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中大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大綱中大"

Transcription

1 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拉瑪經 的佛教知識學之研究 研究生〆釋法勝指導教授〆蔡耀明 中華 民國一 一年六月

2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0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 / 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 ( 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下請擇一勾選 ) ( V ) 同意 ( 立即開放 ) ( ) 同意 ( 一年後開放 ), 原因是 : ( ) 同意 ( 二年後開放 ), 原因是 : ( ) 同意 ( 三年後開放 ), 原因是 : ( ) 不同意, 原因是 : 在國家圖書館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V ) 同意 ( 立即開放 ) ( ) 同意 ( 請於西元 年 月 日開放 ) ( ) 不同意, 原因是 : 以非專屬 無償授權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 基於推動 資源共享 互惠合作 之理念, 於回饋社會與學術研究之目的, 得不限地域 時間與次數, 以紙本 微縮 光碟及其它各種方法將上列論文收錄 重製 公開陳列 與發行, 或再授權他人以各種方法重製與利用, 並得將數位化之上列論文與論文電子檔以 上載網路方式, 提供讀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 閱覽 下載或列印 研究生簽名 : 釋法勝 學號 : 論文名稱 : 葛拉瑪經 的佛教知識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 : 蔡耀明 系所 : 哲學研究所 博士班 碩士班 備註 : 1. 本授權書之授權範圍僅限電子檔, 紙本論文部分依著作權法第 15 條第 3 款之規定, 採推定原則即預設同意圖書館得公開上架閱覽, 如您有申請專利或投稿等考量, 不同意紙本上架陳列, 須另行加填聲明書, 詳細說明與紙本聲明書請至 下載 2. 本授權書請填寫並親筆簽名後, 裝訂於各紙本論文封面後之次頁 ( 全文電子檔內之授權書簽名, 可用電腦打字代替 ) 3. 請加印一份單張之授權書, 填寫並親筆簽名後, 於辦理離校時交圖書館 ( 以統一代轉寄給國家圖書館 ) 4. 讀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 閱覽 下載或列印上列論文, 應遵守著作權法規定

3

4

5 中文摘要 論文題目 : 葛拉瑪經 的佛教知識學之研究 本文採用的主要是佛學領域中之文獻學和哲學領域中之知識學的雙重研究進路, 依此展開以思辨和考證為前導的撰述, 以獲取佛教經典分析判定真理的 十事勿著 之正確義涵 ; 進而以 葛拉瑪經 中所指導具有明白次第的 修學依循 為修證綱領, 避免落入偏執偏廢 自滿自是 盲修瞎練的窠臼 ; 最終綜貫此二大關鍵課目, 淬取提供實踐之正道, 以期達致 解行相應 的預期成果 文獻學方面是先參考前人的英 漢翻譯, 而後透過巴利語原文的對照, 對南傳 中部 葛拉瑪經 作重新漢譯 接著比對北傳 中阿含經 伽藍經 古譯本, 探討和評析兩者對於佛法教義及思想之異同, 可以整理出南 北傳共 不共之 修學依循 知識學方面是酌參一部份西方哲學理則, 如 邏輯知識 理性知識 實用知識 等, 引申定義出 佛教知識學 在解脫道上的主要範疇和核心命題, 其實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八正道中的正見 正思惟(緣起的中道觀) 依之進學 : 聞 思 修, 即不會落入偏差之理 行 融會文獻學與知識學的觀念來闡釋 葛拉瑪經 意旨的知識結構, 基本上可爬梳出六個重點 :1. 葛拉瑪族人的態度和佛陀的教導方式 2. 十事勿著 的真義 3. 修學依循 的檢驗 4. 善 不善法的辨別 5. 四無量心之實用知識 6. 聖弟子所獲得的四種安穩 此正可藉以表達出 葛拉瑪經 在 佛教知識學 上的精神與特質 關鍵詞 : 佛教知識學 知識學 葛拉瑪經 十事勿著 修學依循 i

6 英文摘要 Abstract Topic : Study of Buddhist Epistemology in Kalama Sutta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and Epistemology based on Buddhis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Buddhist classics this paper will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of the ten points of non-attachment, its real meaning and clear study of the teaching of dependence on learning. To avoid falling in deceiving, self satisfactory, false teaching and teaching without foundation finally provide a conclusion. As far as philological part is concerned, first analyze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 of Kalama sutta, and then contemporary research papers. According to the Mahayana Buddhist tradition, Kalama sutta is one of the sutta from Majjhima Agama. Summarizing the meaning of early Buddhist sutta and Mahayana sutta, their perspective etc. and putting them together for comparative study. As far as epistemological part is concerned, this paper use the methodolog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gical knowledge, rational knowledge, pragmatic knowledge, etc. After analyzing the Western concepts, penetration into Buddhist concept of Epistemology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analyzing Right perception and Right thinking from Eightfold path, and then three learning, listening, thinking and cultivation. Through this practice one do not fall in either extreme and obtains the right knowledge. From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there are six important ideas are discussed in Kalama sutta. 1. The attitude of Kalama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2.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ten points of non-attachment. 3. Learning through contradiction. 4. Difference between Good and not-good dhamma. 5. The utility of knowledge of Four immeasurable mind and 6. the achievement of sedate by the disciples. These are the real teaching from Kalama sutta. Key Words: Buddhist Epistemology;Epistemology; Kalama Sutta;Teaching of Buddha. ii

7 誌謝辭 感謝國立中央大學提供了如此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教化機制, 使筆者受益無窮 本篇論文得以完滿著作, 並非單靠個人努力可成 首先必需感恩蔡耀明教授對於中 文能力不佳的外籍生做高度的耐心指導與教澤 一路走來, 蔡教授真誠 專業的相待與 勉勵, 是最令學生銘感和緬懷的, 在此謹致最高的謝忱 感謝林崇安教授平時對學生多方的鼓勵與關心, 對於筆者的選修課程和論文撰寫, 在於研究方法與組織架構上多所協助, 使筆者增進學術能力並修訂學思缺失, 促致論文 水準更加提升, 在此一併致謝 論文口試期間, 感謝口試委員莊國彬教授及孫雲平教授不辭幸勞地審查與提出寶貴 意見, 對筆者論文精闢的評論與建議, 明白給予修正方向及技巧, 使筆者能夠改進缺失 並增廣視野, 於此學生由衷感謝 感謝海隆法師對筆者在生活上的照顧 支援, 給予無數的方便, 在佛法上也授予我正確的知見, 使筆者能心無旁騖且如法地完成學業 並感謝照量法師平時給予我加油 鼓勵 打氣, 尤其在我寫論文期間, 給我的祝福 真誠支持與關愛 能有如此之善知識, 實為一大幸事 對於贊助筆者生活四事者的出現 : 黃郁鈞居士與家人 吳淑菁居士和家人, 筆者深 感善緣成就之不可思議, 內心實有無以言喻之銘謝 最後特別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親 從小到大, 他們對我無盡的關懷與付出, 給予我 無限的支持與鼓勵, 在此, 謹將本文獻給我的父母親, 並祝福他們身心安祥 謝謝大家的幫忙, 願所有的人時時身心都自在! 刻刻活在覺性中! 釋法勝謹誌 2012/07/22 于國立中央大學中哲學系 iii

8 略符表 1.AN - Aṅguttara-Nikāya 2.Ana - Aṅguttaranikāya-aṭṭhakathā 3.Cl - Cullaniddesa 4.CSPT - Chulachomklao of Siam Pāḷi Tipiṭaka 5.DN - Dīgha-Nikāya 6.MN - Majjhima-Nikāya 7.Mn - Mahāniddesa 8.Mv - Mahāvaṃsa 9.Mna - Mahāniddesa-aṭṭhakathā 10.Mrp - Manorathapūraṇī 11.Ml - Milindapañhō 12.PTS - The Pali text Society 13.SN - Saṃyutta-Nikāya 14.TT - Thera-Therī-Gathā 15.T - 大正新修大藏經 16.Vm - Visuddhi Magga 17. 大 - 大正新修大藏經 iv

9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辭... iii 略符表... iv 目錄... v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主題... 1 第二節研究背景... 1 第三節研究進路與方法... 3 第四節論述架構... 4 第五節研究目標... 5 第二章 葛拉瑪經 相關背景的探討... 6 第一節 葛拉瑪經 在佛教的位置... 6 一 在佛教經典中之屬性... 6 二 在佛法修行者的運用... 6 三 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 7 第二節 葛拉瑪經 的傳譯及漢巴版本之比較... 9 一 漢傳版本... 9 二 巴利語版本與以巴利語版本為基礎的漢 英譯本 第三節 葛拉瑪經 結構與經文 一 經文結構 二 巴利語與各漢譯比對 三 漢巴版本差異之探討 第三章佛教知識學之探討 第一節知識學論述範圍及內涵 v

10 一 知識學之歷史演進 二 知識學之主要課題 第二節佛教知識學論述範圍及內涵 一 解脫道修學目的與修行模式 二 解脫道行者應具的知識內涵 三 解脫道行者不應探討之論題 ( 有關十四無記 ) 四 解脫道判斷知識之根本依據 五 修行者知識學習的必經步驟 第四章以佛教知識學為視角詮釋 葛拉瑪經 第一節葛拉瑪族人的五種態度和佛陀的四種教導方式 第二節 十事勿著 知識學之詮釋 一 其他經典出現的 十事勿著 二 多種漢 英翻譯之 十事勿著 三 有關 十事勿著 注疏參考 四 四大教法 與 十事勿著 五 小結 第三節修學依循之知識學詮釋 一 自依止的檢驗和正確的信仰 二 不善法與善法的內容與辨別 三 四無量心之定位與實用 四 聖弟子可獲得四種安穩 第五章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 有關 葛拉瑪經 之注疏 附錄一 葛拉瑪經 的 經注 附錄二 葛拉瑪經 的 注疏 vi

11 葛拉瑪經 的佛教知識學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題 本論文的研究主題是以 葛拉瑪經 的巴利語原典為主要依據, 來探討佛陀如何判定不同的真理及其如何取捨的知識學問題 佛陀在 葛拉瑪經 中提出佛教知識學的 十事勿著 以及 修學依循, 這是佛法知識學的重要哲學議題 葛拉瑪經 有多種的英文和中文的翻譯版本, 本論文參考這些譯文並參照巴利語給予更明確的詮解, 以助於獲取佛教正確的知識學 關鍵詞 : 佛教知識學 知識學 葛拉瑪經 十事勿著 修學依循 第二節 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 也就是背後支撐或推動的條件, 包括促成的動機, 有以下四點 : 第一 現今社會上傳播的資訊非常多, 我們不能聽了就相信, 例如在電視 新聞 網路上等等, 我們很難知道這些資訊的實際狀況之對錯是非, 是有利益還是有害? 過多的資訊會造成我們的遲疑 遇到這樣的事情時, 該怎麼處理? 在泰國若是對資訊有所懷疑, 就會採用 葛拉瑪經 的原則來判斷這資訊是否可以接受 此資訊 知識的判別抉擇的技巧即是筆者的研究動機之一 1

12 第二 筆者的家鄉住於泰國的東北部, 有很多禪師者與修道者經常往來此處, 他們都是修行者, 但是指導的方式不盡相同 有的禪師教數息的出入 ; 有的教憶念佛號 ; 有的教看腹部的上下起伏 ; 有的教行 住 坐 臥中都要知道清清楚楚, 筆者不知道應該向誰學習才是正確, 感覺到有所疑惑 當筆者進入佛門之後, 讀到這一 葛拉瑪經, 覺得能夠釐清對於禪師們不同教導的困惑, 這也是筆者研究的動機之一 第三 泰國及美籍當代高僧, 例如佛使比丘 (Buddhadāsa Bhikkhu) 與坦尼沙羅尊者 (Thanissaro Bhikkhu), 他們對於此部經都很重視 佛使比丘 說 : 這部 葛拉瑪經 是佛教中主要可以斷除人類的迷信 1 坦尼沙羅 尊者更加以細說 : 在 卡拉瑪經 中, 佛陀爲我們提供了幾個判斷某個靈性教導是有益還是有害的標準 運用這些判斷標準, 我們採納或放棄某種靈性教導, 使我們的生活對己對人有益 不過, 卡拉瑪經 在佛教圈子裏, 在佛教宣傳家當中十分流行, 經常給理解成〆 你可以同時既是一位佛教徒, 又想信什麽尌信什麽, 因爲這部經告訴你, 不應依靠任何外在權威 如果是那樣的話, 爲什麽你依靠佛陀呢〇依靠你自己尌行了 2 但實際上佛陀的修學指導原則, 依尊者的看法應是 : 佛陀首先肯定卡拉瑪人有疑問是合理的, 這個肯定是在鼓勵自由探索 ; 接著, 他建議卡拉瑪人放棄那些自己確知是不良的教導, 接受那些他們確知是善良的教導 這個建議, 如果給道德感低下者, 是很危險的 我們因此可以假設, 佛陀把卡拉瑪人看作具有良好道德感的群體 不過, 他還是沒有讓他們單獨自己去摸索, 而是藉著提問, 使他們理解, 趨向傷害與痛苦的貪 瞋 癡, 應當放棄, 對衆生的善意, 應當培養 3 1 原文是泰文, 佛使比丘,2012, 迷信, 法門網站, URL= 2 Thanissaro Bhikkhu,2012, Kalama Sutta, 中譯經文索引網站, URL= 3 Thanissaro Bhikkhu,2012, Kalama Sutta, 中譯經文索引網站, URL= 2

13 藉著高僧們的啟發, 筆者試圖依原始經典中的開示, 撰述出斷除人類的迷信和提供具有明白修學依循的正確觀念, 這是第三個研究動機 第四 葛拉瑪經 是佛陀於羇舍子村, 對葛拉瑪人的教導, 所以又稱作 羇舍子經 葛拉瑪 是古印度薩羅國 (Kosāla) 之一族, 僧伽提婆古譯為 伽藍, 所以 葛拉瑪經 傳到中國被僧伽提婆漢譯為 伽藍經 但是筆者發現巴利近譯 葛拉瑪經 中的 十事勿著 一節, 在相對應的古譯 伽藍經 中, 卻隻字不提, 這是相當大的不同點, 這是引發筆者研究動機的焦點 第三節 研究進路與方法 本文採用的, 主要是哲學和文獻學的雙重研究進路 (philosophical and philology approach), 由此展開以思辨和論理為主導的運作 本文的研究進路與方法, 預定達成如下二大事項 : ( 一 ) 本研究的方法是先參考前人的翻譯, 而後透過巴利語原文的對照, 分析判定真理的 十事勿著 和 修學依循 的進一層意義 掌握巴利語的義涵, 可使研究的基礎穩固 透過原典的原意來討論, 是有必要的, 也是最直接的 ( 二 ) 釐清 十事勿著 和 修學依循 的意義後, 再用現代的哲學思想來探討佛教的知識學並進行評價 以往這個佛教知識學的問題不容易被發現到的原因是 : 漢地的早期梵文翻譯本, 缺了這一段重要的判辨真理的 十事勿著 近日國內的學者已經翻譯這一經典, 不足之處是 : 有的只參考英文或日文的翻譯而已, 筆者還可以用巴利原文進一步了解經文的意義 ; 有的雖則參考巴利原文來翻譯, 但並沒有進一步探索這 十事勿著 的知識學的 3

14 意義, 所以還有發揮和探討的空間 另外經文中的 修學依循, 筆者認為 這也是知識學中重要的一環, 有必要加以深入討論 有經文的明確意義作 依據, 就會更有說服力 第四節 論述架構 本論文的論述架構, 依據 葛拉瑪經 (Kalāma Sutta) 來探討佛陀如何判定不同的真理及其如何取捨的認識學為關切核心 而論述的行文, 經由下列五章, 撰成以佛法知識學兼及正確的信仰交織而成的架構 今概述如下 : 第一章是緒論 : 敘述本論文的研究主題 研究背景 研究進路與方法 論述架構 研究目標等 第二章是 葛拉瑪經 相關背景的探討 : 先釐清 葛拉瑪經 在佛教的位置以及修行者的運用和學術界的研究, 而後探討 葛拉瑪經 的傳譯及漢巴版本之比較, 並探討漢巴版本之差異及其原因, 最後詳細分析 葛拉瑪經 的意旨與結構 第三章是佛教知識學之探討 : 先從一般知識學論述的範圍為引緒, 而後是以佛教知識學的論述範圍及內涵來探討 第四章是以佛教知識學為視角詮釋 葛拉瑪經 : 說明若能掌握本經中 葛拉瑪族人的五種態度和佛陀的四種教導方式 十事勿著 修學依循 等貫穿全經的三大綱領, 即是依循佛教知識學的正見 正志, 如此則能獲悉明確的 有次第的超凡入聖之修習途徑與次第 第五章是結論 : 將本研究作一總結 4

15 第五節 研究目標 本文的目標, 設定為如下三大所欲達成的事項 其一, 釐清經句意義 其二, 獲得判定真理的過程 : 經過 十事勿著 的過濾評估, 而後以 修學依循 為抉擇獲取善法的正見 正思, 進而獲得解脫, 這樣才能真正體認勝義之法 其三, 各種學說或權威的論點 主張, 都應經過嚴格的檢驗, 方不致落入盲信而誤用 受害 5

16 第二章 葛拉瑪經 相關背景的探討 第一節 葛拉瑪經 在佛教的位置 一 在佛教經典中之屬性 葛拉瑪經 是 南傳大藏經 增支 三法中的第六十五經, 相當於 漢譯本北傳 大藏經 中阿含經 中第十六經 伽藍經, 後者是由印度 梵文翻成漢文, 梵文原典今已不存 增支 中阿含經 都是 原始佛教 4 時代所集成的聖典之一部份 5, 其內容是以解脫道之修學為主 ; 葛拉瑪經 的經義也是以導向解脫為目的 : 從抉擇十事勿著和依循善法的原則, 最後 從貪欲 恚諍和無明中解脫出來 二 在佛法修行者的運用 葛拉瑪經 中, 佛陀提到的 十事勿著 自依止的檢驗 不善法與善法 的舉例說明 修四無量心 獲得四種安穩等修學依循的原則, 可說是修行者在知識學上達到徹悟人生的指導 人們因學習而有不同的見解, 正面的是增長智慧, 負面的是執著意識型態 有的人一味地只相信專家, 久而久之養成為偏取偏執的見解 有的人聽到某處有一靈驗的神明或事蹟, 就馬上迷信這個說法, 盲目地去拜 去求這神明以獲取利益, 這實 4 佛滅後, 到還沒有部派對立的那個時期, 是一味的 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頁 1 5 五部(尼柯耶) 四阿含 的現存經典, 都是部派所傳的 巴黎語 Pa^li 的 五部, 完整的保存了銅鍱部 Ta^mras/a^t!i^ya 的傳承, 這是很難得的! 但不容忽視的, 這是銅鍱部, 是上座部 Sthavira 中, 分別說系 Vibhajyava^din 的一部 充其量, 也只能代表分別說系的 經藏 漢譯的, 有 四阿含經 ( 西藏沒有大部的傳譯 ), 但不是屬於同一部派 雜阿含經 與 中阿含經, 是說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 所傳的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頁 463 6

17 在是平素已常暗殖貪心的習慣, 不能在事先多加思索 檢驗而造成 葛拉 瑪經 的十事勿著和修學依循, 明確地提供修行者解決這類問題的正確方 向 三 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 這一經典在漢地的早期翻譯, 由於缺少了對判定真理極其重要的 十事勿著, 因而被一般傳統所忽略, 後經西方學者對於巴利經文詳加研究, 才引發教界注意 這部經典的原文是印度古代的巴利文 6, 目前有不同的英譯本, 分屬不同譯者所翻, 而近期也增加了不同的中文翻譯 國內外主要提到這 十事勿著 的主要資料有 : 英文論述 : (A)Gradual Sayings I,F.L.Woodward, M.A. (B)In the Buddha's words :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Bhikkhu Bodhi (C)Dictionary of Buddhism, Phra Dhamma pitaka (P.A.Payutto) (D)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s, Narada Mahathera (E)The Kalama Sutta: The Buddha's Charter of Free Inquiry, Soma Thera (F)Early Buddhist Discourses,John J.Holder 6 巴利語為西印度語 ( 依原始佛教, 應稱為南方 ) 以優禪尼 Ujjayaini 為中心, 阿槃提 Avanti 地方的語言 近代學者從阿育王 As/oka 碑刻 Girnar 碑的比較, 得到了更有力的證明 巴利語傳入錫蘭的摩哂陀, 正是育養長大於優禪尼的 這是佛教向邊地發展, 引起阿槃提佛教的隆盛, 成為分別說部 Vibhajyava^din 的化區 銅鍱部由此分出 ; 化地部 Mahi^s/a^saka 法藏部 Dharmaguptaka 也由此分出 這一地區的佛教 分別說部, 應用這一地區的語言, 成為巴利語 上座部( 指上座分別說部 ) 以優禪尼為中心, 用 Pais/a^ci^ 語, 與近代研究的巴利語相合 巴利語是阿育王時代, 優禪尼一帶的佛教用語 巴利語為印度古方言, 所以巴利語不是佛陀自己的語言, 不是 佛教中國 的原始語言, 還是具備有利條件, 引起學者的不斷研究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頁 47~49 7

18 中文論述 : (A) 漢譯南傳大藏經 漢譯南傳大藏經 有二處相同翻譯 : 第 19 冊 269 頁, 葉慶春譯 ; 第 20 冊 313 頁, 關世謙譯 (B)( 十項不可隨便相信的守則 ) 嘉義新雨雜誌 第 3 期, 明法法師 (C) 啟開真理的智慧, 佛使比丘著, 黃國清譯 (D) 中泰佛學常用手冊, 全能法師編 (E)( 歧路示途 ) 暗夜光明 : 巴利經典選讀, 香光莊嚴雜誌社,98 期 蔡奇林譯 (2009 暗夜光明 : 巴利經典選讀, 香光莊嚴 季刊, 嘉義 : 香光莊嚴雜誌社,98 期 ) 7 (F)Thanissaro 比丘 以上是今日有關 十事勿著 的主要文獻 在英文論述方面, 我個人以為 Phra Dhamma pitaka 的翻譯詮釋比較符合經意 在中文論述方面, 佛使比丘所說的, 則比較能運用於佛法的理解及實踐作雙重指導 8 至於 修學依循, 國外對此則尚少探討, 然筆者認為這也是本經在知識學中重要的一環, 必須深入討論 7 Thanissaro Bhikkhu,2012, Kalama Sutta, 中譯經文索引網站, URL= 8 請參照本文第四章第二節之說明 8

19 第二節 葛拉瑪經 的傳譯及漢巴版本之比較 一 漢傳版本 古譯 伽藍經 是指僧伽提婆所譯的漢譯本 中阿含經 中第十六經 伽藍經 古譯 伽藍經 的翻譯者僧伽提婆的傳記, 出現在 出三藏記集 與 高僧傳 僧伽提婆的意義為眾天, 音譯又作 僧伽提和, 他是罽賓(主要為健陀羅以北的雪山區, 即今印度西北邊省北部, 及阿富汗東北山地 9 )人, 通達三藏, 常誦 三法度論, 對於阿毘曇之研究頗為深入 如 出三藏記集 說 : 罽賓沙門僧伽提和, 招集門徒, 俱遊洛邑, 四 五年中研講, 遂精其人, 漸曉漢語, 然後乃知先之失也 於是和乃追恨先失, 即從提和更出阿毘曇及廣說也 自是之後, 此諸經律漸皆譯正, 唯 中阿鋡 僧伽羅叉婆須蜜從解脫緣, 未更出耳 會僧伽提和進遊京師, 應運流化, 法施江左, 于時晉國大長者尚書令衛將軍, 東亭侯優婆圔王元琳, 常護持正法以為己任, 即檀越也, 為出經故, 造立精舍, 延請有道釋慧持等義學沙門四十許人, 施諸所安, 四事無乏 又豫請經師僧伽羅叉, 長供數年, 然後乃以晉隆安元年丁酉之歲十一月十日, 於楊州丹楊郡, 建康縣界在其精舍更出此中阿鋡, 請罽賓沙門僧伽羅叉令講胡本, 請僧伽提和轉胡為晉, 豫州沙門道慈筆受, 吳國李寶唐化共書, 至來二年戊戍之歲六月二十五日, 草本始訖 此中阿鋡凡有五誦, 都十八品, 有二百二十二經, 合五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五字, 分為六十 9 以佛法研究佛法, 頁 204 9

20 卷 10 由上文瞿曇僧伽提婆的傳記, 可以看出他是東晉一位非常重要的譯經者, 對於當時已譯出的 違本失旨, 凡百餘萬言之經律, 深感 追恨先失, 故而或重譯 或重治改定, 促使 諸經律漸皆譯正 他與同時期從罽賓東來的僧侶, 如僧伽跋澄 卑摩羅叉 弗若多羅等, 都是犍陀羅一帶的聲聞學者 11 二 巴利語版本與以巴利語版本為基礎的漢 英譯本 ( 一 ) 巴利語版本 : 巴利語, 是從恒河流域而向西南傳布的, 優禪尼一帶佛法所使用的當地方言 阿育王時 ( 西元前三世紀 ), 開始傳入錫蘭 ( 今名斯里蘭卡 ), 展轉傳誦々西元前一世紀末, 為了聖教的保存, 才全部記錄下來 巴利語三藏, 從此確定的流傳下來 在現存的佛教聖典中, 巴利語三藏可說是最古老的了 12 ( 二 ) 以巴利語版本為基礎的漢譯本 : 元亨寺近譯的 葛拉瑪經 是以巴利語版本為基礎的日譯本, 再轉譯為漢語而成, 列於 南傳大藏經 增支三法中的第六十五經 近譯 葛拉瑪經 和古譯 伽藍經 相當, 雖然前者之翻譯有些不完善, 但是若將兩者(加上筆者自譯)進行比對, 則能使整體經義之架構和脈絡更明白呈顯出來 ( 三 ) 以巴利語版本為基礎的英譯本 : 以巴利語版本為基礎的英譯本有 F.L.Woodward; Bhikkhu Bodhi; Narada Mahathera; Soma Thera; John J.Holder; The Department of Pali,University of Rangoon,Burma 等多種版本 本文主要採用的為 Bhikkhu Bodhi 所翻譯的(列於 In the Buddha's words : An 10 出三藏記集 卷 9, ( T55, no. 2145, p. 63, c29-p. 64, a18) 11 酌參 以佛法研究佛法, 頁 229~ 華雨集第五冊, 頁 87 四 南傳大藏對中國佛教的重要 10

21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中), 他的翻譯相當精確, 與巴 利語原文的意涵十分接近 第三節 葛拉瑪經 結構與經文 在佛陀時代, 許多人為了離苦得樂, 努力地尋找可以依靠的修行方法 有些人尋求能永恆不死的修法 ; 有些人想要得到智慧, 即研習當時流行的各種哲學思想與文化 宗教儀軌, 因此出現很多善思慮者 沙門或宗教師 這些人在自認學有所成之後, 就極力想將自己的主張說給大眾聽, 希望大眾能採信並接受 傳授者大力宣揚各自的教義 主張時, 皆盡力提出自家的論述 觀念與修行經驗等, 然因為關涉到各自的名望及利益, 所以經常發生互相排斥 詆毀, 自讚謗他的現象 時居拘薩羅國的伽藍族人因此深覺無所適從, 不知誰是誰非? 有的傳授者要求聽眾只要相信他所說的, 否則不會有利益 ; 有的允許聽眾可有合理懷疑, 而後再好好思考是否正確與接受 然當時的傳授者幾乎都是第一種人, 只有佛陀是第二種人 尤其是現今傳播技巧發達的資訊科技時代, 各種傳播媒體 傳授管道促使琳琅滿目又多采多姿的訊息和資料, 瞬息唾手可得(例如在網路 電視 廣播乃至教學單位等等所得) ; 因此對於內容正邪的判斷 抉擇與取捨, 就更迫切需要專業者及善心者的指引 其實這是長久以來即困惑了許多有心探求正道的入門者之疑難, 所幸在兩千五百年前, 佛陀對這一知識學的問題, 即已在 葛拉瑪經 中教導出具體的原則 以下依經文結構 原文與各譯比對 漢巴版本差異, 逐項探討 11

22 一 經文結構 每部佛經在篇首通常都會具備六項內容知識, 又稱六種成就或六事成就, 即信成就 聞成就 時成就 主成就 處成就 眾成就 例如 :1. 如是, 是信成就 ;2. 我聞, 是聞成就 ;3. 一時, 是時成就 ;4. 世尊, 是主成就 ;5. 羇舍子的村鎮, 是處成就 ;6. 許多比丘和葛拉瑪族人, 是眾成就 而 葛拉瑪經 的知識內涵則具有五項要素 :1. 導師(佛陀) 2. 聽眾(羇舍子的葛拉瑪族人) 3. 時間(佛在世時) 4. 地點(羇舍子的村鎮) 5. 議題(沙門教義的真假) 本經闡釋意旨的知識結構, 經筆者歸納整理後, 基本上可得六個重點 :1. 五種葛拉瑪族人的態度和四種佛陀的教導方式 2. 十事勿著 3. 自依止的檢驗 4. 辨別不善法與善法 5. 四無量心之實用知識 6. 聖弟子可獲得四種安穩 這些將在後文討論 二 巴利語與各漢譯比對 13 比對規則 : 首先把巴利語放在前面 ; 第二列是葉慶春所譯 漢譯南傳 大藏經 14 ; 第三列是筆者之自譯 ; 第四列是漢譯 伽藍經 15 ; 最後是比 對說明 13 PTS. 無經名, 以編號第 65, 頁 188~193; 泰譯註 巴利大藏經 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Kesaputtiya Sutta,p.255:CSPT ;etipiṭaka Quotation World Tipitaka Edition,2012, kesamuttisutta, etipiṭaka Quotation World Tipitaka Edition website,url = ;DPR.footnote:kesamuttisuttaṃ 參考 國際內觀中心 (Vipassana Meditation, As Taught By S.N. Goenka in the tradition of Sayagyi U Ba Khin) 所發行之 第六次結集 ( 巴利大藏經 ) CSCD 14 漢譯南傳大藏經, 葉慶春 關世謙譯 15 中阿含經 卷 3 2 業相應品, 瞿曇僧伽提婆譯, ( T01, no. 26, p. 438, b16-17 ) 12

23 (01) 巴利 Evaṃ me sutaṃ 16. Ekaṃ samayaṃ Bhagavā Kosalesu cārikaṃ caramāno mahatā bhikkhusaṅghena saddhiṃ yena Kesaputtaṃ 17 Kālāmānaṃ nigamo tad avasari 18. nāma 近譯 一時, 世尊與大比丘眾俱, 遊行拘薩羅 [ 國 ], 入於名為羈舍 子之伽藍族邑 自譯我曾經這樣聽聞 一時, 世尊與眾多比丘在拘薩羅國遊行, 來到葛拉瑪族人居住的村鎮, 名為羇舍子鎮 古譯我聞如是〆一時, 佛遊伽藍園, 與大比丘眾俱, 至羇舍子, 住羇舍子村北尸攝惒林中 比對 古譯的 我聞如是 是早期譯法, 近譯此一詞省略未翻出 (02) 巴利 Assosuṃ kho Kesaputtiyā 19 Kālāmā samaṇo khalu bho Gotamo Sakyaputto Sakyakulā pabbajito Kesaputtaṃ 20 anupatto 21. Taṃ kho pana Bhagavantaṃ Gotamaṃ evaṃ kalyāṇo kittisaddo abbhuggato iti pi 22 so Bhagavā 23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vijjācaraṇasampanno pe 24 pakāseti. Sādhu kho pana tathārūpānaṃ 16 泰國巴利的 大藏經 版本, 無此句 E-Tipitaka,2012, Chulachomklao of Siam Pāḷi,E-Tipitaka website,url = ( %E2%96%BA) 17 PTS.footnote:ChS.Kesamu-throughout;DPR.footnote:{kesaputtaṃ (sī0 syā0 kaṃ0 pī0)} 18 DPR. tadavasari 19 DPR.kesamuttiyā 20 DPR.kesamuttaṃ 21 DPR.anuppatto 22 DPR.itipi 23 DPR.bhagavā pe0 24 出現完整 ;sugato lokavidū anuttaro purisadammasārathi satthā devamanussānaṃ buddho bhagavā. So imaṃ lokaṃ sadevakaṃ samarakaṃ sabrahmakaṃ sassamanabrahmaniṃ pajaṃ sadevamanussaṃ sayaṃ abhiññā sacchikattavā pavedeti, so dhammaṃ deseti ādikaḷyāṇaṃ majjhekaḷyāṇaṃ 13

24 近譯 arahataṃ dassanaṃ hotī ti. 伽藍族羈舍子等聞〆沙門尊瞿曇是釋迦子, 從釋迦出家至羈 舍子, 又彼尊瞿曇有美好稱讚之聲揚, 謂彼世尊是應供 正自覺 明行具足 乃至 宣示 如是能遇阿羅漢是幸其甚 自譯 羇舍子的葛拉瑪族人聽說〆 從釋迦族出家的沙門釋迦子喬達 摩, 現在已經來到了羇舍子鎮 喬達摩世尊有這樣的好名聲流傳著〆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 無上正等正覺 明行足 [ 善逝 世間解 無上調御士 天人師 佛陀 世尊 ] 能夠見到這樣的阿羅漢是很幸運的 古譯 爾時, 羇舍子伽藍人聞〆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 出家學 道, 遊伽藍園, 與大比丘眾俱, 來至此羇舍子, 住羇舍子村北尸攝惒林中 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 周聞十方, 沙門瞿曇如來 無所著 等正覺 明行成為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道法御 天人師, 號佛 眾祐 彼於此世, 天及魔 梵 沙門 梵志, 從人至天, 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尌遊 彼若說法, 初善 中善 竟亦善, 有義有文, 具足清淨, 顯現梵行 若見如來 無所著 等正覺, 尊重禮拜, 供養承事者, 快得善利 我等應共往見沙門瞿曇, 禮事供養 羇舍子伽藍人聞已, 各與等類眷屬相隨從羇舍子出, 北行至尸攝惒林, 欲見世尊禮事供養 比對 這一段近譯的文詞雖略, 內容大致同於古譯 (03) pariyosānakaḷyāṇaṃ sātthaṃ sabayañjanaṃ kevalaparipuṇṇaṃ parisuddhaṃ brahmacariyaṃ; 參閱這一段於 A.III.63.4, 頁 180 有完整 另外在泰譯註 巴利大藏經 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頁 255~256 14

25 巴利 Atha kho Kesaputtiyā 25 Kālāmā yena Bhagavā ten upasaṅkamiṃsu 26. Upasaṅkamitvā appekacce Bhagavantaṃ abhivādetvā ekamantaṃ nisīdiṃsu, appekacce Bhagavatā saddhiṃ sammodiṃsu sammodanīyaṃ kathaṃ sārāṇīyaṃ vītisāretvā ekamantaṃ nisīdiṃsu, appekacce yena Bhagavā ten añjaliṃ 27 paṇāmetvā ekamantaṃ nisīdiṃsu, appekacce nāmagottaṃ sāvetvā ekamantaṃ nisīdiṃsu, appekacce tuṇhībhūtā ekamantaṃ nisīdiṃsu. Ekamantaṃ nisinnā kho 28 Kesaputtiyā Kālāmā Bhagavantaṃ etad avocuṃ 29 : 近譯 其時, 羈舍子伽藍眾即詣世尊之處 詣已, 一類之人即問訊 世尊而坐於一面 一類人即與世尊互相慶慰, 致歡迎, 感銘之交談已, 坐於一面 一類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後坐於一面々一類人即白出名姓後坐於一面々一類人即默然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羈舍子伽藍眾白世尊言〆 自譯 於是, 羇舍子的葛拉瑪族人便去拜訪世尊 到達之後, 有些 人頂禮世尊後, 便坐在一旁々有些人與世尊相互問訊後, 坐在一旁々有些人向世尊合掌後, 坐在一旁々有些人介紹姓名後, 坐在一旁々有些人靜默地坐在一旁 羇舍子的葛拉瑪族人全部坐定後, 向世尊說〆 古譯 往詣佛已, 彼伽藍人或稽首佛足, 卻坐一面々或問訊佛, 卻 坐一面々或叉手向佛, 卻坐一面々或遙見佛已, 默然而坐 彼時, 伽藍人各坐已定,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尌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尌歡喜已, 默然而住 時, 伽藍人,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尌歡喜已, 各從座貣, 偏袒著衣, 叉手向佛, 25 DPR.kesamuttiyā 26 DPR.tenupasaṅkamiṃsu 27 DPR.tenañjaliṃ 28 DPR.kho te kesamuttiyā 29 DPR.etadavocuṃ 15

26 白世尊曰〆 比對 這一段近譯的內容大致同於古譯 但古譯經文已多列出葛拉瑪族 人見佛後的初步利益 :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尌歡喜 (04) 巴利 Santi bhante eke samaṇabrāhmaṇā Kesaputtaṃ 30 āgacchanti. Te sakaṃ yeva 31 vādaṃ dīpenti jotenti, paravādaṃ 32 pana khuṃsenti vambhenti paribhavanti 33 opapakkhiṃ 34 karonti. Apare pi 35 bhante eke samaṇabrāhmaṇā Kesaputtaṃ 36 āgacchanti. Te pi sakaṃ yeva 37 vādaṃ dīpenti jotenti paravādaṃ 38 pana 39 khuṃsenti vambhenti paribhavanti 40 opapakkhiṃ 41 karonti. Tesaṃ no bhante amhākaṃ hot eva 42 kaṅkhā hoti vicikicchā ko si 43 nāma imesaṃ bhavaṇtānaṃ 44 samaṇānaṃ 45 saccaṃ āha ko musā ti? 近譯 大德 有沙門 婆羅門眾來至羈舍子, 彼等只述示自說, 相反者, 對於他說則予駁斥 輕蔑 卑視 拋擲 大德 復有他 30 DPR.kesamuttaṃ 31 DPR.sakaṃyeva 32 PTS.footnote:P.h.parappavādaṃ 33 PTS.footnote:Omitted by Ph.,Tr 34 PTS.footnote:Ph.omakkhikaṃ;Com.opakkhiṃ;ChS footnote:omakkhiṃ;dpr.footnote:{opapakkhiṃ (sī0 syā0 kaṃ0 pī0), omakkhikaṃ (ka0)} 35 DPR.aparepi 36 DPR.kesamuttaṃ 37 DPR.tepi sakaṃyeva 38 DPR.parappavādaṃ 39 PTS.footnote:Ph.pina 40 PTS.footnote:Omitted by Ph.,Tr 41 PTS.footnote:Ph.amakkhikaṃ;Com.opakkhiṃ;ChS.footnote: omakkhiṃ 42 DPR.hoteva 43 DPR.su 44 DPR.bhavataṃ 45 DPR.samaṇabrāhmaṇānaṃ 16

27 類沙門 婆羅門來至羈舍子, 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說, 相反者, 對 他說則予駁斥 輕蔑 卑視 拋擲 大德 對彼等, 我等有惑有 疑〆於此等沙門 婆羅門諸氏中, 誰語真實〇誰語虛偽〇 自譯 大德 有一些沙門 婆羅門來到羇舍子鎮 他們闡述 顯 明自己 [ 的教義 ], 卻駁斥 看輕 鄙視 損傷他人 [ 的教義 ] 另外一些沙門 婆羅門來到羇舍子鎮 他們也闡述 顯明自己 [ 的教義 ], 卻駁斥 看輕 鄙視 損傷他人 [ 的教義 ] 大德 對於他們, 我們有困惑與懷疑〆這些尊貴的沙門 婆羅門之中誰說真理〇誰說謊言〇 古譯 瞿曇 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 但自稱歎己所知見, 而呰 毀他所知見 瞿曇 復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 亦自稱歎己所知 見, 而呰毀他所知見 瞿曇 我等聞已, 便生疑惑, 此沙門梵志 何者為實〇何者為虛〇 比對 這一段近譯的文詞內容相同於古譯, 此處葛拉瑪族人提出知識學 上辨別及抉擇的技術問題, 對於傳教沙門的自讚毀他生起懷疑 (05) 巴利 Alaṃ 46 hi vo Kālāmā kaṅkhituṃ 47 alaṃ vicikicchituṃ. Kaṅkhānīye va 48 pana 49 vo ṭhāne vicikicchā uppannā. Etha tumhe Kālāmā mā anussavena mā paramparāya mā itikirāya mā piṭakasampadānena mā takkahetu 50 mā nayahetu 51 mā ākāraparivitakkena mā 46 DPR.alañhi 47 PTS.footnote:D.kañcituṃ 48 DPR.kaṅkhanīyeva 49 DPR.footnote:{kaṅkhanīyeva ca pana (saṃyuttanikāye)} 50 PTS.footnote:Ph.-gāhena 51 PTS.footnote:Ph.-gāhena 17

28 近譯 diṭṭhinijjhānakkhantiyā mā bhavyarūpatāya 52 mā samaṇo no garūti,yadā tumhe Kālāmā attanā va jāneyyātha ime dhammā akusalā ime dhammā sāvajjā ime dhammā viññugarahitā ime dhammā samattā samādinnā 53 ahitāya dukkhāya saṃvattantī ti atha tumhe Kālāmā pajaheyyātha. 伽藍眾 汝等所惑是當然, 所疑是當然, 有惑之處, 定會 貣疑 伽藍眾 汝等勿信風說々勿信傳說々勿信臆說々勿信與藏 [ 經 ] 之教 [ 相合 ] 之說々勿信基於尋思者々勿信基於理趣者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々雖說是與審慮 忍許之見 [ 相合 ] 亦勿予信々 [ 說者 ] 雖堪能亦勿予信々雖說 [ 此 ] 沙門是我等之師, 亦勿予信之 伽藍眾 若汝等只自覺〆此法是不善, 此法是有罪, 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 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 即能引來無益與苦, 則伽藍眾 汝等於時應斷 [ 彼 ] 自譯 世尊說 :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當然會困惑與懷疑 你們會生 貣困惑與懷疑是當然的 葛拉瑪族人 聽我說〆 ( 1 )勿輕信口耳傳說々( 2 )勿輕信代代傳承々( 3 )勿輕信據說流言々( 4 )勿輕信經典所載々( 5 )勿輕信思辨邏輯々( 6 )勿輕信推理論斷々( 7 )勿輕信外觀常識々( 8 )勿輕信自見審度々( 9 )勿輕信外顯材能々( 10 )勿輕信沙門導師 葛拉瑪族人啊 當你們自己了知〆 這些法是不善的, 這些法是有過失的, 這些法是智者所譴責的, 這些法完全受持之後則導向無益及苦 葛拉瑪族人 這時, 你們應當捨棄它 古譯 世尊告曰〆 伽藍 汝等莫生疑惑, 所以者何〇因有疑惑, 便 生猶豫 伽藍 汝等自無淨智, 為有後世〇為無後世〇伽藍 汝 52 DPR.Bhabbarūpatāya 53 DPR.footnote: {samādiṇṇā (ka0)} 18

29 等亦無淨智, 所作有罪〇所作無罪〇 比對 1. 佛陀回答的前段, 近譯中佛陀首度提出重要的 十事勿著, 但 是古譯對應的是佛直截了當告訴族人 : 要有勘破無明(以不能見 能知三世十方之事及有罪無罪, 概括代表一切癡闇) 54 的 淨智 之聖者, 才能沒有 疑惑 2. 佛陀回答的後段, 在近譯中是佛陀初步提出的 修學依循 : 如果引來無益與苦, 則斷捨該惡法, 古譯則缺 (即近譯中佛陀舉出 人們若在內心生起貪瞋癡惡法, 則會導致無益與苦, 應該斷捨 之 修學依循 ) (06) 巴利 Taṃ kim 55 maññatha Kālāmā lobho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uppajjati hitāya vā ahitāya vā ti? Ahitāya bhante. Luddho panāyaṃ Kālāmā purisapuggalo lobhena abhibhūto pariyādinnacitto pāṇaṃ pi 56 hanti 57 adinnam pi 58 ādiyati paradāram pi 59 gacchati musā pi 60 bhaṇati param pi 61 tathattāya 62 samādapeti yaṃ sa 63 hoti dīgharattaṃ 64 ahitāya dukkhāyā ti. Evam 65 bhante. 54 雜阿含經 卷 12: 云何義說〇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〇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不知因 不知因所貣法 不知善不善 有罪無罪 習不習 若劣 若勝 染污 清淨 分別緣貣, 皆悉不知 於六觸入處, 不如實覺知 於彼彼不知 不見 無無間等 癡闇 無明 大冥, 是名無明 (T02, no. 99, p. 85, a16-25) 55 DPR.ṃ 56 DPR.pāṇampi 57 DPR.pāṇampi hanati 58 DRR.adinnampi 59 DPR.paradārampi 60 DPR. musāpi 61 DPR.parampi 62 DPR.footnote: {tadatthāya (ka0)} 63 DPR.footnote: {yaṃ tassa (ka0) anantarasutte pana ''yaṃ' sa'' itveva sabbatthapi dissati} 64 DPR.dīgharattaṃ 19

30 近譯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〇貣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〇或 為無益耶〇 大德 為無益 復次, 伽藍眾 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 心為所捕, 殺有命者 取不與者 與他之妻通 語虛誑, 亦勸他如是作, 此是與彼長夜無益 苦耶〇 大德 唯然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當貪欲在人的內心中產 生時, 所生貣的是有利益還是無利益〇 大德 是無利益的 葛拉瑪族人啊 這個生貣貪心的人是否被貪愛所蒙蔽, 心被貪欲所纏擾, 而殺生 偷盜 姦淫 說謊, 亦慫恿他人做無益的事及長久的痛苦〇 大德 是的 古譯 伽藍 當知諸業有三, 因習本有 云何為三〇 伽藍 謂貪是諸業, 因習本有 伽藍 恚及癡是諸業, 因習本有 伽藍 貪者為貪所覆, 心無厭足, 或殺生, 或不與取, 或行邪淫, 或知已妄言, 或復飲酒 比對 本段古譯以 諸業有三, 因習本有 指出三業造作乃是 累世 串習而有, 但近譯無此段經文 (07) 巴利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doso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65 DPR.evaṃ 20

31 uppajjati hitāya vā ahitāya vā ti? Ahitāya bhante. Duṭṭho panāyaṃ Kālāmā purisapuggalo dosena abhibhūto pariyādinnacitto pāṇam pi 66 hanti 67 adinnam pi 68 ādiyati paradāram pi 69 gacchati musā pi bhaṇati param pi tathattāya 70 samādapeti yaṃ sa hoti dīgharattaṃ ahitāya dukkhāyā ti. Evam 71 bhante. 近譯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 起於人內心之瞋是為益耶? 或 為無益耶? 大德! 為無益 復次, 伽藍眾! 此有瞋心人是為瞋所蔽, 心為所捕, 殺有命者 取不與者 與他之妻通 語虛誑, 亦勸他如是作, 此是與彼以長夜之無益與苦耶? 大德! 唯然!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當瞋恚在人的內心中產 生時, 所生貣的是有利益還是無利益的〇 大德 是無利益的 葛拉瑪族人啊 這個生貣瞋心的人是否被瞋恚所蒙蔽, 心被瞋恚所纏擾, 而殺生 偷盜 姦淫 說謊, 亦慫恿他人做無益的事及長久的痛苦〇 大德 是的 古譯 伽藍 恚者為恚所覆, 心無厭足, 或殺生, 或不與取, 或行 邪淫, 或知已妄言, 或復飲酒 比對 見 (8) 之比對 66 DPR.pāṇampi 67 DPR.pāṇampi hanati;dpr.footnote: {hanti (sī0 pī0)} 68 DPR. adinnampi 69 DPR.paradārampi 70 PTS.footnote:Ph.tadatthāya;D.tatthattāya 71 DPR.evaṃ 21

32 (08) 巴利 近譯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moho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uppajjati hitāya vā ahitāya vā ti 72. Ahitāya bhante. Mūḷho panāyaṃ Kālāmā purisapuggalo mohena abhibhūto pariyādinnacitto pāṇam pi 73 hanti, 74 adinnam pi 75 ādiyati paradāram pi 76 gacchati musā pi 77 bhaṇati param pi 78 tathattāya samādapeti yaṃ sa hoti dīgharattaṃ ahitāya dukkhāyā ti. Evam 79 bhante.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〇貣於人內心之愚癡是為益耶〇 或為無益耶〇 大德 為無益 復次, 伽藍眾 此愚癡人是被愚癡所蔽, 心為所捕, 殺有命者 取不與者 與他之妻通 語虛誑, 亦勸他如是作, 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與苦耶〇 大德 唯然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當愚癡在人的內心中產 生時, 所生貣的是有利益還是無利益的〇 大德 是無利益的 葛拉瑪族人啊 這個生貣愚心的人是否被愚癡所蒙蔽, 心被愚癡所纏擾, 而殺生 偷盜 姦淫 說謊, 亦慫恿他人做無益的事及長久的痛苦〇 72 DPR.ti? 73 DPR.pāṇampi 74 DPR.pāṇampi hanati 75 DPR.adinnampi 76 DPR.paradārampi 77 DPR.musāpi 78 DPR.parampi 79 DPR.evaṃ 22

33 大德 是的 古譯 伽藍 癡者為癡所覆, 心無厭足, 或殺生, 或不與取, 或行 邪淫, 或知已妄言, 或復飲酒 比對 前述三段 (06) (07) (08) 近譯皆有提到 亦勸他如是作, 但 唯列殺 偷 淫 妄等四重戒 古譯雖無, 卻有加列五戒之 或 復飲酒 (09) 巴利 近譯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ime dhammā kusalā vā akusalā vā ti? Akusalā bhante. Sāvajjā vā anavajjā vā ti? Sāvajjā bhante. Viññugarahitā vā viññuppasatthā vā ti? Viññugarahitā bhante. Samattā samādinnā ahitāya dukkhāya saṃvattanti no vā 80 kathaṃ vā 81 ettha hotī ti 82? Samattā bhante samādinnā ahitāya dukkhāya saṃvattanti 83. Evaṃ no ettha hotī ti. 伽藍眾 汝等何思惟耶〇此等之法是善耶〇或不善〇 大德 是不善 有罪耶〇或無罪耶〇 大德 是有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〇或智者之所稱讚者耶〇 大德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無益與苦耶〇或不耶〇 大德 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無益與苦, 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80 DPR.vā? 81 DPR.footnote: {kathaṃ vā vo (?)} 82 DPR. 沒有? 83 DPR.saṃvattantīti 23

34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 這些法是善的還是不 善的〇 大德 是不善的 是有罪的還是無罪的〇 大德 是有罪的 是智者所譴責的還是讚嘆的〇 大德 是智者所譴責的 若完全採納奉行之後是否會導向無益及苦〇你們認為如何呢〇 大德 我們認為如是, 若完全採納奉行之後會導向無益及苦 古譯缺 比對 此段佛陀再次提出 如果引來無益與苦, 則斷捨該惡法 的 修 學依循 而對惡法 圓滿之執取 在中文之義涵有語意不清之 慮, 筆者認為以 完全( Samattā )採納奉行( Samādinnā ) 來 表達較為明確 (10) 巴利 Iti kho Kālāmā yaṃ tam 84 avocumha 85 Etha tumhe Kālāmā mā anussavena mā paramparāya mā itikirāya mā piṭakasampadānena mā takkahetu mā nayahetu mā ākāraparivitakkena mā diṭṭhinijjhānakkhantiyā mā bhavyarūpatāya 86 mā samaṇo no garūti, yadā tumhe Kālāmā attanā va 87 jāneyyātha ime dhammā akusalā 84 DPR.taṃ 85 DPR.footnote: {avocumha (sī0 syā0 kaṃ0 pī0) a0 ni } 86 DPR.Bhabbarūpatāya 87 DPR.attanāva 24

35 ime dhammā sāvajjā ime dhammā viññugarahitā ime dhammā samattā samādinnā ahitāya dukkhāya saṃvattantī ti atha tumhe Kālāmā pajaheyyāthā ti iti yaṃ taṃ vuttaṃ idam etaṃ 88 paṭicca vuttaṃ. 近譯 伽藍眾 是故, 我語〆 伽藍眾 汝等勿信風說 ; 勿信傳說 ; 勿信臆說 ; 勿信因其與藏 [ 經 ] 之教 [ 相合 ] ; 勿信是基於尋思 ; 勿信是基於理趣 ; 勿信是熟慮因相 ; 勿信是與審思 忍許之見 [ 相合 ] ;[ 說者 ] 雖是堪能亦勿予信 ; 雖說 [ 此 ] 沙門是我等之師亦勿予信 伽藍眾 若汝等惟自覺〆 此法是不善, 此法是有罪, 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 若將此法圓滿執取, 即能引無益與苦, 則伽藍眾 汝等於時應斷 [ 彼 ] 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自譯葛拉瑪族人啊 如是, 這尌是我所說的 葛拉瑪族人 來, 聽我說〆 ( 1 )勿輕信口耳傳說々( 2 )勿輕信代代傳承々( 3 )勿輕信據說流言々( 4 )勿輕信經典所載々( 5 )勿輕信思辨邏輯々( 6 )勿輕信推理論斷々( 7 )勿輕信外觀常識々( 8 )勿輕信自見審度々( 9 )勿輕信外顯材能々( 10 )勿輕信沙門導師 葛拉瑪族人啊 當你們自己了知 : 這些法是不善的, 這些法是有罪的, 這些法是智者所譴責的, 這些法完全採納奉行之後則導向無益及苦 葛拉瑪族人 這時, 你們應當捨棄它 這樣的説法, 乃是我有所依據( 十事勿著 )而説的 古譯缺 比對 見 (11) 之比對 (11) 88 DPR.idametaṃ 25

36 巴利 Etha tumhe Kālāmā mā anussavena mā paramparāya 89 pe garū ti, yadā tumhe Kālāmā attanā va 90 jāneyyātha ime dhammā kusalā ime dhammā anavajjā ime dhammā viññuppasatthā ime dhammā samattā samādinnā hitāya sukhāya saṃvattantī ti atha tumhe Kālāmā upasampajja vihareyyātha. 近譯 伽藍眾 汝等勿信風說 乃至 勿因是師即予信 伽藍眾 若汝等惟自覺〆 此法是善, 此法是無罪, 此法是借 (智) 91 者之所稱讚者, 若將此法圓滿執取, 即能引益與樂, 即伽 藍眾 其時應具足而住之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來, 聽我說〆 勿輕信口耳傳說々勿輕信代 代傳承 乃至 勿輕信沙門導師 葛拉瑪族人啊 當你們自己了知〆 這些法是善的, 這些法是無罪的, 這些法是智者所讚嘆的, 這些法完全採納奉行之後則導向有益及樂 葛拉瑪族人 這時, 你們應當具足 [ 這些法 ] 而安住 古譯缺 比對 以上二段是佛陀開示完五戒十善的利益後, 第三度依據 十事勿 著 的 修學依循 ( 在 05 段已曾說出 ), 希望葛拉瑪族人能 導 向有益及樂, 而此 益 及 樂 應是依清淨戒所修證得致無 貪 無瞋 無癡的 增上益 及 解脫樂, 但古譯缺 89 DPR.mā paramparāya, mā itikirāya, mā piṭakasampadānena,mā takkahetu, mā nayahetu, mā ākāraparivitakkena, mā diṭṭhinijjhānakkhantiyā, mā T bhabbarūpatāya, mā samaṇo no garūti 90 DPR.attanāva 91 原譯本錯植是 借 字, 應修正為 智 26

37 (12) 巴利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alobho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uppajjati hitāya vā ahitāya vā ti? Hitāya bhante. Aluddho panāyaṃ Kālāmā purisapuggalo lobhena anabhibhūto apariyādinnacitto n eva 92 pāṇaṃ hanti 93 na adinnam 94 ādiyati na paradāraṃ gacchati na musā bhaṇati paraṃ pi 95 tathattāya 96 samādapeti yaṃ sa hoti 97 dīgharattaṃ hitāya sukhāyā ti? Evam 98 bhante ti 99.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adoso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uppajjati 100 hitāya vā ti ahitāya vā ti? Hitāya bhante. Aduṭṭho panāyaṃ Kālāmā purisapuggalo dosena anabhibhūto apariyādinnacitto n eva pāṇaṃ hanti 101 na musā bhaṇati param pi tathattāya samādapeti yaṃ sa hoti dīgharattaṃ 102 hitāya sukhāyā ti. Evam bhante.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amoha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uppajjati hitāya vā ahitāya vā ti? Hitāya bhante. Amūḷho panāyaṃ Kālāmā purisapuggalo mohena anabhibhūto apariyādinnacitto n eva 103 pāṇaṃ hanti 104 na adinnam 105 ādiyati na paradāraṃ gacchati na musā bhaṇati paraṃ pi 106 tathattāya 107 samādapeti yaṃ sa hoti DPR.neva 93 DPR.hanati 94 DPR.na adinnaṃ 95 DPR.na paraṃpi 96 PTS.footnote:Ph.na param pi tadatthāya 97 PTS.footnote:Ph.yaṃ tassa pahoti;d.sa yaṃ sa hoti 98 DPR.evaṃ 99 DPR. 沒有 ti 100 DPR. uppajjati...pe0..amoho purisassa ajjhattaṃ uppajjamāno uppajjati...pe0... hitāya sukhāyā''ti 101 DPR.hanati 102 PTS.footnote:Ph.yaṃ tassa pahoti;d.sa yaṃ sa hoti 103 DPR.neva 104 DPR.hanati 105 DPR.na adinnaṃ 106 DPR.na paraṃpi 107 PTS.footnote:Ph.na param pi tadatthāya 27

38 dīgharattaṃ hitāya sukhāyā ti? Evam 109 bhante ti 110. 近譯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〇貣於人內心之無貪是為益耶〇或 為無益耶〇 大德 為益 復次, 伽藍眾 此無貪人是不為貪所蔽 心不為捕 不殺 有命者 不取不與者 不與他之妻通 不語虛誑, 亦勸他如是作, 此即與彼以長夜之益與樂 大德 唯然 111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〇貣於人內心之無瞋是為益耶 或為無益耶〇 大德 為益 復次, 伽藍眾 此無瞋人是不為瞋所蔽 心不為捕 不殺 有命者 乃至 不語虛誑 亦勸他如是作, 此是與彼長夜之益 與樂耶〇 大德 唯然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〇貣於人內心之無癡是為益耶〇 或為無益耶〇 大德 為益 復次, 伽藍眾 此無癡人是不為愚癡所蔽, 心不為捕, 不 殺有命者 不取不與之物 不與他之妻通 不語虛誑, 亦勸他如 是作, 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〇 大德 唯然 108 PTS.footnote:Ph.yaṃ tassa pahoti;d.sa yaṃ sa hoti 109 DPR.evaṃ 110 DPR. 沒有 ti 111 原譯本漏打一 瞋 字 28

39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當不貪在人的內心中產 生時, 所生貣的是有利益還是無利益的〇 大德 是有利益的 葛拉瑪族人啊 這個不貣貪心的人是否不被貪欲所蒙蔽, 心不被貪欲所纏擾, 而不殺生 不偷盜 不姦淫 不說謊, 亦勸告他人做有益的事及長久的安樂〇 大德 是的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當無瞋在人的內心中產生時, 所生貣的是有利益還是無利益的〇 大德 是有利益的 葛拉瑪族人啊 這個不貣瞋心的人是否不被瞋恚所蒙蔽, 心不被瞋恚所纏擾, 而不殺生 不偷盜 不姦淫 不說謊, 亦勸告他人做有益的事及長久的安樂〇 大德 是的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當無癡在人的內心中產生時, 所生貣的是有利益還是無利益的〇 大德 是有利益的 葛拉瑪族人啊 這個不貣愚心的人是否不被愚癡所蒙蔽, 心不被愚癡所纏擾, 而不殺生 不偷盜 不姦淫 不說謊, 亦勸告他人做有益的事及長久的安樂〇 大德 是的 古譯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 棄捨刀杖, 有慚有愧, 有慈悲心, 饒益一切, 乃至蜫蟲々彼於殺生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不與取, 斷不與取, 與之乃取, 樂於與取, 常好布施, 歡喜無悋, 不望其報々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 29

40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非梵行, 斷非梵行, 勤修梵行, 精勤妙行, 清淨無穢, 離欲斷淫々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妄言, 斷妄言, 真諦言, 樂真諦, 住真諦不移動, 一切可信, 不欺世間々彼於妄言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兩舌, 斷兩舌, 行不兩舌, 不破壞他 不聞此語彼, 欲破壞此々不聞彼語此, 欲破壞彼々離者欲合, 合者歡喜々不作羣黨, 不樂羣黨, 不稱羣黨々彼於兩舌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麁言, 斷麁言, 若有所言, 辭氣麁獷, 惡聲逆耳, 眾所不喜, 眾所不愛, 使他苦惱, 令不得定, 斷如是言 若有所說, 清和柔潤, 順耳入心, 可喜可愛, 使他安樂, 言聲具了, 不使人畏, 令他得定, 說如是言々彼於麁言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綺語, 斷綺語, 時說 真說 法說 義說 止息說, 樂止息說, 事順時得宜, 善教善訶々彼於綺語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貪伺, 斷貪伺, 心不懷諍, 見他財物諸生活具, 不貣貪伺, 欲令我得々彼於貪伺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恚, 斷恚, 有慚有愧, 有慈悲心, 饒益一切, 乃至蜫蟲々彼於嫉恚淨除其心 伽藍 多聞聖弟子離邪見, 斷邪見, 行於正見而不顛倒, 如是見, 如是說〆有施有齋, 亦有咒說, 有善惡業報, 有此世彼世, 有父有母, 世有真人往至善處 善去 善向, 此世彼世, 自知 自覺 自作證成尌遊々彼於邪見淨除其心 比對 本段是佛陀對選取棄捨不善法的 修學依循 的舉例 30

41 1. 近譯中佛陀舉出, 已修得 長夜之益與樂 者(古譯對應詞是 : 聖弟子 ), 可由內心分別生起之無貪 無瞋 無癡善心所, 以行不殺生 不偷盜 不姦淫 不說謊的善戒 2. 古譯則依序詳列十善業道的三種身善業 四種口善業 三種意善業(但意業方面, 古譯以 邪見 對應近譯之 愚癡 )且古譯有出現相應於大乘法的 慈悲(饒益一切) 布施 精勤 住真諦 等語句(六度之持戒度 忍度 禪度可視參照經文之清淨持戒與四無量定部份) 3. 另 : 近譯有增列不但自作且 教他 之 亦勸他如是作 ; (13) 巴利 近譯 Taṃ kiṃ maññatha Kālāmā ime dhammā kusalā vā akusalā vā ti? Kusalā bhante. Sāvajjā vā anavajjā vā ti? Anavajjā bhante.viññugarahitā vā viññuppasatthā vā ti? Viññuppasatthā bhante. Samattā samādinnā sukhāya 112 saṃvattanti, no vā 113 kathaṃ vā ettha hotī ti? Samattā bhante samādinnā hitāya sukhāya saṃvattanti evaṃ no ettha hotī ti. 伽藍眾 汝等如何思惟耶〇此等之法是善耶〇或是不善 耶〇 大德 是善 有罪耶〇或無罪耶〇 大德 是無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〇或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耶〇 大德 是智者之所稱讚者 112 DPR.hitāya sukhāya 113 DPR.vā? 31

42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益與樂耶〇或不耶〇 大德 圓滿執取, 即能引益與樂 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你們認為如何呢〇 這些法是善的還是不 善的〇 大德 是善的 是有罪的還是無罪的〇 大德 是無罪的 是智者所譴責的還是讚嘆的〇 大德 是智者所讚嘆的 若完全採納奉行之後是否則導向有益及樂〇你們認為如何呢〇 大德 我們認為如是, 若完全採納奉行之後則導向有益及樂 古譯缺 比對 本段佛陀再度引導葛拉瑪族人能趨向 有益及樂 的 修學依 循, 而此 益 及 樂 應是依清淨戒所修證得致無貪 無瞋 無癡的 增上益 及 解脫樂 (14) 巴利 Iti kho Kālāmā yaṃ taṃ avocumhā etha tumhe Kālāmā mā anussavena mā paramparāya mā itikirāya mā piṭakasampadānena mā takkahetu 114 mā nayahetu 115 mā ākāraparivitakkena mā diṭṭhinijjhānakkhantiyā mā bhavyarūpatāya 116 mā samaṇo no garū 114 PTS.footnote:Ph.-gāhena 115 PTS.footnote:Ph.-gāhena 116 DPR.bhabbarūpatāya 32

43 近譯 ti 117, yadā tumhe Kālāmā attanā va jāneyyātha ime dhammā kusalā ime dhammā anavajjā ime dhammā viññuppasatthā ime dhammā samattā samādinnā hitāya sukhāya saṃvattantī ti atha tumhe Kālāmā upasampajja vihareyyāthā ti iti yan taṃ vuttaṃ idam etaṃ paṭicca vuttaṃ. 伽藍眾 是故, 我語〆 伽藍眾 汝等勿信風說々勿信傳說々 勿信臆說々勿信因與藏 [ 經 ] 之教 [ 相合 ] 々勿信因基於尋思々勿信因基於理趣々勿信因熟慮因相々勿信因與審慮 忍許之見 [ 相合 ] 々勿信因 [ 說者 ] 是堪能々勿信因 [ 此 ] 沙門是我等之師 伽藍眾 若汝等共自覺〆此法是善, 此法是無罪, 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 若將此法圓滿執取即可引益與樂, 則伽藍眾 其時應具足而住, 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所以, 我才說〆葛拉瑪族人 來, 聽我說〆 ( 1 )勿輕信口耳傳說々( 2 )勿輕信代代傳承々( 3 )勿輕信據說流言々( 4 )勿輕信經典所載々( 5 )勿輕信思辨邏輯々( 6 )勿輕信推理論斷々( 7 )勿輕信外觀常識々( 8 )勿輕信自見審度々( 9 )勿輕信外顯材能々( 10 )勿輕信沙門導師 葛拉瑪族人啊 當你們自己了知 : 這些法是善的, 這些法是無罪的, 這些法是智者所讚嘆的, 這些法完全採納奉行之後則導向有益及樂 葛拉瑪族人 這時, 你們應當具足 [ 這些法 ] 而安住 這樣的説法, 乃是我有所依據( 十事勿著 )而説的 古譯缺 比對 本段佛陀第四度依據 十事勿著 的 修學依循, 以引發葛拉瑪 族人進學下段的修行主題 : 四無量定 117 PTS.footnote:Ph.gurū 33

44 (15) 巴利 近譯 Sa kho so Kālāmā ariyasāvako evaṃ vigatābhijjho vigatavyāpādo asammūḷho sampajāno patissato mettāsahagatena cetasā Karuṇāsahagatena cetasā muditāsahagatena cetasā upekkhāsahagatena cetasā ekaṃ disaṃ pharitvā viharati tathā dutiyaṃ tathā tatiyaṃ tathā catuṭṭhiṃ. Iti uddham adho tiriyaṃ sabbadhi sabbattatāya sabbāvantaṃ lokaṃ upekkhāsahagatena cetasā vipulena mahaggatena appamāṇena averena avyāpajjhena pharitvā viharati. 伽藍眾 彼聖弟子即如是離貪 離瞋, 不愚癡 以正知 正 念 與慈俱行之心 與悲俱行之心 與喜俱行之心 與捨俱行之心 遍滿一方而住 第二 第三 第四 [ 方 ] 亦同 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 於一切世界, 與捨俱行之廣 大 無量 無怨 無惱害之心 遍滿而住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這樣的聖弟子能如是離貪欲 離瞋恚 不 愚癡, 具有正知 正念, 有與慈相俱的心,[ 充滿第一方, 第二方, 第三方與第四方都一樣, 如此, 又上下四方 充滿一切處所的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與慈相俱的心 廣闊的 至大的 無量的 無恚的 無瞋的 遍滿而住 ] 有與悲相俱的心,[ 充滿一方, 第二方, 第三方與第四方都一樣, 如此, 又上下四方 充滿一切處所的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與悲相俱的心 廣闊的 至大的 無量的 無恚的 無瞋的 遍滿而住 ] 有與喜相俱的心,[ 充滿第一方, 第二方, 第三方與第四方都一樣, 如此, 又上下四方 充滿一切處所的一切世界 一切眾 34

45 生, 與喜相俱的心 廣闊的 至大的 無量的 無恚的 無瞋的 遍滿而住 ] 有與捨相俱的心, 充滿第一方, 第二方, 第三方與第四方都一樣, 如此, 又上下四方 充滿一切處所的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與捨相俱的心 廣闊的 至大的 無量的 無恚的 無瞋的 遍滿而住 古譯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成尌身淨業, 成尌口 意淨業, 離 恚離諍, 除去睡眠, 無掉 貢高, 斷疑 度慢, 正念 正智, 無有愚癡 彼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尌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如是, 悲 喜心與捨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比對 古譯內文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 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具有 大般若經 所說 成佛前之深廣菩薩行的發心 : 應一切智智心(遍滿一切世間成尌 遊), 大悲為上首(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無 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118 由此可見古譯之大 乘思想甚是濃郁 然若對比至近譯內文 離貪 離瞋, 不愚癡 以正知 正念 與 慈俱行之心 橫遍於上下一切處, 於一切世界, 與(慈 悲 喜)捨俱行之廣 大 無量 無怨 無惱害之心 遍滿而住 可發現其文脈與古譯有同工異曲之 修學依循 依清淨戒進修四無量心, 是經典中常見的教法 而四無量心是 118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卷 摩訶薩品 (T05, no. 220, p. 274, a26-27) 119 中阿含經 卷 4 2 業相應品 : 世尊告曰〆 伽彌尼 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 斷不與取 邪婬 妄言, 至斷邪見, 得正見 彼便自見, 我斷十惡業道 念十善業道已, 便生歡悅, 生歡悅已, 35

46 大乘法中除了不忘失菩提心與實踐六度之外, 非常重視的修學 阿含經 上, 除有空 無相 無願三解脫門之外, 也常出現 無量心解脫 121, 加上它, 便構成了四解脫 所以 無量心是能與解脫相應的, 有四無量心, 則他的私我心越小, 慈悲心也尌越大, 到後來便能達到無自無他, 一切平等與真理相應的境界 本經至此, 無論是何譯本, 也就都表顯出原來隱伏著的大乘法之 修學依循 (16) 巴利 Sa 122 kho so 123 Kālāmā ariyasāvako evaṃ averacitto evaṃ avyāpajjhacitto 124 evaṃ asaṅkiliṭṭhacitto 125 evaṃ visuddhacitto, tassa diṭṭh eva 126 dhamme cattāro assāsā adhigatā honti. (a) Sace kho pana atthi paraloko 127 atthi sukaṭadukkaṭānaṃ 128 便生於喜々生於喜已, 便止息身々止息身已, 便身覺樂々身覺樂已, 便得一心 伽彌尼 多聞聖弟子得一心已, 則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尌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T01, no. 26, p. 447, b2-15) 120 聲聞者不能即俗而真, 不能即緣貣而空寂, 以為慈悲等四無量心, 但緣有情, 不能契入無為性 不知四無量心是可以直入法性的, 如質多羅長者為那伽達多說〆無量三昧與空三昧 無相三昧 無所有三昧, 有差別義, 也有同一義 約 無諍 義說, 無量與無相等, 同樣是能空於貪 瞋 癡 常見 我 我所見的 ( 雜含卷二一 五六七經 ) 從空相應緣貣來說, 由于有情無自性, 是相依相緣相成, 自己非獨存體, 一切有情也不是截然對立的, 所以能 無怨無瞋無恚 了達有情的沒有定量性, 所以普緣有情的慈悲 無緣慈, 即能契入空性 四三昧中, 三三昧即三解脫門, 依三法印而成觀々無量三昧, 即是依苦成觀 觀一切有情的苦迫而貣拔苦與樂的同情, 即 無量心解脫 由於聲聞偏重厭自身苦, 不重愍有情苦々偏重厭世, 不能即世而出世, 這才以無量三昧為純世俗的 印順法師,2012, 佛法概論,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網站,URL= 中阿含經 卷 19 2 長壽王品 : 云何無量心解脫〇若有沙門 梵志在無事處, 或至樹下空安靜處,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尌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T01, no. 26, p. 550, a22-27) 122 DPR.footnote: {sace (ka0)} 123 PTS.footnote:Ph.sace kho so 124 DPR.abyāpajjhacitto 125 DPR.asaṃkiliṭṭhacitto 126 DPR.diṭṭheva 127 DPR.paro loko 128 DPR.footnote: {sukaṭadukkaṭānaṃ (sī0 syā0 kaṃ0 pī0)} 36

47 kammānaṃ phalaṃ vipāko ṭhānam 129 ahaṃ 130 kāyassa bhedā paraṃ maraṇā sugatiṃ saggaṃ lokaṃ uppajjissāmī ti. Ayam assa 131 paṭhamo assāso adhigato hoti. (b) Sace kho pana n atthi paraloko 132 n atthi 133 sukaṭadukkaṭānaṃ kammānaṃ phalaṃ vipāko idhāhaṃ 134 diṭṭh eva 135 dhamme averaṃ avyāpajjhaṃ 136 anīghaṃ sukhiṃ 137 attānaṃ pariharāmī ti. Ayam assa 138 dutiyo assāso adhigato hoti. (c) Sace kho pana karoto karīyati pāpaṃ na kho panāhaṃ kassaci pāpaṃ cetemi akarontaṃ kho pana maṃ pāpaṃ kammaṃ 139 kuto dukkhaṃ phusissatī ti. Ayam assa 140 tatiyo assāso adhigato hoti. (d) Sace kho pana karoto na karīyati pāpaṃ idhāhaṃ 141 ubhayen eva 142 visuddhaṃ attānaṃ samanupassāmī ti. Ayam assa 143 catuttho assāso adhigato hoti. Sa kho so 144 ariyasāvako Kālāmā 145 evaṃ averacitto evaṃ avyāpajjhacitto 146 evaṃ asaṅkiliṭṭhacitto evaṃ visuddhacitto tassa diṭṭh eva 147 dhamme ime cattāro assāsā adhigatā 129 DPR.footnote: athāhaṃ{ṭhānamahaṃ (sī0 pī0),ṭhānametaṃ yenāhaṃ (syā0 kaṃ0)} 130 PTS.footnote:Ph.athāhaṃ;SS. ṭhānam ahaṃ 131 DPR.ayamassa 132 DPR.natthi paro loko 133 DPR.natthi 134 DPR.footnote:.athāhaṃ{idhāhaṃ (sī0 syā0 kaṃ0 pī0)} 135 DPRdiṭṭheva 136 DPR.abyāpajjhaṃ 137 PTS.footnote:MSS.sukhī;Com.sukhaṃ;Dpr. {sukhaṃ (sī0), sukhī (syā0 kaṃ0)} 138 DPR.ayamassa 139 DPR.pāpakammaṃ 140 DPR.ayamassa 141 DPR.athāhaṃ 142 DPR.ubhayeneva 143 DPR.ayamassa 144 PTS.footnote:Ph.sace kho so 145 DPR.kālāmā ariyasāvako 146 DPRabyāpajjhacitto 147 DPR.diṭṭheva 37

48 近譯 hontī ti. 伽藍眾 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 如是心無貪欲, 如是心無 雜染, 如是心淨, 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a) 若有後世, 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〆即有是處, 我身壞 死後, 當生於善趣天世 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 (b) 若無後世, 又若無善作 惡作業之異熟果〆即我將於此現法, 以無怨 無貪 無苦 有樂來護自己 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 (c) 又若作 [ 惡 ] 之人有惡報〆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 不造惡業之人, 何有苦之觸〇即彼等所得之第三慰安 (d) 若作 [ 惡 ] 之人, 無有惡報〆則現在於二者我已見己之清淨 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伽藍眾 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 如是心無貪欲, 如是心無雜染, 如是心淨, 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自譯 葛拉瑪族人啊 這樣的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 有如此無恚 心 有如此無染心 有如此清淨心, 他在現世獲得四種安穩 (a) 如果有後世 有善惡業的果報, 則我命終身體散壞以後, 將轉生到善趣天界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一種安穩 (b) 如果沒有後世 沒有善惡業的果報, 而我在現世無怨 無瞋 無苦得樂, 守護著自己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二種安穩 (c) 如果造惡者得惡報, 而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有惡意, 不造惡業的我怎會遭受到苦呢〇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三種安穩 (d) 如果造惡者沒有惡報, 而我現在見到一切已清淨的自己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四種安穩 葛拉瑪族人啊 這樣的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 有如此無恚 38

49 心 有如此無染心 有如此清淨心, 他在現世獲得這四種安穩 古譯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便得四安 148 隱住處 云何為四〇 (a) 有此世彼世, 有善惡業報〆我得此正見相應業, 受持具足, 身壞命終, 必至善處, 乃生天上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 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 (b) 復次, 伽藍 無此世彼世, 無善惡業報〆如是我於現法 中, 非以此故為他所毀, 但為正智所稱譽, 精進人 正見人說其 有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 二安隱住處 (c) 復次, 伽藍 若有所作, 必不作惡, 我不念惡 所以者何〇 自不作惡, 苦何由生〇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 恚無諍, 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d) 復次, 伽藍 若有所作, 必不作惡, 我不犯世怖與不怖, 常當慈愍一切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 無濁歡悅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四 安隱住處 比對 見 (17) 之比對 (17) 148 安隱 1. 安穩 安定 ; 平靜 詩 大雅 綿 迺慰迺心 漢鄭玄箋 : 民心定, 及安隱其居 宋書 夷蠻傳 呵羅單國 : 莊嚴國土, 人民熾盛, 安隱快樂 按, 隱 穩 古今字 參閱清王鳴盛 蛾朮編 說字十一 漢語大詞典 卷 3, 頁

50 巴利 Evam etaṃ 149 Bhagavā evam etaṃ 150 Sugata. Sa kho so bhante ariyasāvako evaṃ averacitto evaṃ avyāpajjhacitto 151 evaṃ asaṅkiliṭṭhacitto 152 evaṃ visuddhacitto tassa diṭṭh eva 153 dhamme cattāro assāsā adhigatā honti. (a) Sace kho pana atthi paraloko 154 atthi sukaṭadukkaṭānaṃ 155 kammānaṃ phalaṃ vipāko ṭhānam ahaṃ 156 kāyassa bhedā param 157 maraṇā sugatiṃ saggaṃ lokaṃ upapajjissāmī ti. Ayam assa 158 paṭhamo assāso adhigato hoti. (b) Sace kho pana n atthi 159 paraloko 160 n atthi 161 sukaṭadukkaṭānaṃ kammānaṃ phalaṃ vipāko idhāham 162 diṭṭh eva 163 dhamme averaṃ avyāpajjhaṃ 164 anīghaṃ sukhiṃ attānaṃ pariharāmī ti. Ayaṃ assa 165 dutiyo assāso adhigato hoti. (c) Sace kho pana karoto karīyati pāpaṃ na kho panāhaṃ kassaci pāpaṃ cetemi akarontaṃ kho pana maṃ pāpaṃ kammaṃ 166 kuto dukkhaṃ phusissatī ti. Ayam assa 167 tatiyo assāso adhigato hoti. 149 DPR.evametaṃ 150 DPR.evametaṃ 151 DPR.abyāpajjhacitto 152 DPR.asaṃkiliṭṭhacitto 153 DPR.diṭṭheva 154 DPR.atthi paro loko 155 DPR.sukatadukkaṭānaṃ 156 PTS.footnote:Ph.athāhaṃ 157 DPR.paraṃ 158 DPR.paraṃ 159 DPR.natthi 160 DPR.paro loko 161 DPR.natthi 162 DPR.athāhaṃ 163 DPR.diṭṭheva 164 DPR.abyāpajjhaṃ 165 DPR.ayamassa 166 DPR.pāpakammaṃ 167 DPR.ayamassa 40

51 (d)sace kho pana karoto na karīyati pāpaṃ idhāhaṃ 168 ubhayen eva 169 visuddhaṃ attānaṃ samanupassāmī ti. Ayam assa 170 catuttho assāso adhigato hoti. Sa kho so 171 bhante ariyasāvako evaṃ averacitto evaṃ avyāpajjhacitto 172 evaṃ asaṅkiliṭṭhacitto 173 evaṃ visuddhacitto. tassa diṭṭh eva 174 dhamme ime cattāro assāsā adhigatā hontī 175 ti 176. Abhikkantaṃ bhante pe 177 Ete mayaṃ bhante Bhagavant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a dhammañ ca 178 bhikkhusaṅghañ ca. 179 Upāsake no bhante Bhagavā dhāretu ajjatagge pāṇupete saraṇaṃ gate ti. 180 近譯 世尊 此即如是, 善逝 此即如是, 大德 彼聖弟子如是 心無怨憎, 如是心無貪欲, 如是心無雜染, 如是心淨, 彼於現法 得四種慰安 (a) 若有後世, 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 即有是處, 我身壞 168 DPR.athāhaṃ 169 DPR.ubhayeneva 170 DPR.ayamassa 171 PTS.footnote:Ph.sace kho pana 172 DPR.abyāpajjhacitto 173 DPR.asaṃkiliṭṭhacitto 174 DPR.tassa diṭṭheva 175 DPR.honti 176 DPR. 沒出現 177 加上此段出現在 AN.I, 頁 173 與 AN.I, 頁 184~185 有完整, 不過只是名詞不 一樣而已, 就是 bho Gotama 所以要改成 bhante : Seyyathāpi bho Gotama nikkujjitaṃ vā ukkujjeyya paṭicchannaṃ vā vivareyya mūḷhassa vā maggaṃ ācikkheyya andhakāre vā telapajjotaṃ dhāreyya cakkhumanto rūpāni dakkhintīti, evam eva bhotā Gotamena anekapariyāyena dhammo pakāsito.) ; 另外參見 泰國大藏經 < 增支部 >Mahāmakut Rājvidyālaya University 版, 曼谷 :Chalemchankaanpim, 1972 年, 冊 1, 頁 346: [ 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 ; 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 ; 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 ; 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 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到有色 世尊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 ] 178 DPR.dhammañca 179 DPR.bhikkhusaṅghañca 180 DPR.gate''ti. pañcamaṃ 41

52 死後, 生於善趣天世, 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 (b) 又若無後世, 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 則我將於此現世, 以無怨 無貪 無苦 有樂以我自己, 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 (c) 又若作 [ 惡 ] 之人有惡報, 則我不對任何人懷惡意, 不造惡業之人, 何有苦之觸〇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 (d) 若作 [ 惡 ] 之人無有惡報, 則現在, 於二者我已見己之清淨, 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大德 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 如是心無貪欲, 如是心無雜染, 如是心淨, 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大德 奇哉 乃至 大德 我等歸依世尊 法 又 [ 歸依 ] 比丘僧伽, 大德請世尊存念我等從今日貣終生歸依為優婆圔 自譯 是的, 世尊 是的, 善逝 大德 這樣的聖弟子有如此 無瞋心 有如此無恚心 有如此無染心 有如此清淨心 他在現世獲得這四種安穩 (a) 如果有後世 有善惡業的果報, 則我命終身體散壞以後, 將轉生到善趣天界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一種安穩 (b) 如果沒有後世 沒有善惡業的果報, 而我在現世無怨 無瞋 無苦得樂, 守護著自己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二種安穩 (c) 如果造惡者得惡報, 而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有惡意, 不造惡業的我怎會遭受到苦呢〇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三種安穩 (d) 如果造惡者沒有惡報, 而我現在見到一切已清淨的自己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四種安穩 葛拉瑪族人啊 這樣的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 有如此無恚心 有如此無染心 有如此清淨心, 他在現世獲得這四種安穩 42

53 妙極了 大德 妙極了 大德 大德 我們歸依世尊 法及僧 大德 願世尊接受我們為優婆圔, 從今日貣終生歸依 古譯 伽藍白世尊曰〆 如是, 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 無諍, 得四安隱住處 云何為四〇 (a) 有此世彼世, 有善惡業報, 我得此正見相應業, 受持具足, 身壞命終, 必至善處, 乃至天上 如是, 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 (b) 復次, 瞿曇 若無此世彼世, 無善惡業報, 我於現法中, 非以此故為他所毀, 但為正智所稱譽, 精進人 正見人說其有 如是, 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 (c) 復次, 瞿曇 若有所作, 必不作惡, 我不念惡 所以者何〇自不作惡, 苦何由生〇如是, 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d) 復次, 瞿曇 若有所作, 必不作惡, 我不犯世怖與不怖, 常當慈愍一切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 無濁歡悅 如是, 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如是, 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四安隱住處 瞿曇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等盡壽自歸佛 法及比丘眾, 唯願世尊受我等為優婆圔 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比對 以上二段是依據 修學依循 選取善法後, 進一步檢驗出實行後 可得的四種效果 : 獲得四種安穩, 內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從 結 怨 恚 諍解脫出來 43

54 ( 16 )是佛對族人的開示,( 17 )是族人領悟後以複誦方式向佛回應, 表示願意接受佛陀的教導, 終身歸敬三寶 而關於四種慰安(安隱)筆者另一解讀是 : 第一慰安(安隱)的狀況是已無 怨憎 貪欲 雜染, 但尚會轉生於善道往返的證量,(同古譯之結 怨 恚 諍), 故應是已得初 二果之聖者 第二慰安(安隱) 無後世 無善惡之異熟果, 則可推斷應是 不來 之三果聖者 第三慰安(安隱)無惡念 不造惡 無 苦之觸 是初果至四果證量的共相 第四慰安(安隱)具備 已見己之清淨 的 解脫知見, 則應是四果無學 (18) 巴利 缺 近譯 缺 自譯 缺 古譯 比對 佛說如是, 一切伽藍人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古譯的最後一段是大乘經一般的體例中的 流通分, 佛說法不只 是為利益當時的現前聽眾, 還要長遠地傳播給未來有緣的眾生, 乃至永久流傳下去 而達成這個任務與否的關鍵, 即在於當時聽聞到正法的大眾, 是否能以清淨心 歡喜心, 將佛陀的教導如實地 依循修學 但巴利語原文及近譯, 未見此段佛陀的付囑流通 44

55 以上是古譯和近譯的全文比對, 可以初步看出經文的內容和結構, 其 中差異最大的是, 古譯缺少了重要的 十事勿著 的經文, 關於 修學依 循 也比較不完備 三 漢巴版本差異之探討 ( 一 ) 差異處之說明筆者發現巴利近譯 葛拉瑪經 中的 十事勿著 一節, 在相對應的古譯 伽藍經 中, 隻字不提, 這是相當大的不同點 ( 二 ) 差異原因之探討為何近譯與古譯有差異呢? 這可能和部派傳承的不同有關, 說明如下 : 1. 有部 的教義主要是三世是實有 181 由古譯的 伽藍經 中來看更明顯看出是有部的教義, 如經中云 : 伽藍! 汝等自無淨智, 為有後世? 為無後世? 伽藍! 汝等亦無淨智, 所作有罪? 所作無罪? 伽藍! 當知諸業有三, 因習本有, 云何為三? 伽藍! 謂貪是諸業, 因習本有 伽藍! 恚及癡是諸業, 因習本有 這一段經文, 在近譯的巴利經文中並沒有出現 2. 根據水野博士的著作說 : 如宇井博士 赤沼教授所說, 中阿含 乃屬於與 雜阿含 及其他一般正統有部稍異之有部系, 對於迦濕彌羅之正統有部來說, 可能是屬於犍陀羅一帶之傍系有部 182 可見有部在不同地區也會有某些小差異 3. 從 出三藏記集 所記載的僧伽提婆翻譯 中阿含經 得知, 他是罽賓 ( 迦濕彌羅 ) 人, 此地方屬於有部化區, 而南傳屬於上座分別說系, 因 181 如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七六 ( 大正二七 三九五下 三九六上 ) 說 : 三世諸法, 因性果性, 隨其所應, 次第安立 體實恆有, 無增無減, 但依作用, 說有說無 一一有為法的體性, 是實有的 : 未來有, 現在有, 過去有, 不能說 從無而有, 有已還無 的 依諸法的作用, 才可以說有說無 這是說, 一切法不增不減, 本來如此 : 沒有生起以前, 已經這樣的有了, 名 未來有 依因緣而現起, 法體還是這樣, 名 現在有 作用過去了, 法體還是這樣的存在, 名 過去有 生滅 有無, 約法的作用說, 自體是恆住自性, 如如不異的 印度佛教思想史, 頁 中阿含經解題 ( 國譯一切經阿含部 六 昭和四四年改訂版 ), 頁

56 此筆者認為巴利的經文與古譯 伽藍經 的差異, 是因為部派傳承不同所造成的問題 4. 巴利經文 葛拉瑪經 與古譯 伽藍經 的差異, 有可能是僧伽提婆翻譯 伽藍經 時, 十事勿著 並未在經文中出現; 也有可能巴利語中的 十事勿著 是後來才添加進去的 但這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46

57 第三章 佛教知識學之探討 本章將針對佛教知識學進行探討, 其路徑是首先從哲學中的知識學出 發為第一節, 用以說明知識學論述的範圍 ; 接著依此在第二節引申探討佛 教的知識學所涵蓋的內容 第一節 知識學論述範圍及內涵 知識學 (Epistemology), 字源來自於希臘文 Episteme( 意即知識 ) 與 Logos( 意即學問 ), 由其字源推論可知 : 知識學所探討的是屬於 認知的學問 在哲學領域中, 知識學與形上學並駕齊驅, 兩者共同撐起哲學大半的領域 哲學家對此兩門哲學分之科目孰重孰輕, 有相當不同的看法 但是有的哲學家將所有不具認知意義的哲學思想, 視為幻想的遊戲 ( 其中包括傳統形上學 ) 183 ; 由此不難看出知識學在哲學各學門中, 佔有重要的位置 在哲學中佔有如此重要地位的知識學, 其所討論的範圍為何? 是本節所要探究的重點 然而,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 先必須了解, 知識學的探討, 在不同文化中, 有各自不同偏重的知識形態, 如朱建民 知識論 所說的 : 以成聖賢為人生目標的中國傳統儒家強調德性之知, 以修行解脫為人生目標的印度傳統強調聖教量 以真假為關懷核心的西方知識學並不論及實踐知識, 而是完全針對人類的事實知識或命題知識來討論 184 由於西方哲學的知識學與佛教知識學所討論的側重方向不同, 為使探討脈絡一致, 本節所探討的知識學課題乃以西方哲學的知識學為主要論述依據, 而有關佛 邏輯實證論者卡納普 艾爾即是持此論點的代表 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26 47

58 教知識學部分, 則留待下一節細談 本節的討論將分為一 知識學之歷史 演進, 以及二 知識學之主要課題 等二小節進行探討 一 知識學之歷史演進 知識學關注的是 : 何為知識? 和 我們如何獲取知識? 等相關問題 在西方的傳統上, 知識學主要探討的是人類的事實知識, 也由於事實知識都有真假可言, 所以又可稱命題知識 其所關注的焦點也就在命題的知識上, 排除實踐與親知等其他的知識 185 是以在這個脈絡下所發展出的知識學所探討課題包括知識 證據 相信的理由 證成 或然率以及人應該相信甚麼等概念 從古希臘起柏拉圖區分 知識 意見 及 信念, 並認定高下, 認為我們所應追求的並非 意見 及 信念, 而是 知識, 然所謂的知識, 並非個別 特殊的知識, 如歷史知識 或生理學知識等, 這些特定學門的個別知識不是哲學家所擅長的, 哲學家關心的乃是共同於這些知識的特性 換言之, 知識學關心的是一般意義的知識, 探討的是知識本身的特性, 186 此亦即是說普遍概念的知識, 在柏拉圖的理型論中認為真正的普遍概念要與客觀實在一一相應, 實在性與價值性都是最高的存在自體 187 當然, 古希臘這種對知識的看法, 在後來的哲學理念中, 並非完全不變的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發生於啟蒙運動後, 笛卡兒提出另一種對知識的看法, 最主要的差別是將知識從最高存有的世界拉了回來, 以人為知識的標準 在古希臘, 所有東西都會推究它的知識, 推究的基本方式就是找到在 185 這是佛教知識學與西方知識學最大的不同處, 佛教的知識學雖也探討人類事實知識, 但其知識的重點是放在生命道路的開展上的探討 186 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柏拉圖理型論的基本主張 : 感覺經驗的對象或具體及存在者, 正如赫拉克里特斯所說的, 流動不息 ; 只有依據理性, 層層廓清 存在 概念的意蘊, 才能真正把握實在 (reality) 或本體 真正的普遍概念必與客觀時再一一相應 ; 實在性與價值性都是最高的存在自體即是所謂形相貨及觀念, 而為一切現實存在者的存在原理 參考傅偉勳, 西洋哲學史 ( 台北 : 三民書局,2008 年 ), 頁 79 48

59 每樣東西背後, 支撐著這個東西與形上世界相關聯的 有, 而其他的知 識, 都是從這個 有 延伸而來的 所有的知識皆與 有 相關聯著, 有 是在每個東西之背後的具永恆性的那個東西 但是笛卡兒轉變了問問題的 模式, 追問 吾人為何可以思考? 存在所以存在的根據問題, 當然還是 重要, 但去問這個問題之先, 得先問為何吾人可以問這個問題 在此他提 升了吾人思考的重要性 突顯出直接關聯到思考的 --- 吾人理性能力, 以及 理性背後的有, 此即 我思故我在 這話的由來 而由我的思維突顯而出來之 有, 相對於其他的有, 產生了特殊的地 位, 不再是眾多 有 中的一個所謂的 理性性, 它因而特別稱之為我們 的 主體性 主體性 通過理性的法則來認識其他的 有 至此, 知識 從尋求對 有 的認知轉變為尋求對主體性的掌握 在此, 主體性僅是一 切知識的出發點, 而不能夠將主體性變成為認知的一個對象, 主體性僅可 說是自己把握自己的, 所以知識就轉為對理性法則的認知 這樣的知識觀 點, 在啟蒙運動以後的觀念論者之思想中成為一個主流的想法 另外笛卡 兒也是我們所熟知的理性論 (rationalism) 代表人物 188, 他企圖藉由人類的 理性直觀, 發現不可疑的最為根本的原理, 演繹出嚴格的統一知識體系, 此乃前述 我思故我在 的由來 189 相對於歐陸的理性論, 英國在知識學的經驗論 (epiricism) 190 觀點主張 一切知識起源於經驗而非理性的學說 經驗的兩個要素 : 一為感覺 (sensation), 另一則為反省 (reflection) 約翰洛克 (John Locke, 1632~ 1704) 乃是奠定經驗論基礎的 洛克認為在探求問題之前應先檢查吾人的 能力, 要分辨出那些是我們悟性所能適切處理, 那些是我們的悟性所無法 處理的 在他 人類悟性論 中指出, 人心靈最初如一面白板 (tabula rasa), 188 理性論者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藉由理性本有的天賦觀念來認識萬事萬物, 代表人物有笛卡兒 史賓諾莎 萊布尼茲等 189 直觀 乃是 專一不偏的心靈所具有的明白部可疑的觀念, 只從理性的光湧現出來 參考傅偉勳, 西洋哲學史 ( 台北 : 三民書局,2008 年 ), 頁 經驗論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自於經驗, 亦是說明吾人之概念與經驗有關 49

60 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及反省所得的經驗 知識的產生歷程是 : 經驗 單純觀念 (simple ideas) 複合觀念 (complex ideas) 知識 一切事物一旦透過人體感官, 就有產生觀念的能力, 洛克稱為 屬性 屬性有兩種 : 初性 (primary qualities) 屬於物體本身, 如堅實性 形狀 數量 ; 根據此初性, 使人發生各種感覺者 ; 次性 (Secondary qualities), 如色 聲 香 味等 洛克雖然接受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 承認心靈與物質實體, 但是我們僅能認識物體的初性與次性, 卻無法認識支撐這些性質的實體 然而這樣的想法被同樣為經驗論的柏克萊 (George Berkeley,1685~1753) 所反對, 他認為並無物質實體存在, 主張 凡存在必能被知覺, 感官揭露一切實在界 另一位英國經驗論者休謨 (David Hume, 1711~1776) 相信, 所有觀念皆來自感官所得的印象或內在感覺 他對人類知識的看法與柏克萊相同, 但比柏克萊更進一步, 他不僅反對物質實體的存在, 同時亦反對心靈實體存在 休謨指出人類瞭解的範圍極為有限, 懷疑乃是對知識應有的健全態度, 確定知識起源於經驗而且僅限於現象界, 其哲學被認為帶有濃厚的懷疑論色彩 191 在休謨之後令人注意的重大發展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所引發的人類知識學的哥白尼式革命 192 康德本來關注的是形上學的問題, 但休謨的著作讓他 從獨斷的夢中驚醒 193, 體認到要談形 191 休謨將一切感知的經驗分為兩類 : 印象 ( 感官的知覺 ) 與觀念 ( 想像或記憶的知覺 ) 休謨認為人類知識主要在於探討事實問題, 以及觀念之間的關係 數理及邏輯即是觀念問題, 不涉及經驗事實, 一切與事實問題的推論似乎都以因果關係為基礎 然而休謨懷疑物質實體 心靈實體 因果關係的存在, 而把他們解釋成心裡習慣產物 這些主觀產物沒有客觀性, 甚至可能是虛構的 依休謨的講法, 經驗知識或事實知識的基礎在於因果關係之分析 但是, 如果因果關係沒有客觀性, 事實知識的客觀性就值得懷疑, 如此一來, 知識只在於探討觀念與觀念之間的關係 由此一般認為休謨發展出的哲學帶有濃厚的懷疑論色彩 另所謂懷疑論乃認為沒有關於事實的普遍真理, 僅憑推理, 無法回答事物存在與否或關於本性的問題 參考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64~ 所謂哥白尼是革命是指將傳統上我們認為知識是我們的概念去符合對象, 轉換成只有對象符合我們的概念, 才能被我們所認識, 他認為所有的認識對象督必須放在範疇中, 才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可言, 此及康德的範疇概念 193 獨斷夢中驚醒是指從對獨斷論的思想進行懷疑, 獨斷論者相信能用先天推理對實在界的本性做出說 50

61 上學必先了解人類的認識能力 對於知識的來源, 認為必須先靠經驗, 但經驗並非唯一的管道 因為他認通過感官經驗所獲得的內容雜亂無章, 無法立即變為客觀的真確知識, 必須先要透過吾人的悟性建構的普遍規則來組織由感性而來的雜多質料, 轉換為有條理的客觀知識, 此即康德的先驗觀念論 而康德也開啟了哲學史上的 德國觀念論傳統 194, 這學術傳統到黑格爾 (G. W. F. Hegel, ) 去世為止, 經歷了一段黃金時代, 這段時間無論在哲學或其他文化領域都出現傑出的人物, 一直到二十世紀維根斯坦 (Ludwing Wittgenstein, ) 學派開啟的英美分析哲學出現後, 才面臨嚴峻的挑戰 當代哲學, 歐陸哲學發展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詮釋學 (hermeneutics) 以及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 195 ; 英美哲學則發展出實用主義 (pragmatism) 196 分析哲學(analytical philosophy) 197 及日常語言哲學 (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 ) 198 分析是西方哲學常用的方法, 二 明 194 重要的代表人物與哲學理論名稱如下 : 康德, 先驗觀念論 ; 費希特, 主觀觀念論 ; 謝林, 客觀觀念論 ; 黑格爾, 絕對觀念論 195 胡賽爾是現象學的創始者 拋開一切欲設後可以純粹意識, 並得以察看呈現在意識中現象學的方法強調描素性, 描素企圖揭露的是 生活世界 的本質特性 ; 現象學的方法以實踐知識優於命題知識 換言之, 對命題之知 乃是出於 對如何之知 此外, 現象學的 一個洞見在於指出意識的意象性, 亦即意識乃指向客體 ; 詮釋學主要關心的不是自然科學的命題, 而是人文學科的命題, 但後者的核心卻是如何創造意義 如何傳達意義 如何理解意義 詮釋學的工作及在說明理解是怎麼一回事 ; 邏輯實證論主張有真假可言的命題才是有認知意義, 以可檢正原則區分有無認知意義, 有認知意義的才有資格稱為知識, 形上學 倫理學 和美學的命題, 都沒有真假可言, 也都沒有認知意義 ; 參考 : 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71~ 實用主義主要奠基者為普爾斯 (Charles Sanders,1839~1914) 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 及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實用主義主張, 根據吾人信念的實際效果或內容來解釋這些信念的意義, 並加以證成 普爾斯 實用主義乃是一種意義理論 : 一個命題的意義或內容乃是此命題為針或為假時所造成的經驗差異 詹姆士提出實用主義的真理理論, 把真理的就及意義界定為信念之滿足 杜威則強調知識乃是行動的工具, 而非無關乎利害的冥想之對象 ; 參考 : 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分析是一種定義法, 目標在確定概念或命題的意義, 方法在於指出概念或命題的本質特性以及這些本質特性之間的關係 其次, 在知識論的立場上, 分析哲學支持經驗論, 除了數學和邏輯命題外, 任何經驗命題必須有可能接受經驗的檢證 經過證實的命題才有資格成為知識 不可能加以檢證的命題也不可能成為知識 ; 參考 : 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日常語言哲學大致承襲分析哲學, 重視哲學方法及概念分析 ; 其認為語言在日常運用得到意義 日常語言哲學亦認為許多哲學問題來至於語言的誤用, 如果能能回到原來實際上的用法, 可能在一開始即可解消許多假問題 (pseudo-problem) 參考: 朱建民, 知識論 ( 台北 : 國立空中大學,2003 年 ), 頁 79 51

62 十世紀的哲學家對此法相當重視, 因此使得分析哲學成為主流哲學分析哲 學是 又因為邏輯實證論與日常語言哲學都十分強調邏輯及語言分析, 所 以都被歸入分析哲學 二 知識學之主要課題 由於知識是人們思考的基本要素, 知識的可靠性決定一個人的思考品質 知識學的根本目的就在對知識的可靠性進行分析, 而分析的內容則包括了知識的定義 來源 種類, 以及判定知識可靠與否的標準等, 這些內容同時亦為知識學所談論的主要課題 從上一小節的討論可得 : 知識學者所討論的第一概念無非是知識, 而此概念又可分為兩個基本問題, 一為 何為知識?, 另一為 知識存在與否?, 亦即 人類擁有知識嗎? 就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回答: 知識是認知主體所知道的東西 是以, 知識的存在, 預設了一個認知主體 雖然, 有哲學家主張, 知識是可以客觀存在的, 但是, 客觀存在的知識, 必須有認知主體的存在或出現可以知道或運作的知識, 才能使知識成為有存在意義的東西 而第二個問題亦可提問為 人類可能擁有普遍客觀的知識嗎? 或 人類具有知識嗎? 這樣的問題在知識學的歷史進路中, 是頗為常見的 所以, 知識學的研討即常會見到如 : 對客觀真理的追求 人類是否可能認識到客觀的真理, 以及 人類能知道甚麼知識 等論題, 例如我們如何知道我們對於有關外在世界的知識是對外在世界的真實描述? 著名的夢境論證 惡魔論證以及桶中大腦即是與此主題相關的討論 有關知識的來源這個問題則涵蓋有 ( 一 ) 人類獲得知識的方法,( 二 ) 是先天後天獲得知識 ;( 三 ) 是先驗後驗獲得知識 首先就第一個問題常見探討的可能路徑是由 感官知覺 獲得 經由 理性推論 或者是 直覺 而來 ; 前二者則是經驗論與理性論探討的焦點所在, 至於直覺乃是指直接 52

63 把握而非間接推論的方法, 如康德所說的觸的直覺為人類認知的方法, 而 智的直覺則屬於上帝 再者, 知識是先天本具或是後天才獲得的問題, 亦 是理性論與經驗論常見的爭論點所在, 如理性論者笛卡兒認為無人有天賦 的觀念, 而經驗論的洛克則主張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後天或經由經驗獲得 的 最後, 關於先驗或是後驗則亦涉及了知識的種類之問題的探討, 先驗 是指不從經驗而產生, 而帶有必然性, 如數學知識或邏輯知識等 後驗是 指來自於經驗, 而不帶有必然性的知識, 此種知識需要從經驗上考察才能 知道知識的真假, 如透過內省 (introspection) 權威 (authority) 或證言 199 (testimony) 等途徑而得到知識皆屬之 至於判定知識可靠與否的標準, 西方哲學家認為信念 證成和真理是 知識的三個必要條件, 哲學運用不同的見解 路徑 關係以及邏輯觀念等, 去推論判斷知識是否可靠, 是否為真, 是否可以得到證成, 例如所擁有的 信念是否可以得到證成, 內在論 (internalism) 與外在論 (extermlism) 就 有不同的看法, 內在論者認為 實際擁有或可能擁有理想證據, 乃是一個 人的信念得到證成的關鍵條件 通常這些理論所說的證據, 是指當事人 ( 透 過思維 ) 已經或可以曉得的那些證據 200 外在論者則不要求當事者為信念 提出任何有力的證據或理由, 或者要求當事人具有透過思考得出理由或者 是證據的能力, 只要求信念是正確的或有穩定的產生機制真信念即可 ; 另 外, 有關真理的討論則有對應論 融貫論 基礎論 實用主義等真理觀, 或運用懷疑論去尋求不可疑的真理 第二節 佛教知識學論述範圍及內涵 199 參考 : 黃慶明, 知識論講義 ( 台北 : 鵝湖出版社,85 年再版 ), 頁 1~3 200 Stephen Cade Hetherington 著, 林逢祺譯, 知識論之謎: 知識論導引 ( 台北 : 學富文化,2002 年, 初版 ), 頁

64 在探討佛教知識學論述範圍及內涵之前, 我們首先必須了解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呢? 就是教導我們調伏自心, 遠離煩惱障, 我們可依於自己的意願與修持工夫使生命不斷的提升與開展, 力求跳脫生命之流轉, 遠離生老病死苦的束縛, 乃至達到佛陀圓滿的修持境界 是以, 真正持守佛教, 就是在身心上正確地進行聞 思 修, 降伏自心, 淨除煩惱 然依解脫道無漏的八正道支的探析說來, 在修習過程中, 有次第引生的意義 從先後的引生層面來看 : 正見以後, 是正思惟, 是對正見所見的, 作更深入的正確思惟 正見可說是從聞 ( 或從佛及佛弟子聞, 或從經典聞 ) 而來的慧學, 正思惟是從慎思明辨而來的慧學 201 其實這也就是佛教知識學在解脫道上的主要範疇和核心命題 如佛在 雜阿含經 卷 17 所說 : 世尊即說偈言〆 觀樂作苦想, 苦受同劍刺, 於不苦不樂, 修無常滅想々是則為比丘, 正見成尌者, 寂滅安樂道, 住於最後邊, 永離諸煩惱, 摧伏眾魔軍 202 及在 雜阿含經 卷 28 所說 : 諸比丘 正思惟者, 令未生邪見不生, 已生邪見令滅, 未生正見令生, 已生正見重生令增廣 如是未生邪志 邪語 邪業 邪命 邪方便 邪念 邪定令不生々已生者令滅 203 即是明證 在這樣的基礎下所得的佛教知識學, 主要的目標就是為了用在解決生老病死等生命流轉之苦 (對於脫離生死苦之修證, 佛法提供兩種可行之道, 一為解脫道, 另一則為菩薩道, 本文針對解脫道來研究 解脫道是指修聲聞乘或獨覺乘的人, 他們以求脫離老病死苦 證入涅槃為修學的目標 )印度佛教發展至中晚期亦有如西方知識學, 以研究客觀世界知識的本質 知識如何成立等相關問題者為主導 在那時期, 佛教界重視知識及邏輯之 201 酌參 成佛之道 ( 增註本 ), 頁 ( T02, no. 99, p. 119, b2-8 ) 203 ( T02, no. 99, p. 201, c21-25 ) 5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應用倫理評論》第63期

《應用倫理評論》第63期 應用倫理評論 第 63 期,2017 年 10 月, 頁 141-160 Applied Ethics Review, Vol. 63, 2017, pp. 141-160 從 葛拉瑪經 的 十事勿著 闡述佛教 倫理抉擇 的特性 釋法律 摘要本文依據 葛拉瑪經 來探討佛陀面對不同的教義和哲理的難題時, 所提出的 十事勿著 的原則和 倫理的抉擇 十事勿著 是對各種教說的十條不要輕信的原則 ; 倫理的抉擇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畢業論文封面1.doc

Microsoft Word - 畢業論文封面1.doc 圓光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指導教授 : 莊國彬老師 巴利語 羈舍子經 (Kesaputta Sutta) 研究 以 十事勿著 為中心 Study of the Pali Kesaputta Sutta -Based on the Ten Points of Non-attachment 研究生 : 釋法勝 (JAYADHARO BHIKKHU)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 巴利語 羈舍子經 (Kesaputt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二 戶外教學的性質

二 戶外教學的性質 285 一 戶外教學的意涵 價值及其面對的挑戰 1999 1994174 1. 286 2. 3. 二 戶外教學的性質 6 1999 26 1. 2. 3. 287 4. 5. 三 鄉土戶外教學的教學目標 10-1 1. (curriculum) (subject material) 288 (1998) 10-2 (conceptualizing) (generalizing) 2. (Educ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The Seafood Industry Studies In Taiwan. I II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9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 研究的步驟與研究方法 1-7 8 第三節: 資料蒐集 9 第四節:本文組職 9 第二章: 台灣的水產加工及全球水產供需 10-44 第一節: 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水產資源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400, ,400, %2.0% ,200, / / , / /

,400, ,400, %2.0% ,200, / / , / / 2011 5 31 1514,336 200820092010 201010-11 10-11 2010 200820092010 6 302010 12 31 720,000780,000760,000250,000 309,400,000 360,400,000 353,200,000 123,700,000 19 15 33435 514 2010 IELTS TOEFL 2010 12 60%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323031344A756C7931715C323031344A756C7954755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323031344A756C7931715C323031344A756C7954755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智 慧 之 树, 不 返 之 流 观 禅 的 修 行 与 进 程 慈 济 瓦 禅 师 著 雷 叔 云 汤 华 俊 译 休 斯 顿 禅 修 中 心 主 持 出 版 2014 年 9 月 ( 更 新 信 息 请 查 阅 www.houstonmeditationc.com ) 版 权 声 明 一 本 书 版 权 属 休 斯 敦 禅 修 中 心 所 有, 只 要 不 擅 加 增 删, 欢 迎 任 何 单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第 6 章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1.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二 內部指令 CHAPTER 6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內文教學區 1 行政法概要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46 2011 11 467 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 7 2011 11 467 47 3 DBGameSys 48 2011 11 467 正規化資料模組 如何配置並儲存電子化資料 以 便減少資料被重覆儲存的程序 DBGameSys的主要功能模組包 學習者 審核評分模組 含 正規化資料模組 審核評分 模組 高分列表模組3大區塊 系統資料庫 在正規化資料模組的執行 高分列表模組 過程中 先要求學習者瀏覽遊戲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2

2 4 1 2 第一節清末與國民政府時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第二節中共建政初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2001 24 4 第三節大陸保險市場的發展階段 5 4 1990 72-73 6 2-1 7 2-1 12 Trans America New York Life Met Life CIGNA Allianz AXA Gerling Scadinavia Samsung 8 第一節大陸保險法規的演進過程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3(1),1-42 1 圖 解 思 考 法 在 申 論 題 寫 作 上 的 運 用 : 以 蕭 颯 死 了 一 個 國 中 女 生 之 後 為 例 馬 琇 芬 ( 投 稿 日 期 :2014/11/11; 修 正 日 期 :2015/01/21; 接 受 日 期 :2015/01/26) 摘 要 申 論 是 一 種 培 養 學 生 思 考 能 力 的 寫 作

More information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1 研究報告與論文的寫作格式 CHAPTER 1-1 1-2 專 題 研究報告, 乃至論文寫作都 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而寫作的 工具, 除了堪稱石器時代所用的筆與紙 外, 打字機及電動打字機仍是至今尚未完 消失的機具, 然而, 步入雲端世紀之後, 電腦文書處理的軟體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利器 這裡首推大家耳熟能詳的 Microsoft Word 1-2 1-2-2 APA Preliminaries

More information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鄭燕祥教授演講座座無虛席專題追蹤電子學習電子學習如何提升 學與教 模式? 學與教博覽 2010 論壇直擊報道 整理 : 蘇家輝 2 學與教博覽 2010 於本年 7 月 15 日至 17 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其中 電子學習提升 學與教 模式 論壇邀請了多位學者 專家和官員就相關話題發表意見, 當中不乏具啟發性的觀點, 值得老師參考和細思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More information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壹 前言 1 Richard T. De George 1 A7,2013 5 21 2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314/174702.htm 106 2 George,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精 英 汉 语 和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的 对 比 研 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ing Ying Chinese and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专 业 : 届 别 : 姓 名 : 导 师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2013 届 王 泉 玲 杨 金 华 1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TISARATANA VANDANA Salutation To The Triple Gems 禮敬三寶 求授三皈八戒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yuttadhammo)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yuttadhammo)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如 何 禪 修 : 迎 向 平 和 的 初 學 者 手 冊 比 丘 Yuttadhammo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yuttadhammo)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來 傳 遞

More inform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对 外 汉 语 初 中 级 副 词 情 境 教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院 系 :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学 科 专 业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姓 名 : 顾 妍 指 导 教 师 : 缪 俊 2016 年 5 月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40 2014 2 494 台灣食蛇龜生存的挑戰 失落的龜樂園 20 台灣的食蛇龜 J. E. Gray 1863 R. Swinhoe J. Reeve 台灣原來還算普遍的食蛇龜, 也名列投機者高價競逐的少數物種之一, 前景令人擔憂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0.07 8.25 2 40 5 16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2014 2 494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Roderick M.Chisholm on Justification I Synopsis Synopsis Since the problem of Gettier, the problem of just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epistemology. The author tries to clarify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國 是怎樣 崛起 的?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革命 002 金箍棒 與 緊箍咒 : 債務驅動的暴力 010 人 如何成為 世界貨幣 026 文明的辯證法 049 反對 資本主義 不等於反對 資本 066 社會主義與金融 085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 扯淡 批判 與 扯淡 122 市場經濟的起源 125 信用 : 貨幣化的道德 140 銀行券 : 債務貨幣 157 怎樣讀懂 資本論 167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吳秉勳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摘 要 關鍵詞 : 三國演義 魯肅 人物形象 儒家 25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1 1973 2 3 1982 4 2000 5 1 19771271 21021973 1022-23 31071996 12 110-115 4 1982 01 71-75 5 20063 78-79

More information

2010/03 1. 2. 3. .. . 14 *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ion) 1. 2. 3. ( 5~15%) 4. 5. 20% 企業看證照 具加分效果 機械專業證照至今已獲得120家機械相關企業的認同與支持 企業表達認同的具體作法包含 給予獲證考生優先面試的機會 運用此認證 作為公司招募員工時確保所錄取之新 人基本能力的方式 鼓勵員工報考 提升專業能力

More information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第一章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能了解人體恆定的機轉 5. 知道人體的解剖語言 6. 能明白人體各項解剖面的定義 7. 能清楚了解人體的主要體腔及重要器官位置的敘述方式

More information

agenda_setting_assignment

agenda_setting_assignment Identification of the basic steps that media adopted to build the agenda of Choi Yuen village issue Group 5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ies 2010 085013 CHAN, TSZ HIN 085016 LEE, TSZ WAI 085038 LAM, HON SHAN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54 2015 1 505 新興的中東呼吸症候群 冠狀病毒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忘記過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轍 2012 4 Zarqa 13 2 2012 9 WH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11 MERS 9 2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人權影像 : 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 1984 摘要 1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48 1984 1984 1984 1 98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1984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40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9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Issue Concerning Assistant Pol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Regulation: Suzhou as an Example 陳銘聰

More information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出版 民國一 四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編 江欣穎電話 (06)2619621 #314 校對 陳慧君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編 李懿娟 杜政賢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t14phip

t14phip China Tower Corporation Limited (a) (b) (c) (d) (e) (f) (g) (h) (i) (j) (k) 1933 1933 32 China Tower Corporation Limit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011 春季班赴外交換生手冊 Outbound Exchange Student Handbook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el:+886-2-7734-1282

More information

01Introduction_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01Introduction_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簡說漢譯佛教大藏經的發展與數位藏經的編輯 杜正民 Aming Tu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DDBC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藕 益 智 旭 的 菩 薩 思 想 之 研 究 A Study of Ouyi Zhixu s thought on Bodhisattva Precepts 研 究 生 : 釋 延 明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論文摘要 智旭身處的時代背景 可謂是政治腐敗 社會經濟紊亂的態勢

More information

4 1/ /95.1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information need, seeking, and use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te

4 1/ /95.1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information need, seeking, and use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te 4 1/2 95.06/95.12 49-76 台灣國中與國小鄉土教育教師資訊需求與搜尋行為調查報告 An Investigation into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Indigenous Courses Shan-Ju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Marxism s Sinicization and Communist China s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Discourse Privilege 趙春山 (Chao, Chun-Shan)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林祐斳 (Lin, You-Chin)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班研究生 摘要 Soft Power

More information

本章重點 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意義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的哲理社會工作的倫理 21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意義 social work 20 一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的活動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 NASW Standards for Social Service ManpowerZastrow, 1995 2006a 社會工作概論

More information

Sian L.Yen , 1980 Sian L.Yen

Sian L.Yen , 1980 Sian L.Yen 1 100871 [ ] [ ] [ ] H109.2 [ ] A [ ] 1009-1912 2009 02-0001- 13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Judgment Sentences in Chinese Version of Buddhist Texts HU Chi- rui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Key

More information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14 16 24 30 24 25 26 26 27 27 28 29 29 一 組織系統二 董事 監察人 總經理 副總經理 各部門及分支機構主管資料三 公司治理運作情形 ( 一 ) 董事會運作情形 ( 二 ) 公司治理運作情形及其與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 ( 三 ) 揭露公司治理守則及相關規章之查詢方式 ( 四 ) 揭露其他足以增進對公司治理運作情形瞭解之重要資訊 ( 五 )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狀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5 年 01 1 34 林 逸 論 林 量 錄 歷 錄 數 行 行 行 類 理 林 便 老 林 行 來 論 1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s Sayings by Buddhism in Xi-Yi Lin s Verbal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Min-Chie Chiu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2

2 2 了 綠 什 (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how to d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 環境教育只是環保署的事 環保署是環境教育法的中央主管機關 但所有部會均為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在環境教育法生效之前 執行與推廣環境教育最力者包 括教育部 農委會 內政部等 5 , (IUCN, 1977) (, 1977) 7 (UNDESD)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Key word I II III IV V V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More information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會計焦點報 business.lungteng.com.tw 29 期 發 行 人 李枝昌 責任編輯 張瑩馨 羅正堯 出 刊 月 民國 104 年 4 月 發 行 所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248 新北市五股區五權七路 1 號 電 話 (02)2298-2933 傳 真 (02)2298-9766 會計 我國會計項目之修正及一致化 蕭麗娟老師 經濟 不能不知道的 紅色供應鏈 龍騰商管教研小組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06 18 33 35 39 2012 04 08 32 34 37 40 2012 FCS (PE), FCIS PO Box 309, Ugland House Grand Cayman, KY1-1104 Cayman Islands 501 201203 1 28 183 17 1712 1716 www.microport.com.cn 6 2012 484,916 448,824 8.0%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