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電子報-第59期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覺電子報-第59期"

Transcription

1

2 大 乘 密 嚴 經 卷 3 The Alaya consciousness has identical situation. It is the pure seed-nature of every Tathagata and is always defiled at the stage of ordinary people. After having realized it, bodhisattvas eliminate all ha bitual tendencies, and they always treasure the entity o f A laya c onsciousness e ven after having attained buddhahood. The Mahayana Secret Magnificent Sutra, Vol. 3

3 從 生 滅 或 常 住 的 體 性, 來 定 義 內 識 與 外 識 ; 凡 是 常 住 而 被 眾 生 一 世 所 擁 有 的 心, 不 會 捨 報 後 滅 失 而 且 可 以 到 別 的 處 所 入 胎 受 生 或 去 到 天 界 受 生 而 繼 續 存 在 的, 祂 能 接 觸 外 法 而 繼 續 存 在, 所 以 名 為 外 識 祂 被 識 陰 所 擁 有, 只 是 一 世 ; 而 擁 有 祂 的 識 陰 六 識 在 捨 報 時 會 滅 失, 但 是 祂 不 會 滅 失, 將 會 去 到 另 一 處 所 受 生 而 繼 續 存 在 由 於 祂 能 觸 外 六 塵 而 變 生 內 六 塵, 不 斷 的 在 三 界 中 繼 續 存 在 而 不 滅, 所 以 就 名 為 外 識 擁 有 祂 的 識 陰 六 識, 只 能 存 在 一 世, 不 能 往 生 去 到 下 一 世, 不 能 在 下 一 世 的 他 方 處 所 繼 續 存 在 ; 由 於 識 陰 六 識 都 不 能 觸 及 外 六 入, 常 住 於 五 陰 之 內 而 且 只 能 觸 內 六 塵, 所 以 名 為 內 識 阿 含 正 義 第 五 輯

4 The internal consciousness or external consciousness i s defined according to its arising-and-ceasing or everlasting nature, respectively. Any everlasting mind owned by sentient beings for one life time does not disappear after abandoning the karm ic body, and it can give rebirth to another life by entering the em bryo or give rebirth to another life in heavenly realm to continue existing. It can touch the external dharma and exists continuously, and is therefore named external consciousness. It is for only one lifetime th at the external consciousness is owned by t he conscious ness-aggregate. The six consciousnesses of the cons ciousness-aggregate, which own the external conscious ness, will disappear at death; however, the external consciousness does not disappear, and it will give re birth to another life to continue existing. The ext ernal cons ciousness can tou ch the ext ernal six sense-objects and gene rate the internal six sen se-objects, and continuously exists in the three-realms (tridhatus) and never disappears, so it is named external consciousness.

5 The six consciousnesses of the consciousness-aggregate, which own the external consciousness, can exist for only one lifetime, and cannot be re born in t he next lifetim e, i.e., it can not continue to ex ist in another place in the next lifetime. None of the six consciousnesses of the consciousness-aggregate can touch the external six entrances; the consciousness-aggregate always d wells in the five aggregates and can only touch the internal six sense-objec ts. Therefor e, it is named in ternal consciousness. The Correct Meanings of The Agama Sutras, Vol. 5

6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本 期 目 錄 1 人 間 佛 教 ( 九 ) 平 實 導 師 27 明 心 與 眼 見 佛 性 ( 十 八 ) 正 光 居 士 42 中 觀 金 鑑 ( 八 ) 孫 正 德 老 師 57 邪 箭 囈 語 ( 六 ) 正 元 居 士 75 廣 論 之 平 議 ( 十 七 ) 正 雄 居 士 9 略 評 一 西 行 者 的 眼 見 佛 性 ( 一 ) 正 慶 居 士 11 從 現 代 禪 到 佛 教 正 覺 同 修 會 雷 京 12 公 開 聲 明 12 佈 告 欄 14 正 智 出 版 社 發 售 書 籍 目 錄 15 正 覺 贈 書 目 錄

7 連載九 講義文稿 老龐云 但願空諸所有 切 又開示說 勿實諸所無 只了得這兩句 一生參學事畢 今時有一種 剃頭外道 自眼不明 只管教人死獦狙地休去 歇去 若 如此休歇 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 轉使心頭迷悶耳 又 教人隨緣管帶 忘情默照 照來照去 帶來帶去 轉加迷 悶 無有了期 殊失祖師方便 錯指示人 教人一向虛生 浪死 更教人 事事莫管 但只恁麼歇去 歇得來 情念 不生 到恁麼時 不是冥然無知 直是惺惺歷歷 這般底 更是毒害 瞎卻人眼 不是小事 雲門尋常見此輩 不把做 人看待 彼既自眼不明 只管將冊子上語 依樣教人 這箇 作麼生教得 若信著這般底 永劫參不得 雲門尋常不是 不教人坐禪向靜處做工夫 此是應病與藥 實無恁麼指示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 頁

8 人處 22 講記 老龐曾經講過 老龐就是龐蘊居士 但願空 諸所有 切勿實諸所無 只要能夠了得這兩句 也就是 能夠很清楚知道這兩句話裡的真意 一生參學事畢 禪宗門 下的事就解決了 接下來就是進修一切種智 現在有一種剃 頭的外道 你們看大慧宗杲對誤導眾生的假禪師罵得多 兇 剃了頭的外道 講的是佛門中耽誤眾生慧命的常見外道諸 大師 們 自己眼睛不清楚 只管叫人家死獦狙般地休 去 歇去 如果像他所講的這樣休歇 休歇到將來賢劫一 千佛全都出世完畢了 也還是休歇不了的 因為妄念還是 會生起 反而會使得心頭迷悶 然後他們又叫人家說要隨 緣管帶 忘情默照 因為要照顧那個覺知心妄念不起 隨 緣管帶 是要這個覺知心不要起妄念 隨著各種事相不斷地管 帶著覺知心不要起生妄念 這樣照來照去 帶來帶去反而轉 為更加迷悶 永遠都沒有一個了期 不論怎麼管帶 不管 怎麼默照 妄念終究還是會有生起的時候 這樣真的是完 全失掉了祖師的方便門 這樣錯誤的指示人 教人家一向 都是虛度人生 浪擲生命 然後又來教人家說 事事莫 管 你只要這樣歇心 只管停歇下來就好 如果能歇得來 歇到後來是情念不生 到這個時候 他們說這樣歇到後來 就情念不生 其實根本就不可能 到那個時候 可不是冥 然無知 卻是惺惺歷歷清楚分明的 可是像這樣說法 這 22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 卷第 25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 頁

9 樣誤導眾生的人更是毒害 這種瞎掉他人慧眼 法眼的事 情 這樣瞎掉人家的道眼 這可不是小事 雲門禪師平常 若是看見有人這樣說法 不會把他當做人看待的 是一定 要打他的 那一些人既然自己眼睛都沒有打開 只管將禪 宗冊子上所說的話語 拿來依樣畫葫蘆教別人 像這個樣 子怎麼能教人啊 自己都不懂 那怎麼能教呢 如果有 人信著這一種大師而跟著去修 去參 那是永劫都參不出 來的 雲門大師平常並不是不教人坐禪向靜處裡面作功 夫 而是拿這個坐禪來應病與藥 但是教人家悟的卻不是 這個東西 從來也沒有教人家這樣去坐禪 去悟這個休歇 默照 大慧宗杲就這樣寫在文字上面公然斥罵默照邪禪 講義文稿 李參政頃在泉南 初相見時 見山僧力排 默照邪禪瞎人眼 渠初不平 疑怒相半 驀聞山僧頌 庭 前柏樹子 話 忽然打破漆桶 於一笑中千了百當 方信山 僧開口見膽 無秋毫相欺 亦不是爭人我 便對山僧懺悔 此公現在彼 請試問之 還是 也無 23 講記 他又舉出李參政當例子 這些都是他回答人家的 信 都是明明白白寫在文字上 從來不怕人家攻擊譭謗 也不 怕人家來質問 他膽子夠大的說 李參政最近在泉南 跟我 大慧宗杲初相見的時候 看見我極力排斥默照邪禪 我罵 說 默照邪禪會瞎掉人家的慧眼 他起初憤憤不平 又 懷疑 又生氣 可是有一天 聽聞我以偈頌在解說 庭前柏 23 大慧普覺禪師書 卷第 26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 頁

10 樹子 這個話的時候 他就突然間打破黑漆桶了 欸 一笑 之中千了百當 就在這一笑之中他就悟了 這才相信山僧我 大慧宗杲 真的是開口見膽 說話都是直接的 不彎彎曲曲 的 不騙人家的 沒有一絲一毫跟人家互相欺騙 也不是在 跟別人互爭人我 所以他就跟我大慧宗杲懺悔 李參政這個 人現在還在泉南 若是不信的話 可以親自去問問他 是不 是如我所說的這樣 欸 這口氣跟我滿像的哦 我也會 說 你要是不信啊 那你去問誰 就是這樣 我敢公然寫在文 字上 你看 他就明明白白的罵默照邪禪瞎人眼 還不只這樣 三次 五次呢 講義文稿 富樞密 頃在三衢時 嘗有書來問道 因 而打葛藤一上 落草不少 尚爾滯在默照處 定是遭邪師引 入鬼窟裏無疑 今又得書 復執靜坐為佳 其滯泥如此 如 何參得徑山禪 今次答渠書 又復縷縷葛藤 不惜口業 痛與剷除 又不知肯回頭轉腦 於日用中看話頭否 先聖 云 寧可破戒如須彌山 不可被邪師熏一邪念如芥子許在 情識中 如油入麵永不可出 此公是也 如與之相見 試 取答渠底葛藤一觀 因而作箇方便救取此人 四攝法中 以同事攝為最彊 左右當大啟此法門 令其信入 不唯省 得山僧一半力 亦使渠信得及 肯離舊窟也 24 講記 大慧宗杲還罵過富樞密這個人 富樞密不久以前還 在三衢時 曾經寫信來問道 因此我就跟他打上了一堆葛 24 大慧普覺禪師書 卷第 26 答李參政別紙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 頁

11 藤 我真是落草不少 可是我雖然跟他說了許多 他還是 照樣滯落在默照邪禪中 已經是被邪師引入鬼窟裡面 一 定是這樣的 不必懷疑我這個推斷 如今又收到他寫來的 書信 也還是繼續堅持說以靜坐為最好 看他這樣老是沈 浸在那個爛泥坑裡面 到這個地步怎麼有可能參得徑山 禪 徑山禪就是指 克勤圜悟大師所弘傳的禪法 因為那個 時候 克勤大師住徑山 現在我又再一次答覆他的回信 還 是要不斷地為他打葛藤 只好再一次不惜口業 把他那默 照邪禪的錯誤邪見剷除掉 可是也不知道他肯不肯回頭轉 腦 在日用中改為看話頭啊 他要是肯改的話 就只要學 書呆子每天回頭轉腦地 之乎者也 去看個話頭 也是可以開 悟的啊 就是不知道他肯不肯回頭轉腦去看個話頭 先聖曾 經講過 寧可破戒 就算所破的戒像須彌山這麼廣大 都 不可被邪師熏進一念邪見 即使那個邪見像芥子那麼小藏 在情識中都不可以 因為一旦熏進去了 就會像油被揉入 麵團裡面去一樣 再也拔除不掉了 這話講的正是此 公 大慧宗杲說 這種糊塗人就是講富樞密 還指名道姓的 罵呢 如果你有機緣能夠跟他相見時 你就試著拿我答覆 他的那些葛藤的內容先看一下 然後再為他說明 就用我 答覆他的信中所說的葛藤 再為他講一講 施設個方便來 救救這個人 大慧宗杲雖然責罵富樞密 也還是為了救這 個人 然後又交代 在四攝法中 以同事攝的力量最強 您 應當在他左右跟他同事 應當在他左右大大的打開這個法 門 讓他信入 不但可以省得山僧我大慧宗杲一半的力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 頁

12 量 也可以使他信得及 就離開了默照邪禪的舊巢窟 講義文稿 近年以來有一種邪師 說默照禪 教人十 二時中事事莫管 休去 歇去云 不得做聲 恐落今時 往往士大夫 為聰明利根所使者 多是厭惡鬧處 乍被邪 師輩指令靜坐 却見省力 便以為是 更不求妙悟 只以 默然為極則 某不惜口業 力救此弊 今稍有知非者 願 公只向疑情不破處參 行 住 坐 臥不得放捨 僧問趙 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 無 這一字子 便 是箇破生死疑心底刀子也 這刀子鞘柄 只在當人手中 教別人下手不得 須是自家下手始得 若捨得性命 方肯 自下手 若捨性命不得 且只管在疑不破處捱將去 驀然 自肯捨命 一下便了 那時方信 靜時便是鬧時底 鬧時 便是靜時底 語時便是默時底 默時便是語時底 不著問 人 亦自然不受邪師胡說亂道也 至禱 至禱 應接 時但應接 要得靜坐但靜坐 坐時不得執著坐底為究竟 今時邪師輩 多以默照靜坐為究竟法 疑誤後昆 山野不 怕結怨 力詆之 以報佛恩 救末法之弊也 25 講記 他還在信中斥罵默照邪禪 怎麼罵呢 他說 近年 以來有一種邪師 專門講默照禪 都教人家在十二時中 十二時是古代只有分十二個時辰 就是一整天的意思 什麼 事情都不要管 只要休去 歇去 還教人家不可以講話 因 為一講話恐怕落到現在去了 以為只要不講話 這離念靈知 25 大慧普覺禪師書 卷第 26 答陳少卿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 頁

13 就不會落入現在 往往有很多士大夫 聰明利根的那一些人 就很容易落在這裏面 他們大多是厭惡世間法喧鬧的地方 所以才剛剛被這種邪師教導 要他去靜坐 他就覺得這樣靜 坐最輕鬆省事了 每天只要打坐就好 然後就自以為是 不 再去追求怎麼樣可以開悟 而認為這樣每天默照 那就是禪 宗裡的最究竟事了 我大慧宗杲今天不惜口業 這樣努力來 挽救這種默照邪禪的弊端 因為我不斷地這樣做 所以如今 才稍稍有一些人知道默照邪禪的錯誤 我希望你向這個疑情 不破的地方繼續參究下去 行 住 坐 臥都不可以放捨 譬如有僧人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說 無 就從這一個字下手 這個字就是破生死疑心的刀子 可是這 破生死疑心的刀子 它的刀柄是在每一個人自己的手中 別 人下手不得 得要自己下手 可是要下手時 應該怎麼下 手呢 須是自家下手始得 也就是說必須要自己下手 如果離念靈知心這個邪見不能破 老是認定離念靈知心就是真 實心 你自己不肯死掉 法身慧命就活不過來 一定先要能 死掉自我 然後才能活過來 老是認定離念靈知心就是真 心的話 你就沒辦法找如來藏了 這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 方 向會錯誤 第二 即使找到了如來藏 也會自己推翻掉 說這 個不是 就想要再去找另一個跟離念靈知心一樣的真實心 那 就永遠都悟不得 所以還得要自己下手 如果能夠捨得性 命 才能夠下得了手 這個捨性命是什麼意思 就是把離 念靈知心自己先否定掉 你這個性命捨得掉 你才有辦法去找 如來藏 如果這時還是捨不得性命 那也沒關係 只管在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 頁

14 疑情不破之處一直尋找 如果突然間肯捨命 你就知道 原 來另外那一個離見聞覺知的祂才是如來藏 這樣 一下子 就解決了嘛 到那個時候才會相信 原來在靜中的這個也 就是笑鬧中的那個 笑鬧中的那個就是安靜時的這一個 原 來講話的時候也就是默然時的那個 默然時的那個也就是講 話時的這個 這根本就不是離念靈知的那個心嘛 這時 也不須要去問別人 自然也就不會被邪師胡說亂道所籠罩 啦 你可要這樣好好的用功哦 我是至誠的這樣祈禱 哦 應接一切人的時候 你只管就是應接 你想要靜 坐 那就只管去靜坐 只是靜坐時不可以執著靜坐時的靈知 心就是究竟心 現在的這一些邪師們 都是以默照靜坐作為 究竟法 都是貽誤後時學禪的兄弟們啊 我大慧宗杲雖然是 山野之人 但我不怕因為破邪顯正而與人結怨 所以我極力 破斥邪法 用破斥邪見的護法行來回報佛恩 來救拔末法時 候的種種異端邪說 講義文稿 玄沙云 此事 限約不得 心思路絕 不 因莊嚴 本來真靜 動用語笑 隨處明了 更無欠少 今 時人不悟箇中道理 妄自涉事涉塵 處處染著 頭頭繫絆 縱悟 則塵境紛紜 名相不實 便擬凝心歛念 攝事歸空 閉目藏睛 隨有念起 旋旋破除 細想纔生 即便遏捺 如 此見解 即是落空亡底外道 魂不散底死人 溟溟漠漠無 覺無知 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左右來書云云 盡是玄沙所 訶底病 默照邪師埋人底坑子 不可不知也 舉話時都不 用作許多伎倆 但行住坐臥處勿令間斷 喜怒哀樂處莫生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8 頁

15 分別 舉來舉去 看來看去 覺得沒理路 沒滋味 心頭 熱悶時 便是當人放身命處也 記取 記取 莫見如此境 界便退心 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底消息也 而今默照邪 師輩 只以無言無說為極則 喚作威音那畔事 亦喚作空 劫已前事 不信有悟門 以悟為誑 以悟為第二頭 以悟 為方便語 以悟為接引之辭 如此之徒 謾人自謾 誤人 自誤 26 講記 前面罵的還不夠 所以還要繼續罵 於是大慧宗杲 又如此說 玄沙禪師曾經講 這個事情 沒有辦法限定 沒有辦法約制 心思路絕的這個境界 不是用修行而莊嚴 起來的 這真的不是用修行的方法一步一步累積上來的 祂本來就是真正寂靜的 這個真正寂靜 靜默的心 其 實在動用語笑之處隨處明了 沒有一個地方不分明 從來 就沒有缺少過 何必要你去用打坐修定的方法成為離念靈 知呢 可是玄沙師備這個開示 現代的人都沒有辦法悟得 其中的道理 所以就自己虛妄地在事相上涉入六塵中 於 是處處染著 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被繫絆住了 縱使自以為 悟了 但他們的悟仍是塵境分明 都離不開六塵境界 也 是名與相並不相符 都不如實 然後他們就想要凝心 要 把覺知心凝住不動 要把妄念都收斂了 甚至要把一切事 情都歸於空無 然後把眼睛閉起來 再把眼珠子也藏好 如果有妄念生起 馬上就一個一個破除掉 一旦細想 妄 26 大慧普覺禪師書 卷第 28 答宗直閣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9 頁

16 想才出生 就趕快把它壓住 像這種見解的人都是落於空 無 都是墮於空亡的外道 也都是魂魄還沒有散掉的死 人 落在那種溟溟漠漠 無覺無知裡面的境界 哪能叫做 開悟啊 都像是把耳朵塞住了去偷人家的鈴鐺一樣 都是 在虛妄的欺騙自己 您來信所說的正是那些錯誤的知見 都是玄沙師備禪師所訶責的禪病 都是默照邪師埋人慧命 的深坑 你可不能不知道啊 所以你只要提起話頭就好 趙州狗子無佛性 人們無佛性 無 你就把這 無 字舉出來 這不需要什麼伎倆 只要行 住 坐 臥不間 斷 喜 怒 哀 樂的地方也不要去生分別 這樣每天就 是 無 無 舉來舉去 看來看去 覺得好像沒理 路 沒滋味 然而看著這個話頭 看到心頭正當熱悶的時 候 那就是你放身捨命處 怎麼說呢 你正在心頭熱悶 正 在 參 不 出 來 每 天 就 是 無 無 無 無 無 就一直掛著 無 無 突然間人家來問你 什麼事情 無 聲音拉長 你就悟了啦 大眾笑 就 這麼脫口而出你就悟啦 記住啊 記住啊 千萬不要看見 這種心頭熱悶參不出來的境界就退心 因為這種境界正好 是你即將開悟的時候啦 你即將成佛作祖的消息到了啦 可是如今那一些默照邪師輩 都教人家無言無說 說這叫 作禪門究竟境界 說這叫作威音王佛以前的事 又叫做空 劫以前的事 他們都不相信有一念相應就可以開悟的法 門 都認為開悟是騙人的 認為講開悟時就落到第二首去 了 就認為禪師們教人開悟 都只是方便說 都說開悟只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0 頁

17 是接引人家的方便話 是吸收徒眾的方便說法 像這一些 人 都是欺騙別人又欺騙自己 耽誤別人也耽誤自己 所以看大慧禪師一直在斥罵默照邪禪 今天我一樣要斥 罵默照邪禪 如今罵得夠不夠爽快啊 大眾笑 還須要罵得 更多 眾生才能得救 可是今天多講半個鐘頭 時間又到了 大眾笑 雖然很希望有時間把它講完 但依照我準備的資料 看來 可能還得要講上三 五個鐘頭 實際上時間確實不允許 我們就只好比照 真假開悟 一樣 把這些演講的內容由編譯 組整理完成以後 再把檔案交給我 我再用語體文來補寫出 來 所以以後還會出一本書 叫作 人間佛教 可惜的是這 個講題 人間佛教 的部分還來不及講 法會就已經該結束了 希望大家今天來到這裡聽完了 會有一些收穫 也歡迎今天第 一次來跟我們結緣的所有的道友們 都能進入 正覺講堂 進入正覺講堂以後 不必期待 兩年半以後一定可以參加禪 三 也不必期待 參加禪三一次就一定可以開悟 要有長遠 心 細水長流一步一步跟我們共修下來 兩年 三年中悟不了 十年總也可以悟得 也就是說 悟 不在一時 不爭一時 因為過去無量劫以來被邪師誤導那麼久 都可以安分守己度過 了 所以也不急在這三 五年 只要有長遠心來修行 遲早都 會開悟的 即使這一世悟不了 不見得就是不好的事情 因為 因緣還沒有成熟之前就先悟了 還有可能會造地獄罪呢 這 在同修會中已經有三批現成的例子了 所以要有長遠心 信心 不退一直學下去 這就是大眾這一世可以證悟的保證 或者 是下一世可以證悟的保證 但是 通常在正覺同修會中 學上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1 頁

18 十年還不能開悟的27 倒是很難找到這種人 所以我們很誠懇 地歡迎大家一起來共修 一起來到正覺同修會中 用這一世 的時間把一大無量數劫的修行時程過掉將近三分之一 這是 我們可以幫忙的 若是要你把成佛之道的第一大無量數劫全部過完 這個我 不敢保證 因為那是進入初地的境界 想要過完第一大無量數 劫 得要過去世累積的福德 因緣 慧力 定力都足夠了 才 有辦法完成的 但是 一大無量數劫的三分之一中的十分之 七 我們卻是可以幫忙的 因為一悟就進入十住位中的第七 住了嘛 這個我們可以幫忙 當然也還要看各人的因緣 如果 悟緣還沒有成熟 把你再鍛鍊兩年 三年以後再幫你開悟 這完全是為了你的好處 為了你的利益來考量 因為當你的悟 緣還沒有熟的時候 我們就會希望你晚一點悟 將來 悟 的 品質會好一點 悟了以後也不會退失而造下謗法的大惡業 這 當然談不上刁難的問題 禪三的錄取條件與審核 有一些人認 為是在刁難 其實絕對不是 而是要觀察各人證悟因緣 藉各 種方面的觀察 來確定各人在什麼時候證悟是最好的時機 甚 至於有些人在禪三時已經差不多可以破參了 我們卻故意把他 支開 讓他偏掉 是希望讓他下一回再來禪三時才破參 品質 會好一點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破參時 反而 高興地說 好在我上一回沒有破參 為什麼呢 因為 很 明顯顯示出來 後來破參時的品質是很好的 是很通透的 所 27 這是 2005 年時所說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2 頁

19 以希望大家來正覺學法時要發長遠心 而我們也在這裏特地 表示歡迎 希望大家都可以來正覺成為我的同參 當然得要悟 了才會成為我的同參 若是還沒有悟 不算我的同參 而我們 也願意幫助大家 願意在諸位悟緣成熟時幫助你開悟 可是在 大家證悟的因緣還沒有成熟時 我們也絕對不作揠苗助長的 壞事 一定會等候時節因緣成熟時再幫你開悟 正當時節因緣 成熟時 即使你們不想悟 我還是一定要幫你悟 我們一向都 是如此 我在這裏先跟大家表示歡迎 也謝謝諸位在我們台 南講堂整整坐了五 六個鐘頭 其中有一些人是提早到的 那 就坐了整整六個鐘頭 現在應該也覺得蠻辛苦的 在這裡 再 一次表示歡迎的意思 也對諸位一起共同圓滿這一場說法的 聚會 表示感謝之意 都因為諸位而使這個法會能夠圓滿完 成 感謝大家 阿彌陀佛 大眾鼓掌聲 大眾簡單做一個迴向 28 士大夫學此道 不患不聰明 患太聰明耳 不患無知 見 患知見太多耳 故常行識前一步 昧卻腳跟下快 活自在底消息 邪見之上者 和會見聞覺知為自己 以現量境界為心地法門 下者弄業識 認門頭戶口 簸兩片皮 談玄說妙 甚者至於發狂 不勒字數 胡 言漢語 指東畫西 下下者以默照無言空空寂寂 在 鬼窟裏著到 求究竟安樂 編案 第三次 人間佛教 演講 已於 2007 年 12 月在台南市立文化中 心圓滿開示完畢 29 大慧普覺禪師書 卷第 29 答李郎中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3 頁

20 大慧宗杲禪師在答覆李郎中的覆函中的開示 語譯如 下 儒家讀書人中 凡是修學佛家這個宗門法道的人 他 們的問題不是因為不夠聰明 反而是病在太聰明啊 問題 不是由於沒有禪宗的知見 而是病在涉獵了太多禪宗的知 見啊 所以 常行 常行 是官位名稱 你雖然已經識得悟前 的那一步 然而卻昧忽了自家腳跟下快活自在底消息 所 有邪見中之較輕微者 總是把見聞覺知混和了所知的公案 內容而會歸為真實不壞的自己 都把見聞覺知心的現量境 界當作是禪宗的心地法門 層次較低者則是把落在業行中 的識陰覺知心 錯認為禪宗的門頭戶口 以為覺知心就是 禪宗所悟的入處 然後就播弄兩片嘴皮 每天向眾人談玄 說妙 更嚴重的人乃至到了發狂的地步 從早到晚講個不 停 無法計算他到底講了多少話 每天總是胡言漢語 指 東畫西 若是下下根器的人 則是以心中默照妄念 壓抑 心中妄念不起而遠離語言 住在空空寂寂的離念境界中 就這樣在鬼窟裏執著不放 想要如此求得究竟的安樂 昔藥山坐禪次 石頭問 子在這裏作甚麼 藥山 云 一物不為 石頭云 恁麼則閑坐也 藥山 云 閑坐則為也 石頭然之 看他古人 一箇閑坐 也奈何他不得 今時學道之士 多在閑坐處打住 近 日叢林無鼻孔輩 謂之默照者是也 30 語譯如下 以前藥山惟嚴正在坐禪時 石頭希遷禪師問 30 大慧普覺禪師書 卷第 29 答嚴教授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4 頁

21 他 你在這裏作什麼 藥山答覆師父說 我連一點點 事物都不求 石頭希遷聽了就說 那麼就是閑坐了 藥山惟嚴答覆說 若是閑坐 那就是有所為了 石頭希 遷認同了他的說法 你看他古人們 即使只是一箇閑坐 一 樣是奈何他們不得 今時號稱學道的士大夫們 反而是多數 人都停留在閑坐的方法上面了 最近這段時日 禪宗叢林裡 的無鼻孔輩 法身慧命還沒有出生的人們 所說的默照法門 正是這一類 既然以前面所舉揚的天童禪師證悟公案及開示語錄 證 實天童禪師之證悟內涵仍然是如來藏 阿賴耶識心體 由 此可知天童宏智禪師的所悟 與禪宗古來諸祖師的證悟內涵 並沒有差別 然而證悟如來藏的方法 其實並非以默照禪為 好方法 為何這麼說呢 是因為默照之法會使大多數人與意 識心及定境相應 所以想要以默照之法來證得如來藏 是非 常困難的事 事實上 天童宏智禪師只是以默照之法 作為 徒眾們息滅攀緣心的手段 以便覺知心不攀緣而轉細了以 後 可以長時間安住於參禪的過程中 將來參禪時也就容易 悟入了 但是 尚未入室的天童山所有徒眾們都不知其中的 道理 便將天童禪師公開教授的默照法門 認作是天童禪師 真正悟得般若的方法 全都是錯會天童悟門的凡夫邪解啊 由於這個緣故 大慧宗杲禪師再三地責備天童山那些尚在門 外的徒眾 竟然在不知天童宏智默照真意的情況下 就四 處教人默照求悟 因此 就斥責為默照邪禪 事實上 大慧 宗杲的責備完全是事實而沒有一點點超過之處 也因為這個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5 頁

22 緣故 大慧宗杲曾如此開示曰 而今諸方有一般默照邪禪 見士大夫為塵勞所障 方寸 不寧怗 便教他 寒灰枯木去 一條白練去 古廟香爐 去 冷湫湫地去 將這箇休歇人 爾道還休歇得麼 殊不知 這箇猢猻子不死 如何休歇得 來為先鋒 去 為殿後底不死 如何休歇得 此風 往年福建路極盛 妙喜紹興初入閩住菴時 便力排之 謂之 斷佛慧命 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彼中 有箇士人鄭尚明 極聰明 教乘也理會得 道藏 也理會得 儒教則故是也 一日 持一片香來妙喜室 中 怒氣可掬 聲色俱厲曰 昂有一片香 未燒在 欲與和尚理會一件事 只如默然無言 是法門中第一 等休歇處 和尚肆意詆訶 昂心疑和尚不到這田地 所以信不及 且如釋迦老子在摩竭提國 三七日中掩 室不作聲 豈不是佛默然 毘耶離城三十二菩薩各說 不二法門 末後維摩詰無語 文殊讚善 豈不是菩薩 默然 須菩提在巖中宴坐 無言無說 豈不是聲聞默 然 天帝釋見須菩提在巖中宴坐 乃雨華供養 亦無 言說 豈不是凡夫默然 達磨游梁歷魏 少林冷坐九 年 豈不是祖師默然 魯祖見僧便面壁 豈不是宗師 默然 和尚因甚麼卻力排默照以為邪非 妙喜曰 尚明 爾問得我也是 待我與爾說 我若說 得不行 卻燒一炷香 禮爾三拜 我若說得行 卻受 爾燒香禮拜 我也不與爾說釋迦老子及先德言句 我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6 頁

23 即就爾屋裏說 所謂 借婆帔子拜婆年 乃問 爾曾讀莊子麼 曰 是何不讀 妙喜曰 莊子云 言而足 終日言而盡道 言而不足 終日 言而盡物 道物之極 言默不足以載 非言非默 義 有所極 我也不曾看郭象解并諸家註解 只據我杜 撰 說破爾這默然 豈不見孔夫子一日大驚小怪曰 參乎 吾道一以貫 之 曾子曰 唯 爾措大家 纔聞箇 唯 字 便來這裏惡口 卻云 這一唯 與天地同根 萬物一 體 致君於堯舜之上 成家立國 出將入相 以至啟 手足時 不出這一唯 且喜沒交涉 殊不知 這箇道 理 便是曾子言而足 孔子言而足 其徒不會 卻問 曰 何謂也 曾子見他理會不得 卻向第二頭答他 話 謂夫子之道不可無言 所以云 夫子之道 忠恕 而已矣 要之 道與物 至極處 不在言語上 不在 默然處 言也載不得 默也載不得 公之所說 尚不 契莊子意 何況要契釋迦老子 達磨大師意耶 爾要 理會得莊子 非言非默 義有所極 麼 便是雲門大師 拈起扇子云 扇子臉 跳上三十三天 築著帝釋鼻 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傾盆 爾若會得雲門這箇 說話 便是莊子說底 曾子說底 孔子說底一般 渠 遂不作聲 妙喜曰 爾雖不語 心未伏在 然古人決定不在默然 處坐地 明矣 爾適來舉釋迦掩室 維摩默然 且看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7 頁

24 舊時有箇座主 喚作肇法師 把那無言說處 說出來 與人云 釋迦掩室於摩竭 淨名杜口於毘耶 須菩提 唱無說以顯道 釋梵絕聽而雨華 斯皆理為神御 故 口以之而默 豈曰無辯 辯所不能言也 這箇是理與 神忽然相撞著 不覺 到說不得處 雖然不語 其聲 如雷 故云 豈曰無辯 蓋辯所不能言也 這裏 世間聰明辯才 用一點不得 到得恁麼田地 方始是 放身捨命處 這般境界 須是當人自證自悟始得 所 以 華嚴經 云 如來宮殿無有邊 自然覺者處其 中 此是從上諸聖大解脫法門 無邊無量 無得無 失 無默無語 無去無來 塵塵爾 剎剎爾 念念 爾 法法爾 只為眾生根性狹劣 不到三教聖人境 界 所以分彼分此 殊不知境界如此廣大 卻向黑山 下 鬼窟裏默然坐地 故先聖訶為解脫深坑 是可 怖畏之處 以神通道眼觀之 則是刀山劍樹 鑊湯 鑪炭裏坐地一般 座主家 尚不滯在默然處 況祖 師門下客 卻道 纔開口 便落今時 且喜沒交 涉 尚明不覺作禮 妙喜曰 公雖作禮 然更有事在 至晚間 來入室 乃問他 今年幾歲 曰 六十四 又問 爾 六十四年前 從甚麼處來 渠開口不得 被我將竹篦 劈脊打出去 次日又來室中曰 六十四年前尚未有昂 在 如何和尚卻問昂從甚麼處來 妙喜曰 爾六十 四年前 不可元在福州鄭家 只今這聽法 說法一段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8 頁

25 歷歷孤明底 未生已前畢竟在甚麼處 曰 不知 妙喜曰 爾若不知 便是生大 今生且限百歲 百歲 後 爾待飛出三千大千世界外去 須是與他入棺材始 得 當爾之時 四大五蘊一時解散 有眼不見物 有 耳不聞聲 有箇肉團心 分別不行 有箇身 火燒 刀斫都不覺痛 到這裏 歷歷孤明底 卻向甚麼處 去 曰 昂也不知 妙喜曰 爾既不知 便是 死大 故曰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 便是這箇道理 這 裏使聰明也不得 記持也不得 我更問爾 平生做得 許多之乎者也 臘月三十日 將哪一句敵他生死 須 是知得生來死去處 分曉始得 若不知 即是愚人 渠方心伏 從此 遂救他不坐在無言無說處 肯來這下 做工夫 今日一會 同此聽法 須知 人人有此一段大 事因緣 亙古亙今 不變不動 也不著忘懷 也不著著 意 但自時時提撕 妄念起時 亦不得將心止遏 止動 歸止 止更彌動 只就動止處看箇話頭 便是釋迦老 子 達磨大師出來 也只是這箇 31 語譯如下 到了今時 諸方山頭有一類默照邪禪在弘 傳 他們看見讀書 當官的人們被塵勞所障 心中不安寧 不實在 便教導他們要 寒灰枯木去 一條白練去 古廟香 爐去 冷湫湫地去 把這些東西拿來教人止息塵勞 你們 說說看 這樣子學禪 還能把落在塵勞中的覺知心給休歇下 31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卷 17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19 頁

26 來嗎 殊不知 這箇覺知心猢猻子不死 如何能使塵勞休歇 下來 這個覺知心 入胎來這一世時是打先鋒的心 是祂 想要入胎時才能入胎的 而這一世死時是色身與受想行陰先 死 覺知心六識是最後才消滅的 這個入胎時打先鋒而死時 殿後底覺知心不死 如何能使塵勞休歇下來 這種錯誤的學 禪風氣 往年在福建那邊的禪路上是極為興盛的 我妙喜在 紹興年間被謫遣而剛剛進入福建住菴時 便曾經極力排斥 它 說那一類禪是 斷佛慧命 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當時福建的默照禪法門中 有一箇士人名為鄭尚明 非 常地聰明 他對經教中的法義都能理會得 道家的道藏也能 理會得 至於儒家道理也一樣能理會得 有一天 他帶了一 片香柴來到我妙喜的方丈室中 他當時的怒氣簡直可以用手 捧出來給大家看 當時他聲音很大而且臉色很嚴厲地說 我 鄭昂有一片香柴 還沒有燒來供養過誰 我要以這一片香 柴來與和尚理會一件事 我單單說這個默然無言 是佛法 行門中第一等的休歇處 和尚你卻大力地隨意詆譭訶責 我鄭昂心中懷疑和尚你其實還沒有修到這境界 所以你心 中信不過這個默照法門 且看釋迦牟尼佛在摩竭提國 三 七日中掩著房門都不出聲音 這難道不是佛的默然 古時 毘耶離城有三十二位菩薩各說不二法門 最後的維摩詰都 無一句話 文殊菩薩卻讚歎祂真的懂不二法門 這難道不 是菩薩默然 還有須菩提在巖中宴坐 無言無說 這難道 不是聲聞默然 天帝釋提桓因看見須菩提在巖中宴坐 於 是就如同下雨一般的從天上降下天華來供養 也是無言無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0 頁

27 說的 這難道不是凡夫默然 又如達磨大師游歷梁國與魏 國時 他在少林寺後山冷坐九年 這難道不是祖師默然 魯祖山的師祖禪師凡是看見僧人來參訪時 就面壁而背對 來訪的僧人 這難道不是宗師默然 和尚你因為什麼道理 卻大力排斥默照禪 把默照禪當作是邪道而說默照為非 理 當時 我妙喜就回答說 尚明 你向我所問的這些話 也是有一些道理 等我慢慢為你解說吧 我如果說得不 行 便反過來燒一炷香供養你 並且頂禮你鄭尚明三拜 我如果說得行 就接受你燒香與禮拜 我也不跟你說釋迦 牟尼佛以及先德說過的語言 我且直接針對你家裏所有的 內容來說 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 借來婆子所用的披肩 披在自己肩上莊嚴了以後 再來向婆子拜年 於是我就問鄭尚明 你曾經讀過莊子嗎 鄭尚明回 答說 這書 我為什麼不曾讀過 我妙喜又向鄭尚明說 莊子曾經說過 所說的若是全部都能具足 那麼從早到 晚所說的都是已經究竟說到真實的道理 若是所說總是缺 三漏四而不能說到真實理 那麼從早到晚講了整整一天的 結果 所說的無非都是落在事間物象上面 無法觸及真實 的道理 道之理與物之象 若是想要敘述到最究竟的地 步 單靠默而不言的方法 其實不單單是不足以載明道之 理 甚至於連物之象也不足以清楚地說明的 因此 說法 時必須非言亦非默 不該說時則不說 不該默時則不 默 這樣子來為人說法時 所說的真義才有可能講到最究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1 頁

28 竟的地步 這可是你鄭尚明以前在儒家學法時所曾讀過的 道家莊子的道理 我妙喜也不曾看過郭象的註解或是諸家 的註解 我如今便只根據自己杜撰底道理 來說破你鄭尚 明所說的這個默然 我就向鄭尚明說 你難道沒看見孔夫子有一日大驚小 怪地說 曾參啊 我的法道是以一個重要的法理來貫串起 來的 曾子聽了就回答說 是的 鄭尚明你這個大老 粗 纔聽聞到一句 是的 便來我這裏惡聲惡口 卻向我 這麼說 只這一句 是的 就足夠與天地同根 萬物一 體 可以用來幫助君王成就超越於堯舜之上的功德 也足 夠用來成家立國 出將入相 甚至於啟手動足之時 也都 不出這一句 是的 你所說的其實都與正理不相干 你 根本就不知道 孔老夫子所說的這箇道理 都是由於曾子 所說能具足解說孔子的道理 也就是由於孔子所說都是具 足解說儒學的道理 其餘的徒眾們都不會 卻再度提出來 問 這是什麼道理呢 曾子看見他們理會不出來 卻不 直接解釋 反而向第二頭答他們的所問 就說孔老夫子的 道很深妙 不可以無言無說而使人瞭解 所以就用語言來 說明 夫子所說的道 不過就是以忠恕二字來貫串罷 了 我且為你大略說明其中重要的理由 道理與物象這二 個法 其最究竟之處 並不是在言語上 也不在默然處 言語也無法具足顯示 默然也無法具足顯示 你的所說 尚且不能契合莊子之意 何況想要契合釋迦老爸及達磨大 師的真意呢 你莫非想要理會莊子的 不是言語亦非默然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2 頁

29 真實義有所究竟 麼 其實便是雲門大師拈起扇子時所說 扇子面 跳上三十三天 直直地撞到天帝釋提桓因的鼻 孔 在東海鯉魚身上打一棒 天上就下雨來 那雨就如同 傾盆而下 你若是能夠體會到這裡面的道理 那麼雲門禪 師這箇說話 其實便是莊子所說底 曾子所說底 孔子所 說底一般 鄭尚明聽我這麼說了以後就不再說話了 我妙喜老漢又向他說 你雖不說話了 可是你的心尚 未降伏下來 我是看得清楚的 然而 古人決定不在默然 的境界中安坐 這道理 你也已經明白了啊 你剛才舉說 的釋迦掩室 維摩默然 何妨看以前有一箇座主喚作肇法 師 他把那個無言說的境界舉出來向大眾說 釋迦老子掩 閉房門於摩竭陀國 維摩詰菩薩閉嘴於毘耶離城 須菩提 宴坐時自稱並無言說而顯示正道 釋提桓因及梵天等人都 無所聞而歡喜降下猶如雨點一樣多的天華 這些都是由於 正理與其心神相應而自然運作出來 所以口中便因為這個 緣故默然無言 怎麼可以說他們是沒有法辯的能力 都因 為法辯也無法把真實理等語言變成即是真實理啊 這些賢 聖的境界正是真理與覺知心忽然相撞著 不知不覺間就 到 了說不得的地方 這時所有賢聖們雖然都是口中不語 其 實他們說法的聲音卻是大如響雷 所以說 難道可以說是 無力申辯 其實是申辯所不能到達的境界啊 到了這個地 步 世間的聰明辯才 想要拿出一點點來用都沒辦法 到 得了那樣的田地時 才能夠說是可以放身捨命的地方 這 樣的境界 必須是當事人自證自悟才算數 所以 華嚴經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3 頁

30 說 如來的宮殿沒有邊際 覺悟這個法爾自然的人 才能 住在其中 這是從古以來諸聖人的大解脫法門 沒有邊際 也沒有數量 沒有獲得也沒有所失 沒有默然也沒有言 說 沒有去也沒有來 在每一個極微小之處是本來如此 在每一剎那之中也是本來如此 每一念之中是本來如此 每一法中也是本來如此 都只因為眾生的根性狹窄下劣 不能到達三乘聖人的境界 所以才要為大眾區分那個 區 分這個 殊不知實相境界如此廣大 無智眾生卻向黑山 下 鬼窟裏默然坐於有為境界中 所以先聖訶責那種境界 為解脫深坑 是陷入自以為解脫的極深坑塹中 正是禪 門認為最應該怖畏的地方 若是以神通或道眼來觀察那個 境界 其實正好像是在刀山劍樹 鑊湯鑪炭裏坐著一般 講經說法的座主家 尚且不會停滯在默然的境界中 何況 自稱是祖師門下客 卻敢說道 才一開口 便是落在今時 了 其實都與禪悟無關 那鄭尚明聽我說完了 不知不 覺就禮拜我 我妙喜又說 你雖然是禮拜我了 然而後面還有事情 等著你呢 到了晚上 他又來進入方丈室 我便問他 你 今年幾歲 鄭尚明說 六十四歲 我又問他 你六 十四年以前 是從甚麼處來到鄭家的 他開口不得 被我 用竹篦向他脊樑骨打去 鄭尚明便被我趕出方丈室外 第二 天又來我方丈室中說 六十四年前 都還沒有我鄭昂 為 什麼和尚你卻問我鄭昂是從甚麼處來的 我妙喜就說 你在六十四年以前 不可能是原來就住在福州鄭家 當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4 頁

31 然是從別處往生過來的 只如目前你鄭昂這個能聽法 能 說法的這一段歷歷孤明底覺知心 在六十四年前還沒有出 生以前 畢竟是在甚麼地方 他答覆說 不知道 我 妙喜就說 你對此若是不知 這便是 生大 你這一生 就暫且算是能活夠一百歲 一百歲之後 你若是等著想要 飛出三千大千世界外去 想要離開三界生死 必須是把 這個能聽法說法 能坐著離念的歷歷孤明的靈知心送入棺 材以後才能做得到 正當那個時候 四大五蘊一時分解散 失了 有眼而不能看見種種物 有耳而不能聽聞到聲音 還有箇肉團心在 可是分別的功能已經不能運作了 還有 一箇身體在 但是被火燒 被刀砍時都不能覺知痛楚 到 這個地步 你鄭尚明歷歷孤明底覺知心 卻是到什麼地方 去了 他答覆說 我鄭昂也不知道 我妙喜就說 你 既然這個也不知道 這便是 死大 所以才說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 便是講的這箇道理 到了這個地步 運用聰明 也弄不清楚 想要再記住一生之所學也沒辦法了 我再進 一步問你 你一生寫出了許多之乎者也等文章 將來臨命 終時 你能用哪一句來抵抗生死 必須是清楚地了知生時 是如何生來 而死後是死去何處 要弄得很清楚才可以 若是不知道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就是愚癡人 那時他鄭尚明方才心伏 從此時開始 我就救出他來 使他不再每天坐於無言無說的離念境界中 並且肯來這法會 下做功夫 今日這一場法會時 也和你們共同坐在這裡聽我 說法 你們必須要知道 每一個人都有這一段大事因緣 從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5 頁

32 最 古 的 時 候 直 到 現 在 一 直 是 不 變 也 不 動 的 ; 也 不 該 把 祂 忘 記 了, 也 不 該 一 直 在 想 著 祂 ; 只 需 要 時 時 刻 刻 記 住 話 頭, 別 讓 話 頭 丟 了 ; 當 妄 念 生 起 的 時 候, 亦 不 可 以 硬 要 將 覺 知 心 停 止 或 壓 抑 下 來 因 為 即 使 能 夠 停 止 了 種 種 動 心 而 歸 於 止, 可 是 停 止 了 動 心 以 後, 這 個 覺 知 心 接 著 還 會 動 得 更 厲 害 ; 你 們 只 須 在 動 和 止 的 地 方 看 箇 話 頭 就 行 了, 當 你 忽 然 遇 見 了 祂, 即 便 是 釋 迦 老 子 達 磨 大 師 現 身 出 來 為 你 說, 也 只 是 這 箇 ( 待 續 )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第 26 頁

33 明心與眼見佛性 駁慧廣 蕭氏 眼見佛性 與 明心 之非 文中謬說 正光居士 連載十八 慧廣把第八識如來藏認作是常見外道法 應是食了印順法 師的藏密黃教應成派中觀六識論的邪毒 被誤導了還不知道 但常見外道法的常住心是意識 有念靈知與離念靈知 正好 與慧廣完全相同 這已證明慧廣自己正是常見外道 第八識卻 是出生意識心的如來藏 是阿含中 佛所說的本際 入胎識 是阿含中 佛說的 名色因 名色本 名色習 的入胎識如來 藏 根本就與常見外道法的意識心完全不同 但是慧廣對自己 住在常見外道法中的事實竟然完全不知 無力反省 反而誣衊 已證實相而遠離常見外道境界的 平實導師是外道 這是以外 道見來毀謗真實證悟佛法的賢聖 是顛倒想的凡夫在毀謗遠離 顛倒想的證悟者 而慧廣的徒弟觀淨法師也是一樣 東施效顰 的未來世後果 不是觀淨法師能輕易承受得了的 前述舉證的 聖 玄奘菩薩論中已經明說 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7 頁

34 而隨義別立種種名 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慧廣及觀淨 是 諸 有情皆悉成就 諸有情身中都本有阿賴耶識心體存在著 不 是經由修行而轉變意識成就的 而且也是禪宗真悟祖師明心時 所悟之標的 除非慧廣師徒二人想要全面推翻禪宗的宗旨 所 以 真心是本來就與意識共同處在蘊處界中 是真心妄心並存 的 是真妄和合的 而真心是本來就已存在的阿賴耶識如來 藏 是本來就真的第八識心 不是修行以後才出現或轉變成功 的 但慧廣與觀淨卻想要把妄心第六識意識 修行轉變成真心 第八識如來藏 想要以意識離念靈知取代禪宗所悟的如來藏心 阿賴耶識 就如同欲煮沙成飯永無成功之日一般 正是顛倒 想 顛倒想的凡夫卻毀謗遠離顛倒想的人是錯悟者 在別人為 他們提出說明以後 仍然不知道要反省 還繼續毀謗正法及賢 聖 天下還有人比他們師徒二人更可悲的嗎 楞嚴經 中 真 非真恐迷 一句 慧廣與觀淨師徒 都不懂 而且是比斷章取義 斷句取義更惡劣的斷字取義 他 們只取 非真 二字 捨了 真 一字 才會說 阿賴耶識 是妄非真 於是就成為誤會佛法 曲解佛法的破法者了 他 們又謊稱自己錯誤的說法是 佛所說的聖教 又成為謗佛 因為 佛確實不是像他們那樣說的 卻被他們無根毀謗為說法 錯誤 這種為了謗賢聖而成為破法及謗佛的愚人 真可憐憫 他們也誤會經中所說阿賴耶識是生死根本的意思 才會說 第 八識就是能令眾生生死相續的妄心根本 雖然這個第八識 阿賴耶識心確實體恆常住 但是心體內所含藏的七轉識種子仍 有染污變異生滅 因此第八阿賴耶識當然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實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8 頁

35 相心 才能出生有情的蘊處界 才能使慧廣及觀淨有了此世的 色身及覺知心 假使沒有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壞 今天就不會 有慧廣及觀淨二人的五蘊存在 還能由著他們繼續毀謗阿賴耶 識如來藏嗎 還會有他們師徒二人未來無量世中的不可愛異 熟果報嗎 因此才說阿賴耶識是眾生生死相續的妄心根本 因 為他們師徒二人能夠毀謗阿賴耶識的妄心離念靈知 正是從阿 賴耶識心中出生的 這難道不是他們二人生死相續的根本嗎 可惜的是他們錯會經中的真義了 然而 當他們捨壽前若能公 開懺悔滅罪 並且證得心解脫而超越欲界 再斷五上分結成為 阿羅漢以後 捨壽而入無餘涅槃時 那裡面卻仍然是阿賴耶識 心體獨住 那時改名為異熟識而不再稱為阿賴耶識了 那時的 無餘涅槃卻是常住不變的 仍然是阿賴耶識心體 那麼阿賴耶 識心體究竟是 真 或是慧廣與觀淨所說的 妄 呢 由於阿 賴耶識心體有能生萬法的真實體性 所生萬法緣起性空而阿賴 耶識心體常住不壞 絕無一法可滅壞祂 何況能夠自壞 是故 名 真 可是如來藏心自體清淨無染之中 卻含藏著七轉識 相應的染污的種子 並非究竟清淨 故又名 非真 要修到 佛地時才是究竟清淨 才能稱為常 樂 我 淨 故悟後尚待 吾人歷緣對境轉換七轉識的染污種子使其清淨 得以斷盡二障 成究竟佛 這都是慧廣與觀淨二人所不知的深妙法義 如果因為祂體內含藏七轉識的染污種子 而說祂不是真 心 然而遍尋三界法以後 卻又沒有另一個法可以像祂那樣常 住 也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像祂那麼清淨 也沒有另一個法可以 出生蘊處界 也沒有任何一法可以成為阿羅漢滅盡十八界以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29 頁

36 的無餘涅槃本際 而未來成佛時的真心無垢識 又正是現在這 個第八阿賴耶識心體 將來成佛時的佛地真如 也是依止這個 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的無垢識 才能有佛地真如顯示出來 所 以這個 真 非真 的道理 第八阿賴耶識體恆常住 體內含 藏的種子有剎那剎那變異的事實 實在太勝妙又極甚深 如果 不是實證及透過詳盡的說明 恐怕凡夫及阿羅漢愚人聽了都會 產生迷惑 往往會誤以為意識心就是阿賴耶識心體 因為很難 三言兩語就說清楚 所以 釋迦世尊常常不開示演說這個法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暴流 此即 楞嚴經 卷 5 所說正理 真 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但慧廣與觀淨二人卻是斷字 取義 比斷章取義 斷句取義更惡劣 成為最不老實的引用 經文者 又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識 如 楞伽阿跋多羅 甚深如來藏 而與七識俱 亦如 大乘 寶經 卷 4 所說 阿梨耶識名如來藏 而與無明 七 起信論別記 卷 1 所說 識共 在這些經論中既然都說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識 表示 阿賴耶識是函蓋八識心王的 八識心王中有真心也有妄心 真 心是第八識如來藏 妄心則是如來藏所生的七轉識 第八識如 來藏與所生有染污的七轉識和合運作 因此八個識合名為阿賴 耶識 由於真妄 染 和合運作才能成就阿賴耶識 故說阿賴 耶識是真妄和合識 由此緣故 祖師說 一心說 唯通八識 寂滅者名為一心 一心者名為如來藏 入楞伽經 也說 入自內身智慧境界 得無生法忍三昧 1意思是說 得無生 入楞伽經 卷 1 請佛品 1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0 頁

37 法忍的諸地菩薩所證的是阿賴耶識如來藏 入楞伽經 中又 說 大慧 此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諸境界 一切聲聞辟 支佛諸外道等不能分別 2意謂阿賴耶識是將來成佛時的如 來心 慧廣 觀淨二人竟然全無所知而號稱為開悟者 豈非當 代佛門笑話 然而想要實證阿賴耶識並不容易 一定要先清淨 覺知心以後 對大乘勝法具足信心 十信滿足了 再進修布 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六度以後 才能證得 所 以經中說 是故大慧 諸菩薩摩訶薩欲證勝法如來藏阿梨 耶識者 應當修行令清淨故 3因此 參禪人若要尋找真心 阿賴耶識心體 應當先清淨自心 並且已對大乘勝法如來藏阿 賴耶識常住不壞的金剛性 已經心得決定而能永遠制心於此一 見之中 生起定性了 然後再熏習般若智慧 才有可能真正參 禪而得證悟阿賴耶識如來藏 正當參禪之時 必須透過妄心 主 要是指意識 去尋覓本來就在而與妄心意識同時 同處配合運作 的第八識 證得之後 可得二種結果 第一 現觀這個真心如來藏本身無形無相 沒有處所 正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 如黃蘖禪師 傳心法要 卷 1 所說 心 更無別法 此心無始已來 不曾生 不曾滅 不青不黃 無形無相 不屬有無 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 超 過一切限量名言 縱跡對待 所以這個真心本體絕對待 非常清淨 即是 楞嚴經 卷 1 所說的 無始涅槃菩提真心 第八識 入楞伽經 卷 2 佛性品 入楞伽經 卷 7 佛性品 2 3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1 頁

38 第二 這個第八識從來離見聞覺知 從來不作主 從來不 思量 能夠對現五塵外境而變現內相分六塵境 並生起見分七 轉識的見聞覺知性 由七識心見分在六塵境上廣分別 以此內 相分與五色根接觸的外相分來連接外境 讓眾生在三界中生活 而誤以為是真實接觸外境 因而對自我產生錯誤認知 誤以為 自己 特別是對意識覺知心自己 真實常住 誤以覺知心自己是真 實不壞而非虛妄法 因此妄造後有輪迴種子而無法出離 卻不 知見分七轉識都是虛妄心 不知意識心從來不曾接觸外境 所 以慧廣與觀淨二人才會錯將離念靈知心認作常住的真心 由於阿賴耶識心體所出生的七轉識 對內六塵相分生起見 聞覺知性及處處作主而執著 導致眾生輪迴生死 因此說七轉 識 尤其是六 七二識 才是眾生輪迴生死的根本 也是 楞 復次大 亦如經中所說 嚴經 卷 1 所說 無始生死根本 慧 依如來藏 故有世間涅槃苦樂之因 而諸凡夫不覺不 知 而墮於空 虛妄顛倒 4慧廣與觀淨二人 正因為不覺 不知阿賴耶識心體所在 故墮於空 於是心中生起虛妄顛倒 見 反而毀謗能使他們實證般若的阿賴耶識如來藏心 反過來 說 若是追究會使慧廣 觀淨二人淪墮生死的七轉識的根源 卻發覺仍是從阿賴耶識心中出生的 所以才由這個現象來說 第八識就是能令眾生生死相續的妄心根本 這正是慧廣 與觀淨二人所不能知的真實義 由於眾生不知生死的二種根本 無始涅槃菩提真心含 入楞伽經 卷 8 化品 第 15 4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2 頁

39 藏了無始生死根本七轉識染污種子 不知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 識 阿賴耶識含攝八識心王 所以妄造生死業而無法出離 由於慧廣的徒弟觀淨法師為無明籠罩 無法了知 楞嚴經 所 說二種根本之差異 也無法證得無始涅槃菩提真心第八識 卻 跟隨妄執離念靈知意識心為真實心的慧廣 錯亂修習 欲將此 生滅性的意識妄心修成不生不滅的真實常住心 盡未來際永不 可得 猶如煮沙欲成嘉饌 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慧廣與觀 淨師徒二人 都不知無始生死根本妄心七轉識之上 還有一個 與之同時 同處配合運作的無始涅槃菩提真心第八識 妄謂第 八阿賴耶識是妄心 妄識 成為心外求法者 與常見外道合流 接下來談 心是體 性是用 的真實義 一切法的性用 都要由本體出生 譬如意識的別境心所法 使意識具有知覺之 性 所以知覺 性 是意識心 體 之作用 若無意識心 體 存在 就無法有知覺 性 的作用存在 故說 心是體 性 是用 又能見之性乃是以眼識為體的自性 非是離眼識心體 而有能見之性 能見之性既如此 能聞之性 能嗅之性 能嚐 之性 能覺之性 能知之性亦復如是 正是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等心體的自性 非是離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心體而有其自性 一定是先有六識心體以後才會有六識的 六種自性 有這六種自性出現以後才會有能見乃至能知的作用 出現 才會有慧廣的離念靈知存在 這個道理就好像海水與波 浪的關係 波浪是海水的自性 非是離開海水本體而有其波 浪 也不是離開海水本體而有海浪的自性 因此海水與波浪的 關係非一非異 所以 平實導師說 心是體 性是用 意思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3 頁

40 是說心是萬法之本體 心的自性即是心的作用 乃是正確的說 法 但觀淨法師及其師慧廣 性是體 心是用 的說法則是 體用顛倒 完全不如法 不僅違背唯識正理 也違背世間邏輯 與常識 如是雙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是常識不夠的人 怎能 有智慧呢 觀淨法師在此邪見下 又有何資格評論他人所說正 法為非法呢 接下來談明心與見性是兩種不同的證量 凡是能夠明心與 眼見佛性分明的人 都可以證實明心與見性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法 不同的證量 前者是無境界 無所得法 只有出生法界實 相的智慧 而後者是有境界 無所得法 是對第八識的性用與 種子能生起更微細深廣的了知 明心的人可以純依慧力及體驗 照見其理 觸證祂真實存在 發現祂與蘊處界同時同處運作 而在蘊處界中分明顯現 完全配合七轉識的心行而運作 無有 絲毫染污 非常清淨 是時時都可以現觀阿賴耶識的存在 眼見佛性的人在看話頭功夫純熟下 以父母所生肉眼眼見 佛性 因此緣故 眼見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虛妄 自然成就如 幻觀 因此 能夠明心與眼見佛性的人 都可以證實明心證真 與眼見佛性是二種不同的境界 不同的智慧與證量 但觀淨追 隨慧廣而提出明心就是見性的說法 又是未斷我見的人 同樣 落在離念靈知意識心中 實已證明觀淨法師如同其師慧廣 既 沒有明心 更沒有眼見佛性 故說不出其中的差異 如果觀淨法師不信受的話 正光提出幾個問題 有請觀淨 法師一一回答 待你回應時 就知正光所言不虛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4 頁

41 一問 如果明心就是見性的話 禪門三關 本參 重關 牢關 是不是只剩下二關了 觀淨法師有沒有那麼大的能耐能 夠改寫禪宗證悟祖師的說法 觀淨法師可以回答正光的提問 嗎 想必觀淨法師無此能耐 何以故 凡是墮入 意識境界 分段計著生 的凡夫 凡是落入意識而未斷我見的人 如何 能了知禪門一 二關明心與見性的真實義理呢 難怪觀淨法師 會盲從其師慧廣 提出明心就是見性的謬論 難怪他會錯認意 識心為真心 墮入常見外道見解中 又因未證得如來藏阿賴耶 識心體 難怪會妄謂阿賴耶識是妄心 妄識了 二問 證悟的人 可以隨時現觀自他有情之真心運作 乃 至可以在他人睡著時 現觀他人真心運作無有障礙 不知觀淨 法師是否有此能耐作此現觀 大眾欲知 想必觀淨法師也無 此能耐 既然無法現觀自己第八識運作 又如何能現觀他人第 八識運作呢 當然是講不出所以然的 三問 眼見佛性的人 都可以眼見自 他有情佛性 乃至 在無情及有情身上 也可以見到自己的佛性 不知觀淨法師可 否現觀自他有情佛性 能在山河大地上看見自己的佛性 並 由所見佛性的真實而眼見山河大地的虛幻 成就身心及山河大 地虛幻的如幻觀 想必觀淨法師更無此能耐 何以故 明心 尚且不可得 又如何能夠眼見更上於明心者所不能眼見的佛性 呢 所以 從正光的提問當中 觀淨法師必定無法一一回答 也作不得任何手腳也 既然不知 不證明心及眼見佛性境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5 頁

42 對明心與見性二者全都不知 卻跟隨慧廣妄論自己所不知的明 心與見性 妄謂明心就是見性 未免太不自量力 也太無知了 又觀淨法師也談到星雲法師 正光藉此機會略微說明 未 來同修會中可能會有菩薩撰寫文章來破斥星雲法師如何將佛 法世俗化 常見化 斷見化之種種事實 譬如星雲法師曾說 有的人想要學禪 萬里迢迢的到處尋師訪道 其實 真正 有慧根的人 當下即是 5 從星雲法師的開示可以得知 星雲法師所認知的真心 其實就是意識心 與觀淨法師一樣 同墮離念靈知心中 也與 佛開示的真心完全顛倒 同於常見 外道 故名常見外道 又星雲法師不是用禪宗親證第八識所生的般若智慧來說 禪 而是用自己意識思惟境界所得之世俗法來解釋禪宗公案 不僅將公案解釋得不倫不類 讓人啼笑皆非 更是將自己未悟 的事實公布天下 讓天下人盡知星雲法師所說都是野狐禪也 此外 星雲還化名為佛光禪師 以未悟之身暗示自己已悟 寫 在書中公開流通 已成就未悟言悟的大妄語業 在在處處都顯 示出他的心行不正 全都與證悟者心性漸轉清淨的事實不符 他又因為 平實導師對其他錯悟內容不指陳姓名的拈提 間接地顯示他的錯悟 又無法提出證悟的事實 無法為自己作 有利的辨正 心中不能安忍 遂私下毀謗 蕭平實是邪魔外 道 其法有毒 跟隨蕭平實修學者將同墮地獄 此亦被 平 5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滿義法師著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 北市 2005 年 8 月 25 第 356 頁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6 頁

43 實導師寫入公案拈提第七輯 宗門正義 中 多年來仍然無法 回應 無法為自己提出法義上的辨正 但他並不改正未悟言悟 的大妄語行為 仍繼續私底下誹謗 以破戒之身成就及增長了 毀謗大乘勝義僧的罪業 未來世將受長劫尤重純苦果報 因此 緣故 平實導師評論他未悟 正光說他是將佛法世俗化的常 見 斷見外道 都是如實語 一點都沒有冤枉他 所以 觀淨 法師援引星雲來為自己證明 是無智的作法 有智之人一定會 援引真悟的人來作證明 觀淨法師卻盲目地援引錯悟者來為自 己證明 顯示他是沒有智慧的人 觀淨法師也提到宣化上人 正光為了回應辨正 只好也跟 著談談宣化 上人 以下宣化上人的開示都可以在網站搜尋 到 其相關網頁已由正光複製保存 避免未來有人狡辯 譬如 宣化上人在 1969 年 4 月 20 日至 7 月 27 日在美國加州三藩市 佛教講堂講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般若品 第 2 如是開示 我們修道 是真空裡有妙有 不是什麼都不知道 要什麼 都知道 還要什麼都不知道 明明瞭瞭 清清楚楚 就像 心 清水現月 意定天無雲 的道理 從上面的開示 知道宣 化上人認為明明瞭瞭 清清楚楚的心就是真心 與惟覺法師 聖嚴法師同墮入意識心中 又譬如宣化上人開示語錄 六 有 關 妙道 的開示如下 什麼是妙道 淺而言之 就是日常所行之道 我們天天 所用的道 所行的道 所經過的道 都是很妙的 若不 注意去研究它 便不知它的妙處 我們一天所遇到 的境界 這就是妙道 好像不吃飯肚子餓 為什麼要餓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7 頁

44 這就是妙 吃東西就飽了 這也是妙 乃至穿衣服 或 是喝茶 都是一樣的妙 如果不妙的話 為什麼要去用 它 就算用它之後 也不會長久 只是暫時而已 你說 這不是妙嗎 有人說 啊 這個道理 誰都懂 可是你所懂的是 皮毛而不究竟 妙處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想吃好東西 這是個妙 為什麼想穿好衣服 這是個妙 為什麼想住 好房子 這是個妙 宣化法師認為想吃 想穿 想住的一念心就是真心 墮入 意識心及緣起性空中 不是禪宗祖師所謂 平常心就是道 何以故 禪宗證悟的人 能夠在日常生活作務當中 親眼看見 祂分明顯現祂的真如性 乃至眼見他人睡著時 他人的真如性 也是一樣分明顯現 無有絲毫障礙 乃至不能一時一刻沒有 祂 沒有了祂 吾人頓成死人 無法活在世間 然而從宣化法 師種種開示可知 宣化法師所認知的真實心其實就是離念靈知 意識心 不是佛所說不生不滅的真心 由於宣化法師一生持戒 精嚴 但因為錯說第一義諦 今時於了義正法上也免不了正光 之拈提 至於觀淨法師所提到的達賴 蓮花生 宗喀巴 密勒日巴 等藏密外道諸師 皆非佛道中人 同樣是未斷我見的附佛法外 道 故正光於此不另作評破 有興趣瞭解藏密外道真相的讀 者 請閱讀 平實導師所著之 狂密與真密 第一 四輯 即 可明瞭 觀淨若是想要藉此文章為正覺同修會招來更多的敵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8 頁

45 人 實無必要 因為這些凡夫法師與藏密中人都未斷我見 也 都是正覺印行的書中曾經舉例辨正過的 與 龍樹的入地證量 不可同日而語 自性三寶 是指親證無生者 接著來談觀淨法師所說 而言 不是凡夫就有自性三寶 之過失 所謂自性三寶 乃 是指自性佛寶 自性法寶 自性僧寶 所謂 自性佛寶 是指 真如心 是每一有情的根本心第八識 也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實 相心 心體自性清淨無雜染 與佛無二無別 這才是自性佛寶 這個道理 也正是 世尊誕生人間時所說 天上天下 唯我 獨尊 的正理 以及在菩提樹下成佛時所說正理 奇哉 6 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指的正是第八識如來藏 自性佛 是本來就在的實相心 凡 是證悟的人 都能認同 世尊這樣的開示 所以自性佛寶是一 切眾生本自有之 只因妄想及執著 所以無法證得 所謂 自性法寶 是指這個自性佛寶能夠藉著種種緣而 出生世出世間一切法及六種無為 乃是透過八識心王等和合運 作之所生得及所顯得 不僅在世間可以顯現種種運為 也可以 為吾人現前所領受及親證 舉凡這些法義 都從八識心王和合 中出生 由諸佛傳授給有緣人 名為自性法寶 而這些道理若 被寫在經中 就成為表相法寶 所謂 自性僧寶 是指這個自性佛寶從來離見聞覺知 不在六塵境起分別 從來不思量 也不作主 非常清淨 而這 指月錄 卷 1 6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39 頁

46 個自性三寶 每一有情都本自具足 沒有不具足的 證得無生 之人可以發現這個自性三寶是本有的 不是本無今有 正如 佛 學道先須有悟 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 5 所舉龍牙禪師所說 由 還如曾鬪快龍舟 雖然舊閣閑田地 一度贏來方始休 如此舊閣閑田地 無始本有而非修得 所以這個自性三寶的道 理 是從無始劫以來就已存在 是本有的 不是一定要親證無 生後才有 同時是每一個有情都本已具足 沒有不具足的 只 需證悟而找到祂 不是將生滅性的意識變成的 而是本來就真 實無生的 如是正理凡是修學禪宗一 二年的佛弟子都知道 身為出家多年 追隨號稱已悟的慧廣修學 禪法 的觀淨法師 卻不知道 顯然觀淨法師的佛法知見有待建立 既然佛法知見 尚待建立 當然無法依經典及證悟祖師開示作簡擇 卻跟隨未 斷我見的慧廣 妄謂第八識 阿賴耶識是妄心 妄識 公然與 諸經中 世尊的說法唱反調 實在是膽大妄為 真是拿自身的 法身慧命開玩笑 最後 針對觀淨法師所說做個總結 這個第八阿賴耶識就 是佛所說的真心 正是諸佛成佛後的無垢識 是由因地的阿賴 耶識心體修淨種子以後改名為無垢識 正是因地的阿賴耶識同 一心體 因此禪宗的開悟明心就是找到第八阿賴耶識 祂自己 的體性從本以來就是絕對清淨 卻含藏七轉識相應的染污種 子 因此悟後尚待歷緣對境汰換染污的七識相應種子 能夠找 到這個第八識如來藏 才能說是開悟明心 除此以外 不論何 人自稱明心開悟 都是錯悟 眼見佛性就是用父母所生肉眼眼 見阿賴耶識直接出生的見分 外於六塵運作 而在六塵中分明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0 頁

47 顯現的總相作用 也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的本覺性 函蓋了不 可知之 了 因此眼見佛性所見的佛性 不能外於第八識心 體而有 依第八識如來藏而運行 與第八阿賴耶識非一亦非 異 因此 平實導師所說 心是體 性是用 說如來藏是體 佛性是如來藏的性用 完全符合佛說 也完全符合法界中的事 實 也是法界中邏輯上的必然 觀淨既然與其師慧廣一樣落在 第六意識心中 從來不知不證第八識 當然不知第八識的見分 了 不知不見的人卻來評論已知已見的人 豈只是顛倒而已 根 本就是狂妄自大 像這種世俗有智之人都不會犯的過失 自稱 有出世間智的慧廣與觀淨二人 卻落在其中 而且還繼續在違 犯 不肯改正 當然是沒有世俗智慧的人 更沒有出世間智慧 又明心找到第八阿賴耶識時 發現祂的運作對象不是在六 塵境界上 卻在蘊處界上分明顯現 祂是真實可證的 慧廣與 觀淨師徒二人都無法證得 所以公開否定祂 連心體的所在都 不知道 又怎能眼見心體的性用而看見佛性呢 所以觀淨與其 師慧廣 才會妄謂阿賴耶識是妄心 妄識 提出 性是體 心 是用 以及 明心與見性是同一證量 的顛倒見 完全違背 佛 的開示 也與法界實相全然不符 所說完全不如法 因此 正 光建議觀淨法師趕快捨棄如此大邪見 否則就會像慧廣一樣 不僅窮盡三大無量數劫生死以後 仍是生死凡夫一個 而且還 成就毀謗勝妙法及大乘善知識重罪 實在是可怖可畏啊 待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1 頁

48 ( 連 載 八 ) 五 緣 於 五 受 陰 之 我 非 業 果 之 所 依 未 般 涅 槃 前 之 五 陰 無 常, 剎 那 剎 那 生 滅 不 住, 故 無 有 真 實 自 在 常 住 之 實 我 體 性, 因 此 世 尊 說 五 取 蘊 無 我 與 我 所 ; 五 蘊 既 然 非 我 與 我 所, 何 有 真 實 我 於 五 蘊 之 中 一 一 剎 那 各 別 生 滅? 故 應 成 派 中 觀 所 立 之 宗 因 喻 皆 不 得 成 就 月 稱 宗 喀 巴 印 順 所 執 者, 本 質 上 乃 是 有 一 能 作 業 之 細 意 識 我 常 住 不 滅, 而 此 我 不 應 剎 那 生 滅 前 後 自 性 各 異, 亦 不 應 隨 著 五 陰 而 無 常 變 異, 否 則 業 種 應 無 所 依 ; 法 界 現 見 之 因 果 律 中, 應 有 一 被 業 種 所 依 之 常 住 我 不 隨 五 陰 壞 滅 故 唯 有 能 出 生 五 陰, 而 自 身 是 無 覆 無 記 性 的 心, 才 可 能 執 持 一 切 業 種 及 實 現 因 果 律, 實 證 所 得 的 自 心 如 來 阿 賴 耶 識 正 是 如 此 ; 然 意 識 心 不 論 粗 細, 從 來 都 是 有 覆 有 記 性 的 心, 不 可 能 是 執 持 善 惡 業 種 的 心, 故 應 成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第 42 頁

49 派中觀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 憑思惟想像而建立細意識 常住不壞 是持種心 理不得成 密宗應成派中觀師將生滅無常之細意識妄執為常住不滅 法 為持種識 為因果實現者 不離識陰範疇 事實上已墮於 我見 常見中了 故彼等極力維護自身之邪見 我見之所緣 是依蘊假立之我 只要能證此細意識我之存在 安立其具無 自性 自性空之無生而常住世間 即可滅我見而得解脫 繼 續以意識受用貪愛五欲六塵 故不許世尊所說能被滅之 我 即是 我見 之我 不許 我見 緣於五取蘊而有 而這樣的 細意識我只是假名施設 然後再推翻這個假名施設的細意識 我以後 就自稱是已斷我見了 如同愚人假名施設虛空中有一 飯之資 假想把那些飯吃完以後就自為吃飽了一樣 終究只是 假名吃飽而仍然未進粒米 仍然是餓漢 依舊是未斷我見的 凡夫 但世尊所說我見所緣之我 全都是五陰中法 不是想像 建立的細意識我 可悲的是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所認為非 屬五陰我的細意識我 仍然是五陰中的識陰所攝的意識心 不能超出意識心外 故其細意識我仍是五陰我所攝 佛說 諸 五取蘊 五種能取三界 所有意識 彼一切皆意 法因緣生故 諸法之蘊集法 都是所生法 識蘊中之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識乃是根 塵 觸三法所生者 是無常 生滅 變異之法 並 無常恆不變之自性 故五取蘊中無有能作名色 能作萬法之 我 雖無能作名色萬法者而有業報 能作者實乃自心如來 能出生五取蘊之第八識如來藏 緣於五取蘊而妄執有一細意識 實我能為業種所依之應成派中觀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3 頁

50 又如何能瞭解此等甚深之理 再舉示阿含部經文中世尊之開 示略說之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 眼生時無有來處 滅時無 有去處 如是 眼不實而生 生已盡滅 有業報而無作 者 此陰滅已 異陰相續 除俗數法 耳 鼻 舌 身 意亦如是說 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 謂此有故彼有 此 起故彼起 如無明緣行 行緣識 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 起 又復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故行滅 行滅故識滅 如是廣說 乃至純大苦聚滅 比丘 是名 第一義空法經 註1 略釋經文義理如下 如何是第一義空能貫穿一切法之 經 諸比丘 眼處 眼入 眼觸生時 非從業來 亦非從四 大或四大聚集之色而來 滅時亦非有去處可至 由於無明而 產生貪愛 因貪愛所作故有業 有業故眼根 眼識出生 如 是眼根 眼識不實而生 出生以後隨著貪愛又有所作 此眼 根 眼識隨著業報之受盡而消滅 故眼根 眼識不實 故非 實我 非能造作根 塵 識之能作者 故眼非作者而有業報 此眼根 眼識 色塵等五陰所攝法 隨著受報而使業種消滅 以後跟著滅 又有來世不同的眼等諸陰由於此世新的業行而 相續不實出生 如是觀察了知就能除掉誤認世俗可以計數之 眼等諸法是真實常住的邪見 耳 鼻 舌 身 意也是同樣 的道理 生無有來處 滅無有去處 不實而生 有業報而無 註1 大正藏第 2 冊 雜阿含經 卷 13 第 335 經 第 92 頁下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4 頁

51 有作者 如是清楚觀察以後 就除掉了 實有世俗可以計數 法 五陰 等我見 不再落入五陰實有的惡見之中 世俗 可以計數之法就是指因緣法中的 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之法 由於有無明故造作有漏身口意行 由於有漏諸行而於 現法長養眼等六識種子 以貪愛水滋潤後有六識之苦芽 由 於後有六識種子之增長 現法之五陰壞滅後必有後世五陰名 色之出生 名色出生後必定增長六入處 六入處增長時必定 觸六塵 由於來自無明觸故不能正思惟 乃至領納覺受歸於 自我 認定為真實而生貪愛 因貪愛故集取後有之苦因 導 致現法中的名色出生 名色無常故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諸 苦 又因不正思惟增長無明而有諸多有漏行 純大苦蘊之業 報五陰如是聚集而起 於是生死不絕 又同樣的道理 若反 過來觀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能夠不顛倒而正思 惟五陰無我 無明則滅 無明滅而不再貪愛五陰我與我所 有漏諸行即滅 有漏身口意行滅故 不再於現法中增長六識 之苦芽 不再因觸而生受 因受而生貪愛 積集後有之苦因 無後有六識苦芽之增長 來世名色即不再出生 名色不再出 生 純大苦蘊之五陰等法即滅 比丘 眼耳鼻舌身意生時無 來處 來以前不是住在某處 是不曾存在的 滅時無有去處 滅後 亦不是住在某處 是不復存在的 由於無明而有貪愛等諸有漏行 積集苦蘊業報 現法五陰壞滅後 後有苦蘊業報的五陰等法 相續而生起 其中無有作者 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的緣 故 由於破除了無明 故斷除貪愛等諸有漏積集後有苦蘊之 行 苦因滅了所以不再出生後世名色等法 純大苦聚即滅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5 頁

52 其中亦無有作者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的緣故 這就是 第一義空貫穿諸法的經典 這是聲聞人聽聞大乘第一義空 經而結集下來的大乘經典 只剩下聲聞法中的解脫道妙義 已 經沒有大乘法中的第一義諦妙義了 但卻是可以使人斷除我見 與我執的解脫道妙義 五陰是因緣所生法 是生滅 無常變異之法 五陰對於自 己 對於宇宙萬法 都不是能自主之作者 若有認取五陰之某 一法為能作五陰 能作業者 此亦屬於緣於五取蘊而認取其中 某一部分為常住不壞我之我見內涵 五陰既是所生法 不是能 作者 又是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之緣生法 是屬於不實而 生之法 故說蘊處界空不是真實空 不是第一義空 仍是聲 聞聖者所知的現象界中有生有滅之有為空 無常空 不符菩薩 所證的第一義空 然應成派中觀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 卻企圖於此五蘊等生滅法中建立識陰中的細意識為能作之常 我 以便指稱為業種所依 才能與業果連繫整合而不違背現實 中存在的因果律 以為如此就能避開 他所造業而我受果 之因果混亂邏輯 但此建立卻是不能成立而違背基本邏輯的妄 想法 將本無今有的被生法建立為本有的能生法 如果五蘊 法中有某一蘊 某一識是能造作萬法之實我而與業果相繫 則 此 實我 必定非生滅法 必然是本住法 方能生五蘊 方能 持種令業種不失不壞 則此 實我 必定是自在而非緣生法 亦必定是能主宰者 然依應成派中觀師所建立的細意識既仍然 是意識 即是以所生法建立為實我 理本不成 而此 實我 既能主宰而又能分別苦樂善惡 則必能決定棄捨惡業種子 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6 頁

53 免受後世三塗苦之惡報 然而此細意識屬五陰所攝的 實我 違背三界六道的現象法則 故應成派中觀師的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如是建立意識細心 作為因果律的持種及實行者 根 本不能成立 因為 此 實我 既然是名色及善惡業種的執藏 者 當然就會是因果律的作者 實行者 然而應成派中觀主張 之 實我 細意識又是五陰中的識陰所攝之法 則必定有領受 苦樂及分別善惡等之造業功能行相 一定不欲往生三惡道受 苦 世間就不該有欲界三惡道的苦受眾生存在 然事實上卻有 三惡道有情存在 故說這樣的立論不但違背邏輯 也違背三界 六道的現象法則 而此細意識 實我 的實質就是五陰之行相 故此造業之 實我 必定是生滅法 所造之業種依止於此生滅 法 則業種將隨著五陰的死滅而滅失 如是因果律即不能成 就 同時也墮於斷見論者及常見論者之窠臼中 故應成派中觀 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 本質上已墮於薩迦耶見中 盡是 於生滅有為的蘊處界無常空中論說有我 無我 或於此戲論邪 見中論說我與業果 若不是落入斷見就是墮於常見中 又有何 真實理可以與他人談論中道觀 更遑論寫書流通來教導他人 修學中道觀 蘊處界空之理不能貫穿一切法 蘊處界中的一一法 特別 是指應成派中觀師所主張的細意識我 於分段生死之生滅期間 一期 生死之壽命長短 都不能主宰 不是能作之我 更何況能執持業 種 蘊處界 含細意識 極細意識等諸所有意識 都是被生之法 有 生故有變異壞滅之時 當然不可能是持種心 蘊處界法是有增 有減 有垢有淨 有取有捨之法 與六識心相應之雜染心所法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7 頁

54 有增減之時 蘊處界即有垢淨之差別 於欲界 色界與無色界 種子有增減之時 蘊處界法即有三界六道之差別 此種種差別 皆非由蘊處界所攝的某一法 譬如細意識 極細意識 來主宰 蘊 處界一一法之功能互異故 不能互相替代 不能出生自己 更 不能出生其餘任何一蘊 一處 一界 是故凡是蘊處界所攝的 任何一法 都不是能出生名色者 都不是能出生其餘任何一 蘊 一處 一界者 宗喀巴 印順新創的細意識 及當代達賴 十四世新創的極細意識 既然都是識蘊所攝之法而名為細意 識 極細意識 當知都是生滅法 既是生滅法 都不是能持種 之心 即不是能作諸法之我 更非業種所依之處 故說一切粗 細意識都不能持業種 何況是依附於蘊處界的生滅無常所顯現 之空無法性 當然更不能受持業種 既然蘊處界法本身及蘊處 界空都不能受持業種至未來世 蘊處界空之理只是蘊處界緣生 緣滅的一個現象 當然不是能夠貫穿一切法之第一義空 而應 成派中觀師妄想於五蘊中建立某一我見所攝之我 成為業種所 依者及業果相連繫者 本質上乃邊執見者之見取見所攝 見取 見是以鬥諍為業 所以不許他人宣說正法 不許他人弘揚佛陀 於四阿含所說 出生名色的本識阿賴耶識實存 的正理 故 極力鬥諍弘揚如來藏法之一切賢聖所說非是正法 乃至彼等所 援引的彌勒 無著 世親所說正法 皆在其鬥諍之列 由於蘊處界法乃是此有故彼有 此滅故彼滅之法 非自在 之法故不能受持業種 倘若蘊處界法就是一切法 再無他法 入 胎出生名色的第八識 則因果業報即成為戲論 以無受持業種者 因果必錯亂故 也由此證明蘊處界法不能含攝一切法 而蘊處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8 頁

55 界法仍然被含攝於一切法中 是故蘊處界空是依附於蘊處界而 有 仍應由一切法所含攝 應知蘊處界法空之理不能含攝一切 法 不是諸法的本源 是故必有一非斷非常 不生不滅而能出 生並含攝一切法者 方能如實依照所持之業種於緣熟時給與異 熟果報 然後始能有三惡道有情之存在 此法必定各各有情別 別而有 與有情之蘊處界法不一不異 和合似一 此法即是世 尊於阿含中所說 非我 不異我 不相在 的無我性之如來 藏真我 即是出生蘊處界之真我 密宗應成派中觀師都如同一 切愚癡凡夫及未斷我見者一般 同於五取蘊中見我 異我 我 所 相在 諸蘊互相攝入安立為真實我與我所 世尊之多聞聖弟子 皆不於五取蘊中見我 異我 相在 特指不建立五蘊中的某一法 譬如細意識 為常住真我而與五蘊相在 互異 世尊又教導弟子應知 色受想行識五蘊 一一皆 非我 不異我 不相在 是名如 實知 是名已斷解脫道無明 世尊於四阿含諸經中已密意說有一與五蘊不一不異之 法 此法絕對不是與五蘊一 見我 異 異我 之法 一旦是 一異之法 必然是相在之法 則將隨其生而有 隨其滅而空無 應成派中觀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等人 緣於五取蘊而另立之 細意識我亦如是 將隨著五取蘊生而有 隨著五取蘊之滅而空 無 世尊說如實知五蘊非真實我 也就是說五蘊法本身不是第 一義空之常住法 非本識如來藏 如實知五蘊不異我 乃是指 第一義空如來藏出生五蘊 執受五蘊 從無一剎那不執持 直 到身壞命終 蘊處界一一法 皆是從第一義空如來藏藉自身所 執藏之種子功能而出生 因此眼等並無常住之自性而無住處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49 頁

56 故說眼等生無來處 眼等滅後之種子仍歸於如來藏心所執持 並無自己常住之處所 故說眼等滅無去處 由此緣故 眼耳鼻 舌身意 五陰 所造之業種 皆歸出生眼等五陰之如來藏所執 持 五陰之眼等並無一法能持業種 故說空性心如來藏方是眼 等之出生處 歸依處 眼等諸法並無自住之處 故 般若波羅 蜜多心經 說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聖弟子亦應如實知五陰與如來藏不相在 空性心如來藏雖出生 蘊處界諸法 然而如來藏本來無我 不執著所生之蘊處界為我 與我所 故雙具人無我與法無我之真如法性 所出生之色陰乃 是四大聚合而有 是物質之法 然如來藏卻非物質之法 故色 陰不在如來藏中 如來藏不在色陰中 乃至識陰是根塵觸處為 緣而由如來藏所生之法 而識陰不在如來藏中 如來藏也不在 識陰中 當五陰死時如來藏方與之分離 故五陰滅盡以後仍有 第八識如來藏獨存 不會成為斷滅空 所以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說 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乃 至無意識界 如來藏空性不是緣於五取蘊假立之法 不是從有生之五取 蘊中建立某一法為真實不壞之空性 如來藏有其真實不虛的自 性 並非應成派中觀師說的五取蘊無常空無之性而可稱為空 性 如來藏空性是可經由菩薩親證而現前領受之法性 如來藏 具足了集性自性 性自性 因性自性 緣性自性 相性自性 大種性自性 成性自性等七種性自性 具足證得此七種性自性 者 方能了知心境界 慧境界 智境界 見境界 超二見境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0 頁

57 超 子 地 境 界 如 來 自 到 境 界 等 七 種 第 一 義 法 ( 註 2 ), 所 以 第 一 義 諦 是 指 親 證 如 來 藏 而 現 觀 所 得 的 法 界 實 相 的 真 實 理, 不 是 指 蘊 處 界 緣 生 性 空 的 一 切 法 空 之 理 ; 而 第 一 義 心 如 來 藏, 能 成 就 世 間 法 出 世 間 法 世 出 世 間 法, 一 切 世 間 出 世 間 法 之 理, 無 有 能 過 於 此 者, 故 名 第 一 義 諦 如 來 藏 能 執 藏 一 切 業 種 故, 緣 於 五 取 蘊 之 我 見 我 執 未 斷 的 有 情, 以 執 藏 雜 染 業 種 酬 引 成 就 善 惡 業 果 之 性 質, 而 稱 如 來 藏 現 行 識 為 阿 賴 耶 識, 以 其 具 有 執 藏 分 段 生 死 種 子 之 阿 賴 耶 性 恆 時 現 行 不 斷 故 雖 名 為 阿 賴 耶 識, 仍 然 是 同 一 具 足 七 種 性 自 性 七 種 第 一 義 之 如 來 藏 心 體, 世 間 一 切 六 道 輪 迴 善 惡 因 果 皆 由 此 一 雙 具 人 我 空 法 我 空 之 第 一 義 空 性 心 來 成 就 而 無 有 錯 亂 阿 賴 耶 識 若 於 斷 除 我 執 而 不 再 有 執 藏 分 段 生 死 種 子 的 有 漏 功 能 時, 即 滅 掉 阿 賴 耶 識 名, 但 仍 餘 異 熟 識 名 ; 斷 盡 分 段 生 死 以 前 的 阿 賴 耶 識 亦 名 異 熟 識, 非 唯 斷 盡 分 段 生 死 以 後 方 名 之, 以 不 離 變 易 生 死 故 ; 若 已 斷 盡 異 熟 性 而 無 變 易 生 死 種 子, 即 除 異 熟 識 名, 改 名 無 垢 識, 即 是 佛 地 真 如 心 ; 然 而 所 謂 滅 阿 賴 耶 識 滅 異 熟 識 者, 唯 滅 其 名 而 不 改 其 體, 仍 然 是 第 八 識 如 來 藏 心 如 是 不 斷 不 常 之 如 來 藏 本 識 心, 方 能 執 藏 生 滅 無 常 的 五 陰 種 子 及 業 種, 而 使 生 死 及 因 果 得 以 如 實 報 償 而 無 錯 亂, 由 是 建 立 三 界 世 間 二 乘 修 道 者, 厭 離 世 間 輪 迴 之 苦, 隨 佛 修 習 四 聖 諦 八 正 道 等 三 十 七 道 品 法, 斷 除 緣 於 五 取 蘊 之 我 見 與 我 執, 滅 除 阿 賴 2 註 大 正 藏 第 16 冊, 楞 伽 阿 跋 多 羅 寶 經 卷 1, 第 483 頁 中 解 說 請 參 考 蕭 平 實, 楞 伽 經 詳 解 第 二 輯, 正 智 出 版 社, 台 北,1999 年 11 月, 頁 188 至 212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第 51 頁

58 耶 識 中 所 執 藏 能 引 分 段 生 死 輪 迴 之 雜 染 業 種, 證 得 阿 羅 漢 果 ; 此 位 阿 羅 漢 聖 者 之 如 來 藏 現 行 識, 已 經 滅 除 了 阿 賴 耶 識 性, 此 時 以 其 尚 有 無 記 之 異 熟 性 卻 不 障 礙 出 離 三 界 生 死, 故 說 為 滅 阿 賴 耶 識 而 餘 名 為 異 熟 識, 故 阿 羅 漢 捨 報 時 不 再 出 生 五 陰 後 有, 其 如 來 藏 異 熟 識 自 住 於 自 心 境 界 而 不 再 出 生 細 意 識 極 細 意 識 等 三 界 一 切 法, 即 是 不 與 萬 法 為 侶 之 無 餘 涅 槃 界, 故 聲 聞 解 脫 道 出 世 間 法 亦 是 由 第 一 義 空 性 心 如 來 藏 而 成 就, 由 此 本 識 心 而 不 墮 於 斷 滅 戲 論 中 菩 薩 修 道 者, 歷 經 三 大 阿 僧 祇 劫, 從 初 信 位 至 六 住 位 之 修 行, 由 親 證 自 心 如 來 藏 而 進 入 七 住 位 中, 轉 依 如 來 藏 之 中 道 自 性 而 成 就 中 道 觀, 發 起 實 相 般 若 智 慧 ; 再 次 第 進 修 增 上 慧 學 增 上 戒 學 增 上 心 學, 歷 經 八 九 十 住 位 及 十 行 位 十 迴 向 位, 進 入 初 地 證 得 初 分 道 種 智, 名 為 生 如 來 家 ; 乃 至 地 地 增 上 而 成 就 一 切 種 智, 方 能 成 佛 菩 薩 之 如 來 藏 現 行 識 於 入 八 地 時, 斷 除 最 後 一 分 緣 於 五 陰 之 我 慢 而 改 名 為 異 熟 識, 已 斷 分 段 生 死 苦 而 且 同 時 斷 盡 習 氣 種 子, 並 且 生 起 八 地 心 之 無 生 法 忍 道 種 智 ; 菩 薩 之 如 來 藏 現 行 識 於 入 妙 覺 位 而 成 佛 時, 無 記 之 異 熟 性 完 全 滅 除 而 度 過 變 易 生 死, 故 成 為 純 善 淨 之 如 來 藏 現 行 識, 改 名 為 無 垢 識 ; 故 佛 世 尊 已 出 離 世 間 境 界, 但 為 度 化 眾 生 而 入 世 間 教 導 佛 弟 子 第 一 義 諦 世 出 世 間 法 佛 亦 教 導 畏 懼 生 死 之 聲 聞 種 性 修 學 解 脫 道 出 世 間 法, 此 解 脫 道 實 證 者 所 證 的 無 餘 涅 槃 境 界, 亦 是 依 於 第 一 義 空 性 心 如 來 藏 而 假 名 言 說, 實 無 無 餘 涅 槃 可 說, 所 證 無 餘 涅 槃 其 實 只 是 第 一 義 空 性 心 如 來 藏 不 出 生 五 蘊, 迥 無 六 根 六 塵 六 識 而 獨 住 的 絕 對 寂 靜 境 界 故 說 能 夠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第 52 頁

59 貫穿一切世間 出世間 世出世間法者是第一義空法如來藏 不是因緣所生法之蘊處界無常空 斷滅空之空理 蘊處界無常 空 斷滅空 只是蘊處界藉緣而起終歸斷滅的現象 並無實法 依生滅性的蘊處界故有 故不能成為無餘涅槃的所依 而無餘 涅槃也不是蘊處界滅盡後的斷滅空 有情所造業種由各自之第一義空性心如來藏阿賴耶識 異 熟識 所持 此心本來不生不滅故 業種亦永不失壞 除了酬 引報盡或業因之造作而感生的善惡蘊處界諸法有所增減 自心 及含藏之種種無漏有為法種子 功能 並無增減 然而五取蘊 中並無作者 皆非真實我故 五取蘊諸法無常 生滅而不自在 故皆非真實能主宰者 非主宰者故非五陰之作者 乃因無明故 引生諸有漏雜染諸行 如是積聚後有之因 皆屬 此有故彼 有 此起故彼起 是生滅法 而第一義空性心如來藏阿賴耶 識 異熟識 雖生蘊處界 亦仍非是作者 人我空 法我空乃是 其本來之真如自性 既無人我亦無法我 何來作主之性而能造 作諸行 祂是純依五陰所造作的業行而不加分別取捨的實現 業果 故世尊說 有業報而無作者 無我性之如來藏與有我 性的五陰不一不異 不相在 正因為如來藏常住的緣故 業不 失壞 果報不錯亂 也因為無我性之如來藏故 得立緣起法一 一支俗數法 這才是世尊所說之甚深緣起第一義空法 如今應成派中觀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否定如來藏阿賴耶 識以後 妄想假立五陰中的意識我 或建立不可知不可證的假 名細意識我 做為業種之所依 期望藉此建立而能夠與業果成 立關係 不墮於斷見或因果錯亂的過失中 然而這樣假立識陰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3 頁

60 所攝之細意識我 或假名建立之不可知的細意識 是否就是能 貫穿一切法之第一義空法 而不墮於斷見 亦不墮於常見中 以下章節將再一一檢驗之 阿含經 中處處可見世尊於前經說 愚癡凡夫眾生緣於 五取蘊行相而見有我與我所 又於後經說五取蘊非我 非我 所 這樣的宣說絕對是正理 有何可以妨難之處 而受持六識 論邪見的應成派中觀師月稱 宗喀巴 印順 不懂初轉法輪中 之阿含解脫道法 如是虛妄辯稱 如果五受陰為我見之所緣 則後經一切聖教說五受陰非我者 將有互相違難之過失 這 只是他們堅持六識論邪見 導致誤會佛法而生起顛倒見 故有 此說 月稱 宗喀巴等人 將世尊所說 一切有我者皆緣於 五取蘊見我 強說為 一切有我者都是緣於依蘊而別行假 立之我 而不是緣於五取蘊本身 事實上 彼等所說依蘊假 立而成為因果律實行者之我 其實就是依於身見與我慢而建 立 身見就是薩迦耶見 我見 是緣於五取蘊而產生者 但事 實上五取蘊中無有常住之實我可以供彼應成派中觀師建立為 因果實行者之常住我 彼等如此不顧經中對五受陰為我見所緣真實義之分明解 說 而企圖否定佛所說五受陰為我見所緣之妙義 只是假藉 佛法名相扭曲而說 不知或故意曲解經中真實義 主張依蘊 假立之想像我才是我見之所緣 如是邪見之產生 不外乎以 下幾個原因 一 彼等即是世尊所說之愚癡少聞凡夫 不知不見五受陰的內 涵 於五受陰見我與我所 貪取五受陰相 不肯直接否定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4 頁

61 五受陰 依於五受陰而建立另一假說之我 作為我見之所 緣 主張應斷此假立之我 主張如來藏正是依五陰所假立 的我 妄稱 如來藏實存的我見 應該滅除 以此暗示 如 來藏實存 的見解方是應斷的我見 謊稱如此斷除了五陰 以外的假立我如來藏 即是斷除我見 他們一致認為應該 保持五陰繼續存在 方能用五陰來繼續領受彼所愛樂之無 上瑜伽四喜淫樂 方能使雙身法的身觸境界得以成立而不 被賢聖所訶責 所以他們認為五受陰不是我見之所緣 謊 稱出生五受陰的如來藏是假名施設法 謊稱如來藏我方是 我見的所緣 所以極力破壞如來藏法 誣謗為外道意識境 界的神我 梵我 二 彼等否定緣於五受陰之我見 故彼等不需說明 也不需修 學驗證與斷除緣於五受陰我見有關的一切佛法 所以他們 從來不弘傳 不修學 不曾證得四阿含中所教導的解脫 道 卻自稱已經實證聲聞 緣覺所證的解脫道 公然欺瞞 佛教界 古今雷同都無所異 三 彼等抱持著五受陰之我 不知不解五陰之世間我性與無常 不住的無我性 更不知如來藏常住的真我性與迥無人我的 人無我 法無我的真如法性 欲於五陰以外虛設另一不存 在的 我 而說為我見之所緣 然後假說斷此假設之我見 自以為已斷我見 或以實存而彼等不能證之如來藏作為我 見所緣之我 誤導世人應斷如來藏我見 自斷大乘見道之 因緣 或藉如來藏我見之建立 譬如近代應成派中觀師謊稱如 來藏是外道神我而應斷之 望之於世尊在般若 方廣及四阿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5 頁

62 含 諸 經 中 所 說 出 生 五 陰 之 無 我 性 的 如 來 藏 我, 企 圖 免 除 未 知 未 證 如 來 藏 本 識 之 愚 闇 過 失, 企 圖 擺 脫 五 取 蘊 無 常 生 滅 相 之 過 失, 繼 續 保 有 生 滅 無 常 的 五 取 蘊 作 為 真 實 不 壞 我, 墮 在 我 見 中 ; 再 以 生 滅 性 的 蘊 處 界 緣 起 性 空 而 攀 附 大 乘, 取 代 如 來 藏 所 顯 第 一 義 空 之 中 道 名 相 內 涵, 魚 目 混 珠 來 欺 瞞 佛 教 界, 遮 掩 其 既 墮 於 斷 見 又 不 離 我 見 常 見 之 無 因 論 本 質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月 稱 宗 喀 巴 印 順 所 說 緣 於 五 取 蘊 另 立 之 我, 到 底 是 何 種 法 相? 下 一 節 中 將 予 以 檢 討 並 徵 其 諸 多 自 相 矛 盾 之 事 實 ( 待 續 )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第 56 頁

63 連載六 正元居士 第三目 以藏密式之因明惡意的曲解 錯亂的推論 一 多識喇嘛說 否定六識就是否定涉及六識說的一切佛 經的正確性 否定佛經的正確性就是否定佛祖的正確 性 蕭平實上述的言論中反對的不是月稱和宗喀巴等人 而已 而是六識說的創始人佛陀 所以 否定佛陀才是 他們的真正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後面我們談到許多這類 問題 因此 我們說蕭平實打著佛教旗號反佛教這句話 並非無的放矢 誣衊好人 破論 p.021 略評 多識喇嘛說 否定六識就是否定涉及六識說的一 切佛經的正確性 否定佛經的正確性就是否定佛祖的正 確性 這樣的說法乃是錯誤的 因為 佛陀於三轉法輪 諸經中都是主張 八識論 的 是故應該否定六識論 才 是正確的作法 佛很明確地否定六識論 先不說大乘的各 部經典 光是說阿含部的經典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了 佛在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7 頁

64 阿含部經中都是否定 六識論 處處開示六識都是虛妄 的 教人應當捨離對六識的執著 甚至於開示說 要盡滅 十八界而入涅槃 勸諭已經證得二乘解脫極果的阿羅漢 們 捨壽後要滅除六識全部而入無餘涅槃 因此就可以證 明 佛乃是否定六識論 多識喇嘛 卻誣衊 佛陀是六識論 者 意謂 佛陀沒有智慧而無法證得第八識如來藏 這是 公然謗 佛 而多識喇嘛後面又說 否定佛經的正確性 就是否定佛祖的正確性 但是我們看藏傳 佛教 的 最高法王達賴喇嘛是怎麼否定 佛經的正確性 進而 否 定佛祖的正確性 達賴喇嘛說 佛陀有三次重要的轉法輪 傳統上 佛陀對弟子主 要的三次佛法教示 傳統上稱為三轉法輪 嚴格地 說 這三次轉法輪所開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 某些內容不相符合 既然這些法教皆是佛親口所 說 卻又互相矛盾 我們如何判斷何者為真 何者 不真 如果我們根據經文的註釋來決定 那麼註釋 的真實性又需要其他的考證資料 因此 最終的確認 只有歸之於權威的推理 邏輯 這其中的一例是佛 在某些經中說物有自性 而在另一經中說物無自性 你何所適從呢 唯一的方法是由推理獲致結論 而 無法盡信經文的權威 因此大乘佛學學者將佛陀的 法教分為兩類 意義確定的以及需要加以解釋的 亦即可從字面上瞭解 與不能就字面瞭解的 1 1 杰瑞米 海華法蘭西斯可 瓦瑞拉 編著 靳文穎 譯 揭開心智的奧秘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8 頁

65 這一段達賴的謗佛邪說內容 平實導師已於 宗門血脈 公案拈提第四輯 已詳細破斥過了2 此處篇幅有限茲不 再舉全文 若欲詳細瞭解其中關節淆訛 敬請至書局請購 拜讀 筆者僅舉其中慈悲警示供養大眾 今觀達賴喇嘛不證三乘法義 未入大乘見道七住位 之見地 而妄評佛之法教互相矛盾 實屬不當 來 日有殃在 眾生出版社印行如此邪見謗佛謗法之 書 不免謗佛謗法共業也 宜速補救 3 因此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而出興於世 即為眾生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得一佛乘 一切種智 因視眾生之根 器不同而施設三乘說法 依淺深次第 三轉法輪 而究竟 圓滿 但自始至終都是宣說依如來藏心而有三界六道之流 轉及四種涅槃成就之正理 因此三轉法輪諸經所開示的內 涵都是一以貫之 唯是因聽法對象的不同 而於深淺廣狹 的差異而已 非達賴喇嘛等藏密諸師所說的 前後矛盾 而佛法的親證需要腳踏實地 但自部派佛教時起 一些未 實證的愚癡無智凡夫 只能從經論字面上作所謂的 佛法 研究 所謂的 六識說 因而產生 自己誤會佛法 毀 謗佛法亦罷 卻拉 佛陀當擋箭牌 恣意誤導眾生 其罪 大矣 多識喇嘛惡意使用任意扭曲 栽贓的手段 說 佛 初版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頁 平實導師 宗門血脈 公案拈提第四輯 再版 正智出版社(台北市) 2005 年 5 月 頁 同上註 頁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59 頁

66 陀是六識說的創始人 這就是謗佛 謗法 實際上 佛乃 是否定六識論者 佛除了否定六識論之外 佛亦是主張八 識論的人天至尊 平實導師已出版七鉅冊之 阿含正 義 唯識學探源 中已詳細說明此中正理 舉出許多阿 含當中隱說第八識如來藏的聖教 這些證據都是歷歷在 目 得知 佛陀乃是八識論的推崇者 此諸正理非外道喇 嘛教諸師所可扭曲其義者 欲知此中義理的讀者自行請閱 即可明瞭 本書自下一章起亦將對此加以解析辨正 再如多識等藏密喇嘛破壞佛法根本 謗菩薩藏 誤導 眾生 皆已成為佛所說之一闡提人 又主張 無第七 八 識 將最究竟了義之一切種智唯識真義 三轉法輪諸唯 識經典毀謗為不了義法 將唯一佛乘 完整之三乘佛法任 意割裂得支離破碎 實乃破壞佛法最嚴重者 又以性高潮 之一心不亂名為等至 與佛所說解脫道 佛菩提道完全牴 觸 背道而馳 且破毀菩薩重戒 雙身修法是故犯邪淫 重戒之法 因此勸請早日補救 以免後殃 而 平實導師早已證得佛法人 法無我之心髓 常住 般若實相及道種智之法樂中 心行寂靜自在 向來不喜出 頭 實因悲憫眾生 在表相佛法看似興盛的今時 由於諸 多假名善知識將外道法當作佛法來弘揚而誤導眾生 故不 忍眾生不斷下墮流轉生死 無人救拔 不得不挺身而出 摧邪顯正 振興佛陀正教 奈何末法時代群魔亂舞 見 多數眾生尚無正知見故有機可趁 竟然作賊的喊捉賊 大 膽的將真善知識誣謗為邪魔外道 真乃天魔波旬之魔子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0 頁

67 魔孫之所作為也 因此多識喇嘛說 打著佛教旗號反 佛教 正是多識喇嘛自己的寫照 也是如多識喇嘛等藏 密弘揚者的心聲與作為 而多識喇嘛卻是抖出自己乃是 無的放矢 誣衊好人 所以 我們也可以由前文的許 多證據 顯現出多識喇嘛的因明推論乃是膚淺的 他們只 重形式的研究 不知內涵與前提 何以故 知見錯誤故 無有實證故 連前提都弄不清楚 因此有正見者都知道 五明的成就 當以內明的親證為先 由多識喇嘛文 中例證可以證明真是如此 換個角度來看 也可以透過多 識喇嘛於 破論 中的錯誤說法 讓筆者藉此一逆增上緣 與多識喇嘛共同完成一場法施佛事 也祈此法施利益眾生 之功德 讓多識喇嘛能夠如同 中阿含經 中欝毘羅迦葉 最後發現真相時而承認自己乃是 雖老猶生盲 邪不見 真際 由此生起慚愧心所 並能夠勠力懺悔己過 得見 好相 進而能回歸佛教三寶正教之中 遠離藏密邪見惡行 蕭平實又說 二 多識喇嘛說 第八阿賴耶識之理 甚深 極甚深 大阿羅漢尚且不知 要待明心後方知 何況 密宗師 狂真密 275 頁 4 請讀者注意 說 第八阿賴耶識之理 甚深極甚深 大阿羅漢 尚且不知 大阿羅漢 是佛的名稱之 4 多識喇嘛未如實摘錄 平實導師書中內容 意圖使讀者不能完整的思惟法 義之正訛 狂密與真密 第 275 頁原文為 第八識阿賴耶之理 甚深 極甚深 不迴心之大阿羅漢 及迴心大乘而未明心之大阿羅漢尚且不 知 要待明心後方知 何況密宗古今諸師師心自用 自意而解者 欲 於第八識如來藏外別求如來藏 焉能證之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1 頁

68 一 意思是說 阿賴耶識的甚深之理 連佛祖都不瞭 解 破論 p.084 其次 按蕭平實的上述說法 大阿羅漢佛陀 尚未 明心 因為他說 大阿羅漢 佛陀 明心後方知阿 賴耶識甚深之理 破論 p.086 說 佛不知阿賴耶深理 佛未得 明心 這樣 的無恥謬論 竟然寫在書上公開宣揚 這不是反佛外 道對佛法的公然歪曲誣衊是什麼呢 公開宣稱 大 阿羅漢(佛陀)未證阿賴耶識甚深之理 只有蕭平實 及其徒眾中有多人證得 阿賴耶識甚深之理 這一 條 就足以看清他們是什麼貨色 破論 p 略評 平實導師於諸多著作中皆以正理說明解脫道與佛菩 提道之差異 解脫道是 世尊為了尚無力證得根本心阿賴 耶識之二乘人所施設的法門 此二乘法只須依於如來法教 正見 現觀證得蘊處界空即可依次進修 最終安住於滅盡 十八界法之如來藏獨存的 境界 而將此施設為無餘涅 槃 故此類人雖非凡夫 而 世尊亦稱彼為二乘愚人 故 已證二乘極果畢地的定性大阿羅漢雖能取證無餘涅槃 但 在無餘涅槃中七轉識皆已滅盡 如何能了知及實際體驗如 來藏之體性 故大阿羅漢於三德之中僅有解脫德 並無法 身德與般若德 因為後二者皆須依實證及體驗如來藏真實 心之體性而有故 且其解脫德也只是解脫道之解脫德 對 於佛菩提道的不可思議解脫 更無可想像 而大乘別教七 住位之菩薩已實證第八識 阿賴耶識 除了實證蘊處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2 頁

69 空外 亦同時實證因地法身而具有般若智慧 三德雖未圓 滿 但皆已同時初具 此後才能進入菩薩道之內門廣修六 度萬行 依次進修直至成佛 所以佛陀當然不可能是多識 喇嘛所毀謗的 尚未明心 者 藏密外道誑謂他們所瞭解的顯教部理論 乃源自於部 派佛教時期無修證的凡夫 一向認為大乘所證智慧同於二 乘 認為佛陀智慧等同於阿羅漢 其間差異之處僅在於是 否有發菩提心 如是論點顯示藏密諸師皆是佛法的門外 在佛所宣揚的八萬四千法蘊當中 漢 如達賴喇嘛說 最殊勝 至高無上的 應屬 般若經 所謂的母 母親 指的便是這當中的所詮 所詮釋的內容 證空 性之智慧 之所以稱為母親 是因為這是大 小乘的共 因 5 故以凡夫心認為經三大無量數劫方能修證圓滿之 佛陀 其智慧僅等同於斷我見後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即可成 就的阿羅漢 這是無知而將佛陀的證量等同於阿羅漢 這 也是誣陷佛陀 誹謗佛陀的業行之一 也是證明藏傳佛教 的最高法王 達賴喇嘛 的無知 平實導師之書中從未說過 佛不知阿賴耶深理 佛 未得 明心 之類的謗佛言語 多識喇嘛以藏密式的 因 明邏輯 而作惡意之推論 自言 佛不知阿賴耶深理 佛未得 明心 所以藏密諸師不知不證第八識就理所當 然了 為了自家逃避不證本心之過失而毀謗佛陀 卻將謗 5 達賴喇嘛 般若與佛道次第 台北 福智之聲出版社 2005 年 6 月二 版 p.088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3 頁

70 佛之罪名轉嫁給 平實導師 正是同時犯了謗佛 謗法 謗勝義菩薩僧等毀謗三寶之最重罪 有識之士在旁也會替 他感到腳底陣陣寒涼 只有不知道果報可怕的多識喇嘛不 知輕重 尚於此洋洋得意 誇誇其談 天下人之愚癡者實 無有過於此也 不迴心之大阿羅漢 況且 平實導師書中乃是說 及迴心大乘而未明心之大阿羅漢尚且不知 這裡明明 說 不迴心 及 已迴心而未明心 的大阿羅漢 所以 這裡講的大阿羅漢當然不是指佛陀 究竟佛可以稱為阿 羅漢 但是所有的阿羅漢可以稱為究竟佛嗎 多識喇嘛居 然這樣簡單的邏輯也沒有弄清楚 智者以譬喻而解 我們 且舉初級學生都知道的例子來看 就知道多識喇嘛的因明 邏輯程度是如何 例如某甲學生他是國文滿分 英文滿分 數學滿 分 各科全部都是滿分 我們可以稱他 國文滿分 者 國文滿分 乃是他的稱呼之一 但是其他人雖有 國文 滿分 也可以稱為 國文滿分 者 但是這些其他 國 文滿分 者 雖然國文滿分 但是數學完全考零分 當然 不懂數學的正確答案 懂得真相的人說 這些 不懂數學 正確答案 的 國文滿分 者尚且不知數學正確答案 更何況那些全部零分者 怎麼知道數學考試的正確答案 呢 這是如實的描述 有何過失 連初級學生都知道國文 滿分未必數學 英文滿分 多識喇嘛居然連這個都不清 楚 真是讓人驚訝這可以稱為 活佛 教授 連這個前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4 頁

71 提弄不清楚 居然以偏概全的錯解 這可真是領教了 藏 傳佛教 的因明學 這樣的因明學 可稱為 跛腳因明 學 連對方白紙黑字的前提界定說明都弄不清楚 還洋 洋灑灑的推論 真是讓有智者覺得可憐又可笑 再者 既 然提到阿羅漢與佛 我們且舉一經來說 方廣大莊嚴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 與 卷 1 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大阿羅漢 6藏經中經文的 序分有很多都是如前所舉之引言 若如多識喇嘛所言是否 當時就有一萬二千尊 佛 同時在舍衛國祇園中 那 佛 同樣也說 一三千大千世界 唯一佛住世弘化 以及 當 來下生彌勒尊佛 在多識喇嘛這樣 跛腳因明學 的眼 中來論 佛豈不成了妄語 多識喇嘛如此謗佛之言論 不 知他是因於對佛法的無知 還是為了讓喇嘛教能繼續寄生 在佛教中而蓄意的毀謗 不論是哪種情況 奉勸多識喇嘛 速速公開懺悔 更於佛前 編案 可不是藏密喇嘛教的 抱身 佛 前 二六時中殷重懺悔 若得見好相方可滅此謗佛重 罪 因此從這樣的舉證可以知道 藏密喇嘛如 多識等 這些 受過藏密顯密經論的正規教育 者 頂著 天堂 寺第六世轉世活佛 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頭銜的 大 修行者 學者 展現給人的樣子看似精通佛法中的因 明學 但從他這些話的邏輯錯誤 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 的 正規教育 是多麼的不入流 連基本前提都弄錯 就世俗來說 簡單的邏輯都弄不清楚 這樣的 大學教 6 大正藏 CBETA, T03, no. 187, p. 539, a7-9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5 頁

72 授 博士生導師 怎麼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之福呢 想想 真是為未來的學子擔憂 第四目 斷章取義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多識喇嘛如何以斷章取義的方式來歪 曲事實 蕭平實不懂裝懂地說什麼 一 多識喇嘛說 涅槃只有一 種 無有二 三 請看我們如何封住常說瞎話的這 張嘴 佛教涅槃不但有 二種 三種 甚至還有 四 種 聽我道來 小乘有兩種涅槃 一是有餘涅槃 二是無餘涅槃 大乘有二種涅槃 一是 自性涅槃 是指諸法常 住不變的法性 二是 無住處涅槃 即不二涅槃 是 指諸佛的無上涅槃 破論 p.350 大 略評 我們來看看 平實導師書中之原文是如何說的 日經 又云 復以定慧二手 作虛心合掌 屈二風輪 以二空輪絞之 形如商佉 頌曰 此名為勝願 吉祥法 螺印 諸佛世之師 菩薩救世者 皆說無垢法 至寂靜 涅槃 真言曰 咒語 省略 卷 4 如是而言證 得涅槃者 顯然與 阿含經 中 佛所開示之涅槃大不相 同 不可言是佛教之涅槃 應是密宗獨有之 外道涅槃 也 然而出三界之無餘涅槃唯有一種 無有二三 今者密 宗所發明之涅槃既異佛說 則知如是密宗 經典 非是佛 法也 由如是故 密宗古今祖師證得涅槃已 皆墮於意識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6 頁

73 境界 皆未斷除意識之我見 只成個 證得密宗涅槃之 凡夫 外道 7 筆者於本節第二目中已說明 平實導師七十餘冊書中 處處闡釋四種涅槃真義 於此處也可以很清楚看到 平實 導師於 狂密與真密 書中明明寫的是 出三界之無餘 涅槃唯有一種 無有二三 而非如多識喇嘛所蓄意誣指 的 涅槃只有一種 無有二 三 多識喇嘛是故意剪除 這一句開示中的前四字 改變 平實導師的原意而加以誣 告 多識喇嘛這種作為 已經不是斷章取義 而是更惡劣 的斷句取義了 由此顯示多識喇嘛的心地是多麼歪曲不 正 他的言語又有什麼可信度呢 而密教祖師所造之 大日經 中 是以世間有相之法 說為可依之而證得寂靜涅槃 如是而言證得涅槃 當然與 阿含經 中 佛所開示之涅槃大不相同 實為藏密喇嘛 獨有自創之 外道涅槃 藏密所說涅槃之內涵一向皆是模糊不清的 從來都是 欲以意識進入仍有蘊處界之外道涅槃境界 與佛法滅掉全 部蘊處界的聲聞涅槃完全不同 也與大乘如來藏的本來自 性清淨涅槃完全不同 多識喇嘛既落入我見意識境界中 更未實證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當然亦無力在法義 上作辨正 故而轉移話題 顧左右而言他 卻又不夠用功 用掐頭去尾的斷句取義惡行來假造證據 非學法者應有求 7 平實導師著 狂密與真密 第一輯 初版六刷 正智出版社 p.199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7 頁

74 真求實的作風 有違學術涵養 並且多識喇嘛也不知 平 實導師正是現今唯一能從各方面將四種涅槃闡釋清楚的 大善知識 此中深妙義理就算集古今藏密喇嘛教諸師於一 堂 經百劫戲論亦不可得知 多識喇嘛竟於此班門弄斧 也不怕明眼人拈提哂笑 欲求聞名 反而招來辨正而導致 更加難堪的結果 蕭平實說 二 密宗是心外求法 故是外道 我們前面 分析過 蕭平實所說的 外道 都是佛法 而他所說的 佛教 才是真正的外道 所謂 法 是指一切事物 如心法 色法等 蕭平實所說的 法 若指皈依 發 心 坐禪 智慧決擇等法 都屬心理活動 無法從 心 外 去求 或離心別求 凡是佛教的聞思修 都是心識活動 如果這類法都 是 心外之法 的話 無心屍體也可以 求法了 修 法的都是有意識的活人 進行聞思修等意識活動 說 心 外求法 純屬是無知的妄言 蕭平實惡毒攻擊的主要對象之一是藏傳佛教的觀 想佛身 觀想供佛等事 請問蕭道長 觀想是心外之法 嗎 既然觀想是心理活動 非心外之法 那麼又為什麼 說 密宗是心外求法 呢 破論 p.353 略評 多識喇嘛斷章取義 斷句取義的行為 於此再增一證 我們再來看 平實導師開示的原文 復次 密宗每言夢 瑜伽中應修中脈內之喉輪 於喉輪中修觀想 及修頂上 之上師觀想 等 其實皆與佛法無關 如此而言夢瑜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8 頁

75 伽者 實無意義 非佛法也 而彼等所謂 釋迦佛曾說 如是脈中種子字之觀想 者 其實是密宗古時祖師自己 創造之 經典 中 假託為佛所說者 三乘佛法經典中 不說如是觀想種子字為佛法正修也 如是夢瑜伽之修行 法門 初始已謬 加功進修之結果 當知必是外道境界 此謂彼等如是修法者 乃是外於自性真心而求佛法 名 為心外求法 故名外道 是故學人欲求佛法者 當依佛 菩提道及解脫道之正理而修 莫如是修夢瑜伽也 8 由此可知 多識喇嘛掐頭去尾的把 外於自性真心 而求佛法 名為心外求法 故名外道 這個定義隱覆起 來 然後斷章 斷句取義而誣陷 平實導師 從多識喇嘛 這裡的說法 也可以知道多識喇嘛他們所謂的 藏傳佛 教 真是常見外道法 因為他們認為 自性真心 就是意 識覺知心 所說的都無法觸及法界實相心如來藏 所談的 都是識陰六識的境界 特別是行淫中的意識受樂境 界 不但與常見外道完全相同 而且是遠不如常見外道的 清淨梵行 全然是外於真實心而求佛法 心外求法 故 名外道 根本就是佛說的外道見 大乘的這兩種涅槃 並 再者 多識喇嘛於書中言 非密宗擅自捏造 而是出自 般若 諸經和彌勒 現觀 莊嚴論 大乘經莊嚴論 瑜伽師地論 成唯識論 等 在此引一段 成唯識論 中的話 來揭穿蕭平實的 假唯識論 其論云 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一 本來自 8 平實導師著 狂密與真密 第一輯 初版六刷 正智出版社 p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69 頁

76 性清淨涅槃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 破論 p.351 由多識喇嘛於上述這段話 應該表示多識喇嘛也承 認諸經論中所說的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了 然而本來 自性清淨涅槃正是如來藏的境界 多識喇嘛自己卻不斷地 否定如來藏 已經顯示多識喇嘛完全不懂的真相了 於此 筆者再恭錄 成唯識論 中被多識喇嘛所節引時忽略掉的 部分 讓大家能完整的瞭解何謂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成唯識論 卷 10 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一 本 來自性清淨涅槃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 雖有客染而本性 淨 具無數量微妙功德 無生無滅 湛若虛空 一切有 情平等共有 與一切法不一不異 離一切相一切分別 尋思路絕名言道斷 唯真聖者自內所證 其性本寂故 名涅槃 9略譯如下 涅槃的義理分別來說約略有四 種 第一種稱作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是指一切世出 世法的真如理體 雖有客塵染污 但是其本性卻一直是 清淨無染的 祂本身具有無量無數的微妙功德性 從無 始以來即一直不斷地存在著 所以說祂不曾出生過 而 且祂也是盡未來際都不會滅絕的 雖然如此 但祂卻是 無形無色 猶如虛空一般 所有一切有情所具有的真如 理體 都是平等無差 共皆具有真如性相的 一切世出 世間法都是從祂出生 所以祂雖不就是一切法 但也不 能說祂異於一切法 祂既無形色 當然離於一切相 祂 9 大正藏 (CBETA, T31, no. 1585, p. 55, b7-12)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0 頁

77 本身從不與六塵境界相應 故也說其離於一切相 一切 分別 祂既非意識心 當然無有意識處於六塵中之尋思 體性 也不與六塵中之顯境名言 表義名言等相應 所 以是絕對寂靜的 唯有真正的聖者能於自心中如實證 驗 體驗祂的體性 祂的體性是自無始以來 本來就 是這樣的寂滅性 並非是修行之後才得到的 所以稱 祂為涅槃 多識喇嘛既舉 成唯識論 此段論文 心中應該很 清楚 平實導師於諸書中所說的阿賴耶識自性真心 是完 全符合 玄奘菩薩所述涅槃之真義的 而藏密喇嘛教諸師 依於意識建立的六識論 卻是完全悖離 玄奘菩薩之論義 的 並且是絕對不寂靜的 因為多識喇嘛所修的 報身 佛 樂空雙運境界 是意識所住極為煩鬧 貪著的淫根觸 塵境界 根本就不寂靜 與論中所說 其性本寂故名涅 槃 的真義完全悖反 而且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清淨與 寂靜涅槃 是本來就如此的 正是如來藏的境界 多識等 密宗古今喇嘛們卻都是在意識覺知心上面修 想要把從來 不離五塵 從來生滅的意識覺知心 修行變成本來寂靜 本來不生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真是異想天開 全然悖 逆佛的聖教 完全違背多識喇嘛 自己所援引的 成唯識 論 可見多識喇嘛是多麼無識了 平實導師諸書中都不 斷地宣示這個正理 但多識喇嘛卻採用迴避的方式 故意 略去 平實導師完整的說明 外於自性真心而求佛法 名為心外求法 故名外道 卻以斷章 斷句取義的方式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1 頁

78 胡扯一堆意識妄心之體性 還振振有詞的說這些都是心識 活動 採用如此一般世間人都不會用的卑劣手法來斷章 斷句取義 像多識喇嘛這樣的 活佛 於喇嘛教裡多如 過江之鯽 他們的言行何有可信 可聞之處 蕭平實又說 三 結手印 誦咒是鬼神所說法 既 然 結手印 是鬼神所傳的法 那麼顯宗佛教的佛像手 印也是 鬼神所傳 的法了 破論 p.355 蕭平實說 楞嚴咒 大悲咒等可以誦持 既然 密咒都是鬼神所傳之法 蕭平實自己也不就成了宣揚 鬼神之法的外道了嗎 從 手印和密咒是鬼神所傳之 法 的大前提推出 諸佛菩薩是鬼神 因為諸佛菩薩 結手印 佛經是鬼神所傳 因為佛經中有咒語 佛陀 是鬼神 因為佛陀既結手印 又傳有密咒的經典 破論 p.357 略評 平實導師書中原文乃如是說的 大日經 中之 大 毗盧遮那佛 隨後又說種種手印及種種真言 共有一 三一種之多 大日經 中之 大毗盧遮那佛 其實並非 華嚴經 所說真正之 大毗盧遮那佛 乃 是密宗祖師將鬼神所說法 妄攀為 大毗盧遮那佛 所 說者 完全不是佛說之法也 大毗盧遮那佛 既是報 身佛 必說一切種智之法 豈有可能將常見外道法說為 佛法 豈有可能將外道淫欲為道之法門說為最究竟佛 法 密宗以此類外道見而攀緣佛菩薩之行為 敗闕大 矣 如是鬼神所說結手印 及依印而誦真言 欲求佛法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2 頁

79 上之果證者 乃是大妄想也 10非多識喇嘛斷章 斷 句取義的說法 並且 平實導師於 狂密與真密 第一輯 第 1 頁開宗明義即說 本書所說之密宗者 乃謂今時弘 傳於人間之密宗 非謂佛法中證得密意之秘密宗旨也 密宗之初始 本是藉諸密咒真言 藉助諸佛菩薩及護法 龍天之力 以求達到世間之身心安樂 而免產生佛法修 行上之障礙 是故初始唯有藉諸密咒求護法神護持之法 與儀軌 所以在同書 187 頁中說 若欲持咒者 大悲 咒 楞嚴咒 等可以持誦 以求減少修學佛法過程中 之障礙 亦可藉楞嚴咒之持誦及深解 楞嚴經 意旨 而於定中或夢中蒙佛菩薩開示 證悟般若 或蒙佛菩薩 安排 得遇真善知識 一生便得見道而證般若真旨 前後說法何曾有絲毫矛盾之處 莫非多識喇嘛中文程度太差 有待進修學習 否則如 此淺易的白話文也讀不明白 所以對 平實導師所說 大 日經 中之 大毗盧遮那佛 所說一三一種之手印及種 種真言 乃是密宗祖師將鬼神所說法 妄攀為 大毗盧 遮那佛 所說者 完全不是佛說之法也 如是鬼神所說 結手印 及依印而誦真言 欲求佛法上之果證者 乃是 大妄想 的話都無法理解 而使用這種斷章又斷句取義的 作法 也太低估了現代普羅大眾的知識水平 想用這種手 段來誣陷 平實導師 真是無智之人 再者 連多識喇嘛 等輩 號稱學佛多年也分不清真假手印 正邪密咒 所以 10 平實導師著 狂密與真密 第一輯 初版六刷 正智出版社 p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3 頁

80 平實導師揭發藏密喇嘛教魚目混珠之邪法 以救護學人 避免他們死後落入羅剎 夜叉等等鬼神相應之法中 更避 免學人未來世淪墮三塗受苦無量 這是何等的重要且刻不 容緩的工作 多識喇嘛 卻來此胡亂的東拉西扯 大放厥 詞 誤導眾生 待續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4 頁

81 廣論之平議 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廣論 之平議 正雄居士 連載十七 至於眾生是如何感招地獄果報的呢 楞嚴經 卷 8 有 說 眾生自業所感 造十習因 受六交報 1什麼是十習 因 一 淫習交接 此淫習乃是發於互相研磨 而研磨不休息 因 此便生大猛火 暖熱相現前 故眾生彼此之間淫習相然 故招感地獄中便有鐵床銅柱等事 因此十方諸佛如來都觀 此行淫是欲火 會焚燒修道成就的功德 而真修菩薩道者 看到淫欲 心必遠離 觀此淫欲猶如火坑一般 此為貪著 及廣修雙身法的西藏密宗師徒 應該特別警惕的 因為藏 密無上瑜伽雙身法的三昧耶戒乃是藏密祖師自創的 不是 佛戒 雙身法的修習更是嚴重的破戒行為 乃是師徒亂 倫 母子亂倫 父女亂倫 人獸亂倫的 已受聲聞戒而與 1 CBETA, T19, no. 945, p. 143, c4-5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5 頁

82 任何人合修雙身法 或是已受菩薩戒而與配偶以外者合修 雙身法 死後必下無間地獄 二 貪習交計 貪求的習氣不止而互相交錯 彼此吸攬不止 就好像人的口鼻吸進冷空氣一樣 便有冷觸生起 因此眾 生之間兩兩貪習交錯互計 故得感招地獄中有吒吒 波 波 囉囉 青蓮 赤蓮 白蓮 寒冰等事 此為貪求供養 訛詐信施的人 好樂殺生的人 喜好食眾生肉的人 如達 賴喇嘛等人所應該警惕的 因此十方諸佛如來都觀此多求 即是貪水 而真修菩薩道者看到貪求 心必遠離 觀此貪 求猶如毒瘴之海一般 藏密喇嘛所說 喜金剛的大貪是 方便大樂 正是此貪習交計之惡習 死後必下地獄 若 是在家人 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廣大福德 則死後先生魔 天 然後下墮地獄 三 慢習交凌 逞口舌之快相互對恃 如同一個人的口舌相互 品味 於是有水的發起 奔流不息 眾生之間慢習相鼓而 起 是故地獄中便有血河 灰河 熱沙 毒海 融銅灌吞 等事感應而生 此為忝居上位而慢心嚴重之人必須注意 的 明明知道自己未悟 卻以悟者身分接受檀越供養 甚 而為信徒印證 此類增上慢者 慢習深重 而不肯虛心求 教已經開悟的人 死後必墮地獄 這是凡夫大師們所應該 警惕的 十方諸佛如來都觀眾生有此諸慢 都是因為無明 而狂飲愚癡毒水 而真修菩薩道者看到慢習生起 心必遠 離 見此慢障猶如溺於巨海之中 無力救拔一般 藏密喇 嘛所說的 佛慢 即是慢習之具體表現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6 頁

83 四 瞋習交衝 因有瞋習相互忤逆衝擊 因此感應心熱發火 鑄氣為金 故地獄中便有刀山 鐵牆 劍樹 劍輪 斧銊 鎗鋸等等刑具 如同一個人含著怨殺氣習 故地獄中有情 便以此刑具 作宮割 斬斫 剉刺 搥擊諸事 是故十方 一切如來 觀此瞋恚 名為利刀劍 真修菩薩行者 見瞋 現起 猶如避誅戮之刑一般的恐懼 藏密喇嘛所行 誅法 即是以瞋習欲降伏敵手 正是瞋習交衝之現行 五 詐習交誘 眾生詐習相互交誘調引不住 這樣奸詐引誘 故地獄中便有繩索 絞鍊等等刑具 又一個人惡業增長 如水漫延田間 故地獄中有情便有杻械 枷鎖 鞭杖 撾 棒諸事 因此十方一切如來 觀見姦偽詐習之行 同名讒 賊也 而真修菩薩行者 見詐猶如恐畏豺狼一般 藏密喇 嘛諸多財神法的修習 都是違背布施因果的正理 此乃詐 習交誘的具體表現 六 誑習交欺 眾生由於互相欺誑 枉誣不止 因驕誑 欺騙 矇蔽 故地獄中便有塵土 屎尿等汙穢不淨物 如人處於 隨風飛揚的塵沙中 各不相見 故地獄中有情便有沒溺 騰擲 飛墜 漂淪諸事 因此十方一切如來 見此欺誑 同名此為劫殺 菩薩行者見誑習者 猶如踐觸蛇虺恐易被 咬傷 然而藏密喇嘛動輒宣稱藏密的見修行果皆遠超勝於 顯教 令眾生對 釋迦文佛所制正法教義 視為非了義之 方便法 此乃誑習破法的具體表現 七 怨習交嫌 眾生之間怨恨嫌憎 故地獄中便有飛石 投礫 匣貯 車檻 甕盛 囊撲等等刑具 如同陰險的人捉抱牲 正覺電子報 第 59 期 第 77 頁

84 畜 相 吞 之 惡 毒 性, 因 此 怨 習 之 交 嫌, 故 地 獄 中 有 情 便 有 投 擲 擒 捉 擊 射 拋 撮 諸 事 因 此 十 方 一 切 如 來, 色 目 見 怨 之 人, 名 違 害 鬼 ; 真 修 菩 薩 道 者, 見 此 怨 習, 猶 如 渴 飲 鴆 酒 一 般 ; 而 藏 密 四 大 教 派 寺 廟, 各 擁 廣 大 莊 園 農 奴, 並 以 高 利 貸 控 制 農 奴, 乃 至 世 世 代 代 承 受 先 祖 債 務, 不 得 翻 身, 農 奴 怨 習 之 深, 無 以 復 加 八 見 習 交 明 : 如 薩 迦 耶 見 ( 我 見 身 見 ) 戒 禁 取 見 ( 不 如 理 的 施 設 戒 禁, 譬 如 藏 密 祖 師 施 設 的 三 昧 耶 戒 ) 邪 見 諸 業, 各 執 己 見, 互 相 是 非, 故 地 獄 中 便 有 王 使 主 吏 證 執 文 籍 等 獄 吏 文 書 ; 亦 如 路 人 來 往 相 見, 兩 者 發 於 違 拒 相 返 而 見 習 交 明, 因 此 地 獄 中 有 情 便 有 勘 問 權 詐 考 訊 推 鞫 察 訪 披 究, 照 明 善 惡 童 子 手 執 文 簿 辭 辯 諸 事 因 此 之 故,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如 來, 色 目 惡 見 之 人, 同 名 見 坑 諸 真 修 菩 薩 道 者, 見 此 種 種 虛 妄 惡 見 遍 執, 如 同 墜 入 極 毒 之 壑 中 一 樣 ; 而 藏 密 四 大 派 祖 師, 未 斷 我 見, 卻 說 自 己 已 證 極 果, 又 復 施 設 種 種 不 如 理 見 習, 例 如 每 日 必 須 實 修 雙 身 法, 否 則 即 是 違 背 三 昧 耶 戒 誓, 此 乃 見 習 熾 盛 的 具 體 表 現 九 枉 習 交 加 : 眾 生 之 間 誣 告 毀 謗, 故 地 獄 中 便 有 合 山 合 石, 碾 磑 耕 磨 等 刑 具 ; 如 同 惡 人 逼 迫 善 良 之 人, 故 地 獄 中 便 有 押 捺 搥 按 蹙 漉 衝 度 諸 事 未 斷 我 見 而 誣 謗 證 悟 者 是 邪 魔 外 道 的 人, 以 及 未 證 實 相 而 誣 謗 已 證 者 是 邪 魔 外 道 的 人, 對 此 應 該 特 別 注 意 如 此 枉 習 交 加 相 排, 引 生 地 獄 惡 業 因 此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如 來, 觀 察 眾 生 怨 謗, 同 名 讒 虎 ;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59 期 第 78 頁

正觉电子报 第64期

正觉电子报 第64期 杂 阿 含 经 卷 3 What are the sensation-skandhas of the consciousness? They are the bodies of six sense-consciousnesses. What are the six? They are the eye consciousness body, and even the mind consciousness

More information

正觉电子报 第90期

正觉电子报 第90期 布 施 是 道 场, 不 望 报 故 ; 持 戒 是 道 场, 得 愿 具 故 ; 忍 辱 是 道 场, 于 诸 众 生 心 无 碍 故 ; 精 进 是 道 场, 不 懈 退 故 ; 禅 定 是 道 场, 心 调 柔 故 ; 智 慧 是 道 场, 现 见 诸 法 故 维 摩 诘 所 说 经 卷 1 Giving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More information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2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624-A洪覺範林間錄序 臨川 謝逸 撰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 雲菴老人 故能游戲翰墨場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

More information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1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蔡寧君大德輸入 禪苑蒙求目錄 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 釋迦七步 達磨九年 靈山密付 少室單傳 青原與斧 南岳磨磚 大雄創寺 百丈開田 溈仰體用

More information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 如來將化 預命摩訶迦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More information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釋智宣法師輸入 金剛經持驗目錄 上卷魏博士盧景裕 梁釋琰法師 隋趙文若 隋寺丞趙文昌 隋博士徐孝克 隋書生荀氏 隋邑令睦彥通 隋參軍杜之亮 隋宋國公蕭瑀

More information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7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78 依楞嚴究竟事懺卷上 凡熏修楞嚴究竟懺法 不須別作佛事 不必申奏表牒 不用金銀錢袱 不動鐃鈸 雲鑼 但當延名僧善士

More information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35-A無異禪師語錄序 大光明中 無物不有 無物不空 真俗二諦 於中影現 一點靈明 溷入知見 一念瞥起 認為安身立命之處

More information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5-A序 夫水懺隨聞錄者 乃晝中禪師註釋也 昔悟達國師患人面之瘡 若不感諾迦尊者 現澗泉之水 焉能不復為冤 始知因緣會遇

More information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5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5-A 無 門 老 子 早 修 杜 多 行

More information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9, No. 13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59-A應庵和尚語錄序 道不可以言傳 不可以情解 不可以識識 夫如是則應庵語錄 將何用哉 自昔 古尊宿 未甞有無言者 如以黃葉止小兒啼

More information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3, No. 123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236-A 重 編 曹 洞 五 位 序 傳 付

More information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0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0-A 金 陵 保 寧 禪 院 勇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1369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6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靈 隱 大 川 濟 禪 師 語 錄 目

More information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86, No. 1601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601-A 序 昔 世 尊 以 正 法 眼 藏

More information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No. 1347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4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長 靈 和 尚 語 錄 東 京 天 寧

More information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9, No. 1043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43 看 命 一 掌 金 唐 一 行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8, No. 103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32-A 華 嚴 原 人 論 解 序 長 安

More information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5, No. 22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229-A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More information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23, No. 44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446 七 俱 胝 佛 母 所 說 準 提 陀 羅

More information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2, No. 119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192-A 清 珠 集 序 執 塗 之 人 而

More information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42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42-A旅泊菴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 日月往來 山河流峙 逆旅中之世界也 二乘禪寂 四生升沉 逆旅中之眾生也 三世諸如來 歷代諸祖師

More information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7, No. 130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08-A序 徑石滴乳者 山鐸在公所編 道脈淵源之書也 書垂成而在公脫去 其得法門人 石源雲公 取而錄成之 以彰先人之用

More information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1, No. 01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7 佛 說 長 壽 滅 罪 護 諸 童 子 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09-A序 夫毗尼是正法之壽命者 蓋由戒淨僧真 性遮之業而無染覆 道弘德備 權實之 教而克闡揚 自行利他 越苦海而登彼岸 紹先啟後

More information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73, No. 144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449-A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More information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5, No. 1281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281-A 上諭 佛祖之道 指悟自心為本 是此說者 名為正知正見 用之以利人接物 令人直達心源 方得稱佛祖兒孫 所言外道魔道者

More information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修訂日期: 2006/01/05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31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 嘗有意效崇文總目 撮取諸經要義 以為內典總目 見諸經中每用梵 語 必搜檢經教

More information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2, No. 2115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15 鐔津文集目錄 卷首 行業記(此即序) (陳舜俞撰) 卷一 輔教篇上 原教 勸書(并序共四篇) 卷二 輔教篇中 廣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

More information

000-A-165 撠??摨?

000-A-165 撠??摨? 如來的哲思 合為一體 盧勝彥 文 蓮生活佛 密教的要義在於 瑜伽 而 瑜 這 有相法 重點是 入我我 然是很隱密的 所以密教綱要曰 密 二 出現梵文種子字 一 淨月輪 入 的觀想 之義為密奧 為妙密 即奧隱之意也 三 本尊出現 伽 就是 相應 的意思 相應 當 甚深祕密之境界相 自覺證智修證法 四 本尊住頂 縮小 進入行者 五 行者與本尊無分無別 一剎 心 坐於心蓮 再放大與行者身同 門 我個人明白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國清百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34 No. 1934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初隱天台 所止之峰舊名佛隴 詢訪土人云 遊其 山者多見佛像 故相傳因而成稱 至太建十年歲在戊戌

More information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97 No. 1997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 而演說法 故一切法 同此一音 三世諸佛此一音 六代祖師此一音

More information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625 [No. 624]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5, No.

More information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淨 心 戒 觀 法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3 淨 心 誡 觀 法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3 餘 杭 郡 沙 門 釋 元 照 述 太 近 至

More information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金 剛 頂 瑜 伽 最 勝 祕 密 成 佛 隨 求 即 得 神 變 加 持 成 就 陀 羅 尼 儀 軌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0, No. 1155 No.

More information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1925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總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25 天 台 山 修 禪 寺 沙 門 釋

More information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宏智禪師廣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8, No. 2001 No. 2001 天童覺和尚語錄序 余頑愚拙疎無所可用 獨於世味淡薄 人我相輕 若可學佛者 以故自幼喜從僧 遊 間遇本色道人 雖未言而意已親 殆若磁石鐵之冥契

More information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7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7 西 天

More information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律 相 感 通 傳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8 重 刻 律 相 感 通 傳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8 唐 終 南 山 澂 照 大 師 兼 通

More information

BB.pdf

BB.pdf 編輯手札 人乘佛刊走過三十個年頭 誠屬不易 自從 聖開上人於1979年創建慈光山首座道場 同年發 行 人乘佛刊 雜誌以來 30載歲月 無論道場或人刊 都 歷經了各種無常際遇 人刊形態從早期的32開單色印刷 到 16開印行 再改為25開 從單月刊改為雙月刊 以至於今的 季刊方式發行 現今亦同步發行網路版的人刊電子報 未來 因應潮流 方便傳法 人刊朝向數位的蛻變與進化 更是 不可避免的趨勢 大願法師在本期專題

More information

团 学 要 闻 我 校 组 织 收 看 全 国 大 学 生 永 远 跟 党 走 暑 期 实 践 活 动 启 动 仪 式 实 况 为 了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九 十 周 年,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中 央 关 于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九 十 周 年 纪 念 活 动 有 关 通

团 学 要 闻 我 校 组 织 收 看 全 国 大 学 生 永 远 跟 党 走 暑 期 实 践 活 动 启 动 仪 式 实 况 为 了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九 十 周 年,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中 央 关 于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九 十 周 年 纪 念 活 动 有 关 通 共 青 团 工 作 简 报 2011 年 第 5 期 共 青 团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委 员 会 导 读 团 学 要 闻 我 校 组 织 收 看 全 国 大 学 生 永 远 跟 党 走 暑 期 实 践 活 动 启 动 仪 式 实 况 我 校 学 生 在 辽 宁 省 挑 战 杯 竞 赛 中 取 得 好 成 绩 我 校 参 加 2011 年 辽 宁 省 艺 术 展 演 选 拔 赛 我 校 第 二 届

More information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修 訂 日 期 : 2005/04/24 發 行 日 期 : 2006/2/2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6, No. 1739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dministrative-law-08.doc

Microsoft Word - administrative-law-08.doc 行 政 法 第 八 講 : 公 務 員 綱 要 一 公 務 員 之 概 念 ( 一 ) 學 理 上 之 概 念 ( 二 ) 法 律 上 之 概 念 二 公 務 員 關 係 之 特 質 : 特 別 權 力 關 係 ( 一 ) 起 源 ( 二 ) 定 義 ( 三 ) 現 代 定 義 ( 四 ) 加 入 之 原 因 ( 五 ) 種 類 ( 六 ) 特 色 ( 七 ) 理 論 演 變 ( 八 ) 存 廢 問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52DB7ECA6F7A6E6ACA3AABAA5CDA952C65B2DB3AFA3B8BCD02D39373038313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52DB7ECA6F7A6E6ACA3AABAA5CDA952C65B2DB3AFA3B8BCD02D393730383136> 瑜 伽 行 派 的 生 命 觀 113 瑜 伽 行 派 的 生 命 觀 陳 一 標 摘 要 阿 賴 耶 識 是 瑜 伽 行 派 中 極 為 重 要 的 概 念, 乃 一 切 雜 染 與 清 淨 法 的 所 依, 具 有 一 切 種 子 執 受 所 依 異 熟 所 攝 的 三 種 特 質 因 為 阿 賴 耶 識 含 藏 一 切 精 神 與 物 質 的 種 子, 所 以 是 我 們 的 精 神 活 動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摘要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文 學 中 的 女 性 形 象 與 主 體 敘 事 Female Image and Self Narration in Hakka Literature 指 導 教 授 : 吳 中 杰 博 士 研 究 生 : 林 惠 珊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七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More information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專 業 整 合 團 隊 地 址 : 台 中 市 台 灣 大 道 二 段 501 號 20F-1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RUC-BK-113-110204-11271374 2001 11271374 1 Nowadays, an enterprise could survive even without gaining any profit. However, once its operating cash flow stands, it is a threat to the enterprise. So, operating

More information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WE ARE BOY S BRIGADE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別 之 處 如 控 制 時 間 及 人 流 方 面, 香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恩 典 课 堂 教 学 概 览 课 堂 环 节 持 续 时 间 活 动 所 需 材 料 1 欢 迎 持 续 在 门 口 欢 迎 学 生, 聆 听 他 们 分 享 本 周 开 心 或 烦 恼 的 事 预 备 活 动 <10 分 钟 A 猜 猜 是 谁 B 上 帝 的 礼 物 无 孩 子 们 的 儿 时

恩 典 课 堂 教 学 概 览 课 堂 环 节 持 续 时 间 活 动 所 需 材 料 1 欢 迎 持 续 在 门 口 欢 迎 学 生, 聆 听 他 们 分 享 本 周 开 心 或 烦 恼 的 事 预 备 活 动 <10 分 钟 A 猜 猜 是 谁 B 上 帝 的 礼 物 无 孩 子 们 的 儿 时 第 十 一 课 最 好 的 礼 物 经 文 路 2:1-17; 历 代 愿 望 第 四 章 存 心 节 上 帝 爱 世 人, 甚 至 将 祂 的 独 生 子 赐 给 他 们, 叫 一 切 信 祂 的, 不 至 灭 亡, 反 得 永 生 ( 约 3:16) 教 学 目 标 孩 子 们 可 以 知 道 : 耶 稣 是 上 帝 恩 典 的 礼 物, 祂 给 我 们 带 来 盼 望 和 喜 乐 感 受 :

More information

团 契 就 体 力 来 说, 参 孙 乃 是 地 上 极 强 壮 的 人 ; 但 在 自 制 忠 贞 和 坚 稳 上, 他 却 是 人 间 最 软 弱 的 了 先 祖 与 先 知 第 571-573 页 教 室 布 置 见 第 一 课 课 堂 教 学 概 览 课 堂 环 节 持 续 时 间 活 动

团 契 就 体 力 来 说, 参 孙 乃 是 地 上 极 强 壮 的 人 ; 但 在 自 制 忠 贞 和 坚 稳 上, 他 却 是 人 间 最 软 弱 的 了 先 祖 与 先 知 第 571-573 页 教 室 布 置 见 第 一 课 课 堂 教 学 概 览 课 堂 环 节 持 续 时 间 活 动 第 三 课 外 强 中 干 经 文 士 16 先 祖 与 先 知 第 564-573 页 存 心 节 上 帝 啊, 求 你 为 我 造 清 洁 的 心 ( 诗 51:10) 教 学 目 标 孩 子 们 可 以 知 道 : 我 们 的 言 行 举 止 都 影 响 着 周 围 的 人 感 受 : 当 我 们 的 言 行 困 扰 别 人 时 要 感 到 难 过 回 应 : 要 知 道 且 接 受, 当 我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永 第 1052 期 主 後 2009 年 11 月 22 日 交 通 第 1 頁 永 和 市 召 會 週 訊 過 奉 獻 的 關 走 奉 獻 的 路 活 奉 獻 的 生 活 作 一 個 奉 獻 的 人 同 伴 晨 興 天 天 來 配 搭 叩 訪 週 週 去 枝 子 結 果 月 月 增 召 會 建 造 年 年 長 永 和 市 召 會 週 訊 歡 迎 來 信 :chinyungho@hotmail.com

More information

216 2010 6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an effort to reconceptualize, position and identify the shared experien

216 2010 6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an effort to reconceptualize, position and identify the shared experien 2010 6 215-268 * ** Chen Yingzhen s Third World On Lunatics, Madman, Mental Patient by Kuan-Hsing CHEN Keywords: Chen Yingzhen, Third World, mental conditions, lunatic, madman, mental illness 2009 11 4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 3 5 45 47 50 53 54 57 60 61 社 論 教 宗 華 嚴 行 歸 兜 率 --- 是 華 嚴 行 者 亦 彌 勒 老 人 的 成 一 老 和 尚 本 社 先 導 師 七 七 法 會 日 誌 道 行 菩 薩 彌 勒 是 尊 特 別 報 導 法 乳 深 恩 編 輯 部 追 思 長 老 不 分 僧 俗 上 下 --- 成 一 老 和 尚 追 思 讚 頌 會

More information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Doreen Virtue, Ph.D. Charles Virtue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a Sign... 27 7.

More information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0, No. 1805 No. 1805 [cf. Nos. 1428, 1804]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上(并序) 大宋餘杭沙門釋元照撰 出家之士稟戒為體聚法居身 行必據體而修

More information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9, No. 1783 No. 1783 [cf. Nos. 663, 1784]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國 家 賠 償 法 概 述 主 講 人 : 宋 恭 良 104.10.12 2015.10.30 1 Q. 老 師 是 否 是 公 務 員? 是 否 適 用 國 賠? 法 務 部 95 年 9 月 14 日 法 律 字 第 0170449 號 函 : 國 家 賠 償 法 第 2 條 第 1 項 規 定 本 法 所 稱 公 務 員 者, 謂 依 法 令 從 事 於 公 務 之 員, 係 採 最 廣 義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C4FBDBDA4FBB67DA96CAABA2DA743A67EAFC5AAA95FA7B9BD5A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C4FBDBDA4FBB67DA96CAABA2DA743A67EAFC5AAA95FA7B9BD5A5F2E646F63> ( 閱 讀 前 ) 練 習 一 動 動 腦, 猜 一 猜 小 朋 友, 現 在 我 們 要 一 起 來 閱 讀 一 本 很 有 趣 的 書, 書 名 是 是 蝸 牛 開 始 的!, 請 動 動 你 的 腦 袋, 想 像 自 己 是 作 者, 猜 猜 這 本 書 在 說 什 麼 樣 的 故 事 呢? 我 覺 得 這 個 故 事 可 能 的 角 色 有 我 覺 得 這 個 故 事 可 能 發 生 的 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2014 年 吉 林 省 招 募 三 支 一 扶 高 校 毕 业 生 计 划 实 施 公 告 根 据 省 人 社 厅 等 11 部 门 关 于 做 好 2014 年 高 校 毕 业 生 三 支 一 扶 计 划 实 施 工 作 的 通 知 ( 吉 人 社 联 字 2014 22 号 ) 精 神, 决 定 从 即 日 起 部 署 吉 林 省 2014 年 高 校 毕 业 生 三 支 一 扶 计 划 实

More information

朝陽科技大學八十八學年度招考碩士班簡章目錄

朝陽科技大學八十八學年度招考碩士班簡章目錄 24 24 1 1,400 2,400 27 2 3 (042332-3000 ( 7092~7094 http://www.cyut.edu.tw/~finance 18 28 (100 ( (40 (30% ( ( ( ( ( ( 1. 2. 3. 4. (30% ( 4 70 3. 70 4 (042332-3000 ( 7062~7063 http://www.ba.cyut.edu.tw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 (18 ) , , % ,,; (3) ,a 100 %,b, 6 (, ),c , , , 2000 ; (4),2

,, (18 ) , , % ,,; (3) ,a 100 %,b, 6 (, ),c , , , 2000 ; (4),2 31 1 2007 1 Vol131, No11 January 2007 19 Population Research 1990 1990,, 2000, 1990,2000 0 9 ; 2000 0 9 1991 2000, 1990,1991,, 1990 1. 7 1. 8 : ; ;,:100872 1 30, 1980, 1990,, 1990,, 1990, 1990, 1. 8, 2000

More information

表 决, 审 议 程 序 符 合 有 关 法 律 法 规 和 本 公 司 章 程 的 规 定 3 本 议 案 尚 需 提 交 股 东 大 会 审 议, 与 该 等 交 易 有 利 害 关 系 的 关 联 股 东 将 放 弃 在 股 东 大 会 上 对 相 关 议 案 的 投 票 权 ( 二 ) 公

表 决, 审 议 程 序 符 合 有 关 法 律 法 规 和 本 公 司 章 程 的 规 定 3 本 议 案 尚 需 提 交 股 东 大 会 审 议, 与 该 等 交 易 有 利 害 关 系 的 关 联 股 东 将 放 弃 在 股 东 大 会 上 对 相 关 议 案 的 投 票 权 ( 二 ) 公 证 券 代 码 :600850 证 券 简 称 : 华 东 电 脑 编 号 : 临 2016-014 上 海 华 东 电 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预 计 2016 年 日 常 关 联 交 易 的 公 告 本 公 司 董 事 会 及 全 体 董 事 保 证 本 公 告 内 容 不 存 在 任 何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者 重 大 遗 漏, 并 对 其 内 容 的 真 实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F0D5FEB0ECB7A2A3A832303136A3A93532BAC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F0D5FEB0ECB7A2A3A832303136A3A93532BAC52E646F63>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桂 政 办 发 2016 52 号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关 于 印 发 广 西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规 划 (2016 2020 年 ) 的 通 知 各 市 县 人 民 政 府,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 各 组 成 部 门 各 直 属 机 构 : 广 西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More information

103_02.xls

103_02.xls 103 學 年 度 大 學 考 試 入 學 分 發 各 系 組 最 低 錄 取 分 數 及 錄 取 人 數 一 覽 表 000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文 x1.50 英 文 x1.25 數 學 乙 x1.00 歷 史 x1.25 地 理 x1.00 32 493.40 **** ----- ----- ----- 000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More information

<313032A655A874B2D5B3CCA743BFFDA8FABCD0B7C7AAED2E786C73>

<313032A655A874B2D5B3CCA743BFFDA8FABCD0B7C7AAED2E786C73> 102 學 年 度 大 學 考 試 入 學 分 發 各 系 組 最 低 錄 取 分 數 及 錄 取 人 數 一 覽 表 校 系 000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文 x1.50 英 文 x1.25 數 學 乙 x1.00 歷 史 x1.25 地 理 x1.00 30 491.85 **** 614.02 ----- ----- 000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外 國 語 文

More information

柳州历史上的今天内文改版式.FIT)

柳州历史上的今天内文改版式.FIT) 1 月 1 日 1 月 1 月 1 日 1929 年 1 月 1 日 广 西 省 第 一 次 建 设 会 议 在 柳 召 开 新 年 伊 始, 新 桂 系 执 政 后 召 开 第 一 次 全 省 建 设 会 议, 开 幕 式 在 柳 州 羊 角 山 广 西 实 业 院 内 举 行, 会 期 10 天 省 政 府 各 部 门 负 责 人 名 流 专 家 学 者 等 93 人 参 加 会 议 国 内 著

More information

生 產 準 備 您 接 近 生 產 之 注 意 事 項 : 備 妥 住 院 用 物, 勿 遠 行 ( 生 產 用 物 包 ) 最 好 有 人 在 家 陪 伴, 或 和 陪 產 者 保 持 連 繫, 有 任 何 狀 況 可 立 即 趕 到 可 做 家 事 散 步 蹲 下 等 運 動, 以 不 太 累

生 產 準 備 您 接 近 生 產 之 注 意 事 項 : 備 妥 住 院 用 物, 勿 遠 行 ( 生 產 用 物 包 ) 最 好 有 人 在 家 陪 伴, 或 和 陪 產 者 保 持 連 繫, 有 任 何 狀 況 可 立 即 趕 到 可 做 家 事 散 步 蹲 下 等 運 動, 以 不 太 累 主題 主題 (1)準媽咪之待產準備及產後保養 (1)準媽咪之待產準備及產後保養 (2)產後如何確保奶水充足 (2)產後如何確保奶水充足 產後病房護理師: 產後病房護理師:黃皖寧 生 產 準 備 您 接 近 生 產 之 注 意 事 項 : 備 妥 住 院 用 物, 勿 遠 行 ( 生 產 用 物 包 ) 最 好 有 人 在 家 陪 伴, 或 和 陪 產 者 保 持 連 繫, 有 任 何 狀 況 可 立

More information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省 十 二 届 人 大 常 委 会 第 二 十 六 次 会 议 文 件 (4) 关 于 中 国 ( 广 东 ) 自 由 贸 易 试 验 区 条 例 ( 试 行 草 案 ) 审 议 结 果 的 报 告 2016 年 5 月 24 日 在 广 东 省 第 十 二 届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第 二 十 六 次 会 议 上 广 东 省 人 大 法 制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委 员 刘

More information

Q8. 公 營 事 業 機 構 之 公 務 員 兼 具 勞 工 身 分 者, 於 97 年 3 月 19 日 以 前, 原 選 擇 參 加 勞 保, 調 任 其 他 公 營 事 業 機 構 時, 應 改 參 加 公 保 所 謂 調 任 其 他 公 營 事 業 機 構 之 判 別 依 據 ( 或 標

Q8. 公 營 事 業 機 構 之 公 務 員 兼 具 勞 工 身 分 者, 於 97 年 3 月 19 日 以 前, 原 選 擇 參 加 勞 保, 調 任 其 他 公 營 事 業 機 構 時, 應 改 參 加 公 保 所 謂 調 任 其 他 公 營 事 業 機 構 之 判 別 依 據 ( 或 標 承 保 業 務 常 見 問 題 加 保 Q1. 公 教 人 員 可 否 依 個 人 意 願 選 擇 參 加 公 保? 否 公 保 係 政 府 為 保 障 公 教 人 員 生 活 而 辦 理 之 社 會 保 險, 屬 強 制 性 保 險, 凡 法 定 機 關 或 公 私 立 學 校 編 制 內 之 有 給 專 任 人 員 應 一 律 參 加 保 險 為 被 保 險 人 Q2. 被 保 險 人 同 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08 00 11 30 2 08 00 11 30 14 30 17 30 3 4 5 6 100 10 7 12 83339749 8 9 20 10 87766668 31310 87667731 7 5 15 6 15 8 00 11 30 2 30 5 30 12 8333771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02 1 1 2 3 4 1 2 3 4 19 08

More information

学生工作部处2010年工作总结

学生工作部处2010年工作总结 夯 实 基 础, 凝 聚 特 色, 打 造 德 学 理 工 学 生 工 作 部 ( 处 ) 武 装 部 2010 年 工 作 总 结 2010 年 是 实 施 十 一 五 规 划 的 收 官 之 年, 是 我 校 建 校 70 周 年 的 庆 祝 之 年, 是 我 校 圆 满 完 成 工 信 部 组 织 的 高 校 党 建 创 优 工 程 评 估 和 北 京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党 建 和 思

More information

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

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 一 通 案 決 議 部 分 : ( 一 ) 104 年 度 中 央 政 府 總 預 算 釋 股 收 入 380 億 元 不 予 保 留 105 非 本 局 職 掌 業 務 年 度 中 央 政 府 總 預 算 釋 股 收 入 288 億 元 如 下 表, 倘 財 政 狀 況 良 好, 原 則 不 予 出 售 ; 釋 股 對 象 以 政 府 四 大 基 金 為 限, 釋 股 費 用 併 同 調 整 預

More information

天人炁功行入與感應經驗分享

天人炁功行入與感應經驗分享 天 人 炁 功 行 入 與 感 應 經 驗 分 享 天 人 炁 功 行 入 與 感 應 經 驗 分 享 天 人 炁 功 指 導 院 黃 淑 惠 ( 凝 本 ) 劉 建 功 ( 顯 翼 ) 林 瑛 佩 ( 素 擎 ) 黃 淑 惠 : 道 名 凝 本, 隸 屬 天 極 行 宮 劉 建 功 : 道 名 顯 翼, 隸 屬 新 竹 市 初 院 林 瑛 佩 : 道 名 素 擎, 隸 屬 新 竹 市 初 院 497

More information

YYW1.nps

YYW1.nps 第三章 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是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办理日常事务时广泛使用的一类文书 包括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工作研究 规章制度 公示等 事务文书的主要特点是行文主体灵活 行文格式无 法定要求 但相对固定 事务文书的种类很多 本章着重介绍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工作研究和 公示 第一节 计 划 一 例文阅示 例文一 教育部 2008 年工作要点 2008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More information

穨邱秀玲綜合展望報告.PDF

穨邱秀玲綜合展望報告.PDF 91-1 1 86 91 86 91 91 8,214 1 86 91 \ 86 87 88 89 90 91 812 842 901 1,082 1,281 1,576 4,071 4,196 4,465 4,646 5,068 5,276 1,309 1,410 1,533 1,585 1,744 1,796 997 961 1,160 1,339 1,529 1,739 4,613 4,928

More information

******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易 方 达 中 债 3-5 年 期 国 债 指 数 证 券 投 资 基 金 托 管 协 议 基 金 管 理 人 : 易 方 达 基 金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基 金 托 管 人 : 浙 商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目 录 一 基 金 托 管 协 议 当 事 人... 1 二 基 金 托 管 协 议 的 依 据 目 的 和 原 则... 3 三 基 金 托 管 人 对 基 金 管 理 人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34973.doc

Microsoft Word - ~7334973.doc 诺 安 中 证 创 业 成 长 指 数 分 级 证 券 投 资 基 金 托 管 协 议 基 金 管 理 人 : 诺 安 基 金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基 金 托 管 人 : 中 国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鉴 于 诺 安 基 金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是 一 家 依 照 中 国 法 律 合 法 成 立 并 有 效 存 续 的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按 照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的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05 1 2005 2 2005 312,507,269.15 3 2005 4 2005 99 2005 2004-6,605,310.43 1,021,528.18-0.0145 0.0010-14,245,850.97 877,258.83-0.0456 0.0010 5 2005 316,344,917.50 862,679,098.35 1.0123 1.0016-1.48% 0.1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9A4D2F8B3C9B3A B0EBC4EAB1A82DC8ABCEC42E646F63>

<4D F736F F D20B9A4D2F8B3C9B3A B0EBC4EAB1A82DC8ABCEC42E646F63> 2009 6 30 1 2 ... 2... 2... 3... 5... 5... 5... 5... 6... 6... 6... 6... 7... 8... 8... 10... 10... 11... 11... 11... 12... 12... 12... 12... 12... 13... 13... 14... 15... 16... 30... 30... 30... 31...

More information

從 象 耳 出 照 象 頂 上, 化 作 金 臺 其 象 頭 上 有 三 化 人 : 一 捉 金 輪 一 持 摩 尼 珠 一 執 金 剛 杵 舉 杵 擬 象, 象 即 能 行, 腳 不 履 地, 躡 虛 而 遊, 離 地 七 尺 地 有 印 文, 於 印 文 中 千 輻 轂 輞 皆 悉 具 足, 一

從 象 耳 出 照 象 頂 上, 化 作 金 臺 其 象 頭 上 有 三 化 人 : 一 捉 金 輪 一 持 摩 尼 珠 一 執 金 剛 杵 舉 杵 擬 象, 象 即 能 行, 腳 不 履 地, 躡 虛 而 遊, 離 地 七 尺 地 有 印 文, 於 印 文 中 千 輻 轂 輞 皆 悉 具 足, 一 佛 說 觀 普 賢 菩 薩 行 法 經 宋 元 嘉 年 曇 無 蜜 多 於 楊 州 譯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09 冊 No. 0277 CBETA 電 子 佛 典 Rev. 1.19 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佛 在 毘 舍 離 國 大 林 精 舍 重 閣 講 堂, 告 諸 比 丘 : 却 後 三 月 我 當 般 涅 槃 尊 者 阿 難 即 從 座 起, 整 衣 服, 叉 手 合 掌,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0C4EAC0EDB9A4C0E04142BCB6D4C4B6C1C5D0B6CFC0FDCCE2BEABD1A15F32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0C4EAC0EDB9A4C0E04142BCB6D4C4B6C1C5D0B6CFC0FDCCE2BEABD1A15F325F2E646F63> 2010 年 理 工 类 AB 级 阅 读 判 断 例 题 精 选 (2) Computer mouse How does the mouse work? We have to start at the bottom, so think upside down for now. It all starts with mouse ball. As the mouse ball in the bottom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地區:中西南及離島區活動資料 (一年活動計劃)

地區:中西南及離島區活動資料 (一年活動計劃) 地 區 : 中 西 南 及 離 島 區 活 動 資 料 2016-2018 年 度 老 有 所 為 活 動 計 劃 (2016-2017) 一 年 計 劃 活 動 資 料 1. 香 港 聖 公 會 西 環 長 者 綜 合 服 務 中 心 香 港 西 環 山 道 28 號 曉 山 閣 地 下 A-E 室 2818 3717 銀 樂 護 聯 網 2016 年 5 月 - 2. 香 港 聖 公 會 聖 路

More information

封面.PDF

封面.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93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93, Dec 2011 洗 滌 神 州 舊 淚 痕 論 于 右 任 詩 書 之 頓 挫 美 柯 耀 程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兼 任 講 師 摘 要 于 右 任 為 中 華 民 國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