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4《現觀莊嚴論》介紹.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4《現觀莊嚴論》介紹.doc"

Transcription

1 現觀莊嚴論 介紹 一 釋名 現觀莊嚴論 (mngon-par rtogs-pa i rgyan), 全名是 般若波羅蜜多優波提舍論現觀莊嚴 (shes-rab kyi pha-rol-tu phyin-pa i man-ngag gi bstan-bcos mngon-par rtogs-pa i rgyan ces-bya-ba) 就全論內容性質而言, 是屬於 般若波羅蜜多經 的論義 教授或口訣 (upadeśa), 故稱 般若波羅蜜多優波提舍論 而所謂 現觀, 就是 現證 或 親證 的意思, 指能觀的智慧和所觀真實性境的完全契合 至於 莊嚴 一詞, 則取喻能以 八現觀 七十義 的開顯嚴飾, 將天生麗質的 般若經 經體, 清楚地呈現於本論明鏡之中, 使讀者見之, 心生歡喜 二 造論者與藏漢文譯者 現觀莊嚴論 的造者傳是彌勒(Byams-pa), 時間約在四世紀時 由果米其美 (Go-mi chi-med) 及洛丹協饒 (Blo-ldan shes-rab) 譯成藏文, 收錄於西藏大藏經 丹珠爾 的 般若部, 德格版目錄編號 No.3786 民國 26 年 (1937) 由法尊法師將它譯成漢文, 加上略釋, 出版 現觀莊嚴論略釋 一書, 太虛大師並親為作序, 喻為 直閱般若經者, 易以繁複生厭, 大智度宗實相以推辯諸法無不盡, 雖汪洋恣肆哉, 亦曾莫得其統緒 自非補處深智, 安能以三智境 四加行行 一法身果, 次第綸貫經義, 若網之在綱, 有條而不紊耶? 運瑜伽巧分別相, 彰般若無分別性, 得斯論而般若之眉目朗, 瑜伽之精髓充矣 三 造論目的至於迼論的目的, 依 現觀莊嚴論 序分前首二頌 宣說造論旨趣 中說 : 大師於此說, 一切相智道, 非餘所能領, 於十法行性, 經義住正念, 具慧者能見, 為令易解故, 是造論所為 意謂佛陀所揭櫫的三乘共貫的成佛之道, 非普通人所能領受, 唯能於發心等十法行中, 透過聞思修了解經義, 住於正念 ( 奢摩他 ), 具足智慧 ( 毗婆舍那 ) 者始能現證 ( 此為造論的終極目的 ), 為了使讀者易於解領此中奧理 ( 此為造論的近程目的 ), 是作者造論的目的 藏傳佛教通稱, 龍樹和無著是大乘佛教的 兩大開轍師, 分別從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傳下所謂 深觀 廣行 的兩大教軌 許多印藏般若學者, 普遍認為龍樹是依 般若經 的顯明義著作 六理聚 闡揚了中觀深見, 彌勒菩薩是依 般若經 的隱晦義著作 現觀莊嚴論 闡揚了成佛之道的現觀次第 西藏學者賈曹杰 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 的說法, 在 彌勒五論 中, 大乘經莊嚴論 辨中邊論 辨法法性論, 明顯被歸入唯識 ( 瑜伽 ) 系的 1

2 範疇, 續上師論 ( 漢譯 究竟一乘寶性論 ) 則成為如來藏系所依的重要論典 而 現觀莊嚴論 雖然再再提及究竟空性見, 但主要的抉擇是三乘種姓的現觀次第, 也就是從自性決定 數量決定 次第決定三門, 顯明存在於廣 中 略般若經隱晦義中的實踐方式 所以被認為是結合了中觀的空性正見與瑜伽的廣大行持, 較接近瑜伽行中觀派的思想 四 本論的性質 現觀莊嚴論 是以八事 七十義( 一千二百細目 ) 為綱領, 統攝 詮釋 般若經 的綱要書 當代著名學者如石法師也提出了如下的看法, 值得大家重視, 他說 : 現觀論 相當於一部體系完整而層次分明的 大品般若經 綱要或表解, 它的確具有所謂 本母 的性質 我們幾乎可以說, 現觀論 之於 大品般若經, 就像 瑜伽師地論. 攝事分 的 契經事 之於 雜阿含經 五 本論所釋經為使本論所化有情生起淨信, 現觀莊嚴論 篇首對所釋經的稱德禮讚中, 闡述 般若經 是聲聞 獨覺由一切智追求寂滅, 菩薩由道相智成就眾生義利, 佛由一切相智宣說眾相法的主要依杖, 所以尊為 佛母 ( 佛等四聖之母 ): 求寂聲聞由遍智, 引導令趣最寂滅 ; 諸樂饒益眾生者, 道智令成世間利 ; 諸佛由具種相智, 宣此種種眾相法 ; 具為聲聞菩薩佛, 四聖眾母我敬禮 至於本論是詮釋哪一部或哪些 般若經? 前面已經提過二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 大品般若經 ( 二萬五千頌 ), 一是廣中略三種 般若經 ( 十萬頌 二萬五千頌 八千頌 ), 如果就印土配經釋論的限存注釋書而言, 則還包括 攝頌 ( 或 一萬八千頌 ) 在內 就 般若 的內涵而言, 或說教 道 果三種般若, 或說文字 方便 究竟三種般若, 彼此又有能詮所詮及因果 暫究 主從之分, 當然都在本論詮釋之列 據 E. Conze 的說法, 般若經 的文獻集成, 長達一千多年, 歷經初始 (100 B.C.~100A.D.) 開展(100 A.D.~300A.D.) 精簡(300 A.D.~500A.D.) 密續影響 (600 A.D.~1200A.D.) 四個時期, 最早流行的是 八千頌般若經 ( 通稱小品 ), 然後是第二期的 一萬八千頌 二萬五千頌 十萬頌 等中 大品 般若經 才出現, 第三期的 攝頌 和 金剛經 善勇請問經 心經 等小部 般若經, 第四期的 理趣百五十頌般若經 宗喀巴大師 現觀莊嚴論釋金鬘疏 序品中評述了 般若經 的母子說, 認為 六母 十一子, 主要以是否整體展現八現觀為分 但因為 攝頌 嚴格來說是 一萬八千頌 的品項, 此外也沒有以 一萬頌般若經 配合 現觀莊嚴論 的實例, 因此應該只有 四母 而且 十一子 的說法, 顯然也忽略了還有其他像 日藏 月藏 普賢 金剛手 金剛幢 等五部般若經的存在 2

3 六 本論印土注釋書收錄於西藏大藏經 丹珠爾 的 現觀莊嚴論 印土注釋書, 通說有廿一家, 其中配經的論釋有十二家之多, 其餘九家是不配經的論釋或釋疏 後者中, 以師子賢的 明義釋 最受重視, 至於法友的 明句疏 金洲法稱的 顯明難解疏 智作慧的 略義疏 等三家, 都是針對 明義釋 的釋疏 詳目 略稱及德格版編號如下 : ( 一 ) 配經之論釋十二家 : 配二萬五千頌者四家 (1-4) 配十萬頌者一家(5) 配八千頌者三家 (6-8) 配攝頌者三家(10-12) 三經通釋者一家(9) 1 聖解脫軍 ( Phags-pa rnam- grol sde) 二萬五千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釋 (nyi-snang, No.3787) 2 尊解脫軍 (btsun-pa rnam- grol sde) 二萬五千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頌釋 (nyi-khri rnam grel,no.3788) 3 師子賢 (Seng-ge bzang-po) 二萬五千般若合論 (le u brgyad ma/ston-phrag nyi-shu-lnga-pa/ grel chen,no.3790) 4 寶作寂 (Shan-ti-pa/rin-chen byung-gnas zhi-ba) 二萬五千般若現觀莊嚴頌具足清淨釋 (dag-ldan,no.3801) 5 法吉祥稱 (Dharmaśrī) 十萬般若廣釋 (stong-phrag -brgya-pa i rnam-bshad, No.3802) 6 師子賢 八千般若現觀莊嚴光明釋 (rgyan-snang,no.3791) 7 寶作寂 八千般若廣釋最勝心要 (dka grel snying-po can,no.3803) 8 無畏作護 ( Jigs-med byung-gnas rbas-pa) 八千般若要鍵月光釋 (gnad kyi zla- od, No.3805) 9 念智稱 (Smrtijñānakīrti) 廣中略般若八義同顯論 (yum-gsum don-brgyad mthun-pa,no.3789) 10 師子賢 寶集頌難語釋 (dka'-'grel rtogs sla,no.3792)καω ω ζ Φ#χ _ 11 覺吉祥智 (Buddhaśrījñāna) 般若攝頌詳解 (sdud-pa i dka - grel,no.3798) 12 法吉祥稱 (Dharmaśrī) 般若啟藏鑰 (sher-phyin mdzod kyi lde-mig,no.3806) ( 二 ) 不配經之論釋九家 : 13 師子賢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 grel-ba don-gsal,no.3793) 14 法友 (Chos kyi bshes-gnyen) 現觀莊嚴論明句疏 (tshig gsal,no.3796) 15 金洲法稱 (Chos kyi grags-pa dpal) 現觀莊嚴論釋顯明難解疏 (rtogs-dka i snang-ba,no.3794) 16 智作慧 (Sher byung) 現觀莊嚴釋略義疏 ( grel-pa i bsdus-don,no.3795) 17 阿底峽 (Jo-bo rje) 般若經略義燈 (dong-bsdus sgron-me,no.3804) 3

4 18 童吉祥 (Kumāraśrībhadra) 般若經略義 (sherphyin don-bsdus,no.3797) 19 寶稱 (Ratnakīrti) 現觀莊嚴論極成分 (grags-pa i cha,no.3799) 20 覺吉祥智 現觀莊嚴論般若燈鬘釋 (sgron-me i phreng-ba,no.3800) 21 無畏作護 牟尼密意莊嚴 (thub-pa i dgongs rgyan,no.3903) 七 本論在藏傳佛教中的注釋與流傳承襲印度大乘佛教的傳統, 現觀莊嚴論 成為藏傳佛教各派學習顯教經義必修課程 般若學 的中心論典, 各家競相講說 辯析和著述, 藏土的注釋書, 估計至少有 175 種以上 其中以格魯派僧人的著述最多, 大多師承師子賢 明義釋 宗喀巴 金鬘疏 賈曹杰 心要莊嚴疏 等一脈相承的觀點, 三大寺各扎倉主要有五套不同的傳統教科書 yig-cha, 分別是袞欽. 嘉揚協巴 Kun-mkhyen jam-dbyangs bzhad-pa, 杰尊. 卻吉堅參 rje-btsun chos kyi rgyan-mtshan, 班欽. 索南扎巴 Pan-chen bsod-nams grags-pa, 凱珠. 丹巴達杰 mkhas-grub bstan-pa dar-rgyas, 凱秋. 瑾巴達杰 mkhas-mchog sbyin-pa dar-rgyas 等著名學者的現觀莊嚴論注釋書, 一般是分品的 總義 及 研析, 以及 八事七十義 綱要, 或 發心 二十僧 靜慮無色定 緣起 專題等形式出現, 供學僧學習般若學的主要依據 八 能詮 八品 ( 一 ) 現觀莊嚴論 為偈頌體, 藏譯全論除釋名 譯敬用長行外, 其餘都是偈頌, 每頌四句 其中 禮讚 一頌, 每句十七言, 本文 273 頌, 除第 244 至第 248 頌共五頌, 每句九言外, 其餘每句為七言 法尊法師的漢譯文, 將 禮讚 譯成二頌, 每句七言, 本文 譯成 275 頌, 每句五言 漢譯多出的二頌, 是將前述藏譯九言五頌, 譯成五言七頌的緣故 ( 二 ) 藏譯 273 頌的 本文 中, 除了包括造論旨趣 (1-2 頌 ), 略示論體 (3-4 頌 ), 廣說論體 (5-17 頌 ) 等共 17 頌的序分, 和第 兩頌的跋語外, 其餘 254 頌析為八品 ( 藏文譯稱為 skabs) 依次是: 第一一切相智品 56 頌 (18-73), 第二道智品 31 頌 (74-104), 第三一切智品 16 頌 ( ), 第四圓滿一切相現觀品 63 頌 ( ), 第五頂現觀品 42 頌 ( ), 第六漸次現觀品 1 頌 (226), 第七剎那現證等覺品 5 頌 ( ), 第八法身品 40 頌 ( ) 九 所詮 八事 ( 八現觀 ) ( 一 ) 現觀莊嚴論 全論內容, 主要為樂廣者正說 以八品詮八事 ( 八種現觀 ) 如下 : 一切相智 道相智 一切智 ( 三智 ), 圓滿一切相現觀加行 頂現觀加行 漸次現觀加行 剎那現觀加行 ( 四加行 ) 法身及事業( 一法身果 ), 如序分第 3,4 頌, 略示論體 中說: 般若波羅蜜, 以八事正說, 遍相智道智, 次一切智性, 4

5 一切相現觀, 至頂及漸次, 剎那證菩提, 及法身為八 ( 二 ) 只有在 跋語 的第 二頌, 才分別為樂中者, 開示智 四加行 果等六事 及為樂略者開示 境 行 果 三事 十 八事七十義 綱目 ( 一 ) 一切相智 : 指能於一剎那頃現見諸法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的究竟智慧, 又稱一切種智或遍智 界限唯佛地 此中能表法有 10 義 : 1. 發心 2. 教授 3. 四種抉擇分 4. 大乘正行之所依 5. 大乘正行之所緣 6. 大乘正行之所為 7. 披甲正行 8. 趣入正行 9. 資糧正行 10. 出生正行 ( 二 ) 道智 : 指依圓滿 成熟和修煉以現證真實際的有學道智, 又稱道相智或道種智 界限從大乘見道乃至佛地 此中能表法有 11 義 : 1. 道相智之支分 2. 了知聲聞弟子道之道相智 3. 了知麟喻獨覺道之道相智 4. 廣大勝利之大乘見道 5. 修道之作用 6. 勝解修道 7. 勝解修道之勝利 : 讚美 承事 稱揚之修道 8. 迴向修道 9. 隨喜修道 10. 引發修道 11. 清淨修道 ( 三 ) 一切智 : 指屬小乘範圍, 現證一切蘊界處等所攝諸法補特伽羅無我性之大乘聖者所證之智, 包括小乘聖者證悟之基智, 或稱基智 界限從小乘見道乃至佛地 此中能表法有 9 義 : 1. 智不住諸有之一切智 2. 悲不住寂滅之道相智 3. 遠離方便智慧之一切智 4. 非遠離方便智慧之一切智 5. 所治品之一切智 5

6 6. 能治品之一切智 7. 一切智加行 8. 加行平等性 9. 見道 ( 四 ) 圓滿一切相加行 : 指於三智所證獲得自在, 總攝三智自性無生離諸戲論, 以修 173 種行相之慧所攝大乘聖者瑜伽 界限從大乘資糧道乃至最後心 此中能表法有 11 義 : 1. 所修之行相 2. 能修之加行 3. 加行之功德 4. 加行之過失 5. 加行之性相 : 智相 48, 勝相 16, 作相 11, 自性相 大乘順解脫分 7. 大乘順抉擇分 8. 有學不退眾之不退相 9. 安立法身之有寂平等加行 10 安立受用身之嚴淨無上佛土加行 11. 安立化身之善巧方便加行 ( 五 ) 頂現觀加行 : 指依正等加行修習三智行相獲得自在之大乘聖者瑜伽 界限從大乘加行道煖位乃至最後心 此中能表法 8 義 : 1. 煖頂加行 2. 頂頂加行 3. 忍頂加行 4. 世第一法頂加行 5. 見道頂加行 6. 修道頂加行 7. 無間道頂加行 8. 除邪執加行 ( 六 ) 漸次加行 : 指菩薩為令三智行相堅定, 有如縱馬疾馳, 一往前行, 依次一遍修完三智所有 173 種行相的大乘聖者瑜伽 界限從大乘資糧道乃至最後心之前 此中能表法有 13 義 : 1-6. 布施等六度六漸次加行 7-12 念佛等六念六漸次加行 13. 無性自性漸次加行 ( 七 ) 剎那加行 : 指逐次修習三智行相所生大乘聖者究竟瑜伽, 一剎那頃現證圓滿菩提之加行 界限唯最後心 此中能表法有 4 義 : 1. 非異熟剎那加行 2. 異熟剎那加行 6

7 3. 無相剎那加行 4. 無二剎那加行 ( 八 ) 法身事業 : 指圓滿積集二資糧力所證得之究竟功德 界限唯佛地 此中能表法有 4 義 : 1. 自性身 2. 智法身 3. 報身 4. 化身 ( 法身事業二十七種 ) 十一 七十義 舉隅 一切相智品十法 ( 一 ) 發心 ( 第 頌 ) 性相 : 以希求他利為主因, 以相應希求自證菩提為助伴, 成為趣入大乘正道之門, 住大乘種姓引生大乘殊勝意識 所緣 : 大乘發心對境為一切有情, 行相為心念我當為其永離苦及苦因, 具備樂及樂因而求證等覺之果位 悲緣利他為一面, 智緣等覺為一面, 成就兩面兩利而發心 差別 :1. 就自性門分願菩提心 ( 願心發心 ) 行菩提心( 為使眾生成佛, 自己身體力行六度萬行的發心 ) 兩種 2. 由助伴 ( 譬喻 ) 門分二十二種發心 : (1) 發心為一切白法之所依處如大地 (2) 與意樂相應者乃至菩提而不改變如純金 (3) 與增上意樂相應者能增長四念住等一切善法如初月 (4) 與修三智隨順加行相應者能燒障礙三智之柴如猛火 (5) 與布施相應者能滿足眾生願如寶藏 (6) 與持戒相應者是一切功德之生源如寶礦 (7) 與安忍相應者逆緣所不能亂如大海 (8) 與精進相應者他不能破壞如金剛 (9) 與靜慮相應者散亂所不能動如山王, (10) 與般若相應者能除二障重病如良藥 (11) 與方便相應者不捨利他如善友 (12) 與大願相應者如願成辦如如意寶珠 (13) 與力相應者能成熟所化如日輪 (14) 與妙智相應者以愛語調伏所化如歌音 (15) 與神通相應者勢力無礙如國王 (16) 與二資糧相應者具足無量福慧資糧如倉庫 (17) 與三十七菩提分相應者三世諸佛皆行此道如大路 (18) 與悲及毘缽舍那相應者不墮生死涅槃如車乘 7

8 (19) 與總持辯才相應者能持已聞未聞諸法如噴泉 (20) 與四法嗢柁南相應者發揚眾生解脫生死之妙音如雅音 (21) 與唯一共道相應者饒益眾生等無有異如河流 (22) 與法身相應之發心能示現住睹史多天及從彼沒等如大雲 3. 由界限門分勝解行發心 清淨意樂發心 異熟發心 斷障發心四種 界限 :1. 初三發心 (1-3), 如其次第是大乘資糧道下中上品所攝 2. 加行相應者 (4), 是大乘加行道所攝 資糧 加行位者, 名勝解發心 3. 其後十種發心 (5-14), 即極喜等十地所攝 其中七未清淨地者, 名增上意樂清淨發心 4. 再次神通相應等五種發心 15-19), 三清淨地所攝 名異熟發心 5. 最後三種發心 (20-22), 佛地所攝 名斷障發心 ( 二 ) 教授 ( 第 頌 ) 性相 :1. 如實宣說解脫道的清淨言詞是教誡的性相 如實宣說證得大乘發心所求方便之清淨言詞是大乘教誡的性相 2. 如實宣說已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心補特伽羅證得所求道果諸多方便之言詞 差別 :1. 由教誡方法門分 : 開示教誡 隨示教誡二種 2. 本章由所詮門分十種 :(1) 正行之自性, 開示二諦之教誡 ;(2) 正行之所緣, 開示四諦之教誡 ;(3) 正行之所依, 開示三寶之教誡 ;(4) 趣向殊勝正行之因, 開示全不貪著之教誡 ;(5) 大乘正行不退轉之因, 開示全不疲勞教誡 ;(6) 正行不退失之因, 開示攝持大乘道之教誡 ; (7) 於大乘正行自在轉之因, 開示五眼之教誡 ;(8) 迅速成果之因, 開示六神通之教誡 ;(9) 斷除所斷及其遍計種子開示見道之教誡 ;(10) 斷除所斷及其俱生種子開示修道之教誡 界限 : 總從未預道乃至佛地 聽聞之法 : 未預道之業相清淨者, 亦得聽聞大乘教誡, 多劫依止佛或善知識之後堪為聞法器 ( 三 ) 四抉擇分 ( 第 頌 ) 性相 :1. 加行道 : 隨自因順解脫分所生之義現觀 加行道 義現觀 順抉擇分三者同義 2. 大乘加行道 : 隨自因大乘資糧道而生起之大乘義現觀 大乘加行道 大乘義現觀 大乘順抉擇分三者同義 差別 :1. 加行道分聲聞 獨覺 大乘三種, 各分煖 頂 忍 世第一法四位 2. 大乘加行道分煖等四位, 下又各分下 中 上三品, 合為為十二 界限 : 從緣想任何三種無我 證得毘缽舍那, 乃至臨證初地 所緣行相 : 大乘加行道比小乘有六種超勝差別 : 所緣 行相 能行法 攝持 所斷具慮 分上中下品 頌文稱 所緣及行相, 因緣並攝持 四種差別 8

9 ( 四 ) 大乘正行之所依 : 自性住種 ( 佛 ) 性 ( 第 頌 ) 性相 :1. 種姓 : 法界任何有情修行能正行菩提者 2. 大乘正行之所依自性住種性 : 法界任何有情修行能成就無上菩提者 3. 一切有情可以成佛或成就自性身依住之處, 即染污的真如法性 差別 :1. 以名言種性門分自性住種性及隨增性 ( 佛性之依於造作可成佛身者, 以聞思修為緣, 造作長養, 從而增長廣大之性 ) 2. 自性住種性由能依法門分明示十三種法性及大乘資糧道之所依自性住種性 前者包括 : 加行道煖等四及見修二道, 就修行自性分六種智德 ; 就修行作用分正行對治 能斷所依及所斷永盡之解脫所依三種 ; 就界限增上分依八地立雙破有寂二邊之慧悲正行 依九地立不共聲聞弟子正行 依十地後得立次第利他之正行 依十地後心立智無功用轉正行四種 界限 : 總從大乘資糧道乃至最後心, 明示則從加行道煖位乃至最後心 ( 五 ) 大乘正行之所緣 ( 第 頌 ) 性相 :1. 正行之所應知 2. 所緣成為菩薩之所知境者 差別 : 分善 不善 無記法, 世間凡夫之五蘊, 出世聖者之無漏靜慮, 近取有漏蘊, 我見之對治四念住等無漏法, 三界除外因所生之道諦, 因緣所無為之滅諦, 三聖所有通德靜慮, 佛不共法十力共十一種 界限 : 所緣一切法, 故無界限 ( 六 ) 大乘正行之所為 ( 第 42 頌 ) 性相 : 菩薩修行所求最後成果 : 佛意所有殊勝心即大菩提心, 殊勝斷德即無住涅槃, 殊勝證德即現證空性的一切種智 差別 : 大心 大斷 大證 界限 : 唯佛地 ( 七 ) 披甲正行 ( 第 43 頌 ) 性相 :1. 大乘正行 : 依大乘發心為求無上菩提正行二利事業 包括披甲正行 趣入正行 資糧正行 定離正行四種 2. 披甲正行 : 大乘正行之一, 於六度中一一具足六度而修之智慧所攝持菩薩瑜伽 與菩薩道同義 3. 為入大乘而披勇往之鎧甲, 名為披甲正行 依大乘發心正行二利事業之於六度一一之中具攝六度而修行者 差別 : 從布施披甲正行到般若披甲正行有六種 廣說則於六度中一一具攝六度而修, 合為三十六種, 即從布施之布施披甲正行到布施之般若披甲成就, 乃至般若之般若披甲正行 界限 : 從大乘資糧道乃至最後心 ( 八 ) 趣入正行 ( 第 頌 ) 性相 :1. 大乘正行之一, 以修所生慧為主趨入大乘因果之事業 2. 為求無上菩提而以大乘發心成辦二利, 主要由修所生慧進行趨入大乘 9

10 之行者 差別 : 分趨入菩薩無色界靜慮 趨入六度 趨入聖道 趨入四無量 具不可得趨入 三輪清淨趨入 所為趨入 神通趨入之趨入正行 趨入三智之趨入正行等九種 界限 : 從勝解行地加行道煖位乃至最後心 ( 九 ) 資糧正行 ( 第 頌 ) 性相 :1. 大乘正行之一, 能直接產生自果大菩提之住種性事業 2. 成辦究竟趨入大乘資糧, 即依大乘發心成辦二利事業之直接能生自果大菩提者 差別 : 分大悲資糧 施資糧 戒資糧 忍資糧 勤資糧 定資糧 慧資糧 止資糧 觀資糧 止觀雙運資糧 方便資糧 智慧資糧 福德資糧 道資糧 陀羅尼資糧 地資糧 對治資糧等十七種 界限 : 唯資糧在初業者也有, 明說則從加行道世第一法乃至最後心有, 前十五種資糧最少從世第一法起, 地資糧與對治資糧則於十地有之 ( 十 ) 定離正行 ( 第 頌 ) 性相 :1. 於遍智必定無疑決定出離之清淨地菩薩瑜伽 2. 為畢究趨入大乘, 而依大乘發心證成無上菩提正行二利事業者, 必定無疑究竟出離, 攝於第十地勝道之中者 差別 : 分為三所為事定離 平等性定離 有情義利定離 任運定離 離邊定離 得定離 遍智定離 道定離等八種 界限 : 唯三淨地 ( 不動 善慧 法雲三地, 我慢淨盡故名 ) 10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 目 次 一 引 言 二 大 乘 要 道 密 集 內 容 解 題 大 乘 要 道 密 集 第 一 卷 ( 一 ) 道 果 延 暉 集, 持 呪 沙 門 莎 南 屹 囉 集 譯 (-) ( 二 ) 依 吉 祥 上 樂 輪 方 便 智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 目 次 一 引 言 二 大 乘 要 道 密 集 內 容 解 題 大 乘 要 道 密 集 第 一 卷 ( 一 ) 道 果 延 暉 集, 持 呪 沙 門 莎 南 屹 囉 集 譯 (-) ( 二 ) 依 吉 祥 上 樂 輪 方 便 智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頁 ~0(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 臺 北..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 pp. ~0 (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0- 大 乘 要 道 密 集 與 西 夏 元 朝 所 傳 西 藏 密 法 大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共 10 頁 貳 宗喀巴修學 註解與弘傳 現觀論 之事蹟 宗喀巴生於西元一三五七年, 七歲時, 出家為沙彌 年滿十六歲那年, 宗喀巴按照西藏當時正規的修學傳統, 辭別剃度師頓珠仁欽, 前往公認為佛教中心的後藏參學 臨行前, 頓珠仁欽指示他 : 最初當學習, 廣中略般若 現觀莊嚴論 彼論

第 2 頁, 共 10 頁 貳 宗喀巴修學 註解與弘傳 現觀論 之事蹟 宗喀巴生於西元一三五七年, 七歲時, 出家為沙彌 年滿十六歲那年, 宗喀巴按照西藏當時正規的修學傳統, 辭別剃度師頓珠仁欽, 前往公認為佛教中心的後藏參學 臨行前, 頓珠仁欽指示他 : 最初當學習, 廣中略般若 現觀莊嚴論 彼論 第 1 頁, 共 10 頁 宗喀巴 現觀莊嚴論金鬘疏 四抉擇分 釋義 如石 壹 現觀莊嚴論金鬘疏 簡介 現觀莊嚴論 (Abisamayālavāra, 以下簡稱 現觀論 ), 是一部偈頌體裁的 大品般若經 釋, 傳為彌勒 (Maitreya) 所造 全論共有二百七十三頌 ; 解釋經文的 正宗分 有八品, 加上前 序 後 攝, 共成十品 [ 註 1] 從達喇那他 (Taranatha, 一五七五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AAEC1F9CCECC4A7CEE8BCB0C6E4CEC4CFD7BFBCCAF62066696E616C>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AAEC1F9CCECC4A7CEE8BCB0C6E4CEC4CFD7BFBCCAF62066696E616C> 十 六 天 魔 舞 源 流 及 其 相 關 藏 漢 文 文 獻 資 料 考 述 沈 衛 榮 李 嬋 娜 一 元 代 漢 藏 交 流 史 上 的 一 段 公 案 於 元 代 漢 藏 佛 教 交 流 史 上, 西 天 僧 西 番 僧 於 元 朝 宮 廷 傳 播 密 教 修 法 無 疑 是 其 中 十 分 重 要 的 一 個 篇 章 可 是, 由 於 當 時 代 人 對 它 們 的 記 載 語 焉 不 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inYiShi2008TC ch-P018L18-R3.doc

Microsoft Word - MinYiShi2008TC ch-P018L18-R3.doc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十 格西洛桑卻佩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8/04/24 發心的定義 性相和除疑部份, 已經講解完畢 發心為利他, 欲正等 菩提 二句是發心定義, 後的 彼彼如經中, 略廣門宣說 是發心的 除疑, 已引經說明 現在講發心的二十二種區分, 這是附帶解說的, 此非最重要的, 最重 要的是了解發心的體性 發心分為願心和行心二種, 願心和行心在 入行 論 和 明義釋 都有提到,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7BC65BB2F8C459BDD72DA46AB2A8ACECA4E5>

<4D F736F F D20B27BC65BB2F8C459BDD72DA46AB2A8ACECA4E5> 現觀莊嚴論 大疏科文 一 序品第一 甲一 論前義 甲二 論正義 論題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敬禮敬禮一切諸佛菩薩 正申敬禮兼明造者之志願 1 求寂聲聞由遍智引導令趣最寂滅諸樂饒益眾生者道智令成世間利 2 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 為樂廣者分別廣說 論所為義 3 大師於此說一切相智道非餘所能領於十法行性 4 經義住正念具慧者能見為令易解故是造論所為 全論總義 略標標能所釋般若波羅密以八事正說論體標能釋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YS 70 TopicsChinese_PRINT01.docx

Microsoft Word - JYS 70 TopicsChinese_PRINT01.docx 般若波羅蜜多經隱義教授 蔣揚協巴著七十義 : ( 第 章 ) 林義淳 (Patrick L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idden Teaching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Sutras Jam-yang-shay-pa s Seventy Topics: Chapter One Jeffrey Hopkins Jongbok Y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YS 70 TopicsChineseChap7.docx

Microsoft Word - JYS 70 TopicsChineseChap7.docx 般若波羅蜜多經隱義教授 蔣揚協巴著七十義 : ( 第七品 ) 林義淳 (Patrick L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idden Teaching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Sutras Jam-yang-shay-pa s Seventy Topics: Chapter Seven, Momentary Trainings Jeffrey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必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1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選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25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必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微 調 修 訂 對 照 表... 41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選 修 科 目

目 錄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必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1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選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25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必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微 調 修 訂 對 照 表... 41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選 修 科 目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課 程 綱 要 歷 史 科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2 月 目 錄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必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1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選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25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必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程 綱 要 微 調 修 訂 對 照 表... 41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選 修 科 目 歷 史 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YS 70 TopicsChineseChap2.docx

Microsoft Word - JYS 70 TopicsChineseChap2.docx 般若波羅蜜多經隱義教授 蔣揚協巴著七十義 : ( 第二章 ) 林義淳 (Patrick L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idden Teaching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Sutras Jam-yang-shay-pa s Seventy Topics: Chapter Two Jeffrey Hopkins Jongbok Yi

More information

三言两拍.PDF

三言两拍.PDF 003 015 021 026 033 040 050 056 064 072 079 087 097 105 111 117 127 137 148 159 168 177 186 194 202 210 217 225 235 ( ) , ( )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攝釋分 攝異門分 調伏事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TD4040 林崇安編 佛法教學系列藏文 D 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009 1 藏文 D 瑜伽師地論 攝釋 異門 調伏 內容 : 1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p.3 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p.73 3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 TD4040 p.139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U3 編序 現觀莊嚴論 是 大般若經 的訣要, 指出菩薩道廣大行的實踐途徑, 真正想行菩薩道者就當認清這條路 本書將法尊法師譯釋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 除了列出簡要之科判, 補標 論頌 略釋 70 義 等外, 並將全論之細目, 依 A Z; A Z ; A Z ; A X 往下統一編號,

佛法教材系列 U3 編序 現觀莊嚴論 是 大般若經 的訣要, 指出菩薩道廣大行的實踐途徑, 真正想行菩薩道者就當認清這條路 本書將法尊法師譯釋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 除了列出簡要之科判, 補標 論頌 略釋 70 義 等外, 並將全論之細目, 依 A Z; A Z ; A Z ; A X 往下統一編號, 現觀莊嚴論略釋細目 編輯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U3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U3 編序 現觀莊嚴論 是 大般若經 的訣要, 指出菩薩道廣大行的實踐途徑, 真正想行菩薩道者就當認清這條路 本書將法尊法師譯釋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 除了列出簡要之科判, 補標 論頌 略釋 70 義 等外, 並將全論之細目, 依 A Z; A Z ; A Z ; A X 往下統一編號, 編成段落分明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又仁論文正確版 doc

Microsoft Word - 又仁論文正確版 doc 卓 瑪 玉 埵 : 度 母 破 障 儀 軌 譯 註 及 研 究 The Annotation and study on Tara Overcoming Obstacles Sadhana (sgrol ma g-yul bzlog)!,.0=- 3$R/- :1$?- 0- [- 12-8=- }- /?- 2o.- 0:A- 1R=- 3- $;=- 2^R$- 2v?- (R$- +- 2!R.-

More information

智 的 地 位 並 不 突 出 這 種 差 異 的 產 生 原 因 為 何? 這 將 在 第 三 章 給 予 討 論 由 於 大 乘 的 解 脫 目 標 是 成 佛, 而 部 派 則 是 成 為 阿 羅 漢, 因 此 兩 者 儘 管 在 解 脫 框 架 相 同, 但 由 於 前 述 的 種 種 差

智 的 地 位 並 不 突 出 這 種 差 異 的 產 生 原 因 為 何? 這 將 在 第 三 章 給 予 討 論 由 於 大 乘 的 解 脫 目 標 是 成 佛, 而 部 派 則 是 成 為 阿 羅 漢, 因 此 兩 者 儘 管 在 解 脫 框 架 相 同, 但 由 於 前 述 的 種 種 差 大 小 乘 對 見 道 的 敘 述 差 異 及 其 原 因 之 探 討 哲 學 所 碩 二 莫 凱 輝 壹 計 畫 緣 起 本 計 畫 旨 在 探 討 不 同 時 期 的 小 乘 及 大 乘 文 獻 中, 對 於 見 道 的 描 述, 及 其 背 後 可 能 關 聯 的 解 脫 學 (Soteriology) 預 設 差 異 亦 即 探 討 佛 教 修 行 者 擺 脫 凡 夫 身 份 而 轉 成 聖

More information

《西夏学》 (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专号) 目录

《西夏学》 (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专号) 目录 西 夏 学 第 辑 007 年 7 月 Xixia Studies, Jly. 007, Vol. 莫 高 窟 北 区 出 土 西 夏 文 残 片 补 考 戴 忠 沛 敦 煌 莫 高 窟 北 区 在 0 世 纪 90 年 代 的 考 古 发 掘 中 曾 发 现 一 批 西 夏 文 文 献, 多 为 残 页 史 金 波 先 生 曾 对 这 批 残 片 作 全 面 译 释, 查 明 了 多 数 残 页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Indra) (Ag2 ni) ( Yama) (Nairi2 ti/nairrti) ( Varuna ) (Vayu) (Vaisravana /Kubera ) ( Isana, / ) ; ( B rahma ) ( Prth

, 1,, ( ),,,, ;,,,,,,,,,,,,, ( ( Indra) (Ag2 ni) ( Yama) (Nairi2 ti/nairrti) ( Varuna ) (Vayu) (Vaisravana /Kubera ) ( Isana, / ) ; ( B rahma ) ( Prth 2007 6 ( ) 20 90,, -,, I1 2, ( ),,,,, 2 ; 1, 2319, ( ),,, - () 40,,, III, I 1 2 1,, 6165,, 5164, 2, 713, 5151,,,, F ( Helmut F. Neumann) I1 7 (,, ),,,, 2 1 85 , 1,, ( ),,,, ;,,,,,,,,,,,,, ( ( Indra) (Ag2

More information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 西 元 2011 年 ) 上 密 院 或 下 密 院 學 習 密 教 系 統 約 二 年, 如 此, 才 算 是 完 成 寺 院 的 整 個 佛 法 教 育 學 制 不 管 學 僧 們 在 那 一 個 階 段 ; 研 讀 那 一 部 論 著 ; 或 者 不 管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 西 元 2011 年 ) 上 密 院 或 下 密 院 學 習 密 教 系 統 約 二 年, 如 此, 才 算 是 完 成 寺 院 的 整 個 佛 法 教 育 學 制 不 管 學 僧 們 在 那 一 個 階 段 ; 研 讀 那 一 部 論 著 ; 或 者 不 管 大 專 學 生 佛 學 論 文 集 頁 329-344( 西 元 2011 年 ), 台 北 市 華 嚴 蓮 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 未 申 請 ) - 兼 論 在 家 眾 可 否 研 讀 律 藏 問 題 - 陳 法 菱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第五章

第五章 湯 顯 祖 牡 丹 亭 及 晚 明 時 期 改 作 與 仿 作 之 研 究 - 185 - 第 五 章 牡 丹 亭 於 晚 明 時 期 之 仿 作 牡 丹 亭 自 萬 曆 二 十 六 年 (1598A.D.) 完 成 之 後, 所 引 起 的 迴 響 不 僅 是 晚 明 文 人 為 了 演 出 需 求 之 改 編, 圍 繞 著 湯 顯 祖 及 其 劇 作 所 展 開 的, 還 有 後 世 學 者 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1.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1.doc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1 ( 發菩提心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前面已經介紹了中士道 大家都知道中士道是解脫道, 解脫就是解脫三界, 從六道當中跳出輪迴 修完解脫道, 是不是我們的修行就結束了呢? 因為很多人覺得說娑婆世界太苦, 我發誓不要再來了, 因為太辛苦, 所以像這一類的發心, 他可能就是修完解脫道, 他的修行就到此為止, 就不願意再繼續 可是, 佛陀祂教導我們中士道,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542 33 1 20 20 6 435 15 311 48 1 4 3 2 0 8 18 200 4 1,888 305 62 2 2 3 61 42 1,346 47 390 40 12 2 2 6 41 8 7 3 3 1 18 301 1 19 24 14 3 3 12 335 110 1 1 1, 582 45 76 547 1 147 46 1,103 96 1 22 8 6,721 70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000514 2005 1 000514 2005 2 000514 2005 3 000514 2005 4 000514 2005 5 000514 2005 6 000514 2005 7 000514 2005 8 000514 2005 9 000514 2005 10 000514 2005 11 000514 2005 1 (2003)56 [2003]56 12004122 20040334000

More information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000514 2004 1 000514 2004 2 000514 2004 3 000514 2004 4 000514 2004 5 000514 2004 6 000514 2004 7 000514 2004 8 000514 2004 9 000514 2004 10 000514 2004 11 000514 2004 12 000514 2004 13 000514 2004 14

More information

10 14 16 4 4 4 1 C.E.S. 54 5 1 1600 4 11 36 37 37 6 29 36 9 37 63 57 36 37 249 6 22 4 219 37 49 63 52 54 59 4 63 104 113 144 6 1 3 2 7 2 2 2 8 8 3 3 10 117 2 6 3 4 1 1 1 2 24 5 2 4 14 17 11 1 2 20

More information

102461210008660 723 102481100010006 380 102481100010009 380 102481100010011 380 102481100010019 190 102481100010023 380 102481100010698 380 102481100010947 380 102481100020004 120 102481100020015 380 1024811000200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63\\\251\372\273\310.doc)

(Microsoft Word - \263\\\251\372\273\310.doc) 章嘉宗義書 中觀派章 漢譯 ( 上 ) 53 章嘉宗義書 中觀派章 漢譯 ( 上 ) 摘要 許明銀 18 世紀格魯派學僧章嘉 若貝多杰 (lcang skya Rol pa i rdo rje, 1717-1786), 從 1736 年到 1746 年, 完成他的哲學上的名作宗義書 :Grub pa i mtha i rnam par bzhag pa( 略號 :CGN) 在他之前, 宗義書之集大成,

More information

饶 阳 县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邢 台 县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武 安 市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山 西 省 临 汾 市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支 队 大 同 市 矿 区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介 休 市 人 民 法 院 司

饶 阳 县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邢 台 县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武 安 市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山 西 省 临 汾 市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支 队 大 同 市 矿 区 人 民 法 院 司 法 察 大 队 介 休 市 人 民 法 院 司 黑 龙 江 省 司 法 厅 厅 刘 义 昌 沃 岭 生 上 海 市 司 法 局 局 吴 军 营 江 苏 省 司 法 厅 厅 缪 蒂 生 浙 江 省 司 法 厅 厅 赵 光 君 安 徽 省 司 法 厅 厅 孙 建 新 王 翠 凤 福 建 省 司 法 厅 厅 陈 义 兴 江 西 省 司 法 厅 厅 马 承 祖 山 东 省 司 法 厅 厅 程 辉 河 南 省 司 法 厅 厅 王 文 海 湖 北 省 司 法

More information

2 621 1991 2 1.41.5 1982 47 43 50 1989 1991 1 [] 220 1979 10 110 83 53 34 29 29 25 19 18 14 1989 1981 5 1981 2 1981 4 130 1989 100 12 10 2030 15 1978 4 19 1972 13 1985 [] 1978 [] 1989 [] 4 1987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譯者說明 現觀莊嚴論, 為一生補處至尊彌勒怙主所造, 由無著菩薩聽受而普傳人間 ; 千餘年來, 此論廣為佛徒研習, 作無量有情利益 在西藏, 不論哪一教派, 除就廣略差別, 此論悉皆列為僧眾必學 此論即是 般若經 之義釋, 般若經 教說顯義空性次第及隱義現觀次第, 含蓋了空性大悲為體的佛法精華 ;

譯者說明 現觀莊嚴論, 為一生補處至尊彌勒怙主所造, 由無著菩薩聽受而普傳人間 ; 千餘年來, 此論廣為佛徒研習, 作無量有情利益 在西藏, 不論哪一教派, 除就廣略差別, 此論悉皆列為僧眾必學 此論即是 般若經 之義釋, 般若經 教說顯義空性次第及隱義現觀次第, 含蓋了空性大悲為體的佛法精華 ; 現觀莊嚴論 釋 顯明佛母義之燈 福稱尊者 釋法音 造 譯 1 譯者說明 現觀莊嚴論, 為一生補處至尊彌勒怙主所造, 由無著菩薩聽受而普傳人間 ; 千餘年來, 此論廣為佛徒研習, 作無量有情利益 在西藏, 不論哪一教派, 除就廣略差別, 此論悉皆列為僧眾必學 此論即是 般若經 之義釋, 般若經 教說顯義空性次第及隱義現觀次第, 含蓋了空性大悲為體的佛法精華 ; 此論即由八現觀及七十義之上主要解釋 般若經

More information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 (CIP) : /. :, 2006. 12 (/ ) ISBN 7-81064-917-5... - - - - -. T S971-49 H136. 3 CI P (2006) 116732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05 100037 68418523 ( ) 68982468 ( ) www. cnup. cnu.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理 理 理 1-4-17 行 理 理 力 1-4-18 理 理 理 理 1-4-19 六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年 年 六 56 浪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H4 H3 H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WZTU767-1870-199607.doc

Microsoft Word - WZTU767-1870-199607.doc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建 筑 装 饰 工 程 逆 作 法 施 工 技 术 研 究 邓 明 胜 ( 中 国 建 筑 七 局 五 公 司 ) [ 摘 要 ]: 介 绍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建 筑 装 饰 工 程 半 逆 作 法 和 全 逆 作 法 施 工 技 术 的 原 理 施 工 组 织 及 运 作 程 序 [ 关 键 词 ]: 装 饰 工 程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半 逆 作 法 全 逆 作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一次經典研讀活動專題演講參考資料

第十一次經典研讀活動專題演講參考資料 The Medieval Military Organization of Tibetan Bod Occupied Territory. Lin, Kuan-chun 1 1 1985 32-63 khrom 131-138 1987 3 40-48 1989 1 102-117 khrom 1992 2 98-101 1994 3 44-54 1997 1998 2001 1 97-104 H.

More information

七侠五义2.PDF

七侠五义2.PDF DONG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簡介印度北部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

簡介印度北部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 簡介印度北部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 / 阿旺年札 阿旺年札法師簡介 藏族, 一九七一年生於巴塘, 於一九九 年抵印度達 蘭沙拉, 並於辯經學院深造十年, 今年經達蘭沙拉西 藏政府選派至台灣, 現為法光佛研所正讀生 研究專長 : 為因明學 現觀莊嚴論 中觀思想等 緣起 辯經學院是由西藏精神領袖 達賴喇嘛所創辦 ; 是傳統西藏宗教及文化的中心, 是一個非營利性機構, 其設立的主要目的在於肩負起西藏年輕一代的僧伽教育,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 1 1 1 6 8 11 16 16 19 21 23 26 26 28 29 31 44 1 2 47 47 49 52 58 64 64 67 70 73 76 76 78 80 90 93 93 94 96 99 102 102 104 105 107 111 111 113 116 119 119 121 124 126 128 128 130 137 140 145 145 14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_日程_定__[1]

Microsoft Word - __日程_定__[1] 西 南 大 学 2009 全 国 博 士 生 学 术 论 坛 ( 出 土 文 献 语 言 文 字 研 究 与 比 较 文 字 学 研 究 领 域 ) 会 议 指 南 2009-10 重 庆 西 南 大 学 简 介 西 南 大 学 是 教 育 部 直 属 重 点 综 合 大 学,211 工 程 重 点 建 设 学 校 由 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2005 年 7 月 合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 1 1 6 13 16 29 45 54 73 101 124 1 154 179 196 217 247 268 305 324 347 367 385 2 ( ),,,,,, 1., : 1958 11,, :?,,,,,,, 1 2,,,, :,,, : 1959 2 25,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2010 10 28 1 106 ... 5... 6... 7... 10... 15... 18... 18... 22... 25... 27... 27... 40... 40... 43... 50... 50... 59... 59... 68... 69 2 106 ... 71... 72... 73... 75... 76... 77... 77... 77... 78... 79...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黃庭堅的古文歷來少有人關注 其實其古文作品的數量與唐宋八大家相比 僅次於蘇軾 黃庭堅活動年代又正值古文運動的鼎盛時期至逐漸衰微的轉折期 間 故其古文實有探討與研究的價值 以詩聞名於當代的黃庭堅 古文風格是否 受到作詩習性的濡染而呈現出不同於其他古文家的特質 為本論文關注的第一個 焦點 黃庭堅於

摘要 黃庭堅的古文歷來少有人關注 其實其古文作品的數量與唐宋八大家相比 僅次於蘇軾 黃庭堅活動年代又正值古文運動的鼎盛時期至逐漸衰微的轉折期 間 故其古文實有探討與研究的價值 以詩聞名於當代的黃庭堅 古文風格是否 受到作詩習性的濡染而呈現出不同於其他古文家的特質 為本論文關注的第一個 焦點 黃庭堅於 國 中 國 文 系 一 三 年 度 博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何 寄 澎 教 授 政 治 大 國 黃 庭 堅 古 文 風 格 特 質 與 體 類 新 異 研 究 egch st 研 究 生 : 沈 秀 蓉 中 華 民 國 一 四 年 七 月 摘要 黃庭堅的古文歷來少有人關注 其實其古文作品的數量與唐宋八大家相比 僅次於蘇軾 黃庭堅活動年代又正值古文運動的鼎盛時期至逐漸衰微的轉折期 間

More information

米庞的解释理论

米庞的解释理论 密 彭 的 解 释 理 论 麦 图 开 普 斯 坦 引 言 本 章 的 研 究 主 题 是 由 已 故 的 西 藏 经 院 哲 学 家 蒋 贡 局 密 彭 嘉 措 ( Jamgon Ju Mipham rgya-mtsho:1846-1912) 1 清 楚 地 发 展 出 的 解 释 理 论 我 们 不 关 心 密 彭 自 己 在 他 的 注 疏 写 作 中 是 如 何 应 用 这 个 理 论 的

More information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和 其 后 又 比 其 他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更 为 顺 利 地 克 服 了 石 油 危 机 的 冲 击, 使 日 本 的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在 7 0 ~ 8 0 年 代 赢 得 了 国 际 社 会 的 广 泛 赞 誉 ( 其 间 虽 有 欧 美 国 家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和 其 后 又 比 其 他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更 为 顺 利 地 克 服 了 石 油 危 机 的 冲 击, 使 日 本 的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在 7 0 ~ 8 0 年 代 赢 得 了 国 际 社 会 的 广 泛 赞 誉 ( 其 间 虽 有 欧 美 国 家 第 三 章 面 向 2 1 世 纪 的 日 本 经 济 体 制 变 革 与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日 本 经 济 在 经 历 了 8 0 年 代 中 后 期 的 泡 沫 经 济 繁 荣 之 后, 于 1991 年 春 季 开 始 陷 入 长 期 停 滞 之 中, 至 今 已 达 8 年 之 久 造 成 这 场 战 后 日 本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史 无 前 例 的 经 济 停 滞 的 原

More information

2015 TB-1-06.indd

2015 TB-1-06.indd 第 六 課 愛 使 我 們 和 好 95 第 6 課 愛 使 我 們 和 好 經 金 文 句 創 世 記 卅 三 1 20 上 帝 一 向 以 仁 慈 待 我, 賜 給 我 一 切 所 需 要 的 ( 創 世 記 卅 三 11) 教 學 主 旨 教 學 目 標 信 仰 人 物 故 事 創 世 記 第 廿 七 章 記 載 雅 各 因 為 欺 騙 父 親 以 撒, 奪 走 父 親 以 撒 原 先 要 給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嘉義高中96學年度資優班語資班成班考國文科試題

國立嘉義高中96學年度資優班語資班成班考國文科試題 國 立 嘉 義 高 中 96 學 年 度 資 優 班 語 資 班 成 班 考 國 文 科 試 題 一 選 擇 題 (70%, 每 題 2 分 ) 1. 下 列 各 詞 中 的 字, 何 者 讀 音 正 確? ( 甲 ) 抽 搐 :ㄒㄩˋ ( 乙 ) 贗 品 :ㄧㄢˋ ( 丙 ) 內 訌 :ㄏㄨㄥˋ ( 丁 ) 鞭 笞 :ㄔ ( 戊 ) 烘 焙 :ㄅㄟˋ ( 己 ) 泥 淖 :ㄓㄠˇ ( 庚 ) 猝

More information

() 甲 > 丙 > 乙 () 甲 > 乙 > 丙 () 乙 > 丙 > 甲 () 乙 > 甲 > 丙 13.( ) 有 一 個 物 體 放 在 击 透 鏡 前, 並 在 鏡 後 的 紙 屏 得 到 一 個 清 晰 的 像, 若 將 透 鏡 的 上 半 部 用 不 透 光 的 物 體 遮 住, 則

() 甲 > 丙 > 乙 () 甲 > 乙 > 丙 () 乙 > 丙 > 甲 () 乙 > 甲 > 丙 13.( ) 有 一 個 物 體 放 在 击 透 鏡 前, 並 在 鏡 後 的 紙 屏 得 到 一 個 清 晰 的 像, 若 將 透 鏡 的 上 半 部 用 不 透 光 的 物 體 遮 住, 則 台 南 巿 立 崇 明 國 中 一 百 零 一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第 二 次 定 期 考 二 年 級 自 然 科 試 卷 範 圍 : 3-1~5-1 命 題 教 師 : 鄭 淑 雲 * 本 試 卷 共 2 張 4 頁 請 用 藍. 黑 原 子 筆 作 答, 將 答 案 寫 在 答 案 欄 內, 並 將 答 案 欄 交 回, 否 則 不 計 分 一 選 擇 題 :( 每 題 2 分 )5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3B9B9C5A976B871AED1A171A4A4C65BACA3B3B9A172BA7EC4B6A15DA440A15E28B35CA9FABBC8ADD7AD71BD672931>

<4D F736F F D20B3B9B9C5A976B871AED1A171A4A4C65BACA3B3B9A172BA7EC4B6A15DA440A15E28B35CA9FABBC8ADD7AD71BD672931> 112 正觀雜誌第四十期 / 二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章嘉宗義書 中觀派章 漢譯 ( 一 ) 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許明銀 提要 18 世紀西藏佛教格魯派學僧章嘉 若貝多傑 (lcang skya Rol pa i rdo rje,1717-1786), 從 1736 年到 1746 年, 完成他的哲學上的名作宗義書 :Grub pa i mtha i rnam par bzhad pa( 略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63\271\271\305\251v\270q\256\321[1].doc)

(Microsoft Word - \263\271\271\305\251v\270q\256\321[1].doc) 章嘉宗義書 中觀派章 漢譯 ( 五 ) 輔仁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許明銀 第十三節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的主張解說 368 6 第二, 就瑜伽行中觀自續派, 有主張一般解釋和各別解 釋二者 首先 在一般解釋, 寂護的 中觀莊嚴頌 說 : 根據 唯心應知外界無實, 依此 中觀 理應知此 心 確實無我 1 該 註說 : 根據唯心的理趣, 從帶有相應的心主張外界, 諸如 我 我的 所取 ( 客觀 ) 能取 ( 主觀

More information

!!!!!!!!!!!!!!!!!!!!!!!!!!!!!!!!!!!!!!!!!!!!!!!!!!!!!!!!!!!!!!!!!!!!!!!!!!!!!!!!!!!!!!!!!!!!!!!!!!!!!!!!!!!!!!!!!!!!!!!!!!!!!!!!!!!!!!!!!!!!!!!!!!!!!!!!!!!!!!!!!!!!!!!!!!!!!!!!!!!!!!!!!!!!!!!!!!!!!!!!!!!!!!!!!!!!!!!!!!!!!!!!!!!!!!!!!!!!!!!!!!!!!!!!!!!!!!!!!!!!!!!!!!!!!!!!!!!!!!!!!!!!!!!!!!!!!!!!!!!!!!!!!!!!!!!!!!!!!!!!!!!!!!!!!!!!!!!!!!!!!!!!!!!!!!!!!!!!!!!!!!!!!!!!!!!!!!!!!!!!!!!!!!!!!!!!!!!!!!!!!!!!!!!!!!!!!!!!!!!!!!!!!!!!!!!!!!!!!!!!!!!!!!!!!!!!!!!!!!!!!!!!!!!

More information

Jeffrey Hopkins Easy Access to Jam-yang-shay-pa s Maps of the Profound: Autonomy School 蔣揚協巴之深奧地圖 自續派 Chinese Translation by Su-an Lin UMA INSTITUTE FOR TIBETAN STUDIES Easy Access to Maps of the Profou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出師表〉補充講義-1214.doc

Microsoft Word - 〈出師表〉補充講義-1214.doc 出 師 表 補 充 講 義 更 新 版 出 師 表 補 充 講 義 一 關 於 作 者 ---- 孔 明 (AD181~AD234): ( 一 ) 字 號 : 字 孔 明 ( 二 ) 籍 貫 : 瑯 琊 郡 陽 都 縣 ( 山 東 沂 南 市 ) ( 三 ) 諸 葛 家 世 簡 圖 諸 葛 珪 諸 葛 謹 ( 仕 吳 ) 恪 喬 ( 亮 之 養 子 ) 諸 葛 玄 融 諸 葛 亮 ( 仕 蜀 ) 喬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瑜伽師地論 卷第三十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威力品第五 第五節威力品 淨照老師指導 釋慧悟編 第一項略辨三種威力 云何諸佛菩薩威力 (491b)? 當知略有三種 : 一者聖威力 1, 謂佛菩薩得定自在, 依定自在, 隨其所欲一切事成, 2 心調柔故, 善修心 故, 是名聖威力 二者法威力 3, 謂諸勝法有廣大果, 有大勝利, 是名法威力 此中法者, 即是六種波羅 蜜多, 所謂布施乃至般若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454AD6EC1BFB871A5BF>

<4D F736F F D20BEC7A6F2A454AD6EC1BFB871A5BF> 第一章學佛之根本意趣 一 人生所為何事 1 茫茫生死事難知佛法說明人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現在如何行, 才能安登光明彼岸 2 碌碌終生何所得 人生好似採花蜂, 採得百花成蜜後, 到老辛苦一場空 這問題容易使人悲觀消極, 萎靡頹廢, 但佛法並不如此 3 孳孳行善復何益唯有佛教建立三世因果, 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只問耕耘, 不問收穫, 收穫不見得立刻來到, 但終究是會得到的 4 逐逐此心安不得人不能滿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周報0507-0513一周心得分享.doc

Microsoft Word - 周報0507-0513一周心得分享.doc 卓 越 0507~ 0513 一 周 心 得 分 享 秘 書 處 會 務 報 告 : 一 本 週 事 項 如 下 : 1. 5 月 10 日 星 期 四 下 午 2 點 於 台 北 圓 山 飯 店 B1 富 貴 廳, 由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張 五 岳 所 長 主 講 : 中 國 十 八 大 對 兩 岸 政 經 關 係 的 挑 戰, 請 各 位 學 長 姐 踴 躍 參 與!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蔣央協巴 宗義理論 : 斷謬獅吼. 闡明遍智善道寶燈 藏本譯注 : 非佛教篇 (II) 法鼓佛教學院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廖本聖 目次 ( 二 ) 駁斥常邊論者 3. 破除迦毗羅及數論派等增益的常邊 3.1. 說明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主張 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導師 迦毗羅及數論

蔣央協巴 宗義理論 : 斷謬獅吼. 闡明遍智善道寶燈 藏本譯注 : 非佛教篇 (II) 法鼓佛教學院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廖本聖 目次 ( 二 ) 駁斥常邊論者 3. 破除迦毗羅及數論派等增益的常邊 3.1. 說明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主張 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導師 迦毗羅及數論 蔣央協巴 宗義理論 : 斷謬獅吼. 闡明遍智善道寶燈 藏本譯注 : 非佛教篇 (II) 法鼓佛教學院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廖本聖 目次 ( 二 ) 駁斥常邊論者 3. 破除迦毗羅及數論派等增益的常邊 3.1. 說明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主張 3.1.1. 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導師 3.1.2. 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同義異名 3.1.3. 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分派 3.1.4. 迦毗羅及數論派等的主張 3.1.4.1.

More information

所謂 五乘共法 相當於下士道, 三乘共法 相當於中士道, 大乘不共法 相當於上士道 太虛說道 : 昔宗喀巴大師整飭西藏之佛教, 與吾在中國提倡者, 有相同之三義焉 : 一關於教理行果方面者, 以三士攝五乘, 下士纔止人天, 中士則由人天而止聲緣, 上士則以人天聲緣為自行階梯, 化他方便, 經菩薩行而

所謂 五乘共法 相當於下士道, 三乘共法 相當於中士道, 大乘不共法 相當於上士道 太虛說道 : 昔宗喀巴大師整飭西藏之佛教, 與吾在中國提倡者, 有相同之三義焉 : 一關於教理行果方面者, 以三士攝五乘, 下士纔止人天, 中士則由人天而止聲緣, 上士則以人天聲緣為自行階梯, 化他方便, 經菩薩行而 三士道 思想對近代漢傳佛教的 影響與發展 以 廣論 與 成佛之道 為探討中心 二 本文榮獲九十六年度太子建設獎學金 曹郁美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 四 太虛 法尊 印順事略及其 情誼 道 我出家以來 對佛法而能 給予影響的 虛大師 按 指太 虛 而外 就是法尊法師 可 86 太虛大師 1890 1947 一 知他們三人雖無嫡傳關係 互動 生為致力佛教現代化奔走 以提 也不一定密切 但有惺惺相惜之

More information

1

1 1 yáo zhuàn jué gu zài liè r sh ng xué yíng ch jié jù rèn g wù yú qiè yàng huán P9 líng luò jiàn sh ng y ku liàn r shàn dùn sì lièlièqièqiè rèn zhù yìj yíng guà dí yú bò chu n láng huán dù xià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uShiJianZan2011TC ct-P001L01-R

Microsoft Word - ChuShiJianZan2011TC ct-P001L01-R 出世間讚五 複習 總結總結 問答問答 雪歌仁波切講授張福成老師翻譯譯 2011/11/10 前言 今日原訂課程 修心七義, 但因穹拉仁波切下周來台開示 修心七義, 故等穹拉仁波切課程上完, 及菩提迦耶法王開示之後, 再配合仁波切及法王之開示內容, 予以融合 複習 而 修心七義 之課程, 等菩提迦耶 時輪金剛 結束之後, 再另訂時間開課 如此安排避免大家同時上兩個同樣課程之混雜, 同時對穹拉仁波切亦較為恭敬

More information

柔和聲 第26期

柔和聲 第26期 本期內容 如何尋找上師與作個弟子 ( 二 ) ----------------------------------1 由印入藏時, 中觀見地之演變 下 ------------------------8 仁波切談佛教的大護法之四 德格王登巴澤仁 ------------20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08 年 7 月臺灣弘法行程 -----------------22 如何尋找上師與作個弟子 ( 二 )

More information

lí yòu qi n j n ng

lí yòu qi n j n ng lí yòu qi n j n ng zhì lú yu n ch nghé liú g p jiá ji n gè liè du zhù g jù yuán cù cì qióng zhu6 juàn p zh n túmí nòu jiong y yùndu láo x n xiá zhì yùn n n gúo jiào zh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2/03 405./01./01 6 2/07 2/08./9?( ; - 408./9, 4: ; 2

More information

佛教般若學緒論: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為根據

佛教般若學緒論: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為根據 佛教般若學緒論 : 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為根據 / 蔡耀明 一 何謂佛教般若學? 般若是梵文 prajn 的音譯, 粗淺的意思是智慧 般若並非佛教不共的語詞, 因為在印度早期的一些宗教的文獻內, 包括 奧義書, 都找得到這個語詞 固然一些宗教使用過這個語詞, 但更重要的是, 構成這個語詞的內涵如何, 在不同的宗教之間可以出現極大的差異, 而且這種差異已經不再是字面或字源的問題, 根本就和每個宗教的體系息息相關,

More information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營運的幾個核心理念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營運的幾個核心理念 佛 光 山 佛 陀 紀 念 館 營 運 的 幾 個 核 心 理 念 如 常 法 師 佛 光 山 佛 陀 紀 念 館 館 長 摘 要 本 文 對 佛 光 山 佛 陀 紀 念 館 的 營 運, 首 次 作 出 了 深 入 的 專 題 報 告 在 星 雲 大 師 弘 法 六 十 多 年 所 開 創 的 佛 光 山 教 團, 以 人 間 佛 教 思 想 成 功 的 營 運 海 內 外 三 百 多 個 道 場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píng liú zú

píng liú zú píng liú zú l láng nèn bó ch yán y n tuò x chèn r cu n ch n cù ruò zhì qù zuì m ng yíng j n bì yìn j yì héng cù ji n b n sh ng qi n lì quó k xì q n qiáo s ng z n nà p i k i y yíng gài huò ch

More information

唯識思想中「末那識」的形成過程

唯識思想中「末那識」的形成過程 唯識思想中 末那識 的形成過程 / 關則富 一 前言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唯識思想從萌芽而逐步發展, 建立了組織嚴密的八識體系 除了成立阿賴耶識以說明一切法的緣起之外, 末那識的建立也是唯識思想中不同於其他學派的一大特點 末那為梵語 manas 之音譯, 意譯為 意, 為了與第六意識 ( 梵語 mano-vij 鞢 @na) 區別, 而特用梵語音譯稱 末那識 1 因為它又稱作染污意 (kli a mana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rays.doc

Microsoft Word - prays.doc 我 的 第 一 本 禱 告 卡 羅 - 華 特 森 編 著 傅 湘 雯 譯 序 言 你 有 沒 有 跟 神 講 過 話, 或 是 向 他 禱 告? 是 為 些 什 么 事 情 禱 告 呢? 會 不 會 只 在 禮 拜 天 或 是 睡 覺 之 前 才 禱 告 呢? 有 些 人 在 遇 上 困 難 或 是 危 險 的 時 候 才 禱 告, 其 實 我 們 是 可 以 隨 時 隨 地 都 向 神 禱 告

More information

é é

é é é é gu chài < > gòu y n zh n y yì z ng d n ruì z hóu d n chán bìn jiu c n z n shuò, chún kòu sh qi n liè sè sh n zhì sb n j ng máo í g bèi q í lì, u ì í ng chàng yào g ng zhèn zhuàn sh hu ti n j,

More information

54 69 84 55 70 85 56 71 86 57 72 87 58 73 88 59 74 89 60 75 90 61 76 91 62 77 92 63 78 93 64 79 94 65 80 95 66 81 96 67 82 97 68 83 98 99 101 98 100 1

54 69 84 55 70 85 56 71 86 57 72 87 58 73 88 59 74 89 60 75 90 61 76 91 62 77 92 63 78 93 64 79 94 65 80 95 66 81 96 67 82 97 68 83 98 99 101 98 100 1 3 12 19 26 13 20 27 14 21 28 15 22 29 16 23 30 17 24 31 18 25 32 34 36 32 34 36 33 35 37 33 35 37 38 42 46 39 43 47 40 44 48 41 45 49 50 51 53 50 52 53 51 52 4 54 69 84 55 70 85 56 71 86 57 72 87 58 73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立 論 李 年 易 亂 領 不 數 量 更 更 易 了 靈 不 不 便 易 離 來 歷 烈 不 了 理 論 年 論 歷 說 論 度 離 度 歷 論 良 略 良 異 異 離 連 論 歷 不 不 異 論 行 行 度 切 履 來 行 論 更 論 論 離 異 度 歷 度 論 良 良 復 略 履 略 I 離 不 論 論 參 II 論 論 易 亂 領 不 數 量 更 更 易 了 靈 不 不 便 易 離 來 歷

More information

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主辦

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主辦 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主辦 講題 :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 講者 : 趙國森先生 開講日期 : 一九九七年二月廿八日 第一章 導論 甲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 (Bodhisattvabhumi) 文獻簡介一 梵文原典 藏文 漢文均存 二 漢英各譯本漢譯本 1) 善薩地持經 ( 十卷 ) 北涼 曇無讖譯 (A.D.414-426) 2) 菩薩善戒經 ( 九卷 ) 劉宋 求那跋摩譯 (A.D.431-) 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shi wan ge wei shen me RU HE SHI YONG BEN SHU 2 3 MULU MULU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More information

i n i ho n n n n n ng

i n i ho n n n n n ng A i i i i i i i i n i ho n n n n n ng o o o o o o o b B b b p b b b b b b b p b b b b b b i b i b b i b b i b i b i b bn bn bn bn bn bn bn b bn bn bn bn bn bn bng bng bng b pn bng bng bng pn bng bo bo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第七章行政工作 93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7.1.1 法律依據 7.1.2 預算收入 94 五 2006 年收入管理 圖表二十六 2006 年收入結構 7.1.3 預算支出 95 圖表二十七 2006 年支出管理 96 圖表二十八 2006 年實際支出結構 圖表二十九 2006 年預算支出與實際支出對比 97 7.2 人員 圖表三十 1999 2006 年人員數目比較表 98 附件行政申訴範疇立案調查個案撮要

More information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19997 183-196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183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一 問 題 的 背 景 20b 8a 1 472 24 20a 33 7a 2 3 1 35 60 64 472 240241 2 1a 3 19b 184 4 5 二 鄭 玄 考 辨 月 令 成 書 時 代 及 來 源 的 論 證 65 4 20b 282 5 235244

More information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hui1 ba2 shang1 tu4 gen1 nao3 he2 qing2 jin1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chu2 fu4 ling2 jun4 yu4 zhao1 jiang3 che3 shi4 tu2 shi2 wa2 wa1 duan4 zhe2 bu4 lian4 bing1 mu4 ban3 xiong2

More information

0 1!, 10,,,,,, ( 1) 1 ( ) ( ) ( ) ( ) 3. 3 0. 4 50. 4 1. 7 32. 7 1. 5 34. 3 1. 2 3. 2 0. 4 49. 8 1. 6 32. 6 1. 4 33. 9 1. 2, 5 8 3 4, 7 10, 600,

0 1!, 10,,,,,, ( 1) 1 ( ) ( ) ( ) ( ) 3. 3 0. 4 50. 4 1. 7 32. 7 1. 5 34. 3 1. 2 3. 2 0. 4 49. 8 1. 6 32. 6 1. 4 33. 9 1. 2, 5 8 3 4, 7 10, 600, 0 1 1 1 2 19 2 3 33 3 4 45 4 5 57 5 6 71 6 8 83 8 10 95 10 12 107 12 15 119 15 18 131 18 21 143 21 24 155 2 2 167 2 3 179 [ ] 191 0 1!, 10,,,,,, ( 1) 1 ( ) ( ) ( ) ( ) 3. 3 0. 4 50. 4 1. 7 32. 7 1. 5 3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法海探珍.doc

Microsoft Word - 02法海探珍.doc 法海探珍 內容一 正法的本質及其體系... 2 二 三期佛教概說... 8 三 佛教的發展與判教... 14 四 法身尚在人間... 22 五 無常 性空 真常... 25 六 融貫與抉擇... 28 七 中道之行... 32 八 少壯的佛教... 39 1 永光集,p.240-241: 我的大乘三系說, 最早提出, 是民國三十年寫的 法海探珍, 三十一年的 印度之佛教 華雨集第五冊,p.13: 三十年所寫的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 劇 研 究 200 年1月 創刊號 頁1 2 論說 折子戲 曾永義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緒論 折子戲 這一戲曲名詞 大家耳熟能詳 但如果進一步思考 1. 折子戲 之名始於何時 2. 折子戲 之詞彙結構如何形成 3.如果把 折子戲 當作一生命體 那麼其源生 形成 成熟與衰老的不同 階段 各自如何 其源生 形成的背景如何 其成熟興盛和衰老頹廢的原因又是 如何 4.當折子戲成熟之時 折子戲本身具有何等樣的周延義涵

More information

t o

t o j n t o gu n zhì jié nìng jiè zhì l isì jiég o fúxì zhì b n zèng guàn xi o m i j xi n jùn lián j ng zhù cuán cù dí mèi ch n w n nèn yòu yì j qi n xiù mi o ji n qióng wú qiú móu tuó y ny

More information

1926 qu jué kuì k bì kùn gòu luò yè f ng lián qi n p ng huáng chúyáo jù jú jí nóng n ti n qi nqu n rú Su yì zhóng pín z u xiè y n jì chuò, hùn f u ji tí léi, j n y nlòu q nq n gu q n ruò li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般若經的要義和探討 林崇安教授編著 佛法教材系列 U2c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1 自序 本書包含二大部分, 第一部份是 大般若經 的要義, 這是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二分 (401-478 卷 ) 摘出經文, 參考 現觀莊嚴論, 以 五道 的內容來說明 大般若經 的修行要義 第二部份是 大般若經 的探討, 內容有 大般若經 中菩薩的內觀法門 正性定聚 正性離生 無生法忍 受記和成佛等主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V1_2010513_王翔会计习题课二.docx

Microsoft Word - V1_2010513_王翔会计习题课二.docx 2015 注 册 会 计 师 会 计 习 题 班 二 王 翔 肆 大 会 计 高 级 培 训 师 第 二 章 金 融 资 产 1.A 公 司 于 2013 年 1 月 2 日 从 证 券 市 场 上 购 入 B 公 司 于 2013 年 1 月 1 日 发 行 的 债 券, 该 债 券 3 年 期, 票 面 年 利 率 为 4.5%, 到 期 日 为 2016 年 1 月 1 日, 到 期 日 一

More information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4)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4) 2016 教 师 资 格 证 考 试 中 学 综 合 素 质 仿 真 模 拟 题 (4) 一 单 项 选 择 题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备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个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错 选 多 选 或 未 选 均 不 得 分 本 大 题 共 29 小 题, 每 小 题 2 分, 共 58 分 ) 1. 教 师 要 具 有 符 合 时 代 特 征 的 学 生 观

More information

运用多媒体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

运用多媒体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 运 用 体 提 升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研 究 付 简 阳 阳 安 中 学, 四 川 省 资 阳 市 641300 摘 要 在 潜 心 研 读 课 程 标 准 和 教 材 细 心 揣 摩 学 生 认 知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从 六 个 方 面 ( 即 六 化 ) 开 发 出 体 介 入 教 学 的 课 程 资 源 ; 采 用 四 个 模 块 八 个 环 节 的 课 堂 教 学 方 法 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2.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2.doc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2 ( 發菩提心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講於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昨天了解發菩提心的原因, 有三種原因之後, 我們就接下來介紹發菩提心的方法 講到發菩提心, 我們大家都發過, 但是發得起來 發不起來呢? 有時候發得起來, 有時候發不起來 為什麼有的時候發得起來, 有時候好不容易發起來, 又退失呢? 那就是有可能不知道正確的方法, 沒有學習過怎麼發菩提心正確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卷首语 重心下移 积极探索 组织开展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的新思路 1 2-1- 高空作业 光圈 4.5 快门 1/1250 秒 拍摄者 席湖 -2- 轻轨建设者 光圈 3.7 快门 1/640 秒 拍摄者 陶石章 近年来 珠海市总工会在以维权和服务为中心的同时 不断加强宣教文体工作 拓展 思路 积极探索

卷首语 重心下移 积极探索 组织开展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的新思路 1 2-1- 高空作业 光圈 4.5 快门 1/1250 秒 拍摄者 席湖 -2- 轻轨建设者 光圈 3.7 快门 1/640 秒 拍摄者 陶石章 近年来 珠海市总工会在以维权和服务为中心的同时 不断加强宣教文体工作 拓展 思路 积极探索 主管 广东省总工会 主办 广东省职工文化体育协会 双月刊 2015.05 总第 28 期 珠海市职工文体工作专刊 马超良 国画 花鸟 04 广东劳模寄语主题公益宣传活动在广州东圃客运站启动 06 中国梦 劳动美 广东省职工法律知识竞赛落幕 07 2015 年广东省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工作报告 28 新媒体引领新思路 新模式实现再创新 卷首语 重心下移 积极探索 组织开展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的新思路 1 2-1-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陸 易 老 老 - 1 - 錄 論 流 易 陸 陸 行 略 六 陸 理 略 論 錄 易 錄 易 - 2 - 論 年來 陸 勞 廉 量 金 陸 行 例 了 流 易 易 易 易 了 易 陸 狀 例 易 料 行 - 3 - 流 流 易 易 聯 料 行 理 論 料 例 論 流 - 4 - 易 易 立 年 落 易 立 年 類 例 老 若 數量 理念 易 累 力 - 5 - 年來 都 陸 易 易 論 陸 不 老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3B9B9C5A976B871AED1A171A4A4C65BACA3B3B9A172BA7EC4B6A15DA447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B3B9B9C5A976B871AED1A171A4A4C65BACA3B3B9A172BA7EC4B6A15DA447A15E2E646F63> 44 正觀雜誌第四十三期 / 二 ΟΟ 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章嘉宗義書 中觀派章 漢譯 ( 二 ) 第四節中道 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許明銀 305 14 第三定義 (mtshan nyid, 性相, 特徵 ): 善於駁斥 ( 善滅 ) 一切法 (chos thams cad, 諸法, 一切所有, 一切現象 ) 勝義有 (don dam par grub pa,skt. paramarthasiddha)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