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34"

Transcription

1 菩提道次第攝修加持頌攝修加持頌南無第㆓法王無 悲智雪山善巧賢慧普聞文殊應化根本大師宗喀巴尊足 恭敬頂禮伏乞㆒切時處普垂攝護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依止違法善根斷如理事師求加持㆒切時處普攝護諸善知識真佛身但觀功德毋尋過並念大恩求加持殷重敬信為意樂身命財物如教修殊勝供養作加行唯令師喜求加持八難既離十圓滿小大顯密總能修後恐此身難再得願受心要求加持死仇決定終須到容或今日便降臨 死時世事均當捨速修妙法求加持無始所集不善業死墮惡趣不自由若墮當受寒熱等思苦難忍求加持能除眾怖作依怙真實不虛無他方虔皈㆔寶受學處總別遵行求加持黑白業感苦樂果各別應受勤止作別於無始所集罪㆕力對治求加持此生勤修白業因㆒得 賢善身自性之苦不能越願出輪迴求加持有海飄流不自由作此惡劇是惑業業復依於煩惱起誓誅惑仇求加持業惑增 成流轉結生相續繫縛堅離此當得無漏樂勤希解脫求加持為脫有苦依㆔學出家身德佛所稱生生願持解脫戒如護眼珠求加持但求解脫雖可得惜於自利且未圓願修能滿㆓利行入大乘道求加持恩怨 庸今雖現思量各各無決定不應虛妄分愛憎勤修捨心求加持 1 2

2 菩提道次第攝修加持頌攝修加持頌生死流轉無其始入胎受生亦無初故知有情皆是母願生斯見求加持今生愛我母為最眾母愛護亦如是思此厚恩未能報憶念母恩求加持若知有恩猶捨棄似我 劣更有誰是故圖報當拔苦並與勝樂求加持有恩母等乏安樂我以身財善根施願諸有情皆得樂㆒切圓具求加持母等眾生苦所逼苦因苦果願盡離縱有餘殃我代受勤修悲心求加持㆒切世間諸有情獲無漏樂斷苦根我應決定如是作願速堪能求加持任運成辦自他利世尊而外更有誰以此為利有情事願速成佛求加持自他於苦皆不欲願得安樂此心同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相換求加持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 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為令發心長不退念其勝利日六修斷㆕黑法依白法如理勤行求加持成就利他發弘誓為速圓滿此誓願進受大戒起大行勤勇修學求加持身命資具㆔世善各隨所願施有情從心變現以布施捨心增廣求加持別解脫等諸律儀捨命不犯眾惡行若遮若性微細罪羞恥防護求加持 及非 ㆕大種所作損惱多相逼斷除嗔恚不與較觀業忍受求加持既為利他求菩提無量艱辛經劫海於諸難行無怯倦著精進鎧求加持念知堅固除沉掉心緣㆒境生輕安身心於善有堪能隨意得止求加持以分別智觀法性即由觀力引輕安復從輕安發深觀願生此慧求加持由施攝眾成眷屬說如法語示利行以身作則現同事㆕攝利他求加持 3 4

3 攝修加持頌以修共道成法器當求具德阿闍黎為入秘密勝 乘受㆕灌頂求加持所受真言諸密戒若善守護易成就不守決當墮 獄捨命珍護求加持密部肝心㆓次第達精要已起勇進㆒日㆕座無間斷依師教修求加持示茲妙道善知識如理熏修同行 願持正法久住世內外災息求加持願我生生遇明師飽餐妙法甘露味十 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 祈求加持 : 無可思大悲藏眼觀視無垢智主師利微妙音無餘群隊魔滅唯密主雪嶺勝賢頂嚴宗喀巴善慧稱揚蓮足 祈禱 5

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科判科判 ㆒ 引言 ㆓ 正論分㆔ ㆒ 名義分㆔ ㆒ 造論者分㆔ ㆒ 造論者無與倫比分十六 戊㆒ 化界無與倫比 戊㆓ 授記無與倫比 戊㆔ 降誕無與倫比 戊㆕ 修學佛法如實通達無與倫比 戊五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無與倫比 戊六 修法正行無與倫比 戊七 正見無與倫比 戊八 修行無與倫比 戊九 行為無與倫比 戊十 講論無與倫比 戊十㆒ 辯論無與倫比 戊十㆓ 造論無與倫比 戊十㆔ 培養弟子無與倫比 戊十㆕ 佛教事業無與倫比 戊十五 總集無與倫比 戊十六 如是宣說之必要性 ㆓ 造論者名稱 ㆔ 造論之時處及經過 ㆓ 譯者 ㆔ 論名之意義分五 ㆒ 略說...33 ㆓ 菩提分㆕...33 戊㆒ 菩提之體性...33 戊㆓ 菩提之分類...35 戊㆔ 菩提之比喻...36 戊㆕ 菩提之釋詞...36 ㆔ 道次第分㆔...36 戊㆒ 道次第之含義...36 戊㆓ 以理安立...37 戊㆔ 比喻...38 ㆕ 廣...40 五 論...41 ㆓ 論義分㆓...41 ㆒ 造論支分分㆕...41 ㆒ 頂禮分㆔...42 戊㆒ 頂禮本尊...42 戊㆓ 頂禮傳承 師分五...43 己㆒ 頂禮釋迦佛...43 己㆓ 頂禮彌勒與文殊菩薩...46 己㆔ 頂禮龍猛與無著菩薩...48 己㆕ 頂禮阿底峽尊者...50 己五 頂禮其他 師...50 戊㆔ 頂禮之必要...51 ㆓ 立誓造論...51 ㆔ 勸法器諦聽...55 ㆕ 所講之法及傳講方式分㆓...56 戊㆒ 認定所講之法...57 戊㆓ 傳講方式

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科判 ㆓ 菩提道次引導分㆕ ㆒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分㆓ 戊㆒ 總說 戊㆓ : 分說造者殊勝分㆕ 己㆒ 圓滿種 受生事理 己㆓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分㆓ 庚㆒ 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分㆔ 辛㆒ 通達共同明之功德 辛㆓ 修學密宗之情況 辛㆔ 出家修學內明 庚㆓ 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分㆔ 辛㆒ 戒學之成就 辛㆓ 定學之成就 辛㆔ 慧學之成就 己㆔ 得已於教所作事業分㆓ 庚㆒ 從時間階段而言分㆓ 辛㆒ 於印度所作事理 辛㆓ 藏 所作事理 庚㆓ 從功德而言分㆓ 辛㆒ 造論之功德分㆓ 壬㆒ 尊者圓具造論㆔因 壬㆓ 攝義 辛㆓ 攝受弟子之功德 己㆕ 結文 ㆓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分㆕ 戊㆒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殊勝分八 己㆒ 認定聖教 己㆓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含義 己㆔ ㆒切聖教為成佛順緣之根據分㆔ 庚㆒ 為圓滿利他菩薩須學㆒切聖教 庚㆓ 為圓滿自利菩薩須學㆒切聖教 庚㆔ 攝義 己㆕ 於彼辯答 己五 不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過患 己六 結論 己七 以前代聖者語錄對此理引生信解 己八 道次第竅訣具足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殊勝相.122 戊㆓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分十㆒ 己㆒ 宣說㆒切聖言為殊勝教授 己㆓ 諸大車造論與教授之必要性 己㆔ 應當捨棄與經論不相應之教授 己㆕ 執著經論非為教授之過患 己五 如何尋求教授之理 己六 獲得無倒了知之必要 己七 不了知經論是教授之過失 己八 成立經論是教授之根據 己九 道次第教授具有㆒切聖言現為教授之殊勝相.133 己十 捨棄 捨修 與 舉修 不可能令聖言現為教授 己十㆒ 若顯宗㆒切聖言現為教授, 則密宗諸聖言也無難而現為教授 戊㆔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分㆔ 己㆒ 不依靠道次第不獲勝者密意之理 己㆓ 依靠道次第易獲之理 己㆔ 道次第之教授具易獲勝者密意之殊勝相 戊㆕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分㆔

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科判己㆒ 謗法之因由 己㆓ 謗法之過患 己㆔ 道次第之教授具有極大惡行自行消滅之殊勝相 ㆔ 如何講聽㆓種殊勝相應正法 分㆔ 戊㆒ 聽聞軌理分㆔ 己㆒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分㆔ 庚㆒ 宣說聞法利益 庚㆓ 攝義 庚㆔ 以五想聽聞正法 己㆓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分㆔ 庚㆒ 隨 藏經 略說 庚㆓ 隨 菩薩 廣說 庚㆔ 隨 本生論 攝義 己㆔ 正聽軌理分㆓ 庚㆒ 斷器㆔過分㆔ 辛㆒ 比喻 辛㆓ 意義 辛㆔ 對治 庚㆓ 依六種想分㆔ 辛㆒ 六種想分六 壬㆒ 於己作病者想 壬㆓ 於師作良醫想 壬㆔ 於教誡作良藥想 壬㆕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分㆔ 癸㆒ 呵斥不實修與略修之過 癸㆓ 於己作病 想之所以重要之因 癸㆔ 認定殷重之後教誡作殷重修 壬五 於如來所住善士想 壬六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 辛㆓ 須對照自心而實修 辛㆔ 對於攝義必須作意 戊㆓ 說法軌理分㆕ 己㆒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分㆓ 庚㆒ 說法產生極大勝利之條件 庚㆓ 隨經典所說而思惟說法利益 己㆓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己㆔ 以何意樂加行而說分㆓ 庚㆒ 意樂分㆓ 辛㆒ 安住五想 辛㆓ 斷除六過 庚㆓ 加行 己㆕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戊㆔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㆕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㆓ 戊㆒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分㆓ 己㆒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分㆔ 庚㆒ 宣說依止之根據 庚㆓ 正式宣說依止軌理分六 辛㆒ 所依善知識之相分㆕ 壬㆒ 略說 壬㆓ 等法相 壬㆔ 等法相分㆔ 癸㆒ 真實 癸㆓ 遠離不合格者 癸㆔ 宣說具有法相之必要

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科判壬㆕ 等法相 辛㆓ 能依學者之相分五 壬㆒ 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與不具之過失 壬㆓ 必須具足德相之根據 壬㆔ 宣說德相之差別 壬㆕ 攝為㆕種德相 壬五 宣說須了知能依之相 辛㆔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分㆓ 壬㆒ 以宣說具相者須依師之理而連接 文 壬㆓ 真實宣說依止軌理分㆓ 癸㆒ 意樂親近軌理分㆔ 子㆒ 總示親近意樂分㆓ 丑㆒ 略說 丑㆓ 廣說分㆕ 寅㆒ 如孝子心 寅㆓ 如金剛心 寅㆔ 如大 心 寅㆕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分六 卯㆒ 如輪圍山心 卯㆓ 如僕使心 卯㆔ 如除穢 心 卯㆕ 如乘心 卯五 如犬心 卯六 如船心 子㆓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分㆔ 丑㆒ 信心極要之根據 丑㆓ 認定此處所修之信心 丑㆔ 如何修信之理分㆕ 寅㆒ 宣說須觀師為佛之根據而作佛觀 寅㆓ 思惟分別過失之過患而作遮止 寅㆔ 以心特意執取 師功德而作思惟 寅㆕ 於㆒切 師皆須無差別行持 思惟功德 莫觀過失 之理 子㆔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癸㆓ 加行親近軌理分五 子㆒ 總說親近軌理 子㆓ 略說作師所喜之㆔門 子㆔ 廣說作師所喜之㆔門分㆔ 丑㆒ 供獻財物 丑㆓ 身語承事 丑㆔ 如教修行 子㆕ 親近之目的 子五 親近之時間 辛㆕ 依止勝利分㆕ 壬㆒ 總說勝利 壬㆓ 淨除惡業 成就善根之殊勝利益 壬㆔ 依止 師自然產生功德之利益 壬㆕ 略言不如理依止所生之過患 辛五 未依過患分㆔ 壬㆒ 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 壬㆓ 未生不生 已生退失之過患 壬㆔ 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 辛六 攝彼等義 庚㆔ 攝義分㆓ 辛㆒ ㆔乘善知識之法相分㆔ 壬㆒ 小乘善知識法相

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科判壬㆓ 大乘顯密共同善知識法相 壬㆔ 密宗金剛 師之法相 辛㆓ 如何依止善知識分五 壬㆒ 依止善知識之勝利分㆓ 癸㆒ 思惟勝利之必要 癸㆓ 如何思惟勝利分㆕ 子㆒ 思惟供養承事之利益分㆓ 丑㆒ 供養之利益 丑㆓ 承事之利益 子㆓ 虔信而恭敬之勝利分㆔ 丑㆒ 加持自然融入之利益 丑㆓ 證悟功德油然而生之利益 丑㆔ 速得殊勝成就之利益 子㆔ 思惟憶念祈禱之利益分㆓ 丑㆒ 憶念之利益 寅㆒ 僅僅憶念之利益 寅㆓ 恒常憶念之利益 丑㆓ 祈禱之利益分㆓ 寅㆒ 宣說利益 寅㆓ 如何祈禱 子㆕ 思惟頂禮觀師為佛之利益分㆓ 丑㆒ 恭敬頂禮之利益 丑㆓ 觀為真佛之利益 壬㆓ 不如理依止之過患分十㆒ 癸㆒ 呵斥輕蔑之過患分五 子㆒ 呵斥 師將成呵斥㆒切諸佛 子㆓ 縱修密乘亦不成就殊勝之果 子㆔ 精進修持續部法, 反似成為轉生 獄之因 子㆕ 今生來世將生諸多不吉祥 子五 功德未生者不生, 已生者退失 癸㆓ 違背 師所說之過患分㆔ 子㆒ 教證 子㆓ 理證 子㆔ 公案 癸㆔ 忿恚之過患 癸㆕ 分別過失之過患 癸五 觀平凡之過患 癸六 不尊重之過患 癸七 跨越座墊等之過患 癸八 浪費 師財物等之過患 癸九 擾亂 師心意之過患 癸十 於 師行為產生邪見之過患 癸十㆒ 對 師不持為 師之過患 壬㆔ 以意樂依止之軌理分㆓ 癸㆒ 思惟功德而修信心分㆔ 子㆒ 修持信心之必要 子㆓ 以譬理成立 思惟功德是能生信心之因 子㆔ 如何生最圓滿之信心分㆓ 丑㆒ 須觀師為佛 丑㆓ 如何樹此 觀師為佛 之定解分㆔ 寅㆒ 以教成立 寅㆓ 以理成立分㆕ 卯㆒ 以觀待理成立

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科判卯㆓ 以作用理成立 卯㆔ 以證成理成立分㆔ 辰㆒ 果因 辰㆓ 自性因 辰㆔ 不可得因 卯㆕ 以法爾理成立分㆕ 辰㆒ 當幻化相應之調伏身 辰㆓ 當應機而幻化 辰㆔ 當以能利益而幻化 辰㆕ 當以周遍而幻化分㆓ 巳㆒ ㆔世周遍而幻化 巳㆓ 遍㆒切處而幻化 寅㆔ 遣除疑難分㆕ 卯㆒ 遣除有關顯現之問難 卯㆓ 遣除有關不顯現之問難 卯㆔ 遣除不決定之問難 卯㆕ 以問答方式解諸疑惑 癸㆓ 憶念恩德而發起恭敬分五 子㆒ 賜予安樂之恩德 子㆓ 生起功德之恩德 子㆔ 賜予教授之恩德 子㆕ 心相續得以調伏之恩德 子五 超勝㆒切之恩德 壬㆕ 以加行依止之軌理分㆓ 癸㆒ 略說 癸㆓ 廣述分㆔ 子㆒ 供獻財物 子㆓ 身語承事 子㆔ 如教修行 壬五 攝親近之意樂與加行之義分㆓ 癸㆒ 須真修實行 癸㆓ 應歸攝於心而修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思考題

1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引意寶晉美彭措處, 大恩 師於㆒九八㆕年春, 傳與五明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益西彭措堪布講授頂禮 師㆔寶! 為度如母之眾生, 而發無 菩提心! 全文分㆔ : ㆒ 引言㆓ 正論㆔ 後跋 ㆒ 引言 此論攝盡㆒切經典之關要, 以深廣㆓軌之妙道為基奠, 以勝然燈智之教誡作抉擇, 以至尊文殊之竅訣為命根, 以稀奇無垢之教理為依處, 以妙喻與具要教言為嚴飾, 昭顯㆔界法王宗喀巴心要, 宛若朗朗日輪徹照娑婆界 堪為善見㆒切佛經之唯㆒明眸, 能滿眾願恒時受用之如意寶王, 匯集百千妙論河川之無盡大海, 無餘驅散取捨疑霾之㆔界明燈 如是妙論始於宗喀巴大師, 代代相承, 傳至法王如 19 言佛學院之㆕眾弟子, 我 ( 益西彭措堪布 ) 於 座堪布旺青前求得此論傳承, 是故傳承清淨可靠 雖宗派有別, 然法無門戶, 妙音遊娑婆, 來去唯㆒事 以是因緣, 遂有寧瑪教主晉美彭措法王親見宗喀巴大師之奇異境相, 時㆒九八六年七月㆓十日, 大恩 師端坐於床, 忽有㆒身著㆔衣 頭帶黃色班智達長耳帽之大士, 隨著㆒道眩目白光現於眼前, 師知曉其為宗喀巴大師, 便 前敬禮, 大師遂為 師傳授 ㆔主要道 且付囑道 : 我現於彌勒菩薩座, 法號文殊藏, 如今汝弟子, 若 背誦 ㆔主要道, 受持八關齋戒, 以法性力之加持, 暫時定可轉生兜率, 將來我成佛作獅子吼如來時, 彼等為我首座眷屬 言畢便化光而去 師將此次親見宗喀巴大師之事告知眾弟子, 此後遂有許多道孚 爐霍等 格魯派的格西與僧 前來求法 ㆒九八九年, 在北京, 第十世班禪大師亦親自於大恩 師前求過 ㆔主要道 之傳承 大恩 師住世期間, ㆒貫稟持各宗派究竟圓融無違之見, 平等護持藏 各大教派, 他老 家曾親見宗喀巴大師, 於學院亦曾傳授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以 簡稱 廣論 ), 並多次傳授 ㆔主要道 20

1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 ㆓ 正論分㆔ : ㆒ 名義㆓ 論義㆔ 末義 ㆒ 名義分㆔ : ㆒ 造論者㆓ 譯者㆔ 論名之意義 ㆒ 造論者分㆔ : ㆒ 造論者無與倫比㆓ 造論者名稱㆔ 造論之時處及經過 ㆒ 造論者無與倫比分十六 : ㆒ 化界無與倫比㆓ 授記無與倫比㆔ 降誕無與倫比㆕ 修學佛法如實通達無與倫比五 ㆒ 切聖言現為教授無與倫比六 修法正行無與倫比七 正見無與倫比八 修行無與倫比九 行為無與倫比十 講論無與倫比十㆒ 辯論無與倫比十㆓ 造論無與倫比十㆔ 培養弟子無與倫比十㆕ 佛教事業無與倫比十五 總集無與倫比十六 如是宣說之必要性戊㆒ 化界無與倫比 金剛手經 云: 宗喀巴大師為諸佛之幻化 ; 蓮花生大士傳記 亦云 : 大師為金剛持佛之化身 ; 尤其各種密續 宣說 : 宗大師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 如 文殊根本續 授記: 世間我涅槃, 成虛空, 汝 21 義現異生像, 行諸佛所行 彼時雪山, 有歡喜蘭若 釋迦牟尼佛對文殊菩薩言 : 我示現涅槃後, 此世間成虛空之際, 你將示現凡夫身相, 行持諸佛所行之事業, 爾時你將於雪山, 興建歡喜寺 ( 即嘎丹寺 ) ; 空行秘密續 授記 : 文殊師利號賢慧, 增廣教法極稀有 文殊師利菩薩將示現名為賢慧之凡夫身, 彼將增廣佛之教法, 極為稀有 宗大師七歲出家時, 頓珠仁欽仁波切給大師所取法名即為賢慧, 藏音 羅桑 至尊彌勒菩薩言 : 如同諸佛菩薩之眼目與心臟般之文殊化身, 將出現於世間 故宗大師非普通之化身, 而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示現於娑婆世界之真正化身, 誠如 文殊根本續 大師本 著作, 以及五世達賴所讚歎那般 佛說放缽經 云 : 今我得佛, 有㆔十㆓相八十種好, 威神尊貴, 度脫十方㆒切眾生者, 皆文殊師利之恩 前過去無數諸佛, 皆是文殊師利弟子 當來者, 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 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 文殊者, 佛道 之父母也 見㆒切刹土經 亦云: ㆔世諸佛皆因文殊菩薩而成佛, 文殊是㆒切諸佛之父, 稱誦十方所有諸佛菩 之名號, 功德不及稱誦㆒遍文殊名號 心 觀經 云 : ㆔世覺母妙吉祥 大師為大智文殊菩薩之真實化身, 而文殊菩薩為㆔世諸佛之師及父母, 故化界 22

1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無與倫比 戊㆓ 授記無與倫比 釋尊於 文殊根本續 授記 : 將來行持諸佛事業 大師㆔歲時, 第㆕世噶瑪巴遊戲金剛應元順帝迎請, 從西藏前往漢, 途經西寧時, 大師之父領其前去拜見噶瑪巴, 當時噶瑪巴為大師授居士戒, 並授記說 : 此子將到衛藏 ( 拉薩 區 ) 住持正法, 有如第㆓佛陀般之事業 彌勒菩薩授記云 : 汝猶如佛陀出世, 成就宏偉之事業 ; 斷教派祖師瑪吉拉准授記 : 比丘羅桑扎巴所創正法軌, 與釋迦佛陀轉法輪相同 ; 月稱菩薩授記 : 邊 雪域, 有名羅桑之, 將弘揚佛陀之無等聖教以及我之妙宗 ; 蓮師傳記 亦授記 : 持顯密教羅桑扎巴者, 八世之 顯密廣弘揚 以 諸授記皆言, 無等宗喀巴大師將如第㆓佛陀般廣弘聖教, 故為授記無與倫比 戊㆔ 降誕無與倫比 大師降生時, 剪截臍帶滴血處, 自然長出㆒棵白色旃檀樹, 此樹葉子特殊, 葉面皆有獅子吼如來聖像, 或有文殊五字明字樣 因此, 此樹名為古本旃檀, 古本 意為十萬尊佛像 後來於此樹邊所建寺院, 亦名古本, 23 義即著名的青海塔爾寺 從古至今, 除佛陀外, 所有智者與成就者們, 於降生處皆未曾出現菩提樹之事蹟, 唯法王宗喀巴大師有此瑞相, 此為降誕無與倫比 24 戊㆕ 修學佛法如實通達無與倫比 克主傑如此讚歎 : 印度之世親與西藏之布頓, 雖廣聞博學, 亦未如宗大師般全部通達 章嘉國師於 宗派論 言 : 宗大師之傳記, 主要是以揀擇智通達㆒切甚深之法, 並且以事勢理通達㆒切基道果 宗大師是真實文殊菩薩化身, 文殊菩薩畢竟為諸佛智慧總集, 遍達如所有與盡所有法, 故宗大師於顯現 亦具遍達顯密諸法之無 智慧 戊五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無與倫比 在西藏, 噶舉派有聖言現為大手印之教授 ; 寧瑪派有聖言現為大圓滿之教授 ; 薩迦派有聖言現為道果之教授 ; 嘎當派有聖言現為無常與菩提心之教授 ; 然㆒切經續無餘現為教授者, 唯㆒是宗喀巴大師㆒代教法之特色, 故具㆒切聖言現為教授之無與倫比 戊六 修法正行無與倫比 宗喀巴大師外具聲聞功德, 即具清淨戒與出離心 ; 內具菩薩功德, 即具陀羅尼 ㆔摩 神通 菩提心及

1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 觀正見 ; 密具密乘功德, 即現前樂空智慧 ; 不僅如此, 且於金剛乘㆔種成佛 ( 即生成佛 陰成佛 後世成佛 ), 宗大師是 陰成佛 故而大師於正行亦是無與倫比 戊七 正見無與倫比 西藏前代有些論師, 或自未證悟 ; 或雖證悟然未著作 ; 或雖有著作, 然非廣傳於世 ; 大師則既證悟法義, 又著有勝論, 且普傳於世, 此亦為不共特點 大師在懊喀拉當 方修行時, 親見眾多寂怒本尊, 尤其在懊喀拉當, 極力祈禱 師與本尊無㆓無別後, 修行已獲成熟, 時見龍樹師徒現身, 且出現佛護論師手持 觀教典加持之吉兆 次日, 大師得到㆒本佛護論師的 觀論疏, 詳閱之後, 無誤通達龍樹師徒所說空性之理, 如實獲得殊勝 觀正見 戊八 修行無與倫比 有些論師修行時, 或偏於掉舉, 或墮入昏沉, 而大師遠離昏沉與掉舉, 相續 修行已獲成就, 且按照修行體驗而造論, 恰如所說般, 於相續 生起真實㆔摩 大師無與倫比之修行, 詳閱其廣傳便可了知 戊九 行為無與倫比 宗大師所逢時代惡濁, 西藏各寺院有些出家 行為不如法, 彼等不知缽具為何物, 不知祖衣 七衣之作法, 25 義戒律已廢馳至此 宗喀巴大師以其大願力, 廣弘戒律, 重整教規, 如結集律藏之優波離尊者般, 建樹護持戒律之大事業 因大師之恩德, 清淨戒律之教法如旭日東昇, 於雪域藏 重煥異彩, 佛陀清淨儀軌因此重現於世 大師身體力行守持淨戒, 以此偉大戒行感召, 令西藏大小寺院諸出家眾無不守持淨戒 彼等㆔衣常不離身, 對於濾水 觸火等微小過失, 偶犯時亦深生慚愧, 依出罪儀軌, 立即還淨 克主傑在大師傳記 說 : 在雪域佛法面臨毀滅 名存實亡之際, 有些僧 就連出家所用之衣缽等名稱亦未曾聽聞, 因尊者發心之威力, 極力整頓佛教戒律 此後, ㆒切僧眾用具得以恢復, 此皆為尊者之恩德 大師以自己嚴持淨戒, 故能將他眾安置於㆔乘戒律, 令淨戒遍弘於 土邊, 此亦為大師無與倫比之不共功德 26 戊十 講論無與倫比 雖有前代論師宣講 ㆓觀察續 等, 然與大師自小即以自力宣講無法相媲, 且大師平等弘揚顯密㆒切教法, 樹立顯密圓融之宗風 大師講論之無與倫比, 歸納而言有㆔點 :1 宗大師曾於㆒法會, 每日講論十五座, 連續㆔月不間斷,

1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其 有兩部小論提前講完, 大師遂補充兩部論 於此法會, 大師前後共講十七部大論, 即彌勒五論 ( 現觀莊 嚴論 大乘莊嚴經論 辨法法性論 辨 邊論 寶性論 ) 觀五 論 ( 論 迴諍論 六十正理論 七十空性論 精研論 ) 入行論 入 論 ㆕百論 集論 俱舍論 戒律 釋量論 印度 雪域未曾有如此稀罕之傳法情形 ;2 大師在講授眾多經論時, 無論講授何經 何論, 皆樹立該論之無垢自宗, 不雜其他觀點而講解 ;3 如是之講法, 亦能利益未來修行者 以 簡略歸納大師講論無與倫比之特色, 詳情見於大師廣傳 戊十㆒ 辯論無與倫比 以真實理論無法妨害宗大師任㆒善說, 此為大師辯論究竟之徴象 於求學圓滿期, 大師曾往薩迦寺 貢塘寺 桑樸寺等著名道場, 依論典立宗答辯 以大師能力, 完全可同時立十餘部難論之宗, 然因當時各道場精通其他難論者鮮少, 故大師僅依 集論 釋量論 俱舍論 與戒律立宗 因大師智慧高超 辯才無礙, 故解答諸方問難勢如破竹, 無往不勝 大師住世期間, 對其教法雖亦有 認為不合理, 然無㆒ 與之辯論, 此為大師辯論究竟之 27 義徴象 嘎瑪公炯曾言 : 我與羅桑扎巴無法辯論 此即大師辯論之無與倫比 28 戊十㆓ 造論無與倫比 宗大師造論具不共特色 :1 針對㆔種士夫, 宣說次第完整之菩提道 ;2 自己完全通達所著諸論之意義而後撰著 ;3 所造論典之義, 無有能駁斥者 ;4 具有他論所無之特色 ;5 所造論典悉為眾智者歡喜納受, 如 ㆔主要道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略論 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 密集金剛廣疏 等 此為無與倫比的造論功德 戊十㆔ 培養弟子無與倫比 大師所育弟子, 通達㆔藏 行通㆔學 精修㆔士道與生圓次第者, 宛若繁星不可計數 其 弘揚佛法事業廣大者, 有八大弟子 : 賈操傑 克主傑 扎巴堅贊 江揚卻結 釋迦益西 多敦 江白嘉措 吉尊 喜饒僧格 根敦朱巴 其, 賈操傑與克主傑先後住持嘎丹寺, 繼承大師法位, 奠定黃教基礎, 成為弟子眾 弘揚大師教法之最大功臣 宗大師 賈操傑 克主傑㆔者, 被後 尊為 師徒㆔尊 戊十㆕ 佛教事業無與倫比 正月初㆒至十五, 是釋尊於舍衛國現大神變, 降伏

1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六師外道之吉日 往昔印度諸大法王每逢此期間, 均廣陳無量勝妙供品, 供養㆔寶, 誦經發願迴施福德予無量眾生 佛法傳至西藏之初, 雪域諸大法王亦按印度傳統, 於此吉日廣大供養 然至末法時期, 供養法會亦漸隱沒 大師為令聖教永住, 弘揚十方, 亦為令有情廣積福德, 獲無盡恩澤 以此廣大發心, 大師於㆒㆕零九年正月初㆒至十五, 重建大神變祈願法會, 時年正月初㆒, 大師親自向大昭寺釋迦佛像奉獻㆒頂純金五佛冠, 佛冠鑲有眾多貴重珍寶, 工藝精巧 形量端嚴, 正如佛於經 所授記 : 未來雪域藏, 有名羅桑扎巴, 彼將對我之化身佛像莊嚴為報身相 除重興祈願大法會外, 大師於顯密教法之講辯著, 以及聞思修等偉大事業, 皆為現量可知之事實 大師住持正教事業, 實堪為贍部洲至 頂嚴 戊十五 總集無與倫比 總集所有智者之功德, 雖可與宗大師相媲, 然別別比之, 猶有遜色 即使是八大菩薩與龍樹菩薩等, 亦無法相比 : 於功德分雖可平分秋色, 然諸大菩薩非凡夫相, 理應具足功德, 而宗喀巴大師雖示凡夫相, 卻能行持諸佛事業 故對有緣所化而言, 大師恩德之大, 實無 29 義可比者 因大師於有緣所化前, 以凡夫相行佛事業, 故而宛若諸 梵 轉輪王 群星 皓月 眾山 須彌山王般無與倫比 30 戊十六 如是宣說之必要性 宣說此十五種無與倫比之必要性 : 內教任何宗派創始, 皆有現見本尊 祖師加持融入相續 具證悟功德 弘法利生等殊勝事蹟 對某㆒教派之後學而言, 極有必要瞭解其教派傳承 師之殊勝傳記 因後學者須獲傳承 師之加持, 然欲加持融入相續, 唯依清 信心, 而起信之途徑即為瞭解傳承 師稀有功德, 瞭解越深廣, 信心自會相應生起, 如此方能與傳承 師及其所傳之法相應 此外, 修行者應有㆒殊勝皈依處, 恒時以猛利敬信祈禱而修學 其次, 我等初發菩提心, 間積累㆓資, 最後成就佛果, 此等㆒切緣起皆須依賴 師聚合, 故 師為最要修行助緣 因此, 首先講述 師傳記, 對我等有極大助益與必要 ㆓ 造論者名稱 宗喀巴大師 : 其 宗喀 為大師誕生之, 距青海西寧五十餘里, 為表尊重而以 名稱大師為 宗喀, 巴 乃某補特伽羅之義, 大師 之義為 : 從

1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內在教證㆓法而言, 時至尊宗喀巴已成為教法與竅訣之主, 且相續 已無餘積聚㆒切證法, 故尊為 大師 ; 從外之事業而言, 至尊宗喀巴具圓滿家族種性與極為廣大之福德, 且為德高望重之法王, 成為大眾歸仰之怙主, 故尊為 大師 ㆔ 造論之時處及經過 此部 廣論 是西元㆒㆕零㆓年, 大師㆕十六歲時, 於拉薩附近的惹珍寺 ( 熱振寺 ) 撰著而成 惹珍寺是嘎當派初祖種敦巴所建, 後為嘎當派教授之根本道場 時年, 宗大師於阿底峽尊者聖像前虔誠發願, 祈禱加持能顯揚聖教 饒益有情, 爾時感得釋迦佛乃至虛空幢大師在內㆒切傳承 師現身 ㆒月之, 大師日日面見阿底峽尊者 種敦巴 博朵瓦 霞惹瓦等, 彼等賜予大師無量教授教誡 最後㆒日, 種敦巴融入阿底峽身內, 阿底峽尊者為大師摩頂加持, 並安慰道 : 你將來作廣大聖教事業 修菩提行饒益眾生, 屆時我將助你 言畢消逝 因嘎當傳承 師之加持, 大師講述菩提道次第時越發透徹 ㆒時, 參與法會者皆充滿法喜, 咸皆領會菩提道次第之教授極為稀有, 其將㆒切經論教授連貫成道次第, 唯修此法等同遍修諸法門 宗大師因㆒心修持菩提道教授, 得大啓發, 此次修 31 義持結果, 令其了達 現觀莊嚴論 之所詮, 實為任㆒眾生從凡夫 直至成佛之教授 於是復閱因明 觀等顯密教典, 亦皆見為修行教授, 此後, 宗大師便對菩提道修行次第生起不共勝解 當時, 勝依法王 止貢法王暨前後藏等 諸善知識, 皆殷勤勸請大師造㆒部菩提道次第論 大師思忖 : 現內有菩薩加持, 外有諸大德勸請, 內外因緣俱備, 時機相應 便於㆕十六歲那年撰著此論 從 道前基礎 寫至 奢摩他 結束時, 大師心想 : 毘婆舍那 ( 勝觀 ) 甚深, 即便造就, 恐亦難利益他眾 於是欲樂稍退, 時文殊現身教導 : 無論如何, 汝亦應將毘婆舍那完成, 寫就之後, 眾生由此獲 等利益 大師遂遵本尊之意, 續造勝觀部分 每當大師思惟空性時, 皆見空 現出 大般若經 ㆓十種空之字句, 字為銀色, 諸如此類稀有瑞相不勝枚舉 大師造論時, 護法神與 方山神皆現身乞求 : 我等皆為蓮花生大士與阿底峽尊者之近事, 現今對您的教法亦願成辦順緣, 願大師慈悲攝受我等 故大師造完 廣論 後, 於迴向偈 亦代諸護法作了迴向 32 ㆓ 譯者 譯者法尊法師, 河北 士, 生於㆒九零㆓年, 十八歲時於五臺山出家, 十九歲於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 ㆒

1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九㆓㆕年法尊法師於武昌佛學院畢業後, 到北京藏文院學習, 曾師從太虛大師受學 ㆒九㆓五年, 法師㆓十㆔歲時隨大勇法師入藏求法, 先後於藏 求學近十載, ㆒九㆔㆕年返迴漢 主持漢藏教理院 ㆒九㆕九年後, 於北京菩提學會從事藏傳佛教的譯著工作, 曾任 國佛學院院長等職 ㆒九八零年於北京廣濟寺圓寂 法師㆒生致力藏文經論的翻譯工作, 為 國近代傑出的譯師, 其譯著主要有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 入 論 入 論善解密意疏 現觀莊嚴論 辨法法性論 集量論 釋量論 辨了不了義論 等 ㆔ 論名之意義分五 : ㆒ 略說㆓ 菩提㆔ 道次第㆕ 廣五 論 ㆒ 略說 若從能詮所詮的角度分析, 廣論為能詮, 其所詮為菩提道次第 對所詮 菩提道次第, 若以能得與所得分析, 所得為無 菩提, 能得即道次第, 依次第修道便能獲得無 菩提 ㆓ 菩提分㆕ : ㆒ 菩提之體性㆓ 菩提之分類㆔ 菩提之比喻㆕ 菩提之釋詞戊㆒ 菩提之體性 33 義此處菩提為㆔種菩提 ( 聲聞 緣覺 佛菩提 ) 的佛菩提, 亦即大乘究竟佛果 菩提之體性有斷 證㆓分, 亦即煩惱障 所知障之垢染無餘清淨之斷菩提, 以及對如所有與盡所有㆒切諸法現量證悟之證菩提 寶性論 云 : 佛性是由無別異, 清淨妙法所安立, 猶如日輪與虛空, 智慧離染㆓體相 何為勝義如來之體性? 彌勒菩薩言 : 佛之體性是由自心清淨之 ㆒切無別而安住, 最終無餘清淨客塵障垢, 具有兩種清淨之妙法所安立 若從斷證㆓分而言, 即為猶如日輪自性光明的智慧光明 ( 證德 ) 與虛空本來清淨之㆓障清淨 ( 斷德 ), 如此具足證圓滿與斷圓滿之體相 大乘莊嚴經論 云 : ㆒切難已行, ㆒切善已集, ㆒切時已度, ㆒切障已斷, 成就㆒切種, 此即為佛身 ㆒切難行已經行持, ㆒切善根已經集聚, ㆒切時劫已經經歷, ㆒切障礙已經斷除, 由此成就㆒切種智, 此即為佛陀之身 此論 菩提品 亦宣說大菩提之體性 : ㆓障已永除, 法如得清淨, 諸物及緣智, 自在亦無盡 前㆓句宣說斷菩提, 後㆓句宣說證菩提 從斷菩提而言, 何時相續, 已無餘清淨煩惱障與所知障, 法性真如極為清淨之體相, 即大菩提 ; 從證菩提而言, 於證悟法性之 毫無動搖之同時, 無勤任運遍知㆒切有法之智慧自在體性身, 即大菩 34

1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提之自相 以 從斷證㆓分詮釋菩提之體性, 具可參閱 大乘莊嚴經論 菩提品 之九種義 ; 寶性論 之八種義 ; 瑜伽師 論 菩薩 之六種義 若對菩提果能生起勝解, 相續 定會生起求證無 菩提之善法欲 戊㆓ 菩提之分類 菩提可分為㆔類 : 法身菩提 報身菩提 化身菩提 如 寶性論 云 : 彼者分類由深廣, 大自性㆔功德法, 當知如是自性等, 安立法報化㆔身 對於大菩提, 從功德甚深難以測度方面, 安立為法身 ; 從具有十力 ㆕無畏 十八不共法等無量功德故而廣大方面, 安立為報身 ; 從契合眾生根機而作利他故是大自性方面, 安立為化身 法報化㆔身亦可攝為㆓身, 即勝義菩提法身與世俗菩提色身 報身與化身即世俗菩提色身, 因為報身是於近之清淨眷屬 ( ㆒至十 菩薩 ) 前顯現的真實色身 ; 化身是於遠之不淨眷屬 ( 凡夫 聲聞 緣覺 ) 前示現的色身影像 是故, 報化㆓身均攝於世俗菩提色身, 如 寶性論 云 : 此處初者為法身, 其後㆓者為色身 又云 : 自利圓滿功德處, 即㆒切佛勝義身, 他利圓滿功德處, 即㆒切佛世俗身 35 義36 戊㆔ 菩提之比喻 以本具光明之日輪, 比喻究竟智慧光明之證德 ; 以遠離云霧之虛空, 比喻㆓障清淨之斷德 寶性論 有九種比喻 : 譬如蓮花 現出之佛身 遠離群蜂之蜂蜜 皮殼 脫出之果實等 如此無 究竟之菩提遠離㆒切客塵障礙, 本來如來藏自性之本體完全顯露, 此殊勝境界對初學者唯以比喻而詮示 戊㆕ 菩提之釋詞 梵語 : 菩提 ; 藏語 : 向曲 ; 漢義 : 斷證 如 瑜伽師 論 云 : 云何菩提? 謂略說, ㆓斷㆓智, 是名菩提 ㆓斷者 : ㆒ 煩惱障斷, ㆓ 所知障斷 ; ㆓智者 : ㆒ 煩惱障斷故, 畢竟離垢, ㆒切煩惱不隨縛智 ; ㆓ 所知障斷故, 於㆒切所知無礙無障智 因大菩提徹底斷盡㆒切障礙之種子習氣, 且具十力 ㆕無畏 十八不共法等㆒切究竟果法之功德, 故此大菩提必為究竟殊勝之果, 如如意寶般具有能賜予㆒切所欲之妙力 有情所希求者即此究竟之解脫 無 之菩提, 此如意寶王以何而可獲取? 即依靠次第修道 ㆔ 道次第分㆔ : ㆒ 道次第之含義㆓ 以理安立㆔ 比喻戊㆒ 道次第之含義

1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道次第含義可從幾個角度詮釋 : 1 按 現觀莊嚴論 之觀點: 道 指甚深與廣大㆓道 次第 指深廣㆓道於資糧道 加行道 見道 修道 的修行次第 2 按 入行論 之觀點: 道 指菩薩行所依之菩提心, 以及依此發起的六度萬行, 亦即願行兩種菩提心之修行 次第 指安住不放逸後行持布施 持戒等 ; 或為安住不放逸等, 然後修持自他平等 自他相換等 3 按 道炬論 與本論觀點: 道 指㆔士道, 即共 士道 共 士道 不共 士道 次第 即在具足共 士 共 士道次第之前提, 修學不共之 士道, 亦即以 士道 士道為基礎, 於此基礎 修不共 士道 戊㆓ 以理安立 1 以理安立 道 : 道炬論 與 廣論 所講的甚深與廣大之智慧為正道, 因其為能夠到達果 菩提之現證故 2 以理安立 次第 : 即前因後果之因果次第 ㆔士道所攝㆒切道須次第產生, 以前前為因, 後後為果 譬如, ㆒棵樹的根 莖 枝 葉 花 果六個階段, 37 義須次第產生 : 以樹根為因而有樹莖 ; 以樹莖為因而有樹枝, 如是依次產生樹葉乃至花果等 同理, ㆔士道之修行, 唯完成前前, 方能進入後後, 此為次第決定之理 38 戊㆔ 比喻 1 道 之比喻 : 即能到達目的 之大路 俱舍論 云 : 道義云何? 謂涅槃路, 乘此能往涅槃城故 本論所說之㆔士道即為能從凡夫 通向涅槃之道路, 為行 所應走的圓滿成佛之路, 故名菩提道 2 次第決定之比喻: (1) 陀羅尼自在王經 以淨治摩尼寶之過程為喻 : 譬如, ㆒善巧摩尼寶之大師, 若得不淨之摩尼寶, 他先以灰洗摩尼寶, 又以黑髮之布擦拭, 再以辛辣味之漿水洗, 完後復以布裹住木棒擦拭摩尼寶, 此道工序完成後續以藥水洗, 後再以細軟之布擦拭, 最後徹底遠離銅鐵等細垢 此喻意為 : 我等欲成就離垢清淨之斷菩提, 應如此按次第不斷淨化自相續, 先除粗垢, 後遣細垢, 最後再除極細微之障垢 因斷障具有從粗到細逐漸遣除之決定次第, 故以此淨治摩尼寶之過程為喻 以㆔士道而言, 首要遣除對現世五欲之耽著, 才能為後世安樂而取捨因果, 趣入 士道十善業之修行 ; 復次, 須遣除對㆔界有漏安樂之耽著, 方能生起出離心 修戒定

2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慧, 趣入 士道之修行 ; 之後, 須遣除僅為己求解脫之小乘發心, 如此才能修習菩提心, 趣入 士道六度㆕攝之修行 ; 最後, 要遣除對 法之實執, 才能真正超越輪涅, 獲究竟解脫 因此, 首 遣除前前粗大之耽著, 如是方能趣入後後之修行, 具有如此決定之次第 (2) 其他經論 以階梯比喻次第 : 如同階梯從 通往, 唯經過 之臺階, 方能到達 若未經, 則不可能無因而至, 因此, 為 不可或缺之基礎 相反, 若能按次第㆒階階經過, 自會達 就本論而言, 法尊法師曾以 士道為例, 宣說次第決定之理 法尊法師言 : 親近善知識是修學㆒切佛法之基礎, 須親近善知識才能趣入佛法, 故最先說 趣入佛法後, 即須思惟有暇圓滿 身難得, 才能策勵自己, 起大精進, 修學佛法 所修學者, 即㆔士道 若不能脫離惡趣, 即無修學佛法之機緣, 更不能出離生死, 成大菩提 若對現世五欲塵 ( 色聲香味觸的享受 ) 貪求還不能止息, 尚不知怖畏㆔惡趣之苦, 就更不能厭㆔界苦, 勤求出離 故最迫切者, 也是淺易者, 應當先修 士道 修 士道, 若貪著現世五欲, 於後世安樂就不能起猛利希求, 於㆔惡趣苦也不能生真實怖畏 故先應思惟 身 39 義無常, 才能怖畏惡趣, 由怖畏惡趣, 才能至誠皈依㆔寶, 深信佛說因果道理, 止惡修善, 由此才能遠離惡趣 40 ㆕ 廣 廣 之含義可從㆔門詮釋 :1 能詮所詮廣大;2 所化廣大 ;3 相對於略論而言廣大 1 本論能詮教理眾多, 故所詮意義甚廣, 凡從初發心學佛直至成佛之間的修行次第, 無㆒不圓滿具足, 故名為 廣 克主傑曾讚歎道: 阿底峽尊者所傳的菩提道次第教授, 比如教典派 教授派等, 雖有多種道次第, 但要如宗大師廣略㆓論 所說道之總體與㆒㆒支分, 過去西藏未曾有㆒ 能如此宣說, 故應知此為大師不共稀有之善說 如是, 從總體或㆒㆒支分圓滿抉擇, 唯本論具有如是殊勝功德, 故從能詮與所詮廣大角度名為 廣 2 本論所化根機甚廣, 包括 ㆔類根機, 此㆔類根機皆可依修學本論而趣入 根者首先修學 士 士道, 奠定基礎後, 方能漸漸趨入 士道修行 根者欲趣入 士道修行, 亦必須圓滿 士道之支分, 故亦應先學共 士 共 士之道 因本論針對的所化範圍甚廣, 故名為 廣論

2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名3 相對 菩提道次第略論 而言廣大: 本論, 對每㆒科內容皆先依正理成立, 後廣引經論證明 ; 對疑惑處, 以易解之比喻說明, 打破各種邪見 ; 再引嘎當祖師語錄顯發其 義理, 最後再總結要義, 以廣而細之方式層層遞進解釋, 而 菩提道次第略論 則省略了破立與教證等, 故本論相對而言 廣 五 論 內道之論具改造與救護㆓義, 本論即可不斷改造我等內心 最初從世俗角度而言, 是將耽著今生之心改造成希求後世安樂之心 ; 又將沉迷輪迴之心改造成追求解脫之心 ; 再將僅求自己解脫之自利心改造成唯願眾生離苦得佛果之菩提心 ; 最後從勝義角度而言, 是將執 法之分別心改造成證悟法界之勝義菩提心 如此將有情從㆔惡趣救護至 善趣 ; 再從 善趣, 救護出離生死苦海 ; 最後從小乘果位 救護至無 佛果, 故本論具足改造與救護兩種殊勝功德 ㆓ 論義分㆓ : ㆒ 造論支分㆓ 菩提道次引導 ㆒ 造論支分分㆕分㆕ : ㆒ 頂禮㆓ 立誓造論㆔ 勸請法器諦聽㆕ 所講之法及傳 41 義講方式 ㆒ 頂禮分㆔ : ㆒ 頂禮本尊㆓ 頂禮傳承 師㆔ 頂禮之必要戊㆒ 頂禮本尊 梵語 :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 ; 漢語 : 敬禮尊重妙音 此處為頂禮不共本尊文殊菩薩 南無 即敬禮 ; 姑如 即尊重 ; 曼殊廓喀 即妙音 ; 耶 即向或對於 文殊菩薩是宗喀巴大师生生世世不離之本尊 密宗道次第廣論 云 : 於顯現, 長久以來, 文殊菩薩皆為宗大師相續不斷依止之本尊 大師多世 ㆒直為文殊菩薩所攝受 以今生而言, 文殊菩薩亦顯現歡喜之容色, 顯密教法㆒切關要皆於大智文殊菩薩前諦聽而斷除增益, 故大師首先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姑如 為梵語, 有兩種含義 : ㆒為無, ㆓是沉重, 合譯為尊重 從功德分而言, 因成為㆒切眾生之無, 或成為眾生怙主, 故名為尊 因功德巍巍, 以貪嗔等煩惱無法動搖, 故曰重 ; 或 師以任何違緣亦無法動搖, 成為如山王般極穩重的眾生所依之境, 故名為重 曼殊廓喀 即妙音, 可作㆓釋 :1 妙: 指斷德 42

2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自性身, 因離盡㆓障習氣之粗澀, 故名妙 ; 音 : 指智慧法身, 因妙音之增 緣為智慧法身, 故以音代表智慧法身 2 妙: 指斷德自性身與智慧法身 ; 音 : 指㆒歷耳根遂可開啓智慧之極悅意音聲 戊㆓ 頂禮傳承 師分五 : ㆒ 頂禮釋迦佛㆓ 頂禮彌勒與文殊菩薩㆔ 頂禮龍猛與無著菩薩㆕ 頂禮阿底峽尊者五 頂禮其他 師 己㆒ 頂禮釋迦佛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前㆔句分別頂禮釋迦佛之身 語 意 : 主要從因之角度讚歎佛身 ; 從作用之角度讚歎佛語 ; 從體性之角度讚歎佛意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 俱胝 即千萬, 此處泛指無量 ; 圓滿 指㆒切具足 不缺絲毫 ; 妙善 指菩提心所攝之善根, 因㆒切深廣之道皆由菩提心而生, 最終無 菩提亦因菩提心而成就 菩提心為深廣㆓道之因, 故稱為妙 菩提心所攝之善根, 為初 後㆔善 : 最初發起菩提心, 為初善 ; 間增 菩提心, 為 善 ; 最後圓滿菩提心, 為後善 或凡以菩提心所攝之 43 身語意行為, 前行亦善, 正行亦善, 後行亦善, 故稱為善 此句乃讚歎佛身之因極為圓滿, 即佛身非屬業惑所感, 而為無量圓滿妙善所生之身, 如 無垢稱經 云 : 諸友伴, 如來身者從百福生, 從㆒切善法生, 從無量善道生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 無邊眾生 指周遍虛空之無量眾生 ; 希願 指㆒切暫時與究竟之希求 此句乃讚歎佛語之作用極為圓滿 維摩詰經 云 : 佛以㆒音而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佛以㆒音說法時, ㆔種根機之眾生各得相應自己根機之理解, 故佛語乃滿足㆒切根機之妙音, 無量眾生由修學佛法, 暫時可成滿增 生之安樂, 究竟可成滿決定勝之解脫, 故佛語實乃成滿無量眾生希願之妙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 此乃讚歎佛意之體性極為圓滿 佛之意非凡夫之分別心, 亦非聲緣及學道菩薩之意, 此等眾生因具煩惱障與所知障之故, 不能觀見㆒切如所有義與盡所有義 而佛陀已經斷盡煩惱障與所知障, 故佛意為如實照見㆒切所知之遍知智慧, 此是從體性極為圓滿之角度讚歎佛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 釋迦尊主 指釋迦種性之尊主 ; 稽首禮 是將自己最尊貴之頭部, 禮拜對 44

2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境雙足, 頂禮身語意如此圓滿之釋迦尊主, 表示對釋尊極為恭敬 ㆒般傲慢者不願低頭, 更不願以頭部禮拜對境雙足, 故唯有滿懷恭敬者才會稽首頂禮, 此處表示宗大師對釋尊異常恭敬 釋迦佛是我等導師, 為利眾生而發無 菩提心, 斷盡㆒切過失, 圓集無量善法, 以此成就圓滿佛身, 具有能照見㆒切所知法之㆒切種智 因完全了達成佛之道 通達㆒切眾生之根機意樂, 且佛最初發菩提心 間廣積㆓資 最後成佛, 此等㆒切皆為利益有情, 故成佛後㆒切身語意亦皆為利益我等, 佛之教法皆為滿足我等暫時增 生與究竟決定勝之希願, 故佛之善說皆為令我等趨入增 生與決定勝之教授 然此等教授, 凡夫依自力無法通達, 故宗大師以深廣之智慧, 領悟佛陀心意, 而將㆒切聖言現為教授 : 能成辦暫時增 生之教授攝於 士道 ; 能成辦決定勝之教授攝於 士道 如此, 先具足 士道功德, 斷盡此道應斷之過失, 再進入 士道, 圓具此道功德, 再進入 士道, 以前前為基礎, 次第斷障證德, 最後現前身語意圓滿之佛陀功德 此頌㆒方面為宗大師頂禮釋尊之頂禮句, 另㆒方面, 亦是啓示我等應憶念宗喀巴大師之功德與恩德而稽首禮拜大師 此頌亦為殊勝教言, 讓我等依無 菩提道 45 次第而修, 而且於 士道時以菩提心為基, 行持六度萬行, 最終定會獲得無 究竟之菩提果 46 己㆓ 頂禮彌勒與文殊菩薩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㆒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是無等師最勝子 : 無等師 指本師釋迦佛, 所謂 無等 : 1 世間無等: 釋尊功德非外道六師可相媲, ㆒切世間仙 外道 具德智 有成就者皆不具釋尊毫髮之德, 故為世間無等 2 大願無等: 釋尊發 如白蓮花般的五百大願, 攝受濁世眾生, 悲心深廣, 超勝他佛, 是他佛無等 麥彭仁波切於 釋迦佛修法儀軌 言 :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 爾後發 五百廣大願,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3 說法無等: 如 論 云 :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諸說 第㆒ 佛以自力所宣說的緣起性空, 為諸說 第㆒, 此為說法之無等 所謂 師 : 因如實宣說㆒切諸法之義, 故為師 ; 且能改變眾生相續, 將彼等逐漸引至涅槃, 故為導師 如今, 我等於宇宙 生之真諦能有㆒分覺悟, 悉為釋尊

2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傳法恩德所致 ; 我等能發願 修行 積資淨障, 悉因釋尊之引導, 故釋尊為㆔界導師 ㆕生慈父 瑜伽師 論 云 : 能善教誡聲聞弟子, ㆒切應作不應作事, 故名大師 又能化導無量眾生, 令苦寂滅, 故名大師 最勝子 : 文殊 彌勒㆓大菩薩, 非佛之語子 ( 聲緣 ), 而為佛之意子, 且為最勝之意子 以彼等已發世俗與勝義菩提心, 故為意子 ; 更位居十, 為意子之首, 故為 最勝子 為何稱 法王子? 因彼等 荷佛㆒切事業擔 : 佛無他業, 唯有度生之偉業, 其根本即轉法輪 佛涅槃後, 繼佛業者即文殊 彌勒㆓尊 以㆓大菩薩為主結集佛所說的大乘甚深與廣大法藏 當年, 百萬菩薩聚集於王舍城南方布瑪薩瓦山, 由彌勒 文殊 金剛手菩薩結集大乘㆔藏, 按㆓大車軌而言, 文殊菩薩結集甚深法藏 ; 彌勒菩薩結集廣大法藏, 並造五論, 開顯大乘法藏密意 因根本佛業即為轉法輪, 接引 教化 成熟 解脫有緣眾生 而佛陀㆒代教法之結集者 繼承者 弘揚者即此㆓大菩薩, 故言 荷佛㆒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 此㆓大菩薩如佛㆒般, 於無量世界, 示現各種身幻化遊戲, 或示佛身 或示菩薩身 或現比丘相或現居士相 或示傍生餓鬼等, 為度無 47 量所化而示現無量身 遊戲無量土 印藏漢土等, 多有祖師大德為此㆓大菩薩之化身, 如藏 無垢光尊者 薩迦班智達 宗喀巴大師等皆為文殊菩薩之化身 禮阿逸多及妙音 : 阿逸多 是梵文, 即彌勒菩薩名號, 漢義為 無能勝, 因彌勒菩薩修習慈心㆔昧, 無 能比, 最為殊勝, 故名 無能勝 ; 妙音 為梵語 文殊師利 之義, 又譯為 妙吉祥 宗喀巴大師恭敬頂禮如是荷佛家業之最勝子現無量身 遊無量土之文殊彌勒㆓尊 48 己㆔ 頂禮龍猛與無著菩薩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瞻部嚴, 名稱遍揚於㆔, 我禮龍猛無著足 如極難量勝者教 : 如 即如實, 佛之教法密意如是, ㆓大菩薩亦如實闡釋, 故為如教造釋 ; 勝者 : 佛陀為㆒切 最勝, 故稱 勝者 ; 教 指般若經 ; 極難量 指般若經之密意甚深, 以常 之智極難測度, 佛於成道時亦云 : 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 吾得猶如甘露之妙法, 縱為誰說亦不能了知, 故當無言安住於林間 如是佛所親證的深寂光明無為法, 即此難思量之勝者教 造釋密意瞻部嚴 : 大乘深廣教法後能弘揚 興

2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盛於世, 全賴龍猛 無著㆓尊, 因彼等分別造論如實開顯大乘經密意, 龍猛菩 得文殊菩薩攝受, 以智慧力撰造 觀六論及 贊聚論 等, 開顯大乘甚深法藏之密意 ; 無著菩 於兜率 得彌勒菩薩親傳, 不僅將彌勒五論廣弘 間, 且自己撰造 瑜伽師 論 寶性論注釋 阿毗達磨雜集論 以及 攝大乘論 等, 開顯大乘廣大法藏之密意 瞻部嚴 即南瞻部洲之莊嚴 嚴有㆔種含義 : 自性莊嚴 開顯莊嚴 裝飾莊嚴 裝飾莊嚴 : 譬如, 日月為 之莊嚴, 世界因日月而顯得分外莊嚴, 若無日月映照, 世界將因此陷入黑暗, 如此則非莊嚴 又如夏日草原, 鮮花滿山坡, 甚是賞心悅目, 此等鮮花即為大 之莊嚴 如是印度曾有㆓勝六莊嚴, 其 ㆓勝即精通戒律之釋迦光與功德光, 六莊嚴即為精通 觀的龍樹與聖 菩, 精通對法的無著與世親菩, 精通因明的陳那與法稱論師 故頌云龍樹與無著菩 為南瞻部洲之莊嚴 開顯莊嚴 : 譬如㆒相好莊嚴, 且佩各種美飾者, 以明鏡映顯莊嚴身相, 此明鏡即為開顯莊嚴 如是, 大乘經典自性善妙, 初 後皆善, 現以龍樹與無著之大論完全開顯此等善妙之義理, 故彼等大論, 宛若顯示佛陀極其莊嚴深廣教法密意之明鏡 大乘莊嚴經論 云 : 譬 49 如莊美質, 臨鏡生勝喜, 妙法莊嚴已, 得喜更第㆒ 如實造論闡釋勝者佛陀極難思量的般若經密意, 由此成為贍部洲無 妙嚴, 名稱遍揚 與 ㆔ 之龍猛菩薩與無著菩薩, 我宗喀巴恭敬頂禮彼等雙足 50 己㆕ 頂禮阿底峽尊者 攝㆓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然燈智 含攝㆓大車流所傳的甚深見派與廣大行派教授無有錯謬, 具足圓滿道之心要教授藏, 於其持有者勝然燈智前, 我恭敬頂禮 頌詞前㆔句應㆒貫理解, 持彼 : 彼 為前㆔句所說教授藏, 然燈智 : 為阿底峽尊者出家法名 深見廣行㆓派之傳承教授皆傳至阿底峽尊者, 彼為深廣法藏之持藏者 於尊者傳記 將廣述, 故不贅述 己五 頂禮其他 師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具有無餘了達無邊佛語之眼目, 成為善緣者趣向解脫之最勝階梯, 以悲心之發動而方便善巧開顯道次第者, 即為我之善知識, 於如是具有殊勝功德的善知識南

2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喀堅參等 師足, 我恭敬頂禮 首句 眼目 是從能見方面, 比喻善知識了達佛語之智慧 ; 次句 階梯 是從能通向方面, 比喻善知識是有緣者趣向解脫之助緣 ; 第㆔句 悲動 指善知識開顯佛法, 唯由大悲心推動, 並無其他庸俗動機, 以利他心推動而開顯此等道次第 賢種 : 即具有善緣者, 無緣者不會值遇殊勝善知識, 則不可稱 賢種 戊㆔ 頂禮之必要 從造論而言, 首先頂禮本尊與傳承 師, 能得彼等加持, 而使造論初 後㆔時吉祥圓滿, 遣除㆒切造論違緣 ; 從自他㆓利而言, 頂禮本尊與 師, 於己可積累資糧, 令自相續與聖者相應 ; 於他可令之生起信心, 彼等見此恭敬行, 亦會效仿隨學, 故有感化他 之用 ; 從顯示法源清淨而言, 禮敬道次第歷代傳承 師, 可明此論法要非大師無有傳源, 閉門造車之產物 此等道次第之法要始源釋迦佛教法, 代代相傳, 直至大師, 大師為廣弘此等道次第而造論, 可見此論來源清淨可靠 ㆓ 立誓造論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辨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51 如今欲勤修瑜伽者, 多數皆缺少聽聞, 故而不明教理 ; 而廣聞多學者又不善實修關要, 多數僅以片面眼光視佛語, 且缺乏以理辨別經教含義之能力, 故而愈來愈遠離圓滿教法心要之殊勝教授 智者所喜之妙道 見此情形, 我 ( 宗喀巴 ) 發心注疏此大車之道 菩提道次第之教法, 因而此刻內心充滿踴躍之歡喜 頌詞前㆕句分別宣說大師所處時代, 修行者 普遍存在的㆕種過失 : 即少聞盲修 多聞而不善修要 片面了知佛法 缺乏思辨力 1 今勤瑜伽多寡聞 : 指少聞盲修之過 即修行者未經多聞而欲念誦 坐禪 閉關專修 然此等不明教理之盲修, 非常危險 薩迦班智達曾言 : 無聞之修行, 如斷臂攀岩 如此行持唯有誤入歧途, 趣向毀滅 扎嘎山法 云 : 能否以㆔學道解脫自相續而獲涅槃果位悉賴於聞法 ; 能否速疾獲得佛果也依賴於廣聞與否 若廣聞博學, 則會通曉斷除煩惱等罪業過患以及成就功德的各種權巧方便, 對佛法之深廣也會獲得廣大全面之定解, 從而懂得所有教典悉為教言 若未具足多聞, 則無法以聞法斷除增益, 亦不會明瞭應如何修習, 如此則不獲㆒切以㆔學道解脫自相續而成就之果位 2 廣聞不善於修要 : 指多聞而不善修要之過 52

2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即雖經多聞, 然僅將法作為學問, ㆒味積累佛教知識, 此種結果唯成佛學者, 未將法融會於心, 不堪為修行者 或雖學不少, 然並未掌其修要, 仍然偏離智者所喜之妙道 扎嘎山法 云 : 有些修行 已臻白髮蒼蒼 牙齒脫落 滿面皺紋的垂暮之年, 仍舊㆒門心思與別 口頭辯論, 雖然被 們美其名曰為智者, 實則彼等修行境界甚至無最基礎的厭離現世之心 3 觀視佛語多片眼 : 片面瞭解佛法之過 即如坐井觀, 以狹隘之眼界視廣闊之 空, 僅見井口之空, 悉不知井外無垠 如是當時頗多修行者片面認知佛法, 如偏於大乘道者認為無需小乘法 ; 偏於小乘者無法接受大乘法 ; 偏於顯宗者不能理解密宗 ; 偏於密宗者無法含攝顯宗 佛之教法原本廣大圓滿, 凡夫 至佛 之道次第悉皆含攝, 所有教法皆為佛法支分, 然因能境行者不具廣闊智慧, 故而常落於片執佛法之過失 4 復乏理辨教義力 : 指缺乏思辨能力之過 即缺乏以理辨別了不了義 世俗與勝義以及如何取捨之能力 因具 述㆕種過失,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 此處 圓滿 : 指具足㆒切支分 ; 教要 : 指具足關要 ; 勝教授 : 指具足㆕種殊勝教授, 即通 53 達㆒切聖教無違殊勝 ;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以 皆為讚歎阿底峽尊者之教授圓滿殊勝 此教授能令修行者通曉㆒切佛之聖教皆為圓融無違 ; 令㆒切佛陀至言皆現為教授 ; 令修學者易獲佛之密意 ; 令修行者自然息滅謗法等極大罪行, 因有此等殊勝功用, 故稱為 勝教授 如是圓滿 具足關要 具足㆕種殊勝之教授, 確為令智者歡喜受持之妙道 見已釋此大車道 : 大車道 即阿底峽尊者所造的 菩提道炬論 何言此論為大車道? 因此論 圓滿含攝顯密深廣之教法, 故稱為 大車道 宗大師見當時修行 因㆕種過失而遠離智者歡喜之妙道, 無限悲愍, 以此大悲心之策動遂發心詮釋此道次第教法, 撰造 菩提道次第廣論 廣大詮釋此論顯教部分, 故云 見已釋此大車道 大師後來撰造 密宗道次第廣論 是廣釋此論密宗部分 故我心意遍勇喜 : 此句描述大師造論時心情 大師為何心生如是之歡喜? 大乘莊嚴經論 云: 施與悲共起, 能令菩薩樂, ㆔界 樂受, 比此無㆒分 無任何希求迴報或後世異熟之心, 唯㆒為利他 以大悲攝持發起布施時, 此圓滿利他之布施能令菩薩無比安 54

2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樂, ㆔界有漏安樂百千萬分亦不及其㆒ 入 論 云 : 且如佛子聞求施, 思惟彼聲所生樂, 聖者入滅無彼樂, 何況菩薩施㆒切 菩薩聞求施聲, 僅僅思惟 : 彼向我乞求, 我能予之安樂 以此所生之安樂, 即已遠勝小乘聖者入滅定之安樂, 何況菩薩盡施內外諸財, 令乞者滿足, 其安樂之大, 更是無以言表 大師造論時無絲毫庸俗之求, 唯以全然利他之菩提心, 因為以自己發心造論能令諸有緣者趣入智者歡喜之妙道, 不論何種根機皆可暫時置於 增 生, 究竟置於佛果決定勝 故此無盡法施超勝 入 論 所說財施百千萬億倍 大師為非凡之大菩薩, 能行持如是布施, 當生無比歡喜 聖士夫不輕易立誓, 然㆒旦經觀察後立 誓願, 則如石 刻字, 終無悔改, 此即聖士夫之品格 如 ㆓規教言論 云 : 何 事前所承諾, 終無變更誓堅定, 若堅誓願獲自利, 他眾亦信此 語, 以善觀察所承諾, 壞劫之際亦不捨 故如此立誓, 可使造論堅固不退而終得圓滿, 此即為立誓之必要 ㆔ 勸法器諦聽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頌詞前㆔句描述法器德相, 第㆕句為勸請聽聞 55 法器應具何種德相? ㆕百論 云 : 質直慧求義, 說為聞法器 即法器應具質直 具慧與希求法義㆔種德相 諸有偏執暗未覆 : 對應質直 ; 所謂 偏執 即貪著自宗 憎厭他宗之偏袒執著 若心未被偏執愚暗覆蓋而質樸正直, 即具 質直 德相 具辨善惡妙慧力 : 對應具慧 ; 妙慧 指不顛倒辨別之慧 若具足辨別善惡 是非 邪正 真妄等的妙慧力, 則能如理抉擇, 無誤取捨, 如是才能由聞法而如理趣入 欲令暇身不唐捐 : 對應希求法義 ; 唐捐 即徒勞無益 極其珍惜暇滿 身, 不願虛耗, 唯求真實法義, 有如是向道之心, 才會如久旱渴雨般, 接受 師所賜的正法甘露 諸具善者專勵聽 : 若具 述㆔種德相者, 即為 具善者 大師殷切勸請當時及後世無量具善者: 請汝等聽聞成就無 菩提的圓滿道次第 大師造論雖遠在㆒㆕零㆓年, 距今六百餘年之遙, 然以大師盡虛空 遍法界之大悲心與大願力, 而令我等如今亦能聞思此論, 故我等亦為大師勸聞之對境 56 ㆕ 所講之法及傳講方式分㆓ : ㆒ 認定

2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所講之法㆓ 傳講方式戊㆒ 認定所講之法 此 總攝㆒切佛語扼要, 遍攝龍猛無著㆓大車之道軌, 往趣㆒切種智 位勝士法範, ㆔種士夫㆒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 導具善者趣佛 理, 是謂此 所詮諸法 文 此㆓ 此, 前者指 菩提道炬論, 後者指 廣論 ㆒切佛語 即㆔轉聖法輪, 其扼要即㆔藏所詮義戒定慧 此 菩提道炬論 總攝㆒切佛語扼要, 即戒定慧㆔學, 亦遍攝龍猛 無著㆓大車之道軌, 趣往㆒切種智 之勝士法範, 以及 ㆔種士夫㆒切行持之次第無㆒缺者 所謂 大車 即大乘宗派開創者或大乘導師 堪稱大車者必具㆔大條件 :1 為佛所授記示現 身之補特伽羅 ;2 為聖者菩薩;3 不依其他論師之論典, 唯以自力開顯佛經密意 而龍猛菩薩為佛親自授記示現 身之聖者菩薩, 楞伽經 授記: 南方碑達國, 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龍, 能破有無邊, 於世宏我教, 善說無 乘, 證得歡喜, 往生極樂國 經 佛授記龍猛菩薩為宏大乘無 法 能破有無戲論邊之初 菩薩 其他經亦有授記龍猛為七 菩薩或說為佛陀化現 龍猛菩 57 薩未依其他論師之教證與見解, 唯以自力撰造 論 等 觀理聚論, 開顯 般若經 密意, 由此建立甚深見派之道軌, 故為大車 無著菩薩亦為佛授記之聖者, 佛於 文殊根本續 授記 : 無著比丘者, 善巧諸論義, 了不了義經, 分別為多種 無著以自力撰造 瑜伽師 論 等論典, 依於萬法唯識安立㆒切大乘道之廣大修行, 開創廣大行派之道軌, 故堪稱為大車 往趣㆒切種智 位勝士法範 即指大乘菩提心與止觀法門 範 是鑄造器物所用模子, 引申為規範與法則 菩提道炬論 不僅具足勝士之法範, 且㆔士夫㆒切行持之次第悉皆具足 後句宣說 : 依於阿底峽尊者 菩提道炬論 所說菩提道次第, 引導善緣者趣入佛 修行之理, 此即 廣論 所詮之諸法 58 戊㆓ 傳講方式 此 傳有㆓派釋儀,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 許由㆔種清淨門, 詮釋正法 謂軌範語淨, 學者相續淨, 所說法清淨 佛與佛子傳法方式有不同分類 : 佛以㆔神變傳法, 即神通輪 記心輪 教誡輪 神通輪 : 由佛之身業現種種神變令眾生起信 ; 記心輪 : 以

3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佛之意業了知所化心行差別 ; 教誡輪 : 以佛之語業宣說相應所化根機意樂之教授, 令其趣入修行 此㆔依次為身意語之作用, 先以神通引導, 次以記心了知根機, 後以教誡令行正道 佛子傳法有不同分類 : 彌勒菩薩以大海波浪之方式傳法 : 即先立全論主體, 再對主體每㆒支層層廣說, 猶如大海波浪從海之 央展開, 層層推演般 世親菩薩的 論議正理釋論 是以五條竅訣傳講, 此五竅訣即 : 必要 略說 解義 連結 辯答 必要 : 於傳講前, 首先總明此法之必要性 ; 略說 : 概略說明全論要義 ; 解義 : 逐㆒解釋全論字句, 令學 確切掌握其含義 ; 連結 : 連結科目之間 段落之間的意義, 令學 掌握全論脈胳 ; 辯答 : 針對學 的疑惑或論 難點, 以問答方式遣難除疑, 引生信解 宗大師於 現觀莊嚴論 金鬘疏 云 : 此為世親於彌勒菩薩處所得傳授 藏傳密法有六邊㆕理的傳授方式 : 論師應機施教, 對 根者只說論名, 對 根者唯傳總義, 對 根者重講詞句 ; 又有以問答方式演講法義 漢 臺宗以五重玄義講經, 五重玄義者 : 第㆒釋名, 解釋經名含義 ; 第㆓辨體, 辨明全經以何為正體 ; 第㆔明宗, 明經之宗趣 ; 第㆕力用, 明經之作用 ; 第五教相, 明此經屬何教 華 59 嚴宗以十門分列講經 永明大師的 宗鏡錄 是以問答方式演說法義 既有眾多傳講方式, 則本論當屬何種? 藏漢佛法源於印度聖境, 其有兩大寺院 : ㆒為那蘭陀寺, ㆒為戒香寺 相傳此㆓寺有兩種傳法方式 : 那蘭陀寺講經按五圓滿, 講論按著論五本, 另有以㆔清淨傳講, ㆔清淨即 : 軌範語言清淨, 即法師語言清淨, 無句義之垢 ; 學者相續清淨 ; 所說法清淨 本論是依戒香寺傳講方式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聖教盛行, 彼諸智者, 則許㆔種而為初要 謂正法造者殊勝, 正法殊勝, 如何講聞彼法規理, 今於此, 應如後釋 於那蘭陀寺後, 有止迦摩囉室囉, 即戒香寺, 佛教極為興盛, 彼處智者承許㆔種乃為最初關要, 此㆔種即 : 正法造者殊勝 正法殊勝 對彼法講聞之規理, 本論即依彼㆓之戒香寺講軌詮釋全論 戒香寺之講法有㆕, 除前㆔種初要外, 另有第㆕者 : 如何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前㆔為何為初要? 因若首示造論者殊勝功德, 復令了知論典極為殊勝, 則定能引生學 信心, 有信方有求法之意樂 其次, 便須了知 師傳授與弟子聽受之間應如何相應, 師欲相應弟子與正法, 則須遵循傳講規律 ; 弟子欲相應 師與正 60

3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 歸敬頌法, 則須遵循聽聞規律 唯先明示講聞規理, 並加以貫徹, 方能生起講聞之真實功德以及圓滿結果, 故於正式以教授引導之前, 此㆔乃最初之關要 或有 疑 : 為何 廣論 唯遵後者傳講? 因阿底峽尊者為戒香寺大班智達, 故諸多前代嘎當大德皆依戒香寺之講軌 宗大師繼承嘎當教法, 其 廣論 為詮釋阿底峽尊者的 菩提道炬論, 為尊傳統, 故依戒香寺之講軌 而此 實已含攝那蘭陀寺之講軌 : 正法殊勝 含攝 所說法清淨 ; 如何講聞規理 從講聞㆓門分別包含 軌範語言清淨 與 學者相續清淨 以 內容隱含極深之教誨, 雖作為大成就者, 如何隨心行持皆不會違越規則, 然大師依舊尊重傳統, 未另創講軌, 忠實於傳承 師之規則而詮釋此論, 此明繼承傳統之重要 諸優良傳統皆為成就者所制, 無論印藏抑或漢, 講聞 念修 參禪之規矩皆為聖者以大智悲所定, 我等凡夫如何傳講亦不能超越聖智, 如何行亦不會超勝古德, 故對成就者所制法軌不得隨意竄改, 而應將之發揚光大 否則, 優良傳統將逐漸失壞隱沒 此風若開, 皆不守規則 隨心所欲, 必將導致正法隱沒, 邪法增盛 因此, 凡夫講聞佛法時, 定要遵循傳承規矩, 或依藏 或依漢 各派傳承, 如此方能保證講聞清 61 淨, 講聞雙方皆可減過增德 講論時, 亦應注重規律, 如依世親菩薩之講軌, 首明必要, 令學 了知學論目的, 不會盲目聞法 ; 復次略說全論大義, 扼要交待 心內容, 以便學 明瞭 掌握全論主題, 不致聞後不著邊際 ; 繼應㆒字㆒句 仔細消文解義, 應如此踏實而傳 ; 否則, 聞者不能通達字句, 則不可能進而歸納字句要義而生定解 ; 進而應注意總體連結, 為學 顯示全論前後脈絡 ; 最後應解除疑難, 不斷破疑, 令學 增 信解 此等傳講方式皆為前代大德智慧之結晶, 為經驗之總結, 後 遵之則成就自他㆓利, 事半而功倍 ; 否則, 反引諸多過失 彌勒菩薩於 大乘莊嚴經論 特著 弘法品, 具體宣說諸佛菩薩傳法之相 作為㆒傳法菩薩, 於語言 行為 態度 講法方式悉應如理如法, 如是方能獲大功德 詳可參閱 大乘莊嚴經論 以 造論支分, 如論之序分 造論㆕支分悉皆圍繞道次第 : 所謂頂禮, 乃對道次第傳承 師頂禮 ; 所謂立誓, 是對道次第立誓作廣大詮釋 ; 所謂勸聞, 為勸請弟子聽聞道次第 ; 所謂認定所講之法後, 宣說講法方式, 是認定所講之法為道次第, 隨戒香寺講軌傳授道次第 故此㆕者皆為 廣論 造論支分 62 ㆓ 菩提道次引導分㆕ : ㆒ 為顯其法根

32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㆓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㆔ 如何講聞㆓種殊勝相應正法㆕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㆕ : ㆒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 ㆓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 ㆔ 如何講聞㆓種殊勝相應正法 ; ㆕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此論是依戒香寺之講軌, 從㆕方面次第傳講, 故此菩提道次第引導分為㆕者 : 初者為示法源清淨而宣說造論者殊勝功德 ; 復次, 為令學 對教授生起恭敬 殷重之心而開示此法殊勝功德, 如是有緣所化定會起信, 進而樂欲聞受此等法要 ; 學 求法欲樂已生, 故緊接著宣 講如何講聞具㆓種殊勝之正法 ( 此㆓殊勝即造論者殊勝與法殊 勝 ), 令學 相應正法 以 ㆔者為最初之關要, 若如法而行, 則為良好開端, 如此便可正式開演道次第之教授, 講聞雙方悉成就清淨之佛事 最後為如何以教授無誤引導學 之次第 ㆒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分㆓ : ㆒ 總說㆓ 分說造者殊勝戊㆒ 總說 今初 總此教授, 即是至尊慈氏所造, 現觀莊嚴現觀莊嚴 63 所有教授 別則此之教典, 即是 菩提道炬 論 從㆒般與特別㆓方面宣說 : ㆒般而言, 此道次第教授即彌勒菩薩所造 現觀莊嚴論 之所有教授 ; 特別而言, 道次第教授即 菩提道炬論 之教授 現觀莊嚴論 是彌勒五論之㆒, 此 現觀莊嚴論 全名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 現觀莊嚴論, 全論以八事七十義闡述般若波羅蜜多實修次第, 印藏諸智者皆異口同聲如是承許 故彼造者, 亦即此之造者 彼復即是大阿闍黎勝然燈智, 別諱共稱勝阿底峽 然燈智 為阿底峽尊者出家法名 諱 : 稱謂已離世尊長時, 於名字前加㆒ 諱 字, 以示尊敬 阿底峽 為梵語, 義為殊勝 故彼 菩提道炬論 造者, 亦即此處所要 顯示造者殊勝 之造者大阿闍黎勝然燈智, 特別共稱 殊勝阿底峽 此據格魯派大成就者金剛持所作解釋, 不應理解為 道炬論 的造者即本論作者 此之造者 即指第㆒科目 要顯示其殊勝功德之造者 戊㆓ : 分說造者殊勝分㆕分㆕ : ㆒ 圓滿種 受生事理㆓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㆔ 得已於 64

33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教所作事業㆕ 結文 其殊勝分㆔ : ㆒ 圓滿種 受生事理 ; ㆓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 ㆔ 得已於教所作事業 己㆒ 圓滿種 受生事理 今初 如拏錯大譯師所造 八十八十讚 讚 云 : 東薩賀勝境, 其間有大城, 謂次第聚落, 其 有王都, 名為有金幢 其宮極廣博, 受用位饒盛, 等支那國王 先釋第㆒種受生殊勝, 即尊者於圓滿種性 受生之事理 拏錯大譯師 ( 為阿底峽尊者弟子 ) 所造 八十讚 如是講述尊者受生情形 : 於東印度殊勝國境, 有㆒名 次第聚落 之大城市 城 有㆒王都, 因宮 有無量金幢為妙嚴, 故名 金幢宮 此宮高廣莊嚴,( 種敦巴 尊者所造傳記云 : 此大城 有㆒億 口 ; 遊樂園林有七百㆓十處 ; 沐浴處有兩萬五千 ; 多羅樹有五萬六千棵, 從㆕周圍繞全城 ; 有七重城牆, 城 有㆔百六十座橋樑 ; ㆓萬五千座金幢 ; 王宮 有十㆔個金頂 ) 故此城市受用極其富饒圓滿, 國勢強盛, 可與漢 國王相媲美 其國王善勝, 妃名吉祥光, 父母有㆔子, 名蓮藏月藏, 並其吉祥藏 太子蓮花藏, 有五妃九子, 長子福吉祥, 現時大善巧, 稱為陀那喜 幼子吉祥藏, 比丘精 65 進月, 次子月藏者, 即現至尊師 八十讚 又云: 此大城國王名為善勝, 王妃名吉祥光, 彼有㆔子, 分別名蓮花藏 月藏 吉祥藏 太子蓮花藏, 有五位妃子, 育有九子, 長子名福吉祥, 為當時大智者, 稱為 陀那喜 善勝王之㆔子, 即比丘精進月, 其善巧密法, 得生次㆔摩, 能化現壇城, 傳法灌頂 次子月藏王子, 即至尊 師阿底峽 己㆓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分㆓ : ㆒ 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㆓ 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 獲得功德事理分㆓ : ㆒ 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 ㆓ 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 阿底峽尊者成就之殊勝功德可分為教證㆓者 : ㆒是獲得教功德, ㆓是獲得證功德 庚㆒ 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分㆔ : ㆒ 通達共同明之功德㆓ 修學密宗之情況㆔ 出家修學內明辛㆒ 通達共同明之功德 今初 如贊云 : ㆓十㆒歲, 善巧六十㆕, 技術及㆒切, 工處善構言, 及㆒切諸量 謂於㆓十㆒歲以內, 學習內外㆕共明處, 聲明 因明 工巧業明及醫方明, 善巧究竟 66

34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先講第㆒者 : 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拏錯大譯師的 八十讚 云 : 尊者從㆔歲至㆓十㆒歲間, 善巧六十㆕種世間技藝與㆒切工巧明, 亦善巧聲明與因明 故於㆓十㆒歲之前, 尊者學習內外道所共㆕種明處 聲明 因明 工巧明及醫方明, 悉皆善巧究竟通達 尊者不僅通達大五明 共之㆕明, 且無礙通達世間小五明 六十㆕種技術 指古印度流行的藝術性技能, 包括屬於文化體育等技藝者㆔十種 ; 屬演唱 器樂者十八種 ; 屬聲樂者七種 ; 屬舞蹈者九種, 共六十㆕種 ; 善構言 指善於組織語言, 即聲明 ; ㆒切諸量 指因明 特如大卓龍巴云 : 十五歲時, 僅聞㆒次正理滴論, 與㆒黠慧戲論外道興辯, 令彼墮伏, 美譽遍揚 正理滴論 是法稱論師因明七論之㆒, 為解釋因明本體之論典 特別如大卓龍巴所言 : 尊者於十五歲時, 僅聽聞㆒次 正理滴論, 時尊者與㆒極聰慧之戲論外道辯論, 結果勝伏外道, 從此美譽之聲, 諸方遠揚 或有 想 : 此處應當介紹尊者佛法成就, 為何宣說其世間成就? 此與佛法有何關係? 此種想法極其狹隘, 撇世俗智慧於菩薩慧學外, 極其錯謬 佛教為真 67 俗圓融 救世利他之大教, 大乘菩薩不僅須通達勝義慧, 亦須通達世俗慧, 以及通達饒益有情慧, 此等皆為菩薩慧學所攝 大乘莊嚴經論 彌勒菩薩已清楚宣說 : 若不勤學五明處, 聖亦難證㆒切智, 故為調伏及攝他, 並自悟故而勤學 從別別之必要而言, 為調伏不信佛教之, 故菩薩應尋求聲明與因明, 唯具足語言成就, 以及以理辯論之能力, 方能調伏外道與世, 將彼等引至教內 ; 為攝受已信仰佛教者, 應尋求工巧明與醫方明 ; 為自己覺悟, 應尋求內明 總之, 為成就㆒切種智故, 菩薩應遍學五明, 若未精勤修學五明, 聖者亦難證得㆒切種智 佛陀示現殊勝化身, 有十㆓種稀有事業相, 其 第㆕相即善巧通達文字等工巧明處 68 辛㆓ 修學密宗之情況 於其黑山道場, 瑜伽自在, 親見歡喜金剛尊身, 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尊重, 羅睺羅 多前, 具足請受㆒切灌頂, 立密諱為智密金剛 黑山道場有㆒羅睺羅 多尊者, 為瑜伽自在 親見歡喜金剛本尊, 並得金剛空行母授記之 師 尊者於其前請受㆒切灌頂, 時經十㆔日, 師夜以繼日為尊者降 教誡法雨, 並為尊者取密號為智密金剛 ㆓十九歲以內, 於多獲得成就師前, 習金剛乘教典

35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教授, 善巧無餘 於諸密咒唯我善巧, 作是念已, 諸空行母於其夢, 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 摧其慢意 ㆓十㆒至㆓十九歲間, 尊者於多位獲得成就的 師前, 修學金剛乘教典教授, 所學無不通達 諸密乘 師包括哲達日 菩提妙 阿哇得得哇等 ㆒晚夢, 尊者在班智達自在稱 師前聞受密續十萬零㆕百五十㆒頌, 圓滿後心想 : 於密宗方面, 唯我最為通達 時有眾多空行母於夢 向其顯示眾多密咒經函, 悉為其前所未見, 如此摧伏尊者傲慢 難遇之師已遇, 難得之法已得, 且所得之法並非少量, 而為十萬零㆕百五十㆒頌 聽受圓滿後, 油然生喜而示傲慢相, 然雖張其驕傲之弓弦, 亦得諸空行母善巧挽迴 辛㆔ 出家修學內明 此後尊重及諸本尊, 若寤若夢, 隨其所應, 勸云若出家者, 則於聖教及諸眾生, 起大饒益 依是勸已, 如 讚 云 : 共稱汝親教, 為加行道者 隨請大眾部持律 座, 得加行道㆒分真實㆔摩 者, 厥號戒鎧為親教師, 而正出家, 其諱又名勝然燈智 此後, 師 ( 阿哇得得哇 ) 與本尊 ( 黑日嘎 度母 釋迦佛 ) 勸尊者出家 或於醒時或於夢, 勸請尊者 : 若你出 69 家, 將對佛法與眾生起極大饒益 依是勸請後, 如 八十讚 所言 : 您之親教師, 公認為㆒加行道修行者 尊者祈請大眾部㆒獲加行道㆒分真實㆔摩, 名為 戒鎧 的持律 座作為親教師, 正式出家, 法名 然燈智 時年㆓十九歲 尊重 即 師 加行道㆒分真實㆔摩 即加行道㆕位, 忍位的 入真如㆒方定 加行道㆕位即煖位 頂位 忍位 世第㆒法位 此後乃至㆔十㆒歲, 習學相乘內明 諸藏 特於能飛聚落, 法鎧師前, 十㆓年 聽受 大毗婆沙大毗婆沙, 極善根本㆕部教典, 雖諸異部, 作受食等, 諸微細分, 互捨取處, 遍知無雜 ㆓十九至㆔十㆒歲期間, 尊者學習法相乘內明 諸部 尤其於能飛聚落法鎧 師座前, 十㆓年 聽受 大毗婆沙論 善巧通達根本㆕部教典, 即使是諸部作受食等各種微細取捨之處, 亦無雜遍知 能飛聚落 : 印度 名 大毗婆沙論 : 為佛陀圓寂後, 由優婆俱多等五百阿羅漢, 於北印度共同撰著之論典 唐玄奘大師將梵文譯為漢文, 法尊法師曾將之譯為藏文 尊者學習此論前後歷經十㆓年 70

36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根本㆕部 : 為小乘十八部根本分類 小乘雖分十八部, 然根本分類唯有㆕部 : 即迦葉 座所傳大眾部 ; 羅睺羅 座所傳根本說㆒切有部 ; 迦旃延 座所傳 座部 ; 優波離 座所傳正量部 尊者不僅精通㆕部之㆔藏, 即便於受食法 淨水法 緣起法 戒體得捨等方面, 十八部學處之微細差別, 悉皆通達, 無雜了知 受食 : 是佛陀為遮止比丘盜心, 制定比丘必須於他 給予的情形 接受食物, 不能擅自取受 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 故是無倒解了㆒切教正法 樞要處者 此為總結尊者成就教功德 由此尊者已渡越自他諸部宗海之彼岸, 故對㆒切佛教正法 的關要, 無絲毫顛倒 悉皆通達 自他諸部宗海 指自部內明學處與他部世間共同㆕種明處 ; 或自部指 觀自宗, 他部指其他實有宗 度越宗海彼岸 即比喻學習㆒切教法已達究竟 庚㆓ 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分㆔ : ㆒ 戒學之成就㆓ 定學之成就㆔ 慧學之成就辛㆒ 戒學之成就 獲得證德事理者 總佛㆒切教法聖教, ㆔藏寶攝, 故證聖教亦須攝入㆔學寶 其 戒學, 至言及釋數數 71 讚為定慧學等, ㆒切功德之所依處 故須先具戒學增 諸證功德 其 分㆔ 獲得證德事理者 總之, 佛之聖教盡攝於經 律 論㆔藏, 經藏詮定學, 律藏詮戒學, 論藏詮慧學, ㆔藏聖教所詮即此㆔學, 故證聖教亦必須攝入㆔學 大小顯密㆒切修持, 皆不越㆔學, ㆒切修證悉括其 ㆔學 又以戒學為基, 佛經至言以及釋彼論著 數數讚歎 : 戒學為定慧㆓學等㆒切功德之依處 如 寶積經 云 : 住戒能得定, 得定能修慧, 由慧得淨智 比丘親愛經 云 : 戒律是㆒切功德之基, 戒律是成佛之因 龍樹菩薩於 親友書 云 : 佛說戒為眾德本, 如情非情依止 故修持定慧㆓學前, 必先具足戒學增 之證功德 戒學證功德又分 : 成就別解脫律儀 ; 成就菩薩律儀 ; 成就金剛乘律儀 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 如 讚 讚 云 : 尊入聲聞乘門已, 護戒如犛牛愛尾, 具妙梵行勝比丘, 持律 座我敬禮 謂其正受圓滿比丘諸律儀已, 如愛尾牛, 若尾㆒縷掛著於樹, 雖見獵士將離其命, 寧捨其命護尾不斷 如是雖於㆒輕學處, 尚寧捨命防護不犯, 況其所受重大學處, 是故成大持律 座 尊者成就殊勝別解脫律儀之事理者, 如 八十讚 72

37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 : 尊者入聲聞乘門後, 守護戒律如犛牛愛尾般, 於如是具足梵行之殊勝比丘持律 座前, 我恭敬禮拜 此說尊者自從受圓滿比丘戒後, 嚴密持守所受戒律, 如愛惜尾巴之犛牛, 若有㆒絲尾毛掛於樹, 雖見獵 欲奪性命, 然其寧捨命根亦要護己尾毛 此喻尊者, 即使於㆒輕微學處, 亦寧捨生命而不違越, 更何況所受重大學處 因尊者精嚴持律, 故成為大持律 座 曾有 問尊者 : 您出家後, 可曾去過世 談論世法之處? 尊者迴曰 : 彼等不歡喜我, 我亦不喜彼等, 從未去過 又問 : 有無親戚至您處? 尊者迴曰 : 有過㆒次, 我勸彼等修學功德, 然不樂聞, 此外未曾來過 另尊者亦從未於女眾手 接物 因持戒之功德, 尊者身具戒香, 至遠之處亦可聞及 成就菩薩律儀者, 如 讚 云 : 尊入度彼岸門已, 增 意樂善清淨, 覺心不捨諸眾生, 具慧大悲我敬禮 總具修習慈悲為本, 菩提之心眾多教授, 特依金 洲大師, 多時修習, 至尊慈氏及妙音尊, 傳授無著及寂靜 最勝教授 成就菩薩律儀者, 如 八十讚 云 : 尊者自入大乘波羅蜜多門後, 具足清淨增 意樂, 以菩提心不捨㆒切眾生, 於如是具慧大悲尊者前, 我恭敬禮拜 尊者 73 總的具有修習以慈悲為根本, 菩提心的眾多教授, 特別長時依止金洲大師, 修習彌勒菩薩傳予無著菩薩, 及文殊菩薩傳予寂 菩薩之最勝教授 增 意樂善清淨 指善能清淨唯求自利之小乘心, 而具㆒心利他之增 意樂 金洲 為 名, 相傳位於印尼蘇門答臘, 以 名尊稱大師為 金洲大師 尊者從印度起程, 於海 歷經十㆔月才至彼處 前後十㆓年依止 師, 時與 師連枕而居, 共同生活 尊者於金洲 師座前總的聞受菩提道教授, 特別受學 現觀莊嚴論 ㆒切教授, 集菩薩學論 入行論 等不共教授; 而以清淨增 意樂, 修持自他交換世俗菩提心不共教授, 亦皆獲自於金洲大師 如 讚 讚 云 : 能捨自利以利他, 為勝是即我師尊 謂心發起, 愛他勝自菩提之心, 以此願心所引行心, 受學菩薩廣大妙行, 學受隨行所有學處, 行賢妙故, 能不違越諸勝者子所有制限 如 八十讚 云 : 能捨棄自利, 以利他為重, 此即我師尊! 即尊者相續 發起愛他勝己之清淨菩提心, 且以願菩提心所引之行菩提心, 受學廣大菩薩行, 學修 受持 隨行㆒切六度㆕攝之學處, 因行持善妙之故, 能不違越佛子所有制限 實乃稀有之傳記 74

38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尊者請至藏 時, 因其相續具有無偽殊勝之菩提心, 故當時藏, 無論何 ㆒見尊者皆認其為大菩薩, 無 懷疑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 如 讚 讚 云 : 尊入金剛乘門已, 自見 具金剛心, 瑜伽自在獲 者, 修密護禁我敬禮 成就觀見自身即 生起次第, 及金剛心圓滿次第㆔摩 故 總讚為其瑜伽 尊, 特贊如理護㆔昧耶, 不越制限 亦如 讚 云 : 由具念正知, 不作意非戒, 慎念無諂誑, 犯罪不染尊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 如 八十讚 所說 : 尊者入金剛乘門後, 見自身為本尊, 具足金剛心, 成為瑜伽 尊主, 修持密行, 於㆔昧耶如理護禁, 於如是至尊前恭敬頂禮! 即尊者成就觀見自身為本尊生起次第以及金剛心圓滿次第㆔摩, 故而總讚為瑜伽 尊主 特別讚歎如理護持㆔昧耶律儀, 不越制限 亦如 八十讚 所說 : 以具足正知正念, 從不作意與戒相違之事, 謹慎護持心念而無諂誑, 故以犯戒罪垢不能染汙尊者相續 自見 即見自身為本尊, 指成就生起次第之功德 具金剛心 指尊者成就圓滿次第之功德, 即成就金剛心圓滿次第㆔摩 瑜伽自在獲 者 為總贊尊 75 者乃瑜伽 尊主 修密護禁 為特讚尊者如理護守㆔昧耶, 不違越制限 修密 即相續 成就密法功德而不外露 護 即如理守護㆔昧耶戒 禁 即禁止相違㆔昧耶戒之行 非戒 即與戒律相違 正念 即明記不忘所修教授 成唯識論 云 : 云何為念? 於曾習境, 令心明記不忘 正知 即能覺知身口意狀態 諂誑 : 諂者, 即內心諂曲, 隱藏自過, 不如實發露 ; 誑者, 即欺騙他 如是於諸㆔種律儀淨戒學處, 非僅勇受, 如其所受隨行防護, 不越制限, 設少違犯, 亦以各各還出儀軌, 疾疾令淨 如是淨傳, 應知是諸通達聖語扼要智者, 所喜愛傳, 隨諸正士應當修學 如是尊者對別解脫 菩薩 密乘㆔種律儀之淨戒學處, 非但初以勇悍心納受 ; 且後亦依所受學處隨行防護, 未違越制限 ; 若有少許違犯, 亦定以各自還出儀軌及時懺淨 尊者如是清淨之傳記, 應知是諸通達佛教關要的智者們所喜愛傳唱者, 故應隨此等正士修學 以 從㆔方面讚歎尊者成就功德 : ㆒者, 勇於納受㆔種淨戒 ; ㆓者, 受後嚴謹防護 ; ㆔者, 稍有違犯立即還淨 尊者言 : 自我入別解脫門後, 未染 細微過患 ; 76

39 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入菩薩乘後, 於菩提心學處, 曾有㆒㆓次過失 ; 入密宗金剛乘後, 雖犯眾過, 然皆立即懺悔, 從未不懺悔而令罪業過夜 尊者行走時, 若心生惡分別, 則取㆒木質曼茶羅即刻懺悔, 可見其護戒之嚴謹 辛㆓ 定學之成就 成就定學分㆓ : 共者謂由奢摩他門, 得堪能心 不共定學者, 謂具極穩生起次第 此復㆔年或六年, 修 明禁行 爾時遙聞, 飛行國, 諸空行母謳歌之聲, 心道菩 亦有所憶持者 前基定學成就分共不共㆓者 : 共同成就 : 指由寂止門, 礎 而獲堪能心, 堪能心指於所緣能任運安住之心 ; 不共成造者就 : 即具有極堅固之生起次第, 尊者於㆔年或六年 修殊勝持明禁行, 時鄔金刹土諸空行母的歌聲, 遠遠聞及, 心 亦能憶持 共 不共可作㆓種解釋 : ㆒者由奢摩他門獲堪能心, 為內外道共同定學成就, 而具足極堅固之生起次第為內道不共者 ; ㆓者以內道出離心與菩提心所攝持之奢摩他, 為顯密共同成就, 於前者基礎, 具足生起次第則為密宗不共者 故共 不共可從內外與顯密㆓方面解釋 極穩 即極其穩固, 非為初學之境界, 而是修持 77 已到量之境界 ㆔年或六年 之差別, 是由時間單位規定不同所致 按覺囊遍知達蘭那他的 印度佛教史, 印度有計十㆓月為㆒年者, 亦有計六月為㆒年者, 若以前者之演算法, 應為㆔年, 以後者則為六年 明禁行 即瑜伽士為增 明覺能力, 而持常 所不能之行為 78 辛㆔ 慧學之成就 成就慧學, 共者謂得止觀雙運毗缽捨那㆔摩 不共者, 謂得圓滿次第殊勝㆔摩 如 讚 云 : 如密咒乘教, 顯是加行道 慧學成就亦分共不共㆓者 : 共者, 即獲得顯宗止觀雙運的毗缽舍那㆔摩 ; 不共者, 指獲得密宗圓滿次第的殊勝㆔摩 如 八十讚 云 : 如依密乘教法衡量, 顯然尊者已是加行道菩薩 述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之成就, 分別攝於不共定學與不共慧學 : 從主次角度而言, 主要從㆒緣安住於所觀之角度, 將具有生起次第攝於定學成就 ; 主要從不壞智慧光明分修持而獲㆔摩 之角度, 將獲得圓滿次第㆔摩 攝於慧學成就 己㆔ 得已於教所作事業分㆓ : ㆒ 從時間階段而言㆓ 從功德而言庚㆒ 從時間階段而言分㆓ : ㆒ 於印度所

40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作事理㆓ 藏 所作事理辛㆒ 於印度所作事理 今初 於勝金剛座大菩提寺, 曾經㆔次以法戰敗外道惡論住持佛教 尊者㆒生所作事業, 分前後兩期 : ㆒為於印度所作 ; ㆓為於藏 所作 此段於傳記 如是宣說 : 尊者住大菩提寺時, 修持慈悲與菩提心 時於金剛座處, 每年均有內外道聚集㆒處, 舉行廣大辯論, 辯論規則為 : 敗者及其徒眾 寺院, 悉歸勝方所有 ㆒次, 南方有㆒外道師, 持有十㆔把傘蓋 ( 傘為得勝標誌, 十㆔把傘示有十㆔次勝利 ) 此外道向尊者挑釁: 你現為佛教主, 我為外教主, 我倆辯論, 敗者則歸順勝方, 改入其教門, 你認為如何? 尊者允之, 且請國王等作證, 結果尊者輕鬆折服外道師, 此外道將傘蓋悉皆供養, 頂禮尊者, 出家入佛門, 其徒眾亦皆改信內教 次年, 有㆒持有七把傘的外道師, 亦為尊者降伏 又有㆒年, ㆒持五把傘, 極善因明 聲明之外道師, 邀請尊者辯論, 尊者允之 午飯後, 妥善佈置辯場, 左側內道, 右側外道, 王於 間, 時有不可計數之 聚會觀看辯論, 辯論之初, 眾智者皆能理解 ; 辯至 間, 唯 79 ㆔十 明白 ; 後能解者減至㆓十 十五 再減至十 五, 論及極深細處, 能解者唯辯論雙方 最後, 外道師恐難取勝, 遂提問聲明學 ㆒頌詞之義, 時尊者未能即刻迴答, 便請外道稍候, 起身走入寺院, 於度母前作供養 虔誠祈禱, 因得度母加持, 尊者豁然明瞭, 出來應答, 挫敗外道, 令其供養傘蓋, 頂禮出家 以 為尊者以法戰勝外道 住持佛教之事蹟, 以 再述尊者以講聞住持聖教之情形 即於自部, 聖教, 所有未達, 邪解疑惑, 諸惡垢穢, 亦善除遣, 而弘聖教 故㆒切部, 不分黨類, 奉為頂嚴 自部 聖教 : 指佛教自部 之 觀 唯識㆓聖教, 之有部 經部㆓聖教 尊者對於內道 聖教所有未通達 顛倒理解 疑惑之㆒切垢穢, 以智慧力善加遣除, 廣弘聖教 故內道㆒切部不分宗派, 皆奉尊者為無 頂嚴 如 讚 云 : 於大菩提寺, ㆒切集會, 自部及他部, 諸惡宗敵者, 以獅吼聲語, ㆒切腦漿崩 如 八十讚 所說 : 尊者於大菩提寺㆒切集會, 不論自宗抑或他部凡有過失之惡宗, 悉以獅子吼聲㆒㆒摧破 80

41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又云 : 能飛聚落, 出家㆓百半, 能映覆戒, 出家不滿百 ㆕本部全住, 尊部無傲舉, 摩羯陀境內, ㆒切寺無餘, 成大師㆕眾, ㆒切頂 珠, 尊居十八部, ㆒切頂 時, ㆒切皆受教 八十讚 又云: 於能飛城, 有㆓百五十名出家, 戒香寺 出家 不到㆒百 根本㆕部悉皆具足, 然尊者從不傲舉 時尊者成為摩羯陀 方㆒切寺院㆕眾 弟子之頂嚴寶珠, 尊者貴為十八部頂嚴時, ㆒切㆕眾弟子皆於尊者座前受教 當時戒香寺殿堂前面牆壁, 右面畫有龍樹菩薩, 左面畫尊者像, 表示尊者功德與龍樹菩薩相等 殿堂左右兩壁, 分別畫有通達五明之智者及成就者, 均有尊者像在內, 表示尊者具足智者與成就者德相 另按印度當時寺規, 寺院鑰匙皆歸大智者掌管, 時尊者共持十八把鑰匙, 後將去藏 時, 鑰匙已有㆒百零八把之多, 可見當時尊者於印度宏法利生事業極其廣大 能飛聚落 : 為 名 能映覆戒 : 指戒香寺, 梵語為 止迦摩囉室囉, 室囉 即戒, 止迦摩囉 即映覆或香 ㆕本部 : 指㆒切有部 大眾部 座部 正量部等根本㆕部 大師㆕眾 : 佛陀㆕眾弟子 辛㆓ 藏 所作事理 藏 所作事理者 尊師長叔姪, 如其次第起大殷勤, 數數遣使洛扎瓦賈精進獅子, 及拏錯戒勝, 往印迎請 尊師長叔侄 : 指阿里國王智光與菩提光 洛扎瓦 意為譯師 賈精進獅子 與 拏錯戒勝 : 為兩位譯師之名 於前有智光派遣精進獅子前往印度迎請, 其後又有菩提光派遣拏錯前去迎請, 依次前後㆓次殷勤勸請方請得尊者 西藏前弘期之佛教, 經朗達瑪摧殘後雖逐步復興, 然亦存在眾多問題 : ㆒般佛教徒多重密輕顯 ; 尊師長教授而鄙經論教義 ; 同時, 亦有重戒律而謗密法者, 導致顯密之間勢同水火, 無法相融 其 最大問題即修行無次第 : 在未生出離心與菩提心等基本功德時, 便直接趣入高深密法 ; 未達諸法真諦, 僅依密法文句而行持誅殺等密行, 致使解脫之法淪為惡趣之因 時阿里國王智光立志重樹正法寶幢, 召集阿里 方十餘歲童子舉試, 選取七位 等智慧者, 令彼等出家學經, 且每 配有㆓位侍者, 派往印度求法, 及迎請㆒位如朗日般能饒益藏 有情之大德 然㆓十㆒ 十九 皆於印度身染熱病而亡, 唯剩

42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寶賢與善慧㆓譯師 彼㆓者通曉顯密後, 使金請 代為詢訪能饒益藏 之大德, 然未果 後㆓師行至戒香寺向 詢問 : 是否有能利益藏 眾生之大德? 有 答言 : 此處有以王子身出家的勝然燈智, 為㆒切佛子頂嚴, 末法五百年之第㆓遍知, 然汝等不能迎請, 除尊者外, 其他大德頗難有所饒益 ㆓師雖已知尊者功德, 然不敢迎請, 迴藏稟陳智光法王 : 因眾生根性有利鈍, 福慧有深淺, 故世尊施設大小乘與顯密教法之種種次第, 因而佛法義理實乃互不相違 於印度堪能饒益藏 有情者, 唯戒香寺之勝然燈智, 彼為㆒切佛教徒之頂嚴, 若能請至藏, 定能作大饒益, 戒香寺諸智者皆如是授記 智光聞言盡掃心 疑霾, 又聞尊者功德起大敬信, 決意迎請尊者入藏 遂遣譯師精進獅子攜黃金十六兩及眾多散金, 遠赴印度迎請尊者 譯師抵達戒香寺後, 拜見尊者呈獻黃金, 詳陳雪域教法興衰之情, 言明迎請之意 尊者言 : 我去藏 唯有㆓因 : ㆒為黃金而去, 然此物於我無用 ; 或為具足捨自愛他之菩提心, 由此而往, 然此我亦無有, 故我無由去藏 言畢, 將黃金歸還譯師, 譯師拽著尊者衣角哭泣, 再㆔祈求, 尊者仍未允 印度 熱, 藏 多不適應, 與譯師同去之眷屬大多染熱病而亡, 所攜之金亦將散盡, 尊者歎息 : 爾 83 等藏 委實令 悲憫 譯師無奈返藏, 稟告智光法王 : 迎請尊者入藏, 實無此等能力 法王安慰道 : 譯師能如此不辭辛勞, 捨棄身命, 已委實不易, 尊者未請至, 雖屬無奈, 不過仍可迎請㆒位尊者以 之大德 如是譯師遂攜五 六位眷屬重返印度 智光法王為成辦迎請尊者之順緣, 於邊境處, 為外道王所擒, 關押入獄 時菩提光聞信, 遣兵相救, 然寡不敵眾未能成事 菩提光遂另謀良策, 欲以黃金換 彼親見外道王並與之交涉, 外道王言 : 若能放棄迎請尊者之事, 樹我教法, 我非但不要黃金, 還重賞於你 ; 若不應之, 須予我等同智光身量之黃金, 方可放 於是菩提光等 ㆕處收集藏 資財, 所得黃金尚差㆒ 頭之多, 然外道王仍不肯放 後菩提光探望智光法王時言 : 所缺之金, 我設法再覓 智光笑言 : 有你此等心意已足夠, 我已老矣, 無始至今未曾為法捨身, 今能為法捐軀, 甚善! 甚善! 你將所有黃金帶往印度迎請尊者, 並將此話轉告尊者 : 我智光㆒心唯念尊者與佛教, 故今於惡王手, 寧捨吾命, 願尊者能於㆒切生 慈悲攝受我 我至心祈請尊者能至雪域宏揚聖教, 更願加持我這老 來世能與尊者相遇 此乃肺腑之言, 84

43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你不應耽著我, 而應㆒心為聖教著想 菩提光返迴後重覓黃金, 時聞智光已逝, 遂停籌金, ㆒心思慮迎請尊者之策, 後請持律比丘拏錯戒勝, 恭敬供養後, 祈請拏錯承辦迎請之事, 譯師見其叔侄如此尊重聖教, 深受感動, 遂允之 譯師歷經艱辛殷勤勸請, 尊者始允來藏 菩提光時, 請至哦日鐸, 啟請治理佛陀聖教 依是因緣, 總集㆒切經咒要義, 束為修行次第, 遂造 菩提 炬論 等, 而興教法 菩提光時代, 尊者請至阿里時, 菩提光供養黃金㆔百兩, 並祈請尊者 : 現今藏 有情, 因無善知識攝受, 對甚深廣大之教理, 全憑自之虛妄分別而相互諍論, 願尊者遣除彼等懷疑 並且以顯宗兩個問題 密教㆔個問題祈請道 : 願尊者能將彌勒與龍樹所傳教授, ㆒切大乘甚深義, 誠如尊者自己所修, 言簡意賅造㆒勝論 依此緣起, 尊者總集㆒切顯密要義, 歸納整理成修行次第, 遂造 菩提道炬論 等勝論, 使教法重盛於藏 此復住於哦日㆔載, 聶塘九歲, 衛藏餘處, 五年之, 為諸善士, 開示經咒教典教授, 罄盡無餘 聖教規 模, 諸已沒者, 從新建樹 ; 諸略存軌倍令增廣 ; 諸被邪解垢穢染者皆善治除, 令聖教寶悉離垢染 85 此後尊者於阿里㆔年 聶塘九年 衛藏五年, 前後十七年, 對諸多有緣善士開示㆒切顯密教典教授 將已隱沒之佛法重樹於世 ; 少有保留之儀軌, 使其增廣具體 ; 為邪見垢穢染汙之處, 咸令清淨, 如是令佛之聖教悉皆遠離垢染, 還復清淨 總之, 雪山聚 前弘聖教, 謂聖靜命及蓮華生, 建聖教軌 然由支那和尚堪布, 解了空性未達扼要 以是因緣, 謗方便分, 遮止㆒切作意思惟, 損減教法, 為蓮花戒大阿闍黎善破滅已, 抉擇勝者所有密意, 為恩極重 西藏佛法始於第㆓十七代王朝拉托托日年贊時期, 時有 百拜懺悔經 與神塔小像印模等落於王宮頂, 為正法之始 至第㆔十㆔代藏王松贊干布時, 派遣譯師囤彌桑布扎, 前往印度學習聲明 文字等, 始創藏文, 又將㆓十㆒種觀自在經續及玄秘神物譯為藏文, 後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漢 與尼泊爾㆓位公主為王妃, 迎奉兩尊釋迦佛聖像等諸㆔寶所依, 且興建拉薩大昭寺為主的諸多寺院, 開創西藏佛教 至第㆔十八代王朝赤松德贊時, 國王迎請蓮花生大師與靜命論師等㆒百零八位班智達入藏, 建造桑耶寺, 以貝若扎那為主的㆒百零八位譯師, 翻譯印度經續論典, 不到幾年, ㆔藏齊備 佛法之興盛, 必賴於僧團之 86

44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住持, 故而藏王又請靜命論師, 度有福智者七 出家, 受具足戒, 此後, 始有藏 僧團, 建立聖教正軌 時佛教正法如旭日東昇, 遍照雪域 然後有漢 和尚摩訶衍, 因解空未掌關要, 以是因緣而毁謗布施等方便分, 遮止㆒切作意思惟, 損減教法, 後依授記迎請蓮花戒大師來藏, 大師善加破除此等邪見, 抉擇勝者佛陀教法所有密意, 使雪域重現正法之日, 故蓮花戒論師於藏 恩德深重 於後宏聖教, 則有㆒類妄自矜為善巧智者及瑜伽師, 由其倒執相續部義, 於教根本清淨梵行, 作大損害, 為此善士, 善為破除 復能殄滅諸邪執著, 弘盛增廣無倒聖教, 故其深恩普遍雪山㆒切眾生 於後宏期, 有㆒類自詡是智者或瑜伽師之輩, 因錯誤理解密部意義, 極大損害佛教根本清淨梵行, 於此等邪見 邪執, 尊者善為破除 由此將無倒聖教弘揚興盛, 增 廣大, 故尊者恩德之甘露遍澤雪域諸有情 庚㆓ 從功德而言分㆓ : ㆒ 造論之功德㆓ 攝受弟子之功德辛㆒ 造論之功德分㆓ : ㆒ 尊者圓具造論㆔因㆓ 攝義壬㆒ 尊者圓具造論㆔因 87 如是造論, 光顯能仁所有密意 復有㆔種圓滿勝因, 謂善所知五種明處及具教授, 謂從正遍知輾轉傳來, 於其 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 並得謁見本尊 顏, 獲言開許 此等隨㆒雖能造論, 然㆔全具極為圓滿, 此大阿闍黎㆔皆備具 此段首明造論㆔因 : 菩薩造論光顯佛陀聖教密意, 其前提須具㆔種圓滿殊勝之因, 若不具殊勝之因, 則無資格造論開顯佛經密意 何為㆔種勝因? 即通達五明 具足教授 獲本尊開許 ㆒者 善所知五種明處 : 指通達或善巧五明 ; ㆓者具足教授 : 指從正遍知始, 代代輾轉傳來, 此傳承 間善士未曾間斷修持此法義扼要之教授, 如是傳至造論者, 此即具清淨可靠之傳承 若傳承有 斷, 或雖未 斷, 然 間善士未修持彼義關要教授, 則不可謂真實具足教授 正遍知 : 是指傳承之源為無誤遍知㆒切所知之佛陀, 以此保證所傳之法清淨無垢, 若 間未斷未失壞, 如此所傳之教授極其可靠 ; ㆔者 謁見本尊 顏, 獲言開許 : 親見本尊, 並獲本尊開許 此㆔種條件僅具其㆒, 便有資格造論, 若㆔者全具, 則具造論之 品條件, 此大阿闍黎㆔者悉皆具足 88

45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以 再論尊者圓具㆔因 : 第㆒因 通達五明, 文已述, 此 主要宣說第㆔因及第㆓因 其為本尊所攝受者 如 讚 讚 云 : 勝歡喜金剛, 立㆔昧耶王, 雄猛世自在, 主尊度母等, 謁顏得許故, 或夢或現前, 常聞最甚深, 及廣大正法 立㆔昧耶王 : 指建立㆔昧耶王本尊 雄猛世自在 : 指觀自在本尊 尊者為本尊所攝受之事, 正如 八十讚 所言 : 親見喜金剛 建立㆔昧耶王 觀自在以及度母等 ( 等字表示勝樂金剛 歡喜金剛 ) 諸多本尊而得開許之故, 尊者或於夢, 或直接現前, 常於本尊座前聽聞甚深與廣大正法 傳記云 : 當年於印度, 尊者每念㆔昧耶王滿千遍時, 本尊現㆒次身 至西藏後, 本尊日日現㆒次身 觀自在與度母㆓本尊, 尊者僅需憶念即刻現身 且凡有所作, 本尊皆會事前授記 不動金剛亦如此, 其餘歡喜金剛與勝樂金剛為尊者密部本尊, 亦常現身 師傳承, 有所共乘及其大乘㆓種傳承 後 分㆓, 謂度彼岸及秘密咒 度彼岸 復有㆓種傳承, 謂見傳承及行傳承 其行傳承, 復有從慈尊傳及妙音傳 於密咒, 亦復具足傳承非㆒, 謂五派傳承, 復具宗派傳承, 加持傳承, 及其種種教授傳承等 89 師傳承, 尊者具足所共小乘傳承及大乘傳承 大乘傳承分㆓ : 度彼岸傳承與秘密咒傳承, 亦即顯密兩種傳承 度彼岸傳承 又具㆓種, 即見傳承, 以及分別從彌勒與文殊菩 所傳兩種行傳承 密咒傳承, 亦非僅具㆒種, 而是五派傳承悉具 此外, 還具宗派傳承 加持傳承以及種種教授傳承等 小乘傳承, 是從文殊菩薩現身傳予佛智足論友, ㆒直傳至智勝友論師, 再傳予尊者 大乘度彼岸傳承, 見傳承是由龍樹傳予月稱, ㆒直傳至阿哇得得哇, 再傳給尊者 行傳承, 有㆒派是從彌勒菩薩傳予無著, 再傳世親, 如此㆒直傳至金洲大師, 另㆒派是從文殊菩薩傳給寂 菩, ㆒直傳至金洲大師, 阿底峽尊者於金洲大師前得此兩大行傳承 密咒五派傳承 :1 ㆒切密咒總傳承,2 集密傳承, 3 母部傳承,4 格瑜傳承,5 雅曼達嘎傳承 其, ㆒切密咒總傳承, 由龍樹傳予聖, ㆒直傳至賢得巴, 再傳給尊者 ; 集密傳承, 由釋迦佛傳予恩劄布德, ㆒直傳至賢得巴, 再傳給尊者, 集密另㆓傳承, 尊者亦皆獲得 ; 格瑜傳承從龍 傳至勝敵婆羅門, 再傳給尊者 ; 雅曼達嘎傳承, 從蓮花凱傳予黑足, 再傳給尊者 宗派傳承 宗派 : 是指總的能夠分辨㆒切 90

46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內外大小宗派 此派傳承, 阿哇得得哇傳予賢得巴, 再傳給尊者 尊者對各宗派之辨別極為善巧 當年, 尊者至西藏後, 得聞 師賢得巴圓寂時, 極其感歎 : 以前, 唯有㆕ 能善巧辨別內外宗派, 即金洲大師 賢得巴 我 還有我之弟子 藏 然當時印度的決議與請問之處, 唯我與賢得巴 師 現在師長已去世, 我又來西藏, 印度衰敗了 尊者聞到法鎧大師訃告時亦言 : 法鎧師長現已去世, 我又在西藏, 印度衰敗了 那洛巴圓寂時, 尊者亦如是言 可見當時印度, 不論是何種宗派何種法門, 皆以阿底峽尊者為重要教主 加持傳承此派是由金剛持加持帝洛巴, 再由帝洛巴加持那洛巴, 後加持種比巴, 再傳給尊者 當年, 尊者聞得種比巴殊勝功德後便欲參拜, 然因緣㆒直未成熟 尊者唯作觀想供養, 虔誠祈禱 ㆒日, 尊者於夢境 見㆒比丘手拿 手, 邊吃邊走過, 時尊者起念遂言 : 出家 不應吃肉 來 反問 : 豈非佛陀亦有錯? 尊者聞言深感慚愧 來 又言 : 你想吃否? 尊者言 : 我願意 來 給尊者㆒無名指, 尊者食後即得加持 次晨醒來, 尊者可任運入無分別㆔摩 時尊者思量 : 此為佛菩薩之加持, 抑或種比巴之加持? 此 91 後, 有㆒持咒者求種比巴加持 種比巴言 : 你我無此緣份 持咒者問 : 誰與我有緣? 種比巴告之 : 戒香寺有㆒以王子身份出家之, 名然燈智 我於其夢 示現某種形相予以加持, 你應前去求得加持 如此, 持咒者前往戒香寺, 將種比巴所言如實告知尊者, 此時尊者方知夢 現身者乃種比巴 種種教授傳承亦分幾派 : ㆒派由龍樹傳至龍智, 再傳至賢得巴, 由賢得巴傳給尊者 ; ㆒派由龍樹傳給月稱, 再至金洲大師, 再傳尊者 ; ㆒派由龍樹傳給聖, 至智菩提, 再傳尊者 論 等 字, 表示尊者於 述之外, 另有共顯密之傳承 性相之傳承 證得成就之傳承以及發心之傳承等 親從聞學諸尊長者, 如 讚 讚 云 : 恒親近尊重, 謂寂靜金洲, 覺賢吉祥智, 多得成就者, 尊又特具足, 從龍猛輾轉傳來最甚深及廣大教授 說有十㆓得成就師 然餘尚多善巧五種明處者, 前已說訖 寂靜 為賢得巴之義譯 尊者親自從學的諸尊長, 如 八十讚 所云 : 恒時親近之尊重, 為賢得巴 金洲大師 菩提賢 吉祥智等眾多獲得成就之 師, 尊者又特具從龍樹菩薩輾轉傳 92

47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來的甚深與廣大之教授 據說, 尊者有十㆓位成就者 師, 譬如阿哇得得哇 則達日 達瑪熱吉達等 另尊者善巧五明之功德, 前文說訖, 不再贅述 是故此阿闍黎能善抉擇勝者密意 此為結語 因此阿闍黎通達五明, 親見本尊而獲得開許, 圓滿具足大小顯密之教授, 故具大智慧能夠造論善巧抉擇勝者佛陀密意 壬㆓ 攝義 從以 傳記可知, 尊者相續 具有菩薩 法門無量誓願學 之宏願, 其㆒生依止眾多善知識, 從每位具德善知識前謙遜求學, 得寶貴之佛法教授, 遍學大小顯密教法 因具菩薩寬廣胸襟, 無狹隘偏執之心, 故㆒切大小顯密教法悉皆融入尊者智慧 為尋求佛法以續佛慧命, 尊者不僅於五印度各國 依止眾多善知識, 且連海 洲島亦不遠萬里前後㆔次航海尋訪大善知識, 為法安忍㆒切艱辛 於西印度鄔金, 尊者還親近無量成就大善知識 正因此不惜身命尋求正法之精神, 尊者從多位善知識處, 圓滿求得顯密各種傳承, 成為末法五百年之第㆓遍知 華嚴經 十 品 宣說㆔ 大菩薩求法意樂 : ㆔ 菩薩精勤覓求 修習正法, 晝夜唯㆒希求聞法 喜 93 法 樂法 依止於法 隨行於法 解悟妙法 安住於法 實踐法義 趣入於法, 菩薩如此精求佛法 菩薩眼 無何財物值得珍視, 唯於能說法者生難遭遇想 故為求佛法, ㆒切內外之財皆可捨, ㆒切傲慢皆可棄, ㆒切恭敬承事皆可為, ㆒切苦難皆可受 若聞得㆒句前所未聞之法, 所生歡喜勝獲充滿㆔千大千世界之珍寶 ; 若得㆒偈前所未聞之法, 所生歡喜勝獲轉輪王位 ; 若得㆒偈法, 能淨菩薩行, 由此所生之歡喜勝獲帝釋 梵 之位 若 言 : 我有㆒句佛所說之法, 能淨菩薩行, 若能跳入大火坑 受大苦, 我可傳予你 菩薩聞言如是而想 : 若㆒句佛法可淨菩薩行, 縱使大千世界充滿火坑, 我亦願從梵 縱身火坑, 親自受取珍貴佛法, 況此小小火坑 今為求法, 理應受 獄眾苦, 況此 間小小苦惱 ㆔ 菩薩如是發大精進心尋求佛法, 且依所聞之法觀察修行 聽聞諸佛菩薩之傳記, 不能聞已作罷, 理應追隨大菩薩足跡, 隨學彼等行為 為身財而捨佛法是凡夫小 之行徑, 為佛法而捨身財方為菩薩之行持, 我等理應隨行後者 總之, 尊者於㆒百五十七位 師前聞受菩提道次第教授, 於整個菩提道之次第, 斷除增益而獲堅固不移之 94

48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定解 ; 不僅生起定解, 且依實修道次第而現前證悟 ; 不僅現前證悟, 且於印藏㆓ 接引成熟無量眾生, 行持廣弘教法 普利眾生之偉業 辛㆓ 攝受弟子之功德 此阿闍黎於五印度 迦濕彌羅 鄔僅 尼泊爾 藏 諸, 所有弟子不可思數 然主要者印度有㆕, 謂與依估智慧平等大善巧師, 號毗柁跋及法生慧 獅 藏, 或復加入友密為五 哦日則有寶賢譯師 拏錯譯師 尊重菩提光 後藏則有迦格瓦及廓枯巴 生 羅劄則有卡巴勝位及善護 康 則有大瑜伽師 阿蘭若師 智慧金剛 卡達敦巴 藏則有枯 鄂 種㆔ 尊者於印度 喀什米爾 鄔僅 尼泊爾 西藏諸 有不可計數之弟子 主要弟子印度有㆕位, 即與尊者智慧平等的大班智達布多巴 法生慧 觀獅與 藏, 若加友密則為五大弟子 ; 西藏阿里 區, 則有寶賢大譯師 ( 即仁青桑波 ) 拏錯戒勝大譯師以及菩提光 ; 後藏日喀則劄什倫布㆒帶, 則有迦格瓦與廓枯巴 生 ; 羅劄 ( 西藏南部 ) 則有卡巴勝位與善護 ; 康巴㆒帶則有大瑜伽師阿蘭若師 ( 即旺修堅參 ) 智慧金剛以及卡達敦巴 ; 藏則有枯 尊珠雍 鄂 勒巴協繞 種 傑瓦窮乃 ( 即種敦巴 ) 此㆔者合稱為枯鄂種㆔子 95 是等之, 能廣師尊所有法業 大持承者, 厥為度母親授記, 種敦巴勝生是也 於此等弟眾, 能廣大師尊佛法事業之大持承者, 即是曾為度母親自授記的種敦巴勝生 去西藏前的某晚, 尊者虔誠祈禱度母, 觀察徵兆 度母指示當問空行母 空行母言 : 若去藏, 於正法利益極大, 特別依靠㆒居士, 將獲大利益 菩薩所指居士即種敦巴, 其追隨尊者十五年, 尊者將顯密教授盡授予其 尊者示寂後, 其有緣弟子皆依止種敦巴 ㆒零五六年, 種敦巴創建惹珍寺, 安眾弘法, 如此遂成噶當㆒脈 惹珍寺亦成噶當派根本道場 噶 是佛語, 當 為教授, 此派宣說㆒切佛語皆為修行教授, 故名 噶當 96 己㆕ 結文 造者殊勝略說如是, 廣則應知, 出廣傳文 造者殊勝內容, 如是從受生殊勝 功德殊勝以及事業殊勝㆔方面略為宣說 若欲廣泛瞭解, 應閱尊者廣傳 以 顯示 菩提道炬論 作者, 具有極為殊勝之功德, 完全具足造論開顯整個菩提道次第的 品條件, 如此了知 菩提道炬論 根源極為清淨, 因此法流源於遠離㆒切未達 邪解與疑惑之大智慧, 亦源於遠離唯求自

49 道前基礎 造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利垢染之大慈悲, 故根源極其清淨 ㆓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分㆕ : ㆒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殊勝㆓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㆔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㆕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顯示法殊勝 法者, 此教授基論, 謂 菩提道炬菩提道炬 依怙所造, 雖有多論, 然如根本極圓滿者, 厥為道炬, 具攝經咒所有樞要而開示故, 所詮圓滿 調心次第為最 勝故, 易於受持 又以善巧㆓大車軌, ㆓師教授而莊嚴故, 勝出餘軌 此論教授殊勝分㆕ : ㆒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殊勝 ; ㆓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 ㆔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 ㆕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首先應明確 顯示正法殊勝 法 指何者, 後應明此法具何種殊勝 此處欲顯示何法殊勝? 即此菩提道次第教授之根本論典 菩提道炬論 依怙阿底峽所造顯密論著頗多, 於印度時即造百餘部論著, 然如根本般極為圓滿之論典, 唯此 菩提道炬論 在噶當派有㆒說法 : 於南瞻部洲, 無有經函勝此 道炬論 從所詮圓滿 容易受持 超勝餘軌此㆔方面宣說 菩提道炬論 極為圓滿之理 ㆒者, 因其完全含攝顯密經續所有關要而開示, 無㆒欠缺, 故為所詮圓滿 ; ㆓者, 97 因其以調心次第為核心, ㆒切皆落實於此, 故使行者容易受持 ; ㆔者, 因以善巧兩大車軌的㆓位 師 ( 即金洲大師與小柔白克秀 ) 之教授為莊嚴, 故超勝其餘法軌 戊㆒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殊勝分八 : ㆒ 認定聖教㆓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含義㆔ ㆒切聖教為成佛順緣之根據㆕ 於彼辯答五 不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過患六 結論七 以前代聖者語录對此理引生信解八 道次第竅訣具足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殊勝相己㆒ 認定聖教 今初 聖教者, 如 般若燈廣釋 云 : 言聖教者, 謂無倒顯示, 諸欲證得甘露勝位, 若 若, 所應遍知, 所應斷除, 所應現證, 所應修行, 即薄伽梵所說至言 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所謂聖教, 正如 般若燈廣釋 所言 : 聖教者, 即無顛倒顯示諸欲證得甘露勝位的 所應知之苦諦 所應斷之集諦 所應證之滅諦 所應修之道諦, 亦即佛陀無 言說 即指㆒切勝者佛陀之善說 般若燈廣釋 是觀自在禁行對清辨論師的 般若燈論 所作的廣釋 甘露勝位 : 即㆒切大小乘解脫果位 薄伽梵 : 為佛之名號 98

50 道前基礎 教授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聖教之體可從㆓門認定 : ㆒者為無倒顯示㆕諦之教 ; ㆓者即無倒顯示㆔學之教 1 凡是希求㆔乘解脫之補特伽羅, 所取與所捨之因果即㆕諦, 所捨是雜染法, 果是苦諦, 因是集諦 ; 所取為清淨法, 果是滅諦, 因是道諦 ㆒切聖教即無倒顯示如是染淨兩重因果, 此外再無其他聖教 如 別解脫經 云 :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㆕諦 不應狹隘理解為僅是小乘教, ㆕諦之解釋可淺可深, 淺釋則為小乘聖教, 深釋即為大乘聖教 入 論自釋 云 : 苦諦 集諦 道諦攝於世俗諦, 滅諦攝於勝義諦 ㆕諦略說即㆓諦, 離此㆓諦外, 再無第㆔種法 父子相會經 云 : 所謂世俗勝義諦, 離此更無第㆔諦 是故認定聖教即無倒顯示㆕諦之教 2 俱舍論 云: 佛正法有㆓, 謂教證為體, 有持說行者, 此便住世間 佛正法者分㆓, 即教法與證法, 教法即是㆔藏, 或歸屬於㆔藏之清淨能詮, 此為教法體相 ; 證法為真實之㆔學, 或以㆔學任何㆒種所攝之善法, 此為證法體相 其, 主要宣說調伏心之增 戒學, 為律藏 ; 主要宣說安住修之增 定學, 為經藏 ; 主要宣說觀察修之增 慧學, 為論藏 是故㆔藏教法為能詮, ㆔學證法為所詮 如此亦可認定聖教即無倒顯示戒 99 定慧㆔學之教 聖教主要是從教法而言, 而㆔藏教法又可歸攝於經論㆓者 彌勒菩薩於 寶性論 如是認定經論體相 : 何者具義相應法, 能斷㆔界煩惱語, 顯示寂靜之利益, 即是佛說餘翻此 此頌宣講經典㆕種相 :1 具義 : 真實具有深廣之義 ;2 相應法 : 能詮之無垢詞句與法相應 ;3 能斷㆔界煩惱語 : 能斷除㆒切㆔界煩惱之語言 ;4 顯示寂靜之利益 具足此㆕種相, 即佛陀真實之善說 寶性論 又云 : 何者唯依佛教法, 無散亂心而宣說, 與得解脫道相應, 亦如佛經當頂受 無論何種論典, 若唯以佛陀教法之義作為所詮義 ; 造者是通達法義且無希求利養之散亂心而宣說 ; 果是為獲無 涅槃果 ; 方便是與 能獲涅槃果之道 相應, 具有如是㆕種功德之論典, 亦應如佛經般頂戴受持 總之, 佛陀㆒切善說, 即此處之聖教 無論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何乘之㆔藏, 顯宗 密宗何宗之教典, ㆒轉 ㆓轉 ㆔轉何時之法輪, 均屬聖教法藏 100 己㆓ 通達㆒切聖教無違之含義 達彼㆒切悉無違者, 謂於此 解了是㆒補特迦羅成佛之道, 此復隨其所應, 有是道之正體, 有是道之支分

51 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所謂通達㆒切聖教皆不相違, 即於此 道炬論 解了㆒切教法皆為㆒補特迦羅成佛之道, 且於此道, 隨應各自體性, 有些是道之正體, 有些為道之支分, 譬 如, 出離心 菩提心 無㆓見是道之正體, 餘為道之支 分 若欲通達㆒切聖教無違, 則首應瞭解於聖教何等之 處視為相違 (1) 經 云 : 諸比丘, 五蘊即重擔, 荷重擔者, 菩謂補特伽羅 饒益指鬘經 云: 於此世間, 有㆓士夫, 能壞正法 ㆒者執畢竟空無, ㆓者妄謂世間有實我 前面經 說荷負五蘊重擔者為補特伽羅, 後面又言執著世間有我能損壞正法, 似乎相違 (2) 如來藏經 云: 善男子, 諸佛法爾,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 ㆒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 涅槃經 亦云 : 如來藏常樂我淨 而 楞伽經 云 : 如來是於㆔解脫門 涅槃 無生等句義說名如來藏, 為除愚夫於無我之恐怖, 由如來藏門顯示無分別處 無相境界 現在未來諸菩薩摩訶薩不應執我 ㆒者說我, ㆒者說無我 ; ㆒者言如來藏常恒 堅固, 另㆒者講由如來藏門顯示無相境界, 視若相違 (3) 頻婆娑羅王迎請經 云: 大王, 色法有生 101 道前基礎 教授殊勝有滅 楞伽經 云: 外境悉非有, 心變種種相, 似身受用處, 故我說唯心 前面宣說 色法有生有滅, 後又言 : 無境, 無心外色法, 唯是心之變現 若視此㆓觀點又似相違 (4) 妙法蓮華經 宣說究竟㆒乘, 解深密經 宣說究竟㆔乘 究竟㆒乘與究竟㆔乘均為佛說, 亦顯現相違 (5) 共同小乘以及 解深密經 等宣說諸法實有, 而 般若經 宣說無實有 (6) ㆔聚經 言: 以互不相攝之方便與智慧, 可以成佛 而 維摩詰經 言 : 方便未攝慧為繫縛, 方便所攝慧為解脫 ; 慧所未攝方便為繫縛, 慧攝方便是為解脫 ㆒者言, 由互相脫離之方便與智慧可以成佛 另㆒者講, 若方便與智慧互相脫離即為繫縛, 此㆓說亦似相違 (7) 念住經 廣大宣說對色聲香味觸五欲塵耽著有很大過患 幻化樂生經 又宣說行持五欲為成佛之方便 於前言不能耽著五欲, 有大過患故, 而後又言行持五欲, 為成佛之方便, ㆓者明顯相違 以 例舉經典 現似相違之詞句, 然不能因表面詞句相違, 便決定其內義如寶瓶與柱子般無有關係, 或如 102

52 道前基礎 教授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水火般互不相容 因為縱於同㆒所化, 其亦有根機未成熟及已成熟等不同階段, 如是針對其不同階段的說法, 亦有方便說與究竟說, 或者不了義說與了義說之差別 ; 或者針對 ㆔種根機者, 傳法亦有相應之差別 : 於 根者說了義法, 於 根者說不了義法, 因此於說法 亦有前後似乎不同之處, 然實際 並不相違 又譬如, 針對不同時代 不同 域, 亦有眾多不同說法, 有些針對現代眾生, 有些唯是針對未來眾生, 如是亦有不同處 然此等皆不應理解為意義 互相矛盾 不論是大乘或小乘 顯宗或密宗的何種經典, 皆要通達相互之間並不相違, 諸聖教所開示者, 皆為眾生成佛之道路, 不過有者宣說道之主體, 有者宣說道之支分 正如於布施 法布施為主要, 其他布施為次要, 或如六度 般若度為主要, 前五度為次要般 己㆔ ㆒切聖教為成佛順緣之根據分㆔ 分㆔ : ㆒ 為圓滿利他菩薩須學㆒切聖教㆓ 為圓滿自利菩薩須學㆒切聖教㆔ 攝義庚㆒ 為圓滿利他菩薩須學㆒切聖教 此 諸菩薩所欲求事者, 謂是成辦世間義利, 亦須遍攝㆔種種性所化之機, 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如 釋菩 103 提心論 云 : 如自定欲令, 他發決定故, 諸智者恒應, 善趣無謬誤 釋量 亦云 : 彼方便生因, 不現彼難宣 自若未能如實決定, 不能宣說開示他故 已發菩提心的菩薩所希求之事業, 決定是成辦㆒切世間暫時與究竟之義利, 此外, 再無菩薩事業 菩薩唯願㆒切眾生能得暫時與究竟安樂, 故曰 : 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身求安樂 既然菩薩所求是為成辦世間義利, 則此希求不能僅浮於言說或止於願望而已, 必化為實際行動, 親自成辦㆒切世間義利, 如是則須普攝㆔種種性所化之根機, 若僅攝護㆒類大乘根機而捨小乘根機者, 則非大平等菩提心, 直接相違 無量眾生誓願度 之菩提心, 故菩薩應普攝㆒切種性之眾生 然欲攝護㆔種種性眾生, 則須通達相應㆔種種性之道, 亦即為攝護大乘種性者須學大乘道 ; 為攝護聲緣種性者須學聲緣道 龍樹菩薩於 釋菩提心論 教言 : 真正引導他 者, 應如自己如何決定般, 亦願他 如是發起決定, 故眾智者為能教導他, 對於法義何時皆應無錯謬 趣入 如是自己無誤通達方能教導他 法稱菩薩於 釋量論 亦言 : 此方便生之因, 若於自心尚未顯現而欲於 宣說, 則為極難之事 此處方便是 104

53 道前基礎 教授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因, 方便生為果 何謂方便? 即首先自己無誤通達聖教意義 以此為因 ( 方便 ) 而生對眾生如理傳授之果, 是故對他 開演為方便生 若自尚未通達, 豈能為 開演? 譬如, 若自己尚不知製作酥油茶, 又如何教? 故宗大師言 : 若於㆔乘之道, 自己尚未如實決定, 則不可能於㆔乘種性之眾生如理開示 譬如, 若欲攝受聲聞種性者, 則須傳授與其根性相應之聲聞乘道法, 若菩薩自己尚未通達, 則無法攝護彼而作利益 因此, 菩薩必須遍學㆒切道法, 此亦為菩薩發心 法門無量誓願學 的原因所在 以五方面之關聯歸納以 理證, 即圓滿利他 普遍攝護 契機傳法 自己通達 自己學習此五者, 前前是果, 後後為因 : 欲圓滿成辦他利, 則須普遍攝護 ; 欲普遍攝護, 則須契合根機傳法 ; 欲契機傳法, 則須自先通達彼等道法, 如此則須親自學習彼等道法 如是遂以理證成立 : 菩薩必須學習㆒切聖教, 不應取㆒捨㆒ 再以比喻說明 : 譬如, 發心欲救護世間㆒切種類之病者, 若僅救護某㆒類病, 其餘拒之門外, 則與其發心相違 而欲普救各類病, 必須精通種種治病良方 若不能開出相應病情之藥方, 則無法達到普救之目的 譬如, 有胃病患者前來求醫, 然醫生不精通治胃病之 105 法, 如是不能利益病 是故欲普救㆒切病者, 須全面通達治病良方, 而通達各種治法之前提, 即首須遍學㆒切醫方 如是菩薩欲圓滿利他必須遍學㆒切聖教 以 再以教證成立 : 了知㆔乘道者, 即是成辦菩薩求事所有方便 阿逸多云 : 諸欲饒益眾生, 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 勝者母 亦云 : 以諸菩薩應當發起㆒切道, 應當了知㆒切道, 謂所有聲聞道, 所有獨覺道, 所有佛陀道 如是諸道亦應圓滿, 亦應成辦諸道所作 了知㆔乘種種道法, 即成辦大乘菩薩所求利他事業的所有方便 彌勒菩薩於 現觀莊嚴論 云 : 欲饒益眾生者, 須以道種智成辦世間利益 故成辦世間利益之根本, 即具通達種種㆔乘道之智慧 般若經 亦云 : 諸菩薩應發心趣入㆒切道, 亦應了知㆒切道, 即所有聲聞道 獨覺道 佛陀道 如是亦應於相續 圓滿諸道斷證功德, 亦應成辦諸道之所作 道種智 : 道是道法, 種是種種, 種種道法即指所有聲聞 緣覺 佛陀之道法, 廣說則有無數種獲得解脫之道法 道種智即了知種種道法差別之智慧 勝者母 : 即般若經, 因般若為勝者佛陀之母, 故稱 勝者母 或 佛母 106

54 道前基礎 教授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故有說云, 是大乘 故, 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 是相違因 故若有 言 : 因我等是大乘行, 故不應學習 劣聲緣乘法藏 此理由顯然已成相違因 何以故? 因㆒方面說欲利益包括聲緣種性在內之眾生, 另㆒方面又說不應學此等能利益聲緣種性者之小乘法藏, 如此自相矛盾, 根本無法以教理成立 庚㆓ 為圓滿自利菩薩須學㆒切聖教 趣入大乘道者, 有共不共㆓種道 共者即是劣乘藏 所說諸道, 此等何因而成應捨, 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 所餘㆒切, 雖諸大乘 亦應修持 故 諸菩薩方廣藏, 廣說㆔乘, 其因相者, 亦即此也 從自利角度, 為成辦圓滿自利, 我等皆應趣入大乘 趣入大乘之道品可歸攝為共不共兩種 : ㆒者是與小乘共同之道品 ; ㆒者為小乘㆔藏未說, 大乘㆔藏 獨有之不共道品 故趣入大乘之道唯共與不共㆓種道 其 共道即小乘㆔藏 所言道品, 譬如皈依 業果 輪迴 出離心 ㆕諦 十㆓緣起 別解脫戒等, 此等皆為大小乘共同之道, 為何須捨棄? 無有理由捨棄 是故除少分小乘 希求自己得寂靜安樂之 劣發心等不共者之外, 其餘㆒切道品, 大乘行 皆應聞思修持 另有唯大 107 乘獨具小乘不具之不共處, 即如小乘戒律遮止之行為, 大乘菩薩因應利益眾生以利他之心攝持亦可行持 是故菩薩方廣藏 廣大宣說㆔乘, 其原因亦在於此 方廣藏 : 是十㆓部經 ㆒部經 凡是宣說方正 廣大真理的佛經, 皆攝於方廣藏 如 集論 云 : 何等方廣? 謂菩薩藏相應言說 為何義故, 名為方廣? ㆒切有情利益安樂所依處故, 宣說廣大甚深處故 以 以由果推因之方式, 成立㆒切聖教無餘歸攝於大乘道支分 以果推因, 即由果圓滿推出因決定圓滿, 若因不圓滿, 則果亦不可能圓滿, 以果隨因轉之故 復次正遍覺者, 非盡少過圓少分德, 是遍斷盡㆒切種過, 周遍圓滿㆒切種德, 能成辦此所有大乘亦滅眾過備起眾德, 故大乘道遍攝㆒切餘乘所有㆒切斷證德類 大乘行 所希求的自利圓滿, 即正等覺果位 如前所述, 菩提體性為斷證圓滿 : 斷圓滿即斷盡㆒切種類之過失, 而非僅斷少分 ; 證圓滿即圓證㆒切種類之功德, 而非僅具少許 既然果為斷證圓滿, 即可決定能成辦此果之大乘道須漸滅㆒切種類之過失, 漸生㆒切種類之功德, 故大乘正道理應周遍含攝餘乘所有斷證功德品類 是故㆒切至言, 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 以能 108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宗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道前基礎 一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智敏上師 講 多寶講寺 目 錄 講記 與 廣論 原文 集註 頁碼對照表 第一講 廣論 第一 四頁 集註 第一 九頁 1 第二講 廣論 第四 五頁 集註 第一零 一四頁 13 第三講 廣論 第六 一零頁 集註 第一四 二五頁 27 第四講 廣論 第一零 一三頁 集註 第二五 三一頁 41 第五講 廣論 第一三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 ct-P247L11-R

DaoCiDi2003TC ct-P247L11-R 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一一八 雪歌仁波切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8/06/15 如 普賢行願品 云 :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母有情的數量是無量無邊, 就如虛空無邊際般, 世間也是無邊際, 住在世間中的有情也是無量無邊 所有這些如母有情都欲求安樂, 卻缺乏安樂 ; 都欲離苦, 偏偏卻要遭受一切痛苦 一方面這些如母有情都曾經當過我們的母親, 而且次數是不可計數, 另一方面他們都欲求獲得安樂卻不得安樂,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2 前 言 S E X S E X S E X 3 前 言 S E X 4 極 致 1 特 集 目 錄 前 言 2 1 讓 人 想 撒 嬌 12 真 心 話 13 讓 人 想 疼 可 14 找 女 友 時 較 少 選 擇 巨 15 有 大 16 也 有 精 神 上 快 感 17 揉 起 來 有 感 覺 18 女 性 會 變 得 無 從 抵 抗 19 男 性 憧 憬 : 想 隨 心 所 欲 玩 弄 巨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015 年 兩 岸 四 地 四 星 級 大 學 排 行 榜 序 號 1 大 連 理 工 大 學 遼 寧 31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 西 北 工 業 大 學 陝 西 32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3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廣 東 33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4 湖 南 大 學 湖 南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目 錄 無 名 問 無 明 2 知 足 感 恩 從 名 利 中 解 脫 3 把 握 當 下 走 出 菩 薩 大 道 9 現 場 問 答 17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2011.08.04 修 訂 ) 目 錄 壹 舊 課 程 複 製 到 新 課 程 的 方 法... 1 一 將 舊 課 程 的 課 程 文 件 匯 入 新 課 程... 1 二 編 輯 新 課 程... 5 三 備 份 舊 課 程 資 料 還 原 至 新 課 程... 6 貳 元 課 程 (META COURSE) 說 明 與 應 用... 12 一 元 課 程 說 明... 12 二 利 用 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國票期貨研究部日簡報1050225New

Microsoft PowerPoint - 國票期貨研究部日簡報1050225New 美 股 走 勢 - 道 瓊 指 數 美 股 週 三 開 低 隨 油 價 盤 中 走 高 而 拉 高 技 術 面 回 測 10 日 均 線 有 撐 最 終 留 下 長 下 引 線 重 回 5 日 均 線 選 擇 權 未 平 倉 量 分 布 圖 每 一 刻 度 代 表 1000 口 OI Call 履 約 價 11600 11400 11200 11000 10800 10600 10400 10200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專 題 研 究 從 十 三 五 規 劃 剖 析 大 陸 經 濟 發 展 前 景 An Analysis of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Based on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高 長 (Kao, Charng) 國 立 東 華 大 學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2020 (GDP) 2010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1986 1 ❶ 指 南 宮 2 3,600 12 115 (02)2939-9922 2 ❷ 天 恩 宮 1 3 38 37-2 ❸ 樟 山 寺 1931 3 (02)2938-2888 45 29 (02)2936-1116 ❺ 台 北 市 立 動 物 園 60 400 2 30 (02)2938-2300 630 3 ❻ 貓 空 纜 車 貓 空 站 1 70 2 100 3 120 09:00~21:00

More information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以 營 養 添 加 劑 作 為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來 源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三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04 年 6 月 17 日 修 正 證 券 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應 注 意 事 項 問 答 集 一 證 券 商 於 98 年 9 月 28 日 前 經 本 會 核 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者 ( 辦 理 顧 問 諮 詢 業 務 ), 擬 依 新 修 正 證 券 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應 注 意 事 項 ( 以 下 簡 稱 注 意 事 項 ) 第 2 點 第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7 291308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提 要 關 鍵 詞 : 儀 禮 鄭 玄 儀 禮 注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禮 學 訓 詁 注 釋 學 291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一 前 言 ( 一 ) 鄭 玄 朱 熹 禮 學 的 地 位 和 意 義 : 292 ( 二 ) 關 於 敖 繼 公 知 人 論 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表 1-1: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原 課 程 名 稱 修 改 後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護 理 助 產 學 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 護 理 助 產 學 I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I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6 表 1-: 課 程 名 稱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課 程 名 稱 原 開 課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EduMath 34 (2/202) 在 成 長 中 不 斷 優 化 的 數 學 定 義 梁 子 傑 循 道 中 學 在 第 三 十 三 期 的 數 學 教 育 之 中, 刊 登 了 兩 篇 涉 及 數 學 定 義 的 文 章, 刺 激 起 我 的 一 些 想 法, 故 此 也 來 湊 湊 熱 鬧, 談 談 我 對 數 學 定 義 的 看 法 在 過 去 幾 年, 的 確 多 了 一 些 數 學 教

More information

9705.pdf

9705.pdf 004 005 006 008 010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056 058 060 062 XO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議 事 規 範,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議 事 規 範, 環 瑞 醫 投 資 控 股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內 部 控 制 管 理 辦 法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Page 1 of 7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ART_RAE16_ticket_cn_p.1

ART_RAE16_ticket_cn_p.1 1. 2. 3. 4. 基 础 部 分 - 色 彩 TM TM Premier B2C Sales to China 2014 TM OCR www.divcom.com.hk/ocrc 現 在 開 始 計 劃 訪 問 亞 洲 零 售 博 覽 的 行 程! 交 通 配 套 乘 車 路 線 : 由 機 場 乘 坐 公 共 汽 車 : A11 或 E11 到 灣 仔 (~80 分 鐘 ) 地 鐵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文 件 的 格 式 化 本 章 重 點 文 字 的 格 式 設 定 段 落 格 式 的 處 理 使 用 定 位 點 讓 文 章 整 齊 排 列 美 化 條 列 項 目 為 文 字 及 段 落 加 上 框 線 與 網 底 複 製 文 字 與 段 落 的 格 式 設 定 文 字 的 方 向 與 亞 洲 方 式 配 置 將 段 落 首 字 放 大 調 整 英 文 字 的 大 小 寫 與 全 半 形 2 設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 奘 大 學 應 用 心 理 學 系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申 請 程 序 項 目 日 期 繳 交 資 料 遴 聘 指 導 教 授 一 提 論 文 題 目 及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同 意 書 需 符 合 下 列 條 件 : ( 一 ) 修 滿 超 過 一 半 的 學 分 (30 學 分 ) 或 ( 二 ) 所 有 必 修 課 已 修 過 ** 符 合 上 述 一 項 條 件 即 可 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諮 心 組 職 涯 領 域 與 生 涯 徑 路 圖 一 職 涯 領 域 以 下 為 本 所 畢 業 生 就 業 相 關 領 域 與 簡 介 說 明, 各 類 別 修 課 事 項 之 說 明 請 參 照 頁 碼 欄 位, 並 翻 至 該 頁 詳 讀 其 說 明, 以 作 為 未 來 就 業 與 修 業 課 程 安 排 之 參 考 此 外, 同 學 在 思 索 未 來 實 習 或 工 作 之 機 構 時,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