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Similar documents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Microsoft Word - 02_\260\337\303\321\273P\262b\244g--\267s\252\251.doc)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會訊完成婉婷970918修.doc

妄想大概是跟念佛抵消如此而已

Session 15-Col-1.pdf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17-72c-1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NAAC_FNEC.indd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Microsoft Word - 10.\262b\244g\251v\255\327\276\307\252k\255n_\301\277\260O_ )

untitled

02 2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2-21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修道宗範-講記(繁)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所以澫益大師對淨土宗的開示, 認爲說, 真正的念佛是心力跟佛力的和合 所謂以心力來感動佛力 也就是說, 我們修淨土宗的人, 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 佛陀有再大的加持力, 他永遠是處于被動的狀態, 佛陀是不能主動加持我們的, 我們必須要釋放一種對佛陀的信仰, 對佛陀的憶念 你的心力要釋放出去, 佛陀

(Microsoft Word - 2.\246\362\273\241\244K\244j\244H\304\261\270g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第一集 目錄 01 以禪觀的智慧幫助我們做內心的調整 禪觀與淨土課程主要講什麼內容? 基礎篇 主要講什麼? 念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 如何修出離心( 一 ) 走不出心中的妄想, 就不可能迎接彌陀的光明 如何修出離心( 二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PowerPoint - 遊戲企劃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4D F736F F D20362EACD4A8CCAABAB74EB871BB50A4E8AA6B5F20C1BFB04F5F A4DFBDE5>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在餐點設計時, 往往會運用不同的質地做搭配, 以達到食用者口感的最佳平衡與變化


untitled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3C 8 3C 3C 3C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A A A I have a dream A 故事緣由 100 μm a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B8D5C5AAA5BB2E706466>

<4D F736F F D20B262ACC9AA6BAE762D2DA8FCA7D9B6B7AABE5FC1BFB04F5FA4DFBDE5>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目錄 序 前言 戀愛也要學習嗎 誰教過我們怎去愛 3 第一章 初遇愛情 暗黑魅影 戀愛札記 落寞的愛情獨腳戲 10 求愛行動 戀愛札記 當示愛成了傷害 夢中的他 戀愛札記 分清愛慕與傾慕 情約一天 戀愛札記 無名分的戀人之實 第二章 戀愛萬象 我未成年 戀愛札記 當衝動主宰意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AV P V 2 b P V b 0.96 P V 2 b L b 4 L b 4 W b 3 W b 3 2 向自然學習 MAV 3 升力與推力共生的拍翅運動 拍翅頻率的尺度變化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D F736F F D20C26BA8CCAABAB74EB871BB50A4E8AA6B2BBB44AA6BBBF6AD FA4DFBDE55F>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14: 6 不做清單上的事, 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 ; 我們不做, 是為了更深一層的原因 同樣, 也沒有人會因不受這些清單的捆綁, 就更能活出 豐盛的生命來 14: 15 8: : 17 在所有十誡中, 第十誡往往是最先遭破壞的一條 22: 37, 39 凡是使我們不能愛神與愛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1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楞严经要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 E646F63>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投影片 1

附件一:


雲端時代來臨 產業新革命 工業 Smart Factory 企業自動化營造高產值, 漸成趨勢 小工廠創造好效率 product life 快樂升學 25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 )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學佛答問(三)

Prologue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現代修行節空老法師講述蠻淨香港佛陀教育協要會恭敬整理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Transcription:

念佛法要 念 佛 法 要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1-

念佛法要講記 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代序 3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7 乙一 明念佛超勝 7 乙二 明念佛法要 22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31 乙一 總標 31 乙二 別示 36 甲三 結示勸修 66-2 -

前言代序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 念佛法要 基本上, 佛法的修學跟世間的學問, 是有所不同 世間的學問, 它是一種學術的研究, 所以你的心會不斷地向外去追求, 追求的結果, 只是得到一些專業的知識 ; 但是這樣的知識, 對於我們的生命, 並不能夠產生 滅惡生善 和 離苦得樂 的效果 而佛法的修學, 它是一種宗教性的修學, 既然是一種宗教, 所以在生命當中, 可以讓我們破惡生善 離苦得樂 也就是說, 佛法的殊勝, 在於它能夠改造我們的生命, 使令我們從一種雜染 痛苦的果報, 改造成一種清淨安樂的果報 這當中的修學, 主要有二個重點 : 第一個 是一種 業力的改造 - 3 -

第二個 是屬於 心念的改造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 主要是偏重在業力的改造, 也就是透過布施 持戒 忍辱這三個法門, 來斷除我們的罪業, 增長我們的善業 ; 仰仗這些善業的力量, 使令我們的生命得到一些暫時的安樂, 這種斷惡 修善的行為, 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所以我們剛開始修行, 必須重視業力的改造 但是, 在業力的改造基礎上, 我們應該進一步追求 : 心念的改造 心念的改造, 主要是透過禪定跟智慧的修學, 也就是透過 止觀 的修學, 使令我們這一念心能夠 返妄歸真 從一種虛妄 顛倒的心念, 轉成一種智慧光明 這樣, 我們的生命就可以轉凡成聖, 直至究竟的安樂 雖然說重點是在改造我們的心念, 實際上, 就是在改造我們的生命 這種改造生命的止觀修學方法, 我們有二種選擇 : 第一個是 聖道法門, 第二個是 淨土法門 - 4 -

聖道法門, 它是完全仰仗自力, 這在修行當中, 會有很多的困難跟障礙, 所以我們一般稱為 難行道 淨土法門, 因為在整個修行的過程當中, 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攝受, 修行過程比較順利, 所以叫做 易行道 我們今天就以淨土法門的角度, 來說明念佛的理論和方法, 這就是我們這堂課所要學習的主題 - 5 -

將述此義, 大科分三 : 我們把 念佛法要 的主題分成三大科 :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這一科是說明念佛法門所依止的一個理論, 它的一個理論基礎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這一科正式說明念佛的方法 甲三 結示勸修最後, 我們把前面的二科 : 理論跟方法, 匯歸成二個重點來跟大家互相勉勵 - 6 -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 分二 : 初 明念佛超勝 乙二 明念佛法要 ) 乙一 明念佛超勝這當中分成二科, 乙一先說明 念佛的超勝, 也就是說在所有的法門當中, 為什麼選擇念佛, 這當中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我們引用蕅益大師的一段文 : 原夫諸佛, 憫念群迷, 隨機施化, 雖歸元無二, 而方便多門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 求其至直捷 至圓頓者, 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 求其至簡易 至穩當者, 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 而古人獨以 阿彌陀經 列為日課, 豈非有見於 持名 一法, 普被三根, 攝事理以無遺, 統宗教而無外, 尤為不可思議也哉! 阿彌陀經要解 - 7 -

這一段是蕅益大師在解釋 阿彌陀經要解 之前的一個 序文 這段序 文, 我們分成二段來說明 : 第一段 總序多門, 先把佛法的一個修學綱要作 一個總說 : 原夫諸佛憫念群 雖歸元無二 總序多門 迷, 隨機施化 而方便多門 三世諸佛的自受用功德, 祂的內心是安住在一種甚深的法性三昧中, 所以是寂靜 安樂的 佛陀在寂靜安樂的心中, 他有大悲心, 憐憫三界流轉的眾生, 所以施設了種種的教法 而這每一個教法, 基本上都要滿足二個條件 : 第一個是 歸元無二, 第二個是 方便多門 佛陀教法的施設, 首先必須要合乎 契理性, 也就是這個教法本身, 能 - 8 -

夠引導我們返妄歸真, 使令我們能夠趨向 我空 法空 相應的現前一念心性, 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或者說是一個究竟的真實法 第二個, 這個教法本身, 要合乎 契機性, 就是每一個眾生的根性不同, 內心的好樂不同, 就必須選擇適合他的一個方便法門 所謂方便法門主要的就是 戒 定 慧, 這當中以持戒做基礎, 以止觀為增上 在所有的止觀當中, 有唯識 天台 中觀, 乃至於淨土的止觀, 這些都是屬於方便法門 佛陀施設教法, 我們可以分成 實法 跟 權法, 好比我們今天要過河, 河的彼岸是我們的目標, 但是我們要到達彼岸, 一定要假借坐船的方便, 雖然這個船本身不是彼岸, 但是它能夠引導我們趨向彼岸 所以, 在整個修學佛法當中, 選擇一個契理 契機的方便法門, 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 : 你沒有方便法門, 你就不可能趨向於真實! 那我們在選擇之前, 應該要很理智的來抉擇, 哪一種方便法門對我們是特 - 9 -

別的適當 第二段就把這些方便法門, 作一個全面性的比較 第二段 別顯淨宗 分成二科, 先說明淨土的橫超殊勝 : 別顯淨宗 淨土橫超勝 然於一切方便 至直捷 念佛 者, 則莫若 之中, 求其 至圓頓 求生淨土 在釋迦牟尼佛一代的教法當中, 他開設了無量的方便, 假設我們今天要選擇一個方便法門, 它必需要滿足二個條件 : 第一個 必須 至直捷 就是我們對於三界的生死輪迴, 產生畏懼, 不想一次又一次地承受這些老 - 10 -

病死的痛苦, 我們希望 : 拼個今生永做閒漢, 所以我們今生想要離開三界, 必須是一種最快 最直捷了當的成佛法門 第二個 必須 至圓頓 我們不但希望修行的時間短, 也希望它的功德特別圓滿, 是一佛乘的, 可以直接趨向佛道的, 而不只是人天果報, 或是二乘的涅槃, 是一個 佛乘 的修行法門 當我們今天對方便法門有二種的要求 : 必須是直捷了當, 今生能成就 ; 而且所成就的功德, 是圓滿的佛道 如果要具足這二個條件, 就是以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 才足以滿足這二個條件 在修學的方便法門當中, 智者大師匯歸成二種所觀境 : 第一個, 就是選擇 聖道門 : 這個聖道門的所觀境, 是一種 我空 法空 的真理, 所以智者大師說這叫做 無相行, 就是你的內心以 空性 為 - 11 -

歸依處 你內心當中, 不管是吃飯 睡覺 安住在畢竟空的體性 但是這樣的方法, 其實會有三個問題 : 一 你內心這種 有所得 的心, 要趨向於空性的時候, 我們這一念心有煩惱, 煩惱跟空性是互相排斥的, 所以你要趨向空性, 煩惱不同意, 煩惱會障礙你, 你的情緒 貪欲的煩惱 瞋恚的煩惱 有所得的這些嫉妒 高慢心, 它會障礙你趨向空性 二 罪業也會障礙你, 我們無始劫來, 所造的這些殺盜婬妄罪業, 它跟空性的體性也是相排斥的, 當這些罪業現前的時候, 你也是作不了主 三 我們這個果報體, 色身有老病死的問題, 身體的衰老病痛, 乃至於死亡, 也會障礙我們趨向於空性 所以, 假設我們今天以自力的法門, 完全靠自力趨向於空性, 有煩惱障 業障 報障三種障礙 -- 譬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你只要稍微的疏忽, 就 - 12 -

很快退到原點 如果我們選擇的所觀境是 阿彌陀佛 的萬德莊嚴, 以阿彌陀佛的功德, 來當作我們修習止觀的所緣境, 這當中因為有佛力的加被, 我們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攝受而往生淨土 ; 在淨土的殊勝環境當中, 再來修學空性, 這樣子的修學, 蕅益大師說 : 譬如順風之舟, 疾到岸矣 就是這個船是順風的好行船, 很快就能趨向於空性 趨向於涅槃 所以,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 你要很冷靜的選擇, 你到底是以 空性 為所觀境? 或者是以 阿彌陀佛 廣大的功德為所觀境? 而這二個不同的所觀境, 在你的成佛之道當中, 會產生二種不同的相貌, 這必須透過理智的抉擇! - 13 -

又顯持名勝 正顯 又於一切念佛法 至簡易 信願 者, 則莫若 門之中, 求其 至穩當 專持名號 假設, 我們今天相信自己是業力凡夫, 很冷靜的告訴自己 : 我是一個具足業力跟煩惱的凡夫, 決定不能夠仗自力斷惑證真 了生脫死, 不管我再怎麼努力, 今生不可能趨向於涅槃 這時候, 很真誠的歸依在阿彌陀佛功德座下, 真實的歸依阿彌陀佛的攝受 歸依阿彌陀佛的救拔 你有這樣的心態, 你就要想盡辦法來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因為淨土法門是一個 他力法門, 你必須要有一些方便, 讓你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功德, 能夠心心相印 - 14 -

在整個淨土宗的傳承當中, 凡夫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相應, 有觀想 觀像 持名三種方便, 這三種方便就是二個重點 : 第一個, 是以阿彌陀佛之像, 觀想阿彌陀佛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 或是觀想依報, 蓮華 七寶池等等, 以觀想阿彌陀佛的正報 依報莊嚴, 來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感應道交, 這是一種方便 第二個, 是憶念 阿彌陀佛 的聖號 ; 如果我們今天能夠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這樣也是能夠跟佛感應道交 這當中, 是以憶念 阿彌陀佛 的聖號 -- 最為簡易 最為穩當! 最簡易, 是說他的所觀境簡單而不複雜, 不像我們觀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 所觀境太過微細複雜, 比較不容易成功 ; 最穩當 是指成功率高, 這個地方的成功率高, 是約著臨命終來說 我們要是身體健康 心情很平和, 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複雜的蓮華相 阿彌陀佛正報的身相, 觀想得清清楚楚 ; 問題 - 15 -

是臨終的時候, 就不是這麼簡單, 它是一個 亂心位, 無量劫的業力都將現前, 所以這時候我們選擇 阿彌陀佛 的名號, 來當作所觀境, 特別的簡單, 而且成功率也比較高 我們看第三段的一個總結 : 引證 : 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 而古人獨以 阿彌陀經 列為日課, 豈非有見於 持名 一法 普被三根 尤為不可思議也哉! 攝事理以無遺 統宗教而無外 - 16 -

這就是為什麼在淨土三經當中, 古代祖師以 阿彌陀經 列為晚課, 主要就是用 持名念佛 -- 以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來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因此這個法門, 它 普被三根, 而且在念佛的時候, 有 事相 的念佛, 也可以用 理觀 來念佛, 所以念佛法門最為殊勝方便 這裡, 蕅益大師說 : 當我們真實的發菩提心, 念念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你就必須要有趨向菩提心的方便 ; 淨土宗的修行, 它有不同於他宗的二種不可思議功德 : 第一個 佛力不可思議 : 也就是說, 我們今天以阿彌陀佛的功德為所觀境, 就能夠仰仗阿彌陀佛攝受之力, 得到利益 這個阿彌陀佛的攝受, 經典上說是 : 若眾生心,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 身有香氣, 是則名曰香光莊嚴 念佛法門的根本理論, 就是這句話 :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 如染香人身有 - 17 -

香氣 意思是說 : 我們這念心有煩惱障 業障 報障, 而佛陀的功德散發出無量香氣和光明莊嚴 ; 當我這念心, 不斷的跟佛的功德接觸時, 一次又一次的接觸, 阿彌陀佛的功德就能夠薰習我們 --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就像一天到晚做香的人, 他身上沒有香氣, 但是跟香接觸久了, 誒, 他的身上也會有香氣, 這就是所謂 : 佛力加被法門 的殊勝點 就是你經常跟佛的功德接觸, 你也能夠得到佛的功德氣氛, 從這當中, 達到滅惡生善的效果, 這就是佛力的不可思議 第二 我現在很希望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感應道交, 我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 那誰代表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在哪裡呢? 阿彌陀佛是法界身, 遍滿法界, 那誰代表阿彌陀佛? 在整個淨土宗的傳承當中, 是以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最為方便, 就是以阿彌陀佛的聲相 南無阿彌陀佛 你創造這個聲相, 它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當你去憶念這個聲相時, 你就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接觸了, - 18 -

這就是從 佛力不可思議, 而轉成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有二個不可思議 : 第一個是 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 不可思議 ; 但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太廣大了, 阿彌陀佛就把祂的功德, 加持在這句佛號當中, 當我們的心去憶念這句佛號的時候, 就能夠趨向於阿彌陀佛的功德, 是這個意思 佛在世的時候, 有一個婆羅門的神廟, 這個神廟非常的廣大, 香火也很興盛, 很多人來這裡祈禱, 都能得到很大的感應 信徒為了感激這個天神, 就供養很多的金錢財寶 神廟的管理人, 就把這些錢, 拿去塑造一尊很莊嚴的神像, 而這個神像的頭部是黃金做的, 身體是用木頭雕成的 有一天晚上, 有一個賊跑到神廟裡面, 拿著刀子要盜取神像的頭顱, 因為頭顱是黃金做的, 就用這個刀, 把神像的頭給砍掉了 到了第二天, 信徒來拜神的時候 哎喲! 神像的頭不見了 信徒們就開始議論紛紛說 : 這個神, - 19 -

我以前向祂祈禱什麼, 祂都很靈感, 祂是一個大威德的神 ; 誰能夠把神的頭砍掉? 可見得昨天晚上這個神不在, 出去了, 否則不可能把他的頭砍掉 當大家都在這樣講的時候, 這個神就附在管理員的身上說 : 不對! 他昨天晚上砍我頭的時候, 我是在的 信徒就問說 : 那你老人家在, 他怎麼能夠砍你的頭呢? 祂說: 盜賊剛開始砍我頭的時候, 前二次是砍不掉的 ; 但是盜賊在緊張的情況之下, 很專注的念一聲 南無佛, 這時候放大光明, 我內心產生驚怖, 他一下子就把我的頭砍掉了! 這個信徒說: 哎呀! 稱念佛名, 天神驚怖! 就是說: 乃至他是一個盜賊 ( 當然, 這是不對的行為, 要受業報 ), 他在緊急的情況之下, 很專注的稱念佛陀的聖號, 都能夠感得大光明, 讓天神感到驚怖 後來有很多的信徒, 因為這個緣故, 就歸依了佛陀 這裡是說 : 在長遠的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道上, 你有二個不同的選擇 : 第一個, 完全仰仗自力, 當然你必須承當無始劫來, 所薰習的煩惱 業力 - 20 -

老病死的問題, 一定要去處理 第二個, 我們可以很理性的歸依阿彌陀佛的功德, 從阿彌陀佛的功德當中, 祈求阿彌陀佛的加持跟救拔 ; 印光大師說這樣的修行方法叫做 : 即眾生心, 投佛覺海! 也就是說 : 我們這一念苦惱的心, 因為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這個聖號等於是阿彌陀佛跟凡夫之間的橋樑, 它能夠引導眾生心投入佛的大覺海, 引導我們進入阿彌陀佛清淨廣大的功德海, 以達到滅惡生善的目標, 這就是淨土法門所謂的 : 本尊相應法 仰仗與本尊之相應, 而達到滅惡生善的功能 這一段的整個淨土理論, 大意是如此 - 21 -

乙二 明念佛法要 前面是講到對阿彌陀佛名號的歸依, 這段是說明如何正確的歸依 信願持名, 一經要旨 信願為慧行, 持名為行行 得生與否, 全由 信願之有無 ; 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 故慧行為前導, 行行為正修, 如目足並運也 這段文是蕅益大師 阿彌陀經要解, 一個很重要的開示, 我們把它分成 三段, 第一段先作一個總標 : 信願 總標 一經要旨 持名 - 22 -

淨土法門, 它是一個 他力法門 他力法門 的重點: 這個法門的成功跟失敗, 不是因為你有什麼資糧 : 不是因為你持戒清淨, 就能夠往生 ; 也不是因為你禪定高深, 就能夠往生, 不是這樣 所謂的 他力法門, 就是不管你今天是不是資糧廣大 或者業障深重, 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 : 你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功德要能夠感應道交 也就是說 : 你要想盡任何方法, 使令這一念明了的 心 跟 阿彌陀佛的功德 要能夠接觸, 這才是重點! 當然, 所有的方法都必須要依止聖言量, 才有所謂的傳承 ; 在 佛說阿彌陀經 當中, 很清楚的告訴我們 : 我們的心應該怎樣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感應道交呢? 必須要具足三種資糧 : 第一個是 信心 : 就是你在念佛之前, 你對阿彌陀佛的廣大功德, 必須 - 23 -

具足一種真實的信心 這個真實的信心, 印光大師解釋說有二個重點 : 一 你要相信你是業力凡夫, 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 了生脫死, 相信你自己沒有能力出離三界 如果你念佛的時候, 你內心當中還認為 : 你可以仰仗自力出離三界, 這樣的意思就是說 : 這個佛號在你的心中, 是可有可無 沒有它, 我也可以出離三界, 所以這個佛號對我來說, 就不是我通身靠倒的因緣 所以剛開始修歸依, 就是相信 你現在的生命, 從現在開始到臨命終, 完全不吃飯 不睡覺, 全部用來修止觀, 都不可能成就聖道 ; 不管你怎麼努力, 你今生不可能出離三界 這不是我要不要的問題, 因緣所生法就是如此 當你相信你沒有出離的因緣, 這是第一個 ; 既然沒有出離的因緣, 但是我很想出離, 這怎麼辦呢? 誰能夠救拔我呢? 二 你相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力, 祂一定有足夠的能力來救拔你 這就是 - 24 -

: 你相信你沒有出離的因緣, 而阿彌陀佛有廣大的威德, 祂救拔你足足有餘 這時候, 你內心當中對阿彌陀佛的功德是 : 一心歸命, 通身靠倒 生起一種不共的歸依, 這就是所謂的 真實信心 當你的內心有這樣心情, 我們認為你對阿彌陀佛的功德有真實的信心 第二個資糧是往生的 願力, 包括了二個重點 : 一 你要厭離娑婆 二 你要欣求極樂 假設你對娑婆世界的可樂果報有所貪愛, 你說 : 往生極樂世界不錯, 但是來生做個大國王也不錯 那這樣子, 就是願力不具足 願力具足 是說: 不管來生讓你做大國王 大法師, 能夠總持一切義 持無量義 廣度眾生 弘揚佛法 你都不生好樂之心 ; 內心當中, 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一方面厭離娑婆 一方面欣求極樂, 這樣才叫做 願力具足 - 25 -

第三個是 持名 : 你內心當中, 能夠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來調伏心中 的妄想 這就是 佛說阿彌陀經 告訴我們如何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 以下這一段是別明, 蕅益大師分成二個重點 : 信願為慧行 得生與否 全由信願之有無 別明 持名為行行 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 蕅益大師說 持名 它是一個 行行 ; 就是我們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這是一種 行動力 念佛能夠成就一種善業力, 這樣的善業, 當然是一種廣大的功德 ; 但是這個善業本身沒有方向的引導, 必須要有 慧行, 就是要有 信願 的觀照, 才能夠把這個善業, 引導到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 - 26 -

行行 主要是 修止, 等於是禪定 ; 慧行 等於是 修觀 ; 整個修行包括 止 跟 觀 二個重點 這二個重點, 蕅益大師把它作一個判定 : 得生與否, 全由信願之有無 ; 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 止 跟 觀 這二個內涵, 在往生淨土當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 第一個是 決定往生與否, 第二個是 決定品位高下 如果我們要說這個人是不是能夠往生, 他的判定標準就是看他的信心跟願力 ; 至於往生以後, 這個人的品位是在上品 中品 下品, 就看他念佛念力的淺深, 由這個念力的淺深, 來看他品位的高下 信願的觀照力, 決定你往生與否 ; 念佛念力的深淺, 決定你品位的高下 幾年前, 有一次我到竹山商店去買東西, 商店的老闆是一貫道的信徒, 他跟我說 : 他非常喜歡念佛 我說 : 念佛很好啊 我接著問他說: 你念佛 - 27 -

的時候, 你相信這個佛號是一個功德法具, 能讓你滅惡生善 離苦得樂, 乃至於你有沒有求往生的意願? 他說: 完全沒有! 他對於這個佛號能夠引導他出離三界 得生淨土, 他完全沒有任何信心 我就問說 : 那你念佛幹什麼呢? 他說: 我一天都很忙碌, 我這佛號一念的時候, 能夠讓心寂靜下來 這個念佛法門對他來說, 只是把心安定下來如此而已 因為沒有信和願的力量, 所以他念這句佛號, 也不能往生, 只是想讓心靜一靜 我們要清楚 : 阿彌陀佛的聖號有廣大的功德力, 但是它表現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會產生不同的功能, 就是 一切法因緣生, 你今天的因緣不具足, 它的功德就表現不出來, 就是這樣子 因為你對這個佛號沒有信心和願力, 這個佛號就不能夠引導你滅惡生善, 乃至於往生淨土, 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第三段總結 : - 28 -

慧行為 前導 故 行行為 正修 結示 目 如 並運也 足 阿彌陀經要解 行行 是一個正式的修行, 就像是一個人兩隻腳, 能夠成就往生的善業力 ; 但是這個善業力本身沒有方向, 必須由 智慧 的觀照 信願 的觀照來引導 -- 如目足並運也 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的名號, 是總持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 誠如蕅益大師說的 : 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 是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所謂的 : 名以召德 雖然, 阿彌陀佛的名號, 是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 但是你在念佛的時候, - 29 -

你的 觀照力 是一個重點 如果你念佛是為了求平安 求財富 求你的兒子考上大學 這個功德就轉成這些小資糧的境界, 無價的摩尼寶珠就當糖果吃掉了 如果你能夠正確的念佛 --- 依止你 真實的信心 真實的願力 來念佛, 這樣, 你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是感應道交 即眾生心, 投佛覺海, 那你這個是正確的念佛方法, 就能夠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完全開顯出來 如果你沒有用 信 願 來念佛, 你把佛號的功德全都蹧蹋掉了 這一個摩尼寶珠, 你把它換成糖果吃掉了! 所以我們有 腳, 還必須要有 眼睛 的引導 這就是念佛的方法 - 30 -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 分二 : 初 總標 ; 二 別示 ) 乙一 總標 示 怎樣 念佛 才能達到止觀雙運呢? 這當中分二科 : 一 總標 ; 二 別 一 禮拜門 二 讚歎門 成就 禪定 功德 三 作願門 四 觀察門 成就 智慧 功德 五 迴向門 成就 大悲 功德 糅合 往生論 - 31 -

這一段的 總標, 是根據天親菩薩的 往生論, 他講到念佛的過程, 要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感應道交, 由淺入深, 分成五個法門 : 一 禮拜門 二 讚歎門 三 作願門 四 觀察門 五 迴向門 一 禮拜 讚歎 作願 是成就 禪定 -- 止 的功德 在修學禪定的過程當中 : 禮拜門 : 是偏重身業的禮拜, 就是身業的歸依 在禮拜的過程當中, 有歸依義, 也有懺悔義 ; 所以我們拜佛的時候, 拜下去的時候是 修歸依 -- 稱念佛名 ; 起來的時候是 修懺悔 -- 稱念懺悔偈 這就是禮拜 以阿彌陀佛的功德, 作為我們禮拜的對象 讚歎門 : 這是口業的讚歎 前面是一種身業的歸依, 這裡是口業的歸依 這個 讚歎 就是稱念 阿彌陀佛 聖號, 因為阿彌陀佛的聖號, 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 這當中的功德有二個意義 : 一個是 無量光, 一個是 無量壽 - 32 -

蕅益大師說 : 因為 無量光 義, 所以招感淨土廣大的依報國土 ; 因為 無量壽 義, 所以招感淨土無量的正報壽命 ; 一個是招感依報, 一個是招感正報 ; 所以 無量光 無量壽 是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 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 等於是在念無量光 無量壽, 也等於是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 表顯我們對阿彌陀佛的口業歸依 作願門 : 這是意業的歸依 我們在身禮拜 口讚歎的時候, 內心要有一種願生安樂佛國的意樂 這就是我們在修習淨土法門, 首先成就的第一個功德 -- 成就 禪定 這裡的禪定, 它有 滅除罪障 成就淨業 的意思, 先破除我們身心的障礙, 把這些煩惱障 業障 報障, 透過禮拜 讚歎 作願, 調伏到最低程度 ; 在寂靜的心中, 讓佛號顯現出來, 一句佛號接一句 清楚分明的現前, 這樣才 - 33 -

能成就淨土的善業力 所以, 這個地方的禪定, 應該說是淨土法門的前方便, 先把身心世界作一種滅惡生善的方便 第二段, 是天親菩薩正修的 觀察門 : 天親菩薩 往生論 的偈頌, 是以 觀察 為重點 這個 觀察 就是觀察生命的真實相, 以破除我們內心的顛倒, 主要是成就內心的智慧功德 前面的禪定, 它是沒有方向性的 沒有眼睛的, 你要給禪定一個眼睛, 就必須要透過智慧的觀照 這個觀照前面有講過, 淨土法門的觀照跟聖道門有所不同 : 聖道門的觀照, 是偏重在 無相觀 -- 觀察我空 法空的真理 淨土法門的觀照, 是 有相觀 -- 它的所觀境有二個 : 一個是觀察娑婆世界的苦惱相, 一個是觀察極樂世界的安樂相 ; 它是一種 有相觀, 由此而產生取捨 這就是觀察門的重點, 成就智慧 - 34 -

第三個, 是 迴向門 : 前面的禮拜 讚歎 作願 觀察, 是成就我們 自受用 的功德 ; 這個迴向是成就 他受用 的功德, 透過我們的 禪定 智慧 加以 迴向 來成就 大悲, 才能使前面的功德增長廣大 我們解釋念佛方法, 就是根據天親菩薩的 禮拜 讚歎 作願 觀察 迴向 這五門, 分成三個次第 : 禪定 智慧 大悲 來作說明 - 35 -

第二卷 乙二 別示三 丙一 成就禪定功德二 我們今天選擇了淨土的念佛法門, 我們的修學重點就是 : 一心歸命極樂 世界阿彌陀佛 那麼, 應該怎麼修學, 才能夠 一心歸阿命極樂世界彌陀佛 呢? 天親菩薩開出了五個法門, 就是 : 禮拜 讚歎 作願 觀察 迴向 透 過這五個法門, 來改變我們心中的煩惱障 業障 報障, 跟阿彌陀佛廣大功德 感應道交, 達到所謂一心歸命的目的 這五個法門的修學次第有三個, 首先我們看 : 第一個 成就 禪定 的功德 你在念佛的時候, 剛開始要先成就禪定, 先成就奢摩他的功德 我們看印 光大師的開示 : - 36 -

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說: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 斯為第一 念佛時, 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 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 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 意舌耳三根, 一一攝於佛號, 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 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 身也不會懶惰懈怠, 名為都攝六根 都攝六根而念, 雖不能全無妄念, 較彼不攝者, 則心中清淨多矣, 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 無有間斷, 自可心歸一處, 淺之則得一心, 深之則得三昧 印光大師 在淨土宗的傳承當中, 印光大師的念佛方法, 在攝心方面, 他提出了很多很多重要的經驗, 留給我們後人一個寶貴的指導 特別在念佛方面, 他以 :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 斯為第一, 來當作念佛的攝心方便 這句話我們解釋一下 : - 37 -

在 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中講到, 要怎樣達到念佛三昧呢? 這當中有二個方法 : 第一個, 要 都攝六根 : 這個 都攝六根 是一種破惡方法 就是你念佛, 你要是眼睛東張西望, 你這個佛號會念不好 ; 因為你一方面念佛 一方面向外攀緣打妄想, 妄想是熟境界, 佛號是生疏的境界, 這樣佛號就會被妄想所破壞 所以念佛的人, 一定要把六根 向外攀緣的這個六根, 把它都攝 -- 收攝起來 第二個, 收攝六根之後, 當然不能落入空亡, 應該有所放下 有所提起 提起什麼呢? 淨念相繼 就在你都攝六根的寂靜心中, 把你所歸依的境界 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 在心中清楚分明的顯現出來 這就是一方面 都攝六根, 一方面讓佛號 淨念相繼 這樣的念佛方法, 能夠得到 三摩地, 也就是所謂的 三昧 ; 這是成 - 38 -

就三摩地的方便當中, 最為殊勝的方法 當然成就三摩地的方法很多, 但是以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是最為契理契機 印光大師所提倡的念佛方法, 就是 以這個觀念開展出來的, 我們再看看印祖的這個思想 : 一 專注力 都攝六根 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 二 相續力 淨念相繼 十句成片三三四 我們講到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是整個修淨土的重點, 在修 一心歸命 的次第, 是先成就 止 要成就 止, 必須有二個方便 : 第一個是 專注力, 心於所緣專一安住 ; 第二個是 相續力, 心於所緣相續安住 ; 對於這個佛號要產生專注力和相續力 ; 其實, 專注力 就是 都攝六根, 相續力 就是 淨念相繼 剛開始先偏重 點狀 的專注 怎麼專注 - 39 -

呢? 一句阿彌陀佛: 念 誦 聽! 也就是說 : 我們這個佛號在操作的過程當中, 有三個重要的次第 : 第一個是 念 : 這個 念 就是 念從心起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 心裡面打妄想, 口念阿彌陀佛心散亂, 這樣就不能構成所謂的 念, 因為你這個佛號是從嘴巴生起的, 當然就不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你這個佛號的 念, 是從嘴巴生起, 沒有從你內心的根源生起, 是不對的 所以你每一句佛號, 都要從你內心深處對阿彌陀佛的一種歸依, 念出你的佛號, 這是第一個重點 第二個是 誦 : 這個 誦 就是 聲從口出 念佛時, 你的嘴巴要加以振動, 創造一個 聲相 既然你以阿彌陀佛的聲音為所緣境, 那你不創造聲音, 你以什麼為所緣境呢? 所以在 念 的時候沒有聲相, 透過 誦, 你可能是大聲 或者 - 40 -

小聲, 透過嘴巴的讀誦, 來創造一個聲相 第三個是 聽 : 這個 聽 就是 音從耳入 你要把你自己所創造的聲相, 再聽回去, 你很清楚的聽到你自己佛號的聲音 當這句佛號能夠 : 念從心起 聲從口出 音從耳入 字字清楚, 你的心已經對佛號產生專注力了 在這裡, 我們從一些老法師的佛七開示當中, 有二個經驗要注意 就是你在修專注力的時候, 專注的在聽佛號時, 有二個重點 : 一 你要聽你自己的聲音 好比你今天來打佛七, 有三百多個人參加佛七, 每一個人都創造一個佛號, 哪一個佛號是我的所緣境呢? 你只能夠聽你自己的聲音 因為你聽別人的聲音, 你的心是 -- 心隨境轉, 愈聽愈散亂 所以大家要知道 : 別人的聲音, 當然我們也不要排斥, 它是一個助緣 ; 但是虛空當中有三百多個佛號, 你只能 - 41 -

夠以你自己的聲音為所緣境, 不管你自己的聲音是多麼的小聲 因為 : 你聽你自己的聲音, 你的心才能夠慢慢的專注, 而趨向於寂靜 如果你聽別人的聲音, 你的心是向外攀緣, 那愈聽是愈散亂 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 你心中的所緣境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聲相, 這才是你的所緣境 這是第一個重點 二 你要聽當下的音聲 很多人念佛啊, 會回憶前一個佛號 -- -- 誒, 我前一個佛號念得很好 這是打妄想, 你已經忘失所緣境了 就是說 : 不管你前面的佛號念得好, 或是念得不好, 過去就讓它過去, 你也不要去憶念 去臆測, 哪一句佛號得到三昧 也不要臆測未來 不要回憶過去, 也不要臆測未來, 怎麼辦呢? 你要活在當下! 你的每一句佛號, 都是聽當下 當下 聽當下的音聲 就是在時間上, 以當下的佛號為所緣境,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未來還沒生起的, 不要作任何推 - 42 -

測, 安住在當下的佛號 我們修 專注力 的二個重點 : 聽你自己的聲音 聽當下的聲音! 進一步, 我們必須把這個 專注, 擴大成 片狀 的相續 印祖說 : 這個片狀的相續, 我們可以一種循環的方式, 就是以十句的佛號, 為一個片段 把這十句佛號分成 三 三 四 三段來念, 就是 :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三三四 印光大師提出這個 三三四 的念法, 這樣的念佛, 有二個特點 : 一 能夠調和氣息, 有利於健康 意思是說 : 你適當的停頓, 能夠作一些換氣 念佛, 這個調氣也很重要, 你不要一直念, 念到最後氣都沒有了 ; 氣都沒有了, 你就沒有辦法念佛了 因 - 43 -

為你沒有氣, 你就沒有辦法創造聲相 ; 沒有聲相, 你就可能失掉所緣境 你說你要歸依阿彌陀佛, 那誰代表阿彌陀佛呢? 就是 聲音 你自己已經不能創造聲音的時候, 你就沒有辦法專注在佛號上 所以這個地方, 你要善於調和你的氣息, 這是很重要的 二 三三四 會形成一個韻調 三三四 三三四 三三四 這個韻調能夠幫助我們攝心, 防止妄想的插入 這就是印光大師的大智慧, 以 三三四 十句念佛, 來當做我們相續的力量 這二個, 就是我們培養 專注力 跟 相續力 的方法 : 一個是 念 誦 聽 一個是 三 三 四 在整個實際的操作當中, 我們可以同時配合五點記數法來進行 - 44 -

4 3 5 1 2 靜坐五點記數法 : 一 安置地上, 令心下沉 二 所緣行相, 清楚分明 三 寧可少念, 不可草率 四 先依記數, 再入圓融 這五點 : 是從右到下 到左 到上 到中間, 一共有五個點, 每一個點都是以 十句佛號 為一個點 : 三三四 ; 第一個三三四第一點 ; 再移到第二個三三四 ; 乃至於到第五個三三四 ; 所以這一片佛號剛好是 五十聲佛號 我們也可以把五十聲佛號當作一個片段 這 五點記數法, 有四個重點要注意 : - 45 -

第一 安置地上, 令心下沉 : 你的所緣境一定要放在地上 我們修行, 調身很重要 我們色身的結構, 是由地水火風所成, 地水火風的重點是在調這個 火氣, 你的 火氣 調得好, 四大就調得好, 這個 火氣 要讓它下降, 這個 水氣 要讓它上升 問題是火本身是輕, 水本身是重, 一般人很容易火在上面 水在下面, 就上火了 上火, 他就去吃退火的藥, 結果身體沒有溫度, 就畏寒 所以我們這個火氣不要把它消失掉, 要把它往下引導, 返本歸元 你看有些人拜佛, 拜沒二百拜就滿頭大汗, 這就是不會拜佛, 因為拜佛的時候, 你的腳掌沒有用力, 結果你火氣上揚 應該是 : 下半身用力, 上半身放鬆 真正的拜佛高手, 他不管拜幾百拜, 他上半身不流汗的 ; 他是下半身流汗 上半身不流汗 因為他腳掌用力, 上半身放鬆 -- 下實上虛, 像打太極拳一樣 意思就是說, 你在修止觀的時候, 你一定要把所緣境往下沉, 因為 - 46 -

你心下沉, 你的氣血就往下沉, 這樣你才能夠持久, 要不然你會容易感到頭痛 第二 所緣行相, 清楚分明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 你一定要出一點音聲, 不能懶惰 ; 因為你不出聲音, 你的所觀境變成法塵, 變成第六意識所緣境, 那你跟這個聽音聲就不相應了 既然是 聽, 它的所緣境就是一個 聲塵, 是一個聲音 那你說你出聲音, 一直念 念很大聲就傷氣了, 久則傷氣, 怎麼辦呢? 黃念祖老居士說 : 你可以用 金剛持, 嘴巴輕輕的振動, 但是有微小的聲音 這個地方是說, 你一定要把所緣境清楚分明的現前, 那當然就是要出聲音, 多多少少要出一點聲音 第三 寧可少念, 不可草率 這個很重要! 就是說 : 你有多少時間, 就念多少佛號 你不要為了博取美 - 47 -

好的名聲, 說 : 我一天念三萬聲 五萬聲..你的時間根本只有一個小時, 你不可能念那麼多, 你就含糊籠統念很多, 結果佛號念得亂七八糟, 沒有一句佛號是有力量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 : 心為業主, 不管你布施 持戒, 乃至於修持任何法門, 這個法門要產生廣大的力量, 一定要透過你的心力 心強, 這個業才是強 所以, 你不要求多, 要求你的佛號清楚分明 很真實的現前 你有一個小時, 你就念一個小時相應的佛號 第四 先依記數, 再入圓融 就是你自己要有一個目標 剛開始五點記數, 我們先念六片, 慢慢再增加到十片, 或者增加到二十片 這二十片佛號, 大概要念四十分鐘, 這是你給自己一個修行的目標 當我們以 佛號 為所緣境時, 有二個重點 : - 48 -

第一個是 信心 : 你相信你沒有出離的因緣 相信阿彌陀佛能夠救拔你, 這個時候你對阿彌陀佛的功德, 生起一心歸命 通身靠倒 這個地方要注意一點 : 淨土法門是一種 本尊相應法, 是一種 他力法門 本尊相應法的重點 : 不管你是以什麼為本尊, 是以阿彌陀佛的身像為本尊 以蓮華為本尊 或者是以阿彌陀佛的音聲為本尊, 就是 : 你必須相信 : 你的所緣境就是代表本尊的功德 比如說 : 你修文殊菩薩為本尊, 你可以觀想本尊的身像, 有些人喜歡觀文殊菩薩是一個男人的相狀, 有些人認為文殊菩薩應該是一個女人的相狀, 觀想女眾的相狀 ; 或者有人說不對, 文殊菩薩是一道光明 都有沒關係 佛菩薩的功德, 是 千江有水千江月, 是沒有障礙的, 這個月亮能夠普遍的在一切的水中顯現, 重點在於信心 敦珠仁波切說過 : 你要相信你的所緣境是一個光明 或是一個男人相 一個女人相 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要相信這就是 - 49 -

本尊的化身, 才能夠很快的相應! 換句話說, 阿彌陀佛的功德, 所謂 : 阿彌陀佛是法界身, 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所以阿彌陀佛的功德, 能夠以任何的形式表現出來, 都可以 你用台語來念佛也可以, 用國語念佛也可以, 用英文念佛也可以, 這都不是問題, 阿彌陀佛有辦法轉換這些變化的因緣 ; 但是, 重點你要相信它就是本尊的化身, 你要深深的相信! 這個地方就是你要相信 : 你所憶念的這個聲相, 它就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 這個信心是基礎, 嚴格來說, 你要有信心, 你才有資格念佛 第二個就是 培養念力 : 你的專注力跟相續力, 是需要長時間不斷的訓練 春秋時代有春秋五霸, 我們平心而論, 真正的霸主只有齊桓公, 齊桓公相管仲 :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其他的霸主很勉強稱為霸主, 真正能夠統一 - 50 -

諸侯, 來統理天下的, 齊桓公 才是真正的一代霸主 齊桓公剛開始出道時, 他也遇到逆境, 在他生命中當中, 感到最大的挫折, 就是跟魯國一戰 因為齊國是一個大國, 後來魯國跟齊國發生了一些糾紛, 齊桓公就派鮑叔牙大將軍, 領著大軍去討伐魯國, 當時的兵力是六比一, 六個人打一個人 這個魯國一想 : 跟大國作戰不能硬拼, 要以智慧來取勝 就尋求天下的謀士 有智慧的這些謀士, 後來就找到了曹劌 ( 同 : 曹沬 ) 曹劌一看, 我們的兵力是一比六, 他就在齊國攻擊的時候, 他就退 -- 你第一次打我, 我跑給你追 ; 你第二次打我, 我又跑給你追 ; 到了第三次, 你再打我的時候, 曹劌就開始鳴鼓衝鋒, 結果一戰就取勝了 取勝之後, 魯國的君主很高興, 就問說 : 曹劌啊, 你是怎麼打勝的啊? 曹劌說: 這個很簡單! 夫戰, 勇氣也 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他說 : 這個作戰啊, 不是看人多的, 是靠 氣勢! - 51 -

這個 氣勢 它有一個原則就是 : 剛開始的時候氣勢最旺, 一鼓作氣, 所以齊國剛開始打我的時候, 我不能跟他打, 因為他氣勢正旺, 你怎麼能夠跟他打呢? 就算我們氣勢也旺, 他氣勢也旺, 六比一啊! 所以我們就跑給他追 世間的事情, 二個東西要相應才能打得起來, 第二次的時候, 再而衰, 他的氣勢已經減弱了 ; 到第三次的時候, 他的氣勢已經消耗完了 ; 彼竭我盈, 這時候我是第一次, 我的氣勢最旺, 故克之, 我就是這樣打勝的 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 其實, 念佛跟打仗從某個層次來看, 是蠻似的 ; 我們跟妄想打仗也是這樣 諸位要知道, 我們跟妄想打仗, 不是說你對治三十年你就成功了, 不是說你念佛三十年, 你就有什麼效果, 不一定啊 念佛也是念氣勢! 你不相信, 你看初學者 : 他要能夠掌握住正確的專注力 相續力, 他念個半年, 效果可能比你念三十年還要好 你念了三十年的佛號, 念得亂七八糟啊 - 52 -

, 完全沒有念出氣勢, 完全沒有把佛號的味道念出來, 你每一句佛號都是散散亂亂 都是含糊籠統! 所以, 我們應該很務實的去面對心中的佛號, 不要求多, 必須不斷的調整自己的錯誤, 讓佛號很清楚的 分明而有力的現前, 不斷的訓練自己 你能夠用正確的方法, 把心中的佛號建立起來, 把這個味道念出來, 你的生命就會有所不同了 -- -- 你的佛號具有安定的力量 我們以前, 也經歷過很多所緣境, 以財富為所緣境 以地位為所緣境 很多很多追求的境界 ; 但是最後會發覺 : 唯有這個佛號, 才能夠讓你真正的安定下來, 讓你在整個變化無常的生命當中, 找到一個真實的家 即使你每天只是念半個小時的佛號, 但是你對未來的生命, 也有一種篤定安穩的感覺 ; 對於世間一切的風風雨雨 得得失失, 也容易放得下 這裡, 不是要你佛號念得多, 而是必須先把佛號的感覺念出來, 那你就要 - 53 -

掌握正確的方法 所以, 我非常反對有人求數目, 把佛號念得亂七八糟, 結果 他念佛失敗了, 他念佛沒有效果 這段文的 :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 地, 斯為第一, 就是你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丙二 成就智慧的功德 ( 分二 : 初 真如觀 丁二 因緣觀 ) 丁一 真如觀前面的 禪定 是滅惡生善, 破除我們心中的妄想, 建立我們心中的佛號,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方便 這一科, 是一個 正修, 產生內心的智慧觀照 智慧的觀照 有二個重點 : 第一個是 真如觀, 第二個是 因緣觀 真如觀 就是 從假入空觀, 我們看偈頌 : 心空如太空, 豁然無所住 ; 一真法界中, 寂照常安住 - 54 -

古德說 : 怎麼修觀呢? 這個 空觀, 不是要去空掉其它的所緣境, 主要是 : 空掉你的內心 ; 你的內心一空, 整個法界就空掉了! 談到 內心的空 有二個觀法 : 一個是 無常觀 : 你觀察你的心是變化無常, 從無常當中去體驗 我空 法空 的真理, 這個叫做 析空觀 或者, 你不必靠這些前念跟後念的變化無常, 直接觀察每一個心念, 都是因緣所生 ; 這因緣所生法, 它的本性是畢竟空 這個更好, 叫做 : 體空觀 不論是 無常空, 或者是 緣起性空, 你能夠達到 豁然無所住, 內心當中, 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自體, 把內心的自我意識消滅了, 內心裡面是清淨 平等 開闊的 一真法界中, 就是提醒我們 : 在這樣一個絕待平等的空性當中, 是 寂照常安住, 但是你不能落入斷滅見 - 55 -

也就是說 : 你空掉的是我們內心的 我愛執 自性的我, 但是那個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的明了心性不能空掉 如果你修空觀, 把明了的心性也空掉, 那就落入斷滅見了, 所以修空觀不落入斷滅見 觀一切法空, 但是現前一念心性, 寂靜明了的現前 當然這個從假入空觀, 在淨土法門當中, 基本上只是一個助行 這裡的 修空觀 跟聖道門有些不同, 聖道門 修空觀 是偏重在 斷惑證真 蕅益大師在 阿彌陀經要解 上說 : 淨土宗的行者也修 我空觀 法空觀, 但是他的重點是在修 自他不二 自他不二 的意思是說: 我們剛開始在 事相 上念佛, 總是覺得 : 我是業障凡夫, 是有自性的一個自體 ; 阿彌陀佛是萬德莊嚴, 也是有自體, 二個 有自體 的東西, 沒有關係, 雖然二個都是 有自性, 但我是一個業障凡夫的眾生, 我可以去投靠阿 - 56 -

彌陀佛, 祈求祂的救拔 當然這樣也是不錯, 只是這樣會有一些問題 如果, 我們今天能夠修我空觀 法空觀, 把這種自體的執取消滅掉, 觀察到 我空 法空, 就能夠體驗到 雖然我是業障凡夫, 是阿彌陀佛心內的眾生 ; 阿彌陀佛是萬德莊嚴, 是我內心的佛 ; 我入本尊 本尊入我 ; 自他平等 自他不二 也就是說 : 在整個 一真法界 當中, 我能夠入佛的心中, 佛也能夠入我的心中 這樣念佛有什麼好處呢? 能夠破除 時 空 的障礙 就是你在佛堂念佛的時候, 你想著 : 哎呀! 阿彌陀佛在十萬億佛土外, 這個距離這麼遙遠! 如果你能夠修我空觀 法空觀, 你內心當中 : 一真法界中, 寂照常安住 這個距離就不是問題, 時間也不是問題, 這樣會給我們念佛修淨土的人, 帶來很大的信心 這也是說明 : 我們在修本尊的時候, 最圓滿的方法, 就是修 自他不二 - 57 -

第二個是修 因緣觀 : 丁二 因緣觀 思惟 死歿無常 對治今生之愛取 一 厭離娑婆 思惟 生死過患 對治來生之愛取 思惟 依正莊嚴 成就內心安樂 二 欣求極樂 思惟 諸善聚會 成就內心清淨 糅合 阿彌陀佛要解 前面是修無相的 真如觀, 把我們的自體跟本尊的自體, 二者之間的差 異, 消滅掉, 變成一真平等的法界 這個地方是 從空出假, 從無相的真如 - 58 -

當中出來, 觀察生命的差別因緣 從生命的差別因緣當中, 我們有二個選擇 : 第一個是娑婆世界, 第二個是極樂世界 我們應該以 :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 來引導我們的生命 怎麼厭離娑婆呢? 有二個方法 : 第一個 思惟死歿無常 -- 對治今生的愛取 有些人前生的善業力強, 積聚很多布施 持戒 的善業, 今生有很多安樂的果報 -- 身體健康 身相莊嚴 眷屬如意圓滿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這樣的 愛取 怎麼對治呢? 修 死歿無常 你要觀想死亡一定會到來, 有生就有死, 只是遲與早的問題 第二個, 死亡隨時會到來, 你根本不可能去規劃, 誰知道它可能今天就來臨 第三個, 你要觀想死亡到來的時候, 除了佛法的功德, 一切都帶不走, 只有業隨身 意思就是 : 死亡, 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不要等到死亡來臨時, 才開 - 59 -

始後悔 該做的沒有做 不該做的卻去做 也就是說, 我們把死亡的因緣提前告訴自己 : 原來我有一天會死亡, 而死亡的時候, 有很多東西帶不走, 有些東西是帶得走的 透過死亡的觀照, 我們就很清楚什麼是真實的功德, 什麼只是暫時的因緣, 讓你知道如何來作取捨 : 什麼該做 什麼不該做 這就是對治對今生果報愛取的方法 第二個 思惟生死過患 -- 對治來生的愛取 有些人今生很苦惱, 他把希望寄託到來生, 希望來生做國王 大富長者 生到天上去 這樣的想法, 也是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來生的果報, 有地獄 餓鬼 畜生, 這種刀山油鍋 備受眾苦的危機 也就是說, 我們內心深處有一個 阿賴耶識, 它含藏我們無始劫來所造的業力 ; 雖然我們今生造了善業, 可是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罪業, 還沒有得果報 ; 就算你來生得到暫時的安樂, 在你未來的生命當中, 也很容易墮三惡道 - 60 -

說是 : 譬如美食夾雜毒藥, 初雖美味, 終成大患 你去嚐這個美好的食物, 同時也把毒藥吃下去了 就算讓你這一生當大國王, 然後下一生, 讓你去一趟上刀山 下油鍋, 我相信你也不願意 所以三界的果報, 我們不能當歸依處, 它有三惡道的危機 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放棄了娑婆世界, 我們還有其它的選擇嗎? 從是西方, 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名曰極樂,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今現在說法 我們應該要欣求極樂! 怎麼 欣求極樂 呢? 思惟依正莊嚴, 成就內心的安樂 ; 思惟諸善聚會, 成就內心的清淨, 對於極樂世界的欣求, 有二個修觀的方法 : ( 一 ) 思惟依正莊嚴: 我們觀想極樂世界的果報體, 也就是我們在極樂世界受生的依報 正報, 能夠離諸障礙 所謂的 離苦, 是從離苦的角度離 - 61 -

諸障礙 離諸障礙, 從現生的角度來說, 它沒有老病死的痛苦 ; 從來生的角度來說, 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 這個非常重要! 極樂世界的果報, 沒有墮三惡道的危機 三惡道的可怕, 除了難以形容的痛苦之外, 對你的善根會產生種種障礙 ; 只要去過一次三惡道, 再出來, 你過去的信 進 念 定 慧的善根就會產生障礙, 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 才能夠從障礙中解脫出來 所以一個菩薩避免墮到三惡道去, 這件事很重要 ( 二 ) 思惟諸善聚會: 在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所提供的果報體, 它能夠讓你的成佛之道, 遠離三惡道, 讓你的生命得到安樂 ; 更重要的是它諸善聚會 我們在極樂世界容易見佛聞法, 親近廣大眾多的善知識, 能夠成就內心的清淨莊嚴 當然, 你說內心的安樂, 如果生到天上去, 也能夠得到暫時的安樂, 但是極樂世界跟諸天最大的差異, 就是 : 我們在這樣的身心安樂中, 可以自然生起 - 62 -

念佛 念法 念僧 之心, 這一點就不共於諸天 諸天的安樂是雜染性的, 而極樂世界的安樂是解脫性的, 這個地方我們要作一個揀別 生命, 就是你自己的抉擇 你有這樣的抉擇, 就會招感這樣的因緣所生法 ; 那樣的抉擇, 就會招感那樣的因緣所生法 ; 由於過去的抉擇, 才有今生的生命 ; 也會因為今生的抉擇, 而影響到來生的生命! 如果你對現前的果報不滿意, 那我們應該要承認 : 這是你過去的抉擇, 你現在正在承受你過去的抉擇 ; 但是你現在的抉擇, 也會影想響到你的來生 我們很清楚我們今生不可能到涅槃去, 所以只有二個選擇 : 第一個, 繼續在三界中打滾, 求增上生 這當中有很多的變數, 有煩惱障 業障 報障三種障礙 ; 第二個抉擇, 你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這是一個安樂的果報 清淨的果報 其實, 這都是我們個人的抉擇 - 63 -

有些念佛人, 他只是念佛, 他不修觀, 這樣的問題就是 : 我們無量劫在三界裡, 已經流轉太久, 對於三界, 已經產生一種很嚴重的顛倒想, 就是一種 愛取 的煩惱 你今天有愛取的煩惱, 你不修觀來對治, 你往生的願力變成不決定 一個真實的願力, 是要透過智慧冷靜的觀察, 而作出抉擇的 ; 不是說 : 哎呀! 人家說去, 我就去了 你這樣子是不決定的, 含糊籠統的願力, 臨終不可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淨土法門, 它是隨念往生! 你臨終的時候, 為什麼能夠產生堅定而有力量的念力呢? 來自你平常不斷的觀察 : 娑婆世界的過失 極樂世界的功德 ; 直到臨命終時, 即便是諸天的果報現前, 你也不動一個想要去受生的念頭, 你知道這個是無常的 這個是暫時, 會讓你付出痛苦的代價 這種堅定的信念, 就是靠你平常的觀察 所以這個地方的 觀, 應該是說 : 如果你能夠真實的觀照, 臨終乃至一念, 都能夠往 - 64 -

生! 它是一個往生的關鍵 丙三 成就大悲功德二 大悲心 是佛法的一切根本, 淨土宗是大乘法門, 當然也應該要修大悲 念恩 慈心 與樂 一 正修大悲 知母 報恩 悲心 拔苦 往向 回染向淨 成就自利功德 二 至心迴向 迴向 回小向大 成就利他功德 糅合 菩提道次第廣論 - 65 -

大悲心的修法, 首先 正修大悲心, 要生起大悲的心情 : 第一個 : 知母我們回憶我們已經生死無量劫, 而每一次的生命, 都必需要有一個母親來受生, 所以每一個眾生, 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 這個就是 知母, 如實的了知一切眾生, 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 第二個 : 憶念母親的恩德既然, 每一個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 都有十月懷胎生育之恩, 乃至種種的辛勞養育 ; 所以我們應該對過去的如母有情, 生起感恩 報恩的心 由這個感恩 報恩的心情, 激發我們的慈心跟悲心, 希望前面所修持的禮拜 讚歎 作願 觀察 這些功德, 能夠讓眾生 遠離一切痛苦, 得到究竟安樂 也就是說 : 當我們修習前面的 止 跟 觀 -- 由 禪定 成就止的善業力 ; 由 觀 成就淨土的觀照力 ; 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落入 我愛執, 活在自 - 66 -

我意識的顛倒中 這時候修大悲心, 就能夠把這種愛護自己的心, 轉成愛護眾生的大悲心, 所以修 知母 念恩 報恩, 能夠把這種顛倒想, 完全轉換過來 之後, 我們就可以修至心迴向了 ; 我們有真實想要利益眾生, 就可以作 迴向 迴向的內容有二個 : 第一個 : 是 迴染向淨 -- 成就自利的功德 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迴向, 所謂的 願生西方淨土中, 把雜染的果報迴轉到淨土的功德 第二個 : 是 迴入娑婆度有情 -- 迴小向大, 把這個狹小的心量, 變成廣大的胸量, 成就利他的功德 在這個地方, 我們要注意一個重點 : 淨土的本尊相應, 你想要跟阿彌陀佛的心相應, 本質要相同 阿彌陀佛的心是大悲心, 如果我們的心是狹小的我愛 自私自利的心, 不可 - 67 -

能感應道交, 這二個不相隨順, 氣味不同! 所謂修大悲心, 不是說你能夠付諸什麼行動, 你可能只是在佛堂裡面修觀 : 知母 念恩 報恩, 你什麼都沒有做 ; 但是只要你能散發出大悲心的氣氛, 這就對了, 重點是在於 發心 上, 而不在於實際的行動 你一定要把 想要眾生離苦得樂 的那種悲憫心, 真的生起來 即便你不能付諸任何行動, 也能夠感應道交, 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 就是透過 迴向 來修大悲 甲三 結示勸修二 最後一科, 我們把前面的念佛跟止觀作一個總結 偈頌一 : 是偏重在 觀照力 ; 偈頌二 : 是偏重在 善業力 - 68 -

頌一 : 委骸回視積如山, 別淚翻成四海瀾 ; 世界到頭終有壞, 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千遍, 戴角披毛歷萬端, 不向此身生淨土, 投胎一錯悔時難! 我們修淨土的人, 對生命要經常生起正確的觀照 這個 觀照 有二個重點 : 第一個, 對娑婆世界的觀照 娑婆世界是 委骸回視積如山, 我們所委棄的尸體, 像須彌山這麼多 ; 因為生死別離所流的眼淚, 像四大海這麼多 ;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人生 到頭終有壞, 人生是短暫的 就是觀這個無常, 死亡遲早要到來的 ; 而死亡到來的時候, 我們的眷屬 財富 一切的地位都要被破壞, 說是 饒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這是對治我們對今生的愛取 - 69 -

第二個, 成男作女經千遍, 戴角披毛歷萬端 我們觀察我們未來無量的生命, 這當中有一個危機就是墮三惡道, 戴角披毛歷萬端 所以我們對當來的果報要有畏懼的心情, 不但是對今生的無常, 對於來生三惡道的危機, 也感到畏懼 那怎麼辦呢? 不向此身生淨土, 投胎一錯悔時難! 所以, 我們下定決心 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這就是我們平常要做好的觀照力, 觀察娑婆世界的無常 苦, 觀察極樂世界的安樂跟清淨, 而求生淨土 頌二 : 一句彌陀法中王, 無邊妙義廣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覺, 不在世間論短長 - 70 -

當我們要求生淨土的時候, 我們應該要專心的憶念 阿彌陀佛 的聖號, 因為 阿彌陀佛 的聖號, 是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 只要臨終具足十念, 就能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 在莊嚴淨土中圓成佛道, 就不必在這苦惱短暫的世間裡, 去爭短長 也就是說 : 我們既然相信有無量的生命, 那就應該作好你的生命規劃 如果說, 我們都沒有來生, 只有今生, 那就簡單了, 即時行樂就好了 既然我們相信 也確定有來生, 我們的生命 恆轉如瀑流, 那你來生的去處, 應該在你一口氣還在的時候, 就作好規劃, 才不會等到臨命終時, 手忙腳亂, 六神無主, 是這個意思 最後以此做為我們大家共同勉勵的方向 我們今天的 念佛法要 就跟大家學習到這個地方, 阿彌陀佛! - 71 -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http://www.dhamiufa.org -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