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_封面.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2-0-1_封面.doc"

Transcription

1 ISSN 東 吳 中 文 線 上 學 術 論 文 第 二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Soochow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line No.2 June 2008 東 吳 大 學 出 版 Published by SOOCHOW UNIVERSITY

2

3 第 二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Soochow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line No.2 June 2008 發 行 人 馬 君 梅 Publisher: Ma, Chun-mei 編 輯 委 員 會 Editorial Board 編 輯 委 員 : 許 清 雲 ( 召 集 人 東 吳 大 學 教 授 ) EDITORIAL COMMITTEE:Hsu, Ching-yun 陳 松 雄 ( 東 吳 大 學 教 授 ) 林 伯 謙 ( 東 吳 大 學 教 授 ) Chen, Sung-hsiung Lin, Po-chien 蘇 淑 芬 ( 東 吳 大 學 教 授 ) 鄭 明 娳 ( 東 吳 大 學 教 授 ) Su, Shu-fen Cheng, Ming-li 侯 淑 娟 ( 東 吳 大 學 副 教 授 ) 林 宜 陵 ( 東 吳 大 學 助 理 教 授 ) Hou, Shu-chuan Lin, Yi-ling 陳 慷 玲 ( 東 吳 大 學 助 理 教 授 ) 鍾 正 道 ( 東 吳 大 學 助 理 教 授 ) Chen, Kang-ling Chung, Cheng-tao 涂 美 雲 ( 東 吳 大 學 助 理 教 授 ) Tu, Mei-yun 執 行 編 輯 : 曾 甲 一 助 教 EXECUTIVE EDITOR:Tseng, Chia-yi 東 吳 大 學 出 版 臺 灣 臺 北 市 士 林 區 臨 溪 路 70 號 Published by Soochow University, No. 70, Lin-hsi Road, Shin Lin,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4

5 東 吳 中 文 線 上 學 術 論 文 第 二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教 師 論 文 目 錄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羅 雅 純 1 博 碩 士 生 論 文 擁 護 又 質 疑 的 聖 人 追 隨 者 論 仲 由 與 端 木 賜 在 先 秦 兩 漢 類 型 化 孔 門 故 事 中 的 共 同 形 象 吳 曉 昀 33 試 論 劉 辰 翁 遺 民 情 懷 之 轉 化 以 須 溪 詞 為 中 心 之 考 察 張 晏 菁 55 惠 棟 古 文 尚 書 考 辨 偽 舉 證 的 效 力 平 趙 銘 豐 77 楊 仁 山 論 語 發 隱 析 論 謝 成 豪 99 十 里 山 花 寂 寞 紅 略 探 蕭 紅 作 品 中 的 生 命 情 調 與 女 性 意 識 崔 舜 華 121 他 者 的 歷 史 帝 國 的 神 話 與 臺 灣 意 識 交 織 論 葉 石 濤 臺 灣 意 識 的 形 成 及 實 踐 盧 柏 儒 145

6 從 獻 身 武 道 到 優 雅 的 暴 力 古 龍 新 派 武 俠 的 武 藝 描 寫 與 武 學 內 涵 翁 文 信 167 數 詞 成 語 形 式 結 構 的 計 量 分 析 劉 美 芸 199

7 2008 年 6 月 頁 1-32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羅 雅 純 提 要 縱 觀 中 國 經 學 的 演 繹, 奠 基 在 聖 哲 語 錄 與 成 德 士 儒 互 動 上 展 開, 做 為 經 典 的 傳 統 一 方 面 做 為 價 值 思 想 的 源 生, 啓 發 修 德 治 身 之 典 範 ; 另 一 方 面, 企 慕 聖 賢 的 經 典 解 釋 者, 在 優 入 聖 域 潛 心 揅 所 的 勉 志 上, 也 透 露 了 自 身 稟 志 的 生 命 體 驗 因 此, 做 為 經 典 註 疏 的 詮 釋 活 動, 便 成 為 迥 向 身 心 實 踐 的 為 己 之 學, 注 入 經 典 不 竭 的 豐 盈 意 涵 細 繹 經 學 的 發 展 歷 史, 宋 代 經 學 是 孟 學 發 展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重 要 關 鍵, 既 繼 往 漢 學 舊 風 又 下 開 宋 學 新 風, 由 子 部 推 尊 入 經 部, 不 僅 說 明 孟 子 經 典 地 位 的 升 格, 也 突 顯 出 孟 學 在 歷 史 上 的 重 要 性 南 宋 朱 熹 便 是 立 足 此 交 織 共 生 的 氛 圍 下, 黽 勉 為 志 展 開 儒 學 四 書 集 大 成 的 詮 釋 大 業 本 文 立 基 於 朱 熹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以 宋 代 經 學 和 孟 子 升 格 發 展 歷 史 作 對 照, 推 溯 時 代 變 革 影 響 其 理 學 註 孟 之 因, 造 成 何 以 註 孟 以 道 統 為 尊, 傳 承 經 學 志 業, 重 張 儒 學 大 旗 回 應 佛 老 挑 戰, 遂 以 此 關 懷 點 做 為 論 述 進 路 茲 此, 擬 以 二 節 分 析 : 首 先, 即 就 朱 熹 何 以 建 構 四 書 系 統 取 代 五 經 核 心, 提 出 歷 史 脈 絡 探 源 其 道 統 傳 承 其 次, 揭 櫫 詮 釋 方 法, 扭 轉 隋 唐 經 傳 箋 注, 融 併 漢 學 宋 學 解 釋 治 經, 通 經 明 理 以 展 開 理 學 新 孟 學, 表 彰 大 學 中 庸 推 尊 孟 子 論 語 開 啓 後 百 年 孟 學 發 展 歷 史 高 峰, 確 立 經 學 史 上 孟 子 屹 立 不 搖 正 統 地 位 除 此, 還 原 其 詮 釋 立 場, 詮 釋 方 法, 本 文 也 將 援 引 西 方 詮 釋 學 理 論 做 為 參 照 對 比, 試 能 予 上 述 課 題 提 出 解 釋, 諸 此 皆 為 本 文 討 論 之 所 要 關 鍵 詞 : 朱 熹 孟 子 經 學 理 學 詮 釋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兼 任 助 理 教 授

8 一 前 言 經 學 發 展 為 儒 家 文 化 論 述 之 主 流, 它 不 但 呈 顯 著 歷 史 文 化 的 思 潮, 也 載 有 時 勢 因 革 損 益 的 變 化, 伴 隨 著 政 治 上 的 紛 擾 而 與 封 建 制 度 緊 密 結 合, 成 為 統 治 者 定 思 想 一 尊 的 最 佳 工 具 細 繹 經 學 發 展 歷 史, 宋 代 經 學 是 孟 學 發 展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重 要 關 鍵 1, 既 繼 往 漢 學 舊 風 又 下 開 宋 學 新 風, 由 子 部 推 尊 入 經 部 2, 不 僅 說 明 孟 子 經 典 地 位 的 升 格, 也 突 顯 孟 學 在 歷 史 上 的 重 要 性 南 宋 朱 熹 ( 西 元 1130 年 ~1200 年 4 月 23 日 ) 便 是 立 足 在 此 交 織 共 生 的 氛 圍 下, 黽 勉 為 志 展 開 儒 學 四 書 集 大 成 大 業 朱 熹 生 於 南 宋 高 宗 建 炎 四 年, 卒 於 寧 宗 慶 元 六 年, 享 年 七 十 一 原 籍 安 徽 婺 源, 生 於 福 建, 晚 年 居 於 建 陽, 後 世 稱 其 學 曰 閩 學 程 氏 洛 學, 由 楊 龜 山, 而 羅 豫 章, 而 李 延 平 以 至 於 朱 熹 益 發 昌 盛, 後 世 合 稱 程 朱 之 學 朱 熹 遍 註 群 經, 易 有 本 義 啟 蒙, 詩 有 集 傳, 儀 禮 有 經 傳 通 解, 於 春 秋 有 通 鑑 綱 目 以 發 其 意, 至 於 論 孟 集 註 學 庸 章 句, 其 詮 釋 之 影 響 對 後 世 經 學 之 發 展 尤 為 深 遠 自 宋 直 至 元 明 以 來, 士 人 所 誦 習 之 四 書 五 經, 皆 為 朱 學 義 理 所 籠 罩, 在 中 國 以 經 學 為 文 化 主 幹 的 背 景 下, 主 導 著 學 術 的 經 典 解 釋 權, 因 此 本 文 探 賾 於 朱 熹 註 經 之 歷 史 脈 絡, 回 歸 經 典 詮 釋 的 根 源, 以 宋 代 經 學 和 孟 子 升 格 發 展 作 對 照, 推 溯 變 革 影 響 理 學 註 孟 之 因, 造 成 何 以 註 孟 以 道 統 為 尊, 傳 承 經 學 志 業, 重 張 儒 學 大 旗 以 回 應 佛 老 挑 戰, 諸 此 關 懷 動 機, 遂 成 本 文 論 述 之 進 路 二 以 經 學 志 業 傳 承 儒 學 道 統 縱 觀 儒 學 發 展 至 兩 漢, 統 一 經 義 定 為 獨 尊, 以 經 學 做 為 儒 學 詮 釋 系 統, 經 學 推 至 成 為 學 術 文 化 的 正 統, 即 便 歷 經 了 魏 晉 玄 學 隋 唐 佛 道 的 衝 擊 挑 戰, 始 終 成 為 官 方 學 統 的 強 力 背 書 經 學 發 展 在 科 舉 長 期 的 推 波 助 瀾 下, 形 成 一 股 風 潮 甚 至 佔 有 思 想 獨 霸 地 位, 這 政 治 與 學 術 糾 葛 的 詭 譎 關 係, 習 焉 而 不 察 的 內 在 規 律 性, 牽 制 著 經 典 意 識 的 詮 釋 走 1 最 近 幾 年 來 宏 論 中 國 文 化 傳 統 影 響 於 近 代 者, 也 每 每 以 十 一 十 二 世 紀 作 為 中 國 文 化 的 座 標, 以 宋 代 作 為 傳 統 文 化 的 代 表 一 方 面 是 先 秦 漢 唐 以 來 儒 家 傳 統 文 化 的 總 結, 一 方 面 又 是 近 代 中 國 文 化 的 開 端 陳 植 鍔 : 北 宋 文 化 史 述 論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92 年 ), 頁 1 2 周 予 同 在 其 群 經 概 論 中 提 到 此 一 名 詞, 以 孟 子 原 歸 屬 子 部, 到 了 宋 代 則 升 為 經 部 的 過 程 參 見 周 予 同 : 周 予 同 經 學 史 論 著 選 集 (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9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向, 也 呈 顯 每 個 朝 代 治 經 詮 釋 者 的 集 體 意 識, 當 是 不 容 輕 覷 的 力 量 這 種 種 過 渡 的 前 提, 不 但 形 成 唐 至 宋 代 百 年 來 的 經 學 發 展, 也 鋪 陳 了 孟 學 歷 史 地 位 的 浮 沉 儒 學 發 展 之 關 鍵 自 孔 子 殁 後 儒 分 為 八, 孟 子 捍 衛 孔 說 為 八 派 中 之 代 表, 至 秦 始 皇 統 一 中 國, 焚 書 坑 儒, 致 使 孟 子 學 說 大 受 打 壓, 雖 漢 文 帝 設 立 孟 子 傳 記 博 士, 後 有 東 漢 趙 岐 開 宗 立 範 注 孟 子 3, 然 亞 聖 之 名 卻 始 終 不 為 官 方 所 認 可 中 國 帝 制 社 會 的 思 想 文 化 結 構, 從 兩 漢 儒 術 獨 尊 魏 晉 玄 學 興 盛 隋 唐 儒 釋 道 三 教 鼎 足 而 立 的 局 面, 孟 學 發 展 至 宋, 終 於 有 了 史 無 空 前 歷 史 大 轉 換 唐 帝 國 建 立 後, 經 學 總 結 前 朝, 實 施 儒 教 並 獎 政 策, 一 方 面 以 政 治 手 段 統 一 儒 家 經 典 注 疏, 令 孔 穎 達 等 奉 欽 編 定 五 經 正 義 4 ; 另 一 方 面, 加 強 儒 學 主 導 性, 頒 定 天 下 成 為 科 舉 應 試 依 據, 一 時 蔚 然 成 風, 士 子 莫 不 奉 為 至 上 圭 臬 然 直 到 盛 唐, 儒 佛 文 化 共 時 呈 顯 對 比, 佛 學 鼎 盛 時 期 甚 至 出 現 了 天 臺 法 相 華 嚴 禪 宗 淨 土 律 宗 等 衍 生 的 宗 派 一 時 高 僧 大 德 輩 出, 尤 其 是 中 國 化 的 禪 宗 後 來 居 上 影 響 力 甚 囂 塵 上, 更 呈 現 佛 學 為 盛 的 繁 榮 景 象 佛 學 的 博 大 精 深 哲 學 體 系, 對 於 長 期 中 國 宗 法 制 度 下 的 百 姓 及 其 知 識 份 子 產 生 極 大 的 精 神 寄 託, 服 膺 的 信 徒 不 斷 增 多 相 對 地, 儒 學 內 在 思 想 發 展 漸 衰, 除 了 經 學 五 經 正 義 注 疏 的 整 理, 理 論 上 卻 缺 少 有 力 的 哲 學 層 面, 僅 能 擔 起 維 護 綱 常 倫 理 的 傳 統 優 勢, 卻 未 能 開 創 回 應 時 代 之 文 化 挑 戰, 對 於 外 來 佛 學 的 來 勢 洶 洶, 群 臣 儒 生 起 而 憂 切, 韓 愈 揭 竿 起 義 力 主 排 佛, 則 為 此 思 潮 發 韌 之 先 聲 儒 學 繼 長 期 衰 微 之 後, 韓 愈 5 李 翱 6 首 能 舉 起 儒 學 大 旗, 提 出 鮮 明 性 的 歷 史 任 務, 從 而 成 為 儒 學 再 一 次 的 復 興 先 導 韓 愈 力 斥 排 佛, 強 調 恢 復 儒 學 道 統 主 導 的 必 要 性 ; 而 李 翱 則 實 際 地 進 行 儒 學 與 佛 學 的 消 融, 他 們 分 就 時 代 的 不 同 角 度, 呼 籲 尊 孟 的 歷 史 重 要 性 : 斯 吾 所 謂 道 也, 非 向 所 謂 老 與 佛 之 道 也 堯 以 是 傳 之 舜, 舜 以 是 傳 之 禹, 禹 以 是 傳 之 湯, 湯 以 是 傳 之 文 武 周 公, 文 武 周 公 傳 之 孔 子, 孔 子 傳 之 孟 軻 軻 之 死, 3 清. 焦 循 : 孟 子 正 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 頁 13 及 頁 唐. 孔 穎 達 疏 : 五 經 正 義,(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97 年 8 月 ) 5 道 統 一 詞, 是 朱 熹 在 中 庸 章 句 序 中 首 次 明 確 提 出, 然 就 其 觀 念 而 言, 在 韓 愈 那 裏 已 具 雛 形 另 外 於 送 王 塤 序 中 推 孟 子 一 書 為 聖 教 之 入 門 6 李 翱 是 一 位 典 型 的 儒 臣, 思 想 史 上 的 最 大 貢 獻 是 從 哲 學 的 高 度 援 佛 入 儒 以 儒 融 佛, 自 覺 意 識 到 要 以 佛 理 證 心 ( 與 本 使 楊 尚 書 請 停 修 寺 觀 錢 狀 即 用 佛 家 的 方 法 來 修 養 儒 家 的 心 性, 並 且 寫 下 了 著 名 的 復 性 書 上 中 下 三 篇 復 性 篇 以 孟 子 性 善 說 和 中 庸 性 命 說 為 依 據, 吸 收 禪 宗 見 性 成 佛 的 觀 點 和 無 念 為 宗 修 習 方 法, 建 造 了 自 己 獨 特 的 性 情 論 和 修 身 論 除 此, 李 翱 推 崇 孟 子 著 力 闡 揚 中 庸 對 其 後 宋 明 儒 學 影 響 性 極 大 - 3 -

10 不 得 其 傳 焉 7 退 之 之 作 原 道, 實 闡 正 心 誠 意 之 旨, 以 推 本 之 於 大 學 ; 而 習 之 ( 李 翱 字 ) 論 復 性, 則 專 以 羽 翼 中 庸 8 時 勢 所 趨, 面 對 佛 老 盛 勢 的 局 面, 韓 愈 選 擇 尊 孟, 推 本 大 學 ; 李 翱 論 性 提 倡 孟 子 性 善, 闡 揚 中 庸, 韓 李 二 人 皆 以 遙 承 孔 孟 道 統, 作 為 儒 學 更 新 的 實 踐 根 源 韓 愈 原 道 更 是 首 先 提 出 正 統 儒 學 的 傳 承 系 譜 :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公 孔 子 孟 子, 載 於 詩 書 易 春 秋 等 經 典, 所 傳 之 道 是 仁 義 之 道, 具 體 表 現 為 禮 樂 刑 政 等 社 會 政 制 依 此 來 看, 儒 家 的 道 是 泛 愛 眾 而 博 施 於 民 內 聖 外 王 之 道 原 道 中 明 言 : 斯 吾 所 謂 道 也, 非 向 所 謂 老 與 佛 之 道 也 提 出 與 之 抗 衡 的 儒 家 傳 道 系 譜 堯 以 是 傳 之 舜, 舜 以 是 傳 之 禹, 禹 以 是 傳 之 湯, 湯 以 是 傳 之 文 武 周 公, 文 武 周 公 傳 之 孔 子, 孔 子 傳 之 孟 軻 這 道 統 先 發 意 識 正 是 儒 者 文 化 承 當 的 歷 史 表 現 受 到 韓 李 尊 孟 啟 示, 隨 後 肅 宗 時, 禮 部 侍 郎 楊 綰 上 疏, 建 議 朝 廷 併 孟 子 論 語 孝 經 為 兼 經 ; 唐 懿 宗 時, 皮 日 休 請 廢 莊 子 列 子 等 書, 列 孟 子 納 為 科 舉 選 考 同 明 經 9 孟 子 歷 史 地 位 的 變 革, 受 到 韓 愈 李 翱 二 人 尊 孟 推 舉, 對 孟 子 地 位 提 升 厥 功 甚 偉, 清 儒 趙 翼 就 曾 贊 曰 : 宋 人 之 尊 孟 子, 其 端 發 于 楊 綰 韓 愈, 其 說 暢 於 ( 皮 ) 日 休 也 10 此 說 頗 為 確 切 韓 愈 在 尊 孟 的 前 提 下, 提 出 儒 家 道 統 說, 官 方 始 而 初 步 承 認 孟 子 一 書, 這 指 標 似 乎 也 代 表 了 官 方 心 態 改 變 的 開 始 其 後, 蜀 主 孟 昶 於 廣 政 元 年 ( 西 元 938 年 ) 命 宰 相 龍 門 毋 昭 裔 依 舊 本 九 經, 外 加 孝 經 論 語 爾 雅 孟 子 凡 十 三 經 予 訂, 令 張 德 釗 為 書 刻 石 於 成 者 學 堂, 11 孟 子 始 登 經 學 之 部 雖 中 唐 之 世 韓 愈 力 排 佛 老, 強 調 儒 家 正 統 倫 理 綱 紀 夷 夏 之 辨, 孟 學 遂 漸 為 世 所 曉 然 其 主 張 尊 孟 斥 異 端, 卻 未 能 真 正 達 到 根 除 如 日 中 天 的 佛 老 思 想, 也 未 能 建 構 起 儒 學 本 體 論 和 心 性 論 的 思 想 體 系 嚴 格 說 來, 究 其 因 在 於 其 並 未 真 正 切 中 時 代 之 弊, 原 因 在 於 當 時 中 國 哲 學 的 高 峰 仍 在 佛 學, 雖 尊 孟 試 圖 振 衰 起 弊, 仍 無 法 抗 拮 佛 學 之 勢, 因 此 自 唐 至 7 唐. 韓 愈 : 原 道, 謝 冰 瑩 等 編 譯 : 古 文 觀 止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71 年 ), 頁 清. 全 祖 望 : 李 習 之 論, 鮚 琦 亭 集 外 編 收 錄 於 全 祖 望 集 彙 校 集 注 ( 下 )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2000 年 12 月 ), 卷 37, 頁 林 漢 仕 : 孟 子 探 微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1978 年 7 月 ), 第 七 篇 第 二 章, 頁 清. 趙 翼 : 陔 餘 叢 考 ( 一 ), 卷 四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75 年 ), 頁 清. 馮 登 府 嘗 根 據 殘 碑 遺 字 考 核 異 文, 今 日 足 以 在 馮 登 府 石 經 考 異 上, 可 見 蜀 石 經 刻 有 : 易 書 詩 三 禮 三 傳 孝 經 論 語 爾 雅 孟 子 凡 十 三 經 清. 馮 登 府 : 石 經 考 異 收 入 石 經 叢 刊 初 編 第 二 冊 ( 臺 北 : 信 誼 書 局,1994 年 6 月 ) - 4 -

11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宋 初, 佛 老 思 想 始 終 蔚 為 思 想 之 主 流 經 學 發 展 至 北 宋, 在 新 舊 經 學 的 相 互 激 盪 下, 經 學 揚 棄 了 漢 唐 的 注 疏 之 學, 轉 而 闡 發 義 理 直 探 聖 人 本 意, 治 經 逐 漸 轉 為 疑 經 改 經 12, 趨 向 直 抒 胸 臆, 發 明 經 旨 析 說 為 尚, 這 種 種 內 外 原 因 的 催 化, 也 促 使 孟 學 地 位 發 展 有 了 重 要 的 突 破 就 政 治 因 素 影 響 所 致, 宋 初 施 行 重 文 輕 武, 強 化 文 官 制 度 ; 真 宗 大 中 祥 符 五 年 ( 西 元 1012 年 ), 又 令 孫 奭 校 定 孟 子 正 義, 13 列 孟 子 刊 入 十 三 經 頒 布 天 下, 優 渥 文 士, 擴 大 科 舉 取 士, 此 時 儒 者 紛 紛 致 力 於 典 籍 編 校 逮 至 神 宗, 王 安 石 當 權 更 是 議 定 了 論 語 孟 子 同 科 取 士, 孟 子 正 式 配 享 孔 廟, 推 波 助 瀾 地 提 昇 了 孟 子 地 位 14, 王 安 石 的 振 興 之 功, 孟 學 思 想 亦 隨 之 廣 佈 孟 學 地 位 的 抬 高, 思 想 內 部 也 有 了 發 揮, 北 宋 前 期 佛 老 仍 盛, 卻 也 激 發 了 博 儒 志 士 捍 衛 道 統 為 志 15, 宋 初 三 先 生 胡 瑗 與 孫 復 石 介, 開 宋 代 理 學 先 河 其 後, 北 宋 五 子 周 敦 頤 邵 雍 張 載 程 顥 程 頤, 皆 以 振 興 儒 學 為 治 學 之 本, 建 立 起 社 會 的 行 為 規 範 16 北 宋 中 葉, 道 學 興 起, 心 性 論 成 為 學 者 探 討 之 要 至 神 宗 元 豐 八 年 陸 長 愈 請 以 兗 鄒 二 公 配 享 文 宣 王, 議 定 孟 子 冠 服 位 同 顏 回 17 徽 宗 崇 寧 年 間, 詔 諡 孟 子 為 鄒 國 公 18, 立 廟 恭 祀, 北 宋 孟 子 地 位 趨 於 尊 崇 穩 固, 孟 學 思 想 也 隨 之 議 題 化 至 衣 冠 南 渡 之 後, 儒 學 漸 由 外 王 走 向 內 聖, 書 院 名 師 多 講 授 理 氣 心 性 論, 道 學 大 為 蓬 勃, 鴻 儒 輩 出, 一 時 蔚 然 成 風 朝 廷 也 多 方 推 尊 理 學, 諸 儒 倡 論 孟 學 心 性 養 氣 之 說 臻 於 鼎 盛 理 學 家 通 過 提 倡 理 學, 闡 發 義 理, 注 疏 儒 經, 以 經 學 為 學 術 型 態 的 表 現, 孟 學 經 疏 尤 為 興 盛, 昂 然 成 為 當 代 之 顯 學, 尤 以 朱 熹 以 經 學 大 師 之 姿 集 註 大 成, 更 是 開 啓 了 後 數 百 年 來 孟 學 發 展 的 蓬 勃 鼎 盛 朱 熹 尤 以 感 佩 韓 愈 有 志 之 士, 力 挽 狂 瀾 倡 道 統 振 興 儒 學, 闢 佛 老 斥 異 端, 也 據 12 仁 宗 初 期, 疑 經 之 風 盛, 儒 士 不 獨 固 守 注 疏, 進 而 疑 經, 主 要 人 物 有 : 孫 復 胡 瑗 石 介 歐 陽 修 劉 敞 王 安 石 等 人 清. 紀 昀 著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卷 二 十 六, 劉 敞 春 秋 傳 條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2001 年 5 月 ), 頁 宋. 晁 公 武 郡 齋 讀 書 志 云 : 孫 奭 等 釆 唐 張 鎰 丁 公 著 所, 參 附 益 其 闕 今 注 孟 子 者, 趙 氏 之 外, 有 陸 善 經, 奭 撰 正 義 以 趙 注 為 本, 其 不 同 者, 時 時 兼 取 善 經, 如 謂 子 莫 執 中, 為 子 等 無 執 中 之 類 大 中 祥 符 中 書 成, 上 於 朝 宋. 晁 公 武 : 郡 齋 讀 書 志 第 一 冊, 卷 三 上,( 臺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1978 年 ), 頁 針 對 慶 曆 年 間 之 後 學 術 發 展 至 鉅, 錢 穆 先 生 曾 詳 文 作 一 精 要 之 剖 析 參 見 錢 穆 : 中 國 學 術 思 想 史 論 叢 ( 五 ), 初 期 宋 學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出 版,1976 年 ) 15 宋. 葉 適 : 習 學 紀 言 序 目 卷 四 十 七 皇 朝 文 鑑 一 敕 條 引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7 年 ) 16 明. 柯 維 騏 : 宋 史 新 編 卷 四 百 二 十 七, 道 學 傳 序 (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2006 年 ) 17 清. 俞 樾 : 茶 香 室 續 鈔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63 年 ), 頁 同 註 9-5 -

12 此 之 源, 加 強 了 他 註 孟 意 識 的 萌 生 : 如 原 道 之 言, 雖 不 能 無 病, 然 自 孟 子 以 來, 能 知 此 者 ( 指 推 尊 孟 軻 ), 獨 愈 而 已 19 韓 子 曰 : 堯 以 是 傳 之 舜, 舜 以 是 傳 之 禹, 禹 以 是 傳 之 湯, 湯 以 是 傳 之 文 武 周 公, 文 武 周 公 傳 之 孔 子, 孔 子 傳 之 孟 軻, 軻 之 死 不 得 其 傳 焉 惟 孟 軻 師 子 思, 而 子 思 之 學 出 於 曾 子 自 孔 子 沒, 獨 孟 軻 氏 之 傳 得 其 宗 故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者, 必 自 孟 子 始 20 道 統 不 僅 是 一 種 系 譜 的 言 說, 也 蘊 涵 了 詮 釋 者 的 個 人 心 志, 很 顯 然 朱 熹 透 過 認 同 韓 愈 道 統 所 賦 予 的 傳 承 使 命,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者, 必 自 孟 子 始 明 確 地 道 出 孟 學 詮 釋 的 必 然 性, 將 薪 火 相 傳 職 志 置 入 了 道 統 的 言 說 型 態, 更 上 溯 到 孟 子 : 孟 子 曰 由 堯 舜 至 於 湯, 五 百 餘 歲 ; 若 禹 皋 陶 則 見 而 知 之 ; 若 湯, 則 聞 而 知 之 由 湯 至 於 文 王, 五 百 有 餘 歲, 若 伊 尹 萊 朱 則 見 而 知 之 ; 若 文 王, 則 聞 而 知 之 由 文 王 至 於 孔 子, 五 百 有 餘 歲, 若 太 公 望 散 宜 生, 則 見 而 知 之 ; 若 孔 子, 則 聞 而 知 之 由 孔 子 而 來 至 於 今, 百 有 餘 歲, 去 聖 人 之 世, 若 此 其 未 遠 也 ; 近 聖 人 之 居, 若 此 其 甚 也 然 而 無 有 乎 爾, 則 亦 無 有 乎 爾 21 孟 子 闢 楊 墨 ; 韓 愈 闢 佛 老, 朱 熹 效 於 此 精 神 高 度, 以 經 典 作 為 道 統 傳 承 的 象 徵 孟 子 自 述 承 續 孔 子 之 志, 朱 熹 也 將 自 己 理 解 詮 釋 納 為 繼 孔 孟 之 統, 隱 述 地 於 此 篇 下 注, 也 恰 成 為 孟 子 有 此 不 得 辭 的 代 言 朱 熹 云 : 愚 按 此 言, 雖 若 不 敢 自 謂 已 得 其 傳, 而 憂 後 世 遂 失 其 傳, 然 乃 所 以 自 見 其 有 不 得 辭 者, 而 又 以 見 夫 天 理 民 彝 不 可 泯 滅, 百 世 之 下, 必 將 有 神 會 而 心 得 之 者 耳 故 於 篇 終, 曆 序 群 聖 之 統, 而 終 之 以 此, 所 以 明 其 傳 之 有 在, 而 又 以 俟 後 聖 於 無 窮 也, 其 指 深 哉! 有 宋 元 豐 八 年, 河 南 程 顥 伯 淳 卒 潞 公 文 彥 博 題 其 墓 曰 : 明 道 先 生 而 其 弟 頤 正 叔 序 之 曰 : 周 公 歿, 聖 人 之 道 不 行 ; 孟 軻 死, 聖 人 之 學 不 傳 道 不 行, 百 世 無 善 治 ; 學 不 傳, 千 載 無 真 儒 無 善 治, 士 猶 得 以 明 夫 善 治 之 道, 以 淑 諸 人, 以 傳 諸 後 ; 無 真 儒, 則 天 下 貿 貿 焉 莫 知 所 之, 人 欲 肆 而 天 理 滅 矣 唐. 韓 愈 撰 宋. 朱 熹 考 異 : 朱 子 校 昌 黎 先 生 集 傳 (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2006 年 12 月 ) 宋. 朱 熹 撰 徐 德 明 校 點 : 孟 子 序 說,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2001 年 12 月 ), 頁 231 同 前 註, 孟 子 盡 心 章 句 下,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13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先 生 生 乎 千 四 百 年 之 後, 得 不 傳 之 學 於 遺 經, 以 興 起 斯 文 為 己 任 辨 異 端, 辟 邪 說, 使 聖 人 之 道 渙 然 複 明 於 世 蓋 自 孟 子 之 後, 一 人 而 已 然 學 者 於 道 不 知 所 向, 則 孰 知 斯 人 之 為 功? 不 知 所 至, 則 孰 知 斯 名 之 稱 情 也 哉? 22 很 明 確 地, 朱 熹 認 為 孟 子 感 憂 後 世 遂 失 其 傳, 體 認 天 理 民 彝 不 可 泯 滅, 雖 若 不 敢 自 謂 已 得 其 傳, 然 乃 以 所 以 自 見 其 有 不 得 辭 之 故 回 應 當 代 儼 然, 不 僅 深 刻 地 體 會 孟 子 心 志, 也 將 必 有 神 會 而 心 得 之 者 耳 寄 託 於 自 身 的 傳 承 使 命 所 以, 引 述 程 頤 序 曰 : 辨 異 端, 辟 邪 說, 使 聖 人 之 道 渙 然 複 明 於 世 蓋 自 孟 子 之 後, 一 人 而 已 來 論 證 孟 軻 殁, 聖 人 之 學 不 傳 朱 熹 有 鑑 於 此 道 不 行, 百 世 無 善 治 ; 學 不 傳, 千 載 無 真 儒, 給 了 自 己 繼 孔 孟 正 統, 興 起 斯 文 為 己 任 的 詮 釋 依 據 朱 熹 闡 述 孟 學 心 志 已 明, 何 以 稟 志 承 擔 起 這 儒 學 繼 統 的 使 命? 孟 子 序 說 中 似 乎 找 不 到 闡 述 其 志 的 證 明, 然 大 學 章 句 序 中 庸 章 句 序 已 代 其 顯 說 : 及 孟 子 沒 而 其 傳 泯 焉, 則 其 書 雖 存, 而 知 者 鮮 矣! 天 運 循 環, 無 往 不 復 宋 德 隆 盛, 治 教 休 明 於 是 河 南 程 氏 兩 夫 子 出, 而 有 以 接 乎 孟 氏 之 傳 實 始 尊 信 此 篇 而 表 章 之, 既 又 為 之 次 其 簡 編, 發 其 歸 趣, 然 後 古 者 大 學 教 人 之 法 聖 經 賢 傳 之 指, 粲 然 復 明 於 世 雖 以 熹 之 不 敏, 亦 幸 私 淑 而 與 有 聞 焉 23 中 庸 何 為 而 作 也? 子 思 子 憂 道 學 之 失 其 傳 而 作 也 蓋 自 上 古 聖 神 繼 天 立 極, 而 道 統 之 傳 有 自 來 矣 其 見 於 經, 則 允 執 厥 中 者, 堯 之 所 以 授 舜 也 ; 人 心 惟 危, 道 心 惟 微, 惟 精 惟 一, 允 執 厥 中 者, 舜 之 所 以 授 禹 也 堯 之 一 言, 至 矣, 盡 矣! 而 舜 復 益 之 以 三 言 者, 則 所 以 明 夫 堯 之 一 言, 必 如 是 而 後 可 庶 幾 也 夫 堯 舜 禹, 天 下 之 大 聖 也 以 天 下 相 傳, 天 下 之 大 事 也 自 是 以 來, 聖 聖 相 承 及 曾 氏 之 再 傳, 而 復 得 夫 子 之 孫 子 思, 則 去 聖 遠 而 異 端 起 矣 子 思 懼 夫 愈 久 而 愈 失 其 真 也, 於 是 推 本 堯 舜 以 來 相 傳 之 意, 質 以 平 日 所 聞 父 師 之 言, 更 互 演 繹, 作 為 此 書, 以 詔 後 之 學 者 蓋 其 憂 之 也 深, 故 其 言 之 也 切 ; 其 慮 之 也 遠, 故 其 說 之 也 詳 其 曰 天 命 率 性, 則 道 心 之 謂 也 ; 其 曰 擇 善 固 執, 則 精 一 之 謂 也 ; 其 曰 君 子 時 中, 則 執 中 之 謂 也 自 是 而 又 再 傳 以 得 孟 氏, 為 能 推 明 是 書, 以 承 先 聖 之 統, 及 其 沒 而 遂 失 其 傳 焉 則 吾 道 之 所 寄 不 越 乎 言 語 文 字 之 閒, 而 異 端 同 前 註, 孟 子 盡 心 章 句 下,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447 同 前 註, 大 學 章 句 序,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2-7 -

14 之 說 日 新 月 盛, 以 至 於 老 佛 之 徒 出, 則 彌 近 理 而 大 亂 真 矣 然 而 尚 幸 此 書 之 不 泯, 故 程 夫 子 兄 弟 者 出, 得 有 所 考, 以 續 夫 千 載 不 傳 之 緒 熹 自 蚤 歲 即 嘗 受 讀 而 竊 疑 之, 沈 潛 反 覆, 蓋 亦 有 年, 雖 於 道 統 之 傳, 不 敢 妄 議, 然 初 學 之 士, 或 有 取 焉, 則 亦 庶 乎 行 遠 升 高 之 一 助 雲 爾 24 顯 然, 朱 熹 隱 而 不 顯 的 詮 釋 宗 旨, 透 過 對 儒 家 經 書 的 集 註, 謙 遜 地 訴 說 道 統 之 傳, 不 敢 妄 議 遂 使 其 以 不 得 不 已 的 詮 釋, 除 了 以 續 夫 千 載 不 傳 之 緒 擔 起 傳 承 職 志, 更 明 確 地 說 是 來 自 更 深 的 詮 釋 使 命 而 誘 使 朱 熹 實 踐 詮 釋 的 開 展, 乃 自 於 所 立 基 的 時 代 詮 釋 視 域 : 去 聖 遠 而 異 端 起 因 此, 感 於 佛 老 異 端 之 說 的 日 新 月 盛, 彌 理 大 亂 之 勢, 身 為 儒 者 的 朱 熹 闡 志 祖 述 二 程, 其 憂 也 深 其 言 也 切, 寄 志 於 文 字 言 語 之 載, 通 過 集 註 詮 釋 活 動 開 展, 聖 聖 相 承 朱 熹 展 開 了 力 振 儒 學, 重 樹 道 統 大 旗, 從 而 在 理 學 義 理 中 建 構 起 儒 學 完 整 的 道 德 價 值, 回 應 當 代 佛 老 的 衝 擊 挑 戰, 以 承 續 千 載 聖 哲 之 道 統 概 論 而 言, 孟 子 升 格 的 變 遷 疑 經 思 潮 的 延 續 宋 明 理 學 的 開 展 以 己 意 尊 孟, 續 承 學 術 上 道 統 萌 志, 這 步 步 地 構 成 朱 熹 集 儒 學 大 成 的 詮 釋 意 識 這 強 烈 詮 釋 意 識, 在 整 個 經 學 大 業 的 開 展 中, 昭 然 若 揭 南 宋 孝 宗 淳 熙 年 間, 朱 熹 經 典 立 述 與 傳 承 聖 賢 之 統 的 職 志, 展 開 了 上 承 孔 孟, 集 儒 學 綰 于 一 身 的 詮 釋 活 動, 表 彰 大 學 中 庸 論 語 孟 子 分 章 句 並 作 集 註, 合 而 編 之 成 四 書 : 仁 宗 明 道 初 年, 程 顥 及 弟 寔 生, 及 長, 受 業 周 氏, 已 乃 擴 大 其 所 聞, 表 章 大 學 中 庸 二 篇, 與 論 孟 並 行, 於 是 上 自 帝 王 傳 心 之 奧, 下 至 初 學 入 德 入 門, 融 會 貫 通, 無 復 餘 蘊 25 迄 宋 南 渡, 新 安 朱 熹 得 程 式 正 傳, 其 學 加 親 切 焉 大 抵 以 格 物 致 知 為 先, 明 善 誠 身 為 要 凡 詩 書 六 藝 之 文, 與 夫 孔 孟 之 遺 言, 顛 錯 於 秦 火, 支 離 於 漢 儒, 幽 深 於 魏 晉 六 朝, 至 是 皆 煥 然 而 大 明, 秩 然 而 各 得 其 所 此 宋 儒 之 學, 所 以 度 越 諸 子, 而 上 接 孟 氏 者 歟 26 南 渡 後, 朱 熹 得 程 式 正 傳, 直 探 孔 孟 周 張 二 程 道 統, 完 成 理 學 思 想 總 結, 建 構 27 儒 學 大 成 取 代 傳 統 的 五 經 地 位 28, 此 一 創 舉 在 經 學 史 上 尤 有 深 遠 影 響 其 弟 子 黃 同 前 註, 中 庸 章 句 序,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同 註 16 同 前 註 至 於 北 宋 諸 儒 之 文 獻, 朱 子 有 近 思 錄 二 程 遺 書 之 編 輯, 又 為 通 書 太 極 圖 說 西 銘 作 解 義, 並 持 續 - 8 -

15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幹 贊 曰 : 由 孟 子 而 後, 周 程 張 子 繼 其 絕, 至 熹 而 始 著 29 以 朱 熹 為 孔 孟 之 後 續 統 者, 當 仁 不 讓 然 我 們 也 由 此 發 現, 朱 熹 註 孟 的 形 成 之 初, 並 不 僅 純 粹 只 為 了 解 釋 孟 子 文 本 意 義 與 孟 子 原 意, 而 是 掌 握 儒 學 經 典 的 詮 釋 權, 來 回 應 佛 老 挑 戰, 試 圖 由 此 提 出 儒 學 價 值 核 心 以 重 振 當 代 文 化 意 識 更 清 楚 地 說, 朱 熹 闡 幽 發 微 由 得 聖 賢 之 意 而 立 自 得 之 意, 正 是 借 鑑 孔 孟 之 道 的 意 義 視 域, 以 經 典 的 解 釋 權 為 理 學 發 聲, 建 構 宋 代 理 學 體 系 其 集 註 四 書 直 探 孔 孟 語 境, 這 樣 的 詮 釋 連 繫 正 可 謂 一 種 往 返 於 歷 史 上 的 訴 求, 譜 下 了 相 當 明 確 貫 通 之 跡 亦 如 黃 俊 傑 先 生 所 指 出, 儒 家 常 將 他 們 所 主 張 現 在 以 及 未 來 的 應 然 與 過 去 歷 史 上 的 實 然 (to be) 結 合 為 一, 並 且 常 常 在 應 然 基 礎 上 論 述 實 然 所 以, 儒 家 歷 史 思 維 常 常 表 現 出 : 歷 史 與 歷 史 解 釋 者 由 於 互 相 融 合 互 相 滲 透 而 達 到 所 謂 互 為 主 體 性 的 狀 態 30 換 言 之, 朱 熹 立 志 開 啓 的 經 學 志 業, 除 了 回 應 當 代 課 題, 從 過 往 聖 賢 經 典 闡 發, 創 造 建 立 起 另 一 個 經 典 新 釋 這 新 釋 表 明 了 一 個 強 烈 的 實 踐 應 用, 不 僅 是 做 為 己 述 的 明 志, 也 說 明 自 身 精 神 遙 契 的 體 驗, 在 先 聖 賢 哲 的 引 證 言 述 下, 實 現 了 儒 學 道 統 的 傳 承, 在 互 為 主 體 的 視 域 融 合 下, 功 不 可 沒 地 完 成 經 學 集 註 體 系 的 使 命 31 三 四 書 章 句 集 註 兼 采 漢 宋 融 舊 鑄 新 經 學 的 發 展 是 一 個 總 體 歷 史 性 的 動 態 詮 釋, 它 外 延 的 不 僅 是 時 間 過 程 ; 內 延 思 想 更 載 具 豐 富 的 聖 賢 智 慧 依 思 想 性 觀 點 看 中 國 經 學 系 統 可 分 為 二, 其 一 五 經 系 統 : 詩 書 易 禮 樂 春 秋, 主 要 論 述 夏 商 周 三 代 先 王 為 政 歷 史 文 而 廣 泛 地 講 各 家 之 學 ( 具 見 語 類 ) 此 外, 撰 小 學, 修 禮 書, 編 名 臣 言 行 錄, 作 楚 辭 集 注, 舉 凡 儒 家 經 典 文 獻, 與 一 般 之 文 教 學 術 政 事 禮 俗, 幾 乎 皆 與 朱 子 有 了 關 涉 故 宋 元 以 來 文 化 學 術, 無 論 縱 的 傳 承 或 橫 的 傳 播, 朱 子 皆 居 極 為 重 要 之 地 位 尤 其 對 於 韓 國 日 本 之 影 響, 在 宋 明 儒 中, 無 人 可 比 朱 子 門 庭 廣 大, 傳 衍 久 遠, 形 成 一 個 新 的 學 統 ; 尤 其 從 文 獻 之 纂 輯 註 釋, 學 術 之 廣 泛 議 論, 與 禮 俗 教 化 之 影 響 上 看, 朱 子 確 有 集 大 成 之 規 模 樣 態 ; 但 若 謂 朱 子 集 北 宋 理 學 之 大 成, 便 涉 及 義 理 系 統 工 夫 入 路 諸 問 題, 此 則 不 可 以 含 混 籠 統, 而 必 須 明 辨 異 同, 乃 能 得 宋 明 六 百 年 學 術 思 想 之 真 相 28 錢 穆 : 朱 子 學 術 述 評 收 於 中 國 學 術 通 義,(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1975 年 ), 頁 宋. 黃 幹 : 宋 史 道 學 三, 卷 429(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3 年 ), 頁 黃 俊 傑 : 中 國 古 代 儒 家 歷 史 思 維 的 方 法 及 其 運 用 刊 中 國 文 哲 集 刊 第 三 期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籌 備 處,1993 年 3 月 ), 頁 值 得 一 談, 現 今 儒 家 學 者 都 普 遍 視 程 朱 陸 王 是 繼 孔 孟 思 想 的 正 統 學 說, 而 在 道 統 傳 承 的 系 譜 中, 也 發 現 道 統 繼 承 的 地 位 從 王 者 重 臣 至 師 道, 到 了 宋 代 程 朱 陸 王, 理 學 又 分 為 格 物 窮 理 和 致 良 知 兩 進 路 而 開 展 顯 然, 從 堯 舜 至 孔 孟 的 正 統 之 道, 至 程 朱 陸 王 心 性 論 的 發 展, 呈 現 出 雙 線 的 闡 述, 這 足 也 說 明 朱 熹 孟 學 詮 釋 的 重 要 對 儒 學 發 展 影 響 性 甚 大 - 9 -

16 獻 相 對 地, 四 書 系 統 論 語 孟 子 大 學 中 庸 則 是 記 載 了 春 秋 戰 國 儒 家 學 派 其 後 的 思 想 論 著, 不 僅 是 奠 基 在 三 代 基 礎 上 所 闡 發, 而 是 統 攝 了 所 有 政 治 倫 理 教 育 宗 教 哲 學 等 的 一 套 完 整 學 說 就 主 要 意 義 而 歸 納, 五 經 是 歷 史 文 獻 為 主 ; 四 書 則 是 以 思 想 論 著 為 主 然 從 另 一 個 歷 史 性 的 觀 點 來 看, 經 學 發 展 從 五 經 七 經 九 經 十 三 經 到 四 書 集 成, 種 種 隨 著 時 代 的 變 異 而 衍 生 遞 嬗 更 迭 的 過 程, 不 但 扣 緊 著 所 有 朝 代 的 興 衰, 也 透 顯 了 經 典 在 不 同 時 代 所 彰 顯 的 不 同 面 貌 而 立 足 在 此 間 的 理 解, 必 然 註 定 這 無 所 逃 避 的 難 題 時 間 變 異 這 問 題 正 也 說 明 了 經 典 文 本 與 詮 釋 者 間 始 終 存 在 著 鮮 明 的 歷 史 性, 時 代 差 別 文 字 隔 閡 意 涵 理 解 皆 構 成 詮 釋 活 動 中 的 種 種 挑 戰 而 這 二 者 之 間 差 異, 必 須 透 過 理 解 的 方 式 來 進 行 原 典 疏 解, 即 在 此 文 獻 - 語 言 的 文 本 型 態 下, 治 經 方 式 便 開 展 了 豐 碩 的 體 例 如 : 訓 詁 章 句 注 疏 解 箋 傳 記 等 等 的 詮 釋 方 法 毋 庸 置 疑, 春 秋 戰 國 是 經 學 的 原 創 時 期 兩 漢 經 學 解 經 方 式, 鑑 於 年 代 之 久 遠, 又 逢 秦 火 焚 書 而 衰 的 經 學 困 境, 展 開 了 兩 漢 今 古 文 經 的 反 省 整 理, 此 期 學 術 側 重 文 獻 的 章 法 考 證 訓 詁, 因 此 多 以 傳 注 方 式 探 求 古 人 原 意 32 直 至 魏 晉, 隨 著 玄 學 思 想 的 發 展, 治 經 方 式 除 了 打 破 漢 代 典 章 訓 詁 的 藩 籬 外, 對 傳 注 的 體 會 也 有 了 進 一 步 深 化, 不 限 囿 於 儒 家 經 典, 轉 而 對 道 家 老 莊 思 想 闡 述 魏 晉 疏 解 經 義, 也 伴 著 玄 學 興 起 而 生, 時 風 所 趨 而 清 談 思 想 之 普 遍, 相 顯 的 儒 家 經 學 發 展 中 衰 33 隋 唐 之 際, 因 隨 著 外 來 佛 學 傳 入 一 時 僧 徒 講 論 大 增, 加 上 佛 典 的 翻 譯 引 入, 治 經 學 風 呈 現 新 局 大 唐 帝 國 統 一, 鑑 於 前 朝 章 句 雜 亂, 又 因 漢 末 後 長 期 變 亂 導 致 典 籍 散 佚, 文 理 多 乖 錯 且 師 說 多 門, 上 位 者 為 適 應 科 舉 取 士 和 維 護 政 治 統 一 的 需 要, 詔 令 陸 德 明 經 典 釋 文 34 定 經 學 為 尊 而 後 孔 穎 達 總 集 南 北 朝 義 疏 之 作 35, 編 纂 撰 修 五 經 正 義 36 統 一 南 學 北 學, 使 六 朝 以 來 經 學 思 想 殊 途 而 歸 一, 是 後 代 相 繼 編 纂 官 方 經 學 解 釋 的 濫 觴 直 至 高 宗 頒 行 科 舉 明 經 考 試 的 依 據, 自 此 之 後 政 治 牽 制 著 學 統 走 向 的 糾 葛 關 係, 至 此 不 離 雖 然, 孔 穎 達 五 經 正 義 已 完 成 了 統 一 經 義, 然 其 解 經 的 方 法 仍 沿 襲 著 漢 代 傳 統 32 關 於 兩 漢 經 學 的 今 古 學 的 特 色 及 今 古 學 之 爭 非 本 文 討 論 中 心, 詳 論 參 見 錢 穆 : 兩 漢 博 士 家 法 考, 兩 漢 經 學 今 古 文 評 議 ( 臺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2001 年 ) 及 林 慶 彰 : 兩 漢 章 句 之 學 重 探, 中 國 經 學 史 論 文 選 集 冊,(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2 年 10 月 ) 33 皮 錫 瑞 稱 魏 晉 時 期 的 經 學 為 中 衰 時 期 清. 皮 錫 瑞 : 經 學 歷 史 第 五 章 經 學 的 中 衰 期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96 年 8 月 ) 34 唐. 陸 德 明 : 經 典 釋 文 三 十 卷 校 勘 記 三 卷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96 年 8 月 ) 35 皮 錫 瑞 稱 唐 時 期 的 經 學 為 稱 之 為 經 學 統 一 時 代, 參 見 註 同 註

17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章 句 的 注 疏 之 學, 以 致 治 經 者 大 多 拘 限 於 訓 詁, 墨 守 古 義 如 此 解 經 注 不 駁 經 疏 不 破 注 37, 嚴 重 地 束 縛 了 思 想 自 身 的 辯 證 性 創 造, 也 導 致 儒 學 內 部 的 義 理 發 展 停 滯 不 前 而 這 樣 的 狀 況, 直 至 宋 初 才 開 始 有 了 變 化, 針 對 唐 代 經 學 墨 守 章 句 舊 說 思 想 禁 錮 的 現 狀, 宋 代 學 者 治 經 已 然 轉 移, 由 漢 學 轉 進 宋 學 漸 漸 萌 起 38 漢 唐 解 經 漢 學 發 展 至 極, 在 群 經 義 疏 獨 為 一 統 的 主 流 勢 力 下, 隱 然 地 醞 釀 起 另 一 波 宋 學 風 潮 的 開 始, 一 股 研 經 疑 經 的 反 動 力 量 應 時 而 生 在 這 疑 經 惑 傳 求 經 的 風 氣 彌 漫 下, 成 為 漢 學 向 宋 學 轉 化 的 重 要 環 節, 如 何 兼 采 融 合 而 調 適 上 遂, 就 成 為 朱 熹 註 孟 方 法 的 思 索 朱 熹 立 志 於 儒 學 傳 承, 嚮 往 聖 賢 之 道, 在 這 時 間 變 異 上 追 問 著 歷 代 聖 賢 如 何 回 應 當 代 儒 學 衰 微 的 歷 史 定 位 當 這 思 索 形 成 一 種 論 述 時, 如 何 能 千 年 相 與 謦 欬 於 一 堂, 其 詮 釋 的 進 路 必 然 走 向 於 千 載 聖 哲 的 經 典, 由 對 經 典 的 新 釋, 始 能 上 承 續 統 的 唯 一 法 門 而 朱 熹 深 刻 地 體 認 這 一 點, 對 於 能 獲 得 經 典 意 涵 的 解 讀 方 法 有 了 思 索, 何 以 在 漢 學 章 句 訓 詁 注 不 駁 經 疏 不 破 注 立 基 上 再 次 抉 發 儒 學 語 境 新 意, 以 義 理 做 為 疏 義 之 基 的 宋 學, 就 成 朱 熹 引 領 進 入 經 典 詮 釋 的 入 門 之 法 嚴 格 說 來, 朱 熹 四 書 歷 史 地 位 取 代 傳 統 五 經, 從 五 經 到 四 書 典 籍 的 異 動, 除 了 說 明 治 經 由 漢 學 過 渡 到 宋 學, 也 代 表 唐 代 經 學 向 宋 代 經 學 轉 化 的 標 志 然 我 們 郤 要 更 清 楚 地 揀 別, 單 從 經 書 地 位 變 異 現 象 來 看, 自 不 能 純 粹 視 它 為 經 學 本 然 變 化 的 歷 史 現 象, 這 除 了 蘊 藏 當 局 政 治 力 量 的 箝 制 外, 何 以 能 應 合 時 代 思 潮? 這 深 層 原 因 與 佛 學 外 來 傳 入 息 息 相 關, 也 融 入 了 朱 熹 註 孟 思 想 語 境, 不 即 不 離, 因 此 應 當 推 溯 當 時 視 域 的 語 彙 理 學, 始 能 探 索 朱 熹 註 四 書 的 詮 釋 方 法 還 原 理 學 的 發 展 始 知, 宋 代 理 學 闡 述 孔 孟 心 性 重 心 由 本 體 論 向 心 性 論 向 度 深 化, 實 際 上 早 在 魏 晉 南 北 朝 至 隋 唐 佛 學 之 際 時, 已 然 漸 漸 地 實 踐 在 儒 學 內 在 的 轉 換 佛 教 般 若 學 依 附 在 玄 學 談 空 論 無 得 以 闡 發, 至 盛 唐 佛 學 獲 得 獨 立 發 展, 涅 槃 佛 性 之 說 尤 為 勃 興, 這 思 想 的 轉 化, 即 明 確 的 說 明 了 中 國 哲 學 由 本 體 論 向 心 性 論 探 索 的 轉 變, 隨 著 佛 學 如 日 中 天 的 繁 盛, 心 性 之 學 蔚 為 當 時 主 流 的 語 彙 系 統 而 相 對 之 下, 此 期 儒 學 心 性 論 亦 顯 貧 乏, 乃 源 自 兩 漢 儒 學 始 終 與 讖 緯 學 合 流, 是 故 隱 而 不 彰, 而 洞 明 此 道 韓 愈 李 翱 不 但 倡 儒 尊 孟, 更 著 力 於 大 學 中 庸 的 闡 揚, 轉 以 心 性 37 同 註 33, 頁 漢 學, 實 指 漢 以 來 以 考 據 為 主 治 經 的 訓 詁 學 派 ; 宋 學, 實 指 宋 以 來 以 闡 釋 義 理 為 主 治 經 的 訓 詁 學 派

18 論 角 度 重 新 審 視 儒 家 原 典 韓 李 二 人 發 軔 之 影 響, 重 要 地 啓 發 了 其 後 宋 代 學 術 的 思 潮, 展 開 了 一 場 聲 勢 浩 蕩 尋 求 儒 家 心 性 原 典 的 闡 述, 這 思 潮 所 代 表 的 思 想 精 神 則 為 理 學 面 對 隋 唐 佛 學 大 盛 之 勢, 除 了 代 表 歷 史 遞 嬗 思 想 融 合 的 必 然, 也 正 代 表 了 儒 學 復 興 的 新 時 代 也 即 將 來 臨 從 宋 初 胡 瑗 孫 復 石 介 三 先 生 首 開 理 學 之 先 河, 講 倡 心 性 本 體 論 其 後, 學 派 輩 出, 北 宋 五 子 周 敦 頤 邵 雍 張 載 程 顥 程 頤 的 義 理 闡 述, 迥 異 於 漢 唐 拘 泥 的 注 疏 之 風, 更 開 啓 了 六 經 注 我 的 風 潮, 使 得 宋 代 經 學 面 貌 為 之 一 變 直 至 南 宋 朱 熹 之 際, 儒 學 體 系 已 趨 完 備 規 模, 理 學 體 系 已 臻 成 熟, 而 朱 熹 介 於 本 體 論 到 心 性 論 轉 換, 應 時 而 生 提 出 儒 家 集 其 大 成 因 此, 就 思 想 趨 勢 論 五 經 到 四 書 轉 移 現 象, 宋 學 義 理 解 經 當 為 必 然 結 果, 這 無 疑 性 是 受 佛 學 思 想 的 影 響, 所 帶 給 儒 學 自 身 挑 戰 的 轉 化 從 儒 學 自 身 來 看, 佛 學 心 性 論 的 挑 戰, 不 但 引 發 了 思 想 語 彙 重 心 的 改 變, 更 是 啓 發 治 經 者 返 回 儒 家 原 典, 由 對 漢 唐 經 學 的 批 判 中, 重 而 反 省 建 立 起 闡 釋 義 理 為 主 的 學 派 理 學 因 此, 由 漢 唐 到 唐 宋 經 學 發 展, 再 衍 生 至 宋 代 理 學 發 展, 這 正 是 代 表 了 唐 宋 之 際 思 想 演 變 的 軌 跡, 而 儒 家 經 典 的 重 要 性, 也 正 在 此 趨 勢 下 日 益 顯 現, 治 經 者 紛 紛 返 求 孔 孟 之 道, 儒 家 經 典 也 遂 為 廣 佈 無 疑 地, 朱 熹 四 書 詮 釋 活 動, 不 僅 超 越 舊 有 漢 唐 經 學 藩 籬, 奠 基 在 經 傳 箋 注 的 基 礎 上, 更 是 融 合 儒 學 / 佛 學 ; 兼 采 漢 學 / 宋 學, 展 開 了 浩 大 宏 偉 的 理 學 治 經 之 旅 這 從 朱 熹 甚 篤 教 誨 的 讀 書 態 度 即 可 看 出 : 以 一 書 言 之, 則 其 篇 章 句 字 首 尾 次 第, 亦 各 有 序 而 不 可 亂 也 量 力 所 至, 約 其 程 課 而 謹 守 之 字 求 其 訓, 句 索 其 旨, 未 得 乎 前, 則 不 敢 求 乎 後 ; 未 通 乎 此, 則 不 敢 志 乎 彼 如 是 循 序 而 漸 進 焉, 則 意 定 理 明, 而 無 疏 易 凌 躐 之 患 矣 是 不 惟 讀 書 之 法, 是 乃 操 心 之 要, 尤 始 學 者 之 不 可 不 知 也 39 學 者 觀 書, 先 須 讀 得 正 文, 記 得 注 解, 成 誦 精 熟 注 中 訓 釋 文 意 事 物 名 義, 發 明 經 指, 相 穿 紐 處, 一 一 認 得, 如 自 己 做 出 底 一 般, 方 能 玩 味 反 覆, 向 上 有 通 透 處 40 程 先 生 云, 涵 養 須 用 敬, 進 學 則 在 致 知 此 最 精 要 方 無 事 時, 敬 以 自 持 心 不 39 宋. 朱 熹 : 記 解 經,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五 ) 卷 七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四 冊 (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年 12 月 ), 頁 同 前 註, 讀 書 法 下,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一,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19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可 放 入 無 何 有 之 鄉, 須 是 收 斂 在 此, 及 應 事 時, 敬 於 應 事 讀 書 時, 敬 於 讀 書, 便 自 然 該 貫 動 靜, 心 無 不 在 今 學 者 說 書, 多 是 撚 合 來 說, 卻 不 詳 密 活 熟 此 病 不 是 說 書 上 病, 乃 是 心 上 病 蓋 心 不 專 靜 純 一, 故 思 慮 不 精 明 須 要 養 得 虛 明 專 靜, 使 道 理 從 裏 面 流 出 方 好, 其 居 敬 持 志 之 說 如 此 41 朱 熹 強 調 對 經 文 字 求 其 訓, 句 索 其 旨 在 前 而 意 定 理 明 為 後, 循 序 漸 進 而 相 輔 相 成, 方 能 志 定 理 明, 而 無 疏 易 陵 躐 之 患 教 人 讀 書 不 僅 要 切 己 體 察, 讀 得 正 文 更 要 記 得 注 解, 書 中 篇 章 的 句 字 首 尾 次 第, 皆 不 可 躐 等 尤 其 必 須 細 繹 注 中 訓 釋 出 的 文 意 事 物 名 義, 仔 細 成 誦 精 熟, 玩 味 反 覆 直 到 通 透 為 避 免 之 患, 朱 熹 認 為 必 守 讀 書 之 精 要, 精 要 懸 握 在 於 心, 讀 書 必 先 收 斂 其 心, 待 心 能 專 靜 純 一 涵 養 須 用 敬, 進 學 則 在 致 知 方 能 闡 述 經 旨, 虛 心 涵 泳 領 悟 經 義 的 道 理 足 以 見, 朱 熹 超 越 漢 宋 學 的 對 立 樊 籬, 提 出 訓 詁 與 義 理 結 合, 以 作 為 其 經 典 詮 釋 方 法 的 創 新, 不 僅 承 襲 漢 學 注 疏 的 基 本 精 神, 更 是 融 注 宋 學 闡 發 義 理 的 方 法 在 這 教 人 讀 書 之 法 中 不 難 發 現, 朱 熹 除 了 強 調 注 疏 的 主 要 功 用, 也 兼 重 闡 發 己 義 的 重 要 性, 詳 盡 詮 說 經 典 語 文 各 層 面 的 意 蘊, 如 是 讀 書 與 經 典 義 理 方 能 相 融 合 一, 注 解 經 文 的 基 本 要 訣, 便 在 能 適 切 地 涵 詠 抉 發 道 理 朱 熹 認 為 讀 書 的 目 的, 在 於 瞭 解 聖 人 在 經 典 中 闡 發 的 義 理, 因 此 : 經 之 有 解, 所 以 通 經 經 既 通, 自 無 事 於 解, 借 經 以 通 乎 理 耳 理 得, 則 無 俟 乎 經 42 透 過 經 典 內 的 文 意 事 物 名 義 至 經 旨 的 詮 說 掌 握, 道 理 自 能 接 契 聖 賢 之 意 而 針 對 墨 守 傳 統 注 疏 之 學 的 不 讀 經, 朱 熹 也 特 別 指 出 詮 說 之 弊 : 傳 注, 惟 古 注 不 作 文, 卻 好 看 只 隨 經 句 分 說, 不 離 經 義, 最 好 疏 亦 然 今 人 解 疏, 只 圖 要 作 文, 又 加 解 說, 百 般 生 疑 故 其 文 雖 可 讀, 而 經 意 殊 遠 程 子 易 傳 亦 成 作 文, 說 了 又 說 故 今 人 觀 者 更 不 看 本 經, 只 讀 傳, 亦 非 所 以 使 人 思 也 43 朱 熹 強 調 古 注 與 今 注 的 差 異, 強 調 傳 注 是 為 了 解 經, 它 的 價 值 僅 與 經 文 融 為 一 體 始 能 體 現, 所 以 不 應 只 重 傳 注 在 朱 熹 的 理 解 中, 古 注 在 於 隨 經 文 解 意 蘊, 讀 經 方 能 契 合 領 會 經 旨, 雖 今 人 有 今 注 可 觀, 然 卻 離 聖 賢 經 義 甚 遠, 因 此 教 人 要 返 回 經 典 文 本, 同 前 註, 讀 書 法 下,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一,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350 同 前 註, 頁 350 同 前 註, 頁

20 始 能 獲 得 經 義 的 義 理 那 麼, 如 何 融 鑄 經 義 傳 注 之 二 者, 朱 熹 則 進 一 步 提 出 解 決 之 道 : 凡 解 釋 文 字, 不 可 令 注 腳 成 文 成 文 則 注 與 經 各 為 一 事, 人 唯 看 注 而 忘 經 不 然, 即 須 各 做 一 番 理 會, 添 卻 一 項 工 夫 竊 謂 須 只 似 漢 儒 毛 孔 之 流, 略 釋 訓 詁 名 物 及 文 義 理 致 尤 難 明 者, 而 其 易 明 處, 更 不 須 貼 句 相 續, 乃 為 得 體 蓋 如 此, 則 讀 者 看 注, 即 知 其 非 經 外 之 文, 郤 須 將 注 再 就 經 上 體 會, 自 然 思 慮 歸 一, 功 力 不 分, 而 其 玩 索 之 味, 亦 益 深 長 矣 44 大 抵 讀 書 當 擇 先 儒 舊 說 之 當 於 理 者, 反 復 玩 味, 朝 夕 涵 泳, 便 與 本 經 正 言 之 意 通 貫 浹 洽 於 胸 中, 然 後 有 益 不 必 段 段 立 說, 徒 為 觀 美 而 實 未 必 深 有 得 於 心 也 講 學 正 要 反 復 研 窮 方 見 義 理 歸 宿 處, 不 可 只 略 說 過 便 休 也 45 顯 然, 朱 熹 為 了 防 範 看 注 而 忘 經 或 經 注 分 殊 而 讀 添 卻 一 項 工 夫 之 患, 強 調 兼 容 二 者 為 治 此 治 當 不 失 漢 學 訓 詁, 遵 循 古 注 隨 文 說 明 關 鍵 處, 然 簡 易 之 處 則 不 必 墨 守 注 解 格 式, 教 人 須 將 注 再 就 經 上 體 會, 自 然 思 慮 歸 一 於 經 由 此 權 宜 相 治 治 經 之 法, 朝 夕 涵 泳 玩 味 經 典 聖 賢 之 語 反 復 研 窮, 方 見 義 理 歸 宿 處, 經 典 內 在 意 蘊 的 聖 賢 義 理 自 能 通 貫 浹 洽 於 胸 中 朱 熹 鑑 於 歷 代 治 經 強 作 其 解, 又 感 世 人 讀 書 的 不 解, 歪 曲 蒙 蔽 了 經 典 本 義, 自 覺 擔 負 起 經 典 集 註 的 工 作, 實 然 也 是 責 無 旁 貸 的 時 代 使 命 如 何 教 人 抉 發 經 文 本 義, 達 知 天 下 殊 理 之 本 然, 也 就 必 然 著 手 對 經 典 進 行 重 新 的 闡 釋 整 理 : 示 喻 讀 書 遺 忘, 此 士 友 之 通 患, 無 藥 可 醫 只 有 少 讀 深 思, 令 其 意 味 浹 洽, 當 稍 見 功 耳 讀 易 亦 佳, 但 經 書 難 讀, 而 此 書 為 尤 難 蓋 未 開 卷 時, 已 有 一 重 象 數 大 概 工 夫 ; 開 卷 之 後, 經 文 本 意 又 多 先 儒 硬 說 殺 了, 令 人 看 書 意 思 局 促, 不 見 本 來 開 物 成 務 活 法 廷 老 所 傳 鄙 說, 正 為 欲 救 此 蔽 46 朱 熹 認 為 欲 救 此 蔽 下 學 上 達 道 路, 堅 持 以 讀 書 為 教 示 人, 這 即 是 為 什 麼 現 存 留 下 的 文 字 言 論 絕 大 部 分 皆 與 經 典 釋 讀 有 關, 足 以 見 其 對 四 書 集 註 所 投 入 的 畢 生 心 血 44 記 解 經,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五 ) 卷 七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四 冊, 頁 答 陳 明 仲,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三 ) 卷 四 十 三,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二 冊, 頁 答 陳 明 仲,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三 ) 卷 四 十 三,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二 冊, 頁

21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47 可 以 說, 經 典 釋 義 是 朱 熹 返 回 儒 學 道 統, 上 承 孔 孟 為 學 為 教 的 途 徑, 也 遂 此 成 就 一 生 集 註 講 學 豐 富 的 詮 釋 思 想 這 影 響 集 註 動 力 之 所 致, 正 是 因 為 朱 熹 認 為 經 文 本 意 並 不 是 超 越 的 客 觀 知 識, 而 是 開 物 成 務 的 活 法, 這 意 味 著 作 為 詮 釋 者 的 自 身, 不 能 如 注 釋 者 自 外 於 它 所 以 在 朱 熹 的 詮 釋 活 動 看 來, 解 釋 不 是 訓 詁 48, 進 行 詮 釋 自 然 離 不 開 訓 詁 方 法, 然 真 正 詮 釋 的 目 的, 並 不 再 只 是 獲 得 經 典 文 本 的 原 意, 而 是 顯 豁 經 典 自 身 所 回 應 給 讀 經 者 當 代 安 身 立 命 義 理 天 下 萬 世 不 易 之 大 法 而 朱 熹 透 過 解 經 活 動, 即 在 通 過 對 經 典 解 釋, 使 得 聖 賢 之 理 皆 能 於 讀 經 者 的 生 命 中 浹 洽 融 貫, 如 此 讀 書 自 能 解 說 聖 賢 之 言, 要 義 理 相 接 去, 如 水 相 接 去, 則 水 流 不 礙 49 因 此, 朱 熹 整 個 集 註 四 書 的 詮 釋 方 法, 融 舊 漢 學 校 勘 訓 詁 章 句 文 義, 依 文 解 句 地 進 行 解 經, 更 兼 采 宋 學 為 鑄 新, 併 合 以 闡 發 經 義 為 達 天 下 之 理 所 以, 詮 釋 透 過 讀 經 解 經 返 歸 自 身 涵 詠 於 心, 更 進 一 步 彰 顯 天 理 在 人, 亙 萬 古 而 不 泯, 恁 甚 如 果 蔽 固, 而 天 理 常 自 若, 無 時 不 自 私 意 中 發 出, 但 人 不 自 覺 正 如 明 珠 大 貝, 混 雜 沙 礫 中, 零 零 星 星 逐 時 出 來 但 只 於 這 個 道 理 髮 見 處, 當 下 認 取, 簇 合 零 星, 漸 成 片 斷 到 得 自 家 好 底 意 思 日 長 月 益, 則 天 理 自 然 純 固 50 由 是 可 知, 朱 熹 透 過 註 經 詮 釋 的 展 開, 並 非 尋 求 自 身 之 外 的 客 觀 知 識, 而 真 正 目 的 在 於 顯 豁 經 典 文 本 所 蘊 涵 的 義 理, 達 到 天 理 一 貫 物 我 一 理 境 地 四 理 學 治 經 以 意 逆 志 通 經 以 明 理 朱 熹 雖 被 後 人 視 為 理 學 家, 然 治 經 在 傳 統 小 學 訓 詁 方 面 的 成 就, 無 論 比 之 漢 儒 抑 或 清 儒, 皆 毫 不 遜 色 錢 穆 先 生 曾 言 : 清 儒 治 經, 菲 薄 宋 儒, 自 號 曰 漢 學, 以 與 宋 學 劃 疆 界, 樹 門 戶 然 余 觀 朱 子 治 經, 其 識 解 之 明 通, 意 趣 之 宏 深, 既 已 遠 超 於 清 儒 之 上 清 儒 自 負 以 校 勘 訓 詁 為 能 事, 然 朱 子 於 此 諸 項, 並 多 精 詣, 論 其 成 績, 亦 決 不 出 清 儒 之 下 51 此 言 允 為 至 當 然 必 須 再 進 一 步 細 分, 朱 熹 所 依 循 訓 詁 方 法 與 清 儒 訓 詁 是 迥 然 47 我 們 從 朱 子 語 類 中 可 以 看 到, 朱 熹 自 三 十 歲 便 下 工 夫, 到 六 十 七 八 還 改 猶 未 了, 前 後 經 過 四 十 餘 年 理 會 ( 朱 子 語 類 卷 十 九 ) 他 在 七 十 一 歲 臨 死 前 一 天 還 在 修 改 大 學 誠 意 章 的 注 正 因 為 下 了 如 此 用 心 的 工 夫, 朱 熹 對 四 書 集 注 非 常 自 負, 聲 稱 添 一 字 不 得, 減 一 字 不 得 一 字 是 一 字, 其 間 有 一 字 當 百 十 字 底 皆 詳 見 朱 子 語 類 卷 十 九 48 漢 魏 諸 儒 只 是 訓 詁, 論 語 須 是 玩 味 朱 子 語 類 卷 十 九 這 兩 句 話 清 楚 表 明 在 朱 子 那 訓 詁 與 釋 義 有 明 確 的 分 殊 49 論 孟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九,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訓 門 人 五, 朱 子 語 類 ( 五 ), 卷 一 百 一 十 七,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八 冊, 頁 錢 穆 : 朱 子 新 學 案 ( 下 冊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1986 年 ), 頁

22 不 同, 清 儒 所 謂 訓 詁, 旁 通 之 於 爾 雅 說 文, 以 求 得 此 一 字 之 義, 而 每 非 此 字 在 書 中 說 特 殊 含 蘊 之 義 理 深 微 所 在 52 然 而 朱 熹 相 反, 其 治 經 總 先 以 義 理 角 度 為 主, 再 辨 明 字 義, 對 朱 熹 而 言 非 僅 憑 古 注 或 爾 雅 說 文, 治 經 首 重 在 義 理, 非 明 字 義 以 明 義 理 53 因 此 最 反 對 目 無 義 理, 為 訓 詁 而 訓 詁, 雖 注 解 繁 多 卻 離 經 典 義 理 甚 遠 : 至 於 文 字 之 間, 亦 覺 向 來 病 痛 不 少 蓋 平 日 解 經 最 為 守 章 句 者, 然 亦 多 是 推 衍 文 義, 自 做 一 文 字, 非 惟 屋 下 架 屋, 說 得 意 味 淡 薄, 且 是 使 人 看 者 將 注 與 經 作 兩 項 功 夫 做 了, 下 稍 看 得 支 離, 至 於 本 旨, 全 不 相 照 以 此 方 知 漢 儒 可 謂 善 說 經 者, 不 過 只 說 訓 詁, 使 人 以 此 訓 話 玩 索 經 文, 訓 詁 經 文 不 相 離 異, 只 做 一 道 看 了, 直 是 意 味 深 長 也 54 顯 然, 朱 熹 也 肯 定 漢 儒 訓 詁 為 解, 漢 儒 可 謂 善 說 經 者, 不 過 只 說 訓 詁, 使 人 以 此 訓 詁 玩 索 經 文, 但 重 點 若 只 注 重 訓 詁, 而 將 注 與 經 作 兩 項 功 夫, 讀 經 功 夫 便 支 離 不 顯 經 典 本 旨 因 此, 強 調 訓 詁 經 文 不 相 離 異 要 人 融 會 貫 通 一 併 以 治, 始 能 滲 透 經 典 的 意 味 深 長 所 以, 朱 熹 治 經 的 方 法 是 先 解 字 義, 再 解 文 義, 最 後 貫 通 闡 發 得 出 所 悟 的 義 理 誠 如, 前 引 錢 穆 先 生 所 言, 是 根 據 義 理 大 節 目 以 辨 字 義 乃 解 說 一 番 道 理, 非 解 說 一 個 字 義 而 已 也 55 這 樣 的 方 法, 依 西 方 詮 釋 學 詮 釋 學 循 環 說, 理 解 整 體 即 是 理 解 部 分 來 看, 顯 然 朱 熹 訓 詁 / 義 理 共 置 於 解 經 方 法 的 地 位 是 不 對 等, 因 為 詮 釋 的 立 場 始 終 以 義 理 定 訓 詁, 不 以 訓 詁 定 義 理 56 訓 詁 是 為 達 到 詮 釋 的 方 法, 義 理 的 獲 得 才 是 朱 熹 真 正 詮 釋 的 目 的 正 因 為 朱 熹 以 義 理 為 詮 釋 最 終 目 標, 雖 然 一 再 地 強 調 文 本 和 字 義, 但 卻 不 是 僵 化 恪 守 的 文 本 主 義 者, 亦 不 拘 泥 字 句 字 義 上 解 經 大 凡 朱 子 說 經 主 求 本 義, 本 義 既 得, 乃 可 推 說, 一 也 經 之 本 義 只 有 一 是, 不 能 二 三 其 說, 二 也 有 非 經 之 本 義 二 說 自 可 存 者, 三 也 57 他 始 終 明 確 表 示 : 大 抵 談 經 只 要 自 在, 不 必 泥 於 一 字 之 間 58 而 在 漢 學 與 宋 學 之 間 的 權 宜 斟 酌, 朱 熹 更 深 刻 地 提 出 反 省 : 竊 謂 秦 漢 以 來, 聖 學 不 傳, 儒 者 惟 知 章 句 訓 詁 之 為 事, 而 不 知 復 求 聖 人 之 意, 以 同 前 註, 頁 1416 同 前 註, 頁 答 張 敬 夫,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二 ) 卷 三 十 一,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一 冊, 頁 同 註 51, 頁 同 註 51, 頁 同 註 51, 頁 易 十, 朱 子 語 類 ( 三 ) 卷 七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六 冊, 頁

23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明 夫 性 命 道 德 之 歸 至 于 近 世, 先 知 先 覺 之 士 始 發 明 之, 則 學 者 既 有 以 知 夫 前 日 之 為 陋 矣 59 明 乎 此, 道 德 性 命 之 歸 是 尊 德 性, 而 章 句 訓 詁 乃 是 道 問 學, 因 此 朱 熹 詮 釋 方 法 的 道 問 學 乃 是 為 尊 德 性 而 顯 尊 德 性 復 求 聖 人 之 意, 道 德 性 命 才 是 真 正 的 詮 釋 核 心, 那 麼 做 為 詮 釋 者 的 朱 熹, 如 何 權 衡 這 二 者 貫 通 置 於 經 典 活 動 解 讀? 論 語 述 而 注 中 所 云 : 述, 傳 舊 而 已 作, 則 創 始 也 故 作 非 聖 人 不 能, 而 述 則 賢 者 可 及 竊 比, 尊 之 之 辭 我, 親 之 之 辭 老 彭, 商 賢 大 夫, 見 大 戴 禮, 蓋 信 古 而 傳 述 者 也 孔 子 刪 詩 書, 定 禮 樂, 贊 周 易, 修 春 秋, 皆 傳 先 王 之 舊, 而 未 嘗 有 作 也, 故 其 自 言 如 此 蓋 不 唯 不 敢 當 作 者 之 聖, 而 亦 不 敢 顯 然 自 附 於 古 之 賢 人 蓋 其 德 愈 盛 而 心 愈 下, 不 自 知 其 辭 之 謙 也 然 當 是 時, 作 者 略 備, 夫 子 蓋 集 群 聖 之 大 成 而 折 衷 之 其 事 雖 述, 而 功 則 倍 於 作 矣 此 又 不 可 不 知 也 60 顯 然 朱 熹 以 孔 子 為 自 道, 以 述 而 不 作 為 榜 樣, 認 為 孔 子 其 德 愈 盛 而 心 愈 謙, 蓋 集 群 聖 之 大 成, 其 事 雖 述, 然 所 立 之 功 則 倍 於 作 矣 很 明 確 的, 朱 熹 唯 從 對 孔 子 詮 釋 精 神 的 贊 歎 來 做 為 尊 德 性 的 自 我 標 舉, 因 此 整 個 詮 釋 活 動 的 開 展, 特 別 著 力 在 聖 賢 之 載 的 經 典 上 進 行 述 的 解 釋 經 典 既 是 載 以 聖 賢 的 實 踐 語 之 記 錄, 則 讀 經 便 是 為 求 己 心 融 進 相 契 經 典 顯 豁 之 理 境, 是 以 經 解 非 為 一 純 粹 認 知 的 活 動, 實 是 一 種 返 歸 心 靈 精 神 的 踐 履 轉 化 鑑 因 於 此, 朱 熹 以 聖 賢 德 性 為 尊, 強 調 經 典 解 釋 是 一 種 成 德 工 夫, 主 張 治 經 必 先 讀 經, 讀 經 必 然 遵 循 經 典 文 本 的 字 義, 以 聖 賢 意 涵 為 所 歸 旨 : 讀 書 如 論 孟, 是 直 說 日 用 眼 前 事, 文 理 無 可 疑 先 儒 說 得 雖 淺, 郤 別 無 穿 鑿 壞 了 處 如 詩 易 之 類, 則 為 先 儒 所 鑿 所 壞, 使 人 不 見 當 來 立 言 本 意 此 又 是 一 種 功 夫, 直 是 要 人 虛 心 平 氣, 本 文 之 下 打 叠, 交 空 蕩 蕩 地, 不 要 留 一 字 先 儒 舊 說, 莫 問 他 是 何 人 所 說, 所 尊 所 親 所 憎 所 惡, 一 切 莫 問, 而 唯 文 本 本 意 是 求, 則 聖 賢 之 指 得 矣 中 庸 集 解 序,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五 ) 卷 七 十 五,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四 冊, 頁 同 註 20, 論 語 集 注 卷 第 四,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答 呂 子 約,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三 ) 卷 四 十 八,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二 冊, 頁

24 講 習 孔 孟 書 孔 孟 往 矣, 口 不 能 言 須 以 此 心 比 孔 孟 之 心, 將 孔 孟 之 心 作 自 己 心 要 須 自 家 說 時 孔 孟 點 頭 道 是 方 得 不 可 謂 孔 孟 不 會 說 話, 一 向 任 己 見 說 將 去 62 朱 熹 注 意 到 解 經 者 與 聖 賢 立 言 本 意 之 間 存 在 著 先 儒 舊 說, 因 此 要 探 求 聖 賢 之 指 必 須 超 越 先 儒 舊 說, 一 切 莫 問, 而 唯 文 本 本 意 是 求 這 以 經 典 文 義 為 準 繩, 唯 文 本 本 意 方 可 達 至 聖 賢 的 本 旨, 似 乎 深 具 濃 厚 的 文 本 主 義 意 味 然 事 實 上, 這 必 須 進 一 步 釐 清 文 本 本 意 與 聖 賢 之 指 間 的 關 係 為 何? 這 關 係 的 探 討 在 西 方 詮 釋 學 的 傳 統 脈 絡 下, 始 終 存 在 著 爭 議 究 竟 詮 釋 的 目 標 是 文 本 原 意? 亦 或 是 作 者 理 解 本 然 存 在 著 分 歧 的 不 同 理 解? 依 此 來 分, 古 典 詮 釋 學 顯 然 是 前 者 ; 而 現 代 哲 學 詮 釋 學 則 是 主 張 後 者 若 依 文 本 本 意 是 求, 則 聖 賢 之 指 得 矣 來 看, 朱 熹 顯 然 是 持 古 典 詮 釋 學 的 立 場, 對 作 者 原 意 的 理 解, 建 立 在 對 文 本 理 解 基 礎 上 的 深 化, 講 習 孔 孟 書 須 以 此 心 比 孔 孟 之 心 移 情 達 至 作 者 本 意 雖 說 如 此, 然 若 據 此 斷 然 論 定 朱 熹 是 古 典 詮 釋 學 立 場, 卻 又 淪 為 武 斷 有 失 公 允 性, 因 為 朱 熹 的 詮 釋 立 場 又 不 僅 限 於 此 : 人 道 春 秋 難 曉, 據 某 理 會 來, 無 難 曉 處 只 是 據 他 有 這 個 事 在, 據 他 載 得 恁 地 但 是 看 今 年 有 甚 麼 事, 明 年 有 甚 麼 事, 禮 樂 征 伐 不 知 是 自 天 子 出, 自 諸 侯 出, 自 大 夫 出, 只 是 恁 地 而 今 卻 要 去 一 字 半 字 上 理 會 褒 貶, 卻 要 去 求 聖 人 之 意, 你 如 何 知 得 他 肚 裏 事? 63 孔 子 但 據 直 書 而 善 惡 自 著 今 若 必 要 如 此 推 說, 須 是 得 魯 史 舊 文, 參 校 筆 削 異 同, 然 後 為 可 見, 而 亦 豈 復 得 可 也? 64 問 : 諸 家 春 秋 解 如 何? 曰 : 某 盡 信 不 及 如 胡 文 定 春 秋, 某 也 信 不 及, 知 得 聖 人 意 裏 是 如 此 說 否? 今 只 眼 前 朝 報 差 除, 尚 未 知 朝 廷 意 思 如 何? 況 生 乎 千 百 載 之 下, 欲 逆 推 乎 千 百 載 上 聖 人 之 心! 況 自 家 之 心, 又 未 如 得 聖 人, 如 何 知 得 聖 人 肚 裏 事? 某 所 以 都 不 敢 信 諸 家 解, 除 非 是 得 孔 子 還 魂 親 說 出, 不 知 如 何 65 很 顯 然, 朱 熹 明 確 理 解 春 秋 難 解, 經 典 文 本 本 意 其 意 難 曉 ; 又 求 聖 人 之 意, 62 論 孟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九,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四 ) 卷 八 十 三,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七 冊, 頁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四 ) 卷 八 十 三,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七 冊, 頁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四 ) 卷 八 十 三,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七 冊, 頁

25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你 如 何 知 得 他 肚 裏 事 即 便 是 孔 子 又 豈 可 復 見? 也 道 出 聖 賢 之 意 難 獲 況 乎 千 百 載 之 下, 歷 代 注 經 者 之 心, 又 何 以 能 欲 逆 推 乎 千 百 載 上 聖 人 之 心! 又 更 說 明 了 詮 釋 的 目 的 不 在 作 為 經 典 原 意 之 理 解 因 此 以 此 心 比 孔 孟 之 心 移 情 的 作 用, 對 朱 熹 而 言 只 是 接 契 聖 賢 之 心 進 入 經 典 世 界 之 途 由 此 而 別, 二 者 立 場 迥 然 不 同 對 於 西 方 詮 釋 學 而 言, 通 過 移 情 理 解 暫 時 成 了 讀 者 進 入 作 者 精 神 世 界, 而 至 於 心 理 主 觀 意 識 上 的 作 者 原 意 是 如 何, 朱 熹 顯 然 很 明 確 已 給 了 答 案 : 除 非 是 孔 子 還 魂 親 說 出, 不 知 如 何 既 然 文 本 本 意 難 曉 作 者 原 意 不 可 得, 那 麼 如 何 遙 契 聖 賢 之 道? 朱 熹 認 為 詮 釋 活 動 唯 通 過 對 以 意 逆 志 的 運 用 發 揮, 依 循 聖 賢 之 經, 透 過 通 經 明 理, 領 會 尋 求 經 典 內 蘊 涵 的 聖 賢 之 道, 其 云 : 今 人 觀 書, 先 自 立 了 意 後 方 觀, 盡 率 古 人 語 言 入 做 自 家 意 思 中 來 如 此, 只 是 推 廣 得 自 家 意 思, 如 何 見 得 古 人 意 思 須 得 退 步 者, 不 要 自 作 意 思, 只 虛 此 心 將 古 人 語 言 放 前 面, 看 他 意 思 倒 殺 向 何 處 去 如 此 玩 心, 方 可 得 古 人 意, 有 長 進 處 且 如 孟 子 說 詩, 要 以 意 逆 志, 是 為 得 之 逆 者, 等 待 之 謂 也 如 前 途 等 待 一 人, 未 來 時 且 須 耐 心 等 待, 將 來 自 有 來 時 候 66 經 之 有 解, 所 以 通 經 經 既 通, 自 無 事 於 解, 借 經 以 通 乎 理 耳 理 得, 則 無 俟 乎 經 67 讀 書, 且 須 熟 讀 玩 味, 不 必 立 說, 且 理 會 古 人 說 教 通 透 如 語 孟 集 義 中 所 載 諸 先 生 語, 須 是 熟 讀, 一 一 記 放 心 下, 時 時 將 來 玩 味, 久 久 自 然 理 會 得 68 這 即 是 說 明, 朱 熹 治 經 始 終 以 通 經 做 為 明 理 學 的 途 徑, 所 以 解 經 不 在 追 求 客 觀 知 識, 而 是 依 循 孟 子 以 意 逆 志 的 解 釋 途 徑 69, 熟 讀 聖 賢 之 語, 理 會 聖 賢 之 意, 自 能 獲 得 安 身 立 命 天 地 之 理 更 明 確 說, 朱 熹 意 謂 的 本 意 除 了 是 文 本 呈 現 的 意 義 作 者 的 原 意 外, 66 讀 書 法 下,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一,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讀 書 法 下,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一,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宋. 朱 熹 : 論 孟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九,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以 意 逆 志 語 出 孟 子. 萬 章 上 是 孟 子 在 與 咸 蒙 丘 談 話 時, 提 出 關 於 閱 讀 和 理 解 詩 歌 思 想 感 情 的 一 種 解 詩 方 法 咸 丘 蒙 曰 : 舜 之 不 臣 堯, 則 吾 既 得 聞 命 矣 詩 雲 : 普 天 之 下, 莫 非 王 土 ; 率 土 之 濱, 莫 非 王 臣 而 舜 既 為 天 子 矣, 敢 問 瞽 瞍 之 非 臣 如 何? 曰 : 是 詩 也, 非 是 之 謂 也, 勞 於 王 事 而 不 得 養 父 母 也 曰 : 此 莫 非 王 事, 我 獨 賢 勞 也 故 說 詩 者, 不 以 文 害 辭, 不 以 辭 害 志 ; 以 意 逆 志, 是 為 得 之 如 以 辭 而 已 矣, 雲 漢 之 詩 曰 : 周 餘 黎 民, 靡 有 孑 遺 信 斯 言 也, 是 周 無 遺 民 也 孝 子 之 至, 莫 大 乎 尊 親 ; 尊 親 之 至, 莫 大 乎 以 天 下 養 為 天 子 父, 尊 之 至 也 ; 以 天 下 養, 養 之 至 也 詩 曰 : 永 言 孝 思, 孝 思 維 則 此 之 謂 也 參 見 : 同 註 20, 孟 子 集 注 卷 第 九,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26 還 有 更 深 指 向 : 永 恆 普 遍 的 天 道 性 命 之 理 雖 依 循 訓 詁 的 方 式 為 治 經 所 必 要, 然 繁 瑣 餖 飣 依 字 解 經, 理 得 則 無 俟 乎 經 究 其 目 的 乃 是 為 了 達 乎 義 理 因 此, 借 經 以 通 乎 理, 達 到 讀 經 者 自 我 領 悟 和 修 養, 熟 讀 玩 味, 聖 人 之 理 自 然 得 以 通 透, 以 聖 賢 之 意 觀 天 下 之 理, 這 才 是 朱 熹 理 學 詮 釋 的 真 正 目 的 朱 熹 不 僅 如 此 更 是 身 心 體 證 自 我 反 省 : 人 之 為 學, 也 是 難 若 不 從 文 字 上 做 工 夫, 又 茫 然 不 知 下 手 處 ; 若 是 字 字 而 求, 句 句 而 論, 不 於 身 心 上 著 切 體 認, 則 又 無 所 益 且 如 說 我 欲 仁, 斯 仁 至 矣, 何 故 孔 門 許 多 弟 子, 聖 人 竟 不 曾 以 仁 許 之? 雖 以 顏 子 之 賢, 而 尚 不 違 於 三 月 之 後, 聖 人 乃 曰 我 欲 斯 至 盍 亦 於 日 用 體 驗, 我 若 欲 仁, 其 心 如 何? 仁 之 至 不 至, 其 意 又 如 何? 又 如 說 非 禮 勿 視 聽 言 動, 盍 亦 每 事 省 察 何 者 為 非 禮, 而 吾 又 何 以 能 勿 視 勿 聽? 若 每 日 如 此 讀 書, 庶 幾 看 得 道 理 自 我 心 而 得, 不 為 徒 言 也 70 大 抵 觀 書 先 須 熟 讀, 使 其 言 皆 若 出 於 吾 之 口 ; 繼 以 精 思, 使 其 意 皆 若 出 於 吾 之 心, 然 後 可 以 有 得 爾 至 於 文 義 有 疑, 眾 說 紛 錯, 則 亦 虛 心 靜 慮, 勿 遽 取 捨 於 其 間 先 使 一 說 自 為 一 說, 而 隨 其 意 之 所 之, 以 驗 其 通 塞, 則 其 尤 無 義 理 者, 不 待 觀 於 他 說, 而 先 自 屈 矣 複 以 眾 說 互 相 詰 難, 而 求 其 理 自 所 安, 以 考 其 是 非, 則 似 是 而 非 者, 亦 將 奪 於 公 論 而 無 以 立 矣 71 只 是 這 一 件 理 會 得 透, 那 一 件 又 理 會 得 透, 積 累 多, 便 會 貫 通 不 是 別 有 一 個 大 底 上 達, 又 不 是 下 學 中 便 有 上 達 須 是 下 學, 方 能 上 達 今 之 學 者 於 下 學 便 要 求 玄 妙, 則 不 可 72 朱 熹 認 為 若 是 字 字 而 求, 句 句 而 論, 不 於 身 心 上 著 切 體 認, 則 又 無 所 益 因 此 兼 采 漢 學 / 宋 學 依 經 演 繹, 其 雖 如 此, 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朱 熹 詮 釋 活 動 中, 注 經 和 解 經 絕 不 是 亦 步 亦 趨, 相 反 的 是 他 從 不 放 棄 身 心 實 踐 對 經 義 的 闡 發 朱 熹 謹 守 著 下 學 上 達, 反 身 自 躬 繼 以 精 思 熟 讀 觀 書, 其 言 皆 出 於 吾 口 其 意 皆 出 吾 心, 虛 心 靜 慮 待 豁 然 貫 通, 方 求 可 應 驗 所 安 之 理 朱 熹 讀 書 治 學 之 嚴 謹, 毫 無 疑 問 是 宋 代 治 經 學 者 表 率, 始 終 一 再 強 調 經 典 的 本 義 必 須 細 繹 熟 讀, 縱 然 它 不 是 作 者 的 主 觀 原 意, 然 其 所 揭 櫫 出 源 源 不 竭 的 義 理 實 乃 70 論 孟 綱 領,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九,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讀 書 之 要,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五 ) 卷 七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四 冊, 頁 莫 也 知 我 夫 章, 朱 子 語 類 ( 二 ) 卷 四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五 冊, 頁

27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歸 根 於 自 我 心 而 得, 是 身 心 著 切 的 體 認, 實 踐 一 體 流 行 的 理 因 此, 對 朱 熹 而 言 讀 書 以 觀 聖 賢 之 意, 因 聖 賢 之 意, 以 觀 自 然 之 理 73, 所 以 惟 聖 人 無 人 欲 之 私 而 全 乎 天 理 74 經 典 所 載 不 是 聖 人 作 者 主 觀 意 識 之 說, 而 是 宇 宙 間 無 所 不 在 的 普 遍 之 理 因 為 聖 人 之 意, 根 源 萬 殊 歸 一 的 天 地 之 理, 所 以 若 吾 之 心 即 與 天 地 聖 人 之 心 無 異 矣, 則 尚 何 學 之 為 哉? 故 學 者 必 因 先 達 之 言 以 求 聖 人 之 意, 因 聖 人 之 意 以 達 天 地 之 理 75 這 很 明 確 地 道 出, 朱 熹 治 經 的 根 本 目 的 乃 是 為 了 達 乎 天 地 之 理 因 天 地 之 理 普 注 在 經 典, 所 以 做 為 聖 人 之 載 理 的 經 典, 就 成 為 朱 熹 掌 握 聖 賢 之 意 的 文 本, 將 己 心 比 聖 人 心, 領 悟 經 典 所 蘊 涵 的 天 地 之 理 換 言 之, 對 朱 熹 而 言 詮 釋 目 的, 不 在 於 經 典 作 者 原 意, 而 是 使 讀 經 者 以 意 逆 志 通 經 明 理, 達 到 渾 然 一 體 讀 書 著 意 玩 味, 方 見 得 義 理 從 文 字 中 迸 出 76 既 尊 重 讀 經 者 和 詮 釋 者 的 主 體 意 識 - 意, 又 強 調 詮 釋 最 終 不 能 背 離 對 作 者 和 文 本 原 意 - 志 的 理 解 由 此 看 來, 在 朱 熹 理 解 中 讀 經 者 意 與 經 典 蘊 涵 志, 通 過 以 意 逆 志 相 互 交 融 獲 至 聖 賢 之 理 總 括 地 說, 朱 熹 將 讀 書 解 經 視 為 己 身 切 要 工 夫, 在 繼 承 漢 學 基 礎 上 以 理 學 融 訓 詁 考 證 於 一 爐, 這 是 解 經 基 本 立 場 然 這 立 場 不 可 否 認 進 行 解 經 前 已 預 取 的 理 解, 以 哲 學 詮 釋 學 而 言 即 是 前 理 解 (preunderstanding) 成 見 (prejudice) 77 依 此 前 理 解 既 不 是 詮 釋 者 主 觀 任 意 選 取, 亦 非 純 然 客 觀 地 由 詮 釋 者 歷 史 背 景 所 賦 予, 更 準 確 說 它 由 詮 釋 者 參 與 貢 獻 並 涉 身 其 中 傳 統 (tradition ) 相 互 形 成 的 共 通 感 (commonality) 78 與 其 說, 朱 熹 身 為 儒 生 尊 經 的 認 知 外, 毋 寧 說, 浸 潤 在 整 個 宋 代 理 學 背 景 下, 視 解 經 為 治 己 修 身 工 夫, 形 成 傾 聽 經 典 註 經 詮 釋 與 作 者 視 域 融 合 (Horizontverschmelzung) 79, 自 身 置 入 (transposing ourselves) 80 實 踐 經 典 的 意 義 世 界 73 讀 書 法 上,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答 胡 廣 仲,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三 ) 卷 四 十 二,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二 冊, 頁 答 石 子 重,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三 ) 卷 四 十 二,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二 冊, 頁 讀 書 法 上, 朱 子 語 類 ( 一 ) 卷 十,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四 冊, 頁 伽 達 默 爾 (Hans-Georg Gadamer) 洪 漢 鼎 譯 : 真 理 與 方 法 ( 第 一 卷 )( 臺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公 司, 1999 年 ), 頁 同 前 註, 頁 同 前 註, 頁 這 樣 一 種 自 身 置 入, 既 不 是 一 個 個 性 移 入 另 一 個 個 性 中, 也 不 是 使 另 一 個 人 受 制 於 我 們 自 己 的 標 準, 而 總 是 意 味 著 向 一 個 更 高 的 普 遍 性 的 提 升, 這 種 普 遍 性 不 僅 克 服 了 我 們 自 己 的 個 別 性, 而 且 也 克 服 了 那 個 他 人 的 個 別 性 視 域 這 一 概 念 本 身 就 表 示 了 這 一 點, 因 為 它 表 達 了 進 行 理 解 的 人 必 須 要 有 的 卓 越 的 寛 廣 視 界 獲 得 一 個 視 域, 這 總 是 意 味 著, 我 們 學 會 了 超 出 近 在 咫 尺 的 東 西 去 觀 看, 但 這 不 是 為 了 避 而 不 見 的 東 西, 而 是 為 了 在 一 個 更 大 的 整 體 中 按 照 一 個 更 正 確 的 尺 度 去 更 好 地 觀 看 這 東 西 同 註 77, 頁

28 毫 無 疑 問 的, 朱 熹 這 自 身 置 入 經 典 世 界, 視 經 學 治 經 與 成 德 之 教 相 結 合, 不 是 純 粹 為 了 知 識 性 的 理 論 操 作, 而 是 蘶 然 樹 立 一 種 迥 向 身 心 以 意 逆 志 切 會 經 典 的 實 踐 工 夫 這 實 踐 形 成 了 朱 熹 經 典 詮 釋 與 歷 史 意 識 的 視 域 融 合, 融 會 漢 儒 宋 儒 治 經 而 推 陳 出 新, 提 出 了 一 個 別 異 大 功 的 經 解 詮 釋, 不 僅 說 明 治 經 並 非 只 為 經 解 知 識 的 增 進, 更 是 對 自 我 生 命 達 乎 明 理 的 實 踐, 正 可 謂 學 問 豈 以 他 求, 不 過 欲 明 此 理 而 力 行 之 耳 81 所 以, 透 過 聖 人 經 書 之 意 涵 泳, 以 意 逆 志 主 客 交 融, 建 立 起 對 天 理 的 體 會 這 對 經 典 的 理 解, 形 成 了 一 種 在 經 典 文 本 和 作 者 原 意 與 讀 者 體 驗 之 間 的 理 解 循 環, 這 循 環 構 成 了 二 個 功 能 : 一 將 所 理 解 的 意 涵 逆 反 於 身, 切 己 深 思, 以 己 身 體 驗 來 印 證 聖 人 之 意 ; 另 一 是 將 聖 賢 之 言 化 為 己 志 理 想, 做 為 治 己 修 身 行 為 的 準 則 明 乎 此, 這 通 經 明 理 的 實 踐 性 質 與 哲 學 詮 釋 學 主 張 精 神 頗 為 相 近, 朱 熹 以 此 詮 釋 原 則, 標 舉 理 學 為 理 論 核 心, 以 理 遍 注 儒 經, 將 四 書 闡 發 義 理 為 最 高 目 標, 建 構 起 哲 學 詮 釋 與 經 學 詮 釋 綰 合 為 一 的 思 想 體 系 五 孟 子 正 統 地 位 之 確 立 綜 上 分 析 即 已 明 瞭, 朱 熹 透 過 切 身 實 踐 的 途 徑 方 法 詮 釋 經 典, 力 圖 消 弭 經 典 歷 史 性 與 讀 經 者 主 體 間 的 時 間 鴻 溝, 實 現 聖 人 之 言 求 聖 人 之 意, 融 通 於 天 地 之 理 的 境 界 很 顯 然, 朱 熹 成 功 地 延 續 千 載 不 傳 的 使 命, 從 四 書 集 註 大 成 之 作 來 看, 經 典 所 昭 顯 的 歷 史 意 義, 既 體 現 唐 至 宋 傳 承 轉 化 的 經 學 體 系, 又 以 義 理 作 為 經 學 之 主 體, 重 振 儒 學 道 統 這 不 僅 切 合 當 代 學 術 思 潮, 也 完 備 地 建 構 起 儒 學 思 想 體 系, 四 書 章 句 集 註 榮 登 官 學, 蔚 為 主 導 中 國 主 流 思 潮 長 達 數 百 餘 年 之 久, 其 影 響 性 從 宋 代 孟 子 正 統 地 位 之 確 立 即 可 看 出 孟 子 地 位 值 至 北 宋 中 葉 後, 因 理 學 興 起, 神 宗 元 豐 八 年 ( 西 元 1085 年 ) 以 兗 鄒 二 公 配 享 文 宣 王, 議 定 孟 子 冠 服 位 同 顏 回, 天 下 孔 廟 均 塑 孟 子 像 82, 北 宋 孟 子 地 位 趨 於 尊 崇 穩 固 南 渡 之 後, 承 前 餘 緒, 儒 學 內 聖 心 性 論 為 尚, 鴻 儒 輩 出, 朝 廷 又 多 方 推 尊 理 學, 書 院 名 師 講 授 理 氣 心 性, 二 者 相 輔 相 成 道 學 大 為 蓬 勃, 直 至 南 宋 更 是 臻 達 鼎 盛 朱 熹 立 基 在 孟 學 發 展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重 要 關 鍵, 繼 往 漢 學 又 下 開 宋 學, 孟 子 升 為 經 81 答 郭 希 呂,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四 ) 卷 五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三 冊, 頁 清. 俞 樾 : 茶 香 室 續 鈔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63 年 ), 頁

29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部 83, 其 地 位 的 升 格 也 鋪 陳 了 朱 熹 註 孟 詮 釋 意 識 的 萌 生 : 韓 子 曰 : 堯 以 是 傳 之 舜, 舜 以 是 傳 之 禹, 禹 以 是 傳 之 湯, 湯 以 是 傳 之 文 武 周 公, 文 武 周 公 傳 之 孔 子, 孔 子 傳 之 孟 軻, 軻 之 死 不 得 其 傳 焉 惟 孟 軻 師 子 思, 而 子 思 之 學 出 於 曾 子 自 孔 子 沒, 獨 孟 軻 氏 之 傳 得 其 宗 故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者, 必 自 孟 子 始 84 朱 熹 反 思 唐 韓 愈 原 道 提 出 : 自 孔 子 沒, 獨 孟 軻 氏 之 傳 得 其 宗, 就 儒 學 正 統 意 識 而 言, 孔 子 之 道, 大 而 能 博, 門 弟 子 不 能 遍 觀 而 盡 識 也, 故 學 焉 而 皆 得 性 之 所 近 其 後 離 散, 分 處 諸 侯 之 國, 又 各 以 其 所 能 授 弟 子, 源 遠 而 末 益 分 85 孔 氏 殁 後, 儒 分 為 八, 究 竟 那 派 得 其 孔 子 正 傳? 韓 愈 認 為 : 孟 軻 師 子 思, 子 思 之 學, 蓋 出 曾 子 自 孔 子 沒, 群 弟 子 莫 不 有 書, 獨 孟 軻 氏 之 傳 得 其 宗 86 這 表 明 了 韓 愈 對 於 儒 家 的 理 解, 上 傳 孔 子 思 想 原 意, 當 以 孟 子 的 解 釋 為 圭 臬, 故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必 自 孟 子 始 87 確 認 了 孟 子 歸 屬 儒 學 道 統 系 譜 的 地 位 朱 熹 對 韓 愈 尊 孟 道 統 傳 承 之 論, 極 力 推 崇, 贊 曰 : 看 聖 賢 代 作, 未 有 孔 子, 便 無 論 語 之 書 ; 未 有 孟 子, 便 無 孟 子 之 書 ; 未 有 堯 舜, 便 無 典 謨, 未 有 商 周, 便 無 風 雅 頌 此 道 更 前 後 聖 賢, 其 說 始 備 自 堯 舜 以 下, 若 不 生 個 孔 子, 後 人 去 何 處 討 分 曉? 孔 子 後 若 無 個 孟 子, 也 未 有 分 曉 孟 子 後 數 千 載, 乃 始 得 程 先 生 兄 弟 發 明 此 理 今 看 來, 漢 唐 以 下 諸 儒 說 道 理 見 在 史 策 者, 便 直 是 說 夢! 只 有 個 韓 文 公 依 稀 說 得 略 似 耳 88 對 於 朱 熹 而 言, 韓 愈 道 統 說 好 似 石 破 天 驚, 喚 醒 了 儒 家 長 期 沉 睡 的 道 統 意 識, 面 對 當 際 佛 老 挑 戰, 儒 學 之 衰 微, 重 振 道 統 的 呼 籲 猶 為 急 迫 性 朱 熹 選 擇 從 經 典 註 疏 入 門, 給 了 自 己 一 個 孟 學 詮 釋 具 體 的 傳 承 理 由 :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者, 必 自 孟 子 始 將 道 統 所 包 含 的 認 同 意 識 正 統 意 識 及 己 志 弘 道 的 使 命 皆 具 體 地 表 達 於 是 朱 熹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切 入 孟 學, 立 足 在 此 氛 圍 下 皓 首 窮 經 地 展 開 孟 學 詮 釋, 潛 心 揅 所 以 意 逆 志 孟 子 經 典 的 周 予 同 在 其 群 經 概 論 中 提 到 此 一 名 詞, 以 孟 子 原 歸 屬 子 部, 到 了 宋 代 則 升 為 經 部 的 過 程 參 見 同 註 2, 頁 289 同 註 20, 孟 子 序 說,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231 唐. 韓 愈 : 送 王 秀 才 序 韓 昌 黎 全 集 卷 二 十 [ 北 京 : 中 國 語 言 文 化 大 學 出 版 社,1990 年 ) 同 前 註 同 前 註 88 孔 孟 周 程, 朱 子 語 類 ( 四 ) 卷 九 十 三,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十 七 冊, 頁

30 實 踐, 黽 勉 為 志 而 重 張 儒 學 旗 幟, 承 擔 起 道 統 使 命 然 傳 承 之 有 系 統, 但 何 謂 道? 蓋 自 上 古 聖 神 繼 天 立 極, 而 道 統 之 傳 有 自 來 矣 其 見 於 經, 則 允 執 厥 中 者, 堯 之 所 以 授 舜 也 ; 人 心 惟 危, 道 心 惟 微, 惟 精 惟 一, 允 執 厥 中 者, 舜 之 所 以 授 禹 也 堯 之 一 言, 至 矣, 盡 矣! 而 舜 復 益 之 以 三 言 者, 則 所 以 明 夫 堯 之 一 言, 必 如 是 而 後 可 庶 幾 也 89 歷 選 前 聖 賢 之 書, 所 以 提 挈 綱 維, 開 示 緼 奧, 未 有 若 是 之 明 且 盡 者 也 自 是 而 又 再 傳 以 得 孟 氏, 為 能 推 明 是 書, 以 承 先 聖 之 統, 及 其 沒 而 遂 失 其 傳 焉 則 吾 道 之 所 寄, 不 越 乎 言 語 文 字 之 間, 而 異 端 之 說 明 新 月 盛, 以 至 於 老 佛 之 徒 出, 則 彌 近 理 而 大 亂 真 矣 然 而 尚 幸 此 書 之 不 泯, 故 程 夫 子 兄 弟 者 出, 得 有 所 考, 以 續 夫 千 載 不 傳 之 緒 ; 得 有 所 據, 以 斥 夫 二 家 似 是 之 非 熹 自 蚤 歲 嘗 受 讀 而 竊 欵 之, 沉 潛 反 復, 蓋 亦 有 年, 一 旦 恍 然 似 有 以 得 其 要 領 者, 然 後 乃 敢 會 眾 說 而 折 中, 既 為 定 著 章 句 一 篇, 以 竢 後 之 君 子 90 對 朱 熹 而 言, 道 統 之 道 乃 是 二 程 道 學 之 一 脈 相 傳, 尚 書 大 禹 謨 人 心 惟 危, 道 心 惟 微, 惟 精 惟 一, 允 執 厥 中 這 十 六 字 心 傳, 為 堯 舜 道 統 相 傳 之 開 始, 神 會 而 心 得, 便 是 理 學 家 們 所 據 說 的 心 傳 朱 熹 因 承 韓 愈 軻 之 死, 其 不 得 傳 焉, 所 以 認 為 儒 家 道 統 一 度 出 現 斷 裂, 而 接 續 道 統 只 能 通 過 心 傳 因 持 此 說, 所 以 朱 熹 推 尊 二 程, 既 孟 子 後 以 承 先 聖 之 統, 續 千 載 不 傳 之 緒 者, 賦 予 崇 高 肯 定 地 位, 上 接 聖 賢 與 孔 孟 相 提 並 論, 並 在 四 書 集 註 篇 末 推 二 程 定 於 一 尊 朱 熹 奉 二 程 為 道 統 傳 人 後, 儒 學 道 統 意 識 油 然 而 生, 在 進 行 這 樣 的 表 述 時, 實 然 已 跳 出 傳 統 經 解 的 註 者 身 份, 超 越 經 典 之 外 以 自 身 歷 史 視 域 進 行 經 典 新 釋 換 言 之, 朱 熹 注 解 的 不 僅 是 經 學, 更 是 道 統 上 之 貫 通, 其 自 述 : 吾 少 讀 程 氏 書, 則 已 知 先 生 之 道 學 德 行, 實 繼 孔 孟 不 傳 之 統 91 又 在 大 學 章 句 序 中 云 : 天 運 循 環, 無 往 不 返 宋 德 隆 盛, 治 教 休 明 於 是 河 南 程 氏 兩 夫 子 出, 而 有 以 接 乎 孟 氏 之 傳, 實 始 尊 信 此 篇 而 表 章 之, 既 又 為 之 次 其 簡 編, 發 其 歸 趣, 然 後 古 者 大 學 教 人 之 法 聖 經 賢 傳 之 指, 粲 然 複 明 於 世 雖 以 熹 之 不 敏, 亦 幸 私 淑 而 與 有 89 同 註 20, 中 庸 章 句 序,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同 註 20, 中 庸 章 句 序,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建 康 府 學 明 道 先 生 祠 記, 晦 庵 先 生 朱 文 公 文 集 ( 五 ) 卷 七 十 四, 收 入 朱 子 全 書 二 十 四 冊, 頁

31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聞 焉 92 明 乎 此, 朱 熹 將 二 程 之 學 有 以 接 孟 氏 之 傳, 而 自 謂 亦 幸 私 淑 而 與 有 聞 焉, 委 婉 含 蓄 地 道 訴 自 己 身 為 二 程 道 統 之 嫡 傳, 效 於 聖 經 賢 傳, 續 統 明 志 昭 然 若 揭 其 後 弟 子 黃 幹 則 更 明 確 地 表 述, 其 師 朱 熹 乃 是 正 統 道 統 之 繼 傳 : 竊 聞 道 之 正 統, 待 人 而 後 傳, 自 周 以 來, 任 傳 道 之 責, 得 統 之 正 者, 不 過 數 人, 而 能 使 斯 道 章 章 較 著 者, 一 二 人 而 止 耳 由 孔 子 而 後, 曾 子 子 思 繼 其 微, 至 孟 子 而 始 著 由 孟 子 而 後, 周 程 張 子 繼 其 絕, 至 先 生 而 始 著 93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公 生, 而 道 始 行 ; 孔 子 孟 子 生, 而 道 始 明 ; 孔 孟 之 道, 周 程 張 子 繼 之 ; 周 程 張 子 之 道, 文 公 朱 先 生 又 繼 之 此 道 統 之 傳, 曆 萬 世 而 可 考 也 94 由 此 而 知, 朱 熹 以 道 統 傳 承 自 許, 道 之 正 統, 待 人 而 後 傳, 當 標 榜 己 為 正 統 時, 所 捍 衛 的 不 僅 是 傳 承 地 位, 更 重 要 的 捍 衛 儒 學 正 統 的 思 想 本 質 朱 熹 闡 幽 發 微, 繼 道 統 而 自 命, 借 孔 孟 視 域 以 經 學 闡 釋 接 續 道 統, 此 乃 義 不 容 辭 的 學 術 使 命 然 當 這 強 烈 的 衛 道 意 識, 面 對 外 來 佛 老 挑 戰, 捍 衛 道 統 之 心 便 油 然 而 生, 上 傳 二 程 追 溯 道 統, 於 是 註 經 之 學 便 成 為 朱 熹 弘 道 實 踐 的 途 徑 因 而 感 懷 云 : 吾 道 之 所 寄, 不 越 乎 言 語 文 字 之 間 憂 感 異 端 之 說, 天 理 民 彝 泯 滅, 後 世 遂 失 其 傳, 其 云 : 愚 按 : 此 言, 雖 若 不 敢 自 謂 已 得 其 傳, 而 憂 後 世 遂 失 其 傳, 然 乃 所 以 自 見, 其 有 不 得 辭 者, 而 又 以 見 夫 天 理 民 彝 不 可 泯 滅, 百 世 之 下, 必 將 有 神 會 而 心 得 之 者 耳 故 於 篇 終, 歷 序 群 聖 之 統, 而 終 之 以 此, 所 以 明 其 傳 之 有 在, 而 又 以 俟 後 聖 於 無 窮 也, 其 指 深 哉! 有 宋 元 豐 八 年, 河 南 程 顥 伯 淳 卒 潞 公 文 彥 博 題 其 墓 曰 : 明 道 先 生 而 其 弟 頤 正 叔 序 之 曰 : 周 公 歿, 聖 人 之 道 不 行 ; 孟 軻 死, 聖 人 之 學 不 傳 道 不 行, 百 世 無 善 治 ; 學 不 傳, 千 載 無 真 儒 無 善 治, 士 猶 得 以 明 夫 善 治 之 道, 以 淑 諸 人, 以 傳 諸 後 ; 無 真 儒, 則 天 下 貿 貿 焉 莫 知 所 之, 人 欲 肆 而 天 理 滅 矣 先 生 生 乎 千 四 百 年 之 後, 得 不 傳 之 學 於 遺 經, 以 興 起 斯 文 為 己 任 辨 異 端, 92 同 註 20, 大 學 章 句 序,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2 93 宋. 黃 幹 : 朱 子 行 狀, 黃 勉 齋 先 生 文 集 卷 八, 影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3 年 ) 94 同 前 註, 宋. 黃 幹 : 徽 州 朱 文 公 祠 堂 記, 黃 勉 齋 先 生 文 集 卷 五, 影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32 闢 邪 說, 使 聖 人 之 道 渙 然 復 明 於 世 蓋 自 孟 子 之 後, 一 人 而 已 然 學 者 於 道 不 知 所 向, 則 孰 知 斯 人 之 為 功? 不 知 所 至, 則 孰 知 斯 名 之 稱 情 也 哉? 見 夫 天 理 民 彝, 不 可 泯 滅, 百 世 之 下, 必 將 有 神 會 而 心 得 之 者 耳 故 於 篇 終, 曆 序 群 聖 之 統, 而 終 之 以 此, 所 以 明 其 傳 之 有 在, 而 又 以 俟 後 聖 於 無 窮 也, 其 指 深 哉! 95 朱 熹 祖 述 二 程 之 功, 見 天 理 民 彝 泯 滅, 人 欲 肆 而 天 理 滅, 起 而 辨 異 端 闢 邪 說, 使 聖 人 之 道 渙 然 復 明 於 世 鑑 於 道 不 行, 百 世 無 善 治 ; 學 不 傳, 千 載 無 真 儒, 興 起 斯 文 為 己 任, 孟 子 集 注 篇 末 便 明 示 孟 學 為 傳 之 志, 清 楚 地 道 出 孟 學 詮 釋 的 目 的 終 在 群 聖 賢 之 統 以 傳 承 後 聖, 其 旨 昭 然 雖 說 理 學 家 創 造 經 典 有 古 經 今 注 也 有 叢 書 形 式, 然 若 以 內 在 相 繫 來 看 思 想 根 源, 這 就 必 須 追 溯 到 詮 釋 者 的 詮 釋 意 識 以 此 意 義 而 言, 集 註 才 是 朱 熹 四 書 詮 釋 的 靈 魂, 就 集 註 四 書 的 理 學 背 景 來 看, 充 滿 著 強 烈 外 延 因 素, 老 學 玄 學 合 流, 佛 學 衝 擊 ; 就 內 容 因 素 來 看, 經 學 發 展 至 北 宋, 從 唐 孔 穎 達 箋 注 五 經 正 義 經 解 定 為 一 統, 時 至 宋 代 已 遭 群 起 非 議, 時 勢 已 然, 舊 儒 學 崩 塌 也 正 代 表 了 新 儒 學 轉 化 的 契 機 來 臨 朱 熹 關 懷 整 個 歷 史 課 題 的 變 遷, 思 想 衝 突 又 何 能 融 合 轉 化, 儒 學 衰 微 該 如 何 振 興 中 土? 朱 熹 很 顯 然 扣 緊 時 代 挑 戰, 透 過 集 註 刊 訂 四 書 實 踐, 以 集 大 成 貫 通 姿 態, 確 立 道 統 傳 承 的 儒 學 歷 史, 皓 首 窮 經 近 五 十 年 心 血, 其 苦 心 之 致 非 其 他 註 疏 所 能 比, 開 書 院 辦 教 育 96, 兼 融 漢 宋 之 學 創 造 轉 化 新 儒 學, 建 立 了 四 書 與 儒 學 五 經 比 肩, 功 不 可 沒 從 詮 釋 立 場 來 看, 朱 熹 集 註 四 書 的 形 式 重 返 道 統, 扳 回 儒 學 正 統 之 勢, 既 是 應 然 也 是 必 然 的 治 經 途 徑, 在 表 彰 大 學 中 庸 作 為 心 性 之 學 綱 領, 與 論 語 孟 子 合 為 一 輯, 重 在 闡 揚 理 學 義 理, 在 訓 釋 體 例 上 全 不 似 漢 唐 注 家, 足 可 謂 最 能 代 表 宋 代 經 學 解 經 的 精 神 六 結 論 縱 上 討 論 至 此, 從 歷 史 脈 絡 探 源 朱 熹 道 統 為 尊 的 詮 孟 立 場, 樹 立 儒 學 大 旗 面 對 佛 老 同 註 20, 盡 心 章 句 下, 孟 子 集 注 卷 第 十 四,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頁 447 朱 熹 身 處 的 宋 代, 學 校 建 制 大 體 沿 襲 唐 制, 國 子 監 所 屬 有 國 子 學 和 太 學, 另 為 皇 族 幼 童 設 宗 學, 在 外 僑 集 中 的 廣 州 泉 州 設 籓 學 由 於 朝 廷 只 注 重 科 舉 取 士, 學 校 教 育 受 到 嚴 重 影 響, 從 此 日 漸 衰 落 在 這 種 形 式 下, 書 院 得 到 長 足 的 發 展, 朱 熹 等 學 者 紛 紛 創 辦 書 院 隨 著 書 院 的 發 展 和 興 盛, 宋 初 逐 漸 形 成 了 一 批 在 當 時 及 對 後 世 産 生 很 大 影 響 的 代 表 性 書 院, 如 湖 南 衡 陽 石 鼓 書 院 江 西 盧 山 白 鹿 洞 書 院 河 南 商 邱 應 天 府 湖 南 長 沙 嶽 麓 書 院 河 南 登 封 嵩 陽 書 院 江 蘇 南 京 茅 山 書 院 等

33 朱 熹 註 孟 子 歷 史 脈 絡 之 探 賾 文 化 挑 戰, 轉 化 傳 統 五 經, 集 註 四 書 成 為 儒 家 新 經 註 詮 釋 中 心 97 朱 熹 立 志 弘 道, 以 儒 學 呼 籲 接 續 道 統 歷 史, 闡 揚 明 天 理, 滅 人 欲 人 心 / 道 心 創 造 演 繹 成 孟 子 集 注 朱 熹 在 世 時, 因 孟 子 編 入 四 書 集 註 影 響 浩 瀚, 曾 一 度 讓 南 宋 統 治 者 疑 慮, 甚 而 採 取 柔 性 防 堵 意 圖 削 弱, 但 朱 熹 一 代 宗 師 地 位 日 益 穩 固, 不 降 反 昇, 朱 熹 歿, 朝 廷 更 以 四 書 立 於 學 官 98 孟 學 大 盛, 士 子 莫 不 奉 為 圭 臬, 趨 之 若 鶩, 論 孟 史 志 著 錄 近 百 家 之 多, 注 孟 詮 孟 蔚 為 大 增, 成 果 斐 然 盛 況 空 前, 99 更 確 立 了 孟 子 經 典 的 正 統 地 位, 以 四 書 集 註 為 代 表 的 程 朱 理 學, 更 是 宋 元 七 百 年 官 方 統 治 思 想 元 延 祐 年 間, 政 統 牽 制 學 統, 科 舉 頒 定 四 書 集 註 應 試 士 子, 經 典 權 威 更 體 現 在 註 經 者 朱 熹 注 上, 經 典 被 賦 予 判 別 正 謬 唯 一 的 標 準 遂 此, 經 典 意 識 所 呈 顯 的 詮 釋 走 向, 朱 熹 詮 釋 與 文 本 以 外 的 發 揮, 實 際 上 早 已 超 越 經 典 自 身 而 形 成 另 一 權 威 根 源 其 後, 歷 經 元 明, 政 治 與 學 術 推 尊, 御 用 理 學 影 響 籠 罩 更 為 浩 大, 舉 世 罕 匹, 無 人 出 其 右, 明 清 沿 習 不 變, 孟 學 也 因 四 書 集 註 為 顯 學, 推 波 助 瀾, 至 今 仍 方 興 未 艾 職 至, 朱 熹 以 理 學 雄 姿 重 振 儒 學, 不 僅 回 歸 經 典 詮 釋 的 歷 史 根 源, 也 開 啟 影 響 中 國 思 想 逾 七 百 年 的 重 要 經 典, 確 立 了 經 學 史 上 孟 子 屹 立 不 搖 的 正 統 地 位, 足 以 見 詮 孟 之 歷 史 開 創 意 義 實 是 厥 功 甚 偉 97 漢 唐 諸 儒 以 六 經 為 儒 經 主 體, 重 訓 詁 輕 義 理 的 研 習 詩 書 禮 易 春 秋 等 經 典, 二 程 為 建 立 儒 家 道 統 思 想 體 系, 不 僅 把 大 學 中 庸 從 禮 記 中 提 取 出 來 而 使 之 成 為 二 部 獨 立 的 經 典, 又 將 孟 子 由 子 升 為 經 提 高 其 地 位, 而 且 還 將 這 三 部 書 與 反 映 孔 聖 言 行 風 貌 本 就 具 有 權 威 性 的 論 語 並 列, 合 為 四 書 作 為 整 個 儒 家 經 典 的 基 礎, 認 為 四 書 最 能 體 現 聖 人 作 經 之 意, 甚 至 聖 人 之 道 就 載 於 這 四 書 之 中 在 朱 熹 看 來 六 經 本 義 並 不 在 直 接 闡 發 義 理, 如 易 之 本 義 是 占 筮 ; 詩 之 本 義 是 感 物 道 情, 吟 詠 情 性 而 尚 書 收 拾 於 殘 闕 之 餘, 卻 必 要 句 句 義 理 相 通, 必 至 穿 鑿 ; 春 秋 直 截 當 時 之 事, 要 見 當 時 治 亂 興 衰, 非 是 於 一 字 上 定 褒 貶 ; 儀 禮 不 過 講 儀 法 度 數 而 已 總 之, 詩 書 是 隔 一 重 兩 重 說, 易 春 秋 是 隔 三 重 四 重 說 故 就 探 求 經 文 義 理 即 聖 人 之 道 角 度 比 較, 語 孟 工 夫 少, 得 效 多 ; 六 經 工 夫 多, 得 效 少 98 馬 宗 霍 : 中 國 經 學 史 第 十 篇 宋 之 經 學 ( 北 京 : 商 務 印 書 館 重 印 本,1998 年 ) 99 清. 朱 彝 尊 : 經 義 考 卷 二 百 三 十 四 卷 二 百 三 十 五, 四 部 備 要 本 ( 臺 北 : 中 華 書 局,1981 年 )

34 參 考 文 獻 一 古 籍 書 目 : 影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臺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1983 年 ) 唐 陸 德 明 : 經 典 釋 文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出 版,1996 年 8 月 ) 唐 孔 穎 達 疏 : 五 經 正 義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出 版,1997 年 8 月 ) 唐 韓 愈 : 韓 昌 黎 全 集 ( 北 京 : 中 國 語 言 文 化 大 學 出 版 社,1990 年 ) 唐 韓 愈 撰 宋 朱 熹 考 異 : 朱 子 校 昌 黎 先 生 集 傳 (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2006 年 12 月 ) 宋 朱 熹 : 朱 子 全 書 ( 一 至 四 十 三 冊 )(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年 12 月 ) 宋 朱 熹 著 黎 靖 德 編 : 朱 子 語 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宋 朱 熹 撰 徐 德 明 校 點 :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2001 年 12 月 ) 宋 黃 幹 : 宋 史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1983 年 ) 宋 晁 公 武 : 郡 齋 讀 書 志 第 一 冊,( 臺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1978 年 ) 宋 葉 適 : 習 學 紀 言 序 目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出 版,1977 年 ) 明 柯 維 騏 : 宋 史 新 編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74 年 11 月 ) 清 朱 彝 尊 : 經 義 考 四 部 備 要 本 ( 臺 北 : 中 華 書 局 出 版,1981 年 ) 清 皮 錫 瑞 : 經 學 歷 史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出 版,1996 年 8 月 ) 清 俞 樾 : 茶 香 室 續 鈔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 出 版,1963 年 ) 清 焦 循 : 孟 子 正 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出 版,1987 年 ) 清 趙 翼 : 陔 餘 叢 考 ( 一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75 年 ) 清 馮 登 府 : 石 經 叢 刊 初 編 第 二 冊 ( 臺 北 : 信 誼 書 局 出 版,1994 年 6 月 ) 清 全 祖 望 : 全 祖 望 集 彙 校 集 注 ( 下 )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2000 年 12 月 ) 清 紀 昀 著 :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出 版,2001 年 5 月 ) 二 現 代 論 著 : 林 漢 仕 : 孟 子 探 微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1978 年 7 月 ) 林 慶 彰 : 中 國 經 學 史 論 文 選 集 冊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2 年 10 月 ) 金 春 峰 : 朱 熹 哲 學 思 想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出 版,1998 年 ) 周 天 令 : 朱 子 道 德 哲 學 研 究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99 年 ) 周 予 同 : 周 予 同 經 學 史 論 著 選 集 (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1996 年 ) 夏 傳 才 : 十 三 經 概 論 ( 臺 北 : 萬 卷 樓 圖 書 出 版,1996 年 )

Microsoft Word - 16-0-1_封面

Microsoft Word - 16-0-1_封面 ISSN 2075-0404 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 第十六期 中華民國一 年十二月 Soochow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line No.16 December 2011 東吳大學出版 Published by SOOCHOW UNIVERSITY 第十六期 中華民國一 年十二月 Soochow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部 分 学 校 概 况 苏 州 大 学 坐 落 于 素 有 人 间 天 堂 之 称 的 古 城 苏 州, 是 国 家 211 工 程 重 点 建 设 高 校 2011 计 划 首 批 认 定 高 校, 是 江 苏 省 属 重 点 综 合 性 大 学, 其 主 要 前 身 为 创 建 于 19

第 一 部 分 学 校 概 况 苏 州 大 学 坐 落 于 素 有 人 间 天 堂 之 称 的 古 城 苏 州, 是 国 家 211 工 程 重 点 建 设 高 校 2011 计 划 首 批 认 定 高 校, 是 江 苏 省 属 重 点 综 合 性 大 学, 其 主 要 前 身 为 创 建 于 19 苏 州 大 学 2015 年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学 校 概 况 第 二 部 分 毕 业 生 就 业 基 本 情 况 一 毕 业 生 规 模 及 结 构 二 毕 业 生 就 业 率 1 总 就 业 率 2 各 专 业 就 业 率 第 三 部 分 毕 业 生 就 业 状 况 分 析 一 毕 业 生 签 约 情 况 1 本 科 毕 业 生 签 约 情 况

More information

中文古诗词杂志 第四卷 第六期 2013年6月

中文古诗词杂志  第四卷 第六期 2013年6月 ISSN 1920-3233 (online) Journal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中 文 古 诗 词 杂 志 Volume 4 Issue 6 June 2013 第 四 卷 第 六 期 2013 年 6 月 Special Issue Author: Huang Yong 特 邀 专 集 作 者 : 黄 勇 七 律 初 夏 小 景 岸 柳 弯 腰 河 里 月,

More information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新編京劇 狐仙故事 Fox Tales 趙雪君* Chao, Hsueh-Chun 戲劇學刊 第十四期 頁203-245 民國一 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4 2011 : 203-245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收稿日期 2011.3.13 通過日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WZTU767-1870-199607.doc

Microsoft Word - WZTU767-1870-199607.doc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建 筑 装 饰 工 程 逆 作 法 施 工 技 术 研 究 邓 明 胜 ( 中 国 建 筑 七 局 五 公 司 ) [ 摘 要 ]: 介 绍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建 筑 装 饰 工 程 半 逆 作 法 和 全 逆 作 法 施 工 技 术 的 原 理 施 工 组 织 及 运 作 程 序 [ 关 键 词 ]: 装 饰 工 程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半 逆 作 法 全 逆 作

More information

创刊号电子版

创刊号电子版 A CHINESE LITERATURE MAGAZINE 1 2 3 4 5 6 7 8 NOVEMBER 2010 9 迹 学 时 间 这 点 学 会 这 独 个 国 这 双 飞 梦 时 双 脚 却 实 这 乱 动 历 还 虚 这 欢 个 这 义 这 个 数 变 处 还 学 历 梦 声 灵 够 这 样 沟 迹 这 样 个 辞 华 数 对 这 样 这 见 块 迹 将 迹 梦 轮 烛 静 静 条 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G...doc

Microsoft Word - 2-...G...doc 第 二 章 幼 兒 教 育 現 任 教 育 部 部 長 杜 正 勝,93 年 5 月 26 日 在 立 法 院 教 育 及 文 化 委 員 會 第 五 屆 第 五 會 期 報 告 我 國 教 育 政 策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發 展 中, 提 出 與 幼 兒 教 育 有 關 的 教 育 施 政 重 點 及 發 展 方 向, 有 下 列 三 項 :(1) 推 動 國 民 教 育 幼 兒 班, 國 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期-7.萬新華-991221.doc

Microsoft Word - 20期-7.萬新華-991221.doc 藝 術 評 論 第 二 十 期 頁 167-212(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 台 北 : 國 立 臺 北 藝 術 大 學 167 ARTS REVIEW, NO. 20, pp.167 212 (2010)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SSN: 1015-624 中 國 繪 畫 在 大 時 代 傅 抱 石 抗 戰 時 期 歷 史 人 物 畫

More information

中文古诗词杂志 第四卷 第三期 2013年3月

中文古诗词杂志  第四卷 第三期 2013年3月 ISSN 1920-3233 (online) Journal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中 文 古 诗 词 杂 志 Volume 4 Issue 3 March 2013 第 四 卷 第 三 期 2013 年 3 月 点 绛 唇 春 情 叶 丹 枫 寒 春 日 厌 厌, 游 蜂 无 赖 东 风 下 月 明 景 暇, 市 井 灯 如 画 漫 忆 当 年, 醉 酒 欢 歌

More information

入 学 考 试 重 点 考 查 学 生 的 基 础 专 业 知 识 基 本 实 验 操 作 技 能 独 立 思 考 和 动 手 能 力 笔 试 和 面 试 的 试 题 都 有 足 够 的 难 度, 以 利 择 优 录 取 新 录 取 的 研 究 生 第 一 次 见 面, 池 先 生 会 作 一 次

入 学 考 试 重 点 考 查 学 生 的 基 础 专 业 知 识 基 本 实 验 操 作 技 能 独 立 思 考 和 动 手 能 力 笔 试 和 面 试 的 试 题 都 有 足 够 的 难 度, 以 利 择 优 录 取 新 录 取 的 研 究 生 第 一 次 见 面, 池 先 生 会 作 一 次 严 师 慈 母 池 际 尚 院 士 培 养 研 究 生 记 实 叶 德 隆 叶 德 隆, 男,1936 年 12 月 初 生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教 授 1960 年 北 京 地 质 学 院 岩 石 矿 物 学 专 业 毕 业 并 留 校 任 教,1962 年 北 京 地 质 学 院 研 究 生 毕 业 主 要 从 事 岩 浆 岩 岩 石 学 晶 体 光

More information

血 脂 异 常 老 年 人 使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作 者 : 血 脂 异 常 老 年 人 使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组 作 者 单 位 : 刊 名 :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英 文 刊 名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年, 卷 ( 期 ): 2015,54(5) 引 用 本 文 格 式 : 血

More information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志 工 森 情 快 樂 志 工 永 續 山 林 側 寫 林 務 局 志 工 保 母 暨 典 範 志 工 ( 二 ) 文 圖 邢 玉 玫 林 務 局 國 家 森 林 志 願 服 務 計 畫 修 訂 暨 推 展 活 化 計 畫 共 同 主 持 人 新 竹 林 區 管 理 處 於 85 年 7 月 召 幕 第 一 期 解 說 志 工, 至 今 已 召 募 四 期, 培 訓 服 勤 123 名 解 說 志

More information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 1 2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Chinese Theatre Assian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1 23.2 396 4.4 90.0 463 4.5 102.9 421 6.6 63.8 393 5.5 71.5 441 5.7 77.4 411 3.1 132.6 435 5.4 80.6 7974 212.41 1.71 23.75 10.34 1199 327.77 2.51 24.09 11.92 96 2390.10 4.41 22.65 8.84 147 895.3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1 期 (pp.137-152):( 民 國 76 年 ), 臺 北 :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 (1987)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壇 經 與

More information

42 雕塑研究 第八期 2012.9 1970 年代的文學 43 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榮幸接受朱銘美術館的邀請 來參加這個 紀的中國 整個臺灣社會改變的時候 我根本還沒有機會好好認識我 主題演講 我的專長是臺灣文學 就集中在文學這個領域來談我對 70 們的土地 我真正被教育 被啟蒙 恐怕就是從人間副

42 雕塑研究 第八期 2012.9 1970 年代的文學 43 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榮幸接受朱銘美術館的邀請 來參加這個 紀的中國 整個臺灣社會改變的時候 我根本還沒有機會好好認識我 主題演講 我的專長是臺灣文學 就集中在文學這個領域來談我對 70 們的土地 我真正被教育 被啟蒙 恐怕就是從人間副 40 雕塑研究 第八期 2012.9 回歸現實 回歸鄉土理念 而對後來的本土化 臺灣化影響重大的三 群年輕世代的知識分子或政治人物 也就是我剛才指出的挖掘日治時 期臺灣新文學 提倡鄉土文學 與投入黨外的新生代 當然 經歷了 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 1980 年代之後 臺灣的政治與文化 又是相當 不一樣的情況 但從 70 年代到 80 年代之後 有變化 也有連續 不 過這已經超出我今天演講的範圍了

More information

2 主 义 官 僚 资 本 主 义 这 些 内 外 反 动 派, 究 竟 谁 是 谁 非, 也 是 是 非 问 题, 但 是 这 是 和 人 民 内 部 问 题 性 质 不 同 的 另 一 类 是 非 问 题 我 们 的 国 家 是 工 人 阶 级 领 导 的 以 工 农 联 盟 为 基 础 的 人

2 主 义 官 僚 资 本 主 义 这 些 内 外 反 动 派, 究 竟 谁 是 谁 非, 也 是 是 非 问 题, 但 是 这 是 和 人 民 内 部 问 题 性 质 不 同 的 另 一 类 是 非 问 题 我 们 的 国 家 是 工 人 阶 级 领 导 的 以 工 农 联 盟 为 基 础 的 人 1 关 于 正 确 处 理 人 民 内 部 矛 盾 的 问 题 Chairman Mao of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1957 年 2 月 27 日 ) ===================================================== 这 是 毛 主 席 在 最 高 国 务 会 议 第 十 一 次 ( 扩 大 ) 会 议 上 的 讲 话 后

More information

7 1 2012 31 肽

7 1 2012 31 肽 20127(1)30-49 1 2 3 4 5 * 11221 155 : 02-2826-7396 kareny@ms10.hinet.net 7 1 2012 30 7 1 2012 31 肽 酶 7 1 2012 32 7 1 2012 33 7 1 2012 34 7 1 2012 35 7 1 2012 36 7 1 2012 37 7 1 2012 38 7 1 2012 39 7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頭肩頸穴位舒壓(meili講義)1206.pptx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頭肩頸穴位舒壓(meili講義)1206.pptx 全 方 位 身 心 舒 壓 - 頭 肩 頸 舒 壓 實 務 體 驗 - 護 理 系 陳 美 麗 老 師 Mei-li Che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2013.12.06 - 陳 美 麗 老 師, 請 尊 重 智 慧 財 產 權, 切 勿 非

More information

中文古诗词杂志 第四卷 第七期 2013年7月

中文古诗词杂志  第四卷 第七期 2013年7月 ISSN 1920-3233 (online) Journal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中 文 古 诗 词 杂 志 Volume 4 Issue 7 July 2013 第 四 卷 第 七 期 2013 年 7 月 Third Anniversary Issue (2) 创 刊 三 周 年 纪 念 号 ( 二 ) 五 律 咏 九 龙 潭 万 山 胜 迹 太 行 峨, 幽

More information

1 2010 2012 40

1 2010 2012 40 --- 39 1 2010 2012 40 41 2 2012 5 42 43 3 2012 44 45 46 47 48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No.1, 2014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s the Path and Vision of China s Education Reform: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东 吴 证 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章 程 二 〇 一 三 年 五 月 1 目 录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二 章 经 营 宗 旨 和 经 营 范 围 第 三 章 股 份 第 一 节 股 份 发 行 第 二 节 股 份 增 减 和 回 购 第 三 节 股 份 转 让 第 四 章 股 东 和 股 东 大 会 第 一 节 股 东 第 二 节 股 东 大 会 的 一 般 规 定 第 三 节 股 东 大

More information

6.FIT)

6.FIT) 内 部 资 料 免 费 交 流 主 办 上 海 市 孙 中 山 宋 庆 龄 文 物 管 理 委 员 会 上 海 宋 庆 龄 研 究 会 主 管 上 海 市 孙 中 山 宋 庆 龄 文 物 管 理 委 员 会 目 录 CONTENTS 2012 年 第 6 期 总 第 131 期 双 月 印 发 顾 问 张 磊 沈 渭 滨 盛 永 华 张 世 福 华 平 赵 福 祥 编 委 会 主 任 秦 量 副 主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十 八 期 2009 年 11 月 頁 185-212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詞 社 初 探 蘇 淑 芬 提 要 日 治 時 期, 全 臺 僅 有 二 個 詞 社, 包 括 臺 北 地 區 的 巧 社 與 嘉 義 地 區 的 小 題 吟 會 本 論 文 探 討 兩 詞 社 成 立 背 景 社 集 活 動, 詞 作 主 題, 包 括 悼 亡 懷 古 述 懷 節 序 反 戰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文 學 院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溫 瑞 安 中 短 篇 武 俠 小 說 研 究 A Study In Rui-an Wen's Short and Medium-Length

More inform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7号 吉 林 大 学 章 程 序 言 吉 林 大 学 始 建 于 1946 年, 1960 年 被 中 共 中 央 确 定 为 全 国 重 点 综 合 性 大 学 2000 年 6 月 12 日, 原 吉 林 大 学 吉 林 工 业 大 学 白 求 恩 医 科 大 学 长 春 科 技 大 学 长 春 邮 电 学 院 合 并 组 建 成 新 的 吉 林 大 学,2004 年, 原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More information

216 戲劇學刊 新編崑劇 楊妃夢 創作構想 本劇以本人撰作之學術論文 楊妃故事之發展及其相關之文學 為基礎 嚴格根據崑 腔曲劇體製規律編寫 旨在呈現歷史上楊妃之真人實事 以及其經由文人論述 民間傳說 所產生扭曲變型之原委 從而發人以體悟與省思 雖然 身後是非誰管得 但 禍福善 惡 何嘗不也由人 全

216 戲劇學刊 新編崑劇 楊妃夢 創作構想 本劇以本人撰作之學術論文 楊妃故事之發展及其相關之文學 為基礎 嚴格根據崑 腔曲劇體製規律編寫 旨在呈現歷史上楊妃之真人實事 以及其經由文人論述 民間傳說 所產生扭曲變型之原委 從而發人以體悟與省思 雖然 身後是非誰管得 但 禍福善 惡 何嘗不也由人 全 新編崑劇 楊妃夢 Dream of Consort Yang 曾永義* Tseng, Yong-Yih 戲劇學刊 第十五期 頁215-232 民國一 一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5 2012 : 215-232 School of Theatr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收稿日期

More information

6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 年 成 了 关 注 异 民 族 文 化 的 兴 趣 和 爱 好 在 其 后 的 经 历 中, 虽 然 经 历 了 很 多 的 政 治 运 动, 但 这 种 爱 好 坚 持

6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 年 成 了 关 注 异 民 族 文 化 的 兴 趣 和 爱 好 在 其 后 的 经 历 中, 虽 然 经 历 了 很 多 的 政 治 运 动, 但 这 种 爱 好 坚 持 第 33 卷 第 1 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2 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生态人类学与本土生态知识研究 杨庭硕教授访谈录 杨庭硕摇 孙庆忠 摇 摇 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家 1942 年生于贵州贵阳,苗族,1979 年考入云南大学,师从民族学家江 应樑先生,1982

More information

FROM THE EDITOR

FROM THE EDITOR FROM THE EDITOR 4 1999 1 2011 1 67 ISSN 1009-1661 CN 11-4408/Q 82-253 ( 399,100044) 1383 BM 52 100864 01068597510 www.china-mab.cas.cn mabchina@163.com 2011 2 www.qikan.com www.bookan.com.cn 16.00 14 90

More information

2014 2 Journal of Chinese painting 画 刊 [ 顾 问 ] 许 江 张 浩 张 华 胜 金 鉴 才 高 克 明 梁 平 波 潘 鸿 海 ( 以 姓 氏 笔 画 为 序 ) [ 社 长 ] 孙 永 [ 副 社 长 ] 张 伟 民 池 沙 鸿 [ 艺 委 会 ] 王 赞

2014 2 Journal of Chinese painting 画 刊 [ 顾 问 ] 许 江 张 浩 张 华 胜 金 鉴 才 高 克 明 梁 平 波 潘 鸿 海 ( 以 姓 氏 笔 画 为 序 ) [ 社 长 ] 孙 永 [ 副 社 长 ] 张 伟 民 池 沙 鸿 [ 艺 委 会 ] 王 赞 2014 2 卷 首 语 马 航 MH370 航 班 失 联! 2014 马 年 的 3.8 妇 女 节, 国 人 自 清 晨 就 被 这 一 不 祥 讯 息 所 笼 罩 我 是 当 天 上 午 视 听 外 交 部 王 毅 部 长 答 中 外 记 者 问 时, 从 他 的 凝 重 的 开 场 白 中 而 惊 悉 的 事 件 随 后 因 马 航 马 政 府 一 些 欲 盖 弥 彰 的 言 行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2012 2013 2014 3. 4. ( ) ( ) CN ISSN 2015 11 16 2015 12 18 1 A4 1 1 A4 2 1 A3 3 1 A4 4 1 A4 5 1 A4 6 1 A4 7 1 A4 8 1 A4 9 1 A4 10 4 4 11 1 A4 1 2 3 1 2 3 A4 A4 1 1 A4 2 1 A4 1 1 2 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 1 目 录 第 一 章 毕 业 生 就 业 基 本 情 况... 4 1.1 毕 业 生 基 本 情 况... 4 1.1.1 数 量 和 结 构... 4 1.1.2 生 源 结 构... 4 1.2 毕 业 生 就 业 情 况... 5 1.2.1 就 业 率... 5 1.2.2 人 才 专 项... 6 1.2.3 就 业 区 域 分 布... 7 1.2.4 毕 业 生 就 业 单 位 性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8. 以通俗之教化民成俗:晚明经学家郝敬《圣谕俗讲》.doc

Microsoft Word - 8. 以通俗之教化民成俗:晚明经学家郝敬《圣谕俗讲》.doc 以 通 俗 之 教 化 民 成 俗 : 晚 明 经 学 家 郝 敬 圣 谕 俗 讲 谢 茂 松 提 要 晚 明 经 学 大 家 郝 敬 (1558-1639) 任 江 阴 县 令 时, 首 重 乡 约, 他 以 父 母 官 的 口 吻, 将 明 太 祖 所 作 圣 谕 ( 孝 顺 父 母, 尊 敬 长 上, 和 睦 乡 里, 教 训 子 孙, 各 安 生 理, 毋 作 非 为 ) 给 参 加 乡 约

More information

( 三 ) 加 强 指 导, 创 新 机 制 在 统 筹 规 划 的 前 提 下, 有 效 利 用 各 方 面 教 育 资 源, 引 导 社 会 办 学 单 位 参 与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并 不 断 丰 富 继 续 教 育 内 容, 创 新 继 续 教 育 方 式, 整 合 继 续

( 三 ) 加 强 指 导, 创 新 机 制 在 统 筹 规 划 的 前 提 下, 有 效 利 用 各 方 面 教 育 资 源, 引 导 社 会 办 学 单 位 参 与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并 不 断 丰 富 继 续 教 育 内 容, 创 新 继 续 教 育 方 式, 整 合 继 续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规 定 财 会 2013 18 号 第 一 章 总 则 带 格 式 的 : 要 点, 字 体 : ( 默 认 ) 仿 宋, ( 中 文 ) 仿 宋, 四 号 删 除 的 内 容 : 征 求 意 见 稿 带 格 式 的 : 字 体 : ( 默 认 ) 仿 宋, ( 中 文 ) 仿 宋, 四 号 第 一 条 为 加 强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管 理, 推 进 会

More information

????????

???????? 百 年 老 狼 经 济 危 机 的 脉 络 作 者 : 马 前 卒 ( 少 年 中 国 原 创, 转 载 请 注 明 出 处 ) 一 狼 来 了 几 个 月 以 来, 大 家 没 事 就 要 调 侃 欧 洲 美 国 和 中 国 的 危 机, 不 过 也 只 是 调 侃 而 已 不 止 一 个 人 和 我 说, 08 年 比 这 还 凶, 不 也 就 是 折 腾 几 天 就 过 去 了 虽 然 嘴 上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Hua-yen Buddhist Studies 華 嚴 專 宗 研 究 訓 悲 以 觀 音 之 大 悲 拔 眾 生 之 諸 苦 智 以 文 殊 之 大 智 證 法 性 之 妙 理 願 以 地 藏 之 大 願 修 嚴 熟 之 妙 行 行 以 普 賢 之 大 行 填 菩 提 之 願 海 地 址 :100 砟 北 市 濟 南 路 二 段 44 號 44, Chi Nan Road,

More information

好文如茶: 理性的澄澈与透明

好文如茶: 理性的澄澈与透明 第 6 卷 第 1-2 期 许 昌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10 年 6 月 Journal of Xuch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Vol.6 No.1-2 June.2010 好 文 如 茶 : 理 性 的 澄 澈 与 透 明 陈 汉 散 文 评 析 康 俊 平 ( 许 昌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人 文 艺 术 教 育 系, 河 南 许 昌

More information

国有大型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国有大型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国 际 会 计 前 沿, 2012, 1, 1-5 http://dx.doi.org/10.12677/fia.2012.1100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fia) A Study of Internal Control of

More information

2019 Chinese Taipei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 Boxing Championship Junior Men Division Top 8 As of WED 24 APR 2019 Men s Mosquito(38-41Kg) Ran

2019 Chinese Taipei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 Boxing Championship Junior Men Division Top 8 As of WED 24 APR 2019 Men s Mosquito(38-41Kg) Ran Junior Men Division Men s Mosquito(38-41Kg) 1 CHANG, CHI-EN TPE 2 HUANG, YU-CHEN TPE 3 YANG, MIN-SHUN TPE 3 CHIU, CHENG TPE 5 WU, CHIA-TING TPE 5 LIN, KUAN-YI TPE 7 TSAI, MING-FENG TPE 7 CHOU, MING-HSIEN

More information

目錄第十期.doc

目錄第十期.doc ( ) ISSN 1609-8765 APEC WTO WTO WTO 921 M1A2 WTO WTO APEC APEC 4 5 10 in * ? 90.11.09

More information

1999 1 2011 2 68 ISSN 1009-1661 CN 11-4408/Q 82-253 ( 399,100044) 1383 BM 52 100864 01068597510 2011 4

1999 1 2011 2 68 ISSN 1009-1661 CN 11-4408/Q 82-253 ( 399,100044) 1383 BM 52 100864 01068597510  2011 4 FROM THE EDITOR 1999 1 2011 2 68 ISSN 1009-1661 CN 11-4408/Q 82-253 ( 399,100044) 1383 BM 52 100864 01068597510 www.china-mab.cas.cn mabchina@163.com 2011 4 www.qikan.com www.bookan.com.cn 19 16 32 90

More information

一 年 一 度 的 中 国 国 际 矿 业 大 会 即 将 在 天 津 拉 开 帷 幕 作 为 多 年 来 一 直 与 大 会 携 手 合 作 的 伙 伴, 我 们 衷 心 祝 愿 本 届 矿 业 大 会 取 得 圆 满 成 功! 中 国 国 际 矿 业 大 会 为 全 球 矿 业 企 业 提 供

一 年 一 度 的 中 国 国 际 矿 业 大 会 即 将 在 天 津 拉 开 帷 幕 作 为 多 年 来 一 直 与 大 会 携 手 合 作 的 伙 伴, 我 们 衷 心 祝 愿 本 届 矿 业 大 会 取 得 圆 满 成 功! 中 国 国 际 矿 业 大 会 为 全 球 矿 业 企 业 提 供 B O C I G L O B A L I N S I G H T 2013 年 第 4 期 總 第 6 期 10 月 28 日 出 版 增 長 與 轉 型 中 國 石 油 行 業 概 覽 中 國 有 色 金 屬 行 業 展 望 中 國 鋼 鐵 行 業 展 望 中 國 經 濟 發 展 前 瞻 P08 機 遇 大 於 挑 戰 P15 稀 有 金 屬 前 景 光 明 P21 特 鋼 擁 抱 新 機 遇

More information

关于2009年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甲级资质行政许可决定的公告

关于2009年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甲级资质行政许可决定的公告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利 部 公 报 GAZETTE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利 部 办 公 厅 主 办 2009 年 第 3 期 ( 总 第 9 期 ) 主 编 陈 小 江 副 主 编 陈 茂 山 陈 琴 周 文 凤 ( 常 务 ) 编 辑 部

More information

以经解影之《一代宗师》:《周易》作为华莱坞电影分析的新框架

以经解影之《一代宗师》:《周易》作为华莱坞电影分析的新框架 周 易 作 为 华 莱 坞 电 影 分 析 的 新 框 架 : 以 经 解 影 之 一 代 宗 师 1 姚 锦 云 ( 浙 江 大 学 传 播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310028) [ 摘 要 ]: 华 莱 坞 电 影 分 析 的 最 大 问 题, 就 是 缺 乏 本 土 理 论 框 架, 言 必 称 西 方 本 文 尝 试 用 周 易 的 理 论 框 架, 来 解 读 王 家 卫 电 影

More information

Ctpu

Ctpu 联 合 国 S/2013/354 安 全 理 事 会 Distr.: General 14 June 2013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一. 导 言 秘 书 长 关 于 萨 赫 勒 地 区 局 势 的 报 告 二. 背 景 1. 本 报 告 是 依 照 安 全 理 事 会 第 2056(2012) 号 决 议 提 交 安 理 会 在 该 决 议 中 请 我 与 区 域 组

More information

booklet-30/Jun/09.indd

booklet-30/Jun/09.ind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ummer free 2009 Summer free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www.chineseupress.com cup@cuhk.edu.hk (852) 29465300 (852) 26037355 2 6 9 14 17 (Barbara Barnouin)21

More information

序 文 藝 社 (Socie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在 去 年 暑 假 開 始 籌 措 成 立, 二 零 一 三 年 九 月 正 式 展 開 所 有 活 動 文 藝 社 成 立 的 目 的 旨 在 讓 學 生 學 習 欣 賞 歷 代 名 篇 名 作, 其 中 以 古 典

序 文 藝 社 (Socie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在 去 年 暑 假 開 始 籌 措 成 立, 二 零 一 三 年 九 月 正 式 展 開 所 有 活 動 文 藝 社 成 立 的 目 的 旨 在 讓 學 生 學 習 欣 賞 歷 代 名 篇 名 作, 其 中 以 古 典 序 文 藝 社 (Socie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在 去 年 暑 假 開 始 籌 措 成 立, 二 零 一 三 年 九 月 正 式 展 開 所 有 活 動 文 藝 社 成 立 的 目 的 旨 在 讓 學 生 學 習 欣 賞 歷 代 名 篇 名 作, 其 中 以 古 典 散 文 為 主 ; 開 拓 學 生 的 文 藝 視 角 和 創 作 平 台 ; 強 化 對 外 的 創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文 (1).docx

Microsoft Word - 中文 (1).docx 第 二 十 一 期 發 行 日 期 : 年 6 月 1 日 總 編 輯 : 楊 士 隆 執 行 編 輯 : 許 華 孚 副 執 行 編 輯 : 馬 躍 中 編 輯 : 陳 念 沂 張 越 翔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犯 罪 研 究 中 心 電 話 :05-2720411 轉 26305 網 址 :http://deptcrc.ccu.edu.tw/index.php/news/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第十三期 之一 而非獨立的崑曲班社 崑曲在臺灣的扎根 實有賴大陸來臺的學者及曲友 前輩 或在大學講授曲學 或因興趣籌辦曲會 幽蘭方能自江南根留臺灣 飄香 逾一甲子 其中徐炎之 張善薌伉儷居功厥偉 先於一九四九年號召曲友成立同 期曲會 定期以曲會友 延續至今已達一千五百多期 繼而進入校園指導

戲劇研究 第十三期 之一 而非獨立的崑曲班社 崑曲在臺灣的扎根 實有賴大陸來臺的學者及曲友 前輩 或在大學講授曲學 或因興趣籌辦曲會 幽蘭方能自江南根留臺灣 飄香 逾一甲子 其中徐炎之 張善薌伉儷居功厥偉 先於一九四九年號召曲友成立同 期曲會 定期以曲會友 延續至今已達一千五百多期 繼而進入校園指導 戲 劇 研 究 第 13 期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2014 年 1 月 頁99-144 DOI: 10.6257/JOTS.2014.13099 論徐炎之 張善薌 在臺灣的崑曲薪傳及表演特色 * 林佳儀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前言 徐炎之 1898-1989 張善薌 1908-1980 是一九四九年渡海來臺灣的 崑曲曲家中 深具代表性之人物 徐炎之於一九八五年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

More information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第29卷 第4期 2012年8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9 No.4 Aug. 2012 论还珠楼主李寿民的是非功过 试揭开 蜀山剑侠传 及 蜀山系谱 群龙 烂尾 之谜 叶洪生 历史月刊 杂志社 台湾 台北 251 摘 要 近现代 中国武侠小说之王 还珠楼主巨著 蜀山剑侠传 内容宏富 无所不包 号称是 武侠百科全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318 ISSN 0255-6162 GPN 2006900031 318 96 年 6 20 行 行 北 161-2 0226531318 http://www.nlfd.gov.tw 10 年 度 留 行 年 度 留 不 不 不 立 來 行 理 料 聯 路 留 量 行 不 臨 不 量 留 量 行 若 量 不 良 1 318 年 度 留 行 年 度 留 不 不 利 隆 利 隆 殺 蓮 隆 隆 不

More information

陈文利简历

陈文利简历 第 6 卷 第 1-2 期 许 昌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10 年 6 月 Journal of Xuch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Vol.6 No.1-2 June.2010 许 昌 书 画 名 家 寻 求 至 美 的 境 界 : 解 读 陈 文 利 的 花 鸟 世 界 刘 庆 庆 与 八 年 前 一 年 好 景 在 第 九 届 全 国 美 展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People, Things and Stories -Museologists within the City Walls 1896 3 31 5 21 1899 7 2016 TAIWAN NATURAL SCIENCE Vol.35 (1)

People, Things and Stories -Museologists within the City Walls 1896 3 31 5 21 1899 7 2016 TAIWAN NATURAL SCIENCE Vol.35 (1) 人 物 故事 城牆內的博物學家 談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的博物學家 On the Naturalist of Taiwan Governor-General s National Language School 林明聖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Lin, Ming-Sheng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Life Science, University of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LC-MS-guided isol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2-(2-phenylethyl)chromone dimers from Chinese agarwood (Aquilaria sinensis) Hui-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LC-MS-guided isol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2-(2-phenylethyl)chromone dimers from Chinese agarwood (Aquilaria sinensis) Hui-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LC-MS-guided isol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2-(2-phenylethyl)chromone dimers from Chinese agarwood (Aquilaria sinensis) Hui-Xia Huo #, Yu-Fan Gu #, Zhi-Xiang Zhu, Yun-Feng Zhang,

More information

經濟部(單位別) (發文文別)稿

經濟部(單位別) (發文文別)稿 P1 ±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1 2.5±0.3cm 1cm 2.5 0.3cm 1.5 0.3cm P11 2.5 0.3cm 2 P12 3 25 0.5cm 9.5cm 7.5cm 34 1 cm 7.5cm 5cm P13 3 3 [ ] P14 2.5 0.3cm 2.5 0.3cm 2.5 0.3cm 4 1cm 1.5 0.3cm 5 2.5 0.3cm

More information

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白居易论

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白居易论 第 14 卷 第 1 期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Vol. 14, No.1 2012 年 1 月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Jan. 2012 马 克 思 政 治 经 济 学 批 判 的 科 学 起 点 : 哲 学 的 贫 困 商 大 恒 ( 西 南 大 学 政 治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重 庆 北 碚 400715 ) 摘 要 :1847 年 哲 学 的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文 學 院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Master of Art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李 漁 風 箏 誤 研 究 A Study on Li Yu's Kite Error 指 導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第 12 卷第 5 期 2011 年 10 月 Vol 12 No 5 Oct 2011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张洁与俄苏文学 黄 乐 平 (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俄苏文学对张洁的影响 既来自于时代文化背景的熏陶浸染 也来自于作家主动的接受与借鉴 总体而言 俄苏文学主要影响了张洁早期的创作

More information

5. 接 機 部 分 : 到 了 仁 川 機 場, 出 了 海 關, 韓 體 大 應 該 會 派 人 來 接 機 如 果 真 的 找 不 到 人 的 話, 可 以 選 擇 A: 打 電 話 回 台 灣, 請 國 際 交 流 中 心 的 老 師 幫 忙 聯 絡 韓 國 體 大 的 老 師 B: 自 己

5. 接 機 部 分 : 到 了 仁 川 機 場, 出 了 海 關, 韓 體 大 應 該 會 派 人 來 接 機 如 果 真 的 找 不 到 人 的 話, 可 以 選 擇 A: 打 電 話 回 台 灣, 請 國 際 交 流 中 心 的 老 師 幫 忙 聯 絡 韓 國 體 大 的 老 師 B: 自 己 交 換 學 生 報 告 ( 以 下 每 點 敘 述 至 少 300 字 並 附 上 照 片 ) 970802 產 經 碩 徐 安 邦 一 準 備 篇 ( 請 就 出 國 前 準 備 簽 證 之 辦 理 接 機 等 準 備 事 項 進 行 陳 述 ) 1. 簽 證 部 分 可 以 參 考 韓 國 駐 台 辦 事 處 http://taiwan.mofat.go.kr/languages/as/taiwan/mission/visa/index.jsp

More information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More information

7 2 2012 26 (1) ( ) : (3), (12) (7) (10)

7 2 2012 26 (1) ( ) : (3), (12) (7) (10) 1 2 3.4 1* 3* (Case-based reasoning) (15) 2012 7(2) 25-45 1 2 3 4 168 (05)2720411 ~ 33110, : naiwei@cs.ccu.edu.tw (05)2648000-5542 :yehlinlo@gmail.com 7 2 2012 25 7 2 2012 26 (1) ( ) : (3), (12) (7) (10)

More information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人權教育在台灣的推動及其進取之道 但昭偉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摘要 2016 年台灣的大選結果 素來對人權倡議有較多同情的民主進步黨取得政權 假如這曾提出以人權立國的政黨重新要來推動人權教育 並期許以人權政策和 國際社會接軌 他們在人權教育的推動上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作為才會最有 效 在這篇論文中 本文作者先交待從 2000 年到 2015 年當中兩個執政黨在人 權教育上的作為 在交待過程中 作者從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觀點來評述

More information

用 敬 虔 更 新 的 生 命 迎 接 基 督 的 復 活 文 賴 榮 信 主 教 58 2 101 4 15 1034-43 evil live 201-8 2

用 敬 虔 更 新 的 生 命 迎 接 基 督 的 復 活 文 賴 榮 信 主 教 58 2 101 4 15 1034-43 evil live 201-8 2 101415(2012) 582 TAIWAN EPISCOPAL CHURCH NEWS 7 LANE 105, HANGCHOW SOUTH ROAD, SEC. 1,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E-mailskhtpe@ms12.hinet.net/skh.tpe@msa.hinet.net (02)2341-1265 (02)2396-2014 (02)2393-8583

More information

AGED TEA AND TEA CEREMONY EQUIPMENT COLLECTION 2014 12 13 14:00-16:00 38 2014 12 6-12 11 11:00-18:00 176 15

AGED TEA AND TEA CEREMONY EQUIPMENT COLLECTION 2014 12 13 14:00-16:00 38 2014 12 6-12 11 11:00-18:00 176 15 AGED TEA AND TEA CEREMONY EQUIPMENT COLLECTION 2014 12 13 14:00-16:00 38 2014 12 6-12 11 11:00-18:00 176 15 www.anderson-arts.com/auction/ www.anderson-arts.com/auction/ Tel : +886 2 2706 1988 Fax : +886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6BED2A9D2E0BFC9CEAAC1BCD2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6BED2A9D2E0BFC9CEAAC1BCD2A92E646F63> 毒 药 亦 可 为 良 药 关 键 词 : 砒 霜 毒 药 砷 正 确 用 途 ------- 浅 谈 砒 霜 的 毒 性 与 药 性 摘 要 : 前 不 久, 在 许 多 网 站 上 都 看 到 揭 密 光 绪 帝 真 正 死 因 的 文 章, 觉 得 有 点 兴 趣 便 点 开 来 看 其 实 早 前 就 断 断 续 续 的 听 说 或 看 到 光 绪 帝 是 被 毒 死 的 相 关 报 道 或

More information

Tiananmen Archives: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Articles Box 9 of Box 9.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Clippings Newspaper Title Date Article Title China

Tiananmen Archives: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Articles Box 9 of Box 9.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Clippings Newspaper Title Date Article Title China Box 9.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Clippings Newspaper Title Date Article Title China 5/9/1989 - etc. 5/26/1989 etc. 5/30/1989 etc. 6/2/1989 Etc. 5/15/1989 etc. 5/18/1989 etc. 5/20/1989 etc. 5/25/1989 etc.

More information

150 2001.6 [1] 1920 70 [2] 1920 3 1929 1925 1929 1937 1 9 4 9 1951-1954 1 953 1956 1984 11 9 1980 1958 [ 1] [ 2] 1996 1997 351-352 1998 3 1 998 29-34

150 2001.6 [1] 1920 70 [2] 1920 3 1929 1925 1929 1937 1 9 4 9 1951-1954 1 953 1956 1984 11 9 1980 1958 [ 1] [ 2] 1996 1997 351-352 1998 3 1 998 29-34 BIBLID 1026-5279 (2001) 90:1 pp. 149-170 (2001.6) 1 4 9 1913 1949-1979 3 0 1980-1990 90 1 9 9 3 1994 Keywords Library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Library Educati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More information

Livelihood Situation of Disabled Population in China 中国残疾人口的生活状况

Livelihood Situation of Disabled Population in China 中国残疾人口的生活状况 Chapter 1 中 国 残 疾 人 口 的 生 活 状 况 Livelihood Situation of Disabled Population in China 陈 功 林 艳 张 蕾 宋 新 明 郑 晓 瑛 Chen Gong, Lin Yan, Zhang Lei, Song Xinming and Zheng Xiaoying -8- 2006 年, 在 中 国 进 行 第 一 次 全

More information

聖人之書與天理的恆常性.doc

聖人之書與天理的恆常性.doc 33 BIBLID1012-8514(2004)33p.xx-xxx 20046xxx~xxx 2003.9.22 2003.12.12 2 1 1 3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2 3 4 2 2000.11.16~18. 2002 3 2000.11.16~18. 2002 4 20 21 1999~2000 4 5

More information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73-206 (2005.12) 173 1794-1857 1797-1866 1794-1857 1797-1866 Keywords Documentary Science Guo Han Ma Han Xu Shan Dong Documentary E-mail: ting6153@scu.edu.tw 174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24) * GDP 2.45% 1.53% 1 1 1860 1860 1895 1895 * (225)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226) 1. 2. 3. 4. 5. 6. 7. 1980 137 1860 1990 1860 1997 1 1 1920 1920 (227) 1. (1) (2) (3) 1984 406 1905

More information

元培科技大學 年度「傑出校友」推薦表

元培科技大學      年度「傑出校友」推薦表 101 年 度 傑 出 校 友 蕭 文 達 本 校 畢 業 年 屆 民 國 74 年 畢 業 科 系 土 木 工 程 科 五 專 部 二 專 日 間 部 進 修 部 二 技 日 間 部 進 修 部 四 技 日 間 部 進 修 部 進 修 學 院 學 經 歷 學 歷 經 歷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土 木 工 程 學 系 博 士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安 全 衛 生 中 心 組 長 (90.2~

More information

104 http://ba.nccu.edu.tw 53 65 70 34 74 30 101 21 104 70 90 101 40 34 699 1. ( ) 2. 12 35 40 3 3618 6 8,500 4,000 116052 64 2 1. 2. 3. 4. 5. 700 104 5 29 ( ) 104 6 10 104 9107 6 9 2 2 64 36 3 02 2939-3091#87065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DF5D1A42DC9C2CEF7B5D8C7F8B5C4B4ABCDB3B1A4D5AFBEDBC2E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DF5D1A42DC9C2CEF7B5D8C7F8B5C4B4ABCDB3B1A4D5AFBEDBC2E42E646F63> 发 表 于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科 版 ) 2005 年 第 3 期 陕 西 地 区 的 传 统 堡 寨 聚 落 王 绚, 黄 为 隽, 侯 鑫 ( 天 津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天 津 300072) 摘 要 : 堡 寨 聚 落 作 为 我 国 古 代 聚 落 形 态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有 着 很 高 的 研 究 价 值 文 章 针 对 传 统 堡

More information

240 ( )

240 ( ) BIBLID 1026-5279 (2007) 96:2 p. 239-252252 (2007.12) 239 國家圖書館館刊 九十六年索引 ( 一 ) 中文 96 1 2007.6 87-122 96 1 2007.6 41-86 綉 綉 96 1 2007.6 1-39 96 2 2007.12 91-159 96 1 2007.6 96 1 2007.6 41-86 96 2 2007.12

More information

東 土 眾 生 如 此 渾 沌, 紅 塵 遮 目, 毫 不 知 愛 惜 自 己 的 靈 魂 為 人 一 世, 被 名 利 所 累, 不 重 修 行, 事 事 造 孽, 冤 冤 相 報 何 時 了 世 人 如 何 才 能 脫 離 苦 海 啊! 慈 航 大 士 為 救 渡 云 云 眾 生, 請 求 佛

東 土 眾 生 如 此 渾 沌, 紅 塵 遮 目, 毫 不 知 愛 惜 自 己 的 靈 魂 為 人 一 世, 被 名 利 所 累, 不 重 修 行, 事 事 造 孽, 冤 冤 相 報 何 時 了 世 人 如 何 才 能 脫 離 苦 海 啊! 慈 航 大 士 為 救 渡 云 云 眾 生, 請 求 佛 在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有 一 位 仙 佛 名 為 慈 航 大 士 見 東 土 世 人, 有 的 不 勞 而 獲, 貪 財 害 命 ; 有 的 仗 勢 欺 人, 作 惡 多 端 ; 有 的 男 盜 女 淫 ; 有 的 渾 渾 沌 沌, 愚 昧 無 知, 一 個 個 只 為 今 生 奔 波 忙 碌, 勾 心 鬥 角, 忘 恩 忘 言 忘 行, 全 然 不 顧 來 生 的 報 應, 十 分 可 悲...

More information

实 践 探 讨 高 丽 : 从 少 数 民 族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需 求 看 民 族 院 校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有 区 域 性 和 民 族 性 很 强 的 传 统 学 科 特 色 学 科 及 优 势 学 科, 因 此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也 要 顺 应 这 一 特 性

实 践 探 讨 高 丽 : 从 少 数 民 族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需 求 看 民 族 院 校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有 区 域 性 和 民 族 性 很 强 的 传 统 学 科 特 色 学 科 及 优 势 学 科, 因 此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也 要 顺 应 这 一 特 性 中 国 科 技 资 源 导 刊 ISSN 1674-1544 2010 年 7 月 第 42 卷 第 4 期 72-77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RESOURCES REVIEW ISSN 1674-1544 Vol.42 No.4 72-77,Jul. 2010 从 少 数 民 族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需 求 看 民 族 院 校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inese-Traditional_62-1230M_A4-Booklet.docx

Microsoft Word - Chinese-Traditional_62-1230M_A4-Booklet.docx Chinese THE ABSOLUTE 62-1230M 威 廉 瑪 利 安 伯 蘭 罕 第 七 位 天 使 發 聲 啟 示 錄 10:7 絕 對 美 國, 印 第 安 那 州, 傑 弗 遜 維 爾 1962 年 12 月 30 日 星 期 日 早 上 介 紹 威 廉 伯 蘭 罕 弟 兄 傳 奇 般 的 事 工 應 驗 了 聖 靈 在 瑪 拉 基 書 4:5,6, 路 加 福 音 17:30 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9EAC2DBBEABD1A1CEC4D5C23538C6A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9EAC2DBBEABD1A1CEC4D5C23538C6AA2E646F63> 申 论 精 选 文 章 58 篇 注 : 本 文 所 选 内 容 仅 作 为 复 习 资 料 参 考 使 用, 关 于 申 论 写 作 的 具 体 问 题, 国 家 公 务 员 考 试 一 本 通 有 系 统 的 讲 解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近 年 申 论 真 题 范 文 选 登 精 选 文 章 一 : 民 生 之 依 2011 年 浙 江 ( 本 文 选 自 国 家 公 务 员 考 试 一 本

More information

河 北 省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工 作 方 案 根 据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教 育 部 关 于 印 发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的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知 ( 人 社 部 发 2015 79 号 ) 要 求, 结 合

河 北 省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工 作 方 案 根 据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教 育 部 关 于 印 发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的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知 ( 人 社 部 发 2015 79 号 ) 要 求, 结 合 河 北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厅 河 北 省 教 育 厅 关 于 印 发 河 北 省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工 作 方 案 的 通 知 冀 人 社 发 2016 12 号 各 市 ( 含 定 州 辛 集 市 )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局 教 育 局 省 直 有 关 部 门 : 为 做 好 我 省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More information

頁 碼 序 號 學 校 名 稱 個 人 申 請 一 類 組 二 類 組 三 類 組 39 義 守 大 學 P.40 P.202 P.313 P.367 40 銘 傳 大 學 P.44 P.204 P.313 P.368 41 亞 洲 大 學 P.47 P.206 P.314 P.368 42 東 海

頁 碼 序 號 學 校 名 稱 個 人 申 請 一 類 組 二 類 組 三 類 組 39 義 守 大 學 P.40 P.202 P.313 P.367 40 銘 傳 大 學 P.44 P.204 P.313 P.368 41 亞 洲 大 學 P.47 P.206 P.314 P.368 42 東 海 學 校 系 組 招 生 規 定 目 錄 頁 碼 序 號 學 校 名 稱 個 人 申 請 一 類 組 二 類 組 三 類 組 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P.1 P.174 P.291 P.355 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P.175 P.292 P.356 3 國 立 暨 南 國 際 大 學 P.1 P.175 P.293 4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P.3 P.176 P.293 P.356

More information

guidebook_P _C_NN.indd

guidebook_P _C_NN.indd C01 053 C04 C04 C09 C10 C11 C14 C15 C19 C22 C24 Chinese C02 054 055 C03 1 2 3 1 2 3 4 5 6 7 7 056 Chinese C04 C05 057 1 1 1 C06 C07 2 3 a 4 5 058 059 060 Chinese 061 C08 C09 8 6 7 2 062 Chinese 063 C10

More information

31

31 -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No.5, 2016 The Purported Regime of the Tax-sharing System in China and Its Futur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XIONG Wei Abstract: Key

More informatio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劉慧芬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劉慧芬* 中文摘要 國劇月刊 雜誌對臺灣京劇自民國66年1月始 至79年7 月 1977.1~1990.7 大約十四年間的出檔期 京劇員 出劇目 出團 體 出地點 出類型與出評價等等總體劇場現象 有著第一手的記錄與論 述 忠實反映出臺灣京劇繁榮時期的發展特色 本文以此為據 針對臺灣冷門劇 目之出記錄加以歸納整理

More information

2016 52 2016 2016 2016 86 2016 2014 21 2016 1 61 1312 510623 38923587 38923586 2016 11 30 2016 12 11 10 2016 1. 2. 2 3. 3 1. 2. 3 3. 2013 2014 2015 1. 2. 3. 1. 2. 3. 4. 1. 1 1 2. 2 3. 1 2 2 4. 1 2 CN F

More information

2015 ANNUAL REPORT 1 O 4 2 4 13 21 22 23 24 27 31 104 5 104 104 91 6 18 5 60 62 6 63 64 12 3 3 81 5 82 10 83 8 84 84 90 84 7 3 10 5 85 4 8 91 9 84 87 13 16 88 90 91 92 95 6 95 12 97 97 4 5 99 8 100 1 8

More information

涓浗鏂囧寲

涓浗鏂囧寲 第 三 部 分 中 国 文 化 一 选 择 题 111. 中 国 古 代 伟 大 的 思 想 家 和 教 育 家 被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列 为 世 界 十 大 文 化 名 人 之 一 A. 庄 子 B. 老 子 C. 韩 非 子 D. 孔 子 答 案 :D 112. 第 一 部 被 介 绍 到 西 方 去 的 中 国 古 代 戏 曲 是, 它 是 著 名 的 元 杂 剧 四 大 悲 剧

More information

15 TAIWAN CRAFTS No:15

15 TAIWAN CRAFTS No:15 14 2003.04 No.15 15 TAIWAN CRAFTS No:15 16 2003.04 No.15 TAIWAN CRAFTS No:15 17 18 2003.04 No.15 19 TAIWAN CRAFTS No:15 20 2003.04 No.15 21 TAIWAN CRAFTS No:15 22 2003.04 No.15 23 TAIWAN CRAFTS No:15 24

More information

45 TAIWAN CRAFTS No:15

45 TAIWAN CRAFTS No:15 44 2003.04 No.15 45 TAIWAN CRAFTS No:15 46 2003.04 No.15 TAIWAN CRAFTS No:15 47 48 2003.04 No.15 49 TAIWAN CRAFTS No:15 50 2003.04 No.15 51 TAIWAN CRAFTS No:15 52 2003.04 No.15 TAIWAN CRAFTS No:15 53 54

More information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动 词 释 义 对 比 研 究 -- 以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六 版 ) 和 台 湾 教 育 部 教 育 部 重 編 國 語 辭 典 ( 修 訂 本 ) 为 例 刘 珺 1, 徐 德 宽 1, 陈 淑 梅 (1. 鲁 东 大 学 文 学 院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264000) 摘 要 : 动 词 在 语 言 中 的 地 位 十 分 重 要, 而 汉 语 更 是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 : 0 0,,,,,,, :, 00 58 ,,, ( 0 ), :,,,,, ;,, ;,,,,,, (908),,,, (974),,,,,,,,,,,,,,,,,,,,,, 9 :,, 999, ~,, 990, 59 ,,,,,,,,,,,,,,,,,,,, 0 40,,,, ( ) :,,, 4 90 (Journal of Geography), :, (Foochow:

More information

请在此添加标题

请在此添加标题 1 本 期 要 目 (7 月 4 日 ) 热 点 观 察 熊 孩 子 问 题 的 背 后 教 育 督 导 评 估 应 该 适 度 天 价 高 考 志 愿 是 否 合 理? 政 策 评 论 远 离 毒 跑 道 需 要 政 策 真 正 发 力 专 题 聚 焦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问 题 观 察 高 校 专 业 冷 热 观 察 热 点 观 察 熊 孩 子 问 题 的 背 后 前 不 久, 一 个 高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