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學習系列Ⅱ. 《尼柯耶》選讀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巴利學習系列Ⅱ. 《尼柯耶》選讀"

Transcription

1 目次 巴利學習系列Ⅱ. 尼柯耶 選讀 一 S. 56:11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ṁ 轉法輪經 二 S.22:59 Anattalakkhaṇasuttaṁ 無我相經 三 M.2 Sabbāsavasuttaṁ 一切漏經 四 M.13 Mahādukkhakkhandhasuttaṁ 大苦蘊經 漢巴對讀分析 文法分析 法義加油站 整理者 釋性恩(Dhammajīvī) NOT FOR SALE 非賣品

2 前 言 巴利文法的學習目的與喜悅是要進一步去閱讀巴利原典 巴利學習系列 第一集著重文法的基本概念做入門的學習與練習和簡明實用巴利文法的匯集;第二集 尼柯耶 選讀則是以此為工具進一步地來閱讀巴利原典, 其中除了作巴利文法分析之外, 也作文章的分析和法義探討 希望透過這樣的學習系列, 用思考 理解 記憶的步驟來強化與提升我們的學習, 有系統而又輕鬆地學習巴利文, 並且能打開自己的聽覺往佛陀的法義與柔軟音聲 在這 尼柯耶 選讀四部經中, 每部經包含四個步驟 : ( 一 ) 概要架構 經要 科判 : 把整部經的文章組織架構 經典主要法義或詳細科判等一目了然地整理出來, 讓人更容易掌握整部經的架構 因果邏輯與法義重點 ( 二 ) 漢 巴對讀分析 : 以的漢 巴二版相同經典對讀, 作文章分析 逐句或每段做詳細對照與分析科判, 並加註腳 期望透過這樣訓練活化自己的學習與閱讀文章能力, 強化自己的分析與思考細膩, 合理與正確地掌握佛陀的法義 ( 三 ) 文法分析 : 著重文法文分析 把每句中字字的中文意思 字源和格變化等作解析, 或每句中前後因果邏輯一塊塊地分析開來 作習題是一回事, 經典中的文法構造是一回事, 如何才能既紮實又輕鬆上路呢? 事實上, 只要任何事情不怕從零開始, 又有興趣認識佛陀的柔軟音聲與法義, 對巴利字的語尾變化熟悉, 合理解析文法理論, 要輕鬆地走上閱讀巴利原典之路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夢 ( 四 ) 法義加油站 : 整部經的圖解化或針對第一部分註腳適當地結合論而給予更豐富與合乎邏輯思考的法義解釋, 讓人會因此加油而跑力十足, 更好樂去一窺堂奧 在法義內容上, 這四部經典因為都與五取蘊相關而做這樣選讀 : ( 一 )S. 56:11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ṁ: S.= Saṁyuttanikāya, 相應部 ; 56: 表示此部中第 56 相應 諦相應 ;11: 這相應中的第 11 經 轉法輪經 S. 56:11 也就是表示 相應部 56 諦相應 11 轉法輪經 這是世尊開悟後第一次對五比丘所宣說的經典, 也是世尊教導弟子如何證得初果的法門 此經的核心論點是 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相, 這與證初果又有何關聯? 其關鍵在於產生我見的五取蘊, 而五取蘊則為四聖諦中的苦諦 相應部 中所敘述內容是針對特殊對象而做概要性說的, 若沒有論的詳細分析與活化思考, 它給人的理解是平面的 因此, 在這部經的法義部分將結合論而精闢其中的邏輯思考與因果 I

3 二 S.22:59 Anattalakkhaṇasuttaṁ 相應部 22 蘊相應 59 無我相經 這是世尊開悟後所宣說的第二部經典 也是世尊教導弟子如何證得阿羅漢果的法 門 在這部經中 世尊首先以二個層次確定 五蘊無我 次以五套十一個角度的五蘊 初結 五蘊無我 最後再詮釋修行的道次第乃至自作證 由此經中顯見 即使想 證初果者都必須觀照五蘊 苦諦 與緣起 集諦 三 M.2 Sabbāsavasuttaṁ M.= Majjhimanikāya 中部 2 即是其中的第 2 經為 一切漏經 佛陀教導 弟子斷漏的七種方法 其中 見 部分為首要 斷 我見 就是證初果的多聞聖弟 子 執 邪見 者即是有三世十六種疑的無聞凡夫 其中區別關鍵在於如理作意或 不如理作意 所應作意的法或所不應作意的法 在這七種斷漏方法中 讓人去省思斷漏是身體的避或心的防護 有時候 避 不 是不好 而是看清楚之後而有這樣選擇 這樣的 避 也是一種解決煩惱方法 四 M.13 Mahādukkhakkhandhasuttaṁ 中部 13 大苦蘊經 在這部經中探討欲色受三個主題的味患離 在色上的觀點與 相應部 或 雜阿 含經 從勝義諦角度詮述的角度不同 這部經是從觀身不淨的角度來講對色的過患 在漢巴對讀方面 以元亨寺出版的 漢譯南傳大藏經 為對讀本 主要是我們所處 的環境是華文區 而在華文佛典翻譯上或許有些瑕疵 以訛傳訛而讓人望之卻步 也因而 錯失了分享原典中精髓的機會 巴利語也不是認識佛法精髓的唯一 事實上是希望透過漢 譯版和巴利原典的漢巴對讀與分析 合理地理解 用適當客觀的態度去面對和使用漢譯 本 活化自己對佛陀法義的思考與理解 而不是造成彼此的衝突與批評 畢竟語言它還是 世間相 期望我們都能超越它 缺少了一個密碼是打不開保險箱的 同樣地 要打開聽覺 聆聽佛陀法義與柔軟音聲 依教奉行而達終極目的地 文字般若還是其中重要樞紐之一 三藏與三學相輔相成 平衡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一篇巴利原典要兼顧文法分析 文章分析和法義探討等三大目的 這是困難的 也 是有別於過去的學習方式與思考邏輯 因此對於這些部分 整理者必須表示深切感恩原始 佛教學院師長們的多方面教導與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資訊等等 讓整理者感受了學習巴利 語的喜悅 有機會真正認識與涉入這巴利聖典 由於整理者學識和經驗的有限 全書中必有遺漏 錯字或未詳盡的地方 敬請知見 者不吝給予指導 以期再版中的更正 而使本學習系列更盡善盡美 期望它能讓同好者學 以致用地做漢巴對讀與分析 法義探討 祝福平安快樂 性恩 Dhammajīvī 法命 II

4 前言 目次 經典 文法略符 巴利學習系列 Ⅱ. 尼柯耶 選讀 -- 目次 -- Ⅰ Ⅲ Ⅴ 文法範例 Ⅵ 一 S.56:11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ṁ 轉法輪經 1 一 概要架構 經要 1 二 漢 巴對讀分析 2 三 文法分析 16 四 法義加油站 28 二 S.22:59 Anattalakkhaṇasuttaṁ 無我相經 61 一 概要架構 經要 科判 61 二 漢 巴對讀分析 64 三 文法分析 76 四 法義加油站 87 三 M.2 Sabbāsavasuttaṁ 一切漏經 103 一 概要架構 經要 科判 103 二 漢 巴對讀分析 106 三 文法分析 126 四 法義加油站 157 四 M.13 Mahādukkhakkhandhasuttaṁ 大苦蘊經 159 一 概要架構 經要 科判 159 二 漢 巴對讀分析 164 三 文法分析 196 四 法義加油站 237 參考書目 241 III

5 略符 一 巴利經典 (P.T.S. 版 ) 略符 A. Aṅgutara-Nikāya 增支部 M. Majjhima-Nikāya 中部 D. Dīgha-Nikāya 長部 S. Saṁyutta-Nikāya 相應部 Dp. Dhammapada 法句經 Vin./ V. Vinayapiṭaka 律藏 Itv. Itivuttaka 如是語 Ud. Udāna 自說 J. Jātaka 本生經 二 文法略符 root 動詞詞根 mid. middle 中間態 abl. ablative 從格 奪格 n. neuter 中性 abs. absolute 絕對 獨立 nom. nominative 主格 acc. accusative 受格 對格 num. numeral 數詞 act. active 主動 opt. optative 願望法 adj./a. adject 形容詞 pass. passive 被動 adv. adverb 副詞 p./ pl. plural 複數 aor. aorist 過去式 pr. present 現在式 cau. causative 使役式 ppr. peresent 現在分詞 cond. conditional 條件法 participle conj. conjunction 連接詞 pp. past participle 過去分詞 IV

6 為格 與格 pref. prefix 接頭詞 denom. denomination 名動詞 prep. preposition 介係詞 desid. desiderative 示意動詞 pron. pronoun 代名詞 f. feminine 陰性 女性 rel.pron. relative pronoun 關係代名詞 fut. gen. future genitive 未來式 屬格 s. / sg. Sk. singular Sanskrit 單數 ger. gerund 連續體 suf. sufix 接尾詞 grd. gerundive 義務分詞 vi. intransitive verb 不及物動詞 imp imperative 命令 祈使 法 vt. transitive verb 及物動詞 ind. inf. ins. indeclinable infinitive instrumental 不變化詞 不定詞 voc. 1 / 1 p. 2 / 2 p. vocative first person second person 呼格 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intens. intensitive 強意動詞 3 / 3 p. third person 第三人稱 interj. interjection 感嘆詞 become 變成 interr. interrogative 疑問詞 come from 來自 loc. m. locative masculine 處格 位格 陽性 男性 / or and equal to 或 和 等於 dat. dative 具格 梵語 文法分析範例 巴利 中文 原形 V Ehi bhikkhū ti Bhagavā 你 來 比丘 引號 世尊 eti Bhagavant bhikkhu+iti avoca, svākkhāto 他 說了 已被善說 vacati su+akkhāta dhammo, 法 dhamma

7 字源 : i bhikkhati 乞求 bhaga+-vant vac pp. of akkhāti dharati 走 <desid.of bhaj 分配吉祥具有 說 <A+ khyā 見 < dhṛ 支持 格變化 : (imp.2,s.) (m.s.voc.) (m.s.nom.) (aor.3,s.) (m.s.nom.) (m.s.nom.) 動詞活用次序 : 名詞曲用次序 : 動詞的梵文字根 (imp. 2, s.) (m. s. nom.) 其意思請見 巴利學習系列 Ⅰ ( 時態, 人稱, 數 ) ( 性, 數, 格 ) 之 p.200-c 欄 動詞活用表, 請見 名詞曲用, 請見 巴利學習系列 Ⅰ, 巴利學習系列 Ⅰ,p p , 代名詞曲用 :p 數詞曲用:p 巴利 : cara brahmacariyaṁ sammā dukkhassa antakiriyāyā'ti. 中文 : 行 梵 行 正 徹底 完全苦的 盡 作 引號 原形 : carati brahma+cariya sammā dukkha anta+ kiriyāya+iti 字源 : car bṛh < du+kha(=ākāsa) 抽象 of karoti 移動大 強壯難天空 < kṛ 做 造 格變化 : (imp.2,s.) (m.s.acc.) (adv.) (n.s.gen.) (f.s.dat.) (ind.) 試譯 : 世尊說了 : 來, 比丘! 法是已被善說, 為了苦的滅盡而正行梵行 查字範例簡介 ( 依水野弘元所著之 巴利語辭典 版本為範本 ) 例如 : [1] 上之 Bhagavant( 見 p.207 右下 ): Bhagavant m.[ bhaga-vant], 此中, 此字是 -vant 結尾; 所以此字的字尾變化即用 -vant,m. 此曲用公式 m. 表示此字的性 2 是男或陽性 ( 見 巴利學習系列 Ⅰ 之 p.156, 第 17 號格變化 ) [ ] 括弧號 = 表示此字的字源或分解; = 表示此巴利字與梵語同形; bhaga-vant= 表示 Bhagavant 來自 bhaga( 此字意義在左邊 幸運 福運 3 ) 加上接尾詞 vant, 一般用 bhagavant< bhaga-vant 表達 接頭詞 梵語動詞字根 [2] 上之 uggacchati( 見 p.58 右 ): uggacchati [ud-gam] 上昇 一般上, 動詞大都以 現在式 第三人稱 單數 表達, 此中 uggacchati 即是 ud= 接頭詞, 其意義 向上 參見 巴利學習系列 Ⅰ 之 p , 十一 動詞的複合詞 gam 粗體字表示 梵語動詞字根 其意思 去, 往 請見 巴利學習系列 Ⅰ 之 p.198-a 欄 1, 水野弘元所著之 巴利語辭典 版本和 P.T.S. 出版之 巴英字典 裡字源是是使用梵語動詞字根, 而 Buddhadatta 大長老的 簡明巴英字典 則是巴利動詞字根 梵語動詞字根和巴利動詞字根, 請見 巴利學習系列 Ⅰ p 其他名詞字, 也有可能是中性字 =n., 但有時又當形容詞 =a. 用 此辭典中所使用省略符號參見前面之 p. VI 此學習系列中之文法略符, 請參見 p. Ⅲ 或 巴利學習系列 Ⅰ,p.217 欄 若對日文不甚理解乃至不懂, 可與巴英辭典中相同字之英文字互相對照 重要的是 不怕從零開始 VI

8 轉法輪經 漢 巴對讀分析 S. 56:11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ṁ 轉法輪經 概要架構 一 序分 1. 通緣 佛陀住在波羅奈的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2. 別緣 概說佛陀生命中三階段 1 佛陀自我反省 出家人二極端不能做 2 釋二端 欲樂行 低俗 粗俗人 非神聖 無益 苦行 苦 非神聖 無益 3 採中道行 二 正宗分 1. 隨釋中道 1 釋中道 已被如來證得 總說 八支聖道 產生法眼 標舉 即正見 正定 2 結論 這是已被如來證得 中道 2. 釋四聖諦 寂靜 產生知識 可以轉到 通智 正覺 1 苦聖諦 苦的自性 八苦 概要說 執取五蘊是苦 2 苦集聖諦 涅槃 現在流轉因 貪愛 再生 伴喜貪 追求喜 結 貪愛有欲 有 無有三法 3 苦滅聖諦 還滅因 那貪愛的滅無餘 捨 丟出 解脫 無執取 4 苦滅道聖諦 當來不流轉因 總說 八支聖道 標舉 即正見 正定 3. 三轉四聖諦 1 三轉苦聖諦 2 三轉苦集聖諦 這是苦聖諦 示相 諦智 這是苦聖諦應知 勸修 作智 這是苦聖諦已知 作證 已作智 這是苦集聖諦 示相 諦智 這是苦集聖諦應斷 勸修 作智 這是苦集聖諦已斷 作證 已作智 3 三轉苦滅聖諦 這是苦滅聖諦 示相 諦智 這是苦滅聖諦應證 勸修 作智 這是苦滅聖諦已證 作證 已作智 4 三轉苦滅道聖諦 這是苦滅道聖諦 示相 諦智 這是苦滅道聖諦應修 勸修 作智 這是苦滅道聖諦已修 作證 已作智 4. 佛陀表達心聲 1 未作證前不敢宣說 2 因已作證而宣說 已現等覺無上的三藐三菩提 3 自作證 解脫知見 三 流通分 1. 結歎流通 五個為一群比丘心滿意足和隨喜世尊所說的 2. 喬陳如證得初道心 任何集起的法 它都是會滅的法 3. 諸天讚嘆 世尊之無上法輪不為任何所逆轉 4. 結論 阿若喬陳如名之由來 佛陀讚嘆印可 喬陳如真的已了解了 aññāsi 經要 這是佛陀開悟後 在鹿野苑第一次對五個為一群的比丘說法 首先自我反省出家人不 可從事欲樂行 苦行這二極端 而採中道修行 接著解釋四聖諦和三轉四聖諦十二行 相 以及表達心聲 最後 諸天亦發出聲音讚嘆佛陀的這初轉法輪不被逆轉 當在宣 說時 其中的喬陳如證得初道心 佛陀讚嘆他是真的 aññāsi 從此而名阿若喬陳如 1

9 [ 一一 ] 第一如來所說 ( 一 ) 相應部經典六 大篇 第十二諦相應 第二轉法輪品 一如是我聞 一時, 世尊住波羅捺國仙人墮處 6 鹿野園 二於此處, 世尊言五比丘 8 曰 : 諸比丘! 出家者 三 ( 一 ) 於諸欲 9 不可親近於二邊 以何為二邊耶? 10 以愛欲貪著為事者, 乃下劣 卑賤 凡夫之所行 非聖賢, 乃無義相應 ( 二 ) 以自之煩苦為事者 11, 為苦, 非聖賢, 乃無義相應 諸比丘! 如來捨此二邊, 以 中道現等覺 此為資於眼生 智生 寂靜 證智 等覺 涅槃 4 此中譯本為元亨寺版本 ( 原為直書 ), 原文則為 P.T.S. 版本,S. Ⅴ,p. 為 [Tathāgatena 424 vutta 如來所說 而對讀之巴利原典則為 第六結集 之光碟版, 新版中此經則稱為 轉法輪經 5 這個數字是此中譯版本的註解數目, 在每經的最後, 如本經的 p.14 最後 6 某個時候 Ekaṁ samayaṁ, 或舊譯為 一時, 是指佛陀成道之後兩個月, 在陽曆七月的月圓日 ( 雨季安居前一天 ) 那時佛陀從菩提伽耶(Bodhigaya) 來到仙人墮處 (Isipatane) 的鹿野苑 (migadāye) 為什麼稱為 仙人墮處 呢? 因為我們的菩薩成佛之前, 有許多仙人 ( 隱士 ) 住在喜馬拉雅山, 包括許多辟支佛在內 他們從居住地方飛來, 在鹿野苑降落下來, 然後進入波羅奈城去托缽 托完缽之後, 又從鹿野苑起飛, 回到喜馬拉雅山去 那些辟支佛在這地方舉行布薩與集會;過去諸佛也都曾以神通飛來, 在此地降落, 開示 轉法輪經 因此這地方稱為 仙人墮處 7 此數字表示為 PTS. 版本此段巴利原文之頁數 8 五比丘的故事請參見 p 法義加油站 二 9 Saddanītippakaraṇaṁ p.270,51-54 行裡做這樣的解釋, 大意是 : 比丘中的 比 字, 在巴利文中有 危險 怖畏 的意思, 也就是說在輪迴的痛苦中, 他們害怕, 能看到生死輪迴之險怖者, 此稱為 比丘 下文之 出家者 pabbajitena 則是指努力驅除煩惱的人 他捨棄世俗的生活, 履行沙門的義務, 精進地修行戒 定 慧, 以期滅除一切煩惱, 證悟永遠的寂靜 涅槃 (nibbāna) 10 沉迷於感官的欲樂 當佛陀出家之前而還是悉達多太子 (siddhattha) 時, 享受了許多年的感官欲樂 : 他住在分別適合於一年 ( 冬 夏 雨 ) 三季的三座豪華宮殿裡;娶了耶輸陀羅 (Yasodharā) 公主為妻, 生了兒子 羅睺羅 (Rāhula);週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愉悅迷人的 然而他無法在這樣放逸的生活中找到他累世所追求的真理, 這就是為何在他成道之後宣示說 : 沉迷於感官欲樂是低下 粗俗 凡夫 非神聖 沒有利益的行為 假如沉迷於感官享樂, 他對欲樂的執著會日漸增強而陷入貪欲的漩渦之中, 無法自拔, 因而無法證悟涅槃或達到其他禪修的成果 11 自我折磨的苦行, 如逐漸延長呼吸的時間;斷食;只吃草 苔蘚 塵土等;一天只吃一顆豆 一粒米 一粒芝麻;長久時間一腳站立;睡臥在刺尖上等等 古時候的印度人誤以為煩惱的根源來自身體, 因此他們想透過折磨自己的身體, 以期消舊業 不再造新業而滅除煩惱 佛陀修苦行的其他相關資料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三 2

10 S.56:11 1.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ṁ 轉法輪經 之分析 一 序 分 通緣 Ekaṁ samayaṁ Bhagavā bārāṇasiyaṁ viharati Isipatane Migadāye. 某個時候 世遵住在波羅奈的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2. 別緣 概說佛陀生命中三階段 2.1 佛陀自我反省 出家人二極端不能做 Tatra kho Bhagavā pañcavaggiye bhikkhū āmantesi Dveme, bhikkhave, antā pabbajitena na sevitabbā. 在那裡 世尊告訴五個為一群的比丘們 比丘們 有不應被出家 人實行的這二個極端 2.2 問二極端 Katame dve? 二個是什麼呢 2.3 釋 極端一 第一階段 皇宮生活 從事欲樂行 Yo cāyaṁ kāmesu kāmasukhallikānuyogo 任何在欲樂上從事那種欲樂的執著 欲樂行的缺點 hīno gammo pothujjaniko anariyo anatthasaṁhito, 是低俗的 粗俗鄉下人 世俗人 非神聖的 無意義 的 極端二 第二階段 六年苦行 從事自我折磨 yo cāyaṁ attakilamathānuyogo 任何從事那種自我折磨 自我折磨的缺點 dukkho anariyo anatthasaṁhito. 是苦的 非神聖的 無意義的 2.4 採中道行 第三階段 中道修行 如來離這二極端 Ete kho, bhikkhave, ubho ante anupagamma 比丘們 拋棄這二極端之後 證得中道 majjhimā paṭipadā Tathāgatena abhisambuddhā 中道已被如來證得 中道的功能目的 cakkhukaraṇī ñāṇakaraṇī 是產生 法 眼 產生知識 佛經在解經方式上大致可分為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等三個大綱 有如現代作文上分為前言 正文和結論等 三部分 在這裡的學習則保持原有的解經方式 但是再融合現代西方的簡明科學解析方式 佛陀開悟時所說的偈頌 請參見 法義加油站 p.34 四

11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ṁvattati. 可以轉到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 四諸比丘! 云何乃能如來於中道現等覺, 資於眼生 智生 寂靜 證智 等覺 涅槃 乃八支聖道是 謂 :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14 耶? 15 是 諸比丘! 此乃如來所現等覺之中道, 此乃資於眼生 智生 寂靜 證智 等覺 涅槃 五諸比丘! 苦聖諦 16 者, 即是此, 謂 :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愁悲憂惱苦 遇怨憎 者苦 與所受者別離苦 所求不得苦, 略說為五取蘊苦 六諸比丘! 苦集諦者, 即是此, 謂 : 後有起 喜貪俱行 隨處歡喜之渴愛, 謂 : 欲愛 有愛 無有愛是 17 二 正宗分 3. 隨釋中道 問 - 中道識的中道, 八支聖道 Katamā ca sā, bhikkhave, majjhimā paṭipadā Tathāgatena abhisambuddhā cakkhukaraṇī ñāṇakaraṇī 比丘們! 什麼是已被如來證得 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ṁvattati? 可以轉到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呢? 產生 ( 法 ) 眼 : 或徹見, 即透視四聖諦的慧眼 產生知識 : 即了悟四聖諦的智慧 可以轉到寂靜 : 即一切煩惱滅盡無餘 通智 : 即了悟四聖諦的智慧 正覺 : 即了悟四聖諦的聖道智 涅槃 : 即生死輪迴的結束, 永遠的解脫 究竟之樂 在 D.22 大念處經 中解說八聖道分: 正見 : 了知苦的智慧 了知苦因的智慧 了知苦滅的智慧 了知導致苦滅之道的智慧 正思惟 : 出離思惟 無瞋思惟 無害思惟 ( 將心投住於四聖諦 由於禪那法也包含於苦諦中, 因此將心投入於禪那目標與禪那法也是正思惟 正見與正思惟經常相伴存在而生起於同一心識剎那中 ) 正語 : 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 正業 :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正命 : 捨離邪命而以正當的方法謀生 (3-5 項屬於戒行的訓練 ) 正精進 : 生起意願 勤奮 激發精進 策勵自心 努力避免尚未生起的邪惡不善法生起, 努力降伏已經生起的邪惡不善法;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 努力使已經生起的善法持續 不衰退 增長 廣大 成就圓滿 正念 : 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身為身 觀受為受 觀心為心 觀法為法,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正定 : 1. 遠離愛欲, 遠離不善法, 進入並安住於具有尋 伺和由遠離而生之喜 樂的初禪 2. 平息了尋 伺之後, 藉著獲得內在的清淨與一心, 他進入並安住於沒有尋 伺, 但具有由定而生之喜 樂的第二禪 3. 捨離了喜之後, 他保持捨心, 具備正知與正念, 這樣他以 ( 名 ) 身感受快樂, 正如聖者們所說的 : 此快樂是安住於捨心與正念者所感受的 他進入並安住於第三禪 4. 由於捨離了苦與樂, 和先前滅除了喜與憂, 他進入並安住於超越捨與正念淨化第四禪 關於四聖諦的進一步法義, 請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五 八苦, 請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六 4

12 3.2 釋 總結 - 八支聖道 Ayameva 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 就是這八支聖道, 標舉 seyyathidaṁ 也就是 - 1.sammādiṭṭhi 2. sammāsaṅkappo 3.sammāvācā 4.sammākammanto 5.sammā-ājīvo 6.sammāvāyāmo 7.sammāsati 8.sammāsamādhi 正見 正思 正語 正命 正業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3.3 結論 Ayaṁ kho sā, bhikkhave, majjhimā paṭipadā Tathāgatena abhisambuddhā cakkhukaraṇī ñāṇakaraṇī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ṁvattati. 比丘們! 這是已被如來證得 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的那個中道, 可以轉到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 4. 解釋四聖諦 4.1. 苦聖諦 苦的自性 - 八苦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比丘們! 這是苦聖諦 - jātipi dukkhā, jarāpi dukkhā, byādhipi dukkho, 生是苦, 老是苦, 病是苦, maraṇampi dukkhaṁ, appiyehi sampayogo dukkho, 死是苦, 與不喜歡的會合 ( 怨憎會 ) 是苦, piyehi vippayogo dukkho, 與喜歡的別離是苦, yampicchaṁ na labhati tampi dukkhaṁ 不能得到那種想要的這也是苦, saṁkhittena pañcupādānakkhandhā dukkhā. 概要地說 : 執取五蘊是苦 4.2. 苦集聖諦 現在的流轉因 貪愛的特色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比丘們! 這是苦集聖諦 - yāyaṁ taṇhā ponobbhavikā 那種貪愛是再生 nandirāgasahagatā 與喜貪結合 tatratatrābhinandinī, 到處尋求喜的, 結 : 貪愛有三法 seyyathidaṁ 也就是 : 1.kāmataṇhā, 2.bhavataṇhā, 3.vibhavataṇhā. 欲愛 有愛 無有愛 七諸比丘! 苦滅聖諦者, 即是此, 謂 : 於此渴愛 18 無餘 離滅 棄捨 定棄 解脫而無執著 18 5 渴愛的進一步了解, 請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七

13 422 八諸比丘! 順苦滅道聖諦者 19, 即是此, 所謂八支聖道是 謂 :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是 20 九諸比丘! 苦聖諦者, 即是此,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諸比丘! 應對此苦聖諦偏知 乃至 已偏知,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4.3 苦滅聖諦 還滅因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比丘們! 這是苦滅聖諦 - yo tassāyeva taṇhāya asesavirāganirodho cāgo paṭinissaggo mutti anālayo. 就是那種相同貪愛的滅去無餘 捨 丟出去 解脫 不執取 4.4 苦滅道聖諦 當來不流轉因 總結 八支聖道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比丘們! 這是導向苦滅道聖諦 - ayameva 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 就是這八支聖道, 標舉 seyyathidaṁ sammādiṭṭhi pe sammāsamādhi. 也就是 : 正見 乃至 正定 5. 四聖諦三轉 三轉十二行相 5.1 苦聖諦三轉 諦智 示相 / 聖諦的知識 saccañāṇaṁ 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n ti 這是苦聖諦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1. cakkhuṁ udapādi, 2.ñāṇaṁ udapādi, 3.paññā udapādi, 4.vijjā udapādi, 5.āloko udapādi.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作智 勸修 / 應作的知識 kicc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pariññeyyan ti 這苦聖諦是應被完全了知 :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 乃至 生起 這一段是屬於苦聖諦之諦智 (saccañāṇaṁ) 在古譯上為 示相 相應部 是要明確知道把提升到佛法最高的境界, 都是針對一些特別弟子來講, 詮釋是概要性的, 而阿毗達摩則是詳細分析的 若無 論 的平衡, 來看 經 可能只是平面的, 所以經與論要平衡, 才不會 突槌 老用無常來歪理合理化自己的過失, 當作 逆增上緣 來磨練他人 實質上是 應知道而不知道 的所知障 苦聖諦之三種智慧, 請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八之( 一 ) 從五至七段請參考 p.28 法義加油站 一之三轉十二行相表 6

14 5.1.3 已作智 作證 / 已作的知識 kat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pariññātan ti 這苦聖諦已經被完全了知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1. cakkhuṁ udapādi, 2.ñāṇaṁ udapādi, 3.paññā udapādi, 4.vijjā udapādi, 5.āloko udapādi.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一 O 諸比丘! 苦集聖諦者 21, 即是此,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諸比丘! 對此苦集聖諦應斷 乃至 已斷,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一一諸比丘! 苦滅聖諦者 22, 即是此,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諸比丘! 對此苦滅聖諦應現證 乃至 已現證,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 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5.2. 集聖諦三轉 諦智 示相 / 聖諦的知識 saccañāṇaṁ 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n ti 這是苦集聖諦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作智 勸修 / 應作的知識 kicc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pahātabban ti 這苦集聖諦是應被斷 :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 乃至 生起 已作智 作證 / 已作的知識 kat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pahīnan ti 這苦集聖諦已經被斷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5.3. 滅聖諦三轉 諦智 示相 / 聖諦的知識 saccañāṇaṁ 苦集聖諦之三種智慧, 進一步的法義了解請參考 p.45 法義加油站 八之( 二 ) 苦滅聖諦之三種智慧, 進一步的法義了解請參考 p.46 法義加油站 八之( 三 )

15 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n ti 這是苦滅聖諦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作智 勸修 / 應作的知識 kicc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sacchikātabban ti 這苦滅聖諦是應被證 :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 乃至 生起 已作智 作證 / 已作的知識 kat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sacchikatan ti 這苦集聖諦已經被證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一二諸比丘! 順苦滅道聖諦者 23, 即是此, 於先前未聞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 生 光明生 諸比丘! 對此順苦滅道聖諦應修習 乃至 已修習, 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一三諸比丘! 我於四聖諦以如是三轉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尚未達悉皆清淨時, 諸比丘! 423 我於天 魔 梵世 沙門 婆羅門 人 天眾生中, 不被稱之為無上正等覺之現等覺 一四諸比丘! 然而我於此四聖諦 24, 如是三轉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已達悉皆清淨故, 諸 比丘! 我於天 魔 梵世 沙門 婆羅門 人 天眾生中, 稱之為無上正等覺之現 等覺 又, 我智生與見, 我心解脫不動, 此為我最後之生, 再不受後有 苦滅聖諦之三種智慧, 進一步的法義了解請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八之( 四 ) 本經到這裡, 從字面實在很難領悟到底為什麼四聖諦會是佛陀開悟的關鍵? 為什麼阿若喬陳如聽完此經後會証得初果? 首先要知道證初果的品質就是 斷三結, 請參考 p.48 法義加油站 九的 十結與聖人 而首要的是 我見 與苦諦的五蘊息息相關 由 p.48 法義加油站 十 見 的架構表就可見端倪了 四聖諦與培育定力, 詳細請參考 p 法義加油站 十一 這之間是環環相扣的, 次第而達到 以這三轉十二行相來了知四聖諦的智慧在他證悟阿羅漢果之後達到圓滿 佛陀的阿羅漢道智和一切知智 (sabbaññuta-ñāṇa) 同時生起 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人達到不可動搖的解脫, 不會再有投生 同樣地, 當修行觀禪達到了了知四聖諦的階段時, 也必須以這三轉十二行相來了知四聖諦 在每一諦的三種智慧當中, 諦智是最重要的, 它在證悟前與證悟時生起;作智和已作智則是在證悟之後才生起 8

16 5.4. 道聖諦三轉 諦智 示相 / 聖諦的知識 saccañāṇaṁ 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n ti 這是導向苦滅道聖諦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作智 勸修 / 應作的知識 kicc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bhāvetabban ti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這導向苦滅道聖諦是應被修 :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 乃至 生起 已作智 作證 / 已作的知識 katañāṇaṁ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bhāvitan ti 這導向苦滅道聖諦已經被修 :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比丘們! 在種種以前還沒有聽過的法上, 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6. 佛陀表露自己的心聲 6.1. 未作證前不敢宣說 Yāvakīvañca me, bhikkhave, imesu catūsu ariyasaccesu evaṁ tiparivaṭṭaṁ dvādasākāraṁ yathābhūtaṁ ñāṇadassanaṁ na suvisuddhaṁ ahosi, neva tāvāhaṁ, bhikkhave sadevake loke samārake sabrahmake sassamaṇabrāhmaṇiyā pajāya sadevamanussāya Anuttaraṁ sammāsambodhiṁ abhisambuddho ti paccaññāsiṁ. 比丘們! 在這四聖諦這樣如實的三轉十二行相中, 我的知見還沒有徹底清淨之前, 比丘們! 我就不曾與在共天 共魔 共梵世界裡的有沙門婆羅門 共天人的人眾宣稱 已經現等覺無上的三藐三菩提 6.2 因已自作證才敢宣說 Yato ca kho me, bhikkhave, imesu catūsu ariyasaccesu evaṁ tiparivaṭṭaṁ dvādasākāraṁ yathābhūtaṁ ñāṇadassanaṁ suvisuddhaṁ ahosi, athāhaṁ, bhikkhave, sadevake loke samārake sabrahmake sassamaṇabrāhmaṇiyā pajāya sadevamanussāya Anuttaraṁ sammāsambodhiṁ abhisambuddho ti paccaññāsiṁ. 比丘們! 因為在這四聖諦這樣如實的三轉十二行相中, 我的知見徹底清淨了, 比丘們! 然後我與在共天 共魔 共梵世界裡的有沙門婆羅門 共天人的人眾宣稱 已經現等覺無上的三藐三菩提 6.3 結論 自作證 ( 解脫知見 ) Ñāṇañca pana me dassanaṁ udapādi Akuppā me vimutti, ayamantimā jāti, natthidāni punabbhavo ti. 我的解脫不動了, 這個是最後的生, 現在再有不存在了 9

17 一五世尊如是說示已, 五比丘歡喜 信受於世尊之所說 又說示此教時, 具壽憍陳如 生遠塵離垢之法眼 26 : 有集法者, 悉皆有此滅法 一六世尊轉如是法輪時, 地居之諸天 27 發聲言曰 : 世尊如是於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 轉無上之法輪, 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世間之任何者, 皆不能覆 一七聞得地居諸天之聲之四大天王諸天, 發聲言曰 : 世尊如是於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 轉無上之法輪, 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 或世間之任何者, 皆不能覆 一八聞得四大天王諸天聲之忉利諸天 焰摩諸天 兜率諸天 化樂諸天 他 化自在諸天 梵身諸天發聲言曰 : 424 世尊如是於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 轉無上之法輪, 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 或世間任何者, 皆不能覆 三 流通分 7.1 結歎流通 Idamavoca Bhagavā. 世尊說了這個 Attamanā pañcavaggiyā bhikkhū Bhagavato bhāsitaṁ abhinandunti. 五個為一群的比丘們心意滿足和歡喜世尊所說的 7.2 喬陳如證得初道心 Imasmiñca pana veyyākaraṇasmiṁ bhaññamāne 而且當這個解說正在被說的時候, āyasmato koṇḍaññassa virajaṁ vītamalaṁ dhammacakkhuṁ udapādi 遠塵離垢的法眼生起到尊者喬陳如 : Yaṁ kiñci samudayadhammaṁ, 任何集起的法, sabbaṁ taṁ nirodhadhamman ti. 它都是會滅的法 7.3 諸天讚嘆 地居天發出聲音 26 D.2 沙門果經 104 段之註解書中解釋 : (1) 它 遠塵, 是因為它無貪欲塵等; (2) 在 離垢, 是因為它無貪欲垢等; (3) 法眼 : 由於它是 於諸法上的眼 (dhammesu cakkhuṁ), 或由於它是 法造眼 (dhammamayaṁ cakkhuṁ), 所以它是 法眼 法眼, 請參考 p.53 法義加油站 十二 27 地居諸天 Bhummā, 即 bhūmaṭṭhakadevatā 在 增支部 Ⅳ,119 中提到地居天始自四大王天, 乃至三十三天 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梵眾天 這些是屬於比較低的天 請參考 p.54 法義加油站 十三 10

18 音 - Pavattite ca pana Bhagavatā dhammacakke 當法輪已被世尊轉時, bhummā devā saddamanussāvesuṁ 地居天發出聲 Etaṁ Bhagavatā bārāṇasiyaṁ Isipatane Migadāye anuttaraṁ dhammacakkaṁ pavattitaṁ 在波羅奈的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這個已被世尊轉的無上法輪 appaṭivattiyaṁ samaṇena vā brāhmaṇena vā devena vā mārena vā brahmunā vā kenaci vā lokasmin ti. 不能被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在世界裡的任何之一所逆轉 四大王天發出聲音 Bhummānaṁ devānaṁ saddaṁ sutvā 聽到地居天的聲音之後, cātumahārājikā devā saddamanussāvesuṁ 四大王天發出聲音 - Etaṁ Bhagavatā bārāṇasiyaṁ Isipatane Migadāye anuttaraṁ dhammacakkaṁ pavattitaṁ, appaṭivattiyaṁ samaṇena vā brāhmaṇena vā devena vā mārena vā brahmunā vā kenaci vā lokasmin ti. 在波羅奈的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這個已被世尊轉的無上法輪不能被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在世界裡的任何之一所逆轉 三十三天 梵眾天發出聲音 Cātumahārājikānaṁ devānaṁ saddaṁ sutvābrahmakāyikā devā saddamanussāvesuṁ 聽到四大王天的聲音之後, tāvatiṁsā devā pe 三十三天 乃至 yāmā devā pe 夜魔天 乃至 tusitā devā pe 兜率天 乃至 nimmānaratī devā pe 化樂天 乃至 paranimmitavasavattī devā pe 他化自在天 乃至 brahmakāyikā devā saddamanussāvesuṁ 梵眾天發出聲音 - Etaṁ Bhagavatā bārāṇasiyaṁ Isipatane Migadāye anuttaraṁ dhammacakkaṁ pavattitaṁ appaṭivattiyaṁ samaṇena vā brāhmaṇena vā devena vā mārena vā brahmunā vā kenaci vā lokasmin ti. 在波羅奈的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這個已被世尊轉的無上法輪不能被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在世界裡的任何之一所逆轉 一九如是於其剎那, 其頃刻, 其須央之間, 乃至止於梵世之聲已達 又, 此十千世 界涌震動, 示現於無量廣大光明 二 O 時, 世尊稱讚而曰 : 憍陳如悟矣, 憍陳如悟矣! 自此即名具壽憍陳如, 稱為阿若憍陳如 28 之世間, 超越諸天之天威力 28 註解書說明此光彩是 一切知性之智的光彩 :Obhāsoti sabbaññutaññāṇobhāso. 11

19 註 29 1: 雜阿含 379 經 ( 大正 2.103c), 大正 No.109 佛說轉法輪經 ( 大正 2.503),No.110 佛說三轉法輪經 ( 大正 2.504), 律藏 大品 Vin. I,10-12, 四分律 卷 32( 大正 ), 五分律 卷 15( 大正 ) ; 法蘊足論 ( 大正 ) 經, M.141. Saccavibhaṅgasuttaṁ 諦分別經 ; 及其他亦有梵本 聲音傳到梵天界 Itiha tena khaṇena (tena layena) tena muhuttena 這樣在那剎那間 ( 在那片刻間) 在那須臾頃間, yāva brahmalokā saddo abbhuggacchi. 聲音傳播遠至梵界 十千世界大震動和光彩出現世間 Ayañca dasasahassilokadhātu saṅkampi sampakampi sampavedhi, 這個十千世界震動 大震動 強烈震動, appamāṇo ca uḷāro obhāso loke pāturahosi atikkamma devānaṁ devānubhāvanti. 和一道無量莊嚴的光彩超越諸天的天之威力而出現在世間 7.4 結論 名阿若喬陳如的由來 世尊讚嘆喬陳如 Atha kho Bhagavā imaṁ udānaṁ udānesi 然後世尊發出這個讚嘆語 - Aññāsi vata, bho, koṇḍañño, 喬陳如真的已經了解了! aññāsi vata, bho, koṇḍañño ti! 喬陳如真的已經了解了! 阿若喬陳如從此而得名 Iti hidaṁ āyasmato koṇḍaññassa Aññāsikoṇḍañño tveva nāmaṁ ahosīti. 就這樣, 具壽喬陳如有 阿若喬陳如 這個名字 29 這個註解是此中譯版本的註解 12

20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ṁ 轉法輪經 文法分析 S dhamma+ cakka+pavattana 法 1. Ekaṁ 輪 bhagavā < siv (n.s.nom.) bārāṇasiyaṁ 世尊 bhagavant (m.s.acc.) (m.s.acc.) sutta 經 < pa + vrt+ ana samayaṁ 一 某個 時 Eka samaya + 轉 viharati 在波羅奈 住 bārāṇasi viharati bhaga+-vant vi+ hṛ 吉祥 分開 具有 (m.s.nom.) (f.s.loc.) isipatane migadāye. 仙人墮處 鹿野苑 isi+patana migadāya < patati< pat miga+dāya 取 拿 降落 落下 鹿園 林 (pr.3,s.) (n.s.loc.) (m.s.loc.) 試譯 某個時候 世尊住在波羅奈之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2. Tatra 在那裡 tatra (adv.) kho bhagavā pañcavaggiye 世尊 bhagavant (m.p.nom.) 語氣詞 kho (adv.) āmantesi bhikkhū 五個為一群 pañca+vagga+-ya (m.p.acc.) 比丘們 他 告訴了 bhikhu āmanteti (m.p.acc.) (aor.3,s.) 試譯 在那裡 世尊告訴了五個為一群的比丘們 3. dveme, bhikkhave, antā 這二個 dve+ime 比丘們 bhikkhu pabbajitena na 邊 極端 被出家人 不 anta pabbajita na sevitabbā. 應被實行 從事 sevitabba pp. of pabbajati (m.p.nom.) (m.p.voc.) (m.p.nom.) (m.s.ins.) grd. of (adv.) sevati (m.p.nom.) 試譯 比丘們 有不應被出家人實行的這二個極端 這兩個極端是不應被出家人實行 的 4. Katame dve 什麼 katama (m.p.nom.) (honti)? 二個 dvi (m.p.nom.) 是 hoti < hū 有 存在 是 (pr.p.3.) 試譯 二個是什麼呢 5. Yo cāyaṁ kāmesu kāmasukhallikānuyogo hīno gammo 任何 那種 在諸欲樂上 從事欲樂的執著 低俗 粗俗鄉下人 ya ca + ayaṁ kāma kāma+ sukhallika+ anuyoga hina gamma < ay 欲樂生活 從事 < gāma+ya 強調 (m.s.nom.)(conj.)(m.s.nom.) (m.p.loc.) (m.s.nom.) (m.s.nom.) (m.s.nom.) pothujjaniko anariyo anatthasaṁhito, 世俗人 凡夫 pothujjana+ika 非 神聖 an+ariya 無 意義 不具利益 an+ attha+ saṁhita 無 13 意義 < pp. of sandahati < saṁ+ dhā

21 (m.s.nom.) (m.s.nom.) (m.s.nom.) 具有 伴隨 給 試譯 : 任何在諸欲樂上從事那種欲樂的執著者是低俗的 粗俗鄉下人 世俗人 非神聖的 無意義的; yo cāyaṁ attakilamathānuyogo dukkho anariyo anatthasaṁhito. 任何 那種 自己折磨 從事 苦 非神聖 無意義 ( 不具利益 ) ya ca + ayaṁ atta+kilamatha+anuyoga du + kha an+ariya an+attha+saṁhita 惡 難空間 (m.s.nom.)(conj.)(m.s.nom.) (m.s.nom.) (m.s.nom.) (m.s.nom.) (m.s.nom.) 試譯 : 任何從事那種自我折磨者是苦的 非神聖的 無意義的 6. Ete kho, bhikkhave, ubho ante anupagamma majjhimā paṭipadā 這些 ( 語氣詞 ) 比丘們二 邊 避開 / 拋棄 中間 道 Eta kho bhikkhu ubha anta an+upa+gamma majjhima paṭipadā gacchati gam paṭi+ pad (m.p.acc.) (adv.) (m.p.voc.) (m.p.acc.) (m.p.acc.) (ger.) (f.s.nom.) (f.s.nom.) tathāgatena abhisambuddhā cakkhukaraṇī ñāṇakaraṇī 被如來 已被證得 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 tathā+gata/ āgata abhisambuddhā cakkhu+ karaṇi ñāṇa+ karaṇi abhi+ sambujjhati pp. 眼 產生 知識 產生 saṁ+ budh 醒著 (m.s.ins.) (f.s.nom.) (f.s.nom.) (f.s.nom.)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ṁvattati. 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 轉起 upasama abiññā sambodha nibhāna saṁvattati abhi+-jānāti jñā saṁ+ budh nir+ vā saṁ+ vrt 知道 醒著 吹 轉 (m.s.dat.) (f.s.dat.) (m.s.dat.) (n.s.dat.) (pr.3,s.) 試譯 : 比丘們! 拋棄這二極端之後, 中道已被如來證得, 是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 可以轉到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 7. Katamā ca sā, bhikkhave, majjhimā paṭipadā tathāgatena 什麼而 / 又那個比丘們中間道被如來 (f.s.nom.) (conj.) (f.s.nom.) (m.p.voc.) (f.s.nom.) (f.s.nom.) (m.s.ins.) abhisambuddhā cakkhukaraṇī ñāṇakaraṇī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已被證得 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 寂靜 通智 (f.s.nom.) (f.s.nom.) (f.s.nom.) (m.s.dat.) (f.s.dat.)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ṁvattati? 正覺 涅槃 轉起 (m.s.dat.) (n.s.dat.) (pr.3,s.) 14

22 試譯 : 比丘們! 什麼是已被如來證得, 是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 可以轉到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的那個中道呢? 8. Ayameva 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 seyyathidaṁ 這就是聖八支 / 分道也就是 ayaṁ+ eva ariya aṭṭha+ agga+ika magga seyyathidaṁ (m.s.nom.) (adv.) (m.s.nom.) (m.s.nom.) (m.s.nom.) (adv.) sammādiṭṭhi sammāsaṅkappo sammāvācā sammākammanto 正見 正思 正語 正業 sammā+ diṭṭhi sammā+ saṅkappa sammā+ vācā sammā+ kamma+anta (f.s.nom.) (m.s.nom.) (f.s.nom.) (m.s.nom.) sammā-ājīvo sammāvāyāmo sammāsati sammāsamādhi. 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sammā+ājiva sammā+vāyāma sammā+ sati sammā+ samādhi < vi+ā+ yam 抵達 < sarati < smr 記得 (m.s.nom.) (m.s.nom.) (f.s.nom.) (m.s.nom.) 試譯 : 就是這八支聖道, 也就是 正見 正思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勤 正念 正定 9. Ayaṁ kho sā, bhikkhave, majjhimā paṭipadā tathāgatena 這 ( 語氣詞 ) 那個比丘們中間道被如來 (f.s.nom.) (adv..) (f.s.nom.) (m.p.voc.) (f.s.nom.) (f.s.nom.) (m.s.ins.) abhisambuddhā cakkhukaraṇī ñāṇakaraṇī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已被證得 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 寂靜 通智 (f.s.nom.) (f.s.nom.) (f.s.nom.) (m.s.dat.) (f.s.dat.)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ṁvattati. 正覺 涅槃 轉起 (m.s.dat.) (n.s.dat.) (pr.3,s.) 試譯 : 比丘們! 這是已被如來證得, 是產生 ( 法 ) 眼 產生知識, 可以轉到寂靜 通智 正覺 涅槃的那個中道 10.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這 ( 語氣詞 ) 又 / 而比丘們苦聖諦 ida kho pana bhikkhu dukkha ariya + sacca (n.s.nom.) (adv.) (ind.) (m.p.voc.) (n.s.nom.) (n.s.nom.) 試譯 : 比丘們! 這是苦聖諦 jātipi dukkhā (hoti), jarāpi dukkhā, byādhipi dukkho, 生也 ( 表連貫性 ) 苦 ( 是 ) 老也苦病也苦 jāti+ api dukkhā hoti jarā+ api dukkhā byādhi+ api dukkha 15

23 (f.s.nom.) (adv.) (f.s.nom.) (pr.3s.) (f.s.nom.)(adv.) (f.s.nom.)(m.s.nom.) (adv.) (m.s.nom.) maraṇampi dukkhaṁ, appiyehi sampayogo dukkho, 死也苦 ( 諸 ) 不喜歡者會合苦 maraṇaṁ +api dukkha appiya sampayoga dukkha maraṇa < a+piya < saṁ 一起 +pa+ yuj (n.s.nom.) (adv.) (n.s.nom.) (m.p.ins.) (m.s.nom.) (m.s.nom.) 試譯 : 生是苦, 老是苦, 病是苦, 死是苦, 與諸不喜歡者會合是苦, piyehi vippayogo dukkho, ( 諸 ) 喜歡者 分離 / 分開 苦 piya vippayoga dukkha (m.p.ins.) (m.s.nom.) (m.s.nom.) 關係代名詞 yaṁ 與指示代名詞 taṁ 前後呼應 ( 原文中此 be 省略 ) yampicchaṁ na labhati tampi dukkhaṁ (hoti) 那種也想要 不 得到 這也 苦 是 yaṁ+ api+ iccha na labhati taṁ+api dukkha hoti < icchati iṣ (f.s.acc.) (adv.) (f.s.acc.) (adv.) (pr.3,s.) (n.s.nom.)(adv.) (n.s.nom.) (pr.3,s.) 試譯 : 與諸喜歡者分離是苦;不能得到那種想要的, 這也是苦; ( 原文中此 be 省略 ) saṁkhittena pañcupādānakkhandhā dukkhā (honti). 概要地說 五 執取 蘊 苦 是 saṁ+khitta pañca+ upadāna +khandha dukkha hoti (adv.) (m.p.nom.) (m.p.nom.) (pr.3,p.) 試譯 : 概要地說, 執取五蘊是苦 11.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這 ( 語氣詞 ) 又 / 而比丘們苦集聖諦 ida kho pana bhikkhu dukkha+samudaya ariya + sacca (n.s.nom.) (adv.) (ind.) (m.p.voc.) (n.s.nom.) (n.s.nom.) 試譯 : 比丘們! 這是苦集聖諦 yāyaṁ taṇhā ponobbhavikā nandirāgasahagatā tatratatrābhinandinī, 那種 ( 強調 ) 貪愛再生喜貪具行 / 結合到處尋求喜 yā+aya taṇhā punabbhava+ikā nandi+ rāga+ saha+gatā tatra+tatra+abhinandini (f.s.nom.) (f.s.nom) (f.s.nom.) (f.s.nom.) (f.s.nom.) seyyathidaṁ kāmataṇhā, bhavataṇhā, vibhavataṇhā. 16

24 也就是 欲 愛 有 愛 無有愛 seyyathidaṁ kāma+taṇhā bhava+ taṇhā vi+ bhava+ taṇhā (adv.) (f.s.nom) (f.s.nom) (f.s.nom) 試譯 : 那種貪愛是再生 與喜貪結合 到處尋求喜的, 也就是 欲愛 有愛 無有愛 12.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這 ( 語氣詞 ) 又 / 而諸比丘苦滅聖諦 ida kho pana bhikkhu dukkha+ nirodha ariya + sacca (n.s.nom.) (adv.) (ind.) (m.p.voc.) (n.s.nom.) (n.s.nom.) 試譯 : 比丘們! 這是苦集聖諦 yo tassāyeva taṇhāya asesavirāganirodho 任何那種就是貪愛的無餘離滅 ya tassā + yeva taṇhā a+sesa + virāga + nirohda (m.s.nom.) (f.s.gen.) (ind.) (f.s.gen.) (m.s.nom.) cāgo paṭinissaggo mutti anālayo. 捨 丟出去 / 遣離 解脫 不 執取 cāga paṭinissagga mutti an+ ālaya tyaj 拋棄 paṭinissajjati <paṭi+ nis+sajjati srj muc 解放 ā+ li 黏著 (m.s.nom.) (m.s.nom.) (f.s.nom.) (m.s.nom.) 試譯 : 就是那種貪愛的滅去無餘 捨 丟出去 解脫 不執取 13. Idaṁ kho pana, bhikkhave,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這 ( 語氣詞 ) 又 / 而比丘們苦滅行 / 導向道聖諦 ida kho pana bhikkhu dukkha+ nirodha+ gāmini paṭipadā ariya + sacca (n.s.nom.) (ind.) (m.p.voc.) (f,s.nom.) (f.s.nom.) (n.s.nom.) 試譯 : 比丘們! 這是導向苦滅道聖諦 ayameva 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 seyyathidaṁ 這就是 聖 八 支 / 分 道 也就是 sammādiṭṭhi pe sammāsamādhi. 試譯 : 就是這八支聖道, 也就是 正見 乃至 正定 14. 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n ti me, bhikkhave, 這苦聖諦如此我的比丘們 ida dukkha ariya + saccaṁ+iti ahaṁ bhikkhu 17

25 (n.s.nom.) (n.s.nom.) (n.s.nom.) (ind.) (s.gen.) (m.p.voc.) 主詞 動詞人稱 數一致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 udapādi, 在以前 未 聽聞 諸法上 ( 法 ) 眼 生起 pubba an+ anusuta dhamma cakkhu uppajjati anu+suṇāti wru 聽 pp. ud+pajjati pad 走 (n.s.loc.) (m.p.loc.) (m.p.loc.) (n.s.nom.) (aor.3,s.)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知識 生起智慧 生起 明 生起 光 生起 ñāṇa paññā vijjā āloka (n.s.nom.) (aor.3,s.) (f.s.nom.) (aor.3,s.) (f.s.nom.) (aor.3,s.) (m.s.nom.) (aor.3,s.)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是苦聖諦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15. ṭ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pariññeyyan ti 那 ( 語氣詞 ) 又這 苦 聖 諦 應被完全了知如此 ta kho pana+ida dukkha ariya + saccaṁ pariññeyyaṁ + iti < grd. of pari+jānāti (n.s.nom.) (ind.) (n.s.nom.) (n.s.nom.) (n.s.nom.) (n.s.nom.) (ind.)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我的比丘們在以前乃至生起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苦聖諦是應被完全了知 : 在以前 我的 乃至 生起 16.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pariññātan ti 那 ( 語氣詞 ) 又 這 苦 聖 諦 已經被完全了知如此 ta kho pana+ida dukkha ariya + saccaṁ pariññātaṁ +iti < pp. of pari+jānāti (n.s.nom.) (ind.) (n.s.nom.) (n.s.nom.) (n.s.nom.) (n.s.nom.) (ind.)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苦聖諦已經被完全了知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17. 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n ti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是苦集聖諦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 18

26 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18.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pahātabban ti 那 ( 語氣詞 ) 又這苦集聖諦應被斷如此 ta kho pana+ida dukkha+ samudaya ariya + saccaṁ pahātabbaṁ +iti < grd. of pajahāti (n.s.nom.) (ind.) (n.s.nom.) (n.s.nom.) (n.s.nom.) (n.s.nom.) (ind.)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苦集諦是應被斷 : 在以前 我的 乃至 生起 19.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pahīnan ti 那 ( 語氣詞 ) 又這 苦 集 聖 諦已被斷如此 ta kho pana+ida dukkha+ samudaya ariya + saccaṁ pahīnaṁ +iti < pp. of pajahāti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苦集聖諦已經被斷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20. 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n ti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是苦滅聖諦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21. ṭ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sacchikātabban ti 那 ( 語氣詞 ) 又 這 苦 滅 聖 諦 應被證如此 ta kho pana+ida dukkha+ nirodha ariya + saccaṁ sacchikātabbaṁ +iti < grd.of sacchikaroti (n.s.nom.) (ind.) (n.s.nom.) (n.s.nom.) (n.s.nom.) (n.s.nom.) (ind.)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苦滅聖諦是應被證 : 在以前 我的 乃至 生起 22.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sacchikatan ti 已被證 如此 < pp. of sacchikaroti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是苦滅聖諦已經被證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19

27 23. 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n ti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是導向苦滅道聖諦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24.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那 ( 語氣詞 ) 又這苦滅導向道聖諦 (n.s.nom.) (adv.) (n.s.nom.) (f,s.nom.) (f.s.nom.) (n.s.nom.) bhāvetabban ti me, bhikkhave, pubbe pe udapādi. 應被修 如此 bhāvetabbaṁ + iti < grd. ofbhāveti (n.s.nom.) (ind.)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導向苦滅道聖諦是應被修 : 在以前 我的 乃至 生起 25. Taṁ kho pan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bhāvitan ti 已被修如此 < pp, of bhāveti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a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試譯 : 比丘們! 如此 這導向苦滅道聖諦已經被修 : 在以前未曾聽聞的諸法上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26. Yāvakīvañca me, bhikkhave, imesu catūsu ariyasaccesu 之前 / 只要我的比丘們這些四聖諦 yāva+kivañ+ca ahaṁ bhikkhu ima catu ariya + sacca (n.s.nom.) (adv.) (ind.) (m.p.voc.) (n.p.loc.) (n.p.loc.) (n.p.loc.) evaṁ tiparivaṭṭaṁ dvādasākāraṁ yathābhūtaṁ ñāṇadassanaṁ 這樣 / 如是 三 轉 十二 行相 如實 知 見 evaṁ ti+ parivaṭṭa dvādasa+ ākāra yathābhūtaṁ ñāṇa+ dassana (adv.) (m.s.acc.) (m.s.acc.) (adv.) (n.s.nom.) na suvisuddhaṁ ahosi, 無 不 徹底清淨 有 是 na su+ visuddha hoti (ind) (n.s.nom.) (aor.3,s) 試譯 : 比丘們! 在這四聖諦中這樣如實的三轉十二行相中, 我的知見還沒有徹底清淨之前, neva tāvāhaṁ, bhikkhave sadevake loke samārake sabrahmake 20

28 不就直到我比丘們共天世界共魔共梵 na+ eva tāva+ ahaṁ bhikkhu sa+ deva+ka loka sa+ māra+ka sa+brahma+ka (ind.) (adv.) (adv.) (s.nom.) (m.p.voc.) (m.s.loc.) (m.s.loc.) (m.s.loc.) (m.s.loc.) sassamaṇabrāhmaṇiyā pajāya sadevamanussāya 有沙門 婆羅門 人眾 共天 人 sa+samaṇa+ brāhmaṇi pajā sa+deva+manussā (f.s.ins.) (f.s.ins.) (f.s.ins.) anuttaraṁ sammāsambodhiṁ abhisambuddho ti paccaññāsiṁ. 無上 三藐三菩提 / 正覺 已經現等覺 / 已證得 ( 引號 ) 宣稱 an+ uttara sammā +sambodhi abhisambuddho+ iti paṭijānāti < abhi+sambujjhati pp < paṭi+ jñā (f.s.acc.) (f.s.acc.) (m.s.nom.) (ind.) (aor.1,s.) 試譯 : 比丘們! 我就不曾與在共天 共魔 共梵世界裡的有沙門婆羅門 共天人的人眾宣稱 已經現等覺無上的三藐三菩提 ( 證悟無上圓滿正覺 ) 27. Yato ca kho me, bhikkhave, imesu catūsu ariyasaccesu 無 又 ( 語氣詞 ) 我的 比丘們 這些 四 聖 諦 yato ca kho (adv.) (conj.) (adv.) (s.gen.) (m.p.voc.) (n.p.loc.) (n.p.loc.) (n.p.loc.) evaṁ tiparivaṭṭaṁ dvādasākāraṁ yathābhūtaṁ ñāṇadassanaṁ suvisuddhaṁ ahosi, 試譯 : 比丘們! 因為在這四聖諦中這樣如實的三轉十二行相中, 我的知見是徹底清淨了, athāhaṁ, bhikkhave, sadevake loke samārake sabrahmake 然後我 諸比丘 atha + ahaṁ bhikkhu (adv.) sassamaṇabrāhmaṇiyā pajāya sadevamanussāya anuttaraṁ sammāsambodhiṁ abhisambuddho ti paccaññāsiṁ. 試譯 : 比丘們! 然後我與在共天 共魔 共梵世界裡的有沙門婆羅門 共天人的人眾宣稱 已經現等覺無上的三藐三菩提 28.Ñāṇañca pana me dassanaṁ udapādi akuppā me vimutti, 知和又我見生起不動搖我的解脫 ñāṇaṁ+ ca pana ahaṁ dassana uppajjati a+kuppā ahaṁ vimutti ñāṇa ud+pajjati pad 走 (n.s.nom.) (conj.) (adv.) (s.dat.) (n.s.nom.) (aor.3,s.) (f.s.nom.) (s.gen.) (f.s.nom.) 21

29 ayamantimā jāti, natthidāni punabbhavo ti. 這個 最後 生 沒有 現在 再 有 ( 引號 ) ayaṁ+ antimā jāti na+ atthi +idāni puna + bhavo+ iti < bhava < bhū (f.s.nom.) (f.s.nom.) (f.s.nom.) (adv.) (m.s.nom) (ind.) 試譯 : 知和見生起在我的心中,( 我了知 :) 我的解脫不動搖了, 這個是最後的生, 現在再有不存在了 29.Idamavoca bhagavā. 這個 說了 世尊 idaṁ + avoca bhagavant < vacati < vac 說 (n.s.acc.) (aor.3,s.) (m.s.nom.) 試譯 : 世尊說了這個 性 數 格一致 主詞 動詞的人稱 數一致 30.Attamanā pañcavaggiyā bhikkhū bhagavato bhāsitaṁ abhinandunti. 心意滿足 五個為一群 比丘們 世尊 所說的 歡喜 atta+ mana pañca+vaggiya bhikkhu bhagavant bhāsita abhinanduṁ + iti < bhāsati < bhā < abhinandati (m.p.nom.) (m.p.nom.) (m.p.nom.) (m.s.gen.) (n.s.acc.) (aor.3,p.) (ind.) 試譯 : 五個為一群的比丘們心意滿足和歡喜世尊所說的 絕對處格當時間副詞 31.Imasmiñca pana veyyākaraṇasmiṁ bhaññamāne 在這個 和 又 解說 正被說 imasmiṁ+ ca pana veyyākaraṇa bhaññamāna ppr. of bhaññati < pass. of bhaṇati bhaṇ 說 (n.s.loc.) (conj.) (adv.) (n.s.loc.) (n.s.loc.) āyasmato koṇḍaññassa virajaṁ vītamalaṁ dhammacakkhuṁ udapādi 尊者喬陳如遠塵離垢法眼生起 Ayasmant koṇḍañña vi+raja vitamala dhamma+ cakkhu uppajjati (m.s.dat.) (m.s.dat.) (n.s.nom.) (n.s.nom.) (n.s.nom.) (aor.3,s.) 試譯 : 而且當這個解說正在被說的時候, 遠塵離垢的法眼生起到尊者喬陳如 : 前後互相呼應 yaṁ kiñci samudayadhammaṁ, sabbaṁ taṁ nirodhadhamman ti. 這個 任何 集起 法 一切 它 滅 法 ( 引號 ) ya kiṁ+ ci samudaya+ dhamma sabba ta nirodha+ dhammaṁ+ iti 22

30 (n.s.nom.)(n.s.nom.)(ind.) (n.s.nom.) (n.s.nom.) (n.s.nom.) (n.s.nom.) (ind.) 試譯 : 任何集起的法, 它都是會滅的法 絕對處格當時間副詞 32.Pavattite ca pana bhagavatā dhammacakke bhummā devā 被轉時和又被世尊法輪地居天 pavattita ca pana bhagavant dhamma+ cakka bhumma deva pp. of pavatteti caus. of pavattati< pa+ vrt 轉 (n.s.loc.) (conj.) (adv.) (m.s.ins.) (n.s.loc.) (m.p.nom.) (m.p.nom.) saddamanussāvesuṁ etaṁ bhagavatā bārāṇasiyaṁ isipatane 聲音 發出 這個 被世尊 在波羅奈 仙人墮處 saddaṁ+anussāveti sadda (m.s.acc.) (aor.3,p.) (n.s.nom.) (m.s.ins.) (f.s.loc.) (n.s.loc.) migadāye anuttaraṁ dhammacakkaṁ pavattitaṁ appaṭivattiyaṁ 鹿野苑 無上 法 輪 被轉 不 被逆轉 an+ uttara a+ paṭivattiya (m.s.loc.) (n.s.nom.) (n.s.nom.) (n.s.nom.) (n.s.nom.) samaṇena vā brāhmaṇena vā devena vā mārena vā brahmunā vā 沙門 或 婆羅門 或 天 或 魔 或 梵 或 samaṇa vā brāhmaṇa vā deva vā māra vā brahma vā vacati < vac 說 (m.s.ins.) (adv.) (m.s.ins.) (adv.) (m.s.ins.) (adv.) (m.s.ins.) (adv.) (m.s.ins.) (adv.) kenaci vā lokasmin ti. 任何之一 或 在世界裡 kena+ ci vā lokasmiṁ + iti ka loka ( 引號 ) (m.s.ins.) (m.s.loc.) (ind.) 試譯 : 當法輪已被世尊轉時, 地居天發出聲音 : 在波羅奈之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這個已被世尊轉的無上法輪不能被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在世界裡的任何之一所逆轉 33.Bhummānaṁ devānaṁ saddaṁ sutvā cātumahārājikā devā 地居 天的 聲音 聽到之後 四大 王 天 bhumma deva sadda sutvā cātu + mahā + rājika deva < ger. of suṇāti (m.p.gen.) (m.p.gen.) (m.s.acc.) (ger.) (m.p.nom.) (m.p.nom.) saddamanussāvesuṁ etaṁ bhagavatā bārāṇasiyaṁ isipatane migadāye anuttaraṁ dhammacakkaṁ pavattitaṁ, appaṭivattiyaṁ samaṇena vābrāhmaṇena vā devena vā mārena vā brahmunā vā 23

31 kenaci vā lokasmin ti. 試譯 : 聽到地居天的聲音之後, 四大王天發出聲音 : 在波羅奈之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這個已被世尊轉的無上法輪不能被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在世界裡的任何之一所逆轉 34.Cātumahārājikānaṁ devānaṁ saddaṁ sutvā tāvatiṁsā devā pe 四大王天的聲音聽到之後三十三天乃至 tāvatiṁsa deva pe (m.p.gen.) (m.p.gen.) (m.s.acc.) (ger.) (m.p.nom.) (m.p.nom.) yāmā devā pe tusitā devā pe nimmānaratī devā pe 這個 說了 世尊 yāma deva pe tusita deva pe nimmānarati deva pe (m.p.nom.) (m.p.nom.) (m.p.nom.) (m.p.nom.) (m.p.nom.) (m.p.nom.) paranimmitavasavattī devā pe brahmakāyikā devā 他化自在天乃至梵眾天 para + nimmita+ vasa+ vattin deva pe brahmakāyika deva (m.p.nom.) (m.p.nom.) (m.p.nom.) (m.p.nom.) saddamanussāvesuṁ etaṁ bhagavatā bārāṇasiyaṁ isipatane migadāye anuttaraṁ dhammacakkaṁ pavattitaṁ appaṭivattiyaṁ samaṇena vā brāhmaṇena vā devena vā mārena vā brahmunā vā kenaci vā lokasmin ti. 試譯 : 聽到四大王天的聲音之後, 三十三天 乃至 夜魔天 乃至 兜率天 乃至 化樂天 乃至 他化自在天 乃至 梵眾天發出聲音 : 在波羅奈之仙人墮處的鹿野苑, 這個已被世尊轉的無上法輪不能被沙門 婆羅門 天 魔 梵或在世界裡的任何之一所逆轉 具格當時間副詞 35. Itiha tena khaṇena (tena layena) tena muhuttena 這樣那剎那那片刻那須臾頃間 iti + ha ta khaṇa ta laya ta muhutta (ind.) (m.s.ins.) (m.s.ins.) (m.s.ins.) (m.s.ins.) (m.s.ins.) (m.s.ins.) 人稱 數一致 yāva brahmalokā saddo abbhuggacchi. 直到梵界聲音昇至 / 傳播 yāva brahma+ loka sadda abbhuggacchati 24

32 abhi+ ud + gacchati < gam (adv..) (m.s.abl.) (m.s.nom.) (aor.3,s.) 走 去 試譯 : 這樣在那剎那間 ( 在那片刻間 ) 在那須臾頃間, 聲音傳播遠至梵界 36. Ayañca dasasahassilokadhātu saṅkampi sampakampi sampavedhi, 這個和 十 千 世界 震動 大震動 強烈震動 ayaṁ + ca dasa+ sahassa + loka+ dhātu saṅkaṁpati sampakampati sampavedhati ya saṁ+ kamp saṁ+pa+ kamp saṁ+pa+ vyath 震動 刺穿 (f.s.nom.)(conj.) (f.s.nom.) (aor.3,s.) (aor.3,s.) (aor.3,s.) appamāṇo ca uḷāro obhāso loke pāturahosi atikkamma devānaṁ 無量 和 莊嚴 光 在世間 出現 超越 諸天 appamāṇa ca ulāra obhāsa loka pātur + ahosi atikkamati deva < hoti < ati+ kamati 超過 < kram 行 (m.s.nom.) (conj.) (m.s.nom.) (m.s.nom.) (m.s.loc.) (aor.3,s.) (ger.) (m.p.gen.) devānubhāvanti. 天的威力 ( 引號 ) deva + ānubhāvaṁ+ iti < ānubhāva (m.s.acc.) (ind.) 試譯 : 這個十千世界震動 大震動 強烈震動, 和一道無量莊嚴的光彩超越諸天的天之威力而出現在世間 37. Atha kho bhagavā imaṁ udānaṁ udānesi 然後 / 那時 世尊 這個 讚嘆語 發出 atha kho bhagavant ima udāna udāneti < denom. of udāna (adv.) (adv.) (m.s.nom.) (n.s.acc.) (n.s.acc.) (aor.3,s.) aññāsi vata, bho, koṇḍañño, aññāsi vata, bho, koṇḍañño ti! 已經了解了真的尊者喬陳如已經了解了真的尊者喬陳如 aññāsi vata bhavant koṇḍañña aññāsi vata bhavant koṇḍañño + iti (aor.3,s.) (adv.) (m.s.voc.) (m.s.nom.) (aor.3,s.) (adv.) (m.s.voc.) (m.s.nom.) (ind.) 試譯 : 然後世尊發出這個讚嘆語 : 喬陳如真的已經了解了! 喬陳如真的已經了解了! 38. Iti hidaṁ āyasmato koṇḍaññassa aññāsikoṇḍañño 這樣這個具壽 / 尊者 / 大德喬陳如阿若喬陳如 iti hi+ idaṁ āyasmant kaṇḍañña aññāsi+ koṇḍañña 25

33 < āyuṣ+ mant 壽具有 (ind.) (adv.) (n.s.nom.) (m.s.gen.) (m.s.gen.) (m.s.nom.) tveva nāmaṁ ahosīti. 就這樣 / 然而 名字 有 / 獲得 / 變成 tu+ eva nāma ahosi + iti < hoti ( 引號 ) (conj.) (adv.) (n.s.nom.) (aor.3,s.) (ind.) 試譯 : 就這樣, 具壽喬陳如有 阿若喬陳如 這個名字 26

34 法義加油站 一 Tiparivaṭṭaṁ dvādasākāraṁ ( 三轉十二行相 ) 略表 - 四聖諦 三轉 Saccañāṇaṁ ( 聖諦的知識 \ 示相 ) Idaṁ dukkhaṁ ariyasaccaṁ ( 這是苦聖諦 = ) 1. jāti pi dukkhā ( 生是苦 ) 2.jarā pi dukkhā ( 老是苦 ) 3.vyādhi pi dukkhā ( 病是苦 ) 苦 4.maraṇaṁ pi dukkhaṁ ( 死是苦 ) ( 苦諦三轉 ) 5.appiyehi sampayogo dukkho ( 怨憎會苦 ) 6.piyehi vippayogo dukkho ( 愛別離苦 ) 7. yaṁ picchaṁ na labhati taṁ pi dukkhaṁ ( 得不到所想要的也是苦 ) 8. pañcupādānakkhandhā dukkhā ( 略說 : 五取蘊是苦 ) 集 ( 集諦三轉 ) taṇhā Idaṁ dukkhasamudayaṁ ariyasaccaṁ ( 這是苦集聖諦 = ) 三種貪愛 : kāmataṇhā bhavataṇhā vibhavataṇhā ponobbhavikā nandī rāgasahagatā tatra tatrābhinandinī 貪愛 : 欲愛 有愛 無有愛等是再生 與喜貪結伴 到處尋求喜的 Kiccañāṇaṁ ( 應作的知識 \ 勸修 ) pariññeyyaṁ 應完全知 pahātabbaṁ 應斷 Katañāṇaṁ ( 已作的知識 \ 作證 ) pariññātaṁ 已完全知 pahīnaṁ 已斷 滅 ( 滅諦三轉 ) 道 ( 道諦三轉 ) Idaṁ dukkhanirodhaṁ ariyasaccaṁ ( 這是苦滅聖諦 = ) Yo āsesavirāganirodho tassā 滅去無有餘 yeva cāgo 捨 taṇhāy paṭinissaggo 丟出去 a mutti 解脫 anālayo 不執取 就是那種貪愛的 - sacchikātabbaṁ 應證 Idaṁ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ṁ ( 這是導向苦滅之道聖諦 = ) bhāvetabbaṁ 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 八支聖道 應修 sacchikataṁ 已證 bhāvitaṁ 已修 me, bhikkhave,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ṁ udapādi, ñāṇaṁ udpādi, paññā udapādi, vijjā udapādi, āloko udapādi. 比丘們! 在以前還沒有聽過的諸法上, 我的 ( 法 ) 眼生起 知識生起 智慧生起 明生起 光生起 27

35 二 五比丘 (Pañcavaggiya) 的故事 30 : ( 一 ) 阿若憍陳如 (Aññāsi Koṇḍañña/ Aññāta Koṇḍañña/ Aññā- Koṇḍañña) 31 : [1] 他出生在迦毗羅衛城附近的頭那瓦吐 (Doṇavatthu), 為一位非常富有的婆羅門之子 他比喬達摩佛更早出生 人們以他的族姓 憍陳如 來稱呼他 精通 3 吠陀, 尤其看相學 他就是被邀請為剛出生的悉達多太子看相的 8 位婆羅門之 1 雖在吠陀典研究方面還只是年輕新學, 但他是唯一肯定地宣稱太子將成佛的婆羅門 看相之後, 他就與其他 4 位同伴出家, 為的是要等待太子出家 成道, 以便親近學法 證悟 他們被稱為 五比丘 (Pañcavaggiye Bhikkhū) [2] 菩薩悉達多太子出家後不久, 就在優樓頻羅 32 (Uruvela) 修行各種苦行, 長達 6 年, 那時 5 比丘伴隨著他 有天太子昏倒在地, 一天神就去通知他父親淨飯王 (Suddhodana) 說太子已經死了, 然而淨飯王深信阿私陀仙人的預言, 而不相信天神所說消息 太子母親投生為兜率天的天子, 這時就來鼓勵太子 後來太子了解到極端苦行是愚蠢行為而決定放棄, 於是開始正常地取用食物 五比丘對太子感到失望, 離開他而到仙人墮處去 [3] 佛證悟後, 前往仙人墮處去為五比丘開示 轉法輪經 憍陳如聽完佛陀開示此經之後, 與 1 億 8 千萬位梵天神都證得初果須陀洹 由於他是第一位了悟佛法 四聖諦 的人, 因此佛稱讚他說 : 喬陳如已經真的了解了! 喬陳如已經真的了解了! 從此他被稱為 已經了解的憍陳如 (Aññāsi vata bho Koṇḍañña) 他是第一位受比丘戒者, 受戒的方式是經由佛陀說 : 善來, 比丘! 法已善說, 堅持梵行以究竟離苦 參見 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Ⅱ,p 參見 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Ⅰ,p 增支部 Ⅱ,20 頁之 優樓比螺經 (Uruvelasutta) 中記載, 佛陀在舍衛城祇陀林的給孤獨園, 告訴諸比丘當他在優樓比螺的阿豫波羅尼拘律樹下時, 他如何了解在世上沒有一位值得為他的老師, 因此他決定遵從和持守法 ( 五分法身 ) 娑婆主梵天(sahampatī) 出現並告訴佛陀那也是過去諸佛的傳承 出家成為比丘有三種方式 ( 記載於 律藏 大犍度 中 ): 善來比丘或善來比丘們 : 如五個為群的比丘 Ehi bhikkhū'ti Bhagavā avoca, svākkhāto dhammo, cara brahmacariyaṁ sammā dukkhassa antakiriyāyā'ti. 世尊說了 : 來, 比丘! 被善說的是法, 為了苦的滅盡而行正梵行 如阿若喬陳如的出家受具戒因緣 Etha bhikkhavo'ti Bhagavā avoca, svākkhāto dhammo, cara brahmacariyaṁ sammā dukkhassa antakiriyāyā'ti. 如其餘四位比丘出家因緣 ( 加上耶舍證得阿羅漢而出家, 及耶舍的四在家友和 50 位在家友先後來也依此出家證得阿羅漢, 從此世間共有 61 位阿羅漢 ) 許循三皈依受具戒出家 : 諸比丘! 我許你們各自於當地 當國使之出家, 受具足戒 諸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 應這樣做 : 始令剃除鬚髮, 著袈裟衣, 令上衣偏袒右肩 令蹲踞 令合掌 令禮諸比丘足, 這樣唱 : 我皈依佛 諸比丘! 許以此三皈依, 使之出家授具足戒 (Anujānāmi bhikkhave imehi tīhi saraṇagamanehi pabbajjaṁ upasampadanti.) 白四羯摩 :Anujānāmi bhikkhave ñatticatutthena kammena upasampādetuṁ. 2 在 V. Ⅲ,p.91 第一大犍度 不得令出家之三十二種人品 中記載有 32 種人不得使出家 : 手被割截 足被 割截 手足被割截 耳被割截 鼻被割截 耳鼻被割截 指被割截 大指被割截 腱被割截 手如蛇頭者 佝僂者 侏儒者 長腫瘤者 受烙印刑者 受笞ㄔ刑者 被標記罪狀者 象皮病者 惡疾者 毀辱眾者 瞎子 瘤手 跛者 半身不遂者 殘廢者 老弱者 盲者 啞者 聾者 盲啞者 盲聾者 聾啞者 盲聾啞者 佛陀制定這樣並非不慈悲, 反是因為基於慈悲心 令世人 少造罪 (Avajja) 不知情的世人會譏嫌 連這樣缺陷的人都可以出家, 輕慢出家人, 更因此而障礙了他接觸佛法的因緣 3 長部 2, 頁 26: 茲有比丘, 滿足其護身之衣及其養體之施食, 彼往何處, 唯持衣缽而往, 猶如有翼之鳥, 飛往何處, 亦只持其翼而飛 比丘如是滿足 ( 但現在出家人已經由自由自在飛翔的鳥變成飛不起來 28

36 [4] 5 天後她聽聞 無我相經 而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四無礙解智 34, 後來佛在祇園精舍比丘眾中宣稱他是最先見法第一的大弟子;也被宣稱為耆宿 (Rattaññu 年長 ) 第一的大弟子 [5] 在僧團中, 他坐在跟隨佛轉法輪的二位上首弟子後面 他們禮敬佛後, 也禮敬憍陳如尊者 這樣他覺得留在佛身邊對佛和他人都不方便, 他還發現他的外甥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Puṇṇamantāsiputta) 在佛教裡出家後將成為說法第一的大弟子, 於是他去找他, 為他剃度後要他去親近佛 他本人則徵得佛允許後, 前往六牙森林 (Chaddanta) 曼達奇尼 (Mandākinī) 岸邊, 在那裡住了 12 年 [6] 菩薩悉達多太子出生時, 他已經 35 歲;當菩薩成佛時, 他已經 70 歲;然後在森林裡住了 12 年, 森林裡的大象輪流供養食物給他, 並且侍候他 12 年後回來向佛致上最後禮敬, 並辭行 準備般涅槃 那時他已 82 歲 告別佛後回到六牙森林那裡般涅槃 據說住喜馬拉雅山的一切眾生都為此流淚 他的火葬禮由那伽答多天神 (Deva Nāgadatta) 所領隊的 8000 頭大象隆重地舉行, 每位天神供養一枝檀香木, 由阿那律尊者 (Anuruddha) 為首的 500 比丘也在場 火化後的舍利被送到竹林精舍 (Veḷuvana), 交給佛 佛親手將它安放在從地湧出的銀塔中 大論師覺音尊者 (Buddhagosa) 說那座銀塔在他的時代還存在 [7] 在勝蓮華佛 (Padumuttara) 時代, 他是一位在家居士, 見到佛陀宣布一位比丘為戒臘最高的長老, 他發願自己也能在未來佛的教化期中得到相同榮銜 為了達到這心願, 他做了許多虔誠的善業, 其中一項就是建造一座金色的房舍以供奉佛陀的舍利;並且在 10 萬年當中一有機會就修行止禪和觀禪 [8] 在毗婆尸佛 (Vipassī) 時代, 他也是一位在家居士, 名叫摩訶迦拉 (Mahākāla 大黑 ) 他將農作物收成之後 9 種最初的成果供養給佛陀 [9] 長老偈 中有幾首憍陳如尊者所說的偈頌, 勸勉同修堅持梵行 35, 因為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 苦 無我的 ( 二 ) 跋提迦 (Bhaddiya): [1] 跋提迦是迦毗羅衛城一戶婆羅門之子 當菩薩出生時, 他的父親就是被邀請為剛出生 的家鳥 - 因為被養胖了 ) 34 四無礙解智者必須具備 5 項條件 : 義無礙解智 (attha-paṭisambhidā): 對苦聖諦的無礙解智 法無礙解智 (dhamma-paṭisambhidā): 對集聖諦的無礙解智 詞無礙解智 (nirutti-paṭisambhidā): 對苦聖法和集諦法的言詞及文法使用上的無礙解智 辯無礙解智 (paṭibhāna-paṭisambhidā): 對上述三種無礙解智的無礙解智 要成就四無礙解智者必須具備 5 項條件 : 證悟 (adhigama): 證得阿羅漢道或其他任何一種聖道 ( 在成就四無礙解智那一生證得 ); 精通教理 (pariyatti): 背誦三藏經典; 聞法 (savana): 細心 恭敬地聽聞佛法; 質問 (paripuccha): 研究註解並且理解三藏中的疑難處; 先前的修行 (pubbayoga): 曾在過去佛的教法中修行止觀而達到行捨智的階段 尤其著重於履行 往返義務 (gata-paccāgata) 指入村托缽與返回時都專注於修行止禪和觀禪 後四項條件是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培育的 35 在這裡, 梵行 (brahmacariya) 是指 教梵行 (sāsana-brahmacariya) 和 道梵行 (magga-brahmacariya) 教梵行 即是戒 定 慧三學 道梵行 即四種聖道 三學是禪修者證得各階聖道的支助因素 29

37 的悉達多太子看相的 8 位婆羅門之一 當時他父親已太老了, 無法出家等菩薩成道 當阿私陀仙人宣布悉答多太子將會成佛時, 跋提迦和其他 4 位婆羅門就出家等悉達多太子出家 [2] 菩薩悉達多太子出家後不久, 就在優樓頻羅修行各種苦行達 6 年時, 他隨侍在側 後由於太子開始正常飲食而感失望, 就與其他 4 位夥伴離開太子, 前往仙人墮處 [3] 佛證悟後, 前往仙人墮處去為五比丘開示 轉法輪經 跋提迦在下弦ㄒㄧㄢ ˊ 月的第一天, 也就是開示 轉法輪經 的隔天證悟須陀洹果 聽聞 轉法輪經 後第五天 聽聞 無我相經 時, 與其他四位比丘同一起證得阿羅漢果 ( 三 ) 衛跋 (Vappa) 36 : [1] 為 5 比丘之一 他父親瓦些塔 (Vāseṭṭha) 是迦毗羅衛城的婆羅門 當阿私陀仙人宣布悉答多太子將會成佛時, 衛跋其他 4 位婆羅門就出家等悉達多太子出家 [2] 太子 6 年苦行時, 他也隨侍在側 後由於太子開始正常飲食而感失望, 就與其他 4 位夥伴離開太子, 前往仙人墮處 [3] 佛成道後為他們開示 轉法輪經 開示後的第二天衛跋證得須陀洹果, 第五天與其他同伴都在聽聞 無我相經 之後證得阿羅漢果 [4] 衛跋過去世在勝蓮華佛時代 (Padumuttara) 就發願要成為佛陀的最初弟子之一 為了達成這目標, 他積累波羅蜜, 如佈施 持戒 修止禪和觀禪 他曾當國王 16 次, 名叫摩訶敦度比 (Mahādundubhi) ( 四 ) 摩訶那摩 (Mahānāma) 37 : [1] 他也是五比丘之一 他在聽聞 轉法輪經 之後第三天證得須陀洹果, 第五天與其他同伴都在聽聞 無我相經 之後證得阿羅漢果 [2] 有次他來到馬奇迦山達 (Macchikāsaṇḍa), 質多居士 38 (Cittagahapati) 看到他托缽, 對他的威儀舉止感到歡喜, 就邀請他到家裡, 供養他飲食並聽他開示 吉達居士對摩訶摩那尊者所開示的法感到非常喜悅, 於是將自己的一座優雅林園 安般達迦林 (Ambāṭakavana) 供養給尊者, 讓他將那林園獻給僧團, 質多居士並在林園中建造一座大寺院 ( 五 ) 阿說示 (Assaji) 39 : [1] 他也是五比丘中最年輕的一位 佛開示 轉法輪經 之後, 最後一位證得須陀洹果 ( 開示後第四天 ) [2] 在他尚未證得須陀洹果的期間, 佛陀必須教導他們如何修行, 而其他 3 位比丘則出外托缽以供 6 人食用 [3] 在聽聞 無我相經 之後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阿說示的一番話令舍利弗與目犍連開悟 : 那是有次, 當阿說示尊者在王舍城托缽時, 四處找不死之法的舍利弗見到他, 對他的 參見 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Ⅱ,p.832 參見 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Ⅱ,p.514 質多居士的故事, 請參見 法句經 74,73 和 303 偈之故事 參見 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Ⅰ,p

38 威儀舉止感到歡喜, 就跟隨著他, 直到他托完缽 等到適當時機 舍利弗就請問尊者依誰出家 老師是誰和遵循何種教法 阿說示起先因為認為自己才剛出家不久而不願回答 但是舍利弗鼓勵他依照自己所了知的說出來 阿說示的那首偈從此變成廣為人知, 乃至被認為是佛陀教法的主旨 這個偈頌是這樣 : 40 諸法從因生, 如來說其因;諸法滅亦然, 是大沙門說 (Ye dhammā hetuppabhavā tesaṁ hetuṁ tathāgato āha, tesañca yo nirodho, evaṁvādī mahāsamaṇo.) 明白地說就是 : 對於一切因緣所生法, 如來講說那些法的因緣, 以及那些法如何地滅盡, 這是大沙門所說之教 註解書中解釋在這個偈頌中已經說到 四聖諦 : (1) hetuppabhavā, 即是五蘊, 因為它而使顯示它的苦諦 (hetuppabhavā nāma pañcakkhandhā; tenassa dukkhasaccaṁ dasseti) (2) tesaṁ hetuṁ, 即是集諦 (samudayasaccaṁ) (3) tesañca yo nirodho, 即是這二諦不轉起而滅 (tesaṁ ubbinnampi saccānaṁ yo appavattinirodho) 因為它而使顯示它的滅諦 這裡雖不見道諦而實質也導向已見道諦 當說滅時, 如同說到成就道 所以這兒是談到滅和滅的方法 ( 道 ) 等二諦 [4] 舍利弗聽了立刻明瞭, 證悟須陀洹果, 然後將自己已找到真理的喜悅訊息告訴目犍連, 目犍連聽完之後也證悟須陀洹果 於是他們二人和 250 名弟子一起來到竹林精舍 41 拜見佛 佛為他們開示四聖諦法, 除了他們二人外的 250 名弟子們全都證悟阿羅漢果, 也都出家成為善來比丘 舍利弗非常尊重阿說示尊者, 據說從那次起, 只要聽說尊者往哪處, 他就向那方向恭敬地合掌 42, 躺下來睡時頭也朝那方向 這正是感恩的美德 結論 : 五比丘具備快速證悟的近因和遠因這二項因素 : [1] 近因 : 他們在那一生已經修行觀禪, 證得須陀洹; [2] 遠因 : 在過去佛 ( 勝蓮華佛 ) 的教化期中, 已曾觀照苦諦法和集諦法為無常 苦 無我, 達到行捨智的階段 他們就在這二項主要因素支持之下, 而能快速證得阿羅漢果和四無礙解 40 此偈見於 律藏 大犍度 舍利弗和目犍連出家 PTS. Ⅲ.p 目犍連在出家一星期後證悟阿羅漢果;舍利弗在出家半個月後證悟阿羅漢果 舍利弗修行觀禪的方式是各別法觀禪 (anupadadhamma vipassanā), 意即在觀照究竟名色法時, 逐一地觀照每個法為無常 苦 無我 一一觀照時, 他可以清楚地見到名法的生時 (uppāda) 住時(ṭhiti) 滅時(bhaṅga)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清楚地觀照名法呢? 註解書裡這樣解說 : 因為他在觀照名法時也觀照依處和所緣( 目標 ) 42 法句經 392 偈 禮敬那些應被禮敬的人 : 其中, 比丘們對於舍利弗這樣做而議論紛紛, 認為尊者在禮拜四方, 是一種錯誤方式, 並且向佛陀稟告此事 佛陀問清楚尊者有關他朝拜的意義之後, 對比丘僧團開示 : 比丘們! 舍利弗並非禮拜四方, 事實上, 他從阿說示口中獲得正法, 從他證果那天開始, 他便向自己的導師禮敬 作為比丘應該向傳授他正法的導師禮敬, 有如婆羅門向聖火敬禮一樣 31

39 三 列舉幾部記載佛陀修苦行的經典 : ( 一 ) M.12 師子吼大經 Mahāsīhanādasuttaṁ: 北傳 身毛喜豎經 ( 大正藏一七 五九一頁 ) ;增阿四二 四 力 ( 大正藏二 七七六頁 ) ;增阿四八 六 ( 大正藏二 八一一頁 ) ;雜阿六八四 ( 大正藏二 一八六頁 ) ;增阿二三 八 ( 大正藏二 六七 0 頁 ) ; 信解智力經 ( 大正藏一七 七四七頁 ) 本經是乃由於曾入佛門 後轉入外道之善星者, 因誹謗世尊, 舍利弗聞之以告世尊, 世尊因此說法 其內容, 初舉如來之類句 如來十力 四無所畏 及四生 五趣 涅槃道之詳說 佛亦說 : 如外道所為之種種苦行 貪穢行 嫌厭行 獨住行 不淨食行 叢林住行 捨行 少食行 祭祀 火祭等, 而且此等, 不是達最上知見之道 最後以示如來雖老, 其智慧辯才, 不衰退 ( 二 ) M.36 薩遮迦大經 Mahāsaccakasuttaṁ: 世尊住毘舍離城的大林重閣講堂 世尊再次與離繫派薩遮迦相遇而討論身修習和心修習, 關聯到在他自己內心探求上詳細敘述 其中包括用鑽木出火的三種譬喻加強說明, 以及自己坐禪 苦行 絕食情形, 乃至成正道而得解脫 此經中佛陀形容自己修苦行的結果 : 我的身體極端削瘦;腿看起來猶如蘆葦稈;髖部猶如駱駝的蹄;脊椎在背部突顯出猶如一條繩索;身上的肋骨猶如破屋的椽 ( ㄔㄨㄢˊ) 條 : 眼睛深深地陷入眼窠 ( ㄎㄜ ) 裡, 看起來像深井底部的水;頭皮因受風熱而皺縮凋零如切未熟的苦瓠 ( ㄏㄨˋ) ;腹皮接著脊柱;排糞或排尿時頭就前傾在那兒;身毛腐蝕而由身脫落;有人說他是黑者或褐者 他甚至修行到接近死亡的邊緣. 即使達到這樣艱難的苦行, 他仍然無法找到自己熱切追求的真理 因此他在成道後宣示說 : 自我折磨的苦行是痛苦 非神聖 沒有利益的行為 ( 三 ) M.57 狗行者經 Kukkuravatikasuttaṁ 中談到佛遇見二苦行者 : 一個模仿狗的行為, 另一個模仿牛的行為 ( 四 ) M. 45. 得法小經 Cūḷadhammasamādānasuttaṁ: 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世尊為比丘們說四種得法 : 現在樂未來苦報 : 說持 於諸欲沒有過患 知見, 猶如諸夏最後月而葛實之莢破開 ; 現在苦未來苦報 : 從事種種身苦行者 ; 現在苦未來樂報 : 有性質貪 嗔或癡所生者, 他常感受貪 嗔或癡所生之苦, 以憂以苦而淚沾顏 哭泣, 盡形壽修清淨行, 死後生善處 ; 現在樂未來樂報 : 性非重濁貪 嗔或癡者, 他不隨貪 嗔或癡而受苦憂, 他離欲 諸不善法, 具足四禪而住, 死後生善處 ( 五 ) M. 51. 乾達羅迦經 Kandarakasuttaṁ: 世尊住在瞻波城之伽伽羅蓮池畔, 象御者倍沙和普行者乾達羅迦同時到世尊處 世尊討論有四種人存在於世間 : 折磨自己 折磨他人 既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既不折磨自己也不摩他人而真正住於梵行 ( 六 ) M. 26. 聖求經 Ariyapariyesanasuttaṁ / Pāsarāsisuttaṁ: 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諸比丘集於婆羅門蘭摩迦庵作法談, 世尊亦來到 首先世尊表示集會應作法談或聖默 43, 接著說明聖求和非聖求等二種求 然後世尊給比丘們一個很長的敘述他自己從在皇宮裡的生活到他的法傳達到最初五個為一群的弟子 43 聖默 :ariyo tuṇhībhāvo, 註解書中解釋 : 此即第二禪和根本業處的修行二者都稱為 聖默 32

40 佛陀亦是苦行者 在 增支部 四冊 p.184 八集 第二 大品 12 師子 中記載 沙門瞿曇為苦行 44 者 而說苦行之法 以教弟子 師子 我說當燒盡惡不善法 身惡行 語惡行 意惡行 師子 若有人已斷當燒盡之惡不善法 除根如被砍根的多羅樹 令歸滅於無 而為未來不 生之法 我稱如是之人為苦行者 tapassī 師子 如來已斷盡 之法 師子 有此事由 因為這個事由而有人正說我 沙門瞿曇苦行者 而說苦行之法 以教弟子 (七) 四 佛陀剛覺悟時唱的偈頌 出自 法句經 頌 Anekajātisaṁsaraṁ sandhāvisaṁ anibbisaṁ Gahakārakaṁ gavesanto, dukkhā jāti punappunaṁ. 45 歷經多生的輪迴 流轉 都不能找到 即便我找尋著 家屋的建造者 一再地出生 實在痛苦 Gahakārakadiṭṭho si, puna gehaṁ na kāhasi, Sabbā te phāsukā bhaggā, gahakūtaṁ visaṅkhitaṁ, Visaṅkhāragataṁ cittaṁ, taṇhānaṁ khayaṁ ajjhagā46. 造屋者啊 你被發現了 用慧和觀 你不能再建造家屋了 一切你的椽木 染著 都已折毀 棟樑 無明 也已毀滅 內心已離造作 唯作心 我已達到貪愛的滅盡 根據 本生經 Ⅰ,p.4 的記載 某位菩薩在轉世為苦行僧善慧 Sumedha 時 就 曾做這樣的思惟 就算是苦 卻也有樂 因此雖得生 卻尋求無生處 雖然那兒有熱氣 卻同樣有令人感激的冷氣 因此 雖然有那三種火 貪瞋痴 存在 同樣的 也該尋求滅苦道 涅槃 就算那有惡 卻也有善 因此 雖然生是真實的存在 同樣的 也該尋求無生 參考 律藏 Ⅰ p.235 第六 藥犍度 私呵將軍三度請求皈依和供養佛陀為首之僧團因緣 此二偈的中譯參考 巴利語 輕鬆上路 和 包括後面註解 p Aneka 多 jāti 生 saṁsaraṁ 輪迴 sandhāvisaṁ 我 流轉(aor.1,s.) anibbisaṁ 找不到(ppr.m.s.nom.) a nibbisati 它的 虛 主詞為前面之 我 受詞為 Gahakārakaṁ 家屋的建造者 gavesanto 尋找 (ppr.m. s.nom.) gavesati dukkhā jāti 都為 (f.s.nom.) 形容詞 dukkha 為 前置 時用來表示 強調 實在痛苦 punappunaṁ. puna (r) + puna (r)當 ad. 修飾 jāti jāti 雖是名詞 但含有動詞意味 46 diṭṭho si< diṭṭho asi, diṭṭho< pp.of dassati< dis/ das,; asi (pr.2,s.) < atthi< as; be +pp. 可表示 被動 完成式 你已被見到 kāhasi (fut.2,s.) < kar, kāreti 建造; Sabbā 一切 te 你的 phāsukā 椽ㄔㄨㄢˊ木 bhaggā 折毀 gahakūtaṁ 棟樑, visaṅkhitaṁ 壞滅 Visaṅkhāragataṁ (n.s.nom.) visaṅkhāra-gata; 其中 visaṅkhāra < vi-saṅkhāra 離造作 涅槃 gata< pp. of gacchati < gam,, 過去分詞有 完成 義 已達 已至 已證 ajjhagā (aor.1,s.) < adhigacchati< adhi+ gam, 此直接翻譯為 我已達到貪愛的滅盡 33

41 五 四聖諦 ariyasacca 此為佛法的核心 一 四聖諦概要: 苦 逼迫性 人生最大的困難是無常 不圓滿 苦 如病 果 因 四聖諦 說明人生是苦的真相 諸行生滅的苦破無法避免 集 招感性 引起苦的因 貪愛 如病因 滅 可證性 苦的滅 涅槃的境界 如病癒 道 可修性 滅苦的道路 中道 如藥 離二邊 全面性 徹底地看到 完整地 三苦 苦 因 果 因 世間法 47 出世間法 果 苦苦 普通有關身心的苦 指 8 苦 為解決此苦苦而有各種醫藥 健康器材 壞苦 由於變化之苦 可意之境消逝或變壞所引起的苦 行苦 受制於因緣條件不圓滿之苦 各別法的自性相 求不得苦 會遭受生老病死愁悲苦憂惱的 眾生無法藉著願望而達成 怨憎會苦 遇到厭惡對象而生起心理苦受 八苦 觀照嗔組不善名法時須觀照它 愛別離苦 與所喜愛的對象分離時生起 心理苦受 它與嗔組同時存在 生苦 誕生 產生 出現 生起是依照世俗諦而作解釋 諸蘊的顯現 諸處的獲得 是依究竟諦而作解釋 老苦 諸根的老熟等是依究竟諦而作解釋 48 病苦 49 死苦 諸蘊的分離 是依究竟諦而作解釋 集 苦的因 愛欲 50 緣 執取五蘊是苦 1. ābādha 五蘊即是病 2. anicca dukkha vipariṇāmadhamma 走上出離道的關鍵 從 avasa 不自在中來講無我 欲愛 kāmataṇhā 6 種 色愛 聲愛 香愛 味愛 觸愛 法愛 與常見 51俱生的愛 伴隨著喜與貪 有愛 bhavataṇhā 3 種 對色界 無色界生命的愛 同時生起 對禪那的愛 四處追求愛樂 無有愛 與斷見俱生的愛 如果世間不是 緣起法 世間一切造作修行都不會成立 修行就是觀 生滅法 緣起法 佛法即生活之 道 中道法 依世俗諦而言 一生中第一個剎那稱為生 最後一個剎那稱為死 在這二者之間的階段稱為老 依究竟諦而言 每一個色法剎那與每一個心識剎那中都有三時 其中生時稱為生 住時稱為老 滅時稱為 死 因此觀照生老死時須依照這二種方法來觀照 或為愁 悲 苦 憂 惱是苦 愁 悲 憂 惱是心的苦受 包含在嗔組中 當觀照不善名法時 必須依 心路過程來觀照愁 悲 憂 惱及它們各自的相應名法 苦是在身門心路過程中與身識相應的苦受 觀照 究竟名法時 應觀照身體的苦受及它相應的名法 愛欲或貪愛 taṇhā 因是苦生起的最顯著助緣 無明 愛 取 行 業五因中最顯著因素 無明 愛 取是 業力助緣 業力是善或不善行的影響力 行一生起後即壞滅但影響力仍存在名色相續流之中 業力有如種 子 愛欲有如種子裡的濕度 它是使產生 5 蘊 苦諦 的最強力助緣 常見 是相信有恆常不變的靈魂 會從一個生命體輪迴到另一個 持此見者修苦行 斷見 是不相信人死後還有來生 持此見者修極樂行 34

Microsoft Word - nikaya_selected.doc

Microsoft Word - nikaya_selected.doc 目 次 巴 利 學 習 系 列 Ⅱ. 尼 柯 耶 選 讀 一 S. 56:11 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m 轉 法 輪 經 二 S.22:59 Anattalakkhanasuttam 無 我 相 經 三 M.2 Sabbasavasuttam 一 切 漏 經 四 M.13 Mahadukkhakkhandhasuttam 大 苦 蘊 經 漢 巴 對 讀 分 析 文 法

More information

转正法轮

转正法轮 去 尘 除 垢 转 正 法 轮 ( 转 法 轮 经 无 我 相 经 皮 带 束 缚 经 ) 禅 修 开 示 与 问 答 寻 法 比 丘 中 译 缅 甸 帕 奥 禅 师 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1 帕 奥 禅 师 序 转 正 法 轮 目 录 帕 奥 禅 师 序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羅 理 Anagarika Dhammajivi 羅 說 (1) (2) (3) 不 (4) (5) (6) (7) (8) 1 羅 說 1. 2. 羅 了 露 說 都 了 來 3. 兩 不 4. 1. 2. 裡 3. 4. 5. 來 6. 來 7. 8. 數 9. 裡 了 了 都 數 了 數 都 數 1 不 了 不 了 了 了 來 數 行 離 了 類 離 離 了 說 了 了 了 了 ( 若 臘 兩行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百业经白话文

百业经白话文 百 业 经 白 话 文 法 王 晋 美 彭 措 金 刚 上 师 传 讲 堪 布 索 达 吉 译 梵 文 : 嘎 玛 夏 嘎 达 (Karma Xia Gatha) 藏 文 : 勒 呷 巴 汉 文 : 百 业 经 译 序 百 业 经 是 我 等 大 师 释 迦 牟 尼 佛 宣 说 因 果 不 虚 的 一 部 甚 深 经 典 共 有 一 百 多 个 公 案, 涉 及 到 比 丘 比 丘 尼 沙 弥 沙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1 0.2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1 0.2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1 0.2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52 0.3 大 金 塔 前 的 省 思 從 佛 教 深 植 於 緬 甸 的 盛 況 談 我 們 的

More information

( CIP) /. :,2002.1 ISBN 7-5331 - 3061-8......... -. H316 - CIP ( 2001 ) 074884 : : : 16 : : 250002 : ( 0531 ) 2065109 : : : : jn

( CIP) /. :,2002.1 ISBN 7-5331 - 3061-8......... -. H316 - CIP ( 2001 ) 074884 : : : 16 : : 250002 : ( 0531 ) 2065109 : :  : : jn Up to-date Concis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CIP) /. :,2002.1 ISBN 7-5331 - 3061-8......... -. H316 - CIP ( 2001 ) 074884 : : : 16 : : 250002 : ( 0531 ) 2065109 : : www.lkj.com.cn : : sdkj@ jn - public.sd.cninfo.net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儿童饮食营养与健康(五).doc

儿童饮食营养与健康(五).doc ...1 A...1...3...4...5...6...10...13...15...17...19...21...22...24...26...27...28...30...31 I ...32...33...35...36...37 S...39...40 1...41 1 3...42 1 3...43 1 1...44...45...47...47...49...51...54...55...56...57...59...62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一 引 言 如 何 認 識 煩 惱 淺 談 佛 教 的 心 所 法 ( 大 綱 ) 2015.7.16 呂 勝 強 於 正 信 佛 青 會 本 報 告 仍 是 秉 承 雜 阿 含 788 經 鄙 法 不 應 近, 放 逸 不 應, 不 應 習 邪 見, 增 長 於 世 間 假 使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之 理 念 希 望 為 修 學 團 日 後 的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1 1 2 3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46 47 ~ ~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3 Ⅲ Ⅳ !!!!!!!!!!!!!!!!!!!!!!!!!!!!!!!!!!!!!!!!!!!!!!!!!!!!!!!!!!!!!!!!!!!!!!!!!!!!!!!!!!!!!!!!!!!!!!!!!!!!!!!!!!!!!!!!!!!!!!!!!!!!!!!!!!!!!!!!!!!!!!!!!!!!!!!!!!!!!!!!!!!!!!!!!!!!!!!!!!!!!!!!!!!!!!!!!!!!!!!!!!!!!!!!!!!!!!!!!!!!!!!!!!!!!!!!!!!!!!!!!!!!!!!!!!!!!!!!!!!!!!!!!!!!!!!!!!!!!!!!!!!!!!!!!!!!!!!!!!!!!!!!!!!!!!!!!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1 2 1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II

II I II 前 言 就 业 质 量 不 仅 是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重 要 体 现, 同 时 也 是 社 会 需 求 的 真 实 反 映 编 制 就 业 质 量 报 告, 一 方 面 有 助 于 向 社 会 反 馈 真 实 的 就 业 状 况, 积 极 回 应 对 于 大 学 生 就 业 问 题 的 关 注, 另 一 方 面 也 有 助 于 高 校 获 取 和 分 析 社 会 需 求

More information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俗名江宏裕 出生於台 灣 嘉義市 父親是中醫師 他生性好讀書 謹言慎行 孤 僻 孝順 法師在高中畢業後不久 即禮當時台北 慧日講堂住持 印海法師(今駐錫美國 加州 洛杉磯 法印寺)為師出家 退役後 考上政治大學哲學系 因不滿所學課程 遂輟學 1979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俗名江宏裕 出生於台 灣 嘉義市 父親是中醫師 他生性好讀書 謹言慎行 孤 僻 孝順 法師在高中畢業後不久 即禮當時台北 慧日講堂住持 印海法師(今駐錫美國 加州 洛杉磯 法印寺)為師出家 退役後 考上政治大學哲學系 因不滿所學課程 遂輟學 1979 顯 如 法 師 文 集 顯 如 法 師 與 明 法 比 丘 相 知 甚 深, 是 別 具 慧 眼 的 佛 門 龍 象, 可 惜 英 年 早 逝 讀 了 法 師 的 文 集, 有 破 迷 起 悟, 破 邪 顯 正 的 欣 喜, 也 非 常 佩 服 法 師 在 學 問 上 所 下 的 功 夫 想 要 一 窺 根 本 佛 法 的 讀 者, 此 書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好 書 1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More information

相 惜 033 女 子 受 是 靠 德 行 而 非 美 貌 033 刘 庭 式 与 盲 妻 道 义 人 生 036 什 么 是 爱, 什 么 是 欲 038 相 爱 040 爱 感 觉 是 温 暖 040 爱 言 语 是 正 直 043 爱 心 地 是 无 私 045 爱 行 为 是 成 全 050

相 惜 033 女 子 受 是 靠 德 行 而 非 美 貌 033 刘 庭 式 与 盲 妻 道 义 人 生 036 什 么 是 爱, 什 么 是 欲 038 相 爱 040 爱 感 觉 是 温 暖 040 爱 言 语 是 正 直 043 爱 心 地 是 无 私 045 爱 行 为 是 成 全 050 目 录 出 版 前 言 Ⅴ 自 由 恋 爱 慎 于 始 006 相 识 010 好 心 境 感 来 好 缘 分 010 平 常 表 现 最 能 看 清 一 个 人 011 娶 妻 首 贤 德 016 相 知 021 孝 是 选 择 对 象 好 法 宝 021 欲 知 人 者 先 自 知 025 我 们 价 值 观 是 利 害 还 是 道 义 029 I 相 惜 033 女 子 受 是 靠 德 行 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國 立 屏 北 高 級 中 學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紀 錄 壹 會 議 名 稱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貳 時 間 :102 年 6 月 28 日 ( 星 期 五 ) 下 午 13 時 10 分 參 地 點 : 本 校 圖 書 館 四 樓 視 聽 會 議 室 肆 出 列 席 人 員 : 詳 如 簽 到 簿 伍 主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 ) ...1...1...4...5...6...7...8...9...10... 11...13...14...17...18...21...23...24...26 I ...28 70...30...33...35...36...37...39...40...41...49...50...52...53...54...56...58...59...60...67...68...70...71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 !!!!!!!!!!!!!!!!!!!!!!!!!!!!!!!!!!!!!!!!!!!!!!!!!!!!!!!!!!!!!!!!!!!!!!!!!!!!!!!!!!!!! !!!!!!!!!!!!!!!!!!!!!!!!!!!!!!!!!!!!!!!!!!!!!!!!!!!!!!!!!!!!!!!!!!!!!!!!!!!!!!! !!!!!!!!!!!!!!!!!!!!!!!!!!

More information

ⅠⅡ 1 2Ⅲ 1 2 Ⅳ

ⅠⅡ 1 2Ⅲ 1 2 Ⅳ ⅠⅡ 1 2Ⅲ 1 2 Ⅳ Ⅲ Ⅳ Ⅴ ~ ~ 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小儿疾病防治(四).doc

小儿疾病防治(四).doc ...1...3...6...10...12...13...14...15...17...20...21...22...23...23...24...25 B...28...31...32 I ...33...35...37...40...41...43 X...44...45...47...49...50...52...52...54...56...57...59...61...62...62...63...6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 " # $

More information

Access to the Breath

Access to the Breath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 asambuddhassa 禮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大念處經析解 在這次禪修營當中 我要為大家詳細地解說 大念處 經 這部經是佛陀住在 俱盧國 Kuru 的 劍磨瑟曇城 Kammasadhamma 時所開示的 據說 在劍磨瑟曇城 裡沒有適合世尊居住的處所 但在城外則有一處水源充 足 風景宜人的大樹林 世尊就住在那個樹林裡 並且以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7期(《空之探究》)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7期(《空之探究》)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 第 7 期 ( 空 之 探 究 ) 第 一 章 阿 含 空 與 解 脫 道 第 二 節 泛 說 解 脫 道 (p.11~p.19) 釋 厚 觀 (2004.3.17) 一 空 空 性 與 解 脫 道 不 相 離 (p.11) 空 (s/u^nya, sun~n~a) 與 空 性 (s/u^nyata^,sun~n~ata^), 是 佛 法 解 脫 道 的 心 要, 與 解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1345F323031362E30352E303720A8FAA4F4AA77B0B5AAE1F6A5AABAA4BDA544A15DA5D5B8DCBB50B867A4E5A55BB5F9A15E2D6F6B20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1345F323031362E30352E303720A8FAA4F4AA77B0B5AAE1F6A5AABAA4BDA544A15DA5D5B8DCBB50B867A4E5A55BB5F9A15E2D6F6B202E646F63>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6.5.7)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個 故 事 出 自 出 曜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738 頁 上 欄 到 中 欄 經 文 首 先 提 出 一 個 偈 頌 : 當 觀 水 上 泡, 亦 觀 幻 野 馬, 如 是 不 觀 身, 亦 不 見 死 王 應 當 觀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2 2 3 4 5 6 7 8 2 3 4 1 1 5 6 7 8 10 1 2 1 2 11 12 1 1 13 14 1 1 15 16 1 1 1 17 2 3 18 4 19 20 21 1 1 22 1 1 23 1 1 24 25 1 2 3 1 2 3 26 1 2 1 2 27 1 1 29 30 31 ~ 32 1 1 ~ ~ ~ ~ ~ ~ 33 ~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外 语 系 教 学 实 践 周 2014 级 学 生 实 践 报 告 外 语 系 二 零 一 五 年 十 一 月 北 京 女 企 业 家 协 会 会 员 单 位 : 闫 会 欣 曹 群 牟 书 函 莫 茜 涵 中 威 融 通 资 产 管 理 ( 北 京 ) 有 限 公 司 : 刘 佳 文 庄 语 琪 周 思 敏 陈 梦 王 明 珠 姚 静 然 北 京 普 惠 宝 科 技 有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Ⅳ !!!!!!!!!!!!!!!!!!!!!!!!!!!!!!!!!!!!!!!!!!!!!!!!!!!!!!!!!!!!!!!!!!!!!!!!!!!!!!!!!!!!!!!!!!!!!!!!!!!!!!!!!!!!!!!!!!!!!!!!!!!!!!!!!!!!!!!!!!!!!!!!!!!!!!!!!!!!!!!!!!!!!!!!!!!!!!!!!!!!!!!!!!!!!!!!!!!!!!!!!!!!!!!!!!!!!!!!!!!!!!!!!!!!!!!!!!!!!!!!!!!!!!!!!!!!!!!!!!!!!!!!!!!!!!!!!!!!!!!!!!!!!!!!!!!!!!!!!!!!!!!!!!!!!!!!!!!!!!!!!!!!!!!!!!!!!!!!!!!!!!!!!!!!!!!!!!!!!!!!!!!!!!!!!!!!!!!!!!!!!!!!!!!!!!!!!!!!!!!!!!!!!!!!!!!!!!!!!!!!!!!!!!!!!!!!!!!!!!!!!!!!!!!!!!!!!!!!!!!!!!!!!!!!!!!!!!!!!!!!!!!!!!!!!!!!!!!!!!!!!!!!!!!

More information

扉页

扉页 目 录 关 于 2015 年 广 东 省 人 力 资 源 市 场 工 资 指 导 价 位 及 行 业 人 工 成 本 信 息 的 说 明 1 第 一 部 分 工 资 指 导 价 位 4 一 分 工 资 指 导 价 位 4 ( 一 ) 分 细 类 工 资 指 导 价 位 4 1 单 位 负 责 人 4 2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4 3 办 事 人 员 12 4 商 业 服 务 业 人 员 14 5

More information

我 說 : 你 這 個 人, 誰 嫁 給 你, 誰 倒 楣! 你 這 個 人 根 本 不 適 合 結 婚 的 他 問 : 為 什 麼? 我 說 : 你 啊! 要 求 不 合 理 他 問 : 法 師! 您 的 意 見 怎 麼 樣? 我 說 : 一 切 隨 緣, 如 以 高 標 準 選 太 太, 到 最

我 說 : 你 這 個 人, 誰 嫁 給 你, 誰 倒 楣! 你 這 個 人 根 本 不 適 合 結 婚 的 他 問 : 為 什 麼? 我 說 : 你 啊! 要 求 不 合 理 他 問 : 法 師! 您 的 意 見 怎 麼 樣? 我 說 : 一 切 隨 緣, 如 以 高 標 準 選 太 太, 到 最 禪 修 者 的 修 行 態 度 - 聖 嚴 法 師 一 沒 有 非 做 不 可 的 事 禪 修 者 跟 平 常 人 同 樣 是 人, 但 心 態 不 同 同 樣 一 樁 事, 在 平 常 人 認 為 是 非 常 的 重 要, 可 是 對 禪 修 者 來 講, 重 要 是 重 要, 卻 不 是 絕 對 的 重 要, 乃 是 平 常 的 重 要, 就 是 該 完 成 的 事, 需 要 完 成 它 ; 該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C12711--CH4.tpf

C12711--CH4.tpf 第 直 流 迴 路 章 4-1 節 點 電 壓 法 4-2 迴 路 電 流 法 4-3 重 疊 定 理 4-4 戴 維 寧 定 理 4-5 最 大 功 率 轉 移 4-6 諾 頓 定 理 4-7 戴 維 寧 與 諾 頓 之 轉 換 重 點 掃 描 習 題 探 討 熟 練 節 點 電 壓 法 的 解 題 技 巧 熟 練 迴 路 電 流 法 的 解 題 技 巧 熟 練 重 疊 定 理 的 解 題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自序

自序 緣 起 法 一 滴 印 順 導 師 與 佛 法 劉 松 勇 撰 民 國 102 年 ( 西 元 2013 年 ) 7 月 自 序 本 書 是 引 用 印 順 導 師 的 一 些 著 作, 稍 微 排 列 之 組 合 之, 並 且 粗 糙 地 整 理 一 下, 有 時 再 加 上 或 引 用 其 他 善 知 識 如 虛 雲 老 和 尚 太 虛 大 師 阿 姜 查 讚 念 長 老 ( 也 就 是 當 代

More information

3333

3333 起 心 動 念 與 業 力 的 探 討 第 一 篇 種 子 論 第 一 章 種 子 的 意 義 凡 一 切 有 漏 無 漏 的 色 心 諸 法, 無 不 從 第 八 阿 賴 耶 識 中 的 功 能 開 發 而 來 的, 這 種 能 開 發 的 功 能 就 是 所 謂 的 種 子 但 種 子 的 條 件 必 須 具 足 : 剎 那 滅 果 俱 有 恒 隨 轉 性 決 定 待 眾 緣 引 自 果 等 六

More information

CIP /. - 2005. 8 ISBN 7-80171 - 638-8 Ⅰ. Ⅱ. Ⅲ. - Ⅳ. C933. 2 CIP 2005 032885 1 100007 787 1092 1 /16 2005 8 1 2005 8 1 1-3000 ISBN 7-80171 - 638-8 /C 27 998. 00 1 1426 1426 1426 1430 1451 1451 1455 145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6EAAF9B0EAA470BCC6BEC7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6EAAF9B0EAA470BCC6BEC7ACEC2E646F63> 桃 園 縣 第 四 十 七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類 別 : 數 學 組 別 : 國 小 高 年 級 作 品 主 題 : 揭 開 魔 方 陣 之 神 祕 面 紗 關 鍵 詞 : 魔 方 陣 編 號 : 壹 摘 要 因 為 一 個 填 數 字 遊 戲, 在 尋 找 答 案 的 過 程 中 學 到 三 階 四 階 五 階 八 階 等 魔 方 陣 的 作 法, 推 導 出

More information

推理問題

推理問題 解 難 之 趣 屯 門 區 小 學 數 學 比 賽 特 刊 第 十 四 屆 二 零 零 四 年 四 月 二 十 四 日 推 理 問 題 以 下 要 介 紹 數 學 競 賽 中 另 一 類 大 題 目 : 推 理 題 這 類 題 目 看 似 跟 數 學 毫 無 關 係, 除 了 靠 估 一 道 板 斧 外, 根 本 了 無 他 法 其 實 在 這 類 靠 估 題 目 的 背 後, 是 蘊 藏 著 有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哲 學 與 生 命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呂 氏 春 秋 音 樂 思 想 研 究 研 究 生 : 何 貞 宜 指 導 教 授 : 陳 章 錫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六 日 誌 謝 論 文 得 以 完 成,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陳 章 錫 博 士, 老 師 總 是 不 辭 辛 勞 仔 細 閱 讀 我 的 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光 明 英 來 學 校 ( 中 國 文 學 之 旅 --- 散 文 小 說 教 學 ) 一 年 級 : 成 語 ( 主 題 : 勤 學 ) 節 數 : 六 教 節 ( 每 課 題 一 教 節 ) 課 題 : 守 株 待 兔 半 途 而 廢 愚 公 移 山 鐵 杵 磨 針 孟 母 三 遷 教 學 目 的 : 1. 透 過 活 動, 學 生 能 說 出 成 語 背 後 的 含 意 2. 學 生 能 指

More information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 進 度 報 告 在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上, 由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後 獲 得 通 過

More information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a) (b) (c) (d) (e) 207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17.29 17.29 13.16A(1) 13.18 (a) (b) 13.16A (b) 12 (a) 209 13.19 (a) 13.16A 12 13.18(1) 13.18(4) 155 17.43(1) (4) (b) 13.19 17.43 17.2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单 元 ( 一 )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内 容 提 要 : 本 单 元 共 分 成 三 个 小 课 目,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和 儿 童 文 学 的 鉴 赏 与 阅 读 指 导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内 容 包 括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儿 童 文 学 读 者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和 儿 童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第三章 第 三 章 :2017 年 行 政 長 官 產 生 辦 法 - 可 考 慮 的 議 題 行 政 長 官 的 憲 制 及 法 律 地 位 3.01 基 本 法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首 長, 代 表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依 照 本 法 的 規 定 對 中 央 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建 築 物 無 障 礙 設 施 設 計 規 範 內 政 部 97 年 4 年 10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2190 號 令 訂 定, 自 97 年 7 月 1 日 生 效 內 政 部 97 年 12 年 19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9360 號 令 修 正 內 政 部 101 年 11 年 16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1010810415 號 令 修 正 目 錄 第 一

More information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I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生 和 专 业 结 构 改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时 回 应 社 会 关 切 的 一 项

More information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1...1...4...15...18...19...24...26...31...35...39...48...57...60...62...66...68...72 I ...73...88...91...92... 100... 104... 144... 146... 146... 147... 148... 148... 148... 149... 149... 150... 151...

More information

疾病诊治实务(一)

疾病诊治实务(一) ...1...4...5...8...13...14...15...18...18...19...22...25...26...27...29...30...32...35 I ...38...42...43...45...48...51...53...56...59...60...60...61...63...65...67...69...72...74...77...80...82...84 II

More information

名人养生.doc

名人养生.doc I...1...3...4...6... 11...14...18...22...26...29...31...38...45...49...56...57...59...61...67 ...72...73...75...77...80...83...85...91...92...93...95...96...97... 103... 107... 109... 110... 112... 1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嘉 義 地 區 客 家 禮 俗 研 究 第 一 章 前 言 嘉 義 地 區 的 客 家 族 群 約 略 可 分 為 福 佬 客 詔 安 客 與 北 部 客 等 三 種 類 別, 其 分 佈 區 域 以 海 線 地 區 平 原 地 形 沿 山 地 區 為 主 有 相 當 多 的 北 部 客 家 人, 是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和 戰 後 初 期 才 移 民 嘉 義, 是 什 麼 因 素 令 許 多

More information

05301930

0530193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法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河 川 砂 石 法 規 範 之 探 討 - 以 採 取 土 石 及 挖 掘 河 川 認 定 基 準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盧 映 潔 博 士 研 究 生 : 王 瑞 德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五 月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3 第 三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1...2...3...4...5...6...8...9... 11 - -...13...15...17...18...20...22...23...25...26...28 I II...30...32...34...35...38...40...42...44...46...47...48...50...52...53 X...55...56...57...58...60...61...63...65

More information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4, 197823 2916.3%29 335, 23 29.5% 23 29 16.3% 14 35 33,535 14 135 13 125 1,292 1,3 1,38 1,314 1,321 1,328 1,335 3 25 2 15 1 5 1. 1.1 13,582 15,988 1.4 18,322 11.6 11.9 21,192 24,953 3,67 9. 8.7 12 1 8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