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之光~第33期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法之光~第33期"

Transcription

1 原 始 佛 教 會 Sad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 陀 正 覺 後 2445 年 2013 年 7 月 31 日 33 第 期 原 始 佛 法 人 間 佛 教 法 工 營 實 踐 原 始 佛 法 提 昇 生 命 品 質 佛 就 是 老 師, 是 幫 助 世 人 知 苦 離 苦 之 利 世 者, 藉 由 一 批 奉 獻 生 命 的 傳 法 者, 將 此 醫 藥 繼 續 傳 襲 人 間, 讓 有 緣 眾 生 同 樣 獲 得 幫 助 的 聖 者 醫 生, 而 不 是 宗 教 教 主, 亦 不 是 滿 足 人 們 需 要 的 萬 能 之 神 佛 法 其 實 是 在 幫 助 我 們 放 下 理 想 活 在 現 在 世 間 的 親 情 愛 情 友 情 雖 是 生 命 中 良 好 的 夥 伴, 但 卻 不 是 滿 足 理 想 的 工 具, 我 們 必 得 認 真 珍 惜, 理 智 抉 擇, 擱 下 無 謂 的 欲 求, 將 對 生 命 的 情 感 投 入 現 前, 才 能 真 正 去 欣 賞 關 懷, 並 對 人 交 付 慈 悲 原 始 佛 教 會 發 行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中 華 郵 政 台 北 雜 字 第 1681 號 執 照 登 記 為 Ⅰ 雜 誌 交 寄

2 2013 年 中 道 僧 團 雨 安 居 & 法 工 營 上 圖 : 隨 著 隨 佛 長 老 7 月 16 日 自 大 陸 返 台, 中 道 僧 團 為 期 三 個 月 的 雨 安 居, 正 式 掀 起 了 序 幕 美 國 明 至 法 師 隨 後 在 7 月 19 日 返 台 參 加 安 居 左 圖 : 法 工 生 力 軍 法 威 ( 左 一 ) 法 必 ( 左 二, 來 自 馬 來 西 亞 ) 法 容 ( 右 二 ) 和 法 音 ( 右 一 ), 於 2013 年 7 月 21 日 法 工 培 訓 營 最 後 一 天 皈 依 四 聖 諦 下 左 圖 : 由 法 修 主 持 的 破 冰 遊 戲, 笑 果 不 言 而 喻 下 右 圖 : 隨 佛 長 老 帶 領 小 組 一 起 討 論 彼 此 之 間 的 工 作 內 容 與 互 助 合 作 事 宜 2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3 發 行 立 場 原 始 佛 教 教 團 宗 旨 : 本 會 以 回 歸 釋 迦 佛 陀 教 導 之 原 始 教 法, 確 立 奉 守 原 始 佛 法 與 戒 律 之 僧 團, 體 現 依 經 依 律, 尊 僧 和 俗, 性 別 平 權, 政 教 分 離 之 原 始 佛 教 教 團 一 我 們 不 否 認 在 此 方 他 方, 過 去 現 在 未 來 有 若 一 若 二 甚 或 百 千 萬 億 佛 ; 但 是 為 避 免 無 謂 的 臆 測 與 爭 論 遠 離 偽 說 的 揉 雜, 我 們 回 歸 歷 史 上 的 釋 迦 佛 陀 為 我 們 的 根 本 大 師 創 刊 於 2010 年 7 月 5 日 導 師 : 隨 佛 尊 者 發 行 : 原 始 佛 教 會 發 行 人 : Ven. Bhikkhu Aticca 33 第 期 二 我 們 承 認 在 歷 史 的 遞 嬗 中, 佛 教 有 各 宗 各 派 的 教 說 ; 但 是 我 們 奉 持 由 大 迦 葉 所 號 召, 經 過 五 百 位 修 行 成 就 者 阿 羅 漢 所 認 可 的 第 一 次 結 集 之 聖 典 作 為 修 行 的 依 據 雖 然 這 可 能 沒 有 將 佛 陀 一 生 說 法 全 然 收 集, 但 是 作 為 顯 明 正 法 及 修 證 菩 提 所 需, 必 ( 已 ) 然 足 夠 三 經 過 兩 千 四 百 多 年 的 傳 承, 佛 陀 原 始 教 法 已 然 新 舊 交 雜 真 偽 難 分 ; 我 們 以 近 200 年 來 佛 教 學 界 的 考 據 為 依 據, 確 認 雜 阿 含 經 與 南 傳 相 應 部 當 中 古 老 修 多 羅 的 共 說, 去 除 後 世 之 增 新 與 部 派 教 義 之 混 雜 融 涉 部 分, 還 原 第 一 次 聖 典 結 集 之 原 貌 四 我 們 尊 重 任 何 端 正 信 仰 之 教 派 ; 但 是 我 們 以 奉 行 佛 陀 真 實 教 法 之 僧 團 為 現 前 的 依 止 五 我 們 尊 重 任 何 不 違 反 法 律 與 善 良 風 俗 的 教 說 與 信 仰 ; 我 們 謹 守 政 教 分 離 之 原 則, 不 參 與 任 何 政 黨 與 政 治 活 動 我 們 確 認 緣 生 法 無 從 比 較 出 絕 對 的 勝 劣 平 等, 男 女 二 眾 皆 能 成 就 無 上 菩 提, 是 應 恪 守 分 責 分 權 之 分 際 隨 佛 而 行 一 個 問 題 無 邊 煩 惱 4 生 法 滅 法 VS 剎 那 生 滅 6 善 知 識 語 因 緣 與 業 13 Relevant Influencing versus Karma 17 有 感 而 發 生 明 法 師 引 起 的 反 思 21 古 老 經 說 生 死 的 集 起 為 智 見 根 本 27 佛 史 溯 源 ( 二 ) 部 派 經 說 傳 誦 的 演 變 正 法 新 聞 美 國 台 灣 聯 合 報 導 54 專 題 報 導 原 始 佛 教 會 2013 年 法 工 培 訓 營 記 實 59 法 友 感 言 法 工 培 訓 心 得 分 享 68 學 法 感 言 69 法 工 的 意 義 70 與 法 同 在 感 恩 有 您 71 因 緣 觀 : 把 握 當 下 善 用 現 在 74 梅 花 映 月 不 要 做 個 在 井 邊 渴 死 的 人 76 五 陰 世 間 強 植 假 記 憶 鼠 腦 實 驗 成 功 78 放 棄 運 動 生 涯 美 男 捐 髓 救 人 79 傳 法 法 訊 2013 年 近 期 禪 林 法 訊 80 禪 林 通 告 2013 年 近 期 禪 林 通 告 81 原 始 佛 教 中 道 僧 團 聲 明 通 告 82 近 期 活 動 海 報 : 台 灣 中 國 澳 洲 - 近 期 傳 法 法 訊 :p.80 台 灣 - 通 告 - 覓 尋 安 僧 傳 法 禪 林 寶 地 :p.81 澳 洲 - 回 歸 佛 陀 之 道 :81 台 北 - 卡 提 那 慶 典 : 封 底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3

4 隨 佛 而 行 一 個 問 題 無 邊 煩 惱 原 始 佛 教 十 日 禪 開 示 隨 佛 比 丘 著 人 的 問 題 及 困 難 只 有 一 個, 什 麼 樣 的 問 題 與 困 難 呢? 即 是 現 在 的 問 題 與 現 在 的 困 難 但 是, 當 我 們 在 現 在 遇 到 問 題 與 困 難, 就 會 將 這 個 問 題 和 困 難, 牽 連 到 過 去 的 許 多 事 情 上, 再 想 像 許 多 現 在 還 沒 有 發 生 的 事, 譬 如 未 來 會 如 何 但 是, 想 像 的 事 情, 現 在 發 生 了 嗎? 還 沒! 不 過 我 們 卻 認 為 一 定 會 發 生, 或 是 覺 得 好 像 發 生 了 接 著, 又 在 這 種 夾 雜 著 想 像 及 許 多 期 待 或 擔 憂 的 心 緒 下, 又 牽 連 週 邊 很 多 的 事 情 因 此, 人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麼 多 的 煩 惱 呢? 因 為 人 的 問 題 太 多 了!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麼 多 的 問 題 呢? 因 為 人 們 把 一 個 問 題 誤 當 作 很 多 的 問 題 然 後, 我 們 又 有 一 個 大 煩 惱, 這 個 大 煩 惱 是 : 想 要 在 這 麼 多 的 問 題 當 中, 找 出 如 何 能 讓 自 己 更 好 的 穩 當 方 法 這 個 大 煩 惱 就 是 無 明! 因 為 明 明 就 只 有 一 個 問 題, 人 們 卻 攪 弄 成 很 多 個 問 題, 又 想 在 這 麼 多 個 問 題 裡, 穩 當 的 保 護 自 己, 讓 自 己 更 好 但 是 世 間 是 緣 生, 緣 生 則 無 常 非 我, 怎 麼 可 能 從 心 所 欲 呢? 試 問 : 人 在 這 樣 的 想 法 及 需 要 下, 是 有 路, 還 是 沒 路 呢? 沒 路! 肯 定 是 沒 路 當 面 對 困 難 多 又 大 到 無 法 處 理 時, 即 變 得 好 像 無 路 可 走, 這 個 時 候 自 己 就 有 了 更 多 的 煩 惱 所 以, 人 在 煩 惱 甚 麼? 人 的 煩 惱 就 是 因 為 無 知, 明 明 就 只 是 一 個 問 題, 卻 攪 弄 成 很 多 問 題 人 們 老 是 想, 我 希 望 將 來 如 何 在 處 理 事 情 的 時 候 就 想 著 將 來, 想 像 了 太 多 的 將 來 你 們 別 一 直 希 望 將 來 能 如 何, 先 做 好 現 在 吧! 把 現 前 的 問 題 處 理 好, 才 是 真 正 重 要 的 事 如 果 你 們 將 師 父 現 在 講 的 弄 清 楚 搞 明 白 了, 你 就 可 以 解 脫 了, 我 沒 騙 你 你 靜 靜 的 想 是 不 是 這 樣? 人 們 之 所 以 覺 得 人 生 有 很 多 困 境 沒 辦 法 突 破, 認 為 人 生 有 很 多 痛 苦 沒 辦 法 解 決, 覺 得 人 生 有 很 多 的 無 奈 沒 辦 法 度 越, 這 不 都 是 你 們 自 己 想 出 來 的 嗎? 又 要 這 樣, 又 要 那 樣, 你 們 看 看 人 們 是 不 是 大 多 是 這 樣? 你 說 你 只 解 決 這 個 問 題 而 已, 那 你 的 下 一 步 呢? 你 的 問 題 就 在 下 一 步! 什 麼 是 你 的 問 題 是 下 一 步? 即 是 : 問 題 明 明 就 是 在 這 一 步, 可 是, 你 的 煩 惱 就 是 在 下 一 步 古 人 說 : 做 一 天 和 尚 撞 一 天 鐘, 若 是 出 家 不 適 應 了, 就 想 著 我 為 何 要 短 期 出 家? 這 就 是 你 現 在 的 問 題, 現 在 的 煩 惱 你 現 在 的 問 題 應 該 是 : 吃 飯 吃 飽 了, 睡 覺 睡 好 了, 衣 服 穿 正, 念 頭 顧 好 但 是, 你 卻 不 這 樣 做, 而 想 著 一 大 堆 和 現 在 不 相 干 的 事 又 想 : 那 我 的 將 來 如 何 呢? 你 是 不 會 有 將 來 為 什 麼 呢? 因 為 將 來 不 會 是 現 在 的 我 為 什 麼? 因 為 緣 生 法 故 無 常 非 我, 所 以 將 來 不 4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5 隨 佛 而 行 會 是 現 在 的 我, 而 現 在 的 我 不 會 是 將 來 的 我 因 為 現 在 是 緣 生, 緣 生 法 沒 有 自 己 的 將 來 若 老 是 想 著 自 己 的 將 來, 不 能 落 實 在 現 前, 做 甚 麼 事 情 就 會 心 不 在 焉, 人 們 就 是 在 這 裡 痛 苦 所 以 人 有 甚 麼 問 題 呢? 就 一 個 問 題 --- 現 在 的 問 題 現 在 的 問 題, 我 們 只 要 盡 力 面 對 就 好 那 能 解 決 現 在 的 問 題 嗎? 嘿! 沒 有 人 規 定 一 定 要 解 決 啊! 但 是 我 們 要 盡 力 的 解 決 要 是 能 這 樣, 不 就 活 在 當 下 了 嗎? 這 就 是 盡 在 當 前, 活 在 當 下, 內 心 清 清 明 明, 弄 清 楚 實 況, 內 心 無 所 貪 求, 這 不 就 是 解 脫 煩 惱 的 生 活 嗎? 如 果 聽 明 白! 即 可 以 努 力 朝 向 阿 羅 漢 前 進 那 如 果 聽 不 明 白, 出 家 十 次 也 是 在 現 在 生 活 中 的 阿 流 汗 請 記 得, 咱 們 就 只 有 一 個 問 題! 看 不 清 楚, 才 覺 得 有 無 邊 的 問 題, 也 就 會 引 起 無 謂 的 無 邊 煩 惱 雖 然 自 己 感 到 有 那 麼 多 的 問 題 及 煩 惱, 但 還 是 只 有 一 個 問 題, 問 題 不 會 增 加, 但 是 煩 惱 會 增 加 令 人 動 容 的 騙 局 本 文 選 自 網 路 訊 息 令 人 動 容 的 騙 局, 讓 你 拍 案 叫 絕 美 國 一 個 小 鎮 上 發 生 了 一 起 銀 行 搶 劫 案, 搶 劫 犯 沒 能 搶 到 錢, 卻 被 保 安 困 在 銀 行 裏, 他 抓 住 一 個 五 歲 的 小 男 孩, 要 求 警 方 準 備 五 十 萬 美 金 和 一 輛 車, 否 則 開 槍 殺 人 談 判 專 家 尼 爾 森 趕 到 了, 談 判 未 果 後, 他 只 好 儘 量 拖 延 時 間, 讓 狙 擊 手 各 就 各 位 眼 看 綁 匪 就 要 撕 票, 狙 擊 手 扣 動 扳 機, 綁 匪 應 聲 倒 地, 小 男 孩 頓 時 給 濺 了 一 身 血, 嚇 得 號 啕 大 哭 尼 爾 森 趕 緊 抱 起 小 男 孩 此 刻, 外 面 的 媒 體 蜂 擁 而 至, 卻 聽 尼 爾 森 高 呼 一 聲 : 演 習 到 此 結 束! 小 男 孩 這 才 止 住 哭, 問 媽 媽 是 不 是 真 的 媽 媽 含 著 淚 點 頭 說 是, 一 邊 的 員 警 也 上 來 安 慰 小 男 孩, 說 他 表 現 得 非 常 好, 應 該 獲 得 獎 章 第 二 天, 鎮 上 的 媒 體 集 體 失 聲, 對 搶 劫 案 隻 字 不 提, 所 有 的 人 都 心 照 不 宣 地 選 擇 保 護 小 男 孩 的 幼 小 心 靈 多 年 後, 一 個 中 年 人 找 到 了 尼 爾 森, 提 起 這 件 事, 問 他 當 初 怎 麼 會 喊 出 這 樣 一 句 話 尼 爾 森 笑 說 : 槍 響 的 時 候, 我 在 想 : 這 孩 子 可 能 一 輩 子 都 走 不 出 這 件 事 留 下 的 心 理 陰 影! 但 當 我 走 近 他 的 瞬 間, 上 帝 給 了 我 一 個 啟 示, 讓 我 說 出 了 演 習 結 束 這 句 話 這 時, 來 人 緊 緊 擁 抱 著 老 尼 爾 森, 半 天 才 開 口 說 : 我 整 整 被 瞞 了 30 年, 前 不 久, 媽 媽 才 告 訴 我 真 相 謝 謝, 謝 謝 尼 爾 森 叔 叔, 是 你 讓 我 擁 有 了 一 個 健 康 的 人 生 尼 爾 森 眨 了 眨 眼, 笑 著 說 : 你 不 用 謝 我, 如 果 要 謝, 就 謝 那 次 欺 騙 過 你 的 所 有 人 吧! 聽 完 這 個 故 事, 我 們 的 媒 體 是 不 是 應 該 反 思 一 下? 放 下 功 利, 成 就 美 麗!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5

6 - - - 隨佛而行 生法 滅法 VS. 剎那生 滅 隨佛比丘 著 一 云何是生 滅法 除此以外 在 相應阿含 與 相應部 的說法 生 滅法的說法 在佛教界是多數學人都聽過 的講法 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說法 是記載在 大般 1 涅槃經 卷下的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 已 寂滅為樂 這是 釋迦佛陀在入滅前 提醒弟 甚 麼 是 生 滅 法 根 據 相應 阿 含 的 說法 色 受 想 行 識等五陰是生法 滅法 見 相應 阿含 256 經 所謂明者是知 知者是名為明 又問 何 所知 謂 色生 滅法 色生 滅法如實知 色無 色無常如實知 色磨滅法 色磨滅法如實知 受 想 行 識生 滅法 識 生 滅法如實知 識 無常 磨滅法 6Ⅰ 是色 受 想 行 識等五陰的集法 滅法 見 相 應阿含 103 經 相應部 蘊相應 89 經 相 應 阿含 103 經 於 五 受 陰 增進 思 惟 觀 察生 滅 此色 此色集 此 色滅 此 子們的教導 常 中 色 受 想 行 識等五陰的生法 滅法 也說 識磨滅法如實知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識無常如實知 識 受 想 行 此 識 此識集 此 識 滅 於 五 受 陰 如 是 觀 生 滅 已 我 慢 我 欲 我使一切悉除 是名真實正觀 相應部 經 於五取蘊觀生 滅而 住 [謂 ]此是色 此是色集 此是色滅 此是 受 想 行 識 此是識集 此是識滅 彼若於此五取蘊觀生 滅而住者 隨伴五取蘊之我 慢 我欲 我隨眠之未斷者 達永斷 色 受 想 行 識等五陰的集法 滅法 說的

7 - - - 隨佛而行 是甚麼呢 五陰的集法 滅法 即是指 十二因緣的 盡 而得預流 墮法滅 決定 趣向等覺 集法 滅法 見 相應部 因緣相應 21 經 以何為慧善觀聖理 善通達之耶 謂 緣無 相應部 因緣相應 色如是如 是 色之集如是如是 色之滅如是如是 受如 是 想 如 是 行 如 是 識如 是 如 是 識之集如是如是 識之滅如是如是 即 明生行 緣行生識 緣生生 老死愁悲苦憂 惱 如是 此為一切苦蘊之集起 又 無明無餘 離滅故行滅 生滅故老死愁悲苦憂惱滅 如 是 此為一切苦蘊之滅 緣無明有行 緣行有識 如是此是全苦蘊之 相應阿含 經 若比丘於五恐怖 怨 集 依無明之無餘 依離貪滅乃行滅 依行滅乃 對休息 三事決定不生疑惑 如實知見賢聖正道 識滅 如是此為全苦蘊之滅 彼聖弟子能自記說 地獄 畜生 餓鬼惡趣已 如 實 知 五 陰 集 法 滅 法 五 陰 生 法 滅 法 即得明 斷無明 而不如實知 五陰集法 滅 法 即 是 無 明 見 相 應 部 蘊 相 應 126 盡 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 決定正向三菩提 七有天 人往生 究竟苦邊 何等為聖道如實 知見 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 如所說 是事有 故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 如緣無明行 緣行識 經 緣識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 緣六入處觸 緣觸受 緣 此處有無聞之凡夫 於色有集法 不如實知 色乃有集法 於色有滅法 不如實知色乃有滅 受愛 緣愛取 緣取有 緣有生 緣生老病死 憂悲 惱苦 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 法 於 色有 集 滅 法 不 如實 知色 乃有 集 滅 法 於受 想 行 識 比丘 說 當年舍利弗入道的因緣 是聽阿說示尊者轉說 此為無明 如是為無明人 於此處有有聞之 釋迦佛陀的教法時 說出的法偈 據漢譯 根本說一 聖弟子 有色集法者 如實知有色集法 有色滅法 切有部毘奈耶 出家事 的記載 當五比丘得度 者 如實知有色滅法 有色集 滅法者 如實知有 色集 滅法 有受集法者 乃至 有想集法者 乃 至 有行集法者 乃至 有識集法者 如實知有識集 法 有識滅法者 如實知有識滅法 有識集 滅法 2 後不久 舍利弗 3 Sāriputta 又稱為鄔波底沙 優波 提舍 目犍連 Mahā-Moggallāna 又譯為俱哩多 聽聞五比丘之一的馬勝 Assaji 又稱阿說示 比丘 轉達佛陀教誨說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 者 如實知有識集 滅法 比丘 說此為明 如 緣盡 是大 沙門說 而得見法 得法眼 明見 是為明人 凡有集法者 皆有此滅法 進而慕道出家於世 4 尊的僧團 如實知 五陰集法 滅法 或說如實知 十二 因緣的集法 滅法 得明 斷無明 是修證的第一 步 見 相應部 預流相應 28 經 相應阿含 經 二 如實知生 滅法 建立無常想 無我想 佛陀教導的禪觀方法及次第 是根據如實知 五 相應部 經 聖弟子 當止息五種怖 陰集法 滅法 如實知 十二因緣法 才能斷 畏 怨讎 成就四種預流 以慧善觀聖理 善通達 常見 我見 見 相應部 蘊相應 102 時 若心欲者 則自得記別 而曰 於我地獄滅 經 因緣相應 20 經 相應阿含 296 經 盡 畜 生滅 盡 餓 鬼趣滅 盡 惡生 惡趣 墮處 滅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如何修習無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7

8 - - - 隨佛而行 常想 如何多修習者 永盡一切欲貪 乃至 永斷 入 手 這 一 禪 觀 法 又 稱 為 如 實 觀 世 間 集 法 滅 此 是 色 此 是 色 之 集 此是 色 之 法 見大正藏 相應阿含 68,1307,230 經 南傳 滅 此是受 想 行 識之集 此是識之 相應部 蘊相應 94 經 六入相應 68,107 滅 諸比丘 如是修習無常想 如是多習者 永 經 一切我慢耶 盡一切欲貪 永盡一切色貪 永盡有貪 永盡一切無 明 永斷一切我慢 相應阿含 68 經 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 習 方 便禪 思 內 寂其 心 如 實觀 察 云 何 如實 觀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緣生而 有老 察 如實知此色 此色集 此色滅 此受 死 諸比丘 緣有而有生 諸比丘 緣取而有有 諸 想 行 此 識 此識集 此識滅 比丘 緣愛而有取 諸比丘 緣受而有愛 諸比丘 云何色集 受 想 行 識集 緣眼及色眼 緣觸而有受 諸比丘 緣六處而有觸 諸比丘 緣名 識生 三事和合生觸 緣觸生受 緣受生愛 乃 色而有六處 諸比丘 緣識而有名色 諸比丘 緣行 至 純 大 苦 聚 生 是 名 色 集 受 想 行 識 而有識 諸比丘 緣無明而有行 如來出世 或不出 集 如 世 身 緣意及法生意識 三事和合生觸 緣觸 此事之決定 法定性 法已確立 諸比丘 何為緣生之法耶 諸比丘!老死是緣生 無常 有 為 滅盡之法 敗壞之法 離貪之法 滅法 諸比 是 緣 耳 鼻 舌 生受 緣受生愛 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 是名色 集 受 想 行 識集 丘 生 是 緣 生 無 常 有 為 滅 盡 之 法 敗 壞之 相應阿含 1307 經 何等為世間 謂五 法 離貪之法 滅法 無明是緣生 無常 有 為 滅盡之法 離貪之法 滅法 諸比丘 此等謂 受陰 何等為五 色受陰 受受陰 想受陰 行受 陰 之緣生法 起 凡 俗 見 所 繫 謂 說 我 見 所 繫 說 眾 生 見 所繫 說 壽命見 所繫 忌諱吉慶見 所繫 爾時悉斷 悉知 斷其根本 如截多羅樹 頭 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是名多聞聖弟子 於因緣 法 緣 生 法 如實正知 善見 善覺 善修 善 是名世間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色是世間之 相應阿含 296 經 多聞聖弟子 於此因 緣法 緣生法 正智善見 若沙門 婆羅門 識受陰 世間法 如來現等覺現觀於此 而說現等覺現觀 示教 立說 開顯 分別 顯發 受是世間之 世間法 想是世間之世間法 行是世間之世 間法 識是世間之世間法 如來現等覺現觀於 此 而說現等覺現觀 示教 立說 開顯 分別 顯 發 相應阿含 230 經 世尊 入 常見 我見 都是妄見 妄想 若是斷 常見 我見 也就成為 無常想 無我 想 了 或者是說 無 常想 無 我想 所謂世間者 云 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 謂眼 色 眼識 眼觸 眼觸因緣生受 內覺若苦 若樂 不苦 不 樂 耳 鼻 舌 身 意 法 意識 意觸 意觸因緣生受 內覺若苦 三 觀五陰生 滅法 如實觀五陰的生 滅法 也就是如實觀五陰的 集 滅法 修學方法是從 觀六觸入處集法 滅法 8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若樂 不苦不樂 是名世間 所以者何 六入處 集則觸集 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三彌離提 若 無彼眼 無色 無眼識 無眼觸 無眼觸因緣生受

9 - - - 隨佛而行 內覺若苦 若樂 不苦不樂 無耳 鼻 意識 三之和合乃有觸 緣觸而有受 緣受而有 舌 身 意 法 愛 依彼愛之無餘 離貪 滅而有取滅 依取滅 意識 意觸 意觸因緣生 受 內覺若苦 若樂 若不苦不樂者 則無世間 而 有 有 滅 如 是 此 乃 全 苦 蘊 之 滅 比 亦不施設世間 所以者何 六入處滅則觸滅 如是乃 丘 汝應受持此法門 比丘 汝應善知此法門 至純大苦聚滅故 比丘 具足此法門之義 是乃梵行之初 相應部 經 大德 世間 所稱世 相應阿含 209 經 世尊告諸比丘 有六 間 者 如 何為 世 間 或 世間 之 名義 耶 三彌 離 觸入處 云何為六 眼觸入處 耳 鼻 舌 身 意 提 凡有眼 有色 以眼識所識知之法 則為世 觸 入 處 沙 門 婆 羅 門 於 此 六 觸 入 處 集 間 或 世 間 之 名 義 有 耳 有 鼻 有 舌 有 滅 味 患 離不如實知 當知是沙門 婆羅門 身 有意 則為世間或世間之名義 三彌離提 去我法律遠 如虛空與地 凡無眼 無色 無眼識 無眼識所識知之法 則 無世間或世間之名義 無耳 無鼻 無舌 無身 無意 則無世間或世間之名義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以何為世間 之生起耶 以眼與色為緣 而生眼識 三者和合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任何之比丘不 如實知六種觸處之生起 滅沒 甘味 患難 出 離者 則彼尚未果其梵行 離此法 律猶遠 四 云何是滅法與滅 為觸 依觸之緣生受 依受之緣生愛 依愛之緣 在佛陀的教導中 五陰是集法 五陰也是滅 而取 依取之緣而有 依有之緣而生 依生之緣 法 說的是色 受 想 行 識等五陰 既是因緣 而有老死 憂悲苦惱絕望 此即世間之生起 以 生的緣生法 當然也必是 因緣滅則滅的緣滅法 耳與聲為緣 以鼻與香為緣 以舌與味為緣 謂 此生故彼生 此滅故彼滅 因此 凡是緣生 以身與觸為緣 以意與法為緣 依生之緣而有老 之法 也必是 緣滅則滅之法 譬如 賴水活命的 死 憂悲苦惱絕望 此即世間之生起 魚 也必是無水即死的魚 謂 此魚有水則生 此魚 觀六觸入處集法 滅法 正是 如實觀五陰 的集 滅法 的實踐禪法 也正是 觀十二因緣集 法 滅法 的禪法 修習這一禪法 佛陀讚許是 梵行之初 如果不修習此一禪觀 離佛陀的法與 律 猷 如虛 空與 地 見 相應 部 因 緣相 應 45 經 六入相應 73 經 相應阿含 209 經 亦 離 水 則 死 所 以 五 陰 是 集 法 五 陰 也 是 滅 法 見 相應部 諦相應 11 經 蘊相應 21 經 相應阿含 260 經 相應部 經 具壽憍陳如生遠塵離垢 之法眼 有集法者 悉皆有此滅法 相應部 經 大德 曾說於滅 滅 相應部 經 世尊 獨自宴坐 而 大德 如何法之滅故而說滅耶 阿難 色是緣起 宜說此法門曰 依於眼與色生眼識 三之和合乃 所生 無常 有為 為盡法 壞法 離法 滅法 有 觸 緣 觸 而 有 受 緣 受 而 有 愛 緣 愛 而 有 者 彼之滅故說是滅 受 想 行 取 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依耳與聲 依鼻 識 與香 依舌與味 依身與觸 依於意與法而生 意識 三之和合乃有觸 緣觸而有受 緣受而有愛 緣愛而有取 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依眼與色生 相應阿含 260 經 阿難 所謂滅者 云何 為滅耶 誰有此滅 阿難言 本行所作 本所思願 舍利弗 五受陰是 是無常 滅法 彼法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9

10 - - - 隨佛而行 滅故 是名為滅 云何為五 所謂色受陰是 本行 所作 本所思願 是無常 滅法 雖然 未生 則無從觀察 生 而 已滅 必 彼法滅故 是 是 無 從 觀 察 滅 未 生 與 已 滅 都 無 可觀 名為滅 如是受 想 行 識 是 本行所作 本所 察 但是不明白甚麼才是 如實觀五陰的生 滅法 思願 的學人 依然堅定的相信 觀五陰的生 滅法 即 是 無 常 滅 法 彼法滅故 是名為 滅 本經中 本行所作 本所思願 的經文 是 觀察五陰的已生 已滅 因為譯經師求那跋陀羅宗仰 唯心 思想 故自行附 加此經句 如此一來 已生 是現前的事實 已滅 卻 是無從觀察 試問 學人如何觀察 生 與 滅 依據此經的經文 我們可以得知 五陰已滅 有趣的事 是學人將 緣生 的現前事實 在 緣生 才 說 是 滅 所 以 滅 法 不 是 指 滅 五 則無常 的觀察中 也就是面對 在影響中發生 同 陰是滅法 說的是正見 五陰如何滅盡 或說 時在影響中改變 的現前事實時 想像 在影響中改 是 老病死如何滅盡 絕對不是 見到五陰已 變 的過程 發生了 滅而續生 的事 因此 這種 滅盡的涅槃 面對 在影響中發生 同時在影響中改變 時 經由 因此 佛陀教導弟子需 如實觀五陰的生 滅 法 也就是 如實觀五陰的集 滅法 說的是從 六觸入處 如實觀集法 滅法 這是 如實觀察 想像 而認為發生 滅而續生 將 在影響中改 變 的現實 誤以為是一種 剎那生 剎那滅 的相 續過程 剎那 巴 khaṇa 指極短的時間 是出自後 十二因緣 的禪觀法 世部派佛教的新用語 在後世的 起世經 卷第十 5 五 觀察剎那生 剎那滅的訛誤 然而 許多學人分不清楚 滅法 與 滅 的差 異 不知 滅法 是 緣滅則滅之法 也是 緣生 法如何滅盡 的說法 不是指 緣生法已經滅盡不 起 的 滅 諸比丘 六十剎那 名一羅婆 三十羅婆 名 牟休多 一切經音義 卷二十一 6 剎那者 時之極促名也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卷第三十三 7 時之極促 故名剎那 承續部派佛教的 剎 8 那 部義 後起的大乘 仁王護國般若經 云 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因 此 後 世 的 學 人 誤 將 生 法 當 作 是 已 懷抱 剎那生 滅相續 想法的學人 在實際的 生 又 誤 以 為 滅 法 是 已 滅 如 此 一 來 禪觀經驗中 只有實際經驗到 生的改變 而無法 如實觀五陰的生 滅法 原是從 六觸入處 入 手 如實觀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的禪觀法 被誤 解是 觀察五陰的已生 已滅 了 實際的經驗到 滅 但是這些學人又強烈 固執的 想像 有著極為快速的 剎那滅 交錯的發生在 生的改變 的過程中 因此 經由妄見與想像 這 些學人認為現實是一種 剎那生 剎那滅 的相續過 可是 懷著這種誤解的學人 卻沒想明白觀察 五陰的已生 已滅 的交替 是純屬不可能的事 因為 未生 則何有 生 可觀 如何觀察 生 所 以 只能 觀察 已 生 又 未滅 則何 有 滅 可 程 卻不知他們實際面對的是 緣生法在影響中發 生 改變 的過程 只因為他們加入了 滅而續生 的想像 才會自以為現實是 剎那生 剎那滅 的相 續過程 觀 若是 已滅 又如何觀察 已滅 而無有的 滅 10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在此之下 部派佛教的學人 對於 觀察生 滅

11 - - - 隨佛而行 法 建立 無常想 即曲解 改變成 剎那生 滅 可見 剎那生 剎那滅 主要出自分別說部 剎那滅 生 滅相續 的無常觀了 系的共說 然而 佛法的基本教法是 諸法依因緣生而生 諸法依因緣滅而滅 這才是正確的生法 滅法 如 是之下 部派見解下的 剎那滅 是 滅 必當是 例如 分別說系各部的主張 化地部主張 一切 行皆剎那滅 10 法藏部主張 餘義多同大眾部執 11 飲光部主張 一切行皆剎那滅 12 受分別說部 依因緣已滅而滅盡 否則即為異說了 那麼試 影響之說一切有部之本宗同義有 說一切行皆剎那 問 若是 剎那滅 而接續的剎那生 如是因緣既 滅 已先滅於前一剎那 又依何因緣而得剎那續生於後 子部 密林住部 之本宗同義有 一切有為法剎那剎 若 已滅 又得續生於後 生 豈非 無因生 那滅 有剎那滅 又續生之因緣如依其他因緣而起 則成為與前因緣無 中 大眾部 一說部 說出世部 雞胤部 四部本宗 關之業報 如是前 後因緣業報的連貫性如何成立 同義 謂四部同說 都有說到 一剎那心了一切法 部派佛教時代的分別說部 為了解釋 剎那滅 之 以一剎那現觀邊智 有 一剎那 之說 大眾系 後 如何賴之續生於後的疑問 才發展出 有分識 的多聞部 的部派義解 目的是在 剎那生 剎那滅 的教說 主張也多與說一切有部相同 可見剎那 剎那的分 下 作為合理解說如何貫串前生與續生的載體 別 差異 還有剎那生與剎那滅 也是大眾部的共 部派佛教某些部派提倡 剎那生 剎那滅 的教 13 犢子部 此部分成法上部 賢乘部 正量弟 14 另在大眾系部系的部義 除了如來出世五音及大天五事外 其他 說 說 這些部派為了合理解釋三世因緣業報的連貫性 如 是可 知 將 觀 察五 陰的 生 法 滅 法 的 禪 所以分別說部別立了 有分識 大眾部則別說 根 法 誤以為是 觀察剎那生 剎那滅 並且誤以為 本識 這是作為貫串三世因緣的承載與業報肇始 這是確立 無常想 的入手處 是部派佛教時代 受 處 當然 這些新說部義不是出自佛說 並且後來輾 到分別說部系影響的許多部派所接受 當中為了合理 轉的改變 發展為大乘教說的 阿賴耶識 解釋三世因緣業報的連貫性 分別說部立了 有分 關於 剎那生 剎那滅 的教說 在部派佛教時 代不是所有部派都同意這種新教說 許多的部派是持 識 大眾部則說出 根本識 而說一切有部則不 立剎那生 滅當中的主體 別說三世諸法分別是在三 世生與滅 所以說出 三世實有 的主張 這些新說 9 反對的立場 見世友 十八部論 法的出現 都是受到剎那不住 生滅相續的妄見所影 彼迦葉惟部根本見者 有斷法 斷知 無有 不斷法而斷知 果 業熟而受報 不熟不受報 響 才發展出來的部派部義 有過去因 無 有 未 來 因 果 有 一 切 法 剎 那 有 覺 法 有 報 註解 1. 見 大般涅槃經 卷下 參大正藏 T1 p ~24 2. 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出家事 卷第二 參大 世友 十八部論 的另一譯本 由唐朝玄奘翻譯 正藏 T23 p p 的 異部宗輪論 提說部派各部的教義時 說到分 馬勝答言 我之大師 是釋迦種 沙門喬答摩 今證 別說系的化地部 法藏部 飲光部之本宗同義 還有 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鄔波底沙告言 具壽 願與我 分化自受分別說部影響之說一切有部系的犢子部本宗 說 令我得聞 ==爾時馬勝便以 伽他 偈頌 而告 同 義 都 有 說 到 一 切 行 皆 剎 那 滅 有 剎 那 之曰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 是大 沙 門 說 說 是 頌 已 時 鄔 波 底 沙 即 便 離 垢 證 得 法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11

12 善 知 識 語 眼 法 中 之 眼, 得 見 法 已, 心 無 疑 惑, 情 無 畏 懼 忽 便 起 立, 恭 敬 合 掌, 作 如 是 言 : 此 是 我 師, 此 是 正 法, 住 此 法 者, 更 不 墜 墮, 是 無 憂 處 == 時 鄔 波 底 沙 聞 是 語 已 == 便 即 往 詣 俱 哩 多 處 == 時 鄔 波 底 沙 復 為 重 說 : 諸 法 從 緣 起, 如 來 說 是 因, 彼 法 因 緣 盡, 是 大 沙 門 說 說 是 法 已, 時 俱 哩 多 便 得 離 垢, 證 得 法 眼, 法 中 之 眼 == 作 如 是 言, 此 是 正 法, 若 住 此 者, 不 墮 落 處 我 從 無 量 俱 胝 劫 來, 未 聞 此 法 時 俱 哩 多 告 鄔 波 底 沙 曰 : 大 師 世 尊 今 在 何 處? 答 曰 : 在 王 舍 城 羯 蘭 鐸 迦 池 側 聞 是 語 已, 又 告 鄔 波 底 沙 : 今 宜 共 往, 於 彼 出 家, 修 行 梵 行 參 Pāli Vinaya Vol. I, p 舍 利 弗 的 母 親, 為 摩 揭 陀 國 王 舍 城 婆 羅 門 論 師 摩 陀 羅 之 女, 以 眼 似 舍 利 鳥, 乃 名 舍 利 ; 故 舍 利 弗 Sāriputta 一 詞, 語 意 即 舍 利 之 子 之 謂 又, 別 名 憂 波 提 舍 優 婆 室 沙 鄔 波 底 沙 優 波 替, 此 係 從 其 父 提 舍 (Tiṣya) 之 名 而 得, 指 稱 提 舍 之 子 4. 見 銅 鍱 律 大 品 大 犍 度 第 二 十 三 二 十 四 : 參 南 傳 大 藏 律 藏 三 p.55-5 p 見 起 世 經 卷 第 十 : 參 大 正 藏 T1 p ~24 6. 見 一 切 經 音 義 卷 二 十 一 : 參 大 正 藏 T54 p 見 阿 毘 達 磨 順 正 理 論 卷 第 三 十 三 : 參 大 正 藏 T29 p 見 仁 王 護 國 般 若 經 卷 上 : 參 大 正 藏 T8 p ~16 9. 見 世 友 十 八 部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T49 p ~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 p 其 化 地 部 本 宗 同 義 : 謂 過 去 未 來 是 無, 現 在 無 為 是 有 ; 觀 四 聖 諦 一 時 現 觀, 見 苦 諦 時 能 見 諸 諦, 要 已 見 者 能 如 是 見 ; 隨 眠 非 心 亦 非 心 所, 亦 無 所 入 ; 眠 與 纏 異, 隨 眠 自 性 心 不 相 應, 纏 自 性 心 相 應 ; 異 生 不 斷 欲 貪 瞋 恚 ; 無 諸 外 道 能 得 五 通 ;== 五 識 有 染 亦 有 離 染 == 若 非 有 因 預 流 有 退, 諸 阿 羅 漢 定 無 退 者 ;== 入 胎 為 初, 命 終 為 後 ;== 僧 中 有 佛, 故 施 僧 者 便 獲 大 果, 非 別 施 佛 ; 佛 與 二 乘 皆 同 一 道, 同 一 解 脫 說 ; 一 切 行 皆 剎 那 滅, 定 無 少 法 能 從 前 世 轉 至 後 世 此 等 是 彼 本 宗 同 義 11.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 27 其 法 藏 部 本 宗 同 義 : 謂 佛 雖 在 僧 中 所 攝, 然 別 施 佛 果 大 非 僧, 於 窣 堵 波 興 供 養 業 獲 廣 大 果 ; 佛 與 二 乘 解 脫 雖 一, 而 聖 道 異 ; 無 諸 外 道 能 得 五 通 ; 阿 羅 漢 身 皆 是 無 漏 ; 餘 義 多 同 大 眾 部 執 12.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 p 其 飲 光 部 本 宗 同 義, 謂 若 法 已 斷 已 遍 知 則 無, 未 斷 未 遍 知 則 有 若 業 果 已 熟 則 無, 未 熟 則 有 有 諸 行 以 過 去 為 因, 無 諸 行 以 未 來 為 因 一 切 行 皆 剎 那 滅, 諸 有 學 法 有 異 熟 果, 餘 義 多 同 法 藏 部 執 13.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 p 說 一 切 有 部 本 宗 同 義 者 : 謂 一 切 有 部 諸 是 有 者, 皆 二 所 攝, 一 名, 二 色 ; 過 去 未 來 體 亦 實 有 ; 一 切 法 處 皆 是 所 知, 亦 是 所 識 及 所 通 達 ;== 四 聖 諦 漸 現 觀 ; 依 空 無 願 二 三 摩 地, 欲 界 行 入 正 性 離 生 ;== 世 第 一 法 定 不 可 退, 預 流 者 無 退 義, 阿 羅 漢 有 退 義 ; 非 諸 阿 羅 漢 皆 得 無 生 智 ; 異 生 能 斷 欲 貪 瞋 恚 ; 有 諸 外 道 能 得 五 通 ;== 北 俱 盧 洲 無 離 染 者, 聖 不 生 彼 及 無 想 天 ;=== 唯 欲 色 界 定 有 中 有 ;== 佛 與 二 乘 解 脫 無 異, 三 乘 聖 道 各 有 差 別 ; 佛 慈 悲 等 不 緣 有 情, 執 有 有 情, 不 得 解 脫, 應 言 菩 薩 猶 是 異 生 ;== 說 一 切 行 皆 剎 那 滅, 定 無 少 法 能 從 前 世 轉 至 後 世, 但 有 世 俗 補 特 伽 羅, 說 有 移 轉 14. 見 部 執 異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23 ;p ~13 可 住 子 部 是 執 義 本 == 一 切 有 為 法 剎 那 剎 那 滅 可 住 子 部 是 執 此 義 本, 從 本 因 一 偈 故, 此 部 分 成 四 部, 謂 法 上 部 賢 乘 部 正 量 弟 子 部 密 林 住 部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18 有 犢 子 部 本 宗 同 義, 謂 補 特 伽 羅, 非 即 蘊 離 蘊, 依 蘊 處 界, 假 施 設 名 亦 有 剎 那 滅, 諸 法 若 離 補 特 伽 羅, 無 從 前 世 轉 至 後 世, 依 補 特 伽 羅 可 說 有 移 轉 15.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26 ; ~13 ;p 大 眾 部 一 說 部 說 出 世 部 雞 胤 部, 本 宗 同 義 者, 謂 四 部 同 說 == 一 剎 那 心 了 一 切 法, 一 剎 那 心 相 應 般 若 知 一 切 法, 諸 佛 世 尊 盡 智 無 生 智 恒 常 隨 轉, 乃 至 般 涅 槃 == 以 一 剎 那 現 觀 邊 智, 遍 知 四 諦 諸 相 差 別 == 色 無 色 界 具 六 識 身 16. 見 異 部 宗 輪 論 一 卷 : 參 大 正 藏 第 49 冊 p ~16 多 聞 部 本 宗 同 義 : 謂 佛 五 音 是 出 世 教, 一 無 常 二 苦 三 空 四 無 我 五 涅 槃 寂 靜, 此 五 能 引 出 離 道 故, 如 來 餘 音 是 世 間 教 有 阿 羅 漢 為 餘 所 誘, 猶 有 無 知, 亦 有 猶 豫 他 令 悟 入 道 因 聲 起, 餘 所 執 多 同 說 一 切 有 部 12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13 善 知 識 語 因 緣 與 業 隨 佛 尊 者 2013 年 4 月 21 日 於 麻 州 波 士 頓 東 北 大 學 演 講 紐 約 書 記 組 整 理 今 天 要 跟 大 家 介 紹 佛 陀 的 中 心 思 想, 與 印 度 所 傳 說 的 業, 兩 者 之 間 的 差 異 近 一 兩 百 年 來, 許 多 人 認 為 業 是 釋 迦 牟 尼 佛 的 思 想, 實 則 上, 釋 迦 牟 尼 佛 教 的 思 想 是 因 緣, 而 不 是 業 那 麼 因 緣 跟 業 有 什 麼 不 同 呢? 業 對 許 多 人 來 講, 是 一 個 很 浪 漫 的 宗 教 理 論 譬 如 一 隻 鴿 子 死 了 以 後, 可 能 會 變 成 你 的 女 朋 友, 你 的 女 朋 友 死 了 以 後, 可 能 會 變 成 一 隻 美 麗 的 白 兔 這 就 是 業 讓 人 覺 得 浪 漫 迷 人 的 地 方 在 佛 教 之 前, 印 度 有 幾 種 特 別 的 信 仰 有 婆 羅 門 教, 這 是 雅 利 安 人 的 信 仰 雅 利 安 人 在 印 度 是 征 服 者 的 角 色, 征 服 了 印 度 的 土 著 他 們 認 為 人 間 的 禍 福 吉 凶 都 是 由 神 來 決 定 的, 認 為 神 創 造 了 一 切, 特 別 是 讓 有 雅 利 安 血 統 的 人 能 夠 再 生 他 們 的 理 論 是 : 雅 利 安 人 從 神 那 裡 得 到 了 靈 魂, 所 以 雅 利 安 人 死 了 以 後, 可 以 再 生 ; 而 印 度 土 著 則 沒 有 從 神 那 裡 得 到 靈 魂, 所 以 死 了 以 後 就 沒 有 了 所 以 這 個 婆 羅 門 教 的 信 仰, 對 於 被 征 服 的 土 著 來 說, 是 沒 什 麼 宗 教 利 益 可 說 的 這 種 宗 教 信 仰, 印 度 土 著 是 不 能 接 受 的 為 了 反 對 婆 羅 門 教, 於 是 有 了 另 外 一 種 新 的 信 仰 一 種 宗 教 思 維 的 形 成, 就 是 我 們 現 在 所 說 的 業 這 個 思 想 的 形 成 業 思 想 的 完 成, 大 概 在 公 元 前 八 世 紀 到 九 世 紀 這 是 由 印 度 土 著 所 推 動 出 來 的 新 的 宗 教 思 維, 不 是 雅 利 安 人 的 他 們 把 神 的 人 格 整 個 抽 離 掉, 否 定 了 神 的 存 在, 否 定 了 神 的 主 宰 性 提 出 來 的 思 想 是 : 這 個 世 界 宇 宙 是 永 恆 的, 世 界 就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13

14 善 知 識 語 像 大 海 一 樣, 如 果 這 個 大 海 是 鹹 的, 那 麼 每 滴 海 水 也 是 鹹 的 ; 如 果 這 個 宇 宙 是 永 恆 的, 那 麼 這 個 宇 宙 的 任 何 一 部 分 也 具 有 永 恆 的 特 質 所 以 生 命 有 一 個 永 恆 的 本 性, 稱 為 神 我, 神 我 不 是 靈 魂 的 意 思, 並 沒 有 靈 魂 的 含 義, 但 是 它 是 從 生 到 死 之 間 的 一 個 屬 性, 這 神 我 是 永 恆 的 自 有 的, 並 不 是 由 神 的 賜 予, 它 是 自 然 界 本 來 就 有 的 屬 性 印 度 人 為 什 麼 提 出 這 個 思 想 呢? 第 一 他 們 反 對 婆 羅 門 教 的 信 仰 第 二 他 們 要 為 印 度 人 爭 取 宗 教 上 自 主 的 地 位 由 於 婆 羅 門 教 的 教 義, 死 了 再 生 必 須 要 有 靈 魂, 而 靈 魂 必 須 由 神 賜 予 因 此 不 是 雅 利 安 血 統 的 人, 沒 有 靈 魂, 死 了 是 不 能 再 生 的 而 神 我, 不 是 由 神 賜 予, 它 是 本 來 就 有, 是 永 恆 的, 也 是 死 了 再 生 的 一 個 根 據 因 此, 神 我 思 想 的 提 出, 印 度 人 得 到 了 宗 教 地 位 ; 雖 然 神 我 不 是 靈 魂, 但 卻 有 像 靈 魂 一 樣 的 功 能 婆 羅 門 教 提 倡 種 姓 階 級 的 思 想 ; 但 新 的 奧 義 書 思 想, 則 認 為 生 命 都 是 平 等 的 再 者, 婆 羅 門 教 認 為 人 間 形 形 色 色 的 差 別 是 由 神 來 決 定 的, 所 以 善 惡 行 為 意 義 不 大, 主 要 是 看 神 的 意 思 安 排 因 此 在 婆 羅 門 教 的 信 仰 裡, 向 神 禱 告, 向 神 祭 祀, 是 宗 教 上 主 要 的 重 點 ; 但 奧 義 書 的 思 想 則 完 全 不 一 樣, 它 提 出 業 的 思 想, 認 為 世 間 種 種 的 不 同, 不 是 由 神 決 定, 而 是 由 業 決 定 業 是 什 麼 呢? 指 的 就 是 我 們 過 去 所 做 的 行 為, 我 們 曾 經 做 過 什 麼, 就 會 形 成 一 個 決 定 的 力 量, 決 定 往 後 我 們 得 到 什 麼 因 此 我 們 的 面 貌 為 什 麼 會 長 這 樣, 遭 遇 為 什 麼 會 這 樣 ==, 不 是 由 神 來 決 定, 而 是 由 業 來 決 定 從 宗 教 思 想 的 比 較 來 說, 業 的 思 想 是 比 較 合 乎 邏 輯 一 點, 因 為 在 業 的 思 想 裡, 善 惡 作 為 對 於 自 己 的 現 在 和 將 來 有 它 的 意 義 因 為 在 業 的 思 想 裡, 重 點 不 是 向 神 禱 告, 而 是 自 己 的 善 惡 行 為 雅 利 安 人 的 許 多 行 為 是 腐 敗 的, 可 是 婆 羅 門 教 的 信 仰 不 問 善 惡, 賜 給 雅 利 安 人 很 好 的 生 命 地 位, 印 度 人 覺 得 這 是 不 公 平 的 信 仰, 因 此 印 度 人 才 提 出 宗 教 改 革 的 新 思 想, 從 神 我 的 提 出, 提 出 了 生 命 是 平 等 的 思 想 ; 也 提 出 了 業 的 思 想, 由 自 己 的 善 惡 行 為 來 決 定 將 來, 而 不 是 由 神 的 意 思 來 決 定 業 的 思 想 的 的 確 確 是 比 神 決 定 一 切 來 的 更 合 乎 邏 輯, 也 更 合 乎 善 惡 的 要 求 但 是 業 的 思 想 有 一 個 很 大 的 問 題, 是 什 麼 呢? 業 最 大 的 問 題 就 是 過 去 決 定 現 在 這 個 宿 命 思 想 的 矛 盾 舉 個 例 子, 譬 如 : 有 位 先 生 走 在 路 上, 給 車 子 撞 了, 按 照 業 的 思 想, 撞 他 的 人, 路 上 這 麼 多 的 人 都 沒 撞, 偏 偏 就 撞 到 他, 這 一 定 就 是 業 的 問 題 如 果 按 照 這 個 邏 輯, 撞 他 的 人 是 沒 有 罪 的, 為 什 麼 呢? 因 為 肯 定 被 撞 的 人 過 去 曾 經 傷 害 過 他, 所 以 開 車 的 人 在 這 一 生 才 會 來 撞 他 ; 也 就 是 說, 我 們 現 在 發 生 任 何 事 情, 都 是 在 償 還 過 去 所 做 的 行 為 又 如 : 你 走 在 路 上, 看 到 有 人 發 生 了 困 難, 你 提 供 幫 助, 但 這 個 不 是 個 善 行, 這 是 一 件 回 報 的 行 為, 也 是 業 的 問 題 為 什 麼 呢? 為 什 麼 你 剛 好 要 幫 助 這 個 人 呢? 為 什 麼 這 個 人 這 個 時 候 剛 好 碰 到 你 來 幫 助 他 呢? 這 不 是 神 的 意 思, 這 是 業 的 決 定 所 以 你 幫 助 他, 如 果 單 從 現 在 來 看, 好 像 做 了 一 件 善 舉, 但 是 從 過 去 跟 現 在 來 看, 只 是 報 答 這 個 人 過 去 曾 經 對 我 做 過 的 善 行 而 已 因 此, 如 果 只 是 從 現 在 來 看, 某 人 做 了 壞 事, 某 人 做 了 善 事 ; 但 若 從 過 去 跟 現 在 來 看, 善 行 乃 是 回 報, 惡 行 則 是 報 復 的 行 為, 就 像 還 錢 跟 討 債, 還 錢 跟 討 債 是 公 平 的 事, 因 此, 沒 有 實 際 的 善 惡 可 言 再 舉 個 例 來 講 : 前 幾 天 波 士 頓 發 生 了 一 件 很 令 人 遺 憾 的 事, 就 是 兩 個 年 輕 人 做 了 傷 害 很 多 人 的 事, 如 果 按 照 業 的 思 想, 為 什 麼 這 兩 個 年 輕 人 會 做 這 件 事 呢? 爆 炸 的 時 候, 那 麼 多 人 受 傷, 為 什 麼 剛 好 那 幾 個 人 的 腳 被 炸 斷 呢? 如 果 把 這 件 事 情 說 成 是 上 帝 的 安 排, 那 我 們 會 想, 那 神 會 不 會 太 殘 忍 14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15 善 知 識 語 了 一 點? 如 果 把 這 件 事 情 說 成 是 過 去 的 業 決 定 的, 那 這 兩 個 年 輕 人 好 像 也 沒 做 壞 事, 他 們 好 像 只 是 來 討 債 而 已, 那 些 腿 被 炸 斷 的 肯 定 在 過 去 曾 傷 害 這 兩 個 年 輕 人, 這 是 業 的 思 想 我 相 信 諸 位 一 定 會 覺 得 這 兩 種 解 釋 都 很 不 合 道 理 所 以, 波 士 頓 發 生 這 樣 令 人 遺 憾 的 事, 是 神 的 安 排 嗎? 我 相 信 你 不 會 接 受 的 ; 那 如 果 說 那 是 過 去 的 業 所 決 定 的 事, 我 想 你 也 會 覺 得 怪 怪 的 吧! 所 有 的 現 在 都 是 由 過 去 決 定, 而 現 在 的 作 為 則 決 定 未 來, 這 就 是 業 的 思 想 業 的 說 法 好 像 是 在 回 應 善 惡 的 邏 輯, 但 事 實 上 是 不 講 善 惡 的, 因 為 我 們 現 在 做 的 任 何 善 事, 只 是 還 債, 還 債 談 不 上 善 事 ; 現 在 做 的 任 何 不 當 的 行 為, 只 是 討 債, 討 債 也 不 是 壞 事 雖 然, 業 好 像 是 強 調 善 有 善 報, 惡 有 惡 報, 事 實 上 是 沒 有 什 麼 善 惡 可 言 的 再 者, 所 有 現 在 發 生 的 事 都 是 已 經 被 決 定 好 了, 如 果 這 樣 的 話, 這 個 世 界 怎 麼 開 始 呢? 業 的 思 想 又 說 沒 有 開 始, 事 實 上, 沒 有 開 始 只 是 逃 避 問 題 而 已 因 為 它 既 然 說 現 在 由 過 去 決 定, 又 說 沒 有 開 始, 這 兩 種 說 法 是 衝 突 矛 盾 的 諸 位 朋 友, 以 上 這 兩 種 說 法, 跟 釋 迦 牟 尼 佛 都 沒 有 任 何 關 係 在 佛 陀 正 覺 之 前, 印 度 主 要 就 是 充 斥 著 婆 羅 門 教 跟 業 的 思 想 信 仰 在 佛 陀 正 覺 之 前, 業 的 思 想 在 印 度 已 經 流 傳 了 將 近 五 百 年 了 在 這 裡 我 要 說 明 一 件 事 情, 佛 陀 的 思 想 不 是 提 供 一 套 信 仰 或 者 是 哲 學 上 的 詭 辯, 佛 陀 思 想 的 重 點, 在 於 解 決 我 們 現 在 的 問 題 我 在 這 裡 用 很 簡 單 的 譬 喻 來 解 釋 : 佛 陀 的 教 導 跟 業 有 什 麼 不 同 業 的 思 想 是 過 去 決 定 現 在, 我 們 所 做 的 任 何 行 為, 就 會 決 定 將 來 發 生 什 麼 事, 具 有 強 制 的 決 定 性 ; 但 是 佛 陀 的 思 想 則 否 定 這 種 決 定 性, 佛 陀 強 調 : 事 事 物 物 沒 有 決 定 性, 只 有 影 響 我 們 做 任 何 事 情, 的 的 確 確 會 產 生 作 用, 但 這 個 作 用 僅 止 於 一 種 影 響 而 已 舉 例 來 講, 我 們 今 天 做 了 某 一 種 善 行, 那 這 個 善 行, 就 會 對 我 們 的 生 活 以 及 我 們 所 處 的 環 境 造 成 影 響 ; 當 我 們 做 了 一 件 善 行, 形 成 一 種 影 響 以 後, 它 並 沒 有 決 定 我 們 以 後 在 明 天 或 者 在 將 來, 一 定 得 到 一 個 善 的 結 果 為 什 麼 呢? 因 為 在 現 實 的 生 活 裡, 任 何 的 一 件 事 物, 它 都 受 到 多 方 面 的 影 響 在 佛 教 的 說 法 裡, 任 何 一 件 事 情 的 發 生, 它 受 到 三 個 因 素 的 影 響 : 第 一 由 過 去 影 響 現 在, 但 是 沒 有 決 定 ; 第 二 現 在 發 生 的 事 情 除 了 受 過 去 影 響 以 外, 還 受 到 我 們 現 在 的 想 法 跟 作 為 的 影 響 ; 第 三 受 到 現 在 個 人 以 外 環 境 的 影 響 這 三 個 影 響, 形 成 一 個 互 相 影 響 的 關 係 這 就 好 像 三 個 人 抬 著 一 張 桌 子, 是 這 三 個 人 使 力 來 影 響 這 張 桌 子 的 平 衡, 誰 也 不 能 決 定 這 張 桌 子 的 穩 定 性, 但 是 每 個 人 都 影 響 這 張 桌 子 的 平 衡 ; 特 別 的 是, 任 何 一 個 人 會 影 響 其 他 兩 個 人, 但 也 受 其 他 兩 個 人 的 影 響 再 舉 個 例 子 : 昨 天 你 從 超 級 市 場 買 了 一 瓶 牛 奶 回 來, 所 以 今 天 早 上 桌 上 的 牛 奶 是 昨 天 買 的, 不 能 退 貨 了, 因 為 歷 史 不 能 重 來 現 在 你 要 喝 這 瓶 牛 奶, 今 天 這 個 牛 奶 是 什 麼 味 道 呢? 這 瓶 牛 奶 原 本 放 在 冰 箱 裡, 所 以 這 牛 奶 是 受 冰 箱 的 影 響 ; 你 現 在 喝 了 以 後, 不 喜 歡 這 個 牛 奶 的 味 道, 你 會 怎 麼 做 呢? 你 就 再 加 一 些 水 果 在 裡 頭 現 在 你 再 喝 這 瓶 牛 奶, 是 什 麼 味 道 呢? 是 昨 天 買 的 牛 奶 的 味 道 嗎? 不 是! 是 現 在 的 水 果 的 味 道 嗎? 也 不 是! 但 你 不 能 說 : 現 在 的 這 瓶 牛 奶 沒 有 昨 天 牛 奶 的 味 道 ; 也 不 能 說, 這 瓶 牛 奶 是 昨 天 的 牛 奶 的 味 道 簡 單 來 講, 現 在 你 喝 的 這 瓶 牛 奶 受 昨 天 買 的 牛 奶 的 影 響, 因 為 這 個 牛 奶 是 昨 天 買 的 ; 但 是 加 了 水 果, 是 你 現 在 的 想 法 跟 作 為 ; 而 你 加 的 這 些 水 果, 是 現 在 從 其 它 地 方 拿 的 所 以 現 在 喝 到 的 牛 奶, 就 是 由 這 三 個 因 素 影 響 而 形 成 : 受 昨 天 買 的 牛 奶 的 影 響, 受 你 現 在 打 算 怎 麼 做 的 影 響, 受 你 現 在 從 外 面 拿 到 的 水 果 種 類 的 影 響 受 這 三 個 因 素 影 響 而 形 成 的 才 是 現 在 實 際 的 現 實, 但 這 三 個 因 素 都 沒 有 決 定 現 在, 只 有 影 響 現 在 我 們 喝 到 的 牛 奶 的 確 是 昨 天 買 來 的 牛 奶, 但 你 實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15

16 善 知 識 語 際 喝 到 的 不 等 於 昨 天 買 來 的 ; 我 們 現 在 的 作 為 會 改 變 過 去 在 現 在 的 表 現, 我 們 不 能 否 定 歷 史, 但 是 我 們 可 以 影 響 歷 史 在 今 天 的 表 現, 這 是 很 重 要 的 認 識 ; 再 者, 我 們 的 努 力 也 不 能 只 靠 自 己, 因 為 在 現 在, 除 了 我 們 的 努 力, 外 在 的 環 境 也 很 重 要 因 此, 我 們 希 望 人 生 更 好, 對 環 境 也 要 關 心, 佛 法 講 的 因 緣 就 是 這 個 意 思 : 沒 有 決 定, 但 有 影 響 諸 位 朋 友, 釋 迦 牟 尼 佛 講 的 因 緣, 簡 單 的 說, 就 是 有 影 響 而 沒 有 決 定 性 他 所 提 出 來 的 思 想, 不 像 業 的 思 想 給 人 那 種 確 定 性 ; 也 不 像 業, 保 證 做 了 什 麼 事 情, 就 一 定 可 以 得 到 什 麼 但 人 們 要 的 是 什 麼 呢? 人 們 希 望 一 個 確 定 的 答 案 譬 如 說, 我 們 做 了 什 麼, 如 果 不 能 保 證 一 定 得 到 什 麼, 那 我 們 就 會 覺 得 我 們 為 什 麼 要 做? 在 行 為 跟 得 到 的 結 果 之 間, 人 們 要 的 是 一 種 確 定 的 關 係 簡 單 來 講, 人 們 不 喜 歡 不 確 定 的 耕 耘, 人 們 要 的 是 耕 耘 了 以 後, 確 定 可 以 得 到 多 少 收 穫 的 一 種 關 係 但 是 諸 位 朋 友, 不 確 定 性 反 而 給 我 們 無 限 的 機 會 其 實 在 現 實 的 人 生 裡, 我 們 本 來 就 有 無 限 的 機 會 如 同 昨 天 你 買 了 一 瓶 牛 奶, 而 牛 奶 的 味 道 卻 是 你 不 喜 歡 的 味 道, 可 是 它 不 會 固 定 的 讓 你 喝 到 這 個 不 喜 歡 的 味 道, 我 們 今 天 的 作 為 加 了 什 麼, 味 道 就 會 改 變, 這 個 就 是 我 們 今 天 的 機 會 諸 位, 不 確 定 的 反 而 給 了 我 們 無 限 的 機 會 如 果 確 定 了, 歷 史 就 決 定 了 今 天, 那 麼 過 去 做 錯 的 事, 今 天 懺 悔 是 沒 有 用 的 由 於 不 確 定, 我 們 今 天 的 努 力 會 改 變 歷 史 在 今 天 的 表 現, 這 就 是 我 們 的 機 會 昨 天 做 錯 的 事 情, 今 天 改 變 了, 我 們 就 有 機 會, 所 以 懺 悔 不 是 只 有 精 神 上 的 意 義 而 已, 它 在 今 天 來 說 有 實 際 上 的 幫 助 諸 位 朋 友, 佛 陀 提 出 一 個 新 的 思 想, 教 導 人 們, 要 讓 人 生 更 好, 不 能 只 靠 向 神 禱 告, 也 不 是 一 天 到 晚 想 這 是 過 去 的 業 決 定 的 佛 陀 要 我 們 運 用 智 慧 來 讓 我 們 今 天 更 好, 要 我 們 運 用 智 慧 想 想 : 過 去 發 生 了 什 麼 事, 我 現 在 做 了 什 麼, 現 在 的 環 境 到 底 怎 麼 回 事, 再 想 想 我 應 該 做 什 麼 改 變, 以 及 這 個 環 境 要 怎 麼 樣 的 努 力, 能 這 樣, 我 們 今 天 的 人 生 就 會 變 得 更 好 佛 法 的 重 點 是 要 我 們 用 智 慧 解 決 人 生 的 問 題, 讓 我 們 今 天 更 好, 因 此 佛 法 不 是 一 個 宗 教 信 仰, 也 不 是 一 套 哲 學, 它 的 重 點 不 在 安 慰 心 理, 它 的 重 點 在 幫 助 你, 讓 你 今 天 實 際 上 更 好 16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17 善 知 識 語 Relevant Influencing versus Karma Speech of Ven. Bhikkhu Vūpasama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on 2013/4/21 Translated by Samuel Chan Revised by Bhikkhu Aticca Welcome, everyone. This afternoon I am going to share with you the central teaching of Sakyamuni Buddh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Sakyamuni Buddha and the concept of karma. I understand that in the last couple hundred of years,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the concept of karma was taught by Sakyamuni Buddha. This is not true. What the Buddha taught is Relevant Influencing.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of this term is causation or dependent origination.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arma and Relevant Influencing? To many, karma has a romantic connotation. For instance, a dove that died may turn into your girlfriend, and your girlfriend who died may turn into a beautiful rabbit. So it is kind of romantic and charming. Before I explain the Buddha s teaching, I am going to introduce some existing beliefs in Hinduism and other philosophies in India. For instance, one you may be familiar with is Brahmanism. The philosophy of Brahmanism states that every good and bad fortune in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by God. This kind of belief was expounded mainly by the Aryans who conquered Indian natives. There are two concepts in Brahmanism: God gives souls to the Aryans, so that they can be reincarnated as Aryans again, and that the natives did not have souls given by God, so they cannot be reincarnated when they passed away. For the conquered natives, they did not gain any religious benefits from Brahmanism. Brahmanism is an early Indian religion that proclaims God creates everything and determines every good and bad fortune in the world. This kind of religious belief cannot really be accepted by the Indian natives. That s why they developed another new belief. This new concept is called karma. The philosophy of karma was developed between the 8 th and 9 th century B.C.E. This philosophy is really developed by the natives, not by the Aryans. They removed the personality of God and denied that God exists. They rejected that God controls everything. They believed that the world is eternal. The world is like an ocean. If the whole ocean is salty, then any drop of water in the ocean is also salty. If the world is eternal, then any part of the world is also eternal. Every living being has an eternal nature, called Ātman. Ātman is not equivalent to the concept of soul. It does not hav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ul. The concept of Ātman replaces the attribute of life from birth to death. Ātman is eternal and also exists by itself. It is not created by God. It is an attribute of nature. Why did the Indian natives develop such a concept? First, they tried to resist Brahmanism. Secondly, they tried to have an independent religious belief of their own. In Brahmanism, people need souls to be reincarnated, and souls are given by God. Since the natives are not Aryans, they don t have souls for reincarnation. However, the new concept of Ātman provides the natives with their own identity and religious statue. Although Ātman is not equivalent to soul, it has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oul.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Ātman, the natives proposed that every life was created equal. In Brah-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17

18 善 知 識 語 manism,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castes. The new philosophy of Upanishads says that every life is equal. But another problem followed. In Brahmanism, everything is determined by God. It puts less significance in doing good or bad deeds.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arrangement of God and God s will, not what one does or does not do. Praying to God and giving sacrifice to God are the emphasis in Brahmanism. The philosophy of Upanishads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t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karma. Everything is not determined by God, but by karma. What is karma? It is a determining force. Whatever we acted in the past would become a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at we will get in the future. The way that we are now is not determined by God, but by karma. From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the concept of karma is more logical than the concept of Go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karma, whatever we do confers meaning for now and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karma, praying to God is not important. The most important is our good and bad deeds. The natives thought that the beliefs of the Aryans did not really care about people s good or bad deeds, because God determines everything. Many Aryans were very corrupted, but they had respectable statue among Brahmanism. The natives thought it was really an unfair belief. So they developed a revolutionary new philosophy. The new concept of Ātman was introduced for the equality of every living thing. Another new concept was karma which states that everything is determined by our good or bad actions, rather than by God. Karma is better suited for our logical thinking, and a better guideline for our good and bad actions. However, there is a big problem in the concept of karma. What is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is fatalism: that is the past predestined the present.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is logical dilemma that the past predestined the present. For example, a person on the street was hit by a car.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karma, this victim owed the driver in the past. Why did this driver hit this particular person, not any other person on the street? It got to be related to the past karma of these two persons. Based on this concept, the driver did not do anything wrong. Becaus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karma, the victim who was hit by the car must have owed the driver some debt or had hurt him before. So this victim is coming back to pay the debt. In other words, whatever accident happens to us now is to pay our debts from the past. Another example, if you walked on the street and saw someone needed assistance, you lent this person a h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karma, it was just determined by fate. You were not doing a merit. Why did you just happen to help that particular person? Why did this event happen at this moment? This is not an act of God, rather this is karma. If you look at this single incident right now, you are performing a good merit. But if you look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you were just making a repayment. From this aspect, who was doing a bad deed and who was doing a good deed? If you look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doing good deed is repaying a debt, and doing bad deed is just revenging. It is fair to repay a debt or collect a debt. Therefore there is actually no good or bad. Another example, you may be familiar with what happened in Boston last week. Two young men commited such a hate crime. If you look at it from the aspect of karma, you may ask why these two young men committed such an evil action.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present during that explosion, why did only some particular persons get hurt? If it is God s will, you would wonder if God is being too cruel. Base on the concept of karma, these two young men did not do anything bad. They were just there to take revenge on those victims who owed them in the past. Those victims had hurt these two young men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problem with karma. You may disagree with these two kinds of illogical explanations. This terrible crime happened in Boston. If it was an act of God, you may not accept this kind of explanation. If the past karma predestines what happens right now, you may also feel it is quite absurd. 18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19 善 知 識 語 My dear friends, these two kinds of explanation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Sakyamuni Buddha s teaching.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karma concept is that the past predestines the present. It seems that the karma concept deals with good or bad actions. But it does not fairly deal with goodness or badness. Because any good action is just to repay the past debts. To repay debts cannot be considered a merit. Any bad action is just to collect the past debts. Collecting debts cannot be considered bad. Superficially you think that the concept of karma emphasize that good begets good and bad begets bad. But actually it is not. Anyhow, it is still more logical than Brahmanism. Before the enlightenment of Sakyamuni Buddha, there were these two main beliefs in India. Before the Buddha s enlightenment, the concept of karma had already been propagated for over five hundred years. What s the concept taught by Sakyamuni Buddha? The concept is called Relevant Influencing. Lots of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e term cause more often than this new translation Relevant Influencing, which is developed by our teacher. The shortcoming of the concept of karma is that the past predestines the present. Everything happens right now is predestined by the past. Based on this concept, when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When was the beginning if the past predestines the present? Yet the concept of karma says that there was no beginning. If you look at it deeply, no beginning is just an excuse to escape the shortcoming. The concept that the past predestines the present and also that there is no beginning does not make sense. Let me explain, Sakyamuni Buddha s teaching of Relevant Influencing is not trying to provide a new belief or a philosophy. The main point of the Buddha s thinking is to help us to solve our present problems. I am going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uddha s teaching and karma. The concept of karma is fatalism that everything is predestined. The past actions predestine the present happenings. The Buddha rejected this kind of concept. He emphasized that there is no determining factor in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here is only influencing, not determining factors. The concept of karma is that the past plays a determining role in the present. The Buddha emphasized the role of influencing, not determining. Whatever we did indeed has an influencing role on the present, but not a determining role. For instance, today we did a good merit. It caused influence to our life and environment. But it will not predestine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because in reality, everything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condi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The Buddha s teaching is that everything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The first factor is past actions influencing the present, not determining; the second factor is the influence of our present thoughts and deeds; the third factor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rounding conditions. Let me repeat, the first factor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past; the second factor is the influence of our present thoughts and deeds; the third factor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se three factors are correlatively influencing each other. They are just like three people lifting a table. The balance of this table is dependent on the exertion of these three people. They are influencing each other s effort. No single person can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is table. Everyone is influencing the balance of this table. A significant thing is that each person is influencing the other two persons effort, and is also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other two persons. I am going to explain in more detail. Another example, you bought a carton of milk from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 The milk on the table this morning is what you purchased yesterday. You cannot undo the past. Now you are going to drink the milk. How the milk tasted is influenced by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efrigerator. You drink the milk and do not like its taste. What can you do? You may add some fruits in the milk to make it taste better. You put some fruits in this milk. Now you drink the milk. What is the taste of the milk? Is it the same as the taste of the milk that you purchased yesterday? It s not. Is it the flavor of the fruits that were added into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19

20 善 知 識 語 it? It is not. However you cannot say that today s milk is not from yesterday. Also you cannot say that this is the same milk that you purchased yesterday. Simply speaking, the milk you are drinking right now is influenced by the milk that you got yesterday. Adding fruits to the milk is your present action. Those fruits that you added came from another source. The milk you are drinking now is resulting from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ilk you bought yesterday, what you plan to do now, and the variety of fruits you are going to add to the milk. The reality of the resulting taste of milk with fruits is that none of the three factors can individually determine the present taste, only influencing it. Our present 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The milk you are drinking now contains yesterday s milk, but not the same. Our present action is influencing the tendency of the influence of past action. We cannot deny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However we can influence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past at the present.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understanding that we need to grasp. Our exertion is meaningful today. But it is not sufficient. It needs the influence in the environment. If we want to have a better life, we need to concern about our environment. It is what Relevant Influencing means. There is no determination but just influencing. My friends, Sakyamuni Buddha taught us Relevant Influencing. There is only influencing but no determination. However, it may not be easy for us to understand right away comparing to the concept of karma. With Relevant Influencing, there is no certainty, unlike the concept of karma that we will reap the benefit in the future. People want definite answer. If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we will get something in return, why do we want to do good action? Most of us want to know that there are certain correlations between our actions and the results. People like to reap what they sow. It is what people want to have. People do not like uncertainties. However, uncertainty provides us infinite opportunities. We have in fact infinite opportunities in our life. It is just like you bought a carton of milk yesterday. Its taste is not what you like. Although you do not like its taste; however, it does not mean you have to drink the milk it as is. Whatever we add to the milk today provides us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the taste of the milk. Having uncertainty actually provides us more opportunities. If it is certain, then history has already predestined today. It is useless to repent whatever bad action you did in the past. Whatever bad action we did in the past would predestine what will happen today. It means that our repentance may not be effective. On the other hand, the Buddha s teaching provides us with new opportunities. If we can stop doing whatever bad action we did yesterday, we have new opportunities. Repentance makes good sense now. It is not just spiritually helpful, but also practically helpful. In other words, you make a wrong choice of your partner, you can make another choice today. If we want our life to be better, the Buddha taught us that you cannot just rely on praying to God to change it. The concept of karma that the past predestines the present happening is for lazy people who do not want to be bothered to do anything. The Buddha taught us to use wisdom to change the present happening and make it better. He wanted us to use the past happenings as clues to solve present problems at hand, to reflect upon what we have done, and to evaluate the surrounding condition and logically think about what kind of action we should take to change the present happening. This way, we can have a better life. The point of the Buddha s teaching is to use wisdom to solve problems and provide us better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the Buddha s teaching is not a religious belief, nor a philosophy. It is not for consoling you. Its emphasis is to help you to become better in a more practical way. W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this topic for two hours now. I suggest that we take a ten-minute break. After the break, I will teach you a practical way of meditation. Standing up and moving around are helpful to improve your health. An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after ten minute, I hope I will still see you back here. 20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21 善 知 識 語 有 感 而 發 生 明 法 師 引 起 的 反 思 中 道 僧 團 中 儼 比 丘 Bhikkhu Paññācakkhu 近 一 年 來, 生 明 法 友 的 事 真 的 讓 僧 團 僧 眾 及 護 法 們 費 心 很 多, 近 半 年 來 更 是 讓 居 家 護 法 疑 慮 重 重, 我 請 師 長 要 為 大 家 作 個 說 明, 但 師 長 一 直 不 大 願 意 多 說 但 我 忍 不 住, 自 己 多 話 了 去 年 七 月 在 中 道 僧 團 出 家 受 沙 彌 戒 的 生 明 法 師, 在 前 幾 天 自 行 打 電 話 來 山, 向 法 師 及 居 士 求 證, 求 證 他 的 學 生 對 他 說 的 某 事, 是 個 莫 名 其 妙 的 事 對 事 不 輕 信, 必 需 務 實 求 證, 確 實 是 正 確 的 作 法, 才 不 會 造 成 莫 名 的 誤 解 及 傷 害 但 是 令 我 感 到 遺 憾 的, 是 自 從 他 離 開 道 場 以 來, 不 曾 用 任 何 形 式 關 心 過 師 長 僧 團 及 道 場, 卻 作 一 些 不 大 尊 重 師 長 僧 團 及 道 場 的 事 來 電 求 證 的 事, 關 心 的 也 只 是 他 的 學 眾 造 的 是 非, 還 有 自 己 的 體 面! 求 證 是 應 當 的 事, 但 是 求 證 的 用 語 口 吻, 讓 接 電 話 的 居 士, 這 些 曾 經 關 心 尊 敬 護 持 他 的 居 士, 難 以 認 同 與 接 受 居 士 們 的 反 應, 讓 接 納 照 顧 支 持 他 的 僧 團 僧 眾, 都 不 知 如 何 替 他 解 釋, 才 能 化 除 居 士 的 質 疑 對 生 明 法 友, 我 還 是 肯 定 他 的 優 點 可 是 對 他 的 種 種, 我 真 的 是 有 感 而 發 佛 教 的 開 展, 除 了 佛 陀 的 教 導 以 外, 佛 陀 的 兩 大 弟 子 舍 利 弗 尊 者 目 犍 連 尊 者 的 貢 獻, 是 不 可 忽 視 的 重 要 舍 利 弗 尊 者 未 出 家 前 已 是 有 名 的 學 者, 他 與 目 犍 連 尊 者 共 同 隨 著 刪 若 梵 志 修 行, 並 帶 領 教 導 諸 多 的 學 眾 但 是 刪 若 梵 志 的 教 導, 還 是 無 法 真 正 說 服 舍 利 弗 目 犍 連 尊 者 後 來, 當 舍 利 弗 尊 者 在 王 舍 城 遇 見 五 比 丘 之 一 的 阿 說 示 尊 者, 見 到 阿 說 示 尊 者 托 鉢 時 的 行 止, 舍 利 弗 尊 者 心 生 慶 樂 向 阿 說 示 尊 者 請 問 : 汝 依 誰 出 家 耶? 以 誰 為 師? 愛 樂 誰 教 法 耶? 阿 說 示 尊 者 回 答 舍 利 弗 尊 者 : 我 依 佛 陀 出 家, 世 尊 是 我 的 老 師, 愛 樂 世 尊 的 教 法 舍 利 弗 尊 者 接 著 請 問 具 壽 尊 師 教 法 者 何? 彼 教 示 者 何 耶? 阿 說 示 尊 者 說 : 我 出 家 日 淺, 新 進 此 法 與 律 我 不 能 廣 延 示 法, 但 能 略 說 其 義 舍 利 弗 尊 者 很 恭 敬 的 請 阿 說 示 尊 者 為 其 說 法 阿 說 示 尊 者 為 舍 利 弗 尊 者 說 : 諸 法 因 緣 生, 如 來 說 其 因, 諸 法 滅 亦 然, 是 大 沙 門 說 舍 利 弗 尊 者 聽 了 此 法 後, 得 遠 塵 離 垢 之 法 眼 後 來 舍 利 弗 尊 者 跟 大 目 犍 連 尊 者 共 同 到 佛 陀 座 下 出 家 修 行, 成 為 佛 陀 座 下 的 雙 賢 聖 弟 子 一 輩 子 幫 助 佛 陀 弘 法 度 眾, 而 舍 利 弗 尊 者 也 終 身 的 感 念 阿 說 示 尊 者 對 他 的 恩 德 只 要 舍 利 弗 尊 者 知 道 阿 說 示 尊 者 在 某 地 方, 舍 利 弗 尊 者 的 腳 就 不 朝 向 那 邊, 以 表 示 對 阿 說 示 尊 者 的 尊 敬 舍 利 弗 尊 者 是 佛 陀 座 下 的 大 聲 聞 弟 子 大 阿 羅 漢, 更 受 佛 陀 讚 嘆 智 潔 高 遠 雖 然 廣 受 尊 敬, 舍 利 弗 尊 者 發 自 內 心 真 誠 的 表 現 感 念 佛 陀 的 教 導, 尊 重 法 與 律, 尊 敬 感 恩 阿 說 示 尊 者, 敬 念 照 顧 僧 團 舍 利 弗 尊 者 展 現 的, 正 是 佛 陀 座 下 聲 聞 弟 子 的 典 範 之 前, 在 中 道 僧 團 學 法 的 生 明 法 友, 俗 家 名 為 卓 榮 德, 出 家 前 也 在 社 會 上 教 導 有 關 於 佛 法 及 身 心 成 長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21

22 善 知 識 語 的 課 程 他 在 2012 年 7 月 1 日 前 來 僧 團, 隨 佛 長 老 慈 悲 度 他 出 家 授 沙 彌 戒 出 家 後 的 生 明 法 友 在 中 道 僧 團 生 活 及 學 習, 得 到 師 長 僧 眾 及 居 士 們 的 充 份 照 顧 大 家 都 很 真 誠 的 照 顧 及 對 待 他, 對 他 是 非 常 的 好, 和 樂 的 一 起 生 活, 這 是 大 家 有 目 共 睹 的 事 實 如 與 生 明 法 友 同 住 的 生 諦 沙 彌, 同 住 期 間 房 間 的 清 潔 工 作 都 由 生 諦 沙 彌 服 務, 又 了 解 生 明 法 友 不 適 應 與 他 人 同 住, 慈 悲 的 主 動 提 出 願 意 搬 到 另 一 個 沒 有 衛 浴 的 寮 房, 與 其 他 兩 位 沙 彌 共 住, 讓 剛 出 家 未 久 的 生 明 法 友, 可 以 獨 自 住 一 間 有 個 人 衛 浴 的 寮 房 而 另 一 寮 房 的 兩 位 沙 彌, 也 是 慈 悲 的 關 心 生 明 法 友, 樂 意 的 願 意 三 個 沙 彌 共 住 一 間 寮 房, 而 讓 生 明 法 友 獨 自 住 一 間 在 道 場 內 的 寮 房, 除 了 大 師 父 的 寮 房 有 個 人 衛 浴 以 外, 生 明 法 友 獨 住 的 寮 房 也 有 個 人 衛 浴, 另 一 比 丘 寮 房 雖 有 衛 浴, 但 也 是 法 師 們 共 用, 其 他 法 師 及 居 士 也 都 是 使 用 共 用 的 衛 浴 僧 團 內 的 比 丘 們 都 是 共 住 在 比 丘 寮 房, 不 是 個 人 獨 住 一 間, 但 都 能 慈 悲 的 考 慮 及 照 顧 生 明 法 友 的 情 況, 接 納 他 鼓 勵 他, 大 家 都 對 他 非 常 的 好 生 明 法 友 在 隨 佛 長 老 座 下 習 法 出 家, 學 習 到 諸 多 他 以 前 未 聽 過 未 釐 清 的 教 法, 包 括 正 確 的 十 二 因 緣 法 正 確 的 四 念 處, 七 菩 提 支 統 貫 三 十 七 道 品, 四 聖 諦 三 轉 十 二 行 的 菩 提 道 次 第 等 這 些 都 是 隨 佛 長 老 教 導 的 佛 陀 原 說 的 教 法, 是 隨 佛 長 老 費 盡 多 年 的 苦 心 探 研, 才 為 世 人 重 新 顯 現 的 寶 貴 教 法 這 都 是 生 明 法 友 在 他 的 老 師 隨 佛 長 老 座 下, 受 老 師 慈 悲 教 導 而 習 得 的 寶 貴 內 容 隨 佛 長 老 見 生 明 法 友 聰 明 有 口 才, 鼓 勵 他 好 好 修 行, 自 利 利 他, 並 能 與 僧 眾 團 結 傳 續 佛 法, 照 顧 僧 團 後 學 因 此, 雖 然 隨 佛 長 老 事 務 繁 重, 但 仍 耐 心 的 教 導 鼓 勵 生 明 法 友 學 習 雖 然 大 家 都 對 生 明 法 友 非 常 的 好, 可 是 出 家 後 的 生 明 法 友, 實 際 上 很 不 適 應 僧 團 生 活, 正 如 他 自 說 的 不 適 應 南 傳 僧 團 的 繁 文 縟 節 2012 年 8 月 25 日 二 日 禪 前 夕, 因 為 寮 房 不 夠 住, 請 他 暫 時 與 其 他 僧 眾 共 住 兩 天, 但 是 生 明 法 友 無 法 適 應, 私 下 告 訴 法 息 居 士 ( 他 俗 家 的 太 太, 當 時 住 在 山 上 修 行 ) 他 不 適 應 這 裏, 緊 接 著 未 告 知 師 長 僧 團 就 自 已 回 俗 家 當 晚 深 夜, 生 明 法 友 又 回 到 山 上 向 師 父 表 示 他 不 適 應 這 裏, 他 想 要 離 開 僧 團 自 己 獨 住 當 晚 深 夜, 師 父 與 他 俗 家 的 太 太 花 了 近 三 個 小 時 費 心 的 勸 勉, 還 是 無 法 改 變 他 的 心 意 當 晚 午 夜 後 又 回 到 俗 家, 幾 天 之 後 才 又 再 回 到 道 場, 並 對 僧 眾 表 示 在 僧 團 修 行 才 是 有 益, 願 在 僧 團 認 真 的 修 行 師 父 與 僧 團 比 丘 們 都 很 慈 悲, 非 常 的 體 諒 他 剛 出 家 修 行 的 心 境, 沒 有 對 他 自 行 離 寺 作 出 任 何 的 責 備, 還 是 真 心 的 接 納 鼓 勵 關 懷 照 顧 師 父 讓 生 明 法 友 在 中 道 禪 院 教 學, 課 程 是 他 自 己 決 定, 學 生 的 收 受 也 是 他 自 己 判 斷 為 準 雖 然 生 明 法 友 真 的 很 個 人 化, 許 多 時 候 是 我 行 我 素, 心 情 起 伏 很 大, 但 是 師 父 僧 團 僧 眾 都 對 他 很 尊 重 很 好, 沒 有 任 何 的 嫌 棄, 盡 量 讚 美 優 點 包 容 缺 點 如 每 次 他 到 中 道 禪 院 上 課, 絕 大 多 數 也 是 生 光 法 師 為 他 服 務 大 家 與 生 明 法 友 的 相 處, 完 全 可 以 說 是 和 樂 無 爭 在 這 裏 我 要 說 句 實 話, 其 實 大 家 都 覺 得 師 父 給 他 非 常 大 的 空 間, 對 他 太 好 了 可 惜 的 是, 這 些 和 樂 的 相 處 環 境, 不 能 讓 生 明 法 友 感 到 滿 意, 他 可 能 比 較 在 意 自 己, 在 意 自 我 的 尊 嚴 成 就 或 許 這 不 是 對 與 不 對 的 問 題, 而 是 個 人 的 特 質 吧! 2012 年 11 月 間, 師 父 及 僧 團 幾 位 比 丘 在 美 國 期 間, 他 向 台 南 的 僧 團 護 法 表 示 要 走 自 己 的 路, 試 探 台 南 某 護 法 的 看 法, 是 否 認 同 支 持 當 時 這 位 法 友 未 表 示 意 見, 但 有 反 應 給 在 美 國 為 宣 法 勞 累 的 僧 團 法 師 據 僧 團 法 師 的 說 法, 當 大 師 父 得 知 這 件 事, 並 沒 有 任 何 的 不 悅 或 不 滿, 只 是 說 飛 在 天 上 的 孤 鷹, 難 以 成 為 象 群 當 中 的 象, 表 示 出 不 必 勉 強 的 看 法 2012 年 11 月 31 日, 師 父 及 僧 團 幾 位 比 丘 回 到 22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23 善 知 識 語 臺 灣, 對 待 生 明 法 友 依 舊 很 好, 也 不 過 問 他 的 心 意 2012 年 12 月 2 日, 生 明 法 友 在 都 會 學 院 結 業 典 禮 上, 公 開 的 向 美 國 臺 灣 馬 來 西 亞 的 學 員 及 法 友 說 : 他 不 適 應 僧 團, 南 傳 佛 教 這 種 繁 文 縟 節 對 他 非 常 不 適 合 當 時 也 說 : 出 家 後, 法 義 上 沒 甚 麼 得 益 又 說 了 一 些 對 佛 教 的 意 見 當 時 許 多 現 場 的 法 友 及 信 士, 同 感 很 不 合 宜 當 時 師 父 也 只 是 淡 淡 說 : 來 學 習 的 人 都 有 進 步, 很 好 事 後, 道 場 也 沒 有 任 何 人 抱 怨 他 甚 麼! 2012 年 12 月 3 日, 師 父 前 往 馬 來 西 亞, 進 行 長 達 兩 個 月 的 宣 法 主 持 禪 修 這 一 段 期 間, 已 經 終 生 受 持 八 戒 的 法 息 居 士, 也 隨 行 前 往 馬 來 西 亞 參 訪 學 習 2013 年 1 月 初, 師 父 及 僧 團 回 臺 回 臺 後, 法 息 向 生 明 法 友 表 示, 她 在 馬 來 西 亞 學 習 期 間 受 益 非 常 的 大, 法 喜 充 滿 成 長 很 多, 決 定 要 徹 底 的 捨 俗 修 行, 希 望 能 夠 將 俗 世 的 許 多 事 務 處 理 了 結 法 息 的 改 變 與 決 定, 可 能 是 讓 徘 徊 在 離 開 道 場 與 還 俗 之 間 的 生 明 法 友, 有 很 大 的 心 境 起 伏 當 時 師 父 是 很 慈 悲 的 關 心 他 們, 提 醒 法 息 居 士 不 要 為 了 生 明 出 家 而 出 家, 也 提 醒 生 明 法 友 不 要 誤 判 法 息 居 士 的 真 正 心 意 而 還 俗 師 父 更 勸 法 息 居 士, 如 果 生 明 法 友 沒 有 還 俗, 選 擇 離 開 僧 團 走 自 己 的 路, 一 定 很 需 要 助 手, 勸 法 息 居 士 要 在 生 明 法 友 旁 邊 作 助 手, 幫 助 生 明 法 友, 也 勸 法 息 居 士 不 要 在 中 道 僧 團 出 家 那 段 時 間, 師 父 在 相 當 勞 累 的 情 況 下, 還 是 盡 心 的 關 心 幫 助 生 明 法 友, 沒 有 因 為 生 明 法 友 已 經 心 不 在 僧 團, 就 冷 漠 的 對 待 他, 反 而 對 他 比 以 前 更 好 當 時 師 父 對 僧 團 法 師 說 : 不 論 生 明 法 師 決 定 出 家 為 僧, 或 還 俗, 不 論 是 在 僧 團 奉 獻 心 力 幫 助 僧 團, 還 是 為 自 己 的 成 就 而 努 力, 只 要 不 是 作 奸 犯 科 傷 害 僧 團, 我 們 都 要 當 他 是 僧 團 的 弟 子, 關 心 他 幫 助 他, 而 不 是 想 要 利 用 他 師 父 為 了 關 心 生 明 的 安 危, 甚 至 一 再 的 提 醒 生 明 法 友, 他 在 俗 世 多 年 的 參 與 臺 獨 運 動, 現 在 已 經 出 家, 盡 量 不 要 過 度 接 近 俗 世 的 政 治 人 物 及 活 動 團 體, 避 免 產 生 不 必 要 的 影 響 但 是 師 父 的 慈 悲, 生 明 法 友 似 乎 是 不 大 信 受, 有 自 己 的 盤 算 和 作 法 2013 年 2 月 7 日 春 節 禪 修 報 到 前 一 天, 因 為 禪 修 學 員 多, 寮 房 不 夠 住, 又 再 請 生 明 法 友 能 夠 暫 時 和 幾 位 沙 彌 共 住 一 間 當 天 晚 上, 生 明 法 友 向 師 父 表 明 隔 天 要 還 俗, 因 為 他 真 的 無 法 適 應 中 道 僧 團 沒 有 固 定 住 處 的 生 活, 也 無 法 完 全 認 同 既 不 受 取 金 錢, 又 不 用 淨 人 的 持 戒 態 度 又 坦 白 表 達 如 果 還 俗 後, 以 後 再 出 家, 不 會 選 擇 在 中 道 僧 團 出 家 師 父 了 解 了 生 明 法 友 不 能 認 同 不 受 取 金 錢, 不 用 淨 人 的 態 度, 經 過 一 些 勸 勉 及 了 解 後, 知 道 不 能 勉 強, 也 就 接 受 生 明 法 友 還 俗 的 選 擇 了 2013 年 2 月 8 日 清 晨, 師 父 將 生 明 法 友 的 意 思 及 選 擇, 讓 僧 團 法 師 們 了 解, 並 請 大 家 多 多 關 心 生 明 法 友 但 是 原 本 當 天 就 要 還 俗 的 生 明 法 友, 因 為 覺 得 難 以 向 當 時 山 上 一 直 誠 心 護 持 他 的 法 工, 說 出 自 己 要 還 俗 的 決 定, 轉 為 決 定 禪 修 後 等 過 幾 天 再 說 2013 年 2 月 9~18 日 的 春 節 禪 修, 師 父 傳 授 了 許 多 過 去 未 曾 細 說 的 禪 法, 包 括 修 安 那 般 那 如 何 度 越 昏 沉 的 重 要 實 修 方 法, 也 教 了 生 明 法 友 一 直 想 學 的 正 統 四 念 處 禪 法, 還 有 已 經 十 年 未 傳 的 身 心 療 癒 方 法 禪 修 期 間, 生 明 法 友 公 開 的 說 師 父 將 許 多 重 要 的 內 容, 慈 悲 清 楚 的 說 出, 他 得 益 很 大 2013 年 2 月 19 日, 春 節 禪 修 結 束 的 隔 日 中 午, 居 士 請 僧 團 到 台 北 淡 水 素 食 餐 廳 應 供 當 天 下 午 應 供 回 道 場 後, 生 明 法 友 又 再 次 的, 在 沒 有 告 知 師 長 僧 團 及 護 法 法 友 的 情 形 下, 悄 悄 的 自 行 離 開 道 場 離 開 僧 團, 回 去 自 己 獨 住, 從 此 再 也 沒 有 與 僧 眾 共 住 不 告 而 別 以 後, 也 沒 有 向 關 心 照 顧 他 的 師 長 及 僧 團, 表 達 過 任 何 的 歉 意, 事 後 連 一 通 電 話 都 沒 有 過 了 幾 天 後, 他 回 來 把 私 人 物 品 搬 回 去, 簡 單 向 師 父 表 明 決 定 獨 住 了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23

24 善 知 識 語 接 著, 隨 佛 長 老 每 星 期 二 晚 在 台 北 市 伊 通 街 中 道 禪 院 上 課, 生 明 法 友 都 來 聽 長 老 說 法, 聽 完 課 後 再 自 己 回 去 生 明 法 友 一 直 持 續 每 星 期 二 晚 上 來 聽 隨 佛 長 老 說 法, 直 到 3 月 26 日 當 期 的 課 程 結 束 這 期 間, 師 父 及 僧 團 法 師 依 然 時 時 關 心 生 明 法 友 的 生 活, 和 樂 的 對 待 生 明 法 友, 也 沒 有 把 他 離 開 僧 團 自 己 獨 住 的 消 息, 向 教 會 的 護 法 善 信 宣 佈 僧 團 一 直 誠 心 的 護 著 生 明 法 友, 不 是 對 他 有 企 圖, 或 是 他 特 別 了 不 起, 是 因 為 他 是 一 個 出 家 人, 中 道 僧 團 一 向 很 和 樂 共 處 3 月 27 日, 隨 佛 長 老 搭 機 到 美 國 進 行 為 期 一 個 月 的 弘 法 在 隨 佛 長 老 剛 離 開 台 灣, 隔 天 3 月 28 日, 生 明 法 友 立 即 在 網 路 上 公 告 自 己 將 在 六 月 份 辦 禪 修 的 海 報 生 明 法 友 從 事 這 些 準 備 及 活 動, 事 先 完 全 沒 有 向 關 心 他 的 師 父 隨 佛 長 老 說 明, 也 沒 有 告 知 僧 團 在 事 後, 也 沒 跟 隨 佛 長 老 及 僧 團 說 明 及 知 會 這 些 做 法 是 在 家 的 護 法 都 知 道, 僧 團 都 不 知 道, 使 得 護 法 善 信 私 下 議 論 紛 紛 生 明 法 友 在 外 面 的 行 為 及 活 動, 僧 團 完 全 不 清 楚, 事 前 事 後 也 從 來 沒 有 向 他 的 師 父 及 僧 團 說 明 生 明 法 友 的 活 動, 都 是 護 法 居 士 向 隨 佛 長 老 及 僧 團 提 及, 僧 團 才 知 道 生 明 法 友 的 做 法, 造 成 教 會 學 員 的 分 流 分 歧, 許 多 護 法 不 再 和 師 長 及 僧 團 聯 絡 隨 佛 長 老 對 這 些 事 情 的 態 度, 一 向 是 對 大 家 說 : 修 行 是 自 己 的 事, 生 明 說 法 傳 法 是 他 的 權 利 雖 然 生 明 是 跟 著 師 父 學 法 學 禪 修, 但 徒 弟 不 是 師 父 的 財 產 對 生 明 法 友 私 下 要 求 學 員 護 法 要 支 持 他, 隨 佛 長 老 的 態 度 是 隨 個 人 選 擇 的 不 加 阻 礙, 並 且 從 未 對 那 些 跟 隨 生 明 法 友 學 習 的 護 法 信 士 說 過 半 句 話, 更 不 曾 暗 示 要 求 他 們 不 要 跟 隨 生 明 法 友 學 法 曾 經 有 護 持 生 明 法 友 多 年 的 法 友, 質 問 生 明 法 友 的 不 當 做 法 生 明 法 友 卻 向 這 位 法 友 表 示, 自 己 已 經 離 開 僧 團 就 不 用 說 了, 還 表 示 佛 法 是 佛 陀 的 佛 法, 也 不 是 隨 佛 法 師 的 法, 並 且 對 於 自 己 在 人 前 人 後 直 呼 師 長 為 隨 佛 法 師 的 作 法, 也 不 覺 得 有 甚 麼 不 禮 貌 不 妥 當 期 間, 有 跟 隨 生 明 法 友 學 法 的 居 士, 熱 心 的 邀 教 會 學 員 護 法 要 跟 隨 生 明 法 友 學 法, 並 且 說 生 明 法 友 應 當 已 經 見 法 開 悟, 並 且 隨 佛 長 老 也 知 道, 也 同 意 生 明 法 友 在 外 傳 法 這 類 的 傳 言, 還 有 許 多 居 士 來 質 疑, 讓 師 父 及 僧 團 僧 眾 不 知 如 何 解 釋, 很 是 困 擾! 因 為 既 不 想 被 誤 解, 也 不 想 妄 語, 更 不 想 看 到 生 明 法 友 受 傷 但 是, 生 明 法 友 有 替 自 己 的 師 長 及 出 家 的 僧 團 設 想 嗎? 9 月 12 日 晚, 生 明 法 友 打 電 話 到 內 覺 禪 林, 這 電 話 是 被 一 位 過 去 護 持 尊 敬 他 的 居 士 接 到, 電 話 中 生 明 法 友 說 要 找 隨 佛 法 師, 或 是 找 其 他 的 法 師, 但 是 沒 能 找 到 長 老 及 其 他 法 師 他 問 這 位 居 士 : 有 人 說 隨 佛 法 師 在 禪 修 時, 向 大 眾 說 他 是 來 盜 法 的, 妳 知 道 這 件 事 嗎? 這 位 法 友 告 知 生 明 法 友, 不 知 道 有 這 種 事 隔 天 9 月 13 日, 生 明 法 友 又 打 電 話 來, 說 要 求 證 隨 佛 法 師, 在 八 月 份 辦 的 二 十 日 禪 修 期 間, 是 否 有 說 他 是 來 盜 法! 接 電 話 的 生 諦 法 師 對 他 說 : 師 父 是 向 大 家 講 你 來 這 邊 學 法 接 著, 他 想 找 我 求 證 此 事, 但 我 剛 好 不 在 道 場 隨 佛 長 老 一 直 都 是 慈 悲 關 心 耐 心 的 教 導 生 明 法 友, 這 是 僧 團 及 各 方 護 法 善 信 共 同 知 道 的 事 實, 而 僧 團 及 在 山 上 近 學 的 居 士 們, 個 個 都 很 照 顧 及 體 諒 生 明 法 友 憑 心 說, 這 是 長 老 的 德 行 庇 護 生 明 法 友 多 次 不 告 而 別, 在 外 的 活 動 從 未 通 知 教 導 他 的 師 父 及 僧 團 生 明 法 友 在 外 教 導 的 原 始 佛 法, 都 是 源 自 在 隨 佛 長 老 座 下 聽 到 學 到 的 內 容, 當 然 他 的 聰 明 反 應 口 才 及 表 達 能 力 是 很 好 但 是 任 何 一 個 佛 弟 子, 不 論 自 己 的 學 習 有 多 好, 應 當 要 感 謝 佛 陀, 感 謝 佛 教 傳 承 中 的 歷 代 僧 伽 與 護 法, 感 謝 此 生 教 導 我 們 的 師 長 及 僧 團 絕 不 是 一 句 自 洲 作 自 依, 或 是 佛 法 是 佛 陀 的 法, 而 將 實 質 教 導 幫 助 我 們 學 法 的 師 長 學 友, 這 些 可 貴 的 法 乳 恩 情 忘 拋 於 腦 後 24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25 善 知 識 語 某 位 法 友 曾 直 接 問 生 明 法 友, 你 心 中 有 沒 有 假 想 對 手? 生 明 法 友 坦 白 承 認, 應 當 不 是 沒 有! 這 讓 護 持 及 愛 護 生 明 多 年 的 這 位 法 友, 相 當 的 傷 心 難 過 失 望 這 一 年 多 來, 生 明 法 友 的 種 種, 讓 我 反 思 很 多 的 事 情 生 明 法 友 剛 來 僧 團 時, 我 很 佩 服 他, 雖 然 我 比 他 早 出 家, 但 是 我 很 尊 敬 他, 也 真 心 的 支 持 他 但 是 現 在 我 要 說 : 我 要 重 新 的 認 識 他! 因 為 他 真 的 傷 了 很 多 人 的 心! 當 然 包 括 我 在 內, 而 這 些 人 都 是 真 心 照 顧 他 的 人 如 果 一 個 修 行 人 不 能 為 師 長 僧 團 加 分, 也 不 應 當 讓 師 長 及 僧 團 減 分 ; 如 果 不 能 報 答 師 長 及 僧 團, 也 應 當 儘 量 的 避 免 造 成 師 長 及 僧 團 傷 害 這 是 修 行 的 人 品, 也 是 做 人 的 基 本 舍 利 弗 尊 者 一 輩 子 感 念 佛 陀 及 阿 說 示 尊 者 對 他 的 恩 惠, 真 誠 的 展 現 對 師 長 佛 陀 及 阿 說 示 尊 者 的 敬 重 我 們 不 禁 感 慨, 佛 陀 座 下 的 大 弟 子 是 如 此 的 尊 重 師 長, 過 去 許 多 的 祖 師 大 德 也 是 如 此 曾 聽 師 父 說 過, 佛 光 山 星 雲 大 師 至 今 還 很 感 念 當 年 作 沙 彌 的 時 候, 有 一 次 生 病 了, 他 的 師 父 私 下 拿 了 一 碗 鹹 菜 給 他 的 情 義, 幾 十 年 後 還 能 記 得 出 家 的 道 場, 回 大 陸 祖 庭 禮 祖 建 寺, 修 行 不 忘 做 人 的 恩 情 道 義 但 是, 現 在 的 學 人 又 是 如 何 的 對 待 師 長 呢? 當 年 阿 難 尊 者 因 富 樓 那 尊 者 的 教 導 而 見 法, 阿 難 尊 者 一 直 感 激 富 樓 那 尊 者 的 恩 德 因 此 阿 難 尊 者 在 教 導 僧 眾 時, 時 常 讚 嘆 富 樓 那 尊 者 對 他 有 大 饒 益, 並 以 富 樓 那 尊 者 對 他 的 教 導 向 僧 眾 開 示 古 時 的 大 德 在 教 導 學 生 時, 也 同 時 以 身 做 則 的 表 現 出 知 恩 感 恩 尊 師 重 道 的 美 德 我 們 不 禁 要 反 思, 老 師 在 教 學 生 的 同 時, 學 生 尊 敬 老 師, 可 是 當 身 為 老 師 時, 又 尊 敬 感 恩 師 長 幾 許 呢? 僧 團 照 顧 庇 護 出 家 人, 出 家 人 照 顧 禮 敬 僧 團 曾 經 有 比 丘 請 問 佛 陀 : 佛 陀 我 們 禮 敬 您, 請 問 佛 陀 您 禮 敬 誰? 佛 陀 回 答 : 我 禮 敬 法, 也 禮 敬 如 法 如 律 的 僧 團 佛 陀 是 如 此, 我 們 是 否 也 應 該 是 如 此 呢? 有 一 次, 具 壽 摩 訶 劫 賓 那 住 在 王 舍 城 近 處 曼 直 鹿 園, 摩 訶 劫 賓 那 尊 者 在 想 他 要 不 要 去 參 加 布 薩 羯 磨 這 時 佛 陀 出 現 在 摩 訶 劫 賓 那 尊 者 前, 教 示 勸 導 摩 訶 劫 賓 那 尊 者 若 汝 等 婆 羅 門 不 恭 敬 尊 重 尊 奉 供 養 布 薩 者, 誰 當 不 恭 敬 尊 重 尊 奉 供 養 布 薩 耶? 婆 羅 門! 往 布 薩, 不 得 勿 往 佛 陀 是 如 此 循 循 善 誘 的 教 導 僧 眾, 再 再 顯 示 出 佛 陀 對 僧 團 的 重 視 可 是 現 在 的 僧 人, 又 是 如 何 的 看 待 僧 團 呢? 大 迦 葉 尊 者 從 阿 那 伽 賓 頭 往 王 舍 城 行 布 薩, 在 途 中 渡 河 的 時 候, 差 點 被 水 沖 去 而 衣 濺 濕, 頭 陀 第 一 的 大 迦 葉 尊 者 不 辭 勞 累 的 前 去 參 加 布 薩, 上 座 長 老 尊 重 法 與 律 及 僧 團 的 典 範 及 用 心, 難 道 不 值 得 我 們 深 省 思 嗎? 佛 陀 在 往 舍 衛 城 遊 行 時, 舍 利 弗 尊 者 後 到 精 舍, 下 座 比 丘 已 取 精 舍 臥 處 上 座 長 老 舍 利 弗 尊 者 沒 地 方 住 只 好 在 一 樹 下 坐 清 晨 時, 佛 陀 發 現 舍 利 弗 尊 者 在 樹 下 過 夜, 了 解 緣 由 後, 集 會 大 眾 告 諸 比 丘, 應 當 尊 重 年 長 者 恭 敬 年 長 者, 是 人 通 曉 法, 現 法 受 稱 讚, 後 世 得 善 趣, 並 說 汝 等 若 於 如 是 善 說 之 法 與 律 處 出 家 者, 互 相 尊 重 畏 敬 和 合 而 住 者 為 善 而 這 是 為 甚 麼 呢? 是 為 了 未 信 者 生 信 已 信 者 增 長 僧 團 尊 重 倫 序, 佛 陀 說 後 受 具 足 戒 者 應 禮 先 受 具 足 戒 者, 戒 臘 高 者 為 年 長, 戒 臘 低 的 出 家 人 尊 重 敬 重 戒 臘 高 的 僧 人, 戒 臘 高 的 出 家 人 照 顧 尊 重 戒 臘 低 的 僧 人, 敬 重 師 長 戒 長, 僧 團 內 彼 此 尊 重 互 相 幫 助 這 是 佛 陀 的 教 導, 也 是 良 善 的 團 體 禮 節, 不 僅 能 令 出 家 人 和 樂 共 住, 也 能 幫 助 佛 法 的 傳 播 這 些 出 家 人 日 常 應 實 踐 的 倫 序, 難 道 出 家 人 可 以 不 身 體 力 行 嗎? 佛 陀 臨 入 滅 時, 阿 難 尊 者 請 問 佛 陀 以 後 僧 團 將 要 以 誰 為 師? 佛 陀 回 答 : 我 涅 槃 後, 所 說 法 戒 ( 波 羅 提 木 叉 ), 即 汝 大 師 出 家 人 不 只 學 法, 也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25

26 善 知 識 語 要 學 戒, 應 當 尊 重 戒 ( 波 羅 提 木 叉 ) 敬 重 戒 律 為 佛 陀 的 教 導 佛 陀 制 戒 的 目 地 為 何 呢? 佛 陀 說 : 以 十 利 故, 我 為 諸 比 丘 制 立 學 處, 為 攝 僧 為 僧 安 樂 住 為 調 伏 惡 人 為 善 比 丘 得 安 樂 住 為 防 護 現 世 漏 為 防 護 後 世 漏 為 滅 後 世 漏 為 令 未 生 者 生 信 為 令 已 信 者 增 長 為 令 正 法 久 住 為 敬 重 律 這 是 佛 陀 為 了 僧 眾 的 修 行, 讓 眾 生 離 苦 及 讓 佛 法 久 住 所 做 的 努 力, 出 家 人 理 應 要 時 常 反 省 檢 討 及 感 念 佛 陀 的 苦 心 教 導 銅 鍱 律 記 載 : 大 迦 葉 尊 者 聽 到 佛 陀 入 滅 的 消 息, 並 看 到 老 年 出 家 的 須 跋 陀 羅 跟 大 家 說 : 諸 友! 勿 憂! 勿 愁! 我 等 得 脫 彼 大 沙 門 亦 善 此 應, 此 不 應, 困 惱 我 等, 今 我 等 若 欲 則 為, 若 不 欲 則 不 為 大 迦 葉 尊 者 對 諸 比 丘 說 : 諸 友! 於 非 法 興 而 法 衰 非 律 興 而 律 衰 非 法 說 者 強 而 如 法 說 者 弱 非 律 說 者 強 而 如 律 說 者 弱 之 前, 我 等 宜 先 結 集 法 與 律 在 選 擇 五 百 位 比 丘 時, 大 迦 葉 尊 者 不 選 擇 阿 難 尊 者, 可 是 諸 比 丘 跟 大 迦 葉 尊 者 說 請 亦 選 擇 阿 難, 大 迦 葉 尊 重 僧 團 的 意 見 選 擇 阿 難 尊 者 大 迦 葉 尊 者 為 了 傳 續 佛 法 報 答 佛 恩, 毅 然 決 然 的 召 集 五 百 阿 羅 漢 結 集 法 與 律, 並 尊 重 僧 團 的 決 定, 讓 阿 難 尊 者 參 與 結 集 結 集 後 的 大 迦 葉 尊 者 不 居 功, 大 迦 葉 尊 者 亦 時 常 感 念 佛 陀, 並 親 詣 世 尊 舍 利 我 們 看 看 遠 離 獨 住 且 頭 陀 第 一 的 大 迦 葉 尊 者 的 事 蹟, 試 問, 佛 弟 子 學 到 了 甚 麼 呢? 佛 陀 及 座 下 的 聖 弟 子 如 憍 陳 如 尊 者 阿 說 示 尊 者 舍 利 弗 尊 者 大 目 犍 連 尊 者 大 迦 葉 尊 者 摩 訶 劫 賓 那 尊 者 優 波 離 尊 者 阿 難 尊 者 等 等 == 對 佛 法 僧 聖 戒, 還 有 對 師 長, 都 是 展 現 出 發 自 內 心 真 誠 的 恭 敬 感 恩 及 身 體 力 行 不 僅 如 此 的 教 導 學 生, 自 已 侍 師 也 是 如 同 所 教 的 作 為 依 據 相 應 阿 含 836 經 及 相 應 部 S55.28 預 流 相 應 28 經, 提 到 聖 弟 子 成 就 佛 不 壞 淨 信 法 不 壞 淨 信 僧 不 壞 淨 信, 聖 戒 成 就 從 這 裏 我 們 看 到 佛 法 就 顯 現 於 世 尊 表 現 的 行 為 上, 而 且 師 與 弟 子 法 同 一 味 聖 弟 子 尊 師 重 道 維 護 僧 團, 不 求 個 人 表 現 往 昔 聖 人 的 行 範, 已 很 清 楚 的 揭 櫫 世 人, 佛 法 實 踐 的 真 實 表 現 看 著 佛 陀 及 聖 弟 子 的 行 跡, 佛 弟 子 真 的 要 好 好 的 想 想! 我 個 人 非 常 的 感 恩 自 己 的 師 長, 感 恩 隨 佛 長 老 能 將 多 年 苦 心 探 究 原 始 佛 法 及 實 修 的 心 得, 無 所 求 的 傳 予 我 們 這 些 近 學 的 出 家 弟 子, 佛 教 界 也 很 清 楚 隨 佛 長 老 的 見 地 與 貢 獻, 不 論 同 不 同 意 長 老 的 見 解, 都 無 可 否 認 長 老 的 無 私 貢 獻 長 老 常 常 提 醒 弟 子, 也 以 身 作 則 的 教 我 們, 不 忘 師 長 法 友 的 恩 德, 肯 定 其 他 大 德 的 功 德, 一 如 長 老 對 待 印 順 導 師 真 華 長 老, 或 明 法 比 丘 海 戒 比 丘 等 等 其 他 的 僧 俗 大 德 這 一 篇 文 章, 不 是 為 了 批 評 生 明 法 友 如 果 有 任 何 一 位 在 隨 佛 長 老 座 下 學 法 修 禪, 在 中 道 僧 團 出 家 的 僧 人, 能 夠 對 社 會 佛 教 有 所 貢 獻, 我 都 是 尊 敬 隨 喜 及 祝 福, 我 相 信 生 明 法 友 是 有 能 力 助 人 的 人 但 是, 當 站 在 臺 上 宣 法 的 同 時, 如 果 只 想 到 自 己 的 高 度, 卻 忘 了 走 過 的 道 路 與 橋 樑, 忘 了 賴 以 登 高 的 樓 梯, 不 懂 得 尊 敬 及 感 恩 自 己 的 師 長, 反 而 有 意 無 意 的 輕 忽 師 長 及 僧 團, 這 如 何 能 夠 為 世 間 教 育 出 無 私 利 生, 護 法 護 教 的 弟 子 呢? 最 後 我 要 特 別 提 醒 一 件 事, 世 間 的 事 往 往 不 是 對 或 不 對 的 問 題, 多 數 是 合 適 或 不 合 適 的 現 實 生 明 法 友 絕 對 有 走 自 己 的 路 的 權 利, 也 有 表 現 自 己 的 自 由, 有 維 護 自 我 的 自 由 意 志, 師 父 及 僧 團 僧 眾 沒 有 任 何 的 意 見 及 阻 擾, 更 沒 有 批 判 這 當 中 的 事 實, 應 當 只 是 孤 鷹 不 適 合 象 群 而 已! 彼 此 分 開, 其 實 是 好 事, 憑 良 心 說, 在 一 起 是 僧 團 很 累 但 是, 孤 鷹 不 能 否 認 當 飛 翔 疲 苦 時, 曾 經 棲 息 象 背 而 得 生 養 氣 力 的 恩 情 道 義, 更 不 能 在 蓄 積 力 氣 飛 翔 後, 卻 輕 慢 踏 步 前 行 的 象 群 阿 羅 漢 沒 有 名 額 限 制, 修 行 不 是 競 爭 比 賽 感 恩! 無 私! 才 是 修 道 的 助 力 希 望 日 後 大 家 還 能 有 機 會 一 起 修 行 我 真 心 的 祝 福 生 明 法 友, 能 夠 正 向 菩 提! 26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27 - - - 古老經說 生死的集起 為智見根本 節錄自 隨佛法師之 相應菩提道次第 第四章 老病死 之緣由與滅盡 第二節 明 無明 第五品 生死的集起 為智見根本 第一目 七佛以 生死的集起 為智見根本 明見 生死集起 為七佛智見的根本 SĀ366 大正藏 相應阿含 366 及次經 S 相應部 因緣相應 4-10 經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毘婆尸佛未成正覺時 獨一靜處 專精禪思 作如是念 一切世間皆入 生死 自生 自熟 自滅 自沒 而彼眾生於老死之上出世間道不如實知 即自觀察 何緣有此老 死 如是正思惟觀察 得如實無間等起知 有生故有此老死 緣生故有老死 復正思惟 何緣故有此 生 尋復正思惟 無間等起知 緣有故有生 尋復正思惟 故有有 尋復正思惟 何緣故有有 尋復正思惟 如實無間等起知 有取 何緣故有取 尋復正思惟 如實無間等起觀察 取法味著 顧念 緣觸愛所增長 當知緣愛取 緣取有 緣有生 緣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 如是純大苦聚集 譬如緣油 炷而然燈 彼時 時增油 治炷 佛說是經已 彼燈常明 熾然不息 諸比丘聞佛所說 如前來歎譬城譬廣說 歡喜奉行 古老經說 白話摘要 原始佛教會 中道僧團 SĀ366 大正藏 相應阿含 366 經 緣而沒 然而那些眾生對於如何出離世間老死的正 道不能如實知見 就自己觀察 是什麼因緣而有 我曾經聽 佛陀這麼說 有一段時間 佛陀住在 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老死 這樣如理作意觀察 得以契合真實而無 間 隔 的 生 起 知 見 有 生 所 以 有 老 死 以 當時 世尊告訴比丘們 毘婆尸佛還未成就 生 的因緣所以會 老死 又如理作意觀察 正覺的時候 他獨自一人靜處 專心精勤地修習禪 是什麼因緣所以有 生 又再如理作意觀察 沒 思 作了這樣的念頭 一切世間的眾生都陷入生死 有間隔的契合真實而生起知見 以 有 的因緣所 中 自因緣而生 自因緣而熟 自因緣而滅 自因 以有 生 又再如理作意觀察 是什麼因緣才有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27

28 古 老 經 說 有? 又 再 如 理 作 意 觀 察, 沒 有 間 隔 的 契 合 真 實 而 生 起 知 見, 有 取 才 會 有 有 又 再 如 理 作 意 觀 察 : 以 什 麼 因 緣 才 有 取? 又 再 如 理 作 意 觀 察, 契 合 真 實 而 無 間 隔 的 而 生 起 觀 察 : 取 是 由 於 津 津 有 味 的 貪 著 顧 念, 有 渴 愛 的 因 緣 所 以 增 長 應 當 覺 知 有 渴 愛 的 因 緣 而 有 取, 有 取 的 因 緣 而 有 有, 有 有 的 因 緣 而 有 生, 有 生 的 因 緣 而 有 老 病 死 憂 悲 惱 苦, 這 些 純 粹 是 大 苦 的 集 起 譬 如 有 油 炷 的 因 緣 才 有 燈 火 的 燃 燒, 常 常 增 添 燈 油 整 治 燈 炷, 那 盞 燈 就 能 經 常 光 明, 不 停 息 的 燃 燒, 比 如 以 前 的 來 歎 的 譬 喻 城 的 譬 喻 佛 陀 說 完 這 經 後, 比 丘 們 聽 聞 佛 陀 所 說, 歡 喜 的 遵 奉 教 誨 去 修 行 如 同 毘 婆 尸 佛 的 修 行, 尸 棄 佛 毘 濕 波 浮 佛 迦 羅 迦 孫 提 佛 迦 那 迦 牟 尼 佛 迦 葉 佛, 都 是 像 這 樣 的 說 法 古 老 經 說 讀 後 感 言 Bhikkhu Paññācakkhu SĀ366 大 正 藏 相 應 阿 含 366 經 有 一 位 先 生 站 在 小 梯 子 上, 在 自 家 門 前 整 理 電 線 附 近 有 一 位 六, 七 歲 的 小 男 生 好 奇 的 站 在 旁 邊 看 著 看 著, 小 男 生 問 那 位 先 生 : 請 問 你 在 做 甚 麼? 我 在 綁 電 線 先 生 回 答 小 男 孩 接 著 問 : 你 為 什 麼 要 綁 電 線? 因 為 電 線 掉 下 來 先 生 回 答 小 男 孩 又 問 : 為 什 麼 電 線 會 掉 下 來? 因 為 釘 子 掉 了? 先 生 很 認 真 的 回 答 小 男 生 立 刻 又 接 著 問 : 為 什 麼 釘 子 會 掉? 因 為 太 久 了 釘 子 壞 了 先 生 回 答 小 男 生 好 奇 的 問 : 為 什 麼 太 久 了 釘 子 會 壞 掉? 因 為 釘 子 生 銹 了 先 生 回 答 為 什 麼 釘 子 會 生 鏽? 小 男 生 接 著 好 奇 的 又 問 在 接 下 來 的 半 個 小 時, 那 位 先 生 就 一 面 整 理 電 線, 一 面 耐 心 的 回 答 小 男 生 的 問 題 小 孩 子 好 奇 的 追 問, 時 常 會 讓 人 無 力 招 架, 哭 笑 不 得 但 在 人 生 經 驗 裡, 我 們 的 角 色 有 時 是 那 位 先 生, 有 時 是 那 位 小 孩 有 時 則 是 兩 個 角 色 都 在 自 我 扮 演 的 互 相 交 替 下 自 問 自 答 我 們 是 否 能 在 這 好 奇 的 追 問 中, 發 現 到 這 其 中 的 可 貴? 並 且, 我 們 是 否 能 注 意 到 我 們 所 發 現 觀 察 及 瞭 解 的 為 什 麼 的 真 實 度? 及 對 我 們 人 生 有 甚 麼 影 響? 如 果 我 們 肯 花 心 思 去 注 意 認 真 的 瞭 解 為 什 麼, 人 生 的 道 路 將 會 是 個 不 同 的 光 景 我 們 對 世 界 也 將 有 不 同 的 體 驗 及 認 識 28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29 佛 史 溯 源 部 派 論 書 與 經 說 傳 誦 的 演 變 ( 二 ) 部 派 經 說 傳 誦 的 演 變 4 接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二 期 p.24~p.40 選 錄 自 隨 佛 法 師 Bhikkhu Vūpasama 著 原 始 佛 法 與 佛 教 之 流 變 經 說 文 句 與 次 第 的 改 編 4-1. 須 深 經 經 文 語 句 的 篡 改 分 別 說 部 傳 誦 的 舍 利 弗 阿 毘 曇, 提 出 十 結 ( 身 見 疑 戒 禁 取 貪 欲 瞋 恚 ; 色 愛 無 色 愛 掉 慢 無 明 ) 的 新 說 法, 主 張 首 先 斷 身 見, 最 後 斷 無 明 在 修 學 次 第 上, 已 經 根 本 性 的 改 變 佛 陀 原 說 之 首 先 斷 無 明, 最 後 斷 貪 愛 的 菩 提 道 次 第 如 此 一 來, 原 本 出 自 佛 說 的 修 證 第 一 步, 是 如 實 見 十 二 因 緣 ( 五 陰 ) 的 集 法 滅 法, 得 明 斷 無 明 1, 而 成 就 慧 解 脫 2 的 修 證 次 第, 被 後 世 的 部 派 義 理 曲 解 為 最 後 斷 無 明 的 漏 盡 解 脫 在 相 應 部 與 相 應 阿 含 的 須 深 經, 就 是 典 型 的 例 子 在 須 深 經 中, 原 來 應 當 只 是 如 實 見 十 二 因 緣 ( 五 陰 ) 集 法 與 滅 法 的 慧 解 脫, 卻 被 後 世 部 派 佛 教 依 照 十 結 的 部 義 思 惟, 改 寫 成 不 當 義 解 的 經 句, 將 慧 解 脫 變 成 漏 盡 解 脫 者 如 此 一 來, 須 深 經 即 被 後 世 不 解 佛 陀 原 說 的 部 派 門 徒, 作 為 無 明 最 後 斷 慧 解 脫 即 是 漏 盡 解 脫 的 經 說 證 據 甚 至, 誤 認 如 實 見 十 二 因 緣 法, 得 明 斷 無 明, 尚 未 成 就 正 定 的 慧 解 脫, 是 一 種 不 具 禪 定 的 漏 盡 阿 羅 漢, 有 別 於 傳 統 具 有 禪 定 的 漏 盡 阿 羅 漢 然 而, 這 是 千 古 之 誤 在 此, 我 們 比 對 阿 難 系 說 一 切 有 部 傳 誦 的 相 應 阿 含 347 經, 還 有 分 別 說 系 銅 鍱 部 傳 誦 的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70 經, 此 經 正 是 目 前 佛 教 界 泛 稱 的 須 深 經 經 由 比 對 不 同 部 派 傳 誦 的 經 篇 經 句, 對 照 其 他 部 派 傳 誦 經 篇 的 古 老 共 說, 探 究 出 經 過 增 添 改 造 的 經 句, 再 依 據 部 派 傳 誦 的 古 老 共 說, 還 原 該 篇 經 文 原 來 應 有 的 經 句 與 經 義, 釐 清 後 世 的 疑 偽 目 前 須 深 經 的 經 文 語 句 內 容 須 深 經 中 教 說 互 為 矛 盾 的 經 句 須 深 經 的 內 容, 說 到 佛 住 世 時, 有 外 道 為 了 對 抗 釋 迦 佛 陀 的 教 說 傳 揚, 派 遣 一 個 年 輕 聰 慧 的 學 眾 須 深 ( 或 譯 須 尸 摩 ), 前 往 佛 教 僧 團 假 意 出 家 而 實 為 盜 法 當 須 深 為 盜 法 而 出 家 不 久, 他 聽 到 一 位 比 丘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29

30 - - - 佛史溯源 說 須深 當知我等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 禪 或是否具足天眼 天耳 他心 神足 宿命等五 作 自知不受後有 這句 自知不受後有 是漏 神通 然而 這比丘的答覆是 並無此事 此時 盡聖者自知作證已達解脫的說法 也就等同自說已經 須深進一步的質疑該比丘的說法是前後矛盾 而該比 解脫的意思 見 相應阿含 347 經 相應部 丘解釋說自己是 慧解脫 因緣相應 70 經 相應阿含 347 經 時彼 須深語比丘言 相應阿含 347 經 爾時 眾多異道 聚 尊者 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 會未曾講堂 作如是論 今此眾中 誰有智 樂 慧大力 言 不也 須深 復問 云何離有覺有觀 已 堪能密往 詣彼沙門瞿曇眾中出家 來還廣說 臣 長者 居士 其中有言 聞彼法 我等當復用彼聞法 化諸國王 大 令其信樂 可得還復供養如前 唯有須深聰明 黠慧 堪能密往 具足初禪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 內淨一心 諸漏 深 無覺無觀 心善解脫耶 復問 定生喜樂 具足第二禪 不 也 須 比 丘 答 言 云何尊者離喜 不起 捨心住 正念正智 具足第三禪 不起諸漏 心 瞿曇法中 出家學道 聞彼說法 悉能受持 來 身心受樂 聖說及捨 還宣說 是故我等故來相請 仁者當行 時彼須 善解脫耶 答言 深默然受請 詣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 世 何尊者離苦息樂 憂喜先斷 不苦不樂 捨淨念一 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 告諸比丘 汝等當度彼外 心 具 足 第 四 禪 不 起 諸 漏 心 善 解 脫 耶 答 道須深 令得出家 時諸比丘 願度須深出家 言 不也 須深 復問 已經半月 有一比丘語須深言 須深 當知我 起色 無色 身作證具足住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 等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 耶 有 尊者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 相應部 經 爾時 世尊深受恭敬 答言 不也 須深 復問 云 若復寂靜 解脫 不也 須深 須深復問 云何 說 比丘答言 我是慧解脫也 相應部 經 須尸摩 尊重 敬仰 供養 比丘僧伽亦頗受敬重 恭敬 向彼等諸比丘 供養 尊重 異學之遊方者等 未受敬重 恭敬 作如是言曰 諸尊者來詣世尊處曾白云 我等已 供養 尊重 爾時 遊方者須尸摩之徒 向遊方 知生已盡 梵行已立 應作已作 更不再生 已 友 須尸摩 汝宜往 達於完全智 此為真實耶 彼諸比丘答 者須尸摩作如是言曰 來 沙門瞿曇之處修梵行 汝完全學法後 再告知我 等 我等完全學得其法後 為在家者說示 如是我 等亦受敬重 恭敬 供養 尊重 獲得衣服 缽食 床座 醫病之必要藥物 資具等 於是 遊方者 須尸摩得在世尊之處出家 得具足戒 爾時 又有眾多比丘 來至世尊之處 白世尊言 我等 知 生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應 作 已 作 更 不 再 生 已達於完全智 友 唯 然 然 則 又 問 汝 等 尊 者 如 是 知 如是見 享受種種之神通耶 一 為多 多為 一 顯 現 變 為 隱 沒 越 牆 以 此 身 行 於 梵 界 耶 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耳界 對人天之兩 音 遠 音 近 音 皆 聞 之 耶 彼 答 友 並無此事 又 問 知 如是見 以心 對他眾生之心 他人之心 得 予把握知之耶 彼答 又 汝等尊者 如是 問 友 並無此事 汝等尊者 如是知 如是見 憶念種 當須深聽到這比丘表明 自知不受後有 已達 種宿住耶 譬如一生 二生 三生 百生 千 解脫的說法後 隨即問這以丘是否具足初禪乃至四 生 種種成劫 於彼處 名如是如是 姓如是如 30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31 - - - 佛史溯源 是 如是之容色 如是之食 經驗如是如是之苦 樂 得如是之壽 彼歿於其處 而生於此處 如 是詳細種種宿住 悉憶念耶 彼答 並無此事 又 問 是見 當須深提出 自相矛盾 的質疑時 該比丘進一 汝等尊者 如是知 如 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眼 見眾生之歿 見生 步的說明自己是 慧解脫 慧解脫 是甚麼 在 傳 統 的 經 說 當 中 慧 解 脫 是 指 得 明 斷 無 友 並 無 此 事 又 明 而得自身作證 不受後有 是指 斷貪欲 汝等尊者為如是知 如是見 對超色 的 心解脫 見 相應阿含 710,2,5 經 相應 耶 彼 答 部 蘊相應 52 經, 諦相應 11 經 無色之寂靜解脫 得於身觸而住 彼答 友 的苦行沙門宗教思惟 友 時 之 劣 勝 美 醜 好 惡 如 眾生 之如 業 行 問 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 其原因 也是出自原有 並無此事 又 問 於今 尊者未到 達此記說與此等之法者耶 彼答 此 事 又 問 友 並無 相應阿含 710 經 若彼 比丘離貪欲 心 解脫 得身作證 離無明 慧解脫 何 以 故 彼 答 相應阿含 2 經 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 友 須尸摩 我等為慧解脫者 是心解脫者 若欲自證 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 這個回答讓須深起疑 因為該比丘自說已經是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自知不受後有 卻又無有禪定或五神通 無有四 禪定與無有五神通的意思相近 因為印度沙門認為有 四禪就會有五神通 當時印度的苦行沙門 主要是源 自奧義書思想的修行觀點 認為有情生命具有 常 相應阿含 5 經 於色若知 若明 若離 欲 貪 心 得 解 脫 者 則 能 斷 苦 如 是 受 想 行 識 若知 若明 若離欲貪 心得解脫者 則能斷苦 樂 我 淨 的 精 神 本 體 稱 為 梵 性 神 我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ātman 阿含經 譯為 命 苦行沙門認為 造成生死的原因 是清淨的梵性受到 染污無知 種 種精神活動 的遮障 才會造作種種業行 導致生 死的業報 因此 主張必需經由高深禪定的修證 伏 比丘若對色如 理作意 如實以觀色之無常性者 則厭患於色 喜 盡故貪盡 貪盡故喜盡 喜貪盡故 名為心解脫 善解脫 斷精神的活動 染污無知 讓清淨梵性得以顯現 相應部 經 我於此四聖諦 如是 才能解脫生死的困境 達到 清淨永存 的解脫 所 三轉 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已達悉皆清淨故 諸比 以 外道出家盜法的須深 在原有外道的思惟中 認 為解脫者一定是具備高深的禪定 並且具有五神通 因此 自知不受後有 的修行者 卻無有四 丘!我於天 魔 梵世 沙門 婆羅門 人 天眾生 中 稱之為無上正等覺之現等覺 又 我智生與 見 我心解脫不動 此為我最後之生 再不受後 有 禪定與無有五神通 這在當時印度苦行外道的宗教 思惟中 是不可能出現的事 原是外道為盜法而出 家的須深 在聞知該比丘提到 自知不受後有 隨即問該比丘是否具足四禪定或五神通 原因即出 自於此 同此 當須深得知該比丘自說 自知不受 後有 卻又表明無有四禪定或無有五神通後 才 會大起疑心的問道 尊者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如是可知 須深經 的經文中 前面提到該比 丘自說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 受後有 這在佛陀的教法中 應當是 貪欲斷 得 心解脫 才能自身作證 不受後有 通達漏 盡 解脫 可是 在 須深經 的經文中 該比丘自 證 不受後有 卻又說解釋自己不具足四禪定或無 有五神通 是因為自己是 慧解脫 這種說法 使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31

32 - - - 佛史溯源 得該比丘的修證內容 形成了前後不一致的問題 為 知有識集 滅法 比丘 說此為無明 如是為無明 甚麼該比丘面對須深的質疑 會表明自己是 慧解 人 比 丘 於 此 處 有 有 聞 之 聖 弟 子 有 色 集 法 脫 慧解脫 的修證內容是甚麼 者 如實知有色集法 有色滅法者 如實知有色 根據古老經說的說法 慧解脫 是指 得明 離無明 又 無明 明 是甚麼呢 無明 是指 不如實知十二因緣 五陰 集法與滅法 滅法 有色集 滅法者 如實知有色集 滅法 有 受集法者 乃至 有行集法者 乃至 集法 有識滅法者 明 是 指 如 實 知 十 二 因 緣 五 陰 集 法 與 滅 者 法 見 相應阿含 256,103 經 相應部 蘊 為明人 相應 126 經, 因緣相應 21 經 有想集法者 乃至 有識集法者 如實知有識 如實知有識滅法 有識集 滅法 如實知有識集 滅法 比丘 說此為明 如是 相應部 經 色如是如是 色之集 相應阿含 256 經 所謂無明者是不知 如是如是 色之滅如是如是 受如是 想如 不知者是名為無明 又問 何所不知 謂 色生 滅 是 行如是 識如是如是 識之集如是 法 色生 滅法不如實知 色無常 色無常不如實 如是 識之滅如是如是 即緣無明有行 緣 色 磨 滅 法 不 如 實 知 受 行 有 識 如 是 此 是 全 苦 蘊 之 集 依 無 明 之 無 想 行 識 生 滅 法 識 生 滅 法 不 餘 依離貪滅乃行滅 依行滅乃識滅 如是此 如 實知 識 無 常 為全苦蘊之滅 知 法 色磨滅法 識 無常不 如實 知 識磨 滅 識磨滅法不如實知 所謂無明者是不知 不知 者 是 名為 無 明 又 問 何所 知 謂 色生 滅 法 色生 滅法如實知 色無常 色無常如實知 色磨滅法 色磨滅法如實知 受 想 行 識生 滅法 識生 滅法如實 知 識 無常 識無常如實知 識磨滅法 識磨滅法如實 除此以外 明 無明 也指針對 四聖諦 第一轉 四行 的知與不知 見 相應阿含 298 經 相應部 諦相應 17,18 經, 因緣相 應 2 經 相應阿含 298 經 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 無明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知 相應阿含 103 經 然後於五受陰 增進 思惟 觀察生 滅 此色 此色集 此色滅 此 受 想 行 此 識 此 識 集 於彼彼不知 不見 無無間等 癡闇 無明 大冥 是名無明 相應部 12.2 經 諸比丘 何為無明 諸比 此 識 滅 於 五 受 陰 如 是 觀 生 滅 已 我 慢 我 丘 無知於苦 無知於苦集 無知於苦滅 無知於 欲 我使一切悉除 是名真實正觀 趣苦滅之道 諸比丘 以此謂之無明 相應部 經 比丘 於此處有無聞 相應部 經 比丘 苦之無智 苦 之凡夫 有色集法者 不如實知有色集法 有色 集之無智 苦滅之無智 順苦滅道之無智 此名 滅法者 不如實知有色滅法 有色集 滅法者 為無明 如是者為隨無明 不 如 實 知 有 色 集 滅 法 有 受 集 法 者 乃 至 有想集法者 乃至 乃至 法者 32 Ⅰ 有行集法者 有識集法者 不如實知有識集法 有識滅 不如實知有識滅法 有識集 滅法者 不如實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相應部 經 比丘 苦之智 苦集 之智 苦滅之智 順苦滅道之智 此名之明 如 是者為隨明

33 - - - 佛史溯源 為甚麼 明 無明 既指 十二因緣 五 生故有老死 緣生而有老死 諸比丘 時我作是 陰 集法與滅法 的知與不知 又說是 四聖諦 第 念 一轉 四行 的知與不知 因為得明 斷無明的 有 受 有 觸 有 六 處 慧解脫 當 如實知十二因緣 五陰 集法與滅 是 此乃全苦蘊之集 諸比丘 是集 是集 我於 法 之後 必能明見五陰是緣生法 緣生法則無常 尚 未 聞 之 法 即 生 眼 生 智 生 慧 生 明 生 苦 進一步的 如實知當於緣生法離貪 斷愛是滅苦 光 諸比丘 時我作是念 正道 所謂八正道 當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法 滅 何之滅而有老死之滅耶 諸比丘 爾時 我生正思 法 與 離貪滅苦的八正道 即是 如實知四聖諦 惟 第一轉 四行 見 相應阿含 287 經 相 之 滅 諸 比 丘 時 我 作 是 念 應部 因緣相應 第 65 經 生 無有 無取 無愛 無受 無觸 相 應 阿 含 287 我 憶 宿 命 未 成 正 覺 時 獨一靜處 專精禪思 作是念 何法有故老 死有 何法緣故老死有 即 正思惟 生如實無間 等 生有故 老死有 生緣故老 死有 如是有 取 愛 受 觸 六入處 我復作是思惟 何法無故行無 何法滅故行滅 即 正思惟 如實無間等 無明無故行無 無明滅故行 滅 行滅故識滅 識滅故名色滅 名色滅故六入處 滅 六入處滅故觸滅 觸滅故受滅 受滅故愛滅 愛 滅故取滅 取滅故有滅 有滅故生滅 生滅故老病 死 憂悲惱苦滅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時作是 念 我得古仙人道 謂八聖道 正見 正志 正 語 正 業 正 命 正方 便 正 念 正 定 我 從 彼道 見老病死 老病死集 老病死滅 老病死 滅 道 跡 見 生 有 取 愛 受 觸 六 入 處 名 有何故有生? 有有 有取 有愛 依慧悟得 有 名 色 耶 如 無何故無老死 因 無生故無老死 因生之滅而有老死 無 何 故 無 無六處 無名色 如是 此乃全苦蘊之滅 諸 比丘 是滅 是滅 我於尚未聞之法 即生眼 生智 生慧 生明 生光 諸比丘 譬如有人 徘 徊阿蘭若林 發現古人通行之古道 古徑 彼則追隨 其道 隨其道而行 諸比丘 過去諸佛所通行 之 古 道 古 徑 者 何 耶? 即 此 八 支 聖 道 即 正 見 正定 諸比丘 此乃 過去正等覺者通行之古 道 古徑 追隨其道 隨其道而行 則知老死 知老死之集 知老死之滅 知趣滅老死之道跡 追隨其道 隨其道以行 知生 知有 知 取 知 愛 知 受 知 觸 知 六處 知名色 知識 追隨其道 隨其道以行 知行 知行之集 知行之滅 知趣 行滅之道跡 這在修證的次第上 只是 有學 而非 無學 色 在部派佛教的四沙門果中 稱為須陀洹 預流 識 行 行集 行滅 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 並 不 是 修 證 最 後 的 解 脫 見 相 應 阿 含 846- 自知 自覺 成等正覺 2,846,845 經 相應部 預流相應 28 經 根 相應部 因緣相應 諸比丘 昔 我尚未得正覺 曾作此念 此世間實陷於苦惱 相應 53 經 相應阿含 經 若比丘 於五恐怖 如實知見賢聖正 生而奔向衰 老 死而又將再生 然卻不知此老死苦 怨對休息 三事決定不生 疑惑 之出離 實則如何得知此老死苦之出離耶 諸比 道 彼聖弟子能自記說 地獄 畜生 餓鬼惡趣 然則 我作是念 有何故有老死耶 緣何有老死 已盡 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 決定正向三菩提 丘 耶 諸比丘 爾時 我依正思惟 依慧悟得生 有 七有天 人往生 究竟苦邊 何等為聖道如實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33

34 - - - 佛史溯源 知見 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 如所說 是事有故 從部派佛教依據 十結 的部義說法 而建立起 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 如緣無明行 緣行識 緣 四沙門果 的聖果內容來看 如實知十二因緣 識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 緣六入處觸 緣觸受 緣受 五陰 集法與滅法 或 如實知四聖諦 第一轉 緣取有 緣有生 緣生老病死 憂悲惱 四 行 的 慧 解 脫 只 是 聖 果 初 階 的 須 陀 愛 緣愛取 苦 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 洹 或古老經法說的 有學 並不是已達漏盡 相應阿含 846 經 若比丘於五恐怖 怨 解脫的 阿羅漢 或 無學 對休息 三事決定不生疑惑 如實知見賢聖正道 如 實知 四聖諦 第 一轉 四行 的修 彼 聖 弟 子 能 自記 說 地 獄 畜 生 餓 鬼惡 趣 已 證 在佛陀教導的禪修次第中 只是修習具足 盡 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 決定正向三菩提 七 七 覺 分 當 中 的 念 覺 分 與 擇 法 覺 分 有天 人往生 究竟苦邊 何等為聖道如實知 念覺分 是 觀四念處集與滅 也就是即 見 謂八正道如實知見 是 觀十二 因緣集法 滅法 擇法覺分 相應阿含 845 經 若比丘於五恐怖 怨 對休息 三事決定不生疑惑 如實知見賢聖正道 彼 聖 弟 子 能 自記 說 地 獄 畜 生 餓 鬼惡 趣 已 盡 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 決定正向三菩提 七 是當已經如實知五陰因緣 緣生 正見緣生法 則無常 苦 而能 於緣生五陰 善擇 應當 依遠離 依離貪 依滅盡 向於捨 才是滅苦 的正道 所謂八正道 有天 人往生 究竟苦邊 何等名為聖道如實 此時 如 實知四 聖諦 第一轉 四行 的 知見 謂此苦聖諦如實知 此苦集聖諦 此苦滅 慧解脫 除了已修習 念覺分 與 擇法覺分 聖諦 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 是名聖道如實知 之外 七覺分的 精進覺分 喜覺分 猗覺 見 分 定覺分 捨覺分 都還未修習滿足 相應部 經 聖弟子 當止息五種怖 畏 怨讎 成就四種預流 以慧善觀聖理 善通達 時 若心欲者 則自得記別 而曰 見 相應阿含 855 經 相應部 預流相應 40 經 於我地獄滅 相應阿含 855 經 若於此五根一切時不成 盡 畜生滅盡 餓鬼趣滅盡 惡生 惡趣 墮處滅 就者 我說此等為凡夫數 若聖弟子不成就者 為 而得預流 墮法滅 決定 趣向等覺 以 放逸 非不放逸 若聖弟子 於佛不壞淨成就而 盡 何為慧善觀聖理 善通達之耶 謂 緣無明 生行 緣行生識 緣生生老死愁悲苦憂惱 如是 此為一切苦蘊之集起 又 無明無餘離滅 故行滅 生滅故老死愁悲苦憂惱滅 如是 此為一切苦蘊之滅 耶 精勤修習勝妙出離 饒益隨喜 彼不隨喜已歡喜不 生 歡喜不生已身不猗息 身不猗息已苦覺則生 苦覺生已心不得定 心不得定者 是聖弟子名為 放逸 於法 僧不壞淨 聖戒成就 亦如是說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依其理趣故 不上求 不於空閑林中 若露地坐 晝夜禪思 有何之理趣 有學之比丘住有學地 知 我為有學 諸比丘 此處有有學之比丘 對此為苦亦如實 相應部 經 難提 於此有聖弟子 於佛成就證淨 而曰 彼世尊為應供 正等覺 知 此為苦集亦如實知 此為苦滅亦如實知 此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 為順苦滅道亦如實知 諸比丘 有此理趣 依此理 師 佛 世尊 彼如是於佛滿足證淨 對更精進 趣故 而不為 於晝不遠離 於夜不宴默 彼如是住於放 34 Ⅰ 有學之比丘住有學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知 我為有學

35 - - - 佛史溯源 逸 則無勝喜 無勝喜則無歡喜 無歡喜則無輕 安 無輕安則住於苦 有苦則不得心定 不得心 定 則諸法不顯現 諸法不顯現 則入住放逸 數 等而住 相應阿含 855 經提到具足 信根 佛 法 僧已具足淨信 聖戒成就 的聖弟子 也就是已經 具足 慧根 如實知四聖諦第一轉 四行 的 有 這兩篇經說的對照 是 相應部 預流相應 學 未 能 精進 修 習 遠離 煩 惱 繫縛 未 修精 進 覺 40 經在 不得定 之後 多了 諸法不顯現 這 分 未能對遠離煩惱繫縛生歡喜 隨喜 未修喜覺 是 相應部 特 有的說法 在 得定 之後 多設 分 則還會對可意者生貪 不可意者生瞋 如是有 諸法顯現 的說法 指的是 得定 後才能 徹見 種種覺想相續 而不能得到身心離貪的輕安 未修猗 法 這也正是 最後得明 斷無明 的部派部義 覺分 若未能身心輕安 則有種種苦住 無法遠離 可知 得定 後才能 徹見法 最後得明 斷 喜 憂 樂 苦而得三昧正受 未修定覺分 如是 無明 的 義解 是 相應部 獨有 不是 相應阿 雖有慧根 信根 但是精進根 念根 定根等五根還 含 與 相應部 的共說 未修習具足 不能斷盡煩惱繫縛 解脫於苦 這也是 在 相應阿含 855 經中 可以看出這是 佛陀 對具足 四不壞淨 佛 法 僧已具足淨信 聖戒成 就 的聖弟子 作出的勸勉 教導 也就是針對具 足 信根 的聖弟子 在佛陀的教導中 要先具足 捨覺分 未能修習滿足 所以 佛陀說為放逸 見 相 應 阿 含 1170 經 相 應 部 六 處 相 應 206 經後分 相 應阿 含 1170 云何律 儀 多聞聖 弟 慧根 也就是 如實知四聖諦 才能攝導成就 子 若眼見色 於可念色不起欲想 不可念色不 信 根 相 應 阿 含 420,655 經 相 應 部 起恚想 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 見色過患 根相應 42 經 見 過 患已 能捨 離 耳 鼻 舌 身 意 亦 復 如 相應阿含 420 經 若於苦聖諦無疑者 則於佛無疑 於法 僧無疑 於集 滅 道聖諦 無疑者 則於佛無疑 於法 僧無疑 相應阿含 655 經 有五根 何等為五 謂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信根者 當知 是 四 不 壞 淨 精 進 根 者 當 知 是 四 正 斷 念 根 者 當知是四念處 定根者 當知是四禪 慧根 者 當知是四聖諦 此諸功德 一切皆是慧為其 首 以攝持故 是 是名律儀 相應部 六處相應 206 經 諸比丘 如 何為攝護耶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以眼見色 心 不傾於可愛之色 心不背於不可愛之色 令正念 現前 思慮無量而住 又彼如實知心解脫 慧解 脫 如 彼 所 起 之 惡 不 善 法 無 餘 滅 盡 以 耳 聞 聲 以鼻嗅香 以舌味味 以身觸觸 以意識法 心不傾於可愛之法 心不背離於不可 愛之法 令正念現前 思慮無量而住 又彼如實知 心 解 脫 慧 解 脫 相應部 經 如是於聖弟子 若聖 智尚未生 則無四根之等住 無四根之安住 諸 比 丘 於 聖 弟 子 若 聖 智 已 生 則 有 四 根 之 等 住 有四根之安住 以何為四根耶 信根 精進 根 念根 定根是 諸比丘 聖弟子若有慧 則 如 彼 所 起 之 護 不 善法 無餘滅 盡 比丘與此同理 無論任何人 其身增修 復修正念 彼眼亦不為可意之色所引去 不背離 於 不 可 意 之 色 彼 耳 鼻 舌 身 意 不為可意之法所引去 不背於不可意之法 諸比丘 攝護即如是 隨信等而住 隨精進等而住 隨念等而住 隨定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35

36 - - - 佛史溯源 如是可知 已經 如實知四聖諦 第一轉 四 我面前記說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 行 的聖弟子 也就是已經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 知不受後有 我即問彼尊者 法 滅法 與 八正道 的聖弟子 在七覺分的修習 乃至身作證 中 只有具足 念覺分 與 擇法覺分 但是 精 不也 須深 我即問言 進覺分 喜覺分 猗覺分 定覺分 違 捨覺分 都還未修習滿足 這是具足慧根 信 得慧解脫 作此說已 各從座起而去 我今問 根 但是精進根 念根 定根還未修習具足 世尊 云何彼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不得正受 因此 如實知十二因緣集法與滅法 八正 不起諸漏 言不入正受 得離欲惡不善法 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言 所說不同 前後相 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彼答我言 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相應部 經 須尸摩 道 或 如實知四聖諦 第一轉 四行 的 慧 我對尊 解脫 當然尚未具足四禪定 或五神通 這應當 者等此略說之義不能詳知 如尊者等之所說 我對 是 須深經 中 受到須深質疑的比丘 說明自己只 尊者等所略說之義 欲 詳 知 為 宜 是 慧解脫 的原因 答 汝無論對其知 或不知 在古老經法中 慧解脫 的聖者 未具足四禪 定或五神通 是合實如法的說法 然而 未具足四禪 定或五神通的 慧解脫 卻又作出 心解脫 才能 友 須尸摩 彼諸比丘 我等 為慧解脫者 爾時 尊者須尸摩由座起 來 詣 世 尊 處 將與 彼 等 諸比 丘 之 論 議悉 告 世 尊 夠自證的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 前文提到 根據 相應阿含 與 相應部 的古 受後有 當然是不當 不實 不如法的說法 所 老共說 親身作證 自知不受後有 是 斷貪欲 以 本經的經文中 提到該以丘的言論 既有自證 得心解脫 而斷貪 解脫的聖者 必是修習具足七 不受後有 的說法 又有自說是未具足四禪定或五 覺 分 五 根 一 定 是 依 聖 慧 而 成 就 具 足 正 神通的 慧解脫 這是自相矛盾的經文傳誦 定 雖然 慧解脫 是 如實知四聖諦 第一轉 須深經 中 表明自身修證內涵的 自知不受 後有 與 慧解脫 實是兩種不同修證層次的經 句 到底那一說法 才是真實無偽的原說呢 四行 已具足慧根 信根 但是精進根 念根 定根等還未修習具足 從七覺分的修習次第來看 是 已經修習具足 念覺分 與 擇法覺分 但是 精 進覺分 喜覺分 猗覺分 定覺分 須深經 中佛陀的解說 捨覺分 都還未修習滿足 因此 慧解脫 的 佛陀為須深解說修證的次第 聖者 不具足四禪定 或五神通 是當然無誤 但絕 1. 須深提問 當 外 道 附 佛 的 須 深 對 自 說 是 自 知不 受 後 有 卻是未具足四禪定 或五神通 而解說是 慧解脫 的說法 感到相當的不解後 只好親自直 接向 佛陀請法釋疑 見 相應阿含 347 經 相 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 相應阿含 347 經 世尊 彼眾多比丘 於 36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不會是修習具足七覺分 五根 成就離貪 離諸繫 縛 具足正定 成就 心解脫 得親身作證 自 知不受後有 的漏盡 解脫者 因此 須深經 的前段經文 將兩種不同修習 次第與修證成就的說法混為一談 形成自相對立 矛 盾的經說傳誦 一 親身作證 自知不受後有 應 當是 心解脫 的說法 二 如實知四聖諦 第 一轉 四行 不具足四禪定 或五神通 的 慧

37 - - - 佛史溯源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 法界 彼如來自所覺 解脫 知 成等正覺 2. 佛說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乃至心 善解脫 有行 為人演說 開示 顯發 謂緣無明 乃至緣生有老死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我為汝等說緣 佛陀針對須深的疑惑 也就是 不得禪定 卻 又自說已得 自知不受後有 的 慧解脫 兩者互 為矛盾的問題 作出何等回應 見 相應阿含 347 經 相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 起 及 緣 生 之 法 汝 等 諦 聽 當 善 思 念 我 則 為 說 諸比丘 生 諸比丘 比丘 緣生而有老死 諸比丘 緣有而有 緣取而有有 諸比丘 緣愛而有取 諸 緣受而有愛 諸比丘 緣觸而有受 諸比丘 彼先知 緣六處而有觸 諸比丘 緣名色而有六處 諸比丘 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獨一靜處 專精 緣識而有名色 諸比丘 緣行而有識 諸比丘 思惟 不放逸住 離於我見 不起諸漏 心善解 明而有行 如來出世 或不出世 此事之決定 法 脫 須深白佛 我今不知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定性 法已確立 即相依性 如來證知此 已證知 彼諸善男子 而予以教示宣佈 相應阿含 347 經 佛告須深 我見 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不起諸漏 知不知 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 離於 不問汝 且自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獨 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離於我見 心善解 脫 涅槃智為後 須尸摩 之義 不得詳知 大德 我對世尊略說 大德 如世尊之所說 欲詳知為宜 佛說 知或不知 詳說 開顯 分別以明示 何謂 法住 佛陀說的是 此有時即彼有 此 生時即彼生 的 十二因緣集法 這個定義是 相 應阿含 與 相應部 的共說 應當無有異議 兩經 不同的意見 是 相應部 在 緣生 的解釋上 採 相應部 經 須尸摩 法住智為前 說義 緣無 法住智為前 我對世尊略 須尸摩 汝無論 涅槃智為後 3. 何謂法住 取 相依性 的說法 這是分別說部的特義 在 相 應阿含 無有這種見解及說法 關於 緣生 的解 釋 採用 相依性 的解說問題 在後續 十二因 緣 的探究上 再作深入的引證 說明 4. 何謂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佛陀在禪觀次第的教導上 應當是先如實知 集 佛陀對於須深的疑問 開宗明義的回答 先知 法 而後明白有 滅法 這是說要先如實知 此 法住 後知涅槃 在 相應部 則說是 法住智為 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接著才能明白 此無故彼 前 涅槃智為後 甚麼是 法住 根據 佛陀的 無 此滅故彼滅 這正是 佛陀初轉四聖諦三轉 教導 法住 是指 十二因緣的集法 也就是 十二行法輪時 憍陳如聞法 見法後 說 有集法 世間集 五陰集 見 相應阿含 296 經 者 悉 皆 有 滅 法 見 相 應 部 諦 相 應 11 相應部 因緣相應 20 經 經 相應阿含 296 經 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苦聖諦者 即 法 云何為因緣法 謂此有故彼有 謂緣無明行 是此 謂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愁悲憂惱 緣行識 乃至 緣生有老死 如是如是純大苦 苦 遇 怨 憎 者 苦 與 所 愛 者 別 離 苦 所 求 不 得 聚集 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 行 若佛出世 苦 略說為五取蘊苦 諸比丘 苦 集諦者 即是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37

38 - - - 佛史溯源 此 謂 後有起 喜貪俱行 隨處歡喜之渴愛 滅 謂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 謂 欲愛 有愛 無有愛是 諸比丘 苦滅聖諦 滅 尊者阿難說是法時 闡陀比丘 遠塵 離垢 者 即是此 謂 於此渴愛無餘 離滅 棄捨 得法眼淨 定棄 解脫而無執著 諸比丘 順苦滅道聖諦者 即是此 所謂八支聖道是 謂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是 我於此四聖諦 如是三轉 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 已達悉皆清淨故 諸比丘!我於天 魔 梵世 沙 門 婆羅門 人 天眾生中 稱之為無上正等覺之 現等覺 又 我智生與見 我心解脫不動 此為 我最後之生 再不受後有 世尊如是說示已 五比丘歡喜 信受於世尊之所說 又說示此教時 具 壽憍陳如生遠塵離垢之法眼 有集法者 悉皆 相應部 經 友闡陀 我親自聞於世 親自教導於迦旃延比丘 謂 迦旃延 若 尊 以正慧如實觀世間之集者 於世間不生無見 迦旃 若以正慧如實觀世間之滅者 於世間不生有 延 見 一切是有者 此是一邊 是一邊 迦旃延 一切是無者 此 如來離此二邊 依中而說法 謂 緣無明而有行 緣行而有識 乃至 如是 而有此一切苦蘊之集 然而 無餘離滅無明 則 行滅 乃至 如是而有此一切苦蘊之滅 我亦 聞具壽阿難之說法 而現觀於法 有此滅法 先知法住 是先知 老病死如何生起 後知涅 先知法住 十二因緣集法 後知涅槃 是 指先如實知 老病死如何生起 得正知見 老病死 是緣生法 依據因緣 緣生的智見 得以斷除 老 病死是堅固不可壞 的妄見 所謂 老病死是緣生 法 緣生則無常 苦 非我我所 基於 老病死如 槃 是後知 老病死如何滅盡 這也是 先知老死 集法 後知老死有滅法 或說 先知五陰集法 後 知五陰有滅法 也正是 先知十二因緣集法 後知 十 二 因 緣 滅 法 見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21 經 何生起 的如實知見 正知老病死不是堅固不可壞 並且再進一步的確立 老病死如何滅盡 所謂 老死乃有因 依其因滅 於其因盡 則知有老死 盡 這正是 此生故彼生 此滅故彼滅 先如實 知 無明緣行 行緣識 生緣老病死苦 而後得 正知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生滅則老病死 苦滅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正是 先知十二 因緣集法 後知十二因緣滅法 見 相應阿含 262 經 相應部 蘊相應 89 經 相應阿含 262 經 爾時 阿難語闡陀言 我親從佛聞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 則不生世間 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 則不生世間有見 迦旃 延 如 來 離 於 二邊 說 於 中道 所 謂 此有 故 彼 有 此 生 故 彼 生 謂 緣 無 明 有 行 乃 至 生 老 病 相應部 經 色如是如是 色之集 如是如是 色之滅如是如是 受如是如是 想 如 是 如 是 行 如 是 如 是 識 如 是 如 是 此有時即彼有 此生時即彼生 此無時 即彼無 此滅時即彼滅 即緣無明有行 緣行有 識 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依無明之無餘 依 離貪滅乃行滅 依行滅乃識滅 如是此為全苦 蘊之滅 因此 如實知見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只是 見法 得法眼的 有學 聖弟子 還不是漏盡 解脫 見前 p.33~34 引據 相應阿含 經 相應 部 預流相應 28 經 5. 知有涅槃 不是體驗解脫或涅槃 死 憂 悲 惱 苦 集 所 謂 此 無 故 彼 無 此 滅 故 彼 此外 許多學法者誤以為 後知涅槃 的 知涅 38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39 - - - 佛史溯源 槃 是已經體驗到解脫 或是已知達到涅槃了 這 集 從何而生 一解釋 在佛教界是相當普遍的錯解 正見 十二因 生之所受觸者 於無聞之凡夫 生渴愛 依此而生 緣滅法 或 五陰滅法 是正見 老病死如何滅 行 雖不見色是我 卻 見我有色 諸比丘 彼 盡 五陰如何滅盡 絕對不是 見到五陰已滅 以見為行 雖不見色是我 盡的涅槃 見 相應部 蘊相應 21 經 相 從何而現耶 若於無明觸所 亦不見我有色 卻見 我 中 有 色 諸 比 丘 彼 以 見 為 行 不 見 色 是 我 不 見 我有 色 應阿含 260 經 諸比丘 亦不 見我 中 有 色 卻 見色 中 有 我 諸比丘 彼以見為行 雖不見色是我 亦 相應部 經 大德 曾說於滅 滅 如何法之滅故而說滅耶 阿難 色是緣起所 大德 生 無 常 有 為 為 盡 法 壞 法 離 法 滅 法 者 彼之滅故說是滅 受 想 行 識 為滅耶 誰有此滅 阿難言 本行所作 本所思願 行是我 見我有行 見我中有行 見行中有我 見 識 是 我 見 我 有 識 見 我 中 有 色 見 識 中 有 本所思願 從何而現耶 諸比丘 若於無明觸所 生之所受觸者 於無聞之凡夫 生渴愛 依此而生 是無常 滅法 彼法 行 是無常 滅法 彼法滅故 是 名為滅 如是受 想 行 識 是 是 無 常 滅 法 集 從何而生 舍利弗 五受陰是 滅故 是名為滅 云何為五 所謂色受陰是 本行 思願 見我有受 見我中有受 見受中有我 見想 我 諸比丘 彼以見為行 此行以何為因 以何為 相應阿含 260 經 阿難 所謂滅者 云何 所作 不見我有色 我中有色 色中有我 但 見受是我 本行所作 本所 彼法滅故 是名為 本行所作 接續後頭 本所思願 的經句 即 有著 自我 心 所作 的思惟 大大的不同於 五 陰緣生 的正統說法 本行所作 應當也是求那跋 陀羅的自用語 原經句應當是 五陰是緣生法 同 滅 於 相應部 蘊相應 21 經的經句傳誦才對 相應阿含 260 經多了 相應部 所無有的 本所思願 的經句 這是 心緣起 的經義 不是 原經舊有的思想 應當是出自 相應阿含 的翻譯 者 宗仰 唯心 思想的求那跋陀羅 自己意見的增 附 此外 相應阿含 260 經 說到五陰如何生 起 用 本行所作 來表達 行 在 相應阿含 與 相應部 的 原義是 見我 見 相應阿含 相 應 部 蘊 相應 21 經 及 相 應 阿含 260 經 提 到 五 陰 既 是 緣 生 法 同 時 也 是 滅 法 而 五 陰 滅 已 才 說 是 滅 如 此 可 知 緣 生 法 也 即 是 滅 法 而 滅 法 不 同 於 滅 甚麼意思 五陰是生法 也是滅法 這是指出 凡是因緣 生之法 即是因緣滅則滅之法 譬如 魚 既是 57 經 相應部 蘊相應 81 經 賴水而活的魚 生法 也即是離水會死的魚 滅 相應阿含 57 經 愚癡無聞凡夫 於色 受 想 行 識 見 是 我 若 見 我 者 是 名 為 行 見 我 者 即 是 行 彼 行 何 因 何 集 何 生 何轉 無明觸生愛 緣愛起彼行 法 當說明 魚 是 滅法 離水會死的魚 時 不是指 魚 是 滅 已經死了 當說五陰 是 滅法 是說 五陰是因緣滅則滅 也就是說 五 陰 如 何 滅 盡 不 是 說 五 陰 已 滅 盡 的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於此處有無聞 滅 解脫 是指已經斷愚癡 無明斷 斷 凡夫 不見聖人 不知聖人之法 不順聖人之法 貪欲 斷瞋恚 涅槃 必須是五陰已經滅盡 不 見 善 知識 乃 至 不 隨善 知 識之 法 以見 色 為 才能說是 滅 也就是涅槃 我 諸比丘 彼以見為行 此行以何為因 以何為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39

40 - - - 佛史溯源 汝 見緣有而有生 德 誠 然 佛 說 須 尸 摩 先知老死是因緣生法 如何生起 而後得知老死 耶 須 尸 摩 大 德 誠 然 佛 說 是因緣滅則滅法 如何滅盡 也就是 先知集 須尸摩 法 後知滅法 所以 後知涅槃 是指 知老死 而有觸 緣名色而有六處 緣識而有名色 緣行 因此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的原義 是說 五陰 如何滅 知老死 五陰 是因緣滅則滅 法 是 知道有 老死 五陰 滅盡的 涅槃 不是 體驗老死 五陰 已經滅盡的涅槃 如是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是得法眼的 慧解脫 既 不具足四禪 五神通 也尚未身證 不受後有 更 不是已經 體驗老死已滅盡的涅槃 這在佛陀為須 深解說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時 即可證明確實是 如此 見 相應阿含 347 經 相應部 因緣相 應 70 經 深 令我得知法住智 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 有生故有老死 不離生有老死耶 答曰 而 有 識 緣無 明 而 有行 耶 須 尸 摩 德 大 須尸摩 汝 見緣生滅而有老 誠然 佛說 死 滅 耶 須尸 摩 大 德 誠 然 佛 須尸摩 汝 見緣取之滅 而有有滅 緣愛之 說 滅 而 有 取 滅 緣 受 之 滅 而 有 愛 滅 緣 觸 之 滅 而有受滅 緣六處之滅 而有觸滅 緣名色 之滅 而有六處滅 緣識之滅 而有名色滅 緣 行之滅 而有識滅 緣無明之滅 而有行滅耶 須尸摩 大德 誠然 須尸摩 汝亦如 是知 如是見 享受種 種之神 通耶 須尸 相應阿含 347 經 須深白佛 唯願世尊 為我說法 汝 見緣受而有愛 緣觸而有受 緣六處 須深 如是 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 不離生有老 死 佛 告 須 深 如 是 生 有 摩 大 德 並 無 此 事 佛 說 須 尸 摩 汝亦 如是知 如是見 對超色 無色之寂靜解 脫 以身觸而住耶 須尸摩 此 事 也 佛 說 須 尸 摩 說 與此等之法者 須尸摩 大德 並無 今此 未 能 到 達 此 記 我等實行於此 取 愛 受 觸 六 入 處 名色 識 行 無明 有無 明故有行 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 是 6.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的修證層次 如 在古老經說中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的修 世尊 有無明故有行 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 證 也即是如實知見 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 後 告須深 無生故無老死 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 如是 世尊 無生故無老死 不離 生滅而老死滅 佛告須深 如是 乃至無 無明故無行 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 如是 世尊 無無明故無行 不離無明滅而行 應當已經是如實知 因緣法 緣生法 斷除常見 我見 正知緣生法則無常 苦 非我的 有學 聖弟 子 見 相應阿含 296,846-2 經 相應部 因 緣相應 20 經 預流相應 28 經 滅 佛告須深 作如是知 如是見者 為有離 相應阿含 296 經 多聞聖弟子 於此因 欲惡不善法 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 緣 法 緣 生 法 正 智 善 見 若 沙 門 婆 羅 佛 不 也 世 尊 佛 告 須 深 是 名先 知 法 門 起 凡俗 見 所繫 謂 說 我 見 所繫 說 眾 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獨一靜處 專精思 生 見 所 繫 說 壽 命 見 所 繫 忌 諱 吉 慶 惟 不 放 逸 住 離 於 我 見 不 起 諸 漏 心 善 解 見 所繫 爾時悉斷 悉知 斷其根本 如截多 脫 羅樹頭 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是名多聞聖弟子 於 相應部 經 佛說 須尸摩 汝無 因緣法 緣生法 如實正知 善見 善覺 善修 善 入 論知或不知 法住智為前 涅槃智為後 須尸 摩 汝見 緣 生 而 有 老 死 耶 須 尸 摩 40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大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何為緣生之法

41 - - - 佛史溯源 耶 諸 比 丘! 老死 是緣 生 無 常 有 為 滅 盡 之 修習五根未滿足 未達漏盡 解脫的聖弟子 是為放 法 敗 壞 之 法 離 貪 之 法 滅 法 生 有 逸 彼有學聖弟子應當再精進的修習勝妙出離 成就 取 愛 取 受 觸 六 入 處 名 正定 通達解脫 見 相應阿含 855 經 相應 色 識 行 無 明 是 緣 生 無 常 有 為 部 預流相應 40 經 滅 盡 之 法 敗 壞 之 法 離 貪 之 法 滅 法 諸 比 丘 此等謂之緣生法 諸比丘 聖弟子對此緣起及 相應阿含 855 經 若於此五根一切時不成 緣生之法 以正慧如實善見故 彼憶起宿世 即 我 就者 我說此等為凡夫數 若聖弟子不成就者 為 於過去世有耶 我於過去世無耶 馳思未來 放逸 非不放逸 若聖弟子 於佛不壞淨成就而 即 我於未來世有耶 於未來世無耶 於今之現 不上求 不於空閑林中 若露地坐 晝夜禪思 世就已有惑 即 有我耶 無我耶 不知其理 精勤修習勝妙出離 心不得定者 是聖弟子名 所以者何 為 放 逸 於 法 僧 不 壞 淨 聖 戒 成 就 亦 如 是 之法 諸比丘 聖弟子如實對此緣起及此等緣生 說 以正慧善見故 相應阿含 經 若比丘 於五恐怖 相應部 經 難提 於此有聖弟子 怨對休息 三事決定不生 疑惑 如實知見賢聖正 於佛成就證淨 對更精進而不為 彼如是住 道 彼聖弟子能自記說 地獄 畜生 餓鬼惡趣 於放逸 則無勝喜 無勝喜則無歡喜 無歡喜則 已盡 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 決定正向三菩提 無輕安 無輕安則住於苦 有苦則不得心定 不 七有天 人往生 究竟苦邊 何等為聖道如實 得心定 則諸法不顯現 諸法不顯現 則入住 知見 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 如所說 是事有故 放逸數 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 如緣無明行 緣行識 識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 緣六入處觸 緣觸受 愛 緣愛取 緣取有 苦 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 緣 緣受 緣有生 緣生老病死 憂悲惱 7. 正確 完整的修證次第 因此 在修習的次第上 凡夫起修應當是先如實 見集法 斷常見 斷我見 而後正知有滅法 得正見 相應部 經 聖弟子 當止息五種怖 畏 怨讎 成就四種預流 以慧善觀聖理 善通達 時 若心欲者 則自得記別 而曰 於我地獄滅 盡 畜生滅盡 餓鬼趣滅盡 惡生 惡趣 墮處滅 盡 而得預流 墮法滅 決定 趣向等覺 以 何為慧善觀聖理 善通達之耶 謂 緣無明 生行 緣行生識 緣生生老死愁悲苦憂惱 如是 此為一切苦蘊之集起 又 無明無餘離滅 故行滅 生滅故老死愁悲苦憂惱滅 如是 此為一切苦蘊之滅 離貪滅苦的八正道 具足慧根 信根 接著 聖弟子 再不放逸的精進禪思 不離 十二因緣集法與滅法 也說是四念處集 滅法 的 正念 不失 依 遠離 依無欲 依滅 向於捨 的 正見 正智 在六入處攝導修習離貪的 出世間八正道 這正是 佛陀教導的 正念 正智住 能夠 於六入處住正 律儀 是 佛陀教導聖弟子修習的 賢聖法律無上 修 根 見 相 應 阿 含 609,622, 282,1170 經 相 應 部 念 處 相 應 2 經 中 部 152 根修習經 凡是如實知見 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 的 有 學 聖弟子 雖已經斷除常見 我見 已於佛 法 僧成就淨信 聖戒成就 具足慧根 信根 但是還未 精進出離貪愛繫縛 成就正定 解脫於苦 佛陀說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我說四念處之 集起與滅壞 以何為身之集起耶 依食集起 而 身集起 依食滅壞 而身滅壞 依觸集起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41

42 - - - 佛史溯源 而受集起 依觸滅壞 而受滅壞 依名色集 意色 欲修如來厭離 正念 正智 眼 色緣 生 起 而心集起 依名色滅壞 而心滅壞 依 眼識 不可意 欲修如來不厭離 正念 正智 作 意 集 起 而 法 集 起 依 作 意 滅 壞 而 法 滅 眼 色 緣 壞 離 不厭離 正念 正智 眼 色緣 生眼識 不 相應阿含 609 經 我今當說四念處集 四 念 處 沒 諦 聽 善 思 何等 為四 念處 集 四念 處 沒 食集則身集 食滅則身沒 如是隨集法觀身 住 隨滅法觀身住 隨集 滅法觀身住 則無所依 住 於諸世間永無所取 如是觸集則受集 觸滅 則 受 沒 名 色 集 則 心 集 名 色 滅 則 心 沒 憶念集則法集 憶念滅則法沒 隨集法 可意 可意 欲修如來不厭離 厭離 正念 正 智 眼 色 緣 生 眼 識 可 意 不 可 意 可 不 可 意 欲修如來厭 不厭俱離 捨心住 正念 正 智 如是阿難 若有於此五句 心善調伏 善關閉 善守護 善攝持 善修習 是則於眼 色無上修根 耳 鼻 舌 身 意 法 亦如是 說 阿難 所依住 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是名四念處集 四念 阿難 處沒 難 正念 正智 云何名比丘正智 若比丘去來威 儀 常隨正智 迴顧 視瞻 屈伸 俯仰 執持衣 缽 行住坐臥 眠覺 語默 皆隨正智住 是 然 如何於聖律 為無上之根修習 於 此 阿 於比丘以眼見色已 可意生 不可意生 可意 不可意生 彼如是證知 於我如是之可意生 不可意生 可意不可意生 而此是有為 粗 緣 已生也 此為寂靜 此為勝妙者 即捨此 於 彼 已生之可意 已生之不可意 已生之可意不可意 名 正智 云何正念 若比丘內身身觀念住 精勤方 便 正智 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 如是受 心 法法觀念住 精勤方便 正智 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 是名比丘正念 是故汝等勤攝其 心 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中部 根修習經 世尊乃如是曰 觀法住 隨滅法觀法住 隨集 滅法觀法住 則無 相應阿含 622 汝等比丘 勤攝心住 生 眼 識 可 意 不 可 意 欲 修 如 來 厭 滅者 捨乃住立 阿難 眼 閉眼已而開眼 譬如有眼之士夫開眼已而閉 恰如是 阿難 對任何人 於如 是速 於如是急 於如是容易 已生之可意 已生 之不可意 已生之可意不可意滅 捨乃住立 阿 難 以如是於聖者之律 關於眼所識之諸色 謂 正智 正念 無 上 之 根 修 習 耳 鼻 舌 相應部 念處相應 47.2 經 諸比丘 身 意 云何為比丘之正念耶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於 身 觀 身 熱 誠 正 知 正 念 調 伏 世 間 貪 憂 而 如是對 可意 厭離不生貪 對 不可意 不厭 住 於 受 於 身 於 法 觀 法 熱 誠 正 知 離 不生瞋怨 對 可 不可意 離厭 不厭 能夠 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而住 諸比丘 如是為比丘 捨念 不繫著 這是 賢聖律儀 的修習 也就是 之正念 諸比丘 云何為比丘之正知耶 諸比丘 離欲解脫戒 的修習了 於此有比丘 進退以正知而作 觀察以正知而作 屈 伸以正知而作 持僧伽梨 缽衣以正知而作 飲食嚐 味以正知而作 大小便以正知而作 行住坐臥眠醒語 默以正知而作 諸比丘 如是為比丘之正知 諸比 丘 比丘應以正念 正知而住 此即我為汝等之教 誡 離欲 不是偏修厭離 除了修厭離 對可意 不 可意的貪欲止息 正是對厭離 不厭離的止息 如是 對可意境的貪欲止息 即對可意境不生繫縛 如對不 可意境的貪欲止息 即能遠離欲求不滿而起的瞋怨 厭離 所以對不可意境不生厭離 貪欲 瞋怨的捨 斷 都是因為離貪才能 捨 所以厭離 不厭離也 相應阿含 282 緣眼 色 生眼識 見可 42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43 - - - 佛史溯源 須尸摩 多聞之聖弟子 於色如 都 能 捨 了 見 相 應 阿 含 1170 經 相 應 部 識 佛說 六處相應 206 經後分 是 見 而 厭 離 於 受 於 想 於 諸 行 於 識 亦 厭 相 應阿 含 1170 云 何律 儀 多聞聖 弟 子 若眼見色 於可念色不起欲想 不可念色不 起恚想 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 見色過患 見 過 患已 能捨 離 耳 鼻 舌 身 意 亦 復 如 是 是名律儀 離 生 厭 離 離 貪 予 解 脫 於 解 脫 生 解 脫 之 智 知 生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應 作 已 作 更 不 再 生 相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 說出依據 先 知法住 集法 後知涅槃 有滅法 也就是如 如 實知五陰是緣生法 滅法 才能夠捨斷五陰是 常 何為攝護耶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以眼見色 心 樂 我 淨 的妄見 再進一步的離貪 解脫 具解 不傾於可愛之色 心不背於不可愛之色 令正念 脫知見 知生已盡 梵行已立 應作已作 更不再 現前 思慮無量而住 又彼如實知心解脫 慧解 生 這在 相應部 蘊相應 102 經 也說出這 脫 如 彼 所 起 之 惡 不 善 法 無 餘 滅 盡 以 耳 聞 一次第 相應部 六處相應 206 經 諸比丘 聲 以鼻嗅香 以舌味味 以身觸觸 以意識法 心不傾於可愛之法 心不背離於不可 愛之法 令正念現前 思慮無量而住 又彼如實知 心 解 脫 慧 解 脫 如 彼 所 起 之 護 不 善法 無餘滅 盡 比丘與此同理 無論任何人 其身增修 復修正念 彼眼亦不為可意之色所引去 不背離 於 不 可 意 之 色 彼 耳 鼻 舌 身 意 不為可意之法所引去 不背於不可意之法 諸比丘 攝護即如是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如何修習無 常想 此是色 此是色之集 此是色之滅 此 是 受 想 行 識 之 集 此 是 識 之 滅 諸 比 丘 如 是 修 習 無 常 想 如 是 多 習 者 永盡一切欲貪 8. 相應阿含 須深經 經句次第的 還原 因此 目前在 須深經 中 佛陀教示須深的 因此 正念 正智得於可意不生欲想 正念 正 經句 智得於不可意不生恚想 不於欲想 恚想生諸覺想相 續而有苦住 離貪 斷縛 斷苦而得成就三昧正受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獨一靜 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離於我見 不起諸漏 心 具足五根 成就捨 斷 漏盡 解脫 善解脫 這個古老的修證次第 在 相應部 因緣相 證諸其他經法的共說傳誦 這一段經句在修學 應 70 經中 也是如實的說了出來 相應部 經 佛說 須尸摩 汝無 論知或不知 法住智為前 涅槃智為後 須尸摩 汝云何思惟 色為常耶 或為無常耶 須尸 摩 大德 是無常 佛說 苦 耶 或 是 樂 耶 須 尸 摩 又 無常者是 大 德 次第的說明上 離於我見 的位置 應當是原經 文在後世發生過些許的更動 才會呈現出現今文句 的排次 現今 離於我見 的經句 被安排在 不放逸 是 住 之後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 之前 這種排列 苦 佛說 又 無常苦 變易之法得認 此是 的方式 應當是出自說一切有部的初期 強調 最後 我 所 此是 我 此 是我 之我 耶 須 尸摩 斷慢 的改寫方式 說一切有部初期是將古老傳誦的 大德 最後斷貪愛 改變為 最後斷我慢 一直到說 並無此事 佛說 受 想 行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43

44 - - - 佛史溯源 一 切 有 部 後 期 才 徹 底 的 改 為 最 後 斷 癡 無 的攝導而具足離貪的 正定 也無有 五神通 明 本經 離於我見 的經句 安排在 不放逸 更未親身證知 不受後有 的解脫 了解此事的須 住 之後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 之前 正是 相 深 對於 佛陀的反問 回答 不也 應阿含 270 經 聖弟子住無我想 心離我慢 順得 涅槃 的思惟體現 見 相應阿含 270 經 相應阿含 270 經 若比丘於室露地 若林 樹間 善 正思惟 佛陀教示 十二因緣的集法 滅 法 與正覺 離貪 解脫的修證次第 須深原本的猜 疑已經去除 不再有疑 不僅在 佛陀座下見法 得 受 想 行 識無 法眼淨 並且對盜法之事 自行懺罪 悔過 接著 如是思惟 斷一切欲愛 色愛 無色愛 掉 佛陀告誡盜法的罪過 並肯定懺悔的作為 並讚許自 慢 無明 所以者何 無常想者 能建立無我想 知悔過者 未來當能 律儀成就 也就是成就 賢 聖弟子住無我想 心離我慢 順得涅槃 聖 律 儀 解脫 見 相 應阿 含 347 經 相 應 常 觀察 色無常 此時 經由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是如實見 五陰集法 部 因緣相應 70 經 相應阿含 347 經 須深白佛 滅法 已如實見 五陰集法 滅法 則能正知五 陰緣生 緣生則無常 苦 非我 因此 相應阿 為我說法 含 347 經 在 不放 逸住 之後 說 到 離於 我 深 見 再說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 正是 無常想 佛告須深 者 能建立無我想 聖弟子住無我想 心離我慢 順 故無行 佛告須深 得涅槃 的部派義解 也就是說一切有部初期改說 為有離欲惡不善法 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 最後斷我慢 的部派作法 白佛 原來正確的次第 離於我見 的經句 應當是 在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之後 原經句應當如下 令我得知法住智 唯願世尊 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 有生故有老死 如是生 無明 無生故無老死 如是 乃至無無明 作如是知 如是見者 不也 世尊 佛告須深 是名先知法 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離於我見 獨 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不起諸漏 心善 解脫 佛說此經已 尊者須深遠塵 離垢 得法 先知法住 後 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離 於我見 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不 起諸漏 心善解脫 如此一來 相應阿含 347 經佛陀為須深解說 眼 淨 爾 時 須 深見 法 得 法 覺 法 度 疑 不 由他信 不由他度 於正法中心得無畏 稽首佛足 白佛言 世尊 我今悔過 盜密出家 是故悔過 佛告須深 須深 我於正法中 凡人有罪 修證次第的原說 正是同於 相應部 因緣相應 自見 自知而悔過者 於當來世律儀成就 功德 70 經的說法 增長 終不退減 9. 須深聞法 見法 悔過 相應部 經 佛說 須尸摩 汝無 論知或不知 法住智為前 涅槃智為後 須尸 當原本是前來盜法假意出家的須深 聽了 十二 因緣的集法 滅法 還有正覺 離貪 解脫的修證 次第後 佛陀反問須深 汝 作如是知 如是 見者 為有離欲惡不善法 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此時的須深 雖已經聞法 知法 卻尚未達到由智慧 44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摩 汝見緣生而有老死 汝見緣有而有生 緣行 而有識 緣無明而有行 誠 然 佛 說 須 尸 摩 須尸摩 大德 汝見緣生 滅而有老死 滅 緣行之滅 而有識滅 滅 須尸摩 大德 緣無明之滅 而有行 誠然 佛說 須

45 - - - 佛史溯源 尸摩 汝 亦 如 是 知 如 是 見 享 受 種 種 之 神 通 耶 須尸摩 佛說 大德 並無此事 須尸摩 汝亦如是知 如是見 對超色 無色之寂靜解脫 以身觸而住耶 大德 並無此事也 佛說 能到達此記說 大小便以正知而作 行住坐臥眠醒語 默以正知而作 諸比丘 如是為比丘之正知 諸比 丘 比丘應以正念 正知而住 此即我為汝等之教 誡 須尸摩 須尸摩 今此未 與此等之法者 須尸摩 我等實行於 此 須尸摩 彼人為此雖受苦 憂 但於如是 善說之法 律 味以正知而作 為法之盜人出家者 對此將受過苦之 報與劇報 乃至墮地獄 於聖律 對見罪為罪 如法悔過者 增長功德 於未來入於律儀 相應阿含 609 經 我今當說四念處集 念 處 沒 諦 聽 善 思 何等 為四 念處 集 四 四念 處 沒 食集則身集 食滅則身沒 如是隨集法觀身 住 隨滅法觀身住 隨集 滅法觀身住 則無所 依住 於諸世間永無所取 如是觸集則受集 觸滅 則受沒 如是隨集法觀受住 隨滅法觀受住 隨 佛 陀 讚 許 須 深 自 知 悔 過 未 來 當 能 律 儀 成 集 滅法觀受住 則無所 依住 於諸世間都無所 就 這正是指已經清楚了知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取 名色集則心集 名色滅則心沒 隨集法觀心 即是四念處集法 滅法 的須深 接著是依著正 住 隨滅法觀心住 隨集 滅法觀心住 則無所依 念 正智 修習 六觸入處離貪 成就 賢聖律 住 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憶念集則法集 憶念滅 儀 解脫 見 相應阿含 622, 609,282 經 相 則法沒 隨集法觀法住 隨滅法觀法住 隨集 滅 應部 念處相應 2 經 中部 152 根修 法觀法住 則無所依住 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是名 習經 四念處集 相應阿含 622 汝等比丘 四念處沒 相應阿含 282 緣眼 色 勤攝心住 生眼識 見可 正念 正智 云何名比丘正智 若比丘去來威 意色 欲修如來厭離 正念 正智 眼 色緣 儀 生眼識 不可意 欲修如來不厭離 正念 正智 常隨正智 迴顧 視瞻 屈伸 俯仰 執持衣 缽 行住坐臥 眠覺 語默 皆隨正智住 是 眼 色 緣 名 正智 云何正念 若比丘內身身觀念住 精勤方 便 正智 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 如是受 心 法法觀念住 精勤方便 正智 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 是名比丘正念 是故汝等勤攝其 心 正智 正念 相應部 念處相應 47.2 經 諸比丘 云何為比丘之正念耶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於 生 眼 識 可 意 不 可 意 欲 修 如 來 厭 離 不厭離 正念 正智 眼 色緣 生眼識 不 可意 可意 欲修如來不厭離 厭離 正念 正 智 眼 色 緣 生 眼 識 可 意 不 可 意 可 不 可 意 欲修如來厭 不厭俱離 捨心住 正念 正 智 如是阿難 若有於此五句 心善調伏 善關閉 善守護 善攝持 善修習 是則於眼 色無上修根 耳 鼻 舌 身 意 法 亦如是 說 阿難 身 觀 身 熱 誠 正 知 正 念 調 伏 世 間 貪 憂 而 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中部 根修習經 世尊乃如是曰 然 住 於 受 於 身 於 法 觀 法 熱 誠 正 知 阿難 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而住 諸比丘 如是為比丘 難 之正念 諸比丘 云何為比丘之正知耶 諸比丘 不可意生 彼如是證知 於我如是之可意生 於此有比丘 進退以正知而作 觀察以正知而作 伸以正知而作 持僧伽梨 缽衣以正知而作 如何於聖律 為無上之根修習 於 此 阿 於比丘以眼見色已 可意生 不可意生 可意 屈 不可意生 可意不可意生 而此是有為 粗 緣 飲食嚐 已生也 此為寂靜 此為勝妙者 即捨此 於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45

46 - - - 佛史溯源 已生之可意 已生之不可意 已生之可意不可意 現前 思慮無量而住 又彼如實知心解脫 慧解 捨乃住立 阿難 譬如有眼之士夫開眼已而閉 脫 如 彼 所 起 之 惡 不 善 法 無 餘 滅 盡 以 耳 聞 閉眼已而開眼 恰如是 阿難 對任何人 於如 聲 以鼻嗅香 以舌味味 以身觸觸 是速 於如是急 於如是容易 已生之可意 已生 以意識法 心不傾於可愛之法 心不背離於不可 之不可意 已生之可意不可意滅 捨乃住立 阿 愛之法 令正念現前 思慮無量而住 又彼如實知 彼 滅者 眼 難 以如是於聖者之律 關於眼所識之諸色 謂無 心 解 脫 慧 解 脫 如 彼 所 起 之 護 不 善法 無餘滅 上 之 根 修 習 耳 鼻 舌 身 盡 比丘與此同理 無論任何人 其身增修 意 復修正念 彼眼亦不為可意之色所引去 不背離 當已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即是四念處 集法 滅法 即能得見 離貪斷苦的八正道 古 仙人道 而成就 四聖諦如實知 的 慧根 如是能 正念 正智住 在 六觸入處 修學 離 於 不 可 意 之 色 彼 耳 鼻 舌 身 意 不為可意之法所引去 不背於不可意之法 諸比丘 攝護即如是 審察 須深經 問答的線索 貪斷苦的八正道 這也正是依循 賢聖法律 在 六 根 處 無 上 的 修 習 方 法 在 六 入 處 正 念 正 智 住 修離貪的 出世間八正道 是對 可意 厭 離 不 生 貪 對 不 可 意 不 厭 離 不 生 瞋 怨 對 可 不可意 離厭 不厭 能夠捨念 不繫著 這 是 賢聖律儀 的修習 也就是 離欲解脫戒 的修 從目前部派誦本的南北傳 須深經 中 審視 須深與 佛陀的問答內容 發現在目前的誦本文句 中 可以發現發問 回答之間 有著前後不一致的 問題存在 根據目前部派的誦本來看 須深經 須深要向 佛陀提出的問題 應當是為何一個自說 生死已盡 習了 離欲 不是偏修厭離 除了修厭離 也修不厭 離 而厭離與不厭離 都是對可意 不可意的貪欲止 息 如對可意的貪欲止息 即對可意不生繫縛 如對 不可意的貪欲止息 即能遠離欲求不滿而起的瞋怨 厭離 所以對不可意不生厭離 貪欲及瞋怨都因離貪 自知不受後有 的比丘 卻沒能證得四禪 或五神 通 接著 這位自說 自知不受後有 卻是未證 得 四 禪 或 五 神 通 的 比 丘 自 我 解 釋 是 慧 解 脫 又是甚麼意思 見 相應阿含 347 經 相 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 而能 捨 所以厭離 不厭離也都能捨了 見 相 相應阿含 347 經 有一比丘語須深言 應阿含 1170 經 相應部 六處相應 206 經 須深 當知我等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 後分 作 自知不受後有 須深復問 云何尊 相 應阿 含 1170 云 何律 儀 多聞聖 弟 子 若眼見色 於可念色不起欲想 不可念色不 起恚想 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 見色過患 者 所 說 不 同 前後 相 違 云何 不 得 禪 定而 復 記 說 比丘答言 我是慧解脫也 我今 問世尊 云何彼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不得正 受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見 過 患已 能捨 離 耳 鼻 舌 身 意 亦 復 如 是 是名律儀 相應部 六處相應 206 經 諸比丘 如 何為攝護耶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以眼見色 心 不傾於可愛之色 心不背於不可愛之色 令正念 46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相應部 經 我等知 生已盡 梵 行 已 立 應 作 已 作 更 不 再 生 已 達 於 完 全 智 然則 須尸摩 又 問 汝等尊者如 是知 如是見 享受種種之神通耶 超色

47 - - - 佛史溯源 無色之寂靜解脫 得於身觸而住 彼答 並無此事 又 問 友 達此記說與此等之法者耶 脫 於今 尊者未到 彼答 友 並無 何 以 故 彼 答 此 事 又 問 友 須尸摩 我等為慧解脫者 尊者須 尸摩由座起 來詣世尊處 將與彼等諸比丘 涅槃智為後 須尸摩 之義 不得詳知 說義 相應阿含 347 經 世尊 彼眾多比丘 於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 大德 欲詳知為宜 知或不知 之論議悉告世尊 我面前記說 相應部 經 須尸摩 法住智為前 法住智為前 大德 我對世尊略說 如世尊之所說 佛說 我對世尊略 須尸摩 汝無論 涅槃智為後 佛陀的解說 從諸經的比對中 可知是在解說 見法 的 慧解脫 根本不是在說明 生死已 知不受後有 我即問彼尊者 得離欲惡不善法 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的 心解 乃至身作證 脫 不是說明阿羅漢的證量 因此 從問 答當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言 不也 須深 我即問言 違 言不入正受 所說不同 前後相 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彼答我言 中 可以發現發問 回答之間 有問 答不一致的情 況 得慧解脫 作此說已 各從座起而去 我今問 世尊 云何彼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不得正受 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相應部 經 須尸摩 我對尊 者等此略說之義不能詳知 如尊者等之所說 我對 尊者等所略說之義 答 友 欲 詳 知 為 宜 彼諸比丘 須尸摩 汝無論對其知 或不知 我等 為慧解脫者 爾時 尊者須尸摩由座起 來 詣 世 尊 處 將與 彼 等 諸比 丘 之 論 議悉 告 世 尊 須 深 經 的 問 答 何 者 有 誤 在經文當中有著問 答不一致的情況 應當何者 為正確呢 從整篇經文來看 這一位承認未證得四禪 或五 神通 的比丘 自我解釋是 慧解脫 的說法 當須 深向 佛陀的提問後 也得到 佛陀確認無誤的解釋 佛陀的說明圍繞在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的 慧解脫 並且證明了 慧解脫 確實是未證得四 佛陀的回答 顯而易見的是針對 先知法住 後 禪 或五神通 知涅槃 也就是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的 慧解脫 作出清楚的解說 見 相應阿含 347 因此 整篇經文中 造成問 答不一致的原因 應當是在這位比丘自說的內容上 也就是 當知我等 經 相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相應阿含 347 經 佛告須深 彼先知 這一句話表示的修行證量 應當不是後面經文中 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獨一靜處 專精 佛陀反覆解說 如實知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的證 思惟 不放逸住 離於我見 不起諸漏 心善解 量 所以 脫 須深白佛 我今不知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我見 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知不知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 生死已盡 自知不受後有 的修證 離於 不問汝 且自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佛陀為須深解說的修證證量 不合於 獨 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離於我見 心善解 那麼真正的問題 是 佛陀對須深的問題 作出 答非所問 的答覆 或者 是前文所述 生死已 盡 自知不受後有 的文句 有可能是錯誤呢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47

48 - - - 佛史溯源 依據絕 相應阿含 與 相應部 當中大多數經 於身觸而住 於慧通達而觀 文的共說來看 未證得四禪 或五神通 的 慧解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以何為定根 脫 說法 確實是契合 佛陀說明 如實知十二因緣 耶 集法 滅法 是未證得四禪 或五神通 的解說 因 心一趣 彼離諸欲 離諸不善法 有尋有伺 對 此 佛陀的解說 應當不是答非所問 由 離 生 喜 與 樂之 初 靜 慮 具 足 而 住 尋伺 靜 寂 反觀前面經文中 該比丘陳述的文句 當知我 等 生 死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所 作 已 作 自 知 不 受 後 有 陳述的證量 應當是指漏盡的解脫者 在 相 應阿含 與 相應部 當中經文的共說 無不說出漏 盡的解脫者一定是具足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修證滿 諸比丘 於此 聖弟子以捨為所緣 得定 得 故 成內淨 心一趣 無尋無伺 對由定生喜與 樂之第二靜慮 具足而住 離喜故 住於捨 對 正 念 正 知 之 樂 於 身 正 受 如 諸 聖 者 之 所 宣 說 對 捨 與 念 樂 住 之 第 三 靜 慮 具 足 而 住 斷 樂 斷苦故 及先已滅憂與喜故 對捨念清淨之 第四靜慮 具足而住 足七覺分 八正道 也就是修習具足了四神足的 心 相應阿含 655 經 有五根 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具足五根 五力的 定根 與 定力 具足七覺分 的 定覺分 具足八正道的 正定 見 相應阿 何等為五 謂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定根者 當知是四禪 含 561,655,715,749,762 經 相應部 神足相 相應阿含 715 經 何等為定覺分食 謂 應 3 經 根 相 應 53,10 經 覺 支 相 應 51 有四禪 思惟 未生定覺分令生起 已生定覺分重 經 道相應 8 經 生令增廣 是名定覺分食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云何為食 使 相應阿含 561 經 如來 應 等正覺所 知 所 見 說 四 如 意 足 以 一 乘 道 淨 眾 生 滅 苦 未生之定覺支生 已生之定覺支得圓滿修習耶 惱 斷憂悲 何等為四 欲定 斷行成就如意足 諸比丘 有寂止相 不亂相 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 精進定 心定 思惟定 斷行成就如意足 如是 聖 者 則 未生 之定 覺 支生 弟子修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依離 依無欲 依 已生 之定 覺支 得 圓滿 修 習 出要 依滅 向於捨 乃至斷愛 愛斷已 彼欲 相應部 45.8 經 諸比丘 云何為八支聖 亦息 修精進定 心定 思惟定斷行成 道耶 謂 就 依 離 依無 欲 依出 要 依 滅 向於 捨 乃 精 進 正 念 正 定 ] 是 諸 比 丘 至愛盡 愛盡已 思惟則息 耶 相應部 55.3 經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修習勤三摩地勤行成 就之神足 修習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修習觀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 云何 為 正 定 諸比丘 於此有比丘 離諸欲 離諸不善法 有尋有伺 由離生喜與樂 具足初靜慮而住 尋 伺寂靜故內淨 為心一趣 由無尋無伺之三摩地 生喜與樂 具足第二靜慮而住 離喜故 於捨而 對此四神足修 住 正 念 正 知 以 身 集 正 受 如 諸 聖 者 之 所 宣 習 多 修 者 則 聖 出 離 修 此 者 正 至 苦 滅 說 有捨有念之樂住 即具足第三靜慮而住 斷 盡 樂 斷苦故 及已滅憂與喜故 成不苦 不樂而 三摩地 勤行成就之神足 諸比丘 相應部 經 諸比丘 於此無學之 捨念清淨 具足第四靜慮而住 諸比丘 此名之 為正定 比丘 知於五根 即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 根 慧根是 以其趣 其最勝 其果 其究竟 48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相應阿含 749 經 若起明為前相 生諸

49 - - - 佛史溯源 慚愧生已 能生正見 正見 由於原始經法的教導 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法 生 已 起正 志 正 語 正 業 正 命 正方 便 正 滅法 是得明 斷無明 也稱為 慧解脫 但這 念 正定 次第而起 正定起已 聖弟子得正解 不是漏盡 解脫的證量 所以 五上分結 的說 脫貪欲 瞋恚 愚癡 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 法 是將如實知 十二因緣集法 滅法 的 慧解 善法時 慚 愧隨生 得正知見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 知不受後有 脫 改說是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 知不受後有 的漏盡 解脫 相應阿含 762 經 我當說聖漏盡 云何為 聖漏盡 謂 無學正見成就 乃至無學正定成就 是 名聖漏盡 如此可知 未證得四禪 或五神通 的 慧解 脫 絕不可能是 生死已盡 自知不受後有 的漏 因此 須深經 中 該比丘自說 當知我等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實際上應當不是 須深經 的原說 而是出自部派佛 教時代的分別說部 為了遷就 五上分結 的部派新 義 才做出的改編 盡 解脫者 所以 在 須深經 中 該比丘自說的 文句 謂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 不受後有 這一文句是既不合乎未證得四禪 或五 神通 的 慧解脫 也不合於後面經文中 由 佛 陀作答的內容 總結 部派傳誦之 須 深經 的 訛誤 說一切有部傳誦的 須深經 也就是目前大正 藏 雜阿含 347 經 在阿難系僧團分裂出說一切有 部以前 應當不是這麼傳誦的經句 相應阿含 347 經的改編 應當是在阿難系僧團的迦旃延尼子受 舍利弗阿毘曇 影響 寫出承認 五上分結 的 發智論 後 造成阿難系僧團分裂為重經的雪山部 及重論的說一切有部 往後 承認 五上分結 的說 一切有部 才會將分別說部系 相應部 須深經 總結以上 相應阿含 及 相應部 當中諸經 篇共說的比對 得知目前傳誦的漢譯與南傳 須深 改編的新說法 融攝於 相應阿含 347 經中 才會 有現今 相應阿含 347 經的傳誦形態 經 的訛誤 應當是出在向須深表達自身修行證量的 此外 延續此一訛誤經句的發展 在後面經文 經句 在 相應阿含 是謂 當知我等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在 相應 部 是說 我等知生已盡 梵行已立 應作已作 中 由須深向 佛陀提問時 再次提到該比丘自說 的 當知我等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 更不再生 已達於完全智 這兩句傳誦的經句 應 知不受後有 還有問佛陀 云何彼所說不同 是出自不當的訛傳 前後相違 不得正受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問句當 中的 復說言自知作證 同樣也是改編後的訛誤 這一經句的訛誤 應當是為了將 慧解脫 的證 量 變成漏盡 解脫的證量 為何如此呢 新經句 見 相應阿含 347 經 相應部 因 緣相應 70 經 原因應當還是為了遷就部派佛教分別說部編纂的 相應阿含 347 經 世尊 彼眾多比丘 於 舍利弗阿毘曇 提出了 五下分結 與 五上分 我面前記說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結 的新說法 特別是 五上分結 的說法 是將漏 自知不受後有 我即問彼尊者 得離欲惡不善 盡 解脫的修證 說是斷色愛 無色愛 掉 慢 無 法 乃至身作證 明等 五上分結 而修證最後斷的是 無明 言 不也 須深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 我即問言 所說不同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前後 Ⅰ 49

50 - - - 佛史溯源 相違 言不入正受 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彼答我 言 蘊相應 21 經 相應阿含 260 經 得慧解脫 作此說已 各從座起而去 我今 問世尊 云何彼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不得正受而 復說言自知作證 者等此略說之義不能詳知 如尊者等之所說 我對 答 友 欲 詳 知 為 宜 曾說於滅 滅 如何法之滅故而說滅耶 阿難 色是緣起所 大德 生 無 常 有 為 為 盡 法 壞 法 離 法 滅 法 相應部 經 須尸摩 我對尊 尊者等所略說之義 相應部 經 大德 者 彼之滅故說是滅 受 想 行 識 彼諸比丘 相應阿含 260 經 阿難 須尸摩 汝無論對其知 或不知 我等 為慧解脫者 爾時 尊者須尸摩由座起 來 詣 世 尊 處 將與 彼 等 諸比 丘 之 論 議悉 告 世 為滅耶 誰有此滅 阿難言 本行所作 本所思願 所謂滅者 云何 舍利弗 五受陰是 是無常 滅法 彼法 滅故 是名為滅 云何為五 所謂色受陰是 本行 尊 所作 本所思願 是無常 滅法 彼法滅故 是 修正 須深經 訛誤的說法 名為滅 如是 受 想 行 識 是 本行所作 本 修正錯誤傳誦的應知要點 所思願 是 無 常 滅法 彼法滅 故 是名 為 滅 如果要探究 須深經 須深經 中 訛誤經句如 何修正 必需注意三個要點 一 首先要了解須深是出自異信 異道的身份 在 佛陀時代的古印度 除了婆羅門教以外 當時須深等 修改原有經義的目的 許多學法者及異道者對佛法缺乏正確的認識 誤 以為 知 有 生死滅盡 就是 知 生死已盡 的 類的苦行沙門多有 解脫者一定是具備高深的禪定 解脫 或是已見到涅槃了 這種錯誤的解釋 在佛 並且具有五神通 的信仰 思想背景 教界一直相當的普遍 然而 這種多數學人常犯的錯 二 如 實 知 滅 法 也 就 是 如 實 知 有 生 死 滅 誤 或許剛好給了部派佛教的論師 一個修改經句原 盡 往往被不解佛法的學人 誤解是 已知生死滅 義的好機會 盡 知生死已盡 試想 若將 如實知滅法 也就是 知 有 三 修正該比丘證量的經句 必需能夠契合佛陀對須 生死滅盡 順著一般學人常犯的誤解 加以改編為 深做出的解說 並且合乎正確的修證次第 知 生死已盡 自知不受後有 的解脫 這對多 對 滅法 與 滅 的不解 在 佛陀的教導中 先知 十二因緣集法 而 後再明見 十二因緣滅法 或說 五陰滅法 也 就是正見 老病死如何滅盡 五陰如何滅盡 當已正知 老病死如何滅盡 也就是 知 有 生 死滅盡 絕對不是 知 生死已盡 的解脫 更 不是 見到 五陰已滅盡 的涅槃 見 相應部 50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數的一般佛教學人來說 既不容易察覺錯誤的改編 同時又可以把 如實知十二因緣集 滅法 的 慧解 脫 改變成 知 生死已盡 自知不受後有 的 漏盡 解脫 如此一來 不只是絕大多數的學人無法 察覺到 原來的經句義理已經被大幅度的修改 同時 也會讓學人誤解 斷無明 的 慧解脫 即是漏盡 解脫 可以合理化 最後斷無明 的部派新義 須深經 訛誤經句的修正

51 - - - 佛史溯源 從這一佛教的通見訛誤來看 目前 須深經 傳 色 無 色 身 作 證 具 足 住 不 起 諸 漏 心 善 解 脫 答言 不也 須深 須深復問 云何 誦的訛誤 是該比丘自說 當知我等生死已盡 梵 耶 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尊者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云何不得禪定 而復 記說知有生死之滅盡 比丘答言 我是慧解 如果採取將 知 生死已盡 自知不受後有 脫也 的漏盡 解脫 修正為 知 有 生死滅盡 的 如 我等已 世尊 彼眾多比丘 於我面前記說 實知十二因緣滅法 再加以考慮修正後的經句經 知生死之集起 亦知有生死之滅盡 我即問彼 義 必需能夠契合 佛陀對須深做出的解說 尊者 那麼 相應阿含 347 經 當知我等生死已 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修正後 的經句義理 應當是 得離欲惡不善法 心善解脫耶 言 乃至身作證 不起諸漏 彼答我言 所說不同 不也 前後相違 須深 我即問 言不入正受 而復記說 自知有生死之滅盡 彼答我言 得慧解脫 當知我等已知生死之集起 亦知有生死 之滅盡 作此說已 各從座起而去 我今問世尊 云何彼 所說不同 前後相違 不得正受而復說言 自知有 相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 我等知生已 生死之滅盡 盡 梵行已立 應作已作 更不再生 已達於完全 智 相應部 說的 完全智 是指漏盡的阿羅 漢 修正後的經句義理 應當是 彼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 佛告須深 善男子 離於我見 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 放 逸 住 不 起 諸 漏 心 善解 脫 須 深白 佛 我等知生死之集 亦知有生死之滅 已 我今不知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離於我見 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達於明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 不問汝知不 如此 相應阿含 347 經的經句 即可以修正 如下 於我見 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心 相應阿含 347 經 時諸比丘 願度須深出 家 知 且自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離 已經半月 有一比丘語須深言 善解脫 須深 當知 佛告須深 我等已知生死之集起 亦知有生死之滅盡 時 彼須深語比丘言 覺有觀 耶 尊者 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 離生喜樂 比丘答言 有覺有觀 具足初禪 不起諸漏 有 心善解脫 不也 須深 復問 云何離 內淨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具足第 二禪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 不 也 正念 須深 復問 云何尊者離喜 捨心住 我今問汝 隨意答我 須深 於意 云何 有生故有老死 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 如 是 世尊 有生 故有 老死 不離 生有 老 曰 死 如 是 生 有 取 愛 受 觸 六 入 處 名 色 識 行 無 明 佛告須深 耶 須深白佛 有無明故有行 不離無明而有行 如是 世尊 有無明故有行 正智 身心受樂 聖說及捨 具足第三禪 不起諸 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 無生故無老死 漏 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 心善解脫耶 答言 不也 須深 云何尊者離苦息樂 憂喜先斷 不苦不樂 復問 捨淨念 一心 具足第四禪 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耶 答 言 不也 須深 尊 如是 世 無生故無老死 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 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復問 若復寂靜 解脫 起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51

52 - - - 佛史溯源 如是 世尊 無無明故無行 不離無 須深白佛 明 滅 而 行 滅 佛 告 須 深 者 作 如 是 知 如 是 見 為有離欲惡不善法 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深白佛 不也 世尊 佛告須深 須 是名先知 於今 尊者未到達此記說與此等之法者耶 彼 答 友 並 無 此 事 又 問 何 以故 彼答 友 須尸摩 我等為慧解 脫者 法住 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 離於我見 獨 一靜處 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 不起諸漏 心 我對尊者等此略說之義不能詳 須尸摩 知 如尊者等之所說 我對尊者等所略說之義 欲 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 尊者須深遠塵 離垢 得 詳知為宜 法眼淨 爾時 須深見法 得法 覺法 度疑 論對其知 不由他信 不由他度 於正法中心得無畏 尊者須尸摩由座起 來詣世尊處 將與彼等 相應部 因緣相應 70 經的經句 可以修 彼諸比丘答 或不知 友 須尸摩 我等為慧解脫者 爾時 諸比丘之論議悉告世尊 須 尸 摩 法 住智 為 前 涅 槃智 為 後 須 尸 正如下 相應部 經 爾時 又有眾多比丘 摩 白世尊言 我等知生死之集 亦 來至世尊之處 大德 我對世尊略說之義 不得詳知 大 德 如世尊之所說 我 對 世 尊 略 說義 知有生死之滅 已達於明 須尸摩 向彼等諸 宜 佛說 我 智為前 涅槃智為後 比丘作如是言曰 諸尊者來詣世尊處曾白云 等知生死之集 亦知有生死之滅 已達於明 此 為真實耶 又 汝等尊者如是知 如是見 問 神通耶 彼諸比丘答 友 唯然 然則 享受種種之 一為多 多為一 顯現變為隱沒 越牆 以此身行於梵界耶 友 如是知 並無此事 又 問 如是見 得予把握知之耶 又 汝等尊者 以心 對他眾生之心 他人之心 彼答 友 並無此事 汝等尊者 如是知 如是見 憶念種種 宿住耶 譬如一生 二生 三生 百生 千生 種 種成劫 於彼處 名如是如是 姓如是如是 之容色 如是之食 經驗如是如是之苦樂 之壽 彼歿於其處 又 問 住 52 Ⅰ 如是 得如是 而生於此處 如是詳細種種 彼答 摩 汝見 見眾生之歿 見生時之劣 勝 美 如眾生之如業行耶 彼答 汝等尊者為如是 對超色 無色之寂靜解脫 得於身觸而 彼答 友 並 無 此 事 又 問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汝見 於色如是見而厭離 於 生厭離 離貪 予 知生已盡 梵行已立 緣生而有老死耶 緣受而有愛 觸 緣名色而有六處 緣無明而有行耶 須尸摩 汝見 六處之滅 識之滅 緣觸而有受 大德 誠然 緣生滅而有老死滅耶 而有愛滅 而有觸滅 而有名色滅 緣名色之滅 緣行之滅 而 有行 滅 耶 答 須尸摩 緣 而有六處滅 緣 而有識滅 緣無明 大 德 誠 然 享受種種之 汝亦如是知 如是見 對 超色 無色之寂靜解脫 以身觸而住耶 大德 緣觸之滅 而有受滅 然則又 汝等尊者如是知 如是見 神通耶 緣六處而有 緣識而有名色 緣行而有識 答 汝見 須尸 緣取之滅 而有有滅 緣愛之滅 而有取 滅 緣受之滅 並無此事 又 問 法住 更不再生 須尸摩 汝等尊者 如是知 如是見 以清淨超 知 如是見 多聞之聖弟子 於解脫生解脫之智 應作已作 之滅 醜 好 惡 友 解脫 友 並無此事 勝人間之天眼 須尸摩 汝無論知或不知 受 於想 於諸行 於識亦厭離 彼 問 宿住 悉憶念耶 須尸摩 欲詳知為 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耳界 對 人 天 之 兩 音 遠 音 近 音 皆 聞 之 耶 答 汝無 答 並無此事也 須尸摩 今此未能到達此記

53 佛 史 溯 源 說 與 此 等 之 法 者 須 尸 摩 我 等 實 行 於 此 還 原 須 深 經 原 有 經 句 與 道 次 第 當 相 應 阿 含 347 經, 當 知 我 等 生 死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所 作 已 作, 自 知 不 受 後 有 的 經 句 義 理, 修 正 為 當 知 我 等 已 知 生 死 之 集 起, 亦 知 有 生 死 之 滅 盡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70 經, 我 等 知 生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應 作 已 作, 更 不 再 生, 已 達 於 完 全 智 的 經 句 義 理, 修 正 為 我 等 知 生 死 之 集, 亦 知 有 生 死 之 滅, 已 達 於 明 須 深 經 的 經 文 義 理, 即 能 符 合 經 說 當 中 慧 解 脫 的 修 證, 也 合 乎 慧 解 脫 尚 未 具 有 四 禪 ( 或 五 神 通 ) 的 事 實, 並 且 使 得 須 深 提 問 的 內 容, 可 以 契 合 佛 陀 答 覆 重 在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說 法, 不 再 有 提 問 與 答 覆 發 生 不 一 致 的 問 題 如 是 修 正 後, 顯 現 出 來 的 道 次 第, 即 能 合 乎 相 應 阿 含 347 經 提 出 的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彼 諸 善 男 子, 離 於 我 見, 獨 一 靜 處, 專 精 思 惟, 不 放 逸 住, 不 起 諸 漏, 心 善 解 脫 在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70 經 來 看, 修 正 後 的 經 句, 也 是 契 合 該 經 提 出 的 道 次 第 : 汝 無 論 知 或 不 知, 法 住 智 為 前, 涅 槃 智 為 後 須 尸 摩! 汝 云 何 思 惟? 色 為 常 耶? 或 為 無 常 耶? 大 德! 是 無 常 又, 無 常 者 是 苦 耶? 或 是 樂 耶? 大 德! 是 苦 又, 無 常 苦 變 易 之 法 得 認 : 此 是 我 所, 此 是 我, 此 是 我 之 我 耶? 大 德! 並 無 此 事 受 是 常 耶 或 無 常 耶 想 是 常 耶 或 無 常 耶 行 是 常 耶 或 無 常 耶 識 是 常 耶 或 無 常 耶 大 德 是 無 常 又 無 常 者 是 苦 耶 或 是 樂 耶 大 德 是 苦 又 無 常 我 耶 大 德 並 無 此 事 如 是, 必 須 以 如 實 正 慧 對 此 作 視 須 尸 摩! 多 聞 之 聖 弟 子, 於 色 如 是 見 而 厭 離 於 受 於 想 於 行 於 識 亦 厭 離, 生 厭 離 離 貪 予 解 脫, 於 解 脫 生 解 脫 之 智 : 知 生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應 作 已 作, 更 不 再 生 在 古 老 經 說 的 記 載 中, 佛 陀 教 導 的 禪 觀 次 第, 是 依 據 十 二 因 緣 觀 為 核 心, 確 立 因 緣 法 的 如 實 知 見, 再 開 展 緣 生 法 的 正 見 立 基 因 緣 法 緣 生 法 的 基 礎 上, 才 能 斷 除 常 見 樂 見 我 見, 也 就 是 通 常 說 的 無 常 苦 非 我 接 著, 正 見 離 貪 才 能 滅 苦 的 八 正 道, 再 精 進 離 貪 的 修 習 八 正 道, 導 向 解 脫 三 藐 三 菩 提 這 一 修 證 道 次 第, 契 合 相 應 阿 含 296,287,749,379 經, 還 有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20,65 經 道 相 應 1 經 聖 諦 相 應 11 經, 兩 部 聖 典 共 傳 的 修 證 道 次 第 這 正 是 得 明 斷 無 明 的 慧 解 脫 在 前, 在 六 觸 入 處 修 習 八 正 道, 離 貪 欲 斷 瞋 恚, 具 足 賢 聖 律 儀 成 就 正 定, 達 致 漏 盡 的 心 解 脫 成 就 三 藐 三 菩 提 在 後 如 此 一 來, 須 深 經 的 經 句 義 理 及 道 次 第, 即 可 以 從 現 今 部 派 佛 教 的 部 義 傳 誦, 再 次 的 還 原 為 部 派 分 裂 以 前 佛 陀 教 導 的 經 義 內 涵 及 道 次 第, 重 新 的 利 益 引 導 世 人 正 向 解 脫 三 藐 三 菩 提 註 解 : 1. 見 南 傳 相 應 部 蘊 相 應 經 ; 大 正 藏 雜 阿 含 256 經 見 南 傳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經 見 南 傳 相 應 部 預 流 相 應 經 ; 大 正 藏 雜 阿 含 經 見 大 正 藏 雜 阿 含 296 經 ; 南 傳 相 應 部 因 緣 相 應 經 2. 見 大 正 藏 雜 阿 含 710 經 苦 變 易 之 法 得 認 此 是 我 所 此 是 我 此 是 我 之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53

54 正 法 新 聞 美 國 紐 約 中 道 禪 院 週 末 共 修 歡 送 Bhikkhu Aticca 返 台 夏 安 居 佛 正 覺 後 2445 年 /2013 年 7 月 6 ~14 日 紐 約 訊 在 紐 約 中 道 禪 院 七 月 份 的 每 週 六 日 的 共 修 課 程, 所 播 放 的 是 隨 佛 尊 者 在 正 法 研 習 第 七 期 的 說 法 錄 影 : 原 始 佛 教 的 禪 法 與 生 活 的 統 貫 的 第 六 集 第 七 集 在 週 日 下 午 的 經 法 研 讀 班, 法 友 們 於 7 月 7 日 共 同 研 讀 隨 佛 尊 者 的 相 應 菩 提 道 次 第 的 第 二 篇 第 五 章 中 不 掉 住 律 儀 學 戒 的 道 次 第 經 文, 也 研 讀 了 幾 篇 應 該 於 六 觸 入 處 守 護 正 律 儀 的 譬 喻 故 事, 和 有 關 於 四 攝 事 布 施 愛 語 利 行 同 事 的 經 文 在 7 月 14 日 中 午, 法 友 們 到 禪 院 附 近 的 餐 廳 聚 餐, 為 即 將 前 往 台 灣 參 加 夏 安 居 的 Bhikkhu Aticca 餞 行 午 餐 後 法 友 們 回 到 禪 院, 提 出 在 生 活 裡 如 何 應 用 經 法 以 及 持 守 戒 律 的 疑 問, 和 Bhikkhu Aticca 共 同 探 討 務 實 可 行 的 作 法 54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55 正 法 新 聞 美 國 原 始 佛 教 會 英 語 佛 學 班 週 末 共 修 於 曼 哈 頓 中 央 車 站 佛 正 覺 後 2445 年 / 2013 年 7 月 14 日 紐 約 訊 為 了 讓 美 國 原 始 佛 教 會 英 語 佛 學 班 的 法 友 在 週 末 傍 晚 能 夠 更 方 便 的 搭 車 前 來 參 加 共 修, Bhikkhu Aticca 將 7 月 份 的 聚 會 地 點 改 在 曼 哈 頓 中 央 大 車 站 (Grand Central Station) 旁 邊 的 休 息 廳 7 月 14 日 傍 晚 大 家 共 同 修 習 止 禪 後, 接 著 討 論 在 家 庭 中 或 工 作 上 的 身 心 煩 惱, 以 及 如 何 應 用 正 念 禪 修 來 觀 察 煩 惱 如 何 發 生 的 機 轉 台 灣 台 北 內 覺 禪 林 雨 安 居 迎 接 中 道 僧 團 雨 安 居 佛 正 覺 後 2445 年 / 2013 年 7 月 16 日 台 北 訊 2013 年 7 月 16 日 中 道 僧 團 導 師 隨 佛 尊 者 與 僧 團 法 師 至 大 陸 弘 法 兩 個 月 回 到 內 覺 禪 林, 今 年 的 雨 安 居 隨 即 開 始 平 時 遊 化 十 方, 駐 錫 各 地 道 場 的 法 師, 已 經 提 前 一 一 回 到 禪 林 ; 來 自 美 國 馬 來 西 亞 的 護 夏 法 友, 也 接 著 入 住 禪 林 為 為 期 近 三 個 月 的 僧 團 雨 安 居, 盡 心 護 持 ( 請 見 封 面 內 頁 照 片 ) 根 據 佛 製 戒 律, 出 家 僧 團 為 個 人 道 業 為 弘 法 利 生, 在 雨 季 時 進 行 為 期 三 個 月 的 精 進 修 行 今 年 雨 安 居 期 間, 中 道 僧 團 將 舉 辦 三 次 為 期 約 十 天, 以 佛 陀 七 覺 支 禪 法 為 教 導 核 心 的 中 道 禪 修 營 以 實 踐 原 始 佛 法 為 目 的 的 法 工 培 訓 營 經 學 研 習 律 學 研 習 等 預 計 於 10 月 13 日 舉 辦 卡 提 那 節 後 結 束 雨 安 居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55

56 正 法 新 聞 台 灣 台 北 內 覺 禪 林 受 戒 儀 式 求 受 終 身 八 戒 開 展 人 生 新 頁 佛 正 覺 後 2445 年 /2013 年 7 月 日 台 北 訊 成 長 於 台 灣 的 法 長 居 士 與 來 自 馬 來 西 亞 的 法 泳 居 士, 在 修 學 原 始 佛 法 一 段 時 間 之 後, 深 切 體 會 世 尊 教 法 之 可 貴, 為 遠 離 煩 惱 垢 染, 律 戒 清 淨 ; 更 為 道 業 之 增 上, 決 意 求 受 終 身 八 戒, 盡 此 一 生 謹 守 律 戒, 潛 心 修 持 2013 年 7 月 17 日 上 午, 中 道 僧 團 長 老 尼 Tissarā 法 師 在 北 投 內 覺 禪 林 正 式 為 其 舉 行 受 持 儀 式 ( 右 圖 ) 諸 多 同 修 好 友 聞 訊 皆 歡 喜 上 山 觀 禮, 為 其 能 達 成 心 願 終 身 奉 守 淨 戒, 成 為 如 法 如 律 的 八 戒 女, 致 以 賀 忱 並 同 霑 法 喜 儀 式 中, 中 道 僧 團 導 師 隨 佛 尊 者 為 與 會 的 學 眾 們 講 述 八 戒 的 內 容, 說 明 其 中 實 屬 九 戒, 若 能 兼 受 第 十 條 戒 律 不 受 取 金 錢 戒, 即 是 完 整 的 出 家 戒 行 隨 後 尊 者 做 了 重 要 的 開 示 : 聰 明 之 人, 其 所 行 所 為 總 不 離 自 身 的 考 量, 經 常 籌 算 的, 也 只 有 利 害 關 係, 故 而 只 會 做 成 功 的 事 ; 唯 有 正 直 厚 道 者, 才 願 盡 其 所 能, 篤 行 於 感 動 人 之 事 歷 經 世 代 變 遷, 佛 教 傳 承 迄 今 已 二 千 多 年 之 久, 雖 多 次 遭 逢 毀 傷, 卻 歷 劫 彌 堅, 何 以 故? 乃 肇 因 於 歷 代 的 眾 多 傳 法 者 不 是 追 求 個 人 的 成 功, 而 是 對 世 尊 的 仰 望, 激 發 出 心 靈 的 深 刻 共 鳴 與 感 動 所 產 生 的 信 念 所 致 中 道 僧 團 奉 行 佛 陀 利 和 同 均 的 教 示 和 合 共 住, 並 如 法 堅 守 不 受 取 使 用 及 積 聚 錢 財 的 清 淨 戒 律, 故 而 每 位 出 家 人 都 能 發 自 內 心 貢 獻 所 能, 在 和 諧 的 關 係 裡 甘 苦 與 共 彼 此 團 結 將 所 有 的 成 就 歸 於 僧 團, 將 榮 耀 歸 於 佛 陀 ; 竭 誠 盡 心, 用 生 命 去 感 動 其 他 的 生 命, 令 其 獲 得 法 的 利 益, 此 即 是 將 法 命 的 本 根 長 存 於 代 代 佛 子 身 上 就 因 如 此, 面 對 憂 苦 人 間, 儘 管 黑 夜 多 麼 漫 長, 但 只 要 有 僧 眾 願 意 堅 守 出 家 行 儀, 不 間 斷 的 點 燃 明 燈, 就 能 讓 佛 教 綿 延 不 絕 接 引 兩 位 八 戒 女 之 同 時, 尊 者 欣 慰 的 表 示, 此 刻 的 心 情 就 如 接 生 方 於 正 法 中 誕 生 之 幼 兒, 充 滿 了 讚 嘆 與 祝 福 八 戒 女 所 依 止 的 中 道 僧 團 長 老 尼 Tissarā 法 師, 在 為 其 傳 戒 並 披 戴 縵 衣 時, 也 意 味 深 長 的 說 : 授 予 八 戒 的 儀 式 雖 然 時 間 很 短, 往 後 漫 長 歲 月 中 淨 戒 的 持 守, 才 是 真 正 重 要 之 處 守 戒 主 要 意 義 在 輔 助 我 們 向 法 前 行, 朝 向 解 脫, 守 戒 不 該 成 為 我 們 修 行 道 路 的 負 擔 念 及 家 人 的 關 愛, 法 長 居 士 也 在 此 時 流 露 出 她 的 感 動 對 於 自 身 有 此 福 報 雖 覺 幸 福, 卻 也 深 切 體 會 福 報 的 有 漏 亦 是 苦 法, 不 僅 自 我 警 覺 莫 繫 著, 更 當 設 法 從 中 出 離 ; 容 或 能 將 福 報 所 帶 來 的 溫 暖, 做 為 協 助 彼 此 朝 向 解 脫 之 增 上 力 量, 亦 是 可 幸 之 事 談 到 整 理 隨 身 衣 物 之 一 刻, 見 內 心 在 許 多 想 要 與 不 必 要 中 揀 擇 的 心 境, 明 白 不 圓 滿 之 世 間 終 究 無 法 事 事 妥 貼, 唯 有 捨 離 無 謂 的 牽 絆 與 負 擔, 盡 心 當 前 並 真 切 珍 惜, 才 能 堅 定 邁 向 修 行 之 道 法 泳 居 士 首 先 對 Tissarā 法 師 一 路 來 的 鼓 勵, 說 出 了 誠 摯 的 感 恩 她 表 示 常 因 尊 者 的 開 示 而 感 觸 良 深 ; 在 道 場 裡 和 一 群 真 心 相 與 的 法 友 同 行, 發 現 甚 多 殊 勝 感 人 之 處 ; 對 於 戒 律 的 受 持, 確 實 足 可 匡 助 內 在 煩 惱 的 止 息 因 而 起 了 極 大 的 信 心 眾 多 法 友 參 與 這 一 場 見 證 生 命 之 盛 事, 為 五 濁 世 間 得 出 清 蓮 而 由 衷 讚 嘆, 內 心 也 有 了 更 深 一 層 的 啟 發 56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57 正 法 新 聞 同 為 原 始 佛 教 修 行 的 法 在 居 士, 當 天 邀 請 僧 團 至 素 食 餐 廳 接 受 供 養, 並 請 所 有 到 場 法 友 一 起 參 與, 慶 祝 女 兒 法 長 居 士 在 正 法 中 誕 生 ( 其 他 相 關 照 片 請 見 封 底 裡 頁 ) 而 跟 隨 中 道 僧 團 學 法 已 三 年 的 法 斌 居 士, 也 於 2013 年 7 月 27 日 上 午 在 內 覺 禪 林 向 中 道 僧 團 求 受 終 身 八 戒, 僧 團 應 其 所 請, 由 僧 團 導 師 隨 佛 長 老 親 自 主 持 授 戒 儀 式, 為 法 斌 居 士 授 予 八 戒 淨 戒 ( 右 圖 ) 做 這 種 人 只 會 做 成 功 的 事 ; 未 知 或 不 符 合 他 要 的 事, 則 不 會 去 做 而 法 的 模 式 卻 是 : 只 要 方 向 正 確, 做 了 就 好 任 何 因 緣 的 改 變, 不 會 讓 他 動 搖, 而 產 生 改 變 這 樣 的 人, 則 會 做 對 生 命 有 益 及 令 人 感 動 的 事 ( 相 關 照 片 請 見 封 底 裡 頁 ) 儀 式 在 隨 佛 長 老 簡 短 的 開 示 後 結 束 法 斌 居 士 受 戒 後, 有 感 而 發, 向 前 來 觀 禮 的 法 師 法 友 們 說 出 三 年 來 的 學 法 感 言 : 走 在 這 條 道 路 上, 堅 持 最 重 要 隨 佛 長 老 則 回 應 指 出 : 不 能 堅 持 的 另 一 個 名 詞 是 自 我 懷 疑 什 麼 時 候 會 自 我 懷 疑? 他 自 己 原 來 認 定 的 事, 在 現 實 中 不 能 實 現, 就 開 始 自 我 懷 疑, 改 變 現 在 做 的 事 世 俗 人 的 成 功 模 式 是 : 先 預 設 目 標 評 估 利 益 確 認 可 行 方 法, 當 內 心 的 認 定 理 想 和 需 要 可 以 被 滿 足 了, 才 會 去 美 國 紐 約 中 道 禪 院 週 末 共 修 尊 者 返 台 為 美 東 法 友 連 線 開 示 佛 正 覺 後 2445 年 /2013 年 7 月 日 台 北 訊 隨 佛 尊 者 在 中 國 大 陸 弘 法 兩 個 月, 返 回 台 灣 後, 於 美 東 的 7 月 20 日 週 六 上 午, 以 即 時 視 訊 連 線 說 法, 為 紐 約 中 道 禪 院 的 法 友 們 開 示, 分 享 這 次 弘 法 行 的 經 歷 和 感 想 尊 者 復 於 美 東 的 7 月 27 日 週 六 上 午, 以 最 近 一 年 內 的 真 人 實 例, 教 誡 法 友 們 : 學 法 修 行, 要 重 視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恩 情 道 義, 不 要 將 學 到 的 佛 法 當 成 追 求 名 利 的 工 具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57

58 正 法 新 聞 台 灣 內 覺 禪 林 法 工 培 訓 營 護 持 正 法 體 現 佛 法 人 生 佛 正 覺 後 2445 年 / 2013 年 7 月 19 ~21 日 台 北 訊 為 期 三 天 的 2013 年 法 工 培 訓 營, 於 7 月 19 日 至 21 日 在 台 北 內 覺 禪 林 舉 行 此 次 法 工 培 訓 營 之 主 要 內 涵, 在 於 : 從 做 中 學, 應 用 佛 陀 教 導 的 因 緣 法 四 聖 諦 於 日 常 生 活 之 中, 在 體 現 佛 法 生 活 化 活 動 開 始, 中 道 僧 團 導 師 隨 佛 長 老 殷 切 勸 勉 參 與 學 員 把 握 此 生 良 機, 將 感 情 投 入 自 己 理 性 選 擇 的 道 路, 從 日 常 實 踐 中 體 會 佛 法 的 意 義, 以 提 升 自 己 的 生 命 素 質 法 工 的 參 與 是 護 持 佛 陀 的 法 燈, 而 自 己 的 認 真 實 踐 則 是 給 自 己 以 一 盞 心 燈 法 燈 要 明, 心 燈 也 要 亮, 才 是 自 利 利 他 的 真 實 意 義 隨 佛 長 老 更 指 出 : 原 始 佛 法 是 生 命 體 現 的 道 路, 也 是 我 們 生 命 度 苦 } 的 實 現, 於 現 前 的 生 命 中 努 力 去 實 踐 如 果 是 做 一 個 生 命 的 旁 觀 者, 隨 時 準 備 抽 身, 只 會 流 浪 於 生 命 之 流, 無 法 讓 自 己 生 命 更 好 因 此, 與 其 抱 怨 黑 暗, 不 如 自 己 點 上 一 盞 明 燈 Tissarā 法 師 則 以 自 己 學 習 的 經 驗, 強 調 學 習 佛 法 必 須 將 注 意 力 放 在 自 己 現 前 的 身 心 實 況, 才 能 真 正 走 上 菩 提 道 路 Bhikkhu Citta Sang Varo 則 播 放 一 段 腦 神 經 科 學 家 現 身 說 法 的 影 片, 及 駐 錫 馬 來 西 亞 道 場 的 經 驗, 分 享 尋 找 內 心 平 靜 的 經 驗 Bhikkhu Mokkhadīpa 則 以 過 人 的 經 典 解 讀 能 力, 為 法 工 們 講 授 修 習 護 持 佛 陀 正 法 的 心 要 所 在 Bhikkhu Paññācakkhu 則 陳 述 佛 陀 的 事 跡, 撥 開 神 化 佛 陀 的 美 麗 傳 說, 一 生 中 迫 害 挫 折 交 迫, 在 生 命 的 晚 年, 渾 身 病 痛, 卻 依 然 教 化 不 輟, 這 是 多 麼 真 實 的 生 命 歷 程, 學 習 佛 法 也 當 自 己 親 身 面 對 生 命, 而 非 期 待 完 美 Bhikkhu Aticca 則 分 享 在 紐 約 的 弘 法 教 化 工 作 與 自 學 心 得 Lokadīpa 法 師 則 以 如 何 當 個 佛 弟 子 為 題, 說 明 成 為 一 個 佛 弟 子 的 內 在 與 外 在 條 件 而 Bodhidīpa 法 師 則 以 生 動 活 潑 的 角 色 扮 演, 讓 法 友 直 接 進 行 聆 聽 與 表 達 的 演 練, 並 提 醒 法 友 : 聆 聽 與 表 達 的 技 巧, 在 佛 法 的 一 代 代 傳 承 中, 扮 演 的 重 要 角 色 三 天 的 法 工 營, 最 讓 參 與 法 友 印 象 深 刻 的, 當 是 馬 來 西 亞 的 法 修 居 士 帶 領 的 團 隊 遊 戲, 透 過 遊 戲 的 進 行, 法 友 們 破 除 陌 生 感 並 建 立 起 團 隊 信 任 的 情 誼 隨 佛 長 老 最 後 開 示 指 出 : 業 障 隨 緣 不 要 分 別 不 要 執 著 一 切 放 下 是 束 縛 佛 弟 子 的 五 條 繩 索 ; 唯 有 依 因 緣 法 的 正 見, 才 能 解 開 這 染 污 佛 陀 教 法 毒 素 的 荼 毒 依 著 自 己 的 選 擇, 走 一 條 天 行 健, 君 子 以 自 強 不 息 勇 健 踏 實 的 修 行 道 路 培 訓 營 在 大 合 照 留 下 印 記 後 結 束 58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59 專 題 報 導 原 始 佛 教 會 2013 年 法 工 培 訓 營 紀 實 台 灣 書 記 組 法 璧 為 了 讓 參 與 原 始 佛 教 會 的 法 工, 對 修 學 道 路 有 更 清 楚 的 認 識, 深 入 修 行 內 涵, 懂 得 善 用 因 緣 法 面 對 困 難 解 決 問 題, 進 而 提 昇 生 活 品 質 ; 另 一 方 面, 也 藉 由 這 一 場 心 靈 啟 發 與 成 長 的 聚 會, 讓 法 工 們 瞭 解 工 作 內 容, 進 一 步 培 養 默 契, 與 互 助 合 作 事 宜 原 始 佛 教 會 特 地 於 2013 年 7 月 19 日 至 21 日, 假 台 北 內 覺 禪 林 舉 辦 三 天 的 法 工 培 訓 營 三 天 中, 隨 佛 長 老 數 次 諄 諄 鼓 勵 期 勉 教 誨 法 工 們 以 下 是 長 老 說 法 之 大 要 : 一 認 識 自 己 的 道 路, 在 覺 悟 中 回 歸 佛 陀 本 懷 在 經 過 一 段 時 間 的 學 法 後, 如 已 確 信 世 尊 的 教 導 修 習 七 菩 提 支, 成 就 四 聖 諦 三 轉 十 二 行 是 為 究 竟 之 法 ; 並 覺 知 佛 法 是 為 利 益 眾 生 息 苦 之 良 藥 以 這 樣 的 認 識 作 基 礎, 信 受 釋 迦 佛 陀 為 生 命 導 師, 誠 願 遵 從 其 教 法, 依 身 心 的 覺 醒 來 滅 苦, 進 而 以 之 濟 度 苦 難 眾 生, 開 展 佛 法 的 大 用, 這 就 是 你 的 道 路 佛 法, 既 是 身 心 息 苦 之 道, 就 不 是 為 我 們 指 出 一 條 開 創 理 想 的 生 命 道 路 理 想 從 古 至 今 隨 地 域 文 化 之 異 有 所 不 同, 倘 使 以 達 理 想 生 命 為 務, 佛 法 就 會 成 為 各 種 安 慰 眾 生 的 方 法, 那 時 與 其 說 是 良 藥, 就 不 如 說 是 慰 藉 了 如 果 沒 有 這 種 通 徹 骨 髓 的 覺 悟, 從 追 求 理 想 變 為 務 實 實 際 之 人, 是 很 難 入 佛 本 懷 的 再 者, 佛 教 之 所 以 有 許 多 教 派, 是 由 於 歷 史 演 革 當 中 必 然 的 變 遷 所 致, 因 而 形 成 與 世 尊 教 法 有 相 當 差 距 的 宗 派, 如 能 了 解 這 就 是 佛 教 的 現 實, 也 才 會 願 意 回 歸 佛 陀 本 懷 既 然 佛 法 的 重 心 在 指 出 息 除 生 命 痛 苦 之 覺 悟 與 實 踐, 就 需 要 回 到 苦 本 身 來 認 識, 苦 到 底 是 什 麼, 只 要 親 自 審 諦 觀 察, 就 會 知 道 苦 是 有 情 眾 生 生 命 的 體 驗 如 能 以 知 苦 息 苦 為 方 向, 雖 不 曾 追 求 任 何 人 生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59

60 專 題 報 導 的 理 想, 也 覺 到 自 己 還 有 許 多 做 不 到 的 事 改 不 掉 的 習 氣, 但 還 在 認 真 努 力, 這 時 人 們 就 變 得 正 常 與 平 常 了, 不 再 妄 求 不 務 實 際 之 事, 只 想 目 前 所 必 要 想 的, 面 對 眼 前 必 須 面 對 的, 關 懷 眼 前 能 關 懷 之 人, 行 當 前 之 能 行, 盡 心 戮 力 度 越 憂 苦 有 此 理 解, 佛 弟 子 才 能 真 正 相 知, 並 攜 手 同 行 二 法 燈 需 當 點 亮 ; 心 燈 亦 要 能 明 隨 佛 師 父 懇 直 的 表 示, 他 只 是 轉 達 世 尊 的 教 法, 讓 我 們 能 在 此 處 清 楚 無 誤 的 理 解 到 真 實 佛 法 至 於 聽 法 是 不 能 見 法 的, 須 得 親 自 努 力 隨 聞 起 觀, 明 見 身 心 之 緣 起 以 達 正 覺, 而 非 從 外 在 山 川 大 地 觀 得 面 對 愚 痴 貪 欲 瞋 恚 充 斥 的 世 間, 眾 生 當 得 自 己 度 越, 而 非 由 任 何 他 人 來 化 度, 因 而 目 前 所 能 做 的 只 有 點 亮 兩 盞 明 燈, 令 在 黑 暗 中 之 人 能 循 此 光 明 自 行 修 學 其 一 是 法 燈 : 佛 陀 說 法 之 內 容 包 含 十 二 因 緣 法 與 八 正 道, 以 修 習 七 菩 提 支 次 第 圓 滿 四 聖 諦 三 轉 十 二 行 為 修 行 主 軸, 成 就 正 覺 離 貪 慈 悲 喜 捨 四 無 量 心 解 脫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五 種 證 量, 這 盞 法 燈 當 得 點 燃 再 者 是 心 燈 : 世 人 多 為 實 現 自 我 需 求 而 相 互 欺 矇 障 礙, 彼 此 傷 害 倘 使 出 家 人 不 用 生 命 實 踐 佛 法, 人 們 如 何 能 相 信 這 條 道 路 有 用? 正 覺 是 生 命 的 體 驗, 離 貪 是 生 命 的 表 現, 慈 悲 喜 捨 解 脫 證 菩 提 則 是 生 命 真 真 實 實 的 呈 現 中 道 僧 團 依 經 依 律, 守 戒 嚴 明, 敬 謹 修 行, 奉 獻 生 命, 實 現 釋 迦 佛 陀 建 立 僧 團 的 託 付 將 息 苦 之 醫 術 付 與 一 群 雖 不 理 想 但 正 常 之 人 身 上, 以 便 成 為 代 代 傳 承 澤 世 利 人 之 良 藥 不 僅 要 用 這 樣 的 方 式 點 燃 心 燈, 更 傾 生 命 之 力 不 斷 澆 灌, 法 燈 的 光 明 才 能 在 世 間 彰 顯, 進 而 承 續 不 絕! 三 如 何 體 現 原 始 佛 法, 並 用 以 在 生 活 中 修 行 對 於 一 位 努 力 尋 求 真 理 之 道 的 學 法 者 而 言, 內 心 若 一 直 緊 抓 著 理 想 不 放, 那 麼, 不 論 生 活 在 哪 兒 或 做 任 何 事, 都 會 使 不 上 力 的 為 什 麼 呢? 若 只 顧 理 想, 情 感 卻 未 能 真 正 投 入, 就 會 覺 得 一 切 都 不 夠 好, 只 期 待 這 個 世 界 配 合 自 己 的 需 求, 面 對 身 邊 人 事 物 不 僅 不 知 足, 不 懂 感 恩 珍 惜, 還 會 滋 生 許 多 抱 怨 不 滿 和 不 以 為 然, 變 成 了 一 個 無 法 融 入 現 前 人 生 的 旁 觀 者 於 是 乎, 做 起 事 來 就 常 留 一 手, 而 且 隨 時 準 備 抽 身, 總 感 覺 自 己 老 是 在 流 浪, 始 終 不 得 安 生 佛 法 其 實 是 在 幫 助 我 們 放 下 理 想 活 在 現 在 這 世 間 的 親 情 愛 情 友 情 雖 是 生 命 中 良 好 的 夥 伴, 但 卻 不 是 滿 足 理 想 的 工 具, 我 們 必 得 認 真 珍 惜, 理 智 抉 擇, 擱 下 無 謂 的 欲 求, 將 對 生 命 的 情 感 投 入 現 前, 才 能 真 正 去 欣 賞 關 懷, 並 對 人 付 與 慈 悲 若 能 依 法 而 行 朝 向 正 向 解 脫 之 路, 就 能 逐 漸 體 會 原 始 佛 法 與 一 般 宗 教 信 仰 之 差 距, 並 發 覺 世 尊 的 教 導 的 確 能 在 生 命 的 歷 程 中 體 現, 亦 在 當 前 活 生 生 的 呈 現 透 過 這 樣 的 認 識 之 後, 理 智 與 情 感 就 能 並 行 不 悖, 更 能 具 足 力 道, 就 現 前 所 當 行 而 傾 力 為 之 以 這 般 明 見 因 應 於 實 際 人 生, 就 是 當 前 復 興 原 始 佛 法 的 契 機 四 前 來 求 法 的 四 種 人 隨 佛 師 父 提 到 : 前 來 求 法 的 大 略 可 分 成 四 種 人 第 一 種 人 對 佛 法 的 知 見 不 多, 智 慧 少 善 根 亦 不 足 第 二 種 人 智 慧 有 限 但 仍 有 善 根, 儘 管 聽 法 不 太 理 解, 卻 表 示 肯 定 這 種 人 言 語 坦 誠 對 人 不 計 較 且 願 意 付 出, 知 見 和 信 念 雖 不 足, 但 對 他 人 的 善 行 會 感 動, 這 種 人 可 說 已 見 到 了 心 燈, 法 燈 也 尚 未 漏 失, 宗 教 態 度 與 實 踐 信 念 都 還 具 足, 可 慢 慢 教 導 第 三 種 人 是 相 當 懂 得 探 研 佛 法 的 聰 明 人, 然 則 善 根 卻 頗 為 不 足 與 人 往 來 不 以 處 世 之 德 為 要, 視 對 方 成 就 與 否 為 標 準 面 對 他 人 的 成 功, 會 起 欽 羨 甚 或 心 生 妒 忌 這 種 只 想 做 風 雲 人 物 之 人, 極 易 將 佛 法 當 成 實 現 個 人 功 名 霸 業 的 工 具, 但 卻 缺 乏 感 動 人 的 能 力 60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61 專 題 報 導 第 四 種 人 既 有 智 慧 見 及 法 的 可 貴 亦 具 備 了 所 需 的 善 根, 可 說 是 獨 具 慧 眼, 能 確 認 佛 法 畢 竟 是 生 命 之 道, 而 看 到 了 法 燈 ; 見 有 人 肯 犧 牲 奉 獻 實 際 行 動, 也 會 感 受 到 實 踐 者 的 艱 難 而 面 見 心 燈 整 體 來 說, 第 一 及 第 三 種 人 由 於 善 根 不 足, 又 有 其 個 人 情 緒 性 的 信 仰, 對 於 與 己 殊 異 之 人, 易 生 敵 視 心 態, 即 使 親 見 他 人 用 生 命 實 踐 法 的 努 力, 也 是 很 難 理 解 的 ; 相 對 的, 真 正 願 意 付 諸 行 動 實 際 參 與 及 護 持 者, 則 是 第 二 及 第 四 種 人 其 中 第 三 種 人 最 要 不 得, 雖 學 到 了 真 實 法 要, 卻 一 心 只 想 成 就 個 人 豐 功 偉 業, 終 致 演 變 成 不 必 要 的 猜 忌 與 疑 慮 這 也 就 是 造 成 佛 教 部 派 分 化 的 主 因 平 心 而 論, 不 管 是 修 持 或 弘 揚 佛 法, 時 刻 都 會 面 對 這 四 種 人 然 而, 即 使 修 行 的 道 路 再 如 何 艱 難, 所 能 做 的, 也 只 是 持 續 堅 定 的 走 下 去 學 佛 並 不 是 宗 教 信 仰, 而 是 生 命 的 實 現, 若 是 提 不 起 道 心, 並 非 努 力 不 夠 或 業 障 深 重, 主 要 是 執 意 將 情 感 放 在 個 人 的 理 想 ( 也 可 說 是 欲 想 ) 之 上, 所 以, 即 使 知 道 該 怎 麼 做, 也 不 會 有 力 量 真 正 的 走 下 去 簡 要 的 說, 善 根 不 足 者, 只 會 顧 念 自 己 的 需 求, 不 會 在 意 他 人, 所 以 崇 高 的 教 義 是 聽 不 進 去 的, 即 使 聽 得 懂, 也 不 可 能 產 生 行 動 的 力 量 事 實 上, 每 個 人 都 具 有 善 根, 善 根 的 厚 薄 關 係 到 自 私 程 度 與 自 我 意 識 的 強 弱, 從 對 待 自 己 與 對 待 其 他 生 命 的 情 感 表 現, 就 可 以 看 得 出 此 人 眷 愛 自 我 生 命 的 程 度 如 果 所 考 慮 的, 只 關 乎 自 身 的 需 求, 不 管 再 怎 麼 聰 明 也 是 無 用 的 ; 反 之, 若 肯 辛 苦 一 些, 甚 或 委 屈 自 己, 讓 其 他 生 命 得 以 解 困 脫 難, 才 是 真 正 熱 愛 佛 法 以 及 實 現 道 心 的 修 為 佛 法 是 生 命 的 教 育, 在 教 導 我 們 如 何 度 越 痛 苦, 而 非 實 現 理 想 ; 傳 揚 佛 法 並 不 是 宗 教 事 業, 要 從 生 命 之 實 際 表 現 來 履 踐, 才 有 力 量 感 化 眾 生 歷 史 上, 了 不 起 的 人 是 修 出 來 的, 而 不 是 教 導 出 來 的 修 行 其 實 全 憑 修 為 功 夫 而 非 口 才 能 力, 主 要 在 節 制 自 己 的 欲 求, 調 伏 自 我 的 貢 高 我 慢, 一 如 玉 質 內 蘊 的 璞 玉, 靜 待 歲 月 讓 水 流 細 磨, 使 之 光 滑 如 鏡, 雖 身 懷 摩 尼 珠 而 韜 光 養 晦, 才 是 修 行 的 真 義 五 如 何 落 實 自 我 學 習 隨 佛 師 父 有 感 而 發 的 勉 勵 法 工 們 : 對 的 事 就 要 勇 敢 去 實 現, 目 的 不 在 個 人 的 成 功, 而 是 努 力 做 正 確 的 事 在 過 程 中, 即 使 再 怎 麼 艱 難, 也 願 意 堅 持 到 底, 這 就 是 在 做 一 件 感 動 人 的 事 了 聰 明 人 之 所 行 所 為 不 一 定 是 正 確 的, 雖 然 努 力 追 求 成 功 讓 人 羨 慕, 但 他 們 不 可 能 做 感 動 人 的 事 因 為 人 們 內 心 同 時 存 在 著 欲 念 與 正 念, 對 有 成 就 者 會 心 生 羨 慕, 但 卻 不 會 真 正 尊 敬 羨 慕 的 原 因 是 希 望 自 己 也 能 成 功 ; 無 法 對 他 表 示 尊 崇, 卻 是 因 為 自 己 內 心 還 有 欲 念 人 一 旦 成 功 了, 名 利 當 頭, 依 舊 會 選 擇 做 正 確 的 事 嗎? 那 是 保 不 定 的 那 麼, 難 道 佛 法 與 成 功 不 能 兩 全 其 美 嗎? 當 你 一 手 抓 著 佛 法, 一 手 抓 著 成 功, 你 所 抓 住 的 就 不 是 佛 法 了 因 為 在 希 求 成 功 之 下, 佛 法 便 已 不 是 你 生 命 的 展 現, 而 是 將 之 拿 來 讓 自 己 順 利 踏 上 成 功 之 道 的 墊 腳 石 了 因 此, 若 一 味 的 追 求 成 功 而 內 心 沒 有 佛 法, 無 論 如 何, 佛 法 都 只 是 工 具 而 已, 即 使 出 了 家, 亦 然 如 此 反 之, 一 手 握 著 佛 法, 一 手 握 住 正 道, 此 時 你 並 不 一 定 會 成 功, 但 在 他 人 心 目 中, 你 好 似 在 某 處 已 成 功 了 因 為 當 此 之 時, 你 問 心 無 愧 內 心 坦 蕩, 也 就 是 在 做 感 動 人 的 事 了 六 法 工 修 行 團 隊 應 具 備 的 認 知 與 態 度 隨 佛 師 父 諄 諄 的 叮 囑 法 工 們 : 在 這 裡, 無 論 做 的 是 什 麼, 都 不 要 像 個 工 人, 那 樣 會 不 開 心 的 因 為 我 們 不 是 做 工, 而 是 在 做 人, 是 依 照 個 人 生 命 的 選 擇, 走 自 己 的 修 行 道 路, 做 自 己 想 做 的 人 所 以 才 會 歡 歡 喜 喜 發 自 內 心, 亦 不 期 待 回 報 的 給 人 幫 助 與 關 懷, 這 一 切 都 在 體 現 我 們 對 生 命 的 信 念, 因 而 沒 有 抱 怨, 也 不 會 覺 得 辛 苦 雖 然 法 工 團 隊 一 向 走 的 是 修 行 道 路, 但 也 會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61

62 專 題 報 導 依 個 人 本 身 的 因 緣 動 機 與 實 際 狀 況, 盡 可 能 為 各 種 不 同 類 型 的 佛 弟 子, 量 身 打 造 適 切 的 發 揮 途 徑, 同 時 盡 量 釋 出 空 間 讓 每 個 人 的 潛 能 施 展 開 來 做 出 貢 獻 也 就 是 說, 在 此 不 僅 能 靜 下 來 自 我 修 習, 也 可 以 走 得 出 去 因 此, 在 個 人 方 面, 如 果 僅 止 於 聽 法 建 立 認 知 是 不 夠 的, 需 要 在 實 際 生 活 上, 將 此 視 為 生 命 歷 練 的 過 程, 積 極 付 諸 行 動, 轉 化 與 落 實 才 是 ; 至 於 與 人 共 事, 許 多 地 方 則 需 相 互 學 習 與 包 容, 懂 得 感 恩, 坦 誠 合 作, 以 大 事 為 重, 蕞 爾 小 事 切 勿 記 掛 心 頭, 才 能 逐 漸 形 成 一 個 修 行 團 隊, 做 出 一 些 像 樣 的 事 對 於 自 行 負 責 的 工 作, 只 要 依 任 務 方 向 盡 力 而 為, 如 在 過 程 中 有 所 落 差, 當 要 騰 出 協 調 與 修 正 的 空 間, 讓 彼 此 透 過 成 長 轉 型 及 磨 合, 相 互 接 納 與 了 解, 逐 漸 形 成 默 契 三 天 的 課 程 中, 除 了 隨 佛 師 父 對 大 家 的 殷 殷 勸 勉 教 誨 外, 中 道 僧 團 的 其 他 法 師 亦 有 甚 多 精 闢 的 教 導 與 分 享 大 要 如 下 : * 學 佛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在 這 一 堂 課 裡,Bhikkhu Paññācakkhu 法 師 引 導 我 們 重 新 審 視 悉 達 多 的 成 長 背 景 和 人 生 經 歷, 透 視 其 心 路 歷 程 原 來 佛 陀 一 生 屢 遭 迫 害 挫 折 重 重, 卻 始 終 堅 定 不 移 的 教 化 十 方 佛 陀, 已 為 我 們 傳 遞 了 一 個 重 要 的 訊 息 : 現 實 的 一 切, 縱 使 勇 於 面 對, 盡 力 當 前, 不 做 無 謂 之 行, 不 存 對 成 果 的 期 待, 但 緣 生 之 法 是 不 可 能 掌 握 與 預 設 的 從 此 處 回 到 當 前 生 活 的 價 值 來 看, 一 生 順 逆 交 逼 的 大 覺 世 尊, 對 平 凡 的 我 們 來 說, 感 覺 上 是 如 此 的 親 近 世 尊 所 教 導 我 們 的, 並 不 是 對 未 來 懷 抱 著 希 望 與 想 像, 而 是 面 見 真 實 的 智 慧, 這 種 智 見 不 僅 予 我 們 力 量, 並 帶 領 芸 芸 眾 生 朝 向 離 苦 滅 苦 之 道 學 佛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就 體 現 在 我 們 的 身 心, 在 當 前 展 現 並 非 等 開 悟 之 後, 而 法 的 利 益 也 就 在 法 的 實 現 中 呈 現 這 麼 說 來, 平 日 持 戒 不 放 逸 認 真 守 護, 不 作 無 益 思 維, 令 內 心 平 穩 ; 看 清 實 際 現 況 行 所 當 行, 勿 有 所 貪 圖 ; 布 德 施 惠 樂 善 助 人 ; 依 循 因 緣 之 明 見, 如 法 勤 修, 雖 明 知 世 間 不 完 美, 所 有 的 努 力 不 一 定 會 有 收 穫, 內 心 卻 了 無 遺 憾 佛 法 需 要 親 身 實 踐 才 能 發 現, 其 內 容 真 是 如 人 飲 水 冷 暖 自 知, 即 使 一 時 之 間 無 法 徹 底 斬 斷 煩 惱 的 根 源, 也 要 懂 得 處 理 當 前 狀 況 下 所 發 生 的 事, 就 是 要 這 樣 用 智 慧 減 低 憂 惱, 朝 向 苦 的 止 息, 才 是 在 法 中 受 益 的 佛 弟 子 應 有 的 態 度 * 如 何 建 立 原 始 佛 法 學 人 的 大 家 庭 這 個 單 元 是 由 Bodhidīpa 法 師 帶 領 的, 首 先 他 讓 五 位 年 輕 的 同 修 扮 演 不 同 角 色, 再 分 組 與 這 群 從 未 接 觸 過 佛 法 的 新 生 代 交 流 除 了 透 過 適 當 的 表 達 與 他 們 個 別 溝 通, 一 方 面 也 考 驗 法 友 的 聆 聽 技 巧 與 遊 說 能 力 比 如 面 對 陌 生 的 青 年, 如 何 切 入 其 思 惟 模 式 實 際 去 了 解 他 們, 除 了 表 達 關 懷, 同 時 也 想 辦 法 說 服 他 們 嘗 試 接 觸 佛 法, 令 其 往 後 的 生 命 得 到 受 益 身 為 佛 弟 子, 眼 看 著 世 界 一 直 在 改 變, 不 可 能 為 我 們 停 下 腳 步 62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63 專 題 報 導 等 待, 從 這 裡 也 在 提 醒 年 長 的 我 們, 將 面 前 的 青 少 年 當 成 是 自 己 的 下 一 代, 那 麼 當 如 何 用 個 人 的 身 行 語 意 去 影 響 他 們 呢? 因 為 即 使 這 一 輩 子 還 不 可 能 見 法, 我 們 也 要 想 盡 辦 法 將 世 尊 所 流 傳 下 來, 不 共 世 間 的 真 諦, 好 好 的 傳 承 下 去 為 了 爭 取 到 青 少 年 們 的 認 同, 每 個 同 修 都 使 出 了 渾 身 解 數, 從 投 合 個 人 興 味 的 輕 鬆 對 談 到 勸 誘 享 用 餐 點 的 邀 約, 求 取 認 同 的 手 法 真 是 無 奇 不 有, 可 說 是 精 彩 絕 倫 領 納 到 這 一 番 心 思, 著 實 令 人 忍 不 住 露 出 會 心 的 一 笑 然 令 人 感 到 有 趣 的 是, 在 這 一 場 別 開 生 面 的 說 服 與 溝 通 裡, 每 種 說 法 所 表 達 出 的 語 氣 神 色 和 引 導 方 式, 都 與 說 服 者 的 性 情 及 行 事 風 格, 有 極 密 切 的 相 關 究 竟 如 何 才 能 讓 對 方 跨 越 自 己, 與 我 們 拉 近 距 離, 並 透 過 如 實 的 傳 達, 真 切 感 受 到 佛 法 就 呈 顯 在 當 前 的 身 心 裡? 除 了 承 受 過 痛 苦, 曾 對 生 命 釋 出 疑 情 者, 較 容 易 經 由 相 互 情 感 的 認 同 取 得 共 識 之 外, 也 要 讓 未 曾 聞 法 者 有 機 會 實 際 領 受, 並 親 身 體 見 源 源 滲 流 心 間 喚 人 醒 覺 的 法 的 力 量 * 修 習 六 隨 念 及 護 持 修 學 佛 陀 之 正 法 每 週 三 都 在 台 北 禪 院 講 授 經 法 研 習 課 程 的 Bhikkhu Mokkhadīpa, 對 法 工 下 了 如 是 之 定 義 : 能 當 真 正 的 法 工 是 十 分 不 易 的, 因 為 法 工 不 是 義 工 也 非 勞 工, 而 是 在 原 始 佛 教 會 裡 參 與 共 修, 法 義 得 以 受 用, 還 願 意 一 起 為 協 助 眾 生 付 出 心 力 的 法 友 才 配 稱 之 由 於 隨 佛 師 父 談 到 理 想 有 感 而 發 的 Bhikkhu Mokkhadīpa, 與 我 們 分 享 了 年 輕 時 代 追 隨 理 想 的 過 程 與 際 遇, 最 後 畢 竟 還 是 不 忘 初 衷, 選 擇 安 住 修 行 的 道 路, 得 遇 隨 佛 師 父, 更 造 就 了 探 研 世 尊 法 教 的 機 緣, 回 想 每 一 趟 求 取 理 想 的 路 程, 都 曾 對 人 生 產 生 了 重 大 的 影 響 接 著 以 他 講 述 相 應 阿 含 與 相 應 部 的 慣 有 方 式, 列 舉 經 典 為 證, 帶 領 我 們 深 入 法 義, 將 六 隨 念 的 意 涵, 指 向 遠 離 愚 痴 貪 欲 瞋 恚 的 修 持, 乃 至 念 佛 念 法 念 僧 念 戒 念 施 念 天 所 熏 故, 昇 進 於 涅 槃 同 時 點 出 追 求 世 俗 的 貪 念, 乃 是 造 成 生 生 世 世 牽 纏 的 主 因 ; 欲 破 三 毒 則 當 捨 離 對 有 身 的 顧 念 熱 誠 和 善 的 Bhikkhu Mokkhadīpa, 秉 持 對 世 尊 教 法 的 恭 敬 之 忱, 研 修 法 義 一 向 思 量 縝 密 務 求 精 確 常 以 他 深 究 博 士 論 文 的 功 力, 將 兩 部 經 典 對 照 出 的 法 義 整 理 得 層 序 分 明 有 條 不 紊, 並 不 厭 其 煩 的 從 經 律 論 參 閱 相 關 的 他 部 經 說, 以 便 釐 清 世 尊 究 竟 的 教 法, 其 間 仍 不 忘 跟 從 隨 佛 長 老 驗 證 出 的 理 路, 鋪 展 出 切 要 的 修 行 道 次 第 整 個 授 課 過 程 都 用 簡 報 方 式, 將 十 二 因 緣 列 成 清 晰 的 圖 表 為 我 們 解 說, 不 僅 標 示 出 生 死 流 轉 的 關 鍵 所 在, 更 且 將 修 行 重 要 的 切 入 點 順 次 揭 示 並 鄭 重 指 出 : 欲 斷 除 有 身 成 就 六 隨 念, 從 六 觸 入 處 著 手 是 必 要 途 徑 ; 同 時 將 整 個 修 行 導 向 明 與 解 脫 此 二 證 量 為 依 歸 當 大 家 正 因 圖 示 的 引 導 感 到 茅 塞 頓 開 時,Bhikkhu Mokkhadīpa 卻 慈 悲 的 想 到, 為 免 受 到 圖 表 的 牽 制 進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63

64 專 題 報 導 入 邏 輯 思 維 的 認 知, 致 無 法 親 自 體 見 身 心 流 轉 的 實 際 真 相, 反 而 不 利 於 因 緣 的 觀 察, 而 為 我 們 悉 心 破 解 對 圖 表 的 框 架, 所 形 成 歸 納 性 思 考 的 依 賴, 轉 而 將 重 點 放 在 當 前 的 實 踐 與 體 悟 上 最 後 更 舉 出 相 應 阿 含 906 經 與 相 應 部 迦 葉 相 應 13 經 中 世 尊 之 所 言, 作 為 警 示 鑑 戒 : 五 濁 惡 世 中 正 法 將 滅 時, 即 有 相 似 像 法 生 起, 其 徵 兆 有 五 因 緣, 若 欲 破 此 因 緣, 則 應 恭 敬 世 尊, 尊 重 供 養 於 佛, 至 心 歸 依 ; 於 法 於 戒, 及 以 教 授 同 梵 行 者, 亦 應 供 養 恭 敬 尊 重 至 心 向 之 亦 即 對 佛 法 僧 對 所 學 與 定, 皆 須 依 教 奉 行, 始 能 令 正 法 久 住 於 世, 不 退 不 忘 失 * 人 生 的 歸 宿 人 生 最 終 的 歸 宿 各 有 不 同, 追 求 愛 情 者 以 婚 姻 為 歸 宿 ; 統 治 者 以 權 力 作 依 歸 ; 經 營 企 業 者 以 壯 大 事 業 為 人 生 目 標 ; 貪 求 逸 樂 者 以 金 錢 為 對 象 ; 而 對 仰 信 宗 教 之 人 來 說, 臨 終 前 唯 一 的 歸 宿 則 是 天 堂 Bhikkhu Citta Sang Varo 在 這 一 單 元 裡 播 放 了 一 則 影 片, 對 於 神 經 醫 學 專 家 吉 兒. 博 爾 特 泰 勒 來 說, 當 身 體 出 了 狀 況 才 知 抓 取 榮 華 富 貴 名 聞 利 養 之 空 幻 談 到 世 尊 在 29 歲, 思 及 人 生 不 免 於 老 病 死, 感 到 生 命 之 無 奈 與 痛 苦, 而 走 上 了 尋 訪 名 師 之 求 道 生 涯, 探 尋 老 病 死 之 根 源, 開 啟 通 向 正 覺 之 大 門 佛 陀 所 教 導 之 人 生 歸 宿, 在 於 遵 循 四 聖 諦 三 轉 十 二 行, 依 遠 離 依 無 欲 依 滅 盡 向 於 捨, 度 越 憂 苦 得 以 解 脫 事 實 上 在 現 實 生 活 裡, 人 與 人 之 間 若 一 旦 有 了 期 待 理 想 或 歸 宿, 難 免 讓 自 己 生 活 在 擔 憂 與 害 怕 當 中, 誠 然 世 尊 的 教 導, 與 一 般 人 所 謂 之 歸 宿 確 實 有 所 不 同 Bhikkhu Citta Sang Varo 由 此 想 起 這 半 年 來 在 馬 來 西 亞 道 場, 難 得 經 驗 到 的 心 路 歷 程 因 而 坦 然 現 身 說 法 與 我 們 分 享, 述 及 當 時 的 心 境, 終 於 在 孤 獨 中 找 到 了 平 靜 ; 在 沉 澱 中 享 受 到 獨 處 的 喜 悅 與 安 祥, 並 藉 由 這 可 貴 的 機 緣 汲 取 佛 法 慢 慢 體 會, 心 中 對 此 充 滿 了 感 恩 才 發 現 到 : 人 畢 竟 需 要 一 段 面 對 自 我 的 時 間, 真 正 在 生 活 中 步 伐 走 穩, 才 能 走 得 遠 * 學 佛 的 受 用 參 與 和 開 展 Tissarā 法 師 在 這 一 堂 課 裡, 親 切 的 與 我 們 分 享 她 學 佛 當 初, 受 到 錯 誤 觀 念 的 影 響, 掉 入 信 仰 盲 點 不 能 得 利 的 情 況 幸 遇 隨 佛 長 老, 提 到 真 花 與 假 花 有 什 麼 不 同 的 問 話, 當 即 將 她 拉 回 了 現 實, 若 不 將 注 意 力 放 回 身 心 觀 照, 就 看 不 見 自 己 的 問 題, 你 必 須 要 能 確 知 現 前 身 心 的 實 況, 才 是 真 正 走 在 菩 提 道 上 這 些 從 未 有 人 提 及 的 話, 立 時 解 開 了 心 中 所 有 的 結, 強 烈 感 受 到 衝 擊 之 餘, 繼 而 更 在 因 緣 法 的 開 示 裡 洗 濯 多 次, 始 逐 漸 滌 盡 對 佛 法 的 誤 解, 感 覺 受 益 匪 淺 其 後 與 隨 佛 長 老 的 互 動, 常 因 其 寧 定 中 蘊 含 睿 64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65 專 題 報 導 智 之 提 點 而 得 憬 悟 藉 由 這 段 經 歷,Tissarā 法 師 並 關 心 到 我 們, 如 何 透 過 觀 察 處 理 內 在 問 題 的 過 程, 因 而 為 我 們 揭 示 實 際 運 作 的 方 法 並 勉 勵 我 們, 只 要 能 力 所 及, 便 如 此 將 注 意 力 放 到 身 心 的 觀 察 與 發 現, 就 能 建 立 起 自 我 體 察 的 勝 任 感, 少 卻 許 多 無 謂 的 煩 惱 談 到 這 一 堂 課 的 主 題,Tissarā 法 師 說 : 修 學 佛 法 如 無 法 運 用 到 日 常 應 對 上, 從 利 益 家 人 擴 展 到 參 與 我 們 生 活 的 每 個 分 子, 便 談 不 上 受 用 了, 也 就 是 說, 若 能 真 正 得 利, 自 然 就 會 成 為 照 亮 自 己 與 接 引 他 人 的 點 燈 者 不 過, 學 法 的 受 益, 是 要 先 從 懂 得 面 對 自 己 的 問 題 ; 乃 至 進 一 步 看 清 身 處 的 狀 況 來 著 手, 其 間 的 運 作, 千 萬 不 要 因 過 度 自 我 期 許 而 忽 略 了 能 力 上 有 所 不 足 之 處 反 觀 世 間, 希 求 得 利 卻 不 想 付 出 代 價 者 比 比 皆 是, 如 能 跨 越 這 種 心 態, 直 接 面 對 該 面 對 的 問 題, 減 少 不 必 要 的 期 待, 勇 敢 承 擔 才 不 致 承 受 無 謂 的 苦 惱 * 如 何 當 個 佛 弟 子 在 這 堂 課 裡,Lokadīpa 法 師 指 出 : 親 近 僧 團 聽 聞 佛 法, 與 法 相 應 起 了 信 心, 只 是 形 式 上 的 歸 信 此 時, 還 要 受 三 皈 依 並 持 五 戒, 才 是 真 正 的 佛 弟 子 接 著 Lokadīpa 法 師 說 明 五 戒 的 內 容 最 後 點 出 修 證 佛 道 之 前, 需 培 養 道 前 資 糧, 具 足 方 便 守 護 善 知 識 正 命 等 四 法, 得 現 世 安 樂 ; 明 辨 善 惡 ; 觀 己 過 患 ; 知 慚 愧 ; 起 增 上 欲 學 ; 住 不 放 逸, 修 習 信 戒 施 慧, 得 後 世 安 樂 佛 弟 子 靠 修 行 與 實 踐, 從 世 間 的 五 戒 十 善 漸 次 斷 除 出 世 間 惡 法 五 蓋, 修 習 出 世 間 善 法 七 菩 提 支 如 是 勤 修 正 覺 禪 法 ; 內 正 思 惟, 習 於 八 正 道 ; 乃 至 具 足 五 根, 向 於 漏 盡, 是 為 菩 提 正 道 之 修 證 次 第 * Bhikkhu Aticca 與 我 們 的 分 享 隻 身 在 紐 約 道 場 化 眾 的 Bhikkhu Aticca, 難 得 回 到 家 鄉 參 與 僧 團 雨 安 居, 雖 許 久 未 見, 卻 仍 親 和 如 昔, 原 本 敦 厚 儒 雅 的 特 質 更 增 一 分 寧 定 談 到 在 紐 約 中 道 禪 院 利 用 獨 處 勤 修 止 禪, 令 內 心 澄 淨 感 官 益 為 敏 銳, 也 發 現 更 多 此 外, 也 因 為 有 機 會 靜 下 來, 在 平 和 恬 淡 的 時 刻, 從 欣 賞 大 自 然 動 態 與 蟬 鳴 鳥 叫 間 甚 有 所 體 悟, 發 覺 生 命 並 不 孤 單, 有 法 相 伴, 雖 在 人 群 亦 有 歸 屬 面 對 來 自 各 處, 不 同 膚 色 背 景 文 化 及 強 勢 的 宗 教 主 流, 加 上 普 及 的 邏 輯 思 維 方 式 和 嶄 新 的 科 學 水 平, 世 尊 不 共 世 間 的 因 緣 觀, 契 入 者 難 然 而 這 一 系 列 的 課 程, 只 要 用 心 去 做, 或 多 或 少 都 是 有 幫 助 的 週 日 下 午 相 應 菩 提 道 次 第 的 導 讀 ; 紐 約 市 立 大 學 安 定 身 心 的 止 禪 引 導 ; 乃 至 不 限 讀 經, 直 接 切 入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65

66 專 題 報 導 人 類 共 通 經 驗 的 座 談, 碰 觸 到 的 是 日 常 生 活 與 家 人 的 心 結, 親 子 關 係, 社 會 人 際 的 難 題 = 等 等, 都 以 親 自 分 享 的 方 式 來 減 除 身 心 的 負 荷 不 管 宗 教 或 國 籍, 要 能 跨 越 內 心 的 鴻 溝, 直 接 面 對 困 難, 只 有 用 真 心 去 聆 聽 表 示 關 懷 每 一 回 討 論 到 最 後, 還 是 會 從 佛 陀 解 決 痛 苦 的 方 法 歸 向 禪 觀 的 內 容, 這 樣 的 互 動 確 實 可 以 學 到 許 多, 實 是 教 學 相 長 的 好 機 會 藉 此 更 加 明 白, 原 始 佛 法 並 非 要 人 們 強 加 遵 循 的 道 理, 而 是 一 種 教 育, 我 們 僅 能 提 供 途 徑 與 建 議, 分 享 自 我 醫 療 的 體 驗, 但 面 對 問 題 自 我 診 斷 則 還 是 個 人 的 事 句 點 背 著 行 囊, 走 出 內 覺 禪 林, 每 個 參 與 的 法 工 臉 上 都 掛 著 堅 定 的 微 笑, 因 為 他 們 明 瞭 傳 續 佛 法 需 要 大 家 的 真 心 投 入, 透 過 這 樣 的 努 力, 讓 每 個 如 煤 田 炭 種 的 生 命 力 在 爐 中 燃 燒, 將 光 與 熱 發 散 出 來, 凝 聚 成 推 動 弘 法 的 力 量, 輾 轉 綿 延 惠 及 世 間, 利 澤 久 遠 也 願 意 身 體 力 行 之 * 寓 教 於 樂 的 團 隊 訓 練 遊 戲 這 次 的 法 工 營 有 個 特 殊 的 跨 國 交 流, 一 接 獲 指 令 即 請 假 搭 機, 從 馬 來 西 亞 風 塵 僕 僕 前 來 的 法 修 師 兄, 極 有 經 驗 的 用 他 的 專 業 為 我 們 帶 動 團 隊 遊 戲, 同 時 也 將 法 工 的 活 力 引 動 開 來 經 過 此 次 的 體 驗, 在 可 預 見 的 未 來, 年 輕 化 的 原 始 佛 教 會 將 以 這 樣 的 生 命 力 持 續 傳 承 下 去 活 動 一 開 始, 即 在 節 奏 的 唱 和 下 相 互 搥 搥 背 揉 揉 肩, 整 個 肅 靜 的 修 學 場 面 頓 然 輕 鬆 了 起 來 穿 插 在 正 式 課 程 之 間, 透 過 團 隊 互 動 的 設 計, 即 時 帶 起 了 高 昂 的 情 緒, 很 自 然 的 讓 大 家 跨 越 陌 生 培 養 出 默 契, 也 傳 達 了 彼 此 的 心 聲 遊 戲 中 為 了 達 成 目 標, 每 個 人 都 得 放 下 自 己, 配 合 當 前, 以 便 完 成 共 同 的 任 務 一 時 之 間 整 個 大 堂 裡, 驚 呼 喝 采 與 歡 笑 聲 不 斷, 平 日 嚴 謹 的 法 友 也 難 得 的 放 下 慣 有 的 方 式, 開 心 的 伸 出 雙 手 熱 忱 相 擁, 互 祝 成 功 雖 說 是 遊 戲, 在 潛 移 默 化 當 中, 即 在 陶 冶 學 員 們 團 結 一 致 密 切 合 作 克 服 困 難 的 精 神, 培 育 組 織 協 調 與 人 際 溝 通 的 能 力, 以 及 養 成 一 絲 不 苟 的 工 作 態 度 也 終 於 知 道, 在 團 隊 中 如 能 懂 得 換 位 思 考, 理 解 到 責 任 與 信 任 畢 竟 需 要 相 互 的 體 會 與 考 量, 才 能 培 養 出 高 度 的 默 契 感 謝 法 修 師 兄 的 用 心, 無 形 中 引 導 著 我 們 從 自 我 的 視 野 走 了 出 來, 敞 開 心 胸 迎 接 外 在 的 世 界 三 天 的 法 工 營 在 一 片 溫 馨 和 樂 的 氣 氛 中 畫 下 66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67 法 友 感 言 法 工 培 訓 心 得 分 享 台 灣 初 依 第 一 次 參 加 法 工 培 訓, 三 天 的 課 程, 有 大 師 父 及 多 位 法 師 說 法, 及 活 潑 的 團 康 活 動, 感 覺 受 益 很 多 師 父 說 今 年 起 僧 團 將 會 把 重 心 放 在 台 灣, 建 立 修 學 典 範 與 環 境, 唯 有 親 自 做 親 自 走, 才 會 知 道 自 己 的 路 為 何 法 工 參 與 原 始 佛 教 修 學, 就 是 要 知 道 自 己 的 道 路, 及 提 升 個 人 修 學 品 質 佛 法 是 自 利 利 人 的 濟 苦 良 葯, 祂 指 出 息 除 生 命 痛 苦 之 道, 而 非 指 出 理 想 的 道 路 若 想 要 用 佛 法 來 體 現 個 人 的 理 想, 不 想 用 生 命 來 體 現 聽 到 的 佛 法, 只 追 求 個 人 生 命 表 現 的 人 與 僧 團 是 不 相 應 的, 也 根 本 不 會 覺 得 僧 團 重 要 佛 陀 的 慈 悲 表 現 在 建 立 僧 團 上, 由 於 僧 團, 佛 法 才 得 以 傳 續, 因 此 在 僧 團 修 行 不 能 隨 心 所 欲, 自 由 是 愚 癡 貪 欲 的 奴 隸, 出 家 人 要 依 法 依 律, 在 黑 暗 中 點 法 燈 與 心 燈, 法 燈 依 佛 陀 的 法 與 律, 心 燈 用 生 命 去 奉 獻 唯 有 內 心 擱 下 追 尋 理 想 的 想 法, 現 在 認 真 做 現 在 能 做 的 事, 能 息 除 幾 分 苦 惱 就 做 幾 分, 正 常 與 平 常 的 面 對 現 在, 方 能 務 實 的 遠 離 苦 惱 Tissarā 法 師 有 段 話 讓 我 很 深 刻 : 把 自 己 的 困 難 說 出 來, 就 是 面 對 自 己 身 心 的 困 難, 讓 周 圍 的 人 了 解 而 接 納 你 若 損 益 評 估 都 只 想 到 利, 損 失 都 不 要, 這 很 貪 心 呀! 坦 然 接 受, 願 意 付 出 代 價 並 承 擔, 可 以 避 免 不 必 要 的 期 待 與 苦 惱, 就 可 以 感 受 佛 法 在 身 心 的 受 用 聽 法 多 年, 一 直 覺 得 沒 有 上 路, 經 法 師 指 出, 原 來 這 些 身 心 的 感 受 就 是 佛 法 的 受 用, 但 我 卻 認 為 很 平 常 而 不 在 意, 說 白 了, 就 是 事 事 用 心 處 處 留 心 的 功 夫 不 夠, 實 在 慚 愧 感 謝 僧 團 三 天 用 心 的 教 導 及 啟 發, 更 感 謝 馬 來 西 亞 法 友 專 程 來 台 帶 領 團 康 遊 戲, 不 僅 提 振 了 精 神 ; 也 因 大 家 的 投 入 及 熱 情 參 與, 而 影 響 彼 此 互 動, 陌 生 的 距 離 拉 近 了, 彼 此 也 增 進 了 解 法 工 營 是 心 靈 的 啟 發 的 課 程, 讓 法 友 明 白 息 苦 是 自 己 的 路, 不 是 來 幫 忙, 而 是 回 家, 大 家 都 是 一 家 人, 一 家 人 就 要 用 生 命 來 投 入, 點 亮 法 燈 心 燈, 如 此 才 是 僧 團 的 同 行 者 只 考 慮 自 己 的 成 功 與 需 要, 即 使 很 聰 明 也 没 用, 修 行 人 最 重 要 的 是 : 調 治 自 己 的 欲 望 及 貢 高 我 慢, 致 力 於 修 道 養 道 蓋 了 不 起 的 人 不 是 教 出 來 的, 而 是 自 己 修 出 來 的 Sādhu! Sādhu! Sādhu!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67

68 法 友 感 言 法 工 營 感 言 台 灣 法 綻 帶 著 如 小 學 生 要 去 旅 遊 的 心 情, 我 來 到 嚮 往 很 久 的 台 北 內 覺 禪 林 道 場, 參 加 三 天 的 法 工 培 訓 營 在 培 訓 期 間, 師 父 對 我 們 說 : 法 工 是 來 做 志 工, 但 不 是 來 做 工 的 這 次 的 法 工 培 訓, 我 們 依 照 了 自 己 的 長 處 以 及 興 趣, 分 成 了 文 書 組 總 務 組 電 腦 = = 等 ; 而 我 分 配 到 的 是 總 務 組 能 好 好 分 配 自 己 的 工 作 流 程 三 天 裡, 師 父 說 的 法 都 讓 我 有 很 深 刻 的 體 會, 尤 其 師 父 所 說 的 人 生 的 五 條 繩 索 : 業 障 隨 緣 不 要 分 別 不 要 執 著 一 切 放 下, 我 深 深 的 體 會 到 我 們 的 人 生 的 確 被 這 五 條 繩 索 給 束 縛 住 因 此, 我 們 要 依 著 佛 陀 的 教 法 學 習 開 展, 努 力 的 離 貪 斷 愛 在 培 訓 期 間, 一 位 來 自 馬 來 西 亞 的 法 工 帶 領 著 我 們 玩 了 一 些 團 體 的 小 遊 戲, 在 這 些 遊 戲 之 中, 我 體 會 到 了 團 體 默 契 的 重 要 性 ; 也 體 會 到 我 們 需 要 透 過 多 元 的 途 徑, 融 入 年 輕 人 的 思 想, 拉 近 與 年 輕 人 之 間 的 距 離, 讓 他 們 逐 漸 了 解 原 始 佛 教 的 教 法, 並 在 生 活 中 受 用 這 次 的 法 工 培 訓, 我 擔 任 一 餐 的 主 廚, 這 讓 我 學 習 到 如 何 和 大 家 一 起 同 心 協 力 完 成 一 道 道 餐 食, 也 讓 我 學 習 到 : 即 使 一 個 人 身 兼 多 職, 只 要 安 排 妥 當, 也 幫 免 疫 力 加 分! 5 類 超 強 食 物 本 文 取 材 自 華 人 健 康 網 / 記 者 羅 詩 樺 報 導 2013/5/8 明 明 沒 有 做 什 麼 事 情, 可 是 就 是 覺 得 一 個 月 可 以 小 感 冒 好 幾 次, 或 是 稍 微 著 涼 就 生 病 了, 身 體 的 免 疫 力 似 乎 難 以 發 揮 作 用, 甚 至 感 冒 生 病 了 也 要 很 長 一 段 時 間 才 能 復 原 其 實, 這 可 能 是 身 體 免 疫 系 統 不 夠 有 力 的 關 係, 生 活 中 可 見 許 多 增 強 免 疫 力 的 食 物, 平 日 多 補 充, 能 改 善 身 體 免 疫 力 1. 生 薑 辣 椒 大 蒜 辛 香 料 大 多 都 能 促 進 身 體 新 陳 代 謝, 像 辣 椒 中 的 辣 椒 素, 會 使 人 體 分 泌 神 經 傳 導 物 質 腦 內 啡, 而 腦 內 啡 具 有 提 高 免 疫 力 的 作 用 ; 而 生 薑 所 含 有 的 姜 酮 醇 有 促 進 血 液 循 環 提 升 免 疫 力 功 效, 因 此 在 快 感 冒 時 煮 薑 湯 來 喝, 就 能 祛 寒 避 免 感 冒 另 外, 大 蒜 中 的 硫 化 合 物 可 以 提 高 T 細 胞 及 巨 噬 細 胞 的 活 性, 同 時 也 會 增 加 體 內 防 禦 細 胞 的 活 性, 不 論 生 吃 或 熟 食, 每 天 吃 2 3 顆 大 蒜, 都 能 達 到 殺 菌 預 防 感 染 甚 至 抗 癌 的 效 果 2. 蕈 類 食 物 68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69 法 友 感 言 感 恩 大 師 父 的 教 導, 因 為 我 們 生 活 的 越 來 越 好 起 初, 對 因 緣 法 似 懂 非 懂, 學 了 差 不 多 兩 年 才 終 於 明 白 了 所 以 現 在 的 生 活 很 開 心, 少 了 很 多 煩 惱 尤 其 是 我 先 生 法 舟 大 男 人 主 義 的 習 氣 改 了 很 多 ; 自 己 對 家 人 的 執 著 也 放 下 很 多 之 前, 還 沒 接 觸 原 始 佛 法 的 時 候, 我 們 是 跟 著 北 傳 菩 薩 道 的 教 導, 足 足 跟 了 十 五 年, 一 直 有 很 多 煩 惱, 還 差 一 點 得 了 憂 鬱 症, 有 想 放 棄 學 佛 的 念 頭, 也 曾 經 在 佛 前 發 願 : 今 生 一 定 要 找 到 大 善 知 識, 引 導 解 脫 之 路, 果 然, 很 幸 運 遇 到 了 隨 佛 尊 者 聽 了 師 父 的 法 才 知 道 以 前 所 學 的 法 都 是 錯 的, 比 如 : 過 去 所 欠, 要 忍 辱, 爛 慈 悲, 等 等, 縱 容 惡 人, 被 欺 負, 難 怪 煩 惱 有 增 無 減 去 年 七 月 到 臺 灣 禪 修, 感 恩 大 師 父 與 中 道 僧 團 的 諸 位 法 師 的 教 導, 尤 其 是 Ven. Tissarā 法 師 和 學 法 感 言 Bhikkhu Mokkhadīpa 我 們 學 到 很 多 以 前 從 來 沒 有 學 過 的 法 尤 其 是 小 女 兒, 克 服 了 從 小 一 直 很 害 怕 的 東 西 每 個 星 期 六, 我 們 都 有 參 加 連 線 聽 法, 學 習 因 緣 法 和 師 父 人 生 寶 貴 的 經 驗, 運 用 在 平 時 的 生 活 中, 獲 益 良 多 現 在 家 變 了, 變 得 越 來 越 好 之 前 的 我, 我 見 我 執 和 惡 習 很 重, 學 了 因 緣 法 後, 明 白 了 這 都 是 我 們 的 五 陰 身 心 六 觸 入 處 的 運 作 如 今, 煩 惱 少 了, 貪, 嗔, 癡 也 減 少 了 一 些 所 以, 止 息 了 不 少 無 謂 的 苦 惱 再 次 的 感 恩 大 師 父 和 諸 位 法 師 的 教 導, 希 望 今 年 七 月 有 因 緣 再 參 加 禪 修 也 希 望 師 父 們 能 常 常 來 新 加 坡 弘 法 新 加 坡 法 惺 祝 大 師 父 與 諸 位 法 師 們 法 體 安 康, 早 日 正 向 菩 提! 蕈 類 的 多 醣 體 可 促 進 身 體 的 抗 病 菌 細 胞 增 生, 因 此 能 達 到 消 滅 腫 瘤 的 功 用, 金 針 菇 含 有 的 特 殊 蛋 白, 可 以 刺 激 身 體 產 生 更 多 能 幫 助 抑 制 過 敏 反 應 的 細 胞 激 素, 因 此 對 哮 喘 鼻 炎 濕 疹 等 過 敏 症 都 有 預 防 能 力 3. 優 酪 乳 優 格 優 酪 乳 主 要 功 能 可 調 整 改 善 胃 腸 道 健 康, 而 過 去 研 究 也 發 現 優 格 中 的 乳 酸 菌 可 以 增 加 由 T 細 胞 釋 出 的 γ 干 擾 素 (gamma interfer), 進 一 步 增 加 抗 體 生 成, 增 加 身 體 免 疫 力 每 天 只 要 喝 3 盎 司 ( 約 180 毫 升 ) 的 優 酪 乳, 就 可 能 預 防 感 冒 及 腹 瀉 也 可 以 選 擇 在 早 上 空 腹 喝 1 瓶 優 酪 乳, 能 刺 激 腸 子 蠕 動 使 排 便 順 暢 4. 地 瓜 地 瓜 葉 地 瓜 中 的 穀 胱 甘 肽 因 為 有 抗 氧 化 效 果 而 能 提 升 免 疫 力, 含 有 的 黏 蛋 白, 還 可 保 護 心 血 管 避 免 動 脈 硬 化, 並 能 抗 老 防 便 秘 而 地 瓜 葉 也 是 營 養 價 值 高 的 蔬 菜, 每 天 只 要 吃 300 公 克 的 鮮 綠 地 瓜 葉, 就 能 滿 足 1 個 人 1 天 的 維 生 素 A C E 及 鐵 的 需 求 5. 綠 茶 綠 茶 所 含 有 的 兒 茶 素 是 很 強 的 抗 氧 化 劑, 且 也 有 殺 菌 抗 癌 的 效 果, 對 於 抑 制 腸 胃 道 中 害 菌 增 長, 具 有 提 升 免 疫 力 的 效 果, 除 了 直 接 飲 用, 也 可 以 將 綠 茶 粉 灑 在 食 物 上, 或 是 加 入 其 他 食 物 中 食 用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69

70 專 題 報 導 法 工 的 意 義 台 灣 法 序 很 感 謝 法 善 邀 我 一 起 參 加 法 工 營, 更 感 激 中 道 僧 團 通 過 了 我 的 申 請, 讓 我 有 機 會 解 決 這 一 生 許 多 重 大 的 煩 惱, 及 改 變 自 己 本 來 我 以 為 參 加 法 工 營 是 去 學 習 如 何 有 效 率 的 整 理 環 境, 備 早 午 齋, 有 效 率 的 做 法 務 及 其 它 而 我 心 理 也 準 備 好 要 被 訓 練 做 些 什 麼, 可 以 在 台 中 道 場 有 所 發 揮 但 實 際 上 並 沒 有 做 任 何 事, 師 父 一 開 始 就 說 我 們 不 是 來 做 工 的 這 三 天 的 課 程 中, 在 師 父 的 開 示 下, 我 腦 袋 裡 一 層 一 層 的 煩 惱 很 自 然 的 剝 落 了, 毫 不 費 力, 知 道 自 己 的 內 心 已 變 輕 鬆 了 之 前, 我 毫 不 自 覺 自 己 是 那 麼 愚 笨 小 時 候 是 那 麼 快 樂, 但 隨 著 年 紀 越 大 越 不 快 樂, 煩 惱 也 跟 著 年 紀 增 加 而 增 加 例 如 與 家 人 相 處 不 好 害 怕 人 群 心 裡 怕 病 怕 死 == 等, 煩 惱 變 得 堅 固 難 以 處 理 俗 諺 所 謂 老 來 顛 倒, 眼 看 著 自 己 就 正 在 發 生 這 種 情 形, 心 裡 很 慌, 卻 又 莫 可 奈 何 師 父 開 示 中 說 : 人 生 的 煩 惱 與 痛 苦 是 發 生 在 任 何 時 候 任 何 地 方 任 何 人 任 何 事, 我 們 要 專 注 的 去 面 對 它 解 決 它, 專 注 是 定, 而 專 注 看 出 它 們 是 因 緣 的, 這 是 慧, 這 是 一 種 認 識 的 模 式 又 說 : 迷 惑 的 人 會 把 生 活 中 平 常 的 現 實 變 成 生 活 中 無 可 避 免 的 痛 苦 ; 迷 惑 下 的 希 求 肯 定 不 會 實 現, 只 會 帶 來 痛 苦 還 說 : 老 與 老 苦 不 同, 老 是 髮 蒼 蒼 視 茫 茫, 老 苦 是 回 想 年 輕 體 壯 貎 美, 對 髮 蒼 蒼 視 茫 茫 很 討 厭, 就 會 很 痛 苦 而 老 病 死 怨 嗔 恚 求 不 得 皆 是 緣 生 的, 是 必 然 的 當 然 的 平 常 的 努 力 於 現 在, 並 且 坦 然 的 接 納 面 對 平 常 的 老 病 死 就 可 以 避 免 對 老 病 死 生 起 苦 在 聽 完 的 那 個 當 下, 我 心 中 的 大 石 頭 全 消 失 了 課 程 中, 特 意 安 排 了 團 康 遊 戲 讓 法 工 們 在 遊 戲 中, 彼 此 從 陌 生 而 變 的 熟 捻 ; 也 讓 法 工 們 從 遊 戲 中 體 會 團 結 合 作 溝 通 培 養 默 契 的 重 要 三 天 的 法 工 營 在 快 樂 與 笑 聲 中 劃 下 美 好 的 句 點, 我 終 於 學 習 到 如 何 做 一 個 稱 職 的 法 工, 也 願 意 身 體 力 行 之 70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71 法 友 感 言 與 法 同 在 感 恩 有 您 台 灣 法 長 102 年 5 月 6 日, 陪 父 親 上 陽 明 山 中 道 禪 林 皈 依, 父 女 倆 都 很 開 心 父 親 對 師 父 幫 他 取 的 法 名 法 在 歡 喜 不 已! 能 陪 著 父 親 一 起 走 在 菩 提 正 道 上, 覺 得 父 親 對 我 的 疼 愛, 自 己 總 算 能 有 些 許 正 向 的 回 報 在 父 親 皈 依 的 前 兩 週, 有 一 天 晚 上 11:00, 父 親 叫 我 下 樓, 坐 在 他 的 床 邊, 父 親 說 : 我 今 天 心 臟 跳 得 很 不 均 勻, 今 晚 更 明 顯, 如 果 明 天 早 上, 我 沒 起 床 了, 你 不 要 慌, 也 不 用 難 過 這 一 生, 我 的 責 任 已 盡, 這 兩 年 又 能 學 習 正 法, 我 非 常 的 滿 足! 用 了 將 近 八 十 年 的 心 臟, 就 像 是 電 池 用 到 沒 電 自 動 停 止, 這 樣 很 好, 不 會 拖 累 到 你 們, 我 也 沒 有 痛 苦 我 交 代 你 的 事 你 就 照 辦, 至 於 身 後 事 越 簡 單 越 好, 骨 灰 撒 葬 即 可 聽 著 父 親 簡 短 的 交 代, 對 這 在 心 中 早 已 演 練 無 數 次 的 場 景, 雖 然 有 著 不 捨, 但 內 心 卻 非 常 平 穩 我 故 做 幽 默 地 對 他 說 : 爸 爸, 如 果 真 的 如 您 所 說, 那 您 就 是 淨 土 宗 所 稱 羨 的 預 知 時 至, 並 且 還 是 身 無 病 苦 囉 萬 一 您 真 的 半 夜 就 走, 我 來 不 及 起 床 送 您, 那 您 一 定 還 要 切 記 我 們 常 討 論 的 心 無 貪 戀 意 不 顛 倒! 要 念 念 憶 持 三 寶 功 德, 當 您 再 次 受 生, 才 會 記 得 繼 續 走 上 正 法 的 路 當 然 囉, 您 現 在 趕 緊 用 功, 也 許 最 後 一 口 氣 還 能 趕 得 上 所 作 已 作, 自 知 不 受 後 有 喔! 接 下 來, 父 女 促 膝 長 談 了 一 個 多 小 時, 話 題 圍 繞 著 佛 法 及 對 父 親 懷 念 的 事 物 朋 友 們 總 是 羨 慕 我 能 與 父 親 無 所 不 談, 甚 至 一 起 討 論 死 亡 對 此, 我 充 滿 感 恩 民 國 71 年, 在 行 天 宮 虔 誠 服 務 16 年 的 母 親, 轉 而 帶 領 全 家 學 佛 吃 素, 在 佛 法 的 薰 陶 下, 父 親 對 生 命 的 態 度 變 得 更 為 豁 達 父 親 喜 歡 山 林, 因 此 他 最 愛 爬 山, 退 休 後, 每 隔 幾 天 一 定 要 爬 上 七 星 山 或 大 屯 山, 十 年 前 因 為 下 山 時 扭 傷 腳 踝 引 發 筋 膜 炎, 彼 時 只 能 沮 喪 地 坐 在 沙 發 上, 當 所 有 的 醫 生 都 告 誡 他 不 能 再 爬 山 時, 讓 他 非 常 苦 悶 也 愛 山 居 生 活 的 我, 當 時 就 曾 想 找 個 寧 靜 的 鄉 野 山 居, 陪 伴 父 親 安 享 田 園 樂 趣 的 晚 年 最 後, 靠 著 佛 法 的 力 量, 父 親 終 能 面 對 與 接 受 早 年 刻 苦 的 生 活, 練 就 了 父 親 堅 韌 的 性 格 與 知 足 的 個 性, 使 得 生 命 如 倒 吃 甘 蔗, 越 老 越 甘 甜, 尤 其 這 兩 年 能 夠 學 習 原 始 佛 法, 幸 福 與 滿 足 的 表 情, 顯 露 在 平 凡 的 生 活 中 就 如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71

72 法 友 感 言 父 親 早 年 皈 依 的 一 個 法 名 福 果, 經 過 一 生 辛 勤 耕 耘, 他 享 受 著 充 實 美 好 的 晚 年 記 得 小 學 一 年 級, 父 親 畫 過 一 張 圖 給 我 看 : 父 親 手 腳 各 搭 在 深 谷 兩 邊 的 懸 崖 上, 背 上 站 著 媽 媽 和 我 們 四 個 孩 子 父 親 說, 無 論 多 累 多 難, 他 都 要 讓 我 們 從 貧 窮 走 到 富 足 的 那 邊 我 看 了 圖 很 感 動, 告 訴 自 己 要 做 個 懂 事 聽 話 的 好 孩 子 父 親 只 念 小 學 兩 年, 就 跑 空 襲, 二 次 大 戰 後, 原 本 小 康 的 家 境, 頓 時 變 得 異 常 清 苦 父 親 根 本 無 法 上 學, 終 日 為 了 找 食 物 填 飽 肚 子 而 忙 而 後, 又 為 了 生 活 當 學 徒 開 工 廠 從 有 記 憶 起, 父 親 就 是 備 極 辛 勞 且 無 怨 尤 地 拼 命 工 作, 只 為 了 保 護 他 的 妻 小, 讓 孩 子 過 著 物 質 無 缺 的 歡 樂 童 年 及 至 今 日, 我 們 仍 然 享 受 著 父 親 流 著 血 汗 所 努 力 的 成 果 父 親 就 像 多 年 前 美 國 電 視 影 集 的 主 角 馬 蓋 先, 很 有 研 究 精 神, 任 何 事 都 難 不 倒 他, 舉 凡 水 電 修 繕 工 程 園 藝 烹 飪 縫 補 燙 衣 打 掃 等, 樣 樣 都 行 其 實 他 就 是 善 用 四 諦 的 原 則 : 知 道 現 狀 了 解 現 狀 的 原 因 明 白 現 狀 可 以 解 除 研 究 方 法 努 力 解 除 現 在 的 困 難 除 了 解 除 工 廠 的 種 種 困 難 外, 也 渡 過 生 命 歷 程 中 一 個 一 個 的 關 卡, 終 於 脫 離 貧 窮 的 陰 影, 帶 給 我 們 富 足 安 樂 的 生 活 而 他 對 我 們 卻 從 沒 有 要 求 任 何 回 報, 只 是 一 心 一 意 地 付 出, 不 論 我 們 的 學 業 事 業 婚 姻, 他 就 是 一 路 支 持 陪 伴 著 我 們, 只 希 望 我 們 的 人 生 如 意 順 利 快 樂 飢 餓 反 而 讓 身 體 輕 安 清 爽 這 就 是 善 良 慈 悲 卻 又 堅 毅 的 父 親, 是 我 心 目 中 最 棒 最 偉 大 的 父 親! 去 年 夏 天, 我 常 到 禪 林 當 法 工, 父 親 就 不 讓 忙 碌 的 我 陪 他 散 步 慢 慢 地, 父 親 似 乎 感 覺 我 想 走 修 行 的 路, 很 多 事 就 不 讓 我 幫 他 做 了, 因 為 他 要 我 知 道 : 我 不 在 家, 他 自 己 也 可 以 過 得 很 好 今 年 元 旦 一 大 早, 父 親 突 然 跟 我 說 : 我 的 身 體 越 來 越 好, 你 若 要 照 顧 我, 等 我 往 生 後 再 去 修 行, 就 會 錯 失 修 行 的 大 好 時 光 你 想 要 修 行, 就 要 趁 現 在 有 體 力 快 去, 別 罣 礙 我, 我 會 照 顧 好 自 己 我 也 可 以 去 養 老 院, 現 在 的 養 生 村 經 營 得 非 常 好, 我 去 那 裡 也 會 很 好 我 有 正 法 可 追 隨 不 會 寂 寞, 你 不 用 擔 心, 專 心 去 走 你 想 走 的 路 吧 當 我 決 定 要 跟 隨 僧 團 走 這 一 條 孤 獨 簡 樸, 卻 無 有 憂 苦 而 平 安 的 路 時, 父 親 一 直 是 我 最 堅 強 的 靠 山 面 對 親 友 們 的 不 捨 難 過 反 對 等 各 種 聲 浪, 爸 爸 總 是 支 持 鼓 勵 我, 也 會 力 排 眾 議 替 我 說 幾 句 話 受 八 戒 前, 父 親 裝 作 若 無 其 事, 每 天 開 心 地 煮 我 愛 吃 的 菜 受 戒 當 天, 父 親 陪 我 上 山, 父 女 倆 途 中 有 說 有 笑 的 受 戒 儀 式 結 束, 法 友 們 在 大 殿 要 幫 我 和 父 親 照 相 時, 父 親 終 於 忍 不 住 哭 出 來 了 我 還 笑 著 對 父 親 說 : 爸, 你 總 算 哭 出 來 了 喔! 憋 在 心 裡 多 不 好 受 啊! 法 友 們 更 是 開 玩 笑 的 說 : 哇, 你 講 這 話 好 狠 父 親 敦 厚 老 實, 個 性 木 訥, 不 善 言 辭, 因 此 並 沒 有 太 多 的 人 際 往 來 酬 酢, 與 人 相 處 總 是 非 常 的 客 氣, 寧 可 委 屈 自 己, 卻 從 不 願 麻 煩 任 何 人 腳 受 傷 後, 好 幾 次 對 我 說 要 去 住 養 老 院, 因 為 怕 造 成 孩 子 們 的 負 擔 有 一 天, 他 突 然 對 我 說 他 以 後 的 晚 餐 就 簡 單 吃 水 果 等 輕 食 就 好, 因 為 他 怕 晚 年 變 胖, 行 動 不 便, 會 讓 照 顧 的 子 女 體 力 負 荷 過 重 我 當 時 聽 了 又 好 氣 又 好 笑, 但 也 因 為 他 善 良 的 心 意, 而 令 他 受 益, 約 莫 半 年 後, 他 說 他 體 會 到 出 家 人 過 午 不 食 的 好 處, 睡 前 有 些 72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73 法 友 感 言 呢! 請 法 友 們 到 餐 廳 用 完 餐 後, 法 友 們 載 父 親 回 家, 我 則 跟 著 僧 團 上 山, 心 中 浮 現 些 許 掛 念 與 傷 感 回 到 山 上, 師 父 對 我 說 : 要 好 好 修 行, 別 辜 負 了 父 親 的 心 意! 猶 記 得 上 小 學 的 前 一 天, 父 親 親 手 做 了 一 個 好 漂 亮 的 真 皮 後 背 書 包 送 我 上 學 前, 媽 媽 讓 我 穿 上 新 衣 服, 背 著 新 書 包, 照 了 張 相 片 我 是 老 大, 那 一 刻, 是 父 母 心 中 多 少 的 期 盼 兩 年 前 與 父 親 一 同 接 觸 原 始 佛 法, 我 幫 父 親 放 大 影 印 正 法 之 光 的 古 老 經 說 與 白 話 解 釋, 作 為 父 親 新 的 課 誦 本 看 著 他 每 天 愛 不 釋 手 地 翻 閱, 我 感 覺 到 他 對 女 兒 小 小 心 意 的 喜 悅 滿 足, 以 及 一 絲 絲 掩 不 住 的 驕 傲 父 親 一 直 很 認 真 的 學 習 原 始 佛 法, 為 了 與 大 眾 同 念 四 法 皈 敬 文, 我 教 父 親 巴 利 語 發 音 ; 為 了 更 能 聽 懂 師 父 的 教 導, 我 教 父 親 國 語 注 音 我 也 成 為 父 親 的 課 後 補 習 家 教, 幫 父 親 複 習 師 父 上 課 的 內 容 看 著 父 親 虛 心 努 力 地 學 習, 不 斷 地 進 步, 就 好 像 時 間 倒 轉, 反 過 來 換 成 是 我 牽 著 學 步 的 孩 子, 心 中 準 備 好 隨 時 可 以 放 手 讓 他 獨 行 老 病 死 是 生 命 的 必 然, 無 人 能 豁 免 面 對 至 親 的 父 母, 常 在 不 知 不 覺 中 想 要 恆 常 保 有 美 好 的 現 狀 因 此, 師 父 舉 佛 經 所 說 : 面 對 老 病 死 猶 如 中 第 一 支 箭 ; 而 不 切 實 際 的 妄 想 所 引 發 的 苦 惱, 又 讓 我 們 同 時 中 了 第 二 支 箭 能 對 父 母 盡 心 的 奉 養 陪 伴 之 外, 引 導 父 母 學 習 正 法 有 正 確 的 觀 念, 就 是 我 心 中 最 大 的 心 願 因 為 師 父 曾 以 佛 經 的 例 子 解 說 生 命 的 去 向 : 樹 往 哪 個 方 向 生 長, 要 倒 下 時, 必 定 會 往 那 個 方 向 倒 我 知 道, 父 親 與 我 已 隨 時 準 備 好 接 受 任 何 生 命 過 程 的 演 變, 學 習 師 父 所 提 醒 的 平 懷 看 待 很 感 恩 這 一 生 能 與 慈 愛 的 父 親 相 遇, 做 一 位 幸 福 的 女 兒 ; 更 慶 幸 在 父 親 晚 年, 自 己 能 陪 著 父 親 學 習 正 法, 於 菩 提 道 上 同 行 以 前, 父 親 善 用 四 諦 的 法 則 度 越 了 的 困 頓 的 生 活 ; 現 在 的 父 親, 更 學 著 用 四 聖 諦, 希 望 能 從 無 明 到 明, 度 越 生 命 的 苦 難 相 信 父 親 一 定 會 努 力 達 成, 在 正 法 中 重 生, 永 遠 與 正 法 同 在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73

74 法 友 感 言 因 緣 觀 : 把 握 當 下 善 用 現 在 採 訪 台 中 中 道 禪 林 新 法 友 1 台 中 書 記 組 整 理 就 來 禪 林 這 邊 聽 看 看 佛 法 法 恩 : 你 第 一 次 來 上 課, 聽 完 師 父 所 教 的 佛 法, 有 什 麼 感 覺? 有 無 受 用 之 處? 謝 : 其 實 第 一 次 上 課 接 觸 佛 法, 有 很 多 佛 教 的 詞 彙 用 語 是 從 沒 聽 過 的, 不 過 師 父 會 以 生 活 來 舉 例 解 釋, 淺 顯 易 懂 的 舉 例, 讓 我 感 覺 到 佛 法 其 實 是 很 貼 近 生 活 的, 也 從 中 有 所 體 悟 還 記 得 第 一 次 來 上 課 時, 師 父 說 到 苦 如 何 起 的 講 題 時, 說 生 老 病 死 怨 憎 會 愛 別 離 求 不 得, 這 七 苦 是 人 生 中 難 以 避 免 的, 而 我 們 可 以 做 的 就 是 學 習 如 何 去 面 對 接 納 這 些 苦, 這 法 恩 : 請 問 謝 同 學 如 何 得 知 台 中 中 道 禪 林?( 以 下 簡 稱 謝 ) 謝 : 一 開 始 是 單 純 的 從 網 站 上, 尤 其 是 從 維 基 百 科 獲 得 關 於 原 始 佛 教 的 資 訊 法 恩 : 這 次 是 什 麼 樣 的 因 緣 或 動 機 促 使 你 接 觸 佛 教? 謝 : 本 人 對 宗 教, 特 別 是 佛 教 深 感 興 趣, 經 由 一 些 歷 史 典 籍 與 網 路 資 料 的 了 解, 也 知 道 佛 教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派 別, 這 麼 多 的 派 別 不 知 道 該 如 何 選 擇, 所 以 覺 得 不 如 去 探 求 了 解 佛 陀 初 始 所 傳 授 的 佛 法 原 始 佛 法 先 前 因 為 課 業 繁 忙, 以 及 參 與 許 多 課 外 社 團 活 動 的 關 係, 所 以 一 直 沒 時 間 接 觸 坦 白 說, 這 次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其 實 是 因 為 自 己 不 久 前, 課 業 上 不 順 利, 除 了 傷 心 難 過 外, 也 不 知 道 該 怎 麼 辦 又 因 為 我 所 唸 的 學 校 是 一 所 基 督 教 大 學, 身 邊 的 許 多 朋 友 本 身 也 有 宗 教 信 仰, 因 此 心 想 : 也 許 在 心 靈 上 需 要 一 些 平 靜 和 寄 託, 所 以 樣 的 說 法 令 我 受 益 無 窮 自 己 還 未 接 觸 佛 教 前, 曾 看 著 身 邊 學 佛 的 長 輩, 總 覺 得 佛 教 相 較 其 他 宗 教 而 言, 好 像 比 較 避 世 悲 觀 消 極, 不 過 在 隨 佛 師 父 的 講 授 下, 理 解 到 佛 法 是 鼓 勵 我 們 把 握 當 下 及 珍 惜 現 在 所 有 的 而 且 我 也 很 贊 同 師 父 所 說 的 離 貪 斷 欲, 才 不 會 讓 自 己 的 生 活 好 像 永 無 止 盡 的 追 求 許 多 事 情, 這 樣 也 比 較 踏 實 法 恩 : 聽 過 師 父 的 課 後, 你 覺 得 這 樣 的 內 容, 對 時 下 的 年 輕 人 有 無 幫 助? 謝 : 我 覺 得 是 有 的, 以 我 自 己 來 說, 就 覺 得 收 穫 不 少 在 未 接 觸 原 始 佛 教 前, 我 和 身 邊 的 朋 友 們 對 於 生 活 很 多 事 情 都 視 之 為 理 所 當 然, 遇 到 失 敗 挫 折 時 也 只 會 怨 天 尤 人 但 在 聽 過 師 父 的 佛 法 後, 我 的 許 多 觀 念 和 生 活 態 度 都 有 所 轉 變, 智 慧 也 有 一 些 成 長 現 在, 當 我 遇 到 事 情, 甚 至 是 困 難, 74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75 法 友 感 言 我 都 會 試 著 多 思 考 佛 陀 對 我 們 的 教 誨 法 恩 : 請 問 你 幾 次 來 中 道 禪 林, 接 觸 師 父 師 兄 師 姐 們, 你 的 感 覺 如 何? 謝 : 我 第 一 次 來 台 中 中 道 禪 林 時, 赫 然 發 現 法 師 不 接 受 金 錢 的 供 養, 且 依 循 著 佛 陀 的 戒 律, 不 像 外 面 許 多 佛 教 團 體 會 暗 示, 甚 至 鼓 吹 信 徒 購 買 一 些 佛 教 用 品, 讓 我 覺 得 很 不 一 樣, 卻 也 很 放 心 禪 林 的 師 父 很 親 切, 和 我 的 互 動 彷 彿 零 距 離 般 的 平 易 近 人 ; 然 而 在 談 論 佛 法 時, 卻 又 不 失 莊 重 大 大 的 顛 覆 了 我 以 為 出 家 人 總 是 扳 著 一 張 臉 說 著 許 多 民 眾 聽 不 懂 的 佛 法 的 印 象 法 恩 : 學 習 原 始 佛 法, 請 問 你 對 自 己 有 什 麼 期 許? 謝 : 我 希 望 能 將 佛 法 的 道 理, 身 體 力 行 的 實 踐 於 生 活 當 中, 坦 然 的 面 對 自 己 的 生 活 若 能 將 所 學 的 法 幫 助 我 們 的 社 會, 使 更 加 美 好, 就 是 最 好 的 了! 採 訪 台 中 中 道 禪 林 新 法 友 2 台 中 法 耶 採 訪 法 耶 : 我 是 法 工 法 耶, 請 問 師 兄 願 意 接 受 我 們 的 採 訪 嗎? 師 兄 : 沒 問 題 法 耶 : 請 師 兄 先 自 我 介 紹 一 下 師 兄 : 敝 姓 張 我 很 高 興 跟 法 耶 談 一 談 法 耶 : 有 幾 個 問 題 想 要 請 問 教 師 兄 一 下 想 問 師 兄 您 學 佛 有 幾 年 的 時 間? 學 佛 的 緣 起 是 怎 樣 的 一 個 情 況? 又 是 怎 樣 的 因 緣 來 到 我 們 中 道 禪 林? 師 兄 : 我 學 佛 的 時 間 蠻 長 的, 大 約 是 廿 年 前, 我 曾 經 跟 著 我 的 學 生 一 起 跑 道 場 至 於 原 始 佛 教, 其 實 是 這 兩 年 我 們 才 聽 說 的, 對 它 的 狀 況 並 不 是 很 熟 悉 我 的 小 姨 子 正 好 與 我 曾 在 別 的 精 舍 一 起 上 課 共 修 過, 後 來 她 學 習 了 原 始 佛 法 經 過 她 的 介 紹, 我 就 來 中 道 禪 林 聽 聽 原 始 佛 法 到 底 有 什 麼 不 同 的 地 方, 我 覺 得 這 是 值 得 去 探 討 的 法 耶 : 原 始 佛 法 主 要 是 講 因 緣 法 師 兄 以 前 曾 經 修 習 過 佛 法, 我 想 請 問 您 以 前 學 的 佛 法 和 因 緣 法 有 什 麼 樣 的 不 同? 最 大 的 不 同 在 哪 裡? 原 始 佛 法 最 讓 您 受 用 的 有 哪 些? 師 兄 : 其 實 佛 教 都 是 教 我 們 要 慈 悲 為 懷, 每 一 個 派 系 的 說 法 雖 然 不 同, 可 是 它 的 終 極 目 的 是 一 樣 的 至 於 說 和 以 前 學 的 有 什 麼 不 同, 我 不 作 批 評, 但 以 前 的 精 舍 最 常 談 的 是 輪 迴 的 說 法, 就 是 說 你 這 輩 子 要 做 好 事, 下 輩 子 才 能 有 好 報 至 於 原 始 佛 法 的 教 說, 我 則 聽 到 隨 佛 法 師 幾 次 的 說 法, 我 感 覺 到 因 緣 法 講 究 的 是 現 在 此 刻, 在 當 下 我 們 就 應 該 去 做 正 確 的 事, 在 眼 前 就 要 試 著 改 變 自 己, 而 不 是 要 擺 到 未 來 未 來, 是 未 知 的, 所 以 能 夠 把 握 當 下 應 該 是 最 重 要 的 法 耶 : 謝 謝 師 兄 請 問 師 兄 對 原 始 佛 法 有 什 麼 期 許? 師 兄 : 來 中 道 禪 林, 感 覺 到 師 父 們 都 非 常 的 樸 實, 雖 然 禪 林 是 在 都 市 裡, 可 是 它 保 有 古 老 時 代 禪 林 的 純 樸 風 氣, 我 覺 得 這 是 蠻 好 的, 其 實 我 們 現 代 人 都 浪 費 太 多, 能 夠 從 原 始 佛 教 讓 我 們 回 歸 到 一 種 清 靜 的 心 靈 層 面, 符 合 時 代 所 要 求 的 節 約 環 保, 這 些 方 面 能 夠 和 實 際 的 生 活 更 結 合 的 話, 我 想 會 被 更 多 的 人 來 接 受, 我 們 當 然 是 很 希 望 原 始 佛 法 能 夠 傳 播 得 更 好 更 廣, 讓 更 多 的 學 眾 來 和 我 們 一 起 學 習, 這 是 我 個 人 的 希 望, 謝 謝! 法 耶 : 謝 謝 師 兄 今 天 接 受 我 的 採 訪, 謝 謝, 再 見!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75

76 梅 花 映 月 不 要 做 個 在 井 邊 渴 死 之 人 月 澄 有 一 篇 在 大 陸 山 東 文 藝 發 表 的 寓 言, 名 為 沙 漠, 大 意 如 下 : 初 夏 的 雨 水 十 分 活 躍, 幾 天 就 降 一 次 雨, 雨 水 降 到 農 田 裡, 種 子 發 了 芽, 把 農 田 染 成 了 一 片 新 綠 ; 雨 水 降 到 果 園 裡, 果 樹 吐 出 嫩 綠 的 葉 子, 開 出 紛 紛 的 花 朵 ; 雨 水 降 到 池 塘 湖 泊 裡, 繁 殖 著 魚 鱉 蝦 蟹, 青 蛙 也 不 分 晝 夜 的 歌 唱, 歌 唱 這 繁 榮 富 饒 的 大 地 雨 水 也 同 樣 降 到 沙 漠 上, 沙 漠 卻 只 會 吸 收, 吸 收 完 畢, 自 己 仍 是 一 片 沙 漠, 什 麼 反 應 也 沒 有, 而 且 還 洋 洋 得 意 的 自 詡 : 我 是 最 虛 心 接 受 雨 水 的, 雨 水 降 多 少, 我 就 吸 收 多 少 這 篇 寓 言 十 分 生 動 且 耐 人 尋 味, 作 者 的 寓 意 是 : 吸 收 之 後, 必 須 做 出 自 己 的 貢 獻 因 此, 種 子 發 芽 了, 果 樹 開 花 了, 湖 泊 裡 亦 是 生 意 盎 然, 唯 有 沙 漠, 卻 是 什 麼 反 應 也 沒 有, 並 且 還 理 直 氣 壯 的 為 自 己 辯 護 : 我 是 最 虛 心 接 受 的, 你 降 多 少, 我 就 吸 收 多 少 似 乎 虛 心 接 受 即 是 目 的 的 本 身, 即 是 一 切 這 則 寓 言 引 發 了 我 對 所 謂 吸 收 及 學 習 之 重 新 省 思, 吸 收 的 目 的 為 何 呢? 學 習 的 目 的 為 何 呢? 難 道 吸 收 只 是 一 種 教 條 式 的 機 械 式 的 虛 心 接 受 嗎? 難 道 學 習 只 為 了 在 記 憶 的 倉 庫 中 儲 存 更 多 可 以 炫 人 的 知 識 嗎? 如 果 吸 收 只 為 了 吸 收, 學 習 只 為 了 儲 存, 那 麼 這 樣 的 吸 收 與 學 習, 尚 有 何 意 義 可 言? 因 為 人 只 不 過 是 一 間 倉 庫 啊! 美 國 的 蘇 斯 博 士 寫 過 一 篇 名 為 烏 龜 大 王 亞 特 爾 的 童 話, 大 意 是 描 寫 烏 龜 大 王 亞 特 爾 為 了 掌 握 更 大 的 權 柄, 統 治 更 寬 闊 的 領 土, 於 是 牠 命 令 屬 下 的 烏 龜 疊 羅 漢, 將 牠 給 抬 高, 牠 以 為 只 要 牠 極 目 所 及 之 處, 盡 是 牠 的 領 土, 所 以, 牠 不 斷 的 想 要 超 越 他 人, 也 因 此, 羅 漢 越 疊 越 高 最 後, 牠 更 妄 想 超 越 月 亮, 想 不 到 因 底 層 的 一 隻 烏 龜 打 了 一 個 嗝, 整 個 烏 龜 王 國 就 全 盤 瓦 解 了, 而 跌 得 最 重 的 正 是 烏 龜 大 王 亞 特 爾 一 般 而 言, 幾 乎 所 有 的 人 都 很 努 力 -- 努 力 使 自 己 的 生 活 過 得 更 加 美 好 因 此, 也 許 我 們 努 力 的 學 76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77 梅 花 映 月 習, 希 望 自 己 能 博 聞 強 記 研 考 精 微, 成 為 一 個 專 長 ; 也 許 我 們 努 力 的 攢 積 財 富, 因 為 豐 厚 的 財 富 除 了 讓 我 們 的 生 活 不 虞 匱 乏 外, 還 能 帶 給 我 們 安 全 感 ; 也 許 我 們 努 力 的 想 掌 握 權 勢, 因 為 權 勢 能 讓 我 們 為 所 欲 為 ; 做 老 師 的, 會 努 力 的 將 自 己 所 知 所 學 傳 授 給 學 生, 因 為 在 師 生 的 互 動 中, 老 師 會 感 受 到 薪 火 傳 承 的 喜 悅 ; 而 做 父 母 的, 即 使 必 須 耗 盡 身 上 最 後 的 一 滴 血 汗, 只 要 能 為 孩 子 鋪 設 一 條 光 明 的 坦 途, 他 們 也 會 毫 不 遲 疑 的 去 做, 因 為 孩 子 是 他 們 生 活 的 重 心, 是 生 命 延 續 的 希 望 == 我 們 不 是 一 向 都 很 努 力 嗎? 努 力 原 是 無 可 厚 非 且 必 要 之 事, 只 是 在 我 們 努 力 的 同 時, 我 們 是 否 曾 經 省 察 一 下 : 我 們 的 努 力 是 否 像 堆 積 木 像 疊 羅 漢 一 樣 愈 堆 愈 多 愈 疊 愈 高 而 已? 還 是 我 們 很 努 力, 努 力 把 所 學 到 的 知 識 吸 收, 化 成 血 化 成 肉 化 成 我 們 的 骨 骼 化 成 我 們 的 言 行, 成 為 我 們 自 身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分? 前 者 的 努 力 好 似 虛 空 中 的 天 華, 雖 美 麗 卻 不 符 實 際, 只 要 打 一 個 小 小 的 嗝, 或 輕 微 的 風 吹 草 動, 就 足 以 使 其 辛 苦 堆 積 起 來 的 美 麗 樓 閣 於 剎 那 間 全 然 瓦 解 ; 後 者 的 努 力 也 許 不 像 前 者 那 般 炫 目, 但 它 是 完 整 的 生 命 個 體, 豈 是 嗝 豈 是 風, 甚 或 更 大 的 力 量 就 可 以 把 它 從 生 命 中 分 離 割 裂 的? 君 不 見 多 少 學 富 五 車 的 人 依 然 作 奸 犯 科 胡 作 非 為? 你 能 說 他 們 學 得 不 夠 多 嗎? 因 此, 當 我 們 在 努 力 之 時, 除 了 知 外, 是 否 也 要 知 行 合 一? 我 們 寧 可 學 少 一 些, 但 必 得 要 將 所 知 所 學 契 入 於 生 活, 成 為 自 己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啊! 述 他 一 心 想 擺 脫 塵 世 的 紛 擾, 一 心 想 掃 凈 心 靈 深 處 的 塵 埃 ; 而 當 他 某 天 俯 首, 再 看 這 萬 丈 紅 塵 的 風 風 雨 雨 悲 歡 離 合, 卻 發 現 看 到 的 只 是 自 己, 一 個 終 究 逃 不 過 人 生 紛 擾 與 循 環 的 可 憐 之 人 我 真 擔 心 這 將 是 自 己 一 生 之 寫 照 佛 法 的 修 學, 是 重 於 經 驗 體 證 的 隨 佛 尊 者 常 期 勉 學 眾 : 不 要 做 個 在 井 邊 渴 死 之 人 多 麼 令 人 警 醒 的 一 句 話! 今 生 有 幸 得 遇 正 法, 從 中 道 僧 團 的 身 語 意 行 中 得 窺 佛 陀 教 法 的 原 貌, 建 立 如 實 知 見, 當 重 視 戒 行, 致 力 於 貪 瞋 癡 的 息 止, 奉 守 佛 陀 自 洲 作 自 依, 法 洲 作 法 依 的 教 誨, 努 力 汲 飲 世 尊 法 水, 精 勤 實 踐 於 正 覺 離 貪 滅 苦 的 正 道 千 萬 不 要 做 個 在 井 邊 渴 死 之 人 反 觀 自 己, 長 久 以 來, 不 管 是 做 人 處 事, 或 學 習 佛 法, 不 可 謂 不 認 真, 我 亦 是 好 努 力 好 努 力 的 虛 心 接 受, 然 而 卻 沒 有 將 所 學 的 融 入 生 命 中, 成 為 生 命 不 可 分 割 的 面 貌 我 只 是 儲 存 又 儲 存, 堆 積 又 堆 積 ; 然 後, 沙 漠 依 舊 是 沙 漠, 沒 有 生 機 ; 種 子 依 舊 是 種 子, 不 曾 萌 芽 成 長 真 是 愧 對 師 恩 哪! 清 末 民 初 的 國 學 大 師 王 國 維 曾 寫 過 一 首 浣 溪 沙 : 山 寺 微 茫 背 夕 曛, 鳥 飛 不 到 半 山 昏 上 方 孤 磬 定 行 雲, 試 上 高 峰 窺 皓 月 偶 開 天 眼 覷 紅 塵, 可 憐 身 是 眼 中 人 詞 中 敘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77

78 - - - 五陰世間 強植假記憶 鼠腦實驗成功 心法所依 不是南傳阿毘達磨指的心臟 本文取材自網路新聞 編譯魏國金 7/27/2013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成功的將虛假記憶植 研究人員先將老鼠放在安寧的環境A盒 當老鼠 入老鼠腦中 使老鼠回憶起根本未曾發生的痛苦事 探索環境時 牠們的記憶細胞以 光敏感通道蛋白 件 專家指出 這項研究可望有助於創傷後壓力症候 channelrhodopsin 標定出來 翌日 研究人員將 群的治療 並提醒司法人員大腦記憶的不可靠 降低 老鼠放在環境大為不同的B盒 一會兒後對老鼠腿部 使無辜人入罪的謬誤目擊指證的發生 施以輕微電擊 同時以光活化編號A盒記憶的細胞 這項操控老鼠記憶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科學 期 第三天老鼠被放回A盒 結果牠們因害怕而戰 刊上 主要撰文者利根川進 Susumu Tonegawa 慄 即使牠們未曾在A盒內遭電擊 這顯示不實的記 指出 研究方法涉及辨識出在記憶形成過程中 物理 憶已然啟動 參與該研究的神經科學家拉米瑞茲說 上與化學上發生改變的腦細胞 這些細胞稱為印痕 如果老鼠有好萊塢 這將是牠們的 全面啟動 engram Inception 這部二 一 年的電影是虛實難辨 這位一九八七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說 無論是 虛假或真實的記憶 記憶底下的大腦神經機制是相同 的 我們的試驗提供了虛實記憶可在記憶印痕層面上 探究的第一個動物模式 以光當開關 刺激腦神經元 的夢中夢鉅片 研究人員也發現 不實記憶能刺激大 腦其他部分 比如杏仁核的神經活動 杏仁核是腦中 的恐懼中樞 共同撰文者劉旭指出 對動物而言 虛假記憶如 同真實記憶 因此 知道如何開啟虛假記憶或許也能 幫助學界了解如何關閉或刪除不好的記憶 該實驗的第一步是標定出鼠腦中特定記憶的腦細 胞 並藉由光刺激 迫使相關神經元活絡 進而引發 人腦植入還很難辦到 出記憶 在這項研究中 研究人員人為刺激神經元 雖然要在人腦植入記憶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很難辦 而使現實中 本質上毫不相干的事件與環境關聯一 到 但該研究還是不禁讓人擔心 有朝一日在法庭 起 進而植入一個新而不實的記憶 上 不實的指證恐毀掉無辜者的人生 研究人員使用光電遺傳學技術 也就是以光來開 利根川進指出 該研究顯示 心中抱持的認定或 關動物的個別腦細胞活動 在實驗中 光纖將光傳導 許是錯誤的關聯而非真實的發生 我希望未來的研 入老鼠的海馬迴 腦中海馬迴區域在形成新記憶上扮 究能進一步讓司法人員與專家警覺 我們的記憶是如 演關鍵角色 何的不可信賴 78 Ⅰ 正法之 光 第三十三期 2013 年 7 月

79 五 陰 世 間 放 棄 運 動 生 涯 美 男 捐 髓 救 人 本 文 選 自 中 央 社 / 台 灣 新 生 報 報 導 5/4/2013 投 入 八 年 時 間 訓 練, 為 的 就 是 參 加 他 的 美 東 聯 盟 (America East Conference) 最 後 一 次 競 賽 的 廿 一 歲 大 學 鉛 球 選 手 賴 爾 (Cameron Lyle), 今 年 毅 然 決 定 放 棄 運 動 生 涯, 為 的 是 要 捐 骨 髓 救 人 哈 芬 登 郵 報 (The Huffington Post) 報 導, 賴 爾 是 新 罕 布 什 爾 大 學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鉛 球 明 星 哥 倫 比 亞 廣 播 公 司 (CBS) 報 導, 賴 爾 過 去 八 年 一 直 為 美 東 聯 盟 受 訓, 但 今 年 稍 早 決 定 結 束 運 動 生 涯, 成 為 骨 髓 捐 贈 者 根 據 CBS, 骨 髓 登 記 處 Be The Match 在 賴 爾 大 二 那 年 來 到 學 校, 賴 爾 和 他 的 隊 友 都 接 受 了 骨 髓 配 對 除 了 家 人 外, 發 現 骨 髓 完 美 配 對 機 率 約 為 五 百 萬 分 之 一 就 在 兩 個 月 前, 賴 爾 接 到 電 話, 提 到 他 們 發 現 與 賴 爾 的 骨 髓 配 對 百 分 百 符 合 的 病 患, 這 名 罹 患 罕 見 白 血 病 的 男 病 患, 僅 剩 六 個 月 可 活 賴 爾 說 : 我 當 下 就 答 應 了, 之 後 我 想 到 這 代 表 可 能 必 須 放 棄 運 動 生 涯 抽 骨 髓 將 使 賴 爾 在 康 復 期 間 無 法 提 重 量 超 過 廿 磅 的 物 品 達 一 個 月 為 了 拯 救 這 名 病 人 的 生 命, 賴 爾 得 在 田 徑 季 達 到 最 高 潮 前 捐 骨 髓, 意 味 將 縮 短 賴 爾 的 運 動 生 涯 然 而 賴 爾 說 : 我 從 未 猶 豫 如 果 我 拒 絕, 這 名 男 病 人 就 找 不 到 骨 髓 配 對 對 象 賴 爾 上 周 前 往 麻 州 綜 合 醫 院, 醫 師 成 功 取 出 他 的 骨 髓, 受 移 植 病 人 隔 天 就 接 受 移 植 手 術 據 報 導, 雖 然 大 學 運 動 生 涯 因 此 告 終, 賴 爾 並 不 後 悔 他 告 訴 美 國 廣 播 公 司 (ABC): 生 命 無 價, 當 你 有 機 會 救 人 時, 一 定 得 這 麼 做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Ⅰ 79

80 傳 法 法 訊 指 導 : 中 道 僧 團 導 師 : 隨 佛 法 師 Ven. Bhikkhu Vūpasama( 烏 帕 沙 瑪 比 丘 ) 發 行 : 原 始 佛 教 會 ( 發 行 人 :Ven. Bhikkhu Aticca 歡 迎 索 閱 正 法 之 光 結 緣 流 通 pucchati@gmail.com Tel : (02) 響 應 環 保, 減 少 紙 張, 請 提 供 , 索 取 電 子 檔 ; 或 自 行 上 網 下 載 台 灣 助 印 劃 撥 : 戶 名 : 中 華 原 始 佛 教 會 美 國 護 持 帳 戶 : 1.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 弘 法 助 印 )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Compassion for Children ( 扶 助 孤 童 )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馬 來 西 亞 護 持 帳 戶 :Sambodhi World Berhad HSBC Bank : 版 權 聲 明 : 有 著 作 權 如 為 宣 法, 非 為 買 賣, 不 修 改 增 減 內 容, 歡 迎 翻 印 流 通 (1) 台 灣 教 區 (Taiwan) arahant.tws@gmail.com 台 北 內 覺 禪 林 O.B.S.T.-Taipei 台 北 市 北 投 區 登 山 路 139 之 3 號 電 話 : 886-(02) 傳 真 : 886-(02) 台 北 原 始 佛 教 中 道 禪 院 Sambodhi World-Taipei 台 北 市 伊 通 街 58 號 2 樓 電 話 : 886-(02) 台 中 中 道 禪 林 O.B.S.T.-Taichung 台 中 市 南 屯 區 文 心 路 一 段 378 號 11 樓 之 1 電 話 : 886-(04) (2) 美 國 教 區 (U.S.A.) arahant.usa@gmail.com 紐 約 原 始 佛 教 中 道 禪 院 Sambodhi World-New York Parsons Blvd, Flushing, NY Tel: (3) 馬 來 西 亞 教 區 (Malaysia) arahant.mas@gmail.com 吉 隆 坡 中 道 禪 林 O.B.S.M.-Kuala Lumpur 28,Jalan 16/5,463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怡 保 中 道 禪 林 O.B.S.M.-Ipoh 61A & 61B, Jalan Chung Ah Ming, Ipoh, Perak, Malaysia Tel: 檳 城 中 道 禪 林 O.B.S.M.-Penang 77-3 Lorong Selamat, Pulau Pinang, Malaysia Tel: 威 省 中 道 禪 林 O.B.S.M.-S.Prai 269, 1st & 2nd floor, Jalan Kulim, Bukit Mertajam, Pulau Pinang. Malaysia Tel: 馬 六 甲 中 道 禪 林 O.B.S.M.-Malacca No 30, Jalan Kota Laksamana, Taman Kota Laksamana,75200 Melaka.Malaysia 新 山 中 道 禪 林 O.B.S.M.-Johor Bahru No 20,Jalan Undan 6, Taman Perling, Johor Bahru, Johor.Malaysia 雙 溪 大 年 中 道 禪 林 O.B.S.M.-Sungai Petani 21, Lorong Emas 2, Taman Emas Suria, Sungai Petani, Kedah, Malaysia 中 道 僧 團 主 辦 原 始 佛 教 會 暨 中 道 禪 林 協 辦 2013 年 台 灣 每 週 共 修 活 動 報 名 網 址 : 傳 真 報 名 專 線 :(02) 洽 詢 專 線 :(02) 日 期 時 間 主 題 內 容 活 動 場 所 每 週 二 (8 月 27 日 10 月 15 日 ) 19:30-21:30( 週 二 ) 歸 向 佛 陀 ( 一 ) 生 活 的 智 覺 與 解 脫 每 週 三 19:30-21:30( 週 三 ) 經 法 研 讀 每 週 日 09:00-16:30( 週 日 ) 共 修 與 供 僧 依 隨 佛 尊 者 著 相 應 菩 提 道 次 第 第 二 篇 菩 提 道 次 第 上 午 共 修 中 午 供 僧 下 午 法 義 分 享 與 交 流 2013 年 秋 季 中 國 澳 洲 弘 法 活 動 報 名 網 址 : 洽 詢 專 線 :(02) 月 日 10 月 日 10 月 日 11 月 日 11 月 7 日 11 月 17 日 09:00-11:00 13:30-16:30 19:00-21:00 詳 細 宣 法 時 間 請 見 下 一 頁 海 報 唐 山 興 國 禪 寺 中 道 三 日 禪 澳 洲 宣 法 回 歸 佛 陀 之 道 廣 西 南 山 寺 秋 季 禪 修 營 一 因 緣 法 的 正 覺 與 無 常 無 我 空 二 緣 起 的 奧 義 三 如 何 修 正 具 足 法 眼 的 念 佛 三 眛 四 慈 悲 喜 捨 的 開 展 與 七 菩 提 支 五 中 道 禪 法 入 門 詳 細 宣 法 內 容 請 見 下 一 頁 宣 法 海 報 詳 細 宣 法 內 容 請 見 台 北 原 始 佛 教 中 道 禪 院 台 北 市 伊 通 街 58 號 2 樓 台 中 中 道 禪 林 台 中 市 南 屯 區 文 心 路 一 段 378 號 11 樓 之 一 中 國 河 北 省 唐 山 興 國 禪 寺 參 加 者 請 先 聯 絡 興 國 禪 寺 大 宏 法 師 電 話 ; 澳 洲 雪 梨 華 僑 文 教 中 心 澳 洲 雪 梨 佛 教 圖 書 館 澳 洲 雪 梨 佛 教 圖 書 館 中 國 廣 西 省 貴 港 市 南 山 寺 @qq.com 體 果 法 師 : 本 元 法 師 : 月 22 日 12 月 1 日 ( 錄 取 法 友 請 於 前 一 天 11/21 17:00 前 報 到 ) 80 Ⅰ 正 法 之 光 第 三 十 三 期 2013 年 7 月 福 建 福 興 寺 中 道 十 日 禪 詳 細 宣 法 內 容 請 見 中 國 福 建 省 福 清 市 福 興 寺 fuxingsi@163.com 電 話 :

81 - - - 禪林通告 敬 邀 云何施具足 謂 善男子離慳垢心 在於居家行解脫施 常自手與 樂修行捨 等心行施 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 相應阿含 91 經 中道僧團將於 2013 年 10 月 5 日 10 月 13 日 於台北內覺禪林舉辦中道禪法九日禪修營 禪修沒有收 取活動費用 期間的日用 飲食等支出 是由禪修者自發性參與 當中的護持收受 管理 完全由原始佛教會 及參與禪修者共同處理 原始佛教會誠摯敬邀十方善信 隨喜發心護持禪修資糧 飲食 法工 讓您的佈施善業廣結善緣 廣植福田 圓成禪行者道業增進 令正法廣佈 戶名 社團法人中華原始佛教會 劃撥帳戶 請註明 護持禪修專款 連絡電話 (02) (02) 歡 迎闔 家共 襄盛 舉 共同 成就 護法 護 教之 善業 及功 德 Sādhu Sādhu Sādhu 原始佛教會 覓尋安僧傳法禪林寶地 至心普為 佛陀真實教法根植臺灣利益斯土斯民 至心普為 佛陀真實教法光耀世間利樂苦難世間 由中道僧團擔任主持的原始佛教會 在此誠敬的向十方大德 覓尋安僧傳法的吉祥地 作為傳承佛陀親說法教的禪林道場 中 道僧團傳承佛陀真教禪法 僧人持戒嚴謹 終生不受取金錢 慈 心化世 不悔不倦 可為世人作大利益 由於度化世人需要佛法的傳續 這不僅要有正法的傳承 還 要維續法脈不絕的僧團 更要有廣大學習 信受佛陀真實教法的 善信護法 才能使佛教人才代代常青 佛法續傳不止 原始佛教會準備在臺灣中部地區 建立臺灣原始佛教禪修中 心 承擔常年禪修 安僧 接眾 教化十方的大任 發展為佛陀 真實教法根植臺灣的重鎮 請十方長老 法師 大德 善信護法等 能夠慈心護顧 幫 忙 助成正法禪林道場的實現 如有任何合適作為佛門禪林淨地的 土地 不論是捐獻 轉讓 出售 皆請熱心聯絡本會 功不唐捐 中 華原 始佛 教會 合十 臺北市北投區登山路 號 電話 電郵信箱 arahant.tws@gmail.com 網址 正法之 光 第三十 三期 2013 年 7 月 Ⅰ 81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徐 婉 真 這 四 天 的 綠 島 人 權 體 驗 營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尤 其 第 三 天 晚 上 吳 豪 人 教 授 的 那 堂 課, 他 讓 我 聽 到 不 同 於 以 往 的 正 義 之 聲 轉 型 正 義, 透 過 他 幽 默 熱 情 的 語 調 激 起 了 我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願 意 在 未 來 多 關 心 社 會 多 了 解 政 治 第 一 天 抵 達 綠 島 不 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武術合併

Microsoft Word - 武術合併 11/13 醫 學 系 一 年 級 張 雲 筑 武 術 課 開 始, 老 師 並 不 急 著 帶 我 們 舞 弄 起 來, 而 是 解 說 著 支 配 氣 的 流 動 為 何 構 成 中 國 武 術 的 追 求 目 標 武 術, 名 之 為 武 恐 怕 與 其 原 本 的 精 義 有 所 偏 差 其 實 武 術 是 為 了 讓 學 習 者 能 夠 掌 握 身 體, 保 養 身 體 而 發 展, 並

More information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Doreen Virtue, Ph.D. Charles Virtue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a Sign... 27 7.

More information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2016 年 湖 北 省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收 中 职 毕 业 生 技 能 高 考 文 化 综 合 考 试 大 纲 2016 年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收 中 职 毕 业 生 技 能 高 考, 是 由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 含 普 通 中 专 职 业 高 中 技 工 学 校 和 成 人 中 专 ) 机 械 类 电 子 类 计 算 机 类 会 计 专 业 护 理 专 业 建 筑

More information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的 地 後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的 地 後 郭家朗 許鈞嵐 劉振迪 樊偉賢 林洛鋒 第 36 期 出版日期 28-3-2014 出版日期 28-3-2014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發 行 人 : 楊 進 成 出 刊 日 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 第 38 期 第 1 頁 / 共 16 頁 封 面 圖 話 來 來 來, 來 葳 格 ; 玩 玩 玩, 玩 數 學 在 11 月 17 到 21 日 這 5 天 裡 每 天 一 個 題 目, 孩 子 們 依 據 不 同 年 段, 尋 找 屬 於 自 己 的 解 答, 這 些 數 學 題 目 和 校 園 情 境 緊 緊 結

More information

徐汇教育214/3月刊 重 点 关 注 高中生异性交往的小团体辅导 及效果研究 颜静红 摘 要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郑日昌编制并 与同性交往所不能带来的好处 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 能 修订 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问卷测量 实验组前后测 在 够度过更快乐的时光 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 宽容 量表总分和第 4 项因子分 异性交往困扰 上均有显著差 大度和理解力得到发展 得到掌握社会技术的机会 得到 异

More information

2-7.FIT)

2-7.FIT) 文 化 园 地 8 2009 年 8 月 18 日 星 期 二 E-mail:liuliyuan@qunlitimes.com 群 立 文 化 感 受 今 天 你 开 心 了 吗? 周 传 喜 群 雄 争 立 竞 争 意 识 ; 傲 立 群 雄 奋 斗 目 标, 这 几 句 话 一 直 是 群 立 的 文 化 和 方 针, 也 同 样 是 我 很 喜 欢 的 座 右 铭 我 想 这 几 句 话 生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TLLFDEC2013.indd

TLLFDEC2013.indd GOOD PEOPLE MANAGEMENT AWARD 2 學教卓越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2010 / 2011 本校重視學生全人發展 致力提供具專業的教學環 6. 通識科的閱讀課藉報章及時事影片與同學進行課堂討 境 營造純樸良好的校風 建立優良的班級文化 積極提 論 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及高階思維能力 並藉不同形 升教學效能 善用資源為學生提供分組教學及各種增潤課 程 並成功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成功學習經驗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99 學年度班群總介紹 第 370 期 班群總導 陳怡靜 G45 班群總導 陳怡靜(河馬) A 家 惠如 家浩 T 格 宜蓁 小 霖 怡 家 M 璇 均 蓁 雴 家 數學領域 珈玲 國燈 370-2 英領域 Kent

99 學年度班群總介紹 第 370 期 班群總導 陳怡靜 G45 班群總導 陳怡靜(河馬) A 家 惠如 家浩 T 格 宜蓁 小 霖 怡 家 M 璇 均 蓁 雴 家 數學領域 珈玲 國燈 370-2 英領域 Kent 2010 年 8 月 27 日 出 刊 精 緻 教 育 宜 蘭 縣 公 辦 民 營 人 國 民 中 小 學 財 團 法 人 人 適 性 教 育 基 金 會 承 辦 地 址 : 宜 蘭 縣 26141 頭 城 鎮 雅 路 150 號 (03)977-3396 http://www.jwps.ilc.edu.tw 健 康 VS. 學 習 各 位 合 夥 人 其 實 都 知 道, 我 是 個 胖 子, 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4230365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4230365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運 用 多 媒 體 製 作 華 文 補 充 教 材 江 惜 美 銘 傳 大 學 應 用 中 文 系 chm248@gmail.com 摘 要 : 本 文 旨 在 探 究 如 何 運 用 多 媒 體, 結 合 文 字 聲 音 圖 畫, 製 作 華 文 補 充 教 材 當 我 們 在 進 行 華 文 教 學 時, 往 往 必 須 透 過 教 案 設 計, 並 製 作 補 充 教 材, 方 能 使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ΧΧΧΧ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段后1行)

ΧΧΧΧ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段后1行) 为 适 应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需 要, 提 高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质 量, 满 足 社 会 对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按 照 教 育 部 深 化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的 精 神 和 要 求, 参 照 2007 年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修 订 颁 布 的 大 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要 求, 针 对 我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制 定 上 海 商

More information

Your Field Guide to More Effective Global Video Conferencing As a global expert in video conferencing, and a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company that uses video conferencing in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its

More information

We are now living happily. We are now living a happy life. He is very healthy. He is in good health. I am sure that he will succeed. I am sure of his success. I am busy now. I am not free now. May I borrow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壹 教 育 部 獎 助 國 內 大 學 校 院 選 送 優 秀 學 生 出 國 研 修 之 留 學 生 成 果 報 告 書 奧 地 利 約 翰 克 卜 勒 大 學 (JKU) 留 學 心 得 原 就 讀 學 校 / 科 系 / 年 級 : 長 榮 大 學 / 財 務 金 融 學 系 / 四 年 級 獲 獎 生 姓 名 : 賴 欣 怡 研 修 國 家 : 奧 地 利 研 修 學 校 : 約 翰 克 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中 考 英 语 科 考 试 标 准 及 试 卷 结 构 技 术 指 标 构 想 1 王 后 雄 童 祥 林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考 试 研 究 院, 武 汉,430079, 湖 北 ) 提 要 : 本 文 从 结 构 模 式 内 容 要 素 能 力 要 素 题 型 要 素 难 度 要 素 分 数 要 素 时 限 要 素 等 方 面 细 致 分 析 了 中 考 英 语 科 试 卷 结 构 的

More information

LOVE IS OVER LOVE LOVE LOVE LOVE IS EVERYTHING LOVE LOVE LOVE LOVER'S QUEEN LYDIA MAYBE TOMORROW MEN'S TALK MY DEAR MY FRIEND MY OH MY MY SUMMER DREAM

LOVE IS OVER LOVE LOVE LOVE LOVE IS EVERYTHING LOVE LOVE LOVE LOVER'S QUEEN LYDIA MAYBE TOMORROW MEN'S TALK MY DEAR MY FRIEND MY OH MY MY SUMMER DREAM 曲名 1234 20.30.40 5678 GOING 929 9907 A BTTER DAY ANDY BABY I'M YOUR MAN BACK HOME BAD BOY BEAUTIFUL GIRL BABY BABY BACK HOME BEAUTIFUL DAY BECAUSE OF YOU BETTER MAN CAN'T STOP LOVING YOU CALL ME CAN YOU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月號.doc

Microsoft Word - 十月號.doc 沙 田 培 英 中 學 二 零 零 五 年 十 月 十 月 號 地 址 : 沙 田 禾 輋 邨 豐 順 街 9 號 電 話 :2691 7217 傳 真 :2602 0411 電 郵 :stpyc@school.net.hk 主 筆 : 邱 譪 源 校 長 張 敏 芝 小 姐 親 愛 的 家 長 同 學 和 校 友 : 新 學 年 已 開 始 了 幾 個 星 期, 今 天 剛 收 到 教 統 局 發

More informa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留 学 澳 洲 英 语 讲 座 English for Study in Australia 第 十 三 课 : 与 同 学 一 起 做 功 课 Lesson 13: Working together L1 Male 各 位 听 众 朋 友 好, 我 是 澳 大 利 亚 澳 洲 广 播 电 台 的 节 目 主 持 人 陈 昊 L1 Female 各 位 好, 我 是 马 健 媛 L1 Male L1

More information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WE ARE BOY S BRIGADE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別 之 處 如 控 制 時 間 及 人 流 方 面, 香

More information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簡 章 簡 章 核 定 文 號 : 彰 化 縣 政 府 104 年 01 月 27 日 府 教 學 字 第 1040027611 號 函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2 月 9 日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試 務 會 編 印 主 辦 學 校 :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地 址 :50546 彰 化 縣 鹿 港 鎮

More information

新竹市建華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課程計畫

新竹市建華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課程計畫 目 錄 壹 依 據... 3 貳 目 的... 3 參 學 校 背 景 簡 述 與 課 程 發 展 條 件 分 析... 3 一 學 校 基 本 資 料... 3 二 學 校 課 程 發 展 條 件 分 析 (SWOTS)... 4 肆 學 校 教 育 目 標 與 願 景... 5 ㄧ 學 校 願 景... 5 二 學 校 願 景 圖 像... 5 三 學 校 發 展 方 向 與 展 望... 5

More information

hks298cover&back

hks298cover&back 2957 6364 2377 3300 2302 1087 www.scout.org.hk scoutcraft@scout.org.hk 2675 0011 5,500 Service and Scouting Recently,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current state of service in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he has helped choreograph? Political analysts say Chen in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he has helped choreograph? Political analysts say Chen in ) 1 8 3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shownews.php4. 2. 2002 8 3 2002 7 21 91 7 22 20027 29 7 21 91 7 31 1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246~\253\327\262\304\244@\264\301\256\325\260T_Version4)

(Microsoft Word - 10\246~\253\327\262\304\244@\264\301\256\325\260T_Version4) 聖 公 會 仁 立 紀 念 小 學 聖 公 會 仁 立 紀 念 小 學 校 園 通 訊 2010 年 度 第 一 期 第 1 頁 \\\\ 校 園 通 訊 2010-2011 年 度 第 一 期 鄭 秀 薇 總 校 長 在 日 本, 有 一 個 傳 說 故 事 是 這 樣 說 的 : 有 一 對 仁 慈 的 老 夫 婦, 生 活 窮 困, 靠 賣 木 柴 過 活 一 天 老 人 在 同 情 心 的

More information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0 會 考, 世 紀 教 育 工 程 的 重 要 環 節 2 編 者 的 話 3 高 瞻 遠 矚 看 會 考 概 論 篇 壹 簡 介 5 貳 考 試 科 目 成 績 計 算 7 參 試 務 規 劃 11 肆 成 績 應 用 12 條 分 縷 析 答 客 問 釋 疑 篇 13 追 根 究 柢 說 考 題 解 惑 篇 壹 考 試 科 目 與 命 題 依 據 15 貳 考 試 題 型 15 參 考 試 時

More information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lore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couples do not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312EB9FEB6FBB1F5B9A4D2B5B4F3D1A7D5E7C1BCA3BAC3E6CFF2D1D0BEBFC9FAB8B4CAD4B5C4BDE1B9B9BBAFC3E6CAD4BFBCBACBCCBDCBF7D3EBCAB5BCF92E707074205BBCE6C8DDC4A3CABD5D>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312EB9FEB6FBB1F5B9A4D2B5B4F3D1A7D5E7C1BCA3BAC3E6CFF2D1D0BEBFC9FAB8B4CAD4B5C4BDE1B9B9BBAFC3E6CAD4BFBCBACBCCBDCBF7D3EBCAB5BCF92E707074205BBCE6C8DDC4A3CABD5D> 面 向 研 究 生 复 试 的 结 构 化 面 试 考 核 探 索 与 实 践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甄 良 2015 年 11 月 5 日 一 背 景 情 况 ( 一 ) 研 究 生 招 生 的 政 策 背 景 招 生 是 一 个 教 育 热 点, 也 是 一 个 社 会 热 点 国 家 重 要 的 教 育 领 域 改 革 文 件 都 对 招 生 改 革 出 了 明 确 要 求 国 务 院

More information

-------------------------------------------------------------------------------- Pekinger in NewYork -------------------------------------------------------------------------------- 1011 121314 151617

More information

錫安教會2015年11月29日分享

錫安教會2015年11月29日分享 錫 安 教 會 2015 年 11 月 29 日 分 享 第 一 章 : 天 馬 座 行 動 答 問 篇 (2) 問 題 (1): 信 息 中 曾 提 及, 有 一 群 忠 良 的 皇 者 和 精 英 製 造 共 同 信 息, 但 亦 有 一 群 奸 惡 的 如 果 將 來 他 們 來 尋 找 我 們, 顯 示 他 們 是 製 造 共 同 信 息 的 人 這 樣, 我 們 有 沒 有 需 要 或 者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I II III IV The theories of leadership seldom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male leaders and female leaders. Instead of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eaders leading traits and leading styles of two sexes are the

More information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陳 榮 輝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從 篤 加 村 非 平 埔 族 裔 的 正 名 運 動, 探 討 篤 加 村 民 因 不 認 同 廟 後 區 ( 邱 ) 所 形 成 的 平 埔 族 裔 概 念, 從 地 理 變 遷 村 廟 沿 革 族 譜

More information

89???????q?l?????T??

89???????q?l?????T?? 華 興 電 子 報 第 89 期 民 國 102 年 01 月 12 日 出 刊 網 址 :www.hhhs.tp.edu.tw 發 行 人 : 高 宏 煙 總 編 輯 : 蕭 慶 智 董 大 鋼 許 莙 葇 王 雅 慧 主 編 : 賴 怡 潔 編 輯 群 : 周 慧 婷 陳 怡 君 陳 玫 禎 楊 雅 惠 郭 孟 平 伍 玉 琪 林 冠 良 林 淑 惠 賴 姿 潔 王 思 方 102 年 01 月

More information

神 学 家 陶 恕 博 士 曾 经 相 当 感 叹 的 说, 数 以 百 万 计 的 我 们 生 活 在 福 音 既 得 之 地, 各 自 都 有 所 属 的 教 会, 也 努 力 去 传 基 督 教 的 信 仰, 但 可 悲 的 是, 或 许 终 其 一 生, 都 未 曾 认 真 思 想 过 神

神 学 家 陶 恕 博 士 曾 经 相 当 感 叹 的 说, 数 以 百 万 计 的 我 们 生 活 在 福 音 既 得 之 地, 各 自 都 有 所 属 的 教 会, 也 努 力 去 传 基 督 教 的 信 仰, 但 可 悲 的 是, 或 许 终 其 一 生, 都 未 曾 认 真 思 想 过 神 Series: Sermon Series Title: 救 赎 历 史 第 四 章 : 耶 和 华 Part: 1 Speaker: 大 卫 普 莱 特 Date: Text: 各 位 亲 爱 的 弟 兄 姊 妹, 欢 迎 你 收 听 救 赎 历 史 系 列 第 五 讲 我 是 大 卫 普 莱 特 博 士 我 要 带 领 你 更 深 入 地 认 识, 那 昔 在 今 在 以 后 永 远 与 我 们

More information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1 1945 8 1945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e war and had to retreat from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4. 每 组 学 生 将 写 有 习 语 和 含 义 的 两 组 卡 片 分 别 洗 牌, 将 顺 序 打 乱, 然 后 将 两 组 卡 片 反 面 朝 上 置 于 课 桌 上 5. 学 生 依 次 从 两 组 卡 片 中 各 抽 取 一 张, 展 示 给 小 组 成 员, 并 大 声 朗 读 卡

4. 每 组 学 生 将 写 有 习 语 和 含 义 的 两 组 卡 片 分 别 洗 牌, 将 顺 序 打 乱, 然 后 将 两 组 卡 片 反 面 朝 上 置 于 课 桌 上 5. 学 生 依 次 从 两 组 卡 片 中 各 抽 取 一 张, 展 示 给 小 组 成 员, 并 大 声 朗 读 卡 Tips of the Week 课 堂 上 的 英 语 习 语 教 学 ( 二 ) 2015-04-19 吴 倩 MarriottCHEI 大 家 好! 欢 迎 来 到 Tips of the Week! 这 周 我 想 和 老 师 们 分 享 另 外 两 个 课 堂 上 可 以 开 展 的 英 语 习 语 教 学 活 动 其 中 一 个 活 动 是 一 个 充 满 趣 味 的 游 戏, 另 外

More information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0 會 考, 世 紀 教 育 工 程 的 重 要 環 節 2 編 者 的 話 3 高 瞻 遠 矚 看 會 考 概 論 篇 壹 簡 介 4 貳 考 試 科 目 6 參 成 績 計 算 6 肆 試 務 規 劃 7 伍 成 績 應 用 8 追 根 究 柢 說 考 題 解 惑 篇 壹 試 題 取 材 與 命 題 原 則 9 貳 各 科 考 試 內 容 11 参 各 科 問 與 答 17 由 小 見 大 觀

More information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0 會 考, 世 紀 教 育 工 程 的 重 要 環 節 2 編 者 的 話 3 高 瞻 遠 矚 看 會 考 概 論 篇 壹 簡 介 5 貳 考 試 科 目 成 績 計 算 7 參 試 務 規 劃 11 肆 成 績 應 用 13 條 分 縷 析 答 客 問 釋 疑 篇 14 追 根 究 柢 說 考 題 解 惑 篇 壹 試 題 取 材 與 命 題 原 則 16 貳 各 科 考 試 內 容 18 参 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00526_編者序.doc

Microsoft Word - 20100526_編者序.doc 編 者 序 我 一 定 要 功 成 名 就, 才 參 加 同 學 會. 一 位 大 學 同 學 曾 經 這 麼 勵 志 地 對 我 說, 直 到 今 天, 我 都 忘 不 了 他 那 堅 定 的 神 色, 但 也 直 到 今 天, 我 猶 不 懂, 為 什 麼 參 加 同 學 會 必 須 功 成 名 就? 為 什 麼 要 辦 同 學 會? 為 什 麼 要 出 什 麼 紀 念 小 集? 如 果 你 這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A A A A A i A A A A A A A ii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of Great Ideas Penguin s Great Ideas series began publication in 2004. A somewhat smaller list is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a related, even

More information

98性別平等.indb

98性別平等.indb 98性別平等.indb 85 2009/12/11 8:45:27 PM 分手暴力議題 分手暴力議題 指導 考 試 院 撰稿 現代婦女基金會 黃富源委員 姚淑文執行長 壹 目標宗旨 根據美國 香港的相關調查 一再顯示年齡介乎於16至24歲的年輕女性最容易遭受戀愛暴 力 而最嚴重的暴力傷害則發生在分手的過程 現代婦女基金會曾在2008年的調查中發現 每 月平均就有14.7件戀愛暴力 分手暴力和情殺的新聞事件被報導

More information

附 件 三 高 雄 市 政 府 及 所 屬 各 機 關 公 務 出 國 報 告 書 審 核 表 出 國 報 告 書 名 稱 :105 年 長 野 縣 茅 野 市 姐 妹 校 交 流 活 動 出 國 人 員 姓 名 (2 人 以 上, 以 1 人 為 代 表 ) 職 稱 服 務 單 位 洪 薏 婷 教

附 件 三 高 雄 市 政 府 及 所 屬 各 機 關 公 務 出 國 報 告 書 審 核 表 出 國 報 告 書 名 稱 :105 年 長 野 縣 茅 野 市 姐 妹 校 交 流 活 動 出 國 人 員 姓 名 (2 人 以 上, 以 1 人 為 代 表 ) 職 稱 服 務 單 位 洪 薏 婷 教 附 件 二 高 雄 市 政 府 公 務 出 國 報 告 書 ( 出 國 類 別 : 國 際 教 育 旅 行 ) 105 年 長 野 縣 茅 野 市 姐 妹 校 交 流 活 動 服 務 機 關 : 高 雄 市 立 新 興 高 級 中 學 高 雄 市 立 五 福 國 民 中 學 高 雄 市 立 光 華 國 民 中 學 高 雄 市 立 國 昌 國 民 中 學 高 雄 市 立 旗 山 國 民 中 學 姓 名

More information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 中 英 文 科 教 師 甄 試 心 得 英 語 學 系 碩 士 班 林 俊 呈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今 年 第 一 次 參 加 教 師 甄 試, 能 夠 在 尚 未 服 兵 役 前 便 考 上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專 任 教 師, 自 己 覺 得 很 意 外, 也 很 幸 運 考 上 後 不 久 在 與 雄 中 校 長 的 會 談 中, 校 長 的 一 句

More information

生之追尋 小鴿子

生之追尋                                小鴿子 目 錄 編 者 的 話 郭 南 埔 P. 1 蒙 恩 與 感 恩 林 永 強 牧 師 P. 2 死 亡 背 後 羅 志 強 牧 師 P. 3 我 的 感 恩 事 1 黎 何 麗 娟 ( 約 書 亞 團 ) P. 8 2 陳 綺 容 ( 波 阿 斯 團 ) P. 9 3 趙 麗 嬋 ( 多 加 團 ) P. 10 與 神 同 坐 過 山 車 何 麗 芬 ( 約 書 亞 團 ) P. 11 以 色 列

More information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6 点 24 分 ] Intel Hosts 新 加 入 的 同 学 们, 快 去 听 听 在 线 宣 讲 会 哦, 同 时 完 成 页 面 下 方 有 奖 调 查, 就 有 资 格 参 与 大 奖 抽 取 啦!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6 点 24 分 ] Intel Hosts 新 加 入 的 同 学 们, 快 去 听 听 在 线 宣 讲 会 哦, 同 时 完 成 页 面 下 方 有 奖 调 查, 就 有 资 格 参 与 大 奖 抽 取 啦!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China Career Fair: To Know a Different Intel Time Participants Chat Transcript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6 点 00 分 ] Participant Hi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6 点 00 分 ] Intel Hosts 大 家 好! [ 13 年 12 月 06 日, 下 午

More information

096STUT DOC

096STUT DOC i YouTube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until now only more than 3 years. Although it was established just more than 3 years, it has already become the one of multitudinous video shares website that most peopl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我 难 度 : 高 级 对 们 现 不 在 知 仍 道 有 听 影 过 响 多 少 那 次 么 : 研 英 究 过 文 论 去 写 文 时 作 的 表 技 引 示 巧 言 事 : 部 情 引 分 发 言 该 生 使 在 中 用 过 去, 而 现 在 完 成 时 仅 表 示 事 情 发 生 在 过 去, 并 的 哪 现 种 在 时 完 态 成 呢 时? 和 难 过 道 去 不 时 相 关? 是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1 * 1 *

1 * 1 * 1 * 1 * taka@unii.ac.jp 1992, p. 233 2013, p. 78 2. 1. 2014 1992, p. 233 1995, p. 134 2. 2. 3. 1. 2014 2011, 118 3. 2. Psathas 1995, p. 12 seen but unnoticed B B Psathas 1995, p. 23 2004 2006 2004 4 ah

More information

encourages children to develop rich emotions through close contact with surrounding nature. It also cultivates a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s balanced de

encourages children to develop rich emotions through close contact with surrounding nature. It also cultivates a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s balanced de * ** *** **** The Instruction of a Sense of Seasons in the Field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Kindergartens in Germany, Australia and Japan Kazuyuki YOKOIKimihiko SAITOKatsushi ONO Koichi EBIHARA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I II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curr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Savigi tribe and probing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school, the family

More information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專 業 整 合 團 隊 地 址 : 台 中 市 台 灣 大 道 二 段 501 號 20F-1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實 施 計 畫 1 專 題 演 講 因 應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整 體 布 局 A-1 推 動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相 關 配 套 措 施 A-10 分 組 研 討 法 規 研 修 B-1 課 程 教

目 錄 實 施 計 畫 1 專 題 演 講 因 應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整 體 布 局 A-1 推 動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相 關 配 套 措 施 A-10 分 組 研 討 法 規 研 修 B-1 課 程 教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學 科 中 心 105 年 度 研 討 會 會 議 手 冊 時 間 :105 年 5 月 18-19 日 地 點 : 明 湖 水 漾 會 館 ( 苗 栗 縣 頭 屋 鄉 ) 指 導 單 位 :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主 辦 單 位 : 普 通 型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課 程 推 動 工 作 圈 ( 國 立 宜 蘭 高 級 中 學 ) 協 辦 單 位

More informa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English for Study in Australia 留 学 澳 洲 英 语 讲 座 Lesson 3: Make yourself at home 第 三 课 : 宾 至 如 归 L1 Male: 各 位 朋 友 好, 欢 迎 您 收 听 留 学 澳 洲 英 语 讲 座 节 目, 我 是 澳 大 利 亚 澳 洲 广 播 电 台 的 节 目 主 持 人 陈 昊 L1 Female: 各 位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全 球 暖 化 的 環 境 知 識 與 危 機 意 識 以 晚 近 環 境 災 難 影 片 為 例 作 分 析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Crisis Awareness of Related Global Warming an Analysis Based on Recent Environmental Disaster Movies 謝 誌 撰 寫 這 篇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39 屆 畢 業 典 禮

39 屆 畢 業 典 禮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 地 址 九龍油麻地東莞街43號 電 話 2780 2296 圖文傳真 2770 7590 網 址 www.tkfsc-school.edu.hk 電 郵 tkfsc@eservices.hkedcity.net 39 屆畢業典禮 39 屆 畢 業 典 禮 方 樹 泉 先 生 玉 照 東 莞 同 鄉 會 方 樹 泉 學 校 39 屆 畢 業 典 禮 第 三 十 九 屆 畢 業 禮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第六章 Reflection and Serving Learning 長 庚 科 技 大 學 護 理 系 劉 杏 元 一 服 務 學 習 為 何 要 反 思 All those things that we had to do for the service-learning, each one, successively helped me pull together what I d learned.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的 中 共 國 家 發 展 規 劃 : 以 經 濟 發 展 為 中 心 的 探 討 顧 立 民 國 防 大 學 戰 略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鄧 小 平 於 1978 年 提 出 改 革 開 放 的 國 家 戰 略, 並 提 出 三 步 走 的 國 家 發 展 策 略, 江 澤 民 進 一 步 表 示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頭 二 十 年, 是 中 共 國 家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 44... 44... 46... 48... 50... 51... 52... 54... 54... 56... 57... 59... 61 Q&A... 64... 68... 68... 69... 70... 72... 68 前 言 1624 9614.7 21 3(2008

... 44... 44... 46... 48... 50... 51... 52... 54... 54... 56... 57... 59... 61 Q&A... 64... 68... 68... 69... 70... 72... 68 前 言 1624 9614.7 21 3(2008 ... 3... 4... 4... 4... 6... 7... 9... 10... 10 Mr. Right or Not Right... 11... 16... 21... 21... 21... 25... 27... 29... 31... 36... 38 1 ... 44... 44... 46... 48... 50... 51... 52... 54... 54... 5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ntract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ntract ( ) ABSTRACT Co-constructio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olds the quite

More information

川 外 250 人, 上 外 222 人, 广 外 209 人, 西 外 195 人, 北 外 168 人, 中 南 大 学 135 人, 西 南 大 学 120 人, 湖 南 大 学 115 人, 天 外 110 人, 大 连 外 国 语 学 院 110 人, 上 海 外 事 学 院 110 人,

川 外 250 人, 上 外 222 人, 广 外 209 人, 西 外 195 人, 北 外 168 人, 中 南 大 学 135 人, 西 南 大 学 120 人, 湖 南 大 学 115 人, 天 外 110 人, 大 连 外 国 语 学 院 110 人, 上 海 外 事 学 院 110 人, 关 于 考 研 准 备 的 几 点 建 议 主 讲 : 张 伯 香 如 何 选 择 学 校 和 专 业 一. 按 招 生 性 质, 全 国 高 校 大 致 可 分 为 以 下 几 类 : 1. 综 合 类 院 校 比 较 知 名 的 有 北 大 南 大 复 旦 武 大 中 大 南 开 厦 大 等 这 类 院 校 重 视 科 研 能 力, 考 试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比 较 适 合 于 那 些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问 她! 我 们 把 这 只 手 机 举 起 来 借 着 它 的 光 看 到 了 我 老 婆 正 睁 着 双 眼 你 在 干 什 么 我 问, 我 开 始 想 她 至 少 是 闭 着 眼 睛 在 yun 酿 睡 意 的 我 睡 不 着 她 很 无 辜 地 看 着 我 我 问 她 yun 酿 的 yu

问 她! 我 们 把 这 只 手 机 举 起 来 借 着 它 的 光 看 到 了 我 老 婆 正 睁 着 双 眼 你 在 干 什 么 我 问, 我 开 始 想 她 至 少 是 闭 着 眼 睛 在 yun 酿 睡 意 的 我 睡 不 着 她 很 无 辜 地 看 着 我 我 问 她 yun 酿 的 yu 果 皮 云 写 作 NO.6: 响 水 不 滚 滚 水 不 响 时 间 :2011 年 12 月 25 日 主 编 : 乌 青 作 者 : 秦 留, 新 a, 伊 文 达, 乌 青, 张 墩 墩, 娜 娜, 女 斑 马 王, 马 其 顿 荒 原, 尼 码, 萨 尔 卡, 傀 儡 尫 仔, 东 成, 二 天, 老 马 迷 途, 曾 骞, 郑 在, 柚 子, 以 下 简 称 刘 某, 大 棋, 张 维,

More information

星河33期.FIT)

星河33期.FIT) 大 事 记 渊 2011.11 要 要 2011.12 冤 1 尧 11 月 25 日 下 午 袁 白 银 区 首 届 中 小 学 校 长 论 坛 在 我 校 举 行 遥 2 尧 在 甘 肃 省 2011 年 野 十 一 五 冶 规 划 课 题 集 中 鉴 定 中 袁 我 校 教 师 郝 香 梅 负 责 的 课 题 叶 英 语 课 堂 的 艺 术 性 研 究 曳 袁 张 宏 林 负 责 的 叶 白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財 務 管 理 學 系 Department of Finance, NSYSU 刊 登 之 文 章, 其 版 權 屬 於 本 系, 非 徵 得 同 意, 不 得 轉 載 本 期 目 錄 1. 財 管 系 榮 譽 及 活 動 訊 息 2. 讓 夢 想 貣 飛 / 楊 佳 霖 3. Student Ambassador(SA)/ 陳 伯 穎 4. 財 務 報 表 之 重 大 變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封面故事 FENG MIAN GU SHI 32 基于课标 基于学生 提升英语课堂 封面图片 上海市闵行区第四幼儿园 现 代 学 校 37 回归本源 彰显特色 / 胡金芳 出版日期 2015 年 5 月 15 日 35 运用问题情境中的有效提问促进大班 幼儿的语言发展 / 胡金芳 双 月 刊 2015 年第 3 期 总第 63 期 教学实效 / 刘董娴 38 尊重差异 培养能力 提高体育教学实 效

More information

不 不 禮 行 說 力 不 不 不 更 來 理 不 不 理 累 力 不 理 不 利 什 良 流 不 不 旅 量 不 不 旅 更 立 兩 連 福 聯 不 念 數 說

不 不 禮 行 說 力 不 不 不 更 來 理 不 不 理 累 力 不 理 不 利 什 良 流 不 不 旅 量 不 不 旅 更 立 兩 連 福 聯 不 念 數 說 留 劉 了 更 了 不 見 行 流 更 說 不 來 行 來 數 不 例 說 老 不 度 勵 更 來 離 來 來 了 了 年 理 年 不 練 料 兩 說 不 說 說 來 說 不 來 零 列 練 說 見 說 說 更 不 不 禮 行 說 力 不 不 不 更 來 理 不 不 理 累 力 不 理 不 利 什 良 流 不 不 旅 量 不 不 旅 更 立 兩 連 福 聯 不 念 數 說 留 力 拓 歷 立 立

More information

Love Actually 真 的 戀 愛 了!? 焦 點 主 題 2035 年 一 個 寒 冷 卻 又 放 晴 的 下 午, 爸 媽 一 大 清 早 已 上 班, 只 得 小 奈 獨 個 兒 待 在 家 中, 奢 侈 地 享 受 著 她 的 春 節 假 期 剛 度 過 了 期 考 的 艱 苦 歲

Love Actually 真 的 戀 愛 了!? 焦 點 主 題 2035 年 一 個 寒 冷 卻 又 放 晴 的 下 午, 爸 媽 一 大 清 早 已 上 班, 只 得 小 奈 獨 個 兒 待 在 家 中, 奢 侈 地 享 受 著 她 的 春 節 假 期 剛 度 過 了 期 考 的 艱 苦 歲 愛 情, 每 一 個 人 都 十 分 渴 望 有 的, 不 論 成 年 人 還 是 中 學 生 但 是, 你 知 道 甚 麼 是 愛 情 嗎? 如 何 才 可 以 擁 有 真 正 的 愛 情? 池 田 先 生 對 愛 情 方 面 有 些 甚 麼 指 導 呢? 01 焦 點 主 題 Love Actually... 真 的 戀 愛 了!? 09 Love Song 11 女 未 來 部 長 專 訪 15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informed consent) 6 . (Informed 23 Consent) 24 (Informed Consent) informed consent 1. 2. 7 3. 4. 5. 6.. 26 1. 8 2. 3. 4. 5. 6.. Braddock 1993 59 65 1057 (discussion of the patient s role in decision making)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目 感恩与代祷 录 编 者 1 牧者心声 勒住你的舌头 龚明鹏 3 见证与分享 我的见证 吴权伟 8 相信就能够看见 卓艳梅 12 再述主恩 爱的雕凿 张英治 19 万怡杉 28 母亲节征文 记念母亲节 凌励立 43 父母的爱和神的爱 曹 红 47 Love Lisa Wang 50

目 感恩与代祷 录 编 者 1 牧者心声 勒住你的舌头 龚明鹏 3 见证与分享 我的见证 吴权伟 8 相信就能够看见 卓艳梅 12 再述主恩 爱的雕凿 张英治 19 万怡杉 28 母亲节征文 记念母亲节 凌励立 43 父母的爱和神的爱 曹 红 47 Love Lisa Wang 50 TORONTO CHINA BIBLE CHURCH NEWS LETTER 2007 夏季刊 JUNE, 2007 二零零七年主题 凡事祷告 多伦多华夏圣经教会 目 感恩与代祷 录 编 者 1 牧者心声 勒住你的舌头 龚明鹏 3 见证与分享 我的见证 吴权伟 8 相信就能够看见 卓艳梅 12 再述主恩 爱的雕凿 张英治 19 万怡杉 28 母亲节征文 记念母亲节 凌励立 43 父母的爱和神的爱 曹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Modernity, Religion, and Magic: Governmentalityof a Local Temple By Ding-tzann Lii and Jieh-min Wu Keywords: modernity, folk religion, magic, governmentality, body, Foucault, Durkheim * NSC 93-2412-H-007-00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ineseSATII .doc

Microsoft Word - ChineseSATII .doc 中 文 SAT II 冯 瑶 一 什 么 是 SAT II 中 文 (SAT Subject Test in Chinese with Listening)? SAT Subject Test 是 美 国 大 学 理 事 会 (College Board) 为 美 国 高 中 生 举 办 的 全 国 性 专 科 标 准 测 试 考 生 的 成 绩 是 美 国 大 学 录 取 新 生 的 重 要 依

More information

1505.indd

1505.indd 上 海 市 孙 中 山 宋 庆 龄 文 物 管 理 委 员 会 上 海 宋 庆 龄 研 究 会 主 办 2015.05 总 第 148 期 图 片 新 闻 2015 年 9 月 22 日, 由 上 海 孙 中 山 故 居 纪 念 馆 台 湾 辅 仁 大 学 和 台 湾 图 书 馆 联 合 举 办 的 世 纪 姻 缘 纪 念 孙 中 山 先 生 逝 世 九 十 周 年 及 其 革 命 历 程 特 展

More information

蔡 氏 族 譜 序 2

蔡 氏 族 譜 序 2 1 蔡 氏 族 譜 Highlights with characters are Uncle Mike s corrections. Missing or corrected characters are found on pages 9, 19, 28, 34, 44. 蔡 氏 族 譜 序 2 3 福 建 仙 遊 赤 湖 蔡 氏 宗 譜 序 蔡 氏 之 先 出 自 姬 姓 周 文 王 第 五 子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外 語 學 院 韓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Master of Art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Kore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韓 國 與 台 灣 的 民 間

More information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i 讀 臨 療 留 館 讀 臨 律 六 礪 讀 不 冷 療 臨 年 裡 歷 練 禮 更 老 林 了 更 臨 不 吝 麗 老 劉 老 論 諸 見 了 年 金 歷 了 年

More information

101 年 全 國 高 職 學 生 實 務 專 題 製 作 競 賽 暨 成 果 展 報 告 書 題 目 :Beat CNN`s Report, 驚 艷 外 國 人 的 嘴 - 皮 蛋 之 大 改 造 指 導 老 師 : 林 佩 怡 參 賽 學 生 : 胡 雅 吟 楊 椀 惇 張 毓 津 許 巧 文

101 年 全 國 高 職 學 生 實 務 專 題 製 作 競 賽 暨 成 果 展 報 告 書 題 目 :Beat CNN`s Report, 驚 艷 外 國 人 的 嘴 - 皮 蛋 之 大 改 造 指 導 老 師 : 林 佩 怡 參 賽 學 生 : 胡 雅 吟 楊 椀 惇 張 毓 津 許 巧 文 12. 1. 2. 3. 4. 5. 6. 101 年 全 國 高 職 學 生 實 務 專 題 製 作 競 賽 暨 成 果 展 報 告 書 題 目 :Beat CNN`s Report, 驚 艷 外 國 人 的 嘴 - 皮 蛋 之 大 改 造 指 導 老 師 : 林 佩 怡 參 賽 學 生 : 胡 雅 吟 楊 椀 惇 張 毓 津 許 巧 文 陳 玫 錚 學 校 名 稱 : 國 立 台 南 家 齊 女

More information

: : : : : ISBN / C53:H : 19.50

: : : : : ISBN / C53:H : 19.50 : : : : 2002 1 1 2002 1 1 : ISBN 7-224-06364-9 / C53:H059-53 : 19.50 50,,,,,,, ; 50,,,,,,,, 1 ,,,,,,,,,,,,,, ;,,,,,,,,, 2 ,,,, 2002 8 3 ( 1 ) ( 1 ) Deduction One Way of Deriving the Meaning of U nfamiliar

More information

2 The Abolishment of Family Clans and Family Names Around the May-4 th Campaign Abstract Hsi-mei Hung * The Chinese societ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2 The Abolishment of Family Clans and Family Names Around the May-4 th Campaign Abstract Hsi-mei Hung * The Chinese societ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1 2 The Abolishment of Family Clans and Family Names Around the May-4 th Campaign Abstract Hsi-mei Hung * The Chinese societ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paternity and is thus formed on the long-tested social

More information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misconception 101 Misconceptions and Test-Questions of Earth Sci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un-Ping We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Abstract Earth Science is a subject highly related to everyday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摘要】 RUC-BK-101-110204-11271343 TCL 2001 11271343 2005 4 1 2004 TCL 2004 TCL TCL TCL TCL TCL A TCL TCL TCL TCL 2 Look back the 2004, China's stock market is not all cal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TCL group

More information

3 月 17 日 托 三 班 正 式 开 班 了, 才 来 的 时 候 他 们 舍 不 得 离 开 爸 爸 妈 妈 和 熟 悉 的 家 庭, 到 现 在 半 个 月 过 去 了, 孩 子 们 对 幼 儿 园 的 生 活 已 经 非 常 熟 悉 了 而 这 半 个 月 的 时 间 里 他 们 也 成 长 了 许 多, 他 们 不 仅 不 哭 了, 还 能 做 到 独 立 入 厕 独 立 洗 手 独 立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