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度 菩 提 伽 耶 金 刚 座 释 迦 摩 尼 佛 等 身 像 我 只 宣 说 一 法 苦 的 起 因, 以 及 朝 向 灭 苦 的 道 路 正 如 海 水 只 有 一 味, 我 的 教 法 只 涉 及 苦 及 苦 之 息 灭



Similar documents
沙門行果

(Microsoft Word - \250F\252\371\252G\270g\301\277\270q-0524.docx)

<AA6BA8A3A4BAA4E56C6F676F2E706466>

2.181% 0.005%0.002%0.005% 2,160 74,180, ,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2

百业经白话文

目 录.doc

這 是 表 示 佛 與 菩 薩 特 有 的 勝 德, 菩 薩 修 行 的 獨 到 法 門, 也 表 示 了 利 益 眾 生 所 特 有 的 方 便 ( 二 ) 能 成 為 眾 所 共 知 的 佛 菩 薩, 應 有 傳 說 的 淵 源 與 特 殊 的 適 應 性 以 初 期 的 大 乘 經 而 論,

未完成的追踪(提纲)

* ( 6 ) : : www. bph. com. cn * ISBN X/I.904 : 12.00

<AA6BA8A3A4BAA4E56C6F676F2E706466>

<AA6BA8A3A4BAA4E56C6F676F2E706466>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Undangan Finalis

<AA6BA8A3A4BAA4E52E706466>

隨 著 時 代 的 改 變, 人 的 根 性 與 習 氣 也 不 斷 在 改 變 對 於 古 代 人 這 用 的 方 法, 現 代 人 未 必 人 人 這 用 由 於 本 文 的 目 的 在 於 實 用, 而 不 在 於 完 全 依 循 傳 統 而 照 本 宣 科, 因 此 除 了 列 舉 聖 典

64

Access to the Breath

<AA6BA8A3A4BAA4E56C6F676F2E706466>


6 h h 3 h 3 ha 3 1 I 2 o o a 3 t y 3 t y 3 y t y 3 t y 3 y tsu 3 tsu 3 su 4 17

Ps22Pdf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 A756C C A756C 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正法之光~第36期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穴 悦 陨 孕 雪 数 据 赵 朴 初 说 佛 蛐 朱 洪 著 援 要 北 京 院 当 代 中 国 出 版 社 袁 圆 园 园 5 援 11 陨 杂 月 晕 苑 原 愿 园 员 苑 园 原 436 原 3 玉 援 赵 噎 域 援 朱 噎 芋 援 赵 朴 初 要 佛 教 要 思

正法之光~第十期--簡體

<4D F736F F D20ABC8BB79A4CEABC8AE61A4E5BEC73939A6A8AA47B3F8A769AED12E646F63>

Persuasive Techniques (motorcycle helmet)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 ) - 2 -

慈禧太后

幻灯片 1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

至 尊 法 王 蒋 阳 龙 朵 加 参 尊 者 上 师 瑜 伽 皈 依 境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sp pdf

五花八门宝典(一).doc

专 业 基 础 课 ( 必 修 ) MA118 数 学 分 析 (C 类 )( 1) EC109 经 济 学 原 理 AC311 会 计 学 MA077 线 性 代 数 (B 类 ) EC104 经 济 与 管 理 精 要 CS1

Microsoft Word - 大事记.doc

( ) ( ( ( ( , ) 13 ( ) ( (2012 ) ( ( 16 ( ( ( ( 292 ( ( (1


<4D F736F F D B0EABB79A4E5B8D5C344BBBCB065AAA9>


康體藝術

公共圖書館利用教育方案規劃之研究



1 A B 2

该 奈 自 受 PZ 多 透 soc i e B t h y. y t is NA YL OR exp os ed t h a t b e i n g wh o res or sa in t es s e s we r e m ad e n b ot om. M ean wh i l e NA YL

( )

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A B B DG V--*N AB P T A AB B P T DG V--*A A P B T DG V--*A L A B DG V--*C AB P T A DG V--*B DG V--*B L T A T B A.

untitled


99710b45zw.PDF

Microsoft Word - 01壹、端正法 3.7.doc


<4D F736F F D203234A8E2A9A4B142ABC3AABAB7C5B1A1ADB1BB50AA6BA8EEADB1>

Microsoft Word 薪酬管理制度.doc

Az b.doc

黄 永 润 带 队 参 加 市 场 营 销 与 物 流 管 理 培 训 班... 6 黄 永 润 出 席 茶 业 集 团 春 茶 生 产 经 营 分 析 会... 6 大 明 山 茶 文 化 生 态 家 园 项 目 签 约 仪 式 在 邕 举 行... 7 广 西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开 展 庆

中山市**局2005年部门预算基本情况说明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91号)

<4D F736F F D20A2B0A1D0A2B0A1D0A2B0A240A6CBAA4FC554BC4DB7ABA240A7D6AA4FBD6DB2DF2E646F63>

利 润 预 计 为 360, 万 元 ; 假 设 2016 年 归 属 母 公 司 所 有 者 的 净 利 润 较 2015 年 度 预 测 值 的 基 础 上 增 长 15%, 为 414, 万 元 上 述 利 润 值 不 代 表 公 司 对 未 来 利 润 的 盈 利 预

0660

<4D F736F F D203033C8ABC8D5D6C6B1BEA1A2D7A8BFC6C9FAD1A7B7D6D6C6D1A7BCAEB9DCC0EDB9E6B6A82E646F63>

黄 河 两 岸 耸 立 着 万 丈 高 山 战 士 们 站 在 河 畔 仰 起 头 看, 天 像 一 条 摆 动 的 长 带 子 人 要 站 在 河 两 岸 的 山 尖 上, 说 不 定 云 彩 就 从 耳 边 飞 过, 伸 手 也 能 摸 着 冰 凉 的 青 天 山 峡 中, 浑 黄 的 河 水

Microsoft Word - 雲林縣學校轉型優質計畫.docx

<4D F736F F D20BDADCBD5CAA1B9A9CFFABACFD7F7D7DCC9E7BCF2B1A8B5DA3239C6DA2E646F63>

<4D F736F F D20C3F1D3C3BBFAB3A1BDA8C9E8B9DCC0EDB9E6B6A8B7A2B2BCB8E52E646F63>

慈宗彌勒淨土法門的殊勝

5.1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論文全.doc

专科疾病诊治(十二)


untitled



文档2


untitled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 年春季号 总 92 期

*

( ) / / / / / / /

(Microsoft Word - 8\244T\244\362\277\337\272]\244W\265L\246W.doc)

Microsoft Word - 專家本色 doc


但, 你 应 该 听 过 我 们 走 在 大 路 上 这 首 歌, 或 许 还 知 道 革 命 人 永 远 是 年 轻 那 支 歌 ; 并 且, 几 乎 可 以 肯 定, 你 在 戴 红 领 巾 的 那 阵, 必 然 唱 过 牛 儿 还 在 山 坡 吃 草, 放 牛 的 却 不 知 道 哪 儿 去

2 临 终 助 念 答 问 序 临 终 关 怀, 由 佛 门 净 宗 古 来 祖 师 大 德 提 倡 助 念 往 生, 现 今 已 渐 为 社 会 大 众 所 重 视, 在 台 湾, 台 大 长 庚 等 各 大 医 院, 也 都 设 有 助 念 室 ; 大 陆 上 许 多 道 场, 也 有 专 为

校园之星

Microsoft Word - 澎湖田調報告-宏達組9804.doc

<4D F736F F F696E74202D FA8BEA861B8EAB7BDBEE3A658BB50C0B3A5CE28B773A6CBA5AB29>

之 原 則 及 國 防 部 訂 頒 國 軍 列 管 國 有 不 動 產 提 供 非 軍 方 單 位 使 用 處 理 原 則 規 定 不 符, 仍 應 以 出 租 方 式 辦 理 惟 可 就 偏 遠 地 區 提 供 官 兵 金 融 水 電 服 務 使 用 部 分, 研 議 降 低 租 金 標 準, 報

chineseall

Transcription:

印 度 菩 提 伽 耶 金 刚 座 释 迦 摩 尼 佛 等 身 像 我 只 宣 说 一 法 苦 的 起 因, 以 及 朝 向 灭 苦 的 道 路 正 如 海 水 只 有 一 味, 我 的 教 法 只 涉 及 苦 及 苦 之 息 灭

Sayalay Susīlā 善 戒 法 师

善 戒 法 师,2015 年 本 书 为 非 卖 品, 免 费 赠 阅 可 以 无 须 经 作 者 同 意 而 重 印 本 书 请 避 免 擅 自 更 改 或 增 删 任 何 内 容 为 了 让 法 宝 得 到 崇 高 的 尊 重, 若 你 不 再 需 要 此 书, 务 请 让 它 继 续 流 通, 以 便 更 多 人 受 益 书 作 名 :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者 : 善 戒 法 师 封 面 设 计 : 罗 朝 虎 排 网 版 : 和 风 址 : www.sayalaysusila.net 微 信 平 台 :sayalaysusila_111 电 版 邮 : avmcpublication15@gmail.com 次 :2015 年 3 月 第 四 版 第 一 次 印 刷 开 本 :202 139 印 数 :1-1500 册

善 戒 法 师 (Sayalay Susīlā),1963 年 生 于 马 来 西 亚 彭 亨, 槟 城 理 科 大 学 大 众 传 播 媒 介 学 士, 大 学 时 已 开 始 禅 修 1991 年, 法 师 在 马 来 西 亚 槟 城 佛 教 禅 修 中 心 披 剃 出 家 披 剃 后 六 个 月, 法 师 便 前 往 缅 甸, 在 著 名 的 阿 咤 利 (ācariya) 班 迪 达 西 亚 多 (Sayadaw U Paṇḍita) 指 导 之 下, 精 进 密 集 修 禅 近 三 年 1994 年, 法 师 依 止 著 名 的 缅 甸 阿 咤 利 帕 奥 西 亚 多 (Pa-Auk Tawya Sayadaw) 学 习 止 观, 除 了 勤 奋 不 懈 地

修 禅, 也 学 习 阿 毗 达 摩 巴 利 经 典 及 其 注 疏 和 巴 利 语 长 达 十 四 年 之 久, 深 受 法 益 法 师 睿 智, 精 通 英 语 华 语 福 建 话 马 来 语 及 缅 甸 语, 深 受 帕 奥 西 亚 多 赏 识 与 信 任, 曾 担 任 西 亚 多 的 海 外 以 及 国 内 禅 修 报 告 和 佛 法 开 示 的 即 席 翻 译 2000 年 开 始, 在 帕 奥 西 亚 多 鼓 励 和 敦 促 之 下, 法 师 开 始 在 马 来 西 亚 澳 洲 新 加 坡 印 尼 东 欧 台 湾 等 地 的 著 名 学 院, 如 宏 誓 佛 学 院 香 光 尼 众 佛 学 院 教 授 阿 毗 达 摩 2002 年 开 始, 法 师 的 足 迹 遍 布 北 美 各 地, 并 应 请 法 者 之 邀, 除 了 授 课 外, 也 指 导 禅 修 和 开 示 法 要 为 了 饶 益 众 生, 增 广 见 闻, 法 师 亦 参 学 了 缅 甸 各 种 禅 修 体 系 莫 哥 (Mogok Sayadaw) 乌 巴 庆 (Sayagyi U Ba Khin) 葛 印 卡 ( Goenka) 和 水 乌 民 (Shwe Oo Min) 等 因 此 法 师 成 为 非 常 善 巧 的 老 师, 能 够 以 简 单 直 接 的 方 式 来 教 导 佛 陀 教 法 中 的 细 微 部 分, 根 据 实 际 禅 修 体 验, 来 清 晰 呈 现 法 义 其 佛 法 开 示 生 动 活 泼 精 准 独 特 2014 年, 法 师 开 始 在 中 国 指 导 禅 修 2015 年, 法 师 在 马 来 西 亚 槟 城 创 立 了 正 勤 乐 住 禅

林, 并 担 任 住 持 法 师 的 中 文 版 著 作 有 : 1) 揭 开 生 命 之 实 质 2) 朝 向 快 乐 之 道 3) 阿 毗 达 摩 实 用 手 册 4) 佛 法 精 粹 选 集 5)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6) 二 十 四 缘 发 趣 论 英 文 版 著 作 有 : 7)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Mind and Body 8) The Path to Happiness

目 录... 1... 3 ( 一 ) 阿 罗 汉... 3 杀 诸 烦 恼 贼 者...3 当 为 最 胜 应 供 者...7 破 轮 回 之 辐 者... 10 远 离 一 切 不 善 者... 11 无 隐 秘 恶 行 者... 11 ( 二 ) 正 等 正 觉... 13 太 子 的 成 佛 之 道... 13 无 师 自 证 的 一 切 知 智 者... 18 ( 三 ) 明 行 足... 19 八 明 与 三 明... 19 十 五 行...25 明 与 行 的 重 要 性... 31 ( 四 ) 善 逝... 34 因 地 之 修 行... 34 修 习 十 波 罗 蜜... 38 善 来 与 善 逝... 55

( 五 ) 世 间 解... 60 ( 六 ) 无 上 调 御 丈 夫... 65 能 调 难 调 的 众 生... 65 以 慈 心 智 慧 忍 辱 调 伏 夜 叉 阿 拉 瓦 卡...66 以 神 变 调 伏 龙 王 难 陀 优 波 难 陀... 69 以 妙 智 辩 才 调 伏 外 道 萨 恰 卡... 71 适 应 根 性 的 调 伏 拔 希 亚 尊 者 的 故 事...73 ( 七 ) 人 天 导 师... 77 依 根 性 教 导 不 同 业 处... 77 教 化 戚 萨 苟 达 弥... 78 提 萨 比 丘 的 解 脱... 80 度 化 央 掘 摩 罗... 82 诸 恶 莫 作 众 善 奉 行 的 教 导... 85 止 禅 业 处 的 指 导... 85 以 观 智 彻 见 无 常 苦 无 我... 87 对 天 神 的 开 示... 91 ( 八 ) 佛 陀... 94 觉 悟 的 内 容... 94 五 蕴 的 譬 喻... 98 五 蕴 应 被 彻 底 了 知... 109 ( 九 ) 世 尊... 120

...125 能 生 善 法... 125 能 作 依 怙... 126 能 正 修 行... 127 能 得 涅 槃... 129...131 附 录 1: 四 生 存 地 三 十 一 界 简 表... 133 附 录 2: 法 随 念...135 附 录 3: 僧 随 念...143 参 考 资 料...14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彼 世 尊 亦 即 是 阿 罗 汉 正 等 正 觉 明 行 具 足 善 逝 世 间 解 无 上 调 御 丈 夫 天 人 导 师 佛 世 尊 Iti pi so Bhagavā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Vijjā Caraṇa-sampanno Sugato Lokavidū Anuttaro Purisa Damma Sārathi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Buddho Bhagavā ti 拜 佛 时, 您 心 中 都 在 想 些 什 么? 当 您 诵 念 Iti pi so bhagavā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时, 可 曾 真 正 了 解 其 中 涵 义? 1

礼 赞 佛 陀 如 果 礼 佛 时, 只 是 纯 粹 的 礼 拜, 心 却 四 处 游 荡, 则 我 们 将 无 法 从 礼 佛 中 得 到 许 多 善 业 在 礼 佛 时, 如 果 能 同 时 观 想 或 忆 念 佛 陀 无 量 的 德 行, 将 会 有 更 多 的 善 心 在 我 们 心 中 滋 长 佛 陀 拥 有 数 不 尽 的 崇 高 德 行, 并 非 身 为 凡 夫 的 我 们 所 能 圆 满 地 叙 述 只 有 证 到 佛 的 境 界 时, 我 们 才 能 解 释 另 一 尊 佛 的 圆 满 德 行, 并 且 还 需 花 很 多 个 月, 甚 至 长 达 数 年 才 能 述 尽 唯 有 真 正 了 解 佛 陀 的 德 行, 我 们 才 能 由 衷 生 起 敬 仰 之 心, 以 佛 陀 的 慈 悲 与 智 慧 为 我 们 的 生 活 指 南 在 此, 我 们 将 讨 论 佛 陀 最 为 殊 胜 的 九 种 德 行, 它 们 是 : ( 一 ) 阿 罗 汉 ( 应 供 );( 二 ) 正 等 正 觉 ; ( 三 ) 明 行 足 ;( 四 ) 善 逝 ;( 五 ) 世 间 解 ; ( 六 ) 无 上 调 御 丈 夫 ;( 七 ) 天 人 导 师 ; ( 八 ) 佛 ( 觉 者 );( 九 ) 世 尊 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 一 ) 阿 罗 汉 (Arahaṃ) 杀 诸 烦 恼 贼 者 佛 陀 是 阿 罗 汉 佛 陀 被 称 为 阿 罗 汉 有 几 个 原 因 阿 罗 汉 在 巴 利 文 中 是 Arahanta Ari 是 贼,hata 是 杀 阿 罗 汉 即 是 杀 贼 的 意 思 何 谓 贼? 贼 就 是 贪 瞋 痴 妒 忌 吝 啬 追 悔 慢 疑 邪 见 昏 沉 妄 念 无 惭 无 愧 等 诸 烦 恼 称 这 些 不 善 心 所 为 烦 恼 (kilesa), 是 因 为 它 们 折 磨 心, 使 心 受 污 染 而 堕 落 佛 陀 在 证 得 阿 罗 汉 道 时, 已 杀 掉 所 有 污 染 自 己 及 危 害 3

释 义 : 阿 罗 汉 他 人 的 烦 恼 贼 阿 罗 汉 是 清 净 无 染 不 与 烦 恼 为 伍 的 圣 者 ; 凡 夫 则 相 反, 他 们 是 制 造 烦 恼 之 人 凡 夫 的 巴 利 文 是 puthujjana. Puthu kilesejaneti ti, puthujjano, 即 制 造 很 多 烦 恼 的 人 如 何 解 释 此 说? 若 烦 恼 未 断, 当 色 声 香 味 触 及 法 六 尘 撞 击 眼 耳 鼻 舌 身 与 意 六 根 时, 凡 夫 因 为 不 能 如 理 作 意 (yoniso manasikāra), 不 能 如 实 知 见 因 缘 生 灭 之 法 的 无 常 苦 无 我 及 不 净 的 真 相, 就 会 生 起 以 下 现 象 : 对 可 爱 可 喜 的 目 标, 即 刻 产 生 贪 爱 执 著 及 邪 见 ( 认 为 有 一 个 永 恒 的 自 我 ); 对 不 可 爱 不 可 喜 或 不 顺 意 的 目 标, 即 刻 排 斥 或 起 瞋 恨 ; 对 自 己 没 有 办 法 得 到 而 别 人 拥 有 的 东 西, 即 刻 生 起 妒 忌 或 想 破 坏 的 心 等 ; 并 对 这 些 贪 瞋 我 慢 妒 忌 不 善 心 的 生 起, 不 感 到 惭 愧 与 羞 耻 因 此, 凡 夫 常 与 烦 恼 为 伍, 成 为 制 造 烦 恼 之 人 烦 恼 不 但 使 自 己 今 世 与 下 世 沉 沦, 也 损 害 了 他 人 的 福 利 由 于 烦 恼 的 作 祟, 凡 夫 做 出 你 争 我 夺 欺 诈, 甚 至 杀 人 放 火 等 恶 行 恶 业 一 旦 成 熟, 他 们 就 得 承 受 恶 果, 堕 入 充 满 痛 苦 无 快 乐 可 言 的 四 恶 道 所 以 说 诸 烦 恼 贼, 常 伺 杀 人, 危 害 这 一 世 及 未 来 世 了 解 到 自 身 的 烦 恼 是 毁 坏 自 己 的 敌 人, 我 们 应 该 发 奋 图 强, 精 进 努 力, 杀 掉 自 己 的 烦 恼 贼 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灌 溉 者 引 水, 箭 匠 矫 直 弓 箭, 木 匠 处 理 木 材, 而 智 者 调 御 自 己 法 句 经 80 佛 陀 在 迦 耶 (Gayā) 的 一 株 菩 提 树 下 禅 坐, 以 须 陀 洹 ( 入 流 ) 斯 陀 含 ( 一 来 ) 阿 那 含 ( 不 来 ) 及 阿 罗 汉 道 的 智 慧 之 剑 杀 尽 了 损 害 自 己 与 损 害 他 人 的 一 切 烦 恼 贼, 所 以 称 为 杀 贼, 又 称 阿 罗 汉 烦 恼 是 轮 回 的 根 本, 烦 恼 一 旦 被 根 除, 生 死 轮 回 就 不 再 相 续 阿 罗 汉 因 杀 尽 了 所 有 的 烦 恼 贼, 摆 脱 了 生 死 轮 回 的 束 缚, 所 以 他 是 完 全 自 由 的, 至 于 他 的 行 为, 也 不 再 有 业 的 动 力, 因 此 不 再 受 后 有 之 报 阿 罗 汉 六 根 清 净, 正 念 现 前, 他 们 无 忧 无 虑 ( 远 离 一 切 尘 垢 ) 安 稳 自 在, 不 因 生 活 的 变 化 而 心 起 波 动 佛 陀 在 法 句 经 中 如 此 赞 叹 阿 罗 汉 : 完 成 生 死 路, 无 忧 尽 解 脱, 断 除 一 切 缚, 无 有 烦 恼 者 于 村 落 林 间, 平 地 或 山 陵, 如 有 阿 罗 汉, 彼 地 即 可 庆 因 此, 阿 罗 汉 是 值 得 众 生 尊 敬 和 供 养 的 圣 者! 佛 陀 的 十 大 弟 子 如 舍 利 弗 (Sāriputta) 尊 者 大 迦 叶 5

释 义 : 阿 罗 汉 (Mahākassapa) 尊 者 等 也 是 摆 脱 轮 回 的 阿 罗 汉, 然 而 这 些 弟 子 与 佛 陀 所 证 的 阿 罗 汉 道 果 有 什 么 不 同? 其 实 杀 贼 是 一 样 的, 只 是 佛 陀 的 弟 子 还 有 余 习 (vāsanā, 即 习 气, 习 气 不 是 烦 恼 ); 至 于 佛 陀 则 是 圆 满 没 有 任 何 习 气 的 阿 罗 汉 如 何 解 释? 有 位 叫 比 利 陀 瓦 加 (Pilindavaccha) 的 阿 罗 汉, 因 为 他 过 去 的 五 百 世 都 出 生 于 婆 罗 门 家 族, 所 以 使 用 轻 慢 的 字 眼 成 为 他 的 习 气 他 习 惯 称 呼 居 士 为 下 等 人 (vasala), 不 过 却 不 带 有 任 何 瞋 恨 或 我 慢, 因 为 阿 罗 汉 已 断 除 所 有 瞋 恨 及 我 慢 有 一 天, 比 利 陀 瓦 加 尊 者 在 路 上 遇 到 一 位 农 夫 农 夫 的 牛 车 载 满 药, 比 利 陀 瓦 加 尊 者 便 问 道 : 下 等 人, 你 车 上 载 的 是 什 么 东 西? 一 听 到 被 称 为 下 等 人, 农 夫 很 生 气 地 回 应 说 : 我 载 的 是 鼠 粪! 一 说 完, 牛 车 上 的 药 全 变 成 了 鼠 粪 顿 时 农 夫 伤 心 地 悲 泣 起 来 有 路 人 见 状 便 问 他 哭 泣 的 原 因, 他 如 实 告 知 路 人 听 后 便 劝 他 去 向 比 利 陀 瓦 加 尊 者 道 歉 农 夫 一 向 尊 者 道 歉, 所 有 的 鼠 粪 又 立 刻 变 回 了 原 来 的 药 物 由 此 可 见, 弟 子 所 证 的 阿 罗 汉 果 仍 带 有 习 气, 如 装 满 酒 精 的 瓶 子, 即 使 把 酒 精 倒 掉 了, 酒 瓶 还 有 酒 味 佛 陀 所 6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证 得 的 阿 罗 汉, 则 如 同 一 个 装 有 清 水 的 瓶 子, 当 水 一 倒 掉, 瓶 子 不 留 下 任 何 味 道 所 以 佛 陀 证 得 的 阿 罗 汉 果, 与 弟 子 有 所 不 同, 但 所 解 脱 的 烦 恼, 彼 此 是 一 样 的 当 菩 萨 成 为 阿 罗 汉, 他 同 时 也 是 正 等 正 觉, 拥 有 一 切 知 智 及 大 悲 心 这 是 他 的 阿 罗 汉 弟 子 所 没 有 的 品 质 别 : 佛 陀 曾 对 弟 子 们 清 楚 说 明, 他 与 弟 子 阿 罗 汉 之 间 的 区 啊! 众 弟 子, 如 来 是 阿 罗 汉 时, 已 是 无 上 正 等 正 觉, 是 他 宣 布 证 得 之 道, 他 是 道 之 知 者 (maggaññū) 道 之 解 者 (maggavidū) 道 之 悟 者 (maggakovido) 现 在, 他 的 弟 子 赶 路 人, 步 其 足 迹 走 众 弟 子, 此 即 是 区 别 如 来 为 阿 罗 汉, 是 无 上 正 等 正 觉, 区 别 于 由 智 慧 得 解 脱 之 弟 子 当 为 最 胜 应 供 者 除 了 以 上 所 说, 阿 罗 汉 还 有 另 外 四 个 含 义 第 二 个 含 义 是 最 胜 应 供 佛 陀 是 最 值 得 一 切 众 生, 包 括 三 十 一 界 ( 详 见 附 录 1 四 生 存 地 三 十 一 界 简 表 ) 最 高 众 生 如 梵 天 及 天 神 的 供 养 供 养 包 括 袈 裟 食 物 住 所 服 务 礼 敬 等 7

释 义 : 阿 罗 汉 佛 陀 欲 入 般 涅 槃 时, 娑 罗 树 (sāla) 不 应 时 节 而 鲜 花 盛 开, 撒 满 佛 陀 的 色 身, 众 天 神 亦 撒 下 檀 香 粉 与 仙 花 表 示 对 佛 陀 的 敬 仰 佛 陀 在 世 时, 许 多 著 名 的 人 物, 如 频 婆 娑 罗 王 (Bimbisāra) 供 养 佛 陀 竹 林 精 舍, 大 富 豪 给 孤 独 长 者 用 大 批 黄 金 买 下 祗 树 (Jetavana) 给 孤 独 园 供 养 佛 陀, 因 为 佛 陀 是 三 界 最 上 者 与 最 值 得 礼 敬 者, 而 供 养 德 行 越 高 的 人 所 得 到 的 福 报 也 越 大 有 一 回, 佛 陀 在 天 上 说 法 时, 一 位 名 叫 安 窟 拉 (Ankura) 的 天 神 先 抵 达, 即 坐 在 前 面 听 法 后 来 又 来 1 了 许 多 更 亮 的 天 神, 安 窟 拉 就 只 好 退 到 十 二 由 旬 (yojana) 远 的 地 方 究 意 是 什 么 原 因? 原 来 安 窟 拉 在 前 世 乐 于 布 施, 曾 于 一 万 年 里 修 建 了 一 排 十 二 由 旬 长 的 火 炉, 并 大 量 布 施, 但 当 时 并 不 是 佛 法 盛 行 的 时 代, 因 此 所 有 受 供 养 者 无 一 是 已 证 道 果 的 圣 者 另 一 位 稍 后 抵 达 的 印 达 卡 (Indaka) 天 神, 却 越 过 安 窟 拉 而 坐 在 前 面, 因 为 他 在 前 世 曾 供 养 一 勺 饭 给 阿 耨 楼 陀 (Anuruddha, 阿 那 律 ) 阿 罗 汉 这 一 善 业 使 他 身 上 发 出 的 光 远 超 安 窟 拉 天 神 所 以 布 施 给 已 断 烦 恼 的 人, 所 得 的 福 报 更 大 正 如 佛 陀 所 说 : 1 由 旬 (yojana) 长 度 单 位 据 觉 音 论 师 说, 一 只 公 牛 走 一 天 的 距 离, 大 约 七 英 里, 即 11.2 公 里 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在 布 施 时, 应 该 辨 别, 只 有 把 种 子 种 在 良 田 里, 才 能 获 得 更 大 的 福 报 虽 然 佛 陀 已 经 入 灭, 不 过 你 依 然 可 以 以 花 水 灯 等 供 养 佛 像 供 养 时, 你 应 该 想 象 清 净 无 染 的 佛 陀 就 在 你 面 前, 同 时 忆 念 佛 陀 至 高 无 上 的 德 行 如 果 你 供 养 的 心 意 (cetanā) 很 强, 而 且 在 供 养 时 充 满 欢 喜 心, 你 可 由 此 获 得 很 大 的 福 报 在 缅 甸 帕 奥 禅 修 道 场 ( Pak Auk Forest Meditation Centre), 有 许 多 因 供 养 香 花 等 于 佛 塔 者, 在 临 终 时 依 此 善 业 往 生 善 趣 有 一 位 禅 修 者 已 修 习 至 缘 起 或 称 缘 摄 受 智 (paccayapariggahañāṇa) 为 了 寻 找 产 生 今 世 五 蕴 果 报 的 因 缘, 她 将 已 证 得 的 智 慧 之 光 观 照 过 去 之 五 蕴, 发 现 自 己 前 世 是 男 众, 因 执 著 于 事 业 而 无 法 专 心 禅 修 为 此, 2 当 供 养 油 灯 于 大 金 塔 时, 他 就 许 愿 来 世 成 为 能 禅 修 的 女 众 临 终 时, 他 供 养 油 灯 于 大 金 塔 的 业 成 熟, 而 此 业 相 再 2 大 金 塔 (Shwedagon Pagoda), 又 称 仰 光 大 金 塔, 位 于 缅 甸 仰 光 市 北 茵 雅 湖 畔 的 圣 丁 固 达 拉 山 上, 始 建 于 公 元 前 585 年 供 奉 了 四 位 佛 陀 的 遗 物, 包 括 拘 留 孙 佛 (Kakusandha buddha) 的 杖, 拘 那 含 佛 (Koṇāgamana buddha) 的 净 水 器, 迦 叶 佛 (Kassapa buddha) 的 袍 及 乔 达 摩 佛 (Gotama buddha) 的 头 发 9

释 义 : 阿 罗 汉 次 浮 现 在 他 临 终 心 路 过 程, 产 生 她 今 生 的 五 蕴 果 报 果 然 如 其 所 愿, 今 世 他 成 为 能 够 专 心 禅 修 的 女 众 由 此 可 见, 供 养 圣 者 的 福 报 是 多 么 的 巨 大 佛 陀 涅 槃 后, 名 留 青 史 的 阿 育 王 (Asoka) 怀 着 对 佛 陀 无 比 的 敬 仰, 建 了 八 万 四 千 个 佛 塔 和 寺 庙, 以 纪 念 佛 陀 所 教 导 的 八 万 四 千 法 蕴 3 (Dhamma Khandha) 阿 育 王 无 私 的 供 养, 带 给 他 无 限 的 福 报 无 论 是 造 何 种 善 业, 我 们 应 该 把 心 倾 向 于 体 证 涅 槃, 这 即 是 波 罗 蜜 (pāramī) 如 果 只 求 享 受 人 界 或 天 界 的 快 乐, 这 仅 是 人 天 福 报, 称 不 上 波 罗 蜜 因 为 人 界 和 天 界 都 是 无 常 的, 在 三 界 ( 欲 界 色 界 无 色 界 ) 中, 我 们 仅 是 随 业 流 转 的 过 客, 不 是 永 恒 的 归 人 佛 陀 说 : 诸 比 丘! 就 算 是 少 许 的 粪 便 也 有 臭 味 同 样 地, 我 不 称 赞 出 生, 尽 管 是 一 弹 指 般 短 暂 的 时 间 破 轮 回 之 辐 者 阿 罗 汉 的 第 三 个 含 义 是 破 辐 由 无 明 行 识 名 色 六 处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 死 等 十 二 因 缘 等 组 成 3 八 万 四 千 法 蕴 是 佛 陀 一 切 教 法 的 总 称, 为 对 治 众 生 诸 多 烦 恼 所 施 设 的 法 门, 八 万 四 千 法 并 非 实 数, 而 是 表 示 众 生 烦 恼 有 多 少, 便 有 相 应 数 量 之 法 门 对 治 彼 烦 恼 10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的 车 轮, 无 始 以 来, 辗 转 轮 回, 让 人 无 法 解 脱 如 今 佛 陀 已 在 菩 提 树 下, 用 精 进 之 足 信 心 之 手 智 慧 之 斧, 斩 破 滚 动 这 轮 回 车 轮 的 罪 魁 祸 首 无 明, 以 及 组 成 这 车 轮 的 其 他 辐 条 ( 缘 起 支 如 行 识 名 色 等 ) 随 着 无 明 的 粉 碎, 车 轮 的 各 部 件 亦 纷 纷 散 落, 不 能 再 转 动 所 以 说 破 辐 故 称 为 阿 罗 汉 远 离 一 切 不 善 者 阿 罗 汉 的 第 四 个 含 义 是 远 离 一 切 邪 恶 烦 恼 (ārakā), 即 烦 恼 不 能 在 心 中 生 起 阿 罗 汉 已 经 彻 底 灭 除 烦 恼, 而 且 已 被 灭 除 的 烦 恼 也 不 能 再 重 生, 就 如 干 枯 的 种 子 不 再 发 芽 无 隐 秘 恶 行 者 阿 罗 汉 的 第 五 个 含 义 是 不 在 隐 密 处 造 恶 世 间 自 以 为 聪 明 的 愚 者, 深 怕 名 誉 受 损 而 秘 密 行 恶 不 论 隐 密 或 公 开 所 造 的 恶 行, 一 旦 造 下, 都 得 付 出 相 应 的 代 价 佛 陀 决 不 会 这 样 行 事, 他 没 有 任 何 隐 私, 一 切 都 是 光 明 正 大 的 对 一 位 已 把 烦 恼 连 根 拔 起 不 再 执 著 于 世 间 一 切 的 圣 者 而 言, 还 有 什 么 秘 密 可 言? 综 上 所 述, 佛 陀 具 有 无 上 之 功 德, 因 此 我 们 尊 称 佛 陀 11

为 阿 罗 汉 释 义 : 阿 罗 汉 挥 杀 诸 烦 恼 贼, 最 胜 天 人 应 供 故, 破 了 轮 回 之 车 辐, 远 离 一 切 诸 烦 恼, 无 有 隐 秘 之 恶 行 1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 二 ) 正 等 正 觉 (Sammāsambuddho) Sammā 是 正,sam 是 自 己,buddho 是 觉 悟, 正 等 正 觉 就 是 通 过 自 己 的 精 进 证 到 佛 果, 无 需 其 他 老 师 的 指 导 太 子 的 成 佛 之 道 当 初 次 看 到 老 病 死 三 相 时, 悉 达 多 太 子 感 到 非 常 震 憾, 便 开 始 思 考 人 世 间 的 无 常 痛 苦 及 生 命 之 谜 但 直 到 他 看 到 一 位 出 家 人 安 详 与 超 然 之 相 后, 他 才 毅 然 舍 弃 权 威 显 赫 的 王 位, 离 开 亲 爱 的 娇 妻 及 刚 出 世 又 未 见 过 一 面 的 儿 子, 开 始 寻 求 生 命 的 永 恒 真 理, 走 向 解 脱 生 老 病 死 的 境 界 涅 槃 他 这 样 做 并 非 不 热 爱 自 己 的 妻 子 与 孩 子, 而 是 对 众 生 的 悲 悯 之 情 超 越 了 男 女 之 间 狭 隘 的 爱, 这 是 至 高 无 上 的 爱 悉 达 多 太 子 先 后 跟 当 时 有 名 的 阿 罗 罗 迦 罗 摩 (Ālāra Kālāma) 仙 人 及 优 陀 伽 罗 摩 子 (Uddaka Rāmaputta) 学 13

释 义 : 正 等 正 觉 习 止 禅 (samatha) 虽 然 他 先 后 证 得 了 无 色 禅 无 所 有 处 及 非 想 非 非 想 处 禅 那, 即 止 禅 最 高 境 界, 却 并 不 因 此 而 满 足 他 认 为 于 此 虽 然 心 达 到 最 幽 静 及 细 微 的 境 界, 但 并 不 能 胜 过 厌 离 觉 悟 解 脱 及 涅 槃 于 是 他 离 开 了 导 师, 开 始 独 自 修 习 苦 行 在 当 时 的 印 度, 苦 行 人 一 般 都 相 信 烦 恼 来 自 于 色 身, 因 此 他 们 通 过 严 格 的 自 我 管 制 断 食 等 折 磨 身 体, 以 期 解 脱 烦 恼, 达 到 清 净 之 境 悉 达 多 太 子 艰 苦 地 修 行 六 年 开 始 时, 他 修 习 止 息 法 控 制 鼻 口 耳 之 呼 吸 由 于 被 困 在 体 内 的 气 猛 烈 地 撞 击 着, 身 体 犹 如 被 利 剑 劈 利 刀 割 烈 焰 烤, 令 他 痛 苦 不 堪 接 着, 他 又 节 制 自 己 的 饮 食, 每 天 只 吃 一 粒 米 严 格 的 节 食 使 他 瘦 弱 憔 悴, 他 黄 金 色 的 皮 肤 变 得 暗 淡 干 枯 他 自 己 曾 说 : 由 于 禁 食, 我 的 眼 珠 深 深 陷 入 眼 眶, 如 同 沉 落 深 水 中 的 星 星 由 于 营 养 不 足, 我 头 上 的 皮 肤 枯 萎, 皱 纹 满 面, 就 像 一 个 割 下 来 的 嫩 南 瓜, 风 吹 日 晒 之 下, 完 全 干 扁 不 堪 我 非 常 之 虚 弱, 当 碰 触 腹 部 时, 我 感 觉 到 我 的 背 骨 ; 当 碰 触 背 骨 时, 我 感 觉 到 我 的 腹 部 由 于 吃 得 少, 我 的 腹 部 与 背 部 紧 贴 着 ; 当 我 小 解 时, 我 站 立 不 稳 而 跌 倒 在 地 1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菩 萨 与 五 比 丘 在 林 中 修 苦 行 悉 达 多 太 子 艰 苦 的 修 行 使 自 己 濒 临 死 亡 的 边 缘, 但 却 无 法 证 得 自 己 要 追 求 的 真 理 由 于 了 解 到 折 磨 自 己 的 色 身 并 不 是 解 脱 之 道, 他 于 是 放 弃 苦 行, 接 受 了 苏 迦 达 (Sujātā) 的 乳 粥 供 养 跟 随 及 服 侍 他 的 五 位 追 随 者, 误 以 为 太 子 放 弃 了 对 真 理 的 追 求, 都 带 着 失 望 之 情 离 他 而 去 之 后, 悉 达 多 太 子 来 到 伽 耶 (Gayā) 的 一 株 菩 提 树 下, 面 对 东 方, 在 没 有 任 何 导 师 的 帮 助 下, 以 坚 定 的 决 心 发 誓 : 即 使 我 的 血 肉 干 枯, 只 剩 下 皮 腱 骨, 若 不 得 15

释 义 : 正 等 正 觉 无 上 菩 提, 我 绝 不 起 此 座 悉 达 多 太 子 把 正 念 安 置 在 入 息 及 出 息 (ānāpānassati), 修 习 定 力, 不 久 即 进 入 初 禅 二 禅 三 禅 及 四 禅 魔 王 (māra) 看 到 太 子 意 志 坚 定, 知 道 他 必 能 在 当 天 证 到 无 上 菩 提, 于 是 愤 怒 地 骑 着 一 只 称 作 笈 利 美 卡 喇 (Girimekhalā) 的 大 象, 化 出 千 支 手, 各 持 兵 器, 攻 击 太 子 太 子 不 为 所 动 魔 王 于 是 招 来 暴 风 雨 热 灰 热 石 及 毒 风 等, 整 个 世 界 犹 如 陷 入 毁 坏 之 中 菩 萨 成 佛 前 面 对 魔 王 的 干 扰 为 了 征 服 魔 王, 悉 达 多 太 子 以 中 指 触 地, 呼 唤 大 地 为 他 在 四 阿 僧 祗 及 十 万 大 劫 所 造 下 的 英 勇 无 私 的 行 为 16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pāramī 波 罗 蜜 ) 作 证 太 子 心 灵 的 祈 愿 是 多 么 的 具 有 震 撼 力 且 令 人 难 以 抗 拒! 整 个 大 地 和 宇 宙 为 之 震 动, 以 对 他 无 与 伦 比 的 成 就 表 示 支 持 及 敬 意 魔 王 与 手 下 害 怕 不 已, 恐 惧 地 挤 成 一 团, 纷 纷 撤 退 在 黄 昏 前, 太 子 成 功 地 击 退 了 魔 王 悉 达 多 太 子 继 续 进 入 安 般 第 四 禅 在 初 夜 4, 他 证 得 宿 住 随 念 智, 这 种 智 慧 使 他 能 够 忆 起 无 数 劫 中 自 己 及 他 人 的 过 去 世 在 中 夜, 他 证 得 天 眼 通, 这 种 智 慧 使 他 了 知 众 生 是 如 何 依 业 力, 从 这 一 世 往 生 至 另 一 世 在 后 夜, 他 证 悟 到 累 世 累 劫 所 热 切 追 求 的 真 理, 即 他 自 己 所 说 : 前 所 未 闻 之 法 四 圣 谛 太 子 彻 悟 到 : 此 是 苦, 此 是 苦 因, 此 是 灭, 此 是 灭 苦 之 道 悉 达 多 太 子 这 样 证 知 阿 罗 汉 道 智, 或 称 漏 尽 智 (āsavakkhaya ñāṇa) 他 明 白 自 己 的 心 已 从 诸 漏 中 获 得 解 脱 从 欲 漏 解 脱, 从 有 漏 解 脱, 从 无 明 漏 解 脱 由 于 证 得 漏 尽 智, 太 子 深 悉 这 是 他 的 最 后 一 世, 应 该 做 的 ( 体 证 阿 罗 汉 道 智 ) 已 完 成, 不 会 再 有 来 世 我 生 已 尽, 梵 行 已 立, 当 作 已 办, 不 受 后 有 ( 圣 者 的 解 脱 知 见 ) 4 夜 晚 分 为 初 夜, 中 夜 和 后 夜 三 个 部 分, 称 为 三 夜 对 应 现 代 时 间 分 别 是 : 初 夜, 晚 上 六 时 至 十 时 ; 中 夜, 晚 上 十 时 至 凌 晨 二 时 ; 后 夜, 凌 晨 二 时 至 六 时 17

释 义 : 正 等 正 觉 悉 达 多 太 子 所 证 得 的 是 无 上 正 等 菩 提 (anuttaraṃ sammāsambodhi), 是 所 有 佛 陀 通 过 自 己 的 努 力, 并 在 无 人 指 导 下 所 证 到 的 阿 罗 汉 道 智 超 凡 的 智 慧 能 让 他 真 实 地 了 知 一 切, 因 为 这 智 慧 与 一 切 知 智 (sabbaññutāñāṇa) 相 应 无 师 自 证 的 一 切 知 智 者 菩 萨 成 为 举 世 尊 敬 的 正 等 正 觉 从 一 万 个 世 界 来 的 天 神 及 梵 天, 高 高 兴 兴 地 前 来 礼 敬 世 尊 ; 大 地 震 动, 所 有 的 花 朵 也 为 之 绽 放, 如 在 礼 敬 佛 陀 般 正 等 正 觉 出 现 于 世 间, 给 在 黑 暗 中 长 久 摸 索 迷 失 的 众 生 带 来 无 限 的 希 望 与 光 明 佛 陀 的 阿 罗 汉 弟 子, 如 智 慧 第 一 的 舍 利 弗 尊 者 及 神 通 第 一 的 目 犍 连 尊 者 等, 也 觉 悟 四 圣 谛, 但 他 们 都 得 先 向 他 人 学 习 后 方 能 体 证 涅 槃, 因 此 他 们 之 证 悟 称 为 弟 子 菩 提 或 声 闻 菩 提 ( sāvakabodhi ), 非 正 等 菩 提 (sammāsambodhi), 此 外 他 们 的 智 慧 也 不 与 一 切 知 智 相 应 伟 大 的 佛 陀 在 无 人 指 导 下, 靠 着 自 己 非 凡 的 智 慧 及 勇 猛 精 进 而 觉 悟, 所 以 被 称 为 正 等 正 觉 或 三 藐 三 菩 提 (Sammāsambodhi) 1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 三 ) 明 行 足 (Vijjā Caraṇa-sampanno) Vijjā 是 明, 是 指 智 证 Caraṇa 是 行, 是 指 实 践 修 行 佛 陀 兼 备 明 与 行 明 可 分 为 三 明 或 八 明, 行 则 有 十 五 行 八 明 和 十 五 行 是 每 尊 佛 皆 具 备 的 八 明 与 三 明 1. 观 智 (Vipassanā ñāṇa), 佛 陀 能 随 时 观 照 诸 行 ( 名 色 或 五 蕴 ) 的 无 常 苦 无 我 三 相 这 也 是 所 有 阿 罗 汉 的 永 恒 住 所 (satata vihārī) 只 要 佛 陀 作 意 取 念, 他 便 能 知 道 这 是 男 人 女 人 众 生 等 2. 意 所 成 神 变 (Manomayā iddhi), 佛 陀 能 随 意 将 身 变 化 成 千 万 个 身 3. 种 种 神 变 (Iddhi vidhā), 佛 陀 拥 有 种 种 神 变 的 19

释 义 : 明 行 足 能 力, 包 括 伸 手 可 触 及 月 亮, 把 月 亮 和 太 阳 拉 近, 使 明 亮 转 变 成 黑 暗 黑 暗 转 变 成 明 亮, 在 空 中 飞 行 水 上 行 走 遁 地 穿 墙 而 过 等 4. 天 耳 通 (Dibba sota), 佛 陀 能 够 通 过 天 耳 听 到 所 有 的 声 音, 不 论 远 近 粗 细, 包 括 天 界 与 地 狱 的 声 音, 以 及 自 己 身 上 的 虫 声, 佛 陀 都 可 听 得 一 清 二 楚 5. 他 心 智 (Cetopariyañāṇa), 佛 陀 能 够 知 晓 他 人 的 心 念, 包 括 有 情 的 证 悟 水 平 6. 宿 住 随 念 智 (Pubbenivāsānussatiñāṇa), 佛 陀 能 够 忆 起 无 数 劫 的 过 去 世, 并 且 知 道 每 一 世 的 细 节, 包 括 他 自 已 的 出 生 地 名 字, 以 及 在 哪 一 界 死 去 后 出 现 于 哪 一 界 7. 天 眼 明 (Dibbacakkhuñāṇa), 佛 陀 能 以 天 眼 看 到 天 界 人 界 或 地 狱 界 等 任 何 远 近 的 事 情 天 眼 也 包 括 死 生 智 (cutūpapātañāṇa), 即 能 够 知 道 三 十 一 界 的 众 生 所 造 之 业, 以 及 其 死 后 依 业 投 生 之 地 天 眼 还 包 括 未 来 分 智 (anāgataṃsañāṇa), 即 能 够 知 晓 未 来 的 世 界 8. 漏 尽 智 (Āsavakkhayañāṇa), 佛 陀 通 过 证 悟 阿 20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罗 汉 道 智, 灭 除 所 有 烦 恼 ( 漏 ) 佛 陀 所 具 备 的 上 述 八 种 智 慧, 称 为 八 明 三 明 (tevijjā) 则 是 指 其 中 的 宿 住 随 念 智 天 眼 明 及 漏 尽 智 以 下 列 举 有 关 佛 陀 的 神 通 佛 陀 证 悟 一 年 后, 即 应 父 亲 的 邀 请 回 到 自 己 的 家 乡 释 迦 族 是 一 个 非 常 傲 慢 的 贵 族, 包 括 长 者 王 族 都 不 甘 于 向 年 轻 的 佛 陀 顶 礼 为 了 调 伏 释 迦 族 的 傲 气, 佛 陀 展 现 种 种 神 变 他 以 神 通 飞 到 天 上, 并 在 空 中 变 现 出 一 座 七 彩 宝 桥, 在 上 面 来 回 地 经 行 然 后, 他 显 现 双 神 变 (yamakapāṭihāriya), 快 速 地 轮 流 进 入 水 遍 及 火 遍 四 禅 后 出 定, 让 身 体 交 替 喷 出 水 与 火 果 然, 如 其 所 决 意 的, 从 佛 陀 的 上 半 身 与 下 半 身 身 体 的 前 与 后 身 体 的 两 侧 以 及 手 脚 眼 睛 耳 朵 鼻 子 等 处, 交 替 喷 射 出 水 流 和 火 焰 唯 有 佛 陀 才 能 做 到 双 神 变, 纵 使 大 弟 子 如 目 犍 连 等 都 无 此 能 力 因 为 佛 陀 的 每 个 禅 那 心 路 过 程 之 间, 只 隔 有 两 个 有 分 心, 所 以 佛 陀 交 替 进 入 水 遍 及 火 遍 四 禅 的 速 度 是 惊 人 的, 而 弟 子 的 每 个 禅 那 心 路 过 程 之 间 则 隔 有 十 六 个 有 分 心, 变 换 禅 定 的 过 程 稍 慢 21

释 义 : 明 行 足 佛 陀 在 释 迦 国 向 族 人 显 现 双 神 变 此 时, 释 迦 族 人 对 佛 陀 所 展 现 的 神 通, 无 不 目 瞪 口 呆, 个 个 都 被 世 尊 的 威 力 所 摄 服 他 们 的 傲 慢 顿 消, 无 不 向 佛 陀 顶 礼 致 敬 为 了 摄 服 外 道, 世 尊 也 曾 在 舍 卫 城 (Sāvatthī) 展 现 双 神 变 的 神 通 他 展 现 神 通 后, 心 中 想 道 : 其 他 诸 佛 在 显 现 双 神 变 后, 都 往 何 处 去 呢? 于 是 他 以 天 眼 观 看, 了 知 他 们 之 前 都 是 前 往 三 十 三 天 三 十 三 天 在 须 弥 山 的 顶 端, 须 弥 山 的 半 山 是 持 双 山 (Yugandhara) 四 大 天 5 王 的 住 处 于 是 世 尊 用 一 脚 踩 地, 另 一 脚 则 踏 在 持 双 山, 5 六 欲 天 的 最 低 者 为 四 大 王 天 四 大 王 天 依 四 方 而 分 为 四 界, 每 一 界 皆 由 一 位 天 王 统 领, 这 四 位 天 王 称 为 四 大 天 王, 其 部 属 和 居 民 都 是 比 较 低 等 的 天 神 东 方 由 持 国 天 王 守 护, 统 领 干 达 婆, 即 天 2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然 后 提 起 地 上 的 那 只 脚, 如 登 阶 梯 一 般, 两 步 就 到 了 三 十 6 三 天 到 达 三 十 三 天 后, 佛 陀 便 向 自 己 的 母 亲 及 其 他 天 神 开 示 论 藏 阿 毗 达 摩, 并 连 续 讲 了 三 个 月 在 人 间, 舍 卫 城 居 民 很 想 再 次 亲 眼 见 到 佛 陀, 于 是 耐 心 地 等 了 三 个 月 三 个 月 后, 他 们 就 问 天 眼 通 第 一 的 阿 耨 楼 陀 (Anuruddha, 阿 那 律 ) 尊 者 佛 陀 所 在 之 处 尊 者 用 天 眼 看 见 佛 陀 在 三 十 三 天 雨 季 安 居 (vassa) 众 人 接 着 恳 求 目 犍 连 尊 者 去 请 佛 陀 目 犍 连 尊 者 以 种 种 神 变 之 力, 于 群 众 中 潜 入 大 地, 再 穿 出 须 弥 山, 刚 好 出 现 在 佛 陀 脚 下 顶 礼 完 毕, 目 犍 连 尊 者 告 诉 佛 陀 : 世 尊, 舍 卫 城 的 居 民 非 常 想 见 您, 恳 请 世 尊 回 人 间 佛 陀 说 : 好, 我 明 天 就 回 去 刚 巧 次 日 是 满 月 的 布 萨 日 (uposatha) 佛 陀 向 帝 释 天 (Sakka- devānaṃ-inda) 表 明 了 返 回 人 间 的 心 意, 帝 释 天 便 叫 他 的 建 筑 工 程 师 毗 舍 羯 磨 (Vissakamma) 建 一 座 桥 此 桥 的 阶 梯 分 三 个 部 分, 两 边 各 由 金 银 所 造, 中 间 则 由 红 宝 石 做 成 界 的 音 乐 神 ; 南 方 由 增 长 天 王 守 护, 统 领 守 护 神, 即 森 林 山 岳 宝 藏 的 守 护 神 ; 西 方 由 广 目 天 王 守 护, 统 领 诸 龙 ; 北 方 由 多 闻 天 王 守 护, 统 领 诸 夜 叉 6 摩 耶 夫 人 (Mahāmāyā), 菩 萨 出 生 后 七 天 去 世, 投 生 到 三 十 三 天, 成 为 男 性 天 神 23

释 义 : 明 行 足 佛 陀 在 三 十 三 天 说 法 后 返 回 人 间 次 日, 佛 陀 走 在 红 宝 石 的 阶 梯 上, 身 体 发 出 六 道 耀 眼 的 光 轮 迎 送 佛 陀 的 队 伍 声 势 浩 大, 他 们 包 括 走 在 金 阶 梯 的 众 天 神, 以 及 走 在 右 侧 银 阶 梯 的 净 居 天 梵 天 神 与 大 梵 天 大 梵 天 王 撑 着 大 白 伞, 帝 释 天 王 恭 敬 地 捧 着 世 尊 的 衣 钵, 音 乐 神 则 奏 乐 供 养 佛 陀 佛 陀 在 众 天 神 的 陪 同 下 回 到 人 间, 他 的 光 辉 顿 时 照 耀 了 整 个 舍 卫 城 所 有 的 群 众 被 这 壮 观 的 场 面 所 震 撼, 看 到 佛 陀 无 比 的 威 仪 与 光 彩, 个 个 都 发 愿 要 成 佛 据 说 天 神 与 人 类 当 天 皆 能 互 相 看 到 对 方 2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率 领 僧 众 前 来 迎 接 佛 陀 的 是 舍 利 弗 尊 者 他 对 佛 陀 归 来 的 这 一 幕 赞 叹 不 已, 并 恭 敬 地 对 佛 陀 说 : 世 尊! 我 从 未 见 过 或 听 过 如 此 壮 观 辉 煌 及 荣 耀 的 一 幕 世 尊, 您 的 确 深 受 天 人 梵 天 神 和 人 类 爱 戴 尊 敬 与 仰 慕! 佛 陀 对 他 说 : 舍 利 弗, 有 特 质 的 圣 人 都 会 深 受 人 及 天 人 的 爱 戴 这 天 也 是 缅 甸 佛 国 雨 季 安 居 的 最 后 一 日, 缅 甸 人 民 都 了 解 其 中 的 意 义, 所 以 他 们 都 在 这 天 燃 灯 放 炮, 以 纪 念 佛 陀 从 三 十 三 天 回 到 人 间 佛 陀 虽 然 拥 有 种 种 超 人 的 神 通, 却 极 少 运 用 即 使 他 在 般 涅 槃 前, 身 体 已 非 常 虚 弱 ( 佛 陀 形 容 自 己 的 身 体 如 一 辆 破 车 ), 但 他 仍 决 定 步 行 到 拘 尸 那 罗 (Kusinārā) 选 择 进 入 般 涅 槃 的 地 方, 同 时 也 是 为 了 度 他 的 最 后 一 位 弟 子 须 跋 陀 罗 (Subhadda) 在 这 最 后 一 次 行 化 中, 由 于 过 度 虚 弱 与 疾 病, 他 不 得 不 在 二 十 五 个 地 方 休 息 于 此, 佛 陀 再 次 展 现 出 他 无 限 的 悲 心 及 坚 强 的 意 志 力 十 五 行 行 有 十 五 行 ( 清 净 道 论 第 133 节,133 是 指 巴 利 原 文 的 段 首 编 号 ), 包 括 : 25

释 义 : 明 行 足 1. 波 罗 提 木 叉 律 仪 戒 (Pāṭimokkhasaṁvara sīla) 解 脱 道 论 称 之 为 波 罗 提 木 叉 威 仪 戒, 清 净 道 论 则 译 为 别 解 脱 律 仪 戒, 其 含 义 都 是 一 样 的 清 净 道 论 中 这 样 说 : 此 处 的 别 解 脱 律 仪 即 学 处, 因 为 受 持 者 得 以 解 脱 和 脱 离 恶 趣 之 苦, 故 名 别 解 脱 7 所 有 戒 皆 由 佛 陀 制 定, 只 有 佛 陀 才 有 此 能 力 2. 守 护 六 根 (Indriyasaṃvara sīla) 即 通 过 正 念 保 护 眼 耳 鼻 舌 身 与 意, 不 让 烦 恼 贼 从 这 六 门 进 入 心 中 由 于 一 般 人 不 能 收 摄 心 于 止 禅 或 观 禅 的 目 标 上, 当 六 根 触 到 可 喜 的 六 尘 时, 心 中 便 生 起 贪 爱 ; 反 之, 当 六 根 触 到 不 可 喜 的 六 尘 时, 心 中 则 生 起 瞋 恨 因 此 众 生 的 心 时 时 刻 刻 都 受 到 烦 恼 或 不 善 法 的 折 磨 佛 陀 多 以 观 智 来 守 护 根 门, 如 观 行 法 的 无 常 苦 无 我, 或 以 止 禅 业 处, 或 进 入 阿 罗 汉 果 定, 守 护 六 根 3. 饮 食 知 量 (Bhojane mattaññutā) 7 引 用 自 清 净 道 论 说 戒 品 别 解 脱 律 仪 戒 ( 觉 音 尊 者 著 叶 均 译 果 儒 修 订 ) 26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指 食 用 足 够 维 持 身 体 健 康 的 食 物 量, 并 且 如 此 作 意 : 我 食 用 此 食 物, 不 是 为 了 嬉 戏, 不 是 为 了 骄 傲, 不 是 为 了 装 饰, 不 是 为 了 庄 严, 只 是 8 为 了 支 持 及 维 持 这 个 由 四 大 种 色 所 构 成 的 身 体 为 了 防 止 由 饥 饿 引 起 的 不 适, 为 了 助 益 梵 行 9, 作 如 是 思 惟 : 我 将 灭 除 由 饥 饿 引 起 的 旧 苦 受, 并 阻 止 因 饱 食 而 引 起 的 新 感 受 ; 这 样, 我 才 会 健 康 无 过 失 安 住 自 在 在 用 餐 时, 佛 陀 不 会 像 常 人, 直 到 肚 子 胀 起 才 停 止 饮 食 如 果 佛 陀 是 吃 三 十 口 饭 的 量, 剩 下 三 口, 他 会 以 水 代 替 饮 食 知 量 对 于 修 行 是 很 重 要 的, 如 果 受 不 了 贪 欲 的 诱 感, 而 吃 到 肚 子 饱 胀, 会 造 成 身 体 不 舒 服, 打 坐 时 昏 沉, 身 体 前 倾 后 仰, 思 惟 迟 钝, 目 标 模 糊 不 清, 以 至 无 法 用 功, 枉 费 稀 有 难 得 的 修 行 机 会, 崇 高 目 标 亦 遥 不 可 及 4. 警 寤 策 励 (Jāgariyānuyoga) 指 行 者 白 天 不 作 睡 眠, 依 靠 行 禅 与 坐 禅 克 服 阻 碍 善 法 的 五 盖, 净 化 心 灵 ; 初 夜 时 同 样 藉 着 来 8 四 大 种 (mahā bhūta) 为 地 水 火 风 四 种 基 本 元 素 ( 四 大 ) 9 梵 行 (Brahma cariya): 是 指 戒 定 慧 三 学 的 修 行 27

释 义 : 明 行 足 回 经 行 与 坐 禅 克 服 阻 碍 善 法 的 五 盖, 净 化 心 灵 ; 中 夜 时 以 狮 子 的 姿 势 右 胁 而 卧, 右 脚 垫 着 左 脚, 正 知 正 念, 并 警 寤 起 床 的 时 间 ; 后 夜 时, 藉 着 来 往 经 行 与 坐 禅, 净 化 阻 碍 善 法 的 五 盖 在 此, 他 只 用 三 夜 中 的 中 夜 时 分 入 睡, 其 他 初 后 二 夜 则 在 禅 修 佛 陀 时 常 保 持 正 念 和 觉 醒, 一 天 只 睡 一 个 小 时 二 十 分 钟 他 一 天 的 生 活 作 息 如 下 : * 晚 上 六 时 至 十 时, 为 信 众 们 开 示 佛 法 并 协 助 比 丘 们 解 决 修 行 上 的 问 题 * 晚 上 十 时 到 凌 晨 二 时, 为 天 人 开 示 天 人 因 为 不 喜 欢 人 体 的 臭 味, 多 于 半 夜 时 分 人 们 大 都 入 睡 之 际 ( 此 时 气 味 较 轻 ) 才 前 来 听 世 尊 开 示 佛 法 * 凌 晨 二 时 到 三 时, 经 行 * 凌 晨 三 时 到 四 时, 小 睡 一 小 时 ( 下 午 有 小 睡 片 刻, 故 总 共 睡 眠 一 个 多 小 时 ) * 四 时 到 五 时, 入 阿 罗 汉 果 定, 享 受 涅 槃 之 寂 静 * 五 时 到 六 时, 向 一 切 众 生 散 播 慈 爱, 并 以 一 切 知 智, 观 察 当 天 有 哪 一 位 众 生 有 能 力 证 悟 道 果 无 论 即 将 证 悟 的 众 生 身 在 何 处, 2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路 途 有 多 远, 佛 陀 都 会 不 辞 劳 苦 地 前 去 向 他 ( 她 ) 说 法 它 们 是 : 第 五 至 十 一 行 是 七 个 妙 法 (saddhamma), 5. 信 (Saddhā) 指 对 当 信 之 事 有 信 心 决 意, 而 且 绝 不 怀 疑, 即 对 以 下 八 法 深 心 信 受 : (1) 佛 的 德 行 : 在 此, 佛 指 每 一 尊 佛, 包 括 过 去 佛 与 未 来 佛 ; (2) 法 : 指 道 果 涅 槃 及 三 藏 经 典 ; (3) 僧 : 指 贤 圣 僧, 包 括 向 圣 位 及 已 证 得 圣 位 的 须 陀 洹 斯 陀 含 阿 那 含 及 阿 罗 汉 道 果 的 四 双 八 辈 ; (4) 戒 ; (5) 定 ; (6) 慧 ; (7) 过 去 五 蕴 未 来 五 蕴 过 去 五 蕴 与 未 来 五 蕴 29

二 者 ; 释 义 : 明 行 足 (8) 缘 起 法 : 即 此 生 故 彼 生, 此 灭 故 彼 灭, 基 本 上 是 解 释 生 死 轮 转 的 因 缘 结 构 当 无 明 存 在 时, 依 靠 无 明, 行 等 缘 生 法 都 会 存 在 ; 当 无 明 灭 时, 依 靠 该 缘 ( 无 明 ) 而 生 起 的 行 也 会 跟 着 灭 去 缘 起 法 也 包 括 因 果 法 则 佛 陀 对 业 及 因 果 的 了 解 是 圆 满 的 6. 惭 (Hiri): 对 恶 行 或 贪 瞋 痴 等 恶 念 的 生 起 感 到 羞 耻 羞 耻 心 永 远 与 佛 陀 同 在 7. 愧 (Ottappa): 对 恶 行 或 贪 瞋 痴 等 恶 念 的 生 起 感 到 害 怕 ( 害 怕 恶 行 所 带 来 的 果 报 ) 当 然, 佛 陀 是 绝 不 再 犯 任 何 恶 行 的 8. 多 闻 (Bahussuta): 包 括 对 经 律 论 三 藏 的 知 识 和 观 智 9. 精 进 (Viriya): 这 包 括 已 圆 满 地 修 行 四 法 (1) 精 进 于 断 除 已 生 的 恶 法 ; (2) 精 进 于 防 止 未 生 的 恶 法 生 起 ; (3) 精 进 于 令 未 生 的 善 法 生 起 ; (4) 精 进 于 令 已 生 的 善 法 增 长 30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10. 正 念 (Sati): 佛 陀 对 身 受 心 法 四 念 处, 已 经 圆 满 修 习, 其 身 口 意 从 不 失 正 念 11. 智 慧 (Paññā): 透 视 五 蕴 无 常 苦 无 我 的 智 慧 第 十 二 至 十 五 行 是 : 12. 初 禅 ; 13. 二 禅 ; 14. 三 禅 ; 15. 四 禅 佛 陀 的 一 切 知 智 因 明 (vijjā) 而 圆 满 由 于 一 切 知 智 圆 满, 佛 陀 了 知 哪 些 事 物 对 众 生 有 益 和 无 益 佛 陀 大 悲 心 的 圆 满 来 自 于 十 五 行 的 完 备, 并 以 大 悲 心 劝 导 众 生 避 恶 行 善, 趋 向 不 死 之 境 明 与 行 的 重 要 性 八 明 与 十 五 行 对 我 们 是 极 为 重 要 的 譬 如 我 们 须 要 行 ( 布 施 持 戒 与 修 定 ) 才 有 机 会 遇 到 善 知 识 (kalyāṇa mitta) 或 佛 陀 我 们 需 要 明 ( 观 照 名 色 和 五 蕴 为 无 常 苦 无 我 的 智 慧 ) 才 能 在 遇 到 佛 陀 或 善 知 识 后, 听 闻 31

佛 法 而 体 证 涅 槃 释 义 : 明 行 足 如 果 只 行 布 施 持 戒 及 修 定, 而 缺 少 明 的 种 子, 虽 然 能 在 下 一 次 的 佛 法 时 期, 亲 身 听 闻 佛 陀 说 法, 但 却 不 易 体 证 四 圣 谛 如 憍 萨 罗 国 (Kosala) 国 王 波 斯 匿 王 (Pasenadi), 虽 然 曾 多 次 亲 近 佛 陀, 佛 陀 也 屡 次 为 他 说 法, 但 由 于 在 过 去 世 他 没 有 累 积 明 的 种 子 或 明 的 种 子 不 足, 因 此 不 能 证 悟 对 于 只 具 备 明, 而 缺 少 行 的 人, 虽 然 有 能 力 在 下 一 尊 佛 的 时 期 听 闻 佛 法, 取 得 证 悟, 但 由 于 缺 少 行, 却 难 有 机 会 遇 到 佛 法 正 如 教 导 菩 萨 无 所 有 处 及 非 想 非 非 想 处 无 色 禅 的 阿 罗 罗 迦 罗 摩 和 优 陀 迦 罗 摩 子, 虽 然 具 备 明 的 种 子, 可 通 过 听 闻 佛 法 而 证 悟 四 圣 谛, 但 不 幸 的 是, 阿 罗 罗 迦 罗 摩 在 菩 萨 证 得 正 等 正 觉 的 前 一 周, 已 投 生 至 无 所 有 处 无 色 界 ; 优 陀 迦 罗 摩 子 则 在 菩 萨 证 得 正 等 正 觉 的 前 一 晚, 投 生 至 非 想 非 非 想 处 无 色 界 菩 萨 成 佛 后, 纵 然 能 到 无 色 界 天 向 他 们 宣 说 真 理 回 报 他 们, 但 无 色 界 的 众 生 是 只 有 心 识 没 有 色 身 缺 乏 耳 根 的 众 生, 因 此 无 法 听 闻 佛 法 对 此, 佛 陀 只 能 感 叹 可 惜 这 些 众 生 在 漫 长 的 轮 回 中, 万 一 其 中 一 个 恶 业 成 熟, 将 会 堕 入 四 恶 道 之 一, 要 想 遇 到 下 一 尊 佛 的 机 会 就 更 加 渺 茫 正 如 佛 陀 在 经 典 中 说 : 3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诸 比 丘! 那 些 在 四 恶 道 中 往 生 而 投 生 在 人 道 或 天 道 的 众 生 的 数 量 有 如 我 指 甲 上 的 尘 沙 ; 那 些 一 再 重 复 地 投 生 在 四 恶 道 中 的 众 生 数 之 不 清, 有 如 大 宇 宙 的 尘 沙 般 关 于 明 和 行 这 两 类 种 子, 有 幸 得 遇 佛 法 而 未 能 获 取 明 的 种 子, 确 实 是 大 失 良 机 ; 因 为 能 透 视 名 色 的 无 常 苦 无 我 ( 尤 其 是 无 我 ) 之 明 的 种 子, 只 能 在 佛 法 时 期 获 得 由 于 我 们 不 属 于 八 不 幸 生 命 界 (aṭṭha akkhaṇā, 八 难 ) 10 里 的 众 生, 因 此 我 们 应 该 把 握 此 生 的 良 机, 致 力 于 培 养 慧 如 果 我 们 决 意 竭 尽 所 能 并 坚 定 不 移 地 付 出 最 上 等 的 精 进 力, 加 上 成 熟 的 波 罗 蜜, 便 很 有 可 能 在 今 世 彻 底 灭 除 会 导 致 自 己 痛 苦 和 危 害 别 人 的 三 大 毒 素 贪 瞋 痴 如 果 我 们 想 解 脱 轮 回 的 痛 苦, 这 一 世 至 少 应 该 努 力 具 备 明 与 行 两 者, 以 确 保 未 来 世 能 够 再 遇 到 佛 法, 并 在 听 闻 学 习 佛 法 之 后 证 悟 涅 槃, 摆 脱 轮 回 的 束 缚 10 长 部 初 品 十 上 经 ( Dīgha Nīkāya,Pāthika-Vagga, Dasuttara sutta ) 中 所 说 的 八 不 幸 生 命 界 包 括 :(1) 没 有 佛 法 的 地 区, 又 称 为 边 地 ( 有 佛 法 的 教 区 则 称 为 中 国 );(2) 四 无 色 梵 天 界 ( 因 为 缺 乏 耳 根 之 故 );(3) 天 生 残 缺 者, 譬 如 诸 根 不 具 或 根 损 者 无 暇 满 之 人 身 ;(4) 色 界 的 无 想 有 情 梵 天 界 ( 此 界 的 众 生 没 有 心 识 活 动, 像 植 物 人 一 般 );(5) 生 为 持 有 邪 见 之 人 ( 认 为 没 有 所 谓 的 善 业 及 没 有 因 果 报 应 等 不 正 见 );(6) 饿 鬼 界 ;(7) 畜 生 道 ;(8) 地 狱 趣 33

释 义 : 善 逝 ( 四 ) 善 逝 (Sugato) 巴 利 语 su 是 善,gato 是 逝, 已 到 达,Sugato 就 是 善 逝 提 及 善 逝, 先 说 善 来 菩 萨 于 此 世 间 轮 回 以 圆 满 十 波 罗 蜜, 目 的 是 为 了 证 佛 果 及 一 切 知 智, 帮 助 众 生 解 脱 生 死 轮 回 的 痛 苦 因 地 之 修 行 佛 陀 在 四 阿 僧 祗 劫 及 十 万 大 劫 前, 名 叫 做 须 弥 陀 (Sumedha) 在 他 很 年 轻 的 时 候, 父 母 亲 就 去 世 了, 留 给 他 许 多 财 产, 其 中 包 括 他 家 七 代 祖 先 的 遗 产 然 而 须 弥 陀 内 心 一 直 都 在 想 : 生 老 病 死 都 是 苦 既 然 有 导 致 苦 的 生 死 轮 回, 必 定 有 解 脱 苦 的 涅 槃, 我 将 找 寻 一 条 灭 苦 的 道 路 我 的 父 母 及 祖 先 七 代 只 会 赚 钱 存 钱, 然 而 死 后 却 连 一 分 钱 也 带 不 走, 我 要 这 些 钱 做 什 么? 3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于 是 须 弥 陀 打 开 财 库, 以 平 等 心 将 全 部 财 产 不 分 等 级 地 布 施 出 去, 然 后 到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出 家 修 行, 七 天 之 内 他 便 证 到 八 定 及 五 种 神 通 有 一 天, 须 弥 陀 用 神 通 在 天 上 飞 行, 看 到 喜 乐 城 (Ramma-nagara) 的 村 民 在 愉 悦 地 修 路 他 飞 落 在 众 人 面 前 并 问 道 : 你 们 这 么 愉 快 地 修 补 道 路, 到 底 是 为 了 谁? 村 民 们 回 答 道 : 举 世 无 双 的 燃 灯 佛 (Dīpaṅkara) 已 出 现 在 世 间, 他 是 三 界 之 尊, 我 们 特 地 修 路 来 迎 接 他 须 弥 陀 一 听 到 佛 陀 的 名 字, 感 到 非 常 的 欢 喜, 立 刻 向 村 民 要 了 一 段 路 来 修 补 他 原 本 可 以 用 神 通 之 力 来 完 成 这 项 工 作, 但 却 没 有 这 么 做, 反 而 亲 自 动 手 修 路, 让 功 德 更 加 圆 满 他 还 未 完 成 修 路 的 工 作, 燃 灯 佛 和 四 十 万 阿 罗 汉 弟 子 已 来 到 村 庄 佛 陀 身 上 散 发 出 六 色 光 彩, 色 身 如 纯 金 一 般 须 弥 陀 凝 视 着 具 足 三 十 二 伟 人 相 的 燃 灯 佛, 高 兴 地 心 想 : 今 天 我 应 该 为 佛 陀 奉 献 自 己 的 生 命, 让 佛 陀 和 他 的 四 十 万 弟 子 从 我 的 背 上 踏 过 以 身 体 作 为 佛 陀 与 诸 阿 罗 汉 的 桥 梁, 肯 定 会 为 我 带 来 无 穷 的 快 乐 与 福 利 于 是, 他 就 把 身 体 趴 在 泥 坑 上, 做 五 体 投 地 之 礼 35

释 义 : 善 逝 须 弥 陀 隐 士 用 身 体 为 佛 陀 铺 路 此 时, 须 弥 陀 心 中 生 起 了 发 愿 成 佛 之 念 : 其 实, 我 可 以 在 今 天 即 成 为 阿 罗 汉, 解 脱 一 切 的 痛 苦, 但 像 我 这 样 的 非 凡 之 人, 如 果 自 私 地 独 自 解 脱 诸 苦, 对 众 生 有 什 么 好 处 呢? 我 愿 意 付 出 最 大 的 精 进 力 以 证 得 正 等 正 觉, 再 协 助 一 切 众 生 解 脱 生 死 之 苦 怀 着 对 众 生 深 切 的 悲 悯, 须 弥 陀 毅 然 舍 弃 当 下 证 得 阿 罗 汉 的 机 会, 发 愿 修 行 难 行 的 菩 萨 道 他 大 胆 地 宣 誓 : Buddho bodheyyaṃ, Tiṇṇo tāreyyaṃ, Mutto moceyya. 36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当 我 明 了 四 圣 谛 时, 我 将 使 其 他 人 也 一 样 明 了 四 圣 谛 当 我 越 渡 轮 回 的 大 漩 涡 时, 我 将 使 其 他 人 也 一 样 越 渡 当 我 解 脱 生 命 的 束 缚 时, 我 将 使 其 他 人 也 一 样 得 解 脱 当 须 弥 陀 如 此 发 愿 时, 他 身 边 的 一 位 少 女 须 蜜 多 (Sumittā, 耶 输 陀 罗 的 前 世 ) 对 他 一 见 倾 心 她 将 手 上 八 朵 莲 花 的 其 中 五 朵 送 给 须 弥 陀 以 便 他 可 以 供 养 给 燃 灯 佛, 余 下 三 朵 留 给 自 己 供 养 佛 陀 她 发 愿 : 尊 者, 在 你 圆 满 波 罗 蜜 的 时 期 里, 愿 我 成 为 与 你 共 同 生 活 的 伴 侣 看 到 须 弥 陀 与 须 蜜 多 两 者 所 发 生 的 事 情, 佛 陀 运 用 神 通 观 察 他 们 的 未 来, 并 分 别 为 他 们 授 记 : 须 弥 陀 在 四 阿 僧 祗 与 十 万 大 劫 之 后, 将 会 成 佛, 名 为 乔 达 摩 (Gotama) 而 须 蜜 多 则 将 会 是 须 弥 陀 许 多 生 中 的 伴 侣, 永 远 一 样 热 诚 地 助 他 证 悟 佛 果 在 他 最 后 一 生 成 佛 后, 须 蜜 多 将 成 为 乔 达 摩 佛 的 女 弟 子, 并 证 悟 阿 罗 汉 果 及 诸 神 通 之 后, 燃 灯 佛 并 没 有 从 须 弥 陀 身 上 踩 过, 而 是 从 他 的 旁 边 走 过 燃 灯 佛 及 众 阿 罗 汉 离 开 后, 须 弥 陀 愉 快 地 站 起 来, 并 开 始 思 惟 : 如 果 要 成 佛, 我 应 从 何 做 起 呢? 37

释 义 : 善 逝 在 探 索 成 就 佛 果 的 因 缘 时, 须 弥 陀 发 现 过 去 诸 菩 萨 都 修 习 十 波 罗 蜜 而 成 就 佛 果 那 么 是 哪 十 个 波 罗 蜜 呢? 修 习 十 波 罗 蜜 1. 布 施 波 罗 蜜 (Dāna pāramī) 这 和 我 们 平 时 的 布 施, 如 供 养 食 物 袈 裟 等 有 所 不 同 菩 萨 行 的 是 大 布 施, 又 称 大 舍 离 (mahāpariccāga) 大 舍 离 有 五 种 : (1) 供 养 或 舍 弃 所 有 的 财 富 ; (2) 舍 弃 王 位 ; (3) 舍 弃 四 肢 及 器 官, 如 手 脚 眼 睛 ; (4) 舍 弃 儿 女 妻 子 ; (5) 舍 弃 生 命 菩 萨 不 只 是 一 世 或 几 世 做 出 这 样 的 大 舍 离, 他 所 做 出 的 牺 牲 无 可 计 数 在 悉 瓦 王 本 生 经 (Sivirāja jātaka) 里, 当 瞎 眼 的 婆 罗 门 前 来 跟 悉 瓦 (Sivi) 国 王 讨 取 眼 睛 时, 悉 瓦 国 王 心 想 : 假 如 一 位 乞 丐 跟 我 讨 取 身 上 的 任 何 器 官, 我 会 认 为 这 比 加 冕 更 加 崇 高 假 如 他 要 我 的 心, 我 会 用 剑 割 开 心 房, 取 出 我 的 心, 就 如 采 莲 花 般, 把 正 在 滴 血 的 心 送 给 他 ; 若 有 人 要 我 的 血, 我 会 击 碎 全 身, 把 我 所 有 的 血 布 施 予 他 ; 假 如 有 人 来 讨 取 我 的 眼 睛, 我 会 挖 出 眼 睛, 就 3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如 从 壳 中 取 出 豆 般 送 给 他 身 体 的 任 何 部 分, 没 有 什 么 是 我 不 曾 布 施 过 的 他 随 即 挖 出 自 己 的 眼 睛 送 给 瞎 眼 的 婆 罗 门 另 一 则 是 关 于 菩 萨 如 何 布 施 妻 子 和 两 个 孩 子 的 感 人 故 事, 故 事 取 自 维 善 达 拉 本 生 经 (Vessantara jātaka) 在 那 一 世, 菩 萨 圆 满 了 他 的 布 施 波 罗 蜜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一 出 世 就 向 母 后 伸 手 要 行 布 施 四 岁 时, 父 母 给 他 的 所 有 珠 宝 项 链 等, 他 都 布 施 了 出 去 八 岁 时, 他 就 有 了 一 个 想 法 如 果 有 人 要 我 的 血 肢 体 心 及 眼 睛, 我 会 马 上 奉 献 出 来 当 他 长 大 后, 他 每 天 布 施 六 万 钱 给 予 需 要 者, 并 且 设 立 了 六 个 亭 子 以 方 便 布 施 给 来 自 四 面 八 方 的 人 有 一 次, 邻 国 发 生 旱 灾, 派 人 来 向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讨 取 有 降 雨 能 力 的 国 象,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毫 不 犹 豫 地 把 这 国 宝 布 施 出 去 然 而, 他 的 行 为 却 惹 恼 了 自 己 的 国 民 迫 于 无 奈, 国 王 只 好 把 他 放 逐 到 别 处 去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要 求 在 他 离 开 国 土 前, 进 行 最 后 一 天 的 七 百 大 布 施 他 送 出 七 百 头 大 象 七 百 匹 马 七 百 头 牛 七 百 辆 车 子 七 百 位 男 奴 和 女 奴, 以 及 各 种 各 样 的 食 物 饮 品 之 后,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带 着 自 己 的 王 妃 玛 蒂 (Maddī, 39

释 义 : 善 逝 耶 输 陀 罗 的 前 世 ) 及 一 对 儿 女, 坐 着 马 车 朝 向 野 兽 经 常 出 没 的 喜 马 拉 雅 山 前 进 路 途 中, 有 人 向 他 讨 取 东 西, 他 便 把 身 上 所 有 的 装 饰 品, 包 括 马 车 都 布 施 出 去 最 后, 他 们 只 好 抱 着 自 己 的 孩 子 步 行 在 天 人 把 他 们 引 到 目 的 地 后, 他 们 便 在 森 林 里 隐 居 下 来 玛 蒂 王 妃 自 愿 出 外 寻 找 野 果 以 方 便 丈 夫 修 行 有 一 位 名 叫 朱 加 卡 (Jūjaka) 的 婆 罗 门, 他 的 妻 子 想 要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的 儿 女 来 作 奴 隶, 于 是 他 便 来 到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隐 居 的 地 方, 表 明 心 意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的 两 个 孩 子 获 知 消 息 后 十 分 害 怕, 立 即 跑 到 池 塘 躲 藏 起 来, 并 以 荷 叶 遮 盖 自 己 的 头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随 即 唤 他 们 出 来, 孩 子 们 心 想 不 应 该 违 背 父 亲 的 心 意, 于 是 就 乖 乖 地 出 来 了 那 个 小 王 子 是 罗 睺 罗 (Rāhula, 菩 萨 成 佛 前 的 亲 生 儿 子 ) 尊 者 的 前 世, 女 儿 则 是 莲 花 色 (Uppala vaṇṇa, 佛 陀 神 通 第 一 的 女 弟 子 ) 比 丘 尼 的 前 世, 他 们 都 曾 发 愿 要 协 助 菩 萨 圆 满 其 波 罗 蜜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对 孩 子 们 说 : 我 欲 渡 过 那 难 渡 之 轮 回 大 海 当 我 到 达 彼 岸, 我 会 带 领 你 们 及 一 切 众 生 一 起 渡 过 孩 子 们, 请 允 许 我 完 成 布 施 波 罗 蜜 安 慰 完 孩 子 们 之 后,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很 欢 喜 地 将 他 们 布 40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施 给 婆 罗 门 由 于 这 是 难 舍 之 舍 的 善 举, 大 地 为 之 震 动 了 起 来 朱 加 卡 的 心 肠 非 常 恶 毒, 他 不 但 没 有 善 待 这 两 个 孩 子, 还 用 长 藤 把 他 们 绑 起 来 拖 着 走 他 甚 至 当 着 孩 子 父 亲 的 面, 用 力 地 鞭 打 他 们, 把 他 们 打 得 皮 破 血 流 半 路 上, 两 个 孩 子 趁 着 朱 加 卡 摔 倒 之 际, 将 长 藤 松 开 后 逃 走 他 们 逃 回 父 亲 面 前, 抱 着 父 亲 的 双 脚 颤 抖 地 哭 泣 着, 并 要 求 等 母 亲 回 来 后 再 把 他 们 送 出 去 ; 但 朱 加 卡 又 追 回 来, 把 他 们 拖 走 两 个 孩 子 哀 痛 地 哭 诉 : 父 亲, 难 道 你 没 有 看 到 血 从 我 们 的 后 背 流 出 来 吗? 你 养 育 我 们, 用 香 水 为 我 们 洗 澡, 把 我 们 放 在 幽 香 的 茉 莉 花 里, 难 道 就 是 要 看 我 们 承 受 这 些 痛 苦 吗? 听 着 孩 子 们 这 般 痛 苦 的 哀 泣,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的 心 中 生 起 巨 大 痛 苦, 他 的 身 体 剧 烈 地 颤 抖, 泪 水 扑 簌 簌 地 流 下, 呼 吸 也 变 得 急 促 由 于 鼻 子 无 法 承 受 如 此 粗 重 的 呼 吸, 他 得 靠 嘴 巴 来 吸 吐 此 时 此 刻, 悲 痛 几 乎 撕 裂 了 他 的 心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自 问 : 我 为 何 如 此 痛 苦? 他 了 解 到 这 完 全 是 因 为 对 孩 子 的 执 著 于 是, 他 通 过 智 慧 ( 如 理 作 意 ) 克 服 心 中 的 伤 痛, 像 往 常 一 样 地 坐 着 当 妻 子 回 来 时, 看 不 到 两 个 孩 子, 就 追 问 丈 夫 维 善 41

释 义 : 善 逝 达 拉 王 子 唯 恐 妻 子 承 受 不 了, 始 终 保 持 沉 默, 没 有 回 答 妻 子 以 为 孩 子 给 野 兽 吃 掉 了, 伤 心 欲 绝 地 跑 出 去 寻 找 任 凭 她 找 遍 山 丘 草 丛 及 山 洞, 从 夜 晚 到 黎 明, 她 依 然 找 不 到 自 己 疼 爱 的 子 女 她 回 到 丈 夫 面 前, 悲 痛 地 哭 泣 着, 最 后 晕 倒 过 去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含 着 泪 用 水 泼 醒 她, 并 对 她 说 : 我 把 孩 子 送 人 了 作 为 一 位 善 人, 当 有 人 来 索 求 时, 应 该 毫 不 犹 豫 地 布 施, 包 括 孩 子 玛 蒂, 请 为 此 欢 喜! 没 有 任 何 布 施 比 布 施 孩 子 更 为 高 尚 玛 蒂 对 丈 夫 的 爱 情 是 崇 高 的, 她 克 制 自 己 的 悲 伤, 对 丈 夫 的 布 施 感 到 欢 喜 接 下 来, 又 有 人 来 讨 要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的 妻 子 帝 释 天 为 了 不 让 任 何 人 带 走 他 崇 高 的 妻 子, 同 时 欲 协 助 他 完 成 布 施 波 罗 蜜, 就 化 做 一 位 老 婆 罗 门 来 讨 取 玛 蒂 当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得 知 老 婆 罗 门 的 心 意 时, 他 平 静 地 毫 无 执 著 地 把 他 忠 心 的 妻 子 交 给 对 方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拉 着 妻 子 的 手, 想 知 道 她 的 想 法 玛 蒂 没 有 伤 心 哭 泣, 她 坚 定 地 说 : 自 少 女 时, 我 便 是 你 的 妻 子, 你 始 终 是 我 的 丈 夫 你 可 随 你 的 心 意 把 我 送 出 去 或 卖 出 去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把 他 身 边 唯 一 同 甘 共 苦 的 伴 侣 布 施 给 婆 罗 门, 大 地 顿 时 为 这 大 舍 离 而 震 动 帝 释 天 赞 叹 玛 蒂 的 4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决 意 后, 并 现 出 原 来 的 面 貌 告 诉 他 : 你 把 妻 子 布 施 出 去, 已 经 圆 满 了 自 己 的 布 施 波 罗 蜜 现 在 我 把 忠 心 的 妻 子 还 给 你 至 于 朱 加 卡 婆 罗 门, 在 带 走 两 个 孩 子 后, 被 天 神 引 到 维 善 达 拉 父 王 的 国 土 他 在 得 到 国 王 给 的 一 大 笔 钱 财 后, 便 大 吃 大 喝 起 来, 结 果 腹 胀 而 死 两 个 孩 子 将 父 亲 的 住 处 告 诉 了 国 王, 然 后 带 着 国 王 把 维 善 达 拉 王 子 和 王 妃 隆 重 地 迎 接 回 国 2. 持 戒 波 罗 蜜 (Sīla pāramī) 菩 萨 持 戒 严 谨, 在 身 口 意 方 面 坚 守 善 业, 避 免 不 善 之 业, 宁 可 牺 牲 生 命, 也 不 愿 意 破 戒 有 一 世, 菩 萨 出 生 为 有 威 力 的 龙 (nāga), 因 厌 恶 自 己 的 蛇 身 形 状, 便 决 定 在 人 间 持 守 八 关 斋 戒, 以 期 能 在 来 世 得 生 天 界 有 一 天, 当 看 到 捕 蛇 人 朝 它 走 来 时, 它 坚 定 自 己 的 决 心 : 今 天, 就 算 是 捕 蛇 人 把 我 粉 身 碎 骨, 我 也 决 不 会 起 瞋 恨 破 毁 我 的 戒 于 是 它 一 动 也 不 动 地 蜷 伏 在 山 丘 上, 决 意 坚 守 它 的 八 关 斋 戒 捕 蛇 人 捉 起 它 的 尾 巴, 使 它 的 头 朝 下, 然 后 晃 动 它 的 身 体, 使 它 吐 出 腹 内 的 所 有 食 物, 然 后 像 压 枕 头 般 地 将 它 压 在 地 上, 再 将 它 的 骨 头 打 碎 虽 然 遭 到 这 般 的 折 磨 与 痛 43

释 义 : 善 逝 苦, 它 并 没 有 丝 毫 的 怨 恨 它 心 想 : 我 喷 出 的 气 是 非 常 毒 的, 如 果 我 痛 苦 地 从 鼻 孔 喷 出 毒 气, 他 的 身 体 将 变 成 灰 烬, 这 将 有 损 我 的 德 行 菩 萨 就 这 样 默 默 忍 受 着 百 般 的 折 磨 菩 萨 如 此 精 进 地 修 习 持 戒 波 罗 蜜, 就 算 牺 牲 自 己 的 生 命 也 在 所 不 惜 3. 舍 离 波 罗 蜜 (Nekkhamma pāramī) 舍 离 是 指 远 离 世 间 之 乐, 以 梵 行 为 生, 也 意 指 以 禅 定 暂 时 镇 伏 五 盖 11 佛 陀 有 许 多 前 世 曾 是 国 王, 享 受 世 间 一 切 快 乐, 但 他 明 白 这 些 快 乐 纯 粹 是 短 暂 的 无 常 的, 因 此 自 愿 舍 弃 国 土, 舍 弃 一 切 荣 华 富 贵 而 出 家 在 尼 米 本 生 经 (Nimi jātaka) 里, 尼 米 国 王 向 自 己 的 理 发 师 说 : 如 果 你 看 到 我 有 一 根 白 发, 就 要 告 诉 我 当 理 发 师 发 现 他 头 上 有 一 根 白 发 时, 国 王 就 要 求 理 发 师 把 白 发 拔 出, 放 在 他 的 手 上 看 着 自 己 手 上 的 白 发, 国 王 心 中 生 起 极 强 烈 的 悚 惧 感 12, 就 像 死 神 已 经 靠 近 自 己 11 五 盖 (nīvaraṇa):1. 欲 欲 盖 (kāmacchanda nīvaraṇa);2. 瞋 恨 盖 (vyāpāda nīvaraṇa);3. 昏 沉 睡 眠 盖 (thīna-middha nīvaraṇa);4. 掉 举 追 悔 盖 (uddacca-kukkucca nīvaraṇa) ; 5. 疑 盖 (vicikicchā nīvaraṇa) 12 悚 惧 感 (saṃvega): 指 修 行 者 观 察 到 世 间 诸 多 的 不 幸 和 不 圆 4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般, 他 随 即 舍 弃 国 土, 走 上 出 家 之 路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一 般 人 的 心 与 菩 萨 是 不 一 样 的, 一 看 到 白 发, 便 开 始 盘 算 如 何 把 它 染 黑, 使 自 己 看 起 来 年 轻, 但 隐 藏 事 实 只 会 增 加 执 著 菩 萨 则 会 作 无 常 观 如 实 观, 勇 敢 地 舍 弃 一 切, 踏 上 修 行 的 道 路 4. 智 慧 波 罗 蜜 (Paññā pāramī) 对 此, 帕 奥 禅 师 在 菩 提 资 粮 中 是 这 样 阐 述 的 : 如 果 没 有 智 慧, 布 施 等 德 行 就 不 会 变 得 清 净, 也 不 能 够 执 行 各 自 的 作 用 即 有 如 失 去 生 命 的 身 体 就 会 失 去 光 泽, 也 不 能 执 行 种 种 功 能 ; 而 没 有 了 心, 诸 根 就 不 能 在 各 自 的 范 围 之 内 执 行 其 作 用, 同 样 地, 如 果 没 有 智 慧, 信 等 诸 根 就 不 能 执 行 它 们 的 作 用 智 慧 是 修 其 他 波 罗 蜜 的 主 因, 因 为 当 慧 眼 开 启 时, 伟 大 的 菩 萨 甚 至 会 毫 不 赞 扬 自 己 及 贬 低 他 人 地 舍 弃 自 己 的 肢 体 与 器 官 就 有 如 药 树 般, 他 毫 无 分 别 心 地 付 出, 在 ( 之 前 当 时 与 之 后 ) 三 时 都 充 满 喜 悦 通 过 智 慧, 在 运 用 方 法 善 巧 智 及 为 他 人 的 福 利 而 作 出 的 舍 离 达 到 了 波 罗 蜜 的 层 次, 但 为 自 己 的 利 益 而 作 的 布 施 就 好 像 是 在 投 资 满, 如 生 老 病 死, 堕 落 恶 趣 之 苦 及 过 去 现 在 未 来 轮 回 之 苦, 而 引 起 的 宗 教 情 绪, 是 一 种 智 慧 45

释 义 : 善 逝 再 者, 如 果 没 有 智 慧, 戒 就 斩 不 断 渴 爱 等 烦 恼, 因 此 甚 至 不 能 达 到 清 净, 更 别 说 是 作 为 ( 获 得 ) 正 等 正 觉 者 的 美 德 的 基 础 只 有 智 者 才 能 够 很 清 楚 地 看 透 在 家 生 活 欲 乐 与 生 死 轮 回 的 厄 难, 以 及 看 清 出 家 证 得 禅 那 及 证 悟 涅 槃 的 利 益 ; 而 他 独 自 地 出 家, 培 育 禅 那, 趣 向 涅 槃, 以 及 令 到 他 人 也 获 得 这 些 成 就 没 有 智 慧 的 精 进 并 不 能 够 完 成 所 要 达 到 的 目 的, 因 为 激 起 它 的 方 式 错 误, 所 以 完 全 不 激 起 精 进 比 错 误 地 注 进 精 进 好 但 当 精 进 与 智 慧 配 合 时, 如 果 再 具 备 正 确 的 方 法, 是 没 有 任 何 事 无 法 完 成 的 再 者, 只 有 智 者 才 能 毫 无 瞋 恨 地 忍 受 他 人 对 他 的 虐 待, 愚 痴 的 人 是 办 不 到 这 点 的 对 于 缺 少 智 慧 的 人, 他 人 的 恶 待 只 会 激 使 他 烦 躁 然 而 对 于 智 者, 他 能 善 用 其 忍 辱 的 能 力, 以 及 令 到 它 的 力 量 增 长 从 前, 哥 拉 比 亚 (Korabya) 国 的 国 王 嗜 好 掷 骰 赌 博, 他 有 一 位 智 臣 叫 维 度 拉 (Vidhura) 恶 魔 布 那 迦 (Puṇṇaka) 为 了 得 到 伊 兰 达 提 公 主, 便 答 应 为 她 去 取 维 度 拉 的 心 他 化 作 一 个 年 轻 人, 骑 着 宝 马 46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带 着 一 颗 珍 贵 的 红 宝 石 去 跟 国 王 赌 博 结 果 国 王 输 了, 只 好 满 足 布 那 迦 的 要 求, 交 出 维 度 拉 布 那 迦 知 道, 如 果 自 己 亲 手 杀 掉 品 德 高 尚 的 维 度 拉, 便 会 犯 下 严 重 的 罪 行 于 是, 他 把 维 度 拉 绑 在 马 尾 上, 策 马 疾 奔, 欲 置 他 于 死 地, 可 是 由 于 山 神 的 保 护, 维 度 拉 毫 发 无 损 布 那 迦 以 为 维 度 拉 有 护 身 符 或 者 超 能 力, 结 果 维 度 拉 回 答 他 说 自 己 只 是 拥 有 圣 者 所 有 的 七 种 特 质 而 已 布 那 迦 不 甘 心, 一 再 策 马 疾 驰, 维 度 拉 还 是 安 然 无 恙 一 计 不 成 又 施 一 计, 布 那 迦 变 成 恶 魔 和 恶 龙, 想 吓 死 维 度 拉 可 是 维 度 拉 面 不 改 色, 揭 穿 了 他 的 身 份 他 唯 有 放 弃, 转 而 恭 敬 地 请 维 度 拉 坐 于 高 处, 自 己 则 在 低 处 跪 下, 请 求 维 度 拉 讲 法 维 度 拉 便 开 始 说 法 : 那 七 种 圣 者 所 有 的 特 质 就 是 : 信 念 持 戒 多 闻 惠 舍 智 慧 惭 与 愧 信 念 是 深 信 因 果 业 报 之 理 ; 持 戒 是 没 有 侵 犯 他 人 的 行 为 ; 多 闻 是 学 识 渊 博 与 熟 悉 法 义 ; 惠 舍 是 慷 慨 施 舍 之 意 ; 智 慧 是 洞 悉 因 缘 法 及 诸 行 无 常 苦 无 我 的 本 质 ; 惭 是 耻 于 作 恶 ; 愧 是 害 怕 47

作 恶 所 带 来 的 果 报 释 义 : 善 逝 听 完 后, 恶 魔 布 那 迦 随 即 惭 愧 地 坦 承 自 己 的 恶 行, 并 护 送 维 杜 拉 回 国 在 漫 长 的 轮 回 中, 菩 萨 不 仅 做 过 有 智 慧 的 商 人 国 王 智 者 各 种 动 物 的 首 领, 还 有 许 多 世 曾 出 家 当 隐 士, 他 清 净 自 己 的 戒 行, 勤 修 止 禅, 精 通 四 禅 八 定 及 五 神 通 如 果 有 幸 遇 到 佛 法 时 期 并 生 而 为 人, 就 会 精 进 用 功, 在 禅 定 的 基 础 上, 培 育 观 智, 透 视 五 蕴 无 常 苦 无 我 的 本 质, 直 到 行 舍 智 13 5. 精 进 波 罗 蜜 (Vīriya pāramī) 对 于 精 进 波 罗 蜜, 菩 萨 会 如 此 省 察 : 只 有 具 最 上 等 精 进 力 的 人, 才 能 证 得 正 等 正 觉, 把 众 生 从 婆 娑 世 界 的 漩 涡 中 解 救 出 来 菩 萨 的 精 进 就 如 狮 王 捕 捉 兔 子 或 大 象 般, 他 不 会 因 为 兔 子 是 小 动 物 而 付 出 较 少 的 努 力, 也 不 会 因 为 大 象 的 体 积 大 而 付 出 较 多 的 努 力 不 论 任 务 大 小, 他 时 时 刻 刻 都 会 付 13 行 舍 智 (Saṅkhārupekkhāñāṇa), 菩 萨 在 成 佛 之 前 所 能 证 得 的 最 高 智 慧 4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出 同 等 的 精 进 力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据 摩 诃 旃 纳 卡 本 生 经 (Mahājanaka jātaka) 记 载, 菩 萨 和 七 百 个 旅 客 乘 船 外 出, 不 幸 遇 到 了 暴 风 雨, 当 船 快 要 沉 下 去 时, 其 他 人 都 绝 望 地 哭 泣, 只 有 菩 萨 在 想 : 我 是 个 英 勇 的 智 者, 遇 到 危 险 就 伤 心 哭 泣 绝 不 是 我 的 性 格 我 必 须 鼓 起 勇 气, 用 双 手 游 到 安 全 之 地, 拯 救 自 己 的 生 命 他 在 大 海 中 不 断 地 游 了 七 个 昼 夜, 从 没 有 放 弃, 直 至 被 海 神 救 起 6. 忍 辱 波 罗 蜜 (Khanti pāramī) 忍 辱 是 克 制 并 忍 受 他 人 给 自 己 带 来 的 痛 苦 有 一 世, 菩 萨 是 忍 辱 隐 士 (Khantivādī), 他 受 迦 尸 国 大 将 军 的 邀 请, 住 在 御 花 园 里 有 一 天, 当 他 在 园 中 享 受 禅 悦 时, 国 王 羯 罗 浮 (Kalābu) 醉 酒 后 与 一 群 宫 女 也 来 到 园 内 游 玩 不 久, 国 王 睡 着 了, 宫 女 们 就 趁 机 到 别 处 嬉 戏, 发 现 了 在 婆 罗 树 下 享 受 出 家 之 乐 的 菩 萨, 于 是 请 求 他 开 示 国 王 醒 来 后, 发 现 宫 女 们 都 去 了 隐 士 那 边, 他 非 常 生 气 地 想 要 杀 掉 隐 士 于 是, 国 王 问 : 隐 士, 你 在 开 示 什 么? 49

释 义 : 善 逝 菩 萨 答 道 : 我 在 开 示 忍 辱 法, 大 王! 国 王 问 : 什 么 是 忍 辱 法? 菩 萨 回 答 : 挨 打 受 骂 不 生 气 国 王 说 : 现 在, 我 要 见 识 见 识 你 的 忍 辱 法! 国 王 命 令 刽 子 手 给 他 两 千 鞭 刑 菩 萨 皮 开 肉 绽, 鲜 血 直 流 国 王 再 问 他 开 示 什 么, 隐 士 回 答 : 忍 辱 法, 大 王! 你 以 为 我 的 忍 辱 法 在 皮 肉 里, 其 实 它 不 在 皮 肉 里, 而 在 我 的 心 里, 你 是 见 不 着 的, 大 王! 国 王 再 命 令 刽 子 手 把 菩 萨 的 双 手 双 脚 斩 掉, 鲜 血 不 断 从 伤 口 涌 出 来 国 王 继 续 问 他 说 什 么 法, 他 答 道 : 大 王, 你 以 为 我 的 忍 辱 法 在 手 脚 里, 其 实 它 不 在 那 里, 而 在 我 的 内 心 深 处 国 王 听 后 又 下 令 割 掉 他 的 耳 朵 和 鼻 子, 此 时, 菩 萨 全 身 滴 淌 着 鲜 血 国 王 再 问 他 开 示 什 么, 菩 萨 回 答 : 大 王, 我 说 忍 辱 法, 你 别 以 为 我 的 忍 辱 在 鼻 子 和 耳 朵 里, 它 在 我 的 心 窝 深 处 残 暴 的 国 王 用 脚 狠 踢 菩 萨 的 心 窝, 然 后 离 去 当 国 王 离 开 后, 将 军 擦 去 菩 萨 身 上 的 鲜 血, 包 扎 好 伤 口, 然 后 向 他 行 礼, 恳 求 说 : 尊 者 啊! 如 果 你 要 怨 恨, 50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就 怨 恨 残 害 你 的 国 王, 不 要 怨 恨 别 人 菩 萨 答 道 : 我 愿 伤 害 我 的 国 王 长 寿, 虽 然 我 被 无 礼 伤 害, 我 纯 净 的 心 容 纳 不 了 任 何 瞋 恨 当 国 王 离 开 花 园 消 失 在 菩 萨 的 视 线 之 外 时, 大 地 迸 裂, 阿 鼻 地 狱 的 火 焰 喷 涌 而 出, 吞 噬 了 国 王 这 就 是 作 恶 的 结 果 同 一 天, 菩 萨 也 死 去, 人 们 为 他 举 办 了 隆 重 的 葬 礼 菩 萨 带 着 欲 成 佛 的 弘 愿 在 生 死 大 海 流 转, 目 的 就 是 为 了 协 助 众 生 解 脱 轮 回 的 痛 苦 然 而, 在 行 菩 萨 道 时 期, 他 经 常 要 修 习 忍 辱 波 罗 蜜, 以 面 对 无 知 的 众 生 加 诸 于 他 身 上 的 种 种 苦 楚 7. 真 实 波 罗 蜜 (Sacca pāramī) 真 实 在 此 意 为 对 自 己 诺 言 的 兑 现 菩 萨 只 说 诚 实 不 欺 的 语 言, 而 且 言 而 有 信 有 一 回, 当 他 被 食 人 王 捉 去 时, 他 要 求 食 人 王 先 暂 时 释 放 他 回 去, 让 他 实 现 对 一 位 婆 罗 门 的 承 诺 之 后 再 回 来 菩 萨 果 然 依 言 而 行, 坚 守 诺 言, 不 惜 牺 牲 自 己 的 生 命, 回 到 食 人 王 处 食 人 王 为 他 无 畏 的 精 神 所 感 动, 因 而 将 他 放 走 于 是 菩 萨 向 食 人 王 开 示 佛 法, 使 他 改 邪 归 正, 放 弃 食 人 的 恶 习 51

释 义 : 善 逝 根 据 卡 利 陀 本 生 故 事, 菩 萨 在 婆 娑 世 界 的 轮 回 之 中 从 未 说 过 不 真 实 的 话 8. 慈 心 波 罗 蜜 (Mettā pāramī) 慈 心 即 是 希 望 众 生 幸 福 快 乐 的 善 念 菩 萨 的 慈 心 与 一 般 人 不 同, 凡 夫 对 自 己 喜 欢 的 事 物 产 生 欢 悦, 对 于 不 喜 爱 的 便 感 到 厌 恶 ; 然 而 菩 萨 对 一 切 众 生, 不 论 远 近 胜 劣 敌 亲, 甚 至 非 人 类, 都 会 保 持 平 等 的 慈 心 菩 萨 有 一 世 出 生 为 小 王 子, 名 叫 护 法 (Dhammapāla), 王 后 对 他 非 常 疼 爱 一 天, 王 后 逗 着 小 王 子 玩 时, 看 到 国 王 到 来, 却 没 有 起 身 迎 接 国 王 因 此 生 起 妒 忌 之 心, 想 要 伤 害 自 己 的 孩 子 王 后 立 刻 求 情 说 : 我 情 愿 你 斩 掉 我 的 双 手, 请 不 要 伤 害 我 们 的 孩 子 国 王 非 但 不 听, 还 命 人 砍 下 王 子 的 双 手 与 双 脚 护 法 王 子 当 时 心 里 想 : 我 现 在 要 保 持 平 衡 的 慈 心, 并 以 平 等 的 慈 心 对 待 下 令 斩 掉 我 双 手 双 脚 的 父 亲 疼 爱 我 的 母 亲 以 及 动 手 斩 掉 我 双 手 双 脚 的 侍 者 和 我 自 己 但 国 王 仍 怒 气 未 消, 又 令 人 砍 下 王 子 的 头, 再 把 王 子 的 尸 体 抛 到 空 中, 用 刀 尖 接 住 并 旋 转 至 血 肉 横 飞 王 子 的 母 亲 受 不 了 打 击, 当 场 心 碎 而 死 虽 然 受 到 自 己 父 亲 凶 残 无 情 的 对 待, 菩 萨 于 幼 年 时 就 5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能 以 平 等 心 修 习 慈 心 波 罗 蜜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9. 决 意 波 罗 蜜 (Adhiṭṭhāna pāramī) 决 意 是 指 坚 定 不 移 的 决 心 对 于 行 善 利 益 他 人 或 对 累 积 菩 提 资 粮, 都 有 坚 定 不 移 的 意 志 一 旦 下 定 决 心, 不 论 如 何 艰 难 与 困 苦, 菩 萨 从 不 退 缩 有 一 世, 菩 萨 生 为 猿 猴 一 位 婆 罗 门 因 为 迷 路, 无 意 间 掉 进 森 林 里 的 一 座 深 谷, 无 法 爬 出 猿 猴 决 定 救 婆 罗 门 一 命 于 是 它 跳 进 深 谷, 背 起 婆 罗 门 攀 爬 出 深 谷 当 它 将 婆 罗 门 安 全 地 放 在 地 上 后, 感 到 非 常 疲 累, 便 躺 下 睡 着 了 那 无 耻 忘 恩 负 义 的 婆 罗 门 看 着 熟 睡 的 猿 猴, 竟 然 生 起 了 吃 猴 肉 的 恶 念 他 拾 起 一 块 大 石 头 猛 击 猿 猴 的 头 部 猿 猴 在 剧 痛 中 醒 过 来, 赶 紧 跳 到 树 上 去, 但 它 并 没 因 此 感 到 心 灰 意 冷 而 放 弃 救 婆 罗 门 它 仍 然 决 定 要 将 迷 途 的 婆 罗 门 引 出 森 林, 于 是, 它 从 一 棵 树 跳 跃 至 另 一 棵 树, 让 自 己 头 上 滴 下 的 血 点 指 引 婆 罗 门 走 出 森 林 菩 萨 坚 实 如 钢 铁 的 意 志, 使 他 能 完 成 难 行 之 行 的 菩 萨 道, 证 悟 一 切 知 智, 利 益 众 生 10. 舍 波 罗 蜜 (Upekkhā pāramī) 舍 是 指 平 等 地 对 待 一 切 人 事 物, 没 有 喜 爱 和 53

释 义 : 善 逝 厌 恶 之 分 在 众 波 罗 蜜 中, 舍 波 罗 蜜 排 在 末 位, 最 不 容 易 做 到 一 般 人 在 面 对 世 间 八 法 (aṭṭha lokadhammā) 14 如 利 养 ( 利 ) 衰 败 ( 衰 ) 称 赞 ( 称 ) 讥 讽 ( 讥 ) 诋 毁 ( 毁 ) 称 誉 ( 誉 ) 快 乐 ( 乐 ) 与 痛 苦 ( 苦 ) 时, 都 会 心 随 境 转 而 起 波 浪 遇 到 顺 境 时, 就 飘 飘 然 地 心 花 怒 放 ; 逆 境 来 到 时, 就 捶 胸 顿 足 痛 苦 流 泪 其 实 心 随 境 转 的 人, 永 远 是 外 境 的 奴 隶, 做 不 了 内 心 的 主 人 菩 萨 不 论 是 面 对 顺 境 或 逆 境 赞 美 或 毁 谤, 总 是 镇 定 自 如, 不 为 外 境 所 牵 动 有 一 世, 菩 萨 出 生 在 富 有 的 家 庭 由 于 他 看 透 一 切 有 为 法 的 无 常 性, 所 以 想 在 舍 弃 财 富 之 后 就 出 家 修 行 他 内 心 想 道 : 我 是 个 有 地 位 的 人, 出 家 后, 他 人 会 更 尊 敬 我 于 是 他 带 发 修 行, 到 处 乞 食, 以 忍 受 别 人 对 他 的 轻 蔑 来 成 就 至 高 的 舍 波 罗 蜜 菩 萨 开 始 游 走 于 各 大 小 村 镇, 哪 里 的 居 民 侮 辱 他, 他 就 在 那 里 逗 留 得 更 久 有 一 次, 他 来 到 一 个 村 落, 村 里 的 小 孩 非 常 粗 野, 以 捉 弄 人 为 乐 于 是 菩 萨 决 定 留 下 来, 以 圆 满 他 的 舍 波 罗 蜜 他 走 进 坟 场, 以 骷 髅 头 当 枕 头 睡 愚 昧 的 孩 子 也 跟 进 坟 场, 用 各 种 方 法 侮 辱 菩 萨, 向 他 吐 痰, 14 世 间 八 法 (aṭṭha lokadhammā): 得 (lābho, 或 hita 利 益 ) 不 得 ( 失 )(alābho, 或 ahita 无 利 益 ) 名 声 (yaso) 恶 名 声 (ayaso) 诽 谤 (nindā) 称 誉 (pasaṁsā) 乐 (sukhaṁ) 与 苦 (dukkhaṁ) 5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往 他 身 上 撒 尿 然 而, 菩 萨 一 点 也 不 起 瞋 恨 心 有 些 智 者 见 到 菩 萨 的 极 高 修 持, 认 为 他 是 有 大 神 力 的 沙 门, 遂 以 最 高 的 敬 意 向 他 顶 礼, 菩 萨 也 不 因 此 而 起 欢 喜 心 对 于 愚 眛 的 孩 子 和 智 者, 菩 萨 皆 采 取 平 等 的 态 度 他 不 因 为 后 者 对 他 尊 敬 而 欢 喜, 亦 不 因 为 前 者 对 他 侮 辱 而 发 怒 ; 反 之, 他 对 两 者 皆 采 取 不 喜 不 怒 的 中 舍 态 度 他 如 此 修 习 舍 波 罗 蜜 以 上 是 菩 萨 修 习 的 十 个 波 罗 蜜 善 来 与 善 逝 菩 萨 经 过 了 漫 长 的 艰 辛 奋 斗, 忍 人 所 不 能 忍 舍 人 所 不 能 舍 行 人 所 不 能 行, 终 于 在 四 阿 僧 祇 劫 及 十 万 大 劫 后, 实 现 了 他 一 心 追 求 的 至 高 理 想, 证 得 正 等 正 觉, 成 就 一 切 知 智 菩 萨 所 有 的 牺 牲 及 努 力, 都 不 是 为 了 个 人 的 荣 誉 与 利 养, 而 是 为 了 引 导 众 生 越 过 危 险 重 重 的 轮 回 漩 涡, 以 到 达 安 全 平 稳 的 彼 岸, 这 是 他 对 苦 难 及 无 助 众 生 的 深 切 悲 悯 菩 萨 怀 着 如 此 崇 高 的 目 的, 来 到 这 婆 娑 世 界, 所 以 菩 萨 的 来 是 善 来, 即 为 众 生 的 幸 福 与 快 乐 而 来 善 逝 是 指 善 净 行 善 妙 处 行 正 行 及 正 语 善 55

释 义 : 善 逝 逝 是 说 佛 陀 的 道 路 是 正 确 的, 目 的 是 无 上 的 善 净 行 是 指 佛 陀 通 过 纯 净 没 有 污 染 之 行, 走 向 不 死 之 境 所 谓 行, 即 八 圣 道 行, 它 是 通 往 涅 槃 的 唯 一 道 路 佛 陀 藉 此 唯 一 的 圣 道, 行 向 安 稳 之 地 涅 槃 以 此 善 行 的 缘 故, 世 尊 被 称 为 善 逝 善 妙 处 行 是 指 如 来 行 于 不 死 的 涅 槃 正 行 则 是 指 已 断 除 的 烦 恼 不 会 再 转 来, 如 大 义 疏 (Mahā-aṭṭhakathā) 记 载 : 15 在 须 陀 洹 道 所 断 的 烦 恼, 而 那 些 烦 恼 不 会 再 转 来, 故 为 善 逝 ; 16 在 斯 陀 含 道 所 断 的 烦 恼, 而 那 些 烦 恼 不 会 再 转 来, 故 为 善 逝 ; 17 在 阿 那 含 道 所 断 的 烦 恼, 而 那 些 烦 恼 不 会 再 转 来, 故 为 善 逝 ; 18 在 阿 罗 汉 道 所 断 的 烦 恼, 而 那 些 烦 恼 不 会 再 转 15 须 陀 洹 道 ( 入 流 道 ) 断 除 身 见 (sakkāya-diṭṭhi) 戒 禁 取 (sīlabbata-parāmāsa) 及 疑 (vicikicchā) 等 见 烦 恼 16 斯 陀 含 道 ( 一 来 道 ) 减 轻 欲 欲 及 瞋 恚 之 烦 恼 欲 界 之 贪 瞋 薄 17 阿 那 含 道 ( 不 来 道 ) 断 除 欲 欲 及 瞋 恚 之 烦 恼 至 此, 五 下 分 结 断 因 欲 界 相 对 于 色 界 及 无 色 界 称 为 下 界, 故 称 五 下 分 结 18 阿 罗 汉 道 断 除 :(1) 对 色 界 生 命 之 贪 爱 ;(2) 对 无 色 界 生 命 之 贪 爱 ;(3) 我 慢 (māna);(4) 掉 举 (uddhacca);(5) 56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来, 故 为 善 逝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善 逝 也 意 指 正 语 佛 陀 是 正 语 者, 他 在 适 当 的 场 合 说 适 当 的 言 语, 所 以 说 正 语 故 为 善 逝 在 经 典 里 记 载 着 : 如 来 知 道 哪 些 是 不 真 实 无 利 益 的 话, 且 为 他 人 不 喜 与 不 适 意 的 话, 如 来 便 不 说 如 妄 语 挑 拨 离 间 的 语 言 恶 毒 的 语 言, 以 及 闲 言 闲 语 等 如 来 又 知 道 哪 些 是 真 实 但 无 利 益 的 话, 且 为 他 人 不 喜 与 不 适 意 的 话, 如 来 也 不 说 阿 阇 世 王 (Ajātasattu, 又 作 未 生 怨 王 ) 由 于 受 提 婆 达 多 (Devadatta) 的 怂 恿, 杀 害 了 自 己 的 父 王 过 后 他 十 分 后 悔, 心 不 得 安 宁, 于 是 便 来 礼 敬 佛 陀 世 尊 并 不 提 他 杀 害 父 亲 的 过 失, 因 为 这 不 能 为 阿 阇 世 王 带 来 任 何 利 益, 反 而 会 加 深 他 的 悔 恨 世 尊 为 他 开 示 佛 法, 以 让 他 建 立 信 心 如 来 知 道 哪 些 是 真 实 而 又 能 带 来 利 益 的 话, 但 为 他 人 所 不 喜 及 不 适 意 的 话, 如 来 待 时 机 因 缘 成 熟 才 说 善 觉 (Suppabuddha, 耶 输 陀 罗 的 父 亲 ) 因 醉 酒 而 无 明 (avijjā) 至 此, 五 上 分 结 断 因 色 界 及 无 色 界 相 对 于 欲 界 称 为 上 界, 故 称 五 上 分 结 57

释 义 : 善 逝 阻 挡 佛 陀 的 去 路, 比 丘 们 一 再 要 求 他 让 路, 善 觉 仍 坚 持 不 让 最 后, 佛 陀 只 好 退 回 佛 陀 说 在 七 天 里, 由 于 善 觉 对 如 来 傲 慢 无 理 的 恶 业, 他 将 被 大 地 吞 没 佛 陀 说 的 是 因 果 法 则 与 真 理, 且 是 能 利 益 众 生 的 话, 使 听 者 能 避 恶 行 善, 但 这 些 语 言 不 为 善 觉 所 欢 喜 如 来 知 道 哪 些 是 不 真 实 无 利 益 的 话, 且 为 他 人 所 喜 与 适 意 的 话, 如 来 也 不 说 这 包 括 上 述 第 一 项 的 四 种 不 善 语 言 妄 语 挑 拨 离 间 语 恶 语, 以 及 闲 言 闲 语 如 来 知 道 哪 些 是 真 实 但 无 利 益 的 话, 且 为 他 人 所 喜 及 适 意 的 话, 如 来 也 不 说 如 国 家 之 间 的 政 治 民 间 的 传 统 信 仰 等 如 来 知 道 哪 些 是 真 实 而 有 利 益 的 话, 且 为 他 人 所 喜 及 适 意 的 话, 如 来 在 适 当 的 时 候 才 说 如 四 圣 谛 缘 起 生 老 病 死 因 果 法 则 及 解 脱 之 乐 等 法 语 在 王 舍 城 中, 有 一 位 比 丘 迷 恋 上 了 一 位 貌 美 的 妓 女 西 莉 玛 (Sirimā) 当 西 莉 玛 去 世 时, 佛 陀 要 求 保 留 她 的 身 体 到 了 第 四 天, 西 莉 玛 的 身 体 开 始 腐 烂, 且 长 满 蛆 虫 次 日, 佛 陀 带 领 众 多 弟 子 前 去 观 看 西 莉 玛 的 身 体, 并 要 求 58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国 王 宣 布 任 何 人 只 需 付 一 千 金, 即 可 以 与 她 过 夜 尽 管 价 码 一 再 调 降, 直 至 免 费, 也 没 人 愿 意 佛 陀 于 是 开 示 : 请 看 这 外 表 美 丽 的 身 体, 只 是 一 堆 的 疮, 它 被 骨 头 支 撑 着, 脆 弱 多 病, 且 容 易 引 起 人 们 的 贪 欲 其 实, 这 身 体 是 易 碎 无 常 的 那 位 迷 恋 妓 女 漂 亮 色 身 的 比 丘, 听 了 佛 陀 说 法 之 后, 终 于 领 悟 生 命 的 真 相, 证 到 须 陀 洹 果 ( 入 流 果 ) 法 句 经 147 佛 陀 知 道 适 当 的 时 候 说 真 实 而 又 有 利 益 的 话 语, 所 以 佛 是 正 语 者 或 称 善 逝 当 我 们 忆 念 佛 陀 善 逝 的 德 行 时, 这 些 涵 意 应 该 很 清 晰 地 呈 现 在 我 们 心 中 59

释 义 : 世 间 解 ( 五 ) 世 间 解 (Lokavidū) 巴 利 语 loka 是 指 世 间,vidū 是 解 或 了 知 佛 陀 对 世 间 有 彻 底 的 认 识, 凡 是 世 间 一 切 生 命 的 精 神 与 物 质, 他 都 了 如 指 掌 世 尊 认 为, 关 注 世 界 的 起 源 或 终 结 是 没 有 意 义 的 他 通 过 智 慧, 发 现 真 理 是 隐 藏 在 众 生 的 身 心 里 的 他 说 : 天 人! 我 从 未 说 通 过 步 行 可 以 到 达 没 有 生 与 没 有 死 的 境 地 我 亦 从 未 说 不 能 够 到 达 苦 的 尽 头 我 说 苦 的 生 起 和 起 因, 苦 的 灭 和 朝 向 灭 的 道 路, 就 在 这 拥 有 想 和 心 识 的 身 体 里 以 上 这 些 是 佛 陀 回 答 赤 马 (Rohitassa) 天 神 的 话 赤 马 天 神 曾 于 一 世 拥 有 广 大 的 神 通, 能 在 空 中 快 速 飞 行, 于 是 他 生 起 一 个 心 愿 想 通 过 飞 行 到 达 世 界 的 尽 头 他 持 续 飞 行 了 一 百 年, 除 了 吃 喝 及 睡 觉, 从 不 休 息, 结 果 他 60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死 在 途 中, 终 究 不 能 到 达 世 界 的 尽 头 19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通 达 世 间 法 的 佛 陀 告 诫 赤 马 天 神 说 : 世 界 的 尽 头 就 在 我 们 的 身 心 里, 无 需 往 外 寻 找 佛 陀 依 苦 集 灭 及 灭 苦 之 道 ( 四 圣 谛 ), 了 知 并 通 达 世 间 法 他 亦 了 知 : 隐 藏 在 我 们 身 心 里 的 世 间 法, 必 须 靠 我 们 自 己 的 努 力, 方 能 领 悟 他 说 : 你 们 自 己 应 当 努 力, 如 来 只 是 指 路 者 世 间 法 可 分 为 以 下 三 方 面 : 1. 行 世 间 (Saṅkhāra loka) 包 括 名 色 世 间 五 蕴 世 间 十 二 处 世 间 与 十 八 界 世 间 等, 因 其 都 是 因 缘 造 作 破 散 毁 灭 之 法, 故 称 为 行 世 间 因 缘 具 足 时, 它 们 便 生 起 ; 因 缘 分 散 时, 它 们 便 瓦 解 消 失, 不 复 存 在 行 世 间 是 无 常 的 ( 一 生 起 即 消 失 不 断 生 灭 为 无 常 ) 苦 的 ( 不 断 受 生 灭 压 迫 为 苦 ) 无 我 的 ( 不 受 指 使 无 法 控 制 为 无 我 ) 对 此, 世 尊 完 全 了 解 2. 有 情 世 间 (Satta loka) 世 尊 了 解 居 住 于 三 十 一 界 的 各 类 众 生, 如 : 住 在 大 地 之 下 最 低 的 地 狱 众 生 ; 住 在 大 地 的 人 类 饿 鬼 阿 修 罗 及 19 相 应 部. 赤 马 经 (Saṃyuttanikāya Rohitassasutta) 61

释 义 : 世 间 解 畜 生 ; 住 在 人 类 之 上 的 六 层 欲 界 天 的 天 神 20, 包 括 四 大 王 天 (Cātummahārājika) 三 十 三 天 (Tāvatiṃsa) 夜 摩 天 (Yāma) 兜 率 天 (Tusita) 化 乐 天 (Nimmānarati) 及 他 化 自 在 天 (Paranimmitavasavatti) 的 天 神 ; 居 住 于 21 欲 界 天 之 上 的 色 界 梵 天 神 及 无 色 界 的 梵 天 神 22 三 十 一 界 组 成 一 个 宇 宙 佛 陀 对 宇 宙 间 三 十 一 界 的 众 生 十 分 明 了, 包 括 他 们 的 住 处 形 象 及 寿 命 等 佛 陀 了 知 少 垢 的 众 生, 如 舍 利 弗 与 目 犍 连 尊 者 23 ; 他 了 知 多 垢 的 众 生, 如 憍 萨 罗 国 国 王 24 他 了 知 利 根 的 众 生 适 合 听 闻 五 蕴 法 以 证 阿 罗 汉 道 果, 20 化 生 在 天 界 的 众 生, 是 因 为 修 行 善 业 所 带 来 的 善 报, 如 孝 顺 父 母 布 施 持 戒 忍 辱 尊 敬 长 者 听 经 讲 经 及 禅 修 ( 近 行 定 或 观 禅 之 善 业 ) 21 色 界 梵 天 神 : 因 其 生 前 修 习 并 证 得 某 种 色 界 禅 那, 且 至 死 时 还 保 有 该 禅 定 而 投 生 于 色 界 梵 天 五 根 中, 他 们 只 有 眼 根 和 耳 根 ; 无 性 别 之 分, 但 显 现 为 男 性 天 神 其 中 有 一 层 无 想 有 情 天, 该 处 有 情 只 有 色 法 而 无 名 法 22 无 色 界 梵 天 神 : 因 其 生 前 修 习 并 证 得 某 种 无 色 禅 那, 且 至 死 时 还 保 有 该 禅 定 而 投 生 于 无 色 界 梵 天 他 们 只 有 心 而 无 色 身, 寿 命 最 长 可 达 八 万 四 千 大 劫 23 舍 利 弗 ( 又 译 作 沙 利 子 ) 与 目 犍 连 ( 又 译 作 马 哈 摩 嘎 喇 那 ) 尊 者 都 属 于 敏 知 者 (Ugghaṭitaññū) 这 类 众 生 只 是 通 过 听 闻 一 首 短 偈 便 能 够 立 即 证 悟 24 憍 萨 罗 国 (Kosala) 国 王 波 斯 匿 王 (Pasenadi) 属 于 文 句 为 最 者 (Padaparama) 这 一 类 众 生 无 论 多 么 精 进 修 行, 也 不 可 能 在 这 一 世 证 得 禅 定 和 道 果 62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所 以 他 向 五 比 丘 ( 利 根 者 ) 开 示 无 我 相 经 (Anattalakkhaṇa sutta), 阐 述 五 蕴 无 常 苦 无 我 的 本 质 而 对 于 钝 根 者 或 喜 欢 听 闻 详 细 解 说 之 众 生, 佛 陀 则 予 以 教 导 十 八 界 法, 以 使 他 们 证 悟 道 果 众 生 有 易 教 化 者 和 难 教 化 者 易 教 化 者 如 柯 玛 (Khemā), 她 是 佛 陀 智 慧 第 一 的 女 弟 子 ; 难 教 化 者 如 优 楼 维 拉 迦 叶 (Uruvela-kassapa) 尊 者, 佛 陀 施 展 千 种 神 通 才 折 服 他 此 外, 有 情 也 可 分 为 具 备 能 力 证 悟 涅 槃 者, 如 三 因 者 25 ; 以 及 无 能 力 证 悟 涅 槃 者, 如 四 恶 道 众 生 天 生 残 缺 者 ( 瞎 眼 耳 聋 等 ) 和 结 生 识 只 有 无 贪 及 无 瞋 的 二 因 者 二 因 者 虽 然 在 投 生 时 的 第 一 个 心 识 ( 结 生 心 ) 也 是 善 果 报 心, 但 由 于 缺 乏 智 慧 之 因, 而 慧 根 或 称 无 痴, 是 证 得 禅 那 及 证 悟 道 果 的 必 要 因 素 ; 因 此, 无 论 他 们 如 何 精 进 用 功, 都 无 能 力 洞 见 四 圣 谛 佛 陀 对 一 切 有 情 的 习 气 及 倾 向, 都 了 如 指 掌, 所 以 他 能 应 机 教 导, 让 无 数 的 众 生 都 能 获 得 利 益 3. 空 间 世 间 (Okāsa loka) 佛 陀 完 全 了 解 整 个 宇 宙 中 各 个 世 界 之 体 系, 包 括 日 月 25 三 因 者 : 在 投 生 时, 结 生 心 与 无 贪 无 瞋 无 痴 三 因 相 应 63

释 义 : 世 间 解 的 运 行 宇 宙 的 位 置 与 方 向 大 地 的 厚 度 支 持 大 地 的 水 之 深 度 围 绕 全 世 界 的 轮 围 山, 以 及 有 五 百 个 小 岛 围 绕 着 的 各 大 洲 如 来 也 彻 底 了 解 大 地 下 面 的 八 大 地 狱 及 围 绕 大 地 狱 的 一 百 二 十 八 个 小 地 狱 大 地 之 上 的 六 欲 天 ( 天 神 的 住 处 ) 十 六 色 界 天 及 四 无 色 界 天 等 无 论 是 有 边 或 无 边 的 世 界, 佛 陀 皆 能 以 无 限 的 智 慧 了 解 通 达 世 间 解 亦 表 示 佛 陀 了 知 世 间 的 一 切 纯 粹 是 苦 的 现 象, 因 为 一 切 有 为 法 最 终 都 会 坏 灭, 所 以 世 尊 说 : 我 只 宣 说 一 法 苦 的 起 因, 以 及 朝 向 灭 苦 的 道 路 正 如 海 水 只 有 一 味, 我 的 教 法 只 涉 及 苦 及 苦 之 息 灭 因 为 佛 陀 能 够 遍 知 世 间, 所 以 他 是 世 间 解 64

佛 陀 的 九 种 德 行 The Nine Attributes of the Buddha ( 六 ) 无 上 调 御 丈 夫 (Anuttaro Purisa Damma Sārathi) 能 调 难 调 的 众 生 巴 利 语 anuttaro 意 指 无 上 不 可 匹 敌 的 ;purisa 是 指 男 人 或 有 情 ;damma 表 示 应 被 调 御 的 应 被 驯 服 的 ;sārathi 是 指 领 导 者 或 御 者 佛 于 有 情 中 属 最 殊 胜 佛 陀 之 戒 定 慧 及 解 脱 智 见 是 无 有 相 等 的 无 可 匹 敌 的, 超 越 一 切 众 生 正 如 佛 陀 所 说 : 在 这 诸 天 魔 与 梵 天 的 世 界, 乃 至 沙 门 婆 罗 门 国 王 与 臣 民 的 众 生 界 中, 我 看 不 到 哪 一 位 沙 门 或 婆 罗 门 在 戒 德 定 德 慧 德 解 脱 德 和 解 脱 知 见 德 上 比 我 更 圆 满 所 以 称 佛 陀 无 上 调 御 丈 夫 是 指 佛 陀 能 调 御 那 些 应 被 调 御 的 众 生 应 被 调 御 者 是 指 未 调 御 而 当 调 御 者, 如 畜 生 人 类 及 非 人 65

释 义 : 无 上 调 御 丈 夫 类 对 于 难 调 御 的 众 生, 佛 陀 更 是 具 有 殊 胜 调 御 的 方 便 技 巧 如 佛 陀 应 用 神 通 善 巧 调 伏 杀 人 魔 王 央 掘 摩 罗 (Aṅgulimāla); 用 慈 心 调 伏 被 灌 醉 的 凶 猛 的 大 象 那 喇 笈 利 (Nālāgiri); 用 忍 耐 与 智 慧 调 伏 吃 人 夜 叉 阿 拉 瓦 卡 (Ālavaka) 以 慈 心 智 慧 忍 辱 调 伏 夜 叉 阿 拉 瓦 卡 佛 陀 如 何 以 善 巧 调 伏 阿 拉 瓦 卡? 阿 拉 瓦 卡 (Ālavaka, 意 译 为 林 住, 林 主 ) 是 居 住 在 天 上 凶 暴 的 夜 叉 (yakkha), 它 是 阿 拉 维 (Ālavi) 国 的 守 护 神, 要 人 们 供 奉 人 肉 给 它 食 用 阿 拉 维 人 虽 然 面 对 恐 惧 与 忧 伤, 但 却 没 人 敢 反 抗 阿 拉 瓦 卡, 最 后 连 国 王 唯 一 的 王 子 也 要 供 奉 于 他 一 天 清 晨, 佛 陀 惯 常 地 进 入 悲 心 禅 定 出 定 后, 他 用 一 切 知 智 观 察 宇 宙 三 界 众 生, 有 哪 些 五 根 成 熟 者 能 被 引 导 解 脱 轮 回 的 束 缚, 而 阿 拉 瓦 卡 及 小 王 子 的 影 像 呈 现 在 他 一 切 知 智 的 视 网 中 佛 陀 决 定 去 度 阿 拉 瓦 卡, 同 时 挽 救 小 王 子 的 性 命 用 完 早 餐 后, 他 便 启 程 前 往 阿 拉 维 国, 抵 达 阿 拉 瓦 卡 的 山 洞 时 已 是 黄 昏 时 分, 而 阿 拉 瓦 卡 也 刚 好 外 出 佛 陀 于 是 坐 上 阿 拉 瓦 卡 的 宝 座, 向 阿 拉 瓦 卡 的 夜 叉 女 众 开 示 佛 法 当 阿 拉 瓦 卡 获 知 这 消 息, 一 时 怒 不 可 遏, 于 是 他 召 集 所 有 的 属 下, 以 九 种 狂 暴 杀 伤 力 巨 强 的 风 暴 攻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