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三集詩) 萬綠瓊竿參漢青 十尋枝見下亭亭 此中尋路一時到 教外無言六字聽 (是寺僧 以念佛為務不參禪)坐對溪聲流不盡 了同山色峙常停 道場開後於菟避 (誌稱其地人跡 罕至明僧袾宏結庵後虎不傷人)借問山僧具底靈 遊雲棲四絕句(四集詩) 循塘減從路由西 花拂垂鞭香馬蹏 已是不凡仙境界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三集詩) 萬綠瓊竿參漢青 十尋枝見下亭亭 此中尋路一時到 教外無言六字聽 (是寺僧 以念佛為務不參禪)坐對溪聲流不盡 了同山色峙常停 道場開後於菟避 (誌稱其地人跡 罕至明僧袾宏結庵後虎不傷人)借問山僧具底靈 遊雲棲四絕句(四集詩) 循塘減從路由西 花拂垂鞭香馬蹏 已是不凡仙境界"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2,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聖祖仁皇帝聖製五燈全書序(三集文) 朕惟天生蒸民 厥有恒性 迨物交私蔽以後 遂不能有善而無惡 故操治世之權 者 必兢兢以勸善懲惡為先務焉 大易著閑邪存誠之義 尚書明福善禍淫之旨 皆所 以啟牖下民 使之回心嚮道 而勿即於匪彝也 間嘗流覽釋氏之書 立教雖主於空寂 而其戒欺去妄 蠲忿窒欲 亦與勸善懲惡之道蓋無殊旨焉 自宗門教興 曹溪而下 五派迭衍 各有撰述 宋景德以後 裒集為傳燈諸錄 嗣是又舉挈要領 彚成一編 是為五燈會元 洎乎本朝沙門海寬 念其支派繁衍 自宋金元明數百年來 傳述闕 然 乃著纘續一書 今聖感寺僧超永 復慮譜牒漸棼 聞見不一 用是旁搜博考 折 衷於二編 而參訂之 刪其繁蕪 增所未備 以成全書 其用心也 可謂勤矣 至於 簡牘所載 互相印證之語 罕譬曲喻 為說甚夥 而其大指要歸 亦惟欲祛迷惑 以 復性真 不越乎閑邪存誠 牖人為善之意 匪僅有裨於禪宗教旨而已也 故為之序 No B世宗憲皇帝御選語錄卷十三序文 達摩未到梁土以前 北則什公弟子 講譯經文 南則蓮社諸賢 精修淨土 迨後 直指心傳 輝映震旦 宗門每以教典為尋文解義 淨土為著相菩提 置而勿論 不知 不覺 話成兩撅 朕於肇法師語錄序 已詳言宗教之合一矣 至於淨土之旨 又豈有 二 這個如摩尼珠 面面皆圓 如寶絲網 重重交映 如大圓鏡 萬有虗空不得而出 如大火聚 萬有虗空不得而入 誠乃不無不有 無欠無餘 果能了悟 則終日喫飯 不曾嚼著一粒米 終日著衣 不曾掛著一條絲 然則終日念佛 豈有為念佛所罣礙 哉 如猶不能了悟 則色空明暗 受想行識 盡是一場大夢 又何必但許人惡夢 而 不許人善夢也 曹溪十一傳 而至永明壽禪師 始以淨土提持後學 而長蘆北磵諸人 亦作淨土章句 及明蓮池大師 專以此為家法 倡導於浙之雲棲 其所著雲棲法彚 一書 於本分雖非徹底圓通之論 然而已皆正知正見之說 朕欲表是淨土一門 使學 人宴坐水月道場 不致歧而視之誤謗般若 故擇其言之融會貫通者 刊為外集 以示 後世 如學人宗旨不明 即將南無阿彌陀佛一句 作無義味語 一念萬年 與之抵對 自然摸著鼻孔 如其已得正悟 則丈六金身 是一莖草 三千世界 是一微塵 延 一剎那頃於萬億年 擴一毫毛端為四大部 寶池金地 充塞現前 翠竹黃花 無非正 受 於此淨土 正可隨喜 花開見佛 豈不是直指心傳也耶 是為序 No C高宗純皇帝聖製詩文 P. 1

2 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三集詩) 萬綠瓊竿參漢青 十尋枝見下亭亭 此中尋路一時到 教外無言六字聽 (是寺僧 以念佛為務不參禪)坐對溪聲流不盡 了同山色峙常停 道場開後於菟避 (誌稱其地人跡 罕至明僧袾宏結庵後虎不傷人)借問山僧具底靈 遊雲棲四絕句(四集詩) 循塘減從路由西 花拂垂鞭香馬蹏 已是不凡仙境界 雲標遙認寺雲棲 前疑無路路原通 密護干天綠竹叢 笑指洗心亭下水 碧雲寺裏偶相同(香山碧雲 寺洗心亭即倣此以名之去歲臨憩曾有佳名津逮自雲棲之句) 低簷矮屋不華寺 淡食麤衣本分僧 朝暮但勤持六字 可知六字括三乘 廊轉東廂曲徑連 別開軒閣小留延 得無塗污淨修處 試問蓮公應不然 貫休極樂圖贊(二集文) 西方極樂 兜率陀天 琉璃界道 梵網層懸 寶樹七種 仙禽十二 匪啻莊嚴 各具深義 圓覺倒退 菩薩聲聞 無央數眾 瞻兩足尊 堂堂彌陀 侍法王子 左右 以居 觀音大勢 (叶)池茁蓮花 跽聽法人 以清淨緣 為安養因 貫休作圖 示往 生者 一步不移 又何謂也 No D仁宗睿皇帝聖製詩 舍衛城瞻禮(初集詩) 極樂道場誰得到 佛城即此可瞻依 色聲相泯宗風闡 歡喜心欽愛日暉 見月空 中真本幻 拈花鏡裏是仍非 虔祈奮迅獅王力 迅伏邪氛正教歸 大悲閣瞻禮(二集詩) 巍峩層閣煥雲楣 滿月金容現大慈 願渡羣生登極樂 妙觀察智物無遺 No E皇上御製趙文敏書中峯和尚淨土詩冊跋(養正書屋全集) 趙松雪書本師 晉唐雖筆勢不同 而其規矩神韻 無不各極其妙 故宋元以降 未見其倫匹 余每觀公墨蹟 莫不心神開悅 展玩愈久 而妙趣益生 令人至於忘餐 而不能釋手 此冊書中峯和尚淨土詩二十六首 雄秀多姿 公又自為小偈一篇 係於 卷尾 所以重申淨土之奧義也 覧是冊者 須參無相真心 宗乘實法 凡八萬四千塵 勞門 莫不昭然指示 而開智海度迷津之功 真與楞嚴接踵矣 嘗觀三希堂石刻中 公與中峯和尚往來 簡札甚夥 其平日皈依頂戴之誠 已可概見 想公之書此冊 必 竭精盡力而為之無疑也 今獲覽此真蹟 其殆操如意珠 而游極樂國也乎 余愧不知 書法 不參禪理 用識數言 聊寓傾向之意云爾 No F P. 2

3 佛之教人 無非勸善戒惡 皆正教也 與儒教何以異 邪教不可不鋤 正教有不 可廢 人能遵奉佛勅 行一善則去一惡 去一惡則息一刑 勝殘去殺之風 將見蒸蒸 日上 我 朝 聖 聖相承 崇奉三寶 誠以治理相關 有裨於世道人心不淺也 學者未識此理 勦辭闢 佛 弗思耳矣 佛自隆古以前 已歷無量數劫 其生於周昭王時者 為釋迦牟尼佛 孔子謂西方有聖人 蓋已知有此佛 後漢明帝朝 其教始入中國 全藏八萬四千法門 以明心見性為極則 第真參實悟 累劫難窮 菩薩尚昏隔陰 聲聞猶昧出胎 功敗 垂成 良可歎惜 釋迦牟尼佛悲憐末學 於禪教律之外 特出異方便 復開淨土一門 為說阿彌陀經 指陳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淨土依報正報之勝 令人執持名號 惟在一心不亂 即能七日有成 如順水揚帆 如單方治病 簡要直捷 孰逾於斯 蓋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 願願濟度眾生 廣垂接引 其威神亦不可思議 故人至心持 名 定得往生極樂 此全賴佛力攝取 與專仗自力參悟者 難易逈殊也 世之闢佛者 無論已 其有修行志切 率以坐禪參究為先 高遠難行 徒致一無成就 即持名不輟 未嘗乏人 又皆志在求福 欲得懃懃懇懇 專心求生西方者 百無一二 且問以淨 土一門 多未明曉 甚或妄生疑謗 夙障之重 一至於是 夫人生如水上泡 倐忽澌 滅 功名富貴 一切皆空 何物可以將得去者 且一生行事 豈乏罪愆 六道輪迴 何所底止 一生西方 即不退轉 有如此至簡至易之徑路 不知猛力跳出 噬臍何及 余根鈍障深 茫無解悟 惟於淨土法門 信之篤而願之堅 一息不容稍懈 又思廣 度有情 普濟含識 嘉慶甲戌 曾取前賢淨土論說 擇其精語 輯為徑資淺切編 嗣 見荊溪周子克復淨土晨鐘一書 先得我心 不復授梓 繼思醒世之書 先貴破其沈迷 方可引之入勝 否則閱未終卷 難免昏昏欲臥 此編以醒迷發端 開門見山 更足 怵人深省 且信願行三者 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 今以三者為大綱 層遞分門 較有 次第 是以重加訂定 刪其繁文 增其未備 蓮池大師有曰 持名一法 是為徑路之 中 徑而又徑 謹取以改編名 仍付剞劂 用作法施 雖然世人念佛者多 得生淨土 者少 何以故 良由口雖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 蓮池大師曰 既是念佛 便要依佛所說 要積德修福 要孝順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兄弟相愛 要夫妻相敬 要至誠信實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陰隲方便 要慈愍一切 不殺害生命 不 凌辱下人 不欺壓小民 但有不好心起 著力念定 要念退這不好心 如此纔是念佛 的人 定得成佛 觀此則從善去惡 為修淨根源 惡可不揣其本而齊其末 爰恭錄 聖製 御文 有關於傳燈淨土諸篇 弁諸卷首 彰正教而佐治功 豈曰小補之哉 後附昔賢 淨土歌咏 亦以聲音感人 足動歡喜讚歎云爾 P. 3

4 道光五年乙酉正月兵部侍郎巡撫江蘇等處提督軍務歸安張師誠自序 No G 經謂一切惟心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然則彌陀至聖 不隔下凡 極樂雖遙 豈離 方寸 所以前賢往哲 即於塵勞中作佛事 煩惱裏轉法輪 心境圓融 自他不二 蓮 華世界 正不待遠過十萬億佛土也 但此圓頓法門 無上妙諦 豈捨穢求淨 離心覔 土者 所能窺其涯岸耶 吾鄉張蘭渚先生 字心友 諱師誠 居湖州歸安縣 父夢日 輪照窗 寤而生師 母早故 事父以孝聞 少年登科第 歷任封疆 為江蘇巡撫 見 蘇城殺業甚夥 屢出示勸戒 遇放生河等處 必嚴捕魚之禁 署中不晏客 不殺生 已而長齋奉佛 棲心淨土 自號一西居士 擇前賢淨土論說 輯徑中徑又徑一書 并 自為之序 後附淨土歌詠 其自作數十首 最為警切 道光八年 年六旬餘 乞假歸 里 靜居斗室 一意西馳 逾年卒 臨終時 誦彌陀經畢 纔舉佛號至第五聲 寂然 而逝 予讀其輯集并詩 深歎名列顯貴之班 身任封疆之職 而念念修持淨土 竟有 如是之懇且切也 殆現宰官說法 為後世作一標榜者歟 時在 同治七年孟夏浙江錢塘菩薩戒弟子許淨中續序 徑中徑又徑目錄 卷一起信法醒迷門 易行門 卷二起信法疑誤門 辨魔門 徵驗門 卷三立願法決定門 廣度門 勵行法精持門 兼觀門 卷四勵行法斷愛門 飭終門 助行門 淨土雜咏附 P. 4

5 No 徑中徑又徑卷一 起信法 醒迷門 浮生若夢 一切皆空 人皆知之 亦能言之 而終日營求靡己 曾不醒悟 大率 以為死後即化 又或以為死即復生 不足為慮 詎知業報無爽 得人身極難 即得人 身 而依然又入夢境 輪迴六道 其苦無涯 欲脫離此苦 舍淨土奚歸耶 將起其信 先破其迷 輯醒迷門 宋王龍舒淨土文曰 人生時父母妻子 屋宅田園 牛羊車馬 以至臺凳器皿 衣 服帶索等物 不問大小 或祖父以傳於己 或自己營造而得 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緝累 而得 色色無非己物 且如窗紙雖微 被人扯破 猶有怒心 一針雖微 被人將去 猶有吝心 倉庫既盈 心猶未足 金帛已多 營猶未止 舉眼動步 無非愛著 一宿 在外 已念其家 一僕未歸 已憂其失 種種事務 無非掛懷 一旦大限到來 盡皆 拋去 雖我此身 猶是棄物 況身外者乎 靜心思之 恍如一夢 故莊子云 且有大 覺 然後知此其大夢也 古人有言 一日無常到 方知夢裏人 萬般將不去 唯有業 隨身 妙哉此言也 予故用此後兩句 添以兩句而成一偈云 萬般將不去 唯有業隨 身 但念阿彌陀 定生極樂國 蓋業者謂善業惡業 此皆將得去者 豈可不以淨土為 業乎 有了明長老為眾普說 指此身而言曰 此為死物 其內潑潑地者為活物 莫於 死物上作活計 宜于活物上作活計 余深愛此語 故常為人言之 凡貪種種外物以奉 其身者 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 世人雖未能免此 當於營生奉身之中 挪頃刻之暇 迴光自照 以留心於淨土 乃活物上作活計也 且如汲汲營生 雖致富如石崇 貴極 一品 終有數盡之期 豈若淨土之無盡也 又曰 此世界中人 皆如水上泡 生滅不常 或一歲二歲 或一十二十 幸而至 四十五十 亦難矣 雖有至七十者 古來猶稀 人只見眼前老者 不思不待老而去者 多矣 況世間無非是苦 但不思省 故不覺知 不稱意時 固為苦矣 如或稱意 亦 無多時 父母妻兒 姻親眷屬 或疾病死亡 或殺傷離散 或自己大限忽然而至 平 生罪惡 豈得全無 且以目前言之 起一不正念 說一不正語 視一不正色 聽一不 正聲 為一不正事 無非過惡 況所食者眾生之肉 所衣者亦殺眾生而得 又況所有 過惡 不止於食肉衣絲 不思則已 思之誠可畏也 自少至老 自生至死 積累既多 纏綿堅固 無由解脫 閉眼之後 不免隨業緣去 杳杳冥冥 知在何處 或墮地獄 受諸極苦 或為畜生 受人宰殺 或生餓鬼 饑火燒身 或入修羅 嗔恨所迫 雖 有善業 得生天上人間 受盡福報 依舊輪迴 漂流汩沒 無有出期 唯有西方淨土 P. 5

6 最為超脫輪迴之捷徑 人身難得 趁康健時 辦此大事 當常作念云 吾曾自無始 以來 輪迴六道 不曾知此法門 故不得出離 今日知之 豈可不即時下手 年高者 固當勉力 年少者亦不可因循 命終徑生極樂世界 迴視死入陰府見閻王受恐怖者 不可同年而語矣 又曰 阿彌陀佛有誓願云 已生我國 欲往他方生者 如其所願 永不復墜三惡 道 何則 生淨土者 必證無生法忍 且無生法忍者 乃了生死也 了生死者雖入生 死界中 此一性已不昧矣 一性既不昧 何由而為惡乎 論其理固無墜墮 況又仗佛 力 故墜墮必無 是以生淨土者 非徒長生不老 又生死自如 故欲設化一切眾生 而入一切眾生生死界中 而吾之真性 常湛然明朗 不復惑於外物 不復牽於業緣 雖在輪迴世界 而無復輪迴 所謂世出世間者是也 謂雖在世間 而出世間矣 是故 生淨土而生死自如者 欲生天上亦可 欲生人間亦可 欲生大富貴中亦可 欲生清淨 中亦可 欲長生不滅亦可 欲滅而復生亦可 意所欲無不自在 此所以貴於修淨土也 世人不知此理 徒為生死所苦 欲生富貴中 反生於貧賤 欲生快樂中 反生於愁 慼 欲生而長壽 反生而夭促 欲生於善道 反生於惡趣 種種皆被外物所惑 業緣 所牽 不得自在 是以無始劫來 輪迴六道 不得出離 當念此等憂苦 迴心淨土 所以名極樂世界者 其意可見矣 又曰 佛問阿難云 汝欲見地獄人否 阿難云欲見 佛云身行惡 口言惡 意念 惡 此地獄人也 蓋謂人生善惡 不過身口意三業 今三業俱惡 是為純黑業 所以 入地獄 若三業俱善 則為純白業 乃生天堂 若三業中有一業善 則為雜業 亦不 入地獄 故身意雖惡 而口念佛名 亦一業善 遠勝於三業俱惡 況口念佛時 又能 心想佛像 則意業善 端正其身 而手提數珠 則身業善 常能善此三業 以修淨土 必上品生 予嘗於鎮江聞賣蝦者 呌蝦一聲 而知其三業俱惡 何則 身荷蝦擔 則身業惡 意欲賣蝦 則意業惡 口呌賣蝦 則口業惡 是知呌蝦一聲 而三業俱惡 此佛所謂地獄人也 以此觀之 則目前所謂地獄人者多矣 可不畏哉 眾生以愚癡 不知因果 陷於罪惡 深可憐憫 知其說者 為開導化諭 此名法施 法施為布施之 大者 其為福報 豈意量耶 或曰人誦佛名 一向稱誦 正如呼一人 一向呼之 其 人必怒 故一向誦佛名者 未足為善也 是不然 眾生自無始以來 口業過惡 積如 山海 多誦佛名以滌蕩之 尤懼不足 豈可以稱呼常人之名為比也 況諸佛自開此念 誦法門 所以誘掖眾生 善其口業 以漸善其身意 故謂一向誦佛名未足為善者 世 俗之言 非諸佛誘掖眾生之言也 又曰 淨土之說 多見於日用之間 而其餘功乃見於身後 不知者止以為身後之 事而已 殊不知其大有益於生前也 何則 佛之所以訓人者無非善 與儒教之所以訓 人 何以異哉 唯其名有不同耳 故其以淨上為心 則見於日用之間者 意之所念 口之所言 身之所為 無適而非善 善則為君子 為大賢 現世則人敬之 神祐之 P. 6

7 福祿可增 壽命可永 由是言之 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 孰為無益於生前乎 其次為業緣所奪 而不能專志於此 苟有志焉者 亦惡緣可以自此而省 善緣可以自 此而增 惡緣省而不已 終必至於絕其惡 善緣增而不已 終必至於純乎善 惡既絕 矣 善既純矣 非為君子而何 非為大賢而何 由是言之 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 者 孰為無益於生前乎 又其次 不知禮義之所在 不知刑罰之所畏 惟氣力之為尚 惟勢力之是趨 苟知以淨土為心 則亦必知省己而自咎 所為雖不能皆合於禮義 亦必近於禮義矣 雖不能盡超乎刑罰 亦必遠於刑罰矣 漸可以脫小人之域 而終為 君子之歸 庸人稍知佛理者 世必自為善人 此其效也 由是言之 則從佛之言而以 淨土為心者 孰為無益於生前乎 或曰 從孔子之言 而以儒教為心 豈不益於生前 何必淨土哉 曰 此世間法耳 非出世間法 世間法 則不出於輪迴 出世間法 則直脫輪迴之外 淨土既益於生前 又益於身後者 以其兼世間出世間法故也 死心和尚淨土文曰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而世人不肯信向 但只貪生 不 知有死 且夫三界火宅 業繫受身 壽命短長 皆酬宿報 前世有十年分 今世受用 十年 前世有二十年分 今世受用二十年 人生百歲 七十者稀 大限到來 還他一 死 只如功名富貴之家 財寶如山 妻妾滿室 日夜歡樂 他豈不要長生在世 爭奈 前程有限 暗裏相催 符到奉行 不容住滯 閻羅老子 不順人情 無常鬼王 有何 面目 且據諸人眼裏親見 耳裏親聞 前街後巷 親情眷屬 朋友兄弟 強壯後生 死却多少了也 古云 莫待老來方學道 孤墳盡是少年人 我勸少年人 趁此血氣剛 盛 色力未衰 正好修行 奉勸衰老人 最好念佛 年紀朽邁 日月無多 髮白面皺 眼暗耳聾 頭低背曲 脚手顫掉 去天甚遠 入地甚近 不辦死路 又待何如 有 兒女人 正好念佛 自從早年索妻養子 經營家計 受盡千萬辛苦 今日兒女長大 家計已成 好將擔子分付兒孫 落得現成享福 念佛修行 若不回頭 定是癡人 忽 然三寸氣斷 不免一旦皆休 若是孝順兒孫 齋得幾眾僧 看得幾部經 哭得幾聲 猶是記憶爺娘 若是不肖之子 父母方死 骨頭未冷 作耗財產 出賣田園 恣意作 樂 以此觀之 著甚麼急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遠憂 無男女人正好念佛 孤單一身 無憂無慮 不須男婚 不愁女嫁 麤衣淡飯 多少清閒 若不修行 後悔 何及 富貴人最好念佛 高堂大廈 衣食豐足 百事現成皆是前生修來 貧窮人正好 念佛 衣食不足 貧窮下賤 常受饑寒 只因前世不肯修行 遂昭現報 若不改往修 來 一死之後 如秤槌落井 何時得出 參禪人正好念佛 或根機利鈍 恐今生未能 大悟 且假彌陀願力 接引往生 如受蔭官 不憂落第 爵祿現成 有等愚人 說道 心好便了 何須念佛 此等邪見 惑亂世人 古德云 冷笑富家翁 營生忙似箭 囤 裏米生蟲 庫中錢爛貫 日裏把秤稱 夜間點燈算 形骸如傀儡 莫教繩索斷 眼光 忽落地 追悔有何便 汝若念佛不生淨土 我墮拔舌地獄 他年淨土華開日 記取娑 婆念佛時 P. 7

8 明大佑淨土指歸集寂室曰 世人欲修淨業 不可言我今忙迫 且待閑暇 我今貧 乏 且待富足 我今少壯 且待老時 若分定閑忙 分定貧乏 分定夭折 即於淨業 無緣修習 或爾喪亡 雖悔何及 奉勸諸人 趁身強健 努力修之 又曰 世人但知生時將養此身 營求資給 而不思捨此身後 神識不滅 若無善 因 則淪墜苦趣 何為生時愛惜此身 死後神識不滅 而不思度脫耶 又世人耑為妻 子眷屬 廣營衣食而無少怠 不思命終之時 妻子眷屬 雖愛徹骨髓 不能相救 唯 當獨往 今勸世人 不當以養生故 而忘畏死 不當以為他故 而忘自為也 明蓮池大師示洞庭山翁門石氏(求來世為官)曰 為官雖好 倚官為業 後生墮落 受苦無量 應當一心念佛 求生淨土 直饒位至三公 不若蓮登九品 念佛求生淨土 勝似為官 遠之遠矣 又示許門石氏(求來世為僧)曰 為僧雖好僧 不修行 後生墮落 受無量苦 應當 一心念佛 求生淨土 親近金木雕裝之假像 不若親近現在說法之真佛也 淨土為僧 勝過此世界為僧 遠之遠矣 又曰 入道要門 信為第一 惡事非信尚不成就 況善事乎 譬如世間盜賊 時 乎敗露 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 迨後釋免 依舊不悔 所以者何 他却信得這條門路 不賚一文本錢 自獲利無算 所以備受苦痛 決不退悔 今人念佛 再不肯真切加 功 只是不曾深思諦信 不要說不信淨土 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 這一句話 於 義理不是難解說 你們眼裏親見 耳裏親聞 經過許多榜樣 如今要儞信得這句話 早是不能勾也 儞若真實信得這句話 則念佛法門 不必要我費盡力氣 千叮萬囑 爾自如水赴壑 萬牛不能挽矣 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 儞們覩此榜樣 當愀然不樂 痛相警策道 大眾 我與儞今日送某僧 明日送某僧 不知不覺 輪到自身 此時悔 恨無及 須疾忙念佛 時刻不要放過方好 我見儞們自家也說可惜 對人也說可惜 及乎堂中估唱 依然言笑自如 儞只不信人命在呼吸也 又與馮筠居曰 七十古稀 百年能幾 今此暮景 正宜放開懷抱 看破世間 宛 如一場戲劇 何有真實 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 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 我今念佛 日後當生西方 何幸如之 發大歡喜 莫生煩惱 倘遇不如意事 即撥轉 心頭 這一聲佛急急提念 却回光返照 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 奈何與世人一般見 識 回嗔作喜 一心念佛 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又與朱西宗曰 人之處世 遇順境者 其情愉以安 遇逆境者 其情憂以危 然 而順未足為幸 逆未足為不幸 溺於意之所便 則出世之心不生 戚戚乎不得志 夫 然後厭身世之桎梏 而求以出世 是故萬苦交於前 但以正智觀察 苦從何生 從身 生 身從何生 從業生 業從何生 從惑生 因惑造業 因業成身 因身受苦 但能 破惑 一切空寂 敢問所以破惑之方 只須就本參話頭上理會 念佛的是誰 捉敗此 疑 諸惑皆破 思之毋忽 P. 8

9 又骷髏圖說 一篇曰 傅大士云 漸漸雞皮鶴髮 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 難免生老病死 任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惟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大 士此語 正所謂萬般將不去 惟有業隨身者也 如何是萬般將不去 人生所有官爵 金寶屋宅 田園飲食 衣服玩好 乃至嬌妻愛子 無常到來 那一件是將得去者 如 何是惟有業隨身 人生所造諸貪嗔癡業非禮姦婬 恣意宰殺 為子逆父 為臣欺君 尅眾成家 陰毒害物 種種惡業 無常到來 這是緊緊隨著你者 既然如是 若不猛 省回頭 改惡從善 洗心念佛 豈非徒得人身 虗生浪死 苦哉苦哉 我觀世人箇箇 皆好念佛 今三等列之 一者極閒人 應當無晝無夜一心念佛 二者半閒半忙人 應 當營事已畢 即便念佛 三者極忙人 應當忙裏偷閒 十念念佛 又復富貴之人衣祿 豐足正好念佛 貧窮之人 安貧守分正好念佛 有子孫人 得人替力正好念佛 無子 孫人 心無牽掛正好念佛 無病之人 身力康健正好念佛 有病之人 知死不久正好 念佛 聦明之人 通經達理正好念佛 愚鈍之人 無雜知見正好念佛 以要言之 天 上人間 四生九有 皆當念佛 奉勸世人 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髏時 早早念佛 直 待萬般將不去 惟有業隨身 懊悔無及了也 又曰 佛言人命無常 促於呼吸 少年亦爾 何況老乎 我今殷勤來相警策 當 觀此身 目暗耳聾 髮白面皺 背傴腰曲 骨痛筋攣 步履龍鍾 精神昏塞 警如夕 陽西照 光景須臾 衰草迎秋 凋零頃刻 此身不久 前路茫茫 未知所往 誠如己 事已辦 非愚所量 其或不然 何不猛省無常 戰兢惕勵 諦思淨土 決志往生 放 下萬緣 一心念佛(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 促於呼吸 平人亦爾 何況病乎 我今殷勤來相警策 當觀此身 四大不調 百骸欲散 飲食漸減 醫藥無靈 便利牀敷 呻吟枕席 譬之魚遊釜內 倐忽焦縻 燈在風前 剎那熄滅 此身不久 前路茫茫未知所往 誠如己事已辦 非愚所量 其或不然 何不猛省無常 戰兢惕勵 諦思淨土 決志往生 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病堂警策) 師子峯如如顏丙勸修淨業文曰 只這色身 誰信身為苦本 盡貪世樂 不知樂是 苦因 浮生易度 豈是久居 幻質非堅 總歸磨滅 自未入胞胎之日 甯有這男女之 形 只緣地水火風假合而成 不免生老病死彫殘之苦 上無絲線可掛 下沒根株所生 虗浮如水上泡 須臾不久 危脆似草頭露 倐忽便無 長年者不過六七十以皆亡 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 況乎獸殘蟲螫 猝不及防 屋壓車傷 痛何能救 坑坎邱 陵之厄 到處堪虞 刀兵水火之災 何時蔑有 又有今日不知來日事 上牀別了下牀 時 幾多一息不來 便覺千秋永別 (雪峰頌 一盞孤燈照夜臺 上牀脫了韈和鞋 三魂七魄 夢中去 未委明朝來不來)嘆此身無有是處 奈誰人不被他瞞 筋纏七尺骨頭 皮裏一包 肉塊 九孔常流不淨 六根恣逞無明 髮毛爪齒 聚若堆塵 涕淚唾津 污如行廁 裏面盡蛆蟲聚會 外頭招蚊虱交攢 沾一災一疾 皆死得人 更大熱大寒 催人易老 P. 9

10 眼被色牽歸餓鬼 耳隨聲去入阿鼻 口頭喫盡味千般 死後只添油幾滴 (長魁詩云 紅紅白白莫相瞞 無位真人赤肉團 敗壞不如猪狗相 只今便作死屍看)此身無可愛惜 諸人 當願出離 如何迷昧底尚逞風流 朦董漢猶生顛倒 或有骷髏頭上 簪花簪草 或有 臭皮袋畔 帶麝帶香 羅衣罩了膿血囊 錦被遮卻屎尿桶 用盡奸心百計 將謂住世 萬年 不知頭痛眼花 閻羅王接人來到 那更鬢[斑-文+女]齒損 無常鬼寄信相尋 箇箇戀色貪財 盡是失人身捷徑 日日飲酒食肉 無非種地獄深根 眼前圖快活一時 身後受苦辛萬劫 (淨土云 皮包血肉骨纏筋 顛倒凡夫認作身 到死始知非是我 從前金玉 付他人)一旦命根絕處 四大風刀割時 外則脚手牽抽 內則肝腸痛裂 縱使妻兒相惜 無計留君 假饒骨肉滿前 有誰替汝(古頌 父母恩深終有別 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情似鳥 同林宿 大限來時各自飛)生者空自悲啼痛切 死者不免神識奔馳 前途不見光明 舉眼 全無伴侶 過奈河岸 見之無不悲傷 入鬼門關 到者盡皆悽慘 世上纔經七日 陰 間押見十王 曹官抱案沒人情 獄卒持叉無笑面 平生作善者 送歸天道仙道人道 在日造惡者 押入湯塗火塗刀塗 鑊湯沸若山頹 劍樹勢如峯聳 灌銅汁而徧身肉爛 吞鐵丸而滿口煙生 遭剉磕 則血肉淋漓 入寒冰 則皮膚凍裂 身碎業風吹再活 命終羅剎喝重生 人間歷盡百春秋 獄內方為一晝夜 (延光集 鑊湯鑪炭誼幽壞 劍樹 刀山聳太清 受罪要終八萬劫 獄卒牛頭始放行)魂魄雖歸鬼界 身屍猶臥棺中 或隔三朝五 朝 或當六月七月 腐爛則出蟲出血 臭穢則薰地薰天 胖脹不堪觀 醜惡真可怕 催促付一堆野火 斷送埋萬里荒山 昔時要悄紅顏 翻成灰燼 今日荒涼白骨 變作 泥堆 (寒山頌 胭脂畫面嬌千樣 龍麝熏衣悄百般 今日風流都不見 綠楊芳草髑髏寒)從前恩 愛 到此成空 自昔英雄 如今何在 淚雨灑時空寂寂 悲風動處冷颼颼 夜闌而鬼 哭神號 歲久而鵶餐雀啄 荒草畔漫留碑石 綠楊中空掛紙錢 下梢頭難免如斯 到 這裏怎生不醒 (寒山云 雀啄鴉飱皮肉盡 風吹日炙髑髏乾 目前試問榜觀者 自把形骸仔細看 )大家具眼 休更埋頭 翻身跳出迷津 彈指裂開愛網 休向鬼窟裏作活計 要知肉團 上有真人 我佛悲憐 用垂拯救 欲令橫超三界 特開淨土一門 四十八願之宏深 入人心而徧加攝受 十萬億程之遙遠 仗佛力而不隔須臾 託質蓮胎 享自然之衣食 棲神淨域 免他道之輪迴 是男是女總堪修 若智若愚皆有分 但請迴光返照 便 知本體元無 若未能學道參禪 也且勤持齋念佛 果能一心不亂 管教七日成功 移 六賊為六神通 離八苦為八自在 淨土文法言可證 往生傳靈跡非虗 對眾為大眾宣 揚 歸家為一家解說 使處處齊知覺悟 教人人盡免沉淪 上助諸佛轉法輪 下拔眾 生離苦海 佛言不信 何言可信 人道不修 他道難修 莫教一日換了皮 縱有千佛 難救汝 火急進步時不待人 各請直下承當 莫使此生空過(寒山云 百骸潰散離塵泥 一物長靈復是誰 不得此時通線路 骷髏著地幾人知) 常熟志 明邵武知府嚴澂遺親故書曰 澂一病幾殆 不意復生 雖則苟延 焉知 來日回首營生舊計 有同嚼蠟 一具皮囊 終須敗壞 六塵緣影 何處堅牢 不如換 P. 10

11 卻凡心 求生淨土 誦彌陀一句 消罪業無邊 聊奉勸文 用表誠意 周克復淨土晨鐘曰 自貧賤而視富貴 見其氣燄薰灼 不勝垂涎之慕 然當之者 未必真樂也 皇甫謐云 富貴擾神耗精 如一人喜怒不測則憂在事主 同列人懷異 志 則憂在羣情 因貪位而患得患失 緣爭權而伐異黨同 位愈高則責愈重 寵愈隆 則忌愈眾 日中易昃 月盈便虧 倉卒事機一失 稅駕無所 至求為匹夫而不可得 富家翁持籌會計 竭一生心力以遺其子孫 而百年興廢 事難逆料 身後所有 率歸 他人 譬蠶之結繭 這繭子是纏身的物事 自結自纏 將怨誰人 又是別人的物事 人只要這繭 誰要儞這結繭的蟲 由是言之 富貴亦有何樂 純是苦耳 況富貴人到 緊要處 與貧賤無二 蓋富貴勝貧賤者 皆無緊要事 如食以遏饑 衣以禦寒 若衣 而華 食而精 此於身心有何緊要 其他推此可知 至大利害處 老也病也死也 止 此隻身獨當一面之孤 注到鐘鳴漏盡時光景 卿相以至氓庶 總無人可代 總同一結 煞 不增分毫 思及此 不由人不當下心灰了也 又曰 一子人謂險子 多置姬媵廣嗣 獨不念身一而已 非險身乎 世多知子之 險 而忘身之險 七篇時文 幾級官位 數箱金帛 一區宅子 數畝田園 幾箇嬌妻 美妾 一場沒正經 沒要緊 閒是閒非 人人被他汩沒一生 箇箇打不出這般窠臼 虗碌碌忙迫一場 蚤已謝世 吁可悲也已 邵堯夫云 使我卻十年 亦可少集事 奈 何天地間 日無再中理 古語云 狂謀迂算百不就 惟有霜鬢來如斯 又云 如今休 去便休去 欲覓了時無了時 皆至言也 胡不猛省於此 又曰 世人有言 積快活以防死 其意謂人世太苦 淨生太促 與其倉皇而就謝 孰若縱樂以行休 萬一與化俱遷 追想生平 儘多樂事 較之窮蹙終身者 詎不勝 彼一籌 如昔人所云 十聽春啼變鶯舌 三嫌老醜換蛾眉 是其類也 予曰 果爾則 是擔頭加重 鼎沸益薪 是名促死 何名防死 如佛言受即是空 食列數味 放箸即 空 出多騶從 既到即空 終日遊觀 既歸即空 惟為善事畢 勤勞即空 而白業具 在 為惡事畢 快意即空 而黑業具在 世之為白業者少 而為黑業者多 是以一時 之快意 而造茫茫之業海也 以是防死果得策歟 夫防死是大丈夫第一事 防死第一 著 無如了生死 欲了生死 無如念佛求生西方 又有一等世味籠罩他不得的以高尚 為志 以閒散為襟 或詩酒陶情 碁局換世 或棲心五嶽 嘯咏煙霞 此皆虗送居諸 之徒耳 其上則十種飛仙 三山羽客 非不逍遙鸞鶴 沖舉自豪 無奈真性未明 生 死未了 樂天云 假使得長生 纔能勝夭折 言長本對短 未離生死轍 不如學無生 無生即無滅 誠哉言也 又曰 東坡云 日者韓持國壻王實見訪 言持國自謂已癃老 且將聲樂酒色以娛 年 東坡曰 惟其殘年正不當爾 頃有一老人置酒會親友 酒闌語眾 奄奄且去 諸 子呼號 願留一言為教 老人曰 只宜第一五更起 諸子未喻 老人曰 惟五更可勾 當自家事 自家事者是死時將得去者 且吾平居治生 今日就化 可將何者去 諸子 P. 11

12 頗悟 請君言於持國 勾當自家事 與其勞心酒色 不若為可以死時將去計也 又曰 世人念佛不真切 只是把生死二字看得輕忽 一生忙忙碌碌 將性命撇在 虗空 與己全無干涉 即或當場嗟嘆片時 毛骨悚然 過後仍前醉夢 屠赤水云 世 智紛紛 名利場中伶俐 識神擾擾 死生路下糊塗 哀哉 誰曉四大不堅 無常甚速 三途八難最苦 肯去要緊真切念佛 百中希有一二也 昔一僧探俗友 勸以生死事 大 急宜念佛 友謝以三頭未了 僧問故友曰 親柩未舉 男婚女嫁未畢 僧別不久 友忽亡 僧往弔 作詩曰 吾友名為張祖留 勸伊念佛說三頭可 怪閻公無分曉 三頭未了便來勾 此言雖淺 大可醒俗 吾願世人各宜奮發精力 一下斬斷輪迴 信 得這句佛 即勇往直前念去 只此一念 是破黑暗之明燈 是渡苦海之大船 是脫生 死之良方 是出三界之徑路 并其或驗或不驗 或悟或不悟 一切都不計較 但持一 句佛號在心 無事也念 有事也念 安樂也念 病苦也念 生也念 死也念 如此認 真 事無不濟 淨土晨鐘又載錢孝直曰 從來三界生死輪迴 比於牢獄 然則但未出生死 皆三 界獄中囚也 囚有三種 其一自謂決無生理 聊於此中苟圖安逸 一朝劊子手到 觳 觫就斃 其一自負千金之子 不惜金錢 打點營生 而情非決定 一面且偷遊釜之娛 倘再生路絕 亦道盡甘心而已 別有負性崛強之夫 不耐束縛 伺守者少間 掙斷 枷鎖 一往無前 似此決裂 彼安肯於未死前偷享餘生 或出不出 情懸兩可哉 噫 此亦我輩生死獄中一榜樣矣 第一種人 滔滔皆是 駕言於功名富貴 辛苦博來 極宮室妻妾之奉 以自娛樂 語以生死 恬不關心 語以生死外別有出路 啞然第付 一笑 以全不具信根故也 第二種人 生來亦具宿根 禮佛談禪 護持教法 造寺齋 僧 金錢不吝 然插足世網之中 名韁利鎖 如八荊棘叢 牽絆不得自由 夫人生出 世 一件大事因緣 不專心去做 而欲以餘力及之 世間豈有揚州鶴哉 雖生平作福 不離人天 生死關頭 總跳不出 亦緣其怖生死心 原未真切故也 如第三種人 不求生富貴 但下死工夫 乃真能求出生死者矣 今見縲絏中人 呼天乞命 莫不哀 其愚而嗤其求生之不早 吾謂死囚求生太晚 比之我輩 猶為蚤計也 死囚秋決 歲 不過一日 一日前後 皆可寬然打點 我輩在三界獄中 歲歲可死 月月可死 日日 刻刻可死 賤死 貴亦死 老死 少亦死 惡人死 好人亦死 不序爵 不序德 不 序齒 一息不來 便分今古 不早打點 姑待一刻 萬一即此一刻 駕帖到來 劊子 當面 手忙脚亂 何以禦之 又袁中郎曰 眾生處五濁世 如囚牢獄 以入獄者皆罪 人 處人天者皆是業報分段之身故也 然罪人入獄 時刻求出 以知棘牆之外 更有 許大安樂世界故也 今眾生以煩惱為家宅 以生死為園囿 不知大鐵圍山是我棘牆 三界法場之外 各各自有家鄉樂地 諸佛憫此 為分別淨穢 指以脫歸路程 而歲久 拋業之人 了無歸處 諸佛又大建宅舍以安之 一則往來獄門 為治道途 一則長伺 獄外 修飾旅館 如是之恩 何身可報 經曰 如來為一大事出現於世 大事者 即 P. 12

13 此事也 諸佛既不惜垂手 眾生種種反戀此毛頭許事 以小易大 死而不悟何哉 易行門 已識迷途 欲求出世 當知入道多門 惟念佛往生淨土為易行道 淨土多方 又 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 尤為易行 蓋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 度盡眾生 與此 世界之緣徧重 威力又極大 故攝取無遺 人能信向 至心持名 未有不蒙接引 所 謂仗他之法 與專持自力者 難易逈殊也 輯易行門 龍舒淨土文曰 統言大藏 不止有十餘經言西方淨土事 其大略謂彼處以七寶莊 嚴 無地獄餓鬼禽畜 以至蜎飛蝡動之類 常清淨自然 無一切穢雜 故名淨土 其 人皆蓮華中生 長生不老 衣食宅宇 隨意化成 其景序長春 無復寒暑 大受快樂 無一切苦惱 故名極樂世界 其佛名阿彌陀者 梵語也 此云無量 以此佛光明 照見十方世界 無有限量 凡念佛眾生 無不知之 故又名無量光佛 此佛壽命 與 其國中人民壽命 皆無有限量 雖恒河沙劫 亦無有盡 故又名無量壽佛 此佛有大 誓願度人 其威神不可思議 故至心信向 念其名號者 現世必消除災難 禳卻冤鬼 安靜形神 增延福壽 西方七寶池中則生蓮華一朵 他日於其中託生 直脫輪迴之 外 若此者 皆有事跡 非虗言也 其說甚易行 盡大藏中八萬四千法門 無如此之 要捷者 而人或不知 可痛惜哉 知而不行 尤可痛惜也 又曰 經又云 無量無數劫以前 有世自在王佛出 化度眾生 是時有大國王 往聽說法 遂有覺悟 乃捨國王之位 而往修行 號曰法藏比邱 即阿彌陀佛也 對 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 願願皆為濟度眾生 發此願已 乃精進以了生死 次入菩 薩地 了生死者 乃生死自如也 入菩薩地者 內則修慧 外則修福也 修慧者 使 慧性曰廣於一日 至成佛時 則慧性含虗空世界 無所不知 無所不見也 修福者 乃託生於一切眾生中 同其形體 通其語言 以設教化 故上自天帝 下至微細蟲蟻 皆託生於其中 如此無量無數劫來 設化眾生 夫設化眾生者 無非得福也 得福 而不受用 故其福愈積而愈大 久則徧於虗空世界矣 福大則威神大 譬如世人官大 則勢力大 是以威神無所不可 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 是初發願以至成佛 無非為 眾生者 故人至心信向 念其名號 現世必蒙福祐 身後必徑生極樂世界 若能精心 想其形相 現世必見佛之真身 以佛之威靈無所不在 而人心念與佛純熟 則自然交 通 故佛現其身也 又曰 淨土傳云 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 泛生死海 就此娑婆世 界 呼引眾生 上大願船 送至西方 如肯往者 無不得生也 觀此則是佛與菩薩 憫念眾生 沉淪苦海 無由得出 故自以誓願威力 招誘人生淨土 如舟人招誘行人 登舟 送至彼岸也 人唯恐不信耳 若信心肯往 雖有罪惡 亦無不得生 蓋佛不可 以凡人比 凡人不為勢利 不與人交 非有益於己 不與人交 此所以為凡人也 賢 P. 13

14 人君子 已不如此 況佛乎 蓋不慈悲不足為佛 不濟度眾生不足為佛 不有大威力 不足為佛 為其慈悲故 見眾生沉於苦海 而欲濟度 為其有大威力故 能遂濟度之 心 成濟度之功 此所以為佛也 經云 大醫王能治一切病 不能治命盡之人 佛能 度一切眾生 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 以不信比命盡者 可謂極矣 蓋信者一念也 若 人在生時 心念要去 身則隨去 心念欲住 身則隨住 是身常隨念 然猶有念欲去 而身被牽繫者 身壞時 唯一念而已 一念到處則無不到 是以一念在淨土 則必生 淨土 況佛與菩薩 又招引人往生乎 又曰 無為楊傑次公 少登高科 明禪門宗旨 謂眾生根有利鈍 即其近而易知 簡而易行者 唯西方淨土 但一心觀念 仗佛願力 直生安養 其為王敏仲作直指 淨土決疑序云 阿彌陀佛光明如大圓月 徧照十方 水清而靜 則月現全體 月非趨 水而遽來 水濁而動 則月無定光 月非捨水而遽去 在水則有清濁動靜 在月則無 取捨去來 故華嚴經載解脫長者子云 知一切佛 猶如影像 自心如水 彼諸如來不 來至此 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 隨意即見 是知眾生注念 定見阿彌陀 若 生彼土 則無諸苦 般舟三昧經云 跋欲陀和菩薩 問釋迦佛云 未來眾生 云何得 見十方諸佛 佛教令念阿彌陀佛 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又大寶積經云 若他方眾生 聞無量壽如來名號 乃至能發一念淨信 歡喜愛樂 所有善根 迴向願生其國者 隨 願往生 得不退轉 此皆佛言也 不信佛言 何言可信 不生淨土 何土可生 東坡 云 次公晚年作監司太守 常畫丈六阿彌陀佛像 隨行供養觀念 至壽終時 感佛來 迎 端坐而化 樂邦文類 楊次公曰 彌陀光明 徧照法界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聖凡一體 機 感相應 諸佛心內眾生 塵塵極樂 眾生心中淨土 念念彌陀 吾以是觀之 智慧者 易生 能斷疑故 禪定者易生 不散亂故 持戒者易生 遠諸染故 布施者易生 不 我有故 忍辱者易生 不瞋恚故 精進者易生 不退轉故 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 念 純一故 諸惡已作 業報已現者易生 實慚懼故 雖有眾善 若無誠信心 無回向發 願心者 則不得生矣 噫 彌陀甚易持 淨土甚易往 眾生不能持不能往 佛如眾生 何 夫造惡業 入苦趣 念彌陀 生極樂 二者皆佛言也 世人憂墮地獄 而疑往生 者 不亦惑哉 宋丞相鄭清之曰 人皆謂修淨土 不如禪教律 余獨謂禪教律法門 莫如修淨土 夫真淨明妙 虗徹靈通 凡在智愚 皆具此性 根塵幻境 相與淪胥 生死輪迴 窮劫不斷 故釋氏以禪教律 假設方便 使之從門而入 俱得超悟 唯無量壽佛獨出 一門 曰修行淨土 如單方治病 簡要直截 一念之專 即到彼岸 不問緇白皆可奉 行 但知為化愚俗淺近之說 其實則成佛道捷徑之途 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 究竟 圓頓莫如禪 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 則未免墮頑空之失 研究三乘莫如教 非得魚 忘筌因指見月者 未免鑽故紙之病 護善遮惡莫如律 非身心清淨 表裏一如 則未 P. 14

15 免自纏縛之苦 總而觀之 論其所入則禪教律 要其所歸則戒定慧 不由禪教律 而 得戒定慧者 其唯淨土之一門乎 方念佛時 口誦心維 諸惡莫作豈非戒 繫念淨境 幻塵俱滅豈非定 念實無念 心華湛然豈非慧 人能屏除萬慮 一意西方 則不施 棒喝而悟圓頓機 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 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 不垢不淨 無 纏無脫 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 孰為禪教律 我心佛心 一無差別 此修淨土之極致 也 八功德水 金蓮華臺 又何必疑哉 淨土樞要之作勤矣 元天如法師淨土或問 問曰 同居淨土 其類甚多 今徧指極樂 而又徧讚其境 勝緣勝何耶 答曰 經云彼國眾生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故名極樂 今以娑婆對而 比之 此則血肉形軀 有生皆苦 彼則蓮華化生 無生苦也 此則時序代謝 衰老日 侵 彼則寒暑不遷 無老苦也 此則四大難調 多生病患 彼則化體香潔 無病苦也 此則七十者稀 無常迅速 彼則壽命無量 無死苦也 此則親情愛戀 有愛必離 彼無父母妻子 無愛別離苦也 此則仇敵冤讐 有冤必會 彼則上善聚會 無冤憎會 苦也 此或困苦饑寒 貪求不足 彼皆衣食珍寶 受用現成 此或醜穢形骸 根多缺 陋 彼則端嚴相貌 體有光明 此則輪轉生死 彼則永證無生 此有四趣之苦 彼無 三惡之名 此則邱陵坑坎 荊棘為林 土石諸山 穢惡充滿 彼則黃金為地 寶樹參 天 樓聳七珍 花敷四色 此則雙林已滅 龍華未來 彼則無量壽尊現在說法 此則 觀音勢至 徒仰嘉名 彼則與二上人 親為勝友 此則羣魔外道 惱亂正修 彼則佛 化一統 魔外絕蹤 此則媚色妖婬 迷惑行者 彼則正報清淨 實無女人 此則惡獸 魑魅 交扇邪聲 彼則水鳥樹林 咸宣妙法 二土較量 境緣迥別 而樂邦之勝 其 數無窮 未暇悉舉也 其境勝者 可以攝眾生取淨之情 其緣勝者 可以助生者修行 之力 雖同居淨類甚多 唯極樂修行緣具 故徧指也 又問曰 十方如來 皆可親近 今獨推彌陀者何耶 答曰 獨推彌陀其故有三 一誓願深重 二娑婆有緣 三化道相關也 願重者 經云彌陀往昔因中 嘗發種種廣 大誓願 其略曰 若我成佛已來 其有眾生願生我國 或聞我名 修諸善本 稱我名 號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誓不取正覺 既生我國 若有退轉 不決定成佛者 誓不 取正覺 故華嚴鈔曰 彌陀願重 偏接娑婆眾生也 有緣者 我佛釋迦現在世時 眾 生聞佛所教 歸向彌陀 固已多矣 觀佛滅後 末世眾生 無問僧俗男女 貴賤貧富 稍聞佛教者 無不信向 未聞佛教者 亦會稱名 縱是頑愚暴惡無信之徒 或遭厄 難危險之處 或發贊嘆怨嗟之聲 不覺信口便呌阿彌陀佛 至於兒童女子戲弄之際 聚沙搏泥 圖牆畫壁 便作彌陀佛像 甚至於學行未穩 學語未成者 自然能唱阿彌 陀佛 此皆不勸而發 不教而能 非有緣而何 又如無量壽經云 吾說此經 今見無 量壽佛 及其國土 所當為者 皆可求之 無得以我滅度之後 復生疑惑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愍 特留此經 更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此經者 隨意所願 皆可 得度 又經云 此經滅後 佛法全無 但留阿彌陀佛四字名號 救度眾生 其有不信 P. 15

16 而謗毀者 當墮地獄 具受眾苦 故天臺云 當知彼佛於此惡世偏有緣耳 相關者 先覺謂兩土聖人 示居淨穢 以折攝二門調伏眾生 此以穢以苦以促 以多魔惱而折 之 俾知所厭 彼以淨以樂以延以不退轉而攝之 俾知所欣 既厭且欣 則化道行矣 又我釋迦於三乘授道之外 其有度未盡者 度在彌陀 故於諸大乘經丁甯反覆 稱 讚勸往者 蓋化道之相關也 以是三者之故 乃獨推焉 大佑淨土指歸集曰 圓通梵法師會宗集引般舟三昧經 言念佛往生有三種力 一 者本有佛性力 言煩惱心中有如來藏也 二者慈光攝取力 言彌陀光明無量 念佛眾 生攝取不捨也 三者念佛三昧力 言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 此三種力 如 三股繩合為大索 能牽重物 又如水火鏡子 若將對日 以艾取之 即可得火 若將 對月 以珠取之 即可得水 今以鏡具水火之性 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也 須假日月 之光來照者 彌陀慈光攝取之力也 以珠艾能引水火者 信心念佛之力也 此三種物 缺一不可 三事和合 水火方生 三力相資 必生淨土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曰 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 此有二義 一者餘門學道 萬里迢遙 念佛往生古稱徑路 而念佛一法 復有多門 今特持名 是為徑路之中 徑而又徑 鶴沖鵬舉 驥驟飛龍 不疾而行 不速而至 徑中徑矣 註曰 二義者 一是較量於多種淨業 二是揀別于本部大本 故云徑路之徑路也 徑路者 路小而捷 名徑 小喻念佛為力之簡易 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 善導大師偈云 唯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是也 故云餘門學道 名竪出三界 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 如蟲在竹 竪則歷節難通 橫則一時透脫 餘門之比念佛 則念佛為速矣 念佛復有多門者 如 實相念佛四種 乃至萬行回向等 實相之佛 雖云本具 而眾生障重 解悟者希 下 此數門 觀像 則像去還無 因成間斷 觀想 則心麤境細 妙觀難成 萬行 則所 作繁多 重處偏墮 唯此持名一法 簡要直捷 但能繼念 便得往生 古人謂既得見 彌陀 何愁不開悟 則不期實相 而實相契焉 故念佛為修行徑路 而持名又念佛中 之徑路也 德園集附錄曰 明禮部員外郎虞淳熙 告歸上天目坐高峯死關前 畫夜策厲 至 三七日倦甚 欲就枕 忽見高峯禪師斬其左臂 豁然有省馳證雲棲 宏公曰 凡寐而 覺者 不巾櫛而復依衾枕 必復寐矣 迷而悟者 不莊嚴而復親穢濁 必復迷矣 火 蓮易萎 新篁易折 子自為計 毋以一隙之光 自阻進修之路因勸令回向淨土以續前 因 淳熙遂終身行之 樂邦文類序 明給事中陳瓚家居一意淨業 有客過之呵曰 爾不聞大鑒之論唯心 者乎 何厭垢而欣淨為 答曰 唯心淨土 發之大鑒 而非自大鑒始也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佛固先言之矣 蓋懼人以不淨之心求淨土 非曰土無垢淨也 明成時淨土十要序曰 淨土持名之法 有三大要焉 一者六字洪名 念念之間 欣厭具足如出幽獄 奔託王家 步步之間 欣厭具足 二者參禪必不可無淨土 為防 P. 16

17 退墮 甯不寒心 淨土必不可入禪機 意見梢乘 二門俱破 果能寺修淨業 不須臾 涉餘宗 三者一句彌陀 非大徹不能全提 而最愚亦無少欠 倘有些子分別 便成大 法魔殃 只貴一心受持 甯羨依稀解悟 念佛直指曰 元明間僧妙叶 著念佛直指上下卷 其直指心要一篇 斥妄顯真 最為精造 有曰 極樂彌陀相好現時 即自心顯 自心顯時 即彼佛現 我心彼佛心 彼佛我心佛 一體無二 故云唯心淨土 本性彌陀 非謂西方無土無佛 不須求生 但在汝生滅緣影之中 名為唯心本性也 求彼佛即求自心 求自心須求彼佛 邨愚 夫婦 雖不識理 以信實有彼土 故於命終時 反得往生 畏有陷空之人 因認緣影 為心 謂無外土 故雖修道行 還受生死 人命無常 轉息來世 塵事連環鈎鎖不斷 若不能於塵勞鬱結及得志歇手不得處 一割割斷 起願力行 盡力一跳 焉得應念 生彼 徑中徑又徑卷一 P. 17

18 徑中徑又徑卷二 起信法 疑誤門 人聞易行之說 往往疑而不修 即修行已久者 亦有中道游移 疑情日起 或墮 前功 或趨外道 因疑而誤 流弊無窮 失往生淨土 原非即能成佛 所恃者常不離 佛 永無退轉 必能成佛而後已 為把穩生涯耳 智者十疑論 天如或問 雲棲四十 八問答 不憚往復辯論 至明至切 此三種現擬專刻 間有節取數條 載入他門者 此門惟採昔賢問難雜說著於篇 以斷其疑 以正其誤 輯疑誤門 五代永明壽禪師 戒無證誤人 勿輕淨土 設問曰 但見性悟道 便超生死 何 用繫念彼佛 求生他方 答曰 真修行人 應自審察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今存龜 鑑 以破多惑 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 見性悟道 受如來記 紹祖師位 能如馬鳴龍 樹否 得無礙辯才 證法華三昧 能如天台智者否 宗說皆通 行解兼修 能如忠國 師否 此諸大士 皆明垂言教 深勸往生 蓋是自利利他 豈肯誤人自誤 況大雄讚 嘆 金口丁甯 希從昔賢 恭稟佛敕 定不謬誤也 往生傳所載古今高士事蹟 顯著 非一 宜勤勸覽 及自照知 又當自度 臨命終時 生死去住 定得自在否 自無始 來惡業重障 定不現前此一報身定脫輪迴否 三塗惡道異類中行 出沒自由 定無苦 惱否 天上人間 十方世界 隨意寄託 定無滯礙否 若也了了自信得及 何善如之 若其未也 莫以一時貢高 卻致永劫沉淪 自失善利 將復尤誰 嗚呼哀哉 何嗟 及矣 慈昭宗主淨土十門告誡云 念佛人臨終三疑不生土淨 一者疑我生來作業極重 修行日淺 恐不得生 二者疑我雖念彌陀 或有心願未了 及貪瞋癡未息 恐不得生 三者疑我雖念彌陀 臨命終時 恐佛不來迎接 有此三疑 因疑成障 失其正念 不得往生 故念佛之人 切要諦信佛經明旨 勿生疑心 經云 念阿彌陀佛一聲 滅 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上至一心不亂 下至十念成功 接向九蓮 令辭五濁 苟能心心 不昧 念念無差 則情疑永斷 決定往生矣 龍舒淨土文曰 人驟聞淨土之景象 多不信之 無足怪也 蓋拘於目前所見 遂 謂目前所不見者亦如此而已 且如陋巷糞壤之居者 安知有廣廈之清淨 小器藜藿之 食者 安知有食前之方丈 敝篋錙銖之蓄者 安知有天府之充溢 故處此娑婆濁世 不信有清淨佛土 所以生長於胞胎 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 壽不過百年 不知彼有河 沙之壽數 衣食必由於營作 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 快樂常雜於憂惱 不知彼有純一 之快樂 然則佛之所言 不可以目前所不見而不信也 況佛切戒人以妄語 必不自妄 語以誑人 世人妄語者 非以規利 則以避害 佛無求於世 何規利之有 佛視死生 如刀斫虗空 何避害之有 是佛無所用其妄語也 世間中人以上者 猶不肯妄語以喪 P. 18

19 其行止 況佛乎 其言可信 無足疑者 故先賢云 佛言不信 何言可信 昔有以忠 臣為奸黨者 刻之於石 天雷擊之 今以金寶綵色鐫刻裝繪以為輪藏 貯佛之言 供 以香華 嚴以神龍 使其言之妄 則又甚於奸黨之碑 何為歷千百歲而天雷不擊之哉 以其言之誠也 言之誠而不信 將何俟哉 是故淨土之說 更無可疑者 況自古及 今 修此者感應甚多 尤不可不信也 又曰 儒者或以釋氏之徒無戒行 故輕其教 而因以不信淨土 是不然 豈可以 道士不肖而輕老子 士人不肖而輕孔子 智者尚不以人廢言 況可以其徒而輕其教乎 釋氏之教 有世間法 有出世間法 其世間法與吾儒同者 不可以縷數 姑舉其大 者言之 釋氏之所以孳孳訓世人者 無非戒惡勸善 而吾儒何嘗不戒惡勸善哉 且以 目前言之 佛以殺生偷盜邪淫為身三業 而孔子言勝殘去殺 詩人言文王德及鳥獸昆 蟲 是豈不戒殺哉 盜固不在所言矣 孔子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詩人刺不好德而 悅美色 是豈不戒邪淫哉 佛以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口四業 孔子謂人而無信 不知 其可 豈不戒妄言也 謂巧言令色鮮矣仁 豈不戒綺語也 書稱爾無面從 退有後言 豈不戒兩舌也 惡口謂之惡怒之聲 尚未至於穢語 荀子謂傷人之言 深於矛戟 是未嘗不戒惡怒之口也 佛又以貪瞋癡為意三業 孔子謂見得思議 是則戒貪矣 謂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 是則戒瞋矣 謂困而不學 民斯為下 是則戒癡矣 由此言之 儒釋未嘗不同也 其不同者 唯儒家止於世間法 釋氏又有出世間法 儒家止於世間 法 故獨言一世而歸之於天 釋氏又有出世間法 故知累世而見眾生業緣之本末 此 其所不同耳 欲知釋氏之所長 須看楞嚴 楞伽 圓覺 與無蓋障菩薩所問經 及曉 金剛經之理 未能如是而遂非之 則孔子所謂 不知而作之者 可不戒哉 誠如是 則釋氏為可信矣 其言淨土 烏可以不信哉 所謂出世間法 淨土尤其要者 不可以 不勉也 又曰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 惟心淨土 豈復更有淨土 自性阿彌 不必更見阿彌 此言似是而非也 何則 西方淨土 有理有蹟 論其理 則能淨其心 故一切皆淨 誠為唯心淨土矣 論其蹟 則實有極樂世界 佛丁甯詳復言之 豈妄語哉 人人可 以成佛 所謂自性阿彌者 固不妄矣 然猝未能至此 譬如良材可以雕刻佛像 而極 其華麗 必加以雕刻之功 然後能成 不可遽指良材而遂謂極物象之華麗也 是所謂 唯心淨土 而無復更有淨土 自性阿彌 不必更見阿彌者非也 又或信有淨土 而泥 唯心之說 乃謂西方不足生者 謂參禪悟性 超佛越祖 阿彌不足見者 皆失之矣 何則 此言甚高 竊恐不易到 彼西方淨土 無貪無戀 無瞋無癡 吾心能無貪無戀 無瞋無癡乎 彼西方淨土 思衣得衣 思食得食 欲靜則靜 欲去則去 吾思衣而無 衣 則寒惱其心 思食而無食 則譏惱其心 欲靜而不得靜 則羣動惱其心 欲去而 不得去 則繫累惱其心 是所謂唯心淨土者 誠不易到也 彼阿彌阿佛 福重山海 力挈天地 變地獄為蓮華 易於反掌 觀無盡之世界 如在目前 吾之福力 尚不能 P. 19

20 自為 常恐宿業深重 墜於地獄 況乃變作蓮華乎 隔壁之事 猶不能知 況乃見無 盡世界乎 是所謂自性阿彌者 誠不易到也 然則吾心可以為淨土 而猝未能為淨土 吾性可以為阿彌 而猝未能為阿彌 烏得忽淨土而不修 捨阿彌而不欲見乎故修西 方 見佛而得道則甚易 若止在此世界 欲參禪悟性 超佛越祖為甚難 況修淨土者 不礙於參禪 何參禪者必薄淨土而不修也 大阿彌陀經云 十方有無量菩薩 往生 阿彌陀佛國 彼菩薩尚俗往生 我何人哉 不欲生彼 是果勝於諸菩薩乎 由此言之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 大而不要 高而不切 修未到者 誤人多矣 不若脚踏實地 持誦修行 則人人必生淨土 徑脫輪迴 與虗言無實者 天地相遠矣 又曰 佛眼見無量劫事 故自古及今 無所不見 又戒人妄語 必不自妄語以誑 人 又戒人有我 必不自有我以誇人 故其言誠可師法 按楞嚴經云 有十種仙 皆 壽千萬載 數盡復入輪迴 為不曾了得真性 故與六道眾生 同名七趣 是皆輪迴中 人也 世人學仙者 萬不得一 縱使得之 亦不免輪迴 為著於形神而不能捨去也 且形神者 乃真性中所現之妄想 非為真實 故寒山詩云 饒汝得仙人 恰似守屍鬼 非若佛家之生死自如 而無所拘也 近自數百年來 得仙者唯鍾離呂公 而學鍾離 呂公者 豈止千萬 自予親知間 數亦不少 終皆死亡 埋於下土 是平生空費心力 終無所益也 欲求長生 莫如淨土 生淨土者 壽數無量 其為長生也大矣 不知 修此法門 而學神仙 是捨目前之美玉 而求不可必得之碔砆 豈不惑哉 或云淨土 乃閉眼後事 有何證驗 答云 淨土傳備載感應 豈無證驗哉 況神仙者 有所得 則甚祕而不傳 以謂泄天機而有罪 佛法門唯恐傳之不廣 直欲度盡眾生而後已 是 其慈悲廣大不易測量 非神仙可比也 又曰 人有不信因果 從而不信淨土者 夫因果烏可以不信乎 經云 要知前世 因 今生受者是 要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 若不信此語 何不以目前之事觀之 人 生所以有貧富 有貴賤 有苦樂勞逸 有榮辱壽夭 其禍福種種不同 雖曰天命 天 豈私於人哉 葢以人前生所為不同 故今生受報亦不同 而天特主之耳 是以此身謂 之報身 報身者 報我前世所為 故生此身也 天何容心哉 譬如人有功罪 當受賞 罰於官府 官府豈私於人哉 特以有功當賞 有罪當罰 而主之耳 豈以賞罰 無故 而加於人 世間官府 猶不以賞罰無故加人 況天地造化 豈以禍福而無故加於人乎 是知以前世所為有善惡 故以禍福而報之也 以其不能純乎善 故不得純受其福報 乃有富貴而苦夭者 有貧賤而受樂者 有榮寵而悴辱者 其為果報各隨其所為 如 影從形 如響應聲 纖毫不差 故云種桃得桃 種李得李 未有種麻而得豆 種黍而 得稷者 唯種時少 收穫時多 故作善惡時甚小 受禍福之報甚大 故云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人生為善惡 果報還如此 葢造化自然之理也 此理可信 則淨土之 說必可信 何則 二者皆佛言也 佛誠言於因果 必不妄言於淨土 故因不信因果 從而不信淨土者 此可以解其惑矣 P. 20

21 又曰 人有見目前善惡未有報者 遂不信因果 而因以不信淨土 殊不知善惡未 有報者 非無報也 但遲速耳 佛嘗謂阿難云 人有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 今世為惡 死生天堂者 阿難問何故 佛言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 今世之善未熟 前世之惡已熟 也 今世為惡死生天堂者 今世之惡未熟 前世之善已熟也 熟處先受報 譬如欠債 急處先還 左氏謂欒武子有德可以庇其子 故其子黶雖為惡而可以免禍 黶之子盈 為善 而黶之惡乃累之 故盈雖善而及於難 止於世間目前可見者言之 善惡之報 尚有如此者 況隔世乎 書曰 天道福善禍淫 老子曰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是三 教皆言此理 但有遲速耳 豈可以目前未見果報 而遂不信因果 因以不信淨土乎 又曰 或者疑之云 人此間念佛 西方七寶池中 如何便生蓮華一朵 予告曰 此不難知也 譬如大明鏡 凡有物來 便現其影 鏡何嘗容心哉 以其明而自然耳 阿彌陀佛國中 清淨明潔 自然照見十方世界 猶如明鏡覩其面像 是故此間念佛 西方七寶池 自然生蓮華一朵 無足疑也 或者又疑之云 念往生真言者 阿彌陀佛 常住其頂 衛護其人 若無量世界 有無量眾生念此真言 阿彌陀佛豈能一一徧往其 頂乎 曰 亦自然耳 譬如天上一月 普現一切水中 豈不自然哉 或者修行精進 疑之云 又有臨終之時 佛與菩薩來迎 且如十方世界 有無量眾生精進 烏能皆知 其期而往迎乎 曰 亦自然耳 譬如天上一日 普照無量境界 豈不自然哉 況佛之 威神 不止如日月乎 則徧住其頂 徧知其期 何足疑哉 慧覺玉禪師曰 或謂淨土乃聖人之權方 所以接鈍根 化凡器也 苟能一超直入 如來地 何藉於他力乎 答曰 佛世文殊普賢 滅後馬鳴龍樹 此土智者智覺 皆發 願往生 應盡是鈍根乎 釋迦於大寶積經 勸父王淨飯并六萬釋種 皆生淨土 應盡 是凡器乎 此等聖賢 應皆不逮今之利根勝器乎 況若以此為權 將何為實 權實之 判 非止一途 自非教眼瞭焉 何以甄別 資爾有識 當信佛言 招報非輕 切勿容 易 昔孫莘老學士始以此疑之 因會楊次公主客王敏仲侍郎 論道契合 遂釋其疑 次公敏仲 皆儒之學禪者 方且汲汲於淨土為歸依 則知淨土非聖人之權設 真禪侶 之棲止也 柏庭法師曰 修淨業者常多 得其門而徑造者無幾 談淨土者常多 得其要而直 指者或寡矣 未聞有以自障自蔽為說者 自障者莫若愛 自蔽者莫若疑 但使疑愛二 心了無障礙 則淨土一門 未始間隔 無為子十疑論序曰 愛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 不生極樂 晉遠法師結社廬山 於淵明則招之 貴其能達而斷愛也 於靈運則拒之 為其心雜而念不能專也 豈非政以二者 為淨土之津要乎 無為楊次公曰 世有善士 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者 尤可嗟惜 一曰吾當超佛越 祖 淨土不足生也 二曰處處皆淨土 西方不必生也 三曰極樂聖域 我輩凡夫不能 生也 夫行海無盡 普賢願見彌陀 佛國雖空 維摩常修淨土 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讚 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 試自忖量 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 何其自欺哉 至如龍猛 P. 21

22 祖師也 楞伽經有預記之文 天親教宗也 無量論有求生之偈 慈恩通讚 首稱十勝 智者析理 明辨十疑 彼皆上哲 精進往生 謂不必生者 何其自慢哉 火車可滅 舟石不沉 現華報者 莫甚於張馗 十念而超勝 處入地獄者 莫速於雄俊 再甦 而證妙因 世人愆尤未必若此 謂不能生者 何其自棄哉 自欺自慢 自棄己靈 流 入輪迴 是誰之咎 天如法師淨土或問 問曰 人心易進易退 一聞警策 勇猛精勤 忽于目前逢一 障難 便轉念頭 別求方便 都道淨業只是身後之事 於今目前無所利濟 從此身心 一時放退 是亦無怪其然耶 答曰 汝之所見未廣也 豈不見經中道 受持佛名者 現世當獲十種勝利 一者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 隱形守護 二者常得 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 常隨守護 三者常得諸佛晝夜護念 阿彌陀佛 常放光明 攝受此人 四者一切惡鬼 若夜叉 若羅剎 皆不能害 一切毒蛇毒龍毒 藥 悉不能中 五者火難水難冤賊刀箭 牢獄枷鎖橫死枉生 悉皆不受 六者先所作 業 悉皆消滅 所殺冤命 彼蒙解脫 更無執對 七者夜夢正直 或復夢見阿彌陀佛 勝妙色像 八者心常歡喜 顏色光澤 氣力充盛 所作吉利 九者常為一切世間人民 恭敬供養 歡喜禮拜 猶如敬佛 十者命終之時 心無怖畏 正念現前 得見阿彌陀 佛及諸聖眾 持金蓮華 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盡未來際 受勝妙樂 如上十種利益 經文具載 乃佛口之所宣也 既是現生來世 皆有利益 然則世出世間要緊法門 無 如念佛者矣 但當精進 不用懷疑 長蘆賾禪師曰 夫如來世尊 雖分折攝二門 現居淨穢兩土 然本聖之意 非以 娑婆國土 邱陵坑坎 五趣雜居 土石諸山 穢惡充滿 直為可厭 又非以極樂世界 黃金為地 行樹參空 樓聳七珍 華敷四色 直為可忻 蓋以初心入道 忍力未淳 須託淨緣以為增上 何則 娑婆國土 釋迦已滅 彌勒未生 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現在說法 娑婆國土 觀音勢至 徒仰嘉名 極樂世界 彼二上人 親為勝友 娑婆 國土 諸魔競作 惱亂行人 極樂世界 大光明中 決無魔事 娑婆國土 邪聲雜亂 女色妖淫 極樂世界 水鳥樹林 咸宣妙法 正報清清 實無女人 然則修行緣具 無若西方 淺信之人 橫生疑謗 切嘗論之 此方之人 無不厭俗舍之煩喧 慕蘭 若之寂靜 故有捨家出家 則殷勤讚歎 而娑婆眾苦 何止俗舍之煩喧 極樂優遊 豈止蘭若之寂靜 知出家為美 而不願往生 其惑一也 萬里辛勤 遠求知識者 蓋 以發明大事 決擇生死 而彌陀世尊 色心業勝 願力宏深 一演圓音 無不明契 願參知識而不欲見佛 其惑二也 叢林廣眾 皆樂棲遲 少眾道場 不欲依附 而極 樂世界 一生補處 其數甚多 諸上善人 俱會一處 既欲親近叢林 而不慕清淨海 眾 其惑三也 此方之人 上壽不過百歲 而童癡老耄 疾病相仍 昏沉睡眼 常居 大半 菩薩猶昏隔陰 聲聞尚昧出胎 則尺璧寸陰 十喪其九 而未登不退 可謂寒 心 西方之人壽命無量 一托蓮苞 更無死苦 相續無間 直至菩提 所以便獲阿唯 P. 22

23 越致 佛階決定可期 流轉娑婆促景 而不知淨土長年 其惑四也 若乃位居不退 果證無生 在欲無欲 居塵不塵 方能興無緣慈 運同體悲 迴入塵勞 和光五濁 其有淺聞單慧 或與少善相應 便謂永出四流 高超十地 詆訶淨土 耽戀娑婆 掩 目空歸 宛然流浪 並肩牛馬 接武泥犂 不知自是何人 擬此大權菩薩 其惑五也 故經云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則不信諸佛誠言 不願往生淨土 豈不甚迷哉 若 夫信佛言而生淨土 則累繫之所不能拘 劫波之所不能害 謝人間之八苦 無天上之 五衰 尚無惡道之名 何況有實 唯顯一乘之法 決定無三 歸依一體三寶 奉事十 方如來 佛光照體 萬惑潛消 法味資神 六通具足 三十七品助道法 應念圓成 三十二應隨類身 徧周塵剎 周旋五趣 普被諸根 不動一心 徧行三昧 灑定水於 三千 出眾生於火宅 自利利他 皆悉圓滿 然則唯心淨土 自性阿彌 蓋解脫之要 門 修行之捷徑 是以了義大乘 無不指歸淨土 前賢後聖 自他皆願往生 凡以欲 得度人 先須自度故也 嗚呼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一失人身 萬劫深悔 故率大 海眾 各念彌陀佛 百聲千聲 乃至萬聲 回向同緣 願生彼國 切冀蓮池勝會 金 地法明 綺互相資 必諧斯願 操舟順水 更加櫓棹之功 則十萬遙程 不勞而至矣 蓮池大師示吳大峻曰 莫管悟與不悟 莫管有無內外中間 莫管止觀 莫管與他 法門同與不同 既疑情不起 亦莫管是誰不是誰 但執持名號 一心一意無間斷 純 一不雜做去 又曰 今人多好說參悟 好說了生死 不知此土了悟甚難 謂之竪超三界 斯那 含猶一往一來 況凡人乎 此土眾生多是先生西方 然後了悟 生西方一門 謂之橫 超三界 萬無一失 又答吳季立曰 不必憂罪業深 不必疑根性鈍 經云 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 滅 八十萬億劫生死重罪 何疑乎業深 又古聖云 惟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何憂 乎根鈍 見方友即以此告之 又曰 有謂唯心淨土 無復十萬億剎外 更有極樂淨土 此唯心之說 原出經語 真實非謬 但引而據之者 錯會其旨 夫即心即境 終無心外之境 即境即心 亦 無境外之心 既境全是心 何須定執心而斥境 撥境言心 未為達心者矣 或又曰 臨終所見淨土 皆是自心 故無淨土 不思古今念佛往生者 其臨終聖眾來迎 與天 樂異香 幢幡樓閣等 惟彼一人獨見 可云自心 而一時大眾悉皆見之 有聞天樂隱 隱向西而去者 有異香在室多日不散者 夫天樂不向他方 而西向以去 彼人已故 此香猶在 是得謂無淨土乎 圓照本禪師 人見其標名蓮品 豈得他人之心 作圓照 之心乎 又試問汝臨終地獄相現者 非心乎 曰心也 其人墮地獄乎 曰墮也 夫既 墮地獄 則地獄之有明矣 淨土獨無乎 心現地獄者 墮實有之地獄 心現淨土者 不生實有之淨土乎 P. 23

24 又曰 士人有薄淨土而不修者曰 譬如吾輩 當以科名入仕 奈何作歲貢授官耶 一士人云 此喻大謬 蓮臺自分九品 公何不取其最上 而甘作下品乎 今進士科 三百 亦可分上中下而九品之也 公何不取彼魁元 而甘作榜尾乎 上品上生 即蓮 科之榜首也 故頌之者曰 三心圓發 諦理深明 金臺隨往 即證無生 其在宗門 則大徹大悟 而所謂心空及第歸者此也 向士人憮然曰 吾疑於是冰泮 又曰 一人問 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 即成金色世界 佛具如是神力 何不即變 此娑婆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之處 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 乃必令眾生馳驅於十萬億佛 土之迢迢也 噫 佛不能度無緣 子知之乎 淨緣感淨土 眾生心不淨 雖有淨土 何繇得生 喻如十善生天 即變地獄為天堂 而彼十惡眾生 如來垂金色臂牽之 彼 終不能一登其閾也 是故剎那金色世界 佛攝神力 而依然娑婆矣 又一人問 經言 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 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斯言論事乎 論理乎 噫 經云一稱南 無佛 皆已成佛道 又云禮佛一拜 從其足跟至金剛際 一塵一轉輪王位 今正不必 論其事之與理 但於至心二字上著倒 惟患心之不至 勿患罪之不滅 事如是 理亦 如是 理如是事亦如是 何足疑也 又曰 或問妙喜云 愚人終日掐數珠 求淨業 念佛果愚人所為乎 噫 予昔曾 辯之矣 妙喜但言愚人終日掐數珠 求淨業 不言愚人終日一心不亂求淨業也 又問 古德偈云 成佛人希念佛多 念來歲久却成魔 君今欲得易成佛 無念之心不較多 無念念佛 奈何以有念念佛 曰 此為散心念佛而不觀心者勸發語也 不曰歲久而 一心不亂者成魔也 未曾念佛 先憂有念 是猶饑人欲飯 先憂胞脹而不食者矣 又 問 六祖云 東方人造惡 念佛求生西方 意旨如何 曰 六祖言惡人念佛求生 不 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亂者 求生也 且惡人必不念佛 其有念佛者偽也 非真念也 喻 如惡人修十善 求天堂 惡人必不修十善 其有修十善者偽也 非真修也 曾未有善 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 又問 古德云 捨穢取淨是生死業 奈何捨娑婆求極樂 曰 彼言捨穢取淨者 為生死業 不言一心不亂取淨土者為生死業也 子未捨穢 先憂取淨 與前之憂有念同矣 又問 禪宗云 佛之一字 吾不喜聞 又云佛來也殺 魔來也殺 則何為念佛 噫 彼言佛之一字 吾不喜聞 不言一心不亂四字吾不喜 聞也 彼言佛來也殺 魔來也殺 不言一心不亂來亦殺也 夫歸元無二 方便多門 是故歸家是一 舟車各行 以舟笑車 以車笑舟 俱成戲論 此理自明 無煩贅語矣 又問 近有人言 吾不念佛 良繇內有能念之心 外有所念之佛 能所未忘 焉得 名道 噫 彼蓋以獨守空靜為道乎 內有能靜之心 外有所靜之境 不亦能所宛然乎 曷不曰一心不亂 則誰能誰所 何內何外也 吾與爾既修淨土 止愁不到一心不亂 田地 若一心不亂 任他千種譏 萬種謗 當巍巍不動如泰山耳 更何疑哉 又阿彌陀經疏鈔曰 問堯處茆茨 箕諫象玉 世間王臣 且崇素樸 淨土菩薩 何貴寶嚴 答 此有二義 一者上智之士 知心淨則土自淨 正勝則依必強 理固有 P. 24

25 然 心實無著 喻如舜在畎畝 躬荷犂鋤 一承堯禪 警蹕冕旒 不期自辦 舜何樂 焉 故曰有天下而不與也 二者曲為鈍根凡夫 須示苦樂 令生忻厭 先以欲鉤率 後令入佛智 喻如正厄饑寒之國 怱聞飽暖之望 方沉幽暗之崖 乍覩光明之境 豈 不身心踴躍 舍故即新 但得往生 終成解脫 方便接引 當如是耳 又曰 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 約有四障 四障者 一謂即心是佛 何必捨己念彼 不知即佛是心 不妨念佛故 良由即心是佛 豈不即佛是心 但執念心 不許念佛 則心佛是二 即義不成 是以念佛念心 兩不礙故 二謂何不徧念諸佛而唯念一佛 不知心專志一 乃成三昧故 良由眾生智淺 繁則不勝故 凡智不分者神凝 役心 多岐者功喪 如普廣大士問佛 十方俱有佛土 何以獨讚西方 佛言閻浮提人 心多 雜亂 令其專心一境 乃得往生 以諸佛同一法性身 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故 三謂佛 佛可念 何不隨念一佛 而必念阿彌陀佛 不知彼佛與諸眾生偏有因緣故 良由彼佛 名號 人所樂稱 就令惡人 有時不覺失聲念佛 乃至人逢善事 不覺念佛 歡喜讚 歎 人逢惡事 及與苦難 不覺念佛 傷悲痛切 機感因緣 莫或使之而自然故 四 謂何不念佛功德智慧相好光明 而但念名號 不知持名於末法中最逗機故 不思議故 逗機者文殊般若經云 眾生愚鈍 觀不能解 但令念聲相續 自得往生 又曰 淨土法門 一切世間之所難信 言難信者 略舉有十 今居穢土 習久心 安 乍聞彼國清淨莊嚴 疑無此事 難信一也 縱信彼國 又疑十方佛剎皆可往生 何必定生極樂 難信二也 縱信當生 又疑娑婆之去極樂十萬億剎 云何極遠而得往 彼 難信三也 縱信不遠 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 云何遽得往生彼國 難信四也 縱信得生 又疑生此淨土 必有奇妙法門 多種功行 云何但持名號 遂得往生難信 五也 縱信持名 又疑持此名號 必須多歷年劫 乃克成就 云何一日七日 便得生 彼 難信六也 縱信七日得生 又疑七趣受生 不離胎卵濕化 云何彼國悉是蓮華化 生 難信七也 縱信蓮生 又疑初心入道 多涉退緣 云何一生彼國 便得不退 難 信八也 縱信不退 又疑此是接引鈍機眾生 上智利根 不必生彼 難信九也 縱信 利根亦生 有疑他經或說有佛 或說無佛 或有淨土 或無淨土 狐疑不決 難信十 也 故難信而曰一切世間 是不但惡道難信 而人天猶或疑之 不但愚迷難信 而賢 智猶或疑之 不特初機難信 而久修猶或疑之 不特凡夫難信 而二乘猶或疑之 故 曰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今於此世演說此法 是猶入躶形之國 宣示威儀 對生盲之人 指陳黑白 此之謂難 此之謂利他功德不可思議也 又四十八問答序曰 淨土之教 因地於法藏 肇端於韋提 開陳於靈鷲教主之金 言 流衍於匡廬大士之蓮社 專一心而向往 歷三界以橫超 誠哉末法之要津矣 然 上根即事契理 固諦信不回 下士有聞斯從 亦無因起惑 惟不上不下位屆中流 乃 欲從欲違 志無定向 由是十疑通於智者 或問啟於則公 天鼓諄諄 婆心戀戀 豈 曰多言 言所不容己也 P. 25

26 明蕅益大師曰 夫念佛法門 別無奇特 只是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彌 陀佛 是名無上深妙禪 天台云 四種三昧 同名念佛 念佛三昧 名為三昧中王 雲棲云 一句阿彌陀佛 該羅八教 圓攝五宗 可惜如今人 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 謂愚夫愚婦工夫 所以信既不深 行亦不力 終日悠悠 淨功莫尅 或有巧設方便 欲深明此念佛三昧者 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殊不知一念現前之心 本自離句絕非 不消作意離絕 即現前一句所念之佛 亦本超情離計 何勞說妙說元 只貴信得及 守得穩 直下念去 或晝夜十萬 或五萬三萬 以決定不缺為準 畢此一生 誓無變 改 而不得往生者 三世諸佛 便為誑語 一得往生 則永無退轉 種種法門 悉得 現前 切忌今日張三 明日李四 遇著教下人 又思尋章摘句 遇著宗門人 又思參 究問答 遇著持律人 又思搭衣用鉢 此則頭頭不了 帳帳不清 豈知念得阿彌陀佛 熟 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 都在裏許 千七百公案 向上機關 亦在裏許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三聚淨戒 亦在裏許 真能念佛 放下身心世界 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 不復起貪嗔癡 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 不計是非人我 即大忍辱真能念佛 不稍間 斷夾雜 即大精進真能念佛 不妄想馳逐 即大禪定 真能念佛 不為他岐所惑 即 大智慧 試自簡點 若於身心世界 猶未放下 貪嗔癡念 猶自現起 是非人我 猶 自挂懷 間斷夾雜 猶未除盡 妄想馳逐猶未永滅 種種他岐 猶能惑志 便不名為 真念佛也 要道一心不亂境界 亦無他術 最初下手 須用數珠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 決定無缺 久久純熟 不念自念 然後記數亦得 不記數亦得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 話 要不著相 要學圓融自在 總是信不深 行不力 饒你講得十二分教 下得千七 百公案 皆是生死岸邊事 臨命終時 決然用不著 彭紹升淨土聖賢錄 本朝皇甫士坊 字子儀 錢塘人 世業醫 士坊少讀龍舒居 士淨土文 惕然深省 與思齊大師為方外交 篤修淨業 平居作淨土詩 積百餘首 今錄其尤切要者 一云 大哉淨土門 至簡亦至易 持名願往生 無人不果遂 凡夫 根器薄 輾轉生疑貳 自疑積習深 宿業難捐棄 復慮念力微 勝境莫能致 不知無 始來 罪性本虗偽 但能持佛名 速滅生死罪 如風掃雲霧 如燈除暗昧 雲暗本非 真 心空滌陳穢 況此萬德名 感應難思議 如石性本沉 得舟終不墮 如人犯官刑 皇恩能赦庇 佛力妙難思 自力亦奇異 勿謂念力微 念力必如意 念比金石堅 念比鋒刃利 念西決生西 念佛佛必至 先聖有格言 匹夫難奪志 一云 三乘見偏 空 執理而廢事 遂謂無淨土 心淨即土義 不知心與土 非一亦非二 諸土唯心生 一心眾土備 極樂心之淨 娑婆心之穢 極樂是虗名 娑婆亦應偽 愛重生娑婆 念專自西去 淨穢既生心 土亦隨所與 譬如一輪月 映入諸水內 水清月自明 水 濁月晦昧 月比本來心 水比諸世界 一心含萬剎 莫作有無解 無實亦無虗 事理 兩無詿 P. 26

27 周克復淨土晨鐘曰 周子辨不信佛論竟 有友人進而告曰 儒有闢佛 由孟子詎 楊墨 孟子詎楊墨 由孔子攻異端 子亦儒家者流 奚為而指其僻且謬耶 余曰否否 孟子詎楊墨 謂楊墨之道不熄 孔子之道不著 是孟子詎楊墨 非詎佛也 孔子攻 異端 非攻佛也 楊氏為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 墨子兼愛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抑思萬物皆備於我 舍成己何由成物 舍成物何以成己 楊墨執一不通 非孟子深 惡而力辨之 斥為邪說誣民 罪以無父無君 其釀禍古今 甯直害己害人而已 斯誠 大道之異端 孟子烏得不詎之也哉 今取釋道自利利他之言 參儒道成己成物之旨 有異乎 無異乎 但儒道主經世 釋道主出世 古今治平天下之大法 非儒道不可 凡人解悟生死之大事 非釋道不可 方從事乎經濟 而盡謀出世固不可 終淪胥乎業 緣 而竟忘出世亦不可 經世而力排從佛者 懼人世惟苦空是尚 而不修治平之大法 不得不如是 出世而力辨毀佛者 憂凡人為情欲所汩 而不了生死之大事 亦不得 不如是 友聞余言已 憬然從坐起曰 予豈好辨哉 今而後不特儒教釋教 不必分為 異同 并可作三教合一論矣 辨魔門 疑既析矣 誤亦明矣 間有念佛而入魔 所言所見 似近於邪 遂使毀謗者藉為 口實 殊不知著魔之輩 究由正信未篤 正念未堅 雜亂慞惶 非幾 得乘間而入 果能真實持名 一心不亂 大光明中 必無魔事 古德辨之詳矣 輯辨魔門 大佑指歸集曰 禪師念佛正信決云 或謂臨終見佛 放光接引 並是魔境 此說 如何 答 首楞嚴經 修習三昧 或發動陰魔 摩訶衍論及止觀等 修習三昧 發動 外魔 此等並是自力修禪之人 先有魔種被定擊發 儻能明達對治 則成聖法 若任 性無知 則被障礙矣 今所修念佛三昧者 託彼佛力 如近帝王 誰敢干犯 蓋彌陀 有大慈悲誓願威神三昧等力 有大摧邪力 有大降魔力 天眼遠見 天耳遙聞 他心 徹鑑 光明遍照 攝取眾生 有如是等功德之力 豈不能護持念佛之人 臨終令無障 礙耶 且金臺來迎等事 出自觀經 金口所說 若認為魔 亦無知之甚矣 又載摣菴法師引大集經云 斷集諦是降煩惱魔 知苦諦是降陰魔 修道諦是降天 魔 證滅諦是降死魔 涅槃經云 佛去世後 五百歲中 魔道漸興 壞亂佛法 然火 就燥 水就濕 邪不干正 一生之中 以淳淨心 堅固諦信 至誠禮誦 悔過發願 吾知此人若身若心 則與彌陀氣類交接 智論云 如風吹樹 勢向西傾 及其倒時 必從西偃 設使願力微薄 罪業深重 臨終相現 稱佛求救 以佛力故 魔無能為 若彼行人多雜魔業 倚恃佛法 邀名射利 外現清白 內唯臭腐 詐偽欺罔 吾我自 高 截他人千尺之長為半分 揚自己一勺之水為萬斛 此人氣分 與魔交接 命終之 日 不墮惡道 得生魔宮 斯亦幸矣 當知萬法唯心 心淨佛迎 心垢魔接 於理易 曉 何須致疑 P. 27

28 周克復淨土晨鐘曰 如來出世 大法總是利生 菩薩修行 纖毫不為自己 後人 以佛之心為心 切宜究淨業本源 傳宗正印 一一理會明白 顧有正則有邪 正能覺 世 而邪能惑世 正法難行 邪風易染 楞嚴十種魔民 皆因錯解 華嚴十類魔業 悉昧正歸 如近世白蓮 無為 圓頓 涅槃 長生 受持等教 無非竊佛祖經論緒餘 創野狐之禪 播窮奇之惡 誑諸無識 婪財倡亂 始猶附佛而揚其波 繼之角佛而 標其幟 末運法弱魔強 釋教至是而怪亂極矣 約略言之 有謬解南無者 有謬解般 若何以故者 有謬解念佛是誰誰字者 有妄分男普女妙者 有妄分三字四字六字佛者 有妄分在家為彌陀教 出家為釋迦教者 有揑稱釋迦去世彌勒治世者 有揑稱燭光 見鬼神者 有揑稱香煙斷吉凶者 有揑稱杖罪抽丁收法眷轉男身者 有揑稱天堂挂榜 地府除名 長生超劫者 有以鏡照人自見王侯冠服者 有呪水洗眼具現空中佛像龍 鳳幡幢者 有錯認夫婦為一合相 男女為雙修者 有錯認不產後嗣為不生 不絕慾心 為不滅者 有錯認三車 性為牛車 心為羊車 意為鹿車者 更有種種奸人 動將道 門修養法 玷冒蓮宗 如妄執四大脈絡 以當寶網交羅 指方寸色心 以況彌陀安住 肺屬西名為金地 舌生津而號華池者 如妄立三十六關 七十二信 扭合怪事 謂 之六門見信者 如偽作十六字經 攝氣歸臍 盡力奔送直至丹田者 如偽作達磨胎息 論 趙州十二時別歌 龐居士轉河車頌 密授在持者 如妄指口為諸惡門 鼻為涅槃 路 教人臨終緊閉其口 著力忍氣 使從鼻出 透出此關 名為 出門一步者 或云酒色財氣 或云地火水風 或云生老病死 不 知此字呼作阿字去聲 宗門取以狀其忽有所悟 突地發此一聲 安得如許曲說也 如 妄更十號俱彰 為十號歸程 有鵲巢灌項 蘆芽穿膝 玉柱麤裩 蛇入裩襠 波斯獻 寶 天鼓不鳴 蓮花池乾 二祖斷臂 立雪齊腰 神光不理等目者 如佛光照徹幽明 因名超日月光 乃妄人指日月出時 教人吸吞其光入腹 自然成寶者 如法華贊如 來最後方說此經 取譬轉輪王賞戰士 最後方出髻中珠 乃妄人指運氣入頂 教人學 佛頂上有肉髻珠者 如法華經曰 諸漏已盡 言不為聲色香味觸法所惑 乃妄人指人 身七寶可成舍利 將眼眵鼻涕津溺等盡取食之 謂修無漏果者 如兜率悅禪師示眾三 關 一見性 二了生死 三知去向 乃妄人指人身丹田作內三關 自足至腰為外三關 者 如永嘉大師往曹溪禮六祖述正道歌云 自從認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干 乃妄 人指人身夾脊雙關作曹溪一派者 又揑稱六祖云 甯度白衣千萬 不度空門半箇僧 今日無為長生 聳動俗家 輒云未來彌勒佛現在持世 專度居士不度空門 任善知識 輩 必再生有髮 方得成佛作祖 余親聞其說 謾應之曰 然則主世之彌勒佛 亦應 頂上出髮矣 一座大笑 不聞永嘉云 第一迦葉首傳燈 二十八代西天記 又云 東 土達磨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 豈有度白衣不度空門之理乎 如趙州和尚見僧必問 到與未到 只曰吃茶去 院主問故 和尚呼院主 院主應之 亦曰吃茶去 因是有 趙州茶案 乃妄人指潄津三十六次 為吃趙州茶 又教人臨終點辰砂茶服之 為了悟 P. 28

29 趙州機關 更有以飲小便為喫趙州茶者 一切如鬼如魅 醉夢顛狂 變亂是非 互相 排斥 所謂一盲引眾盲 攜手八坑塹 邪見既深 惡報靡極矣 古德云 修淨土者 既定正宗 須破邪說 現生願常遇明師 不值邪見 無惑我心而生懈怠 甚矣邪正分 途 非細故也 十方佛子 幸毋為魔軍所陷 趨棘叢而墜地獄 慎之勗之 徵驗門 事無徵驗 宜其不信 念佛往生之人 昔賢採集成編 莫不事蹟昭著 確有明徵 蓮池大師往生集 與 本朝彭尺木居士所輯淨土聖賢錄 尤為大備 倘僅一己見之 猶謂魔事 而凡有天樂來迎 佛光顯現 每多共見共聞 豈尚未足深信耶 此二編 甚夥 各有專書 均當置之座右 時時披覧 集隘不能概登 今推採龍舒淨土文所載 親聞親見各條 及往生集序著於篇 輯徵驗門 龍舒淨土文曰 極樂世界 雖去此百萬世界 論其迹則不勝其遠 然佛之慧性 含虗空世界 故無所不在 是以一切眾生 舉意動步 皆在佛之性中 至心懇切無不 應驗故敘現世感應 見殺生念佛得福 觀音感應記云 饒州軍典鄭鄰 死至陰府 以誤追來放還 閻 羅王告云 汝還人間 勉力為善 汝見人殺生 但念阿彌陀佛 與觀世音菩薩 彼得 受生 汝亦得福 由此推之 足以見念阿彌陀佛誠可薦拔亡者 可增延福壽 不特身 後生西方而已 蓮池大師贊曰 負命之鬼 云何念佛而得却之 良以阿彌陀佛功德威 神 不可思議 一稱其名 鬼獲超濟 故不現耳 豈尋常禁呪驅逐比耶 鄒賓王念佛夢覺 予嘗勸鎮江士人 鄒賓王以西方說 且言若無閒暇 但早晨合 掌向西 念南謨阿彌陀佛十徧亦得 賓王信之 其夜遂夢與一上人同赴法 正恐懼間 遂念阿彌陀佛至十聲乃覺 豈非佛以此堅其信心乎 蓮池大師贊曰 古人喻睡眠為小死 此語最善 蓋夢寐之顛倒 較生死之昏迷幾 何 而寢息神安 命盡之時 庶稍稍有自由分 善導大師教人臨睡入觀 良有以哉 阮嫂念佛眼明 予同郡懷甯縣營田莊有阮念三嫂 患兩目將盲 常念阿彌陀佛 遂得開明 此予親見之 蓮池大師贊曰 彌陀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 苟至心憶念 就使肉睛不朗 當必心 目洞開 而今時瞽者 往往作師巫 造殺業 是為從冥入冥 終無時得覩天日矣 嗟 乎 吾安能以此普告盡世之盲人乎 閻羅王勸婆念佛 鎮江金壇縣株林村蔣婆 年七十許 死至陰府 命未盡當還 閻羅王問云 汝能念經否 對云不能 王云 汝不能念經 但念阿彌陀佛 既放還 蔣婆謂閻羅王教我念佛 更無可疑 故常念此佛名 近百二十歲方終 其生淨土必矣 豈非以其念佛而又延壽乎 何其壽之多也 金壇士人張延芝為予言之 P. 29

30 邵安撫念佛脫難 晉江邵彪字希文 為士人時 夢至一官府 人皆稱安撫 彪自 喜曰 豈非予及第後作安撫乎 行至前 見一官員問云 汝知汝未及第因否 對云不 知 令引彪去看 見一大鑊煑蛤蜊 見彪乃作人聲 呌彪姓名 彪遂念阿彌陀佛 方 念一聲 蛤蜊皆變黃雀飛去 彪後果及第 至安撫使 以此見殺生阻人前程 不可不 戒 又見佛力廣大 不可不敬 官職自有定分 不可苟求 蓮池大師贊曰 殺生遲其得祿 念佛解其殺冤 今士人以牲牢乞祐於鬼神 而不 知持萬德之洪名 其為計亦左矣 願三獻連城者 識此於鐵硯之側 念佛風疾不作 予近附舟至鎮江 閘中闕水不能行 乃於金山借四經 即阿彌陀 經也 欲校勘刊板廣傳 舉筆之時 右手有風 其指自掉 寫字不便 予乃舉指念阿 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數聲 禱告乞除風疾 以成就寫此經 禱畢 指遂不掉 以至終 帙無恙 以此見佛與菩薩 只在目前 但人信心不至耳 宋李彥弼記文曰 彥弼乾道癸巳 家染疫疾 四月五日 彥弼亦病 粥藥不進 至十九日早 夢一人褐衣 神貌清癯 以手撫摩彥弼肢體 而呼彥弼令速起 彥弼惕 然問曰 公何人耶 答曰 予即龍舒也 彥弼因告以疾病 雖欲支持莫能 將何以愈 其疾乎 公曰 記省闕仲雅教汝捷徑否 彥弼曰然 每日持誦阿彌陀佛不輟 公曰 汝起食白粥即可 既寤索粥食之 病隨愈 後見龍舒畫像 儼然如夢中見者 彥弼稔 聞居士潛通六藝 尤精於易 誨人不倦 所至學者輻凑 謝君以靜逸堂待之 戶外之 屨常滿 正月十一日 令子姪往承其教 不久回去 云居士夜來講書罷 如常持誦禮 佛 至三鼓忽厲聲念阿彌陀佛數聲 云佛來接我 言訖立化 是夕邦人有夢二青衣引 公向西而行 傳為勝異 識與不識 咸來瞻敬 恨不[款-士+止]奉談麈而重惜焉 居 士未示寂滅前三日 徧囑諸人 勉進道業 有此後不復再見之語 初十日訪趙公省幹 借浮室云 道業辦 去時好 乃書日課 積計九百十二萬五百 貼於壁 噫 自非 根性融明 達乎生死之理 未易臻此 彥弼一病垂死 棺椁衣衾 已陳於前 荷居士 陰賜拯接 遂獲平愈 可謂生死骨肉者矣 或曰 夢因想成 然食白粥之效 安可誣 也 抑知居士悲願甚深 功欲及人 雖在常寂光中 不忘念力 其勸修淨土成佛之緣 可不勉勵而進哉 謹刻公像 并著感應事跡 用廣其傳 非敢飾辭以惑耳目 故此 直述而具載之 伏冀見聞敬信 同霑利益 王神昭著 實證斯言 公姓王 名日休 字虗中 號龍舒居士云 是歲下元廬陵李彥弼謹記 湛然居士集曰 元祖朗將示寂 口占偈曰 咄這皮袋 常為患害 繼祖無能 念 佛有賴 來亦無來 去亦無礙 四大五陰 一時敗壞 且道還有不敗壞者麼 良久云 浮雲散盡月昇空 極樂光中常自在 遂跏趺而卒 佛祖統紀曰 塋珂受業瑤山 酒炙無所擇 一日忽自念梵行虧缺 且墮惡道 向 同住僧取戒珠禪師所編往生傳讀之 大有感發 擇一室面西設坐 絕食念佛 越三日 夢佛及大士告曰 汝壽尚有十年 且當自勉 珂白佛言 閻浮濁惡 易失正念 所 P. 30

31 願早生安養 承事眾聖 佛言 汝志如是 後三日當迎汝 至期命眾誦彌陀經 曰 佛及聖眾俱至 寂然而化 明高僧傳曰 性澄住上天竺 後歸佛果寺 篤志淨土 臨寂 眾為稱佛名 止之 曰 佛須自念 明晨當來一別 黎明眾集 端坐而化 蓮池大師往生集序曰 世尊始成正覺 為諸有情 普演佛乘 既而機難盡投 由 是於一乘中示三乘法 而復於三乘中 出淨土一門 今去佛日遠 情塵日滋 進之不 能發神解 超聖階 退之倀倀乎有淪墜之險 而匪仗此門 其何從疾脫生死 大矣哉 可謂起末世沉疴 必效之靈藥也 顧古之效多 今之效尠 其咎安在 則亦口淨土 心娑婆 而堅勇明悟不及前輩云爾 聞昔有傳往生者 歲久滅沒 不可復覩 而斷 章遺跡 班班互載於內外百家之書 予隨所見 輙附筆劄 仍摘其因果昭灼者 日積 之成編 殆存十一於千百而已 今甲申 竊比中峯廛居 掩關於上方 乃取而從其類 後先之 又證之以諸聖同歸 足之以生存感應 計百六十有六條 而間為之贊 以發 其隱義 題曰 往生集 俾緇素之流 觀於是書 將指而曰 某也以如是解脫而生 某也以如是純一而生 某也以如是精誠之極感格而生 某也以如是大悲大願而生 某 也以如是改過不吝轉業於將墮也而生 某如是上生 某如是中生下生 庶幾乎考古驗 今 為淨業者左券 而客有過我者 閱未數轉 勃然曰 淨土唯心 心外無土 往生 淨土 寓言也 子以為真生乎哉 甯不乖於無生之旨 予俟其色定 徐而謂曰 談何 容易 如以無生而已矣 一切斷滅 不應尚有唯心 果悟無生 則生亦奚礙 生既本 無 故終日生而未嘗生也 且爾已盡漏心否乎 對曰不能 噫 漏心未盡 則生緣未 休 生緣未休 則托質有所 茫茫三界大苦海中 不生淨土 而生何土 六道之匍匐 九品之逍遙 利與害天淵矣 抑未之思歟 飾虗論而爭高 吾亦能之 所以弗為者 夫亦懼生於識法耳 行矣 爾誠不以予言為非 即淨土而之佛乘 蓋未嘗間壁絲毫 而奚乖之有 客悚然從坐而作 惘然而自失 不覺其汪然泣下 而悲且咽也 整衣 莊誦之終卷 亟拜亟請梓焉 梓既成 道其始末如此 正月初一日彌勒尊佛聖誕 初九日玉皇上帝聖誕 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 廿一日普賢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聖誕 初八日釋迦文佛聖誕 六月初三日韋馱菩薩聖誕 十九日觀音菩薩成道 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 P. 31

32 三十地藏王菩薩聖誕 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 臘月初八日釋迦文佛成道 徑中徑又徑卷二 P. 32

33 徑中徑又徑卷三 立願法 決定門 信而無願 信即虗浮 即有願矣 或以此生已晚 功効難期 惟求來世為人 出 家修行 此意非不甚善 殊不思今世所造之業 能必來世為人乎 能必為人 仍知佛 法乎 一蹉百蹉 悔之無及必 須[拚-ㄙ+ㄊ]此一生 咬定牙根 非往極樂國土不可 非此生即往不可 如此發願 方可謂之決定 願既堅決 功自精進 有志竟成 豈 虗語哉 輯決定門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曰 八德池中蓮已種 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雖藉如來 力 長養憑依決定心 又諭諸人曰 此土有發願往生者 彼土即生蓮花 故作是語 汝等應生深信 五代永明延壽禪師萬善同歸集曰 九品經文 自有升降 上下該攝 不出二心 一定心 如修習定觀 上品往生 二專心 但念名號 眾善資薰 回向發願 得成末 品 仍須一生歸命 盡報精修 坐臥之間 面常西向 當行道禮敬之際 念佛發願之 時 懇苦翹誠 無諸異念 如就刑獄 若在狴牢 怨賊所追 水火所逼 一心求救 願脫苦輪 速證無生 廣度含識 紹隆三寶 誓報四恩 如斯至誠 必不虗棄 如或 言行不稱 信力輕微 無念念相續之心 有數數間斷之意 恃此懈怠 臨終望生 但 為業障所牽 恐難值其善友 風火逼迫 正念不成 何以故 如今是因 臨終是果 應須因實果則不虗 聲和則響順 形直則影端也 宋慈照大師子元作勸人發願偈云 萬法從心生 萬法從心滅 我佛大沙門 常作 如是說 持戒無信願 不得生淨土 唯得人天福 福盡受輪迴 輾轉難脫離 看經無 慧眼 不識佛深意 後世得聰明 亂心難出離 不如念佛好 現世無名利 行坐不多 羅 則是阿彌陀 發願持戒力 迴向生樂國 如是各行持 千中不失一 釋迦金口說 彌陀親攝受 諸佛皆護念 諸天善護持 見此念佛人 與佛不相遠 應當坐道場 轉於大法輪 普度無邊眾 譬如貧家女 腹孕轉輪王 諸天常愛護 貧女自不知 腹 中有貴子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憶佛常念佛 不久當成佛 諸佛善護持 其人 自不知 我當生淨土 卻要來後世 再得生人中 譬如貧人家 地內有伏藏 藏神常 守護 不令其有失 貧人自不知 家內有寶藏 逐日趁客作 求衣食自濟 今此念佛 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人 具足如來藏 自說我無分 反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 自有真妙藥 不知妙藥性 不能自治病 每日牀枕邊 痛苦受無量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心 能滅貪嗔癡 能為大醫王 能為大寶藏 利濟一切人 能 為大法王 覆護一切眾 將謂是凡夫 不得生淨土 且自持齋戒 後世願為人 輾轉 更修行 方可生彼國 多見修行人 常作如是說 不稱彌陀願 不合淨土經 邪見障 P. 33

34 覆心 畢竟難出離 非是他人障 皆是自障心 今世不得生 一蹉是百蹉 勸汝修行 人 信我如來說 佛無不實語 豈是虗誑言 但當自精勤 一心求淨土 因風吹於火 用力不消多 幸有念佛心 回願超三界 逢寶不取寶 遇食長苦飢 咄哉大丈夫 不見真實意 我今略勸讚 輾轉傳與人 代我廣流通 作於如來使 真是諸佛子 真 名報佛恩 普願如說行 同生極樂國 元優曇大師曰 真信修行之事 端的是要生極樂世界 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 只此一念 是我本師 只此一念 即是化佛 只此一念 是破地獄之猛將 只此一 念 是斬羣邪之寶劒 只此一念 是開黑暗之明燈 只此一念 是渡苦海之大船 只 此一念 是醫生死之良方 只此一念 是出三界之徑路 只此一念 是本性彌陀 只 此一念 達唯心淨土 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 莫教失落 念念常現前 念 念不離心 無事也如是念 有事也如是念 安樂也如是念 病苦也如是念 生也如是 念 死也如是念 如是一念分明不昧 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又曰 凡修淨土之人 灼然自要敵他生死 不是說了便休 當念無常迅速 時不 待人 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 若也半進半退 似信似疑 到了濟得甚麼邊事 如何出 離輪迴 若是信得及 便從今日去 發大勇猛 發大精進 莫問會與不會 見性不見 性 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 搖撼不動專其心 一其意 或參念觀念 憶念十念 或默念專念 繫念禮念 念茲在茲 常憶常念 朝也念 暮也念 行也念 坐也念 心念不空過 念佛不離心 日日時時 不要放捨 綿綿密 密 如雞抱卵 常教一氣相接 即是淨念相繼 更加智照 則知淨土即是自心 此乃 上智人修進工夫 如此把得定 做得主 靠得穩 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前 只是念阿 彌陀佛 無一念變異心 無一念退惰心 無一念雜想心 直至盡生 永無別念 決定 要生西方極樂世界 果能如是用功 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 自然消殞 塵勞習漏 自 然淨盡無餘 親見彌陀 不離本念 功成行滿 願力相資 臨命終時 定生上品 天如法師淨土或問 問曰 念念相續之修 豈非余所願也 奈何定力未成 念頭 無主 或舊學未忘 或邪思亂起 或境緣相觸 照顧不牢 或情想紛飛 遏捺不住 不覺念頭東走西走 眨得眼來 千里萬里去了 又或惹著一毫世事 便是五日十日 半月一月 擺脫不去 豈特間斷而已哉 言之可慚 思之可慟 又當何策以治之 答 曰 嗚呼 此天下學者之通病也 汝當間斷之時 若不痛加鞭策 則專修無間之念 永無成就之期 古人有三種痛鞭之策 一曰報恩 二曰決志 三曰求驗 第一報恩者 既修淨土 當念報恩 佛恩國恩 固未暇論 只如父母養育之恩 豈非重恩 師長 作成之德 豈非重德 儞最初出家 便說要報重恩 後來行脚 又說要報重德 離鄉 別井二三十年 父母師長 艱難困苦 儞總不顧 父母老病 儞又不看 及聞其死 儞也不歸 如今或在三途受罪受苦 望儞救他 望儞度他 儞却念念間斷 淨土不成 淨土不成 自救不了 自救不了 如何救他 既不能相救 儞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 P. 34

35 經云 不孝之罪 當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地獄業也又且不蠶而衣 不耕 而食 僧房臥具 受用現成 儞當勤修淨業 圖報信施之恩 祖師道 此是施主妻子 分上減剋將來 道眼未明 滴水寸絲 也須牽犁拽杷償他始得 儞却念念間斷 淨土 不成 淨土不成 酬償有分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畜生業也 第二決志者 若學 專修 志須決定 儞一生參禪 禪既不悟 及乎看教 教又不明 弄到如今 念頭未 死 又要說幾句禪 又要說幾句教 又要寫幾箇字 又要做幾首詩 情掛兩頭 念分 四路 祖師道 毫釐繫念 三塗業因 瞥爾情生 萬劫羇鎖 儞卻志無決定 情念多 端 因此多端 間斷正念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三塗羇鎻業也 又且守護戒根 志不決定 或因身口 念念馳求 教中道 寧以洋銅灌口 不可以破戒之口 受人飲 食 寧以熱鐵纏身 不可以破戒之身 受人衣服 況因諸戒不嚴 邪心妄動 因此妄 動 間斷專修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何止熱鐵洋銅業也 又且斷除憎愛 志不決定 每於虗名浮利 自照不破 名利屬我 便生貪愛 名利屬他 便生憎妒 古人云 貪 名貪利 同趨鬼類 逐愛逐憎 同入火坑 儞却因此愛憎 間斷淨土 然則一念間斷 之心 便是餓鬼火坑業也 第三取驗者 既學專業 當求靈驗 儞如今髮白面皺 死 相現前 知道臨終更有幾多 須在目前 便要見佛 只如廬山遠法師 一生之中 三 度蒙佛摩頂 又如懷感法師 稱念佛名 便得見佛 又如少康法師 唱佛一聲 眾見 一佛從口飛出 唱佛十聲 則有十佛從口飛出 如貫珠焉 此等靈驗 萬萬千千 儞 若心無間斷 見佛不難 間斷心生 決不見佛 既不見佛 與佛無緣 既無佛緣 難 生淨土 淨土不生 必墮惡道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三塗惡道業也 戒之戒之 如上三策 當自痛鞭使其念不離佛佛不離念 感應道交 現前見佛 既見樂邦之佛 即見十方諸佛 既見十方諸佛 即見自性天真之佛 既見自性天真之佛 即得大用現 前 然後推其悲願 廣化一切眾生 此名淨土禪 亦名禪淨土也 大佑指歸集靈芝觀經疏曰 有人發願 願未得道前 所生之處 值佛聞法 童真 出家 今謂若生淨土 則任運值佛為僧 只由不知淨土 故有此願 禪講宗師 率多 此見 嘗試語曰 汝今已得男子為僧 只合便求出離 何乃復求男子再願出家 略無 勝進乎 又曰 眾生顛倒 躭著五欲 不求出離 未有能發決定心願生極樂世界者 至於 冤憎會遇 恩愛別離 老病死相 危險逼迫 顛沉痛毒 不可堪忍 然後悲涕號呼 歸依佛寶 以冀脫死 又富貴之人 常於佛事不暇修習 而有暇者 失於不信 能信 者又患於不能斷疑 至於困苦而發心者 多失於遲暮 故知生正信發正念而修善緣者 豈易事哉 省庵大師實賢作勸發菩提心文 闡明十種因緣 有曰 如是十緣備識 八法周知 趣向有門 開發有地 唯願大眾 愍我愚誠 憐我苦志 同立此願 同發是心 未 發者今發 已發者增長 已長長者令令相續 勿畏難而退怯 勿視易而輕浮 勿欲速 P. 35

36 而不久長 勿懈怠而無勇猛 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 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 譬如種樹 種久則根淺而日深 又如磨刀 磨久則刀鈍而成利 豈其因淺勿種 任其自枯 因 鈍勿磨 置之無用 又若以修行為苦 則不知懈怠尤苦 修行則勤勞暫時 安樂永劫 懈怠則偷安一世 受苦多生 況乎以淨土為舟舵 則何愁退轉 又得無生為忍力 則何慮艱難 勿言一念輕微 勿謂虗願無益 心真則事實 願廣則行深 虗空非大 心王為大 金剛非堅 願力最堅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 則菩提眷屬 從此聯姻 蓮社 宗盟 自今締好 所願同生淨土 同見彌陀 同化眾生 同成正覺 西方公據念佛說曰 諸善人 世間有千條路萬條路 如何只勸人念佛 人之念頭 所係甚重 牽魂引魄 造命生身 莫不由此 念善上天堂 念惡下地獄 一念直為 人 一念橫為畜 如何是餓鬼 只因念不是 念魔便成魔 念佛便成佛 若要免六道 除非只念佛 若還不念佛 一失下人身 萬劫難再得 所以釋迦如來教人念佛 遠 公法師教人念佛 念佛不能了生死 佛祖如何肯悞人 念佛不成佛 其過不在佛 口 念心不念 雖念如未念 饒儞一生 也不當一聲 念字從心 原不從口 而念一生心 聲隨口出 如嬰兒憶母 自然啼哭 心佛 口佛 兩不可廢 千佛萬佛 如何只念 阿彌陀佛 以其原有四十八願 誓度盡十方眾生 其中有曰若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能 稱我阿彌陀佛名號 而不生我國者 誓不成佛 其國以黃金為地 園林宮殿 盡是七 寶莊嚴 周圍有七重行樹 七重羅網 七重欄楯 其中有七寶樓閣 七寶堦道 七寶 橋 七寶池 八功德水 九品蓮華 有白鶴孔雀 鸚鵡舍利 迦陵頻伽之鳥 無量大 阿羅漢 聲聞弟子 菩薩眷屬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清淨大海眾菩薩 無數化 佛 無數菩薩 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及諸天人等 一切大聖大賢 同聚道場 且國中 從無女人 女人生此 便得成男 其人皆以蓮華為父母 而生其身 有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 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 下品上生者 下 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者 皆是十方眾生 願力淺深 勤惰之所致也 其蓮華所生之人 身體香潔 相貌端好 其心智慧 無有煩惱 不衣不寒 衣亦不躁 不食不饑 食 亦不飽 無痛無癢 無病無老 隨佛自在 逍遙無事 每飯食之後 但與菩薩伴侶 經行四邊堦道 惟覺異香撲鼻 妙樂滿耳 眾鳥和鳴 蓮華寶樹 搖動錦繡 仰見空 中曼陀羅華 亂落如雨 其國之樂 可謂極矣 其人之壽 又且無量 是名西方極樂 世界 嗚呼 人間富貴 百歲成空 天上繁華 千年則止 一入西方極樂世界 便有 無量之壽 而其往生之法 又只憑一句彌陀 世間有這樣極便宜好事卻不肯幹 又到 那裏著鐵鞵而問至道 而今而後 急須發下誓願 若某不念佛 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則為鬼而永墮北陰酆部地獄 已而已而 三藏十二部 讓與別人悟 八萬四千門 饒與別人行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外 不用一字 各自去掃靜室一間 供佛像一尊 每日燒清香一爐 換淨水一碗 夜來上明燈一盞 紙畫木彫 即同真佛 愛如父母 敬如君王 早晚朝參 必誠必敬 拜如山倒 起似雲昇 出而問訊 入而問訊 五里 P. 36

37 十里 常如佛前 一飲一食 先須供養 舉目動口 無不是佛 一串數珠不離手 一 句彌陀不離口 高聲念 低聲念 六字念 四字念 緊念 緩念 朗念 默念 合手 念 低聲跪膝念 面佛念 朝西念 打板念 敲魚念 掐珠念 行道念 禮拜念 獨 自念 同眾念 在家念 在外也念 閒也念 忙也念 行也念 住也念 坐也念 臥 也念 連夢中也念 纔是真念 念得心酸淚下 念得火滅灰寒 念得神欽鬼敬 念得 天喜神歡 一聲佛 振動了魔王宮殿 一聲佛 粉碎了劒樹刀山 一聲佛 為百劫千 生消業障 一聲佛 為四恩三有啟因緣 正是榨到油來 擊撞之聲益狠 船當浪起搖 悼之聲益悲 鑊湯在後 蓮池在前 雖有千萬人阻我不念 不可得也 廣度門 矢決定之願者 自利復當利他 未能自度而先度人 自他俱溺 固屬非宜 祇求 自度而不度人 即落二乘淺見 尤為不合佛心 力雖未充 心無不具 儒書言自新新 民 己立立人 皆是理也 輯廣度門 龍舒淨土文曰 予為此淨土說 欲勸一切見者聞者 廣大其心 以佛之心為心 使人人知之而盡生淨土 當起念云 此法門人若知之 如己知之 豈不快哉 人若不 知 如己不知 豈不痛哉 若止於自修 則是聲聞之徒 名為小乘 葢如車乘之小者 僅能自濟而已 此佛所謂斷佛種者也 能廣勸人者 名為大乘菩薩 葢如車乘之大 者 人我兼濟之謂 此獲無量福報 所以能至佛地也 十方恒河沙數諸佛 皆共讚歎 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 謂不可以心思 不可以言議也 其功德如此 可謂至矣 何 所施而不可 故能勸一人修淨土 以此善緣 消釋罪惡可也 增崇福壽可也 莊嚴往 生功德亦可也 追薦亡者亦可也 然必至誠呪願 無不獲其功果 觀房翥傳 可見其 略矣 況勸一人以上至五人十人乎 又況使其受勸者轉以相勸 遞相繼續而不已乎 如是則西方之說可徧天下 苦海眾生 可盡生淨土矣 勸人善道 名為法施 此淨土 法門 為法施之大者 遂超出輪迴 非其他法施之比 故其福報不可窮盡 故大慈菩 薩勸修西方偈云 能勸二人修 比自己精進 勸至十餘人 福德已無量 如勸百與千 名為真菩薩 又能過萬數 即是阿彌陀 觀此則知西方之說者 豈可不廣大其心 而使人人共知此道 以積無量福報乎 又曰 人苦飢者 與之一食 苦寒者與之一衣 已為大惠 況彼沉淪六道 無有 出期 我指示以此法門 使直脫輪迴 受無窮無極之壽樂 其惠豈可窮盡哉 金剛經 云 若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 不如有人聞此經典 信心不逆 其福勝彼 葢以身布施者 不免受世間福報 有時而盡 若信此經典 則有悟真性之 漸 其為福則無時而盡 所以勝於彼也 以予觀之 豈唯信金剛經者如此 若勸人以 淨土 其福報亦然 何則 淨土更無輪迴 已不退轉 直至成佛而後已 生於彼者 雖未成佛 乃成佛之階梯 是勸一人修淨土 乃成就一眾生作佛也 凡作佛者 必度 P. 37

38 無量之眾生 彼所度之眾生 皆由我而始 則其福報豈不勝於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無 量百千萬億劫乎 又曰 凡受師友之訓誨 恩地之提挈 交遊之禮遇 悉皆告以淨土而為之報 以 至與一切人或有一飯一茶之恩 或一言一坐之接 下至僕隸有事我之勞 凡吾受用處 一切致力者 皆以此告之 使脫離苦海 非唯此耳 凡一切知與不知 識與不識 皆欲以是化之 使共生淨土 又非唯此耳 釋迦佛在世時 有一國難化 佛言與目連 有緣 使往化之 其國人皆從化 人問佛云 與目連有何因緣 佛言往昔世 目連嘗 為樵人 於山間驚起一羣蜂子 目連乃發善言云 我得道後 盡度此蜂子 今此一城 人者 乃當時蜂子也 目連發此善言 故為有緣 由此觀之 非徒於一切人當勸修淨 土 一切飛禽走獸 下至蜎飛蝡動之類 凡有形相可見者 吾因見之 皆當為念阿彌 陀佛數聲 發善願云 願汝等盡生極樂世界 我得道後 盡度汝等 非徒於有形相可 見者如是 其形相不可見者吾亦當作是念 作是言 如此則吾善念甚熟 於一切眾生 皆為有緣 吾上品上生必矣 他時化度 無不樂從者也 蓮池大師曰 人子於父母 服勞奉養以安之 孝也 立身行道以顯之 大孝也 勸以念佛法門 俾得生淨土 大孝之大孝也 予生晚 甫聞佛法 而風木之悲已至痛 極終天 雖欲追之 末由也已 奉告諸人 父母在堂 早勸念佛 父母亡日 課佛三 年 其不能者 或一週歲 或七七日 皆可也 孝子欲報劬勞之恩 不可不知此 又曰 世間之孝三 出世間之孝一 世間之孝 一者承歡侍綵 而甘旨以養其親 二者登科入仕 而爵祿以榮其親 三者修德勵行 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 是三則世 間之所謂孝也 出世間之孝 則勸其親齋戒奉道 一心念佛 求願往生 永別四生 長辭六趣 蓮胎託質 親覲彌陀 得不退轉 人子報親 於是為大 予昔甫知入道 而二親已亡 作自傷不孝文以伸悲恨 今見在家出家而眾中有具慶者 於是倍增感慨 而涕泗交零 稽首頓首以勸 勵行法 精持門 信既篤矣 願既堅矣 無實行以自勵 則信為徒信 願為徒願 空言無補 何能 [仁-二+辛]獲 凡事必有苦行 方可成就 況出世之大乎 今不必萬行全修 只此至 簡至易持名之徑路 猶不精心果力可乎 持名者 須以心念 莫但口念 平時妄念紛 飛 無由覺察 一經手提數珠 始覺此心之難制 余根鈍障深 向用強制之法 手掐 此珠 心隨此手 勿使一珠空過 庶幾稍有把握 爰採昔賢警語 銘諸座右 以收放 心而資省惕 輯精持門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曰 大凡修淨土人 最忌的是夾雜 何謂夾雜 即是又諷 經 又持呪 又做會 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 又要談些吉凶禍福 見神見鬼的話 却 P. 38

39 是夾雜也 既夾雜 則心不專一 心不專一 則見佛往生難矣 却不空費了一生的事 麼 如今一槩莫做 只緊緊持一句阿彌陀佛 期生極樂 日久成功 方不錯却 偈曰 阿彌陀一句 萬法之總持 聲與心相依 念茲復在茲 感應不思議 蓮開七寶池 又曰 有問念佛不能 一心 當作何方便 菩薩曰 汝但息想定慮 徐徐念去 要使聲合乎心 心隨乎聲 念久自得諸念澄清 心境絕照 證入念佛三昧 然平日必 須多念 從千至萬 心無間斷 則根器最易純熟 若強之使一 終不一也 時達本於 座下 忽戄然念數聲 菩薩曰 如是如是 又曰 彌陀經十二卷 佛名一萬二千 不要增 不要減 只依著我行去 但經要 勻勻淨淨 不緩不急 不疾不徐 佛要聲聲心心 不澁不掉 不浮不沈的念去 至於 回向二字 不是但誦舊文一過 須從自己心中發出真正大菩薩願 至誠懇切 普願一 切眾生同生極樂 而我心無所著 如虗空等 是曰回向 又靜坐時 當反觀深究 佛 即我心 是心是佛 不假外求 如心而住 無能無所 如是諦觀 更無二念 是名修 行三昧 慎毋忘形死心 又落外魔知見 如是坐一時 便起經行 又更持誦 有箇次 序 若忙忙促促 一口氣赶去 謂可完卻一日課誦 便有苟且了局的念頭 非真正修 行矣 唐飛錫大師寶王論曰 世上之人 多以寶玉水精金則菩提木槵為數珠矣 吾則以 出入息為念珠焉 稱佛名號 隨之於息 有大恃怙 安懼於息不還屬後世者哉 余行 住坐臥 常用此珠 縱令昏寐 含佛而寢 覺即續之 必於夢中得見彼佛 如鑽燧煙 飛 火之前相 夢之不已 三昧成焉 面覩玉毫 親蒙授記 則萬無一失也 又曰 辟散之要 要存於聲 聲之不厲 心竊竊焉 飄飄然無定 聲之厲也 拔 茅連茹 乘策其後 畢命一對 長謝百憂 其義一也 近而取之 聲光所及 萬禍冰 消 功德藂林 千山松茂 其義二也 遠而說之 金容熒煌以散彩 寶華淅瀝而雨空 若指諸掌 皆聲致焉 其義三也 如牽木石 重而不前 洪音發號 飄然輕舉 其 義四也 與魔軍相戰 旗鼓相望 用聲律於戎軒 以定破於強敵 其義五也 具斯眾 義 復何厭哉 華嚴經偈云 寧受無量苦 得聞佛音聲 不受一切樂 而不聞佛名 夫然則佛聲 遠震 開善萌芽 猶春雷之動百草 安得輕誣哉 天如法師淨土或問 問曰 念佛之門 多承開導 羣疑盡釋 正信現前矣 但上 文所謂抖擻身心 撥棄世事 今世網中人 間有境緣順便 身意安閒者 則可依此而 行 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 又當何以教之 答曰 世網中人 若是痛念無常 用心真 切者 不論苦樂逆順 靜閙閒忙 一任公私幹辦 迎賓待客 萬緣交擾 八面應酬 與他念佛兩不相妨 不見古人道 朝也阿彌陀 暮也阿彌陀 假饒忙似箭 不離阿彌 陀 又云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其有世緣稍重 力量稍輕者 亦須忙裏 偷閒 鬧中取靜 每日或念三萬聲 一萬聲 三千聲 一千聲 定為日課 不容一日 P. 39

40 放過 又有冗忙之極 頃刻無閒者 每日晨朝必須十念 積久功成 亦不虗棄 念佛 之外 或念經禮佛 懺悔發願 種種結緣 種種作福 隨力布施 修諸善功以助之 凡一毫之善 皆須回向西方 如此用功 非惟決定往生 亦且增高品位矣 又問曰 圓觀之修 惟心之念 似乎上器之行門 華嚴十願 寶積十心 亦乃大 根之功用 倘根器之不對 則功行之難成 今吾自揣其根 觀吾自好 惟在專持名號 暇則或加禮拜懺悔而已 師以為如何 答曰 善哉善哉 汝知量矣 觀汝之言 政 合善導專修無間之說矣 專修者 謂眾生障重 境細心麤 識颺神飛 觀難成就 是 以大聖悲憐 直勸專稱名號 政由稱名易故 相續即生 若能念念相續 畢命為期 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何以故 無外雜緣 得正念 故與佛本願相應故 不違教故 順佛語故 若捨專修而修雜業以求生者 百中希得一二 千中希得三四 乃由雜緣亂 動 失正念故 與佛本願不相應故 與教相違故 不順佛語故 繫念不相續故 心不 相續報佛恩故 雖有業行 常與名利相應故 樂近雜緣 自障障他生淨土故 無間修 者 身須專禮阿彌陀佛 不雜餘禮 口須專稱阿彌陀佛 不稱餘號 不誦餘經 意須 專想阿彌陀佛 不雜餘想 又若貪瞋癡來間者 隨犯隨懺 不令隔日隔夜隔時 常使 清淨 亦名無間修也 善導和尚者 天竺傳中稱為彌陀化身也 觀其專修無間之說 要緊只在念念相續 故孤山亦云 不可等閒發願 散亂稱名 又曰 業報差別經云 高聲念佛誦經 有十種功德 一能排睡眠 二天魔驚怖 三聲徧十方 四三塗息苦 五外聲不入 六令心不散 七勇猛精進 八諸佛歡喜 九 三昧現前 十往生淨土 慈雲懺主云 稱佛名時 以心緣歷 字字分明 使心口相繫 方能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若不然者 滅罪良難 若恐心散 須高聲疾喚 心 則易定 三昧易成故 懷感法師 決疑論中引大集日藏經云 小念見小佛 大念見大 佛 論釋曰 大念者 大聲念佛也 小念者 小聲念佛也 此皆聖教 有何惑哉 奉 勸世人 厲聲念佛 三昧易成 小聲念佛 遂多馳散 學者方知 非常人能曉也 下 品下生 臨終十念 少時猛利 諦心決斷 勝百年願力 今人稱佛 多不專精 散心 緩聲 遂使現世成功者少 臨終感應事稀 故特示此法 勸念佛時 一心不亂 高聲 念佛 聲聲相續 則不久成功也 明空谷大師景隆曰 念佛一門 修行捷徑 識破此身不實 世間虗妄 唯淨土可 歸 念佛可恃 緊念慢念 高聲低聲 總無拘礙 但令身心閒淡 默念不忘 靜鬧閒 忙 一而無二 忽然觸境遇緣 打著轉身一句 始知寂光淨土 不離此處 阿彌陀佛 不越自心 然若將心求悟 反成障礙 但以信心為本 一切雜念 都不隨之 如是 行去 縱然不悟 沒後亦生淨土 階級進修 無有退轉 優曇和尚令人提云念佛者是 誰 或云那箇是我本性阿彌陀 謂是攝心念佛 參究念佛 今不必用此法 只用平常 念去 P. 40

41 蓮池大師曰 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 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 答 此有三故 一 者口雖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 奉勸世人 既是念佛 便要依佛所說 要積 德修福 要孝順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兄弟相愛 要夫妻相敬 要至誠信實 要柔和 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陰隲方便 要慈愍一切 不殺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壓小 民 但有不好心起 著力念 定要念退這不好心 如此纔是念佛的人 定得成佛 二 者 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 念佛之時 按定心猿意馬 字 字分明 心心照管 如親在西方面對 不敢散亂 如此纔是念佛的人 定得成佛 三 者 口雖念佛 心中只願 求生富貴 或說我等凡夫 西方無有我分 止圖來世不失 人身 此則不合佛心 佛指引儞生西方 儞卻自不願生 以此不得往生 奉勸世人 凡念佛者 決意求生 休得疑惑 且如天宮富貴 福盡也要墮落 何況人間富貴 能 有幾時 若說儞是凡夫 西方無分 則聖賢都是凡夫做 安知儞不生西方也 便可發 廣大心 立堅固志 誓願往生 見佛聞法 得無上果 廣度眾生 如此纔是念佛的人 定得成佛 又曰 夫學佛者 無論莊嚴形迹 止貴真實修行 在家居士 不必定要緇衣道巾 帶髮之人 自可常服念佛 不必定要敲魚擊鼓 好靜之人 自可寂默念佛 不必定 要成羣做會 怕事之人 自可閉門念佛 不必定要入寺聽經 識字之人 自可依教念 佛 千里燒香 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 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 不如 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 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 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 外道文書 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 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 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以要言之 端心滅惡 如是念佛 號曰善人 攝心除散 如是念 佛 號曰賢人 悟心斷惑 如是念佛 號曰聖人 又曰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 俱是宿世因緣 暫時會聚 終必別離 不足悲苦 可悲可苦者 乃是空過一生 不念佛耳 今但萬緣放下 回光返照念佛 即是一生 要緊大事 更無多語 此外只管純一念佛 其念佛 要字字心上照過 歷歷分明 時 刻切心 不容些須妄想雜念 早晚禮佛時 懇苦發願 求生淨土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 自然正念現前 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蓮華化生 永離諸苦 又曰 久亂之心 一時難定 念佛心不清 不必憂 只要工夫深耳 字字句句當 心念 又曰 古云 雜念是病 念佛是藥 念佛正治雜念 而不能治者 因念不親切也 雜念起時 即用心加功念佛 字字句句 精一不二 雜念自息矣 又示王廣第曰 不如直下執持一句阿彌陀佛 盡心盡力念去 無絲毫異念 即是 無字公案 其無字等話頭 不必提 了純一念佛 念佛上透 千處萬處俱透 又曰 我出家後 到處參訪 時徧融師門庭大振 予至京師叩之 膝行再請 師 曰 儞可守本分 不要去貪名求利 不要去攀援 只要因果分明 一心念佛 予受教 P. 41

42 和尚 行者大笑 以這幾句話 那箇說不出 千里遠來 人道有甚高妙處 原來不值 半文 予曰 這箇正見他好處 我們渴仰企慕 遠來到此 他卻不說元說妙 凌駕我 們 只老老實實 把自家體認過 切近精實的工夫 丁寧開示 故此是他好處 我至 今著實遵守 不曾放失 又曰 予見新學後生 纔把一句佛頓在心頭 閒思妄想 越覺騰沸 便謂念佛工 夫 不能攝心 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 如何能得即斷 且萬念紛飛之際 正是做 工夫時節 旋收旋散 旋散旋收 久後工夫純熟 自然妄念不起 且汝之能覺妄念重 者 虧這句佛耳 如不念佛之時 瀾翻潮湧 剎那不停者 自己豈能覺乎 又曰 念佛有默持 有高聲持 有金剛持 然高聲覺太費力 默念又易昏沉 只 是綿綿密密 聲在於唇齒之間 乃謂金剛持 又不可執定 或覺費力 則不妨默持 或覺昏沉 則不妨高聲 如今念佛者 只是手打魚子 隨口呌喊 所以不得利益 必 須句句出口入耳 聲聲喚醒自心 譬如一人濃睡 一人喚云某人 則彼即醒矣 所以 念佛最能攝心 又曰 塵緣中觀法難成 不如直以學業 家業得暇之時 即便默默執持名號 只 貴字字分明 句句親切 心則自攝 若久之不退 三昧成就 即此是觀 又曰 耆宿未見了了 不足恐怖 葢彼心力實不曾用盡耳 今既有疾 亦不必以 勉強勇作 但依經中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 一味省緣 可省便省 不得已者 然後應 之 自應工夫得力矣 又曰 妄念是病 念佛是藥 久病非片劑所能療 積妄非暫念所能除 其理一也 莫管他妄念紛飛 只貴在念佛精切 字字分明 句句接續 極力執持 方有趨向分 此謂真積力久 而一旦豁然 喻如磨杵作針 鍊鐵作鋼者 定不誣也 入道多門 惟此一門 最為捷徑 不可忽 不可忽 又曰 法門無量 要在明心 明心要門 無如念佛 讀作之暇 或心煩時 靜坐 念佛 甚有利益 一念在佛 雜念退休 心空境寂 妙當何如 願無易而忽之 又與王智第曰 貴宅世修盛德 何為尊體搆斯劇疾 得無宿業使之然乎 疾病之 由 多從殺生中來 故偏重放生也 今更有所陳 良以外僧代懺 與內心自懺 功德 懸殊 願空其心 盡罷一切諸緣 於空心中 單念一聲阿彌陀佛 所云念者 不必啟 口動舌 但默默以心眼返照 一字一字分明 一句一句接續 從朝至暮 從暮至朝 心心靡間 若有痛苦 忍之耐之 一心顧念 經云至心念佛一聲 滅八十萬億劫生死 重罪 故功德懸殊也 又錢廣霑問此心放逸來久 雖以念佛攝持 暫得還失 如何保任 答 久反之地 非一戰所可收功 惟在堅勇不退 直至心地開明 自然一得永得 又曰 寂寂治散亂 散去則生昏沉 惺惺治昏沉 昏去則生散亂 止觀雙持 昏 散皆退 今只須精明念佛 念無二念曰精 念而返照曰明 精即止 明即觀 一念佛 P. 42

43 而止觀備矣 又曰 世人稍利根 便輕視念佛 謂是愚夫愚婦勾當 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 心遊千里 而不知此等是名讀佛 非念佛也 念從心 心思憶而不忘 故名曰念 試以儒喻 儒者念念思憶孔子 其去孔子 不亦庶幾乎 今念念思憶五欲 不以為非 而反以念佛為非 噫 似此一生空過 何如作愚夫愚婦耶 而惜乎智可能也 愚不 可能也 又曰 予昔在鍊磨場中 時方丈謂眾曰 中元日當作盂蘭盆齋 予以為設供也 俄而無設 唯念佛三日而已 又聞昔有院主為官司所勾攝 堂中第一座 集眾救護 眾以為持誦也 亦高聲念佛而已 此二事逈出常情 有大人作略 真可師法 彼今之 念佛者 名為專修 至於禱壽命 則藥師經 解罪愆則梁皇懺 濟厄難則消灾呪 求 智慧則觀音文 向所念佛 束之高閣 若無補於事者 不思彼佛壽命無量 況百年壽 命乎 不思念彼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況目前罪垢厄難乎 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 光 廣照無央界 況時人所稱智慧乎 阿伽陀藥 萬病總持 二三其心 莫肯信服 神聖工巧 獨且奈之何哉 又曰 結社念佛始自廬山遠師 今之人主社者 得如遠師否 與社者 得如十八 賢否 則宜少不宜多耳 以真實修淨土者 亦如僧堂中人故也 至於男女雜而同社 此則廬山所未有 女人自宜在家念佛 勿入男羣 遠世譏嫌 護佛正法 莫斯為要 願與同衣共守之 又放生社 亦宜少不宜多 以真實慈救生靈者 亦如佛會中人故也 愚意各各隨 自所見 隨力所能 買而放之 或至季終 或至歲終 同詣一處 會計所放 考德論 業 片時而散 毋侈費齋供 毋耽玩光陰可也 願與同衣共守之 又阿彌陀經疏鈔序曰 著事而念能相繼 不虗入品之功 執理而心實未明 反受 落空之禍 註曰 謂著事而信心不切 固無足論 假使專持名號 念念相繼 無有間 斷 雖或不明諦理 已能成就淨身 品位縱卑 往生必矣 所謂士人作榜尾 登科亦 不惡 但恐榜上無名耳 安得以守愚病之 乃至執理而心實了明 亦不必論 假使騁 馳狂慧 躭著頑虗 於自本心 曾未開悟 而輕談淨土 蔑視往生 為害非細 所謂 豁達空 撥因果 莽莽蕩蕩招殃禍者也 又疏鈔序曰 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者 心本無念 念起即乖 而眾生無始以來 妄想慣習 未易卒遣 今教念佛 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 病愈宼平 則捨病體 更無自身 即宼盜 原吾赤子 註曰 起信論云 心體離念 而起念念佛 豈不反擾 其心 佛藏經曰 無覺無觀 名為念佛 無想無語 是名念佛 而起念念佛 豈不反 背於佛 今謂滅諸覺觀 實相念佛 理則誠然 但以心雖離念 而無明染心 念念相 續 如七年之病 久亂之民 故曰慣習 茲欲勉強遏捺 立使空寂 而止動歸止 止 更彌動 縱麤念暫息 細念猶存 便謂相應 錯謬非小 既居凡地 未能絕慮忘緣 P. 43

44 何不即緣慮而作修進 故以念還攻於念 念一佛名 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也 而妄從 真起 波逐水生 即念即空 居然本體 非於念外別得菩提 故云萬法虗偽 唯是一 心 了悟自心 觸目菩提矣 唯如病體瘳時 便名健體 亂民定後 即是良民 去念 而求心 是醫必滅身而療病 將必屠國而安民也 豈理也哉 又曰 十方世界皆有淨土 何為獨示西方 教生彼國 良由道以多岐亡羊 射以 專注中鵠 心無二用 功戒雜施 幽溪大師淨土法語曰 稱名如小本彌陀經 七日持名 一心不亂 有事一心理一 心 若口稱佛名 繫心在緣 聲聲相續 心心不亂 設心緣外境 攝之令還 此須生 決定心 斷後際念 撥棄世事 放下緣心 使此念心漸漸增長 從漸至久 自少至多 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 畢竟要成一心不亂而後已 此事一心也 苟得此已 則極樂 之淨因成就 而垂終之正念必然 身無病苦 不受惡纏 預知時至 身心歡喜 吉祥 而逝 坐脫立亡 親見彌陀 垂光接引 若理一心者 此無他法 但於事一心中 念 念了達能念之心 所念之佛 三際平等 十方互融 非空非有 非自非他 無去無來 不生不滅 現前一念之心 便是未來淨土之際 念而不念 無念而念 無生而生 生而無生 於無可念中熾然而念 於無生中熾然求生 是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 明憨山大師德清 精修淨業 有海陽禪人求授戒法 因問修淨土之要 清曰 佛 說修行出生死法 方便多門 唯有念佛求生淨土 最為捷要 此法門 乃佛無問自說 三根普被 四眾齊收 非是權為下根設也 經云 若淨佛土 當淨自心 今修行淨 業必以淨心為本 要淨自心 第一先要戒根清淨 以身三口四意三 此十惡業 乃三 塗苦因 今持戒之要 先須三業清淨 則心自淨 於此清淨心中 厭娑婆苦 發願往 生安養 立念佛正行 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 先斷外緣 單提一念 以一句阿彌陀 佛為命根 念念不忘 心心不斷 二六時中 行住坐臥 拈匙舉筯 折旋俯仰 動靜 閒忙 於一切時 不愚不昧 並無異緣 如此用心 久久純熟 乃至夢中亦不忘失 寤寐一時 則工夫綿密 打成一片 是為得力時也 又有淨心居士者 問念佛不能成 片 請開示 清示之曰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 生死心不切 如何能念佛成片 且 眾生無量劫來 念念妄想 情根固蔽 即今生出世 何曾一念痛為生死 日用念念循 情 未嘗反省 今欲以虗浮信心 就要斷多劫生死 所謂杯水救輿薪之火 有是理哉 若果為生死心切 念念若救頭然 只恐一失人身 百劫難復 要將此一聲佛咬定 定要敵過妄想 一切處念念現前 不被妄想遮障 如此下苦切工夫 久久純熟 自然 相應 不求成片 而自成片矣 此事全要自己著力 又曰 凡念佛時 先將自己胷中雜亂念頭 一齊放下 放到無可放處 單單提起 一句阿彌陀佛 歷歷分明 心中不斷 如線貫珠 又如箭筈相拄 中間無一毫空隙處 如此著力靠定 于一切處 不被境緣牽引打失 日用動靜 不雜不亂 夢寐如一 念到臨命終時 一心不亂 便是超生淨土之時也 又曰 每日除二時功課外 單將一 P. 44

45 聲阿彌陀佛橫在胸中 念念不忘 心心不昧 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 只將一句佛 作 自己命根 咬定牙關 決不放捨 乃至飲食起居 行住坐臥 此一聲佛 時時現前 若遇逆順喜怒煩惱境界 心不安時 就將者一聲佛提起一拶 即見煩惱當下消滅 以 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 今以念佛消滅煩惱 便是佛度生死苦處 若念佛消得煩惱 便 可了得生死 更無別法 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 便於睡夢中作得主 若於睡夢中 作得主 則於病苦中作得主 若於病苦中作得主 則於臨命終時便知去處矣 此事不 難行 只是要一念為生死心切 單單靠定一聲佛 更不別向尋思 久久純熟 自然得 大安樂 得大受用 明張守約嘗擬寒山詩三百首 激勸緇素 一以淨土為歸 一云 淨土大法門 彌 陀大願力 千生萬劫來 今朝始識得 當生難遭想 慎勿更錯失 念佛求往生 貴在 心專一 一云 物外寄閒身 諸緣任運歇 不染半點塵 唯念一聲佛 性使輭如綿 心要硬如鐵 肯作無益事 水底去撈月 一云 昨日入蓮社 口佛心亦佛 今日火宅 中 事雜念亦雜 若非根器深 未免塵勞汩 是以古哲人 山中修淨業 一云 上品 見佛速 下品見佛遲 雖有遲速異 終無退轉時 參禪病著相 念佛貴斷疑 實實有 淨土 實實有蓮池 一云 七十古來稀 前面無多日 急急辦盤纏 猶恐來不及 橫 也任他橫 直也任他直 安得閒工夫 與之分皂白 明張光緯念佛說曰 經云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 執持云者 若可把捉 而非把捉 儒家所謂拳拳服膺 朱子訓以恭敬奉持者是 下文弗失 便是不亂義 儒家又言顧 諟 朱子釋以常目在之 即是觀佛義 亦即是不亂義 口誦佛名 眼觀佛像 耳還自 聽 聲從舌流 禪味悅心 鼻聞香氣 知是念佛 反六還一 云何得亂 吾今念佛 作一方便 自視此心 如淨寶瓶 佛名如穀 逐字逐句 如穀投瓶 貫珠而下 穀既 無盡 瓶亦不滿 不放一粒拋向瓶外 顧念此瓶 不滿徑寸 中藏三千大千世界 百 億微塵數佛 我亦與之俱會一處 游樂宴息 方是我安身立命處也 又曰 石南和尚 偈曰 念佛切莫貪多念 且念一百心不亂 九十九聲一念差 捋轉數珠都不算 如是 一百百至千 從千至萬如珠貫 箭射不入刀不侵 百萬魔軍皆退竄 吾向來念佛 亦 只囫圇念過 今始知須字字從心裏出 還須字字入心裏去 當念佛時 先要閉目端坐 凝神定慮 不可有一毫雜亂心 躁競心 昏惰心 開口出聲 務令聲從心發 心籍 口傳息調聲和 不徐不疾 字字分明 句句相續 分之則一字可作一句 貫之則百千 句直如一句綿綿密密 自一聲而至千萬聲 自一刻而至十二時 無斷無續 不缺不漏 久之純熟 花開見佛 兼觀門 古德謂眾生心雜 觀想難成 是以惟勸專持名號 夫觀法亦分事理二門 理觀之 細 如所謂一心三觀 元妙精微 誠非初心凡夫所能猝就 其事觀工夫 於十六觀中 P. 45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A 聖祖仁皇帝聖製五燈全書序 No B 世宗憲皇帝御選語錄卷十三序文 No C 高宗純皇帝聖製詩文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遊雲棲四絕句貫休極樂圖贊 No D 仁宗睿皇帝聖製詩舍衛城瞻禮大悲閣瞻禮 No E 皇上御製趙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A 聖祖仁皇帝聖製五燈全書序 No B 世宗憲皇帝御選語錄卷十三序文 No C 高宗純皇帝聖製詩文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遊雲棲四絕句貫休極樂圖贊 No D 仁宗睿皇帝聖製詩舍衛城瞻禮大悲閣瞻禮 No E 皇上御製趙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1185-A 聖祖仁皇帝聖製五燈全書序 No. 1185-B 世宗憲皇帝御選語錄卷十三序文 No. 1185-C 高宗純皇帝聖製詩文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遊雲棲四絕句貫休極樂圖贊 No. 1185-D 仁宗睿皇帝聖製詩舍衛城瞻禮大悲閣瞻禮 No. 1185-E 皇上御製趙文敏書中峯和尚淨土詩冊䟦 No. 1185-F No. 1185-G 徑中徑又徑目錄起信法醒迷門易行門疑誤門辨魔門徵驗門立願法決定門廣度門勵行法精持門兼觀門斷愛門飭終門助行門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老病自序 V 生之艱難與生之使命 1 序幕 : 喜耀合唱團獻唱 誰會關注明天 3 一 生老病死 是生命的永恆主題 5 5 二 生之喜悅與生之驚懼 6 6 7 8 9 10 11 12 死目錄 VII 生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14 14 15 18 19 20 22 24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26 1. 27 2. 29 3.

More information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李 白 咏 侠 诗 述 论 侯 长 生 唐 代 是 中 国 诗 歌 的 鼎 盛 时 期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得 到 了 极 大 的 丰 富 和 发 展 咏 侠 诗 在 唐 朝 也 成 为 众 多 诗 人 表 述 心 志 的 另 一 种 方 式 李 白 不 仅 有 任 侠 的 经 历 而 且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咏 侠 诗 通 过 对 这 些 诗 歌 的 分 析 对 于 理 解 李 白 的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2003 40 5 20037 24 25

2003 40 5 20037 24 25 無 毒 飲 食 有 一 群 人, 關 心 已 經 生 病 的 地 球, 也 擔 心 自 己 生 病, 於 是 開 啟 了 一 種 新 生 活 運 動 ; 吃 健 康 食 品 與 有 機 蔬 菜 穿 天 然 材 質 棉 麻 衣 物 利 用 二 手 家 用 品 與 環 保 家 具 騎 腳 踏 車 或 雙 腿 步 行 練 瑜 珈 健 身 聽 身 心 靈 音 樂 注 重 個 人 成 長, 這 群 人 跨 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第二輯 : 性情之教 第三輯 : 孔子教我們甚麼? 附錄

第二輯 : 性情之教 第三輯 : 孔子教我們甚麼? 附錄 目錄 上篇 : 論語 性情學序論...3...12...23...33...43...54...64...75...89...98...114...141 下篇 : 霍韜晦講 論語 鳳凰衛視同名節目播出記錄稿第一輯 : 現代社會與孔子之教...157 13...163...170...176 第二輯 : 性情之教...185...191...195...200...204 第三輯 : 孔子教我們甚麼?...211...216...221...226...231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082012 newsletter.indd

082012 newsletter.indd 1 3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7 18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24 424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色比賽 ආ г 聖 經問 答 遊戲 1. 信心之父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著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自 序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 吳 錦 發 自 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28-134_\244\337\275\345201206)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28-134_\244\337\275\345201206)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28/134 請 大 家 打 開 講 義 第 五 十 八 頁 : 午 二 釋 同 分 妄 見 前 一 科, 佛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09

09 那 皮 麼 膚 喜 並 歡 不 保 像 養 想 品 像 中 08 09 cosmetic 減 少 數 量! 非 有 不 可 的 最 簡 化 清 單 梳 妝 檯 上 的 必 需 品 Jojoba Oil 10 Serum 偶 爾 在 某 些 日 子, 什 麼 也 別 搽 皮 膚 休 假 日 須 知 比 能 想 讓 像 自 中 己 簡 變 單 漂 亮 的 生 活 習 慣 44 45 就 寢 前, 集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使 用 指 南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統 計 處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閱

More information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015 年 兩 岸 四 地 四 星 級 大 學 排 行 榜 序 號 1 大 連 理 工 大 學 遼 寧 31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 西 北 工 業 大 學 陝 西 32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3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廣 東 33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4 湖 南 大 學 湖 南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1 4 Vegetarian food is the most suitable diet for human Stays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s cancers, enhances stamina, slowdowns aging, cultiva

1 4 Vegetarian food is the most suitable diet for human Stays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s cancers, enhances stamina, slowdowns aging, cultiva 1 4 Vegetarian food is the most suitable diet for human Stays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s cancers, enhances stamina, slowdowns aging, cultivates virtue, accumulates merit, and promotes longevity!

More information

1DEn

1DEn 浮 潛 Skin Diving 基 本 浮 潛 裝 備 基 本 裝 備 Mask 面 鏡 Snorkel 呼 吸 管 Fins 蛙 鞋 Belt 配 重 帶 Weight 配 重 Suit 潛 水 衣 Gloves 手 套 Boots/Socks 潛 水 靴 / 襪 基 本 裝 備 面 鏡 呼 吸 管 蛙 鞋 配 重 帶 配 重 潛 水 衣 手 套 潛 水 靴 / 襪 使 用 選 擇 型 式 材 質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10602_???:??????????? 2011.7.doc

Microsoft Word - 20110602_???:??????????? 2011.7.doc (p.70-75): 204 習 205 印 尊 於 2 者 舍 知 善 梨 子 善 復 根 答 法 曰 得 : 不 有 壞 也 淨, 問 尊 曰 入 者 正 : 舍 法 梨 賢 耶 子 者? 大! 拘 謂 絺 有 羅 比 丘! 知 頗 更 有 事 知 因 善 此 根 事, 比 丘 成 就 見, 得 正 見, 云 何 知 善 根? 謂? 身 謂 妙 無 行 貪 善 根, 口, 無 意 恚 妙 行 無

More information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初 生 嬰 兒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調 查 1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調 查 概 況 地 區 : 全 港 18 區 中

More information

武神少年p1_3.indd

武神少年p1_3.indd 目錄 自序 楔子 六 八 第一章 : 武林至尊. 天下武宗 1. 沒落的少林. 崛起的 武林 十二 2. 兩個失落的少年. 求武之道 十八 3. 武林學藝. 不打不識 二七 第二章 : 武練人生. 武域神人 1. 初到貴境. 大鬧練武院四二 2. 遇奇人, 練奇功八九 第三章 : 學武真義. 天下第一 1. 五里雲的時空結界 一一二 2. 三老絕學, 苦中破極限 一三四 3. 洞中奇人, 走火入魔的悲歌

More information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目 錄 無 名 問 無 明 2 知 足 感 恩 從 名 利 中 解 脫 3 把 握 當 下 走 出 菩 薩 大 道 9 現 場 問 答 17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More information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明末四大高僧 (22) 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近藏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各位法師, 居士 : 阿彌陀佛!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蓮池大師以及 蕅益大師, 他們同列淨土宗, 就是蓮宗的祖師 那麼這位紫柏大師他並沒 有列入禪宗, 也沒有列入淨土宗 我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紫柏大師是在 55 歲的時候在徑 山的寂照庵,

More information

1

1 門 ちゃま 喝 水 戶 黃 門 喝 (オリンピア( OLYMPIA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