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摩 訶 止 觀 之 懺 悔 思 想 研 究 Study on the Confession Thought of Mohozhuguan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研 究 生 : 陳 俊 明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三 年 元 月

2

3 摘 要 摩 訶 止 觀 是 天 台 智 顗 大 師 晚 年 的 一 部 著 述, 為 一 部 結 合 了 他 的 佛 教 與 止 觀 思 想 的 好 書 也 因 他 菩 薩 心 切, 為 了 讓 行 者 可 自 行 排 除 禪 修 障 礙, 將 止 觀 融 入 懺 悔 法 例 如 : 卷 二 上 修 四 種 三 昧 之 常 坐 三 昧 常 行 三 昧 提 出 念 佛 懺 法 ; 半 行 半 坐 三 昧 提 出 方 等 三 昧 懺 法 法 華 三 昧 懺 法, 非 行 非 坐 三 昧 提 到 請 觀 世 音 懺 法 等 具 有 具 體 儀 軌 的 懺 法 然 而, 一 千 五 百 年 來 由 於 時 空 的 變 化 極 大, 禪 宗 淨 土 宗 密 宗 已 成 當 今 三 大 宗 派, 此 間 此 刻 既 乏 天 台 宗 道 場, 這 類 止 觀 結 合 懺 法 的 行 門, 便 久 不 聞 矣 這 使 得 自 修 止 觀 者 無 法 正 確 面 對 觀 照 時 之 任 何 干 擾, 實 在 可 惜 由 是, 末 學 乃 深 入 摩 訶 止 觀, 以 及 有 關 智 顗 的 懺 悔 與 止 觀 思 想 之 關 聯 文 本 察 考, 再 參 考 古 今 現 存 文 獻 研 究 專 書 論 文 等, 進 行 懺 悔 相 關 義 理 分 析 希 冀 深 入 運 用 四 種 三 昧 懺 法 以 及 事 懺 理 懺 五 悔 法 門 作 一 融 通 ; 求 作 一 較 為 清 晰 的 理 解, 讓 四 種 三 昧 懺 法, 轉 為 賦 有 時 代 意 義 的 修 行 法 門 關 鍵 字 : 四 種 三 昧 懺 法 事 懺 理 懺 五 悔 法 門 i

4 Abstract Mohozhuguan "was a spok and recorded from Master Tientai Zhiyi,when he was old, was a good book of one unifies his Buddhism thought with to practice meditation. And because his Bodhisattva was cherished, in order to enable the process which the Yogin imperial sacrifices repair smoother, in chapter two to practice four kinds of samadhi" in the volume it often to sits samadhi", often to walks samadhi" proposed prays to Buddha and confession, walks partly sits samadhi" to propose fanden samadhi confession", farfaw samadhi confession", the non-walks and non-sits samadhi" to mention asks the Avalokiteśvara confession" and so on to have the concrete ritual confession to lead a pious life the method, for example. Therefore, Funds more than 1500 years and spatial changes,the Ch'an, the Pure Land, the Esoteric sect is now three big sects, this time in our nation already non-tientai sect temple SoThis kind to leads a pious life the very actual method, at present does not need very much to be really a pity So, my study is thorough of Mohozhuguan ", the related Zhiyi confession and the meditation thought connection text observation, refers to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xtant literature again, studies the related books, the paper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confession correlation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analysis. Hoped for thorough four kinds of samadhi confession", as soon as the matter confession, the principle confession, the five kinds confession method, does allows temporary credit. Wish to mak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lets four kinds of samadhi confession"transfers has the time significance to lead a pious life the method. Keywords:four kinds of samadhi confession, the matter confession, the principle confession, the five kinds confession method ii

5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ii 第 一 章 緒 論...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1 壹 研 究 動 機...1 一 世 界 各 宗 教 都 重 視 懺 悔...1 二 佛 教 的 懺 悔...3 三 摩 訶 止 觀 的 懺 悔...4 貳 研 究 目 的...5 一 闡 揚 摩 訶 止 觀 的 懺 悔 義 理...5 二 彰 顯 懺 悔 與 戒 定 慧 之 關 涉...6 三 探 討 對 當 代 懺 法 的 影 響 與 適 應...8 第 二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範 圍...8 壹 研 究 方 法...8 一 文 獻 學 方 法...8 iii

6 二 思 想 研 究 法...9 貳 研 究 範 圍...10 第 三 節 學 界 歷 來 研 究 成 果...10 壹 以 懺 法 發 展 脈 絡 為 研 究 方 向 者...11 貳 以 逆 順 十 心 義 理 為 探 討 進 路 者...12 參 以 四 種 三 昧 懺 法 作 研 究 者...13 肆 以 懺 悔 與 戒 定 慧 之 研 究 者...15 第 四 節 全 文 架 構...15 第 二 章 摩 訶 止 觀 之 懺 悔 理 念...22 第 一 節 懺 悔 與 止 觀 的 關 涉...22 壹 境 相 迭 起 障 礙 止 觀...22 貳 懺 悔 與 止 觀 相 互 影 響...25 一 懺 悔 助 戒 淨 開 發 定 慧...25 二 止 觀 亦 助 懺 悔 觀 想 實 相...27 第 二 節 事 懺 之 逆 順 十 心...29 壹 順 流 十 心...29 貳 逆 運 十 心...32 iv

7 第 三 節 直 觀 教 義 實 相 為 理 懺...38 壹 理 懺 終 極 目 標 在 破 除 三 惑...38 貳 設 計 理 懺 智 顗 發 揮 創 意...44 第 四 節 五 悔 的 實 踐 內 涵...45 壹 懺 悔...45 貳 勸 請...48 參 隨 喜...51 肆 迴 向...54 伍 發 願...56 陸 五 品 弟 子 位...58 第 五 節 小 結...61 第 三 章 四 種 三 昧 中 之 懺 法...64 第 一 節 常 坐 三 昧 與 常 行 三 昧 懺 法...64 壹 常 坐 三 昧 懺 法...64 一 常 坐 三 昧 懺 法 的 儀 軌...65 二 常 坐 三 昧 懺 法 的 義 理...68 貳 常 行 三 昧 懺 法...73 一 常 行 三 昧 懺 法 的 儀 軌...74 二 常 行 三 昧 懺 法 的 義 理...77 v

8 第 二 節 半 行 半 坐 三 昧 懺 法...80 壹 方 等 三 昧 懺 法...81 一 方 等 三 昧 懺 法 的 儀 軌...81 二 方 等 三 昧 懺 法 的 義 理...86 貳 法 華 三 昧 懺 法...91 一 法 華 三 昧 懺 法 的 儀 軌...91 二 法 華 三 昧 懺 法 的 義 理...93 第 三 節 非 行 非 坐 三 昧 懺 法...96 壹 請 觀 世 音 懺 法...97 一 請 觀 世 音 懺 法 的 儀 軌...97 二 請 觀 世 音 懺 法 的 義 理...99 第 四 節 小 結 第 四 章 四 種 三 昧 對 後 世 的 影 響 及 應 用 第 一 節 四 種 三 昧 與 歷 代 懺 法 的 關 涉 壹 水 陸 法 會 與 摩 訶 止 觀 貳 慈 悲 水 懺 與 四 種 三 昧 懺 法 參 大 悲 懺 與 法 華 三 昧 懺 儀 肆 梁 皇 寶 懺 與 摩 訶 止 觀 第 二 節 四 種 三 昧 懺 法 須 適 應 當 代 實 踐 vi

9 壹 時 下 懺 會 皆 不 為 止 觀 貳 時 下 行 法 與 四 種 三 昧 皆 具 差 異 一 禪 七 與 佛 七 二 結 夏 安 居 與 閉 關 自 修 參 四 種 三 昧 可 調 節 以 適 應 當 代 第 三 節 小 結 第 五 章 結 論 壹 摩 訶 止 觀 之 懺 法 皆 須 思 惟 實 相 貳 事 懺 與 理 懺 之 相 互 融 通 參 實 踐 五 悔 可 提 升 五 品 弟 子 位 肆 四 種 三 昧 精 髓 僅 存 歷 代 懺 文 中 附 錄 : 參 考 書 目 151 vii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本文所要關注的論題為懺悔 計畫鎖定的研究範圍是 摩訶止觀 但懺悔 一事卻是個舉世所重視的議題 所以末學之研究動機 就要從中國的傳統與世界 各宗教對懺悔的看法開始來談 一 世界各宗教都重視懺悔 懺悔是世界各種族所共同具有的德行 因為必得先具足自我反省的功夫 還 更須進一步面對人與事的坦白 作為不再重犯的決心與擔當 是能夠促進人類更 為相容的經營群體生活的一項身心機制 甚至為影響國家安全的依憑 比如在中 國極為著名的懺悔實例就是 負荊請罪 典故出於戰國時代的趙國 當時的大 將軍廉頗 軍功豐碩 而對於被封為上卿的藺相如 視其功績不如他 地位卻比 他高 心內就很不服氣 即口出惡言 揚言要羞辱於他 藺相如為此即常稱病不 上朝 且出門遇見廉頗的人馬 便退避於巷子內 後來 廉頗知道蘭相如是為了 趙國的安全才退讓他的 自知過失 便袒露上身 背負荊條來向蘭相如請罪 造 成趙國的 將相合 使得當時緊鄰的強權秦昭襄王 不敢再派兵攻打趙國 1可 見 懺悔 不但對個人十分重要 對國家的安全也是有相當保障的 一個人一旦 知道反省檢討 就能改正錯誤的思想與行為 一個社群如果也具如此共同實踐懺 悔的德行 相信社會將更為和諧 國家的領導人 主政官員 民意代表 媒體人 等 如果都能內具自身省察的功夫 這樣的一個國家必能富而好禮 這是何等令 人嚮往的境界 舉世人類各種族都有懺悔德行 而在講究心靈生活的世界上各宗教 則更為 重視自我省察的功夫 因此懺悔便在宗教界具有相當重要的實踐地位 不僅佛教 如此 基督宗教 伊斯蘭教 道教也莫不如此 不過各種族與各宗教的懺悔義涵 卻因長期發展以來 由於區域 環境 語言之有所差別 人的思想即呈現大小不 一的差異 對於懺悔的義涵也自然稍有不同 在基督宗教包括 天主教與基督教 依照 新約聖經 使徒行傳 你們當 1 見 史記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台北 鼎文書局 1987 頁

11 悔改歸正 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 這樣 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 2由 是 基督宗教人士一旦犯了罪過 都須是向他們的上帝耶和華去懺悔 傳統上天 主教徒係由神父在教堂懺悔室代表接受 基督教則是向來由牧師代表接受教徒懺 悔 這是眾所週知的 但時下願意到教堂去參加聚會 聽道的已是愈來愈少 何 況是願到教堂行懺悔的人 因此 自西元 2000 年元月起便興起在網路上的懺悔 其中天主教的網站懺悔室為 而基督教的網站懺悔室 是 3信眾不分男女老幼 都可上網寫下懺悔事項 內容 然後由神父或牧師在聖壇幫信眾懺悔 依使徒行傳所載罪已得以塗抹 信 眾因而放下內心的愧疚 在伊斯蘭教的懺悔 tawbah 其首要條件是必須在所犯的過失尚未被掲發 之前即向真主阿拉 Allah 懺悔 依據 古蘭經 Holy Qur`an 信道的人 們啊 你們當向真主誠意悔罪 你們的主或許免除你們的罪惡 並且使你們進入 4 下臨諸河的樂園 上文認為真誠的懺悔或可獲得免罪 並且進入天堂 是做 為一個穆斯林 Muslim 的義務 虔誠的穆斯林對於罪過必須感到內疚 能痛 改前非 棄惡從善 並且認為真正的懺悔有必要延續 直到一個人的臨終最後一 口氣之前 仍需向教長懺悔自身所隱諱的過錯 然而 殺人 強盜 通姦 小偷 等罪是在懺悔之後仍不能免除刑罰的 5因此 知過必改是穆斯林應有的美德 但與基督宗教所不同的在於 主 或許 免除你們的罪惡 並非懺悔即可清除罪 過 而須要時常反省是否再犯 道教則須向眾神懺悔 這是傳承自中國古來傳統的敬天思想而來 尚書 記載著 舜 禹 商湯等都曾為國家的天災如大泛 大旱 蝗害 乃至父母的病 痛乏治而向天懺罪 6所以 早期的道教經典 太平經 卷一百十一 善仁人自 貴年在壽曹訣 有載 念思於天地 不敢望報 自責而已 復有過失 承負所 起 自責有歲數 乃感動耳 7其懺罪的對象乃為天地 又 三國志 張魯傳 注引 典略 說 太平道者 師持九節杖為符祝 教病人叩頭思過 因以符水 飲之 得病或日淺而癒者 則此人信道 其或不癒 則為不信道 是為道教早 期懺罪的概況 8至於當代道教人士則依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 向上元天 官 中元地官 下元水官諸神祗懺罪悔過 或依 太上洞玄靈寶宣戒首悔眾罪保 見李常受譯 新約聖經 使徒行傳 第三章 第十九行 台北 臺灣福音書房 1988 頁 462 見 http 與 http 見法圖麥李靜遠譯 古蘭經譯注 第六十六章第八行 香港 世界華人出版社 2008 頁 1353 見 Rudolph Peters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Islamic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tweenty first centry Columbia University 參見 十三經注疏 第一冊 尚書 夏書 大禹謨 第三 頁 58 下 2 6 與 尚書 商書 湯誥 第三 台北 新文豐出版 1988 頁 參見王平著 太平經研究 台北 文津出版 1995 頁 78 參見卿希泰著 中國道教思想史綱 台北 木譯出版 1986 頁 112 2

12 護經 向司罪天神懺悔罪過 則於懺悔過後可消災增福壽 以上都需設壇舉行懺 悔法會 部分道士即長期以趕經懺 超拔祖先 消災祈福為業 此外 信眾有的 則直接到他們所信仰的神壇前跪拜懺悔 一旦完成禮拜懺悔罪消 心即釋然 可見世界上不論古今中外 各文明國家 地區 大凡具有宗教意識之人們 都懂得為過失來懺悔 且均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與淵源 然而古今生活 環保條 件之不同 則是使得當代人比較疏於省察個人行為上的過失 願意承認自己的罪 過者是愈來愈少 這只要去看看在當今中外各法庭 那些罪證確鑿的罪嫌都已經 很少有人肯當庭認罪 就可知道願意至誠為罪過去懺悔者 是多麼的稀少的 至 於 在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懺悔的目的 一在求得現世心安 一在希望未來可與 天主同在 而道教也是向神懺悔 其目的在消災增福壽 也是為現世求必安 得 好報 而佛教懺悔的目的是否與上述其他宗教一般 以下具論述 二 佛教的懺悔 佛教的重視懺悔實踐 則必須往回溯到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代 當時的比丘如 果犯錯 是在 說戒 時直接面向佛陀 僧團或當事人懺悔即可 其他僧眾是不 得再提起懺悔者的過失 這在梵語叫 布薩 poṣadha 9 此一傳統於佛滅後之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時代 則向僧團長老或一人 偏遠處 懺悔 但延續到印度 大乘佛教時代 已因發展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信仰 於是乎便產生向十方佛懺 悔之各種法門 然在佛教初傳中國之際 適華夏已呈動盪之勢 自東漢末年黃巾之亂 歷三 國征伐 西晉八王之亂 東晉 南北朝對戰 乃至北朝之互戰爭位 中原戰亂頻 仍 社會遷流不安約達五百年 且由於中國古來每逢大災難 含兵難 即有帝王 向天懺罪的習俗 所以佛教也在此環境下發展出諸多應時的中國佛教懺悔法 比 如 至梁武帝時的 梁皇寶懺 原為超度亡后郗氏 智顗的 金光明懺法 目的 在護國祐民 請觀世音懺法 方等懺法 法華三昧懺儀 等則為助益 行者禪修之障礙對治 為對內觀心思惟過失的懺法 時下卻逐漸遭到忽略 因為 發展至當代的懺法已大多為信眾消災祈福或超度亡靈 其收入則兼為支持佛教事 業之用 此一情況即被名之為 經懺佛事 聖凱法師於 中國佛教懺法研究 中提到 經懺佛事 一直是中國佛教深 入民間社會的最活躍表現 近代 經懺佛事 的盛行 導致中國佛教出現末流 並且表現出鬼神化 迷信化 商業化 形式化的弊端 不重視理論研究 不重視 精神體證 導致迷信色彩過於濃厚 不能直接為現實人生服務 10部分出家眾便 專門從事 經懺佛事 因而忽略了自身的修行 這在清末民初最為有識之士所 9 10 參見 十誦律 卷二十二 布薩法 大正藏 冊 23 頁 158a6 17 見聖凱法師著 中國佛教懺法研究 近現代佛教對經懺佛事的反思與批判 北京 宗教 文化出版 2004 頁 383 3

13 詬病 諸如 梁啟超 蔡元培 太虛大師 印光大師 虛雲和尚 來果和尚 圓 瑛法師都有反對或矯正的做法與批評 11 印順法師則在 中國佛教瑣談 一文提到有關當代的佛事 多著重於消災 消業 超度亡靈等經懺法事 他歸結現行的八種常見的佛事法會之主要功能與目 的謂 一 水陸齋會 是盛大的普度法會 二 梁皇會 是懺罪消災 救度亡 靈的法事 三 瑜伽燄口 是以超度餓鬼為主的法會 四 大悲懺法 本是 修持的方便 但觀世音與現生利益在消災植福 五 慈悲三昧水懺 可以消釋 宿世的冤業 六 淨土懺 為的是懺罪而往生西方淨土的 七 藥師懺 作為 消災延壽的法事 八 地藏懺 這當然是超度亡魂用的 12而以上法會多為主 要向諸佛禮懺 迴向眾生 並不作觀心思惟 臺灣當代信眾參加大小佛寺懺悔法 會也以出資多寡 而以會主 壇主 懺主等名義席位列於法會 懺會一般信眾之 前 其重點在事先委託寺院立 超薦 消災 牌位 以便 超薦冤親債主 歷代 祖先 普度眾生 與 消災延壽 並不超出以上說法 其動機與目的在講求現 世福報 自佛陀制懺以來 不論在台灣或中國的佛教如何方式的懺悔 其目的雖然包 含超度亡魂 護國祐民 經懺收入 消災延壽等多面向 然又與道教經懺 超拔 的目的並不見得有什麼差別 基督宗教 伊斯蘭教則是不趕經懺的 三 摩訶止觀 的懺悔 相對於前述其他宗教的懺悔 或臺灣當代佛教之懺悔法 智顗的懺悔思想是 大相逕庭 因為在他所論述的 摩訶止觀 有關懺悔之每一法門 行者都必要打 坐思惟實相 以排除在行止觀時的障礙 至於這部 摩訶止觀 則是智顗晚年之 一部著述 為他最具完整性且已成熟的組織了懺悔思想的記錄 文中記載懺悔相 關內容共有三段 一 卷第二上 修大行 之勸進 四種三昧 即 常坐三昧 常行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 其中 常坐三昧 以稱 佛名號為懺悔法 常行三昧 以唱 念阿彌陀佛為懺悔 半行半坐 懺悔則 包含 方等三昧懺 法華三昧懺 非行非坐三昧 即為 請觀世音懺法 以上 四種三昧 懺法均具懺悔儀軌且須端坐思惟實相 為的是幫禪修者能排除 障礙 順利修持 二 卷第四上 具五緣持戒清淨 之明懺淨 則提出事懺 理 懺 這可說是智顗之懺悔觀想次第乃至思想內涵 三 卷第七下 觀十境 之第 八明次位 講的是六時五悔 這是用於 法華三昧懺 即懺悔 勸請 隨喜 迴向 發願等懺悔之用心次序所在 也指出修道自初品升至五品弟子位之途徑 其動機與目的 在於提升人的品德與心靈層次 在在與上論近代佛教所行的懺法 見聖凱法師著 中國佛教懺法研究 近現代佛教對經懺佛事的反思與批判 北京 宗教 文化出版 2004 頁 見釋印順著 華雨集 第四冊 第二章 中國佛教瑣談 第五節 經懺法事 台北 正聞 出版 1993 頁

14 之目的大為不同 當然與其他宗教之懺悔法更不能一概而論 根據鹽入良道教授之研究 智顗的懺法設計至為完備 一部分思想是歸納組 織前人的禮讚文 懺文再配合經典重組 一部分為融會經典內涵後獨創的天台懺 悔思想義理 與坐禪觀想實相之懺法 13所以 末學的研究動機有五 一來 他 的懺悔思想是融入 四種三昧 的禪定修為之中 在懺悔與止觀一再的交互運用 之下 有助益於行者攝心一處 導入定境 成就慧觀 其關鍵何在 很值得研究 二來 又為修道位次實踐上之方便之能循序漸進 從懺悔再勸請佛轉法輪 隨眾 生受化而喜 繼之迴向眾生進往菩提 後發四弘誓願 其方法 位次 標的階階 明顯 也是一種極具可行性的法門 有須要一一深入了解 三來 智顗所獨創的 事懺 理懺則是一種須在修行止觀之前即應認知 而於行止觀之際 以識知過失 即運心對治 進行事懺 另以思惟正見 破除三惑 為理懺方法 如此強調以觀 心為懺悔之法門 其目的在修正行者身心 以破除止觀上易於浮現的各種境相的 障礙 更是本文亟需進一步研究之處 四來 摩訶止觀 之懺悔文本在在論及 圓融三諦 此與圓教之戒 定 慧也需在 圓融三觀 中才得以顯現 可見 懺悔與戒 定 慧之相互關係甚深 實在是一個極佳的研究論題 五來 事懺 理懺對於社會一般人提升倫理道德層次 促進社會的和諧 是極其方便兼且實用 的方法 很值得深入文獻進行研究之後 將蘊含義理與身心實踐結合之成果 回 饋給社會大眾 一般認為 摩訶止觀 之文本含義深遠 不易深入堂奧 欲深入 研究其懺悔思想實為一項挑戰 但以上五個動機卻推動著末學有志進一步深入研 究它的來龍去脈 思想內涵 讓一般大眾從中得到利益 貳 研究目的 一 闡揚 摩訶止觀 的懺悔義理 摩訶止觀 顧名思義 是一部講述大乘止觀的著作 全文十卷有關打坐參 禪 行止觀之法門 為古今中外佛教僧侶 居士每日必行的基本功課 但何以具 有三大篇幅載明智顗所注重的懺悔思想內容 在卷四的第一節之持戒清淨 第四 項之明懺淨 提倡觀 逆順十心 之事懺與思惟佛說聖諦之理懺二種 在卷二之 修 四種三昧 於 常坐三昧 常行三昧 提出 常坐 常行懺法 半 行半坐三昧 有 方等三昧 懺法 法華三昧懺法 非行非坐三昧 則為 請觀世音懺法 等五種具體的懺悔修行法門 另於卷七下論述修持五悔 即懺 悔 勸請 隨喜 迴向 發願為達五品弟子位的階梯 此即為本文所計畫研究之 13 見盬入良道著 四種三昧に扱われた智顗の懺法 印度學仏教學研究 第 8 卷第 2 期 頁

15 標的 但智顗畢生所作懺法 多記載於 國清百錄 何以要選擇 摩訶止觀 之懺悔思想來研究呢 主要因為 摩訶止觀 是智顗晚年的一部大著述 屬於他 個人思想最完整的階段 其所記載之懺悔義理也自然論說得極其詳盡 冉雲華教 授對此指出 因為在智顗所有的禪學著作中 這本書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不但是天臺宗的 三大部 之一 更對北 南禪宗 及華嚴宗的宗密 西元 年 都起過重要的影響 14末學在村中祐生所著 法華三昧之懺悔其傳承與 變化 一文中也看到宗密所制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在懺悔思想上與智顗所制 天台相關懺法頗多參照與近似 15而 摩訶止觀 所載有關懺悔法門也較諸他之 前所作懺法 具有其更圓融成熟的構思 尤其在事懺 理懺二項 是從圓教的四 聖諦入門 逐漸導引入中道實相之觀罪性空 可視為智顗半生對於於懺悔與佛學 思想上的融合後之總覽 也是他半生推展佛陀圓融教育的心得 這是在他之前所 作的懺法不及見的 因此有必要研究 摩訶止觀 之懺悔思想內涵 以闡揚 摩 訶止觀 的懺悔義理與精神為研究目的之一 二 彰顯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涉 摩訶止觀 雖為一部指導禪修止觀的好書 但全文的內容實包含了佛教的 戒 定 慧三學之義理與實踐的要義 為古今極為難得的戒 定 慧全書 智顗 博學多聞 深入經藏 依日本 摩訶止觀引用典據總覽 統計 他廣泛引述的古 代經典就達一百二十五部 引用次數總計一千五百五十二次 其中包含佛教經 律 論即一百零七部 文中引用 大智度論 二百八十五次 大般湼槃經 二 百八十二次 妙法蓮華經 一百七十四次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一百零九次 維摩詰所說經 九十八次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六十八次 中論 五十四次 菩薩瓔絡本業經 二十二次 十誦律 三次 四分律 二次 彌沙塞部和 醯五分律 摩訶僧祇律 四分僧祇戒品 梵網經 優婆塞戒經 各一次 16 另有中國的古代典籍包含 詩經 禮記 論語 史記 後漢書 晉書 戰國策 高志傳 荀子 說苑 韓非子 黃庭內經素問 淮南子 老子 莊子 抱朴子 楚辭 昭明文選 等十八部 以上 的諸子百家經典並非都是佛教典籍 也並非同一性質 但敘述的為同一道理 比 如 摩訶止觀 卷一 書言 生知者上 學而次良 法門浩妙 為天真獨朗 為從藍而青 行人 見冉雲華著 從智顗的 摩訶止觀 看中華佛教對印度禪學的吸收與改造模式 中華佛學 學報 第三期 頁 167 見村中祐生著 天台觀門の基調 法華三昧の懺悔 その傳承と變容 東京 山喜房佛 書林刊 1986 頁 見中國佛教研究會編 摩訶止觀引用典據總覽 東京 中山書房佛書林 1987 表 一 頁 1 6 6

16 若聞付法藏 則識宗元 17 上段書言 是出自 論語 季氏十六 生而知者上也 學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18目的在指知事之發生即了解因緣的來龍去脈 較之經學 習之後才知曉事件的始末原委 對於智慧之高下 為前者勝 後者次 困於知而 學者則更次 法門浩瀚且絕妙 為天緃英明 個人獨自明朗 或青出於藍 行者 若能聴聞付法藏 則得了解本宗根源 這是為智慧的高下作一評比 另對呵慾戒 淫也有一段非自佛經上的戒語 即如 禪門中所說 色害尤深 令人狂醉 生死根本 良由此也 如難陀為欲持 戒 雖得羅漢 習氣尚多 況復具縛者乎 國王耽荒無度 不顧宗廟社禝 之重 為欲樂故 身入怨國 此間上代 亡國破家 多從欲起 赫赫宗周 19 褒姒滅之 即其事也 而這一段話在指佛門中的禪行者對色慾的見解 直指為生死的根本 對難陀這一 位阿羅漢都必須戒淫 何況是身心都仍貪 嗔 癡具足的人呢 一國之主若不顧 家國百姓 則亡國破家 周幽王就因迷戀褒姒 耽溺於欲樂而亡國 這 赫赫宗 周 褒姒滅之 即出自 詩經 小雅20 可見並非僅佛門弟子必須透澈了解淫 慾的禍害 一般人也必須尊重社會的規範 在人與人之間維持一個應有的禮節與 行為 至於在佛教史裡頭具有相對論戰的 空 有 之諍 在智顗的論述中卻是不 相抵觸 冉雲華教授即有一段文字指出 但是如果從佛教哲學上來考察 智顗書所引用的經典 在內容上是不調 和的 例如 法華經 是主張諸法實相的 大經 或 大乘涅槃經 是以人人有佛性之說 風靡中華 從哲理而言 都屬於實有理論 另一 方面 大品 及書中多次引用的 中論 都是大乘空宗的根本經典 空有之爭 是大乘佛教內部主要的辯論 門戶森嚴 立場明顯 在印度 爭論了幾百年之久 現在卻在智顗的模式裡 兼收並蓄 各有其所 21 末學在深入研讀本書之後 發現智顗對於戒 定 慧的見解更是融會貫通的 蘊 涵圓教的學佛進路 更應擴展開來 但此一領域至今猶少為學術界全面開發 由 是更具有可供進一步研究懺悔與戒 定 慧之間的微妙關係 因此另一目的即可 彰顯 摩訶止觀 的懺悔思想實為深入佛教戒 定 慧三學的關鍵 見 摩訶止觀 卷一 大正藏 冊 46 頁 1a11 13 見 十三經注疏 第八冊 論語 季氏 第十六 台北 新文豐出版 1988 頁 149 下 2 3 見 摩訶止觀 卷四 大正藏 冊 46 頁 43c26 44a2 見 十三經注疏 第二冊 詩經 小雅 節南山之什詁訓傳第十九 台北 新文豐出版 1988 頁 400 上 02 見冉雲華著 從智顗的 摩訶止觀 看中華佛教對印度禪學的吸收與改造模式 中華佛學 學報 第三期 頁 178 7

17 三 探討對當代懺法的影響與適應 摩訶止觀 所記載的 四種三昧 即有五種懺法 皆與止觀行法融合 故欲將 四種三昧 懺法與當代懺法來探索的話 即有必要再加上當代行法作比 較 才能全面作影響的探索與適應現代的建言 由於當代懺法有十數種 當代行 法也是十個手指頭算不完 因此 在懺法方面 末學選定 大悲懺 慈悲 三昧水懺 梁皇寶懺 水陸法會 內壇儀軌 等懺文 來與 四種三 昧 裡所含懺法進行文字與義理之對照 以研究其中有無影響之處 至於行法方 面 則擇定當代較常見定的禪七 佛七 結夏安居 閉關自修來作比較 更由 於 四種三昧 懺法距今已一千五百年 其間歷時間 空間的變化 目前盛行 於此間的佛教宗派以禪宗 淨土宗與密宗為主 似已找不到天台宗的道場 故 而智顗與徒眾所行的 方等三昧懺 法華三昧懺 請觀世音懺法 已 久不聞其聲 然而 這種止觀融合懺法的行法 對於修行者具有相當的益處 因 此 有必要研究適應當前懺法或行法加以改變 另比較於目前眾多行法上 禪七 打坐與 常坐三昧 類似 佛七則與 常坐三昧 常行三昧 之念佛 唱 佛相近 結夏安居 與 閉關自修 日期九十日的攝心修持 也近於 常坐三 昧 常行三昧 之為期九十日之攝心修持近似 然其間仍有不同 故將作一 比較以探究其異同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依吳汝鈞先生的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上 指出 佛學研 究法可分為文獻學方法 考據學方法 思想史方法 哲學方法 包括維也納學派 方法 京都學派方法 實踐修行法及其他 22而 摩訶止觀 為漢語中古時代 所記錄下來的論著 可視本論文之需要採文獻學方法與思想義理法為主要研究進 行方式 另文本中引用梵文其音譯部分 亦運用初學梵文基礎對照本文與梵文原 義 力求其義理精確 壹 研究方法 一 文獻學方法 以文獻學方法而言 本文將盡量從原典著手 在原始資料上作一探究 即是 首先將 摩訶止觀 在各藏經上的所涉及的版本 解決各文獻上的考據問題 於 22 見吳汝鈞著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上 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6 頁 94 8

18 確定研究版本之後 詳細閱讀 再依文獻上所呈現的文字 文法 字義與當時的 文化背景 緊扣著文獻上的文脈來建立第一手重要概念 化為現代語文 再進一 步詳盡註釋 解析內容真義 誠如吳汝鈞先生說 據原典或譯本將之翻譯成現 代語文 又加上詳盡的註釋 這註釋內容 可以是多方面的 舉凡字義 文法 歷史 思想 文學等等無不可包括在內 23則本論文計畫運用已薰習多年的佛 典漢語中之 中古漢語 專有詞彙的意義 加以詮釋 是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是 沒有異議的24 蓋以智顗本人即成長於陳 成熟於隋之年代者 其用語應為 中 古漢語 應無疑問 這在原典內也處處可見 十分明顯 解讀起來應更可得心應 手 第二層即藉助於智顗的其他著作 如 妙法蓮華經玄義 妙法蓮華經文 句 三觀義 四教義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等 或 國清百錄 法華三昧懺儀 等 建構有關 摩訶止觀 文本中有關懺悔文字的意義 與天 台教觀相關的文字聯結之後 即以文字再深入的來推理其意義 以進行文本字義 的現代語文化系統來詮釋 其中 國清百錄 載有天台宗的 立制法 既記錄 著當時僧侶之生活規約 違者即需懺悔 勸進 四種三昧 懺法 也記載者 方 等三昧懺法 請觀音世懺法 等 均足以與 摩訶止觀 所載的文本作詳細 的對照 所有相關上述六部文獻 本論文均採 大正新脩大藏經 新文豐出版社 影印本為版本 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出版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APRIL2009 為檢 索依據 二 思想研究法 在文獻學方法上完成初步的義涵概念之理解後 即繼續蒐羅古來的注釋書 來作進一步的深入了解 比如 荊溪湛然的 止觀輔行傳弘決 四明知禮之 四 明尊者教行錄 寶地坊證真著 止觀輔行私記 慧澄痴空之 止觀輔行講義 大寶守脫著 止觀輔行講述 接著以現代學者的研究專書為參考 己足以讓末 學充分掌握智顗的止觀與懺悔思想內涵 他的衣缽弟子章安灌頂在 摩訶止觀 25 之序文上說 此之止觀 天台智者說己心中所行法門 也就是指本著述 為智顗大師的整體思想 既然要以思想義理法來研究 摩訶止觀 之懺悔思想 就需在文字所蘊涵的內化精神來細細品味酙酌 誠如狄爾泰言 理解過程是由 26 文字符號理解一整部作品 並由此進而理解作者的目的和精神所在 因此 仍得藉由文獻法之精確的語文解讀文本的文字內涵 才能進而了解其思想義理 除了個人的語文知識為基礎之外 依據 妙法蓮華經玄義 等所詮釋的思想內涵 再參考 天台宗性具圓教之研究 以充實在天台圓教思想上的理解 對於 摩訶 止觀 文本所引證之經典 也將以智顗教相 觀心的立場來考量其義理 狄爾泰 見吳汝鈞著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上 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6 頁 97 參見周俊勛著 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綱要 成都 巴蜀書社 2009 頁 1 4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1b13 見阿斯特等著 洪漢鼎譯 詮釋學經典文選 上冊 狄爾泰著 洪漢鼎譯 詮釋學的起 源 台北 桂冠圖書 2002 頁 86 9

19 詮釋 一系列連結成詞 繼而構成句子的字母 是一個思想內容的表達 27在 此一論點背景下 以語言文獻的理解與思想義理之研究結合起來 進行縝密的思 考分析之後 將義理內涵充實為思想脈絡的釐清 摩訶止觀 如前述是一部論 說戒 定 慧之全書 因此仍需事先對天台的教與觀作透徹的理解 始得奏功 貳 研究範圍 研究的命題既然已設定在 摩訶止觀 的懺悔思想 則事懺 理懺義理與內 涵便為本論文的研究主軸 即為 念佛三昧懺法 方等三昧懺法 請觀 世音懺法 法華三昧懺法 有關懺悔儀節的進行大都得行止觀 作實相思 惟修懺悔 也需緊扣著事懺與理懺的法門 運行 逆順十心 之懺法 不論參考 止觀輔行傳弘決 四明尊者教行錄 止觀輔行私記 止觀輔行講述 也都將不離 摩訶止觀 卷四 明懺淨 內文與卷二的 四種三昧 比如論及 第二章 摩訶止觀 之懺悔義理 則依第一節 懺悔與止觀的關涉 解析文本 中論述止觀之際境相迭起 障礙止觀 懺悔與止觀為互補互惠性質 第二節 逆 順十心運作事懺的論述 第三節 直觀教義實相為理懺 闡述理懺的進展法門 第四節 五悔的實踐內涵 探討修行五悔所能進階證道至五品弟子位 至於懺悔 與戒 定 慧三學之關涉研究的範圍 也限定在 摩訶止觀 與 國清百錄 之 文本來對照並探索 比如戒學必需深入文本卷四的第一節之 持戒清淨 為範圍 乃以事戒與理戒之角度來探討 而定 慧則需在卷三上之 圓頓止觀 為研究範 圍 蓋以 圓頓止觀 才為智顗在 摩訶止觀 之中所主張的超越 相待止觀 與 絕待止觀 的 圓教止觀 而 圓頓止觀 蘊涵 圓融三諦 即空 即假 即中所謂 連三即 之思想 是以觀心持 即中戒 即為入 王三昧 之境 能生一切諸定即止 具足一切智即觀 依智顗的論述是戒 定 慧融合的 因此 將緊緊扣著文獻中止觀大意去探討 若以現代學者之研究專書 則如 佛性與般 若 摩訶止觀之研究 摩訶止觀析津 等 都將緊扣著上述文本內容來發揮 第三節 學界歷來研究成果 有關天台教觀或天台懺法之研究 中 日 西文的論著可謂數量龐大 要來 做文獻回顧的話 則需分門別類 並選擇與本論文較具參考價值者 否則必將龐 雜無章 本文將依 壹 以懺悔本義梵漢原典對勘為研究方向者 貳 以逆順十 心義理探討為研究進路者 參 以 四種三昧 懺法作研究對象者 肆 以懺悔 與戒 定 慧之關涉為研究主題者 27 見阿斯特等著 洪漢鼎譯 詮釋學經典文選 上冊 狄爾泰著 洪漢鼎譯 詮釋學的起 源 台北 桂冠圖書 2002 頁 96 10

20 壹 以懺法發展脈絡為研究方向者 一 鎌田茂雄著 淨土思想と大乘戒 東京 春秋社 1990 本書第九章28 從懺悔之語意探討懺摩原意 以梵漢對勘方式 點出懺摩 kṣama 是以堪忍 容忍過惡為主 並不含中文之懺悔 但 deśana 才是自 己懺請他人寬恕 而顯示自己已悔過的概念 吻合中文懺悔之意 並論述懺悔在 大乘經典的演變 律藏文本對懺悔的使用情形 探索懺悔的內涵 從惡業懺悔 進一步福業隨喜 請佛說法 到護持正法 頗有融通中印懺悔思想的見解 有助 於了解懺悔在印度佛教與中土佛教的共通與差異之意涵 二 中村元著 大乘佛教の思想 東京 春秋社 本書第七章 專論悔過之成立 將懺悔用語以梵漢對勘方式 將罪 過衍 惡行 罪業 懺悔 惡業 哀受我懺悔 悔過行等已譯為中國詞彙或句子 對勘 梵文原意為出發 探究梵文原意 再以漢譯經典中之悔懼 悔恨 悔謝 悔責 悔除 悔心 悔吝等有關的詞 都認為與懺悔直接等意 也研究日本歷代盛行的 懺法 其另一研究重點為考證十一面觀音懺法在日本的實踐 有助於釐清梵漢有 關懺悔的名相意願內容 三 盬入良道著 懺法の成立と智顗の立場 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第 7 卷第 2 期 頁 本文以三世紀自曇柯迦羅翻譯 設復齋事法祠祀 之後 民間即開始出現 奉佛求福 的齋儀 至西元 371 年晉簡文帝請竺法曠設齋懺 中國民間即盛行 齋懺祈福活動 此與智顗修懺的目的是截然不同 智顗制懺目的一在協助破戒弟 子清淨戒行 以順利進行禪修止觀 為的是自身修行的利益 一在為國家人民祈 福 這是為他人求福的慈悲 也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所在 此即與當時的風氣極 為不同之處 四 釋大睿著 天台懺法之研究 台北 法鼓 2000 本書為其在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的碩士論文 從中國的早期懺罪思想再連結 到智顗的思想背景與懺悔思想 主論在 法華三昧懺儀 方等三昧懺法 請觀音懺法 金光明懺法 之形成背景 成立時間 儀軌組織與修習 懺 法特質等之研究 次論唐 宋 明 清之天台懺法 最後也說到現今台灣寺院所 流行的 大悲懺 淨土懺 藥師懺 地藏懺 等皆為宋 明 清時期天台 法師所作 智顗制作懺法的影響可見一斑 鎌田茂雄著 淨土思想と大乘戒 東京 春秋社 1990 頁 中村元著 大乘佛教の思想 東京 春秋社 1990 頁

21 五 聖凱法師著 中國佛教懺法研究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 本書從探討各家對 懺悔 的解釋開始 作自 梁皇懺 以來歷隋 唐 宋 明至近代中國佛教懺法理念的思想史之研究 其中有二章探討到與本論文相關的 內容 一 天台懺法的形成及其思想 二 法華三昧懺儀 研究 30仍以思想史 形成背景之角度來作研究 至對於近代的懺法發展成形式化 商業化 鬼神化著 情形 多有建言 六 羅因著 佛教布薩制度的研究 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冊 華梵大學 頁 本研究以思想史方法 自阿含藏與律藏中的經典 找出佛陀制定 布薩 的緣 由與運作規定 對布薩的日期 說法的規定 雨安居中的布薩 自恣規定 有詳 細的論述 也指出原始佛教在家眾也有如法布薩法的依據 此與出家眾的布薩同 樣受到帝釋天的尊敬禮讚 貳 以逆順十心義理為探討進路者 一 新田雅章著 智顗における懺悔法の構想経緯について 印度学仏教学 研究 第 34 期 仏教大学の第十九回学術大会紀要(二) 頁 本論文以智顗所制懺悔法之逆順十心的懺悔內容組織為研究主要架構 指明 是依 禪祕要法經 具五緣而來制懺法 是為了克服破戒的一種實踐儀式 以止 觀為前提來建構懺法經緯 再以 方等三昧懺法 的逆順十心為主軸 研究出 小 止觀 的逆順十心 是取自前懺法的逆順十心去發展的 故次序與內容稍見不一 至於 摩訶止觀 則兼具有宗教的機能性並已完成體系化 為逆順十心已經成熟 的組織狀況 二 釋真定著 天台逆順二觀在觀門上的運用與開展 圓光佛學學報 第十四 期 圓光佛學院 頁 全文透過文獻比對方式探討逆順十心 在智顗所作懺法當中的演繹過程 解 明經典裡逆順十心修觀的意義與修行法門 探究逆順二觀在坐禪與止觀之際的運 用 解析懺悔與禪修之間的相互關係 並闡明實際運作方法 得到結論是懺與禪 修為天台宗教團當時實際納入日常修持的法門 其文獻附圖也頗值得作參考 30 聖凱法師著 中國佛教懺法研究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 頁

22 參 以 四種三昧 懺法作研究者 一 鹽入良道著 四種三眛に扱われた智顗の懴法 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第 8 卷第 2 期 頁 鹽入良道是將 法華三昧 方等三昧 請觀音三昧 等 四 種三昧 之懺法 從經典的依據與智顗之前諸家懺法的歸納 來剖析智顗的懺法 比如 依懺悔 勸請 隨喜 廻向 發願之 五悔 為達 一心三諦 豁然開朗 之五品弟子位之法門 為其獨創 且強調智顗於臨終遺言 吾常說 四種三昧 是汝明導 可見智顗是多麼重視止觀與懺悔 二 鹽入良道著 法華懺法と止觀 關口真大編 止觀の研究 東京 岩波 書店 1969 頁 本論文先考察西晉以降至南北朝期間 從國家到人民多將懺悔法當作 攘災 除難 之用 再論及智顗制定 法華懺法 無視當時環境 將之做為實踐修行法 門 確為天台懺法一大特色 另外 自形式上的禮佛懺悔兼且打坐運心與實相正 觀為三要素 可以了解從禮佛與禪定 行道與誦經的形式之作法懺過程 揉合運 心理觀進入到無生懺 便開創了天台懺法的基調 即時時修持而保持著實相正觀 即能證相 三 安藤俊雄著 天台學 根本思想とその展開 東京 平樂寺書店 1968 於其第九章論及 摩訶止觀 裡所載的 四種三昧 之論述 殆屬智顗晚年 最後之著述 此作無疑已涵蓋圓融三諦 一心三觀與極其純熟之實相理 並幾與 法華經 無關之 般舟三昧經 及 大方等陀羅尼經 等 皆予一併包容在內 不僅如此 於南岳慧思圓寂後 不出十數年 智顗又從較高層次之原理來重新評 估 法華三昧 其不同以往只注重普賢菩薩現前之說 可謂其來有自 四 黃國清著 法華三昧懺儀 之研究 從經典義理向實踐儀式的轉化 漢 學研究集刊 第 9 期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研究所 頁 本論是以考察 法華三昧懺 與相關經論的典籍依據 比對出可能的徵引來 源 以圖表顯示來源的文字異同 再進一步分析資料的教義類型 以及在懺儀中 位置的安排為主要進路 彰顯了這部懺儀映現的神聖意涵 並討論了此懺法中的 懺悔與禪觀法門的次第安排與具體內涵 揭示本懺儀之系統性與宗教價值 進而 轉化為當代佛教徒戒 定 慧的實修指南 五 尤惠貞著 從 法華三昧懺儀 看人文精神與實踐工夫 佛學圖書館館刋 第 41 期 頁 本文以當今社會嚴重的物化 貪慾 殺戮 恐懼等氛圍著手 論述早已遠離 13

23 中國古代儒家人文精神 要如何從 法華三昧懺儀 的實踐工夫 做到身心清淨 的 心靈環保 為主題 探討 法華三昧懺儀 所引用 法華經 之依據 乃至 大乘佛教的慈悲濟世的弘願 藉由懺悔之儀禮從嚴淨身心至如實正觀 具體實踐 超克物性 感性的執限 並藉由自在化他而達成超越人我分別的自在解脫之不可 思議境界 六 大野榮人著 天台止觀成立史の研究 京都 法藏館 1995 本書第二章天台智顗的禪法與觀法之形成 第一節有關中國 方等懺法 實 修上的意義 即指出 從 方等陀羅尼經 做三度注釋 可見智顗的重視 且依 本經為主幹分別組成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懺法 方等三昧 為智顗 當世之前中國的歷史 社會背景 早就在僧俗間受到重視 且當時在僧侶為的是 維持淨戒 在俗家則為追求現世利益 七 村中祐生著 天台觀門の基調 東京 山喜房佛書林 1986 在 法華三昧之懺悔其傳承與變化 一章中 指出 法華三昧懺儀 之修 懺十法與其後之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之禮懺法就具有八項構成近似 顯然受其 影響 然而於 法華三昧懺儀 重點之 六根懺悔 所無之 逆順十心 在 圓 覺經道場修證儀 具天台止觀懺法中之 逆順十心 故證論制作 修證儀 的 唐代宗密受到天台懺法與 法華三昧懺儀 之影響頗為明顯 八 關口真大編著 天台教學の研究 東京 大東出版社 1978 頁 他在該書第二章 天台教學に對する私の主張 第八節提出 四種三昧論 指出 四種三昧 在行法與身儀雖各各不同 但在理觀上卻是融合於十境 十 乘觀法的 文中說明雖然在 常坐三昧 常行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 乃 至 非行非坐三昧 之行法 多仰賴不同的經典所載之助道法門 以排除修行上 的障礙 然皆以事相上之懺悔通達意念在止觀上的成就 九 Daniel Bruce Stevenson The T'ien-T'ai Four Forms of Samadhi and Late North-South Dynasties, Sui, and Early Tang Buddhism Devotionalism Columbia University 1987 此書可謂西文著作之中對 四種三昧 論述較詳盡者 內容討論 摩訶止觀 四種三昧 懺法之儀軌 但是對 方等三昧 只探討 方等三昧行法 別行本 而未提及 方等三昧 及 國清百錄 之 方等懺法第六 而對於 法華三昧 雖亦詳述 法華三昧懺儀 之有相 無相行及儀軌內容 但理觀部分並未進一步 說明 不過大致上說本書仍是目前較可參考的西文天台懺法研究 14

24 肆 以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涉為研究者 一 陳英善著 天台懺悔與戒定慧之關係 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佛教與二 十一世紀 論文 本文主要是從三方面來切入論題 先探討懺悔之對象與涉及對戒之持犯問題 闡明事戒 理戒義理 再從理戒細分為空 假 中三品 由此顯示懺悔與戒 定 慧三學之關係 其次 針對懺悔方法而論 探討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係 最後 藉懺悔清淨實踐面向所證相來論述其與戒 定 之關係 以上十六位當代學者所發表有關天台懺法的十八篇論文 日本學者大多依著 文獻學方法與歷史沿革方法作研究 焦點多放在對懺法的多種文獻考據 與懺法 隨時代的演變為論述重點 雖各有各的觀點立論 但相對於懺法思想義理的探討 則相對較少 而黃國清老師的論文則同時注重 法華三昧懺儀 與相關經論在文 獻的比對 進而轉化為當代佛教徒戒 定 慧的實修指南 尤惠貞老師的研究卻 針對當前如何超越 物化之文明 物化之人生 的角度 來探討 法華三昧懺儀 的儀禮與義理 以及依法修習所可能達成的境界 進一步論述其中 所可能蘊含 人文化成意涵與實踐工夫 上述論書雖說研究的角度不太相同 內容均詳盡豐富 但與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末學是以深入 摩訶止觀 之思想 義理為主 由淺層至深層之十心之前後心的粗細對照說明 猶有一大片空間 可 供探索 至於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連研究 也與陳英善之角度不同 應也自有 一片天地 足可發揮 第四節 全文架構 本文架構分為六章進行述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摩訶止觀 之懺悔 理念 第三章 四種三昧 懺法之義理 第四章 四種三昧 對後世的影響 及應用 第五章 結論 以下為本文各章節之內容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以懺悔為全世界人類普世的道德資產 導入各宗教均重視懺悔的實踐 佛教 人士為身心清淨 更藉由至誠的懺悔來恢復戒行清淨 排除修行障礙 而當代佛 15

25 教懺悔多重視祈求現世利益 與原始的意義相去太遠 摩訶止觀 所載的懺悔 思想與方法 既符合佛教懺悔之原始義涵 又可具體的以觀心來實踐 委實有其 研究的必要 貮 研究目的 一 闡揚 摩訶止觀 的懺悔義理 摩訶止觀 的懺悔內涵為智顗大師最成熟的懺法論述 其結構融會了他所 創圓教之教觀雙運思想 與其前期之懺法論著 具相當的差異 其所蘊含的哲學 義理 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二 彰顯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涉 智顗在 摩訶止觀 文中 引述的古籍達一百二十五部 涵蓋佛 道 儒三 家有關戒 定 慧的論述 對於佛教不同時期與不同環境下的對立論說 比如冉 雲華教授所言 對 空 有 卻能兼收並蓄 各得其所 實在很值得作研究並來 闡揚 三 探討對當代懺法之影響及適應 摩訶止觀 所記載的懺法 既有只須實相 念佛 不具儀式的 常坐三 昧 與 常行三昧 懺法 也有具備懺悔儀式的 方等三昧懺 請觀世音懺 法華三昧懺儀 等 而 四種三昧 懺法皆融入止觀行法 在在皆與當代懺法 單單懺悔不同 其制懺背景卻又不免受其影響 故有必要研究調整 四種三昧 懺法以適應當代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壹 研究方法 一 文獻學方法 先行考據典籍版本 以確定本文使用的原典版本 再以 中古漢語 與梵文 為基礎 解讀原典文獻所蘊涵的文字義理 進行研究 並藉助注釋書諸如 止觀 輔行傳弘決 四明尊者教行錄 止觀輔行私記 止觀輔行講述 等建 立基本概念 16

26 二 思想研究法 以文獻法所得解讀內容為核心 參考古來的注解書 比如 妙法蓮華經玄 義 妙法蓮華經文句 確立概念 再以現代學者的研究論述 取得現今的表達 方式 從而進行思想之推理與詮釋 貳 研究範圍 在所研究的事懺 理懺 四種三昧 懺法均緊扣著 摩訶止觀 之文獻 對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涉上的探索 也不離 摩訶止觀 文本所述 圓融三諦 之圓教義涵 第三節 學界歷來研究成果 由於有關天台懺法的研究論著數量龐大 因此以四種分類來作文獻回顧 壹 以懺法發展脈絡為研究方向者 貳 以逆順十心義理為探討進路者 參 以 四 種三昧 懺法作研究對象者 肆 以懺悔與戒 定 慧之關涉為研究者 第四節 全文架構 如以上及以下摘要說明 第二章 摩訶止觀 之懺悔理念 第一節 懺悔與止觀的關涉 此節闡明止觀成就的初緣即在懺悔 依智顗的說法戒行之清淨關鍵在至心懺 悔 而止觀之成就便端賴戒行清淨以生定慧 壹 境相迭起障礙止觀 摩訶止觀 文本中談到所觀十境 境境的境相迭起在在都能障礙止觀 善 境 盛境易起增上慢心 惡境 魔事境易致恐慌或退心 不可不明 貳 懺悔與止觀相互影響 懺悔既可助戒清淨 亦助止觀開發 定慧澄明 止觀也反助於懺悔的義理思 惟 兩者是雙向互惠互補 17

27 第二節 事懺之逆順十心 本節分列二表 分析順流十心由一念無明 逐漸加重惡業 終至一闡提 永 遠沈淪於黑暗之中 逆流十心自正信因果破一闡提 由粗淺逐漸進入微細 至觀 罪性空 如何破除輪廻的漩渦 第三節 直觀教義實相為理懺 智顗大師最獨特的懺法在理懺 將佛教義理融入懺法裡頭 以四聖諦來破除 不信等身見 再曉以觀空 假 中三諦理於一心 斷除各種惡心 改發菩提心 護持正法 念十方佛 觀罪性空 全依止觀功夫來懺悔 第四節 五悔的實踐內涵 自懺悔 勸請 隨喜 迴向 發願等五悔 於懺法之魚貫如禮行儀 請十方 諸佛為證 至化為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既可提升自我人品 又可向菩提道更上一 層樓 晉升五品弟子位 第五節 小結 事懺 理懺的融通與逆順十心的結構都十分嚴謹 並具層層分明的心理分析 智顗對此的組織成果 較諸之前各懺悔思想均來得精密獨到 修行五悔法兼六度 波羅密 憑藉著一層層增廣的修行德目之累積 可確進五品弟子位 第三章 四種三昧 懺法 第一節 常坐三昧 與 常行三昧 懺法 壹 常坐三昧 懺法 常坐三昧 為以坐自誓 須為期九十日 若逢疲累或睡眠困擾 就以念佛 懺悔來排除障礙 以觀佛為同觀法界一般 法性因緣空 罪亦因緣空性 故找不 出罪存何處 懺悔即得清淨 一 常坐三昧 懺法的儀軌 二 常坐三昧 懺法的義理 貳 常行三昧 懺法 常行三昧 以常經行為主 不得坐也不得倚靠 停住則可 為期亦九十日 由於做來十分嚴苛 因此以唱念佛名為懺悔 以調解當時的疲憊或睡眠的侵擾 須先上下反復觀佛三十二相 再觀佛自何處來 我亦無赴佛所 皆心所念耳 以 心不自知心 心不自見心 心有想即癡 心無想即泥洹 皆念所為 假設有念 也了無所有也是空 讓行者不復執著 即可懺悔清淨以入定 18

28 一 常行三昧 懺法的儀軌 二 常行三昧 懺法的義理 第二節 半行半坐三昧 懺法 壹 方等三昧 懺法 一 方等三昧 懺法的儀軌 方等三昧 懺法是以 大方等陀羅尼經 為依據 需嚴淨壇場 先行順觀 十心 再逆運十心以懺除罪業 需了達十二因緣 愛 取是煩惱道 行 有是業 道 名色等是苦道 二 方等三昧 懺法的義理 壇場需設置十佛 方等父母 十法王子 十二夢王等共二十四像 必須進行 七日 要禮佛 誦咒 繞佛 打坐 一日三洗浴 確保身心清淨 依序行禮 周 而複始 為智顗領眾時期常行之懺法 影響後世懺法最大者為懺法中必須禮佛 誦咒 貳 法華三昧 懺法 一 法華三昧 懺法的儀軌 法華三昧 懺法係依 妙法蓮華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所設計 嚴淨壇場之外 中設 妙法蓮華經 不另設佛像 主要以事修六根懺悔 再打 坐中觀一切法空 破壞罪業 二 法華三昧 懺法的義理 此懺法需進行二十一日 如至誠修行 得六根清淨 見十方佛普見色身 開佛知見 入菩薩位 此懺法不僅自隋至明均影響出家眾奉行 至今盛行的 大 悲懺 即脫胎於 法華三昧懺儀 第三節 非行非坐三昧 懺法 壹 請觀世音懺法 一 請觀世音懺法 的儀軌 請觀世音懺法 依 請觀音經 設計 必須進行二十一日 乃至四十九日 為一期 設佛像之外需另設楊枝淨水 請六觀世音破地獄 餓鬼 畜生 阿修羅 人道 天道三障 應起大悲心修此懺 二 請觀世音懺法 的義理 19

29 行此懺需一人高座誦 請觀音經 禮佛 持咒行法 結跏趺坐 披陳懺悔 周而復始 與前二懺法同樣需事修與理觀 其影響則是可證得 首楞嚴三昧 世世常行六波羅蜜 第四節 小結 智顗所制的 四種三昧 懺法可說是禮懺與止觀相互融貫的 他設計以身 口 意 行 坐 一切事等 均事修在前 理觀隨之 周而復始 即無前無後 其實很可以推廣到與當代日常生活中的懺悔 第四章 四種三昧 對後世的影響及應用 第一節 四種三昧 與歷代懺法的關涉 壹 水陸法會 與 摩訶止觀 貳 慈悲水懺 與 四種三昧 懺法 參 大悲懺 與 法華三昧懺儀 肆 梁皇寶懺 與 摩訶止觀 第二節 四種三昧 懺法須適應當代實踐 壹 時下懺會皆不為止觀 貳 時下行法與 四種三昧 皆具差異 一 禪七 與 佛七 二 結夏安居 與 閉關自修 參 四種三昧 可調節以適應當代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壹 摩訶止觀 之懺法皆須思惟實相 摩訶止觀 所載的 四種三昧 五種懺法 於懺悔之際皆須思惟佛教義理 常坐三昧 懺法與 常行三昧 懺法 不論稱名念佛或唱名念佛 雖各皆各有 各的念佛思惟義理 與 方等三昧懺 法華三昧懺 及 請觀世音懺 也各 有依據經典的分別 但懺法與懺事雖各有差異 但思惟實相之理則一 20

30 貳 事懺與理懺之相互融通 事懺順逆十心與理懺之逆運十心之異同 事懺為的是我人所造五重十惡 之罪項而懺 理懺卻是為知見上的偏執邪見來懺悔 此為事理二懺之差異 然理懺卻仍須依事之理而懺 就內涵而言卻無不同 這就顯示事懺與理懺仍有相 互融通之處 智顗力勸行者修懺觀想所有的罪業皆緣起性空 而境相的生滅即假 在觀境當下即中 融入一心三觀的 圓融三諦 思想於止觀懺悔的實踐 將懺法 的每一心概念都導入了微妙深遠 浩瀚無邊的佛法大海 參 實踐五悔可提升五品弟子位 於懺法中請十方諸佛為證 行者不但申明實踐五悔法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踏 實的去做 即修勸請 隨喜而逐漸去我執 心便加為和柔 而接著以和柔之心迴 向與發願皆為同發菩提心 只要依循 妙法蓮華經 所說義理切切的實踐 正修 六度波羅密 為眾生解說 使其心開意解 時時刻刻為法忘身 就可一再累積修 行功德 成就五品弟子位 肆 四種三昧 精髓僅存歷代懺文中 當今最常見的懺悔法會 包括 大悲懺 慈悲三昧水懺 水陸 法會 內壇 梁皇寶懺 其中 水陸法會 內壇儀軌 與 摩訶止觀 之懺悔思想關係最為密切 自真法供養法事起之所有供獻之觀法 全然須一 心三觀 透徹做到一心三諦之觀想 在在顯示 摩訶止觀 所論般若 解脫 法身三德於儀文 乃至理事二觀 故所受影響最深 慈悲三昧水懺 已知 內涵順逆十心懺悔思想 與六根懺悔理念 也與 四種三昧 懺法關係匪淺 至於 大悲懺 雖無端坐觀行 卻將觀行全數融入懺文之中 成為 非行非坐 三昧 懺法 梁皇寶懺 則由於創制之原由 主要是依梁武帝之要求 重點 僅於 懺悔 則與止觀較不相關 另 四種三昧 三種具儀軌之懺法 依智 顗的規定參與與者最多十人 不論依據那部經典 自設置壇場 香泥塗地以清淨 壇場 供佛像 香燈 設旙蓋 供具 供品等 均須攝心一處於之所作務 心不 散慢故 一旦進入壇場就能自起恭敬心 發謙下心 折增慢心 易於供養 禮佛 誦經 誦咒之際收攝一心 則接著的坐禪觀實相 便較易於收效 此為行 四種 三昧 懺法的價值所在 21

31 第二章 摩訶止觀 之懺悔理念 在 摩訶止觀 全十卷之內的記載 有關懺悔之思想論述處 分別於 卷二 上 說戒之 明懺淨 述及順 逆十心之思惟內涵 以我人就造罪之過失致陷 於生死輪迴流轉而作事懺 與就偏邪知見違逆涅槃道便作理懺 另於 卷七下 明圓教次位提到 五悔 的觀念 即為 懺悔 勸請 隨喜 迴向 發願之五個 懺法先後具次第關聯 及其後所修證的次位 本章將分四節來論述 第一節將探 討止觀之際 境相迭起障礙止觀 與懺悔 止觀具相互影響之關係 第二節論 事懺之順逆十心之思惟 並剖析其思想義理 第三節將探察索理懺的逆運十心 是針對破除知見上的執著而懺悔的思想 第四節研討有關懺悔 勸請 隨喜 迴向 發願等五悔法 於實踐時之所發心的內涵理路 與實修五悔法之所達成的 證相次位 第五節為本章綜合結論 第一節 懺悔與止觀的關涉 摩訶止觀 行法皆與懺法作緊密的結合 顯示懺悔與止觀具有極其微妙之 關係 因此本節將分二小段來探索 一者止觀之際境相迭起 障礙修持 二者懺 悔與止觀為相互影響 懺悔可助戒行清淨 定慧開發 反之 止觀也是懺悔思 惟之必要條件 以下為此二相互關涉的探討 壹 境相迭起障礙止觀 我人一般在平日生活並不容易覺察到境相出現 儘管汲汲營營的士 農 工 商忙於營生 身 心皆動個不停 但總不致眼前出現鮮活的境相 而於睡 眠做夢之際才易於生起境相 然一旦睡醒張開眼睛 夢裡的境相就會消失無蹤 但行止觀不論坐禪或動禪 於行 住 坐 臥之際只要如實察照 於心頭不 再妄念紛飛之際 則多會發覺各種不同的境相 歷歷在眼前 此即如智顗在 釋 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卷二上 歸納境相所出現的種類 相不出四種 一 夢中見相 二 於行道時聞空中聲 或見異相及諸靈瑞 三 坐中覩見善惡 破戒 持戒等相 四 以內證種種法門道心開發等為 相 見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卷二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85c29 頁 486a3 22

32 上文即是說於行道 坐禪或經行 時可聽到空中傳來聲音 或見異相及諸靈瑞現 象 坐禪中見善 惡相 破戒 持戒等各種現象 可見不論立禪 坐禪或動禪 都可能聽到聲音或見各種相 依 四種三昧 懺法 皆不可執著於境相中 須觀 緣起性空 才好繼續修道 智顗於 摩訶止觀 文中不只一次談到在觀陰入界境 煩惱境 魔事境等諸境 能生起諸多境相 障礙止觀 這也就是何以智顗會說止 觀之際易現境相 行人無量劫來 所作善 惡諸業 或已受報 或未受報 若平平運心 相 則不現 今修止觀能動諸業 故善 惡相現 32 指的是 若平常作息 不攝心一處 則相不現 今修止觀而牽動諸善 惡業 則 修止觀即易覺察到境相 何況 正修止觀 分別說竟的所觀七境 即包括 觀陰 入界境 觀煩惱境 觀病患境 觀業相境 觀魔事境 觀禪定境 觀諸見境等七 境 另外 觀增上慢境 觀二乘境 觀菩薩境等雖只留名相未講內容 但必也是 智顗的可貴經驗 因為 智顗所講述過的境相 統統是他個人之實際經驗 且了 知於內心 其證據 依其衣缽弟子章安灌頂在 摩訶止觀 卷一的序文裡記載 此之止觀 天台智者說己心中所行法門 33就可以為我等見證 文本所言止 觀所顯現的各種境相均能障礙止觀為實 因此 假如不了解其中因緣 則於禪坐 中會生起不一諸境 亦即會有上天 入地 善 惡各種不可思議境相現前 則會 引起極大恐慌 或陷入諸境的纒繞 即難以定心觀照 對行止觀者俱為極大的不 利 咸信大凡行者 都具類似之經驗 不可不明 摩訶止觀 卷五下 正修止 觀 便明白指出 行解既勤 三障四魔 紛然競起 重昏巨散 翳動定明 不可隨 不可畏 隨之 將人向惡道 畏之 妨修正法 34 即指在勤修止觀之際 煩惱障 業障 報障與煩惱魔 陰魔 死魔 天子魔 就 從內心競相生起 會渙散精神 動搖定心與正觀 重點在既不可隨之而動 也不 需畏懼 隨與畏都直接妨礙修行正法 摩訶止觀 卷八上更有一段說明 指出 煩惱境在止觀之初 先是不易察覺 然若一旦生起此境 則哮天吼地有如獅子出 現於面前一般 十分恐怖 影響止觀甚鉅 煩惱臥伏 如有如無 道場懺悔 觀陰界入 如觸睡師子 哮吼震地 若 不識者 則能牽人作大重罪 非唯止觀不成 更增長惡業 墜黑闇坑 無 見 摩訶止觀 卷八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111c22 25 見同上卷一 頁 1b13 見同上卷五下 頁 49a 13 23

33 能勉出 35 這裡形容煩惱平時像睡著似的狀況 此煩惱並非指日常生活上之煩惱 而是專指 在行止觀之際就會觸動顯現病患 業相 魔事等境之大煩惱 假若不了解真相 還會牽人作大重罪 非但導致止觀不成 還會墮入三途惡道 又 摩訶止觀 卷 八下觀魔事境 明魔事之妨亂記載 強 軟等箭 初射五根 有三過患 一 令人病 二 失觀心 三 得邪 法 病有種種相 從眼入者病肝 餘根可知 身遭病苦 心則迷荒 喪禪 致死 失觀心者 本所修觀 善法安隱 從五根見聞已後 心地昏忽 無 36 復次序 令人病 失觀心 俱有嚴重後果 比如 身病心迷 嚴重者喪禪致死 得邪法 則又有十對 有 無 明 闇 定 亂 愚 智 悲 喜 苦 樂 禍 福 惡 善 憎 愛 強 軟 兩端均太過即為邪法 在在都妨礙禪定之修持 然則 何 以在止觀之際 於平時不會出現的煩惱妄想 會紛然競起呢 摩訶止觀 卷八 下即有一段說明境相會在止觀生起的緣由 因緣者 有內有外 內者 止觀研心 心漸明淨 照諸善惡 或可以止止 惡 惡方欲滅 以觀觀善 善方欲生 或可以止止惡 惡因靜生 以觀觀 善 善因觀滅 無量業相出止觀中 如鏡被磨萬像自現 外者 諸佛慈悲 常應一切 眾生無機 不能得覩 以止觀力 能感諸佛 示善 惡禪 諸 業則現 如持花鬘 示於大眾 是名內 外因緣 37 這就是說止觀之際 內因緣為心漸漸明淨 有如被磨得像明鏡一般 就能映現萬 象 也就能照出無量的各種善 惡相 此際或可持定力止惡相 惡相即自滅 以 覺觀察照善相 善相即生起 或可以止的功夫止惡 惡因心靜而生 以觀察照著 善 善因觀而滅 外因緣為諸佛慈悲 常應一切因緣具足的眾生顯現 因緣不具 足的眾生 不能得以見佛 以止觀力 能感應諸佛 示現善禪與惡禪 無量諸業 則顯現 亦即止觀易顯善惡生滅相 湛然法師於 止觀輔行傳弘決 卷八另有進 一步的說明 止觀善惡生滅者 但是因於止觀見生滅相 非謂止觀令善惡生滅 故舉譬 云 如鏡被磨等 理性如鏡 暗散如塵 止觀如磨 業如像現 見 摩訶止觀 卷八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102a19 22 見同上卷八上 頁 115c13 18 見同上卷八下 大正藏 冊 46 頁 112a3 11 見 止觀輔行傳弘決 卷八 大正藏 冊 46 頁 403a

34 此是強調由於止觀只能照見善 惡相之生滅 作用是如實察照而已 指的是止觀 易使善 惡相顯現或消失 比喻 心就像鏡子一般 有時候被塵沙染著不明 而 止觀就好比在磨鏡 磨淨了業相就像反映在明鏡上一樣 摩訶止觀 卷八下又 舉 華嚴經 云 佛子 心 性是一 云何能生種種諸業 答云 譬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地若得雨 毒 藥眾芽一時沸發 今法性地 得行道雨 善 惡業芽一念 競起 39 智顗譬喻 大地載著因 具有芽種 而雨為緣 地一旦得雨 則毒草 藥草眾芽 便如沸滾的水一般競相冒出來 心與法性是一 就好似地也為一 得止觀起境相 如雨 毒指惡 藥指善 惡業 善業之芽便在一念之間即競相生長 仍舊強調善 惡業相易於止觀之際顯現 假若不行止觀 善 惡業相即不易顯現 而行止觀時 一旦一再顯現境相 則難以在打坐中運作事懺之逆順十心 理懺之一心三觀 觀 罪性空 所以 需行 四種三昧 來懺悔以定心 比如 稱名佛號念佛 唱佛名 號念佛 旋遶誦咒 誦經等皆可因行一法 即可令心回復安定 因為 善業若顯 現勝境易使人迷於佳境 致心散漫 破壞攝心正觀 惡業若現恐怖相易使人畏懼 凶險惡煞 嚇出冷汗 退失道心 若乏善知識之正確指導 則難以順利打坐參禪 可見身心清淨對修禪定的重要性 懺悔實相與戒行清淨 止觀開發 確有極為密 切的關係 且為止觀之所必要 不論在止觀前或止觀之際 於此 我人應可界定 摩訶止觀 的流傳 即如善知識的化身 只要依照 摩訶止觀 之內容實踐 必能裨益行者 貳 懺悔與止觀相互影響 懺法與止觀的聯結 易於引導行者由事懺順利推移到理懺 然假如單單打坐 而沒有懺法來導入止觀 如其面臨障礙似雨後春筍般的冒出情況 就無法輕易排 除行止觀之干擾 同時也無法於禪坐之際 思惟事懺與理懺 以排除障礙 此 即為懺悔與止觀的雙向相互關係 一 懺悔助戒淨開發定慧 智顗每每於登壇演說禪法 就特別強調行者必需戒行清淨 才能不障礙止觀 39 見 摩訶止觀 卷八下 大正藏 冊 46 頁 114a

35 所以 在 摩訶止觀 裡時見強調 只要戒行有所毀犯 即必須至心懺悔 始能 清淨身心 止觀才能順利進行 就如 摩訶止觀 卷四上指出 云何懺悔 令罪消滅 不障止觀耶 若犯事中輕過 律文皆有懺法 懺法 若成 悉名清淨 戒淨障轉 止觀易明 若犯重者 佛法死人 小乘無懺 法 若依大乘許其懺悔 40 為何懺悔能令罪業消滅 不障礙止觀呢 設若所犯的過錯屬事中之輕戒的 戒律 中皆有懺悔法 假如完成了懺悔 都叫做清淨 戒行清淨了 障礙便轉向了 止 觀便容易清楚明白 這便表明懺悔在戒律與止觀之間存在著輔助功能 且其情況 是懺悔直接扶正戒律 同時也直接助益止觀 既然說 犯了輕戒可以依法懺悔清 淨 但若犯了重罪 佛法死人 小乘無法可懺 大乘有法許可懺悔 然而 若依 大乘懺法如何主張 在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就記載著智顗對大乘懺法的見解 若犯事中重罪 依四種三昧 則有懺法 普賢觀 云 端坐念實相 是 名第一懺 41 若犯的事屬於重罪 依 四種三昧 則有懺悔法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說 端坐念實相 就名為第一懺 這兒所說 四種三昧 即依 常坐三昧 常 行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 則有懺法是可以來進行懺悔 的 以上所說 犯事中輕罪 犯事中重罪 之懺悔 皆被歸為 事懺 半 行半坐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 懺法皆具事懺與理懺 另說坐禪憶持緣起性空 之實相 叫做第一懺悔 智顗將此懺歸為 理懺 常坐三昧 常行三昧 則皆歸理懺 智顗也引 最妙勝定經 云 四重 五逆 若除禪定 餘無能救 42 即是說犯四重罪 五逆罪43 除了禪定能救之外 其餘無法解救 44那是唯有依 禪定之功德力即可以懺悔除重罪之意 也就是反過來主張禪定行止觀也為懺悔的 法門之一 但止觀既為第一懺悔 仍需專志憶念實相 於止觀力行思惟實相 以 最至誠的心態往內心懺罪 又在同卷引 方等 云 三歸 五戒 乃至二百 五十戒 如是懺悔 若不還生 無有是處 45指即便犯了比丘二百五十戒 如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39c4 8 見同上卷四上 頁 39c14 見同上卷四上 頁 39c15 16 見 佛光大辭典 PDA 專用版 四重罪即殺生 偷盜 邪淫 妄語 五逆罪於小乘所說為害 母 害父 害阿羅漢 惡心出佛身血 破僧等棄壞恩田 福田之五種罪業 大乘所說則一為破 壞寺塔 二為毀謗聲聞 緣覺與大乘法 三為妨害出家人修行或殺害之 四為犯小乘五逆之一 五為否定業報而行十不善業或教唆他人行十惡 頁 1738 參閱 最妙勝定經 藏外佛教文獻 冊 01 復有五種重罪 一者 煞父 害母 煞真人羅 漢 破塔壞寺 焚燒僧房 二者 犯四重 八重 五重 六重姓戒 三者 謗方等經 四者 說他人過 不生恭敬 常起驕慢 如向所說五種性罪 但修禪定 自然滅除 除禪定力 餘無 滅者 頁 342a23 343a3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39c

36 是依法懺悔 假如不能給予自新的機會 那是沒道理的 即是說至心懺悔 能還 戒行清淨 便不失比丘身分 可見大乘佛教還是開了一道門 讓犯了重罪的一闡 提可懺悔謝罪 上言至心懺悔既然有助戒行清淨 則於身心清淨之餘 止觀當可明了 便 自然而然的生禪定 如 文殊師利問經 卷二說 慚愧 懺悔 恭敬 供養 事說法人如供養佛 以此四法能生禪定 46 這是 佛陀釋迦牟尼回答文殊師利菩薩所問 如何能生 禪定 所給的答案 而佛陀本尊不也是在深入禪定時 才悟出十二因緣法 且開發出一切種智 行 者當然這還得端身正坐 修無我想 不雜思惟 加上慚愧 懺悔 恭敬 供養 此四法皆懺悔法 才能生禪定 此於 摩訶止觀 卷四論 四種三昧 之 常 坐三昧 說 深觀三諦 又加事法 以殷重心 不惜身命 名第二健兒 是名事 理 兩懺 障道罪滅 尸羅清淨 三昧現前 止觀開發 事戒淨故 根本三 昧現前 世智 他心智開發 無生戒淨故 真諦三昧現前 一切智開發 即假戒淨故 俗諦三昧現前 道種智開發 即中戒淨故 王三昧現前 一切種智開發 47 上說 在作理懺逆運十心 深觀即空 即假 即中三諦 又加之前附事運懺 以虔誠又殷重心 不惜身命 名第二健兒 是名事懺與理懺 障礙行道的罪 消除了 戒便清淨了 三昧現前 止觀同時開發 事戒清淨故 根本三昧現 前 世智 他心智開發 無生戒淨故 真諦三昧現前 一切智開發 即假戒 淨故 俗諦三昧現前 道種智開發 即中戒清淨故 王三昧現前 一切種智 開發 其實並非戒清淨了 三昧就直接現前 而仍需要透過止觀的功夫 才 得以清淨 然而在行 方等三昧 懺法作事 理二懺 的確須在懺會上 深入 觀想順 逆二十心 深深體悟三諦內涵 深觀即空 即假 即中 自然已戒 行清淨 是時 身心既已清涼自在 止觀便同時開發 於各種三昧現前 即 各種智慧 亦適時開發 二 止觀亦助懺悔觀想實相 上論於事 理二懺各需順逆運十心 亦須觀一一心 並深觀即空 即假 見 文殊師利問經 卷二 第十七囑累品 大正藏 冊 46 頁 507a4 15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1b24 c2 27

37 即中三諦 是必須在止觀開發 深入定中才能進行的正思惟 假若心不定則 萬萬無法 深觀三諦 於一心的 所以 若欲觀如 摩訶止觀 卷二所言 諸佛界量不可思議 眾生界量亦不可思議 眾生界住 如虛空住 以不住 法 以無相法住般若中 不見凡法云何捨 不見聖法云何取 生死涅槃垢 淨亦如是 不捨不取 但住實際 如此觀眾生真佛法界 觀貪欲 瞋 癡諸煩惱 恒是寂滅行 是無動行 非生死法 非涅槃法 不捨諸見 不捨無為 而修佛道 非修道非不修道 是名正住煩惱法界也 48 欲如上觀不可思議法 依序一一思惟雙非 又得不捨不取 但住實際 而何者 實際 緣起法即實際 一旦緣起則其性空 故觀照貪 瞋 癡三毒之所有煩惱 便永遠為寂滅行 是不須再去煩惱的 性空非生死法 亦非涅槃法 菩薩能 不捨煩惱而正住法界 行者亦能效法菩薩 不捨諸見 也不捨無為 而修佛 道 而又能正觀非修道非不修道 才名為正住煩惱法界 單單於 常坐三昧 即須作如上正觀 豈非亦須深入止觀始能正具菩薩不捨煩惱 不捨諸見 而正 住法界觀自在 此即為智顗勸慰行者須攝心正修 止觀開發 定慧萌生 就可 利益如上思惟 助懺悔清淨 又 摩訶止觀 卷二 觀業重者 無出五逆 五逆即是菩提 菩提 五逆無二相 無覺者 無 知者 無分別者 逆罪相 實相相 皆不可思議 不可壞 49 又若乏少止觀以助正思惟 即無法觀五逆即是菩提 也不了解為何會菩提與 五逆無二相 即是一相 又何以說無覺者 無知者 無分別者 即是以菩薩般 若智慧破一切妄想 觀逆罪相與實相相均為緣起性空 始皆不可思議 不可 否定 此又一例證 非得止觀開發 定慧澄明 否則無法破五逆罪煩惱之盤踞 於五內 可見止觀亦回助懺悔之正思惟 以徹悟罪福二相 悉皆緣起性空 進而學到菩薩苦到至心懺悔滅罪 由上可知 智顗至為重視懺悔 引經據典 說明 即便是佛教所嚴加禁阻的四重 五逆之重罪 皆可依 四種三昧 來進行 懺悔 入禪定即可得救 而懺悔與禪定止觀的關係並非單向式 而是雙向相輔相 成的 在第一層次的事項來說 懺悔罪業為保持戒行清淨的必要條件 也為輔助 止觀所必需之方便 至第二層次的理上而言 止觀亦為懺悔的第一法門 即等於 起初是行事懺有助於止觀的實踐 而之後的止觀之正觀需要思惟實相 來排除障 礙 卻是理懺滅罪所必要的途徑 此間的關涉 若非智顗於個人的佛經研習具有 相當深厚的涵養 再加上止觀的實踐修行已深入定中所悟而融貫之 難以將懺悔 戒行 止觀之間所涵義理 融於修行實踐上的操作 並將其間具有的逆順關係 剖析的如此清楚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11c17 25 見同上卷四上 頁 11c

38 第二節 事懺之逆順十心 在此要接著探索順著生死流的十種心理層次 與對治貪 瞋 癡 慢 疑等 造惡業 繼而斷惡心 惡業即趨近善業 朝向涅槃的逆運十心之思惟 方等三 昧 懺法即用事懺的逆順十心為觀想主軸 壹 順流十心 接著談到智顗將懺法融合於止觀時所行的事懺之中 以單單打坐就可行懺悔 法的事懺而言 就必需順識十心與逆運十心 俱需於止觀之前就應熟習其所不明 過失的內容與意涵 並掌握思惟要領 所以 智顗對事懺具有層次相當分明的見 解 他說 若欲懺悔二世重障 行四種三昧者 當識順流十心 明知過失 當運逆流 十心 以為對治 此二十心通為諸懺之本 50 即是說 假若想要懺悔前世與今世的重障 行 四種三昧 懺法的話 應該要明 了順著輪迴流轉的十個心靈層次 再續以逆向思考來對治 這二十心共通為諸懺 之根本 摩訶止觀 卷四上 記載著順流十心的惡業由最不易覺查得到的無始 無明迭次加重 加深煩惱 最終至斷了善根的一闡提 與逆運十心的惡業自只需 深信因果如此粗淺的道理 即可破一闡提 至最終極最為細微的 最難以達成的 觀罪性空 來破除最不易為人覺察得到的無始無明 其間十心之各個心靈層次 請先參考表 一 順流十心 順流十心 心靈層次 一 自從無始 闇識昏迷 煩惱所 醉 妄計人我 計人我 故起於身 見 身見故 妄想顛倒 顛倒故 起貪瞋癡 癡故 廣造諸業 業則 流轉生死 一念無始無明 妄想顛倒 起貪 瞋 癡 念就生起我執 身見 廣造諸業 所以 業便不斷流轉 輪迴於生死之間 無明即 吾人內在最不易察覺到的善 惡業之最根 源 二者 內具煩惱 外值惡友 扇動 內在的煩惱 加上外來惡友的煽動誘惑 邪法 勸惑我心 倍加隆盛 50 內在的我執多加了一層外來的煩惱 煽惑 內心 偏差就加倍了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39c26 29

39 三者 內 外惡緣既具 能內滅善 具內 外惡緣之外 內滅善心 外滅善事 心 外滅善事 又於他善 都無隨 對於他人之善 不會隨之喜悅 惡業較之 喜 前二者 便更為堅固些了 四者 縱恣三業 無惡不為 不隨喜之外 又放縱了身 口 意 致個 人無惡不做 個人成為惡的 發射地 五者 事雖不廣 惡心遍布 個人之惡 範圍還不算廣 但惡心遍佈身 內外 則由內更擴大到外界了 六者 惡心相續 晝夜不斷 前者發惡心雖遍布 然尚有間斷之時 至 此惡心相續 已經到了晝夜不間斷的程 度 至此善心就幾乎沒有空間了 七者 覆諱過失 不欲人知 掩蓋惡行過失 從內心到行為 已到了不 知悔改的程度 八者 魯扈底突 不畏惡道 不但不知悔改 粗魯暴戾 蠻橫無理之外 就已經到了不怕墮入三惡道的地步 比之 前者又嚴重些 九者 無慚無愧 毫無慚愧心 厚顏無恥 較之不畏惡道更 甚 為次嚴重 十者 撥無因果 作一闡提 51 不信因果的一闡提 依 大般湼槃經 前 分 即是斷了善根 為永遠沈淪於黑暗者 52 是最嚴重的情況 從對於無始無明的不覺不知 而生於娑婆世間 自認有個我 乃起我之執 見 處處以我為主 與我不同或不合即起計較 顛倒是非 由此產生諸多煩惱 由於顛倒妄想的緣故 起貪 瞋 癡乃造諸惡業 猶不知此惡業 皆是由錯認 有我所起 才流轉輪迴於三界九地 我人一般即堅持有我 乃遇事不知退讓 始種下人我紛爭 造成社會事件 甚至仇恨延伸 導致殺家滅國的慘劇 歷 史上乃至近世 類此慘案層出不窮 皆因無明妄計人我所致 能不對無明之 毒 妄計人我之害 嚴加警惕 更因無明熾盛 一般人根本就不易察覺 連個 人內在的煩惱也不知不覺 便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二 此時若因緣向外 交了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39c26 頁 40a7 見 大般湼槃經 卷九 如來性品 大正藏 冊 12 是人斷滅一切善根 如彼焦種不能 復生菩提根牙 復次 善男子 譬如明珠置濁水中 以珠威德水即為清 投之淤泥不能令清 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 置餘眾生五無間罪四重禁法濁水之中 猶可澄清發菩提心 投一 闡提淤泥之中 百千萬歲不能令清 起菩提心 何以故 是一闡提滅諸善根 非其器故 假使 是人百千萬歲聽受如是大涅槃經 終不能發菩提之心 所以者何 無善心故 頁 418a

40 惡友 對惡友之惡行無以覺察 便會耳濡目染 往來日久 一旦沾染了惡習 自己又沒省察功夫 便沾染上惡言 惡行 內心開始一層層的加重惡性 加重了 煩惱 人就更加偏差不正 三 於此同時善心也逐漸退失根據地 反過來惡言 惡行 惡心 就逐漸加劇 惡心思支使著對外造惡言 惡行 也一再壓縮善心空 間 便對於人世間的善事善舉 都不知起隨喜心 四 又放縱了自己之身 口 意 致個人無惡不做 個人成為惡的代表 五 個人的惡作雖尚未向外擴張 但 惡心已遍布我人身心內外 六 由於惡心相續 並擴大對外作惡 已經到了日夜 不間斷的程度 至此善心就幾乎找不出空間了 惡心更加堅固不破 七 此際 覺察心尤其薄弱 根本就很難搞清楚 事態嚴重程度 便會掩蓋犯罪行為 不 知悔改 八 接著此人便外現暴戾粗魯 做人做事到蠻橫無禮的地步 簡直是 個惡霸 好像到了連墮落極其惡劣嚴酷的三惡道 地獄 餓鬼 畜生都不怕 此人是時猶如鐵了心 便很難以掉轉回頭 九 接著毫無慚愧心 厚顏無恥 此 時若未遇善知識 善友循循善誘 用心開導 簡直就回不了頭 十 最終會直至 斷了善根 不信因果成一闡提 永遠沈溺於輪迴的生死漩渦 如 大般湼槃經 言 此一闡提歷百千萬載 即使聽聞大乘經典 也終不起菩提心 因為已無善心 之緣故 實在由不得不令人戒慎恐懼 依照佛教的觀念 以上十心 一層比一層 嚴重 一層較一層險惡 到極點就是沈淪到永久的黑夜 不見天日 十分恐怖 不可不去深入了解其意涵 由此可見尤其難以想像的 僅因無明極不易察覺 就 會步步陷人於三界輪迴大海 好似永遠上不了岸 假如佛陀未出世 沒說十二因緣法 以無明為首 緣行即開始一次的生死 來提醒我人 一次次的死死生生 是不斷輪迴生死 若非智顗將無明列為順生 死流轉的第一心 緣外惡友一次次的習惡造業 一再的擠壓善心的存在空間 最後至處境甚堪憐憫的一闡提 要沈淪永夜 可說事懺的順流十心 其重點在我 人根本很難將善 惡根源 都回溯到無明有我的緣故 若不提醒有惡友的影響 也很不容易跳脫同儕或利誘之 親狎陷阱 接著惡心所占空間增加 善心空間 漸減 連隨喜心的消失 亦極不易察覺 於是乎放緃身 口 意去造惡 又不見 得會及時醒悟 即便惡心充斥身內外 人還是會不知不覺 至於掩蓋罪業過失 社會新聞天天上演 是現今很普遍的社會現象 若無人點破 還是很不易覺知 為人蠻橫無理 暴戾粗魯者 則不易認為自己的魯扈底突 在行為上有什麼不對 因此就不畏懼墮落三惡道 這還是不知嚴重者眾 此種情況的延伸就是厚顏無恥 絲毫無慚愧心 更是不覺得那兒錯了 至若一概否定因緣果報 斷絕了善根 便 成一闡提 即為無明到最嚴重的地步了 是千載長往 沈淪幽冥 基於此觀點 智顗又在 摩訶止觀 卷四上說 我人何以如此昏瞶 樂隨無明起舞下去 昏倒造惡 廁蟲樂廁 不覺不知 積集重累 不可稱計 四重 五逆 極 至闡提 生死浩然 而無際畔 今欲懺悔 應當逆此罪流 用十種心 翻 31

41 除惡法 53 這是智顗勸誡世人說 順生死流 無明顛倒真相與假相 好比廁所裡的蟲 喜歡 廁所 對臭味不覺不知 我人累積的重罪 難以稱量計算 四重 五逆已是人間 罪大惡極的 到極致便成為一闡提 生死輪迴是永無止境的 更應深深畏懼墮入 三惡道 因為 在地獄道酷刑無間斷 是極其苦痛煎熬 似無止期 處於餓鬼道 是涓滴不能進 食不下嚥 幾乎永遠饑渴 似永渴求不遂 畜生道則是弱肉強食 始終擔心遭遇強者成了食物 似乎處於時刻害怕 永無寧日 所以 應當要戒慎 恐懼 起碼不造惡業 最好要修善補過 期不墮落三惡道為先 再祈求生淨土 晝夜六時常聽經聞法 極樂國中多善知識 連一惡人都無 適時出奏雅音 俟修 行到家 再下塵世 生生化物 因此 應當為人生的不盡如人意 深自反省 思 惟我人何處做得不圓滿 為人處事對得起良心否 這便需要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依智顗的教法 先思惟順著生死流轉的順流十心 認真看待每一次墮落而不自知 其過程之可怕性 嚴重性 再學習逆向運轉十心 翻轉過來 一 一破除順生死 流之諸惡法 貳 逆運十心 既然一闡提是被認為已斷絕了善根 此人是最不相信有三惡道之果報者 其 惡劣與處境更發展到最嚴重的地步 就要最先從此下手來根治 處方以最猛烈的 藥 才可能破除其不信因果的執著 才得以翻轉其除了己見以外 其他一概不信 的執見 於是第一順位便要來對治一闡提 接著為如何逆運十心 逐步向善學佛 請佛加持 再運用止觀 步步深入 了達空性慧 最終破除最根本的 最不易察 覺到的無明昏闇 請參考下表 二 逆運十心 逆運十心 心靈層次 一 正信因果 決定孱然 業種雖久 久 深信因果 確信自己業無他人能 不敗亡 終無自作 他人受果 精識善惡 代受 清楚了解善惡 不生疑惑 不生疑惑 是為深信 翻破一闡提心 以深信因果之力 翻破一闡提心 53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0a

42 二 自愧剋責 鄙極罪人 無羞無恥 習 畜生法 棄捨白淨 第一莊嚴 咄哉 無 鉤 造斯重罪 天見我屏罪 是故慚天 人知我顯罪 是故愧人 以此翻破無慚 無愧心 確信因果 進一步會自我慚愧 斥責自己 是極卑鄙的罪人 有 如畜生 不用鼻鉤 就不守清淨 戒法 天知我遮罪 愧對天 人 知我犯罪 愧對人 以慚愧的良 知 翻破無慚愧心 三 怖畏惡道 人命無常 一息不追 千 先深信因果 具慚愧心 此階段 載長往 幽途綿邈 無有資糧 苦海悠深 則已惟恐墮落三惡道 長久流轉 船筏安寄 賢聖呵棄 無所恃怙 年事稍 去 風刀不奢 豈可晏然 坐待酸痛 譬 如野干 失耳尾牙 詐眠望脫 忽聞斷頭 心大驚怖 遭生 老 病 尚不為急 死 事弗奢 那得不怖 怖心起時 如履湯火 五塵六欲 不暇貪染 如阿輸柯王 聞旃 陀羅 朝朝振鈴 一日已盡 六日當死 雖有五欲 無一念愛 行者怖畏 苦到懺 生死苦海 需要決心跳脫 譬如 野干 聽到人要牠的耳或尾 牙 就假裝睡著 希望逃脫 忽然聽 到人要牠的頭 心大驚恐 跳牆 逃脫 如阿輸柯王 聽到旃陀羅 天天振鈴 高唱你數天後將死 那得不怖 內心苦極而懺悔 像 那野干的決斷 如那王一般的怖 悔 不惜身命 如彼野干決絕 無所思念 畏 以不惜身命的決心 翻破不 如彼怖王 以此翻破不畏惡道心 畏惡道心 四 當發露 莫覆瑕疵 賊毒惡草 急須 除之 根露條枯 源乾流竭 若覆藏罪 是不良人 迦葉頭陀令大眾中發露 方等 令向一人發露 其餘行法但以實心向佛像 改革 如陰隱有癰 覆諱不治則死 以此 翻破覆藏罪心也 有了跳脫三惡道的決心 再來就 須要勇氣發露 像除毒草一般 小乘懺法在大眾中發露 方等懺 法向一人發露 大乘則以真心在 佛像前發露 就好比身上癰瘡 隱藏不治就會死 要以這樣的勇 氣翻破覆藏罪心 五 斷相續心者 若決果斷奠 畢故不造 新 乃是懺悔 懺已更作者 如王法初犯 得原 更作則重 初入道場 罪則易滅 更作難除 已能吐之 云何更噉 以此翻 破常念惡事心 發露罪業之後 接著斷相續的惡 心 要果決不再犯前事 乃是懺 悔 再犯前事的話 就很難改過 要以吐出來之物 那還敢再吃 如此的果決 翻破常念惡事心 六 發菩提心者 昔自安危人 遍惱一切 前五者皆為自我內心一層層的突 境 今廣起兼濟 遍虛空界 利益於他 用此翻破遍一切處起惡心也 破 發菩提心則加上一道積極的 力量 須自利利他 以慈悲心 翻破遍一切處起惡心 33

43 七 修功補過者 昔三業作罪 不計晝夜 修善功德彌補過失 讓身 口 今善身 口 意 策勵不休 非移山岳 意充滿了善 造惡的空間就相對 安填江海 以此翻破縱恣三業心 縮小 以策勵不休的精神 修功 補過 翻破緃恣身 口 意三業 心 八 守護正法者 昔自滅善 亦滅他善 不自隨喜 亦不喜他 今守護諸善 方便 增廣 不令斷絕 譬如全城之勳 勝鬘 云 守護正法 攝受正法 最為第一 護持佛教正法 往日自己滅善 也滅他人之善 不自隨喜善 也 不隨喜他人之善 現在要守護正 法 推廣諸善法 以不讓佛法斷 此翻破無隨喜心 絕為己任 翻破無隨喜心 九 念十方佛者 昔親狎惡友 信受其言 念佛的無礙慈 作眾生不請之 今念十方佛 念無礙慈 作不請友 念無 友 念佛的無礙智 作眾生導師 礙智 作大導師 翻破順惡友心 請十方佛以功德力來加持 力量 更為強大 足以翻破順惡友心 十 觀罪性空者 了達貪欲 瞋 癡之心 最終極的懺悔法門即觀罪性空 皆是寂靜門 何以故 貪瞋若起 在何處 透過止觀 了達貪 瞋 癡皆住 住 知此貪瞋 住於妄念 妄念住於顛倒 顛倒住於身見 身見住於我見 我見則無 住處 十方諦求 我不可得 我心自空 罪福無主 深達罪福相 遍照於十方 今 此空慧與心相應 譬如日出時 朝露一時 失 一切諸心皆是寂靜門 示寂靜故 此 翻破無明昏闇 54 於妄念 妄念住於顛倒 顛倒住 於有我 有我住於我執 我執則 無住處 五蘊和合 我不可得 我心又何在 則罪與福均無主可 宿 今此空性慧與心相應 譬如 日出 朝露即消 故一切心皆是 寂靜門 以寂靜無我 那還有無 明昏闇 以此破除最為不易覺察 得到的無明 因果之形成中間多半要伴隨著 緣 也就是因 緣 果的過程 以 種瓜得瓜 為例子 其因為種子 緣分為土 包含礦物質 水 陽光 空氣 伴隨著時間 成長之起因 一般並不易被人來察覺 所遭致的果也不一定容易被歸納為前因由 苗茁壯成瓜藤 然後開花經蜜蜂之授粉 才會結果 瓜熟蒂落之前的緣還得加上 農夫與蜜蜂的工作 可見果也並非直接 立即的顯現 都須經過各種緣分的媒介 更由於從因到果的緣分與過程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一般人並不見得會確信因果 但前言 業種雖久 久不敗亡 終無自作 他人受果 中國佛教特重視 自作 自受 因緣果報 例如很有名的 慈悲三昧水懺儀 之作者知玄法師 悟達國師 歷傳晁錯遭腰斬十世追索袁盎之業報 55可鑑因果屢報不爽 若能確信因緣果報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0a11 b29 見 佛祖統紀 卷四十二 大正藏 冊 49 頁 389b5 24 宋高僧傳 卷六 大正藏 冊 34

44 則可促使人凡作事先考慮後果 凡說話不應說盡 該計輕重 為人處事 預計 後果 才得以翻破一闡提 二 進一步要能自我慚愧 斥責己為極其卑鄙之罪 人 無羞無恥 學習畜生法 好比牛不用鼻勾 就迷失方向 造下重罪 捨 棄第一莊嚴的白淨戒法 得慚愧我有所不知 致為人處事偏差 羞愧我有所不 能 無法消除煩惱 羞恥我有所不淨 是此惡心不清淨 要愧對天 由於天知 我遮蓋罪 要愧對人 因為人知我犯罪 以此破無慚愧心 三 接著要恐懼墮 落三惡道 運想假若一口氣喘不上來 則似千年長往來於三惡道 於此猶如 綿綿邈邈之黑暗途徑 毫無資糧可依可恃 又如航行於苦海 幽深不見岸 船隻何處停泊 此為聖賢所呵棄 好似無父母可依靠的小孩 年歲稍長 病痛 時來磨 臨命終時 必遭業力散風所解 56眼前豈可安然 坐待酸痛 此刻須 要思惟 譬如散發著騷味的野狐狸 聽到人要取牠的耳 尾或牙 就假裝睡著 希望能逃脫 忽聽到人要斷牠的頭 心大驚恐 即跳牆逃脫 如阿輸柯王 聽到 旃陀羅天天振鈴 高唱你數天後將死 那得不恐怖 內心苦極而懺悔 像那野狐 狸的決斷 如那王一般的怖畏 發不惜身命的決心 來翻破不畏惡道心 四 要 發露懺悔 不再覆蓋生命中所犯的瑕疵 需像清除毒草一般 大迦葉長老要比丘 在大眾中發露 方等懺法向一人發露 大乘則以真心在佛像前發露 好比身上隱 匿處有癰瘡 若隱藏不治就會死 要以如此的勇氣翻破覆藏罪心 五 接著要斬 斷相續的惡心 要果決發誓不再犯前事 此時不僅會遵守法律 也會懂得持戒 這才是懺悔 若再犯前事的話 就很難改過 要試想以吐出來之物 那還敢再吃 以如是果決 翻破常念惡事心 六 再來須更進一步 思考往日只顧自己的安 適 危害他人 騷擾一切可及之境地 現今要發菩提心 要盡虛空遍法界 利益他人 廣泛的服務 以遍一切處的慈悲心 來破遍一切處的惡心 從此 便是一路積極的向善 以善心擠壓惡心所占空間 善心逐日加強 惡心即逐 漸薄弱 七 過去放緃身 口 意去造惡業 現在要勤修善法 以所修功德彌 補過失 以不計晝夜的精神 策勵不休 修身 口 意之種種善法 彌補往昔 所造過失 抱著非移山來填海不可之心 來翻破緃恣身 口 意三業之惡心 八 再來即要守護佛教正法 往昔不但自己滅善 也滅他人之善 不但不自隨 喜諸善 也不隨喜他人諸善 現在要守護正法 推廣諸善法 隨宜方便增廣善 法 不讓善法斷絕 好比一城國之最高功勳 以此破無隨喜心 九 接著要念 十方佛 心想往日親狎惡友 聽信其言 接受其惡習 現在念十方佛的無礙慈 願作眾生不請之友 念諸佛的無礙智 願作眾生導師 請十方佛以功德力來加持 發揮更強大的力量 便足以翻破順惡友心 十 最終要透過禪定行止觀 觀貪 瞋 癡皆由於顛倒妄念 才讓我人生起 我 的執著 有了執著即是苦 但執著 住何處 我既為五蘊和合 因緣生滅而不可得 則執著亦不可得 則罪與福均 無自主性 今以深入般若智慧 觀罪性空 入寂靜門 以寂靜無我 無明昏闇即 頁 744a26 b2 見 止觀輔行傳弘決 卷四 大正藏 冊 46 年事稍去等者 寄年事者而為語端 言風刀 者 人命欲盡必為業力散風所解 頁 259b

45 破 以上十種懺悔 順涅槃道 逆生死流 能滅四重 五逆之過 若不解此十 心 全不識是非 是名懺悔事中重罪也 57此為逆運十心 順湼槃道 真心 懺悔 逆生死流 能滅四重 五逆之過的懺悔法 假若不了解此十心 就完全不 明是非 此即懺悔事中重罪之法門 上言對治順流十心 啟動逆運十心 最優先次序就應自一闡提開始 即下猛 藥 將 病 得最嚴重的一闡提治好 否則是無法繼續下去 所以 位高權重或 事業有成者 如自以為全都靠自己一人的努力而成就 往往會忽略了提攜者 協 助者 忘了事成均具主因緣與助緣的和合 才能達成其努力的目標 此情形也 屬不信因果者 宜提醒其助緣何在 善加開導 假如是社會上一般人 就應點 醒他 是其父母 親友 師長 同儕 乃至廣義的士 農 工 商 組成之廣 大供應鏈提供所需 眾緣和合才成就了一人 即便是短短的一天生活 都須要 無以數計的其他緣分來結合供給 因此 要曉以一人不能獨活 然當今世上多 少國家的卸任元首 因貪污 因枉法 被推翻 被下獄 有多少企業家因淘空公 司 逃亡被通緝 遭法律制裁 在在均顯示 於此沙娑世界 上至總統 下至 販夫走卒 不分身分 地位 財富 不信因果者所在都是 可見單單確信因果 即可避免栽下惡的種子 遠遠的避開造惡機會 確保人的平安喜樂 這的確 是多麼的重要 接著說要能自愧尅責 就能具有羞恥心慚愧心 時下新聞影 片 照片 太多人都在被扣上手銬之後 才會後悔低頭 感到羞愧 為時晚 矣 要若能及早確信因果 深具慚愧心者 應不致身陷囹圄 自古以來 只 要知羞恥 懂慚愧者 換上現代口語 就是對犯罪 過失知錯 認錯者 非 聖賢即偉人 由 禮記 中庸 子曰 知恥近乎勇 可見一斑 歷史上 有名的先聖 先賢及偉人 多載諸史籍 諸如 提倡知恥的孔子 孟子 歐陽 修 重視懺悔的智顗 知玄 著有 禮懺文 六卷 知禮 力行認錯的亷頗 等 不勝枚舉 再來要怖畏墮落三惡道 此在講究因緣果報 三界輪迴的佛 教最受重視 為惡多於善必墮惡道 即便在西方宗教也講天堂與地獄 人一 旦恐怕下地獄 就比較會考慮不做壞事 何況佛教講的是不斷的輪迴於三惡 道 其所遭受的惡劣環境與酷烈對待程度 無疑是最嚴荷了 能不戒慎恐懼 怖畏墮入三惡道 既知慚愧已 又畏懼入三惡道 接著要發露所犯輕 重罪 不再藏覆一切過失 這須要極大的勇氣 不怕失面子 因此 大乘佛教就須 以真心向佛發露懺悔 這雖表面不失面子 但請佛作發露之見證 佛既莊嚴 自亦得莊嚴 不能輕忽 故不再犯前過 於此破覆藏罪心 再來要斷相續心 試想舉世各國刑法 累犯皆從重量刑 而不二過且為古來是否為君子之標準 至此已能理應智的思考 就可翻破常念惡事心 既具理智以看待世事 則應 更發菩提心 想著眾生還有幾多沈惀苦海 須以積極的態度 發起慈悲心 廣 泛利益他人 日日如是做 時時如是想 即可破過去的壞習性 遍一切處起 惡心 以往無惡不做 現在已破除惡心後 要能修功德 彌補往昔過錯 策 57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0b29 c5 36

46 勵不休 如此惡心之空間 日漸縮小 再縮更小 積極發揮善心 便能破緃 恣身 口 意三業心 接著不但要守護正法 還得起隨喜心 對善法隨喜 對行六波羅蜜隨喜 即為自然之守護正法 而在佛法不斷的薰陶之下 更要 積極的守護正法 就如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所說 攝受正法 具 大功德 有大利益 得一切佛法 攝八萬四千法門 得一切世間如意自在 及 出世間安樂 攝受正法即是六波羅蜜 58以六波羅蜜即可翻破無隨喜心 現在 要再接再厲 破親狎惡友心 須以感念佛之無礙慈 也給人無礙慈 感念佛 的無礙智 自己也發揮無礙智 以具足的行六波羅蜜之智慧 來開導眾生 再請十方佛以功德力來加持 此功德力既無遠弗屆 又足以攝服強豪 就可 以翻破狎惡友心了 若行者勤於正修六波羅蜜 應具備般若智慧 既能對人對 事皆理性思考 也能調伏惡心 適足以用來觀罪性空 一如 佛說觀普賢菩薩 行法經 卷一所說 行如是懺悔法 是菩薩所行法 以觀心無心 是因以往皆 從顛倒想起 從妄想起 如空中吹起的風 並無其依靠之處 如此法相不生 不滅 什麼是罪 什麼是福 是找不出罪與福各各的自主性 一切法也是因緣 生滅 空無自主性 像這樣的懺悔 是諸法皆解脫 滅的真諦就是寂靜 能 如是想的 名大懺悔 名莊嚴懺悔 名無相懺悔 名破壞心識 行此懺悔者 身心清淨不住於法中 是應入菩薩正位之行者 59這表示 上言正修六波羅蜜 行者 應已入菩薩位了 其觀一切法不生不滅 觀心無心 也就能觀罪性空 即罪即福而見實相 為因緣生滅 並不實有 修行至此 身心清淨 放大光 明 已足可翻破昏闇無明 以上二表 皆一 一剖析各階段心靈層次之運想內容 順識十心從第一層到 第十層 每一層次都潛藏著讓人不知不覺的惡 一般人是很不容易來發現其中 極其奧秘的 因此 接下來的每一步 其環境與情況 都較前一層更加惡劣 都會讓人流轉至更下一層的生死輪迴 終至回不了頭的一闡提 這要是在其中 一層有機會遇善知識 就還有及時回頭的因緣 否則 只有在苦海中掙扎而 已 所以 逐步來認清順流十心相當重要 其目的在讓我人對為人處事起警惕 心 至於逆運十心 也得一層比一層更須善巧方便 更具決心 勇氣與毅力 加 上般若智慧 才能翻轉破除下一層的障礙 這是末學在深入剖析心靈層次之前未 能預料到的 即為順識十心的第一層 一念無明 竟必需運用到止觀最終極成 就之般若智慧 而此般若智慧還得拿到日常生活中來運用發揮 才是趨向湼槃的 正道 以往於眾多研究 摩訶止觀 或相關懺法的論著中 均尚未見如上逆順十 心的層次分析60 末學以為此或尚可為學界 教界作一參考 參閱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卷一 大正藏 冊 46 頁 218a14 24 參閱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卷一 大正藏 冊 09 頁 392c22 393a5 李志夫編著 摩訶止觀之研究 振法法師著 摩訶止觀析津 釋大睿著 天台懺法 之研究 慧廣法師著 懺悔的理論與方法 釋真定著 天台順逆二觀在觀門上的運用與 開展 圓光佛學學報 新田雅章著 智顗における懺悔法の構想経緯について 印 度学仏教学研究 頁 乃至日本諸天台懺法之研究先進如 大野榮人 小林正美 37

47 第三節 直觀教義實相為理懺 上文已論及逆運十心 至理懺為何還得再論逆運十心 原來 事懺的逆運 十心 全都附於事而說 而理懺的逆運十心 是針對破除知見上的執著而設 計 為的是校正知見之錯誤與偏差 兩者的運想內容不同 角度亦有差別 摩 訶止觀 卷四就記載著其中的分野 逆運十心附事為懺 懺鈍使罪 今扶理懺見 懺利使罪 然見心猛盛 起 重煩惱 應傍用事助 如服下藥 須加巴豆 令黈瀉盡底 是故還約十法 以明懺見 61 逆運十心都附於行事為懺 是為了懺貪 瞋 癡 慢 疑之五種拙鈍使罪 這是 指事懺的逆運十心 現在要運用真理來懺知見所犯之罪 此即五利使罪 包括 身見 邊見 邪見 見取見 戒禁取見62 應當如服瀉藥一般 令黃色的瀉盡底 空 這意思就是得下猛藥來對治 所以 還需就十法來說明理懺之懺知見罪 壹 理懺終極目標在破除三惑 由於我執 法執是最難以破除的 因此 理懺最終極的目標便要破除三惑 即見思惑 塵沙惑 無明惑 此即為理懺與事懺在逆運十心之對象的不同 但若 非懺悔已貪 瞋 癡 慢 疑所造的惡業罪過 發誓永不再造 身心清淨 此時 繼之以理懺去除了我執 法執的偏差 就真的有如服了瀉藥 讓腹內的廢物全數 排除 可見理懺確為針對知見之偏邪來懺悔而編制的 至於有關理懺的對治思惟 請參考表 三 等 大多對逆順十心之順序於智顗之各相關著述 及結構的變化 進行對照其間的組織演變 但並未進一步分析其中事懺 理懺與善 惡心靈間層次之粗細義理關係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0c6 10 見 佛光大辭典 PDA 專用版 又作五染污見 五僻見 五見 利使 係迷於 理 之惑 利 指其性體猛利 使 有驅役之義 為諸惑之總稱 五利使 乃指五種迷於 理 而起之惑 即 (一)有身見 不知吾身乃五蘊之假和合 而執著實有我身 (二)邊執見 執著我於死後斷 絕 或死後常住不滅等二種邊見 (三)邪見 謂實無四諦因果之理 抱持此一見解 則惡不足 恐 善不足好 乃邪見中之最邪者 (四)見取見 以低劣之知見 而思劣事為優勝 (五)戒禁 取見 以各種非道 不如法之戒禁為生天之因 或涅槃之道 例如牛戒 雞戒 狗戒等 使 為煩惱之異名 上述五項惑見 皆起於對 理 之推求 其性極猛利 故總稱五利使 大毘 婆沙論卷四十九 俱舍論卷十九 成實論卷十 雜阿毘曇心論卷四 成唯識論卷六 大乘義章 卷六 俱舍論光記卷十九 參閱 煩惱 5515 頁

48 理懺項目 對治翻破 一 翻破不信者 即點身見心 令識無 明 苦 集 呼無明見心為道 非道為 道 非因計因 名為戒取 豈非因盜 呼未來三途苦報為涅槃 此是見取 非 果計果 是為果盜 身 邊 邪見 其 事可知 大品 云 般若能示世間相 所謂示是道非道 是為深識見心苦 集 也 又深者 非但知無明 苦 集 亦 要翻破不信因果者 即應點醒有身見 之心者 令之了解無明與苦 集 呼 無明與見心為道 以非道為道 以非 因為因 名為 戒禁取 豈非因之虧 損 呼未來三途苦報為湼槃 這是 見 取 以非果為果 是果的虧損 即可 知身見 邊見 邪見之事 摩訶般若 波羅蜜經 云 佛說 深般若波羅 識三藏因果 亦識因緣生法即空 四諦 因果 又復深者 亦知因緣即假 無量 四諦因果 又復深者 亦知因緣即中 無作四諦因果 於一見心 具識一切因 果 故 大經 云 於一念心 悉能 稱量無量生死 是名不可思議 故名 深信破不信也 蜜能顯世間相 63所謂示 是道 非 道 是為深深了解見心為苦 集 進 一步 非但知無明 苦 集 又了解 三藏因果 也了解因緣生法即空 四 諦因果 又再深入 也知因緣即假 無量四諦因果 繼續深入 亦知因緣 即中 無作四諦因果 即需一心三觀 即空 即假 即中 於一念心 能了 達一切因果 故 大般湼槃經 云 於 一念頃能見無量無邊世界 聞聲亦 爾 能令眾生遠離過惡 猶如恒河 若內若外所有諸罪 皆悉清淨 64是 以深信因果 了解四聖諦 來破不信 二 生重慚愧者 不見我心中三諦之理 生起重慚愧心者 就理懺而言 是我 名慚愧 見心造罪 覆三諦理 不逮三 不見即空 即假 即中之三諦理而名 種人天 是故慚愧 翻破無慚愧心也 慚愧 我人五利使 見心造罪 掩蓋 三諦理 不及欲界 色界 無色界三 種人天 所具有的慚愧心 是故慚愧 以此翻破無慚愧心 三 怖畏者 知見罪大重 既非無漏 不出生死 煩惱潤業 墮落何疑 一命 不追 永無出日 為是義故 生大怖畏 翻破不畏惡道心也 怖畏者 知道五利使 見心造罪 太 過深重 故知煩惱滋潤業 墮落惡道 還有何懷疑 惟恐永無解脫之日 因 此生大驚恐 以日日皆為最後一日之 心 翻破不畏墮入三惡道之心 四 發露者 從來諸見 而生愛著 覆 發露者 從來諸見使 生愛與執著 此三諦 不能決定生信 今知見過失 而覆蓋空 假 中三諦 不能確定生 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佛母品 卷十四 大正藏 冊 8 頁 323c4 5 見 大般涅槃經 梵行品 卷十七 大正藏 冊 12 頁 179b

49 發却三疑 無所隱諱 顯其諦性 是為 信 今了知執見的過失 發起卻除三 發露 翻破覆藏罪心也 疑65 無所隱諱 顯真理性 是為發露 翻破覆藏罪心 五 斷相續心者 三諦之觀 勿令有間 斷相續心者 以空 假 中三諦觀 以八正道 治三惑心 斷而不習 此翻 不使間斷 以八正道 治三惑心 決 破相續惡心也 斷而不再造招感未來地獄的習因66 以 此翻破相續心 六 發菩提心者 即是緣三諦理 皆如 發菩提心者 緣引空 假 中三諦理 虛空 空則無邊 愍傷一切 普令度脫 昔迷此起惑 有無邊故 罪亦無邊 今 菩提心 遍於法界 起無作善 亦遍法 界 翻破昔遍空無作惡也 奏師子琴 餘絃斷絕 皆如虛空 空則無邊 憐憫一切眾生 要令眾生都解脫 過去由於迷於有邊 無邊 罪亦無邊 今發菩提心遍法界 起無所造作之善 也遍法界 翻破昔 遍空無所造作之惡 就好比演奏獅子 筋作的琴 其餘的弦全都斷了一般 七 修功補過者 三諦道品 即是菩薩 修功補過者 三諦道品 依 大方等 寶炬陀羅尼 是行道法 趣涅槃門 如 大集經 遠離三種塵勞垢 成就三 此道品 念念相續 即是修功補過 昔 執於見 而不修道品 若破析諸見 行 於道品 而修道品 又體見即空 即假 即中 既言即者 於見不動 而修三種 道品 是為修功補於縱見之過也 種清淨慧 已於三有得解脫 是名菩 薩寶炬陀羅尼 67是行道法 可遠離 三毒或三惑 趣向湼槃門 如此道品 念念相續 即是修功補過 往日執見 不論動或不動都不能修道品 若剖析 破除諸見 而修道品 又體見即空 見 佛光大辭典 PDA 專用版 三疑(一)疑自 若人以諸根闇鈍 罪垢深重 遂自疑非是受道 之器 禪定終不能發 (二)疑師 懷疑受道之師威儀相貌皆不具足 作此疑慢 禪定不能生 (三)疑法 懷疑所受之法非正真之道 故不敬信受行 禪定不能生 以上種種因緣 若覺知疑 過 當急棄之 棄疑蓋即為棄五蓋之一 頁 647 見 佛光大辭典 PDA 專用版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八 列舉出能招感未來地獄果報之十 種習因 即 (一)婬習因 婬習交接 研磨不休 如有火光發動 故感受鐵床銅柱八熱地獄之 報 (二)貪習因 貪習交計 發於相吸 吸攪不止 如有積寒堅冰於中凍冽 故感寒冰地獄之 報 (三)慢習因 慢習交凌 發於相恃 馳流不止 如人口舌自相綿味 故有血河毒海融銅灌 吞之報 (四)瞋習因 瞋習交衝 發於相忤 故心熱發火 受此業之感故有宮割斬斫等報 (五) 詐習因 詐習交誘 發於相調 引起不住 故有繩木絞挍 如水浸田 草木生長 二習相延 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撾棒等報 (六)誑習因 心起欺罔而不止 飛心造姦 故受沒溺騰擲飛墜漂 淪等報 (七)冤習因 冤習交嫌而起衝恨 如陰毒之人懷毒惡之心 故受業感而有投擲擒捉擊 射之報 (八)見習因 執己之邪見以是非其事 而產生違拒 故有勘問權詐拷訊推鞫等報 (九) 枉習因 起誣謗 枉屈良善 由此業之感 故受拘押按捺迫蹙其體 瀝漉其血等報 (十)訟習 因 因諍訟交喧而生隱覆之心 故有業鏡之火珠披露宿業對驗等報 首楞嚴經會解卷十六 頁 467 見 大方等大集經 大正藏 冊 13 頁 25c 40

50 即假 即中 執見即不動了 而修三 種道品68 是為修功補過於縱見之過 也 八 守護正法者 昔護見不令他破 方 便申通 今護三諦諸空 不令見破 若 有留滯 善巧申弘 亡身存法 猶如父 母守護其子 此翻破毀善事也 守護正法者 過去守護著執見 不讓 旁人破壞 權巧伸張 今護三諦諸空 不令執見來破壞 若有停滯 就善巧 弘揚 為了守護正法忘了自己的存 在 猶如父母守護子女的精神 來翻 破毀善事 九 念十方佛者 昔服見毒 常無厭足 如渴思飲 又遇惡師 如加以鹹水 以 苦捨苦 我慢矜高 諂心不實 於千萬 億劫 不聞佛名字 今念三諦 不來不 念十方佛者 往日中了執見之毒 常 不滿足 像口渴想喝水 又遇惡知識 加以鹹水 以苦要去苦 貢高我慢 諂媚的心不真實 於千萬億劫 不聞 去 即是佛 無生法即是佛 常為諦理 佛名字 今念三諦 不來不去 即是 所護 此翻破狎惡友心 佛 無生法69即是佛 常為真理而守 護 此翻破狎惡友心 十 觀罪性空者 此三種惑 本來寂靜 而我不了 妄謂是非 如熱病人見諸龍 鬼 今觀見如幻如化 來無所從 去無 足跡 亦復不至東西南北 一切罪福亦 復如是 一空一切空 空即罪性 罪性 即空 此翻破顛倒心也 70 觀罪性空者 三惑本來寂靜 而我不 明白 妄論是非 有如熱昏的病人見 諸龍鬼 病癒之後觀前事如幻如化 來無所從 去無足跡 也東西南北那 兒都不去 一切罪與福 也是如此 一空一切空 空即罪性 罪性即空 此翻破顛倒心 理懺部分的逆運十心 想要先翻破一闡提之不信因果 具相當的困難度 前段於 事懺已論及因緣果報的形成 於此則應點醒執著有個我身之一闡提 因為我執才 常因煩惱而苦 此即生滅四諦之苦 執著於我則頻頻生起煩惱 那就是生滅四 見 佛光大辭典 PDA 專用版 聲聞 菩薩道位之三階次第 即見道 修道 無學道 (一) 見道又作見地 即初見諦理而斷除見惑之階位 (二)修道又作修地 分別地 即數數修習而斷 除修惑之階位 (三)無學道又作無學地 即斷盡諸惑 解脫繫縛之階位 其中 前二道亦稱有 學道 見道唯無漏 修道通有漏 無漏 若以此三者配當四向四果 則見道為預流向 修道為 後三向及預流 一來 不還三果 無學道即阿羅漢果 若以之配唯識五位 則依序為通達位 修習位 究竟位 若以之配十地 則依序為初地 第二地至第九地 第十地及佛地 俱舍論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五 彰所知論卷下 大乘義章卷十 華嚴五教章卷三 參閱 五位 頁 1087 四向四果 頁 1683 見 大智度論發趣品 卷五十 大正藏 冊 25 無生法忍 者 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 信 受通達無礙不退 是名無生忍 頁 417c5 6 見 摩訶止觀 卷四上 大正藏 冊 46 頁 40c10 41b24 41

51 諦之集 不明白我人是五蘊的結合而來 不清楚眾生一出生即展開不斷的變易 就是無常 眾生也會因無常而老化 或患病或遇外或死亡 常此以往無明執著便 是造成苦的根源 如果是執著於我死後即斷滅 或死後即常住不滅 此人即具邊 見 基本上就不信有果報 輪迴 會經常流轉於三惡道 此三惡道之中地獄道示 現無量與無間斷之苦 有剉切 燒炙 碾壓 割截 鈹剝等酷刑 是極難以想像 的 此惡鬼道示現的 強凌弱且永遠饑渴 因其咽喉如針細 水與食物均難以 下嚥 畜生道以食物鏈視之 不僅弱肉強食 尚且生吞活剝 被吃之際都還 是活的 反之連最威猛的野獸也會遭小蟲圍攻啃噬 此道無時無刻都擔心害 怕 環境十分險惡 三惡道眾生似永遠安不了心 似永遠處於極苦的境地 接 著便需再善巧的曉以因緣所生一切法 皆悉生滅無常 是空性無我的 進一步校 正具邪見 見取見者 生滅無常之外 再以正法 道 來導引謂非道為涅槃道等 非法者 指出因緣所生法即空 現前的景況亦是因緣假 亦即中 需以此一心三 觀 就能以一念心了達一切因果 大般涅槃經 卷十八 第八梵行品 說 菩 薩摩訶薩於一念頃 悉能稱量一切生死 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71 智顗也依樣主 張觀不思議境可 一念三千 上窮碧落下黃泉 意思是心無可限量 暢通無 阻 其重點就在引導行者先從通達生滅四諦開始 再對之以無量四諦 破除身見 等五利使入門 再授予無作四諦 曉以一切因緣即中 於一念心俱見因果大義 如此才得以翻破不信因果 二 知我見心造罪業 十分深重 中論 卷二 第 十三觀行品 大聖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若復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72假 如佛陀說因緣法皆空 目的是要眾生擺脫知見的纏縛 眾生知見裡若仍尚有 個空 則都無法為諸佛所教化 故為我心不見即空 即假 即中之三諦真理 而慚愧 反省是由於我人於五利使的強悍驅使下 執見猛烈遂造重罪 三諦 真理全被掩蓋住 欲界 色界 無色界之三界天人 俱具備十足的慚愧心 我何獨獨不具慚愧心 所以感到慚愧 須以一念之間悉能稱量一切生死 運 想無量四諦 苦有無量相 如上論三惡道之苦 集亦無量相 貪 瞋 癡集 起身口業 也是業業相報 流轉不已 道亦無量相 用巧拙 方便 曲直 權實各種道法 開導其羞恥心 破除其執見 才能翻破無慚愧心 三 要自 知我人之知見太過固執 所造惡業更是深重萬分 煩惱乃一直滋潤著業 此 情況一旦不立刻翻轉 墮落三惡道那還有疑問 假如這一期生命終結 惟恐永 無解脫之機會 因此 內心大為驚恐 便假設日日都為生命最後一日 亟思 跳脫昔日執見窠臼 翻破不畏墮惡道之心態 四 須發露罪過 運想因為執 見太深 致生種種貪愛執著 將一切法即空 即假 即中三諦真理覆蓋 一 直不能確定生信 如今 悉知所有執見過失 排除疑己 疑師 疑法等三疑 惡習 三諦就不致隱諱 而顯出一心三觀之特性 即以積極的心態 展開觀 想 觀此覆藏罪心 何處覆藏 以心覆藏 心何住處 心既無住 覆藏何處 無處覆藏 則罪藏何處 罪無處藏 也無住處 故應發露 以此翻破覆藏罪心 見 大般涅槃經 第八梵行品 卷十八 大正藏 冊 12 頁 471b21 22 見 中論 第十三觀行品 卷二 大正藏 冊 30 頁 18c

52 五 往昔惡心相續無間 現在要啟發向善 提升心靈的力量 截斷相續心 行 一心三觀 不令有間斷 以行八正道 對治三惑心 斷惑而不再因襲 翻破 相續惡心 六 發菩提心即是順著三諦理 觀一切法皆如虛空 空則無邊際 心念亦無邊際 故發願作人間菩薩 服務眾生 要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涼 此在 在需要當下承擔 以效法佛行 要愍傷一切眾生 讓普羅眾生都獲解脫 昔日 以邊見執迷於有邊無邊 我此罪亦無邊 今起菩提心遍法界 起無作實相善 亦遍法界 翻破往日遍空無作之惡 七 發菩提心訖 接著修功補過 修的 是三十七道品 依 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八 善修道品者 夫三十七品是菩薩寶炬陀羅尼 破倒念處 勤行定心 五 善根生 能排五惡 定慧調適 安隱道中行 離十相故名空三昧 亦不 見空相 名無相三昧 不作願求 名無作三昧 是行道法近涅槃門 73 智顗如上說明 修是菩薩三十七道品 即是菩薩寶炬陀羅尼 能破顛倒念處 勤行止觀以定心 則受持五戒五善根生 能排五惡 不造殺 盗 淫 妄語 飲酒 此時定慧調適 於安隱道中行 離十善人相 故名空三昧 亦不見空 相 名無相三昧 不作願求 名無作三昧 此行道法趨近涅槃門 修此三十 七道品 念念相續 即為修功補過 須運想 往昔固執於知見 以為是涅槃 固執己見不動 不修道品 現今知有 無均執見 不執著即為實 名見動而 不修道品 若破析諸執見 行於道品 是名見動而修道品 又體見即空 即 假 即中 執見即無作用 而修上述三種道品 如此的勤修三十七道品乃至 上三種道品 念茲在茲 執見即於不知不覺之中 被消除 昔日放緃執見之 過 應可翻破了 八 過去守護著執見 不讓他人破壞 又為執見善巧申張 今守護三諦諸空 不讓執見來破壞 若有留滯不通 就善巧的申張弘揚 守 護正法的態度 要忘了自身的存亡 猶如父母保護兒女 誓以捨身護法的精 神 足以翻破無隨喜 毀善事 九 具足前所修持的三十七道品 乃至正修 六波羅蜜 此皆菩薩行道法 行者理當清楚 對往日執見所造成毒害之深 尋思當時又遇上惡友 誤以為師 真是雪上加霜 致使我驕矜又傲慢 為人 實在不踏實 因此 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 真是罪業深重 此刻 心念三 諦 更加思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所言 不來不去即是佛 無生法即是佛 74 如此一來常念無生法忍 常念佛 我人即常為諦理所護 諦理即可破狎惡友 心 十 觀罪性空 見思惑 塵沙惑 無明惑 本來皆因緣起滅 空性寂靜 而我不了解 妄論是非 現今我須思惟圓教觀法 觀生死即法身 煩惱即般 若 結業即解脫 我等眾生有情 即有惑造業又一一結業 就必有生死輪迴 一旦沈淪三界即有煩惱 而生死 煩惱 結業又相互牽連 互為因果 一再 見 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八 大正藏 冊 33 頁 787c2 7 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第八十九法尚品 卷二十七 大正藏 冊 08 諸佛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何以故 諸法如不動相 諸法如即是佛 善男子 無生法無來無去 無生法 即是佛 頁 421b

53 循環 此時反向思惟 法身究竟 般若清涼 解脫自在 生死既不離法身 但如何究竟 煩惱不離般若 但如何清涼 結業不離解脫 但如何自在 若已 跳脫生死輪迴 即大阿羅漢 即佛之解脫者 必然已了悟般若智慧 而般若慧 性空 也就是法性 法身 佛性 換句話說 法身 般若 解脫 雖名為三 但相為一體 性亦是一 悉皆空性 三惑因緣生滅為空性 煩惱 結業也空 性 故罪業亦空性 一空一切空 那還有罪 福的差別呢 所以 空即罪性 罪性即空 最後繼續觀三諦於一心 以般若智慧翻破無明顛倒心 貳 設計理懺智顗發揮創意 綜觀上論 智顗放在理懺逆運十心所用的心思 十分縝密 其中在破十惡 心之方法上 即包括 旁敲側擊法 直搗黃龍法 專案激將法 在教義的運用 上 便涵蓋 四種四聖諦 因緣生滅法 輪迴果報法 一念三千 一心三觀三 諦法 天台三德教法 實踐上推出 六波羅蜜 三十七道品 以逆運第一心為例 智顗即旁敲側擊 並不直接提因緣果報 卻另導入生 滅四諦之苦 集二諦 再以無量四諦之苦 集二諦來對治 說之以苦無量 集亦無量 生命即無常與煩惱 煩惱與無常即苦 而苦之所以為苦 更是苦 在流轉輪迴道上 加以三惡道的悲慘嚴酷生命循環 處處警醒一闡提 先以 迂迴的途徑說理 曉之以觀因緣生滅空法 配以無作四諦 繼之授以觀不思 議境一念三千 最後促發一闡提於一念間俱見因果 這才翻破不信因果 所 以 單單在對治一闡提 運用的方法與義理 實踐法 在安排上的確是煞費 苦心 破第二心便以直搗黃龍法 直指行者執見猛烈 支使惡作 不知慚愧 要為不識三諦 即空 即假 即中之真理而慚愧 再提出無量四諦 又提醒 我人於一念之間悉能稱量一切生死 藉以運想生死無邊 始破無慚愧心 在 此即用上無量四諦 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 第三心運用的即是專案激將法 以日日皆為最後一日 無常追索孔急 直逼行者跳脫三惡道的險惡 翻破不 畏墮惡道 用的還是因緣生滅與輪迴流轉義理 觀法則是直觀無常迅速 促 立刻跳出三惡道之陷阱 由於第四發露罪過 不再覆藏 第五破相續惡心 是以八正道 對治三惑心 此二心皆以行者至此運已陸續用過四聖諦 因緣 空法 因緣果報 輪迴道苦 一心三觀 一念三千不思議境等 所以 基本 上已算步入佛法 心態已漸修正 因此 乃直接正面曉以大義即可 第六發 菩提心 則更見積極 以觀心無邊際 發心遍法界 是發菩提心的境界 也 是直觀法 至第七修功補過 修的是三十七道品 加上累積的思惟成果 俱 為修功補過的資糧 第八守護正法 持續修三十七道品 也正修六波羅蜜 此際的任務 是為法忘身 很積極的修法 第九念十方佛 須續修上法 加 以常念無生法 於學習則更上一層樓 也都直接教以義理與觀想 都不必再 44

54 旁敲側擊 專案激將 教義則是層層累積上來 至於第十的觀罪性空 須繼 續學習天台三德 法身 般若 解脫 才得觀一空一切空 空即罪性 罪性 即空 藉以澈底觀罪性空 以此看理懺所蘊涵的義理 涵蓋必須學習的功課甚 多 比如四聖諦 還得含生滅四諦 無生四諦 無量四諦 無作四諦 好了解 如何逆運執見 學習一切法皆即空 即假 即中 一心三觀的三諦功夫 修 八正道 修菩薩六波羅蜜 修三道品 心靈層層往上提升 又修三十七道品 讓心念茲在茲 朝十地菩薩的菩提大道前進 學的全是無上的正法 與種種實 踐法門 從第一層的一闡提 就得花很多心思與權巧方便 從四聖諦著手 三諦道理接手後 再曉以因果大義 至破除第二惡心 空 有二邊都要破 還得站在破第一心的成果上 再進一步進 可說其後的任何運心 都得累積之 前所學習 與之前所實踐的成就 再加上一道專用破除一執見的方法 才能 成功 如此累積了十道特殊的翻破執見之功夫 假如懺悔後仍能繼續如上修 持 那便是此一行者的無量功德了 於此 我人發現一項實踐的重要關鍵 圓 教的懺悔依的是止觀功夫 靠的是般若智慧 有如一鳥兩翼 無兩翼不得平衡 缺兩翼便飛不出生死牢籠 上論均為智顗所發揮智慧創意之結晶 第四節 五悔的實踐內涵 上章論及 法華三昧懺法 於儀禮中行六根懺悔後 即行勸請 隨喜 迴向 發願等四儀 此與懺悔合起來便是 五悔 而有關 五悔 之經典記載 屬最 完整者為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的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卷九 觀像品 若實至心求大乘者 當行懺悔 行懺悔已 次行請佛 行請佛已 次行隨 喜 行隨喜已 次行迴向 行迴向已 次行發願 行發願已 正身端坐 繫念在前 75 經文說懺悔後請佛即勸請 勸請後即隨喜 隨喜後即迴向 迴向後即發願 然後 歸於正身端坐 將念頭緊緊扣在眉眼前 也就是行坐禪止觀 這也是 摩訶止觀 文中講到懺悔理路的一部分 接著我們就來討論五悔的實踐內涵 依次是壹 懺 悔 貳 勸請 參 隨喜 肆 迴向 伍 發願 六 修五悔所能得證的次位 壹 懺悔 懺悔一語在古印度官話梵語為 deśana 原意是請求他人原諒 此處要探 討的是在 摩訶止觀 有關五悔法所說之懺悔內涵 修行法與懺悔法雖由智顗歸 75 見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觀像品 卷九 大正藏 冊 15 頁 691a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刘平

Microsoft Word - 刘平 中 国 邪 教 的 由 来 与 演 变 刘 平 ( 山 东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山 东, 济 南,250100) 摘 要 : 所 谓 邪 教, 就 是 被 历 代 政 府 合 法 宗 教 和 主 流 社 会 所 排 斥 的 民 间 教 派 如 果 以 中 国 历 史 上 有 代 表 性 的 邪 教 活 动 作 为 中 国 邪 教 演 变 阶 段 的 标 准 的 话, 中 国 邪 教 大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財 務 委 員 會 人 事 編 制 小 組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5 年 11 月 4 日 總 目 158- 政 府 總 部 :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 運 輸 科 ) 分 目 000 運 作 開 支 請 各 委 員 向 財 務 委 員 會 提 出 下 述 建 議, 即 由 財 務 委 員 會 批 准 當 日 起, 在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運 輸 科 機 場 擴 建 工 程 統

More information

cgn

cgn 3654 ( 571 ) 88(4) 2014 3 31 10766 10778 2014 3 31 ( ) 2 21 ( ) 2014 3 31 10768 10778 6 9 1. ( ) 2. 3. 4. 5. 2014 6 3 ( ) 10768 10778 ( ) 2014 3 31 ( 622 ) 11 80 2014 3 31 2014 6 3 10 8 2014 3 31 ( ) 2014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疗法(上).doc

中医疗法(上).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1...2...4...5...7...13...15...17...18...19...21...23...24...24...26...26...27 I ...28...29...30...30...31...32...33...34...35...36...37...39...40...41...42...43...43...45...46...47...47...48

More information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報 名 規 則 : I. 保 送 教 師 資 格 :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主 辦 二 零 一 六 年 秋 季 趣 學 堂 幼 兒 舞 蹈 課 程 評 核 報 名 及 規 則 ( 請 於 報 名 前 詳 細 閱 讀 整 份 文 件 ) 學 生 必 須 由 認 可 教 師 保 送 參 加 評 核, 而 以 下 為 認 可 教 師 的 資 格 : i. 持 有 由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頒 發 之

More information

(As at 28

(As at 28 内 地 与 香 港 关 于 建 立 更 紧 密 经 贸 关 系 的 安 排 ( 安 排 ) 常 见 问 答 个 别 行 业 : 法 律 服 务 法 律 服 务 ( 18) I 受 聘 于 内 地 律 师 事 务 所 1 II 律 师 事 务 所 联 营 组 织 2 III 香 港 律 师 事 务 所 驻 内 地 代 表 机 构 ( 代 表 处 ) 4 I V 最 低 居 留 条 件 6 V 律 师

More information

FEELING COMFORTABLE ABOUT SEX

FEELING COMFORTABLE ABOUT SEX 轻 松 性 谈 只 要 你 轻 松 自 然 的 面 对 自 己 的 性 生 活, 就 能 轻 松 自 然 的 与 人 谈 性 " 1. 自 幼 开 始 用 直 接 而 尊 重 的 态 度 来 解 释 男 孩 子 割 包 皮 和 女 孩 子 的 生 殖 器 官 是 什 么 回 事 让 儿 女 明 白 上 帝 所 创 造 的 身 体 是 可 爱 的. 当 幼 儿 开 始 对 自 己 的 身 体 产 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報告.doc 德 蘭 中 學 同 行 萬 里 高 中 學 生 內 地 交 流 計 劃 2011-2012 湖 北 水 利 及 工 業 規 劃 與 文 化 探 索 之 旅 日 期 : 2012 年 2 月 22 日 至 26 日 隨 團 老 師 : 葉 美 寶 團 員 姓 名 : 楊 綺 婷 胡 夢 吟 關 可 瑤 蔡 沅 汶 黎 佩 霖 梅 如 霞 吳 長 虹 劉 綺 霞 胡 子 祈 李 詠 詩 1 ( 一 )

More information

1. 血 液 對 身 體 細 胞 的 重 要 性 身 體 得 以 健 康 運 作, 最 主 要 靠 的 是 血 管 內 的 血 液 ; 它 帶 著 養 分 與 氧 給 細 胞, 並 帶 回 廢 雜 物 及 二 氧 化 碳 排 出 體 外, 若 此 血 管 阻 塞 導 致 運 作 不 順 時, 各 部

1. 血 液 對 身 體 細 胞 的 重 要 性 身 體 得 以 健 康 運 作, 最 主 要 靠 的 是 血 管 內 的 血 液 ; 它 帶 著 養 分 與 氧 給 細 胞, 並 帶 回 廢 雜 物 及 二 氧 化 碳 排 出 體 外, 若 此 血 管 阻 塞 導 致 運 作 不 順 時, 各 部 慢 性 疾 病 真 相 大 揭 開 作 者 : 陳 鴻 烈 自 然 療 法 醫 師 著 作 : 協 和 岩 寶 的 神 奇 療 效 慢 性 病 的 醫 療 革 命 排 毒 與 細 胞 修 護 現 任 : 中 日 負 離 子 協 會 理 事 長 協 和 溫 泉 ( 股 ) 公 司 董 事 長 手 機 ( 台 灣 )0936914100,( 大 陸 )15816194647 1. 血 液 對 身 體 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二 零 一 三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CB(4)395/12-13(03) 號 文 件 立 法 會 公 務 員 及 資 助 機 構 員 工 事 務 委 員 會 公 務 員 培 訓 及 發 展 概 況 目 的 本 文 件 介 紹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為 公 務 員 所 提 供 培 訓 和 發 展 的 最 新 概 況, 以 及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推 出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 立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與 人 文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本 論 文 獲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博 ( 碩 ) 士 論 文 研 究 獎 助 課 外 讀 物 對 於 國 小 低 年 級 國 語 科 教 科 書 輔 助 性 之 研 究 - 以 新 北 市 100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推 動 閱 讀 計 畫 優 良 圖 書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張 純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DB Panel Paper 2016 (Chi)_finalr

Microsoft Word - EDB Panel Paper 2016 (Chi)_finalr 2016 年 1 月 15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教 育 事 務 委 員 會 2016 年 施 政 報 告 教 育 局 的 政 策 措 施 行 政 長 官 在 2016 年 1 月 13 日 發 表 其 2016 年 施 政 報 告 本 文 件 旨 在 闡 述 施 政 報 告 中 有 關 教 育 事 務 的 主 要 措 施 2. 培 育 人 才 始 於 教 育 在 教 育 政 策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 ) ...1...1...4...5...6...7...8...9...10... 11...13...14...17...18...21...23...24...26 I ...28 70...30...33...35...36...37...39...40...41...49...50...52...53...54...56...58...59...60...67...68...70...71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1...2...4...6...8...9...10...12...14...15...17...18...20...22...23...25...27...29 I ...30...32...35...38...40...42...43...45...46...48...52...55...56...59...62...63...66...67...69...71...74 II ...76...78...79...81...84...86...87...88...89...90...91...93...96...99...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2 3 4 5 (b) (a) (b) (c) = 100% (a) 6 7 (b) (a) (b) (c) = 100% (a) 2 456 329 13% 12 120 7.1 0.0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More information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1...2...2...4...5 7 8...6...7...9 1 3... 11...12...14...15...16...17...18...19...20...21...22 I II...23...24...26 1 3...27...29...31...31...33...33...35...35...37...39...41...43...44...45 3 4...47...48...49...51...52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g j 2 3 4 ==== ==== ==== 5 ==== ======= 6 ==== ======= 7 ==== ==== ==== 8 [(d) = (a) (b)] [(e) = (c) (b)] 9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 18 19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对 外 汉 语 初 中 级 副 词 情 境 教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院 系 :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学 科 专 业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姓 名 : 顾 妍 指 导 教 师 : 缪 俊 2016 年 5 月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教

More information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序 言 我 們 都 愛 樹, 愛 那 鬱 鬱 葱 葱 的 綠 意, 愛 那 股 清 新 的 氣 息, 更 愛 那 溽 暑 中 遍 地 搖 曳 的 斑 斕 樹 蔭 人 與 樹 本 應 是 那 麼 近, 但 去 年 8 月 赤 柱 塌 樹 意 外, 卻 令 我 們 赫 然 發 現, 樹 木 原 來 也 可 以 潛 藏 著 危 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尿路感染防治.doc

尿路感染防治.doc ...1...1...2...4...6...7...7...10...12...13...15...16...18...19...24...25...26...27...28 I II...29...30...31...32...33...34...36...37...37...38...40...40...41...43...44...46...47...48...48...49...52 III...55...56...56...57...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19996 361 4 80 4 5 6 7 8 9 10 81 11 12 13 14 15 82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3 25 26 27 84 85 28 29 86 87 30 31 88 32 33 34 35 89 90 37 91 38 39 40 41 42 92 43 44 45 93 94 46 47 48 95 96 19761

More information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2...3...4...5...6...7...8...9...10... 11...12...13...15...16...17...19...21 I ...23...24...26...27...28...30...32...34...37...39...40...42...42...44...47...50...52...56...58...60...64...68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自 然 醫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老 老 恒 言 之 飲 食 宜 忌 與 養 生 粥 譜 研 究 To explore the regimen of porridge and dietary compatibility and incompatibility from the Lao Lao Heng Yan ( Lasting Words in Gerontology )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家庭用药指南(九).doc

家庭用药指南(九).doc ...1...2...3...5...6...7...8...9... 11...12...14...15...16...18...19...21...22...23...24 I ...26...28...29...33...35...37...38...40...41...42...44...44...46...47...48...49 10...52...55...56...57...59...60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六 祖 壇 經 坐 禪 品 研 究 : 以 看 心 看 淨 之 辯 證 為 中 心 A Study of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 Patriarch Sitting Meditation Chapter 研 究 生 : 趙 朝 民 指 導 教 授 : 呂 凱 文 教 授 中 華 民 國 一 年 六 月 十 六

Mo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81209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医 儿 科 标 准 数 据 库 建 设 研 究 研 究 生 李 楠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韩 新 民 教 授 中 医 儿 科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2011 年 06 月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More information

096STUT DOC

096STUT DOC i YouTube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until now only more than 3 years. Although it was established just more than 3 years, it has already become the one of multitudinous video shares website that most people

More information

第五条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五条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广 东 明 珠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非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预 案 ( 修 订 稿 ) 二 〇 一 六 年 三 月 公 司 声 明 广 东 明 珠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及 董 事 会 全 体 成 员 保 证 本 预 案 内 容 真 实 准 确 完 整, 并 确 认 不 存 在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重 大 遗 漏, 并 对 其 真 实 性 准 确 性 完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B9FABBB7BEB3CFD6D7B4D3EBD5FEB2DFC6C0C2DB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B9FABBB7BEB3CFD6D7B4D3EBD5FEB2DFC6C0C2DB2E646F63> 中 国 环 境 现 状 与 政 策 评 论 第 一 章 水 污 染 中 国 当 前 的 总 体 水 污 染 状 况 是 相 当 严 重 的, 尽 管 城 市 工 业 水 污 染 的 发 展 势 头 得 到 了 一 定 的 控 制, 但 以 生 活 污 水 和 农 村 化 学 品 流 失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面 源 污 染 又 呈 现 迅 速 上 升 的 欠 势, 而 且 更 加 难 以 控 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邁進新紀元.DOC

Microsoft Word - 邁進新紀元.DOC 目 錄 前 言 第 一 章 香 港 中 醫 藥 發 展 的 歷 史 背 景 一 歷 史 淵 源 二 中 醫 藥 發 展 的 概 況 1. 香 港 市 民 普 遍 使 用 中 醫 藥 2. 香 港 中 醫 師 行 醫 的 基 本 情 況 3. 中 醫 藥 教 育 培 訓 4. 香 港 的 中 藥 資 源 及 中 藥 貿 易 5. 香 港 中 藥 的 零 售 批 發 及 生 產 第 二 章 積 極 籌

More information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目 錄 中 華 醫 藥 以 醫 術 救 人 為 何 被 稱 為 懸 壺 濟 世? 2 什 麼 樣 的 醫 生 才 能 被 稱 為 華 佗 再 世? 4 中 醫 如 何 從 臉 色 看 人 的 特 質? 6 中 醫 怎 樣 從 五 官 看 病? 8 中 醫 看 舌 頭 能 看 出 些 什 麼 來? 10 中 醫 真 的 能 靠 一 個 枕 頭, 三 根 指 頭 診 病 嗎? 12 切 脈 能 判 斷

More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1 2 5 8 10 13 15 18 20 32 34 37 40 44 46 48 50 54 58 63 ii. iii. 1 ( ) 2. 2 102 96% 2% 15 ( ) 3. 4. 5. 6. 2 50 ( ) 14 7. 8. ( ) 9. 10. ( ) 11. 3 ( ) 12. ( ) 13. 14. 15. 4 2007/2123 ( ) 2. ( ) (a) (b) (c)

More information

儿童用药守则(上).doc

儿童用药守则(上).doc A...1...2...3...4...6...7...8...9 6... 11...12...14...15...16...17...17...18...20...21...23 I ...24 OTC...25...27...29...29...31...33...34...35...37...39...40...41...43...44...45...46...47...48...51...53...54

More information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4 ( 學 生 ) i. 認 識 專 題 研 習 甚 麽 是 專 題 研 習? 專 題 研 習 是 學 會 學 習 的 其 中 一 個 關 鍵 項 目 學 生 根 據 自 己 或 老 師 所 訂 立 的 主 題, 依 照 本 身 的 興 趣 和 能 力, 在 老 師 的 指 導 下, 擬 定 研 習 題 目, 設 定 探 討 的 策 略 和 方 法, 進 行 一 系 列 有 意 義 的 探 索 歷

More information

北 美 医 学 基 金 会 和 教 育 基 金 会 首 席 执 行 官 丁 文 京 来 我 院 访 问 交 流 韩 国 仁 丨 丨 医 疗 集 团 代 表 团 来 我 院 参 观 交 流 我 院 与 天 津 市 眼 科 医 院 签 署 友 好 合 作 医 院 协 议 书 " 首 届 甘 肃 省 萃

北 美 医 学 基 金 会 和 教 育 基 金 会 首 席 执 行 官 丁 文 京 来 我 院 访 问 交 流 韩 国 仁 丨 丨 医 疗 集 团 代 表 团 来 我 院 参 观 交 流 我 院 与 天 津 市 眼 科 医 院 签 署 友 好 合 作 医 院 协 议 书  首 届 甘 肃 省 萃 探 究 百 年 历 史 彳 搭 建 交 流 平 台 丨 展 现 二 院 风 采 〇 兰 州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院 刊 扬 规 范 之 帆 起 年 度 新 航 规 范 管 理 创 新 机 制 科 学 发 展 明 天 的 承 诺 : 护 航 二 院 腾 飞 共 泛 梦 想 之 舟 母 亲 河 畔 的 微 笑 大 医 精 城 德 为 先 本 期 封 面 : 扬 帆 起 肮 0 时 讯 0 学 科 0

More information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1. 2. 3. (1) (6) ( 21-52 ) (7) (12) (13) (16) (17) (20) (21) (24) (25) (31) (32) (58) 1 2 2007-2018 7 () 3 (1070) (1019-1086) 4 () () () () 5 () () 6 21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 ) 7 1. 2.

More information

女性减肥健身(四).doc

女性减肥健身(四).doc ...1...2...3...4...6...7...8...10... 11...14...16...17...23...25...26...28...30...30 I ...31 10...33...36...39...40...42...44...47...49...53...53 TOP10...55...58...61...64...65...66...68...69...72...73

More information

White Paper 2014 届 毕 业 生 内 部 资 料 严 禁 抄 袭 非 经 允 许 不 得 翻 印 就 业 状 况 白 皮 书 就 业 创 业 指 导 中 心 2015 年 5 月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毕 业 生 基 本 情 况... 1 一 2014 届 毕 业 生 基 本 情 况... 1 1 性 别 比 例... 1 2 学 历 类 别... 2 二 初 次 签 约 就 业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之發展

第二章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之發展 自 進 入 臺 灣 大 學 迄 今, 不 覺 已 過 五 個 年 頭, 趕 在 學 期 的 最 後 幾 天 終 於 將 碩 士 論 文 完 成, 並 順 利 通 過 碩 士 論 文 口 試 常 想 自 己 是 否 天 資 愚 魯? 還 是 時 過 然 後 學, 則 勤 苦 而 難 成? 或 兩 者 皆 是? 我 永 遠 不 會 忘 記, 當 接 到 臺 大 國 家 發 展 研 究 所 的 錄 取 通

More information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标引规范第2号<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标引规范第2号<半年度报告摘要> - 1 - 1.1 1-2 - - 3-2 2.1 2.2 - 4-2.3 2.4 3 3.1 3.1.1 3.1.2 3.2 3.2.1 3.2.2-5 - 3.2.3 3.3-6 - 4 4.1 4.1.1 4.1.2-7 - 4.2 4.3 4.3.1 4.3.2-8 - - 9-4.3.3 4.4 4.4.1 4.4.2 4.5-10 - 4.6 4.7-11 - - 12 - 4.8 4.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outline for Genesis 18\243\2721\243\25519\243\27238.doc)

(Microsoft Word - outline for Genesis 18\243\2721\243\25519\243\27238.doc) 創 世 紀 18:1-19:38; 所 多 瑪, 蛾 摩 拉 的 審 判 韋 江 傳 道 暖 身 問 題 : 你 有 沒 有 吃 過 交 通 的 罰 單? 當 你 收 到 的 時 候, 你 的 感 覺 如 何? 你 覺 得 應 該 呢? 還 是 覺 得 不 公 平? 注 意 : 大 綱 中 問 題 較 多, 但 顯 然 不 是 所 有 的 都 需 要 討 論 到, 比 較 多 的 是 供 你 們 參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文物管理执法全书(十一).doc

最新文物管理执法全书(十一).doc I...1...7...10 3...15...16 :...20...24...25...26...27...32...37...39...45...47 " "...50...59...77...79...81...89...93... 100 ... 103... 106...111... 115... 119... 124... 125... 126... 130... 134... 13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DD7A16DA5BCA5A1A4D1A16EAABAB871B27ABB50A448B1A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DD7A16DA5BCA5A1A4D1A16EAABAB871B27ABB50A448B1A12E646F63> 論 未 央 天 的 義 理 與 人 情 學 生 姓 名 : 陳 樂 汶 學 生 編 號 :1082756 指 導 老 師 : 司 徒 秀 英 博 士 香 港 嶺 南 大 學 2005 內 容 提 要 明 末 清 初 是 我 國 戲 曲 的 豐 盛 時 期, 無 論 是 曲 科 白 及 戲 曲 內 容 上 已 達 至 成 熟 的 階 段, 尤 其 在 戲 曲 題 材 方 面 極 為 多 元 化, 有

More information

银河银联系列证券投资基金

银河银联系列证券投资基金 2-1 ...3...7...8...9...15...23...25...26...27...28...35...35...38...39...39...40...45...45...46...48...50...52...53...56...58...59...59...60...61...61 2-2 1998 12 29 2004 6 8 2004 7 1 2004 6 29 2004 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疗法(下).doc

中医疗法(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3...4...13...15...17...17...24...25...26...26...28...28...29...31...31...33...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c-R61_Chapter 3 _full_.doc

Microsoft Word - Pac-R61_Chapter 3 _full_.doc A. 引 言 審 計 署 曾 就 公 共 租 住 房 屋 (" 公 屋 ") 單 位 的 編 配 及 運 用 進 行 審 查 背 景 2. 香 港 房 屋 委 員 會 (" 房 委 會 ") 是 根 據 房 屋 條 例 ( 第 283 章 ) 成 立 的 法 定 機 構, 負 責 制 訂 和 推 行 公 營 房 屋 計 劃, 以 達 致 政 府 的 政 策 目 標, 為 沒 有 能 力 租 住 私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美 學 與 藝 術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國 小 書 法 欣 賞 教 學 之 研 究 Study on Appreciative Method of Calligraphy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研 究 生 : 蘇 德 隆 指 導 教 授 : 蔡 崇 名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十 二 月 誌 謝 在 這 本 論 文 即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所 暨 中 國 文 學 系 合 聘 教 授 109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摘 要 黃 得 時 先 生 (1909-1999) 為 臺 北 帝 國 大 學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前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AFAC0EFBADBB5C4BFADC9AAC1D52E68746D6C>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AFAC0EFBADBB5C4BFADC9AAC1D52E68746D6C> 胡 里 痕 的 凯 瑟 琳 叶 芝 和 格 利 高 里 夫 人 著 孙 柏 译 译 者 赐 稿 - 人 物 : 彼 得 吉 兰 布 里 奇 特 吉 兰, 他 的 妻 子 米 歇 尔 吉 兰, 他 的 长 子 帕 特 里 克 吉 兰, 他 的 次 子 邻 居 们 德 莉 亚 卡 赫 尔, 米 歇 尔 的 未 婚 妻 老 妇 人 时 间 地 点 : 喀 拉 剌 [1] 乡 下 一 间 茅 屋 的 内 室,179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FEHC_2cmin.doc

Microsoft Word - 4FEHC_2cmin.doc 九 龍 城 區 議 會 食 物 環 境 衞 生 事 務 委 員 會 第 二 次 會 議 記 錄 日 期 : 2012 年 2 月 9 日 ( 星 期 四 ) 時 間 : 下 午 2 時 30 分 地 點 : 九 龍 城 民 政 事 務 處 會 議 室 出 席 者 : 主 席 : 黃 以 謙 議 員 副 主 席 : 黃 潤 昌 議 員 委 員 : 梁 美 芬 議 員, JP ( 於 下 午 4 時 40

More information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 進 度 報 告 在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上, 由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後 獲 得 通 過

More information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a) (b) (c) (d) (e) 207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17.29 17.29 13.16A(1) 13.18 (a) (b) 13.16A (b) 12 (a) 209 13.19 (a) 13.16A 12 13.18(1) 13.18(4) 155 17.43(1) (4) (b) 13.19 17.43 17.2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单 元 ( 一 )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内 容 提 要 : 本 单 元 共 分 成 三 个 小 课 目,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和 儿 童 文 学 的 鉴 赏 与 阅 读 指 导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内 容 包 括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儿 童 文 学 读 者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和 儿 童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3 79 2010 9 80 180,000 (a) (b) 81 20031,230 2009 10,610 43 2003 2009 1,200 1,000 924 1,061 800 717 600 530 440 400 333 200 123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00 2003 15,238 2009 31,4532003 2009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第三章 第 三 章 :2017 年 行 政 長 官 產 生 辦 法 - 可 考 慮 的 議 題 行 政 長 官 的 憲 制 及 法 律 地 位 3.01 基 本 法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首 長, 代 表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依 照 本 法 的 規 定 對 中 央 人

More information

nb.PDF

nb.PDF 3 4 5 7 8 9..10..15..16..19..52 -3,402,247-699,783-1,611,620 1,790,627 : - - -7,493 - -1,687 2,863 1,176 2,863 - -148,617 - - 12,131 51,325 - -12,131-2,165 14-2,157 8-3,393,968-794,198-1,620,094 1,781,367

More information

bnbqw.PDF

bnbqw.P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1 2 16 1608 100004 1 ( 2003 2002 6 30 12 31 7 2,768,544 3,140,926 8 29,054,561 40,313,774 9 11,815,996 10,566,353 11 10,007,641 9,052,657 12 4,344,697

More information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異 3. 太醫以王命聚之 中的 以 字與下列哪一項的 以 意思相同 A. 以齧人 B. 而吾以捕蛇獨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建 築 物 無 障 礙 設 施 設 計 規 範 內 政 部 97 年 4 年 10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2190 號 令 訂 定, 自 97 年 7 月 1 日 生 效 內 政 部 97 年 12 年 19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9360 號 令 修 正 內 政 部 101 年 11 年 16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1010810415 號 令 修 正 目 錄 第 一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