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Transcription

1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01-中医内科学 1 感冒的基本病因 风邪 2 风者百病之始也 出自 素问?骨空论 3 感冒 一词 出自北宋 仁斋直指方 4 辛温 与 辛凉 的立论 出自 丹溪心法 5 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 前者少传变 热度低 后者传变 热度高 汗后热复 6 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 感冒 肺气失宣 卫表不和 咳嗽 肺气上逆 7 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 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 咳嗽 一词 出自 内经 9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出自 素问?咳论 10 咳嗽之要 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 出自 景岳全书 此立论首先提出者 明?张介 宾 11 咳嗽 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 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2 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 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 火 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

2 13 明确 哮 与 喘 的鉴别 始于 医学正传 明?虞抟 提出 哮以声响言 喘以气息言 的鉴别特点 14 咳而上气 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 出自 金匮要略 是论述 哮病 的 内容 干扰答案常见 咳嗽 咳喘 哮喘 15 哮喘 始见于 丹溪心法 提出 哮喘专主于痰 16 哮病的病机特征 宿痰伏肺 夙根学说 外邪引动 17 哮与喘的关系 哮必兼喘 喘未必兼哮 18 哮与喘的鉴别 哮多兼喘 喘未必哮 哮分寒热 喘分虚实 哮 病名 声响 阵发 呼吸有声 R 突然 反复发作 喘 症状 气息 持久 呼吸困难 R 陈旧 持续发作 急 慢性 迁延性 19 哮病的治疗原则 发时治标 祛痰理气 缓时治本 扶正祛邪 20 哮病 多责之于肺 脾 肾 喘病 多责于肺 肾 21 喘病的虚实鉴别 实证 邪气壅肺 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 气急声高 有力 深长 呼出为快 虚证 肺肾不足 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 气怯声低 无力 短促 深吸为快 22 喘病 始见于 内经 肺高则上气肩息 灵枢 上气 指喘证症状 23 实喘者有邪 邪气实也 虚喘者无邪 元气虚也 出自 景岳全书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2

3 24 在肺为实 在肾为虚 指喘证病机 出自 临证指南医案 清?叶天士 25 喘由外感者治肺 由内伤者治肾 喘证治疗原则 出自 类证治裁 清?林佩琴 26 肺痈 始见于 金匮要略 27 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提出 活血消痈 之说 28 肺痨 归纳于传染病范畴 始见于 普济本事方 宋?许叔微 提出 肺虫 说 肺虫居肺叶之内 蚀人肺体 29 肺痨的治疗** 原则 滋阴降火 始于元?朱丹溪 30 我国现存首部肺痨专著 十药神书 葛可久 31 杀虫 与 补虚 的治疗肺痨原则 始见于 医学正传 32 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要点 肺痨病位在肺 阴虚为主 虚劳病位在五脏 阴阳俱虚 肾虚为 要 33 肺胀 始见于 灵枢?胀论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 34 痰瘀互结 阻碍肺气 肺胀的病机 始见于 丹溪心法 35 肺胀 本虚标实 多与肺 心 脾 肾有关 36 心悸 始见于 伤寒杂病论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3

4 37 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惊悸 症状轻 有诱因 多实 自行缓解 病位浅 功能性 泻实 镇惊安神 怔忡 症状重 无诱因 多虚 持续发作 病位深 器质性 补虚 扶正安神 38 邪在心 则病心痛 见于 灵枢?五邪 指胸痹 39 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 见于 灵枢?厥病 40 提出胸痹分虚 实的分证治疗 玉机微义?心痛 41 胸痹 一词 始见于 金匮要略 提出 本虚标实 学说 42 胸痹 病位在心 与肝 脾 肾三脏关系密切 43 治疗胸痹的原则 先标后本 先去邪后扶正 44 不寐 内经 称为 不得卧 目不瞑 45 胃不和则卧不安 出自 素问?逆调论 46 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五大病机 一曰气虚 一曰阴虚 一曰痰滞 一曰水停 一曰胃不和 47 不寐的病机 实证 心火旺盛 肝郁化火 痰热扰心 心火旺盛 虚症 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 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 心胆气虚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4

5 48 癫狂 出自 内经 病机十九条中有 诸躁狂越 皆属于火 49 区分 癫 与 狂 难经?二十难 重阴者癫 重阳者狂 50 提出癫狂与 痰 有密切关系的是 丹溪心法?癫狂 51 提出癫狂 瘀血学说 气血凝滞脑气 医林改错 清?王清任 52 癫 与 狂 的区别 癫 痰气郁结 蒙蔽心窍 心脾气血两虚 狂 痰火上扰 心神不安 心肾失调 53 痫病始见于 内经 别称 胎病 癫疾 指出具有先天因素 54 提出痫与 痰 有密切关系的是 丹溪心法?痫 55 痴呆的基本病机 髓海不充 其病性为本虚标实 56 厥证在 内经 伤寒论 中分为 暴厥 寒厥 57 诸病源候论 提出 尸厥 一词 指出病机 阴阳离居 营卫不通 真气厥乱 客邪乘 之 58 近代临床对于厥证的治则 辨虚 实为主 源于 景岳全书 59 胃痛始见于 内经 强调了胃痛与 肝 脾 的有关 60 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区分 始见于 兰室秘藏 5

6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61 胃痛与真心痛鉴别特点 胃痛 胃脘胀痛 时间长 伴消化道症状 硝甘无效 心电图正常 心痛 胸部闷痛 时间短 伴胸闷放射痛 硝甘可缓解 心电图异常 62 痞满 始见于 内经 见通假 否塞 伤寒论 中指出 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63 呕吐 病名始见于 内经 诸呕吐酸 皆属于热 64 噎嗝 病名始见于 景岳全书 65 噎嗝病机 责于痰 气 瘀 虚 与肝 脾 肾关系密切 66 呃逆 病名始见于 格致余论 元?朱丹溪 呃 病气逆也 67 呃逆 内经 谓之 哕 古音 yue 68 金匮要略 将呃逆分为三种 实证 寒证 虚热证 69 腹痛 始见于 内经 70 痛随利减 当通其经络 则疼痛去也 李东垣 提出三阴经辨证腹痛 71 泄泻 始见于 内经 72 难经?第五十七难 提出五种泄泻 有胃泄 有脾泄 有大肠泄 有小肠泄 有大瘕泄 73 医宗必读 治泄九法 淡渗 升提 清凉 疏利 甘缓 酸收 燥脾 温肾 固涩 74 泄泻病位在大肠 与肝 脾 肾三脏关系密切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6

7 75 痢疾始见于 内经 难经 称为 大瘕泄 伤寒论 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 下利 76 痢疾病名始见于 肘后备急方 痢 77 丹溪心法 首先提出痢疾具有传染性 流行性 时疫作痢 一方一家 上下相染相似 提出 通因通用 原则 78 痢疾三大特征 腹痛泄泻 里急后重 赤白脓血 79 便秘始见于 伤寒论 提出 阳结 阴结 学说 80 圣济总录 首先提出 寒 热 虚 实 辨证分类 沿用至今 81 胁痛见于 内经 灵枢?五邪篇 胁在肝 则两胁中痛 82 胁痛的病机特点 肝气郁结 络脉失养 83 胁痛特点 肝郁气滞 胀痛 肝胆湿热 口苦恶心 肝血瘀滞 刺痛 肝阴不足 隐痛 84 黄疸 病名始见于 素问?平人气象论 85 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 茵陈蒿汤 出自 金匮要略 总体治则 祛湿 利小便 86 记载 急黄 阴黄 证的是 诸病源候论 和 圣济总录 87 茵陈术附汤 出自 医学心悟 程钟龄 88 沈氏尊生书 提出 瘟黄 概念 天行疫疠 以至发黄者 俗称之瘟黄 杀人最急 89 积聚 始见于 内经 7

8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90 首先区别 积 与 聚 的是 难经?第五十五难 积者五脏所生 聚者六腑所成 积 属有形 聚属无形 91 鼓胀 病名始见于 内经 92 金匮要略 指出有 肝水 脾水 肾水 93 医学入门 首先提出控制食盐摄入 治胀必补中行湿 兼以消积 更断盐酱 94 医门法律 指出 凡有癥瘕 积块 痞块 即是胀病之根 95 鼓胀的病位 早期在肝脾 后期及肾 96 头痛经脉分布 太阳 前 少阳 两侧 阳明 太阴 后 少阴 厥阴 颠顶 97 关于 头痛 的特殊名称 真头痛 脑出血 暑温头痛 流行性脑炎 春温 乙型脑炎 98 头痛 病名始见于 内经 素问?风论 中谓之 首风 脑风 99 眩晕的五大病因 风 火 痰 瘀 虚 100 眩晕始见于 内经 谓之 眩冒 101 无痰则不作眩 出自 丹溪心法 102 无虚不能作眩 出自 景岳全书 103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出自 素问?至真要大论 104 眩运者 中风之渐也 出自 医学正传 8

9 105 中风始见于 内经 以别名而论 106 提出 络脉空虚 为本的始于张仲景 107 外风 学说 内虚邪中 立论 唐宋以前 108 内风 立论 金元时期 109 四大流派 张元素 病因为热 刘河间 心火暴盛 李东垣 正气自虚 朱丹溪 湿 痰生热 110 中风病因 风 火 痰 虚 气逆 血瘀 111 中风病机 气血逆乱 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 112 中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中风 主证 口舌歪斜 气血逆乱 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 口辟 面部症状 口眼歪斜 风寒痹阻络脉 痫证 发作性 口吐白沫 无后遗症 肝风逆乱 痉证 抽搐强直 重者昏迷 邪壅经络 筋脉挛急 痿证 发病缓慢 无精神症状 筋脉失养 弛缓不收 厥证 四肢厥冷 不省人事 无后遗症 气机逆乱 阴阳气血不能顺接 113 疟疾 病名始见于 素问?疟论 9

10 114 神农本草经 记载 常山 蜀漆可治疗疟疾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15 肘后备急方 提出 瘴气 说 指出青蒿为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 116 一岁之间 夫幼相苦 若染时行 变成寒热 名曰疫疟 出自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17 使邪气溃散 速离募原 达原饮 出自 温疫论 吴有性 118 疟疾的病位 半表半里 营卫之间 属少阳经 119 水肿 始见于 内经 称为 水 分类 风水 石水 涌水 120 素问?水热穴论 指出水肿与肺 肾的关系 故其本在肾 其末在肺 121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出自 素问?至真要大论 122 开鬼门 洁净腑 指水肿的治疗原则 123 金匮要略 提出 风水 皮水 正水 石水 黄汗 的水肿分类 124 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 出自 金匮要略 125 济生方 宋?严用和 提出 阴水 阳水 说 倡导 温脾暖肾 治法 126 丹溪心法?水肿 若遍身肿 烦渴 小便赤涩 大便闭 此属阳水 若遍身肿 不烦渴 大便溏 小便少 不赤涩 此属阴水 127 水肿病机要点 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合 三焦气化不利 128 阴水 阳水辨证要点 10

11 阴水 缓 虚 内伤 由下而上 按之如泥 兼 小便不利 大便溏薄 脾 肾 阳水 急 实 外邪 由上而下 皮肤光亮 兼 实热证 肺 脾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29 水肿与鼓胀鉴别要点 水肿 眼睑 下肢先肿 无腹胀及腹部血管异常 鼓胀 腹部肿大 四肢不肿 可有脐周静脉怒张 肺 脾 肾 肝 脾 肾 130 水肿三大治则 上下分治 腰以上发汗 腰以下利小便 阴阳异治 阴水扶正 温脾肾 阳水发汗 利小便 攻逐水饮 活血化瘀 血不利则为水 131 淋证 始见于 内经 132 金匮要略 称之为 淋秘 归纳其病机为 热在下焦 133 中藏经 华佗 八种分类 冷 热 气 劳 膏 砂 虚 实 134 外台秘要 千金要方 五种分类 石 气 膏 劳 热 135 济生方 的五种分类 石 气 血 膏 劳 136 近代六种分类 热 石 血 气 膏 劳 137 淋证三大特征 尿频 尿急 尿痛 11

12 138 淋证 癃闭 尿血的鉴别要点 淋证 小便总量正常 痛 癃闭 小便总量少或无 不痛 尿血 小便带血 不痛 139 尿浊 大纲 新增内容 实属无聊 本证为了应和西医 乳糜尿 特点 其本质属 于膏淋一证 其辨证 治法 方药一概相同 140 癃闭 始见于 内经 141 导尿术 记载 见于孙思邈 千金要方 142 郁证始见于 内经 有五郁之说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 折之 143 脏燥 与 梅核气 两病 始见于 金匮要略 144 丹溪心法 提出六郁之说 气 血 痰 火 湿 食 创立 六郁汤 越鞠丸 145 郁证病位在肝 与心 脾 肾关系密切 146 血证始见于 内经 血证 病名始见于 医学正传 147 泻心汤 柏叶汤 黄土汤 出自 金匮要略 148 治疗吐血三要法 行血 补肝 降气 出自 先醒斋医学广记 149 治血四法 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血 出自 血证论 150 景岳全书 强调血证病机为 火盛 和 气虚 151 血证病机 惟火惟气耳 的意义 火 实火 迫血妄行 虚火 灼伤脉络 气 气逆 迫血妄行 气虚 气不摄血 脾不统血 152 咳血与吐血的鉴别要点 12

13 咳血 咽痒而咳 呼吸道疾病 症状 伴气管分泌物 血色鲜红 血中有泡沫 吐血 恶心而吐 消化道疾病 症状 伴胃内容物 血色深暗 或鲜 大便色黑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53 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 血淋 淋漓涩痛 尿血 不痛 154 痰饮 病名始见于 金匮要略 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 155 治疗痰饮的基本原则 温药和之 出自 金匮要略 156 提出 清者为饮 浊者为痰 的分类概念始于 仁斋直指方 157 提出 外饮治脾 内饮治肾 的概念是叶天士 158 痰饮病位在三焦 责于肺 脾 肾三脏 159 痰 悬 溢 支的辨别要点 痰 胃肠 悬 胸胁 溢 肢体 支 胸肺 160 消渴 病名始见于 素问?奇病论 金匮要略 立有专篇 161 将消渴明确分类为三消的始于 证治准绳 渴而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渴 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162 消渴责于肺 胃 肾三脏 13

14 163 消渴三多一少分类特征 多饮为上消 多食为中消 尿多为下消 消瘦为后期 164 汗证始见于 内经 盗汗 病名始见于 金匮要略 165 区别自汗与盗汗始于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66 阳虚自汗 治宜补气以卫外 阴虚盗汗 治当补阴以营内 出自 临证指南医案 167 内伤发热的记载始于 内经 侧重描述阴虚发热 内伤发热 病名始见于 症因脉治 168 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 甘温除热法 出自 金匮要略 169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 甘温除热法 李东垣 170 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 治疗五脏热证 小儿药证直诀 171 用右归饮 理中汤 大补元煎 六味回阳饮治疗阳虚发热 景岳全书 172 虚劳 病名始见于 金匮要略 173 难经?十四难 提出 五损 的概念 174 诸病源候论 提出 五劳 六极 七伤 概念 175 理虚元鉴 绮石 虚劳专著 176 治虚有三本 肺 脾 肾是也 肺为五脏之天 脾为百骸之母 肾为性命之根 治肺 治 脾 治肾 治虚之道毕矣 出自 理虚元鉴 177 痹证 病名始见于 内经 14

15 178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病因病机说 出自 素问?痹论 179 五痹之说 骨 筋 脉 肌 皮 出自 内经 180 提出 热痹 学说的始于 圣济总录 181 痹证别名 历节 金匮要略 历节风 诸病源候论 白虎病 外台秘要 白虎历 节 严氏济生方 痛风 格致余论 鹤膝风 鼓槌风 证治准绳 182 痹证病机要点 风 寒 湿 热 痰 瘀 滞留经脉 183 痹证疼痛要点 行痹 游走疼痛 痛痹 得热痛减 着痹 重痛持续 风湿热痹 红肿热痛 184 痉证 病名始见于 内经 185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 出自 素问?至真要大论 186 临证指南医案 首先强调痉证与肝的关系密切 187 吴鞠通将痉证分类为虚 实 寒 热 188 痿证 病名始见于 内经 189 五痿学说 筋 脉 肉 皮 骨 各对应五行所主 190 肺热叶焦 指痿证基本病机 揭示肺阴亏耗导致本病 191 治痿独取阳明 痿证治疗基本原则 出自 素问?痿论 192 儒门事亲 提出 痿病无寒 说 193 朱丹溪提出 泻南补北 法 治疗痿证方法之一 194 景岳全书 提出 精虚 血虚 的痿证病因学说 195 腰痛分类为外感 内伤 外感责之湿邪 多实证 内伤责之肾精亏虚 多虚证 196 腰痛的疼痛特点 寒湿 重痛 湿热 驰痛 瘀血 刺痛 肾虚 隐痛 15

16 197 腰痛辨别肾虚的要点 肾阴虚 热象 肾阳虚 寒象 198 腰痛基本病机 寒 湿 瘀 阻滞经脉气血 虚 腰腑失养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一 感冒 寒荆热银署新加 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银翘散 3.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6. 寒包火 表寒里热 解表清里 双解汤 二 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 湿陈热清肝火泻 凉燥杏苏肺阴沙 1.风寒咳嗽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 疏风清热 宣肺化痰 桑菊饮 3.风燥咳嗽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 4.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 化痰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 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 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16

17 7.肺阴虚证 滋阴润肺 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三 肺痈 肺痈初起银翘散 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 清肺解表散邪 银翘散 2.成痈期 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 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 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 益气养阴清热 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 哮证 哮冷射干热定喘 寒包青石风痰亲 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 1 寒哮 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2 热哮 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 定喘汤 2.缓解期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 2 睥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3 肾虚证 补肾摄钠 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 喘证 喘寒麻黄里热石 热桑浊陈气闭五 肺虚生脉肾虚匮 气阴两竭生脉散 17

18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 实喘 1 风寒袭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 2 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 清泄痰热 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 开郁降肺 五磨饮子 2 虚喘 1 肺虚 补肺益气养阴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 肾虚 补肾纳气 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 参蛤散 肾阴虚 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 肺胀气平浊苏越 水泛真苓蒙涤痰 1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 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 补肺汤 2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 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3 痰浊壅肺 涤痰泻肺平喘 葶苈大枣泻肺汤 4 痰热郁肺 宣肺泄热 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 18

19 5 痰蒙神窍 涤痰 开窍 熄风 涤痰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七 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1 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 月华丸 2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 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 保真汤 4 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 八 痰饮 脾苓肠夏胸柴枳 胁枣络香阴沙参 溢支寒饮小青龙 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 1 脾阳虚弱 温脾化饮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 饮留胃肠 攻下逐饮 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 邪犯胸肺 和解宣利 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 逐水祛饮 十枣汤控涎丹 3 络气不和 理气和络 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 沙参麦气汤 泻白散 3.溢饮 解表化饮 小青龙汤 19

20 4.支饮 温肺化饮 下气平喘 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 温补脾肾 兼化水饮 金匮肾气丸 苓桂术甘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九 自汗 盗汗 肺屏营枝阴虚六 心血归脾邪热龙 1 肺卫不固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 2 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桂枝汤 3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 4 邪热郁蒸 清肝泄热 化湿和营 龙胆泻肝汤 十 血证 鼻(玉龙归山) 齿(清水) 咳(百泻桑) 吐(泻龙归) 便(黄弟归) 尿(小白要归) 紫斑(十 茜归) 1 鼻出血 1 邪热犯肺 清热泄肺 凉血止血 桑菊饮 2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 凉血止血 玉女煎 3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 补气摄血 归脾汤 2 咳血 1 燥热伤肺 清热润肺 宁络止血 桑杏汤 20

21 2 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 凉血止血 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 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丸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3 吐血 1 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 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 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 益气 健脾 摄血 归脾汤 4 便血 1 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 凉血止血 地榆散 2 气虚不摄 益气摄血 归脾汤 3 脾胃虚寒 健脾温中 养血止血 黄土汤 5 尿血 1 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 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 补脾摄血 归脾汤 4 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 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 十一 心悸 悸怯定志虚归脾 阴天阳桂凌苓桂 淤桃痰火黄连温 21

22 1 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 益气安神 归脾汤 3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 安神定悸 桂甘龙牡汤 4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 化气利水 苓桂术甘汤 5 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 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 十二 胸痹 胸痹淤血浊括夏 寒枳滞柴气生脉 1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血府逐瘀汤 2 痰浊壅塞 通阳泻浊 豁痰开结 瓜萎薤白半夏汤 3 阴寒凝滞 辛温通阳 开痹散寒 瓜蒌薤白白酒汤 4 心肾阴虚 滋阴益肾 养心安神 左归饮 5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 活血通络 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 阳气虚哀 益气温阳 活血通络 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 不寐 不寐郁龙痰热温 食保虚火黄阿汤 心肾不交六交泰 心胆安神心脾归 1 实证 1 肝郁化火 清肝泻热 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 2 痰热内扰 化痰清热 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 2 虚证 1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养心安神 黄莲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 2 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 养心安神 归脾汤 3 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四 厥证 厥实气五虚四物 血实通淤虚人参 痰厥导痰食保神 22

23 1 气厥 1 实证 顺气开郁 五磨饮子 2 虚证 补气回阳 四味回阳饮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2 血厥 1 实证 活血顺气 通瘀煎 2 虚证 补养气血 独参汤 3 食厥 和中消导 神术散合保和丸 4 痰厥 行气豁痰 导痰汤 十五 郁证 郁肝柴火丹逍遥 气滞痰郁半夏厚 心神失养甘麦汤 心脾归阴火地黄 1 实证 1 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 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2 气郁化火 清肝泻火 疏肝解郁和胃 丹栀逍遥散 3 痰气郁结 行气开郁 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 2 虚证 1 心神惑乱 养心安神 甘润缓急 甘麦大枣汤 2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 益气补血 归脾汤 23

24 3 阴虚火旺 滋阴清热 补益肝肾 滋水清肝饮 十六 癫狂 癫狂结痰脾养心 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 1 痰气郁结 理气解郁 化痰开窍 顺气导痰汤 2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 益气安神 养心汤 2.狂证 1 痰火上扰 镇心涤痰 泻肝清火 生铁落饮 2 火盛伤阴 滋阴降火 安神定志 二阴煎 十七 痫证 风定痰涤淤通窍 心脾六归肾左天 1 风痰闭阻 涤痰熄风 开窍定痫 定痫丸 2 痰火内盛 清汗泻火 化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 心肾亏虚 补益心肾 健脾化痰 大补元煎 六君子汤 十八 胃痛 胃寒良食保滞柴 瘀失虚寒黄建中 湿热清中阴虚贯 1 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 理气止痛 良附丸 2 饮食停滞 消食导滞 和胃止痛 保和丸 3 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 4 肝胃郁热 疏肝理气 泄热和胃 丹栀逍遥散 5 胃阴亏虚 滋养胃阴 和中止痛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 瘀血停滞 活血化瘀 和胃理气 失笑散合丹参饮 7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 十九 噎膈 痰启津沙淤通优 气虚阳微补运脾 1 痰气交阻 开郁 化痰 润燥 启膈散 24

25 2 津亏热结 滋养津液 泻热散结 沙参麦冬汤 3 瘀血内阻 破结行瘀 滋阴养血 通幽汤 4 气虚阳微 温补脾肾 益气回阳 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二十 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 痰夏肝气四七煎 脾香阳理胃阴麦 1 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 芳香化浊 藿香正气散 2 饮食停滞 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保和丸 3 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 肝气犯胃 疏肝和胃 降逆止呕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 和胃降逆 理中丸 6 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 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 二十一 呃逆 呃寒丁火竹气五 阳理阴亏益胃汤 1 胃中寒冷 温中散寒 降逆止呃 丁香散 2 胃火上逆 清热和胃 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 3 气机郁滞 顺气解郁 降逆止呃 五磨饮子 4 脾胃阳虚 温补脾胃 和中降逆 理中汤 5 胃阴不足 益气养阴 和胃止呃 益胃汤 25

26 二十二 泄泻 泄寒湿藿湿热葛 食保郁痛脾参四 1 感受寒湿 芳香化湿 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 2 湿热内盛 清热利湿 葛根黄芩黄连汤 3 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 保和丸 4 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5 脾胃虚弱 益气健脾化湿 参苓白术散 6 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 二十三 痢疾 痢湿芍药疫毒白 寒湿正气噤口开 息连阴驻虚寒真 1 湿热痢 清热解毒 清肠化湿 调气行血 芍药汤 2 疫毒痢 清热凉血解毒 白头翁汤 3 寒湿痢 温中化湿 调和气血 胃苓汤 4 虚寒痢 温补脾肾 收涩固脱 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 阴虚痢 凉血滋阴清肠 驻车丸 6 休息痢 温中清肠 佐以调气化滞 连理汤 二十四 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 脏寒小建食导滞 滞柴血瘀少腹逐 1 寒邪内阻 温里散寒 理气止痛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 湿热壅滞 通腑泄热 大承气汤 3 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4 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 枳实导滞丸 5 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柴胡疏肝散 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 便秘.热秘调承气六磨 气黄血润冷温脾 阴虚增液阳虚济 1 热秘 泻热导滞 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 26

27 2 气秘 顺气导滞通便 六磨汤 3 虚秘 气虚 益气润肠 黄芪汤 血虚 养血润燥 润肠丸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4 冷秘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大黄附子汤 二十六 胁痛 胁痛郁柴淤复元 湿龙肝阴亏一贯 1 肝气郁结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2 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3 肝阴不足 养阴柔肝 一贯煎 4 瘀血停着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血府逐瘀汤 二十七 黄疸 黄疸湿表麻甘露 热菌湿五胆柴胡 寒湿术附脾建中 热盛黄解陷犀角 湿四脾柴 淤逍遥 1 热重于湿 清热利湿 佐以通腑 茵陈蒿汤 2 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 佐以清热 茵陈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3 阴黄 健脾和胄 温化寒湿 茵陈术附汤 4 急黄 清热解毒 凉营开窍 犀角散加减 27

28 二十八 积聚 积聚肝遥食六磨 气柴虚珍淤血膈 1 肝气郁滞 疏肝解郁 行气消聚 逍遥散 2 食滞痰阻 导滞通便 理气化痰 六磨汤 3 气滞血阻 理气活血 通络消积 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 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 兼调脾胃 膈下逐瘀汤 5 正虚瘀结 补益气血 化瘀消积 八珍汤 化积丸 二十九 鼓胀 气柴湿实热中消 脾苓阴贯淤结调 1 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 除湿散满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 寒湿困脾 温中健脾 行气利水 实脾饮 3 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 攻下逐水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 肝脾血瘀 活血化瘀 行气利水 调营饮 5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 化气行水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6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 凉血化瘀 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 头痛 头痛寒川热芎芷 湿羌肝天肾补元 痰浊半夏瘀通窍 气虚补气血虚四 1 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 川芎茶调散 2 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 芎芷石膏汤 3 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4 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 5 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 大补元煎 6 气血虚头痛 气血双补 八珍汤 7 痰浊头痛 健脾化痰 降逆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8 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 通窍活血汤 28

29 三十一 眩晕 眩亢麻亏归浊夏 肾精左右淤通窍 1 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 2 气血亏虚 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 归脾汤 3 肾精不足 阴虚 补肾滋阴 左归丸 阳虚 补肾助阳 右归丸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4 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十二 中风 中风络虚白丸子 风痰天麻肝阴镇 痰热桃仁痰火林 痰浊涤痰脱参附 风痰解语 气虚补 肝肾左归地黄饮 中经络 风痰入络 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 天麻钩藤汤 阴虚动风 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闭证 痰热腑实 桃仁承气汤 痰热瘀闭 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瘀闭 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 参附汤合生脉散 29

30 恢复期 风痰瘀阻 解语丹 气虚络瘀 补阳还五汤 三十三 痉证 痉羌邪热甚羚羊 阴四火营阳虚痰 刚葛柔括蒌桂枝 1 邪壅经络 祛风散寒 和营燥湿 羌活胜湿汤 2 热甚发痉 泄热存津 养阴增液 增液承气汤 3 阴血亏虚 滋阴养血 缓急止痉 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 刚痉 解肌发汗 益阴养津 葛根汤 5 柔痉 疏风解表 和营养津 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 疟疾 正柴温虎劳何人 寒姜冷金热清瘴 1 正疟 祛邪截疟 和解表里 柴胡截疟饮 2 温疟 清热解表 和解祛邪 白虎加桂枝汤 3 寒疟 和解表里 温阳达邪 柴胡桂枝干姜汤 4 劳疟 益气养血 扶正祛邪 何人饮 三十五 水肿 水肿风水越婢术 水浸胃皮湿滞疏 毒麻脾实肾真桃 1 风水泛滥 疏风清热 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2 湿毒浸淫 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 水湿浸渍 健脾化湿 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4 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5 脾阳虚衰 温运脾阳 以利水湿 实脾饮 6 肾气衰微 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十六 淋证.淋热八石苇劳比 沉䃼蓟柏膏清淋 1 热淋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30

31 2 血淋 实证 清热通淋 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虚证 滋阴清热 补虚止血 知柏地黄丸 3 石淋 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 石韦散 4 气淋 实证 利气宣导 沉香散 虚证 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汤 5 劳淋 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6 膏淋 实证 清热利湿 分清泄浊 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 补虚固涩 膏淋汤 三十七 癃闭 癃湿正肺热清肺 滞沉阻挡脾中肾 1 膀胱湿热 清热利湿 通利小便 八正散 2 肺热壅盛 清肺热 利水道 清肺饮 3 肝郁气滞 疏调气机 通利小便 沉香散 4 尿路阻塞 行瘀散结 通利水道 代抵挡丸 5 中气不足 升清降浊 化气利尿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 肾阳衰惫 温补肾阳 化气利尿 济生肾气丸 三十八 腰痛 寒姜湿热四 淤身肾虚左右归 1 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 温经通络 甘姜苓术汤 2 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 舒筋活络 加味二妙散 3 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 身痛逐瘀汤 31

32 4 肾虚腰痛 偏阳虚 温补肾阳 右归丸 偏阴虚 滋补肾阴 左归丸 三十九 消渴 上消渴中玉术 下消六味肾气丸 1 上消 肺热津伤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消渴方 2 中消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 玉女煎 3 下消 肾阴亏虚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温阳滋肾固摄 金匮肾气丸 四十 痹证 行防寒乌着苡汤 热虎痰合虚荣筋 阳虚真武阴虚六 1 行痹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防风汤 2 痛痹 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乌头汤 3 着痹 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 4 风湿热痹 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 白虎桂枝汤 四十一 痿证 痿肺清燥湿二妙 脾参肾虎淤圣俞 1 肺热津伤 清热润燥 养肺生津 清燥救肺汤 2 湿热浸淫 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 加味二妙散 3 脾胃亏虚 补脾益气 健运升清 参苓白术散 4 肝肾亏损 补益肝肾 滋阴清热 虎潜丸 四十二 内伤发热 气郁丹栀淤血府 血归阴清气补中 阳虚金匮痰连中 1 肝郁发热 疏肝解郁 清肝泻热 丹桅逍遥散 2 瘀血发热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32

33 3 血虚发热 益气养血 归脾汤 4 阴虚发热 滋阴清热 清骨散 5 气虚发热 益气健脾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四十三 虚劳 气 肺福四元 血 心血 阴虚 沙天胃肝归 阳 保父归 1 气虚 1 肺气虚 补肺汤 2 脾气虚 加味四君子汤 3 肾气虚 大补元煎 2 血虚 1 心血虚 养心汤 2 肝血虚 四物汤 3 阴虚 1 肺阴虚 沙参麦门冬汤 2 心阴虚 天王补心丹 3 脾胃阴虚 益胃汤 4 肝阴虚 补肝汤 5 肾阴虚 左归丸 4 阳虚 1 心阳虚 拯阳理劳汤 2 脾阳虚 附子理中丸 3 肾阳虚 右归丸 病名的出处 金匮 痈悸喘痹汗痰虚痞 33

34 脉因证治 内伤发热 医学正传 郁血 景岳全书 呃逆 济生方 痢疾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中医内科学 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 六淫入侵 卫表不和 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 主脏在肺 与肝脾有关 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 化痰止咳 二陈汤 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 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 主要在肺 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 痰阻气道 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 以痰为主 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朱丹溪 即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 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34

35 喘证病位 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 首辨虚实 实喘在肺 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 邪热蕴肺 热雍血瘀成痈 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 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 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 首先在肺 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 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 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 虚证 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 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 在心 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 心脉痹阻 阳微阴弦 病理性质 本虚标实 本虚 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 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 安神定志 35

36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 髓海不足 神机失用病理性质 本虚标实 本虚 标实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 胃气阻滞 胃失和降 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 辨虚实寒热 在气在血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 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治疗原则 和胃降逆止呕 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 本虚标实 本虚 标实 辨证论治证型主方 呃逆的基本病机 胃失和降 膈间气机不利 胃气上逆动膈 呃逆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 降逆止呃 泄泻病位 在肠 脾失健运是关键 与肝肾密切相关 36

37 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泄泻治疗原则 健脾化湿暴泻 湿盛为主重用化湿 久泻 脾虚为主当以健脾 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痢疾的临床特征 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 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痢疾的基本病机 邪蕴肠腑 气血雍滞 传导失司 脂络受伤而成痢 辨证要点 辨虚实 辨气血 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 刘和间提出 调气则后重自除 行血则便脓自愈 便秘病位 在大肠 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 第四篇肝胆系病证 胁痛的病位 在肝胆 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 肝气郁滞 络脉失和 胁痛的病理性质 有虚有实 实多虚少 实证 虚证 胁痛辨证要点 辨在气在血 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 疏肝和络止痛 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 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 脾胃肝胆基本病机 湿邪困遏 脾胃运化失健 肝胆疏泄失常 胆汁泛溢肌 肤病理性质 阳黄 湿热阴黄 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 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 积聚的病位 肝脾基本病机 气机阻滞 瘀血内结 积证的治疗原则 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 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37

38 鼓胀的病位 在肝脾 久则及肾基本病机 肝脾肾受损 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 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 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 柴胡黄芩川芎厥 阴头痛 吴茱萸藁本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头痛辨证要点 辨外感与内伤 辨头痛的部位 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 眩晕病理性质 虚实夹杂 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素问 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 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 皆属于肺 诸湿 肿满 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 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 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 皆属于上 诸禁鼓慄 如丧神守 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 诸胀腹 大 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 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 鼓之如鼓 皆属于热 诸 病胕肿 痛酸惊骇 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 水液浑浊 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 澄澈清冷 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 丹溪心法 强调 无痰则不作眩 景岳全书 强调 无虚不能作眩 38

39 中风的病位及基本病机 中脏腑中经络的鉴别 补阳还五汤牵正散的适应症 中风唐宋以前以 外风 学说为主 唐宋以后 特别是金元时期 突出以 内风 立论 瘿病的病位 在肝脾 与心有关基本病机 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瘿病的病理演变 初期气郁痰阻为主 日久引起血瘀 并可出现化火伤阴等病机转化 由实证转化 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原则 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瘿病气郁痰阻证心肝阴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第五篇肾系病证 水肿病位 在肺脾肾 关键在肾基本病机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 三焦气化不利 水肿辨证首辨阴阳治疗原则 发汗利小便泻下逐水 治水三法 水肿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内经 分为 风水 石水 涌水 淋证的病位基本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 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淋证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淋证治法 古有忌汗忌补之说 癃闭的病位基本病机 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癃闭膀胱湿热证浊瘀阻塞证脾气不升证肾阳衰惫证的治法和主方 阳痿的病位 肝肾心脾基本病机 虚证 实证 治疗原则 遗精的病位基本病机治疗原则 实则清泄虚则补涩 遗精常用治法 上则 中则 下则 39

40 遗精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第六篇气血津液病证 丹溪心法 提出 六郁 之说 越鞠丸 郁证痰气郁结证和心神失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梅核气脏躁的临床表现 血证的治疗原则 治火治气治血 血证的主要证侯 热盛迫血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血证各证型的主方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提出治吐血 三要法 行血补肝降气 景岳全书 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概括为 火盛 和 气虚 两个方面 血证论 提出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血的治血四法 金匮 四饮的诊断依据 痰饮的病位 在三焦 肺 脾 肾 其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 痰饮的基本病机 三焦失通失宣 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蒸化 阳虚水液不运 水饮停积为患 治疗原则 温阳化饮 用温药和之 寒饮伏肺证的的治法和主方 消渴的病位 在肺胃肾 尤以肾为关键基本病机 阴虚燥热 消渴的本证 三多一少 与并发症 肺痨 白内障 雀目 耳聋 疮疖痈疽 中风偏瘫 水肿 治 疗原则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消渴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 辨阴阳虚实虚证 自汗气虚不固 盗汗阴虚内热实证 肝火 湿热等邪热郁 蒸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40

41 气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的治法和主方 厥证的病位基本病机 气机逆乱 升降乖戾 阴阳不相顺接 厥证 中风 痫证 眩晕的鉴别 虚劳辨证要点以气血阴阳为纲 五脏虚候为目 肥胖的基本病机 阳气虚衰痰湿偏盛治疗原则 补虚泄实 脑癌 肺癌 大肠癌 肾膀胱癌的病理性质 本虚 标实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第七篇肢体经络病证 痹证的基本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 筋脉 关节 肌肉 经脉痹阻 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 痹 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的鉴别痰 瘀 痹证的治疗原则 初痹祛邪通络 祛风 散寒 胜湿 清热 祛痰 化瘀 久痹补肝肾 益气血 风寒湿痹证 行痹痛痹着痹 风湿热痹 痰瘀痹阻证 肝肾两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 治痿独取阳明 痿证的基本病机 实证 虚证 痿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41

42 寒湿腰痛证的病机 治法和主方 第八篇常考名词解释 夙根上实下虚真心痛薄厥梅核气脏躁羊癫风濡泻飧泻溏泻鹜泻滞下大瘕泻肠辟逆流挽舟休息痢噤 口痢脾约蛊胀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_提壶揭盖肾着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辅导-02-中医外科学 一 中医外科学起源与沿革 1 疡医 一词始见于 周礼?天官 2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术 五十二病方 其中记载了多种外科疗法 3 内经 记载了外科疾病 30 种 4 膏粱之变 足生大丁 出自 素问?生气通天论 介绍了截趾术治疗脱疽 5 伤寒杂病论 中介绍的外科内容 肠痈 寒疝 蛔厥 重要方剂 大黄牡丹汤 薏苡附 子败酱散 乌梅丸 6 华佗 麻沸汤 剔骨术 称为 外科鼻祖 7 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刘涓子鬼遗方 晋?龚庆宣 收载处方 140 篇 提出局部 波动感 辨别脓疡 指出引流口应在脓疡下方 首先将水银用于外科 42

43 8 葛洪的贡献 肘后备急方 海藻治疗甲状腺疾病 瘿 碘剂 狂犬病犬的脑组织外敷伤 口治疗狂犬病 免疫方法 9 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介绍 40 余种皮肤病 疥疮病原体为虫 10 人先有疮而乘马乃得病 指炭疽的感染途径 出自 诸病源候论 11 唐?孙思邈 千金方 手法整复下颌关节 葱管导尿术 12 宋?王怀隐 太平圣惠方 提出 五善七恶 学说 提出 扶正祛邪 内消托里 外科治疗 法则 使用砷化物治疗痔疮 13 外科精要 陈自明 外科精要发挥 朱丹溪 外科精义 齐德之 14 首先将 26 部脉象引入外科临床 建立外科的整体观念 外科精义 15 世医得效方 创伤外科专著 创立脊柱悬吊复位法 16 中医外科发展的最佳时期 明清 17 外科三大流派 正宗派 陈实功 外科正宗 全生派 王维德 外科全生集 心得派 高秉钧 疡科心得集 18 以消为贵 以托为畏 出自 外科理例 汪机 创立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9 第一部梅毒专著 霉疮秘录 陈司成 指出梅毒由性途径传播 具有遗传性 20 被后世评为 例证最详 论治最精 的外科专著 外科正宗 21 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 出自 外科正宗 22 阴虚阳实 论 阳和通腠 温补气血 治则 出自 外科全生集 23 阳和汤 阳和解凝膏 犀黄丸 小金丹 出自 外科全生集 24 外疡实从内出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 出自 疡科心得集 25 在外科中应用温病理论 提出三焦辨证用于外科临床 疡科心得集 二 外科基础理论 43

44 1 按照 大纲 要求的病种内容 熟悉外科疾病的命名方法 2 名词 疡 广义指外科疾病 狭义指外科疾病 化脓性 过程 3 名词 疮 疡 广义通 疡 狭义指化脓性疾病 肿 疡 未化脓阶段 溃 疡 已化脓阶段 4 疽 指西医的痈 5 结核 与西医结核病定义无关 但包含西医结核病中出现的某些结核形态 如淋巴结核病的 淋巴肿大症状 6 五善 肝 心 脾 肺 肾 各脏功能正常 7 七恶 肝 心 脾 肺 肾 各脏功能不正常 脏腑败坏 气血衰竭 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疮疡 一. 疮疡 暑疖 1.内治:暑热浸淫 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2.外治: 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2)珠疖:清黛散 3)成脓:切开排脓 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5)并发湿疮:清黛散 44

45 疖病 1.内治: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体虚毒恋 养阴清热解毒 防风通圣散 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 二. 疔疮 颜面疔 1.内治: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2.外治: 1)初期:箍毒消毒 玉露散.千捶膏 2)中期:提脓祛腐 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 3)后期:生肌收口 太乙膏.红油膏. 红丝疔 1.外治: 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 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三. 痈 颈痈 1.内治:风热痰毒 散风清热 化痰消肿 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45

46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 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 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四. 丹毒五龙普柴 1.内治:风热蕴毒 散风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湿热毒蕴 清热利湿解毒 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胎火蕴毒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 发 锁喉痈 1.内治: 1)初起:.痰热蕴结 散风清热 化痰解毒 普济消毒饮 热盛肉腐 清热化痰 和营托毒 普济消毒饮 热伤胃阴 清养胃阴 益胃汤 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 臀痈 46

47 湿火蕴结 清热解毒 和营化湿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湿痰凝滞 和营活血 利湿化痰 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 调补气血 八珍汤 六 有头疽 1.内治: 火毒凝结 和营托毒 清热泻火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湿热壅滞 清热化湿 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 滋阴生津 清热托毒 竹叶黄芪汤 气虚毒滞 扶正托毒 托里消毒散 收口期 气血两虚 调补气血 十全大补汤 2.外治: 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 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 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 七. 无头疽黄八仙 附骨疽 1.内治: 1)湿热瘀阻: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 2)热毒炽盛: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3)脓毒蚀骨: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八珍汤.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 47

48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八. 走黄与内陷 1.走黄: 热毒入血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2.内陷: 1)邪盛热极: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2)正虚邪盛: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 3)脾肾阳衰:温补脾肾. 4)阴伤未败:生津养胃 九. 瘰疬 1.内治:香开六骨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逍遥散合二陈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加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 香贝养营汤 2.外治: 48

49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 十. 流痰 1.内治: 1)阳虚痰凝:益肾温经.散寒化痰 阳和汤 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托毒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透脓散 3)肝肾亏虚 补益肝肾 左归丸合香贝养营汤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 2)中期:切开引流 3)溃后:五五丹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49

50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一. 乳痈 1.内治:瓜农毒 1)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瓜蒌牛蒡汤 2)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透脓散 3)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二. 乳癖 1.内冶:二仙逍遥 1)肝郁痰凝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 调摄冲任 二仙汤合四物汤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 1.内冶: 1 肝气郁结 疏肝散结 逍遥蒌贝散 2 肾气亏虚:肾阳虚温阳化痰 右归丸 肾阴虚:滋阴化痰 左归丸 2.外治:参照乳癖. 50

51 四. 乳衄 内治:当归 1)肝郁火旺:疏肝解郁.凉血止血 丹栀逍遥散 2)脾虚血亏:健脾养血止血 归脾汤. 第三单元瘿 一.气瘿 内治: 1 肝郁脾虚 疏肝解郁 四海舒郁丸 2 肝郁肾虚 疏肝补肾.调摄冲任 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 二.肉瘿 内治:逍遥脉 1 气滞痰凝 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柴胡牛蒡 风热痰凝 疏风清热化痰 牛蒡解肌汤 气滞痰凝 清肝理气 化痰散结 柴胡清肝汤 四.石瘿: 第四单元瘤 一.血瘤 内治芩连担子顺气归 1 心火妄动 清心泻火 凉血散瘀 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 51

52 2 肾伏郁火 滋阴降火 凉血化瘀 凉血地黄汤合六味地黄丸 3 肝经火旺 清肝凉血祛瘀 凉血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 二.肉瘤 三.脂瘤 内治 1)痰气凝结 理气化痰散结 二陈汤合四七汤 2)痰湿化热 清热利湿 活血行瘀 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 第五单元岩阳开活血保五味 一. 失荣 内治化开五阳珍 1 肝郁痰结 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开郁散 2 痰毒凝结 祛寒温阳 化痰散结 阳和汤 3 气虚痰凝 益气养荣 化痰散结 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 4 气血两亏 调补气血 香贝养荣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52

53 二.乳岩 内治八仙生神人 1 肝郁痰凝 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2 冲任失调 调摄冲任 理气散结 二仙汤合开郁散 3 正虚毒炽 调补气血 清热解毒 八珍汤 第六单元皮肤病: 一.热疮新龙正 1.内治: 1)肺胃热盛:疏风清热 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 增液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缠腰火丹 1.内治:胡桃除龙 1 肺经郁热 清肝火.利湿热 龙胆泻肝汤 2 脾虚湿蕴 健脾利湿 除湿胃苓汤 3 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 重镇止痛 桃红四物汤 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疣 寻常疣猴马推 1 风热血燥 养血活血 清热解毒 治瘊方 2 湿热血瘀 清化湿热 活血化瘀 马齿苋合剂 53

54 扁平疣 1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马齿苋合剂 2 热蕴络瘀 清热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 四.癣消皮龙 头癣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内治风湿毒聚 清热除湿 消风止痒 消风散 苦参汤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 1 风湿毒聚 清热除湿 消风止痒 消风散 苦参汤 2 湿热下注 清热化湿解毒 龙胆泻肝汤 五神汤 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54

55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 10%土槿皮酊外搽. 五.疥疮黄三 1.内治:湿热毒聚 清热化湿解毒 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 六.接触性皮炎 1.内治消龙归 1)热毒湿蕴:清热去湿 凉血解毒 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血虚风燥:清热祛凤 养血润燥 消风散合当归饮子 2.外治: 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 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 10%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55

56 七.湿疮 1.内治:五匹龙除湿 1 湿热浸淫: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2 脾虚湿蕴:健脾利湿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3 血虚风燥:养血润肤 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2.外治: 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 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婴儿湿疮 1.内治: 1 胎火湿热 凉血利湿清火 消风导赤汤 2 脾虚湿蕴 健脾利湿 小儿化湿汤 2.外治: 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 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八.药物性皮炎 1.内治:清皮胃 1)湿毒蕴肤 清热利湿解毒 2)热毒入营 清营解毒 清营汤 3)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清热 增液汤合益胃汤 56

57 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 九.瘾疹 1.内治:消防归枝 1)风寒束表 疏风散寒 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 疏风清热 消风散 3)血虚风燥 养血祛风润燥 当归饮子 十.牛皮癣 1.内治:消龙归 1 肝经化火 清肝泻火 龙胆泻肝汤 2 风湿蕴肤 疏风利湿 消风散 3 血虚风燥 养血祛风润燥 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子 2.外治: 1)风湿热证: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白庀 1.内治:红皮清溪归 1)风热血燥 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 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 2)血虚风燥:养血和血 祛风润燥 四物汤合消风散 3)瘀滞肌肤: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 十二.粉刺 1.内治:茵陈枇杷 1)肺经风热:清肺散风 枇杷清肺饮 57

58 2)湿热蕴结:清热化湿 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 3)痰湿凝结:化痰健脾渗湿 海藻玉壶合参苓白术散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酒渣鼻 枇杷通黄 猫眼疮 请消龙归 瓜缠藤 阳皮 褥疮 生血解里 乳核 小四 十三.多形性红斑 1.内治: 1)湿热蕴结:清热解毒利湿 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2)寒湿阻络:和营祛寒化湿 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 十四.结节性红斑 1.内治: 1)湿热瘀阻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萆解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 温阳健脾.通络理湿 当归四逆汤合三妙丸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 十五.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58

59 1.内治: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 2.外治:白玉膏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西弟六父四逍遥 1)热毒炽盛证 清热凉血.化斑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清骨散 3)气滞血瘀证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 健脾清肝 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证 温肾壮阳.健脾利水 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重者 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 十六.淋病 内治青龙归 1 湿热毒蕴 清热利湿 解毒化浊 龙胆泻肝汤 2 正虚毒恋 滋阴降火 利湿去浊 知柏地黄丸 3 毒邪流窜 清热利湿 解毒化浊 龙胆泻肝汤 4 热毒入络 清热解毒 凉血化浊 清营汤 十七.梅毒 内治 五苓弟请龙 1 肝经湿热 清肝解毒利湿 龙胆泻肝汤 2 痰瘀互结 祛瘀解毒 化痰散结 二陈汤合消疬丸 3 脾虚湿蕴 健脾化湿 解毒去浊 芎归二术汤 59

60 4 气血两虚 补气养血 扶正固本 十全大补汤 5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 补肾填精 生脉散合大补阴丸 十八.尖锐湿疣 内治黄草 1 湿毒下注 利湿化浊 清热解毒 萆解化毒汤 2 火毒炽盛 清火解毒 化浊利湿 黄连解毒汤 生殖器疱疹 白龙 艾滋病 银白合补肾通脉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60

61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内治:补脏凉血散瘀通脉 1)风伤肠络:清热凉血祛风 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血 脏连丸 3)脾虚气陷:补气升提 补中益气汤 4)气滞血瘀: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止痛如神汤 2.外治:熏洗法 小儿无蒂息肉 注射疗法 低位带蒂息肉 结扎法 较高位小息肉 电烙法 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黄仙透青山 1)实证:火毒蕴结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火毒炽盛 清热解毒透脓 透脓散 2)虚证:阴虚毒恋 养阴清热解毒 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脱肛 61

62 1.内治:补草 1 脾虚气陷 补气升提.收敛固摄 补中益气汤 2 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 萆薢渗湿汤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四. 锁肛痔 1.内治 1 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 槐角地榆丸 2 气滞血瘀 祛瘀攻积 清热解毒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3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 清热解毒 四君子汤合增液汤 肛裂 六肠凉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 一.子痈 内治 狗龙橘 急性子痈 1 湿热下注 清泻肝经湿热 龙胆泻肝汤 2 瘟毒下注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 慢性子痈 1 气滞痰凝 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 橘核丸 2 阳虚寒凝 温肾散寒 理气散结 右归丸合阳和汤 血精 龙知桃红归 二.子痰 内治十阴阳 62

63 1 湿痰凝结 温经通络 化痰除湿 阳和汤 2 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 除湿化痰 透脓解毒 滋阴除湿汤 合透脓散 3 阳虚痰凝 补肾温阳 化痰散结 先天大造丸合小金丹 阴茎痰核 阳和汤 三.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 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或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补肾滋阴.清泄相火 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 3)肾阳不足:温肾固精 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 前列腺汤 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五. 前列腺增生症 内治 前列腺增生 八补济柏香 1)肺热失宣:.清热宣肺 通调水道 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通利膀胱 八正散 3)中气下陷: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汤 4)肾阴不足:滋肾养阴 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补肾温阳 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 失禁.遗尿: 螵蛸丸 6)气滞血瘀:活血散瘀 通气利水 抵挡丸 63

64 尿石证 三斤肾 慢性前列腺炎 知龙 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1.内治:黄四营山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 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 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 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 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 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 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 二.臁疮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 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 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 64

65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三.脱疽 内治: 1)寒湿阻络:温经散寒活血 阳和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脉阻: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四妙勇安汤 4)气血两虚:补养气血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5)热毒伤阴:清热解毒 益气养阴活血 顾步汤 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请复活 1 血热瘀结 清热凉血 和营利湿 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2 瘀阻脉络 活血化瘀 行气散结 活血通脉汤 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内治 1 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通络活血方合抵挡汤 2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通阳利水 补阳还五汤 当归四逆 汤 阳和汤 六.肠痈 1.初期:黄柴毒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65

66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 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 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毒蛇咬伤 黄龙清血 筋瘤 黄红顾阳四 股肿 生活炒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66

67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辅导-03-中医妇科学 说明 妇科部分的复习方式 仍然与前面各科的方式相同 以下将容易忽略的内容提出 同时将容 易出现混淆的内容加以阐释 关于各论中各个病种的症状 辨证 治疗 方剂等内容从略 考生可 自己参考教材或相关复习资料进行整理 应注意的是要扣准 大纲 内容 以避免丢掉某些重点病 种 或让非重点病种耽误了复习进度 一 中医妇科学沿革 1 男女同姓 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 出自 曲礼 2 妇科的别称 带下医 始见于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 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 胎产书 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 经效产宝 4 子宫 名称始见于 神农本草经 5 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 金匮要略 6 月经 名词始见于 脉经 晋?王叔和 7 离经脉 居经 避年 激经 五崩 出自 脉经 8 最早的胚胎学专著 逐月养胎方 徐之才 9 三冲 学说出自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 妇人以学为本 的学术观点始见于 妇人大全良方 宋?陈自明 11 刘完素 天癸与肝 脾 肾的关系学说 67

68 12 张子和 贵流不贵滞 的祛邪论治学说 13 李东垣 滋阴固气 治疗崩漏学说 14 朱丹溪 清热养血 的安胎学说 15 五不女 学说 螺 纹 鼓 角 脉 出自 广嗣纪要?择偶篇 16 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 傅青主女科 二 女性生殖系 1 阴道 别称 阴户 四边 廷孔 2 宫颈 别称 子门 3 胞宫的生理功能 主司月经 孕育胎儿 分泌带液 发动分娩 排泄恶露 三 女性生殖生理 1 WHO 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 岁 2 青春期三大特征 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 生殖器官发育形成 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 女性生理六期 新生儿期 4 周内 儿童期 12 岁以前 青春期 性成熟期 围绝经期 老年期 60 岁以上 4 围绝经期三个阶段 绝经前期 绝经期 岁 绝经后期 5 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 月经初潮 岁 月经周期 天 经期 又称为行 经期 3-7 天 月经量 50-80ml 6 正常月经质色描述 色红略暗 质地正常 不凝结 无血块 无异味 7 绝经 最后一次行经后 停经一年以上 8 并月 身体正常无病 月经两月一次 9 居经 身体正常无病 月经三月一次 又称为 季经 10 避年 身体正常无病 月经一年一次 68

69 11 暗经 身体正常无病 可以受孕 月经终生不至 12 激经 受孕早期 少量经血 无损胎儿者 又称为 盛胎 垢胎 13 与月经生理有关的基本要素 脏腑功能 气血盛衰 天癸充盛 经络通畅 14 掌握月经与五脏的关系 月经与天癸的关系 月经与气血的关系 月经与经络的关系 月经 与胞宫的关系 15 一源三歧 指冲脉 任脉 督脉均起于胞宫 16 与月经关系密切的经络 冲 冲为血海 任 任主胞胎 督 总督阴阳 带 约束气血 17 月经周期中的 重阳转阴 指行经第 1-4 天 18 月经周期中的 重阴转阳 指行经后第 天 排卵期 19 排卵期的中医名称 氤氲 真机 20 了解带下的生理特点 规律 作用 调节机制 21 了解妊娠生理特点 月经停止 脉滑充盛 妊娠反应 子宫增大 乳房胀大 体形变化 22 预产期计算方法 月经末次第一天计算 月数加 9 日数加 7 阴历加 14 天 [共计 280 天 40 周] 23 试胎 指妊娠后期腹中疼痛 无其他异常者 24 弄胎 指产前假性阵缩 若数月已足 腹痛或作或止 腰不痛者 此名弄胎 出自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5 见红 分娩或前期 阴道少量血性分泌 26 离经脉 临产时出现的中指两旁 中节至末节 脉搏 27 阵痛 宫缩开口期 阵痛周期自 15 分钟 5 6 分钟 2 3 分钟 28 恶露 产后排泄的余血浊液 血性分泌 3-4 天 浆液性分泌 7-10 天 白色分泌 2-3 周 29 恶露不绝 指血性分泌时间超过 10 天者 69

70 30 断乳期 8 个月末 五 妇科疾病各论 1 根据 大纲 要求 掌握各论中妇科疾病的重点内容 2 传统中医对于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年少治肾 中年治肝 年老治脾 3 月经先期 提前 7 天以上 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 4 月经后期 滞后 7 天以上 或可 3-5 个月一行 5 先后不定期 时提前或滞后 7 天以上 连续出现 3 个周期以上 6 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之间 排卵期 周期性少量出血者 7 崩漏 月经非时暴下为崩 崩中 月经淋漓不止为漏 漏下 8 传统中医 治崩三法 塞流 治标 澄源 治本 复旧 调理体质 9 原发性闭经 女性超过 16 周岁 月经尚未来潮 继发性闭经 平素月经正常 中断 6 个月以上者 10 生理性闭经 少女型停经 育龄期停经 围绝经期停经 11 根据带下特征鉴别阴道炎类型 念珠菌性阴道炎 带下呈奶酪样变性 臭 伴随瘙痒 滴虫性阴道炎 带下呈黄绿色脓性 臭 伴随瘙痒 细菌性阴道炎 带下呈血样脓性 伴随外阴灼热疼痛 老年性阴道炎 带下质地稀薄 黄 白兼赤带 或可脓性 阴道灼热 12 恶阻 妊娠早期出现的以恶心呕吐为主症的疾病 13 胞阻 妊娠期间出现的以小腹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14 胎漏 妊娠期间出现少量出血 不伴随腰酸 腰痛 15 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 腰痛 小腹重坠 可伴随少量出血 70

71 16 堕胎 妊娠 12 周内 自然殒堕 17 小产 妊娠 周 自然殒堕 18 暗产 妊娠 1 月或以上 自不知情 且自然殒堕 19 滑胎 堕胎 小产连续发生 3 次或以上者 20 子满 妊娠 5 6 月以上 出现以胸膈满闷喘息为主症 可/或伴随腹大异常 水肿 21 子肿 妊娠后期出现以肢体 面目水肿为主症者 22 子淋 妊娠期间出现以尿频 急 痛 淋漓等淋证特征者 23 转胞 妊娠期间出现以小便不通 小腹胀痛为主症者 24 子痫 产后出现以神志不清 抽搐为主症者 25 儿枕痛 产褥期出现与生产有关的小腹疼痛 26 三冲 产后出现 冲心 冲胃 冲肺 27 三病 产后出现 病痉 郁冒 大便难 28 三急 产后出现 呕吐 盗汗 泄泻 29 三审 产后诊查 小腹痛与不痛 辨恶露 大便通与不通 辨津液 乳汁行与不行 辨胃气 30 三禁 产后治则 禁大汗 伤阳 禁峻下 伤阴 禁通利 伤津液 31 全不产 正常性生活 2 年或以上未能受孕 原发性不孕症 32 断续 有受孕史 而后 2 年或以上不能再受孕 继发性不孕症 中医妇科学 71

72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月经病 一 月经先期 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 脾气虚证 补中益气汤 2 肾气虚证 固阴煎 2.血热型 1 阳盛血热型 清经散 2 阴虚血热型 两地汤 3 肝郁化热证 丹栀逍遥散 二 月经后期 要补当温经 1 肾虚型 当归地黄饮 2 血虚型 大补元煎 3 血寒证 虚寒型 温经汤 金匱 实寒型 温经汤 妇人大全 4 气滞型 乌药汤 72

73 三 月经先后无定期 要固定 1 肝郁型 逍遥散 2 肾虚型 固阴煎 四 月经过多 保举笑 1 气虚型 举元煎 2 血热型 保阴煎+地榆 茜草 3 血瘀型 失笑散+益母草 茜草 三七 五 月经过少 苍滋归逃 1 肾虚型 归肾丸 2 血虚型 滋血汤 3 血瘀型 桃红四物汤 4 痰湿型 苍附导痰丸 六 经期延长 原地红 1 气虚型 举元煎+阿胶 艾叶 乌贼骨 2 虚热型 两地汤合二至丸 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 血瘀型 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 经间期出血 清淤地 1 肾阴虚型 两地汤合二至丸 3 湿热型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 红枣 加小蓟 茯苓 4 血瘀型 逐瘀止血汤 73

74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八 崩漏 上清虫子左右固 脾虚证 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 肾气虚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 黄芪 阿胶 肾阳虚 右归丸+党参 黄芪 田七 肾阴虚 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 虚热证 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 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 逐瘀止血汤 九 闭经 四人血重阴 1 气血虚弱 人参养荣汤 2 肾气亏损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 紫河车 3 阴虚血燥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 黄精 女贞子 制香附 4 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 痰湿阻滞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 川芎 74

75 十 痛经 圣清调少膈 1 气滞血瘀型 膈下逐瘀汤 2 寒凝血瘀型 少腹瘀汤汤 3 湿热蕴结型 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 薏仁 败酱草 4 气血虚弱型 圣愈汤 5 肾气亏损型 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 健身 1 脾虚 参苓白术散 2 肾虚 健固汤 经行吐衄 清静 1 肝经郁火 疏肝清热 引血下行 清肝引经汤 2 肺肾阴虚 滋肾润肺 引血下行 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 逍遥观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 青皮 鸡内金 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 鸡内金 经行头痛 通林珍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 蔓荆子 经行感冒 采金菊 风寒:荆穗四物汤 风热:桑菊饮 75

76 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趁痛补 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 鸡血藤 丹参 玉竹 血瘀:趁痛散 经行浮肿 淤八肾 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一 绝经前后诸症 左右二仙汤 1 肾阴虚 左归丸合二至丸 2 肾阳虚 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 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 何首乌 龙骨 牡蛎 十二 经断复来 老子黄皮 脾虚肝郁证 安老汤 肾阴虚证 知柏地黄丸加阿胶 龟甲 湿热下注 易黄汤加黄芩 茯苓 泽泻 侧柏 大小蓟 湿毒瘀结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 加黄芪 三七 带下过多 补完带五百 1 脾虚证 完带汤 2 肾阳虚 内补丸 3 阴虚夹湿 知柏地黄丸 4 热毒蕴结 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 败酱草 鱼腥草 薏仁 5 湿热下注 止带方 76

77 带下过少 归营 肝肾亏损 左归丸加知母 肉苁蓉 紫河车 麦冬 血枯瘀阻 小营煎加丹参 桃仁 牛膝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妊娠病 一 妊娠恶阻 香橘 1 脾胃虚弱 香砂六君子汤 2 肝胃不和 橘皮竹茹汤 二 妊娠腹痛 爱玲要归 1 血虚:当归芍药散 2 气滞:逍遥散 3 虚寒:胶艾汤 4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 手术为主 三 胎漏胎动不安 寿元保枝 1)肾虚 寿胎丸 2)血热 保阴煎 77

78 3)气血虚弱 胎元饮 4)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 滑胎 石桂英固气 肾气不足 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 肾气丸去泽泻+菟丝 杜仲 白术 肾精亏损 育阴汤 气血两虚 泰山磐石散 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 子肿 武术天 1 脾虚 健脾行气 白术散 2 肾虚 化气行水 真武汤 3 气滞 理气行滞 健脾化湿 天仙藤散 六 子淋 到柏林 1 阴虚津亏 知柏地黄汤 2 心火偏亢 导赤散+玄参 麦冬 3 湿热下注 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 产后血晕 生命 1 血虚气脱 益气固脱 清魂散或独参汤 2 血瘀气逆 活血逐瘀 夺命散 二 产后发热 中华防毒 1 感染邪毒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78

79 2 外感 荆穗四物汤加防风 苏叶 3 血虚 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 血瘀 生化汤 三 产后腹痛 宁化 1 血虚 补血益气 肠宁汤 2 血瘀 活血祛瘀 散寒止痛 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 产后身痛 黄荣独痛 1 血虚 黄芪桂枝五物汤 2 风寒 独活寄生汤 3 血瘀 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 熟地 五 产后恶露不绝 补报生 1 气虚 补中益气汤加艾叶 阿胶 益母草 2 血热 保阴煎 3 血瘀 生化汤 缺乳 通漏下 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 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 癥瘕 香附黄肾 气滞血瘀 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79

80 痰湿瘀结 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 茯苓 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急性盆腔炎 五仙活 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 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 银甲膈少冲 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 冬青 忍冬藤 田七片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冲汤 二 不孕症 玉金与少启 1 肾虚 肾气虚证 补肾益气 填精益髓 毓麟珠 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 化湿固精 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 滋肾养血 调补冲任 养精种玉汤 2 肝气郁结 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 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4 痰湿内阻 苍附导痰丸 三 阴痒 柏地龙 1 肝肾阴虚 知柏地黄丸加当归 栀子 白藓皮 2 肝经湿热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 外用蛇床子散 80

81 四 阴疮 龙阳 热毒:龙胆泻肝汤 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 子宫脱垂 补中元 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 杜仲 续断 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脏躁 1 甘麦大枣汤加枣仁 柏子仁 兼痰浊加胆南星 茯苓 郁金 石菖蒲 方剂索引 1.清经散 柏母弟要服青皮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2.两地汤 (二地要卖生胶 )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清热调血汤 (桃花乡穷 连弟要生母饿归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 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清热固经汤 (黄子三弟教龟母炒藕炭 )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 藕节.陈棕炭.焦栀子.地榆.甘草 5.固本止崩汤 (敌人归还姜叔 )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顺经汤 (京母归地服沙药 )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完带汤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柴胡. 车前子.黑芥穗 8.止带方 (二苓子要黄因牛子携母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苍附导痰丸 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 9.寿胎丸 土姣继续 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黄芩.黄柏.甘草 10.天仙藤散 江苏草皮白 二林想写乌藤瓜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 苏叶.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81

82 11.生化汤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12.解毒活血汤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13.毓麟珠 八珍穿鹿狗肚 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 14.启宫丸 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归肾丸 二山种地归服兔狗 归肾丸 二山种地归服兔狗 16.二仙汤 二仙母白天归 17.温经汤 良方 母牛炒贵鹅 人当要穷 18.举元煎 黄麻人炒叔 19.寿胎丸 土姣继续 20.胎元饮 二伯归地炒人肚皮 21.保元煎 二黄二弟要断药草 22.鲤鱼汤 二伯归将服鱼 23 固冲汤 黄龙母要三叔种西贝鱼 24.阴痒外治法 1 塌痒汤 鹤虱.苦参.威灵仙.归尾.蛇床子.狼毒. 2 蛇床子散 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苍附导痰丸 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 82

83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辅导-04-中医儿科学 三 儿科病生理要点 1 稚阴稚阳学说 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 吴鞠通 2 纯阳学说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颅囟经 3 小儿五脏特点 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肾常虚 4 了解小儿四诊特点 如望诊头颅 囟门等与成人不同 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 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 了解 三关 风 气 命 的定义 意义 6 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7 了解 一指定三关 的方法和临床概念 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8 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 问诊 古代儿科称为 哑医 9 囟填 囟门突起紧张 为风火痰热 肝阳上亢 热盛生风 10 囟陷 囟门凹陷柔软 为津液大伤 气精不足 佝偻病 1 胎怯补肾调元 83

84 肾精薄弱 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 保元汤 2 硬肿归身 阳气虚衰 参附汤 寒凝血涩 当归四逆散 3 胎黄茵陈血 湿热熏蒸 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 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 瘀积发黄 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 4 感冒 主证时邪银普散 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暑邪感冒 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挟痰 宣肺化痰 二陈汤,桑菊饮 挟滞 消食导滞 通腑泄热 保和丸 挟惊 清热解表 安神镇惊 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 5 咳嗽金山请陈六 外感 风寒咳嗽 散寒宣肺 金沸草散 84

85 风热咳嗽 疏风肃肺 桑菊饮 内伤 痰热咳嗽 清肺化痰 清金化痰汤 阴虚燥咳 滋阴润燥 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六君子 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 6 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 痰热虎婷肺热参 肺脾参五心参附 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痰热闭肺 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 养阴清肺 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 益气健脾 人参五味子汤 心阳虚衰 温补心阳 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 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 清肺化痰定喘 麻杏石甘汤 苏葶丸 寒性哮喘 温肺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85

86 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 8 鹅口疮谢伯 心脾积热 清泻心脾积热 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 滋阴潜阳 引火归原 知柏地黄丸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9 口疮银泻六味肉 风热乘脾:银翘散 心火上炎 清心泄热 泻心导赤汤 虚火上浮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10 泄泻小儿食保热葛 风寒藿香脾虚生 阳虚附理伤阴连 伤阳龙牡救逆汤 湿热泻:葛根芩连汤 风寒泻:合香正气散 伤食泻:保和丸 脾虚泻: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86

87 11 厌食换功增 脾运失健 和脾助运 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 异功散 胃阴不足 养胃育阴 养胃增液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2 积滞保健 乳食内积 消乳消食 导滞和中 消乳丸或保和丸 脾虚夹积 健脾助运 消补兼施 健脾丸 疳证资珍肥 防石心 疳气证 和脾健运 资生健脾丸 干疳证 补益气血 八珍汤 疳积证:肥儿丸 疳肿胀 健脾温阳利水 防已黄芪合五苓散 眼疳:石斛夜光丸 口疳:泻心导赤散 87

88 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六君归左右 脾胃虚弱:六君子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肝肾阴虚:左归丸 脾肾阳虚:右归丸 14 汗证玉皇生 1 表虚不固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 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 3 气阴虚弱 益气养阴 生脉散 15 多发性抽搐症清瘟定 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 脾虚痰滞:十味温胆汤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6 急惊风银清林连虎缓固定 风热动风:银翘散 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 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 脾肾阳衰:固真汤合寒荡惊汤 88

89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7 癫痫惊痰定通 惊痫:镇惊丸 淡痫:涤痰汤 风痫:定痫丸 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8 急性肾小球肾炎麻五伯生五姣龙温 风水相搏 疏风利水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湿热内侵 清热利湿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阴虚邪恋: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虚邪恋 健脾益气 参苓白术散 水气上凌心肺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 辛开苦降 辟秽解毒 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19 肾病综合症防真实柏六奇 肺脾气虚: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 脾肾阳虚:肾_真武汤合防已黄芪汤显祖,脾_实脾饮 89

90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气阴两虚: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20 尿频正缩 脾肾气虚:缩泉丸 温热下注:八正散 21 遗尿兔中泰 肾气不足:菟丝子散 肺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心肾失交:导赤散合交太丸 22 五迟五软六调窍 肝肾亏损: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调元散 痰瘀阻滞:通窍活血合二陈汤 23 麻疹选情深艳玲 初热期 辛凉透表 清宣肺卫 宣毒发表汤 见形期 清热解毒 佐以透发 清解透表汤 恢复期 养阴益气 清解余邪 沙参麦冬汤 热毒攻喉 清热解毒 利咽消肿 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 清热解毒 熄风开窍 羚角钩藤汤 邪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24 风痧银针 1 邪郁肺卫 疏风清热 银翘散 90

91 2 邪热炽盛 清热解毒 透疹凉解汤 25 丹痧(猩红热)解营生 1 邪侵肺卫 辛凉宣透 清热利咽 解肌透痧汤 2 毒在气营 清气凉营 泻火解毒 凉营清气汤 3 疹后阴伤 养阴生津 清热润喉 沙参麦冬汤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26 水痘银胃 1 风热轻证 疏风清热 利湿解毒 银翘散合六一散 2 毒热重证 清热凉营 解毒渗湿 清胃解毒汤 27 手足口病甘温 邪犯肺脾:甘露消毒丹 温热壅胜:清瘟败毒饮 28 痄腮柴济温龙 邪犯少阳 疏风清热 散结消肿 柴胡葛根汤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 普济消毒饮 91

92 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 邪毒引睾窜腹 清泻肝火 活血止痛 龙胆泻肝汤 29 乙脑新虎温犀搞五条龙补痉 邪犯卫气:卫_新加香茹饮,气_白虎汤 邪炽气营:清瘟败毒饮 邪入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30 顿咳三生白写 邪犯肺卫:三拗汤 痰火阴肺(痉咳期) 泻肺清热 解痉镇咳 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脾气虚 益气健脾 化痰止咳 人参五味子汤 肺阴不足 滋阴润肺 清化痰热 沙参麦冬汤 31 蛔虫乌使 肠虫证:使君子散 蛔厥:乌梅丸 32 夏季热清温 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 上胜下虚:温下清上汤 33 紫癜连弟归阴 血热妄行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 健脾养心 益气摄血 归脾汤 风热伤络:连翘败毒散 阴虚火旺:大补阴丸 92

93 川畸病 银温杀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辅导-05-中药学 辛温解表 宣肺利尿之要药 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 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 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 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 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 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 湿热泻痢之要药 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大青叶 93

94 治肺痈之要药 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 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 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 红藤 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 热结便秘 之要药 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 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 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威灵仙 久风顽痹 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 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 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 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 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 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 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 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 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 萆解 治砂淋 石淋之要药 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茵陈 补火助阳 回阳救逆之要药 附子 94

95 温中散寒之要药 干姜 治下元虚冷 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 丁香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为治痰的要药 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 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 木香 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之要药 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 薤白 止呃之要药 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 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 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地榆 安胎之要药 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 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 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 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益母草 95

96 活血调经 凉血消痈 安神 为妇科之要药 丹参 活血调经 祛风止痛 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川芎 散瘀止痛 接骨疗伤 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 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 消肿生肌 为外伤科之要药 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 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 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 杏仁 治疗 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 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之要药 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 石决明 治肝阳 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 羚羊角 清热平肝 息风止痉之要药 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 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 麝香 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 人参 肺虚咳嗽 肾虚作喘之要药 蛤蚧 温补肾阳 补督脉 益精血之要药 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 杜仲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为补血调经之要药 当归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为补血之要药 熟地黄 96

97 补益肝肾之要药 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 炉甘石 拔毒化腐 为外科之要药 升药 疥疮之要药 硫磺 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 脾胃气滞之良药 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 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 木通 理气良药 沉香 出血 瘀血诸证之良药 三七 补肝肾 益精血为滋补良药 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 乌贼骨 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 香附 外用治头虱 体虱之佳品 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 羚羊角 活血通经 止通之佳品 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 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 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 杜仲 97

98 肾阳不足 精血亏虚之佳品 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 当归 圣药 呕家圣药 : 生姜 疮家圣药 : 连翘 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 秦艽 经典用语 风病 疮病 血病为要药 荆芥 夏月麻黄 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 巴豆 将军 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 焦神曲 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 女科之主帅 香附 血中之气药 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 风寒 风热 风湿 血瘀 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 气中血滞 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 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 功同四物汤 活血祛瘀 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 桃仁 引血 引火下行 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 荆芥 防风 桑寄生 98

99 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 胎热 胎漏胎动 竹茹(胎热胎 动) 白术 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 肝肾虚亏 桑寄生 肝肾虚亏 续断 肝肾虚亏 菟丝子 肾 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 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 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 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 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 肩臂疼痛 羌活 项背强痛 葛根 风湿痹痛 四肢拘挛 桑枝 太阳头痛 羌活 阳明头痛 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 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 牡丹皮 有汗骨蒸 地骨皮 梅毒 土茯苓 胃癌 食管癌 直肠癌 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 鸦胆子 99

100 回乳 芒硝 外用 麦芽 诸骨鲠喉 威灵仙 吐泻转筋 木瓜 蚕沙 膏淋 萆薢 血淋 蒲黄 虚寒呃逆 丁香 寒疝腹痛 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 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 白及 手足皲裂 白及 脱发: 侧柏叶 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 百部 噤口痢 石菖蒲 休息痢 鸦胆子 热毒血痢 阿米巴痢 白头翁 口中甜腻 佩兰 排石 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 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 吴茱萸 龋齿疼痛 筚拨 手足皲裂 白芨 100

101 失音 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 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 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 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 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 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 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 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 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 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 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 西洋参 乌须黑发 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 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 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 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脱发 侧柏叶 101

102 疟疾 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胸痹 薤白 通经下乳 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梅毒 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 砂仁 血淋涩痛 石韦 蒲黄 乳痈 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 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 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 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 白扁豆高血脂症 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 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 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扩瞳 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102

103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 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 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 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 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 实热积滞 大便燥结 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 干姜 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 风湿痹痛 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 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 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 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 细辛 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 寒凝气滞 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 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103

104 枳实配白术 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 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 痰浊痹阻 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 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 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 癫痫 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 气逆呕恶 喘息 朱砂配磁石 烦躁不安 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 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 肺肾两虚 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 五味子 气阴两虚之口渴 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 升麻 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 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 血虚或气血双亏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04

105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辅导-06-方剂学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丸俱战草 诸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五灵脂 大凡修合看顺逆 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 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 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 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 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 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 地胆茅根与庶虫 105

106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一 概论 1 方从法出 以法制方 指方剂出于治法 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理解常用治疗 八法 汗 吐 下 和 温 清 补 消 3 闭门留寇 指邪实为主而过早使用补益治法导致的邪气壅塞 4 掌握方剂组成中 君 臣 佐 使 的意义和相互作用 5 方剂的变化形式包括 药味加减 药量增减 剂型改变 6 了解现代常用中药剂型定义 汤剂 散剂 丸剂膏剂 丹剂 酒剂 栓剂 片剂 糖浆 冲 剂 针剂 二 各论复习方法 1 按照 大纲 要求 掌握主要方剂的组成 功效 主治 配伍意义 用法 2 注意方剂之间的化裁关系 如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 是麻黄汤 伤寒论 化裁而出 3 注意方剂出处 三 方剂要点解析 1 香苏散 与 香薷散 的区别 均治疗外感风寒 前者理气和中 后者化湿和中 2 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是温病学观点 指外感温热病以肺经症候为主要特征 3 银翘散 辛凉平剂 桑菊饮 辛凉轻剂 106

107 4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5 伤寒杂病论 被喻为 方书之祖 集理 法 方 药于一体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由国家编制的药典 7 八法 出自清代程钟龄的 医学心悟 8 少阳枢机之剂 和解表里之总方 指小柴胡汤 9 四逆散 肝脾不和 阳气内郁 与 四逆汤 阴寒内盛 阳气衰微 的区别在于 真假 阳虚 10 白虎汤 气分热盛 阳明经热证 身大热 口大渴 汗大出 脉洪大 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证 痞 满 燥 实 11 医宗金鉴 疮痈之圣药 外科之首方 指 仙方活命饮 12 通因通用的代表方剂 芍药汤 行血则便脓自愈 调气则后重自除 13 李东垣 血不自生 须得生阳气之药 血自旺矣 指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意义 14 肾气丸的特点 阴中求阳 少火生气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15 麦门冬汤中 半夏 麦门冬 = 液有余便是痰 张介宾 17 脾为生痰之源 治痰不理脾胃 非其治也 李中梓 18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补中益气汤 治疗气虚发热 19 酸甘化阴 指酸味和甘味相互配伍以益阴的治法 20 透营转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指温病热入营分仍然可以转回气分的治法 代表方 清营汤 21 脾约证 脾阴虚而胃燥热 大便干 小便少 代表方 麻子仁丸 22 常用于治疗 梅核气 的方剂 半夏厚朴汤 107

108 23 小柴胡汤常用于 伤寒少阳病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疟疾,黄疸 24 小青龙汤 定喘汤 苏子降气汤的共同功效 降逆平喘 祛痰止咳 25 归脾汤 固冲汤在治疗出血证方面的用药共同特点 重用补气药 增加固摄作用 26 凉开三宝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至宝丹 27 五苓散 猪苓汤治疗的证型 水湿内停 小便不利 28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代表方剂 苓桂术甘汤 29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 清胃滋阴 30 柴胡配黄芩在小柴胡汤中的作用 和解少阳 31 清营汤中银花 连翘的作用 透热转气 32 川芎茶调饮中用于治疗头疼的药物 厥阴 颠顶 川芎 白芷 羌活 少阳 两侧 川芎 太阳 后头连项 羌活 阳明 前额眉骨 白芷 33 常用局部引经药 上肢 桑枝 桂枝 片姜黄 下肢 牛膝 木瓜 防己 三焦 黄芩 上焦 黄连 中焦 黄柏 下焦 眉骨 白芷 眼 石决明 菊花 鼻 细辛 辛夷 苍耳子 咽喉 射干 108

109 耳 苍耳子 颈 桔梗 项 葛根 胸 瓜蒌 34 常用六经引经药 太阳经 羌活 防风 少阳经 柴胡 川芎 阳明经 升麻 葛根 白芷 太阴经 苍术 少阴经 独活 厥阴经 细辛 川芎 青皮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09

11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综合 辅导-07-针灸学 五输原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 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 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 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 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 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 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 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骨与太溪 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 大陵间使曲泽连 关冲液门中渚焦 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 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 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中府肺 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 日月胆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 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 胸前膻中觅浅深 十五络穴歌 110

111 手三阴经列内通 手三阳经偏外支 足三阴经公蠡大 足三阳经丰光飞 任督二脉鸠尾长 脾之大络在大包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 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 脉太渊气膻中存 十二经郄穴 大肠温溜肺孔最 膀胱京门肾水泉 胃经梁丘脾地机 小肠养老心阴郄 心包郄门焦会宗 肝经中都胆外丘 阳维阳交阴筑宾 阳跷跗阳阴交信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足三里 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央 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下合阳陵泉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 后溪督脉锐眦颈 申脉阳跷络亦通 111

112 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 列缺任脉连肺系 阴跷照海膈喉咙 一 针灸发展史 1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掘的最 早古本 2 内经 奠定针灸学的基础理论 收载 160 穴位 3 灵枢 又称为 针经 4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腧穴专著 5 针灸甲乙经 最早的针灸专著 收录 349 穴位 皇甫谧 6 肘后备急方 灸法专著 收录针灸方 109 条 其中 99 条灸方 葛洪 7 明堂三人图 孙思邈 8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王惟一 载 354 穴位 铸造铜人模型两具 9 十四经发挥 滑寿 提出 十四经 学说 10 标幽赋 窦汉卿 提出 八法流注 学说 11 针灸逢源 李学川 载 361 穴位 12 针灸学的三次总结 内经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 13 WHO 推荐针灸治疗的疾病种类为 43 种 14 按时取穴法 何若愚 三 经络学说 1 经络的三大作用 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保卫机体 抵御疾病 112

113 2 素问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指十二经筋主人体的运动功能 3 经络学说的临床意义 阐释病理 进行辨证 指导治疗 十四 针灸治疗 1 针灸治疗的三大作用 疏通经络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2 了解针灸选穴的原则 配穴方法 3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出自 灵枢?九针十二原 4 了解五输穴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阴井木 阳井金 5 井主心下满 荥主身热 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出自 难经? 六十八难 治疗原则 6 了解五输穴的本经与他经补泻选穴方法 7 按照 大纲 所列出的治疗疾病种类 掌握主穴和配穴 操作方法 针灸学 1.现存最早 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针灸甲乙经 2. 甲乙经 成书朝代及作者是:晋代 皇甫谧 3. 针灸甲乙经 考证了腧穴 349 个 4.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作者是王惟一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宋代 6. 针灸大成 的作者是:杨继州 7.继 内经 甲乙经 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针灸大成 8. 十四经发挥 的作者是:滑伯仁 9.考证了 361 个经穴的医家是:李学川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公元 17 世纪 113

114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太阴 厥阴 少阴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 8 寸以下部位排列是厥阴 太阴 少阴 14.十二经脉的循形走向正确的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交接的部位在手足末端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交接部位在头面部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经)交接部位胸中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是手少阳 手少阴 19.奇经八脉循形的特点是:除带脉横向循形外,其余均为纵向循形,纵横交错地循形分布于十二经脉 之间,经与经之间无相互交接规律 20.十二经别是指:十二正经离 入 出 合的别形部分 21.十二经筋的循形走向是: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形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 骨骼部 22.经络的作用 A.运形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23.十二经脉中 脾经与心经的交接部位在心中 24.十二经脉中 肾经与心包经的交接部位在:胸中 25.十二经脉中 肝经与肺经的交接部位在肺中 26.足三阳经在躯干部的排列是阳明在前 少阳在侧 太阳在后 27.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面的排列顺序是大肠经 三焦经 小肠经 28.足三阴经在上肢内侧面的排列顺序是肺经 心包经 心经 29.腧穴分为: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30.十四经穴总数为:361 个 31.五输穴中以所出为:井 114

115 32.五输穴中以所溜为:荥 33.五输穴中以所形为经 34.五输穴中以所注为输 35.五输穴中以所入为合 36.十二经的输穴多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38.下面的骨度分寸正确的是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寸岐骨至脐中 8 寸两乳头之间 8 寸两肩胛骨脊柱 缘之间 6 寸 39.本经的募穴是 A.肺 中府 B.大肠 天枢 C.膀胱 中极 D.肝 期门 40.正确的骨度分寸是肘横纹至腕横纹 12 寸 41.根据骨度分寸法 神阙到中脘穴是:4 寸 42.根据骨度分寸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高点为:13 寸 43.根据骨度分寸法 肘横纹至腋前横纹为 9 寸 45.心经的募穴是:巨阙 46.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的桡侧是:尺泽 47.即是输穴又是原穴 还是八会穴的穴位是:太渊 48.在桡动脉桡侧凹陷处是:太渊 49.手阳明大肠经的起止穴是商阳 迎香 50.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合谷 51.属大肠经的穴组是:曲池 手三里 合谷 迎香 52.阳溪穴上 3 寸是:偏历 53.曲池穴属:大肠经 54.属胃经的穴组是:承泣 厉兑 解溪 足三里 55.犊鼻穴下 3 寸 胫骨前脊外开 1 横指是足三里 56.胸正中线旁开 4 寸是:胃经 115

116 57.腹正中线旁开 4 寸是:脾经 58.足阳明胃经的起止穴是:承泣 厉兑 59.穴位中相距 3 寸的是:上巨虚 下巨虚 60.足三里穴归属:胃经 61.足太阴脾经的起止穴是:隐白 大包 62.内踝高点上 3 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是三阴交 63.阴陵泉是五输穴中的:合穴 64.阴陵泉与地机穴相距:3 寸 65.足太阴睥经的络穴是:公孙 66.脾经在腹正中线旁开:4 寸 67.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 68.阴郄穴位于:神门穴上 0.5 寸 69.心经的合穴是 少海 70.归属心经的穴组是:通里 少冲 71.心经的起止穴是:极泉 少冲 72.与目内眦和目外眦均发生联系的经脉是小肠经 2.六阳经中 除 外 均与目内眦或目外眦发生联系 A.手太阳 B.手少阳 C.手阳明 D.足阳明 E.足少阳 答案 C 考点 经脉循形 分析 手太阳小肠经缺盆部支脉 沿着颈部 上达面颊 至目外眦 转入耳 中 听宫 手少阳三焦经耳部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 出走耳前 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 到达目 外眦 丝竹空之下 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 迎香 上形到鼻根部 与旁 116

117 侧足太阳经交会 向下沿着鼻的外侧 承泣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 瞳子髎 上形至额角 下 形至耳后 风池 沿颈旁 手阳明大肠缺盆部支脉 上走颈部 通过面颊 进入下齿龈 回 绕至上唇 交叉于人中 左脉向右 右脉向左 分布在鼻孔两侧 迎香 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可 见以上经脉中除手阳明大肠经外都到达目内眦或目外眦 73.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 74.治疗腰痛的穴组是:委中 后溪 75.治疗乳少的穴位是:少泽 76.听宫穴归属:小肠经 77.属于膀胱经的穴组是承扶 肺输 心输 大肠输 78.肝输穴位于:第 9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79.足小趾外侧端 距趾甲根角旁约 0.1 寸是:至阴 80.两肩胛下角平:第 7 胸椎棘突 81.昆仑穴归:膀胱经 83.肾输穴旁开 1.5 寸是:志室 84.腹正中线旁开 0.5 寸是:肾经 85.脐旁 0.5 寸的穴位是:肓输 86.太溪穴归:肾经 87.属足少阴 肾经的穴组是:涌泉 肓输 88.照海穴在特定穴中属:八脉交会穴 89.八会穴中的气会穴是:膻中 90.下列穴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内关 91.治疗心 胸 胃之疾的八脉交会穴穴组是:公孙 内关 92.心包经的五输穴中的合穴是:曲泽 117

118 93.大陵穴归:心包经 94.心包经的起止穴是:天池 中冲 95.手少阳三焦经的穴组是外关 阳池 支沟 耳门 96.三焦经的下合穴是:委阳 97.阳池穴与支沟穴相距为:3 寸 98.有通便作用的穴位是:支沟 99.耳门穴归:三焦经 100.足少阳胆经的募穴是:日月 101.足少阳胆经的合穴是:阳陵泉 102.外踝高点上 3 寸 腓骨的前缘是:绝骨 103.大腿外侧正中 膝中上 7 寸是:风市 104.足少阳胆经的起止穴位是:瞳子髎 足窍阴 105.既是合穴 又是八会穴的穴位是阳陵泉 106.足厥阴肝经的募穴是:期门 107.足背 第 1 第 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是:太冲 108.治疗目赤肿痛的穴组是:太阳 合谷 太冲 风池 109.有 四关 穴之称的穴组是合谷 太冲 110.足厥阴肝经的起止穴是:大敦 期门 111.在下列经脉中 起于中焦的经脉是肺经 112.在下列井穴中 具有催乳功用的穴位是少泽 113.不是八脉交会穴的是中脘 114.是经脉的起止穴组为:会阴 承浆;长强 龈交;隐白 大包;涌泉 输府 118

119 115.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是:曲泽 116.捻转补泻法的补法操作的捻转角度小 频率慢 用力轻 117.捻转补泻法的泻法操作是.捻转角度大 频率快 用力重 118.提插补泻法的泻法操作是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 119.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先浅后深 重插轻提 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 120.平补平泻法用于不盛不虚证 121.直接灸法分为化脓灸 非化脓灸 122.散刺法为三棱针操作法 123.最早记载 角法 的是 五十二病方 124.使用电针治疗时 通电时间一般为 5 20 分钟 125.操作皮肤针时使用的是腕力 126.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是点刺 挑刺 散刺 刺络 127.用输募配穴法治疗小儿遗尿选中极 膀胱输 128.针灸治疗肠痈时以 足阳明经穴为主 129.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位是:少商 130.治疗目内眦 颈项之疾的穴组是:申脉 后溪 131.治疗肺系 喉咙 胸膈之疾的穴组是列缺 照海 132.肺实证 采用 补母泻子法 应泻:尺泽 133.肺虚证 采用 补母泻子法 应补:太渊 134.肝经实证 采用 补母泻子法 应泻:形间 135.肝经虚证 采用 补母泻子法 应补:曲泉 136.治疗下牙痛 用远部配穴法取合谷 119

120 137.治疗上牙痛 用远部配穴法取内庭 138.治疗呕吐的基本穴组是内关 足三里 中脘 139.不属于肝气犯胃之胃痛的临床症状是畏寒喜暖 140.治疗实证癃闭的穴组为三阴交 中极 阴陵泉 膀胱输 141.治疗眩晕之实证以胆经 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142.胃肠积热之风疹 治法为毫针泻法 143.扭伤的取穴原则 一般采用近部取穴法 144.月经不调 一般分:经早 经迟 经乱 手机扫码加中公执业医师考试微信公众号 zgzyks 即可了解更多医考新动态 120

121 针灸 临床治疗 一 头面躯体痛证 一 头痛 1 外感头痛外感 太池列会 阳明攒谷印 的主阳天溪申 厥阴冲四关 风寒风门热椎池 亢冲 侠溪湿阴陵 选经 督脉 手太阴 足少阳经穴 主穴 百会 列缺 太阳 风池 配穴 风寒 风门 风热 大椎 曲池 风湿 阴陵泉 阳明经痛 印堂 攒竹 合谷 太阳经痛 天柱 后溪 申脉 少阳经痛 率谷 外关 足临泣 厥阴经痛 四神聪 太冲 内庭 内关 2 内伤头痛内伤 维持会(实) 风三百(虚) 肾虚肾太悬 痰浊林太丰 淤血关内膈 1 实证 选经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阳亢 太冲 太溪 痰浊 阴陵泉 丰隆 太阳 瘀血 阿是穴 血海 膈俞 侠溪 内关 2 虚证 选经 督脉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121

122 配穴 血虚 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虚 肾俞太溪 悬钟 二 落枕 今昔县外劳 寒谷池 淤内关 肩痛玉关背天宗 选经 阿是穴 手太阳 足少阳 主穴 阿是穴 外劳宫 配穴 风寒 风池 肩井 后溪 悬钟 合谷 气血瘀滞 内关 阿是穴 肩痛 肩髃 外关 背痛 肩外俞 天宗 三 漏肩风玉贞钱了 太阳后 阳明谷 少阳外 邪谷池 淤关膈 虚里海 网球肘三谷池了 高尔夫肘大海谷 学生肘天外 选经 阿是穴 手三阳经 主穴 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配穴 手阳明经证 合谷 手太阳经证 后溪 手少阳经证 外关 外邪 合谷 气滞血瘀 内关 膈俞 气血两虚 足三里 气海 四 腰痛 选经 阿是穴 主穴 阿是穴 委中 大肠俞 122

123 配穴 寒湿 腰阳关 瘀血 膈俞 督脉病 后溪 足太阳经 申脉 五 痹证行血膈 痛关肾 着三棱 热椎池 选经 局部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 膈俞 血海 痛痹 肾俞 关元 着痹 阴陵泉 足三里 热痹 大椎 曲池 二 内科病 一 中风 1 中经络 选经 手厥阴经 督脉 足太阴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2 中脏腑 1)中经络 中英关 水泉泽 肝冲溪 痰谷隆 热池庭 淤三海 阴地溪 蜗地车 上 玉三谷下跳泉 晕骨天池足内丘海 秘水归沟 视球晴天池 尿曲中元 2)中脏腑 关水 闭井冲 谷 脱海无神 选经 手厥阴经 督脉 主穴 内关 水沟 配穴 闭证 十二井穴 太冲 合谷 123

124 脱证 关元 气海 神阙 二 眩晕 1 实证实 百池冲关 肝行二溪 痰林丰维 选经 足少阳经 手足厥阴经 督脉 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 行间 侠溪 太溪 痰湿中阻 头维 丰隆 中脘 阴陵泉 2 虚证虚 百池三关肾 虚脾胃气 精中太阴 选经 足少阳经 背俞穴 督脉 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配穴 气血虚 气海 脾俞 足三里 胃俞 肾精亏虚 太溪 悬钟 三阴交 三 面瘫昆仑车劝阳白攒谷仓 寒风热曲复三星 沟水鼻香 选经 手足阳明 手足太阳经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 风寒 风池 风热 曲池 恢复期 足三里 四 不寐申海堂四神门安眠 痰内丰池火六间溪 胆虚 胆虚心内脾白孙三关 选经 八脉交会穴 手少阴经 督脉 主穴 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安眠 124

125 配穴 肝火扰心 行间 侠溪 痰热内扰 丰隆 内庭 曲池 心脾两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心胆气虚 丘墟 心俞 内关 心肾不交 太溪 水泉 心俞 脾罷不和 太白 公孙 脾俞 内关 足三里 五 感冒谷池缺大阳 寒肺门 热鱼尺泽塞迎香 虚三喉商酸身柱 湿阴陵 暑委中 选经 手太阴 手阳明 督脉 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配穴 风寒 风门 肺俞 风热 曲池 尺泽 鱼际 六 哮喘 1 实证 1)实证 肺喘缺中泽(寒风热椎痰丰隆 喘天突) 选经 手太阴 背俞穴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2 虚证 虚证 足太高 肺肾喘(肺气海 肾气元阴) 选经 手太阴经 足少阴经 背俞穴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七 胃痛三关中(气冲淤膈俞 虚海关脾阳交内) 选经 足阳明经 手厥阴经 募穴 主穴 足三里 内关 中脘 配穴 寒证 胃俞 125

126 饮停 下脘 梁门 肝气犯胃 太冲 气滞血瘀 膈俞 脾胃虚寒 气涨 关元 脾俞 胃俞 胃阴不足 三阴交 内庭 八 呕吐三关中 (寒上胃 热合谷 食梁天 痰中丰 肝阳冲 虚脾胃 胀天枢 鸣脾肠干孙) 选经 手厥阴经 足阳明经 募穴 主穴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九 泄泻阴分上天(寒厥热庭食中脘) 选经 足阳明经 足太阴经 主穴 急性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慢性 任脉 神阙 天枢 水分 足三里 公孙 十 便秘天沟水来丰 热谷庭 气冲中 虚脾气血三里交 阳神元 选经 足阳明经 手少阳经 主穴 天枢 支沟 水道 归来 丰隆 配穴 热秘 合谷 内庭 气秘 太冲 中脘 气虚秘 脾俞 气海 血虚 足三里 三阴交 阳虚 神阙 关元 三 妇儿科病 一 痛经三次中 (寒归地 滞太冲 胀天气 胁阳明 闷内关)2)虚证 三海里(气血脾胃 肝溪 126

127 肝肾鸣悬钟) 1 实证 选经 足太阴经 任脉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配穴 寒湿 归来 地机 气滞 太冲 腹胀 天枢 气穴 胁痛 阳陵泉 光明 2 虚证 选经 足太阴 足阳明经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虚 脾俞 胃俞 肝肾不足 太溪 肝俞 肾俞 头晕耳鸣 悬钟 二 崩漏白交关公(任脉脾经)热血湿阴郁太冲 淤地机 2)虚证 交上海(任脉足阴阳经)气血脾 胃阳肾门 阴谷溪盗郄眠神 1 实证 选经 任脉 足太阴经 主穴 三阴交 关元 公孙 隐白 配穴 血热 血海 湿热 阴陵泉 血瘀 地机 127

128 2 虚证 选经 任脉 足太阴经 足阳明经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足三里 三 缺乳膻中少乳(足阴阳经 任脉)气血三里脾胃俞 肝冲关溏冲天 血多肝膈胀期门 胃胀中 脘足三里 选经 足阳明经 任脉 主穴 乳根 膻中 少泽 配穴 失血过多 肝俞 膈俞 胸胁胀满 期门 气血不足 足三里 脾俞 胃俞 四 遗尿关中三元(任 脾肾)阳肾气虚气肺三 梦多百会及神门 选经 任脉 足太阴经 背俞穴 主穴 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配穴 脾肺气虚 气海 肺俞 足三里 夜梦多 百会 神门 肾阳虚 肾俞 四 皮外骨伤 五官科病 一 瘾疹谷中海隔曲池 (手阳明 足太阴)风关池 热三天 湿邪阴陵三阴交 风燥三里三阴交 呼吸困难天突剌 恶心呕吐选内关 选经 手阳明经 足太阴经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风邪 外关 风池 128

129 胃肠积热 足三里 天枢 湿邪重 阴陵泉 三阴交 血虚风燥 足三里 三阴交 呼吸困难 天突 恶心呕吐 内关 二 蛇串疮阿是夹脊 肝间敦阳 脾海内白 选经 局部穴 夹脊穴 配穴 肝郁火盛 行间 大敦 脾胃湿热 血海 隐白 阳陵泉 三 扭伤 内庭 腰 肾腰委中(正中 人中后 一侧 三里三间 远取)踝部 中丘解溪(上取血海下 阴陵 上下取 对侧养老阳谷 对应取)膝部 溪眼阳关梁(膝内上取选尺泽 对应取)肩部 玉贞了 局部腧穴为主 配穴 腰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踝 申脉 解溪 丘墟 膝 膝眼 膝阳关 肩 肩髃 肩髎 肩贞 肘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 环跳 秩连 承扶 梁丘 四 目赤肿痛太晴合阳池 热商星 肝行间 选经 手阳明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阳经 主穴 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 129

130 配穴 风热 少商 上星 肝胆火盛 行间 侠溪 五 耳聋 耳鸣实证 溪中听医 肝火冲虚风光谷 2 虚证 听海溪 肾气肾海肝肾肝 1 实证 选经 足少阳经 手少阴经 主穴 听会 翳风 侠溪 中渚 配穴 肝胆风火 太冲 丘墟 外感 外关 合谷 2 虚证 选经 足少阴经 手太阳经 主穴 听宫 太溪 照海 六 牙痛谷车下(手足阳明经)风火关风火二庭 阴溪太溪及行间 选经 手足阳明经 主穴 合谷 颊车 地仓 配穴 风火 外关 风池 胃火 内庭 二间 肾虚 太溪 行间 七 咽喉肿痛实证 少尺关内合 风热关池肺兑鱼 2)阴虚 溪照鱼(入夜发热三阴留) 1 实热证 选经 手太阴经 手足阳明经 主穴 少商 合谷 尺泽 内庭 关冲 配穴 外感风热 风池 外关 130

131 肺胃实热 厉兑 鱼际 2 虚热 选经 足少阴经 主穴 太溪 照海 鱼际 配穴 入夜发热 三阴交 复溜三 面痛 四白下地攒谷池 眼白丝关上香泉 下医风乘车 寒列热池 治法疏通经络 祛风止痛 以 手 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配穴眼部痛者 加丝竹空 阳白 外关 上 颌部痛者 加颧髎 迎香 下颌部痛者 加承浆 颊车 翳风 内庭 风寒证者 加列缺 风热证 者 曲池 尺泽 气血瘀滞者 加太冲 三阴交 四 漏肩风 玉贞钱了 太阳后 阳明谷 少阳外 邪谷池 淤关膈 虚里海 网球肘三谷池了 高尔夫肘大海谷 学生肘天外 治法通经活络 祛风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 手少阳 手太 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配穴手太阳经证者 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 加合谷 手少 阳经证者 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 加合谷 风池 气滞血瘀者 加内关 膈俞 气血虚弱者 加足 三里 气海 九 痿证 上肢 玉池合脊 下肢 阴阳关伏三脊 热二尺肺湿阴庭 脾元中白肾肝溪 上下阴阳 分手足 治法祛邪通络 濡养筋脉 以手 足阳明经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 主穴上肢 肩髃曲池合 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 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配穴肺热伤津加尺泽 肺俞 二间 湿热袭络加阴陵泉 大椎 内庭 脾胃虚弱加太白 中脘 关元 肝肾亏损加太溪 肾俞 肝俞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十 痫证 发作期 百泉溪关水 1 发作期治法醒脑开窍 以手厥阴 督脉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 2 间歇期治法豁痰开窍 熄风定痫 以督脉 任脉和手 足厥阴经 穴为主 主穴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配穴痰火扰神者 加曲池 神门 内庭 风痰闭阻者 加合谷 131

132 阴陵泉 风池 心脾两虚者 加心俞 脾俞 足三里 肝肾阴虚者 加肝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瘀阻脑络者 加膈俞 内关 间歇期 太丰就使印 痰门池内 风谷阴溪心脾三肝肾太阴淤膈内 十二 郁证 关水太神 肝中泉门 火行关溪 痰丰阴天神通交溪 虚心三脾肾交肝肾 治法调神 理气 疏肝解郁 以督脉 手厥阴 手少阴和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配穴肝气郁 结者 加曲泉 膻中 期门 气郁化火者 加行间 侠溪 外关 痰气郁结者 加丰隆 阴陵泉 天突 廉泉 心神惑乱者 加通里 心俞 三阴交 太溪 心脾两虚者 加心俞 脾俞 足三里 三阴交 肝肾亏虚者 加太溪 三阴交 肝俞 肾俞 十三 心悸 神门关阴厥 心脾虚脾足三里 阴虚肾俞与太溪 凌中海 淤膻膈 惊悸汗膏烦劳宫 耳鸣渚溪肿水中 调理心气 安神定悸 以手厥阴 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阴俞 巨阙配穴 内关郄门 神门 厥 心胆虚怯者 加胆俞 心脾两虚者 加脾俞 足三里 阴虚火旺者 加肾俞 太 溪 水气凌心者 加膻中 气海 心脉瘀阻者 加膻中 膈俞 善惊者 加大陵 多汗者 加膏肓 烦热者 加劳宫 耳鸣者 加中渚 太溪 浮肿者 加水分 中极 感冒治法 祛风解表 以手太阴 手阳明 督脉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太阳风池配穴风 寒感冒者 加风门 肺俞 风热感冒者 加曲池 尺泽 鱼际 鼻塞者 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 加 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 加少商放血 全身酸楚者 加身柱 挟湿者 加阴陵泉 挟暑者 加委中放 血 十五 咳嗽 1)外感 肺谷缺(寒风热椎咽少商)2)内伤 肺太阴(痰阴丰 肝行间 阴膏血孔最)1 外感咳嗽治法 疏风解表 宣肺止咳 以手太阴 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 风寒者 加风门 风热者 加大椎 咽喉痛者 加少商放血 2 内伤咳嗽治法 咳化痰 以手 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太渊 三阴交 肺俞配穴 合谷 肺俞配穴 肃肺理气 止 痰湿侵肺者 加丰隆 阴陵泉 肝火灼肺者 加行间 肺阴亏虚者 加膏肓 咯血者 加孔最 132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中医内科学 ( 一 ) 总论 1. 绪论 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概况 2. 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2.1 气 : 虚证 ( 气虚 气陷 ) 实证( 气滞 气逆 ) 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2.2 血 : 出血 血瘀 血虚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3. 风寒燥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3.1 风 :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More information

三 月经先后无定期 ; 要固定 1) 肝郁型 - 逍遥散 2) 肾虚型 - 固阴煎四 月经过多 : 保举笑 1) 气虚型 - 举元煎 2) 血热型 - 保阴煎 + 地榆 茜草 3) 血瘀型 - 失笑散 + 益母草 茜草 三七五 月经过少 : 苍滋归逃 1) 肾虚型 - 归肾丸 2) 血虚型 - 滋血

三 月经先后无定期 ; 要固定 1) 肝郁型 - 逍遥散 2) 肾虚型 - 固阴煎四 月经过多 : 保举笑 1) 气虚型 - 举元煎 2) 血热型 - 保阴煎 + 地榆 茜草 3) 血瘀型 - 失笑散 + 益母草 茜草 三七五 月经过少 : 苍滋归逃 1) 肾虚型 - 归肾丸 2) 血虚型 - 滋血 中医妇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月经病一 月经先期 : 当地补阴经 1. 气虚证 1) 脾气虚证 : 补中益气汤 2) 肾气虚证 : 固阴煎 2. 血热型 1) 阳盛血热型 - 清经散 2) 阴虚血热型 - 两地汤 3) 肝郁化热证 - 丹栀逍遥散二 月经后期 : 要补当温经 1) 肾虚型 - 当归地黄饮 2) 血虚型 - 大补元煎 3) 血寒证 : 虚寒型 - 温经汤 金匱 ; 实寒型 - 温经汤 妇人大全

More information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361\351????? ?\317\266? ?\317\266\366\275?)

(Microsoft Word \361\351????? ?\317\266? ?\317\266\366\275?)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针灸治疗 Luke 整理 (http://healerj.tistory.com) 治疗总论... 2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3 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20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25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30 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 33 1 治疗总论 一 针灸的治疗原则 :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二 针灸治疗作用 : 疏通经络 ;

More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2012 年版 )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证 益气解表 参苏饮 (5) 阴虚感冒症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2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 咳嗽 (1) 风寒袭肺证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More information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第一单元总论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止嗽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选编(六)

Microsoft Word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选编(六) A2 型题 31. 患者, 女,43 岁 眩晕 2 个月, 加重 1 周, 昏眩欲仆, 神疲乏力, 面色咣白, 时 有心悸, 夜寐欠安, 舌淡, 脉细 治疗应首选 A. 风池 肝俞 肾俞 行间 侠溪 B. 丰隆 中脘 内关 解溪 头维 C. 百会 上星 风池 丰隆 合谷 D. 脾俞 足三里 气海 百会 E. 百会 太阳 印堂 合谷 答案 :D 考察点 : 常见病证的辨证 处方 ( 眩晕 ) 32.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一 慢支 ( 久咳 咳嗽 喘证 ) 中西医结合内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 一 ) 实证 ( 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 1. 风寒犯肺证 宣肺散寒, 化痰止咳 三拗汤加减 2. 风热犯肺证 清热解表, 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浊阻肺证 燥湿化痰, 降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 痰热郁肺证 清热化痰, 宣肺止咳 桑白皮汤加减 5. 寒饮伏肺证 温肺化饮, 散寒止咳 小青龙汤加减 ( 二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妇科学 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及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 : 外生殖器 要点 : 1.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妇科学 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及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 : 外生殖器 要点 : 1.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妇科学 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及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 : 外生殖器 1. 阴户的位置 2. 阴户的功能 细目二 : 内生殖器 1. 阴道的位置及功能 2. 子门的位置及功能 3. 子宫的位置形态及功能和特性 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 细目一 : 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1. 胎儿期 2. 新生儿期 3. 儿童期

More information

1. 十二经别的分布 2. 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 : 十二经筋 1. 十二经筋的分布 2. 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 : 十二皮部 1. 十二皮部的分布 2. 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 : 经络的作用 1. 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2

1. 十二经别的分布 2. 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 : 十二经筋 1. 十二经筋的分布 2. 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 : 十二皮部 1. 十二皮部的分布 2. 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 : 经络的作用 1. 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2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针灸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 :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 :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 :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的名称 2.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 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 : 十五络脉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要点 :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要点 :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外来伤害致病 5. 劳伤虚损致病 6. 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 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 : 发病机理 1. 邪正盛衰 2. 气血凝滞 3. 经络阻塞 4. 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 : 辨病 1. 辨病的概念 2. 辨病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6. 围绝经期 7. 老年期 细目二 : 月经的生理 1. 月经的生理现象 2. 月经产生的机理 3. 月经的周期变化与调节 4. 绝经机理 细目三 : 带下生理 1.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 2. 带下产生的机理 细目四 : 妊娠生理 1. 受孕机理 2. 妊娠的生理现象 3.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细

6. 围绝经期 7. 老年期 细目二 : 月经的生理 1. 月经的生理现象 2. 月经产生的机理 3. 月经的周期变化与调节 4. 绝经机理 细目三 : 带下生理 1.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 2. 带下产生的机理 细目四 : 妊娠生理 1. 受孕机理 2. 妊娠的生理现象 3.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细 第一单元绪论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中医妇科学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及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 : 外生殖器 1. 阴户的位置 2. 阴户的功能 细目二 : 内生殖器 1. 阴道的位置及功能 2. 子门的位置及功能 3. 子宫的位置形态及功能和特性 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 细目一 : 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1.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过红玲顾浩王耘 ** 乔延江 100102 目的 : 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 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 : 通过整理 201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记载的中药功效, 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 统分析, 构建功效概念网络, 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 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 果 : 构建包含 422 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二 : 阴阳辨证 1. 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 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 : 部位辨证 1. 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 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 : 经络辨证 1.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 引经药 细目五 : 局部辨证 1

细目二 : 阴阳辨证 1. 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 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 : 部位辨证 1. 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 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 : 经络辨证 1.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 引经药 细目五 : 局部辨证 1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考试大纲 细目一 : 致病因素 1. 外感六淫致病 2. 情志内伤致病 3. 饮食不节致病 4. 外来伤害致病 5. 劳伤虚损致病 6. 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 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 : 发病机理 1. 邪正盛衰 2. 气血凝滞 3. 经络阻塞 4. 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 : 辨病 1. 辨病的概念 2. 辨病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 & 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嗽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 & 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3 哮病 冷哮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 & 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嗽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 & 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3 哮病 冷哮 2018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中医内科学 一 肺系病 1 感冒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 / 荆防败毒散 常人感 冒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 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 冒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 咳嗽 外感咳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 & 止嗽散 嗽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菊饮 第 1 页共 31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常见病 ( 必背 )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感冒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桑杏汤 外 感 咳嗽 风燥伤肺疏风散寒, 润燥止咳杏苏散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5. 诊断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及控制水平分期 细目三 : 肺炎 和病理 细目四 : 肺结核 1. 西医病因 病理 发病机制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8. 预防 [page] 细目五 : 原发性支气管癌 1. 西医病因 病理和分类 细目六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 并发症 5.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

More information

头痛

头痛 头痛 Headache Dr Igor Micunovic Ph.D 概述 summary 定义 concept : 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main complains as headache 分类 :classifications: 1 根据发病的缓急 : 急性 ( 二周内 ) 亚急性 ( 三个月内 ) 和慢性头痛 ( 三个月以上 );acutewithin 2 weeks, over 3

More information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功效 : 清解里热 性味 : 大多寒凉, 味多苦 适用 : 表邪已解 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分类 :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 除烦 ( 利尿 ): 石膏 栀子 芦根 淡竹叶 竹叶二 润燥 : 知母 天花粉三 清肝 \ 明目 : 夏枯草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 少数平而偏凉, 味多苦, 或甘, 或辛, 或咸 主能清热 泻火 凉血 解热毒 退虚热, 兼能燥湿 利湿 滋阴 发表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 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如外感热病高热 阴伤内热 湿热泻痢 温毒发斑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中医临床护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编号 : 英文名称 : 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课程性质 : 必修课总学时 :48 学时讲课学时 :42 学时实验学时 :6 学时学分 :3 学分适用对象 :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诊 )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饮食调护等一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六期 谭杨 开讲前, 公布一条喜讯 : 网校模拟试卷于本周一 (7 月 17 日 ) 开通了 开通频率为每周一开通, 实验班一共五套试卷, 定制班一共六套试 卷 网页版位置如下 : 模拟试卷位置 手机端位置 中药学 - 清热药 分类 : 1. 清热泻火药 热病邪入气分 2. 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3. 清热解毒药 痈肿疮毒 丹毒 痄腮 4. 清热凉血药 营分 血分等实热证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More information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More information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 : 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 : 十二经脉要点 :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 : 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 : 十二经脉要点 :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执业医师 考点班 直播串讲 中医执业医师 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 : 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 : 十二经脉要点 :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 : 奇经八脉要点 : 1. 奇经八脉的名称 2.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 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细目四

More information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清热药练习题 1.) 1. 气分实热亢盛, 壮热烦渴, 脉洪大, 宜首选 ( ) A. 天花粉 B. 石膏 C. 芦根 D. 竹叶 2.) 2. 石膏不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泻 渴 B. 除烦止 燥 C. 滋阴润 D. 煅后外用收敛疮 3.) 3. 煅石膏主要用于 ( ) 疮 A. 口舌生 淫 B. 疹浸 痛 C. 咽喉肿 D. 疮痈红肿不溃 4.) 4. 既可用于肺热咳嗽, 又可用于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功效 : 补充人体物质亏损 增强人体功能活动, 以提高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证候 性味归经 : 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 ; 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 适用 : 各种虚证 第一节 补气药 一组 : 人参 党参 西洋参 太子参二组 : 黄芪 白术 白扁豆 山药三组 : 甘草 蜂蜜 大枣 饴糖了解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 增强人体功能活动, 以提高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补虚药, 习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功效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1) 气虚欲脱证 (2) 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 呕吐泄泻 (3)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

More information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考前绝密押题! 扫码免费送! 每科 60 道题目, 每道都是必考点! 2018 年壹医考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知识点速记 1. 生姜 高良姜 姜黄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 鱼蟹 半夏及天南星毒 干姜温中, 回阳, 温肺化饮 ( 温里药 ) 炮姜温经止血, 温中止痛 ( 止血药 ) 高良姜 姜黄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2. 夏枯草 青葙子

More information

Χ¾ø¾�ÆÚ×ÛºÏÕ÷

Χ¾ø¾�ÆÚ×ÛºÏÕ÷ 疾病名 围绝经期综合征 英文名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别名 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 更年期综合征 ; 围绝经期综合症 ICD 号 N95.8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 病因研究进展 2.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 临床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现将病因病机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

More information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 : 主治特点要点 :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细目二 : 主治规律要点 : 1. 分经主治规律 2. 分部主治规律第五单元特定穴要点 : 1. 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八脉交会穴 八会穴 郄穴 下合穴 交会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 : 主治特点要点 :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细目二 : 主治规律要点 : 1. 分经主治规律 2. 分部主治规律第五单元特定穴要点 : 1. 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八脉交会穴 八会穴 郄穴 下合穴 交会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 : 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 : 十二经脉要点 :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细目三 : 奇经八脉要点 : 1. 奇经八脉的名称 2.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 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细目四 : 十五络脉要点 : 1. 十五络脉的分布

More information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2018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8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与 2017 年考试大纲相比会有点小变化, 小编整理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 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17 RCT 1 [5] 60% 1.4 缺乏对品种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 Jadad 据支持, 无力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RCT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A 益气, 养血, 安神 心悸气血两虚证, 可改善头晕目眩, 心悸, 失眠, 多梦 B 补肾益智

17 RCT 1 [5] 60% 1.4 缺乏对品种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 Jadad 据支持, 无力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RCT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A 益气, 养血, 安神 心悸气血两虚证, 可改善头晕目眩, 心悸, 失眠, 多梦 B 补肾益智 朱文涛 1,2, 王煊 3, 刘小亚 4, 乔延江 5* 1. 029 2. 029 3. 029 4. 061 5. 0102 通过文献研究及调查研究发现, 中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中药材质量难保证 中药材资源 难持续 同质化现象严重 中药产品临床定位不清, 适应证不明确 产品缺乏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 学数据支持 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等制约因素为促进中药企业健康发展, 提出应保证中药材质量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八期 谭杨 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一 性能特点 : 味多辛苦芳香, 性多温, 主归脾 胃 肝 肺经, 善于行散或泄降 二 功效 : 能理气健脾 疏肝解郁 理气宽胸 行气止痛 破气散结 三 适应范围 : 脾胃气滞, 肝气郁滞, 肺气壅滞 细目二具体药物一 脾 胃 肺 : 陈皮 木香 沉香二 肝 : 青皮 香附 川楝子 佛手三 心 : 薤白 枳实 檀香四 其他 : 荔枝核 大腹皮

More information

7. 感冒的病程是 C A.1~3 天 B.3~5 天 C.3~7 天 D.7~10 天 E. 长短不定 8. 除下列哪项外均为感冒的特征 E A. 恶寒发热 B. 鼻塞声重 C. 头身疼痛 D. 喷嚏流涕 E. 咳喘痰多 9.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此语出于 A A. 素问 B. 诸病源候

7. 感冒的病程是 C A.1~3 天 B.3~5 天 C.3~7 天 D.7~10 天 E. 长短不定 8. 除下列哪项外均为感冒的特征 E A. 恶寒发热 B. 鼻塞声重 C. 头身疼痛 D. 喷嚏流涕 E. 咳喘痰多 9.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此语出于 A A. 素问 B. 诸病源候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 A1 型题 1. 感冒病证多发季节 D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E. 四季 2.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出自下列何书 E A. 仁斋直指方 B. 伤寒论 C. 诸病源候论 D. 丹溪心法 E. 素问 3. 导致感冒的主因是 A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燥邪 E. 湿邪 4. 感冒的主要病机是 C A. 肺失宣降 B.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312\260?)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312\260?) 2018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汇总 第一站 : 病 - 证 - 法 - 方 53 种病歌诀 (57 种病 =53 种 + 从来不考的 4 种骨伤相关病 ) Organized by Luke (http://healerj.tistory.com) 1 目录 中医内科... 5 考点一感冒... 5 考点二咳嗽... 6 考点三哮病... 7 考点四喘证... 8 考点五肺痨... 9 考点六心悸...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 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 主入肺与膀胱经, 性善发散, 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 兼能宣肺 利水 透疹 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 发热 头疼 身痛 无汗 ( 或有汗 ) 脉浮等表症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名师汇讲 指导 严世芸 男 生 浙江宁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More information

透疹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 生津 热病烦渴, 消渴证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初起, 脾虚泄泻 解表退热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感冒高热 19 疏肝解郁 肝郁气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久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 柴胡 20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升麻 2

透疹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 生津 热病烦渴, 消渴证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初起, 脾虚泄泻 解表退热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感冒高热 19 疏肝解郁 肝郁气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久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 柴胡 20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升麻 2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1 2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无汗证宣肺平喘 肺气不宣的喘咳证利水消肿 水肿兼有表证发汗解肌 风寒表虚有汗, 风寒表实无汗温通经脉 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 ; 风寒湿痹, 胸痹作痛助阳化气 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腹痛 阳虚心悸 水肿, 痰饮证 麻黄 桂枝 4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紫苏 5 散风解表, 透疹止痒, 止血 ( 炒炭用 ) 荆芥 6 7 8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高频考点 6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疮家圣药 之称, 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高频考点 6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疮家圣药 之称, 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2016 年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高频考点 1 辛温解表药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 表实无汗证桂枝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香薷 功效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 素称 夏月麻黄 紫苏 功效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生姜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 功效 散风解表,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5. 生姜 :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扫描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 白皮书 立即获取另外几科白皮书 一 解表药 第一篇常用单味中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ZW

Microsoft Word ZW 516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 Int J Trad Chin Med, June 2017, Vol. 39, No.6 基于德尔菲法的四弯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论著 赵一丁闫小宁李文彬李美红陈璐郎娜 摘要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 筛选和评价四弯风常见证型及其治法方药, 为四弯风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德尔菲法,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 四弯风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问卷,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第一篇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5. 生姜 :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本科课程学习大纲 课程名 : 中医学 课程课时 : 72 学分 : 3.5 开课单位 : 中医学教研室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编印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 课程简介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 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 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药学 方剂学 针灸经络学 腧穴学及针灸治疗学等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为一体, 选其精华部分向学生讲授 理论授课主要讲授阴阳五行学说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方剂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方剂学 课程编号 CHPH4126 英文名称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 预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中药方剂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课程简介 学科, 其内容包括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七期 谭杨 泻下药 概述性能特点 : 沉降之品, 归大肠经 分类 : 攻下药 大便秘结 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润下药 年老津枯 产后血虚 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峻下逐水药 全身水肿 大腹胀满以及停饮 细目二攻下药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大黄功效 :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清利湿热 ( 超纲 ) 应用 : 1. 积滞便秘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More information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甘 C. 苦 D. 酸 E. 咸 答案 :3.D 4.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 大多是何味药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咸 答案 :4.A 5. 外感风热, 应选择何种性味的药物 A. 辛 温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甘 C. 苦 D. 酸 E. 咸 答案 :3.D 4.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 大多是何味药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咸 答案 :4.A 5. 外感风热, 应选择何种性味的药物 A. 辛 温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 A1 型题 1. 药物寒热 温凉的依据是 A. 神农氏尝百草的体会 B. 素问 :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C. 本经 :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D.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E. 口尝的滋味 答案 :1.D 2. 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 A. 咸 B. 酸 C. 苦 D. 辛 E. 甘 答案 :2.D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More information

附属八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普通外科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07 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01

附属八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普通外科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07 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01 2014 级七年制选择 5+3 培养模式转段结果 学号 拟录取单位 拟录取专业 研究方向 备注 032014101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6 肾脏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032014102 024 附属八一医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2 肿瘤内科诊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032014103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2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5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考前密押提分精粹 ( 白皮书 ) 中药专业知识二 中公教育集团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 出品 2015 年 10 月 中国医考网独家研发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1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凉血止血 肺热燥咳 15. 菊花 功效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第一章 解表药 16. 葛根 特点 治项背强痛要药 功效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 升阳止泻 1. 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环球卓越lj ^_^

环球卓越lj ^_^ 2016 执业药师 --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导读 第一章 章节内容药味分值占比 第二章清热药 58 第十七章补虚药 56 9 分 16%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33 5 分 15% 第一章解表药 26 4 分第四章祛风湿药 25 16% 第七章温里药 9 33% 3 分第八章理气药 20 15% 解表药 麻黄 : 发汗解表, 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香薷 :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方剂学级别考试大纲 ( 供参加方剂学级别考试学生使用 )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 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 具有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通过建立方剂学课程的等级测试体系, 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为学生今后提高临床遣药组方 分析和运用方剂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平台 一 根据教学大纲, 并结合实际情况, 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同时,

More information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 经学学络习腧指穴南经络腧穴学教研室 2015 年 9 月 6 日 课程编号 :02.023.2.1 课程名称 : 经络腧穴学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开课部门 : 针灸推拿学院经络腧穴教研室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时 :91 学时 ( 含理论课 28 学时, 实践课 56 学时, 自学 7 学时 ) 学分 :6.5 分前期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 人体解剖学和医古文授课对象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 具有规定学历 )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6 年版 ) 一 医患沟通二 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 一 ) 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 二 ) 病证诊断 (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 具有规定学历 )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6 年版 ) 一 医患沟通二 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 一 ) 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 二 ) 病证诊断 ( 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 具有规定学历 )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6 年版 ) 一 医患沟通二 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 一 ) 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 二 ) 病证诊断 ( 三 ) 鉴别诊断 ( 四 ) 确立治法 ( 五 ) 选方与用药 ( 六 ) 预防与调护三 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 一 ) 中医四诊 ( 二 ) 针灸常用腧穴 1. 尺泽 2. 孔最 3. 列缺 4. 鱼际 5. 少商 6.

More information

附:教学大纲格式

附:教学大纲格式 针灸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针灸学 课程编号 : N2050162 英文名称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课程性质 : 必修课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 : 32 实验学时 :16 学分 :3 适用对象 : 五年制中西医临床 中医学 ( 临床心理学方向 ) 等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 : 中医各基础课程一 课程性质 目的和任务 针灸学 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More information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序号 名称 Chinese 拼音 Pin Yin 英文 Common Name 1 八味地黄汤 Ba Wei Di Huang Tang Rehmannia Eight Formula 2 八珍汤 Ba Zhen Tang DangGui & Ginseng Eight Combination 3 八正散 Ba Zheng San Dianthus Formula 4 百合固金汤 Bai He Gu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 中药方剂.doc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 中药方剂.doc ICS 11.120.10 C 25 SZJG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SZJG 38.2-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 2 部分 : 中药方剂 2011-03 09 发布 2010 04-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编码原则...1 4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1 5 编码维护和管理...4 附录 A (

More information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概述 一 A1 型题 1. 下列各项, 属于 " 反佐药 " 范畴的是 A. 减低君臣药之毒 B. 缓和君臣药之峻 C. 监制君臣药之偏 D. 防止邪甚而拒药 E. 协助君臣药之力正确 :D 2.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药量增减的变化 C. 剂型更换的变化 D. 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 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正确 :D 3. 祛湿剂属于

More information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上线考生名单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 业务 1 业务 2 总分 报考类别 考试方式 备注 103357000912484 72 72 242 0 386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2003 71 72 242 0 385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1503 77 73 234 0 384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2. 里热兼表证 : 先解表后清里 ; 或表里双解 3. 里热兼积滞 : 配通腑泻下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慎用 苦寒, 易化燥伤阴 - 热证伤阴或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2. 里热兼表证 : 先解表后清里 ; 或表里双解 3. 里热兼积滞 : 配通腑泻下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慎用 苦寒, 易化燥伤阴 - 热证伤阴或 清热药 - 概述 含义 : 以清解里热, 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药性特点 : 寒凉, 沉降入里, 通过清热泻火 清湿热 凉血 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 使里热得以清解 适应证 : 热病高热烦渴 湿热泻痢 湿热黄疸 痈肿疮毒 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肺 胃 心 肝等脏腑热证 1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Preliminary Methodology Exploration of TCM Syndrome Regulation Laws Research Based on TCM Constitution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ng Nan Zheng Hou Syndromes

More information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1 普通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2 肛肠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1 普通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2 肛肠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2012 级七年制选择 5+3 培养模式转段结果 学号录取学院录取专业 方向 039012123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肾脏病临床研究 032012310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肾脏病临床研究 039012128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More information

6. 耳鸣与耳聋 (1) 概述 及意义 7. 鼻出血 (1) 概述 8. 口腔溃疡 (1) 概述 及意义 9. 牙痛 (1) 常见病因 (2) 临床特点 (3) 处理和转诊 10. 咽痛 (1) 概述 (4) 处理和转诊 11. 吞咽困难 (1) 概述 及意义 12. 咳嗽与咳痰 (1) 概述 13

6. 耳鸣与耳聋 (1) 概述 及意义 7. 鼻出血 (1) 概述 8. 口腔溃疡 (1) 概述 及意义 9. 牙痛 (1) 常见病因 (2) 临床特点 (3) 处理和转诊 10. 咽痛 (1) 概述 (4) 处理和转诊 11. 吞咽困难 (1) 概述 及意义 12. 咳嗽与咳痰 (1) 概述 13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906-109 第三部分 : 全科医疗 第三部分 全科医疗 单元 细目 要点 (1) 全科医疗的概念 一 全科医学基本知识 1. 全科医疗 (2) 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 基本特征和原则 (3) 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4) 临床预防 (5) 全科医疗的常用工具 2. 全科医生 (1) 全科医生的概念 (2) 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 (3)

More information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 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备考干货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花粉芦根竹叶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100 考点 1.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可治疗风寒感冒, 咳嗽胸闷, 脾胃气滞证, 气滞胎动证, 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2. 羌活 :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可治疗风寒表证, 表证夹湿, 风寒湿痹, 风寒头痛 3. 香薷 :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可治疗夏季乘凉饮冷 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水肿, 小便不利 4. 桑叶

More information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 壹医考搜集整理 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的基本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More information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皖南医学院自命题科目中医综合 (611)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确保中医临床医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More information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皖南医学院 2018 年考研中医综合 (611))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 (611) 科目是为学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 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题号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 全 ) 1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阴虚证加减葳蕤汤 2 前列腺增生癃闭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 2 3 病案 ( 例 ) 摘要 2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题号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 全 ) 1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阴虚证加减葳蕤汤 2 前列腺增生癃闭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 2 3 病案 ( 例 ) 摘要 2 题号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 全 ) 1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阴虚证加减葳蕤汤 2 前列腺增生癃闭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 2 3 病案 ( 例 ) 摘要 2: 周某, 男,16 岁, 学生 2017 年 9 月 12 日初诊 患者 1 天钱出现右下腹痛, 呈持续性, 家长自行给予头孢克洛口服, 效果差, 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并呈全腹痛, 伴恶心, 无法进食, 恶寒发热, 故来诊

More information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2018 年秋季报考博士上线考生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报考类别 备注 1 18037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2 18039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3 1804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4 18043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5 180474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科目 中 医 基 础理论 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 阴阳五行学说 二 藏象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 ) 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 二 ) 心 ( 三 ) 肺 ( 四 ) 脾 ( 五 ) 肝.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More information

聚英考研网 24 小时咨询电话 :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

聚英考研网 24 小时咨询电话 :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 2019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More information

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7 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 完整版 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More information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 13% 中医诊断学约 13% 中药学约 13% 方剂学约 13% 中医内科学约 28% 针灸学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 6%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 13% 中医诊断学约 13% 中药学约 13% 方剂学约 13% 中医内科学约 28% 针灸学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 6% 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考试大纲 编辑 : 中国中医考研 Ⅰ 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 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中医类 中医学专业知识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14 第四部分 方剂学... 15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知识点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一 ) 春秋战国至秦汉 形成时期 1. 战国时期著作 五十二病方 最早的医学著作 2. 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 3. 汉以前的 难经, 秦越人所著,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基础理论 约 13% 中医诊断学 约 13% 中药学 约 13% 方剂学 约 13% 中医内科学 约 28% 针灸学 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 6% 四 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 第 1 36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54 分 第 题, 每小题 2 分, 共 90 分

中医基础理论 约 13% 中医诊断学 约 13% 中药学 约 13% 方剂学 约 13% 中医内科学 约 28% 针灸学 约 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 6% 四 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 第 1 36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54 分 第 题, 每小题 2 分, 共 90 分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2018 考研大纲原文 ( 完整版 ) 2018 考研大纲即将发布, 新的大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文都教育会及时的给出大纲解析变化, 方便各位考生复习 2018 考研大纲发布在即, 文都考研小编也会及时发布各科考研大纲, 也会及时分析各科大纲的变化 文都教育 2018 考研大纲专题已经上线, 可以随时关注考研大纲专题, 及时了解各科的变化情况 以下是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富教学手段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 多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创新型 复合型中 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 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 十三五 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 思路[ J]. 中国高教研究,0() :8-90. [] 苏小英,车立娟,李明. 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 陈超,王淑美,梁生旺. 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讲授 化学计量学内容的思考[ J]. 药学教育,04,0()

More information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10335700091248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2 72 242 0 386 1033570009120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1 72 242 0 385 1033570009115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7 73 234 0 384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