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14-5道教仙傳中的黃帝67-96



Similar documents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厦门创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學生繪本教學工作坊


白 喉 白 喉 是 一 种 严 重 的 疾 病, 可 以 迅 速 引 起 呼 吸 问 题 它 可 能 损 害 心 脏 和 神 经 系 统, 并 在 严 重 的 情 况 下 致 命 在 引 入 白 喉 疫 苗 之 前, 每 年 在 北 爱 尔 兰 有 多 达 1,500 例 白 喉 病 例 破 伤 风

28-44

600650

: : ( ) ( ) ( ) 2689 ( ) ( ) 1 : :? : 1 ; [2] : ( ) ; : : 1 :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Microsoft Word - 07楊雅惠三校稿.doc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1 COE

Cover IR.ai



kantmedi.pdf

穨中國養殖白蠟蟲的歷史_ _淡江.doc

1-2

大快活集團有限公司 (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 ) 中期業績報告

6-16 爱上自己的工作(白金升级版) indd


Microsoft Word - 代理商品.doc


楞嚴經(第二十三講)楞嚴經科判電子書.pdf

,,, ;,,,,,, :,,,,,, :,,, ( ),, (),,,,,, :,,,,,,,,,,,,,,,,,,,,,, : :,,, :,,,,, 1., ;,,,, :,,,,?,, ( Giulios Al2 eni) 1 ( ) ( ) (),,,,,,,, :, : ( ),, 19

類 型 文 學 平 臺 A Bell'stheorem B 106

中期报告-1 定稿.doc

CN_pro_cover

00.Cover-10513


Microsoft Word - Book9


()

12.0% % % % % % % 1, %


Microsoft Word - 02-家樂福物流之探討.doc

(Microsoft Word - \256\325\245Z\262\304\244Q\244K\264\301.doc)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Microsoft Word - 季风书讯NO.189.doc

untitled

306E / 306E Cat C2.6 DI 2500m

05 調 查 SURVEY 根 據 這 個 模 型, 易 普 索 (Ipsos) 針 對 中 國 1-3 線 城 市 4000 名 歲 女 性 受 訪 者 進 行 了 奢 侈 品 牌 消 費 調 查 我 們 的 研 究 發 現, 表 現 個 人 品 位 彰 顯 身 份 地 位 確 保 生

08.doc

2014/

Microsoft Word - 12_2015.doc

ZHOU Feizhou Abstract:ThispaperistostudyreasonsfortheturnofthoughtsinFeiXiaotong s senioryears.hislaterstudyemphasizedboththeoryandpracticeadvo


18¾ÏºØ

Microsoft Word - 學報-1.doc

, ,562 26,476 5,782 16,114 42,590 5, , , , ,056 11,762 5, , ,344 2

2005 2,, ; 2, 3,,, () (581),,,,,,,,,,,,,,, 4,,,,, 5, 6,,,,,, 7 8,, 9,,,,,,,,,,, (583),,, 10,, 11, (607),,,,,,, 12,,,,,,, 12, ,,,,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Microsoft Word - CCS doc

OO

823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印刷稿.doc

察顏觀色

I-1... II-1... III-1... IV-1... V-1... SGM-1 i

卓 越 的 性 能 和 高 度 舒 适 的 操 作 使 AP600D 成 为 理 想 之 选 AP600D 在 性 能 操 作 舒 适 度 使 用 便 捷 性 驾 驶 质 量 和 可 靠 性 方 面 树 立 了 典 范 采 用 ACERT 技 术 的 C6.6 发 动 机 ACERT 技 术 作 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标题

深 装 集 团 2016 年 总 104 期 深 圳 东 海 国 际 公 寓 工 程 深 装 集 团 2016 年 总 104 期 卷 首 语 : 新 年 献 词 / 汪 家 玉 朱 飚 金 话 筒 : 深 装 集 团 2015 年 大 事 记 / 吴 巧 平 姜 辉 / 年

2015.7下教育艺术.FIT)

000-A-308--撠

A B

瑏 瑢 瑏 瑣 瑏 瑤 瑏 瑡

Microsoft Word - 平版油墨物質安全資料表.doc



灶神來源試究

< A3BACEAAC1CBC3CECFEBD4DAC2B7C9CF20D6D8D4DAB2CED3EBCBFDD2D1BBF1B5C3B3C9B9A6202D20CCE5D3FDC6B5B5C0202D20B4F3D6DACDF8>

2011 年 医 疗 业 舆 情 报 告 大 的 90 起 医 疗 业 舆 情 热 点 事 件 进 行 了 统 计 分 析, 重 点 了 解 2011 年 中 医 疗 卫 生 行 业 的 舆 情 事 件 呈 现 的 特 点 所 存 在 问 题 及 医 疗 舆 情 高 发 的 原 因, 并 结 合 国

2011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Johannes Fabian 1 George Stocking Jr 2 Bernard McGrane 3 Michel Foucault 1 Johannes Fabian, Time and the Other


<4D F736F F D20D7A1D5ACCEEFD2B5B7FECEF1B1EAD7BCA3A8B1A8C5FAB8E5A3A92E646F63>

< F2D955C8E8691E63295AA8DFB2E6A7464>


协办单位回报条款

目 录 Contents 重 要 新 闻 Major Events 厦 门 大 学 党 委 书 记 朱 之 文 莅 临 我 院 检 查 指 导 校 庆 准 备 工 作 90 周 年 校 庆 活 动 诺 贝 尔


(Paul de Man, -) (a plurality of significations) (Murray Krieger, -000) (Roland Barthes, -0) (The Pleasure of the Text) - Paul de Man, Blindness and I

(Nunamiut Ethnoarchaeology), 1991,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 (Leiden University) ;2001,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oc

Link to the Pioneer Spirit 1

, (? - 960) (? - 960), ( ) ; (963),,, ( ) (966),, :, ( ), (975), ( ), ( ) ( , ),, (? ) ( , ),,,,,,

市區更新地區願景研究計劃

Microsoft Word 林郡雯導讀稿.doc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c pm

c pm

-0?

Theoretical Discussion / 理 论 研 讨 / 并 为 其 选 择 适 当 的 工 种 和 岗 位 省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人 民 政 府 可 以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规 定 具 体 比 例 2008 年 4 月 24 日, 第 十 一 届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NICHE-TECH GROUP LIMITED GEM : 195,500,000 : 85,000,000 : 110,500,000 : % % 0.005% : 0.01 :


States and capital package

未命名-2

香 港 遊 鐵 則 一 定 要 穿 十 分 舒 適 的 鞋 子! 理 由 : 這 不 是 搭 乘 交 通 可 解 決 的 問 題 在 商 場 血 拼 在 路 邊 攤 吃 喝 都 一 直 要 走 走 走, 幾 天 下 來 走 了 本 來 是 一 輩 子 才 會 走 完 的 路 程, 很 多 人 都 是

5.4% % % % % 1, % %

标题

Lanzhou Zhuangyuan Pasture Co., Ltd.* 35,130,000 H 3,513,000 H 31,617,000 H H % % 0.005% H * 2

Transcription: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67-96 頁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鄭 素 春 東 南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中 心 副 教 授 提 要 黃 帝 公 孫 軒 轅 是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中 出 現 的 首 位 帝 王, 也 是 道 教 仙 人 傳 記 中 第 一 位 修 道 昇 天 的 帝 王 歷 史 記 載 黃 帝 在 神 農 氏 衰 微 以 後, 打 敗 炎 帝 並 擒 殺 蚩 尤, 被 推 戴 為 天 子 漢 劉 向 ( 西 元 前 77- 前 8) 列 仙 傳 認 為, 軒 轅 黃 帝 是 位 能 劾 百 神 鑄 鼎 昇 天 的 神 聖 帝 皇 ; 唐 宋 元 三 朝 的 道 書 除 了 標 榜 黃 帝 順 天 應 人 的 治 世 偉 績 外, 還 強 調 他 尋 真 訪 隱 修 道 行 德 後 乘 龍 仙 去 的 歷 程 本 文 應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主 辦 宗 教 智 慧 與 智 者 學 術 研 討 會 而 撰 寫, 以 黃 帝 為 研 究 對 象, 主 要 是 因 為 他 存 活 在 大 多 數 認 同 於 中 華 文 化 的 炎 黃 世 冑 的 歷 史 生 命 之 中 認 識 黃 帝, 有 助 於 深 入 瞭 解 他 們 在 遠 古 時 代 的 求 生 故 事 記 取 其 生 活 經 驗 一 些 哲 人 智 者 和 宗 教 家 將 有 關 生 命 的 諸 多 問 題, 透 過 文 筆, 投 射 在 黃 帝 身 上, 反 映 出 他 們 對 探 求 生 命 真 相 的 終 極 關 懷 ; 而 當 黃 帝 被 賦 予 宗 教 智 者 的 形 象 時, 他 所 代 言 的 則 是 一 種 具 有 修 道 情 操 的 人 生 智 慧 介 於 真 實 與 虛 擬 的 黃 帝 仙 傳, 對 於 道 教 中 人 而 言, 卻 如 實 地 深 入 其 信 仰 的 世 界 黃 帝 事 蹟 摻 雜 了 歷 史 事 實 和 傳 奇 般 的 神 話, 因 此, 本 研 究 雖 不 可 純 然 歸 於 史 學, 也 不 可 全 然 視 為 神 話 研 究, 只 能 直 陳 為 道 教 研 究 本 文 在 參 考 前 人 研 究 之 餘, 主 要 以 唐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宋 雲 笈 七 籤 和 元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為 本, 輔 以 相 關 的 文 史 資 料, 分 三 部 份 探 討 黃 帝 的 生 平 治 國 與 發 明 以 及 訪 道 昇 天 的 情 況, 論 述 其 生 涯 的 政 治 和 宗 教 的 成 分 以 及 在 道 教 修 養 和 知 識 上 所 扮 演 的 承 傳 角 色 關 鍵 詞 : 黃 帝 道 教 仙 傳 軒 轅 本 紀 五 帝 本 紀

68/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前 言 黃 帝 是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出 現 的 首 位 帝 王, 也 是 道 教 仙 人 傳 記 中 第 一 位 修 道 昇 天 的 帝 王 漢 司 馬 遷 ( 西 元 前 145- 前 86) 記 載, 神 農 氏 衰 微 以 來, 諸 侯 互 相 侵 伐, 凌 虐 百 姓 軒 轅 氏 乃 動 武 征 伐, 使 諸 侯 賓 從 黃 帝 又 修 德 振 兵, 三 戰 打 敗 炎 帝, 並 擒 殺 作 亂 的 蚩 尤, 而 後 諸 侯 咸 推 尊 軒 轅 以 取 代 神 農 氏 為 天 子 有 土 德 之 瑞, 故 號 黃 帝 1 從 戰 國 時 代 ( 西 元 前 403- 前 2 221) 到 西 漢 盛 行 黃 老 道 學, 影 響 所 及, 締 造 了 西 漢 文 景 兩 帝 ( 西 元 前 179- 前 141) 崇 尚 無 為 的 道 家 之 治 漢 光 祿 大 夫 劉 向 ( 西 元 前 79- 前 8) 3 著 列 仙 傳 是 第 一 篇 從 道 家 觀 點 撰 寫 的 文 章, 內 4 容 描 述 黃 帝 能 劾 百 神, 聖 而 預 知, 知 物 之 紀, 是 一 位 能 自 擇 亡 日 昇 天 的 神 聖 帝 皇 古 代 無 論 政 治 哲 學 醫 書 天 文 地 理 或 是 養 生 之 書, 多 依 託 黃 帝 之 名 以 傳 道 此 道 即 道 理 方 法 和 途 徑 漢 書 藝 文 志 第 十 卷 三 十 記 載 託 名 黃 帝 之 書, 屬 於 道 家 的, 如 黃 帝 四 經 四 篇 黃 帝 銘 六 篇 黃 帝 君 臣 十 篇 雜 黃 帝 五 十 八 篇 ; 陰 陽 家 有 黃 帝 泰 素 二 十 篇 黃 帝 十 六 篇 ; 天 文 家, 如 黃 帝 雜 子 氣 三 十 三 篇 ; 歷 譜 家, 如 黃 帝 五 家 曆 三 十 三 卷 ; 五 行 家, 如 黃 帝 陰 陽 二 十 五 卷 黃 帝 諸 子 論 陰 陽 二 十 五 卷 ; 雜 占 家, 如 黃 帝 長 柳 占 夢 十 一 卷 ; 醫 經, 如 黃 帝 內 經 十 八 卷 ; 經 方, 如 泰 始 黃 帝 扁 鵲 俞 拊 方 二 十 三 卷 神 農 黃 帝 食 禁 七 卷 ; 房 中 家, 如 黃 帝 三 王 養 陽 方 二 十 卷 ; 神 僊 家 如 黃 帝 雜 子 步 引 十 二 卷 黃 帝 岐 伯 按 摩 十 卷 黃 帝 雜 子 芝 菌 十 八 卷 黃 帝 雜 子 十 九 1 2 3 4 西 漢 司 馬 遷 是 以 黃 帝 顓 頊 帝 嚳 帝 堯 和 帝 舜, 合 稱 五 帝 所 著, 史 記,(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1977), 卷 1, 頁 1-2 黃 老 之 學 廣 見 於 哲 學 史 中, 王 叔 岷, 黃 老 考 指 出, 史 記 漢 書 習 以 黃 老 並 稱, 王 叔 岷 先 生 詳 考 之 以 為, 戰 國 晚 期 及 秦 漢 間 人 士, 多 有 託 黃 帝 之 名 而 成 書 者, 惟 黃 老 並 稱, 當 斷 自 漢 初, 亦 可 能 出 於 戰 國 末 見 所 著 莊 學 管 闚,(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8), 頁 159-177; 亦 見 東 方 文 化 13 卷 第 2 期 (1974.7) 其 他 論 著 另 參 : 王 婆 楞, 略 談 黃 老 學 派, 人 文 雜 誌 1957 年 第 2 期 ; 黃 留 珠, 對 漢 初 崇 尚 黃 老 之 學 的 剖 析, 人 文 雜 誌 1979 年 第 2 期 ; 許 抗 生, 略 論 黃 老 思 想 的 產 生 和 演 變, 文 史 哲 1979 年 第 3 期, 頁 71-76 專 書 如 : 吳 光, 黃 老 之 學 通 論,( 杭 州 市 :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85); 陳 麗 桂, 戰 國 時 期 的 黃 老 思 想,( 臺 北 : 聯 經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91 初 版,2005 初 版 二 刷 ) 等 錢 穆 撰, 劉 向 歆 父 子 年 譜 考 證 劉 向 昭 帝 元 鳳 二 年 生, 成 帝 綏 和 元 年 卒 成 帝 建 始 元 年 ( 西 元 前 32 年 ), 劉 向 年 四 十 八 歲, 遷 光 祿 大 夫, 五 十 四 歲 ( 前 26) 為 校 中 秘 書, 故 知 書 在 其 時 著 撰 該 文 收 入 顧 頡 剛 編 著, 古 史 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2), 第 5 冊, 上 編, 頁 101-249 西 漢 劉 向, 列 仙 傳 卷 上, 頁 2-3, 收 在 明 編 正 統 道 藏,(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7),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總 頁 252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69 家 方 二 十 一 卷 等 5 一 九 七 三 年, 考 古 學 家 在 湖 南 長 沙 馬 王 堆 三 號 漢 墓 ( 約 西 元 前 168 年 埋 藏 ) 發 掘 出 帛 書 黃 帝 四 經, 約 在 戰 國 中 晚 期 成 書 6 其 中, 經 法 篇 一 開 始 即 標 示 黃 帝 治 國 的 準 繩 說 : 道 生 法 法 者, 引 得 失 以 繩, 而 明 曲 直 者 也 故 執 道 者, 生 法 而 弗 敢 犯 也 法 立 而 弗 敢 廢 也 故 能 自 引 以 繩, 然 后 見 知 天 下 而 不 惑 矣 7 行 文 強 調 黃 帝 以 道 法 治 天 下, 由 道 生 出 法 令, 有 了 法 令 就 不 敢 任 意 觸 犯, 法 令 建 立 了 就 不 敢 輕 易 廢 除, 能 引 道 以 為 準 繩, 就 能 見 知 天 下 而 不 惑 當 時 已 有 依 道 立 法, 執 道 而 行 的 觀 念 漢 墓 出 土 的 竹 簡 還 有 導 引 圖 養 生 方 等, 其 中, 十 問 記 載 黃 帝 向 有 德 望 者 請 教 有 關 天 道 運 行 的 法 則 治 生 養 生 8 的 方 法 以 及 人 為 什 麼 有 死 亡 夭 壽 等 問 題 幾 乎 人 們 對 於 生 命 本 質 所 拋 出 的 疑 惑, 多 透 過 黃 帝 本 人 的 言 行 或 黃 帝 與 智 者 間 的 對 話 來 解 答 今 流 傳 託 言 黃 帝 的 著 作 頗 多, 在 有 意 無 意 間 透 露 出 人 們 坐 而 論 道 起 而 行 道 的 人 生 觀 本 論 文 係 應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主 辦 宗 教 智 慧 與 智 者 學 術 研 討 會 而 撰 寫, 本 文 選 擇 以 黃 帝 為 研 究 對 象, 主 要 是 因 為 他 存 活 在 大 多 數 認 同 於 中 華 文 化 的 炎 黃 世 冑 9 的 歷 史 生 5 6 7 8 9 東 漢 班 固 (32-92), 漢 書,(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83), 卷 30, 藝 文 志 第 十, 頁 1730-1779 史 記 漢 書 習 以 黃 老 並 稱, 王 叔 岷 先 生, 黃 老 考 詳 考 之 以 為, 戰 國 晚 期 及 秦 漢 間 人 士, 多 有 託 黃 帝 之 名 而 成 書 者, 惟 黃 老 並 稱, 當 斷 自 漢 初, 亦 可 能 出 於 戰 國 末 所 著 莊 學 管 闚,(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8), 頁 159-165 黃 帝 四 經 約 在 戰 國 中 晚 期 成 書, 而 帛 書 抄 寫 於 漢 文 帝 初 期, 包 括 : 經 法 十 大 經 稱 和 道 原 等 四 篇 許 抗 生 認 為, 經 法 稱 和 道 原 可 能 先 於 管 子 諸 篇 ; 而 管 子 中 的 稷 下 黃 老 思 想 ( 約 在 戰 國 中 期 ) 則 可 能 是 經 法 等 三 篇 思 想 的 繼 承 與 發 展 十 大 經 是 戰 國 後 期 的 作 品 所 撰 略 論 黃 老 思 想 的 產 生 和 演 變, 文 史 哲 1979 年 第 3 期, 頁 72-73 其 他 研 究 另 參 : 唐 蘭, 馬 王 堆 帛 書 老 子 乙 本 卷 前 古 佚 書 的 研 究, 考 古 學 報 1975 年 第 1 期 ; 余 明 光, 黃 帝 四 經 與 黃 老 思 想,( 哈 爾 濱 : 黑 龍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89); 雷 敦 龢 (Edmund Ryden), 黃 帝 四 經 (The Yellow Emperor s Four Canons, 臺 北 : 光 啟 出 版 社 利 氏 學 社,1997); 陳 鼓 應 譯 註,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6); 魏 啟 鵬, 馬 王 堆 漢 墓 帛 書 黃 帝 書 箋 證,(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4) 等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頁 48 周 一 謀 譯 注, 馬 王 堆 漢 墓 出 土 房 中 養 生 著 作 釋 譯,( 香 港 : 海 峰 出 版 社,1992) 章 太 炎 先 生 在 中 華 民 族 解 以 為, 中 華 以 華 山 得 名, 諸 華 之 名, 因 其 民 族 初 居 之 地 為 言 又 說 就 華 山 以 定 限, 名 其 國 土 曰 華 所 著 章 太 炎 全 集,(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5) 第 4 卷, 頁 252 蘇 秉 琦 先 生 以 為 仰 韶 文 化 相 當 於 神 農 時 代, 該 文 化 就 是 華 族 文 化 而 華 族 的 標 誌, 即 仰 韶 文 化 底 溝 型 玫 瑰 花 彩 陶 圖 案, 見 所 撰 關 於 仰 韶 文 化 的 若 干 問 題, 考 古 學 報 1965 年 第 1 期, 頁 51-82 郭

70/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命 之 中 史 上 的 黃 帝 修 德 振 兵, 是 個 能 順 天 地 之 紀 的 賢 明 天 子 ; 宗 教 上 的 黃 帝 是 一 位 訪 道 學 仙, 鑄 鼎 昇 天 的 神 聖 帝 皇 無 論 是 從 歷 史 研 究 的 角 度 或 是 從 道 教 立 場 來 追 本 溯 源 認 識 黃 帝, 均 有 助 於 深 入 瞭 解 他 們 在 遠 古 時 代 求 生 故 事, 記 取 其 生 活 經 驗 作 為 中 華 民 族 文 化 的 共 同 始 祖, 黃 帝 的 一 生 流 傳 著 許 多 治 國 偉 業 和 訪 道 修 仙 的 事 蹟, 因 此 而 不 可 避 免 地 摻 雜 了 歷 史 事 實 和 傳 奇 般 的 神 話 古 聖 先 賢 則 將 人 生 哲 理 處 世 之 道 寄 託 於 文 筆, 經 由 黃 帝 代 言 而 當 黃 帝 被 賦 予 宗 教 智 者 的 形 象 時, 他 所 代 言 的 則 是 一 種 具 有 修 道 情 操 的 人 生 智 慧 古 代 文 史 中 有 關 黃 帝 的 紀 錄, 除 前 述 列 仙 傳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外, 漢 以 前 未 有 黃 帝 本 紀, 其 事 蹟 散 見 先 秦 作 品 逸 周 書 國 語 戰 國 策 世 本 竹 書 紀 年 管 子 呂 氏 春 秋 以 及 漢 大 戴 禮 記 和 淮 南 子 之 中 列 子 莊 子 混 合 真 實 而 著 重 於 故 事 寓 言 的 成 分 ; 山 海 經 則 常 用 於 神 話 的 詮 釋 直 到 晉. 皇 甫 謐 (215-283) 撰 帝 王 世 紀 10 對 史 記 有 所 補 充, 而 成 為 後 世 研 究 者 的 重 要 參 考 資 料 此 外, 宋 代 李 昉 11 等 撰 太 平 御 覽 皇 王 部 四 為 官 方 類 書, 卷 七 十 九, 有 黃 帝 軒 轅 氏 的 傳 記 ; 宋. 羅 泌 撰 路 史 成 書 於 孝 宗 乾 道 庚 寅 年 (1170), 在 卷 十 四 和 十 五, 有 黃 帝 紀 上 下 篇,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史 部 別 史 類 12, 取 材 駁 雜, 值 得 他 日 另 行 研 究 現 代 專 書 為 黃 帝 立 傳 的, 如 史 家 錢 穆 著 黃 帝 (1978) 一 書, 附 以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公 13 柏 明 李 穎 科 合 著 黃 帝 傳 (1990) 等 14 柏 明 李 穎 科 自 述 考 證 方 法, 10 11 12 13 14 大 順 認 為, 華 山 腳 下 史 前 人 羣 以 玫 瑰 花 圖 案 為 羣 體 標 誌, 應 就 是 華 山 名 稱 的 由 來, 而 使 用 玫 瑰 花 圖 案 的 這 一 族 羣 仰 韶 文 化 廟 底 溝 類 型 的 人 們, 也 就 是 我 們 祖 先 的 名 稱 華 族 的 由 來 所 著 追 尋 五 帝,(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2000), 頁 38-39 晉. 皇 甫 謐, 帝 王 世 紀,( 清 顧 觀 光 輯, 據 指 海 本 排 印,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 頁 4-7 另 參 : 現 代 陸 吉 校 點, 二 十 五 別 史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00) 之 帝 王 世 紀,( 清 光 緒, 經 訓 堂 叢 書 ), 頁 5-9 本 書 共 十 卷, 宋 史 藝 文 志 作 九 卷, 清 代 顧 觀 光 宋 翔 鳳 等 均 有 輯 本, 清 光 緒 中, 貴 筑 楊 氏 將 宋 代 錢 之 本 一 併 刻 入 經 訓 堂 叢 書 宋. 李 昉 等 撰, 太 平 御 覽,( 上 海 涵 芬 樓 影 印 宋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8), 卷 79, 皇 王 部 四 黃 帝 軒 轅 氏, 頁 367-370 宋. 羅 泌, 路 史,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史 部 別 史 類 第 383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景 印 ), 書 成 於 乾 道 庚 寅 年 (1170), 共 四 十 七 卷, 黃 帝 紀 在 卷 14 和 15, 總 頁 114-135 錢 穆, 黃 帝,(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1978 初 版,1996 第 4 版 ) 作 者 弁 言 寫 於 民 國 三 十 三 年 (1944) 指 出, 該 書 內 容 係 就 潘 公 展 印 維 廉 編 民 族 偉 人 故 事 集 第 一 輯 改 寫 柏 明 李 穎 科 著, 黃 帝 傳,( 西 安 : 陝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90) 兩 人 在 撰 寫 黃 帝 傳 時, 除 參 閱 古 代 文 獻 外, 還 注 意 到 黃 帝 陵 園 的 現 存 古 蹟 和 新 的 考 古 發 現 以 及 陝 西 通 志 續 修 陝 西 通 志 中 部 縣 志 續 修 中 部 縣 志, 特 別 是 于 右 任 的 黃 帝 功 德 紀 黎 錦 熙 的 黃 陵 志 等 近 人 之 作 鄭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71 對 於 同 記 一 事 而 辭 有 乖 雜 或 事 出 本 異 而 疑 不 能 判 的 記 載, 均 採 取 並 皆 抄 內, 以 備 異 聞 的 方 法 處 理 不 過, 書 中 企 圖 打 擊 荒 誕 無 稽 和 比 附 之 論 15, 反 而 使 黃 帝 的 存 在 顯 得 更 加 撲 朔 迷 離 又, 從 神 話 的 角 度 研 究 黃 帝 的 作 品 很 多, 其 中, 日 本 學 者 森 安 太 郎 著 王 孝 廉 譯 黃 帝 的 傳 說 中 國 古 代 神 話 研 究 16, 為 一 代 表 性 作 品, 森 氏 討 論 軒 轅 是 黃 龍 是 主 雷 雨 之 神 等, 極 具 豐 富 的 聯 想 力 在 二 十 世 紀 二 三 十 年 代 疑 古 思 潮 盛 行 時, 五 帝 紀 載 一 度 被 否 定, 往 往 被 疑 為 周 秦 兩 漢 時 代 所 編 造 17 我 們 並 不 懷 疑 疑 古 派 在 撻 伐 古 史 荒 謬 以 及 破 除 某 種 信 奉 觀 念 上 的 貢 獻 18, 但 是 本 文 涉 及 民 族 文 化 認 同 的 屬 性, 不 宜 採 用 疑 古 派 科 學 主 義 的 信 條 或 研 究 迷 信 的 態 度 來 撰 寫 也 因 此, 本 研 究 雖 不 可 純 然 歸 於 史 學 ; 也 不 可 全 然 視 為 神 話 研 究, 只 能 直 陳 為 道 教 研 究 黃 帝 屬 於 傳 說 時 期 的 歷 史 人 物, 撰 寫 傳 記 的 困 難, 一 則 由 於 可 參 考 的 資 料 有 限 ; 一 則 在 於 資 料 的 真 實 性 難 以 把 握 司 馬 遷 作 五 帝 本 紀 時, 曾 經 懷 疑 遠 古 傳 說 的 真 實 性 其 父 太 史 公 司 馬 談 曰 : 學 者 多 稱 五 帝, 尚 矣 然 尚 書 獨 載 堯 以 來 ; 而 百 家 言 黃 帝, 其 文 不 雅 馴, 薦 紳 先 生 難 言 之 孔 子 所 傳 宰 予 問 五 帝 德 及 帝 繫 姓, 儒 者 或 不 傳 由 於 尚 書 的 記 載 從 堯 典 開 始, 則 堯 以 前 三 皇 五 帝 19 的 傳 說 有 待 商 榷, 於 是 司 馬 遷 透 過 實 地 15 16 17 18 19 素 春, 軒 轅 黃 帝 的 訪 道 與 昇 天, 性 與 命 第 11 期 (2001.12), 頁 91-118 研 究 黃 帝 之 論 著 頗 多, 不 一 一 論 及 柏 明 李 穎 科 著, 黃 帝 傳, 頁 22 森 安 太 郎 著 王 孝 廉 譯, 黃 帝 的 傳 說 中 國 古 代 神 話 研 究,( 臺 北 : 時 報 出 版 公 司,1988), 頁 176-208 參 見 : 顧 頡 剛, 與 錢 玄 同 先 生 論 古 史 書, 收 錄 於 顧 頡 剛 古 史 論 文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8) 第 1 冊, 頁 102 此 外, 朱 天 順 認 為, 黃 帝 的 出 現 是 出 於 陰 陽 五 行 家 之 手 所 著 中 國 古 代 宗 教 初 探, ( 臺 北 : 麥 芽 文 化, 不 著 撰 年 ), 頁 226 顧 頡 剛 在 中 國 上 古 史 研 究 課 第 二 學 期 講 義 序 目 說 : 我 們 的 古 史 中 的 一 個 最 大 癥 結 這 個 癥 結 自 從 發 生 以 來, 大 家 莫 名 其 妙 地 在 信 奉 : 就 是 對 它 懷 疑 的 人 想 要 攻 擊 它, 也 因 各 方 面 的 材 料 都 給 弄 亂 了, 尋 不 到 一 個 頭 緒, 無 法 下 手 攻 擊 既 不 可 能, 於 是 編 起 古 史 來, 雖 明 知 它 是 荒 謬, 也 不 得 不 依 聲 學 舌, 照 鈔 一 遍 一 方 面 又 因 帝 統 即 是 道 統, 而 道 統 是 國 性 國 本 之 所 繫, 所 以 這 一 個 系 統 就 成 了 國 家 的 功 令 倫 理 的 中 心, 有 不 信 的 就 是 離 經 畔 道, 該 在 誅 滅 之 列 收 入 顧 頡 剛 編 著, 古 史 辨 第 5 冊, 上 編, 頁 252-253 三 皇 五 帝 有 多 種 說 法, 晉 皇 甫 謐 (215-283) 著, 帝 王 世 紀 是 以 伏 犧 神 農 黃 帝 為 三 皇, 少 昊 高 陽 ( 顓 頊 ) 高 辛 ( 帝 嚳 ) 唐 堯 虞 舜 為 五 帝 署 稱 孔 氏 作 述 漢 孔 安 國 傳 本, 尚 書, ( 景 印 宋 乾 道 淳 熙 間 建 安 王 朋 甫 刊 本,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善 本 叢 刊, 臺 北 : 中 央 圖 書 館,1991), 書 前 由 漢 孔 安 國 作 尚 書 序 唐 代 陸 德 明 釋 文, 也 依 此 順 序 根 據 顧 頡 剛 考 證, 戰 國 時 代 鄒 衍 立 說 五 德 終 始 約 在 西 元 前 三 世 紀 的 前 半, 他 的 書 雖 失 傳, 猶 幸 戰 國 後 期 ( 西 元 前 239 年 ) 所 作 的 呂 氏 春 秋 保 留 其 鱗 爪 三 皇 五 帝, 見 於 呂 氏 春 秋, 貴 公 孝 行 覽 兩 篇 西 漢 淮 南 王 劉 安 ( 立

72/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訪 察 表 示 : 余 嘗 西 至 空 桐, 北 過 涿 鹿, 東 漸 於 海, 南 浮 江 淮 矣, 至 長 老 各 往 往 稱 黃 帝 堯 舜 之 處, 故 著 為 本 紀 書 首 20 西 漢 元 帝 ( 西 元 前 48- 前 33) 時 人, 戴 德 著 大 戴 禮 記. 五 帝 德 記 載, 宰 我 聽 說 黃 帝 三 百 年, 因 而 請 教 孔 子 ( 西 元 前 552- 前 479) 請 問 黃 帝 者 人 邪? 抑 非 人 邪? 何 以 至 於 三 百 年 乎? 孔 子 曰 : 黃 帝, 少 典 之 子 也, 曰 軒 轅 生 而 神 靈, 弱 而 能 言, 幼 而 慧 齊, 長 而 敦 敏, 成 而 聰 明 治 五 氣, 設 五 量, 撫 萬 民, 度 四 方 ; 教 熊 羆 貔 豹 虎, 以 與 赤 帝 戰 於 版 泉 之 野 三 戰, 然 後 得 行 其 志 黃 帝 黼 黻 衣, 大 帶 黼 裳, 乘 龍 扆 雲, 以 順 天 地 之 紀, 幽 明 之 故, 死 生 之 說, 存 亡 之 難 時 播 百 穀 草 木, 故 教 化 淳 鳥 獸 昆 虫, 歷 離 日 月 星 辰 ; 極 畋 土 石 金 玉, 勞 心 力 耳 目, 節 用 水 火 材 物 生 而 民 得 其 利 百 年, 死 而 民 畏 其 神 百 年, 亡 而 民 用 其 教 百 年, 故 曰 三 百 年 21 孔 子 所 認 知 的 黃 帝, 生 而 神 靈, 能 調 理 陰 陽 五 行, 設 定 量 器, 安 撫 萬 民 他 教 導 士 卒 習 22 戰, 稱 名 熊 羆 貔 豹 虎 等, 以 與 赤 帝 大 戰 於 版 泉 ( 在 古 涿 鹿 城 東 一 里, 今 河 北 省 涿 鹿 縣 治 ) 之 野 23, 穿 著 繡 有 龍 紋 的 衣 裳, 乘 坐 於 龍 背, 依 倚 雲 氣 升 降 24, 具 備 了 能 順 天 地 之 紀 於 文 帝 16 年, 西 元 前 164, 死 於 武 帝 元 狩 元 年, 前 122) 作 淮 南 子, 按 照 : 燧 人 伏 犧 神 農 黃 帝 的 系 統 而 秦 漢 間 的 齊 學 叢 書 管 子 敘 述 自 上 古 到 周 上 泰 山 去 封 禪 的 受 命 天 子, 在 黃 帝 前 加 上 炎 帝 神 農 氏 虙 羲 和 無 懷 氏 顧 氏 以 為, 西 漢 司 馬 遷 是 依 大 戴 禮 記 的 帝 繫 和 五 帝 德 作 五 帝 世 系, 可 稱 為 前 期 五 帝 說 ; 易 經 繫 辭 傳 和 戰 國 策 趙 策 的 加 入, 於 是 新 系 統 : 伏 犧 神 農 黃 帝 堯 舜 又 成 立 了, 可 稱 後 期 五 帝 說 詳 所 撰, 五 德 終 始 說 下 的 政 治 和 歷 史, 收 入 所 編 古 史 辨,(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2), 第 5 冊, 上 編, 頁 417-464 20 史 記 卷 1, 頁 46 21 清 王 聘 珍 撰 王 文 錦 點 校, 大 戴 禮 記 解 詁,( 清 光 緒 十 三 年 廣 雅 書 局 刻 本 為 底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卷 7, 五 帝 德 第 六 十 二, 頁 117-118 現 代 本 參 閱 : 高 明 註 譯, 大 戴 禮 記 今 註 今 譯,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3), 頁 248-249 後 本 與 前 本 略 有 不 同, 如 : 教 熊 羆 貔 貅 虎 豹 昆 蟲 22 史 記 卷 1, 頁 3 類 似 之 處, 云 : 教 熊 羆 貔 貅 貙 虎 註 解 8 有 二 義, 一 是 索 隱 : 此 六 者 猛 獸, 可 以 教 戰 一 是 正 義 : 言 教 士 卒 習 戰, 以 猛 獸 之 名 名 之, 用 威 敵 也 本 文 取 義 後 者 23 清 王 聘 珍 引 用 酈 道 元 注 水 經 灅 水 條 下 云 : 魏 土 地 記 : 下 洛 城 東 南 六 十 里, 有 涿 鹿 城, 城 東 一 里 有 阪 泉, 泉 上 有 黃 帝 祠 所 著 大 戴 禮 記 解 詁, 頁 118 錢 穆 認 為, 炎 黃 的 戰 場 在 山 西 解 縣 鹽 池 附 近, 阪 泉 有 時 寫 作 版 泉, 是 流 入 鹽 池 的 一 個 泉 水 所 著, 黃 帝, 頁 8 另 見 : 柏 明 李 穎 科, 黃 帝 傳, 頁 46, 說 明 : 阪 泉, 古 地 名, 一 說 在 今 山 西 省 運 城 縣, 見 夢 溪 筆 談 辨 證 一 ; 一 說 在 今 河 北 省 涿 鹿 縣, 見 晉 太 康 地 理 志 24 乘 龍 扆 雲, 漢 語 大 字 典 卷 3, 頁 2263 扆 : 倚 靠 ; 背 靠 釋 名 釋 床 帳 : 扆, 依 也, 在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73 等 功 績 因 此, 當 其 生 前 而 人 民 得 其 利 百 年, 死 亡 後 而 人 民 畏 其 神 百 年, 用 其 教 化 百 年, 故 說 他 的 存 在 等 同 於 三 百 年 戴 德 透 過 聖 人 孔 子 的 描 述 確 認 了 黃 帝 的 存 在, 黃 帝 的 治 績 也 經 由 前 引 對 話 表 露 無 遺 本 文 在 參 考 前 人 研 究 之 餘, 主 要 以 唐 宋 元 道 書 為 本, 輔 以 相 關 的 文 史 資 料, 闡 述 道 教 仙 傳 記 載 中 所 呈 現 的 黃 帝 屬 於 道 教 仙 傳 的 資 料, 茲 以 明 編 正 統 道 藏 ( 版 本 採 用,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7) 為 主, 整 理 如 下 : 1. 漢 劉 向 著, 列 仙 傳 卷 上, 頁 2-3,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總 頁 252 2. 唐. 閬 州 晉 安 主 簿 王 瓘 撰,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一 卷, 頁 1-12, 正 統 道 藏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總 頁 199-205 3. 宋. 張 君 房 集, 雲 笈 七 籤 卷 一 百, 軒 轅 本 紀, 頁 2-23, 正 統 道 藏 第 38 冊, 太 玄 部, 以 字 號, 總 頁 280-295 4. 元. 趙 道 一 編 撰,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一, 軒 轅 黃 帝, 頁 1-27, 正 統 道 藏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總 頁 312-325 漢 代 列 仙 傳 記 載 七 十 位 仙 人, 以 短 短 的 一 百 七 十 一 字 描 述 黃 帝 新 唐 書. 藝 文 志 卷 五 十 八 中, 著 錄 王 瓘 廣 軒 轅 本 紀 三 卷 25 正 統 道 藏 收 錄 王 瓘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共 一 卷, 內 容 大 致 描 述 黃 帝 在 天 下 大 定 之 後 尋 真 訪 隱 問 道 求 仙 以 及 修 道 昇 天 的 經 過 由 此 可 以 推 測 正 統 道 藏 本 的 前 兩 卷 ( 上 中 ) 已 佚 失, 僅 存 下 卷, 標 題 為 修 行 道 德 書 末 止 於 大 唐 廣 明 二 年, 即 僖 宗 中 和 元 年 ( 西 元 881 年 ) 宋 雲 笈 七 籤 中 的 軒 轅 本 紀 和 元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的 軒 轅 黃 帝, 均 以 較 長 篇 幅 撰 寫 黃 帝 傳, 兩 傳 內 容 相 仿, 可 能 係 參 考 廣 軒 轅 本 紀 而 撰 著, 或 可 彌 補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佚 失 的 部 分 本 文 以 道 教 方 面 的 記 載 為 依 據, 論 述 黃 帝 生 涯 中 的 政 治 和 宗 教 的 成 分 以 及 在 道 教 修 養 和 知 識 上 所 扮 演 的 承 傳 角 色 限 於 篇 幅 及 文 章 通 暢 的 考 量, 將 一 些 史 料 考 證 的 細 部 說 明 置 入 註 中 行 文 順 序 分 為 : 一 黃 帝 的 生 平 ; 二 治 國 與 發 明 ; 三 訪 道 與 昇 天 本 文 因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胡 其 德 教 授 提 供 寶 貴 意 見 與 會 人 士 善 意 的 提 出 疑 問 以 及 匿 名 審 稿 人 對 於 古 書 版 本 等 建 議, 而 得 以 補 充 修 正 ; 在 資 料 蒐 集 上, 得 到 國 家 圖 書 館 羅 金 梅 中 研 院 後 所 依 倚 也 宋 歐 陽 修 宋 祁, 新 唐 書,(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85), 卷 五 十 八, 藝 文 志 第 二, 頁 1484 25

74/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民 族 所 林 義 娥 女 士 和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研 所 劉 韋 廷 之 熱 力 協 助, 特 此 一 併 致 謝 一 黃 帝 的 生 平 現 代 研 究 對 於 炎 黃 族 源, 說 法 不 一 史 前 考 古 學 有 三 集 團 說, 指 的 是 中 原 的 華 夏 集 團 東 方 的 東 夷 集 團, 還 有 以 江 漢 地 區 為 主 的 蠻 苗 集 團 三 大 族 是 秦 漢 間 所 稱 中 國 人 的 主 要 來 源 炎 帝 黃 帝 所 屬 的 華 夏 集 團 發 源 於 陝 西 北 部 和 南 部, 他 們 向 東 發 展, 進 入 河 南 山 西, 直 到 河 北 北 部 26 又, 從 考 古 文 物 的 新 發 現, 黃 帝 的 族 系 也 可 能 來 自 北 方 或 東 北 方, 屬 於 至 今 大 約 五 千 年 前 遼 西 地 區 的 紅 山 文 化 區 27 印 順 研 究 古 代 神 話 以 為, 炎 帝 屬 於 崇 拜 羊 的 西 方 羌 族 ; 黃 帝 族 系 崇 拜 神 龍, 原 屬 來 自 西 方 的 氐 族 而 且, 周 代 王 室 推 尊 黃 帝 為 遠 祖, 統 一 其 他 民 族, 說 是 黃 帝 子 孫, 這 是 出 自 姬 周 的 文 化 政 策 28 另 外, 據 郭 大 順 研 究, 黃 帝 是 來 自 北 方 紅 山 文 化 燕 山 南 北 地 區, 以 畜 牧 和 漁 獵 經 濟 為 主 的 集 團 29 黃 帝 的 先 人 究 竟 來 自 西 方 北 方 或 東 北 方? 迄 無 定 論 不 過, 目 前 多 數 言 論 贊 成 : 傳 說 中 的 炎 黃 時 代 約 當 西 元 前 三 千 到 兩 千 年 前, 在 發 生 多 次 氏 族 間 大 規 模 的 戰 爭 後, 導 致 民 族 融 合, 至 周 代 形 成 華 夏 族 30 由 於 年 代 久 遠, 研 究 者 經 常 遭 遇 的 問 題 如 :1. 黃 帝 的 出 生 地 姓 氏 ;2. 黃 帝 與 炎 帝 的 關 係 ;3. 黃 帝 與 炎 帝 蚩 尤 決 戰 及 建 都 的 地 點 ;4. 黃 帝 所 至 之 處 以 及 現 代 地 理 位 置 的 考 證 等 因 為 與 本 文 主 旨 不 太 相 關, 行 文 時 置 入 註 中 或 在 後 文 提 及 26 27 28 29 30 徐 旭 生, 中 國 古 史 的 傳 說 時 代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1960), 頁 39 更 早 的 說 法, 亦 見 : 蒙 文 通 分 中 國 古 代 民 族 為 江 漢 民 族 ( 炎 帝 ) 河 洛 民 族 ( 黃 帝 ) 和 海 岱 民 族 ( 泰 族 ), 所 著 古 史 甄 微 (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1933); 傅 斯 年, 夷 夏 東 西 說, 慶 祝 蔡 元 培 先 生 六 十 五 歲 論 文 集,(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外 編 第 一 種,1935, 臺 北 南 港 :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景 印,1992), 頁 1093-1134 蘇 秉 琦, 華 人 龍 的 傳 人 中 國 人,( 瀋 陽 : 遼 寧 大 學 出 版 社,1997), 頁 130 印 順, 中 國 古 代 民 族 神 話 與 文 化 之 研 究,( 臺 北 : 正 聞 出 版 社,1994 四 版 ), 頁 3 郭 大 順 提 出 新 三 集 團, 除 黃 帝 族 屬 外, 還 有 以 仰 韶 文 化 為 代 表 以 中 原 粟 作 農 業 區 為 主 要 活 動 範 圍 的 神 農 氏 華 族 集 團 ; 以 大 汶 口 文 化 和 良 渚 文 化 為 代 表, 以 東 南 沿 海 稻 作 農 業 區 為 主 要 活 動 範 圍 的 虞 ( 夷 ) 夏 集 團 參 閱 : 郭 大 順, 追 尋 五 帝,(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2000), 頁 14 和 122 王 青, 漢 朝 的 本 土 宗 教 與 神 話,( 臺 北 : 洪 葉 文 化,1998), 頁 60-62 相 關 研 究 另 參 : 何 光 岳 著, 炎 黃 源 流 史,( 南 昌 市 : 江 西 教 育 出 版 社,1992), 頁 507; 王 獻 唐, 炎 黃 氏 族 考,(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1985), 頁 3-5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75 ( 一 ) 漢 晉 古 書 的 記 載 史 記 記 載 31, 黃 帝, 少 典 之 子, 姓 公 孫, 名 軒 轅 生 而 神 靈, 弱 而 能 言, 幼 而 徇 齊, 長 而 敦 敏, 成 而 聰 明 神 農 氏 世 代 衰 微, 諸 侯 相 侵 伐, 暴 虐 百 姓 於 是 軒 轅 乃 習 用 干 戈, 修 德 振 兵, 治 五 氣, 種 五 穀, 撫 萬 民, 度 四 方 教 熊 羆 貔 貅 貙 虎, 以 與 炎 帝 戰 於 阪 泉 之 野 32, 三 戰 然 後 得 其 志 蚩 尤 作 亂, 不 用 帝 命, 黃 帝 乃 徵 師 諸 侯, 與 蚩 尤 戰 於 涿 鹿 ( 今 河 北 省 涿 鹿 縣 東 南 六 十 里 ) 33 之 野, 遂 擒 殺 蚩 尤 而 諸 侯 咸 尊 軒 轅 為 天 子, 代 神 農 氏, 是 為 黃 帝 天 下 有 不 順 者, 黃 帝 從 而 征 之 黃 帝 所 至 之 地, 東 至 于 海, 登 丸 山 及 岱 宗 ( 在 山 東 省 ) 西 至 于 空 桐 ( 在 甘 肅 省 ) 34, 登 雞 頭 35 南 至 于 長 江, 登 熊 山 湘 山 ( 在 湖 南 省 ) 36 北 逐 葷 粥 ( 匈 37 奴 別 名 ), 與 諸 侯 合 符 於 釜 山, 都 邑 於 涿 鹿 山 下 的 平 地 遷 徙 往 來 無 常 處, 以 環 繞 的 師 兵 為 營 以 自 衛 官 名 皆 以 雲 字 命 名 38, 稱 為 雲 師 置 左 右 大 監, 監 于 萬 國 萬 國 和 順, 而 常 行 鬼 神 山 川 之 封 禪 39 傳 說 黃 帝 獲 得 寶 鼎, 迎 日 推 筴 40 他 舉 用 風 后 力 牧 常 先 大 鴻 以 治 民 順 天 地 之 紀, 幽 明 之 占, 死 生 之 說, 存 亡 之 難 時 播 百 穀 草 木, 淳 化 鳥 獸 蟲 蛾, 旁 羅 日 月 星 辰 水 波, 土 石 金 玉, 勞 勤 心 力 耳 目, 節 用 水 火 材 物 有 土 德 之 瑞, 故 號 黃 帝 二 十 五 子 之 中, 31 史 記, 卷 1, 頁 1-10 32 同 註 22 在 古 涿 鹿 城 東, 屬 於 今 河 北 省 涿 鹿 縣 治 33 北 京 大 學 王 北 辰 教 授 引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地 理 志, 上 谷 郡 下 記 有 涿 鹿 縣 魏 土 地 記 載 : 下 洛 城 東 南 六 十 里 有 涿 鹿 城, 城 東 一 里 有 阪 泉, 全 上 有 黃 帝 祠 其 考 證 以 為, 古 涿 鹿 城 在 今 河 北 省 涿 鹿 縣 東 南 六 十 里 的 矾 山 鄉, 而 阪 泉 在 古 涿 鹿 城 東 一 里 所 撰, 黃 帝 史 跡 涿 鹿 阪 泉 釜 山 考, 北 京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1944 年 第 1 期, 頁 109 34 唐 張 守 節, 史 記 正 義 引 括 地 志 云 : 空 桐 山, 在 肅 州 福 祿 縣 東 南 六 十 里 又 云 : 笄 頭 山 一 名 崆 峒 山, 在 原 州 平 高 縣 西 百 里, 輿 地 志 云 或 即 雞 頭 山 也 莊 子 云 廣 成 子 學 道 崆 峒 山, 黃 帝 問 道 於 廣 成 子, 蓋 在 此 史 記 卷 1, 頁 6 之 註 4 查 為 今 甘 肅 省 平 涼 縣 西 35 唐 司 馬 貞, 史 記 索 隱 ; 山 名 也 後 漢 王 孟 塞 雞 頭 道, 在 隴 西 一 曰 崆 峒 山 之 別 名 36 史 記 集 解 引 地 理 志 曰 : 湘 山 在 長 沙 益 陽 縣 ; 唐 張 守 節, 史 記 正 義 引 括 地 志 : 熊 耳 山 在 商 州 上 洛 縣 西 十 里 ; 湘 山 在 岳 州 巴 陵 縣 南 十 八 里 史 記 卷 1, 頁 7 之 註 5 37 史 記 索 隱 認 為, 一 種 可 能 是 合 諸 侯 符 契 圭 瑞, 而 朝 會 於 釜 山 ; 另 一 種 可 能 是 指 黃 帝 得 黃 雲 之 瑞 史 記 卷 1, 頁 7 之 註 7 史 記 正 義 引 括 地 志 云 : 釜 山 在 嬀 州 懷 戎 縣 北 三 里 一 說 在 河 北 涿 鹿 縣 西 南 保 岱 村 北 三 里 某 山 ; 一 說 在 今 河 南, 又 名 荊 山 的 覆 釜 山 另 一 說, 釜 山 也 可 能 在 山 東 38 史 記 集 解, 應 劭 曰 : 黃 帝 受 命, 有 雲 瑞, 故 以 雲 紀 事 也 春 官 為 青 雲, 夏 官 為 縉 雲, 秋 官 為 白 雲, 冬 官 為 黑 雲, 中 官 為 黃 雲 見 史 記 卷 1, 頁 7 之 註 10 39 史 記 封 禪 書 正 義 : 此 泰 山 上 築 土 為 壇 以 祭 天, 報 天 之 功, 故 曰 封 此 泰 山 下 小 山 上 除 地, 報 地 之 功, 故 曰 禪 40 言 黃 帝 得 神 策, 可 以 推 算 曆 數, 以 知 節 氣 和 日 辰 之 將 來

76/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得 賜 姓 者 十 四 人 嫘 祖 為 黃 帝 正 妃, 生 二 子, 其 後 皆 有 天 下 : 其 一 曰 玄 囂, 降 居 江 水 ( 在 四 川 省 ); 其 二 曰 昌 意, 降 居 若 水 ( 在 四 川 省 ) 黃 帝 駕 崩, 葬 橋 山 ( 在 陝 西 或 甘 肅, 兩 省 交 界 處 ) 41 列 仙 傳 稍 晚 於 史 記, 行 文 雖 然 簡 約, 卻 奠 定 了 黃 帝 乘 龍 仙 去 的 形 象 : 黃 帝 者, 號 曰 軒 轅, 能 劾 百 神, 朝 而 使 之 弱 而 能 言, 聖 而 預 知, 知 物 之 紀, 自 以 為 雲 師, 有 龍 形 自 擇 亡 日, 與 群 臣 辭, 至 於 卒, 還 葬 橋 山, 山 崩 柩 空 無 尸, 唯 劍 舄 在 焉 仙 書 云 : 黃 帝 採 首 山 之 銅, 鑄 鼎 於 荊 山 之 下 鼎 成, 有 龍 垂 胡 髯 下 迎 帝, 乃 昇 天 群 臣 百 僚 悉 持 龍 髯, 從 帝 而 升, 攀 帝 弓 及 龍 髯, 拔 而 弓 墜, 群 臣 不 得 從, 望 帝 而 悲 號 故 後 世 以 其 處 為 鼎 湖, 名 其 弓 為 烏 號 焉 神 聖 淵 玄, 邈 哉 帝 皇, 蹔 蒞 萬 物, 冠 名 百 王, 化 周 六 合, 數 通 無 方, 假 葬 橋 山, 超 升 昊 蒼 在 前 面, 我 們 談 到 研 究 者 經 常 遭 遇 的 問 題, 炎 帝 和 黃 帝 的 關 係 即 其 一 主 要 原 因 是, 先 秦 作 品 國 語 晉 語 語 意 不 明 的 指 涉 炎 黃 同 是 少 典 所 生 記 載 曰 : 黃 帝 之 子 二 十 五 人, 其 同 姓 者 二 人 而 已 唯 青 陽 與 夷 鼓 皆 為 己 姓 四 母 之 子, 別 為 十 二 姓 凡 黃 帝 之 子, 二 十 五 宗, 其 得 姓 者 十 四 人, 為 十 二 姓 姬 酉 祁 己 ( 或 作 巳 ) 滕 箴 ( 或 作 葴 ) 任 荀 僖 姞 儇 依 是 也 同 德 之 難 故 也 昔 少 典 娶 于 有 蟜 氏, 生 黃 帝 炎 帝 黃 帝 以 姬 水 成, 炎 帝 以 姜 水 成, 成 而 異 德, 故 黃 帝 為 姬, 炎 帝 為 姜, 二 帝 用 師 以 相 濟 也, 異 德 之 故 也 異 姓 則 異 德, 異 德 則 異 類 42 人 們 往 往 因 此 以 為 炎 黃 的 戰 爭 是 兄 弟 鬩 牆 之 爭 司 馬 遷 筆 下 的 神 農 氏 炎 帝 黃 帝 別 41 史 記 索 隱 引 前 漢 書 地 理 志 : 橋 山 在 上 郡 陽 周 縣, 山 有 黃 帝 塚 也 史 記 正 義 引 括 地 志 : 黃 帝 陵 在 寧 州 羅 川 縣 東 八 十 里 子 午 山 可 能 地 點 有 三 :1. 在 今 陝 西 省 靖 邊 縣 城 北 的 古 城 峁 : 王 北 辰 撰, 橋 山 黃 帝 陵 地 理 考, 西 北 史 地 1995 年 第 2 期, 頁 22-24 2. 今 慶 陽 地 區 甘 肅 正 寧 縣 東 五 傾 原 鄉 : 見 張 耀 民, 黃 帝 冢 在 寧 州 羅 川 縣 東 八 十 里 子 午 山, 甘 肅 社 會 科 學 1994 年 第 1 期, 頁 114-116; 亦 見 黃 帝 冢 原 址 考, 西 北 史 地 1994 年 第 1 期, 頁 1-5 3. 陝 西 黃 陵 縣 西 北 : 劉 文 學, 黃 帝 故 里 文 獻 錄 ( 鄭 州 市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6); 又, 中 華 炎 黃 研 究 會 等 編, 黃 帝 故 里 故 都 在 新 鄭 ( 鄭 州 市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42 國 語,( 清 代 明 道 本, 參 校 四 部 叢 刊 影 印 明 代 翻 刻 公 序 本,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80), 卷 10, 晉 語 四, 頁 356 另 見 : 國 語,( 四 部 叢 刊 史 部, 上 海 涵 芬 樓 借 杭 州 臧 明 金 李 刊 本 景 印 ), 卷 10, 晉 語 第 十, 頁 9-10 說 明 : 後 書 記 載 十 二 姓 中, 己 作 巳, 箴 作 葴 史 記 索 隱 : 青 陽 與 夷 鼓 同 為 己 姓 ; 玄 囂, 是 帝 嚳, 祖 本 與 黃 帝 同 姬 姓 史 記, 卷 1, 頁 9, 註 1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77 為 三 人, 但 有 些 學 者 認 為 炎 帝 即 神 農 氏 或 神 農 氏 的 後 代 43 但 是 從 晉 皇 甫 謐 帝 王 世 紀 的 記 載 反 映 出 炎 黃 兩 帝 的 母 系 氏 族 皆 和 少 典 氏 通 婚, 少 典 非 人 名, 而 是 氏 族 名 而 且, 炎 帝 神 農 氏 與 神 農 氏 之 末 的 黃 帝, 相 去 數 代 之 遠 由 此 解 釋 了 炎 帝 黃 帝 是 同 出 於 少 典 氏 的 親 族, 而 非 兄 弟 相 關 證 據 顯 示 炎 帝 黃 帝 的 不 同 身 世 : 第 一 炎 帝 神 農 氏, 母 曰 任 姒, 有 蟜 氏 之 女, 名 女 登, 為 少 典 正 妃 遊 於 華 山 之 陽, 有 神 龍 首 感 女 登 於 常 羊, 生 炎 帝, 人 身 牛 首, 長 於 姜 水, 因 以 氏 焉 有 聖 德, 繼 無 懷 氏 後, 以 火 承 木, 位 在 南 方, 主 夏, 故 謂 之 炎 帝 都 於 陳, 作 五 絃 之 琴, 始 教 天 下 種 穀, 故 人 號 曰 神 農 氏 炎 帝 自 陳 營 都 于 魯 曲 阜 在 位 一 百 二 十 年 而 崩 次 帝 榆 罔, 凡 八 世, 合 五 百 三 十 年 第 二 黃 帝 有 熊 氏, 少 典 之 子, 姬 姓 也 母 曰 附 寶, 其 先 即 炎 帝 母 家 有 蟜 氏 之 女, 世 與 少 典 氏 婚, 故 國 語 兼 稱 焉 及 神 農 氏 之 末, 少 典 氏 又 娶 附 寶, 見 大 電 光 繞 北 斗, 樞 星 照 郊 野, 感 附 寶, 孕 二 十 五 月, 生 黃 帝 於 壽 邱 ( 同 丘 ), 長 於 姬 水, 因 以 為 姓 龍 顏, 有 聖 德, 受 國 于 有 熊, 居 軒 轅 之 邱, 故 因 以 為 名, 又 以 為 號 治 五 氣, 用 五 量, 及 神 農 氏 衰, 蚩 尤 氏 叛, 不 用 帝 命, 黃 帝 於 是 修 德 撫 民 諸 侯 咸 叛 神 農 而 歸 之 黃 帝 於 是 乃 擾 馴 猛 獸, 與 神 農 氏 戰 於 阪 泉 之 野, 三 戰 而 克 之 又 徵 諸 侯, 使 力 牧 神 皇 直 討 蚩 尤 氏, 擒 之 于 涿 鹿 之 野, 使 應 龍 殺 之 于 凶 黎 之 邱 帝 在 位 百 年 而 崩, 年 百 一 十 歲 矣 或 傳 以 為 仙, 或 言 壽 三 百 年 44 大 戴 禮 記 和 史 記 出 現 的 教 導 熊 羆 等, 在 此 直 接 替 代 為 擾 馴 猛 獸, 並 未 取 45 命 名 士 卒 之 義 此 外, 帝 王 世 紀 還 補 充 了 有 關 黃 帝 生 長 地 黃 帝 的 大 臣 諸 多 發 明 和 四 有 以 炎 帝 即 神 農 氏, 如 : 王 符 潛 夫 論 五 德 志 唐 張 守 節 史 記 正 義 等 ; 不 以 炎 帝 為 神 農 的, 如 唐 司 馬 貞 史 記 索 隱 漢 書 郊 祀 志 : 李 奇 注 炎 帝, 神 農 后 更 多 的 討 論, 參 見 : 何 光 岳, 炎 黃 源 流 史, 頁 69-70 帝 王 世 紀, 頁 3-4 唐 司 馬 貞 史 記 索 隱 認 為 : 少 典 者, 諸 侯 國 號, 非 人 名 也 史 記 卷 1, 頁 2 出 生 地 壽 丘, 按 史 記 正 義 : 在 魯 東 門 北, 今 在 兗 州 曲 阜 縣 東 北 六 里 史 記 卷 1, 頁 2 之 註 1 長 於 姬 水, 參 見 : 何 光 岳 引 水 經 渭 水 注 : 岐 水 東 廷 姜 氏 城 南, 為 姜 水 姜 水 城, 今 名 姜 城 堡, 在 寶 雞 市 南 七 里 故 云 姬 水 係 岐 山 下 的 歧 水, 姬 姜 二 水 相 鄰 因 此 說 黃 帝 與 炎 帝 出 自 同 族, 亦 不 為 過 所 著 炎 黃 源 流 史, 頁 71 43 44 45

78/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46 妃 生 二 十 五 子 等 紀 事 後 出 的 唐 宋 元 道 教 仙 傳 多 以 帝 王 世 紀 為 本, 而 加 以 補 充 擴 大 其 說 法 ( 二 ) 唐 宋 元 道 書 的 記 載 唐 宋 元 道 教 仙 傳 之 中, 如 前 所 述, 現 存 唐 王 瓘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的 版 本 已 有 部 分 佚 失 宋. 張 君 房 集 雲 笈 七 籤 卷 一 百 和 元. 趙 道 一 編 撰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一 的 黃 帝 事 蹟 ( 以 下 皆 稱 宋 元 道 書 ), 有 些 是 其 他 古 書 所 不 曾 提 及 的 相 形 之 下, 宋 元 道 書 對 於 炎 黃 兩 帝 的 關 係 和 當 時 發 生 多 次 戰 爭, 加 以 合 理 化 的 潤 飾, 而 黃 帝 的 建 都 地 點 所 至 之 處 以 及 當 世 地 理 位 置 等, 在 二 書 中 也 經 過 簡 明 的 考 證 茲 整 理 如 下 : 1. 黃 帝 姓 公 孫, 有 熊 國 君 少 典 之 次 子 但 是, 宋 元 道 書 對 於 黃 帝 姓 公 孫, 表 示 疑 惑 註 解 說 : 自 周 制 五 等 諸 侯 以 後 乃 有 公 孫 姓, 軒 轅 為 黃 帝, 長 於 姬 水, 合 以 姬 為 姓, 不 知 古 史 何 據 也 又 註 : 伏 羲 生 少 典, 少 典 生 神 農 及 黃 帝, 襲 帝 位, 居 有 熊 之 封 焉 47 兩 書 一 開 始, 並 未 明 言 他 們 是 同 出 於 少 典 氏 族, 還 是 同 出 於 一 人 的 兄 弟 至 後 文, 才 顯 示 出 神 農 的 第 八 代 榆 岡 ( 帝 王 世 紀 作 罔 ), 大 致 和 黃 帝 同 時 2. 黃 帝 出 生 時, 天 有 異 象 兩 書 均 言 及 : 其 母 西 喬 氏 女, 名 附 寶 瞑 見 大 電 光 繞 北 斗 樞 星, 照 于 郊 野, 附 寶 感 之 而 有 娠 以 樞 星 降, 又 名 天 樞, 懷 之 二 十 四 月, 生 軒 轅 於 壽 丘 帝 生 而 神 靈, 幼 而 徇 齊, 長 而 敦 敏, 成 而 聰 明 龍 顏 日 角, 河 目 隆 顙, 蒼 色 大 肩 始 學 於 大 項, 長 於 姬 水 帝 年 十 五, 心 慮 無 所 不 通, 乃 受 國 於 有 熊, 襲 封 君 之 地, 以 制 作 軒 冕, 乃 號 軒 轅 48 在 此, 不 同 於 居 軒 轅 之 丘 的 說 法, 道 教 的 記 載 說 他 因 制 作 軒 冕, 得 軒 轅 之 名 3. 黃 帝 治 國 初 期, 歷 經 一 段 太 平 盛 世 當 他 娶 西 陵 氏 之 女 於 大 梁 ( 今 河 南 開 封 ), 元 妃 嫘 祖 為 他 生 了 兩 個 兒 子 玄 囂 和 昌 意, 他 喜 於 天 下 之 戴 己 的 日 子 書 載 : 鴻 黃 之 代, 統 一 人 民 時 人 未 使 而 民 自 化, 未 賞 而 民 勸, 其 心 愉 而 不 偽, 其 事 素 而 不 飾, 謂 46 帝 王 世 紀, 頁 5, 記 載 : 有 四 妃 生 二 十 五 子 元 妃 西 陵 氏 女, 曰 嫘 祖, 生 昌 意 ; 次 妃 方 雷 氏 女, 曰 女 節, 生 青 陽 ; 次 妃 彤 魚 氏 女, 生 夷 鼓, 一 名 蒼 林 ; 次 妃 嫫 母, 班 在 三 人 之 下 47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2-3, 總 頁 280-281;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 總 頁 312 48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3, 總 頁 280;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 總 頁 312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79 之 太 清 之 始 外 戶 不 閉, 是 謂 大 同 黃 帝 理 天 下 十 五 年, 竭 盡 聰 明, 使 百 姓 修 德, 常 考 劾 人 民 的 功 德, 而 專 務 於 法 教 當 其 時, 他 有 賢 妻 養 蠶 為 絲, 有 天 老 五 聖 佐 理 政 務, 各 種 發 明 應 時 而 出 後 來, 他 納 女 節 為 妃, 生 少 皞 ; 再 納 醜 女 號 嫫 母, 使 訓 宮 人 而 有 淑 德 ; 又 納 費 修 氏 為 夫 人 庶 民 甘 食 美 服, 樂 其 俗, 安 其 居 鄰 國 相 望, 雞 犬 之 音 相 聞, 至 老 而 不 相 往 來, 人 心 無 求 之 故 所 謂 黃 帝 理 天 下, 便 民 心, 謂 之 至 理 之 代 49 4. 黃 帝 治 理 天 下, 初 居 有 熊 之 國, 稱 有 熊 帝 他 原 本 不 好 戰 爭, 當 神 農 氏 之 第 八 代 榆 岡 始 衰, 諸 侯 相 侵 黃 帝 以 中 央 之 色 稱 號, 四 方 也 各 以 方 色 稱 號 諸 侯 僉 共 謀 之, 邊 城 日 益 緊 張 黃 帝 於 是 在 首 陽 山 ( 原 注 : 在 河 中 郡, 查 在 今 山 西 省 蒲 阪 縣 東 南 ) 令 士 兵 採 集 首 山 之 金 ( 銅 礦 ), 鑄 刀 造 弩 ; 於 東 海 流 波 山 得 夔 牛, 以 牛 皮 製 鼓 ; 擊 鼓 吹 角, 訓 練 武 士 他 語 帶 威 脅 地 說 : 日 中 必 熭, 必 割 狂 屈! 圖 謀 者 皆 稱 其 知 言 帝 有 天 下 二 十 二 年 後, 忽 有 蚩 尤 氏 不 恭 奉 帝 命, 帝 乃 徵 諸 侯 討 伐 之 50 5. 黃 帝 時 代 的 戰 爭, 先 是 和 神 農 氏 的 後 代 榆 岡 合 謀, 共 擊 蚩 尤, 大 戰 於 涿 鹿 之 野 ( 原 注 : 地 在 上 谷 郡, 南 有 涿 鹿 城 ); 再 戰 冀 州, 擒 殺 蚩 尤 於 絕 轡 之 野 ( 在 媯 州 ), 都 於 涿 鹿 城 後 來, 黃 帝 又 與 榆 岡 爭 天 下, 戰 於 阪 泉 ( 原 注 : 在 上 谷 郡, 今 媯 州 ), 三 戰 克 之 ; 接 著 北 逐 獯 鬻 之 戎 51, 並 討 伐 諸 侯 之 不 順 從 者, 凡 五 十 二 戰, 天 下 大 定, 諸 侯 咸 尊 為 天 52 子 帝 以 己 酉 歲 立, 承 神 農 之 後, 位 居 中 央, 臨 制 四 方, 破 山 通 道, 未 嘗 寧 居 他 命 令 風 后 負 籌 書, 伯 常 荷 劔, 旦 出 流 沙, 夕 歸 陰 浦, 行 萬 里 而 一 息, 反 涿 鹿 之 阿 又 命 令 竪 亥 推 算 領 土, 東 西 得 二 萬 八 千 里 ; 南 北 得 二 萬 六 千 里 帝 又 試 百 神 而 朝 之, 畫 野 分 州, 別 尊 卑 之 位 與 華 戎 之 異 帝 旁 行 天 下, 得 百 里 之 國 者 萬 區 ( 原 注 : 今 縣 邑 ), 所 謂 首 出 庶 物, 萬 國 咸 寧 53 6. 在 萬 國 咸 寧 之 際, 黃 帝 持 續 發 明 建 設 並 問 道 求 仙 : 容 成 子 造 律 曆 素 女 教 黃 帝 鼓 絃 瑟, 制 七 情 行 十 義 之 教, 為 制 禮 作 樂 之 始 仙 傳 中 還 有 更 精 彩 的 部 分, 即 : 神 人 西 49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4-9, 總 頁 280;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6, 總 頁 312-314 50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13-14, 總 頁 286;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0-11, 總 頁 316-317 51 史 記 作 葷 粥, 詳 前 文 52 黃 帝 即 位, 道 教 記 載 在 己 酉 歲 現 代 劉 家 齊 考 證 以 為, 黃 帝 建 國 之 元 年 在 西 元 前 2584 年 見 所 撰 黃 帝 和 夏 朝 年 代 考, 安 徽 史 學 1994 年 第 2 期, 頁 19-23 53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15, 總 頁 289;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9, 總 頁 319

80/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王 母 慕 黃 帝 之 德, 乘 白 鹿 來 獻 白 玉 環 ; 黃 帝 遊 歷 西 山 沃 人 國 冥 伯 之 丘 崑 崙 之 墟 華 胥 國 ; 往 天 毒 國 居 之, 因 名 軒 轅 國 ( 原 注 : 後 來 曰 天 竺 國 ); 又 西 至 窮 山 女 子 國, 北 遊 崑 崙 宮, 東 至 海 黃 帝 以 天 下 大 定, 符 瑞 並 臻, 乃 修 興 封 禪, 所 生 二 十 五 子 之 中, 得 姓 者 十 二 人 54 螺 祖 生 二 子 玄 囂 昌 意 並 不 居 帝 位 ; 帝 妃 女 節 生 少 昊, 名 摯, 字 青 陽, 即 帝 位, 號 金 天 氏 昌 意 娶 蜀 山 氏 之 女 生 顓 頊, 為 黃 帝 嫡 孫, 亦 襲 帝 位, 號 高 陽 氏 此 後 黃 帝 尋 真 訪 隱, 問 道 求 仙, 鑄 鼎 鍊 丹, 以 法 傳 於 玄 子, 最 後 乘 龍 仙 去 55 從 宋 雲 笈 七 籤 元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之 記 載 可 知, 黃 帝 的 出 生 地 在 今 山 東 省 之 壽 丘 ; 立 國 之 初, 居 住 於 受 封 國 有 熊, 即 今 河 南 新 鄭 所 在 當 他 率 領 士 卒, 擒 殺 蚩 尤 後, 都 於 古 涿 鹿 城, 在 今 河 北 省 涿 鹿 縣 東 南 關 於 戰 爭 的 先 後 次 序, 道 書 與 史 記 不 同, 黃 帝 先 是 和 神 農 氏 的 後 代 榆 岡 聯 合 打 敗 蚩 尤, 後 來 才 和 榆 岡 爭 天 下, 以 此 巧 妙 地 排 除 了 炎 黃 兄 弟 鬩 牆 的 可 能 性 道 書 與 史 記 相 同 之 處, 即 黃 帝 雖 然 都 於 涿 鹿 城, 卻 依 舊 遷 徙 無 常, 未 嘗 寧 居 ; 連 年 征 戰, 北 逐 獯 鬻, 平 定 諸 侯, 一 統 天 下 宋 元 道 教 仙 傳 多 取 材 於 帝 王 世 紀, 與 史 記 和 帝 王 世 紀 作 比 較, 增 添 了 許 多 豐 富 的 情 節, 如 : 黃 帝 的 婚 姻 子 女 征 戰 建 國 即 位 在 己 酉 年 等 又 加 上 一 些 神 話 般 的 描 述, 如 : 黃 帝 命 令 風 后 負 籌 書, 伯 常 荷 劔, 旦 出 流 沙, 夕 歸 陰 浦, 行 萬 里 而 一 息 神 人 西 王 母 來 獻 白 玉 環 而 最 後, 宋 元 道 書 又 添 加 一 筆 關 於 黃 帝 在 傳 位 於 少 昊 顓 頊 之 後, 開 啟 的 尋 真 訪 隱, 問 道 求 仙 的 旅 程 二 治 國 與 發 明 ( 一 ) 初 期 統 治 黃 帝 統 治 初 期 歷 經 一 段 太 平 盛 世 宋 元 道 書 記 載 : 帝 年 十 五, 心 慮 無 所 不 通, 乃 受 國 於 有 熊 當 時 的 一 些 發 明, 除 了 元 妃 嫘 祖 養 蠶 為 絲 外, 有 天 老 五 聖 佐 理 之 黃 帝 取 伏 羲 氏 之 卦 象, 作 八 卦 之 說, 謂 之 八 索 其 他 發 明 有 : 大 臣 曹 胡 造 衣, 伯 余 造 裳, 於 則 造 履, 黃 帝 也 因 之 作 冠 冕 在 其 他 臣 民 協 助 下, 作 舟 橶 車 舂 杵 臼, 作 竈 弓 矢, 作 屋 和 宮 室 築 城 邑 等 當 時 有 神 馬 出 生 澤 中, 出 自 大 封 國 ( 原 注 : 亳 州 東 古 國, 查 在 今 河 南 商 丘 東 北 ) 名 為 澤 馬 ; 又 得 騰 黃 神 獸, 色 黃, 狀 如 狐, 背 上 有 兩 角 龍 翼 ( 原 注 : 出 日 本 國, 壽 三 千 歲, 54 55 出 處 同 上, 原 注 : 姬 酉 祈 巳 滕 箴 任 苟 僖 詰 旋 依 根 據 前 引 國 語 晉 語 顯 見 傳 抄 之 誤 參 考 註 40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21-32, 總 頁 290-295;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7-20, 總 頁 320-321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81 日 行 萬 里 ) 黃 帝 乘 騰 黃 神 獸, 而 得 以 周 遊 六 合, 所 謂 乘 八 翼 之 龍, 遊 天 下 也, 故 遷 徙 往 來 無 常 黃 帝 開 始 教 人 乘 馬, 有 臣 胲 作 服 牛 ( 指 駕 牛 ) 又, 鑄 釜 造 甑 而 烹 粥, 以 易 茹 毛 飲 血 之 弊 ; 作 屋 築 宮 室, 以 避 寒 暑 燥 濕 有 臣 沮 頌 蒼 頡 觀 鳥 跡, 以 作 文 字 ; 又 有 黃 龍 負 圖 而 出, 稱 河 圖 ; 有 圖 和 文 字 以 後, 即 制 文 章, 始 代 結 繩 記 事, 而 作 書 契 黃 帝 定 百 物 之 名, 一 號 帝 鴻 氏, 一 號 歸 藏 氏, 乃 以 其 制 歸 藏 書 得 名, 書 即 易 之 始 黃 帝 垂 衣 裳 之 後, 作 龍 袞 之 服, 畫 日 月 星 辰 於 衣 上, 以 象 天 文 56 黃 帝 時 代 有 關 氣 象 及 曆 法 天 文 算 數 等 知 識 的 發 現 和 紀 錄, 據 前 引 二 書 綜 合 整 理 如 下 : 1. 大 撓 造 甲 子 ;2. 黃 帝 作 紀 曆 以 定 年 ;3. 女 媧 之 後 代 容 成 氏 善 知 音 律, 始 造 律 曆 ;4. 黃 帝 問 天 老, 得 天 元 日 月 星 辰 之 書 天 文 刻 漏 之 書 以 紀 時 ;5. 臣 隸 首 善 筭 法, 始 作 數, 著 筭 數 ;6. 臣 伶 倫, 作 權 量 7. 黃 帝 得 蚩 尤, 始 明 乎 天 文 ;8. 帝 又 獲 寶 鼎, 乃 迎 日 推 策, 於 是 順 天 地 之 紀, 旁 羅 日 月 星 辰 ;9. 作 蓋 天 儀 ;10. 作 占 日 月 之 書 占 星 占 候 之 法 等 關 醫 藥 知 識 的 發 現 和 著 作, 有 :1. 岐 伯 善 說 草 木 藥 性, 修 神 農 所 嘗 百 草 性 味 以 理 疾, 作 內 外 經 ;2. 有 雷 公 述 炮 炙 方, 定 藥 性 之 善 惡 ;3. 扁 鵲 俞 附 二 臣 定 脉 經 ; 帝 與 扁 鵲 論 脉 法, 撰 脉 書 上 下 經 ;4. 帝 問 岐 伯 脈 法, 又 制 素 問 等 書 及 內 經 ( 指 黃 帝 內 經 ) 57 ;5. 帝 問 少 俞 鍼 注, 乃 制 鍼 經 明 堂 圖 灸 之 法, 此 鍼 藥 之 始 58 ( 二 ) 戰 爭 時 期 蚩 尤 作 亂, 打 斷 了 所 謂 外 戶 不 閉, 是 謂 大 同 的 太 平 盛 世 蚩 尤 的 出 身, 有 說 是 古 天 子 九 黎 之 君 或 者 是 炎 帝 之 裔 59 春 秋 時 代 至 秦 漢 間 作 品 管 子 曾 言 及 蚩 尤 原 為 黃 帝 六 相 之 一 : 黃 帝 澤 參, 治 之 至 也 昔 者 黃 帝 得 蚩 尤 而 明 於 天 道, 得 大 常 而 察 於 地 利, 得 奢 龍 而 辯 於 東 方, 得 祝 融 而 辯 於 南 方, 得 大 封 而 辯 於 西 方, 得 后 土 而 辯 於 北 方 黃 帝 得 六 相 而 56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4-8, 總 頁 281-283;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5, 總 頁 312-314 57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13, 總 頁 286, 註 : 今 有 二 帙, 各 九 卷 後 來 就 修 之, 按 素 問 序 云 : 岐 伯 作, 今 卷 數 大 約 闕 少 其 八 十 一 難 後 來 增 修 又 云 : 天 降 素 女 以 治 人 疾, 帝 問 之, 遂 作 素 問 也 58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9-13, 總 頁 284-286;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6-11, 總 頁 314-317 59 南 朝 宋 裴 駰, 史 記 集 解 : 應 劭 曰 : 蚩 尤, 古 天 子 唐 張 守 節 史 記 正 義 : 孔 安 國 曰 : 九 黎 君 號 蚩 尤 是 也 參 見 : 史 記 卷 1, 頁 4, 註 3 路 史 後 紀 四 卷 13, 蚩 尤 傳, 頁 109: 阪 泉 氏 蚩 尤, 炎 帝 之 裔 也

82/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天 下 治, 神 明 之 至 也 蚩 尤 明 乎 天 道, 故 使 為 當 時, 大 常 察 乎 地 利, 故 使 為 廩 者 ; 奢 龍 辯 乎 東 方, 故 使 為 士 師 ; 祝 融 辯 乎 南 方, 故 使 為 司 徒 ; 大 封 辨 於 西 方, 故 使 為 司 馬 ; 后 土 辨 乎 北 方, 故 使 為 李 是 故 春 者 士 師 也, 夏 者 司 徒 也, 秋 者 司 馬 也, 冬 者 李 也 60 行 文 是 說, 黃 帝 的 德 澤 浸 滲, 達 到 治 理 的 最 高 境 界 他 獲 得 蚩 尤 而 明 於 天 道, 得 大 常 而 察 於 地 利, 又 得 奢 龍 祝 融 大 封 后 土, 而 辯 於 東 南 西 北 方 所 謂 黃 帝 得 六 相 而 天 下 治, 神 明 之 至 也 六 相 即 : 蚩 尤 掌 管 天 時 ; 大 常 擔 任 廩 者, 主 掌 廩 藏 ; 奢 龍 擔 任 士 師, 為 庶 士 群 吏 之 師, 教 人 法 紀 ; 祝 融 擔 任 司 徒, 執 掌 農 事 ; 大 封 擔 任 司 馬, 執 掌 軍 事 ; 后 土 擔 61 任 理 官, 執 掌 刑 事 又, 從 管 子. 揆 度 篇 得 知, 黃 帝 是 個 壟 斷 國 家 財 富 的 君 主, 所 以 能 王 天 下, 是 因 為 他 嚴 格 剷 除 私 人 勢 力, 不 許 他 們 獲 得 山 林 礦 藏 的 資 源, 然 後 天 下 可 得 而 順 牧 62 書 中 論 及 古 今 帝 王 行 封 禪 的 道 理 時, 舉 例 說 : 黃 帝 請 問 伯 高 : 我 將 聚 合 天 下 為 一 家, 有 什 麼 辦 法 可 以 做 到? 伯 高 回 答 : 鏟 除 礦 山 草 木, 而 設 置 國 營 標 記, 嚴 格 除 去 私 人 勢 力 的 爪 牙, 天 下 便 可 以 聚 合 為 一 家 伯 高 又 說 : 如 果 山 上 出 現 了 礦 苗, 君 主 便 應 當 嚴 格 封 禁 而 加 以 祭 祀 在 離 封 山 十 里 的 地 方 築 祭 壇, 凡 到 此 就 命 令 乘 車 的 人 下 車 步 行, 步 行 的 人 快 步 經 過 若 有 觸 犯 禁 令 的, 處 以 死 罪, 絕 無 寬 赦, 這 樣 就 不 會 有 人 來 開 採 了 黃 帝 行 此 政 令 十 年, 直 到 葛 盧 山 ( 一 作 葛 廬 山, 地 點 不 詳 ) 暴 發 山 洪, 金 屬 礦 石 隨 之 流 出, 蚩 尤 接 管 控 制, 用 來 製 造 為 劍 鎧 矛 戟, 於 是 兼 併 諸 侯, 釀 成 伏 屍 遍 野 的 慘 況 63 蚩 尤 似 為 氏 族 名, 他 們 具 有 極 高 明 的 天 文 知 識, 卻 極 端 殘 暴 在 取 得 礦 產 後, 即 製 造 武 器 和 刑 具 尚 書 呂 刑 記 載 : 若 古 有 訓, 蚩 尤 惟 始 作 亂, 延 及 于 平 民 苗 民 弗 60 管 子 依 託 管 仲 ( 名 夷 吾, 字 仲 ) 之 名 成 書, 有 些 篇 章 成 於 春 秋 時 代, 有 些 是 秦 漢 增 編, 大 部 分 成 於 戰 國 本 文 採 用, 王 冬 珍 等 校 注, 新 編 管 子,( 臺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2002) 下 冊, 五 行 第 四 十 一, 頁 985-986 61 參 考 : 湯 孝 純 注 譯 李 振 興 校 閱, 新 譯 管 子 讀 本,(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5), 下 冊, 頁 744 62 新 編 管 子, 卷 23, 頁 1528 和 1531 原 文 : 黃 帝 之 王, 謹 逃 其 爪 牙, 不 利 其 器, 燒 山 林, 破 增 藪, 焚 沛 澤, 逐 禽 獸, 實 以 益 人, 然 後 天 下 可 得 而 牧 也 另 見 同 書, 國 准 第 七 十 九, 頁 1558-1560 類 似 之 見 解, 黃 帝 之 王, 謹 逃 其 爪 牙 63 新 編 管 子, 卷 23, 頁 1513-1514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83 用 靈, 制 以 刑, 惟 作 五 虐 之 刑 具 曰 法, 殺 戮 無 辜 64 宋 元 道 書 記 載, 帝 有 天 下 二 十 二 年, 忽 有 蚩 尤 氏 兄 弟 八 十 人, 獸 身 人 語, 銅 頭 鐵 額, 不 食 五 穀 ( 原 注 : 食 麥 飯 ), 啗 沙 吞 石, 不 用 帝 命, 作 五 虐 之 刑, 以 害 黎 庶 這 是 因 為 蚩 尤 在 葛 廬 山 發 金 作 冶, 製 成 鎧 甲 及 劔, 造 立 兵 仗 刀 戟 大 弩, 時 人 誤 以 為 他 們 是 銅 頭 鐵 額 的 怪 獸 黃 帝 徵 諸 侯 伐 蚩 尤, 經 過 十 五 旬, 均 未 能 剋 敵 後 得 風 后 力 牧 大 鴻 張 若 之 佐 助 ; 制 三 公 之 職, 取 合 己 者 四 人, 謂 之 四 面 而 理 時 ; 得 風 胡 作 五 牙 旗 烽 火 戰 ; 以 神 皇 為 撫 軍 大 元 帥, 置 左 右 大 監 ; 並 且, 與 榆 岡 合 謀 共 擊 蚩 尤 在 戰 役 中, 黃 帝 服 黃 冕, 駕 象 車, 打 算 和 蚩 尤 大 戰 於 涿 鹿 之 野, 卻 遭 逢 蚩 尤 作 百 里 大 霧, 不 能 剋 敵 黃 帝 令 風 后 作 指 南 車, 自 己 歸 太 山 ( 原 書 未 注, 查 在 今 山 西 太 原 西 南 ) 之 阿, 慘 然 而 寐 夢 見 西 王 母 遣 道 人 來 賜 符, 於 是 置 壇 祈 禱, 得 一 符, 廣 三 寸 長 一 尺, 青 色, 以 血 為 文 又 見 天 降 人 首 鳥 身 的 玄 女 來 教 三 宮 祕 略 五 音 權 謀 陰 陽 之 術, 即 所 謂 玄 女 戰 術 黃 帝 之 符 和 六 壬 太 一 盾 甲 運 式 法 玄 女 又 傳 陰 符 經 三 百 言 授 帝 靈 寶 五 符 真 文 及 兵 信 符, 佩 之, 滅 蚩 尤 黃 帝 後 來 著 為 圖 書, 如 : 十 六 神 曆 勝 負 握 機 之 圖 及 法 要 訣 黃 帝 兵 法 三 卷 河 圖 出 軍 訣 出 軍 大 帥 年 命 一 卷 出 軍 大 帥 立 成 一 卷 太 一 兵 曆 一 卷 黃 帝 出 軍 新 用 訣 十 二 卷 黃 帝 夏 氏 占 兵 氣 六 卷 黃 帝 十 八 陣 圖 二 卷 黃 帝 問 玄 女 之 法 三 卷 風 后 孤 虛 訣 二 十 卷 務 成 子 玄 兵 災 異 占 十 四 卷 鬼 吏 區 兵 法 三 卷 圖 一 卷 等 65 前 述 說 法 將 黃 帝 及 其 大 臣 當 成 許 多 發 明 的 肇 始 者, 但 可 資 佐 證 的 史 料 僅 一 二 書 第 一, 戰 國 時 代 史 官 著 世 本, 於 作 篇 提 及 : 黃 帝 見 百 物 始 穿 井 黃 帝 樂, 名 咸 池 黃 帝 造 火, 食 旃 冕 黃 帝 作 旃 冕 黃 帝 作 旃, 亦 曲 柄 旃, 以 招 士 眾 也 黃 帝 作 冕 旒 黃 帝 作 冕 又, 黃 帝 命 羲 和 占 日, 常 儀 占 月, 大 撓 作 甲 子, 隸 首 作 算 數, 伶 倫 造 律 呂, 容 成 造 歷, 蒼 頡 作 書, 蒼 頡 造 文 字, 沮 誦 蒼 頡 作 書, 並 黃 帝 時 史 官 大 臣 之 中, 史 皇 作 圖, 伯 余 作 衣 裳, 胡 曹 作 衣, 胡 曹 作 冕, 於 則 作 屝 履, 雍 父 作 舂 杵 臼, 胲 作 服 牛 ( 指 駕 牛 ), 相 土 作 乘 馬, 共 鼓 貨 狄 作 舟, 女 媧 作 笙 簧 女 媧 作 簧 隨 作 笙, 長 四 寸, 十 二 簧, 像 鳳 之 身 隨 作 64 尚 書,( 漢 孔 安 國 傳, 景 印 宋 乾 道 淳 熙 間 建 安 王 朋 甫 刊 本,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善 本 叢 刊 第 二 三 種, 臺 北 : 中 央 圖 書 館,1991) 卷 12, 呂 刑 第 二 十 九, 頁 295 孔 安 國 注 : 九 黎 之 君 號 曰 蚩 尤 本 人 以 為, 此 指 九 黎 之 君 蚩 尤 因 苗 民 弗 用 靈, 不 信 神 靈, 無 法 以 神 靈 之 事 控 制 苗 民, 而 制 之 以 虐 刑 另 參 : 吳 璵 註 譯, 新 譯 尚 書 讀 本,(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7), 頁 174 65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14-18, 總 頁 286-288;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1-14, 總 頁 316-318

84/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竽, 竹 夷 作 鼓, 揮 作 弓, 夷 牟 作 矢, 巫 彭 作 醫 66 第 二, 晉 帝 王 世 紀 記 載, 在 一 些 發 明 和 制 度 之 建 立 方 面, 黃 帝 使 岐 伯 嘗 味 草 木, 典 醫 療 疾, 今 經 方 本 草 咸 出 焉 其 使 倉 頡 又 取 象 鳥 跡, 始 作 文 字, 史 官 之 作, 蓋 自 此 始 記 其 言 行, 策 而 藏 之, 名 曰 書 契 自 黃 帝 以 上, 穴 居 而 野 處, 死 則 厚 衣 以 薪, 葬 之 中 野, 結 繩 以 治 及 至 黃 帝 為 築 宮 室, 上 棟 下 宇, 以 待 風 雨 而 易 以 棺 槨, 制 以 書 契 百 官 以 序, 萬 民 以 察, 神 而 化 之, 使 民 不 倦, 後 作 雲 門 咸 池 之 樂, 周 禮 所 謂 大 咸 者 也 於 是 人 事 畢 具, 得 寶 鼎, 興 封 禪, 有 景 雲 之 瑞, 故 以 雲 紀 官 黃 帝 損 庖 犧 之 瑟, 為 二 十 五 弦, 長 七 尺 二 寸 黃 帝 臣 容 成 造 歷 黃 帝 使 伶 倫 於 大 夏 之 西, 崑 崙 之 陰, 取 竹 解 谷, 其 竅 厚 均 者, 斷 兩 節 間 吹 之, 以 為 黃 鐘 之 管, 以 象 鳳 鳴, 雌 雄 各 六, 以 定 律 呂, 以 分 星 次 命 雷 公 岐 伯 論 經 脈, 旁 通 問 難 八 十 一, 為 難 經 教 制 九 針, 著 內 外 術 經 十 八 卷 67 宋 元 道 書 與 世 本 帝 王 世 紀 相 比 較 可 知, 道 教 作 品 極 其 誇 大 了 黃 帝 創 造 發 明 的 功 績 一 些 託 名 黃 帝 的 作 品, 則 可 作 為 後 世 修 道 者 的 參 考 68 ( 三 ) 一 統 天 下 黃 帝 與 蚩 尤 的 最 後 一 戰 在 冀 州 蚩 尤 率 魑 魅 魍 魎, 請 風 伯 雨 師, 從 天 上 乘 大 風 而 來, 命 應 龍 蓄 水, 以 攻 黃 帝 而 黃 帝 也 請 風 伯 雨 師 及 天 下 女 祆 止 雨 於 東 荒 之 地, 驅 逐 應 龍 以 處 南 極, 殺 蚩 尤 與 夸 父 蚩 尤 敗 於 顧 泉, 在 中 冀 被 擒 殺, 其 地 因 名 絕 轡 之 野 蚩 尤 被 殺 於 黎 山 66 世 本 收 入 二 十 五 別 史 ( 齊 魯 書 社 ), 頁 64-68 另 見 : 漢 宋 衷 注 清 孫 馮 翼 集, 世 本 ( 據 問 經 堂 叢 書 本 排 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叢 書 集 成 初 編,1985), 頁 2-3 後 者 作 篇 與 前 書 不 同, 記 載 較 為 簡 略, 云 : 黃 帝 作 冕 旒, 蒼 頡 作 書, 沮 誦 蒼 頡 作 書 帝 女 儀 狄 作 酒 醪 變 五 味 史 皇 作 圖, 宋 衷 曰 : 史 皇 黃 帝 臣 也 圖, 謂 畫 物 像 也 伯 余 作 衣 裳, 宋 衷 曰 : 黃 帝 臣 也 黃 帝 作 旃 冕 於 則 作 履, 注 : 於 則 黃 帝 臣 也 黃 帝 之 世, 始 立 史 官, 蒼 頡 沮 誦 是 其 職 也 67 帝 王 世 紀, 頁 5-7 另 見 帝 王 世 紀 收 入 二 十 五 別 史, 頁 7 68 柏 明 李 穎 科 著, 黃 帝 傳, 頁 115-116 書 之 作 者 據 漢 書 藝 文 志 帝 王 世 紀 和 雲 笈 七 籤 等 書 所 記, 黃 帝 及 黃 帝 時 人 的 著 作 如 下 : 黃 帝 四 經 四 篇 黃 帝 君 臣 十 篇 雜 黃 帝 五 十 八 篇 黃 帝 泰 素 二 十 篇 黃 帝 說 四 十 篇 太 壹 兵 法 一 篇 黃 帝 十 六 篇 黃 帝 雜 子 氣 三 十 三 篇 黃 帝 陰 陽 二 十 五 卷 黃 帝 諸 子 論 陰 陽 二 十 五 卷 黃 帝 長 柳 占 夢 十 一 卷 黃 帝 內 經 十 八 卷 外 經 十 九 卷 泰 始 黃 帝 扁 鵲 俞 附 方 二 十 三 卷 神 農 黃 帝 食 禁 七 卷 黃 帝 三 王 養 陰 方 二 十 卷 黃 帝 雜 子 步 引 十 二 卷 黃 帝 歧 伯 按 摩 十 卷 黃 帝 雜 子 芝 菌 十 八 卷 黃 帝 雜 子 十 九 家 方 二 十 一 卷 黃 帝 出 軍 新 用 訣 十 二 卷 黃 帝 夏 氏 占 兵 氣 六 卷 黃 帝 十 八 陣 圖 二 卷 黃 帝 問 玄 女 之 訣 三 卷 等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85 之 丘 ( 東 荒 之 北 隅 ), 身 首 異 處 黃 帝 下 令 葬 其 首 於 壽 張 ( 原 注 : 縣 名 鄆 州, 今 山 東 省 鄆 城 縣 ), 收 得 蚩 尤 兵 書 行 軍 祕 術 一 卷 蚩 尤 兵 法 二 卷 69 又, 另 一 說 法 見 山 海 經 大 荒 北 經 : 蚩 尤 作 兵 伐 黃 帝, 黃 帝 乃 令 應 龍 攻 之 冀 州 之 野, 應 龍 蓄 水, 蚩 尤 請 風 伯 雨 師 從 大 風 雨, 黃 帝 乃 下 天 女 曰 妭, 雨 止, 遂 殺 蚩 尤 70 指 的 是, 應 龍 協 助 黃 帝 攻 打 蚩 尤 於 冀 州 之 野, 命 他 先 行 蓄 水 當 蚩 尤 請 風 伯 雨 師 降 下 大 雨 時, 黃 帝 則 請 妭 止 雨, 於 是 殺 了 蚩 尤 內 容 與 前 述 不 盡 相 同, 姑 存 錄 以 備 考 黃 帝 備 戰 的 心 理 過 程, 可 從 現 代 出 土 黃 帝 四 經 中 的 十 大 經 一 窺 梗 概 該 書 記 載, 在 討 伐 蚩 尤 之 前, 黃 帝 請 教 閹 冉 : 我 想 通 過 頒 佈 實 施 各 種 政 令 的 方 法 來 治 理 國 家, 請 問 應 始 於 何 處 終 於 何 處? 閹 冉 回 答 : 應 該 始 於 完 善 自 身, 秉 執 中 正 公 平 的 法 度, 然 後 以 法 度 準 量 他 人, 外 內 交 相 融 洽, 就 可 以 終 於 事 情 的 成 功 之 處 黃 帝 又 問 : 我 自 身 端 正 寧 靜, 我 的 國 家 卻 愈 加 不 安 定, 怎 麼 辦 呢? 閹 冉 回 答 : 如 果 您 內 心 誠 實 靜 定 而 行 為 端 正, 還 擔 心 國 家 不 能 安 定 嗎? 但 是, 黃 帝 仍 然 覺 得 並 不 真 正 認 識 自 己 閹 冉 於 是 建 議 他 不 如 深 伏 於 淵, 以 求 自 我 完 善, 可 更 有 效 地 克 制 自 己 黃 帝 於 是 告 別 大 臣, 至 博 望 山 修 心 養 性 以 自 求 完 善, 三 年, 才 下 山 與 蚩 尤 決 戰 71 黃 帝 與 蚩 尤 決 戰 至 六 十 多 次 時, 力 黑 ( 一 作 力 牧 ) 問 該 怎 麼 辦? 黃 帝 主 張 正 以 侍 ( 待 ) 天, 靜 以 須 人 72 當 黃 帝 擒 獲 蚩 尤 後, 命 人 將 他 刴 成 肉 醢, 並 以 上 帝 之 名, 下 禁 令 說 : 毋 伐 吾 禁, 毋 留 吾 醢, 毋 亂 吾 民, 毋 絕 吾 道 73 意 指 不 要 匱 乏 我 所 立 的 禁 令, 不 要 留 下 我 所 賜 與 的 肉 醢, 不 要 擾 亂 我 邦 人 民, 不 要 棄 絕 我 所 秉 持 的 道 又 提 出 三 種 禁 令, 所 謂 : 行 非 恒 者, 天 禁 之 爽 事, 地 禁 之 失 令 者, 君 禁 之 74 是 說 行 事 沒 有 一 定 的 準 則, 為 天 道 所 禁 止 ; 違 背 農 事 徭 役 的 規 律, 為 地 道 所 禁 止 ; 違 背 法 令, 則 為 君 主 所 禁 止 黃 帝 強 調 他 所 採 取 的 天 道 平 易, 可 傳 播 於 下 土, 施 行 於 九 州 因 此, 王 公 們 宜 謹 慎 施 行 法 令, 使 人 民 知 所 遵 69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14-17, 總 頁 286-288;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11-15, 總 頁 316-319 70 參 見 : 晉 郭 璞 傳, 山 海 經 卷 17, 頁 4,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37 冊, 太 玄 部 竟 字 號 ), 總 頁 91 71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之 十 大 經 五 正 第 三, 頁 292-297 博 望 山, 一 在 當 塗 縣 ; 一 在 四 川 省 宜 賓 市 義 興 縣 境 72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之 十 大 經 正 亂 第 五, 頁 312 73 同 上 書, 頁 320 74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之 十 大 經 三 禁 第 十, 頁 357

86/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循 天 有 恆 定 的 太 陽, 人 們 自 然 去 效 法 它, 如 果 違 背 它 就 會 損 傷 性 命, 自 取 敗 亡 這 便 是 所 謂 天 道 75 黃 帝 的 治 國 深 為 後 世 推 崇, 國 語 魯 語 稱 讚 他 能 成 命 百 物, 與 明 民 共 財 76 ; 史 記 和 大 戴 禮 記 都 給 他 順 天 地 之 紀 的 禮 讚, 反 映 出 其 執 政 的 特 色, 即 順 應 天 道 根 據 十 大 經, 立 命 第 一 敘 述 : 過 去 的 黃 帝 之 所 以 能 為 人 所 尊 崇, 是 因 為 他 以 守 道 為 根 本, 講 求 誠 信 他 以 自 身 形 貌 作 為 萬 物 的 法 象 方 四 面, 以 輔 助 一 心 的 明 察, 而 心 的 明 察 又 可 指 導 對 四 方 的 觀 審, 其 進 退 周 旋 均 能 取 象 於 天, 取 度 於 地, 取 法 於 人 黃 帝 即 位, 向 三 方 禮 讓, 故 能 為 天 下 人 取 法 的 榜 樣 77 即 位 的 盟 辭 說 : 吾 受 命 於 天, 定 立 於 地, 成 名 於 人 唯 余 一 人,[ 德 ] 乃 配 天, 乃 立 王 三 公, 立 國 置 君 三 卿 數 日 曆 月 計 歲, 以 當 日 月 之 行 允 地 廣 裕, 吾 類 天 大 明 吾 畏 天 愛 地 親 [ 民 ], 吾 位 不 [ 失 ] 吾 苟 能 親 親 而 興 賢, 無 不 遺 亦 至 矣 78 黃 帝 自 言 奉 天 命 而 即 位, 定 立 於 地 上, 成 名 於 人 間 惟 其 一 人 之 德 足 以 配 天, 乃 設 立 王 三 公 國 君 和 三 卿, 通 過 對 日 月 年 歲 的 計 算, 制 訂 符 合 日 月 運 行 規 律 的 曆 法 自 比 己 德 似 地 一 般 廣 裕, 類 天 之 大 明 ; 又 言, 我 敬 畏 天 愛 地 親 民, 帝 位 便 不 會 失 去 ; 我 如 果 再 能 親 愛 親 屬, 提 拔 賢 能, 也 就 再 無 遺 憾 三 訪 道 與 昇 天 黃 帝 從 積 極 訪 道 而 獲 得 至 道, 事 跡 見 載 於 唐 宋 元 道 教 仙 傳 之 中 漢 列 仙 傳 草 具 故 事 之 雛 形, 唐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增 補 黃 帝 訪 道 昇 仙 的 經 過, 視 之 為 先 治 理 其 世 代 而 後 登 仙 者 宋 雲 笈 七 籤 元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充 實 之 三 書 時 代 先 後 不 同, 而 內 容 大 同 小 異, 今 以 唐 本 為 主, 整 理 如 下 : ( 一 ) 訪 道 仙 山 黃 帝 以 天 下 既 理, 物 用 具 備, 乃 尋 真 訪 隱, 問 道 求 仙, 冀 獲 長 生 久 視 黃 帝 在 治 國 之 餘, 心 靈 久 冀 指 點, 到 處 打 聽 高 人 當 時 聽 說 有 甯 封 子 這 個 人 擔 任 陶 正 之 職, 正 巧 有 位 神 人 經 過, 75 同 上 書, 頁 363 76 國 語 魯 語 上 卷 4, 頁 166 77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頁 254 78 同 上 書, 頁 259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87 79 教 他 掌 火 之 法 甯 封 子 學 會 火 法 以 後, 能 出 入 五 色 煙, 隨 煙 氣 上 下, 後 來 道 成 仙 去 又 有 務 80 光 子 這 個 人, 是 身 長 八 尺 七 寸 之 神 仙 平 常 喜 愛 餌 藥 養 性, 好 鼓 琴 自 娛 後 來, 打 聽 到 赤 將 81 子 輿 這 個 人, 不 食 五 穀, 噉 百 草 而 長 年 又 聽 說 有 容 成 公 82, 善 於 食 補 導 引 之 術, 守 生 養 氣, 谷 神 不 死, 不 僅 能 使 白 髮 復 黑, 並 且 齒 落 可 以 復 生 黃 帝 仰 慕 容 成 公 之 道, 於 是 建 造 五 城 十 二 樓, 等 候 神 人 的 到 來 他 隨 即 四 處 周 遊 訪 道, 遊 華 山 首 山, 東 到 泰 山, 而 與 神 會 通, 接 訪 神 人 於 蓬 萊 ( 在 山 東 省 蓬 萊 縣 ) 回 程, 乃 迎 接 萬 靈 於 明 庭 京 兆 仲 山 甘 泉 寒 門 谷 口 ( 在 長 安 北 甘 泉 雲 陽 ) 等 地 黃 帝 祭 天 於 圓 丘, 將 求 至 道, 師 事 九 元 子, 以 地 皇 元 年 正 月 上 寅 日, 設 齋 於 首 山 ( 原 注 : 河 東 蒲 坂, 在 今 山 西 省 ), 復 周 遊 以 訪 真 道 黃 帝 打 算 往 見 至 人 大 隗 於 具 茨 之 山 ( 一 名 泰 隗 山, 在 河 南 省 密 縣 ), 以 方 明 張 若 等 七 人 為 隨 從, 至 襄 城 之 野, 卻 迷 路 了 他 們 遇 見 一 牧 馬 童 子, 向 他 請 問 具 茨 山 和 大 隗 所 在 黃 帝 嘆 異 其 所 知, 又 向 他 請 教 : 如 何 治 83 理 天 下? 小 童 答 : 理 天 下 何 異 於 牧 馬? 去 其 害 馬 而 已 黃 帝 稱 天 師 而 退 至 圜 丘, 據 說 其 國 有 不 死 樹, 食 不 死 樹 的 果 葉, 人 皆 不 死 ; 有 丹 巒 之 泉, 飲 之 可 以 長 壽 當 地 本 來 有 巨 蛇 害 人, 黃 帝 用 雄 黃 趕 走 蛇 以 後, 居 住 一 段 時 間 才 離 去 黃 帝 東 到 青 丘 ( 一 指 山 東 省 廣 饒 縣, 一 指 神 仙 所 居 在 南 海 中 ), 見 紫 府 先 生 於 風 山, 受 三 皇 內 文 天 文 大 字, 以 劾 召 萬 神, 役 使 羣 靈 ; 南 到 五 芝 玄 澗 84, 飲 丹 巒 之 水 ; 西 見 中 黃 子, 受 九 茄 之 方 ; 北 到 鴻 隄 85, 上 具 茨 山, 79 列 仙 傳 卷 上, 頁 1, 總 頁 251;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甯 封 子 卷 3, 頁 1, 總 頁 328 80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1, 總 頁 199, 又 補 註 : 務 光 子 自 黃 帝 至 夏 時, 常 遊 民 間, 餌 藥 養 性, 好 鼓 琴 自 娛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務 光 子 卷 3, 第 5-6, 總 頁 330-331, 記 載 : 務 光 子, 夏 時 人 協 助 商 湯 伐 夏 桀 81 列 仙 傳, 卷 上, 頁 2, 總 頁 252;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1, 總 頁 199, 補 註 : 至 堯 時, 為 木 正, 能 隨 風 雨 上 下, 已 二 千 歲 矣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赤 將 子 輿 卷 3, 頁 2, 總 頁 329 82 列 仙 傳 卷 上, 頁 3, 總 頁 252;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容 成 公 卷 3, 頁 6-7, 總 頁 331, 記 載 : 自 稱 為 黃 帝 之 師, 見 周 穆 王, 善 補 導 之 事, 煉 精 於 玄 牝, 其 要 谷 神 不 死, 守 生 養 氣, 髮 白 反 黑, 齒 落 更 生, 事 與 老 子 同, 亦 云 老 子 師 之 焉 83 此 事 亦 見 : 清 郭 慶 藩 注, 莊 子 集 釋,( 原 據 黎 庶 昌 古 逸 叢 書 覆 宋 本, 後 根 據 明 世 德 唐 本 等 校 正, 臺 南 市 : 唯 一 書 業 中 心,1975), 卷 8 中, 徐 兂 鬼 第 二 十 四, 頁 830-833; 另 參 : 黃 錦 鋐 註 譯, 新 譯 莊 子 讀 本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2), 頁 281 84 道 教 謂 八 方 巨 海 之 中 有 十 洲 三 島, 十 洲 之 中, 元 洲 在 北 海 中, 地 方 三 千 里, 去 南 岸 十 萬 里 上 有 五 芝 玄 澗, 澗 水 如 蜜 漿, 飲 之 長 生 85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作 鴻 隄, 即 雲 笈 七 籤 軒 轅 本 紀 中 的 洪 隄, 卷 100, 頁 26, 總 頁 292 今 河 南 省 密 縣 尖 山 鄉 東 北 部, 有 一 雪 花 洞 原 名 神 仙 洞 據 說, 浮 戲 山 的 東 北 隅, 即 洪 隄

88/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見 大 隗 君, 從 黃 蓋 童 子 受 神 芝 圖 七 十 二 卷 86 ; 登 雞 山, 陟 王 屋 山 ( 山 西 省 陽 城 縣 西 南 ), 開 石 函, 發 玉 笈, 得 九 鼎 神 丹 注 訣, 復 受 九 轉 之 訣 於 玄 女 南 至 長 江, 登 熊 山 湘 山 87 天 台 山 ( 在 浙 江 省 ), 受 金 液 神 丹 之 方 ( 二 ) 得 道 之 要 88 黃 帝 聞 廣 成 子 有 道, 在 空 同 山, 廣 成 子 與 語 至 道, 授 陰 陽 經 ( 一 說 自 然 經 ) 一 卷 89 兩 人 間 的 對 話, 黃 帝 曰 : 聞 吾 子 達 於 至 道, 敢 問 至 道 之 精? 廣 成 子 曰 : 汝 佞 人 之 心 剪 剪 者, 奚 足 以 語 至 道 哉! 黃 帝 於 是 退 捐 天 下, 築 特 室, 席 白 茅, 閑 居 三 月 再 請 問 : 治 身 奈 何 可 以 長 久? 廣 成 子 曰 : 善 哉 問 乎! 來! 吾 語 汝 至 道 之 精, 窈 窈 冥 冥 ; 至 道 之 極, 昏 昏 默 默 必 靜 必 清, 無 勞 汝 形, 無 搖 汝 精, 乃 可 長 生 目 無 所 見, 耳 無 所 聞, 心 無 所 知, 神 將 守 形, 乃 可 長 生 慎 汝 內, 閉 汝 外, 多 知 為 敗 天 地 有 官, 陰 陽 有 藏, 慎 守 汝 身, 物 將 自 壯 我 守 其 一, 以 處 其 和, 故 我 修 身 千 二 百 歲 矣, 吾 形 未 嘗 衰 也 黃 帝 再 拜 稽 首 曰 : 廣 成 子 之 謂 天 矣! 90 黃 帝 得 道 之 要 後, 復 周 遊 四 海, 車 轍 馬 跡, 丹 井 遺 墟 往 往 而 有 他 登 雲 臺 ( 山 在 江 蘇 省 ), 見 中 黃 丈 人 ; 入 青 城 ( 在 四 川 省 ) 天 國 之 都, 見 甯 先 生, 受 龍 蹻 之 經, 築 壇 於 山 上, 封 甯 先 生 為 五 嶽 丈 人 至 峨 嵋 山 ( 在 四 川 省 ), 向 天 真 皇 人 請 教 真 一 之 道 皇 人 問 : 子 既 已 管 理 四 海, 復 欲 不 死, 不 亦 貪 乎? 黃 帝 曰 : 萬 兆 無 主, 則 相 凌 暴 今 為 制 法, 足 以 傳 後 世 私 心 好 道, 遠 涉 四 海, 幸 遇 道 君, 願 垂 哀 告 帝 受 道 畢, 東 過 廬 山, 署 九 天 使 者 秩 ; 次 青 城 丈 人, 比 御 史, 主 總 仙 官 之 籍, 為 五 嶽 之 監 司 帝 又 封 潛 山 君 為 九 天 司 命, 主 生 死 之 錄 ; 封 霍 山 為 南 嶽 的 佐 命 之 山, 乃 寫 九 州 山 川 百 物 之 形, 作 五 嶽 之 圖, 用 傳 於 世 隨 後, 鍊 86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作 十 二 卷, 頁 3, 總 頁 200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作 七 十 二 卷, 卷 1, 頁 22, 總 頁 322 87 參 前 註 35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3, 總 頁 200, 熊 山 在 郡 陵, 湘 山 在 長 沙 益 陽 縣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22, 總 頁 322, 熊 山 在 召 陵, 長 沙 也 湘 山 在 長 沙 益 陽 縣 88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及 宋 元 道 書 云 : 非 止 一 處 亦 作 崆 峒, 一 說 梁 國 虞 城 東 三 十 里, 在 今 河 南 省 虞 城 東 另 一 說 在 今 甘 肅 省 平 涼 縣 西 崆 峒 山 清 郭 慶 藩 注, 莊 子 集 釋, 卷 4 下, 在 宥 第 十 一, 頁 379 之 註 2: 空 同 山, 涼 州 北 界 一 曰 在 梁 國 虞 城 東 三 十 里 89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廣 成 子 卷 2, 頁 2-3, 總 頁 312-325 一 說 以 廣 成 子, 一 號 力 默 子, 作 道 成 經 七 十 卷 90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4, 總 頁 201 該 文 字 取 自 莊 子 在 宥, 可 見 道 書 受 莊 子 的 影 響 參 閱 : 莊 子 集 釋, 卷 4 下, 在 宥 第 十 一, 頁 381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89 石 於 縉 雲 之 山 ( 在 浙 江 省 ), 藏 兵 法 勝 負 之 圖 及 六 甲 陰 陽 之 書 於 苗 山 91 帝 又 與 諸 侯 合 符 瑞 於 釜 山, 奉 事 太 一 元 君, 受 易 形 變 化 之 術, 藏 於 空 同 之 巖 在 玄 女 和 素 女 處, 得 傳 還 精 補 腦 之 術 玄 女 並 授 帝 如 意 神 方 陰 符 經 義, 能 內 合 天 機, 外 合 人 事 帝 所 治 理 之 天 下 : 南 及 交 阯, 北 至 幽 陵, 西 極 流 沙, 東 界 蟠 桃 92 ( 三 ) 鑄 鼎 昇 天 黃 帝 晚 年, 欲 捐 棄 天 下 去 修 道 便 說 : 吾 聞 在 宥 天 下, 不 聞 理 於 天 下, 我 勞 天 下 久 矣, 息 駕 玄 圃 ( 原 注 : 玄 圃 在 崑 崙 山 上, 有 黃 帝 宮 ), 以 反 余 真 也 黃 帝 脩 封 禪 之 禮 畢, 乃 採 首 山 之 銅, 鑄 鼎 象 物, 鼎 成, 以 象 太 一 於 雍 州 ( 原 注 : 虢 州 湖 城 縣, 舊 名 鼎 州 馮 翊 懷 德 縣 荊 山, 今 曰 皇 天 原 是 也 ) 93 據 說 此 鼎 知 吉 知 凶 知 存 知 亡 能 輕 能 重 能 息 能 行, 不 灼 而 沸 不 汲 而 盈, 自 生 五 味, 真 神 鼎 也 黃 帝 遂 鍊 九 鼎 之 丹 服 之 以 丹 法 傳 於 玄 子, 重 盟 而 付 之 丹 經 藏 於 九 疑 ( 一 作 嶷 ) 之 東 委 羽 之 山 帝 又 書 靈 寶 五 符 真 文, 一 通 藏 鍾 山 ; 一 通 藏 宛 委 之 山 94 95 他 聽 說 有 一 位 馬 師 皇 這 個 人 替 龍 治 病, 待 龍 痊 癒 後, 乘 龍 仙 去 於 是 黃 帝 占 卜 擇 日 等 待 龍 來 果 然 一 天, 有 黃 龍 垂 髯 下 迎 黃 帝 乃 乘 龍, 與 道 友 無 為 子 及 臣 僚 七 十 二 人 等 昇 天 一 些 小 臣 雖 然 想 跟 隨 黃 帝 登 天, 卻 攀 斷 龍 髯, 墜 地, 於 是 抱 著 黃 帝 的 弓 大 哭 相 傳 此 弓 稱 烏 號, 地 名 稱 皇 天 原, 亦 名 鼎 湖 其 後 有 臣 左 徹 削 木 為 黃 帝 像, 率 諸 侯 朝 奉 之 臣 僚 追 慕, 取 几 杖 立 廟 而 祭, 或 取 衣 冠 填 墓 而 守, 是 以 有 喬 山 之 塚 ( 史 記 橋 山, 原 注 : 在 上 郡 周 陽 91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5-8, 總 頁 201-203 註 文 : 今 在 越 州, 亦 名 玉 笥 山 禹 集 羣 臣 言 功 之 所, 故 曰 : 會 稽 山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22, 總 頁 322 後 書 與 前 書 不 同, 記 載 : 南 至 青 城 山, 禮 謁 中 黃 丈 人, 乃 間 登 雲 臺 山, 見 甯 先 生, 受 龍 敲 經 92 查 交 阯 城 在 雲 南 省 西 疇 縣, 郡 在 安 南 ; 幽 陵 即 幽 州, 在 河 北 奉 天 ; 蟠 桃, 一 作 蟠 木, 在 度 索 山 參 見 :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8, 總 頁 203;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23, 總 頁 323 註 文 : 蟠 桃 在 度 索 山, 出 山 海 經 山 海 經 : 東 海 有 山 名 度 索 山, 有 大 桃 樹, 曲 盤 三 千 里 93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9, 總 頁 203 查 荊 山 舊 治 在 陝 西 省 富 平 縣, 今 歸 西 安 市 閻 良 區 另 見 : 雲 笈 七 籤 卷 100, 頁 28, 總 頁 293, 記 載 : 采 首 山 之 銅, 將 鑄 九 鼎 於 荊 山 之 下, 以 象 太 一 於 雍 州 ( 原 注 : 虢 州 湖 城 縣 有 石, 記 述 黃 帝 鑄 鼎 於 此 舊 日 鼎 州 弘 農 郡 地 理 志 云 : 馮 翊 懷 德 縣 南 之 荊 山 是 也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卷 1, 頁 23, 總 頁 323, 記 載 : 采 首 山 之 銅, 鑄 九 鼎 於 荊 山 之 下, 以 象 太 一 於 州 94 出 處 同 上 查 九 疑 山 在 湖 南 省 寧 遠 縣, 委 羽 之 山 在 浙 江 台 州 鍾 山 宛 委 之 山 皆 在 浙 江 95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馬 師 皇 卷 3, 頁 2, 總 頁 329

90/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縣, 有 橋 山 又 膚 施 縣 有 黃 帝 祠, 坊 州 橋 山 有 黃 帝 冢 ) 96 後 世 追 懷 黃 帝, 在 其 遊 歷 之 處 設 祠 五 百 年 後, 喬 山 塚 崩, 惟 剱 與 赤 舄 在 焉, 一 旦 亦 失 相 傳 黃 帝 在 位 一 百 五 年, 自 其 上 仙 之 後, 昇 天 為 太 一 君 ; 其 神 為 軒 轅 之 宿, 在 南 宮 為 黃 龍 之 體 象 後 來 人 們 祭 享 之, 列 為 五 帝 的 中 方 君 以 配 天, 黃 帝 土 德, 中 央 之 位, 以 主 四 方 自 後 子 孫 一 脈 相 承, 少 昊 顓 頊 帝 嚳 堯 舜 禹 湯 至 周 武 王 姬 發, 均 黃 帝 族 裔 97 有 關 黃 帝 的 祭 享, 至 遲 在 周 朝 已 開 始 根 據 呂 氏 春 秋. 十 二 紀 98 和 禮 記. 月 令 99 記 載, 按 五 行 和 節 令 祭 祀 五 方 五 帝 的 儀 禮, 崇 祀 之 對 象 為 : 東 方 太 皞 屬 木 南 方 炎 帝 屬 火 中 央 黃 帝 屬 土 西 方 少 皞 屬 金, 以 及 北 方 顓 頊 屬 水 西 漢 黃 老 之 學 盛 行, 黃 帝 的 神 格 化 也 具 體 呈 現 在 當 時 作 品 中 西 漢 淮 南 王 劉 安 著 淮 南 子 卷 二 十 四 記 載, 黃 帝 為 生 出 陰 陽 的 天 神, 與 生 耳 目 的 上 駢 和 生 臂 手 的 桑 林 三 者, 俱 為 神 東 漢 許 慎 註 : 黃 帝 古 天 神 也, 始 造 人 之 時, 化 生 陰 陽 上 駢 桑 林 皆 神 明 女 媧 王 天 下 者 也 七 十 變 造 化, 此 言 造 化 治 世, 非 一 人 之 功 也 100 宋 天 台 山 道 士 王 松 年 撰 仙 苑 編 珠. 序 說 : 竊 詳 三 古 之 前, 百 王 之 後, 修 真 學 道, 證 果 成 仙 者, 何 代 無 人? 自 開 闢 以 來, 皆 是 聖 帝 明 王 作 神 仙 宗, 為 造 化 祖, 何 者? 如 盤 古 為 元 始 天 王, 天 皇 氏 為 扶 桑 大 帝, 伏 羲 氏 為 青 帝, 祝 融 氏 為 赤 帝, 軒 轅 氏 為 黃 帝, 少 昊 氏 為 白 帝, 顓 頊 氏 為 黑 帝 至 於 高 辛 唐 虞 夏 禹 周 穆 漢 文, 並 在 仙 籍 101 以 此, 顯 示 出 道 教 觀 點, 是 以 上 古 聖 帝 明 王 如 盤 古 天 皇 伏 羲 氏 祝 融 氏 軒 轅 氏 少 昊 氏 顓 頊 氏 等, 皆 為 神 仙 宗 祖 仙 苑 編 珠 中, 以 伏 羲 八 卦, 軒 后 五 篇 為 題, 引 經 云 : 軒 轅 黃 帝 登 峨 嵋 山, 遇 天 真 皇 人 授 以 靈 寶 五 符, 治 世 三 百 年, 乃 鑄 鼎 荊 山 鍊 丹, 丹 成, 有 黃 龍 下 迎, 羣 臣 同 昇 者 七 十 二 人, 以 符 藏 於 苑 委 山 102 所 謂 軒 后 五 篇, 96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頁 10, 總 頁 204 另 參 註 40 97 出 處 同 上 98 呂 氏 春 秋,( 清 四 部 備 要 子 部, 據 畢 氏 靈 巖 山 館 校 本 校 刊,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十 二 紀, 散 見 於 卷 1-12 99 清 孫 希 旦 撰, 禮 記 集 解,( 十 三 經 清 人 注 疏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卷 16-17 另 見 : 姜 義 華 注, 新 譯 禮 記 讀 本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7), 月 令 第 六, 頁 226-263 100 漢 劉 安 著, 許 慎 注, 淮 南 鴻 烈 解 卷 24, 兵 略 訓, 頁 5, 正 統 道 藏,( 第 47 冊, 太 清 部, 動 疲 字 號 ), 總 頁 581 原 文 : 黃 帝 生 陰 陽, 上 駢 生 耳 目, 桑 林 生 臂 手 此 女 媧 所 以 七 十 化 也 101 宋 王 松 年 撰, 仙 苑 編 珠, 序, 頁 1,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18 冊, 洞 玄 部, 惟 字 號 ), 總 頁 412 102 仙 苑 編 珠, 卷 上, 頁 2, 總 頁 412 說 明 :1. 五 篇, 指 靈 寶 五 符 ;2. 所 言 經 名 不 詳 3. 苑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91 指 的 是 黃 帝 得 道 之 後, 書 靈 寶 五 符 真 文 103 藏 於 名 山 而 傳 之 的 事 宋 雲 笈 七 籤 卷 三, 道 教 本 始 部 道 教 所 起 記 載 : 尋 道 家 經 誥, 起 自 三 元, 從 本 降 迹, 成 於 五 德 以 三 就 五, 乃 成 八 會 其 八 會 之 字, 妙 氣 所 成, 八 角 垂 芒, 凝 空 雲 篆 有 道 即 現, 無 道 即 隱 蓋 是 自 然 天 書, 非 關 倉 頡 所 作 今 靈 寶 經 者, 則 是 天 真 皇 人 於 峨 嵋 山 授 於 軒 轅 黃 帝 又 天 真 皇 人 授 帝 嚳 於 牧 德 之 臺, 夏 禹 感 降 於 鍾 山, 闔 閭 竊 闚 於 句 曲, 其 後 有 葛 孝 先 之 類, 鄭 思 遠 之 徒, 師 資 相 承, 蟬 聯 不 絕 104 而 黃 帝 以 丹 經 符 法 傳 道 的 意 義 即, 他 擔 負 了 道 家 經 誥 承 傳 的 使 命, 至 今 道 士 們 仍 極 其 珍 視 道 教 真 經 之 傳 的 重 要 性 結 論 黃 帝 這 個 人, 國 語 魯 語 讚 賞 他 能 成 命 百 物, 與 明 民 共 財 管 子 則 認 為, 黃 帝 任 使 六 相, 神 明 之 至 不 僅 能 積 極 剷 除 私 人 勢 力, 而 且 利 用 封 禪 的 祭 祀 行 為 制 止 礦 藏 外 流, 妥 善 控 管 國 家 財 物 漢 戴 德 大 戴 禮 記 引 用 孔 子 的 觀 點 以 及 司 馬 遷 著 史 記 也 都 給 予 黃 帝 極 高 的 歷 史 評 價, 以 其 能 順 天 地 之 紀, 幽 明 之 故, 死 生 之 說, 存 亡 之 難 人 往 往 從 生 死 存 亡 問 題 的 疑 惑 中, 啟 動 其 對 於 生 命 本 源 的 根 本 探 求 而 在 這 裡, 哲 人 智 者 將 有 關 生 命 的 諸 多 問 題 投 射 在 黃 帝 身 上, 從 而 反 映 出 一 種 探 求 生 命 真 相 的 終 極 關 懷 在 莊 子 知 北 遊 中, 黃 帝 已 經 成 為 一 個 體 道 行 道 的 人 莊 子 敘 述, 知 這 個 人 問 道 於 兂 為 : 何 思 何 慮 則 知 道, 何 處 何 服 則 安 道, 何 從 何 道 則 得 道 兂 為 已 經 得 道, 故 不 知 怎 麼 回 答 他 轉 而 問 狂 屈, 狂 屈 說 了 一 半, 就 忘 記 自 己 想 說 什 麼 了 於 是 知 反 於 帝 宮, 見 黃 帝 而 問 焉 黃 帝 曰 : 兂 思 兂 慮 始 知 道, 兂 處 兂 服 始 安 道, 兂 從 兂 道 始 得 道 黃 帝 與 知 的 對 話, 直 論 述 至 為 道 的 方 法, 說 : 為 道 日 損, 損 之 又 損 之 以 至 於 兂 為 又 說 : 生 也 死 之 徒, 死 也 生 之 始, 孰 知 其 紀! 人 之 生, 氣 之 聚 也 ; 聚 則 為 生, 散 則 為 死 若 死 生 為 徒, 吾 又 何 患! 105 從 史 家 撰 寫 的 黃 帝 傳 記, 我 們 可 以 看 到 : 現 實 生 活 中 的 他, 是 個 成 功 的 君 主, 可 怕 的 敵 人 他 與 炎 帝 爭 奪 領 導 權, 一 一 討 伐 天 下 之 不 順 服 者, 未 嘗 安 寧 定 居 他 與 蚩 尤 頻 頻 征 戰, 也 還 準 備 伺 機 而 動, 繼 續 出 征, 直 到 蚩 尤 敗 死 才 止 對 於 黃 帝 與 炎 帝 之 戰, 西 漢 淮 南 王 劉 字 當 為 宛 字 之 誤, 詳 前 文 103 參 考 註 89 和 90 104 雲 笈 七 籤 卷 三, 道 教 本 始 部 道 教 所 起, 頁 2-3, 總 頁 112-113 105 莊 子 集 釋, 卷 7 下, 外 篇 知 北 遊 第 二 十 二, 頁 729-731

92/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安 曾 經 抒 發 己 見 說 : 古 之 用 兵 者, 非 利 土 壤 之 廣 而 貪 金 玉 之 略, 將 以 存 亡 繼 絕, 平 天 下 之 亂, 而 除 萬 民 之 害 也 兵 之 所 由 來 者, 遠 矣! 黃 帝 嘗 與 炎 帝 戰 矣! 夫 兵 者, 所 以 禁 暴 討 亂 也, 炎 帝 為 火 災, 故 黃 帝 擒 之 教 之 以 道, 導 之 以 德 而 不 聽, 則 臨 之 以 威 武, 臨 之 以 威 武 而 不 從, 則 制 之 以 兵 106 黃 帝 所 處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生 活, 大 致 是 從 遊 牧 部 落 的 社 會, 進 入 農 業 畜 牧 的 階 段 當 時 劇 烈 的 征 戰 促 成 武 器 技 術 的 進 步, 一 些 發 明 如 宮 室 弓 矢 舟 車 鼓 指 南 車 播 種 五 穀 蠶 絲 製 衣 以 及 各 種 醫 藥 技 術, 經 常 被 歸 功 於 黃 帝 時 代 的 貢 獻 就 政 治 的 角 色 而 言, 軒 轅 黃 帝 是 在 神 農 氏 衰 微, 諸 侯 互 相 攻 伐 凌 虐 百 姓 的 情 況 下 崛 起, 他 帶 給 了 人 民 相 對 地 比 較 安 全 穩 定 的 生 活, 在 歷 史 上 是 一 位 聖 德 的 帝 王 自 漢 列 仙 傳 起, 經 唐 宋 元 不 斷 增 編 的 道 教 記 載 裡, 所 呈 現 的 黃 帝 不 僅 是 一 位 聖 德 的 君 主, 同 時 也 是 一 位 熱 衷 修 道 的 至 性 之 人 黃 帝 初 期 統 治 的 大 同 世 界, 專 務 於 法 教, 使 百 姓 修 德 ; 而 他 本 人 也 訪 道 傳 道, 擔 負 了 人 類 早 期 社 會 知 識 的 建 立 與 承 傳 的 使 命 這 位 奠 定 中 國 文 化 基 礎 的 中 方 君 黃 帝, 土 德, 位 在 中 央, 以 主 四 方 他 草 創 帝 國 的 規 模, 設 立 官 員, 各 司 其 職 ; 開 始 了 種 種 的 建 設 發 明 與 制 度, 改 善 人 民 生 活, 制 訂 天 文 曆 法, 使 農 時 有 序, 人 民 的 起 居 生 活 有 節 後 來 的 道 家 推 崇 其 執 政 清 靜 無 為, 文 治 武 功 頗 受 後 世 美 化 為 一 理 想 世 界 而 黃 帝 以 道 立 法 為 萬 民 創 造 福 祉 的 聖 王 形 象 以 及 一 生 探 求 生 命 究 竟, 修 道 行 德, 鑄 鼎 昇 天 的 精 彩 紀 錄, 對 具 有 宗 教 情 操 的 人 而 言, 則 構 成 一 幅 尋 真 訪 隱, 遊 歷 名 山, 以 求 取 至 道 的 藍 圖 參 考 書 目 一 古 代 文 獻 二 十 五 別 史, 劉 曉 東 主 編, 陸 吉 校 點,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00 大 戴 禮 記 解 詁, 清 王 聘 珍 撰 王 文 錦 點 校,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山 海 經, 晉 郭 璞 傳,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37 冊, 太 玄 部 竟 字 號 太 平 御 覽, 宋. 李 昉 等 撰, 上 海 涵 芬 樓 影 印 宋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8 106 淮 南 鴻 烈 解 兵 略 訓 卷 22, 頁 1-2, 總 頁 552-553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93 世 本, 漢 宋 衷 注 清 孫 馮 翼 集, 據 問 經 堂 叢 書 本 排 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叢 書 集 成 初 編,1985 正 統 道 藏,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7 史 記, 西 漢 司 馬 遷,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77 列 仙 傳, 漢 劉 向 著,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尚 書, 漢 孔 安 國 傳, 景 印 宋 乾 道 淳 熙 間 建 安 王 朋 甫 刊 本,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善 本 叢 刊 第 二 三 種, 臺 北 : 中 央 圖 書 館,1991 帝 王 世 紀, 晉 皇 甫 謐 著,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 莊 子 集 釋, 清 郭 慶 藩 注, 明 世 德 唐 本 等, 臺 南 市 : 唯 一 書 業 中 心,1975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陳 鼓 應 譯 註,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6 漢 書, 東 漢 班 固,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83 新 唐 書, 宋 歐 陽 修 宋 祁,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85 新 編 管 子, 王 冬 珍 等 校 注, 臺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2002 新 譯 莊 子 讀 本, 黃 錦 鋐 註 譯,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2 新 譯 管 子 讀 本, 湯 孝 純 注 譯 李 振 興 校 閱,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5 新 譯 尚 書 讀 本, 吳 璵 註 譯,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7 新 譯 禮 記 讀 本, 姜 義 華 注,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7 路 史, 宋. 羅 泌,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第 383 冊,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國 語, 清 代 明 道 本, 四 部 叢 刊 影 印 明 代 翻 刻 公 序 本,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80 雲 笈 七 籤, 宋. 張 君 房 集,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37 38 冊, 太 玄 部, 以 字 號 廣 黃 帝 本 行 記, 唐. 王 瓘,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鑑, 元. 趙 道 一 編, 收 入 正 統 道 藏 第 8 冊, 洞 真 部, 記 傳 類, 海 字 號 禮 記 集 解, 清 孫 希 旦, 十 三 經 清 人 注 疏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5 二 現 代 專 書 王 青, 漢 朝 的 本 土 宗 教 與 神 話, 臺 北 : 洪 葉 文 化,1998 王 叔 岷, 莊 學 管 闚,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8 中 華 炎 黃 研 究 會 等 編, 黃 帝 故 里 故 都 在 新 鄭, 鄭 州 市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印 順, 中 國 古 代 民 族 神 話 與 文 化 之 研 究, 臺 北 : 正 聞 出 版 社,1994 四 版

94/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 朱 天 順, 中 國 古 代 宗 教 初 探, 臺 北 : 麥 芽 文 化, 不 著 撰 年 余 明 光, 黃 帝 四 經 與 黃 老 思 想, 哈 爾 濱 : 黑 龍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89 吳 光, 黃 老 之 學 通 論, 杭 州 市 :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85 周 一 謀 譯 注, 馬 王 堆 漢 墓 出 土 房 中 養 生 著 作 釋 譯, 香 港 : 海 峰 出 版 社,1992 徐 旭 生, 中 國 古 史 的 傳 說 時 代,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1960 何 光 岳 著, 炎 黃 源 流 史, 南 昌 市 : 江 西 教 育 出 版 社,1992 柏 明 李 穎 科 著, 黃 帝 傳, 西 安 : 陝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90 陳 麗 桂, 戰 國 時 期 的 黃 老 思 想, 臺 北 : 聯 經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91 初 版,2005 初 版 二 刷 章 太 炎, 章 太 炎 全 集, 第 4 卷,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5 郭 大 順, 追 尋 五 帝,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2000 森 安 太 郎 著 王 孝 廉 譯, 黃 帝 的 傳 說 中 國 古 代 神 話 研 究, 臺 北 : 時 報 出 版 公 司,1988 雷 敦 龢 (Edmund Ryden), 黃 帝 四 經 (The Yellow Emperor s Four Canons), 臺 北 : 光 啟 出 版 社 利 氏 學 社,1997 魏 啟 鵬, 馬 王 堆 漢 墓 帛 書 黃 帝 書 箋 證,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錢 穆, 黃 帝,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1978 初 版,1996 第 4 版 傅 斯 年, 夷 夏 東 西 說, 慶 祝 蔡 元 培 先 生 六 十 五 歲 論 文 集,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外 編 第 一 種,1935, 臺 北 南 港 :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景 印,1992 劉 文 學, 黃 帝 故 里 文 獻 錄, 鄭 州 市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6 蘇 秉 琦, 華 人 龍 的 傳 人 中 國 人, 瀋 陽 : 遼 寧 大 學 出 版 社,1997 顧 頡 剛 編 著, 古 史 辨, 第 5 冊,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2 三 期 刊 論 文 王 北 辰, 黃 帝 史 跡 涿 鹿 阪 泉 釜 山 考, 北 京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1944 年 第 1 期 王 北 辰 撰, 橋 山 黃 帝 陵 地 理 考, 西 北 史 地 1995 年 第 2 期 王 叔 岷, 黃 老 考, 東 方 文 化 13 卷 第 2 期 (1974.7) 王 婆 楞, 略 談 黃 老 學 派, 人 文 雜 誌 1957 年 第 2 期 唐 蘭, 馬 王 堆 帛 書 老 子 乙 本 卷 前 古 佚 書 的 研 究, 考 古 學 報 1975 年 第 1 期 章 太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