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主客觀混合理論, 此說主張著手之認定, 應結合主觀犯意與客觀行為, 以行為人之犯罪計畫, 並開始實行與構成要件的實現具有密切關連的實行行為, 且該行為是否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乙進入便利商店時, 其犯罪計畫即開始實行, 且乙之行為會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因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警察-刑法解答 _2_.doc

畫, 當丙開槍時, 其犯罪計畫即開始實行, 且丙之行為會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因此已著手 丙無阻卻危法既罪責事由, 該當本罪 甲之部分 : 甲對乙之部分 : 甲成立重傷不作為幫助犯 ( 刑法第 278 條第 1 項 第 30 條 ): 甲明有機會擊潰丙, 仍未開槍放任丙攻擊乙,

命中 試述竊盜罪與侵占罪構成要件之主要差異 士明圖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翻 ( 盜 ) 印必究 答 : 侵占罪與竊盜罪之客體雖同為他人之物, 但侵占罪之成立, 以侵占之物本在自己所持有之狀態為要件, 包括動產及不動產 ; 竊盜罪則是以和平非暴力之手段對他人之所有物移入自己之持有, 其行為客

Microsoft Word - 106司四-刑法概要

Microsoft Word - H doc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2 ( 二 ) 最高法院 82 年第 2 次刑庭決議認為 : 於行為人以行竊之意思接近財物, 並進而物色財物, 即可認為著手, 依上述見解之意旨行為人無須伸手接觸財物即可認為竊盜之著手, 則本案中甲不僅接觸財物更已 跨上乙的腳踏車上, 亦應屬於著手於竊盜行為 二 中止未遂全 甲與乙為多年恩愛夫妻,

Microsoft Word - 1HH02第三單元.doc

刑法、刑事訴訟法、法律倫理10題

2 法沒收, 應追徵其價額 3. 第三人情婦 B 所收受 50 萬元 : (1) 刑法第 38 條之 1 第 2 項規定 : 犯罪行為人以外之自然人 法人或非法人團體, 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所得者, 亦同 : 一 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 二 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取得 三 犯罪行為

歷屆試題 (104 年身心障礙人員考試 ) 按刑法第 277 條第一項 :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 之規定, 為普通傷害罪 ; 甲 乙於題中之施暴對象, 竟然為自己之母親, 顯然該當刑法第 280 條之 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傷害罪 雖然題意中, 並未說明甲母

高上八十九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全真模擬試題

Microsoft Word - 第一單元.doc

壹、前言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文档 1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Microsoft Word - 01綜合法學(一)刑法、刑訴、法倫第1回 1-10

Microsoft Word - TEST-Q

第三單元 違法性 第一篇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第一章 正當防衛 第二章 緊急避難 第三章 依法令之行為 第二篇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第四單元 罪責 第一篇 責任能力 第二篇 原因自由行為..

untitled

(4) 十四 侵佔之後將物毀損, 其毀損行為應屬 :(1) 毀損其他物品罪 (2) 加重侵佔罪 (3) 加重毀損罪 (4) 無罪 (3) 十五 拾獲他人上寫帳號之提款卡後, 依提款號碼將所有存款提領一空, 依我實務見解應屬 : (1) 侵佔罪 (2) 普通詐欺罪 (3) 不正利用自動付款設備罪 (4

LF88-民法概要-書眉-偶數頁-01

Microsoft Word - 專題九 正犯與共犯_2006.9_.doc

Microsoft Word - 1B314刑法-第一部分.doc

Microsoft Word - 03專題櫥窗-01.doc

Microsoft Word - 內文.doc

2 EX1 甲在尾牙中喝酒, 吐氣酒精濃度已達每公升 1.0 毫克, 尾牙結束後仍開車離去, 為抄近路, 於單行道窄巷逆向行駛, 而撞上老婦乙, 乙當場昏迷, 甲見四下無人, 心想, 乙若再被後方來車輾斃, 便死無對證, 於是任由乙橫躺馬路中間, ( 逃之夭夭 ), 後因路人發現乙, 將之送醫後僅有

<4D F736F F D A66EAED1B76DC241BE5C2DB3AFABB3A7CA5FA9F6ABDFAE765FA16DA6D2C249A6A1A644AA6BA440A5BBB371A16E2E646F63>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試題評析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00% 50% 50% 80% 20% 60% 40% 80% 20% 60% 40% 20

90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30 刑法經典試題完全攻略 基礎編 四條 各條之所以 不罰 的理由並不相同 例如 第十八條第一項 及第十九條第一項是行為人欠缺 責任能力 所以 無罪責 因而 不成立犯罪 而第二十一至二十四條是因為行為不具違法性 所以不 成立犯罪 這些問題看來似乎不起眼 但也曾獲命題老師青睞 在九 三年律師考試刑法即

Microsoft Word - 專題六 罪責(2006.7).doc

Microsoft Word - 內文.doc

試題評析

Microsoft Word - 03北大.doc

Microsoft Word - 1GS03內文.doc

<4D F736F F D AE7DAF45A4D120ACE3A9D2B8D1C344C1BFAE7920A477AB4FA5FE>

證券商從業人員違規處分一覽表 發文日期發文字號公司名稱法令依據處分情形 105/02/24 金管證券字第 號元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交易法第 56 條 證券商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第 18 條第 2 項第 3 款 從業人員停止業務執行 4 個月 105/03/02 金管證券

<4D F736F F D A571AA6BA978B2C4A447B8D52020A644AA6BBB50A644B64420B3AFA4B6A4A420A5ECA8A620A7F3>

獨家 何謂 非侵入式研究 (unobtrusive research)? 其有何優缺點? 請分別闡述之 答 : 非侵入式研究 : 研究社會行為, 但又不會影響社會行為的一種方法, 此方法可以是質化或量化的研究, 常用的非侵入式研究法如下 : 內容分析法 分析既有統計資料 比較與歷史研究 優點 : 大

而致婚姻無效之裁判或撤銷婚姻之裁判確定者 ) 第 283 條 ( 致人於死或重傷者 ) 2. 個人解除刑罰事由 3. 個人阻卻刑罰事由 實力提升 ( 一 ) 客體錯誤 : 行為人認識之客體與行為對象之客體不一致, 亦即行為人誤認行為對象 等價客體錯誤不阻卻故意, 仍按故意犯論處 不等價客體錯誤則對目

Microsoft Word - 2.刑法概要(2-1~13).doc

1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Microsoft Word - 6.新聞放大鏡_P.46-70_.doc - 複製 _2_.doc

96年特種考試第一次司法人員考試試題解答

Microsoft Word - 專題四 故意與過失(2006.7).doc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1HB01、1KG01內文.doc

約定條款用卡需知網頁版201601

Microsoft Word - V1_ _王翔会计习题课二.docx

追蹤乃為合法之行為, 並無製造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 故該結果不得歸責於警員甲, 亦不因事後發現該車並非贓車而影響 依實務見解 ( 參照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89 年度交上易字第 1992 號刑事判決 ) 來看本題 : 警察於執行巡邏勤務時, 發現有犯罪嫌疑或違反交通規則的人, 為達舉發的目的, 追逐

<4D F736F F D ABDFAE76B2C4A447B8D520A644AA6BBB50A644A8C6B644B35EAA6B>

% % %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Microsoft Word - 01綜合法學(一)刑法、刑訴、法倫第1回 1-12

Microsoft Word - 97°òĵ¦Ò²q.doc

gongGaoMingCheng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Microsoft Word - 文.doc

資 料 來 源 : 澳 門 土 地 工 務 運 輸 局 在 國 內 目 前 建 築 業 除 了 有 明 確 的 註 冊 制 度 外, 尚 有 嚴 格 的 資 質 管 理 制 度, 企 業 資 質 分 為 施 工 總 承 包 專 業 承 包 和 勞 務 分 包 三 個

1

壹 前言刑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 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之行為者, 皆為正犯 此乃共同正犯於現行法的處罰依據 按照通說, 共同正犯之成立, 係以行為人彼此針對特定犯罪之實現有共同行為決意 ( 犯意聯絡 ), 並且分工合作地實現此一共同行為決意 ( 行為分擔 ) 為要件 1 如果行為人之間欠缺共同行為決意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刑法總則實例研習-故意犯罪(四)欠缺正當防衛要件之故意不法行為.doc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1 Chapter 1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 2 題型作為 不作為與風險升高理論 ⑴ 本題應該屬於早年文章題型, 從文章的學者見解當中可以知悉, 應當採取德派學者的見解, 但如果此種題型再出現的話, 即便不知道何人出題的情況下也沒有關係, 回答到本題所要考的爭點, 才是最為重要的部分

表4-4

3 QE3 時 評 ~0.25% Quantitative Easing, QE FED QE 1 3 FED QE1 QE2 QE3 貳 美國推出 QE3 之動機意涵與過去 2 次 QE 措施之主要差異 FED QE MBS

Microsoft Word - 刑法教學大綱和書目 doc

Microsoft Word - 01台大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02 年律師二試完整解答30 之行為 1 (2) 縱使客觀上認為成立猥褻, 主觀上 甲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對外界他人造成性羞恥之困擾, 仍不在意而為之, 雖可能並無猥褻之直接故意, 但至少具備間接故意 ; 但本罪另外設有 意圖供人觀覽 之特殊要件, 行為人必須出於此種特殊 性傾向 而為猥褻行為, 始

Microsoft Word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Microsoft Word - 1B313第一部分

32C457F8

Microsoft Word 張麗卿--刑事責任相關立法評估.doc

96年特種考試第一次司法人員考試試題解答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untitled

刑法及刑事特別法參考輯要

( ) (1) (2) (3) (4) 2

1

Microsoft Word - 律02-刑法與刑事訴訟法_全OK_.doc

(C)cv.ps, page Normalize

Microsoft Word POINTS TABLES CHINESE.DOC

Microsoft Word - 106普考(財稅)-民法概要.doc

民法

Microsoft Word - 03-北大.doc

f n kg 1 J 1 2 A 5 B 0.05 C D E A B C D E ppb ppb parts per billion ppb A 1 µg 1


Microsoft Word - 04-輔大

第一單元歷屆試題暨解析 1 第一單元 Lawyer & justice 刑法 歷屆試題暨解析

Transcription:

命中 104 年一般警察人員四等特考行政警察人員 刑法概要 考題命中 甲見乙沉迷賭博而有經濟上之困難, 於是向乙提議前往 A 所經營之商店搶劫財物 乙思考再三後, 並不為所動 3 日後, 甲再度對乙說 我跟你去 A 之商店, 你進去搶錢, 我在店外把風! 乙終於同意該計畫 某日, 甲與乙前往 A 之商店 乙進去商店搶劫財物, 甲在外把風 乙尚未搶得財物即被 A 強力阻擋, 乙欲逃離現場, 即用力推倒 A, 甲乙兩人遂迅速逃離現場 但 A 因倒地後頭部碰撞地面, 送醫不幸死亡 試問 : 甲 乙二人之行為應如何處斷? 答 : 甲第一次提議之行為, 不成立搶奪罪之教唆犯 ( 刑法第 325 條 第 1 項 第 29 條 ) 教唆犯係指對本無實行犯罪行為意思之主行為人, 為教唆行為, 使其萌生犯意, 甲提議乙去搶劫, 然乙未因此萌生犯意, 甲之行為為未遂教唆, 本法民國 94 年修正前規定被教唆人雖未至犯罪, 教唆人仍以未遂犯論 ; 惟修正後之刑法已予刪除 因此甲第一次提議之行為, 無罪 甲 乙成立搶奪未遂之共同正犯 ( 刑法第 325 條第 1 項 第 28 條 ): 主觀上, 乙既知且欲, 有搶奪故意 乙之行為是否已達著手? 1

依主客觀混合理論, 此說主張著手之認定, 應結合主觀犯意與客觀行為, 以行為人之犯罪計畫, 並開始實行與構成要件的實現具有密切關連的實行行為, 且該行為是否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乙進入便利商店時, 其犯罪計畫即開始實行, 且乙之行為會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因此已著手 是否既遂 : 搶劫之既遂, 係以財產移入自己掌控之範圍內, 乙僅為搶劫行為, 而財產尚未移入自己之掌控, 因此乙搶劫之行為尚未達到既遂之程度 乙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卻罪責事由, 該當本罪 甲 乙對於犯罪有計畫, 甲負責把風 乙負責搶劫, 共同分擔犯罪, 對於犯罪所產生之結果願意共同承擔, 彼此負責, 有共同行為之決議, 因此甲 乙為共同正犯, 共同負本罪之責 甲 乙共同成立準強盜罪之加重結果犯 ( 刑法第 329 條 第 328 條第 4 項 刑法第 28 條 ): 乙推倒丙之行為, 成立準強盜罪之加重結果犯 ( 刑法第 329 條 第 328 條第 4 項 ): 2

本條規定 以強盜論, 係指按強盜罪相當條文處罰之意 其當場施強暴脅迫行為, 因而致人於死或重傷, 按刑法第 328 條第 3 項強盜罪加重結果犯處罰之 乙成立搶奪未遂之共同正犯前已說明 而乙為脫免逮捕, 用力推丙, 係為脫免逮捕所為之強暴行為 乙當場施強暴脅迫行為, 應有注意義務, 卻違反其注意義務, 造成丙死亡, 成立準強盜罪之加重結果犯 甲 乙對於犯罪有計畫, 甲負責把風 乙負責搶劫, 共同分擔犯罪, 對於犯罪所產生之結果願意共同承擔, 彼此負責, 有共同行為之決議, 對於乙推倒丙之行為, 對於脫免逮捕可能會傷害被害者, 甲可能可以預見, 並未超出甲之意料之外, 因此甲 乙為共同正犯, 共同負本罪之責 結論 : 甲 乙共同成立準強盜罪之加重結果犯 ( 刑法第 329 條 第 328 條第 4 項 刑法第 28 條 ) 備註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A024 新編刑法精粹, 五版一刷,p.339 ~341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B024 新編刑法問答總複習暨全真模擬試題, 五版一刷,p.375~377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3

參朱源葆數位 K 書中心 /PD024 刑法第 3.64 節準強盜罪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4

命中 甲男與 A 女係夫妻關係, 甲從 10 年前即照顧中風臥病在床之 A, 由於 10 年間已花費全部積蓄而無力再照顧 A, 因此囑咐長子乙將其母 A 送至殯儀館放置, 以求早日脫離困境 某日夜晚, 乙將尚有氣息而無法言語之 A 送至某殯儀館, 交代殯儀館人員母親已經過世, 請先予存放, 待隔日再辦理殯葬事宜 殯儀館人員未查明 A 尚活著, 將 A 先予放置後, 而與乙離開殯儀館, 結果導致 A 因天寒且體弱而不幸死亡 試問 : 甲 乙二人之行為應如何處斷? 答 : 乙放置之行為成立有義務者遺棄致死罪 ( 刑法第 294 條第 2 項 2 第 295 條 ): A 係乙之生母, 因此依法乙對 A 有撫養之義務 客觀上, 乙對 A 具有撫養之義務, 乙將 A 置於賓儀館, 造成 A 之生命法益陷於危險之中,A 又因乙之棄置行為而死亡之加重結果, 有因果關係 主觀上, 乙明知其對 A 具有撫養義務, 仍決意將 A 遺棄, 乙有遺棄故意, 但無致人於死之故意, 然 A 身體孱弱, 依乙之知識 經驗判斷, 若乙將 A 棄於殯儀館, 可能會造成 A 死亡有預見, 後 A 果真因天寒且體弱而死亡 因此構成要件該當 乙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確罪責事由, 又刑法第 295 條規定, 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犯第 294 條之罪者, 加重其刑至二分之 5

一 乙對於其母 A 犯刑法第 294 條之遺棄罪, 依刑法第 295 條, 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甲成立有義務者遺棄致死罪之教唆犯 ( 刑法第 294 條第 2 項 第 29 條 ): 教唆犯之成立, 目前通說依 限制從屬理論 認定之, 即正犯只須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及違法性即可為幫助犯或教唆犯所從屬, 而正犯之罪責狀況並不影響幫助犯或教唆犯之成立 甲教唆乙之行為, 乙產生為遺棄之行為決意, 此間有因果關係 甲有教唆之雙重故意 然甲是否負遺棄之加重結果犯之責, 討論如下 : 刑法第 17 規定 : 因犯罪致發生一定之結果, 而有加重其刑之規定者, 如行為人不能預見其發生時, 不適用之 行為人 之範圍, 包含正犯 共同正犯 教唆犯 幫助犯 最高法院 72 年度台上字第 4250 號判決 : 共同正犯就彼此犯意聯絡範圍內之行為, 固應同負其責 然加重結果犯, 係以行為人能預見該加重結果之發生為要件, 而所謂能預見則係指客觀情形而言, 與主觀上有無預見之情形不同, 若主觀 6

上有預見, 而結果之發生又不違背其本意時, 則屬間接故意範圍 ; 是以, 加重結果犯對於加重結果之發生, 主觀上並無犯意, 祇是於客觀情形下, 能預見該加重結果發生時, 依刑法因犯罪致發生一定結果之規定加重其刑 從而共犯中之一人所引起之加重結果, 其他之人應否同負加重結果之全部刑責, 亦應視其就此加重結果之發生, 於客觀情形能否預見為斷 ; 而非以各共犯之間, 主觀上對於加重結果之發生, 有無犯意聯絡為準 因此, 依甲之知識 經驗判斷, 乙之遺棄行為, 會造成 A 死亡, 是可預見的 因此, 甲成立有義務者遺棄致死罪之教唆犯 ( 刑法第 294 條第 2 項 第 29 條 ) 結論 : 乙成立有義務者遺棄致死罪, 並依刑法第 295 加重其刑 ( 刑法第 294 條第 2 項 2 第 295 條 ); 甲成立有義務者遺棄致死罪之教唆犯 ( 刑法第 294 條第 2 項 第 29 條 ) 備註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A024 新編刑法精粹, 五版一刷,p.282 ~284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B024 新編刑法問答總複習暨全真模擬試題, 五版一刷,p.233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7

參朱源葆數位 K 書中心 /PD024 刑法第 3.43 節有義務者遺 棄致死等罪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8

命中 士明圖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翻 ( 盜 ) 印必究 甲男迷戀 A 女之美色, 因追求被拒而每日藉酒消愁 摯友乙與丙見狀後十分不忍, 於是興起幫助甲之意思 某日, 乙建議丙提供俗稱強姦藥丸之藥物給甲, 並由丙陪同甲一起喝酒, 直至甲有前往 A 住處侵犯 A 之膽量為止 甲果真隻身前往 A 住處找 A 表白, 其間甲將迷藥加入飲料中,A 陷入昏迷狀態, 甲順利強制性交 A 得逞 試問 : 甲 乙 丙三人之行為應如何處斷? 答 : 甲之行為成立加重強制性交既遂罪 ( 刑法第 222 條第 1 項第 4 款 ): 甲利用迷藥之行為符合強制性交之加重要件, 甲強制性交 A 造成 A 性自主之破壞, 甲之行為和結果間, 具有因果關係 甲既知且欲, 有加重強制性交之故意, 甲無阻卻違法事由 然, 甲得否主張刑法第 19 條第 1 項, 阻卻罪責, 討論如下 : 責任能力之有無及其高低, 為犯罪有責性判斷要件之一 關於責任能力之判斷, 依通說之 規範責任論, 應就行為人所實施具備構成要件該當且屬違法之行為, 判斷行為人辨識其行為違法之能力, 以及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 倘行為人之欠缺或顯著減低前述能力, 係由於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 即難謂其屬無責任能力或限制責任能力 9

本題甲雖因飲酒而喪失其辨識之能力, 然其喪失之原因係由於甲因故意喝酒所自行招致, 因此, 不得主張阻卻罪責 甲該當本罪 丙成立教唆加重強制性交既遂罪 ( 刑法第 222 條第 1 項第 4 款 第 29 條 ): 教唆犯之成立, 目前通說依 限制從屬理論 認定之, 即正犯只須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及違法性即可為幫助犯或教唆犯所從屬, 而正犯之罪責狀況並不影響幫助犯或教唆犯之成立 丙提供藥物之行為同時為幫助及教唆行為, 因丙之幫助行為行為, 使甲產生為加重強制性交之行為決意, 此間有因果關係 丙同時有幫助行為 教唆行為, 幫助行為被教唆行為所吸收, 因此丙論以教唆犯 丙有教唆之雙重故意 丙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卻罪責事由, 該當本罪 乙成立教唆加重強制性交既遂罪 ( 刑法第 222 條第 1 項第 4 款 第 29 條 ): 教唆犯之成立, 目前通說依 限制從屬理論 認定之, 即正犯只須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及違法性即可為幫助犯或教唆 10

犯所從屬, 而正犯之罪責狀況並不影響幫助犯或教唆犯之成立 乙教唆丙提供藥物之行為為教唆行為, 因丙之行為, 使甲產生為加重強制性交之行為決意, 此間有因果關係 乙有教唆之雙重故意 乙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卻罪責事由, 為教唆教唆犯, 該當本罪之教唆犯 結論 : 甲成立加重強制性交既遂罪 ( 刑法第 222 條第 1 項第 4 款 ); 丙成立教唆加重強制性交既遂罪 ( 刑法第 222 條第 1 項第 4 款 第 29 條 ); 乙成立教唆加重強制性交既遂罪 ( 刑法第 222 條第 1 項第 4 款 第 29 條 ) 備註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A024 新編刑法精粹, 五版一刷,p.304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B024 新編刑法問答總複習暨全真模擬試題, 五版一刷,p.286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參朱源葆數位 K 書中心 /PD024 刑法第 3.47 節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及加重強制性交罪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11

命中 甲經營地下錢莊, 以顯然高於銀行利息之借貸方式, 借貸他人金錢獲取暴利 A 因沉迷賭博而欠下大筆賭債, 不得已向甲借貸新臺幣 100 萬元 甲屢次向 A 催債不成, 於是交代公司員工乙丙二人, 每日尾隨 A 以及在 A 住處外站崗, 造成 A 心生畏懼, 經報警處理後移送法辦 試問 : 甲 乙 丙三人之行為應如何處斷? 答 : 乙 丙之部分 乙 丙尾隨之行為分別成立恐嚇危安罪 ( 刑法第 305 條 ): 客觀上, 乙 丙尾隨 A 之行為, 造成 A 心生恐懼, 具有因果關係 主觀上乙 丙既知且欲, 具有恐嚇之故意, 乙 丙無阻卻違法及罪責事由, 成立本罪 乙 丙站崗之行為分別成立強制罪 ( 刑法第 304 條第 1 項 ): 刑法第 304 條規定, 以強暴 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 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 3 百元以下罰金 脅迫, 係指用言詞或舉動對他人通知惡害事實, 使人心生畏怖, 以遂行犯罪之目的者而言 乙 丙站崗之行為, 係用站崗之手段, 達成對 A 惡害的通知, 迫使 A 償還債務 強制罪須探討手段目的間之合法性, 乙 丙討債為目的合法, 然而, 不得以暴力之手段進行討債, 因此手段不合法 故論以強制罪 12

乙 丙站崗之行為成立加重重利罪之未遂犯 ( 刑法第 344 條之 1): 乙 丙之行為未達既遂 乙 丙之行為是否已著手? 依主客觀混合理論, 此說主張著手之認定, 應結合主觀犯意與客觀行為, 以行為人之犯罪計畫, 並開始實行與構成要件的實現具有密切關連的實行行為, 且該行為是否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乙 丙站崗時, 其犯罪計畫即開始實行, 且乙 丙之行為會造成對法律和平的破壞與導致社會大眾之不安, 因此已著手 乙 丙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卻罪責事由, 該當本罪 結論 : 乙 丙數行為侵害數法益, 數罪併罰之 甲之部分 : 甲借貸之行為, 成立重利罪 ( 刑法第 344 條 ): 客觀上, 甲乘 A 急迫之處境, 貸以金錢或其他物品, 而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者, 造成 A 財產法益之侵害, 有因果關係 主觀上, 甲既知且欲, 有重利罪之故意 甲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卻罪責事由, 該當本罪 13

甲教唆乙 丙之行為, 該當教唆恐嚇危安既遂罪 ( 刑法第 305 條 第 29 條 ) 教唆強制罪既遂罪( 刑法第 304 條 第 29 條 ) 教唆加重重利既遂罪( 刑法第 344 條之 1 第 29 條 ) 結論 : 甲數行為侵害數法益, 數罪併罰之 備註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A024 新編刑法精粹, 五版一刷,p.360 392~396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參李如霞老師工作室著 /PB024 新編刑法問答總複習暨全真模擬試題, 五版一刷,p.339~343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參朱源葆數位 K 書中心 /PD024 刑法第 3.45 節強制罪 ( 免費試讀, 馬上體驗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