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内观实践 _马哈希法师、阿姜查等_.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内观实践 _马哈希法师、阿姜查等_.doc"

Transcription

1 内观实践 ( 马哈希法师 阿姜查等 ) 馬哈希法師 阿姜查 摩訶布瓦 隆波田禪師編譯者 : 大千編輯部 目录一 实用内观练习二 内观禅修基楚三 正确的修行四 无住五 定的危险六 森林寺院内观法七 森林佛法 摘要八 内在品质的生活 摘要九 自觉手册十 後言十一 附录

2 一 实用内观练习 一 觉知身心现象 l. 修习内观, 是要禅修者努力去正确了解在他自身所发生的身心现象 身体现象是每个人从四周可明显觉知到的 每个人所觉知到的身体, 是由一组物质所构成的 ( 称作色 ) 心理或精神现象, 是心识或觉知的作用 ( 称作名 ) 要清楚的察觉到这些身心现象( 合称名色 ), 可从每当看到 听到 闻到 尝到 触到 想到的那一时刻, 用观察来觉知它们, 并且给予注意 ( 或标记 ): 看 看 听 听 闻 闻 尝 尝 触 触 想 想 2. 每次当他看到 听到 闻到 尝到 触到 想到, 他就要对这个事实给予注意 ( 或标记 ) 但是初学者不可能对每个发生的现象给予注意, 所以, 他必须先开始注意那些显著和易於观察的现象 二 注意呼吸 l. 每次呼吸时, 腹部就会上升及下降, 这种运动一直很明显, 这就是物质的性质, 称作风大 ( 或风界 ) 应开始注意这个运动, 用心观察腹部 当你吸气时会发觉腹部上升, 呼出时腹部便下降 腹部上升时, 内心要注意 上升, 下降时, 内心要注意 下降 如果这运动不明显时, 可以用手放在腹部上 但不要改变呼吸, 不可故意减慢或加快呼吸的速度, 也不可太用力呼吸 如果改变呼吸, 会令你觉得疲倦 要自然地呼吸, 并注意腹部上升和下降的运动 要用内心给予注意 ( 或标记 ), 而不是用口念 2. 在内观禅修中, 名称及所说的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去知道 去觉察 注意腹部的上升, 须从运动的开始, 一直到整个上升过程完毕, 如同用眼睛看到一般 注意下降的运动也是如此 注意上升的运动时, 要使觉知之心与上升的运动一致, 运动及觉知要同步, 就如丢一粒石头正中目标一样 下降的运动也如此 三 注意心念 l. 当注意腹部的运动时, 心可能会到处游荡 这时内心注意说 : 游荡 游荡 如此注意一两次後, 这游荡的心便会停止, 此时我们便回到注意腹部升降的运动 如果发觉心到达某处时, 就标记 到达 到达, 然後又回到腹部的运动 如果想到遇见某人, 就标记 遇见 遇见, 然後又回到腹部的升降 如果想到某人并和他谈话, 就标记 谈话 谈话 2. 总之, 如有任何思想或回忆产生时, 就须给予注意 ( 或标记 ) 如果你想像, 就对 想像 给予标记 如果你思考, 就给予 思考 如果你计画, 就给予 计画 如果你察觉, 就给予 察觉 如果你回忆, 就给予 回忆 如果你感觉快乐, 就给予 快乐 如果你感觉无聊, 就给予 无聊 你感觉高兴, 就给予 高兴 你感觉气馁, 就给予 气馁 注意所有这些心识的活动, 就称作 心念住 3. 由於我们没有注意这些心识的活动, 我们就将这些认同为 人 或 个人 我们以为想像的 思考的 计画的 觉察的是 我 以为有 一个人 从孩童开始就一直活著和

3 思想著 实际上, 并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只有那些持续不断的心识活动而已 所以, 我们要注意这些心识的活动并知晓它们是什么 这是为何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心识活动的生起 当它给予注意时, 它就消失 接著, 我们就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四 注意感受 1. 坐著禅修一段长时间後, 身体会有紧及热的感受, 这些也须仔细给予注意 ; 同样的, 也有疼痛及疲倦的感受 所有这些感受就是苦受 ( 苦的感受 ), 注意这些感受就是 受念住 不懂得或忽略注意这些感受, 你会以为 我感到紧, 我觉得热, 我感到疼痛 刚才我还好好的, 现在我因为这些不快的感受而不舒服 将这些感受与 自我 认同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实际上并没有牵涉到 我, 只有一个接一个不快的 感受 在持续发生 2. 这些就像新而持续不断的电流通到电灯 每当身体有不悦的接触时, 就有一个个的苦受产生 这些感受要仔细地注意, 无论它们是紧 热或是疼痛的感受 初学者开始练习时, 这些感受显得强烈, 以致於有改换姿势的欲望, 就要对这 欲望 给予注意, 而後再回到注意紧 热等感受 3. 忍耐导致涅盘, 这句话用於精进禅修是最恰当的 禅修时必须有耐心 如果因为不能忍受紧或热等感受而经常移动或改换姿势, 就不能产生 定, 如果不能培养 定, 就不能获得智慧, 不能获得导致涅盘之道果和涅盘 这就是为何禅修时需要忍耐的原因 最要忍耐的是身上不悦的感受, 如紧 热 疼痛, 以及其他难以忍受的感受 禅修者不可在这些感受产生时, 就立刻放弃禅修并改换禅修的姿势 他应继续耐心地对 紧 紧 或 热 热 给予注意 如能耐心地注意, 这些中等的感受将会消失 当注意力强而集中时, 即使很强的感受也会消失 而後, 他又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4. 如果注意了一段时间而这感受仍没有消失或无法忍受这感受时, 当然须要改换姿势 这时应开始注意 : 欲换 欲换 如果提起手, 就注意 提起 提起, 如果移动手, 就注意 移动 移动 要轻柔地改换这些姿势, 并注意 : 提起 提起 移动 移动 和 接触 接触 5. 如果身体摇动, 就注意 摇动 摇动 ; 如果提脚, 就注意 提起 提起 ; 如果移动, 就注意 移动 移动 ; 如果放下, 就注意 放下 放下 如果没有改变, 而只是静止休息时, 就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注意之间不可有间断, 只有一个注意接续另一个注意, 一个定力接续另一个定力, 一个智慧接绩另一个智慧 只有这样, 禅修者的智慧才能持续并逐步地成熟 只有这种积聚的动力, 才能获得道和果的智慧 禅修的过程, 犹如努力不停地磨擦两块木头, 以获得所需的热力来生火 6. 同样的, 在内观禅修中的注意 ( 或标记 ), 不论是什么现象产生了, 都应持续不断地注意, 当中不可间断 例如, 如果有难以忍受的痒的感受生起而想要抓痒, 那么禅修者就需注意这 感受 和要抓痒的 欲望, 不可立刻为了要消除痒的感受而直接抓痒 7. 如果持续不断地注意, 痒的感受逐渐消失了, 禅修者就可再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如果痒的感受实际并没有消失, 那么当然就可用抓痒以消除它, 但是, 事前须注意到这个抓痒的 欲望 所有消除痒的动作都要注意到, 特别是 接触 拉 推 和 抓

4 的动作, 最後, 再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和下降 五 改换姿势 1. 每次改换姿势时, 就先注意这个要改换的意念或欲望, 接著仔细的注意每一个动作, 例如从坐姿起身 提起手 移动它 伸出它 姿势的改换与注意之心要能一致 当身体向前摇动时, 要注意它 起身时, 身体变轻和上升, 将心注意於这些动作上, 轻柔地注意 ( 或标记 ) 著 上升 上升 2. 禅修者须举止如一个衰弱的人 健康的人起身容易, 快捷或突然 衰弱的人就不如此, 起身缓慢而柔和 背痛的人也一样, 需缓慢的起身以减少背部的痛楚 3. 禅修者也是如此, 在改换姿势时要缓慢而柔和, 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正念 定力及内观 所以, 开始时动作要轻柔 缓慢 起身时, 禅修者要轻柔犹如衰弱者, 同时注意 升起 升起 不但如此, 对眼睛所看到的, 就当作不曾见到一样 ; 对耳朵所听到的, 亦是如此 禅修时, 禅修者只在乎注意 ( 标记 ), 而不必去理会所见或所听的 因此, 不论看到或听到奇特或显著的东西, 他就当作没有看到或没有听到一样, 只要细心地注意 ( 标记 ) 4. 当移动身体时, 禅修者须缓慢地移动, 犹如衰弱的人, 轻柔地移动手脚, 弯曲或伸直它们, 低头或抬头, 这些动作需轻柔 当从坐姿要起身时, 他的行动需缓慢, 注意 起身 起身 当伸直身体及站立时, 注意 站立 站立 ; 当向四处看时, 注意 看 看 当走时, 注意步伐是左或是右, 并觉知所有从提足到落足的连续动作 注意每一个步伐是右脚或左脚, 这是走得快时所应该注意的方式 当快步走时和走较远路时, 只需如此注意 ( 标记 ) 就够了 六 行住坐卧 l. 至於慢步走时或来回经行时, 在每个步子中, 须注意三个阶段 : 提足 往前栘足及落足 要从提足和落足的动作开始注意 提足时要好好觉知, 落足时也如此, 要好好觉知落足的重感 2. 走时须注意每一步的 提起 及 落下, 经过大约两天後, 这种注意就会变得容易 其後就注意三个阶段 : 提起 前栘 落下 开始时, 只注意一或两个阶段就已足够 : 走快时, 只需注意 右步 左步, 走慢时就注意 提起 落下 如果走时想坐下, 就注意 想坐下 想坐下 坐下时, 就专注身体坐下时的重感 3. 坐下後, 就注意安置手脚的动作 当没有这些动作而身体静止不动时, 就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如此注意时, 如果肢体上感到紧和热的感受生起, 就注意它们 而後再回到腹部的 上升 下降 如果这时生起躺下的欲望, 就注意它并在躺下时, 注意脚和手的动作 手的提起 手移动 手肘碰地 身体转移 伸脚 慢慢的准备躺下时身体的倾侧, 这些动作都需给予注意 4. 当躺下时须给予注意, 这是重要的 在这动作的过程中 ( 躺下时 ) 可获得特别的睿智 ( 道智和果智 ) 当 定 和 智 强时, 这睿智随时可能产生, 它可在一个弯臂或一个伸

5 臂时产生 这就是阿难尊者证得阿罗汉的过程 5. 阿难尊者勇猛精进, 想在第一次结集佛法的前夕证得阿罗汉 他整晚练习身念住的内观方法, 注意他的步伐 : 右和左 提起 前栘 落下, 注意一个接著一个现象的发生 : 走的欲望和走时身体的动作 虽然他不停地练习直到将近凌晨, 但还无法成功证得阿罗汉果 他觉察到他已过度练习行禅 为了要平衡 定 和 精进, 他应修习卧禅一下子, 因此他就进入卧室 他坐在床上, 接著躺下 当他如此做, 并注意 躺下 躺下 时, 他即刻证得阿罗汉果 6. 在躺下前, 阿难尊者只是预流果 从预流果, 他继续练习禅修, 依次达到一来果 不还果和阿罗汉果 只在片刻之问, 他获得这三个相绩的果位 试记取阿难尊者证得阿罗汉果这个例子, 这种证悟随时可以出现, 不须花很长的时间 7. 这就是为什么禅修者须每一时刻都要精进地注意 不可放松注意力, 不要以为 这一点点的懈怠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所有的动作, 包括躺下时如何安置手 脚, 都需小心和毫不放松地给予注意 如果没有动作而静止时, 就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即使时问已晚, 到了睡眠时间, 也不可不再注意 一个认真和勇猛精进的禅修者必须一直练习正念, 好似他可以放弃睡眠似的, 他要继续禅修直到入睡 如果禅修进展很好, 他不会入睡 如果昏沈, 他就会入睡 当他想睡时, 他须注意 欲睡 欲睡 ; 如果眼皮垂下时, 就注意 垂下 垂下 ; 如果感到眼皮沈重, 就注意 沈重 ; 如果眼睛感到酸痛, 就注意 酸痛 这样的给予注意, 昏沈可能会消失而眼睛就变得 明亮 那么, 禅修者须注意 明亮 明亮, 然後继续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及下降 8. 但是禅修者虽坚持继续禅修, 如果真正的睡意侵入时, 他会入睡 睡觉并非是一件难事, 其实那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躺著禅修, 就会慢慢的感到昏沈, 然後入睡 这就是为什么初学者不可多修卧禅, 他须多修坐禅及行禅 但是, 如果时间已晚, 是睡觉时间, 就须修卧禅, 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就会自然地入睡 9. 禅修者睡觉的时间就是休息的时间, 但认真严肃的禅修者须限制他的睡眠时间为四个小时 这是佛陀所订的 子夜时间 四小时的睡眠已足够了 如果初学者认为四小时对健康尚嫌不足, 他可延长到五或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的睡眠显然对健康是足够的了 10. 禅修者一睡醒, 他应立刻恢复注意 真正努力禅修, 欲获得道和果智的禅修者只有在睡觉时才休息, 其他清醒时间就持续注意而不休息 所以, 当他一睡醒, 就应注意这清醒的心态是 清醒 清醒 如果他还不能如此觉知, 他须开始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如果想从床上起来, 他须注意 想起来 想起来, 接著, 他应继续注意移动手和脚的动作 当他抬头和起身时, 就注意 起来 起来 ; 当他坐下时, 注意 坐下 坐下 ; 当他安置手脚时的任何移动, 须注意这一切的动作 如果没有这些移动, 只是静坐著, 就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11. 洗脸和洗澡时, 也须给予注意, 因为这些动作比较快, 所以应尽可能注意越多的动作 还有穿衣 整理床铺 开门 关门等这些动作也须尽量细心注意 七 进餐

6 l. 当禅修者进餐并望向桌子时, 就应注意 看 看 伸手取食物 触到食物 拿食物 把食物拿到口边 低下头并把食物放入口中 放下手臂 再抬头, 这些动作都需给予适时的注意 ( 此处注意的方式是顺乎缅甸人进餐的过程, 那些使用刀叉 汤匙或筷子的人也须以适当的方式来注意每一个动作 ) 2. 当咀嚼食物时, 须注意 咀嚼 咀嚼 ; 当知道食物的滋味时, 就注意 知道 知道 ; 当品尝食物和吞下 食物经过喉咙时, 都需注意这一切的发生 这就是禅修者一口一口吃时要如何注意 取汤时, 所有的动作, 如伸手 拿著汤匙和舀汤等都需给予注意 在进餐时要注意这些动作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有这么多动作须观察和注意 初学者可能会遗漏一些应注意的动作, 但他须下决心去注意一切 当然, 他可能会遗漏一些, 但当他的定力增强时, 他就可以对所有发生的都给予注意 八 结论 1. 好了, 我已提及这么多东西供禅修者去注意, 但是, 简而言之, 只有很少的东西须注意 当走得快时, 就注意 右步 左步 ; 慢走时就注意 提起 落下 ; 当静坐时, 只要注意腹部的上升和下降 ; 躺著时, 如果没有特别的东西可注意, 也一样去注意腹部的升降 当注意时, 如果东想西想, 就注意心识活动的生起, 然後回到注意腹部的升降 当紧 痛和痒的感受生起时, 就注意这些感觉, 然後回到腹部的升降 当肢体弯曲 伸展和移动, 头低下 抬起, 身体摇动 伸直时, 都需注意, 然後回到注意腹部的上升和下降 2. 当禅修者继续注意, 他就能注意到越来越多现象的发生 开始时, 他东想西想, 可能没有注意到许多东西, 但是, 他不用灰心, 每位初学者都会遭遇这些相同的困难, 当他修习久了, 就能觉知到每次的胡思乱想, 直到最後心中不再有妄念 这时, 心系念於所注意的目标, 他的正念就和所注意的目标 ( 如腹部的升降 ) 几乎同步 ( 换言之, 腹部上升就立刻注意到, 腹部下降也如此 ) 3. 所注意的身体对象与能注意的心是 成对 发生的 在这过程中, 没有人或个人, 只有所注意的身体对象与能注意的心成对发生 禅修者可以确实经历到这个过程 当注意腹部的上升与下降时, 他能分辨出腹部的上升为身体现象而能注意之心为精神现象 腹部的下降也如此 禅修者将很清楚的体会到精神与身体现象是同时发生 4. 如此, 禅修者自己将清楚知道, 每次的注意只有物质 ( 身体 ) 是所注意的对象, 以及心对它给予注意 这种智慧叫做 名色识别智, 这是内观智慧的开始 正确的获得这种智慧是重要的 当禅修者继续地注意, 这智慧将导致分辨因与果的智慧, 这种智慧叫做 缘摄受智 5. 当禅修者继续注意, 他可亲身体验到凡是生起的不久即灭去 常人以身心现象二者在一生是持续不变的, 也就是从小到大没有变, 实际上并非如此 没有现象是永恒不变的 所有的现象生灭得如此快, 快到比一眨眼的时间还短 禅修者只要继续注意, 他自己就能明白这些 他将会确信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无常 这种确信叫做 无常随观智

7 6. 这种智将引导入 苦随观智, 体验到所有无常都是苦 禅修者也可能遭到多种身体上的苦, 这些都是 苦蕴 这也是 苦随观智 接著禅修者将确信这些身心现象是顺著自然发生的, 不依任何人的心愿也不受任何人的控制 它们不是个人或自我所构成, 这种体认就是 无我随观智 7. 当他继续禅修, 禅修者会确实体验到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无常 苦和无我, 他将证得涅盘 过去诸佛 阿罗汉和圣者们都依这条道路证得涅盘 所有的禅修者须知他们现在正在这条 念住 的道路上, 希望圆满证得道智 果智和涅盘法, 并使他们的功德 ( 波罗蜜 ) 成熟 他们将体验到诸佛 阿罗汉和圣者所体验的正定和智慧 这些经验是他们从前所不曾体验到的, 所以他们对这些应感到高兴 8. 他们不久将体验到如同过去诸佛 阿罗汉和圣者所体验的道智 果智及涅盘法 其实, 这些法可在一个月 二十天或十五天的禅修练习中经验到 那些已累积功德成熟的人, 甚至可以在七天内体验这些 9. 因此, 禅修者须有信心, 将在上列的时日内获得这些法, 他将灭除我见和疑惑, 并能免除来世生在恶道的危险 他要有这种信心来继续禅修 愿你们都能好好地禅修, 并迅速证得诸佛阿罗汉及圣者所体验的涅盘 二 内观禅修基楚 一 简介 l. 现今不用特别介绍, 每个人都说内观禅修很好 二十年前 ( 约西元一九四 0 年 ), 就有所不同, 当时的人以为内观禅修是限於比丘和隐士, 而不适於他们 当我们开始传授内观禅修时, 有一段艰辛的日子 现在情况已改观了 今日人们一直请求我们讲讲内观 但是, 当我们告诉他们内观禅修的简单真相时, 他们似乎难以欣赏, 有的人甚至起身走开 我们不应该责备他们, 他们尚未具有禅修背景来了解任何东西 2. 有的人以为寂止就是内观 有的人说内观禅修与寂止禅修并无不同 有的人把内观禅修说得太艰深而难以实践, 他们的听众心中充满了困惑而离开 为了让这些人受益, 我们将说明内观禅修的要素 二 寂止与内观 l. 我们禅修什么? 我们如何发展内观?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8 2. 有两种禅修 : 发展寂止和发展内观 禅修於十逼处只能产生寂止, 不是内观 禅修於十不净 ( 例如 : 肿胀的尸体 ), 也只能产生寂止, 不是内观 十随念, 例如忆念佛 法等, 也只能发展寂止, 不是内观 禅修於三十二种身体成分, 例如 发 爪 齿 皮, 也不是内观, 它们只能发展专注 3. 正念於呼吸也是发展专注, 但是由此能发展出内观 然而 清净道论 将它包括在专注的项目中, 因此我们在此也如此称它作 寂止 接著有四梵住 : 慈 悲 喜 舍, 以及四无色状态导至四无色禅那, 而後, 有厌食想, 所有这些都是专注禅修 ( 寂止 ) 4. 当你禅修於体内的四大元素, 它被称作 四界差别 虽然它是一种专注禅修, 但它可以帮助发展内观 5. 所有这四十种禅修的项目都是发展专注, 只有呼吸和四界差别 ( 分析元素 ) 与内观有关, 其他不能产生内观 如果你要获得内观, 你要进一步用功 6. 再回到我们的问题 : 如何发展内观? 答案是 : 我们禅修於五取蕴来发展内观 众生的身心就是取蕴 可能由於贪欲而对它们执取, 这种情形, 它被称为 感官对象的执取 或者可能由於邪见而错误地执取, 这种情形, 它被称为 以邪见执取 你须禅修於它们并看清它们的实相, 否则, 你将由於贪欲和邪见而执取它们 一旦看清它们的实相, 你便不再执取它们 你如是发展内观 我们将详细讨论五取蕴 三 五蕴 l. 五取蕴是色 受 想 行 识 它们是什么? 它们是你时时刻刻所体验到的东西 你不须到别处寻找它们, 它们就在你自身 当你看时, 它们就在看的地方 ; 当你听时, 它们就在听的地方 ; 当你嗅 尝 触或想时, 它们就在嗅 尝 触 想的地方 2. 当你弯曲 伸展或移动肢体时, 五蕴就在弯曲 伸展或移动的地方, 只是你不知它们就是五蕴 这是因为你没有禅修於它们, 因此不知道它们的实相 不知道它们的实相, 你就会以贪爱和邪见来执取它们 3. 当你弯曲, 发生什么了? 它始於生起弯曲的心念, 接著是身体一个接一个的弯曲过程 在弯曲的心念中, 有四种属於心理的蕴 要弯曲的心是 识 当你想弯曲, 然後弯曲, 你可能做时感到乐 苦或不苦不乐 如果你快乐地弯曲, 那就有乐受 如果你不快乐或生气地弯曲, 那就有苦受 如果你不苦不乐地弯曲, 那就有不苦不乐受 因此, 当你想弯曲时, 存在著 受蕴 接著存在著 想, 也就是辨别弯曲的蕴 然後, 存在著促使你去弯曲的心理, 它好似在说 : 弯曲! 弯曲!, 这就是 行 因此, 在弯曲的心念中, 有受 想 行 识, 这四种是属於心理的蕴 弯曲的动作则是物质或 色, 这是物质的蕴 如此, 弯曲的心念和弯曲的动作合成五蕴 4. 因此, 在弯曲手臂的一个动作中, 就存在著五蕴 你移动一次, 就有五蕴的呈现, 你再次移动, 就有更多的五蕴 如果你没有正确地禅修於它们, 也没有正确地知道它们, 我们不告诉你所发生的情形, 你自己自身去了知, 你会想著什么?

9 5. 好, 你想著 我要弯曲 和 我在弯曲, 不是吗? 每个人都如此 问小孩们, 他们会给予同样的回答 ; 问那些懂得读和写的成人, 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也得同样的回答 ; 但因他书读得多, 他将架构适合经典的答案而说 : 名和色 这并非他自己本身所知道的, 只是架构出来适合经典 在他内心深处, 他正在想 : 这是 我 要弯曲, 这是 我 在弯曲, 这是 我 要移动, 这是 我 在移动 他也想 : 这个 我 以前存在 现在存在 将来也存在 我 永远存在 这种想法称为 常见 没有人会想 : 这个弯曲的心念只存在於现在 一般人一直想 : 这心以前存在著 以前存在的同一个 我 现在正想著弯曲 他们也想 : 现在正在思想的 我 存在著, 未来也将继续存在著 6. 当你弯曲或移动肢体时, 你想 : 以前存在的相同的肢体, 现在正在移动 以前存在的相同的 我, 现在正在移动 移动後, 你又想 : 这肢体 这 我, 永远存在 你不曾想过它们灭去了 这也是常见 这是把无常执取为 常, 无我执取为 我 7. 当你顺著欲念弯曲或伸展, 你认为很愉快 例如, 你觉得手臂僵硬, 便移动或重新放置它, 僵硬消失了, 你感到舒服 你认为非常愉快 你认为这是快乐 舞蹈员和业余舞蹈员在跳舞时, 弯曲和伸展, 认为如此做非常愉快 他们喜悦於此, 并对自己感到满意 当你们在一起谈天时, 你们时常摇手摆头并感到高兴 你认为这是快乐 当你所做的事成功了, 你再次认为这很好, 这是快乐 这是你们如何由於贪爱 执取於事物而喜悦 你们把无常的当作常而感到喜悦 苦 无我的五蕴, 只不过是名与色的聚集, 你却当作是 乐 我 而感到喜悦 你对它们感到喜悦并执取 你也误认为它们是 我 而执著它们 8. 因此, 当你弯曲 伸展或移动四肢时, 我将弯曲 的想法是取蕴; 弯曲的动作是取蕴 我将伸展 的想法是取蕴 ; 伸展的动作是取蕴 我将移动 的想法是取蕴 ; 移动的动作是取蕴 当我们谈及禅修於取蕴时, 就是指这些事物 9. 同样的事物也发生在看 听等 当你看时, 眼晴 显现著, 所看的对象 也是如此 这两者是物质, 不能认知 但是, 如果一个人在看的时候忘了禅修, 就会执取它们 会认为全身连同眼晴是常 乐 我, 并执取它 曾认为所看到的整个物质世界连同所见到的对象是常 美 乐 我, 并执取它 因此, 眼睛和所看的对象 ( 色 ) 都是取蕴 10. 当你看时, 看 也显现著 这包括四种属於心理的蕴 看的单纯觉知就是 识蕴 看时的乐或苦是受蕴, 辨别所看见的对象是想蕴, 使注意栘向看的是行蕴 它们组成四种心理的蕴 ll. 当一个人在看时, 若忘了禅修, 将会认为 : 看 已经存在而且现在还存在著 或者, 当一个人看到好的事物, 可能会想 : 看是好的 如此想著, 他将追寻好的和妙的事物来享受看 他用掉钱 睡眠和健康去看表演和影片, 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很好 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这是好的, 他将不会浪费金钱或损伤健康 凡认为所看的或享受的是 我 我在享受, 就是以贪爱和邪见去执取 因为执取, 所以在看时所显现的名与色就称作取蕴 12. 你以同样的方式执取於听 嗅 尝 触或想 你把能思考 想像和忆念的心, 执取为 我 因此, 五取蕴不外是当一个人见闻觉知时, 显现於六根门的名色 你必须试著如实看清这些蕴的实相 禅修於它们并且如实看清它们, 这就是内观智慧

10 四 智慧与解脱 l. 内观禅修是禅修於五取蕴, 这是合乎佛陀的教导 佛陀的教导称做 经, 它的意思是 线 当一个木匠要削平或锯一块木材时, 他用线画一条直线 同样地, 当我们要过著圣者的生活, 我们用 线 或 经 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佛陀已给我们线或指导来训练道德 培养定力和增长智慧 你不可以脱离此线, 随便地讲话或行动 2. 有关禅修於五取蕴, 从经典中引述一些 : 诸比丘! 色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 苦者是无我, 无我者非我所, 非我, 非我之我 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你必须禅修使你了悟这个无常 苦 无我的物质 ( 色 ), 确实是无常 苦 无我 你应同样地禅修於受 想 行 识 3. 观察这些蕴是无常 苦 无我有何用? 佛陀告诉我们 : 有闻之圣弟子, 如是观色, 厌离色 厌离受 ( 想 行 识 ) 等 ( 相应部 第三册第 29 页 ) 了悟五蕴无常 苦 无我的人, 厌弃色, 厌弃受 想 行 识 厌离而离欲 这是说他已达到圣道 离欲而解脱 当他达到无贪的圣道, 他也已达到解脱烦恼的四种果位 解脱即生解脱智 当你已解脱, 你自己知道确实如此 换言之, 当你已成为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 你自己清楚你已灭尽烦恼 4. 所有这些引用是从无常相关的经文, 并且有很多这类的经典 整个 相应部 ( 蕴品 ) 就是收集这些 其中 戒经 ( 相应部 第三册 页 ) 和 有闻经 特别值得注意 在这两部经里, 摩诃拘缔罗尊者向舍利弗尊者提一些问题, 舍利弗给予很简短而生动的回答 摩诃拘缔罗问 : 舍利弗! 戒具足之比丘, 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注意这个问题中的 戒具足 ( 有德行 ) 如果你想要练习内观禅修以证得道 果及涅盘, 最低资格你需要有德行 如果你没有德行, 你不可能期望更高的定力与智慧 舍利弗尊者回答 : 拘缔罗! 戒具足之比丘, 应如理作意 : 五取蕴是无常 苦 病 瘫 刺 痛 病 他 ( 敌 )

11 坏 空 无我 如此禅修有何好处? 舍利弗尊者继续回答 : 友! 於此戒具足之比丘, 若如理作意 : 此五取蕴是无常, 则当现证预流果 因此, 如果你要成为预流圣者而不再投生四恶趣, 你必须禅修於五取蕴, 了悟它们的无常 苦 无我 但这并非全部, 你也可以成为阿罗汉, 摩诃拘缔罗尊者继续问 : 舍利弗! 预流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 一位预流圣者所需彻底注意的, 也是五取蕴, 注意它们是无常 苦 无我 结果, 他进入一来圣者 一来圣者禅修於什么呢? 同样是五取蕴 接著他成为不还圣者 不还圣者禅修於什么呢? 也是五蕴 然後成为一位阿罗汉 阿罗汉禅修於什么呢? 也是五蕴 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 即使是已成为阿罗汉, 五蕴是必须禅修的对象 5. 阿罗汉如此禅修有什么好处呢? 他将成为独觉吗? 或成为正等觉者吗? 不, 都不是 他将以阿罗汉的身份脱离轮回, 进入涅盘 阿罗汉不再有未断或未除的烦恼 一切的烦恼都已断已除 因此, 他不用再断尚未断除的烦恼, 他无须再圆满任何德行 定力与智慧 一切的德行 定力与智慧所应圆满的都已圆满了 所以他无须再圆满未圆满的或增加那已圆满的 内观的修习 ( 观察五蕴 ) 对阿罗汉不带来这方面的好处 ( 更无所作 无已办之增益 ) 6. 阿罗汉再禅修於五蕴所获得的好处之一, 是快乐地活在世间 ( 现法乐住 ) 尽管他是阿罗汉, 如果他不维持禅修, 不静与不舒服不时会从六个根门进入 不静并非指精神苦恼, 而是由於感官对象 ( 外尘 ) 不断的出现, 他的内心觉知不静, 如此而已 不用说阿罗汉, 今日我们的禅修者沈浸於练习时, 对感官对象常感到不舒服 当他们从禅修中心回到家里, 他们看到这事, 听到那事, 忙於各种生意洽谈, 一点也不安宁, 因此, 他们想再回到禅修中心 但是, 有些人, 这种不静感并不持久, 只持续四 五或十天, 家庭生活很快征服了他们, 他们对家庭生活感到快乐并回复家庭责任 阿罗汉永不回复他以前的习惯 如果他遇到各种感官对象而没有禅修时, 只是觉知不静 只有当他沈浸於内观禅修时, 他内心才会觉知安宁 因此, 禅修於五取蕴使阿罗汉在世问活得安乐 7. 再者, 当他努力活在禅修时, 对无常 苦 无我的正念及正知会不断生起, 这是另一项好处 一位在禅修中正念与正知不断生起的阿罗汉, 被称作 常住正念 这种人可在任何时刻随时问的长短享受所证得的果位 8. 为了这两种好处 : 世间生活得安乐 ( 现法乐住 ) 和正念正知, 阿罗汉活在禅修中 9. 以上为舍利弗尊者在 戒经 里所给的答案 同样的答案也发现在 有闻经 唯一的不同是, 戒经 所用的词是 戒具足 ( 美德 ), 而 有闻经 所用的是 有闻 ( 有相当了解 ), 其他的用词都一样 根据这两部经和其他有关 蕴 的经典, 可以归纳出下列的结论 : 内观智慧是来自於禅修於五取蕴

12 10. 现在回到由六根门所生起的执取 当人们看的时候, 他们认为自己或他人是 常 过去存在 现在存在 未来存在 永远存在 他们认为他们是 乐 好的或美的 他们认为他们是活著的自体 ( 我 ) 当他们听 嗅 尝或触的时候, 也如此认为 这 触 ( 根尘接触 ) 传递有血有肉的全身 触一生起, 执取也生起 前面所述肢体的弯曲 伸展或移动都是触的例子 腹部的上升与下降也是这样 这些, 我们後面将加以详述 11. 当一个人在思考或想像时, 他想著 曾存在过的 我 现在正在思考, 想著 我 继续存在著 因此, 他以为自己是 常 我 他也认为思考或想像是享受 很愉快, 他认为这是 乐 如果跟他说思考会消失, 他就无法接受 他感到不快乐, 这是因为他执取於它 12. 如此, 一个人执取於出现在六根门的事物为常 乐 我 因贪爱而喜悦并执取於它, 因邪见而错误地执取於它 你必须禅修於这些引生执取的五蕴 五 正确的方法 1. 当你禅修时, 要有方法 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产生内观智慧 如果你将事物看成 常, 如何会产生内观智慧呢? 如果你将它们看成 乐 美, 灵魂 我, 如何能产生内观智慧呢? 2. 心与身 ( 名与色 ) 是无常 你要禅修於这些无常的事物, 如实看到它们是无常的实相 它们生起 灭去, 并且不断压迫你, 因此它们是可怕的 苦的 你要禅修於它们, 如实看到它们是苦 它们只是过程, 没有个人 灵魂 我 你要禅修於它们, 如看到无个人 无灵魂 无我 你应试著如实地看清它们 3. 因此, 每次你看 听 触或知觉时, 你应试著如实看清那由六根门生起的身心过程 看时, 你应注意 ( 给予标记 ) 看 看 同样地, 听时, 注意 听 听 : 嗅时, 注意 嗅 ; 尝时, 注意 尝 ; 触时, 注意 触 倦 热 痛, 以及从触生起的难忍而不悦的感受, 要注意它们是倦 热 痛等等 念头 想法也会出现, 当它们生起时, 要注意 ( 给予标记 ): 念头 想像 愉快 高兴 但对初学者而言, 很难观察由六根门生起的一切, 他应从其中一些开始 4. 你禅修於此, 当你入出息时, 腹部的升降特别显著 你先观察这个运动, 升起时, 你观察它是 升起 ; 下降时, 你观察它是 下降 经典没有观察 上升 与 下降 的专门用语 不惯於禅修练习的人藐视地说 : 上升 下降与经典无关, 它们没什么 他们认为它们没什么, 因为它们不是以经典的术语出现 5. 但事实上, 它们是有意义的 上升是真实的, 下降是真实的, 风大的运动是真实的 我们用口语 上升 与 下降 是为了方便, 在经典的专门术语上, 上升 与 下降 是 风大 如果你注意观察腹部, 当它上升与下降时, 存在著扩张 运动 传递 在此, 扩张是风大的特性, 运动是它的作用, 传递是它的现起 如实了知风大意即知道它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 我们禅修以了解它们 6. 内观始於对身心 ( 名色 ) 的确知 为了达成, 禅修者由身 ( 色 ) 开始, 如何呢? ( 禅修者 ) 要从特性 作用等去了知 ( 清净道论 ) 当你开始禅修於名或色, 你应从特性或性

13 质 ( 作用 ) 下手 等 是指现起 7. 於此, 摄阿毗达摩义论 切中要点地说: 见清净是了解名和色的特性 作用( 性质 ) 现起和近因 这意思是 : 内观始於 名色识别智 在七清净中, 首先圆满戒清净和心清净, 接著开始见清净 为了达到 名色识别智 和见清净, 你须禅修於名与色, 知道它们的特性 作用 ( 性质 ) 现起和近因 一旦了知它们, 你就获得 名色识别智 一旦此智成熟, 你就培养了见清净 此处, 了解名和色的特性, 是了解名和色的内在自性 ; 了解它们的性质, 是了解它们的作用 ; 现起 是它们显现的样子 在禅修练习的最初阶段还不须去了解 近因 因此, 我们将只解说特性 作用和现起 8. 在 清净道论 与刚引述的 摄阿毗达摩义论 中没有指出, 以名字 数字 物质粒子或连续不断的过程来禅修於名色 只指出应禅修於它们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 一个人对此须小心注意, 不然可能导致名字 数字 粒于或过程的概念 注疏说 : 你需以它们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来禅修於名色, 故当禅修於风大时, 应以它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来做 什么是风大的特性呢? 它是支持的特性, 这是它内在的自性, 风大就是如此 什么是风大的作用呢? 它是运动 什么是它的现起呢? 是传递 现起是显现在禅修者智力上的东西 当他禅修於风大时, 在他的智力上显现传递 推 拉的东西, 这是风大的现起 当你禅修於腹部的上升和下降时, 一切扩张 运动 传递都变得明显 这些是风大的特性 作用与现起 9. 风大是很重要的 对 念住经 中 观身 的章节 : 身体姿势 与 正知, 注疏者强调风大 这是佛陀的教导 : 当走时, 他觉知 我在走 佛陀指导我们要正念於行走, 每次走时都应注意 走 走 注疏者说明从禅修中, 智慧如何生起 : 我正在走的念头生起时, 即产生风, 风产生了通知 当风散布而将全身移前, 这就称做走 这意思是说 : 惯於每次走时禅修於 走 走 的禅修者, 会如此体验 : 首先 我将走 的心念生起 这心念产生全身的拉紧而使色身向前移动 我们就说这是 我在走 或 他在走 实际上, 没有我或他在走, 只有走的心念及色身在走, 这是禅修者的体验 在此, 注疏的解释强调对风大运动的体验 因此, 如果你由风大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了解风大, 你就可确定禅修是否正确 10. 风大有支持的特性 足球以风装满并支持著, 使球胀大和保持坚 在口语上, 我们说球饱满 坚硬 ; 在哲学用词上, 则是风大支持它 当你伸展手臂时, 那儿感到有些僵硬, 这是风大支持著 同样地, 当你以身体或头压在充气的枕头或垫子, 你的身体或头不会下沈, 这是因为枕头或垫子里的风大支持著你 一堆砖中, 底下的砖支持著上面的砖, 如果底下的砖不支持, 上面的将塌下 同样地, 人体内充满风大来支持身体才能站得坚稳 我们说 坚 是相对的, 如有更坚固的, 我们可能称它为 松 ; 如有更松的, 它再次被称为 坚 11. 风大的作用是运动 当它强时, 就从一处运动到另一处 风大使身体弯曲 伸展 坐 起 去或来 那些没有内观禅修的练习者常说 : 如果你注意 弯曲 伸展, 只有像手臂的观念会产生 如果你注意 左 右, 只有像脚的观念会出现 如果你注意 上升 下降, 只有像腹部的观念会出现 这对一些初学者可能是真的 但若认为观念会不断地出现是不对的

14 对初学者而言, 观念与实相会同时出现 有的人指导初学者只禅修於实相, 这是不可能的 开始就要忘记观念是不实际的 将观念配合实相两者来观察是可行的 佛陀他用观念的言语告诉我们, 当我们在走 曲伸时, 要觉知 我正在走 等 他不用实相的言语生口诉我们要觉知 这是支持 运动 等 虽然禅修时用观念言语, 像 走 曲 伸, 当正念与定力增强时, 一切观念就消失, 只有实相生起, 像支持和运动 当你达到 坏灭随观智 时, 虽然你禅修於 走 走, 但不会有脚或身体的显现, 只有持续的运动 虽然你禅修於 弯曲 弯曲, 但不会有任何手臂或脚, 只有运动 虽然你禅修於 升 降, 但没有腹部或身体的想像, 只有出与入的运动 这些运动与摆动都是风大的作用 12. 在禅修者心中显现的推出或拉入是风大的现起 当你弯曲或伸展手臂时, 犹如有东西在拉入或推出 这情形在行走时更明显 藉由注意 走, 右步 左步 提起 推前 落下 而使定力增加的禅修者, 这种向前运动变得很明显, 好像後面有推动力 脚似乎自动地推向前 脚如何向前动而不须禅修者费力是非常明显的 这样注意行走很美妙, 以致有人花很多时间如此走 13. 因此, 当你禅修於风大, 应经由它支持的特性 运动的作用和传递的现起来了知它 只有如此, 你的智慧才正确并且如实 14. 你可能问 : 我们是否在学习特性 作用和现起後才禅修? 不, 你不用学习它们 如果你禅修於生起的名与色, 你也将了知其特性 作用与现起 当你禅修於生起的名色, 由其特性 作用与现起而了知之外, 别无其他方法 当你在下雨天仰望天空, 你看到闪电, 这亮光是闪电的特性 当闪电亮, 黑暗就被驱除 驱除黑暗是闪电的作用 工作 你也看到它的样子 是否长 短 弧形 圆形 直或广 你一下子看到它的特性 作用与现起, 只是你可能无法说出亮光为其特性 驱除黑暗为其作用 它的形状或外型为其现起, 但是你看到了它们 15. 同样地, 当你禅修於生起的名色, 你知道它所有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 你不用学习它们 一些有学问的人以为在禅修前你要先学习它们 并非如此 你所学的只是观念, 不是实相 禅修者审察生起的名色, 了知它们就好像以自己的手摸到它们 他不用学习它们 例如有象在你眼前, 你不须去看象的图画 16. 禅修者禅修於腹部的上升与下降, 知道了紧或松 它的特性 17. 他知道入或出的运动 它的作用 他也知道它的拉和推 它的现起 假如他如实知道这些事物, 他需要学习它们吗? 假如他只求自己觉悟, 他不需要, 但是假如他要教导他人, 他需要学习 18. 当你禅修於 右步 左步, 你知道每一步伐的张力 它的特性 你知道移动 它的作用 你也知道传送 它的现起 这是适当的智慧 正确的智慧 19. 现在, 你想知道一个人如何知道特性等, 只要试著禅修於生起的现象 在你的身体某部份一定有些热 痛 倦 疼 这些是难忍的苦受 以你的智力, 专注於这苦受并注意 热 热 或 痛 痛, 你将发现到正经历不愉悦的经验和苦 这就是苦的特性 经由不愉快的经验

15 20. 当苦受出现, 你变得心情坏 如果苦受只有一些, 就有一些坏心情 ; 如果苦受很强烈, 那就心情很坏 即使那些意志坚强的人, 若苦受强烈也将心情很坏 一旦你很疲倦, 你甚至不能移动 这使人心情坏是苦受的作用 我们说心情就是心王 当心王低落时, 它的心所也低落 2l. 苦受的现起是身体的压迫感, 它呈现为身体的痛苦, 对禅修者的智力来说, 它是难以忍受的 当他禅修於 热 热 痛 痛, 它呈现为身上难忍的压迫感 它显现太多使人呻吟 22. 如果你禅修於身上生起的苦受时, 你了知讨厌的接触对象之体验 它的特性 ; 相关情绪的变坏 它的作用 ; 身体的痛苦 它的现起 这是禅修者获得智慧的方法 六 心 1. 你也可禅修於心 心能认知和思考 所以, 思考和想像的是心 每当它生起时, 禅修此心是 思考 想像 沈思 你将发现它有朝向对象 认知对象的内在性质 这是心的特性, 就如所说 : 心有认知的特性 每种心能认知 眼识认知对象,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和意识也是这样 2. 集体工作时, 有一个领袖 心识是认知出现在任何感官对象的领袖 当可见的对象在眼前出现, 心识先认知它, 接著是受 想 贪爱 喜悦 不喜欢 羡慕等 同样地, 当听的对象在耳朵出现, 心识先认知它 想或想像时, 则更明显 当你禅修於 升 降 等时, 如果念头出现, 你要注意这念头 如果在它出现的那一刻你能注意它, 它立刻消失 如你不能这样, 它的一些跟随者, 像喜 爱等就会接连生起 禅修者就会了悟心识如何是领袖 它的作用 一切事物以心为前导 ( 法句经 第一偈) 3. 假如每当心识生起, 你就注意它, 你会很清楚地看到它如何扮演领袖的角色, 朝向那对象 4. 注疏里再次说 : 心识有延续的现起 当你禅修於 升 降 等, 心有时会跑开 你注意它, 它就灭去 接著另一个心识生起, 你注意它, 它就灭去 另一个心识接著生起, 再次的注意它, 它再次灭去 另一个识又生起 你要注意很多这些生起与灭去的心识 禅修者了悟到 : 心识是连续的事件, 一个接一个的生灭 当一个灭去, 另一个生起 因此, 你了悟到心识的连续现起 了悟这些的禅修者也了悟死与生 死一点也不陌生, 它就如同我所注意的心识每一刻的灭去 再生就同我正注意的心识那样生起, 连续著前一个 5. 为了证明一个人即使未曾学习它们, 也可了解事物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 我们已选出物质的风大 心理的苦受和心识, 你只须在它们生起时禅修於它们 同样地, 可应用於其他的心理与物质 如果你在它们生起时禅修於它们, 你将了解它们的特性 作用和现起 禅修的初学者只能经由特性 作用和现起来禅修和了解心理与物质的取蕴 在最初阶段的 名色识别智 和 缘摄受智, 它们是内观禅修的基础, 明白这些就够了 当你达到真正的内观智慧, 像 思惟智 时, 你就知道无常 苦和无我的性质

16 七 为何和何时 1. 现在有问题生起 : 为何我们禅修於取蕴? 在时间方面, 我们何时禅修 ( 於取蕴 )? 当它们已成过去 在它们到来之前或在它们生起时? 2. 我们为何禅修? 我们禅修於取蕴是为了世间财富为了去除病痛? 为了天眼通? 为了浮在空中和此类的超自然力? 内观禅修不以这些为目标 有的人因禅修而治愈严重的疾病 佛陀时期, 圆满内观禅修的人有的拥有超自然力 现今的人如果修行圆满也可能会拥有这些力量 但是获得这些力量并非内观禅修的基本目标 3. 我们应禅修於过去已逝的现象吗? 我们应禅修於未来的现象吗? 我们应禅修於现在的现象吗? 或者, 我们要禅修於非过去 非未来和非现在的现象, 而是我们从书上阅读而生起的想像吗? 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 我们禅修是为了不执著, 而我们禅修於正在生起的现象 4. 是的, 未禅修的人, 每当他们看到 听到 触到 或觉察到生起的名色就执著於它们 他们以贪爱执取它们, 并感到高兴 他们以邪见执取它们为 常 乐 我 我们禅修是为了不让这些执取生起, 脱离它们, 这是内观禅修的基本目标 5. 我们禅修於正在生起的现象 我们不禅修於过去 未来或时间不确定的事物 此处我们所讲的是实用的内观禅修 在推论的禅修中, 我们可以禅修於过去 未来和时间不确定的事物 让我解释如下 : 6. 内观禅修有两种 : 实用的与推论的 禅修於实际生起现象的内在特性和各别的特性 ( 例如无常 ) 所获得的智慧是实用内观 从这实用的智慧你推论那些你未经验的过去和未来的事物为无常 苦 无我, 这是推论内观 7. 依所缘, 确定两者 ( 现见与未见 ) ( 无碍解道 ) 这一段 清净道论 解释如下 : 依现见的所缘, 如是确定两者 ( 现见与未见 ) 是同一自性 : 类比於此 ( 现在所缘 ), 同样地, 过去的已坏, 未来的当坏 8. 现见的所缘 这是实用内观 依现见的所缘 确定两者 过去的 未来的 这是推论内观 9. 但在此要注意, 只有在实用内观後才有推论内观 不知道现前的, 是不可能作出推论 在 论事 的注疏里也有相同的解释 : 即使只看到一个行蕴的无常, 一个人就对其它下结论 : 诸行是无常的 10. 为何我们不禅修於过去或未来的事物? 因为它们无法让你了解自然的实相并祛除烦恼 你无法记起过去世 即使今世, 你记不起大部分过去的童年 因此, 若禅修於过去事物, 你如何如实知道事物的特性与作用? 最近发生的事物可回忆出来, 但当你回忆时, 你想 : 我看 我听 我想 这是我在那时看, 这是我在此刻看 你有 我 的观念存在著, 甚至有 常 和 乐 的观念存在著 因此, 回忆过去的事物来禅修是不符我们的目的 你执著於

17 它们, 而这执著难以祛除 虽然以你所学和所想的, 将它们当作名与色, 但是 我 的观念持续著, 因为你执取著它 你一方面说 无常, 另一方面却持有 常 的观念 你注意 苦, 但 乐 的观念继续浮现 你禅修於 无我, 但 我 的观念却强而稳 你与自己争辩 最後你的禅修向先入的观念让步了 11. 未来还未发生, 当它来时, 你无法确知它会是怎样的 你可能预先禅修於它们, 但当它们真正出现时, 你可能不能照做 因而, 贪爱 邪见 烦恼又都生起 因此, 经由学习和思考的帮助来禅修於未来是无法知道事物的实相, 也没办法止息烦恼 12. 时间不确定的事物, 不曾存在 将不会存在, 也不存在於个人或他人 它们只是藉由学习和思考的想像 它们只是夸大, 看似有理 但若加以省思, 将发现它们只是名字 符号和形状的观念 假如有人正在禅修著 : 物质是无常的; 物质刹那生起, 刹那灭去 问他 : 它是什么物质? 它是过去的 现在的或未来的物质? 自己或他人的物质? 假如在自己, 它是在头 身体 肢体 眼睛或耳朵的物质? 你将发现没有一样是, 只是观念 想像, 就如同名称的观念一样, 所以我们不禅修於时间不确定的东西 八 缘起 1. 现在的现象是正在六根门生起的 它还未受到污染, 就像未弄脏的布或纸 如果你能在它生起时随即禅修於它, 它就不会被污染 你不能注意它, 它就会被污染 一旦受污染, 它就难以祛除 如果你在名色生起时不能立刻注意它们, 执取就会介入 有欲取 执取於感官的贪 欲 ; 有邪见的执取 执取於邪见 仪式 自我的理论 如果执取发生了, 将如何呢? 取缘有, 有缘生, 生缘老 死 愁 叹 苦 忧 恼 如是一切苦蕴集 2. 执取不是一件小事, 它是善行与恶行的基本原因 一个执取的人尽力完成他认为好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做自以为好的事 什么使他认为是好的呢? 是执取 他人可能认为不好, 但做的人认为好 如果他认为不好, 他当然不会去做 一个人不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为恶 小偷以偷为好事 ; 盗贼以抢劫为好事 ; 杀人者以杀人为好事 阿阁世王杀死父亲频毗娑罗王, 他认为这是好的 提婆达多谋害佛陀, 对他来说这是好事 一个人服毒自杀因为他以为这是好事 飞蛾扑火以此为好事 众生去做自己以为是好的事 自认为是好事就是执取 一旦真正执取, 人就去做 结果是什么呢? 世间於是有善行与恶行 3. 克制自己不使他人受苦是一种善行, 帮助他人是一种善行, 布施是一种善行, 向值得尊敬者致敬是一种善行 善行可於此世带来安宁 长寿和健康 它也将於来世带来善果 这种执取是一种好的 正确的执取 这些执取的人做出善行, 例如布施和持戒, 并产生善业 结果是什么呢? 有缘生, 他们死後会再投生 生到哪里? 在人与天人的善界 投生为人, 他们就有好的果报, 如长寿 漂亮 健康 好的出生 好的随从和财富 你可称他们为 快乐的人 投生为天人, 他们也有大批的天人伴随著, 并住在堂皇的宫殿里 他们执取快乐的观念,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 他们可说是快乐的 4. 但从佛陀的教导看来, 这些快乐的人和天人仍不能免除痛苦 生缘老死 虽然生为

18 一个快乐的人, 他将会长大成为老的 快乐 人 看看世间那些 快乐 的老人, 一旦超过七十或八十岁, 不会一切都顺心的 斑白的头发 断齿 视力差 听力弱 驼背 皱纹, 力气已用尽, 一无可取! 拥有财富和名誉, 这些老人感到快乐吗? 接下来, 存在著老年的疾病 他们无法安睡 无法好好地吃, 他们在坐下和站起时, 感到吃力 最终, 他们会死 富人 国王或掌权的人, 总有一天会死 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依靠了 朋友 亲戚围著他, 他只能躺在床上, 闭著眼死去 死後他独自一人到下一世 他发现难以舍弃全部的财富 如果他不是行善的人, 他将为来世担忧 5. 天王同样会死, 天人也无法幸免 在死前一个星期, 五种衰相会出现 他们所戴的不曾凋谢的花开始凋谢了 那一直新的衣服现在变旧了, 汗从腋窝流出, 这是不寻常的 他们那永远年轻的身体现在变老了, 以往不曾感觉厌烦的天人生活, 他们现在感觉厌烦了 6. 当五种衰相出现, 他们即刻体会到逼近死亡并且非常惊慌 佛陀住世时, 一位老天王出现衰相 他对去世和失去尊荣非常惊慌, 便去请求佛陀帮助 佛陀教导他佛法, 他证得预流果位 老的天王一死, 新的天王再生了 他很幸运有佛陀相救 如果没有佛陀, 老天王将很不幸 7. 不只老和死, 愁 叹 苦 忧 恼生起, 这些都是苦 如是一切苦蕴集 ( 生起 ) 所以, 由於执取而得到的快乐生活终究是大苦, 人与天人都要受苦 8. 如果由於善行所得的快乐生活终究是苦, 那么我们最好就不去做? 不, 如果我们不行善, 恶行就可能会产生, 这会使我们堕入地狱 畜生 饿鬼 非天, 这些下界的痛苦更苦 人与天人的生活对比於 无死的涅盘 是苦, 但对比於下界的痛苦是乐 9. 正确的执取使人行善 同样地, 错误的执取使人作恶 有些人认为杀 偷 抢 做坏事是好的, 结果他们投生恶界 地狱 畜生 饿鬼 生到地狱犹如跳人大火里 即使是天王对地狱之火也无可奈何 拘留孙佛住世时, 有一位叫度希的天魔, 他蔑视佛和僧众 有一天他导致一位大弟子死亡 由於恶行, 这天魔死後投生在阿鼻地狱 一旦在那里, 他只能任凭炼狱的宰割 在此世上欺负他人的人, 将有一天会遭遇如天魔度希的厄运 在地狱长期受苦後, 将再投生为畜生或饿鬼 九 执取如何生起 l. 执取是可怖畏的 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禅修要使执取不生并终止它 我们禅修使自己不执取於贪欲或邪见 不执著为 常 乐 我 那些无法禅修的人执著於见 闻 觉 知 问问你自己是否不执取 答案是很明显的 2. 让我们从 看 开始 如果你看到某种漂亮的东西, 你如何想呢? 你对它感到喜悦 愉快, 不是吗? 你不会说 : 我不要看它, 我不要见它 事实上, 你想著 : 多么美丽的东西! 多么可爱啊! 高兴地微笑著, 你对它感到愉悦 同时你想它是 常 的 不管所见的对象是人或没有生命的东西, 你认为它过去存在著 现在存在著, 将来也继续存在著 虽然它不属於你的, 你心里当它为已有并感到愉悦 如果是一块布, 你在心里穿起它, 并感到愉悦

19 如果是一双拖鞋, 你在心里穿起它们 如果是一个人, 你心上利用他 ( 或她 ) 并感到愉悦 3.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你听 嗅 尝或触的时候 每次你都感到愉悦 运用到念头, 你高兴的范围就更广 你幻想并且高兴於不属於你所拥有的东西, 渴望得到它们 想像它们是你的 如果它们是你的东西, 不须说, 你时时刻刻不断地想著它们并且感到愉悦 我们以禅修来检查自己的喜悦和执取 4. 我们也执著於邪见 你执著於个人见解 当你看时, 你认为你所见的是一个个人 一个自我 你也把你自己的眼识当作一个个人 一个自我 如果没有深入的内观智慧, 我们当下执取於所见的东西 想想你自己, 你将看到你自己如何执取 你认为自己以及他人都是活一辈子的一个自我 实际上, 并没有这个自我 没有活一辈子的一个东西, 只有一个接一个不断连续的名与色 你把这名色当作一个个人 我, 并执取著 我们禅修, 使邪见的执取不再产生 5. 但是我们必须禅修於正在生起的东西 只有如此, 才能阻止执取 执取是来自看 听 嗅 尝 触与想 它们由六个地方 六根门生起 我们会执取於看不到的东西吗? 不会 我们会执取於听不到的东西吗? 不会 佛陀本人曾问过这些问题 : 你认为如何? 鬂童子! 对於眼所未看到的色, 如果你以前未看到 现在也看不到 以後也看不到 你会对它生起欲念 染心 贪爱吗? 不会, 世尊 ( 相应部 ) 6. 哪些色法你不曾见过? 那些你不曾到过的城市 乡村 村落, 住在那里的男女及景物 一个人如何能爱上不曾见过的男人或女人? 你如何会执取於他们? 因此, 你不会执取於未见过的事物, 对它们不会生起烦恼 你不须禅修於它们 但是你所看到的东西是另一回事, 烦恼就可能生起, 也就是说, 如果你末禅修以阻止它们的生起 对声 香 味 触 法 ( 念头 ) 也是一样 十 当下禅修 l. 如果你没有禅修於生起的现象, 就不知道它们无常 苦 无我的真实性质, 因而你会让烦恼复活而存在著 这是潜伏之烦恼的一个例子 因为它们是从对象中生起的, 我们称之为 对象的潜伏 人们执取於什么? 为何执取? 因为曾经见过, 所以他们执取於曾见过的事物或人 如果当它们生起时没有禅修於它们, 某种执取即生起 烦恼潜伏在我们所见 听 尝等的对象之中 2. 如果你禅修, 你会发现你所见的灭去了, 所听的灭去了 它们当下就灭去 一旦你如实看到它们, 就没有东西去贪爱 憎恨 执著 没有执著的东西, 就没有执著 没有执取 3. 你要当下禅修 在看的那一刹那, 就要禅修 不能拖延 你可能赊帐买东西, 但你不可以赊欠禅修 要当下禅修 只有这样, 执取才不会生起 经文说, 当 眼门心路过程 刚结束而跟随的 意门心路过程 尚未开始前, 你就要立即禅修 当你看到一个视觉的对象, 其过程如下 : 首先, 你看到出现的对象, 这是 看的过程 ( 了知过程 ) 接著, 你复习所见的对象, 这是 复习过程 接著你把所见的聚集起来并见到形状, 这是 聚集形状过程

20 最後, 你知悉所见的对象被赋予的名称概念, 这是 取名过程 对未见过的对象, 你不知名称, 所以取名过程不会发生 这四项中, 当第一项看的过程发生时, 你见到它生起时的当下形状实相 第二项复习过程发生时, 你复习过去所曾见到实际的形状 这两个过程都注意在所见对象的实相 --- 尚未有观念 这两个过程的不同在於一个是现在的实相, 另一个是过去的实相 第三过程步入形状的观念 第四个过程步入名称的观念 接著的过程则产生各种观念 没有练习内观禅修的人都有以上共通的过程 4. 看的过程总共有十四个刹那心念 如果没有看 听 想的心识生起, 心识之流 ( 有分识 ) 继续著 这与结生的心识相同 这是你深睡时继续运作的心识 当任何视觉的对象出现, 心识之流被打断, 而有眼识等的生起 当心识之流停顿时, 一个 转向心 生起 : 转向视线内的对象 当这个转向心消失, 眼识 就生起 当眼识消失, 领受心 就生起 接著出现了 推度心, 而後判断对象是好或不好的 确定心 生起了, 接著, 根据你当时对对象的善恶态度, 生起七个有力的 速行心 ( 类化心 ) 当这七个速行心消失, 结果有两种记录性质的 记录心 生起 当这些结束, 就沈入连续的心识之流, 就像入睡一样 从 转向心 到 记录心 之间共有十四个刹那心念 所有这些心念显现为像是一个眼识 这就是如何看的过程 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 在看的过程一直到生起心识之流 ( 有分识 ) 之後, 以内观识来复习 看 的发生情形 5. 你应试著即刻禅修 如果能这样做, 在你的智力上, 显现出好像对象刚被看到 刚生起时, 你就禅修於它们 在经典上, 这种禅修称之为 当下禅修 他了知当下事物的生起 ( 中部 ) 省察当下的生灭即是生灭随观智 ( 无碍解道 ) 6. 这些自经典的摘录, 清楚地示出我们应禅修於当前的情况 如果你无法禅修於当前, 了知过程 ( 转向心 ) 就生起并中断 心识之流, 这心念会复习刚才所见到的 总共有十个刹那心念, 包括 : 一个了知的心识 ( 转向心 ) 七个速行心( 类化心 ) 和二个记录心 每次你思考或沈思, 这三类心和十个心念就会生起 但对於初学的禅修者而言, 它们好像只呈现为一个刹那心念 这与 无碍解道 和 清 净道论 里有关 坏灭随观智 的解说符合, 假如你在了知过程 ( 转向心 ) 之後能禅修 ( 给予注意 ), 就不会生起 观念, 并能住於实相 所见的对象 但这对初学者并不容易 7. 假如你在 了知过程 不能禅修, 达到 形状过程 和 取名过程, 那么就会发生执取 假如你在执取出现後才禅修, 它们将不会消失 这就是为何我们指导你要在观念未生起前即刻禅修 8. 听 嗅 尝 触的过程也类似 如果念头在意根出现, 而你没有即刻禅修, 念头後会有接续的过程生起 因此, 你要即刻禅修使它们无法生起 有时, 当你注意 升 降 坐 触, 中间会生起一个念头或一个观念 你在它生起时就注意它 你注意它, 它就在那里当下灭去 有时一个妄念将要生起, 你注意它, 它就停止 有些禅修者说 : 它就如一个顽皮的小孩, 对他喊 安静!, 行为就检点了

21 9. 因此, 当你在看 听 触或知觉时给予注意, 就不会有接续的心识生起, 而带来执取 你只有所见的事物 所听的声音 所感觉到的感觉和所觉知的观念 这段 鬘童子经 的摘录指出 : 见只是见, 闻只是闻, 觉只是觉, 知只是知 记住它们, 只有你所了解的实相会呈现, 不会有执著 当对象生起时, 禅修者禅修於它们, 看清它们如何生灭, 并清楚地知道它们是无常 苦 无我 他自己知道了这个 并不是因为老师向他讲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十一 不断的练习 l. 要达到这智慧需要彻底的练习 没有人能保证你在一次禅坐中就能获得这种智慧 机会可能是百万分之一 佛陀住世时, 有人听完一偈就证得道与果, 但这在今日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当时是佛陀亲自教导, 他很清楚听者的根性 听者这一方是具足功德的人, 他们在过去世已累积了资粮 但今日传法者只是一个凡人, 只教他所知的那一点 他不知道听者的根性, 而且很难说这些听者是具足功德的男女众 如果他们具足, 那么他们早就在佛陀住世时获得解脱了 所以我们无法保证你在一次的禅坐就可获得特别的智慧 我们只能告诉你, 如果足够地练习, 就有机会 2. 我们要练习多久? 要以抉择的智慧开始了解无常 苦 无我 但它不是立刻达到 必须先心清净 见清净 度疑清净 以现今禅修者的程度, 一位特别天赋的人可在两 三天内获得这种智慧 多数的人需要五 六或七天 但他们需勤勉地练习 那些懈怠的人即使十五或二十天过了, 也无法获得 所以, 我要先说关於认真地练习 3. 内观禅修是一种不问断的练习 每当看 听 嗅 尝 触或想时都要禅修, 不可遗漏任何东西 但对初学者, 要注意一切是不可能的 要从其中一些开始 观察腹部上下移动的形式 ( 色身 ) 是容易的, 这我们已谈过 不要停止注意一个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当你的正念与定力增强时, 就加上坐和触, 注意 上升 下降 坐 触 当你注意时, 念头可能生起, 就再注意它们 : 想 计划 知道 这些是盖障 除非你祛除它们, 不然你无法获得心清净 不能清楚地了解名色现象 所以别让它们侵入, 注意它们, 并祛除它们 4. 如果难忍的感受, 像倦 热 痛 或痒在身体出现, 就专注它们并注意 : 倦 倦, 热 热 如果有伸曲肢体的欲念生起, 就注意它 : 想曲 想伸 当你曲或伸时, 每个动作应予注意 : 曲 曲, 伸 伸 同样地, 起身时, 注意每个动作 走时, 注意每一步 坐下时, 注意它 躺下时, 也注意它 5. 每个身体的动作 每个生起的念头 每个生起的感受, 全都需要给予注意 如果没有特别可注意的, 就继续注意 上升 下降 坐 触 吃或冲凉时, 你必须给予注意 如果有特别看到或听到的事物, 也要注意它们 除了四 五 六个小时的睡觉, 其他时间你应持续地注意事物 你要试著最少每秒对一样事物给予注意 6. 如果你继续认真地注意, 在两 三天内, 你会发现自己的正念与定力很强 如果不是两 三天, 那就五 六天 妄念很少生起 如果生起, 你能够在它们生起的那一刻注意它们,

22 并在你注意的那一刻消失 所注意的对象, 例如 上升 和 下降, 以及注意它的心似乎在时间上配得刚好 你可以轻松地注意 这个徵兆表示你的正念和定力已变强 换言之, 你已在培养心清净了 十二 事物的分解 1. 从现在起, 每次你注意时, 所注意的对象和能注意它的心是两件分开的东西 你了知物质的形式 ( 色身 ) 如 上升 和 下降 是一件东西, 而注意它的心理状态是另一件东西 通常物质的形式 ( 色身 ) 和认知它的心不像是分开的, 它们好像是同一个东西 书本上的知识告诉你, 它们是分开的, 但你个人的感觉认为它们是一个 摇动你的食指, 你看到那要摇的心吗? 你能分辨心与摇吗? 如果你诚实回答, 答案将是 不能 但对正念与定力已好好发展的禅修者而言, 所注意的对象和觉知它的心是分开的, 就如同墙和抛向它的石头一样 2. 佛陀用宝石和线来当譬喻 ( 长部 ) 就如当你看著一串的青宝石, 你知道 : 宝石由线穿过, 这是宝石, 这是穿过宝石的线 同样的, 禅修者知道 : 这是物质形式 ( 色身 ), 这是觉知它的心, 心依赖物质 ( 身 ), 并且和物质 ( 身 ) 有所关连 注疏说, 此心是内观识 内观智慧用以观察物质形式 ( 色身 ) 青宝石代表物质形式( 色身 ), 线代表能观察的心识 线穿在宝石, 就如同内观的觉知穿透物质形式 ( 色身 ) 3. 当你注意 上升 时, 上升是一件东西, 觉知是另一件东西, 只有这两件存在著 当你注意 下降 时, 下降是一件东西, 觉知是另一件东西, 只有这两件东西 这智慧自动地对你清楚显现 当你提起脚走路时, 其一是提起, 另一是觉知, 只有这两件存在著 ; 当你将它栘向前时, 只有移前和觉知 ; 当你将它落下时, 只有落下和觉知 物质 ( 色身 ) 和觉知, 只有这两者, 没有其他 4. 当你的定力进一步增强, 你了解到当下所注意的物质 ( 身 ) 与精神 ( 心 ) 不断地按时灭去 当你注意上升, 上升的形式 ( 色身 ) 渐渐地生起而後灭去 ; 当你注意下降, 下降的形式逐渐地生起而後灭去 你也发现到上升和觉知的灭去 下降和觉知的灭去 每个注意, 你发现只有生起和灭去 当注意 弯曲 弯曲, 第一个弯曲和第二个不相混杂 弯曲 消失 弯曲 消失 如此, 弯曲的意念 弯曲的形式和觉知各按时间和地点生灭 当你注意倦 热 痛, 这些在你注意它们时会灭去 它们生起然後灭去, 所以它们是无常 5. 禅修者自己明白注疏所说的 : 它们是无常, 生後就灭 他有这种智慧, 但并非从书中或从老师得来, 他亲自了解 这是真正的智慧 相信他人所说的是信仰 因信仰而记住是学习, 这不是智慧 你须以自己的体验去了知, 这是重要的 内观禅修是去审察使自身了悟 你禅修, 亲眼见到 自己知道 这是内观 6. 关於审察无常, 论上说 : 无常, 须加以了解 无常的东西, 须加以了解

23 无常的确知, 须加以了解 ( 清净道论 ) 这个简单的陈述之後解释说 : 此处的无常, 是指五蕴 你须知道五蕴是无常 虽然你可能无法以自己的知识了解它, 但你应知道这么多 不仅如此, 你应知道它们是苦 无我 7. 如你知道这么多, 你可以学内观 爱尽小经 里提及学习而得到的了解 : 天王! 如果一位比丘听到 一切状态不值得执著, 他就了解一切真理 ( 中部 ) 此处 了解 指的是禅修於名色并觉知它 这是基本的内观智慧 : 名色识别智 和 缘摄受智 如果你已经学到名与色是无常 苦 无我, 你可从识别名色开始禅修 8. 接著你可继续修习更高的智慧, 如 思惟智 由於了解一切状态, 他明觉全部 9. 所以, 初学者所须的最低资格, 是他应听过或学过名色 ( 身心 ) 的无常 苦 无我性质 对於缅甸的佛教徒而言, 这些是自小就已听过的 10. 我们说名与色是无常, 因为它们生起, 然後灭去 如果一件东西不生起, 我们不能说它是无常 什么东西没有生起? 那就是观念 11. 观念没有生起 不曾真正地存在过 拿一个人的名字来说, 它在小孩子取名字那一天开始才用 它好像曾生起, 但实际上人们只是在叫他时才使用它 它不曾生起, 它不曾真正地存在过 如果你认为它具体存在, 把它找出来吧! 12. 当一个小孩生下时, 父母替他取名, 如果一位男的取名为 红师 在未取名之前, 根本没有人知道 红师 但从小孩取名那天开始, 人们开始叫 红师 但是我们不能说此後这名字就生起了 红师 这名字并不存在那里 让我们来找找它 13. 红师这名字在他身上? 在他头上? 在他身旁? 在他脸上? 没有, 不在任何地方 人们同意叫他红师, 仅是如此而已 如果他死了, 名字也和他一起死吗? 没有 只要人们没有忘记, 名字将继续存在 所以说 : 名字或姓不会被摧毁 只有当人们忘记红师这名字时, 它才消失, 但它不是被摧毁 若有人再使用它, 它就再度出现 14. 想想在 本生经 里, 菩萨前生的许多名字 : 威山大罗 玛火萨达 玛哈夹纳卡 维都罗 铁米雅 涅米 这些名字在当时是人们所知的, 但已消失了几百万年, 直到佛陀再度提起它们 四阿僧只再十万劫 ( 阿僧只是 1 之後有 个零 ) 前的燃灯佛和隐士善慧非常有名 後来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但我们的佛陀又再度提起它们, 我们又知道这些名字 只要佛法住世, 它们将为人知悉 一旦佛法从地球上消失, 这些名字也将被遗忘 但是, 如果未来的佛再谈起他们, 他们将再被知道 所以, 观念 名字只是世俗的设立, 它们不曾真正存在 它们未曾具体存在且将不会具体存在 它们不曾生起, 所以我们不能说它们 灭去 我们也不可以说它们是无常 每个观念就像这个样子, 没有真正存在 没有生起 没有灭去, 所以不是无常

24 15. 涅盘, 虽然是实相但不能说是无常, 因为它不曾生起或灭去 它被视为 常, 因为它代表一种永恒的安祥 十三 无常 1. 涅盘以外的实相 名与色, 一开始并不存在 每当具足原因, 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後它们就灭去 因此, 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是无常 以看见为例, 开始时没有 看见 但是, 如果眼根完整 有对象生起 具足光线 注意力栘向对象, 一旦这四个因素同时具足, 那么就有 看见 一旦生起, 随即灭去, 不再有 因此我们说, 看见是无常 要一般的人知道看见是无常并不容易 听则比较容易了解 开始时并没有听, 但是如果耳根完好 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 注意力移向声音, 一旦这四个因素同时具足, 那么就有 听 它生起, 然後灭去, 不再有 因此, 我们说听是无常 2.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 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 一旦听到它们, 它们就灭去 听! 声音 声音 声音 当我说 声, 你听到, 接著它就没有了 当我说 音, 你听到, 接著它就逝去, 这是它们如何的生灭 其他的身心现象也是这样 它们生起和灭去 看 听 嗅 尝 触 想 弯 伸 运动 全都是生灭 因为它们不停地灭去, 我们说它们是无常 3. 在这些生灭中, 心识的灭去非常明显 当注意 上升 下降 时, 如果你的心生起妄念, 你就注意 妄念 当你注意它时, 妄念就不再有, 它就灭去 它以前不曾存在 它此刻刚生起 然後当你注意它, 它就完全灭去 因此, 我们说它是无常 苦受的灭去也很明显 当你继续注意 上升 下降 时, 疲倦 热或痛会在身体某部出现 如果你专注著它, 注意 倦 倦 等, 有时它就完全灭去, 有时最少在你注意时灭去 因此, 它是无常 禅修者注意它的生灭时, 了悟它的无常特性 4. 这种对事物的变化性质的了悟就是审察无常 它来自你亲身的经验 只有思考而没有个人亲证的经验并非真正的智慧 若不禅修将不知道什么事物生起 什么事物灭去 只是阅读书本, 可能是一种善行, 但是并非实际的内观智慧 5. 真正的内观智慧是藉由禅修於事物的生起和灭去而亲自了知 在座的听众中, 有很多是达到这阶段智慧的禅修者 我不是说出个人的经验而已, 也不是我的四十或五十个弟子的经验而已, 而是好几百个人的经验 初学者可能还没有这种清晰的智慧 它不是这么容易, 但也不难达到 如果你遵照我们的指导努力用功, 你可以达到 如果你不努力, 你不能达到 学历 卓越 荣誉都是努力的成果 没有辛苦就没有收获 佛陀的内观智慧也是要努力才能获得 6. 当你的定力变得更敏锐, 你将会看到在一个弯曲或伸展肢体的动作中生起了很多念头 当你注意弯曲或伸展时, 你将看到很多念头一个接一个的生起 当你步行时, 也有如此多的念头 在眨眼时, 有很多的念头 你要注意所有这些迅速变化的念头 如果你不能称呼它们, 就只注意 觉知 觉知 你将看到有四 五或十个念头在你每次注意 觉知 时持续地生起 有时候, 觉知是如此快速, 连 觉知 这词都不需要, 只要以你的智力随著它们就可以了 7. 一个念头生起, 心就觉知它 ; 另一个念头生起, 观察的心识又觉知它 就如俗语所说 :

25 一举筷, 一口饭 对每个生起的念头部有观察的心识去觉知它 当你如此觉知, 这些生起和灭去就很清晰 当你注意腹部的上升和下降时, 冒出来的妄念会被观察的心识逮住, 就像一只野兽直接落入陷阱内或是一个目标被一块石块好好击中 你一觉知它, 它就灭去 你非常清楚地发现到它, 就像你将它握在手里一样 任何心识生起时你都能如此发现 8. 当疲倦生起, 你注意 疲倦, 它就灭去 它再出现, 你再注意, 它再次灭去 这种灭去在更高的内观阶段中, 显得更为清楚 疲倦, 注意, 灭去 ; 疲倦, 注意, 灭去 它们一个接一个的灭去 第一个疲倦与第二个疲倦并无关连 痛也如是 痛, 注意, 灭去 ; 痛, 注意, 灭去 每一个痛在每次的注意时灭去 第一个痛与第二个痛不混杂, 第一个痛与第二个痛不同 9. 对於常人, 疲倦或痛都是不间断的, 好像你连续疲倦或痛了一段长时间 事实上, 没有长时间的疲倦和痛, 只是非常片段和分开的一个接一个的疲倦和一个接一个的痛 禅修者在注意时会看到这一点 10. 当你注意腹部 上升 时, 上升逐渐生起并逐步灭去 当你注意 下降 时, 下降逐渐生起和逐步灭去 常人不了解这事实, 认为上升和下降是荒谬的腹部形状 因此以他们的经验, 认为禅修者也只看到荒谬的腹部形状 有些人批评这结果 请别猜测, 要亲自去尝试并观察 如果你努力用功, 你将有所发现 11. 当你注意 弯曲, 你清楚地看到它如何移动和灭去, 移动和灭去, 一个移动接一个 你现在了解到经典所讲的实相, 像名和色不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常人以为是弯曲前存在的同一只手在移动 他们以为同样的手向内移 向外移 对他们来说手是不变的 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经由物质的连续, 看清物质持续生起的方式 这是由於他们缺乏智慧来看透 经论上说, 无常被连续所覆蔽 这是因为没有禅修於生起和灭去的事物 清净道论 说 : 因为不注意生灭, 只要被连续所覆蔽, 无常相就不现起 12. 禅修者观察每个生起, 一切精神与物质 ( 身心 ) 对他显现为分开 片段, 而非整体 完整的事物 从远处看, 蚂蚁排成一条线, 但是近看就看到一只只的蚂蚁 禅修者看清事物为分开的片段, 所以对他来说连续不能覆蔽事实 无常相展现於他眼前, 他不再有错觉 一旦掌握生灭, 破除了连续, 无常相的真正特性就显现了 13. 这就是如何禅修和获得审察无常智慧的方法 只有省思而不禅修不会生起这智慧 一旦产生这智慧, 苦与无我的智慧随著生起 弥醯! 照见无常的人, 建立起无我想 ( 增支部 ) 14. 你如何会将你很清楚知道是生灭的事物怍为个人 自我 一个人? 人们执著於自我因为他们认为他们一生都是同一个人 一旦你亲身经验到生命是不断生灭的事物, 你将不再执取成自我 15. 一些固执的人说, 此经典只适合弥醯一人而已 不可以这样说 恐怕其他的人也将说, 佛陀所说的只限於佛陀住世时的人们而非现今的我们 然而, 相同的开示不只在前述经典述及, 在 正觉经 中, 佛陀说 : 诸比丘! 照见无常的人, 建立起无我想 并且, 如果

26 一个人体悟了无常, 他也会体悟苦 体悟事物如何生灭的禅修者, 能看到生灭这二件事一直在压迫著他 正觉经 的注疏说 : 当见到无常相, 也见到无我相, 因为见到三相中的其中一项, 其他两项即可见到 因此, 了知无常相是非常重要的 十四 重新发现 1. 在此让我讲述我当禅修老师所遭遇的一则故事 这是有关我的故乡雪布地区谢昆村的一位禅修者, 他是我的表兄弟 他是此村里三位最先参加内观禅修中的一位 他们三位同意非常勤奋修习一星期 他们带了雪茄烟和烟草块到隐居处, 以便一天吃一块 但当他们从隐居处回家时, 他们带回全部不曾动过的七块雪茄烟和烟草块 2. 他们如此地用功, 以致於在三天内证得 生灭随观智, 并且非常高兴体验到安宁和看到光辉围绕 他们非常喜悦地说 : 到这么老我们才发现真理 因为他们是第一批开始禅修的人, 我想让他们高兴, 只告诉他们继续注意, 没有告诉他们要注意喜悦, 所以虽然他们继续用功四天, 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结果 3. 几天的休息後, 他们再来参加另一个星期的禅修 我的表兄弟达到 坏灭随观智 他告诉我说, 虽然他注意 上升 下降 坐, 但是见不到腹部的形状, 他的身体好像不见了, 所以他须以手触它以便知道它还在 并且, 任何时刻他观或看, 一切都似乎在消融与分裂 他所看的地面在消融, 树也是这样 这些和他认为事物所应有的相反 他开始疑惑 4. 他不曾想过这些外在 长年才形成 粗糙的事物, 如地 树 木材等, 会持续地分裂 他认为它们在一段长时间後才会灭坏 他认为它们存在一段长时间 现在, 当内观智慧随著禅修而增强, 现象的生灭对他自然地呈现而不需特别地禅修 它们在他眼前灭去 分裂 这些与他以前所认为的相反 可能他现在见到的是错的, 或他的视觉有问题 5. 因此他问我 我告诉他, 一切他所见的灭去和分裂是对的 当内观更加敏锐和快速, 不须禅修於事物就能见到它们的生灭 我对他解释, 这些都是对的 後来他的内观更进步了, 他也告诉我他的发现 今天他不再如此, 他已死很久 6. 当内观智慧变得真正敏锐, 它将胜过邪信 邪思惟 你见到事物的真相, 是无常 苦 无我 但末训练的心或没有禅修的省思, 不能让你真正洞悉事物的实相 只有内观禅修才能达到 7. 一旦你体悟无常, 你会见到它们如何以生灭来压迫你, 你无法从它们获得快乐, 它们不可能成为归依处, 它们可在每一刻毁灭, 它们是可怖的 是苦的等等 以怖畏之义为苦 8. 你想 : 这身体不会这样毁灭, 它将持续一段长时间 因此你当它是大归依处 但是现在当你禅修, 你发现只有持续的生灭 如果名色灭去後没有新的生起, 人就死了 而这随时都可能发生 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死亡的名色中, 认为有个自我, 并在其中找个归依处, 是一可怖的事, 就像在要倒塌的旧屋内寻求遮蔽一样

27 9. 你会发现没有事物会随你的欲望发生 事物只随著它们的自然性质 你以为可以随你的意愿走 随你的意愿坐 起身 看 听 做你任何想做的 现在当你禅修, 你发现并非如此 名与色 ( 身心 ) 同时运作 只有当有意念要弯曲时才有弯曲, 只有当有伸展的意念时才有伸展 有了因才有果 只有当有事物可看时你才看到 ; 如果有事物可看, 你忍不住去看 ; 当有事物可听时你听到 ; 当有高兴的理由时你才高兴 ; 当有忧虑的因时你感到忧虑 有因才会有果 你无法阻止它 没有任何事物活著能如它的意愿进行 没有个人 没有 我, 只有生灭的过程 10. 在内观禅修中最重要的是清楚地了解 当然, 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会经历喜悦 宁静 亮光,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了解无常 苦 无我 当你继续如所说的来禅修, 这些特性对你会很清楚 十五 终於安祥 1. 你自己使事情清楚, 而不是相信别人告诉你的 如初学者中还未有这种自生的智慧, 就要知道自己未到该到的阶段, 要继续努力 别人能, 你也能 不用花很长时间, 智慧会在你禅修时出现 只有当你确知一切是无常 苦 无我, 才不会执取感官对象是 常 乐 美 好, 也不会执取它们是个人 灵魂 我 一切执取将祛除 而後呢? 一切烦恼将为圣道所平息而证悟涅盘 无执取者不渴望事物, 不渴望事物者自身获得安宁 ( 中部 ) 2. 每当你禅修, 你不会被所注意的对象缠住, 因此没有执取生起 不执取於所见 闻 嗅 吃 触或所觉知的东西 它们一个个生起而後灭去 它们显现出无常 无物可执著 它们以生灭压迫我们 它们都是苦的, 没有快乐 好 或美的可执取 它们的生灭是它们的性质, 因此没有东西可执取为长久活著的个人 灵瑰或 我 你清楚知道这些 没有执著 然後经由正道, 你证悟了涅盘 我们将以十二缘起和五蕴来解释这些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 死 忧 叹 苦 恼皆灭 如此是全部苦蕴灭 ( 相应部 第二册) 3. 人若禅修於出现於六根门的精神与物质 ( 身心 ) 对象, 知悉它们的内在性质是无常 苦 无我, 就不会对它们有所喜悦 因为他不执著它们, 所以不会对它们生起享受之心 因为他不再造作於享受它们, 所以不生起称为 有 的业力 ; 没有业力即没有新的 生 没有新的 生, 即没有 老死 爱 等 这是一个人如何以内观之道於禅修时体悟短暂的涅盘 而後我们将解释经由圣道来证悟 4. 在前面引述的 具戒经 中, 舍利弗尊者解释 : 如果一位具足戒律的比丘, 禅修於五取蕴是无常 苦 无我, 他可成为预流圣者 ; 如果预流圣者禅修, 他可证得一来圣者 ; 如果一来圣者禅修, 可证得不还圣者 ; 如果不还圣者禅修, 他可证得阿罗汉 在此, 证得预流 一来 不还和阿罗汉四圣果, 意即经由四圣谛证悟涅盘 十六 进阶

28 1. 一个人要获得圣道要由内观之道开始 内观之道始於 名色识别智, 接著达到 缘摄受智 一个人继续练习将获得 思惟智, 在此阶段他受用於审察事物 思惟它们, 有学识的人常花长时间这样做 如果你不想要审察或思惟, 就要继续禅修 你的觉知变得轻快 你非常清楚地看到所注意的对象的生灭, 你达到 生灭随观智 2. 在这阶段, 变得容易注意 生起光明 喜悦 安宁 生起意想不到的经验, 一个人感到非常喜悦和快乐 在开始用功的阶段, 禅修者要辛苦地使心不到处飘荡 但心习於飘荡, 大部分的时间他无法禅修 没有一件事对劲 有的必须辛苦地挣扎 但是对老师的强大信念 好的意念和决心, 他可通过这些困难的阶段 他现在达到 生灭随观智, 这阶段一切都很好, 毫不费力地注意, 令人愉快并呈现光明 他充满喜悦并起鸡皮疙瘩, 身心轻安, 感到非常舒服 所要注意的对象好像自动地跌入个人的正念之中, 正念也好似自动地落到对象上 一切都被注意著 不会疏失或忘记注意 每次注意时觉知都非常清楚 如果注意某件事物, 并思惟它, 这是轻而易举的 对於以前听过的无常 苦 无我, 它们变成是非常明白的东西 因此你会想弘法 你认为你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弘法者 但是如果你没受教育, 你将是一个很差的弘法者 但是你一心想要弘法, 甚至可能变得爱讲话 这是 理想化的涅盘, 是行者体验的, 但它不是真正圣者的涅盘 我们可称之为 仿造的涅盘 明白的人证得不死 3. 禅修的训练有如爬山 你从山脚下爬起, 很快你感到疲倦 你问下山的人, 他们会以鼓励的话告诉你 : 较靠近了 虽然疲倦, 你继续爬, 不久你达到一处有树荫的地方休息, 凉风吹来, 你疲倦消失了, 周遭的美景吸引你 你恢复精神再往上爬 生灭随观智 是你休息的地方, 以便你往上爬, 达到更高的内观智慧 4. 那些尚未达到这智慧阶段的禅修者可能会失望, 好多天过去了还没有内观的滋味 他们常感气馁 有的离开禅修中心并认为禅修毫无益处 他们还未发现 禅修者的涅盘 因此, 我们指导者必须鼓励到中心的初学者, 希望他们最少获得这智慧 我们要他们努力用功以获得它 很多人在我们的劝导下成功了 他们不再需要进一步的鼓励, 他们现在充满信心和决心, 努力用功直到最终目标 5. 禅修者的涅盘 时常被称为非凡的喜悦或超人的快乐 人们从教育 财富 家庭生活获得各种的快乐, 而 禅修者的涅盘 超越这些快乐 一位禅修者曾告诉我, 他曾经放纵於各种世间的快乐, 但没有一样可和他从禅修所获得的快乐相比 他无法形容它多么令人喜悦 6. 但这是一切吗? 不是, 你要继续用功 你继续地注意, 那么, 当你有了进步, 不再现起形色而你发觉它们一直消失 当你注意任何生起的, 它们当下就消失 你注意看, 它迅速消失 你注意听, 它就消失 弯曲 伸展, 它也迅速消失 不只是生起的对象, 它的觉知也一起消失, 以成对的系列灭去 这是 坏灭随观智 7. 每次你注意, 它们迅速坏灭 一段长时间照见此现象, 你对它们感到怖畏 这是 布畏现起智 接著, 你找出这不停灭去的事物的过患, 这是 过患随观智 当你继续禅修, 你对这些现象感到厌离, 这是 厌离随观智 见到这一切现象, 圣弟子们不再执取物质的形色 感受

29 ( 中部 相应部 ) 8. 你的色身以前是令人感到喜悦的 坐下或起身 来或去 弯曲或伸展 说或做, 这一切好像很合意 你认为你的色身是一个可靠 可喜的东西 现在, 你禅修於它, 看到一切在坏灭, 你不再认为它可靠 它不再可喜 它只是一个单调 可厌的东西 9. 你曾享受过愉悦的身受与心受, 你如是想著 : 我正在享受 我感到快乐 现在对这些感受不再感到愉悦 当你注意它们时, 它们也灭去 你对它们感到厌倦 10. 你曾认为你的想蕴 ( 辨别的心理 ) 很好, 但是现在当你注意它时它就灭去 你也对它们感到厌倦 11. 行蕴 对你身体 心理与说话的行为有所负责 当你想著 我坐 我起身 我去 我行动, 就是执著於 行蕴 你也曾经认为它们很好 现在你见到它们灭去, 你厌恶它们 12. 你曾乐於思考 当刚来禅修中心的人被告知不可以想事物, 要不断注意, 他们一点也不喜欢 现在你看到思考 观念, 如何生起与灭去, 你也厌倦它们 13. 你的感官也一样 现在对在六根门生起的事物都感厌倦 有的人极度厌恶, 有的人是某种程度的厌恶 14. 接著, 生起弃除它们的欲望 一旦你厌倦它们, 当然你想要弃除它们 它们不断生灭 它们不好 它们最好全部都止息 这是 欲解脱智 此处 一切止息 是涅盘 欲解脱是渴望涅盘 一个人如果想要涅盘应怎样做? 他要更努力不断地禅修 这是 审察随观智 要特别努力用功, 无常 苦 无我的特性对你变得更清楚, 特别清楚的是苦 15 好 他坐下来禅修, 开始用功後一切将顺利进行, 就像一个钟上发条後就可自动地走 在一个小时左右, 他不须改变姿势并继续用功而不中断 16. 在证得此智慧之前, 可能有所干扰 你的心可能被引向听到的声音并受干扰 你的念头可能飘荡他处而使禅修受到干扰 出现了痛的感觉, 如疲倦 热 疼痛 痒 咳嗽, 干扰了你 而後, 你需要重新来过 但现在一切都很好, 不再有干扰 你可能听到声音, 但你不理它们并继续注意 你注意任何生起的东西而不受干扰 心不再飘荡 愉悦的对象现前, 但你没有喜悦或快乐的生起 你遇到不愉悦的对象, 你不会觉得苦或恐惧 很少出现痛苦的感觉, 如疲倦 热 痛, 如有, 它们并非难以忍受 你的注意可看得更清楚 一旦你获得这种智慧, 痒 痛和咳嗽即消失 有些人更治好了严重的疾病 即使病没有完全治好, 你认真地注意, 会感到一些纡解 因此, 在一个小时左右, 你的注意不会中断 有些人可以继续禅修两三个小时而不中断, 并且身体不会感到厌倦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你想著 : 遝不很久 17. 在这样热的夏天, 如能获得这种智慧是非常好的 当他人因强热而呻吟时, 努力用功而具有这种智慧的禅修者将不会感到热 整天一下子飞逝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内观智慧, 但可能有危险, 如过份的担心 野心或执著 假如这些无法祛除, 就不会进步 一旦它们被

30 祛除, 圣道智慧就在那里待被你证悟 如何证悟呢? 十七 圣道 1. 每次你注意 上升 下降 坐 触 看 听 弯曲 伸展 等都是一种努力, 这是八圣道的 正精进 接著, 具有觉念, 这是 正念, 而後洞视所注意的对象并系念於它的定力, 这是 正定 这三项归纳於正道中的 定学 接著, 有最初的寻思, 配合定力, 朝向所注意的对象, 这是心所向著目标的作用 根据注疏, 它的特性是将心所置於对象 这是 正思惟 接著, 体悟到所注意的对象只是运动 非认知 只是看 认知 只是生灭 只是无常等, 这是 正见 正思惟与正见构成正道中的 慧学 构成 戒学 的三项 是 : 正语 正业 正命, 这在你受持戒律, 步入内观禅修之前已经具足 此外, 关於所注意的对象, 以往会有邪语 邪业 邪命, 现在每当你注意, 你就具足正道的戒学 2. 因此, 在每一个觉知中, 都包含八圣道 它们形成内观之道, 一旦灭除执取, 即可出现 你须逐渐准备此道一直到 行舍智 当此智成熟 强壮时, 时机一到就可达到 圣道 它是这样的 : 当 行舍智 成熟 强壮时, 你的注意力变得更敏锐与快速 在如此快速的注意与觉知中, 突然间, 你进入涅盘的安祥 它是相奇妙的 你事先并不知道你将到达, 你也不能在它到达之时加以省察, 只有在它发生後你才知道到达了 你会省察是因为你找到不平常的东西, 这是 省察智 於是, 你知道发生什么了 这是你如何经由圣道证悟涅盘的情形 3. 因此, 如果你要证悟涅盘, 重要的是努力脱离执取 对於常人, 执取随处生起 : 看 听 触 觉 他们执取事物为 常 乐 好 灵魂 我 人 我们要努力用功, 完全脱离这些执取 所谓用功, 就是禅修於一切生起的 一切看到的 听到的 触到的 想到的 如果你继续如此禅修, 执取就会止息 圣道就会生起, 导致涅盘 这就是过程 十八 总结 1. 如何发展内观? 藉由禅修於五取蕴来发展内观 2. 我们为何 何时禅修於五蕴? 每当五蕴生起时, 我们禅修於它们, 使我们不执取於它们 如果身心名色 ) 生起时, 我们没有禅修於它们, 执取便生起 我们执取它们为 常 乐 我 如果身心( 名色 ) 生起时, 我们禅修於它们, 就不会生起执取 看清一切皆为无常 苦, 只是过程 一旦执取止息, 圣道生起, 导致涅盘 这些就是内观禅修的要素 十九 鼓励的话

31 甲 年青的织工 1. 现在讲一些鼓励的话 当佛陀传法时, 他的听众在听闻开示时禅修, 并获得觉悟 听完佛法之後觉悟的人确实很多 根据注疏, 有时开示之後甚至有八万四千人觉悟 读了这些, 有人可能会说 : 获得觉悟看来非常容易, 但是我们在此非常用功却毫无所获, 为什么有此差别? 2. 在此, 你应记住注疏只说出当时的情况, 并没有仔细说明听众的资格 说法的是佛陀而不是别人 他的听众则是具足功德的人 让我们以下面的故事作例子 3. 有一次, 佛陀在阿罗毗城 ( 现今的阿罗哈巴 ) 开示, 讲题是念死 他要听众记住 我的生命不持久, 我一定会死亡, 我的生命以死作终结 死亡是无法避免的 我的生命不确定, 死是肯定的 然後他回舍卫城去 4. 在阿罗毗城的一位听众是十六岁的女织工 从此, 她培养正念於死 三年後, 佛陀再次到阿罗毗城 当佛陀坐在听众当中, 他看到女孩向他走来 他问 : 年青女子, 你从哪里来? 女子回答 : 世尊, 我不知道 你要到哪里去? 世尊,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吗? 世尊, 我知道 你知道吗? 世尊, 我不知道 5. 大家看不起她, 认为她对佛陀不敬 佛陀因此叫女子解释她的回答 她说 : 世尊, 佛是不闲谈的 因此, 当您问我从哪里来, 我立刻知道您的问话有特别的含意 你是问我前世从哪里来 这个我不知道, 所以回答 不知道 当您问我要到哪里去, 您是指我来世将投生哪里 这个我也不知道, 所以回答 不知道 然後, 您问我难道不知道会死, 我知道会死, 所以我回答 知道, 您再问我是否知道我何时会死 这个我不知道, 所以回答 不知道 佛陀对她的回答说 : 善哉 6. 因此, 从第三个问题, 可确定我们将会死 何时将死则不确定 让我们问自己第二个问题 : 你要到哪里去? 这相当难回答, 不是吗? 但有方法使这问题不难回答 想想看你的身体 语言和心意的所为, 哪一类较多, 善行或恶行? 如果善行多, 你将到善界 ; 如果恶行多, 你

32 将到恶界 因此, 你应尽力行善 最好的方法是投入内观禅修, 使你将来永远脱离恶道 你须试著最起码达到预流果位 这样足够吗? 如果你可达到这阶段, 我将感到高兴 但是根据佛陀, 你应继续努力直到证得阿罗汉果位 7. 现在再回头谈年青的织工, 她在佛陀的开示後成为预流圣者 显然, 她获得觉悟是由於她在三年内已发展了念死的结果 从这例子, 我们可推断很多人像她一样 8. 当佛陀住在舍卫城的只树给孤独园时, 每天都集会说法 舍卫城的人民在傍晚时穿著清洁的衣服并带花和香来听闻佛法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 也是如此 因此听闻佛法後, 他们禅修并守戒 即使今日, 人们听禅修老师讲解後也开始练习 当时是佛陀本人开示, 人们怎会不练习呢? 就是这些曾经听过开示并练习的人, 在听佛陀开示後, 获得觉悟 9. 那时听开示的有比丘 比丘尼 在家男女众, 各阶层的人 这些有机会听闻佛陀开示的人, 是具足功德的男众 女众 佛陀并以适合听者的根性来开示, 这点很重要 乙 一位笨比丘 1. 曾有一位叫周利盘陀迦的比丘, 他四个月还无法背诵一个有四十四个音节的偈 他的哥哥摩诃盘陀迦感到不耐烦并叫他回去 佛陀叫他来, 给他一块布, 指示他拿著这块布并重复念著 祛除污秽, 祛除污秽 2. 这位比丘遵循佛陀的教导, 觉悟到自己名与色的特性并成为阿罗汉 他最多只花两 三个小时 他如此容易获得觉悟是因为他被授予一个适合他根性的禅修主题 丙 舍利弗的一位弟子 1. 有一次, 舍利弗尊者的一个弟子禅修於身体的不净四个月却无所获, 因此舍利弗尊者带他去见佛陀 佛陀以神通力显现一朵金莲花给这比丘 这比丘的前五百世都是金匠 他喜欢漂亮的东西, 不喜欢不净的东西 当他看到金莲花, 他内心高兴并且在看到时发展出禅那 接著佛陀使莲花凋谢, 他证悟到事物的无常 苦 无我 而後, 佛陀教他一首偈, 听完後他成为一位阿罗汉 2. 阐陀长老无法觉悟, 因此他向阿难尊者请示 阿难尊者告诉阐陀 : 你是一位足以觉悟的人 阐陀充满喜悦, 他随著阿难尊者的教导, 不久就觉悟了 3. 现今有些禅修老师不知如何配合禅修者的根性来教导, 他们说了不适合的词句 结果, 本来有希望的禅修者气馁地回家 有些禅修老师确实懂得如何教导, 他的弟子本想只在禅修中心住几天, 却受鼓励继续住著一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 配合听众的根性来教导是很重要的 难怪数以千计的人们在佛陀的开示後觉悟 4. 在我们的听众之中可能有一 二位已具足功德, 就像那些在佛陀住世时期的人们 也有一些在几天或几月的训练後成熟的人, 这些人可能在听法时觉悟 如果你无法现在觉悟, 你继续禅修, 不久即可达成 那些不曾禅修过的人, 现在已学到正确的方法, 如果你开始在适合的时间禅修, 你也将觉悟 无论你已初步觉悟或只行善, 你将在死後生在六天界 在那

33 里, 你将会遇到给孤独长者 毗舍怯等 你可问他们从佛陀所学的和所练习的 在天界与天人讨论佛法是非常愉快的事 但是如果你不想投生天界只想投生人界, 你将可投生於此 5. 有一次, 大约 2 5 或 30 年前, 一位华人施主邀请一些比丘到他在毛淡棉的住家进食, 用完餐後, 主持的比丘就祝福说 : 因供僧的善行, 施主可投生於天界, 在那里生活充满快乐, 有大宫殿和美丽的花园 比丘接著问那华人 : 施主, 你不想投生在天界吗? 华人施主回答 : 不想! 我不想投生在天界 比丘感到惊讶地问 : 为什么? 我不要在其他地方, 我只要在我的家 我自己的地方 比丘说 : 好的, 那么你将投生在你的家 你自己的地方 这比丘是对的, 一个人的业力将引领他到所要去的地方 比丘! 持戒者的愿望是会实现的, 这是因为他的清净 ( 增支部 ) 6. 现在, 你们听众有清净的戒 当大部分仰光的人们在新年享乐, 而你们在此行善, 远离欲乐 有的身穿袈裟来禅修, 有的守著八戒来禅修, 所以你们的善行是清净的 如果你们要投生天界, 你将可投生那里 ; 如果你要投生人界, 你将会达成 7. 这儿, 有些事与我们有关的 现今欧美国家都很繁荣, 我们怕那些行善的缅甸人倾心那些国家, 将投生那里 我想已是这样 有些人问 : 虽然佛教徒行善, 为何佛教国家不繁荣? 他们似乎这样想: 一个缅甸人死後, 他只投生缅甸 并非如此 一个行善的人可在任何地方投生 一个缅甸人可望投生他处 8. 那些其他国家富有的人们可能以前是缅甸的好佛教徒 有很多人在此行善, 但这里没有足够的富有父母在他们的来世接纳他们, 所以他们投生他处 如果你投生那里, 而且如果你只是一位凡夫, 你就得跟著你的父母信仰那儿的宗教 这点很重要 因此, 为了对你的宗教信仰 ( 佛法 ) 坚定不移, 你现在要用功 你要修到对佛 法 僧的信念不动摇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预流果 一旦获得预流果, 无论你投生任何国家, 你对三宝的信念不会动摇 9. 现今, 投生人界并非很好, 生命短暂 疾病很多 意识形态混乱 危机遏满 因此, 假如你不想投生人界, 你要投生天界 即使你未证得道和果, 你布施和持戒的善行将带你到你所要去的地方 如果你获得道和果, 那就更好 10. 要投生天界并不难 一位王舍城人殷达克, 供养一匙的饭给僧团, 获得投生於忉利天 我们缅甸的在家众供养了比一匙饭更多的供品 有关戒律方面, 守戒一些时候就可让人投生天界 一些持守八戒半天的人投生天界 现在你已认真持守八戒并好好禅修 如果你愿意, 你可轻易地生到天界 有什么不可以? 一旦在那里, 可向已得圣道的天人请示有关佛陀的教导, 并和他们讨论佛法 我请你如此做 丁 布萨天女与圣谛 1. 佛陀住世时, 在中印度拘萨罗地方的娑鸡帝城, 有一个名叫布萨的女子, 她依照佛陀的教导生活并证得预流果位 当她死後, 她投生忉利天 在那里, 她住在一个大宫殿里 有一天, 目犍连尊者游历诸天界时遇到她 那时期的比丘有完美的高尚智慧, 并拥有神通力

34 他们可到诸天界游历或以他们的天眼看 以天耳听 但是, 现今比丘没有拥有这种能力 我们不能到天界去, 即使到了那里, 也无法看到天人 不必谈高层次的天人, 即使在人间的神, 例如树的守护神或财富的守护神, 我们都无法看到 2. 目犍连尊者常以神通力到天界游历 他有意访问天人, 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 他们如何生到天界? 他们做过何种善事使他们得到这么好的生活? 当然, 他可以不用亲自去那儿, 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故事, 但是, 他希望他们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他到达天界, 他来到布萨天女的宫殿附近, 布萨在宫殿向他敬礼 目犍连尊者问她 : 年青的天女! 你的华丽如同金星的明亮, 你曾做过什么善事令你获得如此华丽美好的生活? 3. 天女回答 : 我曾是娑鸡帝城一个名叫布萨的女子 我听闻佛陀的教导, 对他的教导充满信心, 并且成为归依三宝的在家信徒 4. 敬信於三宝 : 佛 法 僧, 就是 归依 你唱诵著 我归依佛, 我归依法, 我归依僧 5. 佛陀知悉一切法, 自己证悟了涅盘 : 止息一切苦, 如老 病 死 他教导佛法, 使众生能像他一样地享受涅盘之乐 如果一个人遵循佛陀的教导, 就可远离四恶道, 并且脱离一切苦 相信这些, 你去归依佛陀 当你病时, 你应信赖医生 你要相信 : 这位医生是专家, 可以医好我的病 同样地, 你信赖佛陀, 知道遵循他的教导将脱离一切苦 但是, 现今一些人似乎不懂归依的含义 他们唱诵著是因为父母或师长要他们唱诵 这是不对的 你应知道意义, 心里想著并且慢慢地唱诵 如果你不能常做, 偶尔要做一次 6. 当你说 : 我归依法, 亦即你信赖佛陀的教导 : 道 果和涅盘 你相信 : 练习这些教导将使自己脱离四恶道, 以及一切轮回的苦 7. 当你说 : 我归依僧, 亦即你信赖这些练习佛法而证得或将证得道和果的圣众 你相信 : 依靠僧众的引导可使自己脱离四恶道和轮回 8. 归依的男众在巴利文叫 优婆塞, 女众叫 优婆夷 优婆塞或优婆夷奉行善事, 将投生到天界 那些归依佛陀者, 将不落入恶道 他们脱离人身後, 将获得天人之身 ( 长部 相应部 ) 9. 布萨天女也做其他善业 她说 : 我过道德的生活 我布施 我守八戒 那些不懂佛法的人嘲笑八戒, 常常说 : 过午不食只是挨饿, 如此而已 他们不懂善行与恶行 他们不知道 : 克制贪吃的贪念可培育出善心 但是他们知道禁食对病人有益, 并称赞它 他们只了解现时的色身利益而已, 完全忽略了心灵与来世 受持八戒是为了避免恶事生起, 并且培育善行, 像节约等 圣者 阿罗汉永远止息恶行, 如杀生 偷盗 淫欲 妄语 饮酒 非时食 我将一 z 整天追随他们的榜样, 并如此行持以尊敬他们 持守八戒时如此想著 当你饿时, 你控制自己, 试著脱离饿的烦恼, 这是善行 当善行在心中生起, 心变得清净 就如当你病时禁食并净肠 既然你的心清净了, 当你死时, 一颗清净的心识会持续下去, 我们说这就是 : 投生为人或天人

35 10. 布萨天女接著说 : 我获得住这宫殿是因节约和布施 在此, 节约 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在这世上如果不节制开销, 你会变穷 如果你的行为不检点, 你将感染疾病或犯罪 至於为了来世, 节约也是重要的, 因它能清净内心 布施将生於天界, 对佛教徒而言是普通的常识 11. 她说 : 我知道四圣谛 四圣谛是圣者所知道的真理 一旦你亲身了解这些真理, 你就成为圣者 它们是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知道圣谛 并非指从听闻得来 它的意思是自己要亲身体悟 你要好好了解它们 舍弃所应舍弃的 证悟 灭 并使自己拥有 道 注疏上这么说 12. 我们已讲过的五取蕴构成苦谛 因此注意五蕴并了解它们, 就是了解苦谛 当你注意时, 你看到它们如何 生灭, 它们如何构成苦, 如此, 当你禅修时你有所了解 当你达到圣道时, 你见到涅盘 苦灭, 省思时, 了解到所有生灭的以及未止息的, 都是苦 因此, 处在圣道上的一刻, 你有所了解 这并非以注意对象之方式了解, 而是以作用之方式 13. 当你禅修时, 可能会执著於禅修的对象 这是以舍离之方式来了解 省思时, 你对已经看清的无常 苦 无我的对象, 不起执著 它已止息了 这就是你禅修时所了解的 当你体证圣道和涅盘, 对圣道也不产生贪爱 以预流道, 任何会引生於恶道的粗重贪爱已灭除 以不还道所有感官的贪爱完全断除 以阿罗汉道, 所有剩下的贪爱都灭除了 14. 任何时候你注意, 就没有烦恼 没有业力, 因此对所注意的对象不会生起苦 所有的苦都熄灭 这种苦的熄灭是以每一个注意来体验到的 这是你如何体证灭谛 在圣道的那一刻你体证涅盘 现在, 这是很明显的 15. 每次你禅修, 对名色实相的正见就生起 一旦正见生起, 正思惟也伴随生起, 这在前面我们已说过 练习八圣道就是开展 道 这是你禅修时所了解的 在圣道的一刻, 八圣道生起了并且体证了涅盘 达到 道 与 果 的人, 在省思时知道如何是圣道 他确实见到 这种也是了解 16. 因此, 假如你了解名色是苦, 假如你舍弃痛苦之因的贪爱, 假如你体证苦灭, 假如你修习圆满八圣道, 我们就说 : 你知道四圣谛 因此, 当布萨天女说她知道四圣谛, 她的意思是她已经亲身体验而见到内观道和圣道, 换句话说, 她已经是预流圣者 17. 一旦你知道四圣谛, 你也知道圣法 我们引述经典来说明 : 多闻圣弟子, 熟悉圣法 假如你不是圣者, 你的智慧不能知道什么人是圣者 未剃度加入僧团的人, 从个人的经验不能知道比丘的行为和生活 未曾禅修的人不知道禅修者的行为和生活 只有当你自己是圣者你才能分别谁是圣者 依照注疏, 圣法包括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圣道等七类 假如你知道七类之中的一类, 你就知道其他六类 所以, 我们说假如你知道四圣谛你就知道圣法, 因为八圣道是圣法中的一类, 它包括在四圣谛中

36 18. 当你试著修成七类中的任一类, 例如, 四念住, 你经由亲身体证来了解它, 这就是真正的了解 从听闻来的就不是 比丘走路时, 觉知 我在走路 如此, 想要成为圣者的禅修者, 当他走路时, 注意 走 走, 或 提起 前移 落下 当他这样走路时, 无论何时他注意, 正念就生起, 认知对象的正知也生起 你清楚走路的意向 走路的色身, 以及觉知的生灭 经由身念住, 任何时候你注意, 正念正知就生起 当他感觉苦受时, 他觉知 我感觉苦受 无论何时当禅修者生起热 痛, 他注意 热 热 或 痛 痛, 他正念分明并知道感受的生灭 这是由受念住建立正念 当贪心生起时, 他觉知它是贪心 每次念头或观念生起时, 禅修者注意 执著 喜悦 他正念分明并知道它们的生灭 这是由心念住建立正念 一个欲念生起了, 觉知到 我有欲念 禅修者注意 欲念 喜悦 等, 正念分明并知道像欲念等习性的生灭 ( 五盖也如此 ) 这是由法念住建立正念 19. 你们在此禅修, 并从亲身体验去了解 你熟练圣者的佛法四念住, 同时, 你也实践四正勤 : 当你注意时, 你正尽力弃除已生起的恶, 或阻止尚未生起之恶的生起, 或培育尚未生起之内观和道的善行, 或增加已生起的内观智慧 这也涉及四神足 : 当你用功时, 你依靠意欲 精勤 心和观 也具有五根 : 净信 精勤 正念 定 慧 五力和五根一样 七觉支也在这儿 : 当你注意时, 你具有念 择法 精进 喜 轻安 定 舍 八圣道也在内, 此处不需重复 20. 再回到布萨天女的故事 她说 : 我谨守五戒, 我是佛陀的在家女信徒 我时常听到忉利天的欢喜园, 并想要到那里去, 结果, 我投生到欢喜园 欢喜园是天界一个花园的名称 在那时, 人们谈论欢喜园就像现今人们谈论美国或欧洲一样 布萨听到人们说天人的花园, 并希望投生在那里, 因此, 她在那里投生 但是现在她在那里并不快乐 她对於所获得的感到不满意 她告诉目犍连尊者 : 我没有遵循佛陀的话, 却把心转向这个低属天界, 现在我充满懊悔 21. 佛陀教导我们, 三界内任何种形式的生命是不好的, 都只是苦 他教我们用功, 直到苦尽 但布萨忽略了佛陀的教导, 只期望天界的生活 现在她体会到她错了 你可能会问 : 为何不在天界用功, 使苦完全灭尽? 在那里不容易禅修 天人时常唱歌 跳舞和寻乐 在那里没有一个地方像在人间的宁静 即使人间, 当禅修者回家, 也不能好好禅修, 你能吗? 因此, 现在就要好好用功 22. 目犍连尊者鼓励她说 : 布萨! 不用担心, 世尊已说你是预流圣者, 已有特别的成就 你已脱离了恶道 23. 这位年青的天女尚在忉利天 以天界的计算, 她在那里才不久 人间的一百年相等於那里的一天 从佛陀住世到现在是 2500 年, 在忉利天只有 2 5 天 她还不到一个月大 如果你今世获得预流果的觉悟, 在四十 五十 六十年後, 你将投生天界, 遇到这位天女并

37 和她讨论佛法 如果你未获得任何觉悟, 不要气馁, 最低限度你会投生天界, 然後请问天人圣者, 聆听他们的教导, 并注意他们所教导的, 那么你将证得道和果 天人的身体非常纯净, 依此纯净色身生起的心识是敏锐而迅速的 因此, 如果你记起在人间所禅修的, 你将很快了解 名色的生灭并且达到圣道和果 比丘! 在快乐的天界, 他很慢想起以前经历过的一些正法, 但是想起後, 他很快达到道 果 涅盘 ( 增支部 ) 有一位释迦族的女子名叫瞿波迦, 她是一位预流圣者, 死後投生为忉利天王的儿子 在那里他看到三位健阔婆神在他父亲的宫中跳舞 经由省思, 瞿波迦看到这三位舞神是他前世所敬仰的比丘, 便如此告知 其中两位记得自己曾练习过的佛法, 就在当场获得禅那, 并成为不还圣者而生往梵辅天 24. 有像布萨的许多天人现在住於天界, 他们在佛陀住世时已修习佛法 有像瞿波迦的天人是由女子投生成天人 他们都像你们一样已修习佛法 这是令人非常振奋的 这是一条古道, 是圣者所走的路 你要知道我们正循著这条路 每次你注意, 你就走在这条路上, 就像旅行者的每一步正接近目的地, 你的每一个注意, 使你接近涅盘 25. 如果需一万个注意, 使你达到道果, 假如你现在有一千个注意, 那么你还需九干个注意以达到目标 如果你已有九千个注意, 那么你只剩一千个注意 如果你已九九九九个注意, 那么你的下一个注意就可以达到 道 的过程 你越注意, 就越靠近圣道 愿你们注意任何时刻在六门生起的五取蕴 愿你们能了悟它们无常 苦 无我的特性 愿你们的内观快速进展, 证悟涅盘, 脱离众苦! 三 正确的修行 1. 你们心中都要记住, 修行是不容易的 去训练别的东西不会那么困难, 是容易的, 但是人的心却是难以训练的 世尊已训练了他自己的心 心是重要的东西 身 心系统里的每件东西, 都集中到这颗心 眼 耳 鼻 舌和身接收到感觉, 并将它们送到心, 心是所有其他感官的监督者 因此, 训练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心已好好训练, 那么, 一切问题便都解决了 如果还有问题存在, 那是因为这颗心仍然有疑惑, 不懂得与真理一致 这就是为什么还有问题存在 2. 体会到这一点, 你们都完全准备好要练习佛法了 不管行 住 坐 卧, 无论在哪儿, 修行所需要的工具你们已好好准备了 它们都在那儿, 就好像 法 早就在那儿 法 是

38 无所不在的东西 就在这儿, 在陆地或在水中, 无论在那儿, 法一直就在那儿 法是圆满而完整的, 只不过是我们的修行尚未圆满而已 3. 虽然如此, 训练却是困难的 为什么困难呢? 困难是由於有 欲望 如果你们没有欲望, 你们便不会去修行 但是, 如果你们由於欲望而修行, 你们就见不到法了 你们大家好好想一想 如果你们不想修行, 便不可能去修行 为了真正去修行, 首先你们必须想要修行 不管前进或後退, 你都遇到 欲望 ; 这就是为什么以往的修行者说, 修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4. 如果你们不修行, 你们就不能了解法 坦白地说, 只读它或研究它, 你们是不能懂得法的 或者, 虽然懂得它, 但是你们的了解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譬如, 这儿的这个痰盂, 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一只痰盂, 但是却不完全知道这痰盂 为什么不完全知道呢? 如果我称呼这只痰盂为锅子, 你们会怎么说呢? 假设每次我须要它时我说 : 请拿那只锅子过来! 那必然会使你们困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们并不完全知道痰盂 如果你们知道, 那就不会有问题, 你们只会单纯地拿起那个东西递给我, 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痰盂 你们了解吗? 它是一 只痰盂, 是由於世俗, 这个世俗被国内各地所接受, 因此, 它便是痰盂了 但是, 并没有任何真实的 痰盂 存在 如果有人想称它为锅子, 它就是一只锅子 它可以是你们所叫的任何什么 这就称作 概念 如果我们完全知道痰盂, 纵使有人称它为锅子, 也不会有问题 不管别人叫它什么, 我们都不会受到干扰, 因为我们并不昧於它的真实性质 这就是知法的人 5. 修行为什么如此困难而费力呢? 因为有 欲望 只要我们一坐下来禅修, 我们就想变得安详 如果我们不想找到安详, 我们就不禅坐, 我们就不去修行 只要我们一坐下, 我们就要安详立刻出现在那儿, 但是想要心宁静, 反而制造了混乱, 使我们感到不平静 事情就是这样 因此, 佛陀说 : 勿因欲望而言, 勿因欲望而坐, 勿因欲望而行, 你无论做什么, 勿以欲望而做 欲望意即想要 如果你们没有欲望去做某件事, 就不会去做它 当我们的修行到了这一点, 我们会变得很沮丧 我们如何能修行呢? 只要我们一坐下, 就会有欲望在心啊! 6. 假设我们到市场买了一些椰子, 当我们带它们回家时, 有人问 : 你买那些椰子做什么呀? 买它们来吃! 壳也要吃吗? 不吃! 我才不信, 如果你不吃这些壳, 为什么也买了它们? 7. 好, 你要怎么说呢? 你要如何回答他们的问题呢? 我们带著欲望在修行 如果我们没有

39 欲望, 我们就不会修行 带著欲望修行是 爱欲 你要知道以这个方式审察可以便智慧生起 例如, 这些椰子 : 你连壳也要吃吗? 当然不是! 那么, 你为什么要携带著它们呢? 因为丢掉它们的时刻还没到! 它们将椰肉 椰汁包在内部, 是很有用的 如果吃完了椰肉 椰汁, 你把这些壳丢掉, 那就没问题了 8. 我们的修行也像这样 佛陀说 : 勿因欲望而行, 勿因欲望而言, 勿以欲望而食 行 住 坐或卧, 无论什么, 勿以欲望而做 这个意思是, 做而不执著 就像从市场买椰子, 我们不吃这些壳, 但却还不是丢弃它们的时候, 我们先保留它们 修行就是这样 概念 和 超越 是共存的, 就像一颗椰子, 肉 皮和壳都在一起 我们买椰子时, 我们买整颗 如果有人指责我们吃椰子壳, 那是他们的事, 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 9. 智慧是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寻找的东西 我们要不急不缓地去见到它 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不急不缓地到那儿! 走得太急或太慢都不是好方法 10. 但是, 我们都没有耐心, 我们都很急 只要我们一开始, 我们就想冲到终点, 我们不想留在後面 我们想要成功 一旦决心禅修, 有的人冲得太过头 他们点香 礼拜, 并且发誓 : 只要这柱香还没完全烧完, 我便不起坐, 即使倒下或死去, 无论什么, 我宁愿死在禅坐上! 他们发过誓後开始禅坐 他们一开始坐, 魔众便从四面八方来袭 他们才坐一会儿, 便想著这柱香必然烧完了 他们张开眼睛窥一下 哦, 还要很长的时间! 11. 他们咬紧牙根, 又坐了一下子, 感觉到热 慌乱 激动 混乱, 到了最後关头, 他们认为 现在, 总该烧完了吧! 又窥了一下 哦, 不! 甚至一半还不到! 12. 三番两次, 仍未烧完, 因此, 他们乾脆放弃, 生闷气, 坐在那儿恨著自己, 我实在太差了, 我真是无药可救! 他们坐著恨自己, 感到毫无希望 这样只会引起挫折和障碍, 这就称作 瞋盖 他们不能责怪别人, 因此只好责怪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呢? 都是由於 欲望 13. 事实上, 并不须要经历所有那些 专注的意思是, 不执著地专注 ; 不是使自己在内心打 结 的专注 14. 但是, 我们读过有关佛陀生平的经典, 他如何坐在菩提树下, 对自己下定决心 : 只要我还未到达无上正觉, 即使血枯了, 我也不从此坐起来! 15. 在书本里读到这些, 你可能也想自己试一试, 你要像佛陀一样做 然而, 你却没有考虑到你的车子只是小小的一辆 佛陀的车子是一辆真正的大车, 他能开一次就到达 以你的极小的小车, 怎么可能一次就到达呢? 那是不同的情况的 16. 我们为什么会那样想呢? 因为我们太极端 有时我们走得太缓, 有时又太急 这平衡点可真难找 17. 现在, 我只是从经验来谈 以前, 我的修行正像这样 修行是为了超越欲望, 但是, 如果我们不欲求, 我们能修行吗? 我在这里困住了 以欲望去修行是痛苦的 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迷惑了 而後, 我体会到, 平稳的修行是重要的事 要前後一贯地修行 他们称这

40 个为 在一切姿势中前後一贯的修行 持续精链这修行, 不要让它变成灾祸 修行是一回事, 灾祸是另一回事 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制造灾祸 当他们感觉懒散时, 他们不耐去修行 ; 当他们感觉精力充沛时, 他们才修行 过去的我就是这样的 18. 现在你们大家问问自己, 这样对吗? 当你感觉好时才修行, 而不是当你感觉不好时, 这样遵循了法吗? 一直修行吗? 它与教导一致吗? 就是这样, 使修行不能前後一贯 19. 不管你觉得喜欢或不喜欢, 你应该同样地修行 : 这就是佛陀如何教导的 大多数的人在修行前都要先等待好心情, 当他们感觉不喜欢时, 他们不管修行了 他们只能这样 这就称作 灾祸, 而不是 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 不管快乐或抑郁, 你都修行 : 不管容易或困难, 你都修行 ; 不管热或冶, 你都修行 ; 就是这样一直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 不管行 住 坐或卧, 你要有意继续平稳地修行, 使你的正念在一切姿势中前後一贯 20. 起先想, 似乎你要站和走的时间一样久, 走和坐的一样久, 坐和躺的一样久 我试过, 但却做不到 21. 但是, 如下这样做是可能的 : 只要考虑到 心 要拥有正念 ( 忆持力 ) 正知( 自我觉知 ) 正慧( 全面的智慧 ), 这个你可以办到 这才是真正值得修行的东西 这意思是, 站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 走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 坐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 躺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 如此前後连贯 这是可能的 我们将 觉知 放在我们的行 住 坐 卧所有的姿势之中 22. 重要的修行是 道迹 什么是道迹呢? 它单纯地就是我们行 住 坐 卧的不同活动, 以及做其他事, 这是身的道迹 而心的道迹是 : 在今日的课程里, 你感觉到多少次情绪低落呢? 你感觉到多少次情绪高昂呢? 有任何显著的感觉吗? 我们必须像这样地知道自己 既然已看到那些感觉, 我们能放下吗? 有什么我们不能放下的, 我们必须处理它 当我们看到我们仍然无法放下某些特别的感觉时, 我们必须以智慧检查它, 找出原因处理它 这就是修行 例如, 当你感到热心时, 要修行 ; 当你感到懒惰时, 也要试著继续修行 如果你无法 全速 持续, 那么至少以半速去做 不要一直懒散, 浪费时日而不修行 那样做将导致灾祸, 而不是一位修行者的方式 23. 我听到有的人说 : 啊, 今年我真的不行 为什么? 我整年都在生病, 我一点也不能修行 24. 哦! 如果他们不能修行, 当死亡临近时, 他们还能修行吗? 如果他们感觉舒适, 你想他们会去修行吗? 不, 他们只会迷失在快乐当中 如果他们痛苦, 他们仍然不会去修行, 他们迷失在痛苦里 我不知道何时人们才会想到, 他们要修行了! 25. 我们必须培养我们的修行, 这意思是说, 不管你快乐或不快乐, 你必须同样地修行

41 如果你正感觉舒适, 你应该修行 ; 如果你感觉有病, 你也应该修行 26. 不要去想 : 啊! 今天太热了! 或 今天太冷了! 或 今天... 不管这日子像什么, 它就是它的那个样子 事实上, 你只是为自己的懒惰去责备天气 我们必须在我们自身见到法, 而後才会有一种更确定的安详 27. 即使你们有些人在禅坐时, 可能经验到一些安详, 不要急著向自己道喜 ; 同样地, 如果有一些困惑, 也不要责备自己 如果事情看来很好, 不要乐在其中 ; 如果不好, 也不要憎恶它们 只要整个地看, 看你拥有什么 只要看, 不用去判断 如果它是好的, 不要抓紧它 ; 如果是坏的, 不要执著它 好和坏都会咬人, 因此不要紧抓它们 28. 不要认为只闭著眼睛禅坐就是修行 如果你这样想, 那么赶快改变你的想法吧! 持续平稳地修行, 是在行 住 坐 卧时就保有修行的态度 当禅坐起来时, 要想你只是改变姿势罢了 如果你以这方式反省, 你将拥有安详 无论在那里, 你时常拥有这种修行的态度, 你将在你自己的内心拥有持续平稳的觉知 29. 因此, 要了解正念的重要性, 继续不断地修行 正确的修行是持续平稳的修行 不论行 住 坐或卧, 修行必须持续 这意思是说, 修行或者禅修是在心里做, 不是在身上做 如果我们内心有热忱, 是尽责而热心, 那么, 便会有觉知 心是重要的东西 心是督导我们做每件事物的那一个! 30. 当我们适切地了解, 我们便能适切地修行 当我们适切地修行, 我们便不会迷路 即使我们只做了一点点, 那仍是好的 例如, 当你结束禅坐时, 要提醒你自己, 其实禅修并没有结束, 你只是单纯地改变姿势而已 你的心仍是安静的 不论行 住 坐或卧, 正念都与你同在 如果你拥有这种觉知, 你就能保持你内在的修行 晚上, 当你再禅坐时, 修行便继续不断 你的精进并未中断, 并使心得到宁静 31. 这就称做平稳的修行 不管我们正在谈话或是做其他的事, 都要试著使修行继续 如果我们的心继续地拥有忆持力 ( 正念 ) 和自我觉知 ( 正知 ), 我们的修行便会自然地发展 ; 它会逐渐地集中 内心将会找到安详, 因为它将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它将见到, 在我们的内在什么正在发生, 并且体证安详 32. 如果我们培养戒或定,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智慧 有的人想, 他们要第一年培养戒, 第二年定, 第三年培养慧 他们认为, 这三件事是分开来的 他们想, 今年他们将培养戒, 但是如果这心没有坚固 ( 定 ), 他们怎么做呢? 如果没有理解 ( 智慧 ), 他们怎么做呢? 没有定或智慧, 戒将是粗糙的 33. 事实上, 这三件事汇集在同一点 当我们拥有戒时, 我们有定 ; 当我们有定时, 我们有慧 它们都是同一个, 就好像一颗芒果, 不管它是小的或是成长完全, 它仍是一颗芒果 当它成熟时, 它还是同一颗芒果 如果我们单纯地这样思考, 便能容易地见到它 我们不须要学习很多东西, 只要知道这些事情, 去知道我们的修行 34. 现在, 你有机会修行, 请了解, 不论你觉得培养定是困难或是容易, 完全在於你, 而不在於定本身 如果它困难, 那是因为你正错误地修行 在我们的修行中, 我们必须有 正

42 见 如果我们的见解正确, 那么, 其他每件事都是正确的 :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一八圣道 当正见存在时, 所有其他各项也会跟随而来 35. 无论发生什么, 不要让你的心迷了路 看自己的内在, 你将看得很清楚 依我看, 最好的修行并不须要去读很多的书 把所有的书拿来锁在一旁, 只要读你自己的心 从你入学开始, 你早已将自己埋在书本堆里了 我想, 现在你有机会也有时间来修行, 就把这些书本放进一个柜子里锁上, 只阅读你的心! 36. 不论何时, 在心中生起什么, 不管你喜欢与否 不管它看来似对或错, 只要以 这是不一定的事 来截断它 不论生起什么, 只要将它砍下 : 不一定, 不一定 只要用这一把斧头, 你就能将它全部砍倒 它全是 不一定 37. 当你的修行到达这一点时, 你便不会执著感觉了, 因为它们全是不一定的 你曾注意到吗? 也许你见到一个时钟并想著 : 哦! 这个真不错! 买下它 不到几天, 你已对它厌倦了 这枝笔真漂亮啊! 於是你不怕麻烦去买了一枝; 不到几个月, 你又对它厌倦了 就是这样! 哪里有任何的一定呢? 38. 如果我们看到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不一定的, 那么, 它们的价值就消失了 一切事物都变得不重要了 为什么我们要紧握毫无价值的东西呢? 我们保存它们, 只不过就像保存一块旧破布来擦脚一样 我们看到所有 感受 的价值是相等的, 因为它们全都拥有相同的性质 39. 当我们了解感受, 我们便了解这世间 世间是感受, 感受是世间 如果我们不被感受愚弄, 我们便不被世间愚弄 如果我们不被世间愚弄, 我们便不被感受愚弄 看到这一点的心, 将拥有一个坚固的智慧基础 这样的一颗心, 将不会有许多的问题 任何它会有的问题, 它都能解决 不再有问题时, 便不再有疑惑 安详会在那儿生起 这就称作 修行 如果我们真实地修行, 它就要像这个样子 四 无住 1. 当我们听闻部份的教导并且不能真正理解它们时, 就会认为它们不应该是如此, 因而不去遵循它们 但是, 事实上所有的教导都有它的道理 也许事情似乎不该如此, 但它们却是如此 最初, 我甚至不相信坐禅 我看不出闭著眼睛坐著有什么用 还有行禅, 从这棵树走到那棵树, 转身又从那棵树走回来, 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想 : 所有这些经行有什么用呢? 我像这样想著 但是, 事实上行禅和坐禅是很有用的 2. 有些人的习性使他们较喜欢行禅, 有些较喜欢坐禅, 但两者是不可缺一的 在经典裏谈到四种姿势 : 行 住 坐和卧 我们和这四种姿势生活在一起, 我们可能会较喜欢其中的一种姿势 ; 但是, 我们还是要用到全四种

43 3. 经典上说 : 平均使用这四种姿势, 让所有姿势的修行平均 最初, 我并不明白让它们平均是什么意思 也许是说, 睡两个小时, 然後站两个小时, 再来又行两个小时..., 也许就是这样吧? 我试了, 但行不通, 那根本不可能! 让姿势平均 并不是这个意思 让姿势平均 是指心和我们的觉知 也就是 : 让心产生智慧, 使心明白 我们的这种智慧必须呈现在一切姿势中, 我们必须经常觉知或明了 我们在行 住 坐 卧中, 了解所有心理状态是无常 苦和无我的 用这个方法来 让姿势平均 才可行 才有可能 在心中, 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呈现时, 我们都不可以忘记自己的修行, 我们要有觉知 4. 如果我们经常集中注意力在心上, 那么, 我们便已经抓到修行的重点了 我们是否经验到世间所谓善恶的心理状态, 我们都不忘却我们自己, 都不迷失在善或恶之中 我们只要一直向前, 使姿势以这方式持续下去是可能的 如果我们的修行持续不断, 而得到赞叹的话, 那么, 它只是赞叹而已 ; 如果得到诋毁, 它也只是诋毁罢了! 我们不要因为它而起伏, 我们要安住原地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的危险, 也看到它们的後果 我们要经常觉知赞叹与诋毁两者的危险 通常, 如果我们情绪好的时候, 心也好, 并认为它们是同一件东 西 ; 如果我们情绪不好时, 心同样变得不好, 我们不喜欢它 事情就是如此, 这是不平均的修行 5. 如果我们经常觉知我们的情绪, 并知道我们正执著於它们, 这已经有进步了 也就是, 我们有觉知, 我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只是还不能放下 我们看到自己执著好与坏, 并且我们知道它 我们执著善, 也知道这还不是正确的修行, 只是我们还不能放下 不过这已经修行百分之五十或七十了 虽然还没放下, 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肯放下, 便是走往安详的道路 我们像这样往前走, 继续了解 : 所有喜欢与不喜欢 赞叹与诋毁的结果都是同样有害的 不论是什么, 心以这方式毫不动摇 6. 但是, 对世俗人而言, 如果他们受到诋毁或批评, 他们就烦乱不已 ; 如果他们受到赞扬, 这使他们振奋 他们说, 这样子很好, 因此快乐不已 假如我们知道我们种种情绪的真相 假如我们知道执著赞扬和诋毁的结果, 知道执著任何一切事物的危险, 那么, 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就会小心 我们将知道, 执著於它们真的会产生痛苦 我们看到了痛苦, 并且看到了我们的执著就是痛苦的原因 我们开始看到执著於善恶的结果, 因为我们以前曾执著於它们并且已看到了结果一没有真正的快乐 因此, 我们现在要寻找放下的方法 7. 这 放下的方法 在哪里呢? 佛法说 : 不要执著任何东西! 我们不断地听到这句 不要执著任何东西! 这意思是取而不著 就好像这只手电筒, 我们想 : 这是什么东西? 所以将它捡了起来, 哦! 它是手电筒 然後, 我们将它放下 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取 如果我们完全不取任何东西的话, 我们能做什么呢? 不能行禅或做任何事 因此, 我们首先要取 这是 欲求 没错, 但是接著它会导致功德 就好像想来这儿听法一样, 首先他必须想来这里, 如果他还不想来, 他就不会到这里 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他们来这儿是因为想要来 但是, 当 想要 生起了, 不要执著於它 因此, 你们来了, 而後你们回去 这是什么? 我们捡起它, 看一看後知道 : 哦! 它是手电筒 然後, 我们放下它 这叫做取而不著 我们知道, 然後放下 简言之, 就只是 知而放下 不断看, 并且放下 知道 这个, 他们说是好 这个, 他们说是不好, 而後放下 善和恶, 我们都知道, 可是, 我们放下它 我们不要愚痴地执著事物, 但要以智慧来 取 它们 以这种 姿势 来修行就能持久 你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1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2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目录一 英译序 / 茅塔诺二 简介三 止与观四 五蕴五 智慧与解脱六 正确的方法七 心八 为何和何时九 缘起十 执取如何生起十一 即刻观照十二 不断的修习十三 事物的分解十四 无常十五 重新发现十六 最终的安宁十七 进步十八 圣道十九 总结二十 年青的织工二一 适合根性的修法二二 布萨天女二三 圣谛二四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102 图 4唱16 基于图像渲染的理论基础 三张拍摄图像以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生成的球面图像 拼图的圆心是相同的 而拼图是由球面图像上的弧线图像组成的 因此我 们称之为同心球拼图 如图 4唱18 所示 这些拼图中半径最大的是圆 Ck 最小的是圆 C0 设圆 Ck 的半径为 r 虚拟相机水平视域为 θ 有 r R sin θ 2 4畅11 由此可见 构造同心球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投影图像中的弧线图像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1859 1930 1885 27 1887 1890 1930 H 20 30 20 80 2004 12 5 H J RACHE 第二天傍晚 我们在客厅里谈论这件事 B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内观基础_gb5.doc

Microsoft Word - 内观基础_gb5.doc 内观基础 (The Fundamental of Vipassana Meditation) 目录 壹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 明法比丘撰 贰 内观基础 / 马哈希法师着 参 内观禅修 : 基本和进阶练习 / 马哈希法师着. 林武瑞中译 肆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 ( 十六观智 ) / 马哈希法师着. 智如比丘中译 伍 习禅者报告指南 / 班迪达法师着 陆 缅甸内观禅修道场简介 / 空法师张慈田 2 壹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19板书

19板书 第 十九课 Instructor: Yoyo 对话 一 咱们来 术馆还没 开 门呢 á á ǎ, ě ù ǎ á é ǒ ā é 来 来晚 á ǎ ǐ á ǎ ǎ 参观 个 ǒ ī ā í ì à ā ā í è à ǔ 你真 欢 国画 ǐ ē ǐ ā ō ó à 啊 欢 鸿画 马 ì ǒ ē á ǐ ā ú ē ó à ǎ 跟你 样 很 欢 国画 ǒ ē ǐ í à ě ě ǐ ā ō ó à 从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30 CD NEW /CD A B 3 Louis Alexander 9 1-8 1 6 1 VCD :78 :36 1 1 2 3 4 5 6 3 7 8 4 1 2 3 GRE 710 710 PETS 20 7 cus What did we do? What can we do? What we plan to do? Ending cus What did we do?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YANYUAN VOICE 本期导读 燕园组讯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永远的分配问题 为什么看重公平? 作为假设的公平 作为期望的公平 不要说应该公平 所谓公平 我眼中的猫 说 纭 卡丢了以后 : 卡奴 的悲哀 众里寻 Ta 你疯了吗? 失败恐惧吞钩现象 信任 濛濛 一眼就看见你, 水瓶 请找出右边两幅图中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九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九月月刊.docx 梅 Aug 2014 Vol. 1 Issue 7 + 1 常 的 糖尿病篇 Page 1 Ø Ø 我不需要自己, 那是 生的事情? Ø Ø Ø Ø 么 时 药 + more on 2 Lorem 梅 Aug 2014 Vol. 1 Issue 7 Ipsum 于血糖 : 我不需要自己, 那是 生的事情 2 梅 Aug 2014 Vol. 1 Issue 7 Lorem Ipsum 1) 2) 晚

More information

器之 间 向一致时为正 相反时则为负 ③大量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 流 单个电荷的定向移动同样形成电流 3 电势与电势差 1 陈述概念 电场中某点处 电荷的电势能 E p 与电荷量 q Ep 的比值叫做该点处的电势 表达式为 V 电场中两点之间的 q 电势之差叫做电势差 表达式为 UAB V A VB 2 理解概念 电势差是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之差 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1 2 Ⅳ1 2 1 2 3 1 2 1 2 12 34 1 2 3 4 (EKB ) (USP) USP CIS CIS CIS CIS 1 2 1 2 1 2 3 4 1 2 3 ~ 1 2 3 4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 ~ 1 2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5-1- katugomi2015_c 1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2 2 14.3.3 1:55:18 PM -3-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3 3 14.3.3 1:55:19 PM 塑料容器包装 塑料标识的收集日 每周一次 星期 所谓 塑料制容器包装 ( 塑料标识 ) 厖 指的是装入或包裹商品并附有

More information

ESOL-CN-Bleed.pub

ESOL-CN-Bleed.pub NZCB Discover New Zealand BELIEVE YOU CAN www.nzcb.ac.nz ,, 我非常喜欢这里, 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谢谢学校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升学机会, 因此我也强烈推荐我的朋友们也来 NZCB 学习国际英文 (IESOL) 课程 - 黎曦 ( 中国 ) 在 NZCB 学习期间我的收获非常大, 不止是英语能力的提升, 还让我更加熟悉新西兰,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蓝山禅修开示

蓝山禅修开示 透视身心的本质 恰宓禅师 翻译 : 明慧 2013 年 7 月 前言 1998 年, 恰宓西亚多 ( 迦那卡毗旺沙 ) 在蓝山观禅中心 (BMIMC, 澳大利亚 ) 主持了一次威巴萨那 ( 古译毗婆舍那 ) 禅修营 当时的禅修开示被录了下来 此后, 由南希 吉达巴拉以及约翰将开示转录成了文字, 以便将开示以书的形式出版 约翰将这些开示放在了 BMIMC 的网站上, 并在后来对一些更正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观禅指导手册 恰宓尊者著 明慧译 2013 年 8 月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序言 易见他人过, 难见自己非 法句经 252 句这句话与禅修者密切相关 禅修者也许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 而全然不觉, 直到有一位锐利的 经验丰富的禅修者给他指出来才明白

More information

引言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梦想着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 人们都认为过时的 PC 电脑配件是积压废品, 迈克尔戴尔却低价收购改装升级后转手卖出, 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人们都认为免费聊天工具是赔本赚吆喝, 腾讯却从草根出身的 QQ 起家, 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人们都认为常旅客里程是航空公司的成本, 航空公司却通过常旅客里程销售获得超过 50% 的附加收入

More information

2 17

2 17 1 学生能被赋予权能, 使用知识, 做出积极的改变 一个能够质疑各种想法, 并通过合作加深对全球问题理解的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将引领我们打 算在这个世界看到的变革 Whāia te iti kahurangi ki te tūohu koe me he maunga teitei. 瞄准最高的那片云彩, 即使你错过了目标, 也会击中一座高山 www.globalgoals.org/worldslargestlesson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目次 中译者序...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前言 附录一 正念禅修的原则...87 附录二 正念格言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目次 中译者序...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前言 附录一 正念禅修的原则...87 附录二 正念格言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Ⅱ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马哈希大师 Mahāsī Sayādaw 达马聂久Tharmanaykyaw 编着 拉明久Hla Myint Kyaw 英译 温宗堃 何孟玲 编译 庆安正念推广中心 出版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目次 中译者序...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 10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15 前言... 15 附录一 正念禅修的原则...87 附录二 正念格言...89 2 目录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锦成说33期 (电子)

锦成说33期 (电子) 2016 年 09 月刊 总第 33 期? 就业数据如何反馈人才培养质量 DT 时代, 就业指导中心需向数据服务中心转变 CONTENTS 33 期 卷首 P.01 专题 就业数据的价值及深度应用 就业质量年报的发布可谓近几年高等学校的一件大事, 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类院校, 每年都要就本校的就业质量向主管部门和社会来一次汇 报和巡礼 一串串 一行行 亮眼 的数字背后, 你能看出什么? 你能解读出什么值得思考和认真总结的问题?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 1 66 1 20 2 66 2 20 3 66 N WAKIN 20 WAKIN 20 20 20 3 20 4 66 4 20 5 66 Dear Wakin, I m a Chinese girl living in Denmark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I started to listen to your music at the age of 14 and

More information

数字中海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数字中海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Sea level China Overseas 1 1 11 1 1 1 1 数字中海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More information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如 同 饮 过 毒 渖 又 似 刚 刚 把 迷 魂 汤 吞 服 朝 着 忘 河 下 沉 这 里 耄 耄 老 者 几 丝 白 发 在 颤 动 青 春 少 年 目 光 苍 白 消 瘦 而 死 亡 哪 怕 稍 加 思 索 也 充 满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如 同 饮 过 毒 渖 又 似 刚 刚 把 迷 魂 汤 吞 服 朝 着 忘 河 下 沉 这 里 耄 耄 老 者 几 丝 白 发 在 颤 动 青 春 少 年 目 光 苍 白 消 瘦 而 死 亡 哪 怕 稍 加 思 索 也 充 满 济 慈 诗 歌 艺 术 风 格 散 论 刘 新 民 迎 来 欢 乐 迎 来 悲 酸 忘 河 边 的 草 赫 尔 墨 斯 的 翎 来 吧 今 天 来 吧 明 天 我 真 心 把 你 们 欢 迎 我 爱 在 和 风 丽 日 中 寻 觅 悲 哀 的 面 颜 在 电 闪 雷 鸣 中 倾 听 欢 乐 和 笑 声 美 与 丑 我 都 喜 欢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心 类 学 概 要 04 洛 桑 堪 苏 仁 波 切 教 授 法 音 法 师 翻 译 现 在 先 复 习 一 下, 我 们 以 眼 识 为 例 作 说 明, 其 它 的 根 识 也 可 以 依 此 模 拟 一 般 言 之, 眼 识 是 总 名, 有 量 心 的 眼 识 及 非 量 心 的 眼 识 ; 以 量 心 来 讲 就 是 眼 识 的 现 量 而 非 量 心 有 三 种 -- 眼 识 为 本 质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NPCR1-Lessons without pinyin.doc

NPCR1-Lessons without pinyin.doc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1 无 拼 音 课 文 第 一 课 你 好 陆 雨 平 : 力 波, 你 好 力 波 : 你 好, 陆 雨 平 对 话 2. 力 波 : 林 娜, 你 好 吗? 林 娜 : 我 很 好, 你 呢? 力 波 : 也 很 好 mandarinchineseschool@gmail.com 1 第 二 课 你 忙 吗? 林 娜 : 陆 雨 平, 你 好 吗? 陆 雨 平 : 我

More information

在2012年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在2012年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王 文 沧 2012 年 1 月 13 日 1 2 3 在 基 层 建 设 方 面, 在 基 础 工 作 方 面, 4 在 员 工 基 本 素 质 方 面, 首 先 是 基 层 建 设 规 范 化 其 5 次 是 基 础 工 作 精 细 化 第 三 是 基 本 功 训 练 体 系 化 6 7 一 是 领 导 干 部 要 敢 于 担 当, 勇 于 负 责 不 惹 事, 不 生 事, 也 不 能 怕 事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Lesson Notes – Lesson 121

Lesson Notes – Lesson 121 Complete Lesson Transcript Lesson 182 [Simplified] Kirin: 上网学中文第一百八十二课. 大家好, 我是 Kirin. Raphael: 大家好, 我是 Raphael. Adam: And hello, I m Adam. Kirin: 欢迎来到台湾跟我们一起学习更进一步的中文课程. Raphael: 让我们先听一次今天正常语速的对话. Cindy:

More information

毗婆舍那實修教學

毗婆舍那實修教學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Ⅱ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马哈希大师 Mahāsī Sayādaw 达马聂久 (Tharmanaykyaw) 编着 拉明久 (Hla Myint Kyaw) 英译 温宗堃 何孟玲编译 庆安正念推广中心出版 目录 目录 目录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中译者序 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13 附录一 : 正念禅修的原则 85 附录二 : 正念格言 87

More information

Your Child is Myopic

Your Child is Myopic 甘 肃 小 学 生 保 护 视 力, 提 高 成 绩 项 目 视 力 健 康 知 识 培 训 中 国 科 学 院 农 业 政 策 研 究 中 心 西 北 大 学 西 北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中 山 大 学 中 山 眼 科 中 心 2012 年 10 月 各 位 老 师, 大 家 好! 首 先 感 谢 大 家 来 参 加 今 天 的 活 动 我 叫 X, 来 自 中 科 院, 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3.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3.doc 觉 知 的 训 练 ( 三 )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讲 于 中 国 杭 州 2013/9/15 上 午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早 上 好! 昨 天 我 们 谈 到 了 觉 知, 还 有 怎 么 在 面 对 境 界 的 时 候 保 持 觉 知 因 为 我 们 这 次 的 题 目 是 如 何 在 日 常 生 活 当 中 保 持 觉 知 那 日 常 生 活 当 中, 就 是 每 天

More information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 简 报 主办 :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3 年 11 月 24 日 第 4 期 国培计划 (2013)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班 卷首语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聆听专家讲座, 共同经历破冰之旅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参观考察, 相互讨论交流 在这里, 我们曾畅所欲言, 尽情联欢 没有地域的阻隔, 没有年龄的界限 我们相遇在天津师大 学员如火的热情, 专家深邃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1 4 2 5 3 6 1 2 3 4 1 2 1 1 3 2 5 6 2 2 1 3 2 7 8 2 3 1 3 2 9 10 3 理想的城市形象 1 为实现理想的城市形象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1 为培养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提供终身的支援 所有市民的人权都得到尊重 无论是谁都能充满活力 安居乐业的城市 推进保健 预防医疗的相关工作 推进心理健康和防止自杀对策的相关工作 措施2 健全医疗体制使市民 能够接受合适的医疗服务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健美操技能指导书

健美操技能指导书 技 能 名 称 : 健 美 操 的 运 动 及 价 值 索 引 号 :2R 健 美 操 技 能 指 导 书 健 美 操 是 一 项 融 体 操 舞 蹈 音 乐 为 一 体, 以 有 氧 练 习 为 基 础, 以 健 力 美 为 特 征 的 体 育 运 动 项 目 健 美 操 的 英 文 名 称 是 aerobics, 意 为 有 氧 体 操 或 有 氧 舞 蹈, 是 有 氧 运 动 的 一 种 美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徐 进 邵毅明 彭其渊 蒋朝哲 以路线 驾驶者 车辆仿真系统为行车试验手段 根据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角输入和转速的时域变化 分析了多条路线的操纵负荷特性 试验路线的设计车速 为 含长大圆 曲线 卵型 凸型 回头曲线等组合 结果表明 在 的山岭区高速公路上操纵车辆是非常容易的 当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 曲线行驶和直线行驶已经不存在差别 但仍需要方向 干预 当行驶速度偏离设计车速不多时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就业37.CDR

就业37.CDR 关注 先人指路 Guidence 成电四年 我们这样度过 人物简介 李默兰 微固学院03级集成电路专业 留学美国耶鲁大学 孙 宁 应用数学学院03级学生 签约IBM 李 晗 自动化工程学院03级学生 保送清华大学读研 倪 威 应用数学学院03级学生 成电杰出学生 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最佳交换留学生 李 凡 通信学院03级学生 英语双学位 跨专业考入华中科技大学 胡方靖 电工学院03级学生 保送本校读研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