歸五戒 略示儀則 厭離功德經 引入勝義 護身經 十善業道經 戒

犯之義 少有精解 即問伊何為歸戒 何為開遮 亦茫無以應 真益陳君有慨於此 欲因原集增益重梓 以商於予 予亟慫恿之 越數月 君以廣集命予校訂 見其無義 不收 無法不備 而倫次之間 具有道理 始於四分歸戒之從來 訖於梵網重輕之歸 宿 其中受三歸五戒 略示儀則 厭離功德經 引入勝義 護身經 十善業道經 戒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0, No. 1123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23-A在家律要廣集序 秉無極二五之真精而成人 當思全其為人 而後無愧於天 人各得乎天之全 上 智而下 不能不蔽乎人欲

More information

P. 2 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

P. 2 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8 [No. 83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8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 宋言時稱 )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視讀經典 ( 一 ). 華嚴十地概介 菩薩的學程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的根源 016 歡喜布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U\244h\271D_2_\262`\253H\267~\252G.doc)

(Microsoft Word - \244U\244h\271D_2_\262`\253H\267~\252G.doc) 菩提道次第廣論 講座 (3) 下士道 - 深信業果 目錄 47 23 具三緣 思惟業果之理 245 48 24 四力對治 1 252 49 25 四力對治 2 生起下士道意樂之量 260 50 26 除遣錯誤的知見 266 總講次 深信業果 講次課程內容頁次 25 1 業的四個特質 1 26 2 十惡業 - 殺生 13 27 3 十惡業 - 不與取 26 28 4 十惡業 - 邪婬 38 29 5

More information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TISARATANA VANDANA Salutation To The Triple Gems 禮敬三寶 求授三皈八戒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要義 鄭石岩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目錄 第一講大般涅槃經的旨趣...3 第十六講在生活中修梵行...91 第二講佛大般涅槃的莊嚴...9 第十七講佛如來常住世間...99 第三講供養功德之殊勝...15 第十八講保持純真無邪的心...105 第四講甘露法門的秘密之藏...23 第十九講實現光明高貴的美德... 111 第五講如來法性不可思議...29 第二十講認清佛性無上正法...117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婆塞不定為一事作坑 諸有來者皆令墮死 人死者犯不可悔 非人死者中罪可悔 畜生死者下罪可悔 都無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 是名無烟火坑殺也 毘陀羅者 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 求全身死人 召鬼呪尸令起 水洗著衣令手捉刀 若心念口說 我為某甲故 作此毘陀羅 即讀呪術 若所欲害人死者 犯不可悔 若前人入諸三昧 或天神

婆塞不定為一事作坑 諸有來者皆令墮死 人死者犯不可悔 非人死者中罪可悔 畜生死者下罪可悔 都無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 是名無烟火坑殺也 毘陀羅者 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 求全身死人 召鬼呪尸令起 水洗著衣令手捉刀 若心念口說 我為某甲故 作此毘陀羅 即讀呪術 若所欲害人死者 犯不可悔 若前人入諸三昧 或天神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76 完成日期 : 2002/11/04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76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 爾時淨飯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合掌恭敬 而白佛 言 欲所請求以自濟度

More information

沒有好好持戒, 而想要投生善道 就是天 人, 還有阿修羅, 屬於 三善道 通常講人 天, 阿修羅也算是善道, 但是有時候, 阿修羅也歸於四惡趣之一 這句就是說, 沒有持戒而想要投生天 人 阿修羅這三善道 如鳥無翼欲飛空, 就好像鳥沒有兩個翅膀, 而想要飛到天空上去一樣的 如人無足欲遊行, 就好像一個

沒有好好持戒, 而想要投生善道 就是天 人, 還有阿修羅, 屬於 三善道 通常講人 天, 阿修羅也算是善道, 但是有時候, 阿修羅也歸於四惡趣之一 這句就是說, 沒有持戒而想要投生天 人 阿修羅這三善道 如鳥無翼欲飛空, 就好像鳥沒有兩個翅膀, 而想要飛到天空上去一樣的 如人無足欲遊行, 就好像一個 持戒諸功德 佛法開示 果清律師開示 十華嚴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四品 第十七卷, 大天告善財的法語 我們現 在就念一念, 不妨我念一句諸位也跟著念一句 如諸眾生及草木, 一切生長咸依地 ; 世及出世諸善根, 皆依最勝尸羅地 無戒欲求生善道, 如鳥無翼欲飛空, 如人無足欲遊行, 亦如渡海無船筏 或於日夕三時浴, 或復三時作護摩, 却粒自默如啞羊, 無戒苦身無所利 或大族子旃陀子, 俱能持戒等生天,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善男子聽 汝是菩薩不 ( 答是言 ) 發菩提願未( 答言已發 ) 善男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於是學處 於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善男子聽 汝是菩薩不 ( 答是言 ) 發菩提願未( 答言已發 ) 善男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於是學處 於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律要後集目次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0, No. 1124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誦或本 ( 出地持戒品中菩薩戒本經 故今省之 ) 菩薩戒羯磨文釋 ( 收于續藏經第六十壹套中 ) 重定授菩薩戒法學菩薩戒法梵網經懺悔行法

More information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聖號具足, 萬德莊嚴 佛陀十號圓滿 ( 上 ) 王家軒 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3 期 2016 年 7 月 一 前言 佛陀十號圓滿 :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 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佛陀的尊稱, 如 釋迦牟尼 是 別號 ( 異譯 釋迦文, 義為 能仁寂默, 能仁則大悲度生, 不住涅槃, 寂默則大智冥理, 不住生死 ; 悲智雙運, 立此嘉稱 ), 佛 是通號 ; 別

More information

2014_03_#215.pub

2014_03_#215.pub 矽谷梵音 Pure Sound From Silicon Valley 2014 年 03 月第 215 期 Issue 215, March, 2014 發菩提心之後, 好像放下麵種, 久而久之, 麵便會長大 Bringing forth the Bodhi resolve is like adding yeast to the dough, so that it will rise and expand

More information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六冊 譯者 : 北涼中印度曇無讖三藏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第一冊目次 目 1 淨戒品第十五 甲十五 淨戒品第十五 2 乙一 品題 2 乙二 經文 2 丙一 請法 2 丙二 持淨戒法則 2 丁一 持淨戒總義 2 丁二 修慈悲喜捨 4 丁三 布施正知見 4 丁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六冊 譯者 : 北涼中印度曇無讖三藏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第一冊目次 目 1 淨戒品第十五 甲十五 淨戒品第十五 2 乙一 品題 2 乙二 經文 2 丙一 請法 2 丙二 持淨戒法則 2 丁一 持淨戒總義 2 丁二 修慈悲喜捨 4 丁三 布施正知見 4 丁 會性法師 優婆塞戒經節本講記 第六冊 譯者 : 北涼中印度曇無讖三藏講述者 : 民國 臺灣 會性長老 第一冊目次 目 1 淨戒品第十五 甲十五 淨戒品第十五 2 乙一 品題 2 乙二 經文 2 丙一 請法 2 丙二 持淨戒法則 2 丁一 持淨戒總義 2 丁二 修慈悲喜捨 4 丁三 布施正知見 4 丁四 策勉精進行 5 丁五 抉擇善惡法 6 丁六 觀緣起法則 8 丁七 自度增上緣 9 丁八 利生增上緣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第七章行政工作 93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7.1.1 法律依據 7.1.2 預算收入 94 五 2006 年收入管理 圖表二十六 2006 年收入結構 7.1.3 預算支出 95 圖表二十七 2006 年支出管理 96 圖表二十八 2006 年實際支出結構 圖表二十九 2006 年預算支出與實際支出對比 97 7.2 人員 圖表三十 1999 2006 年人員數目比較表 98 附件行政申訴範疇立案調查個案撮要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2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 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 演說大乘真經 名無量義 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_website version_ FINAL

Microsoft Word -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_website version_ FINAL 塞 集 眾 偈 ( 鳴 鐘 ) 維 那 唸 先 打 鐘 或 磬 三 下 唸 完 再 打 三 下 降 伏 魔 怨 力 除 結 盡 無 餘 露 地 擊 犍 槌 聞 當 集 諸 欲 聞 法 人 度 流 生 死 海 聞 此 妙 音 響 盡 當 雲 集 此 恭 攝 偈 ( 入 堂, 開 始 ) 維 那 唸 一 人 合 掌 持 清 淨 如 滿 月 身 口 皎 潔 無 瑕 穢 大 眾 和 合 無 違 諍 爾 乃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