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春枝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教授 1988 迄今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專任講師兼文學院院長秘書 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輔 導委員 考試院特種考試典試委員 著作 青年期親子關係適應之研究 三民書局 青年期親子溝通 之研究 桂冠圖書公司 高雄市青少年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作者簡介 黃春枝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教授 1988 迄今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專任講師兼文學院院長秘書 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輔 導委員 考試院特種考試典試委員 著作 青年期親子關係適應之研究 三民書局 青年期親子溝通 之研究 桂冠圖書公司 高雄市青少年"

Transcription

1 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叢書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黃春枝 混元禪師 撰 指導

2 作者簡介 黃春枝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教授 1988 迄今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專任講師兼文學院院長秘書 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輔 導委員 考試院特種考試典試委員 著作 青年期親子關係適應之研究 三民書局 青年期親子溝通 之研究 桂冠圖書公司 高雄市青少年康樂活動之研究 研 究報告 高雄市教育局委託 與楊極東教授合作 輔導私 立高級中等學校健全發展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與 劉興漢教授合作 青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 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學校生活 適應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 大學生學校 生活適應問題及其求助行為之研究 訓育研究 理論與實 務 政大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訓育研 究 理論與實務 大學生價值觀與學校服務性社團經驗之 相 關 研 究 訓 育 研 究 理 論 與 實 務 鬼 谷 子 心 法 在 台 灣 導論 禪機山仙佛寺 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鬼 谷子心法在台灣 研究與弘揚 禪機山仙佛寺 台灣鬼 谷子學術研究會 鬼谷子思想學說與炎黃文化 禪機山仙 佛寺 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大學生社區服務態度之研 究 研究中

3 混元禪師 序 i 混元禪師 序 中華文化的集結 是一項艱難又需要大智慧者來發心力 行 其基本理念與條件 首先應打破門戶的成見 以及進一 步打破宗族觀念 尤其在文化的溶合集聚研究 研究者應有 道義結合的心懷 全心全力付出 才可以使不義畏懼 進而 以此研究的結果 代表當下人們的正義思想 則可以使不同 理念者屈服 在這種種的過程中仍須排除障礙 必能先苦而 後甘也 這一歷史性任務與天命 於 21 世紀的今天 終於 由國立政治大學黃春枝教授 一肩挑下來完成 甚是感謝 本人對中華文化演義過程 始終如一的以 萬法唯心 四字來深思與力行 尤其歷史的足跡 任何一個時空 都有 其無形空間的思想觀念在觸擊 亦有其外在有形的六度空間 相互觸擊著 永無止息 這即是歷史文化的原動力在常轉 故名法輪常轉 宇宙虛空之大 心行之細微 都在易經心法中 永無止 息的傳延至未來 無論過去 現在 與未來 法輪從無脫離 三次元六度空間調和作用力 這即是歷史原動力的面目 本人對於 21 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之研究 完全由人類 之一顆 善心 光明心 為出發點 尤其看待歷史文化是啟

4 ii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示人類法無定法 是無常法的因 緣 果 所以將此天命託 付黃春枝教授 共同完成當下之天命 結果黃教授之大智慧 以 易經 為理論基礎 更客觀的以無量時空來研究中華文 化熔為一爐 這是 21 世紀代表中華文化道義的集結 亦是 正義的溶合 從此對歷史和同集結 真是一位偉大的研究家 黃教授與本人結佛緣已有八年之久 此間對於易經心 法 風水 佛學 儒學思想 鬼谷子思想 融合教育心理學 之研究 百家思想與智慧合一 更客觀的研究歷史文化 看 待歷史文化的源流 皆出於 易經 之一貫性 易者一也 一者心也 心者大無其外 細無其內 這即 是歷史文化的面目珍寶 黃教授的研究大作 堪稱為當今中華文化示現的法寶 本人除了感謝之外 亦代表鬼谷仙師及古賢聖者在法界中的 讚賞 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混元合十 癸未年十一月十七日 阿彌陀佛聖誕日

5 縱橫捭闔以發揚中華文化 iii 黃序 縱橫捭闔以發揚中華文化 太史公司馬遷在 史記 的 蘇秦列傳 和 張儀列傳 中 提到蘇秦 張儀兩人從鬼谷先生學縱橫之術的事 又據 南朝宋 袁淑 真隱傳 說 鬼谷先生隱居韜志 居鬼谷 山 因以為稱 蘇秦 張儀師之 三年辭去 鬼谷子以為二 人 輕松喬之永壽 貴一旦之浮雲 深為惋惜 於是寫信 責備兩人說 二君功名赫赫 但春到秋 不得久茂 日既 將盡 時既將老 君不見河邊之樹乎 僕御折其枝 波浪盪 其根 上無徑尺之陰 身被數千之痕 此木豈與天地有仇 所居然也 子不見嵩 岱之松柏 華 霍之檀桐乎 上枝干 于青雲 下根通于三泉 千秋萬歲 不受斧斤之患 此木豈 與天地有骨肉哉 蓋所居然也 則鬼谷先生對蘇秦 張 儀不能學養性修身之道 卻急功而近利 貪圖浮世之虛榮 大不以為然 鬼谷先生雖被認為是縱橫家之祖 自己則是一 個真正專心修道的人 所以能得到後人的尊崇 如晉代郭璞 就在 遊仙 詩中說 青溪千餘仞 中有一道士 借問此 阿誰 云是鬼谷子 充滿了欽服仰慕之意 鬼谷子雖是 真隱 但精研經世之道 其學以 捭闔 為主 捭者 開也 言也 陽也 就是孟子所說 以言餂

6 iv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之 餂 為 取 意 見 孟子 盡心下 的意思 闔 者 閉也 默也 陰也 也就是孟子所說的 不以言餂之 所以 捭 闔 就是 張 翕 唐初詩人陳子昂 感 遇 詩說 吾愛鬼谷子 青谿無垢氛 囊括經世道 遺身 在白雲 七雄方龍鬥 天下亂無君 浮榮不足貴 導養晦時 文 舒可彌宙宇 卷之不盈分 豈徒山木壽 空與麋鹿羣 詩裏的 舒 卷 與 捭 闔 意思相同 古人說 一 捭一闔 易之神也 一翕一張 老氏之幾也 鬼谷子 捭 闔 之說 既是易經的神髓 因此歷代易學論述 多有援引 申發 捭闔 又與老子學說的精微處相通 而道家無為 柔弱的觀念 正是 養生 全性 的不二法門 儒 道兩 家思想既是中國文化的主幹 鬼谷子 捭闔 說的精神又可 與儒 道互融 因此如果說鬼谷子思想是中國文化大熔爐中 的一環 自不為過 前人對 鬼谷子 的看法亦有分別 唐長孫無忌序 鬼 谷子 時說 縱橫者 所以明辨說 善辭令 以通上下之 志者也 漢世以來 本行人之官 即使節 受命出疆 臨 事而制 故曰 誦詩三百 授之以政 不達 使於四方 不能專對 雖多 亦奚以為 孔子語 見 論語 子張 周官 周禮 掌交 以節以幣 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 導王之德意志慮 使辟行之 而和諸侯之好 達萬民之說 這是正面的對 縱橫之說 加以肯定 但是如果是 佞人為

7 縱橫捭闔以發揚中華文化 v 之 則便辭利口 傾危變詐 至於賊害忠信 覆亂邦家 這也是鬼谷子深責蘇秦 張儀的原因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有 一段話 很能發人省思 他說 余嘗讀 鬼谷子 書 見 其馳說諸侯之國 必視其為人才性賢愚 剛柔緩急 而因其 好惡喜懼憂樂而捭闔之 陽開陰塞 變化無窮 顧天下諸侯 無不在其術中者 惟不見其所好者 不可得其說也 以此知 君子宜慎其所好 蓋泊然無欲 而禍福不能動 亦利害不能 誘 此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 聖賢之高致也 其次 儉其所 欲 不溺於所好 斯可矣 又蘇轍有詩曰 清溪鬼谷子 雄辯傾六國 視世無足言 自閉長默默 蘇 張何為者 欲 竊長短術 學成果無賴 遂為世所惑 顛倒賣諸侯 傾轉莫 可執 後世何不明 疑我不汝及 誰知居深山 玩世可終日 君觀二弟子 死處竟莫得 客齊自披裂 投魏求寄食 悠悠 清溪中 石亂流水急 溪魚為朝飡 老死淂安穴 居亂獨無 言 其辯吾不測 看來 鬼谷所倡 捭闔 之術 誠然是 不得已而用之的 其積極意義 正應在 去人欲 存天理 凡事依循自然法則以養身 鬼谷先生終其一生高隱清溪 其 道理在此 黃春枝教授是精研教育 心理學的專家 在閱讀 鬼谷 子 十五篇時 發現其中蘊藏著許多有關教育學 心理學的 理論 於是依據混元禪師對 易經 與 鬼谷子 的開釋 發願作深入研究 理論與實務同時並進 以中華文化的融合

8 vi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與傳承為綱 以宏揚人性 返本報始為心 經八個月之用功 完成本書之撰寫 書將付梓 屬序於啟方 啟方既讀其論述 又思考 鬼谷子 捭闔 揣摩 權變 之意 參以 易 經 隨 卦之旨 深覺吾人處今非常之世 目睹權謀反覆 之徒 扭曲天道人心 遂使中華文化不絕如縷 乃有如混元 禪師與黃春枝教授之以復興 宏揚中華文化為己任者 確實 令人感佩不已 鬼谷子 的思想寓理論於實踐 其最高境 界是 化成 天下 也就是生生不息的發展文化 世亂如此 道德日趨淪喪 唯有借 縱橫 捭闔 之術 以求力挽 狂瀾 則中華文化之發揚 實有賴焉 而黃春枝教授之大 作 自將有震聾發聵之功也 謹序 黃 啟 方 癸未年冬月於新店心隱居

9 縱橫捭闔以發揚中華文化 vii

10

11 閻 序 閻 ix 序 二 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正在小憩品茗 隔窗欣賞 湖光山色的美景時 意外的接到好友楊校長極東兄遠從萬里 之外打來的長途電話 當時我的直覺反應就是必定有時間較 為緊迫的事情交辦或者將有重要的網球賽事 我必須提前束 裝回國 參加比賽 我的猜想也算是有幾分是對了 原來校 長夫人黃春枝教授的大著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業 已撰寫定稿 近期付梓問世 因為姑念我身在異域作客 缺 少優良著作與讀物以供閱讀 所以特別用最快速的方式寄來 全文書稿一套 賦予先睹為快的特權 閱讀書籍的人通常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吸取知識 增廣 見聞 其二是怡情養性並且享受閱讀的趣味 最近雖然讀畢 六部英文歷史新著 得益可謂良多 但是天天生活在洋人的 社會裡 讀洋文 講洋話 總覺得了解上隔了一層障礙 文 未能達意 言未能盡興 這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結果 而這 種現象正是許多文化學者孳孳不倦 努力尋求解答的課題 很巧的黃教授的新著即在以宏觀與微觀的不同角度 整體與 深入的探討中華文化的本質 結構 發展 交流及融合 為 世界文化的前途找出行經的路徑與前進的方向 回顧個人加

12 x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入文化研究與文化史鑽探的行列三十餘年 雖然成績微不足 道 只能以小小學生的身分自居 但是見賢思齊 勤學奮發 的志氣從不稍減 所以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讀畢黃教授的 新著 並且把讀書受惠的心得記錄下來 藉以作為回應並且 表達敬佩與感謝之意 認識黃春枝教授迄今已三十餘年 在教師同事中她是一 位廣受師生敬重與信任的老師 做事認真 待人和藹 治學 專注 充滿愛心是她優異的行事風格與人格特質 許許多多 的青年學子受到她的教誨與啟發 十年二十年後仍念念不忘 那些快樂學習的日子和在品學上奠定的穩固基礎 黃教授的 學術專業領域是教育學與心理學 以往大部分的學術論著集 中於青年輔導與親子關係的研究 大約九年以前 她有緣拜 在禪機山仙佛寺混元禪師的門下 漸漸進入佛法與 易經心 法 的研究 近三年來研究重心置於 鬼谷子 一書 發表 了數篇有關鬼谷子學說思想的論文 廣受宗教界與學術界的 推崇 本書的定稿印行 當然是因為上述的轉折而促成 在學術研究的領域中 文化的闡釋與文化史的敘述是十 分艱鉅的工作 不但是範圍廣闊 而且是眾說紛紜 學者經 過千辛萬苦得來的一些心得和立論 往往便遭受到蜂擁而至 的質疑與批判 英國史家湯恩比 Arnold J. Toynbee, 的大著 歷史之研究 A Study of History 出版後 世界各地為文批判者不下千餘人 他選擇其中的三百多位的

13 閻 序 xi 批評重點 作了逐一的回答與討論 並且彙編成書 排入 歷 史之研究 的第十二冊中 在這一冊的緒論中他不禁感嘆為 學的不易與知音難覓的孤獨悲情 黃教授的新著 博覽群 書 思維縝密 條理明晰 立論客觀 雖然容或有深入探討 與進一步商榷的餘地 但是仍必視為內容精湛 見識獨到的 學術佳構 知識的來源有二 一為先驗的知識 次為經驗的知識 古代賢哲所謂 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也就 是做了同樣的詮釋 易經 為中心的儒家思想包括了這兩 種知識 故凡提到天 道 太極 一 中 心等一類抽象的 概念時 都非從經驗中得到印證的知識 如同希臘哲人柏拉 圖 Plato, ca B.C. 所講的理念 Idea 是一種看 不見與摸不著的玄思 屬於哲學思辨的範疇 而論及如何敬 天 如何養生 如何興利 如何除弊 如何修身齊家與如何 治國平天下 則是從現實經驗中累積得來與可資應用的知 識 易經 本身的命名就包含豐富的哲學意涵 所以歐美 人士把 易經 譯作 The Book of Change 和希臘以及阿拉 伯的古代學者一樣 它對於宇宙萬物形成與統攝的根本及原 則究竟是變化抑或恒常 提出大膽的假設性主張 黃教授在 這方面的論述給予我很多的啟發 近十餘年來 台灣的學界與社會受了文化政策與偏激政 治意識的衝擊 學術研究過於強調專精 通觀博覽的知識便

14 xii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有日漸式微的趨勢 狹隘與民粹式的本土化觀念使傳統的歷 史與中華文化遭到無理的撕裂及否定 以致多數學界人士徬 徨不定 無以適從 而政治上有形無形的干預對於學術發展 的影響 毋寧是災難降臨的徵兆 在這種百感交集的情景 下 有此榮幸搶先拜讀以論述中華文化的內容與發展以及中 華民族的融合與延續為主軸的黃教授大著 二十一世紀中華 文化大熔爐 一書 的確受到莫大的鼓勵 而前述憂時憂國 的情緒便一掃而空 閻 沁 恆 美國鳳凰城旅次 2003 年 12 月 7 日

15 楊 序 xiii 楊 序 古言 內舉要避親 黃教授雖受學界朋友稱許 政大學 生愛戴 如今她在教育學 心理學外的另類研究成果問世 忝為夫婿的我實應避親不宜有所贅言 尤其在混元師父 文 史泰斗台大黃院長啟方兄 政大閻院長沁恆兄的善意推介美 言之後 但謹遵混元師父交待囑咐 也追隨三位之後作序補 白 但祈無損內人黃教授力作之文值 更願不貶三位高人之 真知 艾文 托佛勒 Alvin Toffler 堪稱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 會思想家 他以 1970 年出版的 未來的衝擊 1980 年出版的 第三波 及 1990 年出版的 大未來 成為全球未來學的巨擘 他的著作發行全球六十餘國 對當今的社會思想有極為廣泛 而 深 遠 的 影 響 他 曾 先 後 獲 頒 美 國 的 麥 肯 錫 基 金 會 圖 書 獎 中國大陸的 金鎖獎 及法國的 最佳外文書籍獎 托氏 的三本書可以分開來讀 但它們合起來則可成一個完整的知 識體系 它們的共同主題 變動 未來的衝擊 著力於變動 過程的檢視 探討變動如何影響人與組織 第三波 側重變 動方向的分析及其將導致何種結局 大未來 則致力於如何 控制即將到來的變動的深度思考 以及誰將製造變動 如何

16 xiv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製造變動 本人教學 研究與服務的旨趣一直以教育 心理 輔導 為取向 早在六 七十年代即對托氏的著作有所接觸 深知 除心理學的相關課程外 尤應廣涉社會學 文化學領域的知 識 近十幾年來尤戮力於 團體動力學 的研究 庶幾在人與 組織問題的探討中能掌握 動力 的精髓 托氏的 變動 論點及 本人的 動力 看法 在黃教授的大作中得到結論 文化的創 新 轉化與融合 黃教授的大作 廿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雖偏重中華文化的論述 但文化的累積性 普同性 創造性 中西應無太大差異 黃教授的大作 採學術論文型態呈現 先在緒論中指陳中華文化的起源和本質 次在中華文化的結 構中檢視中華文化的表層和深層結構 並指出中華文化的生 命哲學 再次則探究中華文化的融合 交流與發展歷程 最 主要的著力點 即為該作的核心 廿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多項創見與結論 黃教授對中華文化 的過去 現在作了一番深度的探究 對中華文化的未來提供 創化 轉化與再融合的發展概念 正是個人 社會 組織面 對未來 大未來在形 外顯性 表徵性 與質 內蘊性 潛 在性 的 變動 中所必然的 動力 條件 近代西方的倫理學者將道德原則分為 消極義務 Negative duties 和 積極義務 Positive duties 兩大類 前者是 不作為的義務 譬如不可殺人 不可偷盜 它是以

17 楊 序 xv 尊重他人的 權利 作為基礎 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 嚴 格 遵 守 的 自 律 性 道 德 哲 學 家 康 德 稱 其 為 完 全 義 務 Perfect duties 後者是 作為義務 是以對他人 社會的關 懷為基礎 而提供的善行 個人必須考量多種主 客觀條件 後再量力而為 因而是他律的 康德稱其為 不完全義務 Imperfect duties 黃教授自 1972 年任教于政大迄今已逾 卅年 專長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青少年心理學及社會心理 學 在這些方面她有很豐富的研究 教學和輔導實務經驗 心得 正因為如此 近十年來她與混元師父結緣 下了功夫 接觸 研究佛 禪和易經心法 希望從中更了解 人 及其內 修之道 三年來她更發願為中華文化學術作番奉獻 先後完 成 鬼谷子心法在台灣 導論 鬼谷子心法在台灣 研究與 弘揚 以及 鬼谷子思想學說與炎黃文化 三著作 本著作 廿 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則在她今年休假研究期間參閱近百 本相關著作的嘔心所得 本人因感於她的 有心 與 用心 的 作為義務 的服務奉獻精神 除全力支持與協助其安心研 究 寫作外 文成稿後 特商請桂冠圖書公司的發行人賴先 生和他的同僚執行副總江明祥先生 以及資訊編輯黃暐鵬先 生鼎力相助編輯和印行 知名的台積電負責人張忠謀先生在其相關的傳記中 特 別提及他年少從大陸到香港 其間背讀中國古文學 史哲 文化 及長到美國進哈佛大學 則在大一 大二期間同樣深

18 xvi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讀美國的文史哲 文化 他說這些訓練和基礎對他日後的理 工科技專業極具貢獻 對他日後的事業 尤其是終生的志業 影響特大 事實上 全人教育 通識教育的發源地就在 哈 佛 而今蔚然已成為全球化的教育理念 宋明理學家張載明 言 教育的本質即在變化氣質 教育的內容即是文化 存在 主義學者戚果克也強調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人生 有所能而來 能做事 人生有所為而來 能為人 因能做 事 所以要善盡角色責任 為社會服務貢獻 因能為人 所 以要戮力內外修為 為人類創造文化 值此社會失序 族群分裂 意識偏歧 民粹激情的大環 境下 黃教授的戮力 除善盡教育家 文化人的 積極義務 外 實亦有撥亂警世之意 謹為序並推介 楊 極 東 2003 年歲末 于致理技術學院

19 自 序 xvii 自 序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 悠久的文化 中華文化肇始於伏羲氏畫卦作易 易經是中華 文化思想的基礎 中華文化七千年 歷經不斷的融合 創化 與轉化 始有今日的浩瀚與壯闊 中華民族漢 滿 蒙 回 藏 苗各族 對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皆有其歷史貢獻 整體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即是 道 道者 一以貫之 道 者 心易之道 本研究係採文獻分析與事實陳述法進行探索 本人之專 業研究領域在教育學與心理學 1994 年與混元禪師結緣 在 混元禪師牽引下進入佛法與易經心法的研究 並成為禪機山 仙佛寺 唯心宗 的門下弟子 近三年來 在師父混元禪師 的期待下 深入研究鬼谷子思想學說 豁然發現鬼谷子思想 學說博大精深 具理論與實用的雙重價值 是中華文化的組 成部分 值得研究與弘揚 鬼谷子思想學說涵蓋數學 兵學 遊學及出世學諸多領 域 鬼谷子的 匡世濟民 思想精神 向為史學界所推崇 鬼谷子被縱橫家尊稱為縱橫學說的鼻祖 國內傳播學者稱揚 其學說是中國說服理論的大綱 是一部完整的談判理論 並

20 xviii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稱 鬼谷子應可稱為說服傳播的鼻祖 鬼谷子一書三卷十 五篇 是鬼谷子思想學說的核心 2001 年 本人開始研究該 書 發現該書中蘊藏諸多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 心甚 歡喜 年 在師父混元禪師的指導下 結合佛學及 易經心法 先後完成 鬼谷子心法在台灣 導論 鬼谷子 心法在台灣 研究與弘揚 及 鬼谷子心法在台灣 鬼谷 子思想學說與炎黃文化 等三篇論文 並分別於 海峽兩岸 鬼谷子學術研究會友誼交流大會 中發表 本研究 廿一世 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對本人來說 是一項新的挑戰 它涉及 文學 史學 與哲學 為迎接挑戰 本人申請休假研究 廣 泛閱讀史料 歷時八個月完成 全文十二萬字 全文架構溯 古論今 最後溶匯於 廿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及 廿一 世紀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 的內在精神裡 就史學角度言 面對 中華民族 中華文化 這樣偉 大的主題 本研究的探索不算完整 但基於本研究的核心係 文化大熔爐 因之 本研究在資料的擷取上仍以 文化 融合 為主軸 並對其發展史做一全程性的回溯 其中過程 花相當多的時間與心血 雖然它只是整體中華文化發展史的 一小部分 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因它涉及文化命脈的

21 自 序 xix 延續與開創 混元禪師是位宗教家 其創建禪機山仙佛寺道場之法源 即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易經 亦即鬼谷子心法 混元禪 師行道二十一年來 時時關心眾生疾苦 關心兩岸和平 也 心繫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二十一年來 不論是 道場 電視弘法 辦學 講座傳法 或是海峽兩岸鬼谷子學 術研究會友誼交流大會的多次舉辦 大陸河南省淇縣 雲夢 山八卦城 的發願興建以及 2004 年元旦 廿一世紀中華民 族聯合祭祖大典 的舉行等等 無一不在為中華民族文化命 脈的傳承與延續盡心在努力 本研究工作的完成 得力於許許多多人的協助 鼓勵與 支持 首先要感謝的是師父混元禪師的指導 撰序和給予成 長機會 使本人得以不斷在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感謝台灣 大學前文學院院長黃啟方教授以及政治大學前歷史研究所 所長 文理學院 傳播學院院長閻沁恆教授為序肯定 使本 研究更加圓滿 感謝外子楊極東校長的為序讚賞 尤其在撰 寫期間 給予諸多建議 給予無限的安定與支持力量 使本 人得以隨心所欲專心本研究工作 感謝元道法師 元德法師 不時的鼓勵與提供相關資料 使本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研究 助理政大教研所博士生李仁豪先生在相關資料的搜集及本 研究文稿打印的辛勞 桂冠圖書公司在本研究付梓成書中的 鼎力相助 一併致謝 知恩 感恩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者

22 xx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本研究若有不足之處 尚祈指正 本研究係配合 廿一世紀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 之盛 事而作 願將研究成果呈獻給 廿一世紀中華民族聯合祭祖 大典 祈求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 源遠流長 祈願天下 太平 世界永和平 黃 春 枝 謹識於國立政治大學 2003 年 11 月 20 日

23 目 混元禪師 錄 序 黃序 縱橫捭闔以發揚中華文化 閻 序 楊 序 自 序 壹 緒 論 一 文化與生活 二 中華文化的起源 三 中華文化的本質

24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一 中華文化的表層結構 二 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 三 中華文化的生命哲學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一 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研究 二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三 邊疆民族文化融合及其歷史貢獻 四 中華文化融合與發展歷程在於道 肆 廿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一 周易文化與中華文化大熔爐 二 鬼谷子思想學說與中華文化大熔爐 三 混元禪師與中華文化大熔爐

25 伍 結 論 一 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根植於文化的融合 二 中華傳統文化是儒家哲學 三 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基礎是易經 四 周易文化在台灣茁壯成長 五 鬼谷子心法是中華文化的究竟 六 鬼谷子心法連繫兩岸情感 七 中華文化再發揚的起點在雲夢山八卦城 陸 參考書目

26

27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28

29 壹 緒 論 1 壹 緒 論 一 文化與生活 自古以來 有人類就有文化 由社會學觀點看 文化係 根源於群居群體的生活需要 包括生理及心理兩大層面 因 之 文化即人生 含群體的人生 並有其傳統性 不同群居 群體產生不同文化 群居群體不斷在擴張 文化的傳承性 延續性與分歧性也愈來愈大 愈來愈強 因此 人類必須不 斷地調整其生活方式 調整的結果 再度由分歧走向融合交 流 在融合交流過程中 由於不斷地吸收 消融 轉化多元 的異質文化 因而創造出嶄新文化 據此 文化乃人類精神 活動所創造出來的文明範疇 其複雜性與生活需求密切相 關 它伴隨人類生活演進不斷在再生與發展 也不斷在創化 與轉化 它是一生態系統 是一有機的精神實體 是一歷時 性的動態進程 也是一完整的生命歷程 文化 在中國人固有觀念中 它是文治教化 是德行 智慧 絕地 通天的總稱 在中華民族史上 有關文化或人 文二字的最早出現 來自 易經 易經賁卦 彖傳即以人 的文化活動來界定世事運作的意義 曰 賁亨 柔來而文

30 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剛 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 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 天文 也 文明以止 人文也 觀乎天文 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英國哲學家 Russell 則以適應觀點論述文化的產生 其 謂人類自古以來 面臨三大對象 一是自然(nature) 二是他 人(other people) 三是自我(ego) 因之 人類的問題有三 一是人與自然的衝突 二是人與人的衝突 三是人與自我的 衝突 人類為了克服自然 創造第一類文化 物質文化或科 技文化 (衣食住行所需之工具) 為了克服他人 為了與他人和 諧共處 以維持社群生活 創造第二類文化 社群文化或倫 理文化(倫理道德 社會規範 典章制度 律法等) 為了克 服自我 也為了克服自己在情感上 認知上 心理上的種種 衝突 挫折 焦慮與不安 創造第三類文化 精神文化或表 達文化(藝術 音樂 戲劇 文學 宗教信仰等) 另有一類 文化 它深藏在個人認知結構或意識層面中 屬不可直接觀 察得到的 但具整合上述三類文化功能的價值系統或意義系 統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Huntington 在其 文化衝突論 中 強調人類的重大分歧和衝突的主要根源 即在文化 並認為在 現代化的社會變遷體系中 文化因素比政治 經濟因素更為 重要 對於文化傳統的認識與認同更攸關民族生命的安危與 絕續 德國哲學家 Spengler 和英國史學家 Toynbee 則突破文

31 壹 緒 論 3 化直線發展的思維模式 進行文化發展的橫向比較研究 以 探討文化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研究發現 每一文化皆具生 長 盛 衰階段 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由文化的盛衰所決定 基於人性一致的原則 不同民族發展到一定階段 當生 活需要某些發明時 許多重大的文化成就 就可以在彼此距 離遙遠的時空裡 一次又一次地被不同民族創造出來 進而 促進社會文明 因之 不同的文明 在哲學意義上是平行的 同時代的文明是可資比較的 二 中華文化的起源 中華民族生於中國本土 業經各國考古學者及文化人類 學者之考證證明 文獻記載 人類早在進化初期 即已產生 民族的遷徙與血統的融合 並逐漸形成許多部族 中華民族 中有一部族 後世稱為夏族或華族 或合稱華夏民族 其首 領為黃帝軒轅氏 於阪泉之役戰勝炎帝 於涿鹿之役戰勝蚩 尤 各部族文化產生融合 從此華夏民族 定居中國 代代 相傳 以迄於今 故凡是中國人 皆稱炎黃子孫 後經夏商 以至於周 推行宗法制度 提倡禮樂生活 多數宗族融合成 中華民族 融合力量 不是武力 而是文化 中華民族經由 周代的融合 再經秦漢的開拓與發展 同一華族血統 同一

32 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語言文字 同一學術信仰 同一風俗習慣 完全是一個民族 源遠流長 是我中華民族特徵 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 老 最大 最多 也最久遠的民族 有民族就有文化 有文化就有歷史 中華文化史最富安 定性 最長 人物也最豐富 文化陶冶出人物 人物創新文 化 論及中華文化之起源 其人物溯及黃帝之前 有記載者 燧人氏鑽木取火 有巢氏構木為巢 伏羲氏作八卦 製網 罟 神農氏作耒耜 教民耕稼 易經 繫辭傳有云 古者 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 觀鳥獸 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於是始作八卦 以 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 以佃以漁 包犧氏沒 神農氏作 斲木為耜 楺木為耒 耒褥之利 以教天下 日中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貨 交易 而退 各得其所 神農氏沒 黃帝堯舜氏作 通其變 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 下治 上古穴居而野處 後世聖人 易之以官室 上棟 下宇 以待風雨 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百官以治 萬民以察 中華文化發展至黃帝時期 除文物創造外 已發生同化 累積作用 故史稱黃帝之世 文物大備 其時最重要的文化 經考古學家的發掘考證 稱之為 仰韶文化 亦即新石器 文化 繼之而起的另一種新石器文化 稱之為 龍山文化

33 壹 緒 論 5 中華文化歷經黃帝 堯 舜 禹 夏 商 周 至孔子集先 聖之大成 刪詩書 訂禮樂 贊周易 作春秋 奠定我中華 文化之基礎 也形成數千年來我中華文化之道統 美國現代 史哲學家 Durant 對孔子與中華文化的觀察最深 其在論著 Our Oriental Heritage 中 即謂 中國歷史可以孔子學說 的影響來撰述...此一古代聖哲之正道 幾乎滲透全民族 使中國文化強固 歷經外力入侵 亦巍然不墜 三 中華文化的本質 中華文化發源於中原 中原腹地縱深廣大 沒有嚴重的 交通障礙 為文化發展提供多元可能性 由東到西 由北到 南 雖有差異極大的地區文化 但基於中華民族特有的親緣 性與地緣土著性 以及典型的精耕農業 文官體制和普世帝 國思想 遂使文化的橫向發展得以順利進行 相互挑戰中又 相互學習 同與異之間產生辯証式的組合與融合 研究發現 許倬雲 1988 中國思想型態注重延續 不主張斷裂與對抗 亦即中華文化的思想方式是延續的 此 延續思想見諸於絕地通天觀念 國家和社會相輔相成以及普 世帝國思想 並形成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茲引述如下

34 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1.絕地通天觀念 天人交感一直是中國思想中的特色 在中國人的觀念 裡 天地本來就是相通 司馬遷以通天人之際為理想 並形 成天人交感 天人相通的思想 這種天人合一思想到董仲舒 發揮到最高階段 宋明理學雖無如此素樸的交感論 但天人 感應思想滲入佛 道 變成民俗思想的主要部分 因之 天 人感應是天人秩序和人間秩序互相相應共通 其間並沒有神 意的獨斷 而是兩個世界的拉近 亦即是明天道行人道的理 性境界 2.國家和社會相輔相成 中國的文官體系 以 儒家意念 為取向 並成為國家 和社會之間的聯繫力量 也使國家與社會處於均勢地位 中 國社會是由許多格子緊密堆疊成全國大網 社會關係的延續 是橫向發展的結果 由中華文化的 差序格局 觀點看 推 己及人 民胞物與 是由五倫觀念推衍而來的差序格局 亦即以自己為中心 及於同胞 乃至於天地萬物 因之 人 際關係是層層的擴大 層層關係構成網絡 差序格局關係的 轉變是漸進的 在鉅大的關係網絡中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權

35 壹 緒 論 7 利義務與角色扮演 個人無法生存於網外 個人和群體密切 相關 社會和國家相依相存 3.普世帝國思想 天下一家是中國人的獨特觀念 天下是連續的同心圓 一層大一層 逐步向四方擴張 其間關係的轉變 不是對立 或鬥爭 只是在連續線上逐步地移動 由上述中華文化傳統的延續思想 絕地通天觀念 國 家和社會相輔相成及普世帝國思想 觀之 中華文化的本 質 即在於 致中和 中庸 有云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 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茲分析 如下 一 中者道之樞 道 者是屬中國哲學形而上學的終極中心概念 在中 國古籍中 以實體名之為天 名之為道 天即是道 道即是 天 儒家相信 道之大原出於天 天不變 道亦不變 對 於 道 的詮釋最早 最神髓精義 也最被歷代學者推崇者 為 易經 易經之謂 道 乃為本體宇宙論之道 在易經

36 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思想體系中 舉凡陰陽 乾坤 天地 簡曰 道 易經 繫辭傳云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 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天 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 道義之門 是故形 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 的追求 源自於人的本體超越性 在中國的文化 傳統中 孔子的 仁 孟子的 性善 是超越的 是宇宙 客觀存在的理性 是中庸之 極高明 而 道中庸 的精神 因之 道 乃我中華文化超越的根據 王宗文教授(1995) 在其 中國文化之深層結構 一書中 對 道 的哲學意涵 及 道 在中國文化思想中的衍變有相當精闢的剖析 經由 其對 道 所蘊涵意理的研析 將 道 分為 (1) 道 的本統義 即中華文化道統 (2) 道 的性德義 即中華文 化道統是一種道德哲學 政治哲學 思辨哲學與養民哲學 (3) 道 的本心義 即中華文化傳統中的心學系統 (4) 道 的性理義 即 性即理 的概念 並稱此 道 的中心概念 即為我中華文化之源頭 並為我中華文化思想得以超越之根 源 中 為儒家思想體系中重要且最早的觀念 中 字 最早出現 始於堯之命舜 即所謂 允執厥中 堯舜禹湯 文武皆以之建立 中道 並用之於民 孔子集大成 中 字上 外加 庸 字 中庸之道由曾子傳子思 子思作 中

37 壹 緒 論 9 庸 一書 以傳天下 中庸 一書序言即曰 中庸者 自 然之正道 人事之定理也 中庸之道即是立國之道 做人 之理 處世之則 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學 是忠恕之道的倫 理哲學 也是內聖外王的政治哲學 在易經的哲學思想中 對 中 的認知亦極重視 清儒 惠棟 易尚時中說易 有云 易道深矣 一言以蔽之曰 時中 時中者 易之大要也 孔子作彖傳 言時者二十四卦 言中者三十六卦 象傳 言時者六卦 言中者三十九卦 言中者 有所謂 中者 中正者 大中者 中道者 中行者 行中者 剛中 柔中者...夫執中之訓 肇於中天 時中 之義 明於孔子 乃於堯舜以來 相傳之心法也 清儒王 夫之釋 大中 謂 大中者 陰陽合德 屈伸合機 萬物 萬理之大本也 中 為易經哲學的核心問題 合乎 時 宜者為中 因之 在易經裡 中 隱含判斷吉凶得失的規 準義與處世應變的規範義 中 為宇宙本體 和諧為 中 因之 中 亦為中 國思想的一貫原則 中國哲學思想論 中 著重在對動態 過程的把握 即 常中有變 變中有常 法則的認定 宋儒 程頤曰 易 變易也 隨時變易 以從 道 易經 乾 卦彖傳曰 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乃利貞 王 夫之釋曰 太和 和之至也 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 即所 謂太極也 陰陽異撰 而其絪縕於太虛之中 合同而不相悖

38 1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害 渾淪無間 和之至矣 因之 對變易的體驗 對生命 生生不息的肯定 對創造力的認識以及對道德與人倫的評價 等皆可作為建立新宇宙觀 新形上學及新價值體系的根據 杜維明教授(1987)在其 儒家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 一書中 論及中國人文思想 基本上具有三大精神 一是強 調個人獨特個性 體現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 貧賤不能移 富貴不能淫 的主體精神 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客觀 精神 三是超越現實嚮往 以道德為中心 將形而上境界道 德化的儒家精神 此三種精神 即是 本天 盡人 首孝 用中 上民 大天下 的人文精神 鑒於道之本在心 心之 大用於倫理 社會 治國平天下 因之 以中庸之道為德治 之本的中道文化觀 乃我中華文化之最大特性 中者道之 樞 即我中華民族之中道文化觀 二 和者德之本 和 者 合也 和 者 和諧均衡也 正德 利用 厚生惟 和 自然 社會 人際 自我亦惟 和 和 者 並非完全一樣 而是和而不同 大同小異 因之 個體 生命之存在與整體宇宙生命之存在 是一上下古今天地萬物 一體的大和諧 李亦園教授(1996)在其 文化與修養 一書 中 闡述中華文化之和諧宇宙觀 即將 和諧與均衡 涵蓋

39 壹 緒 論 11 在三方面 一是人與自然互動所形成的自然系統(天)的和諧 與均衡 包括時間的和諧與空間的和諧 二是人與己互動所 形成的有機系統的和諧與均衡 包括外在形式的和諧與內在 實質的和諧 三是人與人互動所形成的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均 衡 包括大傳統文化(倫理)與小傳統文化(儀式)的和諧 以及 家族中現生與過世家族成員 在兩個不同空間視為一體的和 諧與均衡 中華文化精神之本原 即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思 想 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以儒家哲學 為主流 儒家哲學以 仁 為其核心觀念 儒家講仁 包括 宇宙間生生不息的天道天理 也包括吾人真實生命中的仁心 仁性 仁 的實踐在 德 因之 以德行仁 以德服人 的王道文化觀 乃我中國文化傳統及立國精神之根源 仁 心仁政 即王道文化精神 中國早期的王道文化 中庸 記載魯哀公問為政之道 曰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曰 修身也 尊賢也 親親也 敬大臣也 體群臣也 子庶民也 來百工也 柔遠人也 懷諸侯也 修身則道立 尊賢則不惑 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 敬大臣則不眩 體群臣則士之報禮 重 子庶民則百姓勤 來百工則財用足 柔遠人則四方歸之 懷諸侯天下畏之 此九經之實踐層次 即在說明內聖外王 之學 儒家哲學 上達天德 下開人文 以成就家國天下全面

40 1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的道德文化價值 孔子論仁 孟子論心性 中庸 易傳言天 道誠體 都蘊含 天道性命相貫 的道德形上學 如 孔子 的 踐仁知天 孟子的 盡心知性知天 上下與天地同流 中庸的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易經乾卦 文言傳 與 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 凶 易經 說卦傳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等皆強調本心性 體與天命實體通而為一 人德上達天德 人之德與天地之德 是一 道德之性與天地之性同一 宇宙秩序即道德秩序 道 德秩序即宇宙秩序 我之仁心仁性即天心天性 亦即 先天 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繼天體仁 依天道立人道 使 天德流行於人性的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之仁道精神 易經乾卦 象傳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可視為 天人 合一 天人合德 的最佳註解 和者德之本 乃我中華民 族之仁道文化觀與王道文化觀

41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13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文化係由一套具結構性的行為系統所組成 包括外顯 的 可觀察測量的行動系統或活動系統 及內在的 不可觀 察測量的認知系統 價值系統或意義系統 廣義的文化 包 含眾多領域 其結構更具層次之分 根據馮天瑜等之研究 (1993) 文化的領域包括 (1)認知的 語言 哲學 科學 思想 教育 (2)規範的 道德 法律 宗教信仰 (3)藝術的 文學 美術 音樂 戲劇 建築的美學部分 (4)器用的 生 產 用 具 衣 食 住 行 器 具 以 及 製 造 技 術 (5)社 會 的 制 度 機 構 風俗習慣等 文化結構則分 1.物態文化層 2.制度文化 層 3.行為文化層 4.心態文化層(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型態) 其中社會意識型態又分基層意識型態(政治理論 法權觀念) 以及高層意識型態(科學 哲學 藝術 宗教) 此高層意識 型態是構成文化的核心層 俄國學者 Sorokin 亦論文化結構 將文化結構 由整體 分析為三大型態 (1)屬形而下的表層結構 偏重物質文化 (2) 屬社會規範 各種制度的中層結構 偏重行為文化 (3)屬思 想精神 心理結構及內心信仰的深層結構 偏重意識型態文 化 王宗文教授 1995 依此將中國文化結構分物質的 制

42 1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度的及思想的三個層次 並以中華文化傳統中固有的 道器 範疇來概括 亦即物質層次屬 器 是形而下層次 制度和 思想層次屬 道 是形而上層次 三個層次之間相互聯繫 相互融貫 相攝相入 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架構 由剖 面分析 中華傳統文化的整體結構 可分解為 表層結構 和 深層結構 兩部分 表層結構是現象的外部關係 可觀 察得到 深層結構是現象的內部關係 只能通過理性分析認 識 表層結構變動是屬常態 深層結構則具有靜態的 目的 意向性 意在維持整體結構的平穩與不變 用在個人身上造 成的意向是 安身立命 成聖成賢 用在整體社會結構 中則導向 天下大治 天下太平 一 中華文化的表層結構 表層結構是屬形而下的物質文化部分 亦是我中華文化 的文化資產部分 包括上層文化 民間文化和地方文化 它 是我中華民族生活的軌跡和智慧的結晶 據之可了解我中華 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先民的生活歷程 因此 本部分的研究 主要探討與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較有關的文化傳統 包括工 藝 戲劇 樂器 繪畫 刺繡 雕刻及科技等 茲分述如下

43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15 一 工藝 所謂工藝涵蓋範疇極廣 包括漆器 瓷器 青銅器 陶 器及玉器等古物之創作以及雕刻 刺繡等 它代表的是古人 生活的縮影 思維的具象 也是無聲的語言 最重要的是 它結合了 道 的存在 如上古時人對圖騰的信仰 對自然 的敬畏 對祖先的崇拜 都由先史時期的陶器 商周時期的 青銅器 玉器的 禮器 上 表現無遺 傳統藝匠 因飽食 先民文化薰陶 在觀念上 工作態度及實踐上 皆表現出中 華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質和濃厚的道德觀 法天 敬業 敏 求與負責 髹飾錄 是一部論述漆工技術性的專書 作者 黃成 本身即是一名漆工 在其序文中即謂 凡工人之作 為器物 猶天地之造化 有聖者 有神者 皆示以功以法 故良工利其器 然而利器如四時 美材如五行 四時行 五 行全 而百物生 四善合 五綵備 而工巧成 各種古物的創作 皆是人類最早運用智慧 通過化學變 化 將一種物質轉換成另一種新物質的創造發明 它不僅帶 給人類生活上極大的便利 更促進人類文化的發展 並將人 類生活帶向文明 其中 漆器是一門土生土長的古老工藝 品 源於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層中 除用於日常生活中之 食器 家具外 在建築裝飾上 漆畫亦具現實與超現實性之 特色 陶器的發明與人類生活結合慎密 象徵人類經濟生活

44 1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已從採集經濟進步到生產經濟 其製作發展 造型已具地域 性 反映不同文化的藝術風格 而由陶塑 陶繪內容更可瞭 解人類文化的進化標尺 如陶繪作品中由動物裝飾至植物裝 飾的過渡 象徵人類文化由狩獵生活到農業生活的過渡 瓷器由陶器發展而來 瓷器的發明成功 說明社會結構 日趨嚴密 經濟呈現高度發展 手工業生產精細分工 尤其 東漢末期青釉瓷器發展成功 在品質上 造型上 釉色上以 及製作技術上 皆達藝術創造高峰 瓷器是中國偉大的發 明 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所做最偉大的貢獻 它是促使中華 文化廣被世界所認同的最具說服力及代表性的一種媒體 並 與陶器並肩發展 結合藝術 科技展現無窮發展的工藝境 界 形成著名的中華陶瓷文化 創造中華物質文化發展史上 最光輝的一頁 也建立中國藝術在世界文化地位上的特殊景 象 在器物上留下款字 是中國工藝史上最難得資料 如青 銅器上的銘名 文辭華麗 以紀念性為主或代表有關一代的 典章制度 漆器上的款文 則記載與器物本身有關的事項 如 現存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一只漆耳杯 漢代出土 中的 銘文內容 即充分說明漢代官府經營漆工業的情況 是書本 上從未有的紀錄 由中亦可看出當時漆工技術分工細密 工 廠組織制度化 是一門精細工業 至於具民族傳統聯繫關 係 並以宗教建築 器物裝飾為主的雕刻藝術 如出現在秦

45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17 代兵馬俑的寫實風格 包括大型銅馬 陶馬 其技巧水準具 藝術性 皆代表中國歷史社會初期的藝術頂點 其他具地域 性 時代性的雕刻花紋 浮雕等亦皆代表歷史文化發展的見 證意義 也充分說明民族藝術創造及其審美觀感 刺繡 亦為中國古老的手工藝術 其發展歷史早於世界 任何其他民族 是蠶絲布帛發明後的加工物 是融合祖先智 慧和思想而成 是屬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中的服飾文明 用 以表徵身分 根據文獻記載 刺繡的興起 早在虞舜時 其 後結合生活與藝術 特別是書畫藝術 發展成具民族優良傳 統的一種手工產品 並呈現生活之美 藝術之光的精緻文化 二 戲劇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文學和藝術 其文學價值可與詩詞並 觀 是屬提昇人文素養的通俗生活文化 戲劇在文學中的重 要性 來自歐美古戲劇薰陶後的覺醒 並對本國戲劇作一番 的反省 王國維先生以數年之力著成 曲學五書 將戲劇 躋入學術之林 目前中國古典戲劇業已走入當今大學課程領 域 其文學和藝術價值也獲得中外學者肯定 並具文化地 位 其中以 平劇 為現代中國戲劇的代表 稱為國劇 其 角色分類 扮相服飾 身段砌末和唱腔念白等各項表演藝 術 皆以 象徵性 為其共通性 演員各依其表演藝術 創

46 1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造舞台空間 亦即 象徵性 的表演藝術 使舞台成象徵劇 場 在此劇場的有限時空裡 演員不僅可穿破時空限制 同 時亦表演出無限的時空意識 對今人而言 具歷史教育意 義 也豐富生活內涵 三 樂器 樂器具演奏音樂 傳遞訊息及表達宗教禮儀之功能 其 本身即是一完美的藝術傑作 世界上古老民族皆有和音樂或 樂器起源相關的傳說 至少反映音樂和樂器的源遠流長與人 類歷史同步存在的軌跡 研究發現 韓國金黃 1991 中國 古老音樂源自於新石器時代河姆渡發現的陶塤和骨哨是最 早的吹奏樂器 廟底溝發現的陶鐘是最早的敲擊樂器 中國 樂器的發展 歷經漫長數千年歲月 由少到多 由簡到繁 每個時代都有創新 都有擷取 也適應各時代不同地區的品 味與審美 或作為宗教及祭祀之用 或為戲曲伴奏 或為遊 行及舞蹈 或為獨立存在作為雅集或藝術表演 現代國樂團 則是起源於 1930 年代 以漢族樂器為基礎 借鑑西洋古典 交響樂團的組織所形成的綜合性新樂團 功能音樂會的表 演

47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19 四 繪畫 繪畫含風俗畫及人物畫 幾乎所有的人物畫 多多少少 都與風俗畫有所關聯 其服飾 髮型 背景用具等無一不與 民俗學有關 其他如神話傳說 考古陶瓷上的各種圖畫 更 是風俗畫的珍例 若就 人物畫 的風俗表現 宋朝張擇端 的 清明上河圖 可是民俗畫的無上至寶 而 職貢圖 將 獻方物來朝貢的情況 以圖畫方式呈現 舉凡海內外四隅八 方各民族的奇裝異服 和他們進貢物品的千奇百怪 無不被 描繪得維妙維肖 亦屬民俗畫的另一系列 其中所繪之體質 面貌圖像上的題識 更具參考與比證價值 至於 流民圖 則是乞丐 下層社會人民圖畫民俗的寫造 其他民間習俗系 列 如節令中元旦 燈節 七夕 中秋 重九等的圖畫 亦 可作為民俗學上的研究 人物畫包含更是豐富 歷史畫 故事畫 仕女畫 肖像 畫 鬼神宗教畫 無一不是中華文化的真精神 是中華文化 的主題表現 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如伯夷叔齊的求仁得 仁 孔子的博學傳道 蘇武的持節北塞 陶潛的不忮不求 郭子儀的單騎降虜 李太白的新詩長吟等等 皆是中華民族 人生境界的昇華

48 2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五 科技 前曾言及 中國古器物結合了 道 的存在 製器者尚 象 象天地之形 自然之理 此自然之理 即是道 道 在人事物 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本體 它本身即是一切 先天 地而生 不論儒家 道家皆述之 中國古代科學發展亦以 理 字作為思想的最高原則 研究發現 許倬雲 1988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 著重實用 和灌溉有關 並遙遙領先歐洲兩千年 分五大系統 四大應 用 其五大系統是天 數 地 醫 農 其四大應用是工藝 紡織 建築 冶鍊 中國實用科學最燦爛的時代是思想上不 歸一 政治上不歸一的時代 而工藝發展則往往是在中國國 力最高峰的大一統時代 政府力量最強 國家最富庶的時 代 因工藝成就需有一個大有力的政府 掌握大量資源 給 予工匠無限資源與長期時間去發展 宋元以後 城市化與商 業化的結果 工藝遂成為民間工藝 並成直線發展 質量皆 有改進 工藝發展至明清因專制而進展停頓 代替的是考證 的史學與內觀的形上學 有關科技論著 不論天文學 數學 地理學 醫學及農 學等 亦皆有卓越的表現 皇帝內經 是第一部解剖學醫 學經典 本草綱目 是一部藥典 九書算術 是第一部數 學書 蓋天論 渾天說 則是重要的天文學理論 其他如

49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21 葛洪 陶弘景的煉丹學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農學 蘇綽 的製水鐘 劉徽 祖沖之 秦九韶等的數學 沈括的科學觀 察等等不計其數 惜因各科目侷限在一個範圍 未能相通 加之從事科學活動的知識分子都在政府任職 未能有足夠時 間及餘力發展至其他方面 尤其未能與工藝產生結合 因 此 無法如同英國產生工業革命 進而帶動整體社會邁向現 代化 二 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 文化的深層結構是由一套傳統觀念 尤其是價值系統所 組成 所謂 價值系統 係由一組或一套結構性 概念化 系統化的認知結構所組成 含信念 判斷與評價 也涵蓋規 範 標準與期望 它是一種心理現象 可決定個人生活型態 也可導引團體組織取向 它存在於個人的主觀認知系統中 也存在於人與人 人與情境的客觀互動關係中 其本質在哲 學 心理學 社會學 文化人類學等領域多所討論 如 England 1975 即提出潛在價值 Potential Values 的概念 將人 的價值結構 依其對行為影響力的高低 依次排列為操作價 值 Operative Values 意向價值 Intented Values 權變 價值 Situation Values 及微弱價值 Weak Values 等

50 2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王宗文教授 1995 即以 意向價值 比較東西方文化 取向的差異. 研究發現 西方文化的深層結構具動態性的 目 的 意向性 亦即是一股趨向無限的 權力意志 將 不 斷成長 的意向注入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中 呈現的是 不 斷追求變動 變動導向超越與進步 而中華文化深層結構 則屬靜態性的 目的 意向性 因此 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 中 呈現的是一個超穩定性的歷史型態 中華文化傳統重天人合一 重社會秩序與人倫規範 表 現在政治經濟上 是尊王黜霸 重義輕利 表現在社會人際關 係上 則講究長幼有序 男女有別 強調社會秩序的和諧與 整一 金耀基先生(1992)將中華文化傳統中的價值系統主要 內涵列舉有八 (1)崇古尊老(2)內聖外王(3)君子與通才(4)家 庭與孝道(5)道德與學問(6)重農與輕商(7)和諧與禮讓(8)和平 與王道 有關中華文化價值系統的研究 以王宗文教授的研 究最為深入與統整 其將中華文化價值系統分縱貫系統 橫 攝系統及涵蘊系統三大層面 茲引述如下 一 縱貫系統 中華文化道統 中華文化道統由炎黃二帝開始 歷經堯舜禹湯文武周 公 至孔子集大成 垂諸永恆 形成道統 中華文化之核心 在道統 並以道統統馭一切 國父 孫中山先生繼承歷聖相

51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23 傳之道統思想 並發揚光大 中華文化道統 就內容看 1.是一種道德哲學 唐 韓愈作 原道 以 仁義道德 詮釋道統 曰 夫 先王之教何也 博愛之謂仁 行而宜之之謂義 由是而之焉 之謂道 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堯以是傳之舜 舜以 是傳之禹 禹以是傳之湯 湯以是傳至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 以是傳至孔子 因而產生王道政治的教化 2.是一種政治哲學 禮運 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描繪的是中 國政治哲學的 理想國 大學 一書指出道統之 道 其目的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並指出 道 的實踐步驟 物格而后致知 致知而后意誠 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齊 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 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52 2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3.是一種思辨哲學 在中國思想史上 提倡 中庸 為道統之實者為朱熹 其在 中庸章句序 中曰 自上古聖神 繼天立極 而道統 之傳 有自來矣 允執厥中者 堯之所以傳舜也 人心 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者 舜之所以授禹也 自是以後 聖賢相傳 信執其中 無過與不及 則對於 天 人 心物 將不會有所偏頗 4.是一種養民哲學 中華文化道統注重民生樂利 書經 大禹謨 曰 德 惟善政 政在養民 正德 利用 厚生惟和 此乃堯舜相 傳之道 孔子亦以 為政之急者 莫大於使民富且壽 而富 且壽之道 則均無貧 和無寡 安無傾車 論語子貢問道 如何博施於民而能濟眾 何如 可謂仁乎 子曰 堯舜其 猶病諸 此乃強調先聖王皆以民生樂利為最高目標 並竭 盡心力去求實現

53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25 二 橫攝系統 儒家哲學原理之下注與貫澈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哲學為核心 儒家哲學的主要原理 有五 仁 誠 中 行 公 1. 仁 為道統之本體 儒家哲學的根本原理在 仁 它代表所有一切美德 為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 為孔子所創 是一普遍性的道德規 範 更是一超越性的精神自覺 儒家講 仁 即本體 即 工夫 即超越 即內在 即存有 即活動 2. 誠 為道統之原動力 儒 家 哲 學 以 道 德 為 中 心 中 庸 指 出 道 德 的 基 礎 在 誠 中庸 言誠 誠者天之道 誠之者人之道 朱熹 謂 誠 實理也 亦誠愨也 由漢以來 專以誠愨言誠 至 程子乃以實理言 又謂 誠者 真實無妄之謂 真實 二字 偏於天道的存在意義 無妄 二字則偏於人道的價 值意義 真實無妄 釋誠 是合天人之道 亦是貫通形上

54 2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形下之學 3. 中 為道統之心法 中者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程頤解釋為 不偏之謂中 不易之謂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則 註曰 中者不偏不倚 無過不及之名 庸者 平常也 先總 統蔣公著 科學中庸 一書 其中 中庸要旨 有云 惟精 惟一 大中至正 蔡元培先生論中庸之道則強調國父孫中 山先生的思想及其三民主義 即是一部融合中庸之道的寶 典 4. 行 為道統之實踐 易經乾卦 象傳有云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儒 家哲學的特徵在重體驗與力行的精神 孔孟哲學亦皆由體驗 力行中獲得 儒家視人生為一成德之過程 其終極目的在於 成聖成賢 其進路是下學上達 其精神是實踐力行 此進路 與精神 即是倫理與實踐的結合 亦是知行的合一 孟子曰 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 不誠 未有能動者也 是故 孔孟教人在能誠 能仁 能中 而後以行健不息 達成成己

55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27 成物之大業 5. 公 為道統之理境 公 字乃天下為公的 公 是人類邁向世界和平所 必循之坦途 孔子對人類世界至高的理想 即是大同世界 禮記 禮運篇 敘述孔子讚嘆堯舜禹 天下為公 的理想世 界 國父 孫中山先生揭櫫 世界大同 的理想 是繼承中 華文化而成其大同思想的具體呈現 三 涵蘊系統 新人文主義 Neo Humanism 和 新理性主義 Neo Nationalism 在中華文化價值系統中 涵蘊系統主要在檢視和批判西 方文化傳統中的兩大思想 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 並展現中 華文化傳統中的人文思想和理性觀念 以建構一新的人文主 義與新的理性主義 並使之成為中華文化價值系統的新架構 與新思維

56 2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1.新人文主義 觀諸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史 西方文化傳統源遠於古希 臘文化及基督教文化 前者是物本 後者是神本 人文主義 始終彰顯不出 文藝復興時代 雖強調人性與自我的解放 但人心的內在本質及道德心性仍未觸及 十九世紀末至廿世 紀 雖有啟蒙思想抬頭 惟因反理性主義的衝擊及虛無主義 Nihilism 的氾濫 人文主義仍隱而不顯 廿世紀末 人 性再度覺醒 因而有鞭策人文精神教育的呼籲 中國哲學以 生命 為中心 中華文化的人文主義 著 重在生命與德性的陶冶 儒家講仁 主立人極 仁即是怵惕 惻隱之心 即是人性 人之善性 中華文化人文主義之精髓 在盡倫 盡性 踐仁 一切德藏於其中 因之 仁 智 聖 是以成聖為目標 指出道德人格向上發展的最高境界 是真 正的人文主義 是中國的新人文主義 2.新理性主義 西方哲學中的理性主義 順希臘傳統是屬 智 的系統 著重於理智的分析 西方近代哲學雖以 知識論 為中心 但偏重於先天 知性 的知 中國傳統哲學則偏重於先天 德

57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29 性 的知 西方理性主義之言 理性 主要是就邏輯 數 學而言 尤其是數學 因之 其科學系統是繼承哲學系統而 來 在中國哲學中 儒家典籍蘊含極為豐富的義理 禮記 有云 不能反躬 天理滅矣 東漢鄭玄釋曰 理猶性也 中庸 云 天命之謂性 朱熹注曰 性即理也 朱熹 性 即理也 之論 謂理氣遍存於萬物之中 在物為理 在人為 性 理性 即是 普遍的理性 絕對的理性 是 仁是 善 是 絕對的善 是一具有普遍性的形而上的實在 是 儒家哲學的 道德形上學 據此 中華文化的新生 應是 一方面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一方面批判地汲取外來多元 的異質文化 以呈現廣博的中國哲學中的新理性主義

58 3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中華文化的價值系統綜上所述 以下兩圖示之 取自 王宗文 中國文化之深層結構 P.112 三 中華文化的生命哲學 生命哲學 Life of philosophy 係以生命 生存 生活 為探討主題的哲學體系 亦稱人生哲學 涵蓋生理學 生態 學 文化學 人類學 倫理學 社會學 政治學 經濟學

59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31 法律學 心理學 宗教學 醫學及文化人類學等 是屬中華 文化的深層結構部分 中華文化的傳統觀念以人為本 自先秦時代以來即重人 的主體性與內在道德性 並具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 中華文 化的生命哲學在易經 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主流 是中華 文化思想的基礎 是中國第一部形而上的典籍 是中國生命 哲學的總根源 數千年來 上自帝王 下自黎庶 奉為圭臬 推崇備至 歐美人士 對易經亦多所偏愛 紐約時報曾報導 易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之一 是一部智慧的寶典 一 易為五學之原六藝之首 班固 漢書 有云 古之儒者 博學乎六藝之文 六 學者王教之典籍 先聖所以明天道 正人倫 致至治之成法 也 又云 六藝之文 樂以和神 仁之表也 詩以正言 義之用也 禮以明禮 明者著見 故無訓也 書以廣聽 知 之術也 春秋以斷事 信之符也 五者 蓋五常之道 相須 而備 而易為之原 故曰 易不可見 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言與天地為終始也 禮記 論易之教化功能 曰 絜靜精微 易教也 絜靜精微而不賊 則深於易者也 史記 太史公自序論易 之治國功能 曰 易著天地 陰陽 四時 五行 故長於

60 3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變 是故易以道化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指六學各有 所長 其中 易本於天地 故長於數 劉勰 文心雕龍 對易之描述為 夫易惟談天 入神致用 故繫稱旨遠辭文 言中事隱 韋編三絕 固哲人之驪淵也 故論所辭序 則易統其所 二 易之為書肇始於伏羲畫卦 班固 漢書 有云 易道深矣 人更四聖 世歷三古 清 王夫之亦云 易書成於 四聖同揆 後聖以達先聖之意 文獻記載 易之為書 肇始於伏羲氏畫卦 伏羲氏畫卦用的 是相當於今日科學研究中具客觀性 系統性及驗證性的觀察 實驗法 易經 繫辭傳曰 聖人設卦 觀象 聖人有以見 天下之賾 而擬諸其形容 象其物宜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 動 而觀其會通 以行其典禮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 取諸身 遠取諸物 於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 之情 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 矣 剛柔相推 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 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 生乎動者也 剛柔者 立本者也 變通者 趣 時者也 吉凶者 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 貞觀者也 日月之 道 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 貞夫一者也

61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33 八卦自陰陽來 陰陽自太極來 太極自無極來 故易經 繫辭傳云 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 卦 易經 說卦傳亦云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幽贊於神明 生蓍 參天兩地而倚數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 發揮於剛柔而 生爻 又云 神也者 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 乎於雷 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說萬物者 莫說乎澤 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 雷風不相悖 山澤通氣 然後能變化 既成萬 物也 伏羲氏畫卦傳至夏商兩代 又有連山 歸藏二易 至周 文王羑里演易 將伏羲八卦重而為六十四卦 384 爻的符號 邏輯系統 連同連山歸藏 號稱三易 以卦序言天時 以卦 爻言人事 於是吉凶得失 悔吝憂虞 彰彰明矣 文王作卦 辭 周公作爻辭 孔子作彖辭 大小象之辭 又作文言 二 繫 說卦 序卦 雜卦等辭 合稱 十翼 後世稱文王之 卦為後天之易 稱孔子所著兼先後天而總括之為中天之易 孔子作 十翼 為占卜揭開了天道 寄天道於人道 並建立易經的儒家哲學 賦予周易以哲學文化 使易經成為 一部探討宇宙人生哲理的經典 孔子思想對易經的貢獻 易 經證釋 宗主序例 有云 文王之經 夫子之傳 乃為今 易之本 周易實文王與夫子二聖之作 微文言无周易 微夫 子 周易之義不全...凡繫傳文言之類 皆為周易不可少

62 3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之文章...此足見夫子憲章之功矣 易之書 科學之書 易之辭 哲學之理 吉凶以象告 神學之用 今之易經乃為伏羲 文王 周公 孔子四大聖人 集中睿智之集體創作 固有 四聖同揆 之說 上下歷時兩 千年始得完成 故有 世歷三古 之言 俟後代有名賢繼起 研究與註解 如子夏 孟喜 孔穎達 朱熹 程頤 王夫之 邵雍等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易經內容廣大精微 大而 天地 纖而毫髮 禮樂政刑道德仁義 無不包羅 易經證釋 宗主序例 有云 易道玄微 至于无名无 形 易象廣博 包乎萬物萬事 蓋有天地以後 无物不在易 中 未有天地以前 一氣即為易體 故先後天之名 首著于 易 天地鬼神之情 盡備于易 性命道德之言 皆詳于易 生死變化之數 均述于易 復聖序例 亦云 由天地 以後言 則人物自天地出 由天地以前言 則天地自道成 所謂形上為道 形下為器 道器之間 一以貫之 是謂易 故作易以明一切 凡先天後天人物 莫不歸于易 易者 一 也 中也 極也 故易立而萬類以定..故易立而人道以 全... 易之立也為教民 宗主序例 又云 中國文 化 自易卦始 易卦實包天地納古今而弗遺 言人道者必從 之 以明為人之生 言天道者必因之 以明天地之建 故名 曰易 即太易 亦太一也 為萬有之始

63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35 由是觀之 易之為書 廣大悉備 含天道 地道 人道 並旁及天文 地理 曆算 樂律 兵法 五行 建築 藝術 醫藥等等 就中華文化而言 堪稱是最具代表性的學問 四 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為 百科之原 是中國學術的總根源 卜筮數理學者崇之 儒家正統學派與諸子百家亦崇之 三 易經的生命哲學 生命 根源於宇宙本體 生存 生活 則發展於宇 宙本體之時空系統中 因之 有關易經的生命哲學 含宇宙 本體論及人生論兩大層面 易經 繫辭有云 天地之大德 曰生 生生之謂易 生生之謂易 是周易宇宙本體論之 主旨 也是周易生命哲學之綱領 整部 易經 皆以生命相 貫通 因之 易經哲學是一部以生命及其價值為中心的理論 體系 中國哲學受易經哲學影響 自春秋時代起即是以生命 為中心的哲學 生命哲學亦為儒家哲學的最高成就 在易經 哲學裡 整體宇宙生命是一套 體用一如 變常不二 即現 象即本體 即剎那即永恆 的形上學體系 宇宙代表價值的 不斷增進 人生代表價值的不斷提昇 不論宇宙或人生皆是 價值創造的歷程

64 3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1.易經的宇宙本體論 生生之理 莊子 雜篇有云 有實而無乎處者 宇也 有長而無 剽者 宙也 郭象注 宇者有四方上下 宙者有古今之 長 因之 所謂宇宙涵蓋兩大系統 一是空間系統(宇) 包 括眼 耳 鼻 舌 身所觸及的 知覺空間 心識所思維 的 概念空間 及無邊無際虛空的 法界空間 二是時間 系統(宙) 包括昨日 今日 明日 上午 中午 下午 及 春夏秋冬 日出日落的 相對時間 和不生不滅 永生相續 生生不已的 絕對時間 宇宙即是時空兩大系統的原始統 會 文獻記載 伏羲畫卦 先由 空間意識 抽繹出相對待 的 天地 雷風 水火 山澤 等八大自然現象 以 - - 兩大符號代表宇宙萬有現象 製作八卦以分別代表之 復憑 時間意識 在 天地定位 山澤通氣 雷風相薄 水 火不相射 的對列格局 以及 雷以動之 風以散之 雨以 潤之 日以烜之 艮以止之 兌以說之 乾以君之 坤以藏 之 的彼此作用中 得知宇宙萬物皆在 剛柔相摩 八卦相 盪 中產生生生相續的現象 繼而由文王 周公衍繹出六十 四卦 384 爻的完整符號邏輯系統 因之 每一卦每一爻皆代 表宇宙時空兩大系統的統會 象徵宇宙萬物生生不滅的定

65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37 律 本體即存有(being) 易經本體論主 動 強調天地之心 運轉萬物 生生化化 源源相繼於不絕中 易經宇宙本體論 即是以 生命 為中心 探討生命之根源及其變化發展歷程 並啟示生命的存在意義與價值的理論體系 其所表達的理論 觀點是道器合一 理氣一源 陰陽相依相輔 萬物在太極生 生之理的調和下 循終而復始之生生不滅法則在運行 以下 分別就 生命的根源 及 生命的歷程 探討 1 生命的根源 易經哲學視宇宙為一自然生命整體 涵陰陽之太極 太 極自本自根恆流運轉化宇宙萬物 由另一層面觀之 物物亦 一太極 在物物一太極 統天地一太極的形上信念下 每一 存有者皆可視為太極或乾坤無限可能中分殊化的具體顯 現 宇宙萬物相生相攝 和諧並育 易經六十四卦 以 乾 坤 二卦象徵萬物化生的根源 亦即生命創造與孕育系統的 建立 演進 完成及體現 皆蘊涵在乾坤二卦之卦象 卦辭 爻辭 彖傳 象傳及文言傳中 其中生命的創造系統在乾卦 孕育系統在坤卦 易經乾卦 乾為天 彖傳曰 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 乃統天 坤卦 坤為地 彖傳曰 至哉坤元 萬物資 生 乃順承天 天 乃宇宙萬物無限創生之源 萬物之

66 3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生稟於 天 萬物之始肇於 元 故 乾曰 大哉乾元 言其氣無所不包 天之道也 坤曰 至哉坤元 言其廣無所 不至 地之道也 乾之作始 坤之形物 乾坤合德 萬物生 焉 是故 乾坤相俱為生生之始元 乾坤之道 即源源相 繼不絕的生生之道 乾元為大生之德 是始創原理 坤元為 廣生之德 是輔成原理 大生之德加廣生之德 不斷創生化 育 能生生所生 所生又生能生 是故 易經 繫辭傳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絪蘊 萬物化醇 男女構精 萬 物化生 夫乾 其靜也專 其動也直 是以大生焉 夫坤 其靜也翕 其動也闢 是以廣生焉 咸卦 彖傳曰 天 地感而萬物化生 益卦 彖傳曰 天施地生 其益無方 生生之理 的思想 由易經開始 宋明理學者加以發 揚 如朱熹曾云 天地以生物為心 天包著地 別無所作 為 只是生物而已 亙古亙今 生生不窮 人物則得生物之 心為心 戴震亦謂 就天地言 化 其生也 神 其主 宰也 不可歧而分也 故言化賅神 言神則賅化 由化以知 神 由化與神以知德 是故 整個宇宙即是生命的延續 2 生命的歷程 易經哲學視宇宙為一生生不息的恆動創化歷程 在創化 歷程中宇宙萬物不斷在生長發展 英國大哲學家 Whitehead 研究中國易經 稱中國易經為一徹底的 典型的歷程哲學

67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39 強調宇宙為一有機整體 是創造的主體 是創造的創造 宇 宙一切通體相關 因此 易經哲學 又稱為機體主義哲學 (Philosophy of Organism) 宇宙歷程包含一切存在與變化 易經以乾坤二卦為首 推至六十四卦 象徵生命的生長 發展與演化 易經第六十三卦 既濟卦 表徵乾坤創育運 作歷程形式的完成 亦象徵事物發展既成亦窮 故易經第六 十四卦被安排以 未濟卦 意謂宇宙大化生生不已 取義 於 生生 活動的未結束 亦即終而復始循環不已歷程的開 始 是故 生生之謂易 易經六十四卦代表人生社會生活 的六十四個領域 也代表生命歷程的六十四個階段 更代表 人生歷程中的六十四種德行的修養 易經六十四卦可謂是中 華文化生活諸般理念的淵源 易經卦辭為文王所作 乾 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 乃乾之四德 象徵創化歷程的四個階段 元者萬物之始 亨 者萬物之長 利者萬物之遂 貞者萬物之成 孔子贊曰 大哉乾乎 剛健中正 純粹精也 又曰 六爻發揮 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 以御天也 雲行雨施 天下平也 六爻之爻辭乃周公所作 象徵生命歷程的演進與發展 象徵 其能 變 也 如乾卦 初九 潛龍勿用 九二 見龍在 田 利見大人 九三 君子終曰乾乾 夕惕若厲 無咎 九 四 或躍在淵 無咎 九五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上九 亢龍有悔

68 4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變易 是易經哲學的核心概念 實則 易經宇宙論即 是一變易歷程宇宙論 宇宙整體是一動態整體 宇宙之動力 即 生生 變易即生生 宇宙之 道 在變化中 變化是 萬物產生的最高法則 變化之道在合 時 與 位 故易 經 繫辭傳有云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 為道也屢遷 變動 不居 同流六虛 上下無常 剛柔相易 不可為典要 唯變 所適 易經 六爻 涵天道 地道及人道 其變異歷程象 徵生命創化歷程及其歷程中所面臨之當下處境 與應持有之 正見正知 每一爻皆是一法則 所呈現者皆屬宇宙自然之定 律 亦即是常中有變 變中有常 由常制變 由變貞常 順 天應人 持中用權 以應時變之法則 文王作卦辭 周公作爻辭 孔子作彖傳以申釋其義 並 作大小象傳 以釋其體現及作為 其中 大象 係解一卦之 現象 小象 係解一爻之現象 諸卦取 象 以為法 諸 爻取 象 以為斷 如乾卦 彖傳曰 大哉乾元 萬物資 始 乃統天 雲行雨施 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 六位時成 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乃利貞 乾卦 大象曰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小象曰 潛 龍勿用 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 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 反 復道也 或躍在淵 進無咎也 飛龍在天 大人造也 亢 龍有悔 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 不可以為首也 由是觀 之 易經六十四卦 384 爻 即象徵生命歷程的建立 演化

69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41 完成及體現的無限進程 皆依天道的自然法則 演卦之變 化 以明人事之進退 聖人作易出處運用之妙 足可作為世 人崇德廣業之大法 易經 序卦傳 是孔子所作 亦是以 生生 之思想來 解釋六十四卦的次序 所呈現的是宇宙萬物的起源 生命歷 程的恆動及其間相生相續之法則 初讀之 即非常讚歎 古 之聖者的高超智慧及密透思維 令人欽佩 請參閱禪機山仙 佛寺易經大學總導師混元禪師所編著之 易經大法輪真經 2.易經的人生論 生生之德 宇宙創造萬物 生命包容萬類 並與大道交感相通 易 經視宇宙為一道德本體 為一價值領域 強調 天時 地利 人和 的價值形上學 生生之謂易 由本體論言 生即創 造本身 由價值論觀 生即是至善 易經的人生論是一人生 價值哲學 以倫理道德為基礎 以生生之德的生命哲學為核 心 生命哲學為中國哲學之主流 易經為中國生命哲學奠定 了先驗的形上學根基 並由對宇宙的生生之理會通到人性本 然的生生之德 仁 使宇宙生生之理與生生之德合而為 一 亦即是易經人生論 一方面肯定天道的創造力 一方面

70 4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更強調人性的內在價值與宇宙秩序的合德 因之 建立創造 性的人生觀 發展中道仁道的和諧人生觀 以及培養崇高品 德的成聖成賢人生觀 遂成為易經人生論闡述之重心 其主 旨在啟發悲天憫人的仁心仁德 用在處世上則強調 常與 變 理想與現實 以及 心與物 的兼容並蓄 並以推天 道明人道 行人道契悟天道 及以人為 道樞 藉生生之 德一以貫之的 三極一貫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為最高理 想 以中庸之 至誠 為最高原則 以參天化育 治萬民平 天下為最高目標 易經 說卦傳有云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幽贊於神明 而生蓍 參天兩地而倚數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 發揮剛柔而 生爻 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又云 昔 者聖人之作易也 將以順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 曰陰與 陽 立地之道 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 兩之 足見聖人之作易 目的在啟人窮天下之理 盡人物 之性 以合於天道 易經至廣至大 其論人生觀之辭 多廣 含在繫辭 大小象及文言等傳中 其中 大象傳 係孔子對 文王卦辭的闡釋 小象傳 係孔子對周公爻辭的申義 文 言傳 唯獨乾坤二卦有設 在申明卦辭 爻辭 象傳之奧意 在發揮乾坤二卦之蘊蓄 在指引人生修行 進德修業之方 向 而繫辭傳則涵蓋易體之整體精神 屬內聖外王之學 以 下先以 大象傳 陳述君子之道 再以乾卦之 文言 闡述

71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43 進德修業 成聖成賢之路 後以 繫辭傳 作為易經人生論 之總結 1 易經 大象傳 易經的道德觀念以 大象傳 為主 每一卦的 大象傳 皆強調以價值為中心的道德哲學 並指明君子之道 茲列舉 如下 乾卦 象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卦 象曰地 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屯卦 象曰雲雷屯 君子以經綸 蒙卦 象曰山下出泉 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卦 象曰 雲上於天 需 君子以飲食宴樂 訟卦 象曰天與水違行 君子作事謀始 師卦 象曰地中有水 師 君子以容民畜 眾 比卦 象曰地上有水 比 先王以建萬國 親諸侯 小 畜卦 象曰風行天上 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履卦 象曰 上天下澤 履 君子以辨上下 定民志 否卦 象曰天地 不交 否 君子以儉德辟難 不可榮以祿 同人卦 象曰 天與火 同人 君子以類族辨物 大有卦 象曰火在天上 大有 君子以遏惡揚善 順天休命 謙卦 象曰地中有山 謙 君子以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豫卦 象曰雷出地奮 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 殷薦之上帝 以配祖考 隨卦 象 曰澤中有雷 隨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蠱卦 象曰山下有 風 蠱 君子以振民育德. 未濟卦 象曰火在水上

72 4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未濟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請參閱易經 大象傳 2 乾卦 文言傳 1 文王卦辭 乾 元亨利貞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長也 亨者嘉之會也 利者義之和 也 貞者事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嘉會足以合禮 利 物足以和義 貞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 故曰元亨利 貞 2 周公爻辭 初九 潛龍勿用 文言曰 龍德而隱者也 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 遯世 無悶 不見是而無悶 樂則行之 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 潛龍也 此乃比喻龍德之潛隱 猶如聖賢大舜之在田漁 顏回之在陋巷 九二 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文言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 庸行之謹 閑 邪存其誠 善世而不伐 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 人 君德也 意謂見龍在田 德普施 比之聖人 雖不在 上位 天下已沐其教化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厲 無咎

73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45 文言曰 君子進德修業 忠信所以進德也 修辭立其 誠 所以居業也 知至至之 可與幾也 知終終之 可與存 義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在下位而不憂 故乾乾因其時而 惕 雖危無咎矣 意謂自強不息 隨時而進 以修其德業 九四 或躍在淵 無咎 文言曰 上下無常 非為邪也 進退無恆 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修業 欲及時也 故無咎 意謂姑試其可 進退 綽然 以就所安 九五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文言曰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水流濕 火就燥 雲 從龍 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 本乎天者親上 本乎地者 親下 則各從其類也 意謂陰陽各以類聚 萬物自相群 分 得位行道 行上治道 可利萬民 可治天下 上九 亢龍有悔 文言曰 貴而無位 高而無民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 是以動而有悔也 意謂人與時皆窮盡 故有悔 乃警戒之 詞 用九見群龍無首 吉 文言曰 乾元用九 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 乃見天則 此意謂由剛變柔 窮上反下 剛柔相濟 循環不已 生生不

74 4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息 乃天之法則 孔子在其文言中 反復詳說 以盡其義 又曰 乾元言 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 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 利利天下 不言所利大矣哉 大哉乾乎 剛健中正 純粹精也 六爻發揮 旁通情 也 時乘六龍 以御天也 雲行雨施 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成行 日可見之行也 潛之為言也 隱而 未見 行而未成 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 問以辨之 寬以居之 仁以行之 易 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 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時 而惕 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 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 中不在人 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 故無咎 夫大人者 見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 其時 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天 且弗違 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 知進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 知得而 不知喪 其唯聖人乎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唯聖人 乎

75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47 綜觀上述 乾之道 有君子 有大人 有聖人 其名三 其道則一 皆合於道 3 易經 繫辭傳 易經繫辭傳是一部完整的人生哲學 除闡揚宇宙萬有之 內在價值外 更闡述人生之道 並指引安身立命 成聖成賢 開物成務及崇德廣業之路 亦証明易經生命哲學與易經宇宙 論 本體論 價值論等息息相關 茲將繫辭傳中有關崇德廣 業之道及天人合德之理 臚列於后 以作為吾人效天法地 參天地之化育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及建立正知正見人生觀 之參考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乾以易知 坤以簡能 易 則易知 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 易從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 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 可大則賢人之業 易簡而天 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 上傳第一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 之謂之仁 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 鮮矣 顯諸仁 藏諸用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盛德大業 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 日新之謂盛德 上傳第五章 夫易 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知崇禮卑 崇效天 卑法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 道義之門

76 4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上傳第七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夫易 聖人之所以 極深而研幾也 唯深也 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幾也 故能成 天下之務 上傳第十章 夫易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 聖人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業 以斷天下之疑...是 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變通莫大乎四時 縣象著明莫大乎日 月 崇高莫大乎富貴 備物致用 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上 傳第十一章 易曰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子曰 祐者助也 天之 所助者順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順 又以尚賢也 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也..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 而下者謂之器 化而裁之謂之變 推而行之謂之通 舉而措 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上傳第十二章 天地之道 貞觀者也 日月之道 貞明者也 天下之 動 貞夫一者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 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 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財 理財正辭 禁民為非曰義 下 傳第一章 易曰 憧憧往來 朋從爾思 精義入神 以致用 也 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 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

77 貳 中華文化的結構 49 化 德之盛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 而不忘亂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子曰 君子安其身 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 定其交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 故 全也 下傳第五章 子曰 乾坤其易之門邪 乾 陽物也 坤 陰物也 陰陽合德 而剛柔有體 以體天地之撰 以通神明之德 下 傳第六章 是故履 德之基也 謙 德之柄也 復 德之本也 恆 德之固也 損 德之修也 益 德之裕也 困 德之辨 也 井 德之地也 巽 德之制也...履以和行 謙以制 禮 復以自知 恆以一德 損以遠害 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 井以辨義 巽以行權 下傳第七章 夫乾 天下之至健也 德行恆易以知險 夫坤 天下 之至順也 德行恆簡以知阻 能說諸心 能研諸侯之慮 定 天下之吉凶 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 吉事有祥 象事知器 占事知來 天地設位 聖人成能 人謀鬼謀 百 姓與能 下傳第十二章

78

79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51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一 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研究 一 人類是文化發展歷程的創造者 發展 development 本身是一種歷程(process) 是一連 續漸進的歷程 含量的增加與質的改變 文化發展亦復如 是 有關文化發展歷程的研究 哲學家 史學家各提出不同 的主張 德國哲學家 Spengler 視文化為一生命體 將人類文 化發展比擬為有機體 認為每一種文化都必然經歷生老病死 的過程 英國史學家 Toynbee 的史學研究 在 Spengler 命定 論的有機演變過程中 加諸人類的自由意志 認為人類在相 當程度上具主宰功能 亦即人類塑造自己演變的過程 在判 斷上仍屬主觀決定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Jaspers 則提出 樞軸時代 axial age 的概念 Weil 亦提出 崩潰理論 的主張 根據 Jaspers 的研究 西元前 800 年至 200 年間 幾乎古代文明都有人提 出系統性的思考 為人類的何去何從 以及是非善惡問題 賦予普遍性的意義 這個時代 Jaspers 稱之為有了第一次突

80 5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破的樞軸時代 Jaspers 的研究 歸納若干古代文明的演變 指出在西元前六世紀前後 中國的孔子 印度的佛陀 猶太 的賽亞 波斯的索羅亞士德 以及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諸賢 幾乎同時出現 使幾個地區的人類文化進入了文明 Jaspers 稱這個時代為歷史上的樞軸時代 各樞軸文明在近代逐漸整 合為近代科技文明 Weil 的 崩潰理論 指出人類歷史有多次突破 每一 次突破之前 先要有一次的崩壞 亦即崩壞是突破之前的必 然過程 根據 Weil 的 崩潰理論 周代建立一套嶄新的制 度凝聚華夏諸族 鑄成中國文化主體 是大崩壞之後的新局 面 春秋戰國長達五百餘年 又是另一次的崩壞後的新局 面 但國際知名史學家 中研院院士許倬雲教授對此卻持不 同看法 其認為突破本身是一反省經驗累積的後果 且與專 業知識份子關係密切 其不否認崩壞過程會導致若干知識份 子游離為獨立且超越的思考者 但崩壞過程並非是造成知識 游離份子的唯一途徑 同樣的 經濟的發展亦可以累積更多 的資源 使社會有能力來維持專業知識份子 再者 社會與 政治制度的改變 也會使某些階層轉化為新型的知識份子 許教授在論人類文化發展歷程 則提出 僵化 突破 轉換 的概念來闡述 根據其對人類文化發展歷程的研究發 現 世界上幾個主要的文化都有一次以上的突破 在其研究 中 中華文化發展歷程曾經歷多次的突破 其樞軸時代在春

81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53 秋戰國 茲引介如下 1.商周之際 許教授的研究認為中國最早的突破是在商周之際 理由 是在商周之際即已提出超越現世的問題 如西周克商 強調 的是 天命靡常 敬德保民 唯德是親 的觀念 此天命 觀念第一次給予人民體認生活在世上的意義 也使人的生活 有了一次的道德標準 因此開啟了周代八百年的文物制度 道德基礎 為孔子時代主要文化的突破奠定基礎 2.春秋戰國時代 中華文化的第二次突破階段 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 是 時禮樂崩壞 宗法制度崩潰 舊有體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亦即 天命靡常 唯德是親 觀念無法解釋社會的種種現 象 西周文化呈現僵化 時代需要一套新思維 因此 必須 尋求新的突破 孔子為當時人找到了一個新的定點 仁 與 孝 將人道世俗化 也將禮樂觀念大眾化

82 5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3.魏晉南北朝時代 中華文化的第三次突破階段 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代 此時期追溯至秦至西漢全國統一 政治與思想體系整合 但 整齊劃一的形式發展至魏晉南北朝形成僵化 體制崩壞 外 來思想文化的輸入 導致儒家思想產生變化 並與道 釋整 合 形成新的中國式思想 宋明儒學六百年的文化發展 重 建文化道統 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 4.清乾嘉之後 傳統中華文化發展至清乾嘉之後 開始僵化 至今百餘 年歷史 西方文化亦復如是 也開始僵化 因之 世界的未 來 即在另一突破的前夕 許教授認為未來世界文化必需落 實於人間 不可有神話色彩 而儒家文化則符合此一條件 因其具有人間性及廣大包容性 可超越中國 適應世界新文 化 不過 儒家文化不可能統一世界的思想 但可藉由大眾 媒體的傳播 使儒家文化轉化 群策群力重建儒家道德觀 再做整合工作 亦即儒家文化可提供世界另外一個角度或另 外一些意見 讓學科之間 相互影響 相互對話 再普及於 大眾 落實生活需要

83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55 二 文化慧命的延續在返本以開新 台大王宗文教授在論及文化發展歷程時 提出 轉型或 轉換 的概念 在其有關中華文化發展歷程的研究中發現 春秋 隋唐 宋明是中華文化史上的關鍵性時代 其認為文 化發展歷程是不斷在吸納 消融 轉化 新穎的 異質的 多元的質素 並自我羽化成嶄新的形態 對於中華文化未來 在台灣的再生與發展 亦有所期待 其謂 中華文化在今世 界文明中屹立不搖 在於其有 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的文 化遺產 唯文化的真正意涵 不是固守 而是創新 是創造 一個可以繼起的中華文化 讓中華文化成一具發展性的文化 型態 王教授在剖析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中亦發現 世界文 化的發展趨勢常是返本開新 如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是反古世 紀上接希臘羅馬 進而開出西方近代文化 中國北宋中期的 儒學復興運動 則是反漢唐上接原始儒學 進而開始儒學的 第二期發展 造就中華文化史上光輝時代 也締造為後人稱 揚的東亞文明 近代中華文化數十年來受共產主義扭曲與摧 折 而要使中國文化自唯物極權主義的統治下解放出來 則 應回念尊重西方正統哲學思想而上接清以前 以儒家為主導 的中華文化精神 方能開闢中國與世界文化的新機運 國內知名儒學大師錢穆先生 在論及中華文化發展歷程 時 則提出 生長 成長 之概念 並對中華文化的未來發

84 5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展提出卓見 對於中華文化的成長與發展 其謂 文化生命 有兩個過程 一是成長 一是發展 在其研究中 中華文化 的成長 遠從上古神農 黃帝 堯 舜 下及禹 湯 文武 周公 孔子是屬中華文化成長時期 中華文化的第一度發展 為漢代四百年 是時 教育政治合一 中華文化的第二度發 展為隋唐 宋元明清是第三度發展 換言之 中華五千年文 化傳統 成長在周公 孔子 發展在漢唐宋明 第四度發展 在台灣 台灣在復興中華文化大前提下 提倡科學 發揚科 學 在論及世界文化時 其謂 中華文化以融凝人群成一大 民族為其主要精神 世界文化中 唯有中華文化可稱為一民 族文化 以民族融凝為中心的文化 最易擴大提高而成世界 文化 在論及文化復興 其謂 復興文化 宜配合現代科學 潮流 要有新生命觀與宇宙觀 亦即以生命科學來融化物質 科學 用文學藝術來融化機械功利 以達中華文化傳統 天 人合一 人與自然合一 的大理想 于幼軍先生在其博士論文 論中國現階段文化 中 對 於中華文化未來的發展 亦提出類似的見解 其謂 文化 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智慧與力量的結晶 需要經過一 代代人的創造 累積和傳播 才能得以傳承與發展 每一代 人都需要在繼承前人所創造的文化基礎上 繼續創造和發展 新的文化 中國現階段文化同樣如此 需要在繼承民族傳統 文化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文中提及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85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57 中 值得繼承的思想有六 1 以民為本的思想 2 群體 本位思想 3 仁者愛人思想 4 中庸和諧思想 5 天 人協調思想 6 民族和睦 協和萬邦思想 其中 民族和 睦 協和萬邦 思想 在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多民族的統一體 幾千年來 中華文化是在中原文化 漢民族文化的基礎上 融匯南蠻 北狄 東夷 西戎等多民族的文化成果而來 同 時 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 融合 互補又不斷增強中華文 化的生機活力 在論及推動現代化文化及塑造現代人的過程 中 又指出 現階段進行文化建設 當然要繼承弘揚中華五 千年文化的精華 自覺保留民族文化的根和特徵 自覺面向 世界 在對外開放的格局中 需加強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與 合作 以開闊的視野 健康心態和 融匯百川 兼容萬物 的博大胸襟借鑒吸收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使民 族文化融匯進世界文明進步的歷史潮流中 走向現代化 走 向未來 但在交流合作過程中 宜保持自己民族特色 堅持 自己的優良傳統 積極尋求共同點 吸收其他文化的先進成 果 在碰撞 衝突中逐步走向互相交融 其共同理想是世界 大同 至於吸收西方那些優質文化 文中論及 近現代西方文 化中可用之於現階段文化建設乃至整個現代化建設服務的 文化成果有八 1 科學理性精神 2 現代人文精神與人 道主義 3 現代民主政治與法制思想 4 現代市場經濟

86 5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理論 5 現代管理科學理論 6 創新精神 7 西方現 代化理論 8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戰略 該論文最後論及 中國現階段文化在 21 世紀的發展趨勢 第一強調 和平與 發展 將成為時代的主題和特徵 第二強調中華文化將走向 全面復興 將完成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 成為實現創造性轉 換的現代中華文化 使中華文化形成和而不同的 多樣性統 一 的世界文化發展格局 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的發展中 產生更大的影響和作用 綜觀上述各家對中華文化發展歷程的研究 皆強調文化 生命生生不息的發展特質 一朝接一朝 一代接一代 它猶 如歷史不隨改朝易代運動而循環 卻在社會整體結構的不斷 變革中向前延伸 並以邁向適應時代潮流的世界性文化型態 在發展 中華文化由伏羲畫卦至今七千年 源遠流長 歷久 彌新 其未來之維護與發展將是時代創造者的使命 也是後 世子子孫孫生生世世的使命 而如何秉持歷史精神 扣緊文 化慧命 發展文化傳統 創造世界性中華文化則是我中華民 族共同的責任

87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59 二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一 文化融合是社會變遷的產物 文化融合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機制 文化融合是文化同化 (assimilination) 調適(accommodation)與組織(organization)的 過程 它遵循的是宇宙自然的均衡(equilibration)法則 包括 內在的融合與對外的交流 內在融合是促進對內民族的凝聚 與團結 對外交流是加強與外來異質文化的互動與增進本體 文化的快速成長 並適應時代潮流 因之我中華民族的形成 與發展史 實則即是一部民族融合與文化融合統一的歷史 由人類文化學觀點看 人類社會的組織形態發展 由群 聚而氏族 由氏族而部落 由部落而聯盟 由聯盟而國家 人類自有社會就有文化 人類文化類型隨社會變遷而有所不 同 不同文化類型各自滿足不同社會組織形態的需要 因而 有群聚文化 氏族文化 部落文化 聯盟文化及國家文化等 階層之分 其中群聚文化是屬最原始文化 其文化類型可能 是來自本能的 原始的 自發性的肢體語言與圖像 但它卻 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樑 大自然給予人類天賦潛能的 無限開發空間 透過種種的變動與災難 激發人類的創造思 考潛能 各種各類的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因而產生 以適應

88 6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外在大環境的變遷 生活基本需求 以及人際互動的要求 讓整個社會得以有效運作 並維護個人安全 隨著群居的變遷與擴大 文化的異質性與分歧性越來越 高 相對的 人與人間互動的競爭性與衝突性也越來越大 為促進內外的團結 文化的融合遂有其必要性 根據中華文 化發展史的研究發現 在氏族部落時期 有三大氏族部落相 繼生存於中國廣大領土上 即華夏部族 東夷部族及黎苗部 族 其中華夏部族為黃帝姬姓及炎帝姜姓 居黃河兩岸平 原 東夷部族為五帝中的太皞 少皞 鑿井的伯益及為舜掌 管刑法的皋陶 居淮濟以東 由山東半島至薊遼的瀕海大平 原 是魯齊文化的先祖 其中太皞 太昊 是以鳳鳥為圖騰 的族類 以伏羲氏為其祖先 黎苗部族則有九黎 三苗 驩 兜及出自顓頊的祝融八姓 居長江中游河濟平原 其中祝融 為楚人 是楚文化的遠祖 九黎 即黎族的九個部族 與黃帝交戰於涿鹿之野的蚩 尤 即為九黎之君 三苗 黎族後人 根據史學家以黎苗人 的椎髻 服裝 樂器以及房屋構造形式的研究 推測黎苗部 族係由安南遷徙至長江流域發展 再北進黃河流域者 夏自 正 2003 蚩尤為是時黎族九個部族的大酋長 統領九黎 部族 政績顯赫 中國大陸學者夏自正教授根據史書記載的 研究 2003 發現蚩尤的偉大發明是熔礦冶金並製作金屬兵 器 如管子 地數篇有云 葛盧之山 水發而出金 蚩尤

89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61 受而製之 又云 蚩尤作五兵 戈 矛 戟 酋矛 夷矛 呂氏春秋 蕩兵篇亦云 蚩尤非作兵 利其械也 夏教授 並據此肯定蚩尤的冶金文化是商周青銅文化的濫觴 果若 此 則蚩尤的創造發明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 值得推崇 蚩尤製作兵器 以威天下 是不爭之事實 春秋時代成為戰 神 對他的祭典一直保持很久 有關之記載 如封禪書云 曰 兵主 祠蚩尤 蚩尤在東平陸監鄉 齊之西境也 天下已 定 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 高祖本紀云 立 劉 季 為沛公 祠黃帝 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 史記集解引 皇 覽 云 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 高七丈 民常 十月祀之 三氏部族歷經漫長時期的文化演變結果 某些氏族先後 融合成漢族 其餘則分別演化成數十個少數民族 並共同組 成大中華民族 文化史學者 徐旭生 稱我中華民族的遠祖 為華夏 東夷 黎苗三大文化部族 惟若再往前追溯中華文 化淵源則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堪稱為我中華文化之始祖 台 灣禪機山仙佛寺易經大學總導師混元禪師在 鬼谷子思想學 說與炎黃文化 一書序中有言 中華道統 上自伏羲氏畫 卦開始 中至鬼谷子之合縱連橫思想 下至當今元明科技時 代 其間之時空距離 約有七千年之歲月 究竟有多少 眾 說紛云 時有所爭 至今仍是謎 又云 混元自從接受 文化教育以來 經過六十花甲之歲月 每次翻開歷史課本之

90 6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時 腦海中又浮起悠悠歲月 已有千萬年之久 二 民族融合根基於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彌平歧異 促成整合之主要動力 文化融合 程度越高 境內各民族合作條件愈完整 和平愈有保障 研 究發現 中華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與發展發生在黃帝時期 其 間出現兩大戰爭 一是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役 一是黃帝與 蚩尤的涿鹿之役 戰爭的目的 不是爭奪 而是融合 戰爭 的結果 炎帝 蚩尤兩大氏族融合於華夏民族大體系 後世 子孫 皆稱之為炎黃子孫 中華文化的第二次融合與發展 發生在春秋戰國至秦漢 統一全國 第三次發生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統一 第四次發 生在唐末五代至宋元明清 第五次發生在清末至中華民國建 立 茲分述如下 1.春秋戰國至秦漢統一 1 百家爭鳴 和而不同 中華文化由黃帝歷經堯 舜 禹 湯 文武至周公制禮 作樂 奠定我中華文化道統 春秋戰國時期 是我中華文化

91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63 發展的樞軸時代 百家爭鳴 和而不同 的文化特質 在 此時期大放異彩 孔子 孟子 老子 莊子 荀子 墨子是 這一時代偉大的思想家 其深邃之哲理可媲美古希臘之三大 哲學家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西漢史學家司馬談 將 諸子 概括為陰陽 儒 墨 名 法 道德六家 劉歆 歸為儒 墨 道 名 法 陰陽 農 縱橫 雜 小說等十 家 其中對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為儒 墨 道 法及陰陽五 家 中華文化歷經諸子百家爭鳴的洗禮 其包容性展現無 遺 百家爭鳴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也擴展了中華文 化的外延 使我中華文化融匯成一條浩瀚壯闊的長河 源遠 流長 2 兼併戰爭 春秋戰國時代連綿不斷的諸侯兼併戰爭 亦在促進民族 文化的融合 如燕國努力擴展到遼河流域 促進了東胡族與 華夏的交往 齊國強盛 融合東夷於其中 楚 秦本為 蠻 夷 戎狄 不僅自身 華夏化 亦分別融合南方的苗彝 和西方的氐 羌 巴等 因之 所謂 用夏變夷 即意謂以 華夏文化的相對優勢性來吸引 感召與改造其周邊文化 因 之夷夏之間的民族意識趨向模糊 民族情感趨向和諧 民族 壁壘亦消融於無形 3 文化認同

92 6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文化認同是一雙向的活動過程 華夏居中 夷蠻戎狄分 居東南西北的五行五方思想是彼此文化認同過程中的重要 概念 陰陽家鄒衍 九州說 的出現 更強固中華民族的共 同地域觀念 也確立中華各族共同祖先黃帝的至尊地位 並 為春秋戰國各列強諸侯在各自勢力範圍內 為語言 風俗 經濟 文化的最後統一奠定基礎 所謂九州說 鄒衍曰 中 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 禹之序九州是也 不得為州數 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 乃所謂九州也 於是 有裨海環之 人民禽獸其能相通者 如一區中者 乃為一州 如此者九 乃有大瀛海環其外 天地之際焉 史記 孟 子荀卿列傳 4 政治統一 政治的穩定與統一 為文化的統一創造極為有利的條 件 如夏商周三代政治穩定 即不斷有 四夷 來朝 由周 代專設 象胥 一職 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 掌傅王之言 而諭說焉 以和親之 周禮 秋官 即可證明 而秦漢的 一統帝國 更創造了中華文化共同體的基本形式 包括秦的 書同文 車同軌 度同制 行同倫 地同域 與漢的尊儒興 學 制度教化及結合教育 科舉的文官體制 遂使儒學思想 成為我中華文化傳統之主流 並在結構上產生精緻文化 包 括建築雕刻 文學 史學 壁畫帛畫及科技 玆陳述如下

93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65 1 建築雕刻與壁畫帛畫 秦的長城 綿延萬里 其工程之浩大 建築技術之精湛 不僅是中國的偉大工程 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 它象徵 中國的文明 是中國文明的產物 國父 孫中山先生曾說 中 國最有名之陸地工程者 萬里長城也 工程之大 古無 其匹 為世界獨一之奇觀 又謂 始皇雖無道 而長城之 功於後世 實與大禹之治水相等 由今觀之 倘無長城之捍 衛 則中國之亡於北狄 不待宋明 而在漢之時代矣 如是 則中國民族必無漢唐之發展昌大 而同化南北方種族也 及 我民族同化力強固之後 雖一亡於蒙古 而蒙古為我同化 再亡於滿洲 而滿洲亦為我同化 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 力 不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 長城之功為不可少也 孫文 學說第四章 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寫實擬境 相貌皆栩栩如生 其工筆之細膩 是先人智慧的展現 它豐富了人們對秦代物 質文明的認識 其他秦宮遺址 漢宮遺址的壁畫 除呈現其 渾厚風格外 更細膩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 雕飾 帛畫等亦具相當水準的藝術造詣 2 漢賦 漢賦是漢代文學上的特色 文心雕龍 詮賦有云 賦

94 6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也者 受命於詩 拓宇於楚辭者也 其文采華麗 文辭細 膩 內容廣及宇宙人生課題 是對廣博的社會生活意象 舉 凡江山 宮殿 城市 商業 物產 服飾 歌舞 狩獵 鳥 獸及人物氣韻等皆入其境 其藝術風貌留給後世豐碩的文化 資產 在中華文化史上佔重要地位 3 史學 漢代的史學值得一書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即司馬遷 的 史記 以百科全書式的巨觀觀照歷史 包括十二本紀 十表八書 三十世家 七十列傳等五大部分 130 篇 歷時 15 年完成 是我中華文化史乃至世界學術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 巨著 其對後世兩千年的歷史發展影響至鉅 其次是由劉向 劉歆父子共同完成的中國第一部綜合性圖書分類目錄 七 略 亦稱中國古典目錄學 此項學術工程係對以往全部文 獻遺產進行校閱與分類整理工作 可敬的是劉向每校完一本 書 即寫成敘錄 詳述該書作者的生平事蹟 學術淵源 思 想內容 讓後世讀者能一目了然 快速掌握該書之精髓 對 後世學者從事學術研究貢獻極大 七略 內容包括六類三 十八種 六類是六藝略 諸子略 詩賦略 兵書略 數術略 方技略 加上總序性質的輯略 是為七略 4 科技

95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67 漢代科技在農 醫 天文 算術等方面皆達相當成熟之 水準 如西漢晚期雙轅犁的發明 改善農業生產技術 農學 理論著作 汜勝之書 提供具體栽培技術 東漢張仲景的 傷 寒雜病論 奠定傳統中醫辯證施治的理論基礎 蓋天說 渾 天說及張衡的水運渾象儀 地動儀 更顯示漢代在天文測量 的精準度已相當科學化 九章算術 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 數學專著 並領先歐洲算學千年以上 對後世數學的發展曾 產生重要影響 日本 朝鮮皆採用為教科書 而東漢蔡倫造 紙術的發明 更居世界領先地位 對中華文化的快速傳播貢 獻最大 5 對外文化交流 秦漢全盛時代 除對內進行民族文化融合外 對外亦向 東 南 西三個方向進行不同層次的文化交流 交流過程中 除確立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外 也多方吸 取外部文化的精華以豐富內涵 當時與之交流的國家 東方 有朝鮮 日本 南方有越南 緬甸 南洋群島 馬來半島及 今印尼境內的葉調國 爪哇 蘇門答臘等 西方 史稱西域 文化交流規模最大 聲勢也最浩大 尤其漢武帝時期派張騫 多次出使西域 即在進行文化交流工作 絲路的開通更促進 東西方物質及精神文化的大量交流 異域的歌舞 樂器 繪 畫 佛經 幻術 雜技等的輸入 對漢民族的生活型態產生

96 6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莫大的影響 在對外文化交流中 值得一提的是與日本的交流 根據 記載 中日關係史最早的發展是有關秦始皇派遣徐福率童男 童女東渡日本的傳說 東漢時 中日文化交流已趨頻繁 史 書記載 建武中元二年 倭奴國奉貢來賀 使人自稱大夫 倭國之極南界也 光武賜以印綬 該印綬刻有 漢倭奴國 王 字樣 已在日本福岡的志賀島出土 足證交流屬實 該 地區亦先後出土漢代的銅鏡 銅劍等 2.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統一 魏晉南北朝是中華文化史上的重大轉變期 主要原因在 於政治的長期混亂 導致社會的嚴重失序 傳統文化價值權 威崩解 人民生活顛沛流離 人心欠安失所 個體生存意義 及價值尊嚴成為迫切追尋與思考的主題 加諸權力分散 減 弱政治對學術的干預 遂使學術思想自由獲得充分的發展 歷史證明 社會的大變動 大分裂往往導致文化反思 新思 想常脫穎而出 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動盪不安 新學 說 新觀念乘機而起 呈現的是文化多元發展的景象 中華 文化亦在不斷分化中蛻變成長 茲說明如下 1 玄學獨振

97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69 兩漢儒學發展至東漢末年轉為黯淡 人們對儒學的信仰 產生動搖 道德哲學受到全面性的挑戰 先秦黃老思想再度 被肯定 因之 結合 易 老 莊 的玄學 遂成為此時 期思想的主流 其特色在於專注於辨析名理 並注重義理分 析和抽象思辨 此種理性的思辨 不僅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 活力 更產生各種新的學術理論 不論在文學藝術或科技發 展 皆呈現相當明顯的理論思維特色 如劉勰的 文心雕 龍 鍾嶸的 詩品 皆具嚴密的理論系統與美學涵養 劉 徽的 九章算術注 更蘊藏深厚的幾何理論體系 是一部純 理論的數學著作 賈思勰的 齊民要術 亦具理論思維取向 在玄學思辨的影響下 魏晉六朝的審美觀 亦由外在轉 向內在本體的追尋 亦即由人的本體精神去體會美的真諦 表現在人文藝術價值觀上 強調的是 氣韻優雅 與 傳神 並鼓勵對大自然的全面觀照 以玄對山水 由自然山水中 去悟 道 因之 其山水詩畫展現的是脫胎於形而上之 道 的追求 是一種窮玄妙於意表的哲學氣質 此氣質正與無 為 無名 法自然的 道 的精神相契合 所謂 天然去雕 飾 不勞妝點 無待裁熔 的自然美的追求 成為是時民 族性的審美風尚 以 玄學 作為一種本體論哲學 更深刻影響人們的生 活品質 道 本無為 而無為的境界是 逍遙自在 悠然 自得的生活情境 時代的失落感與焦慮感 迫使人們不得不

98 7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用抽象的方式來尋求心理上的滿足感 因而 帶有 無為 與 道 冥契的隱逸之風 在魏晉六朝甚為流行 並為中華 文化的面貌添增獨特異彩 2 道教崛起 宗教是人類所創造的一種文化 是一種世界普遍性的文 化 它是人類的一種特殊文化活動 包括哲理思辨 人生理 想 倫理觀念 道德意識 也涵蓋政治 經濟 藝術及科學 具寬廣之社會文化功能 對整體社會的運作更具調節角色 在中華文化史上 嚴謹體系的宗教 出現於兩漢 包括佛教 的傳入與道教的形成 魏晉南北朝的混亂政治氛圍 奠定宗教發展的社會心理 基礎 道教於此時期得以全面展開 主要根源於其 神仙 說 道教的創始者同尊黃帝和老子為道家創始人 其思想 淵源具本土性 是屬本土宗教 研究發現 道教的思想淵源 是多元化的 除道家的基本思想 道生萬物 道法自然 外 尚吸收儒家思想中的三綱五常及墨家思想中的尊天明 鬼 其他如陰陽家鄒衍的 陰陽五行學說 雜家呂不韋的 呂氏春秋 集黃老之學大成的 淮南子 以及星象家 醫方家 讖緯家等之思維成果 皆納入其思想體系 其教旨 以長生成仙為目標 強調 我命在我不在天 因之 歸真 返樸 修道養生 生道相保為其過程 此理論觀念正符合當

99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1 時人心不安的心理 具 使人能支配命運 並克服人生苦惱 與嚮往 神仙樂園 的心理安定功能 在社會涵蓋面上 道 教普及全民 其內涵具廣泛適應性 能適應不同階層之需 要 因之 道教得以在漫長的時空運轉下滋長 並深植中國 社會 民俗 民風 文學 建築 科技 甚至政治 經濟等 都深受其文化之影響 3 佛教傳入 佛教傳入於兩漢之際 是時在西域的絲路上已廣為流 行 並出現眾多高僧講集法施 翻譯佛經 唯僅被社會上層 少數人所信奉 其社會影響不大 史書記載 哀帝元壽元 年 博士弟子秦景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 浮屠經 中土 聞之 未之信了也 魏書 釋老志 晉書 佛圖澄傳亦云 漢代初傳其道 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 以奉其神 漢人 皆不得出家 魏承漢制 亦循前例 至東漢末年 政治腐敗 社會黑暗 為佛教的流傳提供 有利條件 其 八苦 之說正應對了社會一般成員的心境 而其 十二因緣說 業報輪迴說 更提供社會成員在苦難 掙扎中以精神解脫 因之 開始由上層社會走向民間 佛教 真正在中國社會普遍被接受 始於東晉南北朝時代 是時長 期戰亂不已 強烈的生命憂患意識 迫切尋求安身立命之 所 玄學學者引證佛教般若學的 空 無 等概念來闡釋

100 7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自己的理論 並為人們開闢了精神解脫的園地 尤其佛菩薩 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的胸懷 給予身陷苦難眾生寄予無限希 望與光明 佛教的正知正見對當時的祈求社會安定 無疑是 一股清流 因之 社會各階層 甚至帝王 亦多信奉佛教 廣建佛寺 廣譯佛經 並進入中華文化系統 佛教躋身中華文化系統 雖曾受到本土宗教及文化的強 烈排拒 但在面對中華本土文化強烈的抗拒之下 佛教文化 展現相當驚人的調適性 改變自身風貌 積極依附 融合本 土文化思潮 以適應中華文化的生態環境 終究形成中國化 的佛教 至此 玄儒二學 道佛二教相激相盪 相互吸收也 相互融合 趨向一體化 玄學家研究佛經 儒家採用佛學義 理解釋儒學 道家吸收佛教觀念以完善自身 儒道釋三教調 和 殊途同歸 流別而源同 4 胡漢文化融合 魏晉南北朝是一民族關係複雜的動盪時期 其中最顯著 者有二 一是中原文化南下 江南成為漢族文化大本營 二 是北方各族漢化 所謂北方各族漢化係指北方草原的遊牧民 族匈奴 鮮卑 羯 羌等胡人先後進入中原 並紛紛建立政 權 因此 與中原地區的農耕漢族文化產生衝突 惟衝突的 結果趨向相互的融合 胡文化 漢化 漢文化 胡化 尤 其以胡文化的 漢化 最為顯著 且其推動者皆由上階層統

101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3 治者開始 因之 效果十分明顯 最著名者為北魏孝文帝以 華夏禮教 改革其國俗 其為加速漢化 甚至將都城由山西 大同遷至中原洛陽 並在經濟基礎及上層建築兩大領域上進 行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 由風俗禮制到語言服飾 大幅地實 施社會體制及意識型態的全面漢化 包括政治結構封建化 經濟制度農業化 觀念意識儒學化 北方各民族亦即在鮮卑 統一局面下徹底漢化 舉凡民族之宗教 語言 風俗 血統 姓氏等無不融治於一爐 實為我中華民族又一次的擴大 在胡漢文化的漢化推展過程中 儒生士大夫扮演關鍵性 角色 其出仕胡族政權 活躍在非漢族政權的政治舞台上 以漢文化改造胡文化 以胡族上層為中介 倡導儒學 振興 文教 促進胡人文明 並為中原重建儒家的社會政治秩序 惟文化融合是雙向的活動 因之 胡文化在進入漢文化軌道 的進程中 胡文化也以其固有的特質對漢文化系統加以衝擊 與改造 並為中華文化帶來朝氣 隨著諸民族不斷整合為新 漢族 漢文化的 胡化 文化效益亦逐漸向外蔓延 胡文化 漢化 漢文化胡化的化化合合 終於激盪出繁榮璀璨的隋唐 文化 5 隋唐文化發展 隋唐時期 疆域遼闊 極盛時勢力東至朝鮮半島 西北 至蔥嶺以西的中亞 北至蒙古 南至印度支那 唐天子不僅

102 7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是漢人的天子 且被 諸蕃君長 尊為 天可汗 成為各 民族的最高共主 中華文化的大一統在唐代更加完善 中華 文化的成長也在唐代達到顛峰 文化的成長通常有賴國家文 化政策的推動 唐代即是一文化政策開明的時代 茲將唐代 的重要文化貢獻及民族融合陳述如下 1 文化建設 唐代的文化建設主要有四 a.完 備 的 學 校 教 育 文 化 的 創 造 傳 遞 與 傳 播 須 靠 教 育 唐代的學校制度至為完備 地方學校深入鄉里 教育 研究 行政三者結為一體 並有算學 天文 醫學等自然科 學的專業教育學科或學校的設立 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現 的專科學校 b.設 史 館 修 前 代 史 歷 史 是 前人 的 腳 印 是 後 世 的 借 鏡 唐代設立史館 著重修史及清理眾家史書工作 晉書 梁書 陳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相繼修成 c.設太史局官天文研究制度 天文曆算關係生活軌跡與 宗教祭祀 唐代設立太史局 專司天文研究與曆書 曆法之 制度 將整個帝國生活納入一有秩序的軌道 d.設 太 醫 署 研 究 醫 學 醫 學 的發 展 關 係 全 民 健 康 與 福 祉 唐代設立太醫署 分科細密 組織完善 並兼具教育

103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5 研究 行政之職能 御編之 開元廣濟方 御撰之 貞元 集要廣利方 皆分發各醫藥學校與各地 並刻於通道旁之石 碑 以便久遠流傳 而由太醫署研究完成的 新修本草 則 是中國第一部藥典 唐代開明 寬容的文化政策 推動多元文化的發展 在 文學藝術的創作上 更是鼓勵純文學 純藝術的發展 唐 詩 創造其在中華文化史上的獨特風格 在意識型態上 唐 代奉行的是儒 道 釋三教並行政策 儒學的昌明 佛教的 興旺 道教的風行給予人們無限的信仰運思空間 也塑造唐 人自在包容的性格 2 文化交流 唐文化寬廣富包容性 因之 大量的外域文化自四面八 方相繼湧入 除增添唐人文化生活的色彩外 更重要的是得 以藉此擷取四方文化精華 消融 涵化為嶄新的文化型態 文獻記載 隋唐時期 湧入的外域文化包括南亞的佛學 醫 學 曆法 語言學 音樂 美術 中亞的音樂 舞蹈 西亞 的祆教 景教 摩尼教 伊斯蘭教 醫術 建築藝術 馬球 運動等等 首都長安成為一世界性都市 外交使節團 外國 留學生 商人 僧侶等皆活躍於長安及其他各城市 使各大 城市文化呈現欣欣向榮之生機 在文化交流過程中 唐文化的最大特色即具民族自信心

104 76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及文化優勢性 亦即在面對眾多異域文化衝擊時 唐文化並 未失卻正統中華文化特質 換言之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 觀念 倫理規範 社會組織結構等並未因外來文化影響而產 生質變 相對的 唐文化主動地選擇 吸納與轉化外域文化 使之成為本土文化 如南亞佛教的中國本土化 即是一明顯 的例子 包括教理 佛教造像藝術 佛教音樂 佛畫 佛塔 佛寺建築等等都成為中國本土化 並輸往東亞各國 3 文化輸出 隋唐文化對於外域文化的大規模吸納 在中華文化史上 甚至世界文化史上堪稱卓越 中華文化發展至唐代 呈現集 大成風貌 英國學者威爾斯在其 世界簡史 一書中 即謂 在整個第七至第九世紀中 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定 最文明 的國家 日本學者井上清在其 日本歷史 一書中 亦謂 唐文化是與印度 阿拉伯及與以此為媒介 甚至和西歐文 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 唐代的中國是世界上泱泱大國 唐代文化是世界性文 化 在地理上與中國鄰近的東亞諸國 包括日本 朝鮮 越 南皆以中國為其文化母國 漢字 儒學 中國式律令 中國 式科技 中國化佛教相繼輸出 尤其以對日本文化和朝鮮半 島文化影響最大 文獻記載 日本文化對唐文化的汲取是全 面性的 除多次遣使來唐外 來華留學生最多時更達萬名之

105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7 多 其後由留學生所策動的著名的大化革新 即是以 中華 化 為其最高理想 舉凡政治制度 經濟型態 學校教育 交通 建築 宗教 曆律 禮儀 服飾 音樂 食品 餐具 等無一不仿唐 足見日本治國者對唐文化的景仰 至於朝鮮半島三國 亦從不同渠道大規模汲取中華文 化 高句麗由陸路傳入儒教 採以漢儒的典章制度 百濟由 海路傳入中國南方文化 吸取六朝多樣性的學術思想 而新 羅則經由高句麗 百濟間接吸收中華文化 新羅統一朝鮮 後 積極遣送留學生學習中華文化 並以唐制為其立國規 範 其民俗 音樂 姓氏制度 民間節日 佛教等皆具濃厚 的中華文化色彩 唐文化除深入東亞諸國外 並遠及西方世界 其對西方 世界的主要文化輸出是科技 包括造紙術 紡織技術的輸入 中 西亞及歐洲 煉丹術輸入阿拉伯世界 計算學的十進位 計數法輸入印度 最重要的是瓷器經由海路輸入東南亞各 國 甚至穿越印度洋 波斯灣至敘利亞 埃及 南非 歐洲 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 亦是我中華文化史上 最輝煌的史頁 4 民族融合 隋唐兩代 尤其唐代特重民族融合 其對外的發展 非 強調窮兵黷武侵略主義的實現 而重在我國傳統德治精神的

106 78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弘揚 唐太宗曾言 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 不能服北狄 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 所以能及此者 自古皆貴中華賤 夷狄 朕獨愛之如一 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域外民族 來朝貢 其曰 爾來 若鼠得穴 魚能泉 我為爾深廣之 我在 天下四夷有不安 安之 不樂 樂之 如驥尾受蒼 蠅 可使日千里也 由於其胸襟寬大 域外諸族往來頻繁 及通婚 並逐漸產生民族及文化大融合 中華民族文化因而 更加鞏固強大 3.遼 金 夏 與宋的文化融合 中華文化史發展至唐末五代十國 及至北宋南宋 再度 面臨西北草原遊牧民族文化的大規模衝擊 包括契丹 黨項 羌 女真等 惟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發展卻猶如 黃金越 經火鍊越光華 蒼松益受雪凍加青翠 更呈現出欣欣向榮 的景象 茲將此一階段的文化融合與發展 陳述如下 1 市井文化興起 與唐文化的積極開放 主動包容性較之 宋文化顯得較 老成持重 冷靜內歛 原因之一 在於其政治情勢面臨大量 外患侵襲 居其北方之草原民族紛紛壯大 並建立政權 包 括契丹建遼 女真建金 黨項羌建西夏 及至未來的蒙古滅

107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9 宋入主中原 建立史上的元朝帝國 面對一波波強勁且慓悍 特質的北方民族 宋文化走向封閉 內歛與內省 其色調亦 趨向樸實淡雅 如白牆黑瓦 專用木頭本色的建築 宋之服 飾亦以簡樸為雅 其書法 繪畫更是尚樸實 重意境 文學 走向為婉約清雅細膩 而別緻的市井文化亦獨具風格 東 京夢華錄 一書 即是描述北宋都城的繁榮景象 當時商業 活動幾乎遍於宮城以外的街巷 甚至皇帝大內正門宣德樓前 的御街兩側 市人買賣於其間 傳世名畫北宋畫家張擇端 的 清明上河圖 主要繪出該城門內外的街景景象 即是市 井文化的寫照 其他 說話 雜劇亦具特色 尤其雜劇對 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是中國古代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 段 2 理學與史學建構 1 理學 中華文化史上著名的 理學 乃義理之學 心性之學 亦稱道學 於此時期興起 其著重反觀自省 明心見性的的 禪悅之風 及融儒 道 釋三家 並以倫理學為主體的新儒 學理論體系 構成宋文化的特質 代表人物 北宋有周敦頤 張載 程頤 程顥及邵雍 南宋有朱熹 陸九淵 象山 等 按地域稱 濂 洛 關 閩 之學 後世稱為理學四大宗門 宋理學在新儒學者的苦心經營下 禮治秩序重建 內聖經世

108 80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之學高揚 其中 內聖 之學 塑造內聖人格特質 由天人 合德 民胞物與 至浩然正氣 對我中華民族注重氣節 注 重道德 注重社會責任感 使命感的文化性格 產生極深遠 的影響 著名理學家張載的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 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遂成千古名言 成為後人立志 處事治國之典範 而與理學同步發展 強調倫常秩序與血緣 關係的宗法文化亦成為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類型 不僅影 響民族意識 更強力發揮其社會文化功能形成宗族共同體 理學家更對宗族共同體賦予哲學 倫理學上的論證 使之成 為社會結構的基礎 2 史學 宋代的史學研究 較唐代發達 其著作之體例包括正 史 編年 書志 及紀事本末 其中重要的史書有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鑑 通志 文獻通考 通鑑紀 事本末等 其中資治通鑑是屬編年體的通史巨著 由司馬光 總纂 歷時十九年 其在中華文化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與紀 傳體的通史 史記 相當 胡三省在通鑑注釋中有云 溫 公作通鑑 不特紀治亂之跡而也 至於禮樂 曆數 天文 地理尤致其詳 對後世統治者不僅具借鑑意義 亦具學術 研究價值 尤其除正文外 另編集數部輔助性書籍 如可作 通鑑年表用的 歷年圖 可作凡例用的 通鑑釋例 可作

109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81 語文或資料補編用的 通鑑考異 可作索引或提要用的 通 鑑目錄 及可作簡編用的 通鑑舉要 通鑑節文 等等皆 具研究參考價值 對後世研究工作者助益甚大 3 科技成熟 兩宋的科技發展 不論理論研究 抑或技術應用 在我 中華文化史上 可謂發展極致 此與宋代的社經結構為宋帶 來豐碩經濟基礎有關 亦與理學建構有關 其中理學家對 理 的本體論的深入探討與 格物致知 的深悟研究精神 是宋代科技發展的原動力 在科技文化史上的重要發明 指 南針 印刷術 火藥武器皆於此時期產生 對世界文明是一 重大貢獻 在天文學上的研究發現 亦極卓越 包括星圖的 繪製 觀象與計時儀器的改良 曆法的修訂及宇宙理論的推 衍等等 在數學方面貢獻亦大 賈憲的 開方作法本源圖 秦九韶的 增乘開元法 大衍求一術 都超越歐美數學數 百年 在世界數學界 大衍求一術 即獲 中國剩餘定理 之稱 而秦九韶也被尊稱為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 一 宋代的科技發展是全方位的 在地理學 地質學 醫藥 學 冶金術 造船術 紡織術 製瓷術等方面 亦皆有相當 驚人的成就 宋代因此成為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巔峰期

110 82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4 文化融合 兩宋時期雖面臨不同的外族入侵 但異族文化融合效應 卻在不斷的政治 軍事及民族衝突中發生 融合的結果是外 民族的漢化 如契丹建遼 在阿保機統治時期即全面採納漢 文化 並沿漢文化軌跡 以孔子學說和儒家經典為思想之主 導 發展其本族文化 漢族重要經典 如五經傳疏 史記 漢書等皆為其朝廷刻印頒行 漢文名著如貞觀政要 五代 史 陰符經及白居易的諷諫等亦被譯為契丹文字 廣為流傳 滅遼後在北方建立金國的女真人 亦以漢文化為主幹建 立女真文化 並以儒學為其正宗道統 在政治制度文化 教 育體制上甚至科舉皆仿漢制 在漢文化的薰染下 金宋之間 的外交文件往來 無論表達模式 辭令文風 已不具民族差 異 西夏建國亦復如是 任用中國賢才 讀中國書籍 用中 國車馬 行中國律令 4.元明清文化融合與對外交流 蒙古元朝與滿州清朝是入主中原 並取得政權的兩大漢 外民族 十五 十六世紀西方文化啟蒙 文藝復興運動導致 人文主義思想與資產階級的產生 隨之而來的是十七 十八 世紀的工業革命 機器取代人力 西方世界逐步邁向現代

111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83 化 生產技術突飛猛進 經濟資源日益雄厚 遂向海外世界 各地強烈地展開其殖民政策 元明清三代與其同時 因之 其間的文化融合 及與西方的文化交流 深具意義 在我中 華文化史上佔一重要地位 茲分別陳述如下 1 元朝 元朝為蒙古草原民族忽必烈所建 是一疆域廣大的帝國 北逾陰山 西極流沙 東盡遼左 南越海表 忽必烈對 中原漢文化採取的是欣然接受的態度 並延攬大批儒生士大 夫問以治道 在許衡 郝經等儒生士大夫根據 用夏變夷 文化理論的反覆進言下 忽必烈改革舊俗 推行漢治 儒家 典章制度成為國制 整個統治體系及文物制度的 漢化 極 其顯著 在其漢化統治過程中 對我中華文化融合與發展的 影響有四 1 廣設交通網路 便利文化交流 交通便利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樞紐 元朝的版圖橫跨歐 亞 遍及中亞 西亞 西北亞 北亞及南俄 惟其政治 軍 事及商貿中心主要在西亞 為便利蒙古草原與中原的頻繁交 往 及為加強與東北女真各族和西南雲南 大理諸族的聯 繫 共設置有三大主要驛道及百餘處站赤 如此完善的廣大 交通網路 除增進與京都政治 經濟的密切聯繫外 更重要

112 84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 的是促進各民族間及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關係 中原文化 草 原文化 邊疆民族文化 中亞伊斯蘭文化 東歐拜占庭文化 佛教 景教文化及羅馬天主教文化 皆在此融匯 它激發了 中華文化的生機 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尤其旅行家 宗教家們藉由便利的運輸系統 溝通東西 帶回訊息 間接 促動雙方文化的新發展 如著名的馬可 波羅遊記 即將東 方的文明帶至西方 稱中華帝國擁有 連綿不斷的城市和邑 鎮 優美的葡萄園 花園及田野 讚嘆杭州 人處其中 自信為置身天堂 諸如此類的讚美 在旅行家們的描述下 不絕於耳 遂引發十五 十六世紀歐洲航海家尋覓東方世界 的熱潮 被尊為伊斯蘭世界的旅行家伊本 貝圖達即經由海上來 到中國 並高度稱揚我中華文化 稱揚中國的農業和灌溉工 程 讚揚中國是世界上出產小麥最多國家 也稱頌中國瓷器 首屈一指 中國繪畫出類拔萃 2 重振理學 理學雖建構於宋 但並未在士大夫中造成廣泛影響 元 滅南宋後 重視持教養性 正心盡性等主觀意識的程朱理學 心性之學 對國破家亡 身陷精神困境的中原儒生士大夫而 言 無疑是一安身立命的精神武器 因而產生極其強烈的心 理效應 莫不以歡欣之情受納之 包括效忠新政權的儒士

113 參 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85 也包括拒絕效忠的隱逸儒士 理學因此壯大 程朱理學一躍 成為元之官學 儒家之政治文化 倫理文化 亦在非漢族統 治的時代獲得快速重振的發展 3 中國戲劇成熟 元滅南宋後 整個華夏社會文化思想處於失衡 混沌的 狀態 整個民族情緒亦陷入最深沈的鬱積心境 加諸統治者 對漢族知識份子的輕賤藐視 職業分類十級 儒生列九 僅 次於乞丐 因之 部分儒生則退隱山林 以保名節 部分則 與 倡優 結合 主動投身於雜劇創作 一來寄情於戲曲之 創作以昇華其鬱悶情緒 二來藉由戲曲之創作發揮所長 因 而產生心理治療之效能 雜劇更因其介入戲曲之創作而大大 提升其文化素養 成為輝映千古的戲劇 也使中華文化史上 的中國戲劇邁入成熟階段 竇娥冤 西廂記 皆是此時期 著名的雜劇 元亡後 雜劇不但不消歇 反而由民間登上帝 王劇場 4 科技傳承與對外交流 元代科技的長足發展 一方面承襲宋代成就卓越的科 技 一方面也吸納西亞及歐洲科技的精華再予以創造發明 因之 不論在農業 水利 紡織 數學 天文 曆法 醫學 等方面 皆具特色 其中郭守敬等人製訂的 授時曆 成為

全唐诗50

全唐诗50 ... 1... 1... 2... 2... 3... 3... 3... 4... 4... 5... 5... 6... 6... 6... 7... 7... 7... 8... 8... 8... 9 I II... 9...10...10...10...11...11...11...12...12...12...13...14...14...15...15...16...16...16...17,...17...18...18...19...19...1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C HKROO App I _Chi_ Jan2012.doc

Microsoft Word - COC HKROO App I _Chi_ Jan2012.doc 附 錄 I 目 錄 項 目 貨 品 描 述 頁 數 (I) 活 動 物 ; 動 物 1 (II) 植 物 2 (III) 動 物 或 植 物 脂 肪 及 油 及 其 分 化 後 剩 餘 的 ; 經 處 理 可 食 的 脂 肪 ; 動 物 或 植 物 蠟 2 (IV) 經 配 製 的 食 品 ; 飲 料 酒 及 醋 ; 煙 草 及 製 成 的 煙 草 代 替 品 2 (V) 礦 產 5 (VI) 化

More information

,, 17 075 200,, 170, 1, 40, 4 000, 5,,,, 100 600, 862,, 100, 2 /5,, 1 /5, 1 2,, 1 /5,,, 1 /2,, 800,,,,,,, 300,,,,,, 4 300,,,,, ,,,,,,,,,,, 2003 9 3 3. 22 24 4. 26 30 2 33 33 1. 34 61 1. 1 37 63 1. 2 44

More information

RDEC-RES

RDEC-RES RDEC-RES-089-005 RDEC-RES-089-005 VI I II III 6 IV 7 3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XIX XX 1 2 3 4 5 6 7 8 躰 ( 9 10 躰 11 12 躰 1 13 14 躰 15 16 躰 17 18 19 1 20 21 22 2 23 24 25 26

More information

30,000,000 75,000,000 75,000, (i) (ii) (iii) (iv)

30,000,000 75,000,000 75,000, (i) (ii) (iii) (iv) 30,000,000 75,000,000 75,000,000 24 (i) (ii) (iii) (iv) # * 1,800,000 1,800,000 15% 3,400,000 3,400,000 15% 4,200,000 4,200,000 10% 8,600,000 8,600,000 10% 12,600,000 12,600,000 88% 10% 16,000,000 16,000,000

More information

(譯本)

(譯本) 檔 號 : LD SMW 86-1/2(C) 立 法 會 參 考 資 料 摘 要 最 低 工 資 條 例 ( 第 608 章 ) 僱 傭 條 例 ( 第 57 章 ) 2015 年 最 低 工 資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3) 公 告 2015 年 僱 傭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9) 公 告 引 言 A 在 二 零 一 五 年 一 月 六 日 的 會 議 上, 行 政 會 議 建 議, 行

More information

(b)

(b) 1. (a) (b) (c) 22 85155 (i) (ii) 2200 5 35% 20% 500 3,000 3015 50% 30 (i) (ii) (iii) (iii) 30% QFII 15% H (20)(5) (iv) (i)(ii) (iii) (iv) (v) 10 30 (vi) 5% (vii) (1) (1) 25%(1) (viii) (ix) 10% 20 45 2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B4FAA46BFA4B2C4A447B4C15F D313038A67E5FBAEEA658B56FAE69B9EAAC49A4E8AED72D5FAED6A977A5BB5F >

<4D F736F F D20BB4FAA46BFA4B2C4A447B4C15F D313038A67E5FBAEEA658B56FAE69B9EAAC49A4E8AED72D5FAED6A977A5BB5F > 行 政 院 104 年 11 月 2 日 院 臺 綜 字 第 1040149345A 號 函 核 定 臺 東 縣 第 二 期 (105-108 年 ) 綜 合 發 展 實 施 方 案 ( 核 定 本 ) 臺 東 縣 政 府 中 華 民 國 1 0 4 年 1 1 月 臺 東 縣 第 二 期 (105-108 年 ) 綜 合 發 展 實 施 方 案 ( 核 定 本 ) 目 錄 第 一 章 前 言...

More information

1. 2285 155 2200 35% 30 3015 50% 30 (i) (ii) (iii) [][]15% H (20)(5) (i)(ii) (iii)(iv) 30 5% (1) (1) 25% (1) 10% 2045 20 5% 20 50% 50% 151 20 10% 50% 25% 10% 10% (1)(2)(4)(5)15 1060 3045 H H H (i)(ii)

More information

智力测试故事

智力测试故事 II 980.00 ... 1... 1... 1... 2... 2... 2... 3... 3...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8... 9... 9...10...10...10 I II...11...11...11...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7...17...18...18...19...19...19...19...20...20...21...21...21

More information

財 務 委 員 會 審 核 2014 至 2015 年 度 開 支 預 算 的 報 告 2014 年 7 月

財 務 委 員 會 審 核 2014 至 2015 年 度 開 支 預 算 的 報 告 2014 年 7 月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立 法 會 財 務 委 員 會 審 核 2014 至 2015 年 度 開 支 預 算 的 報 告 2014 年 7 月 財 務 委 員 會 審 核 2014 至 2015 年 度 開 支 預 算 的 報 告 2014 年 7 月 章 節 目 錄 頁 數 I 序 言 1-2 II 公 務 員 事 務 3-9 III 司 法 及 法 律 事 務 10-19 IV 財 經 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ohn_Ch_1202

Microsoft Word - John_Ch_1202 新 约 圣 经 伴 读 约 翰 福 音 目 录 说 明..I 序 言 : 圣 经 中 神 圣 启 示 的 三 层.II 按 时 分 粮 的 原 则..VIII 纲 目 XI 第 一 章..1 第 二 章 13 第 三 章 25 第 四 章 37 第 五 章 49 第 六 章 61 第 七 章 73 第 八 章 85 第 九 章 97 第 十 章..109 第 十 一 章..121 第 十 二 章..133

More information

<D6D0B9FAB9C5CAB757512E6D7073>

<D6D0B9FAB9C5CAB757512E6D7073> 黄 河 文 明 的 历 史 变 迁 丛 书 编 委 会 学 术 顾 问 李 学 勤 朱 绍 侯 姚 瀛 艇 郝 本 性 晁 福 林 王 巍 主 任 李 小 建 苗 长 虹 副 主 任 覃 成 林 高 有 鹏 牛 建 强 刘 东 勋 主 编 李 玉 洁 编 委 苗 书 梅 程 遂 营 王 蕴 智 张 新 斌 郑 慧 生 涂 白 奎 袁 俊 杰 薛 瑞 泽 陈 朝 云 孔 学 郑 贞 富 陈 彩 琴 石

More information

I. 1-2 II. 3 III. 4 IV. 5 V. 5 VI. 5 VII. 5 VIII. 6-9 IX. 9 X XI XII. 12 XIII. 13 XIV XV XVI. 16

I. 1-2 II. 3 III. 4 IV. 5 V. 5 VI. 5 VII. 5 VIII. 6-9 IX. 9 X XI XII. 12 XIII. 13 XIV XV XVI. 16 125-0834I/1405/GH I. 1-2 II. 3 III. 4 IV. 5 V. 5 VI. 5 VII. 5 VIII. 6-9 IX. 9 X. 10-11 XI. 11-12 XII. 12 XIII. 13 XIV. 14-15 XV. 15-16 XVI. 16 I. * ++p ++ p ++ ++ * ++p ++ ++ ++p 1 2 ++ ++ ++ ++ ++ I.

More information

施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4 月 15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6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 天 水 圍 游 泳 池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3 月 31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i. 元

施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4 月 15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6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 天 水 圍 游 泳 池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3 月 31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i. 元 地 委 會 文 件 2016/ 第 25 號 ( 於 6.5.2016 會 議 討 論 ) 康 樂 及 文 化 事 務 署 在 元 朗 區 內 舉 辦 的 康 樂 體 育 活 動 及 設 施 管 理 綜 合 匯 報 (2016 年 5 月 號 報 告 ) 目 的 本 文 件 旨 在 向 各 委 員 匯 報 康 樂 及 文 化 事 務 署 ( 康 文 署 ) 於 2016 年 2 月 至 5 月 在

More information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原著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原著 小 王 子 ( 法 ) 圣 埃 克 苏 佩 里 原 著 献 给 莱 翁 维 尔 特 请 孩 子 们 原 谅 我 把 这 本 书 献 给 了 一 个 大 人 我 有 一 条 正 当 的 理 由 : 这 个 大 人 是 我 在 世 界 上 最 好 的 朋 友 我 另 有 一 条 理 由 : 这 个 大 人 什 么 都 懂 ; 即 使 儿 童 读 物 也 懂 我 还 有 第 三 条 理 由 ; 这 个 大

More information

山东出版传媒招股说明书

山东出版传媒招股说明书 ( 山 东 省 济 南 市 英 雄 山 路 189 号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 申 报 稿 ) 保 荐 机 构 ( 主 承 销 商 ) 中 银 国 际 证 券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上 海 市 浦 东 银 城 中 路 200 号 中 银 大 厦 39 层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 一 ) 发 行 股 票 类 型 : 人 民 币 普 通 股 (A 股 ) ( 二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ABD0CBD6A4C8AFB9C9B7DDD3D0CFDEB9ABCBBECAD7B4CEB9ABBFAAB7A2D0D0B9C9C6B1D5D0B9C9CBB5C3F7CAE9A3A8C9EAB1A8B8E5202032303134C4EA33D4C23131C8D5B1A8CBCD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ABD0CBD6A4C8AFB9C9B7DDD3D0CFDEB9ABCBBECAD7B4CEB9ABBFAAB7A2D0D0B9C9C6B1D5D0B9C9CBB5C3F7CAE9A3A8C9EAB1A8B8E5202032303134C4EA33D4C23131C8D5B1A8CBCDA3A92E646F63> 东 兴 证 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住 所 :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金 融 大 街 5 号 ( 新 盛 大 厦 )12 15 层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招 股 说 明 书 ( 申 报 稿 ) 保 荐 人 ( 主 承 销 商 ) 瑞 银 证 券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住 所 :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金 融 大 街 7 号 英 蓝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12 层 15

More information

奇闻怪录

奇闻怪录 ... 1... 1... 2... 3... 3... 4... 4... 5... 5... 6... 8... 9... 10... 10... 11... 11... 13... 13... 14... 14... 15... 16... 17... 21 I ... 22... 23... 23... 24... 25... 25... 26... 27... 28... 29 UFO...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1 - ( ) ( ) ( ) : 2 2868 4679 airportcomments@edlb.gov.hk www.edlb.gov.hk/edb/chi/papers/cdoc/ - 1 - ( ) 2. 3. 4. 2004 ( ) 60 5. ( ) - 2-6. ( 483 ) 7. ( 32 ) ( 448 ) 1995 ( ) 1 8. 1 ( ) 128 129 130 - 3-9. (i) (ii) (i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DF2B4EFB5E7D3B0D4BACFDFB9C9B7DDD3D0CFDEB9ABCBBECAD7B4CEB9ABBFAAB7A2D0D0B9C9C6B1D5D0B9C9CBB5C3F7CAE9A3A8C9EAB1A8B8E532303134C4EA34D4C23137C8D5B1A8CBCD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DF2B4EFB5E7D3B0D4BACFDFB9C9B7DDD3D0CFDEB9ABCBBECAD7B4CEB9ABBFAAB7A2D0D0B9C9C6B1D5D0B9C9CBB5C3F7CAE9A3A8C9EAB1A8B8E532303134C4EA34D4C23137C8D5B1A8CBCDA3A92E646F63> ( 住 所 :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建 国 路 93 号 万 达 广 场 B 座 11 层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A 股 股 票 ( 申 报 稿 ) 保 荐 人 ( 主 承 销 商 ) 住 所 : 上 海 市 浦 东 银 城 中 路 200 号 中 银 大 厦 39 层 万 达 电 影 院 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本 公 司 的 发 行 申 请 尚 未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報 告 摘 要 2015 年 廉 政 公 署 周 年 民 意 調 查 背 景 1.1 為 了 掌 握 香 港 市 民 對 貪 污 問 題 和 廉 政 公 署 工 作 的 看 法, 廉 政 公 署 在 1992 至 2009 年 期 間, 每 年 均 透 過 電 話 訪 問 進 行 公 眾 民 意 調 查 為 更 深 入 了 解 公 眾 對 貪 污 問 題 的 看 法 及 關 注, 以 制 訂 適 切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前 言 Ⅲ 二 設 計 動 機 與 目 的 Ⅲ 三 表 現 形 式 Ⅲ 四 內 容 架 構 ( 故 事 敘 述 ) Ⅳ 五 作 品 製 作 ( 角 色 設 定 及 畫 面 與 沙 拉 ) Ⅴ 六 作 品 照 片 ( 主 作 品 及 週 邊 產 品 ) ⅩⅩⅡ 七 組 員 分 工 表 ⅩⅩ

目 錄 一 前 言 Ⅲ 二 設 計 動 機 與 目 的 Ⅲ 三 表 現 形 式 Ⅲ 四 內 容 架 構 ( 故 事 敘 述 ) Ⅳ 五 作 品 製 作 ( 角 色 設 定 及 畫 面 與 沙 拉 ) Ⅴ 六 作 品 照 片 ( 主 作 品 及 週 邊 產 品 ) ⅩⅩⅡ 七 組 員 分 工 表 ⅩⅩ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視 覺 傳 達 設 計 系 日 間 部 四 年 制 第 十 七 屆 ( 進 修 部 四 年 制 第 三 屆 ) 畢 業 作 品 成 果 報 告 書 沙 拉 嘿 喲 模 組 : 企 劃 組 組 員 :9918004 王 鈺 欣 9918086 高 敏 瑄 9918096 廖 婉 婷 9918066 梁 夢 婷 9918098 梁 詠 青 指 導 老 師 : 中 華 民 國 10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 PETIT PRINCE\244\244\244\345\252\251.doc)

(Microsoft Word - LE PETIT PRINCE\244\244\244\345\252\251.doc) LE PETIT PRINCE 小 王 子 [ 法 ] 聖. 德 克 旭 貝 里 ( 此 劇 本 由 簡 體 中 文 版 轉 錄 而 來 ) ********************************************************************* 獻 給 列 翁. 維 爾 特 我 請 孩 子 們 原 諒 我 把 這 本 書 獻 給 了 一 個 大 人 我 有 一 個

More information

68003 (Project Unity TC)_.indb

68003 (Project Unity TC)_.indb 1 eipowww.eipo.com.hk eipo 2 18 SS 902 h(3) eipo eipo 359 3 www.eipo.com.hk 2016 6 22 2016 6 27 (i) 2 68 8 2 30 100 28 29 68 9 189 22 18127 189 7 360 3 37 50 10 1 26 3 12 28 19 1 28 88 1 18 48 1 30 (i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

Microsoft Word - ????:????????????? 春 秋 航 空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住 所 : 上 海 市 长 宁 区 定 西 路 1558 号 乙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招 股 意 向 书 保 荐 人 ( 主 承 销 商 ) 瑞 银 证 券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住 所 :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金 融 大 街 7 号 英 蓝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12 层 15 层 春 秋 航 空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首 次

More information

1 2 6 8 15 36 48 55 58 65 67 74 76 150 152 1 3 1 2 4 2 2001 2000 1999 12 31 12 31 12 31 304,347 322,932 231,047 14,018 16,154 5,665 (i) 0.162 0.193 0.082 (ii) 0.165 0.227 0.082 (iii) 10.08 13.37 6.47 0.688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1 1 - / 2 - / 3 - / 4 - / 5 - I. 1. /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1. II. 1. 2 3. 4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980.00 ... 1... 1... 2... 3... 3... 4... 4... 5... 5... 6... 7... 7... 8... 9...10...10...11...12...13...13...14...15...15...16...17 I II...18...18...19...19...20...21...21...22...22...23...24...25...25...26...26...27...28...29...29...30...30...31...32...32...33...34...34...35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頁 數 第 一 章 引 言 1.1 概 要 1.2 條 例 和 規 例 的 目 的 1.3 豁 免 證 明 書 及 牌 照 1.4 註 冊 證 明 書 1.5 保 險 1.6 強 制 性 公 積 金 1.7 宣 傳 1.8 殘 疾 人 士 院 舍 結 業 第 二 章 殘 疾 人 士 院 舍

目 錄 頁 數 第 一 章 引 言 1.1 概 要 1.2 條 例 和 規 例 的 目 的 1.3 豁 免 證 明 書 及 牌 照 1.4 註 冊 證 明 書 1.5 保 險 1.6 強 制 性 公 積 金 1.7 宣 傳 1.8 殘 疾 人 士 院 舍 結 業 第 二 章 殘 疾 人 士 院 舍 殘 疾 人 士 院 舍 實 務 守 則 (2008 年 12 月 30 日 修 訂 版 擬 稿 ) 殘 疾 人 士 院 舍 實 務 守 則 修 訂 版 擬 稿 目 錄 頁 數 第 一 章 引 言 1.1 概 要 1.2 條 例 和 規 例 的 目 的 1.3 豁 免 證 明 書 及 牌 照 1.4 註 冊 證 明 書 1.5 保 險 1.6 強 制 性 公 積 金 1.7 宣 傳 1.8 殘 疾 人

More information

年报正文7.PDF

年报正文7.PDF 2000 ...3...4...5...9...12...15...25...25...33...70...70 - 3 - Baoshan Iron & Steel Co., Ltd. 26647000 26646999 ir@ baosteel.com 201900 http://www.baosteel.com http://www.sse.com.cn 600019-4 - 4,378,138,887.87

More information

eipo 3. eipo 20143182014321 (i) 8 62 443

eipo 3. eipo 20143182014321 (i) 8 62 443 1. 申 eipowww.eipo.com.hk eipo 2. 18 S eipo(i) (ii) 442 eipo 3. eipo 20143182014321 (i) 8 62 443 48 189 22 189 2930 183 191908 3 12 88 7701 444 (ii) (a) 88 88 1027 63 617-623B 8A-10 215, 222223 (b) 20 442-44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B 封裡面.doc

Microsoft Word - 0B 封裡面.doc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校 總 區 東 區 規 劃 調 整 委 託 技 術 服 務 報 告 書 定 稿 版 目 錄 審 核 意 見 修 正 辦 理 情 形 壹 計 畫 緣 起 及 目 標 1-1 計 畫 緣 起 1 1-2 計 畫 目 標 與 效 益 1 1-3 計 畫 範 圍 2 1-4 計 畫 期 程 2 貳 基 地 環 境 概 述 2-1 東 ( 北 ) 區 使 用 現 況 3 2-2 東

More information

, MH, MH, MH, MH BBS, MH 栢, MH 衞 衞 / ( ) (1) ( )(2) 2

, MH, MH, MH, MH BBS, MH 栢, MH 衞 衞 / ( ) (1) ( )(2) 2 2011 3 3 2 30 SBS ( ), MH BBS, MH, MH 强, MH, MH MH, MH 1 , MH, MH, MH, MH BBS, MH 栢, MH 衞 衞 / ( ) (1) ( )(2) 2 ( ) ( )(2) 2. 衞 2011 3 1 衞 衞 3. 2011 2 9 4 4. I. 5. II. 3 6. 7. 8. 9. 强 12 (a) (b) (c) (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ntry-Level Occupational Competencies for TCM in Canada200910_ch _2_.doc

Microsoft Word - Entry-Level Occupational Competencies for TCM in Canada200910_ch _2_.doc 草 稿 致 省 級 管 理 單 位 之 推 薦 書 二 零 零 九 年 十 月 十 七 日 加 拿 大 中 醫 管 理 局 聯 盟 All rights reserved 序 言 加 拿 大 中 醫 管 理 局 聯 盟, 於 二 零 零 八 年 一 月 至 二 零 零 九 年 十 月 間, 擬 定 傳 統 中 醫 執 業 之 基 礎 文 件 由 臨 床 經 驗 豐 富 之 中 醫 師 教 育 者 及

More information

............................................................ 1... 6... 29............................................ 39............................................ 52 i (i) (ii) 50% 1 1,000,000 50% 305.HK

More information

600795 2004 ... 1... 1... 2... 5... 9... 15... 15... 17... 25... 26... 31... 96 2004 1 2 3 1 GD POWER DEVELOPMENT CO.LTD GDPD 2 3 6-8 B 100034 010-58682200 010-58553800 E-mailchenjd@600795.com.cn 6-8 B

More information

35010349-02-aplp

35010349-02-aplp 20A(1) MB ChB (CUHK)MB BS (HKU) (i) (i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clinicpolyclinic (i) (ii) (i) (ii) 343 (iii) [] 156 11A(1) 8 4A(2) 5 (i) (ii)(iii)(iv)(v) (vi)(vii)(viii)(ix) (x)(xi)

More information

西施劇本_04Dec2003.doc

西施劇本_04Dec2003.doc A n o u i l h, B r e c h t, C l a u d e l, C o c t e a u, E l i o t, G i r a u d o u x, L o r c a, O N e i l l, P i r a n d e l l o, S a l a c r o u, S a r t r e i ii i i i iv v v i vii v i i i i x x xi

More information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1. 2. 3. (1) (6) ( 21-52 ) (7) (12) (13) (16) (17) (20) (21) (24) (25) (31) (32) (58) 1 2 2007-2018 7 () 3 (1070) (1019-1086) 4 () () () () 5 () () 6 21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 ) 7 1. 2.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毒品處遇及除罪化可行性研究

毒品處遇及除罪化可行性研究 NDC-DSD-103-015( 委 託 研 究 報 告 ) 第 三 級 第 四 級 毒 品 濫 用 與 防 制 之 研 究 國 家 發 展 委 員 會 委 託 研 究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 月 ( 本 報 告 內 容 及 建 議, 純 屬 研 究 小 組 意 見, 不 代 表 本 會 意 見 ) NDC-DSD-103-015( 委 託 研 究 報 告 ) 第 三 級 第 四 級 毒

More information

II II

II II I I II II III 1. 2. 3. III 4. IV 5. 6. 8. 9. 10. 12. IV V V VI VI VII VII VIII VIII IX IX X X XI XI XII XII 1 1 2 2 3 3 4 33 35 4 5 5 6 6 7 ( )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More information

歡 迎 您 成 為 滙 豐 銀 聯 雙 幣 信 用 卡 持 卡 人 滙 豐 銀 聯 雙 幣 信 用 卡 同 時 兼 備 港 幣 及 人 民 幣 戶 口, 讓 您 的 中 港 消 費 均 可 以 當 地 貨 幣 結 算, 靈 活 方 便 此 外, 您 更 可 憑 卡 於 全 球 近 400 萬 家 特

歡 迎 您 成 為 滙 豐 銀 聯 雙 幣 信 用 卡 持 卡 人 滙 豐 銀 聯 雙 幣 信 用 卡 同 時 兼 備 港 幣 及 人 民 幣 戶 口, 讓 您 的 中 港 消 費 均 可 以 當 地 貨 幣 結 算, 靈 活 方 便 此 外, 您 更 可 憑 卡 於 全 球 近 400 萬 家 特 歡 迎 您 成 為 滙 豐 銀 聯 雙 幣 信 用 卡 持 卡 人 滙 豐 銀 聯 雙 幣 信 用 卡 同 時 兼 備 港 幣 及 人 民 幣 戶 口, 讓 您 的 中 港 消 費 均 可 以 當 地 貨 幣 結 算, 靈 活 方 便 此 外, 您 更 可 憑 卡 於 全 球 近 400 萬 家 特 約 商 戶 簽 賬, 尊 享 種 種 購 物 飲 食 及 娛 樂 消 費 優 惠 如 需 查 詢 滙

More information

建築污染綜合指標之研究

建築污染綜合指標之研究 1 2 3 4 5 (3) 6 7 (11) 8 9 10 11 12 250 13 14 15 16 17 18 V V 0 a a 0 Li 10 ( 10 ) a a 0 19 20 21 22 23 24 ( ) ( ) + 25 0 1 1 ( 1 ) ( 1 ) + ( 1 ) ( 1 ) + ( 1 ) ( 1 ) + ( 1 ) ( 1 ) + + 26 ( + 27 n i 1 28

More information

V VI VII VIII IX 1-1 2-1Hammer 23 2-2 5-1 5-2 5-3 5-4 5-5 5-6 5-7 X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XIX XX XXI XX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11 1.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135 2004 12 16 CCAR-141 1 135 2 A...5 141.1...5 141.3...5 141.5...5 141.7...5 141.9...6 141.11...6 141.13...6 141.15...7 141.17...7 141.19...8 141.21...8 141.23...8 141.25...8 141.27...9 141.29...9 141.31...9

More information

我 非 常 希 望 该 小 组 的 建 议 尤 其 是 其 执 行 摘 要 能 受 到 将 于 2000 年 9 月 来 纽 约 参 加 千 年 首 脑 会 议 的 所 有 领 导 人 的 注 意 这 次 历 史 性 的 高 级 别 会 议 提 供 了 一 个 独 特 的 机 会 使 我 们 能 够

我 非 常 希 望 该 小 组 的 建 议 尤 其 是 其 执 行 摘 要 能 受 到 将 于 2000 年 9 月 来 纽 约 参 加 千 年 首 脑 会 议 的 所 有 领 导 人 的 注 意 这 次 历 史 性 的 高 级 别 会 议 提 供 了 一 个 独 特 的 机 会 使 我 们 能 够 联 合 国 A/55/305 大 会 安 全 理 事 会 Distr.: General 21 August 2000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大 会 第 五 十 五 届 会 议 临 时 议 程 项 目 87 整 个 维 持 和 平 行 动 问 题 所 有 方 面 的 全 盘 审 查 安 全 理 事 会 第 五 十 五 年 2000 年 8 月 21 日 秘 书 长 给

More information

2004 1 SINOPEC YANGZI PETROCHEMICAL CO., LTD. YPC 2 3 777 025 57787735 57787739 025 57787755 DMS@YPC.COM.CN 4 1 777 210061 210048 http://www.ypc.com.cn/ DMS@YPC.COM.CN 5 http://www.cninfo.com.cn 6 0008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 2004 2004 3 4 6 9 13 14 15 22 24 26 49 1 2004 9 2 2004 SINOPEC QILU COMPANY LTD. 0533-3583728 lifan@qilu.com.cn 0533-7512530 baoweisong@163.net 0533-3583718 255086 qlsh600002@126.com http://www.qilu.com.cn

More information

中 附 属 协 和 医 院 附 属 同 济 医 院 是 全 国 著 名 医 院 ) 和 一 家 出 版 社 学 术 交 流 中 心 体 育 场 馆 游 泳 池 学 生 活 动 中 心 服 务 中 心 食 堂 等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齐 全, 为 师 生 的 工 作 学 习 生 活 提 供 了 良

中 附 属 协 和 医 院 附 属 同 济 医 院 是 全 国 著 名 医 院 ) 和 一 家 出 版 社 学 术 交 流 中 心 体 育 场 馆 游 泳 池 学 生 活 动 中 心 服 务 中 心 食 堂 等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齐 全, 为 师 生 的 工 作 学 习 生 活 提 供 了 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2015 年 硕 士 学 位 研 究 生 招 生 简 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是 国 家 教 育 部 直 属 的 全 国 重 点 大 学, 是 目 前 国 内 规 模 最 大 水 平 一 流 的 综 合 性 大 学 之 一, 被 首 批 列 入 国 家 211 工 程 985 工 程 重 点 建 设 规 划 ; 是 全 国 首 批 设 立 研 究 生 院 的 高 校 之

More information

「保險中介人資格考試」手冊

「保險中介人資格考試」手冊 目 錄 內 容 頁 次 1. 引 言.. 1 2. 考 試.. 1 3. 報 考 詳 情.. 3 4. 註 冊 手 續.. 3 5. 考 試 費.. 4 6. 准 考 證.. 5 7. 選 擇 考 試 時 間.. 5 8. 電 腦 或 系 統 出 現 問 題..... 5 9. 考 試 規 則.. 5 10. 取 消 資 格.. 6 11. 核 實 考 生 身 分.. 6 12. 發 出 成 績 通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37 1996 8 1 2002 10 21 2004 12 16 CCAR-61R2 1 137 < > CCAR-61R1 2004 12 16 2005 1 15 2 2002 10 21 115 CCAR-61R1 61.7 (t) (t) CCAR-183FS 61.9 h (h) (1) CCAR-121 CCAR-121 (2) 60 61.13 (d) (d) (1) (i) (ii)

More information

升降機工程及自動梯工程 實務守則 - 2012年版

升降機工程及自動梯工程 實務守則 - 2012年版 升 降 機 工 程 及 自 動 梯 工 程 實 務 守 則 升 降 機 工 程 及 自 動 梯 工 程 實 務 守 則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機 電 工 程 署 2012 年 版 前 言 升 降 機 及 自 動 梯 條 例 ( 條 例 ) 的 制 定, 是 為 加 強 升 降 機 及 自 動 梯 的 安 全 規 管 工 作 新 條 例 納 入 的 主 要 更 改, 包 括 擴 闊 條

More information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2016 年 硕 士 学 位 研 究 生 招 生 简 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是 国 家 教 育 部 直 属 的 全 国 重 点 大 学, 是 目 前 国 内 规 模 最 大 水 平 一 流 的 综 合 性 大 学 之 一, 被 首 批 列 入 国 家 211 工 程 985 工 程 重 点 建 设 规 划 ; 是 全 国 首 批 设 立 研 究 生 院 的 高 校 之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 1...24...58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i. ii. iii. i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 9 - xi. - 10 - - 11 - -12- -13- -14- -15- C. @ -16- @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II The Guide of Fine Books 2014 年少年 讀 物 兒 童 讀 物 好書大家讀 優良少年兒童讀物評選活動 自民國 80 年至民國 103 年已屆滿 24 年 共計舉辦 67 梯次 參選圖書超過 27,187 冊 獲 得推薦的優良圖書約 7,131 冊 參與評選工作的委員則超過 1,220 人 次 堪稱目前規模最完整 評鑑制度最嚴謹的少年兒童讀 物評選活動 為了使獲得推薦的好書留下一份完整的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inal Chi-Report _PlanD-KlnEast_V7_ES_.doc

Microsoft Word - Final Chi-Report _PlanD-KlnEast_V7_ES_.doc 九 龍 東 商 業 的 統 計 調 查 - 行 政 摘 要 - 2011 年 5 月 統 計 圖 行 政 摘 要...1 圖 I: 在 不 同 地 區 及 樓 宇 類 別 的 數 目 及 比 例...9 圖 II: 影 響 選 擇 地 點 的 因 素 的 重 要 程 度 對 比 就 現 時 所 在 地 點 各 項 因 素 的 滿 意 程 度...20 圖 III: 影 響 選 擇 樓 宇 的 因 素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i) (ii)(iii) (iv) (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i) (ii)(iii) (iv) (v) 1948 12 1 1986 1 1995 1995 3 1995 5 2003 4 2003 12 2015 82015 10 1 2004 2 1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i) (ii)(iii) (iv) (v) (vi) (vii)(viii) (ix) (x) (xi) 2013 8 15 (i) (ii) (iii)

More information

「保險中介人資格考試」手冊

「保險中介人資格考試」手冊 保 險 中 介 人 資 格 考 試 手 冊 目 錄 內 容 頁 次 1. 引 言.. 1 2. 考 試... 1 3. 報 考 詳 情... 3 4. 報 名 手 續... 4 5. 考 試 費... 5 6. 准 考 證... 5 7. 選 擇 考 試 時 間... 6 8. 電 腦 或 系 統 出 現 問 題...... 6 9. 考 試 規 則..... 6 10. 取 消 資 格... 7

More information

_Chi.ps, page Preflight ( _Chi.indd )

_Chi.ps, page Preflight ( _Chi.indd ) on conviction3 5 1. / 2. 14 3. 2 2 3 4. 372 12 5. 6. 1 7. 1 2 i ii iii iv 8. 9. 1 12 2 2 i ii iii i ii iii 3 iv http://www.pcpd.org.hk v i ii iii 4 i ii i / ii 5 1. 2. 3. i ii iii iv v vi 4. 5. 6 6. 7.

More information

- 2 - 获 豁 免 计 算 入 总 楼 面 面 积 及 / 或 上 盖 面 积 的 环 保 及 创 新 设 施 根 据 建 筑 物 条 例 的 规 定 4. 以 下 的 环 保 设 施 如 符 合 某 些 条 件, 并 由 有 关 人 士 提 出 豁 免 申 请, 则 可 获 豁 免 计 算 入

- 2 - 获 豁 免 计 算 入 总 楼 面 面 积 及 / 或 上 盖 面 积 的 环 保 及 创 新 设 施 根 据 建 筑 物 条 例 的 规 定 4. 以 下 的 环 保 设 施 如 符 合 某 些 条 件, 并 由 有 关 人 士 提 出 豁 免 申 请, 则 可 获 豁 免 计 算 入 屋 宇 署 地 政 总 署 规 划 署 联 合 作 业 备 考 第 1 号 环 保 及 创 新 的 楼 宇 引 言 为 了 保 护 和 改 善 建 筑 及 自 然 环 境, 政 府 推 广 建 造 环 保 及 创 新 的 楼 宇, 目 的 是 鼓 励 业 界 设 计 和 建 造 加 入 以 下 措 施 的 楼 宇 : (a) 采 用 楼 宇 整 体 使 用 周 期 方 法 规 划 设 计 建 造 和

More information

xi v x (formal style) ( )

xi v x (formal style) ( ) xi v x 1 1 1.1 (formal style). 6 1.2.. 8 1.3 ( ).... 10 1.4 11 1.5 12 1.6.. 12 1.7 13 1.8.. 13 1.9.. 14 1.10.. 14 1.11.. 15 1.12.. 16 1.13.. 17 1.14.. 18 2 19 2.1 / / 21 2.2 (polite style) (formal style)...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立 法 會 發 展 事 務 委 員 會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及 施 政 綱 領 有 關 發 展 局 的 措 施 引 言 行 政 長 官 在 二 零 一 六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發 表 題 為 創 新 經 濟 改 善 民 生 促 進 和 諧 繁 榮 共 享 的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施 政 報 告 夾 附 施 政 綱 領, 臚 列 政 府 推 行 的 新 措 施 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附 錄 美 國 國 家 兒 童 健 康 與 人 類 發 展 中 心 (NICHD) 偵 訊 指 導 手 冊 I. 開 場 白 1. 你 好, 我 的 名 字 是, 我 是 警 察 [ 介 紹 房 間 內 的 其 他 人, 不 過, 在 理 想 狀 態 下, 房 間 裡 不 該 有 其 他 人 ] 今 天 是 ( 年 月 日 ), 現 在 是 ( 幾 點 幾 分 ) 我 是 在 ( 地 點 ) 問 你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98 年 3 月 11 日 依 本 校 98 學 年 度 招 生 委 員 會 第 1 次 會 議 核 定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98 學 年 度 重 點 運 動 項 目 績 優 學 生 單 獨 招 生 簡 章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招 生 委 員 會 編 印 校 址 :600 嘉 義 市 彌 陀 路 253 號 電 話 :(05)2223124 轉 203 教 務 處 招 生 專 線 :(05)2223124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苷 XI X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More information

款 及 赔 偿 限 额 及 限 制 给 付 下 述 保 险 金, 但 有 关 医 疗 费 用 及 受 保 服 务 必 须 是 : i. 医 学 上 合 适 及 必 须 的, 及 ii. 由 医 疗 服 务 提 供 者 开 单 收 费 的, 及 iii. 符 合 通 常 惯 性 及 合 理 水 平 的

款 及 赔 偿 限 额 及 限 制 给 付 下 述 保 险 金, 但 有 关 医 疗 费 用 及 受 保 服 务 必 须 是 : i. 医 学 上 合 适 及 必 须 的, 及 ii. 由 医 疗 服 务 提 供 者 开 单 收 费 的, 及 iii. 符 合 通 常 惯 性 及 合 理 水 平 的 富 德 财 产 保 险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留 学 美 国 学 生 医 疗 综 合 保 险 条 款 总 则 第 一 条 合 同 构 成 本 保 险 合 同 由 保 险 条 款 投 保 单 保 险 单 批 单 或 其 他 保 险 凭 证 组 成 凡 涉 及 本 保 险 合 同 的 约 定, 均 应 采 用 书 面 形 式 第 二 条 被 保 险 人 及 被 保 险 资 格 任 何 身 体 健 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CH final report_CHI _091118_ revised on 10 Dec.doc

Microsoft Word - NCH final report_CHI _091118_ revised on 10 Dec.doc 十 八 區 區 議 會 的 簡 介 會 (1) 東 區 區 議 會 (2008 年 4 月 24 日 ) III. 中 環 新 海 濱 城 市 設 計 研 究 第 二 階 段 公 眾 參 與 ( 東 區 區 議 會 文 件 第 51/08 號 ) 10. 主 席 歡 迎 發 展 局 副 秘 書 長 ( 規 劃 及 地 政 ) 麥 駱 雪 玲 太 平 紳 士 規 劃 署 副 署 長 / 地 區 黃 婉

More information

(b) 3 (a) (b) 7 (a) (i) (ii) (iii) (iv) (v) (vi) (vii) 57

(b) 3 (a) (b) 7 (a) (i) (ii) (iii) (iv) (v) (vi) (vii) 57 (i) (ii) (iii) A. 123 2 3(1) (2) (i) 41 (ii) (iii) 121 4(3) (i) (ii) (iii) 123A 3 (a) 56 (b) 3 (a) (b) 7 (a) (i) (ii) (iii) (iv) (v) (vi) (vii) 57 (viii) (ix) (x) 4B(2)(d) (e) (f) (xi) (xii) (b) (a) (i)

More information

兒 童 會 4 摩 爾 門 經 本 教 材 專 為 8-11 歲 的 兒 童 設 計 耶 穌 基 督 後 期 聖 徒 教 會 台 北 發 行 中 心 印 行

兒 童 會 4 摩 爾 門 經 本 教 材 專 為 8-11 歲 的 兒 童 設 計 耶 穌 基 督 後 期 聖 徒 教 會 台 北 發 行 中 心 印 行 兒 童 會 4 摩 爾 門 經 8-11 歲 兒 童 會 4 摩 爾 門 經 本 教 材 專 為 8-11 歲 的 兒 童 設 計 耶 穌 基 督 後 期 聖 徒 教 會 台 北 發 行 中 心 印 行 1997, 1997 by Intellectual Reserve, Inc. 1997 耶 穌 基 督 後 期 聖 徒 教 會 版 權 所 有 台 北 發 行 中 心 印 行 英 語 核 准 日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45DB5D8AE4CACD732303135AECAAFC5C1C9C1DCBDD0AB48A4CEB3F8A657AAED>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45DB5D8AE4CACD732303135AECAAFC5C1C9C1DCBDD0AB48A4CEB3F8A657AAED> 華 夏 盃 全 國 全 國 數 學 奧 林 匹 克 邀 請 賽 ( 華 南 賽 區 ) 晉 級 賽 比 賽 詳 情 : 一 比 賽 對 象 : 小 學 一 至 六 年 級 中 學 一 二 年 級 二 比 賽 日 期 及 時 間 : 年 2 月 15 日 ( 星 期 日 ) 小 學 組 小 一 級 小 二 級 小 三 級 小 四 級 小 五 級 小 六 級 時 間 13:10~1:20 13:10~1:2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B1BEA9D6B8C4CFD5EBBFC6BCBCB7A2D5B9B9C9B7DDD3D0CFDEB9ABCBBEB4B4D2B5B0E5CAD7B4CEB9ABBFAAB7A2D0D0B9C9C6B1D5D0B9C9CBB5C3F7CAE9A3A8C9EAB1A8B8E532303136C4EA36D4C23230C8D5B1A8CBCD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B1BEA9D6B8C4CFD5EBBFC6BCBCB7A2D5B9B9C9B7DDD3D0CFDEB9ABCBBEB4B4D2B5B0E5CAD7B4CEB9ABBFAAB7A2D0D0B9C9C6B1D5D0B9C9CBB5C3F7CAE9A3A8C9EAB1A8B8E532303136C4EA36D4C23230C8D5B1A8CBCDA3A92E646F63> ( 北 京 市 海 淀 区 黑 泉 路 8 号 宝 盛 广 场 B 座 6 层 6001 室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并 在 创 业 板 上 市 ( 申 报 稿 ) 本 公 司 的 发 行 申 请 尚 未 得 到 中 国 证 监 会 核 准 本 ( 申 报 稿 ) 不 具 有 据 以 发 行 股 票 的 法 律 效 力, 仅 供 预 先 披 露 之 用 投 资 者 应 当 以 正 式 公

More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分栏.doc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分栏.doc 01000000... 1 01010000... 1 01010100... 1 01010200... 1 01010300... 1 01010400... 1 01010500... 1 01010600... 2 01010700... 2 01020000... 2 01020100... 2 01020200... 2 01020300... 2 02000000... 3 02010000...

More information

nbqw.PDF

nbqw.PDF 1 2 3 . 1. 2. 4. 7. 10. 11. 13. 25. 28. 30. 67 2002 1 1. : Tianjin Tiany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TJPC 2. 3. 109 300171 022-24160861 022-24160910 tjpc600488@vip.sina.com 4. B 109 300171 tjpc600488@vip.sina.com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纪 委 书 记 职 责... 5 院 长 办 公 室... 6 院 长 办 公 室 工 作 职 责...

More information

95年度社區教育學習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95年度社區教育學習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宜 蘭 縣 政 府 環 境 保 護 局 101 年 度 宜 蘭 縣 環 境 教 育 委 託 執 行 計 畫 期 末 報 告 ( 定 稿 版 ) 社 團 法 人 宜 蘭 縣 博 物 館 家 族 協 會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宜 蘭 縣 政 府 環 境 保 護 局 101 年 度 宜 蘭 縣 環 境 教 育 委 託 執 行 計 畫 期 末 報 告 ( 定 稿 版 ) 計 畫 主 持 人 :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48.55% 1998 19986 30%20086 2009 2009 20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200820092010 772 928960200820092010 1512928 201 1. 20091222(2009)7267 20042008 16,980,954.0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3.01 A1 13.02 [ 2013 1 1 ] 13.03 13.04 13.05 (1) 21 (2) (3) 1/13 13 1 13.06 (1) (2) (3) 21 13.06A 13.06B 13.07 13.08 13.09 (1) 13.10 1. 13.10 13 2 1/13 2. (2) 13.10 (1) (2) 1 1. 13.10(2) XIVA 1/13 13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輯 目 錄.indd 2 目 錄 編 寫 說 明 附 :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中 國 語 文 科 評 核 模 式 概 述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考 試 簡 介 及 應 試 技 巧 常 用 實 用 文 文 體 格 式 及 寫 作 技 巧 綜 合 能 力 分 項 等 級 描 述 練 習 一

第 二 輯 目 錄.indd 2 目 錄 編 寫 說 明 附 :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中 國 語 文 科 評 核 模 式 概 述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考 試 簡 介 及 應 試 技 巧 常 用 實 用 文 文 體 格 式 及 寫 作 技 巧 綜 合 能 力 分 項 等 級 描 述 練 習 一 作 出 發 者 : 劉 梓 淩 版 : 精 工 出 版 社 行 : 精 工 印 書 局 香 港 銅 鑼 灣 道 168 號 電 話 :2571 1770 2554 1247 傳 真 :2806 0974 2873 2412 網 二 O 一 一 年 址 :http://www.jingkung.com 初 版 版 權 所 有, 翻 版 必 究 如 未 獲 得 本 公 司 同 意, 不 得 用 任 何

More information

[ ] [ ] Sino-French Life Insurance Co., LTD. ( ) ( ) ( )

[ ] [ ] Sino-French Life Insurance Co., LTD. ( ) ( ) ( ) Sino French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2014 [ ] [ ] Sino-French Life Insurance Co., LTD. ( ) 2 8 1206 100022 ( ) 2005 12 23 ( ) 1 2 010-85288588-8 1 2014 12 31 ( ) 31/12/2014 31/12/2013 5 10,739,871.24

More information

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

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 核 准 文 號 :102 年 4 月 22 日 臺 教 國 署 高 字 第 1020036237 號 國 立 曾 文 高 級 農 工 職 業 學 校 群 科 課 程 綱 要 總 體 課 程 計 畫 書 (102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04 月 22 日 國 立 曾 文 高 級 農 工 職 業 學 校 群 科 課 程 綱 要 總 體 課 程 計 畫 書 核

More information

H

H CGN Power Co., Ltd. * 1816 (1) 2014 (2) 2014 (3) 2014 (4) 2014 (5) 2014 (6) 2015 (7) 2015 (8) 2015 (9) (10) (11) H (12) (13) (14) (15) (16) (17) 2014 5 41 42 43 44 55 2015 5 26 88 JW 3 N-1 N-5 (i) 2015

More information

(iii) ,

(iii) , 279 20 20 88 12 12 250,000 2 89 (iii) 1 6 50,000 1 90 45 50,000 1 279F 2004 7 1 (a) (b) 91 (c) (iii) (iv) (v) (vi) (d) (a) 5 E E (b) 92 (c) (d) (e) (iii) (f) (g) 47 52 (g) (f) 200 XII 579 (iii) 10,000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