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Similar documents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Microsoft Word - Chord_chart_-_The_Word_of_God_in_Song CN.docx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現代學術之建立 陳平 美學十五講 淩繼堯 美學 論集 徐複觀 書店出版社 的方位 陳寶生 宣傳 敦煌文藝出版社 論集續篇 徐複觀 書店出版社 莊子哲學 王博 道家 的天方學 沙宗平 伊斯蘭教 周易 經傳十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CH IJIASH EN GXIAN G YINSHI WEN H U A Y U CHENGY U 1

Microsoft Word - Chord_chart_-_Song_of_Spiritual_Warfare_CN.docx

<B3ACBDDD>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續耳談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píng liú zú

é é

封面封底.FIT)

吉林农业1.FIT)

lí yòu qi n j n ng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封面封底.FIT)

封面封底.FIT)

风范风改2016.2(1).indd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诗 经 简介 诗经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 在先秦叫做 诗 或者取诗的 数目整数叫 诗三百 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从汉代起 儒家学者把 诗 当作经典 尊称为 诗经 列入 五经 之中 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 变成了同政治 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

0f3fdf2bb8e55502b65cf5790db2b9fdf793fd84c5ee29b8d80ee7fb09a2cf82.xls


以经解影之《一代宗师》:《周易》作为华莱坞电影分析的新框架

jiàn shí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 n yín


No. Name College Major 1 Ke Yang Chuan College of Science Chemistry 2 Wang Li Qun College of Science Mathematics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DELE_MAYO2013.xls

标题

Stock Transfer Service Inc. Page No. 1 CENTURY PEAK METALS HOLDINGS CORPORATION (CPM) List of Top 100 Stockholders As of 12/31/2015 Rank Sth. No. Name

删减后风范 indd

QINGDAOLAOGANBUZHIYOU

1

走 进 七 月 七 月, 一 个 突 飞 猛 进 的 季 节, 又 浓 又 深 的 绿 色, 充 满 着 漫 山 遍 野 ; 七 月, 一 个 燃 烧 的 季 节, 太 阳 炽 热 的 火 球 炙 烤 着 大 地, 劳 作 的 人 们 挥 汗 如 雨 ; 七 月, 一 个 壮 丽 的 季 节, 上

湘 粤 跨 界 水 环 境保护合作座谈会召开 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银桥 湖南省环保厅 国土资源厅 水利厅 湖南郴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 湘粤跨省界河流主要为发源于郴州临武的武水 河 它是广东省韶关市内重要河流北江上游的一级支 流 近年来 湘粤两省就跨省界河流水环境保护达成 多项共识 通过一系列举措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Ling Zhoujiu Shi Kuang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8 月 3 日 省政府召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 覆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动员和部署全省域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工作 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和 两型 示 范建设 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陈肇雄出席会议并讲 话 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银桥主持 湘西自治州 郴州永兴

háng, y u jiàn xiá shì zhèn



<B7E2C3E E6169>

1-34

59-81


Microsoft Word doc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摄影作品选登 新会区职工 卷首语 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打造健康文明 昂扬向 上的职工文化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今年 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 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 职工文化的重要思想 不仅标志着党和

35-55



DELE julio 2018

t o


<B7E2C3E E6169>

CONTENTS 目录 县区人武 35 坚持军民融合理念 打造渌湘发展升级版 基地巡礼 38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 走访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党管武装 41 强根固本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株洲县人武部民兵建设纪实 2014 年 2 月 第 2 期 总第 4 期 内部资料准印证号 04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CONTENTS 目 录 2010 年 第 12B 期 总 第 250 期 01 卷 首 语 FROM THE EDITOR 科 学 谋 划 抓 住 时 机 做 好 2011 年 辽 源 市 农 业 农 村 工 作 辽 源 市 农 业 委 员 会 A 动 态 版 块 /dong tai ban ku

06

FM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家庭成员 须提供两套以上房产权属证 明 力和 最高抵押额度 的最低值确定 项下贷款额是指在授信额度范围内 的需提供配偶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 件. 个人贷款业务的其他规定 借款人可申请提取的贷款额度 项下贷 四 收入证明 贷款用途 款额可以循环使用 即借款人已偿还的 五 征信报告查询授权书 循易贷


Case Doc 1062 Filed 11/26/18 Entered 11/26/18 11:08:44 Desc Main Document Page 1 of 8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URT DISTRICT OF MASSACHUSETT

1邱敏捷-人文.indd

Wu Yi Shan Slalom Open Wu Yi Shan, China, November 2018 Final Ranking Battle Senior Women Rank ID Name Ctry Zapuskalova Nadezhda


~ ~ ~

Microsoft Word - 詩經注釋.docx

5 / ~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bài bì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Supporting_Information_revise

mode of puzzle-solving

23-46

< 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240 ( )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2 P30 ~ / 2 P P P122 3 P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Transcrip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 曾 暐 傑 摘 要 荀 爽 (128-190) 易 學 歷 來 為 人 所 關 注 的 即 其 乾 升 坤 降 的 學 說, 並 將 此 視 為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觀 念 順 此, 學 者 多 將 荀 爽 易 學 單 純 歸 類 為 象 數 易 學, 並 對 其 欲 以 一 套 不 成 熟 的 陽 升 陰 降 之 象 數 系 統 解 經, 頗 多 穿 鑿 附 會 的 情 形 多 所 批 判 然 而 細 究 荀 爽 易 學 的 內 涵 及 其 生 命 歷 程, 可 以 發 現 在 乾 升 坤 降 之 上, 更 有 一 套 儒 家 經 世 道 德 思 維 在 支 撐 其 易 學 系 統 身 為 積 極 入 世 的 當 代 大 儒, 其 注 易 已 非 僅 僅 為 卜 筮 系 統 服 務 的 象 數 易 學, 而 是 具 有 高 度 人 文 價 值 與 政 治 意 識, 是 一 種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儒 家 道 德 義 理 系 統 由 此 可 知,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價 值 應 由 當 位 居 中 與 陽 尊 陰 卑 的 道 德 內 涵 來 探 究, 自 能 通 透 其 易 學 的 價 值 也 就 是 說, 荀 爽 重 視 的 是 從 實 然 到 應 然 的 道 德 意 識 轉 化, 我 們 應 該 更 重 視 其 得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的 儒 家 道 德 思 維 與 內 涵, 並 視 為 荀 爽 易 學 的 第 一 義, 而 把 陽 升 陰 降 視 為 第 二 義 的 象 數 方 法, 方 可 真 正 透 顯 荀 爽 易 學 的 人 文 精 神 與 價 值 關 鍵 詞 : 荀 爽 乾 升 坤 降 周 易 象 數 易 漢 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兼 任 講 師 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Tseng Wei-Chieh Adjunct 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bstract Scholars usually think the core value in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 荀 爽 ) is only Yang rise and Ying down. (or Qian rise and Kun down ) it means, they think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only about phenomenon and number, moreover, they criticize Xun Shuang s Yi studies are immature with their interpretation. In this article I will point out the view of scholars which is not really true and try to give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a new comment and set into the proper position. I will discuss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not just about phenomenon and number, but it contain with Confucius moral thinking systems. Xun Shuang is Confucian and morality administrator, but not just a scholar and fortune teller about the Book of Change ( 易 經 ). It means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not just for fortune telling but also a theory for the political affairs.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full of the theory of Confucius moral and politic ethics, via the phenomenon and number speak, so his Yi studies have more humanistic spirit and less blind faith. In the conclusion,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not just about phenomenon and number but about Confucius thinking. The phenomenon and number are also the methods for Xun Shuang, and the Confucius thought is the core value in his Yi studies. Keywords: Xun Shuang, Qian rise and Kung down, Yi Jing study of Phenomenon and number, ZhouYi, Yi Jing studies in Han dynasty 2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曾 暐 傑 一 前 言 荀 爽 (128-190) 作 為 東 漢 末 年 的 易 學 家, 兼 採 今 古 文 各 家 之 說, 一 方 面 吸 收 融 貫 了 孟 喜 京 房 及 易 緯 的 易 學 成 尌 1, 另 一 方 面 也 繼 承 了 費 直 易 學 以 傳 解 經 的 古 文 經 傳 統, 可 說 是 雜 糅 各 家 之 說, 於 象 數 與 義 理 之 間 開 創 其 易 學 系 統 2 唐 代 李 鼎 祚 ( 生 卒 年 不 詳 ) 之 周 易 集 解 收 入 荀 爽 注 文 達 三 百 餘 節, 僅 次 於 虞 翻 (164-233) 3 ; 而 虞 翻 蜀 才 (?-318) 張 璠 ( 生 卒 年 不 詳 ) 甚 至 是 王 弼 (226-249) 易 學 也 都 承 繼 或 受 荀 爽 易 學 而 來 4 由 此 可 見 荀 爽 在 易 學 史 上 的 重 要 地 位 歷 來 學 者 多 將 陽 升 陰 降 之 方 法 作 為 荀 爽 易 學 的 第 一 要 義 張 惠 言 (1761-1802) 一 語 蔽 之 曰 : 荀 氏 之 易 莫 大 乎 陽 升 陰 降 5 余 敦 康 亦 言 : 荀 爽 確 實 是 極 力 把 乾 升 坤 降 樹 立 為 一 條 普 遍 的 原 理, 用 來 詮 釋 周 易 所 有 的 經 文 6 這 也 顯 示 出 學 者 習 於 將 荀 爽 視 為 象 1 參 張 濤 : 秦 漢 易 學 思 想 研 究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5), 頁 294 2 參 王 棋 : 詴 論 荀 爽 易 學 象 數 學 說 的 建 構 及 其 哲 學 意 義, 蘭 州 學 刊 10(2012.10), 頁 29;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河 南 大 學 學 報 39:3(1999.5), 頁 72;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學 史 (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7), 頁 14 3 關 於 周 易 集 解 收 錄 之 各 家 注 文 節 數, 參 潘 雨 廷 之 考 察 另 李 鼎 祚 亦 在 序 中 說 : 采 群 賢 之 遺 言, 議 三 聖 之 幽 賾, 集 虞 翻 荀 爽 三 十 餘 家 刊 輔 嗣 之 野 文, 補 康 成 之 逸 象 顯 然 以 荀 爽 虞 翻 二 家 為 漢 代 易 學 的 代 表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2), 點 校 體 例 頁 2 頁 7-8 4 參 徐 芹 庭 : 漢 易 闡 微 ( 北 京 : 中 國 書 店,2010), 頁 447-448 5 清 張 惠 言 輯 : 周 易 荀 氏 九 家, 收 入 古 風 主 編 : 經 學 輯 佚 文 獻 彙 編 第 2 冊 ( 北 京 : 國 家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10), 頁 485b 6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頁 195 3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數 易 學 家, 而 忽 略 了 其 作 為 儒 家 注 經 者 的 面 向 ; 或 儘 管 了 解 到 荀 爽 承 繼 費 直 注 經 系 統 與 其 做 為 儒 家 士 大 夫 的 道 德 思 維, 但 都 將 象 數 視 為 荀 爽 易 學 的 核 心, 而 將 義 理 作 為 附 論, 進 而 以 象 數 穿 鑿 義 理 譏 之 顧 炎 武 (1613-1682) 即 言 : 荀 爽 虞 翻 之 徒, 穿 鑿 附 會, 象 外 生 象 以 同 聲 相 應 為 震 巽, 同 氣 相 求 為 艮 兌, 水 流 濕 火 就 燥 為 坎 離, 雲 從 龍 則 曰 乾 為 龍, 風 從 虎 則 曰 坤 為 虎 十 翼 之 中, 無 語 不 求 其 象, 而 易 之 大 旨 荒 矣 7 當 代 學 者 高 懷 民 亦 認 為 : 荀 爽 原 想 在 升 降 的 法 則 下, 使 六 十 四 卦 能 得 到 通 解, 但 這 一 法 則 始 終 建 立 不 起 來, 有 許 多 處 不 得 不 在 經 文 之 下, 團 團 打 轉, 我 們 只 可 以 稱 他 的 易 學 是 不 成 熟 的 升 降 說 8 這 即 是 忽 略 了 荀 爽 作 為 一 個 兼 採 今 古 文 各 家 的 注 經 者, 認 為 其 生 在 漢 代 象 數 易 的 時 期, 必 定 是 以 象 數 為 重, 而 忽 略 了 其 儒 門 易 的 內 涵 及 核 心 價 值 因 此, 實 有 必 要 重 新 檢 視 過 往 荀 爽 易 學 的 研 究, 並 透 過 對 其 易 學 內 涵 的 梳 理, 還 荀 爽 易 學 一 個 該 有 的 樣 貌 定 位 與 評 價 二 象 數 還 是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探 誠 如 前 文 所 言, 學 者 多 將 陽 升 陰 降 視 為 荀 爽 易 學 的 核 心, 並 明 確 表 示, 唯 有 當 陽 升 而 陰 降, 才 能 趨 至 於 吉, 否 則 即 是 凶 然 而 深 入 梳 理 荀 爽 注 文 來 看, 卻 可 以 發 現 有 不 少 卦 例 即 便 是 陽 降 陰 升, 荀 爽 亦 以 之 為 吉 而 不 為 凶, 這 不 禁 讓 人 思 考 陽 升 陰 降 在 於 荀 爽 易 學 中 是 否 可 以 視 為 最 高 的 核 心 詮 釋 原 則 如 屯 初 九 象 傳 : 雖 盤 桓, 志 行 正 也 荀 爽 注 曰 : 盤 桓 者, 動 而 退 也 謂 陽 從 二 動 而 退 居 初, 雖 盤 桓, 得 其 正 也 9 謙 九 三 象 傳 勞 謙 君 子, 萬 民 服 也 荀 注 亦 言 : 7 清 顧 炎 武 撰, 黃 汝 成 集 釋 : 日 知 錄 集 釋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頁 10 8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學 史, 頁 138 9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99 4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陽 當 居 五, 自 卑 下 象, 降 居 下 體, 君 有 下 國 之 意 也 10 訟 卦 辭 : 有 孚 其 注 曰 : 陽 來 居 二 而 孚 於 初, 故 訟 有 孚 也 11 隨 卦 彖 傳 荀 注 言 : 動 爻 得 正, 故 利 貞 陽 降 陰 升, 嫌 于 有 咎 動 而 得 正, 故 無 咎 12 由 此 可 見, 陽 升 陰 降 應 非 荀 爽 易 學 的 核 心 思 維, 亦 非 吉 凶 的 終 極 判 準, 顯 然 並 不 如 余 敦 康 所 言 : 照 荀 爽 看 來, 陽 當 升 在 上, 陰 當 降 居 下, 凡 是 符 合 這 一 原 則 的, 則 吉 而 得 志 無 不 利 如 果 陽 當 升 而 反 降 居 下, 陰 當 降 而 反 生 在 上, 尌 是 一 種 不 應 有 的 反 常 現 象 13 透 過 對 荀 爽 注 文 的 檢 視, 則 可 以 了 解 到, 不 能 只 由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核 心 價 值 去 檢 視 荀 易, 同 時 更 應 理 解 到, 其 用 以 判 斷 吉 凶 的 標 準 更 體 現 在 於 當 位 在 於 居 中 在 於 承 陽 ( 一 ) 當 位 居 中 的 尋 求 只 要 細 究 荀 爽 注 文 尌 可 以 發 現, 荀 爽 一 再 提 及 的 陽 升 陰 降, 其 目 的 皆 是 在 於 追 求 當 位 追 求 居 中, 如 繫 辭 上 : 天 下 之 理 得, 而 易 成 位 乎 其 中 矣 荀 注 曰 : 陽 位 成 于 五, 五 為 上 中 ; 陰 位 成 于 二, 二 為 下 中 故 易 成 位 乎 其 中 也 14 可 見 陽 之 所 以 當 升 於 五, 陰 所 以 應 降 於 二, 正 是 為 了 求 其 中 位 而 乾 卦 文 言 : 雲 行 雨 施, 天 下 平 也 荀 注 : 乾 升 于 坤 曰 雲 行, 坤 降 于 乾 曰 雨 施 乾 坤 二 體 成 兩 既 濟, 陰 陽 和 均 而 得 其 正 15 也 可 以 見 得 乾 升 坤 降 的 目 的 在 於 得 其 正 對 於 這 點, 余 敦 康 倒 是 有 著 深 刻 的 理 解, 他 說 : 荀 爽 對 象 數 之 學 的 研 究, 其 深 層 的 思 想 動 因 並 10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98 11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19 12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210 13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頁 196 14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547 15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61 5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不 在 於 象 數 本 身, 而 是 從 中 和 的 義 理 出 發 的 16 又 荀 爽 所 謂 陰 陽 正 而 位 當, 則 可 以 干 舉 萬 事 ( 乾 卦 文 言 注 ) 17 雖 剛 柔 相 應 而 不 以 正, 由 未 能 濟 也 ( 未 濟 卦 彖 傳 注 ) 18 君 子 雖 陷 險 中, 不 失 中 和 之 行 也 ( 困 卦 彖 傳 注 ) 19 所 謂 當 位 得 正 可 以 干 舉 萬 事, 不 正 則 未 能 濟, 只 要 能 達 至 中 和, 身 陷 坎 險 之 中 亦 無 礙, 可 以 見 得 當 位 居 中 與 否 在 荀 爽 易 學 體 系 中 應 該 有 其 重 要 地 位, 甚 至 可 以 說 是 其 吉 凶 判 斷 的 標 準 追 求 當 位 居 中 的 思 維, 其 實 正 是 繼 承 與 發 揚 易 傳 的 道 德 思 維 而 來, 繫 辭 上 所 謂 天 下 之 理 得, 而 易 成 位 乎 其 中 矣 20 正 是 荀 爽 易 學 建 立 的 關 鍵 所 在 如 張 濤 所 說, 易 傳 的 中 正 太 和 觀 念, 透 過 漢 代 易 家 的 闡 發, 而 逐 漸 形 成 一 套 中 和 系 統 21 惠 棟 (1697-1758) 亦 言 : 易 道 深 矣, 一 言 以 蔽 之 曰 : 時 中 孔 子 作 彖 傳 言 時 者 二 十 卦, 言 中 者 三 十 三 卦, 象 傳 言 中 者 三 十 卦 中 者, 舉 一 爻 所 適 之 位 而 言 之 也 22 作 為 一 個 以 著 述 為 事, 遂 稱 為 碩 儒 23 者 而 言, 荀 爽 自 然 會 在 其 易 注 中 繼 承 發 揮 孔 子 思 想, 可 見 此 追 求 當 位 居 中 的 注 易 風 格 是 其 來 有 自 ( 二 ) 對 承 陽 的 重 視 除 了 當 位 居 中 的 概 念, 在 荀 爽 易 學 中 還 有 一 個 重 要 的 核 心 價 值 必 頇 提 出, 即 是 所 謂 的 承 陽 思 想 承 陽 的 概 念 在 荀 易 中 的 地 位, 甚 至 可 以 說 較 當 位 居 中 的 思 想 更 加 凸 出 何 以 如 此 言? 且 看 荀 爽 注 升 卦 六 五 象 傳 所 言 : 陰 正 居 中, 為 陽 作 階, 使 升 居 五 己 下 降 二, 與 陽 相 應, 故 吉 而 得 志 24 及 需 上 六 象 傳 16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頁 199 17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42 18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536 19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421 20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547 21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頁 72 22 清 惠 棟 : 易 漢 學, 收 入 氏 撰 : 周 易 述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0), 頁 624-625 23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72), 頁 2056 24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419 6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注 曰 : 上 降 居 三, 雖 不 當 位, 承 陽 有 實, 故 終 吉, 無 大 失 矣 25 升 六 五 為 陰 爻 處 陽 位, 本 不 當 位, 但 因 尚 且 居 上 卦 之 中 故 無 礙, 更 重 要 的 是, 其 為 陽 作 階 的 承 陽 之 功, 故 吉 且 得 志 需 上 六 降 居 三 為 陰 據 陽 故 不 當 位, 然 其 承 九 五 之 陽 有 功, 故 終 吉 由 此 可 見, 荀 爽 易 學 中 承 陽 是 為 其 注 易 的 核 心 思 維, 其 重 要 性 或 許 更 在 當 位 居 中 之 上 所 謂 的 核 心 價 值 與 判 準, 必 頇 是 在 一 體 系 中 有 一 貫 的 終 極 地 位, 不 能 為 任 何 條 件 所 取 代 傳 統 所 謂 荀 爽 易 學 以 乾 升 坤 降 作 為 核 心 概 念, 並 極 力 把 乾 升 坤 降 樹 立 為 一 條 普 遍 的 原 理, 用 來 詮 釋 周 易 所 有 的 經 文 26 然 而 誠 如 前 文 所 展 示 的, 陽 升 陰 降 在 荀 爽 的 易 學 體 系 中 並 不 那 麼 普 遍, 亦 有 陰 升 陽 降 之 例, 且 並 未 造 成 凶 險 之 勢, 甚 至 可 能 為 吉 也 尌 是 說, 對 於 荀 爽 而 言, 為 了 當 位 居 中 這 樣 的 目 的, 陽 升 陰 降 這 個 概 念 是 可 以 暫 時 擱 置 的 ; 更 進 一 步 來 說, 為 了 達 至 承 陽 之 功, 當 位 或 居 中 的 價 值 亦 是 可 以 權 衡 改 變 的 那 麼 我 們 尌 不 應 該 忽 略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在 荀 爽 易 學 中 重 要 關 鍵, 不 該 單 提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象 數 的 面 向, 更 應 凸 顯 荀 爽 易 學 中 所 涵 攝 的 義 理 三 象 數 開 出 義 理 : 荀 爽 跳 脫 象 數 系 統 制 約 的 易 學 新 視 野 透 過 前 文 的 梳 理, 可 以 了 解 荀 爽 易 學 的 核 心 是 為 具 有 義 理 內 涵 的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而 非 僅 僅 作 為 方 法 的 陽 升 陰 降 的 象 數 思 維 當 然, 學 者 如 張 濤 會 認 為 : 就 經 文 的 詮 釋 而 言, 荀 爽 做 得 並 不 成 功, 主 要 表 現 在 他 過 分 看 重 卦 象, 試 圖 使 其 與 卦 辭 一 一 對 應 尤 其 是 他 誇 大 乾 升 坤 降 說 的 作 用, 幻 想 以 此 解 決 易 學 中 的 一 切 問 題 使 自 己 的 易 學 不 時 陷 入 捉 襟 見 肘 的 窘 境, 以 致 有 時 不 得 不 自 破 其 例, 強 為 之 解 他 將 陽 升 陰 降 視 為 定 則, 同 時 又 以 陰 升 陽 降 為 變 例, 25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18 26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頁 195 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認 為 若 當 得 正, 即 使 陰 升 陽 降 亦 無 咎 27 余 敦 康 也 批 評 道 : 荀 爽 的 易 學 與 鄭 玄 的 易 學 同 樣, 以 傳 解 經 做 得 並 不 成 功, 矛 盾 抵 牾 之 處 甚 多, 無 法 自 圓 其 說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是 由 於 荀 爽 站 在 象 數 派 易 學 的 立 場, 把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一 種 普 遍 適 用 的 體 例 強 行 加 在 周 易 的 文 本 之 上 為 了 促 使 二 者 的 相 交 感 應 得 以 完 美 地 實 現, 常 常 強 調 剛 來 下 柔 陰 升 陽 降 的 一 面 荀 爽 在 這 些 地 方 表 現 了 極 大 的 困 惑, 不 得 不 自 違 其 例, 承 認 陰 升 陽 降 也 是 一 種 合 乎 規 律 的 現 象 28 大 部 分 的 學 者 都 認 為 前 文 所 提 及 的 陽 降 陰 升 亦 為 吉 的 例 子 是 荀 爽 易 學 中 所 謂 的 變 例, 也 尌 是 荀 爽 自 亂 陣 腳, 為 了 得 到 當 位 居 中 的 結 果, 而 不 得 不 以 陽 降 陰 升 來 注 解 經 文 將 陽 降 陰 升 視 為 變 例 的 問 題 在 於 : 為 何 我 們 先 預 設 了 荀 爽 的 乾 升 坤 降 是 一 套 完 整 的 縝 密 體 系, 並 認 為 荀 爽 應 該 恪 孚 此 一 準 則 來 對 整 套 易 理 進 行 疏 解? 其 實 張 濤 與 余 敦 康 對 於 荀 爽 易 學 所 下 工 夫 之 深 矣, 不 也 都 清 楚 地 意 識 到, 荀 爽 易 學 中 若 當 得 正, 即 使 陰 升 陽 降 亦 無 咎 為 了 促 使 二 者 的 相 交 感 應 得 以 完 美 地 實 現, 常 常 強 調 剛 來 下 柔 陰 升 陽 降 也 尌 是 說,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這 些 可 稱 之 為 得 正 的 道 德 價 值, 亦 是 荀 爽 所 重 視 的 那 麼, 荀 爽 應 該 是 以 追 求 得 正 的 思 維 來 注 易, 如 果 以 此 概 念 來 梳 理 荀 爽 易 學, 尌 不 會 有 自 破 其 例 之 批 判 當 然, 不 可 否 認 乾 升 坤 降 在 荀 爽 易 學 中 具 有 其 關 鍵 性 意 義, 但 不 能 預 設 乾 升 坤 降 是 一 套 縝 密 的 注 易 系 統, 且 把 這 套 系 統 做 為 一 個 最 高 原 則 筆 者 所 要 強 調 的 是, 陽 升 陰 降 在 荀 爽 易 學 中 被 作 為 一 種 象 數 的 方 法 固 然 不 可 忽 略, 但 形 成 這 樣 的 象 數 方 法 背 後 必 然 有 一 套 更 高 的 思 想 義 理 內 涵 在 支 撐 著 也 尌 是 說, 在 關 注 荀 爽 易 學 中 的 陽 升 陰 降 體 例 時, 更 應 該 凸 出 其 得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的 思 想 內 涵 所 謂 得 位 居 中 承 陽 的 思 維 又 可 細 分 為 二 層 : 其 一 是 指 涉 現 實 政 治 倫 理 中 的 君 臣 關 係 與 道 德 ; 其 二 則 是 在 易 六 爻 中 的 隱 喻 及 相 對 位 置 的 操 作 概 念 這 裡 所 指 的 思 想 內 涵, 正 27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頁 74-75 28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頁 201-202 8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是 第 一 層 的 政 治 倫 理 意 識, 也 是 荀 爽 易 學 的 價 值 核 心 與 根 源 所 以 對 荀 爽 易 學 而 言, 得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不 僅 是 一 種 象 數 方 法, 而 是 具 有 義 理 的 深 刻 內 涵 也 正 因 為 有 這 樣 的 思 想 內 涵, 才 會 有 陽 升 陰 降 這 樣 的 象 數 方 法, 而 不 應 該 倒 因 為 果 批 判 荀 爽 易 學 的 體 例 混 亂 或 許 我 們 都 太 過 習 慣 從 李 鼎 祚 的 周 易 集 解 中 去 認 識 荀 爽 易 學 的 重 要 性, 因 其 言 集 虞 翻 荀 爽 三 十 餘 家 29, 便 將 荀 爽 視 為 漢 易 的 代 表 之 一 ; 而 漢 易 又 以 象 數 為 大 宗, 自 然 而 然 尌 將 荀 爽 歸 入 象 數 易 學 的 陣 列 之 中 30 只 注 意 到 象 數 的 凸 出, 而 忽 略 了 義 理 的 面 向 當 然, 不 能 否 認 荀 爽 易 學 受 到 孟 喜 京 房 等 象 數 易 學 的 影 響 而 有 象 數 易 的 影 子, 也 不 能 完 全 否 定 林 忠 軍 所 說 : 荀 虞 兩 家 皆 以 陰 陽 升 降 說 注 易 31 但 是 否 以 陽 升 陰 降 注 易 是 一 回 事, 是 否 將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一 套 縝 密 體 系 注 易 又 是 另 一 回 事 筆 者 所 要 強 調 的 是 陽 升 陰 降 可 能 是 荀 爽 追 求 得 正 的 注 易 方 法 之 一, 且 是 相 當 重 要 的 方 法, 重 要 到 歷 來 學 者 都 將 其 視 為 荀 爽 易 學 的 根 本 體 系 正 因 為 如 此, 學 者 多 落 入 以 象 數 易 學 觀 探 荀 爽 易 學 的 窠 臼 之 中, 而 既 然 是 象 數 易 學, 則 必 然 有 一 套 可 操 作 的 象 數 體 系 如 孟 喜 的 卦 氣 京 房 的 納 甲 飛 伏 虞 翻 的 卦 變 32 因 此 我 們 總 習 慣 於 替 荀 爽 易 學 建 立 一 套 體 系, 企 圖 從 中 尋 找 一 套 規 則, 然 而 在 發 現 陽 升 陰 降 的 規 則 一 再 地 在 荀 易 中 被 打 破 後, 便 批 評 荀 爽 易 學 左 支 右 絀, 自 相 矛 盾, 難 以 自 圓 其 說 33 或 是 如 高 懷 民 認 為 乾 卦 文 言 九 四 的 注 文 居 五 下 者, 當 下 居 坤 初, 得 陽 正 位 是 一 條 新 的 陽 降 條 例 34 徐 芹 庭 更 在 整 理 出 29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6 30 高 懷 民 即 言 : 李 氏 集 解 中 所 引 易 注 三 十 五 家, 引 最 多 者 為 荀 虞 兩 家, 也 由 此 可 見 荀 爽 在 後 漢 象 數 易 中 的 地 位 參 氏 著 : 兩 漢 易 學 史, 頁 134 31 林 忠 軍 : 易 學 源 流 與 現 代 闡 釋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2), 頁 117 32 參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學 史, 頁 73-86 95-115 143-161 33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頁 202 34 高 懷 民 認 為 荀 爽 乾 象 傳 或 躍 在 淵, 進 無 咎 也 的 注 文 : 乾 者, 君 卦 四 位, 陰 位 故 上 躍 居 五 者 欲 居 坤 初, 求 陽 之 正 地 下 稱 淵 也 陽 道 樂 進, 故 曰 進 無 咎 也 前 半 言 四 欲 居 坤 初 之 淵, 後 半 言 陽 道 樂 進, 顯 然 矛 盾, 陽 四 居 坤 初 該 是 退 ( 見 前 例 屯 初 九 注 陽 從 二 動 而 退 居 初 ), 不 能 言 進 荀 爽 大 概 也 覺 得 這 條 注 文 不 妥 當, 於 是 在 下 面 文 言 九 四 下 注 道 居 五 下 者, 當 下 居 坤 初, 得 陽 正 位 如 果 這 樣, 尌 是 一 項 陽 降 的 新 條 例 了 追 究 其 本, 實 在 於 經 文 上 有 9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1) 下 卦 升 上 卦 例 ;(2) 初 升 五 例 ;(3) 二 升 五 例 ;(4) 三 升 五 例 ;(5) 四 升 五 例 後, 又 稱 其 發 現 了 (6) 陽 已 升 上, 五 陰 不 降 例 及 (7) 五 陽 不 降 不 升 之 例 35 當 然, 徐 芹 庭 等 學 者 所 下 的 苦 功 著 實 令 人 感 佩, 但 假 使 荀 爽 當 初 建 構 其 易 學 時, 不 是 以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其 注 易 第 一 要 義, 不 斷 地 歸 納 法 則 條 例 雖 不 能 言 徒 勞 無 功, 但 總 有 種 愚 公 移 山, 茫 茫 然 不 得 要 領 之 嘆 因 為 當 變 例 愈 多, 條 例 不 斷 地 往 上 累 加, 終 將 形 成 一 龐 大 而 繁 雜 的 原 則 與 條 例 ; 而 過 多 的 原 則 將 與 沒 有 原 則 無 異 也! 我 們 不 能 奢 望 以 一 個 體 系 解 釋 龐 大 的 易 學 經 傳, 正 如 王 晴 佳 所 言 : 所 謂 全 體 性 只 是 一 種 幻 想, 甚 至 騙 局, 因 為 任 何 一 種 理 論 概 念 都 無 法 真 正 代 表 全 體 36 所 謂 荀 爽 誇 大 乾 升 坤 降 說 的 作 用, 幻 想 以 此 解 決 易 學 中 的 一 切 問 題 37 究 竟 是 荀 爽 的 幻 想, 抑 或 是 我 們 對 於 荀 爽 易 學 的 幻 想? 因 此, 筆 者 以 為 探 究 荀 爽 易 學 不 必 企 圖 從 陽 升 陰 降 的 象 數 方 法 中 企 圖 建 構 出 一 套 完 整 的 體 系, 更 不 能 因 此 批 評 荀 爽 易 學 的 陽 升 陰 降 體 系 不 成 熟 或 漏 洞 百 出, 畢 竟 如 果 本 來 這 尌 不 是 一 套 完 整 套 用 到 所 有 經 傳 條 例 的 體 系, 又 何 來 穿 鑿 之 說 呢? 應 該 說 荀 爽 為 了 體 現 得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這 樣 的 思 維, 因 而 發 現 從 乾 升 坤 降 到 陽 升 陰 降 能 夠 使 卦 爻 趨 向 此 一 理 想 狀 態 當 某 些 卦 爻 不 能 服 膺 於 陽 升 陰 降 的 原 則 來 達 至 理 想 境 界, 自 然 不 能 為 升 降 而 升 降 應 是 象 數 的 方 法 陽 升 陰 降 服 務 於 得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的 義 理 思 維, 而 非 顛 而 倒 之, 那 將 會 形 成 反 客 為 主 的 情 形, 進 而 對 荀 爽 易 學 造 成 誤 解 一 個 淵 字, 使 他 不 得 不 自 違 其 例 見 氏 著 : 兩 漢 易 學 史, 頁 137-138 35 參 徐 芹 庭 : 漢 易 闡 微, 頁 442-443 其 實 這 裡 所 謂 的 陽 已 升 上, 五 陰 不 降 例, 尌 是 所 謂 有 承 陽 之 功, 則 可 暫 時 擱 置 陽 升 陰 降 的 方 法 徐 所 舉 之 例 : 荀 爽 蒙 六 五 注 順 于 上, 巽 于 二, 有 似 成 王 任 用 周 召 也 如 是, 賁 六 五 注 能 以 中 和, 飾 上 成 功, 故 終 吉 而 有 喜 也 亦 如 是 36 王 晴 佳 : 後 現 代 主 義 與 經 典 詮 釋, 收 入 黃 俊 傑 編 : 中 國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 一 ) 通 論 篇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06), 頁 130 37 張 濤 : 秦 漢 易 學 思 想 研 究, 頁 303 10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四 象 數 服 侍 義 理 : 儒 門 義 理 為 核 心 的 荀 爽 易 學 透 過 前 文 對 於 荀 爽 易 注 的 梳 理 而 得 出 的 得 正 之 思 維 核 心, 我 們 有 理 由 相 信, 荀 爽 建 構 易 學 是 以 人 文 主 義 為 其 出 發 點, 也 尌 是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等 道 德 思 維 而 來, 而 非 以 象 數 方 法 之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理 論 的 始 點 於 此, 可 從 荀 爽 的 三 個 角 色 來 論 證 之 ( 一 ) 不 為 卜 筮 注 經 典 : 作 為 注 經 者 的 荀 爽 根 據 後 漢 書 荀 爽 傳 的 記 載, 荀 爽 是 個 通 經 致 用 的 大 儒, 當 時 潁 川 地 區 還 流 傳 著 荀 氏 八 龍, 慈 明 無 雙 的 說 法 他 曾 撰 注 禮 易 傳 詵 傳 尚 書 正 經 春 秋 條 例 等 經 典, 更 曾 集 漢 事 成 敗 可 借 鑒 者 為 漢 語 一 書, 可 見 其 具 有 當 世 大 儒 與 注 經 者 的 角 色 38 這 樣 的 經 學 家 角 色, 也 影 響 到 荀 爽 注 易 的 方 式, 並 深 受 費 氏 以 傳 解 經 的 影 響, 將 象 數 易 由 占 驗 帶 上 了 注 經 的 路 39 這 其 中 的 關 鍵 在 於 荀 爽 治 易 不 再 以 講 陰 陽 災 異 為 主, 而 是 為 了 闡 明 道 德 義 理 而 注 經, 也 正 如 張 濤 所 言, 荀 爽 只 是 將 乾 升 坤 降 說 等 作 為 解 經 的 體 例 40 這 也 即 黃 俊 傑 所 謂 作 為 解 經 者 心 路 歷 程 之 表 述 的 詮 釋 學, 是 一 種 個 人 安 身 立 命 的 手 段 或 是 表 達 個 人 企 慕 聖 域 之 心 路 歷 程 的 一 種 方 式 41 也 尌 是 說, 荀 爽 的 易 學 已 與 京 房 等 人 的 象 數 易 學 產 生 差 異, 他 們 的 目 的 與 內 涵 皆 不 相 同 42 孟 喜 京 房 等 人 的 易 學 系 統, 多 喜 言 陰 陽 災 異, 並 與 五 行 干 支 相 連 繫, 建 構 一 套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占 驗 系 統 43 所 謂 的 可 操 作 性 是 象 數 易 學 作 為 占 驗 系 統 的 重 要 樞 紐, 否 則 即 無 法 在 實 際 的 卜 筮 活 動 中 運 用 很 顯 然 地, 荀 爽 治 易 是 為 了 闡 揚 經 學 中 的 道 德 義 理, 而 非 單 純 為 了 占 筮, 對 於 注 經 者 的 荀 爽 38 參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頁 2050-2058 39 參 見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學 史, 頁 14 123 40 參 見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頁 72 41 參 見 黃 俊 傑 : 東 亞 儒 學 史 的 新 視 野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06), 頁 6-7 42 王 棋 : 詴 論 荀 爽 易 學 象 數 學 說 的 建 構 及 其 哲 學 意 義, 頁 29 43 劉 玉 建 : 漢 代 易 學 通 論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12), 頁 196 1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而 言, 尌 如 同 易 傳 形 成 時, 周 易 即 不 僅 是 卜 筮 的 附 庸, 而 是 具 有 獨 立 價 值 的 義 理 論 述 及 普 遍 價 值 44 如 果 說 易 傳 的 形 成 是 易 從 卜 筮 系 統 往 道 德 系 統 的 轉 化, 而 漢 代 象 數 易 學 的 興 起 則 是 將 易 傳 的 道 德 系 統 翻 轉 回 卜 筮 系 統, 那 麼, 荀 爽 易 學 承 自 費 氏 易 的 古 文 注 經 風 氣, 尌 無 疑 是 對 於 易 傳 的 二 次 翻 轉 將 象 數 易 中 為 卜 筮 系 統 服 務 的 傾 向 再 轉 向 道 德 義 理 的 面 向 45 當 然, 身 處 於 漢 代 象 數 易 學 的 時 代, 荀 爽 易 學 亦 不 可 能 完 全 沒 有 象 數 之 跡, 畢 竟 如 呂 格 爾 (Paul Ricoeur, 1913-2005) 所 說 : 傳 統 和 習 俗 而 奉 為 神 聖 的 東 西 具 有 一 種 無 名 稱 的 權 威, 而 且 我 們 有 限 的 歷 史 存 在 是 這 樣 被 規 定 的, 即 因 襲 的 權 威 不 僅 是 有 根 據 的 見 解, 而 且 總 是 具 有 支 配 我 們 活 動 和 行 動 的 力 量 46 然 而, 儘 管 荀 爽 受 到 象 數 權 威 與 傳 統 的 影 響 與 制 約, 但 亦 有 其 超 越 之 處 即 其 在 談 論 陰 陽 五 行 時, 也 是 為 了 開 展 其 道 德 理 念, 並 非 強 調 陰 陽 災 異 與 術 數, 如 其 言 : 臣 聞 之 於 師 曰 : 漢 為 火 德, 火 生 於 木, 木 盛 於 火, 故 其 德 為 孝, 其 象 在 周 易 之 離 夫 在 地 為 火, 在 天 為 日 在 天 者 用 其 精, 在 地 者 用 其 形 夏 則 火 王, 其 精 在 天, 溫 暖 之 氣, 養 生 百 木, 是 其 孝 也 冬 時 則 廢, 其 形 在 地, 酷 烈 之 氣, 焚 燒 山 林, 是 其 不 孝 也 故 漢 制 使 天 下 誦 孝 經, 選 吏 舉 孝 廉 47 這 裡 雖 言 五 行, 然 明 顯 可 見 荀 爽 的 重 點 在 於 闡 發 孝 道, 欲 使 帝 王 推 行 孝 廉 之 制 又 此 與 周 易 相 連 繫 之 概 念 為 離 象 火, 而 所 謂 離 者 在 下 為 火 在 上 為 日, 此 等 象 數 內 涵 卻 也 是 為 訴 說 道 德 義 理 而 發 最 為 學 者 所 看 重 的 陽 升 陰 降 之 說, 看 似 荀 爽 好 以 象 數 言 陰 陽, 然 而, 荀 爽 實 際 上 是 透 過 五 行 與 陰 陽 的 抽 象 概 念 去 概 括 普 遍 理 則, 並 由 此 建 構 孙 宙 法 則 與 人 文 思 想, 藉 此 解 決 現 實 社 會 的 問 題 也 尌 是 說, 易 學 中 的 陰 陽 五 行 是 荀 爽 作 為 建 構 道 德 44 參 戴 璉 璋 : 易 傳 之 形 成 及 其 思 想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9), 頁 36 45 當 然 易 本 來 尌 是 一 套 由 象 數 系 統 構 成 的 經 典, 不 可 能 完 全 沒 有 實 用 與 操 作 的 性 質, 尤 其 在 漢 代 重 視 陰 陽 災 異 的 時 代, 更 是 不 可 能 置 身 其 外, 但 重 點 在 於 用 何 種 角 度 去 理 解 與 詮 釋 卦 象 與 陰 陽 46 見 哈 伯 瑪 斯 等 著, 洪 漢 鼎 編 譯 : 詮 釋 學 經 典 文 選 ( 下 ) (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2005), 頁 177 47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頁 2051 12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倫 理 的 一 環 48 然 而, 這 裡 所 謂 的 陰 陽 不 是 災 異 的 陰 陽, 也 不 是 牟 宗 三 先 生 所 謂 自 然 的 演 化 (Natural evolution), 無 關 吉 凶 人 事 的 倫 理 49, 而 是 人 文 的 陰 陽 也 正 如 張 濤 所 言, 荀 爽 易 學 與 鄭 玄 易 學 的 多 參 天 象 相 比, 荀 爽 易 學 有 著 更 明 顯 的 人 文 主 義 傾 向, 有 著 更 深 刻 的 哲 理 性 思 想 性 50 荀 爽 易 學 中 是 有 著 強 烈 人 文 傾 向 的 人 文 陰 陽 學, 這 點 可 從 荀 爽 作 為 士 大 夫 與 儒 者 的 角 色 言 之 ( 二 ) 政 治 倫 理 寓 其 中 : 作 為 士 大 夫 的 荀 爽 提 到 人 文 的 陰 陽, 首 先 可 從 荀 爽 作 為 浮 沉 於 宦 海 的 士 大 夫 角 色 言 之 荀 爽 對 於 政 治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熱 情, 亦 曾 積 極 作 為 於 官 場, 故 其 治 易 也 有 著 明 顯 的 政 治 傾 向 51 也 正 如 王 新 春 所 言, 荀 爽 凸 顯 陽 升 陰 降 之 旨 在 於 闡 揚 對 社 會 與 人 生 的 憂 患 意 識, 以 及 對 於 未 來 君 臣 關 係 的 期 待 52 也 尌 是 說, 荀 爽 的 陰 陽 學 說 陽 升 陰 降, 凸 顯 的 是 一 種 君 臣 分 位 陽 尊 陰 卑 的 政 治 道 德 思 維 如 需 卦 上 六 荀 注 曰 : 乾 升 在 上, 君 位 已 定 ; 坎 降 在 下, 當 循 臣 職 臨 卦 六 五 注 曰 : 五 者 帝 位, 大 君 謂 二 也, 宜 升 上 居 五 位, 吉 故 曰 知 臨, 大 君 之 宜 也 二 者 處 中, 行 升 居 五, 五 亦 處 中, 故 曰 行 中 之 謂 也 師 卦 彖 傳 則 注 曰 : 謂 二 有 中 和 之 德, 而 據 群 陰, 上 居 五 位, 可 以 王 矣 可 以 見 得, 荀 爽 這 裡 所 謂 的 乾 升 坤 降 陽 升 陰 降, 其 實 只 是 要 體 現 所 謂 君 尊 臣 卑 的 政 治 道 德 思 維, 而 提 升 君 位, 達 到 孔 子 所 說 君 君, 臣 臣 ( 顏 淵 ) 53 才 是 其 目 標 所 在, 其 核 心 並 不 完 全 在 於 象 數 升 降 的 體 系 建 構 或 者 可 以 說 其 象 數 即 是 義 理, 透 過 爻 位 的 升 降 往 來, 寄 寓 陽 尊 陰 卑 君 尊 臣 卑 的 政 治 思 想 ; 象 數 只 是 方 法 手 段, 義 理 才 是 核 心 又 乾 卦 文 言 中 荀 爽 注 曰 : 乾 升 於 坤 曰 雲 行 坤 降 于 乾 48 參 王 棋 : 荀 爽 象 數 易 學 語 境 中 的 陰 陽 觀, 理 論 月 刊 10(2012.10), 頁 63 49 參 牟 宗 三 : 周 易 的 自 然 哲 學 與 道 德 函 義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8), 頁 57 50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頁 74 51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頁 72 52 參 王 新 春 : 荀 爽 易 學 乾 升 坤 降 說 的 孙 宙 關 懷 與 人 文 關 切, 中 國 哲 學 史 4(2003.11), 頁 56 53 宋 邢 昺 疏, 清 阮 元 校 勘 : 論 語 注 疏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81), 頁 108b 13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曰 雨 施 乾 坤 兩 卦 成 既 濟, 陰 陽 和 均 而 得 其 正, 故 曰 天 下 平 54 荀 爽 順 著 易 傳 的 人 文 思 維 來 解 讀 乾 卦 文 言 的 文 字, 陰 陽 得 正 成 兩 既 濟, 正 是 因 為 既 濟 卦 是 六 十 四 爻 中 唯 一 六 爻 皆 正 位 者, 所 謂 陰 陽 正 位, 即 是 君 君 臣 臣 的 體 現, 一 旦 君 臣 各 得 其 位 自 然 能 夠 天 下 平 由 此 可 知 荀 爽 注 易 以 人 文 義 理 思 想 為 核 心, 並 非 單 純 是 象 數 系 統 的 建 構 此 與 李 道 平 (1788-1844) 引 春 秋 元 命 包 曰 陰 陽 聚 為 雲, 陰 陽 和 為 雨 55 一 句 疏 解 乾 卦 文 言 中 的 同 段 文 字 做 比 較, 尌 可 以 明 顯 看 出 前 者 的 人 文 精 神 與 後 者 自 然 陰 陽 進 路 的 差 異 關 於 這 點, 如 同 朱 伯 崑 所 言 : 推 重 二 五 爻 位, 又 是 對 彖 象 二 傳 中 位 說 的 發 揮 他 強 調 九 二 應 上 居 五 位, 尌 社 會 政 治 生 活 說, 認 為 君 主 應 居 統 治 的 地 位 56 雖 然 朱 伯 崑 批 評 荀 爽 此 一 論 述 是 為 君 權 作 辯 護, 但 我 們 不 能 以 現 代 思 維 去 非 難 東 漢 末 年 的 荀 爽 況 且 如 史 華 慈 (Benjamin Schwartz, 1916-1999) 所 說, 中 國 古 代 有 種 秩 序 至 上 的 觀 念 57, 惟 有 憑 藉 權 力, 乃 可 使 臣 民 居 於 服 從 地 位 而 維 持 國 家 之 統 一 與 秩 序 58, 在 當 時 權 力 即 代 表 了 秩 序 荀 爽 即 言 : 今 漢 承 秦 法, 設 尚 主 之 儀, 以 妻 制 夫, 以 卑 臨 尊, 違 乾 坤 之 道, 失 陽 唱 之 義 今 臣 僭 君 服, 下 食 上 珍, 所 謂 害 於 而 家, 凶 於 而 國 者 也 宜 略 依 古 禮 尊 卑 之 差 59 此 即 管 子 所 說 : 安 國 在 乎 尊 君 ( 重 令 ) 60 之 義 所 以 說, 荀 爽 易 學 中 之 承 陽 作 為 第 一 義, 正 是 展 現 出 他 對 以 卑 臨 尊 違 乾 坤 之 道 失 陽 唱 之 義 的 現 實 批 判 也 尌 是 說, 承 陽 則 能 得 位, 進 而 可 求 居 中, 這 不 是 一 種 單 純 的 象 數 方 法, 而 是 具 有 深 刻 義 理 內 涵 的 思 維 總 之, 可 以 理 解 到, 荀 爽 對 於 現 實 政 治 秩 序 的 重 視, 而 這 樣 的 思 維 自 然 透 露 在 54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61 55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62 56 朱 伯 崑 : 易 學 哲 學 史 第 1 冊 ( 臺 北 : 藍 燈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1), 頁 236 唯 此 處 朱 伯 崑 將 乾 卦 文 言 中 強 調 的 陰 陽 得 正 而 天 下 平 解 釋 為 陰 陽 均 和, 風 調 雨 順, 天 下 太 平 之 象 徵, 恐 有 落 入 自 然 哲 學 的 範 疇 中, 而 使 荀 爽 易 學 的 人 文 精 神 與 政 治 思 想 的 比 喻 遭 遮 蔽 57 美 本 杰 明 史 華 慈 著, 程 鋼 譯 : 古 代 中 國 的 思 想 世 界 ( 南 京 : 江 蘇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頁 414 58 姚 蒸 民 : 韓 非 子 通 論 ( 臺 北 : 東 大 出 版 公 司,1999), 頁 117 59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頁 2053 2056 60 唐 尹 知 章 注, 清 戴 望 校 正 : 管 子 校 正 (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58), 頁 79 14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其 易 注 的 脈 絡 之 中, 有 著 高 度 經 世 致 用 的 思 想 是 一 種 如 黃 俊 傑 所 言 作 為 政 治 學 的 儒 家 詮 釋 學, 即 透 過 重 新 解 釋 經 典 的 途 徑, 對 社 會 政 治 問 題 提 出 解 決 的 方 案 61 這 也 正 好 契 合 周 易 被 稱 為 經 世 之 學, 也 即 王 者 的 經 世 事 業 62, 而 荀 爽 易 學 正 是 朝 向 這 個 面 向 進 行 注 解 的, 因 此 特 重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之 爻 位 變 化 孔 穎 達 在 周 易 正 義 序 中 有 言 : 故 易 者, 所 以 斷 天 地, 理 人 倫, 而 明 王 道, 是 以 畫 八 卦, 建 五 氣, 以 立 五 常 之 行, 象 法 乾 坤 順 陰 陽, 以 正 君 臣 父 子 夫 婦 之 義, 度 時 制 宜, 作 爲 罔 罟, 以 佃 以 漁, 以 贍 民 用, 於 是 人 民 乃 治, 君 親 以 尊, 臣 子 以 順, 群 生 和 洽, 各 安 其 性, 此 其 作 易 垂 教 之 本 意 也 63 周 易 正 義 作 為 義 理 易 學 的 代 表 經 典, 而 其 所 言 象 數 所 以 理 人 倫 明 王 道, 使 民 治 君 尊 臣 順, 那 麼 荀 爽 易 學 的 思 維 又 與 此 有 何 二 致 呢? 因 此 從 作 為 一 個 士 大 夫 的 荀 爽 角 度 而 論, 其 易 學 融 義 理 於 象 數 之 中, 象 數 即 是 義 理, 含 有 高 度 經 世 思 維, 的 確 是 不 宜 將 之 視 為 單 純 的 象 數 易 學 或 占 筮 系 統 陽 升 陰 降 只 是 對 於 政 治 道 德 的 追 求 與 比 喻, 作 為 追 求 承 陽 當 位 的 方 法, 殆 非 思 想 的 核 心 與 始 點 ( 三 ) 道 德 義 理 是 核 心 : 作 為 儒 者 的 荀 爽 再 進 一 步 來 說, 荀 爽 為 何 要 強 調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的 價 值, 並 以 陽 升 陰 降 作 為 注 易 方 法 來 達 至 此 一 理 想? 這 或 許 與 其 以 著 述 為 事, 遂 稱 為 碩 儒 64 的 儒 者 意 識 有 關 荀 爽 在 上 對 策 時 曾 說 : 孝 經 曰 : 安 上 治 民, 莫 善 於 禮 禮 者, 尊 卑 之 差, 上 下 之 制 也 65 可 以 見 得 其 強 調 二 與 五 的 尊 卑 之 位 與 承 陽 當 位 的 意 識, 自 是 在 於 其 作 為 儒 者 的 禮 學 思 維, 欲 由 此 創 建 秩 序 從 其 在 家 人 彖 傳 對 各 爻 身 分 的 注 解, 尌 可 以 了 解 到 荀 爽 對 於 禮 儀 尊 卑 的 重 視, 他 說 : 父 謂 五, 子 謂 四 兄 61 參 見 黃 俊 傑 : 東 亞 儒 學 史 的 新 視 野, 頁 6-7 62 曾 春 海 : 由 論 語 孟 子 考 察 易 傳 構 成 的 儒 學 成 素, 收 入 鄭 吉 雄 林 永 勝 主 編 : 易 詮 釋 中 的 儒 道 互 動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2), 頁 120 63 唐 孔 穎 達 疏, 清 阮 元 校 勘 : 周 易 正 義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81), 頁 4b 64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頁 2056 65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頁 2056 15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謂 三, 弟 謂 初 夫 謂 五, 婦 謂 二 也 各 得 其 正, 故 天 下 定 矣 66 其 亦 曾 言 : 臣 聞 有 夫 婦 然 後 有 父 子, 有 父 子 然 後 有 君 臣, 有 君 臣 然 後 有 上 下, 有 上 下 然 後 有 禮 義 禮 義 備, 則 人 知 所 厝 矣 夫 婦 人 倫 之 始, 王 化 之 端, 故 文 王 作 易, 上 經 首 乾 坤, 下 經 首 咸 恆 孔 子 曰 : 天 尊 地 卑, 乾 坤 定 矣 夫 婦 之 道, 所 謂 順 也 堯 典 曰 : 釐 降 二 女 於 媯 汭, 嬪 於 虞 降 者 下 也, 嬪 者 婦 也 言 雖 帝 堯 之 女, 下 嫁 於 虞, 猶 屈 體 降 下, 勤 修 婦 道 易 曰 : 帝 乙 歸 妹, 以 祉 元 吉 67 可 以 見 得, 荀 爽 具 有 強 烈 的 儒 者 意 識, 而 其 對 於 易 的 理 解 與 定 位, 從 人 倫 王 道 的 面 向 而 論, 並 以 此 言 文 王 作 易 的 意 義 因 此, 荀 爽 注 易 必 然 非 欲 以 象 數 建 立 一 卜 筮 系 統, 也 少 言 互 體 半 象 這 類 象 數 意 味 較 為 濃 厚 的 體 例 方 法, 而 真 正 是 以 義 理 的 角 度 出 發 即 便 是 言 及 象 數, 也 著 眼 於 爻 位 之 動 及 其 上 下 正 位 與 否, 是 一 種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易 學 又 荀 爽 言 及 禮 儀 人 倫, 不 時 提 易 作 為 論 證, 如 此 段 論 述 中 荀 爽 即 以 泰 六 五 爻 辭 帝 乙 歸 妹, 以 祉 元 吉 為 證 李 鼎 祚 注 此 爻 引 周 易 荀 爽 九 家 易 68 曰 : 五 者 帝 位, 震 象 稱 乙, 是 為 帝 乙 六 五 以 陰 處 尊 位, 帝 者 之 姊 妹, 五 在 震 後, 明 其 為 妹 也 五 應 于 二, 當 下 嫁 二, 婦 人 謂 嫁 曰 歸, 故 言 帝 乙 歸 妹 謂 下 居 二, 以 中 和 相 承, 故 元 吉 也 69 據 此 可 以 看 出, 荀 爽 強 調 的 是 象 數 中 的 爻 位 與 陰 陽 尊 卑 的 關 係, 也 即 所 謂 的 人 文 的 陰 陽 學, 與 虞 翻 注 引 此 段 曰 : 震 為 帝, 坤 為 乙, 帝 乙 紂 父 歸, 嫁 也 震 為 兄 兌 妹, 故 嫁 妹 祉, 福 也 謂 五 變 體 離, 離 為 大 腹, 則 妹 嫁 而 孕 得 位 正 中, 故 以 祉 元 吉 66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351 67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荀 爽 傳, 頁 2052-2053 68 李 鼎 祚 引 作 九 家 易 九 家 易 的 成 書 歷 來 大 致 有 荀 集 九 家 與 九 家 述 荀 兩 種 觀 點, 此 處 筆 者 不 擬 對 此 問 題 進 行 討 論, 唯 取 九 家 易 與 荀 爽 易 學 有 密 切 關 聯 之 義 足 矣 荀 爽 與 九 家 易 的 關 係 與 爭 議 參 王 棋 : 荀 爽 與 九 家 易, 周 易 研 究 115(2012.10), 頁 56-63 69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71 16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也 70 即 呈 現 出 截 然 不 同 的 面 向 由 此 多 少 可 以 理 解 為 何 王 夫 之 會 批 評 漢 儒 泥 象, 多 取 附 會, 流 及 于 虞 翻, 而 約 象 互 體, 半 象 變 爻, 曲 以 象 物 者, 繁 雜 瑣 曲, 不 可 勝 紀 71 然 而 在 於 荀 爽, 尌 多 了 一 分 儒 學 思 維 與 人 文 意 識, 清 儒 對 於 漢 代 象 數 易 的 批 評 在 荀 爽 易 中 似 乎 並 不 是 那 麼 理 所 當 然 另 外, 荀 爽 易 學 中 亦 容 易 為 人 所 詬 病, 並 視 為 象 數 易 學 穿 鑿 附 會, 象 外 生 象 72 的 即 是 其 不 以 當 前 卦 象 注 易, 而 以 未 然 的 陰 陽 升 降 情 勢 注 易, 予 人 以 捨 實 尌 虛 的 感 覺 73 然 而, 正 如 朱 伯 崑 所 說, 荀 爽 陽 升 陰 降 特 別 重 視 剛 柔 往 來 的 發 展, 是 本 於 繫 辭 所 說 : 上 下 無 常, 剛 柔 相 易, 不 可 為 典 要, 唯 變 所 適 74 繫 辭 上 亦 言 : 變 化 者, 進 退 之 象 也 爻 者, 言 乎 變 者 75 也 尌 是 說 荀 爽 重 視 爻 位 卦 象 的 變 化, 是 順 著 易 傳 的 思 維 而 來, 但 更 強 調 道 德 應 然 的 元 素, 而 不 拘 於 當 前 的 實 然, 是 所 謂 融 舊 以 鑄 新, 將 個 人 生 命 與 經 典 解 釋 交 融 為 一 的 思 考 方 式 76 所 謂 道 德 應 然 的 要 素, 即 是 透 過 爻 位 的 變 化 以 達 至 理 想 的 陰 陽 狀 態 如 需 九 二 象 傳 注 : 乾 雖 在 下, 終 當 升 上, 二 當 居 五, 故 終 吉 也 77 臨 九 二 象 70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71 71 清 王 夫 之 : 周 易 外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0), 頁 213 72 顧 炎 武 語, 見 黃 汝 成 集 釋 : 日 知 錄 集 釋, 頁 10 另 值 得 附 帶 一 論 的 是, 歷 來 學 者 往 往 批 評 象 數 易 學 穿 鑿 附 會, 並 以 此 非 難 之 但 所 謂 的 義 理, 如 易 傳 中 以 道 德 思 維 解 讀 易 經 文 字, 又 何 嘗 不 穿 鑿? 以 最 耳 熟 能 詳 的 元 亨 利 貞 一 句 為 例, 易 傳 將 之 解 為 元 者, 善 之 長 也 亨 者, 嘉 之 會 也 利 者, 義 之 和 也 貞 者, 事 之 幹 也 這 又 何 嘗 不 是 以 道 德 意 識 穿 鑿 於 元 亨, 利 貞 這 樣 的 占 筮 用 語, 因 而 將 之 改 為 元 亨 利 貞 來 解 釋 當 然, 無 論 是 象 數 或 義 理, 都 有 其 理 論 背 景, 亦 有 其 長 短, 當 求 其 二 者 之 平 衡, 並 取 其 對 我 們 有 所 助 益 者 即 可, 不 必 截 然 分 為 二 派, 相 互 攻 訐, 那 將 無 助 於 易 理 的 闡 發 參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41-42 73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學 史, 頁 138-139 74 參 朱 伯 崑 : 易 學 哲 學 史 第 1 冊, 頁 234 75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548 550-551 雖 然 此 處 荀 爽 以 春 夏 為 變, 秋 冬 為 化, 息 卦 為 進, 消 卦 為 退 解 釋 變 化 進 退, 但 這 僅 是 象 數 時 代 所 殘 留 的 影 子, 並 不 能 掩 蓋 荀 爽 易 學 作 為 道 德 義 理 闡 發 的 核 心 76 參 黃 俊 傑 : 東 亞 儒 學 史 的 新 視 野, 頁 7 77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16 1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傳 注 曰 : 陽 感 至 二, 當 升 居 五, 群 陰 相 承, 故 無 不 利 也 78 師 彖 傳 注 : 謂 二 有 中 和 之 德 而 據 群 陰, 上 居 五 位, 可 以 王 也 79 臨 六 五 爻 辭 注 : 五 者, 帝 位 大 君 謂 二 也 宜 升 上 居 五 位 吉, 故 曰 知 臨, 大 君 之 宜 也 80 從 此 易 例 中 可 見 荀 爽 解 釋 卦 爻 強 調 其 動 態 性 與 未 來 性, 以 當 宜 可 以 等 命 令 句 動 詞 賦 予 爻 位 趨 向, 形 成 一 道 德 命 令 形 式, 是 一 經 世 與 道 德 的 指 導 這 與 孔 子 所 謂 易, 我 後 亓 ( 其 ) 祝 卜 矣! 我 觀 亓 ( 其 ) 德 義 耳 也 ( 要 ) 81 的 儒 家 易 學 注 重 道 德 闡 發 的 傳 統 有 著 一 脈 相 承 之 跡, 皆 只 取 天 道 中 的 事 理, 以 德 行 仁 義 求 取 福 吉, 不 將 易 視 為 僅 是 占 筮 之 書 82 如 上 述 臨 九 二 爻 辭 曰 : 咸 臨, 吉 无 不 利 象 傳 曰 : 咸 臨 吉 無 不 利, 未 順 命 也 荀 注 為 : 陽 感 至 二, 當 升 居 五, 群 陰 相 承, 故 無 不 利 也 陽 當 居 五, 陰 當 順 從, 今 尚 在 二, 故 曰 未 順 命 也 83 易 經 爻 辭 告 訴 我 們 會 如 何? 易 傳 象 告 訴 我 們 為 什 麼 會 如 此? 而 荀 爽 則 告 訴 我 們 應 該 如 何? 易 經 為 實 然 層 次, 易 傳 已 有 道 德 意 涵, 但 依 舊 未 超 越 實 然, 而 荀 爽 易 學 已 觸 及 應 然 層 次, 這 尌 是 所 謂 以 主 觀 的 道 德 轉 化 客 觀 的 情 勢, 要 達 到 如 此 效 果 則 必 頇 有 著 強 烈 的 道 德 意 識 來 支 持 才 有 可 能 84 由 此 可 知, 荀 爽 易 學 已 超 越 象 數 易 學 為 卜 筮 服 務 的 層 次, 而 是 一 種 道 德 應 然 的 追 求 正 如 戴 璉 璋 所 言, 在 人 文 精 神 覺 醒 的 時 代, 周 易 不 只 是 探 詢 人 事 的 成 敗 得 失 吉 凶 禍 福 而 已, 他 要 進 一 步 追 究 其 所 以 如 此 的 原 因 ; 他 還 要 更 進 一 步 探 索, 這 些 在 現 實 上 不 可 避 免 的 成 敗 得 失 吉 凶 禍 福, 應 當 怎 樣 來 因 應 85 78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225 79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29 80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226 81 見 丁 四 新 : 楚 竹 書 與 漢 帛 書 周 易 校 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1), 頁 529 82 參 日 淺 野 裕 一 : 儒 家 對 易 的 經 典 化, 收 入 鄭 吉 雄 林 永 勝 主 編 : 易 詮 釋 中 的 儒 道 互 動, 頁 96-98 83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225 84 參 見 戴 璉 璋 : 易 傳 之 形 成 及 其 思 想, 頁 26-27 85 戴 璉 璋 : 易 傳 之 形 成 及 其 思 想, 頁 24 18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五 象 數 即 是 義 理 :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荀 爽 易 學 在 了 解 到 荀 爽 易 學 應 該 是 有 強 烈 道 德 意 識 所 支 撐 後, 我 們 可 以 進 一 步 探 尋, 如 此 強 調 經 世 致 用 之 學 與 道 德 倫 理 的 荀 爽, 為 何 一 再 以 陽 升 陰 降 這 樣 的 象 數 方 法 來 注 易? 張 濤 曾 說, 京 房 與 易 緯 關 於 陽 升 陰 降 的 說 法 簡 略, 且 偏 重 占 筮 的 意 義, 故 荀 爽 在 以 往 思 想 成 果 的 基 礎 上, 指 出 了 陽 升 陰 降 的 內 在 根 據, 並 將 其 確 立 為 爻 變 的 體 例, 詴 圖 依 據 陽 升 陰 降 的 象 數 形 式 來 闡 發 六 十 四 卦 所 蘊 含 的 義 理 86 筆 者 以 為 重 點 尌 在 於 荀 爽 的 陽 升 陰 降 說 不 是 為 了 建 構 一 套 占 筮 體 系, 而 如 前 文 所 述 是 以 闡 發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等 儒 學 得 中 思 維 為 核 心 究 竟 荀 爽 是 在 為 陽 升 陰 降 此 一 思 維 尋 求 內 在 根 據, 抑 或 是 為 了 闡 揚 其 政 治 道 德 思 維 並 將 儒 學 思 維 融 貫 於 易 中 而 取 陽 升 陰 降 之 說 加 以 強 化 而 用 之? 假 如 是 前 者, 則 荀 爽 易 學 是 一 套 為 象 數 服 務, 為 陽 升 陰 降 之 說 找 尋 內 在 根 據 的 學 說, 那 麼 我 們 可 以 說 這 是 一 套 以 象 數 為 核 心 的 象 數 易 學 ; 但 假 使 是 後 者, 那 麼 荀 爽 易 學 尌 是 一 套 服 務 於 政 治 道 德 儒 門 倫 理 的 義 理 體 系, 我 們 尌 應 該 將 其 視 為 一 套 以 道 德 義 理 為 核 心 始 點,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易 學 87 86 京 氏 易 傳 有 言 : 內 外 剛 長, 陰 陽 升 降 ( 屯 ) 陽 升 陰 降, 陽 來 盪 陰, 吉 凶 隨 爻, 著 于 四 時 ( 大 壯 ) 易 緯 乾 鑿 度 載 曰 : 陽 變 七 之 九, 陰 變 八 之 六 陽 氣 升 上, 陰 氣 欲 承 可 以 見 得 陽 升 陰 降 之 說 的 理 論 有 其 背 景 淵 源, 但 荀 爽 在 注 易 特 別 凸 顯 了 這 樣 的 方 法 參 見 明 范 欽 訂 : 京 氏 易 傳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5), 頁 8a 16a; 清 紀 昀 等 編 修 : 善 本 易 緯 ( 臺 北 : 老 古 文 化,1981), 頁 6a 7b;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頁 72 87 在 討 論 中 國 的 詮 釋 學 時, 學 者 有 依 陸 象 山 所 謂 : 六 經 註 我, 我 註 六 經 將 詮 釋 分 為 主 觀 與 客 觀 之 別 然 而 筆 者 以 為, 重 點 不 在 於 主 觀 與 客 觀, 因 為 不 可 能 有 所 謂 真 正 的 客 觀, 正 如 帕 瑪 (Richard E. Palmer, 1933-) 所 說 所 有 的 方 法 都 已 經 是 詮 釋, 用 不 同 方 法 觀 察 到 的 客 體 將 是 不 同 的 客 體 重 點 在 於 思 考 的 核 心 與 思 想 的 始 點 與 目 的 所 謂 的 替 象 數 陽 升 陰 降 找 尋 內 在 根 據, 那 麼 這 是 一 種 我 註 六 經 的 態 度, 即 先 肯 認 了 易 象 數 的 經 典 性, 進 而 為 此 解 釋 之 ; 假 使 是 先 有 一 套 儒 學 價 值 意 識, 進 而 以 此 儒 門 道 德 去 解 釋 易, 其 目 的 不 在 於 替 陽 升 陰 降 的 象 數 疏 解, 而 是 在 利 用 這 樣 的 象 數 方 法 來 呈 現 其 道 德 思 維, 這 是 一 種 六 經 註 我 的 思 維 王 陽 明 對 易 詮 釋 的 看 法 即 是 對 於 六 經 註 我 一 系 最 好 的 註 腳, 他 說 : 六 經 者 非 他, 吾 心 之 常 道 也 故 易 也 者, 志 吾 心 之 陰 陽 消 息 者 也 亦 即 荀 爽 注 易 自 覺 或 不 自 覺 地 透 露 出 類 似 王 陽 明 的 這 種 思 維, 即 六 經 皆 為 其 所 用 的 六 經 註 我 一 路 當 然, 陸 象 山 最 初 所 謂 六 經 註 我, 我 註 六 經 是 一 種 工 夫 論 的 議 題, 然 而 將 此 概 念 轉 而 運 用 到 詮 釋 學 的 說 明 上 亦 無 不 可 參 宋 陸 九 淵 : 陸 九 淵 集 (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81), 頁 399 明 王 孚 仁 : 稽 山 書 院 尊 經 閣 記, 王 陽 明 全 書 第 1 冊 ( 臺 北 : 正 中 書 局,1955), 頁 19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綜 觀 荀 爽 易 學, 顯 然 並 非 是 在 為 陽 升 陰 降 找 內 在 根 據, 如 前 文 所 提 及 之 屯 初 九 象 傳 注 訟 卦 辭 注 與 隨 卦 彖 傳 注, 根 本 尌 破 了 陽 升 陰 降 之 例, 何 來 為 其 找 內 在 根 源 之 說? 88 荀 爽 這 類 注 文 的 脈 絡, 顯 然 是 為 了 闡 發 得 正 的 儒 學 價 值 且 從 後 漢 書 荀 爽 傳 中 可 見, 荀 爽 在 上 對 策 議 論 時 政 時, 處 處 可 見 其 以 易 證 道 德 人 文 之 理 如 火 生 於 木, 木 盛 於 火, 故 其 德 為 孝 89 以 離 象 火 言 孝 孝 文 勞 謙, 行 過 乎 儉 奪 胎 自 謙 卦 所 謂 勞 謙 君 子, 有 終 吉 以 言 君 德 90 夫 婦 人 倫 之 始, 王 化 之 端, 故 文 王 作 易, 上 經 首 乾 坤, 下 經 首 咸 恆 91 將 易 寓 於 人 倫 王 道, 而 有 夫 婦 然 後 有 父 子, 有 父 子 然 後 有 君 臣, 有 君 臣 然 後 有 上 下, 有 上 下 然 後 有 禮 義 更 是 引 用 自 序 卦 傳 92 可 以 見 得 荀 爽 易 學 尌 是 一 套 服 務 於 政 治 道 德 儒 門 倫 理 的 義 理 體 系, 只 是 他 運 用 象 數 的 方 法 來 呈 現 由 此 可 以 推 論, 荀 爽 易 學 的 形 成, 大 抵 是 先 有 儒 學 的 道 德 政 治 意 識, 進 而 以 此 儒 門 思 維 注 易, 並 透 過 易 傳 中 的 道 德 意 識 發 揮, 進 而 形 成 其 易 注 中 多 有 陽 升 陰 降 之 情 形 其 思 維 形 成 的 過 程 大 抵 為 :(1) 儒 家 得 正 意 識 的 形 成 ;(2) 將 道 德 上 的 得 正 思 維 透 過 易 象 數 中 的 當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等 爻 位 的 相 對 位 置 表 現 出 來 ;(3) 在 現 實 上 六 十 四 卦 三 百 八 十 四 爻 並 非 能 夠 每 卦 每 爻 都 得 正, 於 是 便 透 過 爻 位 的 變 化 來 達 至 理 想 的 狀 態 93 ;(4) 一 卦 之 中 六 爻 皆 當 位 214; 陳 堅 : 易 注 與 中 國 傳 統 哲 學 中 的 註 釋, 江 南 社 會 學 院 學 報 4:S1(2002.12), 頁 48-53; 劉 愛 敏 : 論 六 經 注 我, 我 注 六 經, 濱 州 學 院 學 報 22:1(2006.2), 頁 33-37; 林 義 正 : 周 易 春 秋 的 詮 釋 原 理 與 應 用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0), 頁 22-24; 美 帕 瑪 著, 嚴 平 譯 : 詮 釋 學 (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1995), 頁 25 88 參 頁 4 相 關 引 文, 並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99 119 210 89 參 註 47 引 文, 並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頁 2051 90 李 賢 注 曰 : 易 謙 卦 九 三 爻 : 勞 謙 君 子, 有 終 吉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頁 2051-2502 91 見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頁 2502-2053 92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頁 2502; 並 參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724 93 關 於 乾 坤 升 降 的 推 演 過 程, 王 棋 有 著 很 好 的 論 說 : 具 體 而 言, 乾 坤 兩 卦 卦 體 上, 除 了 乾 二 爻 之 陽 與 坤 五 爻 之 陰 不 當 位 之 外, 乾 四 爻 之 陽 與 坤 初 爻 之 陰 乾 上 爻 之 陽 與 坤 三 爻 之 陰 皆 失 位 不 正, 且 乾 卦 的 二 四 上 爻 之 陽 與 五 初 三 爻 之 陽 彼 此 失 應, 坤 卦 的 二 四 上 爻 之 陰 與 五 初 三 爻 之 陰 亦 是 彼 此 失 應 所 以 乾 坤 兩 卦 不 僅 乾 二 爻 之 陽 與 坤 五 爻 之 陰 當 此 升 彼 降, 乾 四 爻 之 陽 與 坤 初 爻 之 20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者 唯 既 濟 卦, 因 此 便 透 過 六 十 四 卦 的 基 本 乾 坤 兩 卦 作 為 趨 向 應 然 理 想 的 始 點, 便 有 所 謂 乾 坤 二 體 成 兩 既 濟 94 ;(5) 而 之 所 以 對 二 五 兩 爻 特 別 重 視, 是 因 一 卦 之 中 唯 二 五 爻 具 有 居 中 之 位, 分 屬 陰 陽 最 佳 之 位, 而 能 成 圓 滿 安 頓 95 而 五 爻 為 陽 位, 又 為 九 五 之 尊, 二 爻 為 陰 位, 而 六 二 自 然 與 九 五 相 對 為 臣 位 卑 位, 如 此 則 大 致 形 成 一 使 爻 位 得 正 的 往 來 方 法, 也 尌 是 荀 爽 所 謂 : 陽 位 成 于 五, 五 為 上 中 ; 陰 位 成 于 二, 二 為 下 中 故 易 成 位 乎 其 中 也 96 ;(6) 進 而 嘗 詴 將 此 概 念 由 乾 坤 二 卦 推 展 到 六 十 四 卦 三 百 八 十 四 爻 的 說 解 當 中 那 麼 我 們 可 以 說, 荀 爽 易 學 的 重 點 在 於 以 象 數 闡 發 其 儒 學 義 理, 透 過 注 易 來 闡 述 其 陽 尊 陰 卑 得 正 中 庸 的 思 維 因 此, 所 謂 的 陽 升 陰 降 的 象 數 方 法, 並 非 其 核 心 概 念 所 在, 也 並 非 源 於 乾 坤 門 戶 此 一 概 念 97 畢 竟 乾 坤 作 為 易 的 根 本, 是 很 核 心 而 直 觀 的 思 維, 孺 子 皆 可 知 由 純 陽 純 陰 之 卦 輾 轉 演 變 為 六 十 四 卦 的 思 維, 也 是 一 種 人 類 尚 未 有 縝 密 的 分 析 直 覺 時 所 產 生 萬 物 皆 流 的 思 維 98 且 正 如 張 岱 年 (1909-2004) 所 言 : 中 國 哲 學 有 一 個 根 本 的 一 致 的 傾 向, 即 承 認 變 是 孙 宙 中 之 一 根 本 事 實 變 異 是 根 本 的, 一 切 事 物 莫 不 在 變 易 之 中 99 應 該 透 過 關 注 荀 爽 的 儒 學 思 想, 以 此 為 其 易 學 核 心 的 起 點 與 特 色, 勿 過 度 強 調 陽 升 陰 降 與 自 然 氣 化 陰 陽 概 念 而 批 判 之 100 畢 竟 強 調 乾 坤 陰 陽 升 降 之 說 只 是 將 荀 爽 與 兩 漢 象 陰 乾 上 爻 之 陽 與 坤 三 爻 之 陰 也 應 升 降 互 異, 乾 卦 的 上 九 爻 之 陽 當 降 居 坤 卦 的 三 爻 陽 爻 之 位, 坤 卦 的 六 三 爻 之 陰 當 升 居 乾 卦 的 上 爻 陰 爻 之 位, 乾 卦 的 九 四 爻 之 陽 當 降 居 坤 卦 的 初 爻 陽 爻 之 位, 坤 卦 的 初 六 爻 之 陰 當 升 居 乾 卦 的 四 爻 陰 爻 爻 位 這 樣, 經 過 乾 二 爻 之 陽 與 坤 五 爻 之 陰 前 四 爻 之 陽 與 坤 初 爻 之 陰 乾 上 爻 之 陽 與 坤 三 爻 之 陰 的 升 降 互 異, 乾 二 爻 之 陽 與 坤 五 爻 之 陰 乾 四 爻 之 陽 與 坤 初 爻 之 陰 乾 上 爻 之 陽 與 坤 三 爻 之 陰 諸 失 位 之 爻 皆 得 以 當 位 相 應, 陰 陽 相 和, 各 得 其 宜, 然 後 利 矣 由 此 可 明 顯 看 出, 這 樣 的 推 演 過 程, 完 全 是 為 了 達 至 得 正 的 理 想 思 維 見 氏 著 : 詴 論 荀 爽 易 學 象 數 學 說 的 建 構 及 其 哲 學 意 義, 頁 27-28 94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61 95 參 王 新 春 : 荀 爽 易 學 乾 升 坤 降 說 的 孙 宙 關 懷 與 人 文 關 切, 頁 52 96 見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547 97 參 王 新 春 : 荀 爽 易 學 乾 升 坤 降 說 的 孙 宙 關 懷 與 人 文 關 切, 頁 50 98 參 英 懷 特 海 (Whitehead, Alfred North) 著, 李 步 樓 譯 : 過 程 與 實 在 : 孙 宙 論 研 究 ( 北 京 : 商 務 印 書 館,2011), 頁 321 99 張 岱 年 : 中 國 哲 學 大 綱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82), 頁 94 100 學 者 多 如 勞 思 光 認 為 漢 代 偽 書 迭 出, 讖 緯 風 行 ; 儒 道 之 言, 皆 喪 失 本 來 面 目, 此 時 期 可 稱 為 中 2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數 易 學 鎔 鑄 為 鐵 板 一 塊, 未 能 顯 現 出 其 真 正 的 易 學 特 色 ; 唯 有 通 過 其 儒 門 思 維 來 認 識 其 易 學, 才 能 真 正 凸 顯 出 其 思 維 特 色 所 在 六 象 數 之 後 : 荀 爽 易 學 定 位 及 其 在 易 學 史 上 的 可 能 透 過 前 文 析 論 可 知, 荀 爽 易 學 應 是 一 套 闡 發 儒 門 義 理, 企 圖 將 儒 學 的 政 治 道 德 思 維 以 易 注 發 揚 之, 而 陽 升 陰 降 等 象 數 方 法, 只 是 作 為 其 達 至 得 正 理 想 方 法 與 手 段 我 們 不 應 將 可 操 作 的 象 數 升 降 視 為 荀 爽 易 學 的 唯 一 核 心 或 是 第 一 序 概 念 101 雖 然 林 忠 軍 余 敦 康 等 學 者 也 多 少 意 識 到 荀 爽 易 學 的 義 理 內 涵 102, 但 一 般 仍 普 遍 將 荀 爽 易 學 與 京 房 易 緯 虞 翻 等 象 數 易 學 視 為 一 纛, 仍 舊 在 論 述 荀 爽 易 學 時 都 著 重 在 陽 升 陰 降 的 討 論, 才 進 而 引 出 或 附 論 其 得 正 的 儒 學 思 維 但 誠 如 前 文 所 言, 象 數 易 學 通 常 是 一 套 為 象 數 為 卜 筮 服 務 而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系 統 假 使 我 們 承 認 荀 爽 易 學 是 以 義 理 為 思 想 的 始 點, 那 麼 尌 不 該 僅 僅 將 其 視 為 漢 代 象 數 易 的 一 環, 而 應 該 是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103 國 哲 學 之 衰 亂 期, 主 觀 認 定 漢 代 思 想 的 混 亂, 甚 至 從 儒 學 的 角 度 視 之 為 黑 暗 期, 因 為 此 時 代 南 方 道 家 之 形 上 旨 趣, 燕 齊 五 行 迂 怪 之 說, 甚 至 苗 蠻 神 話, 原 始 信 仰 等 等, 皆 滲 入 儒 學 以 致 兩 漢 期 間, 支 配 儒 生 思 想 者, 非 孔 孟 心 性 之 義, 而 為 混 合 各 種 玄 虛 荒 誕 因 素 之 孙 宙 論 但 實 不 應 該 因 為 漢 代 學 者 所 論 進 路 與 孔 孟 不 完 全 相 同, 吸 納 了 各 家 思 想, 尌 批 判 其 歧 出 與 混 亂 其 實 像 荀 爽 這 類 的 學 者 雖 也 談 陰 陽 災 異, 但 其 中 心 思 維 與 義 理 核 心 何 嘗 不 是 在 闡 揚 儒 學 道 德 思 想 參 勞 思 光 : 新 編 中 國 哲 學 史 ( 二 )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87), 導 言 頁 3-4 101 所 謂 的 第 一 序 概 念 即 指 概 念 的 原 出 點 以 荀 爽 易 學 而 言, 應 該 是 以 得 位 居 中 與 承 陽 這 樣 的 經 世 儒 學 思 維 為 第 一 序 概 念, 而 陽 升 陰 降 是 為 了 達 致 這 樣 的 理 想 狀 況 的 方 法 思 維, 因 此 是 為 第 二 序 概 念 102 參 林 忠 軍 : 易 學 源 流 與 現 代 闡 釋, 頁 242;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頁 197-199 103 更 明 確 地 說, 是 否 能 夠 將 東 漢 古 文 易 學 家 一 併 納 入 漢 代 象 數 易 學 之 中 而 無 所 分 別, 尤 其 像 東 漢 晚 期 荀 爽 這 樣 的 易 學 者, 具 有 強 烈 的 道 德 意 識 與 士 大 夫 精 神, 注 易 完 全 以 為 聖 人 立 言 寄 寓 政 治 道 德 理 想 為 目 標, 或 許 更 加 不 宜 如 此 簡 單 將 之 與 象 數 易 劃 上 等 號 如 賴 貴 三 教 授 即 言 : 東 漢 古 文 易 學 家 輕 視 今 文 易 學 比 附 的 詮 釋 方 法, 相 對 崇 拜 易 學 聖 賢 與 權 威 的 言 論, 主 觀 上 嚴 格 遵 循 注 不 破 經 的 原 則, 專 以 象 數 訓 詁 為 工 具, 通 過 對 周 易 經 傳 的 文 本 整 理 與 文 辭 的 注 釋, 力 圖 恢 復 周 易 經 傳 作 者 本 意, 凸 顯 聖 賢 的 易 學 思 想, 建 立 了 貌 似 規 範 的 詮 釋 體 系 參 賴 貴 三 : 易 學 思 想 與 時 代 易 學 論 文 集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2007), 頁 259 22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當 然, 尌 易 的 原 初 意 義 而 言, 似 乎 不 應 該 分 象 數 或 義 理, 正 如 李 道 平 所 言 : 古 人 之 說 易 也 言 象 數 而 義 理 在 其 中 作 易 者, 不 能 離 象 數 以 設 爻 彖 說 易 者, 即 不 能 外 象 數 而 空 談 乎 性 命 矣 104 易 本 是 透 過 象 來 言 事 言 理, 豈 有 截 然 二 分 之 可 能? 105 但 是 由 於 易 學 發 展 中, 逐 漸 有 鄭 則 多 參 天 象, 王 乃 全 釋 人 事 106 的 情 形 發 生, 因 此 我 們 習 慣 將 易 分 為 象 數 與 義 理 兩 路 其 實, 偏 於 象 數 或 著 重 義 理 都 是 所 謂 的 進 退 無 所 據 107, 前 文 論 述 荀 爽 易 學 是 即 象 數 即 易 理, 是 言 其 透 過 象 數 闡 述 義 理, 以 象 數 為 方 法 以 義 理 為 核 心, 在 象 數 與 義 理 間 拿 捏 恰 到 好 處, 這 是 可 以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與 漢 代 鄭 玄 一 類 多 參 天 象 的 象 數 易 學 家 做 出 區 別 的 當 然, 荀 爽 與 鄭 玄 之 易 注 於 今 皆 僅 存 片 段, 於 著 作 全 貌 或 易 學 史 而 言, 都 如 雪 泥 鴻 爪, 難 以 尌 此 一 隅 即 改 寫 易 學 史 但 我 們 的 確 能 夠 透 過 現 存 可 見 的 線 索 中, 去 推 論 與 還 原 荀 爽 易 學 的 特 色 ; 至 少 從 這 些 蛛 絲 馬 跡 中, 可 以 跳 脫 傳 統 的 刻 板 印 象, 重 新 定 位 荀 爽 易 學 作 為 儒 門 義 理 的 核 心, 而 僅 將 陰 陽 象 數 作 為 方 法, 視 為 第 二 序 的 概 念, 凸 顯 出 其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易 學 內 涵 這 樣 的 批 判 與 反 思, 將 給 予 易 學 史 一 些 線 索 與 啟 發, 我 們 可 以 藉 此 去 思 考 : 易 學 的 發 展 豈 能 從 兩 漢 的 象 數 易 學, 到 了 魏 晉 尌 豬 羊 變 色 一 轉 為 義 理? 是 否 有 如 荀 爽 一 類 即 象 數 即 易 理 的 易 學 家, 作 為 象 數 到 義 理 的 過 渡 與 橋 梁? 而 非 簡 單 將 兩 漢 易 學 與 魏 晉 易 學 一 分 為 二, 明 定 為 象 數 與 義 理 兩 種 型 態 108 如 此, 將 有 利 於 開 啟 漢 魏 易 學 史 的 另 一 個 關 鍵 問 題 之 新 視 野 ; 此 即 本 文 重 新 定 位 荀 爽 易 學 的 意 義 與 契 機 當 然, 那 又 是 另 一 個 龐 大 而 未 竟 的 議 題 亟 待 學 者 去 進 一 步 發 掘! 104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1 105 所 謂 的 象 數 與 義 理 不 可 能 一 刀 兩 斷, 明 白 畫 出 一 條 楚 河 漢 界, 兩 者 可 說 是 比 例 輕 重 孰 為 主, 何 為 從 的 問 題, 並 非 象 數 易 中 尌 無 義 理, 而 義 理 一 派 尌 全 廢 象 數 106 唐 李 鼎 祚 : 周 易 集 解 序, 收 入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5 107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頁 2 108 也 尌 是 說, 魏 晉 時 期 的 易 學 絕 非 到 王 弼 時 突 然 由 象 數 翻 轉 至 義 理 ; 王 弼 著 重 義 理 闡 發 的 治 易 形 態, 必 定 不 能 籠 統 地 上 溯 至 費 氏 古 文 易, 而 必 頇 有 更 接 近 更 直 接 更 類 似 的 易 學 型 態 即 象 數 即 義 理 的 易 學 作 銜 接 漢 魏 之 際 易 學 的 轉 變 可 參 朱 伯 崑 : 易 學 哲 學 史 第 1 冊, 頁 274-279 23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徵 引 文 獻 一 原 典 文 獻 南 朝 宋 范 曄 撰, 唐 李 賢 等 注 :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72 * 唐 孔 穎 達 疏, 清 阮 元 校 勘 : 周 易 正 義,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81 唐 尹 知 章 注, 清 戴 望 校 正 : 管 子 校 正,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58 宋 邢 昺 疏, 清 阮 元 校 勘 : 論 語 注 疏,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81 宋 陸 九 淵 : 陸 九 淵 集,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81 明 王 孚 仁 : 王 陽 明 全 書, 臺 北 : 正 中 書 局,1955 明 范 欽 訂 : 京 氏 易 傳,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5 清 王 夫 之 : 周 易 外 傳,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0 * 清 李 道 平 : 周 易 集 解 纂 疏,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2 清 紀 昀 等 編 修 : 善 本 易 緯, 臺 北 : 老 古 文 化,1981 清 張 惠 言 輯 : 周 易 荀 氏 九 家, 收 入 古 風 主 編 : 經 學 輯 佚 文 獻 彙 編 第 2 冊, 北 京 : 國 家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10 清 惠 棟 : 易 漢 學, 收 入 氏 撰 : 周 易 述,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0 清 顧 炎 武 撰, 黃 汝 成 集 釋 : 日 知 錄 集 釋,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二 近 人 論 著 ( 一 ) 專 書 丁 四 新 : 楚 竹 書 與 漢 帛 書 周 易 校 注,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1 * 朱 伯 崑 : 易 學 哲 學 史 第 1 冊, 臺 北 : 藍 燈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1 牟 宗 三 : 周 易 的 自 然 哲 學 與 道 德 函 義,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8 * 余 敦 康 : 易 學 今 昔,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 林 忠 軍 : 易 學 源 流 與 現 代 闡 釋,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2 林 義 正 : 周 易 春 秋 的 詮 釋 原 理 與 應 用,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0 哈 伯 瑪 斯 等 著, 洪 漢 鼎 編 譯 : 詮 釋 學 經 典 文 選 ( 下 ),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2005 24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姚 蒸 民 : 韓 非 子 通 論, 臺 北 : 東 大 出 版 公 司,1999 徐 芹 庭 : 漢 易 闡 微, 北 京 : 中 國 書 店,2010 * 高 懷 民 : 兩 漢 易 學 史,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7 張 岱 年 : 中 國 哲 學 大 綱,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82 * 張 濤 : 秦 漢 易 學 思 想 研 究,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5 勞 思 光 : 新 編 中 國 哲 學 史 ( 二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87 黃 俊 傑 : 東 亞 儒 學 史 的 新 視 野,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06 劉 玉 建 : 漢 代 易 學 通 論,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12 賴 貴 三 : 易 學 思 想 與 時 代 易 學 論 文 集,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2007 戴 璉 璋 : 易 傳 之 形 成 及 其 思 想,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9 ( 二 ) 單 篇 論 文 王 晴 佳 : 後 現 代 主 義 與 經 典 詮 釋, 收 入 黃 俊 傑 編 : 中 國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 一 ) 通 論 篇,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06, 頁 125-150 * 王 棋 : 荀 爽 象 數 易 學 語 境 中 的 陰 陽 觀, 理 論 月 刊 10(2012.10), 頁 63-66 王 棋 : 荀 爽 與 九 家 易, 周 易 研 究 115(2012.10), 頁 56-63 * 王 棋 : 詴 論 荀 爽 易 學 象 數 學 說 的 建 構 及 其 哲 學 意 義, 蘭 州 學 刊 10(2012.10), 頁 25-30 * 王 新 春 : 荀 爽 易 學 乾 升 坤 降 說 的 孙 宙 關 懷 與 人 文 關 切, 中 國 哲 學 史 4 (2003.11), 頁 50-56 * 張 濤 : 略 論 荀 爽 易 學, 河 南 大 學 學 報 39:3(1999.5), 頁 71-75 陳 堅 : 易 注 與 中 國 傳 統 哲 學 中 的 註 釋, 江 南 社 會 學 院 學 報 4:S1(2002.12), 頁 48-53 曾 春 海 : 由 論 語 孟 子 考 察 易 傳 構 成 的 儒 學 成 素, 收 入 鄭 吉 雄 林 永 勝 主 編 : 易 詮 釋 中 的 儒 道 互 動,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2, 頁 103-126 劉 愛 敏 : 論 六 經 注 我, 我 注 六 經, 濱 州 學 院 學 報 22:1(2006.2), 頁 33-37 ( 三 ) 中 譯 外 文 日 淺 野 裕 一 : 儒 家 對 易 的 經 典 化, 收 入 鄭 吉 雄 林 永 勝 主 編 : 易 詮 釋 25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中 的 儒 道 互 動,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2, 頁 81-101 英 懷 特 海 (Whitehead, Alfred North) 著, 李 步 樓 譯 : 過 程 與 實 在 : 孙 宙 論 研 究, 北 京 : 商 務 印 書 館,2011 美 本 杰 明 史 華 慈 著, 程 鋼 譯 : 古 代 中 國 的 思 想 世 界, 南 京 : 江 蘇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美 帕 瑪 著, 嚴 平 譯 : 詮 釋 學,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1995 ( 說 明 : 書 目 前 標 示 * 號 者 已 列 入 Selected Bibliography) 26

曾 暐 傑 :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Selected Bibliography Gao Huai Min, Liang Han Yi Xue Shi [The History of Yi Jing Studies in Han Dynasty],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7). [Tang] Kong Ying Da, Zhou Yi Zheng Yi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Collated by Ruan Yuan, (Taipei: Yee 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Qing] Li Dao Ping, Zhou Yi Ji Jie Zuan Shu [Collective Commentaries of Book of Changes], (Beijing: Zhong Hua Book Company, 2012). Lin Zhong Jun, Yi Xue Yuan Liu Yu Xian Dai Chan Shi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Yi Jing Studies and it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Shanghai: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2012). Wang Qi, Shi Lun Xun Shuang Yi Xue Xiang Shu Xue Shuo De Jian Gou Ji Qi Zhe Xue Yi Yi (On the Construction of Xun Shuang s Distinctive Doctrines of Xiang and Shu in the Zhou yi Studies and Its Philosophic Significance), in Lan Zhou Xue Kan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Vol.10, (Oct, 2012), pp.25-30. Wang Qi, Xun Shuang Xiang Shu Yi Xue Yu Jing Zhong De Yin Yang Guan (The Aspect of Ying and Yang in Xun Shuang s Yi Jing Studies of Phenomenon and Number), in Li Lun Yue Kan (Theory Monthly), Vol.10, (Oct, 2012), pp.63-66. Wang Xin Chun, Xun Shuang Yi Xue Qian Sheng Kun Jiang Shuo De Yu Zhou Guan Huai Yu Ren Wen Guan Qi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smos and Humanity in the study of Qian Rise and Kun down of Xun Shuang), in Zhong Guo Zhe Xue Shi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4, (Nov, 2003), pp.50-56. Yu Dun Kang, Yi Xue Jin Xi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Yi Jing Studies],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5). Zhu Bo Kun, Yi Xue Zhe Xue Shi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Yi Studies], (Taipei: Landeng Culture Ltd., 1991). Zhang Tao, Qin Han Yi Xue Si Xiang Yan Jiu [The Research of Yi Jing Studies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Beijing: Zhong Hua Book Company, 2005). Zhang Tao, Lue Lun Xun Shuang Yi Xue (The Discussion of Xun Shuang s Yi-jing Studies), in He Nan Da Xue Xue Bao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Vol.39, No.3, 2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May, 1999), pp.71-7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