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Transcription

1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Jing, Humidity and Ye Disease) 痉病邪在筋脉, 是由外感风寒 津液不足 筋脉失养所致的, 以项背强急 口噤不开,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 湿病邪在肌肉关节, 是由于感受外湿并兼夹风寒引起的以发热身重, 骨节疼烦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 暍病即伤暑, 以发热身重 汗出烦渴 少气脉虚为主症的疾病

2 一 痉病 ( 一 ) 病因病机 ( 误治成痉 ):(4 5 6) ( 二 ) 主要脉证 (9 7) ( 三 )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 痉病分类 ):(1 2) ( 四 ) 证治 1. 柔痉的证治 :(11) 2.( 欲作 ) 刚痉 :(12) 3. 阳明痉病 :(13) ( 五 ) 预后 (3 10 8)

3 误治成痉 太阳病, 发汗太多, 因致痉 ( 四 ) 夫风病, 下之则痉, 复发汗, 必拘急 ( 五 ) 疮家, 虽身疼痛, 不可发汗, 汗出则痉 ( 六 ) 误治成痉方式 一是过汗, 包括单纯患太阳病的过汗和久患疮疡病人挟有外感表证的过汗 ; 二是误下, 太阳中风本应汗解, 反用下法, 则为误治

4 痉病主脉 弦紧脉 夫痉脉, 按之紧如弦, 直上下行 一作筑筑而弦 脉经云 : 痉家其脉伏坚, 直上下 ( 九 ) 紧如弦 紧而弦, 弦者, 风象也 ; 紧者, 寒象也 痉病的主脉是弦紧脉

5 外感痉病的发病与主证 病者, 身热足寒, 颈项强急, 恶寒, 时头热, 面赤, 目赤, 独头动摇, 卒口噤, 背反张者, 痉病也 若发其汗者, 寒湿相得, 其表益虚, 即恶寒甚 发其汗已, 其脉如蛇 ( 七 ) 身热恶寒时头热 面赤目赤项背强急, 独头动摇, 卒口噤, 背反张

6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 发热无汗, 反恶寒者, 名曰刚痉 ( 一 ) 太阳病, 发热汗出, 而不恶寒, 名曰柔痉 ( 二 ) 太阳病, 即病邪在表之意, 含义与 伤寒论 中的太阳病相同, 说明感受风寒, 具有外感表证的一般症状, 如发热 头痛 恶寒等 痉病本在筋脉, 不在肌表, 不当怕冷, 故曰 反恶寒 刚痉 : 寒邪偏盛, 腠理固密 ( 表实 ) 发热无汗 反恶寒柔痉 : 风邪偏盛, 腠理疏松 ( 表虚 ) 发热汗出 不恶寒

7 柔痉证治 太阳病, 其证备, 身体强, 几几然, 脉反沉迟, 此为痉, 栝楼桂枝汤主之 ( 十一 ) 栝楼桂枝汤方 : 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 ( 去皮 )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 炙 ) 生姜三两 ( 切 ) 大枣十二枚 ( 劈 ) 上六味,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取微汗, 汗不出, 食顷啜热粥发之 身体强, 几几然, 说明痉病轻证, 尚未发展到角弓反张, 口噤的严重程度 脉沉迟, 是因为津液不足, 不能濡养筋脉, 营卫运行不畅所致

8 欲作刚痉 太阳病, 无汗而小便反少, 气上冲胸, 口噤不得语, 欲作刚痉, 葛根汤主之 ( 十二 )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 去节 ) 桂枝二两 ( 去皮 )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 ( 炙 )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先煮麻黄 葛根, 减二升, 去沫,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去渣, 温服一升, 复取微似汗, 不需啜粥, 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气上冲胸 风寒之邪与卫气相持, 既不能向外透达, 又不能向下通行, 逆而上冲所致 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麻黄 葛根, 具有解肌通络, 舒挛缓急的作用 用麻 桂以发表实之汗, 但恐其过峻, 故取芍药一面养津, 一面缓制麻 桂发汗之力, 从而取得微似汗出之功

9 葛根汤中葛根 葛根汤中葛根为主药, 性平, 味甘 辛 一能入脾, 升发清阳而治泄泻 ; 二能解肌以退热 ; 三能生津舒筋而治项背强 临床常用于肩周炎 颈椎病等 ; 近年来葛根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

10 阳明痉病 痉为病, 一本痉字上有刚字 胸满口噤, 卧不着席, 脚挛急, 必齘齿, 可与大承气汤 ( 十三 ) 大黄四两 ( 酒洗 ) 厚朴半斤 ( 炙, 去皮 ) 枳实五枚 ( 炙 ) 芒硝三合 上四味, 以水一斗, 先煮二物取五升, 去渣 ; 内大黄煮取二升, 去渣 ; 内芒硝, 更上微火一二沸, 分温再服, 得下止服 不言 太阳病, 是由于刚痉没能及时解表, 表证失于开泄, 邪气入里, 郁于阳明, 热盛灼津, 筋脉拘急而发痉 齘齿, 为 口噤 的进一步发展 本病关键在里热壅盛, 故可以大承气汤泻下实热 釜底抽薪, 但要适可而止

11 痉病的预后 太阳病, 发热, 脉沉而细者, 名曰痉, 为难治 ( 三 ) 痉病有灸疮, 难治 ( 十 ) 暴腹胀大者, 为欲解, 脉如故, 反伏弦者, 痉 ( 八 ) 脉沉而细 正气不足, 无力抗病, 邪盛正虚, 预后大都不良, 故为难治 ; 痉病有灸疮 脓液久溃, 津液本已亏损, 再患痉病, 血枯津伤, 故曰难治 ; 痉病出现腹胀大, 多因角弓反张的症状有所缓解, 脉象得以改善, 说明是痉病入腑, 为将愈 若虽有腹胀大, 但脉象依旧是伏弦的, 说明痉病未解

12 二 湿病 ( 一 ) 临床表现 : 湿郁发黄 (15) ( 二 ) 基本治法 : 1. 发汗 (18) 2. 利小便 (14) ( 三 ) 证治 : 1. 头中寒湿 (19) 2. 寒湿在表 (20) 3. 风湿在表 (21) 4. 风湿兼气虚 (22) 5. 风湿兼阳虚 (1) 风湿兼表阳虚 (23) (2) 风湿表里阳气俱虚 (24) ( 四 ) 误下变证 (16 17)

13 湿郁发黄 湿家之为病, 一身尽疼一云疼烦 发热, 身色如熏黄也 ( 十五 ) 湿家, 为患湿病较久的病人 熏黄为黄而晦滞, 如烟熏之状, 由于多为湿家日久所郁, 故多湿重于热, 表现为熏黄 湿阻气滞, 故一身尽疼 ; 湿郁气分, 郁久则必发热 ;

14 湿病 ( 外湿 ) 的基本治法 发汗 风湿相搏, 一身尽疼痛, 法当汗出而解, 值天阴雨不止, 医云此可发汗 汗之病不愈者, 何也? 盖发其汗, 汗大出者, 但风气去, 湿气在, 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 发其汗, 但微微似欲出汗者, 风湿俱去也 ( 十八 ) 风湿相搏风为阳邪, 性轻扬, 易于表散 ; 湿为阴邪, 难以速去 峻汗 汗大出者, 但风气去, 湿气在 发其汗, 但微微似欲出汗者 风湿俱去也

15 湿病 ( 内外湿相合 ) 的基本治法 利小便 太阳病, 关节疼痛而烦, 脉沉而细一作缓者, 此名湿痹 玉函 云 : 中湿 湿痹之候,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但当利其小便 ( 十四 ) 湿痹, 里湿兼表证, 仲景称为 湿痹, 是感受湿邪, 流注关节筋脉为主的一种病证 关节疼痛而烦 湿邪痹着, 阳气不通 ; 脉沉细 湿邪阻滞气血, 为里湿之候 ; 小便不利 湿邪阻于中, 阳气不化 ; 大便反快 湿盛则濡泻 治法 : 利其小便 ( 五苓散或甘草附子汤 )

16 湿病证治 头中寒湿 ( 寒湿在上 ) 湿家病, 身疼发热, 面黄而喘, 头痛鼻塞而烦, 其脉大, 自能饮食, 腹中和无病, 病在头中寒湿, 故鼻塞, 内药鼻中则愈 脉经 云 : 病人喘 而无 湿家病 以下至 而喘 十一字 ( 十九 ) 喘, 为表郁肺气上逆所致 纳药鼻中 用宣泄寒湿药物塞入鼻中 历代医家认为可采用瓜蒂散 ( 瓜蒂一味研末 ) 吹鼻或搐鼻再给五苓散, 亦有人认为宜用辛夷散 证治准绳 辛夷散 : 辛夷 细辛 藁本 白芷 川芎 升麻 防风 甘草 木通 苍耳子

17 湿病证治 寒湿在表 ( 证治与治禁 ) 湿家身烦疼, 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 二十 ) 身烦疼, 是身体疼痛剧烈兼烦扰之象, 由阳为湿遏所致 配伍特点 : 麻黄加术, 虽发汗而不致过汗 ; 术得麻黄, 并行表里之湿 麻黄加术汤重用白术是应用本方要点之一, 本方不仅适合于寒湿的病情, 而且亦是湿病微微出汗的具体方法 治禁 : 禁火攻

18 湿病证治 风湿在表 病者一身尽疼, 发热 日晡所剧者, 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 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二十一 ) 汗出当风一身尽疼 : 风湿侵袭, 滞留肌表 风湿在表久伤取冷发热, 日晡所剧 : 风邪盛于阳, 湿邪盛于阴 微汗而解 : 麻杏苡甘汤, 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 变辛温发散为辛凉解表

19 麻杏苡甘汤 麻黄 杏仁 宣利肺气以祛风邪 ; 甘草 和中 ; 薏苡仁 利湿, 另, 薏苡仁清利, 以制麻黄之温 麻杏苡甘汤辛凉解表, 兼以利湿, 具有宣肺解表通络化湿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在表, 郁而化热之痹证 风水等 此外, 该方临床上常用重用薏苡仁以治疗皮肤病, 如扁平疣 银屑病等

20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加白术 (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 表证较重 身痛重着, 不能转侧 偏于温散 适用于寒湿在表 麻杏苡甘汤 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 ( 麻黄半两 ) 表证较轻 身痛轻掣, 不可屈伸 偏于凉散 适用于风湿在表

21 湿病证治 风湿兼气虚 风湿, 脉浮, 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已黄芪汤主之 ( 二十二 ) 不痛而身重 气虚不能温化水湿, 致湿邪满布全身 汗出恶风 风湿在表, 表气已虚 本证由于属风湿兼有气虚, 故不可用麻黄发汗, 而用防己黄芪汤, 益气固表 祛风逐湿 防己黄芪汤 黄芪 益气固表为主药 ; 防己 通行经络, 祛风利湿 ; 白术 燥湿健脾 ; 甘草 和中, 助黄芪益气而使卫阳复振 ; 姜枣 调和营卫

22 防己黄芪汤的运用 防己黄芪汤, 服后可使卫阳振奋, 运行周身, 风湿外达, 故服药后出现 如虫行皮中 的感觉 从腰下如冰 是湿欲下行而卫阳尚无力振奋, 故当 令患者坐被上, 又以一被绕腰以下, 意在温暖助阳, 使之蒸蒸发越, 借微汗以驱除湿邪 方后云 温令微汗, 差 所以, 本方仍属微汗之剂, 且表虚发汗, 必基于托阳益气, 调和荣卫, 使卫气振奋, 驱邪外出 防己黄芪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内科可用治痹证 水肿 喘咳 臌胀等, 骨伤科可用于治疗骨折愈合后肿胀等

23 湿病证治 风湿兼表阳虚 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 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大便坚, 小便自利者, 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 二十三 ) 不呕 不渴 表明湿邪并未传里犯胃, 亦未郁而化热 ; 脉浮虚而涩 表阳已虚而风寒湿邪仍逗留于肌表的征象 大便坚, 小便自利 说明湿不在里, 里气调和 服桂枝附子汤后, 风邪已去, 寒湿未尽 身体尚疼, 转侧未便, 故用白术附子汤祛湿温经 本条服用白术附子汤后病人可出现暂时性的身体麻木 ( 一服觉身痹 ), 甚则头晕眼花 ( 三服都尽, 其人如冒状 ) 症状, 勿怪, 即是术附并走皮中, 逐水气, 未得除故耳 这是服药后的反应, 不必惊慌

24 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重用桂枝祛风 ; 附子温经通阳, 为表阳虚而风寒湿盛而设 ; 甘草, 姜 枣调和营卫, 以治表虚 白术附子汤用白术 附子, 术附相合能并走皮中而逐残留水气, 温经复阳 ; 甘草 姜 枣调和营卫, 是为表阳虚, 湿气偏盛而设, 仍为助阳逐湿, 微取发汗之剂 桂枝附子汤有桂枝生姜, 故用治阳虚风湿且以风为主的证候 ; 白术附子汤无桂枝有白术, 则用治阳虚风湿且以湿为主的证候

25 湿病证治 风湿表里阳气俱虚 风湿相搏, 骨节疼烦, 掣痛, 不得屈伸, 近之则痛剧, 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主之 ( 二十四 ) 骨节疼烦掣痛, 不得曲伸, 近之痛剧 说明风湿已侵入关节, 病情加剧 表阳虚 汗出, 恶风不欲去衣 ; 里阳虚 不能纳气, 短气 ; 阳虚不能化湿 小便不利 ( 里 ), 身微肿 ( 外 ) 本证的辨证要点为在骨节疼痛剧烈的基础上, 兼见汗出恶风, 小便不利等

26 甘草附子汤 由于风湿表里阳气俱虚, 故附子 白术 桂枝共用, 而为甘草附子汤, 兼有表里, 助阳祛风化湿 甘草为君, 缓其药力兼和其里 ; 附子 白术, 温里阳, 逐湿邪 ; 温阳补中, 散风除湿桂枝 白术, 振表阳而祛风湿 甘草附子汤是临床治疗湿病 寒痹的常用方 该方化裁还可用治脾肾阳虚的风湿性心脏病等病证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三方的比较

27 三附子汤 比较表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表阳虚, 风湿相搏之证 表里之阳俱虚 风偏盛湿偏盛风湿倶盛, 里阳虚 温经助阳祛风化湿 温经祛湿 益气助阳祛风化湿

28 湿病误下变证 1 湿家, 其人但头汗出, 背强, 欲得被覆向火 若下之早则哕, 或胸满, 小便不利一云利, 舌上如胎者, 以丹田有热, 胸上有寒, 渴欲得饮而不能饮, 则口燥烦也 ( 十六 ) 湿病之人, 由于外感寒湿, 肌腠闭塞, 阳气不能外达, 反逆而上出, 故 但头汗出 湿困经脉, 故 背强不和 ; 湿阻阳痹, 故其人恶寒, 欲得被覆向火 此时治疗, 法当温经散湿, 舒展卫阳 若下之过早, 则属病在其表而误攻其里, 必致变证丛生 胃气被郁, 湿浊反盛, 故变生呃逆 表湿内陷, 气化不行, 在上则见胸满, 在下则小便不利

29 湿病误下变证 2 湿家下之, 额上汗出, 微喘, 小便利一云不利者, 死 ; 若下利不止者, 亦死 ( 十七 ) 湿为阴邪, 最易损伤阳气, 若误下之, 则里阳更伤, 形成阴盛阳衰之势 虚阳上越, 则额上汗出而微喘 ; 阴寒内盛则小便自利, 此为阳气上越而阴气下脱之证, 病情危急, 故曰 死 假如误下而下利不止者, 则真阳失守, 阴脱于下, 其病机与小便自利相同, 阴阳两竭, 故亦主死

30 两条误下变证的比较 前条表阳虽郁, 里阳犹治, 故虽经误下, 阳气仍然郁伏于里, 能与阴邪抗争, 形成湿遏热伏之势 ; 本条则是由中阳素虚, 感湿以后, 一经误下, 则真阳失守, 毫无抵抗能力, 故见症如此 两条均有头汗, 但病机不同 前条但头汗出, 是湿郁于表, 阳气逆而上出, 证见于初病, 不关误下, 属于阳郁之证 ; 本条汗出仅见于额上, 为虚阳上越, 证见于误下以后, 属于虚证 同时, 但头汗出与背强恶寒等表证兼见, 额上汗出与微喘兼见, 表里虚实显然有别

31 三 暍病 ( 一 ) 脉证 (25) ( 二 ) 证治 : 1. 伤暑热盛 (26) 2. 伤暑湿盛 (27)

32 暍病的脉证及误治后变证 太阳中暍, 发热恶寒, 身重而疼痛, 其脉弦细芤迟,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 手足逆冷, 小有劳, 身即热, 口开前板齿燥 若发其汗, 则其恶寒甚 ; 加温针, 则发热甚 ; 数下之, 则淋甚 ( 二十五 ) 发热恶寒身重而痛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 身即热口开气喘前板齿燥 误汗 : 恶寒甚 温针 : 发热甚 攻下 : 淋甚

33 清暑益气汤 李东垣 : 升阳益气除湿 ( 针对暑湿 ) 黄芪 苍术 升麻 人参 白术 陈皮 神曲 泽泻 麦冬 当归 炙甘草 黄柏 葛根 青皮 五味子本方偏温燥, 宜于元气本虚, 又伤于暑湿耗伤阳气者 王孟英 : 养阴生津 ( 针对暑热 ) 西洋参 西瓜翠衣 莲梗 黄连 石斛 麦冬 竹叶 知母 甘草 粳米本方偏凉润, 宜于暑热耗伤气饮, 未兼挟湿邪者

34 暍病证治 伤暑热盛 太阳中热者, 暍是也 汗出 恶寒, 身热而渴, 白虎 加人参汤主之 ( 二十六 ) 心烦, 溺赤, 口舌干燥, 倦怠少气, 脉虚等也常见 白虎加人参汤 : 清热祛暑, 益气生津

35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 清热存津 ( 石膏一斤, 可用 30g) 人参 益气保津粳米 养胃气, 生津液 ( 不用鲜米 ) 白虎加人参汤用治伤暑热盛津伤, 临床可根据证情加入沙参 麦冬 鲜荷叶等药物 该方还可用于小儿夏季热, 以热渴 尿多为主要特征, 属阳明经热者, 有良效

36 暍病证治 伤暑湿盛 太阳中暍, 身热, 疼重, 而脉微弱, 此以夏月伤冷水, 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汤主之 ( 二十七 ) 瓜蒂, 就是甜瓜的蒂 瓜蒂要在瓜青的时候, 还没成熟的时候才有效 瓜蒂汤能除身面 四肢 周身的水气 但目前临床用瓜蒂汤治疗中暑较为少见 可用 局方 香薷饮发汗

37 总结 一 痉病 : 1. 概念 痉病邪在筋脉, 以项背强急 口噤不开,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 2. 病因病机 : 内因 : 素体津液不足或输布不利 ; 外因 : 外感风寒或误治伤亡津液

38 3. 主脉 : 按之紧如弦, 直上下行 4. 分类 : 太阳病, 发热无汗, 反恶寒者, 名曰刚痉 ; 太阳病, 发热汗出, 而不恶寒, 名曰柔痉 5. 外感痉病的治疗 : 表实无汗者为刚痉, 治用葛根汤 ; 表虚有汗者为柔痉, 治用栝楼桂枝汤 ; 痉病初起, 邪在太阳, 失于表散, 邪气内闭, 郁于阳明, 化热化燥, 可用大承气汤

39 二 湿病 1. 概念 : 湿病邪在肌肉关节, 是以发热身重, 骨节疼烦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 2. 病因病机 外因 : 外感湿邪, 可挟风邪或寒邪 ; 内因 : 素体阳气不足, 脾运不健 病机 : 湿伤于下 流注关节, 湿邪痹阻, 阳气不通, 不通则痛

40 3. 分类 外湿之伤于上者, 即感受雾露之邪, 或因连绵久雨, 或受潮湿地气等而成 内湿多因饮食不节, 过嗜酒类 生冷所致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故不论外湿 内湿, 皆与脾虚有关, 临床上与肾阳不足也关系密切

41 4. 治法 : 内湿 :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但当利其小便 ; 外湿 : 发其汗, 但微微似欲出汗者 5. 辨证施治 : 头中寒湿 : 纳药鼻中 ; 寒湿在表的表实证 : 麻黄加术汤 ; 风湿在表的表实证 : 麻杏苡甘汤 ; 风湿在表的表虚证 : 防己黄芪汤 ; 风湿在表的表阳虚 : 风重于湿, 桂枝附子汤 ; 湿重于风, 白术附子汤 ; 表里阳气俱虚, 风湿并重 : 甘草附子汤

42 三 暍病 1. 概念 : 暍病即伤暑, 以发热身重 汗出烦渴 少气脉虚为主症的疾病 2. 证治 : 阳明热盛津伤 : 白虎加参汤 ; 伤暑夹湿证 : 一物瓜蒂汤

43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痉病 湿病 暍病? 2. 试述痉 湿 暍三病合篇的含义? 3. 刚痉与柔痉有何不同, 如何治疗? 4. 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机理是什么? 5. 湿病表里虚实异治有何规律? 6. 麻黄加术汤与防己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治疗湿病有何异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名师汇讲 指导 严世芸 男 生 浙江宁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徐笋晶2.tpf

徐笋晶2.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0-06 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经方方证研究 徐笋晶 1 2,*, 李赛美, 刘敏 2, 刘超男 1, 刘煜洲 1 1, 李日东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1CEC2F5B4ABB2A9CABFC2DBCEC42E646F63>

<4D F736F F D20C1CEC2F5B4ABB2A9CABFC2DBCEC42E646F63> 密级 : 公开学号 :2006034317 博士学位论 文 仲景治疗痹证特色及对后世影响的研究 研究生指导教师学科专业所在学院毕业时间 廖迈传汪悦教授中医内科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9 年 6 月 A Study about Zhongjing Treatment of Bi-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s in Later Generations A

More information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Edema) 概述 水就是有形之水, 水为阴邪, 其气为寒, 所以水气发病, 既有水的为害, 也有寒气的影响, 故称为水气病 水由饮入, 饮水之后, 代谢不良, 不能化成津液, 反而凝聚成饮 成痰 因此, 水气病也包括了一些痰饮之病 刘渡舟 水气病是由肺 脾 肾功能失调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的一类病证, 以水肿 小便不利及脉沉为主要脉证 本篇把水气病分为四类, 即风水 皮水 正水

More information

ML.s92

ML.s92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T M 案例版 供五年制 七年制中医药学各专业使用 金匮要略 主编姜德友 黄仰模 副主编张再良 王新佩 刘宏岩 陶汉华 吕志杰 编委 ( 按姓氏笔画排序 ) 马晓峰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王苹 ( 福建中医学院 ) 王寅 ( 云南中医学院 ) 王存芬 (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 王新佩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艾华 ( 辽宁中医药大学

More information

各 论

各  论 中 医 学 自 学 丛 书 孙 氏 方 剂 学 各 论 第 一 章 解 表 剂 凡 以 解 表 药 为 主 要 组 成 成 分, 具 有 发 汗 解 肌 透 疹 等 作 用 以 治 疗 表 证 或 瘟 疫 急 性 期 的 一 类 方 剂, 称 解 表 剂 表 证, 系 指 恶 寒 发 热 头 痛 身 疼 无 汗 或 有 汗 而 表 症 仍 不 解 鼻 塞 声 重 脉 浮 等 证 而 言 因 六 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涩脉(2010--1-19).doc

Microsoft Word - 涩脉(2010--1-19).doc 涩 脉 涩脉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脉象, 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诊断意义的脉象之一, 但也是较难体会掌握的脉象, 它不像浮 沉 迟 数那么易于体会, 正如古人所说的 : 弦紧难分, 涩脉难候 笔者在 45 年的临证实践中发现, 在岭南 江南这些湿气偏重的地区, 临床上涩脉出现的频率甚高, 然而, 因医者未掌握涩脉, 所造成的漏诊与误诊比比皆是 加之涩脉的实际诊断意义与教科书的描述不尽相同, 所以涩脉将是我们重点论述与训练的脉象之一

More information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5 从 伤寒论 以知为度 谈仲景对用药药量的宏观把握 陈琳王敏李宇航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 以知为度 一词出自 伤寒论, 是以用药见效为尺度来控制总体给药量的一种方法 临证所见, 病情有轻重 药物有厚薄 人体耐受度也有差异, 所以用药剂量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以患者服药后确切反应为基础, 从宏观把握用药剂量, 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仲景十分重视对患者服药后出现不同反应的观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伤寒论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痓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卷第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卷第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卷第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卷第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More information

横本简体《金匮》-小桂枝校排

横本简体《金匮》-小桂枝校排 金 匮 目录 金匮上课前言...VII 续伤寒篇...1 四逆加人参汤方...2 理中丸方...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4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5 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29 栝篓桂枝汤方...34 葛根汤方...36 大承气汤方...38 麻黄加术汤方...46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47 防己黄耆汤方...49 桂枝附子汤方...50 白术附子汤方...51 甘草附子汤方...5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经方传真 胡希恕冯世纶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绪论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第四章 白虎汤类方第五章 下瘀血汤类方第六章 陷胸汤类方第七章 泻心汤类方第八章 瓜蒂散类方第九章 甘草干姜汤类方第十章 干姜附子汤类方第十一章 附子汤类方第十二章 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第十三章 大黄附子汤类方第十四章 柴胡汤类方第十五章 半夏汤类方第十六章

More information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4 肺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5 肝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4 肺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5 肝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 2011 级七年制选择 5+3 培养模式学生转段结果学号录取单位录取专业 方向 032011245 003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肾脏病临床研究 032011253 003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肾脏病临床研究 039011116 003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Preface Introduction Textual History The Author Zhāng Zhòng Jǐng Description and Outline of the Text Weights and Measures Conclusion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一 1 Bowels and Viscera, and Channels and

More information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第五章祛暑剂 定义 凡以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 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 统称 祛暑剂 属于 八法 中的 清法 分类分类 祛暑解表剂 祛暑利湿剂 祛暑益气剂 治法治法 祛暑清热 益气养阴 1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方剂学各论 台州医院中医科 陈宝军 添加标题 第一章 解表剂 [ 含义 ]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 解肌 透疹等作用, 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解表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的理论立法, 属于 八法 中的 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 肺卫所致的表证而设 此时邪未深入, 病势轻浅, 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如果失时不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a

Microsoft Word a 2016 年 8 月第 23 卷第 8 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3 基于复杂网络的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李瀛 1, 隋毅 1. 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2.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1 摘要 : 目的建立 伤寒论 六经病证药物子网, 基于药物子网的拓扑性质分析, 揭示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 方法将 伤寒论 方剂按照六经辨证进行分类,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药物抽象为节点,

More information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1 普通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2 肛肠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1 普通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外科学 -02 肛肠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2012 级七年制选择 5+3 培养模式转段结果 学号录取学院录取专业 方向 039012123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肾脏病临床研究 032012310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1 肾脏病临床研究 039012128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学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十六章 祛湿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等作用, 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统称祛湿剂 属 " 八法 " 中的 " 消法 " 适用于 水湿病证 分类 化湿和胃剂 清热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寒湿剂 祛湿化浊剂 祛风胜湿剂 1 湿邪为病较为复杂, 祛湿之法亦种类繁多 1. 在外在上者 : 可微汗疏解以散之 2. 在内在下者 : 可芳香苦燥而化之, 或甘淡渗利以除之 3. 水湿雍盛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7 中西医执业医师 每日一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sks 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及习题 中公医考网考试交流 QQ 群 :609345652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页

第 2 页 傷 寒 論 根据相关法律, 本电子版, 仅供网络测试, 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您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喜欢本书, 请购买原版 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 否则由此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问题, 我们不承担责任 第 1 页 原著汉张仲景倪注解民国海厦 第 2 页 第 3 页 校堪序 本 伤寒论 乃由民间的中医爱好者搜集与校正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渊远流长, 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学年 : 2004~2005 学期 : 第一 课程名称 : 中内 题目 : 咳嗽 时数 :3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咳嗽的定义 2. 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 3. 掌握咳嗽中咳嗽与喘证的鉴别 4. 熟悉咳嗽的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授课组织形式 : 1. 班级集中授课, 以老师讲授为主 2. 授课方式以多媒体幻灯演示为主, 结合少量板书 3. 老师讲解结合师生问答,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涩脉.doc

Microsoft Word - 涩脉.doc 内容提要 (1) 涩脉之象 : 脉来势非常的不流畅 涩 偏涩 略涩 不流利 欠流利 (2) 涩脉产生的机理 : 1 湿滞气机, 气不畅, 血脉不通畅举例 : 伤寒论 177 条 : 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 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附子汤主之 2 饮郁气机举例 : 伤寒论 48 条 : 二阳并病, 太阳初得病时, 发其汗先出不彻, 当汗不汗, 其人躁烦, 不知痛处,

More information

郑虎占-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郑虎占-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北京中医药大学 郑虎占 方剂的概念 方 : 一张处方 药名 用量 用法 等 一般言, 方是由多味药组合成 的 方剂的概念 剂 一是指剂型言 如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等 二是指方剂的功能言, 如解表剂 泻下剂 补益剂等 组方依据 治法 方剂分类 组方配伍规律 方剂变化规律 常用治法 理 - 法 - 方 - 药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即是 法 法大而方小, 法统领方 常用治法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润下方: 济川煎 攻补兼施: 黄龙汤 逐水方: 十枣汤

润下方:      济川煎 攻补兼施:   黄龙汤 逐水方:      十枣汤 祛湿剂 一 概念 : 组成 : 以祛湿药为主 作用 : 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 沺证 : 水湿病证 水湿病分类 : 外湿 : 1 湿邪客于肌表 ( 表证 ): 头胀重痛, 肢体沉重, 恶寒发热, 脉濡 ( 解表剂 ) 2 风湿痹证 : 兲节疼痛, 肿胀, 屈伸不利 3 湿温初起证 内湿 : 1 湿困脾胃证 : 脘腹胀满 疼痛, 食少呕吐, 泄泻 2 湿热郁结证 : 湿温病 黄疸 泄泻 湿热淋浊 3 寒湿内阻证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5. 诊断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及控制水平分期 细目三 : 肺炎 和病理 细目四 : 肺结核 1. 西医病因 病理 发病机制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8. 预防 [page] 细目五 : 原发性支气管癌 1. 西医病因 病理和分类 细目六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 并发症 5.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

More information

标阳 之性 膀胱为人体州都之官 为寒水之腑 故其性寒 加之其秉承先天之本肾脏的寒水之气 故其生理寒性甚强 小肠为传化物之腑 其秉心火之余气 性亦属火 而能传化物 泌别清浊 两腑之气相较 膀胱之气强于小肠之气 两经一气 合化的结果 是火从水化 热从寒化 最终形成的太阳本气为 寒气 故 内经 会说 太阳

标阳 之性 膀胱为人体州都之官 为寒水之腑 故其性寒 加之其秉承先天之本肾脏的寒水之气 故其生理寒性甚强 小肠为传化物之腑 其秉心火之余气 性亦属火 而能传化物 泌别清浊 两腑之气相较 膀胱之气强于小肠之气 两经一气 合化的结果 是火从水化 热从寒化 最终形成的太阳本气为 寒气 故 内经 会说 太阳 江西中医药 年 月第 期总 卷第 期 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 特约专栏 伤寒论 证候分类纲目 太阳伤寒表实证 姚荷生原撰 整理 姚梅龄 伍炳彩 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 南昌 关键词 伤寒论 证候分类纲目 太阳伤寒表实证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整理者按 本篇以及本年度将在每期连载的症与诊断的主要依据 此证与类似证及疑似证的鉴 姚荷生研究室专栏 的文章 均出自我们与其他十别要点 治疗禁忌 药物的煎煮方法与服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ÒÁÒüÌÀÒº¾�.doc

Microsoft Word - ÒÁÒüÌÀÒº¾�.doc 伊尹汤液经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澄空序辨脉法简介平脉法上平脉法下太阳病证论第一阳明病证论第二少阳病证论第三太阴病证论第四少阴病证论第五厥阴病证论第六病不可发汗证第七 : 温病不可发汗, 伤寒不可下不可发汗上篇上不可发汗上篇下不可发汗中篇上不可发汗中篇下不可发汗下篇上不可发汗下篇下 : 此一篇共八条 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病可发汗证第八简介可发汗上篇发汗后中篇发汗后下篇病不可吐可吐吐后证第十病不可下证第十一简介不可下上篇不可下中篇不可下下篇上不可下下篇下病可下证第十二可下上篇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麻 黄 《本经》

麻   黄 《本经》 化湿药 1 湿邪的致病特点 性质致病特点病症特点 类水, 阴邪易伤阳气, 尤易伤脾阳 重浊沉重感, 分泌物 排泄物秽浊不洁 恶寒 腹泻不思饮食 头重 身困重大便溏泻 小便混浊湿疹流水 妇女带下 粘滞 易阻气机起病缓 发病长 反复发作 胸闷 腹胀 便溏不爽 趋下 易伤阴位 ( 腰以下 ) 下肢水肿 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 泄泻, 阴部湿疹 2 湿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 爱暖而悦芳香

More information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中医内科学 ( 一 ) 总论 1. 绪论 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概况 2. 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2.1 气 : 虚证 ( 气虚 气陷 ) 实证( 气滞 气逆 ) 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2.2 血 : 出血 血瘀 血虚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3. 风寒燥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3.1 风 :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More information

和 解 剂

和 解 剂 解表药 概述 一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 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称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何谓表邪?--- 六淫之邪 ( 风 ) 何谓表证?--- 恶寒 发热 脉浮 风邪 1 风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2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轻扬开泄, 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 动 风为百病之长 性质 轻扬开泄 致病特点 病位在上 主要病症头痛 鼻塞 咽痒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1)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阳邪致病 B. 阳气偏盛 C. 阳气亏虚 D. 阴液亏虚 E. 寒湿郁久 (12)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腹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1)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阳邪致病 B. 阳气偏盛 C. 阳气亏虚 D. 阴液亏虚 E. 寒湿郁久 (12)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腹 第五章 八纲辨证 [ 能力测试题 ] 一 选择题 1.A 型题 (1) 下述哪种理解最正确 :( ) A. 皮肤的病变均是表证 B. 表证的病位不在脏腑 C. 内脏的病变均无表证 D. 表证的病位均在皮毛 E. 符合表证特征为表证 (2) 下述哪种理解最正确 :( ) A. 表证的病位一般在皮毛 B. 皮肤的病变一般属表证 C. 表证的定位也可在内脏 D.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E. 内脏的病不会出现表证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中医类 中医学专业知识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14 第四部分 方剂学... 15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知识点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一 ) 春秋战国至秦汉 形成时期 1. 战国时期著作 五十二病方 最早的医学著作 2. 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 3. 汉以前的 难经, 秦越人所著,

More information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自序 中国人有句伟大的名言, 展示了圣贤之士的生命追求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对于普通人而言, 我们做不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所说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然而,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作 天下, 试图做自己健康王国的 国王 泱泱中医, 博大精深 从何入门, 乃为捷径? 从被誉为 一部伤寒医天下 的 伤寒论 入手! 伤寒论 由一千八百年前的

More information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More information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More information

这六个基本治法是我初步提出的 治疗水肿病还有不少治法, 如补气 养阴 生津等, 有些与基本治法有联系, 有些在特殊情况下枚宜使用, 均不是基本治法 特别应当指出的, 水肿病里常用石膏 滑石 连翘等清热药, 我在基本治法里没有提到, 是否遗漏丁呢? 不是 水肿的主要病邪是水, 没有单纯的热证 如果水肿

这六个基本治法是我初步提出的 治疗水肿病还有不少治法, 如补气 养阴 生津等, 有些与基本治法有联系, 有些在特殊情况下枚宜使用, 均不是基本治法 特别应当指出的, 水肿病里常用石膏 滑石 连翘等清热药, 我在基本治法里没有提到, 是否遗漏丁呢? 不是 水肿的主要病邪是水, 没有单纯的热证 如果水肿 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 今天, 就我个人的一些临床体会, 介绍水肿病的几个基本治法, 以期找出一套治疗规律 治法是从 理论来的, 应该从理论谈起, 现在倒过来从治法谈到理论, 主要是便于理解和结合临床, 没有别的意思 是否恰当, 请予指正 中医治疗水肿有六个基本法则, 随着不同证候而灵活运用 这六个基本法则是 : 1. 发汗用于水在表, 肿在腰以上, 头面特别明显, 及有外感症状的, 药如麻黄 浮萍

More information

Dun Huang “Fu Xing Jue Zang Fu Yong Yao Fa Yao” and “Shang Han Za Bing Lu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criptions’ Dosage

Dun Huang “Fu Xing Jue Zang Fu Yong Yao Fa Yao” and “Shang Han Za Bing Lu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criptions’ Dosag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Dun Huang Fu Xing Jue Zang Fu Yong Yao Fa Yao and Shang Han Za Bing Lun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criptions Dosage Bolin Yang, Xiping Liu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More information

538 WORLDCHINESEMEDICINE Apr.2015,Vol.10,No 和解退热小柴胡汤具有较强的退热散邪作用, 从 伤寒论 中的记载看, 本方所治发热包括四种情况 : 第一, 寒热往来的发热 原文第 96 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主之, 证候表现为寒热交

538 WORLDCHINESEMEDICINE Apr.2015,Vol.10,No 和解退热小柴胡汤具有较强的退热散邪作用, 从 伤寒论 中的记载看, 本方所治发热包括四种情况 : 第一, 寒热往来的发热 原文第 96 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主之, 证候表现为寒热交 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 临证体会 论 伤寒论 柴胡剂临床应用 李 浩 王 琦 刘 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摘要 柴胡剂主要见于 伤寒论 少阳病篇 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包括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柴 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内的六首方剂 通过对 伤寒论 中的柴胡剂进行归纳 论述各个方 剂的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 由于少阳居于半表半里

More information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序号 名称 Chinese 拼音 Pin Yin 英文 Common Name 1 八味地黄汤 Ba Wei Di Huang Tang Rehmannia Eight Formula 2 八珍汤 Ba Zhen Tang DangGui & Ginseng Eight Combination 3 八正散 Ba Zheng San Dianthus Formula 4 百合固金汤 Bai He Gu

More information

疟病、中风历节

疟病、中风历节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Nue Bing (Malaria)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Nue Bing (Malaria) 疟病是感受疟邪所引起的, 以寒战 壮热 头痛 汗出 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多发于夏秋季节 内经 : 寒疟 温疟 瘅疟, 痎 (jie) 疟 疟脉缓大虚, 便宜用药, 而不宜用针 说文 : 二日一发, 疟也 ( 间日疟 ) 金匮 : 瘅疟 温疟 牝疟 和 疟母 在治法上, 除针灸以外,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女 中西七 1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病临床研究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女 中西七 1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病临床研究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 2011 级七年制专业选择 5+3 培养模式学生录取结果 学号 性别 班级 录取医院 录取专业 录取专业名称 录取方向名称 032011142 女 中西七 111 南京市中医院 105701 中医内科 039011115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 肿瘤临床研究 032011108 女 中西七 111 江苏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方证对应的方法与实践

方证对应的方法与实践 Klinische Anwendung der Rezeptur Guizhitang und ihrer Modifikationen 桂枝汤及变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类方应用规律研究 ( 一 ) 为什么要讲 桂枝汤 伤寒金匮方 :271 首 (Shanghan 113,Jingui 158) Shang-Jin Shanghan Jingui Guizhi 74(27%) 39 35 Gui-Shao

More information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67号)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67号)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附件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 ( 第一批 ) 编号 方名 原文 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 剂型 1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 汉 张仲景 ) 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 去皮尖 ),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 去皮 ), 甘草二两 ( 炙 ), 芒硝二两 上五味, 以水七升,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中医临床护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编号 : 英文名称 : 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课程性质 : 必修课总学时 :48 学时讲课学时 :42 学时实验学时 :6 学时学分 :3 学分适用对象 :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诊 )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饮食调护等一

More information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2.07 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分析 王天琪, 陈婷, 闫海峰, 王怡 (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摘要 :[ 目的 ] 探讨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 [ 方法 ] 通过对国家专利网搜索, 筛选出关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 164 首, 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V2.5),

More information

ML

ML 中 国 科学 院 教 材建 设 专 家委 员 会 规划 教 材 全 国高 等中 医药 院校 教材 案例版 TM 供五年制 七年 制中医药学 各专业使 用 方 剂 学 主 编 副主编 连建伟 邓中甲 编 何国樑 年 莉 徐晓东 按 姓氏笔画 排序 马 骥 辽宁 中医药大学 王 邓中甲 成都 中医药大学 刘持年 山东 中医药大学 李 冀 黑龙 江中医药大 学 何国樑 广州 中医药大学 易自刚 广西 中医学院

More information

少阳伤寒表证-续

少阳伤寒表证-续 少阳伤寒表证 姚梅龄 2015 年 5 月 29 日 概说 1 少阳病概说 (1) 无论从 伤寒论 对少阳病重点描述以及多数伤寒注家的观点来看, 还是从临床事实来看, 少阳病的性质多属火邪为病, 正所谓 少阳之上, 相火主之 ( 素问.天元纪大论 ) 为此, 部分伤寒注家和姚荷生教授认为, 火邪所导致的少阳证候, 属少阳主证, 而包括少阳伤寒证在内的其它病因所致的少阳证, 即为少阳 变证 (2)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More information

(13) 二岁患儿于今年 6 月起病即发热, 烦渴, 但未见汗出, 反而尿多 此症延至 9 月 后不药而热退身安 应属 ( ) A. 阳证转阴证 B. 正虚邪恋 C. 邪去正亦虚 D. 小儿夏季热 E. 纯阳之体的反映 (14) 中午寒战, 午后即发热恶热, 汗出好转, 每日 1 次, 其病属 (

(13) 二岁患儿于今年 6 月起病即发热, 烦渴, 但未见汗出, 反而尿多 此症延至 9 月 后不药而热退身安 应属 ( ) A. 阳证转阴证 B. 正虚邪恋 C. 邪去正亦虚 D. 小儿夏季热 E. 纯阳之体的反映 (14) 中午寒战, 午后即发热恶热, 汗出好转, 每日 1 次, 其病属 ( 第三章 问诊 [ 能力测试题 ] 一 选择题 1.A 型题 (1) 中医所谓问诊是 ( ) A. 向病人或陪诊者广泛询问 B. 着重询问病人既往病史 C. 主要询问病人家族病史 D. 重点询问病人现在症状 E. 向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 (2) 总结概括问诊内容为 十问歌 的医学家是 ( ) A. 喻嘉言 B. 张仲景 C. 张景岳 D. 李时珍 E. 赵晴初 (3) 与籍贯或所处地域有关的是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3 卷第 4 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Vol.33 No.4 2016 年 8 月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ug.,2016 本文引用 : 刘靖薇, 李远, 赵永辰, 等. 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大肠癌术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 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33(4):24 30.DOI:10 3969 / j issn 1674 490X 2016 04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一 ) 發燒 腸胃型感冒上吐下瀉 有汗 無汗 女子經期感冒或忽冷忽熱 + 噁心想吐 咳嗽無咳嗽咳嗽無咳嗽 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怕冷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五苓散 麻杏甘石湯 桂枝湯 + 厚朴 + 杏仁 桂枝湯 + 葛根 桂枝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葛根湯 麻黃湯 小柴胡湯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二 )

More information

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律失常循证工作组 作者单位 : 刊名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英文刊名 :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年, 卷 ( 期 ): 2015,43(1) 引用本文格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律失常循证工作组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期刊论 文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肖君论文.doc

Microsoft Word - 肖君论文.doc 分类号 :R 2 单位代码 :10315 密级 : 秘密学号 :20021113 2002 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湿邪对消化系统疾病影响 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学科专业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位类型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 肖君导师 : 孙志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年 5 月 1 目 录 个人简介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5 一 祖国医学对 湿 的认识 5

More information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 教学大纲 ( 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 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 法 方 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 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 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 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 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

More information

邹月媚.tpf

邹月媚.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6-05 运用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探析 伤寒论 中 干姜的配伍规律 邹月媚 1 2,, 刘敏 * 3, 陈东光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过红玲顾浩王耘 ** 乔延江 100102 目的 : 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 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 : 通过整理 201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记载的中药功效, 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 统分析, 构建功效概念网络, 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 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 果 : 构建包含 422 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More information

ML

ML 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 方剂学笔记 主编韩旭华副主编韩霞杨雷 北京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的一本, 结构概括为 两栏三框 :1 板书与教案栏 : 针对中医各种考试参照教材不一的情况, 本书与近 20 年来国家统编的枟方剂学枠五版 六版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等教材配套, 综合浓缩教材精华, 省去记录及相互参照时间, 使学习效率倍增 ;2 测试与考研栏 : 分析许多中医院校 研究院所历年考研专业课

More information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伤寒论 源于 汤液经法 考 (5754 字 )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 1 述 字的标志性意义 赵开美 仲景全书 伤 寒论 题著者曰 汉张仲景述 南宋赵希弁 郡斋读书后志 卷二云 : 仲景伤寒论十卷, 汉张仲景述, 明著名藏书家及刻书家毛氏 汲古阁毛氏藏书目录 亦云 : 仲景伤寒论十卷, 汉张仲景述 古籍皆称 伤寒论 为张仲景所 述 述 者, 谓遵循旧说而不别立新义 论语 学而 :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More information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 C M A V N 综述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组方分析 吕文英 杨艳 成龙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摘要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 本文基于公开文献信息 收集 整理 规范糖尿病治疗的 方剂 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 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

More information

第 36 卷第 2 期 2017 年 4 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6 No.2 Apr.2017 临床研究 基于中医个体化诊疗平台和无尺度网络的 2 型糖尿病中药性味

第 36 卷第 2 期 2017 年 4 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6 No.2 Apr.2017 临床研究 基于中医个体化诊疗平台和无尺度网络的 2 型糖尿病中药性味 临床研究 基于中医个体化诊疗平台和无尺度网络的 2 型糖尿病中药性味网络分布特征分析 * 肖月星, 闫秀峰, 倪 青, 冯春鹏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DOI:10.11656/j.issn.16-9043.2017.02.08 摘要 :[ 目的 ] 通过研究实际临床中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中药运用情况, 以 以方 ( 药 ) 测证 和 以方 ( 药 ) 说理 的 药 证

More information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学重点学科 广东高校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学重点学科 广东高校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期 - 中成藥品質及安全檢測技術培訓班 中成药组方原则及方解 广东药科大学梁生旺 2016 年 9 月 30 日上午 方剂的分类 目 录 方剂的配伍目的 方剂的组方原则 方剂书写及结构介绍 实例 第一节方剂的分类 方剂分类法是研究古今成方的组成和临床运用规律的重要手段 历代医家对此进行过多种探讨和尝试, 主要以病症分类法 证候分类法 病因分类法 脏腑分类法 组成分类法 功效分类法 类方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等不同形式进行分类

More information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 - 4 Ⅰ 全 Ⅱ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0 - 7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2018 年秋季报考博士上线考生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报考类别 备注 1 18037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2 18039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3 1804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4 18043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5 180474

More information

附件7

附件7 附件 7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学年 : 2005-2006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医内科学 题目 : 自汗盗汗 时数 :2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记自汗盗汗的定义,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内容. 熟悉各种汗证的鉴别诊断 理解汗有生理和病理之分 授课组织形式 : 班级集中授课, 幻灯为主, 结合少量板书. 老师讲解与同学提问相结合, 活跃同学的思路. 在病案分析时,

More information

附属八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普通外科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07 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01

附属八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普通外科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07 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01 2014 级七年制选择 5+3 培养模式转段结果 学号 拟录取单位 拟录取专业 研究方向 备注 032014101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6 肾脏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032014102 024 附属八一医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2 肿瘤内科诊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032014103 002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2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Design Template

PowerPoint Design Template 正柴胡饮颗粒 1 到底何为感 冒? 又有什 么症状呢? 感冒 感冒又称伤风 冒风, 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 咳嗽 头痛 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其特征 西医 分类 普通感冒 流行感冒 中医上感冒的分类 风寒型感冒 风热型感冒 畏寒 发热 口淡无味 腹痛 腹泻 暑湿型感冒 发热重 痰液粘稠呈黄色 畏寒 低热 无汗 流清涕 吐稀薄白色痰 鼻塞 流涕 咳嗽 头痛 风寒感冒 vs 风热感冒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李发枝 前言 金匮 是现存最早的论治杂病的专著 后世将该书和 伤寒论 所载的方剂称为 经方 由于经方立法严谨, 选药精当, 来源于临床实践,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临床医家所喜用, 并赞其 所投必效, 如桴鼓之相应 ( 清. 徐灵胎 ) 或曰 : 人谓 经方 其效如神, 而吾用之多不效, 何也? 盖未得其运用之法耳 何谓运用 经方 之法? 试以 金匮 方为例浅论如下 熟记原条文,

More information

1 通下排异法 益津通下排异法 泻下排异法 除满通便排异法 峻攻排异法 和下排异法 破血排异法 ( 出自 伤寒论 ) 利导排异法结语 外源性疾病的界定...28 (1) 发热恶寒...28

1 通下排异法 益津通下排异法 泻下排异法 除满通便排异法 峻攻排异法 和下排异法 破血排异法 ( 出自 伤寒论 ) 利导排异法结语 外源性疾病的界定...28 (1) 发热恶寒...28 生命本能系统论 郭生白 目录 卷首赘语...3 序...3 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4 一 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4 二 中医与西医对生命认识的不同...4 三. 生命现象与本质...5 四 生存本能的生命意义...6 五 中医的道与术...7 六 什么是自主性排异法...7 七 什么是自主性调节法?...9 第二章生命本能五大系统...9 1 自主性本能系统与命门元气...11 2 共生性运动本能系统...12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皮肤与性病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年 10 月第 33 卷第 10 期 2.2 专利中所选用中药功效及频率分析在入选的 484 篇专利中所用以治疗痛风的中药共计 313 味, 依据国家 十五 版高学敏主编的 中药学 中各论的分类原则, 共分为 19 大类 : 活血化瘀药 32 种, 出现比例为 17.10% ; 补

年 10 月第 33 卷第 10 期 2.2 专利中所选用中药功效及频率分析在入选的 484 篇专利中所用以治疗痛风的中药共计 313 味, 依据国家 十五 版高学敏主编的 中药学 中各论的分类原则, 共分为 19 大类 : 活血化瘀药 32 种, 出现比例为 17.10% ; 补 629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0.13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闫海峰, 杨凯伦, 樊克涛, 代向东, 王怡 ( 大学,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摘要 :[ 目的 ] 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 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 [ 方法 ] 检索近 10 年相关专利, 将符合标准的 484 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2398 经方在治疗腹泻中的应用 许山鹰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010) 摘要本人临床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肛肠专家王嘉麟, 耳濡目染, 王老临床应用经方出神入化, 屡获佳效, 深感读经典对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故结合临床应用, 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剂, 进行全面梳理, 与同道共享 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 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经方 ; 伤寒论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4 - 0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本教材对选收的基础方 代表方及常用方的编写 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准确性原则 方剂的方名 方源 药物的用量或用量比例

More information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More information

2. 桂枝加附子汤证 ( 二 ) 2.1. 有一李姓士人. 得太阳. 因汗后汗不止. 恶风. 小便涩. 足挛曲而不伸. 予诊其脉. 浮而大. 浮为风. 大为虚. 此证. 桂枝汤第七证也. 仲景云. 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 三投而汗止

2. 桂枝加附子汤证 ( 二 ) 2.1. 有一李姓士人. 得太阳. 因汗后汗不止. 恶风. 小便涩. 足挛曲而不伸. 予诊其脉. 浮而大. 浮为风. 大为虚. 此证. 桂枝汤第七证也. 仲景云. 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 三投而汗止 1.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 ( 一 ) 1.1. 马亨道. 庚戌春病. 发热. 头疼. 鼻鸣. 恶心. 自汗. 恶风. 宛然桂枝证也. 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 市无芍药. 自指圃园. 采芍药以利剂. 一医曰. 此赤芍药耳. 安可用也. 予曰. 此正当用. 再啜而微汗解. 论曰. 仲景桂枝加减法. 十有九证. 但云芍药. 圣惠方. 皆称赤芍药. 孙尚药方. 皆曰白芍药. 圣惠方. 太宗朝. 翰林王怀隐编集.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J 7V N 伤寒论 八纲辨证量化思维的方证解析 范东东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摘要 通过对 伤寒论 方证的归纳分析与整理从脏腑表里辨病位 寒热虚实辨病性 证候演变辨病势 脉证合参辨预后 这 个方面来探析仲景辨证的量化思维理解其所蕴含的辨证论治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内涵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八纲辨证 方证 量化 Q T k M 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