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40, No. 717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17-A敘四分戒本如釋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40, No. 717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17-A敘四分戒本如釋"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40, No. 717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17-A敘四分戒本如釋語 夫戒本者何 乃比丘之規矱 涅槃之津要 規矱失則心慮無整 津要迷則彼岸難 到 故如來首自鹿苑 終乎鶴樹 諄諄誨囑 俾依木叉為師 視同如佛 今人背遺囑 詆毗尼 何異逆子而抗慈父 善星而侮聖言 背遺囑是非佛也 詆毗尼是非法也 見持戒者 而嘲[口*楚]是非僧也 三寶既非而且毀 奚名釋子 葢戒法乃對治無明業 種之醍醐 修證五分法身之玅術 業種不斷 因流瀰漫 法身不圓 解脫無日 違此 而修 縱得玅悟禪定現前 終是魔業 經有明言 非人臆語 今時妄修謬證 置木叉 于言外 取己見為自規尺 自不能持 欲他而同己僻 毀法滅律 無堪視之 予因覩 此 每勸初學 著目毗尼 使定慧有址 正法而得久住 第律文旨奧 止持作犯名種 性相 閱者無不茫然 乃忞自庸 力取戒本如律釋之 故曰如釋 釋而未盡 附餘部 以悉之 遹為律之首鑰 以學者而跽通蹊徑 文蹄雖約 而義階實周 其有欲登舍那 殿閣者 可向此跨上一足 旹 崇禎癸未冬西來山菩提心比丘弘贊序于象王閣中 凡例十三節 此戒本 藏本有二 一是後秦佛陀耶舍尊者所譯 二乃唐懷素律師依四分藏中集出 而四分律藏一部 卷有六十 亦耶舍尊者所翻 此方上德悉共尊行 自秦至唐 多人 疏業 恨不一存 稽宋代來 尠有作者 今時初學習律 每以事相為艱 多釋卷高閣 故律學漸廢 持犯無不昧然 釋子要法 而成故典矣 余因觀此 懼正法滅無多日 乃舉四分藏中華梵文句奧者 標而釋之 號曰四分律名義標釋 卷成二十有八 僅 為律之通徑 亦以便後疏義 不滯於文 然疏工頗宏 非日能就 欲使初學急知持犯 爰取戒本如律釋之 而律文繁廣 不能一一仍其藏本 乃刪繁揭要 而義實全 至 於開遮持犯 毫釐不敢增略 如來法王 知諸眾生業性所宜與戒 尚非菩薩羅漢所堪 況容凡愚有所添損 理本如如 故云如釋 而所釋本 仍依律藏及素師所集 中有 文句簡質 恐初學難順 乃取翻譯本一二字以易明之 然於每戒下附餘部律文并諸論 傳 意欲互相發明旨趣 及補所未備 全非取輕替重 以開易遮 律各有旨 無容凑 泊 偷心不絕 何名信戒 行者 但於自部中持 無勞自生穿鑿 其中事理通途文義 委悉者 用之非過 若欲廣明 須閱全藏始得 倘為師範 必要廣學精研 樂簡厭繁 律教乃有大訶 P. 1

2 佛制比丘 滿足十夏 學通三藏 行解相應 方許為師授人大戒 并畜沙彌 如或不 能三藏俱通 律典必須明了 若夫持犯不知 猶如白羊 欲急為人師者 將何攝授 既自違佛明制 而欲使他遵承者 豈可得乎 自損損他 成何師法 比丘違犯七聚 除初篇不可悔治 餘篇即須對他發露除滅 或眾中懺 或對首悔 戒 體還復圓淨 今時不分皂白 輕重罔知 重即令其持呪若干 輕乃多皆忽略 大違佛 制 全乖律旨 佛制過中不食 大益身心 自他兼濟 故尊者迦葉首傳心印 奉頭陀自至終身 日中 惟是一食 更無餘噉 比丘中前得食 中後復開飲漿 亦已足矣 既是正信捨家出家 家業身心盡棄 如捐糞穢 何乃為斯少許飲食 違自本信 毀佛之明制 或云我無 執著 噫 偏違律教 寧不大執乎 律以解脫為宗 不耽世味 教捨五欲 如棄洟唾 今人畜積箱囊 甚於犛牛愛尾 非 但乖乎律旨 實乃重結生死之累 深溺愛河 自沒癡津難救 或曰 為他故畜 自無 貪著 既爾 胡不現將供養三寶 以濟羣生 若云為他故積 私用即犯盜愆 佛制比丘三衣 不得離宿乃至一夜 離即失衣獲罪 今人既不遵法 輙便故離 有受 無持 何免現前袈裟離體 當來鐵鍱纏身者乎 三衣之外 所有盈長之物 佛令說淨 作委寄他心 而得持畜 表其離著無屬己之累 茲時此法盡失 比丘悉皆茫然 大 乘雖許菩薩為眾生故得畜 要須說淨 若不依教 是名為犯 律制出家五眾 並著袈裟 袈裟者 壞色衣也 以三如法色 壞其五大色 近世以應 赴五彩之服 目為袈裟者 是為大錯 佛昔預記 末法袈裟變為五彩 今時披著 誠 為末法衰相 釋子宜知 今時沙彌披著比丘三衣 五部律文悉未見有 百一羯磨 深誡不許 惟令披著縵衣 並無條隔等相 近代為師不諳律典 妄授人戒 相踵訛風 以為正軌 致令在家男女 披服比丘五條袈裟 迷惑至此 一何可笑 訛習既久 非夕能復 但我紹隆之士 當共扶揚正軌 勿令披著為幸 比丘之戒極尊 能為人天而作良祐福田 豈但自出生死而已 今時亦既受得 將為人 間應赴故事 可惜之甚 我佛如來 歷劫捐捨頭目髓腦 而得此法 今將貨易世間少 許穢利 寧不痛心 況應赴一法 出自此土 西國全無 深非僧法 佛無斯教 出世 之賓 宜速知改 戒是定之體 慧乃定之用 苟體不立 用無從施 是故一切聖賢咸從戒成 七眾法子 悉由戒立 故南宗得法之後 猶須登壇稟受 清涼國師 乃華嚴菩薩 自以十律嚴身 歷代祖師 何有白衣度人 三世如來 皆以戒為首約 故我釋尊初坐菩提樹下 即 與諸菩薩結波羅提木叉 尋檢大小兩乘經律 無不讚歎持戒之人 未見一佛稱譽破禁 之者 智士詳觀 萬無自錯 P. 2

3 如來臨將涅槃 囑令依波羅提木叉為師 今人捨毗尼不學 豈但背佛遺誨 然已棄其 師矣 見人持戒 即[口*豈]笑誹呰 苟非智過如來 即是與佛共諍 余謂其非[口*豈 ]呰人也 是誹讟佛也 請自揣看 可不懼歟 西方學法 始習小乘 次閱大教 大旨既通 法法無非中觀 故知大小由心 法無廣 劣 詎可於中而生取捨毀譽者耶 若不始從小學 先習大典 必坐妄誇般若 撥無因 果者多矣 三世諸佛 俱說經律論三藏聖教 經論二藏 咸通在家出家 惟律一藏 比丘獨持 如王秘藏 非外官所司 故白衣 沙彌 若先覽者 後永不得受大戒 罪與五逆同例 凡為師者 最宜謹慎 具足戒相威儀細行總圖 P. 3

4 二百五十具足戒法 以行住坐臥四威儀 各有二百五十 合為一千 循過去未來 現在三世 為三千威儀 以此三千 配身口七支 成二萬一千 以此二萬一千 復對 治貪瞋癡及等分四種煩惱 為八萬四千細行 此即八萬四千律儀也 言八萬細行者 舉其略也 若論生起者 則棄為根 殘為株 捨墮為枝 逸提為莖 眾學為葉 悔過 為花 滅諍為果 不定為皮膚筋節 持之則七覺為花 四聖為果 毀之即身口七支為 花 四惡趣為果 No. 717-B四分戒本如釋科 釋此戒本大科分二初釋題目 次釋本文(分三) 初序前方便(分四) P. 4

5 初述讚頌 二作前方便 三秉白羯磨 三秉白羯磨 四說戒序(二) 初正說 次結問 中總列戒相(分八) 初捐棄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四事 後結問 二僧殘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十三事 後結問 三不定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二事 後結問 四捨墮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三十事 後結問 五墮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九十事 後結問 P. 5

6 六悔過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四事 後結問 七眾學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一百事 後結問 八滅諍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七事 後結問 後結勸回向(分四) 初總結前相 二勤學餘法 三七佛戒經 四結頌回向 四分戒本如釋科(終) 四分戒本如釋目錄 卷一敘語 凡例 具戒總圖 分科圖 釋本題目 釋初讚頌 釋前方便 P. 6

7 釋白羯磨 釋戒經序 卷二釋波羅夷法 釋僧殘法(一事至五事) 卷三釋僧殘法(六事至十三事) 釋不定法 卷四釋捨墮法(一事至十一事) 卷五釋捨墮法(十二事至二十七事) 卷六釋捨墮法(二十八事至三十事) 卷七釋波逸提法(一事至二十五事) 卷八釋波逸提法(二十六事至五十事) 卷九釋波逸提法(五十一事至六十七事) 卷十釋波逸提法(六十八事至九十事) 釋悔過法 卷十一釋眾學法 卷十二釋滅諍法 釋總結前相 釋學餘法 釋七佛戒經 釋後結頌 附二百五十戒攝頌 戒相篇聚圖 No. 717 P. 7

8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一 明 廣州沙門釋 弘贊在犙 繹 釋此戒本 大科分二 初釋題目 次釋本文 初釋題目 四分戒本 釋曰 四分戒本者 從出處以立名也 本出曇無德律 律分四分 初分明比丘法 二分明比丘尼法 及受戒 說戒法 三分明安居自恣等法 四分明房舍等法 今此 戒本 即彼初分 乃比丘二百五十戒經也 爰夫律制 始自鹿園 終乎鶴樹 金言寂 唱 波離續宣 誦如來言 詞滿八十 號為八十誦律 初則迦葉頂受 次乃阿難荷持 第三末田地 第四舍那波提 第五優波崛多 如是五師 遞相傳持 百一十餘載 授受不異 後有育王御世 崇敬三尊 廣會僧眾 重集三藏 時諸比丘 互執見聞 抄治經律 各引師說 以為章軸 引執不同 遂成二部 相言是非 求王判決 行白 黑籌 表其新舊 時取舊者多 以多為名 號曰摩訶僧祇 取新者少 而是上座從上 座為目 名曰上座部 由斯二部 於二百年間 復出十八部 十八部中 有五部為其 綱領 一曰曇無德(此云法密 人名也 律名四分) 二曰薩婆多(此云說一切有 根本 十誦 是也) 三曰迦葉遺(此云重空觀 律名解脫 止有戒本一卷到此方) 四曰彌沙塞(此云不著有無 觀 律名五分) 五曰婆蹉富羅(此云犢子 律本未到) 如此五部所制 文有廣狹 事有詳 略 至於輕重開遮 雖無大殊 不無小異 然皆一佛所宣 但為聞聽不廣 傳誦有缺 各據一邊 致成多別 如來在昔 預為記曰 我滅度後 經律當分五部 致于十八 雖名別異 而皆不妨諸佛法界 及大涅槃 依之修行 皆得解脫 佛告文殊 未來 我諸弟子 有二十部 能令諸法住 二十部者 並得四果 三藏平等 無下中上 譬 如海水 味無有異 如人有二十子 真實如來所說 根本二部 從大乘出 從般若波 羅蜜出 聲聞 緣覺 諸佛 悉從般若波羅蜜出 復說偈曰 十八及二本 悉從大乘 出 無是亦無非 我說未來起 言根本二部者 即是僧祇上座二部 其僧祇部 分出 七部 上座部 分出十一部 并二根本 共為二十部 今此震旦所傳 唯存四部 謂 僧祇 法密 薩婆多 彌沙塞 其戒因緣 優波離問經 乃律之支屬 自餘善見 毗 尼母 摩得勒伽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明了論等 並是略釋律之名義 如斯部類 既 佛親為印記 則無勞致疑 已知無是無非 又何煩再議 譬如船舫[簿-尃+卑]筏浮囊 名雖不同 至岸無異 是以五天諸國 隨秉一法 皆獲道果 震旦比來 四部悉行 咸登聖證 若非如來善應群機 曷緣獲斯勝益 故當謹護浮囊 無不濟其彼岸者也 次釋本文(分三) 初序前方便 中總列戒相 後結勸回向 P. 8

9 初序前方便(分四) 初述讚頌 二作前方便 三秉白羯磨 四說戒經序 初述讚頌(共十二頌分為九釋)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釋曰 上半頌 是歸敬三寶 下半頌 顯當說戒 法得久住也 凡作法事 必須 先敬三寶 以求加被 使內障潛消 外魔無嬈 法事而得成辦也 稽首者 出周禮九 拜之初 謂下首至地 稽留停頭 少久乃起也 禮者 履也 謂進退有度 尊卑有分 之義 然而方俗不同 禮無一定 西國以五體投地 為之致敬 此方則稽首 為之盡 恭 今取隨國行之 以為虔敬之儀也 諸者 總舉十方三世也 佛者 具云佛陀 乃 窮理盡性 大覺之稱也 覺具三義 一者自覺 悟性真常 了惑虗妄 二者覺他 運 無緣慈 度有情界 三者覺行圓滿 窮源極底 行滿果圓也 法者 謂如來隨機演說 清淨法要 決定能令有情得無熱惱 而趣涅槃 內證三明 智慧圓滿 之聖教也 若 以義釋 法是軌持之義 軌生物解 任持自性也 持是法體 軌是法用 任持不捨 各守自性 如水就下 火揚於上 性各決定 此是法體 軌謂軌範 可生物解 如火 熟食 用水浮舟 各取其則 是為法用也 比丘僧者 比丘 此云乞士 乞是乞求之 名 士是清雅之稱 謂內修清雅之德 外離四邪 福利眾生 告求資身 以成清雅之 德 亦云除饉 謂眾生無法自資 多所饉乏 出家戒行 是良福田 能生物善 是故 世人歸信 供養種福 如沃壤之田 能生嘉苗 而除彼之饉乏也 新云苾芻 別有五 義 如常可知 僧 具云僧伽 此言眾 乃四比丘已上之稱 即清淨持戒 及學無學 眾之總稱也 今演者 正當宣說戒時也 毗尼 此云滅 謂滅貪瞋癡也 亦云折伏 謂調伏諸煩惱也 又云律 謂佛所說法律 處斷輕重 開遮持犯 令止諸惡 而生眾 善也 令正法久住者 正法 謂出世無漏聖道也 由秉羯磨說戒 正法未滅世間 故 云毗尼藏者 是佛法壽 毗尼藏住 佛法亦住 以諸善法 妙定勝慧 皆藉戒而生也 戒如海無涯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財 眾集聽我說 釋曰 上半頌 明戒勝德 下半頌 勸聽獲益 戒如海無涯者 戒謂二百五十波 羅提木叉 并諸威儀 於一一戒中 各生攝取於僧十種功德 一一功德中 生十種正 法 謂信等五根 無貪瞋癡三善根 及身口二護 由此成諸福海 無有邊際 故云無 涯 如寶求無厭者 寶謂海中清淨如意珠王 隨眾生所欲 能與種種樂具 故世求之 無厭 佛法海中 尸羅皎潔 出生根力覺道諸勝善品 應念而得 如彼珠王 求者無 厭 聖法財者 即上根等諸勝善品 及信戒聞捨慧慚愧 此諸法財 非戒無能守護 故戒有防非止惡之功能 如勇兵猛將 能伏怨敵 不令侵凌 欲護此財 當和合共集 一處聽說 如說而行也 眾 謂如法得圓滿戒者 集 是身根和集一處 聽屬耳識 P. 9

10 於彼所說文義 以耳識領受 決心了知也 我說者 謂詞義無違 如律而說也 欲除四棄法 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捨墮 眾集聽我說 釋曰 此頌明聽戒離過 四棄 是婬盜殺妄四波羅夷 隨犯其一 即一切功德道 果 悉皆捐棄 又永棄清眾 不得與諸比丘共住 如大海不受死屍 漂棄岸上 戒法 海中 不納破戒 故永棄清淨眾之外 不問不治也 僧殘者 總有十三事 謂犯此事 尚有少許餘殘可治之理 於二十僧中 如法懺悔 可得除滅 不同前四 無有餘殘 可治也 捨墮者 共有三十事 由恣畜財物生過 犯此過者 須向眾中 先捨其物 次懺墮罪 而罪稱墮者 謂此罪若不懺除 即墮在三途 受燒煑苦 欲得除滅四棄 僧殘 遮障捨墮 當共集 一心而聽也 毗婆尸式棄 毗舍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 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 為我說是事 我今欲善說 諸賢咸共聽 釋曰 前一頌 總舉七佛 後一頌 述說囑聽 毗婆尸 亦名維衛 此云勝觀 式棄 亦名尸棄 此云火 毗舍 具云毗舍浮 此云徧一切自在(此三如來 在過去莊嚴 劫末出世) 拘留孫 此云所應斷 又云作用莊嚴(在此賢劫第九小劫中 減至人壽六萬歲時出 世 為千佛之首) 拘那含牟尼 此云金寂 亦云金仙(人壽四萬歲時 出現於世) 迦葉 具 云迦攝波 此云飲光(人壽二萬歲時出世) 釋迦文 此云能儒 亦云釋迦牟尼 此云能 仁寂默(人壽百歲時出世 此四如來 在此賢劫初 次第出現世間) 世尊者 謂十號具足 天 人凡聖 世出世間 咸尊重故 大德者 謂福慧兩足 十號德具 世無與等 此二通 稱上之七佛也 為我說是事者 此明師資授受 顯非應說也 我 指現前能說戒人 是事 謂從戒序 乃至七佛經偈 我今欲善說者 善說 謂如法而說 詞無差謬也 諸賢咸共聽者 諸賢 謂從初得戒無臘 乃至百臘者 咸共聽 謂皆和合集在一處 至心諦聽也 譬如人毀足 不堪有所涉 毀戒亦如是 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 若生人間者 常當護戒足 勿令有毀損 釋曰 前一頌 上半 設喻 下半 明障生善道 後一頌 上半 示生善趣 下 半 誡護善因 譬如者 假設之詞 毀者 壞也 涉者 躡躐也 毀戒 由破戒也 天 謂欲界 色界 無色界 之二十八天也 人 謂四大洲 及八中洲 諸小洲人也 常當護戒足者 謂戒不可暫時有所毀犯也 損者 傷也 不但誡勿大毀 而小亦不 可傷也 言生天人者 此乃隨機順世權說 以西域之人 多樂生天 佛初出世 隨彼 所樂 而為說法 然非聖意 亦非律之本旨 律以解脫為宗 豈示人天漏果 又復天 道原是險途 所謂險途有二 一是生天 二是惡道 生天雖受勝樂 福盡還墮惡趣 P. 10

11 以此證之 故非律旨 設若毀戒 則險途尚不能登 況復涅槃之樂道 此不言涅槃者 略也 如大律云 求天若涅槃 方便守護戒 如是無毀壞 必能度險道 又云如是 念修戒 能避諸惡行 除諸結使患 安隱入涅槃 原聲聞厭患三界苦果 斷集修道證 滅 寧復更期人天果報 菩薩不貪世樂 畏厭生死煩惱 深樂涅槃 聲聞畏厭煩惱 深樂涅槃 百千萬倍 不及菩薩一分 豈希人天之欲樂哉 如御入險道 失轄折軸憂 毀戒亦如是 死時懷恐懼 釋曰 上下頌設喻 下半頌示知過患 軸 謂車輪中之轉軸 轄 是軸頭之鐵 猶御車過險難之路 中途失轄斷軸 心懷憂惱 生大惶怖也 毀戒如彼失轄折軸 死 時如在險道中途 既自知戒毀 必墮惡道 便懷恐怖惶懼 如入險路中 失轄折軸之 憂怖也 如人自照鏡 好醜生欣慼 說戒亦如是 全毀生憂喜 釋曰 上半頌設喻 下半頌顯戒完缺 如人以鏡自照其面 容端則生欣喜 貌陋 便懷憂慼 今當說戒之時 以戒而自觀察 全則內懷欣喜 外不愧人 毀便內生憂慼 外恥於他也 如兩陣共戰 勇怯有進退 說戒亦如是 淨穢生安畏 釋曰 上半頌設喻 下半頌明戒得失 如兩軍陣 共相交戰 勇者安而前進 怯 者畏而退縮 今眾集說戒 正與煩惱魔軍共戰 戒淨如勇 則身心俱安 戒穢如怯 則情色自畏 遂沒煩惱陣中 被魔所伏也 世間王為最 眾流海為最 眾星月為最 眾聖佛為最 一切眾律中 戒經為上最 如來立禁戒 半月半月說 釋曰 前頌 初句 以尊貴為勝 次句以深廣為勝 第三句以明淨為勝 第四句 以果德為勝 謂聲聞 緣覺 菩薩 行果未圓 如來行滿果圓 於諸聖中獨為最勝 此亦喻比丘 是金輪王子 法王貴裔 德慧深廣 戒體圓明 天上人間 無能及者 是為諸眾中尊也 後一頌 初二句 正顯戒經是為最勝 戒經 謂比丘比丘尼律儀 之別解脫經也 別解脫者 謂依此經修行 即於下下等九品諸惑 漸次斷除 於諸煩 惱 而得解脫 又見修煩惱 其數各多 於別別品 而能捨離 故名別解脫也 由煩 惱惑 結縛有情 沉沒三界 此經能使解脫 而趣涅槃 是故此經恃為上最 眾律 謂五戒 八戒 十戒 乃至輪王十善 世間法律 及諸外道邪禁也 大律云 眾經億 百千 戒為第一最 是則不但餘教不如 即三藏十二部中 亦以戒為最 故根本律云 佛說三藏教 毗奈耶為首 佛遊於世間 隨處說經法 律教不如是 故知難值遇 P. 11

12 諸佛證菩提 獨覺身心靜 及以阿羅漢 咸由律行成 三世諸賢聖 遠離有為縛 皆 以律為本 能至安隱處 如地載群生 能長諸草木 律教亦如是 能生諸福智 律是 法中王 諸佛之導首 苾芻喻商旅 此為無價珍 準如律說 若不依斯修行 終無所 成 設有所得 皆是魔業 故經云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持戒 必落魔道 如來 立禁戒者 此顯如來親制 非餘聖僭為 不同經論 或容他說 呈佛印可 斯由如來 智周法界 窮盡物性 知諸眾生根業差別所宜與戒 非聲聞菩薩所可堪能 如世禮樂 非天子不制 出世洪規 非佛莫立也 半月半月說者 謂黑白二月 以表黑白二業 欲黑盡 而白圓 故半月半月說戒 使諸比丘自憶所犯 如法懺除 令惡盡而善圓 也 已上十二頌 是諸阿羅漢結集時安置 按大律本 共有四十六頌 二作前方便(分七釋) 僧集不 釋曰 凡作羯磨布薩 同一界內比丘 並令共集 會在一處 以防別眾破僧方便 故須先問 僧有四種 謂四人 五人 十人 二十人 四人僧者 除受具戒 自恣 出僧殘罪 餘一切羯磨應作 五人僧者 除中國受具 出罪 餘一切羯磨應作 二 十人僧者 一切羯磨應作 此四位僧中 隨少一人 作法不成 過則如法 減則非法 非律得罪 除布薩 餘有要事羯磨 眾多造次難集 或防障難 聽在戒場上作法 不 集無咎 和合不 釋曰 同一羯磨和集一處 必須心口無諍 不來者與欲 在現前應訶者 不訶 謂防鬬諍因緣 有妨法事 故須次問也 未受大戒者 出 釋曰 未受大戒者 謂未經白四羯磨 如法得具足戒也 出謂遣出眾外 離見聞 處 佛言 不應在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說戒 不來諸比丘 說欲 及清淨 釋曰 不來者 謂不來赴集也 凡作一切羯磨法事 必須身心俱集 方成和合 設有佛法僧事 若病事 若瞻病等緣 乃開心集 故聽傳心口 應僧前事 方得彼此 俱辦 不妨法事 無別眾過也 說欲者 謂說意樂 彼所作如法僧事 自心樂欲隨喜 共同也 清淨者 謂自無罪 此是布薩時與清淨也 復以布薩時 僧作種種羯磨 故 須欲及清淨俱與 不得單與清淨 致妨僧事 亦不得稱與某事欲 應言 如法僧事與 欲清淨 乃無稽留 廢僧羯磨之患也 有五種與欲 若言與汝欲 若言我說欲 若言 為我說欲 若病不能語 應現身相 若廣與欲 俱成與欲 若不如是 不成與欲 應 更與餘者欲 此中與欲 必是身現在界內 亦不得今日與明日欲 若病比丘與欲已 聞僧中說法毗尼 自力就聽 坐久疲苦 即以先所與欲 默離座去 不名與欲 已破 P. 12

13 前欲故 應更與欲 餘緣準此應知 若病比丘 不能如上身口與欲 應扶舁至僧中 若慮扶舁病增 一切僧應往病者所圍繞與作羯磨 若病者多 能集一處者善 若不能 僧應出界外作羯磨說戒 更無方便得別眾羯磨說戒 若欲廣與欲者 應至一可傳欲 人所 整威儀 作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如法僧事 與欲清淨(一說) 若自恣時 應言與欲自恣 餘一切羯磨 但言與欲 彼受欲比丘 持欲至僧中 其羯磨人 如上問已 即應具 威儀 答言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 我受彼欲清淨 彼如法僧事與欲清淨(一說) 別部 聽持欲 者 對比座說 不告大眾 為遮延時 僧生疲勞等諸過失故 其持欲人 受欲已 若 命過 若餘處行 若罷道 若入外道中 若入別部眾 若至戒場上 若明相出 若自 言犯邊罪等十三難人 若被舉 若滅擯 若應滅擯 若神足在空 若離見聞處 並不 成與欲清淨 應更與餘者欲 如是若在路中 若至眾中 亦如是 受欲人 若眠 若 入定 若忘 若不故作 如是成與欲 若故不說者 得惡作罪 若遇道路隔塞 有賊 有惡獸 河水漲 一切命難 梵行難 不得至 從界外來至僧中 如是不失與欲 復聽一人 受二三四人 乃至眾多人欲 若能盡記識字者 隨憶多少受欲 若不能憶 字 當稱姓 不能記識姓 當稱相貌 若不能記相貌 但言眾多比丘 如法僧事與欲 清淨 若受欲人 自有緣事起 不及詣僧中 聽轉授欲與餘比丘 當如是言 大德一 心念 我某甲比丘 與(某甲眾多)比丘受欲清淨 彼及我身 如法僧事 與欲清淨 若 比丘為緣事故 與欲已 事休 便應往就說戒處 若一住處滿四比丘 應共集說戒 不合說欲 誰遣比丘尼來請教誡 釋曰 尼稟漏質 形累多拘 故闕遊方問道之資 晨昏訓導之益 如來愍此 制 令半月半月 詣僧求請教授 僧方差具德者 誨以微言 勉以至道 但去聖時遙 僧 尼慢教 既不遵承 斯法漸失 聞者尚少 行者全稀 擬復斯規 故為詳註 其比丘 尼僧眾 於說戒日集僧 白二羯磨 差一比丘尼 往僧寺中求請教授 若獨行無護 更差二三人為伴 既至寺中 詣一舊住比丘所(準義 僧應差人 承受彼尼囑授) 禮敬已 曲身低頭合掌白言 大德一心念 比丘尼僧和合 禮比丘僧足 求請教授(三說) 僧說戒時 誦戒者問 言 誰遣比丘尼來請教誡(佛言 於僧說戒時 上座問言 比丘尼眾 遣何人來耶 今但取當時 說戒者 問之) 先受尼囑授者 即應起 具修威儀 白言 大德僧聽 某處比丘尼僧和合 差比丘尼某甲 禮比丘僧足 求請教誡尼人 如 是三說已 準義應至上座所言 大德慈濟 能教誡比丘尼不 若答言 不堪者 乃至 二十夏已來 一一具問 彼說戒者 應更問云 誰為教誡比丘尼 若有者 應差 其 教誡人 要具十法 一戒律具足 二多聞 三誦二部戒利 四決斷無疑 五善能說法 P. 13

14 六族姓出家 七顏貌端正 尼眾見便歡喜 八堪任與尼眾說法 勸令歡喜 九不為 佛出家 而披法服犯重法 十若滿二十夏 若過二十夏者 應如是差 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差某甲比丘 教誡比丘尼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差某甲比丘 教誡比丘尼 誰諸長老 忍僧差某甲比丘 教誡比丘 尼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教誡比丘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教誡者多 應問尼請誰 隨言便差 若言隨僧處分 即應隨常教授者 次第差往) 彼比丘尼 十六日更往寺中問可不 彼被差比丘 將一比丘為伴 尅期而往 尼亦尅時而迎 其教誡師 觀尼眾集已 為說八敬法 然後量機說法開導 若無教誡尼人 遍請不得 彼受囑授比丘 還至上座所 白言 遍問眾僧 無有堪者 時上座即應略為教授法 告受囑人云 此眾無堪教誡師 明日尼來請可不時 應報言 昨為尼眾遍請 無有 教授比丘尼人 然上座有敕 敕諸尼眾 精勤行道 謹慎莫放逸(十六日尼至 如敕告知 尼還住處集眾 具宣僧敕 諸尼合掌頂受) 僧今和合 何所作為 釋曰 謂僧既已和集 所為何等法事 然所為事 不出三種 一為情事 如受懺 悔等 二為非情事 如結諸界等 三情非情事 如處分 離衣等 此所為事 委僧量 宜 故須對眾問其所作 一人隨事答之 說戒羯磨(若非說戒時 據事稱之 答云某羯磨) 釋曰 梵語羯磨 此云事 亦云辦事 謂諸法事 由茲成辦也 然羯磨約體唯三 謂單白 白二 白四 隨事量作 若輕事 應作單白 中事白二 重事白四 此三 種羯磨 能攝一切羯磨 而諸羯磨 略有一百二十一法 單白有二十七 白二有五十 七 白四有三十八 其餘諸部 或增或減 根本部中 共有百一事 凡為諸羯磨法事 必須作前方便 惟在說戒時 乃加問尼來請教誡 其餘六法 遍諸羯磨 唯除結界 闕者不成 謂應共了知界相故 不許說欲 事須盡集也 三秉白羯磨(單白) 大德僧聽 今白月十五日 眾僧說戒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和合說戒 白如是 釋曰 大德僧聽者 謂令諸比丘耳識 勿緣異境 專心一境 於所聞事 當正憶 持也 白月十五日者 此取上半月言之 若下半月 即是黑月 月有大小 或十四日 或十五日 當依時稱之 眾僧說戒者 顯非餘事也 按耶舍所譯戒本 則云布薩說 戒 今不言者 是略也 何以故 說戒是直陳其事 未彰其義 布薩者 是長養淨除 義 謂由眾集說戒 能長養功德 淨除煩惱諸不善法故 若僧時到者 時 謂說戒之 時 到 謂僧如時而至也 僧忍聽者 謂現前大眾 當共忍可聽許和合說波羅提木叉 戒也 白如是者 謂以此事而告知也 凡布薩日至 其年少比丘 應先往說戒堂 掃 灑敷座 備水 燃燈 具籌 若不知者 上座當教 不教突吉羅 若不隨教 亦突吉 羅 說戒竟 應收復本處 不爾者 如上得罪 言具籌者 謂令知人數故 其籌應用 P. 14

15 銅鐵竹木作 以函筒盛之 比座者 共相檢校 知有來者 不來者 應先白已 然後 說戒 若眾集大 說戒時 不悉聞 聽敷高座 極令高好 在上說戒 誦時若忘 若 誤 次座比丘當授語 若故忘者 次第二比丘 當代說 即以次說 不得重說 然說 戒比丘 先當闇誦使利 莫致眾中說時錯謬 若說戒時 有八難事起 及有餘緣 聽 略說戒 八難者 王賊水火病惡蟲人非人 餘緣者 若大眾集 牀座少 若眾多病 若座上覆葢不周 值天雨 或鬬諍事 或說法夜已久 聽齊明相未出 應作羯磨說戒 更無方便可得宿受欲清淨 羯磨說戒 略前方便 一如廣法 量難遠近 以為廣略 若無難緣 不得略說 若說戒序 問清淨已 難至 應告言 諸大德 是四波羅夷 法僧常聞 如是十三僧殘 乃至眾學法 若難卒至 應隨到處言 已說至某處 餘者 僧常聞 若難緣逼近 不及說序者 如僧祇律告云 諸大德 今十五日布薩時 各正 身口意 莫放逸 便各各隨意去 若一比丘獨住者 至布薩日 應詣說戒堂掃灑 如 前安置 若有客比丘來 若四 若過四 應先白已 然後說戒 若但有三人 若二人 應各各相向說 作是言 二長老憶念 今僧十五日說戒 我某甲比丘淨淨(三說) 若 獨一人 應心念口言 今僧十五日說戒 我某甲比丘清淨(三說) 若有犯者 不得說戒 不得聞戒 不得向犯者懺悔 犯者不得受他懺悔 當詣清淨比丘所 偏露右臂 脫 屣 右膝著地合掌 若是上座 應禮足 自稱所犯名字 如法懺悔 若於犯中生疑 亦如上詣淨比丘所 稱所犯名字 作是言 我某甲於所犯罪生疑 今向大德自說 須 後無疑時 當如法懺悔 如是作已 得聽說戒 若比丘正說戒時 或憶知有罪 或心 疑 若向眾說 恐致閙亂 當語比座 或應心念 須座罷已 當如法懺悔 如是者得 聞戒 若一切僧盡有犯 或生疑 當向清淨客比丘懺悔決疑 然後說戒 若無客來 當差二三人 詣比近清淨僧中 決疑懺悔已 還所住處 諸比丘當向此比丘懺悔 然 後說戒 若比近無淨僧 應作白已當懺悔 作如是白 大德僧聽 此一切眾僧犯罪 若僧時到 僧忍聽 此一切眾僧懺悔 白如是 作是白已 然後說戒(然此一途懺悔 謂 各各識知所犯罪名種相 而無一淨比丘向之懺悔 故聽作斯白懺 非是於罪不識 儱侗而為 作斯 羯磨而得罪除滅也) 若一切僧於罪有疑者 當作白已 應說其罪 當作如是白 大德僧 聽 此一切僧於罪有疑 若僧時到 僧忍聽 此眾僧自說罪 白如是 作是白已 然 後說戒(此但露罪 得聞說戒 本罪俟無疑時 仍須向他說已懺悔 五分律 聽向有罪比丘悔過 但不得向同犯者悔過 若病比丘 聽向同犯共悔過) 若不識罪名罪相 待有客比丘持律者來 應請問之 如法懺悔 若說戒日 舊比丘集 已說戒序竟 有客比丘來少 客當告 清淨 作如是言 大德僧聽 我某甲清淨 作是告已 餘者當次第聽 若說戒竟 舉 眾未起 若多未起 若都已起 亦應告清淨 若說戒序竟 若說戒竟 客比丘來 或 等 或多 應更為重說戒 若客比丘先說戒 舊比丘來 亦如上說 若比丘心亂狂癡 應與作狂癡羯磨 此有三種狂癡 一說戒時 或憶 或不憶 或來 或不來 二或 憶而來 三或不憶不來 是中後二種 不應與作 初一種應作白二羯磨 若狂病止 P. 15

16 應白二羯磨解 五夏比丘 當誦戒羯磨使通利 不應眾多癡比丘 集在一處 既不知 戒 復不知說戒 不知布薩 不知布薩羯磨 應依能誦戒比丘夏安居 若安居中 所 依人命終 或遠行 或休道 乃至十三難等 若後安居日未至 當詣比近處結後安居 或當請彼能誦戒者來過安居 若已過後安居 諸比丘應向比近處有學誦序者 若誦 四事者 若十三事 乃至九十事者 若誦餘殘法者 彼各各誦已 還至本住處 教一 人使誦 若一人不能盡誦者 隨先所誦得 各次第誦 不得重誦 若爾者善 不者 但說法誦經已 從座起而去(謂布薩日至 不得不說戒 既皆無能誦者 方許說法誦經 非為長 途軌則 僧祇律云 若舉眾不利者 應遣上座出界外 心念口言作布薩 餘三人界內 作三語布薩 即是罰上座 不應早作布薩 若一比丘住者 應待客來共作布薩 若無客來 有罪者 應作是念 若得清淨比丘 此事當如法除 作是念已 應心念口言三說布薩 若布薩竟 有客來者 客應隨 喜言 長老已作布薩 我某甲隨喜 若不隨喜 應世界外作布薩 一住處 不得再作布薩 若比丘 遠行 布薩日至比丘住處 作布薩已 不應默去 應囑沙彌 若守圍民 若放牧者 有比丘來語令 知 此中已作布薩 若無人者 應書柱戶扇 或散準作相 彼後來者 應問 應求相 不得輙作布 薩 若共商客行 至布薩日 有恐怖難 商行不待 得行作布薩 先應籌量 齊幾許得誦戒竟 若 山若石作標幟 伸手相及 羯磨結作布薩界已 然後作布薩 若據本部 布薩日於無村曠野中行 結小界 說戒 並無外標相 即身所坐處 以為界體 故羯磨文中云 今有爾許比丘集結小界 是 知無有多相 在如是處行 僧應和合集一處共說戒 若僧不得和合 隨同師善友 於下道集一處 白二羯磨結小界說戒 此為難緣方許 無緣不聽 說戒竟 應白二羯磨解界而去 毗尼母經云 不 應用歌音誦戒 當以高聲了了誦戒 歌音有五事失 一心染著此音 二為世人所嫌 三與世人無異 四妨廢行道 五妨入定 本律不聽歌音說法 不禁誦戒 疑是遺誤 按說法儀中 初聽 後以過 差 即不聽 有五種過失 大同母經說) 四說戒經序(開二) 初正說序 次結問 初正說序 諸大德 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戒 汝等諦聽 善思念之 若自知有犯者 即應自 懺悔 無犯者默然 默然故 知諸大德清淨 若有他問者 亦如是答 如是比丘在眾 中 乃至三問 憶念有罪不懺悔者 得故妄語罪 故妄語者 佛說障道法 若比丘憶 念有罪 欲求清淨者 應懺悔 懺悔得安樂 釋曰 諸大德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戒者 此是告眾令知今說戒時將至 各當攝持 威儀 整肅三業 勿為散亂也 波羅提木叉 此翻別解脫 義如前釋 又翻保解脫 謂能保任行人出生死海故 汝等諦聽者 是誡令端意審實詳聽 人於語義 以成聞慧 也 善思念之者 謂當如聞思義 憶念勿忘 以成思慧也 若自知有犯等者 既聞思 擇義 美惡自現於心中 當去其不善 擇其善者而修之 以成修慧 修慧若成 則法 流常注於心矣 有犯 謂所作犯事 未向他發露說悔 今當自說露其罪 乃堪聞戒 勿俟他首 更犯罪也 無犯 謂不犯 或犯已說悔 默然 謂既無所犯 當一心寂默 P. 16

17 而聽戒也 默然故等者 由其默然故 故知清淨無罪也 若有他問亦如是答者 如餘 時中 他舉問實答 此亦應如實答 如是比丘在眾中乃至三問者 比丘 指犯罪人 眾中 謂現前聽戒僧眾 三問 是令語詞圓滿 無廣略過故 略則闇鈍者卒難知覺 無慚者未發愧悔 廣則聽者生煩 心起疲倦也 憶念等者 謂由他三問 憶知所犯 而不發露 故得妄語罪 雖默不說 由現身相 表成語業故 縱曾有犯 今不憶知 無妄語罪 一一問 隨憶得罪 三問 三憶 得三罪 障道法者 謂佛說故妄語 是 障道之法 障何等道 謂障諸禪 三昧 四果 涅槃之道 欲求清淨者 謂欲求清淨 無罪 而自懺悔 非為畏他詰問責罰 而為懺悔 清淨有二 一是淨因 二是淨果 因謂淨戒 果謂涅槃 欲得涅槃 當持淨戒 纔有毫芒瑕疪 萌於心胸 即應發露其 根 無令覆陰條幹日茂 致成穢蕚而失淨果也 懺悔得安樂者 由發露說悔 身心寂 定 即得諸禪三昧 至獲涅槃樂果 次結問 諸大德 我已說戒經序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德 是中清淨 默 然故 是事如是持 釋曰 戒經序者 謂此為二百五十別解脫經之由緒也 是事如是持者 持是了知 義 已三詰問 眾皆清淨 由清淨故默然 由其默然故 此事我今如是了知 堪為說 戒經也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一 音釋 即四邪命食 一下口食 謂合藥種穀植樹不淨活命 二仰口食 謂觀星宿 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不淨活命 三方口食 謂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淨活命 四 維口食 謂學種種呪術卜算吉凶不淨活命 苾芻五義 一體性柔輭 二引蔓傍布 三馨香遠聞 四能療疼痛 五不背日光 毗奈耶 即毗尼也 四邪 P. 17

18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二 明 廣州沙門釋 弘贊在犙 繹 中總列戒相(分八) 初捐棄法 二僧殘法 三不定法 四捨墮法 五逸提法 六 悔過法 七眾學法 八滅諍法 初捐棄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後結問 初總標 諸大德 是四波羅夷法 半月半月說 戒經中來 釋曰 戒經中來者 謂此四法 出自別解脫經 是佛親說 非出餘典 及以他說 波羅夷者 本含多義 故翻名不一 此翻云棄 或云他勝 或云是無餘義 謂無有 餘法可治 不可發露懺悔故 或云是極惡義 更無有事重過此故 或云是斷頭義 不 復更生故 或云是墮負處義 謂比丘受戒 欲出生死 與四魔共戰 若犯此戒 即墮 負處 又如燋種 雖植良田 勤加溉灌 不生苗實 犯此戒亦爾 雖復勤加精進 終 不能生道果苗實 又纔犯之時 即非沙門 非釋迦子 失比丘性 乖涅槃行 墮落崩 倒 被他淨行者所欺勝故 又比丘是法王之子 被他非法軍來降伏 受敗於他 既失 所尊 故名他勝 以非尊故 永棄清眾 不得與眾說戒羯磨布薩自恣 一切功德 盡 皆捐棄 故云棄也 略釋如此 中別列 不淨行戒第一 若比丘 共比丘同戒 若不還戒 戒羸不自悔 犯不淨行 乃至共畜生 是比丘 波羅夷不共住 釋曰 如來出世 初十二年中 眾皆清淨 未生有漏法 與無事僧 略說戒經 至十三年漸生漏法 時佛在毗舍離國 迦蘭陀村 長者子須提那 以信堅固出家為道 後為母教 與婦安子 使種不斷 便與其婦 三行不淨 心懷憂悔 同學問知其故 以此具白世尊 世尊集諸比丘 以無數方便訶責言 汝所為非 非威儀 非沙門 非淨行 非隨順行 所不應為 云何於此清淨法中 乃至愛盡涅槃 與故二行不淨耶 寧以男根著毒蛇口中 不著女根中 何以故 不以此緣墮於惡道 若犯女人 命終 墮三惡道 我以無數方便說斷欲法 斷於欲想 滅欲念 除散欲熱 越度愛結 我無 數方便說欲如火 如把草炬 亦如樹果 又如假借 猶如枯骨 亦如段肉 如夢所見 如履鋒刃 如新瓦器盛水著於日中 如毒蛇頭 如輪轉刀 如在尖標 如利戟刺 甚可穢惡 佛所訶責 訶責已 集十句義 與諸比丘結戒 時有跋闍子比丘 愁憂不 樂淨行 還家共妻行欲 諸比丘白佛 佛言汝癡人 犯波羅夷不供住 若比丘不樂淨 行 聽捨戒還家 若復欲出家修淨行 應度令出家受大戒 由此更結不還戒 戒羸不 自悔之言 復有一比丘 依林中住 與雌獼猴 共行不淨 諸比丘以此白佛 佛訶責 P. 18

19 彼已 乃更與結共畜生之文也 言十句義者 一攝取於僧 謂世間有諸善男子女人 於如來正法中 深生敬信 出家受具足戒 以攝取成清眾故 二令僧歡喜 謂於正法 律中 修清梵行 令善增長 常懷歡喜故 三令僧安樂 謂由歡喜 便得禪定寂滅樂 故 亦由淨修梵行 還信施債 心得安樂故 四令未信者信 謂其未信之人 覩斯清 白梵行 即生淨信故 五已信者令增長 謂已生信者 當善護其信 令增廣故 六難 調者令調順 謂有無恥犯戒之人 以此毗尼而為調伏 應治罰者治罰 應驅擯者而驅 擯之 七慚愧者得安樂 謂令諸有慚愧修梵行人 不懷疑悔 亦無諍論 得安隱住故 八斷現在有漏 謂現纏煩惱使不行故 九斷未來有漏 謂未生煩惱令不生 已生煩 惱令永斷其種故 十正法得久住 謂由持梵行 如來正教 得久住世間故 此之十利 功德 於一一戒中俱有 是故一一戒中 各能生攝取於僧等十種功德 於一一功德 能生十種正法 謂信等五根 無貪等三善根 及身口二護 如是二百五十戒 合成二 萬五千福河 復於諸犍度中 如來所結諸戒 各能生十種功德正法 遂成無量福河 由此福河常注 恒時浣灈諸煩惱結使垢穢故 能令行者生死解脫 福智圓滿也 若比 丘者 比丘有八種 一名字比丘(謂世間人 有立名字喚為比丘 非出家法眾也) 二相似比 丘(謂有人剃除鬚髮 不受佛戒 而形貌威儀進止 像類比丘 亦非法眾) 三自稱比丘(謂自剃除 鬚髮著袈裟 在僧中自稱言我是比丘 此名賊住人 應滅擯 不得與授戒) 四善來比丘(謂佛在 世時 有人於佛現在得證無學果者 來至佛所 如來喚言 善來比丘 可修梵行 令盡苦源 應時 鬚髮自落 袈裟著身 成比丘性 此親從金口得戒 非此不得也) 五乞求比丘(比丘是乞求義 如諸外道俗人 從他乞時 亦言我是比丘 是謂乞求比丘 非法眾也) 六著割截衣比丘(原比丘 三衣 並令壞色割截而著 如諸外道俗人有著此者 亦名比丘 而非法眾也) 七破結使比丘(一 切煩惱 名為結使 謂能結縛眾生 驅使流轉三界故 若人出家 或滿二十 或不滿二十 能破斷 此煩惱 證阿羅漢 即名得具足戒) 八受大戒 白四羯磨 如法成就得處所比丘(謂有善男 子 希求具戒 發增上心 於眾僧前三乞 僧乃一白三羯磨 於所作事 如法成就 究竟圓滿 成 比丘性 名為受大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比丘 住比丘法中 是為比丘義) 此中取第八白 四羯磨比丘結戒 其善來 破結 有自然之戒 永離破禁過患 煩惱已斷 梵行已立 故 餘之五種 但名相同 然非法眾 故不在禁限也 共比丘同戒者 如餘比丘受大 戒白四羯磨得處所住比丘法中 是為共比丘義 云何同戒 謂共餘比丘同一遵持 寧 死不犯 老少同學 等無有異 假令先受大戒百年所應學者 與新受戒者所學無殊 其新受戒所應學者 與百歲比丘學亦不別 所謂於諸戒法 持犯軌儀 咸皆相同 故 名同戒 若不還戒者 是不捨戒也 謂若比丘不樂梵行 聽捨戒還家 復欲出家修梵 行 聽更度令出家受大戒 然此中有成捨 不成捨 云何名不成捨戒 若顛狂心亂 痛惱所纏 或瘂 或聾 或對顛狂乃至瘂聾人前捨戒 或中國人對邊地人前 或邊地 人對中國人前 以語不相解故 或不靜 靜想(不靜 謂非 自一身也) 或靜 作不靜想 或戲笑 或對天 龍 鬼神 睡人 死人 無知人 或自不語 或語前人不解 如 P. 19

20 是等 皆不名捨戒 云何名成捨戒 若比丘厭比丘法 便向非如上瘂聾等人前 作是 語 我捨佛 捨法 捨僧 捨和尚 捨阿闍梨 捨同和尚 同阿闍梨 捨諸梵行 捨 律 捨學事 受居家法 我作淨人 我作優婆塞 我作沙彌 我作外道 我作外道弟 子 我非沙門 非釋子 若復作是言 我止 不須佛 佛於我何益 離於佛所 如是 乃至學事 亦如是 若作餘語毀佛法僧 乃至學事 便讚家業 乃至非沙門非釋子 如是隨作一語 說而了了者 便名捨戒 戒羸不自悔者 謂於如來戒法 無力能持 心生厭倦 是為戒羸 內懷愁憂 而不悔說 是為不自悔 此中 或有戒羸不捨戒 或有戒羸而捨戒 何者戒羸不捨戒 若比丘愁憂不樂梵行 厭比丘法 意樂在家 乃 至欲樂作非沙門 非釋子法 便作是言 我念父母兄弟姊妹婦兒村落城邑園田等 我 欲捨佛法僧 乃至學事 便欲受持家業 乃至非沙門 非釋子法 彼但作如是種種之 言 然自未決定向他人說 是謂戒羸不捨戒 何者戒羸而捨戒 若比丘愁憂不樂梵行 厭比丘法 作如是思惟 我欲捨戒 便捨戒 是謂戒羸而捨戒(薩婆多論 謂捨戒時 無出家人 若得白衣 或佛弟子 非佛弟子 但使言音相聞解人情 亦得捨戒 一說便捨 不須三 說 謂受戒時 如入海採寶 無數方便乃得 故須三師七僧 捨戒時 如失寶 盜賊水火 須臾散 失 亦如從高墜下 故對一人便捨也 摩得勒伽論 不聽在沙彌外道白衣前捨不成捨) 犯不淨行 者 犯謂故心而作 非難強逼無受樂心 亦非夢事 此中違犯 是身業所作之非 不 淨行 是婬欲法 由此行 染污心地 違背聖道 乖涅槃故 乃至共畜生者 謂從人 天鬼神 下至共畜生 為鄙惡事 但可行婬者 即成其犯也 波羅夷者 如斷人頭 不可復甦 比丘犯此法者 不復還成比丘 故名波羅夷 餘義如前釋 不共住者 謂 即應驅擯 不得與眾僧共住 共住有二 謂同一羯磨 同一說戒 不得於此二事中住 故名不共住 是中犯相云何 謂比丘有婬心 向一切人 非人 畜生 男女 二形 黃門 於大便道 小便道 及口中 入如毛頭許 即得波羅夷 方便而不入 偷蘭 遮(此云麤罪) 若於如上堪行婬境 以物裹隔 入有物隔 以有隔入無隔 以無隔入有 隔 以無隔入無隔 盡波羅夷 若為怨家強逼 持男根入三處 初入 入已 出時 於此三時 隨有一時 心生受樂 便得本罪 若怨家強於比丘大便道中行不淨 三時 中 隨一受樂 得本罪 若睡時男根起 他於上行婬 自不覺知無犯 未離欲人 有 五因緣 令男根起 一大便急 二小便急 三風患 四蟲嚙 五欲心 若離欲人無後 一種 若持他根 或持自根 著自口中 受樂 得本罪 若教他比丘作 教者麤罪 受教者本罪 教他而不作 教者得突吉羅(此云惡作) 若為怨家強逼於未壞屍 或多未 壞 令入 受樂 得本罪 若半壞 若多分壞 若骨 若塑畵女形像間 若地穴 泥 孔 瓶口 若身餘穴 盡得麤罪 若道 作道想 若復生疑 或作非道想 並得本罪 若非道 道想 若疑 得麤罪 當知比丘方便求欲作非法 成者本罪 不成者得方 便偷蘭遮 從初興方便整衣 乃至未觸身已來 得惡作 若比丘有信戒心 及與怖畏 而為煩惱逼迫 作於非法 都無一念覆藏心 悲泣流淚 不願捨離法服 聽於僧中 P. 20

21 三乞 僧作白四羯磨與學戒 盡形壽隨順行三十五事 若僧說戒及羯磨時 來與不來 眾僧無過 若比丘尼犯此戒者 亦得波羅夷 式叉摩那 沙彌 沙彌尼 得突吉羅 滅擯(後三戒 四眾得罪同此 更不別出) 不犯者 心不受樂 一切無有婬欲意 及最初 未制戒 癡狂 心亂 痛惱所纏 最初者 謂佛未制戒之前 如須提那等 癡狂者 或親里死 或失財物 或四大病 或先世業報故顛狂 心亂者 或為非人所惱 或四 大病 及先業報故 痛惱者 或為風寒熱等病 令心痛惱纏迫 如此等病 皆為失其 本性 不別東西淨穢 於自身無比丘想 是故不犯 已下諸戒 俱有此四法 不成犯 事 準斯應知 更不重出 然此戒要具四緣 方成其犯 一是真比丘(謂如法得戒者) 二全情境(謂不壞根人 非人 畜生也) 三入過毛頭許 四心覺受樂(受樂者 如飢得食 如 渴得飲 不受樂者 如啖壞糞穢 如熱鐵燒身) 具此四緣 即得無救波羅夷 若有信戒心 及怖畏心 無覆藏心 得可悔波羅夷 與學者 是也 與學已 若更重犯 即應滅 擯(薩婆多論云 初犯一戒 已毀破受道器 名波羅夷 後更殺人 得突吉羅 實罪雖重 無波羅夷 名 以更無道器可破故 母經云 與學已 名清淨持戒 但此一身不得超生離死 障不入地獄耳 按根本部 下三眾亦與學 言三十五事者 不得授人具足戒 不得與人依止 不得畜沙彌 若差教 誡比丘尼不得受 設差不應往教誡 不應為僧說戒 不應在僧中問答毗尼 不應受僧差使作知事人 不應受僧差平論斷事 不應受僧差使命 不應早入聚落逼暮還 當親近比丘 不得親近外道白衣 當順從比丘法不得說餘俗語 不得眾中誦律 若無能誦者聽 不得更犯此罪 餘亦不應犯 若相 似 若從此生 若重於此者 不得非僧羯磨 及作羯磨者 不得受清淨比丘敷座 洗足 拭革屣 揩摩身 及禮拜迎逆問訊 不應受清淨比丘捉衣鉢 不得舉清淨比丘為作憶念 作自言治 不應證 正人事 不得遮清淨比丘說戒 自恣 不得與清淨比丘共諍 十誦律云 佛所結戒 一切受行 在 大比丘下座 不得與大僧過三夜 自不得與未受具人過二夜 得與僧作自恣布薩二種羯磨 不得足 數 餘眾法不得作 得受歲 僧祇律云 比丘不淨食 彼亦不淨 彼不淨食 比丘亦不淨 得與比 丘過食 除火淨 五生種 及金銀 自從沙彌受食) 不與取戒第二 若比丘 若在村落 若閒靜處 不與盜心取 隨不與取法若為王 王大臣所捉若 殺 若縛 若驅出國 汝是賊 汝癡 汝無所知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釋曰 佛在王舍城 靈鷲山中 時檀尼迦比丘 被取薪人破其草屋 乃和泥以柴 燒作全成瓦屋 佛制不聽 敕僧打破 彼便往誑守王材人 取瓶沙王所留要材 大臣 白王 王念不可以少材 而斷出家人命 乃訶責放去 諸比丘白佛 佛問比丘 王法 盜幾許物 應死 白言 若取五錢 若直五錢物 應死 佛即依王法結戒 盜滿五錢 得波羅夷 言在村落者 謂在人所居處 城壍籬墻之內也 若閒靜處者 謂村籬墻 外空地也 不與盜心取者 不與 謂非他授與 盜心取 謂知物屬他 作竊盜心 取 以屬己 非暫用想 非同意親友想取也 隨不與取法者 謂滿五錢 若過五錢 若直 五錢物(王舍國法 盜五錢已上 即入死罪 佛依此法 總制膽部州內 現有佛法處 限五錢得重 P. 21

22 罪 若國不用錢 準直五錢物成罪 十誦律 謂一銅錢直十六小銅錢 此則盜滿八十小錢成重罪 根本律 謂滿五磨灑 得重罪 磨灑 是數名 以一磨灑 有八十箇貝齒 五磨灑 共有四百貝齒 一時離處 方名犯重 貝齒 亦名貝子 俗呼為壓驚螺 又名海巴 乃海中之小螺也 上古珍之 以為寶貨 今有處猶現作錢用) 王者 是國主也 大臣者 典領國事人 國之輔相也 捉者 執持也 殺者 謂以刀杖等 斷其命也 縛者 謂杻械枷鎻等 驅出國者 謂 擯令出國界 此等皆是不信王臣 心量不廣 情生不忍 故作如是治罰 若敬信王臣 但作如下訶責言詞 汝是賊等者 謂離善 及無記心 持於惡念 故名為賊 由愚 癡無所識知 故行斯惡法也 是中犯者 若自取 若教人取 若教人求 有盜心 起 方便 有主物 作有主想 是重物 滿五錢 舉離本處 作屬己想 初離處即得波羅 夷 若方便欲舉而不得 乃至觸著物搖動轉側之時 麤罪 若離本處 作屬己想 復 悔還著本處亦得本罪 若見直五錢物 念言 還當盜取 後生悔心不取 得麤罪(薩婆 多論云 不與取者 或有不與取非是賊 如取有主物 謂是無主 或是賊 非不與取 如僧中行三 番餅 盜心取四 又如無主物 作有主心取 是為賊 非不與取 一以人與故 二以無主故 或是 賊 亦不與取 如盜心取有主物 或非賊非不與取 如無盜心 取無主物) 言處者 若地處(謂 地中埋藏七寶等物) 若地上處 若乘處(謂象馬車步等乘) 若擔處(謂頭肩背抱等擔擔上有七寶 諸物) 若虗空處(謂風吹他物在空及有主諸禽鳥等) 若上處(謂樹上 墻 籬杙上衣架 牀 褥 枕 敷上) 若村處 若阿蘭若處(謂村外有主空地上 有七寶諸餘所須物 或以方便壞他空地 或依親厚強力 或以言辭辯說誑惑而取 初得波羅夷) 若田處(謂稻麥甘蔗等田中 有七寶等物 或以方便壞他田 乃至誑惑而取) 若處所(謂家處所 市肆處所 若園 池庭前 舍後 及諸餘 處所) 若船處 若水處(謂他藏物著水中 或魚鱉蓮花等 有主之物) 若私度關塞不輸稅(比 丘無輸稅法 若白衣有應輸稅物 比丘以盜心為他過物 或擲過關外 或埋藏舉 或以言辯說誑惑 或以呪術過 若五錢 若過五錢) 若取他寄信物(謂受他所寄持物去 以盜心 頭上移著肩上 肩上移著頭上 從右肩移著左 乃至左右互相移 若抱中 若著地 善見律云 若受人寄物 物 主還取 答言 我不受汝寄 得惡作 令物主狐疑 偷蘭遮 物主言 我不得此物 波羅夷) 若 取水(謂大小瓮 及諸水器 若香水 若藥水 乃至盜他田水 或為他盜決田水 若與他有怨 決 棄他田水 滿五錢 本罪) 若楊枝(若一 若兩 乃至一束 一擔) 若園處(謂一切草木叢林華 果有主物) 若無足眾生 若二足 四足 多足 若同財業(謂盜得財物 當共) 若共他作 要(謂教彼徃盜取財物來共) 若伺候(謂自往觀候彼得物當共) 若守護(謂從外得財來 我當守護 所得物當共) 若看道(我當看路 若有人來 當相告語得物當共) 如上諸處 有七寶 及 餘所須之物 屬主者 以盜心取 直五錢以上 得本罪 方便欲取而不得 得麤罪 方便求五錢以上 得減五錢麤罪 求減五錢 得五錢 波羅夷 求減五錢得者 麤罪 不得者 惡作 教人求五錢以上 得者 二俱本罪 不得者 二俱麤罪 教求減五 錢 得五錢 取者本罪 教者麤罪 不得者 二俱惡作 教求五錢以上 受教者取異 物 或異處取物 取者本罪 教者麤罪 若受教者無盜心 不犯 彼教者 準物得罪 P. 22

23 若教人取物 無盜心 受教者 謂教盜取 取者得罪 教者無犯 若眾多比丘 遣 一人取他物 得五錢以上 一切波羅夷 眾中有疑者 即遮之 而彼故往取 得五錢 以上 遮者麤罪 不遮者本罪 得五錢還共分 雖各得減五錢 盡得本罪 於彼處得 直五錢物 到此處直減五錢 亦得本罪 於彼處得減五錢物 到此處直過五錢 麤罪 先許可他往盜取物 後悔不往 亦得惡作 欲盜他物 錯取己物 得麤罪 他盜取 物 而奪取彼盜者物 得本罪 若以盜心倒易他分物籌者 舉籌 便得本罪 若前後 取滿五錢 亦本罪 若作損減意 破壞燒埋他物 直五錢 得本罪 若分地 盜心移 他標相 直五錢本罪 若取鳥鼠巢穴中彼所食物 準直成罪 若金帛 彼無用者 不 犯 有主物 作有主想 盜五錢以上 得本罪 減五錢麤罪 有主疑 取五錢以上 麤罪 減五錢惡作 無主 作有主想 或復生疑 取五錢以上 麤罪 減五錢惡作 不犯者 他與想 己有想 糞掃無主想 暫取想 親厚意想等 此中具足六緣方成其 犯 一是真比丘 二有盜心 二或自作 或教他 四是他物 作有主想 五數滿五錢 六離本處 作己物想 即得本罪 若緣不具者 得偷蘭遮(五分律云 物屬他 他所護 不與而取 是名盜心 又以諂心 曲心 瞋恚心 恐怖心 取他物 亦名盜心 律攝云 盜事略 有五種 一對面強取 二竊盜取 三調弄取 四寄付取 五與更奪取 此之五種 咸是賊收 若夫 實不言 苾芻妄說 從彼妻索 隨得物 時 犯罪輕重 盜經書 皆計直犯罪 盜舍利 有人守護 意欲供養 作大師想者 犯惡作罪若作賣求利想而盜者 得他勝罪 若天祠中 及塔寺之處 莊 嚴具 有人守護 得他勝 非人護者 得麤罪 無非人護 作諸天藥叉護想 得惡作罪 若盜人時 至期契處 犯盜 若弟子被他偷去 已屬於彼 或未相屬 隨前次第成犯非犯 若苾芻被他逼掠 為奴 身自逃走者無犯 若網罩所繫有情 及賊偷牛繫之於柱 盜心解時 離處成重 懷悲愍解 得惡作 獵師逐鹿入寺 隨傷不傷 不還無犯 若鹿死應還 若他田地園店等 意為僧伽非理言競 官斷與時 彼心未捨 得麤罪 心若捨時 即得本罪 官不斷與 得麤罪 若就王斷 斷得便重 罪 不待他心息方犯 若持己物 到於稅處使他越過 得本罪 實是己財 決心迴與父母等 告掌 稅者 此非我物 不與汝稅 或乘空去 或口含 或衣裹 或避路 並得麤罪 若商人將應稅物 置苾芻衣袋中 苾芻不知 携過無犯 若為父母 及三寶事 持過稅處 應為稅官種種說法 稱讚 三寶 說父母恩 彼不取稅者 無犯 若猶索者 應與 若三寶財 應持一分酬彼稅直 後當均分 勿令偏少 若 有施物來 知非己分 言我合得者 得麤罪 若受其物準數成犯 若為他持物擬 濟病人聞彼身亡 物還本主 若及命在 後方死者 此成亡物 若賊盜他物 為怖故 施苾芻 不 應受 若作還彼主心 受之無犯 若賊首者 持物來施 隨意應受 若初為貸借 後欲不還 決絕 之時 便得本罪 博奕偷子 迷惑取物 準數成犯 凡是賭物 皆得惡作 被賊偷物 已作捨心 即是屬他 不應重奪 奪即準數成犯 被他盜時 不應倉卒輙為捨意 後見應取 僧祇律 謂比丘 為賊所劫 若已作失想 還奪 還取 便為賊復劫賊 若賊往聚落 持物將分 還從乞得 無罪 若以勢力恐怖令還 無罪 若告聚落主 方便慰令還 無罪 若知令彼或殺或縛 則不應告 善見 律云 比丘以偷心奪取賊物 離彼身分 若彼人徤 還奪去 比丘雖不得物 亦波羅夷 以決定得 P. 23

24 偷心離本處故 若檀越施僧果樹 或擬衣服 或擬湯藥 僧不得分食 若以果樹為四事布施 比 丘以盜心過分食 隨直多少結罪 若為作房舍施僧 迴食得麤罪 應還直 若為衣施 應當作衣 若飢險時 僧羯磨和合 食用無罪 以衣施 作房舍 以房舍施 作飲食 亦如是 僧祇律云 若 比丘作寺主 塔無物 僧有物 便作是念天人所以供養僧者 皆蒙佛恩 供養僧者 便為供養僧 即持僧物修治塔者 此寺主得波羅夷 若塔有物 僧無物 便作是念 供養僧者 佛亦在中 便持 塔物供僧 寺主用者 波羅夷 若塔無物 僧有物者 得如法貸用 但分明疏記 言某時貸用 某 時得當還 若僧無物 塔有物 亦如是 若交代時 應僧中讀疏分明付授 若不讀疏 越毗尼罪 若二比丘共財物應分 一比丘盜心獨取 除自分 他分滿 波羅夷 若同意取 若作是念 今用後 當還 無罪 十誦云 檀越請僧 食次未至 自言我應去 波逸提 得食時 隨計直犯 破鳥巢 取鳥巢 皆惡作 以快心壞捕獵物 麤罪 愍心壞 惡作 善見律云 若寺舍空廢無人 比丘來見 樹有果 應打犍槌 下至三拍手 然後食 無罪 不爾者犯盜 若寺僧避難走去 客比丘來見飲食 及果 以盜心取食 隨結罪 若比丘盜人及衣 人走 解衣置地 比丘猶逐 不及而返 取衣離地 波羅夷 若盜人 人走 脫衣擲去 猶逐不及 而還 見衣在地 念言 此人擲去 我當拾取 不犯 但得方便偷人麤罪 若彼人迴頭遙語 比丘 莫取我衣 若故取者 離地本罪 若他奴 比 丘語言 汝在此辛苦 何不叛去 若至他處 可得適意 隨彼比丘語去 離兩足 得本罪 若奴叛 比丘語其道 催令使去 隨語得重罪 若安徐去 比丘語言 寬行主當捉得 奴隨語駛走 得重 罪 若比丘作是言 某方極樂 飯食豐饒 誰能逐去 奴聞 便自逐比丘去 無犯 又云 有四人 共偷 三人得罪 一人得脫 何以故 如四比丘 一是師 三是弟子 欲偷六錢 師語弟子言 汝 人各偷一錢 我偷三 第一弟子言 師偷二 我偷一 汝二人各偷一錢 餘二人展轉相教 亦如是 彼師自偷三錢得偷蘭遮 教三弟子偷 亦偷蘭遮 何以故 自偷異 教人偷異 是故二偷蘭遮 三人云何得重罪 為教他偷五錢故) 斷人命戒第三 若比丘 故自手斷人命 持刀與人 歎譽死 快勸死 咄男子 用此惡活為 寧 死不生 作如是心思惟 種種方便 歎譽死快歡死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釋曰 佛遊廣嚴城 住獼猴江邊講堂中 與諸比丘說不淨觀 諸比丘即便修習不 淨觀 從定覺已 厭患身命 愁憂不樂 便求刀欲自殺 歎死 讚死 勸死 時有比 丘字勿力伽難提(此云鹿喜 餘律皆云鹿杖外道) 手執利刀 入婆裘園中 有一比丘厭患 身命 語言 可斷我命 我以衣鉢與汝 彼即受雇 便斷其命 如是乃至殺六十人 阿難白佛 佛乃集僧 為說阿那般那三昧寂然快樂 諸不善法生 即能滅之 永使不 生 說已 遂與諸比丘結戒 故自手斷人命者 故 謂專心 非錯悞也 自手 謂親 手而作也 斷 謂令彼命根不得相續 四大分散也 人 正謂人趣 顯非餘道 云何 為命 彼一切眾生 以識為本 是識六種 從眼耳鼻舌身意生 以能生識 故名為根 從此六根 生六種識 名之為壽 所以者何 是六根六識 得相續生故 是相續斷 名之為死 是故說此 名之曰命 此有二種 一彼從初入母胎 但有身命意三根 P. 24

25 二至四十九日後 六根圓具 此之二者 皆名人命 若殺此二 盡名斷命 持刀與人 者 此是教殺 謂持刀杖等授與他人 令斷彼命 或知彼人患厭身命 即持刀等與他 歎勸令其自害 歎譽死者 謂於彼樂死者 則讚歎稱譽其之美德 言 汝已作眾善 行 已作功德 已作救護 汝生便受眾苦 若死當生天上 種種方便歎譽令死也 快 勸死者 謂於其樂死者 則獎勸彼言 汝所作惡 無仁慈 懷毒意 不作眾善行 不 作救護 汝生便受罪多 不如死快 如此於善惡二種人前 而行讚勸 令其自殺 或 口說 或身口現相 或遣人說 或遣人持書往彼令其死也 咄 男子者 此是呼召之 言 用此惡活為 寧死不生者 謂汝何用此不善罪惡生活為 生 則罪惡日增 寧可 就死 不生 則福由多 彼以先勸歎不從 故出此訶毀之言 令其取死也 作如是心 思惟者 謂若訶毀不從 復以如是殺心思求別法也 種種方便等者 謂以種種善巧勸 歎 令其必死也 此中方便 總有三種 一身 二身語 三語 若以自手 及瓦石刀 杖等行殺 是名身 持刀與人 教令行殺 或持刀與彼 歎勸令其自殺 是名身語 訶毀勸譽使死 是名為語 是中犯相云何 若以如上三種 令死者 盡得波羅夷 不 死者 得麤罪 若更以餘方便 或作坑陷令墮下 或作發機使墮 或與非藥 或墮他 胎 若母死兒活 得麤罪 非本心故 若眾多比丘 遣一人斷他命 中有疑者 即遮 之 而彼故往斷他命 其遮者麤罪 餘不遮者 盡波羅夷 若比丘方便欲自殺 得麤 罪 若天龍神鬼 及畜生有解人語能變形者 殺得麤罪 不死惡作 實人 人想殺 波羅夷 實人生疑 及作非人想 皆偷蘭遮 非人 人想 及疑 皆偷蘭遮 不犯者 悞殺 一切無有害心 此中具足五緣 方成其犯 一是比丘 二是人境(謂男 女 黃門 及從初入母胎後) 三是故殺 四是人想 五令命斷 緣有闕者 不得本罪(僧祇律 云 比丘為殺人故捉刀 得越毗尼罪 若觸彼身 得偷蘭遮 若死 波羅夷 十誦律云 有三種斷 人命 一者用內色 謂比丘用手打他 若足 若頭 若餘身分 二者用非內色 謂以木瓦石刀箭等 遙擲彼人 三者用內非內色 謂以手捉木瓦石刀箭等打他 復有不用如是三色者 令毒藥 作坑 作弶 作機撥 呪起屍鬼等 )]撥等 是人因是死者 得波羅夷 若不即死 後因是死 亦波羅夷 後不因此死 偷蘭遮 若非 人及畜生因是死者 皆得偷蘭遮 若為非人作坑等 非人死者麤罪 人死 畜死 皆惡作 若為畜 生作坑等 畜死者 波逸提 人及非人死者 皆惡作 若不定 為一事作 諸有來者 皆令死 人 死 波羅夷 非人死麤罪 畜生死波逸提 都無死者 偷蘭遮 突吉羅 若自斷陰麤罪 自斷指惡 作 律攝云 苾芻自打生支 佛言 理應打此 翻更打餘 是無智者 得惡作罪 摩得勒伽論云 若人懷畜生胎 墮 不犯重 若畜懷人胎 墮 犯重 欲殺凡人 而殺羅漢 欲殺羅漢 而殺凡人 欲殺父 而誤殺母 或反此 皆得偷蘭遮 不得逆罪 若先作殺母方便已 而自死 母先死 重 逆 自先死 後母死 偷蘭遮 父 羅漢 亦如是 薩婆多論云 若以比丘語故 征統異國 兼得 財寶 皆得殺盜二波羅夷) P. 25

26 大妄語戒第四 若比丘 實無所知 自稱言 我得上人法 我已入聖智勝法 我如是 我見是 彼於異時 若問 若不問 欲自清淨故 作是說 我實不知不見 言知言見 虗誑妄 語 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釋曰 爾時世尊遊於廣嚴城 住獼猴江邊高閣講堂 時世穀貴 乞食難得 婆裘 河邊寺中諸比丘向諸居士自說我得上人法 并讚彼某甲比丘亦得上人法 諸居士信其 言 即以飲食供養 不為飲食所苦 安居竟 往見世尊 佛慰問已 具以上事白佛 佛言 汝等愚人 有實尚不應向人說 況復無實 以無數方便訶責已 與諸比丘結戒 時有一增上慢比丘 語人言 我得道 彼於異時 精進不懈 勤求方便 證最上勝 法 疑犯妄語 以此白佛 佛言 除增上慢者 不犯(彼比丘 在阿蘭若修習 暫成就止觀 降伏煩惱 後遊人間 不攝諸根 煩惱便起 大生慚愧 精進方便 得阿羅漢) 實無所知者 謂於上人法 無所證悟 自稱者 自稱說己之所得也 上人法者 是賢聖所修 所證 之法 此法對一切凡夫五陰 六入 十八界 乃至五欲 十結 諸有漏法 是最上故 所謂念慧 正勤 根 力 覺 道 諸禪 解脫 三昧 正受也 又能除彼漏法 亦名之為上人法 我已入聖智勝法者 我已入 謂自己證入也 聖 是佛及聲聞也 智 謂苦集滅道四聖諦智 及餘諸智 此智是最上殊勝之法 能證得三乘聖果也 我 知是者 謂知彼苦集滅道四聖諦 我見是者 謂見彼四聖諦理 及得清淨天眼 觀諸 眾生 生此死彼 隨善惡之業報 或見天龍鬼神來至我所 又知屬意根 得意根清淨 證入聖智 見 屬眼根 得眼根清淨 明見諸法 而無遺謬也 彼於異時者 彼 指妄證人 異時 謂妄說之後別時也 若問者 謂被他檢問 汝以何法得 從誰得 於何處得 得時云何 如是問時方說 若不問者 謂自生悔心 他不問 而自發露也 欲自清淨故者 謂希求戒淨 乃告他言 我實不知不見四聖諦等法 但言知言見 是虗誑妄語耳 虗者 謂自所說無實 誑者 本為誑惑於他 妄語者 因以妄心方自 稱說 何以此戒 有若問不問求清淨等語 豈待他發露 方成其犯耶 此以彼先自對 境陳說 而得其罪 故後還欲於境而求清淨 雖作如是發露之言 然初向他說時 其 罪已成 不由此發露 而得無犯也 除增上慢者 謂除增上慢人 無有誑心 不入妄 語罪中 以其修道煩惱暫住 自心謂實已得已證聖果 故於出世增上法中 起心生慢 然此上慢 非破戒懈怠人得 唯持淨戒修禪定者 不善分別名色 彼初入毗婆舍那 心絕猛勇 或得舍摩他 以善持力故 煩惱不起 自謂已得聖果 是故生增上慢 若自知實無所證 而故作虗誑 是為妄語也 是中犯者 若比丘如是虗而不實 口向 人說 或遣手印 或遣使語 或遣書往 或作知相 前人知者 波羅夷 不知者 麤 罪 若自在靜處 作不靜想 若不靜處 作靜想 自說我得上人法麤罪 若向天龍神 鬼 及能變形畜生說 彼知者麤罪 不知者惡作 若實得道 向不同意比丘說 得惡 作 若為人說法相 言我得者 本罪 人作人想 向說者 本罪 人疑 人作非人想 P. 26

27 及非人 人想 或疑 盡偷蘭遮 不犯者 向人說法 不自言我得 若戲笑說 屏 處獨說 夢中說 錯說等 是中具足五緣 方成其犯 一是得處所比丘 二是人境 三有故妄心 四身口現相 五前人領解 具此五緣 得波羅夷 緣有闕者 隨結應知 (律攝云 苾芻意顯勝法在己 面云有苾芻得如是等勝妙之事 然不自言是我者 得麤罪 五分律云 為利養故 種種讚歎他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成就 而密以自美 偷蘭遮 為利養故 坐 起行立 言語安詳 以此現得道相 欲令人知 偷蘭遮 十誦律云 有人問比丘言 汝是阿羅漢不 若默然者 偷蘭應 應言 我非阿羅漢 勒伽論云 若問得果不 答言得 而示以手中果 偷蘭 遮 若言我不墮三途 偷蘭遮 薩婆多論云 乃至言持戒清淨 婬欲不起 不實者 偷蘭遮 若不 誦經 自言誦經 非論師 言論師 非律師 言律師 非坐禪 言坐禪 大而言之 無所誦習 而 言我有所誦習 悉偷蘭遮 僧祇律云 寧噉灰炭 吞食糞土 利刀破腹 不以虗妄稱過人法 而得 供養 如律本說 佛告諸比丘 世有二賊 一者實非淨行 自稱淨行 二者為口腹故 不真實 非 己有 在大眾中 故作妄語 自稱得上人法 是中為口腹者 最上大賊 以盜受人飲食故) 後結問 諸大德 我已說四波羅夷法 若比丘犯一一法 不得與諸比丘共住 如前 後犯 亦如是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住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德是中 清淨 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釋曰 犯一一法者 謂於四波羅夷法中 隨犯其一 即非比丘 不得與清眾同居 如前 後犯亦如是者 如前未受大戒時 是俗人 無比丘分 後犯戒時 亦如前俗 人無異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者 既犯其法 便招其罪 罪名捐棄 謂捐棄佛 法海外故不應共住也 若斯四法清淨 堪聞後戒 故須致問 餘義如前釋 向下諸篇 例此應知 更不重出 此中波羅夷罪 犯名雖同 果報有異 所以者何 如婬處非 一 畜生 及人 人中 有出家 不出家 不出家有二種 有持戒 不持戒 出家中 有五種 亦有持戒 不持戒 乃至聖人 有如是差別 如盜戒中 所盜處非一 有出 家 在家 在家人中 盜取他物 亦有差別 出家人中盜亦有差別 三寶中亦有差別 如殺戒中 人有在家 出家 及持戒 不持戒 乃至聖人 如是差別 如妄戒中 向在家人說得上人法重 向出家人說輕 是故得罪名雖同 果報不同也 薩婆多論云 凡犯罪有三種 一犯業道罪 二犯惡 行罪 三犯戒罪 須提那於三罪中 得犯惡 行罪 婬是惡法故 無業道罪 自己妻故 無犯戒罪 佛未結戒故 林中比丘得二罪 得惡行罪 婬是惡法故 得業道罪 雌獼猴屬雄獼猴故 不得犯戒罪 佛未結戒故 餘戒例此可知 又盜他物時 物離本處有二種 一舉離本處 二舉離本處 還著本 處 即持去者 得二種罪 一得業道罪 以盜他物故 二得犯戒罪 以佛結戒故 還 著本處者 得一罪 先離本處 還著本處 不損他物故 無業道罪 唯得犯戒罪 準 義應知 俱有惡行罪 盜是惡法故也 律攝云 何故初三他勝 先婬後殺 逆次而說 不同餘處 殺盜婬妄 而為次第 此依犯緣前後而說 又依由前引生後故 而為次 P. 27

28 第 由不淨行 便行偷盜 既行盜已 遂殺怨家 殺已 問時 便作妄語 又復煩惱 最強盛者 在前而制 此四他勝 其相云何 謂無厭離 不忍 不證 然無厭離最強 盛者 立為初二 一於婬欲 二於資財 不忍故行殺 不證故妄語 如上所釋 當取 後說為義 謂以地繫煩惱偏重 故首制之 比丘遽出三界 婬欲是生死根原 有漏濁 因 故楞嚴經亦為首誨 佛告阿難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 其心不婬 則不隨其生死相 續 汝修三昧 本出塵勞 婬心不除 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婬 必 落魔道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先斷心婬 是名如來先佛世尊 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若 不斷婬 修禪定者 如蒸砂石 欲其成飯 經百千劫 秪名熱砂 何以故 此非飯本 砂石成故 汝以婬身求佛妙果 縱得妙悟 皆是婬根 根本成婬 輪轉三塗 必不 能出 如來涅槃 何路修證 必使婬機 身心俱斷 斷性亦無 於佛菩提 斯可希冀 如經所明 自當觀察 善惟修習 無致後失 二僧殘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後結問 初總標 諸大德 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半月半月說 戒經中來 釋曰 僧伽 是眾 婆尸沙 是殘 謂前四波羅夷法 是無餘義 若犯其一 無 有餘殘可治 此十三法 體是有餘 若犯者 尚有餘殘可治 要依僧伽而行其法 及 依僧伽而出其罪 非依一二三比丘而行其法 及非依不滿二十人僧 而得出罪也 毗 尼母經云 如人為他所殺 尚有咽喉 名之為殘 如二人共入陣間 一為他所害命絕 二為他所害命根少在不斷 若得好醫良藥 可得除瘥 若無者 不可瘥也 犯僧殘 者 亦復如是 有少可懺悔之理 若得清淨大眾 為如法說懺悔除罪之法 此罪可除 若無清淨大眾 不可除滅 是名僧殘 中別列 故失精戒第一 若比丘 故弄陰失精 除夢中 僧伽婆尸沙 釋曰 時佛遊舍衛城 迦留陀夷 欲意熾盛 隨念憶想 弄失不淨 諸比丘 以 此白佛 佛言 云何於我清淨法中出家 作穢污行 汝愚人 舒手受人信施 復以此 手弄陰出精 以無數方便呵責已 與諸比丘結戒 時有一比丘 亂意睡眠 於夢中失 精 疑犯僧殘 以此白佛 佛言 不犯 然亂意眠有五過失 一者惡夢 二者諸天不 護 三者心不入法 四者不惡惟明相 五者於夢中失精 善意眠有五功德 反上是也 故弄陰失精者 故 謂故心而作 以妄想邪憶念風吹婬欲火故肉髓膏流 熱變為精 故心泄出 離於本處也(善見律云 以腰為本處 又云 不然 舉體有精 惟除髮瓜及燥處 乃無精 若精離本處 至道 不至道 及出 乃至飽一蠅 得僧殘)除夢中者 謂在夢中不犯 以夢中無有實事可求故 若未離貪瞋癡人 散亂心眠 必失不淨 若繫念心眠 無有 是過 言故弄陰 是所犯因 除夢中 乃重結開緣 僧伽婆尸沙 是結罪相也(僧祇律 P. 28

29 云 夢者虗妄不實 若夢真實 於我法中修梵行者 無有解脫 以一切夢 皆不真實 是故諸修梵 行者 於我法中得盡苦際) 是中犯者 若為樂故 為自試故 為福德故 為祭祀故 為 生天故 為布施故 為種子故 為自憍恣故 為顏色和悅故 如是一切方便弄失者 僧殘 不失偷蘭遮 此有六種發心動身 失不淨 並得僧殘 謂內色 外色 內外色 水風空 內色者己身 外色者他身 內外色者 己身他身 水風空者 若以男根逆 水 或順水 或以水灑 若逆風 順風 或口噓 若虗空中動身 亦無內色 亦無外 色 自動故得罪 如是一切憶念身動失不淨僧殘 若女人捉比丘前 或後 比丘動身 失不淨僧殘 不動身失者惡作 若比丘教比丘弄失得麤罪 不失得惡作 教餘人弄失 不失 一切惡作 比丘尼波逸提 下三眾突吉羅 不犯者 邪憶念失 見美色不觸 而失 或行時自觸兩髀 或衣 或裙 或洗浴 揩摩 或煩惱熾盛 他觸著時泄出 一切不作出不淨意等 此戒比丘尼得波逸提者 以女人煩惱深重 難拘難制 又要在 私屏處 多緣 多力 方能得出 不同男子 隨事能出 故不同制 而罪亦輕也(根本 律攝云 覺時為方便 夢中流泄 或復翻此 作心受樂 或前興方便 後乃息心 或作方便其精欲 動 即便攝念 皆得麤罪 若捉他生支 故出不淨 或量度自生支 或手捉搦為樂 摩觸故令興起 並得麤罪 若為染心看自生支 得惡作罪 勒伽論云 出莖中精 偷蘭遮 僧祇律云 若欲心起 身生 無出想 不故弄出 當自責心 若見他行婬 及禽獸交會 欲心起失不淨者 是應責心若 復為受樂故 更方便逐看 欲令出 出者僧殘 若見男女裸身 欲心起失不淨者 應責心 若為樂 故 逐往看 令出者僧殘) 女身相觸戒第二 若比丘 婬欲意 與女人身相觸 若捉手 若捉髮 若觸一一身分者 僧伽婆尸 沙 釋曰 佛在舍衛國 時迦留陀夷 聞佛所制 不得墮精 便伺婦女至房 捫摸唼 口 諸比丘以此白佛 佛呵責已 而為結戒 婬欲意者 謂情生愛染也 與女人身相 觸者 是總標句 捉手捉髮 是別釋句 觸一一身分 是總結句 女人謂堪行欲境 身 謂從髮至足 身相觸 謂以身就身作摩觸事 此有九事 謂捉摩 牽 推 逆摩 順摩 舉 下 捉 捺 捉摩者 摩身前後 牽者 牽近於前 推者 推却於後 逆摩者 從下至上 順摩者 從上至下 舉者 捉舉於上 下者 捉令坐下 捉者 捉持前後乳髀 捺者 擪捺前後乳髀也 捉手者 手 謂從指至臂 捉髮者 髮 謂 頭髮 若觸一一身分者 觸 謂觸著 身分 謂餘身諸支節 肩臂臍乳髀腨爪齒等 是中犯者 若比丘欲心染著 觸女人 或女人觸比丘 欲心染著 無衣物隔時 隨觸 多少 一一僧殘 隨一有衣隔 便得麤罪 二俱有隔 以衣物相觸 得惡作 若觸天 龍神鬼女 畜生女能變形者 皆得麤罪 與二形身相觸者 麤罪 與男子身相觸 及 觸畜生不能變形者 皆惡作 若作女想 與男身相觸 作男想 與女身相觸 皆偷蘭 遮 此女作餘女想 餘女作此女想 皆僧殘 觸死女身未壞者 僧殘 半分壞 多分 P. 29

30 壞者 麤罪 隨女人所倚處 比丘以欲心動之 麤罪 若女人作禮捉足 覺觸樂動身 僧殘 不動身惡作 打女人突吉羅 若欲心觸衣鉢坐具等 乃至自觸身 一切惡作 人女 人女想 僧殘 人女疑 及作非人女想 非人女作人女想 或復生疑 盡得麤 罪 比丘尼波羅夷 下三眾惡作 不犯者 若有所取與相觸著 若脚跌倒地 墮女人 上 若女人為水所漂 或墮火中 坑中 慈念接出 或繩縊 食毒 自刎 為救濟故 一切無心受觸樂 不犯 時佛在人間遊行 見大聚火熾然 告諸比丘曰 若使有人 捉彼火捫摸嗚之 即燒其皮肉筋骨消盡 若復有人 捉四姓之女 捫摸嗚之 此二事 何者為善 諸比丘言 捉彼等女嗚之 世事為善 若捉火即燒爛皮骨消盡 得大苦 痛 不可堪耐 佛言 寧捉火嗚 乃至筋骨消盡為善 何以故 不以此因緣 墮三惡 道 若非沙門 自言沙門 乃至覆處作罪 內空腐爛 外現完淨 不消信施 墮三惡 道 長夜受苦 是故當持淨戒 受人信施 一切所須 能令施主得大果報 所為出家 作沙門 亦得成就(僧祇律云 若女人落水 求救者 比丘作地想捉出 不犯 若授竹木繩牽 出 不犯 若女人急捉比丘者 比丘正念住 若心有異 合麤厚衣捉者 偷蘭遮 若輭薄衣被合捉 者 僧殘十誦律云 女人為水漂應救 雖婬心起 但捉一處莫放 到岸不應故觸 若更觸得罪 若 繡畵木彫女故觸 突吉羅 善見律云 若女人打比丘 比丘以欲心喜受 突吉羅 律攝云 若母來 抱 若女坐懷中 若於迮路 口觸 女唇 皆無犯 五種傍生 可憑渡河 象 馬 特牛 水牛 犛牛 若牸牛傍生 不應憑渡) 麤惡語戒第三 若比丘 婬欲意 與女人麤惡婬欲語 隨所說麤惡婬欲語 僧伽婆尸沙 釋曰 緣起同前 婬欲意 如上釋 女人 謂解善惡言語者 麤惡者 謂鄙穢不 淨 非梵行法 雖一切罪 皆名為惡 但此為麤重罪之因緣 現是鄙穢不淨之因 當 來定招不如意之惡果 故特標云麤惡 婬欲語者 謂稱說彼大小便道好醜 與婬欲相 應不軌之言也與女人麤惡婬欲語 是總標句 隨所說麤惡婬欲語 是別相句 是中犯 者 有八事 皆得僧殘 謂自求 教他求 問答解說教罵也 自求者 比丘欲意對女 人言 與我二道 作如是如是事 或作餘語與婬欲相應之言 教他求者 比丘語言 天神祐我 共汝作如是如是事 問者 謂問彼二道與夫主及外人私通事 答者 謂答 彼二道與夫主私通事 解者 說者 亦如上 教者 謂教彼治二道 令夫主外人敬愛 罵者 謂毀辱彼二道也 如上說而了了者 一一僧殘 不了了者麤罪 若與指印 書 遣使 作相 令彼女人知者 僧殘 不知者麤罪 除二道 說餘處好惡麤罪 向 天龍鬼神女 及黃門二形說 彼知者麤罪 不知者惡作 向不能變形畜女 及男子說 者惡作 若比丘欲意 向說麤惡語 麤惡語想 僧殘 麤惡語疑 及非麤惡 麤惡想 或復生疑 皆偷蘭遮 人女 人女想僧殘 人女疑 或作非人女想 及非人女 作 人女想 或復生疑 或女作男想 男作女想 盡偷蘭遮 此女作餘女想 餘女作此女 想 皆僧殘 若性好作麤惡語 非欲心 突吉羅 比丘尼偷蘭遮 下三眾突吉羅 不 P. 30

31 犯者 為女人說不淨觀 若說毗尼時 言次及此 若夢中語 欲說此 錯說彼等(根本 部云 若女人說鄙惡語 苾芻以言領受 情歡其事 雖不自說 亦得僧殘 若於方國 雖說鄙惡言 然非所諱者 皆非是犯) 歎身索供戒第四 若比丘 婬欲意 於女人前自歎身言 大妹 我修梵行 持戒精進 修集善法 可持是婬欲法供養我 如是供養第一最 僧伽婆尸沙 釋曰 緣處同前 婬欲意如上釋 於女人前者 謂在能解善惡言義女人前也 自 歎身者 此有三種自歎 一謂自稱譽己身端正好顏色 二謂自稱譽種族 我是剎帝利 長者 居士 婆羅門種 三謂自稱譽所修善法也 大妹者 是稱喚彼詞 我修梵行 者 述自能修習清淨之行 以此行是趣涅槃道 故云梵行 持戒精進者 謂自戒圓滿 不缺 不穿漏 無染污也 修集善法者 謂勤修集諸勝妙法 所謂十二頭陀功德 及能讀誦 多聞 說法 持律 坐禪等 由修淨行 故戒圓滿 由戒圓滿 故成就諸 勝妙功德也 已上顯自述功德 向下明索供養 可持是婬欲法供養我者 此明正索非 法供養 揀非餘事也 如是供養第一最者 謂如是婬欲供養 於諸供養中 是為第一 最勝也 是中犯者 若在女前 一自歎譽身 一僧殘 隨歎身多少了了者 一一僧殘 說而不了了者麤罪 若作手印 書信 遣使 現相 令彼知者 皆得僧殘 不知者 麤罪 除二道 更索餘處供養 偷蘭遮 向天龍鬼神女 畜女能變形者 說而了了麤 罪 不了了惡作 向男子畜生歎 突吉羅 人女 非人女想 疑 及餘四眾得罪輕重 俱如前戒說 不犯者 語言 此比丘賢善 汝應以身口意業慈供養 若為說毗尼時 言說相似 乃至錯說等(剎帝利 如九十事中入王宮戒釋) 媒嫁戒第五 若比丘 往來彼此媒嫁 持男意語女 持女意語男 若為成婦事 若為私通事 乃至須臾頃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在王舍城靈鷲山中 時迦羅比丘 善知俗法 為他媒嫁 彼諸男女婚娶 得適意者 便歡喜供養讚歎 不得適意者 便怨罵之 諸比丘以此白佛 佛種種訶責 已 結戒 往來彼此媒嫁者 謂比丘為男女使 往來作婚娶也 持男意語女 持女意 語男者 謂將彼此男女之意 互相告知也 若為成婦及私通事者 成婦 是終身為妻 也 私通 是暫時私與他交會也 乃至須臾頃者 顯非長時也 一日一夜 共有三十 須臾 乃至令一須臾間合會亦得本罪 其往來彼此媒嫁 是使也 持男女意相語 是 主也 為成婦及私通 是事也 乃至須臾頃 是時也 是中犯相云何 彼男女遣比丘 為使 語言 汝為我取婦 若與我私通 若言須臾間 若一念頃 比丘自受其語 自 往語 自受語還報 僧殘 如是應知 比丘受語 往問 還報 於此三中 或自為初 二 後一遣使 或自為初一 後二遣使 或自為初後 遣他作中 皆得僧殘 此有四 事 並成媒嫁 一語 二書 三指印 四現相 用此四事於彼受往還三中 或單以一 P. 31

32 事而為三 或用二三事而為間雜 若自往還 若遣使往還 令彼知者 僧殘 不知麤 罪 於其三中作二 得偷蘭遮 作一得突吉羅 隨媒嫁多小說而了了 一一僧殘 不 了了麤罪若媒嫁天龍神鬼女 畜女得變形者 及兩門 二根 盡麤罪 媒嫁男子 畜 生 皆惡作 人女 人女想 僧殘 人女疑 及作非人女想 非人女 非人女想 及 疑 皆偷蘭遮 若持他書往 不檢看 若為白衣作餘使 盡惡作 比丘尼同犯 下三 眾惡作 不犯者 為和合別離 夫婦共諍 和合令懺悔 為父母病 及繫閉在獄 為 信心優婆塞病 及在獄 為三寶 為塔 為病比丘等 看書持往 不犯 此上五戒 並屬欲事 初戒雖無女境 而得受樂 次二戒 由身 由語 而受欲樂 第四戒 以 善方便 而求欲樂 此第五戒 為他欲樂 而於中取活也(善見律云 若父母鬬諍 父遣母 還本家 後生悔心 語比丘言 我年老旦夕無人侍養 可語汝母還看我 比丘受 此使 語母還報 父 僧殘 僧祇律云 若男子有眾多婦 有念者 有不念者 比丘語言 當等看視 務令均平 答 言 當如師教 得偷蘭遮 若夫婦諍 比丘勸論和合 偷蘭遮 若彼夫婦不和 或於佛事僧事有缺 為福事故 勸令和合 無罪 若勸婦早還夫舍 偷蘭遮 有二比丘 一有子 一有女 即自為婚 配 二俱僧殘 有人多畜馬 而無好種生者 倩比丘語某家有好生馬 為我求之 比丘為求 得偷 蘭遮 戒因緣經云 解放畜生 合其牝牡 僧殘 律攝云 若告言 何不索婦 得惡作罪 若復告 言 彼家有女 何不求之 意為媒合 得麤罪 若言 此男何不為入舍 若言 此女何不事姑 若 言此男何不別室 但是片言與媒事相應 所有言說 皆惡作罪 弟子語師 我欲為他作媒事 師默 言許者 得麤罪 何因此四戒如是次第 凡諸男子 未知女意 先且執手 欲試其情 若聽許時 次當捉臂 乃至咽腹 漸次觸餘 若不許時 便說鄙語 以誘其情 此對不信女人為斯二事 若信 敬女 知其樂福 作眾善語 而勸論之 此三據其自身染欲 次一為他 因求衣食 作媒嫁事 和 合男女也)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二 音釋 杙 關塞 桁弶 二形 音亦 橜也 塞音賽 隔也 邊界也 上音杭 械夾足及頸皆曰桁 下音強去聲 設詈於道也 即二根人 謂一身具有男女二根 P. 32

33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三 明 廣州沙門釋 弘贊在犙 繹 私屋過量戒第六 若比丘 自求作屋 無主 自為己 當應量作 是中量者 長佛十二磔手 內廣 七磔手 當將餘比丘指授處所 彼比丘當指授處所 無難處 無妨處 若比丘有難處 妨處 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己 不將餘比丘指授處所 若過量作者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在王舍城靈鷲山中 聽諸比丘作私房舍 時有曠野國比丘 聞佛聽許 即私作大房 功力繁多 常行求索 居士厭避 復有一比丘 欲起房舍 自斫樹 樹 神失依 往白世尊 時大迦葉至曠野城 諸居士遙見各自逃避 迦葉問知其故 具以 白佛 佛訶責彼比丘已 而為結戒 自求作屋者 自求 謂自乞材木 及工匠等 作 屋 或自作 或使人作也 無主者 謂無施主 自行求乞也 自為己者 自為己身 非為眾僧也 當應量作者 謂如佛制量而作 離大煩勞之過 無小逼狹之患也 是中 量者 正指十二七手之量也 長佛十二磔手者 長 謂屋之深直量 佛一磔手 當常 人三磔手(磔音窄 張也 謂張開指也) 內廣七磔手者 是屋內之寬橫量也 當將比丘指 授處所等者 比丘 謂僧 或別差人 指 是指示 授 是授與 其作房比丘 應先 自觀看無難無妨處已 到本住處 從僧乞觀指授處所 應如是乞 白言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 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己 今從僧乞知無難無妨處 三說已 僧當觀察此 比丘 為可信不 若可信 即當聽作 若不可信 眾僧應到彼處看 若僧不去 應差 遣僧中可信一二三比丘 到彼處觀看 若有難 有妨 不應與處分 既無難無妨 僧 應與處分 作白二羯磨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 自乞作屋 無主自為己 今從眾僧乞 處分 無難 無妨處 若僧時到 僧忍聽 當與某甲比丘處分 無難無妨處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 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己 從僧乞處分 無難無妨處 僧今 與某甲比丘處分 無難無妨處 誰諸長老 忍僧與某甲比丘處分 無難無妨處者 默 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難處者 謂有諸惡獸 下至蟻子 彼比丘 若不為此諸蟲獸所惱 應使人修治平地 若地為他所認 當共斷當 無使他有語 妨處者 謂屋外四邊 不通草車迴轉往來(僧 祇律云 四邊各不容十二桄梯 其桄間各一拳肘 律攝云 近屋邊一尋之內 有井及道 若近懸崖 十誦云 四邊一尋地內有塔地 若官地 居士外道地 比丘尼地 若大石 流泉 大樹 深坑 是名妨處) 若比丘自求作屋 乃至無妨處 是制令順教免過 若比丘有難處 乃至過 量作者 是違教得罪也 是中犯者 二重 二輕 若不被僧處分 及過量作 得二僧 殘 有難 有妨處 得二惡作 使他作亦爾 於彼四中隨所闕事 得罪多少輕重應知 若作而不成 得二麤罪 二惡作 若為他作屋成 二麤罪 二惡作 不成四惡作 若僧不處分 作不處分想僧殘 生疑等 皆麤罪 過量亦爾 若有難有難想 及疑等 P. 33

34 盡惡作 有妨亦如是 比丘尼偷蘭遮 下三眾突吉羅 不犯者 為僧 為佛 講堂 草菴 葉菴 容身小屋(十誦律云 若得先成舍 無犯 善見律云 若長中減一磔手 廣中益 一磔手 若滅廣益長 亦不得 何況長廣俱過量 未竟 乃至一摶泥 亦犯 若房長六廣四 無主 亦犯 何以故 非房故 若二三人共作屋 一比丘 一沙彌 悉不犯 何以故 人無一屋分故 若 段段分 人得一屋分 僧殘) 作大房不處分戒第七 若比丘 欲作大房 有主為己作 當將餘比丘指授處所 彼比丘應指受處所 無 難處 無妨處 若比丘有難處 妨處 作大房 有主為己作 不將餘比丘往看 指授 處所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在拘睒彌國 美音長者園中 時優填王 與尊者闡陀為親友 隨意任作 房舍 近城有尼拘律神樹 人馬往來 多止息其下 闡陀伐之而作大屋 居士譏嫌 諸比丘聞 以此白佛 佛為結戒 大房者 大有二種 一者施大 多用財物 二者形 大 量過於限 有主者 謂有人與作施主也 餘如前戒釋 此中別者 謂有主 故聽 過量作 其乞指授文 及僧與彼指授羯磨文 俱如前戒 唯改大房為異 其所犯者 一僧殘 二惡作 餘悉同上 緣有闕者 得罪輕重應知 更不繁出 因明諸界結解法 佛言 隨所住處 若村 若邑 境界處 聽結界(按隨機羯磨本 明界總有二種 一作法 二自然 作法界 如律本 則有三種 謂大界 戒場 小界 若自然界 則分四別謂聚落 蘭若 道行 水界 初言聚落 則有二種 若不可分別者 準僧祇七樹之量 通計六間 六十三步 共 無異眾 得作羯磨 若可分別者 準十誦 盡聚落集之 二言蘭若界 亦有二種 無難者 如根本 律云 無村阿蘭若空田之處 周圍各齊一俱盧舍 諸有苾芻共集一處 作諸羯磨 難事者 如善見 律云 極小方圓七槃陀羅 此內共作羯磨 三明道行界 十誦云 縱廣六百步 四明水界 五分云 船上眾中有力人 以水若砂 四面擲所及處 此之六相 皆謂身面所向 方隅齊限之內 集僧 無異眾 方可應法也 大界者 五分云 極遠三由旬 根本云 齊兩踰膳那半 應可結之 若過非 界) 應如是結 當敷座 打揵椎 盡共集一處 不聽受欲(以未結界 無界攝故 又若受 欲則不知相故 有失衣破夏故) 是中舊住比丘 應唱大界四方相 若東方有山 稱山 有塹 稱塹 若村 若城 若疆畔 若園 若林 若池 若樹 若石 垣墻 若神祀 舍 如東方相 餘方亦爾 但結界處 不得兩界相接 應留中間 不得隔駃流水 除 常有橋船 唱相之法 應起禮僧已 白言 大德僧聽 我舊住比丘某甲(若非舊住 識界相者亦得 應除舊住二字) 為僧唱四方大 界相 從東南角某處標 至西南角某處標 從此至西北角某處標 從此至東北角某處 標 從此還至東南角某處標 此是大界外相一周訖(須分明三唱 必有屈曲 隨事稱之 若 不知齊分制限 結既不成 羯磨虗設 受戒等法俱是空作 唱已 眾中應差堪能羯磨者 問答已 應如是言) P. 34

35 大德僧聽 此住處比丘 唱四方大界相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今於此四方相內 結大界 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住處比丘唱四方大界相 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 同一住處 同 一說戒 誰諸長老 忍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 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者 默然 誰 不忍者說 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 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 結大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 事如是持(律攝云 河澗有橋者 得通結界 橋梁壞者 若欲修治 得經七夜 至第八夜 界法便 失 若本無心重修理者 隨壞即失 凡客苾芻 至他住處 應可住經七八日已 無人來者 應共結 界 此謂故廢空處 無比丘住者) 時諸比丘 意欲廣作者 狹作者 佛言 欲改作者 先解前界 然後廣狹作從意 當白二羯磨 如是解 大德僧聽 今此住處比丘 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 若僧時到 僧忍聽 解界 白 如是 大德僧聽 此住處比丘 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 今解界 誰諸長老 忍僧同一住 處 同一說戒 解界者 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 解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解有戒場大界 文亦同此 更無有別 時有二住處 別說戒 別利 養 欲得共說戒 同利養 佛聽各自解界已 盡集一處 唱四方相結之 結文略同 惟言僧於此彼 二處結大界 同說戒利養 異耳 復有二住處 別說戒 別利養 欲同說戒 別利養 佛聽各解通 結 文略同前可知 又有二住處 欲別說戒 同利養 為守護住處故 佛聽解已 結之) 時諸比丘 有須四人眾羯磨事起 五比丘眾 十比丘眾 二十比丘眾 羯磨事起 是中大眾集會疲極 佛言 聽結戒場 當如是結 稱四方界相 若安杙 若石 若 標畔 作齊限(原此戒場 本為有其要事 僧多難集 或數有事起 僧集疲極 故聽別結此場 若 眾能總集者 自可在大界內 秉作諸法 其場大小 律無定制 按義淨三藏註 謂西國在處皆有其 量 纔可丈餘 平地磚圍 可高二尺 墻內壘基 高五寸許 擬以僧坐 更無階級等事 中安小塔 高與人齊 傍開小門 得容出入 善見律云 戒場極小 容二十一人 此擬其極得與他出僧殘罪 故 自餘一切羯磨亦皆成辦 若欲結者 可在大界內一邊 無妨難處安之 毗尼母經云 必以大界 圍繞 根本 五分 並令在大界前結 解時在大界後 應先安三重標相 內裹一重 是戒場外相 中間一重 是大界內相 此與戒場相不得相涉及 並應留中間 最外一重 是大界外相 立三相已 盡自然界內僧 集在戒場標內 先令一比丘唱戒場外相 應如是言) 大德僧聽 我此住處比丘某甲 為僧稱四方小界相 從此住處東南角某標 至西 南角某標 從此北迴至西北角某標 從此東迴至東北角某標 從此南迴還至東南角某 標 此是戒場外相一周訖(三說已 若有曲斜 隨事稱之 其羯磨者 如上應知已 作是言) 大德僧聽 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 內結作戒場 白如是 P. 35

36 大德僧聽 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 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 誰諸長老 忍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 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結已 牓示顯處 令後來者知諸界分齊 次唱大界內外相) 大德僧聽 我比丘某甲為僧唱四方大界內外相(先唱內相 從戒塲外相東南角標 外二 尺許某標 此據當時有者言之 不必誦文) 此是大界內相東南角某標 從此西迴至西南角 某標 從此北迴至西北角某標 從此東迴至東北角某標 從此南迴還至東南角某標(次 唱外相) 從此住處東南角某處標 西迴至西南角某標 從此北迴至西北角某標 從此 東迴至東北角某標 從此南迴還至東南角某標 彼為內相 此為外相 此是大界內外 相 一周訖(三唱已 凡欲唱相 應將四五比丘出戒場外 盡標相內集僧 然後唱二重標相已 僧 中方作羯磨結之 其文如前結大界法 無異 故不重出 此謂結有戒場大界法 若不須戒場 應可 如前直結之 若欲解者 先解大界已 次解戒場 律闕解文 應翻結文云) 大德僧聽 今此住處比丘解戒場 若僧時到 僧忍聽 解戒場 白如是 大德僧聽 今此住處比丘解戒場 誰諸長老 忍僧於此解戒場者默然 誰不忍者 說 僧已忍 於此解戒場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言小界者 有三種 並為難事故與 非難無緣不聽 時有比丘遮他受戒 佛言 不同意者未出界 聽在界外 疾疾一處集 結小界受 戒 若布薩日 於無村曠野中行 眾僧不得和合者 隨同意師友下道 各集一處 結小界說戒 又 自恣日 於非村阿蘭若道路行 若不得和合者 隨同師友移異處 結小界自恣 此之三界 皆無外 相 即身所坐處 以為界體 故受戒中云 此僧一處集結小界 說戒中云 今爾許比丘集結小界 自恣中云 諸比丘坐處已滿 齊如是比丘坐處 僧於中結小界 云云 是知俱無外相 為遮訶人故 如律云 界外訶 不成訶 若大界立相 不唱非法 小界無相 若立非法 故大界別人唱相 羯 磨時 文中牒之 小界既無唱法 羯磨文中自顯標相 以其處非留久固 是以法事既畢 即應解界 而去 其結解文 具如大律 及羯磨本中 欲結不失衣界者 文如離衣宿戒中出 次應結淨地)時 有吐下病比丘 使城中人煑粥 城門晚開 未及得粥 便死 佛言 聽在僧伽藍內結 作淨地 白二羯磨 應唱若房處 若溫室 若經行堂處 律既令唱相 結時 僧應在 院外 遙唱 遙結 若疑先有淨地 應解已更結 應一比丘起 具威儀 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聽 我比丘為僧唱淨地處所 此僧伽藍內某院中 及諸果菜處 作淨地(三唱 若更唱餘處 隨事準知 唱已 方作羯磨) 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今結某院 中 及諸果菜處作淨地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今結某院中及諸果菜處作淨地 誰諸長老 忍僧結某院中及諸果菜 處作淨地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 結某院及果菜處作淨地竟 僧忍默然故 是 事如是持 佛言 有四種淨地 一者檀越 若經營人作僧伽藍時分處 如是言 某處 為僧作淨地 二者若為僧作寺 未施僧 三者若半有籬障 若多無籬障 若都無籬障 若垣墻 若壍 亦如是 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結 不應結上好房作淨地 應結下者 若出家五眾房 當除去比丘 乃至鬼神廟屋 皆得結作淨地 若有緣者 解已更結 P. 36

37 律闕解文 應翻結云 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今解某處淨地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今解某處淨地 誰諸長老 忍僧解某處淨地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解某處淨地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五分 根本 並聽通結僧坊內作淨地 如 寄歸傳依根本云 有五種淨地 一者起心作 謂初造寺時 定基石已 若一苾芻為檢校人者 應起 如是心 於一寺 或可一房 為僧當作淨厨也 二者共印持 謂定寺基時 若但有三人者 應一苾 芻告餘苾芻言 諸具壽 皆可用心印定此處 於此一寺 或可一房 為僧作淨厨 如是三說 三者 如牛臥 謂寺屋舍 猶如牛臥 房門無有定所 四者故廢處 謂是經久 僧捨廢處 如重來者 至 舊觸處 便為淨也 然此不得經宿 即須作法結之 五者秉法作 謂白二羯磨結也 如前五種作淨 法已 諸苾芻得二種安樂 一在界外貯 得在界內煮 二在界內貯 得在界外煮 並皆無過 檢驗 四部 詳觀律旨 大同如此立淨 但未作淨之前 若共飲食同界宿者 咸有煮宿二過 既其加法 雖共界宿 無煮宿之罪 言一寺者 總唱住處以為淨厨 房房之內 生熟皆貯 如其不聽內宿 豈 可遣僧出外而住 一則僧不護宿 二乃貯畜無愆 西國相承 總結一寺為淨厨也 釋曰 言一踰膳 那者 可三十餘里 一俱盧舍者 八里 舊云五里 一槃陀羅者 二十八肘也) 無根謗戒第八 若比丘 瞋恚所覆故 非波羅夷比丘 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欲壞彼清淨行 彼於 異時 若問 若不問 知此事無根 說我瞋恚 故作是語 若比丘作是語者 僧伽婆 尸沙 釋曰 佛在靈鷲山中 時尊者沓婆摩羅子 得阿羅漢已 自念我宜以力供養眾僧 遂往白佛 佛令諸比丘白二羯磨 差沓婆分僧臥具 及差次受請 時有慈地比丘來 是下座 隨次得麤房臥具 便生瞋恚 次日差僧受請 慈地被差次 至檀越家 檀 越聞是慈地 便敷弊坐具 施設麤食 慈地倍復瞋恚 遂使其妹慈比丘尼 於佛僧會 時 誣謗尊者 言沓婆來犯我 世尊知而故問尊者 尊者答言 生來夢中尚無 況覺 時有 佛告諸比丘 有二種人 一向入地獄 何謂為二 若非梵行 自稱梵行 若真 梵行 以無根非梵行謗之 是為二 乃種種訶責已 與之結戒 瞋恚所覆者 瞋恚謂 由怒心 而忿恨也 又忿他為瞋 自忿為恚也 所覆 謂被瞋恚葢 覆蔽其心 非由 善 及無記心 而生誹謗也 非波羅夷比丘者 謂不犯四棄之比丘也 以無根波羅夷 法謗者 根 謂見聞疑三根 見 謂實見彼犯四棄 聞 謂聞彼犯四棄 或從他邊聞 疑有二種 或從見生疑 謂見彼與女人入出裸身 手捉刀 與惡人為伴 或從聞生 疑 謂聞牀聲 轉側聲 共語聲 交會聲 聞偷五錢 聞言我殺人 聞言我得上人法 若無此三者 是為無根 以此無根惡法 欲加彼人故 而橫生毀讟 是謂無根法謗 也 欲壞彼清淨行者 意欲損壞前人梵行 令作非比丘沙門釋子也 彼於異時等者 彼 指瞋恚之人 異時 謂後別時 自知此謗是無根 心生悔恨 希求清淨 自欲發 露 或由他詰問 或不由他詰問 而向他說言 我為瞋恚故 作是謗語 非他實有所 犯也 若比丘作是語者 謂作上無根謗言 及悔說之語 既作毀謗 便得其罪 不由 P. 37

38 後時向他悔說 而得脫免也 瞋恚所覆 乃至欲壞彼清淨行 是犯因起 彼於異時乃 至故作是語 是欲自淨罪 作是語者 是結罪也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四棄法謗他比 丘 或更以餘非比丘法謗 言犯邊罪 污尼 賊住 破內外道 犯五逆罪 非人 畜 生 黃門 二根 以如是等非比丘法謗 不論彼人清淨與不 但無三根 妄說他罪 說而了了者 僧殘 不了了偷蘭遮 或先有根 後忘其根 妄謂有根 得罪同上 若 指印 書使 若作知相 了了不了了如上 若以八棄謗比丘尼 得罪同上 若謗餘人 得惡作 比丘尼同犯 下三眾惡作 不犯者 有見聞疑根真實說 戲笑 錯說等(下 三眾者 式叉摩那 沙彌 沙彌尼 若言餘四眾者 則兼比丘尼) 取片謗戒第九 若比丘 以瞋恚故 於異分事中取片 非波羅夷比丘 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欲壞 彼清淨行 彼於異時 若問 若不問 知是異分中取片 是比丘自言 我瞋恚故作是 語 作是語者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處同前 時慈地比丘 從靈鷲山下 見大羝羊 共母羊行欲 便以羝羊 比尊者沓婆 母羊比慈比丘尼 往語比丘言 前以無根法謗 今親自眼見 諸比丘詰 問 乃自謂以相似事 比類而說 諸比丘以此白佛 佛呵責已結戒 異分事中取片者 謂於別分事中取片罪以謗他 如取羊比人 或更取餘相似事謗 又異分事 即是四 棄 以四棄是生死墮落法 與涅槃淨因 而相乖異 隨犯其一 即非沙門釋子 失比 丘性 故名異分事 於四棄中取小小片罪 或見他與女人笑語 或見取聚糞掃物 殺 畜生 向畜生說得上人法等 誣他犯波羅夷 是為異分事中取片 或見他犯僧殘 乃 至突吉羅惡說 謗他犯重 亦名取片也 餘如前戒釋 是中犯者 若相似 名同 姓 同 相同 以此人事 而謗於彼 或見聞彼在家時犯 取以今謗 并餘一切取片謗他 了了不了了 得罪輕重 有犯無犯 悉同前戒 不捨壞僧法戒第十 若比丘 欲壞和合僧 方便受壞和合僧法 堅持不捨 彼比丘應諫是比丘 大德 莫壞和合僧 莫方便壞和合僧 莫受壞僧法堅持不捨 大德 應與僧和合 與僧和 合歡喜不諍 同一師學 如水乳合 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諫時 堅持 不捨 彼比丘應三諫 捨此事故 乃至三諫捨者善 不捨者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處同前 時調達 為利養故 學得神通 化太子阿闍世 令生信樂 大 得供養 唯不如佛 心生嫉姤 即失神通 欲畜徒眾 往世尊所 求佛付囑徒眾 佛 因訶責 彼心不忍 便教阿闍世害父 遣人害佛 不遂 自往山頂執石遙擲世尊 由 是惡名流布 利養斷絕 乃通己五人 家家乞食 佛制不聽別眾食 彼即生是念 未 曾有瞿曇 乃斷人口食 我寧可破彼僧輪 我身滅後 可得名稱 言瞿曇有大神力 智慧無礙 而調達能破 即共四比丘為伴 以五法教諸比丘言 盡形壽乞食 著糞掃 衣 露地坐 不食酥鹽 不食魚肉 令其新學無智比丘信樂 諸比丘聞已 往白世尊 P. 38

39 佛言 破和合僧得大重罪 在地獄中一劫受苦 不可救療 集僧種種訶責調達已 令僧與作訶諫白四羯磨 遂為結戒 欲壞和合僧者 欲壞 謂欲破為二分也 和合 謂不別眾 同一羯磨 同一說戒也 僧 謂四比丘乃至無數也 破有十八事 法 非 法 律 非律 犯 不犯 若輕 若重 有殘 無殘 麤惡 非麤惡 常所行 非常 所行 制非制 說 非說(十誦律云 常所行事者 若白一 白二 白四羯磨 布薩 自恣 立 十四人羯磨 薩婆多論云 八聖道是常所用法 而說非是常所用法 五法是非常所用法 而說是常 所用法 餘如大律 及標釋中釋) 方便受壞和合僧法者 謂方便勸喻其伴 受十八破僧事 也 堅持不捨者 謂固守十八邪宗 而不棄捨也 彼比丘應諫是比丘者 彼比丘 謂 持正法人 先當作如是別諫此破僧比丘 大德莫破和合僧等者 大德 是稱破僧人 此明不可破和合眾 若破 定墮地獄一劫受苦 大德應與僧和合者 謂若捨破僧法 與僧和合共住 不但無地獄苦 而且有增益安樂住也 歡喜不諍者 謂與僧和合 則 善法增長 各生歡悅 由歡悅故 彼此見同 無有諍訟也 同一師學者 謂共一如來 大師教法中修學 不生異見 以如來教法 雖分十二 而體無別故 如水乳合者 謂 水與乳合 即為一類 無別色味 喻彼四姓異類出家 入如來法中 同一修學 行與 理順 一相無差 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者 既同一學 行理無違 則煩惱調伏 如 來教法 得增益熾盛安樂久住也 又依四聖種 得現法樂住 後獲涅槃寂滅樂也 是 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者 謂此比丘得如上別諫之時 由固守邪法不捨棄也 彼比丘 應三諫等者 謂作一白三羯磨諫也 欲壞和合僧 乃至堅持不捨 是犯因起 彼比丘 應諫是比丘 謂作如下別諫之詞 莫壞和合僧乃至堅持不捨 是呵誡語 應與僧和合 乃至有增益安樂住 是勸諭詞 應三諫 是僧中白三羯磨諫 不捨者 是結罪文 是中犯相云何 彼比丘如上諫言 大德莫方便欲壞和合僧 乃至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 住 大德可捨此事 莫令僧作訶諫而犯重罪 若其用此語者善 若不用語者 復令四 輩 或王臣異道 或餘方知識 信用其言者 應來勸諭 若用言者善 若不用者 應 僧中作白諫 作白已 應更求言 大德我已白竟 餘有羯磨在 汝今可捨此事 莫令 僧為汝作羯磨 更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 若不用語者 應作初番羯磨 乃至第二番羯 磨 於一一羯磨竟 皆應作如上求言 若不捨者 作第三羯磨竟 得僧殘罪 作白二 羯磨竟捨者 三麤罪 作白一羯磨竟捨者 二麤罪 作白竟捨者 一麤罪 初白未竟 捨者 突吉羅 若一切未白 方便欲破和合僧 受破僧法堅持不捨 一切突吉羅 若 僧作訶諫時 有比丘教言莫捨 得麤罪 未作訶諫教莫捨 惡作 比丘尼教 得罪同 上 餘人教 盡惡作 比丘尼同犯 下三眾惡作 不犯者 初諫便捨 彼作非法 非 律 非佛所教羯磨 若一切未作訶諫 若為破惡友 及非法非律羯磨等(十誦律云 不先 軟語約敕 便白四羯磨約敕 作羯磨人得突吉羅 未白四羯磨便擯出去 作羯磨人得突吉羅 未作 三語約敕 於界內別請人作羯磨 得偷蘭遮 破僧因緣故 若眾僧知 眾僧得罪 僧祇律云 以瞋 恚破鉢 破衣 破塔 破僧房 破僧 破界 盡得偷蘭遮) 齊何名破僧謂作妄語 相似語 P. 39

40 作羯磨 取籌 又非一比丘能破 亦非比丘尼 及下三眾能破 此眾一二三比丘 彼 眾一二三比丘 行破僧籌 作羯磨 亦不能破 但令僧塵垢 彼此眾四人以上 行破 僧籌 作羯磨 是名為破僧 其餘破有差別 罪分輕重 地獄受報不同 具如大律 及標釋中悉(五分律云 有四事名破僧 說五法 自行籌捉籌 於界內別行僧事 復次若王 若大 臣 若餘六眾 令僧不和合 而非破 若一比丘 乃至七比丘不和合 亦非破 若不問上座而行僧 事 是即不和 亦非破僧 若不共同食 食時異坐 鬬諍罵詈 亦不名破要在界內八比丘以上 分 作二部 別行僧事 乃名為破 是中作主者 一劫墮大地獄不可救 十誦律云 破僧有二種 破羯 磨 破轉法輪 破羯磨者 一界內別作布薩羯磨 破法輪者 輪名八聖道分 令人捨八聖道 入邪 道中 薩婆多論云 破僧輪 犯逆罪偷蘭遮 不可悔 破羯磨僧 犯非逆罪可悔偷蘭遮 破僧輸 下至九人 一人自稱佛 破羯磨僧 下至八人 不自稱作佛 破僧輪 界內界外盡破 破羯磨僧 要在界內別作羯磨 破僧輪必男子 破羯磨僧 女人亦通 破僧輪 破俗諦僧 破羯磨僧 亦破第 一義僧 破僧輪 但閻浮提 破羯磨僧 通三天下) 伴黨助破僧戒第十一 若比丘伴黨 若一 若二 若三 乃至無數 是比丘語彼比丘言 大德 莫諫此 比丘 此比丘是法語比丘 律語比丘 此比丘所說 我等喜樂 此比丘所說 我等忍 可 彼比丘言 大德 莫作是說 言此比丘是法語比丘 律語比丘 此比丘所說 我 等喜樂 此比丘所說 我等忍可 然此比丘 非法語比丘 非律語比丘 大德 莫欲 破壞和合僧 汝等當樂欲和合僧 大德 與僧和合 歡喜不諍 同一師學 如水乳合 於佛法中 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諫時 堅持不捨 彼比丘應三諫 捨此事故 乃至三諫捨者善 不捨者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在王舍城 靈鷲山中 時調達伴黨 方便助破和合僧 語諸比丘言 汝 莫訶調達所說 調達是法語律語 我等忍可 諸比丘以此白佛 佛令僧與作訶諫白四 羯磨 結戒 法語者 說修多羅藏 律語者 說毗奈耶藏 又法語者 詞理圓足 律 語者 詮量輕重 開遮無差 又法語者 說無生義 律語者 詮伏三毒 又能引實義 名曰法語 出柔軟言 名曰律語 我等喜樂者 謂彼所說事 我等情生歡喜愛樂 我等忍可者 謂我等皆許其說 隨順受持也 餘如前釋 是中犯相云何 若比丘一二 三 乃至眾多 共作非法群黨 語諸比丘言 大德 汝莫諫此比丘 此比丘是法語 乃至我等忍可 諸比丘諫言 大德汝莫作是說 乃至云有增益安樂住 可捨此事 勿 為僧所訶 更犯重罪 若隨語者善 若不隨語者 應為作白 如是一一羯磨訶諫 及 得罪輕重 有犯無犯 悉同前戒 此不重出(律攝云 若他諫時 心同惡黨 設令不語 亦犯 僧殘 有言不同 而心樂破 犯麤罪 若雖言同 作不破心 或無破心 不同其事者 無犯 若生 疑者 麤罪 苾芻尼眾若破 不應教授 應告彼曰 姊妹 應先和合已 方求教授 若苾芻尼眾不 咨稟苾芻 輙自擅意別為軌則 聚徒眾者 得麤罪 諸有被責求寂等 若餘苾芻輒供衣食而攝養者 破他門徒 得麤罪 若作好心欲令調伏 權時攝誘者無犯 十誦律云 若一比丘被擯 而四比丘 P. 40

41 隨順之 名為破僧 若多知 多識 多聞 大德 明解三藏義人 不應與作不見擯 若擯 得偷蘭 遮 近破僧故) 污家逆擯戒第十二 若比丘 依聚落 若城邑住 污他家 行惡行 污他家亦見亦聞 行惡行亦見亦 聞 諸比丘當語是比丘言 大德 污他家 行惡行 污他家亦見亦聞 行惡行亦見亦 聞 大德 汝污他家行惡行 今可遠此聚落去 不須住此 是比丘語 彼比丘言 大 德 諸比丘有愛 有恚 有怖 有癡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驅者 有不驅者 諸比丘 報言 大德 莫作是語 有愛有恚有怖有癡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驅者有不驅者 而 諸比丘不愛不恚不怖不癡 大德 汙他家 行惡行 汙他家亦見亦聞 行惡行亦見亦 聞 是比丘如是諫時 堅持不捨者 彼比丘應三諫 捨此事故 乃至三諫捨者善 不 捨者 僧伽婆尸沙 釋曰 佛在舍衛國 時羈連邑 有二比丘 一名馬師 二名滿宿 作非法行 自 種華樹 自溉灌 自摘華 自作鬘 自持鬘與人 亦教他作 與婦女同牀坐 同器食 乃至歌舞 倡伎 俳說 彈皷 吹貝 受雇戲笑等 時有眾多比丘至羈連乞食 齊 整庠序 低目直前 不左右視 諸居士見 反以為非 不施飲食 諸比丘問知其故 乃知彼行惡行 汙他淨信 具以白佛 佛遣舍利弗目犍連 往作驅擯羯磨 二尊者受 敕往彼集僧已 為彼二人作舉 作憶念 與罪 白四羯磨 時彼二人言 眾僧有愛有 恚有怖有癡 更有餘同罪比丘 有驅者有不驅者 而獨驅我 尊者還以此事白佛 佛 令僧與彼作訶諫白四羯磨 而結此戒 依聚落城邑住者 巷陌街衢住處 名之為聚 聚外遠家名之為落 君王都處 名為城邑 依 謂依止彼處而住也 汙他家者 他家 謂男女舍也 汙者 謂彼前人先有普敬淨信之心 因比丘作非法行 以物贈送 汙 彼普信 失其福利 於不送物處 全無施敬之念 此有四種事能汙他家 一依家汙家 (謂從一家得物與一家 所得物處 聞之不喜 所與物處 思當報恩 即作是言 若與我者 我當報 之 若不與我者 我何故與) 二依利養汙家(若比丘如法得利 乃至鉢中之餘 或與一居士 不 與一居士 彼得物者 念當報恩 乃至若其不與我 我何故與) 三依親友汙家(若比丘依王 依 大臣 或為一居士 不為一居士 所為者 思當報恩 即言 其為我者 我當供養 不為我者 我 不供養) 四依僧伽藍汙家(若比丘取僧華果 與一居士 不與一居士 乃至其與我者 我當供養 不與我者 我不供養) 行惡行者 謂自種華樹 亦教人作 乃至受雇戲笑等 亦見亦 聞者 謂作諸非法惡行 眾人悉見聞知 諸比丘者 是持法人 當語者 是諫彼之詞 是比丘者 謂作非法人 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者 是驅擯語也 有愛者 謂愛 念彼者便不驅 有恚者 謂瞋恚彼者即擯之 有怖者 謂畏其者不敢治罰 有癡者 謂無智識 不善分別 應驅不驅 不應驅而驅也 若比丘依聚落乃至亦見亦聞 是犯 因起 大德汙他家乃至亦見亦聞 是出其罪過 汝汙他家乃至不須住此 是驅擯之詞 諸比丘有愛恚怖癡乃至有不驅者 是不服擯言 諸比丘報言莫作是語乃至亦見亦聞 P. 41

42 是別諫詞 三諫者 是僧中作白三羯磨諫也 不捨者 是結罪文也 是中犯相云何 若比丘依聚落住汙他家 乃至亦見亦聞 彼比丘應如上諫已 復應語云 大德 可 捨此事 莫為僧所訶 更犯重罪 若不隨語 應僧中作一白三羯磨諫 於一一羯磨竟 應求彼捨 若不隨語 第三羯磨竟 僧殘 其餘得罪輕重等 悉同破僧戒說 中有 別者 今當隨釋 若未作白前 言僧有愛恚怖癡者 一切突吉羅(十誦律云 若言諸比丘 隨愛瞋怖癡 得四偷蘭遮 若言有驅者 有不驅者 呵罵僧故 得波逸提 若未作驅出羯磨時 言 諸比丘隨愛瞋怖癡 突吉羅) 若與父母 病人 小兒 妊婦 牢獄 繫人 不犯汙家也 若為供養三寶 教人種華 作鬘 若走避賊惡獸恐難 若跳躑坑渠 若嘯喚伴行 若為父母病等 為塔 為僧 為病比丘事 持書往反者 不犯惡行也 若比丘於聖法 律中歌戲 如哭 舞如狂 戲笑似小兒 又復不應作者 比丘不應為白衣剃鬘 除欲 出家者 不應禮白衣 及彼塔廟 亦不應故慢 不應與人卜占 亦不從人卜占 不應 事餘種種外道法 不應誦外道安置宅舍吉凶符書呪 解支節呪 剎利呪 起尸鬼呪 知人生死吉凶呪 解禽獸音聲呪 不應自作伎樂 若為供養塔 聽令白衣作 不應畜 鸚鵡等鳥 并狗(律攝云 為防守故隨意養狗) 不應乘象馬車乘輦輿 及捉持刀劍 老病 者 應乘步挽車 及男乘 避難聽乘象馬(薩婆多論云 若比丘凡有所請求 或為三寶 或自 為己 以種種物與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 皆名汙他家 何以故 凡出家人 無為無欲 清淨自守 以修道為心 若與俗人信使往來 廢亂正業 非出家所宜 又復以物贈遺白衣 則破前人平等好心 於得物者 歡喜愛敬 不得物者 縱使賢聖 無愛敬心 失他前人深厚福利 又復倒亂佛法 凡 在家人 應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 反供養白衣 仰失聖心 又亂正法 凡在家人 常於三寶求清 淨福田 割損血肉 以種善根 以出家人贈遺因緣故 反於出家人生希望心 破他前人清淨信敬 又失一切出家人種種利養 若以少物贈遺白衣 縱使起七寶塔 種種莊嚴 不如靜坐清淨持戒 即 是供養如來真實法身 若以少物贈遺白衣 正使得立精舍猶如祇洹 不如靜坐清淨持戒 即是清淨 供養三寶 若以少物贈遺白衣 縱令四事供滿閻浮提一切聖眾 不如靜坐清淨持戒 即是清淨供養 一切聖眾 若有強力欲破塔壞像 必以贈遺得全濟者 當賣塔地華果 若塔有錢 若餘緣得物 隨 宜消息 若有強力欲於僧祇作破亂折減 僧祇地中隨有何物 賣以作錢 隨緣消息 若僧常臘 若 面門臘 或有強力欲作折減 隨此地中所可出物 以消息之 父母是福田 則聽供養 若為僧祇作 役人 此則應與 若施主欲與僧作食 欲知法則 此亦應與 一切孤窮乞匃 憐愍心故 應與又一 切女人母女姊妹 不問親疎 俱不聽同牀席坐 以壞威儀故 四眾以香熏衣 得惡作罪 比丘尼得 波逸提 以女人著染心深故 不聽令象鬬 乃至雞鬬 若父母喪亡 一切不聽啼哭 四眾哭 得惡 作罪比丘尼得波逸提 以愛戀心深故 善見律云 若檀越請比丘送喪 不得去 若比丘自念我往看 葬 作無常觀 因此故 我或得道果 如是去無罪 根本部云 苾芻於諸天神處 不應供養 亦勿 欺凌及毀其像 不應右繞天廟 若因路便而右繞者 當誦聖伽陀 聲欬彈指 令其警覺 又苾芻不 應賣藥 若善醫方者 起慈愍心 應病與藥 受他價值與藥 及以受雇為客作者 得惡作罪 諸雜 類人 既出家已 不應輙顯昔時伎業 亦不得畜工巧器具 若先是醫人 聽畜針筩 及盛刀子袋 P. 42

43 若先書生 聽留墨瓶) 不捨惡性戒第十三 若比丘 惡性不受人語 於戒法中 諸比丘如法諫已 自身不受諫語 言諸大德 莫向我說若好若惡 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 諸大德且止 莫諫我 彼比丘諫 是比丘言 大德 莫自身不受諫語 大德 自身當受諫語 大德如法諫諸比丘 諸比 丘亦如法諫大德 如是佛弟子眾得增益 展轉相諫 展轉相教 展轉懺悔 是比丘如 是諫時 堅持不捨 彼比丘應三諫 捨是事故 乃至三諫捨者善 不捨者 僧伽婆尸 沙 釋曰 佛在拘睒彌國 美音長者園中 時尊者闡陀比丘 惡性不受人語 諸比丘 白佛 佛令僧與彼作訶諫羯磨 而為結戒 惡性不受人語者 謂其稟性麤獷 不納他 比丘善言教誨也 於戒法中者 謂七犯聚中 一他勝 二僧殘 三波逸提 四悔過法 五偷蘭遮 六突吉羅 七惡說 彼以如是法律諫誨之時 而固守惡性 不領他言也 諸比丘者 是持正法善比丘也 如法諫者 謂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勸諫也 自身不受 諫語者 謂他以戒律如法教授 而自用戾情不納他詞 乃作不可共語也 諸大德莫向 我說若好若惡者 謂利益事 不須勸喻 非利益事 勿相遮止 此亦慠慢之言也 我 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者 此欲彰自無事及人 而人勿以事及我 皆是遮他諫語也 且止者 是預為遮止他未說之言 令勿說也 莫諫我者 謂自心不忍 更彰此不納 之言也 彼比丘諫是比丘者 謂當更如法諫喻也 莫自身不受諫語者 是教誡之詞 自身當受諫語者 是教授之言 大德如法諫諸比丘等者 此是勸喻之語 謂正當以法 律彼此互相教諫也 如是佛弟子眾得增益者 正顯互諫獲益 由互相諫故 佛弟子眾 得善法增長 由增長故 佛法熾然 由熾然故 正法而得久住也 展轉相諫教悔者 此更慇懃重彰互相教諫也 諫 謂遮無利益 教 謂令獲善利 悔 謂改往修來也 如是諫時堅持不捨者 謂此比丘得他如是別諫之時 由固執惡性不改從也 惡性不受 人語乃至莫諫我 是犯因起 莫自身不受諫語 乃至展轉懺悔 是別諫之詞 三諫者 是僧中白三羯磨諫也 不捨者 是結罪文 是中犯相輕重 及餘四眾得罪 有犯 無犯 悉同前戒 若為無智人訶諫時 應語彼言 汝和尚阿闍黎所行 亦如是 汝可 更學問誦經 時佛告諸比丘 我今為汝等說八種惡馬 及八種惡人 何等為八 或有 惡馬 授勒與鞭欲令其去 而更觝躓不去 或反倚傍兩轅 而不前進 或顛蹷倒地 既傷其膝 又折轅隔 或更却行不進 或更趣非道 破輪折軸 或不畏御者 亦不畏 鞭 方便昨銜奔突 不可禁制 或雙脚人立吐沫 或反蹲臥 是為八種惡馬 何等八 種惡人 或有比丘 舉彼見聞疑罪 而彼比丘便言 我不憶 我不憶 如彼惡馬授勒 與鞭 而更觝躓不去 或不言犯 不言不犯 默然而住 如彼惡馬倚傍兩轅 而不前 進 或言長老亦自犯是罪 云何能除他罪 如彼惡馬顛蹷倒地 傷膝折轢 或言長老 自癡 猶須人教 而欲教我 如彼惡馬而更却行不進 或便說餘事答 反生瞋恚 如 P. 43

44 彼惡馬 而趣非道 破輪折軸 或不畏眾僧 亦不畏犯 而不受舉罪者語 便捉坐具 置肩而出 不可訶制 如彼惡馬 不畏御者 亦不畏鞭 咋銜奔突 不可禁制 或左 抄衣在僧中舉手大語 乃令汝等教授我耶 如彼惡馬雙脚人立吐沫 或言 長老亦不 與我衣鉢臥具醫藥 何故教我 彼即捨戒 取於下道 至比丘所 作如是言 我已休 道 於意快耶 如彼惡馬 而更蹲臥 是為八種惡人 如彼八種惡馬 所應慈愍諸弟 子 我已具說 當住在空處 樹下 修習禪定 莫為放逸 後致悔恨 此是我所教戒 (如上諸羯磨文 備載大律及羯磨本中) 後結問 諸大德 我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九戒初犯 四乃 至三諫 若比丘犯一一法 知而覆藏 應強與波利婆沙 行波利婆沙竟 增上與六夜摩那埵 行摩那埵已 餘 有出罪應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 若少一人 不滿二十眾 出是比丘罪 是比丘罪不得 除 諸比丘亦可訶 此是時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德 是中清淨 默 然故 是事如是持 釋曰 我已說者 謂彰自所說事竟 欲令聽眾重審其罪 而暫舒息也 九戒初犯 者 謂前之九戒 初作之時 便得本罪 不致他諫不捨 方成其犯 四乃至三諫者 謂後之四戒 白三羯磨諫竟 方得其罪 犯一一法者 謂於十三事中 隨犯其一也 知而覆藏者 謂心了知自所犯事 而故隱匿 不向他發露也 應強與波利婆沙者 強 謂不樂 波利婆沙 此翻別住 謂隨其覆藏日數 僧應與作不樂別住法也 行波利 婆沙竟者 謂覆藏若干日 應行若干日別住 中間不更重犯 如法行竟也 增上與六 夜摩那埵者 摩那埵 此云意喜 謂行別住竟 更加上與其六夜意喜行 行斯行時 罪得清淨 自心歡喜 亦令眾僧歡喜 僧知此人因斯改悔 更不重起煩惱 成清淨人 乃與之出罪 若不覆藏 不須行其別住 但直行此六夜意喜 以日該夜 故云六夜 也 行摩那埵已者 謂六夜如法行竟 中間不壞其法也 餘有出罪等者 謂既於六夜 而行其法 是淨罪方便 尚有出罪事在 應於二十比丘中出 若少不足 作法不成 則彼罪不除 僧招非法之咎 以如來法王 深知眾生業性 必須二十淨僧 罪得除滅 非此不脫 如人為他所害 尚存咽喉 若非妙藥良醫 少施功力 不可得活 此亦 如是 非不依法 及無淨僧 少眾 少緣 還得清淨戒生 無有是處 此是時者 謂 此是其出罪之法也 餘文如上釋 此中行法云何 若比丘犯僧殘罪覆藏者 應隨覆藏 日 與覆藏羯磨治 彼比丘應往僧中 具威儀禮僧足 合掌 胡跪 白言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 犯某僧殘罪 覆藏(若干日 應隨覆藏年月日長短稱之)我某甲比丘犯某僧 殘罪 隨覆藏(若干)日 今從僧乞覆藏羯磨 願僧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 慈愍故 如是三說 僧應白四羯磨與之 若行覆藏時 更重犯者 應從僧乞作覆藏本 日治 僧應白四羯磨與(此是新罪與舊罪合法 名為壞覆藏法者 若不壞法 行竟 即直乞六夜 意喜) 行覆藏竟 應從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應白四羯磨與 行六夜已 從僧乞出罪 P. 44

45 僧應與白四羯磨出罪 若犯僧殘不覆藏 應從僧乞六夜意喜 僧應白四與之 行意喜 時 重犯者 應乞意喜本日治 僧應白四與之(斯據新舊合作治法 此名為壞摩那捶法者) 行本日治已 應乞出罪 僧應與白四出 若有犯眾多僧殘罪 或覆藏一夜 乃至有十 夜者 聽與共作眾多僧殘罪覆藏十夜白四羯磨(如法行已 次與意喜 出罪) 若有犯二僧 殘罪 二俱覆藏 或憶一 不憶一 或一有疑 一無疑 或識一 不識一 或乞覆藏 時 說一不說一 應隨所憶 所識 所說 無疑 與覆藏羯磨 後還憶 還識 還說 無疑 應隨所犯與覆藏羯磨 若覆藏兩月 憶一月 不憶一月 乃至說一月 不說 一月 亦如是 若比丘犯二僧殘罪 罷道 罷道已 還受大戒 或先後俱覆藏 或先 覆藏 後發露 或先發露 後覆藏 應隨所覆藏日 與覆藏羯磨 或先後俱發露 即 應與意喜(先謂未罷道時 後謂還受大戒時) 或先覆一 不覆一 後二俱覆 或先所覆者 後復覆 先發露者 後亦發露 或先所覆者 後發露 先露者 後便覆 或先覆一 露一 後二俱露 如是皆應隨所覆者與覆藏羯磨 行覆藏竟 然後二俱與意喜 憶一 不憶一 疑一不疑一 識一不識一 說一不說一 各如上覆一不覆一 作四句 共有 二十句 行覆藏時 行覆藏竟 行意喜時 行意喜竟 各作二十句亦如是(後覆一不覆 一 至此共有百句) 作沙彌還受大戒 百句亦如是 顛狂 心亂 痛惱 不見罪舉 不 懺悔舉 惡見不捨舉 各有百句(共有八百句) 或行覆藏時罷道 後還受大戒(後應續行 前日覆藏) 或應與作本日治 彼罷道(後應為作本日治) 或行覆藏竟罷道(後應與意喜) 或 行意喜時罷道(後應續日行之) 或行意喜竟罷道(後應與出罪) 作沙彌乃至惡見不捨舉 各作五句亦如是(從行覆藏時罷道 至此共有四十句) 若有比丘犯僧殘罪 謂犯棄覆藏 或謂犯波逸提 乃至惡說 覆藏者 是為不覆藏 應教彼作突吉羅懺已 與意喜 或 有犯波逸提 謂是棄罪等覆藏者 並先教作突吉羅懺 後如法懺本罪 若犯僧殘 作 僧殘意覆藏 教作突吉羅懺已 與覆藏羯磨 若犯僧殘 不憶犯數 不憶日數 或憶 犯數 不憶日數 皆應與清淨已來覆藏 若憶日數 不憶犯數 應數日與覆藏 疑不 疑 識不識 亦如是 若比丘從僧乞行摩那埵 即於其日中間重犯 覆藏 僧應語言 汝應更行摩那埵 若行摩那埵一夜 乃至六夜 中間重犯覆藏 應更與摩那埵 次 與本日治 然後出罪 比丘自行覆藏 乃至出罪等 不應更互作覆藏羯磨 及本日治 意喜 足二十人數出罪 行覆藏比丘 有八事失夜 得惡作罪 一往餘寺不白 二 客比丘來不白 三有緣事自出外不白 四寺內徐行者不白 五病不遣信白 六二三人 共一屋宿(應別自在一下小房中住) 七在無比丘處住 八不半月說戒時白 白時應具威儀 如是白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 犯僧殘罪覆藏 我某甲比丘隨覆藏日 從僧乞覆 藏日羯磨 僧已與我隨覆藏日羯磨 我某甲比丘已行若干日 未行若干日 白大德令 知我行覆藏 若行意喜者 應常在僧中宿 日日準如上白 若布薩日 彼人軟弱 多 有羞愧 應至清淨比丘所 白言 大德上座 我今日捨教敕不作 若欲作時 應至清 淨比丘所 白言 我今日隨所教敕當作 行覆藏意喜比丘 應行三十五事 不行得罪 P. 45

46 (三十五事 如初篇婬戒出 當知罪事非輕 此中懺法繁密 理須精練 自可依律行用 不然 彼成 虗悔 自招重過 其間更有犯相差別 羯磨出罪軌則 并行覆藏摩那埵法 備於大律覆藏犍度 及 羯磨本中 此不煩出 有云 若不憶覆藏日數 須行滿一百日為限 十誦云 從受大戒來治 五分 云 從其憶犯已來與別住 疑亦如是 母經云 以何義故 名為別住 別在一房 不得與僧同處 在一切大僧下坐 不得連草食 又復一切眾僧苦役掃塔及僧房 乃至僧大小行處 皆料理之 又雖 復入僧中 不得與僧談論 若有問 亦不得答 以是義故 名為別住 摩那埵者 秦言意喜 自意 歡喜 亦使眾僧歡喜 苦役與前無異 但以日限少有異耳 善見律云 秦言折伏貢高 亦言下意 下意者 承事眾僧也 五分律云 有諸比丘 或行別住時 或行意喜時 或意喜竟喚入拔罪時 命 過 諸比丘白佛 彼為具戒命過 為是破戒命過 佛言 皆是具戒) 言偷蘭遮罪者 有其二位 一者根本 亦名獨頭 二者從生 亦名方便 於此二中 懺階三品 一者上品 對 大眾懺 謂根本中 破法輪主 盜四錢 盜僧食 殺天等 從生中 波羅夷下重偷蘭 遮 二者中品 對三比丘懺 謂根本中 破羯磨僧 壞法輪伴 盜三二錢 互有衣相 觸等 從生中 波羅夷下輕偷蘭遮 僧殘下重偷蘭遮 三者下品 對一比丘懺 謂根 本中惡心罵僧 盜一錢 用人髮 人皮 石鉢 剃毛 裸身 食生肉血 著外道衣等 從生中 僧殘下輕偷蘭遮 按十誦律 重者應一切僧中悔 中者應出界外四比丘眾 中悔 輕者同上 毗尼母經云 偷蘭遮者 於麤惡罪邊生 故名偷蘭遮 又復欲起大 事不成 名為偷蘭遮 又復於突吉羅惡說重故 名為偷蘭遮 若欲懺除此罪者 其上 品偷蘭遮對大眾懺時 應至僧中 具儀從僧三乞已 乃請一人為懺悔主 其懺主當作 白 既白僧已 然後受彼懺悔(按十誦對一切僧及四比丘懺者 法亦同此) 其中品者 對小 眾懺 應至三清淨比丘所 請一人為懺主 懺主應問餘二比丘已 方受彼懺 欲對二 比丘前懺者 法亦同此 其下品者 對一人懺 應至一清淨比丘所 先請為懺主已 然後懺悔 此間懺法 并白僧 請懺主文 俱與懺捨墮法同 唯除捨物 及改罪名為 異 故不復出(觀佛三昧經云 犯偷蘭遮 久不懺悔 虗食僧食 坐僧眾中 與僧布薩 如是眾多 無量不淨惡業 罪人臨命終時 轝身皆香 如麝香子 不可堪處 即作是念 當於何處 不聞此香 如此香氣 猶如狂風 來熏我心 作是念已 獄卒羅剎 自化己身 猶如畵瓶 中盛糞穢 至罪 人所 以手摩觸 令彼罪人心生愛著 氣絕命終 猶如風吹 墮沸屎中 墮已 麋爛 眾蟲唼食 東西走時 削骨徹髓 饑渴逼故 飲熱沸屎 蛕蟲 蛆蟲 唼其舌根 一日一夜 九十億生 九十 億死 罪舉乃出 生貧賤家 繫屬於他 不得自在 設生世時 恒值惡王 屬邪見王 種種惡事逼 切其身 癭瘇惡瘡 以為衣服) 三不定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後結問 初總標 諸大德 是二不定法 半月半月說 戒經中來 釋曰 不定法者 謂此罪體 無有定相 容有多罪 不可楷定故 薩婆多論云 佛坐道場時 已決定五篇戒 輕重通塞 無法不定 此所以言不定者 直以可信人不 P. 46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僧集 ( 答言僧集 ) 和合 ( 答言和合 ) 未受大戒者出 ( 有者遣出 答言 未受大戒者已出 無者答言 此中無未受大戒者 ) 不來諸比丘 說欲及清淨 ( 有依法竟答言 說欲已 無者答言 此中無說欲者 ) 誰遣比丘尼來

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僧集 ( 答言僧集 ) 和合 ( 答言和合 ) 未受大戒者出 ( 有者遣出 答言 未受大戒者已出 無者答言 此中無未受大戒者 ) 不來諸比丘 說欲及清淨 ( 有依法竟答言 說欲已 無者答言 此中無說欲者 ) 誰遣比丘尼來 四分律比丘戒本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2, No. 1429 No. 1429 [No. 1430; cf. No. 1428] 四分比丘戒本 ( 并序 ) 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夫戒者 迺是定慧之宏基 聖賢之妙趾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Posadha skandhaka

Posadha skandhaka 四分律 Dharmaguptaka Vinaya 說戒揵度 Poṣadha Skandhaka 大正藏 ( 中華電子佛典版 ) 冊 22, 頁 816~830 Taishō (CBETA edition), vol. 22, pp. 816 830 菩提翻譯委員會譯 Translated by the Bodhi Translation Committee 菩提文教基金會出版 Published by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相 應 不 生 染 漏 是 比 丘 言 : 諸 大 德! 我 不 能 滅 此 諍, 我 詣 舍 衛 城 到 世 尊 所, 當 問 滅 此 諍 事 是 比 丘 到 已, 頭 面 禮 佛 足, 却 住 一 面, 白 佛 言 : 世 尊! 拘 睒 彌 諸 比 丘 鬪 諍 相 言, 同 止 不 和 合, 所

相 應 不 生 染 漏 是 比 丘 言 : 諸 大 德! 我 不 能 滅 此 諍, 我 詣 舍 衛 城 到 世 尊 所, 當 問 滅 此 諍 事 是 比 丘 到 已, 頭 面 禮 佛 足, 却 住 一 面, 白 佛 言 : 世 尊! 拘 睒 彌 諸 比 丘 鬪 諍 相 言, 同 止 不 和 合, 所 佛 教 戒 律 專 題 研 究 資 料 四 諍 和 滅 諍 林 崇 安 編 ( 內 觀 雜 誌,100 期,pp.7-26,2013.12) 說 明 : (1) 團 體 中 發 生 諍 事 時, 如 何 處 理? 以 下 是 處 理 集 體 事 件 的 重 要 資 料 佛 陀 指 出 有 四 種 諍 事 :1 相 言 諍 2 誹 謗 諍 3 罪 諍 4 常 所 行 事 諍 以 下 引 摩 訶 僧 祇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法 鼓 山 的 核 心 主 軸 心 靈 環 保 目 錄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2 心 靈 環 保 6 慈 悲 沒 有 敵 人, 智 慧 不 起 煩 惱 心 靈 環 保 17 附 錄 : 心 靈 環 保 法 語 精 選 33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我 說 : 你 這 個 人, 誰 嫁 給 你, 誰 倒 楣! 你 這 個 人 根 本 不 適 合 結 婚 的 他 問 : 為 什 麼? 我 說 : 你 啊! 要 求 不 合 理 他 問 : 法 師! 您 的 意 見 怎 麼 樣? 我 說 : 一 切 隨 緣, 如 以 高 標 準 選 太 太, 到 最

我 說 : 你 這 個 人, 誰 嫁 給 你, 誰 倒 楣! 你 這 個 人 根 本 不 適 合 結 婚 的 他 問 : 為 什 麼? 我 說 : 你 啊! 要 求 不 合 理 他 問 : 法 師! 您 的 意 見 怎 麼 樣? 我 說 : 一 切 隨 緣, 如 以 高 標 準 選 太 太, 到 最 禪 修 者 的 修 行 態 度 - 聖 嚴 法 師 一 沒 有 非 做 不 可 的 事 禪 修 者 跟 平 常 人 同 樣 是 人, 但 心 態 不 同 同 樣 一 樁 事, 在 平 常 人 認 為 是 非 常 的 重 要, 可 是 對 禪 修 者 來 講, 重 要 是 重 要, 卻 不 是 絕 對 的 重 要, 乃 是 平 常 的 重 要, 就 是 該 完 成 的 事, 需 要 完 成 它 ; 該

More information

毀戒亦如是死時懷恐懼如人自照鏡好醜生欣慼說戒亦如是全毀生憂喜如兩陣共戰勇怯有進退說戒亦如是淨穢生安畏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僧集不 ( 答云僧已集 ) 和合不 ( 答云和合 ) 未受具戒者出 ( 若有即遣出答云 未受具戒者已出 若無即云 此眾無

毀戒亦如是死時懷恐懼如人自照鏡好醜生欣慼說戒亦如是全毀生憂喜如兩陣共戰勇怯有進退說戒亦如是淨穢生安畏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僧集不 ( 答云僧已集 ) 和合不 ( 答云和合 ) 未受具戒者出 ( 若有即遣出答云 未受具戒者已出 若無即云 此眾無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7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707-A 新刪定四分僧戒本序 終南山沙門釋道宣撰 余以貞觀二十一有年仲冬 於終南山豐德寺刪定戒本 故其序曰 自戒本之行東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1

1 聖 闘 士 星 矢 女 神 聖 戦 聖 鬥 士 星 矢 - 女 神 聖 戰 ( 三 洋 物 產 (SANYO))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10602_???:??????????? 2011.7.doc

Microsoft Word - 20110602_???:??????????? 2011.7.doc (p.70-75): 204 習 205 印 尊 於 2 者 舍 知 善 梨 子 善 復 根 答 法 曰 得 : 不 有 壞 也 淨, 問 尊 曰 入 者 正 : 舍 法 梨 賢 耶 子 者? 大! 拘 謂 絺 有 羅 比 丘! 知 頗 更 有 事 知 因 善 此 根 事, 比 丘 成 就 見, 得 正 見, 云 何 知 善 根? 謂? 身 謂 妙 無 行 貪 善 根, 口, 無 意 恚 妙 行 無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 三 ) 走 道 與 建 築 物 結 構 空 間 不 符 規 定 者, 得 降 低 走 道 設 置 位 置 或 空 間 不 足 處 之 部 分 走 道 高 度, 並 視 需 要 採 階 梯 式 設 計, 使 建 築 物 與 其 走 道 間 保 持 1.8 公 尺 以 上, 確 保 人 員 走 行

( 三 ) 走 道 與 建 築 物 結 構 空 間 不 符 規 定 者, 得 降 低 走 道 設 置 位 置 或 空 間 不 足 處 之 部 分 走 道 高 度, 並 視 需 要 採 階 梯 式 設 計, 使 建 築 物 與 其 走 道 間 保 持 1.8 公 尺 以 上, 確 保 人 員 走 行 固 定 式 起 重 機 桁 架 走 道 設 置 處 理 原 則 行 政 院 勞 工 委 員 會 100 年 11 月 10 日 1 勞 檢 2 字 第 1000151267 號 函 發 布 勞 動 部 職 業 安 全 衛 生 署 104 年 3 月 3 日 勞 職 安 3 字 第 1041004996 號 函 修 正 一 固 定 式 起 重 機 之 竣 工 檢 查 應 落 實 源 頭 管 理, 檢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設 計 一 套 評 估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之 機 制 在 認 可 制 的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品 質 保 證 機 制 之 三 個 精 神 下, 第 二 週 期 系 所 評 鑑 之 評 鑑 目 的 包 括 :( 一 ) 了 解 各 大 學 之 系 所 在 確 保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之

設 計 一 套 評 估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之 機 制 在 認 可 制 的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品 質 保 證 機 制 之 三 個 精 神 下, 第 二 週 期 系 所 評 鑑 之 評 鑑 目 的 包 括 :( 一 ) 了 解 各 大 學 之 系 所 在 確 保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之 以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品 質 保 證 為 核 心 之 第 二 週 期 系 所 評 鑑 作 業 規 範 評 鑑 雙 月 刊 2011.9 第 33 期 文 / 王 保 進 高 等 教 育 評 鑑 中 心 評 鑑 業 務 處 處 長 臺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教 育 行 政 與 評 鑑 研 究 所 教 授 以 確 保 提 供 學 生 一 個 優 質 學 習 環 境 為 核 心 之 第 一 週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9705.pdf

9705.pdf 004 005 006 008 010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056 058 060 062 XO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1

1 門 ちゃま 喝 水 戶 黃 門 喝 (オリンピア( OLYMPIA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More information

1DEn

1DEn 浮 潛 Skin Diving 基 本 浮 潛 裝 備 基 本 裝 備 Mask 面 鏡 Snorkel 呼 吸 管 Fins 蛙 鞋 Belt 配 重 帶 Weight 配 重 Suit 潛 水 衣 Gloves 手 套 Boots/Socks 潛 水 靴 / 襪 基 本 裝 備 面 鏡 呼 吸 管 蛙 鞋 配 重 帶 配 重 潛 水 衣 手 套 潛 水 靴 / 襪 使 用 選 擇 型 式 材 質

More information

21 xieming

21 xieming 佛光大辭典 (p3033): 邪命 梵語 mithya-jiva, 巴利語 miccha-jiva 八邪行之一 指不以正道而以邪曲之方法生活 全稱邪活命 比丘如為得衣食資具而說法, 即稱為邪命說法 大智度論 卷三載有四種邪命食, 即 : ( 一 ) 下口食, 謂種植田園, 調合湯藥, 以求衣食 ( 二 ) 仰口食, 謂仰觀星宿 風雨, 以術數之學求衣食 ( 三 ) 方口食, 謂曲媚權門, 阿諛富豪,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102_2 財 3B 債 各 期 末 考 試 題 ( 林 信 和 ) 註 一 : 不 參 看 法 典, 不 作 弊, 憑 自 己 的 實 力 作 答, 字 體 端 正 適 中 附 法 條 判 決 判 例 及 理 由 註 二 : 請 按 考 題 所 示 題 序 號 碼 逐 一 作 答 以 利 得 分! 請 善 用 暑 期 進 補 厚 植 根 基, 因 為 你 值 得! 一 請 教 幾 個 法 律 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南 亞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民 國 105 年 6 月 22 日 董 事 會 修 正 通 過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之 規 定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16DA46AB4BCABD7BDD7A16EA4A7BAEBB669AA69C3B9BB6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16DA46AB4BCABD7BDD7A16EA4A7BAEBB669AA69C3B9BB652E646F63> !"#$%&'()*+, 釋 淨 照 編. 福 嚴 佛 學 院 2001/4/17!"#$%&'()* ( 一 ) 波 羅 蜜 (paramita) 的 涵 義 : (1)parama( 最 高 的 最 上 的 ) parami( 女 性 名 詞 ) + ta( 抽 象 名 詞 ) 成 就 最 上 完 成 (2)pAra( 彼 岸 ) param( 受 詞 ) + I( 去 的 動 詞 )+ ta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大 乘 無 上 續 論 ( 寶 性 論 ) 堪 布 益 西 彭 措 譯 1. 佛 法 僧 及 如 來 藏, 菩 提 功 德 與 事 業, 論 體 一 切 攝 略 說, 如 是 七 種 金 剛 處 2. 應 知 七 種 相 次 第, 依 照 總 持 自 在 王, 經 序 有 三 余 四 處, 菩 薩 如 來 差 別 分 3. 從 佛 有 法 從 法 僧, 從 僧 獲 得 藏 智 界, 終 獲 智 慧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62E30352E303420A5D2C3FEB371A769B2C4363461B8B9202D20323031352D3136A455BEC7B4C1A6D2B8D5A677B1C6A15DA440A6DCA4ADA67EAFC529>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62E30352E303420A5D2C3FEB371A769B2C4363461B8B9202D20323031352D3136A455BEC7B4C1A6D2B8D5A677B1C6A15DA440A6DCA4ADA67EAFC529> (4 2015-2016 度 下 學 期 考 試 安 排 ( 一 至 五 ) 甲 類 告 第 號 64(a) 各 位 一 至 五 家 長 : 祈 請 細 閱 以 下 事 項, 並 於 5 月 5 日 ( 星 期 四 ) 把 已 簽 妥 的 回 條 交 回 班 主 任 老 師 : 1. 本 度 下 學 期 之 考 試 將 於 2016 6 月 8 日 ( 星 期 三 ) 至 6 月 13 日 ( 星

More information

出家者又多了沙彌尼與式叉摩那尼 釋 伸 甚至出現了 比丘尼僧團的產生 見豪 巴利語 sikkhamana 香光莊嚴 77 期 頁 對比丘受人尊重與供養的威脅 以及 二種身分 因此 聖典裡所記 令正法提早滅亡 的說法 其中 八 載的女性者 依不同的身分有比 敬法的影響不僅讓比丘尼僧團的

出家者又多了沙彌尼與式叉摩那尼 釋 伸 甚至出現了 比丘尼僧團的產生 見豪 巴利語 sikkhamana 香光莊嚴 77 期 頁 對比丘受人尊重與供養的威脅 以及 二種身分 因此 聖典裡所記 令正法提早滅亡 的說法 其中 八 載的女性者 依不同的身分有比 敬法的影響不僅讓比丘尼僧團的 佛教女性出家者 之今昔 概說比丘尼的產生與演變 釋見豪 現今佛教出家身分 男性可分為比丘及沙彌 女性雖也分為比丘尼或沙彌尼 但並非 所有女性出家者都可以受具足戒成為比丘尼 本文將介紹女性出家者戒律的演變過 程 以助於了解這多樣性的發展結果 以及當今恢復比丘尼僧團的困難所在 一樣 灰 黑 橘 白 粉紅 咖啡 前言 關於現今佛教出家者的身 色或暗紅 同時不僅稱謂不同 連持 分 男性可分為比丘及沙彌 而女性

More information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以 營 養 添 加 劑 作 為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來 源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三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項 目 編 號 DA14 金 門 縣 政 府 人 事 處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流 程 序 說 明 表 項 目 名 稱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承 辦 單 位 人 事 處 第 一 科 作 業 流 程 說 明 一 起 敘 : ( 一 ) 新 進 教 師 到 職 聘 任 後, 按 其 所 具 資 格 條 件 ( 以 學 歷 為 主 ), 依 公 立 各 級 學 校 教 職 員 敘 薪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民 政 事 務 總 署 諮 詢 文 件 設 立 物 業 管 理 行 業 的 規 管 架 構 的 公 眾 諮 詢 ( 2010 年 12 月 ) 最 近 修 訂 日 期 : 2010 年 12 月 3 日 http://www.had.gov.hk/tc/publications/consultation_papers/consultation_papers.htm 錄 數 行 度 行 行 見 歷 力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UI-S-12-2016-VC

Microsoft Word - TUI-S-12-2016-VC 人 身 保 護 令 申 請 人 : 甲 裁 判 日 期 :2016 年 3 月 1 日 法 官 : 宋 敏 莉 ( 裁 判 書 制 作 法 官 ) 岑 浩 輝 和 賴 健 雄 主 題 : 因 違 法 拘 禁 而 提 出 的 人 身 保 護 令 請 求 摘 要 一 人 身 保 護 令 是 保 障 人 身 自 由 的 特 別 措 施, 目 的 是 即 時 解 決 非 法 拘 禁 的 狀 況, 只 有 在

More information

二 修 證 亦 世 間 亦 出 世 間 禪 相 三 初 六 妙 門 ( 第 七 卷 ) 二 十 六 特 勝 三 通 明 ( 第 八 卷 ) 三 修 證 出 世 間 禪 相 二 初 對 治 無 漏 九 觀 壞 法 ( 第 九 卷 ) 初 九 想 二 八 念 三 十 想 觀 不 壞 法 ( 第 十 卷

二 修 證 亦 世 間 亦 出 世 間 禪 相 三 初 六 妙 門 ( 第 七 卷 ) 二 十 六 特 勝 三 通 明 ( 第 八 卷 ) 三 修 證 出 世 間 禪 相 二 初 對 治 無 漏 九 觀 壞 法 ( 第 九 卷 ) 初 九 想 二 八 念 三 十 想 觀 不 壞 法 ( 第 十 卷 修 訂 日 期 : 2006/01/04 發 行 日 期 : 2006/2/15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16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北 美 某 大 德 提 供 No. 1916 禪 波 羅 蜜 序 禪 波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一 引 言 如 何 認 識 煩 惱 淺 談 佛 教 的 心 所 法 ( 大 綱 ) 2015.7.16 呂 勝 強 於 正 信 佛 青 會 本 報 告 仍 是 秉 承 雜 阿 含 788 經 鄙 法 不 應 近, 放 逸 不 應, 不 應 習 邪 見, 增 長 於 世 間 假 使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之 理 念 希 望 為 修 學 團 日 後 的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