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3印度佛教史_之二_.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3印度佛教史_之二_.doc"

Transcription

1 慧日佛學班. 第 5 期課程 印度佛教史 釋開仁編.2008/10/3 第三章 根本佛教 壹 釋尊的時代背景 一 奧義書 給佛教的影響, 例如 : 業說 輪迴說 解脫說 ( 一 ) 業說在 古奧義書 本為不公開的密教, 到佛世則成為各教派所公認的思想 ( 二 ) 輪迴說在 梵書 時代已萌芽, 完成而為一般所承認, 則自 奧義書 時代始 ; 輪迴 (samsara) 一詞, 於 古奧義書 中尚未出現, 於佛陀之後的 奧義書 中才頻繁地被使用 ( 三 ) 解脫說 奧義書 的最終目的在於 知梵, 所以重視智慧 修行的德目約有五大義務 : 苦行 慈善 正行 不殺生 實語 解脫的境界, 沒有彼此分別, 一切皆成為大我的顯現 凡此, 均足以推定, 佛陀雖因 奧義書 為印度西部婆羅門教內的密教而未親見, 但卻不能說佛陀未曾受到此書之自由思想的間接影響 因為, 佛陀所說的業 輪迴 解脫, 雖不盡同於 奧義書, 卻不能說其間毫無關係 二 時代思潮 ( 一 ) 當時的印度民族雅利安人以拘羅地方為中心, 建立了婆羅門教的文化思想 可是, 到了此時, 被婆羅門的法典視為半雅利安半野蠻的下等種族, 卻在恆河流域, 特別是摩揭陀國, 產生了新的文化思想 摩揭陀人似係吠舍種與首陀羅種的混血人種, 他們的祖先, 吠舍種的雅利安人, 也較居於拘羅地方的雅利安人, 更早來到印度, 經過與賤族達羅維荼人的通婚, 便成了新的獨立的種族 這些獨立的種族, 以摩揭陀國為中心, 至佛陀時代, 大國約有十六國 其中以都於王舍城的摩揭陀 都於舍衞城的憍薩羅 都於憍賞彌的嗟彌 都於毘舍離的跋耆等國, 較著名而 18

2 強盛 ( 二 ) 當時的社會變遷在這些新的邦國, 雖亦受有傳統婆羅門文化的影響, 但其自由文化的勃興, 卻受到王者的保護 故在此一區域, 雖也有四種姓的觀念, 卻把剎帝利階級, 置於婆羅門之上 這些王者, 未必出於原來剎帝利的血統, 然其仍以剎帝利種自居而領導四姓 因此, 凡是新思想, 均受到重視 ; 婆羅門至上的觀念, 則受到嚴重的考驗, 反 吠陀 的思潮, 則受到王者的保障 三 反 吠陀 的各派, 均有其特種的主義及其教團的組織, 此等教團為了與婆羅門區別起見, 即以沙門來命名 當時有九十六種外道沙門的記載, 其中最有名是 六師外道 1 : ( 一 ) 六師外道 1 不蘭迦葉(PUraNa Kassapa): 為倫理的懷疑者, 否定善惡之業有其相應之根, 故倡無作用論 2 末伽梨瞿舍利(Makkhali GosAla): 此為邪命外道之祖, 倡無因而有論 自然論, 或宿命論 乃是耆那教的一派, 同樣堅持修苦行, 在佛世極有勢力, 除了耆那教, 他是其餘五師中最盛大者 3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Ajita Kesakambalin): 否定靈魂之說 斷滅論, 倡唯物論, 以快樂為人生之目的, 排斥一切嚴肅的倫理觀念, 此亦即是順世外道 4 婆浮陀伽旃那(Pakudha KaccAyana): 主張心物永不消滅, 倡世間常存論 亦稱無因論, 自然論, 否認道德, 享受現樂 5 散若夷毘羅梨沸(SaJjaya BelaTThiputta): 為詭辯派或捕鰻論者, 為舍利弗及目犍連的老師 6 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 簡稱尼乾子 ): 這就是耆那教之始祖摩訶毘盧, 他出世稍早於釋尊, 也是王子出身 二元論, 無神論者, 苦行及嚴守不殺生為特色 ( 二 ) 六師的共同傾向 : 1 分折人生;2 對事物的認識;3 行為的善惡 1 (1) 長阿含經 卷 17(27) 沙門果經 ( 大正 1,107a-109c);DN 2, SAmaJJa-phala sutta ( 南傳大藏經六,p ) (2) 李志夫 試分析印度 六師 之思想, 收錄於 中華佛學學報 第 1 期, 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 民 76 年 3 月 29 日出版,p

3 1 分折人生 : 大扺是二元論, 是機械的 積集 說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 立五大說 - 地 水 火 風 虛空 人死了, 還歸於四大 諸根 : 感覺與意識的根源, 歸於虛空 末伽梨瞿舍利 : 地 水 火 風 空 苦 樂 生 死 得 失 命 婆浮陀伽旃那 : 地 水 火 風 苦 樂 命 尼乾陀若提子 : 命 法 ( 動 ) 非法( 靜止 ) 時 空 四大 2 對事物的認識 : 散若夷毘羅梨沸 : 不反對別人說有說無, 自已卻不說是非有非無 末伽梨瞿舍利 : 一切都可說 : 是 不是 也是也不是 尼乾陀若提子 : 或然主義 : 瓶是實 非實 也實也非實, 瓶不可說, 實不可說 非實不可說 也實也非實不可說 3 行為的善惡 :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 否定善惡業力 ( 輪迴 ) 的存在 ( 因生死為五大集者 ) 不蘭迦葉 : 無因論者, 以為生死雜染與清淨解脫, 非人類意欲的產物, 實為偶然 末伽梨瞿舍利 : 必然論者, 以為生死輪迴的歷程, 有一定的時劫, 人類對解脫沒有絲毫的力量 婆浮陀伽旃那 : 要素不滅說 這四說, 似乎都達到了善惡業果的否定 總結 : 六師外道說 : 六師都是沙門, 過著出家 乞食的生活, 到底為了什麼, 要過這樣的宗教生活呢? 如 : (1) 尼乾陀若提子 : 以 業 為自我 ( 命 ) 不能解脫的要素, 故以苦行來消滅業, 防止新業 在 內的苦行 中, 有禪定 (2) 末伽梨瞿舍利 : 是任性隨緣的, 故也須有相當的定力不可 (3) 散散若夷毘羅梨沸 : 不知主義, 是要 中止認識, 從忘念體驗真理, 當然是重於禪定 (4) 不蘭迦葉 : 是偶然論者, 傾向任性隨緣 (5) 鳩鳩陀亦相似 (6)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 有 毛髮衣 之意, 應是過著極簡單的生活, 不受物欲的干擾 可能也是修習禪定 總之, 六師的宗教生活, 是修定主義, 苦行或是任性的隨緣以求人生苦迫的解脫 2 2 印順導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 p

4 四 耆那教 耆那教的真正創始人是 梵達摩那 (VarddhamAna), 其信徒則尊之為 摩訶毗羅 (MahAvIra 大雄 ) 他雖為創教之教主, 卻被奉為第二十四代祖師 ( 耆那 ) 其初祖之名據云為 勒娑婆 (RSabha), 二十三祖名 波斯伐那脫 (PArZvanatha) 前面的二十二位祖師均為傳說中之得道人物, 其身世學說皆已不可考 耆那教的基本主張跟佛教頗同, 其可述之要點有八 : ( 一 ) 二者皆被以正統自居之婆羅門斥為 外道 ( 二 ) 鼓勵信徒出家修行, 稱修行者為 沙門 ( 三 ) 否定吠陀經典之價值, 不信梵天王及諸神存在 ( 四 ) 均為新興之宗教, 極富實踐精神 ( 五 ) 抨擊婆羅門階級, 反對殺牲祭祀 ( 六 ) 共同反對種姓制度, 主張社會改革 ( 七 ) 發慈悲心, 強調眾生平等 ( 八 ) 戒律極嚴, 特重道德觀念 摩訶毗羅死後的五百年中, 耆那教共有八次大分裂, 至西元第二世紀, 幾番分合之後, 成為兩大教派 :(1) 天衣派 (Digambaras);(2) 白衣派 (WvetAmbaras) 天衣派認為凡著衣 ( 指不裸 ) 及擁座 ( 指安坐而不行, 包括所有養尊處優的不勞動者 ), 跟婦女等三者均不得解脫 婦女必須在輪迴時先投胎為男身, 而後憑努力求取解脫 諸此主張皆不為較溫和白衣派所能接受 白衣派多以白色長袍裹身, 大抵以白色象徵所欲追求純淨不染之樸素生活 耆那教重精神而賤肉體又被稱為苦行殘身外道, 以正知 正信 正行為求解脫的三寶 以極微積聚之說解釋宇宙生命的形成, 以身外及身內之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來解釋宇宙及一切生命的形成 主張 無神論, 以六根之說分生物為六等, 開 實在論 之先河, 特重知識之價值及其判斷 另有二道七分的論法, 可以算是印度最古樸的理則學, 對後起的佛教因明學和尼耶派因明學都有很大的影響 二道七分有印度式精密的邏輯基礎, 其中 二道 是一切事物的基本歸納 ; 七分 是所有論斷的精密演繹 由此觀之, 耆那教哲學方法是精細的 縝密的 審慎的 同時, 也最不帶神話遺跡和玄學色彩的 因此, 耆那教的特重實在以及力行實踐更是必然的 21

5 五 諸外道的知見, 佛典中歸納為六十二見, 可分為如下的兩說及十類 : ( 一 ) 說過去世, 或稱本劫本見者, 五類十八見 : 1. 世間常住論, 即是常見論, 四種 2. 世間半常半無常論, 四種 3. 世間有邊無邊論, 四種 4. 異問異答論, 即是詭辯派 捕鰻論 不死矯亂論, 四種 5. 無因而有論, 即是無因論, 二種 ( 二 ) 說未來世, 或稱末劫末見者, 五類四十四見 : 1. 世間有想論, 十六種 2. 世間無想論, 八種 3. 世間非有想非無想論, 八種 4. 眾生斷滅無餘論, 即是斷見論, 七種 5. 現法涅槃論, 即無論在何種狀態, 處於現世的即為最高的境界, 五種 3 4 貳 釋尊略傳 釋迦牟尼 (WAkya-muni) 佛, 姓為喬達摩 (Gautama); 名為悉達多 (SiddhAttha 一切義成 ) 種族名稱為 釋迦 由於成佛之後, 被尊稱為佛陀 (Buddha), 就是覺悟真理的聖者 另外, 亦因出身於釋迦族的聖者, 故亦稱為釋尊 以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 王子的身分, 降生於藍毘尼園 (LumbinI; 位於尼泊爾 Nepal 南部 ) 父王為淨飯(Wuddhodana); 母為摩耶 (MAyA) 誕生日 南傳 : 毘舍佉月 ( 印度曆第二月, 陽曆五月 ); 北傳 : 四月八日 5 悉達多誕生七天後, 母親摩耶夫人逝世, 從此由姨母波闍波提 (PrajApatI) 撫養 從八歲起學習字書 吠陀 武藝等世學 十六歲娶耶輸陀羅 (YaZodharA) 為妻, 後生子名羅候羅 (RAhula) 從小愛沈思, 常思考人生問題 六十二見 : 長阿含 卷 14 梵動經 ( 大正 1,88b-94a); 長部 ( 一 ) 梵網經 ( 日譯南傳 六,pp.15-66) 印順導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744 節錄聖嚴法師, 印度佛教史,p 及吳仁武著 印度哲學詮釋 印順導師對釋尊生卒年代的考察 ( 印度佛教思想史 p.8-9): 佛陀出生 佛陀入滅 阿育王出 說一切有部 十八部論 B.C.467 年 B.C.387 年 佛滅 116 年 赤銅鍱部 善見律毘婆沙 B.C.569 年 B.C.489 年 佛滅 218 年 上座部 異部精釋 B.C.511 年 B.C.431 年 佛滅 160 年 22

6 出家的原因乃因遊四門見到世間的實相, 如看見瘦弱駝背的老人, 呻吟痛苦的病人, 被哭泣的親人抬著的死人和剃除鬚髮托缽行走的出家人 於二十九歲偷逃出城, 出家當遊方修行僧 依次拜訪阿羅邏迦藍 (ArADa KAlAma) 和優陀羅羅摩子 (Udraka RAmaputra) 兩位修定仙人 據說跟阿羅邏迦藍學習無所有處定 ; 而跟隨優陀羅羅摩子學習非想非非想處定 但學習他們所體驗的禪定後, 對他們的修行法卻無法感到滿足 在菩提迦耶 (Buddha GayA) 附近象頭山下的苦行林修習六年的苦行 苦行包括了制伏心思, 止息 斷食 減食等 後因認識到修苦行不能達到徹底解脫, 決定放棄苦行 於尼連河 (NairaJjanA) 沐浴後, 接受牧羊女所獻的乳糜 ; 在體力得到恢復後, 於恆河 (Ganga) 中游南岸鬱毘羅村 ( 後改稱菩提伽耶 ) 的一棵樹下禪思冥想 據說連續坐禪思慮了七天七夜, 最後達到覺悟 成道 或 成佛 ; 這是釋尊三十五歲的事 成道的內容 大多數經典說法不一, 但其基本內容不外是四聖諦 緣起和八正道 初轉法輪 於波羅捺斯的鹿野苑 (MRgadAva; 現名為蕯爾奈德 Sarnath), 為憍陳如 (AjJAta KauNDnya) 跋提(Bhadrika) 婆波(VASpa) 摩訶男(MahAnAma) 阿說示 (AZvajit) 等五人說法 所說的內容 遠離耽欲與苦行二極端的中道, 即八正道與四聖諦 三寶具足 對於弟子的教化, 可說是有教無類, 諸如 : 出身婆羅門種姓的出家弟子, 有摩訶迦葉 舍利弗 目犍連 須菩提 富樓那 迦旃延等 事火婆羅門者, 有優婁頻螺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兄弟三人 出身剎帝利種姓的出家弟子, 計有難陀 阿難 提婆達多 阿尼律陀 婆提利迦 羅候羅 出身吠舍種姓的出家弟子耶舍 出身首陀羅種姓的出家弟子優婆離等 另外亦歸依佛門的國王, 如摩揭陀國王頻婆娑羅 拘薩羅國王波斯匿等 釋尊弘化活動的地區, 計有摩揭陀的國都王舍城 (RAjagaha), 僑薩羅的國都舍衛城 (SAvatthI), 迦毘羅衛城 (Kapilavatthu), 鴦伽的國都占婆 (CampA), 跋耆國的吠舍離 (VesAlI), 跋蹉國的僑賞彌 (KosambI) 等 釋尊著名的教化活動中心, 分別有頻婆娑羅王所獻贈的竹林精舍 ; 給孤獨長者所獻贈的祇園精舍 ; 醫者長壽所獻出的長壽園 ; 菴婆波利所獻的菴婆波利林等 釋尊晚年所遭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事件, 如僑薩羅的毘琉璃王對釋迦族所展開的大屠殺 僑賞彌比丘的諍執分裂 破羯摩僧 提婆達多的 破法輪僧 雙賢弟子( 舍利弗 目犍連 ) 的入滅等 釋尊於拘尸那羯羅 (Kusinagara) 的娑羅 (Sala) 雙樹間入滅, 時為八十歲 最後的教誡, 主要乃叮嚀弟子們依止 法 律, 則能讓正法久住世間, 利樂有情 23

7 最後的遺體立即荼毘 (Ramabal), 由八個部族 ( 拘尸國 波婆國 遮羅國 羅摩伽國 毘留提國 迦維羅衛國 毘舍離國 摩竭國 ) 6 各請回去建成舍利塔供奉 色身舍利 至於法身舍利, 即由大迦葉尊者等發起 法 與 律 ( 聖典 ) 之結集 6 長阿含經 卷 4 遊行經 ( 大正 1,30a8-11) 另參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 39( 大正 24,402b12-17) 及 十誦律 卷 60( 大正 23,446b) 等 24

8 叄 中道正法 一 釋尊倡導離苦樂二邊的中道釋尊本著現等覺的自證, 為人類說法, 提供了不共世間的正道 佛法不是重信仰的, 他力的, 神秘的, 也不是學問的, 而是從現實人生著手的正道, 從正道的修行中得解脫 釋尊為五比丘初轉法輪, 首先提出了中道, 如 赤銅鍱部律 大品 ( 日譯南傳 3,18-19) 說 : 諸比丘! 世有二邊, 出家者不應親近 何等為二? 於諸欲愛欲貪著事, 是下劣, 卑賤, 凡夫所行而非聖賢, 無義相應 自煩苦事, 是事非聖賢法, 無義相應 如來捨此二邊, 依中道而現等覺, 眼生, 智生, 寂靜, 證智, 正覺, 涅槃所資 諸比丘! 何謂如來現等覺, 眼生, 智生, 寂靜, 證智, 正覺, 涅槃所資之中道? 即八聖道 : 謂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7 當時印度民間的風尚, 有的貪著欲樂, 主要是在家的婆羅門 ; 有的過著苦行生活, 主要是出家的沙門 極端的傾向, 是不正常的 釋尊揭示 中道, 對時代的一切, 是攝取精英而吐棄糟粕 二 印度西方的婆羅門思想 ( 一 ) 缺點 1 由神權而來的祈禱對西方傳統的婆羅門教, 幾乎全部的否定了 如所說的創造主 梵天, 釋尊批評為 : 若彼三明婆羅門無有一見梵天者, 若三明婆羅門先師無有見梵天者, 又諸舊大仙 三明婆羅門阿吒摩等亦不見梵天者, 當知三明婆羅門所說 ( 梵天 ) 非實 8 梵志 [ 婆羅門 ] 自高, 事若干天 [ 神 ], 若眾生命終者, 彼能令自在往來善處, 生於天上 9 不問人的行為如何, 以信神及祈禱為生天法門, 批評為如投石到水中, 而在岸上祈禱, 希望大石的浮起來 2 由神權而來的祭祀祭祀, 特別是犧牲的血祭, 釋尊以為 : 若邪盛大會, 繫群少特牛 10 水特 水牝 11, 及諸羊犢 12, 小小眾生悉皆殺傷 ; 逼迫苦切僕使作人, 鞭笞恐怛, 悲泣號呼 是等邪盛大會, 我不稱歎 ; 種種供養, 實生於罪 13 所以當時人說: 沙門瞿曇呵責一切祭法 7 另參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卷 15( 大正 22,104b) 8 長阿含經 (26) 三明經 ( 大正 1,105b-c) 9 中阿含經 (17) 伽彌尼經 ( 大正 1,439c-440a) 10 特牛 : 公牛 ( 漢語大詞典 卷 6,p.260) 11 牝 : 鳥獸的雌性 ( 漢語大詞典 卷 6,p.236) 12 犢 : 小牛 ( 漢語大詞典 卷 6,p.289) 13 雜阿含經 卷 4( 大正 2,22c 24c) 25

9 3 由神權而來的咒術至於 阿闥婆吠陀 14 的咒法, 占卜等迷信, 沙門瞿曇無如是事 15 這只是愚人的迷信, 所以 見 ( 真 ) 諦人信卜問吉凶者, 終無是處 生極苦 乃至斷命, 從外 ( 道 ) 求 一句咒 百千句咒, 令脫我苦, 終無是處 16 真正體見真諦的智者, 是不會從事這類迷妄行為的 徹底的說 : 幻法, 若學者令人墮地獄 17 總之, 因神權而來的祈禱, 祭祀, 咒術, 給以徹底的廓清 4 由神權而來的階級對於四姓階級, 是社會發展中的分工, 無所謂優劣 假借神權而來的階級制, 如有人強與他肉而作是說 : 士夫可食, 當與我直 18! 這種人為的階級制, 是沒有接受義務的 ( 二 ) 優點但有關人生道德, 婆羅門稱之為法的 正常生活, 善良風俗, 釋尊攝取他, 使他從神權與階級不平等中脫離出來 破除神權與階級制, 祭祀與咒法, 把人類的合理生活, 確立於社會關係, 彼此應盡的義務上 19, 顯出了 人間佛教 的特色 補充 : 印度西方婆羅門教之優點 ( 印順導師 以佛法研究佛法 p.86-87): 這樣, 西方系正統的婆羅門教, 不是一切抹煞了嗎? 不! 相反的, 婆羅門教的積極成分, 即有關人生道德的, 釋尊盡量的融攝他, 不過使他從神祕的宗教與不平等的階級中解放出來 修多羅時代的西方, 如 家庭經 法經 摩訶婆羅多 等, 都重視國民的道德, 想使人類有一種堅定而合理的生活 他們稱之為 法, 即 達磨 法, 是人生正常的生活 ; 社會習慣, 善良風俗, 凡合於正確的軌律, 都是法 印順導師 印度之佛教 p.305: 以咒術為中心, 乃鬼魅幽靈之崇拜, 用以適應低級趣味者 15 長阿含經 (21) 梵動經 ( 大正 1,89b-c) 16 中阿含經 (181) 多界經 ( 大正 1,724a) 17 雜阿含經 卷 40( 大正 2,296b) 18 中阿含經 (150) 鬱瘦歌邏經 ( 大正 1,661a) 19 長阿含經 (16) 善生經 ( 大正 1,71c-72b) 中阿含經 (135) 善生經 ( 大正 1,640c-642a) 20 印順導師 以佛法研究佛法 p.71-p.72: 吠陀中的祭儀 祭詞, 需要解說, 規定, 因此直接促進吠陀六支論的產生 六論中, 第一 劫波經, 有三類 : 即 法經 天啟經 家庭經 繼承三吠陀的梵書系統, 以祭司主持的祭典為對象的, 是 天啟經 根據民族的宗教習俗, 以家庭祭儀為中心而規定說明的, 是 家庭經 以社會法制為中心而說明規定的, 是 法經 ( 法論又從此產生 ) 這三者, 包括個人 家族 社會 國家的一切生活, 把他安放在宗教的基礎上, 完成堅強傳統的禮教 六論中的 式叉論 毘伽羅論 闡陀論, 是發聲學 文法學 ( 雅語即從此確立 ) 音律學 尼鹿多論 是關於吠陀難詞難句的解說 樹提論 是天文學 26

10 後來, 前彌曼薩派 21, 即宣稱他祭祀的宗教為 法 釋尊的宗教, 也稱為法 ( 內容不止於此 ) 正法中心的佛教, 雖不是祭祀的 ; 然他的重視人生道德, 破除神權與人為的階級, 再度確定人生行為的正軌, 引導人類進入合理的生活中, 實與西方系有共同的傾向 如五戒 ( 佛教特別禁酒 ), 十善等, 是 世間常道, 釋尊繼承這道德的傳統, 使他深化, 不能說與西方系無關 釋尊的說教, 不但繼承阿利安人的寶貴傳統, 還巧妙的淨化他 婆羅門教的祭祀, 要用三火, 佛也教他們供養三火 然佛說的三火, 是供養父母名根本火, 供養妻兒眷屬名居家火, 供養沙門婆羅門名福田火 ( 雜阿含 卷四 九三經 ) 22 他們禮拜六方, 佛也教他們拜六方 然佛所說的六方, 是親子 師生 夫婦 朋友 主從 宗教師與信徒間的合理的義務 23 這些, 肅清神教的祭祀儀式, 把人類合理的生活, 確立於社會的正常關係上, 實為根本佛教的特色 三 印度東方的奧義書思想奧義書的思想, 如依業而有輪迴, 依智而得解脫, 釋尊大致是看作事實的 ; 但生死的根源, 是煩惱 釋尊是東方的, 所以理性是出發於現實, 不是形而上的玄想 徹底的說 : 無常故苦, 苦故無我, 而否定常 樂的真我 也就因此, 不是見真我以契入梵界, 而是從無我以契入正法 因奧義書而來的苦行與瑜伽, 釋尊曾修學而又捨棄了 攝取他的精義, 用作修證的方便, 而不落入苦行與修定主義 釋尊所說的正法, 是東方的, 如重現實, 重變化, 重自由思考 ; 主張種族平等, 反對吠陀權威, 與東方沙門團, 採取一致的立場 然而, 21 印順導師 華雨集 ( 第四冊 ),p.81: 十四世紀時,( 婆羅門教學者 ) 前彌曼薩派的鳩摩利羅, 後彌曼薩派的商羯羅等, 鼓吹吠檀多哲學 ( 另參見 印度之佛教 p.286) 22 雜阿含經 卷 4(93 經 )( 大正 2,24c-25a): 然婆羅門! 當勤供養三火, 隨時恭敬禮拜奉事, 施其安樂 何等為三? 一者 根本, 二者 居家, 三者 福田 (1) 何者為根本火, 隨時恭敬奉事供養, 施其安樂? 謂善男子方便得財, 手足勤苦, 如法所得, 供養父母, 令得安樂, 是名根本火 何故名為根本? 若善男子從彼而生, 所謂父母, 故名根本 善男子以崇本故, 隨時恭敬, 奉事供養, 施以安樂 (2) 何等為居家火, 善男子隨時育養, 施以安樂? 謂善男子方便得財, 手足勤苦, 如法所得, 供給妻子 宗親 眷屬 僕使 傭客, 隨時給與, 恭敬施安, 是名家火 何故名家? 其善男子處於居家, 樂則同樂, 苦則同苦, 在所為作, 皆相順從, 故名為家 是故善男子, 隨時供給, 施與安樂 (3) 何等名田火, 善男子隨時恭敬, 尊重供養, 施其安樂? 謂善男子方便得財, 手足勤勞, 如法所得, 奉事供養諸沙門 婆羅門, 善能調伏貪 恚 癡者 如是等沙門 婆羅門, 建立福田, 崇向增進, 樂分樂報, 未來生天, 是名田火 何故名田? 為世福田, 謂為應供, 是故名田 是善男子, 隨時恭敬, 奉事供養, 施其安樂 23 禮拜六方 : 中阿含 (135) 善生經 ( 大正 1,638c 以下 ) 長阿含 (16) 善生經 ( 大正 1, 70a 以下 ) 27

11 A 抨擊極端的縱欲與苦行, 唱導不苦不樂的中道說 24 B 對阿耆多 命即是身 的斷滅論; 尼乾子等 命異身異 的二元論 ; 25 色( 心 ) 是我, 無二無異, 常住不變 的梵我論, 一一的破斥, 而宣揚無常 無我的緣起中道 ( 因緣論 ) C 對於否定道德, 否定真理的傾向, 釋尊舉揚正法 中道行, 如實理, 究竟涅槃, 給以 法性 法住 法界 的意義 這是道德與真理的肯定, 實現絕對的理想 26 釋尊從自覺的聖境裏, 陶鑄東西印度文明, 樹立中道的宗教 如實理 ( 理 / 境 ) 歸依法中道行 ( 行 ) 究竟涅槃 ( 果 ) 補充 : 印度東方奧義書的思想特質 ( 印順導師 以佛法研究佛法 p.87-90): 27 奧義書的思潮, 釋尊所受的影響最深 理性的思辨與直覺悟證, 為佛教解脫論的重心 28 佛教解脫道的重智傾向, 即由於此 然而, 深刻的了解他, 所以能徹底的批判他 釋尊把理性的思辨與直覺證悟, 出發於現實經驗的分析上 奧義書以為自我是真常的, 妙樂的 ; 釋尊卻處處在說 : 無常故苦, 苦故無我 29 古人說: 無量劫來生死本, 24 中阿含經 (169) 拘樓瘦無諍經 ( 大正 1,701c) 25 印順導師 空之探究 (p.84-p.85): 命是一般信仰的生命自體, 也就是我別名 身是身體 ( 肉體 ), 這裡引申為生死流轉 ( 十二支, 也可約五陰, 六處說 ) 的身心綜合體 假如說 : 我即老死 ( 生 有等 ), 那是以身為自我 命即是身 了 假如說: 老死屬於我, 那是以身為不是我 命異身異 了 身是屬於我的, 我所有的, 所以命是我而身是我所 依 瑜伽論 說 : 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 總名為大空 補特伽羅無我, 是 命異身異 的, 身外的實我不可得 法無我是 命即是身 的, 即身的實我不可得, 這二種無我, 也可說是二種空, 所以總名為大空 所說的法無我, 與 一切法空 說不同, 只是法不是實我, 還是 法有我無 說 不過, 有的就解說 大空 為我法皆空了 26 印順導師 以佛法研究佛法 :(p.90-p.91) 佛教中, 凡事理的真相, 行為的正軌, 究竟的歸宿, 都叫做法 (p.91) 依佛法, 維持人類的現狀, 或進步的淨化世間, 到達解脫, 都不可不依事理的真相而了解, 依行為的正軌而進修, 以究竟的歸宿為目標 : 法 是人生向上的指針 事理的真相, 是理智的真 ; 行為的正軌, 是道德的善 ; 究竟的歸宿, 是理智與道德的最高實現, 稱為正覺 27 印順導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 p.3: 奧義書的重要建樹有二: 一 真心的梵我論 ; 二 業感的輪迴說 28 印順導師 佛法概論 p.155-p.156: 佛法的涅槃, 不是什麼形而上的 神秘的, 是依於經驗的 ; 從經驗出發, 經理性的思辨而可以直覺體驗的 這立論於緣起的涅槃觀, 必須深刻而徹底的體會, 切不可離開現實, 專從想像中去摹擬他! 29 別譯雜阿含經 卷 16(331 經 )( 大正 2,486b): 佛告比丘: 善哉! 善哉! 色是無常, 無常故苦, 苦即無我, 若無有我則無我所, 如是知實正慧觀察 受 想 行 識亦復如是 28

12 癡人喚作本來人 30, 很可以作為釋尊根本佛教的注腳 他們以為是常住的, 妙樂的, 唯心的, 是自我的本體 釋尊看來, 簡直是幻想 反之, 自我的錯覺, 正是生死的根本 因為從現實的經驗出發, 人不過是五蘊 六處 六界的和合相續, 一切在無常變動的過程中, 那裡有真常妙樂的自我? 完整的佛教體系, 出發於經驗的分析, 在此上作理性的思辨, 再進而作直覺的體悟 ; 所以說 : 要先得法住智, 後得涅槃智 ( 雜阿含 卷一四 三四七經 ) 31 重視經驗的事實, 佛教這才與奧義書分流 至於輪迴說, 原則上是接受的 不過初期的業, 側重於善惡的行為 ; 關於業的體性, 還少有去考慮他 奧義書時代流行的苦行與瑜伽, 傳說釋尊修學的時代, 曾從阿羅邏伽藍摩 鬱陀迦羅摩子專修瑜伽, 繼而捨棄他 ; 又專修苦行六年, 又捨棄他 ; 然後到佛陀伽耶自覺成佛 這明顯的表示不滿 瑜伽或禪定 ( 二者大抵相近 ), 為攝持身心, 以達於內心澄靜的直觀, 為證悟的重要方法, 佛教中當然有此 修習禪定, 每能引發身心的超常經驗, 佛教也不否認 然而修習禪定, 容易走上神祕的迷信, 誇張神通, 他的流弊也是不可說的 釋尊把他安放在正確的見解, 純潔的行為上, 認為專修瑜伽, 不能證悟真理與實現解脫 反之, 解脫不一定要深入禪定 ; 照 雜阿含 卷一四 三四七經 所說 : 慧解脫阿羅漢, 是不得深禪的 ; 當然也沒有神通 即使修得超常的經驗 六通, 也不許 向未受戒人說 如虛偽宣傳自己有神通, 那就犯波羅夷罪, 要把他逐出佛教的僧團 32 總之, 釋尊深入奧義書與瑜伽, 認識他的長處, 更能了解他的危險, 所以能採取他的精意, 又能防範他 佛教的解脫道, 屬於理智證悟的宗教, 實繼承此種學風而來 釋尊到東方修學, 接觸東方的時代精神 ; 佛教的真精神, 是屬於東方的 如注重現實經驗 ; 重視變化 ; 尊重自由思考 ; 主張種族平等 ; 反對吠陀權威, 這些, 都與東方的新宗教, 採取同樣的立場 然也有不同 : A 抨擊極端的縱欲與苦行, 如 中阿含. 拘樓瘦無諍經 卷四三說 : 莫求欲樂極下賤業, 莫求自身苦行, 離此二邊, 則有中道 33 倡導不苦不樂的中道, 為釋尊徹始徹終的教說 30 如 西方合論 卷 8 第八見網門 ( 大正 47,412a) 所言 31 雜阿含經 卷 14(347 經 )( 大正 2,97b); 相應部 (12) 因緣相應 ( 日譯南傳 13,p.180) 32 四分律比丘戒本 ( 大正 22,1015c): 若比丘, 實無所知, 自稱言 : 我得上人法, 我已入聖智勝法, 我知是我見是, 彼於異時, 若問若不問, 欲自清淨故 作是說 : 我實不知不見, 言知言見虛誑妄語, 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33 中阿含經 卷 43( 大正 1,701b28-c1) 29

13 B 命則是身 34 的唯物論, 命異身異 的二元論, 加上 色 ( 心 ) 是我, 無二無異, 常存不變 的梵我論, 一一加以破斥, 代以不落兩邊, 無常無我的緣起論 C 新思想的缺點, 在破壞舊的而不能確立新的 ; 見到變動而不能見到變動雜多中的條理, 不能確立崇高的理境, 傾向於庸俗的功利的世界 這一點, 釋尊起來糾正他, 指出真實的事理, 中道的實踐, 究竟的歸宿, 給以 法性 法住 法界常住 35 的性質, 也就是真理與道德的建設 釋尊從自覺獨到的境界裡, 綜合東西印度的文明, 加以洗鍊, 完成折中東西的新宗教 以我們看, 道德的, 理智的, 平等自由的特質, 為印度各系所偏到的, 惟有在佛法中, 才完整的統一起來 四 釋尊的中道正法 36 ( 一 ) 聖道支性中道行, 是正見為先導的聖道的實踐 聖道的內容, 釋尊隨機說法, 有種種組合, 主要的有七類, 總名為三十七菩提分法 其中根本的, 是八正道 :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正見 是正確的知見 ; 正思惟 是正確的思考, 引發出離的意願 ; 正語 是正當的語文 ( 及書寫文字 ); 正業 是正當的身體行為 ; 正命 是正當的經濟生活 ; 正精進 是離惡行善的正當努力 ; 正念 是純正的專心一意 ; 正定 是純正的禪定 聖道是以正見為先的, 這是說 : 人生世間的無限苦逼, 相對的改善或徹底解脫, 惟有從正確的理解問題去解決, 不是憑傳統信仰, 想像, 或某些神秘經驗所能達成的 ( 二 ) 緣起支性 1 苦惑從緣生 34 雜阿含經 卷 10(272 經 )( 大正 2,72b) 35 印順導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236-p.237; 性空學探源 p.19-p 印順導師 佛法概論 p.144-p.145: 說明世間集的因緣, 佛法名之為 緣起支性 ; 說明世間滅的因緣, 名之為 聖道支性 經中每以 法性 法住 法界安住, 形容緣起支性 緣起支性即十二有支, 主要為說明世間雜染因果相生的法則 聖道支性即是八正道, 要想得到超越世間雜染的清淨法, 必須修聖道為因緣, 才能實現 30

14 我們的身心自體, 釋尊分別為 : 重於 心理 分別的是 五蘊 37 ; 重於 生理 分別的是 六處 38 ; 重於 物理 分別的是 六界 39 身心自體, 不外乎蘊 界 處 身心的活動情形, 是現實的存在, 需要有所了解 身心的或苦或樂, 不是神所規定的, 不是宿世命定的, 也不是偶然的, 一切都是依於因緣而如此的 論到這些問題, 釋尊曾這樣說 : 苦樂( 苦樂是當前的感受, 也是現生的苦樂報體 ) 從緣起生 ; 我論因說因 40 現實身心充滿了無限的苦惱, 這是由於處身現實人間, 受到身心變化 生 老 病 死 ; 自他聚散 愛別離, 怨憎會 ; 物我關係不協調 求不得 而來的 對外物所引起的 所求不得苦 怨憎聚會苦 五取蘊苦 對社會所引起的 恩愛別離苦生苦 對身心所引起的 老苦病苦死苦 進一步說, 現實的身心活動 內在的知 情 意作用, 表現於外的身 語行為, 相互影響而有苦有樂的 生死邊事, 釋尊大分為三類 : 煩惱 是知情意的惑亂 ; 業 是行為與行為的潛力 ; 苦 是身心自體 生死苦迫, 以煩惱的無明 愛為先, 而實一切都是依於因緣的 2 緣起之集滅釋尊沒有提出什麼形而上的實體, 或第一因來說明眾生世間的開展, 而只是從因緣關係去理解問題, 也就依因緣去解決問題 這就是不共世間的中道, 如 雜阿含經 卷 12( 大正 2,85c) 說 : 37 五蘊 : 色 受 想 行 識 38 六處 : 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39 六界 : 地 水 火 風 空 識 40 雜阿含經 卷 14( 大正 2,93c); 相應部 (12) 因緣相應 ( 日譯南傳 13,p.55); 雜阿含經 卷 2( 大正 2,12c) 31

15 義說 法說, 離此二邊, 處於中道而說法 所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 緣無明行, 乃至 ( 緣行識, 緣識名色, 緣名色六入 [ 處 ], 緣六入觸, 緣觸受, 緣受愛, 緣愛取, 緣取有, 緣有生, 緣生老死憂悲惱苦, 如是 ) 純大苦聚集 (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 無明滅則行滅, 及至純大苦聚滅 41 這是著名的中道緣起說 有 存在的, 生起的, 世間的一切, 都依於因緣 種種關係, 條件 因素而有而生的 依因緣有而有的, 也就依因緣無而無, 依此而確知生死解脫的可能性 有 無 生 滅 一切都依因緣而如此的, 就是不落二邊, 恰到好處的中道 這是緣起說的基本法則 : 緣起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眾苦集起 ( 流轉 )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眾苦息滅 ( 解脫 ) 緣起, 依緣有而有的, 是生死苦的集起 ; 依緣無而無的, 是生死苦的息滅 苦聚的止息, 實現了涅槃寂靜 生死與涅槃, 都是依緣起而如此的, 佛弟子也就依緣起生滅的如實知而得解脫 如實知緣起而能得解脫的, 是正見為先的聖道的實踐 ( 三 ) 聖道與緣起的綜合 四諦 1 緣起是最普遍的法則聖道與緣起的如實知, 綜合的說, 就是四諦 苦, 集, 滅, 道, 在 佛法 的開展中, 四諦說日漸重要起來 四諦的苦與集, 是世間因果 ; 滅與道, 是出世間因果 這樣的分類敘述, 對一般的開示教導, 也許要容易領解些吧! 但世 出世間的一貫性, 卻容易被漠視了! 從現實身心去觀察, 知道一切起滅都是依於因緣的 依經說, 釋尊是現觀緣起而成佛的 釋尊依緣起說法, 弟子們也就依緣起 ( 及四諦 ) 而得解脫 所以在 佛法 中, 緣起是最普遍的法則, 如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卷 11, 引經 ( 大正 26,525a) 說 : 云何緣起? 謂依此有 ( 故 ) 彼有, 此生故彼生, 謂無明緣行, 如是便集純大苦蘊 苾芻當知! 生緣老死,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如是緣起, 法住 法界 乃至無明緣行, 應知亦爾 此中所有法性 法定 法理 法趣, 是真 是實 是諦 是如, 非妄 非虛 非倒 非異, 是名緣起 42 緣起, 是佛出世也如此, 不出世也如此, 佛不過發見 現證了緣起, 方便的教導弟 41 另參見 相應部 (12) 因緣相應 ( 日譯南傳 13,p ) 42 雜阿含經 卷 11( 大正 2,84b); 相應部 (12) 因緣相應 ( 日譯南傳 13,p.36-38) 32

16 子而已 2 緣起的如實性 法 緣起是 法 的又一內容, 所以經中多方面表示緣起的意義 如 : 法住 是說緣起是確立而不可改易的 ; 法界 緣起是一切的因性 ; 法性 緣起是自然 ( 客觀性 ) 如此的 ; 法定 緣起是決定 ( 各安自位 ) 而不亂的 ; 諦 緣起是如實不顛倒的 ; 如 (tathata) 緣起是如此如此而不變異的 這一切, 都表示了緣起的如實性 法 3 緣起支數的考察說到緣起, 無明緣行 生緣老死 憂悲苦惱, 是有代表性的十二支說 釋尊說緣起, 不一定是十二支的 ; 愛, 取, 有, 生, 老死 憂悲苦惱 五支說, 應該是最簡要的 為了 愛 也依因緣而有, 所以開展出九支說, 十支說, 十二支說等 印順導師 唯識學探源 (p.24): Ⅰ 逐物流轉老病死生有取愛五支說 Ⅱ 觸境繫心愛受觸六入名色十支說 Ⅲ 生命依待名色 識 Ⅳ 死生本源識行無明十二支說 A 別述五支緣起五支說中, 老死 憂悲苦惱是苦, 愛是苦的原因, 苦的集起 上面說到, 釋尊感到佛法太深, 不想說法, 問題在 眾生樂著三界窟宅 在 相應部 中, 作 樂阿賴耶, 欣阿賴耶, 喜阿賴耶 ( 說一切有部加 愛阿賴耶 ) 阿賴耶, 譯義為窟 宅 依處 藏 ; 在 阿含經 裏, 也是愛著的一類 聯想到四諦中集諦的內容, 是 : ( 愛 ), 後有愛, 貪喜俱行, 彼彼喜樂 43 愛 樂 欣 喜 貪 阿賴耶, 以不同名字 ( 約義多少不同 ) 而表示同一內容, 這就是生死不已的癥結所在 B 淺顯的說五支 淺顯的說, 沒有得到的要得到他, 得到了又怕失去 ; 沒有得到的生怨恨心, 瞋恨是愛的反面, 沒有愛那會有瞋恨呢! 愛著的意義是深廣的, 如染著了就受到繫縛, 隨內身 43 印順導師 佛法概論 p.87: 此自體愛與境界愛, 如約現在 未來二世說, 即四愛 : 愛, 後有愛, 貪喜俱行愛, 彼彼喜樂愛 前二為自體愛, 後二為境界愛 第一 為染著現在有的自體愛 ; 第二 是渴求未來永存的自體愛 ; 第三 是現在已得的境界愛 ; 第四 是未來欲得的境界愛 33

17 外境的變動而苦惱不已 世間的喜樂, 不永久, 不穩定, 終歸於消失 C 徹底的說五支徹底的說, 世間的或苦或樂, 一切是無可奈何的苦樂不已, 終究是苦 眾生為什麼愛著? 由於愚昧無知 無明 無明是蒙昧的意欲, 與愛不相離, 是生死眾生的通病 無明與愛是煩惱根本, 因煩惱而起 ( 善惡 ) 業, 因業而感苦果 身心自體又愛染不已, 苦惱不了 4 依緣起生無常 苦 無我我所 空 涅槃的知見在緣起的正見中, 知一切依緣起, 也就能知一切法的無常性 無常的, 所以是不可保信, 不安穩的, 也就是苦 如 雜阿含經 說 : 我以一切行無常故, 一切諸受變易法故, 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44 是無常 苦 變易法, 所以一切 非我非我所 ( 即無我 我所 ) 我, 是主宰的意思 ; 主是自在的, 能控制處理一切的 然世間一切是無常變易法, 不可能有絕對自主, 一切依自己意欲而轉移的可能 眾生只是身心和合的個體活動, 一切依於因緣, 而眾生卻都感到與他對立的自我存在, 這才表現出向外擴展 ( 我所的無限擴展 ), 向內自我固執的特性 生死不已的根源在此, 人間 家庭 社會 國家間的無限糾紛, 也根源在此 如通達緣起故無常 苦 無我我所的, 也就能契入 空相應緣起 如經說 : 我我所有空 詳盡的說 : 空於貪, 空於恚 癡, 空常住 不變易, 空非我非我所 45 知無常 無我, 能離一切煩惱 ( 主要的是 : 我我所見, 我我所愛, 我我所慢 ) 而得涅槃, 所以 雜阿含經 卷 10( 大正 2,71a) 說 : 無常想者, 能建立無我想 聖弟子住無我想, 心離我慢, 順得涅槃 5 依緣起而有流轉與還滅 別論道諦 滅諦 佛法 是緣起說, 依緣起而生死流轉, 依緣起而涅槃還滅 ; 佛弟子如實知緣起 ( 無常 無我 空 ) 而能得解脫的, 是道諦, 聖道是否也依因緣而有呢? 中阿含 的 七車經 說 : 依戒淨得心 [ 定 ] 淨, 依心淨得見淨, 這樣相依而直到解脫 46, 聖道顯然也是依因緣而起的 如 中阿含經 (42) 何義經 ( 大正 1,485a-c) 說 : 阿難! 因持戒便得不悔, 因不悔便得歡悅, 因歡悅便得喜, 因喜便得止, 因止便得樂, 因樂便得定 阿難! 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 因厭便得無欲, 因無欲便得解脫, 因解脫便知解脫 阿難! 是為法法相益, 44 雜阿含經 卷 17( 大正 2,121a) 45 雜阿含經 卷 21( 大正 2,150a); 相應部 (41) 質多相應 ( 日譯南傳 15,p ) 46 中阿含經 (9) 七車經 ( 大正 1,430c-431b); 中部 (24) 傳車經 ( 日譯南傳 9,p ); 增壹阿含經 (39) 等法品 ( 大正 2,734b-735a) 說 : 云何得知? 答曰 : 賢者! 若以戒淨故, 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者, 則以有餘稱說無餘, 以心淨故, 以見淨故, 以疑蓋淨故, 以道非道知見淨故, 以道跡知見淨故, 以道跡斷智淨故, 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者 34

18 法法相因 47 法法相益, 法法相因, 聖道是因緣相生而次第增進的 依緣起法的定律, 依緣而有的, 也依緣而滅無, 聖道依因緣有, 也會緣無而息滅嗎? 雜阿含經 有譬喻說: 拾草木, 依於岸傍, 縛束成筏, 手足方便, 截流橫渡 如是士夫, 免四毒蛇 五拔刀怨 六內惡賊, 復得脫於空村群賊, 至彼岸安穩快樂 ; 筏者, 譬八正道 48 八正道是從生死此岸, 到彼岸涅槃所不可少的方便, 如渡河的舟筏一樣 增壹阿含經 有 船筏譬喻, 即著名的 筏喻經 人渡生死河而到了彼岸, 八正道 船筏是不再需要了, 所以說 : 善法( 八正道等 ) 猶可捨, 何況非法 ( 八邪道等雜染法 ) 49! 解脫生死而入涅槃的, 生死身不再生起, 以正見為先導的聖道也過去了 涅槃是不可以語言 思惟來表示的, 所以釋尊點到為止, 不多作說明 ; 多說, 只能引人想入非非而已 忽視涅槃的超越性, 以涅槃為 灰身泯智, 那是世間心的臆測了! ( 四 ) 聲聞之四聖果 1 四聖果依緣起 ( 或四諦 ) 而修行的, 在家 出家的佛弟了, 次第進修, 到達究竟解脫境地, 分為四階, 也就是四聖果 四果是 : 一 須陀洹果 ; 二 斯陀含果 ; 三 阿那含果 ; 四 阿羅漢果 初果名須陀洹, 是 預流 的意思 : 預入法流, 或預聖者的流類 到達這一階位, 截斷了生死的根源 ( 三結 ), 成為聖者 即使修行遲緩或停頓, 也不會墮入惡趣 ; 再多也不過七番生死, 一定要到達究竟解脫的 二果斯陀含, 是 一來 的意思, 再多也只有人間 天上 一番生死了 三果阿那含, 是 不來 果 這是說 : 證得阿那含果的, 如死後上生, 就在天上入涅槃, 不會再來人間了 四果阿羅漢, 有應 ( 受尊敬供養 ), 殺賊, 不生等意義 50 這是究竟解脫聖者的尊稱, 依修道求解脫來說, 這是最究竟的, 所以釋尊在世時, 也是被稱為阿羅漢的 ( 還有其他的尊稱 ) 2 別論二類阿羅漢然而人的根性不同, 雖同樣的證得阿羅漢, 而阿羅漢也還有多種不同 這裏, 說主要的二大類 經上說 : 有外道須深, 在佛法中出家, 目的在 盜法, 以便融攝佛法, 張大外道的教門 長老比丘們告訴須深 : 他們已證得究竟解脫的阿羅漢, 但不得四禪 ( 相應部 作五通 ), 不得無色定, 是慧解脫阿羅漢 不得 ( 根本 ) 定而究竟解脫, 須深覺得離奇, 所以提出來問佛 佛告訴他 : 彼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 不問汝知不知, 且 47 增支部 (10 集 )( 日譯南傳 22a,p ) 48 雜阿含經 卷 43( 大正 2,313c) 相應部 (35) 六處相應 ( 日譯南傳 15,p ) 49 中阿含經 (200) 阿梨吒經 ( 大正 1,764b-c) 中部 (22) 蛇喻經 ( 日譯南傳九, ) 50 印順導師 佛法概論 p.260: 是生死的解脫者 無生 ; 煩惱賊的淨盡者 殺賊 ; 值得 ( 人天 ) 供養尊敬的聖者 應供 35

19 自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51 從釋尊的教說中, 可見阿羅漢智有先後層次, 也有二類阿羅漢 A 法住智知: 緣起法被稱為 法性 法住, 知法住是知緣起 從因果起滅的必然性中, 於 ( 現實身心 ) 蘊 界 處如實知, 厭 離欲 滅, 而得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己辦, 不受後有 的解脫智 雖沒有根本定, 沒有五通, 但生死已究竟解脫, 這是以慧得解脫的一類 B 涅槃智知: 或是慧解脫者的末 後知涅槃 ; 也有生前得見法涅槃, 能現證知涅槃, 這是得三明 六通的, 名為 ( 定慧 ) 俱解脫的大阿羅漢 雖有二類不同, 但生死的究竟解脫, 是一樣的 ; 而且都是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的 54 五 佛法的修持內容 佛法是宗教, 修持與專心修持者, 總是受到尊重的 修持的聖道, 以八聖道來說, 內容可分為 : 戒, 定 心, 慧 三學 佛教, 當然也重視信, 所以佛法所說修持, 以信, 戒, 定, 慧為重要 1 信 佛法所說的信, 從正確理解佛法而來 深忍 ( 勝解 ) 為依而起的信, 是當下內心澄淨, 貪 瞋 邪見等不起, 譬喻為 如水清珠, 能清濁水 有了澄淨的信心, 一定會引起進修的意願 所以如對佛法有些理解, 不能引起信心, 那不過世間知識, 與佛法無關 信是極重要的, 但依正確理解佛法 ( 三寶功德 ) 而來, 所以與一般神教的信仰不同 尼犍若提子問質多長者 : 你信沙門瞿曇 ( 指釋尊 ) 得 無覺無觀三昧 嗎? 質多長者對他說 : 我不以信故來也 55 佛法是依正知見, 而進求自身修驗的, 不是一般的盲目信仰, 求得情感的滿足 2 戒 戒是善良的德行, 佛法是以世間正行為基而進向解脫的 戒是基礎, 不應該以持戒 51 雜阿含經 卷 14(347 經 )( 大正 2,96c-97c); 相應部 (12) 因緣相應 ( 日譯南傳 13,p ) 52 三明 : 宿命明 天眼明 漏盡明 53 六通 : 神境通, 天眼通, 天耳通, 他心通, 宿命通, 漏盡通 54 印順導師 華雨集 ( 第二冊 ),p.31-p.32: 佛與聖弟子達到究竟解脫的, 稱為阿羅漢, 有慧解脫, 俱解脫二類 依慧得解脫, 名慧解脫 ; 心離煩惱而得解脫, 名心解脫 : 這二者, 本是一切阿羅漢所共通的 由於心是定的異名, 所以分為慧解脫, 及 ( 心與慧 ) 俱解脫二類 佛為須深說 : 慧解脫阿羅漢, 不得四禪, 也沒有 ( 五 ) 神通, 是以法住智通達緣起而得解脫的 俱解脫得四禪 無色定 滅盡定, 依禪而引發神通, 見法涅槃 如從離煩惱, 得漏盡智而解脫來說, 慧解脫與俱解脫, 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 然慧解脫者, 沒有根本定 ; 眼見 耳聞都與常人一樣 ; 老病所起的身苦也一樣 ( 但不引起心苦 ) 俱解脫阿羅漢有深的禪定; 引發神通 見 聞 覺 知都有超常的能力 ; 老病所生的身苦, 因定力而大為輕微 在阿羅漢中, 俱解脫者是少數, 受到佛弟子的欽仰 55 雜阿含經 卷 21( 大正 2,152c); 相應部 (41) 質多相應 ( 日譯南傳 15,p.454) 36

20 為滿足 3 定定有淺深, 方便也有不同, 主要是四禪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佛世的出家弟子, 都是修禪的, 但禪定是共世間法, 即使修得非想非非想定, 也不能解脫生死 ; 反而不得根本定的, 也能成慧解脫阿羅漢 這可見, 禪定能除散亂而得一心清淨相續 ( 還有些身體上的利益 ), 只是佛法的要方便, 不是解脫道的主體 4 慧慧 般若 : 慧是解脫的主因, 如 雜阿含經 卷 26( 大正 2,183b) 說 : 此五根 ( 信, 精進, 念, 定, 慧 ), 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 譬如堂閣眾材, 棟為其首, 皆依於棟, 以攝持故 如是五根, 慧為其首, 以攝持故 56 5 小結修學佛法, 以正見為先 依正見 ( 聞思慧 ) 而起正信, 依正見而修戒 定, 最後以 ( 現證 ) 慧得解脫 如沒有慧, 等於建房屋而沒有棟梁, 那是終究修建不成房屋的 在聖道中, 般若是在先的, 與一切行同時進修, 達於解脫的證知 : 這是佛法修習聖道的準則 如偏重信, 偏重戒, 或偏重禪定, 會有脫離佛法常軌的可能! 相應部 (48) 根相應 ( 日譯南傳 16c,p.56-57) 57 此章摘自印順導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 (p.18-p.33) 37

_4_

_4_ 印度佛教史 (4) 101/ 3/ 26 釋清德 佛法興起與印度的時代文明 ( 一 ) 古印度時代印度時代的文明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一章第一節釋迦牟尼 ( 簡稱 釋尊 ) 誕生於印度, 為人類開顯了真理與自由的光明 釋尊的出現人間, 有他的時節因緣時節因緣 印度文明的開拓者, 是西方移來的阿利安人阿利安人 古印度文明史古印度文明史的開展, 通常分為三期 : 一 殖民於五河地方五河地方時期, 二 移殖於恆河流域恆河流域時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一節 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p.147)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1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它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法華經

妙法蓮法華經 遇見高僧 遇見自己安和分院 讓我們的心靜一下 你 好嗎? 01 PART 課程緣起 法門 影響 教觀 綱宗 緣起 教理 教史 行誼 目的 教史 教理 整體佛法 目的 行誼 課程內容 五位高僧 印度 中國 近代 傳 經 懺 論 02 PART 印度的時代背景 迦毘羅衛城 婆羅門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羅 賤民 婆羅門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羅 賤民 天臂城主 乳粥 迦毘羅衛城 03 PART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1 1 2 3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46 47 ~ ~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3 Ⅲ Ⅳ !!!!!!!!!!!!!!!!!!!!!!!!!!!!!!!!!!!!!!!!!!!!!!!!!!!!!!!!!!!!!!!!!!!!!!!!!!!!!!!!!!!!!!!!!!!!!!!!!!!!!!!!!!!!!!!!!!!!!!!!!!!!!!!!!!!!!!!!!!!!!!!!!!!!!!!!!!!!!!!!!!!!!!!!!!!!!!!!!!!!!!!!!!!!!!!!!!!!!!!!!!!!!!!!!!!!!!!!!!!!!!!!!!!!!!!!!!!!!!!!!!!!!!!!!!!!!!!!!!!!!!!!!!!!!!!!!!!!!!!!!!!!!!!!!!!!!!!!!!!!!!!!!!!!!!!!!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1 2 1

More information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目錄 生命的價值 2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8 墮胎是不尊重個體的生存權 28 栽培自我, 展現生命之光 40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0501 佛教入門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書籍 光碟 1.. 釋迦牟尼 1.1 印度出生的王子 1.2 出家修道成佛, 稱釋迦牟尼 2.1 佛教分兩大系統, 在世界各地流傳 2. 何謂佛教 2.2 與猶太教 基督教 回教, 並稱世 界四大宗教 2.3 佛教最大的特色 無神 的教義

目錄 0501 佛教入門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書籍 光碟 1.. 釋迦牟尼 1.1 印度出生的王子 1.2 出家修道成佛, 稱釋迦牟尼 2.1 佛教分兩大系統, 在世界各地流傳 2. 何謂佛教 2.2 與猶太教 基督教 回教, 並稱世 界四大宗教 2.3 佛教最大的特色 無神 的教義 佛教入門 0102 佛教為何出現在 印度? 目錄 0501 佛教入門 -0101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書籍 光碟 1.. 釋迦牟尼 1.1 印度出生的王子 1.2 出家修道成佛, 稱釋迦牟尼 2.1 佛教分兩大系統, 在世界各地流傳 2. 何謂佛教 2.2 與猶太教 基督教 回教, 並稱世 界四大宗教 2.3 佛教最大的特色 無神 的教義 3.1 回教徒入侵 3. 印度的民族 3.2 新文化的形成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 Ⅰ Ⅱ Ⅲ Ⅳ !!!!!!!!!!!!!!!!!!!!!!!!!!!!!!!!!!!!!!!!!!!!!!!!!!!!! !!!!!!!!!!!!!!!!!!!!!!!!!!!!!!!!!!!!!!!!!!!!!!!!!!!!!!!!!!!!!!!!!!!! !!!!!!!!!!!!!!!!!!!!!!!!!!!!!!!!!!!!!!!!!!! !!!!!!!!!!!!!!!!!!!!!!!!!!!!!!!!!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 " # $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3第十一章 緣起法ok.doc

Microsoft Word - 013第十一章  緣起法ok.doc 慧日佛學班. 第 8 期課程 佛法概論 第十一章緣起法 釋開仁編.2010/3/19 第一節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他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國 是怎樣 崛起 的?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革命 002 金箍棒 與 緊箍咒 : 債務驅動的暴力 010 人 如何成為 世界貨幣 026 文明的辯證法 049 反對 資本主義 不等於反對 資本 066 社會主義與金融 085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 扯淡 批判 與 扯淡 122 市場經濟的起源 125 信用 : 貨幣化的道德 140 銀行券 : 債務貨幣 157 怎樣讀懂 資本論 167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2 2 3 4 5 6 7 8 2 3 4 1 1 5 6 7 8 10 1 2 1 2 11 12 1 1 13 14 1 1 15 16 1 1 1 17 2 3 18 4 19 20 21 1 1 22 1 1 23 1 1 24 25 1 2 3 1 2 3 26 1 2 1 2 27 1 1 29 30 31 ~ 32 1 1 ~ ~ ~ ~ ~ ~ 33 ~

More information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一六 1 ;( 二九八 ) 2 法說義說經 壹 序分如是我聞 : 一時, 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貳 正宗分一 總說 : 緣起法法說 義說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我今當說緣起法, 法說 3 義說 4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 ( 一 ) 釋法說云何緣起法法說? 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 是名緣起法法說 1 會編( 中 ),p.38,n.1: 相應部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Ⅱ ~ Ⅲ !!!!!!!!!!!!!!!!!!!!!!!!!!!!!!!!!!!!!!!!!!!!!!!!!!!!!!!!!!!!!!!!!!!!!!!!!!!!!!!!!!!!!!!!!!!!!!!!!!!!!!!!!!!!!!!!!!!!!!!!!!!!!!!!!!!!!!!!!!!!!!!!!!!!!!!!!!!!!!!!!!!!!!!!!!!!!!!!!!!!!!!!!!!!!!!!!!!!!!!!!!!!!!!!!!!!!!!!!!!!!!!!!!!!!!!!!!!!!!!!!!!!!!!!!!!!!!!!!!!!!!!!!!!!!!!!!!!!!!!!!!!!!!!!!!!!!!!!!!!!!!!!!!!!!!!!!!!!!!!!!!!!!!!!!!!!!!!!!!!!!!!!!!!!!!!!!!!!!!!!!!!!!!!!!!!!!!!!!!!!!!!!!!!!!!!!!!!!!!!!!!!!!!!!!!!!!!!!!!!!!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目錄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2 婚姻的意義 4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7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9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婚姻的意義 婚姻的意義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 一 ) 以宗教信仰來促進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 二 ) 以家庭的淨化, 提昇人品 淨化人間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 劇 研 究 200 年1月 創刊號 頁1 2 論說 折子戲 曾永義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緒論 折子戲 這一戲曲名詞 大家耳熟能詳 但如果進一步思考 1. 折子戲 之名始於何時 2. 折子戲 之詞彙結構如何形成 3.如果把 折子戲 當作一生命體 那麼其源生 形成 成熟與衰老的不同 階段 各自如何 其源生 形成的背景如何 其成熟興盛和衰老頹廢的原因又是 如何 4.當折子戲成熟之時 折子戲本身具有何等樣的周延義涵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a b c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c x a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a b a b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C A B C A B A B A x B C x D A B C a b c a b x x x x x x x A B A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1 2 Ⅳ1 2?

Ⅰ Ⅱ Ⅲ1 2 Ⅳ1 2? ? Ⅰ Ⅱ Ⅲ1 2 Ⅳ1 2? 1 7 1 2 7 2 8 3 3 3 3 4 4,4 4 9 5 5 5 5 6 6 6 6 8 8 8 9 9 10 10 10 10 11 11 1 11 12 12 12 12 21 13 13 13 13 14 24 14 14 25 15 15 15 15 16 16 16 17 17 18 19 19 20 20 20 21 21 22 22 22 23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目錄 佛法與 e 世代 2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6 面對逆境與無常 11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侯文詠 : 佛法與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Pilgrimage and Study Tour to India 印度參學朝聖團 2019 年 3 月 8-18 日 Organised by The Centre of Mindfulness 正念禪修中心主辦 Tour operator 協辦旅行社 : Rover Tra

Pilgrimage and Study Tour to India 印度參學朝聖團 2019 年 3 月 8-18 日 Organised by The Centre of Mindfulness 正念禪修中心主辦 Tour operator 協辦旅行社 : Rover Tra Pilgrimage and Study Tour to India 2019 2019 印度參學朝聖團 2019 年 3 月 8-18 日 Organised by The Centre of Mindfulness 正念禪修中心主辦 Tour operator 協辦旅行社 : Rover Travel Service Ltd. (Licence No. 354329) 印度參學朝聖團由法護尊者帶領参加者禮佛參學,

More information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目錄 年輕的夢想 2 相互學習無距離 4 獨立走出自己的路 9 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13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16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More information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須崎動物醫院院長 須崎恭彥 著 高慧芳 譯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五大有效營養素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6 -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1 6 6 1-1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 壹 ) 釋尊的出現人間的時節因緣 壹 佛教以前印度文明 過去現在因果經 卷 1( 大正 3,626c): 若當出家, 成一切種智 ; 若在家者, 成轉輪王 轉輪王, 是不以武力經濟掠奪, 而以十善教化, 使世間過著和平 繁榮 安樂 統一的仁王 1 一切種智就是佛, 佛是徹悟人生實相, 闡揚正法的

( 壹 ) 釋尊的出現人間的時節因緣 壹 佛教以前印度文明 過去現在因果經 卷 1( 大正 3,626c): 若當出家, 成一切種智 ; 若在家者, 成轉輪王 轉輪王, 是不以武力經濟掠奪, 而以十善教化, 使世間過著和平 繁榮 安樂 統一的仁王 1 一切種智就是佛, 佛是徹悟人生實相, 闡揚正法的 印順導師的佛陀觀 壹 佛教以前印度文明 ( 壹 ) 釋尊的出現人間的時節因緣 ( 貳 ) 佛教以前印度文明 105/05/22 釋圓波敬編 貳 佛世時代背景 ( 壹 ) 政治上 強凌弱而進行兼併 ( 貳 ) 宗教上 舊宗教腐化, 新思想趨於極端 ( 叁 ) 釋尊反吠陀之學流創立佛教, 以不苦不樂為中道行 叁 佛陀一生的行誼 ( 壹 ) 出家動機 ( 貳 ) 成佛 ( 叁 ) 化導世間 ( 肆 ) 佛陀晚年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 1 2 1 2 1 2 3 4 1 2 ~ 1 2 3 4 5 6 7 Ⅳ 1 2 3 4 5 1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1 成佛之道 第一章 : 歸敬三寶 ~ 第四章 : 三乘共法 / 圓波法師 目次 壹 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自序... A-2 一 撰書的初衷二 一切佛法有相依相攝的意義三 方便有多門, 歸元無二路貳 第一章 歸敬三寶... A-3 一 歸依三寶的真實義二 歸依有四正行参 第二章 聞法趣入... A-4 一 聞法應離的過失二 可以為人依止的師長底限三 一切佛法內在有著相依相攝的關係肆 第三章 五乘共法...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1 2 Ⅲ Ⅳ

Ⅰ Ⅱ 1 2 Ⅲ Ⅳ Ⅰ Ⅱ 1 2 Ⅲ Ⅳ 1 2 3 4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0 1 ~ 21 1 22 1 23 1 24 1 25 1 26 1 27 1 28 1 29 1 30 1 ~ 31 1 32 1 33 1 34 1 35 ~ 1 36 1 37 1 38 1 39 1 40 1 41 ~ 1 42 1 43 1 44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 !!!!!!!!!!!!!!!!!!!!!!!!!!!!!!!!!!!!!!!!!!!!!!!!!!!!!!!!!!!!!!!!!!!!!!!!!!!!!!!!!!!!!!!!!!!!!!!!!!!!!!!!!!!!!!!!!!!!!!!!!!!!!!!!!!!!!!!!!!!!!!!!!!!!!!!!!!!!!!!!!!!!!!!!!!!!!!!!!!!!!!!!!!!!!!!!!!!!!!!!!!!!!!!!!!!!!!!!!!!!!!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三乘共法 三乘 : 聲聞 緣覺 菩薩 三乘共法 : 三乘所共同必修的出世間法 以五乘共法 ( 人天善法 ) 為基礎 綱目 : 1. 發出離心和種種根性 2. 四諦十二因緣 3. 聖果 發出離心 一切行無常 行 : saṃkara (acting), 遷流 造作 造作 : 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組合而成 遷流 : 一切事物皆隨時間而變化 無常 : 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組合而成, 隨時間的推移, 每一剎那都在變化中

More information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樂音或噪音! 頻率與音高 6 215 2 56 44 16 25, Hz 2 2 K Hz 27.5 4,186 Hz 2196.16 47 13289.75 9397.27 77 8372.2 5587.65 4186.1 3729.31 44. 261.63 41.2 32.7 27.5 18.35 16.35 2 25 5 Hz 1 k 27.5 4,186 Hz 63 125 2 k 4 k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ⅠⅡ 1 2Ⅲ 1 2 Ⅳ

ⅠⅡ 1 2Ⅲ 1 2 Ⅳ ⅠⅡ 1 2Ⅲ 1 2 Ⅳ Ⅲ Ⅳ Ⅴ ~ ~ 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CIP / ISBN Ⅰ. Ⅱ. Ⅲ. - Ⅳ. E CIP ISBN 7-8

CIP / ISBN Ⅰ. Ⅱ. Ⅲ. - Ⅳ. E CIP ISBN 7-8 2004 CIP /. - 1996. 3 ISBN 7-80023-968-3 Ⅰ. Ⅱ. Ⅲ. - Ⅳ. E297. 4 CIP 96 03988 8796 100080 6 1 18 010 82517246 880 1230 32 14 305 1996 4 1 2004 4 2 1 ISBN 7-80023-968-3 /K888 28. 00 1 1945 8 11 2 1932 1840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 !!!!!!!!!!!!!!!!!!!!!!!!!!!!!!!!!!!!!!!!!!!!!!!!!!!!!!!!!!!!!!!!!!!!!!!!!!!!!!!!!!!!! !!!!!!!!!!!!!!!!!!!!!!!!!!!!!!!!!!!!!!!!!!!!!!!!!!!!!!!!!!!!!!!!!!!!!!!!!!!!!!! !!!!!!!!!!!!!!!!!!!!!!!!!!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1 2 3 Ⅲ Ⅳ !!!!!!!!!!!!!!!!!!!!!!!!!!!!!!!!!!!!!!!!!!!!!!!!!!!!!!!!!!!!!!!!!!!!!!!!!!!!!!!!!!!!!!!!!!!!!!!!!!!!!!!!!!!!!!!!!!!!!!!!!!!!!!!!!!!!!!!!!!!!!!!!!!!!!!!!!!!!!!!!!!!!!!!!!!!!!!!!!!!!!!!!!!!!!!!!!!!!!!!!!!!!!!!!

More information

Erwin Schrodinger

Erwin Schrodinger 基因改造 的過去 與未來 一般報導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的星球 在這兒 各種生物所展現的生命跡象都有一些共通性 只是 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生命現象與生物個體 又具有哪些獨特的性質呢 演講人 周成功 演講人 Erwin Schrodinger 20042374 57 ATGC DNA J. D. Watson and F. Crick DNAATGC DNAATGC DNA ATGC ATGC DNA A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0110.doc

Microsoft Word - chbj0110.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 期 (pp.245-279):( 民國 76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 (1987)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試分析印度 六師 之思想 李志夫文化大學教授

More information

HENRO Guide Map 佛教傳播概略圖 四國朝聖歷史 前1世紀 一般認為佛教起源於釋迦牟尼在印度開悟 在6世紀經由中國 朝 1世紀 帕米爾 鮮半島傳播到日本 佛教傳入日本後持續分支 發展過程獨特 各 毽陀羅 流派開山祖師甚至比佛陀更為信徒所崇敬 於日本確立真言密教的 前3世紀 弘法大師 空海 也是其中之一 阿姜達 西元12世紀初的文獻中首次出現四國朝聖相關記載 一般認為目前 前3世紀 環繞88站的朝聖形式確立於西元16世紀末至17世紀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ain....3.doc

Microsoft Word - main....3.doc 印度佛教史的文獻資源概介 ( 上 ) 釋見豪 摘要 若要從當代佛教所呈現的多元化與百家爭鳴的思想中, 掌握到原始佛教的根本精神, 就須回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起源於印度的佛教 藉由研讀印度佛教史, 可以了解孕育佛教起源的文化 思想之時代背景, 佛陀出世的意義和佛教的建立與發展 佛陀涅槃後佛教的分裂與流傳 ; 乃至佛教在印度的滅亡與大乘佛教的興起等, 以建立佛教在印度之起源與流變的整體性, 及它對當代佛教發展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 ⅠⅡⅢ Ⅳ 1 2

? ⅠⅡⅢ Ⅳ 1 2 ? ⅠⅡⅢ Ⅳ 1 2 1 2 1 2 3 4 5 1 2 3 4 5 6 ~ 7 1 1 8 ~ ~ ~ ~ 9 1 2 10 11 12 2 1 13 2 2 14 15 3 1 16 17 3 2 18 19 4 1 20 4 2 21 22 23 5 1 24 5 2 25 26 6 1 ~ 27 6 2 28 29 30 7 1 31 7 2 32 33 34 8 1 35 8 2 36

More information

!!!!!!!!!!!!!!!!!!!!!!!!!!!!!!!!!!!!!!!!!!!!!!!!!!!!!!!!!!!!!!!!!!!!!!!!!!!!!!!!!!!!!!!!!!!!!!!!!!!!!!!!!!!!!!!!!!!!!!!!!!!!!!!!!!!!!!!!!!!!!!!!!!!!!!!!!!!!!!!!!!!!!!!!!!!!!! 2 3 4 2 3 4 5 7 8 9 10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