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滑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頁 1-29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 吳聰敏 ** 摘要 1640 年代中期以後,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殖民統治趨於穩固, 稅收也逐漸增加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殖民政府的課税大多是採包税制度, 其中, 贌社制度與原住民經濟

Similar documents
DutchTax.dvi

10 中央銀行季刊第三十一卷第一期民國 98 年 3 月 0.84% 1.73% 25.6% GDP 1.52% 0.44% 29.37% 0.90% 2.18% (4) a b c d e f 壹 前言 2004 (WTI) % 200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emigration),, :,,, 18-19, 12-13, 17-20,,, 17-20,,,,, 15, 17-18, ( Push - Pull Theory),,,, 1926, 375, 31115, 83 %, 300, 90 % [1 ],,,,?,? [2 ] 17-19,,,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Microsoft Word - ACI chapter00-1ed.docx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2

100 年華僑經濟年鑑 2011 華僑經濟年鑑 IT % % % % % WEF

3 QE3 時 評 ~0.25% Quantitative Easing, QE FED QE 1 3 FED QE1 QE2 QE3 貳 美國推出 QE3 之動機意涵與過去 2 次 QE 措施之主要差異 FED QE MBS

1 摘 要


( ) (1) (2) (3) (4) 2

第一章  緒論

臺灣重要經濟變動指標

其中, 是 1685 年定額的社餉 ( 紋銀 ), 第 1 個 除以 0.7 是季麒光 (2004, 頁 ) 所訂的折減政策, 而第 2 個 除以 0.7 是季麒光使用的匯率 依季麒光使用的 匯率計算, 南社在鄭氏末年的贌金是 1, 兩, 貨幣單位是 時銀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台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 十二五規劃的展望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4D F736F F D 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M 社制度之演變及其影響, 年 吳聰敏 摘要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殖民政府於 1642 年開始, 要求漢人到原住民社貿易必須申請許可 1644 年, 許可証之價格由公開競標決定, 這是 M 社制度的起源 M 社是對原住民與 M 商交易課稅的制度, 公開競標表示每年的稅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2018 半年度報告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香港 上海 SHI 紐約 ( A joint stock lim

第二頁 n n n n 增值稅稅率和徵收率 % 11% 17% 5% 3% 36 1

t14phip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112 台 灣 學 誌 第 11 期 免 ( 或 不 得 已 ) 允 許 少 部 分 女 性 識 字 率 抬 升 與 女 性 工 作 機 會 然 而, 這 些 少 量 的 性 別 改 善, 都 只 是 男 性 精 英 追 求 其 政 治 理 想 過 程 中 的 副 產 品 而 已, 他 們 不 見

論中國大陸公務人員 問責制度 從法制層面分析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SARS 灰信網 (freesion)

参考3

Microsoft Word 陳秋坤清樣稿_0601.doc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1995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資歷統計表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國政論壇 93春季號.doc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本公司位於中國山東省膠東半島的招遠市 這裏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黃金開採歷史悠久,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 其黃金資源約佔中國總剩餘黃金資源的十分之一, 是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基地及中國產金第一市, 被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 中國金都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A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PNA 國家圖 各種語言的 MSC 生態標章 P N A W W F P N A M S C stakeholders Moody Marine Ltd PNA MSC EUROTHON ISSF OPAGAC ISSF Moody Mar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GRI

cost down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value up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 value added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 a OEM ODM OBM O

Microsoft Word 謝艾倫-淇武蘭遺址.doc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cg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4D F736F F D20B1C8B05FA970AABAA94DAA41A8D3A15DBC66AC64ABE1ADD7A7EFA15E E646F63>

論壇 新華網 人民網

雲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Yunnan Water Investment Co., Limite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發售 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數目 287,521,000 股 H 股股份 視乎超額配股權行使與否而定 香港發售股份數目 28,754,000 股 H 股股份

洪麗珠 84 4 人 南人的任官差別只是一種集團主義 collectivism 的用人方法罷了 確實元代 史料中 參用 一詞頗為常見任官與族群對應的狀況除了蒙古人之外色目與漢人 5 並非一直有上與下的差別元代法律上更找不到四等人制的明文規定 應該思考的 是四 等 人或者四類人的存在是否需要法律明文規

Microsoft Word - Dr. Zhu Lumin's Chnese Working Paper - 东北亚和平繁荣与中国的角色.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F503吳若予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30,000 10,000 英國 美國 3,000 1,000 日本 荷蘭 台灣 中國 圖 2: 各國人均 GDP 之長期變動事後看來, 要比較戰前與戰後的人均 GDP 成長率, 其實不需大費

(1709)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中州証券 Central China Securities Co., Ltd. (2002 年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公司名稱為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在香港以 中州證券 名義開展業務 ) 股份代號 : 年度報告 2015

K. N. Chaudhuri Trade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

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

1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穨yinmen.PDF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 1945,,,,,,,,4,,,,,,,,, ( ), ;, ;,,,? (1992 ) (,1993 ), ( ), () 3,143, ( ) ( ), ( ) :,

Lloyd E. Eastman Rana MitterForgotten Ally: China s World War II, China s quagmire Pyrrhic victor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風 前 塵 埃 以 一 位 名 叫 無 絃 琴 子 的 女 子 貫 穿 整 個 故 事, 雖 然 真 正 的 女 主 角 應 該 是 她 的 母 親 橫 山 月 姬 20 世 紀 末, 無 絃 琴 子 為 和 服 收 藏 家 染 織 廠 老 闆 長 谷 川 工 作 碰 巧 美 國 東 岸 一 所 長

041 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來自鄰埠的葡萄牙人040 香港葡人的由來

第 22 頁 繼 續 報 導 家 鄉 消 息, 溝 通 海 外 同 僑 聲 氣, 半 月 一 冊, 從 未 衍 期, 八 年 如 一 日 此 點 雖 不 敢 自 詡 為 難 能 可 貴, 然 也 誠 足 自 慰 本 刊 出 版 以 來, 銷 行 地 域 自 星 馬 以 至 暹 羅 越 南 北 婆 羅

FishSCSeaChi2ndEd19_9.indd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一、清单表

目錄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2014 年 ( ), [1](P ) 11,, , 695,,,,,, 10 [2](P375), 4 4, :,,,,,,,,,, ;,, :,, ;, ;, [3], 4 5, : 年度承包数额 ( 里尔

Transcription:

臺滑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頁 1-29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 吳聰敏 ** 摘要 1640 年代中期以後,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殖民統治趨於穩固, 稅收也逐漸增加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殖民政府的課税大多是採包税制度, 其中, 贌社制度與原住民經濟的關係最為密切 1648-1650 年之間, 贌金總額大約增加為三倍, 以往的研究都認為這是贌商獨占原住民村社交易的結果 本文將說明, 明清之際中國的内戰導致對臺灣鹿肉的需求增加, 才是贌金總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 : 荷蘭東印度公司 贌社 包税制 獨占 * 本文之定稿文字與投稿版本有很大的差異, 這要歸功於兩位審査人的専業意見與細心審査 本文寫作期 間, 戚謝翁佳音先生熱心回答我的問題, 並細心閲讀本文初稿, 指正不少錯誤 我也威謝我的助理盧佳 慧整理資料, 高一誠與王子豪提出許多批評與建議 本文初稿曾在臺大經濟系 政大財稅系 中研院臺史所研討會發表, 與會者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作者受益良多 最後, 作者戚謝國科會的研究獎助 * *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一 刖目ニ 貿易收益與當地收入三 中國內戰與贌金之變動四 臺灣主要鹿産地區之變動五 結語 一 rau 言 1624 年夏天, 在明朝政府的要求之下, 荷蘭人撤出膨湖, 駛抵大員, 在ー餛身沙汕的頂端興建熱蘭遮城 (fortzeelandia), 與臺灣本島的赤崁遙相對望 一餛身沙汕與臺灣本島之間即爲大員灣 1625 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 (Vereenigde OostindischeCompagnie, 以下簡稱 V O C ) 的宋克長官 (Governor Sonck) 以 15 匹棉布 [cangans 向新港社原住民買下赤崁地方的一塊土地, 建立一個貿易據點 (1) VOC 的商船於 1596 年抵達東南亞時, 中國東南海域上已有中國人 日本人 葡萄牙人, 以及西班牙人従事貿易活動 當時, 明朝禁止外國人在中國的領土上從事國際貿易活動 外國人要與中國貿易, 臺灣是一個方便的地點 荷蘭人在臺灣開設貿易商館 ( 以下簡稱爲大員商館 ) 之前, 日本人與中國人早就在臺灣貿易 ; 荷蘭人的到来, 讓競爭更爲激烈 不過, 明朝政府對於國際貿易的態度消極, 並不鼓勵商人出海貿易 1630 年代中期, 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禁止日本人出國 在 (1) 务見 Leonard Bluss6, Natalie Everts, and Evelien Freeh, eds The Formosan Encounter, volume 1 (Taipei: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1999), p. 39, 與 W. M. Campbell,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reprinted by SMC publishing, 1992),p. 37 0 另外, 關於荷治時期土地所有權之分析, 請參見翁佳音, 地方議會 贌社與王田 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 ( 一 ), 臺灣文獻 51: 3 (2000), 頁 271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3 上述的情勢下,VOC 把握機會, 大力擴張國際貿易的版圖 (2) 大員商館設立之後, 一開始的目標是轉ロ貿易 基於利潤的考量,VOC 並無在臺灣建立殖民統治的意圖 但是, 荷蘭人很快發現, 欲爭取貿易利潤, 必須有武力作後盾 在荷蘭人來臺之前, 臺灣原住民生産的鹿肉出口是由漢人收集與運送, 鹿皮出口是由日本商人經營 荷蘭人發現, 要從漢人與日本人手中奪取鹿皮與鹿肉的經營權, 只能靠武力 要保障海上運輸的安全, 也必須靠武力 1630 年代開始,VOC 改變政策, 逐步在臺灣建立起一個殖民統治政府 VOC 在臺灣的殖民統治穩固之後, 稅收項目也日漸增加 底下第二節首先說明荷治時期臺灣稅收制度之演變 1640 年代中期以後, 荷蘭人的稅收大多採取包稅制, 其中原住民贌社制度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重視 ⑶ 簡單來說, 贌社是指商人到原住民村社交易之權利, 贌金則指商人支付給 VOC 在臺殖民政府之權利金 1648-1650 年之間, 贌金總額增加爲近乎三倍 以往的硏究都認爲這是 VOC 在臺殖民政府賦予贌商獨占權的結果 ⑷ 本文將指出, 此ー解釋並不正確 第三節以ー簡單的模型分析贌社制度之性質, 並說明在公開競標制度下, 原住民村社之贌金與該村社鹿肉產量以及中國大陸市場上之鹿肉價格息息相關 1640 年代末期贌金總額之所以大幅上升, 主要是因爲明淸之際中國的內戰使中國大陸沿海ー帶的食物供給不足, 對臺灣鹿肉的需求增加所致, 贌商因此願意以較高的價格承包原住民村社之鹿產 1650 年以後, 中國內戰趨於緩和, 食物價格回復正常水準, 贌金也下降 第四節根據以上之推論分析臺灣主要鹿産地區之變動 第五節爲結語 ⑵ 參見中村孝志, 荷蘭時代在台灣歷史上的意義,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 臺北 : 稻鄉出版社,1997), 上巻, 頁 3 3 ; 曹永和, 十七世紀作為東亞轉運站的臺灣, 臺灣風物 48: 3 (1998), 頁 100 與 Leonard Bluss6, No Boats to China,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China Sea Trade, 1635-1690, Modem Asian Studies 30: 1 (1996), pp. 64-65. ⑶ 例如,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稅,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 究, 上卷, 頁 265-281 ; 與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 臺北 : 播種者 文化,2002), 頁 155-172 等 (4) 例如 John Robert SheDherd,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7 9, 與轉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60

4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巻第一期 ニ 貿易收益與當地收入 VOC 以營利爲目標, 其在臺灣的殖民政府有兩個主要的利潤來源 : 貿易收入與當地收入 貿易收入 之原文爲 handelsinkomsten (5) VOC 的會計資料中列有各年之貿易收入, 但其意義爲何, 並不淸楚 我們猜測 貿易收入 可能是指商品售出價格與進貨價格之差額, 必須進ー步扣除運輸成本才能算出利潤 VOC 會計資料中的支出項目分水上與陸上費用, 前者指各商館間之運輸費用 船舶修繕, 甚至人員薪資等 當地收入 原文爲 landsinkomsten, 這是指 VOC 在臺殖民政府的課稅收入與生產收入 (6) 學者主張, 當地收入應該只計入 VOC 殖民政府對漢人與原住民之課稅, 如宰豬搜或人頭稅 ; 商品出口稅, 如 _ 輸出税, 不應計入 (7) 不過, VOC 的年度收支報告中, 當地收入並未區分細項, 無法進一歩調整 圖ー畫出 VOC 在臺殖民政府之收入與利潤, 爲避免圖形太過複雑, 圖中並未畫出各年之支出 ⑻ 利潤 是直接以收入減支出計算而得 原資料中, 某些支出是固定資本支出, 例如,1653 與 1654 年度都有築城費用 但因爲資料之細節不明, 未加調整 1646-1649 年之間, 當地收入從 56,270 里耳增加爲 161,797 里耳, 增幅驚人 VOC 建立大員商館之後, 初期以轉ロ貿易爲主 不過, 荷蘭人很快發現即使是轉 ⑶ 中村孝志, 荷蘭的台灣經營,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巻, 頁 327, 一文譯為 貿易利潤 ( 6 ) 感謝翁佳音告知,landsinkomsten 除稅收外, 還包含生產收入與進出ロ稅 ( 7 ) 中村孝志, 荷蘭的台灣經營, 頁 327 另參見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稅, 頁 263 ⑶ 圖ー根據中村孝志, 荷蘭的台灣經營, 頁 322-326 所整理的數字, 原始資料來源是巴達維亞城的 一 般報告 (Generale missiven) Ernst Van Veen, How the Dutch Ran a Seventeenth-century Colony: The Occupation and Loss of Formosa 1624-1662, Itinerario XX: 1 (1996), pp. 63-67, 亦整理出 VOC 在 臺殖民政府之財政收支, 兩項資料在 1649 年度開始幾乎相同, 但 1644 年度以前部分統計有顯著差異 例如,Ernst Van Veen, How the Dutch ran a seventeenth-century colony, pp. 67 之表 3,1645 年 (1644 會計年度 ) 之總收入為 181,195 guilders, 中村孝志, 荷蘭的台灣經營, 頁 322-326 之表 1 則為 194,933 guilders 又如, 前者 1640 年度之總收入為 1^,923 guilders, 但後者為 233,095 guilders Paul A. Van Dyke, How and Wh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Became Competitive in Intra-India Trade in East Asia in the 1630s, in John E. Jr. Wills, ed Eclipsed Entrepo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Taiwan and Central Vietnam, 1500-1800 (Hampshire, Great Britain: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pp. 95-110 認為 1630 年代晚期開始,VOC 的會計制度才上軌道, 帳目實料才較可靠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5 1636 1638 1640 1642 1644 1646 1648 1650 1652 1654 1656 1658 1660 圖ー V O C 在臺殖民政府之收入與利潤單位 : 里耳 ( /) 會計年度 :1636 年度是指 1636 年 1 0 月初至 1637 年 9 月底,1653 年度開始提前一個月, 指 1653 年 9 月初至 1654 年 8 月底 1653 年度僅有總收入之數字 資料來源 : 中村孝志, 荷蘭的台灣經營, 頁 322-326, 表 1 及其附註 1653 與 1654 年度之支出計入築城費用,1655 年度計入基隆與淡水之支出 原實料單位為 flo r ijn,1 flo r ijn 等於 20 stuyvers,1 stuyver 等於 16pe n ning 本圖改以里耳為單位 里耳為西班牙銀幣單位 荷治時期, 各貨幣間之匯率並非固定, 參見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的臺灣内地諸税, 頁 316-3 1 7 ; 韓家寶 鄭維中, 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 婚姻與洗禮登録簿 ( 臺北 : 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0 05), 頁 142 ; 與 Hsiu-jung Chang, The English Factory in Taiwan: 1670-1685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95), p. 761 為簡化起見, 本文採用之單位换算如下 1 里耳等於 48 がs 若採用較高或較低的匯率換算, 並不影響本文以下的分析 ロ貿易, 也需要有武力爲後盾, 因此,1630 年代開始改變政策, 逐漸開創出一個結合荷蘭人與中國人之殖民政府 (9) 1628-1639 年之間,VOC 在臺殖民政府所屬人員平均有 434 人 ;1646 年增加爲 680 人, 其中各地之駐軍 (garrison) 有 550 人 _ 殖民政府之規模擴增使收入增加, 但成本也隨之而擴大 1630 年代中期以後,VOC 在臺灣的殖民統治才較爲穩固, 學者指出,VOC (9)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Taiwan under European Rule, 1624-1662 (Ph.D. thesis, Yale University, 2000) 強調, 荷蘭人提供武力與行政治理的架構, 而漢人殖民者則經營狩獵 撈捕, 以及農業活動 因此, 臺灣殖民地是由荷蘭人 中國人, 以及臺灣原住民所構成 (1 0 ) 春見 Ernst Van Veen, How the Dutch Ran a Seventeenth-century Colony, pp. 62, 6 7, 表 1 與表 3

6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統治下的臺灣稅制, 要到 1640 年代初期才確立 (11) VOC 在臺殖民政府之稅目繁多, 包括對進出口商品課税, 如烏魚出口稅與鹿肉出口稅, 對產出課稅, 如米作什一稅 1640 年開始, 殖民政府對漢人開徵人頭稅 (12) 目前留存的資料中有 1641-1654 年度的稅收總額, 但細項數字殘缺不全 以稅收金額而言,1650 年代中期最重要的稅目是進出ロ稅 ( 關稅 ) 中國人人頭稅 贌金, 以及米作什一稅 進出ロ稅中, 較重要的應該是鹿肉出口稅 烏魚與烏魚子出口稅 不幸的是, 這些都沒有可靠的統計 圖ニ爲 1654 年大員各主要稅收項目占總稅收之比率, 其中鹿肉 贌金漁撈宰豬稅市衡量人頭税米作鹿肉烏魚圖ニ 1654 年度各項稅收所占比率說明 : 鹿肉 指鹿肉出口稅, 烏魚 指烏魚及烏魚子出口稅 實料來源 : 除了鹿肉與烏魚出口稅之外, 其餘取自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稅, 頁 319-320 之當地收入細目表 依原表之說明, 此乃集計判明之數字而得者 中村孝志之資料不含虎肉出口稅與烏魚出口稅 鹿肉出口稅估計方法如下 : 依程紹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 頁 418, 鹿肉出口約 10,000 擔 ; 但是,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稅, 頁 26 4, 指出出口量約 8,000-10,000 擔, 本文以 9,000 擔計算 1654 年度之出ロ税率每擔 3 里耳, 合計為 27,000 里耳 烏魚出ロ稅估計方法如下 : 中村孝志, 台灣南部鲻漁業再論,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巻, 頁 151, 指出 1654 年捕獲烏魚 133,900 尾, 當年每尾烏魚的出ロ稅為 1 stuyjver, 合計為 2,789.6 里耳 同資料指出,1658 年烏魚子出ロ稅收約占烏魚出ロ稅收的 20% ( 頁 153) 假設 1654 年為相同比率, 則稅收合計為 3,347.5 里耳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稅, 頁 266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29, 指出 VOC 在臺殖民政府設有稅 捐處 不過, 審査人之一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 認為當時有稅關, 但似無專門收稅的單位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7 烏魚及烏魚子出口稅是間接推估而得, 其餘則根據 VOC 之紀錄 (13) 依圖ニ,1654 年 VOC 之稅收以中國人人頭稅最爲重要, 其次爲贌金, 排名 第三的是鹿肉出口稅 烏魚與烏魚子出口稅之比率僅占 2.8% 不過,1654 年烏魚 捕獲量特別少,(14) 大約只有前後年的三分之一, 因此, 正常情況下, 烏魚與烏魚 子出口稅所占比率可能達 8% ( 一 ) 包税制度 1630 年代中期,VOC 在臺殖民政府開始採用包稅制度 荷治時期, 臺灣許多 稅收項目一開始都是由殖民政府的徵稅部門直接徵收, 之後才轉變成承包制 不 過, 一旦轉換成承包制度之後就很少回復舊徵收制度 圖ニ的各項稅收, 除了鹿肉與烏魚出口稅是殖民政府自行徵收之外, 其餘都採承包制 事實上, 烏魚出口 稅早在 1639 年就採承包制, 之後歷經幾次改變,1655 年又恢復承包制 (15) 中國 人人頭税原來是由殖民政府自行徵收,1653 年開始採承包制 贌社則是於 1644 年 開始實施 雖然統稱爲稅收承包制度, 但每一種稅收之運作方式卻不盡相同 以中國人 人頭稅爲例, 包稅制度之運作如下 : 人頭稅之稅額是由東印度公司訂定, 從 1645 年開始, 在臺之中國人每月須繳交 14 stuyjvers 之人頭稅 (16) 在每年 4 月或 5 月 時, 殖民政府將徵收人頭稅之工作公開招標 1654 年人頭稅之徵收業務由得標者 Gincko 承包, 每月須付給 VOC 在臺殖民政府 3,025 里耳 假設包稅者從中抽取 1 stuyjver 之服務費用, 則可推算繳交人頭稅之中國人約爲 11,169 人 烏魚與烏魚子出口稅包稅制度之運作類似人頭稅, 但有一個根本不同的地方 是, 承包人須承擔風險 毎年冬季, 大量的烏魚從北邊迴游至臺灣海峡附近産卵 時, 中國漁夫即由福建渡過臺灣海峡來臺灣沿岸捕烏魚, 捕獲的烏魚與烏魚子犬 (1 3 ) 鹿肉 烏魚及烏魚子出口稅之估算方法請見圖ニ之説明 加入間接推估之稅收數字後, 各項稅收合計為 119,489 里耳 而依 一般報告,1654 年度實際稅收總額為 291,282 florijn 5 stuyvers 4 penning, 折合 121,368 里耳 兩者差額甚小, 顯示鹿肉 烏魚及烏魚子出口税之推估尚稱合理 (1 4 ) 參見中村孝志, 台灣南部鲻漁業再論, 頁 15 卜 15 2 (1 5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52_153 ( 1 6 ) 同上註, 頁 144-145, 認為人頭税之性質類似薪資所得税, 以當時之エ實率推論, 平均税率約 9.7% 不過, 翁佳音先生對於所得税的解释有所保留, 認為這並非依所得高低徵收 ( 私人通信 )

8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部分運回中國出售 烏魚與烏魚子運往中國主要是在每年的 12 月下旬至翌年 2 月之間, 中國漁民大約是在 12 月初開始捕捉烏魚 (17) 以 1657 年爲例,V O C 在臺殖民政府對烏魚與烏魚子出口課徵 20% 之稅, 並於 12 月 19 日以公開競標方式將徵稅工作發包 當年的烏魚是由 Zonko 以每 100 尾 6.5 里耳承包, 烏魚子則由斌官以每百斤 16 里耳承包 (18) 承包商繳納標金給殖民政府後, 即有權向漁民取得其漁獲的 20%, 再將所得的烏魚與烏魚子運往中國販售 (19) 在公開競標時, 競標者須預估未來兩個月烏魚之收穫量與中國市場之價格變動 萬一烏魚價格或魚獲量少於預期, 承包商不僅沒有利潤可得, 還蒙受損失 (2()) ㈡贌社制度之由来在荷蘭人來臺之前, 臺灣原住民生産的鹿皮與鹿肉是由中國商人從各村社以小船運出, 鹿肉運往中國大陸, 鹿皮則售給日本商人 ( 或居住日本之華商 ) 出口到日本 荷蘭人早就注意到臺灣的鹿皮可出ロ至日本, 但卻難以與日本商人競爭 (21) 1628-1633 年之間, 日本曾禁止 VOC 前往貿易 1633 年貿易禁令解除之後, 貿易的機會出現, 但荷蘭人卻又發現日本商人高價在臺灣收購鹿皮 1634 年 10 月,V OC 在臺殖民政府決議, 公司不干渉日本的戎克船前來臺灣, 但規定中國人從村社運出之鹿皮只能售給公司 (22) 1635 年 4 月殖民政府再度宣吿, 任何人不得出口 出售鹿皮或同類貨物於他人, 並把爲日本人收購鹿皮的中國人驅逐出境 以上的禁令到底產生多大的效果很難說, 不過,1635 年日本的鎖國政策幫了 VOC 個大忙 因爲日本人不能出國貿易, 臺灣的鹿皮出口乃由 ( 1 7 ) 中村孝志, 台灣南部鲻漁業再論, 頁 154-156 ( 1 8 ) 同上註, 頁 152 (1 9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52, 認為承包商出口烏魚與烏魚子時, 不須再繳交出口稅 ( 2 0 ) 中村孝志, 台潸南部鲻漁業再論, 頁 153-154 指出,1660 年度鳥魚子 100 尾價格約 4 里耳, 但承包額卻高達 7.5 里耳 (2 1 ) 參見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滑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收於王穎, 臺灣梅花鹿復育之研究 ( 屏東 : 内政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85), 73 年度報告, 頁 37 (2 2 ) 參見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2000), 第 1 冊, 頁 183, 與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p. 164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9 VOC 在臺殖民政府獨占 (23) 臺灣出口的鹿皮與鹿肉原先主要是由原住民所捕捉, 但 1630 年代後半開始出現中國人捕鹿的紀錄 有別於原住民傳統的捕鹿方法, 中國人是以設陷阱的方式在原住民的獵場捕鹿 (24) 鹿皮與鹿肉是原住民的所得來源之一, 中國人捕鹿, 侵犯了原住民的財產權, 也影響原住民的生計 不過, 中國人捕鹿已事先取得荷蘭人發給的許可證, 因此, 這也可以說是 VOC 在臺殖民政府與中國獵人聯合侵犯原住民的利益 1630 年代後半, 赤崁附近的鹿群數目已減少, 主要鹿産地北移至嘉義與雲林ー帶, 而原住民對荷蘭人與中國獵人的反抗也以位於今日雲林縣的 Favorlangh ( 虎尾瓏社 ) 最爲著名 虎尾瓏社人屢次驅退在其獵場上捕鹿的中國人, 因此, 荷蘭人必須出面保護中國獵人 1637 年 10 月, 荷蘭人對虎尾瓏社發動第一次的征討 獲勝之後, 荷蘭人把虎尾瓏社的獵場劃爲兩區, 較大的獵場占原面積的三分之ニ, 提供給中國獵人捕鹿之用 ; 其餘的三分之ー留給原住民與居住於虎尾瓏社的漢人捕鹿 (25) 1638-1639 年是中國人捕鹿的最盛期, 鹿皮出口張數達歷年最高 ( 參見圖三 ) 但是, 大量捕鹿的結果使臺灣的鹿群數量快速減少 此外, 中國人以陷阱捕鹿雖然效率高, 但所取得的鹿皮通常沾有血跡, 在日本市場上無法以高 (2 3 ) 參見韓家寶 鄭維中, 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 婚姻與洗禮登録簿, 頁 72-73 141-143, 與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pp. 164-166 臺灣原生鹿科動物有水鹿 梅花鹿, 以及 山羌 3 種,VOC 在臺殖民政府獨占出口者, 應該只是梅花鹿 1637 年 2 月 2 日 VOC 在臺殖民政府公 告, 出口鹿肉 大鹿皮 羊皮, 應繳納什一稅, 其中之 大鹿皮 應指水鹿皮 告令之原文中, 水鹿皮為 ekmtshuijden, 而 VOC 在臺殖民政府獨占出ロ之梅花鹿皮為 hartevellen 明鄭時期, 英國東印 度公司在 1672 年的報告中說, 臺灣出ロ之鹿皮可區分為 :eland deare 與 antilope, 其中,eland 應該 是指水處,deare 則指梅花虎 麥見 Hsiu-jung Chang, The English Factory in Taiwan, p. 159 VOC 在 臺殖民政府獨占梅花鹿皮出口之證據是,1642 年 10 月 VOC 在臺殖民政府的告令中重申, 任何人不得 出口 ( 梅花 ) 鹿皮 至於水鹿皮, 由目前的資料判斷, 部分是中國人出ロ, 部分則由 VOC 在臺殖民政 府出口 譬如,1639 年 11 月 3 日的 熱蘭遮城日誌 記載,VOC 在臺殖民政府出口至日本市場上的水 鹿皮每百張售價 75 兩 參見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 頁 458 另參見中村孝志, 十七世 紀臺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貿易,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巻, 頁 93-95 (2 4 ) 原住民捕鹿方法, 請見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26-27 (2 5 ) 參見 Tonio Andrade, Pirates, Pelts, and Promises: The Sino-Dutch Colony of Seventeenth Century Taiwan and the Aboriginal Village of Favorolang,w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4: 2 (2005), pp. 295-321, 或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pp. 174-179 另見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 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47-48

1 0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1633 1636 1639 1642 1645 1648 1651 1654 1657 1660 圖三 VOC 輸往日本之鹿皮 ( 張 ) 資料來源 : 永積洋子著 劉序楓譯, 由荷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質易, 收於湯熙勇主編, 中國 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 第七集, 頁 4 5 51 價出售 荷蘭人於 1639 年 5 月作出決議, 禁止使用陷阱捕鹿 (26) 荷蘭人於 1637 年對虎尾瓏社的征討雖然獲勝, 但後續的紛擾不斷 1638-1642 年之間, 荷蘭人又對虎尾瓏社發動三次征討 1637 年的第一次征討可視爲是保護中國人 壓制原住民的武力行動 不過, 大約到了 1641 年, 荷蘭人與中國人及原住民的關係改變 (27) 以往, 荷蘭人保護在原住民獵場捕鹿的中國人, 後來反而變成是保護原住民免於受中國人的影響 (28) 1642 年,VOC 在臺殖民政府與虎尾瓏社簽訂和平協約, 其中規定中國人不得到虎尾瓏社的獵場捕鹿, 這等於是推翻了 1637 年底的決議 1642 年 12 月, 大員議會決議, 除了駐有公司政務官的原住民村社之外, 其餘各原住民村社的中國人強制搬遷到赤崁或熱蘭遮市 中國人如果要到各原住民村社貿易, 必須申請許可證 每張許可證月費 1 里耳, 但駕駿戎克船進出原住民村社者, 每月須付 10 里耳 1644 年,VOC 在臺殖民政府對於中國人出入村社的管制放鬆 : 允許 6-10 名中國人在幾個指定的村社居留進行貿易, 但須取得許可, ( 2 6 ) 參見韓家寶 鄭維中, 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 婚姻與洗禮登録簿, 頁 161 ; 江樹生, く梅花鹿與臺灣 早期歷史闞係之研究, 頁 42-48 ; 與 Tonio Andrade, Pirates, Pelts, and Promises, pp. 167-187 o (27) Tonio Andrade, Pirates, Pelts, and Promises, p. 314. ( 2 8 ) 因為 1640-1642 年留存的紀錄稀少, 荷蘭人態度改變的原因為何, 並不清楚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11 許可證是公開競標 學者認爲, 這是贌社制度的源起 (29) 贌社制度之荷文爲,t verpachten van dorpen, 一般 M 爲, 薇艾之 贌 字應該晕由細 :/^ 音譯而来 _ 贌社是以原住民村社爲單位, 同一天公開競標 淸治初期, 諸羅縣第一任知縣季麒光曾說明贌社制度之運作如下 : 其法毎年五月公所叫贌, 每社每港銀若干, 一叫不應則減, 再叫不應又減 (31) 以現代賽局論的名詞, 這是所謂的荷蘭式競標 (Dutchauction) (32) 競標得勝之贌商可到該村社收購所有的鹿皮與鹿肉, 並售給原住民日常生活用品, 如衣料 鐵鍋, 以及鹽 梅花鹿皮須賣給 VOC 在臺殖民政府, 鹿肉與其他鹿製品可自行出口 (33) 三 中國內戰與贌金之變動 1648-1650 年之間, 贌金總額大幅上升 1647 年, 贌金總額爲 12,585 里耳, 1648 年增爲 20,900 里耳 ;1649 年爲 43,600 里耳,1650 年再增爲 61,580 里耳 爲何 1648-1650 年間贌金總額增 ft! 爲近乎三倍? 目前文獻上對此現象之解釋是, 因爲贌商有收購鹿皮與鹿肉之獨占權, 致使贌金總額節節上升 (34) 不過,1651 年贌金降爲 35,385 里耳, 爲前一年的 57% 如果贌商獨占交易權是主要原因, 則 1651 年贌金下降應該是獨占權取消的結果 但如下文所述,1648 年開始,VOC 在臺殖民政府已採取政策抑制贌商之獨占權, 因此, 獨占權之解釋是否正確値得進一歩探討 圖四畫出贌金之變動, 總額爲各原住民村社贌金之合計 1644-1657 年間, 各年都有總額數字, 但個別村社之數字並不完整 因爲後來有ー些新加入之原住民 (2 9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57 (3 0 ) 荷文 Y verpachten van dorpen 含有課稅權カ及獨占之意味 參見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p. 224 另請參見翁佳音, 地方議會 贌社與王田, 頁 266-269 (3 1 ) 季麒光, 康熙中諸羅縣知縣季麒光覆議二十五年餉税文, 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福建府臺灣 通志 ( 臺北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文獻叢刊第 84 種,1960), 頁 166 (3 2 ) 關於各種競標形式之比較, 可參見 Donald E. Campbell, Incentives: Motiv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nd edition), pp. 349-358 (3 3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58, 指出鹿肉出口還須交 10% 出口稅 (34) 例如 John Robert Shepherd,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 p. 79;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pp. 211-212 ; 與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 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60, 都持此ー看法

1 2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645 1646 1647 1648 1649 1650 1651 1652 1653 1654 1655 1656 1657 圖四贌金之變動 ( 里耳 ) 說明 : 鳳山八社指 : 放索 麻里麻命 (Verrovorongh) 大木連 (T apouliangh) 阿锻 塔樓 (Soetenauw) 大澤機 (T edackan) 庙藤 (C a th ia ) 力力 (N e tn e ) 臺南至彰化ー帶 J 指原資料下列原住民村社之合計 : 新港 蕭瓏 大目降 目加溜灣 麻豆 大武瓏 哆囉哨 諸羅山 他里霧 馬芝遴 ( 又名西ニ林,D orenap) 東螺 ( 大 D ovale) 西螺 ( 小 D o v ale ) ニ林 北港溪 與打猫 (Dovaha) 實料來源 :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稅, 頁 282-283 ; 中村孝志著, 吳密察 翁佳音 許賢瑤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 臺北 : 稻鄉出版社,2002), 下卷, 頁 293-294 村社, 故圖中另畫出ー開始就採贌社制度的 鳳山八社 與 臺南至彰化ー帶 之村社, 以資比較 ㈠獨占在尙未實施贌社制度之前, 到原住民村社收購鹿製品之商人之間有競爭, 原住民會把鹿皮與鹿肉賣給出價最高者 實施贌社制度之後, 贌商的獨占權使原住民出售鹿產之價格下降, 贌商賣給原住民的日常用品的價格則上升, 原住民當然對此制度不満 荷蘭人也注意到原住民的反應, 並設法解決 1648 年 4 月, 大員議會在競標之前公布一份價格表, 規範贌商在原住民村社出售日用品之價格上限 o 例如, 每擔鹽之售價不得超過 2 里耳 o(35) 雖然管制了價格, 但是 1648 年之贌金總額增加爲上一年的 1.60 倍 有學者認 (3 5 ) 參見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55-170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13 爲, 公司以強制價格來遏止獲取暴利的作法並未奏效 (36) 該年的競標之後, 大 員議會進ー步決議於赤崁建立市場, 讓鄰近原住民村社能自行出售鹿製品, 不須 經由漢人之手 但是,1649 年之競標金總額再升爲上一年度的 2.09 倍 1650 年 4 月初, 在競標之前,VOC 宣告原住民的鹿皮與鹿製品不一定要賣給得標之贌商 : 原住民得以將他們的貨物按照他們自己願意的價格出售, 如果跟他們村社的贌商 談不妥, 得以將他們的鹿肉 鹿皮和其他貨物帶來大員出售, 也可以帶去他們認 爲會出價最高的任何其他村社的贌商那裡交易 (37) 但是,1650 年度之競標金額 再增加爲上一年的 1.41 倍 表一整理 1648-1654 年間 VOC 殖民政府抑制贌商獨 占所採取的辦法 但目前並無任何資料可驗證, 這些辦法有多大的效果 在進一歩分析贌金總額變動的原因之前, 我們首先須了解贌商的利潤來源 表一荷蘭東印度公司抑制贌商獨占之政策 日期政策資料來源 1648 年公告管制價格表, 價格表以外的商品必須以 1647 年之價格交易 ; 大員附近的原住民村社可以自由帶各種食物來市場出售 韓家寶 (2002) 江樹生 (2003) 頁 160-163 頁 38 1649 年持續管制價格程紹剛 (2000) 頁 315 1650 年原住民可以自行將鹿皮與鹿肉帶到大員出售, 或者出售給鄰近村社之贌商 江樹生 (2003) 程紹剛 (2000) 1651 年 同上一年 江樹生 (2003) 程紹剛 (2000) 1652 年公司試驗在大員附近的村社開設商店, 出售原住民日常生活用品 頁 122 頁 326 頁 202 頁 333 江樹生 (2003) 頁 354 1653 年同上一年江樹生 (2003) 頁 391 1654 年 贌商須按規定的價格收購, 原住民可自由到其 江樹生 (2003) 頁 464 他村社出售土產, 贌商必須在指定地點提貨, 該地點由贌商與原住民共同決定 説明 : 韓家寶 (20 02), 指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程紹刚 (2000), 指 荷蘭人在福 爾摩莎 江樹生 (20 03), 指 熱蘭遮城日誌, 第 3 冊 (3 6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60 (37)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2003), 第 3 冊, 頁 I 22

1 4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以 1653 年爲例, 贌金總額爲 26,715 里耳, 當年荷蘭人出口鹿皮約 54,000 張 (38) 荷蘭人在臺灣收購鹿皮之價格約 15 里耳 / 百張, 故荷蘭人合計付給各贌商之總金額爲 8,100 里耳 從贌商的角度來看, 他們從原住民手中買入鹿皮, 賣給 VOC 在臺殖民政府, 其收入最多只有 8,100 里耳, 卻須繳出 26,715 里耳之贌金 若交易商品僅有鹿皮一項, 贌商之利潤爲負,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贌商到原住民村社買入鹿皮與鹿肉時, 同時出售鹽 布料, 以及鐵鍋等日用品給原住民 因此, 贌商可能是以高價出售原住民所需用品, 牟取暴利 不過, 表一的資料顯示,1648 年開始, 荷蘭人已採取一些措施抑制贌商的獨占權 而且, 原住民的所得水準不高, 出售日用品給原住民是否爲贌商利潤的主要來源, 値得懐疑 如果出售日用品並非主要的利潤來源, 則剩下來惟一能解釋贌金總額上升現象的, 就是出售鹿肉與其他鹿製品之收入 (39) 底下將以ー簡單的模型分析贌金之變動 筆者首先説明哪些因素影響贌商之決策 贌社之競標通常是在每年的 4 月或 5 月, 也就是狩獵季節結束之後 因爲狩獵季節已經結束, 故競標者對於各村社之收穫量應該有大概之了解 (40) 贌商收購之梅花鹿皮賣給 VOC 在臺殖民政府, 鹿肉自行銷往大陸 荷蘭人通常是在 8-9 月之間把鹿皮運到日本市場出售 (41) 由此可推論, 贌商從村社收購鹿肉, 再出ロ到木陸, 可能也需要兩 三個月的時間 在大員市場上, 鹿皮價格是由 VOC 在 (3 8 ) 鹿皮出口統計見中村孝志, 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贸易, 頁 109 若使用永積洋子, 由 荷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贸易, 頁 51 之數字,1653 年臺灣由荷蘭船出ロ之鹿皮有 56,700 張, 價额 21,881 gulden, 約合 9,117 里耳 當年中國船載往日本之虎皮有 4,660 張 ( 3 9 ) 另一個解釋是 1648-1650 年之間臺灣曾出現物價普遍上揚的現象 不過, 此一時期是金本位制度, 不容 易出現物價普遍上揚的情形 李映萱, 1648-1650 年村社承包金揚升為物價膨脹現象? (2006, 未發 表 ) 由各種資料與紀錄判斷, 此一時期並無物價膨脹問題 ( 4 0 ) 中國人於 1630 年代後半加入捕鹿之後, 鹿皮的產量增加, 但是荷蘭人也發現鹿群的數量快速減少 1638 年 5 月, 荷蘭人下令禁止中國獵人在 4 月底之後獄鹿 以 4 月底為期限的理由是, 母鹿通常在 4-5 月生 小鹿 翌年 4 月 1 8 日, 荷蘭人重申前令, 並要求立刻廢除所有的陷阱 同年 5 月進一歩規定, 中國人 捕鹿 ( 限用繩套捕捉法 ) 須於 10 月 1 日至 3 月 3 1 日 1645 年則全面禁止中國人捕鹿 參見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48 ;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 頁 294 431 ; Tonio Andrade,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p. 169 o 除了中國人之外,VOC 在臺殖民政府也 對原住民的捕鹿方式及時間設限 例如,1650 年 5 月 4 日大員議會決議 : 在虎尾瓏地區因為鹿隻數目 尚多, 原則上不限制捕鹿 但是,5-6 月之間除了日常食用之外, 不許捕鹿 5-9 月之間則不許捕小鹿, 參見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滯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58-62 ( 4 1 ) 中村孝志, 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質易, 頁 113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15 臺殖民政府決定 ; 鹿肉價格則決定於大陸的消費市場 (42) 因此, 贌商在競標之前 雖然已大略了解各原住民村社之鹿産量, 但仍須預測未来幾個月中國市場鹿肉價 格之變動 此一時期贌商與原住民之交易大部分採以物易物方式, 但爲了簡化文字說 明, 底下的模型假設交易時使用貨幣 贌商到村社以日用品 ( 布料 鹽 鐵鍋等 ) 換取鹿皮與鹿肉, 運到大員出售 南部的鳳山八社已由狩獵逐漸轉變爲農耕, 部 分村社可能已無鹿產 (43) 爲了簡化文字, 以下模型僅以鹿皮與鹿肉之交易作說明 以ル代表原住民村社 i 之鹿皮與鹿肉數量 贌商在村社收購鹿皮之價格以 h 表示, 收購鹿肉之價格以 v 表示 VOC 在臺殖民政府以 H 之價格買入贌商之鹿 皮, 中國大陸市場上之鹿肉價格則以 U 表示 若不考慮運輸成本, 贌商之利潤爲 (h+ v-h-v)%i 贌商另一項利潤來源是出售日用品給原住民 以兩表示贌商 在原住民村社出售日用品之價格,m 則代表贌商購入日用品之成本, 則利潤爲 ( 网 m ) X i 贌商另一項重要的支出是運輸成本 每ー單位鹿皮與鹿肉之運輸成本以 t 表示, 贌商把村社的鹿皮運到大員, 鹿肉運到中國大陸之總運輸成本爲 txi 此處之運輸成本包含所有的人力 材料, 以及管理成本 最後, 從公開競標取得承包權利者須付出競標金, 其金額以も代表 綜合以上所述, 村社 i 贌商的超額利潤可表示如下 : 贌商超額利潤 v _ h v)xi+(in-m)%i txi 4>i = [(h+ v +in) (h+v + m) t]xi (f)i (1) 依據賽局論之分析, 如果競標人數眾多, 各競標者之運輸技術與成本相同, 而且産量與價格之資訊充分, 則公開競標會使超額利潤等於零 超額利潤爲零表示贌商只能獲取正常利潤 換言之, 贌商出售鹿皮與鹿肉以及售與原住民日用品之總 (4 2 ) 臺灣本岛對於虎肉也有需求, 但其數量不易推估, 以下的分析暫不考慮此一因素, 但這應不影響本文之 結論 (4 3 ) 若依據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62 之相對價格表,16 站年鳳山八社中的大目連 麻里麻崙, 以及阿缑仍有鹿產, 但塔樓 茄藤 力力, 以及放索可能已無鹿產

1 6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收入, 在扣除所有物料成本 外僱勞エ之薪資, 以及繳納贌金之後, 所餘應該等於贌商本人之時間成本 當超額利潤等於零時, 由式 ⑴ 可推得 : <f>i=[(h+ v + m) (h+v + m) t]xi=[b t]xi (2) 上式中定義 b 三 (E+ v+m)-(h+v + m ), 代表尙未扣除運輸成本之毛利潤 對 贌商而言,E 是 VOC 在臺殖民政府所決定, 與 m 是市場決定 贌商若在村社 交易中享有獨占權, 他會降低收購價格み與 z;, 提高日用品價格兩, 以提升利潤 不過,1648 年起,/z ジ, 以及琢之價格受到管制 例如, 贌商在諸羅山購入 1 支 公鹿腿之管制價格爲 10 stuyjvers, 而每擔鹽之售價爲 2 里耳 因此, 若荷蘭人抑 制獨占權之政策有效, 則 /^ z;, 以及兩也非贌商所能決定 荷蘭人在設定管制價格時, 似乎已把交通便利與否的因素納入考慮 例如, 在大目連 ( 上淡水社 ), 阿餱 塔樓, 以及節藤社, 贌商以 1 匹粗棉布可交換 35 束 稻穀 再往南之放索社, 則是 1 匹粗棉布可交換 60 束稻榖 在大員北邊, 諸羅山 距離大員較遠, 距麻豆較近 諸羅山 1 支公鹿腿之管制價格爲 10 stuyjvers, 麻豆 則爲 16 stuyjvers (44) 因此, 交通便利與否會影響式 ⑵ 中 6 與 # 之値 (45) 以め代表村社 f 交通便利程度之指標, め値小表示交通較便利 ; め値大表 示交通不便, 則式 ⑵ 之 6 與 { 都是 d i 的函數, 而村社 i 之贌金爲 : (f>i=[b(di)- t(di)]xz ⑶ 式 ⑶ 中, 關項包含鹿皮價格與鹿肉價格, 因此, 影響贌金的因素包括 : 鹿皮價格 鹿肉價格, 及鹿産量 直覺上來說, 荷蘭人收購鹿皮之價格上升, 或者中國市場上鹿肉價格上升時, 贌商之利潤也會上升 不過,V OC 在臺殖民政府獨占鹿皮出口, 沒有調升鹿皮價格的動機 因此, 鹿肉價格之高低應該是影響贌商利潤的主要因素 臺灣的鹿肉主要是出口到中國大陸 當大陸市場對鹿肉的需求增加 ( 4 4 ) 管制物價之質料取自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61-162 作者特 別感謝審査人之一細心查核檔案原文, 指正本文初稿對於公鹿腿單位之解釋錯誤, 並指出棉布之單位為匹,1 匹等於 6 呎 (4 5 ) 不過, 從大員以北到虎尾瓏之間, 每擔鹽之價格都是 2 里耳, 原因可能是鹽相對較輕 ~ { 1 1 ^ 5 o S - i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17 時, 鹿肉價格會上升 但是, 贌金是由公開競標所決定, 故鹿肉價格上升時, 公開競標會使贌金上升 到最後, 贌商還是只能得到正常利潤 ㈡ 1648-1650 年贌金總額之變動 1648-1650 年之間, 贌金總額增加爲大約 3 倍之多, 本小節將驗證上一小節的模型是否能解釋此ー現象 由式 (3), 贌金總額爲 : S [b(di) t(di)]xi ⑷ 上一小節說明, 贌金大幅上升的因素包括 : 鹿肉價格上升 鹿皮價格上升, 以及鹿產量增加 以下依序検討, 哪一項因素促成贌金總額大幅增加 我們首先觀察鹿產數量之變動 前面圖三畫出臺灣輸往日本之鹿皮張數, 1648-1650 年之間, 鹿皮出口分別爲 54,745 張 64,867 張, 及 83,474 張 鹿皮數量增顯示鹿產量增加, 這可能使贌金總額上升 不過,1650 年的鹿皮出口張數是 1648 年的 1.52 倍, 競標金額則是 2.95 倍 此外, 圖三顯示,1651 年之鹿皮出口略高於 1650 年, 贌金總額卻降爲 1650 年的 57% 顯然, 鹿産量並非影響贌金的主要因素 其次, 我們分析鹿皮價格之變動 與贌商利潤相關的是 VOC 在臺殖民政府收購鹿皮之價格, 不過, 我們蒐集的鹿皮價格資料並不完整, 因此, 表二列出三種鹿皮價格以資對照 :VOC 在臺殖民政府收購鹿皮之價格 ( 臺灣價格 ) 日本之鹿皮輸入價格, 以及日本市場上之售價 這三種價格中, 日本輸入價格之資料最完整 由表ニ所列出的資料看來, 這三種價格的趨勢大略相同 圖五畫出日本之鹿皮輸入價格, 其中,1642 年之價格較低, 其餘各年之價格相當穩定 (46) 1648-1650 年間, 日本之鹿皮輸入價格先升後降, 但變動幅度很小 如果 VOC 在臺殖民政府 (46) 1642 年之價格下降似乎反映日本市場之不景氣 參見中村孝志, 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曰贸易, 頁 113-114 其他零星之價格資料包括, 東印度公司曾在 1625 年向中國人李旦買 6,000 張虎皮, 每百張 10 銀兩 (tae l), 合 13.8 里耳 參見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28-29 江樹生又指出 1638-1639 年間, 公司向漢人收購鹿皮之價格是 : 上等 13 銀兩, 中等 11 銀兩, 下等 6 銀 兩 ( 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4 6 ) 此與中村孝志之資料相符 不遇, 江樹生 指出匯率為 100 銀兩等於 112 里耳, 而非表ニ計算時所用的 138.9 里耳

1 8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表ニ鹿皮價格 單位 : 里耳 / 百張 1636 1639 1641 1642 1644 1646 1653 1655 1658 1672 上等 18.1 18.1 18.1* 13.9 15.0 17.0 臺灣價格中等 15.3 15.3 15.3 11.1 12.5 14.0 下等 7.6 8.3 7.5 5.6 6.3 7.0 日本輸入價格 16.9 16.5** 19.9 11.9 17.7 17.4 16.1 18.0 17.0 上等 62.5 58.3 67.6 59.6 67.5 83.3 中等 47.2 43.1 48.4 34.6 38.6 51.4 45.0 下等 19.4 20.8 25.9 16.0 20.0 說明 : * 1641 年臺灣鹿皮售價為 1633-1641 年之平均 ** 為 1638 年之價格 部分原始價格為銀兩, 以 1 里耳合 0.72 銀兩轉换 日本進價之原始 價格是 m ld e n,1 gulden 等於 1 flo r ijn 由圖一之說明,1 dutch gulden 20 stuyvers, 1 里耳 = 48s 蝴 ^ r s 實料來源 : 臺灣價格 :1639 年, 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46 其餘各年之 統計取自中村孝志, 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貿易, 頁 112-114 ; 村上直次 郎著 郭輝譯, 巴達維亞城日記 ( 臺北 : 臺灣省文獻會,1970), 頁 430_43 1 1636 1638, 及 1639 年之日本售價亦見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 頁 268 414 458 1672 年之價格取自 Hsiu-jung Chang, The English Factory in Taiwan pp. 153,159 中村 孝志, 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質易, 所列之 1643-1644 兩年之數字與村上 直次郎著 郭輝譯, 巴達維亞城日記 不盡相符, 本表採後者 但由後一實料, 看不出 是 1643 還是 1644 年價格, 本表列於 1644 年 1641 年ー攔係 1633-1641 年之收購償格 ; 1642 年為該年底東印度公司之買入價格 日本輸入價格 : 永積洋子著 劉序楓譯, 由荷 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質易, 頁 51 1638 年償格由程绍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200 之數字計算而得 日本售價 : 取自中村孝志, 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質 易, 頁 113, 註 71 1636 年日本市場有兩種價格, 第一項交易價格依上中下等級分別為 4 5 銀兩 3 4 銀兩, 及 14 銀兩 第二項交易價格分別為 3 3 銀兩 2 2 銀兩 11 銀兩 差異 的原因不明, 此處取後者 1641 年無數字, 係 1636 1637 1638 三年之平均 收購鹿皮之價格與日本鹿皮輸入價格有相同的變動趨勢, 則鹿皮價格也不是贌金大幅變動的原因 事實上, 從 1630 年代中期開始, 荷蘭人獨占臺灣鹿皮出口, 因此,VOC 在臺殖民政府並無動機調高鹿皮收購價格 最後要探討的是鹿肉價格之變動是否可以解釋贌金總額之變動 不幸的是, 鹿肉價格的紀錄更少, 筆者把找到的資料全部列於表三 (47) 1644 年, 鹿肉價格每 ( 4 7 ) 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46 指出,1638-1639 年間, 平均 6 隻鹿腿為 1 擔, 而 1 擔鹿肉在福建售價 18-20 里耳 但未說明資料來源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19 1633 1635 1637 1639 1641 1643 1645 1647 1649 1651 1653 1655 1657 1659 圖五荷蘭船輸往日本之鹿皮價格 ( 里耳 / 百張 ) 質料來源 : 永積洋子著 劉序楓譯, 由荷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質易, 頁 5 1 擔約 6-8 里耳,1649 年上升爲 20 里耳 我們無法確認鹿肉價格從哪一年開始上升, 但可以確定的是, 鹿肉價格上升是中國內戰所引起 1644 年滿淸入關, 中國東南沿海ー帶在 1640 年代晩期動亂加劇, 引起物價劇烈上漲 1647 年 12 月 31 日的 一般報告 指出, 戰爭造成運自中國的貨物寥寥無幾 (48) 因爲中國的饑荒, 臺灣湧入許多中國人 VOC 在臺殖民政府擔心臺灣的米不夠吃, 禁止稻米出口 但是, 許多中國人經常違背我們的禁令秘密運出去 (49) 因爲鹿肉之價格統計較少, 我們試由鹿製品之課稅推估鹿肉價格之變動 VOC 在臺殖民政府從 1637 年開始對鹿製品出口課徵什一稅 換言之,1 擔鹿製品出口課徵 0.1 擔 此一時期之鹿肉價格不明, 但 1644 年鹿肉每擔約 6-8 里耳 若假設 1637 年價格爲 8 里耳, 則 1 擔鹿肉之稅額爲 0.8 里耳 1649 年, 鹿肉出口稅額已上升至 4 里耳 因爲中國大陸市場上鹿肉價格持續上升,1650 年 4 月 16 曰, VOC 在臺殖民政府決議將鹿肉輸出稅再提高到 6 里耳 不過,1650 年中大陸市場之鹿肉價格由每擔 20 里耳暴跌至 10 里耳 (5G) 出口稅調漲後, 中國人認爲無利可 (4 8 ) 程绍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2 骀 (49)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3 世, 頁 40 另參見江樹生, 荷據時期臺灣的漢人人口變遷, 收於 財囷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臺湾省文獻委員會編輯, 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雲林 : 財囷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7), 頁 11-29, 與程绍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301-303 312 中國 内戰之影響持續甚久 1654 年 VOC 在臺殖民政府在發贌之前決議, 准許贌商減免前一年 贌金的五分 之一 減免的理由是, 由於中國的革命及其連帶引起的事故而遭受了損失 參見江樹生譯, 熱蘭遮 城日誌, 第 3 冊, 頁 322 ( 5 0 )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的臺灣内地諸税, 頁 277-278

2 0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巻第一期 圖, 不願再出ロ鹿肉, 故 5 月 27 日出ロ稅調回原額 由此可知,VOC 在臺殖民政府會觀察大陸市場鹿肉價格之變動, 調整臺灣的出口稅 依表三之資料,1649 1650, 及 1654 這三年, 鹿肉出口稅與鹿肉價格之變動趨勢是吻合的, 這也顯示, 鹿肉價格在 1649 年前後曾大幅上升 0 依據表三,1644 年鹿肉價格每擔 7 里耳 1649-1650 年之間, 鹿肉價格曾上漲到 20 里耳, 但隨後又降爲 10 里耳 鹿肉價格上漲時, 若承包金額不變, 贌商之收益會隨之增加 根據表三之資料,1650 年代中期臺灣每年約出口 10,000 擔鹿肉 (51) 若 1640 年代晩期之出口數量也是 10,000 擔, 則鹿肉價格由 7 里耳上漲爲 10 里耳時, 贌商之收益將增加 30,000 里耳 若上漲爲 15 里耳, 贌商之收益將增 表ニ 鹿肉價格 出口量, 及出口稅 1641 1644 1649 1650 1654 1655 1659 鹿肉價格 7 里耳 20 里耳 10 里耳 8 里耳 一 出口稅 10% 4 里耳 6 里耳 * 3 里耳 2 里耳 1 里耳 出口量 10,000 擔 8,000 擔 6,000 擔 單 說 位 : 鹿肉價格與出口稅之單位為擔 明 :* 東印度公司於 1650 年 4 月 1 6 日決議, 將出口稅由原來的 4 里耳提高到 6 里耳 ; 但 5 月 2 7 日降為原額 實料來源 : 鹿肉價格,1644 年 : 臺灣的鹿肉每百斤約 6-8 里耳, 見村上直次郎著 郭輝譯, 巴達維 亞城日記, 頁 436 ; 本表列為 7 里耳 1649-1650 年 :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 地諸稅, 頁 277-278, 上年度 (1 6 5 0 ) 肉價由每擔 2 0 里耳暴跌至 10 里耳 1654 年 :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3 冊, 頁 323 ; 此為荷蘭人向貿易商購買之價格 出口稅, 1641 年 : 鹿肉出口課徵 10%, 韓家寶 鄭維中, 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 婚姻與洗禮登錄 簿, 頁 142 1649-1650 年,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就, 第 3 #, 頁 121 136 1654 年 :1654.4.30 決議, 肉稅將由 4 銀元 ( 約合 4 里耳 ) 降為 3 銀元 見江樹生譯, 熱蘭遮 城曰誌, 第 3 冊, 頁 322 1655 年 : 從 3 里耳減為 2 里耳, 從 1655 年 7 月 1 日起生致, 見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3 冊, 頁 464 亦見程绍剛, 荷蘭人在福 爾摩莎, 頁 443 1659 年 : 程绍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513 出口量,1654 年 : 程紹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418 ; 此為 1655.1.26 之報告 1655 年 : 程紹剛, 荷蘭 人在福爾摩莎, 頁 443, 每擔減少 1 里耳, 即達 8,000 里耳 1659 年 : 程绍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513, 輸出稅由每擔兩里耳減至一里耳, 公司的年收入將因此 減少 6,000 里耳 (51) 1648-1649 年, 中國内戰驅使不少漢人來臺避難 因此, 臺灣生產的鹿肉應该有較多的比率是供島内消 費 本文未考慮此出口與島内消費比率問題, 但這應不影響本文的結果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21 加 60,000 里耳 不過, 在公開競標下, 鹿肉價格上升的獲益者不是原住民, 也不是贌商, 而是 VOC 在臺殖民政府 鹿肉價格上升時, 贌金總額會跟著水漲船高 1648-1650 年之間贌金總額上漲了 40,580 里耳, 此ー數字與表三的資料相符, 也顯示鹿肉價格上升應該是 1648-1650 年贌金總額增加的主要原因 最後,V O C 一般報告 內之敍述提供了直接的觀察證據 :1653 年贌金總額比去年少 10,000 里耳, 主要是因爲鹿肉在出租村社時價格猛跌 (52) ( 三 ) 漁稅承包 VOC 在臺灣建立貿易商館之前, 已經有不少中國人在臺灣海岸捕魚, 運回中國銷售 (53) 1645 年,VOC 在臺殖民政府首度標售各沿海漁場及内陸水域捕魚之權利, 明鄭與淸治之後的文獻, 稱此制度爲 贌港 荷治時期, 贌港與贌社在同一天公開競標, 競標得勝者即擁有在某漁場捕魚之權利 圖六畫出 1645-1657 年之贌港總金額 雖然 1649 年並無資料, 但仍可看出 1648-1650 年之間, 贌港總金額如同贌社總額ー樣, 也是大幅上升 中國漁民之 圖六漁稅承包金額 ( 里耳 ) 資料來源 : 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内地諸税, 頁 293-294 (5 2 ) 程紹剛,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頁 391 (5 3 ) 參見曹永和, 明代臺灣漁業誌略, 收於氏著,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 (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9), 頁 157-174 ; 曹永和, 明代臺灣漁業誌略補說, 收於同上註, 頁 175_25 4

2 2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魚獲絕大部分運回中國銷售 1648-1650 年之間, 福建廣東ー帶受內戰影響, 食物供給不足, 對臺灣的鹿肉需求增加, 對臺灣的漁獲需求當然也增力 0 這也會導致贌港金額上升 贌港競標得勝者獲得在某一漁場捕魚的權利, 漁港贌商與原住民並無貿易往來 (54) 因此, 贌港總金額與贌社總金額在 1650 年前同時升降的現象, 一方面驗證中國內戰是贌金上升的原因, 同時也反證, 以獨占來解釋贌社總金額上升的説法, 應該是不正確的 四 臺灣主要鹿產地區之變動 前面圖四顯示 1645-1657 年之間贌金之變動 除了跨期的變動之外, 同一年度內各村社之贌金也不盡相同 例如,1650 年虎尾瓏社贌金爲 7,550 里耳, 諸羅山社爲 5,250 里耳, 麻豆社則爲 2,850 里耳 依據上一節的模型, 本節將說明各原住民村社之贌金反映該村社之鹿產數量, 由此可進一歩推論荷治時期臺灣主要鹿產區之變動 由前面式 (3) 可推知, 4>i X i 4> r b { d j) t{d j)^ X j 其中, A ) 爲村社 / 每單位鹿產之運輸成本,6( ぬ =(/?+ 泛 + 爾 ) ( み + + m) 代表尙未計入運輸成本前之毛利潤 交通較不便利之村社,_ 較高 但如上一節所述, 關也會比較高, 原因是荷蘭人的價格管制已把交通便利與否的因素納入考慮 以前面式 ⑵ 來說明, 若兩村社與大員之距離不同, 則 t 値較大的村社, 荷蘭人之價格管制會讓該村社之 h 與 v 都較低, 亦即,b 値會比較高 因此, 兩村社之 b - t 値可能差異不大 若假設各村社之相同, 都等於 a, 則 ( 5 4 ) 某些公開競標的漁場靠近原住民的捕漁區域 1650 年,VOC 在臺殖民政府決議這些河川池沼漁稅權之 標售所得將頒給原住民, 而且, 原住民仍可在標售出去的漁場自由捕魚 參見中村孝志, 荷蘭統治下 的台灣内地諸税, 頁 296_297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76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23 <pi=axi (6) 亦即, 贌金較高的原住民村社, 其鹿產較多 由此可進一歩推知, 表 = 金 (7) 式 ⑵ 說明, 村社 i 贌金占贌金總額之比率, 即代表該村社之鹿產數量占總鹿產數量之比率 以上的分析並未考慮走私的因素 在 VOC 在臺殖民政府早期的紀錄中, 偶而可看到關於走私之描述 1638 年的 熱蘭遮城日誌 即提到, 有數艘戎克船沒有到大員繳稅, 而直接航向中國 (55) 若有大量走私, 則贌金金額不一定反映實際之鹿產數量 不過, 荷蘭人的統治較爲鞏固之後, 走私應該會減少 圖七畫出 1647 年與 1648 年, 以及 1654 年與 1655 年各原住民村社贌金占贌金總額之比率, 每ー資料點代表贌金總額的 1% 舉例來說,1647 年虎尾瓏的贌金比率爲 3 %,1655 年則增加爲 21% 圖中所示的兩段期間僅相隔 7 年, 但是大員一帶與鳳山八社之鹿產比率下降, 較北邊之虎尾瓏社ー帶之比率則上升 依據式 (7), 這表示臺灣主要的鹿產區域往北移動, 此ー預測與文獻上之描述相符 荷蘭人初抵赤崁ー帶時, 對於鹿產之豐富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1623 年之報告中指出大員附近有相當多的鹿 (56) 但是, 約 25 年之後新港與大目降ニ村社的長老於 1651 年向大員議會陳情, 因爲農業開發的結果, 村社之鹿產減少, 影響村社之經濟, 並要求補償 o 大員議會後來決定毎年補償 1,500 里耳 (57) 1638-1639 年間是中國人捕鹿最盛時期 依據 Junius 牧師之紀錄,1638 年 10 月至 1639 年 5 月中國人捕鹿許可證之收入爲 1,278.5 里耳, 其中, 諸羅山獵區之收入爲 686 里耳, 虎尾瓏獵區之收入爲 280 里耳 (58) 因此, 在 1630 年代晩期, 臺灣主要的產鹿地可能已北移至嘉義ー帶 而就中國獵人之收穫而言, 諸羅山的鹿產仍多於虎尾瓏 到了 1640 年代中期,VOC 在臺殖民政府對於新港 蕭瓏 目 (55) 江樹生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 頁 392 (56) Leonard Bluss^, Natalie Everts, and Evelien Freeh, eds The Formosan Encounter, p. 21. (5 7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91 (5 8 ) 獵區之認定依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44

2 4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1655 1654 1648 1647 北港溪 説明 : 每ー實料點代表當年贌金總额的 1 % 例如,1647 年虎尾瓏的贌金比率為 3 %,1655 年增加為 2 1 % 地圖是依據中村孝志著, 吳密察 翁佳音 許賢瑤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下巻, 頁 3 8 但原圖之 虎尾瓏地區 與虎尾撒社之位置不同 在 1648 年競標時, 虎尾櫳社與貓兒干列在一起, 顯見兩社之位置接近 吳聰敏, 原住民社餉制度之演變及其影響 (2006, 未發表 ) 指出, 荷治時期之虎尾瓏社即為清治時期之南社, 但南社之位置未能完全確定 若依 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 南社與貓兒干社的確相當接近 本圖將兩社之承包金额合併畫在貓兒干社位置 承包金額資料來源 : 中村孝志著, 吳密察 翁佳音 許賢瑤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下卷, 頁 293-294 圖七各村社贌金占贌金總額之比率

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 25 加溜灣 麻豆, 以及大目降等靠近大員的村社, 也以核發許可證的方法管制捕鹿, 這表示這幾個地區的鹿群也日漸減少 依據 1650 年 5 月 4 日大員議會的ー份決議錄, 虎尾瓏ー帶 還有很多鹿 (59) 圖七顯示, 從 1647-1648 至 1654-1655 年之間, 諸羅山社之鹿產比率約維持不變, 但虎尾瓏之比率則明顯上升, 這表示在 1650 年代, 臺灣主要的產鹿地已北移至臺灣中部 明鄭時期, 臺灣仍有相當數量的鹿皮出口 例如, 英國東印度公司 1672 年之報告指出, 臺灣每年生產動物皮約 100,000 張, 其中以鹿皮最爲値錢 (6Q) 以上之鹿產數字與荷治末期相當 1697 年郁永河來臺時, 他對於臺灣鹿產豐富之印象是來自竹塹地區, 而非臺灣南部 此ー觀察與圖七所示之趨勢相符 (61) 最後, 我們說明個別村社贌金之變動與鹿產多寡之關係 前面式 (6) 說明, 贌金的高低反映鹿產數量的多寡 舉例來說, 猴悶與打貓 (Dovaha) 兩村社位於北港溪兩側, 距離北港溪出海ロ之距離相當 因此, 這兩個村社之 b 値與 t 値應該很接近, 故假設兩村社之 b - t 値相等應該是合理的 1648 年, 猴悶之贌金爲 500 里耳, 打貓爲 680 里耳 依據式 (6), 這表示打貓之鹿產爲猴悶的 1.36 倍 若兩村社之 6 M 直並非相等, 而是稍有差異, 我們仍預測打貓之鹿產會多於猴悶 1648-1650 年之間, 鹿肉價格上升, 故 6 纟値會上升 若各村社之鹿產量不變, 由式 (6) 可知, 鹿產量較多 ( 贌金較高 ) 的村社, 贌金之變動幅度會比較大 1650 年, 猴悶之贌金增加爲 2,500 里耳, 打貓則增加爲 3,000 里耳 亦即猴悶增加 2,000 里耳, 打猫則增加 2,320 里耳, 此與上述之預測相符 以上的預測是假設各原住民村社之鹿產不變 但前面圖三顯示,1648-1650 年之間臺灣出口之鹿皮增加了 52%, 這可能是因爲鹿肉價格上升提高了原住民生産的誘因 若猴悶與打猫兩村社鹿產增加之數量相同, 上述之預測仍然成立 事實上, 打貓原來的鹿產較多ー些, 其産量之增加也可能較多 若是如此, 打貓之贌金也會增加較多 另一個例子是虎尾瓏與ニ林 (Gielim ), 兩社位於濁水溪兩側, 距離出海ロ距 (5 9 ) 江樹生, 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頁 58-62 (60) 見 Hsiu-jung Chang, The English Factory in Taiwan p. 153 依照合約, 英國東印度公司可講入其中的三分之一 (6 1 ) 參見郁永河著 楊餘之譯注,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 裨海紀遊 ( 臺北 圓神,2004), 頁 109 不過, 這也有可能是因為郁永河所走的路線, 在中南部都是人煙較多之處

2 6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離相同 1648 年, ニ林之贌金爲 820 里耳, 虎尾瓏爲 2,600 里耳, 故推測後者之鹿產遠高於前者 1650 年ニ林之贌金增加了 2,730 里耳, 變成 3,550 里耳 ; 虎尾瓏之贌金則增加 4,950 里耳, 變成 7,550 里耳 虎尾瓏贌金之增加遠大於ニ林, 這也與上面的推測相符 五 結語 本文的目的是要解釋 1648-1650 年之間, 贌金總額爲何巨幅上升? 以往的硏究認爲, 贌商的獨占權是贌金總額上升的原因, 但此ー解釋與實際資料並不吻合 本文的分析指出,1648-1650 年之間中國明淸之際的戰爭影響大陸東南沿海ー帶的食物供給, 臺灣出口的鹿肉在大陸市場上的售價大幅上升 因爲贌社是採公開競標, 鹿肉出口價格上升時, 贌金也隨之而上漲 有學者認爲荷蘭人藉由贌社制度讓 徵稅成本最小, 並將稅收額最大化 o(62) 稅收擴大之後, 若 VOC 在臺殖民政府將之用於納税人身上, 則 徵稅成本最小 對納稅人有利 不過,VOC 以營利爲目標, 徵稅成本最小 的主要獲利者是 VOC 本身 在現代國家的稅制下, 銷售稅率大多是固定的 商品價格上升時, 生産者的利潤上升, 故生産誘因也增加 反之, 在贌社制度的公開競標之下, 鹿肉價格上升時, 税率也上升, 因此, 生産誘因之上升較爲有限 在 1648-1650 年中國大陸食物供給不足的情況下, 若稅率爲固定, 利潤的誘因會使鹿肉與漁獲的出口增カロ較多, 中國大陸食物缺乏的問題得以舒解 相對而言, 在贌社制度下, 原住民增產的誘因較小, 也較無助於舒解中國大陸食物不足的問題 定稿日期 :2008.2.25 (6 2 ) 韓家寶著 鄭維中譯,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税務, 頁 149-150

荷蘭統治時期之旗社制度 27 引用書目 中村孝志 ( 著 ), 吳密察 翁佳音 許賢瑤 ( 編 ) 2 0 0 2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下卷 臺北 : 稻鄕出版社 中村孝志 1997 く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出産及其對日貿易,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硏 究, 上巻, 頁 81-120 臺北 : 稻鄕出版社 1997 く荷蘭的台灣經營,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巻, 頁 321-342 臺北 : 稻鄕出版社 1997 く荷蘭時代在台灣歷史上的意義,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卷, 頁 27-41 臺北 : 稻鄕出版社 1997 く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內地諸稅,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卷, 頁 259-320 臺北 : 稻鄕出版社 1997 く台灣南部鲻漁業再論, 收於氏著, 吳密察 翁佳音編,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巻, 頁 143-163 臺北 : 稻鄕出版社 永積洋子 ( 著 ) 劉序楓 ( 譯 ) 1999 く由荷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貿易, 收於湯熙勇主編,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七集, 頁 江樹生 ( 譯 ) 江樹生 吳聰敏 李映萱 37-57 臺北 : 中央硏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2 0 0 0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 臺南 : 臺南市政府 2 0 0 3 熱蘭遮城日誌, 第 3 冊 臺南 : 臺南市政府 1985 く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收於王穎, 臺灣梅花鹿復育之研究,73 年度報告, 頁 3-62 屛東 : 内政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1997 く荷據時期臺灣的漢人人口變遷, 收於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輯, 媽 祖信仰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 頁 11-29 雲林 : 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く原住民社銅制度之演變及其影響 未發表 <1648-1650 年村社承包金揚升爲物價膨脹現象?> 未發表 村上直次郞 ( 著 ) 郭輝 ( 譯 ) 季麒光 1 9 7 0 巴達維亞城日記 臺北 : 臺灣省文獻會 1960 (1 6 8 5 ) 康熙中諸羅縣知縣季麒光覆議二十五年餉稅文, 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福建府 臺灣通志, 臺灣文獻叢刊第 84 種, 頁 164-169 臺北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 著 ) 楊龢之 ( 譯注 ) 2 0 0 4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 禆海紀遊 臺北 : 圓神 翁佳音 2 0 0 0 地方議會 贌社與王田 臺灣近代初期史硏究筆記 ( 一 ), 臺灣文獻 51 (3): 263-281 曹永和 1 9 7 9 明代臺灣漁業誌略, 收於氏著, 臺灣早期歴史研究, 頁 157-174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 9 7 9 明代臺灣漁業誌略補說, 收於氏著, 臺灣早期歴史研究, 頁 175-254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 公司

2 8 臺灣史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 1 9 9 8 十七世紀作爲東亞轉運站的臺灣, 臺灣風物 48 (3): 91-116 程紹剛 2 0 0 0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韓家寶 ( 著 ) 鄭維中 ( 譯 ) 2 0 0 2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 土地與稅務 臺北 : 播種者文化 韓家寶 鄭維中 2 0 0 5 荷蘭時代臺灣吿令集 婚姻與洗禮登録簿 臺北 : 曹永和文敎基金會 Andrade, Tonio 2000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flict: Taiwan under European Rule, 1624-1662. Ph.D. thesis, Yale University. 2005 Pirates, Pelts, and Promises: The Sino-Dutch Colony of Seventeenth Century Taiwan and the Aboriginal Village of Favorolang.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4 (2): 295-321. Bluss6, Leonard 1996 No Boats to China,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China Sea Trade, 1635-1690. Modem Asian Studies 30 (1): 51-76. Bluss き, Leonard, Natalie Everts, and Evelien Freeh (eds.) 1999 The Formosan Encounter, volume 1. Taipei: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Campbell, Donald E. Campbell, W. M. 2006 Incentives: Motiv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903)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Taipei: SMC publishing. Chang, Hsiu-jung 張秀蓉 1995 The English Factory in Taiwan: 1670-1685.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hepherd, John Robert 1993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Van Dyke, Paul A. bniversity Press. 2002 How and Wh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Became Competitive in Intra-India Trade Van Veen, Ernst in East Asia in the 1630s. In John E. Jr. Wills, ed Eclipsed Entrepdts o f the Western Pacific: Taiwan and Central Vietnam, 1500-1800, pp. 95-110. Hampshire, Great Britain: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1996 How the Dutch Ran a Seventeenth-century Colony: The Occupation and Loss of Formosa 1624-1662. Itinerario XX (1): 59-97.

Taiwan Historical Research Vol. 15, No. 1, pp. 1-29, March 2008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Village Franchise System in Dutch Taiwan Tsong-min Wu ABSTRACT From the mid-1640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had consolidated its colonial rule in Taiwan, and its tax revenues began to increase. Under the Dutch rule, most of the taxes were collected via tax-farming, among which the village franchise system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igenous economy. Between 1648 and 1650, the total franchise fees collected had roughly tripled. Most previous research had attributed this to the monopoly enjoyed by the franchisees over trade with aboriginal villages and tribes. This study offer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and illustrates that the increase in demand for venison from Taiwan due to the outbreak of civil war in China was the main reason accounting for the marked rise in total franchise fees collected. Keywords: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village franchise system, tax-farming, monop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