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

Transcription

1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本教材对选收的基础方 代表方及常用方的编写 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准确性原则 方剂的方名 方源 药物的用量或用量比例 用法等与原创方 书相符 且前后保持一致 二是科学性原则 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核心分析方剂的制方原理 以 药 力作用靶点 为依据阐述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以法统方 的逻辑思维融汇当时创方人关于功 效 主治 方解等学术思想 方剂的运用真正把握方证要点 加减变化 现代运用 使用注意等 言之有据 三是实用性原则 编写做到好学好懂 每章的导读 知识点清楚 临床病案有启发性 复习思考题明确 启迪思路 四是先进性原则 实验研究体现复方研究的综合调控的实质 展示 方剂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教材分为上 下两篇 上篇总论重点介绍方剂学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与治法 方剂分类 组成和配伍变化 方剂的剂型 方剂的煎服法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下篇各论主要根据以法统 方的原则 按照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 泻下 和解 表里双解 清热 祛暑 温里 补益 固涩 安神 开窍 理气 理血 治风 治燥 祛湿 祛痰 消食 驱虫 涌吐等 20 章 选入基础方 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 351 首 其中正方 194 首 附方 157 首 各论每章方剂分为概说 正方两个部分 概说的内容包括每章方剂的概念 适应证 分类 使用注意 每节方剂的适应证 临床特点 常用药物 配伍方法 代表方等 每首正方内容有方 名与出处 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解 配伍特点 运用 使用注意 附方 类方鉴别 文 献摘要 病案临床报道 方中主要成分药理 实验研究等项 本教材的总论部分的绪言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由闫曙光编写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与治法由武密山编写 方剂的剂型 祛暑剂由乔明编写 温里剂 解表剂由韩红伟编写 和解剂 清热剂由王慧娜编写 理血剂 补益剂 涌吐剂由武密山编写 开窍剂由袁立霞编写 安神剂 治燥剂由吕光耀编写 方剂的煎服法 古今用药度量衡考证 治风剂由刘春慧编写 理气剂由孙 洪生编写 祛湿剂由李刚编写 消食剂 泻下剂由黄欣编写 表里双解剂 固涩剂由廖慧玲编写 祛痰剂 驱虫剂由钱月慧编写 统稿由主编完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有利于教学 希望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药院校教师及 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以便再版修订 武密山 2016 年 9 月

2

3 目 录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方剂学概论 2 第一节 绪言 2 第二节 方剂学的起源与发展 2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7 第一节 治法概述 7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7 第三节 常用治法 8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13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5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 15 第二节 方剂的组方原则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 第五章 方剂的剂型 第一节 剂型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常用剂型 第六章 方剂的煎服法 第一节 煎药法 第二节 服药法 附 古方用药度量衡考证 下篇 各 论 第七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附方 三拗汤 麻黄加术汤 大青龙汤 桂枝汤 附方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 芍药汤 桂枝加桂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附方 射干麻黄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附方 越婢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附方 荆防败毒散 参苏饮 再造散 附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减葳蕤汤 葱白七味饮 第八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大承气汤 附方 小承气汤 调胃承 气汤 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附方 阑尾化瘀汤 阑尾清化汤 阑尾清解汤 大陷胸汤 第二节 温下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附方 三物备急丸 第三节 润下 麻子仁丸 附方 五仁丸 济川煎 第四节 逐水

4 iv 方 剂 学 十枣汤 附方 控涎丹 62 第五节 攻补兼施 63 黄龙汤 附方 新加黄龙汤 63 第九章 和解剂 66 第一节 和解少阳 66 小柴胡汤 附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6 蒿芩清胆汤 69 达原饮 附方 清脾汤 71 第二节 调和肝脾 72 四逆散 72 逍遥散 附方 加味逍遥散 黑逍遥散 73 痛泻要方 附方 痛泻要方 临证指南 医案 74 第三节 调和肠胃 75 半夏泻心汤 附方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76 黄连汤 77 第十章 表里双解 79 第一节 解表清里 79 葛根黄芩黄连汤 79 第二节 解表温里 80 五积散 80 第三节 解表攻里 81 大柴胡汤 附方 厚朴七物汤 81 防风通圣散 83 疏凿饮子 84 第十一章 清热剂 86 第一节 清气分热 87 白虎汤 附方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 加桂枝汤 白虎加苍术汤 87 竹叶石膏汤 89 栀子豉汤 90 第二节 清营凉血 91 清营汤 附方 清宫汤 91 犀角地黄汤 附方 神犀丹 化斑汤 93 第三节 清热解毒 94 黄连解毒汤 附方 泻心汤 清瘟 败毒饮 95 普济消毒饮 96 凉膈散 98 仙方活命饮 附方 五味消毒饮 四妙勇安汤 99 第四节 清脏腑热 101 导赤散 附方 清心莲子饮 101 龙胆泻肝汤 附方 泻青丸 当归 龙荟丸 103 左金丸 104 泻白散 附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 106 苇茎汤 107 清胃散 附方 泻黄散 108 玉女煎 109 芍药汤 附方 黄芩汤 香连丸 111 白头翁汤 附方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112 第五节 清虚热 114 青蒿鳖甲汤 114 当归六黄汤 115 清骨散 附方 秦艽鳖甲散 116 第十二章 祛暑剂 118 第一节 祛暑清热 118 清络饮 118 第二节 祛暑解表 119 香薷散 附方 新加香薷饮 119 第三节 祛暑利湿 121 六一散 附方 益元散 碧玉散 鸡苏散 121 桂苓甘露散 122 第四节 清暑益气 123 清暑益气汤 附方 清暑益气汤 脾胃论 124 第十三章 温里剂 126 第一节 温中祛寒 126 理中丸 附方 附子理中丸 桂枝 人参汤 126 小建中汤 附方 黄芪建中汤 当归 建中汤 大建中汤 128 吴茱萸汤 附方 小半夏汤 129 第二节 回阳救逆 131 四逆汤 附方 通脉四逆汤 四逆加 人参汤 白通汤 131 参附汤 132

5 目 录 回阳救急汤 134 第三节 温经散寒 135 当归四逆汤 135 阳和汤 附方 犀黄丸 小金丹 136 黄芪桂枝五物汤 138 第十四章 补益剂 139 第一节 补气 139 四君子汤 附方 异功散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140 参苓白术散 附方 七味白术散 资生丸 141 补中益气汤 附方 升陷汤 升阳 益胃汤 144 生脉散 146 玉屏风散 148 第二节 补血剂 149 四物汤 附方 胶艾汤 桃红四物汤 圣愈汤 149 归脾汤 151 当归补血汤 154 第三节 气血双补 155 八珍汤 附方 十全大补汤 人参 养荣汤 155 泰山磐石散 附方 保产无忧散 157 第四节 补阴剂 159 六味地黄丸 原名地黄丸 附方 知柏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耳聋左磁丸 都气丸 159 大补阴丸 原名大补丸 161 左归丸 附方 左归饮 163 一贯煎 165 第五节 补阳剂 167 肾气丸 附方 加味肾气丸 十补丸 167 右归丸 附方 右归饮 170 第六节 阴阳双补 172 地黄饮子 172 龟鹿二仙胶 174 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 175 炙甘草汤 复脉汤 附方 加减 v 复脉汤 176 第十五章 固涩剂 179 第一节 固表止汗 179 牡蛎散 179 第二节 敛肺止咳 180 九仙散 180 第三节 涩肠固脱 181 真人养脏汤 附方 桃花汤 181 四神丸 182 第四节 涩精止遗 183 金锁固精丸 附方 水陆二仙丹 184 桑螵蛸散 附方 缩泉丸 185 第五节 固崩止带 186 固冲汤 186 固经丸 187 完带汤 188 易黄汤 附方 清带汤 188 第十六章 安神剂 190 第一节 重镇安神 190 朱砂安神丸 附方 磁朱丸 生铁落饮 190 第二节 滋养安神 192 天王补心丹 附方 柏子养心丸 孔圣枕中丹 192 酸枣仁汤 附方 甘麦大枣汤 195 交泰丸 197 第十七章 开窍剂 199 第一节 凉开 199 安宫牛黄丸 附方 牛黄清心丸 199 紫雪 201 至宝丹 203 行军散 205 第二节 温开 206 苏合香丸 吃力伽丸 附方 冠心 苏合丸 206 紫金锭 207 第十八章 理气剂 210 第一节 行气 210 越鞠丸 210 四磨汤 212 柴胡疏肝散 213

6 vi 方 剂 学 金铃子散 214 瓜蒌薤白白酒汤 附方 瓜蒌薤白 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214 半夏厚朴汤 216 厚朴温中汤 附方 良附丸 217 天台乌药散 附方 橘核丸 218 暖肝煎 219 加味乌药汤 220 第二节 降气 221 苏子降气汤 221 定喘汤 222 旋覆代赭汤 224 橘皮竹茹汤 225 丁香柿蒂汤 226 第十九章 理血剂 227 第一节 活血祛瘀 227 桃核承气汤 附方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 下瘀血汤 228 血府逐瘀汤 附方 通窍活血汤 膈下 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229 补阳还五汤 232 复元活血汤 233 温经汤 234 生化汤 235 失笑散 237 桂枝茯苓丸 238 丹参饮 239 鳖甲煎丸 附方 耆婆万病丸 大黄 虫丸 240 第二节 止血 241 十灰散 241 咳血方 243 小蓟饮子 243 槐花散 附方 槐角丸 245 黄土汤 246 四生丸 247 第二十章 治风剂 248 第一节 疏散外风 248 川芎茶调散 附方 菊花茶调散 248 大秦艽汤 附方 小续命汤 250 消风散 附方 当归饮子 251 牵正散 253 小活络丹 活络丹 附方 大活络丹 254 玉真散 256 第二节 平熄内风 256 羚角钩藤汤 附方 钩藤饮 257 镇肝熄风汤 附方 建瓴汤 258 天麻钩藤饮 260 大定风珠 附方 三甲复脉汤 阿胶 鸡子黄汤 261 第二十一章 治燥剂 264 第一节 轻宣外燥 264 杏苏散 264 桑杏汤 266 清燥救肺汤 268 第二节 滋润内燥 270 养阴清肺汤 270 麦门冬汤 271 百合固金汤 附方 补肺阿胶汤 273 增液汤 附方 增液承气汤 275 益胃汤 附方 玉液汤 琼玉膏 277 第二十二章 祛湿剂 279 第一节 燥湿和胃 279 平胃散 附方 不换金正气散 柴平汤 279 藿香正气散 附方 六合汤 280 第二节 清热祛湿 282 茵陈蒿汤 附方 栀子柏皮汤 茵陈 四逆汤 282 八正散 附方 五淋散 283 三仁汤 附方 藿朴夏苓汤 黄芩 滑石汤 285 甘露消毒丹 286 连朴饮 附方 蚕矢汤 288 当归拈痛汤 附方 宣痹汤 289 二妙散 附方 三妙丸 四妙丸 290 第三节 利水渗湿 291 五苓散 附方 茵陈五苓散 四苓散 胃苓汤 291 猪苓汤 293

7 目 录 防己黄芪汤 294 五皮散 295 第四节 温化寒湿 295 苓桂术甘汤 296 真武汤 附方 附子汤 297 实脾散 298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又名肾着汤 299 第五节 祛风胜湿 300 独活寄生汤 300 羌活胜湿汤 301 第六节 祛湿化浊 302 萆薢分清饮 附方 萆薢分清饮 303 第二十三章 祛痰剂 304 第一节 燥湿化痰 304 二陈汤 附方 导痰汤 涤痰汤 金水六君煎 304 温胆汤 附方 十味温胆汤 茯苓丸 306 第二节 清热化痰 308 清气化痰丸 附方 清金降火汤 308 小陷胸汤 附方 柴胡陷胸汤 滚痰丸 309 第三节 润燥化痰 311 vii 贝母瓜蒌散 311 第四节 温化寒痰 312 苓甘五味姜辛汤 附方 冷哮丸 三建膏 312 三子养亲汤 313 第五节 化痰熄风 314 半夏白术天麻汤 附方 定痫丸 314 止嗽散 315 第二十四章 消食剂 318 第一节 消食化滞 318 保和丸 318 枳实导滞丸 附方 木香槟榔丸 319 第二节 健脾消食 320 健脾丸 320 枳实消痞丸 又名失笑丸 321 第二十五章 驱虫剂 323 乌梅丸 附方 理中安蛔汤 连梅 安蛔汤 323 化虫丸 325 第二十六章 涌吐剂 326 瓜蒂散 附方 三圣散 救急稀涎散 参芦饮 盐汤探吐方 326 方名笔画索引 329

8

9 上篇总论

10 第一章方剂学概论 第一节绪 言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 方剂又称 药方, 含有医方 医术 调剂之意 中医学 轻药重方 或者说 重药更重方 西医学 重药轻方 方剂, 是在辨证审因 确定治法后, 遵循一定的组方原则 ( 规矩 ), 选择适宜的药物, 酌定用量 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 方剂 一词, 首见于唐 姚思廉所著之 梁书 陆襄传 云 : 襄母卒患心痛, 医方需三升粟浆 忽有老人诣门货浆, 量如方剂 方, 即医方 药方 处方 如汉 王充著 论衡 定贤 云 : 譬医之治病也 方施而药行 庄子 逍遥游 云 :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客闻之, 请买其方百金 方, 又有规定 规矩之意 如 周礼 考工记 云 : 圆者中规, 方者中矩 孟子 离娄上 云 :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剂, 古与 齐 通, 即整齐之意, 又作 调和 解 如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 云 : 调百药齐, 和之所宜 简言之, 方剂乃药物按组方原则配伍而成之有序组合 方剂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 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学理 法 方 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的学习目的, 是通过学习一定数量基础方 代表方及常用方, 掌握配伍组方之要旨, 并能根据临证需要, 圆机活法地掌握方剂变化之精妙, 即所谓 医之成, 悟也 ; 方之精, 变也 学习方剂学, 第一, 要具备熟练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 第二, 要掌握方剂的组成, 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方歌 ; 第三, 对组成 功用 主治相近似的方剂, 要加以鉴别比较, 从中掌握其特点与配伍变化 ; 第四, 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学习实际上只进行了一半, 更主要的是在临床工作过程当中不断地通过实践去反复深化 理解, 才能在临证时熟练地运用方剂, 增强辨证 立法 处方的能力 第二节方剂学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学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经过 2000 多年的辛勤努力, 从无到有, 从低级到高级, 逐渐完善发展起来的 现存的方书, 根据 全国中基图书联合目录 记载, 仅从晋 唐至今已多达 1950 种, 与方剂相关的医籍就更多 方剂学正是伴随着这些书籍的相继问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了解方剂学发展的概要过程, 熟悉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方书的特点和成书背景, 对于学好方剂学这门课程以及今后的研究和运用, 是十分重要的 兹以历史发展的前后为顺序, 阐述方剂学发展的简史 方剂学的起源 ( 夏 商 周 ), 据文献记载, 商代 ( 公元前 16 ~ 11 世纪 ) 的伊尹创制了汤药, 著有 汤液经法, 创立了 五味调和说 与火候论, 被奉为 亚圣 晋 皇甫谧 ( 公元 215 ~ 282 年 ) 在 针灸甲乙经 序 中云 :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 以为汤液 汤药的创制是用药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 方剂产生的年代已无法确定, 但据 周礼 中关于 和药 和齐 的记载, 说明周代已经通行将药物配合成方, 煎成汤液用于治病, 是方剂学的萌芽状态

11 第一章方剂学概论 3 一 先秦时期先民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经过世世代代 日积月累的口尝身受, 逐步积累了药物知识 早期的方剂, 多数是单方, 或仅由二 三味药组成, 十分简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复方加以利用, 由此来增强作用 提高疗效, 并减轻不良反应和毒性, 是古代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进步 周礼 中已有关于 和药 和齐 的记载, 还有 疡医掌肿疡 溃疡 金疡 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食医掌和王之食 六饮 六膳 百馐 百酱 八珍之齐 等内容 史记 中还提到 : 战国时扁鹊治虢太子之暴厥, 曾用八减之齐 上述所称的 齐, 即后世之 剂, 显然是指和合 调配不同的药物组成方剂 西汉初年, 淳于意的 诊籍 中, 提到 火之汤 等四个方剂, 惜年代久远, 其具体药物组成已无从考证 1977 年, 在安徽阜阳出土汉初残简 130 余片, 名曰 万物, 其中有用商陆 羊头治鼓胀, 理石 茱萸治劳损, 是迄今通过考古获得的最早的复方文献资料 1973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和竹 木简, 其中有 五十二病方 养生方 杂疗方 杂禁方 等方书, 尤其 五十二病方 卷帙大, 内容多, 而且保存较好, 是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全书共有医方 283 个, 涉及临床各科病证 100 余种 诸方用药 242 种, 有不少品种是 神农本草经 中所未收载的 二 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地反映在 黄帝内经 ( 简称 内经 ) 中, 在治则和治法方面, 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 谨察阴阳, 以平为期 治病必求于本 治求期属, 以及整体治疗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 在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 提出了 君 臣 佐 使 的组方理论, 并对君 臣 佐 使药的涵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 提出 : 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为使 载有生铁落饮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 左角髮酒 兰草汤 半夏秫米汤等 13 首方剂 汉书 艺文志 载有 经方十一家, 共 274 卷之多, 但俱已亡佚 但仅从 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的文物 治百病方 来看, 简文中有方剂 36 首, 其主治病证涉及内 外 妇 五官诸科, 各方中用药共达 100 种之多, 其剂型有汤 丸 膏 散 醴, 反映出此时方剂已有较高的运用水平 汉末, 由于疫病肆虐, 张仲景出于拯夭救枉之心,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并以 内经 理论为基础, 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 完成了旷世巨著 伤寒杂病论 此书经晋 王叔和及宋 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为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使之得以广为流传 伤寒论 载方 113 首, 金匮要略 载方 245 首, 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 共计 323 首 这些方剂, 大多有理有法, 组方严谨 选药精当 主次分明 变化巧妙, 辨证准确, 并对煎服法及服药后反应 注意事项等做了精确说明, 其中, 如麻黄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逆汤 茵陈蒿汤 桂枝汤 五苓散 大承气汤 白虎汤 当归芍药散等基础方剂, 经久不衰, 至今常用 后世大量常用名方, 大多是以这些方剂为基础化裁而成 ; 或是效法仲景药物配伍组合规律, 依据理法而选药组成 伤寒杂病论 被尊为 方书之祖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鼎峙, 政权频繁更替, 战乱不息, 社会动荡, 药材的生产 运输 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临床制方选药多注重实用, 略于理论探讨, 提倡用药简捷 目前保存较好, 影响较大者, 有 肘后备急方 小品方 和 刘涓子鬼遗方 肘后备急方 ( 又称 肘后救卒方 ), 为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所撰 葛洪 肘后救卒方 系从 金

12 4 方剂学 匮药方 100 卷中摘录 3 卷而成, 其目的是便于随身携带, 此乃 肘后 的由来 该书后由陶弘景增补, 题名 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 再经金人杨用道将 证类本草 部分药方附于其中, 名曰 附广肘后方 葛洪所集之方, 力求 单行径易, 约而有验 ; 篱陌之间, 顾眄皆药 ; 众急之病, 无不毕备 ; 家有此方, 可不用医 又出 救卒, 其所收方剂, 多以治疗中风 昏厥 溺水 外伤 中毒等突发急症为主 该书共收单方 510 首 复方 494 首, 论述文字十分简要, 载录之药方及用法, 又为葛氏 皆已试而后录之, 如用青蒿一握取汁服, 以治疟疾, 为现代青蒿素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后世葱豉汤 黄连解毒汤等, 皆为此书首见 简 便 廉 效是 肘后备急方 的显著特点 陈延之所撰 小品方, 对 伤寒杂病论 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 在隋唐时期与仲景之书齐名 刘涓子鬼遗方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 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 主要收录和论述金疮 痈疽 疹癣 汤火伤等外科方剂,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用药成就, 为现在最早的外科方书 四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唐王朝对医药非常重视, 朝廷除参与或组织编纂方书以外, 还曾命令各郡县将 广济方 书于大板上, 立在乡村要道之旁, 以备不时之需 隋书 经籍志 载有方书 256 种,4510 卷 ; 其中 四海类聚方 一书, 共 2600 卷 千金要方 和 千金翼方 是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力作 千金要方 共 30 卷,132 门, 载方 5300 余首 千金翼方 亦为 30 卷, 载方 2200 余首, 用以羽翼前书 二书虽以方书为名, 实为综合类医学巨著, 仅就 千金要方 之方剂部分而言, 既有 经文古方, 又有 俗说单方 ; 既全面总结前人经验, 又不乏作者创新之剂 该书在以病症类方的同时, 又以脏腑为目, 对嗣后脏腑辨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食疗 药膳 保健 美容方剂, 为后世补虚弱 抗衰老 保健美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方剂和经验 其中的温胆汤 独活寄生汤 苇茎汤 孔圣枕中丹 紫雪等至今仍为医家所常用 外台秘要 是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 作者王焘曾因持节邺 ( 今河南临章县一带 ) 郡诸军事兼太刺史, 当时又称此官职为 外台, 故所辑之书称为 外台秘要 全书计 40 卷,1104 门, 收方 6800 余首 该书的特点是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 如 小品方 刘涓子鬼遗方 范汪方 深师方 崔氏方 集验方 广济方 近效方 等 清人徐大椿称王氏 纂集自汉以来诸方, 汇萃成书, 而历代之方于焉大备 唐以前方赖此以存, 其功亦不可泯 五 宋金元时期高度中央集权的宋朝, 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混战局面 国家的统一, 经济的振兴使科学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北宋一些帝王偏好医药, 对方剂也较为关注 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留心方药, 研习医术, 并亲自收集验方 1000 多首 立国之初, 即发布 访求医书诏, 进行全国性的征集医药资料和药物普查活动, 并由政府整理和刊行, 该活动在北宋期间不止发生一次, 直到宋王室南迁之前仍在进行 宋太宗 宋徽宗等也亲自为方书撰写过序言或总论 当时一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儒臣积极参与医药, 也促进了宋代方书的繁盛 嘉佑二年 ( 公元 1057 年 ), 集贤院设立校正医书局, 成为我国最早的国家医书编撰出版机构, 再加上雕版印刷术的推广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为医药方书的刻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宋元时期的方书, 既有官修的 普救方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等集大成巨著, 又有众多各具特色的个人著述, 如许叔微 普济本事方 张锐 鸡峰普济方 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严用和 济生方 王兖 博济方 苏东坡及沈括 苏沈良方 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 及 旅舍备要方 等 120 余种 北宋医家唐

13 第一章方剂学概论 5 慎微的 证类本草, 亦收录有单方 3000 余个, 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 同样留下许多验方的宝贵资料 北宋政府官办药局 太平惠民和剂局 的建立, 使大量成方制剂的生产规范化, 标志着我国制剂和成药销售 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 其所藏医方经校订编纂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金元时期的战争, 给方剂学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除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之外, 方剂学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临床医学著作之中, 如刘完素 宣明论方 张从正 经验方 及 秘录奇方 李东垣 东垣试效方 杨用道 附广肘后方 朱丹溪 局方发挥 许国祯 御药院方 孙允贤 医方集成 李仲南 永类钤方 陈子靖 医方大成 等 在宋儒理学 格物致知 的理论影响下, 开始了医方义理的探讨 金人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系统阐述了张仲景 伤寒论 常用 20 首方的组方原理及配伍关系, 开方论之先河 宋金元时期的医家, 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的方剂, 如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的六味地黄丸 导赤散 泻白散, 刘完素 宣明论方 的防风通圣散 双解散, 王好古 此事难知 引张元素的九味羌活汤, 李东垣 脾胃论 的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东垣试效方 的普济消毒饮, 朱丹溪 丹溪心法 的左金丸 大补阴丸 二妙散等 六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方书, 既有搜罗广博 规模宏大的官修巨著, 即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 普济方, 又有集约的袖珍良方 ; 有的以收集前人用方为主旨, 有的则以记录时下验方和个人心得为侧重 ; 有的着意于释方训义如吴昆的 医方考 ; 有的立足于追溯诸方的衍化源流, 如施沛的 祖剂 王肯堂的 证治准绳, 其收方之广, 向为医界所称道 ; 张介宾 景岳全书 中根据 新方八略 所创制的部分方剂, 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外, 吴又可 温疫论 虞抟 医学正传 龚廷贤 万病回春 秦景明 症因脉治 汪绮石 理虚元鉴 薛己 外科发挥 陈实功 外科正宗 武之望 济阴纲目 等, 均对方剂学有其特殊贡献, 留下了许多传世的新方 如王肯堂的芍药散 四神丸, 薛己的八珍汤, 洪九有的天王补心丹, 韩懋的三子养亲汤, 吴又可的达原饮, 陈实功的透脓散 消风散 玉真散, 虞抟的九仙散, 缪希雍的竹叶柳蒡汤等, 至今仍很常用 明清时期本草书中的附方, 也蔚然可观 仅 本草纲目 一书, 就有简便而灵验的单方 多首 这些内容, 体现了方剂学和本草学的发展, 一直是相辅相成的 清代的方书, 博采众家的实用性医方, 便于诵读和记忆的入门方歌大量出现, 深受医药学徒和临床医生欢迎, 有的至今仍广为流传, 使方剂知识进一步普及 清人继 医方考 之后, 又将制方理论 方义分析 配伍关系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 成绩斐然 不仅 医方集解 等实用类方书潜心于阐发方剂释义, 诸如柯韵伯 伤寒论翼 所附 制方大法, 对 伤寒论 方的辨证 立法和制方的深入讨论 ; 徐灵胎 医学源流论 关于方剂理论的发挥, 至今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这一时期的众多本草, 不再满足于药后简单的收载附方, 而是将方融于论药之中, 加以分析比较, 从而改变了方药分离的不良状况 黄元御的 长沙药解 玉楸药解 及周岩的 本草思辨录 等, 名虽论药, 实多解方 方书的分类, 引入了按功用分类和按治法分类的方法 现代方剂学的雏形, 于此出现 此外, 清代 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四库全书 医宗金鉴 温病条辨 医学心悟 等大量的医学全书 丛书 类书和临床著作, 在保存方剂文献资料方面, 功不可没, 如前述之 普济方 有赖 四库全书 转引而幸存 清代的实用性方书主要有 医方集解 和 成方切用 医方集解, 清初汪昂著 作者出于诸家方书但言某方治某病, 收录之方, 组成不繁, 凡 药过二十味以上者, 概不选录, 大多切于实用, 疗效肯定 各类正方在前, 功用相似的附方罗列其后, 主次分明, 沿革清楚, 加减有法, 便于触类旁通 诸方以补养 发表 涌吐 攻里 祛风 祛寒 清暑 利湿 润燥 泻火等功用为主, 分为 21 剂, 首开治法分类方剂的先例 其后,

14 6 方 剂 学 吴仪洛兼取 医方集解 和 医方考 二书之长 予以删繁补要 收方 1000 余首 仍以汪氏治法 分类法为主 列为二十四门 辑成 成方切用 广为流传 此外 还有陈修园 时方歌括 时 方妙用 长沙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及张秉成 成方便读 等 多成为现代学习方剂学 的参考用书 清代还出现了一大批方论性专著 如罗美 古今名医方论 王子接 绛雪园古方 选注 费伯雄 医方论 吴谦 删补名医方论 等 七 近现代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 广大中医工作者对方剂进行了收集 整理和研究 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人才培养 建立高等中医药院校并招收方剂学专业硕士 博士研究生 培养了一支专门 从事方剂学教学和研究的专业队伍 为方剂学研究提供了人才保障 2 编写教材 编写出版了面向博士 硕士 本科 专科等不同层次的 方剂学 教材与专 著 使方剂学理论系统化 规范化 3 文献整理 点校或重印了古籍方书 编撰出版了载方近 10 万首的 中医方剂大辞典 4 创制新方 创制了许多确有效验的新方 如冠心苏和香丸 清胰汤 阑尾清解汤 利尿 排石汤 宫外孕方等 5 改进剂型 改进传统剂型 如汤剂改冲剂 小柴胡冲剂 注射剂 生脉注射液 丸 剂改浸膏剂 如银翘解毒片 注射剂 如清开灵注射液 等 其次是开发新剂型 如片剂 肌 内注射剂 静脉注射剂 粉针剂 滴丸 胶囊等 6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方剂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 展 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 采用生物学 生物化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免疫学 化学等相 关学科密切配合和交叉渗透进行研究 利用现代科学验证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作用原理 闫曙光

15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 是在辨清证候, 审明病因 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中医学的治法内容, 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 首先, 在 黄帝内经 中已有丰富的治疗大法记载, 如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云 :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其高者, 因而越之 ; 其下者, 引而竭之 ; 中满者, 泻之于内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云 :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 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急者缓之, 散者收之, 损者益之, 逸者行之, 惊者平之, 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 薄之劫之, 开之发之 等均为中医学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 至汉末, 医圣张仲景在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使治法和方证融为一体, 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随着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总结, 使治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能适应各种病证的治疗需要 其次, 具有一定概括性的 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称为治疗大法, 如表证用汗法 寒证用温法 热证用清法 虚证用补法 实证用泻法等, 本教材中 常用治法 所讨论的 八法 即属这一层次 再次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方法, 即具体治法 各论中每一具体方剂的 功用 项目即体现了该方的具体治法 在临床运用中, 只有精确地把握具体治法, 才能保证具体病证治疗中有较强的针对性 治法不但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而且还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这是因为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多种体系, 如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经络辨证等 由于治法和病机的对应性, 因此形成了不同辨证相应的不同治法体系, 如 宣肺止咳 滋水涵木 等属于脏腑治法体系, 泻下阳明热结 和解少阳 等属于六经治法体系, 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等属于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宣上 畅中 渗下 及 三焦分消 等属于三焦治法体系 临床辨证治疗之中, 不仅要准确把握治疗大法, 更要精确把握针对具体病证的具体治法, 保证方证的高度相关性, 才能对具体治法以及遣药组方达到切中病机 效如桴鼓的疗效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和方剂, 是中医学理 法 方 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法是在长期临床积累了方药运用经验的基础上, 在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不断丰富 完善过程中, 逐步总结而成, 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 但当治法已由经验上升为理论之后, 反过来又成为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是在辨证 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 形成针对具体病证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方案, 既以治法为依据, 又能够具体体现治法, 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具体手段 一 治法是用方和组方的依据治法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理论是后于方剂形成的, 是从众多方剂和大量临床实践以及药物性能的认识中总结归类出来的指导组方用药的理论 从 内经 寒者热之 热

16 8 方剂学 者寒之 虚则补之 等治法的提出, 到 伤寒杂病论 临床实践中治法和方药的紧密结合应用 ; 从金元四大家之 寒凉法 攻下法 补土法 滋阴法, 到张景岳 八阵 程钟龄 八法 及汪昂方剂 二十二类 等的总结提出, 经历了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一次飞跃 治法理论一旦形成, 便成为临床之中运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理论依据, 在治法指导下的方剂应用体系建立之后, 才能选方或组方 例如, 一个感冒患者, 症见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经过四诊合参, 审证求因, 确定其为风寒所致的表寒证后, 根据表证当用汗法 治寒当以温法的治疗大法, 决定用辛温解表法治疗, 选用相应的有效成方加减, 或自行选药组成辛温解表剂, 如法煎服, 以使汗出表解, 邪去人安 否则, 辨证与治法不符, 组方与治法脱节, 必然治疗无效, 甚至使病情恶化 治法确定的依据是辨证, 即 法随证立 ; 治法可以统领一类方剂, 即 以法统方 ; 治法指导着方剂的选择 运用 配伍 加减变化 分类, 即 方从法出 方剂的功用必须和治法一致, 而方剂功用的产生来源于该方的药物组成, 一方一用, 即 方以药成 正如 医宗金鉴 凡例 中所说 : 方者一定之法, 法者不一定之方也 古人之方, 即古人之法寓焉 立一方必有一方之精意存于其中, 不求其精意而徒执其方, 是执方而昧法也 二 方剂是对治法的具体体现治法是通过具体的方剂和药物来体现的, 在具体体现治法的同时, 又可验证其治法的正确与否, 可及时纠正辨证立法的错误之处 例如, 确定为脾胃虚弱的患者, 拟定健脾益气治法后, 选用四君子汤来治疗, 组成该方的四味药中, 人参益气补中为君, 联合白术健脾益气, 茯苓渗湿健脾, 甘草甘缓补中, 共成健脾益气之功用, 立法选方相得益彰, 充分体现其治法 而立法的正确与否, 亦可通过方剂的疗效来验证 第三节常用治法 历代论述治法内容非常丰富, 最早在 内经 中已有许多治法理论的记载, 以阴阳为总纲, 提出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 针对病位提出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高者, 因而越之,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 针对病性提出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结者散之, 坚者削之,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等 这些治法已寓汗 吐 下 温 清 消 补之意 另外 燥者濡之, 急则缓之, 惊者平之, 逸者行之, 散者收之, 又成为现代润燥 缓急 平肝 安神 行气 收敛诸法之依据 程国彭将众多治法概括为 八法 使其更加系统, 更为有效地指导临床用方 在 医学心悟 卷首中说 : 论病之源, 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 则以寒 热 虚 实 表 里 阴 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 则又以汗 和 下 消 吐 清 温 补八法尽之 现将常用的八法内容, 简要阐述如下 : 一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 调畅营卫 宣发肺气等作用, 以促进发汗, 使在表的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中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是汗法最早的立法理论依据 汗法的主要作用是解表, 所以适用于各种表证 然表证又有表寒 表热之别, 因此, 汗法也有辛温 辛凉之异 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表证及外感凉燥证 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表证及外感温燥证 汗法并非以汗出为目的, 而是通过出汗, 使腠里开 营卫和 肺气宣, 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 因此,

17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9 汗法又具有透邪 祛湿 消肿之功效 所谓透邪, 亦是通过发散之作用将邪气透达外出, 而用于邪有外出之势, 可因势利导使其缓解的一类病证 如麻疹透发不畅, 可用之促进疹毒的外透 ; 疮疡 痢疾 疟疾初起伴见表证者, 通过汗出而透邪外出 ; 还可通过汗法这一发散透邪作用, 用于一些风疹 湿疹 癣类等皮肤病的治疗 祛湿则是通过发散而祛除在肌表 肢体的风湿之邪, 用于风湿在表 风寒兼湿 风湿化热 风湿痹证等的治疗 消肿则是通过宣肺发散的作用达到使水湿之邪既可向外发散而出, 又能宣降肺气而消, 适用于水肿实证伴见表证者 临证之中, 因患者体质和病情之不同, 而汗法常与补法 下法 消法 清法 温法等结合使用, 根据辨证的需要而灵活施治 二 吐法吐法是通过各种方法引起呕吐以祛除停留于咽喉 胸膈 胃脘等部位的痰涎 宿食 毒物的一种治法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中 其高者, 因而越之 是吐法最早的立法理论依据 吐法, 具有宣壅 引导 促使呕吐之作用, 而适用于有形之病邪停滞, 发病部位较高, 邪气有上越趋势, 可通过呕吐排出的病证 本法之特点是, 病位偏上, 病性偏实, 因势利导, 作用迅速 据病情需要和邪气特点, 吐法可分为药物引吐和以物探吐 药物引吐又可分为峻吐法和缓吐法 峻吐法临床常用于实邪停滞, 毒留胃中之证, 发病危急, 法当急救 缓吐法作用较缓, 吐中寓补, 邪正兼顾, 体质较弱而需吐者用之 以物探吐即是以羽翎或手指等探喉而催吐, 以助吐势, 轻证需吐者直接用之即可, 重证者辅助药物催吐, 达到迅速致吐的目的 由于吐法通过有形之邪的迅速祛除, 而具有畅气机 通阳气 宣壅塞 开郁滞之作用, 呕吐时伴见汗出, 往往可使外感病邪亦随之而解, 故有 吐法之中, 汗法有焉 之说 吐法虽有驱邪迅速之特点, 但由于其易伤胃气, 禁忌较多, 且呕吐过程本身多有不适反应, 患者常难以接受, 现临床应用较少, 若必须用之, 亦严格其适应证, 以防意外之变 三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之作用, 使积聚于体内的宿食 燥屎 冷积 瘀血 水饮 虫积等有形的实邪排出体外的一种治法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中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 泻之于内 是下法最早的立法理论依据 下法具有攻下积滞 泻下通便之作用, 故为里实证而设立的 临床之中, 由于病邪有积滞 瘀血 水饮 虫积之别, 病性有寒 热之异, 体质有强 弱之分, 病情有缓 急之不同, 故而下法有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之区别 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之实证 ; 温下适用于里寒积滞之实证 ; 润下适用于燥结便秘之证 ; 逐水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 通过通利二便之作用, 分消水饮, 达到快速消除水饮积聚之目的, 为 急则治其标 之法 ; 攻补兼施适用于里热积滞而气阴两虚之实中兼虚证 下法在外感温热病和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具有其特殊作用 在温热病中, 一是泻下通便之时, 温热毒邪亦随之排出 ; 二是 急下存阴, 以挽救温热病中阴液耗竭之危重证候 在杂病中, 对中风 惊厥 昏迷等危重病证常和开窍醒神 熄风止痉等治法配合应用 ; 对瘀血 顽痰 虫积 痈疡等病证常和消法 清法相配应用 下法虽具泻下通便之作用, 但对于痢疾初起属实者, 尽管见下痢赤白, 日数次, 仍配合下法, 是为 通因通用 之法, 亦如 热结旁流 是也 现代还可用于各种毒物停留于肠道或体内, 及时使用下法使其排出体外, 如尿毒症常配合下法以期毒物从肠道排泄等, 其应用范围亦逐步拓宽

18 10 方剂学 四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 使半表半里之邪, 或脏腑 表里 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而达到祛除病邪 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法 该法作用缓和 全面兼顾 应用广泛, 药物配伍以寒热错杂 补攻同施为特点, 因此适应于比较复杂之病情 正如 广瘟疫论 中言 : 寒热并用之谓和, 补泻合剂之谓之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 平其亢厉之谓和 蒲辅周医疗经验 中言: 和解之法, 具有缓和疏解之意 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 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归于平复 和解一法, 源于 伤寒杂病论 中主治少阳病证的和解少阳之法 正如 伤寒明理论 中言 : 伤寒在表者, 必渍形以为汗 ; 邪气在里者, 必荡涤以为利 ; 其于不内不外, 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 又非吐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则可矣 在脏腑之中, 肝胆主疏泄, 为气机之枢, 位居半表半里 ; 脾胃为后天之本, 为升降之枢 ; 而且肝胆脾胃相克相侮, 在发病中关系密切, 病证病机复杂, 其证多为寒热错杂 升降失常 虚实互见 气血失和, 攻 补 温 清皆非所宜, 因而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发展, 针对胆胃失和 肝脾失和 胃肠失和等病证提出了调和胆胃 调和肝脾 调和胃肠诸法, 使和解一法逐步完善 和法虽言 和, 但仍是以祛邪为主, 兼顾正气, 而且多种治法寓于其中 寒热补泻集于一法, 升降浮沉融于一体, 于临证之中, 用之得当, 亦属不易, 需仔细体察, 方可 方证高度相关 再者和法虽应用范围广泛, 作用缓和, 但亦不可过 泛 如 蒲辅周医疗经验 中所言 和法范围虽广, 亦当和之有据, 勿使之过泛, 避免当攻邪而用和解之法, 贻误病机 当和不和, 不当和而和 皆为不宜 五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 散寒 回阳 通脉等作用, 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法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中 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 是温法最早的立法理论依据 温法具有温散寒邪 扶助阳气之功效而适用于里寒证的治疗 而里寒证之成因, 不外内而阳气之虚, 寒从内生 ; 外而寒邪直中, 由外及内 由于寒邪损伤的部位不同, 病情又有轻重缓急之异, 故而分为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三种治疗方法 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脏腑虚寒证 ; 回阳救逆适用于阳衰阴盛之危重病证 ; 温经散寒适用于寒凝肢体经脉之证 阳虚生内寒, 寒邪伤阳气, 所以, 里寒证的病机特点是阳虚和寒邪互为因果 因此, 临证之中, 温法常与补法中的温阳益气结合应用, 祛寒与温补相配,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在应用温法之时, 由于寒邪太甚, 而见特殊危重病证, 阴盛格阳或戴阳之变, 当需配合 反佐法, 使用反佐之药, 以防格拒之现象 六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 泻火 解毒 凉血等作用, 以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 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中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治热以寒 是清法最早的立法理论依据 由于里热证中有气分 营分 血分不同的阶段, 病位亦累及不同的脏腑, 病情又有热甚成毒, 伤阴耗津的不同, 且涉及温热病 湿热病 暑热病 火毒证 虚热证等多种病证, 所以, 针对本类病证发病阶段 病位 病性的不同, 而分为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清热祛暑 清虚热等多种治疗方法 清气分热具有清解气分热邪之功而适用于气分热盛证 ; 清营凉血具有清解营血分之热邪 透热转气之功而适用于热入营血证 ; 清热解毒具有清解火毒之功而适用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第一单元总论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止嗽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More information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More information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方剂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方剂学 课程编号 CHPH4126 英文名称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 预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中药方剂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课程简介 学科, 其内容包括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FJXBQ

FJXBQ 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 ( 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 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 方剂学 闫润红 主编 2 0 0 1 内容简介本书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 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的教材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对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 如治法 君臣佐使 剂型 剂量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各论部分对常用方剂的主治病证 配伍意义 临床应用 加减变化规律及现代研究概况等内容, 按分类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保证方剂学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

More information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方剂学级别考试大纲 ( 供参加方剂学级别考试学生使用 )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 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 具有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通过建立方剂学课程的等级测试体系, 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为学生今后提高临床遣药组方 分析和运用方剂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平台 一 根据教学大纲, 并结合实际情况, 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同时,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概述 一 A1 型题 1. 下列各项, 属于 " 反佐药 " 范畴的是 A. 减低君臣药之毒 B. 缓和君臣药之峻 C. 监制君臣药之偏 D. 防止邪甚而拒药 E. 协助君臣药之力正确 :D 2.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药量增减的变化 C. 剂型更换的变化 D. 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 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正确 :D 3. 祛湿剂属于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科目 中 医 基 础理论 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 阴阳五行学说 二 藏象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 ) 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 二 ) 心 ( 三 ) 肺 ( 四 ) 脾 ( 五 ) 肝.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 中药方剂.doc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 中药方剂.doc ICS 11.120.10 C 25 SZJG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SZJG 38.2-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 2 部分 : 中药方剂 2011-03 09 发布 2010 04-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编码原则...1 4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1 5 编码维护和管理...4 附录 A (

More information

!"! 赵国平 "! 王志文武密山柴茂山 "!( 按姓氏笔画排序 ) 王志文 ( 河北联合大学 ) 吕光耀 ( 新疆医科大学 ) 乔明 ( 扬州大学 ) 刘春慧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李恩庆 ( 暨南大学 ) 武密山 ( 河北中医学院 ) 郑彩慧 ( 河北联合大学 ) 赵国平 ( 暨南大学 ) 袁

!! 赵国平 ! 王志文武密山柴茂山 !( 按姓氏笔画排序 ) 王志文 ( 河北联合大学 ) 吕光耀 ( 新疆医科大学 ) 乔明 ( 扬州大学 ) 刘春慧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李恩庆 ( 暨南大学 ) 武密山 ( 河北中医学院 ) 郑彩慧 ( 河北联合大学 ) 赵国平 ( 暨南大学 ) 袁 哈木拉提 吾甫尔 吕志平 曹文富牛阳安冬青范利国王滨!( 按姓氏笔画排序 ) 王茹 ( 河北中医学院 ) 王滨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王四平 ( 河北中医学院 ) 牛阳 ( 宁夏医科大学 ) 方朝义 ( 河北中医学院 ) 卢勇 ( 新疆医科大学 ) 史宏灿 ( 扬州大学 ) 包巨太 ( 河北联合大学 ) 冯志成 ( 海南医学院 ) 吕志平 ( 南方医科大学 ) 刘晓伟 ( 南方医科大学 ) 安冬青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序号 名称 Chinese 拼音 Pin Yin 英文 Common Name 1 八味地黄汤 Ba Wei Di Huang Tang Rehmannia Eight Formula 2 八珍汤 Ba Zhen Tang DangGui & Ginseng Eight Combination 3 八正散 Ba Zheng San Dianthus Formula 4 百合固金汤 Bai He Gu

More information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 教学大纲 ( 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 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 法 方 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 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 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 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 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

More information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课程教案 教研室 : 方剂学教研室课程名称 : 方剂学专业 ( 层次 ): 72 学时中医类各专业教材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方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 章节 : 总论 ( 第一 ~ 三章 ) 学时 : 2 学时 (90 分钟 )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媒体 第一章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名师汇讲 指导 严世芸 男 生 浙江宁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More information

Liste der Formeln akutell.xlsx

Liste der Formeln akutell.xlsx A Formula Referenz Chinesisch F1 Achyranthes & Plantago Ji Sheng Shen Qi Wan 济生肾气丸 F2 Aconite & Oryza Combination Fu Zi Geng Mi Tang 附子梗米汤 F3 Aconite Combination Fu Zi Tang 附子汤 F4 Aconite, Ginger & Licorice

More information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过红玲顾浩王耘 ** 乔延江 100102 目的 : 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 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 : 通过整理 201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记载的中药功效, 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 统分析, 构建功效概念网络, 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 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 果 : 构建包含 422 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学 课程编号 VET4329 英文名称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 时 45 其中 : 理论学时 45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5 预修课程 动物生理学 兽医药理学 兽医微生物学 动物传染病学等 适用对象 动物药学 中药学是动物药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 采制 性能和功效以 及方剂的组成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一 慢支 ( 久咳 咳嗽 喘证 ) 中西医结合内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 一 ) 实证 ( 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 1. 风寒犯肺证 宣肺散寒, 化痰止咳 三拗汤加减 2. 风热犯肺证 清热解表, 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浊阻肺证 燥湿化痰, 降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 痰热郁肺证 清热化痰, 宣肺止咳 桑白皮汤加减 5. 寒饮伏肺证 温肺化饮, 散寒止咳 小青龙汤加减 ( 二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4 - 6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4 - 0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ront of the Book.doc

Microsoft Word - Front of the Book.doc Council of Oriental Medical Publishers Designation Foreword 序言 Translators Preface 译者的序 Acknowledgements 志谢 Guide to the Use of this Book 凡例 Lecture 1 Relevant Issu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ormulas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16) 祛痰剂 : 二陈汤 温胆汤 贝母瓜蒌散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7) 消导化积剂 : 保和丸 枳术丸 健脾丸 (18) 驱虫剂 : 乌梅丸 10. 下列方剂的组成 功用 主治及配伍特点 (1) 解表剂 : 加味香苏散 升麻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参苏饮 (2)

(16) 祛痰剂 : 二陈汤 温胆汤 贝母瓜蒌散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7) 消导化积剂 : 保和丸 枳术丸 健脾丸 (18) 驱虫剂 : 乌梅丸 10. 下列方剂的组成 功用 主治及配伍特点 (1) 解表剂 : 加味香苏散 升麻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参苏饮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一 考试 内容 1005 或 1006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698 中医综合 方剂学 部分 1. 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方剂学发展概况 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贡献及代表作 2. 治法的概念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 (" 八法 ") 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 七方 "

More information

(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五行的生克 制化 胜复和乘侮 (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五脏与形体 官窍的关系, 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五行的生克 制化 胜复和乘侮 (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五脏与形体 官窍的关系, 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1005 或 1006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中医基础理论 部分 ( 一 ) 绪论 698 中医综合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皮肤与性病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临床医学院基础知识 一 单项选择题 (50 题, 每题 1 分 ) (1) 肝火犯肺 是属于 A. 子病犯母 B. 克 C. 乘 D. 侮 E. 母病及子 (2)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A. 津液 B. 精液 C. 宗气 D. 血液 E. 营气 (3) 阴阳偏胜形成 : A. 实证 B. 里证 C. 热证 D. 寒证 E. 表证 (4) 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 A. 血管 B. 经络 C.

More information

( 二 ) 辛温解表药 3. 西河柳 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 异同 解 表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 二 ) 辛温解表药 3. 西河柳 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 异同 解 表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http://www.cyikao.com/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 )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常用单味中药与常用中成药, 具体涉及临床中药学 中成药学 方剂学等内容

More information

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芍, 细辛配干姜 五味子的意义各药的药性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 2. 香薷 藁本 苍耳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子 辛夷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 3. 西河柳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

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芍, 细辛配干姜 五味子的意义各药的药性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 2. 香薷 藁本 苍耳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子 辛夷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 3. 西河柳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 2017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7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小编整理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0 - 7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在线自习室 第 九 期 若 水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才会有合理的 收获 网校 QQ 群, 验证消息是听课账号 中医助理 :337524278 中医执业 :583565074 中西医助理 :368090027 中西医执业 :368635034 技能复习视频太多先看哪个? 技能复习视频太多先看哪个? 技能视频 40 个小时左右, 最少看两遍 实践技能 : 病案分析 :2 个病案 方剂名称 (2 分

More information

考生编号政治政治分外语外语分科目 1 科目 1 分科目 2 科目 2 分总分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考试方式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药理学全国统考 思想政治理论

考生编号政治政治分外语外语分科目 1 科目 1 分科目 2 科目 2 分总分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考试方式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药理学全国统考 思想政治理论 100019008910001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83 078006 药理学全国统考 110190172 100019008910002 思想政治理论 61 英语一缺考药学综合 ( 缺考生理学 51 112 078006 药理学全国统考 110199187 100019008910003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缺考生物综合缺考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缺考 --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妇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妇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09 - 6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耳鼻喉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More information

刘超男.tpf

刘超男.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23-05 大数据时代下中医方药知识发现新方法 刘超男 1, 邓烨 1 1,, 李赛美 *, 刘煜洲 1, 洪文学 2 1, 刘敏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2012 年版 )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证 益气解表 参苏饮 (5) 阴虚感冒症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2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 咳嗽 (1) 风寒袭肺证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More information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 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 品名 规格 处方成分 功效和适应证 用法用量 禁忌 注意事项 生产批号 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 中成药无需煎煮, 可直接使用, 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且体积小, 有特定的包装, 存贮 携带方便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 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 品名 规格 处方成分 功效和适应证 用法用量 禁忌 注意事项 生产批号 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 中成药无需煎煮, 可直接使用, 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且体积小, 有特定的包装, 存贮 携带方便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 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以下简称 指导原则 ) 指导原则 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 ; 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 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 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 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 核心, 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常用单味中药与常用中成药, 具体涉及临床中药学 中成药学 方剂学等内容 其中方剂学不另单列, 具体体现在各成药的方义简释中,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在线自习室第七期 若水 心若洒满阳光, 人生处处皆风景 一定记得听 实践技能的应试技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开始了, 不要走神哦 由简到难, 循序渐进 一 方剂名称记忆二 数字 ( 四 六 ) 三 阴阳四 大小五 脏腑热六 气血 ( 补气 补血 理气 理血 ) 七 疾病注 : 代表助理大纲没有的方剂 疾病 1. 窍闭 - 开窍剂 (4) 2. 失眠 - 安神剂 (3) 3. 内风 - 治风剂 (4)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 - 4 Ⅰ 全 Ⅱ

More information

( 三 ) 辛凉解表药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柴胡的主要胡药理作用 (3) 柴胡配黄芩, 生葛根配黄芩 黄连, 菊花配枸杞子, 蝉蜕配胖大海, 桑

( 三 ) 辛凉解表药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柴胡的主要胡药理作用 (3) 柴胡配黄芩, 生葛根配黄芩 黄连, 菊花配枸杞子, 蝉蜕配胖大海, 桑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考试大纲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 壹医考搜集整理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 一 ) 用知总要 ( 二 ) 辛温解表药 2. 分类 3. 配伍与使用注意 解表药的性能功效与适用范围 解表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解表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针灸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7 中西医执业医师 每日一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sks 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及习题 中公医考网考试交流 QQ 群 :609345652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十六章 祛湿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等作用, 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统称祛湿剂 属 " 八法 " 中的 " 消法 " 适用于 水湿病证 分类 化湿和胃剂 清热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寒湿剂 祛湿化浊剂 祛风胜湿剂 1 湿邪为病较为复杂, 祛湿之法亦种类繁多 1. 在外在上者 : 可微汗疏解以散之 2. 在内在下者 : 可芳香苦燥而化之, 或甘淡渗利以除之 3. 水湿雍盛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More information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 2 章 中药的产地 采集与贮藏 第 3 章 中药的炮制 第 4 章 药性理论 第 5 章 中药的配伍 第 6 章 中药的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 2 章 中药的产地 采集与贮藏 第 3 章 中药的炮制 第 4 章 药性理论 第 5 章 中药的配伍 第 6 章 中药的 中药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4301788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 32 课程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 二 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是本科的专业方向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 功效 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

More information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皖南医学院自命题科目中医综合 (611)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76 -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0 - 8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皖南医学院 2018 年考研中医综合 (611))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 (611) 科目是为学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 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概述 第一阶段培训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跟师学习辅助科室 第三章 第二阶段培训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 附录 常用方剂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概述 第一阶段培训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跟师学习辅助科室 第三章 第二阶段培训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 附录 常用方剂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标准 ( 试行 )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编印 二〇一五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概述 第一阶段培训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跟师学习辅助科室 第三章 第二阶段培训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 附录 常用方剂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 试行 )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More information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 & 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嗽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 & 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3 哮病 冷哮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 & 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嗽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 & 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3 哮病 冷哮 2018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中医内科学 一 肺系病 1 感冒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 / 荆防败毒散 常人感 冒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 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 冒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 咳嗽 外感咳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 & 止嗽散 嗽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菊饮 第 1 页共 31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2 - 2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2 / 27 ( 二 ) 清热泻火药 ( 三 ) 清热燥湿药 ( 四 ) 清热凉血药 ( 五 ) 清热解毒药 2. 分类清热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3. 配伍与使用注清热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意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 1. 石膏 知母 天病证的异同花粉

2 / 27 ( 二 ) 清热泻火药 ( 三 ) 清热燥湿药 ( 四 ) 清热凉血药 ( 五 ) 清热解毒药 2. 分类清热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3. 配伍与使用注清热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意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 1. 石膏 知母 天病证的异同花粉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大纲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常用单味中药 1. 性能主治 解表药的性能功效与适用范围 2. 分类解表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 一 ) 用知总要 3. 配伍与使用注解表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意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 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 1.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介 防风 宪活 细辛 白芷 病证的异同 (2) 细辛的用量 (3) 麻黄 桂枝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1& # "## 2 * "## 2 * #,0#334**1,33*2" #+,)0 #"0# #*%1### #*## % ( &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士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一 药性理论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10335700091248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2 72 242 0 386 1033570009120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1 72 242 0 385 1033570009115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7 73 234 0 384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附件 2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 试行 ) 根据 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 ( 试行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 试行 ) 的有关要求, 制定本培训标准 第一章概述培训目标 原则和对象 ( 一 ) 目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 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 通过培训, 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八章补益剂 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 具有补养人体气 血 阴 阳等作用, 治疗各种虚损病证的方剂, 统称补益剂 适用于 虚损病证 分类 补气剂 补血剂 气血双补剂 补阴剂 补阳剂 阴阳并补剂 气血阴阳并补剂 1 补益剂 治疗要点 少佐行气活血之品 1. 补气 + 补血 :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 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2. 补阴 + 补阳 : 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3. 直补虚脏 + 虚则补其母 : 培土生津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十四章 治风剂 定义 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治风剂 适用于 外风 内风 分类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1 外风 --- 疏散 指外来风邪, 侵袭人体肌表 经络 筋骨 关 节等 由于外感六淫常相兼为病, 故其证又有风寒 风湿 风热等区别 它如风邪毒气从皮肤破伤之处侵袭人体而致破 伤风等, 亦属外风 2 内风 --- 平息 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站 辨证论治

第一站 辨证论治 2016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考试大纲 2016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24 小时医学搜集整 理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常用单味中药 ( 一 ) 用知总要 ( 二 ) 辛温解表药一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解表药的性能功效与 1. 性能主治适用范围解表药的分类及各类 2. 分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与 3.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一 药性理论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ML

ML 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 方剂学笔记 主编韩旭华副主编韩霞杨雷 北京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的一本, 结构概括为 两栏三框 :1 板书与教案栏 : 针对中医各种考试参照教材不一的情况, 本书与近 20 年来国家统编的枟方剂学枠五版 六版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等教材配套, 综合浓缩教材精华, 省去记录及相互参照时间, 使学习效率倍增 ;2 测试与考研栏 : 分析许多中医院校 研究院所历年考研专业课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确保中医临床医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More information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2018 年秋季报考博士上线考生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报考类别 备注 1 18037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2 18039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3 1804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4 18043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5 180474

More information

一解表药 ( 二 ) 辛温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 配伍与使用注意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1. 麻黄 桂枝 紫苏 (2) 细辛的用量生姜 荆介 防风 (3)

一解表药 ( 二 ) 辛温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 配伍与使用注意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1. 麻黄 桂枝 紫苏 (2) 细辛的用量生姜 荆介 防风 (3) 2018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8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文都医考小编整理了与 2017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不同之处,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More information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 13% 中医诊断学约 13% 中药学约 13% 方剂学约 13% 中医内科学约 28% 针灸学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 6%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 13% 中医诊断学约 13% 中药学约 13% 方剂学约 13% 中医内科学约 28% 针灸学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 6% 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编辑 : 中国中医考研 Ⅰ 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2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7 - 7 Ⅰ 全 Ⅱ 国 Ⅲ

More information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第五章祛暑剂 定义 凡以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 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 统称 祛暑剂 属于 八法 中的 清法 分类分类 祛暑解表剂 祛暑利湿剂 祛暑益气剂 治法治法 祛暑清热 益气养阴 1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More information

聚英考研网 24 小时咨询电话 :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

聚英考研网 24 小时咨询电话 :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 2019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基础理论 约 13% 中医诊断学 约 13% 中药学 约 13% 方剂学 约 13% 中医内科学 约 28% 针灸学 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 6% 四 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 第 1 36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54 分 第 题, 每小题 2 分, 共 90 分

中医基础理论 约 13% 中医诊断学 约 13% 中药学 约 13% 方剂学 约 13% 中医内科学 约 28% 针灸学 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 6% 四 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 第 1 36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54 分 第 题, 每小题 2 分, 共 90 分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2018 考研大纲原文 ( 完整版 ) 2018 考研大纲即将发布, 新的大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文都教育会及时的给出大纲解析变化, 方便各位考生复习 2018 考研大纲发布在即, 文都考研小编也会及时发布各科考研大纲, 也会及时分析各科大纲的变化 文都教育 2018 考研大纲专题已经上线, 可以随时关注考研大纲专题, 及时了解各科的变化情况 以下是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More information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泻下剂 定义 :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便 泻热 攻积 逐水等作用, 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为泻下剂 1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分类 : 热结者, 当寒下 ; 寒结者, 当温下 ; 燥结者, 当润下 ; 水结者,

More information

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7 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 完整版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More information

绪言 1. 什么是方剂 方剂学 ( 掌握 ) 2. 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 熟悉 ) 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 熟悉 )

绪言 1. 什么是方剂 方剂学 ( 掌握 ) 2. 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 熟悉 ) 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 熟悉 ) 方剂学 十二五版 绪言 1. 什么是方剂 方剂学 ( 掌握 ) 2. 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 熟悉 ) 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 熟悉 ) 绪言 方剂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 确定治法后, 遵循组方原则 ( 规矩 ), 选择适宜的药物, 并明确其用量 用法的药物配伍组合 方 : 规定 规矩医方药方处方 剂 : 通 齐 排比而整齐参差而无杂 绪言 方剂学 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 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

More information

徐笋晶2.tpf

徐笋晶2.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0-06 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经方方证研究 徐笋晶 1 2,*, 李赛美, 刘敏 2, 刘超男 1, 刘煜洲 1 1, 李日东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十二章 理气剂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的功用, 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理气剂 属于 " 八法 " 中的消法 适用于 气滞证 气逆证 分类 行气剂 降气剂 1 理气剂 治法 o 气滞 : 多为肝气郁滞 或脾胃气滞 行气 o 气逆 : 多见肺气上逆 胃气上逆 降气 2 理气剂 使用注意 首先应辨清病证的虚实, 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若气滞实证, 治当行气, 若误补则气滞愈甚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D2BDCDE2BFC6D1A720D6D0D2BDB8D8B3A6BFC6D1A7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D2BDCDE2BFC6D1A720D6D0D2BDB8D8B3A6BFC6D1A72E646F63>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医学心理学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