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然, 評 論 這 種 刊 物 在 香 港 的 產 生 除 了 自 身 的 歷 史 淵 源 以 外, 還 有 其 得 以 運 轉 的 種 種 文 化 和 物 質 基 礎, 而 西 方 文 化 在 香 港 的 傳 播 和 發 展 正 是 建 立 這 些 基 礎 的 必 要 條 件 以 下 筆 者 僅



Similar documents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Chap3Chinese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The Cultural Conflict presented in Chinese Novels written during tim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Interaction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

<A4E5ADF5B6B0A55A3431B4C12E706466>

清代廣州外銷畫的創作形式與題材

untitled

三、由傳統到現代的語文教育背景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1990

标题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穨試論《太平經》的疾病觀念.PDF


146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最 佳 論 文 Best Essays 象 相 符, 則 該 假 設 就 成 為 理 論, 而 這 理 論 很 可 能 完 美 地 解 構 了 該 自 然 現 象 2 自 然 哲 學 不 太 符 合 上 述 的 原 則,

1 ilia kuanos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Henry George Liddell & Robert Scott (ed.), A Greek-Eng

174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符 合 美 的 客 觀 準 則 若 言 美 麗 的 科 學, 是 知 性 靈 魂 中 的 一 株 花 朵, 那 麼 這 四 大 特 點, 正 是 此 花 的 不 同 部 分, 四 者 同 在, 方 令 科 學 展 現 出 最

World Congress of Partisans of Peace World Peace Council The Social Function of Science 1949 The Freedom of Necessity 19 Scie

穨yinmen.PDF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126 中 西 中 古 税 制 比 较 研 究 或 由 纳 税 人 代 表 组 成 的 机 关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相 关 税 务 的 处 理 通 常 表 现 为 集 体 议 决 一 集 权 与 专 一 如 前 所 论, 中 国 赋 税 基 本 理 论 不 仅 特 别 古 老, 根 深 蒂 固

093_114_Koh_khee_heong

˘ªF¶Î

課展齊.PDF

穨attitudes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pdf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中国古代思想家(六).doc

[1] [2] [ 1] [ 2]

P P85 2 P87 3 P107 75

2002 3,, 3000,,,,,,,,,,,,, ( ),, 1898, ;1904,,;, 2, 1980, , ( ) ( ) ( ) ( ) ( ),,,, ;,,,,, 2 ( 1974 )

親 愛 的 弟 兄 姊 妹 : 主 內 平 安! 每 年 看 見 參 加 培 靈 會 的 人 數 節 節 上 升, 心 裏 無 限 感 恩! 在 全 球 社 會 文 化 經 濟 環 境 急 速 變 化 下, 各 國 政 治 領 袖 為 了 提 高 民 望 與 支 持, 在 許 多 道 德 界 線 上

( 二 ) 老 莊 對 自 然 的 看 法 : 生 態 中 心 論 1. 萬 物 的 起 源

892411H007028

a b 11 16b a 106

第十一届“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穨hair&sick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穨theme

Microsoft Word - 05第二章.doc

第 1 期 李 栋 : 鸦 片 战 争 前 后 英 美 法 知 识 在 中 国 的 输 入 与 影 响 P ideal - types 4 khadi 4 P Robert Morrison

872412H156001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K. N. Chaudhuri Trade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

5 / ~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第 2 回 製本作業中雑誌リスト 洋雑誌 ( すべての学部 ) アルファベット順 学科 ( 専攻 ) 区分タイトル 巻号 年請求記号備考 国際関係洋 African American review P930/49/5140 貸出不可 閲覧不可 英米洋 Ameras

主权之争和国家权力下渗

Microsoft Word - 王健文_0113

7P4 33

Integration of English-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and Word Alignment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2010) [ English] (Category of Introductory Seminar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 )... ( ( 1 )) / / (Introduction

182 第 41 卷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留日物理学生是中 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身 并任翰林院编修 不久 云贵总督李经羲上 奏 要求调其回云南兴办新学 他欣然回滇办学宣 1 统二年( 1910) 他接任云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兼 专任理化教员 负责筹办云南工矿学堂 并担任第一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成 軍 2 H M S Wellesley Edward Cree Arrow 1857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胡曉真.pdf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篤 愛 勤 勞 本 校 歷 史 本 校 於 一 九 八 一 年 成 立, 是 由 天 主 教 聖 母 痛 苦 方 濟 傳 教 女 修 會 主 辦 的 津 貼 男 女 中 學 八 一 年 是 香 港 中 三 評 核 試 之 始, 當 年 本 校 只 開 辦 了 中 一 及 中 四 各 六 班, 八 三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U. S. Naval Group, China 1967 A Different Kind of War: The Unknown Story of the U.

p7 9 5

,,,3,,, , ( 15155, 8116 ) ; % 2414 ( 16195, 7105 ) 1990, 1103 %( 1109 %, 0191 %),,,74113 % 6114 %, , 1,,40 9

圖 1 香 港 歷 檔 案 館 人 員 協 助 拍 攝 手 稿 首 頁 資 來 源 : 筆 者 拍 攝 圖 2 書 稿 上 夾 著 卷 宗 說 明 資 來 源 : 筆 者 拍 攝 二 收 藏 來 歷 幸 運 的 是, 筆 者 無 意 中 發 現, 此 書 稿 在 2004 年 曾 被 英 國 中 部

海宁史志2ML.FIT)

Page.PDF

HK-ID.PDF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美 国 研 究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Microsoft Word - &#12300_&#39321_&#28207_&#22899_&#24615_&#24863_&#24773_&#29983_&#27963_&#21450_&#33287_&#20276_&#20406_&#38364_&#20418_&#12301_&#35519_&#26597_&#22577_&#21578_.doc

c pm

Careers Guidance 2016 Web.pdf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歷史學報第1期至第29期 目 錄

Microsoft Word - A封面1

CV

嶺南地區的大開發時期始於宋代 當時 由於陸上絲路無法通行 朝廷特別注重南方 海上貿易發展 於廣州設 市舶司 管理 來華朝貢和貿易的蕃舶 北宋滅亡後 南宋 定都江左 大量北方漢人被迫逃往南方 有 朝廷官宦家眷沿贛江南下 或越過南嶺 定 居南雄地區 或沿北江直下廣州 在珠江三 角洲地區開基立業 繁衍後代

< FA4E9A5BBAC79A6E6A4E5A4C6BB50ADBBB4E4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38 學 術 論 文 一 經 濟 危 機 與 政 權 危 機 bk ,800 2,60

Microsoft Word - content_no36_.doc

Transcription:

BIBLID 0253-2875(2007)26:3 pp.21-32 研 究 綜 述 中 國 評 論 與 19 世 紀 末 英 國 漢 學 之 發 展 China Re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in England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王 國 強 (Wang Guo-qiang )* 中 國 評 論 ( 原 刊 名 為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是 晚 清 時 期 一 份 出 版 於 香 港 的 英 文 期 刊 對 於 中 國 評 論 的 專 門 研 究, 目 前 為 止 還 十 分 有 限 就 筆 者 所 見, 僅 有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黃 文 江 的 Hong Kong and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action: Ernest John Eitel and the China Review" 一 文, 1 重 點 論 述 E. J Eitel( 一 般 譯 為 艾 德 或 歐 德 理 ) 與 中 國 評 論 的 關 係, 對 該 刊 的 基 本 情 況 也 有 大 致 介 紹 但 由 於 缺 乏 較 為 直 接 的 檔 案 材 料, 全 面 而 準 確 地 認 識 這 一 刊 物 還 存 在 不 少 障 礙, 這 裏 筆 者 在 前 人 論 述 的 基 礎 上, 結 合 自 己 的 研 究 所 得, 考 述 該 刊 的 幾 個 基 本 史 實 並 論 證 其 對 於 英 國 漢 學 發 展 的 貢 獻 : 1842 年 中 英 簽 訂 南 京 條 約, 將 香 港 割 讓 給 英 國 此 後, 以 英 國 為 首 的 西 方 人 開 始 不 斷 地 移 民 香 港, 到 1860 年, 香 港 的 人 口 已 達 94,917 人, 約 為 1851 年 的 1.9 倍, 也 就 是 在 這 一 年 英 國 割 佔 九 龍, 該 地 居 民 5,105 人 人 隨 地 歸, 悉 數 計 入 香 港 人 口 範 圍 2 此 後 香 港 的 人 口 也 保 持 了 不 斷 增 長 的 勢 頭 3 香 港 人 口 中 的 非 華 裔 人 口 主 要 是 來 自 歐 美 國 家 的 移 民, 以 1897 年 為 例, 在 非 華 裔 人 口 的 13,700 人 中, 歐 美 人 有 5,532 人, 在 總 人 口 中 約 佔 2, 與 華 人 人 口 約 成 1 與 50 之 比 4 單 從 人 口 數 量 上 來 看, 歐 洲 人 處 於 明 顯 的 少 數, 但 是 他 們 控 制 了 香 港 的 政 治 和 經 濟 命 脈, 在 文 化 活 動 中 也 扮 演 著 十 分 活 躍 的 角 色, 地 位 和 影 響 都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隨 西 方 移 民 蜂 擁 而 至 的 還 有 西 方 的 文 化 和 科 學 技 術, 大 到 政 治 制 度 思 維 方 式, 小 到 日 用 器 皿 建 築 樣 式, 可 謂 不 一 而 足 應 該 說, 名 為 Review( 評 論 ) 的 定 期 出 版 物, 也 是 西 方 文 化 尤 其 是 英 國 文 化 的 組 成 部 分 英 國 在 18 世 紀, 雜 誌 這 種 刊 物 已 經 完 全 建 立 起 來 到 了 19 世 紀, 出 現 了 一 種 新 的 刊 物, 這 就 是 評 論 5 19 世 紀 的 英 國 評 論 開 始 於 兩 個 雜 誌, 一 個 是 愛 丁 堡 評 論 (Edinburgh Review), 發 刊 於 1802 年, 一 個 是 每 季 評 論 (Quarterly Review), 發 刊 於 7 年 之 後, 是 反 抗 前 者 的, 這 在 文 學 史 上 是 一 件 很 重 要 的 史 實 6 評 論 與 雜 誌 的 區 別 在 於 它 用 論 文 的 形 式 提 出 一 定 的 觀 點, 其 內 容 就 是 評 論 文 章 開 頭 所 指 明 的 那 些 書 籍, 通 過 這 種 手 段 達 到 對 讀 者 進 行 教 育 或 者 說 服 的 目 的 7 * 作 者 為 歷 史 學 博 士, 現 任 洛 陽 師 範 學 院 歷 史 系 講 師 1 見 港 澳 與 近 代 中 國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臺 北 : 國 史 館,2000), 頁 119-147 2 余 繩 武 劉 存 寬, 19 世 紀 的 香 港 ( 香 港 : 麒 麟 書 業 有 限 公 司,1994), 頁 339 3 參 考 1862 至 1901 年 間 香 港 人 口 的 統 計, 見 Appendices V.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1862-1919, see G. R. Sayer, Hong Kong 1862-1919 Years of Discret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 138-139. 4 19 世 紀 的 香 港, 頁 354 5 喬 治 桑 普 森 著 劉 玉 麟 譯, 簡 明 劍 橋 英 國 文 學 史 19 世 紀 部 分 ( 上 海 : 上 海 外 語 教 育 出 版 社,1987), 頁 45 6 鄭 振 鐸, 文 學 大 綱 下 冊 (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3), 頁 264 7 同 上 註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21

當 然, 評 論 這 種 刊 物 在 香 港 的 產 生 除 了 自 身 的 歷 史 淵 源 以 外, 還 有 其 得 以 運 轉 的 種 種 文 化 和 物 質 基 礎, 而 西 方 文 化 在 香 港 的 傳 播 和 發 展 正 是 建 立 這 些 基 礎 的 必 要 條 件 以 下 筆 者 僅 就 交 通 和 運 輸 教 育 事 業 印 刷 和 出 版 等 三 個 方 面 來 做 些 探 討 60 和 70 年 代 是 香 港 航 運 業 的 重 要 發 展 時 期, 其 網 路 覆 蓋 區 域 已 經 遠 至 歐 洲 大 陸 日 本 和 新 興 的 英 語 世 界 美 國 和 澳 大 利 亞 等 地 中 日 甲 午 戰 爭 爆 發 前, 香 港 的 航 線 有 歐 洲 線 北 美 線 南 洋 線 澳 洲 線 印 度 線 菲 律 賓 線 新 加 坡 線 海 防 線 曼 谷 線 日 本 線 等 8 已 經 成 為 連 接 東 西 方 的 神 經 中 樞 來 港 的 歐 美 移 民 中 有 很 多 是 受 過 高 等 教 育 的 知 識 人 士, 他 們 傳 播 西 方 文 化 的 方 式 很 多, 而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就 是 源 自 西 方 的 新 式 教 育 英 國 侵 佔 香 港 後, 馬 禮 遜 教 育 會 認 為 香 港 英 國 居 留 地 為 擴 大 本 會 活 動 計 畫 提 供 了 特 別 合 適 的 機 會, 只 有 在 該 地 才 能 為 本 會 順 利 實 現 自 己 的 意 圖 提 供 保 護 和 餘 地, 9 故 而 將 原 在 澳 門 的 馬 禮 遜 英 華 書 院 遷 至 香 港 之 後 不 久, 原 在 麻 六 甲 的 英 華 書 院 也 將 其 校 址 移 到 香 港, 使 其 於 1843 年 成 為 香 港 的 一 所 神 學 院 10 此 後, 各 類 學 校 相 繼 建 立, 伴 隨 著 港 府 對 教 育 投 入 和 管 理 的 增 加, 在 60 年 代 港 府 從 教 會 手 中 獲 得 了 對 公 共 教 育 的 控 制 權, 11 使 香 港 的 教 育 走 上 了 更 加 正 規 的 道 路 到 1873 年, 香 港 有 30 所 官 立 學 校,6 所 接 受 政 府 補 助 的 學 校, 合 計 36 所 1900 年 則 有 13 所 官 立 學 校,97 所 接 受 政 府 補 助 的 學 校, 合 計 110 所 12 近 代 西 方 的 印 刷 術 傳 入 中 國 與 新 教 傳 教 士 東 來 有 著 很 大 的 關 係, 早 在 1814 年, 馬 禮 遜 (R. Morrison) 就 希 望 倫 敦 傳 教 會 能 夠 募 足 經 費, 差 派 印 刷 技 工 到 麻 六 甲 來 建 立 印 刷 所, 以 便 印 製 中 文 馬 來 文 和 英 文 的 傳 教 用 品 13 至 1818 年 時, 馬 禮 遜 已 開 辦 了 兩 處 印 刷 所, 出 版 了 大 量 的 書 刊 14 倫 敦 會 遷 港 之 後, 又 將 這 種 印 刷 技 術 和 相 關 設 備 引 入 到 香 港, 據 理 雅 各 (J. Legge) 稱, 位 於 荷 裏 活 (Hollywood) 道 的 一 所 房 屋 多 年 來 一 直 是 倫 敦 會 的 印 刷 所 15 宗 教 性 的 印 刷 所 之 外, 還 有 不 少 其 他 的 印 刷 和 出 版 機 構, 如 德 臣 印 字 館 ( China Mail Office) 和 後 來 建 立 的 別 發 洋 行 (Kelly and Walsh Ltd.) 香 港 分 部 等 這 三 點 都 是 中 國 評 論 得 以 產 生 的 基 礎 條 件 便 利 的 交 通 使 該 刊 能 夠 連 接 其 在 於 中 國 沿 海 口 岸 歐 洲 大 陸 和 新 興 英 語 世 界 的 撰 稿 人 和 讀 者 群 體, 使 得 其 地 理 範 圍 廣 闊 的 銷 售 管 道 可 以 正 常 運 轉 ; 而 教 育 的 開 展 則 擴 大 了 知 識 階 層 的 人 數, 為 其 在 本 港 培 養 出 大 量 潛 在 和 現 實 的 讀 者 通 信 者 和 撰 稿 人 ; 當 然, 現 代 印 刷 術 的 東 傳 和 出 版 機 構 的 出 現 又 為 其 出 版 發 行 提 供 了 最 基 本 的 技 術 支 援 而 所 有 這 些 作 為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的 結 果 而 出 現 在 香 港 的 新 事 物, 正 是 中 國 評 論 產 生 的 基 本 條 件 就 筆 者 所 知, 目 前 相 關 論 述 關 於 中 國 評 論 的 略 稱 和 譯 名 頗 為 不 一, 大 致 如 下 表 所 示 總 而 論 之, 以 CRNQ 作 為 英 文 略 稱 較 為 合 適, 因 為 它 避 免 了 該 刊 與 其 他 以 China Review 命 名 的 刊 物 之 間 的 混 淆, 具 有 獨 一 無 二 性 ; 而 以 中 國 評 論 作 為 中 8 同 上 註, 頁 202 9 E. J. Eitel, Materials for 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Hong Kong, see CRNQ 19:5 (1891): 310. 此 處 CRNQ 為 China Review 的 簡 稱, 下 同 具 體 可 參 本 文 第 二 部 分 的 相 關 討 論 10 Brian Harrison, Waiting for China: 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in Malacca,1818-1873, and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Mission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9, p. 113. 11 Ng Lun Ngai-ha, Interactions of East and West: Develop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in Earl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44. 12 19 世 紀 的 香 港, 頁 315 13 馬 禮 遜 夫 人 編 顧 長 聲 譯, 馬 禮 遜 回 憶 錄 (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4), 頁 101 14 同 上 註, 頁 136 15 J. Legge, The Colony of Hong Kong, see CRNQ 1: 3 (1872): 166. 22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表 : 相 關 著 述 對 China Review 的 略 稱 和 譯 名 一 覽 略 稱 中 譯 名 出 處 出 版 時 間 China Rev * Henri Cordier, Bibliotheca sinica 1902-24 中 國 評 論 貝 德 士, 西 方 東 方 學 報 論 文 舉 要 1933 Ch. Rev. 石 田 干 之 助, 歐 米 に 於 ける 支 那 の 研 究 1943 CRNQ Martha Davidson, A List of Published Translatio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CR 李 約 瑟, 中 國 科 學 技 術 史 ( 中 譯 本 ) 1975 中 國 評 論 賈 靜 濤, 中 國 古 代 法 醫 學 史 1984 中 國 雜 誌 伯 希 和, 鄭 和 下 西 洋 考 交 廣 印 度 兩 道 考 ( 中 譯 本 ) 2003 CRNQ 中 國 書 評 陳 才 智, 西 文 漢 學 研 究 期 刊 一 覽 ** 2006 * 或 Chin. Review, 原 書 寫 法 不 統 一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5_wxs/article.asp?id=1498,2006 年 1 月 15 日 1952 譯 名 較 為 常 見, 其 餘 雜 誌 和 書 評 的 譯 法 均 與 該 刊 的 內 容 和 精 神 不 符 筆 者 在 本 文 中 所 採 用 的 也 是 這 兩 個 標 準 筆 者 所 見 關 於 中 國 評 論 的 相 關 論 述 中, 錯 漏 之 處 頗 多 以 下 筆 者 就 其 前 身 出 版 的 地 點 和 時 間 編 輯 作 者 群 發 行 管 道 欄 目 設 置 和 主 要 內 容 等 方 面 來 逐 一 探 討, 順 帶 指 出 相 關 著 述 的 不 確 之 處 ( ) 在 中 國 評 論 的 開 篇 導 言 中, 編 者 指 出 要 瞭 解 中 國 評 論 出 版 的 目 標, 就 必 須 注 意 到 人 們 對 有 關 中 國 和 遠 東 這 個 知 識 寶 庫 的 興 趣 不 斷 增 長 的 願 望 中 日 釋 疑 (Notes and Queries on China and Japan), 一 份 在 中 國 和 歐 洲 都 頗 受 歡 迎 的 刊 物 在 出 版 四 年 後 不 幸 停 刊 了 原 因 就 在 於 前 任 主 編 因 工 作 關 係 返 回 歐 洲, 而 其 繼 任 者 出 於 未 知 的 原 因 而 未 能 繼 續 教 務 雜 誌 (The Chinese Recorder), 另 一 份 目 標 相 近 但 更 多 地 關 注 傳 教 士 讀 者 的 刊 物, 也 停 刊 了, 它 的 復 刊 看 起 來 也 成 了 一 個 未 決 的 問 題 16 在 有 些 方 面 它 可 以 說 是 上 述 兩 份 刊 物 雜 誌 的 繼 承 者 17 雖 然 中 國 評 論 的 編 輯 同 時 以 中 國 叢 報 (Chinese Repository) 的 繼 承 者 自 居, 認 為 中 國 評 論 是 中 國 叢 報 這 份 曾 經 著 名 而 至 今 仍 讚 譽 頗 多 的 刊 物 的 合 格 繼 承 者, 18 並 在 開 篇 導 言 中 宣 稱 要 在 版 面 允 許 的 情 況 下 重 印 發 表 在 中 國 叢 報 上 的 優 秀 文 章 19 但 這 只 是 表 面 現 象 事 實 上, 中 國 評 論 對 於 中 國 叢 報, 僅 僅 是 一 種 精 神 上 的 繼 承 而 已, 通 觀 中 國 評 論 全 卷, 根 本 沒 有 重 印 一 篇 發 表 在 中 國 叢 報 上 的 文 章 而 教 務 雜 誌 明 顯 的 是 一 份 宗 教 性 的 刊 物, 與 中 國 評 論 作 為 專 業 漢 學 刊 物 的 性 質 相 差 甚 遠, 並 且 教 務 雜 誌 於 1874 年 在 上 海 復 刊 並 一 直 發 行 到 1941 年 方 告 結 束 倒 是 中 日 釋 疑 和 中 國 評 論, 無 論 在 內 容 形 式 和 人 事 方 面 都 有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是 中 國 評 論 真 正 前 身 兩 者 的 承 繼 關 係 可 由 下 列 情 況 看 出 : 它 們 的 創 始 人 都 是 鄧 尼 斯 (N. B Dennys), 這 兩 份 刊 物 都 與 德 臣 報 (China Mail) 關 係 密 切, 作 者 群 也 大 體 16 Introductory, CRNQ 1: 1 (1872): 1. 17 M.G. 馬 森 著 楊 德 山 等 譯, 西 方 的 中 華 帝 國 觀 ( 北 京 : 時 事 出 版 社,1999), 頁 71 18 Editorial Announcement, CRNQ 22: 4 (1897): 620. 19 同 註 17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23

相 同 ; 20 從 雜 誌 的 形 式 來 看, 中 國 評 論 繼 承 了 前 者 釋 疑 (Notes and Queries) 的 基 本 形 式, 只 不 過 增 加 了 長 篇 的 論 文 和 學 界 消 息 (Notes of New Books and Literary Intelligence) 兩 個 欄 目 而 已 ; 在 內 容 上, 兩 者 都 以 中 國 的 歷 史 語 言 和 文 化 為 主 要 的 探 討 對 象, 並 兼 及 日 本 和 朝 鮮 ( ) 石 田 干 之 助 在 歐 米 に 於 ける 支 那 の 研 究 中 明 確 指 出 : 中 國 評 論 支 那 民 俗 志 (Fork-lore of China and It's Affinities with that of the Aryan and Semitic Races 1876) 一 書 的 作 者 鄧 尼 斯 氏 1872 年 7 月 在 香 港 創 刊 的 隔 月 發 行 的 通 俗 學 術 刊 物, 由 氏 所 經 營 的 德 臣 報 (China Mail) 社 發 行 後 由 所 謂 梵 漢 字 典 (Hand-book of Chinese Buddhism: being a Sanskrit-Chinese Dictionary with Vocabularies of Buddhist Terms, 2 nd, 1888) 的 作 者 艾 德 (Rev. Johann Eitel) 任 編 輯 至 1901 年 6-7 月 號 ( 第 25 卷 第 6 號 ) 刊 出 後 遂 停 刊 21 關 於 中 國 評 論 的 出 版 地 點 和 時 間, 一 直 存 在 著 不 少 誤 解, 筆 者 在 這 裏 稍 稍 展 開 戈 公 振 的 中 國 報 學 史 中 有 這 樣 一 段 話 :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 意 譯 為 遠 東 釋 疑 ), 發 刊 於 1867 年, 每 季 1 冊, 為 當 時 在 華 學 者 偉 烈 亞 力 等 所 組 織, 泛 論 中 國 歷 史 宗 教 語 言 等 及 批 評 關 於 遠 東 之 書 籍, 至 1872 年, 易 名 China Review, 每 兩 月 1 冊, 至 1920 年, 又 易 名 為 The New China Review, 至 1923 年, 又 易 名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 原 中 國 科 學 美 術 雜 誌 ), 每 月 1 冊, 由 蘇 萬 歲 (C. Sowersy) 編 輯, 美 術 方 面, 由 福 開 森 任 之, 甚 有 精 采 22 戈 先 生 的 這 段 話 中 錯 誤 頗 多, 筆 者 有 專 文 探 討, 此 不 贅 但 這 段 話 傳 達 出 的 錯 誤 資 訊 卻 是 中 國 評 論 是 屬 於 上 海 的 刊 物, 23 受 其 影 響, 上 海 市 出 版 志 一 書 中 的 大 事 記 1867 年 條 下 載 創 刊 遠 東 釋 疑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英 文 季 刊, 偉 烈 亞 力 等 主 持 1872 年 改 名 China Review 雙 月 刊,1920 年 改 名 The New China Review 24 實 際 上, 中 國 評 論 在 相 當 長 的 時 間 內 是 由 香 港 的 德 臣 報 印 字 館 倫 敦 的 Trübner & Co" 和 別 發 洋 行 共 同 出 版 發 行 的, 而 別 發 洋 行 的 總 部 位 於 上 海, 在 香 港 等 地 設 分 部, 25 所 以 可 以 推 測 該 刊 在 香 港 出 版 的 時 候, 可 能 也 同 時 在 上 海 倫 敦 和 新 加 坡 等 地 發 行 但 絕 不 能 據 此 而 認 為 中 國 評 論 是 上 海 的 刊 物 中 國 評 論 的 創 刊 時 間 基 本 沒 有 異 議, 為 1872 年 而 對 於 其 終 刊 時 間, 卻 至 少 有 三 種 說 法 :1901 年 說 1903 年 說 以 及 至 今 仍 在 出 版 之 說 終 刊 時 間 眾 說 紛 紜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於 中 國 評 論 似 乎 沒 有 停 刊 告 示, 缺 乏 直 接 材 料, 而 各 家 所 據 的 間 接 文 獻 又 互 有 出 入 而 據 筆 者 所 見, 可 以 大 略 推 知 第 一 種 說 法 比 較 符 合 史 實, 作 為 漢 學 研 究 權 威 雜 誌 的 通 報, 在 1902 年 刊 登 了 中 國 評 論 停 刊 的 消 息, 大 意 如 下 : 我 們 得 知 由 別 發 洋 行 出 版 的 刊 物 中 國 評 論, 於 1901 年 刊 出 25 卷 第 6 期 (6-7 月 號 ) 之 後, 暫 告 停 刊 26 另 外, 貝 德 士 (M. S Bates) 在 其 所 編 著 的 西 方 東 方 學 報 論 文 舉 要 一 書 中 也 指 出 中 國 評 論 1872 至 1873 年 在 香 港 創 刊, 刊 至 25 卷 (1900 至 1901 年 ) 即 停 歇 27 再 如 上 述 石 田 20 筆 者 對 中 日 釋 疑 和 中 國 評 論 的 作 者 群 進 行 了 統 計, 發 現 兩 者 的 骨 幹 作 者 基 本 一 致, 主 要 有 : 艾 德 (E. J. Eitel) 梅 輝 立 (W. F. Meyers) 漢 斯 (H. F. Hance) 包 臘 (E. C. Bowra) 費 笠 士 (G. Phillips) 等 21 石 田 干 之 助, 歐 米 に 於 ける 支 那 の 研 究 ( 東 京 : 創 元 社, 昭 和 十 八 年 ), 頁 115-116 亦 可 參 見 Henri Cordier, Bibliotheca sinica: 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a l'empire chinois(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66), 頁 2416 22 戈 公 振, 中 國 報 學 史 ( 北 京 : 中 國 新 聞 出 版 社,1985), 頁 72-73 23 因 為 這 段 話 在 中 國 報 學 史 一 書 的 第 三 章 外 報 創 刊 時 期 的 第 一 節 外 國 人 報 紙 之 英 文 報 紙 的 上 海 欄 下 24 上 海 出 版 志 ( 上 海 : 上 海 社 會 科 學 院 出 版 社,2000), 頁 24 25 別 發 洋 行 是 近 代 西 人 在 華 經 營 的 一 個 重 要 的 出 版 機 構, 目 前 對 它 的 研 究 還 有 限, 不 甚 清 楚 其 內 部 的 運 作 情 況 26 Publications Périodiques,"T oung Pao, Serie II, 3 (1902): 346. 係 筆 者 按 大 意 譯 出, 或 略 有 誤 差 27 貝 德 士, 西 方 東 方 學 報 論 文 舉 要 ( 北 京 : 金 陵 大 學 中 國 文 化 研 究 所 印 行,1934), 頁 4 24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28 幹 之 助 一 書 和 庫 壽 齡 (S. Couling) 的 中 國 百 科 29 均 持 這 一 觀 點 其 他 說 法 則 不 大 可 靠 如 黃 文 江 在 Hong Kong and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action: Ernest John Eitel and the China Review" 一 文 中 依 據 1903 年 香 港 藍 皮 書 的 統 計, 認 為 中 國 評 論 的 出 版 時 間 始 於 1872 年, 終 於 1903 年 30 黃 先 生 的 這 個 論 斷 目 前 來 看 不 能 成 立, 因 為 沒 有 其 他 旁 證, 在 明 顯 與 上 述 其 他 相 關 材 料 矛 盾 的 情 況 之 下, 只 能 使 人 懷 疑 香 港 藍 皮 書 記 載 的 準 確 性 至 於 最 後 一 種 說 法, 顯 然 是 錯 誤 的, 但 卻 時 常 在 國 內 的 相 關 論 著 中 見 到, 如 國 外 漢 學 史 一 書 就 稱 中 國 評 論, 香 港 出 版, 雙 月 刊 自 1876 年 創 刊 後 一 直 在 刊 行 31 張 弘 的 中 國 文 學 在 英 國 32 和 陳 才 智 所 整 理 的 西 文 漢 學 研 究 期 刊 一 覽 亦 持 此 說 這 一 錯 誤 判 斷 其 實 有 點 可 笑, 是 沿 襲 依 據 翟 理 思 (H. A Giles) 中 國 文 學 史 的 說 法 而 來 的 翟 氏 的 中 國 文 學 史 初 版 於 1901, 而 完 稿 之 時 自 然 要 稍 早 些, 也 許 還 在 1900 年 底, 所 以 中 國 評 論 在 1900 年 就 刊 登 了 下 列 消 息 : 翟 理 思 教 授 告 訴 我 們 他 關 於 中 國 文 學 歷 史 的 作 品, 作 為 Goses 所 編 輯 的 叢 書 中 的 一 種, 出 版 的 相 關 事 宜 即 將 完 成 34 也 因 此 翟 理 思 在 其 書 後 的 Bibliographical Note" 中 說 中 國 評 論 至 今 仍 在 出 版 35 是 十 分 自 然 的 如 果 說 國 外 漢 學 史 和 中 國 文 學 在 英 國 因 為 重 述 翟 理 思 原 書 的 說 法 而 沒 有 加 以 說 明, 從 而 容 易 使 人 誤 解, 那 麼 陳 才 智 的 說 法 就 只 能 說 是 錯 誤 了 第 三 種 終 刊 說 法 之 所 以 產 生 的 一 個 客 觀 原 因, 可 能 在 於 以 China Review 命 名 的 刊 物 過 多, 不 同 的 時 期 在 不 同 的 地 區 時 常 出 現, 如 至 今 香 港 還 出 版 有 名 為 China Review 36 的 雜 誌, 所 以 如 果 不 細 加 探 詢 的 話, 極 易 將 這 些 刊 物 混 為 一 談, 因 而 得 出 本 文 所 談 的 中 國 評 論 始 終 未 曾 停 刊, 至 今 仍 在 發 行 的 錯 誤 說 法 還 有 一 個 問 題, 若 中 國 評 論 為 始 於 1872 年 而 終 於 1901 年 的 雙 月 刊, 那 麼 該 刊 的 總 數 應 為 29 卷 174 期, 而 考 狄 (H. Cordier) 和 石 田 干 之 助 都 說 僅 有 25 卷, 還 有 學 者 認 為 中 國 評 論 ( 又 稱 遠 東 釋 疑 報 ), 1872 年 在 香 港 創 刊,1901 年 終 刊, 共 出 25 卷 143 期, 為 英 美 在 華 傳 教 士 兼 漢 學 家 的 漢 學 評 論 刊 物 37 產 生 這 種 矛 盾 的 原 因 何 在 呢? 實 際 上, 中 國 評 論 從 1872 年 7 月 創 刊, 至 1890 年 5 月, 這 近 18 年 間, 出 版 時 間 較 為 規 律, 每 年 1 卷 每 卷 6 期, 共 計 18 卷 104 期 刊 從 1890 年 下 半 年 開 始, 中 國 評 論 的 出 版 情 況 出 現 了 一 個 波 動 期, 該 刊 第 19 卷 延 後 至 1892 年 1 月 才 出 版 了 最 後 一 期 據 其 1892 年 1 月 份 的 告 示 所 言 中 國 評 論 上 一 卷 的 最 後 3 期 由 於 各 種 原 因 而 推 遲 了 出 版 的 時 間 這 一 期 出 齊 了 19 卷, 我 們 決 定 在 今 年 (1892 年 ) 出 版 下 28 石 田 干 之 助, 欧 米 に 於 ける 支 那 の 研 究, 頁 116 另 參 石 田 干 之 助 著 唐 敬 杲 譯, 歐 美 關 於 中 國 學 的 諸 雜 誌, 學 術 界 1: 6 (1943-1944): 49 29 see Samuel Couling, The Encyclopaedia Sinica, China Review, Kelly & Walsh, 1917, p. 102. 30 Wong Man Kong, Hong Kong and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action: Ernest John Eitel and the China Review, 港 澳 與 近 代 中 國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頁 122 31 何 寅 徐 光 華, 國 外 漢 學 史 ( 上 海 : 上 海 外 語 教 育 出 版 社,2002), 頁 205 但 該 書 將 中 國 文 學 史 第 一 版 的 出 版 時 間 誤 寫 為 1910 年 32 張 弘, 中 國 文 學 在 英 國 ( 廣 州 : 花 城 出 版 社,1992), 頁 73 33 陳 才 智, 西 文 漢 學 研 究 期 刊 一 覽,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498,2006 年 1 月 15 日 陳 先 生 對 中 國 評 論 的 認 識 存 在 的 另 一 處 誤 差 在 於 他 把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和 創 刊 於 1872 年 的 China Review 看 作 兩 個 刊 物, 其 實 是 同 一 個 刊 物 34 See CRNQ 25:3 (1900): 156. 35 Bibliographical Note, see H. A Giles,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D. Appleton and Company, 1929, p. 442. 筆 者 所 用 是 該 書 的 重 印 本, 似 乎 未 加 任 何 改 正 36 該 刊 起 初 名 為 China Review,1900 年 開 始 由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至 2001 年 將 刊 名 改 為 The China Review, 仍 由 中 文 大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該 刊 是 以 英 文 為 主, 半 年 刊, 主 要 內 容 涉 及 關 於 中 國 政 治 國 際 關 係 社 會 經 濟 等 方 面 37 段 懷 清, 理 雅 各 中 國 經 典 翻 譯 緣 起 及 體 例 考 略, 浙 江 大 學 學 報 2005.3: 95 的 第 二 個 注 釋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25

一 卷 (20 卷 ), 這 樣 可 以 避 免 以 前 每 卷 的 始 終 兩 期 都 在 年 中 的 不 便 我 們 將 盡 力 在 本 年 出 齊 全 卷 的 6 期 38 編 輯 的 願 望 並 未 實 現, 其 後 幾 年 變 成 了 每 兩 年 出 1 卷 : 依 次 為 :20 卷 (1892-1893),21 卷 (1893-1894),22 卷 (1895-1896),23 卷 (1897-1898) 最 後 兩 卷 重 又 恢 復 到 創 刊 初 期 的 發 行 模 式,1899 年 下 半 年 至 1900 年 上 半 年 出 版 24 卷 1900 年 下 半 年 開 始 出 25 卷, 至 翌 年 6 月 出 版 此 卷 第 6 期 後 終 刊 所 以 總 計 25 卷, 每 卷 6 期, 合 為 150 期 ( ) 中 國 評 論 的 編 輯 共 有 幾 位? 在 職 時 間 為 多 久? 這 兩 個 看 似 非 常 簡 單 的 問 題 困 惑 了 筆 者 相 當 長 的 時 間, 就 是 到 了 現 在, 仍 然 不 能 說 得 到 了 完 滿 的 解 決 從 前 引 石 田 干 之 助 欧 米 に 於 ける 支 那 の 研 究 一 書 來 看, 中 國 評 論 有 兩 位 主 編 : 鄧 尼 斯 (N. B. Dennys, 1840-1900) 和 艾 德 (E. J. Eitel, 1838-1908) 庫 壽 齡 的 中 國 百 科 也 稱 該 刊 在 1872 年 由 鄧 尼 斯 創 刊 於 香 港, 第 二 任 主 編 是 艾 德 博 士, 39 與 前 說 保 持 一 致 1872 年 中 國 評 論 在 香 港 創 刊 時, 作 為 創 始 人 的 鄧 尼 斯 成 了 該 刊 的 第 一 位 編 輯, 翻 開 該 刊 第 1 卷 第 1 期 的 扉 頁 就 可 以 看 到 這 樣 的 字 樣 : 主 編 鄧 尼 斯, 皇 家 亞 洲 文 會 會 員 皇 家 亞 洲 文 會 北 中 國 支 會 會 員 鄧 尼 斯 任 主 編 的 時 間 大 概 止 於 1876 年 7 月 第 4 卷 出 版 完 畢 時, 具 體 原 因 尚 不 大 清 楚 但 從 鄧 尼 斯 本 人 的 經 歷 中, 我 們 或 許 可 以 看 出 一 些 端 倪 : 他 在 1860 年 代 和 1870 年 代 擔 任 德 臣 報 和 中 國 評 論 的 編 輯 的 同 時, 還 是 香 港 市 政 廳 博 物 館 和 圖 書 館 創 立 人 1877 年, 鄧 尼 斯 作 為 華 僑 助 理 保 護 官 而 前 往 新 加 坡 40 可 能 是 繁 雜 的 其 他 事 務 結 束 了 他 作 為 中 國 評 論 編 輯 的 這 一 角 色 關 於 艾 德 擔 任 中 國 評 論 主 編 的 問 題, 黃 文 江 認 為 艾 德 是 否 直 接 接 替 了 鄧 尼 斯 的 編 輯 職 位 仍 然 不 十 分 清 楚, 但 可 以 肯 定 1878 年 艾 德 已 經 成 為 中 國 評 論 的 主 編 41 其 實 艾 德 擔 任 中 國 評 論 編 輯 的 時 間 還 是 比 較 確 定 的, 因 為 該 刊 第 5 卷 (1876 年 7 月 至 1877 年 6 月 ) 的 扉 頁 上 第 一 次 出 現 了 主 編 : 艾 德, 圖 賓 根 大 學 博 士 的 字 樣 聯 繫 到 鄧 尼 斯 的 情 況, 應 該 可 以 比 較 肯 定 地 說 艾 德 是 直 接 接 替 前 者 擔 任 編 輯 一 職 的 至 此 為 止, 中 國 評 論 編 輯 的 問 題 似 乎 已 經 得 到 了 徹 底 解 決, 考 狄 庫 壽 齡 和 石 田 幹 之 助 等 諸 家 之 說 幾 乎 完 全 一 致 但 艾 德 1897 年 就 從 香 港 政 府 退 休, 和 他 的 妻 子 及 四 個 孩 子 定 居 於 澳 大 利 亞 的 阿 德 萊 德, 並 在 阿 德 萊 德 大 學 開 設 德 國 語 言 和 文 學 的 課 程, 42 根 本 不 可 能 再 擔 任 中 國 評 論 的 編 輯 中 國 評 論 22 卷 第 4 期 的 一 篇 名 為 編 輯 聲 明 的 文 章 也 證 明 了 這 一 點, 該 文 稱 在 本 期 的 序 文 中 表 達 對 前 任 主 編 的 感 激 之 情 是 再 合 適 不 過 的 事 情 了, 因 為 他 已 經 離 開 了 編 輯 的 位 置 並 不 再 遠 東 地 區 居 住 了, 而 這 份 評 論 的 任 何 優 點 都 離 不 開 他 的 辛 勞 和 認 真 43 可 以 肯 定, 中 國 評 論 的 編 輯 至 少 應 為 三 位, 誰 又 是 艾 德 的 繼 任 者 呢? 筆 者 目 前 還 沒 有 發 現 較 為 直 接 的 資 料 另 據 歐 洲 中 國 學 一 書 的 說 法, 波 乃 耶 (Ball, James Dyer) 在 1900-1901 年 曾 擔 任 中 國 評 論 ( 英 文 刊 名 為 The China Review) 雜 誌 的 主 筆 44 原 書 此 處 38 Notice to Subscribers, see CRNQ 19: 6 (1892). 39 The Encyclopaedia Sinica, China Review, p. 102. 40 Nicolas B. Dennys and the Descriptive Dictionary, p. 5. 41 Wong Man Kong, Hong Kong and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action: Ernest John Eitel and the China Review, p. 127. 42 G. B. Endacott, Europe in China, by E. J. Eitel, The Man and the Book, see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4 (1957-1958): 56. 43 Editorial Announcement, see CRNQ 22: 4 (1897): 619. 44 黃 長 著 等, 歐 洲 中 國 學 ( 北 京 : 社 科 文 獻 出 版 社,2005), 頁 275 波 乃 耶 長 期 任 職 於 香 港 殖 民 政 府 的 最 高 法 院, 通 曉 中 國 許 多 地 方 的 方 言, 對 廣 東 話 和 客 家 話 均 有 一 定 的 研 究, 他 在 漢 學 方 面 的 貢 獻 可 參 閱 Henri Cordier, Ball, J. D., see T ong Pao, Series II, 19 (1919): 50-51. 考 狄 的 這 篇 紀 念 文 章 比 較 簡 短, 中 間 未 曾 提 及 波 乃 耶 與 中 國 評 論 之 間 的 關 係 26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沒 有 註 釋, 不 知 所 據 為 何? 筆 者 在 這 裏 也 只 能 存 而 不 論 ( ) 中 國 評 論 的 作 者 主 要 是 在 華 的 外 僑, 包 括 傳 教 士 外 交 官 海 關 職 員 和 香 港 政 府 的 公 務 員 等, 當 然 也 包 括 少 數 歐 洲 本 土 的 漢 學 家 如 德 國 的 嘎 伯 冷 茲 (Gabelentz) 和 香 港 的 華 人 如 何 啟 (Ho Kai) 博 士 其 中 較 為 活 躍 的 包 括 翻 譯 中 國 經 書 的 著 名 英 國 學 者 理 雅 各 (J. Legge), 在 廣 東 設 立 嘉 約 翰 精 神 病 收 容 所 的 美 國 籍 傳 教 士 嘉 約 翰 (J. G. Kerr), 南 洋 史 研 究 的 開 拓 者 英 國 駐 華 領 事 費 笠 士, 上 述 的 俄 國 人 貝 勒 (E. Bretschneider), 英 國 的 莊 延 齡 (E. H. Parker), 德 國 的 艾 德 等, 都 是 畢 生 從 事 中 國 研 究 的 篤 學 之 士 45 在 所 知 的 125 位 作 者 中, 國 籍 可 考 者 有 119 人, 分 布 如 下 : 英 國 74 人 美 國 18 人 德 國 14 人 法 國 3 人 奧 匈 帝 國 2 人 荷 蘭 2 人 瑞 士 2 人 葡 萄 牙 1 人 丹 麥 1 人 俄 國 1 人 中 國 人 1 人, 可 見 英 國 人 佔 據 了 人 數 上 的 絕 對 優 勢 從 職 業 來 看, 可 考 者 113 人, 計 有 傳 教 士 36 人 外 交 官 3 4 人 海 關 人 員 20 人 學 者 9 人 香 港 殖 民 政 府 人 員 8 人 商 人 4 人 醫 師 3 人 其 餘 有 銀 行 職 員 和 編 輯 以 及 記 者 各 1 人 但 必 須 指 出 的 是, 該 刊 的 作 者 大 部 分 都 是 一 身 兼 多 任 的 人 物, 如 第 一 任 主 編 鄧 尼 斯, 就 有 外 交 官 編 輯 和 港 府 職 員 三 重 身 分 ; 而 第 二 任 主 編 艾 德 的 情 況 也 大 致 相 同, 既 是 傳 教 士 和 學 者, 同 時 又 任 職 於 香 港 殖 民 政 府 筆 者 所 採 用 的 標 準 大 致 如 下 : 每 個 人 的 身 分 只 認 定 一 種, 那 就 是 他 本 人 在 給 中 國 評 論 投 稿 的 那 段 時 間 裏 的 最 主 要 的 身 分, 按 照 這 個 標 準, 筆 者 將 鄧 尼 斯 的 職 業 定 位 編 輯, 將 理 雅 各 的 職 業 定 為 學 者 ( ) 中 國 評 論 的 發 行 管 道 還 沒 有 直 接 的 材 料 可 以 說 明, 只 能 依 靠 其 他 方 面 的 線 索 來 略 加 推 測 第 一 個 可 資 利 用 的 是 中 日 釋 疑 的 發 行 網 路, 中 日 釋 疑 在 不 少 地 方 設 有 代 辦 處, 訂 閱 者 可 以 採 用 付 費 或 者 免 費 交 流 的 方 式 46 獲 得 該 刊, 具 體 地 點 包 括 : 中 國 的 汕 頭 廈 門 福 州 上 海, 東 南 亞 地 區 的 馬 尼 拉, 還 包 括 澳 大 利 亞 日 本 倫 敦 和 三 藩 市 等 國 家 和 地 區 47 考 慮 到 中 日 釋 疑 和 中 國 評 論 的 密 切 關 係, 且 兩 者 間 斷 的 時 間 僅 有 一 年 半, 所 以 可 以 推 想 後 者 也 沿 用 了 前 者 的 發 行 管 道 第 二 個 可 以 憑 藉 的 是 別 發 洋 行, 李 歐 梵 曾 經 指 出, 誠 如 別 發 洋 行 的 分 支 機 搆 所 顯 示 的, 他 們 的 書 籍 運 送 線 把 下 列 城 市 緊 緊 地 聯 繫 了 起 來 : 上 海 香 港 天 津 橫 濱 新 加 坡 新 德 里 和 孟 買 雖 說 這 條 運 送 線 路 很 明 顯 帶 著 英 殖 民 主 義 的 印 跡, 這 條 城 市 鏈 還 是 形 成 了 一 個 國 際 文 化 空 間, 其 中 不 僅 英 法 的 地 位 顯 赫, 日 本 也 扮 演 著 重 要 角 色 48 別 發 洋 行 一 直 是 中 國 評 論 出 版 發 行 的 機 構 之 一, 可 以 推 想 該 刊 的 發 行 也 利 用 了 這 條 國 際 色 彩 極 濃 的 運 輸 線 綜 而 論 之, 中 國 評 論 的 發 行 範 圍 應 該 包 括 中 國 沿 海 的 港 口 城 市 東 南 亞 地 區 歐 洲 和 新 興 的 英 語 世 界 美 國 和 澳 大 利 亞 ( ) 該 刊 的 主 要 篇 幅 是 由 專 文 組 成 的, 包 括 論 文 書 評 和 翻 譯 三 大 類 在 中 國 評 論 幾 乎 每 一 期 都 有 的 To Contributors 中, 編 輯 聲 明 中 國 評 論 歡 迎 關 於 中 國 及 其 相 關 領 域 的 稿 件, 所 涉 主 題 如 下 :1. 建 築 ( 古 代 和 近 代 );2. 土 著 民 族 ;3. 農 工 商 業 ;4. 考 古 ;5. 藝 術 和 科 學 ;6. 傳 記 ;7. 研 究 書 目 ;8. 中 亞 民 族 地 理 和 歷 史 ;9. 年 代 學 ;10. 朝 鮮 的 歷 史 語 言 文 學 和 政 治 ; 11. 工 程 著 作 ;12. 人 種 學 ;13. 動 植 物 ;14. 地 理 自 然 和 政 治 ;15. 地 質 ;16. 行 會 和 商 會 ;17. 歷 史 ( 通 論 和 區 域 史 );18. 碑 刻 ;19. 中 外 關 係 ;20. 中 國 和 日 本 在 文 學 宗 教 哲 學 和 文 明 方 面 的 影 響 ;21. 法 律 ;22. 文 學 ( 古 代 和 近 代 );23. 風 俗 禮 節 和 體 育 休 閒 ;24. 神 話 ; 45 歐 米 に 於 ける 支 那 の 研 究, 頁 116 46 Notes and Queries: on China and Japan 3: 5 (1869): 90. 47 參 見 Notes and Queries: on China and Japan 3: 5 (1869): 90. 48 李 歐 梵, 上 海 的 世 界 主 義, 上 海 摩 登 一 種 新 都 市 文 化 在 中 國 1930-1945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1), 頁 328-329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27

25. 醫 學 ;26. 冶 金 和 礦 物 ;27. 錢 幣 ;28. 政 治 機 構 及 其 治 理 ;29. 宗 教 信 仰 和 禮 儀 ;30. 對 有 關 東 方 著 作 的 評 論 ; 31. 秘 密 會 社 ;32. 商 道 ;33. 原 住 民 族 的 著 作 小 說 和 戲 劇 等 等 這 個 略 顯 冗 長 和 雜 亂 的 啟 示 幾 乎 無 所 不 包, 表 明 了 編 輯 的 雄 心 此 外 該 刊 還 設 有 學 界 消 息 欄 目, 主 要 是 報 導 漢 學 界 新 近 出 版 的 論 著 和 發 表 的 文 章, 這 些 著 作 並 非 嚴 格 意 義 上 的 新 書, 而 是 指 最 近 兩 個 月 內 出 版 的 書 49 最 後 一 個 欄 目 是 繼 承 自 中 日 釋 疑 的 釋 疑, 即 通 過 提 問 和 回 答 的 方 式 來 瞭 解 中 國 的 事 物 按 照 創 始 人 的 設 想, 中 國 評 論 的 研 究 範 圍 和 內 容 包 括 中 國 日 本 蒙 古 西 藏 東 方 列 島 和 一 般 意 義 上 的 遠 東 地 區 的 科 藝 人 種 神 話 地 理 歷 史 文 學 自 然 史 宗 教 等 方 面 50 不 過 通 觀 整 個 期 刊, 中 國 以 外 地 區 的 研 究 只 有 日 本 朝 鮮 和 東 南 亞, 並 且 數 量 十 分 有 限 這 份 刊 物 所 發 表 的 論 文 和 雜 纂, 主 要 包 含 三 個 方 面 的 內 容 : 中 國 的 語 言 文 字 文 化 和 歷 史 1919 年, 新 中 國 評 論 (New China Review) 創 刊, 主 編 庫 壽 齡 在 前 言 中 明 確 指 出 : 中 國 叢 報 開 始 於 1832 年, 總 共 持 續 了 20 年, 中 國 評 論 發 行 的 時 間 是 在 1872-1901 年 間, 它 們 之 後 就 再 也 沒 有 出 版 過 同 類 的 刊 物 今 天 最 主 要 的 漢 學 雜 誌 是 通 報 (T ong Pao) 和 法 蘭 西 遠 東 學 院 院 刊 (Bulletin de l ecole Francaise D Éxtrême-Orient, 一 般 簡 寫 為 B. E. F. E. O), 兩 者 都 具 有 極 大 的 價 值 並 共 同 維 持 了 法 國 在 這 門 科 學 中 的 領 導 地 位 但 是, 由 於 它 們 所 使 用 的 主 要 是 法 語, 對 於 人 數 眾 多 的 講 英 語 的 學 生 來 說 顯 得 用 處 不 大 並 且, 中 國 研 究 只 是 他 們 所 關 注 問 題 的 一 部 分 51 鑒 於 此, 他 認 為 如 果 想 要 恢 復 和 保 持 我 們 在 漢 學 研 究 中 的 地 位, 我 們 就 應 該 恢 復 使 用 英 語 的 評 論, 並 且 這 樣 的 評 論 要 在 有 大 量 研 究 中 國 事 務 學 生 的 中 國 國 內 發 行 庫 壽 齡 親 切 地 稱 中 國 評 論 為 老 評 論, 說 雖 然 理 雅 各 金 斯 密 (T. W. Kingsmill) 艾 德 湛 約 翰 (J. Chalmers) 艾 約 瑟 (J. Edkins) 都 不 在 了, 但 是 翟 理 思 (H. A. Giles) 和 莊 延 齡 這 兩 位 老 中 國 評 論 的 積 極 參 與 者 還 和 我 們 在 一 起, 他 們 會 幫 助 新 中 國 評 論 變 得 更 有 價 值 52 顯 然, 庫 壽 齡 是 把 中 國 評 論 視 為 英 國 漢 學 的 代 表 性 刊 物 的 19 與 義 大 利 西 班 牙 葡 萄 牙 和 法 國 等 國 家 相 比, 英 國 人 對 中 國 的 研 究 起 步 較 晚, 17 和 18 世 紀 英 國 的 中 國 研 究 可 稱 之 為 前 漢 學 階 段, 那 個 時 期 英 國 人 對 中 國 的 興 趣 還 是 人 文 主 義 的, 不 屬 於 文 獻 學 和 實 際 意 義 上 的 漢 學 研 究 53 不 過, 到 了 19 世 紀, 隨 著 中 英 兩 國 外 交 關 係 的 建 立, 英 國 對 中 國 的 這 種 人 文 主 義 的 興 趣 起 了 新 的 變 化 1793 年 來 華 的 馬 嘎 爾 尼 使 團 和 1816 年 來 華 的 阿 美 士 德 使 團 驚 醒 了 一 些 公 務 員 傳 教 士 和 商 人, 這 些 人 由 於 職 業 的 需 要 開 始 對 中 國 進 行 專 門 的 研 究 並 成 為 這 一 領 域 的 中 流 砥 柱 文 人 學 士 業 餘 休 閒 式 的 中 國 研 究 開 始 讓 位 於 專 業 的 漢 學 家, 他 們 之 中 如 斯 當 東 (George Thomas Staunton) 馬 禮 遜 (Robert Morrison) 德 庇 時 (John Francis Davis) 馬 儒 翰 (John Robert Morrison) 偉 烈 亞 力 (Alexander Wylie) 和 理 雅 各 (James Legge) 等, 在 撰 寫 宗 教 著 述 商 務 指 南 藍 皮 書 和 海 關 報 告 的 閒 暇 時 間 裏 編 輯 字 典 翻 譯 中 國 文 獻, 從 而 使 漢 學 從 文 學 中 脫 離 出 來 54 但 學 者 對 19 世 紀 英 國 漢 學 的 評 價 卻 頗 為 不 一 第 49 CRNQ 1: 1 (1872): 58. 50 Introductory, see CRNQ 1: 1 (1872): 1. 51 Editor's Foreword, New China Review 1: 1 (1919): 1. 52 Editor's Foreword, p. 2. 53 錢 鐘 書, 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錢 鐘 書 英 文 文 集 ( 北 京 : 外 語 教 學 與 研 究 出 版 社, 2005), 頁 83 54 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p. 84 28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一 種 較 為 普 遍, 認 為 這 個 時 期 的 英 國 漢 學 遠 遠 落 後 於 法 德 等 國 家, 如 英 國 學 者 巴 雷 特 (T. H. Barrett) 在 其 所 著 出 奇 的 冷 漠 55 一 書 中 繼 承 了 二 十 年 前 崔 瑞 德 教 授 的 觀 點, 對 英 國 的 中 國 學 作 了 非 常 嚴 厲 的 批 評 他 從 16 世 紀 伊 比 利 亞 半 島 的 中 國 學 開 始, 將 荷 蘭 法 國 德 國 俄 國 及 北 歐 美 國 也 納 入 視 野 加 以 比 較, 考 察 各 個 時 代 對 中 國 書 的 收 集 和 中 國 研 究 的 狀 況, 結 論 是, 在 全 世 界 中 國 學 的 範 圍 內, 英 國 並 沒 有 做 出 應 有 的 成 績 56 第 二 種 看 法 與 此 針 鋒 相 對, 如 闕 維 民 先 生 指 出 從 16 世 紀 至 1924 年, 西 方 漢 學 家 共 有 7,737 位, 其 中 113 位 至 少 發 表 或 出 版 了 20 篇 ( 部 ) 以 上 的 論 文 ( 著 作 ) 筆 者 稱 他 們 為 多 產 西 方 漢 學 家, 其 中 英 國 為 37 人, 法 國 29 人, 德 國 12 人, 美 國 9 人, 其 他 國 家 7 人, 不 明 國 籍 者 19 人 而 在 37 位 英 國 高 產 漢 學 家 中, 僅 有 兩 位 逝 世 在 1850 年 之 前 6 位 逝 世 於 1925 年 之 後, 他 們 在 華 期 間 和 漢 學 研 究 最 佳 年 齡 階 段 在 19 世 紀 的 佔 大 多 數 這 一 事 實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已 經 說 明,19 世 紀 的 英 國 漢 學 研 究 隊 伍, 已 經 成 為 左 右 西 方 漢 學 研 究 的 主 導 力 量 之 一 57 美 國 里 海 大 學 (Lehigh College) 的 吉 瑞 德 教 授 (N. J. Girardot) 也 認 為 : 到 了 1870 年 代, 英 美 世 界 的 漢 學 研 究 開 始 從 出 奇 的 冷 漠 的 業 餘 漢 學 階 段 向 自 覺 的 科 學 的 作 為 東 方 學 分 支 的 專 業 漢 學 轉 變, 主 導 這 一 過 程 的 是 那 些 在 中 國 從 事 宗 教 政 治 和 商 業 事 業 的 紳 士 學 者 中 國 評 論 這 份 在 英 國 殖 民 地 香 港 出 版 的 刊 物 見 證 了 這 一 變 革 中 國 評 論 和 其 他 諸 如 皇 家 亞 洲 文 會 北 中 國 支 會 會 報 教 務 雜 誌 等 英 文 期 刊 的 傑 出 學 者 共 同 推 進 了 英 國 漢 學 在 世 紀 末 的 巨 大 進 步 58 筆 者 以 為, 前 述 關 於 英 國 漢 學 的 評 價 出 現 巨 大 反 差 的 原 因 在 於 他 們 考 察 的 地 理 範 圍 不 同 批 評 派 大 都 是 僅 僅 考 察 英 國 本 土 漢 學 的 基 本 情 況, 沒 有 充 分 重 視 英 國 漢 學 在 域 外 的 發 展 而 持 正 面 評 價 態 度 的 學 者 則 或 者 如 吉 瑞 德 教 授 那 樣 研 究 了 中 國 評 論 等 期 刊, 或 者 所 依 據 的 材 料 比 較 全 面, 以 闕 維 民 為 例, 他 的 統 計 資 料 來 自 美 國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為 考 狄 西 人 論 中 國 書 目 所 編 的 索 引 59 眾 所 周 知, 考 狄 雖 然 是 法 國 人, 但 卻 對 英 國 漢 學 有 著 至 為 淵 博 的 知 識, 被 譽 為 在 法 國 和 英 國 傳 統 之 間 的 一 座 活 著 的 橋 樑 60 考 狄 所 編 纂 的 西 人 論 中 國 書 目, 第 2 版 共 有 5 卷 4,439 頁, 在 收 錄 1924 年 前 西 方 人 漢 學 研 究 的 著 述 方 面 可 謂 巨 細 無 遺, 不 僅 包 括 了 全 部 前 文 所 討 論 的 刊 物, 還 著 錄 了 眾 多 其 他 涉 及 中 國 研 究 的 刊 物, 如 西 人 在 朝 鮮 出 版 的 朝 鮮 評 論 (Korean Review, 1892-1901) 61 等 闕 維 民 在 考 狄 西 人 論 中 國 書 目 的 基 礎 上 所 得 出 的 資 料, 自 然 包 括 了 英 國 漢 學 本 土 與 域 外 的 兩 翼, 故 其 結 論 也 較 為 客 觀 如 此 看 來, 認 識 和 評 價 中 國 評 論 倒 成 了 看 待 19 世 紀 英 國 漢 學 的 關 鍵 所 在 了 筆 者 以 為, 中 國 評 論 至 少 在 以 下 幾 個 方 面 做 出 了 值 得 注 意 的 成 績 ( ) 中 國 評 論 繼 承 了 法 國 漢 學 所 開 創 的 文 獻 研 究 法, 大 量 利 用 中 國 文 獻 來 研 究 中 國 加 上 該 刊 的 作 者 大 都 有 在 相 當 長 的 時 期 內 居 住 於 中 國 的 經 歷, 使 得 他 們 在 材 料 利 用 和 研 究 方 法 上 均 有 所 突 破, 如 嘉 約 翰 (J. G. Kerr) 在 中 國 評 論 上 所 發 表 的 廣 州 固 有 的 慈 善 設 施 62 一 文, 在 介 紹 育 嬰 堂 等 官 營 設 施 的 時 候, 他 利 用 了 廣 東 志 ( 乾 隆 三 年 (1738)) 來 追 尋 它 的 歷 史, 而 且 親 自 前 往 育 嬰 堂 老 人 堂 普 濟 院 進 行 實 地 調 查, 有 時 還 嘗 試 著 向 設 施 的 管 理 者 提 55 T. H. Barrett, Singular Listlessness: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 London: Well Sweep Press, 1989. 56 近 藤 成 一 著 王 瑞 來 譯, 英 國 的 中 國 學,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12: 4(1993): 247 57 闕 維 民, 劍 橋 漢 學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1: 1(2002): 33 58 N. J. Girardot, Finding the Way: James Legge and the Victorian Invention of Taoism, see Religion 29 (1999): 107-121 (http://www.idealibrary. com), 2005.12.11. 59 同 註 66, 頁 32-33 60 N. J. Girardot, 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 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p. 144. 61 參 Henri Cordier, Bibliotheca sinica : 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a l'empire chinois, pp. 2989-2999. 62 J. G. Kerr, The Native Benevolent Institutions of Canton, see China Review, 2: 2 (1873) and 3: 2 (1874 ).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29

問 在 介 紹 愛 育 善 堂 實 際 經 營 狀 況 的 時 候, 他 使 用 了 該 善 堂 發 行 的 同 治 十 一 年 (1872) 和 同 治 十 二 年 (1873) 的 兩 冊 報 告 書 如 果 聯 想 到 該 善 堂 一 直 持 續 到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後 的 1954 年 被 廣 州 市 公 益 社 團 聯 合 會 接 受 為 止, 那 麼 就 有 必 要 說 明 嘉 約 翰 的 研 究 是 無 比 珍 貴 的 63 此 外, 中 國 評 論 的 研 究 還 引 進 了 近 代 西 方 所 發 展 起 來 語 言 學 語 音 學 神 話 學 人 類 學 歷 史 比 較 法 等 學 科 和 研 究 方 法 如 艾 約 瑟 (J. Edkins) 就 認 為 應 該 使 葆 普 (Bopp) 和 格 裏 木 (Grimm) 所 發 明 而 又 經 過 謬 勒 教 授 發 展 的 定 律, 成 為 漢 語 研 究 領 域 的 指 南 64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在 這 些 研 究 的 基 礎 上 比 較 語 法 並 著 重 比 較 語 言 之 間 的 親 屬 關 係 65 基 於 此, 艾 約 瑟 在 中 國 評 論 上 發 表 了 二 十 餘 篇 研 究 漢 語 的 論 文, 討 論 了 漢 語 的 一 些 基 本 問 題 尤 其 是 漢 語 同 阿 卡 德 語 等 語 言 之 間 的 關 係 此 外, 鄧 尼 斯 則 採 用 了 謬 勒 教 授 和 格 林 兄 弟 為 其 後 繼 者 所 鋪 就 的 66 比 較 神 話 學 的 方 法 對 中 國 和 雅 利 安 種 族 的 神 話 傳 說 進 行 了 比 較 研 究, 被 認 為 是 一 種 跨 越 種 族 和 文 化 的 探 索, 預 示 著 比 較 研 究 的 廣 闊 前 景 67 當 然, 艾 約 瑟 和 鄧 尼 斯 的 上 述 研 究 還 完 全 籠 罩 在 歐 洲 學 術 的 陰 影 之 下, 未 能 從 中 國 的 實 際 情 況 出 發 艾 約 瑟 的 研 究 即 受 到 了 來 自 德 國 的 學 者 福 蘭 閣 (O. Franke) 的 批 評, 在 福 蘭 閣 看 來, 艾 約 瑟 在 做 漢 語 比 較 研 究 時, 不 管 是 死 語 言, 還 是 活 語 言, 他 都 能 從 中 找 到 其 與 漢 語 的 親 緣 關 係 福 蘭 閣 對 此 種 研 究 方 法 頗 有 批 評, 他 在 香 港 出 版 的 中 國 評 論 上 發 表 中 國 和 比 較 語 言 學 (China and Comparative Philology), 對 這 種 觀 點 和 方 法 提 出 了 商 榷 據 說 該 刊 編 輯 艾 德 對 於 福 蘭 閣 加 入 討 論, 澄 清 真 相, 表 示 了 熱 情 的 歡 迎 68 儘 管 如 此, 艾 約 瑟 等 學 者 引 進 西 方 理 論 研 究 中 國 語 言 和 文 化 的 做 法, 在 學 術 史 上 還 是 有 其 重 要 意 義 的 ( ) 中 國 評 論 是 目 前 所 知 西 方 世 界 最 早 的 真 正 漢 學 期 刊 它 們 至 少 是 最 早 完 全 關 注 中 國 的 期 刊, 與 此 同 時 它 們 也 自 我 意 識 到 自 己 所 擔 當 的 科 學 任 務 69 另 外, 該 刊 表 現 出 了 一 種 明 顯 的 學 術 自 覺 : 即 開 始 批 判 漢 學 研 究 的 狀 況 並 思 考 關 於 漢 學 的 一 般 問 題 1873 年 艾 德 在 中 國 評 論 第 1 卷 第 4 期 發 表 了 享 譽 盛 名 的 評 論 文 章 業 餘 漢 學 家, 他 批 評 說, 在 時 下 的 漢 學 研 究 中, 可 以 觀 察 到 一 股 暗 流, 類 似 某 種 慢 性 或 間 歇 性 精 神 疾 病 這 種 流 行 病 的 主 要 症 狀, 我 們 可 以 稱 之 為 業 餘 漢 學 家 他 們 熱 衷 於 在 科 學 的 幌 子 下 依 據 一 些 事 實 建 立 起 無 所 不 包 的 戒 律, 這 中 間 充 滿 了 臆 測 和 武 斷, 彌 漫 著 他 們 處 理 材 料 時 的 不 分 青 紅 皂 白, 還 要 加 上 對 經 原 始 文 獻 的 膚 淺 解 讀 無 視 經 典 微 言 的 傲 慢 和 批 判 精 神 的 徹 底 泯 滅 70 這 樣 的 著 作 當 然 毫 無 學 術 價 值 可 言 那 麼 漢 學 應 該 往 何 處 去 呢? 怎 樣 才 能 深 入 地 研 究 中 國 呢? 艾 德 認 為 首 先 我 們 在 接 觸 中 國 文 獻 時 應 該 有 一 個 明 確 的 觀 念, 就 是 我 們 的 未 知 領 域 還 很 廣 泛, 任 何 個 人 都 不 可 能 憑 一 己 之 力 掌 握 全 部 內 容 因 此 我 們 每 個 人 都 應 該 選 取 一 個 分 支, 進 行 專 門 的 研 究 71 更 進 一 步, 我 們 應 該 以 原 始 材 料 為 基 礎, 當 然 也 包 括 諸 如 注 疏 傳 記 和 百 科 全 書 這 樣 的 二 手 材 料, 並 利 用 哲 學 思 維 歷 史 地 思 辨 地 核 對 總 和 批 評 這 些 材 料 不 對 任 何 東 63 夫 馬 進 著, 吳 躍 譯, 中 國 善 會 善 堂 史 研 究 ( 上 海 : 商 務 印 書 館,2005), 頁 6-7 64 J. Edkins, Chinese Philology, see China Review 1: 3 (1872): 183 這 段 引 文 中 的 Bopp 和 Grimm 指 的 是 著 有 論 梵 語 動 詞 變 位 元 系 統 的 德 國 語 言 學 家 葆 普 和 著 有 德 語 語 法 的 語 言 學 家 雅 各 格 裏 木 65 Chinese Philology, p. 183. 66 N. B. Dennys, The Folklore of China, see China Review 3: 5 (1875): 269. 67 周 發 祥, 西 方 的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見 漢 學 研 究 4(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0), 頁 171 68 張 國 剛, 從 外 教 譯 員 到 漢 學 教 授 德 國 漢 學 家 福 蘭 閣 傳, 國 際 漢 學 漫 步 ( 下 冊 ) ( 石 家 莊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1997), 頁 849 福 蘭 閣 的 文 章 發 表 在 中 國 評 論 20: 5 (1893) 69 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 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 p. 145. 70 E. J. Eitel, Amateur Sinology, see China Review, 1: 4 (1873): 1. 71 Amateur Sinology, p. 5. 30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西 想 當 然, 也 不 依 賴 於 潮 流 和 傳 統 的 力 量, 而 是 嚴 格 地 檢 驗 那 些 被 稱 為 確 鑿 和 古 典 的 事 物 的 真 實 性, 公 正 地 就 事 論 事, 就 像 我 們 坐 在 檢 驗 法 庭 的 凳 子 上 一 樣 72 艾 德 還 舉 儒 家 研 究 為 例, 要 達 到 對 儒 家 的 科 學 認 識, 我 們 需 要 明 瞭 孔 子 出 生 前 的 文 學 政 治 和 文 明 狀 況, 需 要 區 別 孔 子 原 初 的 哲 學 體 系 和 後 來 他 自 己 傳 授 的 那 套 經 過 系 統 化 的 學 說 我 們 更 要 進 而 知 道 孔 子 在 當 代 哲 學 家 心 目 中 的 位 置, 瞭 解 他 們 對 孔 子 學 說 的 遵 從 或 修 正, 並 最 終 洞 察 儒 教 自 孟 子 至 毛 西 河 或 正 統 或 異 端 的 各 派 各 宗 73 中 國 評 論 甚 至 出 現 了 以 漢 學 是 一 門 科 學 嗎 為 題 目 的 討 論 文 章, 作 者 問 道 漢 學 是 一 門 科 學 嗎? 像 其 他 學 科 一 樣? 還 是 如 顱 相 學 一 樣 建 立 在 臆 測 的 基 礎 上, 仍 舊 是 不 確 定 知 識 的 混 合 體? 74 這 樣 的 問 題 雖 非 一 篇 論 文 所 能 解 決, 卻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代 表 了 中 國 評 論 同 仁 對 漢 學 的 深 入 思 考 而 作 為 中 國 評 論 的 後 繼 者, 新 中 國 評 論 的 自 覺 性 更 強, 前 引 庫 壽 齡 的 話 已 經 表 明, 其 創 刊 新 評 論 就 是 要 為 英 國 漢 學 爭 取 其 應 有 的 地 位 ( ) 中 國 評 論 為 代 表 的 英 國 域 外 漢 學 的 成 就, 還 包 括 該 刊 對 漢 學 研 究 新 領 域 的 開 拓 梅 輝 立 (W. F. Mayers) 的 15 世 紀 中 國 人 在 印 度 洋 的 探 險 一 文, 75 本 為 翻 譯 和 考 釋 黃 省 曾 西 洋 朝 貢 典 錄 一 書 自 序 至 上 卷 爪 哇 國 第 三 之 間 的 內 容, 但 因 其 中 涉 及 鄭 和, 且 考 證 詳 實, 遂 成 為 西 方 鄭 和 研 究 之 始 伯 希 和 在 鄭 和 下 西 洋 考 中 敍 述 學 術 史 時 也 首 舉 邁 耶 斯 (Mayers) 在 中 國 雜 誌 (China Review) 第 3 冊 (1874-1875 年 刊 ) 同 第 4 冊 (1875-1876 年 刊 ) 中 之 研 究, 76 可 見 梅 輝 立 在 鄭 和 研 究 上 的 首 倡 之 功 又 該 刊 所 載 艾 德 的 客 家 歷 史 綱 要 和 畢 安 (C. Piton) 的 客 家 源 流 與 歷 史 77 是 中 外 學 術 界 關 於 該 領 域 的 最 早 的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分 別 利 用 族 譜 和 口 頭 採 訪 所 得 到 的 材 料, 從 移 民 史 的 角 度 對 客 家 的 歷 史 進 行 了 探 討 他 們 的 研 究 不 僅 引 起 國 際 漢 學 界 對 客 家 研 究 的 重 視, 還 影 響 到 了 我 國 被 稱 為 客 家 研 究 權 威 的 著 名 學 者 羅 香 林 78 而 在 艾 德 和 畢 安 之 前 西 方 人 關 於 客 家 的 作 品 僅 有 梅 輝 立 對 廣 東 土 客 大 械 鬥 的 記 載, 很 難 稱 得 上 是 研 究, 所 以 說 中 國 評 論 的 研 究 可 以 說 是 開 了 國 際 漢 學 界 該 領 域 研 究 的 先 河 79 再 如 艾 德 的 香 港 史 研 究, 在 中 國 評 論 刊 出 後 不 久 即 由 別 發 洋 行 出 版, 作 者 見 證 了 許 多 他 所 敍 述 的 事 件 並 擁 有 直 接 的 認 知 因 為 長 期 居 住 於 香 港 作 為 一 名 殖 民 政 府 官 員 的 他 更 容 易 理 解 所 發 生 的 事 件 80 更 為 重 要 的 是 艾 德 所 利 用 的 一 些 資 料 已 經 消 失 了, 且 可 能 是 永 遠 消 失 了, 因 為 在 日 本 佔 領 香 港 期 間, 許 多 檔 案 和 政 府 通 信 由 於 戰 亂 掠 奪 忽 視 和 惡 意 破 壞 而 化 為 烏 有 81 從 而 使 該 書 成 為 最 早 的 香 港 史 研 究 的 經 典 著 作 之 一 美 國 學 者 韓 大 偉 (D. B. Honey) 曾 經 從 文 獻 學 的 角 度 將 西 方 古 典 漢 學 史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耶 穌 會 士 階 段 法 國 漢 學 學 派 時 期 和 英 美 學 派 時 期 82 法 國 漢 學 學 派 的 代 表 包 括 了 雷 慕 沙 (A. Rémusat) 和 儒 蓮 (S. Julien) 等 在 內 的 著 名 學 者, 他 們 首 次 發 展 了 一 套 複 雜 的 技 術 方 法, 不 僅 用 於 通 過 閱 讀 使 用 文 獻, 而 且 更 重 要 72 Amateur Sinology, p.5. 73 Amateur Sinology, p.6. 74 J. C. Is Sinology A Science? see China Review 2: 3 (1873): 169. 75 W. F. Mayers, Chinese Explorations of the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Fifteenth Century 3: 4-6 (1875); 4: 2-3 (1875). 76 伯 希 和 著 馮 承 鈞 譯, 鄭 和 下 西 洋 考 交 廣 印 度 兩 道 考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3), 頁 11 77 E. J. Eitel, An Outline History of the Hakkas, see China Review 2: 3 (1873) and C. Piton, On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Hakkas, see China Review 2: 4 (1874). 78 羅 香 林, 客 家 研 究 導 論 ( 上 海 : 上 海 文 藝 出 版 社,1992), 頁 4 79 可 參 Bibliotheca sinica : 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a l'empire chinois, p. 369. 80 Introduction, see E.J. Eitel, Europe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Year 188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1. 81 Introduction, see E.J. Eitel, Europe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Year 1882, p. 2. 82 參 美 國 學 者 韓 大 偉, 傳 統 與 尋 真 西 方 古 典 漢 學 史 回 顧, 世 界 漢 學 3(2005): 7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 31

的 是 在 文 本 傳 統 之 中 批 判 地 評 估 文 獻 的 價 值 及 地 位, 並 且 大 膽 地 提 出 獨 自 的 解 釋 不 過, 這 派 學 者 很 少 來 自 於 中 國 注 釋 傳 統 的 借 鑒, 並 受 制 於 歐 洲 圖 書 館 有 限 的 原 始 資 料 他 們 中 的 佼 佼 者 為 儒 蓮, 他 不 僅 從 未 到 過 中 國, 還 以 從 未 利 用 過 中 文 原 文 資 料 而 自 傲 83 法 國 漢 學 學 派 時 期 大 約 從 18 和 19 世 紀 之 交 開 始, 一 直 延 續 到 了 19 世 紀 的 60 年 代 末, 這 一 時 期 西 方 漢 學 界 呈 現 出 的 是 一 幅 法 國 漢 學 獨 步 天 下 的 歷 史 圖 景 但 是, 英 美 學 派 尤 其 是 英 國 漢 學 的 崛 起 打 破 了 前 述 西 方 漢 學 研 究 的 地 理 格 局 英 美 學 派 時 期 的 漢 學 家 最 初 運 用 了 尚 且 幼 稚 的 考 古 學 碑 銘 學 民 族 學 人 類 學 民 俗 學 學 科 方 法 的 田 野 工 作 剛 剛 起 步 在 居 住 於 中 國 的 兼 職 漢 學 家 們 當 中, 理 雅 各 是 最 有 影 響 的 傑 出 人 物 繼 儒 蓮 之 後 成 為 漢 學 家 中 大 師 級 的 人 物, 他 在 1876 年 坐 上 了 牛 津 大 學 漢 學 研 究 首 席 的 交 椅, 由 此 確 立 了 英 美 漢 學 相 對 於 法 國 漢 學 的 優 勢 地 位 84 理 雅 各 的 主 要 工 作 是 翻 譯 中 國 經 典, 所 以 說 他 在 牛 津 的 位 置 對 於 英 國 漢 學 來 說 象 徵 性 的 意 義 更 大 一 點,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僅 至 於 此 真 正 運 用 韓 大 偉 所 說 的 引 進 西 方 學 術 的 新 方 法 從 事 漢 學 研 究 並 開 始 所 謂 的 田 野 工 作 的, 應 該 說 是 中 國 評 論 關 於 這 一 點, 筆 者 在 前 文 中 實 際 上 已 經 做 了 足 夠 的 交 代 : 艾 約 瑟 的 漢 語 研 究 以 及 鄧 尼 斯 的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屬 於 前 一 種, 而 嘉 約 翰 在 研 究 中 訪 問 當 事 人 搜 求 徵 信 錄 和 利 用 碑 文 資 料 則 屬 於 第 二 類 特 別 是 第 二 點, 可 謂 中 國 評 論 這 一 在 中 國 本 土 出 版 的 刊 物 的 最 獨 特 之 處, 身 處 中 國 的 優 勢 使 他 們 不 僅 在 語 言 學 習 上, 在 對 中 國 的 理 解 上, 還 在 資 料 搜 求 和 研 究 領 域 上 實 現 了 許 多 前 所 未 有 的 突 破, 所 有 這 些 都 是 困 居 於 書 齋 的 法 國 學 派 學 者 所 難 以 想 像 的 所 以 說,19 世 紀 最 後 30 年 英 國 漢 學 的 代 表 應 該 有 兩 個 : 理 雅 各 和 中 國 評 論, 他 們 共 同 見 證 了 英 國 漢 學 驚 人 的 一 躍, 促 使 英 國 漢 學 對 法 國 漢 學 實 現 了 暫 時 性 的 超 越, 從 而 改 變 了 19 世 紀 末 期 西 方 漢 學 研 究 的 地 理 格 局 費 正 清 在 描 述 其 博 士 論 文 答 辯 的 情 形 時 說 : 我 已 經 學 會 了 如 何 成 為 歷 史 學 家 中 的 漢 學 家, 以 及 稍 加 變 化, 又 成 為 漢 學 家 中 的 歷 史 學 家 很 像 一 個 不 易 被 抓 住 的 中 國 土 匪, 處 在 兩 省 轄 地 的 邊 緣, 一 邊 來 抓 便 逃 到 另 一 邊 我 通 過 了 答 辯 85 中 國 評 論 可 謂 處 於 中 西 學 術 界 轄 地 的 邊 緣, 在 西 方 學 者 看 來, 該 刊 物 出 版 於 中 國, 且 是 標 準 的 專 門 研 究 中 國 的 期 刊 ; 而 在 中 國 學 者 的 視 野 中, 其 又 是 來 華 外 國 僑 民 所 經 營 的 外 文 出 版 物 結 果, 中 國 評 論 幾 乎 被 歷 史 的 塵 埃 徹 底 淹 沒 然 而, 在 全 面 看 待 近 代 英 國 漢 學, 尤 其 是 充 分 考 慮 英 國 漢 學 在 遠 東 之 發 展 的 新 視 野 下, 這 些 在 幽 暗 斗 室 之 中 且 早 已 泛 黃 的 外 文 舊 籍, 瞬 間 之 下 顯 得 熠 熠 生 輝, 展 示 著 英 國 漢 學 本 土 與 域 外 的 兩 翼 齊 飛 的 地 理 格 局 以 及 英 國 漢 學 在 近 代 的 整 體 崛 起 理 雅 各 和 中 國 評 論 所 代 表 的 19 世 紀 最 後 30 年 英 國 漢 學 在 整 個 西 方 漢 學 界 的 領 先 地 位 及 其 對 於 整 個 西 方 漢 學 研 究 格 局 的 影 響, 真 可 改 變 關 於 英 國 漢 學 的 固 有 偏 見 先 賢 有 言, 橫 看 成 嶺 側 成 峰, 信 哉 斯 言! 83 同 上 註 84 同 上 註 85 費 正 清 (J. K. Fairbank) 著 黎 鳴 等 譯, 費 正 清 自 傳 ( 天 津 : 天 津 人 民 出 版 社,1993), 頁 170 32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26:3( 總 103 期 ) 民 國 96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