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記》的文學抒情:以「浮海登岸《敘述為例



Similar documents


untitled

考 招 分 離 制 度 v 考 試 與 入 學 招 生 分 開 辦 理 考 試 後 取 得 成 績, 需 向 對 應 之 招 生 委 員 會 報 名, 才 可 取 得 選 填 志 願 及 入 學 資 格






宗 天台宗等其他东亚佛教宗派的研究还多 早期的的西方学者之所以对禅有所向往 一部份是缘于如铃木大拙 7? 之流的日本僧人或学者对禅的推广 其中有 些人本身也学习坐禅 西方学术界的禅学研究原本是跟着如柳田圣山等日本学者的研究 轨迹走的 甚至可以说是源自日本的禅学研究 之后 这些早期的西方禅学研究学者进

"航海王"人物人格特質探究doc

Microsoft Word - 2B802內文.doc

東區校園中法治教育種子師資教學研習營

閱 讀 素 材 V.S 分 組 方 式 的 差 異 化 教 學 工 具 表 班 級 :( ) 閱 讀 素 材 V.S 分 組 方 式 獨 立 閱 讀 夥 伴 閱 讀 ( 同 質 性 ) 夥 伴 閱 讀 ( 異 質 性 ) 友 善 陪 伴 虛 心 受 教 國 語 日 報 新 聞 生 活 文 藝 兒 童

Microsoft Word - 1HF12序.doc

Microsoft Word - 讀報看科普─人體篇_橫_.doc

鍟嗗搧瑙傚療鈥㈤挗鏉

席 远 杨 一 人 了, 正 当 她 开 枪 时 却 发 现 子 弹 没 了 该 死, 只 能 赤 手 空 拳 了 洛 水 云 与 席 远 杨 交 起 手 来, 洛 水 云 出 手 招 招 致 命 想 那 席 远 杨 也 不 是 泛 泛 之 辈, 很 快 掌 握 了 洛 水 云 出 招 路 数 看

Microsoft Word newsletter.doc

穨飲食與養老_決定版_.PDF

《捕捉儿童敏感期》

2 國 文 考 科 試 題 解 析 命 題 出 處 與 南 一 版 第 五 冊 第 二 課 幽 夢 影 選 課 程 內 涵 同 試 題 解 析 某 君 講 信 用, 重 然 諾, 行 事 穩 健, 工 作 負 責 較 符 合 謹 飭 友 謹 飭 友 指 的 是 言 行 謹 慎 而 有 節 制 的 朋

untitled

29 碳 酸 钙 D3 片 ( 别 名 维 生 素 D3 碳 酸 钙 ) 吉 林 省 第 一 批 低 价 药 30 炔 诺 酮 滴 丸 吉 林 省 第 一 批 低 价 药 31 去 氯 羟 嗪 片 吉 林 省 第 一 批 低 价 药 32 茶 苯 海 明 片 吉 林 省 第 一 批 低 价 药 33

untitled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G...doc




国科〔2013〕号


第 二 章 校 草 出 现 圣 迪 亚 学 院, 一 所 远 近 闻 名 的 贵 族 学 院 它 的 知 名 度 就 好 像 猪 的 知 名 度 一 样, 无 人 不 知 无 人 不 晓 是 所 有 人 都 向 往 的 学 校 圣 迪 亚 学 院 是 以 欧 式 建 筑 风 格 为 主 的 大 门

ttian

Microsoft Word - 21??¡N??`?C?~??-1.doc, page Normalize ( Microsoft Word - 21ºÝ¤È¸`§C¦~¯Å-1.doc )

【结构化面试名师精品班2ATY15K002】讲义.docx

<4D F736F F D20C9EAC2DBBEABD1A1CEC4D5C23538C6AA2E646F63>

庄子.doc

第 二 章

論文


台北市華江國小96學年度教學成果彙編

26 头 孢 他 啶 注 射 剂 27 头 孢 他 美 酯 口 服 常 释 剂 型 28 头 孢 吡 肟 注 射 剂 29 头 孢 硫 脒 注 射 剂 30 头 孢 唑 肟 注 射 剂 31 头 孢 替 安 注 射 剂 32 头 孢 哌 酮 注 射 剂 33 头 孢 哌 酮 舒 巴 坦 注 射 剂


zt

溝通協調與激勵領導



Microsoft Word - 鄂卫规[2012]3号.doc


念「舊」新潮流─國立臺灣圖書館舊籍行銷策略探究

0 1!, 10,,,,,, ( 1) 1 ( ) ( ) ( ) ( ) , , 7 10, 600,


穨series019-IA.PDF

pp immanente oder setzende Reflexion äußerliche oder äußere Reflexion WL 2, 25-8, 30 immanent 1 Sichselbstsetzen WL 1, 16 2 Substanz Su

标题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AUCWA0501p00A.indd

科展報告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肌 肤 的 衰 老 肌 肤 在 25 岁 时 首 次 发 出 衰 老 讯 号, 肌 肤 变 薄 血 液 循 环 不 畅 胶 原 蛋 白 及 弹 性 蛋 白 的 天 然 生 产 过 程 开 始 变 缓, 令 肌 肤 变 得 缺 乏 紧 致 感, 缺 少 弹 性 由 于 皮 脂 腺 的 数 量 减 少,

1

Microsoft Word 年臺灣醫療團赴大陸內蒙古自治區考察交流出國報告--final.doc

God's Masterpiece- the Cross


ü


专科疾病诊治(二十)

Microsoft Word - Chinese-Traditional_ M_A4-Booklet.docx

<4D F736F F D20D4D0B2FAB8BEB1A3BDA1CAB3C1C6CAB3C6D72020C9CF>

壹 前 言 : 一 研 究 動 機 不 久 前, 我 的 祖 母 因 地 板 濕 滑 而 造 成 手 部 骨 折, 醫 生 說 祖 母 年 長, 骨 質 疏 鬆 造 成 傷 勢 嚴 重, 需 要 多 補 充 鈣 質 頓 時, 讓 我 想 起 一 句 話 你 攝 取 足 夠 的 鈣 質 嗎? 這 句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4D F736F F D20A8CFA952A6A12DAED1ADB1B8EAAEC62E646F63>

guidebook_P _C_NN.indd

FZUBRIDGE

gongGaoMingCheng

第十二章 新文化與新思潮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Amartya Sen) (Orient)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内容简介

Microsoft Word - administrative-law-08.doc


Microsoft Word - 論辯文基本要求.doc

孟 子 的 政 治 生 涯 1 孟 子 約 四 十 嵗 開 始 離 家 遠 遊, 二 十 多 年 來, 到 處 接 獲 貴 族 的 黃 金 禮 物, 帶 著 數 十 車 輛 數 百 從 人, 從 一 個 諸 侯 吃 到 另 一 諸 侯 2, 謁 見 魏 國 梁 惠 王 襄 王, 齊 國 宣 王 等

(Microsoft Word - 5\276\302\270g\260\252\256v .doc)



0222-商周-少年維特的煩惱-書衣-外框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北京城乡规划中外媒体信息参考

第五章

灯型系列


名稱:

<4D F736F F F696E74202D ABE1A4A420A4A4C2E5BEC7B7A7BDD720C2E5BEC7B7BDAC79BB50B56FAE6920ADD9B0B7AFE82E BACDBAE65BCD2A6A15D>

鲜 榴 莲 仅 限 网 购 保 鲜 蕃 荔 枝 仅 限 网 购 保 其 他 鲜 果 仅 限 网 购 保 其 他 未 磨 的 肉 桂 及 肉 桂 花 已 磨 肉 桂 及 肉 桂 花

第 一 页 : 避 难 程 序 指 南 欢 迎 您 到 德 国! 这 本 手 册 为 您 在 德 国 避 难 程 序 中 提 供 基 本 的 指 导 这 本 手 册 之 所 以 很 小 很 薄, 是 为 便 于 放 在 口 袋 或 手 提 包 里. 它 只 能 回 答 您 某 些 问 题. 但 希

穨試論《太平經》的疾病觀念.PDF

_BK05.ps, page Preflight ( _BK05.indd )

55-83

Transcription:

佛 國 記 的 文 學 抒 情 : 以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為 例 許 尤 娜 (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博 士 班 ) 一 前 言 法 顯 是 史 載 第 一 位 親 履 中 天 竺 的 漢 地 僧 人, 佛 國 記 是 他 陸 去 海 還 十 五 年 三 十 國 的 求 法 見 聞 1836 年 佛 國 記 法 譯 本 出 版, 不 但 代 表 歐 洲 漢 學 研 究 者 對 漢 地 的 旅 行 家 之 重 視, 更 代 表 歐 洲 佛 學 對 漢 傳 佛 教 的 首 度 發 現 1 受 西 方 研 究 方 法 與 視 閾 之 啟 發, 中 國 學 者 也 對 此 書 展 開 廣 泛 研 究, 在 中 亞 語 言 宗 教 中 世 紀 歷 史 地 理 乃 至 南 洋 交 通 史 領 域 中, 皆 看 到 對 佛 國 記 的 引 述 然 而, 法 顯 在 譯 經 之 餘 寫 下 的 佛 國 遊 歷 見 聞, 對 當 時 及 後 世 讀 者 而 言, 難 道 僅 僅 只 有 史 地 宗 教 上 的 文 獻 學 意 義? 其 穿 越 時 空, 流 傳 久 遠 的 現 象, 除 了 箇 中 的 真 實 性 意 義, 是 否 容 有 更 動 人 的 文 學 元 素? 本 文 意 欲 以 明 代 沈 士 龍 玄 致 簡 盡, 不 失 晉 人 軌 度, 以 及 清 代 紀 昀 其 敘 述 古 雅, 亦 非 後 來 行 記 所 及 2 為 鑰, 試 圖 對 法 顯 言 輒 依 實 的 文 字, 進 行 精 讀, 從 結 構 張 力 數 字 特 色 聲 情 詩 意 三 方 面, 解 析 其 中 的 文 學 抒 情 限 於 篇 幅, 聚 焦 於 論 述 書 末 浮 海 登 岸 的 五 小 段 文 字 二 佛 國 記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 從 文 獻 到 文 學 ( 一 ) 古 典 文 獻 對 佛 國 記 的 文 學 觀 察 在 中 國, 法 顯 為 世 人 所 重, 主 要 是 他 的 高 僧 身 份, 特 別 是 梁 代 慧 皎 在 高 僧 傳 中 為 他 確 立 的 譯 經 成 就 與 貢 獻 3 然 而 法 顯 之 所 以 為 文 人 所 知, 卻 是 具 個 人 色 彩 的 獨 創 佛 國 記 現 代 的 中 國 文 學 史 鮮 少 提 及 法 顯 其 人 其 書, 然 而 古 典 文 獻 卻 有 幾 則 文 學 批 評 的 線 索 首 先 是 佛 國 記 書 末 所 附 的 跋 語 從 敘 述 觀 點 及 脈 絡 語 氣 觀 之, 此 跋 文 題 者 極 可 能 是 義 熙 十 二 年 (416) 建 康 道 場 寺 僧 人, 或 法 顯 當 時 的 施 主 檀 越 4 這 則 百 餘 字 的 跋 語, 似 乎 自 佛 國 記 寫 定 之 後, 即 被 附 於 書 末, 被 視 為 作 品 的 一 部 分 而 流 傳 : 晉 義 熙 十 二 年, 歲 在 壽 星 夏 安 居 末, 慧 遠 迎 法 顯 道 人 既 至, 留 共 冬 齋 1 歐 洲 的 漢 傳 佛 教 研 究, 始 於 西 行 求 法 高 僧 傳 記 之 譯 注, 而 佛 國 記 是 歐 洲 第 一 位 漢 學 教 授 雷 慕 沙 的 首 選 之 作 參 見 李 四 龍, 歐 美 佛 教 學 術 史 西 方 的 佛 教 形 象 與 學 術 源 流,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9.11 佛 國 記 在 歐 洲 傳 譯 過 程, 見 頁 198 及 221 另 可 參 見 宋 立 道 關 於 法 顯 佛 國 記 的 英 譯 及 其 他, 戒 幢 佛 學 第 三,2005 年, 頁 70-90 2 見 明 胡 震 亨 津 逮 祕 書 祕 冊 彙 函 之 佛 國 記 書 後 附 引 沈 士 龍 跋 語 ; 以 及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佛 國 記 ( 即 三 十 國 記 ) 所 引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第 一 版 書 末 所 附 3 梁 朝 慧 皎 高 僧 傳 以 宋 江 陵 辛 寺 釋 法 顯 為 卷 三 譯 經 之 首, 與 卷 一 之 首 漢 雒 陽 白 馬 寺 攝 摩 騰 卷 二 之 首 晉 長 安 鳩 摩 羅 什, 就 漢 晉 劉 宋 的 時 間 關 係 而 言, 似 有 歷 史 傳 承 之 意 ; 就 雒 陽 長 安 江 陸 的 空 間 定 位 而 言, 儼 然 三 足 鼎 立 之 勢 4 章 巽 對 跋 語 作 者 身 份 有 簡 要 辨 析, 參 見 章 巽, 法 顯 傳 校 注,2008, 頁 154 1

因 講 集 之 餘, 重 問 遊 歷 其 人 恭 順, 言 輒 依 實 由 是 先 所 略 者, 勸 令 詳 載 顯 復 具 敘 始 末 自 云 : 顧 尋 所 經, 不 覺 心 動 汗 流 所 以 乘 危 履 險 不 惜 此 形 者, 蓋 是 志 有 所 存, 專 其 愚 直 故 投 命 於 必 死 之 地, 以 達 萬 一 之 冀 於 是 感 歎 斯 人, 以 為 古 今 罕 有 自 大 教 東 流, 未 有 忘 身 求 法 如 顯 之 比 然 後 知 誠 之 所 感, 無 窮 否 而 不 通 ; 志 之 所 將, 無 功 業 而 不 成 成 夫 功 業 者, 豈 不 由 忘 夫 所 重 重 夫 所 忘 者 哉?( 法 顯 傳 校 注,p.153 底 線 為 筆 者 所 加 ) 5 這 則 跋 語 提 供 了 以 下 訊 息 : 有 位 教 內 人 士 曾 親 炙 法 顯, 親 聞 法 顯 講 經 說 法 ; 對 法 顯 的 求 法 心 志, 深 感 敬 重 ; 對 其 佛 國 見 聞, 深 感 好 奇 他 是 目 前 所 知 佛 國 記 的 最 早 讀 者 ; 亦 是 一 位 積 極 的 讀 者 : 將 其 閱 聽 反 應 對 作 者 崇 敬 對 作 品 感 動 透 過 文 字 進 行 訴 說 那 麼 這 篇 跋 文 訴 說 了 什 麼? 筆 者 以 為 至 少 為 佛 國 記 之 作 者 作 品 與 讀 者 反 應 三 方 面 提 供 了 以 下 八 個 重 要 線 索 : 其 一, 作 者 寫 作 緣 由 ( 因 講 集 之 餘, 重 問 遊 歷 1) 其 二, 作 者 其 人 個 性 ( 其 人 恭 順, 言 輒 依 實 2) 其 三, 作 者 西 行 之 意 圖 與 意 志 ( 所 以 乘 危 履 險 不 惜 此 形 者, 蓋 是 志 有 所 存, 專 其 愚 直 故 投 命 於 必 死 之 地, 以 達 萬 一 之 冀 ) 其 四, 作 品 從 略 到 詳 之 增 潤 過 程 ( 先 所 略 者, 勸 令 詳 載 ; 復 具 敘 始 末 ) 其 五, 作 品 為 作 者 之 真 實 冒 險 經 驜 ( 自 云 : 顧 尋 所 經, 不 覺 心 動 汗 流 ) 其 六, 讀 者 ( 在 此 作 為 敘 述 者 ) 曾 親 炙 作 者 其 人 ( 既 至, 留 共 冬 齋 ) 其 七, 讀 者 在 閱 聽 過 程 經 歷 前 所 未 有 的 生 命 共 感 震 撼 ( 於 是 感 歎 斯 人, 以 為 古 今 罕 有 ; 未 有 忘 身 求 法 如 顯 之 比 ) 其 八, 讀 者 推 斷 作 者 終 能 歷 險 歸 來 完 成 志 業 之 根 本 元 素 ( 誠 之 所 感, 無 窮 否 而 不 通, 志 之 所 將, 無 功 業 而 不 成 ) 這 段 隨 書 流 傳 的 文 字, 可 視 作 東 晉 時 期 教 內 讀 者 的 佛 國 記 導 讀 或 推 薦 序 若 欲 更 深 入 作 品 之 藝 術 性, 須 以 更 明 確 的 文 學 批 評 為 導 根 據 筆 者 研 究, 得 兩 則 重 要 資 料, 即 明 代 沈 士 龍 玄 致 簡 盡, 不 失 晉 人 軌 度 6 ; 5 本 文 所 引 佛 國 記 文 字, 皆 依 章 巽 法 顯 傳 校 注 及 其 頁 碼 ; 唯 有 時 在 標 點 符 號 與 段 落 分 段 上, 筆 者 略 有 調 整 另, 引 文 之 粗 體 或 底 線 皆 筆 者 為 輔 助 闡 述 而 加 後 不 贅 述 6 見 明 胡 震 亨 津 逮 祕 書 祕 冊 彙 函 佛 國 記 書 末 所 引 沈 士 龍 跋 語 收 在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佛 國 記 ( 即 三 十 國 記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第 一 版, 頁 23 書 佛 國 記 後 按, 此 叢 書 扉 頁 附 有 所 依 版 本 之 簡 要 說 明 :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所 選 稗 乘 津 逮 祕 書 祕 冊 彙 涵 漢 魏 叢 書 唐 宋 叢 書 學 津 討 源 本 皆 收 有 此 書, 唯 稗 乘 本 名 三 十 國 記 分 為 二 卷 津 逮 本 較 勝, 故 據 以 排 印, 書 名 亦 從 之 另, 題 記 云 : 宋 釋 法 顯 撰, 明 胡 晉 亨 毛 晉 同 訂 2

及 清 代 紀 昀 其 敘 述 古 雅, 亦 非 後 來 行 記 所 及 雖 皆 簡 短, 卻 刊 落 佛 國 記 之 宗 教 史 地 文 獻 學 面 紗, 直 指 文 本 某 種 無 目 的 性 美 學 境 地 : 書 記 所 載, 竺 國 取 經, 惟 藏 本 顯 奘 兩 法 師 傳, 及 洛 陽 伽 藍 記 宋 雲 惠 生 事 稱 佳 耳 然 伽 藍 記 雖 翼 翼 婉 秀, 而 三 藏 傳 極 為 詳 縟, 要 之 不 若 佛 國 記 玄 致 簡 盡, 不 失 晉 人 軌 度 ( 明 胡 震 亨 津 逮 祕 書 祕 冊 彙 函 引 繡 水 沈 士 龍 跋 語 7 ) 法 顯 晉 義 熙 中, 自 長 安 遊 天 竺, 經 三 十 國, 還 到 京, 與 天 竺 禪 師 參 互 辨 定, 以 成 是 書 其 書 以 天 竺 為 中 國, 以 中 國 為 邊 地, 蓋 釋 氏 自 尊 其 教, 其 誕 謬 不 足 與 爭 此 書 載 其 ( 于 闐 ) 有 十 四 僧 伽 藍, 眾 僧 數 萬 人, 則 所 記 亦 不 必 盡 實 然 六 朝 舊 笈, 流 傳 頗 久, 其 敘 述 古 雅, 亦 非 後 來 行 記 所 及 存 廣 異 聞, 亦 無 不 可 也 ( 清 紀 昀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8, 底 線 為 筆 者 所 加 ) 依 沈 士 龍 觀 點, 歷 代 最 優 秀 的 竺 國 取 經 記 錄, 只 有 三 部 : 法 顯 的 佛 國 記 玄 奘 法 師 的 大 唐 西 域 記, 以 及 透 過 被 楊 銜 之 引 用 而 流 傳 的 宋 雲 惠 生 西 行 記 ( 指 宋 雲 行 記 ) 然 而 沈 士 龍 馬 上 作 出 他 直 率 且 驚 人 的 文 學 閱 讀 之 品 評 : 伽 藍 記 太 婉 秀, 而 三 藏 傳 太 詳 縟, 兩 者 都 比 不 上 佛 國 記 所 具 有 一 種 晉 人 軌 度 玄 致 簡 盡 依 清 代 才 子 紀 昀 之 觀 點, 固 然 因 為 法 顯 的 鮮 明 立 場, 佛 國 記 出 現 一 些 釋 氏 自 尊 其 教 的 誕 謬 不 實 描 述 ; 然 而 佛 國 記 在 傳 播 上 卻 有 其 獨 特 現 象, 即 自 從 六 朝 以 來, 超 勝 諸 多 舊 笈, 廣 泛 而 長 遠 地 被 流 傳 下 來 紀 昀 在 此 亦 明 確 地 給 出 他 的 品 評 : 其 敘 述 古 雅, 亦 非 後 來 行 記 所 及 這 兩 則 簡 短 批 評, 成 為 本 文 觀 察 佛 國 記 文 學 筆 法 的 基 本 預 設 ( 二 ) 現 代 學 者 佛 國 記 研 究 : 從 文 獻 到 文 學 現 代 的 佛 國 記 研 究, 受 歐 洲 漢 學 方 法 啟 發, 主 要 視 之 為 五 世 紀 珍 貴 的 史 料 文 獻, 故 著 力 於 宗 教 史 地 交 通 等 方 面 的 考 證 與 研 究 例 如 : 民 國 初 年 (1915) 丁 謙 晉 釋 法 顯 佛 國 記 地 理 考 證 可 謂 現 代 研 究 之 開 篇 ; 第 一 本 專 書 為 岑 仲 勉 佛 遊 天 竺 記 地 理 考 釋 (1934) 後 有 賀 昌 群 古 代 西 域 交 通 與 法 顯 印 度 巡 禮 (1956) 30 年 後, 章 巽 法 顯 傳 校 注 (1985) 出 版, 是 學 界 公 認 的 集 大 成 之 作 以 法 顯 為 專 題 的 研 討 會, 最 早 是 2002 年 在 法 顯 上 岸 處 ( 青 島 ) 舉 辦 的 兩 岸 佛 學 研 討 會, 紀 念 法 顯 求 法 歸 國 1590 周 年 其 後 2007 及 2009 年, 在 法 顯 故 鄉 山 西 臨 汾, 二 度 舉 辦 法 顯 與 佛 國 記 學 術 研 討 會, 兩 次 會 議 論 文 編 選 三 十 7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題 解 如 下 : 佛 國 記 宋 釋 法 顯 撰, 明 胡 晉 亨 毛 晉 同 訂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所 選 稗 乘 津 逮 祕 書 祕 冊 彙 函 漢 魏 叢 書 唐 宋 叢 書 學 津 討 源 本 皆 收 有 此 書, 唯 稗 乘 本 名 三 十 國 記, 分 為 二 卷 ; 津 逮 本 較 勝, 故 據 以 排 印, 書 名 亦 從 之 8 此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亦 收 於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佛 國 記,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3

五 篇, 於 2010 年 三 月 出 版 9 期 刊 方 面, 特 立 法 顯 專 題 者, 最 早 是 2004 年 法 鼓 山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 接 著 有 2005 年 長 沙 岳 麓 戒 幢 佛 學, 收 錄 十 五 篇 資 深 學 者 論 文 以 聖 嚴 法 師 法 顯 大 師 對 於 漢 傳 佛 教 文 化 的 影 響 及 啟 示 為 開 卷 之 篇 ; 馮 煥 珍 大 般 泥 洹 經 的 傳 譯 其 與 北 本 涅 槃 經 的 異 同 問 題 壓 卷 10 總 結 言 之, 學 界 的 法 顯 佛 國 記 研 究, 幾 乎 皆 著 重 於 史 地 考 證, 以 作 為 五 世 紀 佛 教 史 之 輔 助 文 獻 要 鳥 瞰 法 顯 的 研 究 史, 可 以 下 列 三 篇 為 代 表 : 靳 生 禾 佛 國 記 在 漢 籍 中 的 利 用 及 中 外 之 評 述 (1985); 王 邦 雄 法 顯 與 法 顯 傳 : 研 究 史 的 考 察 (2003) 11, 以 及 馮 素 梅 近 三 十 年 來 法 顯 研 究 簡 述 (2010) 12 馮 氏 將 三 十 年 來 法 顯 研 究 分 七 類 說 明, 其 中 有 佛 國 記 一 類, 但 未 提 及 文 學 研 究 近 十 年 來, 佛 國 記 研 究 有 從 文 獻 轉 到 文 學 之 勢 態 專 書 方 面, 楊 維 中 以 新 譯 佛 國 記 (2004) 導 讀, 闡 明 佛 國 記 的 歷 史 文 化 價 值 ; 在 中 外 交 通 史 西 域 印 度 史 佛 教 史 之 外, 特 加 文 學 價 值 一 節 與 之 並 列, 譽 之 為 古 代 遊 記 文 學 的 奇 葩, 標 舉 其 簡 潔 文 體 風 格, 正 式 標 舉 文 學 研 究 的 可 能 性 13 此 外, 大 陸 學 者 賴 永 海 主 編 中 國 佛 教 通 史 (2010), 其 中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佛 教 史 著 特 立 佛 國 記 及 其 他 西 行 游 記 一 節, 將 文 學 價 值 獨 立 出 來, 儼 然 與 交 通 史 西 域 印 度 史 佛 教 史 同 高 並 列 : 佛 國 記 不 僅 具 有 很 高 的 學 術 價 值, 而 且 在 中 國 文 學 史 上 也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作 為 中 國 古 代 游 記 文 學 的 奇 葩, 佛 國 記 所 具 有 的 言 必 依 實 的 真 實 性 與 樸 實 無 華 但 卻 言 簡 意 賅 的 精 練 風 格, 大 得 歷 代 文 人 的 喜 愛 與 稱 讚 14 論 者 謂 佛 國 記 在 文 學 史 占 一 席 之 地, 明 顯 不 符 史 實 ; 然 能 呼 應 楊 維 中 見 解, 指 出 此 書 的 體 裁 特 色 ( 寫 實 游 記 ) 及 文 字 風 格 ( 樸 實 無 華 風 格 精 練 ), 並 從 三 方 面 較 細 膩 地 闡 述 佛 國 記 之 文 學 性 : 強 烈 寫 實 性 簡 潔 風 格, 及 濃 重 抒 情 性 15 9 參 見 楊 曾 文 主 編, 東 晉 求 法 高 僧 法 顯 和 佛 國 記,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10 書 末 有 吳 平 二 篇 關 於 研 究 成 果 整 理, 分 別 為 編 纂 法 顯 傳 研 究 文 獻 集 成 的 設 想, 及 法 顯 研 究 論 文 著 作 索 引 10 參 見 戒 幢 佛 學 研 究 所 編, 戒 幢 佛 學 第 三 卷, 長 沙 ; 岳 麓 書 社, 2005 年, 頁 119 11 王 邦 雄 法 顯 與 法 顯 傳 : 研 究 史 的 考 察,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第 四 期,2003 12 馮 素 梅 將 三 十 年 來 法 顯 研 究 分 七 類 說 明 : 一, 法 顯 籍 貫 ; 二, 西 行 印 度 求 法 活 動 ; 三, 法 顯 在 中 國 佛 教 史 地 位 ; 四, 佛 國 記 研 究 ; 五, 法 顯 對 世 界 文 明 傳 承 貢 獻 ; 六, 法 顯 是 否 到 過 美 洲 之 爭 ; 七, 其 他 ( 其 中 多 為 史 料 語 言 學 文 獻, 以 及 其 他 語 言 譯 本, 並 不 見 文 學 之 研 究 ) 參 見 馮 素 梅, 近 三 十 年 來 法 顯 研 究 簡 述, 五 台 山 研 究,2010.03 ( 總 第 104 期 ) 13 楊 維 中, 新 譯 佛 國 記 導 讀,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2004 頁 37-42 14 參 見 賴 永 海 主 編 鳳 凰 文 庫 宗 教 研 究 系 列, 中 國 佛 教 通 史, 江 蘇 : 江 蘇 人 民 出 版 社, 2010 15 強 烈 的 寫 實 性 和 真 實 性 是 其 ( 佛 國 記 ) 首 要 的 文 學 特 徵, 而 簡 潔 的 風 格 更 是 其 特 色 所 在 彌 漫 在 佛 國 記 之 中 的 濃 重 的 抒 情 性, 使 這 部 作 品 帶 有 很 強 烈 的 感 染 力, 其 文 學 價 值 因 而 大 為 增 強 在 整 本 佛 國 記 中, 法 顯 三 次 寫 到 自 己 流 淚 第 一 次 是 在 南 度 小 雪 山 而 慧 景 不 幸 圓 寂 之 時 第 二 次 是 在 王 舍 舊 城 之 外 的 耆 闍 崛 山 上 ( 筆 者 按 : 慨 生 不 值 佛 ) 第 三 次 是 在 師 子 國 無 畏 山 寺 見 到 故 土 商 人 奉 獻 給 青 玉 佛 像 的 絹 扇 之 時 筆 者 按 : 論 者 謂 法 顯 的 三 哭 絲 毫 未 損 其 偉 大 的 形 象, 而 增 張 其 可 信 度 與 感 染 力, 可 視 之 為 點 睛 之 筆 但 是 佛 國 記 全 文 其 實 法 顯 有 四 哭, 此 書 論 者 遺 漏 了 法 顯 與 道 整 親 臨 祗 洹 精 舍 的 愴 然 心 悲 一 段, 原 文 參 見 章 巽, 法 顯 傳 校 4

以 佛 國 記 文 學 性 為 主 題 之 單 篇 論 文, 目 前 得 六 篇 從 作 者 寫 作 意 圖 文 本 敘 述 風 格 到 行 旅 主 體 身 份 認 同 等 等, 皆 見 中 文 專 業 的 學 者 ( 而 非 史 地 宗 教 學 者 ) 的 嶄 新 詮 釋 第 一 篇,2003 年 江 美 華 欲 令 賢 者 同 其 聞 見 論 法 顯 佛 國 記 的 書 寫 與 意 義, 16 從 閱 讀 的 角 度, 探 究 作 為 宗 教 行 記, 作 者 寫 與 不 寫 之 抉 擇 意 義 第 二 篇,2005 年 李 志 夫 試 還 原 法 顯 大 師 在 中 國 歷 史 上 的 地 位, 指 出 佛 國 記 當 為 中 國 最 早 的 印 度 遊 記 專 書, 並 斷 言 此 書 在 遊 記 文 學 中 具 承 先 啟 後 之 意 義 第 三 篇 是 2009 年 中 研 院 劉 苑 如 涉 遠 與 歸 返 法 顯 求 法 的 行 旅 敘 述 研 究, 17 從 敘 述 學 觀 點, 著 重 行 旅 主 體 的 求 索 歷 程, 對 照 傳 統 山 海 經, 以 及 宋 雲 行 記, 深 明 旅 行 主 體 所 具 的 漢 地 認 同 意 識, 區 別 於 西 方 神 話 學 之 英 雄 行 程 及 天 堂 求 索 意 義 第 四 篇 為 田 曉 菲 失 樂 園 與 復 樂 園 (2009), 文 中 指 出 : 法 顯 以 第 一 人 稱 自 敘 游 歷, 縫 綴 個 人 情 感, 超 越 同 時 期 缺 乏 個 性 的 征 行 遊 記 ; 此 外, 視 佛 國 記 為 文 化 文 本, 非 僅 體 現 中 古 天 堂 / 地 獄 思 維 模 式, 亦 傳 承 楚 辭 以 降 思 歸 主 題 ; 最 後 指 出, 法 顯 行 紀 是 有 始 有 終 深 具 戲 劇 轉 折 的 旅 行 故 事, 並 斷 言 法 顯 之 特 殊 貢 獻, 在 於 把 遊 記 變 成 一 部 個 人 史 詩 18 第 五 篇 是 王 美 秀 對 話 與 辯 證 聖 嚴 法 師 的 旅 行 書 寫 與 法 顯 佛 國 記 之 比 較 研 究 (2010 ), 側 重 於 佛 國 記 的 旅 行 書 寫 議 題, 甚 至 與 當 代 高 僧 的 行 旅 作 更 深 的 對 話 與 辯 證 19 新 近 是 朱 秀 敏 淺 析 法 顯 傳 的 文 學 性 和 文 學 價 值 (2010 ), 20 從 敘 事 的 整 體 性 與 完 整 性 人 物 事 件 的 細 節 安 排 ( 山 水 自 然 的 ) 時 空 意 識 傳 奇 色 彩 通 俗 曉 暢 的 短 句 風 格 五 方 面, 分 別 論 述 此 書 的 文 學 性 以 上 六 篇 題 目 新 穎, 論 述 有 力, 不 約 而 同 從 旅 行 ( 或 行 旅 ) 角 度 觀 看 佛 國 記 之 文 學 意 涵, 也 某 種 程 度 回 應 法 國 學 者 沙 畹 中 國 之 旅 行 家 觀 點 21 筆 者 此 文 意 欲 在 此 研 究 基 礎 上, 採 取 小 而 美 的 精 讀 策 略, 取 佛 國 記 書 末 關 於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為 切 片, 以 微 觀 方 式, 從 結 構 數 字 及 聲 情 三 方 面, 觀 察 法 顯 行 旅 文 字 的 藝 術 性 期 能 以 現 代 的 方 法, 為 古 典 的 玄 致 簡 盡 敘 述 注, 頁 62 16 江 美 華, 欲 令 賢 者 同 其 聞 見 論 法 顯 佛 國 記 的 書 寫 與 意 義, 花 蓮 師 院 學 報, 2003 年,16 期, 頁 75-90 17 劉 苑 如, 涉 遠 與 歸 返 法 顯 求 法 的 行 旅 敘 述 研 究, 收 在 王 璦 玲 主 編, 空 間 與 文 化 場 域 : 空 間 移 動 之 文 化 詮 釋, 台 北 : 漢 學 研 究 中 心,2009 年 10 月, 頁 319-354 18 田 曉 菲, 失 樂 園 與 復 樂 園 : 法 顯 的 天 竺 之 行 與 早 期 中 古 時 代 天 堂 / 地 獄 的 文 化 敘 事 結 構, 收 在 劉 苑 如 主 編, 遊 觀 作 為 身 體 技 藝 的 中 古 文 學 與 宗 教, 台 北 市 : 中 研 院 文 哲 所, 2009.11 頁 100-131 引 號 文 字 見 頁 130 田 曉 菲 為 美 國 哈 佛 東 亞 語 言 與 文 明 學 系 教 授, 她 對 此 文 之 寫 就 有 以 下 說 明 : 此 文 初 稿 在 2007 年 5 月 曾 宣 讀 於 哈 佛 的 中 國 中 古 時 代 的 遊 觀 國 際 研 討 會, 二 稿 曾 在 2008 年 5 月 於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中 古 中 國 工 作 坊 ; 最 後 參 考 了 劉 苑 如 在 2008 年 3 月 漢 學 研 究 中 心 舉 辦 空 間 移 動 之 文 化 詮 釋 宣 讀 的 遠 涉 與 歸 返 : 法 顯 求 法 的 行 傳 敘 述 研 究 一 文 19 王 美 秀, 對 話 與 辯 證 --- 聖 嚴 法 師 的 旅 行 書 寫 與 法 顯 佛 國 記 之 比 較 研 究, 第 三 屆 聖 嚴 思 想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聖 嚴 教 育 基 金 會 主 辦,2010.05 20 朱 秀 敏 淺 析 法 顯 傳 的 文 學 性 和 文 學 價 值, 江 西 藍 天 學 院 學 報,2010 年 9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頁 77-79 21 見 沙 畹 著, 馮 承 鈞 譯, 中 國 之 旅 行 家, 上 海 : 商 務,1923 5

古 雅 批 評, 找 到 現 代 的 理 解 徑 路 三 佛 國 記 登 岸 敘 述 之 結 構 張 力 ( 一 ) 雙 舉 單 提 筆 者 所 謂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是 指 法 顯 從 耶 婆 提 離 開, 欲 以 五 十 日 趣 廣 州, 卻 在 一 個 多 月 後 夜 遇 暴 風 雨, 以 致 共 大 海 漂 蕩 迷 航 八 十 多 日, 最 後 在 青 州 登 岸, 關 於 海 行 艱 難 及 忽 得 上 岸 的 一 段 敘 述 筆 者 將 原 文 分 為 五 小 段 ( 參 見 附 錄 一 ) 先 就 第 四 小 段 登 岸 的 部 分 敘 述, 闡 釋 其 中 具 有 的 兩 種 文 學 筆 法 雙 舉 單 提 及 水 陸 對 舉 晝 夜 十 二 日, 到 長 廣 郡 界 牢 山 南 岸 便 得 好 水 菜 但 經 涉 險 難, 憂 懼 積 日, 忽 得 至 此 岸, 見 藜 藿 菜 依 然 知 是 漢 地 然 不 見 人 民 及 行 跡 未 知 是 何 許 或 言 未 至 廣 州, 或 言 已 過 莫 知 所 定 ( 頁 146) 法 顯 一 行 人 經 涉 險 難 之 後, 忽 然 得 岸 敘 述 上 先 云 到 岸 之 後 所 得 兩 物 水 菜, 後 句 則 單 單 針 對 後 者 菜, 具 體 說 出 其 種 類 ( 藜 藿 ) 先 雙 舉 水 菜 而 後 單 提 菜, 箇 中 有 何 玄 機? 筆 者 以 為, 此 可 進 一 步 集 中 於 推 洐 : 兩 種 微 賤 野 菜 對 遠 涉 歸 返 者 之 重 大 意 義 說 明 如 下 就 有 形 墨 水 言 之, 藜 藿 最 重 要 的 價 值, 是 為 漂 蕩 多 時 的 海 客, 在 第 一 時 間 提 供 了 辨 識 方 位 的 功 效 ; 換 言 之, 見 藜 藿 菜 依 然, 知 是 漢 地, 敘 事 者 明 白 指 出, 由 於 視 覺 上 見 到 陸 地 野 菜, 所 以 在 知 覺 上 立 即 自 動 出 現 明 確 的 方 向 感 在 此, 陸 地 生 根 的 平 凡 野 菜, 取 代 了 茫 茫 大 海 需 依 天 上 星 宿 的 辨 識 功 能 就 未 被 明 言 的 隱 形 墨 水 言 之, 藜 藿 對 於 經 涉 險 難 斷 水 絕 糧 二 十 餘 日 的 海 客 而 言, 最 重 要 的 意 義, 其 實 在 於 其 最 基 本 的 實 用 功 能, 也 就 是 作 為 一 種 食 物 在 海 上 斷 水 失 糧 多 日 後, 延 續 身 命 的 食 用 野 菜 進 一 步 說, 對 法 顯 而 言, 在 浮 海 近 三 個 月 之 後, 初 初 見 岸 登 岸 的 剎 那, 這 在 漢 地 再 平 凡 不 過 的 微 賤 野 菜, 極 可 能 竟 成 了 人 間 最 極 致 的 美 味! 因 此, 此 處 好 水 菜 三 字, 更 應 看 重 形 容 詞 好 這 個 字 的 玄 趣, 解 讀 為 好 水 與 好 菜 ; 亦 即, 這 個 古 雅 的 好 字, 同 時 形 容 了 後 面 的 水 與 菜, 讀 者 尤 應 讀 出 其 中 包 含 的 野 菜 滋 味 當 下 化 解 遠 遊 鄉 愁 的 那 份 美 味 ( 二 ) 水 陸 對 舉 登 岸 這 一 小 段 也 包 含 豐 富 的 對 舉 張 力 單 詞 與 句 子 之 對 舉 兼 而 有 之 以 句 子 對 舉 為 例, 如 : 在 海 上, 分 好 水 對 到 岸, 得 好 水 菜, 不 但 在 意 象 上 有 海 / 陸 之 對, 復 在 動 作 上 有 分 / 得 之 對 又 如 見 藜 藿 菜 對 不 見 人 跡, 不 但 有 視 覺 上 的 見 / 不 見 對 比, 還 有 自 然 與 人 文 的 對 比 ( 野 菜 / 人 跡 ) 再 如 : 知 是 漢 地 對 未 知 何 許, 不 但 包 合 認 知 上 的 知 與 未 知 之 對, 尚 包 含 行 6

政 地 理 空 間 的 大 小 之 對 ( 漢 地 大 國 / 州 郡 小 地 ) 而 或 言 已 過, 或 言 未 至 除 了 時 間 上 已 / 未 相 對, 復 有 方 位 上 南 北 之 對 ( 已 過 則 位 船 身 在 廣 州 之 北, 未 過 則 位 置 在 廣 州 之 南 ); 當 然, 兩 個 或 言 也 指 涉 了 船 上 兩 派 人 馬 的 立 場 上 的 對 立 筆 者 以 表 格 整 理 如 下 : 說 明 1 分 好 水 vs 得 好 水 分 即 散, 與 得 對 舉 2 好 ( 淡 ) 水 vs 海 ( 鹹 ) 水 淡 vs 鹹 ( 好 水 vs 非 好 水 ) 3 知 是 漢 地 vs 未 知 何 許 知 vs 未 知 vs 莫 知 所 定 漢 地 大 國 vs 何 許 州 郡 4 見 ( 水 菜 ) vs 不 見 ( 人 跡 ) 見 vs 不 見 水 菜 vs 人 跡 5 或 言 已 過 vs 或 言 未 至 已 過 vs 未 至 6 入 海 大 舶 vs 入 浦 小 舶 大 海 vs 小 浦 大 舶 vs 小 舶 7 求 岸 vs 覓 人 海 vs 陸 值 得 稍 加 說 明 的 是, 這 些 對 舉, 似 乎 由 一 個 較 大 的 哲 理 結 構 所 統 攝, 筆 者 姑 名 之 為 : 行 到 ( 海 ) 水 窮 盡 處, 忽 得 ( 漢 ) 地 好 水 菜 海 水 / 陸 地 固 然 對 舉, 然 而 海 洋 的 盡 頭 卻 是 陸 地 ; 陸 地 固 然 突 出 於 海 面 之 上, 然 而 陸 上 的 好 菜, 卻 依 賴 著 海 水 升 騰 蒸 發 而 來 的 好 水 滋 養 同 理, 在 海 上 求 岸 與 上 岸 入 浦 覓 人, 固 然 是 一 種 海 陸 對 舉 ; 不 過, 海 上 求 岸 的 真 正 意 涵 卻 包 含 了 陸 上 覓 人 這 個 動 作 從 這 個 角 度 看 來, 表 面 上 判 然 二 別 的 名 詞 與 動 詞, 似 乎 容 有 玄 遠 簡 盡 的 文 學 筆 法 可 說 四 佛 國 記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之 數 字 玄 意 作 為 一 份 求 法 行 記, 以 流 水 帳 方 式, 如 實 記 錄 里 程 數, 似 乎 是 理 所 當 然 之 舉 ; 然 而, 法 顯 似 乎 對 數 字 有 一 種 特 殊 敏 銳 度, 除 了 客 觀 里 程 的 如 實 筆 記, 另 有 特 定 使 用 例 如, 全 書 唯 二 的 確 切 日 期, 都 在 書 末 浮 海 登 岸 一 大 段 ; 細 究 之, 這 兩 個 確 切 日 期, 都 是 佛 教 徒 的 重 要 日 期 其 一 是 四 月 十 六 日, 此 為 從 最 後 一 個 異 域 ( 耶 婆 提 國 ), 出 發 返 漢 的 登 舶 日 期 其 二 是 七 月 十 五 日, 此 為 安 全 登 陸 漢 地 後, 見 到 的 第 一 位 獵 人 說 出 口 的 日 期 在 約 萬 字 的 行 記 中, 唯 獨 這 兩 處 明 標 日 期, 何 故? 筆 者 以 為 可 從 兩 方 面 讀 出 這 兩 個 簡 盡 日 期 所 具 的 玄 致 況 味 首 先, 從 全 書 的 脈 絡 觀 之, 四 月 十 六 日 乃 貫 穿 法 顯 十 四 年 求 法 旅 程 的 不 變 每 年 結 夏 安 居 起 始 之 日 ; 七 月 十 五 日 則 是 漢 地 海 邊 獵 人 說 出 的 臘 佛 日 一 僧 一 俗, 一 者 顯 示 漢 地 僧 人 之 持 戒 嚴 謹, 一 者 顯 示 東 晉 青 州 俗 眾 對 佛 教 慶 典 儀 式 的 廣 泛 熟 悉 其 次, 就 隱 形 墨 水 言 之, 兩 個 日 期 合 而 觀 之, 似 透 露 了 作 者 一 段 幽 微 心 情 7

對 於 因 慨 戒 律 殘 闕 而 誓 志 求 律 的 法 顯 而 言, 自 東 晉 隆 安 三 年 ( 公 元 399 年 ) 離 開 長 安 踏 上 求 法 之 路, 每 一 年 安 居 地 點 他 都 予 以 清 楚 的 交 待, 但 是 他 從 未 明 白 說 出 時 間 書 末 齎 五 十 日 糧 以 四 月 十 六 日 發 法 顯 於 舶 上 安 居, 明 白 點 出 這 是 求 法 行 程 中 第 十 四 次 安 居 ( 義 熙 八 年, 公 元 412) 然 而 更 應 留 意 的 是, 這 個 日 期 首 先 是 作 為 船 舶 的 出 發 日 期 而 出 現 的, 而 非 作 為 指 涉 安 居 之 日 正 因 為 如 此, 這 個 日 期 似 乎 訴 說 了 法 顯 內 心 曾 有 的 強 烈 掙 扎 與 疑 慮 筆 者 的 推 想 是 : 在 佛 法 不 足 言 的 耶 婆 提 國, 法 顯 應 是 一 刻 也 不 願 多 停 留 ( 其 生 活 的 窘 況, 可 從 後 文 法 顯 險 被 外 道 婆 羅 門 棄 置 於 孤 島 得 知 ), 故 停 留 五 個 月 後 終 於 等 到 一 艘 趣 廣 州 的 大 船, 對 歸 心 似 箭 的 任 何 人 必 然 非 搭 乘 不 可 可 是, 對 持 戒 甚 嚴 的 法 顯 而 言, 這 可 能 造 成 他 前 所 未 有 的 抉 擇 : 船 的 出 發 日 正 是 他 應 進 入 結 夏 安 居 的 日 子! 對 一 個 漢 地 內 陸 的 僧 人 而 言, 在 船 上 要 如 何 進 行 安 居 呢? 這 顯 然 又 是 一 個 全 新 的 創 舉 與 挑 戰 會 不 會 有 違 犯 戒 律 之 虞? 可 有 足 夠 的 比 丘 與 他 一 同 結 夏?( 從 後 文 船 上 外 道 說 坐 載 此 比 丘, 使 我 不 利, 遭 此 大 苦, 當 下 此 比 丘 置 海 島 邊, 不 可 為 一 人 令 我 等 危 嶮 推 之, 全 船 可 能 只 有 法 顯 一 位 比 丘 ) 再 者, 預 定 的 航 程 為 五 十 日, 這 又 形 成 另 一 難 題 : 即 使 船 上 安 居 是 於 戒 律 上 是 可 行 的, 然 後 半 段 必 得 再 面 臨 一 次 海 陸 空 間 轉 換 為 期 三 個 月 的 安 居 又 將 被 打 斷 法 顯 要 為 這 個 日 子 作 出 去 / 留 的 抉 墿, 怎 能 不 斟 酌 再 三 舉 棋 不 定? 不 可 思 議 的 是, 當 法 顯 選 擇 抓 住 歸 返 漢 地 的 機 會, 決 心 面 對 在 船 上 安 居 的 一 切 疑 慮, 他 竟 然 在 最 後, 順 利 於 解 夏 日 期 前 夕, 踏 上 他 久 違 的 故 土! 在 經 涉 險 難 之 後, 忽 聞 明 當 七 月 十 五 日, 其 內 心 之 激 動 應 是 難 以 言 喻 的 然 而 法 顯 於 此 未 置 一 語 其 哀 而 不 怨 的 古 雅 情 志, 似 也 有 了 線 索 七 月 十 五 日 出 自 登 岸 所 覓 得 的 獵 人 之 口, 不 僅 對 法 顯 別 具 意 義, 也 對 船 上 的 外 道 婆 羅 門 深 具 意 義 證 明 法 顯 檀 越 所 言 不 虛 : 漢 地 王 亦 敬 信 佛 法, 重 比 丘 僧! 隨 便 一 个 海 邊 獵 人 ( 這 種 職 業 在 中 天 竺 人 眼 中 乃 屬 於 惡 人 賤 民 的 旃 陀 羅 ) 都 知 道 七 月 十 五 日 要 臘 佛, 那 麼 漢 地 國 王 敬 信 佛 法, 敬 重 出 家 比 丘, 就 不 言 而 喻 了, 這 也 是 隱 形 墨 水 之 一 最 後, 筆 者 將 法 顯 登 岸 一 大 段 敘 述, 所 使 用 的 數 字 情 況, 分 類 整 理 如 下 : 使 用 數 字 情 況 次 數 使 用 的 數 字 與 單 位 標 示 大 段 時 間 ( 日 數 ) 7 處 九 十 許 日 五 月 日 五 十 日 糧 一 月 餘 日 經 七 十 餘 日 五 十 日 晝 夜 十 二 日 標 示 明 確 日 期 2 處 四 月 十 六 日 發 ( 夏 安 居 首 日 ) 七 月 十 五 ( 臘 佛 ) 標 示 數 量 5 處 一 國 二 百 許 人 為 一 人 令 我 等 危 險 ( 好 水 ) 二 升 得 兩 獵 人 形 容 詞 ( 意 指 全 部 ) 1 處 一 心 歸 命 觀 世 音 五 佛 國 記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之 聲 情 詩 意 ( 一 ) 字 句 韻 部 與 聲 情 8

佛 國 記 固 然 是 一 份 求 法 行 旅 的 散 文 記 錄, 然 而 文 中 用 字 卻 暗 含 韻 律 上 的 節 奏 美 感 以 下 針 對 登 岸 ( 三 )( 四 ) 二 段, 嘗 試 探 究 語 末 用 字 之 韻 部 與 聲 情 ( 各 字 的 廣 韻 韻 部 參 見 附 錄 二 及 附 錄 三 ) 首 先, 岸 難 兩 字 同 為 去 聲 翰 韻, 以 相 對 使 力 的 發 聲 方 式, 傳 達 求 岸 過 程 之 艱 難 險 阻 其 次, 連 用 兩 個 欲 盡 ( 糧 食 水 漿 欲 盡 及 好 水 人 可 得 二 升, 遂 便 欲 盡 ), 入 聲 燭 韻 與 上 聲 軫 韻, 都 是 由 喉 嚨 深 處 發 出 的 短 促 音 節, 傳 達 出 海 行 險 阻 的 極 致 程 度 特 別 是 遂 便 欲 盡 四 字, 乃 皆 仄 聲 字 ( 去 聲 至 韻 ; 去 聲 線 韻, 入 聲 燭 韻, 上 聲 軫 韻 ), 是 一 種 絕 望 到 底 的 聲 情 其 三, 這 些 令 人 絕 望 到 底 的 海 上 險 難, 主 要 是 因 不 可 抗 拒 的 天 候 問 題 而 起 于 時 天 多 連 陰, 以 致 海 師 相 望 僻 誤, 遂 讓 預 定 五 十 日 的 行 程, 延 誤 三 十 餘 日 22 法 顯 這 兩 句 的 用 字 亦 具 聲 情 可 說 : 先 連 用 六 個 平 聲, 接 續 仄 平 仄 仄 仄 仄 ( 一 平 五 仄 ), 平 靜 的 語 調 對 比 著 急 促 不 安 的 心 境 似 乎, 即 使 出 發 後 三 十 餘 日 橫 遇 暴 風 雨 ( 即 海 上 颱 風 ), 以 及 再 來 個 連 續 幾 天 的 陰 雨, 對 一 個 學 佛 的 僧 人 而 言, 都 可 視 作 無 常 的 一 種 示 現, 他 試 著 以 自 然 而 然 的 心 境 坦 然 面 對 然 而, 對 最 熟 悉 大 海 脾 氣 的 專 業 海 師 而 言, 當 他 們 努 力 相 望 23 陸 地 的 方 向, 卻 因 日 月 星 宿 全 部 潛 形, 致 使 根 本 失 去 判 斷 之 依 憑 時, 有 經 驜 的 海 師 心 中 忐 忑 必 然 再 也 難 以 掩 飾 相 望 僻 誤 以 四 個 仄 聲 讓 讀 者 感 受 到 : 海 航 專 家 在 連 日 陰 雨 中 的 急 切 心 境 ( 可 謂 其 憂 苦 自 知 24 ) 而 對 於 船 上 的 其 他 商 人 賈 客, 他 們 最 在 意 的,( 或 說 本 能 反 應 ), 乃 是 糧 食 水 漿 的 日 漸 短 缺 問 題 : 暴 風 雨 期 間, 船 上 糧 食 仍 綽 有 餘 裕 ( 至 少 還 有 十 來 日 糧 ), 心 境 顯 得 較 不 在 意 較 無 所 謂, 所 以 六 個 平 聲 也 包 含 一 般 船 客 的 初 始 心 情 然 而 當 海 上 漂 蕩 邁 向 七 十 日, 也 就 是 逾 期 二 十 多 日, 則 面 對 海 師 的 僻 誤, 以 及 老 天 的 連 陰, 恐 怕 再 難 壓 抑 心 中 的 憤 怒 與 怨 懟 總 之, 此 句 七 平 加 五 仄, 讀 來 亦 有 緩 語 承 急 調 25 之 況 味 最 後, 值 得 一 說 的 是, 海 難 絕 望 最 重 要 的 原 因 既 是 天 多 連 陰, 考 關 鍵 字 陰 乃 下 平 侵 韻, 根 據 筆 者 研 究, 侵 部 韻 最 大 的 特 色 是 收 尾 為 閉 嘴 的 m 音, 格 外 具 有 一 種 含 蓄 綿 長 的 聲 情 法 顯 這 段 以 連 陰 起 首, 極 其 含 蓄 地 點 出 天 候 帶 來 的 海 航 問 題, 然 後 以 簡 筆 具 體 寫 出 絕 境 及 三 種 船 員 身 份 22 參 見 附 錄 一 第 ( 三 ) 段 文 字 預 定 五 十 日 可 達 廣 州, 卻 遇 風 雨 而 七 十 多 天 仍 迷 航 ; 調 整 方 向 往 西 北, 再 經 十 二 晝 夜, 到 牢 山 南 岸 以 此 算 來, 海 上 漂 蕩 至 少 八 十 三 日 ; 即 比 預 定 日 數 誤 期 三 十 日 以 上 23 相 望 兩 字, 此 依 德 國 學 者 Max Deeg 之 見, 解 讀 為 兩 個 獨 立 的 動 詞 (beobachteten und schauten) Max Deeg 特 別 以 註 腳 說 明, 此 脈 絡 中 的 相 望 宜 指 : 凝 視 端 詳 陰 霾 的 天 空, 以 找 出 在 海 上 的 定 位 點 如 此 解 讀 筆 者 認 為 超 勝 於 英 國 漢 學 家 James Legges 之 理 解 與 譯 法 : the sailing-masters looked at one another and made mistakes. 德 譯 參 見 Das Gaoseng-Faxian-zhuan als religions geschichtliche Quelle, Der älteste Bericht eines chinesischen buddhistischen Pilgermönchs über seine Reise nach Indien mit Ü bersetzung des Textes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05),p574 譯 文, 以 及 註 腳 第 2524; 英 譯 參 見 James Legges A Record of Buddhistic Kingdoms, being an Account by the Chinese Monk Fa-hien of His Travels in In dia and Ceylon (A.D. 399-414) in Search of the Buddhist Books of Discipline (Oxford,1886), 頁 114 24 劉 坦 之 選 詩 補 注 評 鮑 照 詩 代 東 門 行 之 語 參 見 黃 節, 鮑 參 軍 詩 註,1977, 頁 40 25 此 句 為 吳 伯 其 對 鮑 照 詩 代 東 門 行 評 語 參 見 黃 節, 鮑 參 軍 詩 註,1977, 頁 40 9

之 心 境, 確 實 含 有 一 種 複 雜 綿 長 的 幽 遠 玄 致 筆 意 ( 二 ) 天 多 連 陰 的 隱 形 聲 情 單 就 于 時 天 多 連 陰 一 句 而 言, 陰 不 但 實 指 客 觀 天 候 的 多 日 陰 雨 此 為 有 形 墨 水 ; 更 是 每 個 商 人 賈 客 心 中 那 種 絕 望 的 低 迷 陰 霾 此 為 隱 形 墨 水 從 上 下 文 的 語 意 脈 絡 觀 之, 陰 一 字 所 描 繪 的 乃 是 一 種 瀰 漫 整 個 空 間 的 感 官 意 象 ; 而 連 一 字 則 拉 開 時 間 的 維 度 連 續 好 幾 天 的 漫 長 感 連 陰 一 語 看 似 極 其 平 凡, 卻 在 意 涵 兼 涵 自 然 人 文 兩 種 主 詞 時 間 空 間 兩 種 維 度, 呈 現 豐 富 且 鮮 明 的 意 象 加 上, 陰 字 屬 侵 韻 合 口 音, 使 得 天 侯 之 陰 心 境 之 沈 時 間 之 久 空 間 之 廣, 共 時 呈 現 ; 乃 至 天 地 之 陰 心 情 之 沈 將 無 邊 綿 延 下 去 之 態 勢 若 將 此 句 放 回 更 大 的 文 脈 來 看, 于 時 天 多 連 陰 需 與 另 一 段 合 看, 方 能 完 足 天 多 連 陰 四 字 的 絃 外 之 音 特 別 是 海 行 艱 險 的 描 繪 此 段 原 文 如 下 : 海 中 多 有 抄 賊, 遇 輒 無 全 大 海 彌 漫 無 邊, 不 識 東 西, 唯 望 日 月 星 宿 而 進 若 陰 雨 時, 為 逐 風 去, 亦 無 所 准 當 夜 闇 時, 但 見 大 浪 相 搏, 晃 然 火 色, 黿 鼉 水 性 怪 異 之 屬, 商 人 荒 遽, 不 知 那 向 海 深 無 底, 又 無 下 石 住 處 至 天 晴 已, 乃 知 東 西, 還 復 望 正 而 進 若 值 伏 石, 則 無 活 路 ( 頁 142-143) 法 顯 從 師 子 國 離 開 後 第 二 天, 所 乘 船 舶 即 遇 大 風 而 船 破 水 漏, 全 部 船 員 經 歷 了 命 在 須 臾 的 大 恐 怖 ( 此 段 法 顯 連 用 三 次 恐 一 次 大 怖 三 次 漏 26 ) 復 經 十 三 晝 夜 風 浪, 到 一 島 邊 進 行 修 補, 隨 即 再 度 揚 帆 出 發 ; 再 經 九 十 日 抵 達 耶 婆 提 國 前 段 十 五 日 加 上 後 段 九 十 日 的 海 上 航 行, 法 顯 先 以 海 行 艱 險 四 字 概 括, 後 以 假 設 語 氣 寫 若 陰 雨 時 的 險 境 兩 段 結 合 參 看, 才 能 見 出 從 耶 婆 提 國 出 發 後, 天 多 連 陰 四 字 的 險 意 茫 茫 大 海 最 重 要 的 是 方 向 的 確 立 ; 而 方 位 辨 識 在 當 時 全 須 依 賴 天 上 訊 息 一 旦 遇 到 陰 雨, 日 月 星 宿 潛 形, 那 麼 再 專 業 的 海 師 也 無 從 判 斷 方 向, 以 致 方 向 偏 離 船 期 延 誤 ( 僻 誤 ) 海 行 之 艱 難 程 度 究 竟 如 何? 姑 不 論 人 的 問 題 ( 船 上 婆 羅 門 私 心 與 海 中 抄 賊 掠 奪 ), 首 當 其 衝 的 是 生 存 最 基 本 的 條 件 飲 食 問 題, 特 別 是 飲 水 問 題 法 顯 連 用 二 個 水 欲 盡 ( 水 漿 欲 盡 ( 好 水 ) 遂 便 欲 盡 ), 以 水 之 盡, 暗 指 生 存 之 絕 境 六 朝 詩 文 一 般 會 以 食 括 舉 生 活 之 窘 迫 ( 貧 士 生 活 或 行 旅 生 活 ); 而 法 顯 先 是 輕 描 淡 寫 食 方 面 不 成 問 題 ( 取 海 鹹 水 作 食 ), 卻 緊 接 著 點 出 真 正 的 困 境 淡 水 的 儲 量 才 是 海 行 最 大 的 生 存 指 標 分 好 水 可 得 二 升, 遂 便 欲 盡 二 升 的 好 水, 再 怎 麼 節 制 使 用, 如 何 再 捱 晝 夜 十 二 日? 26 部 分 原 文 如 下 : 船 漏 水 入, 商 人 欲 趣 小 船, 小 船 上 人 恐 人 來 多, 即 斫 緪 斷 ; 商 人 大 怖, 命 在 須 臾 ; 恐 船 水 漏, 即 取 粗 財 貨 擲 著 水 中 法 顯 亦 以 君 墀 及 澡 罐 並 餘 物 棄 擲 海 中, 但 恐 商 人 擲 去 經 像, 唯 一 心 念 觀 世 音 及 歸 命 漢 地 眾 僧 如 是 大 風 晝 夜 十 三 日, 到 一 島 邊 潮 退 之 後, 見 船 漏 處, 即 補 塞 之, 於 是 復 前 ( 章 巽 法 顯 傳 校 注, 頁 142 ) 10

於 此, 好 水 二 升 與 十 二 晝 夜 連 著 讀 下, 平 均 六 天 裡 只 能 飲 水 一 升, 讀 者 即 能 在 這 些 平 凡 的 數 字 裡, 讀 出 海 行 歸 返 所 蘊 含 苦 絕 滋 味 在 絕 望 盡 頭, 忽 得 岸, 並 見 到 青 葱 葱 的 鮮 活 藜 藿 依 然, 此 時 的 脫 困 心 情 由 平 聲 然 字 呈 現 ; 又, 然 屬 以 韻 法 顯 一 行 人 從 海 上 險 境 忽 得 到 岸, 一 時 仍 驚 魂 未 定 ; 需 待 眼 見 熟 悉 的 ( 但 睽 違 十 多 年 的 ) 故 鄉 ( 國 ) 野 菜 藜 藿, 心 神 才 真 正 平 坦, 從 而 轉 為 到 達 以 境 之 歡 愉 感 最 後, 見 藜 藿 菜 依 然, 知 是 漢 地 在 音 韻 呈 現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上 句 以 依 然 二 字 平 聲 收 束, 接 以 一 個 平 聲 知 帶 出 下 句 ; 然 後 緊 接 著 連 續 三 個 仄 聲 字 上 下 兩 句 的 平 仄 錯 綜 交 織 出 先 緊 後 寛 的 延 展 感 就 視 覺 感 受 而 言, 似 呼 應 著 由 海 行 漂 蕩 感 進 入 陸 地 踏 實 感 而 就 聲 情 起 伏 狀 態 言 之, 似 呼 應 著 海 行 者 先 焦 慮 後 舒 緩 的 心 境 ; 以 及 在 上 岸 之 後, 視 野 與 未 來 逐 漸 寬 平 的 意 蘊 六 結 語 作 為 中 國 第 一 份 天 竺 求 法 行 記, 法 顯 佛 國 記 是 五 世 紀 文 化 史 的 珍 貴 史 料 文 獻, 現 代 中 西 學 者 基 本 上 著 力 將 之 運 用 於 印 度 佛 教 中 亞 史 地 及 南 洋 交 通 等 方 面 之 研 究 近 十 年 來, 中 文 學 界 開 始 從 行 旅 文 學 的 觀 點, 對 佛 國 記 進 行 文 學 性 解 讀 古 典 文 獻 中 亦 見 文 人 判 定 其 文 學 價 值 遠 勝 於 北 魏 宋 雲 行 記, 及 唐 代 大 唐 西 域 記 本 文 以 明 代 沈 士 龍 玄 致 簡 盡 及 清 代 紀 昀 敘 述 古 雅 兩 個 批 評 為 基 礎, 以 文 本 精 讀 為 策 略, 針 對 佛 國 記 書 末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從 修 辭 結 構 數 字 特 色 及 文 字 聲 情 三 方 面, 分 析 其 中 的 抒 情 與 審 美 法 顯 簡 盡 的 文 字, 卻 在 古 今 中 外 學 者 的 心 上, 迴 盪 著 深 刻 的 玄 致 古 雅 餘 韻 11

參 考 書 目 ( 一 ) 書 籍 東 晉 沙 門 釋 法 顯 撰, 章 巽 校 注, 法 顯 傳 校 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梁 慧 皎 撰, 湯 用 彤 校 注, 高 僧 傳,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北 魏 酈 道 元 著, 陳 橋 驛 校 證, 水 經 注 校 證,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7.7 一 版, 2008.10 重 印 二 刷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佛 國 記 ( 即 三 十 國 記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 日 ) 足 立 喜 六 著, 何 健 民 張 小 柳 合 譯, 法 顯 傳 考 證, 上 海 : 國 立 編 譯 館 出 版, 商 務 印 書 館 印 行,1937.05 初 版 ( 法 ) 沙 畹 著, 馮 承 鈞 譯, 中 國 之 旅 行 家, 上 海 : 商 務,1923 李 四 龍 2009 歐 美 佛 教 學 術 史 西 方 的 佛 教 形 象 與 學 術 源 流,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岑 仲 勉 1934 佛 遊 天 竺 記 考 釋,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 賀 昌 群 1956 古 代 西 域 交 通 與 法 顯 印 度 巡 禮, 武 漢 : 湖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楊 曾 文 2010 溫 金 玉, 楊 兵 主 編, 東 晉 求 法 高 僧 法 顯 和 佛 國 記,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屈 大 成 1994 大 乘 大 般 涅 般 經 研 究, 台 北 : 文 津 (2003 二 刷 ) 余 太 山 2003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正 史 西 域 傳 研 究,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馮 承 鈞 1993 中 國 南 洋 交 通 史, 台 北 市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 台 一 版 第 七 刷 ) ( 二 ) 期 刊 王 邦 維 2003 法 顯 與 法 顯 傳 : 研 究 史 的 考 察,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年, 第 4 期, 頁 20-27 ( 後 收 在 戒 幢 佛 學 第 三 卷,2005, 頁 91-100) 王 美 秀 2010 對 話 與 辯 證 聖 嚴 法 師 的 旅 行 書 寫 與 法 顯 佛 國 記 之 比 較 研 究, 第 三 屆 聖 嚴 思 想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聖 嚴 教 育 基 金 會 主 辦 田 曉 菲 2009 失 樂 園 與 復 樂 園 : 法 顯 的 天 竺 之 行 與 早 期 中 古 時 代 天 堂 / 地 獄 的 文 化 敘 事 結 構, 收 在 劉 苑 如 主 編, 遊 觀 作 為 身 體 技 藝 的 中 古 文 學 與 宗 教, 台 北 市 : 中 研 院 文 哲 所, 頁 100-131 朱 秀 敏 2010 淺 析 法 顯 傳 的 文 學 性 和 文 學 價 值, 江 西 藍 天 學 院 學 報, 第 5 卷 第 3 期 頁 77-79 江 美 華 2003 欲 令 賢 者 同 其 聞 見 論 法 顯 佛 國 記 的 書 寫 與 意 義, 花 蓮 師 院 學 報, 第 16 期, 頁 75-90 靳 生 禾 1985 佛 國 記 在 漢 籍 中 的 利 用 及 中 外 之 評 述, 敦 煌 學 輯 刊 1 劉 苑 如 2009 涉 遠 與 歸 返 法 顯 求 法 的 行 旅 敘 述 研 究, 收 在 王 璦 玲 主 編, 空 間 與 文 化 場 域 : 空 間 移 動 之 文 化 詮 釋, 台 北 : 漢 學 研 究 中 心, 頁 319-354 釋 聖 嚴 2005 法 顯 大 師 對 於 漢 傳 佛 教 文 化 的 影 響 及 啟 示,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第 8 期, 臺 北 :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 頁 1-8 12

27 附 錄 一 : 佛 國 記 的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 一 )( 如 是 九 十 許 日, 乃 到 一 國, 名 耶 婆 提 ) 其 國 外 道 婆 羅 門 興 盛 佛 法 不 足 言 停 此 國 五 月 日 復 隨 他 商 人 大 舶, 上 亦 二 百 許 人 齎 五 十 日 糧 以 四 月 十 六 日 發 法 顯 於 舶 上 安 居 ( 二 ) 東 北 行, 趣 廣 州 一 月 餘 日, 夜 鼓 二 時, 遇 黑 風 暴 雨 商 人 賈 客 皆 悉 惶 怖 法 顯 爾 時 亦 一 心 念 觀 世 音 及 漢 地 眾 僧 蒙 威 神 祐, 得 至 天 曉 曉 已, 諸 婆 羅 門 議 言 : 坐 載 此 沙 門, 使 我 不 利 遭 此 大 苦 當 下 比 丘 置 海 島 邊! 不 可 為 一 人 令 我 等 危 嶮 法 顯 本 檀 越 言 : 汝 若 下 此 比 丘, 亦 并 下 我! 不 爾, 便 當 殺 我! 汝 其 下 此 沙 門, 吾 到 漢 地, 當 向 國 王 言 汝 也 漢 地 王 亦 敬 信 佛 法, 重 比 丘 僧! 諸 商 人 躊 躇, 不 敢 便 下 ( 三 ) 于 時 天 多 連 陰, 海 師 相 望 僻 誤 遂 經 七 十 餘 日 糧 食 水 漿 欲 盡 取 海 鹹 水 作 食 ; 分 好 水, 人 可 得 二 升 遂 便 欲 盡 商 人 議 言 : 常 行 時 正 可 五 十 日 便 到 廣 州, 爾 今 已 過 期 多 日, 將 無 僻 耶? 即 便 西 北 行, 求 岸 ( 四 ) 晝 夜 十 二 日, 到 長 廣 郡 界 牢 山 南 岸 便 得 好 水 菜 但 經 涉 險 難, 憂 懼 積 日, 忽 得 至 此 岸, 見 藜 藿 菜 依 然, 知 是 漢 地 ( 以 上 頁 145-146) 然 不 見 人 民 及 行 跡 未 知 是 何 許 或 言 未 至 廣 州, 或 言 已 過 莫 知 所 定 即 乘 小 舶, 入 浦 覓 人, 欲 問 其 處 得 兩 獵 人, 即 將 歸, 令 法 顯 譯 語 問 之 ( 五 ) 法 顯 先 安 慰 之 徐 問 : 汝 是 何 人? 答 言 : 我 是 佛 弟 子 又 問 : 汝 入 山 何 所 求? 其 便 詭 言 : 明 當 七 月 十 五 日, 欲 取 桃 臘 佛 又 問 : 此 是 何 國? 答 言 : 此 青 州 長 廣 郡 界, 統 屬 晉 家 聞 已, 商 人 歡 喜, 即 乞 其 財 物, 遣 人 往 長 廣 ( 以 上 頁 147) 27 本 文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見 章 巽 法 顯 傳 校 注 頁 145-147, 含 自 耶 婆 提 歸 長 廣 郡 全 部 文 字 及 南 下 向 都 第 一 段 文 字 標 號 為 筆 者 為 便 於 說 明 所 加 ; 段 落 及 標 點 依 文 意 筆 者 亦 略 有 調 整 13

附 錄 二 : 佛 國 記 登 岸 敘 述 的 句 末 與 句 中 用 韻 大 要 韻 句 末 字 句 中 字 ㄢ 南 岸 險 難 此 岸 2 依 然 天 連 鹹 山 見 2 便 2 然 2 漢 顯 2 言 2 安 ㄣ 連 陰 欲 盡 欲 盡 覓 人 獵 人 人 民 郡 分 問 ㄤ 相 望 糧 漿 長 廣 兩 將 ㄥ 二 升 所 定 海 行 經 2 令 乘 ㄛ 已 過 小 舶 多 作 藿 或 2 莫 所 ㄟ 水 4 ( 水 漿 海 鹹 水 好 水 好 水 ) 歸 慰 遂 2 未 2 ㄞ 菜 2 ( 好 水 菜 藜 藿 菜 ) 海 2 ㄝ 界 夜 獵 一 漢 地 行 跡 七 其 積 藜 依 及 已 即 2 僻 覓 地 譯 ㄨ 僻 誤 其 處 忽 不 入 浦 ㄩ 懼 許 于 餘 欲 3 語 取 ㄖ 日 3( 七 十 餘 日 十 二 日 積 日 ) ㄕ 食 2( 糧 食 作 食 ) ㄓ 之 2 未 至 時 師 十 是 2 ㄜ 何 涉 可 得 3 ㄠ 好 2 到 牢 小 ㄡ 憂 晝 州 重 覆 用 字 之 出 現 次 數 表 水 人 日 知 欲 然 食 之 盡 好 問 見 岸 法 顯 4 4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14

附 錄 三 : 佛 國 記 登 岸 敘 述 的 句 末 用 字 及 其 所 在 廣 韻 韻 部 韻 平 聲 上 聲 去 聲 入 聲 ㄢ ( 依 ) 然 : 下 平 二 以 岸 : 去 聲 十 八 翰 ( 險 ) 難 : 去 聲 十 八 翰 ㄣ ㄤ ㄥ ( 連 ) 陰 : 下 平 二 十 一 侵 人 : 上 平 十 七 真 人 民 : 上 平 十 七 真 糧 : 下 平 十 陽 漿 : 下 平 十 陽 ( 二 ) 升 : 下 平 十 六 蒸 ( 海 ) 行 : 下 平 十 一 唐 盡 : 上 聲 十 六 軫 廣 : 上 聲 三 十 七 蕩 ( 相 ) 望 : 去 聲 四 十 一 漾 定 : 去 聲 四 十 六 徑 ㄛ ( 已 ) 過 : 下 平 八 戈 ( 歌 戈 同 用 舶 : 入 聲 二 十 陌 ㄟ 歸 : 上 平 八 微 ( 獨 用 ) 水 : 上 聲 五 旨 慰 : 去 聲 八 未 ㄞ ㄝ ㄖ 一 菜 : 去 聲 十 九 代 界 : 去 聲 十 六 怪 日 : 入 聲 五 質 ( 漢 ) 地 : 去 聲 六 至 跡 : 入 聲 二 十 二 昔 [ 僻 ]: 入 聲 二 十 二 昔 + 二 十 三 錫 ㄨ 誤 ; 去 聲 十 一 暮 處 : 去 聲 九 御 ㄩ 許 : 上 聲 八 語 懼 : 去 聲 十 遇 ㄕ 食 : 去 聲 七 志 + 入 聲 二 十 四 職 ㄓ 之 : 上 平 聲 七 之 至 : 去 聲 六 至 15

佛 國 記 的 文 學 抒 情 : 以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為 例 目 次 一 前 言 p.1 二 佛 國 記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 從 文 獻 到 文 學 p.1 ( 一 ) 古 典 文 獻 對 佛 國 記 的 文 學 觀 察 p.1 ( 二 ) 現 代 學 者 佛 國 記 研 究 : 從 文 獻 到 文 學 p.3 二 佛 國 記 登 岸 敘 述 之 結 構 張 力 p.5 ( 一 ) 雙 舉 單 提 p.5 ( 二 ) 水 陸 對 舉 p.6 四 佛 國 記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之 數 字 玄 意 p.7 五 佛 國 記 浮 海 登 岸 敘 述 之 聲 情 詩 意 p.8 ( 一 ) 字 句 韻 部 與 聲 情 p.8 ( 二 ) 天 多 連 陰 的 隱 形 聲 情 p. 9 六 結 語 p.11 參 考 書 目 p.12 附 錄 ( 一 )( 二 )( 三 ) p.13~15 摘 要 : 法 顯 是 史 載 第 一 位 親 履 中 天 竺 的 漢 地 僧 人, 佛 國 記 是 他 陸 去 海 還 十 五 年 三 十 國 的 求 法 見 聞 1836 年 佛 國 記 法 譯 本 出 版, 代 表 歐 洲 漢 學 研 究 者 對 漢 地 的 旅 行 家 之 重 視, 更 代 表 歐 洲 佛 學 對 漢 傳 佛 教 的 首 度 發 現 中 國 學 者 受 西 方 研 究 方 法 與 視 閾 之 啟 發, 對 此 書 展 開 廣 泛 的 研 究, 在 中 亞 語 言 宗 教 中 世 紀 歷 史 地 理 南 洋 交 通 史 領 域, 皆 見 引 述 佛 國 記 為 參 證 史 料 然 而, 法 顯 譯 經 之 餘 寫 下 的 佛 國 遊 歷 見 聞, 是 否 容 有 超 勝 文 獻 學 的 意 義 可 說? 佛 國 記 作 為 六 朝 的 行 旅 敘 述, 是 否 蘊 含 更 深 刻 動 人 的 文 學 元 素? 本 文 在 明 代 沈 士 龍 之 玄 致 簡 盡, 不 失 晉 人 軌 度, 以 及 清 代 紀 昀 之 其 敘 述 古 雅, 亦 非 後 來 行 記 所 及 的 觀 察 基 礎 上, 針 對 佛 國 記 書 末 浮 海 登 岸 的 文 字 敘 述, 以 文 本 精 讀 為 策 略, 從 結 構 張 力 數 字 特 色 聲 情 詩 意 三 方 面, 解 析 其 中 隱 含 的 文 學 抒 情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在 法 顯 言 輙 依 實 的 敘 述 文 字 裡, 實 蘊 含 豐 富 的 抒 情 筆 意 在 結 構 上 有 雙 舉 單 提 水 陸 對 舉 之 張 力 ; 在 數 字 運 用 上 亦 見 玄 遠 意 韻 ; 而 在 法 顯 簡 筆 散 文 中, 亦 隱 含 著 多 層 次 的 文 字 聲 情, 呼 應 著 求 法 主 體 的 內 在 心 境 關 鍵 字 : 佛 國 記 文 學 抒 情 浮 海 登 岸 玄 致 古 雅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