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聖賢錄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聖賢錄"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聖賢錄敘 至哉淨土之教 其諸聖人所由以踐形者乎 孟子曰 形色 天性也 知形色之為 天性 則不容離土以言心 知天性之為形色 則不容外心以求土 離土以言心 是以 天性為有外也 其所謂心 一介然者而已矣 外心以求土 是以形色為有外也 其所 謂土 一塊然者而已矣 是皆不明乎踐形之說者也 華嚴圓教 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普賢偈曰 一切剎海劫無邊 以一方便皆清淨 此踐形之極則也 又曰 願我臨欲 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此踐形之正軌也 或 以毗盧遮那徧一切處 何得偏指西方 有乖全體 曾不知華藏海中 一塵一毛 具足 十方無邊器界 極樂莊嚴 亦復如是 然則但見阿彌陀一佛 即已徧見十方諸佛 但 生西方極樂一土 即已徧歷十方佛土 何以故 即一即多 無二無差別故 唯此法門 我釋迦尊金口所宣 十方恒河沙諸佛所共讚 諸大菩薩流通護持 轉轉無盡 自大 教東來 單傳直指外 以念佛得度者 若緇若白 未易悉數 際清素服儒風 兼修淨 行 常欲薈萃舊聞 用資警策 而日力倉卒 因循至今 會兄子希涑 初發信心 願 成此錄 以堅向往 因為標指體要 載稽經論 次支那著述 續以耳目所及 斟酌損 益 勒成一編 名之曰淨土聖賢錄 庶幾見聞隨喜 得預法流 一念歸誠 同登彼岸 豈不善哉 詩有之 緡蠻黃鳥 止于邱隅 夫淨土 亦聖賢之邱隅也 隨其心淨 則佛土淨 得所止矣 而下學之功 莫先於知止 故曰 於止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 如鳥乎 經云 彼國常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 其音演暢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 法念僧 心邪 土邪 形色邪 天性邪 直下知歸 絕諸戲論 蓮華種子 只在當人 覽是錄者 其諸有樂於踐形之說矣乎 踐形者 往生之謂也 乾隆四十八年孟春之月淨業學人彭際清撰 淨土聖賢錄發凡 凡錄往生者 祇載支那著述 至經論所明淨教緣起 多從闕略 譬之治河不由積石 導江不自岷山 既昧其原 其流將壅 茲首標教主 著所宗也 次觀音勢至 明有輔 也 普賢文殊 左右遮那 而同讚西方 同揚淨業 故知十方諸大菩薩 莫不以淨土 為歸矣 至如西天諸祖及諸論師 即不盡著往生之驗 而既登果地 豈局東西 凡諸 議論有關斯教者 亦並著之 廣資勸誘云爾 華嚴入法界品 如德雲比邱 解脫長者 鞞瑟胝羅居士 俱不離念佛而入解脫門 乃 至一念之頃 現無邊剎土 見無量諸佛 斯唯達自心原 窮諸行海 方能親證如斯三 P. 1

2 昧 修淨業人 決當刳心頂受 然事屬通塗 不專一剎 理周沙界 匪局西方 倘濫 入此編 恐有乖全例 故概略其文 獨標其義如此 歷代高僧傳 佛祖統紀 佛祖通載諸書 但載諸師事蹟 而議論激揚 概從簡棄 雲 棲往生集 又唯標事驗 行實罕詳 遂可合張李為一身 溷淄澠而同味 覽未及終 倦而思臥者多矣 茲則該羅細行 圓具全身 綜貫千章 獨標警策 如智者十疑論 紫閣寶王論 永明萬善同歸 虎溪蓮宗寶鑑 天如或問 鄞江直指 西齋淨土詩 雲 棲法彚 截流警語 以及方內諸公種種論述 網全帙而難周 扼片言而奚欠 用代遒 人之詔 宛同天鼓之鳴 願諸仁者 敬而聽之 向之錄往生者 必著事驗 事驗無聞 遂多闕漏 雖然 不覩其形 願察其景 但自 淨心 往生何待 首楞嚴經云 若飛心中兼福兼慧 自然心開見十方佛 一切淨土 隨願往生 故知紫閣天衣中峯天如妙叶空谷憨山諸尊宿 及陳瑩中馮濟川諸前輩 密 因有在 正果非虗 撒手便行 不移跬步 何待臨終十念 始能決定往生 不宜逐迹 而求 轉乖教理 往生集唯以吉祥善逝為高 其有捐軀舍命者 概斥而不錄 獨尊庸行 曲為時宜 雖 慮出萬全 而事難一概 普賢行願品言 毗盧遮那如來 從初發心 精進不退 以不 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 六度經中 廣明斯事 故如此錄 靜藹為法捐軀 常愍忘 身濟物 悲心深廣 淨願堅牢 載覽遺言 猶懷悚厲 他如善導志通文輦慧誠超城諸 公 速捨報身 求生淨土 神明安定 不震不撓 是則以普賢願王 回向彌陀法界 憑茲猛烈 不退菩提 如斯榜樣 祗應隨學 詎可輕排 然則魔可毋慮乎 曰 魔之 與佛 只在一心 但辦正因 決成正果 了知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 當捨身時 如遺 迹等 如委蛻等 誰為能捨 誰為所捨 然則刀山火聚 悉是道場 寶樹華池 不離 當處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夫何遠之有 如其三昧未成 我執未化 祗因欣厭之情 激成取捨之行 竊恐痛苦所逼 煩惱轉強 九品難期 波旬得便 雲棲所慮 良在 於斯 末法行人 切宜自審 從上諸家紀述 繁簡不齊 雅俗並奏 不經甄別 難免淆訛 茲斟酌舊文 參稽往牒 加之潤飾 就我準繩 要於本旨初無乖剌 仍各注原書 以明左證 淨土諸書 標指古德 概以師稱 而高僧傳則凡屬二名 但舉一字 此錄前有佛菩薩 後有宰官居士 若不書名 頗難合轍 故於出家二眾 準高僧傳但書一字 其在家 者 準前史例 仍書二名 往生集載周續之臨終見佛 合掌而逝 攷諸前史及東林傳 都無此文 當屬後人和會 又載白樂天蘇子瞻張天覺三人 謂據因攷果 當生西方 夫白公雖有繪圖回向之誠 而平生信樂 多在兜率 集中文句 確然可徵(集中畫彌勒上生幀記次畫西方幀記之後並 題開成五年三月或謂白先蘄兜率後歸安養者非也) 子瞻臥病時 向徑山長老口占偈言 灑然解脫 洵為希有 至語及西方 則曰西方 P. 2

3 不無 然箇裏著力不得 夫修淨業者 必具三心 所謂深心 至誠心 回向發願心 乃至臨終十念 未有不由著力而得者 至云著力不得 則三心未具 難保往生 無盡 居士深入法原 眼空四海 今所錄發願文 有類童蒙 頗同寒乞 與他所傳文字不類 亦未可信 故并刪之 居士傳善女人傳所錄諸賢 必徵素行 苟有瑕疵 概從簡斥 茲則但以末後為憑 不 論既往之失 故如雄俊惟恭之輩 鍾馗善和之徒 既登末品 便預聖流 其他概可知 矣 是知彌陀願力 極樂莊嚴 如大海不拒夫百川 杲日不遺於一孔 但肯回心 都 無棄物 凡屬有情 普應信受 右鄙見數條 當是錄草創之始 即口授希涑 每一篇成 輒為隨手勘定 全帙既 具 大旨無乖 復筆之簡端以告來者 淨業學人彭際清記 淨土聖賢錄偈 淨業弟子 大哉眾生心 無一法可得 一念不自覺 建立十方土 百萬有八千 了達唯一心 或淨寶莊嚴 或無日月光 或是雜生居 幽魄長叫喚 諸佛普住持 發心取淨土 備諸珍寶性 聞法悟無上 佛力悉加護 聞言盡狂惑 凡夫一念閒 光明互徧滿 如取自家珍 善能了實相 彭希涑 述 微妙難思議 普能作佛事 迷妄起空華 眾方於其中 亂想無根緒 心心互周徧 或瓦礫穢聚 或菩薩住處 苦多而樂少 或純現地獄 隨所宜說法 成就安樂剎 有情所愛樂 他方諸眾生 命終得往生 不知是淨土 諸佛悉炳現 念佛便見佛 東西非窒礙 知諸法如夢 究竟如虗空 成熟菩提果 由諸業力持 顛倒靡已時 七趣如輪轉 剎剎分勝劣 或照曜明朗 安隱壽無量 或餓鬼充滿 碾磑受苦楚 彌陀大願王 十方莫能比 正覺華化生 起心信慕者 嗟彼無智人 我心所畢具 香水無邊剎 求生便往生 良哉諸上人 而不趨寂滅 P. 3

4 隨順修多羅 讚歎并隨喜 願捨此堪忍 心力不可說 我今說偈已 攝盡微塵眾 嚴淨佛國土 廼以至誠心 疾生清淨域 轉彼穢濁居 頂禮諸賢聖 華開彈指頃 我今普歸依 深心回向心 佛力不可說 悉作蓮華藏 願舒白毫光 畢入菩提場 淨土聖賢錄目次 卷一淨土教主第一阿彌陀佛 闡教聖眾第二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祈婆迦尊者 馬鳴尊者 龍樹尊者 天親論師 覺明妙行菩薩 卷二往生比邱第三之一慧遠(慧持) 慧永 僧顯 慧虔 僧濟 慧恭(僧光 慧蘭) 曇恒 道敬 曇順 佛馱跋陀羅 道昞 僧叡 P. 4

5 曇詵 慧崇 曇鑒(道海 惠龕 惠恭 曇汊 道廣 道光) 慧通 曇宏 慧進 道珍 曇鸞 法琳 慧光 僧柔 道憑 慧命(法音) 靜靄 慧敬 曇延 道喻 智舜 登法師 智顗 慧成 慧命 慧海 智通 真慧 法智 善胃 道傑(樊綽) 灌頂 僧藏 法喜 P. 5

6 道昂 智琰 等觀 壽洪 道綽(道撫) 僧衒(啟芳 圓果) 普明 二沙彌 德美 慧滿 神素 明瞻 元會 慧璿 明濬 善導 懷感 法祥 寶相 功迥 惟岸 法持 懷玉 慧日 常慜 法善 神皓 道光 飛錫 齊翰 自覺 P. 6

7 卷三往生比丘第三之二承遠 法照 少康 辯才 善道 智欽 知元 端甫 雄俊 惟恭 大行 志通 可止 紹巖 守真 延壽 晤恩(文備) 文輦 義通 有基 省常 知禮 遵式 義懷 本如 仁岳 處謙 慧才 靈照 思義 宗賾 元淨 從雅 P. 7

8 可久(勳公 孫十二郎 徐道姑) 擇瑛 宗本 有嚴 妙生 曇異 善本 宗坦 中立 元照 法宗 了然 智仙 智深 思照 若愚(則章) 仲閔 介然 卷四往生比邱第三之三齊玉 蘊齊 道言 元肇 思淨 如湛 宗利 道琛 子元 妙雲 睎顏 道因 有朋 P. 8

9 惟月 思敏 慧亨 行詵 用欽 惟渥 仲明 沖益 本空 法因 智廉 慧明 了義 慧誠 祖南 晞湛 法持 了宣(善榮) 曇懿 祖朗 太微 思聦 淨觀 利先 師安 如寶 顯超 有開 道生 若觀 瑩珂 智印 戒度 P. 9

10 祖輝 如鑑 祖新 妙文 善住 旨公 性澄 蒙潤 明本 優曇 宏濟 必才 悅可 維則 善繼 子文 盤谷 文慧 妙叶 卷五往生比邱第三之四梵琦 可授 慧日 普智 景隆(琴公) 寶珠 本明 義秀 雪梅 性專 祖香 圓果 真清 P. 10

11 明證(真定) 明玉 法祥 袾宏 如榮 如清 廣製 真緣 傳記 德清 傳燈 古松 仲光 金童廟僧 海寶 大雲 無名僧 卷六往生比邱第三之五智旭 如會 大勍 大真 道樞 崇文 具宗 讀體 林谷 萬緣 勝慈 成時 行策 海潤(長涇僧) 指南 P. 11

12 超城 明宏 明德 實賢 明悟 德峻 聞言 道徹 成註 了庵 實定(際會) 實圓 恒一 慧端 法真 佛安 往生比邱尼第四慧木 法盛 淨真 法藏 悟性 能奉 慧安 袾錦 廣覺 成靜 潮音 卷七往生人王第五烏萇國王 往生王臣第六七萬釋種 劉程之 P. 12

13 于昶 馬子雲 韋文晉 張抗 文彥博 楊傑(王仲回) 王古(葛繁) 鍾離瑾(景融松) 馬圩(永逸) 江公望 陳瓘 王衷 張廸 胡闉 馮楫 吳秉信 張揄 李秉 陸沅 錢象祖 昝家國(計公) 梅汝能 朱綱 陳瓚 嚴澂(樸) 蔡承植 虞湻熙 唐時 袁宏道(中道登) P. 13

14 丁明登 黃翼聖 金光前(龔氏) 卷八往生居士第七差摩竭 闕公則 張野 張詮 何曇遠 魏世子 庾詵 宋滿 鄭牧卿 高浩象 李知遙 孫忠 左伸 孫良 賈純仁 范儼 孫忭 唐世良 陸浚 王闐 王日休 樓汾 張元祥 元子平 姚約 梅福 胡嵩 陸偉 閻邦榮 P. 14

15 吳克己 陳君璋 王九蓮 楊嘉禕 陳道民 唐廷任 戈以安 孫叔子 郭大林 劉通志 郝熙載 杜居士 吳大恩 吳繼勛 華居士 顧原 朱元正 周廷璋 程見山 張守約 莊廣還 鮑宗肇 莊嚴 黃承惠 聞啟初 沈咸(宏) 朱鷺 吳瞻樓 吳鳴珙 王醇 陳至善 張光緯 袁列星 P. 15

16 皇甫士坊 羅允枚 周夢顏(王孟隣 余鶴亭) 沈中旭 楊廣文 顧天瑞(陸氏 俞氏) 姜見龍 沈炳 王恭 卷九往生雜流第八張鍾馗 張善和 金奭 馮氓 吳瓊 李彥通 黃生 徐六公 沈三郎 師贊 倪道者 大善寺行童 張愛 吳澆燭 吳毛 王仰泉 梁維周 往生女人第九韋提希夫人(五百侍女) 樂音老母 紀氏 魏氏女 P. 16

17 獨孤皇后 王氏 姚婆 溫靜文妻 任氏 王氏 陳媼 袁媼 陳媼 于媼 王氏 馮氏 吳氏 龔氏 孫氏女 郭氏 施氏 姚婆 王氏 王百娘 朱氏 陸氏 蔡氏 項氏 沈氏 鍾婆 梁氏女 黃婆 崔婆 陶氏 李氏 盛媼 黃氏 王氏女 P. 17

18 樓氏 周婆 朱氏 裴氏女 孫媼 秦媼 蔣十八妻 沈媼 孟氏 陳氏 胡媼 周氏 鄭氏 周婆 張夫人 薛氏 方氏 徐氏 許氏婦 于媼 潘氏 朱氏 祝氏 張太宜人 楊選一妻 鍾氏 吳氏女 盧氏 費氏 李氏 李氏 陳嫗 張寡婦 陸寡婦 P. 18

19 楊氏 江氏 徐太宜人 凌氏 余媼 楊媼 余氏 往生物類第十鸚鵡 鴝鵒 白鸚鵡 淨土聖賢錄目次(終) No 淨土聖賢錄卷一 淨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也 梵語阿彌陀 此云無量 彼佛光明無量 壽 命無量 故號阿彌陀 按無量壽經 過去久遠世自在王佛世中 有一國王 聞佛說法 心懷悅豫 發無上正真道意 棄國捐王而作沙門 號曰法藏 詣世自在王佛所 求 佛說法 時世自在王佛 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 天人之善惡 國土之麤妙 應 其心願 悉現與之 時彼比邱 聞佛所說嚴淨國土 皆悉覩見 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其志寂靜 志無所著 具足五劫 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如是修已 詣彼佛所 白佛言唯願聽察 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第一願 設我得佛 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 不取正覺 第二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壽終之後 復更三惡道者 不取正覺 第 三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覺 第四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 人 形色不同 有好醜者 不取正覺 第五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識宿命 下 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 不取正覺 第六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得天眼 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第七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得天耳 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 不悉受持者 不取正覺 第八願 設我得佛 國中 天人 不得見他心智 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 不取正覺 第九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得神足 於一念頃 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第十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 不取正覺 第十一 P. 19

20 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住定聚 必滅度者 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 設我得佛 光明有限量 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 設我得佛 壽 命有限量 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 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 設我得佛 國中聲聞 有 能計量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 於百千劫悉共計校 知其數者 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壽命無能限量 除其本願 修短自在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乃至聞有不善名者 不取正覺 第十 七願 設我得佛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不悉咨嗟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第十八願 設 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 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至心發願 欲 生我國 臨壽終時 假令不與大眾圍遶 現其人前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 設我得 佛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 繫念我國 植眾德本 至心回向 欲生我國 不果遂者 不 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 設我得佛 他方佛土諸菩薩眾 來生我國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除其本 願 自在所化 為眾生故 被宏誓鎧 積累德本 度脫一切 遊諸佛國 修菩薩行 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開化恒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現 前修習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願 國中菩薩 承佛神力 供養諸 佛 一食之頃 不能徧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 設我 得佛 國中菩薩 在諸佛前現其德本 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 不取正覺 第 二十五願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不能演說一切智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願 設我 得佛 國中菩薩 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七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 人一切萬物 嚴淨光潔 形色殊特 窮微極妙 無能稱量 其諸眾生 乃至逮得天眼 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八願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乃至少功德 者 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 高四百萬里者 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願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若受讀經法 諷誦持說 而不得辯才智慧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 設 我得佛 國中菩薩 智慧辯才 若可限量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一願 設我得佛 國 土清淨 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猶如明鏡 覩其面像 若不 爾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願 設我得佛 自地以上 至於虗空 宮殿樓觀 池流華 樹 國土所有一切萬物 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嚴飾奇妙 超諸天人 其 香普熏十方世界 菩薩聞者 皆修佛行 若不如是 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願 設我得 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 蒙我光明觸其身者 身心柔輭 超過天人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眾生 之類 聞我名字 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願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其有女人 聞我名字 歡喜信樂 發菩提心 厭惡女 身 壽終之後 復為女像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 P. 20

21 諸佛世界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壽終之後 常修梵行 至成佛道 若不爾者 不取正 覺 第三十七願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 聞我名字 五體 投地 稽首作禮 歡喜信樂 修菩薩行 諸天世人 莫不致敬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欲得衣服 隨念即至 如佛所讚應法妙服 自 然在身 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 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所受 快樂 不如漏盡比邱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隨意欲見十方 無量嚴淨佛土 應時如願 於寶樹中 悉皆照見 猶如明鏡 覩見面像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至於得佛 諸根 缺陋不具足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 住是三昧 一發意頃 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 而不失 定意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壽終之後 生尊貴家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 菩薩眾 聞我名字 歡喜踴躍 修菩薩行 具足德本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 五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 至 於成佛 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願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隨其志願 所欲聞法 自然得聞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不即得至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 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 於諸 佛法 不能即得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時法藏比邱說此四十八願已 普地六種震動 天雨妙華 空中讚言 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法藏比邱建此願已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所修佛國 開廓廣大 超勝獨妙 建立常然 無衰無變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 積植 菩薩無量德行 不生欲覺瞋覺害覺 不起欲想瞋想害想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忍力成 就 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 無染恚癡 三昧常寂 智慧無礙 無有虗偽諂曲之心 和 顏愛語 先意承問 勇猛精進 志願無倦 專求清白之法 以惠利羣生 恭敬三寶 奉事師長 以大莊嚴 具足眾行 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住空無相無願之法 無作無起 觀法如化 遠離麤言 自害害彼 彼此俱害 修習善語自利利人 人我兼利 棄國 捐王 絕去財色 自行六波羅蜜 教人令行 無央數劫 積功累德 隨其生處 任意 所欲 無量寶藏 自然發應 教化安立無數眾生 住於無上正真之道 或為長者居士 豪姓尊貴 或為剎剎國君 轉輪聖帝 或為六欲天主 乃至梵王 常以四事供養恭敬 一切諸佛 如是功德 不可稱說 口氣香潔 如優盋羅華 身諸毛孔 出栴檀香 其 香普熏無量世界 容色端正 相好殊妙 其手常出無盡之寶 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葢 幢幡莊嚴之具 如是等事 超諸天人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法藏菩薩 今已成佛 規 在西方 去此十萬億剎 其佛世界 名曰安樂 成佛以來 凡歷十劫 又悲華經言 往昔過恒河沙阿僧祗劫 有世界名刪提嵐 劫名善持 有轉輪王名無諍念 於寶藏如 P. 21

22 來所 發菩提心 願取淨土 佛即授記 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 有尊音王如來世界 過一恒河沙阿僧祗劫 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祗劫 是時世界 轉名安樂 汝於是時 當 得作佛 號無量壽如來 其所發願言 略與無量壽經相似 一向出生菩薩經又言 阿 彌陀佛 於無量阿僧祇劫前 為輪王太子 名不思議勝功德 生年十六 從寶功德星 宿劫王如來所 聞法本陀羅尼 於七萬歲中 精勤修習 未曾睡眠 亦不偃側 得值 九十億百千那由他佛 諸佛說法 盡能聞持修習 厭家薙髮而作沙門 作已 復於九 萬歲中 修習此陀羅尼 復為眾生分別顯示 一生之中 力精教化 令八十億那由他 眾生得發道心 積功累德至不退地 法華經亦言 過去大通智勝佛 未出家時 有十 六子 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 時彼佛說法華經已 即入靜室八萬四千劫 是時十六 菩薩 各升法座 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 一一皆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 等眾生 是十六菩薩 一名阿彌陀 第十六 我釋迦牟尼 是知阿彌陀佛 由本願力 起諸勝行 無量億劫 成就莊嚴 唯此經文 略標梗概 其他依正等報 備具諸經 今不盡錄 往生品三 準無量壽經云 其上輩者 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修諸功德 願生彼國 此等眾生 臨壽終時 無量壽佛與大眾現 其人前 即隨彼佛 往生其國 便於七寶華中 自然化生 住不退轉 智慧勇猛 神 通自在 是故阿難 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 應發無上菩提之心 修行功德 願生彼國 其中輩者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 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 大修 功德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多少修善 奉持齋戒 起立塔像 飯 食沙門 懸繒然燈 散華燒香 以此迥向 願生彼國 其人臨終 無量壽佛化見其身 光明相好 具如真佛 與諸大眾 現其人前 即隨化佛 往生其國 住不退轉 功 德智慧 次如上輩者也 其下輩者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 其有至心求生彼國 假使不 能作諸功德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 一向專意 乃至十念 念無量壽佛 願生其國 若 聞深法 歡喜信樂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念於彼佛 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此人臨終夢見 彼佛 亦得往生 功德智慧 次如中輩者也 按觀無量壽經所分九品 其上中二品 略攝此三輩中 其下三品俱係一生造辠 末後回心 又三輩所未及 準涅槃經闡提亦 有佛性之旨 必合觀經九品 義類始圓 讀者詳之 論曰 諸佛法身 徧一切處 遮那既爾 彌陀亦然 本無淨穢 安有東西 然方 便門中 全分勝劣 在凡夫階不退者 唯極樂同居則然 非餘佛土所能及也 五濁眾 生 但發肯心 十念功成 頓超塵劫 我佛慈悲 於斯為極 幸逢大法 得聞彌陀如 來本願功德 而不能發希有心 生慕樂想 背父逃逝 躑躅窮途 長劫漂流 莫能哀 救 可不懼哉 可不勸哉 闡教聖眾第二 P. 22

23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 梵語阿那婆婁吉低輸 現在西方極樂世界 為補處菩薩 按悲華經 往 昔劫中 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 觀世音菩薩為王第一太子 名曰不眴 爾時寶藏如來 為輪王授記已 不眴太子前白佛言 世尊 今我以大音聲 告諸眾生 我之所有一切 善根 盡迥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願我行菩薩道時 若有眾生 受諸苦惱恐怖等事 退失正法 墮大暗處 憂愁孤窮 無有救護 無依無舍 若能念我 稱我名字 若 其為我天耳所聞 天眼所見 是眾生等 若不得免斯苦惱者 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世尊 我今復當為眾生故發上勝願 願令轉輪聖王於安樂世界作佛事已 入 無餘涅槃 乃至正法住時 我於其中 修菩薩道 是佛正法 於初夜滅 即其後夜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寶藏佛尋為授記曰 汝觀天人三惡一切眾生 生大悲心 欲斷眾生諸苦惱故 欲令眾生住安樂故 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無量壽佛般涅槃已 第 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 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所有種種莊嚴 無量無邊 安 樂世界 所不及也 汝於菩提樹下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號徧出一切光明功德山 王如來 又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云 佛言 乃往過去廣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 劫 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 佛號金光師子遊戲如來 國土清淨莊嚴說不可盡 其佛法中有王名曰威德 王千世界 彼威德王 於其園觀 入於三昧 其王左右有二 蓮華 從地湧出 有二童子化生其中 與威德王俱詣佛所 頭面禮足 聽佛說法 時 二童子即說偈云 諸天龍鬼神 聽我師子吼 今於如來前 宏誓發菩提 生死無量劫 本際不可知 為一眾生故 爾數劫行道 況此諸劫中 度脫無量眾 修行菩提道 而生疲倦心 我若從今始 起於貪欲心 是則為欺誑 十方一切佛 瞋恚愚癡垢 慳 嫉亦復然 今我說實語 遠離於虗妄 我若於今始 起於聲聞心 不樂修菩提 是則 欺世尊 亦不求緣覺 自濟利己身 當於萬億劫 大悲度眾生 如今日佛土 清淨妙 莊嚴 令我得道時 超踰億百千 國無聲聞眾 亦無緣覺乘 純有諸菩薩 其數無限 量 眾生淨無垢 悉具上妙樂 出生於正覺 總持諸法藏 此誓若誠實 當動大千界 說如是偈已 應時普震動 百千眾妓樂 演發和雅音 光嚁微妙服 旋轉而來降 諸天於空中 雨散眾末香 其香普流熏 悅可眾生心 爾時威德王者 豈異人乎 我 身是也 時二童子 今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是也 是二菩薩 於彼佛所 初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來曠遠不可計劫 阿彌陀佛當般涅槃 般涅槃後 正法住 世 等佛壽命 在世滅後 所度眾生 悉皆同等 佛涅槃後 或有眾生不見佛者 有 諸菩薩得念佛三昧 常見阿彌陀佛 彼佛滅後 一切寶物 浴池蓮華 眾寶行樹 常 演法音 與佛無異 正法滅後 過中夜分 明相出時 觀世音菩薩 於七寶菩提樹下 結跏趺坐 成等正覺 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其佛國土 自然七寶 眾妙合成 莊 嚴之事 諸佛世尊於恒沙劫 說不可盡 國中無有聲聞緣覺之名 純諸菩薩 充滿其 P. 23

24 國 國土號眾寶普集莊嚴 普光功德山王隨其壽命 得大勢菩薩親近供養 至於涅槃 般涅槃後 奉持正法 乃至滅盡 法滅盡已 即於其國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 如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光明壽命 諸菩薩眾乃至法住 等無 有異 如上二經載觀世音菩薩 本願功德 取淨佛土 與阿彌陀佛本因 了無差別 故其果地莊嚴 如是如是 他如三十二應 十四施無畏力 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具足 神通 廣修方便 具如楞嚴法華及諸經所說 今不具錄 又大悲經言 佛在補陀落伽 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 觀世音菩薩放光普照十方剎土 自言過去無量億劫 於千 光王靜住如來所 受大悲心大陀羅尼 即從初地超第八地 應時具足千手千眼 由持 此呪故 所生之處 恒在佛前 蓮華化生 故其誓云 若有眾生誦持大悲神呪 不得 往生諸佛國者 我誓不成正覺 佛告大眾 此觀世音菩薩 於過去無量劫中 已作佛 竟 號正法明如來 大悲願力 為欲發起一切菩薩 安樂成熟諸眾生故 現作菩薩 汝等大眾 常須供養 專稱名號 得無量福 滅無量罪 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據此 經文 當知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 及專稱名號 回向極樂者 其與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果報略同 福德正等 行者思之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 梵語摩訶那鉢 現在極樂世界 第二補處菩薩也 按悲華經 昔阿彌陀 佛為輪王時 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 名曰尼摩 爾時寶藏如來 為王及第一太子授 記已 第二王子亦白佛言 世尊如我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福德 盡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願徧出功德光明佛 始初成道 我當先請轉於法輪 隨其說法所經時節 於 其中閒行菩薩道 是佛涅槃後 正法滅已 我於其後 次第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作佛時 所作佛事 世界所有種種莊嚴 涅槃後正法住世 悉如彼佛等無有異 爾時佛告第二王子 汝今所願取大世界 如法所願 當於如是最大世界 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號曰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由汝願取大世界故 因是字汝為得大勢 合上 篇所錄受記因緣觀之 當知大勢至 與觀世音 同行同願 歷劫以來 不相違遠 乃 至嚴淨佛士 先後成佛 功德亦等 首楞嚴經所陳念佛法門 尤為切要 大勢至白佛 言 我憶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 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名超日月光 彼 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 一專為憶 一人專忘 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 二憶念深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 同於形影 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 生 如母憶子 若子逃逝 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 如母憶時 母子歷生 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如染 香人身有香氣 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 今於此界 攝 念佛人 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 我無選擇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提 斯為第一 夫大勢至菩薩 以念佛入道 乃至修菩薩行 化度眾生 皆不離此法門 修淨土者 P. 24

25 當知效法焉 普賢菩薩 普賢 梵語邲輸跋陀 悲華經 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 第八王子泯圖 於寶藏佛 前 願於是不淨世界 修菩薩行 復當修治莊嚴十千不淨世界 令其嚴淨 如青香光 明無垢世界 亦當教化無量菩薩 令心清淨 皆趣大乘 悉使充滿我之世界 佛即改 泯圖字 號為普賢 授記未來於北方知水善淨功德世界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號 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 稱讚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 言 善男子 若欲成就此功德者 當修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 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若諸菩薩於此大願 隨順趨入 則能成 熟一切眾生 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或復有人 以深信心 於此大願 受持讀誦 乃至書寫一四句偈 速能除滅五無間業 臨命終時 最後剎那 一切諸根 悉皆散壞 唯此願王 不相捨離 於一切時 引導其前 一 剎那中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 即見阿彌陀佛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觀自 在菩薩 彌勒菩薩等 此諸菩薩 色相端嚴 功德具足所共圍繞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 蒙佛授記 得受記已 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 以智慧力 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 降伏魔軍 成等正覺 轉妙法輪 能令佛剎極微塵數眾生 發菩提心 隨其根性 教化成熟 乃至盡於未來劫海 廣 能利益一切眾生 偈曰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 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據此經文 誠欲長菩提苗 行殊勝行 而不知回向極樂 發願往生者 猶却行而求 前也 至普賢所示念佛三昧 別見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經言 爾時世尊入於三昧 名 如來不思議境界 普賢菩薩告德藏菩薩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 為求無上菩提 發心欲 證此三昧者 是人要須先修智慧 以此三昧 由慧得故 修智慧者 應當遠離妄語綺 語 及諸散亂無益之事 詣精舍中 覩佛形像 金色莊嚴 或純金成 身相具足 無 量化佛 在圓光中 次第而坐 即於像前 頭面禮足 作是思惟 我聞十方無量諸佛 今現在世 所謂一切義成佛 阿彌陀佛 寶幢佛 阿閦佛 毗盧遮那佛 寶月佛 寶光佛等 於彼諸佛 隨心所樂 尊重之處 生大淨信 想佛形像 作彼如來 真實 之身 恭敬尊重 如現前見 上下諦觀 一心不亂 往空閒處 端坐思惟 如佛現前 一手量許 心常繫念 不令忘失 若暫忘失 復應往觀 如是觀時 生極尊重恭敬 之心 如佛真身 現在其前 了了明見 不復於彼作形像解 見已即應於彼佛所 以 妙華鬘末香塗香 恭敬右繞 種種供養 彼應如是一心繫念 常如世尊現其前住 然 佛世尊 一切見者 一切聞者 一切知者 悉知我心 如是審復 想見成已 還詣空 P. 25

26 處 繫念在前 不令忘失 一心勤修 滿三七日 若福德者 即見如來現在其前 其 有先世造惡業障 不得見者 若能一心精勤不退 更無異想 還得速見 何以故 若 有為求無上菩提 於一事中 專心修習 無不成辦 譬如有人於大海中 飲一掬水 即為已飲閻浮提中一切河水 菩薩若能修習此菩提海 則為已修一切三昧諸忍諸地諸 陀羅尼 是故應常勤修匪懈 離於放逸 繫念一心 要令自得現前見佛 如是修習 初見佛時 作是思惟 為真佛邪 為形像邪 知所見像由想生故 乃至虗空毛端量處 一切真佛 皆亦如是 猶如虗空 平等無異 自心作佛 離心無佛 乃至三世一切諸 佛 亦復如是 皆無所有 唯依自心 菩薩若能了知諸佛 及一切法 皆唯心量 得 隨順忍 或入初地 捨身速生妙喜世界 或生極樂淨佛土中 常見如來 親承供養 按此經文 與觀無量壽佛經相發 修淨業者 其毋忽也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 或云曼殊室利 此云妙德 亦云妙吉祥 生於舍衛國 多羅聚落梵德 婆羅門家 從母右脅出 身紫金色 墮地能語 尋於佛所出家(見文殊般涅槃經) 首楞 嚴三昧經言 過去無量阿僧祇劫 南方世界 名曰平等 佛號龍種上如來 即文殊是 央掘經言 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即文殊是 而悲華經言 阿彌陀 佛為轉輪王時 第三王子 名曰王眾 於寶藏佛所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於 來世 行菩薩道 無有齊限 莊嚴佛剎 令三千大千世界 恒河沙等十方佛土為一佛 剎 大寶填廁 又無惡觸 及諸女人 及其名字 亦無聲聞辟支佛等 一生菩薩 充 滿其中 佛即號為文殊師利 於未來世南方世界 名曰清淨無垢寶寘 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號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言 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已 文殊菩薩 復告大眾言 過去寶威德如來時 有長者子 名曰戒護 在母胎時 受三歸依 年至 八歲 父母請佛於家供養 童子見佛安行徐步 足下生華 有大光明 見已歡喜 為 佛作禮 禮已諦觀 目不暫捨 一見佛已 即能除却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之罪 從是 已後 恒得值遇百億那由他恒河沙佛 是諸世尊 皆說如是觀佛三昧 其後有百萬佛 出 皆同一字 名栴檀海 時彼童子 親侍諸佛 間無空缺 禮佛供養 合掌觀佛 觀佛功德因緣力故 復得值遇百萬阿僧祇佛 從是已後 即得百萬億念佛三昧 得百 萬阿僧祇旋陀羅尼 既得此已 諸佛現前說無相法 須臾之間 得首楞嚴三昧 時彼 童子受三歸依 一禮佛故 諦觀佛相 心無疲厭 由此因緣 值無數佛 何況繫念 具足思惟 觀佛色身 時彼童子 豈異人乎 即我身是 佛告阿難 汝持文殊師利語 徧告大眾 及未來世眾生 若能禮拜者 若能念佛者 若能觀佛者 當知此人與文 殊師利等無有異 又文殊發願經 與普賢行願品末後偈略同 終云 願我命終時 滅 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 授我記 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夫文殊普賢 華嚴二 P. 26

27 聖 所陳行願 說法度人 莫不以念佛為基 以淨土為歸 世有執華嚴薄淨土者 當 知所鑑焉 祁婆迦尊者 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 臨般涅槃 為諸天人說種種法 復告阿難 我滅度後 於未來世北天竺國 當有比邱 名祁婆迦 出興於世 曾於過去無量百佛 植諸善根 供養恭敬 深信具足 安住大乘 為欲憐愍利益安樂諸眾生故 發如是 心 多聞持菩薩藏 稱揚大乘 顯發大乘 興造如來無量形像 及諸塔廟 能令諸天 人眾 心生信樂 彼祁婆迦比邱 修習無量種種最勝菩提善根已 而取命終 生於西 方過億百千諸佛世界無量壽國 於彼佛所 種諸善根 復經八十億諸如來所修諸梵行 以此善根 於未來世 過九十九億劫 而成正覺 佛號無垢光 世界名一切功德莊 嚴(大悲經) 馬鳴尊者 馬鳴 梵語阿濕矩沙 東天竺桑岐多國婆羅門也 得法於夜奢尊者 嘗製大乘起 信論 末後勸人求生淨土曰 眾生以住此娑婆世界 自畏不能常值諸佛 親承供養 懼謂信心難可成就 意欲退者 當知如來有勝方便 攝護信心 謂以專意念佛因緣 隨願得生他方佛土 常見於佛 永離惡道 如修多羅說 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 陀佛 所修善根 回向願求生彼世界 即得往生 常見佛故 終無有退 若觀彼佛真 如法身 常勤修習 畢竟得生 住正定故 後付法於迦毗摩羅尊者已 即入龍奮迅三 昧 挺身虗空 如日輪相 還復本位 而取涅槃(傳燈錄大乘起信論) 龍樹尊者 龍樹 梵語那伽曷樹那 南天竺國梵志之裔 得法於迦毗摩羅尊者 意欲廣演經 教 時大龍菩薩 即以神力接入海宮 開七寶函 與諸方等經典 九十日中 通解甚 多 龍即送之出宮 還天竺國 大宏法施 嘗造毗婆沙論 論中有稱讚彌陀偈 其略 云 若人願作佛 心念阿彌陀 應時為現身 是故我歸命 彼佛本願力 十方諸菩薩 來供養聽法 是故我稽首 彼土諸菩薩 具足諸相好 以自莊嚴身 我今歸命禮 彼諸大菩薩 日日於三時 供養十方佛 是故稽首禮 若人種善根 疑則華不開 信 心清淨者 華開則見佛 十方現在佛 以種種因緣 歎彼佛功德 我今歸命禮 其土 具嚴飾 殊彼諸天宮 功德甚深厚 是故禮佛足 又造大智度論示修念佛法門云 念 佛三昧 能除種種煩惱 及先世罪 餘諸三昧 有能除婬 不能除瞋 有能除瞋 不 能除婬 有能除癡 不能除婬恚 有能除三毒 不能除先世罪 是念佛三昧 能除種 種煩惱種種罪 復次 念佛三昧 有大福德 能度眾生 是諸菩薩欲度眾生 諸餘三 昧 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 復次 佛為法王 菩薩為法將 所尊所重 唯 佛世尊 是故應常念佛 譬如大臣 特蒙恩寵 常念其主 菩薩亦如是 知種種功德 P. 27

28 無量智慧 皆從佛得 知恩重故常念佛 又云 當欲不離諸佛者 菩薩世世所生 常值諸佛 問曰 菩薩當化眾生 何故常欲值佛 答曰 有未入菩薩位 未得阿鞞跋 致 受記莂故 若遠離諸佛 便壞諸善根 沒在煩惱 不能自度 安能度人 如人乘 船 中流壞敗 欲度他人 反自沒水 又如少湯 投大氷池 雖消少處 反更成氷 菩薩未入法位 若遠離諸佛 以少功德 無方便力 欲化眾生 雖少利益 反更墜落 聲聞辟支 雖有涅槃利益 無一切智故 不能教導菩薩 諸佛一切種智故 能教導 菩薩 如象沒泥 非象不能出 菩薩若入非道中 唯佛能救 同大道故 復次 菩薩 作是念 我未得佛眼 如盲無異 若不為佛所引導 則無所趣 錯入餘道 設聞佛法 異處行者 未知教化時節行法多少 復次 菩薩見佛 或眼見 心清淨 若聞所說 心則樂法 得大智慧 隨法修行而得解脫 如是等值佛無量益利 豈不一心求欲見 佛 如嬰兒不應離母 行道不離糧食 大熱不離凉風冷水 大寒不離火 度深水不離 船 病人不離良醫 菩薩不離諸佛 過於上事 父母親屬知識人天王等 皆不能如佛 益利 佛益利諸菩薩 離諸苦處 住世尊之地 問云 何得不離諸佛 答 眾生有無 量劫罪因緣 雖行福德 智慧薄少 雖行智慧 福德薄少 菩薩求佛道 要行生忍法 忍 行生忍故 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 滅無量劫罪 得無量福德 行法忍故 破諸法 無明 得無量智慧 二行和合 世世不離諸佛 復次 菩薩常愛樂念佛故 捨身受身 恒得值佛 如眾生習欲心重 受婬鳥身 瞋恚偏多 生毒蟲中 菩薩不貴轉輪聖王 人天福樂 但念諸佛故 隨心所重而受身形 復次 菩薩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緣故 所 生常值諸佛 如般舟般三昧中說 菩薩入是三昧 即見生阿彌陀國 後付法於迦那提 婆尊者已 入三昧 如蟬蛻而去 按入楞伽經 佛告大慧云 大慧汝當知 善逝涅槃 後 未來世當有 持於我法者 南天竺國中 大名德比邱 厥號為龍樹 能破有無宗 世間中顯我 無上大乘法 得初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自世尊入寂七百年 而龍樹 出世 適符佛記(傳燈錄毗婆沙論大智度論) 天親論師 天親 梵語婆藪盤豆 天竺富婁叉國人也 出家樂聞小乘 輒毀大乘經典 後聞 其兄無著 誦十地經 聞已感悟 追悔前愆 欲自斷舌 無著止之曰 昔以舌毀大乘 今以舌讚大乘 補過自新 猶為善矣 斷舌絕言 其利安在 天親於是研精覃思 製大乘論 凡百餘部 竝行於世 所製無量壽經論 開示淨土 立五念門 一禮拜 二讚歎 三作願 四觀察 五迴向 冠以偈曰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 來 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 真實功德相 說願偈總持 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虗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炎熾 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 柔 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隣陀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 P. 28

29 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 羅網徧 虗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 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淨日 除世癡闇 冥 梵聲悟深遠 微妙聞十方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 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 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 愛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眾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故我願往生 阿彌陀佛國 無 量大寶王 微妙淨華臺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羣生 如來微妙聲 梵響聞十方 同地 水火風 虗空無分別 天人不動眾 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天人丈 夫眾 恭敬遶瞻仰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 淨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 利益諸羣生 雨天樂華衣 妙香等供養 讚佛諸功德 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 佛法功德寶 我願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眾生 往 生安樂國 平居兼修兜率觀 願覲慈氏 後捨壽經六月 現形告無著曰 吾已生慈氏 前矣(無量壽經論翻譯名義) 覺明妙行菩薩 覺明妙行菩薩 明崇禎十六年降於吳門 迄 本朝順治四年 以往昔因緣 應機 說法 開闡淨土法門 首說偈曰 諸佛之法要 微密不思議 以非思議故 無能盡宣 說 牟尼大慈父 悲憫眾生者 說所不能說 導彼今後世 更以異方便 顯示安樂剎 令發願往生 橫截諸惡趣 由佛阿彌陀 大願攝羣品 聞名能受持 決定生無惑 若有大力人 專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 現前亦見佛 今我如佛教 將開化導門 念 爾等迷倒 確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緣 應生難遭想 西方萬億程 一念信即是 又云 所示淨土一門 真諸佛心宗 人天徑路 今汝等雖求往生 若發願不切 如入海而 不獲寶珠 徒勞無益也 我昔於晉明帝時 受貧子身 為貧苦故 乃發大願云 我以 夙業 受此苦報 若我今日 不得見阿彌陀佛 生極樂國 成就一切功德者 縱令喪 身 終不退息 誓已 七日七夜專精憶念 便得心開 見阿彌陀佛 相好光明 徧十 方世界 我於佛前 親蒙授記 後年七十五而坐脫 竟生極樂 後以度生願重 再來 此土 隨方顯化 或為比邱 或為居士 或為國王 或為臣宰 或為女人 或為屠匄 或隱或顯 或順或逆 皆隨順說法 導諸羣品 今則又為汝等發明邪正 闡揚淨土 汝等當一意一心 堅修此門 必不相悞 若心志一堅 又不待隔世而生 現前亦得 見佛 有偈曰 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有問念佛不能 一心 當作何方便 菩薩曰 汝但息想定慮 徐徐念去 要使聲合乎心 心隨乎聲 念久自得諸念澄清 心境絕照 證入念佛三昧 然平日必須多念 從千至萬 心無間 斷 則根器最易成熟 若強之使一 終不一也 又曰 心行處滅 是諸佛常住真心 心行處有 是眾生生死業心 其間不容絲髮 若汝等能綿密加工 使此心無些子空隙 P. 29

30 方得幾分相應 莫略做半年十月 便謂我能苦心修道 不知此正障道處 切宜慎之 又工夫雖加 若未到銅山鐵壁推不倒移不動處 猶未是打成一片 切莫見些影響 便即歇手 是為半塗而廢 必至棄其前功 毫無所益 此又學道人大病 不可不知 要知佛法如大海 轉入轉深 斷非小小知見之所能盡 應盡形修習 造極為則 切莫 作容易想 顧定成求教 示曰 善男子 心本無念 念逐想生 此想虗妄 流轉生死 汝當知此一句 阿彌陀佛 不從想生 不從念有 不住內外 無有相貌 即是盡諸 妄想 諸佛如來清淨微妙真實之身 非一非異 不可分別 如是念者 煩惱塵勞 無 斷無縛 止是一心 必得一心 方得名為執持名號 方得名為一心不亂 淨業功成 直趨上品 汝今當發大願 願生極樂 然後至誠懇惻 稱於阿彌陀佛 必使聲緣於心 心緣於聲 聲心相依 如貓捕鼠 久久不失 則入正憶念三昧 更欲上進 當廣參 知識 博詢高明 自悟即心是佛妙諦 示無朽曰 大抵修淨業人 行住坐臥 起居飲 食 俱宜西向 則機感易成 根境易熟 室中止供一佛一經 一爐一桌 一牀一椅 不得放一多餘物件 庭中亦埽除潔淨 使經行無礙 要使此心一絲不挂 萬慮俱忘 空洞洞地 不知有身 不知有世 并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 如是則與道日親 與世日隔 可以趨向淨業 葢汝生時撇得乾淨 拋得乾淨 念頭上不存一些子根節 大限到來 洒洒落落 不作兒女子顧戀身家子孫之態 豈不是大丈夫舉動 所以要汝 一意修行 別無沾滯 正為此一大關目也 至於修淨土之法 不出專勤二字 專則不 別為一事 勤則不虗棄一時 汝今晨起 即誦彌陀經一卷 持阿彌陀佛一千聲 向佛 前回向 念一心歸命文 以此文言簡而意備也 此為一時之課 若初起或身心未寧 日止四時 稍寧 增至六時 又漸增至十二時 合經十二卷 佛號一萬二千聲 更於 回向時禮佛百拜 亦可分作四時 此為每日常課 餘工不必計數 或默或聲 但攝心 諦念而已 又持名之法 必須字字句句 聲心相依 不雜分毫世念 久久成熟 決定 得生極樂 坐寶蓮華 登不退地 勉之勉之 菩薩說法凡二十四會 弟子常攝等 集 其語為西方確指 刊板行世(西方確指)論曰 維摩經云 雖知諸佛國 及與眾生空 而 常修淨土 教化於眾生 葢大乘菩薩 莫不以菩提心為根本 即莫不以淨土為莊嚴 不如是 無以滿普賢行願故 入法界品言 諸大聲聞 本不讚說十方佛剎清淨功德 本不稱歎諸佛世尊種種神變 本不得嚴淨佛剎諸神通智 故於華藏莊嚴 不聞不見 是知博地凡夫 但能發清淨心 回向諸佛者 勝彼聲聞所有功德 百千萬億倍 決能 疾入華嚴不思議境界 至如文殊師利 令善財童子徧參知識 首於德雲所 聞念佛法 門 其卒也 普賢以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 一念圓融 頓周塵剎 修行軌則 無過於 斯 彼唯證偏空 高談無佛者 智果出文殊普賢上邪 淨土聖賢錄卷一 P. 30

31 淨土聖賢錄卷二 往生比邱第三之一 慧遠 慧遠 姓賈 雁門樓煩人 幼而好學 博綜六經 尤善莊老 時釋道安建剎於太 行恒山 遠往歸之 聞安講般若經 豁然開悟 因投簪受業 精思諷誦 以夜繼晝 安歎曰 使道流東國者 其在遠乎 晉太元六年 過潯陽 見廬山閒曠 可以棲止 乃立精舍 號龍泉寺 時遠同門慧永 先居廬山西林 欲邀同止 而遠學侶寖眾 西 林隘不可處 刺史桓伊為遠更立寺於山東 遂號東林 遠於是率眾行道 鑿池種蓮 於水上立十二葉蓮華 因波隨轉 分刻晝夜 以為行道之節 既而四方清信之士 聞 風而至者 百二十三人 遠曰 諸君之來 能無意於淨土乎 乃造西方三聖像 建齋 立社 令劉遺民著發願文 勒之石 時王喬之等數人 復為念佛三昧詩以見志 遠為 作序曰 夫稱三昧者何 專思寂想之謂也 思專則志一不分 想寂則氣虗神朗 氣虗 則智悟其照 神朗則無幽不徹 是二者自然之元符 會一而致用也 又諸三昧 其名 甚眾 功高易進 念佛為先 何者 窮元極寂 尊號如來 體神合變 應不以方 故 令入斯定者 昧然忘知 即所緣以成鑒 鑒明則內照交暎而萬象生焉 非耳目之所暨 而聞見行焉 於是靈相湛一 清明自然 元音叩心 滯情融朗 非天下之至妙 孰能 與於此哉 所以奉法諸賢 咸思一揆之契 感寸陰之將頹 懼來儲之未積 洗心法堂 整襟清向 夜分忘寢 夙興唯勤 庶夫貞詣之功 以通三乘之志 仰援超步 拔茅 之興 俯引弱進 垂策其後 以此覽眾篇之揮翰 豈徒文詠而已哉 遠以江東經藏多 闕 遣弟子遠越葱嶺 購諸梵本 竝傳關中所有經律 出諸廬山 幾至百卷 嘗造法 性論 以明泥洹常住之旨 鳩摩羅什見而歎曰 邊方未見大經 便闇與理合 居山三 十年 跡不入俗 專志淨土 澄心觀想 三見聖相 而沈厚不言 義熙十二年七月晦 夕 於般若臺之東龕 方從定起 見阿彌陀佛 身滿虗空 圓光之中 有諸化佛 觀 音勢至 左右侍立 又見水流光明 分十四支 回注上下 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 佛告遠曰 我以本願力故 來安慰汝 汝後七日 當生我國 又見社中先化者 佛陀 邪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 皆在側 前揖曰 師早發心 何來之晚 遠謂弟子法淨惠寶 曰 吾始居此十一年中 三覩聖相 今復再見 吾生淨土必矣 即自製遺戒 至八月 六日 端坐入寂 年八十三 慧持 遠同母弟 與遠同事安公 徧學眾經 亦有高行 隆安中 辭兄入蜀 以西方為期 住[郫-卑+((白-日+田)/廾)]縣龍淵寺 大宏佛化 義熙八年入寂 年七十六 遺命諸弟子 務嚴律儀 專心淨業云(東林傳廬山集) 慧永 慧永 姓潘 河內人 年十二出家 事沙門竺曇現 初習禪於恒山 既而與遠公 同依安法師 太元初 至廬山 刺史陶範捨宅為西林以居之 永布衣蔬食 精心克己 P. 31

32 容常含笑 語不傷物 峯頂別立茅室 時往禪思 至其室者 輒聞異香 因號香谷 一虎同居 人至輒驅去 平時厲行勤苦 願生安養 義熙十年 示疾 忽斂衣求屣 欲起 眾問故 答曰 佛來也 言訖而化 年八十三 異香七日乃寂(東林傳) 僧顯 僧顯 姓傅 北地人 貞苦善戒 誦經業禪 常獨處山林 或數日入定 晉太興 末 南遊江左 經歷名山修己恒業 後遇疾綿篤 乃屬想西方 心甚苦至 見無量壽 佛光照其身 所苦頓愈 是夕起澡浴 為同住及侍疾者 說己所見 并陳誡因果 至 清晨 平坐而化 室內有殊香 旬餘乃歇(高僧傳) 慧虔 慧虔 姓皇甫 北地人也 少出家 奉持戒行 志操確然 憩廬山十有餘年 義 熙初 投山陰嘉祥寺 克己導物 苦身率眾 五載 寢疾 自知將盡 乃屬想安養 祈誠觀音 山陰北寺有尼名淨嚴者 宿德有戒行 夢觀世音從西郭門入 清暉妙狀 光映日月 幢幡華葢 七寶莊嚴 淨嚴作禮問曰 不審大士何所之 答云 往嘉祥寺 迎虔公 虔亦預覩聖相 疾雖綿篤 神色如平日 侍者咸聞異香 頃之入寂 道俗聞 見者 莫不歎羨(高僧傳) 僧濟 僧濟 不詳其所出 入廬山 從遠公學 精悟法要 年過三十 便出邑開講 歷 當元匠 遠公歎曰 與吾共宏大法者 其在爾乎 後疾篤 懇期淨土 想像彌陀 遠 公遺濟燭一枝曰 汝可運心安養 濟執燭憑几 停想無亂 又請眾僧為轉無量壽經 至五更 濟以燭授弟子元弼 令隨眾行道 於是暫臥 夢自秉一燭 乘空而行 見阿 彌陀佛 接置於掌 遍至十方 歘然而覺 喜曰 吾以一夕觀念 便蒙接引 自省四 大 了無疾苦 明夕忽起立 目逆虗空 如有所見 謂弼曰 佛來也 吾其去矣 轉 身西向而逝 時方炎暑 三日而體不變 異香郁然 年四十五(高僧傳東林傳) 慧恭 慧恭 豫章豐城人 入廬山蓮社 與僧光慧蘭等同學 光等學不逮恭 而繫心淨 土 較為虔切 蘭謂恭曰 君雖力學博聞 豈不知經云 如聾奏音樂 悅彼不自聞 恭未之信也 後七年中 蘭等先逝 去時皆有奇應 又五年 恭病且篤 歎曰 六道 沿洄 何時可止 死生去來 吾何歸哉 於是雨淚叩頭 誓心安養 志不少閒 忽見 阿彌陀佛 以金臺前迎 覺自身乘其上 又見蘭等於臺上光明中告恭曰 長老受生 已居上品 吾等不勝喜慰 但恨五濁淹延 相依之晚耳 恭於是日告眾 欣然奮迅而 滅 時義熙十一年也(東林傳) 曇恒 P. 32

33 曇恒 河東人 童年依遠公出家 內外典籍 無不通貫德行清孤 常有羣鹿馴遶 座隅 自入廬山 專志念佛 義熙十四年 端坐合掌 厲聲念佛而化(東林傳) 道敬 道敬 瑯琊王氏子 祖凝之為江州刺史 因從遠公出家 年十七 博通經論 日 記萬言 每歎戒律難全 願淨六根 但稟一戒 以為得度之要 遠公知其堅正 許之 篤志念佛 日夜弗替 遠公既歸寂 乃入若邪山 宋永初元年 謂眾曰 先師見命 吾其行矣 端坐唱佛而化 眾見光明滿室 彌時方滅 年五十二(東林傳) 曇順 曇順 黃龍人 幼出家 從羅什法師 講釋羣經 妙盡色空無著之旨 什歎曰 此子奇器也 後入廬山修淨業 時寧蠻校尉劉遵孝創寺江陵 延順居焉 盛宏念佛三 昧 宋元嘉二年 別眾坐逝 異香滿室 年七十九(東林傳) 佛馱跋陀羅 佛馱跋陀羅 此云覺賢 迦維羅衛國人 甘露飯王之裔也 幼為沙彌 年十六 博學羣經 深達禪律 姚秦沙門智嚴至西域 要與俱東 泛海達青州 至長安 秦太 子延請演法東宮 與羅什論色空義 深詣元奧 復入廬山 預遠公蓮社 譯出觀佛三 昧經 般泥洹經 修行方便論等 凡十五部 元嘉六年 念佛而化(東林傳) 道昞 道昞 姓陳 潁川人 幼出家 為遠公弟子 該通經律 言與行合 究心念佛三 昧 日夜無閒 晉義熙十四年 豫章太守王虔入山致謁 請紹遠師之席 眾咸宗仰 宋元嘉二十二年 集眾念佛 就座而化 年七十一(東林傳) 僧叡 僧叡 魏郡長樂人 少樂出家 年十八 始獲從志 投僧賢法師為弟子 至二十 外 博通經論 遊歷名邦 隨處講說 後羅什法師至關 因請出禪法要三卷 叡既獲 之 日夜修習 遂精練五門 善入六靜 羅什所翻經 叡竝參正 入廬山 依遠公修 淨業 後適京師 止烏衣寺 講說眾經 聽者推服 叡善攝威儀 宏讚經法 常迴此 諸業 願生安養 行住坐臥 不敢背西 元嘉十六年 無疾 忽集僧眾告別 遂入房 洗浴 燒香禮拜 還座面西 合掌而化 是日同寺咸見五色香烟 從叡房出 年六十 七(高僧傳) 曇詵 曇詵 廣陵人 幼從遠公出家 勤修淨業 兼善講說 注維摩詰經行於世 嘗述 蓮社錄 記往生靈蹟 元嘉十七年 集眾謂曰 自建寺以來 至此五十年 吾之西行 最在其後 即跏趺稱佛百聲 閉息而寂 年八十(東林傳) P. 33

34 慧崇 慧崇涼州人 拓跋魏武帝時 為尚書韓萬德門師 與釋世高 竝為時所尊重 會 太子晃得罪 事連高及崇 遂并見法 僧法達素欽高德行 號泣哀慕 累日不食 高 忽飛空而至 達頂禮已 因問師與崇公 竝生何處 高曰 吾願生惡世 救護眾生 即已還生此閻浮提 崇公常祈歸安養 今果心矣 言訖而隱(高僧傳) 曇鑒 曇鑒 姓趙 冀州人 少出家 事竺道祖為師 蔬食布衣 律行精苦 後遊方宣 化 達自荊州 止江陵辛寺 年六十餘矣 平生片善 必迴向西方 誓願見佛 一日 定中見阿彌陀佛 以水灑其面曰 滌汝塵垢 清汝心念 汝之身口 俱悉嚴淨 又於 瓶中出蓮華一枝授之 定起 乃屬付後事 與寺僧共敘無常 夜深 眾僧歸房 獨步 廊下 念佛至五鼓 其聲益厲 及旦 弟子依常問訊 趺坐不動 就而視之 逝矣 年七十 時又有江陵釋道海 北州釋惠龕 東州釋惠恭 淮南釋曇泓 東轅山釋道廣 宏農釋道光等 竝願生安養 臨終咸有瑞應(高僧傳淨土文) 慧通 慧通 關中人 少止長安太后寺 蔬食持呪 誦增一阿含經 從涼州慧紹禪師 咨受禪業 法門觀行 多所遊刃 常祈心安養 一日微疾 於禪定中 見一人來 形 甚端嚴 語通云 良時至矣 須臾見無量壽佛 光明赫然 定起 具告同學 言訖便 化 異香三日乃歇 年五十九(高僧傳) 曇宏 曇宏 黃龍人 少修戒行 專精律部 南遊交趾 誦觀經不記數 永初中 遊番 禺 止臺寺 晚又適交趾之仙山寺 誦無量壽及觀音經 誓心安養 孝建二年 於山 上聚薪 密往[卄/積]中 以火自焚 弟子抱持而還 半身已爛 經月小差 復入谷燒 身 弟子追救 命已終矣 於是積薪進火 明旦乃盡 爾日邨居民 咸見宏身黃金色 乘一金鹿 西行甚急 道俗方悟其神異 收骨葬焉(高僧傳) 慧進 慧進 姓姚 吳興人 少任性遊俠 年四十 忽悟心自啟 遂出家 止京師高座 寺 蔬食素衣 誓誦法華 用心勞苦 執卷輒病 乃發願造法華百部以懺前障 於是 集諸信施 造經滿百部 病亦尋瘥 厲操愈堅 常迴諸福業 願生安養 忽聞空中聲 曰 汝願已足 必得生西方也 齊永明三年 無病而卒 年八十五(高僧傳) 道珍 道珍 未詳其所出 梁初 住廬山中 作彌陀觀 然心尚猶豫 一夕夢有人乘船 大海中 云往阿彌陀佛國 珍願隨去 船人云 汝未營浴室 及誦彌陀經 淨業未成 未可去也 既覺 乃營室浴僧 誦彌陀經 歷年不輟 後於房中入觀 見有攜白銀 P. 34

35 臺而至者 曰法師報盡 當陞此臺 又曰 師之功行 當乘金臺 奈初心猶豫 故止 此耳 珍喜 因默記其事 藏於經函 命盡之夕 半山以上 如列數千炬火 近邨人 望見 謂是諸王禮覲 及旦 乃聞珍卒 後搜撿經函 方知往生瑞應(續高僧傳樂邦文類 ) 曇鸞 曇鸞 鴈門人 少遊五臺山 見神迹靈異 因發信心出家 讀大集經 以其詞義 深密 因為注解 文言過半 便感氣疾 周行醫療 既而歎曰 人命危脆 旦夕無常 吾聞長年神仙 往往間出 得是法已 方崇佛教 不亦可乎 遂往江南陶隱居所 懇求仙術 隱居授以仙經十卷 欣然而還 至洛下 遇三藏菩提留支 鸞問曰 佛法 中頗有長生不死法 勝此仙經者乎 留支曰 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法 縱得長年 少 時不死 卒歸輪轉 曷足貴乎 夫長生不死 吾佛道也 乃以十六觀經授之曰 學此 則三界無復生 六道無復往 盈虗消息 禍福成敗 無得而至 其為壽也 河沙劫量 莫能比也 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 鸞大喜 遂焚仙經 而專修淨觀 自行化他 流布 彌廣 撰禮淨土十二偈 續龍樹偈 又撰安樂集兩卷傳於世 魏主重之 號為神鸞 勅住并州大寺 晚移汾州元中寺 興和四年 一夕室中見梵僧謂曰 吾龍樹也 久居 淨土 以汝同志 故來相見 鸞自知時至 集眾教誡曰 勞生役役 其止無日 地獄 諸苦 不可不懼 九品淨業 不可不修 因令弟子高聲唱佛 西向稽顙而終 在寺者 俱見幡華幢葢 自西而來 天樂盈空 良久乃已 事聞於朝 勅葬汾西文谷 建塔立 碑(續高僧傳樂邦文類) 法琳 法琳 姓樂 臨邛人 少出家 止蜀郡裴寺 專好戒品 研心十誦 時隱公至蜀 琳從之學 克己厲志 以日兼夜 及隱還陝西 復隨從數年 諸部毗尼 洞悉心曲 後還蜀 止靈建寺 修淨業 常持無量壽觀音二經 轉誦之時 輒見一偉貌沙門 形甚殊大 屹然在前 齊建武二年 寢疾 注念西方 禮懺不息 見諸賢聖皆集 乃 向弟子述其所見 令死後焚身 言訖 合掌而卒(高僧傳) 慧光 慧光居洛陽 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 妙盡權實之旨 一日有疾 見天眾來迎 光 曰 我所願歸安養耳 已而淨土化佛 充滿虗空 光曰 唯願我佛攝受 遂我本願 彈指而寂(佛祖統紀) 僧柔 僧柔 姓陶 丹陽人 少有出塵之志 出家為法師宏稱弟子 精勤戒品 博綜經 部 後入剡白山靈鷲寺 未至之夜 沙門僧緒夢神人彩旗素甲 滿山而出 曰法師將 至矣 明旦柔果至 蕭齊之世 應諸王請 出居京師定林寺 躬為元匠 四遠欽服 P. 35

36 柔誓生安養 每至懸輪西次 輒嚬容合掌 至臨卒之日 體無所患 語弟子曰 吾應 去矣 鋪席於地 西向虔禮而化 室內外俱聞異香 時延興元年也 年六十四(高僧傳) 道憑 道憑 姓韓 平恩人 年十二出家 通貫經論 徧叩講席 日臻元奧 宏法魏趙 之間 講涅槃華嚴諸律論 目不尋文 洞中肯綮 居常福智雙習 袒肩跣足 乞食自 資 發願回向 求生西方 齊天保十年三月十七日 卒於鄴城西南寶山寺 年七十有 二 臨終 佛光滿室 異香充庭(續高僧傳) 慧命 慧命 姓郭 太原晉陽人 出家後 專行方等普賢等懺 投恩光先路二禪師 後 遊仙城山 先是有道士孟壽者 祈心返正 捨所居館 改建寺塔 及命將至山 壽忽 恍焉如夢 見神祇嚴衛館側 覺而命至 即捨所住為善光寺供事之 眾侶咸集 未幾 辭反故林 時有法音禪師者 與命善 同就長沙果願寺能禪師所 修學禪定 後俱 還仙城 居五載 命與音自知亡日 攜手於松林之下 相顧笑曰 即此處便可終焉 侍者初聞 未之悟也 不盈旬 二人同時遇疾 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 命正坐跏趺 面西念佛 眾咸見佛來 合掌而卒 眾有夢天人下臨 幡幢耀日 又聞房宇中唱善 哉 奇香異樂 聞熏非一 音以其月十七日 亦坐本處 念佛而卒 所現瑞相亦同 年皆三十八 即於樹下 搆甓成墳(續高僧傳) 靜靄 靜靄 姓鄭 滎陽人 少 遊寺觀 觀地獄變相 悚然求出家 遂往瓦棺寺依和 禪師 年十七 受具戒 嚴護律儀 通貫經論 行大慈門 繒纊皮革 一無踐服 惟 履毳布終其身 周武帝將滅法 靄詣闕上表理訴 面坑上旨 既不見用 乃攜其門人 入終南山居焉 後又潛遁太一山錫谷中 躬被斬衰 潛闡大乘 多諸撰述 藏巖洞中 悼大法淪廢 謂弟子曰 吾無益世將 事捨身身 一日獨據別巖 令侍者下山 明 日當早至 靄乃跏坐盤石 自割身肉 段段布於石上 引腸挂於松枝 五臟皆外見 筋肉手足頭面 臠析都盡 以刀割心 捧之而卒 時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也 年四十 有五 侍人明晨至 猶見合掌捧心 西向跏坐如初 骸無遺血 但白乳滂流 凝於石 上 又見手書遺偈 在於石壁 其文云 諸有緣者 在家出家 若男若女 皆悉好住 於佛法中 莫生退轉 若退轉者 即失善利 吾以三因緣 捨此身命 一見身多過 二不能護法 三欲速見佛 偈云 無益之身 惡煩人功 解形窮石 散體巖松 天 人脩羅 山神樹神 有求道者 觀我捨身 願令眾生 見我骸骨 煩惱大船 皆為覆 沒 願令眾生 聞我捨命 天耳成就 菩提究竟 願令眾生 憶念我時 具足念力 多聞總持 此報一罷 四大凋零 泉林逕絕 巖室無聲 普施禽獸 乃至昆蟲 食肉 P. 36

37 飲血 善根內充 願我未來 速成善逝 身心自在 要相拔濟 此身不淨 底下屎囊 九孔常流 如漏隄塘 此身可惡 不可瞻觀 薄皮裹血 垢污塗漫 此身臰穢 猶 如死狗 六六合成 不從他有 觀此臰身 無常所囚 進退無免 會遇蟻螻 此身難 保 有命必輸 狐狼所噉 終成蟲蛆 天人男女 好醜貴賤 死火所燒 暫見如電 死法侵人 怨中之怨 吾以為讎 誓斷根原 此身無樂 毒虵之篋 四大圍繞 百病 交涉 有名苦聚 老病死藪 身心熱惱 多諸過咎 此身無我 以不自在 無實橫計 凡夫所宰 久遠迷惑 妄倒所使 喪失善根 畜生同死 棄捨百千 血乳成海 骨 積太山 當來兼倍 未曾為利 虗受勤苦 眾生無益 於法無補 忍痛捨施 功用無 邊 誓不退轉 出離四淵 捨此穢形 願生淨土 一念華開 彌陀佛所 速見十方 諸佛賢聖 長辭三塗 正道決定 報得五通 自在飛行 寶樹餐法 證大無生 法身 自在 不斷三有 殄除魔道 護法為首 十地滿足 神化無方 德備四勝 號稱法王 願捨此身已 早令身自在 法身自在已 在在諸趣中 隨有利益處 護法救眾生 又復業應盡 有為法皆然 三界皆無常 時來不自在 他殺及自死 終歸如是處 智 者所不樂 應當如是思 眾緣既運湊 業盡於今日(續高僧傳) 慧敬 慧敬 南海人 少遊學荊楚 博通經論 常以福業為務 所至輒興立塔像 後還 鄉 復修理雲岑永安諸寺 志操嚴明 精於戒律 被勅為僧主 訓領有功 凡興福業 皆迴向西方 臨終之日 室有奇香 經久乃歇(高僧傳) 曇延 曇延 姓王 蒲州桑泉人 年十六出家 游歷講肆 深悟法要 著涅槃大疏 既 成 卷軸放光徹夜 塔中舍利又放異光 魏相宇文泰為立寺京西 名曰雲居 周建德 中 授為僧統 隋開皇初 勅主延興寺 八年八月十三日終 年七十三 延恒以西方 為正觀 語默之際 注想不移 若在深定 遺命以身骨肉 施諸禽獸 示寂時 寺側 有任金寶者 云見空中幡葢 列於延前 兩行而引 從延興寺達於山西(續高僧傳) 道喻 道喻 不詳其所出 居開覺寺 念阿彌陀佛 造栴檀像 長僅三寸 後於定中見 佛 謂曰 汝造我像 何太小邪 曰 心大即大 心小即小 言訖 遂見佛身徧滿虗 空 佛告曰 汝當澡浴 明星出時 我來迎汝 至時見佛來迎 光明滿室 乃寂 時 開皇八年也(淨土文) 智舜 智舜 不詳其所出 入廬山 踵遠師淨業 大業初 講觀經畢 即示疾 見鸚鵡 孔雀 念佛法僧 出微妙音 告弟子曰 吾今日往生矣 遂化去(佛祖統紀) P. 37

38 登法師 登法師 不詳其所出 講涅槃經於并州興國寺 來聽經者 普勸念佛往生 開皇 十二年卒 臨終 異香滿室 及殯 香雲徧諸聚落(往生集) 智顗 智顗 字德安 姓陳 頴川人 母孕時 夢烟五采 縈繞懷抱 及誕 室內光明 洞然 眼有重瞳 臥必合掌 坐必面西 少長 見像即禮 逢僧必敬 年十八 投湘 州果願寺法緒出家 誦法華經 兼通律藏 性樂禪悅 詣光州大蘇山禮慧思禪師 思 一見曰 昔日靈山同聽法華 宿緣所追 今復來矣 即示以普賢道場 為說四安樂行 顗乃於此山修法華三昧 始經三夕 誦至藥王品 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身心豁然 寂而入定 照了法華 達諸法相 陳光大元年 初至金陵 居瓦官寺 創 宏禪法 太建七年 往臨海天台山 結庵於北峯居焉 未幾 奉詔入金陵 陳亡 去 之廬山 又周遊荊揚間 隋開皇十四年 歸天台 前後造寺三十六所 佛像八十萬軀 親度僧一萬四千人 作放生池 表聞於朝 嚴禁採捕 龍天致敬 道俗向化 法教於斯大盛 晉王廣從受菩薩戒 奉以名曰智 者 嘗著淨土十疑論 其末篇示欣厭二義曰 欲決定生西方者 具二種行 定得生彼 一厭離行 二欣願行 厭離行者 凡夫無始以來 為五欲纏縛 輪迴六道 備受眾 苦 不起心厭離五欲 未有出期 為此常觀此身 膿血屎尿 一切惡露 不淨臭穢 涅槃經云 如是身城 愚癡羅剎 止住其中 誰有智者 當樂此身 又經云 此身眾 苦所集 一切皆不淨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至諸天身 皆亦如是 行者若行若 坐 若睡若覺 常觀此身 唯苦無樂 深生厭離 縱妻房不能頓斷 漸漸生厭 作七 種不淨觀 一觀此淫欲身 從貪愛煩惱生 是種子不淨 二父母赤白和合 是受生不 淨 三住母胎藏 是住處不淨 四在胎唯食母血 是食噉不淨 五十月滿足 從產門 出 是初生不淨 六薄皮覆上 其內膿血徧一切處 是舉體不淨 七死後[月*夆]脹爛 壞 是究竟不淨 觀身既爾 觀人亦然 所愛境界男女身等 深生厭離 常觀不淨 能如此觀者 淫欲煩惱 漸漸減少 又發願 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躭荒五 欲男女等身 願得淨土法性生身 此為厭離行 欣願行復二種 一先明求往生之意 二觀彼淨土莊嚴等事 欣心願求 明往生意者 所以求生淨土 為欲救拔一切眾生苦 即是思忖 我今無力 若在惡世 煩惱境強 自為業縛 淪溺三塗 動經劫數 如 是輪輪 無始來未曾休歇 何時得救苦眾生 為此求生淨土 親近諸佛 若證無生忍 方能於惡世救苦眾生 故往生論 發菩提心者 正是願作佛心 願作佛心 則是度 眾生心 度生心 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 又願生淨土 須具二行 一須遠離三種障菩 提門法 二須得三種順菩提門法 何為遠離三種障菩提法 一依智慧門 不求自樂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二依慈悲門 拔一切眾生苦 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三依方便門 P. 38

39 憐憫一切眾生 欲與其樂 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 若能遠離三種菩提障 則得三 種順菩提法 一無染清淨心 不為自身求諸樂故 菩提是無染清淨處 若為自身求樂 即染身心 障菩提門 故無染清淨心 是順菩提門 二安清淨心 為拔眾生苦故 菩提是安隱一切眾生清淨處 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 令離生死苦 即違菩提門 故安 清淨心 是順菩提門 三樂清淨心 欲令一切眾生證大菩提涅槃故 菩提涅槃 是畢 竟常樂處 若不作心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 即遮菩提門 故樂清淨心 是順菩提門 此菩提因何而得 要因生淨土 常不離佛 得無生忍已 於生死國中 救苦眾生 悲智內融 定而常用 自在無礙 即菩提心 此是願生之意 二欣心願求者 希心起 想 緣彌陀佛 若法身若報身等 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八萬四千好 一一好 放八萬四千光明 常照法界 攝取念佛眾生 又觀彼土七寶莊嚴妙樂等 備如無量壽 經十六觀經等 常行念佛三昧 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 悉以迴施眾生 同生彼國 決 定得生 此欣願門也 顗化緣既畢 往剡東石城寺 謂弟子曰 吾當卒於此矣 命施 牀東壁 面向西方 專稱阿彌陀佛 波若觀音 又合多然香火 唱無量壽佛經 及觀 經題竟 讚曰 四十八願 莊嚴淨土 華池寶樹 易往無人 火車相現 一念改悔者 尚得往生 況戒慧熏修 聖行道力 功不唐捐矣 弟子請云 未審大師證入何位 沒此何生 顗曰 吾不領眾 必淨六根 損己利人 但登五品 吾諸師友 今從觀音 勢至 皆來迎我 言訖端坐 如入三昧 年六十七 時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也 天鄉寺釋慧延 聞顗遷化 感咽無已 欲知顗生處 因寫法華經以求冥示 夜夢顗 從觀音西來 顧謂曰 疑心遣否 其外靈異數著類如此(續高僧傳佛祖統紀十疑論) 慧成 慧成 姓段 澧陽人 初受業於十住寺 後聞南岳思禪師闡化之盛 即往依之 開眼坐禪 夜以達旦 南岳令入方等觀音法華般舟三昧 以消宿障 行之三年 得解 眾生語言三昧 後於荊州枝江 創寺居焉 誦彌陀經 修西方觀 三十年常坐不臥 每入定 常見淨土蓮臺寶樹 一日語門人 急甃殿堦 吾當講涅槃 及事竣建講 適 智者大師自玉泉來 共談元理 良久入滅 是夕人夢成坐連臺 隱隱西去(佛祖統紀) 慧命 慧命 天台仙城人 參南岳思禪師 聞說三觀 深悟元旨 得無礙辯 說法如瀉 將終 誡門人精修淨行 眾忽見阿彌陀佛與大士來迎 命隨佛向西而去(佛祖統紀) 慧海 慧海 姓張 清和武城人 少年入道 師事鄴都廣國寺冏法師 聽講涅槃楞伽再 遍 即能覆述 慧辯過人 學徒皆推服 以周大象二年來儀濤浦 修葺伽藍 莊嚴佛 事 嘗以淨土為期 精誠致感 忽有齊州僧道詮者 齋阿彌陀佛畫像來 微妙工巧 世所未有 云是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 乘空往安樂世界 圖繪而來 海冥會素情 P. 39

40 虔篤禮敬 見神光炤爍 於是模寫懇苦 願生彼國 沒齒為念 隋大業五年五月旦 有疾 謂弟子曰 吾當滅矣 伸五指以表終期 至五日夜 歘然而起 面西禮竟 跏 坐至曉而逝 年六十九 海自少精苦 老而愈篤 兼以仁慈接物 誘勸後進 其沒也 道俗悲涼 散香華施金寶者無算(續高僧傳) 智通 智通 姓程 河東猗氏人 生而樂道 志求出家 父母異而許之 十歲後剃落 接事師長 執履謙沖 嚴戒行 晝夜詠法言不輟 誦諸經中讚佛要偈三千餘首 已而 從俊律師延法師受業 立孤老寺 等心賑贍 間復授戒說法 廣修眾善 大業七年十 月有疾 命侍者稱阿彌陀佛名 迴向願生彼國 已而開目正視 良久不眴 如有所覩 云不可思議也 侍僧頂葢問故 云見寶幢華葢塔廟莊嚴 初夜又云 何故大然燈燭 遂掩燈令暗 須臾復云 光明何為轉盛 葢曰是師淨相 不可怪也 乃合掌達旦 曰 吾生淨土矣 遂逝 山地動搖 窗戶皆震裂 時寺僧道慧適假寐 夢見西嶺上樓 閣殿堂 乘空而去(續高僧傳) 真慧 真慧 姓陳 陝州河北人 旱厭身世 年二十 往大通寺清禪師所 出家受具 遊學四方 道業日進 後築室於蒲版首山麻谷 居十八年 設四柱寶幢以奉三聖 每 挺身正念 依像作觀 隋仁壽四年 召住棲巖寺 為人清儉退讓 獨處樂靜 坐禪禮 懺 晝夜勤苦 大業十一年十月 寢疾 神色如常 曰 吾將生淨土 見蓮華相候 又聞異鐘聲聲幽遠 異香充蔚 潛然而絕(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法智 法智 不詳其所出 髫年出家 凡百講肆 無不留神 晚歲聞徑直之門 莫如念 佛 乃謂人曰 我聞經言 犯一吉羅 歷一中劫地獄 可信 又聞經言 一稱阿彌陀 佛 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則未之信 有明者示云 汝大邪見 俱是佛言 何得不信 遂於國清寺兜率臺 晝夜精勤念佛 感觀音勢至二菩薩現身 異日又感天冠寶瓶 光映其身 一日辭道俗云 吾生西方有日矣 何以餞我 遂尅三日後會食 食罷 或 宿其房以候之 中夜 智於繩牀念佛 安坐而化 時有金色光 自西而來 照數百里 江上漁人謂已天曉 遲久方明 始驗智之往生云(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善胄 善胄 姓淮 瀛州人 少出家 通敏易悟 屢涉講會 尤善涅槃 多摧服座主 隋初度北 依遠師止於京邑淨影寺 遠亡後 勅令於淨影寺為涅槃眾主 大業間 廣 選德僧 胄應選屢開法席 然常潛修淨業 人莫知也 因感風疾 唇口偏向 後患忽 損 如恒日 胄曰 吾患既差 命必終矣 唐武德三年三月 病革 謂門人曰 吾一 生正信 心心在佛 不慮不生淨土 即令拂拭房宇 燒香嚴待 起坐合掌 語侍人曰 P. 40

41 安置高座 世尊來也 胄今懺悔慚愧 如是良久 旋就臥曰 向者阿彌陀佛來 汝 等見否 吾當去矣 語訖便卒(續高僧傳) 道傑 道傑 姓楊 河東安邑人 少有出世志 隋開皇十一年 歲將冠 投瑩法師剃落 受具 繼往青州何記論師所 聽講成實 記師化去 遂周遊齊土 搜求論學 屢開講 席 久之忽自惟曰 徒事言說 心路迷茫 至於起慧 非定不發 遂停講 往麻谷依 真慧禪師學坐 深入緣起 慧歎為利根 傑為人少欲希言 疎財薄食 苦樂不以累意 晚為棲巖僧主 貞觀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於山 年五十五 初有桑泉樊綽者 前周 廢教僧也 雖為白衣 常參法宇 傑深器之 綽已先亡 有二女同夢其父乘虗而至曰 吾生西方極樂土矣 知傑師將逝 故來相迎 因向棲巖而去 其日 傑適患病停講 臨終 見綽竚空中 合寺聞異香及天樂聲(續高僧傳) 灌頂 灌頂 姓吳 臨海章安人 始生三月 能稱三寶名 七歲入攝靜寺出家 陳至德 初 謁智者於修禪寺 稟受觀法 研繹既久 頓蒙印可 因為侍者 隨所聞法 悉能 領解 隋開皇間 智者入寂 頂宣揚遺教 勤修定慧 每宴坐誦經 常有天華飄墜其 側 嘗於攝靜寺講涅槃經 羣盜突至 見寺門旌旗蔽日 神兵皆長丈餘 盜驚而潰 貞觀六年 八月七日 終於國清寺 初示疾 室有異香 臨終 命弟子曰 可多爇名 香 吾將去矣 忽起合掌 如有所敬 三稱阿彌陀佛 顏色愉然 就臥而逝 頂暖經 日 年七十二(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僧藏 僧藏 西河人 幼出家 屈己事人 一切恭敬 不辭勞苦 見他僧衣故 則潛為 澣濯而縫紉之 天暑 脫衣坐草中 以身血肉施諸蚊蚋 日念佛號 不紀其數 確志 冥心 未嘗少廢 及報盡 見諸天次第來迎 皆不赴 俄告人曰 適往淨土 見諸上 善人 散華空中 乃合掌念佛而化(宋高僧傳) 法喜 法喜 不詳其所出 徧參知識 力學無倦 年六十 始於大蘇山遇智者大師 一 聞法音 頓獲深證 於是專修禪慧 嘗行方等三昧 忽一雉來索命 有神人呵曰 法 師當生淨土 豈償汝命邪 後於病中發願 以一生行業 迴向淨土 至心念佛 即見 佛菩薩眾來迎 端坐而化(佛祖統紀) 道昂 道昂 魏郡人 風神清徹 慧解夙成 投靈裕法師出家 鑽研大教 嘗於寒陵山 寺講華嚴地論 昏夜無燭 昂舉掌高示 便發異光 明照堂宇 眾驚異 昂曰 此光 手中恒有耳 何足怪邪 平時志結西方 願生安養 後在報應寺 自知時至 預告有 P. 41

42 緣 八月初當來取別 至期無所患苦 問齋時至未 即升高座 爐發異香 引四眾受 菩薩戒 詞理切要 聽者神竦 昂舉目高視 見天眾繽紛 管弦繁會中 有清音遠亮 告眾曰 兜率陀天迎我 然天道乃生死根本 非所願也 常祈心淨土 如何此願不 果遂邪 言訖 天樂上騰 須臾還滅 便見西方香華伎樂 充塞如雲 飛湧而來 旋 環頂上 舉眾皆見 昂曰 大眾好住 今西方靈相來迎 吾往矣 言訖 但見香爐墜 手 即於高座而逝 年六十九 時貞觀七年也(續高僧傳) 智琰 智琰 字明燦 姓朱 吳郡人 梁散騎侍郎獻之孫也 生有異質 八歲出家 事 通元寺璩法師為弟子 遍歷名剎 開宏經論 陳亡 歸虎邱 面巖壑者三十載 後避 兵他徙 武德七年 蘇州總管李世嘉迎還山寺 行三種淨業 修十六妙觀 集善侶五 百餘人 至寺念佛 每月一集 將逾十載 貞觀八年十月 見梵僧手執寶瓶 前謂之 曰 我無邊光也 却後淨土所稱功德寶王 乃我爾 琰謂寺眾曰 無邊光乃勢至大士 功德寶王 其成佛之號也 我其西歸乎 其夕遂逝 年七十一(佛祖統紀武邱志) 等觀 等觀 姓孫 富陽人 受心觀於智者禪師 居天台 常誦法華 貞觀九年冬 餘 杭法忍寺請觀講演 明年正月旦 有王服者至 謂觀曰 弟子為皐亭廟神 昨師過廟 庭 適弟子巡遊 未及奉迎 今故遠來 專求戒法 觀乃然香為授菩薩大戒 禮謝而 退 明日夜半 沐浴更衣 面西趺坐 稱西方三聖尊號 及智者號 各百餘聲 復為 弟子說三觀法門 言畢而終(佛祖統紀) 壽洪 壽洪 汾陽人 常勤持念 求生西方 將亡 兜率天童子來迎 洪曰 我心期西 往 不生天上 即令眾唱佛 遽云佛從西來矣 言訖而化(佛祖統紀) 道綽 道綽 姓衛 并州汶水人 年十四出家 習經論 又事瓚禪師學禪 後居汶水石 壁谷元中寺 曇鸞法師之所立也 綽慕鸞法師淨土之業 於是潛心觀想 坐常向西 六時禮敬不缺 念佛日以七萬計 有僧定中覩西方靈相 見綽手持數珠 赩如七寶山 他諸瑞應 未可殫述 綽為眾講無量壽經觀經幾二十遍 聽講者各揑珠 稱佛號 若潮汐聲 或時散席 響彌林谷 平時激勸淨業 理致泉湧 勸人攝慮靜緣 一心念 佛 著淨土論二卷 統該龍樹天親 邇及慧遠曇鸞文句 詞旨切要 當世重之 貞觀 二年 眾咸見鸞法師坐七寶船上 謂綽曰 汝淨土堂成 但餘報未盡耳 又見化佛住 空 天華下散 眾皆忻仰歎異 綽自此報力愈強 容色盛發 道俗嚮風者日眾 年八 十餘卒 時有釋道撫者 與綽同志 每相見 必指淨土為期 綽亡三日 撫聞之曰 吾常期先行 今乃在後 吾加一息之功 可追而及矣 於佛像前叩頭祝願 退就座而 P. 42

43 化(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僧衒 僧衒 并州人 本學該通 解行相副 年九十六 見道綽禪師著安樂集 講觀經 始迴心念佛 恐壽將終 日夜禮佛一千拜 念佛八九萬聲 於五年間 一心無怠 後有疾 告弟子曰 阿彌陀佛來 授我香衣 觀音勢至 行列在前 化佛徧滿虗空 吾其行矣 言訖而終 七日異香不散 時有啟芳圓果二法師 目擊斯事 乃於藍田縣 悟真寺 一夏結期 念阿彌陀佛 共折一楊枝 置觀音手中 祝曰 若得生淨土者 願七日不萎 至期益鮮翠 芳果慶扑 晝夜觀念不捨 閱五月 於觀想中覺身臨寶池 見觀音勢至 坐二大寶蓮華 有千萬蓮華 彌滿其間 阿彌陀佛從西來 坐一最大 蓮華 光明映照 芳果作禮問曰 閻浮提眾生 依經念佛 得生此否 佛言 勿疑 定生我國也 又聞釋迦世尊與文殊菩薩讚法華經 其前有三道寶階 其一白衣 其二 僧俗相半 其三唯僧也 云皆是念佛人 來生此矣 芳果既出定 歷與其徒言之如此 (宋高僧傳) 普明 普明 姓衛 蒲州安邑人 年十三出家 周遊肆席 大業四年 召入大禪定道場 武德元年 住蒲州仁壽寺 每日常誦戒本一遍 金剛般若二十遍 六時禮懺 所有 善根 迴向淨土 如是終其身 凡造檀像數十龕 寫金剛般若千餘部 講涅槃八十餘 遍 攝論勝鬘諸經論 不記其數 年八十六 卒於住寺(續高僧傳) 二沙彌 汶州二沙彌 不知何許人 同志念佛 經五年 長者先亡 至淨土 見佛白言 有小沙彌與我同修 可得生否 佛言 由彼勸汝 汝方發心 汝今可歸 益修淨業 三年後當同來此 至期 二人見佛與聖眾 自西而來 大地震動 天華飄舞 一時同 化(佛祖統紀) 德美 德美 姓王 清河臨清人 年十六出家 十九剃染 隋開皇中 觀化京師 受持 戒律 日以禮懺為務 常誦萬五千佛名 大業中 住京師慧靈寺 普興福業 多諸感 應 唐武德初 居會昌寺 於院西造懺悔堂 行般舟三昧 終夏不坐 或止口過 三 年不言 或行不輕 通禮七眾 斷絕世想 專念西方 持佛號終身不輟 貞觀十一年 十二月 忽合掌念佛而卒 年六十三(續高僧傳) 慧滿 慧滿 姓梁 雍州長安人 七歲出家 明慎威儀 遊講四方 貞觀中奉勅住宏濟 寺 專宏律訓 獎勸僧徒 嘗願生安養 浴僧為業 貞觀十六年四月二十日 微疾 自知將盡 出所用物 盡歸常住 正坐繩牀 召寺眾訣別而終 年七十五(續高僧傳) P. 43

44 神素 神素 姓王 安邑鳴條人 少興道傑齊名 每相攜問道 遊學講肆 大業四年 傑公停講素繼之 講阿毗曇成實論 共六十餘座 貞觀二年 主棲巖 十七年二月二 十三日卒於山 年七十二 素一生行業 屬想西方 臨終日 召大眾與別 跏趺正坐 令讀觀音經兩遍 一心靜聽 自稱南無阿彌陀佛 如是五六聲 又令一人唱餘人和 迄夜 端坐儼然 視之逝矣 是夕仁壽寺智寬法師夜坐 如見素來告別 囑以護持 正法 報如來恩 及旦 始知素示寂云(續高僧傳) 明瞻 明瞻 姓杜 恒州石邑人 少有超世之志 年十七 州縣舉為進士 不就 投飛 龍山應覺寺出家 隋初 居京師 屢主法座 唐貞觀初 詔入內殿 昇御牀 食訖 廣論明君御世之術 以慈護為宗 上大悅 下詔年三月六 普斷屠殺 竝於行陳之所 廣建佛寺 瞻私以施物 歲飯千僧 書寫大乘經論 後入太乙山智炬寺而隱焉 晚 歲 刻志安養 或譏其遲暮 瞻曰 十念功成 猶得見佛 吾何慮乎 貞觀二年冬 遇疾 自知時至 就京邑興善寺 設齋別眾 時僕射房元齡杜如晦皆與焉 即日返智 炬寺 觀想西方 竭誠不替 十月二十七日 忽告侍者曰 佛來也 須臾又云 二大 菩薩亦至 吾於觀經 成就第十二觀 餘者不了 今見善相 當逝矣 怡然合掌而化 年七十(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元會 元會 字懷默 姓席 京兆樊川人 年十二 欣志捐俗 出家海覺寺為總法師弟 子 落髮後 即預講席 專志涅槃 義解通釋 造涅槃義章四卷 時新建慈悲寺 延 會為寺主 講揚經教 接引後學 貞觀八年 勅住宏福寺 輒廢講事 專修定業 夢 無量壽佛以手承之 遂造阿彌陀佛像 繫心作觀 常坐不臥 十四年五月 遘疾返慈 悲寺 見佛來迎 遂逝 年五十九(續高僧傳) 慧璿 慧璿 姓董 少出家襄州 周滅法後 南入茅山 歷棲霞 往安州聽講諸經論 竝契幽極 晚歸襄州 住光福寺 寺居山頂 引汲為勞 將移他寺 夜見神人衣紫袍 身長一丈 頂禮璿曰 奉請住此 常講大乘 勿以小乘為念 其小乘者 亦如高山 無水 不能利人 大乘經者 猶如大海 若一人講說 能令所住之地 珍寶光明 眷 屬榮勝 飲食豐饒 若念小乘 前事俱失 唯願宏持 勿孤所望 法師須水 此易得 耳 來月八日 定當得之 自往劍南慈母大泉 請一龍王去也 言已不見 至來月七 日初夜 大風卒起 從西南來 雷震雨注 通夜相續 至明方住 唯見寺北窪處 清 泉香美 合寺相慶 璿慈育為懷 容常含笑 居山久之 道俗翹敬 貞觀二十三年四 月八日 夜見山神告曰 法師不久 當生西方 至七月十四日 講盂蘭盆經竟 斂手 P. 44

45 曰 生受信施 今須通散 一毫以上 捨與十方眾僧 及窮獨乞人 并諸異道 言已 終於法座 年七十九(續高僧傳) 明濬 明濬 姓孫 齊人 常誦金剛般若為業 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 暴卒 心尚煖 周時復蘇 云初見二青衣童子將至王所 問一生作何業 答云 但誦金剛般若經 王曰 功德不可言 師可更誦滿十萬遍 明年必生淨土 弟子不見師也 令二青衣送 之還寺 濬自是精勤愈倍 至二年三月卒 寺眾咸聞異香(續高僧傳) 善導 善導 不詳其所出 貞觀中 見西河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 喜曰 此真入佛之津 要 修餘行業 迂僻難成 唯此法門 速超生死 於是勤篤精苦 晝夜禮誦 旋至京 師 激發四眾 每入室 長跪唱佛 非力竭不休 出則演說淨土法門 三十餘年 未 甞睡眠 護持戒品 纖毫不犯 好食供眾 粗惡自奉 所有嚫施 用寫阿彌陀經十萬 餘卷 畫淨土變相三百壁 修營塔寺 然燈續明 道俗從其化者甚眾 有誦彌陀經十 萬至五十萬遍者 有日課佛名自一萬至十萬者 其間得三昧生淨土者 不可紀述 或 問念佛生淨土邪 導曰 如汝所念 遂汝所願 乃自念一聲 有一光明從其口出 十 至於百 光亦如之 其勸世偈曰 漸漸雞皮鶴髮 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 豈 免衰殘病苦 任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或問何 故不令人作觀 直遣專稱名號邪 答曰 眾生障重 境細心麤 識颺神飛 觀難成就 是以大聖悲憐 直勸專稱名字 正由稱名易故 相續即生 若能念念相續 畢命為 期者 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何以故 無外襍緣 得正念故 與佛本願相應故 不違 教故 順佛語故 若捨專念 修襍業者 百中希得一二 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 襍 緣亂動 失正念故 與佛本願不相應故 與教相違故 不順佛語故 繫念不相續故 心不續念報佛恩故 雖作業行 常與名利相應故 樂近襍緣 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比見諸方道俗 解行不同 專襍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 十即十生 修襍不至心者 千 中無一 願一切人等 善自思惟 行住坐臥 必須厲心克己 晝夜莫廢 畢命為期 前念命終 後念即生 長時永劫 受無為法樂 乃至成佛 豈不快哉 又作臨終正念 文曰 凡人臨終欲生淨土者 須是不得怕死 常念此身多苦 不淨惡緣 種種交纏 若得捨此穢身 超生淨土 受無量快樂 解脫生死苦趣 乃是稱意之事 如脫弊衣 得換珍服 放下身心 莫生戀著 纔遇有病 便念無常 一心待死 須囑家人 及問 候人 來我前者 為我念佛 不得說眼前閒襍之話 家中長短之事 亦不須輭語安慰 祝願安樂 此皆虗華無益 若病重將終 親屬不得垂淚哭泣 及發嗟歎懊恨聲 惑 亂心神 失其正念 但教記取阿彌陀佛 守令氣盡 若得明解淨土之人 頻來策勵 極為大幸 用此法者 決定往生 無疑慮也 死門甚大 須自家著力始得 一念差錯 P. 45

46 歷劫受苦 誰人相代 思之思之 導一日忽謂人曰 此身可厭 吾將西歸 乃登寺 前柳樹 向西祝曰 願佛接我 菩薩助我 令我不失正念 得生安養 言已 投身而 逝 高宗知其神異 賜寺額曰光明云(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懷感 懷感 不詳其所出 秉持強毅 精苦力學 聞經言念佛少時 得生安養 疑情未 決 還叩善導 導曰 念佛往生 諸佛誠言 子能信入 至心念佛 當有證驗 乃入 道場三七日 不覩靈瑞 自恨障深 欲絕食畢命 導不許 勸令益加精進 三年 感 佛化金色光 覩眉間毫相 證念佛三昧 著決疑論七卷 臨終見化佛來迎 面西而卒 (宋高僧傳) 法祥 法祥 同州人 少出家 周遊訪道 清貧寡欲 棲止無定處 後住揚州大興國寺 三十餘年 立身凝肅 常坐臥一大房 開通前後 當風而住 以讀經為業 道俗有 問訊者 非盡卷不交一言 以安養為期 凡有饒益事 必迴向淨土 後疾甚 侍者參 立 聞祥連稱佛像 侍者回顧 瞥見佛現形 佇立西壁 光明若鏡 須臾漸隱 俄而 香樂盈空 又見白鶴西來 繞屋三匝 還向西去 少時祥卒(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寶相 寶相 姓馬 雍州長安人 年十九出家 行頭陀行 六時禮懺 四十餘年 每夜 分課誦阿彌陀經七遍 持佛號六萬聲 先後讀涅槃一千八十遍 兼誦金剛經般若經 終於即世 平居冷食粗衣 一心正念 晨宵翹注 及病既革 誦念自尅 終斯不捨 囑道俗曰 念佛為先 勿虗度世 當於西方相待 又曰 燒散吾尸 不勞銘塔 言訖 而逝 年八十三(續高僧傳) 功迥 功迥 浚儀人 行普賢懺 身不倚牀者三十年 一日見普賢大士 乘六牙象 地 白金色 晚年專講法華 至藥草譬喻品 天輒降雨 又撰佛地論疏 願迥詮疏功德 求生淨土 疏成 五色異光照其室 迥曰 得於此時乘光見佛 所願足矣 乃繫念西 方 不食而化(佛祖統紀) 惟岸 惟岸 并州人 平生行方等懺 迴向淨土 遇微疾 禪觀無閒 一日見觀音勢至 二菩薩現空中 遲久不滅 岸頂禮雨淚曰 幸以肉眼 得覩聖容 所恨後世無傳 乃 召畫工 無能畫者 忽有二人 自言從西京來 欲往五臺 願畫菩薩像 畫畢忽不見 岸知西方緣熟 告諸弟子曰 吾今往生 誰偕行者 有小童子 稽顙曰 願隨師去 岸令辭父母 父母謂為戲言 未信也 頃之 沐浴更衣 入道場坐 念佛而化 岸 撫其背曰 小子先我行邪 因索筆作偈 讚所畫二菩薩像 讚畢 別諸弟子 入道場 P. 46

47 命門徒助稱佛名 端坐而逝 年八十 時垂拱元年正月七日也(宋高僧傳) 法持 法持 姓張 潤州江寧人 幼出家 年十三 謁黃梅忍禪師 蒙示法要 領解幽 元 後事方禪師為入室弟子 已而專修淨業 長安二年九月五日 終於金陵延祚寺 臨終遺命 露屍松林之下 施與烏鳶螻蟻 使食吾血肉者 起淨土因 言已瞑目 寺 僧見神幡數首 從西而來 幡出異光以燭其室 年六十八(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懷玉 懷玉 姓高 丹邱人 執持律法 名節峭然 一食長坐 蚤虱恣生 誦彌陀經三 十萬遍 日課佛號五萬聲 常行懺悔 天寶元年六月九日 見西方聖像 數如恒沙 一人擎銀臺來迎 玉曰 吾一生念佛 誓取金臺 何為不然 聖眾遂隱 玉倍加精進 忽聞空中云 頭上已有光暈矣 請趺坐結印以俟佛來 越三日 異光滿室 玉云 若聞異香 我報將盡 書偈云 清淨皎潔無塵垢 上品蓮臺為父母 我修道來經十劫 出示閻浮厭眾苦 一生苦行超十劫 永離娑婆歸淨土 說偈已 香氣盈空 聖眾遍 滿 見阿彌陀佛 觀音勢至 身紫金色 共御金剛臺來迎 玉含笑而逝 郡太守段懷 然作偈贊曰 我師一念登初地 佛國笙歌兩度來 唯有門前古槐樹 枝低只為罣金臺 (宋高僧傳) 慧日 慧日 姓辛 東萊人 唐中宗時得度 見義淨三藏 詣西域求法 心慕之 於是 泛舶渡海 經三年 得達天竺 禮如來聖跡 尋求梵本 日既閱歷艱苦 深厭閻浮 思何國何方有樂無苦 何法何行 能速見佛 徧問天竺三藏 皆勸修淨土法門 日聞 已頂受 漸至北印度健馱羅國 王城東北有大山 山有觀世音像 有至誠祈請者 每 見大士現身 日至山叩頭七日 又斷食 畢命為期 至七日夜 觀音於空中現紫金身 長一丈餘 坐寶蓮華 埀右手摩日頂曰 汝欲傳法 自利利他 唯念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發願往生 到彼國已 見佛及我 得大利益 汝當知淨土法門 勝過諸 行 說已忽滅 日既困憊 聞已 精神頓壯 及登嶺東歸 計行七十餘國 閱一十八 年 開元七年達長安 詣闕獻佛真容梵夾等 賜號曰慈愍三藏 日勤修淨業 唱導一 時 著往生淨土集行於世 天寶七年卒 將終 見蓮華在前 狀如日輪(宋高僧傳佛祖統 紀) 常慜 常慜 并州人 落髮後 精勤匪懈 念誦無歇 甞發大誓 願生極樂 專修淨業 稱念佛名 後遊京洛 專崇斯業 輒有冥應 遂發願寫般若經滿萬卷 又欲遠詣西 域 禮如來聖跡 以此勝福 迴向淨土 遂至海濵附舶 從訶陵國至末羅瑜國 欲往 中天 商舶載重 解纜未達 風起 舟且覆 商人爭上小舶 互相排擠 舶主高聲喚 P. 47

48 慜上舶 慜曰可載餘人 我不去也 所以者何 若輕生為物 順菩提心 亡己濟人 斯大士行 於是合掌稱阿彌陀佛 舟沈身沒 聲盡而終 年五十餘 有從遊弟子一人 亦念佛名 與之俱沒 其得濟之人 具陳其事如此(西域求法高僧傳) 法善 法善 不詳其所出 天寶間遊京師 習天台教 常誦法華 所居之處 瓶水自滿 臨終見金蓮華從空下迎 天樂競鳴 隱隱向西去(佛祖統紀) 神皓 神皓 字恒度 姓徐 蘇州人 天性耿潔 依錢塘龍泉一公出家 天寶六年得度 乾元初 住蘇州開元寺 結道俗為西方社 其有懈散者退之 時以為栴檀林中 常 材自枯 後示疾 謂弟子曰 淨土聖相已現 吾今夕必往生矣 澡身易衣 端坐而逝 香氣滿室 是夜天瑠璃色 星霣如雨 年七十五(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道光 道光 姓褚 幼出家 長而受具 學通毗尼 持法華經 創建塔廟 沒身不怠 上元元年仲秋 示疾 其月三日 質明 支疾凝神 觀阿彌陀佛 忽見佛身現在其前 滿庭碧華 昔所未覩 四日昧爽 有一異人見請 遂開目彈指曰 但發菩提心 五 日 曼陀羅華自天而雨 五色雲氣 覆映其廬 遂卒 年七十九(宋高僧傳) 飛錫 飛錫 不詳其所出 初學律儀 後與楚金法師 研習天台教觀 天寶初 遊京師 止終南紫閣草堂 撰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 其上卷明通念三世一切佛門 略言 夫 帝網未張 千瓔焉覿 宏綱忽舉 萬目齊開 浴大海者 已用於百川 念佛名者 必 成於三昧 而世人念過去釋迦 想現在彌陀 獨未聞念未來諸佛 何邪 以諸佛為至 尊也 眾生為至卑也 高下出焉 羣妄興矣 敬傲立焉 一真隱矣 般若云 一切有 情 皆如來藏 普賢菩薩自體徧故 夫貧女懷王 米在糠[禾*會] 鏡然可觀 人皆侮 未來玉毫 不敢侮過現金色 起罪之由 在當來佛上 非已今佛上也 眾生苟非 當 佛焉在 若知母因子貴 米以穅全 有叶法華不輕之心 則念佛三昧 不速而成 是 故嬖女羣盜 不可或輕 鬼獄畜生 亦宜普敬 乃至無善可擇 無惡可棄 故隨所念 無非佛矣 其中卷明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 略言 悲華經言 密蘇王子發心已來 行時步步 心心數法 常念諸佛 今登正覺 生妙樂剎 即阿閦佛是 吾謂經行廣陌 徒步幽林 固當如密蘇之見 即鳴珂入仗 動佩朝天 肅肅羽儀 駸駸車馬 又安 得不用心於步步間哉 夫含齒戴髮 死生交際 未有無出入息者 世人多以寶玉木槵 等為數珠 吾以出入息為念珠焉 稱佛名號 隨之於息 有大恃怙 安懼一息不還 即屬後世者哉 余行住坐臥 常用此珠 縱令昏寐 含佛而寢 覺即續之 必於夢中 得見彼佛 如鑽燧煙飛 火之前相 夢之不已 三昧成焉 面覩玉毫 親蒙授記 萬 P. 48

49 無一失也 問 然則但能繼想 無取高聲乎 答 辟散之要 要存乎聲 聲之不厲 心竊無定 有五義焉 拔茅連茹 乘策其後 畢命一對 長謝百憂 一也 聲光所及 萬禍氷消 功德叢林 千山松茂 二也 金容熒煌以散彩 寶華淅瀝而雨空 若指 諸掌 皆聲致焉 三也 如牽木石 重而不前 洪音發號 飃然輕舉 四也 與魔軍 戰 旗鼓相望 用聲律於戎軒 以定破於強敵 五也 喧靜兩靜 止觀雙運 叶夫佛 意 不亦可乎 華嚴經 寧受無量苦 得聞佛音聲 不受一切樂 而不聞佛名 然則 佛聲遠震 開善萌芽 猶春雷之動百草 安得輕誣哉 其下卷明理事雙修即生無生門 略言 世人謂念佛有念也 吾則謂念佛無念也 又念即是空 焉得有 非念滅空 焉得無 念性自空 焉得生滅 又無所念心者 應無所住也 而修念佛者 而生其心 也 無所念心者 從無住本也 而修念佛者 立一切法也 無所念心者 念即是空也 而修念佛者 空即是念也 此明中道雙寂雙照 照而常寂 無所念心矣 寂而常照 而修念佛焉 如來寂照三摩地 念佛三昧究竟之位也 故此三昧 能生首楞嚴王師 子吼定 菩薩念佛三昧經破相偈曰 念佛真空色 安住無著心 觀法何名佛 攝心恒 相續 金色非如來 四陰亦如是 離色非如來 想色應當知 此是佛世尊 最勝寂靜 處 善能滅一切 外道諸邪見 如龍王降雨 澤及於一切 此經明六度萬行 未有一 法不是念佛三昧也 大品經 佛為鈍根人說諸法空寂 以其動生執見也 為利根人說 諸佛相好 知其蓮不染塵也 坐禪三昧經 菩薩坐禪 不念一切 唯念一佛 如清冷 海中金須彌山 乃至功德法身 亦如是念 故知不得以不念為無念 觀佛實相 觀身 亦然 遇境皆真 無心不佛 必不離念存於無念 離生立於無生 若離而別立者 斯 不了煩惱即菩提 眾生即諸佛矣 既離之不可 即念佛真無念也 即往生真無生也 其義煥然 若秋天澄霽 明月出雲矣 永泰初 詔於大明宮內 同良賁等參譯仁王護 國般若經 及密嚴經 充證義正員 後不知其終(宋高僧傳寶王三昧論) 齊翰 齊翰 字等至 姓沈 湖州人 天寶八年 出家永定寺 道性淵默 跡不近名 身不關事 長在一室 寂如無人 專門相部義疏 精敏罕儔 明法華經 主蘇湖戒壇 大歷十年 入流水念佛道場 一念之頃 即見淨土境相 廼作歌曰 流水動兮波漣 漪 芙蕖輝映兮寶光隨 乘光西邁兮偕者誰 未幾遇疾 謂弟子曰 有鶴從空飛下 迴翔我前 爾曹見否 弟子問曰 和尚捨生 何乃抱病 翰曰 必謝之軀 雖聖未免 即回瞻聖像而亡 年六十八(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自覺 自覺 博陵望都人 少出家開元寺 至德二年 往靈壽縣禪法寺 習律經論 勤 瘁九年 皆造精微 大歷元年 往平山縣界 得重林山院居焉 拾果采蔬 日唯一食 歲大旱 恒陽節度使張公 聞其精苦 躬入山 請其祈雨 覺虔告龍神 大雨立下 P. 49

50 張甚尊禮之 初欲鑄大悲菩薩像 并建佛寺 至是施者駢集 鑄像高四十九尺 梵 端嚴 迨年稔 寺亦隨成 遂於壇前矢願 願承聖力 早生淨土 夜三更 見金光 二道 中有阿彌陀佛 自光中下 二大士左右隨之 佛垂金臂摩覺頂曰 守願勿易 利物為先 寶池生處 任從汝願 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 見神人現半身雲中 俯謂覺 曰 師西歸之期至矣 覺舉手謝之 六月十四日 即於觀音像前趺坐而化 覺所鑄大 悲像 屢著顯應 至周顯德初 勅令天下銅像一例除燬 及是像 匠氏暴卒 後宋太 祖令重鑄於寺焉(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淨土聖賢錄卷二 P. 50

51 淨土聖賢錄卷三 往生比邱第三之二 承遠 承遠 不詳其所出 始學於成都唐公 次資川詵公 至荊州 進學於玉泉真公 真公令居衡山設教 人從而化者萬計 始居山西南巖石下 人遺之食則食 不遺則食 土泥 羸形垢面 躬負薪槱 凡化人 立中道而教之權 俾得以疾至 故示專念法門 書塗巷 刻谿谷 丕勤誘掖 人皆負布帛 斬木石 委之嚴戶 不拒不營祠宇既具 是為彌陀寺 營造之餘 則施與餓疾者 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終於寺 年九十一 先是有釋法照者 居廬山 由正定中 趨安樂國 見蒙惡衣侍佛者 佛告曰 此衡 山承遠也 出而求之 肖焉 乃從之學 傳教天下 照在代宗時為國師 言其師有至 德 天子南嚮而禮焉 度其德不可徵 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場 柳宗元為製碑 立石寺 門之右(柳子厚文集) 法照 法照 不知何許人也 大歷二年 居衡州雲峯寺 勤修不懈 一日於僧堂粥鉢中 覩五色祥雲 雲內現山寺 寺東北有山 山下有澗 澗北有石門 門內復有一寺 牓曰 大聖竹林寺 他日 復於鉢中見雲中數寺 池臺樓觀 萬菩薩眾雜處其中 以 所見問知識 有一僧曰 聖神變化 不可情測 若論山川勢面 乃五臺也 四年 照 於郡之湖東寺 開五會念佛道場 感祥雲彌覆 雲中現樓閣 阿彌陀佛及二菩薩 身 滿虗空 衡州舉郭 咸焚香瞻禮 良久方滅 照復遇一老人謂曰 汝曾發願往金色世 界 禮覲大聖 今何輒止 言訖不見 照遂與同志數人 遠詣五臺 五年四月六日 至五臺縣佛光寺 其夕四更 遙見異光照身 即之 行五十里 得一山 山下有澗 澗北有一石門 見二童子 自稱善財難陀 引至一寺 牓曰大聖竹林寺 如鉢中所見 金地寶樹以為莊嚴 入寺登講堂 見文殊在西 普賢在東 各據師子座 萬眾圍繞 而為說法 照作禮問曰 末代凡夫 去聖時遠 知識隘劣 障垢尤深 佛性無由顯現 佛法浩瀚 未審修何法門 最為其要 文殊告曰 汝今念佛 今正是時 諸修行門 無過念佛 供養三寶 福慧雙修 此之二門 最為善要 我於過去劫中 因觀佛故 因念佛故 因供養故 得一切種智 是故 一切諸法 般若波羅蜜 甚深禪起 乃 至諸佛 皆從念佛而生 故知念佛 諸法之王 照問當云何念 文殊言 此世界西有 阿彌陀佛 彼佛願力不可思議 汝當繼念 令無間斷 命終決定往生 永不退轉 語 已 二大聖同舒金臂摩照頂曰 汝以念佛故 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善男女等 願 疾成佛者 無過念佛 則能速證無上菩提 照歡喜作禮 辭而退 二童子送出寺門 舉頭忽失所在 乃立石標記其處 至四月十三日 照與五十餘僧 同往金剛窟 虔心 禮三十五佛名 照禮纔十徧 忽見其處廣大嚴淨琉璃宮殿 文殊普賢俱在一處 復獨 P. 51

52 詣金剛窟所 願見大聖 以身撲地 見梵僧佛陀波利 引入一院 額曰金剛般若寺 異寶莊嚴 光明閃爍 照雖歷覩靈異 而未語人也 是年十二月 於華嚴寺 入念佛 道場 絕粒要期 誓生淨土 至七日初夜 正念佛時 見一梵僧入謂曰 汝所見臺山 境界 胡不傳示世人 言畢不見 照心異之 翌日又見梵僧語如前 照曰 非敢秘密 聖道 恐生疑謗耳 僧曰 大聖文殊 現在此山 尚招人謗 汝何惜焉 但以所見境 界 普告眾生 使見聞者 發菩提心 作毒鼓緣耳 照遂憶所見 錄以傳世 明年 江東釋慧從 與華嚴寺諸僧 隨照至金剛窟 及立石標記處 瞻仰舊跡 大眾悲喜未 已 忽聞鐘聲 其音雅亮 節解分明 眾愈驚異 知照所見不虗 因書於屋壁 願見 聞者共發勝心 後於化竹林寺題額處 建寺一區 仍號竹林焉 照於是篤志念佛 日 夜無曠 忽見佛陀波利謂曰 汝華已就 後三年華開矣 至期謂眾曰 吾行矣 端坐 而逝 或言照嘗於并州五會念佛 德宗時詔入京師 教宮人念佛 亦及五會 號五會 法師(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少康 少康 姓周 縉雲仙都山人 生而不言 七歲 入靈山寺禮佛 母問識否 忽發 言曰 釋迦牟尼佛 父母遂捨之出家 年十五 能通五部經 貞元初 詣洛陽白馬寺 見殿中文字放光 探之 則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也 康祝曰 若於淨土有緣 當使 此文再現光明 言已 光復閃爍 光中隱隱有化菩薩 康曰 劫石可磨 我願無易矣 遂之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影堂瞻禮 忽見導真像升空 謂曰 汝依吾教 廣化有情 他日功成 必生安養 南至江陵 遇一法師謂曰 汝欲化人 當往新定 緣在於彼 言訖不見 乃適新定 乞錢誘小兒念佛 念佛一聲 即與一錢 如是年餘 凡男女 少長見康者 皆云阿彌陀佛 念佛之聲 盈於道路 遂於烏龍山建淨土道場 築壇三 級 每遇齋日 善信畢集 所化三千許人 每升座 高聲唱佛 眾共和之 康一唱佛 眾見一佛從其口出 十聲 則有十佛 若貫珠焉 康謂眾曰 汝見佛者 必得往生 眾皆欣慰 二十一年十月 囑道俗曰 當於淨土起增進心 於閻浮提起厭離心 汝 曹此時見我光明 真我弟子 遂放異光數道 寂然而逝 塔於臺巖 號臺巖法師(宋高 僧傳樂邦文類) 辯才 辯才 姓李 襄陽人 其誕也 異香發於室 七歲 依峴山寂禪師出家 周遊列 郡 師事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 報恩寺義頒律師 剖析經義 無所不通 後為章信寺 僧主 密修淨土二十年 未嘗告人 獨與護戎任公善 謂曰 才必生淨土 期在十年 至期 使弟子報任公曰向所期已及矣 任公至 才曰 吾去矣 安坐繩牀 默然歸 寂 眾聞天樂西來 異香滿室 年五十六(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P. 52

53 善道 善道 臨淄人 嘗入大藏信手探卷 得觀無量壽佛經 乃專心念佛 修十六妙觀 及往廬山 觀遠公遺跡 愾然增思 後遁跡終南 修般舟三昧數載 覩寶閣瑤池 宛然在目 復往晉陽 從綽禪師授無量壽經 入定七日 綽請觀所生處 道報曰 師 當懺悔三罪 方可往生 師嘗安佛像在檐牖下 自處深房 此一罪也 當於佛前懺 又甞役使出家人 此二罪也 當於四方僧前懺 又因造屋 多捐蟲命 此三罪也 當 於一切眾生前懺 綽靜思往咎 洗心悔謝 久之 道因定出 謂綽曰 師罪滅矣 後 有白光來照時 是往生相也 道行化京師 歸者如市 忽微疾 即掩室 怡然念佛而 逝 異香天樂 向西而隱(佛祖統紀) 智欽 智欽 不詳其人 專習禪業 又禮念萬五千佛名至萬遍 後於柳州阿育王塔前 然一臂 求生淨土 弟子僧護 夜半見庭前光照異常 因問何人秉炬 凡三問 空中 應曰 來迎欽法師耳 護急啟戶 見佛身放大光明 旛華寶葢 騰空飛下 欽即時化 去(佛祖統紀) 知元 知元 字後覺 姓陳 眉州洪雅人 七歲在寧夷寺聽講涅槃經 宛如宿習 是夕 夢佛手摩其頂 年十一出家 授以經疏 通達深奧 年十三 即升堂講論 黑白傾聽 宣宗朝 召入京 賜紫袈裟 奏復天下廢寺 尋乞歸故山 僖宗朝 錫號悟達國師 賜沈香座 膝上忽生人面瘡 時蜀僧迦羅摩 令元以泉水洗之 瘡忽語曰 公知袁 盎殺晁錯乎 公即盎 我乃錯也 累世求報 而公十世為高僧 戒律精嚴 不得其便 今公受賜過奢 故能害之 而迦諾尊者以三昧水洗我 我去汝 不為怨矣 瘡遂差 元少欲 過中不食 六時行道 累致顯應 一日忽聞空中聲曰 必生淨土 乃訊曰 孰之語邪 空又應曰 佛也 又見一菩薩降庭中 丁寧讚諭 忽不見 臨終時 囑 令棄屍飼魚鳥 曰吾久與西方淨土有期 今其時矣 言訖右脅面西而沒 年七十三(宋 高僧傳神僧傳) 端甫 端甫 姓趙 天水人 母夢梵僧授舍利令吞之 遂誕甫 十歲 依道悟禪師出家 崇福寺 十七剃染 隷安國寺 徧參講座 兼通經律 夢梵僧以瑠璃器盛滿舍利 令 吞之曰 三藏大教 盡貯汝腹矣 自是才辯無礙 演經太原 傾都畢會 德宗徵入 賜紫方袍 迄順憲兩朝 俱見尊禮 講涅槃唯識 凡一百六十座 日持諸部 以淨土 為息肩之地 所得供施數十百萬 悉以嚴飾殿宇 而方丈單牀 泊然自得 開成元年 六月一日 西向右脇而滅 異香鬱然 茶毗得舍利三百餘粒(宋高僧傳) P. 53

54 雄俊 雄俊 姓周 成都人 善講說 無戒行 甞罷道從戎 尋復為僧 亦頗知愧悔 常持佛名 大歷中 暴亡 入冥 主者呵責 命付地獄 俊大呼曰 觀經言 造五逆 罪 臨終十念 即得往生 雄俊雖造罪 不犯五逆 若凖念佛之功 合生淨土 不然 三世諸佛 即成妄語 遂合掌諦念 寶臺忽現 乘空西去 同時有自冥還者 傳其 事云(宋高僧傳 佛祖統紀載雄俊入冥自陳念佛功主者放還乃入西山專意念佛居四年別眾坐逝與此互 異) 惟恭 惟恭 荊州人 常事酒博 暇則誦經 祈生安養 同寺有靈巋者 迹頗類之 里 人為之語曰 靈巋作盡業 惟恭繼其跡 地獄千萬重 莫厭排頭入 恭聞曰 我雖罪 無所逃 然仰賴佛力 十念往生 豈復墮惡道邪 一日恭病 巋出寺 見少年手執樂 器 問所從來 曰西來迎恭上人耳 一人懷中出蓮華 華合如拳 葉出異光 望寺而 馳 次日至寺 恭已亡矣 巋因感悟改節 以名德著(佛祖統紀) 大行 大行 齊州人初學天台教 後入泰山居焉 結草為衣 拾果為食 行法華三昧 感普賢大士現身 一日歎曰 人命無常 不久磨滅 未知來世 何處受生 遂入大藏 叩禱 信手探之得阿彌陀經 於是專心思念阿彌陀佛 閱三七日 夜半忽覩琉璃地 心眼洞明 又見佛及二大士湧立空中 僖宗聞行名 詔入內 賜號常精進菩薩 後一 年 琉璃地復現 謂左右曰 寶地復現 安養之期至矣 即日右脅而終(宋高僧傳佛祖統 紀) 志通 志通 姓張 鳳翔人 出家遊洛下 遇嚩日囉三藏 行瑜伽教法 通禮事之 錢 文穆王時 東遊吳越 入天台山 於智者道場 覽淨土靈瑞傳 發心願生彼國 自是 不向西唾 不背西坐 一日登山中招手巖 誦四十八願 願速生淨土 投身而下 墮 一大樹中 枝輭斡柔 殊無少損 乃復整身登巖 誓曰 大願已發 餘生可厭 唯望 聖眾 同來接引 再投而下 栖於草上 久之蘇矣 眾僧尋至掖歸 往越州法華山 默修淨業 後見白鶴孔雀成行而下 又見蓮華開合於前 通曰 白鶴孔雀 淨土境也 蓮華光相 受生處也 淨相見矣 乃起禮佛而終 茶毗 有五色祥雲環覆火上 舍 利鱗砌於身(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可止 可止 姓馬 范陽大房山人 年十二出家 十九抵五臺山求戒 感文殊靈光燭身 二十三 往并部習法華經百法論 後於長安開演 化導日眾 未幾 歸故鄉 母猶 在堂 持盂乞食以養母 長誦金剛經 晚居長壽淨土院 後周廣順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P. 54

55 微疾 召弟子念阿彌陀佛 助吾往生 奄然而化 年七十五(宋高僧傳) 紹巖 紹巖 姓劉 雍州人 七歲出家 依高安禪師 徧覽經書 有如宿習 後居錢塘 湖心寺 恒諷持法華經 晝夜無間 期滿萬部 得生淨土 俄感蓮華生於陸地 誓焚 身供養西方三聖 吳越王俶力勸止之 又投身曹娥江中 如有物藉其足 得不死 吳 越王於寶塔寺 建淨土院以居之 宋開寶四年七月 有疾 不求藥石 作偈累篇 示 門徒曰 吾誦經二萬部 決生安養 跏趺而化 茶毗 舍利無算 年七十三(宋高僧傳 佛祖統紀) 守真 守真 姓紀 字法燈 永興萬年人 出家聖壽寺 謁從朗師學起信論 次依性光 師傳華嚴法界觀 後禮演秘闍黎授瑜伽教 竝得心要 明達諸法 宣暢妙典 四十年 無少怠 賜號曰昭信 常於中夜習西方無量壽觀 修念佛三昧 期生淨域 開寶四年 秋八月九日 命眾同唱佛名 久之令止 奄然歸寂 年七十八 闍維獲舍利焉(宋高僧 傳) 延壽 延壽 字沖元 錢塘王氏子也 少誦法華 錢文穆王時 知稅務 多用官錢買放 生命 罪當死 引赴市曹 王使人瞷之 色不變 命釋之 投四明翠巖禪師出家 復 參天台韶國師 發明心要 甞於國清寺行法華懺 禪觀中 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 因是獲大辯才 以宿願未決 登智者禪院 作二鬮 一曰一心禪定 一曰萬行莊嚴 淨土 冥心精禱 七拈皆得淨土鬮 於是一意修淨業 建隆二年 忠懿王請住永明寺 賜號智覺禪師 日課一百八事 夜往別峯 行道念佛 旁人時聞螺貝天樂之音 誦 法華經 積一萬三千部 居永明十五年 弟子一千七百人 常與眾授菩薩戒 施鬼神 食 買贖生命 皆以迴向淨土 著宗鏡錄一百卷 會天台賢首慈恩異同之旨 又著萬 善同歸集 集中指歸淨土處 最為切要 其略曰 問 唯心淨土 周徧十方 何得托 質蓮臺 寄形安養 而興取舍之念 豈達無生之門 忻厭情生 何成平等 答 唯心 淨土者 了心方生 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 三世一切諸佛 皆唯心量 得隨順忍 或 入初地 捨身速生極樂佛土 故知識心方生唯心淨土 著境祇墮所緣境中 既明因果 無差 乃知心外無法 又平等之門 無生之旨 雖即仰教生信 其奈力量未充 觀淺 心浮境強習重 須生佛國 以仗勝緣 忍力易成 速行菩薩道 十疑論云 智者熾然 求生淨土 達生體不可得 即是真無生 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 愚者為生所縛 聞生 即作生解 聞無生即作無生解 不知生即無生 無生即生 不達此理 橫相是非 此 是謗法邪見人也 問 心外無法 佛不去來 何有見佛及來迎之事 答 唯心念佛 以唯心觀 徧該萬法 既了境唯心 了心即佛 故隨所念無非佛矣 般舟經云 如人 P. 55

56 夢見七寶親屬歡喜 覺已追念 不知在何處 如是念佛 此喻唯心所作 即有而空 故無來去 又如幻非實 則心佛兩忘而不無幻相 則不壞心佛 空有無礙 即無去來 不妨普見 見即無見 常契中道 是以佛實不來 心亦不去 感應道交 唯心自見 如造罪眾生 感地獄相 唯識論云 一切如地獄 同見獄卒等 能為逼害事 故皆 是罪人惡業心現 竝無心外實銅狗鐵蛇等事 世間一切事法 亦復如是 然彼遮那佛 土 匪局東西 若正解了然 習累俱殄 理量雙親 問 觀經明十六觀門 皆是攝心 修定 觀佛相好 諦了圓明 方階淨域 如何散心而能化往 答 九品經文 自有升 降 上下該攝 不出二心 一定心 如修習定觀 上品往生 二專心 但念名號 眾 善資薰 回向發願 得成末品 仍須一生歸命 盡報精修 坐臥之間 常面西向 當 行道禮敬之際 念佛發願之時 懇苦翹誠 無諸異念 如就刑獄 若在狴牢 怨賊所 追 水火所逼 一心求救 願脫苦輪 速證無生 廣度含識 紹隆三寶 誓報四恩 如斯志誠 必不虗棄 如或言行不稱 信力輕微 無念念相續之心 有數數間斷之意 恃此懈怠 臨終望生 但為業障所牽 恐難值其善友 風火逼迫 正念不成 何以 故 如今是因 臨終是果 應須因實 果則不虗 聲和則響順 形直則影端也 如要 臨終十念成就 但預辦津梁 合集功德 回向此時 念念不虧 即無慮矣 夫善惡二 輪 苦樂二報 皆三業所造 四緣所生 六因所成 五果所攝 若一念心瞋恚邪婬 即地獄業 慳貪不捨 即餓鬼業 愚癡闇蔽 即畜生業 我慢貢高 即修羅業 堅持 五戒 即人業 精修十善 即天業 證悟人空 即聲聞業 知緣性離 即緣覺業 六 度齊修 即菩薩業 真慈平等 即佛業 若心淨 即香臺寶樹 淨剎化生 心垢 則 邱陵阬坎 穢土稟質 皆是等倫之果 能感增上之緣 是以離自心原 更無別體 欲 得淨果 但行淨因 如水性趨下 火性騰上 勢數如是 何足疑焉 又甞作四料簡云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錯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 猶如帶角虎 現世為人師 當來作佛祖 無 禪無淨土 鐵牀并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箇人依怙 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晨起 焚香告眾 趺坐而化 年七十二 後有僧來自臨川 經年遶其塔 人問故 曰 我病 入冥 見殿左供一僧像 王勤致禮拜 因詢其人 曰杭州永明壽禪師也 已往生西方 上上品矣 王重其德 故禮敬耳(樂邦文類萬善同歸) 晤恩 晤恩 字修己 姓路 常熟人 年十三 聞人誦彌陀經 心有所感 遂投興福寺 出家 後唐長興中 往崑山慧聚寺學南山律 既而聽習法華光明諸經 及止觀論咸造 精微 終日一食 不離衣鉢 不畜財貨 臥必右脅 坐必跏趺 每布薩 必澘然流涕 徧誨人以西方淨業 及一乘圓旨 講演法華二十餘部 宋雍熈三年八月朔 夜覩白 光自井而出 謂門人曰 吾報齡極於此矣 乃絕粒禁言 一心念佛 夢一沙門執金爐 P. 56

57 焚香 三遶其室 言是灌頂 吾已生淨土 嘉汝所修 故來相迎 夢覺 呼門人至 猶聞異香 二十五日 為眾說止觀指歸 及觀心大義 端坐面西而化 年七十五 寺 眾聞管弦鈴鐸之音 喨亮空中 久而漸遠 茶毗得舍利無算 恩弟子文備 洞明觀法 一室坐忘者三十年 雍熈二年 微疾 淨土見前 累足而逝(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文輦 文輦 永嘉平陽人 既受戒 徧學三乘 依縉雲明昭禪師法會 疑情頓決 後復 依天台德韶禪師 重有悟入 閱藏經三周 宗說兼通 逍遙無滯 太平興國三年 伐 栴檀 結成一龕 趺坐其內 自持火炬 誓曰 願舍此殘軀 上供十方諸佛菩薩 命 眾唱佛 助我往生 須臾焰發 其煙五色 旋轉虗空 猶聞佛聲 頃之乃寂 火熄 收舍利無算 年八十四(宋高僧傳) 義通 義通 字惟遠 姓尹 高麗國人 頂有肉髻 眉長五六寸 受具後 學華嚴起信 晉天福時 來遊中國 至天台雲居寺見韶國師 忽有契悟 及謁螺溪寂法師 聞一 心三觀之旨 遂留受業 稱具體焉 開寶元年 漕使顧承徽 舍宅為寺 請通居之 太平興國七年 賜寺額為寶雲 通敷揚教觀 幾二十年 常呼人為鄉人 有問其故 曰 吾以淨土為故鄉 諸人皆當往生 即吾鄉中之人也 端拱元年十月二十一日 右 脇而化 闍維 舍利盈滿 年六十二(佛祖統紀) 有基 有基 字及賢 姓王 錢塘人 五歲出家 從天台壽昌法超為師 十歲受具 聞 四明寶雲傳智者教 往事之 受法華止觀 隨言解義 曲盡其妙 端拱元年 郡人講 演教於太平興國寺 學者數百人 每白黑月 必集眾誦菩薩戒法 勸道俗念佛 四十 年 數至萬人 遇歲歉則持鉢以供聽眾 祥符八年六月 示疾 弟子令祥請曰 和尚 西歸 可無留訓 基乃廣談圓旨 逾時 眾忽見西方現光 空中奏樂 基曰 西方三 聖人來也 即右脅西向而化 有夢基具威儀往西方者 有夢基坐青蓮華對佛說法者 有夢阿彌陀佛為基授記者 法智聞而歎曰 臥病談禪 臨終見佛 信希有事哉 茶毗 出舍利無算(佛祖統紀) 省常 省常 字造微 姓顏 錢塘人 七歲出家 十七受具戒 宋湻化中 住南昭慶 慕廬山之風 謀結蓮社 刻無量壽佛像 刺血書華嚴淨行品 於是易蓮社為淨行社 士夫與會者 一百二十人 皆稱淨行弟子 王文正公旦為之首 比邱及千人焉 天禧 四年正月十二日 常端坐念佛 有頃 厲聲唱曰 佛來也 泊然而化 眾見地色皆金 移時方隱 年六十二(佛祖統紀) P. 57

58 知禮 知禮 字約言 明州金氏子也 其父母禱佛求嗣 夢神僧攜一童[田/廾]之曰 此 佛子羅睺羅也 未幾生禮 七歲喪母 號哭不絕 白父求出家 遂往太平興國寺 依 洪選師得度 稍長 依寶雲寺義通法師學教觀 圓頓之旨 一受即了 湻化中 通既 歸寂 受請主乾符寺 尋徙保恩院 敷揚教觀 學徒踵至 明州旱 禮與慈雲式公 修光明懺 約三日不雨 當自焚一手 如期果大雨 大中祥符三年 重建保恩 賜名 曰延慶 六年 建念佛施戒會 親為疏文以勸曰 原夫一念本融 諸法無礙 遇熏既 異 感報成差 是以順性而修 則顯諸佛淨土 隨情而作 則循五趣苦輪 所以處娑 婆者 升出尤難 墮落者眾 經云 得人身者 如爪上土 失人身者 如大地土 直 待三乘行備 方免四趣受生 葢境界麤強 煩惱熾盛 自力求脫 實難其人 若夫生 安養者 國土莊嚴 身心清淨 直至成佛 不墮三塗 經云 尚無惡道之名 何況有 實 又云 眾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 若欲生彼 但當稱彼佛號 修彼佛慈 必為彼 佛本願攝取 捨此報身 定生彼國 具如經說 實非臆談 今結萬人以為一社 心心 繫念 日日要期 每歲仲春 同集一處 同修供養 同聽法音 會彼萬心 以為一志 俾成淨業 誓取往生 況劫濁命光 其猶風燭 一息不至 三塗現前 何得自寬 不思來報 當依佛語 無順人情 頓息攀緣 唯勤念佛 自此二月望日 歲舉會以為 常 甞集十僧修法華懺三年 期以懺畢 焚身供養妙經 求生淨土 後為眾沮 不果 復集十僧修大悲懺三載 然三指供佛 天禧四年 駙馬李遵勗奏禮高行 賜號法智 大師 勅令住世演教 禮以從上諸祖闡揚淨土者 多談事相 罕示觀門 暫被時機 未窮圓頓 因取天台觀無量壽經疏 研極理奧 曲暢元風 成妙宗鈔數萬言 其釋題 略云 觀者 總舉能觀 即十六觀也 無量壽佛者 舉所觀要 攝十五境也 能觀皆 是一心三觀 所觀皆是三諦一境 毗盧遮那徧一切處 一切諸法 皆是佛法 所謂眾 生性德之佛 非自非他 非因非果 即是圓常大覺之體 故起信論云 所言覺義者 謂心體離念 離念相者 等虗空界 無所不徧 法界一相 即是如來常住法身 依此 法身 說名本覺 故知果佛圓明之體 是我凡夫本具性德 故一切教所談行法 無不 為顯此之覺體 故四三昧 通名念佛(一常坐即一行三昧二常行即般舟三昧三半行半坐即法華 三昧四非行非坐亦名隨自意三昧詳見摩訶止觀) 雖俱念佛 而是通塗顯諸佛體 若此觀門 及般舟三昧 託彼安養依正之境 用微妙觀 專就彌陀顯真佛體 雖託彼境 須知依 正同居一心 心性徧周 無法不造 無法不具 若一毫法從心外生 則不名為大乘觀 也 所言心性具一切法造一切法者 實無能具所具能造所造 即心是法 即法是心 能造因緣 及所造法 皆悉當處全是心性 是故 今觀若依若正 乃法界心觀法界境 生於法界依正色心 是則名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觀唯境 故釋觀字用一心三觀 釋無量壽用一體三身 體宗力用 義竝從圓 判教屬頓 寄語行者 觀雖深妙 本被 P. 58

59 初心 若能進功 何憂不就 縱未入品 為因亦強 生至彼邦 得預大會 所見依正 微妙難思 速入聖階 度生亦廣 況塵境麤強 誠為險處 故須外加事懺 內勤理 觀 正助雙行 加願要制 必於寶剎 速證無生 今解觀門 其意在此 禮他所撰述 多指歸淨土 此其最切者 時方詔天下立放生池 禮歲遇佛生日 結放生會 集眾 作法 縱諸魚鳥 有司以聞 勅樞密劉筠撰文 立碑院內 天聖六年正月元日 將示 寂 建光明懺七日 至五日 結跏趺坐 召大眾說法畢 驟稱阿彌陀佛數百聲 奄然 而逝 年六十九 露龕二七日 爪髮加長 闍維時 舌根不壞 若蓮華然(四明教行錄 觀經疏鈔佛祖統紀) 遵式 遵式 字知白 台州寧海葉氏子也 母夢嚥明珠而生式 稍長往東掖山依義全師 出家 勤苦自厲 初學律部 繼入國清寺 然指普賢像前 誓傳天台教法 雍熈初 往四明寶雲寺事義通法師 常行方等三昧 積勞嘔血 兩足皮裂 以死自誓 忽見觀 音垂手指其口 引出數蟲 又指端出甘露灌之 覺身心清涼 所患頓失 已而頂高寸 許 聲如洪鐘 慧辯無礙 通示寂 式反天台 淳化元年 居寶雲 至道二年 結緇 素專修淨業 作誓生西方記 咸平中 歸東掖 建精舍 率眾修念佛三昧 祥符七年 應杭人請主昭慶寺 尋赴蘇州講經開元寺 復反杭 主靈山 王欽若判杭州 奏復 天竺寺舊名 賜式號曰慈雲 式嘗以天台智者放生故事語欽若 欽若因奏請以西湖為 放生池 報可 先後依經撰集諸懺法 圓融三觀 以淨土為歸 又因知府馬亮問道 述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其決疑門略云 佛法有二 一者小乘不了義法 二者大乘 了義法 大乘中復有了義不了義 今談淨土 唯是大乘了義中了義之法也 此教詮旨 圓融因果 頓足佛法之妙 經云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惟一佛乘 斯之謂與 是 則十方淨穢 卷懷同在於剎那 一念色心 羅列徧周於法界 竝天真本具 非緣起新 成 一念既然 一塵亦爾 故能一一塵中一切剎 一一心中一切心 一一心塵復互周 重重無盡無障礙 一時頓現非隱顯 一切圓成無勝劣 我心既然 生佛體等 此則 迴神億剎 實生於自己心中 孕質九蓮 豈逃乎剎那際內 信此圓談 則事無不達 昧斯至理 則觸類皆迷 故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乃至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今但直決疑情 令知淨土百寶莊嚴 九品因果 竝在眾生介爾心中 理 性具足 方得往生事用隨願自然 免信常流 執此非彼 其行願門文多不載 別有論 往生坐禪觀法云 欲修往生觀者 當於一處 繩牀西向 易觀想故 表正向故 跏趺 端坐 頂脊相對 不昂不傴 調和氣息 定住其心 然所修觀門 經論甚多 初心凡 夫 那能徧習 今從要易 略示二種 於二種中 仍逐所宜 不必併用 其有於餘觀 想熟者任便 但得不離淨土法門 皆應修習 所言二種 一者扶普觀意 坐已 自想 即時所修 計功合生極樂世界 當便起心 生於彼想 於蓮華中結跏趺坐 作華合想 P. 59

60 作華開想 當華開時 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 作眼目開想 見佛菩薩及國土想 即 於佛前坐聽妙法 及聞一切音聲 皆說所樂聞法 所聞要與十二部經合 作此想時 大須堅固 令心不散 心想明了 如眼所見 經久乃起 二者直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軀 坐於華上 專繫眉間白毫一相 其毫長一丈五尺 周圍五寸 外有八楞 其毫中空 右旋宛轉 在眉中間 瑩淨明徹 不可具說 顯映金顏 分齊分明 作此想時 停 心注想 堅固勿移 然復應觀 想念所見 若成未成 皆想念因緣 無實性相 所有 皆空 一如鏡中面像 如水現月影 如夢如幻 即空即假即中 不一不異 非縱非橫 不可思議 心想寂靜 則能成就念佛三昧 天聖中 別於寺東建日觀庵 送想西方 為往生之業 尋講維摩經畢 與眾訣別 以講席付弟子祖韶 作謝緣詩 示將歸寂 其明年為明道元年 十月八日 有疾 卻醫藥 仍為眾略說法要 令請彌陀像 或 以觀音至 禮炷香祝曰 我觀觀世音 前際不來 後際不去 十方諸佛 同住實際 願受我一炷之香 諸佛證明 往生安養 或叩其所歸 對以寂光淨土 至晚坐脫 年 六十九 人見大星隕於靈鷲峯 紅光赫然(樂邦文類佛祖統紀蓮宗寶鑑) 義懷 義懷 姓陳 永嘉樂清人 遊京師 投景德寺為行童 天聖中 試經得度 徧參 諸方 依明覺禪師於翠峯 偶汲水折擔 忽大悟 作偈呈覺 覺稱善 其後五坐道場 自鐵佛至天衣 化導甚廣 懷既了法原 仍密修淨土 嘗問學者云 若言捨穢取淨 厭此欣彼 則取捨之情 乃是眾生妄想 若言無淨土 則又違佛語 畢竟如何 復 自答云 生則決定生 去則實不去 晚以疾居池陽松山庵 弟子智才住臨平佛日寺 迎歸侍奉 才往蘇州 懷促之歸 別眾而逝 年七十二(僧寶傳樂邦文類) 本如 本如 明州句章人 少依法智法師 善詞翰 嘗請益經義 法智曰 為我作知事 三年 卻向汝道 三年復請 法智厲聲一喝 復呼曰 本如 如豁然有省 以頌呈 法智肯之 祥符四年 主東山承天寺 大振法道 歷三十年 講法華涅槃光明觀無量 壽等經 及天台教觀 至六七遍 嘗集百僧修法華長懺一年 瑞應屢見 寶歷二年 賜號神照法師 與丞相章得象諸賢結白蓮社 仁宗欽其道 賜名白蓮寺 皇祐三年五 月十八日 微疾 升堂說法 與眾訣別 遂逝 年七十 時江上漁人見雲端有僧西向 去 天氣盛暑 異香非常 明年 門人啟鑰貌如生 有大蓮華產於塔前(佛祖統紀) 仁岳 仁岳 字潛夫 姓姜 霅川人 聞法智南湖之化 往而學焉 久之 豁然有得 又與十同志修請觀音三昧 宴坐靜室 恍如夢覺 後歷主杭州叢席 大宏法化 年老 還鄉主祥符 賜號淨覺 晚年專修淨業 然三指供佛 持律至嚴 治平元年三月二十 四日 謂門人曰 吾翌日午刻當行 及明日 留偈安坐而逝 嘗著彌陀經疏二卷 又 P. 60

61 作指歸記二卷以釋之 其後三十年 寺眾夢岳謂宜遷塔 及開龕 色身不壞 舍利盈 滿 遂具禮葬焉(佛祖統紀) 處謙 處謙 姓潘 永嘉人 母夢瑞雲入懷 娠三年始生 依常寧寺契能出家 祥符初 得度 即往學於天竺 慈雲深器之 復謁神照如法師 大明圓頓之旨 未幾居首座 尋歸主常寧 歷慈雲妙果赤城慧林淨住南屏天竺 十坐道場 閱四十年 講唱不倦 登門者三千人 賜號神悟 熈寧八年四月十五日 晨興 沐浴更衣 集眾諷普賢行法 阿彌陀經 頃之升座 稱讚淨土功德 復告眾曰 吾得無生日用久矣 今以無生而 生淨土 寂然而逝(佛祖統紀) 慧才 慧才 姓王 永嘉樂清人 祥符初得度 年十三 受具戒 往學於四明 自恨昏 鈍 常持大悲呪 忽夢一梵僧長數丈 脫袈裟被之 翌日臨講 豁然開悟 前後所聞 一時洞曉 後謁慈雲 北面服勤 旦夜不替 治平初 住法慧寶閣 賜號廣慈 未 久 退居雷峯塔下 每翹足誦大悲呪百八為課 又翹足一晝夜 誦彌陀佛號 一夕夢 至寶閣宮殿 有告之曰 淨土中品 汝所生也 元豐元年春 為道俗千人授大戒於雪 峯 方羯摩 觀音像頂放光明 燈炬日光 皆為映奪 淨慈守一禪師為作戒光記 六 年五月二十一日 更衣就座 書偈贊佛畢 曰 吾生淨土決矣 泊然而往 年八十六 (佛祖統紀釋氏稽古略) 靈照 靈照 姓盧 蘭溪人 出家寶慧寺 未朞月 通法華光明二經 數歲往錢塘依香 巖湛師學教觀 復往吳興依淨覺岳師 台宗戶牗無不通曉 元豐中 主吳山解空寺 繼遷景德寺 熈寧中 遷華亭超果寺 先後數歲中 遇春首 必開淨業社 與者二萬 人 輒多獲驗 嘗於夢中見三聖儀相 跪而問曰 靈照一生誦大乘經 期生安養 克 果願否 觀音指曰 淨土不遠 有願即生 又誦經深夜 忽夢普賢示身 遂發心造普 賢像 誦經萬部 以嚴淨業 元祐五年冬 臥疾 謂侍者曰 吾安養之期已至 遂面 西累足而化 闍維 異香襲人 舍利流迸(佛祖統紀) 思義 思義 字和甫 姓凌 湖州武康人 試法華經第一得度 依明智韶法師學 悟解 過人 修四三昧行 頸上生一肉癭 夜夢功德天食之以桃 其疾即消 熈寧四年 賜 紫服 號淨慧 丞相蘇頌帥杭 請師居天竺 大振道法 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 中夜 忽趺坐別眾而逝 眾誦念久之忽蘇曰 適隨觀音大士行 見金色人長身垂臂 謂我 曰 汝報緣未盡 過七日當來迎 至二十五日 復趺坐而化 瘞龕之日 有赤雲垂布 如引導狀 向西而沒(佛祖統紀) P. 61

045《往生集》pdf

045《往生集》pdf 目錄 往生集 序 20 往生集 卷之一 22 沙門往生類 (98 則 ) 22 一 遠祖師 22 二 慧永 23 三 曇順 24 四 僧叡 24 五 曇恒 24 六 道昺 24 七 曇詵 25 八 道敬 25 九 佛馱跋陀羅 25 十 僧濟 26 十一 慧恭 26 十二 慧虔 27 十三 僧顯 27 十四 慧通 27 十五 法琳 28 十六 曇鑒 28 十七 僧柔 28 十八 慧光 29 十九 慧進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2 3-4 5-6 7-10 11-12 13-31 32-40 41-42 43 44-45 46 47-48 49-132 133 134 公司資料 02 年 公司 44 9 C D MUFG Fund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The Belvedere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A 淨土聖賢錄敘 淨土聖賢錄發凡 淨土聖賢錄偈 淨土聖賢錄目次 淨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 闡教聖眾第二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祁婆迦尊者 馬鳴尊者 龍樹尊者 天親論師 覺明妙行菩薩 往生比邱第三之一 慧遠 慧永 僧顯 慧虔 僧濟 慧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A 淨土聖賢錄敘 淨土聖賢錄發凡 淨土聖賢錄偈 淨土聖賢錄目次 淨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 闡教聖眾第二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祁婆迦尊者 馬鳴尊者 龍樹尊者 天親論師 覺明妙行菩薩 往生比邱第三之一 慧遠 慧永 僧顯 慧虔 僧濟 慧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549-A 淨土聖賢錄敘 淨土聖賢錄發凡 淨土聖賢錄偈 淨土聖賢錄目次 淨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 闡教聖眾第二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祁婆迦尊者 馬鳴尊者 龍樹尊者 天親論師 覺明妙行菩薩 往生比邱第三之一 慧遠 慧永 僧顯 慧虔 僧濟 慧恭 曇恒 道敬 曇順 佛䭾䟦陀羅 道昞 僧叡 曇詵 慧崇 曇鑒 慧通 曇宏 慧進 道珍 曇鸞 法琳 慧光

More information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China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2012 01 目錄 02 報 03 04 05 18 報 21 報 28 報 35 36 37 38 39 40 報 41 年 104 2012 年報 公司資料 02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Conyers Dill & Pearman 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014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 3 5 12 22 34 38 40 41 42 43 44 46 102 公司資料 2 公司 股份 Royal Bank of Canada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4th Floor, Royal Bank House 24 Shedden Road, George Tow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3633 ZHONGYU GAS HOLDINGS LIMITED www.zhongyugas.com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14 Annual 年 Report 報 年報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2017 目錄 2 3 5 11 22 35 50 56 57 59 61 63 122 1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Cricket Squar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34 2016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 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禪觀與淨土︾

-︽禪觀與淨土︾ - 1 - 禪觀與淨土 ( 三 ) 念佛篇 甲三 念佛篇一 法脈傳承 入文分三二 修學綱要三 結示勸修今初 乙一 法脈傳承難行道 惟靠自力 勤修戒定慧 于無量劫 捍勞忍苦 次第破見思惑 塵沙惑 無明惑 豎出三界 歷劫修證 是為難行道 易行道 仰賴佛力 一心執持名號 得佛願力加持 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疾速圓成菩提 是為易行道 龍樹菩薩印度傳承 - 2 - 聖道門於娑婆世界 但憑自力 斷惑證理 入聖得果之法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前稱海王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 份 代 號 : 00070 2 3 4 5-13 14-15 16-26 27-32 33-39 40-43 44-45 46-47 48 49-50 51-112 02 公司資料 Nicholas J. Niglio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二零一七年二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以 營 養 添 加 劑 作 為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來 源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三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佛光山標點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 王舍大城有一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 一不得往 國大夫人,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麨,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 大王食麨飲漿,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著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自 序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 吳 錦 發 自 序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2017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2880 9263 (852) 2564 8487 operations@valueetf.com.hk www.valueetf.com.hk 2-3 理 4 ( ) 5 ( ) 6-7 ( ) 8 ( ) 9 ( ) 10 1 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管理人兼 RQFII 持有人惠理基金 理香港 香港 投資顧問 理香港 香港 管理人兼 RQFII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家世與赴日出家當小沙彌一 我的出身與家族 照片 25 源靈法師法像

第一章家世與赴日出家當小沙彌一 我的出身與家族 照片 25 源靈法師法像 家世與 赴日出家當小沙彌 1 7 1928 2 4 3 5 2006 79 第一章家世與赴日出家當小沙彌一 我的出身與家族 7 3 2 照片 25 源靈法師法像 臺灣經懺佛事縱橫談 源靈法師訪談錄 5 5 2 0 5 3 小沙彌 第一章 1 8 8 21 二 日本永明寺當小沙彌 家世與赴日出家當照片 26 東和禪寺第三代住持正通源靈 ( 陳進財 ) 時十五歲 西元一九四三年 ( 民國三十二年 ) 攝於日本島根縣鹿足郡津和野町覺皇山永明寺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托 兒 所 及 幼 稚 園 改 制 幼 兒 園 辦 法 條 文 說 明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幼 兒 教 育 及 照 顧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十 五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法 施 行 前 之 公 立 托 兒 所 幼 稚 園 或 經 政 府

托 兒 所 及 幼 稚 園 改 制 幼 兒 園 辦 法 條 文 說 明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幼 兒 教 育 及 照 顧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十 五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法 施 行 前 之 公 立 托 兒 所 幼 稚 園 或 經 政 府 托 兒 所 及 幼 稚 園 改 制 幼 兒 園 辦 法 總 說 明 幼 兒 教 育 及 照 顧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業 於 一 百 年 六 月 二 十 九 日 制 定 公 布, 並 自 一 百 零 一 年 一 月 一 日 施 行, 依 本 法 第 五 十 五 條 規 定 : ( 第 一 項 ) 本 法 施 行 前 之 公 立 托 兒 所 幼 稚 園 或 經 政 府 許 可 設 立 核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李 白 咏 侠 诗 述 论 侯 长 生 唐 代 是 中 国 诗 歌 的 鼎 盛 时 期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得 到 了 极 大 的 丰 富 和 发 展 咏 侠 诗 在 唐 朝 也 成 为 众 多 诗 人 表 述 心 志 的 另 一 种 方 式 李 白 不 仅 有 任 侠 的 经 历 而 且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咏 侠 诗 通 过 对 这 些 诗 歌 的 分 析 对 于 理 解 李 白 的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1

1 聖 闘 士 星 矢 女 神 聖 戦 聖 鬥 士 星 矢 - 女 神 聖 戰 ( 三 洋 物 產 (SANYO))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所 修 菩 提, 未 畢 竟 者 終 不 休 息, 成 就 菩 薩 所 有 功 德 其 名 曰 : 慧 光 無 礙 眼 菩 薩 摩 訶 薩 見 一 切 田 莊 嚴 瓔 珞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斷 如 來 性 出 世 意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諸 眾 生 示 現 細 行 神 足 菩 薩 摩 訶

所 修 菩 提, 未 畢 竟 者 終 不 休 息, 成 就 菩 薩 所 有 功 德 其 名 曰 : 慧 光 無 礙 眼 菩 薩 摩 訶 薩 見 一 切 田 莊 嚴 瓔 珞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斷 如 來 性 出 世 意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諸 眾 生 示 現 細 行 神 足 菩 薩 摩 訶 香 贊 爐 香 乍 熱, 法 界 蒙 熏, 諸 佛 海 會 悉 遙 聞, 隨 處 結 祥 雲, 誠 意 方 殷, 諸 佛 現 全 身 南 無 香 雲 蓋 菩 薩 摩 訶 薩 ( 三 稱 ) 南 無 本 師 釋 迦 牟 尼 佛 ( 三 稱 ) 開 經 偈 無 上 甚 深 微 妙 法 百 千 萬 劫 難 遭 遇 我 今 見 聞 得 受 持 願 解 如 來 真 實 義 大 方 等 大 集 經 大 方 等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總 統 令 中 華 民 國 1 0 2 年 1 月 9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 0 2 0 0 0 00811 號 茲 修 正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第 六 條 之 一 至 第 九 條 條 文, 公 布 之 總 統 馬 英 九 行 政 院 院 長 陳 冲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修 正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暨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進 修 機 構 審 核 辦 法 問 答 集 105 年 5 月 修 訂 一 會 計 主 管 之 定 義 (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第 2 條 ) ( 一 ) 何 謂 會 計 主 管? 證 券 交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