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之「正見增上」



Similar documents
试卷

2011-论文选集-2.cdr



《米开朗琪罗传》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不淨觀之探究----以《大度智論》為主

untitled

( ) 001 ( CIP ) /. :,2005 ISBN CIP (2005) : : ( 147 : ) : : 850mm 1168mm : 333 :

清 算, 原 告 為 使 前 開 以 應 收 帳 款 ( 債 權 ) 投 資 之 事 實, 於 外 在 形 式 上 更 符 合 稅 法 之 要 求, 遂 於 96 年 度 將 該 等 應 收 帳 款 作 價 轉 增 資, 以 滿 足 形 式 上 之 投 資 程 序, 並 得 以 認 列 投 資 損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4D F736F F D20D5D0B1EACEC4BCFEBCB0C7E5BDE0B7FECEF1BACFCDAC28C2C9CAA6B0E631A3A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160A5CEA4A4B0EABCF4BB79A5DCA8D22E646F63>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 %!!##$ & (!##$ %!!##$ &!##$!##(!##$! "

!"#!" # $% & ($) *! +,-./ 0%)!1"%& 0%2!$!$$$ "$$$$ #$ % $$30!4$4 5,6 *& (+ 0!&" * + 7!!4 & ( )! & ( )! 80)09! 7&! #!1!1$" &&!!%!,-./ 0%)!1"%& 0%2 &1$

!!! #!!! $##%!!! $!!!! &!!!! (!! %!! )!!! *!!!!!!! #!!!!! $

5. 10(1) 10(2) A-1 17(2) 7. A-2 18A B

4 & & & 5+)6,+6 5+)6,+6 7)8 *(9 ):*");, +!*((6,<6 #!;";<=*#!8 > #)+9 " =68 )(( 8"=*");,8 >?=*%),<8 > 6B#(*,*9 ";=C <=*#!)+8 ),"6=*+")D6



<4D F736F F D20A5F1A4FBA473A6DBA662C149AE76BB50B0A8AFAAB944A440AC78A67BA976C149BEC7ABE4B751AABAB56FAE692E646F63>


一 家 庭 成 员 与 收 支 情 况 100 您 本 人 配 偶 和 子 女 ( 包 括 在 本 地 老 家 和 其 他 地 方 的, 但 不 包 括 已 婚 分 家 的 子 女 ) 以 及 与 您 在 本 户 同 住 的 家 庭 其 他 成 员 共 有 几 口 人? 口 人 表 101: 请 谈

untitled

《美国名将全传——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关于北京重点高校在校生回乡就业意愿调查问卷”


!"#$!"%&!"$!""( )( )( #( "#*!&#) %&*!(+,- %.!/( )( #( ,-2 89 /

<4D F736F F D203136BCADBBD8D2E4D3EBD1D0BEBF2E646F63>

萧山中学课程建设方案.doc


Microsoft Word - 9pinggb_A4.doc

Microsoft Word - 9pinggb_A4-f4.doc

理 论 探 索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的 五 点 思 考 余 路 [ 摘 要 ]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是 中 国 改 革 的 重 要 环 节, 其 影 响 力 和 难 度 不 亚 于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本 文 着 重 围 绕 推 进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应 考 虑 的 五 个 方 面

日 本 位 于 亚 洲 东 部, 太 平 洋 西 北 角, 是 我 国 东 方 的 一 个 岛 国 在 洪 积 世 ( 注 1) 的 大 部 分 时 期 内, 日 本 与 大 陆 相 连 大 约 在 洪 积 世 晚 期 至 冲 积 世 ( 注 2) 初 期, 日 本 各 地 发 生 海 进, 出 现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Microsoft Word - 9pinggb_let.doc

实 习 上 下 点 表 格 解 释 和 相 关 纪 律 要 求 : 1 表 格 中 所 有 名 词 都 为 简 称, 包 括 医 院 名 称 四 年 级 五 年 级 各 专 业 名 称 等 所 有 时 间 都 为 学 生 装 好 行 李 出 发 时 间, 请 提 前 0 分 钟 将 行 李 运 到

3 基 金 杠 杆 从 分 级 基 金 的 概 念, 我 们 知 道 了 分 级 基 金 的 A 份 额 是 每 年 获 得 固 定 收 益 的 稳 健 份 额,B 份 额 是 具 有 杠 杆 效 应 的 激 进 份 额 分 级 基 金 中 的 杠 杆 一 般 有 三 类 : 份 额 杠 杆 =(A

简报158期.doc

Microsoft Word - 9pingb5_let.doc

退休權益.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Word - 1.《國文》試題評析.doc

Ps22Pdf

$%%& ()*+, %&, %-&&%%,. $ %,, $,, & /$- 0(1 $%%& %& 234 %-%, 5&%6&633 & 3%%, 3-%, %643 -%%% :::; 7<9; %-%, 3$%$ :::;

# $# #!# # # # # # # %# # # &# # # # #! "

zt

2016 年 地 质 工 程 系 教 学 工 作 安 排 2016 学 年 我 系 将 在 总 结 过 去 工 作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今 年 学 院 以 抓 质 量 强 内 涵 促 改 革 调 结 构 建 品 牌 细 管 理 重 过 程 为 宗 旨, 以 规 范 管 理 深 化 内 涵 为


Microsoft Word - 永政发〔2016〕48号.doc


untitled

書本介紹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和 其 后 又 比 其 他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更 为 顺 利 地 克 服 了 石 油 危 机 的 冲 击, 使 日 本 的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在 7 0 ~ 8 0 年 代 赢 得 了 国 际 社 会 的 广 泛 赞 誉 ( 其 间 虽 有 欧 美 国 家

2015 TB-1-06.indd

Microsoft Word - 01清華No.14-李惠綿.doc

tbjx0033ZW.PDF


untitled

Ps22Pdf

Microsoft Word - 095_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科別

# # # # # # = #, / / / / # 4 # # # /# 02-1 / 0 /? / 0 / 0?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12.3! 4)5 %&& &.3 "3!!!!!!!!!!!! &/& - 0.&3.322!!!.! 2&& - 2/& - &362! /&&&//!!! 78

校园之星


nooog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 2

1. ( )( ) A. B. C. D. 2. ( )( ) A. : B. : C. : D. : 3. ( )( ) A. : B. : C. : D. : 1 D : 2

Ps22Pdf

日照县志0903-.FIT)

Ps22Pdf

中華民國青溪協會第四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資料

要 求 服 装 统 一 各 队 自 带 比 赛 球 槌 队 长 及 教 练 标 志 大 会 提 供 比 赛 用 球 和 号 码 布 ( 五 ) 比 赛 所 用 球 槌 须 为 中 国 门 球 协 会 2016 年 度 专 业 器 材 供 应 商 企 业 的 产 品, 企 业 名 称 和 品 牌 请

<453A5CC2EDC0F6C5C5B0E6CEC4BCFE5CC3F1B7A8A1A4C9CCB7A8A1A4C3F1CAC2CBDFCBCFB7A8D3EBD6D9B2C3D6C6B6C8D5AACEC4BCFE574F52445CB9D9B7BDD0DEB6A9B5E7D7D3B7FECEF1A3A8A1B6C3F1CBDFBDE2CACDA1B7BACDA1B6C1A2B7A8B7A8A1B7A3A92E646F63>

zt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九十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國文科期末考試題

该 奈 自 受 PZ 多 透 soc i e B t h y. y t is NA YL OR exp os ed t h a t b e i n g wh o res or sa in t es s e s we r e m ad e n b ot om. M ean wh i l e NA YL

因 味 V 取 性 又 鸟 U 且 最 大 罗 海 惜 梅 理 春 并 贵 K a t h l ee n S c h w e r d t n er M f l e z S e b a s t i a n C A Fe rs e T 民 伊 ' 国 漳 尤 地 视 峰 州 至 周 期 甚 主 第 应


nooog


第一章 §1 1

一 公 司 特 殊 问 题 问 题 1 关 于 公 司 的 业 务 及 持 续 经 营 能 力 2013 年 度 2014 年 度 2015 年 1-11 月, 公 司 的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1,630, 元 699, 元 73, 元 报 告 期 内,

yearbook2001_all.pdf

内文标题采用宋体小三,居中,加粗;一级标题使用小四宋体加粗;正文宋体五号,行测讲义答案由于均为选择题,则段首无需空格,申论讲义答案段首需空两格;全文使用1

《中国小百科全书(5):技术科学》


C = C + C C = + + C C C C 1 2 3

zt

DANG YUAN XUE XI YUAN DI 党 员 学 习 园 地 闭 幕 会 由 大 会 主 席 团 常 务 主 席 执 行 主 席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 员 长 张 德 江 主 持 习 近 平 李 克 强 俞 正 声 刘 云 山 王 岐 山 张 高 丽 和 大 会 主 席 团 成

untitled

Transcription:

六 龜 般 若 精 舍. 第 五 期 課 程 阿 含 經 論 對 讀 ( 四 ) 2014/12( 釋 開 仁 指 導 ) 主 題 : 正 見 增 上 一 雜 阿 含.788 經 卷 28( 大 正 2,204b9-c13): 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佛 住 舍 衛 國 祇 樹 給 孤 獨 園 爾 時 世 尊 告 諸 比 丘 : 向 邪 者, 違 於 法, 不 樂 於 法 ; 向 正 者, 樂 於 法, 不 違 於 法 何 等 為 向 邪 者, 違 於 法, 不 樂 於 法? 若 邪 見 人, 身 業 如 所 見, 口 業 如 所 見, 若 思 若 欲 若 願 若 為, 彼 皆 隨 順, 一 切 得 不 愛 果, 不 念 不 可 意 果 所 以 者 何? 惡 見 謂 邪 見, 邪 見 者 起 邪 志 邪 語 邪 業 邪 命 邪 方 便 邪 念 邪 定 譬 如 苦 果 種 著 地 中, 隨 時 溉 灌, 彼 得 地 味 水 味 火 味 風 味, 一 切 悉 苦 所 以 者 何? 以 種 苦 故 如 是 邪 見 人, 身 業 如 所 見, 口 業 如 所 見, 若 思 若 欲 若 願 若 為, 悉 皆 隨 順, 彼 一 切 得 不 愛 不 念 不 可 意 果 所 以 者 何? 惡 見 者 謂 邪 見, 邪 見 者 能 起 邪 志 乃 至 邪 定, 是 名 向 邪 者, 違 於 法, 不 樂 於 法 何 等 為 向 正 者, 樂 於 法, 不 違 於 法? 若 正 見 人, 身 業 如 所 見, 口 業 如 所 見, 若 思 若 欲 若 願 1 若 為, 悉 皆 隨 順, 彼 一 切 得 可 愛 可 念 可 意 果 所 以 者 何? 善 見 謂 正 見, 正 見 者 能 起 正 志 乃 至 正 定 2 譬 如 甘 蔗 稻 麥 蒲 桃 種 著 地 中, 隨 時 溉 灌, 彼 得 地 味 水 味 火 味 風 味, 彼 一 切 味 悉 甜 美 所 以 者 何? 以 種 子 甜 故 如 是 正 見 人, 身 業 如 所 見, 口 業 如 所 見, 若 思 若 欲 若 願 若 為, 悉 皆 隨 順, 彼 一 切 得 可 愛 可 念 可 意 果 所 以 者 何? 善 見 者 謂 正 見, 正 見 者 能 起 正 志 乃 至 正 定, 是 名 向 正 者, 樂 於 法, 不 違 於 法 佛 說 此 經 已, 諸 比 丘 聞 佛 所 說, 歡 喜 奉 行 世 間 出 世 間, 亦 如 是 說, 如 上 三 經, 亦 皆 說 偈 言 : 鄙 法 不 應 近, 放 逸 不 應 行, 不 應 習 邪 見, 增 長 於 世 間 假 使 有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佛 說 此 經 已, 諸 比 丘 聞 佛 所 說, 歡 喜 奉 行 1 若 願, 原 本 缺, 依 宋 本 補 2 葡 萄 : 亦 作 蒲 陶 亦 作 蒲 萄 亦 作 蒲 桃 1

二 增 支 部 卷 11( 十 集 ) 104. 種 子 (N25,114a8-115a14 // PTS.A.5.212 - PTS.A.5.214): 諸 比 丘! 邪 見 邪 思 惟 邪 語 邪 業 邪 命 邪 精 進 邪 念 邪 定 邪 智 邪 解 脫 之 人 補 特 伽 羅 者,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身 業 (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 語 業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意 業 思 欲 願 行 之 一 切 法, 資 於 不 可 樂 不 可 愛 不 可 意 不 利 益 苦 何 以 故 耶? 諸 比 丘! 其 見 惡 也 諸 比 丘! 譬 如 菴 婆 樹 之 種 子 葫 蘆 樹 之 種 苦 瓢 之 種 子, 播 種 於 濕 地, 取 地 味 取 水 味, 亦 皆 資 於 一 切 之 苦 辛 不 悅 何 以 故 耶? 諸 比 丘! 種 子 惡 也 諸 比 丘! 如 是 邪 見 邪 思 惟 邪 語 邪 業 邪 命 邪 精 進 邪 念 邪 定 邪 智 邪 解 脫 之 人 補 特 伽 羅 者,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身 業 (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 語 業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意 業 思 欲 願 行 之 一 切 法, 資 於 不 可 樂 不 可 愛 不 可 意 不 利 益 苦 何 以 故 耶? 諸 比 丘! 其 見 惡 也 諸 比 丘! 正 見 正 思 惟 正 語 正 業 正 命 正 精 進 正 念 正 定 正 智 正 解 脫 之 人 補 特 伽 羅 者,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身 業 (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 語 業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意 業, 思 欲 願 行 之 一 切 法, 資 於 可 樂 可 愛 可 意 利 益 安 樂 何 以 故 耶? 諸 比 丘! 其 見 善 也 諸 比 丘! 譬 如 甘 蔗 之 種 子 稻 之 種 子 葡 萄 之 種 子, 播 種 於 濕 地, 取 地 味 取 水 味, 皆 資 於 可 悅 甘 甜 美 何 以 故 耶? 諸 比 丘! 種 子 善 也 諸 比 丘! 如 是 正 見 正 思 惟 正 語 正 業 正 命 正 精 進 正 念 正 定 正 智 正 解 脫 之 人 補 特 伽 羅 者,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身 業 (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 語 業 隨 見 而 所 完 全 執 取 之 意 業 思 欲 願 行 之 一 切 法, 資 於 可 樂 可 愛 可 意 利 益 安 樂 何 以 故 耶? 諸 比 丘! 其 見 善 也 三 巴 利 法 句 經 世 間 品 第 十 三, 第 167 頌 :(dhammapada-13-167) hīnaṃ dhammaṃ na seveyya pamādena na saṃvase micchādiṭṭhiṃ na seveyya na siyā lokavaddhano. 莫 從 卑 劣 法, 莫 住 於 放 逸, 莫 隨 於 邪 見, 莫 增 長 世 俗 pali 註 解 1 hīnaṃ dhammaṃ na seveyya: 人 不 可 從 事 於 劣 法 此 中 的 劣 法 是 指 五 欲, 縱 使 駱 駝 或 小 公 牛 也 會 作 的, 所 以 稱 為 劣 法 稱 為 劣, 是 因 為 它 讓 人 生 於 較 低 的 趣, 如 惡 趣, 所 以 願 人 不 要 從 事 於 此 2 pamādena na saṃvase: 不 可 放 逸 而 活, 所 謂 放 逸 就 是 警 覺 鬆 弛 的 特 相 3 micchādiṭṭhiṃ na seveyya: 也 不 可 致 力 於 邪 見 4 na siyā lokavaddhano: 不 要 成 為 世 間 增 長 者 如 上 述 而 造 作 者, 稱 為 令 世 間 ( 輪 迴 ) 增 長 者, 因 此, 不 要 如 此 作 2

四 法 集 要 頌 經 放 逸 品 第 四 4.8. cf.dhp167 [ 梵 ] hīnān dharmān na seveta pramādena na saṃvaset / mithyādṛṣṭiṃ na roceta na bhavel lokavardhanaḥ // [ 漢 ] 不 親 卑 漏 法, 不 與 放 逸 會, 不 種 邪 見 根, 不 於 世 增 惡 ( 一 ) 梵 文 分 析 hīnān dharmān na seveta pramādena na saṃvaset / 劣 法 不 親 放 逸 不 住 mithyā-dṛṣṭiṃ na roceta na bhavel loka-vardhanaḥ // 邪 見 不 樂 於 不 應 是 世 界 增 長 不 親 近 劣 法, 不 依 放 逸 住, 不 樂 於 邪 見, 不 增 長 世 界 ( 二 ) 出 曜 經 卷 6 4 無 放 逸 品 ( 大 正 4,639a18-b27): 不 親 卑 漏 法, 不 與 放 逸 會, 不 種 邪 見 根, 不 於 世 長 惡 1 不 親 卑 漏 法 者, 卑 漏 法 者 何 者 是? 一 切 諸 結 一 切 諸 惡 行 一 切 邪 見 一 切 顛 倒 若 有 眾 生 親 近 如 斯 法 者 便 具 眾 惡, 是 故 智 者 不 當 親 近, 亦 莫 與 從 事, 亦 莫 與 談 對 言 語, 亦 莫 與 坐 起 行 步, 常 當 遠 離 如 避 火 災, 是 故 說 曰 : 不 親 卑 漏 法 2 不 與 放 逸 會 者, 3 夫 放 逸 人 所 修 行 業 動 生 患 禍, 以 惡 知 識 為 徒 侶, 以 十 惡 法 以 為 援 助, 實 非 親 款, 像 4 如 朋 友, 佯 涕 墮 淚 謀 圖 其 罪, 辭 為 甘 美 內 如 劍 戟 5 如 此 放 逸 之 人, 常 當 遠 離 不 與 從 事, 先 甘 後 苦 聖 人 不 習, 是 故 說 曰 : 不 與 放 逸 會 3 不 種 邪 見 根 者, 夫 邪 見 之 為 病 其 事 萬 端, 如 契 經 所 說 : 無 今 世 後 世, 亦 無 父 母, 世 無 羅 漢 等 得 道 者 捨 佛 真 言 隨 俗 美 辭, 造 立 詩 頌 虛 稱 詐 逸 行 不 合 已 捨 本 就 末, 離 實 居 詐 所 習 顛 倒, 云 佛 世 尊 辟 支 佛 阿 羅 漢 阿 那 含 斯 陀 含 須 陀 洹 非 真 非 有, 謗 毀 六 度 稱 言 非 行, 如 斯 之 比 最 為 邪 見 何 以 故 爾? 謂 真 非 真, 謂 不 真 是 真 佛 在 世 時, 神 口 說 曰 : 愚 癡 之 人, 不 應 受 者 而 受, 反 見 誹 謗 云 何 言 非? 自 陷 於 淵, 復 墮 他 於 深 淵 中, 諸 天 世 人 不 致 其 敬 若 習 外 道 異 學 符 書 咒 術 鎮 壓 求 覓 良 日 役 使 鬼 神 幻 現 奇 術, 如 此 輩 事 皆 為 邪 術, 有 目 之 士 不 當 修 習 也 佛 譬 喻 說, 猶 有 人 須 蛇 食 6 7 噉, 處 處 求 索 之 乃 剋 蛇, 以 手 捉 尾, 蛇 反 螫 手, 毒 遍 身 體 忽 便 無 常, 皆 由 其 人 不 巧 3 慈 悲 道 場 懺 法 卷 5: 依 身 口 意 起 十 惡 行 身 : 殺 盜 婬 口 : 妄 言 綺 語 兩 舌 惡 罵 意 : 貪 瞋 癡 自 行 十 惡, 教 他 行 十 惡, 讚 歎 十 惡 法 ( 大 正 45,942b3-5) 4 佯 : 假 裝 5 劍 戟 : 泛 指 武 器 6 剋 ㄎㄜˋ : 戰 勝 ; 制 服 7 螫 ㄕˋ : 毒 蟲 或 蛇 咬 刺 3

捉 蛇 故 以 喪 其 命 8 今 此 愚 人 亦 復 如 是, 以 非 為 真 以 真 為 非, 是 故 說 曰 : 不 種 邪 見 根 也 4 不 於 世 長 惡 者, 所 謂 世 者 有 三 云 何 為 三? 一 者 眾 生 世, 二 者 陰 世, 三 者 三 界 世 眾 生 世 者, 一 足 二 足 四 足, 乃 至 眾 多 足, 有 色 無 色, 有 想 無 想 亦 非 想 非 不 想, 是 謂 眾 生 世 陰 世 者, 欲 界 色 界 五 盛 陰, 無 色 界 四 陰, 是 謂 陰 世 三 界 世 者, 三 千 大 千 至 無 邊 界, 復 從 一 起 數 至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是 謂 三 界 世 若 有 眾 生 習 邪 見 者, 便 長 於 世 生 諸 穢 惡, 長 地 獄 世 餓 鬼 世 畜 生 世 ; 不 種 邪 見 根 者, 不 與 此 三 世 從 事 是 故 說 曰 : 不 於 世 長 惡 也 五 法 集 要 頌 經 放 逸 品 第 四 (4.9) [ 梵 ] samyagdṛṣṭir adhimātrā laukikī yasya vidyate / api jāti sahasrāṇi na asau gacchati durgatim // [ 漢 ] 正 見 增 上 道, 世 俗 智 所 察, 歷 於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地 獄 9 ( 一 ) 梵 文 分 析 samyag-dṛṣṭir adhimātrā laukikī yasya vidyate / 正 見 增 上 世 間 若 是 api jāti sahasrāṇi na asau gacchati durgatim // 雖 生 千 不 此 去 惡 趣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縱 使 彼 經 歷 千 生, 終 不 墮 地 獄 8 增 壹 阿 含.8 經 卷 48 50 禮 三 寶 品 ( 大 正 2,813a14-b14): 爾 時, 世 尊 重 告 諸 比 丘 曰 : 汝 等 當 知, 若 有 愚 人 習 於 法 行, 所 謂 契 經 祇 夜 偈 授 決 因 緣 本 末 譬 喻 生 方 等 未 曾 有 說 廣 普 ; 雖 誦 斯 法, 不 解 其 義 ; 以 不 觀 察 其 義, 亦 不 順 從 其 法, 所 應 順 法 終 不 從 其 行 所 以 誦 斯 法 者, 從 欲 與 人 共 競 諍, 意 計 勝 負, 亦 不 自 為 己 有 所 濟 及, 彼 誦 法 已, 則 犯 制 限 猶 如 有 人 出 彼 村 落 欲 求 惡 蛇, 彼 若 見 極 大 之 蛇, 到 已, 以 左 手 摩 抆 其 尾, 然 彼 蛇 迴 頭 螫 蜇 其 手, 由 此 緣 報, 便 致 命 終, 此 亦 如 是, 若 有 愚 人 翫 習 其 法, 十 二 部 經 靡 不 斟 酌, 亦 不 觀 察 其 義 所 以 然 者, 由 不 究 竟 正 法 義 故 於 是, 若 有 善 男 子 將 護 翫 習 其 法, 契 經 祇 夜 偈 授 決 因 緣 本 末 譬 喻 生 方 等 未 曾 有 說 廣 普 ; 彼 人 誦 此 法 已, 深 解 其 義 ; 以 解 彼 深 義 之 法, 順 從 其 教, 無 所 違 失, 所 以 誦 法 者, 不 以 勝 負 之 心, 與 彼 競 諍 ; 所 以 誦 習 法 者, 欲 自 纂 修 有 察 及 ; 所 以 誦 法 者, 果 有 所 願, 由 此 因 緣, 漸 至 涅 槃 猶 如 有 人 出 彼 村 落, 求 覓 惡 蛇 彼 見 蛇 已, 手 執 鐵 鉗, 先 鑷 其 頭, 後 便 捉 項, 不 令 動 搖 ; 設 彼 惡 蛇 迴 尾 欲 害 彼 人, 終 無 所 至 所 以 然 者, 比 丘! 由 其 捉 項 故! 此 善 男 子 亦 復 如 是, 誦 習 誦 讀, 靡 不 周 遍, 觀 察 其 義, 順 從 其 法, 終 無 違 失, 漸 漸 由 此 因 緣, 得 至 涅 槃 所 以 然 者, 由 其 執 正 法 故 是 故, 諸 比 丘! 其 有 解 吾 義 者, 當 念 奉 行 ; 其 不 解 者, 重 來 問 我 如 來 方 今 現 在, 後 悔 無 益 9 吳 維 祇 難 等 譯 法 句 經 卷 1 2 教 學 品 ( 大 正 4,559b21-22): 正 見 學 務 增, 是 為 世 間 明 ; 所 生 福 千 倍, 終 不 墮 惡 道 相 同 於 : 晉 法 炬 共 法 立 譯 法 句 譬 喻 經 卷 1 2 教 學 品 ( 大 正 4,577a27-28) 4

( 二 ) 出 曜 經 卷 6 4 無 放 逸 品 ( 大 正 4,639b28-c11): 正 見 增 上 道, 世 俗 智 所 察, 更 於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道 1 正 見 增 上 道 者, 諸 有 分 別 邪 見 根 原 永 捨 離 之, 正 使 前 人 化 作 佛 形 其 人 前 立, 演 說 顛 倒 謂 為 正 法, 持 心 堅 固 終 不 承 受 何 以 故 爾? 以 其 正 見 難 沮 壞 故, 正 使 弊 魔 波 旬 及 諸 幻 士, 化 若 干 變 來 恐 善 男 子, 不 能 移 動 其 心, 倍 修 正 見 意 不 移 易, 此 是 世 俗 正 見 非 第 一 義, 是 故 說 曰 : 正 見 增 上 道, 世 俗 智 所 察 也 2 於 百 千 生 者, 如 佛 所 說 : 吾 未 曾 見 行 正 見 人, 於 百 千 生 墮 惡 趣 者, 吾 未 聞 也 所 生 之 處 賢 聖 相 遇, 亦 不 墮 地 獄 餓 鬼 畜 生 中 是 故 說 曰 : 於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道 六 瑜 伽 學 派 ( 一 )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21 聲 聞 地 ( 大 正 30,401a11-18): 復 有 所 餘 已 得 趣 入 補 特 伽 羅 已 趣 入 相 謂 雖 未 得 能 往 一 切 惡 趣 無 暇 煩 惱 離 繫, 而 能 不 生 惡 趣 無 暇 世 尊 依 此 已 得 趣 入 補 特 伽 羅, 密 意 說 言 : 若 有 世 間 上 品 正 見, 雖 歷 千 生 不 墮 惡 趣 彼 若 已 入 上 品 善 根 漸 向 成 熟, 爾 時 便 能 不 生 無 暇 及 餘 惡 趣 是 名 第 二 已 得 趣 入 補 特 伽 羅 已 趣 入 相 [ 梵 本 ] punar aparam avatīrṇaḥ pudgalo na ca tāvad visaṃyukto bhavaty apāyā-kṣaṇagamanīyaiḥ kleśaiḥ, na ca punar akṣaṇeṣūpapadyate / avatīrṇaṃ ca pudgalaṃ sandhāyoktaṃ bhagavatā samyagdṛṣṭir adhimātrā laukikī yasya vidyate / api jātisahasrāṇi nāsau gacchati durgatim 10 /sa punar yadādhimātreṣu kuśalamūleṣu praviṣṭo bhavaty anupūrveṇa paripākagamanīyeṣu tadā nākṣaṇeṣūpapadyate, na tv anyeṣu /idaṃ dvitīyam avatīrṇasya pudgalasya liṅgam // 11 ( 二 ) 韓 清 淨 瑜 伽 師 地 論 科 句 披 尋 記 彙 編 ( 第 二 冊 ),p.785-786: 1 能 往 一 切 惡 趣 無 暇 煩 惱 離 繫 若 已 證 入 正 性 離 生, 爾 時 便 能 永 斷 邪 見 及 往 一 切 惡 趣 業 等, 是 名 能 往 一 切 惡 趣 無 暇 煩 惱 離 繫 2 彼 若 已 入 上 品 善 根 等 此 釋 經 說 世 間 正 見 不 墮 惡 趣 所 有 密 意, 謂 若 世 間 信 等 諸 根 轉 復 微 妙, 乃 至 獲 得 最 後 有 身, 是 名 已 入 上 品 善 根 隨 順 能 生 無 漏 正 見, 是 名 漸 向 成 熟 彼 於 爾 時, 定 能 趣 入 正 性 離 生, 是 故 說 彼 不 生 無 暇 及 餘 惡 趣 是 即 經 說 所 有 密 意 10 Alex Wayman, Analysis of the WrAvakabhUmi manuscript, p.66 譯 :The one whose mundane right view is wide-extended, even in thousands of births does not go to an evil destiny. 11 瑜 伽 論. 声 聞 地 第 一 瑜 伽 処,p.54-55 5

( 三 ) 遁 倫 1 瑜 伽 論 記 卷 6 上 ( 大 正 42,433a9-14): 12 第 三 門 中 引 經 證 : 若 有 世 間 上 品 正 見, 雖 歷 千 生 不 墮 惡 趣 者 住 種 姓 人 暫 起 趣 入 發 13 心 即 得 惡 趣 非 擇 滅 者 於 此 位 中, 或 時 有 得, 或 時 不 得 若 至 忍 位, 此 即 定 得 彼 若 已 入 忍 上 品 位, 斷 向 成 就, 不 生 無 暇 及 餘 惡 趣 2 瑜 伽 論 記 卷 9 成 熟 品 ( 大 正 42,522b24-29): 菩 薩 亦 然 因 利 有 情, 遂 被 染 繫, 故 初 劫 時, 有 生 惡 趣 若 爾, 如 所 引 經 : 若 有 成 世 間 增 上 品 正 見 頌 云 何 通? 義 曰 : 彼 約 不 以 正 見 為 緣 生 惡 趣, 何 妨 地 前 有 起 惡 趣 業 而 生 惡 趣 測 云 : 下 品 中 不 說 種 姓 地 者, 以 後 攝 前 故 14 12 印 順 導 師 著 如 來 藏 之 研 究 (p.64-65): 從 部 派 佛 教 以 來, 就 有 種 性 (gotra) 一 詞, 或 略 譯 為 性 如 舍 利 弗 阿 毘 曇 論, 人 品 中 立 性 人 增 壹 阿 含 經 立 九 種 人 四 向 四 果 以 前, 有 種 性 人 大 乘 十 地 說 先 後 成 立 的 共 十 地, 第 二 為 性 地 從 修 行 的 階 位, 立 性 人 性 地, 雖 還 沒 有 證 入 聖 位 但 已 成 出 世 法 器, 能 入 聖 位 到 了 性 地, 一 般 以 為 決 定 不 退 了 但 異 部 宗 輪 論 說 : 大 眾 部 (Mahāsāṃghika) 等 以 為 : 性 地 法 皆 可 說 有 退 如 以 世 俗 的 種 性 來 說, 在 入 胎 誕 生 後, 可 能 有 夭 折 的 ; 大 乘 所 說 的 生 在 佛 家, 也 有 退 與 不 退 二 類 所 以 發 心 趣 求 佛 道 的, 都 是 佛 種 性 所 攝, 不 過 起 初 還 可 能 退 失 的 13 印 順 導 師 著 : (1) 性 空 學 探 源 (p.209-210): 非 擇 滅 無 為, 是 一 切 學 派 共 許 的, 婆 沙 說 : 因 緣 錯 過 了, 不 能 再 生 起, 叫 做 非 擇 滅 無 為 法 的 所 以 不 生, 不 是 像 擇 滅 之 由 智 慧 離 欲 的 力 量 使 它 不 生, 只 是 緣 闕 所 以 不 生 非 擇 滅 的 意 義 是 消 極 的, 不 是 積 極 的 (2)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64): 無 為 是 不 生 不 滅 的, 有 永 恆 不 變 的 意 義, 依 此, 說 一 切 有 部 立 三 無 為 : 擇 滅, 非 擇 滅, 虛 空 如 因 緣 不 具 足, 再 也 不 可 能 生 起, 不 是 由 於 智 慧 的 抉 擇 而 得 滅 ( 不 起 ), 名 為 非 擇 滅 虛 空 無 為, 是 含 容 一 切 色 法, 與 色 法 不 相 礙 的 絕 對 空 間 (3) 說 一 切 有 部 為 主 的 論 書 與 論 師 之 研 究 (p.703-704): 新 義 與 古 義 : 眾 賢 的 論 義, 每 被 指 為 不 合 毘 婆 沙 師 的 新 義 如 非 擇 減, 眾 賢 在 順 正 理 論 卷 一 七 ( 大 正 二 九 四 三 四 中 ) 說 : 非 唯 闕 緣, 名 非 擇 滅 然 別 有 法, 得 由 闕 緣, 此 有 勝 能 障 可 生 法, 令 永 不 起, 名 非 擇 滅 大 毘 婆 沙 論 說 : 此 滅 由 何 而 得? 答 : 由 緣 闕 故 有 人 據 此 以 為, 古 義 唯 緣 闕 一 義, 而 眾 賢 說 緣 闕 能 礙 二 義, 所 以 是 新 義 俱 舍 論 法 義 有 詳 細 的 論 辯, 只 是 不 許 毘 婆 沙 師, 非 擇 滅 有 能 礙 的 意 義 然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二 ( 大 正 二 七 一 六 四 中 下 ) 說 : 此 滅 由 何 而 得? 答 : 由 緣 闕 故 由 緣 闕 故, 畢 竟 不 生 ; 由 此 不 生, 得 非 擇 滅 此 非 擇 滅, 唯 於 未 來 不 生 法 得 所 以 者 何? 此 滅 本 欲 遮 有 為 法 令 永 不 生 ; 若 法 不 生, 此 得 便 起, 如 與 欲 法 依 第 一 則, 由 緣 闕 而 法 畢 竟 不 生, 不 生 所 以 得 非 擇 滅 非 擇 滅 對 於 法 的 不 生, 並 沒 有 說 到 能 礙 依 第 二 則, 非 擇 滅 就 是 要 遮 礙 有 為 法 令 永 不 生 的 所 以 法 不 生 時, 就 得 非 擇 滅, 而 墮 於 畢 竟 不 生 法 中 將 這 兩 則 綜 合 起 來, 不 正 是 眾 賢 所 說 的 嗎? 眾 賢 不 過 將 有 法 能 礙, 說 得 意 義 明 確 些, 有 什 麼 新 可 說 呢? 所 以, 當 時 悟 入 的 入 阿 毘 達 磨 論, 也 說 : 有 別 法 畢 竟 障 礙 未 來 法 生 14 同 於 窺 基 瑜 伽 師 地 論 略 纂 卷 11( 大 正 43,140c29-141a4) 6

七 坐 禪 三 昧 經 卷 2( 大 正 15,279c27-280a12): 復 次, 懃 精 進 一 心, 入 涅 槃 道 中, 更 了 了 觀 五 陰 四 諦 十 六 行 是 時, 心 不 縮 不 悔 不 退, 愛 樂 入 忍, 是 名 忍 善 根 忍 何 等? 隨 四 諦 行, 是 名 為 忍 是 善 根 三 種 : 上 中 下 三 時 云 何 名 忍? (1) 心 忍 不 退 觀 五 陰 無 常 苦 空 無 我, 心 忍 不 退, 是 名 忍 (2) 信 心 不 悔 不 疑 忍 15 復 次, 觀 諸 世 間 盡 苦 空 無 有 樂, 是 苦 因 習 愛 等 諸 煩 惱, 是 習 智 緣 盡 是 名 上 法 更 無 有 上, 八 直 道 能 令 行 人 得 至 涅 槃 更 無 有 上, 如 是 信 心 不 悔 不 疑 忍, 是 名 忍 (3) 煩 惱 疑 悔 不 能 破 是 中 更 有 忍 種 種 結 使 種 種 煩 惱 疑 悔, 來 入 心 中, 不 能 令 破 譬 如 石 山 種 種 風 水 不 能 漂 動, 是 故 名 忍, 是 事 得 名 真 好 野 人 如 佛 說 法 句 中 : 世 界 正 見 上, 誰 有 得 多 者, 乃 至 千 萬 歲, 終 不 墮 惡 道 是 世 間 正 見, 是 名 為 忍 善 根 16 八 大 毘 婆 沙 論 ( 一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97( 大 正 27,501c25-28): 云 何 世 俗 正 見? 乃 至 廣 說 問 : 何 故 作 此 論? 答 : 為 欲 分 別 諸 契 經 中 深 隱 義 故 如 契 經 說 : 若 成 就 增 上 世 俗 正 見 者, 設 經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 二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97( 大 正 27,502a17-25): 云 何 世 俗 正 見? 答 : 意 識 相 應 有 漏 善 慧 此 有 三 種 : 一 加 行 得, 二 離 染 得, 三 生 得 加 行 得 者 : 謂 聞 所 成 慧 思 所 成 慧 修 所 成 慧, 此 中 差 別 有 不 淨 觀 持 息 念 等, 及 諸 念 住, 并 暖 頂 忍 世 第 一 法 等 俱 生 慧 離 染 得 者 : 謂 靜 慮 無 量 無 色 解 脫 勝 處 遍 處 等 俱 生 慧 生 得 者 : 謂 生 彼 地 所 得 善 慧 15 智 緣 盡 : 擇 滅 ( 編 按 : 前 後 句 應 指 四 聖 諦 的 內 容 ) 16 忍 善 根 : 依 阿 毗 達 磨 所 說, 忍 為 煖 位 頂 位 善 根 成 熟 時 所 生 之 善 根, 忍 可 四 諦 之 義 此 為 最 勝, 是 不 再 退 墮 惡 趣 之 位 有 下 中 上 三 品 : 下 品 之 忍 : 與 頂 位 相 同, 具 觀 察 四 諦 之 境, 具 修 十 六 行 相 中 品 之 忍 : 為 漸 次 減 少 其 所 緣 與 行 相, 最 後 以 審 慮 及 決 定 二 心 思 惟 欲 界 苦 諦 之 境 上 品 之 忍 : 僅 一 剎 那 修 欲 界 苦 諦 一 行 相, 不 相 續, 直 入 世 第 一 法 或 說 四 善 根 中, 煖 頂 二 位 是 下 品, 忍 位 是 中 品, 世 第 一 法 位 是 上 品 7

諸 如 是 等 世 俗 正 見, 差 別 無 邊, 如 四 大 海 水 渧 無 量, 今 於 此 中, 略 說 麤 顯 世 俗 正 見 ( 三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97( 大 正 27,502b20-26): 誰 成 就 世 俗 正 見 正 智 耶? 答 : 不 斷 善 根 者 此 則 總 說, 若 別 說 者 有 多 有 少 (1) 謂 或 有 唯 成 就 欲 界 世 俗 正 見 正 智, (2) 或 有 唯 成 就 色 界, (3) 或 有 唯 成 就 無 色 界, (4) 或 有 成 就 欲 色 界, (5) 或 有 成 就 色 無 色 界, (6) 或 有 成 就 三 界 世 俗 正 見 正 智 如 說 三 界 九 地 亦 爾, 或 少 或 多 如 理 應 說 九 訶 梨 跋 摩 造 ( 一 ) 成 實 論 卷 9( 大 正 32,307b17-22):( 論 主 答 ) 又 意 業 勢 力, 勝 身 口 業 如 行 善 者, 將 命 終 時, 生 邪 見 心, 則 墮 地 獄 ; 行 不 善 者, 死 時 起 正 見 心, 則 生 天 上, 當 知 意 業 為 大 又 經 中 說 : 於 諸 罪 中, 邪 見 最 重 又 說 : 若 人 得 世 間 上 正 見, 雖 往 來 生 死, 乃 至 百 千 歲, 終 不 墮 惡 道 ( 二 ) 成 實 論 卷 15 189 智 相 品 ( 大 正 32,360c18-24):( 外 人 問 ) 又 佛 說 二 種 正 見 : 世 間 出 世 間 (1) 見 有 福 罪 等, 名 為 世 間 (2) 若 聖 弟 子 緣 苦 習 滅 道, 無 漏 念 相 應 慧, 名 出 世 間 又 偈 中 說 : 得 世 上 正 見, 雖 往 來 生 死, 乃 至 百 千 世, 常 不 墮 惡 道 又 經 中 說 : 邪 行 者 得 生 善 處, 是 人 罪 業 未 成, 善 緣 先 熟 或 臨 死 時 正 見 相 應, 善 心 現 前, 故 生 善 處 十 隋. 慧 遠 ( 一 ) 大 乘 義 章 卷 2( 大 正 44,501b11-15): 依 如 成 實, 暖 心 已 上, 畢 竟 不 受, 得 非 數 滅 故 彼 文 言 : 世 上 正 見 者, 往 來 百 千 世, 終 不 墮 惡 道 彼 名 暖 等 為 上 正 見 依 毘 婆 沙, (1) 若 言 利 根 得 自 在 者, 暖 心 已 去, 得 非 數 滅 ; (2) 若 鈍 根 者, 忍 心 已 上, 得 非 數 滅 ( 二 ) 大 乘 義 章 卷 10( 大 正 44,618a8-11): 故 彼 成 實 引 經 證 言 : 世 上 正 見 者, 往 來 百 千 世, 終 不 墮 惡 道 煖 心 已 去, 名 上 正 見 若 依 毘 曇, 忍 心 以 上, 方 是 住 人, 一 向 不 受 三 塗 之 報 ( 三 ) 大 乘 義 章 卷 21( 大 正 44,792c21-24): 又 經 說 言 : 世 上 正 見 者, 終 不 墮 惡 道 彼 名 忍 等, 為 上 正 見 若 依 成 實, 煖 心 已 去, 皆 名 正 見, 斯 不 墮 惡, 齊 得 名 住 8

( 四 ) 大 乘 義 章 卷 21( 大 正 44,795b25-28): 故 成 實 中 說, 煖 頂 等 為 上 正 見, 往 來 百 千 世, 不 墮 惡 道 容 起 煩 惱, 造 作 輕 業 人 天 輪 轉, 名 之 為 退 忍 世 第 一 及 見 道 心 一 向 不 退, 須 陀 洹 果 亦 無 退 理 十 一 無 性 攝 大 乘 論 釋 卷 3( 大 正 31,395a14-29): 釋 曰 : 又 此 正 聞 乃 至 應 知 亦 是 法 身 種 子 者, 是 略 摽 舉, 自 下 廣 釋 與 阿 賴 耶 識 相 違 非 阿 賴 耶 識 所 攝 者, 非 彼 自 性 故, 雖 是 世 間 者, 似 有 漏 故 ; 而 是 出 世 心 種 子 性 者, 是 無 漏 心 資 糧 性 故 此 中 證 相 說 名 法 身, 依 世 間 生 名 是 世 間, 阿 賴 耶 識 中 相 雜 俱 轉 故, 為 欲 顯 此 熏 習 勝 能 故, 說 出 世 心 雖 未 生 時 等 已 能 對 治 諸 煩 惱 纏 者, 此 同 類 因 展 轉 相 續, 剎 那 勢 力 能 為 對 治, 如 火 焚 燒 已 能 對 治 諸 險 惡 趣 者, 如 有 頌 言 : 諸 有 成 世 間 上 品 正 見 者, 雖 經 歷 千 生 而 不 墮 惡 趣 彼 先 所 作 惡 行 勢 力, 或 墮 惡 趣, 故 次 說 言 : 已 作 一 切 所 有 惡 業 朽 壞 對 治, 無 始 時 來 所 作 惡 業, 此 聞 熏 習 損 彼 功 能, 是 故 說 名 朽 壞 對 治 正 聞 熏 習 世 親 釋 無 性 釋 印 順 導 師 著 的 種 子 功 攝 大 乘 論 釋 卷 3 攝 大 乘 論 釋 卷 3 攝 大 乘 論 講 記 p.142 能 大 正 31,334b7-14 大 正 31,395a20-29 已 能 對 治 諸 煩 惱 纏 能 斷 增 上 貪 等 現 起 轉 因 此 同 類 因 展 轉 相 續, 剎 那 勢 力 能 為 對 治, 如 火 焚 燒 纏 是 煩 惱 的 現 行, 無 漏 種 有 殊 勝 力, 能 伏 令 不 起 若 能 斷 諸 煩 惱 纏, 即 能 對 如 有 頌 言 : 諸 有 成 受 聞 熏 的 菩 薩, 不 會 再 新 已 能 對 治 諸 嶮 惡 趣 治 諸 嶮 惡 趣 世 間 上 品 正 見 者, 雖 經 歷 千 生 而 不 墮 惡 趣 造 十 惡 業, 也 就 不 會 墮 入 險 惡 的 三 趣 了 縱 然 有 時 還 要 墮 三 惡 道, 也 能 很 快 的 脫 離, 受 苦 也 很 輕 微 已 作 一 切 所 有 惡 業 朽 壞 對 治 雖 有 順 後 受 業 應 墮 惡 趣, 而 能 為 彼 作 朽 壞 因 舉 要 言 之, 此 聞 熏 習 能 治 一 切 過 去 未 來 現 在 惡 業 無 始 時 來 所 作 惡 業, 此 聞 熏 習 損 彼 功 能, 是 故 說 名 朽 壞 對 治 過 去 所 造 的 惡 業, 除 極 重 的 定 業 以 外, 大 都 能 滅 壞 或 者 減 輕 又 能 隨 順 當 來 逢 事 善 友 自 身 得 因 既 離 三 雜 染 的 惡 的 一 分, 就 逢 事 一 切 能 生 人 間 天 上, 見 佛 聞 法, 諸 佛 菩 薩 修 集 種 種 的 功 德 善 根 玄 奘 譯 攝 大 乘 論 本 卷 1( 大 正 31,136c13-22): 又 此 正 聞 熏 習 種 子 下 中 上 品, 應 知 亦 是 法 身 種 子, 與 阿 賴 耶 識 相 違, 非 阿 賴 耶 識 所 攝, 是 出 世 間 最 清 淨 法 界 等 流 性 故, 雖 是 世 間 而 是 出 世 心 種 子 性 又 出 世 心 雖 未 生 時, 已 能 對 治 諸 煩 惱 纏, 已 能 對 治 諸 嶮 惡 趣, 已 作 一 切 所 有 惡 業 朽 壞 對 治, 又 能 隨 順 逢 事 一 切 諸 佛 菩 薩 雖 是 世 間, 應 知 初 修 業 菩 薩 所 得 亦 法 身 攝 聲 聞 獨 覺 所 得, 唯 解 脫 身 攝 9

十 二 安 慧 大 乘 阿 毘 達 磨 雜 集 論 卷 13 3 得 品 ( 大 正 31,754a7-18): 如 是 三 種 補 特 伽 羅, 由 成 就 順 解 脫 分 順 決 擇 分 各 三 品 故 約 能 引 生 順 決 擇 分, 及 諦 現 觀 如 其 次 第 未 定 已 定 即 此 生 時, 於 諦 增 上 法 清 信 勝 ( 解 ) 相, 是 順 解 脫 分 即 於 此 法 諦 察 法 忍 相, 是 順 決 擇 分 如 其 次 第 信 增 上 故, 慧 增 上 故 此 中 三 品 順 決 擇 分 者, 謂 除 世 第 一 法 由 世 第 一 法 性 唯 一 剎 那 必 不 相 續, 即 此 生 時 定 入 現 觀 非 前 位 故 從 下 中 品 順 解 脫 分 順 決 擇 分 有 可 退 義, 此 唯 退 現 行 非 退 習 氣 已 依 涅 槃 先 起 善 根 者, 不 復 新 起 故 依 此 下 品 順 解 脫 分 善 根 薄 伽 梵 說 : 若 有 具 世 間 增 上 品 正 見, 雖 經 歷 千 生 ( 而 ) 不 墮 三 惡 趣 17 十 三 大 寶 積 經 卷 53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品 第 十 一 之 四 ( 大 正 11,310b-c): 云 何 名 為 菩 薩 摩 訶 薩 修 行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信 根? 舍 利 子! 如 是 信 者 信 四 種 法 何 等 為 四? 一 者 信 受 如 是 處 生 死 中 世 間 正 見, 由 此 信 故, 菩 薩 摩 訶 薩 依 趣 業 報, 乃 至 失 命 因 緣, 終 不 興 意 造 諸 惡 業 二 者 信 受 如 是 諸 菩 薩 行, 由 此 信 故 修 行 正 行, 終 不 起 意 樂 證 餘 乘 三 者 信 受 如 是 勝 義 了 義 甚 深 緣 起, 一 切 諸 法 無 我 無 有 情, 但 是 言 說 之 所 假 立, 唯 空 無 相 無 願 之 相, 由 此 信 故, 有 情 見 趣 及 諸 隨 眠 不 復 增 長 四 者 信 受 如 是 力 無 畏 等 一 切 佛 法, 既 信 受 已, 離 疑 離 惑, 修 集 一 切 所 有 佛 法 舍 利 子! 如 是 等 相, 是 名 菩 薩 摩 訶 薩 信 根 十 四 藥 師 經 疏 卷 1( 大 正 85,315a26-b5): 云 何 正 見? 依 成 實 論 第 十 九 云 : 正 是 二 種 : 一 世 間, 二 出 世 間 世 間 者, 謂 見 有 罪 福 等 出 世 間 者, 謂 能 通 達 苦 等 諸 諦 又 如 偈 說 : 得 世 上 正 見, 雖 往 來 生 死 乃 至 百 千 世, 常 不 墮 惡 道 又 瑜 伽 論 二 十 一 云 : 若 有 世 間 上 品 正 見, 雖 歷 千 生 不 墮 惡 趣 又 雜 集 論 第 十 三 云 : 若 有 具 世 間 增 上 品 正 見, 雖 經 歷 千 生 而 不 墮 惡 趣 十 五 窺 基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幽 贊 卷 下 ( 大 正 33,536b3-11): 據 實 照 空 亦 度 惑 業, 體 寬 現 果 唯 說 度 苦 即 此 空 相 資 糧 位 中 聞 思 等 照, 初 十 心 位 第 六 心 後 信 心 不 退, 不 斷 善 根 便 永 伏 度 極 重 苦 厄 故 經 頌 言 : 若 有 成 世 間 增 上 品 正 見, 雖 經 歷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道 至 十 住 中 第 四 住 後, 麤 無 明 等 皆 始 不 行, 方 能 伏 度 惡 趣 苦 厄 生 貴 住 說, 除 滅 煩 惱 永 盡 無 餘, 捨 離 生 死 能 出 三 界 17 參 考 元 曉 選 兩 卷 無 量 壽 經 宗 要 ( 大 正 37,129c28-130a8) 窺 基 妙 法 蓮 華 經 玄 贊 卷 6 ( 末 )( 大 正 34,772b11-18) 唐 窺 基 雜 集 論 述 記 卷 10: 言 中 下 雖 退 唯 退 現 行 不 退 種 子 者, 此 以 現 行 不 成 就 義 說 非 失 種 子, 由 如 七 支 戒 不 新 生 名 捨 非 其 舊, 種 此 中 下 位 雖 退 仍 不 新 造 惡 業, 然 墮 惡 道 ( 新 卍 續 藏 48,144c14-17) 10

印 順 導 師 的 看 法 一 印 順 導 師 華 雨 集 ( 第 四 冊 ) 談 佛 法 的 宗 教 經 驗,p.286-287: 慧 的 經 驗, 也 是 淺 深 不 等 現 在 要 講 的, 是 最 淺 的 聞 所 成 慧, 即 聞 慧 我 人 自 讀 經, 或 自 聽 開 示 而 得 來 的 慧,( 與 一 般 生 得 慧 不 同 ) 就 是 聞 慧 對 佛 法 絕 對 的 真 理, 豁 然 啟 悟, 由 豁 然 無 礙 而 得 貫 通, 所 謂 大 開 圓 解 這 種 解 慧, 並 不 是 證 悟 試 舉 一 個 比 喻 : 井 中 有 水, 已 經 明 白 的 看 到, 但 不 是 嘗 到 對 聞 所 成 慧 正 見, 經 裡 有 頌 說 : 若 有 於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歷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地 獄 這 是 說, 若 人 生 於 世 界 上, 能 得 到 正 見 的 力 量, 增 長 不 退 如 菩 薩 長 期 在 生 死 輪 迴 中 度 眾 生, 得 了 此 慧, 雖 然 或 有 小 錯, 但 決 不 造 重 罪 故 生 死 雖 歷 千 百 次, 終 不 墮 入 地 獄 與 印 順 導 師 所 說 聞 慧 成 就 信 根 有 關 的 論 說 有 二 : ( 一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94( 大 正 27,487b9-10): 由 聞 慧 故 等 起 於 信, 由 正 思 惟 等 起 於 戒 ( 二 )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20( 大 正 30,389a28-b10): 謂 (1) 以 聞 所 成 慧 為 因,(2) 於 道 道 果 涅 槃, 起 三 種 信 解 : 一 信 實 有 性 ; 二 信 有 功 德 ; 三 信 己 有 能, 得 樂 方 便 (3) 如 是 信 解 生 已, 為 欲 成 辦 思 所 成 智, 身 心 遠 離 憒 鬧 而 住, 遠 離 障 蓋 諸 惡 尋 思 (4) 依 止 此 故, 便 能 趣 入 善 決 定 義 思 所 成 智 (5) 依 止 此 故, 又 能 趣 入 無 間 殷 重 二 修 方 便 (6) 由 此 次 第, 乃 至 證 得 修 所 成 智 (7) 依 止 此 故, 見 生 死 過 失, 發 起 勝 解 ; 見 涅 槃 功 德, 發 起 勝 解 (8) 由 串 習 故, 入 諦 現 觀, 先 得 見 道 有 學 解 脫 (9) 已 得 見 迹, 於 上 修 道 由 數 習 故, 更 復 證 得 無 學 解 脫 由 證 此 故, 解 脫 圓 滿, 即 此 解 脫 圓 滿, 名 有 餘 依 涅 槃 界 即 此 涅 槃 以 為 上 首, 令 前 九 法 次 第 修 習 而 得 圓 滿 18 二 印 順 導 師 華 雨 集 ( 第 五 冊 ) 印 順 導 師 訪 問 記,p.141-142: 大 乘 的 世 世 修 菩 薩 行, 主 要 是 從 悲 願 力 說 的 若 從 智 慧 來 說, 聲 聞 也 有 類 似 的 說 法 如 雜 阿 含 經 說 : 若 有 於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歷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地 獄 菩 薩 雖 未 證 悟, 但 具 足 正 見, 發 願 生 生 世 世 生 於 有 佛 法 之 處, 而 得 見 聞 佛 法 這 樣 的 發 願, 自 然 不 會 離 開 佛 法, 而 能 依 法 修 行 若 正 見 與 願 力 增 上, 即 使 生 在 無 佛 法 處, 也 不 會 退 失 若 是 已 得 無 生 法 忍 的 菩 薩, 自 然 更 不 用 擔 心 了 三 印 順 導 師 華 雨 集 ( 第 四 冊 ) 契 理 契 機 之 人 間 佛 教,p.68-69: 要 長 在 生 死 中 修 菩 薩 行, 自 然 要 在 生 死 中 學 習, 要 有 一 套 長 在 生 死 而 能 普 利 眾 生 的 本 領 菩 薩 這 套 長 在 生 死 而 能 廣 利 眾 生 的 本 領, 除 堅 定 信 願 ( 菩 提 心 ), 長 養 慈 悲 而 外, 主 要 的 是 勝 解 空 性 觀 一 切 法 如 幻 如 化, 了 無 自 性, 得 二 諦 無 礙 的 正 見, 18 另 參 : 瑜 伽 論 記 卷 6( 大 正 42,426c1-7) 11

是 最 主 要 的 一 著 所 以 ( 雜 阿 含 ) 經 上 說 : 若 有 於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歷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地 獄 四 印 順 導 師 華 雨 集 ( 第 四 冊 ) 契 理 契 機 之 人 間 佛 教,p.58: 空 性 見, 空 性 是 緣 起 的 空 性 初 學, 應 於 緣 起 得 世 間 正 見 : 知 有 善 惡, 有 因 果, 有 業 報, 有 凡 聖 進 一 步, 知 道 世 間 一 切 是 緣 起 的, 生 死 是 緣 起 的 生 死 有 因 有 緣 而 生 死 苦 集 ( 起 ), 有 因 有 緣 而 生 死 苦 滅 一 切 依 緣 起, 緣 起 是 有 相 對 性 的, 所 以 是 無 ( 非 ) 常 不 可 能 常 住 的 緣 起 無 常, 所 以 是 苦 不 安 穩 而 永 不 徹 底 的 這 樣 的 無 常 故 苦, 所 以 沒 有 我 ( 自 在 自 性 ), 沒 有 我 也 就 沒 有 我 所, 無 我 我 所 就 是 空 五 印 順 導 師 成 佛 之 道, p.218: 法 住 智 是 對 於 因 果 緣 起 的 決 定 智 這 雖 然 是 緣 起 如 幻 的 俗 數 法 19 ( 如 不 能 了 解 緣 起 的 世 俗 相 對 性, 假 名 安 立 性, 而 只 是 信 解 善 惡, 業 報, 三 世 等, 就 是 世 間 正 見, 不 名 為 智 ), 但 卻 是 正 見 得 道 所 必 備 的 知 見 六 印 順 導 師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之 起 源 與 開 展,p.150-151: 法 救 的 意 見 20, 菩 薩 從 發 心 以 來, 就 不 會 墮 入 三 惡 趣, 所 以 如 說 菩 薩 墮 三 惡 趣, 那 是 對 於 菩 薩 的 誹 謗 為 什 麼 能 不 墮 惡 趣? 這 是 由 於 菩 薩 的 智 慧 ( 般 若 ) 不 可 沮 壞 正 如 雜 阿 含 經 所 說 : 假 使 有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法 救 非 常 重 視 般 若 的 力 用, 如 說 : 菩 薩 欲 廣 修 般 羅 若 故, 於 滅 盡 定 心 不 樂 入 此 說 菩 薩 未 入 聖 位 21 菩 薩 在 凡 夫 位, 重 般 若 而 不 重 深 定 ( 等 到 功 德 成 就, 定 慧 均 等 第 七 地, 就 進 入 不 退 轉 的 聖 位 ), 為 菩 薩 修 行 六 波 羅 蜜 多, 而 以 般 若 為 攝 導 者 的 明 證 這 才 能 三 大 阿 僧 祇 劫, 或 無 量 無 數 劫, 長 在 生 死 流 轉 中, 修 佛 道, 度 眾 生 如 依 上 座 部 論 師 們 的 見 地, 重 視 業 力 而 不 重 般 若 與 願 力 的 超 勝, 時 常 憂 慮 墮 落, 那 誰 能 歷 劫 修 習 菩 薩 道 呢! 19 雜 阿 含 經 卷 13(335 經 )( 大 正 2,92c16-25): 俗 數 法 者, 謂 此 有 故 彼 有, 此 起 故 彼 起, 如 無 明 緣 行, 行 緣 識, 廣 說 乃 至 純 大 苦 聚 集 起 又 復 此 無 故 彼 無, 此 滅 故 彼 滅, 無 明 滅 故 行 滅, 行 滅 故 識 滅, 如 是 廣 說 乃 至 純 大 苦 聚 滅 ; 另 外, 可 參 考 增 壹 阿 含 經 卷 49( 第 8 經 ) 非 常 品 第 五 十 一,( 大 正 2,819b-820c); 增 一 阿 含 經 卷 30( 第 7 經 ) 六 重 品 第 三 十 七 之 二,( 大 正 2,713c-714b), 有 與 此 相 同 的 經 文, 都 是 從 六 處 法 門 而 引 入 緣 起 勝 義 空 的 法 門 20 尊 婆 須 蜜 菩 薩 所 集 論 卷 8( 大 正 28,779c) 說 : 尊 曇 摩 多 羅 ( 法 救 ) 作 是 說 :( 菩 薩 墮 惡 道 者 ), 此 誹 謗 語 菩 薩 方 便, 不 墮 惡 趣 菩 薩 發 意 以 來, 求 坐 道 場, 從 此 以 來, 不 入 泥 犁, 不 入 畜 生 餓 鬼, 下 生 貧 窮 處 裸 跣 中 何 以 故? 修 行 智 慧, 不 可 沮 壞 復 次, 菩 薩 發 意, 逮 三 不 退 轉 法 : 勇 猛 好 施 智 慧, 遂 增 益 順 從, 是 故 菩 薩 當 知 不 墮 惡 法 21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153( 大 正 27,780a) 12

七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之 起 源 與 開 展,p.377-378: 這 裏 值 得 特 別 說 到 的, 是 西 元 以 前 的 大 德 法 救, 關 於 菩 薩 的 論 議 22 ( 一 ) 菩 薩 入 與 不 入 滅 盡 定 之 辨 1 阿 毘 達 磨 論 者 的 見 地 關 於 菩 薩 入 滅 盡 定, 阿 毘 達 磨 論 者 以 為 : 菩 薩 是 異 生, 沒 有 無 漏 慧, 所 以 不 能 入 ; 有 以 為 菩 薩 遍 學 一 切 法, 所 以 能 入 2 法 救 主 張 菩 薩 不 入 滅 盡 定 法 救 的 見 地, 如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153( 大 正 27,780a) 說 : 菩 薩 不 能 入 滅 盡 定 : 以 諸 菩 薩 雖 伏 我 見, 不 怖 邊 際 滅, 不 起 深 坑 想, 而 欲 廣 修 般 羅 若 故, 於 滅 盡 定 心 不 樂 入, 勿 令 般 若 有 斷 有 礙, 故 雖 有 能 而 不 現 入 此 說 菩 薩 未 入 聖 位 法 救 以 為 : 對 於 止 息 自 利 的 滅 盡 定, 菩 薩 不 是 不 能 入, 而 是 為 了 廣 修 般 若 而 不 願 意 入 這 是 為 了 佛 道 而 廣 修 般 若, 不 求 自 利 的 止 息 ( 滅 盡 定 ); 重 視 般 若 的 修 學, 深 合 於 大 乘 菩 薩 道 的 精 神 ( 二 ) 菩 薩 不 入 惡 趣 之 辨 關 於 菩 薩 的 不 入 惡 趣, 1 阿 毘 達 磨 論 者 的 見 地 : 要 到 修 相 好 業 才 決 定 不 墮 阿 毘 達 磨 論 者 以 為 : 三 阿 僧 祗 劫 修 行 中, 有 墮 入 惡 趣 的 可 能, 要 到 修 相 好 業, 才 決 定 不 墮 23 2 大 眾 部 : 菩 薩 願 往 惡 趣 大 眾 部 等 以 為 : 菩 薩 乘 願 往 生 惡 趣 24 3 大 德 法 救 的 意 見 : 初 發 心 即 不 墮 惡 趣 大 德 法 救 的 意 見, 如 尊 婆 須 蜜 菩 薩 所 集 論 卷 8( 大 正 28,779c) 說 : 尊 曇 摩 多 羅 作 是 說 :( 菩 薩 入 惡 道 ), 此 誹 謗 語, 菩 薩 方 便 不 墮 惡 趣 菩 薩 發 意 以 來, 25 求 坐 道 場, 從 此 以 來, 不 入 泥 犁, 不 入 畜 生 餓 鬼, 不 生 貧 窮 處 裸 跣 中 何 以 故? 修 行 智 慧, 不 可 沮 壞 復 次, 菩 薩 發 意, 逮 三 不 退 轉 法 勇 猛, 好 施, 智 慧, 遂 增 益 順 從, 是 故 菩 薩 當 知 不 墮 惡 法 依 法 救 ( 曇 摩 多 羅 是 法 救 的 音 譯 ) 說 : 菩 薩 從 初 發 心 以 來, 就 不 墮 三 惡 趣, 不 墮 貧 窮 與 裸 跣 處 ( 落 後 的 野 人 ) 這 由 於 得 三 種 不 退, 主 要 是 智 慧 的 不 可 沮 壞 法 救 對 菩 薩 道 的 般 若, 那 樣 的 尊 重, 應 有 一 番 深 切 的 體 會 三 不 退, 是 人 類 所 以 為 人 的, 勝 過 天 上 的 三 種 特 勝 的 不 退 智 慧 好 施 勇 猛, 與 智 仁 勇 相 合 ; 好 施 正 是 利 他 德 行 的 實 踐 22 印 順 導 師 著,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之 起 源 與 開 展, 第 3 章,p.148-152; 說 一 切 有 部 為 主 的 論 書 與 論 師 之 研 究,p.263-265 23 [ 原 書 p.380 註.23] 阿 毘 達 磨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176( 大 正 27,887a) 24 [ 原 書 p.380 註.24] 異 部 宗 輪 論 ( 大 正 49,15c) 25 裸 luŏ ㄌㄨㄛˇ 跣 xiăn ㄒㄧㄢˇ : 露 體 赤 腳 ( 漢 語 大 詞 典 ( 九 ),p.105) 13

在 泛 論 不 墮 惡 趣 時, 大 德 ( 法 救 ) 說 曰 : 要 無 漏 慧 覺 知 緣 起, 方 於 惡 趣 得 非 擇 滅, 離 聖 道 不 能 越 諸 惡 趣 故 26 毘 婆 沙 師 責 難 他 : 菩 薩 九 十 一 劫 不 墮 惡 趣, 豈 由 以 無 漏 慧 覺 知 緣 起! 27 不 知 在 法 救 的 見 地, 菩 薩 不 是 九 十 一 劫 不 墮 惡 趣, 而 是 從 發 心 以 來 就 不 入 惡 趣 ( 三 ) 小 結 菩 薩 的 智 慧 ( 好 施 與 勇 猛 ) 不 退, 對 於 滅 盡 定, 能 入 而 不 願 意 入 ; 對 於 惡 趣, 菩 薩 沒 有 得 非 擇 滅, 可 能 墮 入 而 不 會 入 這 都 是 與 聲 聞 不 同 的, 是 凡 夫 而 有 超 越 聲 聞 聖 者 的 力 量, 真 是 希 有 難 得! 菩 薩 是 凡 夫, 一 直 到 菩 提 樹 下, 還 起 三 種 惡 尋, 但 如 滴 水 的 落 在 熱 鐵 上 一 樣, 立 刻 就 被 伏 除, 菩 薩 真 是 不 放 逸 者! 28 大 德 法 救 所 闡 明 的 菩 薩 道, 屬 於 上 座 部 (Sthavira) 系 菩 薩 是 凡 夫, 特 重 般 若, 充 分 表 達 了 人 間 菩 薩 的 真 面 目 這 是 早 在 西 元 前 二 世 紀 末, 已 弘 傳 在 印 度 西 北 了 26 [ 原 書 p.380 註.25] 阿 毘 達 磨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23( 大 正 27,165a) 27 (1)[ 聲 聞 法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32( 大 正 27,164c30-165a26): 問 : 由 何 善 法, 諸 修 行 者 於 諸 惡 趣 得 非 擇 滅? 答 : 或 由 布 施 或 由 持 戒 或 由 聞 慧 或 由 思 慧 或 由 修 慧, 諸 修 行 者 於 諸 惡 趣 得 非 擇 滅 由 布 施 者, 有 雖 十 二 年 開 門 大 施 而 於 惡 趣 不 得 非 擇 滅, 如 吠 邏 摩 屈 路 羅 等 由 彼 不 能 厭 生 死 故 有 雖 於 一 施 一 團 食 而 於 惡 趣 得 非 擇 滅, 由 彼 深 能 厭 生 死 故 大 德 說 曰 : 要 無 漏 慧 覺 知 緣 起, 方 於 惡 趣 得 非 擇 滅, 離 聖 道 不 能 越 諸 惡 趣 故 評 曰 : 彼 不 應 作 是 說! 菩 薩 九 十 一 劫 不 墮 惡 趣, 豈 由 以 無 漏 慧 覺 知 緣 起! 應 作 是 說 : 或 施 或 戒, 乃 至 下 忍, 皆 於 惡 趣 得 非 擇 滅 (2)[ 菩 薩 法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7( 大 正 27,33a21-b3): 問 : 若 爾, 菩 薩 九 十 一 劫 不 墮 惡 趣, 是 誰 力 耶? 答 : 能 障 惡 趣, 不 必 要 由 順 決 擇 分 所 以 者 何? 或 施 或 戒 或 聞 或 思 或 煖 或 頂, 能 障 惡 趣 ; 若 鈍 根 者, 得 忍 方 能 然 諸 菩 薩 行 一 施 時, 亦 攝 戒 慧 ; 行 一 戒 時, 亦 攝 施 慧, 行 一 慧 時, 亦 攝 施 戒, 由 此 能 障 那 庾 多 惡 趣, 況 三 惡 趣 而 不 能 障 耶? 如 是 說 者 : 菩 薩 所 有 殊 勝 善 根, 謂 從 不 淨 觀 乃 至 無 生 智, 皆 此 生 中 依 第 四 靜 慮 一 坐 引 起, 尚 非 此 生 餘 位, 何 況 前 生! 麟 角 喻 獨 覺 亦 爾 部 行 獨 覺 善 根 不 定, 如 聲 聞 說 28 [ 原 書 p.380 註.26] 阿 毘 達 磨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44( 大 正 27,227b)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