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電子報-第64期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覺電子報-第64期"

Transcription

1

2 雜 阿 含 經 卷 3 What are the sensation-skandhas of the consciousness? They are the bodies of six sense-consciousnesses. What are the six? They are the eye consciousness body, and even the mind consciousness body; thus they are called the sensation-skandhas of the consciousness. Samyukta-Agama Sutra, Vol. 3

3 對 六 根 功 能 與 六 識 功 能 的 存 在 與 由 來 不 如 實 知, 一 定 會 導 致 種 種 惡 見 與 惡 法 的 生 起 阿 含 正 義 第 一 輯 That one cannot truly understand the existence and origin of the six sense-organs functions and the six sense-consciousnesses functions must result in various kinds of evil views and evil dharmas arising. The Correct Meanings of The Agama Sutras, Vol. 1

4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4 期 本 期 目 錄 1 人 間 佛 教 ( 十 四 ) 平 實 導 師 16 中 觀 金 鑑 ( 十 三 ) 孫 正 德 老 師 35 邪 箭 囈 語 ( 十 一 ) 陸 正 元 老 師 49 廣 論 之 平 議 ( 二 十 二 ) 正 雄 居 士 67 廬 山 風 心 開 見 佛 理 事 一 心 的 真 實 面 ( 二 ) 何 承 化 老 師 84 信 者 恆 信, 不 信 者 恆 不 信 ( 二 ) 卞 達 證 居 士 系 列 我 與 同 修 特 別 的 4-25 因 緣 正 輝 正 占 居 士 124 導 師 法 語 中 最 讓 我 印 象 深 刻 的 話 倪 式 谷 居 士 133 般 若 信 箱 136 公 開 聲 明 139 佈 告 欄 153 正 智 出 版 社 發 售 書 籍 目 錄 161 正 覺 贈 書 目 錄

5 連載十四 童子或童女在佛法中的定義 與中國世俗法中的定義不 同 在大乘佛法中 童子或童女並不是指年幼的孩童 而是出 家常住僧團而無家累的菩薩 身相雖然與在家人相同 但卻是 受持菩薩戒的童貞行 完全是以大乘佛法為歸的出家人 所 以 在大乘法中的童子或童女 有二十歲的人 也有三十來 歲的人 也可以有五十 七十幾歲的人 全都稱為童子或童 女 我們正覺也有設計了童子 童女的僧服 菩薩服 上面有 繡著幾個字 正覺寺常住 但與僧服有些不同 我們將來也 不會使寺中的童子童女菩薩僧 像 文殊 普賢一般的華麗穿 著 畢竟距離等覺位還很遙遠 不許自大而在表相上亂學一氣 所以 童子與童女本來就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 而 善財 大士五十三參中的善知識們 其中示現童子相與童女相的出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 頁

6 家菩薩有幾位呢 我把它統計出來 總共有十位 就是 彌 多羅尼 釋天主 觀世音 正趣 瞿夷 善知眾藝 德生 有德 文殊 普賢等十位童子 童女行的出家菩薩 這十位 修童子 童女行的菩薩們 其中有一位是在十信位 有一位 是在第二住 有兩位是十行位 有一位是第十迴向位 有三 位是地上菩薩 有兩位是等覺地 至於其中示現為十行位的 觀世音與正趣菩薩 是由他方來此示現的大菩薩 來協助 世 尊弘法 來這裏示現的這兩位菩薩 其實本身並不屬於十行 位所攝 但是當時人間既沒有這兩個階位的菩薩可供 善財童 子參訪 為了圓滿 善財童子的因緣 所以感應來這裏示現 而其中十行位的示現 根本目的就是方便接引眾生而已 所 以只是藉著因緣來示現 由這裏 就可以知道示現童子相 童女相的出家菩薩 也 是遍於十信位 十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跟等覺等六 51 種階位中 可說是遍六種行位 中 全部都有 可是從身分跟表 相來看 跟在家菩薩似乎是一樣的 所以 你們在禮拜 文殊 普賢 禮拜 觀音 勢至的時候 有沒有注意到祂們是長髮飄 逸 天衣莊嚴 還有胸配瓔珞 臂膀還有臂釧 然後腰帶也是 很名貴的 世間名牌都比不上的 並且祂們還有比三太子的風 火輪更好的交通工具 祂們的輪寶 也就是祂們的蓮座 十 方世界來來去去時 就只要踩在蓮座上 一念就到 很多人禮 拜 觀世音菩薩時 並不知道祂到底是在家人或是出家人 老 實說 是連想都不曾想過 所以 有很多排斥在家菩薩的聲聞 51 十信行 十住行 十行行 十迴向行 十地行 等覺行 妙覺行等六行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 頁

7 凡夫僧 他們很討厭在家人出世弘法 認為在家人所說的法 義根本不值得聽聞一下 更別說是信受了 可是他們每天都 在禮拜 觀世音菩薩 卻不曾注意 觀世音菩薩長髮飄逸 而 且衣服華麗 胸佩瓔珞 臂掛寶釧 頭戴寶冠 完全是在家人 的模樣 可是聽我這麼一說 也許又有人認為說 觀世音菩薩 是在家人 又不肯禮拜了 然而實際上祂卻是出家人 也有出家人拜了 文殊菩薩以後心想 欸 文殊菩薩長 得這麼莊嚴 可是為什麼要穿這麼華麗 所有出家人都只能 穿染衣 布料都要染成灰色 壞色 為什麼祂竟然可以穿天 衣 每天穿戴得這麼莊嚴 這哪能叫作出家 其實 祂才 是真正的出家人 聲聞法中的出家人 並不需要一世又一世地 示現福德的廣大 因為捨報後就要入無餘涅槃了 那當然要捨 離世間的一切我所貪愛 而大乘法中的等覺菩薩只是示現天人 相 而這全然不是聲聞法中的出家人應該有的 是大乘法中的 出家菩薩才應該有的 示現福德的廣大圓滿 卻又沒有世間 福德貪愛的習氣種子 你們可以看看在娑婆世界示現的大乘法中的六大菩薩 以及其他菩薩們有幾位現出家相 六大菩薩中只有一位 地藏 王菩薩 可是穿著在家服飾的 文殊 普賢及五十三參中的其 他童子 童女等大菩薩們 其實也都是出家人啊 但是 這 一種出家是在大乘法中才有的出家人 所以大乘法中專修童 貞行的出家人有四種 示現聲聞相的比丘 比丘尼 以及示 現在家相的童子與童女 所以從這裏來看 其實我們修學佛 法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一定要建立正確的觀念 只要出離世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 頁

8 俗家而受持童貞行 修學大乘法 雖然仍舊穿著在家衣 服 仍然是出家菩薩 可是有一個例外 如果在大乘法中已 經進入初地了 從此地開始 不管他住在家中而有配偶 或者 出家修童貞行 都是出家人 心出家而非身出家 都是 佛 的真子 住於自己的家中而仍然被稱為住如來家 更有資格 稱為菩薩僧 這是因為 他們已經能取證無餘涅槃了 是有 能力出三界家而發起受生願 世世繼續生在人間弘法度 眾 才不入無餘涅槃的 當然是更有資格稱為出家人 這是說 心出家 以及出三界家 而不是只有表相上的 身出家 不能出三界家的凡夫 譬如五十三參中的初地菩薩 我們剛剛看到十地菩薩中 的第一位 是第四十一參的善知識佛母摩耶夫人 祂是有能 力取證無餘涅槃的 只是特地不取證 所以祂雖然在天上示現 天人相 其實仍然是出家人 這也是菩薩僧 所以在大乘法 中學佛 一定要建立正確的 次法 觀念 別只在 法 上用 功 否則 有一天縱使遇見了 文殊菩薩 心中還是會排斥而 說 欸 我已經出家了 我是僧寶呢 你文殊 普賢卻都 是在家人 我幹嘛要禮拜你 別以為沒有這種人 以前有 三明六通大阿羅漢迴心大乘而證悟了 三度帶著聲聞凡夫僧 上兜率天 這大阿羅漢每次總是很恭敬地禮拜現天人相的 彌 勒菩薩 那聲聞凡夫僧卻三次都不禮拜等覺菩薩 彌勒 只因 為看見了 彌勒菩薩沒有穿著僧衣的在家相 當然也就因為如 此 三度見了 彌勒菩薩卻全無所證 這已證明他的道業就敗 在崇拜僧衣上 真是愚癡人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 頁

9 這個正確的次法觀念一定要趕快建立起來 文殊 普 賢 觀音 勢至 彌勒 祂們的本質都是出家人 不是在家 人 即使是 維摩詰菩薩 或者佛母摩耶夫人將來示現在人間 時 也許又隨順世間法而結婚了 故意要生幾個菩薩子 菩 薩女來利益眾生 但祂們仍然是佛的真子 還是出家人 雖 然 他們可能手邊帶著孩子 每天在撫養孩子 依然是出家 人 因為祂們都入地了啊 這叫作聖位的菩薩僧 這些大乘 出家菩薩們 為了除盡貪著別人恭敬供養的習氣種子 所以 乃至已經成為等覺菩薩了 都還是不示現聲聞僧相 穿著世 俗衣服而示現在家相 但祂們都是有能力出三界的 而且也有 無生法忍而進入聖位了 當然更有資格稱為出家人 這意思是 說 是否為大乘法中的出家人 是依心出家來定位的 不是 依身出家來定位的 但是 如果三賢位中的菩薩 出家剃髮 著染衣 或者仍住在世俗家中 但他們都明心了 那也都是 菩薩僧啊 一樣都是僧 因為他們的心已經看見無餘涅槃中 的寂滅境界了 是依心出家來說僧 而不是依身出家來說 僧 這個屬於次法上的正確觀念 大家都應該要趕快建立起 來 那麼從今世到未來世的佛道修學過程中 才不會當面錯 失了自己所遇到的真善知識 可是話說回來 五十三參中的大乘出家菩薩 其中示現 在家相的童子 童女等出家人共有十位 聲聞相的比丘 比 丘尼等出家人共有七位 總共是十七位出家人 其中卻有十 位出家人示現在家相 所以 五十三參中的出家人總共只有 十七位 剩下的都是在家菩薩 而這些在家菩薩們 或者是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 頁

10 凡 夫 菩 薩, 或 者 是 菩 薩 僧, 卻 是 遍 處 於 各 行 各 業 中, 有 的 是 貴 為 等 覺 菩 薩 假 設 善 財 童 子 當 年 曾 經 參 訪 到 維 摩 詰 菩 薩 的 話 那 祂 表 相 上 也 是 在 家 人, 廣 有 資 產, 依 照 當 時 天 竺 的 習 俗, 應 該 還 有 妻 妾 子 女 而 其 他 的 在 家 菩 薩 們 也 有 貴 為 天 人 天 神 的, 也 有 貴 為 世 間 國 王 的, 也 有 示 現 為 外 道 身 分 而 不 一 定 是 善 財 大 士 曾 經 參 訪 過 的 譬 如 有 一 部 經 很 有 名, 叫 做 大 薩 遮 尼 乾 子 所 說 經, 大 薩 遮 尼 乾 子 他 示 現 為 外 道 身 分, 但 其 實 是 個 大 菩 薩, 來 護 持 佛 陀 的 正 法, 影 響 外 道 們 共 同 護 持 正 法 也 有 人 示 現 為 高 級 妓 女, 譬 如 十 行 位 中 的 婆 須 蜜 多, 她 是 個 淫 女 高 級 妓 女 ; 誰 若 是 愛 慕 她 的 美 色 要 去 見 她, 當 然 是 要 付 出 一 大 筆 錢 才 見 得 了 她, 然 而 往 往 才 一 見 她 就 開 悟 了 ; 所 以 婆 須 蜜 多 也 是 個 證 悟 很 深 的 菩 薩, 當 然 是 真 正 的 善 知 識 婆 須 蜜 多 她 是 個 高 級 妓 女, 莊 園 很 廣 大, 佣 人 很 多, 人 長 得 非 常 漂 亮, 同 時 名 聞 於 世 的 事 情 是 : 她 有 實 證 勝 妙 的 大 乘 佛 法 但 是 有 的 人 去 見 了 她, 剛 見 面 仍 然 悟 不 了, 得 要 跟 她 談 笑 以 後 才 能 開 悟 般 若, 那 樣 的 根 器 就 差 一 點 了 有 的 人 見 了 她 以 後 還 要 跟 她 拉 拉 手 才 會 開 悟, 那 更 差 了! 有 的 人 是 見 了 她 以 後 還 得 要 跟 她 擁 抱 一 番 才 會 開 悟, 那 又 更 差 了 可 是 還 有 層 次 更 差 的 各 類 人, 等 而 下 之 再 等 而 下 之, 則 是 見 了 她 以 後, 得 要 跟 她 親 親 嘴 才 能 開 悟 甚 至 於 最 差 的 根 器 是 要 跟 她 上 床 一 夜, 到 了 第 二 天 早 上 才 能 悟 入 ; 這 種 人 可 就 沒 有 辦 法 度 人 啦! 因 為 能 夠 自 度 就 很 好 啦! 但 是 你 看 婆 須 蜜 多 卻 是 示 現 當 高 級 妓 女 當 然, 藏 傳 佛 教 把 她 拿 來 攀 附, 妄 稱 他

11 們所傳的就是婆須蜜多的法 其實根本就錯了 婆須蜜多幫人 家拉拉手悟了 也許她收了三百萬台幣 如果是要上床一夜 才能悟入的呢 也許要收對方一億元台幣 可是她幫人家開 悟的內涵是第八識如來藏 是能夠出生意識覺知心的如來 藏 可不是藏傳佛教弘傳的大樂光明中的被生的意識覺知 心 那根本是兩碼子事 所以藏傳佛教其實根本沒有資格攀 緣附會於婆須蜜多 言歸正傳 大家可以瞧瞧這些菩薩們 五十三參中的善 知識菩薩們 你不能單從他的表相身分去看 譬如有的人 是宰官 宰官就是判官 以現代而言就是法官 這一判下 來 這個犯人是應該要剁腳後跟 讓他永遠不能走路 才不 會再欺負眾生 於是就這樣判了 剁了 但這也是菩薩 為什 麼要有這樣的菩薩 因為對治那種最下劣的眾生 剛強難 化 無法在一世中轉變他們的心性向善 一定會繼續殘害眾 生 那就要用這種金剛手段 否則還會有很多好人被傷害或 殺死 而判官菩薩自己卻不是以惡心來判刑 行刑的 所以 大乘菩薩是什麼樣的身分都有 有出家的身分 童子 童 女 比丘 比丘尼 然而大乘法中更多的是在家菩薩 可是 你看五十三參中的許多在家菩薩證量都不低哦 又譬如從第四十一參開始 這十地中的十個位階的聖位 菩薩 共有八位是在家人 佛母摩耶夫人 天女天子光 童 子師遍友 優婆夷賢勝 長者堅固解脫 長者妙月 長者無 勝軍 婆羅門尸毗最勝居士 只有兩個位階中的三個人是出 家菩薩 四地菩薩童子善知眾藝 十地菩薩童子德生及童女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 頁

12 有德 卻都是以在家相出家的菩薩僧 沒有一位菩薩示現聲 聞僧相 台灣有一句俗諺說得好 海水不可斗量 世人不 可貌相 也許哪一天你開車出門時 不小心撞到一個人 他 跟你道歉說 對不起 我不小心讓你撞著了 有沒有嚇著 您 說個不好 也許是個三賢位乃至入地的菩薩 以現在的 台灣而言 這是有可能的 以前當然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但在我們弘法十幾年以 後 現在的台灣已經有這個可能了 所以真正想要學佛法的 人 千萬不可拘泥在聲聞僧的表相中 那件僧衣自己不會開 悟 也不會幫人開悟 同理 菩薩衣自己不會開悟 也不會 幫人開悟 只有覺知心可以開悟 由覺知心意識來證得如來 藏而發起般若智慧 但是必須要在正知正見以及不崇拜表相 的前提下 會外的人們若是遇見了我們正覺祖師堂或是將來 遇見了正覺寺的常住時 若是遇見專修童貞行的常住菩薩 僧 那位菩薩若不是穿著我們的菩薩僧服 還真的不會知道 他們是出家人呢 但因為我們的菩薩僧服上面繡著 正覺寺常 住 幾個字 人家也許會知道這是大乘法中的菩薩僧 可是要當我們正覺寺的出家常住僧 最低標準是要離了 婚 或者還沒有結婚 而且想要住進我們寺院之前 至少要 明心不退 這是我們常住菩薩的最低條件 目前我們只有一 個祖師堂 因為正覺寺到現在還在申請變更地目之中 今年 還無法動工 而正覺祖師堂為了舉辦每年四個梯次的禪三時 需要許多寮房 不夠供給更多的常住菩薩 所以現在只能容 納四到五位出家菩薩常住 但是大乘法的出家人 佛陀時代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8 頁

13 的大乘門庭 我們將會在正覺寺建成之後擴大規模 那時將 會有更多的出家菩薩住進去 是由專修大乘法中的比丘 比 丘尼 童子 童女等菩薩來當常住菩薩僧 我們不接受聲聞僧 來安單 當然更不接受藏傳佛教外道來掛單 講到這裡 我要作個結論了 修學佛法的是心 不是身 體表相 更不是僧衣 如果有人打妄想說 你們正覺寺常 住的童子 童女所穿的菩薩僧衣借我穿幾天 也許我穿了 那件菩薩僧的衣服就能開悟了 我公開保證 不可能因為 穿了正覺的菩薩僧衣就開悟 因為那一件出家衣服穿在身上 時 不會有幫助開悟的功能 要不然你找我們祖師堂裡面的 比丘或童貞行者 向他們懇求說 你們的僧衣借我穿一 穿 也許我會開悟 就算真的讓你穿上一年以後 還是一 樣悟不了 因為 開悟是由於覺知心意識具備了開悟應有的 知見與心地功夫以後 心細了 方向正確了 才能參得出 來 不是依靠僧衣 而是依靠心地的功夫與正知正見 因此 說 不會因為身上穿著僧衣就代表有證量 也不會因為身上穿 著菩薩衣就代表有證量 可是大乘法有一個妙處 如果你的知見夠了 條件夠了 哪一天我借一件正覺祖師堂常住的衣服讓你穿 你穿好了還真 的能悟呢 而且不必穿很久就悟了 真的是可以悟 確實可 以讓你在僧衣中找到你的如來藏 這裏面當然是有蹊蹺的 那 就不便公開講了 等將來悟了 也就知道蹊蹺在哪裡了 這 就是說 你要把見道所應有的資糧 福德 正知見 心地功夫 等 圓滿起來 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應該去考驗 檢查或者理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9 頁

14 解善知識的證量是什麼 依他的實際證量作為你所應歸依的 內涵 而不是依他在家或出家的表相身分 至於善知識的實 際證量 其實是可以從他的言語開示或著作中加以瞭解的 譬如都符合聖教 也能夠歷經諸方大師 諸方學人 從經教 上以及理證上面加以考驗 已是經過千錘百鍊以後 他的法 義仍然可以屹立不搖而不可推翻 那你當然可以認定說 這 個就是真正的符合聖教量 這個才是末法時代的真善知 識 要這樣判別真假善知識 而不應該以是否具聲聞僧的身分表 相輕率來判定 作為你所歸向 認同 追隨 修學的標準 想 要能夠具有這種辨別的能力 當然要先瞭解菩薩僧與聲聞僧 要先瞭解出家菩薩與在家菩薩的區別 才不會繼續執著於出家 相中之聲聞相 這就是平實今天特地為大家舉出 善財大士五 十三參的內容 來加以分析比較的目的 當然 世尊解說的 善 財大士這五十三參 其實也是一個示現 為了表顯成佛之道 的位階次第以及所修習的內涵 由 世尊來為我們解說以後 菩薩們就知道成佛之道的修證內容與次第了 否則 就表示 世尊的化緣還沒有完成 那麼祂就必須再來人間受生一次 補講成佛之道的五十二個位階與修證內容 那麼菩薩為什麼會示現於三界 五趣 六道眾生之中 特別是示現在人間呢 這當然是有緣故的 也就是說 菩薩 若是想要成佛 就必須要修一切種智 可是這一切種智 其 實就是了知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種子的智慧 但是 如來藏 所含藏的一切種子 在三界中的哪一界中最能夠具足現行 呢 答案是 欲界 特別是人間 可是欲界中的畜生道 餓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0 頁

15 鬼 道 地 獄 道 中 都 不 好 修 行, 因 為 苦 多 而 樂 少 乃 至 純 苦, 生 活 資 源 的 取 得 很 不 容 易, 根 本 沒 有 閒 暇 來 修 行, 並 且 幾 乎 沒 有 善 知 識 的 因 緣 ; 而 欲 界 六 天 又 不 免 耽 著 於 享 樂 的 環 境 界 中, 所 以 欲 界 中 的 人 間 才 是 最 好 修 行 的 地 方 因 為 人 間 是 苦 樂 參 半 的, 既 辛 苦 而 想 要 離 苦, 又 有 人 身 而 且 能 夠 有 時 間 與 閒 暇 來 學 佛 法 又 比 如 說, 諸 佛 也 常 常 指 派 菩 薩 在 人 間 傳 揚 佛 法, 所 以 人 間 的 善 知 識 因 緣 是 最 好 的 ; 而 且 欲 界 中 的 人 間 是 所 有 種 子 現 行 的 因 緣 都 有 機 會 具 足 一 切 藏 在 如 來 藏 中 的 種 子, 在 欲 界 的 人 身 上 面 都 可 以 現 行, 不 像 在 天 界 會 有 許 多 種 緣 缺 的 環 境 存 在 ; 所 以 一 切 種 子 的 親 證, 在 欲 界 中 的 人 間 才 是 最 好 的, 故 菩 薩 常 常 會 示 現 在 人 間, 其 原 因 就 在 這 裏 也 正 因 為 菩 薩 悟 後 想 要 證 得 各 種 現 觀, 其 實 是 欲 界 的 人 間 最 有 因 緣 於 人 間 無 量 有 情 的 煩 惱 身 上 才 最 有 觸 發 的 機 會 ; 所 以 諸 地 無 生 法 忍 的 智 慧 果, 也 就 是 諸 地 現 觀 圓 滿 的 因 緣, 都 是 以 人 間 為 最 具 足 的 又 譬 如 前 面 所 說 的 : 菩 薩 證 悟 以 後, 如 果 是 以 出 家 身 而 示 現 為 童 子 童 女 相, 則 必 然 會 因 為 他 所 悟 般 若 智 慧 的 緣 故, 被 少 數 有 智 眾 生 恭 敬 供 養, 但 卻 不 被 聲 聞 種 性 眾 生 所 恭 敬 供 養, 也 不 會 被 大 乘 法 中 的 多 數 凡 夫 所 恭 敬 供 養 雖 然 不 容 易 受 到 眾 生 的 恭 敬 供 養, 從 世 間 法 上 看 來 似 乎 是 比 較 吃 虧 的, 但 其 實 是 對 自 己 好 的 ; 因 為 眾 生 通 常 不 會 看 得 起 現 在 家 相 的 菩 薩, 眾 生 看 得 起 的 往 往 是 穿 著 比 丘 比 丘 尼 僧 衣 的 菩 薩 所 以, 如 果 你 修 學 大 乘 法 而 想 要 迅 速 修 除 性 障,

16 那 麼 示 現 童 子 相 童 女 相 是 最 好 的 因 為 一 方 面 沒 有 家 累, 可 以 全 心 全 力 來 利 樂 眾 生 實 證 佛 法, 也 不 會 因 為 受 到 眾 生 的 恭 敬 供 養 而 生 起 慢 心 所 以 當 眾 生 看 不 起 童 子 童 女 的 時 候, 瞋 慢 等 習 氣 種 子 自 然 會 被 觸 發 而 引 起 微 細 的 現 行, 那 時 就 是 童 子 童 女 菩 薩 們 修 除 習 氣 種 子 的 最 好 機 會, 而 這 時 也 是 諸 地 現 觀 的 因 緣 最 容 易 出 現 的 時 候 如 果 是 身 披 僧 衣 ( 現 聲 聞 相 ) 的 出 家 人, 那 可 就 不 一 樣 囉! 因 為 身 上 的 僧 衣 有 佛 陀 加 持 的 威 德 力, 所 以 不 論 修 證 的 高 下, 即 使 仍 是 凡 夫 位 的 聲 聞 僧, 也 永 遠 會 被 信 佛 的 眾 生 所 恭 敬 供 養, 何 況 能 有 眾 生 敢 於 辱 罵 誹 謗? 當 然 眾 生 更 不 敢 輕 視 現 聲 聞 相 的 證 悟 菩 薩 僧, 那 也 就 比 較 難 讓 如 來 藏 中 累 劫 所 藏 的 貪 瞋 煩 惱 習 氣 種 子 現 行, 想 要 斷 除 染 污 的 貪 瞋 習 氣 種 子 就 會 比 較 困 難 修 斷 的 時 間 一 定 會 比 較 長, 而 成 佛 的 時 間 當 然 也 跟 著 拉 長 了 這 一 些 習 氣 種 子 若 是 不 能 現 行 而 轉 變, 當 然 就 會 一 直 潛 藏 隨 眠 在 如 來 藏 中, 很 難 滅 除 正 因 為 這 個 緣 故, 所 以 善 財 大 士 五 十 三 參 中, 修 證 較 高 的 十 迴 向 位 菩 薩 以 及 諸 地 菩 薩, 都 沒 有 示 現 聲 聞 相 的 菩 薩, 連 世 尊 脇 侍 的 文 殊 普 賢 也 都 示 現 童 貞 相 ; 只 有 等 覺 位 的 彌 勒 菩 薩, 為 了 幫 助 世 尊 攝 受 聲 聞 出 家 眾, 才 示 現 為 聲 聞 比 丘 相 因 此, 在 大 乘 法 中, 凡 是 處 在 高 位 的 菩 薩, 大 部 分 不 示 現 聲 聞 相, 這 都 是 為 了 加 速 修 除 習 氣 種 子 的 緣 故 ; 只 有 在 考 量 攝 受 智 慧 較 低 劣 的 眾 生 時, 或 者 考 量 正 法 可 能 提 前 滅 亡 而 不 得 不 假 藉 僧 衣 的 威 德 時, 才 會 特 地 示 現 聲 聞 相 : 以 聲 聞 身 相 的 身 分, 在 弘 法 困 難 的 時 期 來 幫 助 度 化 眾 生, 使 正 法 不 會

17 危 亡 這 是 因 為 大 多 數 的 眾 生 不 能 真 實 瞭 解 佛 法, 更 不 瞭 解 大 乘 的 真 實 義, 所 以 比 較 容 易 崇 拜 穿 著 僧 衣 者 的 身 分, 菩 薩 因 此 才 會 這 樣 做 如 果 您 想 要 避 免 這 兩 種 成 佛 的 遮 障 因 緣, 應 該 在 圓 滿 三 賢 位 而 入 地 以 後, 或 者 進 入 十 迴 向 位 以 後, 委 屈 自 己 來 示 現 在 家 菩 薩 的 身 相, 世 世 化 入 世 間 的 種 種 身 分 之 中, 不 貪 求 世 人 恭 敬, 也 不 受 世 人 供 養 ; 乃 至 為 護 正 法 而 廣 受 淺 學 佛 弟 子 的 誤 解 與 攻 訐, 也 能 夠 永 遠 心 不 後 悔, 繼 續 努 力 不 輟, 這 樣 就 可 以 迅 速 滅 除 習 氣 種 子 的 隨 眠, 可 以 早 成 佛 道 由 於 早 成 佛 道 的 緣 故, 轉 而 能 夠 提 前 利 益 更 多 的 眾 生 當 然, 也 可 以 出 家 來 修 童 子 行 童 女 行, 而 不 受 聲 聞 僧 所 敬 重 譬 如 很 多 修 學 南 傳 佛 法 的 比 丘 比 丘 尼 們, 他 們 是 不 太 瞧 得 起 大 乘 菩 薩 的, 所 以 他 們 寧 可 不 供 文 殊 普 賢, 寧 可 供 奉 大 迦 葉 阿 難 尊 者 可 是 他 們 不 知 道 阿 難 尊 者 其 實 是 菩 薩, 早 就 是 入 地 的 菩 薩 ; 大 乘 佛 法 的 經 教 密 意 是 由 世 尊 以 教 外 別 傳 而 密 傳 下 來 的, 卻 是 由 金 色 頭 陀 經 由 阿 難 尊 者 傳 下 來 的 啊! 所 以 阿 難 尊 者 早 就 迴 小 向 大 而 證 入 十 地 之 內 了, 但 那 些 聲 聞 僧 們 並 不 瞭 解 這 一 點 當 然, 我 這 個 說 法 是 有 根 據 的, 譬 如 聲 聞 法 中 頭 陀 行 第 一 的 大 迦 葉 尊 者, 他 是 不 太 尊 重 文 殊 師 利 菩 薩 的 ; 有 一 次 結 夏 安 居 的 三 個 月 中, 文 殊 菩 薩 分 在 三 處 跟 女 人 共 同 過 夏, 似 乎 是 在 三 處 皇 宮 裡 面 跟 女 人 共 同 結 夏 安 居 人 家 結 夏 安 居 是 不 許 走 出 道 場 以 外 的, 祂 卻 是 在 皇 宮 裡 面 跟 宮 女 們 住 在 一 起, 祂 是 這 樣 結 夏 安 居 的 好 了! 三 個 月 結 束 結 夏 安 居 而 解

18 夏了 文殊菩薩回來參加僧眾自恣 大迦葉尊者就想要敲雲 板集眾 集眾的目的是要把 文殊師利趕出道場 說 文殊菩薩 違犯結夏安居的規矩 還與宮中的女人處在一起 當他舉起 木槌正要打下去的時候 不料漫山遍野整個天空都是 文殊菩 薩 有百千萬億 文殊 這時 佛陀就問大迦葉 你想要把 哪個文殊擯出去 那時大迦葉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啊 於是 手拿著木槌卻打不下去了 因為這打下去 大眾都來了 他 要如何把所有 文殊菩薩都趕出去呢 這可是 文殊慈悲 提 早示現 這漫山遍野都是 文殊 滿天都是 文殊 要趕出哪 一個 文殊 哪一個才是本尊呢 這個公案的記錄就只到這裏 沒有再記錄後面的發展 這公案中 佛陀並沒有責罵大迦葉 只問他說 你要趕出 哪個文殊 克勤大師就拈來說了 正當那個時候 如果 大迦葉把雲板敲了 你文殊還能逃得出去嗎 說 文殊其 實還是在這裏面 究竟是在哪裡面 當然是在如來藏裡面 可是這個公案有誰參得出呢 這得要來同修會好好學過以後 再去參 才有辦法悟啦 但是 由這個實際發生過的公案可 以看得出來 再從其他的歷史事實中也可以看得出來 聲聞 人是不太看重菩薩的 雖然他們很怕菩薩 可是出家菩薩如 果違規了 他們是很想要加以處理的 問題是 文殊在三處皇 宮跟女人過夏幹了什麼 祂已經度了她們 為她們宣說大乘 法 讓她們都入大乘法中 將來也可以證悟 這就擴大了大 乘法的菩薩陣容 佛對 文殊的證量以及 文殊的度眾作略都很清楚 可是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4 頁

19 大 迦 葉 不 曉 得, 他 認 為 出 家 修 童 子 行 的 文 殊, 應 該 跟 聲 聞 僧 比 丘 比 丘 尼 一 起 結 夏 安 居, 怎 麼 可 以 離 開 道 場? 而 且 是 在 皇 宮 中 與 許 多 女 眾 住 在 一 處? 他 是 以 未 斷 習 氣 種 子 的 聲 聞 羅 漢 所 知, 來 臆 測 一 大 阿 僧 祇 劫 前 就 斷 盡 習 氣 種 子 的 文 殊 菩 薩, 所 以 在 解 夏 自 恣 時 才 想 要 把 文 殊 趕 出 去 結 果 拿 著 槌 子 卻 不 敢 敲 雲 板, 因 為 他 不 曉 得 應 該 趕 出 哪 一 個 文 殊? 這 時 他 當 然 已 經 知 道 文 殊 的 證 量 不 可 思 議, 這 種 證 量 不 可 思 議 的 大 菩 薩 當 然 是 不 會 犯 戒 的 從 這 裏, 大 家 也 可 以 看 得 出 來, 大 乘 法 所 證 的 清 淨 性 並 不 是 從 表 相 來 看 的, 而 是 從 心 地 來 看 的 也 不 是 從 諸 大 菩 薩 的 天 衣 飄 飄 長 髮 飄 逸 瓔 珞 莊 嚴 來 看 的, 而 是 從 心 地 來 看, 不 許 單 從 表 面 上 的 行 為 來 看 所 以, 單 從 聲 聞 出 家 的 表 相, 認 為 穿 著 僧 衣 的 人 就 是 比 較 有 智 慧 或 者 一 定 有 證 量, 這 樣 在 三 乘 菩 提 中 常 常 是 會 看 走 眼 的 接 著 再 說, 如 果 過 了 三 賢 位, 在 諸 地 中 要 修 十 度 波 羅 蜜, 更 應 該 出 家 用 童 子 行 童 女 行 來 修, 或 者 甚 至 於 就 乾 脆 用 在 家 菩 薩 的 身 分 來 修, 讓 人 家 輕 視 都 無 所 謂 ; 這 樣, 就 能 夠 因 為 不 受 恭 敬 而 使 自 己 的 瞋 習 種 子, 在 歷 緣 對 境 當 中 不 斷 地 出 現, 然 後 不 斷 地 去 轉 變 它, 於 是 瞋 恚 的 習 氣 種 子 就 可 以 加 速 消 除 由 是 緣 故, 菩 薩 凡 是 已 入 諸 地 的 人, 正 因 為 智 慧 深 利 而 無 人 敢 於 隨 意 誹 謗 故, 應 當 改 以 佛 弟 子 四 眾 所 不 恭 敬 而 容 易 忽 略 其 身 分 之 在 家 菩 薩 身 分, 或 童 子 童 女 出 家 菩 薩 身 分, 世 世 自 度 度 他, 直 到 等 覺 位 而 且 有 佛 降 生 人 間 時, 方 才 又 示 現 聲 聞 相 的 出 家 身, 在 事 相 上 代 佛 統 御 僧 團, 分 擔 佛 陀 的 辛 勞 ( 待 續 )

20 連載十三 第二節 應成派中觀以意識能取 能捨之行相偽證 大乘之無分別智 大乘般若中觀 有另一法體能夠讓親證者之意識覺知心觀 察 除了具有非斷非常等中道體性外 尚有 維摩詰經 所說 知是菩提 了眾生心行故 不會是菩提 諸入不會故 的 非知非不知 於無分別中能廣分別之中道體性 此一法體即是 有情五蘊世間生起之根本 即是 常與諸乘而作種性 之阿 賴耶識 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 於無分別中能廣分別 參禪之 菩薩親證而能現觀此一境界性時 即能發起實相般若智慧三 昧 即是經中所說 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 色等六入 是眼等六識心相應之境界 故六識心能分別 能見聞覺知此等 六塵 阿賴耶識不與六入相應 故阿賴耶識不分別六塵 不見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6 頁

21 聞覺知六塵 因此說不會六入者是菩提心阿賴耶識 並非能知 六塵的意識 然而阿賴耶識從無始劫以來 了別其所執持之種 子 所親生之有根身及器世間 未曾中斷過 這樣的了知性不 是六識心在六塵上之見聞覺知 乃是菩提心阿賴耶識執持一切 法種 隨業種親生異熟果 成滿業報之菩提性 故說 知是菩 提 阿賴耶識並非猶如木石全無所知 以阿賴耶識離六塵中之見聞覺知 不會六入而說為無分別 心 阿賴耶識心體亦因遍於一切蘊處界等法之中 永遠是真如 法性 無差別性而說為無分別心 但六塵以外諸法中 阿賴耶 識卻能了別所執持之一切法種 有根身 器世間 能隨緣任運 而說能廣分別 如是不分別六塵而又能分別六塵外之一切法 此等非知非不知 無分別中能廣分別 於一切法中無差別之真 如體性 只有親證阿賴耶識現量之般若正觀者 才能以其意識 覺知心來真實了知阿賴耶識這種不可思議的自住現量境界 非 是未親證者以意識心思議而可得知 二乘聖人未證阿賴耶識 異熟識 故不能知 未斷我見的凡夫 譬如佛護 清辨 月 稱 安慧 寂天 蓮花生 阿底峽 宗喀巴 克主杰 歷代達 賴 印順 等假名中觀師 當然更不能知 經中如是說 心王菩薩言 尊者 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 以故 菩提性中無得無失 無覺無知 無分別相 無分 別中即清淨性 性無間雜 無有言說 非有非無 非知 非不知 註1 1 註 金剛三昧經 卷 1 大正藏第九冊 第 367 頁中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7 頁

22 具有菩提性 六塵外之本覺性 之心才是真實菩提心 阿賴 耶識 異熟識 於三界六塵之中從來無得無失 無覺無知 無分 別相 無分別故即無貪瞋癡相 亦無善惡不定之間雜性 亦從 來不墮於言說相中 亦不墮於色相中而又確實有其性用而名為 非有亦非無 如是無分別中卻能廣分別六塵以外之一切法 如 是分別性卻不分別六塵中之一切法而不起貪瞋癡性 故說 無 分別中即清淨性 如是具有 非知非不知 無分別中能廣 分別 本來清淨性 的特性 才是真菩提心 此心不於六塵 中見聞覺知 故說無覺無知 於一切法中無差別之清淨無我真 如法性永無間雜 人我空 法我空故無得無失 離一切言語道 與尋思故無有言說 又此菩提性非為三界蘊處界 有 之法 亦非緣起性空不 實之 無 法 故非有非無 而親證菩提心 轉依菩提心之無 我菩提性者 凡有所修 所證皆是意識邊事 與祂無直接相關 而意識亦以轉依此心菩提性故而說無所得 無所得故無所失 法乃現成故 現觀菩提性一向無得無失 於六塵無覺無知 於 一切法中真如無差別相 亦無忽有忽無或者忽而清淨忽而染污 之間斷性及間雜性 是一向無間斷 恒無得無失 於六塵無覺 無知 無分別相之清淨性 相較於意識心對於六塵之分別了知 行相 菩提性不與六塵法相應而說非知 菩提性能執持並了別 一切法種 有根身 器世間故說非不知 如是修證者方是佛菩 提正法的實修 實證 不應以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的意識境界 作為佛法的修證 一 無分別非從意識之作意中得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8 頁

23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以三界有法 不離言說相 體性有間 斷 染淨間雜 一向有得有失 具足分別了知行相 有取有捨 之意識覺知心能變相 偽稱為已證大乘之無分別智 並且顛倒 黑白而毀謗禪宗所悟無分別之菩提心阿賴耶識 茲舉示彼等之主 張 一一檢驗藏傳佛教所說是否符合佛所說之教理 宗喀巴說 又無分別心有無明了之力者 是因三摩地有無沉沒之差 別 以此為止觀之差別 極不應理 以一切奢摩他定皆 須離沉 凡離沉沒三摩地中 心皆定有明淨分故 故緣 如所有性之定慧 是就內心證與未證二無我性隨一而 定 非就其心住與不住明了安樂無分別相(註2) 而為判 別 以心未趣向無我真實者 亦有無量明樂無分別三摩 地故 雖未獲得實性見解 但若執心令無分別 現可生 起 故未解空性 生無分別定無少相違 若能由此久攝 其心 以攝心力風生堪能 身心法爾能生喜樂 故生喜 樂亦不相違 喜樂生已 即由喜樂受相明了力令心明 了 故說一切明了安樂無分別定 皆證真性全無確證 諸證空性妙三摩地 雖有明樂無所分別 諸未趣向空性 之定 亦有極多明了安樂及無分別 故應善辨二定差 別 註3 2 註 明了安樂無分別相 謂藏傳佛教喇嘛們住於男女樂空雙運時 心中 清楚覺知淫樂是否保持在性高潮中說為 明了 安心領受淫樂說為 安 樂 專心領受淫樂而不生起語言文字分別時的狀態為 無分別相 3 註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師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卷 14 第 340 頁 台北 福智之聲出版社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19 頁

24 宗喀巴於 菩提道次第廣論 此段所說 可歸結為以下幾 項論點 ㄧ 又有人說 無分別心意識是否有明了之能力 是由 靜坐中清楚分明或昏沈而定 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說 法 因為一切定境中都必須遠離昏沈 凡是離昏沈的定 中 意識覺知心都有明淨分的緣故 所以定中的意識覺 知心不是常住心 不是本住法 所以藏傳佛教所謂的無 分別心 乃是以能分別之意識明瞭分透過作意 令意識 心住於所安立之一切法無自性之無差別 以靜坐時的意 識心不對五塵相中之差別相生起語言文字的分別 稱為 無分別心 稱為證得無分別性 二 宗喀巴認為 學佛人是否具有緣於如所有性之定慧 不是依行者是否能住於雙身法樂空雙運當中之無分別性 而判定 而是從是否已瞭解藏傳佛教密宗所說的 人無 我 法無我 來判定 因為世人雖然未具有藏傳佛教密 宗這二種 無我 的修證 卻仍然可以住於淫行的安樂 無分別定中 但是世人仍未趣向無我之真實 卻同樣擁 有 無量明樂無分別三摩地 無量的性高潮中一心受樂而 無分別的 定 慧 所以藏傳佛教密宗行者是否具有 緣於如所有性之定慧 是依有無實證藏傳佛教密宗所說 的二種無我來判定 而不依是否證得樂空雙運的一心受 樂而無分別的 定境 智慧 來判定 因為世俗人雖然 還沒有獲得 真實空性 的見解 但是若執著意識覺知 心及淫樂而住於性高潮中 使覺知心不生起語言分別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0 頁

25 時 無量樂受 了了分明而無分別的定境還是現前就可 以生起的 所以說 單單從 一切明了安樂無分別定 來判定已得樂空雙運的人 皆證真性 那是 全無確 證 的 因為身心同受淫樂 一心受樂 是人類身心法 爾而有的功能 世俗人都有此功能 故不能以此作為判 定標準 三 宗喀巴認為 意識覺知心以 無自性差別之無分別心 來領受雙身法中的身心喜樂 若已同時證得藏傳佛教密 宗的人無我或法無我 才是緣如所有性之定慧 就是證 空性定 藏傳佛教密宗的人無我與法無我 如前所舉 是不解佛法 人無我與法無我的自設二種無我 再以意識心作意並住於所安 立之一切法無自性之無差別中 以為能捨離五塵相之差別分別 時即是無分別性 這時的意識雖已無語言文字生起 但仍然是 具足意識心的分別性與了知性等識性 不因為心中無語言文字 的思惟 就不能分別青黃赤白 美醜 淨垢 故於離念靈知境 界中 看到狗屎時仍然能分別是淨 是垢而避免踩上去 所以 離念靈知中 仍然具足分別性 並非宗喀巴所說的無分別 又 意識之現起乃是藉意根 法塵為緣而生 因此意識現起及存在 時必定有所緣之意根與所分別之法塵作為俱有依 並非無我性 的空性 又分別與了知乃是意識之本事 縱然處於非想非非想 定中 意識仍然不失對於定境法塵之分別性 故意識沒有堪能 性成為對六塵不分別之無分別心 況且宗喀巴所謂的 無分別 之意識心 僅是處於欲界雙身法中專注於身心樂受 同時明了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1 頁

26 所受之喜樂覺受及受樂之心都無物質 故說為空性時之最粗意 識 但意識分別雙身法中身觸之快樂覺受時 必定與身識同時 同處緣於同樣之觸塵境 縱然許其捨掉香塵 味塵之分別 仍 然是對淫觸具足分別性之意識心 若是真的如同佛經所說的真 識無分別性 則當時之意識應是不觸六塵 不了知樂受的 然 而 雙身法中之意識心仍是有覺亦有知 有分別相 有取捨相 有得失相 不是經中世尊所說本無分別之真菩提心 故宗喀巴 說可以執意識心令生起無分別 乃是意識心所法之變異境界 隨所取之差別境界而仍有差別的了知與分別 故宗喀巴及所有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者主張能令意識生起無分別性 無有是 處 意識心一旦生起時 必定有別境心所法同時運作故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除了主張以有分別之意識 透過作意 能使其生起所謂之無分別性以外 為了攀附般若經及唯識方廣 經中所說 親證本識無覺無知 無分別相 無所得相之無分別 智 又妄想將意識心修成空性心 菩提心 彼等住於意識之能 取境界性中 妄計為種種阿賴耶識心體之體性 首先令意識心 住於雙身法 取著身觸樂受中生起所謂的 無分別 又編造 意識心不於繩上作蛇之分別 稱為 甚深無分別 宣稱安住 於這樣的 甚深無分別 就是修空性心 菩提心 實質上仍 未超脫於意識分別性 茲舉證如下 所言甚深無分別者 深義云何 為由觀慧正見決定 次 於其上無分別住耶 抑不思擇無分別住耶 初者吾等 亦許如此即是空三摩地 若汝許此 則應分別有無實性 見解二類 若有彼見補特伽羅 次住見上修無分別 是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2 頁

27 修甚深空三摩地 若無彼見補特伽羅 唯不分別而修 則非修習甚深空性 註4 宗喀巴在這裡說 有 實性見解 的意思 就是指能夠 分別繩上無蛇以及無蛇之自性的見解 也就是說 於五陰觀 察僅有假立之我及我之自性 意即意識心住於 五陰假立之 我非真實我 則無 我 之自性 的無自性觀慧正見中 繼 而作意讓意識心生起無語言文字分別的自知境界 以攝心力讓 身心生起明了安樂 意識又以一切法無自性故無差別之認知 遣除所受雙身法淫行樂觸之分別 主張如是就是修習甚深空 性 這樣的說法從表面上看似有少分道理 然而我等需依佛法 正理 檢驗其是否符合世尊所說之般若空性無分別智 於繩上計蛇乃至不於繩上計蛇 所計之法都不離五陰之範 圍 五陰是因緣所生法 是緣生緣滅之法 因此說五陰之本質 是無常 苦 空 無我之法 於生滅無常之五陰計著我與我所 是由於無明與顛倒所致 而宗喀巴是在生滅無常的五陰法中 妄計五陰中的某一法 某一觀念為真菩提心 是妄計虛妄法為 真實法 是施設建立虛妄法中的局部為真實法 正是無明妄想 顛倒所計 縱使能遠離宗喀巴如此邪見妄計 認清五陰全部之 本質是空 無我之法 以此等斷除分別我見之初分解脫知見 繼而修斷對於五陰自性之執著 最後證得自覺涅槃 自知不受 後有之解脫果 仍然屬於二乘所修之解脫道 與佛菩提道中的 4 註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師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台北 福智之聲出版社 卷16 第387頁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3 頁

28 實證空性無關 即是與大乘般若中道無關 空性心是指第八識 如來藏故 勝鬘經 中說 如來藏者 是如來境界 非一 切聲聞 緣覺所知 註5 二乘聖人未知菩提心本識 如來 藏阿賴耶識 異熟識 故二乘聖人未能親證而無力觀察如來藏 之甚深空性 但宗喀巴連我見都無法斷 妄將五陰中的意識計 為本住 常住法 尚且未證聲聞初果斷我見的智慧 更無法了 知阿羅漢所不知的佛教所說人無我 法無我 能親證甚深空性 無分別相之菩提心者 是意識心 然而 意識心本身卻不是甚深空性無分別相之菩提心 而是能證空性 菩提心的能證者 勝義菩提心即是空性如來藏 但如來藏是意 識心所證之標的 故不許如宗喀巴等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者 將所證的菩提心與能證的意識心混同為一心 意識心是屬於五 陰中之識陰所含攝 若能現觀五陰一一陰中之全部都是因緣所 生法 都是無常故空 是屬於五陰無常空之人我空的實證者 是證得解脫道的初果乃至四果 仍未證得佛菩提果的般若中 道 必須以意識心親證菩提心第八識以後 觀察領受所證得的 菩提心對六塵無覺無知 觀察菩提心永遠顯現真如法性的無分 別相 中道相 由此所得之智慧才能稱為無分別智 才是大乘 佛法中道的實證智慧 能了知眾生皆有如來藏 並親證如來藏 之所在而逮得般若正觀 並觀察此甚深空性心如來藏 於無分 別中廣分別六塵外一切法之菩提性及無量的中道性 轉依此菩 提性 中道性而修道者 才是真正的菩薩道行者 再舉如下所 5 註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如來藏章 第七 大正藏第十二冊 第 221 頁中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4 頁

29 舉經中世尊之開示證明之 我說道者 說何等道 道有二種 謂聲聞道及菩薩道 彼聲聞道者謂八聖道 菩薩道者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 藏 註6 爾時梵行長者 從本際起 而白佛言 尊者 生義不 滅 滅義不生 如是如義 即佛菩提 菩提之性 則無 分別 無分別智 分別無窮 無窮之相 唯分別滅 如 是義相不可思議 不思議中乃無分別 註7 第一段經文思之即解 不必再作解釋 今略釋第二段經文 如下 爾時 梵行長者從自心如來本際而起 向佛稟白說 世尊 能生之真義是說不會壞滅 能滅之真義是說本來不 生 如是不生與不滅的真實而如如的真義 就是佛菩提 佛 菩提的法性 則是本來就無分別 這個無分別之法的本覺智 慧 卻是對無量事物具有無窮的分別性 這種無窮分別的法 相 卻是完全要依靠能分別的心 藉自己能分別的功能來分 別這種無分別性的菩提心 而生起了實相智慧 才能進入無 餘涅槃而滅除這種無窮分別的法相 這種能分別與無分別的 法義真相 非是思惟而知 也是不可經由互相議論而了知 的 在這種不可思量 不可議論的境界中 才是真正的無分 別 經文中明確的指出 能出生五陰的本識是不壞滅的 能壞 6 註 阿含部 央掘魔羅經 卷 4 大正藏第二冊 第 539 頁下 7 註 金剛三昧經 如來藏品 第七 大正藏第九冊 第 371 頁下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5 頁

30 滅五陰的本識是從來都不生的 要具有如此不生不滅體性 如 如常住 的心 才是佛說的菩提心 能出生也能壞滅五陰的 常住本識 如如本識 唯有此菩提心之菩提法性才具有無分別 義相 此心即是梵行長者之本際 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之如來藏 阿賴耶識 異熟識 菩提心之無分別性 是其本然具足之體性 不是經由修行來改變祂 也不是經由意識覺知心作意或者修斷 煩惱轉變成為祂 也不是意識修行以後才出生這種無分別性 而是未親證本際之凡夫與二乘聖人都同樣有此本來已經無分 別性的菩提心 這是凡夫及二乘愚人之意識覺知心所不能思議 的 一切凡夫眾生之如來藏阿賴耶識 異熟識 於每一剎那中 皆以此無分別之菩提性而隨順著意識分別心及處處作主之意 根來配合運作 凡夫及二乘聖人卻都沒有這種實相智慧 被無 始無明所遮障而無法了知這個實相 當意識覺知心分別六塵萬 法時 或者有時作意不分別 但仍然是分別 時 由於離念之時 仍然了別六塵故 非真無分別之菩提心 真菩提心從無始劫來 於六塵都無分別 在無分別中卻能對六塵外之種種法分別無 窮 卻仍然是無分別心 因為從來不對六塵中的一切法生起任 何分別故 因為真菩提心雖然了知及分別其所執受之業種 有 根身及器世間 而其體性恆是無我 真實 如如而無差別性 從來不生起人我好惡之分別 因此梵行長者向世尊說此不思議 之無分別中卻能分別無窮 乃是無分別之菩提性 意識覺知心所具有者乃是緣生緣滅相 不具有菩提心之本 來無分別性 不具有真實常住性 不是本來已在 本來無生之 法 不是對六塵永遠如如不動之菩提心 因此不是不生不滅而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6 頁

31 永遠是 如 的佛菩提心 意識覺知心受無明遮障時會分別五 陰執為實我 於了知五陰之虛妄而破除無明時不再分別五陰為 實我 乃至斷除五陰自性之執著 捨掉顛倒想 轉取正見而不 再執著五陰為我 才能成為阿羅漢 於此不同階位中之意識覺 知心仍然是生滅變異之分別心 不因為成為聖人之後就會使意 識成為真的無分別心 否則一切聖人都將成為不能了別善惡 美醜 淨垢的白癡了 證得阿羅漢果以後 此時所得之智慧乃 是解脫智慧 是解脫於五陰世間繫縛之智慧 而不是親證菩提 心無覺無觀 無分別相所得之無分別智 這一點是藏傳佛教應 成派中觀者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所不知的 也成為他們曲 解阿含四部及般若諸經所說 而誤導所有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 學人最嚴重之處 更何況月稱 宗喀巴 印順是以意識之明瞭 分作為常住法 乃是墮於具足我見之常見 斷見中人 違背了 聲聞解脫道之智慧 再妄想令意識心生起無分別性 誤以為如 此即是安住於不分別五陰有我與我之自性 月稱與宗喀巴更於 有種種差別相之雙身法中 將能分別 能領受身心淫樂之意識 覺受等受陰 妄想修行轉變為其所妄計之無分別性 仍屬離語 言文字而能分別六塵苦樂受之意識分別心 竟以意識心及淫樂 觸覺都非物質之法 而妄說即是空性 妄稱這樣修習雙身法樂 空雙運就是修習甚深空性 彼等所說所證 實質上只有加深我 見與我執之染污 更加重欲界淫貪而不免死後下墮夜叉鬼神道 中 在此種完全違背世尊解脫道法教的情況下 大談佛菩提之 甚深空性 純粹是愚癡及誑惑學人之戲論而已 二 意識緣起性空無自體性非菩提心甚深空性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7 頁

32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者所理解之菩提心甚深空性 純粹停 留在想像與妄想中 何以故 上一段宗喀巴說 令意識生起無 分別性 住於不分別五陰有我之見解中而修無分別 主張如此 即是修甚深空性 甚深空性應屬於菩提心之體性 但於說修菩提心 時 卻又另外有互相矛盾之說法與修法 以維護其所貪愛之意 識能取境界之明瞭分 而不許他人摧破 舉證如下 若謂修菩提心 雖是已得了義正見補特伽羅所修之事 然於爾時 非憶彼見 安住見上而修習故 若爾 已得 正見補特伽羅於修行時 若憶彼見安住見上所有修習 縱是修空 然彼一切無分別住 云何皆為修習正見 故 得見已 於修習時當憶前見所決擇義而修真空 唯悶然 住無所分別 非修空義 此中自宗言全不分別 前奢摩 他及此科中 多數宣說 謂不多觀察此是此非 執一所 緣而便安住 非離分別 故以正見善觀察已 住所決擇無自性義 次略 延長便失其見 全無分別安住其心 亦非修空 故當令 自分別敏捷 住不住見相續觀察而善修習 註8 宗喀巴於此段中更是明說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所謂之全 不分別 全無分別 無分別等 都是不離能覺能觀之意識覺知 心之分別分位異名而說 因此完全不同於世尊於經中所說一向 無覺無觀 一向無得無失 一向無分別相 一向性無間雜之菩 8 註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師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台北 福智之聲出版社 卷 23 第 頁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8 頁

33 提心 既然意識心是因緣所生法 不是不生不滅之常住法 不 是菩提心 當意識觀察五陰非實有法 非實有自性時 縱使能 斷除意識心對五陰實有之惡見 縱然有再多之意識變相異名而 說為無分別 在解脫道及佛菩提道中 都仍然不許攀附為不可 思議之甚深空性無分別智 註9 因為意識心是三界有法 故 不可說實無 意識心是緣起性空不實之法 故不可說實有 既 是無常之三界有 亦非真實常住之空性 落於三界有無中而非 常住之法 永遠都不可能變為非有非無之中道常住法 生滅法 永遠都不可能變為不生不滅法故 又此段文中 宗喀巴因為不 懂菩提心如來藏之無分別相 對於離六塵見聞覺知 六入不會 之真菩提心不能認同 一方面又要攀緣附會般若經中世尊所說 真菩提心之無分別智 因此自己推翻前段文中所說 安住於不 分別五陰自性差別而修無分別就是修甚深空性 之說法 前 後自相矛盾 因為意識心之自性本質就是了知 分別 並且能 夠經過作意而有所取或有所捨 所以宗喀巴主張意識心住於經 過決擇五陰無自性之見解 讓意識心緣於無 時間延長了就能 夠去除所見之分別 以為就能使意識住於全無分別而安住其 心 以這種境界中之意識取代般若經中佛說的真菩提心第八識 9 註 應成派中觀主張觀察五陰非真實有 非有真實自性而修 能引發無分別智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師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台北 福智之聲出版社 卷 24 第 544 頁 如下 如是應於有事無事決定全無塵許實性引生定解 及當安住所決斷 義 迭次而修 乃能引發無分別智 非於境界全不觀察 唯攝作意 所能引發 以不能斷諦實執故 唯於執有 不起分別 非是通達無 諦實故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29 頁

34 前面宗喀巴主張 如是安住其心即是修甚深空性 於此處 說修菩提心時又自己否定之 另外主張應當於分別敏捷中修 習 然而當他住於不住見中相續觀察時 這般有所住 分別敏 捷之心 仍是有覺有觀 有所得 有種種差異分別之意識心 絕對不是世尊所說具有菩提性之菩提心 宗喀巴未證實相智 慧 不能決定何者才是菩提心甚深空性之法相 所說反反覆 覆 即表示他所說是純憑想像 皆是妄計所得 皆非彼之現量 證境故 又意識若緣於無 住於無法時即落於無記中 無記就屬於 沉沒相 而沉沒相之心與受用身心樂受之明了心 是異時互相 違背者 因此宗喀巴以其曾經於身觸樂受之意識心 體驗藏傳 佛教所弘傳之 樂空雙運 不許住於沉沒相之意識心是能受 樂修空之狀態 實已推翻自己所想像之無分別而不自知 能分 別 能觀察 能領受 再加上能清楚明了六塵境界 這意識心 正是有分別心 就是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所誤解與曲解而主張 為不可摧破 能結生相續 能取後有之常住法 明顯違背世尊 10 所說 諸所有意識 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 之至教 註 這意識是有生有滅 有所依 有所緣 不自在 五蘊法所含攝 並無常住不壞之真實體性 而真實菩提心是一切眾生皆有 能 生蘊處界諸法之如來藏 是出生五蘊之本住心 不是五蘊中識 蘊所含攝之意識 故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思想是以生滅性的意 識為中心 為本住法 為能結生相續之常住心 其宗旨皆非佛 所說法的證據是非常明確的 10 註 雜阿含經 卷 9 大正藏第二冊 第 57 頁下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0 頁

35 意識心是屬於蘊處界無常空之法 以意識心所觀之蘊處界 無常空及意識心自身之無常空 皆是所生法 緣起性空之法 沒有絲毫不生不滅 非斷非常 不來不去 不垢不淨 不增不 減等諸多中道之功德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師一向都在所生法 顯現之緣起性空上假說中觀 故佛護 月稱 阿底峽 宗喀巴 等以意識為中心所說的中觀皆不應成 能觀及所觀皆屬生滅法 故 舉示實證如下 其決擇正見之法 即無間所說雙於二諦獲決定解 除中 觀師 任何補特伽羅皆見相違 無慧宣說無違之理 唯 具深細賢明廣大觀慧中觀智者 善巧方便通達二諦 決 擇令無相違氣息能得諸佛究竟密意 由此因緣 於自大 師及佛聖教 生起希有最大恭敬 發清淨語 以大音聲 數數宣告 諸具慧者應知性空之空義 是緣起義 非 作用空無事之義 註11 宗喀巴於 菩提道次第廣論 中 不僅主張意識心之一分 明瞭分是細意識 以此細意識妄想能取後有而假說為阿賴耶 識 企圖矇混為世尊經中所說能取後有之菩提心如來藏阿賴耶 識 並且主張意識心之明瞭分別就是菩提心之無分別智 本覺 智 如今更明確的違背世尊所說之甚深空性 般若空 以其我 見 斷見大言不慚的說諸佛究竟密意就是緣起性空 這樣將聲 聞解脫道及大乘佛菩提道推向無因論及戲論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 觀不許細意識是可以摧破之法 也就是說細意識可以觀察其緣起故無我 11 註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師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台北 福智之聲出版社 卷 17 第 412 頁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1 頁

36 但是不許說為可滅之法 此乃非因計因之無因論 墮於斷見故 藉緣生起 之意識既是有生之法 即無可能成為不滅之法故 以生滅無常 能覺能觀 之心假說為不生不滅 無覺無觀之菩提心 不能成就絲毫之佛菩提功德 法 故所說皆是戲論 並宣稱如是非佛所說之自創謬法為佛說 是最嚴重的毀壞佛法與誹謗諸佛者 佛陀所說與其所說迥然相 悖故 蘊處界諸法完全屬於十二因緣流轉之法及可還滅之法 世 尊於阿含中說 此有故彼有 此滅故彼滅 說的就是含攝意 識之五蘊名色 是因緣而起 緣散則滅 因此說五蘊名色之體 性是無常故空 空故無我 非真實法 非常住法故 然意識心 不論粗細 乃識蘊所含攝 是意法為緣所生之法 故意識心亦 是緣起性空之法 此等緣起性空乃是蘊處界無常空 僅屬於世 俗諦之範疇 乃菩提心如來藏阿賴耶識 異熟識 藉眾緣所生 諸法之無常法相 並非八不中道之常住空性菩提心 藏傳佛教 密宗如是緣起性空之法 未曾絲毫觸及勝義諦第一義心 菩提 心之諸多中道功德法 而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諸傳承者建立生 滅無常之細意識為常住法 顯違自己所說蘊處界緣起性空之 理 復全然不知緣起性空世俗諦 必須要有菩提心如來藏阿賴 耶識 異熟識 之諸多中道功德法 才得以不墮於無因論與戲 論 彼等只因自身不能親證菩提心如來藏之真實不虛 故予以 否定 於極力否定菩提心如來藏阿賴耶識之時 又大力推崇已 墮於無因論之緣起性空觀 說為真實常住之空性 故又墮於斷 見 為離斷見故 乃又建立意識心或細意識心為本住法 常住 心 妄想取代諸佛究竟密意所說之空性心如來藏 用以欺騙世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2 頁

37 人說藏傳佛教密宗已經實證諸佛之般若密意 並宣稱如是修行 者即是證得顯教的佛果 方許進一步轉入密宗道中 於書中處 處貶抑顯教一切實修實證者 藏傳佛教一切中觀師皆墮於意識 境界中 以如是不住中道之能觀之心 以如是緣起性空之生滅 無常心 妄想比擬諸佛究竟密意之中道心 菩提心如來藏 如是妄稱粗意識 細意識為無始以來即不墮於能觀 所觀之實 相心如來藏 指鹿為馬 顛倒黑白 實非愚癡二字所能具體形容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一方面否定中道心如來藏阿賴耶 識 另一方面又將意識心領受種種境界相之變相執為真實心 公然違背世尊所說 並曲解佛意 將生滅無常墮於六塵境界相 的意識心說為菩提心 般若實相心 凡有所引用之經文或者菩 薩論文 皆僅是作為依附狡辯之用 乃至斷章取義 斷句取義 來夤緣經論文句 故其引用並無實義 利用眾生對經論的仰 信 讓眾生以為其所說與經論相同 其實只是藉經論來誤導他 人對他們生信而已 就像盜印百年信譽可靠之招牌貼在自家黑心仿製 品上一樣 彼等實際上仍以常見外道所誤認為常住不壞的意識 心作為中道心 與經論中所述第八識中道心之意可說完全是背 道而馳 下面將分別以 一 彼等將意識心觀察蘊處界空套用 為般若空 二 揭露 吐蕃僧諍記 之法義事實 三 彼等 錯用奢摩他之無分別影像作為證得無分別之根據等三個項 目 再次證明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所說與佛菩薩之經論真義南 轅北轍之事實 待續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3 頁

38 大 乘 法 才 是 實 教, 聲 聞 緣 覺 的 法 教 只 是 權 教, 二 乘 法 只 是 從 大 乘 法 中 分 析 出 來 的 一 小 部 分, 讓 畏 懼 生 死 的 人 可 以 迅 速 了 斷 生 死 由 生 死 的 了 斷, 可 以 讓 二 乘 人 對 佛 具 足 信 心, 然 後 才 能 漸 次 引 入 真 實 教 裡 面, 所 以 才 會 說 摩 訶 衍 ( 大 乘 ) 出 生 了 一 切 聲 聞 緣 覺 的 世 間 法 和 出 世 間 的 善 法 平 實 導 師 著, 勝 鬘 經 講 記 第 一 輯, 正 智 出 版 社,2008 年 11 月 初 版 首 刷, 頁 336

39 連載十一 陸正元老師 第三節 世尊由淺入深三轉法輪皆依此如來藏心 第一目 三轉法輪之概要 世間學校教育是由幼兒園 小學 中學 大學 研究所 由淺而深 逐級而上 縱有所謂資優生可跳級就讀 也是經過 測驗 確實具有與該級相當之學識智慧方可 絕無顛倒次第先 讀大學 再上幼兒園之理 一般世間法尚且如此 完全符合法 界因果正理 究竟圓滿而為 無上正等正覺 之世出世間智 慧更當如此 要依 佛陀至教所開示修學次第由淺入深 教導 佛子逐步聞熏 如實勝解 如法修證解脫道乃至佛菩提道 故 1 分三時而說 即是所謂的三轉法輪 第一時 初轉法輪 是為心志怯懦眾生說 阿含經 涅槃 1 編案 有些說為五時三教 本文以三轉法輪之次第名為 三時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5 頁

40 解脫道 此乃化城方便之法 非真實究竟之法 所證之解脫道 極果 有餘依涅槃及無餘依涅槃 俱是依蘊處界滅盡之後 如來藏心獨存之境界而建立 故非是離常住心如來藏而說之無 常空 斷滅空 第二時 二轉法輪 宣說般若實相中道 乃依 各個有情皆有之不生不滅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法界本源之第 八識如來藏心 而演說佛菩提道 但僅言及般若總相智及別相 智 讓眾生能因此而親證第八識心 並確認實證此心乃成佛之 道的根本 卻尚未廣為開示更深細之一切種智妙法 第三時 三轉法輪 乃說佛菩提道所依之如來藏心中所含藏一切種子的 智慧 一切種智 為諸已證實相心之菩薩說明悟後修行之 道 乃是為加持諸菩薩圓滿究竟成佛之道的修證而開示之種智 妙理 如 解深密經 卷 2 中云 爾時勝義生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初於一時 在婆羅奈 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 惟為發趣聲聞乘者 以四諦相轉 正法輪 雖是甚奇 甚為希有 一切世間諸天人等 先 無有能如法轉者 而於彼時所轉法輪 有上有容 是未 了義 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世尊在昔第二時中 惟為發 趣修大乘者 依一切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 性涅槃 以隱密相轉正法輪 雖更甚奇 甚為希有 而 於彼時所轉法輪亦是有上 有所容受 猶未了義 是諸 諍論安足處所 世尊於今第三時中 普為發趣一切乘 者 依一切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 自性性 以顯了相轉正法輪 第一甚奇 最為希有 于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6 頁

41 今世尊所轉法輪無上無容 是真了義 非諸諍論安足處 2 所 譬如於初轉法輪之四阿含諸經中 固說無我法 卻又處處 說 我 如是之 我 或說為涅槃之本際 或說為諸法之實 際 或說為如 或說為識緣名色之識 或說為入胎之識 或說 為愛阿賴耶 樂阿賴耶 欣阿賴耶 憙阿賴耶 或說為有分識 乃至四阿含中亦有直接說之為 我 者 說色等五蘊 非我 不異我 不相在 於阿含部的 央掘魔羅經 中 更說為 如 來藏 心 非如達賴喇嘛 多識喇嘛 等六識論之藏傳佛教 諸師所說 二乘法僅說生空 今 平實導師又以七輯之巨著 於 阿含正義 唯識學 探源 一書中 將聲聞聖者結集之 阿含經 中之八識論真實 意旨 鉅細靡遺的陳示出來 證明專門演述聲聞解脫道的 阿 含經 中 不僅說明三界法的虛妄無常性 蘊處界為因緣生之 無我性 亦已解說無餘涅槃雖是滅盡五蘊十八界 卻仍有本際 存在 非為斷滅空 即已隱說八識心王之正理 但因初轉法輪 的聲聞經是以開演解脫道為主 鮮少談及佛菩提道所證之法界 實相 故非為真正了義之說 已如 解深密經 經文所言 二轉法輪之大乘般若諸經中 則說第八識為 非心心 無 心相心 無念心 無住心 法界 法性 不思議界 虛空界 斷界 離界 滅界 無性界 無相界 無作界 無為界 安 隱界 寂靜界 並說如是之心是 實相心 其性是 真 2 無自性相品 第五 (CBETA, T16, no. 676, p. 697, a23-b9)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7 頁

42 如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非唯 如此 亦廣說如是心之中道性 所謂八不中道乃至無量中道 義 復說此心於三界六道一切法中 皆是 無所著心 說此 心即是 涅槃實相 十八界俱滅已 則無一切法可言 唯有 此識獨存 世間法如是 出世間法亦復如是 皆依此實相心而 有 故說此識住涅槃位時 亦無無明 乃至無無明亦盡 甚至 說 設若有法過於涅槃 亦復如夢如幻 一切法皆是此 識之所生 所顯故 如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578 中 世尊開示說 一切有 情皆是如來藏 金剛藏 正法藏 妙業藏 並非多識喇嘛不知 而說的 未說第八識 例如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住持藏法如來之相 為諸菩薩宣說般 若波羅蜜多 一切有情住持遍滿甚深理趣勝藏法門 謂 一切有情皆如來藏 普賢菩薩自體遍故 一切有情皆金 剛藏 以金剛藏所灌灑故 一切有情皆正法藏 一切皆 3 隨正語轉故 一切有情皆妙業藏 一切事業加行依故 再由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569 中 佛語 亦可知般若諸經 皆是依於如來藏而說 非僅是多識喇嘛所說的諸法無自性 經中如此記載 佛言 天王 如來法性在有情類蘊界處中 從無始來 展轉相續 煩惱不染 本性清淨 諸心 意 識不能緣 起 餘尋伺等不能分別 邪念思惟不能緣慮 遠離邪念 3 大正藏 (CBETA, T07, no. 220, p. 990, b1-7)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8 頁

43 無明不生 是故不從十二緣起 說名無相 非所作法 無生無滅 無邊無盡 自相常住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 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知法性清淨如是 無染無著 遠離垢穢 從諸煩惱超然解脫 此性即名諸佛法本 福 4 德智慧因之而起 本性明淨不可思議 所謂 如來法性在有情類蘊界處中 從無始來展轉相續 煩惱不染本性清淨 本性明淨 非所作法 無生無滅 無邊 無盡 自相常住 這分明就是說第八識 如來藏 阿賴耶識 真如 本來常住 無始以來不曾間斷 不從十二緣起 非因緣 所生法 何曾是多識喇嘛說的諸法無常生滅 世間法無常生滅 是世俗諦 非是勝義諦 非是般若波羅蜜故 多識喇嘛顯然是 將世俗諦所說的諸法無常生滅 誤會作般若波羅蜜所說的法界 實相心的勝義諦了 又如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21 更 是明白地說般若波羅蜜多是依於如來藏之本來清淨自性而修 佛告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 須菩提 一切法自性本來 清淨 菩薩摩訶薩於是一切法自性本來清淨中 如理修 學般若波羅蜜多 不驚 不怖 不退 不沒 須菩提 彼諸愚 異生等於如是法不知不見 以不知不見故 無 所覺了 是故菩薩摩訶薩發勤精進於中修學 自所學 已 令諸異生等於是法中如理修學 實知實見 菩薩摩 訶薩由如是學故 即得清淨十力 清淨四無所畏 乃至 4 法性品 第六 (CBETA, T07, no. 220, p. 936, c16-25)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39 頁

44 5 清淨一切佛法 此外 大家更可由般若諸經中最為濃縮精要的 般若波羅 蜜多心經 之經名 編案 即大家熟悉的 心經 就可知道此經 是在談有這麼一個 心 當你找到這個心時 出生了智慧就 會到達無生無死的彼岸 且經文一開頭的 觀自在菩薩 當 然更是說已現前觀察到 證驗到這個非因緣生 從無始來 本 來就自在 的心之證悟菩薩 依於此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的真實心而 照見五蘊皆空 但達賴卻說 相較於唯識宗 中觀宗肯定 般若經 所說 諸法無自性 是了義 對中觀宗來說 般若經 6 仍然是假名安立 只有諸法空才是了義 可見達賴喇嘛完 全沒有般若智慧 只能從現象界的諸法虛妄無自性來妄解經 義 成為依文解義而不能實證的凡夫 並且達賴所說的中觀 宗 乃是誤會 龍樹菩薩所倡之中觀 龍樹菩薩所倡之中觀 乃是八識論的中道觀行 乃是證悟菩薩現觀第八識不落兩邊 不一不異 不來不去 不增不減 不垢不淨 乃至無量的中 道性 非主張六識論的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大小活佛喇嘛仁波 切的錯誤中觀 由此可以顯見達賴等人都是斷滅論 無因論而 又兼具 常見 的外道見 多識喇嘛亦說 若說這阿賴耶識非因緣和合的常法 常住不變 5 學品 第二十五 (CBETA, T08, no. 228, p. 659, a6-15) 6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版 圓神出版社 2004 年 3 月 頁 113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0 頁

45 事 無為法 無作用 無因果之法 就和數論外道的 常一自在的神我論無異 凡是存在 都有前因後果 如 果阿賴耶識就如蕭平實所說 永恒不變 永遠存在 是 生命之源 就和常一自在的 神我 和客觀唯心 主義的 絕對精神 只有名稱上的差別 本質上沒有任 何差別 不存在無因之物( 破論 p.180) 這就表示多識喇嘛根本沒有實證第八識阿賴耶識 肇因於他信 受六識論藏傳佛教的中觀邪見 自己落入斷滅論和常見論都不 知道 他不知道外道常見所謂的常住不壞心 仍然是第六意識 而不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這些常見外道都是把意識或者意識的 變相錯認為常住不變 也把第七識末那說為第七意識 把第八 識阿賴耶識妄說為第八意識 此分法義淆訛處 平實導師已在 各書中申論甚多 並且以專題開示辨正 第七意識與第八意 7 識 正理 多識喇嘛自己就是墮入斷常二見的外道見中而 不自覺 自己沒有實證第八識心 卻又大膽否定涅槃本際第八 識心體的常恆不變異的存在 真是可憐憫者 多識喇嘛又列舉落入六識論中 未斷我見而主張修雙身 7 編案 平實導師已分兩次於高雄講堂及高雄巨蛋舉辦公開演講 闡述第 七識不是意識 故不可稱為 第七意識 第八識亦不是意識 亦不可 稱為 第八意識 本電子報將於 人間佛教 連載完畢後 繼續連載 第七意識與第八意識 其中 平實導師非常詳細的舉出南北傳阿含 中的經典至教量 搭配現量及比量的論證 說明意識的體性以及其虛妄 性 讀者若能至誠淨心的閱讀思惟 並且配合 阿含正義 識蘊真義 的閱讀 此生斷我見的實證乃是可以努力達到的 敬請讀者屆時閱讀本 電子報連載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1 頁

46 再看宗喀巴大 法的宗喀巴之語 欲證明佛法無根本識 說 師在 緣起理贊 中如何說 非緣起物猶如空花 故無 無緣存在之物 ( 破論 p ) 多識喇嘛特地把自己老 祖宗的邪見舉示出來撩向天際 讓大家知道這個主張每日十六 小時都要修雙身法享受淫樂的藏傳佛教宗喀巴是外道的本 質 宗喀巴認為非緣起物都是假名施設的空花 因為宗喀巴乃 是六識論者 他認為沒有第八識 只有六識 因此一切法都是 緣起性空 滅後一切都無 因此只要不是緣起性空的就是猶如 空花一般 這是標準的無因論者 其過失甚多 平實導師已在 各書中論證甚多 本書針對這個問題亦已辨正甚多 由這裡達 賴與多識之言 再一次昭告天下 藏傳佛教諸師所說的法從來 都不是佛法 一向不同於 佛陀所說之法 與聲聞解脫道的 阿 含經 所說全然違背 甚至與佛菩提道的般若諸經相互違背 正是假藉佛法名相來破壞佛法的外道 般若經中雖處處說此實相心之體性為 無生無滅 本來 寂靜自性涅槃 但為轉二乘人迴小向大 乃 以隱密相 轉 正法輪 故二轉法輪之時仍有諸多未證悟此實相心者 因無 般若智慧而不能了知此中深義 以致諍論不斷 故 世尊乃開 示四依四不依之理 提醒學人應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法不依人 世尊仍等到三轉法輪 之唯識諸經中 方始以顯了相轉正法輪 所說之 如來藏 心 阿陀那 阿賴耶識 無垢識 真如 所知依 同為說此第 八識心 無二無別 此是 佛陀為大乘見道七住位以上之菩薩 摩訶薩所說成佛之道中之別相智 道種智 非尚未見道之凡夫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2 頁

47 所應知法故 亦未在二轉法輪中述說故 所以達賴說 因為 般若波羅蜜多經 強調空性 所 以三轉法輪主要是為了利益那些傾向大乘法門 卻尚未能夠 8 適當運用佛陀對自性空的開示而無法受益的佛弟子 這 顯然是不瞭解 世尊二轉 三轉法輪之深義 乃是顛倒事理之 不如實說 多識喇嘛則說 說阿賴耶識者 莫不以 楞伽 為宗 經 而 楞伽 明確指出 識有生住滅 非常法 蕭平實竟 然與佛對立 反其道而行之 高唱 第八識阿賴耶常住不 滅 佛身常住不滅 ( 破論 p.192)此說更是再一次 指鹿為馬 顛倒黑白的謗佛 欺瞞眾生之作為 更是以莫須有 的 與佛對立 反其道而行之 假造事實 來栽贓誣陷 平實 導師 我們來看經文是如何說的 自然就知道多識喇嘛如何顛 倒法義的是非與黑白了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 1 轉識 藏識 真相 若異者 藏識非因 若不異者 轉 識滅 藏識亦應滅 而自真相實不滅 是故大慧 非自 真相識滅 但業相滅 若自真相滅者 藏識則滅 大慧 藏識滅者 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想必連初轉法輪經典都讀不懂的多識及諸藏傳佛教喇嘛們 當 然更讀不懂二轉 三轉法輪之經典 因此不知道如來藏識與七 轉識非一非異之中道正理 此分法義 平實導師早在 楞伽經 詳解 第二輯中開示過 茲摘錄書中語譯如下 8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版 圓神出版社 2004 年 3 月 頁 46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3 頁

48 七轉識與藏識真相若是不同 則藏識 真相識 就應該 不是七轉識之能生因 若藏識即是七轉識 則轉識滅 時 藏識也應該同時消滅 然而自心真相識於轉識滅 時 祂實際上卻不滅 由這個緣故 大慧 解脫入涅槃 並非滅除第八真相識 只是將業相滅除而已 如果解脫 是將自己之真相識滅除 則藏識便消滅了 大慧 若藏 識消滅者 佛法即與外道斷滅見之議論沒有不同了 從顯說的第三轉法輪經典皆說七轉識是生滅法 卻不曾說 過出生七轉識的藏識 真相識 會滅 故說 第八識會滅者 皆是不懂佛法且不信因果的藏傳佛教外道所作之不實言論罷 了 由這裡 佛陀至教說 藏識滅者 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可知多識喇嘛等藏傳佛教古今諸活佛 仁波切等都是 世尊所 斥責的外道斷見論議 已經落入外道斷見中的藏傳佛教多識喇 嘛 自己正是 與佛對立 反其道而行之 竟然反過來誣指 實證 佛陀教義而且說法完全符合 佛陀教義的 平實導師是 與佛對立 反其道而行之 如此公然顛倒黑白 指鹿為馬 的多識喇嘛 還能說是佛教徒嗎 第二目 世尊於涅槃前化緣業已周畢 所應說法皆已圓 滿說竟 世尊於多部經典中皆有開示 說法四十餘年 所應說法皆 已說竟 化緣業已周畢 故於一佛乘之無上正等正覺 成佛之 道 當然亦皆已完整開示 故亦付囑弟子等要於彼大法具足 受持 勿令隱沒 如 大般涅槃經後分 卷 1 憐愍世間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4 頁

49 化緣周畢 為眾生故 今入涅槃 又如 四童子三昧經 卷 3 9 然諸比丘 導師所作者 為諸聲聞所作已訖 於 一 切處 我已說訖 示現內外諸法 真心示現 皆已說竟 諸佛 10 於法無有悋惜 無不辦 者 乃至一莖草等 一毛髮許 汝等比丘 從今已去 應須如法勤而修行 我已為汝示 現涅槃 我已為汝說涅槃道 已成就眾生善根 我所證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於往昔行大苦行及於難行 汝等今者 於彼大法具足受持 勿令隱沒 汝等應作如 是修行 11 世尊於今第三時中 所轉 再如前舉 解深密經 已說 法輪 無上無容 是真了義 非諸諍論安足處所 世尊化 緣既已周畢 絕無可能再於後時又再說與三轉法輪皆相異之藏 傳佛教男女雙修的外道邪淫法 但是達賴喇嘛卻說 有些密 教教法則是壇城主尊 佛 示現在具殊勝業報功德的大修行 者淨相中所說 因此 無論釋迦牟尼佛生前或涅槃後 這些 12 教法都可以出現 這些都不是一般史籍所記載 這些言 論都是違反 世尊開示經教之詞 不足為信 事實上只是達賴 想要把印度教性力派的譚崔雙身法合理化的一種講法 想要誤 導學人認為無上瑜伽雙身法是 釋迦牟尼佛於般涅槃後再示現 9 編案 大正藏多一個 於 字 10 編案 大正藏用 辯 中國宋元明版本用 辦 今取中國版本 11 大正藏 (CBETA, T12, no. 379, p. 945, a4-12) 12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在哈佛 初版 立緒文化事業 2004 年 7 月 頁 11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5 頁

50 所說的 秘密教法 但是從 釋尊化緣圓滿方入大般涅槃的開 示與事相 就可以知道達賴乃是說謊 而多識喇嘛也辯稱 這類密典在藏文佛經 甘珠爾 部共有 398 種 占佛經 總數的 51% 另有印度佛教學者研究佛經的著述 藏譯 集子稱 丹珠爾 其中收譯的密部論著共有 1747 種 占總數的 74 8% 這類論著中有佛親傳弟子恩紮菩提 著的 密集主續疏 有西元前 2 世紀白蓮種王著的 時 輪續略疏無垢光 還有西元前 1 世紀大佛學家龍樹著 的 五次第 菩提心疏 等 7 部密法論和其弟子提婆 著的 密行明燈 空行母儀規 等 7 種密法論 及月 稱的 密集大疏明燈 等 這麼多的經典資料 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密法的來源 嗎 特別是龍樹 提婆 月稱是大乘顯教中觀論的奠基 人 如果說密法來自印度教的話 他們這些虔誠的佛教 信徒怎麼會把旁門外道的 邪術 當作佛門正法來進行 研究和推廣呢 如果說 密法是西元 7 世紀應運而生 的東西的話 那麼 對佛經中的密法典藉和西元前的佛 教學者的密法論著該作如何解釋呢 如果都是後人的 偽作 那麼 有什麼有力的證據能證明是 偽作 呢 ( 破論 p ) 龍樹菩薩是 世尊所授記的初地菩薩 當年已至見道通達 位 所造諸論如 大智度論 中論 等 皆依親證如來藏之 般若智慧而造 已明心之七住位以上的菩薩 讀已皆知乃依此 真心而說 與 無著 世親等菩薩所造之論相契相合 並無絲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6 頁

51 毫矛盾之處 只是藏傳佛教諸人皆找不到自心如來藏 讀不懂 龍樹菩薩作造之論 故皆以六識論緣起性空來解釋 中論 裡 的論義 這等於是毀謗 龍樹菩薩 因為 龍樹菩薩明明以八識 論來說諸佛實相的中道義 提婆菩薩追隨 龍樹菩薩修學正 法 所作之 百論 亦是法同一味 乃至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弘 揚如來藏法 後來甚至被佛門中的六識論者假冒外道刺殺身 亡 因此 龍樹 提婆父子皆是八識論的弘揚者 不是藏傳佛 教諸喇嘛如多識者所說的六識論 應成派中觀論 多識喇嘛 所提到的月稱乃是六識論的主張者 落入意識境界中 錯認意 識為常住法 未斷我見 又一生勤修譚崔男女雙身法 是標準 的外道 龍樹菩薩 提婆菩薩卻是主張八識論 亦從未承認譚 崔男女雙身法 兩者根本不一樣 只有如月稱及藏傳佛教宗喀 巴等未悟凡夫方執言取義 說空說有 爭辯不休 讀者請閱正 13 德老師所著 中觀金鑑 即可明瞭其中原委 藏傳佛教這樣 的六識論雙身法 就算用佛法的名相來包裝 其中本質內涵根 本就是以外道邪見 假冒為佛法公然欺瞞想要修學真正佛法的 人 所以 多識喇嘛所舉的菩薩名號或者佛法名相 經中語句 想要用來證明所說藏傳佛教法義內涵正確 那是不可能的 永 遠無法欺瞞有智而理性的學佛人 這樣手法也只是藏傳佛教一 貫的伎倆 盜用 佛法名相 盜用 佛菩薩名號 冒充 佛 教僧寶 欺騙學佛人 普觀藏傳佛教所弘傳之解脫 涅槃 中觀 唯識 成佛等內涵 根本都與佛法無關 但藏傳佛教所 主張六識論及雙身法 倒是與印度性力派外道的內涵完全一 13 編案 正覺電子報 正連載中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7 頁

52 致 只是竊用佛教的名詞與佛教表相而與印度教中的性力派有 所不同 因此藏傳佛教喇嘛所舉的證據 正好是有力的證據 明確證明藏傳佛教古今所有 活佛 喇嘛 仁波切 等 都是凡夫 證明藏傳佛教的 密典 密續 都是偽經 偽論 這種手段與世間的商業騙術相同 頂多是一個用高級包裝紙打 包的假貨 禁不起理性有智者之檢驗 聖 龍樹菩薩 提婆菩 薩當然更不可能再創造與佛法及自己的論著相互矛盾 衝突之 密教典籍 這也證明藏傳佛教的密續必然都是後人所造而偽稱 為佛經者 然而密宗藏傳佛教此一手段 只能欺騙無智之人 是無法欺瞞已開慧眼之菩薩的 待續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8 頁

53 廣論之平議 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廣論 之平議 正雄居士 連載二十二 由 廣論 作者宗喀巴不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 扭曲我 見內涵 從未教導四眾弟子如何斷我見 證得初果 又否定萬 法本源的第八識如來藏 不懂如何開悟見道 又教人認定生滅 性的意識心是常住的真我 可見宗喀巴本身根本就是未斷我 見 尚未證得初果的博地凡夫 當然更未證得大乘法的見道 而鳳山寺 廣論 團體的法師居士們 卻妄說宗喀巴是遠古以 來即已成佛 那全是大妄語 令有識之士哂笑 而 廣論 團體鳳山寺的日常法師 別說是大乘見道 他 連初果是什麼都還弄不清楚呢 日常法師講說的 廣論 錄音 帶第 64 卷中有說 有一個同學 編案 是指鳳山寺中的某一法師 就問說 為什麼預流 一來不會引這個生死的業 我想 看那個十二因緣就很清楚了 無明緣行 行緣色 因為有無 明的因緣 所以他會造種種的業行 前面就講過了 無明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49 頁

54 由於或者直接了當的說 執這個邪執 在補特伽羅上面是薩 迦耶見 叫作無明 或者說因為不瞭解事實的真相 才在這 個上面執著有我 我所 那沒有什麼關係 總之不能正確的 見到無我的真義 因此有我 那就有貪 有貪就造業 造業 的當下它會熏習我們的識種 留下這個種子 我們叫 引 能引的引字 可是今天講的十二因緣 後面講的主要都是這 個 它沒有後面的愛取滋潤 它是不會感果的 那麼愛取滋 潤 我們稱它為現在這個十二因緣 現在叫它能生 所以這 個識種子 我們造了無量無邊 等到見了道以後 那識種子 還會不會現起 就不會了 因為識種的根本都是無明 行 識 所以預流是見了道的 因此在我們分類的時候叫見道所 斷 修道所斷 貪愛是修道所斷 不是見道所斷的 這個薩 迦耶見是見道所斷 這大家要清楚 不過這個是理論 日常法師連最基本的佛學常識都不清楚 他把薩迦耶見與 無明劃成等號 其實薩迦耶見又名身見 只是四種一念無明中 的見所斷煩惱 為初果人所斷 聲聞人斷除三縛結 身見 戒 禁取見 疑見 成為初果 就預備進入聖者之流了 所以又稱 預流 但他還要修行 經過七次人天往返 才能得四果解脫 聲聞人證得初果後 繼續修道而得薄貪瞋癡 證得二果 這時 他還要往返人天一次才能證阿羅漢 所以稱為一來 預流 一 來雖然都還在生死當中 卻都是已斷薩迦耶見 已瞭解色身不 是真我 受想行識不是真我 但是尚有我執及我所執的煩惱 在 並非不會再造引起生死的善惡業 當貪心所熾盛時 還是 會有小惡業的 甚至於若是大乘法中的新學菩薩 證得初果以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0 頁

55 後 大乘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還未斷盡 有時在誤會大乘相見 道內容的前提下 或者惡知識邪教導下 連誹謗妙法之重大惡 業都還會造呢 更何況聲聞中的預流 一來 只是了知自己五 蘊非我 所以對六塵境的貪著減低 有力量不因貪而造惡趣業 罷了 然因為聲聞見道所斷的異生性狹窄 大乘見道所斷的異生 性廣大 因此 預流果在聲聞乘來說雖已見道 但只是證得聲 聞初果而已 尚非大乘真見道 所謂大乘見道 要先斷我見而 證聲聞初果 然後再親自證得實相心阿賴耶識 若能不退轉而 成為七住位菩薩 才正式成為真見道位的大乘法中的佛弟子 般若智慧頓開 卻還需修學大乘相見道位所應熏修的法要 待 入初地方才圓滿見道位 成為通達位 大乘見道所應斷的寬廣 異生性到此才全部斷盡 所以大乘見道乃為二乘所不共的 不 能如日常法師一般混淆為一個相同的見道內容 預流乃至定性 阿羅漢 辟支佛 只知伏斷煩惱入涅槃 不知 不證實相法界 阿賴耶識 雖名為聖人 其實在大乘法中還是未入大乘見道位 的愚人 無有法界實相般若慧故 除非迴小乘心而向大乘 否 則永不能得大乘見道 此是日常師父所應當要了知的 只可惜 日常師父已經亡故 已無此機緣了 日常法師又說 當我們見了道 那識種子就不會現起 這句話非常錯誤 識種子不現起 不現行 只有入無餘依涅槃 時 十八界全滅了 七轉識的識種子才不會現起 或者成佛以 後識種流注變異相已滅 流注滅 變易生死已滅故 只是純淨 的無漏法種 這時說為流注滅 仍不是識種子不再現起 只是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1 頁

56 識種在流注現起過程中 識種已不再變異了 所以說為流注 滅 但是諸佛究竟清淨的八識種子都仍然在繼續流注現起 才 能具足八識心王而在人間繼續利樂有情 這是依文解義的日常 法師所不知道的極深妙法義 眾生從無始以來 乃至成佛前 第七末那識的識種一直不斷的現起及變異 從無間斷過 至於 前六識也是如此斷續現起及變異 只有在五位中才可能不現 起 五位者即是眠熟無夢 悶絕 正死位 無想定及滅盡定 其餘時間都是現起的 既然現起了 表示識種流注的現象是一 直存在的 一切已悟及未悟者都是如此 日常法師說見道後識 種子就不現起 那是不實的說法 是誤導眾生的說法 正是恣 意妄想所成的說法 暴露出日常法師對五蘊十八界的運作一竅 不通 不曾如實正確的觀行過 如何能斷我見而見道證果 如 何能被稱為大法師 日常法師又說 識種子的根本 都是無明行識 日常 法師顛倒說了 由於識種子不斷的流注 才有種種業的造作 有造業才有種種煩惱的生出 是因為阿賴耶識內含藏著無量無 邊的有漏 無漏業種子 由於末那的作意 而引出如來藏中的 前六識種子 才會有六識能夠見聞覺知 末那識配合前六識的 運作 才有善 惡業與淨業的造作 十二因緣所說的行緣識的 識 是指六識身 即是此意 此義當於後面十二因緣中再詳說 日常法師又說 見所斷 修所斷都是理論 意思是說 佛於經典中所說見所斷煩惱及修所斷煩惱都只是理論上的施 設 而不是確實有這些煩惱存在 意謂 佛所說的這些見道斷 及修道斷的見思二惑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不必斷見惑與思惑就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2 頁

57 能證阿羅漢果 或者指稱斷見惑與思惑是不必要的 意即 佛 所說的二乘菩提斷煩惱的修行 是不可行的 是假佛法 日常 法師的說法其實是在暗示學徒們 一切法空 緣起性空 一 切都是名言施設 性空唯名 因此 經中說的斷見 思惑都 是理論 思想 不是真正可修的法 日常法師本意若真的 是這樣 又弘傳宗喀巴的二種 廣論 來否定如來藏 此語一 出 不就是一闡提罪了嗎 身為佛門出家法師 卻口出逆言 毀謗佛法為不可實證 說二乘菩提證阿羅漢果只是理論 只是 思想 那真是讓人為他捏一把冷汗 薩迦耶見是見所斷煩惱 是三乘菩提共道 三乘賢聖沒有 一人不必斷我見 欲界貪愛及我執是修所斷煩惱 三乘賢聖也 沒有一人可以不必斷除思惑就取證聖果 這絕非只是理論 是 可實證的 古今諸佛菩薩及親證解脫道的一切賢聖 都已確實 實證 這些見修所斷的煩惱 是要實際從每天行住坐臥當中 對五蘊十八界的運作加以觀行 得知五蘊身心都不是我 而斷 除薩迦耶見 三結俱斷 先證得初果 然後進斷思惑而成為阿 羅漢或辟支佛 或者能斷思惑而故意保留最後一分思惑而入初 地 世世勤行菩薩道 如果依日常法師所說 它只是理論 就是在指稱世間並無阿羅漢 辟支佛及諸地菩薩聖位可證 那 就是無根毀謗 釋迦如來說法不實 誇大 也是在無根毀謗佛 法及聖位勝義僧 真的太對不起諸佛菩薩了 也是間接否定佛 法的實證性 末學在此希望日常法師 每夜應於佛像前多作懺 悔 並對五蘊十八界諸法的運作 多下工夫觀行 有生之年能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3 頁

58 1 證初果 進而登菩薩見道位 這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 至 於 十二因緣部分 後面再說 鳳山寺 廣論 之隨學者應深切瞭解 廣論 中說要與 煩惱鬥 但日常法師及隨學的法師們 卻以世俗法中的我所煩 惱 來取代佛法中出離生死的煩惱見 思惑 像這樣努力斷世 俗我所煩惱的結果 是與求出生死時應斷的煩惱完全無關的 再修學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仍然只是凡夫而永遠無法證果出生 死的 如果聽從鳳山寺 廣論 團體中所謂的 善知識 之教 導 說要消除煩惱就必須在所謂的 法人事業 的義工工作當 中 不斷的對境 然後從對境中來除煩惱 這是行不通的 因 為這是石頭壓草的愚癡法 根本無法徹底斷除煩惱 最後變 成 上午壓下的煩惱下午會再起 今天壓下來了明天會再 起 越壓煩惱越增長 難道鳳山寺的 廣論 人一點都沒 察覺到嗎 更何況這個所謂的 法人事業 是貿易賺錢的營利 事業 是利用免費的義工與經營小商店的眾生做不公平競爭的 賺錢事業 更是違背出家人不許經營賺錢事業的戒律 更何況 鳳山寺把商店中賺來的錢財供給達賴喇嘛推廣藏傳佛教的雙 身法 使喇嘛們更有勢力誘姦女信徒 這絕不是 佛所說的宣 說正法來利益眾生的事業 參與鳳山寺如是貿易賺錢的所謂 法人事業 上上下下為了賺錢而忙得不可開交 在這種環 境之下 在不曾了知觀行五蘊空的錯誤知見下 怎麼有可能斷 除見 思惑的煩惱呢 盡此一生根本就沒有斷我見的機會 1 編案 日常法師在本書尚未出版之前就已捨報 已經沒有機會了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4 頁

59 要知道煩惱是無始劫以來所累積的 並非說 我不能這 樣 我不能那樣 就算是壓伏了 與煩惱鬥 是對治法 如 石壓草 不能除根 不可能成功 也要先瞭解自己想要鬥斷的 煩惱是世俗煩惱呢 或是繫縛自己不斷流轉生死的煩惱 若 如鳳山寺日常法師一類人 只知道世俗法中的煩惱而不知道繫 縛自己流轉生死的煩惱 再怎麼與煩惱鬥的結果 永遠只是世 間善人 仍是凡夫 永無實證初果到四果的可能 聲聞人真正 的斷煩惱法 是從五陰 十八界的生滅無常而無我 加以如理 作意的細觀 才能斷除 菩薩真正的斷煩惱法 必須從根本因 瞭解阿賴耶識含藏煩惱種子的隨眠開始 由種子的流注而生七 轉識 由七轉識觀行蘊處界的空相 了知除了阿賴耶識涅槃本 際真實外 餘一切法都是生滅無常 都是緣生緣滅的 都是緣 起性空的 再加上跟隨實證的大善知識 熏習正確的解脫道正 知見 這樣定力與慧力的增長 而斷除三縛結 進而斷除五下 五上分結 最後具足證得解脫果 鳳山寺 廣論 隨學人欲證 解脫之功德 必須緣此途而修 必須如此回到 佛說的斷見思 惑上面來斷煩惱 否則是無法在佛道中獲得增上的 新學菩薩若想要斷除三縛結 必須依善知識教導之正確四 加行法修習 不可依藏傳佛教 喇嘛教 變造後的外道 四加 行 法修習 透過修習正確的佛法中的四加行 得知所取的前 五根及六塵境都是無常空 能取的七轉識也是空 證得此二取 空 我見身見也就斷了 此時初果果實穩入囊中 此時菩薩若 再具有基本定力及參禪知見 以及過去所累積的福德資糧 最 後加上善知識的臨門一腳 就把你踢進無門之門的佛菩提道內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5 頁

60 門中 開悟破參而正式成為七住位的實義菩薩 親證實相般 若 住於中道境界中 正式成為佛弟子 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卻是與藏傳佛教 喇嘛教 的教法完全相反的 第三目 苦滅聖諦 凡夫外道因煩惱而造業 由造業而生苦受等 由苦受而生 煩惱 惑 業 苦三 乃至輪轉不休 不知如何止息 是為不 知苦滅聖諦者 學佛者 已知苦之因是煩惱集 若懂得要滅煩 惱 也懂得應滅的煩惱內容 又能確實滅了應滅的煩惱 苦即 止息 如果按照新竹鳳山寺 廣論 團體上座法師所宣導的 要 對境修滅煩惱 卻不懂所應滅除的煩惱內容 反而會變成是 口說要滅煩惱 實際上卻不斷在增長我見煩惱 結果是我見 我執煩惱越修越增盛 是為不知苦滅聖諦者 又如宗喀巴等 以意識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 照此理 則眠熟無夢時意識斷 了 煩惱就無所依了 煩惱應當就滅除了 為何醒來意識現前 時煩惱又再生起呢 此不應理 這也是不知苦滅聖諦者 若人如是知苦聖諦 如是知苦集聖諦 是人定會如實了知 苦滅相之正理 苦滅相者 集論 卷 5 說 謂 真如 聖道 煩惱不生 若滅依 若能滅 若滅 性 是滅諦相 如世尊說 眼耳及與鼻舌身及與意 於此處名色究竟滅無餘 又說 是故汝今當觀是處 所謂此處眼究竟滅遠離色想 乃至意究竟滅遠離法想 由此道理顯示所緣真如境上有漏法滅 是滅諦相 2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卷 5 (CBETA, T31, no. 1605, p. 681, c7-24)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6 頁 2

61 依阿賴耶識而有的世間四種住地煩惱 透過解脫道及佛菩提道 修行而使煩惱不生 謂之苦滅相 受蘊與想蘊 識蘊等四住地 煩惱滅了以後 捨壽便出三界 因不再有後有 名為知苦滅聖 復次 此煩惱品麁重永滅 諦者 瑜伽師地論 卷 66 說 是有餘依涅槃增上所立滅諦 又因永斷 未來不生及先世因 受用盡已 現在諸行任運謝滅 是無餘依涅槃增上所立滅 諦 卷 68 又說 問 何等法滅故名滅諦耶 答 略有二 種 一 煩惱滅故 二 依滅故 煩惱滅故 得有餘依滅諦 依滅故 得無餘依滅諦 證四果阿羅漢已 則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解脫知見知如真 我見我執已斷 四住 地煩惱不再現行 也不會再新引煩惱之業 是為有餘依涅槃 此時尚有色身餘依未滅 因此還有色身寒熱等微苦所依 如果 色身也滅了 就是五蘊十八界全滅 不再生中陰身 不再受生 一切所依滅盡了 就是無餘依涅槃 此時只有阿賴耶識獨存 涅槃實際 這就是 阿含經 所說的 涅槃中的本際 實際 就是指第八識心體不生不滅也 再說宗喀巴所墮之常見外道見 悉以無妄想之覺知心作為 不生滅之涅槃境 稱為涅槃 此為 楞嚴經 及阿含部經中所 破外道五現 五見 涅槃中的第一個 也是外道見之最下劣者 楞嚴經 卷 10 說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 觀見圓明 生愛慕故 或以初禪性 無憂故 或以二禪心無苦故 或以三禪極悅隨故 或以 四禪苦樂二亡 不受輪迴生滅性故 迷有漏天 作無為 解 五處安隱 為勝淨依 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由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7 頁

62 此計度五現涅槃 墮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十 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 心顛倒論 因為意識夜夜斷滅 死歿永滅 來世又重新生起全新的另一個 意識 不是由此世意識往生去來世 因此意識不是常住不壞之 心 但宗喀巴卻說意識是常住不壞心 落入常見外道見解中 佛說 以欲界為正轉依 觀見圓明 生愛慕故 說的就 是宗喀巴等藏傳佛教的活佛 上師 喇嘛們 他們就是以欲界 意識住於 無上瑜伽雙身法第四喜中的專心享樂一念不生 為 3 正轉依 認為意識不滅 意識觀見圓明 作為涅槃境界 然 宗喀巴所謂的意識不滅 於意識的淫樂境界及一念不生境界執 迷不捨 不知都是生滅有為的境界 是欲界愛及我見境界 都 是煩惱而且是欲界中最低下的煩惱 哪裡是涅槃境界 又聖 彌勒菩薩也早已破斥宗喀巴的五現涅槃中的第一 種外道見 說之為 外道妄計清淨論者 瑜伽師地論 卷 7 說樂空雙運的外道涅槃落處 妄計清淨論者 謂如有一若沙門 若婆羅門 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 若我解脫 心得自在 觀得自在 謂於諸 天微妙五欲 堅著攝受 嬉戲娛樂隨意受用 是則名得 現法涅槃 第一清淨 因此聖 彌勒菩薩在論中又以反問的方式破斥說 3 編案 宗喀巴 密宗道次第廣論 中所說甚多 以及藏密喇嘛教各大派 祖師的論著中亦說明甚多 詳見 平實導師 狂密與真密 四鉅冊五十六 萬字舉證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8 頁

63 今應問彼 汝何所欲 若有於妙五欲嬉戲受樂者 為 離欲貪 為未離耶 若已離者 於世五欲嬉戲受樂 不應道理 若未離者 計為解脫清淨 不應道理 聖 彌勒菩薩說 虛妄計著欲界貪為清淨境界而建立理論的 人 是說譬如有一個人或是出家修行人 或是在家修行人 生起了這樣的見解 建立了這樣的理論 如同我這樣已經證 得解脫 自心已經獲得自在了 觀察自己已經得自在了 這 就是說 對於欲界諸天的微妙五欲 堅固貪著而攝受不離 在 欲界五欲中隨意嬉戲娛樂受用 這就是證得現法中的涅槃 4 這樣的解脫是第一無上而且是清淨的 宗喀巴 達賴 等藏傳佛教行者 把佛法第八識境界的 色空不二 等同於 藏傳佛教 雙身法識陰的 樂空不二 以為可以隨意嬉 戲娛樂於欲界男女淫慾的貪愛中 不受遮障而一心受樂 認 為不必斷除我見 於我所淫樂貪愛上應該堅固受持 認為這 樣就是現法中可以實證的涅槃 就是成佛 名為即身成佛 聖 彌勒菩薩在論中則說這類人是外道 虛妄計著欲界為清 淨論 的人 聖 彌勒菩薩進一步以反詰的方式來破斥密宗外道這種說 法 聖 彌勒菩薩如是說 現在應當要問他們 例如後來的宗喀 巴等藏傳佛教之外道 你們想要怎麼回答呢 如果有住在勝妙 4 編案 達賴喇嘛在他的著作 藏傳佛教世界 中說 通常我教導宗喀 巴的 密宗道次第廣論 (sngags rim chen mo)在沒有翻譯中斷的 情況下要花二十天 頁 149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59 頁

64 五欲中嬉戲受樂的人 這人是遠離五欲貪 還是未離五欲貪 呢 如果回答說是已離五欲貪 卻還在妙樂五欲中嬉戲享 受 這樣是與離欲清淨解脫的道理不相應的 如果回答說是未 離五欲貪 卻又誤計為已經證得涅槃解脫清淨而說為清淨 一 樣是與所說的解脫道理不相應的 如此一問 則宗喀巴等密宗 行人 必然全都無法如理回答了 只能說些歪理來狡辯了 然而藏傳佛教號稱至尊的宗喀巴 卻在其所著之 密宗道 次第廣論 中 主張藏傳佛教雙身法之父續中再分為相抱二根 交合 執手 言笑 互視等四續 宗喀巴於此 密宗道次第廣 論 如是說 勇金剛論師於 結合釋 中亦說為四續部 金剛藏莊 嚴續 第十一品 先說方便續中貪續多種差別 次云 此明互相抱 續部諸差別 如是由執手 笑視亦應知 此說能詮教續 故是顯示四續部之差別 爾時續部之名 5 亦曰笑續 視續 執手 或抱持續 二相合續 共為 6 四部 然有由笑 顧視 執手 或抱所生喜樂為道 7 故亦總有以欲塵貪為道之義 此如 第二十五穗 云 事行瑜伽及上瑜伽四續部者 以笑 視 抱持二合 5 藏傳佛教密續中說明雙身法的內容 亦即喇嘛上師的男根與明妃的女 根 二根相合性交 這樣名為 二相合續 6 亦即以男女互抱雜交的雙身法所產生喜樂為密宗道之內涵 讀者可從遍 處可見的藏傳佛教雙身像即可了知 7 藏密喇嘛教宗喀巴在其 廣論 中所說 要以男女淫欲觸塵之貪為修行 之道理 這就是落入聖 彌勒菩薩所斥的 外道妄計清淨論者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0 頁

65 執手而表示之 如是事續等中有以諸尊顧視顯示智慧方 8 便隨貪 有以歡笑 有以執手 有以抱持 有以二合 又 後分別 第三品 由諸笑及視 抱與兩兩合 續亦 有四種 寂靜論師釋云 言由四者 謂由事行瑜伽 上瑜伽續 表示笑視抱持二合 如是事續等中有明 方 便 智慧 諸尊隨貪現笑 有現顧視 有現抱持 有現 二合 如勇金剛 結合釋 云 言笑視及執手 等 謂由笑聲 或由觀色 持手 二合妙觸 引生大樂 9 無分別心 言如蟲者 是無漏大樂空句 謂如蟲從樹 10 生即食其樹 如是從樂所生妙三摩地應修空性 11 由明妃欲塵貪為道門中求菩提者 無上部中俱緣真實 12 及自所修明妃 以笑等貪而為正道 下三續部 唯緣 8 二合即是男女二根交合 也就是金剛勇父的喇嘛上師與蓮花明妃的女性 弟子 兩者合修無上瑜伽雙身法時 男女性器官交合行淫的雙身法修 9 藏傳佛教至尊宗喀巴 廣論 中所主張之雙身法 乃是要以二根交合行 淫所引生第四喜淫樂之最高樂觸而住於其中不起語言分別 以此為最高 大樂無分別心 其實還是欲界中之意識境界 10 宗喀巴主張要從男女交合雙身法淫樂所生之意識心一心不亂 定 中 應修 諸法緣起性空 之空性 11 藏傳佛教中與人合修雙身法之女人即是明妃 宗喀巴這裡說 由明妃欲 塵貪為道門中求菩提者 就是要靠與明妃女共行雙身法邪淫道來求證 藏傳佛教 所謂的菩提 12 藏傳佛教之黃教至尊大師宗喀巴 在這部 廣論 中主張要以雙身法之 欲貪為密宗之 成佛正道 因此讀者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滿街都是藏傳 佛教的 活佛 因為他們都是不離欲界淫慾之法 與正統佛教的修證 內涵根本上就違背 他們只是假借佛教的名義而籠罩世人而已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1 頁

66 13 所修智妃 欲塵喜樂為道 瑜伽續中既不可修二根交 合 故除彼外 緣餘執手或抱持觸喜樂為道 配瑜伽續 除觸塵外 依笑視緣所生喜樂為道 配事行續 此等是 釋 無上部中立四續部 之名義 14 藏傳佛教近代喇嘛上師們繼續依照這個雙身法而修者 例 如陳健民上師在他的書籍中更是露骨說 杵端惟有此龜頭 蓮瓣緊含似有鈎 上下騰挪能發樂 明空契合碧天秋 15 定功豈等閒 杵似須彌山 一舉通三世 空行最得歡 所 以都是以雙身法為核心來修行 因此藏傳佛教宗喀巴 菩提道 次第廣論 中的三士道 以及後二章中所說的止觀 都是男女二 根相入合修的樂空雙運的雙身法 所說的涅槃 都是外道五現涅槃 中最為粗淺的一種 都是邪見 我們再說涅槃正義 依 成唯識論 卷 10 說 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一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謂一切法 相真如理 雖有客染而本性淨 具無數量微妙功德 無 生無滅湛若虛空 一切有情平等共有 與一切法不一不 異 離一切相一切分別 尋思路絕 名言道斷 唯真聖 13 在 藏傳佛教中 女人因有女根而能令男行者 如上師 活佛 喇嘛 仁 波切等 修學密宗之 雙身法智慧 故名智妃 14 宗 喀巴著 法尊法師譯 密宗道次第廣論 妙吉祥出版社 精裝版 頁 44~46 礙於篇幅所限 藏傳佛教喇嘛們有更多雙 身法說法 請參考平實導師著 狂密與真密 四鉅冊五十六萬字披露藏 傳佛教雙身法之本質 15 陳健民著 徐芹庭編 曲肱齋全集 三 普賢王如來佛教會 出版精裝本 頁 305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2 頁

67 者自內所證 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佛法中所說四種涅槃的第一種涅槃為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也就是於一切法相中 顯現真如性之理體 此體即是第八識阿 賴耶識心 阿賴耶識心中雖然含藏無量無數的善惡業種及有漏 無漏法種等 但是第八識本體自性清淨 祂具備無量無數微妙 功德 眾生依祂才有世 出世間法之出生 祂是無生無滅 體 如虛空 湛然凝寂 為各個有情本來具有 不是修了以後才有 每個有情的第八識之間 都是平等而沒有差別之空性心體 所 以不異 祂能生一切法 一切法依祂而有 祂六入不會 於六 塵境界從不分別 祂不領會思量六塵中的萬法 祂也遠離語言 文字法 斷絕一切語言文字境界 祂是真正聖人所證得的寂靜 心體 謂之涅槃 又說 二 有餘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煩惱障 雖有微 苦所依未滅 而障永寂 故名涅槃 第二種涅槃為有餘依 涅槃 是說透過修行 滅除了阿賴耶識心體中集藏分段生死的 煩惱種子 捨壽前尚有色身的風寒微苦 但是已經離開煩惱的 三 無餘依涅槃 謂即真如 障礙 故名有餘依涅槃 又說 出生死苦 煩惱既盡 餘依亦滅 眾苦永寂 故名涅槃 第三種涅槃為無餘依涅槃 捨壽後色身已滅了 十八界全部滅 了 五下 五上分結全部斷除了 不再於三界中受生 已離生 死之苦 只有阿賴耶識心體不滅單獨存在 此時阿賴耶識心體 內已經沒有分段生死的雜染種子集藏 所以改名稱為異熟識 依此第八識心體獨存而不再有五蘊諸法作為所依 入滅前所依 的一切三界法已經永滅無餘 故名無餘依涅槃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3 頁

68 又說 四 無住處涅槃 謂即真如出所知障 大悲般 若常所輔翼 由斯不住生死涅槃 利樂有情窮未來際 用而 常寂 故名涅槃 第四種涅槃是無住處涅槃 無住處涅槃 是究竟的佛地境界 阿羅漢斷除了煩惱障所攝的一念無明現 行 已斷分段生死 雖證有餘依涅槃 捨壽後可入無餘依涅槃 但是阿羅漢還有煩惱障所攝之習氣種子未斷 還有無量無邊所 知障所攝塵沙惑上煩惱未斷 八地菩薩斷除了一念無明的現行 與習氣種子 已斷分段生死 但是還有無量無邊的無始無明塵 沙惑上煩惱未斷 種子還有變異 還有異熟生 不離變易生死 唯有到了究竟佛地 原異熟識心體已滅除變易生死 已斷盡所 知障所攝一切上煩惱隨眠 此時異熟識改名為無垢識 因已斷 盡二種生死故 不住生死 又因大悲願故 不住於無餘涅槃中 常常發起佛地四智心品的無邊大用 隨眾生緣而盡未來際不斷 利樂眾生 當成佛而發起大用利樂有情的同時 又不礙心體的 恆常寂靜 我法二執俱滅盡故 證真解脫 得大菩提 於事於 理圓融無礙而無所住 故名為大涅槃 如是名為無住處涅槃 以上所述四種涅槃 皆依第八識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而有 不可 外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之真如體性而說有涅槃可得 宗喀巴等不 依於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而說已證涅槃 是以男女合修的樂空雙 運五欲境界說為涅槃 不但未證般若智慧 連我見都還具足存 在 那其實是大妄語 是 佛陀與聖 彌勒菩薩所訶責的常見外道 第四目 苦滅道聖諦 知苦滅聖諦後 應知苦滅之道 謂修四念處觀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聖道 修此三十七道品可滅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4 頁

69 苦集而得出離 苦集滅已 則不受後有 是為滅苦之道 瑜伽師地論 卷 28 說 云何菩提分修 謂於三十七菩提分法 親近積集 若修 若習 若多修習 是名菩提分修 何等名為三十七種菩 提分法 謂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 覺支 八聖道 四念住者 一 身念住 二 受念住 三 心念住 四 法念住 四正斷者 一 於已生惡不 善法為令斷故 生欲策勵 發勤精進 策心持心正斷 二 於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 生欲策勵 發勤精進 策心持心正斷 三 於未生善法為令生故 生欲策勵 發勤精進 策心持心正斷 四 於已生善法為欲令住 令不忘失 令修圓滿 令倍修習 令其增長 令其廣大 生欲策勵 發勤精進 策心持心正斷 四神足者 一 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二 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三 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四 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 足 五根者 一 信根 二 精進根 三 念根 四 定根 五 慧根 五力者 一 信力 二 精進力 三 念力 四 定力 五 慧力 七覺支者 一 念等覺支 二 擇法等覺支 三 精進等覺支 四 喜等覺支 五 安等覺支 六 定等覺支 七 捨等覺支 八支聖道者 一 正見 二 正思惟 三 正語 四 正業 五 正 命 六 正精進 七 正念 八 正定 此三十七道品為大 小乘共道 小乘修此三十七道品 首 斷三縛結成預流果 復薄貪瞋癡立一來果 次永斷能順五下分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5 頁

70 結, 立 不 還 果 ; 其 中 五 下 分 結 是 除 了 初 果 所 斷 的 三 縛 結 外, 再 加 上 貪 結 與 瞋 結 皆 斷 ; 最 後 斷 五 上 分 結, 五 上 分 結 者, 謂 色 界 愛 無 色 界 愛 掉 舉 慢 無 明, 斷 除 了 五 上 分 結 即 成 為 四 果 阿 羅 漢 ; 此 為 小 乘 道 藉 三 十 七 道 品 修 習 以 後, 所 斷 煩 惱 所 證 果 位 此 時 阿 羅 漢 分 段 生 死 已 斷, 但 是 還 有 習 氣 種 子 隨 眠 未 斷, 還 有 無 始 無 明 未 破 未 斷, 因 其 未 證 法 界 實 相 心 故, 不 得 法 界 實 相 般 若 智 慧, 所 以 阿 羅 漢 雖 已 是 能 出 三 界 的 解 脫 聖 人, 在 大 乘 法 中 佛 卻 還 是 稱 他 們 為 愚 人 而 大 乘 行 者 修 三 十 七 道 品, 首 斷 三 縛 結 證 得 初 果, 並 證 得 法 界 實 相 心 第 八 識 如 來 藏, 再 轉 依 實 相 心 如 來 藏 續 修 三 十 七 道 品, 於 相 見 道 位 行 菩 薩 道, 內 門 廣 修 六 度 波 羅 蜜 多, 圓 滿 通 達 大 乘 見 道 所 修 所 證 智 慧, 累 積 無 量 無 邊 廣 大 福 德 ; 如 是 歷 經 十 住 十 行 而 至 第 十 迴 向 位 圓 滿 時, 不 唯 斷 除 二 乘 見 道 所 斷 之 異 生 性, 亦 斷 除 二 乘 人 所 不 能 斷 之 所 知 障 所 攝 大 乘 見 道 所 斷 深 廣 難 知 之 異 生 性, 同 時 滅 除 煩 惱 障 所 攝 見 思 二 惑, 成 就 永 伏 性 障 如 阿 羅 漢 之 果 德, 而 成 就 四 果 菩 薩 阿 羅 漢 ; 復 因 悲 願 而 發 起 十 無 盡 願 進 入 初 地, 故 意 再 起 一 分 思 惑 而 不 離 三 界, 於 修 道 位 留 惑 潤 生 不 取 涅 槃, 繼 續 斷 除 煩 惱 障 所 攝 之 習 氣 種 子, 亦 繼 續 斷 除 所 知 障 所 攝 無 量 無 邊 塵 沙 惑 上 煩 惱, 於 七 地 滿 心 念 念 入 滅 盡 定, 圓 滿 方 便 波 羅 蜜 多 ; 復 由 佛 加 持 而 入 第 八 地 中, 開 始 第 三 無 量 數 劫 中 利 益 有 情 及 任 運 斷 除 塵 沙 惑, 最 後 究 竟 佛 道 成 就 無 上 正 等 正 覺 有 關 三 十 七 道 品 內 涵 及 修 證, 在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27 及 卷 28 中 有 詳 細 的 解 說, 因 篇 幅 關 係, 不 予 抄 錄 ( 待 續 )

71 連載二 二 平實導師珍惜師生之情 一直護念著一西 一再 要我與一西溝通說明的過程 2004 年起 一西陸續出版著作 並將被其印證明心 見 性者的見道報告也附印在書中 四處流通 如 念佛三昧摸象 記解行法要 雖然有人私下對 平實導師提起 但 平實導師 因護念在懿蓮修學的都是求生極樂的善良學子 總是說 只 要他能好好弘揚念佛法門 我們也是隨喜 因此都未加以 辨正 或有被其印證者來函講堂為其印證欲求得實質確定 平 實導師基於能信受大乘行門者實屬難得 也不對其錯誤印證予 以公開說明 只對一西書中錯誤予以關注 希望能經由互相溝 通而請一西改正 有一次 平實導師特地來電 要我轉告一西 他的一本書 中寫著 有人告訴他看到一位佛學思想 學術界之耆宿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7 頁

72 1 死後下墮地獄身體變的很小 這樣的說法大有問題 不 符合 彌勒菩薩在 瑜伽師地論 的開示 因為所造惡業愈重 地獄受苦的身量愈大 平實導師要我電請他再查一下經論 然 後改正 免得招來別人對他的攻擊 但 平實導師無奈的附帶 了一句 他還是喜歡在 那些事 編案 神通異事 上做文章 後來因為有退轉的菩薩將一西的書流通到美國 企圖影響 同修會美國共修處的弘法事務 在 2006 年 9 月 有美國的同 修對一西為人印證明心及見性的事件質疑 故正式提案為會議 2 議題 10 月 15 日的會議 經過與會人員討論後認為 未證 言證已是大妄語業 這些錯悟的見道報告不僅出書 還公布 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上 會危害更多學子 故對一西之錯誤的印 證應有公開的說明 希望 平實導師能作出明確的裁示 但 平 實導師在會議中說明 一西本身的見道 是被明說引導出來 的 不是真實親證 見性也是一樣 多年前再度勘驗時 發 現他的見性還是落在六識的自性中 不能在山河大地上看到 自己的佛性 就曾明確的告訴他 他的見性只能算是解悟 不是真實眼見佛性 現在 他幫學人印證的見性更是有問 題的 但 平實導師還是慈悲的裁示 應先對他進行勸說 不要立即加以辨正 一西弘法也不容易 最後會中決議由 1 一西著 常憶念佛自在解脫 第六章第六節 敬畏因果 切莫毀壞正 法 自招苦果 中所記述的事 2 正覺同修會會務的推動 於事相上執行方案的決策 都是開會討論 或 幹部會議 或理監事會議 或親教師會議 經過充分的討論 依多數 表決來訂定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8 頁

73 筆者向一西轉達 平實導師的說明 只請他將網路上見性的報 告刪除 其餘則放過 如印刷於書中的見性報告 否定師承 明心印 證的偏失等 希望能救護這些因被誤導下而公開犯下大妄語業 的良善念佛人 免除彼四等錯認的見性報告隨著網路流傳 造 成大妄語業更廣 更重 第二天 我打電話給一西 電話來往共有三次 一西很客 氣的說 我不懂電腦 到現在打字還是要拜託別人 網站 是一些 小朋友 做的 而有關見道報告一事 是 小朋友 為讓念佛人生起信心 見道的密意 關鍵過程都除去 才登 上網路 因涉及多人 請給我一些時間與學員們溝通 並考 慮以什麼內容修正 以免突然空白造成學員的疑慮 一西又表示 我自己還要上班工作 懿蓮的事都是隨 緣而為 十幾年來 還是那麼一點大 人數也沒有增加 請同修會寬心 我沒有企圖心 不會 也沒有能力影響到 同修會 但還是感謝同修會對我的提醒 於此可看出一西 的心態並非在法義上探究 但筆者想他已答應要修正 也就 不再述說 但是 過了三個月 錯悟的見性報告並沒有下網 2007 年 1 月初 平實導師對筆者說 因為當年我剛出 來弘法沒幾年 沒有度眾經驗 總以為自己這樣就見到 了 別人也應該一樣才是 但後來才知道是不一樣的 以 前一西告訴幾位見性的學子要整理 這些學子也感受到一 西所說的見性怎麼與自己的親證有差異而來請示 那時就 曾在電話中告知一西 他的見性是解悟 不是真見 見性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69 頁

74 是要能在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 眼見為憑 不是在 如來藏的成佛之性上 不是在六識的見聞覺知性上面做體 會 體究 見性時 當下世界如幻觀成就 不需要再體 究 整理 只須去 平實導師又指示筆者再向一西說明並轉達 不是要一 西將見道心得報告從網站撤下來 而是只要求他將其中的 見性報告文章刪掉 因為被他印證見性的學員們並不是在 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 是被引導為去體會六根 六 識的自性而被他認證為禪宗的見性 是落入自性見外道法 中 這樣公布出來是公開的犯了大妄語業 一西如此為他 們認定 是害了他們 並說 不否定一西明心的印證 若一西弘法能成就上 千上萬人 也是隨喜 但已知道他為人錯誤印證 誤導單 純的學子犯下大妄語業而我們不提醒他 是有過失的 請 一西不要誤導眾生未證言證 犯下大妄語業 若不刪除網 路上的見性報告 會議上的決議 為救護學子 將在網路 上做公開說明 平實導師這樣對一西的護念 以及在一西 為人明心印證事上的開緣 可說慈悲無比了 2007 年 1 月 12 日我再打電話給一西 轉達 平實導師的 意思 這次一西明顯地生氣了 同修會是愈來愈大尾了 同修會是佛教警察嗎 為什麼要一再打擾 又 嗎 說 現在的我 已經不是以前的我了 同修會什麼人放什 麼光 都看得很清楚 他表示 因為看在與筆者還有一點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0 頁

75 交情上 才接筆者的電話 有關眼見佛性的事 以下是他回應的大要 下輩子要自參自證 不要再被人印證了 當初印證 我 後來又說不是 都是聖言量 到底哪個是真的 印證 能改來改去嗎 後來說所見不是時 曾請示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給予認定 當初是非常低調的離開同修會 不願影響同修會任何 一人 本想自修就好 不願再說法 也是停了相當長的一 段時間 是同修會不派親教師去懿蓮 我應湯師兄的要求 才出來參與共修 自己只是弘揚念佛法門 是 觀世音菩薩 度眾的棋子罷了 上次要我改網站 已修改了 不講明心 見性 以 念 佛也能心開見佛 為訴說 為什麼三個月後 又來電 大家 各自好好修行 弘揚佛法 為什麼要這樣干擾 要我取下見性心得報告 我請示過菩薩 菩薩說不 必 而且懿蓮的同修們都反對 但是還是修正了內容 若 同修會真要在網路上破斥 懿蓮才五十多人共修 從來也 不打廣告 同修會要幫我提高知名度 我也不能阻擋 說完以後 又說他要回去與會長湯師兄商量一下 他再言心臟不好 不要再打擾他了 筆者見他動氣了 只 好結束談話 但因此沒能將 平實導師對一西開示的內容完整 轉達 所以第二天下午 再以書面將 平實導師的開示傳真給 湯師兄 並請其不要過目 直接轉給許老師 一西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1 頁

76 就這樣又過了四個多月 都無下文 一西的網站上依然貼 著錯悟的見性報告 在 2007 年 5 月 25 日只好再寫一封信給一 西 除說明對其明心與見性二關見道的疑惑處外 也請他為 法 為眾生 為追求真相 應向自己根本傳承的 平實導師請 益 以將事情釐清 五月底親教師會議中 在檢討上次會議記錄的後續追蹤 時 提出一西依舊未將錯誤印證的見性報告網頁撤除 決議還 是由筆者以書面再向一西進行說明與勸告 為此 平實導師也當著許多親教師及幹部的面前數度說 明 當年因剛出道弘法 度眾經驗不足 以為別人參得佛 性的名義時也一定都如同自己般看到了 因此而予以印證 又當眾再度坦承自己當年欠缺度眾經驗的過失 平實導師的坦誠 讓筆者十分的難過 平實導師是一位菩 薩性十足的人 天生熱腸子又老婆心切 剛出道弘法時 看到 學子參不出來又那麼懇切悲泣 所以依學子能領受的各種方式 加以導引 明心 或 見性 甚至明講開示 早期許多退轉 菩薩即是依於過去世與善知識有緣的福報 在 平實導師的導 引下而能相應密意 並不是自己真參實究而悟入的 其實證境 是與 平實導師的親證體驗有著很大的距離 可惜這些人將善 知識的熱忱慈悲 當成是自己的功夫成就 只願直接在經典中 找文義 往往錯會經典義理而不再依於善知識的指引如實現 觀 熏修 乃至無法安忍於正法道場 無法通過事相上的考驗 我慢高起而另立門派 為人印證 因此 真正有過失的 應是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2 頁

77 這些弟子才是啊 而 平實導師從來只責備自己的過失 不指 責他們 會議後 筆者於 6 月 6 日又發出了第三次文書給一西 轉 達 平實導師不顧自己的面子 當眾向大家坦承自己的過失 為彌補過失 平實導師一而再 再而三 三而四的要筆者私下 提出規勸 法界實相不容顢頇 眾生法身慧命不忍見其陷溺 懇請一西能以大丈夫的心性 為法界實相正法 為眾生法身慧 命而面對善知識 把事情弄清楚 這樣又過了一個多月 一西依舊沒有回訊 多次私下勸說 不成 因此後來的會議中便決定 以正覺同修會教學組之正式 文書 再次對一西進行勸誡 教學組於 7 月 28 日發出第一封 文書 經過三個月 一西仍然毫無回應 11 月 3 日再發出第 二封正式文書而無回應 12 月 5 日更發出第三封正式文書 但遭其拒收而退回 如此自 2006 年 11 月 16 日開始至 2007 年 12 月於私於公不斷懇切的對一西說明勸誡 已長達一年多的 時間 最後會議不得不決定要在網路上對一西見性印證的真實 性提出公開的說明 救護因他而犯下大妄語業的善良學人 如 此 倒也符合一西的質疑 正覺同修會是佛教警察嗎 卻 是由於一西而促成正覺同修會不得不擔任起佛教警察的責任 但是 平實導師還是對勸誡一西抱著一絲希望 2007 年 12 月 19 日 平實導師在電話中說 還是念著與一西有著一段師 生的情誼 實在不願因為他繼續誤導眾生共造大妄語業而公開 破斥他 要筆者再打電話給一西 盡力對其進行勸說 只要他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3 頁

78 把網路上錯悟的見性報告撤下 其他的事 如明心的錯誤報告仍 然如前不予追究 然後會請同修會將此案結案密封 不再提起 如同之前 平實導師所說 一西弘法若成就上千上萬 人 也是隨喜 但已知道他錯誤印證 誤導單純的學子犯下 大妄語業卻不提醒 是有過失的 可見 平實導師依舊如此 的護念著一西 與 平實導師說完 筆者就打電話給一西 但電話一直沒 人接 不知是否因他的工作單位改制的關係 或是如他所言 不願再接筆者的電話 因此 筆者就想到請一位以前曾一起共 修 現在在懿蓮共修的 師兄 代為轉達 師兄說 這件事 他在懿蓮已有聽聞 並且表示 一者 一西弘法並沒有表明他是正覺的弟子 所以他的作為與正覺 無關 二者 一西並不是如清海 盧勝彥等邪師那麼惡劣 三者 他要做什麼 都問過很多人 可以說是大家同意他這 樣做的 當筆者提及一西見性的錯誤印證及大妄語業時 師兄 說 許老師都會找大家商量 所以各人造業各人擔 他們 都同意的 如果會下地獄 那也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啊 下地獄也願意 本來不是要求生極樂嗎 怎麼要為錯誤 的印證下地獄也願意 筆者眼淚立即涌了出來但強忍著 還是 請師兄代為轉達 平實導師的心意 一直不願意此事擾動懿蓮念佛會的善良學子 這也是 平 實導師一再交代的 他們都只是單純的想要念佛求生彌陀淨 土 實在沒有必要為錯悟見性的印證背書 我愈想愈難過 又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4 頁

79 不知這位師兄是否能真的轉達 因此我又再打電話到懿蓮 想 請湯師兄轉達 平實導師交代的話給一西 當時是吳師姊接的 電話 我才開口 吳師姊就略顯激動的說 為什麼要把大乘佛法弄得這麼亂 看同修會這 樣一直在亂 讓我對大乘佛法寒心 許老師的行為並沒有偏差 他不會攻擊別人 也 沒講半句正覺的是非 許老師說 要來的總是要來 他認為他的對 會 自己承擔 吳師姊一直說口才不好 不會說話 但語氣激動的一直講 著 筆者靜靜聽著 後來硬插了一句話 是許老師的根本傳 承老師對他有所教導啊 吳師姊更激動了 都是釋迦牟尼的法 講什麼傳承師 許老師說 十幾年來 都以經典印證 一向以來 筆者對湯師兄 吳師姊夫妻都有著一分敬重的 心 在她這麼激動的情況下 只是靜靜的聽著 一直到吳師姊 說夠了 筆者才將 平實導師交代的事說一遍 請她幫忙轉達 給一西 吳師姊竟說 許老師說下地獄他會承擔 這些談 話過程當中還有許多情緒性的語詞 也就不必再寫出來了 與這二位行者的對話可以知道 寄給一西的這幾封信 他 完全沒有體會到 平實導師對他護念的心 也沒有拳拳服膺真 理的性格 只會藉事相模糊焦點 誤導這些善良單純的念佛人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5 頁

80 早年湯師兄請 平實導師派親教師去領眾時 平實導師不 願派人去弘法 將因緣留給一西 現在仍不否定他明心的印 證 也沒請他修改自 2004 年起就將見性報告印刷出版的書 籍 更沒有阻礙或否定他弘法的功德 只是請他將網站上錯悟 的見性報告撤下 更再三的要筆者向一西說明 可是一西連退 一小步也不肯 編案 前面一西自說有改 其實並未改 只是以 念 佛心開見佛 取代 明心見性 四字 實質仍然未改 同修會因執事人員的要求與制度的建立 一般學員求見 平實導師 要先經過親教師一關的認可才能得見 但 平實導 師卻一直沒有關閉與一西溝通的大門 筆者也一直懇請一西 為法 為眾生 可向 平實導師當面請益 但一西心中相應的不是在法上 真相上追求 寧可抱著錯 誤的印證 帶著善心學子下地獄也在所不惜 師兄言 他要做 什麼 都問過很多人 可以說是大家同意他這樣做的 更 將錯誤印證的責任推給整個懿蓮念佛會 他以師者之尊 引導 單純善良學子 讓他們以為同修會是與懿蓮對立 以世俗義氣 相挺的心態來共同承擔錯誤的引證 而自己不敢面對自己根本 傳承上師請益 將真相探討清楚 然而印證 明心 見性 茲事體大 本是教授師的本分 事 而非學員得以承擔者 怎可將錯誤印證的責任推給整個懿 蓮念佛會的成員 怎可以師者之尊 引導單純善良念佛求生極 樂的學子 共同承擔錯誤印證的果報而下地獄也在所不惜 在這個對話過程中有三件事必須說明 正覺電子報 第 64 期 第 76 頁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篇 考 績 察 事 條 例 有 關 額 外 給 與 考 績 獎 金 之 規 定 待 遇 俸 給 現 行 俸 給 及 各 項 加 給 危 勞 降 齡 退 休 具 有 危 險 及 勞 力 等 特 殊 性 質 職 務 降 低 退 休 年 齡 規 定 察 陞 遷 資 積 計 分 察 局 內 部 請 調 或 陞 職, 資 積 計 分 作 業 察 定 期 請 調 作 業 基 層 定 期 請 調 及 特 殊 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正觉电子报 第64期

正觉电子报 第64期 杂 阿 含 经 卷 3 What are the sensation-skandhas of the consciousness? They are the bodies of six sense-consciousnesses. What are the six? They are the eye consciousness body, and even the mind consciousness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瑞興銀行

瑞興銀行 網 路 銀 行 基 金 服 務 系 統 - 查 詢 類 操 作 手 冊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五 年 版 第 1 頁 目 錄 文 件 導 引 說 明... 3 壹 基 金 服 務 - 查 詢 類... 1 一 我 的 基 金 ( 含 使 用 者 風 險 等 級 )... 1 1.1 更 新 損 益... 2 二 基 金 往 來 明 細 查 詢 ( 含 配 息 )... 5 2.1 基 金 單 筆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晴 台 天 灣 氣 野 候 豬 的 帽 子 戲 法 氣 現 象 況 海 與 嘯 保 育 野 豬 家 豬 一 家 親 Lyall Watson 12 2013 11 491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44 2013 11 491 13 台 灣 野 豬 憑 藉 著 各 種 優 異 且 特 殊 的 生 理 特 徵 與 行 為, 得 以 成 功 繁 衍 廣 布 全 島, 卻 也 因 此 與 人 類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有 關 登 載 事 宜 的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簡 易 參 考 指 南 2016 年 5 月 1.4 版 本 第 1 頁 目 錄 1 登 入 前 要 準 備 的 資 料... 4 2 登 入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5 2.1 輸 入 使 用 者 編 號 及 密 碼... 5 2.2 接 受 免 責 聲 明 的 版 頁... 5 2.3 從 主 項 目 單 中 選 擇... 5 3 一 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基 金 歷 史 配 息 及 報 酬 率 資 訊 境 外 基 金 ( 本 基 金 有 相 當 比 重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本 基 金 主 要 係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基 金 之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理 由 現 行 計 劃 3. 現 時, 學 生 如 欲 在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下 申 領 考 試 費 減 免, 必 須 符 合 以 下 資 格 - (a) 首 次 應 考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 下 稱 會 考 ) 1 或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 下 稱 高 考

第 2 頁 理 由 現 行 計 劃 3. 現 時, 學 生 如 欲 在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下 申 領 考 試 費 減 免, 必 須 符 合 以 下 資 格 - (a) 首 次 應 考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 下 稱 會 考 ) 1 或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 下 稱 高 考 財 務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1 年 5 月 27 日 總 目 173- 學 生 資 助 辦 事 處 分 目 228 學 生 資 助 請 各 委 員 批 准 由 2011/ 12 學 年 起 推 行 有 關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的 改 善 建 議 問 題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 下 稱 文 憑 考 試 ) 將 於 2011/ 12 學 年 首 次 舉 行 我 們 須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以 營 養 添 加 劑 作 為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來 源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2011.08.04 修 訂 ) 目 錄 壹 舊 課 程 複 製 到 新 課 程 的 方 法... 1 一 將 舊 課 程 的 課 程 文 件 匯 入 新 課 程... 1 二 編 輯 新 課 程... 5 三 備 份 舊 課 程 資 料 還 原 至 新 課 程... 6 貳 元 課 程 (META COURSE) 說 明 與 應 用... 12 一 元 課 程 說 明... 12 二 利 用 元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課

第四課 羅 馬 書 : 第 七 課 1 第 七 課 引 言 ( 三 )& 定 罪 ( 羅 1:16-3:20) 複 習 羅 馬 書 分 段 我 們 說 過 羅 馬 書, 如 果 把 它 仔 細 一 點 的 分 段, 可 以 分 成 八 個 大 段 (1) 引 言 (1:01 1:17) (2) 定 罪 (1:18-3:20) 神 的 忿 怒 (3) 稱 義 (3:21-5:21) 神 的 公 義 (4) 成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

???T????????

???T???????? 資 訊 王 資 料 可 於 相 關 網 站 查 詢 對 應 表 系 統 選 項 資 料 選 項 對 應 相 關 網 址 上 櫃 公 司 現 金 增 資 資 料 現 金 增 資 與 股 上 市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票 申 購 上 櫃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http://www.twse.com.tw/ch/announcement/public.php 合 併 / 個 別 財 務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暨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進 修 機 構 審 核 辦 法 問 答 集 105 年 5 月 修 訂 一 會 計 主 管 之 定 義 (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第 2 條 ) ( 一 ) 何 謂 會 計 主 管? 證 券 交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駕 駛 學 校 收 費 調 查 發 佈 日 期 :2016 年 8 月 9 日 本 澳 近 年 有 不 少 消 費 者 報 讀 輕 型 汽 車 及 摩 托 車 駕 駛 課 程, 但 自 去 (2015) 年 起 本 澳 收 緊 對 輕 型 摩 托 車 的 技 術 規 格 審 批, 避 免 在 原 產 地 單 座 位 的 輕 型 摩 托 車 到 達 本 澳 後 可 申 報 為 兩 座 位, 使 不 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南 亞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民 國 105 年 6 月 22 日 董 事 會 修 正 通 過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之 規 定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諮 心 組 職 涯 領 域 與 生 涯 徑 路 圖 一 職 涯 領 域 以 下 為 本 所 畢 業 生 就 業 相 關 領 域 與 簡 介 說 明, 各 類 別 修 課 事 項 之 說 明 請 參 照 頁 碼 欄 位, 並 翻 至 該 頁 詳 讀 其 說 明, 以 作 為 未 來 就 業 與 修 業 課 程 安 排 之 參 考 此 外, 同 學 在 思 索 未 來 實 習 或 工 作 之 機 構 時,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使 用 指 南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統 計 處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閱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議 事 規 範,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議 事 規 範, 環 瑞 醫 投 資 控 股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內 部 控 制 管 理 辦 法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Page 1 of 7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More information

檔號:L/M(9) to HP 174(C) Pt IV

檔號:L/M(9) to HP 174(C) Pt IV 檔 號 :L/M (22) to HP 74 (C) Pt VIII 香 港 政 府 總 部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通 告 第 4 /206 號 ( 注 意 : 這 是 甲 級 傳 閱 通 告, 所 有, 包 括 正 在 休 假 或 不 在 本 港 的, 均 應 得 知 通 告 內 容 ) 公 務 員 房 屋 津 貼 目 的 本 通 告 公 布 居 所 資 助 津 貼 自 置 居 所 津 貼 租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