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國家中心論國家中心論的意涵的意涵與隱喻 中文 國家 一詞, 包括 country,nation 及 state 等 三者間相互構成某種意義之 關聯, 倘分述其個別定義, country 意指一個地理場域 (a geographical area);nation 意 指有共同習俗 源頭或歷史之一個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貳 國家中心論國家中心論的意涵的意涵與隱喻 中文 國家 一詞, 包括 country,nation 及 state 等 三者間相互構成某種意義之 關聯, 倘分述其個別定義, country 意指一個地理場域 (a geographical area);nation 意 指有共同習俗 源頭或歷史之一個"

Transcription

1 壹 前言 國家 (state) 在國際關係研究中向居重要地位, 國家政策是最常受到討論的分析議題 國家之於國際關係演變具有關鍵性影響, 國家決定發動戰爭與否 開放市場規模之大小 是否參與國際經濟遊戲規則 決定遵守國際環境保護規範之程度等等 當前主流國際關係理論學派, 亦以國家為重要分析單元, 新現實主義 (Neorealism) 及新自由制度主義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視國家為主要行為者 (key actor), 並著重國家間行為研究 ; 另強調非國家行為者 (non-state actor) 或批判國家中心論 (state-centric approach) 學派, 亦從未忽略國家角色與意涵探討等, 如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 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ism) 女性主義 (Feminism) 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等, 亦以 國家 為探討主體 (1) 整體觀之, 國際關係理論學說, 強烈呈現出 國家中心論 (state-centric approach) 關於國家中心論意涵, 於本文中有兩個層次意涵, 其一是強調國家為國際政治主要角色, 隱含優於其他行為者之地位, 其二是國家係研究分析國際政治核心單位 國家做為一個分析單元, 實已涵蓋現代性 主權管轄及軍事安全等概念, 並交織成一個概念整體, 這係受到啟蒙運動深遠的影響, 另實證主義 (Positivism) 及現實主義 (Realism) 的盛行, 強化這一組概念結構 在國際關係理論辯論中, 主流學派 ( 實證主義學群 ) 致力鞏固 國家中心主義, 反思學派 後實證主義學派, 則大力批判國家中心論的強勢論述, 致使其他更重要的行動者及議題遭到邊緣化, 相關討論見於第三次大辯論 (Third Great Debate) (2) 本文研究目的非在於辯論國家中心主義優劣與否, 亦非細究各國際關係理論之國家論點, 而是從概念與分析架構之建構性觀點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 申論支持及強化國家中心論立論基礎, 非僅根自單一觀念或分析架構, 而是混合多種概念體系, 並受到實存歷史及主流學說所共同建築合成 ; 本文即在於呈現 國家中心論 所隱含多元 多層次概念體系, 以及如何相互結合成一體, 進而建築國家之於國際政治的獨特性及優越性, 研究者亦可從中清楚了解各種概念交會 共構之錯縱關係 最末, 亦將助於釐清國際關係理論對於 國家 既存角色 (given role) 所投射領域範疇 138

2 貳 國家中心論國家中心論的意涵的意涵與隱喻 中文 國家 一詞, 包括 country,nation 及 state 等 三者間相互構成某種意義之 關聯, 倘分述其個別定義, country 意指一個地理場域 (a geographical area);nation 意 指有共同習俗 源頭或歷史之一個民族 ; 而 state 意指對特定領域行使主權之一組治理 機構 國際關係理論所指涉 國家 傾向於 state 意涵 國際關係中關於國家之基本理解為, 國家涉及四個要素, 分別是異化 集中化 對於領土範圍之權力行使以及對特定領域具行使權威的獨佔權力 (3) 傳統國際關係 理論研究範疇中, 國家 基本上被視為一獨立單位, 存在某一種單一性 (singularity), 蕭 (Martin Shaw) 指出, 在政治及社會理論中, 關於國家概念充斥 各種辯論, 惟在國際關係理論, 似有一固定論點, 即國家為整合為一之主體 (one integrated subject), 為國際體系中相互競爭之行為者 (4) ; 長久以來, 國家已被化約為 國家領土集體 (national territory) (5), 國家係 基於法律及外交目的所形成之人民所 組成領土組織, 作為國際體系合法對等成員 (A state, is a territorial association of people recognized for purpose of law and diplomacy as a legally equal member of the system of states), 另 其為組織人民參與國際體系之工具 (a means of organizing people for the purpose for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6) 經過長久概念發展過 程, 國際關係理論所指涉 國家 已蘊含相當龐雜的實存歷史經驗 概念及理論假 定等元素, 並整合成單一制度形構, 主導近代國際政治廣泛範疇, 建構國家中心論 之理論典範及國際實踐型態, 參見圖一 綜上, 國家被視為世界秩序之基本單元 具有相對同質性 每個國家都為單一現 (7) 象 追求一系列相同的目的 據此, 國內事務與對外事務做出一分為二之切割, 界 定出國內政治及國際政治 國家被視為係強化社會力之核心, 與社會 經濟或文化整 體做出區隔 (8), 這意味著國家與社會分割關係, 更深層意涵是, 國家作為整合社會差 異的單一權威 在國際關係理論建立中, 將國家化約為單一概念, 並不僅為了法律或分析便利性, 更重要的是, 可充分展現主權具體化的呈現 (9) 139

3 法律 領界安全 國際衝突 合作 戰爭 國家 (State) 公共治理 經濟成長 市場 社會秩序 圖一國際關係理論指涉 國家 蘊含元素 ( 整合於國家之中 ) 一 國際關係理論指涉的國際關係理論指涉的 國家國家 ( 一 ) 我者 / 他者切割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家概念起源於三十年戰爭結束後, 於 1648 年簽訂西發里亞條約 (Peace of Westphalia), 並深受政治學國家理論之影響,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的 巨靈 (Levianthan), 建立理論指涉國家原型, 並為後期現實主義所強化 (10) 該原型隱含對特定政治空間所投射之排他性權力, 國家作為最高統治階級, 其行政中樞對合法暴力具獨占權, 合法性基礎來自國家係公民社會之保護者及推動社會與經濟轉變之能動者 (11) 另國家透過對公共與私人空間之劃分, 界定排他政治邊界, 也與公民社會做出區隔, 隱含對政治空間集中化及制度化 (12) 上揭定義投射國際關係理論中所指涉國家內部及涉外功能與特性, 建築出現代國家 (Modern State)( 強調分工管理 提供公共財的功能 ) 主權國家 (Sovereign State)( 國際體系中單一同質的行為者 ) 及安全國家 (Security State)( 抵抗外敵 ) 等概念, 參見圖二 國家中心論作為主流國際關係理論之立論基礎係混合不同關於國家功能角色意涵, 共同建構 凝聚於理性 單一 自我整合之行為者國家之中 (single integrated actor); 深究之, 國家做為單一分析單位, 並非單一獨立概念形構或實踐制度, 理性概念 主權獨立及安全保障, 共同賦予國家中心論觀點之真實性及可靠性 140

4 現代國家 國際關係理論所指涉國家構成意涵 安全國家 主權國家 圖二國際關係理論 國家中心論 構成意涵綜上, 倘僅檢視國家本身的定義並無法獲致明確成果, 另爭論國家重要性與否, 亦唯只有陷入更混亂之辯論 鑒此, 倘從與國家有相互對對應概念加以檢視, 將可建立較明確分析層次, 理解國家中心論之知識體系如何被建構 強化, 此乃鑒於上揭三者概念 ( 現代性 主權及安全 ) 均與國家有對應關係, 且三者間亦存在相互架構 強化關係 ( 二 ) 現代性 (Mo Mode dernity rnity) 之形塑作用國際關係理論對於 國家 之定義, 源自於西方現代政治單元, 即對應現代國家概念, 構成國際關係理論指涉國家原型 現實主義強化國家自利 求生存 不斷競爭等特徵, 另自由主義 ( 或理性主義 ) 則強調國家追求極大利益 精於估算利害得失 整合社會差異等特性 (13), 兩者均呈現 理性 的觀點 現代性思潮盛行下, 國家做為一種至高政治統治形態, 被視為 理性 的實踐 現代性 對當代國家意涵及角色之形塑, 深具影響 現代 一詞, 指涉 當下 (now) 一義, 最早可追溯至十六世紀, 而現代性之意涵, 可追溯至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 十九世紀為現代性興盛期,1890 至 1930 年代則為歐洲社會思想黃金時代, 當時一個重要理論議題就是 現代性, 意味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之轉變, 許多社會思想家都針對現代性來建立理論 現代性發展對應歐洲政治及思潮變遷, 可分成三個階段 : 1. 初期發展階段 : 十五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中期, 對應歐洲擴張, 國家世俗權力及科學自主達到高峰 ; 2. 高度發展階段 : 二十世紀初期止, 對應工業革命時代官僚國家成形及帝國主義 141

5 擴張 ; 3. 晚期發展階段 : 二十世紀迄今, 資本主義達到高峰階段, 西方國家主宰世界政 (14) 治經濟秩序 哈伯瑪斯 (Jügen Habermas) 指出, 歐洲啟蒙運動開始推動所謂 現代性方案 (Project of Modernity), 企圖發展客觀科學 普世律法以及獨立藝術創作, 又稱 啟 蒙方案 (Enlightenment Project) 韋伯 (Max Weber) 以理性化 (rationalization) 或 智識化 (intellectualisation) 指稱現代性, 舉凡西方科學 法律代議制度 大學 教育 資本體制 科層制度等均為理性化表徵 (15) 綜上, 現代性具體呈現於擴展理性概念之組織制度所聚集之觀念與權力 (16) 前揭制度體制都隱含 現代國家 概念及功能 紀登思 (Anthony Giddens) 比較 傳統國家與現代國家時, 指出現代性成為離根 沒有脈絡事件, 形成脫離所本 失本 (disembedding), 貨幣及專家體系係造成失本主要機制 貨幣為交易通貨, 不論何時 何地 何人只要擁有它, 便可進行交易 ; 專業體系指現代社會完全靠 專家來維持其運作 ; 信任 (trust) 係維繫該體系運作關鍵 信任 可被界定為 對一個人 一個體系可靠信賴, 在涉及某些既存結果或事件, 對某些抽象原則之 信賴 紀登思認為, 現代性不具時空因素, 現代世界一種獨特現象, 具突變而不 連續之特性 現代社會關係脫離時空脈絡, 現代社會係民族國家 資本主義和工 業主義所共構之產物 歐洲封建主義下的國家, 逐漸發展成金字塔上下統屬之社 會, 君王在國界內的權力穩固亦利於領土擴張 領土國家間簽屬協議, 不僅可規 範彼此關係, 另促成權力平衡 (balance of power), 在相互尊重領土主權合法性下, 使國家成為最可信之監控體系, 十九世紀配合有效統治手段之產生, 國界 (boundary) 概念不斷被強化 隨著行政權力集中 法律制度發展及財政管理形 式之擴展, 君權神授統治基礎逐漸為世俗化統治之現代政府所取代, 另外交活動 與戰爭頻繁形塑民族國家 (nation-state) 形貌 (17) 二 對國際關係理論之影響 現代性對國際關係理論影響相當顯著且深遠 國際關係兩大理論傳統現實主義及 自由主義即為現代性所建築, 現實主義主張權力平衡, 另自由主義推崇制度主義 (institutionalism) 以現實主義而言,1713 年 烏特勒支條約 (the Treaty of Utrecht) 142

6 確立自我管制權力均勢關係及維護此等均勢係全體成員要務, 這成為現實主義核心內 涵, 即 權力平衡 (balance of power) 概念, 國家如同運行在軌道之行星, 透過相互 引力及排斥力, 在軌道上依次運轉, 呈現引力平衡 在自由主義方面, 十八世紀聖皮 荷爾 (Abbé de Saint-Pierre) 至康德 (Immanuel Kant) 所提倡透過國際制度確保永久和 平 (perpetual peace) 等理念,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理想主義精神內涵 (18) 歸納之, 當代兩大理論傳統現實主義及自由主義, 係現代性思維之產物, 將具有領土制度之政 治統治形式, 即 主權國家, 成為國際政治之構成主體, 對內對外都形成排他性管轄 法制 (exclusive jurisdiction) 及政治場域 亨德里 斯普魯特 (Hendrik Spruyt) 亦指出, 新現實主義關於國家行為 ( 國際體系加諸限制 ) 假設, 隱含從現代主義理解國際關係, 將國家等同西發里亞模式之主權及領土國家表徵, 強調個別單元管轄權的明確分立關 (19) 係, 涵蓋國內及國外層次 領土統治系統主要特徵表現於, 強化所有部分及個人權威成為單一公共領域, 強化 涉及兩種基本空間劃界 : 一為公領域及私領域劃界, 二為對內及對外之劃界 其中公共 領域由獨占合法暴力使用之中央權威所組成, 對內層次, 表現在執法力, 對外層次, 獨 (20) 占意味主權國家發動戰爭權力 國家劃分出公共與私人空間, 也與公民社會政治活動 做出區隔, 隱含對政治空間集中化及制度化 此等關於國家概念與制度建構過程, 與中 (21) 世紀歐洲發展息息相關 現代國際秩序係依循此時空脈絡下國家建構論述, 主流國際 關係理論亦呈現上揭論述, 新現實主義鮮少提及國家形式, 認為不論國家形式或性質為 何, 是為部落 封建 帝國等不同形式政體, 都被化約為功能類似之國家行為者 (state actor), 且具類似的行為模式 ; (22) 舉如 : 競爭 擴張 逐利等 在現代性概念下, 現代國家統治體系特徵, 一個群體集體性異化成具明確領界 固 定及相互排他性之合法領域之飛地 (enclave) (23) 這隱含在既有政治社群之外又建築另 一具有政治統治之權威組織, 從中建築了 國家 之於國際 / 國內政治之崇高地位, 對 內成為中央政府, 對外呈現主權國家之形構 ( 一 ) 現實主義學派 對 ( 新 ) 現實主義而言, 國際關係核心課題在於 : 國家在國際政治中的物質結 構, 國家行動之依據在於權力大小, 這隱含國家角色與國際體系均為跨越時空存 在, 並不會有所變動 (24) 兩次世界大戰 美蘇兩強對抗格局等情勢, 強化現實主義 143

7 論點, 映證權力競逐的國際體系 ; 另現實主義引領安全研究 (Security Studies) 朝 向軍事武力面向, 國家安全 (national security) 化約成軍事安全 軍事武力和某一 個議題相關, 該議題則進入安全議程 (security agenda); 反之, 與軍事無關的議題 就變成低階政治 (low politics) 的議題 (25), 必要時可暫時擱置或犧牲 促使國家安 全凌駕國內議題之上, 更將國家角色置於高無上地位, 國家不但是安全主體, 亦為 安全提供者, 國家中心論更具優越性主流論述 將 安全 定義成國家安全, 隱含對 國家 賦予跨越歷史時空的角色, 認定 其為提供社會與人民安全保障的唯一正當角色, 國內安全不足掛慮, 安全問題僅僅 發生在國界之外 傳統的安全研究論述將 國家 與 安全 兩者緊密相連, 國家 (26) 包含 安全國家 的意涵, 表現於軍事主義及競爭的特性, 遂形成傳統安全觀 (Traditional Security) 傳統安全意指領土的軍事防衛, 亦為現實主義安全論述, 無政府國際體系勢必 導致長期權力競逐局面, 因此國家僅能訴諸自助自救 (self-help), 憑藉軍事力量以 求生存 根據新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華滋 (Kenneth Waltz) 的說法, 國家內部可能會 產生變化, 但是國際體系並不會變動, 渠指出 無政府係戰爭之悲觀成因 (international anarchy is the permissive cause of war), (27) 從國際結構必然性 ( 即無政 府狀態 ), 解釋國家不得不為之困境, 從中賦予國家權力性格, 以及無法避免訴 諸軍事武力之作為 現實主義強化了國家主權不可侵犯典則 國家安全脆弱以及權力競逐等, 不斷 強調軍事威脅, 更加鞏固國家中心論, 使得國家 安全及主權三者連結成一體的最 高政治權威 ( 二 ) 自由主義 現實主義強化外部環境的不安全, 進而形塑 國家 之崇高地位, 實踐安全 保障等同國家邊境安全及免於外力干預內政的典則, 這普遍見於當代國際規範, 如 聯合國憲章 國際體系競爭關係之假定 ( 無政府狀態 ), 緊密地將現代國家 安全及主權等三者結合成一體 國際關係理論另一重要的學派 自由主義, 則 是強化 國家 理性特質, 認為國家皆為理性行動者 (rational actor), 精於計算利 害得失, 這與現實主義立論無異, 差異在於計算方式, 現實主義主張 相對獲利, 144

8 自由主義則強調 絕對獲利, 因此, 國家間合作並非不可能 (28) 有別於政治學的自由主義, 國際關係中的自由主義, 形成一個龐大 多元分 (29) 期的理論社群, 涵蓋不同流派理論 學說等, 已經衍化出相當具 國家中心論 的成分 政治學中自由主義對國家看法十分分歧, 惟國際關係理論中自由主義呈現 出國家中心的觀點及途徑, 與現實主義差異處在於解釋國家行為之面向 事實上自 由主義政治理論亦十分推崇國家角色 (30), 現實主義強調國家能力決定行為模式, 而 自由主義強調國家偏好係為關鍵 另現實主義稱國家行為單一面向 ( 軍事面向 ), 自由主義則認為國家行為多元面向, 國家偏好呈現差異, 取決於一國文化 經濟制 度 政府體制等, 另國家間互動不僅限於政治互動, 亦有經濟 文化交流, 即國際 議題除高階政治外, 亦包含低階政治如貿易 金融 海洋管理 國際環保生態事務 等 自由主義呈現國家行為 權力 決策選項之多元性 現實主義學派發展中, 以華滋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強化並鞏固國家必然性及優 越性 ; 自由主義的發展, 以基爾亨 (Robert Keohane) 及奈伊 (Joseph Nye) 為代表 的 新自由制度主義 亦具有同樣意涵, 在自由主義強調多元 異質的國際政治中, 重新定位並增強國家的角色 比較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制度主義, 可察兩者相近處已大於相異處, 在理論分 析上都強調國家核心角色, 從理性主義及物質觀點來定義國家利益, 以及從自我利 益來界定國際安全內涵, 可参見表一 兩大理論在 1980 年代出現 新 新合流 的現象 (31), 理論爭辯關係逐漸轉為兼容並蓄的合作關係, 最終的差異僅在於對國 際無政府狀態下國家間互動模式之解釋, 前者強調結構觀點, 後者則是強調過程 (32) 觀點 新自由制度主義著眼於國際制度與國家間合作間的關係, (33) 對於國家間合 作的看法比新現實主義所想的更為樂觀 兩者對於推定國家行為有所不同, 惟基本假設已趨於一致, 即 國家 是體系 的主要行為者, 是自利的 ; 另兩者皆從 自利 觀點來定義安全 (34), 換言之, 國家 就是 理性的行為者, 這成為兩者相容之重要基礎 (35) 兩者共同建構強而有力的 國家中心論觀點, 整合理性主義途徑的研究方案 科學概念 承認無政府狀態的命 題 ( 華滋的概念 ) 對合作與制度問題的檢視 ( 基爾亨的概念 ) 等研究架構 新自由制度主義賦予國家更多元的角色, 除了開戰之外, 國家亦可從事與他國 145

9 談判 議價 制定國際規則 進行雙邊或多邊交流合作等非軍事活動, 這亦強化國家在國際政治的單一代表性, 認為精於計算的國家行為者, 會在各式各樣國際賽局中謀取最大利益 表一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制度的比較 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制度主義 代表人物華滋基爾亨 奈伊 國際體系的特徵 國際體系的行為者 國際關係的特質 國家的特徵 無政府狀態特性 : 不會變動 無政府狀態特性 : 有延展性 主權國家主權國家其他的行為者如 : 多國企業或非政府組其他的行為者如 : 多國企業或非政府組織, 皆附屬於國家之下 織, 皆附屬於國家之下 零和賽局生存的場域 1. 理性的單一行為者 2. 利己主義 3. 主權國家 4. 採自助行為 5. 關注安全議題 6. 不具國際的能動性 不必然是零和賽局充滿可能性的場域 1. 理性的單一行為者 2. 利己主義 3. 主權國家 4. 會計算不同目標的利益得失 5. 具有國際的能動性 關注利益相對利益絕對利益 權力策略分佈的觀點調和的觀點 解釋變項 制度研究的取向 合作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 作者整理 國家間權力的分佈態勢 權力分佈的關係霸權穩定論 利益的種類某一議題範圍的相關能力 制度的效益國家間自願性的合作 1. 可能存在, 但是需要霸權維持, 不會持續太久 1. 對於國家長期的利益極大化是必要的 2. 國家間的合作並非自願的, 而是受到霸 2. 霸權是個有利條件, 卻非充分條件 權所迫 參 現代國家 (Modern State) 古代或現代, 國家主要特徵都表現於強制與宰制的力量, 惟國際關係中所指涉國家, 更隱含 現代國家 內涵 (36) 寇斯(Richard Cox) 指出, 國際關係中所指稱 國家, 係 具有疆域性 相對整合及自我治理之政治社會 (any territorial, relatively integrated, self-governing political society), 不同於古希臘 城邦國家 (city state) 或早期 朝代國家 146

10 (dynastic state), 亦不同於當代民族國家 (Nation-state), 而是指涉具有現代概念之政治 (37) 實體 和古代國家不同的是, 現代國家係唯一專業分工的龐大組織 現代國家係一相 (38) 當特殊的統治型態, 其特徵有 : 1. 國家是一個或一組明顯單獨的組織, 界定出公共與私人部門 2. 在其領域內, 國家擁有主權, 或最高的權力 3. 國家主權及於既有領土中的所有個人 4. 官僚組織的結構與編制 5. 國家有能力徵稅來從事活動 綜合相關文獻, 西方政治思想脈絡中, 國家 被化約為 係非人格化及享有特殊合法 及憲政秩序, 具有對特定領域行使行政及控制之職權 (an impersonal and privileged legal or constitutional order wit the capacity of administrating and controlling a given territory) (39) 事實上, 早在古代便有上揭概念, 然而十六世紀以降, 隨著歐洲國家體系發展, 國家概 念才有清楚面貌及特徵 馬基維利 (Nicoolo Machiavellu) 包汀 (Jean Bodin) 霍布斯及 韋伯等相關論點, 建構出 現代國家 的形貌, 成為國際關係中所指涉之 國家 的基 (40) 本特徵 韋伯主張國家應維持廣泛權力與龐大官僚, 其正當性來自於它能提供人民 公 共財 (public goods), 並認為國家係壟斷正當暴力的機構 ; 國家係透過高度精細的社會 分工所建構, 假使沒有分工, 國家就不可能存在, 另國家乃是為維持秩序而實行專業化 與中央集權的機構, 像警政或法庭, 一旦獨立於其他社會生活而存在, 即表示國家已經 建立 (41) 霍布斯認為, 國家係由人類刻意創造之主權實體, 作為維持秩序之工具, 倘無 國家, 將導致毀滅性衝突及兵戎相見之混亂世局 國家概念從脫離宗教宰制的脈絡中衍 生, 長久以來, 被視為去宗教化的政治中心, 權力集中於斯 換言之, 國家可謂世俗化 (42) 並權力集中的政治組織 上揭各項立論, 建構國家中心論正當性及優越性, 國家對內 對外均具有排他管轄權, 目的在於提供安全 秩序及人民生存保障 上揭諸多論點深受 1648 年西發里亞條約所形塑, 確立互為排他管轄的行為主體 ( 國 家 ); 另亦為現代性之產物, 建築現代國家, 被視為進步歷史發展, 認為將揚棄過去人 類生活老舊 雜亂 沒有效益之行事風格, 改以世俗 整齊 理性之進步方式 (43) 現代 國家之成形 擴展, 對應理性概念之擴展 十八世紀理性主義盛行, 亦是現代國家概念 發展頂峰 對於現代國家之推崇, 係現代性具體表徵, 認為現代國家係特殊型態之社會 147

11 組織, 係呈現社會真諦及永恆表徵, 現代國家型態被視為理性概念之具體實踐 另現代性表徵也實現於國家與資本主義擴張, 這一方面形塑現代國家應具備角色與功能, 另一方面將權力更集中於國家這個政治組織之中, 主權國家概念強化國家權力之汲取與集中化 (44) 現代國家與國際關係結合, 賦予國家這個行為者或分析單元無限上綱地位, 對抗神權 宗教勢力等獲獲取勝利成就國家獲取獨占政治地位, 即從獲取管制跨地區性的宗教團體的權力, 進而延伸至行使暴力之合法獨占, 並透過主權表徵成為內部社會空間範疇之對外守門人 (45) 新現實主義所指涉 國家 實為現代國家意涵, 隱含行為同質 單一角色 功能之假設 現代國家說明國家功能特性, 而透過與主權概念相結合所產生國家表徵, 呈現出政治單元間分立 無法重疊的絕對主義, 此種絕對主義, 使得國家透過 主權 成為不同權力範疇整合者 肆 主權國家 主權 與 國家 兩者概念發展有平行時程, 相互凝聚出 主權國家 之單一性 (46) 及絕對外他性特質, 形塑國家之於國際政治的權威地位 1648 年西發里亞條約亦具深 遠影響, 為擺脫宗教干預, 將政治單元整合於具有相同目的與功能之主權單元, 並建立 起對等代表性之國家體系, 並對主權對內 ( 國內社會 ) 及對外 ( 國家體系 ) 賦予排他性 權力, 對內, 國家具有凌駕社會力量權威, 對外, 確立主權不可侵犯典則 從主權外部 意涵, 表現於領土疆域之排他性權力宣示, 實體疆界隱含排除外人之涉入, 內外之分亦 構成我者對他者區分, 於是分出敵我關係, 安全意識亦被統合為抵禦外敵入侵, 主權明 (47) 確切割亦強化安全外部面向及國家與安全兩者之疊合 主權 本身原涵蓋不同價值規範體系, 包括權威 正當性 權力及法律 經濟 政府治理等, 惟在實證主義及現代政治發展雙重影響下, 混雜認同體系被整合成單一認 同主體, 體現於國家主權之型態 ( 參見圖一 ), 而被塑造出整體 (whole) 總和, 其中已 隱含某些差異 (difference) 與認同 (identity) 遭受排除或邊緣化, 另西方近代政治學傳 統 ( 現實主義及自由主義 ) 共同形塑主權特徵, 將個人主權及國際主權共同整合在國家 (48) 主權之中, 呈現出某種單一性, 並拼湊出主權國家特性 在國際關係研究中, 國家主權係不可分割且權力集中之單一權威 不論主權來自世 148

12 襲王權或人民, 皆具最高權威 國家體制有集權 菁英或民主政治, 然不論體制為何, (49) 國民終究為其政府所約束 主權集中政治形態構( 中央政府 ) 成國家要件, 為其公民 (50) 或 / 及其他國家所認同為一單一主權, 即在依特定領土之最高權威 現代國家本身已隱含權力不受到任何限制之隱喻, 不同於封建國家權力分散, 其企 (51) 圖控制或影響其他組織或附屬團體, 展現出 主權 的概念 主權成為賦予國家優越 權力地位重要概念基礎, 展現在權威 權力 暴力及控制幾個面向上 (52), 其概念基礎衍 生自私有權 (private ownership) 的觀念, 衍生出對領土絕對權利主張及禁止他者僭越之 排他性, 從中劃分出國內與國外政治空間 (53) 現代國家發展成 民族國家, 區分統治 者與被統治者, 對疆域行使最管轄權, 並成為合法使用強制力量之獨占者, 其正當性來 自人民忠誠或是同意 現代國家別於過去政治實體之處, 即表現在領土行使權對應確定 疆域範圍 對暴力獨占使用 非個人化政治權力結構及基於代表性 (representation) 及 (54) 責信 (accountability) 之合法性基礎 霍布斯主權論, 即闡明主權內外絕對意涵, 隨著 其論點之盛行, 主權遂成國家權力基礎及展現形式, 國家於是被視為既存自主領土政治 組織, 主權等同國家權力, 以及國家係國家地位構成要素, 這些論點強化國家長久以來 (55) 的優越性 羅吉 (John Ruggie) 以 空間延伸 (spatial extension) 說明現代領土概念, 以及主 權國家如何透過 異化 被塑造 羅吉認為異化係理解國際政治現代性意涵之關鍵分析 (56) 概念, 可從中探索領土空間與統治二者間關係 任何空間延伸都隱含, 人類集體活動 異化過程, 藉此區分出 我者 與 他者, 內與外之區域差異 早期歐洲中古世紀體 系, 亦為異化所產生政治空間及權力結構 空間延伸不必然產生排他性領土及統治形 式, 以歐洲中古世紀統治型態而言, 空間延伸由非排他性領土形式所組成, 權威跨越領 土內外呈現私人化及區塊化之特質, 另統治正當性基礎來自於律法 宗教及各種自然權 利互容習俗所建築之共同體系, 國家並非為完全整合單一權威中心, 受到傳統與社會力 量之作用, 羅吉稱該統治型態係充滿異質 (heteronomous) 國家型態, 其自主性受到限 制, 因此促使國家為擺脫這些 枷鎖 之束縛, 積極朝向同質性國家型態發展, 領土內 權力及終於單一統治權威之中, 空間延伸作用再次發揮作用 (57), 最終出現排他性領土主 權型態 現代主權國家所形成的國際體系, 亦是異化所致 惟相較於中古世紀政治體系, 其主權統治重疊, 政府權力不集中及統治基礎來自法律 宗教及風俗等所形成之共同基 149

13 礎, 現代國家體系係主權獨立互不隸屬之同質性政治組織 國家指涉單一整合公共權威, 主導規則制訂及決策過程, 對內整合社會分歧的權威, 對外則代表全體人民發聲, 國家代表性, 被賦予國際法的地位, 即司法主權的概念, 參與國際法的制訂 (58) 上揭論點即隱含關於國家論述主權優越性, 涵蓋國內及涉外事務 伍 安全國家 (Security State) 國際關係關於 安全 概念之界定, 與國家主權緊密相連 安全 二字, 源自拉 丁文 securitas, 意謂 無慮 (without care), 初始意涵有二, 一為免於危險, 二為免 於擔憂恐懼 ; 據此, 安全原具以人為本 (people-centered) 意涵, 惟數百年以降, 安全已 與國家生存危亡緊密關聯, 而逐漸形成以國家為中心之安全概念 ( state-centric security); 國家中心安全被化約為抵擋外人所組織暴力, 據此區分出國內 / 國外 我 者 / 他者等有形及無形疆域 (59) 歐洲政治發展強化國家與安全兩者關聯性, 如保衛邊境 安全 主權不受侵犯 防止他國干預內政等, 建構安全問題意識, 國家被賦予可靠安全 提供者之角色, 現代國家亦涵蓋安全國家的功能 安全論述強化國家中心論觀點, 將安 (60) 全界定在狹義國家安全面向, 視抵抗外侮為國家首要生存威脅, 界定國家為啟動戰爭 為一合法行為者, 據此, 將視國家為安全最可靠提供者, 在此論述下, 將安全與國家兩 (61) 者建立緊密相連關係, 也強化國家在國際政治核心地位 傳統安全論述就是國家國防 武力運用問題, 美蘇冷戰情勢強化傳統安全理念 歐洲社會學及政治學傳統賦予國家扮演 安全國家 之角色 (62), 並闡述主權與安全相 互連帶關係 自由主義學者洛克 (John Locke) 強調國家行使權力基礎係基於人民利益及 授權, 國家存在目的旨在保護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 ; 德國歷史傳統論點以韋伯為代表, 認 為國家是於特定領土具有合法暴力之獨占性機關 秩序維持 社會整合 抵抗外來入侵 戰爭啟動等共同建構國家與安全間對應關係 综言之, 國家對特定領土範疇汲取主權所附 帶權威關係, 其正當性來自宣稱有能力提供人民公共財, 其中最要者即為對抗外來威脅之 安全承諾, 另尚包括兌現現代國家對應公共角色, 如 : 建立國內法治與秩序 提供經濟福 祉及社會正義等 (63) 國家同時扮演國內秩序維護者及對抗外敵的守護者之雙元角色 國家中心之正當性受到強化, 建立在有能力提供人民及國家安全保障, 這呼籲現 代國家提供人民公共財之功能 ; 另就安全層次而言, 人民安全寄託於國家的絕對權力 150

14 中, 國家成為發動戰爭之關鍵行為者, 另對內為唯一使用暴力的合法者 將人民 社 會安全統合在國家安全之中, 這反映霍布斯的國際觀, 認為國際關係充滿競爭, 十分 危險, 個人與家庭不論多強大, 仍不足確保自身安全, 因此必須寄望於巨靈 (Leviathan) 在霍布斯的論述下, 國家被化身為人民安全守護者, 人民權利整合在國 家安全之下 國家被賦予父權角色及男子氣概 (masculinist) 特質, 暴力 權力及戰爭 等三者共構成國家的安全角色 現實主義更加強化 安全國家 的概念, 該學派從外部環境的不安全, 推論國家安 全首重於軍事防衛, 以確保領土完整無害, 参見圖三 現實主義認為, 無政府國際體系 勢必導致國家陷入無止盡權力的競逐, 是故, 國家僅能訴諸自助自救的行為, 可憑藉者 唯有軍事力量無他 根據華滋的說法, 國家內部可能會發生變化, 惟國際體系並不會因 (64) 此有變 因此, 國家安全意謂一國政府對抗 嚇阻外來軍事威脅的防衛 ; 基於國家安 全至上的思維, 國內安全 (internal security) 任何議題皆為次要, 無法超越國家對外安全 (external security) 之優越性 國家安全 ( 國防軍事 ) 主權 ( 西發里亞概念 ) 國家中心論正當性與真實性 國際體系 ( 無政府狀態 ) 圖三 國家安全 主權與國際體系三者連帶關係綜上, 安全國家 指涉兩種安全意涵, 其一是對外係強大軍備以抵抗侵略者 ; 其二是內係防止破壞國內和平穩定之蓄謀者 在兩種安全意涵下, 國家不論對外或對內, 都可享有絕對權力, 對外可發動戰爭, 對內可合理使用暴力維持秩序 (65) 從傳統國際關係脈絡觀之, 安全 即是武力使用的問題, 舉如 : 如何制止與對抗侵略, 概括而言, 即戰爭與和平的課題, 及各國政府的安全戰略 (66) 冷戰時期, 國際安全議題圍繞在兩強對抗情勢, 以其兩極體系衍生的區域與國家安全 在核武嚇阻的國際 151

15 秩序下, 軍事戰略係首要的安全議題, 如 : 圍堵政策 彈性回應 低盪等等 傳統安全, 簡言之, 即現實主義所主張的 軍事安全, 如何保衛國家之現狀免於外來的軍事威脅 現狀 意謂國家政治獨立與主權的統一, 若現狀遭到破壞, 那就會發生戰爭 和平的 情勢為國家的邊界受到認同且一成不變, 國際體系中沒有藉由武力改變國家邊界的任何 (67) 行動 在主流的安全研究中, 國家安全或國際安全均隱含國家中心安全思維, 國家間 戰爭與軍備擴張係影響國際和平之要因 將安全定於國家軍事安全, 隱含對 國家 賦予跨越歷史時空的角色, 認定其為提 供社會與人民安全保障的唯一正當角色, 國內安全不足掛慮的, 安全問題僅出現在國界 之外 羅索 (Stephen Del Rosso) 指出, 安全呈現軍事主義面向, 和近代國防武器發展息 息相關, 軍事能力提升, 加上官僚體制擴大強化國家角色, 到了後來國家不但成為安全 (68) 提供者, 還成為安全詮釋者, 即安全內涵為統治者所定義 陸 結論 當代國際關係理論, 呈現強烈 國家中心論 傾向, 蔚為主流觀點, 新現實主義及新自由制度主義之強力捍衛, 功不可沒 ; 該兩大學派所指涉 國家 意涵意十分清晰, 即理性 自私永遠知道如何謀取最大利益及擅於攻防 競爭的行動者等等, 為國際體系核心構成單元及分析基礎 這即為 國家中心論 重要內涵 1980 年代末期, 隨著 第三次辯論 盛行, 該論點受到多方檢視及批判, 意圖解構國家被強加賦予的崇高地位, 實證主義與後實證主義形成兩大對抗學術社群 然本文非旨在爭論國家是否優於其他行動者 或檢視國家是否必然為提供安全 秩序及社會服務的角色, 亦非申論是否應支持或否定國家正當性及重要性等, 若此, 似僅流於應然面或規範面的爭論, 無助於深刻剖析, 國家與國際政治相互形塑 建構的長遠發展關係, 亦將脫離歷史脈絡之探索 鑒此, 本文致力探討國家中心論成為國際關係理論核心分析基礎, 觀點及分析架構之長遠發展, 並非源自單一概念體系, 係混合不同時空背景歷史事件 學說概念等, 從不同論述型態建構並強化國家構成國際政治必然性及分析效益 宗教戰爭後的國際情勢 1648 年西發里亞條約及 1713 年烏特勒支條約等簽訂 十八世紀現代性思潮擴展 兩次世界大戰及美蘇冷戰等, 共同形塑國際關係理論中 國家 多重角色及功能, 包括 : 提供國內秩序 安全及社會福祉之 現代國家 行使領土排 152

16 他管轄權之 主權國家 及確保國土免於侵略之 安全國家 有效統治對應國家具有合法暴力之獨占權 ; 主權獨立對應國家在國際場域單一代表性 ; 及安全保障則對應國家發動戰爭的職權及壓縮國內議題的管控權 ; 該三者共構國家的理論實存的正當性及優越性, 亦形塑當代國際政治重要規範及實踐, 參見圖四 國家 安全國家 ( 危險外在 ) 防止侵略 威嚇 權力平衡 主權國家 ( 排他管轄 ) 對外單一代表性 不干預他國內政 平等國際司法地位 現代國家 ( 理性概念 ) 公共治理 發展經濟 社會整合 圖四共構 國家中心論 之三大論述現代性接櫫理性 進步觀念, 創造出脫離神權 宗教 社會勢力等支配的世俗統治型態, 凝聚於 現代國家 之治理制度 主權觀念盛行, 領土統治獲得高度制度化, 擴大現代國家職權及對外代表性, 主權國家 成為國際政治主要能動者及分析單元 ; 內部秩序及外部威脅共同建造國家為最高公共權威之角色 ; 而高度強調主權不可逾越及領土安全之典則, 形成防禦外侮的安全意識, 國家對外安全甚可凌駕國內議題, 安全寄託於國家行動者之中, 凝聚出 安全國家 形象 現代國家成為展現內部及外部主權的統治機構, 安全危機感強化現代國家角色及權力, 三者之間互為連帶關係 ; 倘以 主權 為中介數, 為確保主權無虞, 亟需防止外敵入侵 他國干預內政, 這將增強安全國家角色, 擴大國防軍備, 亦將同時擴大國家政府職權及權力基礎, 如透過課稅 徵兵及武器軍售 軍事同盟談判等 另倘國家無法符合現代國家要件, 中央政府將失去管理 控制權力之正當性, 主權及安全亦將陷入困境 這已非爭執國家中心論觀點優劣或真偽, 而是論述與實踐的對應之強化或弱化關係 據此, 倘單從其中一者探究, 將無法清楚國家中心論觀點所連結之強力論述, 最終將流於規範面 認識論或方法論的爭辯困境 國家中心論 非僅呈現強者觀點或主流論述推定假說, 事實上也呈現啟蒙運動以 153

17 來所揭櫫之現代 進步 同質化約之理性思想, 在國際政治權力現實的脈絡中, 區分我者 / 他者及公 / 私領域 權威 國家利益 管制力量及領土防衛等諸多觀念與典則, 共同成就國家中心論之真實性及優越性 將人民與社會福祉完全寄託於國家作為, 隱含 理性主義 觀點, 認為國家必然是理性行為者, 將追求國家利益極大化, 以確保人民安全與發展 此立論成為主流國際關係理論如新現實主義 新自由制度主義等強化國家中心論之有力基礎 ; 另一方面, 亦是挑戰國家中心論者如後現代主義 批判理論 女性主義等檢視反思及解構的重要面向 154

18 註釋 : (1) Lake, D.(2007) (2) Wæver, O.(1996:150) Lapid, Y.(1989: ) Navon, E.(2001: ) (3) Shaw, M.(1994:1-9) (4) 同註 3 (5) Halliday, F.(1987:217) (6) 此為 Northedge 的論點, 轉引自 Halliday, F.(1987:217) (7) Young, O.(1972:36) (8) Shaw, M.(2000b:180) (9) Navari, C.(1991:13-14) (10) Prokhovnik, R.(2007:60-84) (11) Mayall, J.(1991:4) (12) Badie, B., & Smouts, M.(2001:86) (13) 現實主義及自由主義呈現西方現代性思維, 係對應西方政治發展經驗, 其中 理性概念 即為現代性所推崇者 下文將說明 現代性 對上揭二理論傳統之影響 (14) 黃瑞棋 (2006:279) (15) Ruggie, J.(1993:145) Albrow, M.(1997:27-30) (16) Albrow, M.(1997:26) (17) Giddens, A.(1981) (18) 同註 17, 頁 146 (19) Spruyt, H.(1998:342) (20) Ruggie, J.(1993:151) (21) 同註 12 (22) Waltz, K.(1986: ) (23) 同註 20 (24) Morgenthau, H.(1973:4-15) 事實上, 現實主義並不就國家概念或角色提出絕對看法, 理論重點在於凸顯國際關係本質係爭奪且相互對抗, 如同人性本惡 現實主義 155

19 重要學者摩根索 (Hans J. Morgenthau) 對於國家即持保留態度, 認為當代民族國家與利益相互結合乃歷史的產物, 並非永久不變, 因此不認為國家這個角色會一直存在於國際政治, 未來可能會消失於人類歷史當中 基本上, 對早期現實主義而言, 並不反對由民族國家所構成之國際政治將由不同於國家之政治單位所取代 新現實主義則是賦予國家十分明確之核心地位, 認為國際關係中永久的中心角色, 係在強化傳統現實主義之國家中心論觀點 (25) Baldwin, D.(1997:9) (26) Young, M.(2007:124) Del Rosso, S.(1995: ) (27) Waltz, K.(2000:5-41) 華滋指出, 國際體系與國內政治系統還是有差別, 且具備三項明顯的特質, 分別是 :(1) 體系的排序原則 (the ordering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2) 體系內單元的角色 (the character of the units in the system); 及 (3) 體系內單元能力分佈的態勢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nits in the system) Waltz 認為, 所有的國家都會經歷 社會化 過程, 都會追求相同的功能, 致使國家行為的差異, 是 能力 (capacity) 的問題, 並非是 功能 (function) (28) 自由主義, 英國學界慣稱 多元主義 (pluralism), 強調國際互動合作面向, 並認為民族國家之外, 非國家行為者亦對國際政治有影響力 (29) 同註 10, 頁 自由主義一詞出現於十八世紀, 係源自洛克 (John Locke) 所提倡天賦人權理念, 自由主義後來發展呈現盤雜概念學群, 涵蓋個各個時期及學群所申論自由主義內涵, 包括 : 個人自由 民主和平 國際理想主義 資本主義 等等, 個人主義成為核心方法論, 並深受彌爾 (J. S Mill) 所倡個人即為主權 (the individual is sovereign) 概念所強化 自由主義原倡導個人先天自由及權益, 並規範國家與個人間契約關係, 然, 在強化此等契約關係之論述下, 國家成為最高世俗權力, 因被寄予建立社會秩序及提供福祉角色, 而順當地具備凌駕個人及社會之上之管制力量, 個人主權整合在普世 抽象主權集合體, 即為國家 (state) 自由主義雖倡導個人自由及權益, 然而將實現個人主義寄託於國家治理, 也因此確立並壯大國家正當性及優越性, 另自由主義政治理論係建立在普世主義架構, 而非文化相對主義, 普世主義具體呈現於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相對關係, 自由主義的主權觀呈現正式 分析性及實證主義分析架構 當代自由主義政治理論, 亦已建 156

20 立主權個人及合法國家主權兩者對應性 (30) 作者十分認同審查意見觀點, 即新自由主義並非純粹的國家中心論者, 在國際體系中, 除國家之外, 非國家行動者如跨國團體 次國家團體 超國家團體等, 其角色日愈重要等論點 作者亦認同此一論點, 並未將新自由主義化約等同新現實主義 ; 本文所論自由主義, 源自於自由主義政治理論內涵, 即從制度體制及授權觀點解釋國家構成, 認為國家係法律建立而成的體制, 係由人民所組成, 將個人所具動能交由國家進行更為廣泛活動, 包括與其他國家之互動 另在理論對話上, 作者特指新自由制度主義, 其已被歸納為國家中心論之自由主義理論, 係呼應本文文前對於 國家中心論 之定義, 前揭意涵並未否定國家之外角色, 重點在於強調國家做為國際體係主體架構之必然性及優越性, 國家間行為仍為主要國際活動, 惟亦認同並評價非國家行動者之影響 (31) Wæver, O.(1996:163) Wendt, A.(1992: ) Patomaki, H., & Wight, C.(2000: 214) (32) Weber, C.(2005:61-62) (33) Jervis, R.(1999:42-63) (34) Wendt, A.(1992: ) Weber, C.(2005:61) (35) Buzan, B.(1996:54) Weber, C.(2005:61) (36) Held, D., & McGrew, A.(2000:9) 現代國家出現於十八及十九世紀西歐及其殖民地, 其源自十六世紀末 現代國家和早期政治統治不同, 其主張主權 領土與合法性間對稱與對應關係 (37) Cox, R.(1965:10-14) (38) 羅慎平 (1994:2) (39) Held, D.(1984:11) (40) 同註 39 (41) 李金梅 黃俊龍 (2001:5) (42) Schwarzmantel, J.(1994:8) (43) Keating, M.(2003:194) (44) 同註 3, 頁 現代國家成形與現代性概念蓬勃並行, 亦被視為實踐理性之具體形式, 理性被視為現代性核心內涵 ; 所謂 理性 即指涉丟棄舊有思想 體制等錯 157

21 誤, 具體而言就是揚棄宗教勢力, 嶄新形式即表現在整齊一的制度安排, 官僚制度成為現代國家重要表徵發展 關於現代性討論見下文相關章節 (45) 同註 19, 頁 343 (46) Camillieri, J., & Falk, J.(1992:11) (47) Del Rosso, S.(1995: ) (48) 同註 10, 頁 (49) 同註 1 (50) 同註 8, 頁 185 (51) 同註 36 (52) Krasner, S.(1999) (53) Weiss, T., & Chopra, J.(1995:88) (54) 同註 51 (55) 同註 10, 頁 (56) 同註 15, 頁 152 (57) 同註 15 (58) 同註 9, 頁 13 (59) 同註 47 (60) Mobed, N.(2000: ) 傳統安全論述, 亦可稱之為危險論述 (discourse of danger), 透過個人 特定團體 族群 國族及區域實體等所共同建構之安全思維, 即保障民族國家邊界安全之安全觀, 安全反面即為戰爭 侵略等他者侵害作為 (61) Krause, K.(1998: ) (62) 同註 26 可見 安全國家 概念之詳盡討論 (63) 同註 47 (64) 同註 27 (65) Young, M.(2007:77-140) (66) Freedman, L.(1998) (67) Busumtwi-Sam, J.(2002:255) (68) 同註

22 參考文獻 李金梅 黃俊龍 (2001) 國族與國族主義 台北 : 聯經出版社 黃瑞祺主編 (2006) 歐洲社會理論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 羅慎平 (1994) 國家論 : 自由民主政治學 台北 : 五南出版社 Albrow, M. (1997). The global age: State and society beyond modernit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die B., & Smouts, M. C. (2001). The turnaround of the world. In J. Lévy (Ed.), From geopolitics to global politics (pp ). London: Frank Cass Publishers. Baldwin, 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3(1), Banks, M., & Shaw, M. (1991). State and socie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asingstoke, UK: Palgrave Mavmillan. Burchill, S., & Linklater A. (2001).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asingstoke, UK: Palgrave Mavmillan. Busumtwi-Sam, J. (2002).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LVII(2), Buzan, B. (1996). The timeless wisdom of realism. In S. Smith, K. Booth & M. Zalewski (Eds.), International theory: Positivism and beyond (pp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illeri, J., & Jarvis, A., & Paolini, A. (1995). The state in transition.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Camillieri, J., & Falk, J. (1992). The end of sovereignty? The politics of a shrinking and fragmenting world. Aldershot, UK: Edward Elgar. Cox, R. (1965). The stat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San Francisco, CA: Chandler. Del Rosso, S. (1995). The insecure state: Reflections on the state and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Daedalus, 124(2),

23 Freedman, L. (1998).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hanging targets. Foreign Policy. Retrieved February 9, 2009, from Giddens, A. (1981). 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London: Macmillan.. (1985).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alliday, F. (1987). State and socie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illennium, 16, Hans, M. (1948).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 Knopf.. (1973).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 Knopf. Held, D., & McGrew, A. (2000). The great globalization debate: An introduction. In D. Held & A. McGrew (Eds.),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s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debate (pp.1-26). Cambridge, UK: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4).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modern state.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 Jervis, R. (1999). Realism, neoliberalism, and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4(1), Keating, M. (2003). Sovereignty and plurinational democracy: Problems in political science. In N. Walker (Ed.), Sovereignty in transition (pp ). Oxford, UK: Hart. Krasner, S. (1999). Sovereign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rause, K. (1998). Theorizing security, state formation and the third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4, Lake, D. (2007). The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trived February 4, 2009, from http: // dss.ucsd.edu/~dlake/documents/ LakeOxfordState-essay Lapid, Y. (1998). The third debate: On the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theory in a post-positivist era.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33, Mayall, J. (1991). The variety of states. In C. Navari (Ed.), The condition of states: 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pp ).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Mobed, N. (2000). Culturalizing security: Narratives of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exclusion in the Arabic Gulf. In S. O. Vandersluis (Ed.), The stat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p ). New York: St. Martin Press. Navari, C. (1991). Introduction: The state as a contested concep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 Navar (Ed.), The condition of states: 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pp. 1-19). 160

24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Navon, E. (2001). The third debate revisited.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7, Patomaki, H., & Wight, C. (2000). After postpositivism? The promise of critical realism.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44(2), Prokhovnik, R. (2007). Sovereigntie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Ruggie, J. (1993). Territoriality and beyond: Problematizing modern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7(1), (1998). Constructing the world polity: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Routledge. Schwarzmantel, J. (1994). The sat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Hemel Hempstead, UK: Harvester Wheatsheaf. Shaw, M. (1994). Global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 concepts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1991). State theory and the post-cold war world. In M. Shaw & M. Banks (Eds.), Sate and socie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p. 1-15). Hemel Hempstead, UK: Harvester Wheatsheaf.. (2000a). The sta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S. O. Vandersluis (Ed.), The Stat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p. 7-30). London: Macmilan Press.. (2000b). Theory of the global state: Globality as unfinished revolu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jolander, C. T., & Cox, W. S. (1994). Beyond positivism: Critical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Spruyt, H. (1998).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system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5(2), Wæver, O. (1996).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inter-paradigm. In S. Smith (Ed.), International theory: Positivism and beyond (pp ).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lt, S. (1991). The Renaissance of security studi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35(3),

25 Waltz, K.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ub. Co... (1990). Realist thought and neo-realist theo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44(1), (2000).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5(1), Weber, C. (2005).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Weiss, T., & Chopra, J (1995). Sovereignty under siege: From intervention to humanitarian space. In M. Lyons & M. Mastanduno (Eds), Beyond westphalia? (pp ).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endt, A. (1987).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1 (3), (1992).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46(2), (1995).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1), Young, M. (2007). Global challenge: War, self-determin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justic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Young, O. R. (1972). Th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In J. Rosenau, V. Davis & W. East (Eds.),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p ).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62

- state) : : ; : ; (Max Weber) (David Held) (Ulrich Beck) : (1) : (2) : ; (3) : ( Robert Gilpin) : 5

- state) : : ; : ; (Max Weber) (David Held) (Ulrich Beck) : (1) : (2) : ; (3) : ( Robert Gilpin) : 5 ( ) 2004 1 [ ] [ ] : ; 17 ; ( Westphalian System) ; 1648 10 16 (Jean Bodin) (nation 4 - state) : : ; : ; (Max Weber) (David Held) (Ulrich Beck) : (1) : (2) : ; (3) : ( Robert Gilpin) : 5 ( ) 2004 1 : ;

More information

n._

n._ 提 要 陸 上 軍 梁 正 邦 尉 一 南 北 韓 分 裂 已 逾 半 世 紀 隃 雖 無 大 規 模 戰 爭 發 生 隃 偶 發 性 小 規 模 衝 突 卻 不 斷 發 生 隃 對 亞 太 地 區 的 安 全 與 和 平 造 成 直 接 的 影 響 二 本 文 以 國 際 關 係 理 論 上 層 次 分 析 的 問 題 探 討 南 北 韓 衝 突 的 根 源 所 在 三 層 次 分 析 由 體 系

More information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 1 Pax Americana Pax Romana Pax Britannica 2 3 20 60 4 1 1998 4 2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50. 3 Immanuel Wallerstein, Three

More information

安保條約與東協安全機制對台灣安全之比較

安保條約與東協安全機制對台灣安全之比較 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9 卷 第 3 期 頁 126 2013 年/秋季號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9, No. 3, pp. 126 Autumn 2013 以認同現實主義的觀點 看美日三角關係的灣外交大戰略 由孤兒 養子 到私生子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摘 要 本文以國際關係理論的認同現實主義的觀點 分析在美三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1 2280 2 7868.58 2002 Kenneth 3 Waltz James Rosenau pre-theory idiosyncratic role governmental societal systemic 4 Joshua S. Goldste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5 1950 1 1964 6 1 2 1998 1 421 3 Kenneth 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RA01第1單元.doc

Microsoft Word - 1RA01第1單元.doc 國 際 關 係 導 論 國 際 關 係 導 論 壹 國 際 關 係 的 定 義 貳 學 習 國 際 關 係 的 目 的 一 摩 根 索 的 定 義 二 霍 夫 曼 的 定 義 三 鄧 恩 的 定 義 四 皮 爾 森 與 羅 契 斯 特 的 定 義 五 泰 勒 的 定 義 六 賴 特 的 定 義 參 國 際 關 係 的 研 究 領 域 一 國 際 安 全 二 國 際 政 治 經 濟 肆 國 際 關 係

More information

( Klaus Knoor),,,, :,, ( Robert Keohane) (Auguste Com te),,,,, ( ),,, (A lexander W endt),,,, :,90 : ( ),, 2001, 411 :, : ( ), 2004, ,,,, fait s

( Klaus Knoor),,,, :,, ( Robert Keohane) (Auguste Com te),,,,, ( ),,, (A lexander W endt),,,, :,90 : ( ),, 2001, 411 :, : ( ), 2004, ,,,, fait s 3,,, ;,,,,,, ( ),,, 3 5-8,, :,, :,, 2001 2007 /3 ( 11), 130154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national Politics 130 ( Klaus Knoor),,,, :,, ( Robert Keohane) (Auguste Com te),,,,, ( ),,, (A lexander W endt),,,,

More information

2

2 WTO 1 2 3 ( 2002b 1) (Held et al 1999) Giddens (1999 4) Tomlinson (1992 2) Beck 1 ( 1999) Beck ( 1999) Giddens (interconnectedness) ( ) (Giddens 1994 4-5) (Green 1997 130~131 2002) 1 4 ( 2002 2000 1999)

More information

Fancis M. Deng War of Visions Conflict of Identities in the Suda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 422.

Fancis M. Deng War of Visions Conflict of Identities in the Suda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 422. * 20 70068 20 7 9 6 7 000 900 5 65 93 956 55 * YJC770059 0&ZD5 67 202 2 4 7 60 2005 6 2 68 Fancis M. Deng War of Visions Conflict of Identities in the Suda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 422. 70 2 3 820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2015 3 Mar. 2015 2 Arab World Studies No.2 Margot Badran, Dual Liberati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Egypt 1870~1925, Spring, 1988, p.24. 77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More information

http / / www. un. org /zh /peacekeeping /resources /statistics /factsheet. shtml 09

http / / www. un. org /zh /peacekeeping /resources /statistics /factsheet. shtml 09 * ** 090 948 68 96877 6 00 5 30 03 8 3 http / / www. un. org /zh /peacekeeping /resources /statistics /factsheet. shtml 09 40 0 90 0 90 90 /3 / 975 996 997 00 9 Human Security Center Human Security Report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2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2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持 續 國 內 領 先 打 造 國 際 知 名 淡 江 大 學 國 際 事 務 與 戰 略 研 究 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TKU 碩 士 班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博 士 班 105 學 年 度 招 生 資 訊 應 試 參 考 建 議 資 料 如 有 報 考 意 願 請 洽 本 所

More information

引言

引言 1 2 Szelenyi Kostello (1996) Gordon (2000) (Alcock, 1997, pp92-96; Burden, 2000; Duffy, 1998; Gordon et al, 2000; Jordan, 1996; Saraceno, 1997; SEU, 2001) (Bauman, 1998 Silverman & Yanowitch, 1997) 1979

More information

CSSCI

CSSCI 01 / 008 011 11 008 011 11 01 / 30 6 106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6 008 011 1 008 3 30 1 1995 005 007 9 5 005 56 7 000 1 3 9 00 3 90 195 003 3 6 8 003 1995 005 006 CSSCI 001 005 007

More information

200 2015. 1 ACADEMICS No. 1 Jan. 2015 * 200237 Logit 1 2 * 09CSH005 B501 47 2015. 1 3 2000 5227. 2 2012 17587. 7 3. 4 2012 46769 28752 18017 4 2012 43797. 5 1587. 7 20 2013 5 6 48 7 8 9 10 11 T H 12 13

More information

公民化與現代化

公民化與現代化 Michael Mann 行 類 歷 行 來 來 不 說 了 切 行 理 了 參 類 略 了 論 1 理 了 金 說 了 度 兩 來 數 行 裡 2 金 了 不 不 3 了 數 論 讀 4 1 見 參 戦 立 說 力 不 說 行 力 2 參 金 論 聯 論 年 參 金 論 列 柳 年 3 參 葉 錄 錄 北 流 六 4 力 隸 讀 參 聯 歷 略 讀 參 聯 金 1 論 論 歷 兩 說 兩 不 兩

More information

Craig Calhoun, Chris Rojek and Bryan Turner Calhoun and Land, 1989. ć Bell, Daniel (1973)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New York: Basic Books. Bauman, Zygmunt (1991) The Holocaust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20 20 70 80 1 20 90 20 90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41-42. 2 19 1985 80 Gerald D. Nas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More information

,,, ( ),, :,,?,,,,,,,,,,,,,,,, ( Karl Jaspers),,, :,,,,,,, (A. E. Zimmern),, :,, 2008,, :, 3 : ( ),, 1989, 14,,,

,,, ( ),, :,,?,,,,,,,,,,,,,,,, ( Karl Jaspers),,, :,,,,,,, (A. E. Zimmern),, :,, 2008,, :, 3 : ( ),, 1989, 14,,, ,,,?,,,,,,,,,,,, 2008 /3 ( 15 ), 102 114 Q uarterly Journal of Intenational Politics 102 ,,, ( ),, :,,?,,,,,,,,,,,,,,,, ( Karl Jaspers),,, :,,,,,,, (A. E. Zimmern),, :,, 2008,, :, 3 : ( ),, 1989, 14,,,

More information

06................

06................ 20 50 70 25 ChristopherHood,ColinScott,OliverJames,GeorgeJones,andTonyTravers,RegulationInside Government:Waste-Watchers,QualityPolice,andSleaze-Buster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p.3 GiandomenicoMajone,

More information

非政府組織與台灣人權發展

非政府組織與台灣人權發展 1 1 tychang@mail.nhu.edu.tw 1 2 Philippe Schmitter 3 2 Leon Gordenker and Thomas Weiss, Pluralizing Global Governance: Analytical Approaches and Dimensions, in Gordenker and Weiss, eds., NGOs, the UN,

More information

, ( Fareed Zakaria), ( Samuel P. Huntington),,,,,,, 1964,,, 1993 ( Foreign A ffa irs), 2000 ( The N ew sw eek) : 116 : ( ),, 2001 Fareed Zak

, ( Fareed Zakaria), ( Samuel P. Huntington),,,,,,, 1964,,, 1993 ( Foreign A ffa irs), 2000 ( The N ew sw eek) : 116 : ( ),, 2001 Fareed Zak ,,,,,,,?? : 2008 /3 ( 15 ), 115 128 Q uarterly Journal of Intenational Politics 115 , ( Fareed Zakaria), ( Samuel P. Huntington),,,,,,, 1964,,, 1993 ( Foreign A ffa irs), 2000 ( The N ew sw eek) 2003 2008

More information

结 1987 (Freedom House) Freedom House 2

结 1987 (Freedom House) Freedom House 2 1 2 结 1987 (Freedom House) 2004 2002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Freedom House Freedom in the World Freedom House Freedom House 1 polcyt@ccu.edu.tw 05-2720411 32609 2 hsunny0428@yahoo.com.tw

More information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001-5558 2011 04-0059-19 C912.4 E Asia Trends * 2011 4 Asia Trends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21),,,,,, :,, hegemony,,, 116

(), (),,,,,,,,( ) ( ),,,,,, ;,,,;, ;,, (21),,,,,, :,, hegemony,,, 116 3 ( 313238),,,,,, 3, :,2003, 315330,,,, ( inter2state) ( international),,, 2007 1( 9),115144 Scienc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15 (), (),,,,,,,,( ) ( ),,,,,, ;,,,;, ;,, (21),,,,,, :,, hegemony,,, 116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1978 Naughton (1995)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Standard and Poor) 45 8500 (Holland and Lague, 2004) (quasi-market) (Oi, 1992; 1995; Walder, 1995) 1 WTO Naughton, 1995; Shirk, 1994; White, 1993; Goldstein,1995;,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375-400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John

1 2 3 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375-400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John 2012 7 * 100732 D815 A 1006-9550 2012 07-0127 - 29 * 127 1 2 3 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375-400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More information

2007 2 1 20 60 2007 14 2007 2 2001 226 2 224 2010. 6 1 2 1999 557

2007 2 1 20 60 2007 14 2007 2 2001 226 2 224 2010. 6 1 2 1999 557 * Foucault 1980 83 Foucault 1980 120 Getting Justice and Getting Even Legal Consciousness among Working-Class Americans Sally Engle Merry * 223 2007 2 1 20 60 2007 14 2007 2 2001 226 2 224 2010. 6 1 2

More information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2004520 1 5 17 2000 2 3 11 10 4 1972 525 19981 292005.03.30 199051 Alexander Wendt 5 1. 2. 3. identity interest shared knowledge 6 1949 292005.03.3079 identity 7 8 1. 2. 9 1. 2. 3. 4. 10 proximate motivation

More information

第11卷第9期 中華民國102年9月 壹 前言 中國大陸注重多邊外交工作 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冷戰後之霸權行徑與超級 大國的地位 及在處理大國關係上的霸道思維及單邊主義 1 且亦逐步認知到多 邊制度可以用來制約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用來制約其他國家 且能夠使一個國 家 在 國 際 關 係 中 學 會 用 規

第11卷第9期 中華民國102年9月 壹 前言 中國大陸注重多邊外交工作 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冷戰後之霸權行徑與超級 大國的地位 及在處理大國關係上的霸道思維及單邊主義 1 且亦逐步認知到多 邊制度可以用來制約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用來制約其他國家 且能夠使一個國 家 在 國 際 關 係 中 學 會 用 規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Mainland China 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汪毓瑋 Wang,Yuh-Woei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兼國境警察學系主任 摘要 隨著中國大陸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其在多邊舞臺上也將發揮比以往更大的 作用 多邊外交 能夠使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中 學會用規則保護自己 並 用規則合法的追求更多利益 但同時也可能被視為 有心 國家的順勢牽制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domestic crim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 )

(domestic crim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 ) 5 1 2 1 3 ( ) 19 15 6 5 4 300 300 600 471 78.5% ( NSC 91-2414-H-015-009-SSS) 137 (domestic crime) 90 1 91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2001 12 31 1 1 15 2000 12 27 ( 90.1.1)

More information

1 Randall Hansen and Patrick Weil, editors, Dual Nationality, Social Rights and Federal Citizenship in the U. S. and Europe,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1 Randall Hansen and Patrick Weil, editors, Dual Nationality, Social Rights and Federal Citizenship in the U. S. and Europe,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SOCIOLOGY OF ETHNICITY 47 2008 4 20 21 Nathan Glazer 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 Randall Hansen and Patrick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人權影像 : 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 1984 摘要 1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48 1984 1984 1984 1 98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1984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40

More information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1. 2. 3. 4. 5. 89 115 913 1 1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raetorian 44 20 2002.12.30 2 armed forces 3 objective civilian control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praetorianism civil supremacy

More information

穨199705

穨199705 distributive justice 1 Ronald Dworkin John Rawls 2 treating people as equals 3 1 Raz (1990) 2 Rawls (1971) 3 Dworkin (1981b), 283Dworkin (1981a) 1 4 share 5 taste 4 Amsperger (1997), Arneson (1989), Cohen

More information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1 * 1995 1 3 1994 200 2 2 国 国 国 1979 1987 201 1. 3 2. 4 3. 5 4. 6 5. 7 3 15 586 1975-1981 4 19 704 5 24 833 6 80 2607 7 42 1481 202 6. 8 7. 儁 9 8. 効 10 9. 11 10. 12 11. 13 12. 8 58 1878 9 71 2311 60 2273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3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МЕТОДИЧНІ ВКАЗІВКИ ДО ПРАКТИЧНИХ ЗАНЯТЬ ТА САМОСТІЙНОЇ РОБОТИ З ДИСЦИПЛІНИ «ЛІТЕРАТУРА КРАЇНИ, МОВА ЯКОЇ

More informatio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00-5558 208 03-0089- 207 3 7 C92.4 E 20 90 2 5 8 949 208-05-0 / 0087 Fei Xiaotong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edited by Brian H. Turner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7. DOI

More information

2 2000 88

2 2000 88 Easton 1953p.153 Lasswell Kaplan1970 p.71 attainability Anderson1976p.2 Dye1995p.3 2000 p.8-10 1. 2. 3. 4. problem-solving oriented 1970 CHU-90-H-004 1 2 2000 88 (pluralistic civil society)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210 Y A B B A A sexual/gender politics Kate Millett Millett, K., : 3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210 Y A B B A A sexual/gender politics Kate Millett Millett, K., : 3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9 210 Y A B B A A sexual/gender politics Kate Millett Millett, K., 1970 2006: 3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9 211 equity politics of difference domination 1980 essentialist totalizing post-structuralism 1980

More information

HDI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 [38] Manmohan Singh ; [39] David Dollar 38

HDI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 [38] Manmohan Singh ; [39] David Dollar 38 D80 A 1005-4812 2007 03-0037-46 3 1978 20 50 60 20 1978 [34] [35] [36] [37] 37 HDI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2005. ; [38] Manmohan Singh ; [39] David Dollar 38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More information

.184. 陳 玉 箴 圖 進 行 家 父 長 式 與 公 共 化 的 消 費 管 理, 同 時 設 立 形 同 公 娼 業 的 特 種 酒 家, 將 飲 食 與 情 色 業 分 割 治 理 但 與 此 同 時, 新 的 上 層 階 級 仍 是 宴 席 場 所 的 主 要 消 費 者, 國 家 機

.184. 陳 玉 箴 圖 進 行 家 父 長 式 與 公 共 化 的 消 費 管 理, 同 時 設 立 形 同 公 娼 業 的 特 種 酒 家, 將 飲 食 與 情 色 業 分 割 治 理 但 與 此 同 時, 新 的 上 層 階 級 仍 是 宴 席 場 所 的 主 要 消 費 者, 國 家 機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歷 史 學 報 第 39 期 2013 年 5 月, 頁 183-230 政 權 轉 移 下 的 消 費 空 間 轉 型 : 戰 後 初 期 的 公 共 食 堂 與 酒 家 (1945-1962) 陳 玉 箴 日 治 時 期 的 酒 樓 珈 琲 館 等 消 費 空 間 在 日 治 結 束 後 改 制 為 公 共 食 堂 酒 家, 部 分 大 型 酒 樓 於 短 短 一 二 十

More information

4 Peter Hall Kathy Pain %

4 Peter Hall Kathy Pain % 2012 2 PIETINC - - - - - - PIETINC C912. 81 A 1000-114X 2012 02-0190 - 11 20 90 21 1. J. Gottmann 1 2 3 Allen J. Scott - 190 4 Peter Hall Kathy Pain 5 2. 2030 20 6 2030 65% 3 8 9 7 1. 8 1 2 191 3 2. 1

More information

1 1906 ~ 1911 1906 1905 2 12 1906 4 7 3 1906 9 9 6 25 10 7 12 30 1907 1 2 p. 81. 3 2002 305 Ervand Abrahamian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New Jersey

1 1906 ~ 1911 1906 1905 2 12 1906 4 7 3 1906 9 9 6 25 10 7 12 30 1907 1 2 p. 81. 3 2002 305 Ervand Abrahamian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New Jersey * * 710069 112 * 08XSS003 1 1906 ~ 1911 1906 1905 2 12 1906 4 7 3 1906 9 9 6 25 10 7 12 30 1907 1 2 p. 81. 3 2002 305 Ervand Abrahamian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ore information

20第十一章ok.doc

20第十一章ok.doc (Mass media)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oam Chomsky 1928) (Free press) (Information society) (Political bias) (Spatial leadership) (Cultural globalization) (Consumerism) (Propaganda) (Censorship)

More information

DOI 10. 19561 /j. cnki. sas. 2017. 05. 139 * D634. 3 A 1008-6099 2017 05-0139 - 14 1 2 3 / / 2014 / 2015 * 1 2 1982 1985 1985 1987 1987 1989 1989 1995 2006 2000 8 2002 2005 2006 7 2010 9 2007 2011 4 3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91 6 63 88 * ** * ** 64 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 Vogel, 1979 developmental state Johnson, 1995 2000 14 1 1 1986 6-31 91 6 65 2001 24-31 Wolferen, 1989: 25-35 Johnson, 1995: 1-17 Curtis,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53-75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53-75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 主 題 論 文 課 程 研 究 8 卷 2 期 2013 年 9 月 頁 53-75 從 大 學 的 發 展 趨 勢 探 析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普 通 高 中 階 段 的 課 程 改 革 李 文 富 摘 要 大 學 階 段 的 人 才 培 育 是 教 育 的 重 要 課 題, 而 它 與 普 通 高 中 教 育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連 動 關 係 隨 著 大 學 數 量 的

More information

2011 1 2802 2000-2009 2802 10 10 205 2000-2009 1 2008 2003

2011 1 2802 2000-2009 2802 10 10 205 2000-2009 1 2008 2003 2000-2009 * 2800 2000-2009 30 20 90 2008 2010 * CityU 143210 RES - 000-22 - 4407 204 2011 1 2802 2000-2009 2802 10 10 205 2000-2009 1 2008 2003 2012. 4 McCarthy et al. 1999 113-130 1 2007 360 188 2002

More information

12期.FIT)

12期.FIT) 2009 年 第 12 期 渊 总 第 64 期 冤 两岸文化交流中的媒体自觉 写在两岸 三通 实现一周年之际 文 / 福建海峡电视台总监 互动 是新时代传媒的核心特征 也是福建海峡电视台成立五年来摸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 的文化交流传播方式 寻找 事件点 策划出一系列独具 海峡 特色的大型活动 以调动信息接 收者参与体验的形式 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建立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形成海峡电视台将 满足受众对两岸全方位认知和了解的期待

More information

WTO IMF G

WTO IMF G 208 9 * 200083 D80 A 006-9550 208 09-009-9 * KX6056 00 207DHC002 09 WTO IMF G20 996 0 208 9 40 207 229 998 Pew Research Center 207 206 4.9% 30 200 950 2580 2050 4.9% 7.4% 2.6%.6% 2003 20 6 2 3 2 3 2 208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6 卷 单 边 委 托 与 模 糊 治 理 :基 于 乡 村 社 会 的混合关系研究 田雄,王伯承 摘摇 要:当前,乡村社会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而非理性合作的态势 其中,县乡 干 部 与 村干部形成 共事与共谋冶 关系,村 干 部 与 村 民 形 成 支 持 互 利 冷 漠 和 反 对 冶 等 四 种 关 系 乡 村 利 益主体之间多种混合关系形成的

More information

2012 /3 Liber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Principle of Multilateralism Regionalism 1 2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 3 20 80 2009 1 2 RTAs RTAs Ru

2012 /3 Liber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Principle of Multilateralism Regionalism 1 2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 3 20 80 2009 1 2 RTAs RTAs Ru * Kevin G. Cai / * 2012 /3 31 121 138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21 2012 /3 Liber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Principle of Multilateralism Regionalism 1 2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More information

(low-intensity rule) (power stand-off) 3 (despotically weak and infrastructurally strong) 4 (logistic capacity) (in a spirit of equality)

(low-intensity rule) (power stand-off) 3 (despotically weak and infrastructurally strong) 4 (logistic capacity) (in a spirit of equality) 1 1990 1950 1950 1 261 (low-intensity rule) (power stand-off) 3 (despotically weak and infrastructurally strong) 4 (logistic capacity) (in a spirit of equality) 5 1950 1980 1949 2 M. Kundera 1985 3 John

More information

全球化與大英博物館

全球化與大英博物館 2001 1998 1998 David, 1999 19 1 998 1999 G i d d e n s, 1976 Macdonald, 1999 Appadurai, 1995 Beck, 1999 20 2003 250 The British Museum, 2001a 1972 Joseph Hotung Wa l t e r Leonore Annenberg H a m l y n

More information

2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第 一 節 社 會 科 學 重 要 性 與 起 源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一 社 會 科 學 重 要 性 (Plato, 428-347B. C.) (Aristotle

2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第 一 節 社 會 科 學 重 要 性 與 起 源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一 社 會 科 學 重 要 性 (Plato, 428-347B. C.) (Aristotle CHAPTER1 導 論 2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第 一 節 社 會 科 學 重 要 性 與 起 源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一 社 會 科 學 重 要 性 (Plato, 428-347B. C.) (Aristotle, 384-323 B. C.) 3 CHAPTER 01 (J. Habermas)

More information

b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as transitional zone

b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as transitional zone * 24 making home of from the scratch 2003 2005 1995 2005 2006 2013 2014 1997 2000 2015a 2015 5 * 16SRA002 102 2017. 2 1 2015b 1 1985-2000 1995-2010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More information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Johannes Fabian 1 George Stocking Jr 2 Bernard McGrane 3 Michel Foucault 1 Johannes Fabian, Time and the Other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Johannes Fabian 1 George Stocking Jr 2 Bernard McGrane 3 Michel Foucault 1 Johannes Fabian, Time and the Other N.W.J.E 1001-5558 2012 03-0029-11 C912.4 E 1973 1 20 70 20 70 Talal Asad 2 Edward Said 3 1 Stephan Feuchtwang The discipline and its sponsors, in Talal Asad ed. Anthropology and the Colonial Encounter

More information

性與性別社會學9.DOC

性與性別社會學9.DOC (sex) (gender) \ 1 1950 1960 \ 2 \ 3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 4 1 1999 38 \ 5 \ 6 (gender stratification) 3 1989 \ 7 (ahistorical) (social categories) 23 22 ( 2000) (sexuality) (homosexuality) (bi-sexuality)

More information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1998 20 30 2002 Gold et al. 2002 Gold et al. 2002 3-4 1994 Gift Favors and Banguets The Art of Sociat Relationships in China Yang 1994 2009 2009 Weber 1968 236 Arthur Smith 2007 218 2005 84 1947 22-37

More information

, :!, 20 80, (A lexander W endt), 20 80 (John Ruggie) ( Peter Katzenstein),,,,,,,, Stefano Guzzini, A Re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

, :!, 20 80, (A lexander W endt), 20 80 (John Ruggie) ( Peter Katzenstein),,,,,,,, Stefano Guzzini, A Re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 , 20 90,,,,,, ( Stefano Guzzini), 2008 /4 ( 16 ), 103 119 Q uarterly Journal of Intenational Politics 103 , :!, 20 80, (A lexander W endt), 20 80 (John Ruggie) ( Peter Katzenstein),,,,,,,, Stefano Guzzini,

More information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科 学 技 术 哲 学 一 适 用 学 科 哲 学 ( 一 级 科 学, 哲 学 门 类 ) 本 方 案 适 用 于 科 学 技 术 哲 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 级 学 科, 学 科 代 码 : 010108 二 培 养 目 标 培 养 科 技 哲 学 科 技 与 社 会 科 技 政 策 与 管 理 等 方 面 的

More information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Research Center For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RCTED) * --- ** 2001/7/26 2001/8/31 mcchang@mgt.ncu.edu.tw 1 2 (Chang and Chen2001) Hong (1997) San (199319952000) (1997) (1997) small- and medium-sized

More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論文與報告 國際比較與民族主義 一 國際體系與文化個性 昨天與今天 貝詩萊 (Jean BAECHLER) 巴黎四大歷史社會學教授法蘭西研究院道德與政治科學院院士 14 16 19 polities 認同與全球化 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 transpolitie hiérocratie 1566 1848 14 15 16 18 19 一 轉型國家運作機制 1. 歐洲的昨天 539 6 一

More information

虛擬社群形成之意義及其衡量指標之推導

虛擬社群形成之意義及其衡量指標之推導 (13) 229-255 2007 年 7 精 神 女 路 異 立 s_binson@hotmail.com rita7206061983@yahoo.com.tw 女 露 路 異 度 女 不 女 露 路 異 兩 女 女 了 女 路 女 度 異 女 路 來 異 : 女 [ ]2006/11/16; [ ] 2007/05/16; [ ] 2007/06/23 230 (13) 路 力 路 行 行 路

More information

參、社會 黎萬民 吳允明 華士傑

參、社會 黎萬民 吳允明 華士傑 大陸情勢 2002 1 總評 : 本期情勢整體而言 : 中共 十六大 前研議局部性 政改 方案, 並藉由各級黨 政領導改組, 進行權力接班 大陸經濟持續成長, 但產業調整 外貿出口 國企 改革 銀行不良貸款等問題, 進入世貿組織後可能加劇 大陸內部連串爆炸事件, 顯示社會治安嚴峻 對外關係上 : 美 中 關係持續改善, 就反恐 軍控及反擴散議題展開對話, 並訂定布希總統訪問大陸日程 中共近期因經濟及安全理由,

More information

津如跨國完稿(全)

津如跨國完稿(全) 1 Nira Yuval-Davis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the Research Centre on Migration, Refugees and Belonging, CMRB) (gender and nation) (intersectionality) (politics of belonging) (nationalism) ( ) 2005 Palgrave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2,,, 3,,,,,,,,,,,,,,, 1, [] :,,1997,13 2 :, ,,, See Edward L. Glaeser and Andrei Shlei

,,,???,,?,, 1, ( ),,, (),,, (),,:,,,,,, (),,,,,,,, 2,,, 3,,,,,,,,,,,,,,, 1, [] :,,1997,13 2 :, ,,, See Edward L. Glaeser and Andrei Shlei Ξ :,,,,,,,,, :,,,,,,,,,,,;,( ),,,,,,,,,,,,,,, Ξ, 04CFX001 96 ,,,???,,?,, 1, ( ),,, (),,, (),,:,,,,,, (),,,,,,,, 2,,, 3,,,,,,,,,,,,,,, 1, [] :,,1997,13 2 :, 2002 4 3 1900,,, See Edward L. Glaeser and Andrei

More information

1998 91 Goffman 1980 1980 2

1998 91 Goffman 1980 1980 2 * Hui-Ping Chen * phoebe714@pchome.com.tw 1998 91 Goffman 1980 1980 2 1 Susan R. Whyte Benedicte Ingstad 1995 9 1 11 3 2 3 1943 4 Claire H. Liachowitz 1998 28 1980 2 1992 840-841 1996 107 3 Susan Reynolds

More information

學測精彩析 第壹部分 ( 占 84 分 ) 楊慧媛老師聯合題 師大附中 姚翰玲老師聯合題 梁蕙蓉老師聯合題 說明 : 第 1 題皆計分 第 1 題皆是單選題, 請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 在答案卡之 選擇題答案區 每題答對得 2 分, 答錯不倒扣 1 4 A B C D 圖一 答案

學測精彩析 第壹部分 ( 占 84 分 ) 楊慧媛老師聯合題 師大附中 姚翰玲老師聯合題 梁蕙蓉老師聯合題 說明 : 第 1 題皆計分 第 1 題皆是單選題, 請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 在答案卡之 選擇題答案區 每題答對得 2 分, 答錯不倒扣 1 4 A B C D 圖一 答案 歷史 : 師大附中 / 楊慧媛地理 : 師大附中 / 姚翰玲三民主義與現代社會 : 師大附中 / 梁蕙蓉 老師老師老師 76 (06)2619621#314 http: www.worldone.com.tw http: www.hle.com.tw E-mail:periodical@hanlin.com.tw 學測精彩析 第壹部分 ( 占 84 分 ) 楊慧媛老師聯合題 師大附中 姚翰玲老師聯合題

More information

~

~ * * 0 0 3 9 0 0 0 0 4 0 30 936 ~ 939 00083 * 008 08JJDGJW56 00 00BGJ00 008 08JZD0039 007 B70 3 6 0 7 3 9 9 ~ 90 637 9 6 0 90% 9 3 908 7 876 4 908 9 5 6 984 p. 8. 3 00 6 4 Muhammad Y. Muslih The Origins

More information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Ott, 2001: 355 L. M. Salamon 11 49 40 Salamon & 19 2002.09.3039 Others, 1999: 24 Salamon, 2001 double bottom linenorthand Institute, 2001 The Roberts Foundation New Social Entrepreneur Emerson & Twersk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概 念 革 命 所 導 致 的 文 化 變 革 : 以 戀 愛 文 化 為 例 * 華 梵 大 學 哲 學 系 冀 劍 制 摘 要 : 概 念 是 人 們 思 考 的 基 本 工 具, 依 據 不 同 的 概 念 就 會 產 生 不 同 的 思 考 而 文 化 則 是 由 一 群 人 所 組 成 的 社 群 藉 由 一 些 共 同 的 想 法 與 做 法 所 形 成 的 風 俗 習 慣 與 認 知

More information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SOCIOLOGY OF ETHNICITY 8,9 1997 9-10 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993 1926 11/12 1995 26 1996 2 18 self-assertion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 言 公 元 2000 年 3 月 18 日 是 台 灣 歷 史 上 一 個 不 平 凡 的 日 子 這 一 天, 在 台 灣 執 政 長 達 55 年 的 中 國 國 民 黨 輸 掉 了 政 權, 代 表 台 灣 本 土 進 步 改 革 勢 力 的 民 主 進 步 黨 籍 總 統 候 選 人

壹 前 言 公 元 2000 年 3 月 18 日 是 台 灣 歷 史 上 一 個 不 平 凡 的 日 子 這 一 天, 在 台 灣 執 政 長 達 55 年 的 中 國 國 民 黨 輸 掉 了 政 權, 代 表 台 灣 本 土 進 步 改 革 勢 力 的 民 主 進 步 黨 籍 總 統 候 選 人 苦 澀 的 果 實 : 論 民 進 黨 八 年 執 政 的 民 主 憲 政 表 現 游 盈 隆 ( 民 進 黨 智 庫 副 執 行 長 行 政 院 陸 委 會 前 特 任 副 主 委 )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由 兩 部 分 所 構 成 : 第 一 部 份 有 系 統 地 整 理 了 以 陳 水 扁 總 統 為 核 心 的 民 進 黨 執 政 團 隊 八 年 執 政 期 間 在 民 主 憲 政 方

More information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生態 生計 文化與可持續和平 中國大陸 香港 台灣 和平婦女 行動研究 報告 網上版 作者 陳順馨 陳惠芳 趙群 羅燕 編輯 張彩雲 陳順馨 出版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 和平婦女 项目 香港屯門 2014 年 2 月 1 目錄 1. 前言 1.1 和平婦女 是誰 1.2 爲何要將和平的討論扎根於生態 生計 文化的關注或議題上 1.3 行動研究 是甚麼 2. 生態與發展之間的張力 2.1 雲南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Corpus Word Parser 183

Corpus Word Parser 183 95 182 2010 1946 5 15 1948 6 15 1949 3 15 8 1 2011 2012 11 8 2015 12 31 Corpus Word Parser 183 2017. 1 ROST Content Mining 2003 20 60 2003 184 2003 20 60 1999 2009 2003 Discourse Analysis 1952 Language

More information

2007 30 Tim Ingold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20 60 Julian Steward 70 Roy Rappaport Marvin Harris Ingold 2000 41 20 30 Franz Boas 50 60 60 1 2 the build

2007 30 Tim Ingold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20 60 Julian Steward 70 Roy Rappaport Marvin Harris Ingold 2000 41 20 30 Franz Boas 50 60 60 1 2 the build * 30 20 80 B Abstract Western environmental anthropology in the last 30 years has been trying to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dichotomy of nature vs. culture. Among many efforts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proposed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國際關係中建構主義理論探討

第二章、國際關係中建構主義理論探討 理論 切 兩 1 Stephen M. Walt 理論 理論 理論更 Realism Liberalism Constructivism 2 理論 不 理論 理論 冷 力 年 不 3 理論 力 流 例 Realism Neo- Realism 度 Neo-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立論 類 Positivism 烈 泥 不 流 理論 理論 理論 理念 力量 歷 立 不 來

More information

後共產主義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

後共產主義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 * * mhwang@npit.edu.tw ( 1999 2) 1949 ( ) ( 1986 264) (dichotomous model) (Max Weber) ( 1994 1994 Hsiao 1993) ( ) ( ) ) (1986 264) 1 1 (Szelenyi 1978 Zhou et 1996) al. (totalitarianism) 2 2 (Doak A Barnett)

More information

%

% * - - 100872 D815 A 1006-9550 2012 03-0004 - 16 * 10JJDGJW018 4 2012 3 1 10% 2 1 2 20 2007 2004 5 1988 2008 1-2011 1 2001 2003 2001 6 2012 3 20 Vikings - military /political power - 1 / / / 1-2011 - 2011

More information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2005132227~23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 2 1 430079 2 430081 3 PLS B849:C93 1 [1] 45~65 Hofstede [2] Chemers Hofstede [4,5] Chemers idiographic approach [6] nomothetic approach HouseWright [3]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50 :, :,,,,, 1959,,,,, 1962 (, 1993 ;, 1999), ( ) (Lin, 1990), 1959 (,1995)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fad) , (,1988) (Chang & Wen,1997 ; Yan

50 :, :,,,,, 1959,,,,, 1962 (, 1993 ;, 1999), ( ) (Lin, 1990), 1959 (,1995)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fad) , (,1988) (Chang & Wen,1997 ; Yan 2003 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to explain the huge famine from 1959 to 1961. The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trigger mechanism rather than the persistency of the famine. Obviously

More information

,,,,,,,,,, :,, 1,,, () (, ), 11,,,,,,,,,,,WTO,, ,,, ,, (58 ) 1, :,1999,211 4

,,,,,,,,,, :,, 1,,, () (, ), 11,,,,,,,,,,,WTO,, ,,, ,, (58 ) 1, :,1999,211 4 Ξ :,,,,,,,, :,,,,,,,,,,,,,,,,,,,,,,,,,,, Ξ, 3 2001 1 20 80 90,,,,,,,,,, :,, 1,,, () (, ), 11,,,,,,,,,,,WTO,,1998 3 19 2,,, 2000 3,, (58 ) 1, 1999 12 28 2 :,1999,211 4 , (90 ),,,,,, ( ) 21,,,, ( ),: (1),,,,,,

More information

[]P. []F Jonathan Fox and Shmuel Sandler, Bringing Religion into Internation

[]P. []F Jonathan Fox and Shmuel Sandler, Bringing Religion into Internation 2017 4 D80 A 1005-4812(2017)04-0072-86 [] 72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31 2006 8 1 []P. []F. 2009 1 Jonathan Fox and Shmuel Sandler, Bringing Religion in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ore information

10 中央銀行季刊第三十一卷第一期民國 98 年 3 月 0.84% 1.73% 25.6% GDP 1.52% 0.44% 29.37% 0.90% 2.18% (4) a b c d e f 壹 前言 2004 (WTI) % 200

10 中央銀行季刊第三十一卷第一期民國 98 年 3 月 0.84% 1.73% 25.6% GDP 1.52% 0.44% 29.37% 0.90% 2.18% (4) a b c d e f 壹 前言 2004 (WTI) % 200 能源價格波動對國內物價與經濟活動的影響 9 * 能源價格波動對國內物價與經濟活動的影響 ** 梁啟源 摘 要 (1) (2) (1) 2004~2008 a b c d (2) OPEC 2008 30 30~80 (3) 13% GDP 0.88% 0.34% 12.42% * ** 10 中央銀行季刊第三十一卷第一期民國 98 年 3 月 0.84% 1.73% 25.6% GDP 1.52%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法学院的法律技能教育短缺

中国法学院的法律技能教育短缺 中 国 法 律 技 能 教 育 的 制 度 分 析 An Institutional Inquiry into Legal Skills Education in China 苏 力 * [Abstract]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tate of the legal skills train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s law schools,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内地东北地区一个省会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社区内居民使用手机的情况,廓清手机这种信息沟通技术对于社区居民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内地东北地区一个省会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社区内居民使用手机的情况,廓清手机这种信息沟通技术对于社区居民的影响 手 机 的 人 类 学 研 究 以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都 市 社 区 为 例 中 山 大 学 人 类 学 系 ( 广 州,510275) 姬 广 绪 摘 要 本 文 基 于 笔 者 2008 年 9 10 月 近 两 个 月 的 田 野 调 查, 对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辽 宁 省 沈 阳 市 的 一 个 中 低 收 入 社 区 居 民 使 用 手 机 的 情 况 进 行 了 调 查 笔

More informatio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621 160 05-2428238 05-2721195 E- Mail polkjl@ccunix.ccu.edu.tw 1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91 1 27 91 2 19 91 5 24 1990 3 fundamentalism 2000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 33.9% 51% 6% 44% 12%

% 33.9% 51% 6% 44% 12% 1 112 2002 11 19 11 20 91 39.59% 33.9% 51% 6% 44% 12% 1995 2 113 3 Anthony Giddens, 1991 114 2000 12 18 4 5 115 2000 empower 116 everyday accounts BBS BBS KKcity 6 1LoseFeeling 1BulimiaNerv 1LoseDiary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三 角 公 園 /... 3 創 意 群 聚 的 吸 納 與 排 除 : 台 北 市 中 山 雙 連 街 區 徐 瑩 峰 ( 臺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所 碩 士 )... 3 文 化 批 判 論 壇 /... 23 文 化 批 判 論 壇 第 84 場 : 窮 忙 族 :

目 錄 三 角 公 園 /... 3 創 意 群 聚 的 吸 納 與 排 除 : 台 北 市 中 山 雙 連 街 區 徐 瑩 峰 ( 臺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所 碩 士 )... 3 文 化 批 判 論 壇 /... 23 文 化 批 判 論 壇 第 84 場 : 窮 忙 族 : 文 化 研 究 月 報 131 目 錄 三 角 公 園 /... 3 創 意 群 聚 的 吸 納 與 排 除 : 台 北 市 中 山 雙 連 街 區 徐 瑩 峰 ( 臺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所 碩 士 )... 3 文 化 批 判 論 壇 /... 23 文 化 批 判 論 壇 第 84 場 : 窮 忙 族 : 勞 工 經 濟 與 社 會 分 配... 23 文 化 批 判 論

More information

2

2 1 2 3 4 5 6 7 O1 O2 O3... On G1 G2 G3... Gn A1 A2 A3... An 8 9 1. 2. 5. 3. 4.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1 1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