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4-簡金生 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4-簡金生97-154.doc"

Transcription

1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DOI: /BHR * 藏 人 論 藏 : 民 國 時 期 藏 人 的 西 藏 觀 簡 金 生 摘 要 關 鍵 詞 : * 感 謝 三 位 匿 名 評 審 極 為 有 益 的 批 判 性 意 見 和 架 構 調 整, 與 指 導 教 授 張 瑞 德 先 生 的 指 導, 以 及 政 治 大 學 台 史 所 助 理 教 授 林 果 顯 先 生 對 初 稿 提 出 的 諸 多 建 議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博 士 生

2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一 前 言 過 去 在 民 族 主 義 史 學 典 範 下, 位 處 邊 疆 的 滿 蒙 回 藏 苗 瑤 等 非 漢 族 群 被 自 然 地 視 為 中 華 民 族 的 部 分 組 成, 邊 疆 地 區 也 無 可 置 疑 地 成 為 中 國 領 土 的 一 部 分 從 中 華 民 國 到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都 認 為 繼 承 自 清 朝 統 治 下 多 元 民 族 的 疆 域 是 無 可 置 疑 的 然 而 一 九 九 年 代 以 來, 美 國 新 清 史 學 界 對 何 謂 中 國 的 問 題 提 出 挑 戰 其 最 核 心 的 觀 點 乃 是 在 清 朝 與 中 國 之 間 劃 下 界 線 : 對 滿 清 統 治 者 而 言, 大 清 帝 國 的 疆 域, 除 了 中 國 本 部 (China proper) 的 十 八 省 外, 還 包 括 蒙 古 西 藏 和 新 疆 等 亞 洲 內 陸 地 區 大 清 帝 國 的 成 功, 在 於 將 中 國 本 部 的 農 業 地 帶 和 內 陸 亞 洲 的 游 牧 地 帶 整 合 起 來 誠 如 Pamela Kyle Crossley James A. Millward Mark C. Elliott 等 人 都 注 意 到, 帝 國 內 滿 漢 蒙 藏 回 五 個 族 群, 並 非 以 等 級 且 同 質 性 地 存 在 於 帝 國 之 內, 而 是 以 平 行 關 係 同 時 地 向 滿 清 統 治 者 愛 新 覺 羅 氏 效 忠 ; 也 就 是 說, 對 於 位 處 亞 洲 內 陸 邊 陲 地 帶 的 非 漢 民 族 採 取 多 元 而 靈 活 的 政 策, 乃 是 清 帝 國 成 功 統 治 的 關 鍵 1 就 漢 藏 之 間 而 論, 西 藏 做 為 帝 國 版 圖 的 一 部 分, 是 因 為 滿 清 皇 帝 身 為 西 藏 佛 教 的 施 主 與 保 護 者 清 帝 不 僅 利 用 對 西 藏 佛 教 的 支 持 來 鞏 固 對 西 藏 蒙 古 的 控 制, 清 帝 本 身 就 是 文 殊 菩 薩 的 化 身, 以 及 一 位 支 持 佛 法 的 轉 輪 王, 從 而 統 合 蒙 藏 兩 族 2 不 過, 當 清 帝 國 在 1911 年 覆 亡 後, 漢 藏 之 間 宗 教 上 的 中 介 消 失, 成 為 西 藏 脫 離 中 國 的 理 據 1 2 關 於 新 清 史 研 究 的 綜 合 評 論, 見 :Joanna Waley-Cohen, The New Qing History, Radical History Review, Issue 88 (winter, 2004), pp 針 對 新 清 史 的 觀 點, 趙 剛 認 為, 帝 制 時 代 的 中 國 觀, 本 來 就 不 以 種 族 核 心, 而 是 以 儒 家 禮 儀 秩 序 及 制 度 為 基 礎 的 文 化 主 義 滿 清 入 關 後, 將 中 國 的 觀 念 擴 展 到 其 治 下 的 所 有 區 域, 這 為 多 元 一 體 的 中 華 民 族 概 念 奠 定 基 礎 見 :Gang Zhao, Reinventing China: Imperial Qing Ideolog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odern China, Vol. 32: 1 (January, 2006), pp 關 於 清 帝 與 西 藏 佛 教 含 混 而 複 雜 關 係 的 討 論, 見 : 石 濱 裕 美 子, 清 朝 とチベット 仏 教 : 菩 薩 王 となった 乾 隆 帝 ( 東 京 : 早 稻 田 大 學 出 版 部,2011 年 )

3 藏 人 論 藏 : 民 國 時 期 藏 人 的 西 藏 觀 漢 藏 之 間 雖 自 1911 年 後 即 無 實 質 上 的 隸 屬 關 係, 然 而 對 西 藏 現 代 史 來 說, 藏 中 關 係 卻 是 除 了 藏 英 關 係 之 外 最 重 要 的 外 在 因 素, 並 影 響 1951 年 之 後 中 共 對 西 藏 的 政 策 與 態 度, 以 及 形 塑 了 當 代 流 行 於 國 際 間 所 指 稱 的 西 藏 問 題 之 根 源 由 此, 導 致 兩 種 對 立 的 西 藏 史 與 西 藏 觀 的 出 現 在 中 共 的 版 本 裡, 舊 西 藏 社 會 顯 然 是 封 建 主 義 籠 罩 之 地, 並 與 西 方 帝 國 主 義 相 勾 結, 根 據 官 方 發 表 的 白 皮 書 : 十 四 世 達 賴 及 其 政 治 集 團 是 舊 西 藏 政 教 合 一 的 封 建 農 奴 制 度 和 極 少 數 農 奴 主 階 級 的 總 代 表, 是 舊 西 藏 政 治 經 濟 和 文 化 資 源 的 壟 斷 者 和 既 得 利 益 者 他 們 與 占 西 藏 人 口 絕 大 多 數 的 廣 大 勞 動 人 民 存 在 著 根 本 的 利 害 衝 突, 與 西 藏 社 會 發 展 進 步 的 要 求 和 人 類 社 會 的 發 展 規 律 存 在 著 不 可 調 和 的 深 刻 矛 盾 所 謂 西 藏 問 題 從 一 開 始 就 是 帝 國 主 義 妄 圖 瓜 分 中 國 的 產 物, 是 近 代 帝 國 主 義 列 強 妄 圖 變 中 國 為 其 殖 民 地 半 殖 民 地 圖 謀 的 一 部 分 3 與 此 相 對, 過 去 的 西 藏 在 藏 人 筆 下 則 是 : 多 數 藏 人 並 不 羨 慕 統 治 階 層 因 為 它 帶 來 煩 惱 痛 苦 和 極 少 的 報 酬 我 們 不 是 生 活 在 貧 困 中, 我 們 的 家 很 舒 適 我 們 不 需 要 多 餘 奢 侈 品 亦 可 生 活 得 很 好 了 解 到 我 們 並 不 羨 慕 貴 族 生 活 這 一 點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因 為 有 人 宣 稱 貴 族 制 度 使 我 們 墮 落, 但 唯 一 墮 落 的 是 貴 族 自 己 我 們 願 意 將 政 治 經 濟 問 題 讓 負 責 的 人 去 解 決, 感 謝 上 天 這 些 公 事 不 是 我 們 的 4 顯 然 的, 如 此 完 全 對 立 的 西 藏 圖 像 乃 是 來 自 不 同 的 政 治 經 驗 與 意 3 4 西 藏 民 主 改 革 50 年 白 皮 書 ( 北 京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務 院 新 聞 辦 公 室,2009.3), 頁 Thubten Jigme Norbu and Colin M. Turnbull, Tibet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8), p. 50. 按, 土 登 晉 美 諾 布 (Thubten Jigme Norbu) 為 十 四 世 達 賴 喇 嘛 長 兄

4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圖, 不 同 的 學 術 研 究 目 的 或 多 或 少 亦 捲 入 其 中 5 更 直 接 地 說, 兩 個 對 立 的 西 藏 都 是 來 自 同 一 個 根 源, 即 民 族 主 義 的 衝 突 一 方 是 多 民 族 國 家 為 維 護 其 主 權 與 領 土 的 不 可 分 割, 一 方 則 是 民 族 自 決 與 獨 立 的 權 利 而 其 背 後 總 是 連 帶 著 對 歷 史 解 釋 的 競 爭 從 現 實 政 治 而 至 歷 史 詮 釋, 對 立 的 主 張 有 各 自 的 支 持 者, 即 使 是 專 業 學 者 亦 難 完 全 避 免 於 這 兩 種 對 立 的 主 張 之 外 對 西 藏 史 與 西 藏 文 明 的 研 究, 從 一 開 始 就 得 面 對 其 研 究 成 果 是 否 會 引 伸 出 何 種 歷 史 解 釋 與 隨 之 而 來 的 政 治 標 籤, 更 遑 論 研 究 者 以 及 挪 用 與 西 藏 相 關 符 號 的 論 述 者, 是 否 於 自 覺 或 不 自 覺 地 打 造 出 某 種 西 藏 形 象 就 此 而 言, 國 際 藏 學 界 自 1980 年 代 末 期 起 已 有 不 少 專 著 在 探 討 西 方 人 所 建 構 出 的 特 定 西 藏 觀 藉 助 薩 依 德 (Edward W. Said) 東 方 主 義 的 概 念, 大 體 而 言, 這 些 專 著 批 判 性 地 指 出 西 方 世 界 裡 其 西 藏 熱 潮 所 隱 含 的 東 方 主 義 傾 向 數 世 紀 以 來, 西 方 人 的 西 藏 觀, 經 過 傳 教 士 探 險 家 啟 蒙 思 想 家 神 智 論 者 (theosophist) 小 說 家 嬉 皮 藏 學 家 和 海 外 流 亡 藏 人 們 聯 手, 創 造 出 一 個 神 話 的 西 藏 精 神 上 虛 擬 的 西 藏 西 藏 被 想 像 成 西 方 文 明 的 拯 救 者 人 性 的 綠 洲 未 受 過 現 代 文 明 污 染 的 人 間 淨 土 與 天 堂, 是 西 方 人 尋 求 心 靈 寄 託 與 精 神 慰 藉 的 神 聖 烏 托 邦 香 格 里 拉 的 西 藏, 掩 蓋 了 一 個 現 實 的 物 質 的 西 藏, 並 把 這 個 烏 托 邦 化 的 西 藏 作 為 解 決 西 藏 問 題 的 前 提 John Powers 在 比 對 親 中 與 親 藏 的 兩 方 著 作 後 指 出, 雙 方 其 實 完 全 同 意 西 藏 歷 史 上 所 發 生 的 主 要 事 件, 從 唐 代 直 至 1959 年 拉 薩 事 件, 但 雙 方 的 詮 釋 差 異 卻 天 差 地 遠, 詳 見 :John Powers, History as Propaganda: Tibetan Exiles versus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相 關 著 作 可 見 :Peter Bishop, The Myth of Shangri-la: Tibet, Travel Writing and the Western Creation of Sacred Landscap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Peter Bishop, Dreams of Power: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ern Imagination (London: Athlone Press; Rutherford, N.J.: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Donald S. Lopez, Prisoners of Shangri-La,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Orville Schell, Virtual Tibet, Searching for Shangri-La from the Himalayas to Hollywood (New York: Henry Holt& Company, Inc, 2000); Thierry Dodin, Heinz Raether, (eds.), Imagining Tibet: Perceptions, Projections, and Fantasies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1); Dibyesh Anand, Geopolitical Exotica: Tibet in Western Imaginatio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5 藏 人 論 藏 : 民 國 時 期 藏 人 的 西 藏 觀 然 而, 與 此 相 對 的 是, 在 漢 人 如 何 塑 造 西 藏 形 象 這 一 問 題 上, 卻 只 有 極 少 的 討 論 目 前 學 界 對 於 漢 人 的 西 藏 觀 研 究, 不 僅 數 量 少, 且 未 著 重 於 現 代 在 西 方 學 界 方 面,Martin Slobodnik 的 論 文 指 出, 自 唐 代 起, 由 於 軍 事 上 的 威 脅, 吐 蕃 即 被 形 容 為 一 野 蠻 殘 暴 的 民 族 儘 管 在 元 明 清 三 代, 西 藏 因 其 作 為 西 藏 佛 教 的 起 源 地, 皇 室 與 上 層 貴 族 對 西 藏 的 宗 教 領 袖 禮 遇 有 加 ; 然 而, 史 料 中 的 西 藏 人, 其 形 象 仍 是 無 禮 呆 笨 服 從 權 威 與 接 近 獸 性 7 沈 衛 榮 則 針 對 元 明 兩 代 中 國 文 人 眼 中 的 西 藏 佛 教 形 象 進 行 更 深 入 的 探 討 從 元 代 文 人 起, 所 刻 畫 出 的 三 種 西 藏 僧 人 形 象 神 僧 妖 僧 及 惡 僧 不 僅 遠 播 海 外, 流 風 更 餘 傳 至 今 由 於 番 僧 的 得 志 與 所 傳 秘 法 在 朝 廷 內 的 流 行, 士 人 們 對 番 僧 的 行 為 與 傳 教 給 予 負 面 評 價, 視 為 禍 國 殃 民 的 妖 術 經 由 將 西 藏 佛 教 加 以 情 色 化 政 治 化 與 巫 術 化, 西 番 固 定 於 化 外 遠 夷 的 位 置 上 喇 嘛 教 一 詞 也 正 是 在 萬 曆 年 間 開 始 被 使 用, 以 此 削 弱 否 定 其 宗 教 意 義 8 如 此 一 來, 在 傳 統 漢 人 的 西 藏 觀 之 外, 缺 少 對 於 從 清 末 起 漢 人 眼 中 的 西 藏 形 象 的 研 究 然 而, 正 是 從 清 末 起, 在 西 力 的 衝 擊 下, 漢 藏 關 係 完 全 不 同 於 以 往 模 糊 而 特 殊 的 天 朝 藩 屬 體 系, 被 迫 改 以 所 謂 的 宗 主 權 架 構 來 解 釋 更 重 要 的 轉 變 則 是, 自 1911 年 起, 西 藏 在 實 際 上 其 內 政 與 外 交 就 不 再 接 受 中 華 民 國 的 指 揮, 從 北 京 政 府 而 至 國 民 政 府 的 歷 屆 中 央 政 權, 也 未 曾 有 效 管 轄 西 藏 對 藏 人 來 說, 直 至 1950 年 以 前, 西 藏 作 為 獨 立 國 家 的 事 實, ); Tom Neuhaus, Tibet in the Western Imagin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等 Martin Slobodnik, The Perception of Tibet in China: Between Disdain and Fascination, 輔 仁 歷 史 學 報,17( 臺 北, ), 頁 沈 衛 榮, 神 通 妖 術 和 賊 髡 : 論 元 代 文 人 筆 下 的 番 僧 形 象, 漢 學 研 究, 21:2 ( 臺 北, ), 頁 ; 沈 衛 榮, 懷 柔 遠 夷 話 語 中 的 明 代 漢 藏 政 治 與 文 化 關 係, 國 際 漢 學, 第 13 輯 ( 鄭 州,2005.9), 頁 ;Shen Weirong & Wang Liping, Background Books and a Book s Background: Images of Tibet and Tibetan Buddhism in Chinese Literature, Monica Esposito ed., Images of Tibet: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V. Ⅰ (Paris: École française d Extrème-Orient, 2008), pp

6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所 缺 乏 的 是 國 際 現 實 的 承 認 9 但 是, 在 當 時 的 漢 人 政 治 與 知 識 菁 英 看 來, 西 藏 仍 是 中 國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分 除 了 在 外 交 上 繼 續 堅 持 此 點 外, 漢 人 菁 英 也 將 其 主 張 與 想 像 投 射 於 過 往 的 歷 史 西 藏 的 地 位 從 前 清 時 代 的 封 建 藩 屬, 藉 由 現 代 主 權 國 家 的 知 識 架 構, 被 轉 換 為 宗 主 國 乃 至 主 權 隸 屬 的 現 代 政 治 關 係 因 此, 在 現 代 中 國 之 民 族 國 家 建 構 的 過 程 裡, 西 藏 並 未 因 其 政 治 上 脫 離 中 國 的 掌 控 而 空 缺 西 藏 不 斷 地 出 現 在 各 式 各 樣 的 官 方 檔 案 撰 著 考 察 調 查 報 告 旅 行 日 記 等 文 本 裡, 形 成 時 人 建 構 與 認 識 西 藏 的 知 識 來 源 即 使 是 中 小 學 的 歷 史 地 理 教 科 書 裡, 學 生 也 會 學 習 到 包 括 西 藏 在 內 的 邊 疆 民 族 之 史 地 常 識 這 些 文 本 的 作 者 編 輯 者, 以 漢 人 佔 絕 大 多 數 可 以 說, 對 於 中 國 邊 疆 地 區 以 及 居 住 其 間 的 非 漢 族 群 的 敘 述, 都 由 漢 人 所 主 導 事 實 上, 中 共 官 方 與 流 亡 藏 人 所 描 繪 的 兩 種 對 立 的 西 藏 形 象 都 存 在 於 1949 年 以 前 毫 無 意 外, 絕 大 多 數 漢 人 所 構 築 的 西 藏 形 象 多 半 是 落 後 的 封 建 主 義 籠 罩 之 地, 並 與 西 方 帝 國 主 義 相 勾 結 不 過, 在 如 此 龐 大 的 資 料 文 本 中, 亦 有 少 數 是 由 非 漢 族 群 出 身 的 作 者 以 中 文 寫 作 這 也 意 味 著, 在 描 寫 異 族 這 件 事 上, 漢 人 的 作 品 不 再 是 唯 一 的 來 源, 他 者 對 自 身 的 表 述 也 參 與 著 漢 人 對 非 漢 族 群 的 表 述 由 於 民 國 時 期 起 漢 藏 之 間 的 交 流 規 模 更 甚 往 昔, 除 了 古 典 藏 文 佛 教 典 籍 之 外, 當 時 因 各 種 因 素 而 旅 居 中 國 內 地 的 藏 人, 也 以 中 文 撰 述 西 藏 史 事, 擴 大 了 漢 人 關 於 西 藏 知 識 的 來 源 因 此, 本 文 所 欲 探 討 的 藏 人 論 藏, 乃 是 限 定 在 整 個 民 國 時 期 裡 以 中 文 為 載 體 的 文 本, 分 析 藏 人 在 此 時 期 的 論 述, 是 如 何 表 現 西 藏 是 故, 此 處 所 要 追 問 的 問 題 是, 在 漢 人 建 構 西 藏 知 識 的 同 時, 藏 人 的 著 作 扮 演 了 何 種 角 色? 漢 人 是 如 何 看 待 參 考 與 挪 用 藏 人 的 著 作? 由 於 旅 居 中 國 內 地 這 一 角 色 的 特 殊 性, 這 些 藏 人 是 否 傳 達 出 不 同 於 來 自 西 藏 與 他 處 的 藏 人 的 意 見? 以 及, 藏 人 的 著 9 茨 仁 夏 加 著, 謝 惟 敏 譯, 龍 在 雪 域 : 一 九 四 七 年 後 的 西 藏 ( 新 北 市 : 左 岸 文 化,2011), 頁 41 英 文 本 :Tsering Shakya,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7 藏 人 論 藏 : 民 國 時 期 藏 人 的 西 藏 觀 作 是 否 能 抗 衡 於 中 華 民 族 的 主 要 敘 事 之 外, 而 表 達 出 藏 人 自 己 的 聲 音? 就 整 個 西 藏 而 言, 在 政 治 與 宗 教 上 最 有 發 言 權 威 者, 當 屬 西 藏 政 教 領 袖 達 賴 喇 嘛 然 而, 民 國 時 期, 向 中 國 內 地 論 述 何 謂 西 藏 這 件 事, 並 不 被 當 時 的 十 三 世 達 賴 喇 嘛 土 登 嘉 措 ( Thub bstan rgya mtsho, ) 及 拉 薩 當 局 所 重 視 ; 或 者 說, 在 當 時 漢 藏 關 係 不 同 於 往 昔 的 情 況 下, 西 藏 政 府 有 意 地 避 免 與 中 國 進 行 過 多 的 互 動 就 目 前 所 見, 還 未 發 現 西 藏 當 局 以 中 文 來 宣 傳 介 紹 關 於 西 藏 的 任 何 文 本 同 一 時 期, 西 藏 佛 教 的 另 一 位 活 佛 九 世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確 吉 尼 瑪 (Thub bstan chos kyi nyi ma, ), 在 1923 年 12 月 22 日 離 開 札 什 倫 布 寺 後, 經 青 海 內 蒙 前 往 中 國 內 地, 自 此 與 達 賴 喇 嘛 決 裂 10 為 表 現 對 九 世 班 禪 的 尊 榮 與 禮 遇, 國 民 政 府 委 任 他 為 國 民 政 府 委 員, 頒 授 護 國 宣 化 廣 慧 大 師 的 頭 銜, 之 後 又 加 封 為 西 陲 宣 化 使 11 在 政 治 上 獲 得 國 民 政 府 如 此 擁 護, 九 世 班 禪 除 了 為 國 民 政 府 進 行 邊 疆 地 區 的 宣 慰 政 治 外, 代 表 班 禪 官 方 機 構 身 分 的 班 禪 駐 京 辦 公 處 及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先 後 創 辦 西 藏 班 禪 駐 京 辦 公 處 月 刊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作 為 在 文 字 上 致 力 於 五 族 共 和 及 擁 護 民 國 的 宣 傳 刊 物 除 九 世 班 禪 之 外, 有 關 十 三 世 達 賴 與 九 世 班 禪 間 的 衝 突, 見 :Melvyn C. Goldstein,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pp , ; Fabienne Jagou, translated by Rebecca Bissett Buechel, The Ninth Panchen Lama ( ): A Life at the Crossroads of Sino- Tibetan Relations (Paris: École Française d Extrême-Orient; Chiang Mai, Thailand: Silkworm Books, 2011), pp 不 過 Melvyn C. Goldstein 將 班 禪 出 走 的 日 期 定 為 12 月 26 日 ; 而 Fabienne Jagou 則 定 為 12 月 22 日, 見 pp. 23, 206 中 文 資 料 多 將 班 禪 出 走 時 間 記 為 民 國 12 年 ( 癸 亥 ) 11 月 15 日, 如 : 劉 家 駒 編 譯, 班 禪 大 師 全 集 ( 重 慶 : 班 禪 堪 布 會 議 廳, 1943), 頁 36; 丹 珠 昂 奔 主 編, 歷 輩 達 賴 喇 嘛 與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年 譜 ( 北 京 : 中 央 民 族 大 學 出 版 社, 1998 年 ), 頁 635; 牙 含 章,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傳 ( 北 京 : 華 文 出 版 社, 2000), 頁 246; 蘇 發 祥 主 編, 歷 輩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 西 寧 : 青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009), 頁 158 等 若 以 中 曆 換 算 成 西 曆, 則 為 1923 年 12 月 22 日 丹 珠 昂 奔 主 編, 歷 輩 達 賴 喇 嘛 與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年 譜 ( 北 京 : 中 央 民 族 大 學 出 版 社, 1998), 頁 ; 喜 饒 尼 瑪, 九 世 班 禪 出 走 內 地 述 略, 近 代 藏 事 研 究 ( 拉 薩 : 西 藏 人 民 出 版 社,2000), 頁

8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12 章 嘉 呼 圖 克 圖 ( )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也 在 國 民 政 府 的 支 持 下, 分 別 宣 慰 於 西 北 蒙 旗 與 川 康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並 以 西 康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駐 京 辦 事 處 宣 傳 科 的 名 義, 編 印 一 份 新 西 康 期 刊, 同 樣 以 致 力 於 漢 滿 蒙 回 藏 五 族 大 聯 合 為 宗 旨 除 了 這 幾 位 大 喇 嘛 之 外, 尚 有 其 他 康 藏 籍 藏 人 旅 居 中 國 內 地, 其 中 包 括 因 捲 入 藏 川 康 青 之 間 戰 爭 而 著 名 的 格 桑 澤 仁 13 劉 家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 ), 出 生 於 西 藏 昌 都 類 伍 齊 寺 ( 又 名 諾 那 寺 ) 1910 年 趙 爾 豐 在 川 邊 推 行 改 土 歸 流, 諾 那 率 康 區 民 兵 助 趙 爾 豐 平 定 39 族 及 25 部, 是 故 受 清 冊 封 為 西 康 佛 教 大 總 管 1913 年 川 藏 戰 後 被 藏 軍 質 押, 後 逃 出 1917 年 川 藏 第 二 次 戰 起, 諾 那 助 漢 軍, 邊 軍 統 領 彭 日 昇 敗 降, 諾 那 則 於 1918 年 被 解 至 拉 薩 1924 年 逃 困, 潛 赴 尼 泊 爾 印 度, 經 海 路 至 上 海 1925 年 至 北 京,1926 年 冬 經 人 介 紹 至 四 川 重 慶, 得 劉 湘 及 所 部 皈 依, 並 在 北 培 成 立 諾 那 精 舍 1927 年, 由 四 川 督 辦 公 署 李 公 度 派 其 兄 李 公 烈 護 送 至 南 京, 又 兼 其 秘 書, 為 諾 那 謀 劃 1929 年 1 月, 在 戴 季 陶 的 推 薦 下, 任 蒙 藏 委 員 會 委 員, 並 准 他 援 照 九 世 班 禪 喇 嘛 例 成 立 西 康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駐 京 辦 事 處, 1929 年 在 南 京 重 慶 成 都 康 定 設 立 辦 事 處 1935 年 蔣 介 石 委 派 諾 那 擔 任 西 康 宣 慰 使, 8 月 抵 康 定, 不 久 與 24 軍 發 生 衝 突, 在 康 北 各 縣 驅 逐 劉 文 輝 勢 力 1936 年 2 月 紅 軍 經 過 康 北, 諾 那 堵 擊 失 敗, 離 甘 孜 經 下 瞻 對 時, 被 下 瞻 對 土 司 拘 捕, 送 交 紅 軍 1936 年 5 月, 重 病 圓 寂, 享 年 73 歲 參 見 : 唾 葊 羅 傑,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應 化 述, 新 亞 細 亞, 3 : 3 ( 南 京, ), 收 入 : 徐 麗 華 李 德 龍 主 編,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60 冊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006), 頁 ; 韓 大 載,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行 狀, 康 藏 前 鋒,4:1-2( 南 京, ), 收 入 : 徐 麗 華 李 德 龍 主 編,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35 冊, 頁 ; 圓 覺 宗 智 敏 慧 華 金 剛 上 師 教 育 基 金 會 編 輯 組 整 理, 西 康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年 譜, 諾 那 呼 圖 克 圖 法 語 開 示 錄 ( 臺 北 : 圓 覺 宗 智 敏 慧 華 金 剛 上 師 教 育 基 金 會,2002), 頁 ; 江 安 西 來 作 中 鄧 俊 康, 諾 那 事 變 記 略, 中 國 人 民 政 協 會 議 四 川 省 委 員 會 文 史 資 料 硏 究 委 員 會 四 川 省 省 志 編 輯 委 員 會 編, 四 川 文 史 資 料 選 輯, 第 29 輯 (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1983), 頁 64-77; 陳 濟 博, 我 所 知 道 的 諾 那, 四 川 文 史 資 料 選 輯, 第 29 輯, 頁 77-87; 周 錫 銀, 諾 那 的 部 分 重 要 史 料 輯 錄, 四 川 文 史 資 料 選 輯, 第 29 輯, 頁 88-94; 馮 有 志, 西 康 史 拾 遺 ( 康 定 : 中 國 人 民 政 協 會 議 甘 孜 藏 族 自 治 州 委 員 會 文 史 資 料 委 員 會, 1994), 頁 ; 關 於 諾 那 的 活 佛 身 分 與 生 平 的 進 一 步 考 證, 見 : 黃 英 傑, 上 師 生 命 的 聖 與 俗 諾 那 活 佛 轉 世 身 份 初 探, 輔 仁 宗 教 研 究,19( 臺 北 縣,2009.9), 頁 ; 黃 英 傑, 民 國 佛 教 懸 案 諾 那 活 佛 死 亡 之 謎 初 探,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21 期 ( 臺 北 縣,2010.9), 頁 格 桑 澤 仁 ( ), 漢 名 王 天 化, 四 川 巴 塘 人, 巴 安 三 傑 之 一, 就 讀 巴 安 縣 立 小 學 華 西 教 會 學 校 1926 年 入 四 川 雅 安 陸 軍 軍 官 學 校 步 兵 科, 畢 業 後, 任 西 康 屯 墾 使 署 康 區 宣 慰 員, 二 十 四 軍 邊 務 處 參 事 之 後, 隨 九 世 班 禪 代 表 宮 敦 札 西 ( 貢 登 扎 西 ) 赴 南 京, 任 蒙 藏 委 員 會 翻 譯, 又 經 戴 季 陶 的 推 薦, 1928 年 夏 任 蒙 藏 委 員 會 委 員 兼 藏 事 處 處 長 及 蒙 藏 週 報 社 副 社 長 其 間 格 桑 澤 仁 在 南 京 組 織 西 康 青 年 勵 志 社, 引 同 鄉 青 年 劉 家 駒 等 至 南 京 ; 此 外, 在 戴 季 陶 的 支 持 下, 又 通 過 蒙 藏 委 員 會 在 中 央 政 治 學 校 內 附 設 一 個 西 康 班, 由 格 桑 澤 仁 任 副 主 任 1931

9 藏 人 論 藏 : 民 國 時 期 藏 人 的 西 藏 觀 駒 等 人 面 對 完 全 不 同 於 昔 日 王 朝 國 家 體 系 下 的 漢 藏 關 係, 除 了 14 年 4 月 底, 國 民 黨 中 央 委 派 格 桑 澤 仁 為 西 康 省 黨 務 特 派 員, 赴 巴 安 籌 組 地 方 黨 部 ; 但 格 桑 澤 仁 是 先 至 雲 南 中 甸, 由 龍 雲 委 任 為 滇 康 邊 區 宣 慰 使, 召 集 土 司 頭 人 喇 嘛 居 間 調 停 紛 爭 1932 年 1 月 初, 格 桑 澤 仁 抵 巴 塘, 開 展 黨 務 工 作, 號 召 康 人 治 康 另 方 面, 劉 文 輝 亦 在 康 定 組 織 反 格 大 同 盟, 並 向 南 京 國 民 政 府 告 狀 2 月 26 日, 因 黨 員 遭 劉 文 輝 24 軍 42 團 戕 殺, 格 桑 澤 仁 遂 將 該 團 繳 械, 成 立 西 康 邊 防 軍 司 令 部 ( 西 康 民 族 自 衛 軍 ), 自 任 司 令, 並 任 命 巴 安 等 縣 縣 長, 史 稱 格 桑 澤 仁 事 件 ( 又 稱 巴 安 事 變 ) 3 月 底, 劉 文 輝 與 藏 軍 再 度 開 戰, 藏 軍 同 時 攻 擊 在 巴 安 的 格 桑 澤 仁 10 月, 戰 事 結 束, 回 南 京, 委 為 參 謀 本 部 邊 務 組 專 門 委 員 1934 年 夏, 奉 蒙 藏 委 員 會 及 參 謀 本 部 會 派, 到 甘 肅 寧 夏 青 海 視 察 蒙 藏 區 域 1935 年, 任 四 川 行 營 邊 政 委 員 會 委 員 1937 年 抗 戰 起, 組 織 康 藏 宣 傳 團, 由 劉 曼 卿 任 團 長, 又 組 西 康 僧 俗 民 眾 慰 勞 代 表 團, 從 事 宣 傳 慰 勞 工 作 1941 年, 與 劉 文 輝 達 成 和 解, 自 重 慶 返 巴 安 1942 年, 成 立 康 藏 貿 易 公 司, 自 任 董 事 長, 加 強 中 印 間 的 運 輸 1945 年, 獲 任 國 民 參 政 會 參 政 員 ;1946 年, 被 選 為 國 民 大 會 代 表 同 年 6 月 5 日, 因 病 去 世, 終 年 42 歲 參 見 : 格 桑 澤 仁, 自 我 介 紹 ( 代 序 ), 邊 人 芻 言 ( 重 慶 : 西 藏 文 化 促 進 會, ), 收 入 : 張 羽 新 張 雙 志 編 纂,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9 冊 ( 北 京 : 學 苑 出 版 社,2005), 頁 ; 馮 有 志, 西 康 史 拾 遺, 頁 ; 丹 珠 昂 奔 主 編, 藏 族 大 辭 典 ( 蘭 州 : 甘 肅 人 民 出 版 社, 2003), 頁 260, 格 桑 澤 仁 ; 協 饒 益 西, 近 代 康 區 著 名 政 治 活 動 家 格 桑 澤 仁, 康 定 民 族 師 範 高 等 專 科 學 校 學 報,14:6( 康 定, ), 頁 8-11; 王 川, 格 桑 澤 仁 傳 略, 西 南 民 族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科 版 ),211( 成 都,2009.3), 頁 劉 家 駒 ( ), 藏 名 格 桑 群 覺, 四 川 巴 塘 縣 人, 巴 安 三 傑 之 一 先 後 就 讀 巴 安 官 話 學 堂 巴 安 縣 立 高 等 小 學 巴 安 華 西 教 會 小 學 1926 年 起, 任 巴 安 縣 立 小 學 校 長, 並 曾 代 理 巴 安 縣 教 育 科 長 ;1927 年 2 月 在 巴 安 組 織 西 康 國 民 協 進 會, 任 副 會 長, 抵 抗 藏 軍, 後 加 入 劉 文 輝 24 軍 一 般 傳 記 資 料 指 出, 劉 家 駒 是 1929 年 應 同 鄉 格 桑 澤 仁 之 邀 赴 南 京 ( 不 過, 據 劉 家 駒 的 自 述, 是 1928 年 由 鄉 眾 公 推 入 京, 見 劉 家 駒, 康 藏 之 過 去 與 今 後 建 設, 新 亞 細 亞,3:5( 南 京,1932.2), 頁 567 )1930 年 起 任 蒙 藏 委 員 會 藏 事 處 科 員 蒙 藏 週 報 社 藏 文 股 主 任,1931 年 加 入 國 民 黨, 任 蒙 藏 委 員 會 藏 事 處 第 三 科 科 長 蒙 藏 委 員 會 委 員 1932 年, 受 九 世 班 禪 駐 京 代 表 羅 桑 堅 贊 賞 識, 任 班 禪 參 議 及 中 文 秘 書, 同 年 七 月 轉 任 班 禪 行 轅 秘 書 長, 年 底 獲 任 為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秘 書, 又 被 任 為 西 康 建 省 委 員 會 委 員 1937 年 12 月 1 日, 九 世 班 禪 在 玉 樹 圓 寂 後, 國 民 政 府 同 意 將 其 遺 體 移 送 西 康 甘 孜 停 留 期 間, 班 禪 行 轅 衛 隊 長 孔 薩 益 西 ( 益 西 多 青 ) 欲 入 贅 女 土 司 德 欽 旺 姆, 遭 致 劉 文 輝 反 對, 班 禪 行 轅 衛 隊 遂 於 1939 年 12 月 於 甘 孜 與 劉 文 輝 駐 軍 發 生 衝 突 在 此 甘 孜 事 變 中, 劉 家 駒 以 康 人 治 康 號 召 地 方 土 司 反 對 劉 文 輝 的 統 治 事 變 失 敗 後, 接 行 政 院 電 令, 繞 道 至 重 慶 擔 任 班 禪 駐 渝 辦 事 處 處 長, 又 任 為 國 民 政 府 軍 事 委 員 會 參 議 1946 年 至 南 京, 任 中 央 大 學 邊 政 系 藏 文 講 師, 受 教 育 部 蒙 藏 司 委 託, 負 責 翻 譯 高 小 語 文 教 科 書 1947 年, 選 為 立 法 院 立 法 委 員 1950 年 初, 劉 家 駒 參 與 組 織 巴 安 軍 政 僧 俗 各 界 聯 合 警 衛 辦 公 處, 迎 接 解 放 軍 入 康 1956 年, 西 康 四 川 合 省 後, 調 赴 四 川 省 教 育 廳 省 民 族 出 版 社 工 作 相 繼 當 選 為 四 川 省 政 協 第 二 第 三 屆 委 員 四 川 省 民 族 事 務 委 員 會 參 事 室 參 事 1977 年 病 故 於 巴 塘, 享 年 77 歲 其 著 作 有 康 藏 西 藏 政 教 史 略 班 禪 大 師 全 集 藏 漢 合 璧 實 用 會 話, 譯 著 六 世 達 賴 情 歌, 及 收 集 整 理 之 西 藏 情 歌 康 藏 滇 邊 歌 謠 集 等 參 見 : 陳 強 立, 格 桑 澤 仁 諾 那 劉 家 駒, 中 國 人 民 政 協 會 議 四 川

10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部 分 藏 人 高 僧 就 西 藏 佛 教 的 傳 教 事 業 進 行 論 述 外, 這 些 旅 居 中 國 內 地 的 藏 人 們, 針 對 漢 人 菁 英 所 關 心 的 西 藏 問 題 提 出 代 表 藏 人 立 場 的 看 法 此 外, 尚 有 極 少 數 的 藏 人, 由 於 特 殊 緣 故, 經 英 人 的 協 助, 以 英 語 向 世 界 表 述 出 藏 人 自 己 的 觀 點 ; 而 這 些 著 作, 又 被 轉 譯 成 中 文 而 為 中 國 人 所 閱 讀 為 了 說 明 這 些 藏 人 自 我 的 西 藏 觀, 將 以 三 個 面 向 切 入 首 先 是 漢 藏 之 間 的 歷 史 關 係, 以 及 當 時 因 衝 突 而 引 發 的 西 康 歸 屬 及 康 藏 一 體 的 討 論 這 一 點 將 可 檢 驗, 藏 人 如 何 回 應 漢 人 所 認 知 的 漢 藏 一 體 而 處 在 西 藏 政 府 與 國 民 政 府 之 間, 旅 居 中 國 內 地 的 藏 人 又 如 何 凸 顯 其 特 殊 位 置 其 次, 以 西 藏 佛 教 及 藏 人 女 性 為 例, 討 論 藏 人 如 何 看 待 自 我 獨 特 的 文 化 表 現, 而 這 兩 點 正 是 漢 人 對 西 藏 這 個 異 文 化 最 為 在 意 的 部 分 第 三, 則 是 藏 人 著 作 在 轉 譯 過 程 中 的 問 題, 包 括 藏 人 的 中 文 與 英 文 著 述 在 內 通 過 這 三 個 面 向 分 析, 來 解 釋 在 面 對 漢 人 的 文 化 優 勢 下, 藏 人 是 否 不 可 免 地 完 全 認 同 於 漢 人, 抑 或 在 其 中 表 現 出 不 同 於 漢 人 所 表 述 的 西 藏 之 另 一 面 這 些 問 題 的 釐 清, 將 有 助 於 進 一 步 理 解 漢 人 西 藏 觀 的 研 究 二 漢 藏 歷 史 與 康 藏 衝 突 的 表 述 ( 一 ) 漢 藏 歷 史 關 係 的 性 質 對 漢 藏 歷 史 關 係 的 闡 述, 首 先 遭 遇 的 困 擾 即 是 何 謂 西 藏 在 藏 人 來 說, 藏 人 稱 自 己 的 國 家 為 Bod ( 即 吐 蕃 圖 伯 特 ), 藏 人 自 稱 為 Bod Pa ( 博 巴 ), 稱 藏 地 為 Bod yul 所 謂 的 Bod 的 地 理 範 疇 就 是 指 藏 人 分 布 的 地 區, 涵 蓋 了 整 個 青 藏 高 原 自 五 世 達 賴 喇 嘛 起, 傳 統 上 藏 人 自 己 的 劃 分 是 上 部 阿 里 三 圍 中 部 衛 藏 四 茹 下 部 朵 甘 思 六 崗 其 中, 衛 ( dbus) 藏 省 委 員 會 文 史 資 料 硏 究 委 員 會 四 川 省 省 志 編 輯 委 員 會 編, 四 川 文 史 資 料 選 輯, 第 27 輯 (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1983), 頁 ; 李 明 忠, 劉 家 駒 傳, 中 國 人 民 政 治 協 商 會 議 四 川 省 甘 孜 藏 族 自 治 州 委 員 會 編, 甘 孜 州 文 史 資 料, 第 11 輯 ( 出 版 地 出 版 者 不 詳,1990), 頁 73-79; 馮 有 志, 西 康 史 拾 遺, 頁 ; 丹 珠 昂 奔 主 編, 藏 族 大 辭 典 ( 蘭 州 : 甘 肅 人 民 出 版 社,2003), 頁 465, 劉 家 駒 等

11 藏 人 論 藏 : 民 國 時 期 藏 人 的 西 藏 觀 (gtsang) 安 多 (Amdo) 康 (Khams) 並 稱 為 卻 喀 松 (Bod chol kha gsum) 三 區 15 如 以 民 國 時 期 中 國 人 概 念 中 的 地 理 稱 呼 來 對 應, 大 致 上 分 別 指 西 藏 青 海 與 甘 肅 一 部 西 康 及 雲 南 西 北 部 以 現 今 的 行 政 區 劃 來 說, 包 括 今 天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治 下 的 西 藏 自 治 區 (TRA); 甘 肅 省 甘 南 藏 族 自 治 州, 青 海 省 海 北 黃 南 海 南 果 洛 玉 樹 等 藏 族 自 治 州, 轄 於 青 海 省 的 海 西 藏 族 蒙 古 族 自 治 州 ; 四 川 甘 孜 阿 壩 等 藏 族 自 治 州, 以 及 隸 屬 於 雲 南 省 的 廸 慶 藏 族 自 治 州 等 16 時 至 今 日, 這 也 是 西 藏 海 外 流 亡 組 織 對 於 西 藏 地 理 與 政 治 範 圍 的 主 張 17 至 於 Tibet 一 詞, 乃 是 一 個 來 自 歐 洲 的 名 稱 依 石 泰 安 ( Rolf A. Stein ) 的 看 法, 九 世 紀 起, 伊 斯 蘭 文 獻 使 用 Tübbet Tibbat 來 稱 呼 Bod, 此 種 寫 法 再 由 歐 洲 的 旅 行 家 引 入 歐 洲, 於 19 世 紀 形 成 Tibet 一 詞 18 因 此 西 方 人 是 以 Tibet 一 詞 來 泛 指 包 括 衛 藏 安 多 康 等 藏 人 居 住 區 清 末 民 初 以 後, 西 方 特 別 是 英 印 的 駐 藏 官 員, 均 認 為 Tibet 一 詞 具 有 政 治 與 族 群 上 的 意 義 曾 任 英 印 政 府 駐 亞 東 商 務 專 員 Sir Charles A. Bell( ) 認 為, Tibet 一 詞 應 該 區 別 為 Political 參 見 19 與 20 世 紀 的 藏 人 史 學 著 作 : 智 觀 巴 貢 卻 乎 丹 巴 繞 吉 (1801-?) 著, 吳 均 毛 繼 祖 馬 世 林 譯, 安 多 政 教 史 ( 蘭 州 : 甘 肅 民 族 出 版 社, 1989), 頁 3-4; 根 敦 瓊 培 ( Dgevdunchosvphel, ) 著, 法 尊 譯, 王 沂 暖 校 訂, 白 史 ( 蘭 州 : 西 北 民 族 學 院,1981), 頁 5-8( 按 : 根 敦 瓊 培 亦 有 作 更 敦 群 培 ) 更 進 一 步 的 藏 文 文 獻 探 討, 見 : 格 勒, 論 藏 族 文 化 的 起 源 形 成 與 周 圍 民 族 的 關 係 ( 廣 州 : 中 山 大 學,1988), 頁 有 關 藏 人 居 住 區 域 的 行 政 區 劃 演 變, 參 見 : 陳 慶 英 馮 智, 藏 族 地 區 行 政 區 劃 簡 說 ( 北 京 : 五 洲 出 版 社,1995) Memorandum on Geniune Autonomy for the Tibetan people, 藏 人 行 政 中 央 官 方 網, 網 址 : 中 文 版 則 為 有 關 全 體 西 藏 民 族 實 現 名 符 其 實 自 治 的 建 議 ) Rolf A. Stein, trans. by J. E. Stapleton Driver, The Tibetan Civilization (London: Faber, 1972), pp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La civilisation tib é taine, Paris: Dunod Éditeur, 1962) 有 關 藏 中 外 學 界 對 Tibet 一 詞 來 源 的 各 種 研 究, 參 見 : 林 冠 群, 唐 代 吐 蕃 史 硏 究 ( 台 北 : 聯 經 出 版 公 司, 2011), 頁 至 於 吐 蕃 與 禿 髮 兩 詞 之 間 的 論 辯, 見 : 卓 鴻 澤, 吐 蕃 源 出 禿 ( 偷 ) 髮 問 題 析 要, 歷 史 語 文 學 論 叢 初 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2), 頁 70-97

12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50 期 Tibet ( 政 治 的 西 藏 ) 與 Ethnographic Tibet ( 民 族 的 西 藏 ) 19 ; 而 這 種 看 法 為 H. E. Richardson( ) 所 承 繼 20, 從 而 成 為 西 方 人 對 於 Tibet 一 詞 的 普 遍 認 知 在 當 代, 由 此 而 來 的 政 治 問 題, 即 是 相 對 於 中 共 現 行 行 政 區 劃 下, 西 藏 海 外 流 亡 組 織 主 張 建 立 大 西 藏 (Greater Tibet) 的 爭 議 21 而 中 文 裡 西 藏 一 詞 的 說 法, 最 早 出 現 於 清 實 錄 康 熙 二 年 (1663) 在 此 之 前, 清 人 先 後 用 土 伯 特 烏 斯 ( 思 ) 藏 圖 白 忒 或 唐 古 特 來 稱 呼 西 藏, 特 別 是 指 衛 藏 地 區 此 後 或 許 是 藏 文 衛 藏 中 的 衛 字 與 滿 文 中 的 西 方 ( wargi) 一 詞 讀 音 相 近, 且 衛 藏 又 處 在 中 國 的 西 南 方 向, 因 此 衛 藏 一 詞 先 在 滿 文 中 譯 為 wargi Dzang, 即 西 方 的 藏, 再 從 滿 文 譯 成 漢 文 的 西 藏 一 詞 22 對 歷 朝 中 國 政 府 而 言, 藏 人 所 使 用 之 大 西 藏 一 詞 的 族 群 與 地 理 概 念, 並 不 等 於 拉 薩 政 治 勢 力 所 能 完 全 企 及 之 地 簡 單 地 說,1723 年 ( 雍 正 元 年 ), 因 青 海 和 碩 特 蒙 古 的 叛 亂, 雍 正 於 平 亂 後 在 西 寧 設 青 海 辦 事 大 臣, 將 青 海 北 部 納 入 清 政 府 的 直 接 統 治 1727 年, 因 西 藏 的 內 部 紛 爭 再 度 派 兵 進 藏 後, 一 方 面 重 新 在 拉 薩 駐 軍, 確 立 駐 藏 大 臣 的 定 制 ; 同 時 進 一 步 對 康 區 進 行 分 割, 將 理 塘 巴 塘 德 格 三 大 土 司 劃 歸 四 川 省 管 轄, 中 甸 阿 墩 子 劃 歸 雲 南 省, 四 川 雲 南 西 藏 三 方 會 勘 地 界, 以 金 沙 江 以 西 之 寧 靜 Sir Charles Bell, Tibet: Past and Pres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8), p. 5. Huge E. Richardson, Tibet and Its History (Boston: Shambhala, 1984, 2nd), pp 有 關 大 西 藏 的 相 關 評 述, 見 : 張 雲, 大 西 藏 與 西 藏 獨 立 的 夢 想 再 論 西 藏 行 政 區 劃 與 大 西 藏 問 題, 張 雲, 西 藏 歷 史 問 題 研 究 ( 北 京 : 中 國 藏 學 出 版 社,2008), 頁 ; 林 冠 群, 大 西 藏 (Greater Tibet) 之 商 榷 西 藏 境 域 變 遷 的 探 討, 蒙 藏 季 刊, 20: 3 ( 臺 北,2011.9), 頁 30-47; Melvyn C. Goldstein, The Snow Lion and the Dragon: China, Tibet, and the Dalai Lama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pp 等 陳 慶 英, 漢 文 西 藏 一 詞 的 來 歷 簡 說, 燕 京 學 報, 6 ( 北 京,1999.5), 頁 在 此 順 便 說 明, 基 於 尊 重 族 群 自 稱 的 原 則, 本 該 以 圖 博 特 與 博 巴 來 取 代 西 藏 與 藏 人 的 稱 呼 然 而, 就 本 文 所 處 理 的 文 本 及 時 間 來 說, 如 此 替 換, 將 會 增 加 行 文 上 的 困 擾 及 閱 讀 上 的 困 難 因 此, 除 非 有 必 要, 否 則 一 律 使 用 西 藏 藏 人 等 詞 彙

13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山為川藏 滇藏界線 23儘管從清末起這個界線會因漢藏雙方實力 的對比而變動 不過在 1932 年的康藏戰爭結束後 漢藏雙方的勢 力分佈大致依此為界 24 從 Bod 圖伯 Tibet 到 西藏 對此詞不同認知的困 擾只是起點 由此展開 漢藏彼此對西藏史的敘述 其差異之巨 大可想而知 就藏人來說 過去的西藏政治史 就是純粹宗教上 檀越關係 mchöd yön, priest and patron, or patron-lama 之 表現 25 以 檀越關係 作為解釋藏中關係基礎的著作 當推前西 藏 政 府 官 員 夏 格 巴 Tsepon W. D. Shakabpa 的 西藏政治史 一書 蒙古人與西藏人之間 是在忽必烈與八思 巴 時 首 度 締 結 此 一 檀 越 關 係 這 意 味 著 宗 教 對 世 俗 權 力 的 支 持 換來了世俗對宗教在精神上的支持 世俗為宗教提供協助 宗教為世俗提供指導 其中並不存在臣服的一面 同樣的 滿洲 皇帝與達賴喇嘛的關係也是如此 而當 1912 年滿洲皇帝退位後 藏中之間此一 檀越關係 即宣告結束 26 然而 對漢人知識分子而言 漢藏一體有歷史上淵源流長的 證據 漢藏往來於史不絕 由於文本眾多 此處不妨縮小範圍 關 於 清 代 前 期 與 西 藏 的 互 動 以 及 康 雍 乾 三 代 在 青 海 安 多 康 區 的 措 施 見 Luciano Petch, China and Tibet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Histo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Protectorate in Tibet (Leiden: E. J. Brill, 1950), Ch 7, pp 陳 慶 英 高 淑 芬 主 編 西 藏 通 史 鄭 州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 頁 劃 界 一 事 從 雍 正 三 年 至 雍 正 十 年 見 柳 陞 祺 常 鳳 玄 西 藏 名 義 辨 析 中 國 藏 學 北 京 頁 關 於 年 代 青 康 藏 戰 事 的 說 明 與 研 究 見 林 孝 庭 戰 爭 權 力 與 邊 疆 政 治 對1930 年 代青 康 藏戰事之探 討 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集刊 45 臺 北 頁 Lin, Hsiao-Ting, 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 s Frontier: 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 (Vancouver: UBC Press, 2006), pp 這 個 名 詞 依 字 面 的 意 譯 為 喇 嘛 與 施 主 關 係 另 有 多 種 譯 法 如 供 施 關 係 施 主 與 福 田 榷 雍 關 係 等 進 一 步 的 說 明 見 D. Seyfort Ruegg, MCHOD YON, YON MCHOD AND MCHOD GNAS / YON GNAS: On the Historiography and Semantics of a Tibetan Religio-Social and Religio-Political Concept, in Alex McKay ed., The history of Tibet, Vol. 2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2003), pp Tsepon W. D. Shakabpa, Tibet: A Political Histo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 ch4, ch10, pp ,

14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以 班 禪 名 下 所 主 持 的 刊 物 西 藏 班 禪 駐 京 辦 公 處 月 刊 27 及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28 作為取樣對象 一方面 在班禪而 言 刊物的發行既可向國民政府宣示他的存在 另方面來說 在 藏人主辦刊物的名義下 更容易比較出漢藏作者之間的距離 時 任 班 禪 返 藏 護 送 專 使 行 署 參 贊 的 馬 鶴 天 在 一 篇 發 表 於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的文章裡指出 西藏自從中國輸入佛 教起 乃至曆數 法政 農工 衣食住 藝術 醫藥 文學等各 方面 皆深受中國唐代文成 金城兩公主所帶去的影響 且形塑 至今 29對漢人來說 過去的漢藏關係史即意味著現代民族國家架 構下的主權關係 然而仔細考察 藏人對於藏中關係 則有自己的看法 在文 字表述上透露出細微的觀點差異 毋寧說這種表述代表的 正是 西 藏 班 禪 駐 京 辦 公 處 月 刊 自 年 6月 創 刊 號 始 至 年 止 其 間 不 定 時 分 別 發 行 了 第 一 二 期 合 刊 本 第 三 四 期 合 刊 本 第 五 六 期 合 刊 本 第 七 八 期 合 刊 本 第 九 十 期 合 刊 本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自 1935 年 5 月發行第一期始 其後不定期發行了第二期 第 三 期 第 四 五 期 合 刊 本 第 六 期 第 七 八 期 合 刊 本 第 九 期 恰 好 這 份 刊 物 有 印 數 發 行 報 告 可 以 推 測 其 主 要 讀 者 應 不 會 是 藏 人 在 第 一 期 第 頁的 署 務 報 告 欄 目 中 該 刊 宣 示 本 公 署 宣 化 之 對 象 為 蒙 藏 兩 大 民 族 不 過 根 據 第 六 期 插 圖頁後所附之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發行統計表 與第七 八期合刊本所刊載之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駐 京 辦 事 處 公 函 宣 字 第 二 三 號 所 提 供 的 數 字 資 料 其 可 能 的 讀 者 更 應 該 是 具 有 官 方 身 分 的 中 國 人 為 主 及 知 識 分 子 除 創 刊 號 發 行 2,000 冊 外 其 餘 各 期 皆 發 行 1, 5 0 0冊 其 中 1, 4 7 0冊 作 為 贈 閱 及 交 換 之 用 其 最 主 要的 可 能 讀 者 分 別 是 各 省 市 政 治 機 關 冊 各 喇 嘛 寺 及 佛 教 團 體 冊 西 藏 及 蒙 古各盟旗 179冊 中央各政治機關 155冊 全國各大學及本京各中學 98 冊 各 軍 事 機 關 8 7 冊 中 央 及 各 省 市 黨 部 5 3 冊 各 大 雜 誌 社 及 報 社 4 8 冊 各 省 市 圖 書 館 及 民 教 館 4 1冊 各 政 治 及 學 術 團 體 1 4冊 其 他 7 7冊 見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1 6 南 京 南 京 收 入 馬 大 正 主 編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7 冊 北 京 國 家 圖 書 館 出 版 社 頁 馬 鶴 天 唐 代 對 於 西 藏 文 化 之 影 響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南 京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7 冊 頁 此 類 文本過多不多舉 僅再以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為例 如李東佛之 西藏之過 去與現在 一文 即就五族共和觀點將唐 元 明 清以降各時代之漢藏關係簡 短 勾 勒 見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1 6 南 京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7 冊 頁

15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藏人更願意將藏中關係視為檀越關係 這與絕對主權觀之下的中 央與地方隸屬關係無法等同視之 班禪本人在 西藏政教之始 末 一文裡 並未去追溯元明兩代西藏與蒙古 中國之間的關 係 而是將此種檀越關係從清代開始談起 達賴五世及班禪羅 桑 缺堅 按 即六世班禪 入京朝謁 清庭 廷 以優禮待之 即 為中藏佈施結緣之始 30更確切地說 清世祖乃是 勒諭達賴班 禪 主 持 西 方 佛 教 互 為 師 徒 承 繼 宗 喀 巴 衣 鉢 缽 闡 揚 黃 教 西 藏 則 咸 尊 中 國 為 檀 越 主 而 他 的 公 署 秘 書 長 劉 家 駒 補 充地指出 就政治上來說 自此展開了清廷羈縻西藏的時期 31順 此而下 由於康熙五十八年 中國派軍入藏平亂 組織噶廈 引 按 即西藏政府 立四噶倫 自此西藏全部已受統制於清廷 32 乾隆時又於廓爾喀之役後改革藏政 因此 此時西藏即為中國之 領 土 33至 於 中 國 所 征 服 的 其 他 西 康 雲 南 邊 區 藏 族 人 民 在 雍 正時 將打箭爐 巴塘 理塘劃隸四川 設置宣撫司 宣慰司 土千戶 土百戶等 而察木多 昌都 以外土司仍隸西藏 至 是 整個西藏西康全受中國政府之支配 34 整體來說 由於班禪需得到國民政府在政治上的支持 所以 他並未全然否定清朝曾 支配 過西藏 但是 使用檀越關係的 表述 就意味著藏中關係並非全然可以以主權關係來涵蓋 而是 有著宗教上特殊的含意 這種檀越關係的觀點 由另一位來自康區女性藏人倫琴拉木 Rin chen lha mo - 作出更詳細 也更激進的說明 在她 看來 即使是蒙元時代 西藏亦非中國的臣屬 西藏與蒙元中華 帝國乃是 教會與國家之聯盟 西藏為教會 而忽必烈可汗之帝 國 為 國 家 35到 了 清 代 達 賴 喇 嘛 也 試 圖 效 法 元 世 祖 與 薩 迦 法 王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述 劉 家 駒 譯 西 藏 政 教 之 始 末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1 6 南 京 民國文獻資料叢編 民國邊政史料匯編 第7冊 頁 劉 家 駒 西 藏 政 教 史 略 出 版 地 不 詳 中 國 邊 疆 學 會 頁 1 0 劉 家 駒 西 藏 政 教 史 略 頁 1 2 班 禪 額 爾 德 尼 述 劉 家 駒 譯 西 藏 政 教 之 始 末 頁 劉 家 駒 西 藏 政 教 史 略 頁 1 3 倫 琴 拉 木 Rin chen lha mo, Mrs. Louis King 著 汪 今 鸞 譯 西 藏 風 俗 志 上海

16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的聯盟關係 與清代新皇帝合作壓服國內反動者 在清帝則是 欲利用喇嘛勢力 助其招納蒙古民族歸順 使西藏佛教成為蒙 古宗教 36因此 即便五世達賴曾自清世祖受領印綬 但是 皇帝 之接見喇嘛 如獨立君主 一以敵體相待 從此 這種 政 教 之 間 複雜的合作 又在中國 蒙古 西藏之間的互動產生一新問題 即此帶有政治臭味的教皇之行動 與命運 常為中國蒙古大 事 37雖 然 這 導 致 雍 正 時 期 西 藏 併 入 中 國 的 建 置 比 如 對 安 多 與康區的土司 頭人 活佛加以各種印綬及管理 但這都是屬於 朝貢 而非皇帝屬僚 甚至是乾隆朝於廓爾喀戰爭後的大舉改 革藏事 在倫琴拉木看來 西藏內部實際行政未受干涉 中國政 府的法規 如金瓶掣籤制度 藏人就未照辦 而是以原有方法選 出九世達賴與十三世達賴 更能證明 西藏實際上之自主權 者 是 1865 年西藏與尼泊爾之 互訂條約未經中國參與 38倫琴 拉木所建立的西藏史 其實已經非常接近夏格巴的觀點 只是作者的意圖及其希望的文字效果 與讀者的解讀從來都 不會是一致 以倫琴拉木此書的譯者汪今鸞為例 他在校譯此書 的同時 也會在某些段落加上按語說明 然而 汪今鸞更關注的 是倫琴拉木筆下英國人的角色 並指出其 多誣詆我國之語 反 而倫琴拉木對西藏歷史非臣屬於中國的此種表述 汪今鸞並未提 出異議 對於藏人自我的西藏歷史觀 中國譯者及讀者並未提出 商 務 印 書 館 頁1 4 原 書 名 為 We Tibetans (London: Seeley service & Co. ltd., 1926) 其 夫 為 Louis Magrath King 曾 任 英 國 駐 重 慶 成 都 領 事 按 倫琴拉木為羅馬拼音直譯 但就藏文轉寫應為仁欽拉姆 由於此處分析 的文本為中譯本 因此依照時人譯名稱作者為倫琴拉木 又 本書另一譯本 書 名 為 余 之 西 藏 觀 內 容 相 同 倫 琴 拉 木 著 汪 今 鸞 譯 西 藏 風 俗 志 頁1 9 除 了 佛 教 之 外 蒙 古 人 的 宗 教 信仰 還有傳統的薩滿與伊斯蘭等 認為西藏佛教為蒙古宗教的論述 並不只是倫琴拉 木 漢人也如此相信 舉例來說 在史學家呂思勉所著的教科書裡 對 喇嘛教 感 化 蒙 古 人 而 使 漠 南 北 獷 悍 的 遊 牧 人 變 為 馴 良 的 政 治 功 用 大 力 加 以 讚 賞 見 呂 思 勉 初 中 標 準 教 本 本 國 史 全 四 冊 上 海 中 學 生 書 局 收 入 呂 思 勉 呂 著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五 種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倫 琴 拉 木 著 汪 今 鸞 譯 西 藏 風 俗 志 頁 2 0 倫 琴 拉 木 著 汪 今 鸞 譯 西 藏 風 俗 志 頁

17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異議 這或許說明 漢人不甚在意藏人所表述的漢藏關係 僅給 以冷淡的認知 漢人自歷史中讀到的 是確切不易的主權隸屬關 係與屬於中國固有領土的西藏歷史 二 康藏之別與康人自治 不論檀越關係在文字上如何表現 對民國時人而言 西藏問 題的危險之處還在於實際上帶來的三次川 康 青與西藏的戰 爭 漢藏彼此最重要的爭執在於康區 西康省 的地理與政治歸 屬 這涉及到漢 藏之間對於歷史認知的不同 更為複雜的是 藏人內部又因康 藏地域之分 部分康區藏人形成了不同於西藏 噶廈政府的主張 39 儘管西藏當局將康區視為西藏政治上的一部分 然而對民國 時 期 旅 居 中 國 內 地 的 康 人 而 言 卻 非 如 此 誠 如 Melvyn C. Goldstein 所 論 儘 管 康 巴 也 就 是 康 區 藏 人 願 意 獻 身 於 藏 族 傳 統社會 宗教及經濟制度 但康巴卻不願意向拉薩政府承擔沉重 的賦稅 差役 且康巴與衛藏之間在文化與語言有相當的差異 康巴也怨恨拉薩官員的歧視 掠奪以及無償的烏拉差役 無償勞 役 康巴更難在拉薩取得官職與權力 所以在歷次漢藏邊境的 衝 突中 康巴都採取騎牆的態度 40 藏人同意西藏有衛 後藏 康區別 並援引現代民族學的概 念 藏族即是 圖伯特族 清時稱唐古忒族 民國以後始以藏族 稱之 41或者將三者統稱為 西藏民族 同時也接受漢人知識分 子 關 於 西 藏 乃 是 古 代 三 危 苗 裔 42的 民 族 溯 源 之 說 法 43不 過 旅 感謝匿名評審指出本文未對青海安多藏區的部分進行討論 一方面 這涉及同時 對漢 藏 蒙 回四個族群在安多的互動 已超出本文的範圍與能力 其次 民 國時期漢藏雙方最主要的爭執發生在康區的歸屬 青海則是馬氏家族與拉卜楞藏 區 的 回 藏 衝 突 拉 卜 楞 寺 的 研 究 見 Paul Kocot Nietupski, Labrang: A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y at the Crossroads of Four Civilizations (New York: Snow Lion Publications, 1999). Melvyn C. Goldstein,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 The Tibet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pp. 640, 643. 劉 曼 卿 邊 疆 教 育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 頁 3 6 三危即三藏的說法起於康熙 將 舜徙三苗於三危 釋為喀木 衛 藏之說 而 後 士 人 紛 紛 加 以 闡 述 見 清 黃 沛 翹 西 藏 圖 考 清 光 緒 2 0 年 京 都 申 榮 堂 校 刊 本 卷 首 宸 章 頁 4 B 及 卷 二 源 流 考 頁 1 A

18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居中國內地的康人更特意指出康 藏之間文化上的區別 因此 格 桑 澤 仁 說 江 達 以 東 者 土 語 稱 康 巴 哇 娃 在 江 達 以 西 者 土 語稱藏巴哇 又康藏風俗服飾均稍有區別 且藏人對於康人常相 歧視 藏之軍政各界全不許康人插足 44值得注意的是 格桑澤 仁等康人一方面訴諸康人的鄉土意識 另方面也以清末趙爾豐 改 土 歸 流 後 的 史 事 為 根 據 主 張 康 藏 原 以 丹 達 山為界 山西為藏 山東為康 再以此批評清中葉時 不明康 中 情勢 為了 檀越佈施 而將 康東之膽化 引按 瞻對 康 南 之 江 卡 康 西 之 桑 昂 等 地 因 宗 教 信 仰 賞 賜 達 賴 45因 此 在 族群意識與歷史證據的支撐下 康人也同意中國對於康區政治區 劃的主張 康人欲擺脫拉薩政府的控制 康人內向漢地的期望 也 可 從 親 身 實 地 調 查 來 證 明 康 人 馮 雲 仙 - 46即 報 告 說 康區東部的人民經過漢藏兩方的比較後 紛紛表示親近漢官 如 得榮縣人民輿論 均言誤信藏蕃 自悔前非 鹽井縣則報告 人 民因與藏蕃接境 見其殘酷遠過漢官 引按 原文不清 倍 故 對 漢 官 不 生 惡 感 甘 孜 縣 的 情 況 則 是 藏 番 虐 民 甚 於 漢 官 百 倍 縣境人民對漢官頗愛戴 47 此種康人反藏的情緒 又進一步表述為對達賴喇嘛 建設大 藏族政府 的指責 首先 前後兩藏 自清初以來 已由達賴 與 如 劉 家 駒 西 藏 人 民 之 生 活 新 亞 細 亞 2 5 南 京 收 入 徐 麗 華 李 德 龍 主 編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5 9 冊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第5 9冊 頁3 3 劉 家 駒 康 藏 上 海 新 亞 細 亞 月 刊 社 頁 7 格 桑 澤 仁 康 藏 概 況 報 告 按 此 報 告 為 格 桑 澤 仁 在 三 中 全 會 的 報 告 書 收 入 民 國 史 料 叢 刊 第 冊 封 面 書 名 為 康 藏 鄭 州 大 象 出 版 社 頁 格 桑 澤 仁 西 康 改 省 計 劃 提 案 蒙 藏 委 員 會 公 報 第 1-2 期 合 刊 南 京 收 入 馬 大 正 主 編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8 冊 頁174 格 桑 澤 仁 康 藏 概 況 報 告 頁 馮雲仙 藏名格桑雀珍 西康著名女性學者 曾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 制 憲國大代表 監察委員等職 其夫為著名藏學家楊質夫 分 見 馮 雲 仙 西 康 各 縣 之 實 際 調 查 新 亞 細 亞 2 5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5 9冊 頁

19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班 禪 分 地 而 治 48其 次 清 末 經 趙 爾 豐 的 改 土 歸 流 後 雖 以 丹 達 山 為界 不過實際上趙爾豐的軍力已越過丹達山以西 直抵原為前 藏轄地的江達 所以民國以來康藏開釁的原因乃達賴欲收復失 地 49於是 達賴既佔領兩藏 欲將西康亦併吞之 以遂其所謂恢 復唐沽忒版圖之願望 達賴更 欲得英援助 使能達到 脫 離 中 國 而造成藏族獨立自治之目的 50 為了對抗達賴喇嘛 大藏族政府 的企圖 康人訴請西康建 省 51並結合班禪的號召力 以求在國民政府的中央勢力下擺脫拉 薩政府 因此格桑澤仁 宮敦札西等人於 1929 年 8 月 1 日向國民政 府請願 請改康藏為三個行省 以西康原有 47 州縣為西康省 前 藏 原 有 範 圍 為 前 藏 省 後 藏 原 有 範 圍 為 後 藏 省 52隔 年 班 禪 並 主動向國府表示 西康民眾近年來備受達賴征斂徭役之苦 傾 向 敝佛 青海亦久陷於無政府狀態中 並可由敝佛加以領導 以促 成該兩地健全之省治 53班禪的計畫並得到康人的回應 1931 年 8 月 旅京西康人士 再次呈請西康建省 至於主席一職 即 請委信仰素著 愛戴無二之班禪佛爺充任 54在康人的建省呼籲 熊 禹 治 解 決 康 藏 問 題 建 議 書 出 版 者 出 版 地 不 詳 頁 2 按 熊 禹治雖非康藏人士 但他時任西康諾那呼圖克圖駐蓉辦事處處長 代表諾那上呈 此建議書 熊 禹 治 解 決 康 藏 問 題 建 議 書 頁 2 格 桑 澤 仁 康 藏 概 況 報 告 頁 類 似 的 言 論 如 馮 雲 仙 目 前 西 康 興革之要點 新亞細亞 2 5 南京 中國少數民族舊期刊集成 第 5 9冊 頁 7 6 國 民 政 府 建 政 不 久 即 對 北 洋 政 府 時 期 在 邊 疆 設 置 的 特 別 區 域 進 行 行 政 改 劃 1928 年 8 月 2 9 日 中 央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熱 河 察 哈 爾 綏 遠 青 海 西 康 改 省 1 0月1 7 日 中 央 政 治 會 議 議 決 寧 夏 改 省 見 劉 紹 唐 主 編 民 國 大 事 日 誌 臺 北 傳 記 文 學 出 版 社 頁 周 開 慶 民 國 川 事 紀 要 臺 北 縣 新 店 市 四 川 文 獻 月 刋 社 頁 班 禪 請 求 回 藏 弭 止 尼 藏 戰 爭 事 致 蒙 藏 委 員 會 呈 中 國 藏 學 硏 究 中 心 中 國 第 二 歷 史 檔 案 館 合 編 九 世 班 禪 內 地 活 動 及 返 藏 受 阻 檔 案 選 編 北 京 中 國 藏 學 出 版 社 頁 1 6 按 尼 藏 戰 爭 的 背 景 乃 是 當 年 西 藏 與 尼 泊 爾 之間因一宗司法管轄權的爭議而交惡 雙方處於爆發戰爭邊緣 批西康旅京同鄕請願團呈懇力促實現西康省府並請委任班禪主席一案文 附原 呈 邊 政 月 刊 第 8期 例 載 欄 目 頁1-2 按 該 刊 為 川 康邊 防 軍總指揮部所辦 1929年 9月創刊 原為月刊 後為不定期刊 至 1931年第 9 期停 刊

20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裡 諾那活佛的方案更為特別 清代中藏傳統邊界寧靜山 金沙 江 一 線 以 東 為 各 土 司 分 轄 地 宿 隸 四 川 故 稱 川 邊 實 非康地 金沙江以西 由察雅 昌都 八宿 類伍齊 四呼圖 克 圖 分 轄 者 性 質 迥 殊 所 以 整 個 西 康 應 改 建 為 康 定 與 昌 都 兩 省 當然 昌都省政府主席最合適的人選是諾那呼圖克圖 55至於 衛藏 為褒獎班禪內向 以及杜絕外人覬覦 應改建為前藏與後 藏 兩 省 56未 來 如 成 立 青 康 兩 地 屯 墾 軍 又 加 以 班 禪 諾 那 之 威 望 與潛勢力 那麼 達賴也不得不就範 57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爆發的康藏戰爭 又為康人呼籲西康建省 增加了更多的理由 此次大白事件 按 即發生於 1930 年 6 月引 發康藏戰爭導火線的甘孜縣大金寺與白利土司廟產之爭 正是 達 賴 欲 完 成 整 個 西 藏 民 族 之 獨 立 計 畫 58由 於 藏 軍 已 經 渡 過 金 沙 江 攻下甘孜 瞻對 甚至一度逼近康定 在中央已經派出唐柯 三 赴 藏 交 涉 的 情 況 下 當 趁 此 次 交 涉 之 際 應 嚴 飭 達 賴 將 前 後 侵 佔 西 康 之 各 縣 全 數 退 還 59以 完 成 西 康 固 有 之 省治區域 然而康人目標尚不止於擺脫西藏 藏方之所以能 用整個西藏民族獨立為號召 並有援助康人 自 治 之 宣 言 乃 是 民 國 以 來 治 康 疆 吏 壓 迫 虐 民 處 處 表 現 民 族 間之不平等 故康人迭次反對 因此 現今西康籌備改省 應 以 三民主義及民族自決原則來確定康人參政權 60換言之 格桑澤仁 的 矛 頭 還 指 向 當 時 實 際 控 制 西 康 的 地 方 軍 閥 劉 文 輝 格桑澤仁乃是1931 年 4 月 27 日由蔣介石派為西康省黨務特 派員 然而在隔年的2月26 日 爆發與劉文輝 24軍衝突的格桑澤仁 熊 禹 治 解 決 康 藏 問 題 建 議 書 頁 1-2 熊 禹 治 解 決 康 藏 問 題 建 議 書 頁 2-3 熊 禹 治 解 決 康 藏 問 題 建 議 書 頁 5 劉 家 駒 康 藏 之 過 去 與 今 後 建 設 新 亞 細 亞 3 5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6 0冊 頁 劉 家 駒 康 藏 頁 111 格 桑 澤 仁 西 康 改 省 計 劃 提 案 蒙 藏 委 員 會 公 報 第 1-2 期 合 刊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8冊 頁 1 7 2

21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事件 61而後當他被召回南京 向三中全會黨中央報告時 極力主 張此次康藏和議的目標是 所有數十年一切連帶糾紛問題 均 應 乘此求整個解決 以期一勞永逸 如西康建省 康藏界線問題 達賴班禪合作 班禪回藏問題 兩藏治權及統屬問題 西南西北 各 省 與 西 藏 通 商 問 題 等 62 格 桑 澤 仁 在 事 件 中 打 出 的 康 人 治 康 口號 代表藏族康人企圖在西藏與西康地方漢人軍閥之外 追求第三種權力構成的可能 如同格桑澤仁以在地康人身分對抗 劉 文 輝 者 尚 有 諾 那 活 佛 在 蔣 介 石 支 持 下 1935 年 6 月 諾 那 活佛以 西康宣慰使 身分入康後 除了將劉文輝 24 軍的部分武 裝予以繳械外 並在康北數縣解除由劉文輝任命的地方官員職 務 改派自己所信任的土司與頭人接管地方行政 63康人治康口號 也在幾年後由劉家駒加以運用 為了對抗劉文輝欲併吞班禪行轅 物資與勢力的企圖 班禪行轅衛隊結合地方孔撤土司德欽旺姆 1939 年12 月於甘孜與 24 軍駐軍發生衝突 64 由於現實的政治實力 以及對日抗戰時期蔣介石需要與劉文 輝取得妥協以安定西南大後方 康人治康的期望不可能實現 65格 關 於 格 桑 澤 仁 事 件 的 來 龍 去 脈 見 黃 天 華 民 國 西 康 格 桑 澤 仁 事 件 研 究 四 川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成 都 頁 格 桑 澤 仁 康 藏 概 況 報 告 頁 諾那活佛除了與劉文輝爭奪地盤外 並在蔣介石的信任下 配合中央軍圍剿紅 軍 有 關 諾 那 此 時 在 康 區 的 活 動 事 蹟 見 馮 有 志 西 康 史 拾 遺 康 定 中 國 人 民政協會議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4 頁 相關研究 可見 王川 諾那活佛在內地的活動及對康藏關係的影響 中國藏學 北京 頁 Lin, Hsiao-Ting, 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 s Frontier: 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 (Vancouver: UBC Press, 2006), pp 此 次 甘 孜 事 變 亦 稱 班 轅 事 件 的 過 程 見 馮 有 志 西 康 史 拾 遺 頁 張 踐 班 禪 返 藏 與 甘 孜 事 變 青 海 民 族 研 究 西 寧 頁 康人治康與康巴民族主義的號召 也可以得到另一個側面的印證 現代西藏共產 黨 創 始 人 平 措 汪 杰 Phüntso Wangye, 曾 回 憶 在 他 幼 年 時 首 次 對 獨 立 自 治 反 抗 三 民 主 義 等 概 念 產 生 感 覺 是 得 自 於 格 桑 澤 仁 的 啟 蒙 並 渴望從事如同格桑澤仁一樣的事業及前往南京就學的志向 同樣的刺激 還來自 年諾那活佛的回康 甚至 平措汪杰走得更遠 他的目標不只是統一的康區 也 是統一的大西藏 這是他成立西藏共產黨一個重要的初衷 見 Melvyn C. Goldstein, Dawei Sherap, and William R. Siebenschuh, A Tibetan Revolutionary: The Political Life and Times of Bapa Phüntso Wangye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pp. 9-10, 14-16, 20-21, 54-55, 72

22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桑澤仁因而只能藉由藏人代表的身分向國民黨中央呼籲 雖然國 民政府不斷宣示要依三民主義及五族共和來處理邊疆民族的政治 議題 期望將能以平等的政策達成提攜幼小民族 共同開發的境 地 然而 在非漢族群眼中看來 國民黨在邊疆問題上的作為幾 乎與前清時代無異 就在對日抗戰勝利前後 格桑澤仁以其國民 黨代表的身分 在國民黨六大上提案文中 有一段沉重的表白 試檢討民國以來對待邊民之一般情形 仍多因襲前清專制 時代之羈縻政策 有時且有跡近帝國主義者對待其殖民地 之作風 漠視邊民福利 抹煞邊民意見 致使外蒙與西藏 各自為謀 內蒙及新青康等地糾紛未已 66 對漢人官吏的批評 同樣也出於來自西康的藏人代表羅哲情 錯 按 其 夫 為 康 藏 史 地 學 者 任 乃 強 她 指 責 治 康 的 漢 官 抱 守 用 夷 變 夏 的 金 科 玉 律 推 行 漢 化 教 育 與 漢 地 建 設 67 漢 官 調 解 蕃 人 冤 仇 的 技 術 便 是 貪 污 與 欺 騙 68 漢 官 乃 是 世 上 最 無 信 義 的 人 69為 了 打 破 漢 蕃 間 官 民 的 隔 閡 她 在 國民大會上提出 請以法律規定邊民參政權益案 要國民政府 中 央確立邊政統治的原則 懂不得邊民語言文字與其生活習慣的 便 不得在邊地作公務員 而邊民之能瞭解漢情懂得漢文漢語 足以 打通政府與邊民之隔閡者必有他政治上的出路 70也就是說 羅 哲情錯謀求康人政治權益的方案 是在國民政府憲政架構的前提 格 桑 澤 仁 向 中 國 國 民 黨 第 六 次 全 國 代 表 大 會 提 案 根 據 主 義 政 綱 請 明 確 承 認 國 內 各 民 族 之 民 族 地 位 予 以 應 得 之 權 利 案 全 文 格 桑 澤 仁 邊 人 芻 言 重 慶 西 藏 文 化 促 進 會 收 入 張 羽 新 張 雙 志 編 纂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 9冊 北 京 學 苑 出 版 社 頁 羅 哲 情 錯 我 在 國 民 大 會 的 提 案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第 2 0 期 成 都 收 入 姚 樂 野 主 編 康 藏 前 鋒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康 導 月 刊 校 勘 影 印 全 本 第 6冊 成 都 四 川 大 學 出 版 社 頁 羅 哲 情 錯 我 的 家 鄉 續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第 期 合 刊 成 都 康 藏 前 鋒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康 導 月 刊 校 勘 影 印 全 本 第 7 冊 頁 4043 羅 哲 情 錯 我 的 家 鄉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第 2 7期 成 都 頁 羅 哲 情 錯 我 在 國 民 大 會 的 提 案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頁

23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下 不過 康區藏人也有謀求另一種更激進的想法 戰後 面對外蒙古的獨立成為現實 以及蔣介石公開表示西 藏可以追求自治的言論 71格桑澤仁針對藏人與整個西藏在國家內 的地位提出與他此前所曾提出的不同看法 作為藏人的中央代 表 格桑澤仁的官方身分超越西康而涵蓋整個藏區 但是 一方 面西康實際上為漢人軍閥劉文輝所掌握 另方面西藏政府也不會 承認格桑澤仁具有代表西藏的身分 因此 格桑澤仁除了在出席 第四屆國民參政會上提請 將藏族名稱改為 博族 以資正名 72 之外 他反而訴諸於回到傳統藏人的地理概念 主張需依此來劃 分行政單位 為迎合國際新趨勢 順應蒙藏輿情 擬請將蒙藏 各 地 依 照 其 舊 有 制 度 之 劃 分 而 設 立 蒙 藏 各 自 治 區 外 蒙 西 藏各設為 特別自治區 而 康青川滇甘五省境內藏族區域 分 設為 喀木 安多 兩個自治區 73如此一來 自治區的建置將 否定現行以西康省為區劃的行政單位 喀木 自治區一方面將 是 三個地位平等的藏人行政單位之一 另方面作為博族自治單位 又不同於以前康人治康口號下狹隘的省籍意識 而具有 少數民 族 參與全國性政權的特別意義 以藏人的眼光來說 格桑澤仁 的主張將比國民政府現行行省制度下空泛的五族共和 平等提攜 更具有自主性與前瞻性 事實上 格桑澤仁希望正名族稱的呼籲 還隱含著直接挑戰 國民政府官方的民族政策 這牽涉到 中華民族 與 五族共 蔣 介 石 表 示 西 藏 民 族 的 政 治 地 位 也 是 久 懸 未 決 的 問 題 我 可 以 負 責 聲 明 如 果西藏民族此時提出自治的願望 我們政府亦必將賦予高度的自治 如果他們將 來在經濟條件上能夠達到獨立自主的時候 我們政府亦將如對外蒙一樣的精神扶 助 他 們 的 獨 立 見 蔣 介 石 完 成 民 族 主 義 維 護 國 際 和 平 年 8 月 2 4 日 主 持 中 央 常 會 國 防 最 高 委 員 會 聯 席 會 議 講 收 入 秦 孝 儀 主 編 總 統 蔣 公 思 想 言 論 總 集 第 2 1冊 臺 北 中 央 文 物 供 應 社 頁 格 桑 澤 仁 出 席 第 四 屆 國 民 參 政 會 第 一 次 大 會 提 案 與 講 話 二 提 案 審 三 第 五 七 號 請 將 藏 族 名 稱 改 為 博 族 以 資 正 名 全 文 邊 人 芻 言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 9冊 頁 格 桑 澤 仁 出 席 第 四 屆 國 民 參 政 會 第 一 次 大 會 提 案 與 講 話 三 提 案 審 三 第 三 五 號 請 確 立 蒙 藏 自 治 區 制 度 載 諸 憲 法 草 案 案 全 文 邊 人 芻 言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 9冊 頁 1 8 5

24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和 的區別 國民黨所主張的民族主義 乃是依循其體系創建者 孫中山的建國藍圖 雖然孫中山曾一度接受過五族共和的主張 然而在 1919 年之後 孫中山轉而徹底反對 從而主張構成中國的 民族組成 必須是 將漢族改為中華民族 組成一個完全的民族 國 家 74也 就 是 將 其 他 滿 蒙 回 藏 同 化 於 漢 族 而 成 為 單 一 中 華民族所構成的民族國家 75 在 藏 人 而 言 中 華 民 族 一 詞 所 指 向 的 乃 是 種 族 的 同 化 五族共和 的修辭在表面上看來 至少存在著地位平等的藏 族 正是在這個意義下 藏人才願意訴求漢藏一體與五族共和 反之 擁護一個中華民族將意味著藏人會失去其政教合一的獨特 歷史傳統 在格桑澤仁看來 中國境內只有蒙 藏 回三民族才 是真正的民族 中國邊疆問題也等於是蒙 藏 回的問題 為了 更正確地使用命名 回 應改為維吾爾族 維族 突厥 突厥 斯 坦 族 而 藏 這 個 名 詞 應 當 改 為 藏 人 自 稱 的 博 如 此 一 來 不只是名為 西藏地區 的行政區劃 在國民政府的政治版 圖而言 居住在青海 甘肅 西康 雲南等地的藏人也都是一個 以 博 為民族名稱的同一群體 76這顯示同化意味極強之中華民 族的概念 對非漢族群而言 並不具說服力 含混的五族共和 反而更受歡迎 在 中 國 國 民 黨 本 部 特 設 駐 粵 辦 事 處 的 演 說 廣 東 省 社 會 科 學 院 歷 史 硏究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硏究所中華民國史硏究室 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 山 硏 究 室 合 編 孫 中 山 全 集 第 5卷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頁 除 了 感 受 到 年五 四 運 動 中 高 漲 的 民 族 主 義 風 潮 外 對 孫 中 山 來 說 五 族 共和 蘊 含著一種可能性 多民族演變成多個民族主義的危險 關於孫中山對五族共和一 詞的使用 及從五族共和主張轉向提出中華民族概念的過程 見 村田雄二郎 孫 中 山 與 辛 亥 革 命 時 期 的 五 族 共 和 論 廣 東 社 會 科 學 廣 州 頁 林 冠 群 試 論 孫 文 五 族 共 和 思 想 中 國 邊 政 臺 北 頁 劉 曉 原 從 五 族 共 和 到 五 域 統 合 辛 亥 革 命 與 中 國 國 家 形 態 近 代 轉 型 近 代 國 家 的 型 塑 中 華 民 國 建 國 一 百 年 國 際 學 術 討 論 會 會 議 論 文 臺 北 國 史 館 松 本 ま す み 中 國 民 族 政 策 の 研 究 清 末 か ら 1945年までの 民族論 を中心に 東京 多賀出版 1999 頁 王柯 20 世紀中国の国家建設と 民族 東京 東京大学出版会 2006 頁 格 桑 澤 仁 自 我 介 紹 代 序 邊 人 芻 言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 9 冊 頁 173

25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然 而 即 使 是 五 族 共 和 九 世 班 禪 對 之 的 態 度 也 顯 得 曖 昧 雖然在中文文獻中 班禪首次使用 五族共和 一詞是在 1925 年 2 月 班禪致善後會議消弭戰禍實行五族共和意見書 77一 文中 時間點上似乎是班禪剛由後藏流亡至中國內地不久 國民 黨 所 主 張 的 中 華 民 族 之 意 識 型 態 還 未 取 得 主 導 權 但 是 1933 年 班禪至南京宣誓就職西陲宣化使後 他在蒙藏委員會紀念週上發 表題名為 西藏歷史與五族聯合 公開演講 有趣的地方即在 此 面對當時康 青兩省與藏方戰後的糾紛 班禪認為 康 青 兩省 其實皆為傳統蒙藏區域 藏之名詞有大藏小藏之分 大藏 即 為 西 康 而 青 海 之 南 多 屬 西 康 民 族 78換 言 之 班 禪 或 許 暗 喻 著 作 為 地 理 與 族 群 名 稱 的 藏 是 在 地 位 平 等 且 特 殊 的 條 件 下 成為五族聯合的一員 而大藏 小藏的區分 甚至可進一步 聯想到英國在西姆拉會議中所提出的 內藏 與 外藏 之分 此 外 Gray Tuttle 在 比 對 過 中 文 與 藏 文 兩 方 文 獻 後 指 出 班 禪 也 只有在公開演講中才會提到五族共和及孫中山 檢視關於班禪的 藏文資料 他發現班禪並不提五族共和 較接近的用詞是信佛的 漢藏蒙 三者 也不見班禪使用 民族 這個字眼 這說明班 禪其實是有意識地抗拒 五族共和 這個意識型態與修辭 79 不論如何 此時旅居中國內地的藏人 多少還是擁護西藏為 中國一部分的主張 然而 在中國正進行民族國家的同一化與現 代化的改造過程裡 必然牽涉到對 阻礙 邁向現代化的診斷 西藏尤其與中國內地的發展差距甚大 因此 除了指責帝國主義 的干涉之外 西藏本身也須為落後狀態的根源負責 喇嘛教 的 迷信 以及藏人婦女的奇怪習俗 都是有待剷除的 封建 產 物 但是 面對漢人對西藏文化的這些指責與詮釋 藏人就很難 班 禪 致 善 後 會 議 消 弭 戰 禍 實 行 五 族 共 和 意 見 書 九 世 班 禪 內 地 活 動 及 返 藏 受 阻 檔 案 選 編 頁 3-4 班 禪 在 蒙 藏 委 員 會 紀 念 週 發 表 西 藏 歷 史 與 五 族 聯 合 演 講 年 1 月 2 1 日 蒙 藏 旬 刊 第 8 8 期 南 京 收 入 徐 麗 華 李 德 龍 主 編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3 2冊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頁 3 0 Gray Tuttle, Tibetan Buddhis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26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同意 三 西藏佛教的捍衛與西藏婦女的地位 一 喇嘛教 還是西藏佛教 就漢人看來 西藏文化落後已無可置疑 清末 在英軍入 侵 達 賴 出 走 之 後 張 蔭 棠 開 有 清 以 來 首 位 以 漢 人 大 臣 身 分 奉 派 入 藏 查 辦 藏 事 80他 於 1907 年 提 出 傳 諭 藏 眾 善 後問題二十四條 又頒發 訓俗淺言 藏俗改良 小冊 特別 針對藏人不知衛生 婦女不重貞潔 傳統葬俗 喇嘛不營生業與 迷 信 等 事 訓 勉 藏 人 由 於 藏 民 愚 蠢 務 須 廣 興 教 育 以 開民智 81並曉諭藏人要以中國古學與中國新學改進 82 這種藏人落後 不合於現代社會的觀點 屢見於關心邊疆議 題的漢人菁英之言論 同樣地 也表現在民國時期藏人的著述與 藏 人 所 辦 的 刊 物 裡 劉 家 駒 即 指 出 西 藏 自 古 迄 今 以 佛 教 立 國 人 民 馴 樸 智 識 簡 陋 工 作 食 息 而 外 懵 然 不 知 所 求 83 在一篇轉載自 大公報 的報導裡 記者長江 按 即范長江 訪 問 當 時 甫 自 西 藏 歸 來 的 黎 丹 記者以非常具有對照性的筆法作全文的開場白 在中國資本主義最高峰的上海 在上海資本最集中的南京 路的先施公司東亞旅館五層樓上 訪問幾位從喜瑪 馬 張 蔭 棠 的 簡 傳 見 吳 豐 培 曾 國 慶 清 代 駐 藏 大 臣 傳 略 拉 薩 西 藏 人 民 出 版 社 頁 清 張 蔭 棠 傳 諭 藏 眾 善 後 問 題 二 十 四 條 張 蔭 棠 駐 藏 奏 稿 收 入 吳 豐 培 編 輯 清 代 藏 事 奏 牘 下 册 西 藏 學 漢 文 文 獻 匯 刻 第 三 輯 北 京 中 國 藏 學 出 版 社 頁 清 張 蔭棠 訓 俗 淺 言 張 蔭 棠 駐藏奏 稿 清 代藏 事 奏 牘 下 册 頁 劉 家 駒 康 藏 之 過 去 與 今 後 建 設 新 亞 細 亞 3 5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6 0冊 頁 黎丹 字雨民 湖南湘潭人 長年追隨馬麒 1930 年馬麒出任青海省主席 以黎 丹為省府委員兼秘書長 1934 年 5 月 黎丹自青海省率西藏巡禮團到西藏進行訪 問 與 楊 質 夫 留 居 哲 蚌 寺 拜 喜 饒 嘉 措 為 師 年 黎 丹 陪 同 喜 饒 嘉 措 離 開 西 藏 經印度轉赴南京

27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拉雅山北面游牧經濟 神權政治 半母系社會的西藏地方 新來的貴賓 是多麼令人起社會史上的遐思 85 游牧經濟 神權政治 半母系社會 這些詞彙都指向意味 著落後的前近代社會 正如漢人對西藏一直以來乃是文明落後的 普遍觀感 旅居中國內地的藏人也接受此一觀點 與中國相比 西 藏 不 尚 競 爭 閉 關 自 封 故 文 化 較 諸 內 地 實 覺 落 後 多 矣 86 進而深切期盼能在標榜五族共和的國民政府領導下 提攜西藏 開發資源 以求晉昇至現代文明國度 即使是班禪也同意 與中國相比 西藏確實 仍 生活在現 代 工 業 文 明 之 前 的 時 代 1935 年 初 當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在 內 蒙 阿 拉善旗正式成立後 班禪於寧夏 甘肅 青海等地執行國府賦予 他宣化蒙疆的任務 並啟建香巴拉加隆法會 途中亦受寧夏省主 席馬鴻逵 甘肅省主席朱紹良 青海省主席馬麟等人之邀 至銀 川 蘭州 西寧等處訪問 在為他舉辦的歡迎會上 班禪以同是 蒙藏少數民族的地區 卻在時代的進步上出現差異而表達自己的 感想 自 1923 年底從後藏出 走後 他 曾經過這 些地方 現 在再次 宣 化 考 察 20 年 前 的 寧 夏 本 與 蒙 藏 青 康 一 樣 落 伍 經 過 省 主 席 的 努 力 寧 夏 現 在 成 了 西 北 上 的 繁 華 商 埠 20 年 前 寧 夏 仍 處 於 游 牧生活 現在土地變成熟土 森林與城市 反觀西藏 過去 無 法明瞭國家的政情和國際間的情勢 與近代科學的進步 所以看 不見自身的危險 加上 西藏素抱閉關思想 自己又無建設的 能 力 往 往 足 以 引 發 他 國 的 覬 覦 87他 比 較 的 對 象 並 不 是 如 南 京 上海等東南沿海 而是同屬少數蒙回族民聚居的西北蒙疆 只是班禪此時是以他在 1923 年離開西藏的印象 來作為他 1935 年 記 者 訪 問 黎 丹 雨 民 旅 藏 三 年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1 9 南 京 邊 疆 要 聞 欄 目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7 冊 頁514 劉 家 駒 西 藏 歷 代 藏 王 及 達 賴 班 禪 史 要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南 京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6冊 頁 西 陲 宣 化 使 講 鞏 固 國 防 當 以 交 通 入 手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創 刊 號 南 京 頁

28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當下與寧夏相比較對象 至於西藏同一時間是不是也開始有自己 建設自己的能力 他並未指出 藏人或許亦能同意現時的西藏是落後的這種觀點 西藏的政 治 文化 風俗 習慣 在當今社會來說 依然保守著固有的 成 分 然而 神密 秘 的佛教 他的進步 非常勇猛 如風馳 電 掣 似 的 前 進 88班 禪 身 為 西 藏 政 教 兩 大 活 佛 之 一 本 人 自 然 即 認 為 西 藏 宜 行 政 教 合 一 制 度 因 全 藏 人 不 分 老 少 僧 俗 無 不 宗 奉 佛 教 89事 實 上 對 藏 人 來 說 中 國 知 識 菁 英 越 是 攻 擊 西 藏 佛 教與喇嘛 就越是引起反感 格桑澤仁對此說道 許多國內學者先生們 常常憑著他們的直覺 善意的向康 藏人說 不要去當喇嘛 並且喇嘛的政權也應該讓他交 出 否則你們的人口日減 社會永遠不會進步 不知這話 說出 不惟毫無用處 而且足以引起反感 90 他更進一步對這種種族上的偏見 給予文化相對論的回擊 確實如普通常論所言 邊疆少數民族 現代的科學文化落後 固 屬事實 但如果是去掉西方科學 以傳統來比較傳統 蒙藏回族 固有文化 無論宗教哲學文學美術 均甚普遍 一般民眾的識 字 率 也 並 不 比 內 地 低 至 於 說 到 歷 史 蒙 古 的 成 吉 思 汗 時 代 西藏的吐番 蕃 王松村噶不 松贊干布 時代 都有其煊赫的 紀載 91言外之意 那些批評邊疆民族落後而無現代化的言論 其實都忘了 與西方相比 近代以前的漢人社會也一樣是處於前 近代的狀態 甚至 就知識上而言 邊人還更加國際化 少數內地人 抱著一種偏見 以為不懂漢文漢語的邊疆 羅 桑 益 西 西 藏 的 四 月 節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1 6 南 京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7冊 頁 班 禪 西 藏 政 教 之 始 末 西 陲 宣 化 使 公 署 月 刊 1 6 南 京 民 國 文 獻 資 料 叢 編 民 國 邊 政 史 料 匯 編 第 7冊 頁 格 桑 澤 仁 參 加 教 育 部 邊 疆 教 育 坐 座 談 會 講 話 邊 人 芻 言 收 入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 9冊 頁 格 桑 澤 仁 參 加 教 育 部 邊 疆 教 育 坐 座 談 會 講 話 頁 1 8 0

29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人 一定不是智識份子 我試舉一例 近年由藏前來內地 的東本格西 喜饒嘉錯格西等 只要有一個好的通 譯 可以與內地學者討論很深奧的哲理 及一般東方歷 史文化 且能用梵文或阿拉伯文 與外國學者談論 92 也就是說 如果跨越語言的障礙 那麼對藏語文而言 漢語文就 不再是處於主體地位的強勢語言 其所承載的藏族文化 也同樣 具有普世主義的性格 實際上 極少藏人會使用 喇嘛教 這一帶有貶抑意味之 詞 在以中國內地為活動舞臺的藏人菁英筆下 如馮雲仙於康區 實地調查報告裡 都是使用 佛教 來指稱藏人的宗教信仰 93曾 代 表 蔣 介 石 首 度 入 藏 的 藏 人 女 特 使 劉 曼 卿 也 只 說 格 桑 澤 仁 參 加 教 育 部 邊 疆 教 育 坐 座 談 會 講 話 頁 然 而 有 趣 而 又 值 得深思的是 雖然格桑澤仁指出了漢人在種族主義上根深蒂固的偏見 然而他自 己卻也無法免於自己的批評 在同一座談會上 當他提到西南苗瑤夷的語言教育 問題時 他卻是主張對這些西南非漢族群可以採用國語化的政策 原因是他們不 像 蒙 藏 回 一 樣 有 相 當 文 化 與 歷 史 佔 據 著 中 國 的 西 北 廣 大 國 土 而 兼 有 國 際 性 見 同 書 頁 馮 雲 仙 西 康 各 縣 之 實 際 調 查 新 亞 細 亞 2 5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5 9冊 頁 劉曼卿 藏名雍金 父劉華軒為拉薩漢回 清末任駐藏大臣聯豫秘書 後曾為九 世班禪行轅秘書 母為四川康定藏人 而劉曼卿自己在 康藏軺征 則以藏人自 承 年 舉 家 遷 居 印 度 年 隨 父 經 海 路 抵 京 入 學 北 京 第 一 小 學 後 轉入通州師範學校 畢業後 入道濟醫院為護士 志在 回歸西藏 提倡改良康 藏 女 界 生 活 以 期 漸 次 促 進 于 文 明 年 十 三 世 達 賴 喇 嘛 派 五 台 山 寺 院 堪 布 羅桑巴桑喇嘛至南京 鑒於語言不通 時劉曼卿剛供職蒙藏委員會 羅桑巴桑遂 聘劉曼卿為翻譯 赴寧見蔣介石 在接見談話過程 蔣對劉曼卿大為讚賞 委為 國 民 政 府 一 等 書 記 年 因 甘 孜 縣 白 利 大 金 寺 事 件 引 起 戰 爭 藏 軍 向 川 軍 進 攻 國民政府因而決定派代表赴藏 劉曼卿遂自告奮勇 請求任使赴藏 7 月 出 發 1930 年 2 月抵拉薩 停留三個月期間 獲得達賴喇嘛兩次接見 1930 年 8 月回至南 京 復命 向國府 中央 帶回達賴 有心 內向的消 息 1932 年 第 二次考察 康藏 受 阻 於 雲 南 麗 江 此 後 與 黃 警 頑 等 一 同 發 起 成 立 中 國 邊 疆 學 會 年 中 日 戰 起 先 後 組 織 康 藏 旅 京 同 鄉 抗 日 救 國 會 康 藏 民 眾 抗 敵 赴 難 宣 傳 團 西 康 民 眾 慰 勞 前 線 將 七 代 表 團 從 事 宣 傳 慰 問 工 作 年 因 病 去 世 終 年3 5 歲 參 見 劉 曼 卿 康 藏 軺 征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 年 鉛 印 本 收 入 吳 海 鷹 主 編 回 族 典 藏 全 書 第 冊 蘭 州 甘 肅 文 化 出 版 社 銀 川 寧 夏 人 民 出 版 社 頁 丹 珠 昂 奔 主 編 藏 族 大 辭 典 蘭 州 甘 肅 人 民 出 版 社 頁4 6 5 劉 曼 卿 等

30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藏民多篤信佛教 95劉家駒指出 對藏人而言 喇嘛 的意思 等於漢語中 和尚 一詞 當然不能用 喇嘛教 來稱呼藏人信 仰的佛教 他進一步解釋康藏男性多為喇嘛的原因 一 同一家 庭內兄弟其中一人入寺 二 入寺為僧有供養 可不勞而獲 三 喇嘛死後 若無人繼承 則財產歸寺 故喇嘛家人會想辦法 派出繼承人為僧 四 喇嘛受人尊敬 在家總攬家政 對外保護 家族 社會給予特殊權利 96 即便如此 面對漢藏之間文化的顯著差異 藏人自身對西藏 佛教也有兩面性的情結 就歷史而言 佛教傳入後 尚武之 西 藏 民 族 因 佛 教 而 變 為 慈 祥 溫 文 之 民 族 97 但 是 受 佛 教 之 感 化 迷信報應之說 相沿日久 故民族天性一變而為純良 從 而 思 想 幼 稚 素 抱 閉 關 主 義 依 戀 故 土 98對 於 漢 人 的 指 責 格 桑澤仁雖然一力捍衛 並指出對於西藏 是無法用政治力量去強 制他們不要信奉佛教 只能漸進引入三民主義 然而格桑澤仁卻 也矛盾地指向未來 西藏 蒙古的活佛是神權的末日 時期一 到 了 無論怎樣維持 都不能保守長久 99此種矛盾複雜的情結 還表現在評價趙爾豐推行改土歸流的事業上 不論在康區或衛藏 在多數藏人心中 趙爾豐的形象是屠 夫 甚 至 痛 恨 於 他 對 佛 教 寺 院 的 迫 害 1937 年 受 聘 至 北 大 清 華 等 校 講 學 的 喜 饒 嘉 錯 格 西 即 特 地 指 出 漢 藏 幾 千 年 的關係 乃因清末殺僧毀寺而引起藏人的仇漢 二十餘年 來 漢 藏 劉 曼 卿 邊 疆 教 育 頁 3 9 同 樣 的 在 康 藏 軺 征 一 書 裡 她 亦 未 使 用 喇 嘛教 一詞 劉 家 駒 康 藏 頁 劉 家 駒 西 藏 政 教 史 略 頁 7 將 宗 教 視 為 馴 化 藏 族 的 看 法 並 不 起 於 劉 家 駒 其 實 從 乾 隆 的 喇 嘛 說 起 即 以 政 治 上 的 效 用 來 看 待 喇 嘛 教 然 而 這 並 不 真 的 代 表 所 謂 民 族 性 的 溫 文 與 否 可 歸 結 到 某 種 宗 教 信 仰 乾 隆 的 說 法 見 高 宗 純 皇 帝 御 製 喇 嘛 說 文 收 清 不 著 撰 人 衛 藏 通 志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據 袁 昶 輯 刊 漸 西 村 舍 叢 刊 刻 本 影 印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卷 首 御 製 詩 文 頁 27b 按 本書成書於嘉慶初年 作者及編纂者未能確定 劉 家 駒 康 藏 頁 2 4 格 桑 澤 仁 西 藏 佛 教 之 勢 力 與 三 民 主 義 之 推 進 康 藏 前 鋒 1 9 南 京 收 入 徐 麗 華 李 德 龍 主 編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3 3 冊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頁

31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感 情的 疏 遠 其 原 因 在 此 100然 而 正 是 由 於 趙 爾 豐在 康 區 巴 塘 開 辦新 學 文 化 的 新 苗 已 種 在蚩 蚩 學 子們 的 腦 裏 101劉 家 駒 與格桑澤仁都極力讚賞趙爾豐推行新式教育的舉措 而包括他們 兩人在內的少部分藏人都受惠於此 從而找到進入中國內地政治 舞臺的機遇 在 30 年代 這些在地的新興康區藏人精英階層一邊 強化與國民政府之間的聯繫 同時摸索著康人在政治上的自主 性 受到 20 年代 川人治川 地方自治風潮的啟發 這些藏人精 英 也 揭 起 康 人 治 康 來 對 抗 劉 文 輝 102 對 現 代 教 育 的 期 待 同 樣也投射在代表入侵勢力的西方教會學校 劉曼卿於赴藏途中在 巴塘考察時 特別注意到華西教會學校 雖然康藏人士因 佛教 思 想 深 入 腦 筋 受 基 督 教 洗 禮 者 寥 寥 無 幾 但 是 現 今 西 康 所有智識份子多半出身教會學校 103 面對現代化的現實要求 藏人這種對於傳統藏文化的兩面情 結並非特殊 中國文化菁英同樣也在思索傳統中國文化要如何回 應西方現代性 但是 在儒家文明而言 傳統藏文化最令人難以 費解的 則是其婦女的地位與違背五倫秩序的奇風異俗 由於藏 人社會裡存在一妻多夫制的情況 這成為漢人眼中藏人社會野蠻 的首要印象 二 西藏婦女與一妻多夫 張蔭棠在 傳諭藏眾善後問題二十四條 裡 除去當時首要 辦理善後事宜外 還針對藏人的文化習俗提出應改進的三條 第 喜 饒 嘉 錯 從 溝 通 漢 藏 文 化 說 到 民 族 融 合 漢 民 族 海 潮 音 重 慶 收 入 黃 夏 年 主 編 民 國 佛 教 期 刊 文 獻 集 成 第 冊 北 京 全 國 圖 書 館 文 獻 縮 微 複 製 中 心 頁 7 6 劉 家 駒 折 多 雪 山 與 西 康 青 年 新 亞 細 亞 3 4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6 0冊 頁 Peng, Wenbin, Frontier Process, Provincial Politics and Movements for Khampa Autonomy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Lawrence Epstein (ed.), Khams pa Histories: Visions of people, Place and Authority (Leiden, Netherlands; Boston Mass.: Brill, 2002), pp 劉 曼 卿 康 藏 軺 征 頁 至 於 格 桑 澤 仁 對 趙 爾 豐 及 華 西 教 會 學 校 推 行 新 式 教 育 的 肯 定 見 格 桑 澤 仁 參 加 教 育 部 邊 疆 教 育 坐 座 談 會 講 話 邊 人 芻 言 民 國 藏 事 史 料 彙 編 第 1 9冊 頁 1 8 3

32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二 十 一 條 為 女 人 首 重 貞 潔 只 宜 管 理 家 務 紡 織 細 工 一 婦 宜 配 一 夫 第 二 十 二 條 是 潔 淨 為 衛 生 之 要 義 第 二 十 四 條 則 針 對 佛 教 提 出 佛 教 原 不 禁 人 娶 妻 生 子 食 肉 喇 嘛 仍 可 充 農 工 商 兵 諸 業 104 為 了 要 讓 藏 人 依 照 漢 人 禮 儀 改 造 原 本 的 兩 性 分 工 在 頒發訓俗淺言 中就五倫 夫婦有別 一項 張蔭棠要 藏 人 務 須 夫 在 外 謀 生 計 婦 在 內 理 家 務 各 有 分 別 105 而 在 頒發藏俗改良 中 對婚俗與婦女貞潔提出更具體的條目 分 別 是 一 婦 只 配 一 夫 兄 弟 不 得 同 娶 一 婦 不 得 私 通 苟 合 不 得 同 坑 臥 宿 夫 死 其 婦 宜 留 以 侍 養 翁 姑 撫 育 兒 女 不 宜改嫁 婦人配定一夫之後 必不可與人偷合 甚至針對兄弟 共妻的後果給以達爾文主義的解釋 兩兄弟同娶一婦 則生育 子 女必寡 生齒日寡則國弱 106 此種對西藏婦女的負面看法 在民國時期漢人的筆下 更發 揮為獵奇與淫亂的意象 在一本極為流行 署名為陳重生所著的 西行豔異記 裡 作者極大地發揮其色情化的想像 不斷重複 地 描 寫 蕃 夷 女 子 性 關 係 上 的 混 亂 107 少 數 幾 位 具 有 中 文 書 寫 能 力 的西康女性藏人對此種描寫藏女可隨意伴宿的意淫想像特地加以 撻伐 一位家鄉為瀘定縣的西康女性 即感到忿忿不平 雖然康 女 智識雖不高 但是牠 引按 原文如此 們的能力卻與男子 一 樣 在 還 帶 點 母 系 社 會 的 模 樣 裡 有 相 當 的 地 位 和 權 威 所以西康的姊妹們也比較自由 不過一般人不明瞭這種情 清 張 蔭 棠 傳 諭 藏 眾 善 後 問 題 二 十 四 條 吳 豐 培 編 輯 清 代 藏 事 奏 牘 下 册 頁 清 張蔭棠 頒發訓俗淺言 吳豐培編輯 清代藏事奏牘 下册 頁 清 張蔭棠 頒發藏俗改良 吳豐培編輯 清代藏事奏牘 下册 頁 陳 重 生 西 行 豔 異 記 上 海 上 海 時 報 社 重 印 本 該 書 於 年 2 月起於上海 時報 連載 實際上作者真名似為陳重為 並依康藏史地學者任乃 強 的考證 其人未曾至西康 乃集多數西人游記編纂而成 見 張 蓬 舟 陳 重 為 西 行 艷 異 記 及 其 他 康 藏 前 鋒 1 2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3 2 冊 頁 以 及 任 乃 強 西 康 圖 經 民 俗 篇 南 京 新 亞 細 亞 學 會 頁 關 於 此 書 受 限 於 篇 幅 與 文 章 主 旨 需另文加以探討

33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形 就 說 我 們西 康 女 子這 樣 那 樣 太 侮 辱 我 們 女子 108另 一 位 女性作者 則以感到恥辱的辯白回擊那些捏造諸如一妻多夫制 說西康的奇異風俗習慣者 都是知識缺乏 任意胡說 沒有親自 去 過 的 人 109然 而 帶 點母 系 社 會 的 模 樣 的 文 字 其 實 表 明 處於弱勢的被表述對象 即使是反身批判強勢的表述者 仍須依 從於主體者所建構的知識架構之內 同樣是西康藏人的馮雲仙 在一份實地調查報告中 是同意在西康的部分地區 招贅之風 盛 行 所 以 土 民 家 庭 純 以 女 子 為 主 體 因 招 贅 而 行 兄 弟 共 妻 甚至 母女共夫 或 招贅一人 即妻全家婦女 110 如 果 對 空 洞 而 又 印 象 化 的 共 夫 招 贅 這 些 語 詞 做 進 一 步 的 認 識 劉 曼 卿 會 說 西 藏 女 子 地 位 甚 奇 特 一 方 面 無 政 治 地位 另方面 經濟能獨立 而行動又非常自由 但是此種自 由 帶有社會性的區別 在平民女性中較顯見 至於貴族女眷於待人 接 物 皆 有 定 制 不 能 違 長 輩 丈 夫 之 命 111 劉 家 駒 則 指 出 其 中 緣 故 西藏各地苦於徭役 故一家有三四弟兄者 常共娶一妻 惟必經兩家父母同意 俾免縣中加派門戶差徭 一面可 使家中和睦 不致發生分家及妯娌之爭 但此風多行於 無產階級 近年民智漸開 除荒僻鄉村外 均無共妻制度 矣 張 朝 麗 我 的 家 鄉 康 藏 前 鋒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3 5冊 頁 丹 珍 西 康 鑪 霍 縣 概 況 康 藏 前 鋒 3 6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3 4 冊 頁 倫 琴 拉 木 以 更 具 有 現 代 主 義 的 語 言 指 出 西 藏 男 女 兩 性 彼 此 相 待 平 行 一 妻 多 夫 制 並 非 事 實 而 一 夫 多 妻 制 則 希 罕 見 仁 欽 拉 姆 著 汪 今 鸞 譯 西 藏 風 俗 志 頁 9 3 馮 雲 仙 西 康 各 縣 之 實 際 調 查 新 亞 細 亞 2 5 南 京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舊 期 刊 集 成 第 5 9冊 頁 劉 曼 卿 康 藏 軺 征 頁 劉 家 駒 康 藏 頁 7 4 即 使 同 是 藏 人 對 於 西 藏 政 府 的 差 役 負 擔 也 有 不 同 的 報 導 年 隨 黎 丹 入 藏 的 楊 質 夫 在 其 日 記 中 指 出 西 藏 政 府 一 切 差 役 均 由 女 戶充當 男子多數為僧 所餘者均出外營生 故一切家務均由女子操持 見 楊質 夫 吳 均 程 頤 工 整 理 入 藏 日 記 上 中 國 藏 學 北 京 頁 2 1 2

34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50 期 也 就 是 說 共 妻 有 經 濟 上 的 理 由 且 有 社 會 階 層 分 佈 上 的 限 制 劉家駒特意強調共妻只限於農民無產階級 但同樣來自藏人 的報告 卻給出不同的印象 華西大學邊疆研究所研究員 藏人 謝 國 安 認 為 此 種 風 俗 主 要 存 在 羌 塘 草 原 的 牧 民 羌塘人的婚姻習慣有自由戀愛與父母聘娶兩種 但因經濟環 境 與 社 會 習 尚 也 有 一 妻 多 夫 之 事 114 劉 曼 卿 也 對 多 夫 一 事 感到不解 因此在拜訪了西藏首席富商邦達昌家族後 以其兄弟 共妻一事相詢 邦達昌對此解釋為 家產聚而不散 有趣的 是 劉接著以中國內地人對此惡評相告 邦達昌反訕笑 多妻何異于 多夫 115 在這個反問的背後 透露了漢人之所以對多夫制加以種種光 怪陸離渲染的心理 即多夫制的後果是極大地違背男性宗法社會 下五倫秩序的正常運行 因此 在一篇接受北平 世界日報 記 者專訪報導裡 116 劉曼卿澄清 西藏的社會仍是以男子為中心 多 夫制僅限於兩兄弟同娶一媳 其形成的首要原因是 藏人極為注 謝國安 藏名作巴多吉 多吉卓巴 英文名 教名 智慧保羅 保羅 夏熱甫 Paul Sherap 四 川 甘 孜 人 父 為 蒙 人 母 為 藏 人 幼 年 喪 父 1 0 歲 離 家 先 於 拉薩哲蚌寺學經半年 後入大吉嶺瑞典教會所辦寄宿學校學習英文 梵文與藏 文 並受洗 15 歲隨德格竹慶寺喇嘛從印度經尼泊爾 至羌塘 阿里等地朝聖兩 年多 1912 年夏取道印度回國設館康定 教授藏文 1926 年 由謝國安口述 英 國 駐 打 箭 爐 領 事 孔 貝 G. A. C o m b e, 所 著 A Tibetan on Tibet 在 倫 敦 出 版 被 譽 為 詳 實 可 信 之 作 年 代 任 教 於 打 箭 爐 國 立 師 範 學 校 與 康 定 師 範 學校藏文教師 1944 年 由華西協合大學華西邊疆研究所聘為研究員 為中國最 早研究藏族史詩 格薩爾王傳 學者 1946 年與任乃強等組織康藏研究社 出版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發 表 多 篇 論 文 年 任 中 共 西 南 局 西 藏 工 作 委 員 會 研 究 室 藏事顧問 隨軍赴藏 調任西藏軍區幹部學校藏文教授 1966 年病逝北京 其女 婿為藏學專家劉立千 時人多稱謝氏為藏族學者 但據任新建的簡介 謝國安自 稱 蒙 古 族 霍 爾 巴 參 見 王 堯 陳 慶 英 主 編 西 藏 歷 史 文 化 辭 典 杭 州 西 藏 人 民 出 版 社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謝 國 安 頁 郭 卿 友 編 著 民 國 藏 事 通 鑒 北 京 中 國 藏 學 出 版 社 頁 任 新 建 康 藏 研 究 社 介 紹 中 國 藏 學 北 京 頁 2 9 謝 國 安 再 談 羌 塘 風 俗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康 藏 前 鋒 康 藏 研 究 月 刊 康 導 月 刊 校 勘 影 印 全 本 第 6 冊 頁 劉 曼 卿 康 藏 軺 征 頁 鎔 青 西 藏 女 子 實 行 多 夫 制 之 原 因 注 重 宗 族 血 統 保 留 遺 產 制 度 世 界 日 報 北 平 年 11月 4日 第 8版 世 界 要 聞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892411H007028

892411H007028 1 N. J. Girardot 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 The Theme of Chaos Chun-Tun 2 Girardot 3 1 9 1 2 1971 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3 1982 55 1 4 4 1989 253 254 268 269 2 5 6 creation

More information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2005 5 May12005 2 Studies in Qing History No12 [ ]? (early modern)?? [ ] 2004-11 - 15 [ ] [ ] 81 1960-1970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1 1968

More information

No E. P. Thompson David Erdman Carl Woodring Nicholas Ro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ome Contempo

No E. P. Thompson David Erdman Carl Woodring Nicholas Ro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ome Contempo 20 80 1 20 60 70 2 1 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on Revisiting the Banks of the Wye during a Tour July 13 1798 Tintern Abbey 1798 7 13 2 Abrams English Romanticism The Spirit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 1 Pax Americana Pax Romana Pax Britannica 2 3 20 60 4 1 1998 4 2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50. 3 Immanuel Wallerstein, Thre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緒 論 一 研 究 動 機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有 中 國 女 界 之 盧 騷 之 稱 的 金 一 ( 即 金 天 翮, 1873-1947), 1 在 為 上 海 的 女 子 世 界 撰 寫 的 發 刊 詞 中, 曾 有 這 麼 一 段 話 : 女 子 者, 國 民 之 母 也 欲 新 中 國, 必 新 女 子 ; 欲 強 中 國, 必 強 女 子 ; 欲 文 明 中 國,

More information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1 / 2 / / 1 2 McCulloch v. State of Maryland Gibbons v. Ogden James C. F. Wa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all 2002 pp. 161-177 2009 1994 329 107 2012 1 3 1990 4 1956

More information

<A5FEADB6ACDBA4F9>

<A5FEADB6ACDBA4F9>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3 年 第 二 期 ( 總 第 二 十 二 期 ) 2013 年 12 月 頁 239~27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239 周 瘦 鵑 與 紫 羅 蘭 : 文 學 商 品 的 建 構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陳 建 華 摘 要 斐 聲 於 民 國 初 期 文 壇 的 周 瘦 鵑 在 二 十 歲 左 右 愛 上 了 一 個 西 名 為 紫 羅 蘭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1 2280 2 7868.58 2002 Kenneth 3 Waltz James Rosenau pre-theory idiosyncratic role governmental societal systemic 4 Joshua S. Goldste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5 1950 1 1964 6 1 2 1998 1 421 3 Kenneth N.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報 告 內 容 2 二 參 考 文 獻 9 三 附 錄 : 已 蒐 集 之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 全 文 ) 目 錄 12 1

目 錄 一 報 告 內 容 2 二 參 考 文 獻 9 三 附 錄 : 已 蒐 集 之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 全 文 ) 目 錄 12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期 中 進 度 報 告 從 集 體 記 憶 到 官 方 記 憶 :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歷 史 教 科 書 的 變 遷 之 研 究 (1912-1949)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整 合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100-2410 - H -656-005- 執 行 期 間 :100

More information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屆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生 研 討 班 日 期 :2015 年 11 月 14 日 11 月 15 日 地 點 : 廣 州 南 沙 資 訊 科 技 園 會

More information

公民化與現代化

公民化與現代化 Michael Mann 行 類 歷 行 來 來 不 說 了 切 行 理 了 參 類 略 了 論 1 理 了 金 說 了 度 兩 來 數 行 裡 2 金 了 不 不 3 了 數 論 讀 4 1 見 參 戦 立 說 力 不 說 行 力 2 參 金 論 聯 論 年 參 金 論 列 柳 年 3 參 葉 錄 錄 北 流 六 4 力 隸 讀 參 聯 歷 略 讀 參 聯 金 1 論 論 歷 兩 說 兩 不 兩

More information

0 7 7 950 95 950 99 95 958 5 950 95 9 95 8 0 95 8 99 78 950 6

0 7 7 950 95 950 99 95 958 5 950 95 9 95 8 0 95 8 99 78 950 6 0 7 99 ~ 956 * K7 A 00-708 0 0-00 - 0 * 0 7 ~ Linda Grove Rebecca Nedostup Jennifer E. Altehenger Daniel Koss Michael J. Shapiro ed. Language and Politic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98 Igal Halfin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II 1 1 2 3 (deep interview) (thick description) (research) 4 1 2002 2 3 4 2 5 ECB ECB 7 5 2002 6 FI152001.08.21 7 FI382003.09.27 3 8 ECB ECB ECB 9 10 11 1. 8 FI352003.08.12 9 FI152001.08.21 10 II 200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玄 天 上 帝 信 仰 與 和 諧 社 會 建 設 學 術 研 討 會 大 陸 論 文 武 當 山 道 教 協 會 湖 北 省 武 當 文 化 研 究 會 中 華 道 教 玄 天 上 帝 弘 道 協 會 屏 東 縣 枋 寮 鄉 北 玄 宮 2007 年 8 月 目 錄 武 當 道 與 和 諧 社 會 李 光 富 001 老 子 尊 道 貴 德 尚 和 的 玄 同 " 願 景 唐 明 邦 004 道

More informatio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00-5558 208 03-0089- 207 3 7 C92.4 E 20 90 2 5 8 949 208-05-0 / 0087 Fei Xiaotong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edited by Brian H. Turner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7. DOI

More information

穨_1_.PDF

穨_1_.PDF d:\taoism\medicine\sick2.doc (2000.10.24) NSC87-2411-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2000928 20001010 20001025 1963 260-261Rolf A. Stein, "Un exemple de relations entre taoïsme et shamanism

More information

穨jender.PDF

穨jender.PDF 1 2 + 1 ( 2000 6 29-7 1 ) 70.2(1999): 439-481 Jen-der Lee,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 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Leiden: Brill, 2000): 1-39. 2 23(1999): 123-15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725陳秋坤清樣稿_0601.doc

Microsoft Word - 9725陳秋坤清樣稿_0601.doc 臺 灣 史 研 究 第 十 六 卷 第 一 期, 頁 1-28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三 月 中 央 研 究 院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帝 國 邊 區 的 客 庄 聚 落 : 以 清 代 屏 東 平 原 為 中 心 (1700-1890) * ** 陳 秋 坤 摘 要 從 帝 國 邊 區 的 比 較 視 野 看 來, 清 代 屏 東 平 原 客 庄 聚 落 的 地 權 結 構 顯 示 公 共 產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穨attitudes

穨attitudes NSC87-2411-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1999929 2000514 20008 1937) 69-74 1978 20 1979 100-101 1982 121-126 1983 60 1983 68-6989 1984 33-55 1984 37 1986 5764-77 1988 3647-48 1989 118-119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137-165 19 1 90 6 ** * ** NSC87-2411-H-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2000 9 28 2000 10 10 2000 10 25 2001 2 7 137 138 19 1 1 2 shamanism shamanic illness

More information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78 200433 Cakravartin K207 A 027-0246 2013 11-0078-11 mandate 2 Cakravartin 1 2012 12CZS020 12YJC7700 98 1 18 2012 2 2000 79 1 2 3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399 41 4

More information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Ξ,,,, ;,,,,,,,,,,,,,,,,,,,,, ;,,,,,,, :,,, Ξ,,!,,,, 2005, 469,,,,,, :,, 2001, 440 443, 24, ( 22,2006 5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More information

穨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PDF

穨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PDF 147-189 A.D. 189-220 A.D 217 A.D. 151 A.D. 161 A.D. 166 A.D. 171 A.D. 173 A.D. 179 A.D. 182 A.D. 398-445 A.D. 184 A.D. 1965 7 296-297308317 8 322 334342346 184-220 A.D. 185 A.D. (217 A.D.) 1982 336-374

More information

051-080 胡曉真.pdf

051-080 胡曉真.pdf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6年 3 月 第二十八期 頁51 8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酗酒 瘋癲與獨身 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 胡曉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一 前言 彈詞小說這種敘事形式在中國新文學興起 現代意義的文學史架構建立以 後 身價不高 甚至不為人知 與文學經典的概念距離遙遠 雖然鄭振鐸 阿 英 趙景深 譚正璧等學者都以重視通俗文學或婦女文學的立場 為彈詞小說作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評介夏春濤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評介夏春濤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中 正 歷 史 學 刊 民 國 99 年 第 十 三 期, 頁 165-184 評 介 夏 著 天 國 的 隕 落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再 研 究 詹 恩 勝 *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評 介 夏 春 濤 所 著 天 國 的 隕 落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再 研 究 本 書 作 者 詳 論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的 創 立 教 義 經 典 儀 式 節 日 與 傳 播 情 況, 分 析 上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932 Robert E. Park 933 999a 206 2006 220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2007 242-243 20 945-955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ard Shils

More information

2 2000 88

2 2000 88 Easton 1953p.153 Lasswell Kaplan1970 p.71 attainability Anderson1976p.2 Dye1995p.3 2000 p.8-10 1. 2. 3. 4. problem-solving oriented 1970 CHU-90-H-004 1 2 2000 88 (pluralistic civil society)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SOCIOLOGY OF ETHNICITY 主 办 单 位 : 中 国 社 会 与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人 类 学 研 究 所 第 150 期 中 国 社 会 学 会 民 族 社 会 学 专 业 委 员 会 2013 年 12 月 31 日 目 录 论 文 只 有 一 个 中 华 民 族 民 国 时 期 改 废 少 数 民 族 称 谓 的 历 史 考 察 论 移 民

More information

包伟民 K24 A 0447-662X 2013 01-0078 - 19 1 2 1 3 1963 11 2 1979 2 560 3 2010 295 1 78 5 1 2 1 1985 7 1990 5 1990 9 1991 5 1996 2 2004 107-127 14 2005 3 19-50 1980-2005 35 2006 6 221-250 1997-2006 17 11-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人民公社.doc

Microsoft Word - 人民公社.doc 人 民 公 社 实 践 与 农 村 改 革 的 再 认 识 1958 年, 人 民 公 社 正 式 在 全 国 推 行, 此 后 至 八 十 年 代 初 期 的 二 十 多 年, 公 社 制 度 一 直 是 我 国 农 村 的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以 土 地 集 体 所 有 集 体 劳 动 和 按 照 工 分 制 分 配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公 社 制 度, 在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被

More information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 1997 1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NewYork: Times Books, 1998), Caveat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001-5558 2011 04-0059-19 C912.4 E Asia Trends * 2011 4 Asia Trends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

More information

1 1906 ~ 1911 1906 1905 2 12 1906 4 7 3 1906 9 9 6 25 10 7 12 30 1907 1 2 p. 81. 3 2002 305 Ervand Abrahamian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New Jersey

1 1906 ~ 1911 1906 1905 2 12 1906 4 7 3 1906 9 9 6 25 10 7 12 30 1907 1 2 p. 81. 3 2002 305 Ervand Abrahamian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New Jersey * * 710069 112 * 08XSS003 1 1906 ~ 1911 1906 1905 2 12 1906 4 7 3 1906 9 9 6 25 10 7 12 30 1907 1 2 p. 81. 3 2002 305 Ervand Abrahamian 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ore information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2015 3 Mar. 2015 2 Arab World Studies No.2 Margot Badran, Dual Liberati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Egypt 1870~1925, Spring, 1988, p.24. 77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More information

1 1956 5 28 2 11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3 1 2 1986 6 76-83 2-3 2003 298 3 Francis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

1 1956 5 28 2 11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3 1 2 1986 6 76-83 2-3 2003 298 3 Francis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 SOCIOLOGY OF ETHNICITY 52 2009 5 10 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 1956 5 28 2 11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二 十 九 期 壹 緒 論 聊 齋 誌 異 中 涉 及 人 神 仙 的 婚 戀 故 事, 約 有 十 六 篇 (1) 十 六 篇 中, 有 關 於 性 幻 想 將 愛 慾 投 射 在 異 類 女 子 身 上 之 篇, 如 嫦 娥 ( 卷 八 ) 和 霍 女 ( 卷 八 ) 亦 有 以 神 婚 補 償 生 活 上 欠 缺 之 作 如 羅 剎 海 市 ( 卷 四 )

More information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90 0 0 70 K45 A 007 87 04 05 069 0 4 5 0 0-0 80 0 6 99 994 4 006 986 006 008 008 6 009 4 006 986 006 008 4 007 4 5 99 6 Public History 007 69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More information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1968 1980 70 1968 20 70 10 50 1980 20 80 90 1968 1955 1962 1955 1966 150 1962 1966 1 292 800 1966 1968 1968 1979 12 1650 1 1 6-7 ) 1 % % % 1962-1966 1 292 800 870 600 67.3 422 200 32.7 1967-1968 1 996

More informatio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621 160 05-2428238 05-2721195 E- Mail polkjl@ccunix.ccu.edu.tw 1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91 1 27 91 2 19 91 5 24 1990 3 fundamentalism 2000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3/14 第 三 學 期 (2014 年 5 月 26 日 至 7 月 12 日 ) 科 目 編 號 科 目 名 稱 CC5104 民 間 信 仰 與 術 數 方 技 (Folk Beliefs and Occult Science) 學 分 3 程 度 5 任 教 老 師 王 章 偉 博 士 上 課 時 間 及 地 點 5 月 27 日, 星 期 二,18:30-21:30,( 地 點 :PQ304

More information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20 20 70 80 1 20 90 20 90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41-42. 2 19 1985 80 Gerald D. Nas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概 念 革 命 所 導 致 的 文 化 變 革 : 以 戀 愛 文 化 為 例 * 華 梵 大 學 哲 學 系 冀 劍 制 摘 要 : 概 念 是 人 們 思 考 的 基 本 工 具, 依 據 不 同 的 概 念 就 會 產 生 不 同 的 思 考 而 文 化 則 是 由 一 群 人 所 組 成 的 社 群 藉 由 一 些 共 同 的 想 法 與 做 法 所 形 成 的 風 俗 習 慣 與 認 知

More information

DOI 10. 19561 /j. cnki. sas. 2017. 05. 139 * D634. 3 A 1008-6099 2017 05-0139 - 14 1 2 3 / / 2014 / 2015 * 1 2 1982 1985 1985 1987 1987 1989 1989 1995 2006 2000 8 2002 2005 2006 7 2010 9 2007 2011 4 3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宗 教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張 珣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說 而 魔 神

More information

1990 1 chronotope 2 3 6 19 17 1 2006 1 138-144 2 Mikhail Bakhtin Forms of Time and of the Chronotope in the Novel i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Austin U

1990 1 chronotope 2 3 6 19 17 1 2006 1 138-144 2 Mikhail Bakhtin Forms of Time and of the Chronotope in the Novel i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Austin U 1969 Waiting for Godot 1952 Happy Days 1961 1 1969 35 Breath 2 3 1 See Tore Fr ngsmyr and Sture Allén eds. Nobel Lectures in Literature 1968-1980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1993 p. 17. 2 See Niklaus Gessner

More information

20世纪初俄国在西藏的阴谋_普莱姆·拉尔·梅赫拉;杨铭;赵晓意

20世纪初俄国在西藏的阴谋_普莱姆·拉尔·梅赫拉;杨铭;赵晓意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2 /02 10 DOI 10. 3969 /j. issn. 1674-9391. 2012. 02. 009 1 20 / 20 D819 A 1674 9391 2012 02 0068 10 Prem Lal Mehra 1937-610041 312000 2 P. 169-73 9 2 3 P. 13-19 1 3 68 20 1903 1904

More information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Ξ,,,,,,,,,,,,,,,,,,, 1945 8,,,,,,, Ξ, 2002 11 4,, 1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8 15, :, : 5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正 史 與 野 史 史 實 與 傳 說 夾 縫 中 的 江 陰 之 變 (1645) 黃 一 農 * 摘 要 江 陰 之 役 (1645) 有 可 能 是 十 七 世 紀 前 半 葉 全 世 界 陸 地 上 規 模 最 大 的 砲 戰, 它 與 較 出 名 的 揚 州 十 日 和 嘉 定 三 屠 並 列 為 明 末 三 慘 然 而, 令 人 驚 訝 的 是, 除 了 一 些 主 要 由 邑 人 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柯惠鈴

Microsoft Word - 柯惠鈴 抗 戰 初 期 的 知 識 女 青 年 下 鄉 * - 以 江 西 為 例 的 研 究 ** 柯 惠 鈴 摘 要 戰 時 婦 運 試 圖 開 啟 新 的 局 面, 國 難 聲 中, 團 結 各 階 層 婦 女 的 口 號 震 天 價 響 除 女 知 識 份 子 女 學 生 女 工, 這 些 自 二 年 代 以 來 即 居 於 婦 運 主 體 的 婦 女 屬 群 外, 在 救 亡 圖 存 的 旗 幟

More information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More information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016 0 60 1956 1957 1 10 1 1957 7 1 9. 5 0 007 01 1950 1 Kotkin and Clive Scholield eds. 1955 1 British Columbia Press 015 pp. 10-17 1955 0 1956 0086-01 0-00888 - 1990 005 009 196 011 01 0 60 Department

More information

a b 11 16b a 106

a b 11 16b a 106 105 1 1 1984.10 244-252 251-252 2 3 4 5 6 7 2 2000.5.19-20 3 1967 7 17a 4 1967 15 13 5 1986 48 62 6 1967 2 24b 11 16b 7 1967 4 12a 106 8 9 10 11 12 13 14 8 1981 11 12-13 9 1967 14 17b-18a 10 1988.2 27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 1 * Paul Katz 2002321 2002415 200277 1 (1994-2000.5) (2000 1918 1114 2 1091 3 1937 329 1941 578 4 1945 5 1970 6 1976 7 1982 8 ) 40-90 1951-1990 (2001)( ) 2 ( 1937) ( )1(1942) 90-102 3 ( 1992) 18 4 5

More information

% 60% 40% 80% 54 40% Devandra Kaushi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in I

% 60% 40% 80% 54 40% Devandra Kaushi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in I * * ** 1 * ynuy200919 ** 1 See John W. Garver Protracted Contest Sino - India Rival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hington D. 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1 pp. 275-312 Robert D. Kaplan Center Stage

More information

(domestic crim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 )

(domestic crim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 ) 5 1 2 1 3 ( ) 19 15 6 5 4 300 300 600 471 78.5% ( NSC 91-2414-H-015-009-SSS) 137 (domestic crime) 90 1 91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2001 12 31 1 1 15 2000 12 27 ( 90.1.1)

More information

成 軍 2 H M S Wellesley Edward Cree Arrow 1857

成 軍 2 H M S Wellesley Edward Cree Arrow 1857 01 021 1 1860 5 成 軍 2 H M S Wellesley Edward Cree 3 1856 Arrow 1857 Secretary of State for War Lord Panmure 750 16 4 5 1857 12 987 804 183 6 1857 1858 1860 3 Canton Coolie Corps 400 700 7 8 9 Corps Chinoi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書名頁.doc

Microsoft Word - 01-書名頁.doc 罪 與 罰 北 伐 時 期 湖 南 地 區 懲 治 土 豪 劣 紳 中 的 暴 力 儀 式 49 罪 與 罰 北 伐 時 期 湖 南 地 區 懲 治 土 豪 劣 紳 中 的 暴 力 儀 式 摘 要 張 世 瑛 本 文 主 要 分 為 兩 個 部 分, 第 一 是 法 律 的 層 次, 探 討 北 伐 農 運 中 土 豪 劣 紳 的 罪 名 認 定, 在 中 共 幹 部 眼 中, 土 豪 劣 紳 貪

More information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BIBLID 0254-4466(2011)29:1 pp. 189-224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 民 國 100 年 3 月 ) 文 筆 與 史 筆 論 秦 淮 風 月 與 南 明 興 亡 的 書 寫 與 記 憶 汪 榮 祖 * 摘 要 南 京 的 秦 淮 河 原 是 風 月 之 鄉, 明 季 秦 淮 名 妓, 才 貌 雙 全, 吸 引 不 少 名 士, 不 時 產 生 名

More information

( 98 )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o. 4, 2005 Nov :,,,,,,, : :, ( : ),,,, F. A.,,,,,,,,,, 73. F. A. Hayek: Law, Legislation

( 98 )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o. 4, 2005 Nov :,,,,,,, : :, ( : ),,,, F. A.,,,,,,,,,, 73. F. A. Hayek: Law, Legislation 2005 4 ( 98)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o. 4, 2005 Nov. 2005 :,,,,,,, : :, ( : 100871),,,, F. A.,,,,,,,,,, 73. F. A. 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 iberty, Vol. I,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歩 1 See Donold E. Nuechterlein,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terests World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73), 172. 2 1992 6 178 3 5 9 1991 1 4-7 25 4 2001 12 27-8 5 2000 5 205 6 5 9 1991 1

More information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從 經 史 八 股 到 政 藝 策 論 : 清 末 癸 卯 甲 辰 科 會 試 論 析 * 李 林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歷 史 系 引 言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歲 次 癸 卯 是 年 清 廷 補 行 辛 丑 壬 寅 恩 正 併 科 會 試, 1 因 京 師 貢 院 毀 於 拳 禍, 遂 借 闈 河 南 各 省 公 車 甘 冒 風 雪, 趨 之 若 鶩 翌 年 甲 辰 (190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貳 十 九 世 紀 末 年 日 本 人 的 臺 灣 論 述 : 以 上 野 專 一 福 澤 諭 吉 與 內 藤 湖 南 為 例 一 引 言 1894 年 中 日 爆 發 甲 午 戰 爭, 中 國 慘 敗,1895 年 中 日 簽 訂 馬 關 和 約, 中 國 割 地 賠 款, 關 係 七 省 門 戶 之 臺 灣, 海 外 二 百 餘 年 戴 天 不 二 之 臺 灣 1 從 此 淪 為 新 興 的 日

More information

~

~ * * 0 0 3 9 0 0 0 0 4 0 30 936 ~ 939 00083 * 008 08JJDGJW56 00 00BGJ00 008 08JZD0039 007 B70 3 6 0 7 3 9 9 ~ 90 637 9 6 0 90% 9 3 908 7 876 4 908 9 5 6 984 p. 8. 3 00 6 4 Muhammad Y. Muslih The Origins

More information

M M. 20

M M. 20 37 1 Vol. 37 No.1 2 0 1 6 1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Jan. 2 0 1 6 4. 0 100872 1. 0 2. 0 3. 0 4. 0 4. 0 4. 0 G640 A 1001-4519 2016 01-0006 - 10 DOI 10. 14138 /j. 1001-4519. 2016. 01. 000610 11-12 18

More information

[ ] 1966 [ ] [ 1993]

[ ] 1966 [ ] [ 1993] 62 10 3 2013: 6281 1952-1966 1952 1910 1917 1920 1929 5 20 40 [ 1996] 1949 1952 1949 1932 1926 1926 1926 1927 1929 1924 1927 1940 1952-1966 63 1956 20 - [ 2007 2006] 1966 [ 2006 2004] [ 1993] 50 1917 64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1 1 1983 549 1977 59 2 2 3 4 5 2 2000 5-143 3 4 1998 709 5 640 3 4 5 6 6 6 10-12 7 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1 12 1921 7 66-79 8 12 1929 12 691-697 9 1962 9 20 10 1989 3 385-397 11 1963 343-365

More information

1933~ ~ ~ ~ ~ ~ khams khams

1933~ ~ ~ ~ ~ ~ khams khams 23 2 2012 4 VOL.23 NO.2 Apr.2012 C55 A 1005-5681(2012)02-0070-13 Commencement of Modern Tibetology in China: Three Academic Values of Tibetan Studies in Kang Region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1978 Naughton (1995)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Standard and Poor) 45 8500 (Holland and Lague, 2004) (quasi-market) (Oi, 1992; 1995; Walder, 1995) 1 WTO Naughton, 1995; Shirk, 1994; White, 1993; Goldstein,1995;,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論文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論文全文 I. I-1. 03 I-2. 05 II. II-1. (der Willer zur Macht)...08 II-2....11 a. b. c. II-3....21 a. b. II-4..26 a. b. III. III-1...31 a. b. 1 III-2...36 a. b. III-3...41 a. b. III-4...48 a. b. IV. IV-1...54 a.

More information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17 17 17 17 16 17 1 16 17 1 See Ann Hurley John Donne's Poetry and Early Visual Culture Cranbury New Jersey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2005 William A. Hyrness Reformed Theology and Visual Culture Cambridge

More information

美 国 研 究

美 国 研 究 2 1994 1994 3 4 1994 1994 5 6 1994 1994 7 8 1994 1994 9 10 1994 1994 11 12 1994 1994 13 14 1994 1994 15 16 1994 1994 17 18 1994 1994 19 20 1994 1994 21 22 1994 1994 23 24 1994 1994 25 1994 26 1994 27 28

More information

2004年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應徵論文摘要

2004年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應徵論文摘要 2004 19461969 1970 1950 1969 1950 1 1969 1969 1963 1967,1975:13 1982:100, 2002 1 2 1970 1970 1970 2002;2003 1969 1 1969 1970 2 1969 2 1969 1950 19691970 1990 1970 1970 19471970 Barclay 1954, 1982, 1986

More information

50 :, :,,,,, 1959,,,,, 1962 (, 1993 ;, 1999), ( ) (Lin, 1990), 1959 (,1995)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fad) , (,1988) (Chang & Wen,1997 ; Yan

50 :, :,,,,, 1959,,,,, 1962 (, 1993 ;, 1999), ( ) (Lin, 1990), 1959 (,1995)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fad) , (,1988) (Chang & Wen,1997 ; Yan 2003 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to explain the huge famine from 1959 to 1961. The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trigger mechanism rather than the persistency of the famine. Obviously

More information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44 %,,,,,,,,,,,, 57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1945 11 5,, ( ) : ; 1945 11,,,,,:, 1987,802,

More information

/3 2/3 5 P P9 7 P P348 9 P P P P P P83 7 P397 86

/3 2/3 5 P P9 7 P P348 9 P P P P P P83 7 P397 86 100091 K25 1002-3054 2016 06-0085-11 A DOI 10. 13262 /j. bjsshkxy. bjshkx. 160610 20 3 1 P68-79 2 3 2015-12-19 1984-. 85 2016 6 2564 1/3 2/3 5 P23 40 4 6 P9 7 P397 10 36 16 1936 18. 8 1 8 P348 9 P85 91

More information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 3 (Hugo Grotius) 16,,,,,, 16 17, 18, 19,,, 15 16,,,,,, 1,,,,,, 16,,,, 17 18 19, 3 1 2008 4 13 :,, 2007,,,,,,,,, 16,,,,,,, 129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More information

2002 3,, 3000,,,,,,,,,,,,, (1881 1933),, 1898, ;1904,,;, 2, 1980,393 399, ( 1995 1 ) ( 2001 2 ) ( 2001 3 ) ( 2001 2 ) ( 1996 2 ),,,, ;,,,,, 2 ( 1974 )

2002 3,, 3000,,,,,,,,,,,,, (1881 1933),, 1898, ;1904,,;, 2, 1980,393 399, ( 1995 1 ) ( 2001 2 ) ( 2001 3 ) ( 2001 2 ) ( 1996 2 ),,,, ;,,,,, 2 ( 1974 ) ,,,,,,, ;,,,,,,,,,,,,,,,, 189 2002 3,, 3000,,,,,,,,,,,,, (1881 1933),, 1898, ;1904,,;, 2, 1980,393 399, ( 1995 1 ) ( 2001 2 ) ( 2001 3 ) ( 2001 2 ) ( 1996 2 ),,,, ;,,,,, 2 ( 1974 ),, 190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24) * GDP 2.45% 1.53% 1 1 1860 1860 1895 1895 * (225)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226) 1. 2. 3. 4. 5. 6. 7. 1980 137 1860 1990 1860 1997 1 1 1920 1920 (227) 1. (1) (2) (3) 1984 406 190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洪櫻芬本文0813.doc

Microsoft Word - 洪櫻芬本文0813.doc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壹 前 言 在 人 類 文 明 發 展 的 歷 程 中, 不 同 的 傳 統, 表 現 出 不 同 的 價 值 取 向 與 判 斷, 即 使 同 一 傳 統, 隨 著 朝 代 的 更 迭, 亦 有 其 各 自 獨 特 的 思 維 和 價 值 觀 在 中 西 倫 理 思 想 的 比 較 上, 強 調 倫 理 的 儒 家 哲 學, 對 人 的 價 值 討

More information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No. Jul. 0 郭 卫 东 0087 K 0 A 000-99 0 0-0- 8 8 7 79 8 00 00 0 9 00 00 000 00 000 00 000 0 9 00 97 7 00 Nassau 7 000 0 08 000 00 Trumball

More information

戰後德國的荒涼悲歌

戰後德國的荒涼悲歌 戰 後 德 國 的 荒 涼 悲 歌 托 勒 辛 克 曼 的 政 治 觀 成 功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一 年 級 楊 維 中 前 言 辛 克 曼 (Hinkemann) 是 德 國 表 現 主 義 劇 作 家 托 勒 (Ernst Toller, 1893-1939) 於 1921 至 1922 年 間 在 獄 中 完 成 的 作 品 表 現 主 義 戲 劇 的 一 大 特 色, 即 是 作

More information

2007 30 Tim Ingold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20 60 Julian Steward 70 Roy Rappaport Marvin Harris Ingold 2000 41 20 30 Franz Boas 50 60 60 1 2 the build

2007 30 Tim Ingold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20 60 Julian Steward 70 Roy Rappaport Marvin Harris Ingold 2000 41 20 30 Franz Boas 50 60 60 1 2 the build * 30 20 80 B Abstract Western environmental anthropology in the last 30 years has been trying to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dichotomy of nature vs. culture. Among many efforts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proposed

More information

2

2 1 2 3 4 5 6 7 O1 O2 O3... On G1 G2 G3... Gn A1 A2 A3... An 8 9 1. 2. 5. 3. 4.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1 1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級 落 種 族 更 新 上 天 類 所 立 他 指 出 概 念 連 結 著 種 全 球 性 秩 序 部 份 統 治 類 並 要 各 族 服 從 轉 型 計 劃 及 種 秩 序 (Regereimperio populous) 我 們 天 職 組 概 念 與 空 間 要 全 球 逐 漸 變 得 歐 灌

級 落 種 族 更 新 上 天 類 所 立 他 指 出 概 念 連 結 著 種 全 球 性 秩 序 部 份 統 治 類 並 要 各 族 服 從 轉 型 計 劃 及 種 秩 序 (Regereimperio populous) 我 們 天 職 組 概 念 與 空 間 要 全 球 逐 漸 變 得 歐 灌 文 評 論 殖 地 批 判 與 香 政 治 文 關 於 佔 龍 去 脈 文 分 析 梁 燕 城 本 刊 總 編 輯 摘 要 : 英 管 治 香 這 個 收 成 經 濟 起 飛 模 式 廣 東 珠 三 角 小 島 嶼 與 陸 母 體 脫 而 香 口 差 多 有 三 分 由 內 地 離 走 上 完 全 同 發 展 道 路 成 殖 逃 士 構 成 他 們 或 黨 背 景 或 地 如 今 殖 地 批 判 興

More information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論 著 臺 灣 生 理 衛 生 教 育 中 的 性 生 殖 與 性 別 (1945-1968) * 李 貞 德 摘 要 臺 灣 少 年 男 女 首 次 在 普 通 教 育 中 系 統 性 地 接 觸 性 與 生 殖 的 知 識, 是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接 收 以 後 的 事 戰 後 初 中 生 理 衛 生 教 本 列 專 章 說 明 生 殖 作 用, 配 合 插 圖, 向 男 女 學 生 介

More information

主权之争和国家权力下渗

主权之争和国家权力下渗 东 北 肺 鼠 疫 蔓 延 期 间 的 主 权 之 争 (1910.11 1911.4) * ** 胡 成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南 京 210093) 摘 要 : 1910-11 年 冬 春 东 北 爆 发 了 肺 鼠 疫 在 那 个 抗 生 素 尚 未 发 现 的 年 代, 阻 止 疫 情 最 便 捷 有 效 措 施, 莫 过 于 借 助 国 家 力 量, 动 用 警 察 乃 至 军

More information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Research Center For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RCTED) * --- ** 2001/7/26 2001/8/31 mcchang@mgt.ncu.edu.tw 1 2 (Chang and Chen2001) Hong (1997) San (199319952000) (1997) (1997) small- and medium-sized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6 4 2015 385 ~ 397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4 2015 1951 ~ 1956 100049 100190 1951 ~ 1966 1951 ~ 1956 N092 P62-092 A 1673-1441 2015 04-0385-13 1951 ~ 1966

More information

第11卷第9期 中華民國102年9月 壹 前言 中國大陸注重多邊外交工作 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冷戰後之霸權行徑與超級 大國的地位 及在處理大國關係上的霸道思維及單邊主義 1 且亦逐步認知到多 邊制度可以用來制約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用來制約其他國家 且能夠使一個國 家 在 國 際 關 係 中 學 會 用 規

第11卷第9期 中華民國102年9月 壹 前言 中國大陸注重多邊外交工作 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冷戰後之霸權行徑與超級 大國的地位 及在處理大國關係上的霸道思維及單邊主義 1 且亦逐步認知到多 邊制度可以用來制約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用來制約其他國家 且能夠使一個國 家 在 國 際 關 係 中 學 會 用 規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Mainland China 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汪毓瑋 Wang,Yuh-Woei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兼國境警察學系主任 摘要 隨著中國大陸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其在多邊舞臺上也將發揮比以往更大的 作用 多邊外交 能夠使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中 學會用規則保護自己 並 用規則合法的追求更多利益 但同時也可能被視為 有心 國家的順勢牽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