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B33/ 主编单位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浙江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批准部门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 :2016 年 5 月 1 日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B33/ 主编单位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浙江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批准部门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 :2016 年 5 月 1 日"

Transcription

1 备案号 :JXXXXX-2016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33/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XX 发布 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B33/ 主编单位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浙江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批准部门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 :2016 年 5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6 北京 1

3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和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等法律 法规 规章和政策规定, 依据浙江省气候特点和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现行行业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和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 并参考现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和现行地方相关标准,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兄弟省市相关标准,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完成了本标准的修定工作 本标准共分 9 章和 11 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是 :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总平面设计,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 给水排水设计, 暖通空调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等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地址 : 杭州市天目山路 148 号邮编 :310028), 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 主编单位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浙江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参编单位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4 杭州浙大精创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海管桩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 ( 中国 ) 有限公司约克 ( 中国 ) 商贸有限公司灵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仁风管有限公司浙江中节能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 杨毅徐雷孙文瑶曹震宇丁德韦强王小红徐铨彪王靖华干刚李平许世文李志磊项志峰翁晓敏姚国梁林胜华牟宇吴佳艳张敏敏叶雨李东栋葛坚徐晓红郑宸王卡李甬扬齐金良王必松陆正刚 主要审查人 : 王清勤韩继红景政治赵宇宏 曾宪纯方巽科林鑫朱时光 严志刚 3

5 目次 1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给水排水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暖通空调设计

6 8.1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附录 A 浙江省地区部分常用植物 附录 B 场地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建议 附录 C 不同面层的表面特性 附录 D 节水率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计算 附录 E 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附录 F 浙江省各区域主要地市全年累计月平均降水量 蒸发量数据表 附录 G 空调机组安装位置 附录 H 各环境区域对光干扰的限制值 附录 J 建筑物内空调冷 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 附录 K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 附录 L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 : 条文说明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Terms Basic requirements General layout design General requirements On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wo-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hre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al design General requirements On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wo-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hre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Stru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material General requirements On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wo-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hre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General requirements On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wo-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hre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HVAC design

8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On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wo-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hre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General requirements On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wo-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Three-star design requirements Appendix A Commonly used plants in Zhejiang area Appendix B Plant disposition recommendation on functional area in site Appendix C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urface layers Appendix D Water conservation rate and nontraditonal water 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calculation Appendix E Runoff coefficient of various underlaying surface Appendix F Annually average monthly value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in main districts of Zhejiang Appendix G Air-conditoning unit/device installation position Appendix H Reference limit/restriction of light inter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 zones Appendix J Economic thermal insluation thickness of indoorair-conditioning pipes Appendix K Table for 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in Zhejiang

9 Appendix L Table for self evalu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in Zhejiang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0 1 总则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推进浙江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绿色建筑设计,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的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和保护环境, 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绿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11 2 术语 绿色建筑 green buliding 在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 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建筑全寿命期 buliding life cycle 建筑从立项 规划 设计 建造 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 包括原材料的获取, 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 现场施工与安装, 建筑的运行和维护, 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被动措施 passive techniques 直接利用阳光 风力 气温 湿度 地形 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 通过优化建筑设计, 采用非机械 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 降低建筑的供暖 空调和照明等负荷, 提高室内环境性能 通常包括天然采光 自然通风 围护结构的保温 隔热 遮阳 蓄热 雨水入渗等措施 主动措施 active techniques 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 提高室内舒适度, 实现室内环境性能 通常包括供暖 空调 机械通风 人工照明等措施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 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 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风速放大系数 wind speed amplification 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 1.5m 处风速与开阔地面同高度风速之 2

12 比 单侧通风 one-side ventilation 依靠同一朝向墙上开启的外门窗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通风方式 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 建筑表面反射的光线和落在目标区域或边界以外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足以引起人们烦躁 不舒适 注意力不集中或降低对于某些重要信息 ( 如交通信号 ) 的感知能力, 以及对于动 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 或经过再组合 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的 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 包括太阳能 风能 水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 海洋能和空气能 (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 ) 等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 包括再生水 雨水 海水等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 达到规定水质标准 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景观用水 scenic environment use 指满足景观需要的环境用水, 即用于营造城市景观水体和各种水景构筑物的水的总称 湿地 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 泥炭地 水域地带, 静止或流动的淡水 半咸水 咸水,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 3

13 超过 6m 的海水水域 4

14 3 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 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 建筑形式 技术 设备和材料 ; 2 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 平衡 集成的理念 规划 建筑 结构 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 建筑电气等各专业在建筑设计各阶段均应紧密配合 ; 3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 资源 生态环境 经济 人文等特点进行 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是以满足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为前提 ; 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是以满足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为前提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并应提供策划专篇 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写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 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 和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民用建筑应根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和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的星级绿色建筑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自评结果至少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星级绿色建筑要求, 其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 至少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二星级绿色建筑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宜在设计理念 方法 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均宜进行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 5

15 3.0.8 绿色建筑设计宜优先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绿色建筑设计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绿色建筑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6

16 4 总平面设计 4.1 一般规定 场地的规划设计应符合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 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 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应在场地资源利用不超出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规划设计中应合理控制场地开发强度, 采用适宜的场地资源利用技术 场地内规划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时, 应与周边区域共享 互补, 做到集约化建设 场地内建筑物的布局 形式 高度 体量 色调等应与场地周围环境和城市空间肌理相协调, 并避免对周边物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场地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室外环境的质量, 优化建筑布局并进行场地环境生态补偿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日照标准的规定 当建设项目的红线范围内既有公共建筑又有居住建筑, 场地空间利用效率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和绿地率等计算时, 应按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面积分摊 4.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场地要求 当场地为废弃地, 需要进行场地再生利用时, 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对原有的工业用地 垃圾填埋场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的场地, 应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与再利用评估 ; 2 利用盐碱地时应进行盐碱度检测与改良评估, 地基处理和 7

17 建筑设计应有预防盐碱侵蚀破坏的技术措施 ; 3 利用裸岩 石砾地 陡坡地 塌陷地 沼泽地 废窑坑等废弃场地时, 应进行场地安全性评价, 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地区环境影响评估和全寿命期成本评价, 选择场地改造或土壤改良的措施 ; 5 改造或改良后的场地应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应根据规划要求及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场地建设容量的复核 场地的自然条件应安全可靠, 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水 泥石流 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段 ; 2 应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 崩坍 地陷 地裂 泥石流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不利于建筑抗震的地段 ; 3 应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 ; 4 当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 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应核查场地环境质量的相关资料, 当环境质量指标不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 并对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II 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应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 2 公共建筑的容积率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A(m 2 ) 3 层及以下 4-6 层 7-12 层 层 19 层及以上 A 43 A 27 A 26 A 24 A 17 表 公共建筑容积率指标 容积率指标 R 多层 高层 超高层 8

18 R 0.5 R 1.0 R 应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规划,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 2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 3 地下空间应与地面交通系统有效连接 ; 4 地下空间进风口设置应避开污染源, 排风口设置应减少对人员活动的影响 表 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R r R r 15% 表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多层高层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 R p1 0.1 R p1 0.3 之比 R p 应对场地内外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与利用评估,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宜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 地貌, 当需要进行地形改造时, 应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 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 ; 2 应保护和利用地表水体, 禁止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 并应采取措施, 保持地表水的水量和水质 ; 应对可资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勘查与利用评估, 确定合理利用方式, 确保利用效率,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利用地下水资源时, 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 并应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评估, 不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2 利用地热能时, 应对地下土壤分层 温度分布和渗透能力进行调查, 评估地热能开采对地下空间 地下生态环境的影响 ; 3 利用太阳能时, 应对场地内太阳能利用条件进行调查, 评估太阳能利用对场地内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 4 利用风能时, 应对场地及周边风力资源进行调查, 评估风 9

19 能利用对场地及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应对场地内外的生物资源情况进行调查, 保持场地及周边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应调查场地内的植物资源, 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植被, 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 ; 2 应保护原有湿地 可根据场地特征和生态要求规划新的湿地 应进行场地雨洪控制利用的评估和规划, 保持和利用河道 景观水系的滞洪 蓄洪及排洪能力, 采取避免水土流失的措施,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 采取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 2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 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55%; 3 因地制宜地采取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 应将场地内有利用或保护价值的既有建筑纳入场地的规划设计 场地内应规划配置符合垃圾分类收集要求的场所和设施 III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场地光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应合理地进行场地和道路照明设计, 且室外照明光污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的规定 ; 2 建筑外表面的设计与选材应能有效避免光污染,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 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场地风环境的模拟预测, 优化建筑规划布局, 营造良好的风环境, 保证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和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场地风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不宜大于 5m/s, 不应大于 10m/s, 风速放大系数不应大于 2; 10

20 2 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冬季除迎风面第一排建筑外, 建筑表面压强绝对值的平均值不应大于 10Pa; 3 建筑物应采用能改善其后排建筑外部通风条件的构造, 避免出现涡旋或无风的人行区域 空气污染源不宜设在涡旋或无风区内 ; 4 春 秋季过渡工况和空调季过渡工况下, 建筑表面压强绝对值的平均值不宜小于 0.5Pa 场地声环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的要求 应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 对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 1 场地内不得设置未经有效处理的强噪声源, 对固定噪声源应采用适当的隔声和降噪措施 ; 2 当建筑相邻高速公路或快速路, 且临道路一侧退后道路红线距离小于 15m 时, 或当建筑相邻城市干道, 且临道路一侧退后用地红线距离小于 12m 时, 应进行噪声专项分析 ; 3 对交通干道的噪声采取声屏障或降噪路面等措施 ; 4 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建筑, 宜设置于主要噪声源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并应进行噪声专项分析 ; 5 宜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布置在场地内临近交通干道的位置, 以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 场地热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 有乔木 构筑物等遮荫措施的面积不应小于 10%; 2 除低层 多层住宅外, 居住建筑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 10%, 不应超过 20%; 3 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场地热环境的模拟预测, 分析夏季典型日的热岛强度和室外热舒适性, 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4 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的室外机与室外地面的距离应高于 2.5 米, 且不得占用公共人行道 ; 建筑物内部的通道 出口等公用空间不得安装空调室外机 11

21 场地交通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应充分利用场地周边现有交通网络, 并考虑项目建成后对现有区域交通网络的影响 ; 2 场地应与公共交通设施有便捷的联系, 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 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800m; 3 场地内道路系统应便捷顺畅, 并满足消防 救护及减灾救灾的要求 ; 4 场地内人行通道应安全 舒适, 并采用无障碍设计 ; 5 停车设施的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应按现行地方标准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 ( 库 ) 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DB33/1021 规定执行, 自行车停车设施的设置应位置合理 方便出入, 机动车地面停车位不应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应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并满足以下要求 : 1 居住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住区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 2) 住区 1000m 范围内设有 5 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 ; 3) 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2 公共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共享使用 ; 2) 配套辅助设施 设备集中设置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宜满足下列要求 : 1) 住区绿地率 : 新区建设达到 30%, 旧区改建达到 25%; 2)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 0.5 m2 2 公共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 1) 绿地率达到 30%; 2) 绿地率符合规划条件, 且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绿化设计应符合场地使用功能 绿化安全间距 绿化效果 12

22 及绿化种植 维护的要求,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严禁砍伐或擅自迁移场地内的古树名木 ; 2 应选择适应浙江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不应选择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植物 乡土植物占总植物数量的比率不宜小于 60%, 常用植物占总植物数量的比率不宜小于 80%, 植物选择参照附录 A; 3 应根据场地环境采用乔 灌 草结合的复层绿化, 上下层植物选择应符合其生态习性要求 景观设计应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场地,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应充分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植被与水系, 并可通过设置湿地 缓坡 凹地和森林景观等多层次的生态形态, 维持场地生物多样性 ; 2 景观水体生态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绘制水量平衡图, 与雨水收集 人工湿地与中水利用等一体化设计, 并兼顾枯水期景观要求, 不宜设计硬质驳岸与渠化河道 4.3 二星级设计要求 应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 2 公共建筑的容积率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A(m 2 ) 3 层及以下 4-6 层 7-12 层 层 19 层及以上 A 40 A 26 A 24 A 22 A 13 表 公共建筑容积率指标 容积率指标 R 多层 高层 超高层 R 0.8 R 1.5 R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 13

23 1 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 2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 3 地下空间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宜与地面景观充分结合 ; 4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 应采取保护地下水体补充路径的措施 表 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R r R r 20% 表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多层高层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 R p1 0.3 R p1 0.5 之比 R p 场地的雨洪控制和利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 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 2 结合场地绿化景观进行雨水径流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的设计, 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 30%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 有乔木 构筑物等遮荫措施的面积不应小于 20% 场地交通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 800m 范围内应设有 2 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 ( 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 2 场地内应对各出入口位置及通道进行明显的指示性设计 ; 3 场地内应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场地内绿化用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14

24 1) 住区绿地率 : 新区建设达到 30%, 旧区改建达到 25%; 2)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新区建设不小于 1.0 m2, 旧区改建不小于 0.7 m2 ; 2 公共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 1) 绿地率达到 35%; 2) 绿地率达到 30%, 且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绿化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场地内 80% 植物产地与运输范围宜控制在 500km 内, 且不应选用从原生态地区移植的大树 ; 2 居住建筑平均每 100 m2绿地的乔木量不应少于 3 株, 灌木量不宜少于 10 株 ; 3 公共建筑宜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 当采用屋顶绿化时, 多层公共建筑屋面及高层公共建筑裙房屋面的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面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 30% 景观设计宜采用本地或天然材料进行造景 4.4 三星级设计要求 应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 2 公共建筑的容积率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A(m 2 ) 3 层及以下 4-6 层 7-12 层 层 19 层及以上 A 32 A 22 A 20 A 18 A 11 表 公共建筑容积率指标 容积率指标 R 多层 高层 超高层 R 1.2 R 2.0 R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 15

25 1 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 2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 3 新建建筑地下空间宜与相邻建筑地下空间相连通或整体开发利用 表 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R r R r 35% 表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多层高层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R p1 R p1 0.5 且 R p1 0.7 且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 R p2 <70% R p2 <70% 面积的比率 R p 调查场地内表层土壤质量, 当表层土被开挖或可能遭破坏时, 宜采取措施, 妥善回收 保存和利用无污染的表层土 调查场地内及周边地区的动物资源分布和动物活动规律, 规划有利于动物跨越迁徙的生态走廊 场地的雨洪控制和利用宜满足下列要求 : 1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 50%; 2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70%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小于 0.4 的室外道路路面和建筑屋面的面积不应超过 30% 场地交通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宜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 2 用地面积 50 万m2以上的建设项目, 宜设内部公共交通系统, 并优先选择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 3 自行车停车设施应有遮阳防雨措施 ; 4 场地内停车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在不影响内部使用的情况下, 便于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 16

26 4.4.8 公共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居住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住区内配建幼儿园, 或住区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300m; 2) 住区内配建小学, 或住区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 2 公共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 2)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场地内绿化用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的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新区建设不小于 1.3 m2, 旧区改建不小于 0.9 m2 ; 2 公共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 1) 绿地率达到 40%; 2) 绿地率达到 35%, 且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绿化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场地内人行道应种植可形成连续遮荫的乔木, 其间距不宜大于 6m; 2 居住建筑住区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度应满足表 要求 ; 3 多层公共建筑屋面及高层公共建筑裙房屋面的绿化面积占上可绿化屋面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 50% 表 住区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度要求 住区规模 ( 万m2 ) 5 住区应达到的木本植物种数 40 种 5~10 50 种 种 景观设计宜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及景观照明 17

27 18

28 5 建筑设计 5.1 一般规定 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 优化建筑形体和空间布局, 充分利用天然采光 自然通风等自然资源, 采取围护结构保温 隔热 遮阳等措施, 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建筑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场地条件, 综合考虑场地内外的声 光 风 热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 形体 朝向和间距, 应充分考虑噪声控制的要求, 满足日照要求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 建筑的体形 朝向 窗墙比除应满足相应节能标准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建筑朝向宜控制在南偏东 30 至南偏西 15 范围, 最佳朝向为南偏东 10 ~15 范围 当建筑处于不利朝向时, 应采取补偿措施 ; 2 主要功能房间外窗 ( 包括透光幕墙 ) 除北向外均应采取遮阳措施 ; 3 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 ( 包括透光幕墙 ) 均不应大于 建筑必须进行节能设计, 并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造型应简约,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结构及构造应合理, 满足建筑功能和技术的要求 ; 2 不宜采用纯装饰性构件 ; 3 太阳能集热器 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 建筑遮阳设计应兼顾 采光 通风 视野 隔热 散热 冬季日照等功能的要求 应根据功能特性及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进行完善的无障碍 19

29 设计 设置有通高空间的建筑中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低限要求 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 隔墙 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低限要求 屋顶设计应考虑保温和隔热的效果, 其传热系数必须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性指标要求 ; 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的要求 ; 在室内设计温 湿度条件下, 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设计应控制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严禁使用苯 工业苯 石油苯 重质苯及混苯作为稀释剂和溶剂 公共场所的人员通行区域楼地面应防滑 耐磨 易清洁 5.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建筑空间布局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建筑空间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尽量减少交通等辅助空间的面积 ; 2 充分考虑建筑使用功能 使用人数和使用方式等变化的预期需求, 选择适宜的开间和层高 ; 3 室内环境需求相同或相近空间集中布置 建筑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 无明显的噪音干扰 有噪声 振动 电磁辐射和空气污染的房间应远离有安静要求 人员长期居住或工作的房间及场所, 当相邻设置时, 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设备机房 管道井宜靠近负荷中心布置 机房 管道井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和管道的维修 改造和更换 20

30 5.2.4 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应合理 方便出入, 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应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并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中的 2 项, 进行停车设计 : 1 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 2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 提高停车场 ( 库 ) 使用效率 ;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 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连廊 架空层 上人屋面 室外广场等设置公共步行通道 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开放空间, 并宜满足全天候的使用要求 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同时宜避免建筑间的视线干扰 公共建筑设计应至少满足下列要求中的 2 项 : 1 2 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 2 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 2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 ; 3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 4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II 围护结构 宜结合场地自然条件, 对建筑的体形 朝向 楼距 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建筑墙体保温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外墙出挑及附墙构件等部位宜保证保温层闭合 ; 2 外墙外保温的外门窗周边及墙体转角等应力集中部位, 应采取可靠构造措施防止裂缝 ; 3 温度要求差异较大或空调 供暖时段不同的空间之间, 宜有保温隔热措施 21

31 建筑外门窗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空间北向不应设置凸窗, 其他朝向不宜大面积设置凸窗 ; 凸窗的上下及侧向非透明墙体应做保温处理, 其传热系数不应低于外墙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 ; 2 外窗框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保温材料填充, 并用密封材料嵌缝 ; 3 金属窗框和明框幕墙型材应采取隔断热桥措施, 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 ; 4 外窗宜选用取得 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 认证的产品, 且外窗使用地区应与标识推荐的适宜地区相一致 ; 5 天窗应设置活动遮阳设施 ; 6 人员进出频繁的公共建筑主要出入口宜采用双道门 旋转门或设置风幕 应在保障安全性能的前提下, 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造型风格进行合理的遮阳设计 ; 宜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遮阳设计和效果的模拟分析 建筑外立面应选择耐久性好的饰面材料并采取可靠的建筑构造, 宜设置便于建筑外立面维护的设施 III 建筑光环境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 房间的有效采光面积和采光系数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利用天然采光时应避免产生眩光 ; 主要功能房间应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 2 建筑外门窗设置遮阳措施时应满足日照和采光标准的要求 ; 3 居住建筑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 4 当住宅户型有 4 个及 4 个以上居住空间时, 应至少有 2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 5 居住建筑卧室 起居室 ( 厅 ) 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卧室 起居室 ( 厅 ) 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 1/6; 22

32 6 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要求的面积比例不应小于 60% 建筑外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光照污染, 不应采用镜面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 ; 2 玻璃幕墙的设计应满足政府相关规定的要求,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 0.2; 3 中小学校 托儿所 幼儿园 青少年宫和养老院二层以上部位不得采用玻璃或石材幕墙 ; 4 住宅 医院不宜采用玻璃或石材幕墙 IV 室内风环境 应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自然通风 气流组织进行设计, 使空间布局 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 宜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 指导并优化自然通风设计 居住建筑的主要用房均应以自然通风为主,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卧室 起居室 ( 厅 ) 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2 宜避免单侧通风 ; 3 当一套住宅设有 2 个及 2 个以上卫生间时, 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为明卫 ; 4 厨房和暗卫应设置辅助排烟气设施 ; 5 电梯间 楼梯间 走廊等公共空间宜以自然通风为主 ; 6 单朝向住宅应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 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 /h 的数量比例不宜小于 60% 应合理设计外窗的位置 方向和开启方式 外窗的开启面积除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外,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居住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23

33 1) 北区建筑的每套住宅的外窗 ( 包括阳台门 ) 通风开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 8%, 且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 5%; 2) 南区建筑的每套住宅的外窗 ( 包括阳台门 ) 通风开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 10%, 且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 8% 或外窗面积的 45%; 3) 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 10%, 并不得小于 0.60m 2 2 公共建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甲类公共建筑外窗 ( 包括透光幕墙 ) 应设可开启窗扇, 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 10%; 当透光幕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开启窗扇时, 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 2) 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 30% ; 3) 透光幕墙应在每个独立空间设可开启部分 卫生间 餐厅 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不宜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 V 室内声环境 建筑室内的允许噪声级 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量及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宜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宜根据设计建筑对声环境的不同要求, 将各类房间进行区域划分 ; 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机房等噪声源空间宜集中布置, 并远离工作 休息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房间, 当受条件限制而紧邻布置时, 应采用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噪声源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 ; 2 不应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主要用房或有安静要求房间贴邻布置, 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 应分区布置 ; 24

34 3 产生噪声的洗手间等辅助用房宜集中布置, 上下层对齐 噪声源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门不应直接开向有安静要求的使用空间 ; 2 与有安静要求的空间之间的墙体和楼板, 应做隔声处理, 门窗应选用隔声门窗 ; 3 墙面及顶棚宜做吸声和隔声处理 毗邻城市交通干道的建筑, 应加强外墙 外窗 外门的隔声性能, 满足隔声要求 下列场所宜采取吸声和隔声措施 : 1 学校 医院 旅馆 办公楼建筑的走廊及门厅等人员密集场所 ; 2 车站 体育场馆 商业中心等大型建筑的人员密集场所 噪声源减振降噪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应选用低噪声设备, 设备 管道应采用有效的减振 隔振 消声措施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应采取隔振措施 ; 2 电梯等设备应采取减振降噪措施 ; 3 冷水机组和水泵等设备基础宜建成浮筑式声阻断基础, 或采用隔振支架 隔振橡胶垫等隔振措施 ; 4 冷却塔应采用隔振支撑, 出风口可安装消声器, 并宜采用遮蔽措施 ; 5 风机和吊顶风柜的送 回风管道宜安装消声器 ; 6 风道与水管应采用消声风道 消声弯头 消声器 消声软管等方式控制透射噪声, 采用隔振吊架 隔振支撑 软接头等进行连接部位的隔振 VI 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及材料中醛 苯 氨 氡等有害物质限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9 项标准 GB18580~GB18588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 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等标准的规 25

35 定 吸烟室 复印室 打印室 垃圾间 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 应与其他房间分开设置 公共建筑应禁止在室内吸烟的前提下, 并设置室外吸烟区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刮泥地垫 刮泥板等设施 宜采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VII 建筑工业化 建筑设计应兼顾建筑使用功能变化及空间变化的适应性 商场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应采用不低于 30% 的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 墙 ) 建筑中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应选用长寿命的产品, 并考虑部品组合的同寿命性 ; 不同使用寿命的部品组合在一起时, 其构造应便于分别拆换更新和升级 5.3 二星级设计要求 有条件的公共建筑, 应配套设置公共淋浴 更衣设施 建筑屋面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屋面保温隔热应结合防水措施形成整体的屋面系统 ; 2 屋顶保温隔热构造宜采取适宜地域性的技术措施 ; 3 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 宜采用白色或浅色反射隔热涂料 ; 4 宜采用种植屋面 通风屋面和屋面遮阳等屋面隔热措施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 1 居住建筑与其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除满足日照要求外, 宜超过 18m; 2 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 无明显视线干扰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 1 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宜有天然采光, 其采光系数标准值不 26

36 宜低于 0.5%; 2 办公 宾馆类公共建筑 75% 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标准值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 的要求 ; 3 地下空间宜利用天然采光 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 /h 的数量比例不小于 80% 外窗的开启面积除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外,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北区居住建筑的每套住宅的外窗 ( 包括阳台门 ) 通风开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 10%, 且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 8% 或外窗面积的 45%; 2 南区居住建筑的每套住宅的外窗 ( 包括阳台门 ) 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 10% 或外窗面积的 45%; 3 公共建筑 18 层以下外窗设计应综合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 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外墙的 10%, 且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 30%, 不宜小于外窗面积的 35%; 4 透光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不小于透光幕墙面积的 5%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有特殊音质要求的房间声环境设计, 宜进行空间体形的优化设计, 合理采用布置声反射板或吸音材料等措施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 接待大厅 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专项声学设计, 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建筑设计宜采用工业化装配式体系或工业化部品 宜采用现场干式作业的技术及产品, 采用工业化的装修方式 建筑的公共部位应实现建筑与装饰一体化设计 27

37 5.4 三星级设计要求 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 对建筑的体形 朝向 楼距 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建筑的主出入口 门厅附近宜设置便于日常使用的楼梯, 楼梯间宜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并宜结合消防疏散楼梯设置 办公建筑室内分隔应能兼顾空间使用功能的可变性,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应采用不低于 30% 的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 墙 ) 宜充分利用建筑的坡屋顶空间和其他不易使用的空间 大底盘地下室应结合使用功能及景观设计设置天然采光设施 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宜符合表 的规定 表 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房间内表面位置可见光反射比顶棚 0.7~0.9 墙面 0.5~0.8 地面 0.3~ 采光不足的建筑室内和地下空间宜结合场地 环境和建设条件, 采取下列措施, 改善室内光环境 1 利用采光井 采光天窗 下沉广场 半地下室等设计措施 ; 2 采用反光板 散光板 集光导光设备等技术措施 ; 3 建筑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应达到 60%; 4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 0.5% 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应大于 5% 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 /h 的数量比例不宜小于 95% 外窗的开启面积除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外,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公共建筑建筑外窗设计应综合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18 层以下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 35%; 28

38 2 透光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不应小于透光幕墙面积的 10% 建筑内部宜采用下列措施加强自然通风 : 1 采用导风墙 捕风窗 拔风井 太阳能拔风道 无动力风帽等诱导气流的措施 ; 2 设置有通高空间的建筑中庭宜在上部设置可开启窗 ; 3 当室外环境不利时, 可设置通风器, 有组织地引导自然通风 采用通风器时, 应有方便灵活的开关调节装置, 应易于操作和维修, 宜有过滤和隔声措施 宜采用下列措施加强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 : 1 设计可直接通风的半地下室 ; 2 局部设置可直接通风的下沉式庭院 ( 广场 ); 3 设置通风井 窗井 宜对建筑主要使用空间的夏季遮阳和冬季阳光利用进行综合分析, 并根据具体情况, 选用以下措施 : 1 东 西向外窗设置活动外遮阳 ; 2 南向外窗设置水平外遮阳或活动外遮阳 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中, 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面积比例不宜小于 25% 外墙设计应选择合理的构造措施, 保证房间在自然通风情况下, 东 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的要求 宜采用下列措施加强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 1 选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为主的自保温材料, 辅以其他形式的保温构造 ; 2 采用浅色饰面材料, 宜采用白色或浅色反射隔热涂料 ; 3 宜设置通风间层 ; 4 东 西向外墙宜采取垂直绿化或其他遮阳措施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 5%; 29

39 2 公共建筑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 5% 建筑室内的允许噪声级 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量及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 2 构件和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建筑采用轻型屋盖时, 屋面应采用铺设阻尼材料 设置吊顶等措施防止雨噪声 建筑设计应采用工业化装配式体系或工业化部品, 可选择预制混凝土构件 钢结构构件等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构件, 且预制构件用量比例不应低于 15% 应遵循模数协调统一的设计原则, 住宅 宾馆等建筑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包括平面空间 建筑构件 建筑部品的标准化设计 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应采用不应低于 30% 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 墙 ) 居住建筑和旅馆建筑采用同层排水或者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 使用率不低于 50% 30

40 6 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 6.1 一般规定 选择建设场地时, 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的相关要求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和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 的规定 结构构件的抗力及耐久性应满足相应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滨海建筑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采取专门的提高结构耐久性和防腐蚀的措施 结构设计应在做到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 施工便捷的基础上, 优先采用资源消耗少 环境影响小以及便于材料循环再利用的建筑结构体系 结构方案应满足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 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应合理确定抗震性能目标 结构设计应进行以下优化设计 : 1 结构体系优化设计 ; 2 基础形式比选优化设计 ; 3 结构材料比选优化设计 ; 4 结构布置以及构件截面优化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应结合建筑所在地实际情况 上部结构特点及使用要求, 综合考虑施工条件 场地环境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优先采用环境影响小 质量有保证 施工可实现 节约材料的基础形式 选择建筑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严禁采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 31

41 2 不应选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材料 ; 3 应分析其对能源的消耗量, 禁止采用高耗能 污染超标的材料, 并应优先采用生产 施工 拆除和处理过程中能耗低的建筑材料 ; 4 应分析其对资源的消耗量, 并优先采用资源消耗少 可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 5 应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不应选用可能导致臭氧层破坏或产生挥发性 放射性污染的建筑材料, 应采用生产 施工 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材料 6.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结构设计 现浇混凝土应选用预拌混凝土 砂浆应选用预拌砂浆 混凝土结构中梁 柱 剪力墙等构件的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 400MPa 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应通过优化结构体系控制材料的用量,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应根据受力特点选择材料用量较少的结构体系 ; 2 不宜采用因建筑形体不规则而形成的超限结构 ; 3 在高层和大跨度结构中, 宜优先采用钢结构 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预应力结构等结构体系 ; 4 宜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等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 结构构件优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层结构的竖向构件和大跨度结构的水平构件应进行截面优化设计 ; 2 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宜合理采用预应力楼盖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技术 ; 3 对于由变形控制的钢结构, 应首先调整并优化钢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 基础优化设计宜考虑地基基础协同分析与设计并满足下列 32

42 要求 : 1 高层建筑宜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进行协同设计 ; 2 桩基础沉降控制时, 宜考虑承台 桩与土的协同作用 ; 3 筏板基础宜根据桩 土协同计算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应合理采用高性能结构材料, 并符合下列规定 :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混凝土部分,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占受力普通钢筋总量的比例不应小于 70%; 2 高层钢结构或高层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Q345 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应小于 50%; 米以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不应小于 50% II 建筑材料 在保证性能情况下, 设计应优先选用下列建筑材料 : 1 可再循环材料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比例在住宅建筑中不应低于 6%, 公共建筑中不应低于 10%; 2 以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同类建筑材料的用量比例不宜低于 30%; 3 建筑施工 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尚可继续利用的建筑材料 ; 4 速生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 ; 5 本地的建筑材料 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应低于 60%; 6 耐久性好 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 在保证经济性的情况下, 设计应优先选用下列功能性建筑材料 : 33

43 1 具有保健功能和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建筑材料 ; 2 能防潮 能阻止细菌等生物污染的建筑材料 ; 3 减少建筑能耗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材料 ; 4 具有自洁功能的建筑材料 在保证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情况下, 设计应优先选用下列轻质建筑材料 : 1 轻集料混凝土等轻质建筑材料 ; 2 轻钢以及金属幕墙等轻量化建筑材料 6.3 二星级设计要求 人工填土宜就近选用经处理的工业废渣 无机建筑垃圾及素填土, 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宜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混凝土部分,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占受力普通钢筋总量的比例不应小于 85%; 应优先采用无须外加装饰层的建筑材料 应优先采用本地的建筑材料 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应低于 70% 34

44 6.4 三星级设计要求 宜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并符合下列规定 : 1 混凝土结构中, 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不宜小于 50%; 2 钢结构宜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性防腐涂料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预制率不宜低于 20% 高层钢结构或高层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Q345 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应小于 70%; 应优先采用本地的建筑材料 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应低于 90% 应优先采用可再循环材料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比例在住宅建筑中不宜低于 10%, 公共建筑中不宜低于 15% 应优先采用可以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同类建筑材料的用量比例不宜低于 50% 35

45 7 给水排水设计 7.1 一般规定 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应合理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 统筹 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水系统规划方案应包括中水 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设有集中生活热水的建筑, 应优先采用余热 废热或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的热水系统, 并合理配置辅助热源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供水系统必须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 1 管道应设置标识带, 明装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 的要求对管道进行标识 ; 2 水池 ( 箱 ) 阀门 水表及给水栓 取水口等均应采取防止误接 误用 误饮的措施 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源 设有城镇或小区给水 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 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直接压力供水 给水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 完善 安全 应采用节水器具 7.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供水系统 给水和热水平均日用水定额 水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 确定, 缺水地区不应大于平均值 供水系统应节水 节能, 并应采取以下措施 : 1 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 当需要加压供水时, 应根据卫生安全 经济节能的原则选用供水方式 合理配置给水设施, 水泵选用应符合节能的要求, 水泵运行工作点应在其高效区内 多 36

46 层 高层建筑的给水 中水 热水系统应合理确定竖向分区, 每区供水静压力不大于 0.45MPa; 2 自备加压系统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选型, 可优先采用管网叠压供水 水箱水泵供水 变频供水等节能的供水技术 ; 3 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 生活给水系统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 0.2MPa, 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 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时, 应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 热水用水量较大 用水点比较集中时, 应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并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1 居住建筑设集中热水供应时, 应设立管循环 ; 其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 45 的放水时间不大于 15s; 2 医院 旅馆等公共建筑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 45 的放水时间不大于 10s; 3 公共浴室淋浴热水系统应采取节水措施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 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 最不利用水点处冷 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 0.02MPa,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冷水 热水供应系统应分区一致 ; 2 当冷 热水系统分区一致有困难时, 宜采用配水支管设可调式减压阀减压等措施, 保证系统冷 热水压力的平衡 ; 3 在用水点处宜设带调整压差功能的混合器 混合阀 热水设备 热水系统供水及回水管道应有完善的保温隔热技术措施, 并优先选用保温效果好的节能环保材料 水加热设备应选用与热水系统相适宜的容积利用率高 换热效率高 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的节能产品 当设有下列用水时, 应采取水循环使用或回收利用的节水措施,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冷却水必须循环使用 ; 2 游泳池 水上娱乐池 ( 儿童池除外 ) 等应采用循环给水系统, 排出废水宜回收利用 37

47 II 节水措施 应采取下列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 : 1 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 管件, 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通过鉴定的企业标准的要求, 并应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 2 选用高性能的阀门 零泄漏阀门 ; 3 合理设计供水系统, 避免供水压力过高或压力骤变 ; 4 选择适宜的管道基础处理方式, 并控制管道埋深 卫生器具 水嘴 淋浴器等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64 要求的产品 用水效率等级应达到标准规定的 3 级及以上的要求 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 微灌 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宜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的控制器 ; 2 采用微灌方式时, 应在供水管路的入口处设过滤装置 ; 车库和道路冲洗应采用节水高压水枪 水表应按照使用用途 管理单元 付费单元 管网漏损检测等要求进行设置 水表设置位置可按照下列要求设置 : 1 根据水量平衡测试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 2 按照使用用途, 对厨房 卫生间 绿化 空调系统 游泳池 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 3 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 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 4 根据管网漏损检测要求安装分级计量装置, 满足水量平衡测试要求 III 非传统水源利用 建设用地面积 20000m 2 及以上的新建民用建筑, 应当按照 国家和浙江省有关标准同步建设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合理规划 38

48 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 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分析, 合理 确定中水水源 系统形式 处理工艺和规模 7.3 二星级设计要求 卫生器具 水嘴 淋浴器等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64 要求的产品, 用水效率等级应达到标准规定的 2 级 景观用水 绿化用水 车辆冲洗用水 道路浇洒用水等不与人体接触的生活用水宜优先采用雨水 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有条件时应优先使用市政再生水 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建筑中水系统的选用和是否利用非传统水源作为冲厕用水 景观水体应根据非传统水源的情况合理规划水景规模, 并结合水景设计采取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 1 场地条件允许时, 采取湿地工艺进行景观用水的预处理和景观水的循环净化 ; 2 景观水体内采用机械设施, 加强水体的水力循环, 增强水面扰动, 破坏藻类的生长环境 ; 3 采用生物措施, 并消除富营养化及水体腐败的潜在因素 ; 4 在非传统水源不能保证景观水体全年补充水量要求的前提下, 应设计景观水体的旱季观赏功能 应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和技术经济分析, 合理确定雨水积蓄 处理及利用方案 并满足下列要求 : 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和雨水调节池, 收集 处理及利用系统可与景观水体设计相结合 ; 2 处理后的雨水宜用于空调冷却水补水 绿化 景观 消防等用水, 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 结合本地降雨特性,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减少雨水地表径流 应结合总图景观设计合理确定雨水入渗范围, 采取雨水入渗措施 应充分利用绿地 水体或场地 39

49 空间合理确定雨水生物滞留设施的形式和规模 使用非传统水源必须采取下列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 1 雨水 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 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 且水质不被污染 ; 2 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 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 ; 3 雨水 中水等在处理 储存 输配等环节中应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测 检测控制措施 ; 4 采用海水冲厕时, 应对管材和设备进行防腐处理, 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居住建筑可利用房间空调器排水管收集凝结水和融霜水并入雨水收集系统 公共建筑可根据空调系统的类型收集凝结水并入雨水收集系统 7.4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给水和热水平均日用水定额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中用水指标的低值 卫生器具 水嘴 淋浴器等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64 要求的产品, 用水效率等级宜达到标准规定的 1 级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 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 60%; 宜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利用水生动 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住宅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宜达到 4% 及以上, 办公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宜达到 8% 及以上, 商店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宜达到 2.5% 及以上, 旅馆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宜达到 1.0% 及以上 40

50 8 暖通空调设计 8.1 一般规定 供暖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与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1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房间内的温度 湿度 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现行地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3/1036 现行地方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3/1015 和卫生防疫的相关规定 ; 2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低限要求 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对每一个供暖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空调设备数量和容量的选择, 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 考虑部分负荷情况下设备的高效运行, 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暖通空调冷热源 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 应以负荷计算结果为依据确定 当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规格不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 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大于 1.1 ; 2 空调水系统或风系统中输送设备参数的确定, 应根据系统阻力与流量确定 ; 3 设备选择还应考虑容量和台数的合理搭配, 使系统在经常性部分负荷运转时处于相对高效率状态 供暖空调冷热源 输配系统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和现行地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36 现行地方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3/1015 的要求 41

51 8.1.5 除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 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和空气加湿热源 : 1 电力供应充足, 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 ; 2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 且采用燃气 煤 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 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3 以供冷为主, 供暖负荷非常小, 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 4 以供冷为主, 供暖负荷小, 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 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空调系统 ;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和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 ; 6 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 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建筑 锅炉房 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的能量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计量燃料的消耗量 ; 2 应计量制冷机的耗电量 ; 3 应计量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 ; 4 应计量补水量 集中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应进行监测与控制 8.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冷源与热源 空调制冷系统所用制冷剂应在安全的基础上选用环境友好的制冷剂 在过渡时期选用过渡制冷剂时, 应符合我国制冷剂的淘汰期限的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冷 热源机组能效均应优于国家现行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的规定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 ( 热泵 ) 机组, 直燃型和溴化锂吸收式冷 ( 温 ) 水机组, 名义制冷量 42

52 大于 7100W 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多联式空调 ( 热泵 ) 机组 燃油和燃气锅炉, 其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应满足表 的要求 ; 对于房间空气调节器, 其能效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 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和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中 2 级的要求 表 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提高或降低幅度提高或降机组类型能效指标低幅度 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 冷水 ( 热泵 ) 机组 制冷性能系数 (COP) 提高 6% 溴化锂吸收 式冷水机组 直燃型制冷 供热性能系数 (COP) 提高 6% 蒸汽型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降低 6%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 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能效比 (EER) 提高 6% 多联式空调 ( 热泵 ) 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 提高 16% 提高 2 个锅炉燃油燃气热效率百分点 全年运行中存在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应采用热泵式机组 在建筑中同时有供冷和供热要求的, 当其冷 热需求基本匹配时, 宜合并为同一系统并采用热回收型变冷媒流量空调机组 条件许可时, 燃气锅炉宜充分利用冷凝热, 采用冷凝热回收装置或冷凝式炉型, 并宜选用配置比例调节燃烧的炉型 大型民用建筑或建筑所在地具有市政热力供应时不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土壤源热泵系统 空气源热泵或土壤源热泵系统选 43

53 用时, 应满足下列条件 : 1 当冷热负荷相差较大时, 空气源热泵应以热负荷选型, 不足冷量可由冷水机组提供 ; 当建筑全年通过土壤源热泵系统散热量与取热量相差较大时, 土壤源侧应以取热选型设计, 散热不足部分可由冷却塔调峰错时使用实现 ; 2 空气源热泵机组应具有可靠的融霜控制, 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时间的 20%; 3 对于同时供冷 供暖的建筑, 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 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应回收利用, 但加热有强腐蚀性物质的凝结水不应回收利用 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 严禁回收利用, 并应在处理达标后排放 II 水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度的设计应考虑对冷热源装置 末端设备 循环水泵功率的影响等因素,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的要求 在技术经济的分析和比较结果合理时, 宜加大供回水温差 供暖空调冷 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除采用蓄冷蓄热水池供冷供热和空气处理需喷水处理方式等情况外, 空调冷热水均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 ; 2 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气调节系统, 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 ; 3 当建筑物内有些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 有些空气调节区冷 热水定期交替供应时, 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 4 全年运行过程中, 供冷和供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时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 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 5 冷热水水温和供回水温差要求一致且各区域管路压力损失相差不大的中小型工程, 应采用变流量一级泵系统 ; 当单台水泵功率较大时, 空调冷热水应采用冷热水机组和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 且一级泵应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 冷热水一级 44

54 泵变速变流量应确保设备的适应性 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可靠 ; 6 系统作用半径较大 设计水流阻力较高的大型工程, 空调冷水宜采用变流量二级泵系统 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温一致且设计水流阻力接近时, 二级泵宜集中设置 ; 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流阻力相差较大或各系统水温或温差要求不同时, 宜按区域或系统分别设置二级泵 二级泵应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 ; 7 采用换热器加热或冷却的二次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应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 ; 8 集中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 9 在过渡季与冬季供冷工况时, 应优先利用冷却塔 地表水等提供空气调节的冷水 10 空气调节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 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方式 除空调冷水系统和空调热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管网阻力特性及水泵工作特性相近的情况外, 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应分别设置冷水和热水循环泵 供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连续使用的居住空间和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宜采用地板辐射供暖 ; 2 间歇使用的民用建筑宜采用散热器采暖, 散热器应采用明装散热器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空调冷 热水系统应设置水处理设施 当空调冷水 ( 媒 ) 系统温度低于其管道或设备的外环境温度且不允许流体介质温度有升高, 或当空调热水 ( 媒 ) 系统的温度高于其管道或设备的外环境温度且不允许流体介质温度有降低时, 管道与设备应采取保温保冷措施 建筑物内空调冷热水管可按本标准附录 J 的规定选用 室内外管道与设备采用非闭孔材料保冷时, 外表面应设隔汽层 ; 室外管道与设备采用非闭孔材料保温或保冷时, 外表面还应设保护层 III 风系统 45

55 电机功率不小于 7.5kW 的风机应采用变频技术, 且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应根据房间的朝向及内部功能, 合理划分供暖 空调区域, 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以降低部分负荷 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 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各主要功能房间应采取可独立调节的供暖空调末端装置 在公共建筑中, 对设置独立新风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差超过 15 的空调新风系统应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对于集中空调系统的空气 - 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热交换效率不得低于 60%; 对于分散空调房间的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 热交换效率不得低于 55% 建筑的吊顶上部存在较大发热量 或者吊顶空间的高度大于房间高度的 1/3 时, 房间空调系统不应采用吊顶回风的形式 舒适性空调的全空气系统, 应具备最大限度利用室外新风作冷源的条件 新风入口 过滤器等应按最大总新风比不低于 70% 设计, 新风比应可调节以满足增大新风量运行的要求 排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与新风量的变化相适应 对设置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 在人员密度较高 流量集中且随时间变化较大的空间, 应设置 CO 2 浓度检测装置, 并联动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量的大小, 采用新风需求控制 空调风系统应采用可靠的防漏风和绝热措施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 的规定, 且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 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 表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 风管类型 适用介质温度 ( ) 冷介质最低温度 热介质最高温度 最小热阻 (m 2 K/W) 一般空气调节风管 低温空调风管 吸烟室 复印室 打印室 垃圾间 清洁间 公共卫生间 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 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且不宜与其 46

56 他场所合用风道系统 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 换气次数不小于 10 次 /h 机电设备用房 厨房热加工间等发热量较大的房间的通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在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前提下, 宜采用通风消除室内余热 机电设备用房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 2 厨房热加工间宜采用补风式油烟排气罩 采用直流式空调送风的区域, 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等装置 重要功能区域供暖 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 并应满足室内设计热环境参数要求 服务于多个空调区的全空气系统, 当各区负荷变化相差大 部分负荷运行时间较长并要求温度独立控制时, 应采用单风道末端装置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IV 监测 控制与计量 建筑面积大于 20000m 2 的公共建筑使用全空气调节系统时, 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系统功能及检测控制内容应根据建筑功能 相关标准 系统类型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设有三台及三台以上机组的空调冷热源中心宜设置机组群控系统 ; 当采用群控方式时, 控制系统应能根据负荷变化 系统特性来进行优化运行控制 空调冷 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 1 应能进行冷水机组的台数控制, 宜采用冷量优化控制方式 ; 2 应能进行冷水 ( 热泵 ) 机组或热交换器 水泵 阀门等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 ; 3 应能对供 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 二级泵应能 47

57 进行自动变速控制 ; 4 应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 空调冷却水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 : 1 冷水机组运行时, 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的控制 ; 2 冷却塔的风机运行台数控制或风机调速控制 ; 3 采用冷却塔供应空调冷水时的供水温度控制 ; 4 应能进行冷却塔的自动排污控制 空调风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 : 1 空气温 湿度的监测和控制 ; 2 应能进行风机 风阀的启停连锁控制 ; 3 当采用变风量系统时, 风机应采用变速控制方式 ; 4 当利用室外免费冷源来进行变新风运行时, 应通过室内外焓值比较, 来确定采用全新风运行或者最小新风运行 ; 5 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 ; 6 过滤器超压报警或显示 当空调系统采用间歇运行时, 应设独立启停控制装置 对末端变水量系统中的风机盘管, 应采用电动温控阀和风速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8.3 二星级设计要求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 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 宜采用冷凝热回收型冷水机组, 或采用空调冷却水对生活热水的补水进行预热 当公共建筑内区较大, 冬季内区有稳定和足够的余热量, 或者建筑存在稳定的工艺散热量,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 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室内游泳池空调应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 并应具备全新风运行功能 冬季排风应采取热回收措施 游泳池冷却除湿设备的冷凝热宜回收用于加热空气或池水 48

58 8.3.4 集中空调的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 ( 热 ) 比应通过详细的水力计算, 确定合理的空调供暖冷 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 并选择水泵的设计运行工作点处于高效区 空调供暖冷热水系统的耗电输冷 ( 热 ) 比 EC(H)R-a 应符合下式要求 : EC(H)R-a= (G H/η)/ Q 0.8A(B+α L)/ T (8.3.4) 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 对于人员密集空调区域或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主要功能房间, 其空调系统应设置初 中效过滤或净化设施 建筑面积大于 20000m 2 的公共建筑使用全空气调节系统时, 空调系统以及冷 热源系统应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空调冷 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 1 应能根据末端需求进行水泵台数和转速的控制 ; 2 宜能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末端需求进行供水温度的优化 ; 3 宜能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 全空气空调系统宜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 : 1 宜能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 ; 2 全新风系统送风末端宜采用设置人离延时关闭控制方式 8.4 三星级设计要求 采用多联式空调 ( 热泵 ) 机组时, 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 应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规定值的提高 24% 以上 当采用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 ( 热泵 ) 机组作为空调冷源时, 宜采用磁悬浮或其他高效电动蒸气压缩循环技术 根据当地的分时电价政策和建筑物暖通空调负荷的时间分布, 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 民用建筑宜合理采用蓄能系统供冷或供热,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 1 蓄能形式冷热源设计时, 蓄能装置提供的冷量不应低于设计日空调冷量的 30%; 49

59 2 蓄能装置蓄存的冷量不应低于用于蓄冷的电驱动制冷机组在电价谷值时段全时满负荷运行所生产冷量的 80%, 且均被充分利用 空调区散湿量较小且技术经济合理时, 宜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应根据气候特点, 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确定高温冷源的制备方式和新风除湿方式 ; 2 宜考虑全年对天然冷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措施 ; 3 不宜采用再热空气处理方式 设置中央空调系统且技术经济条件合理时, 应优先选择地表水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等系统 所有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等级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与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规定的 1 级要求 家用燃气热水炉能效等级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规定的 1 级要求 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 当建筑的电力负荷 热负荷和冷负荷能较好匹配 能充分发挥冷 热 电联产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且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 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并宜采用由自身发电驱动 以热电联产产生的废热为低位热源的热泵系统, 系统全年能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70% 有低温冷媒可利用时, 除空气相对湿度或送风量要求较大的空调区外, 应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公共建筑中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应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 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在技术条件可靠时, 应对空调冷 热源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 当设置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时, 宜设置通风设 50

60 备的温控装置 空调风机盘管宜采用联网型的温度控制器实现联网控制 公共建筑中多联式空调 ( 热泵 ) 系统应设置集中控制系统 51

61 9 建筑电气设计 9.1 一般规定 电气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的要求, 确保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绿色环保 高效节能 用电负荷 照明等与绿色设计相关的计算, 方法应合理, 结果应准确 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并合理安排线路敷设路径 ; 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 容量, 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当系统的功率因数达不到电力部门的要求时, 应进行无功补偿 供配电系统向公用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的规定, 否则应采取高次谐波的治理措施 室内照明功率密度 (LPD) 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规定的现行值要求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用电管理 计量及维护的方便 并根据建筑物的类型 功能特点和管理要求合理地设置能耗监测系统, 同时应满足现行地方标准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 DB33/1090 的要求 当设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时, 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的有关规定 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现行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 的规定, 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9.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供配电系统 52

62 V/220V 供电干线的供电半径不宜大于 250 米 配电变压器宜选用 [D/Yn-11] 的接线组别, 长期工作负载率不宜大于 85% 合理选择单相负荷的相位, 使三相尽量平衡 最大相负荷不应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 115%, 最小相负荷不应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 85% 无功补偿宜在低压侧集中补偿 ; 单相负荷较多的供配电系统, 应设置适当容量的分相无功补偿 谐波治理应采取下列措施 : 1 选用用电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 ( 设备每相输入电流 16A) GB 的要求 ; 2 变配电所应对供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 ; 3 无功补偿电容应串接电抗器, 防止谐波放大 II 照明 应根据项目特点 建设标准, 依据不同场所的视觉作业要求, 确定合理的照度标准 ; 照度均匀度 眩光限制及光源的显色指数等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的规定 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规定的目标值 选用的光源 镇流器的能效不宜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 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的有关规定 室外景观 环境照明 航空障碍灯等的灯光不应直接射入室内, 居住建筑的主体立面不应设置泛光照明 室外灯光对室内的影响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的相关规定 照明控制应满足下列规定 : 53

63 1 走廊 楼梯间 门厅 大堂 大空间 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分组 定时 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 2 大空间 多功能 多场景场所的照明, 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3 医院 旅馆等公共建筑的门厅 电梯厅大堂 客房层走廊等场所, 宜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措施 ; 4 旅馆客房应设置节电控制型总开关 ; 5 道路 景观照明应集中分组控制, 并具备深夜减光控制功能 ; 景观照明应设置平时 节日等多种照明模式 III 动力系统 变压器能效值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中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水泵 风机 电梯等动力设备配置的低压交流电动机应选用高能效的产品, 其能效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中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有条件时宜按节能评价值选用 应根据各专业动力设备的工艺要求选择电动机, 确定电动机启 停的控制方式, 根据电动机的类型 容量 工况选择适当的调速方式 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 应选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 当两台及以上电梯成组设置时, 应配置具有节能运行模式及群控功能的控制系统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应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功能 建筑装修设计选用家用电器时, 宜采用中国能效标识二级及以上的产品 集中制备的电开水炉应有根据温度或时间控制的措施 IV 能耗监测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 建筑面积不小于 10000m 2 的公共 54

64 建筑 设有大 ( 中 ) 型集中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不小于 m 2 的居住建筑或设有大 ( 中 ) 型集中中央空调系统的居住小区, 应设置建筑用能分类计量及数据采集装置 公共建筑应按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系统 公共建筑中需单独考核用电量的功能区域 住宅 商业网点和公共设施等应单独计量 V 建筑设备监控 集中供冷 ( 热 ) 的空调系统 集中热水系统 通风系统等应进行监测和控制, 并满足相关专业的工艺要求 建筑面积大于 20000m 2 的公共建筑且采用大 中型中央空调系统时, 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AS) VI 可再生能源利用 当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时, 应与建筑 一体化设计, 并应优先采用并网系统 9.3 二星级设计要求 V/220V 供电干线的供电半径不应大于 250 米 三相供电的用户, 照明 插座等同一类型的单相负荷不应集中于同一相上 导体截面应按发热等技术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当单台或成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大于 100 kvar, 且距变压器较远时, 宜就地补偿 谐波治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 1 光控柜 中心机房 CT 机等功率较大 谐波严重的设备, 由变电所专线供电 ; 2 在变电所 谐波源较大的机房设置无 / 有源滤波器, 或预留滤波器的柜位, 待系统正式运行后对谐波进行实测,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型号规格 55

65 9.3.6 室外照度标准 主要部位的照明功率密度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的要求 功能明确的房间或场所, 应按功能需要, 采用一般照明 分区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 照明设计宜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 走道 楼梯间 卫生间 车库 室外等无人长期停留的场所, 宜选用发光二极管 (LED) 灯 选用的光源 镇流器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在具有天然采光的区域, 应结合天然光采用合理的人工照明布置及控制 ; 当自然光达到照度要求时, 应尽量避免开启人工照明 所有低压交流电动机的能效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中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空调系统 通风系统, 以及冷 热源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 建筑面积大于 20000m 2 的公共建筑且采用大 中型中央空调系统时, 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AS) 9.4 三星级设计要求 V/220V 供电干线的供电半径不应大于 150 米 谐波治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 1 选用用电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 16A 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 GB/Z 大型用电设备 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 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装置等谐波源较大的设备, 宜就地设置谐波抑制装置 室内所有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 56

66 明设计标准 GB 规定的目标值 室外照明对行人 车辆 室内产生的眩光及光污染限制, 室外所有部位的照明功率密度均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的要求 57

67 附录 A 浙江省地区部分常用植物 A.0.1 浙江省地区部分常用乡土植物见表 A.0.1 表 A.0.1 浙江省地区部分常用乡土植物 种类 喜阴 植物 中性植物 喜阳植物 广玉兰 南方红豆杉 女贞 红 果冬青 木荷 桢楠 红楠 浙 常绿乔木 竹柏 江樟 ( 天竺桂 ) 深山含笑 蜀桧, 侧柏 龙柏, 花柏, 罗汉松竹柏 日本柳杉 香柏 日本冷杉 翠柏 榧树 银桂 金桂 四季桂 丹桂 雪松 乐昌含笑 红花木 香樟 香泡 苦槠 石栎 冈栎 麻栎 黑松 湿地松 金合欢 红豆树 莲 ( 乳源 ) 杜英 杨梅 枇杷 珊瑚 柑橘 悬铃木 重阳木 白 蜡 楸树 黄山栾树 合欢 枫杨 金叶垂槐 黄金槐 无患子 黄连木 银 盘槐 国槐 垂枝榆 金钱松 杏 青桐 垂柳 水 落叶乔木 白玉兰 天目木兰 紫玉兰 樱花 西府海棠 木瓜 红枫 三角枫 羽毛枫 榉树 薄壳山核 松 水杉 落羽杉 池杉 碧桃 红叶桃 红叶李 垂枝桃 花 桃 珊瑚朴 凹叶厚朴 沙朴 石榴 果石榴 梅花 杜仲 梓树 四照花 江南桤木 乌桕 臭 椿 香椿 七叶树 喜树 枫香 鹅掌楸 58

68 59 柿树 柽柳 刺槐 苦楝 樱桃 意杨 皂荚 楸树 泡桐 构树 桑树 鹅耳栎 栾树 黄连木常绿灌木八角金盘 洒金珊瑚茶梅 茶花 龟甲冬青 含笑 蚁母 栀子花 小叶栀子花 桃叶珊瑚 阔叶十大功劳 狭叶十大功劳 海桐 胡颓子 六月雪 金丝桃 金丝梅 春鹃 夏鹃 毛鹃 南天竺 金桔 云南黄馨 瓜子黄杨 海桐 枸骨 无刺枸骨 小叶女贞 水腊 金森女贞 披针叶茴香 邹叶荚蒾, 铺地柏 金叶女贞 夹竹桃 红花继木 大叶黄杨 金边黄杨 银边黄杨 大花六道木 丝兰 剑麻落叶灌木胡枝子 六道木 贴梗海棠 八仙花 腊梅 素心腊梅 结香 金钟 ( 连翘 ) 溲疏 山麻杆 小丑火棘 大花醉鱼草 棣棠 琼花 牡丹 扶桑绣线菊 紫荆 寿星桃 木芙蓉 月季 木槿 海滨木槿 火棘 决明 郁李常绿藤本植物常春藤油麻藤 络石 扶芳藤 薜荔 红梗蔓长春西番莲落叶藤本植物地锦 猕猴桃 葛藤 鸡血藤 金银花 铁线莲蔷薇 木香 紫藤 凌霄 葡萄竹类及棕榈植物棕榈 慈孝竹 凤尾竹 箬竹 苦竹海枣 雷竹 四季竹 刚竹 紫竹 淡竹 芭蕉 哺鸡竹 苏铁水生金鱼藻 水葱 再力花 千屈菜 睡莲 慈姑 荷花

69 60 植物莼菜 旱伞草 园叶泽苔 宽叶泽苔 花叶泽苔 荠荸 细叶莎草 三白草 花蔺 灯芯草 黄花蔺 水鳖 荇菜 水禾 莲蓬草 水罂粟 眼子菜 聚草 苦草 大叶海菜花 伊乐藻 黄丝草 菹草 水车前 狐尾藻 轮黑藻花叶水莲 玉莲 花叶葫芦 梭鱼草 水芋 芡实 泽泻 黄菖蒲 花菖蒲 黑茭白 玉带草草本植物石蒜 葱兰 鸢尾 韭兰 石菖蒲 吉祥草 荨麻麦冬草 阔叶麦冬 矮生麦冬 花酢浆草 马蹄筋草 日本地毯草 高羊茅 本特一号草 剪股一号草 黑麦草 早熟禾草 萱草 玉簪 紫萼 花叶玉簪 蝴蝶花 过路黄 紫叶酢浆草 德国鸢尾 大吴风草 白芨 白车轴草 紫花地丁绊根草 百慕大草 矮生百慕大草 马尼拉草 牵牛花 仙人掌 菊科植物 旱金莲 马齿苋 A.0.2 浙江省地区部分常用耐旱植物见表 A.0.2 表 A.0.2 浙江省地区部分常用耐旱植物种类植物列表乔木栾树 黄连木 槐树 麻栎 松柏灌木梭梭 仙人掌 剑麻 夹竹桃 菊科植物 铺地柏 六道木 扶桑藤本植物凌霄葛藤牵牛花 旱金莲草本植物紫花地丁 荨麻 马齿苋

70 附录 B 场地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建议 B.0.1 浙江省住区及公共建筑场地各功能区植物配置宜按照表 B.0.1 设计 表 B.0.1 场地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建议 场地位置入口处道路中心游园场地边界处停车场区域建筑周边区域 植被配置所应发挥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1. 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上宜集中简洁, 视野通畅 ; 2. 植物配置应有强化标志性的作用 1. 道路两侧应栽种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 人行道宜有连续遮荫 ; 2. 避免选用根系发达 易对路面造成破坏的树种与落果严重的树种 1. 中心游园周围宜种植阔叶乔木, 春可观花 夏可乘荫 冬季落叶 ; 2. 通过植物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 噪音 运动等特征的周围环境, 选择一些保健类的植物 1. 宜种植降噪除尘效果好的密林, 并要有适当的高度 1. 地面停车场应铺设耐碾压 透气透水的植草砖 ; 2. 露天车位间宜选用水平冠幅较大 抗污染 降噪的树种, 避免选用枝条脆软 抗风性差 落果严重的植物 1. 南面的植物宜喜光, 栽植不宜过密, 宜以落叶阔叶树为主 ; 2. 北面的植物宜耐荫, 并宜利用植物对建筑周围的强风点进行控制 ; 3. 东西面的植物宜为高大阔叶乔木 东西向室外栽植的大乔木 小乔木和灌木与建筑外墙的距离宜为 5m 3m 和 1.5m; 61

71 场地位置 植被配置所应发挥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4.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宜设置乔木和灌木构成隔离 绿地 水体周边屋顶绿化区域垂直绿化区域 1. 宜对水体形成遮荫 1. 选择阳性耐旱的浅根性植物, 还必须属低矮 抗风 耐移植的品种 1. 宜种蔓性攀援植物 62

72 附录 C 不同面层的表面特性 C.0.1 不同面层的表面特性 表 C.0.1 不同面层的表面特性 面层类型 表面性质 表面颜色 吸收系数 ρ 值 石灰粉刷墙面 光滑 新 白色 0.48 抛光铝反射板 浅色 0.12 水泥拉毛墙 粗糙 旧 米黄色 0.65 白水泥粉刷墙面 光滑 新 白色 0.48 水刷石 粗糙 旧 浅灰 0.68 水泥粉刷墙面 光滑 新 浅黄 0.56 砂石粉刷面 深色 0.57 浅色饰面砖 浅黄 浅绿 0.50 红砖墙 旧 红色 0.77 硅酸盐砖墙 不光滑 黄灰色 0.5 混凝土砌块 灰色 0.65 混凝土墙 平滑 深灰 0.73 红褐陶瓦屋面 旧 红褐 0.74 灰瓦屋面 旧 浅灰 0.52 水泥屋面 旧 素灰 0.74 水泥瓦屋面 深灰 0.69 绿豆砂保护层屋面 浅黑色 0.65 白石子屋面 粗糙 灰白色

73 面层类型 表面性质 表面颜色 吸收系数 ρ 值 浅色油毛毡屋面 不光滑 新 浅黑色 0.72 黑色油毛毡屋面 不光滑 新 深黑色 0.86 绿色草地 0.80 水 ( 开阔湖 海面 ) 0.96 黑色漆 光滑 深黑色 0.92 灰色漆 光滑 深灰色 0.91 褐色漆 光滑 淡褐色 0.89 绿色漆 光滑 深绿色 0.89 棕色漆 光滑 深棕色 0.88 蓝色漆 天蓝色漆 光滑 深蓝色 0.88 中棕色 光滑 中棕色 0.84 浅棕色漆 光滑 浅棕色 0.80 棕色 绿色喷泉漆 光亮 中棕 中绿色 0.79 红油漆 光亮 大红 0.74 浅色涂料 光平 浅黄 浅红 0.50 银色漆 光亮 银色

74 附录 D 节水率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计算 D.0.1 节水率 节水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 Wn W RWR Wn 其中, R WR 节水率,%; m W n 总用水量定额值, 按照定额标准, 根据实际 人口或用途估算 径测算出的总量, 的建筑用水总量,m 3 /a; W m 实际市政供水用水总量, 按照建筑各用水途 m 3 /a D.0.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 Ru Wu 100% Wt W u =W R +W r + W s +W o 其中,R u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W u 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m 3 /a; W R 再生水设计利用量,m 3 /a; W r 雨水设计利用量,m 3 /a; W s 海水设计利用量,m 3 /a; W o 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量,m 3 /a; 65

75 W t 设计用水总量,m 3 /a 66

76 附录 E 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E.0.1 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表 E.0.1 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下垫面种类 硬屋面 没铺石子的平屋面 沥青 屋面 雨量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 ψ c ψ m 0.8~0.9 1 铺石子的平屋面 0.6~ 绿化屋面 0.3~ 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8~ 块石等铺砌路面 0.5~ 干砌砖 石及碎石路面 非铺砌的土路面 绿地 水面 1 1 地下建筑覆土绿地 ( 500mm) 地下建筑覆土绿地 (<500mm) 0.3~

77 附录 F 浙江省各区域主要地市全年累计月平均降水量 蒸发量数据表 F.0.1 浙江省各区域主要地市全年累计月平均降水量 蒸发量数据见表 F.0.1 表 F.0.1 浙江省各区域主要地市全年累计月平均降水量 蒸发量 月份 杭 州 降水量 蒸发量 湖 州 降水量 蒸发量 嘉 兴 降水量 蒸发量 金 华 降水量 蒸发量 丽 水 降水量 蒸发量 宁 波 降水量 蒸发量 衢 州 降水量 蒸发量 绍 兴 降水量 蒸发量

78 台 州 降水量 蒸发量 温 州 降水量 蒸发量 舟 山 降水量 蒸发量 注 :1 降水量单位 ( 10-1 mm), 蒸发量单位 ( 10-1 mm); 2 表中数据根据 1981~2010 年度该区域所在气象站记录数据整理 69

79 附录 G 空调机组安装位置 G.0.1 房间空调器室外机及风冷变冷媒流量空调侧出风室外机安装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在建筑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中, 均应考虑室外机的合理位置, 既不应影响立面景观, 又应利于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 2 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散热器 ; 3 宜安装在南 北或东南 西南向的外墙上 ; 4 应避免室外换热器进 出气流短路 ; 5 应避免多台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 ; 6 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室外机安装距离要求应按表 G.0.1 执行 ; 表 G.0.1 空调室外机安装最小距离 尺寸 最小值 (m) A 2.0 B 0.5 C 2.0 D 0.5 G 宜按表 G.0.2 执行 表 G.0.2 安装在凹槽的空调室外机面对布置时最小的散热间距 凹入处的深度 (H)( m) 楼层 (S) 最小宽度 (G)( m) 每层 2 台空调室外每层 4 台空调室外机机面对布置面对布置 H 6m S <S 不可取 70

80 12<S 不可取 S> 不可取 S H>6m 4<S 不可取 12<S 不可取 S> 不可取注 :1 A B C D G H 定义见图 G.0.1; 2 当风冷变冷媒流量空调侧出风室外机容量较大时, 宜适当加大表 G.0.1 和 G.0.2 中的数据 G.0.2 风冷变冷媒流量空调上出风 ( 含侧向上方出风 ) 室外机安装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不应影响建筑立面景观, 又应有利于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 2 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散热器 ; 3 为了避免气流短路, 宜将室外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 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 ; 4 室外机宜安装在南 北或东南 西南向的外墙或屋面 ; 5 室外机应避免室外散热器气流短路 ; 6 应避免多台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 ; 7 当室外机分层设置, 且室外机在竖向同一面进风 排风时, 宜将建筑顶层 次顶层的室外机放置在屋顶 8 当多台室外机在同一方向进风 排风时, 不应沿同一进排风方向多排布置 9 多层或高层建筑宜对室外机散热环境做热环境模拟, 且室外机安装距离要求应按表 G.0.3 执行 表 G.0.3 空调室外机安装最小距离 尺寸 最小值 (m) A

81 B 0.5 C 8.0 D 0.5 E Li+n+2F 注 :A B C D E F n 定义见图 G.0.1,Li 为第 i 台室外机宽度 图 G.0.1 平面布置图图 G.0.1 的图例 : A 空调室外机出风面距最近障碍墙壁的距离 B 同一出风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两台相邻空调室外机之间的距离 C 垂直出风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两台相邻空调室外机之间的距离 D 空调室外机两端距最近障碍墙壁的距离 E 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凹槽处的出风面方向建筑面宽 F 空调室外机出风面距凹槽最外侧边界的距离 72

82 G H n 空调室外机出风面距对面空调室外机出风面的距离 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凹槽处的建筑最大进深 空调室外机模块数量 73

83 附录 H 各环境区域对光干扰的限制值 H.0.1 各环境区域对光干扰的限制值宜参照表 H.0.1 表 H.0.1 限制光干扰的最大光度值 照明光度指标 适用条件 环境区域 Ⅰ Ⅱ Ⅲ Ⅳ 窗户垂直照度 Er(lx) 灯具输出的光强 (kcd) 上射光通量比最大值 (%) 建筑物体表面亮度 L(cd/m 2 ) 夜景照明熄灭前 : 进入窗户的光线 夜景照明熄灭后 : 进入窗户的光线 夜景照明熄灭前 : 适用于全部 照明设备 夜景照明熄灭后 : 适用于全部 照明设备 灯的上射光通量与全部光通量之比 由照明设计的平均照度和反射 比确定 注 :Ⅰ 类环境区域 : 环境暗的地区, 如公园 自然风景区 ; Ⅱ 类环境区域 : 环境亮度低的地区, 如城市较小街道区域 ; Ⅲ 类环境区域 : 环境亮度中等的地区, 如城市一般街道周边地区 ; Ⅳ 类环境区域 : 环境亮度高的地区, 如一般住区与商业区混合的城市街道 74

84 附录 J 建筑物内空调冷 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 J.0.1 建筑物内空调冷 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可按表 J.0.1 选用 表 J.0.1 建筑物内空调冷 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绝热材料玻璃棉管壳柔性泡沫橡塑 厚度 厚度 公称管径 (mm) (mm 公称管径 (mm) (mm 管道类型 ) ) 单冷管道 ( 管内介质温度 5 ~ 常温 ) 热或冷热合用管道 ( 管内介质温度 5~60 ) DN25 25 DN25 25 DN 32 ~ DN DN 32 ~ DN DN DN DN DN DN 70 ~ DN DN 50 ~ DN DN DN 150 ~ DN DN 热或冷热合用管道 ( 管内介质温度 0~95 ) DN DN 50 ~ DN DN 125 ~ DN DN 不宜使用 注 :1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λ: 离心玻璃棉 :λ= t m [W/(m K)] 柔性泡沫橡塑 :λ= t m [W/(m K)] 式中 t m 绝热层的平均温度 ( ) 2 单冷管道和柔性泡沫橡塑保冷的管道均应进行防结露要求验算 75

85 附录 K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 K.0.1 施工图设计应填写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 见表 K

86 表 K.0.1 项目编号 :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 ( 盖章 ) 设计单位 ( 盖章 ) 设计负责项目设计项目校对项目审核填表时间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 二〇一六年五月 77

87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筑类型地上建筑面积 m 2 建筑高度 m 住宅 新建 一 工程基本情况 公建建筑面积 m 2 改扩建地下建筑面积 m 2 建筑容积率 建筑层数 地上层地下层 公建节能分类 甲类建筑 乙类建筑 丙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形式空调形式项目投资 ( 万元 )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无 一星级 ( 参照 GB/T50378) 二星级 三星级 二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 单位 填报数据 (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 用地面积 万 m 2 建筑总面积 万 m 2 地下建筑面积 m 2 地下面积比 % 透水地面面积比 % 建筑总能耗 tce/a 78

88 单位面积能耗 kwh/m 2 a 节能率 % 非传统水量 M 3 /a 用水总量 M 3 /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建筑材料总重量 可再循环材料重量 t t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可再利用材料重量 t 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 % 绿地率 % 可再生能源总量 tce/a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 M 3 /a 建筑生活热水量 M 3 /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比例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建筑用电量 万 kwh/a 万 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 主要能耗 电能设计总耗量 (kwh) 燃气设计总耗燃气种类量 (Nm 3 ) 燃油种类燃油设计总耗 79

89 品种及耗能量 燃煤种类 热力种类 量 (t) 燃煤设计总耗量 (t) 热力设计总耗量 (t) 年能耗设计总量 (tce)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 (tce/(m 2.a)) 耗能系统 设计年耗能量 (tce) 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 建筑分项能耗 暖通空调系统照明 插座生活热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厨房炊事系统电梯等运输系统 其它指标说明 : 其他 80

90 三 工程概况 ( 工程性质 工程投资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结构形式 开发 与建设周期 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 项目定位 : 四 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简介 建设目标 :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设计方案概述 : 技术策略 : 前期调研 : 81

91 其它 : 场地规划及选址情况 : 场地资源利用情况 : 用地指标 : 周边公共服务设施 : 总平 面设 计 出入口公共交通 : 室外环境 ( 声 热 光 风 ): 场地雨水规划方案 : 景观绿化等 : 82

92 透水地面 : 既有建筑利用 : 地下空间利用 : 其它 : 被动节能设计策略 : 适宜的建筑朝向和体形 : 建筑 设计 无障碍设计 :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 : 空间合理利用 : 83

93 日照和天然采光 : 自然通风 : 围护结构 : (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或地方标准填写相关表格 ) 室内环境 : 室内空气质量 : 建筑工业化及部品化 : 延长建筑寿命 : 其它 : 结构 设计 与建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策略 : 84

94 筑材 料 预拌混凝土使用 : 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强度钢筋使用 : 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 : 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 : 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 : 再生骨料建材使用 : 其它 : 属地化室内设计参数 : 暖通 空调 设计 冷热负荷分析计算 : 空调冷热源 : 85

95 输配系统 ( 供回水系统等 ): 末端系统 : 通风换气系统 : 自动控制系统 : 其它 : 水系统规划设计 : 节水措施 : 给水 排水 设计 非传统水源利用 : 绿化灌溉 : 86

96 其它 : 供配电系统 : 照明 : 电气设备节能措施 : 建筑 电气 设计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能耗监测系统 : 其它 : 可再 可再生能源种类 应用规模 (m 2 ) 应用总量 (kw) 理论年节煤 能力 (tce) 生能源利用汇总 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诱导 土壤源热泵 87

97 地表水水源热泵 ( 含淡水 海水 )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 风力发电 生物质能利用 其它 说明 余热废热利用及其 余热废热利用及其他新能源种类排风能量热回收冷凝热回收热电及其他工艺余热废热 应用规模 (m 2 ) 应用总量 (kw) 理论年节煤 能力 (tce) 他能源新利用汇总 室外免费能源技术天然采光技术其它 说明 五 设计创新点 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析 项目创新点 88

98 项目推广价值 综合效益分析 六 补充设计说明情况 89

99 附录 L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L.0.1 建筑设计除应满足本标准要求外, 其自评结果尚应满足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或地方标准中相应星级绿色建筑的要求 每个工程的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五类指标中每类得分均应大于 40 分 其中, 一星级绿色建筑总得分应不小于 50 分, 二星级绿色建筑总得分不应小于 60 分, 三星级绿色建筑总得分不用小于 80 分 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具体见表 L

100 表 L.0.1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条文 分数 是 自 类别 编号 款项内容 款项分 条文总 否参评 评得分 备注 数 分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 比不大于 节地与室外环境 或非玻璃幕墙建筑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的规定 或不设室外夜景照明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的有关规定 在冬季 建筑物周 典型风速和风 围人行区风速小于 2 6 向条件 5m/s, 且 91

101 下 室外风速 放大系数小于 2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 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 5Pa 或只有一排建筑 场地内人 活动区不 过 渡 出现涡旋 季 夏 或无风区 季典型 50% 以上 风速和 可开启外 风向条 窗室内外 件下 表面的风 压差大于 0.5Pa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 场地有乔木 构筑物 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 例 超过 70% 的道路路 面 建筑屋面的太阳 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 0.4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 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 大于 500m, 或到达轨

102 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800m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 800m 范围内设有 2 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 3 通站点 ( 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3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 合理 方便出入, 且 有遮阳防雨措施 6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 湿地和植被, 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下凹式绿地 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 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 30%;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 9 地面生态设施, 并采 3 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 3 93

103 节能与能源利用 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 50%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6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采 用乔 灌 草结合的 复层绿化, 种植区域 6 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合理配置绿化 3 总分 100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 对建筑的体形 朝向 楼距 窗墙比等 6 进行优化设计 外窗 玻璃幕墙的可 开启部分能使建筑 6 获得良好的通风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 10 标准的规定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 热源机组能效均优 于现行国家标准 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的规定 6 以及现行有关国家 标准能效限定值的 要求 6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 循环泵的耗电输热 6 比和通风空调系统 94

104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的规定, 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 ( 热 ) 比比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规定值低 20%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 通风与空调系统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 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区分房间的朝向, 细分供暖 空调区域, 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 合理选配空调冷 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 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 ( 热 ) 量的控制策略, 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的规定 ; 水系统 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 且采取相

105 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或不需要设水系统或风系统的空调系统 ( 如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或分体空调 ) 走廊 楼梯间 门厅 大堂 大空间 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 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中规定的目标值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 并采取电梯群控 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的节能评价值要求水泵 风机等设备, 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

10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靠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提供建筑的蒸汽 供 4 暖或生活热水需求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 合理利 10 用可再生能源 总分 100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中的节水用水定额 的要求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 阀门 设备, 使用耐腐蚀 耐久性能好的 1 管材 管件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 7 有效措施避免管网 1 漏损 根据水平衡测试的 要求安装分级计量 5 水表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8 按使用用途, 对厨 房 卫生间 空调系 统 游泳池 绿化 景观等用水分别设 2 6 置用水计量装置, 统 计用水量 设计阶段 不参评 97

107 按付费或管理单元, 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统计用水量 4 采用带恒温控制和 温度显示功能的冷 2 热水混合淋浴器 4 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 2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10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3 在采用节水灌溉系 统的基础上, 设置土 壤湿度感应器 雨天 7 10 关闭装置等节水控 制措施 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10 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 10 除卫生器具 绿化灌 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 5 技术或措施 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 15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 8 对进入景观水体的 雨水采取控制面源 4 污染的措施 利用水生动 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7 3 或未设置景观水体 7 98

108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总分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 9 对地基基础 结构体 系 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 达到节材效果 5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10 公共建筑中可变换 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 5 断 ( 墙 )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结构构件 5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 3 计的厨房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 易维护的装饰装修 设计阶段不参评设计阶段不参评设计阶段不参评 99

109 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材料 总分 80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 内噪声级达到现行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 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低限标 6 准限值和高要求标 准限值的平均值 ; 或 达到高要求标准限 值 构件及相邻房间之 间的空气声隔声性 能 9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 4 建筑平面 空间布局 合理, 没有明显的噪 2 声干扰 采用同层排水或其 4 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 使用率不 2 小于 50%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 能厅 接待大厅和其 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专项 3 声学设计, 满足相应 功能要求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 具有良好的户外视 3 野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 8 100

110 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 计标准 GB 的 要求 主要功能房间有合 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内区采光系数满足 采光要求的面积比 例达到 60% 或无内区或住宅建 筑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 系数 0.5% 的面积 与首层地下室面积 的比例 RA 无地下室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 施, 降低夏季太阳辐 射得热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 现场可独立调节方 便 优化建筑空间 平面 布局和构造设, 改善 自然通风效果 重要功能区域供暖 通风与空调工况下 的气流组织满足热 环境设计参数要求 避免卫生间 餐厅 地下车库等区域的 空气和污染物串通 到其他空间或室外 活动场所 对室内的二氧化碳 浓度进行数据采集

111 提高与创新 分析, 并与通风系统联动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 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3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 风设备联动的一氧 5 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总分 100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比国家现行有关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规定高 20%, 或者供 2 暖空调全年计算负 荷降低幅度达到 15%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 热源机组能效均优 于现行国家标准 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的规定 1 以及现行有关国家 10 标准能效节能评价 值的要求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 联供技术, 系统全年能源综合利用率不 1 低于 70%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 率均为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 1 级标准规定的 1 级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 1 102

112 结构体系 对主要功能房间采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 室内空气中的氨 甲醛 苯 总挥发性有机物 氡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规定值的 70% 建筑方案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 环境 资源, 结合场地特征和建筑功能,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 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 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 采取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环境 保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创新, 并有明显效益

113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 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 1) 表示很严格, 非这样做不可的 :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2) 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 正面词采用 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 ; 表示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 可 2 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 规范执行的, 写法为 : 应按 执行 或 应符合 的规定或要求 104

114 引用标准名录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JGJ/T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住宅建筑规范 GB 住宅设计规范 GB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15 26 建筑幕墙 GB/T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T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 建筑外门窗气密 水密 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建筑幕墙气密 水密 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GB/T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 GB/T 浙江省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3/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居住建筑风环境和热环境设计标准 DB 33/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安装及验收规范 DB 33/ 浙江省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40 浙江省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试行 ) 41 浙江省 民用建筑项目节材评估技术导则 106

116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 条文说明 107

117 108

118 目次 1 总则 基本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给水排水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暖通空调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119 8.4 三星级设计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 一般规定 一星级设计要求 二星级设计要求 三星级设计要求

120 1 总则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 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浙江省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 因此, 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绿色建筑设计应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浙江省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绿色技术的客观条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坚持发展本省特色的绿色技术是当务之急, 从规划设计阶段入手, 追求本土 低耗 精细化是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绿色建筑设计, 推进本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所有新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 除农民自建住宅及总建筑面积小于等于 300m 2 的其他民用建筑项目 ) 本标准对新建的农民自建住宅及总建筑面积小于等于 300m 2 的其他民用建筑项目虽然不做要求, 但鼓励参照本标准执行 既有建筑的改建和扩建不适用本标准, 具体设计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民用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 运营 更新 改造及最终的拆除, 形成一个全寿命期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期, 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 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 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 低耗 无害的活动空间, 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与保护环境, 同时满足建筑功能 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 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 为达到节能单项指标而过多 111

121 地消耗材料, 这些都是不符合民用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 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 降低适用性, 虽然消耗资源少, 也不是绿色建筑设计所提倡的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及建筑功能之间的矛盾, 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 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 新产品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 全省新建的民用建筑最终应能体现出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是进行民用建筑设计的必要条件 本标准未全部涵盖通常民用建筑所应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而是着重提出与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内容, 主要包括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与保护环境等方面 因此建筑的基本要求, 如结构安全 防火安全等要求未列入本标准 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 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12

122 3 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应追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 技术经济的合理和效益的最大化 为此, 需要从建筑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场地 建筑规模 建筑形式 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影响, 综合考虑安全 耐久 经济 美观 健康等因素, 比较 选择最适宜的建筑形式 技术 设备和材料 过度追求形式或奢华的配置都不是绿色理念 2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以共享 平衡为核心, 通过优化流程 增加内涵 创新方法实现集成设计, 全面审视 综合权衡设计中每个环节涉及的内容, 以集成工作模式为业主 工程师和项目其他关系人创造共享平台, 使技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绿色建筑的共享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 第一是建筑设计的共享, 建筑设计是共享参与权的过程, 设计的全过程要体现权利和资源的共享, 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 第二是建筑本身的共享, 建筑本是一个共享平台, 设计的结果是要使建筑本身为人与人 人与自然 物质与精神 现在与未来的共享提供一个有效 经济的交流平台 实现共享的基本方法是平衡, 没有平衡的共享可能会造成混乱 平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 是需求 资源 环境 经济等因素之间的综合选择 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改变传统设计思想, 全面引入绿色理念, 结合建筑所在地的特定气候 环境 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并将其融合在设计方法中 集成包括集成的工作模式和技术体系 集成工作模式衔接业主 使用者和设计师, 共享设计需求 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 不同专业的设计师通过调研 讨论 交流的方式在设计全过程捕捉和理解业主和 ( 或 ) 使用者的需求, 共同完成创作和设计, 同时 113

123 达到技术体系的优化和集成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全过程控制, 各专业在建筑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应参与讨论 设计与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以定量化分析与评估为前提, 提倡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如场地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通风 日照与天然采光 围护结构节能 声环境优化等多种技术策略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 定量化分析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 现场检测或模型实验等手段来完成, 这样就增加了对各类设计人员特别是建筑师的专业要求, 传统的专业分工的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是对现有设计管理和运作模式的创造性变革, 是具备综合专业技能的人员 团队或专业咨询机构的共同参与, 并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成果的过程 绿色建筑设计并不忽视建筑学的内涵, 尤为强调从规划和方案设计入手, 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与建筑的表现力相结合, 重视与周边建筑和景观环境的协调以及对环境的贡献, 避免沉闷单调或忽视地域性和艺术性的设计 3 浙江省各地均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但是, 不同地区的气候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地域性,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 资源 自然环境 经济 文化等特点, 考虑各类技术的适用性, 特别是技术的本土适宜性 因此, 必须注重研究地域 气候和经济等特点,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地控制各类不利因素, 有效利用对建筑和人的有利因素, 以实现极具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 本标准受篇幅所限, 未在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要求中重复规定低星级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 因此做本条规定 : 1 所有设计均应满足各章节一般规定的要求 ; 2 在进行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时, 应在满足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 一般规定和一星级设计要求中的必须做到和正常情况下应做到的条款 ); 114

124 3 在进行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时, 除应在满足一般规定和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 一星级设计要求中的必须做到和正常情况下应做到的条款 ) 的基础上, 还应满足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 二星级设计要求中的正常情况下应做到的条款 ) 当确有困难时, 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其他要求中选择适宜的技术 ; 4 在进行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时, 除应在满足一般规定和一 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 一 二星级设计要求中的必须做到和正常情况下应做到的条款 ) 的基础上, 还应满足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 三星级设计要求中的正常情况下应做到的条款 ) 当确有困难时, 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其他要求中选择适宜的技术 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它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 方案设计阶段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 对后续设计具有主导作用 如果在设计的后期才开始绿色建筑设计, 很容易陷入简单的产品和技术的堆砌, 并不得不以高成本 低效益作为代价 设计策划是对建筑设计进行定义的阶段, 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阶段, 而建筑设计就是解决策划所提问题并确定设计方案的阶段 所以设计策划是研究建设项目的设计依据, 策划的结论规定或论证了项目的设计规模 性质 内容和尺度 ; 不同的策划结论, 会对同样项目带来不同的设计思想甚至空间内容, 甚至建成之后会引发人们在使用方式 价值观念 经济模式上的变更以及新文化的创造 因此, 在建筑设计之前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是很有必要的 在设计的前期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可以通过统筹考虑项目自身的特点和绿色建筑的理念, 在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的统筹对比和优化的基础上, 达到合理控制成本 实现各项指标的目的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 绿色团队 115

125 的组成可包括开发商 业主 建筑师 工程师 咨询顾问 承包商等 绿色建筑项目前期策划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 项目前期调研 项目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确定 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与实施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方案可行性研究分析 编制绿色建筑项目策划专篇和设计任务书等 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 含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和环境保护设计内容 ) 对采用的各项技术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包含以下内容 :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的绿色目标与主要策略 ; 3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设计说明 建筑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中应提供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 和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具体参见附录 K 和附录 L 当各地市有更为详细的编制要求时, 可按相关规定执行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依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第八条要求, 各地市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规划中将明确各地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指标, 这将是每个建设项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的主要依据 对于暂时没有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地区, 依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第七条要求 : 城市 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 ( 农民自建住宅除外 ), 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 ; 其中,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 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 鼓励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根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第七条的要求, 不同项目的建筑设计有相应星级要求, 但是由于项目类型复杂 种类繁多, 所 116

126 以必须采用双控的方式来确保项目建筑设计达到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的要求 双控的方式就是建筑设计除应满足本标准要求外, 其自评结果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或现行地方标准中相应星级绿色建筑的要求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 绿色建筑的实现手段更趋多样化,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适宜技术促进了绿色建筑综合效益的提高, 包括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 在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 绿色建筑设计鼓励结合项目特征在设计方法 新技术利用与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如 : 1 有条件时, 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手段实现节约化的设计目标 ; 2 通过精细化设计提升常规技术与产品的功能 ; 3 新技术应用应进行适宜性分析 ; 4 设计阶段宜定量分析并预测建筑建成后的运行状况, 并设置监测系统 ; 5 各专业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同设计 当然, 在设计创新的同时, 应保证建筑整体功能的合理落实, 同时确保结构 消防等基本安全要求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 要求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统一协调, 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需求, 事先进行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 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 穿孔 这样既可减少设计的反复, 又可保证结构的安全, 减少材料消耗, 并降低装修成本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 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 以设计标准化 构件部品化 施工机械化为特征, 能够整合设计 生产 施工等整个产业链, 实现建筑产品节能 环保 全寿命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建筑设计宜遵循建筑工业化设计原则, 对居住建筑 宾馆建 117

127 筑 办公建筑等适宜标准化的建筑类型或建筑中的建筑部品 建筑构件等宜进行建筑标准化设计 本条是依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第三十三条的要求编制的, 旨在鼓励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应用, 具体应根据各地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对于暂时没有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地区, 依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第三十三条要求至少要做到 :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优先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 统一规划, 但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 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要求出发, 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 科学合理 建筑信息模型 (BIM) 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 BIM 是在 CAD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 BIM 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 能使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 实现数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 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利用, 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整体水平, 工程建设个阶段 各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 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 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并显著降低成本 118

128 4 总平面设计 4.1 一般规定 城乡规划法 第二条明确: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 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规划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 第四十二条规定 :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 因此, 任何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所在地的城乡规划 各类保护区是指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 划定明确保护范围 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的各类政策区, 主要包括 : 基本农田保护区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条例 ) 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条例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 等 文物古迹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 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 古建筑 古墓葬 古石窟寺 古碑石刻 近代代表性建筑 革命纪念建筑等, 主要指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 场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自然资源包括地形地貌 地表水体 表层土壤 雨水 地下水 地下空间等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空条件下, 区域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场地资源利用强度应小于或等于环境承载力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鼓励提高场地的空间利用效率, 可采取适当开发地下空间 充分利用绿地等开放空间滞蓄 渗透和净化雨水等方式, 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 应积极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共享, 减少重复 119

129 建设,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场地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考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变过去分散的 小而全的建设模式, 实现区域设施资源共享 在新建区域宜设置市政共同管沟, 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实现区域设施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开发 建筑应当扎根于当地传统和文化 绿色建筑重视场地周边的文化传统与居民的生活模式, 形态 尺度 色彩及空间层次方面充分考虑到周边文化传统与社交模式, 并有利于社区文化的形成 建筑与场地元素形态上避免过于突兀, 尺度适宜, 注重质感与细部, 空间层次上创造多样性与有效联系 同时, 提倡项目规划纳入周围居民与社会团体的意见 建筑物布局应与场地周围环境与城市空间肌理相协调, 并创造积极的外部空间 : 当场地内有重要遗迹或自然景观时, 应精心配置与之协调的建筑 建筑物的形态应与周边建筑群天际线相协调 ; 从尺度 材料 色彩 组织结构及空间层次等方面入手, 把外部空间当作无顶建筑来设计 ; 采用对比手法时应审慎 ; 建筑物的形态应与道路等公共空间相协调, 面向主要街道的立面避免具明显背立面特征 ; 设计半室外空间或过渡空间使建筑与外部环境有效联接, 有利于缓解环境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 优化建筑距离与高度的比值, 创造具有适宜围合度和尺度感的外部空间 ; 考虑从周边眺望点观看时的建筑视觉感 ; 当屋顶设有突出建筑物的大型设备时, 应考虑周围观看点处的建筑视觉感 ; 公共空地 外部设施与临近空地之间应具有连续性, 应考虑在不同季节 气候使用的方便和舒适性 场地规划应考虑建筑布局对室外风 光 热 声 水环境和场地内外动植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考虑建筑周围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的综合设计布局, 考虑场地开发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补偿是指对场地整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 恢复和建设, 以弥补开发活动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环境变化影响 室外环境的生 120

130 态补偿重点是改造 恢复场地自然环境, 通过采取植物补偿等措施, 改善环境质量, 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工干预的依赖, 逐步恢复系统自身的调节功能并保持系统的健康稳定, 保证人工 -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日照环境密切相关, 日照环境直接影响居住者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 我国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 医院 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制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对其日照 消防 防灾 视觉卫生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直接影响着建筑布局 间距和设计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日照标准的规定 包括两个方面 : 首先, 要求本项目所有建筑都满足有关日照标准 其次, 还应兼顾周边, 如周边建筑在本项目建设前满足日照标准的, 应保证其在本项目建设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 如周边建筑在本项目建设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 本项目建设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当建设项目的红线范围内既有公共建筑又有居住建筑, 而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划分不清时, 场地空间利用效率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和绿地率等计算时, 应按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面积分摊, 分摊结果应分别满足本标准相应指标要求 本标准中涉及到的其它相关内容也参照此办法进行核算 4.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场地要求 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利用废弃地, 是节地的首选措施 废弃地包括不可建设用地 ( 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使用或尚不能使用的土地, 如裸岩 石砾地 陡坡地 塌陷地 盐碱地 沼泽地 废窑坑等 ) 仓库与工厂弃置地等 场地再生是指通过对不满足建设要求的场地进行改造与改良, 121

131 达到可再利用的过程 其中, 本条第 1 3 款主体责任应该由建设单位或勘察单位承担, 并提供相关资料 设计单位应对相关资料进行核查 市政基础设施应包括供水 供电 供气 道路交通和排水排污等基本市政条件 建设容量不仅与城市建设空间布局有关, 而且受制于市政条件 因此应进行建设容量的复核, 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本条对场地自然条件的安全性提出要求 场地的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 GB50201 及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05 的规定 ; 抗震防灾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50413 及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的要求 风切变 (Wind Shear) 简单的定义是空间任意两点之间风向和风速的突然变化, 属于气象学范畴的一种大气现象 除了大气运动本身的变化所造成的风切变外, 地理 环境因素也容易造成风切变, 或由两者综合而成 这里的地理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山地地形 水陆界面 高大建筑物 成片树林以及其它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 这些因素也能引起风切变现象 风切变状况与当时的盛行风状况 ( 方向和大小 ) 有关, 也与山地地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场地迎风背风位置 水面的大小以及建筑场地离水面的距离 建筑物的大小和外形等有关 一般山地高差大 水域面积大 建筑物高大, 不仅容易产生风切变, 而且其强度也较大 设计应对以下影响人体安全健康的环境质量因素的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核查 : 1 场地的大气质量 电磁辐射和土壤氡浓度的测定及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 2 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 ; 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4 场地及周边不应有其他潜在危险源 当场地存在上述危险源, 设计应对场地周边的潜在危险源采 122

132 取必要的避让 防护及处理措施 当相关指标不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 并对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排放性局部污染源 开放性局部污染源和溢出性局部污染源, 由于场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场地所在区域及整个城市的大气总体污染质量, 因此场地大气环境质量不宜低于城市总体综合质量 土壤中氡浓度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的规定 电磁辐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 的规定 建筑场地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 对场地周边的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与防护措施, 对场地内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进行无害化处理, 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 II 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居住建筑,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是控制居住建筑节地的关键性指标,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2002 年版 ) 第 条的规定, 结合浙江省所在的建筑气候区划提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本标准所指的居住建筑不包括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别墅类项目 对公共建筑, 因其种类繁多, 故根据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划分为多层 高层和超高层 3 类, 划分标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对于容积率无法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建设项目, 应按照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 采用规划条件中规定的容积率指标的上限 本条及 条 条的内容如与地方法律法规不一致, 应按当地法律法规执行 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 因此未利用地下空间的项目应提供相关说明 经论证, 场地区位 地质等条件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或规划部门有明确规定的建设项目, 不受本条及 123

133 4.3.2 条 条的约束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库和设备机房, 并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多功能利用的可能, 在建筑荷载 空间高度 水 电 空调通风等配套上予以适当预留考虑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 统一规划, 应与场地内交通系统或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连结 应对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 包括地形 地貌和地表水体 水系等 应对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 利用和改造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保持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 包括原有植被和动物栖息环境 建设场地应避免靠近水源保护区 ; 应尽量保护并利用原有场地水面 场地开发不能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 尽量维持原有水文条件,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 地貌 水体 植被等时, 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 如对土壤进行生态处理, 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和循环, 对植被进行生态设计以恢复场地原有动植物生存环境等 应对场地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勘查, 包括太阳能 风能 地下水 地源能等 应对资源分布状况和资源利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依据 利用地下水应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 应保持原有地下水的形态和流向, 不得过量使用地下水, 避免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或场地沉降 场地建筑规划设计, 不仅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日照标准要求, 还应为太阳能热利用 光伏发电和光诱导提供有利条件 太阳能利用应防止建筑物的相互遮挡 自遮挡 局部热环境和集热板或电池板表面积灰等因素对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对太阳能资源 124

134 利用的适应性 季节平衡等进行定量评估 利用风能发电时应进行风能利用评估, 包括选择适宜的风能发电技术 评估对场地及周边声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等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和生态湿地资源 场地规划应因地制宜, 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立有机共生关系, 保持或提升场地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标 雨洪控制利用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即充分利用河道 景观水体和绿化空间的容纳功能, 通过场地竖向设计和不同季节的水位控制, 减少市政雨洪排放压力, 也为雨水利用 渗透地下提供可能 场地开发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 合理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雨水花园 下凹式绿地 屋顶绿化 植被浅沟 雨水截流设施 渗透设施 雨水塘 雨水湿地 景观水体 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的灰色雨水设施 ( 雨水口 雨水管道等 ), 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 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控制径流污染 保护水环境 场地设计应合理评估和预测场地可能存在的水涝风险, 尽量使场地雨水就地消纳或利用, 防止径流外排到其它区域形成水涝和污染 径流总量控制同时包括雨水的减排和利用, 实施过程中减排和利用的比例需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 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 来确定最优方案 旧城改造和城镇化进程中, 既有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保护建筑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规模大拆重建与绿色建筑的理念是相悖的, 所以根据相关规定, 应将场地内有利用或保护价值的既有建筑纳入场地的规划设计 浙江省既有建筑存量较大, 应提倡适度保留 积极改造的方式, 避免大规模整体拆建 如果全部采用拆掉重来的改造方式, 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十分巨大 既有建筑或住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125

135 外观或配套设施老旧等方面的缺陷, 但这些缺陷并非不可克服 既有建筑或住区在其历史进程中, 往往已形成稳定的社区生态群落, 实施绿色环保的改造行动, 会让这些建筑焕发新的生命, 在资源节约与文化建设方面意义重大 场地内的垃圾包括开发建设过程和建筑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 III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应根据室外环境最基本的照明要求进行室外照明规划及场地和道路照明设计 建筑物立面 广告牌 街景 园林绿地 喷泉水景 雕塑小品等景观照明的规划, 应根据道路功能 所在位置 环境条件等确定景观照明的亮度水平, 同一条道路上的景观照明的亮度水平宜一致 ; 重点建筑照明的亮度水平及其色彩与园林绿地 喷泉水景 雕塑小品 ( 如果有 ) 等的照明亮度及其它们之间的过渡空间亮度水平应协调 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 第 7 章关于光污染控制的相关要求 在运动场地和道路照明的灯具选配时, 应分析所选用的灯具的光强分布曲线, 确定灯具的瞄准角 ( 投射角 仰角 ), 控制灯具直接射向空中的光线及数量 建筑物立面采用泛光照明时应考核所选用的灯具的配光是否合适, 设置位置是否合理, 投射角度是否正确, 预测有多少光线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 另外, 还应考核建筑物立面照明所选用的标准是否合适 场地和道路照明设计中, 所选用的路灯和投光灯的配光 挡光板设置 灯具的安装高度 设置位置 投光角度等都会可能对周围居住建筑窗户上的垂直照度产生眩光影响, 需要通过分析研究确定 2 建筑外表面, 如玻璃幕墙所产生的有害光反射, 是白天光污染的主要来源, 应考虑玻璃幕墙的设置位置及其所选用的幕墙形式 玻璃产品等是否合适,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玻璃幕墙 126

136 光学性能 GB/T18091 的规定 建筑布局会产生二次风和再生风, 同时局部会有风速急剧增加的情况 基于 1980 年 Visser 关于室外热舒适的研究结果, 建筑物周围行人区 1.5m 处风速 v<5m/s 是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因此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之一 考虑到浙江省部分沿海城市的冬夏季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较大, 单以冬夏季风速 v<5m/s 控制不尽合理, 场地风环境控制应保证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放大系数不应大于 2, 另外考虑到当风速超过 10m/s 时, 人的感觉已经很不舒适且行动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建筑物周围行人区 1.5m 处风速应严格控制在 10m/s 以内 2 建筑表面压强绝对值的平均值不超过 10Pa, 可以减少冷风向室内渗透 3 涡旋从简单意义上讲是指局部气场的空气环形流动 涡旋区的大小与建筑物高度 长度 深度等有关 当建筑物的长度与深度不变时, 涡旋长度随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约为建筑物高度的 4~5 倍 ; 当建筑物的高度与深度不变时, 涡旋长度随建筑物的长度增加而增加 ; 当建筑物的高度与长度不变时, 涡旋长度随建筑物的深度增加而减少 总之, 建筑物的高度越高, 长度越大, 深度越小, 其后面的涡旋区越大 当建筑物呈圆形时, 受风绕流影响, 主要在顶部后面形成小型涡旋区 在涡旋区, 空气较为稀薄, 空气流动较缓慢, 和无风区一样, 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扩散 同时涡旋区空气稀薄, 会受周围气场的补充, 污染物也会随之进入涡旋区, 而涡旋区污染物又不易扩散, 因此就容易造成涡旋区污染物累积浓度增大 污染源包括锅炉房排风 地下停车库排气口 厨房油烟排放区 垃圾回收点等 4 在春 秋季过渡工况和空调季过渡工况时, 由于通风不畅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 将影响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 也会影响室内通风质量 研究表明, 当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达到 0.5Pa 时, 有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 但是, 目前每幢建筑的 127

137 每扇外窗的压差值很难通过模拟计算提供, 所以本标准要求春 秋季过渡工况和空调季过渡工况下, 建筑表面压强绝对值的平均值不宜小于 0.5Pa, 这样建筑表面绝大多数外窗的风压差可以达到 0.5Pa 根据不同类别的居住区, 要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 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 使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中对于不同类别居住区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对于交通干线两侧的居住区域, 应满足白天 LAeq 70dB(A) 夜间 LAeq 55dB(A) 的要求 因此, 一般需要在临街建筑外窗和围护结构等方面采取额外的隔声措施 表 1 不同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别 昼间 夜间 类 : 疗养院 高级别墅区 高级宾馆 1 类 : 居住 文化机关为主的区域 2 类 : 居住 商业 工业混杂区 3 类 : 工业区 4 类 : 城市中的道路干线两侧区域总平面规划中应注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注意不把噪声敏感性高的居住用建筑安排在临近交通干道的位置, 同时确保不会受到固定噪声源的干扰 通过对建筑朝向 定位及开口的布置, 减弱所受外部环境噪声影响 临街的居住和办公建筑的室内声环境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如道路声屏障 低噪声路面 绿化降噪 限制重载车通行等隔离和降噪措施, 减少环境噪声干扰 对于可能产生噪声干扰的固定的设备噪声源采取隔声和消声措施, 降低环境噪声 当拟建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免临近交通干线, 或不能远离固 128

138 定的设备噪声源时, 应采取建筑隔声等措施来降低噪声干扰 声屏障是指在声源与承受接收者之间插入的一个设施, 使声波的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 从而减弱了接收者所在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 这一设施就叫声屏障 声屏障主要用于高速公路 高架桥道路 城市轻轨地铁以及铁路等交通市政设施中的降噪处理, 也可应用于工矿企业和大型冷却设备等噪声产生源的降噪处理 噪声不敏感的建筑包括超市 餐饮 娱乐等 停车场 人行道和广场等室外场地宜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措施 室外活动场地宜选用高大乔木, 枝下净空不应低于 2.2m, 且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 50% 人行道应种植可形成连续遮荫的乔木, 其间距不宜大于 6m 树木的种植间距应满足车位 通道 转弯 回车半径的要求 场地内种植池的宽度应大于 1.5m, 并设有保护措施 户外活动场地包括 : 步道 庭院 广场 游憩场和停车场 其遮阴措施包括绿化遮阴 构筑物遮阴 日照投影遮阴 建筑日照投影遮阴面积按照夏至日 8:00~16:00 内有 4h 处于建筑阴影区域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计算 乔木投影按照树冠计算 设计时按照 20 年或以上的成活乔木计算其树冠, 或参考园林设计中的推荐计算方法 对于首层架空构筑物, 架空空间如果是活动空间, 可计算再内 绿化遮阳是有效的改善室外微气候和热环境的措施, 植物的搭配选择应避免对建筑室内和室外活动区的自然通风产生不利影响 地面停车率是指场地内地面停车数占总停车数的百分比 建筑应根据功能和规模不同, 依据 居住建筑风环境和热环境设计标准 的相关要求, 进行场地热环境模拟 空调室外机是影响室外距地 1.5m 处热环境的重要因素, 根据室外热环境要求, 并结合 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GB 和国家空调室外机安装标准, 要求室外机距地距离不 129

139 得低于 2.5m 考虑到室外机排风较热, 影响行人, 要求室外机安装不得占用建筑物内部的过道 楼道 出口等人员经常通行或停留的公用部位 场地交通设计应处理好区域交通与内部交通网络之间的关系 道路系统应分等级规划, 避免越级连接, 保证等级最高的道路与区域交通网络联系便捷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因此建筑与公共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很重要 为便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便捷联系, 合理设置出入口 场地内人行通道及场地内外联系的无障碍设计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各类人群方便 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 鼓励使用自行车等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绿色出行 自行车停车场所应规模适度 布局合理, 符合使用者出行习惯 机动车地面停车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适度设置, 并科学管理 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不应对人行 活动场所产生干扰 根据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2002 年版 ) 相关规定, 住区配套服务设施 ( 也称配套公建 ) 包括 : 教育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 社区服务 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类设施 住区配套服务设施便利, 可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 有利于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设施集中布置 协调互补和社会共享可提高使用效率 节约用地和投资 公共建筑集中设置 配套的设施设备共享, 也是提高服务效率 节约资源的有效方法 公共服务设施在建筑内部混合布局, 公共服务空间共享使用, 如建筑中设有共用的会议设施 展览设施 健身设施以及交往空间 休息空间等 ;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是指建筑或建筑群的车库 锅炉房或制冷机房 监控室 食堂等可以共用的辅助性设施设备 本标准所指住区包括不同规模居住用地构成的居住地区 绿地率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项目总用 130

140 地面积的比率 (%) 绿地包括建设项目用地中各类用作绿化的用地 合理设置绿地可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 调节小气候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绿地率以及公共绿地的数量则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 的规定,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 道路红线内的绿地 ), 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 不包括其他屋顶 晒台的人工绿地 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 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 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包括居住区公园 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 带状绿地 集中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 宽度不小于 8m, 面积不小于 400m², 并应有不少于 1/3 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为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提高服务质量, 每个城市对城市中不同地段或不同性质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都制定有相应的绿地管理控制要求 本条鼓励公共建筑项目优化建筑布局, 提供更多的绿化用地或绿化广场, 创造更加宜人的公共空间 ; 鼓励绿地或绿化广场设置休憩 娱乐等设施并定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本条及 条 条的内容如与地方法律法规不一致, 应按当地法律法规执行 绿化设计应满足场地使用功能的要求 如, 室外活动场地宜选用高大乔木, 枝下净空不低于 2.2m, 且夏季乔木蔽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 50%; 停车场宜选用高大乔木蔽荫, 树木种植间距应满足车位 通道 转弯 回车半径的要求, 场地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 1.5 米, 并应设置保护措施 绿化设计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如, 植物种植位置与建筑物 构筑物 道路和地下管线 高压线等设施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要求 131

141 种植设计应满足绿化效果的要求 如, 集中绿地应栽植多种类型植物, 采用复层绿化 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 其生态效益也远远小于灌木 乔木 因此, 合理搭配乔木 灌木和草坪, 以乔木为主, 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 增加绿量, 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乡土植物, 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或长期生长于本地 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并融入本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 植物配置应充分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特点, 突出地方特色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当地气候条件, 如温度 湿度 降雨量等有关 ; 还与场地种植条件有关, 如原土场地条件 地下工程上方的覆土场地厚度 种植方式 种植位置等 合理的植物物种选择和搭配会对绿地植被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植物指易产生飞絮 有异味 有毒 有刺等植物 生态化的园林景观应尊重并在设计中尽量保持自然的风向 水文 生物 ( 动植物 ) 生物链等在基地中的存在 走向, 对影响其原生态的设想应做充分的谨慎的比较分析论证, 并提出弥补办法 充分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绿地与植被, 以提高绿化率 充分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水系, 保持原有场地的排水系统 设置小的凹地 地表高差 原木和岩石, 设置动物通道等, 以维持本地生物的可持续种群 设置多层次的生态形态如湿地 缓坡与森林景观等, 有利于恢复本土动植物群落, 并使场地的居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 水景的设计应从科学 合理的生态原则出发, 充分考虑场地的情况, 合理确定水景规模及形式, 从驳岸 自然水底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等各角度综合考虑, 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用缓坡植被驳岸取代硬质堤岸, 恢复水岸的生态环境 ; 尽可能采用自然池底 ; 种植水生植物 ; 充分利用雨水及再生水等 132

142 4.3 二星级设计要求 地下空间应有效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消除使用者的封闭感和压抑感, 增强地下 半地下空间的功能适应性, 拓展可能的利用功能, 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可结合出入口 天井 侧窗 天窗等直接或间接利用天然采光 ; 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 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要求出发, 地下空间应利用有度 科学合理 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 易被污染并形成污染源, 故宜合理引导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 下渗和利用, 并采取相应截污措施, 保证雨水在滞蓄和排放过程中有良好的衔接关系, 保障自然水体和景观水体的水质 水量安全 地面生态设施是指下凹式绿地 植草沟 树池等, 即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植物, 通过植物截流 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 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目的 鼓励各类公共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和墙面垂直绿化, 既能增加绿化面积, 又可以改善屋顶和墙壁的保温隔热效果, 还可有效截留雨水 就种植位置而言, 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屋顶绿化形式, 选择维护成本较低 适应屋顶环境的物种 ; 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不同习性的攀援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要, 结合攀援植物的观赏效果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 并创造满足其生长的条件 采用本地富产的材料或天然材料进行造景, 可以兼顾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平衡 4.4 三星级设计要求 新建项目, 尤其是在高密度的商业开发中, 鼓励不同建设单位共同开发地下空间, 而不是单独建地下室, 以有效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率 表层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适合植物和 133

143 微生物的生长 场地表层土的保护和回收利用是土壤资源保护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雨水下渗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硬质铺装地面 是指场地中停车场 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 不包括建筑占地 ( 屋面 ) 绿地 水面等 通常停车场 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 有一定承载力要求, 多采用石材 砖 混凝土 砾石等为铺地材料, 透水性能较差, 雨水无法入渗, 形成大量地面径流, 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透水铺装 是指采用如植草砖 透水沥青 透水混凝土 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系统, 既能满足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又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入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 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 若地下室顶板设有疏水板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入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实土, 或地下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园林绿化部门要求时, 仍可认定其为透水铺装地面 道路路面铺装材料的反射系数对建设用地内的室外平均辐射温度有显著的影响, 从而影响室外热舒适度, 同时道路路面反射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光 热环境 建筑屋面和外表面的反射系数同样对建设用地内的室外平均辐射温度有显著的影响, 从而影响室外热舒适度 另外低层建筑的屋面反射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光 热环境 因此需要根据建筑的密度 高度和布局情况, 合理选择道路路面铺装材料和建筑屋面材料, 以保证良好的局部微气候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包括 : 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 建筑的部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 为减少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绕行距离设置了专用的人行通道, 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直接相连等 场地交通设计时, 应考虑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 大学 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用运动场所科学管理, 在非校用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 ; 文化 体育设施的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社会开放 ; 办公建筑的室外场地在非办公 134

144 时间向周边居民开放 ; 高等教育学校的图书馆 体育馆等定时免费向社会开放等 公共空间的共享, 既可增加公众的活动场所, 有利陶冶情操 增进社会交往, 又可提高各类设施和场地的使用效率, 是绿色建筑倡导和鼓励的建设理念 景观水体应加强水体的水力循环, 宜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 使水体循环通过人工湿地 生态湖岸或生态圈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135

145 5 建筑设计 5.1 一般规定 鼓励优先采用被动式设计方法, 倡导建筑形体与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 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资源, 采用合理的保温 隔热等节能措施, 来减少建筑能耗, 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布局 建筑朝向 建筑形体和建筑间距与日照 自然通风 噪声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才能处理好节能 省地 节材等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内外的声 光 风 热等自然条件, 综合考虑建筑的布局 形体 朝向 间距 开窗位置和比例等因素, 使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 通风采光和视野 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时, 宜通过场地日照 通风 噪声等模拟分析, 确定最佳的建筑布局 形体 朝向和间距 可采用下列措施 : 1 宜利用计算机日照模拟分析, 以建筑周边场地以及既有建筑为边界前提条件, 确定满足建筑物最低日照标准的最大形体与高度, 并结合建筑节能和经济成本权衡分析 ; 2 宜采用设计底层架空或空中花园等合理措施, 改变建筑形体, 从而改善后排建筑的通风 ; 3 建筑单体设计时, 在场地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宜通过调整建筑长宽高比例, 使建筑迎风面压力合理分布, 避免背风面形成涡旋区, 并可适度采用凹凸面设计增加湿周, 降低下沉风速 ; 4 建筑造型宜与隔声 降噪有机结合, 可利用建筑裙房或底层凸出设计等遮挡沿路交通噪声, 且面向交通主干道的建筑面宽不宜过宽 建筑朝向的选择, 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 建筑用地情况等, 必须全面考虑 选择的总原则是 : 在节约用地的前提 136

146 下, 既要避免夏季过多的日晒, 又要兼顾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 并充分利用自然的通风 建筑朝向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 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范围, 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建筑朝向 ( 大多数条式建筑的主要朝向 ) 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宜控制在南偏东 30 至南偏西 15 之间 建筑朝向应考虑可迎纳有利的局部地形风, 例如海陆风等 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所有建筑有时不能均处于最佳或适宜朝向 当建筑采取东西向和南北向拼接等不利朝向时, 必须考虑两者接受日照的程度和相互遮挡的关系, 对朝向不佳的建筑可增加以下的补偿措施 : 1 将次要房间放在西面或北面, 减少北向房间的进深 2 在西边设置进深较大的阳台, 不让太阳一晒到底, 同时减小西窗面积, 设遮阳设施, 在西窗外种植枝大叶茂的落叶乔木 3 应避免纯朝西户型的出现, 并组织好穿堂风, 利用晚间通风带走室内余热 主要功能房间应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如采用外遮阳 中置遮阳 内遮阳或自遮阳等措施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满足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是保证建筑节能的关键,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更应该严格执行 由于浙江省各地的地域气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各地的经济水平也不尽相同 ; 此外, 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在节能特点上也有一定差别, 因此, 体型系数 窗墙面积比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外窗气密性 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的规定限值等, 均应按不同的建筑类型, 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体形系数控制建筑的表面面积, 减少热损失 窗户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薄弱环节, 控制窗墙面积比, 是控制整个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有效途径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通常包括屋顶 外墙 外窗等部位的传热系数 遮阳系数等限值 外窗气密性在各规范标准中的要求, 主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7 的规定 屋顶透明部分的夏季阳光辐射 137

147 热量对制冷负荷影响很大, 对建筑的保温性能也影响较大, 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应控制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比 现在建筑的中庭常做透明的屋顶天窗, 鼓励适当设置可开启扇, 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 使热空气从中庭顶部排出, 在冬季则应严密封闭, 充分利用白天阳光产生的温室效应 鼓励绿色建筑设计的围护结构的节能要求比国家和地方的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更高 有些建筑由于体型过于追求形式新异, 造成结构不合理 空间浪费或构造过于复杂等情况, 引起建造材料大量增加或运营费用过高 这些做法不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应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避免 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 不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在设计中应减少非功能性纯装饰构件的应用, 控制采用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 建筑造型应简约, 体型和空间组合宜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文化特征, 结合遮阳 导光和导风构件及辅助绿化等绿色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 建筑遮阳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和室内采光要求, 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和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中对室内采光的相关要求 遮阳装置可以设置成永久性或临时性 永久性遮阳装置包括在窗口设置各种形式的遮阳板等, 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临时性遮阳装置包括在窗口设置轻便的窗帘 各种金属或塑料百叶等 永久性遮阳设施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活动式的遮阳设施可根据一年中季节的变化, 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和天空的阴暗情况, 调节遮阳板的角度 遮阳措施也可以采用各种热反射玻璃和镀膜玻璃 阳光控制膜 低发射率膜玻璃等 实体遮阳构件如混凝土遮阳构件等, 因热容量较大, 吸收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 会在温度较低的夜晚对室内形成二次辐射, 因此宜与建筑主体留有一定的空隙或选用高反射 低热容的金属 138

148 材料作为遮阳构件 场地内人行通道及场地内外联系的无障碍设计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各类人群方便 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 设置有通高空间的建筑中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 并可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加强自然通风 室内噪声源一般为通风空调设备 日用电器等 ; 室外噪声源则包括来自于建筑其他房间的噪声 ( 如电梯噪声 空调设备噪声等 ) 和来自建筑外部的噪声 ( 如周边交通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工业噪声等 ) 本条所指的低限要求, 与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低限要求规定对应, 如该标准中没有明确室内噪声级的低限要求, 即对应该标准规定的室内噪声级的最低要求 2 新建居住小区临交通干线 铁路线时, 宜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作为建筑声屏障, 排列在小区外围 交通干线 铁路线旁边, 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声环境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的规定时, 可在噪声源与噪声敏感建筑物之问采取设置声屏障等隔声措施 交通干线不应贯穿小区 3 产生噪声的建筑服务设备等噪声源的设置位置 防噪设计, 应按下列规定 : 1) 锅炉房 水泵房 变压器室 制冷机房宜单独设置在噪声敏感建筑之外 住宅 学校 医院 旅馆 办公等建筑所在区域内有噪声源的建筑附属设施, 其设置位置应避免对噪声敏感建筑物产生噪声干扰, 必要时应作防噪处理 区内不得设置未经有效处理的强噪声源 2) 确需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设置锅炉房 水泵房 变压器室 制冷机房时, 若条件许可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 但不宜毗邻主体建筑或设在主体建筑下 并且应采取有效的隔振 隔声措施 3) 冷却塔 热泵机组宜设置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干扰较小的位置 当冷却塔 热泵机组的噪声在周围环境超过现行国家 139

149 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的规定时, 应对冷却塔 热泵机组采取有效的降低或隔离噪声措施 冷却塔 热泵机组设置在楼顶或裙房顶上时, 还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 外墙 隔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指空气声隔声性能 ; 楼板的隔声性能除了空气声隔声性能之外, 还包括撞击声隔声性能 本条所指的围护结构构件的隔声性能的低限要求, 与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低限要求规定对应, 如该标准中没有明确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低限要求, 即对应该标准规定的隔声性能的最低要求 本条主要对屋面的保温设计及室内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做出规定 水平屋顶的日照时间最长,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 由屋顶传给顶层房间的热量很大, 是建筑物夏季隔热的一个重点 围护结构的隔热宜采取下列措施保证在自然通风条件下, 屋顶和东 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大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 1 屋面选用浅色屋面, 宜采用白色或浅色反射隔热涂料 ; 2 平屋顶设置架空通风层, 坡屋顶设置可通风的阁楼层 ( 通风间层 ), 东西外墙可设通风墙等 ; 3 设置屋顶绿化或种植屋面 倒置式屋面等, 提高屋面隔热性能 ; 4 屋面设置遮阳措施 ; 5 采用有效遮阳装置 增加隔热层厚度等措施提高屋面隔热性能 ; 6 设置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 当为单面铝箔空气间层时, 铝箔宜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绿化屋顶是解决屋顶隔热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的内表面温度低且昼夜稳定 当然, 绿化屋顶在结构设计上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在屋顶上涂刷隔热涂料是解决屋顶隔热问题另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隔热涂料可以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 从而降低屋 140

150 顶表面的温度 当然, 涂刷了隔热涂料的屋顶在冬季也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 所以越是南方越适宜应用这种技术 房间内表面长期或经常结露会引起霉变, 污染室内的空气, 应加以控制 ; 短时间的结露并不至于引起霉变, 所以本条控制 在室内设计温 湿度 这一前提条件不结露 在梅雨季节, 空气的湿度接近饱和, 要彻底避免发生结露现象非常困难, 不属于本条控制范畴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第 条规定,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 ; 并对其中氡 甲醛 苯 氨 总挥发性有机物等五类物质污染物的浓度限量进行了规定 因此建筑设计应控制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使用, 严禁使用苯 工业苯 石油苯 重质苯及混苯作为稀释剂和溶剂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见表 2 表 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标准值备注氨 NH mg/m³ 1 小时均值甲醛 HCHO 0.10mg/m³ 1 小时均值苯 C 6 H mg/m³ 1 小时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0.60mg/m³ 8 小时均值氡 222 Rn 400Bq/m³ 年平均值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本规范 GB 中对不同类型的民用建筑物, 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有不同规定 ; 5.2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建筑空间布局 绿色建筑设计应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为原则, 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 建筑中休息空间 交往空间 会议设施 健身设施等的共享, 141

151 可以有效的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节约用地 节约建设成本及对资源的消耗 还并应通过精心设计, 避免过多的大厅 中庭 走廊等交通辅助空间 ; 避免不必要的高大空间和无实际使用功能的空间 避免因设计不当形成一些很难使用或使用效率低的空间 为适应预期的功能变化, 设计时应选择适宜的开间和层高, 并应尽可能采用轻质内隔墙 公共建筑宜考虑使用功能 使用人数和使用方式的未来变化, 满足预期的需求 居住建筑宜考虑如下预期使用变化 : 1 家庭人口的预期变化, 包括人数及构成的变化 ; 2 考虑住户的不同需求, 可以对室内空间进行灵活分隔 室内环境需求相同或相近空间集中布置的原则有利于节材节地节能, 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概念 需求相同或相近的空间集中布置, 有利于统筹布置设备管线, 减少能源损耗, 减少管道材料的使用 根据房间声环境要求的不同, 对各类房间进行布局和划分, 可以达到区域噪声控制的良好效果 有噪声 振动 电磁辐射和空气污染等房间, 如水泵房 空调机房 发电机房 设备机房和停车库, 宜远离住宅 宿舍 办公室等人员长期居住或工作的房间或场所布置 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 应采取隔声降噪 减振 电磁屏蔽 通风等措施 条件许可时, 宜将该类房间设置在地下 设备机房靠近负荷中心布置, 以利于减少管线敷设量及管路耗损 在设计时考虑预留检修门 检修通道 扩容空间 更换通道等, 便于维修 改造和更换 本条鼓励使用自行车等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绿色出行 自行车停车场所应规模适度 布局合理, 符合使用者出行习惯 机动车停车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设置, 并科学管理 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不应对人行 活动场所产生干扰 有条件的建筑开放一些空间给社会公众使用, 增加公众的活动与交流空间, 使建筑服务于更多的人群, 提高建筑的利用效率, 节约社会资源, 节约土地,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沟通与休闲的机会 142

152 5.2.7 住宅卧室 医院病房 旅馆客房等有私密性要求的空间宜避免视线干扰 1 当建筑朝向良好景观时, 可适当加大该朝向的开窗面积以获得景观资源, 但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围护结构节能性能和声环境质量下降等进行补偿设计 ; 2 建筑之间和自身的视觉卫生距离应满足当地的要求 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应符合当地规定 ; 3 首层设有居住空间时, 应采取减少行人与住户间相互干扰的措施 公共建筑集中设置, 配套的设施设备共享, 也是提高服务效率 节约资源的有效方法 兼容 2 种及以上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是指主要服务功能在建筑内部混合布局, 部分空间共享使用, 如建筑中设有共用的会议设施 展览设施 健身设施以及交往空间 休息空间等 ;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是指建筑或建筑群的车库 锅炉房或空调机房 监控室 食堂等可以共用的辅助性设施设备 ; 大学 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用运动场所科学管理, 在非校用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 ; 文化 体育设施的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社会开放 ; 办公建筑的室外场地在非办公时间向周边居民开放 ; 高等教育学校的图书馆 体育馆等定时免费向社会开放等 公共空间的共享既可增加公众的活动场所, 有利陶冶情操 增进社会交往, 又可提高各类设施和场地的使用效率, 是绿色建筑倡导和鼓励的建设理念 II 围护结构 建筑的体形 朝向 窗墙比 楼距以及楼群的布置都对通风 日照 采光以及遮阳有明显的影响, 因而也间接影响建筑的供暖和空调能耗以及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条所指优化设计包括体形 朝向 楼距 窗墙比等 本条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外墙处的热桥, 以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143

153 本条要求主要是避免外窗处的热桥, 以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目前居住建筑设计的外窗面积越来越大, 凸窗 弧形窗及转角窗越来越多, 可是对其上下 左右不透明的顶板 底板和侧板的保温隔热处理又不够重视, 这些部位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出挑构件, 是外墙上热工性能最薄弱的部位 凸窗上下不透明顶板 底板及左右侧板同样按本标准附录 B 的计算方法得出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并应达到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 当弧形窗及转角窗为凸窗时, 也应按本条的规定进行热工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的外窗宜结合节能设计和采光要求, 在建筑的向阳面, 特别是东西面的窗户设计外遮阳, 并宜利用住宅的阳台等作为外窗的遮阳 1 宜利用建筑本体自遮阳和建筑之间相互遮阳 ; 2 遮阳设计宜考虑住户间的安全防护和空调室外机的设置 ; 3 阳台宜考虑适合种植的构造措施, 利用植物的遮蔽减少阳光对墙面的直晒 本条中的商店建筑是指商店建筑群 商店建筑单体或综合建筑中的商店区域 宜利用建筑形体或构件等进行建筑自遮阳设计 2 居住建筑东 西向空调空间外窗应设置外遮阳或活动遮阳 3 建筑遮阳设计宜满足下列要求 : 1) 遮阳装置面向室外侧宜采用能反射太阳辐射的材料 ; 2) 建筑遮阳构件宜呈百叶或网格状, 实体遮阳构件宜与建筑主体留有空隙 4 设有天窗的建筑, 天窗应采取活动遮阳措施 遮阳系数不应大于 在选择外墙装饰材料时 ( 特别是高层建筑时 ), 宜选择耐久性较好的材料, 以延长外立面维护 维修的时间间隔 外墙装饰材料选用涂料 面砖的比较多 涂料选择水性氟涂料或耐久性相当的涂料 在仅使用化学粘接剂固定面砖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 144

154 止其脱落 此外室外露出的钢制部件宜使用不锈钢 热镀锌等进行表面处理或采用铝合金等部件防腐性能较好的产品进行替代 空调机位不应固定在金属板上 其他耐久性好的外装修材料还包括金属板材幕墙和人造板幕墙 在选择外墙装饰材料时, 还应考虑可靠的构造措施 例如, 面砖饰面因施工质量原因经常脱落造成安全隐患, 尤其在高层建筑上使用时必须采用可靠的构造措施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便于外立面的维护, 高层建筑宜设置擦窗机, 低层建筑可考虑在屋顶女儿墙处设置不锈钢制圆环 ( 应保证强度 ), 便于固定维护人员使用的安全带 此外, 窗的开启方式便于擦窗, 设置维护用阳台或走道等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式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在内外墙等主要外露部位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 可减少装饰面层的材料使用, 节约材料用量 同时使用清水混凝土对于减轻建筑自重有重要意义, 是重要的节材途径 III 建筑光环境 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照度的条件下, 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 从而有利于人们工作 生活 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和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 规定了各类建筑房间的采光系数最低值 一般情况下住宅各房间的采光系数与窗地面积比密切相关, 因此, 可利用窗地面积比的大小调节室内天然采光 房间采光效果还与当地的天空条件有关,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 根据年平均总照度的大小, 将我国分成 5 类光气候区, 每类光气候区有不同的光气候系数 K,K 值小说明当地的天空比较 亮, 因此达到同样的采光效果, 窗墙面积比可以小一些, 反之亦然 浙江省 145

155 为光气候 Ⅳ 类区, 光气候系数 K 为 1.10, 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值 4500lx 办公 宾馆类建筑主要功能空间不包括储藏室 机房 走廊和楼梯间 卫生间及其他使用率低的附属房间, 也不包括不需要阳光的房间 采光系数 即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 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采光系数标准值 即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 即全部采用天然光进行采光时的室外最低照度 ;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 即对应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室内天然光照度 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不大于 0.20 的幕墙玻璃 如在城市主干道 立交桥 高架桥两侧使用玻璃幕墙, 应采用反射比不大于 0.16 的低反射玻璃 IV 室内风环境 本条款要求供暖 通风或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应满足功能要求, 避免冬季热风无法下降, 气流短路或制冷效果不佳, 确保主要房间的环境参数 ( 温度 湿度分布, 风速, 辐射温度等 ) 达标 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图纸应提供必要的气流组织设计说明或射流计算校核报告, 末端风口设计应有充分的依据, 必要时应提供相应的模拟分析优化报告 对于住宅, 应分析分体空调室内机位置与起居室床的关系是否会造成冷风直接吹到居住者 分体空调室外机设计是否形成气流短路或恶化室外传热等问题 ; 对于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的住宅, 还应校核室内空调供暖时卧室和起居室室内热环境参数是否达标 要得到好的通风效果, 应使主要房间处于上游段, 避免厨房 卫生间等房间的污浊空气随气流流入其他房间,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由于空气动力系数小的窗口通风效果好, 因此设计中应 146

156 使厨房 卫生间窗口的空气动力系数小于其他房间窗口的空气动力系数 总之, 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需要如下一些基本条件 : 1 室外风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 2 室外空气首先进入卧室 客厅等主要房间 ; 3 穿堂气流通道上, 应避免出现喉部 ; 4 气流通道宜短而直 ; 5 减小建筑外门窗的气流阻力 当组织穿堂风时, 宜满足下列要求 ; 1 使进风窗迎向主导风向, 排风窗背向主导风向 ; 2 通过建筑造型或窗口设计等措施, 加强自然通风 增大进 排风窗空气动力系数的差值 ; 3 当由两个和两个以上房间共同组成穿堂风时, 房间的气流流通面积宜大于进排风窗面积 ; 4 由一套住房共同组成穿堂风时, 卧室 起居室应为进风房间, 厨房 卫生间应为排风房间 进行建筑造型 窗口设计时, 应使厨房 卫生间窗口的空气动力系数小于其他房间窗口的空气动力系数 ; 5 当一套住宅设有 2 个及 2 个以上卫生间时, 宜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当确有困难时, 至少应有 1 个卫生间可自然通风 ; 6 单一朝向户型宜加大开窗高度 面积, 采用防盗格栅户门等措施来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本条主要针对不容易实现自然通风的公共建筑 ( 例如大进深内区 由于别的原因不能保证开窗通风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的区域 ) 进行了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 保证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 2 次 /h( 按面积计算 对于高大空间, 主要考虑 3m 以下的活动区域 ) 本款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判断 : 1 在过渡季节典型工况下, 自然通风房间可开启外窗净面积不得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 4%, 建筑内区房间若通过邻接房间进 147

157 行自然通风, 其通风开口面积应大于该房间净面积的 8%, 且不应小于 2.3m 2 ( 数据源自美国 ASHRAE 标准 62.1) 2 对于复杂建筑, 必要时需采用多区域网络法进行多房间自然通风量的模拟分析计算 对外窗的开启面积作规定, 避免 大开窗, 小开启 现象, 有利于房间的自然通风 外窗 ( 包括透光幕墙 ) 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为开启扇面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 平开窗的开启面积大, 气密性比推拉窗好, 可以保证供暖 空调时住宅的换气次数得到控制 由于浙江省南区气候条件接近于夏热冬暖地区, 所以参照行业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规定外窗 ( 包含阳台门 ) 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宜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 10%, 且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 8% 或外窗面积的 45% 浙江省北区气候条件为夏热冬冷地区,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 每套住宅的外窗 ( 包括阳台门 ) 通风开口面积北区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 5% 我们同时也提倡参照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规定的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 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8% 公共建筑一般室内人员密度比较大, 建筑室内空气流动, 特别是自然 新鲜空气的流动, 是保证建筑室内空气质标准的关键 ; 在春 秋季节节时段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 也是节能和提高室内热舒适性的重要手段 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大小直接影响通风效果,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尽可能开启外窗通风来获得舒适性和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近来有些建筑为了追求外窗的视觉效果和建筑立面的设计风格, 外窗的可开启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有的甚至使外窗完全封闭, 导致房间自然通风不足, 不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和散热, 不利于节能 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中 条规定 : 生活 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 20 这是民用建筑通风开口面积需要满足的最低规定 148

158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不应设计全封闭的玻璃幕墙 对于没有通风要求的辅助空间 特殊建筑 ( 如超高层建筑等 ) 或有特殊要求 ( 如有恒温恒湿要求 净化要求等 ) 的公共建筑不作要求 玻璃幕墙是指由金属构件与玻璃板组成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同时, 要求透光幕墙应在每个独立的空间设置可开启部分 透光幕墙专指可见光可以直接透过他而进入室内的幕墙, 除玻璃外透光幕墙的材料可以是其他透明材料 设置在常规墙体外侧的玻璃幕墙不作为透光幕墙处理 本条要求卫生间 餐厅 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避免串通到室内别的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 住区内尽量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单元 ( 或户型 ) 自然通风的负压侧, 防止厨房或卫生间的气味因主导风反灌进入室内, 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同时, 可以对于不同功能房间保证一定压差, 避免气味散发量大的空间 ( 比如卫生间 餐厅 地下车库等 ) 的气味或污染物串通到室内别的空间或室外主要活动场所 卫生间 餐厅 地下车库等区域如设置机械排风, 应保证负压, 还应注意其取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 避免短路或污染 V 室内声环境 随着城市建筑 交通运输的发展, 机械设施的增多, 以及人口密度的增长, 噪声问题日益严重, 甚至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 人们每天生活在噪声环境中, 对身心造成诸多危害 : 损害听力 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多种疾病, 控制室内噪声水平已经成为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将住宅 办公 商业 医院等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分 低限标准 和 高要求标准 两档列出 对于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一些只有唯一室内噪声级要求的建筑 ( 如学校 ), 本条认定该室内噪声级对应数值为低限标准, 而高要求标准则在此基础上降低 5dB(A) 需要指出, 对于不同星级的旅馆建 149

159 筑, 其对应的要求不同, 需要一一对应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将住宅 办公 商业 旅馆 医院等类型建筑的墙体 门窗 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分 低限标准 和 高要求标准 两档列出 居住建筑 办公 旅馆 商业 医院等建筑宜满足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围护结构隔声标准的低限标准要求, 但不包括开放式办公空间 对于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只规定了构件的单一空气隔声性能的建筑, 本条认定该构件对应的空气隔声性能数值为低限标准限值, 而高要求标准限值则在此基础上提高 5dB 本条采取同样的方式定义只有单一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的建筑类型, 并规定高要求标准限值为低限标准限值降低 10dB 对于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没有涉及的类型建筑的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可对照相似类型建筑的要求评价 尽管建筑的隔声在技术上基本都可以解决, 而且实施难度也不是特别大, 但现实设计中却往往不被重视, 绿色建筑设计倡导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为此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要求对各类功能的建筑进行室内环境的隔声降噪设计 解决民用建筑内的噪声干扰问题首先应从规划设计 单体建筑内的平面布置考虑 这就要求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和空间功能, 并在设备系统设计时就考虑其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 变配电房 水泵房等设备用房的位置不应放在住宅或重要房间的正下方或正上方 给水加压 循环冷却等设备不得设置在居住用房的上层 下层和贴邻的房间内 2008 年我国颁布实施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 保护和改善工作 生活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规定的环境中声的最高允许数值 本条是对外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作规定, 旨在控制室外环 150

160 境噪声对居室的干扰 外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评价量, 本条规定 的外窗的隔声要求是基于在住宅室外环境噪声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条件下, 使室内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要求 如果环境噪声 超标或住宅位于交通干道两侧, 则需控制窗墙面积比, 或现行国 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要求, 依室外噪 声状况进行专门的隔声设计 建筑类型 住宅建筑 学校建筑 办公建筑 表 3 毗邻交通干线建筑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标准 构件 / 房间名称 交通干线两侧卧室 起居室 ( 厅 ) 的窗邻交通干线的外窗邻交通干线的办公室 会议室外窗 计权隔声量 + 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 R w +C tr 低限要求高限要求 除选用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外, 还可使用阳台板 广告牌等 隔声屏障阻隔交通噪声 宜将走廊 卫生间等辅助用房设于毗邻 干道一侧 ; 可使用声屏障等设施来阻隔交通噪声 ; 也可以通过绿 化植物的遮挡, 减少对建筑的噪声干扰 人员密集场所及设备用房的噪声多来自使用者和设备, 噪 声源来自房间内部, 针对这种情况降噪措施应以吸声为主同时兼 顾隔声 顶棚的降噪措施多采用吸声吊顶, 根据质量定律, 厚重的吊 顶比轻薄的吊顶隔声性能更好, 因此宜选用面密度大的板材, 吊 顶板材的种类很多, 选择时不但要考虑其隔声性能, 还要符合防 火的要求 ; 另外在满足房间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吊顶与楼板之间的 空气层越厚隔声越好 ; 吊顶与楼板之间应采用弹性联接, 这样可 以减少噪声的传递 墙体的隔声及吸声构造类型比较多技术也相对成熟, 在不同 151

161 性质的房间及不同部位选用时, 要结合噪声源的种类, 针对不同噪声频率特性选用适合的构造, 同时还要兼顾装饰效果及防火的要求 基础隔振主要是消除设备沿建筑构件的固体传声, 是通过切断设备与设备基础的刚性连接来实现的 目前国内的减振装置主要包括弹簧和隔振垫两类产品 基础隔振装置宜选用定型的专用产品, 并按其技术资料计算各项参数, 对非定型产品, 应通过相应的实验和测试来确定其各项参数 管道减振主要是通过管道与相关构构件之间的软连接来实现的, 与基础减振不同, 管道内的介质振动的再生贯穿整个传递过程, 所以管道减振措施也一直延伸到管道的末端 管道与楼板或墙体之间采用弹性构件连接, 可以减少噪声的传递 暖通空调系统噪声一般是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类噪声过高则影响人们正常的谈话和交流甚至身体健康 ; 该类噪声过低则过分安静的室内环境会使人们听到不必要的噪声和其他房间的谈话 1 选用低噪声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 2 采用管道回风系统, 回风口直接临近室外或隔壁房间, 则必须做好相应的隔声和消声措施 ; 3 同一隔断或轻质墙体两侧的空调系统控制装置应错位安装, 不可贯通 ; 4 根据相邻房间的安静要求对机房采取合理的吸声和隔声 隔振措施 ; 5 管道系统的隔声 消声和隔振措施应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空调系统 通风系统的管道宜设置消声器, 靠近机房的固定管道应做减振处理, 管道的悬吊构件与楼板之间应采用弹性连接 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设减振套管或套框 给排水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噪音 : 1 合理选择排水管材 152

162 当采用塑料管材时, 选择内壁带螺旋塑料管 芯层发泡管 聚丙烯静音管等隔音塑料排水管材,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 2 合理选择坐便器冲水方式坐便器的冲水方式分为三种 : 虹吸式 冲落式和半虹吸式 虹吸式冲水产生的噪音在各种冲水方式中最小, 应优先采用 3 合理确定给水管管径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中明确规定, 当住户有降低噪音要求时, 生活给水管径为 15~20mm 时, 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宜小于 1.0m/s; 管径介于 25~40mm 时, 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宜小于 1.2m/s, 管径为 50~70mm 时, 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宜小于 1.5m/s 4 降低水泵房噪音 1) 选择低转速 (1450 转 / 分 ) 水泵 屏蔽泵或其他有消音作用的低噪音水泵 ; 2) 水泵基础设减振器 橡胶隔振垫等 ; 3) 与水泵连接的管道, 管道吊架采用弹性吊架 ; 4) 水泵出水管上设缓闭式止回阀, 设置水锤消除器 ; 5) 在水泵进出管上装设柔性接头 电梯等设备运行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为了防止噪声和振动干扰有安静要求的房间, 在住宅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电梯井远离居住空间 即使受平面布局限制, 也不得将电梯井紧邻卧室布置, 否则可能影响睡眠休息 不得不紧邻起居室布置时, 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例如选用低噪声电梯 提高电梯井壁的隔声性能 在电梯轨道和井壁之间设置减振装置 将电梯井与居室在结构上脱开等 电梯噪声对相邻房间的影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缓解, 机房和井道之间可设置隔声层, 来隔离机房设备通过井道向下部相邻房间传递噪声 井道与相邻房间可设置隔声墙, 或在井道内做吸声构造, 隔绝井道内的噪声 VI 室内空气质量 153

163 根据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测试数据表明, 目前室内环境空气中以化学性污染最为严重, 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TVOC 甲醛气体污染严重, 同时部分人员密集区域由于补充空气新风量不足而造成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超标 通过调查, 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 ( 氨气污染除外 ) 主要是通过装饰装修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 装饰材料 家具等释放出的 其中, 机拼细木工板 ( 大芯板 ) 三合板 复合木地板 密度板等板材类, 内墙涂料 油漆等涂料类, 各种粘合剂均释放出甲醛气体 非甲烷类挥发性有机气体, 是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室内装修设计时应少用人造板材 胶粘剂 壁纸 化纤地毯等, 禁止使用无合格报告的人造板材 劣质胶水等不合格产品, 不使用添加甲醛树脂的木质和家用纤维产品 因使用的施工建材 施工辅助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造成建筑建成后室内环境长期污染难以消除的问题, 以及对施工人员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 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问题 为杜绝此类问题, 必须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9 项标准 GB 18580~GB 的规定, 选用施工材料及辅助材料, 鼓励选用更绿色 健康的材料, 鼓励改进施工工艺 目前采用的有关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和有害物质主要现行国家标准有 : 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木器涂料中有害物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154

164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 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G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的限量 GB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吸烟室必须设置无回风的排气装置, 使含烟草烟雾 (ETS) 的空气不循环到非吸烟区 在吸烟室门关闭, 启动排风系统时, 使吸烟室相对于相邻空间应至少有平均 5Pa 的空气负压, 最低负压也应大于 1Pa 并且应禁止在建筑中非吸烟室内吸烟 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 采用至少 2m 长的固定门道系统, 捕集带入的灰尘 小颗粒等, 使其无法进入该建筑 固定门道系统包括格栅 格网 地垫等 地垫只有在具有每周保洁清理的情况下才可采用 目前, 较为成熟的功能材料包括 : 空气净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 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 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 湿度调节材料 温度调节材料等 VII 建筑工业化 在保证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在办公 商场等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尽量多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灵活隔墙, 或采用无隔墙只有矮隔断的大开间敞开式空间, 可减少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时对建筑构件的破坏, 节约材料, 同时为使用期间构配件的替换和将来建筑拆除后构配件的再利用创造条件 除走廊 楼梯 电梯井 卫生间 设备机房 公共管井以外的地上室内空间均应视为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 有特殊隔声 防护及特殊工艺需求的空间不计入 此外, 作为商业 办公用途的地下空间也应视为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 其它用途的地下空间可不计入 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 墙 ) 在拆除过程中应基本不影响与之 155

165 相接的其它隔墙, 拆卸后可进行再次利用, 如大开间敞开式空间内的玻璃隔断 ( 墙 ) 预制隔断( 墙 ) 特殊节点设计的可分段拆除的轻钢龙骨水泥板或石膏板隔断 ( 墙 ) 和木隔断 ( 墙 ) 等 是否具有可拆卸节点, 也是认定某隔断 ( 墙 ) 是否属于 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 墙 ) 的一个关键点, 例如用砂浆砌筑的砌体隔墙不算可重复使用的隔墙 本条中 可重复使用隔断 ( 墙 ) 比例 为 : 实际采用的可重复使用隔断 ( 墙 ) 围合的建筑面积与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面积的比值 建筑的各种五金配件 管道阀门 开关龙头等应考虑选用长寿命的优质产品, 构造上易于更换 幕墙的结构胶 密封胶等也应选用长寿命的优质产品 5.3 二星级设计要求 本条在于鼓励绿色出行,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配套的淋浴 更衣设施可以借用建筑中其他功能的淋浴 更衣设施, 但要便于骑自行车人的使用 本条主要对屋面的保温设计做出规定, 水平屋顶的日照时间最长,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 由屋顶传给顶层房间的热量很大, 是建筑物夏季隔热的一个重点 围护结构的隔热宜采取下列措施保证在自然通风条件下, 屋顶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大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 1 屋面选用浅色屋面, 宜采用白色或浅色反射隔热涂料 ; 2 平屋顶设置架空通风层, 坡屋顶设置可通风的阁楼层 ( 通风间层 ), 东西外墙可设通风墙等 ; 3 设置屋顶绿化或种植屋面 倒置式屋面等, 提高屋面隔热性能 ; 4 屋面设置遮阳措施 ; 5 采用有效遮阳装置 增加隔热层厚度等措施提高屋面隔热 156

166 性能 绿化屋顶是解决屋顶隔热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的内表面温度低且昼夜稳定 当然, 绿化屋顶在结构设计上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在屋顶上涂刷隔热涂料是解决屋顶隔热问题另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隔热涂料可以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 从而降低屋顶表面的温度 当然, 涂刷了隔热涂料的屋顶在冬季也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 所以越是南方越适宜应用这种技术 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功能外, 还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 良好的视野有助于居住者或使用者心情舒畅, 提高效率 对于居住建筑, 主要判断建筑间距 根据国外经验, 当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低于 18m 时即能基本满足要求 对于公共建筑本条主要评价, 在规定的使用区域, 主要功能房间都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 没有构筑物或周边建筑物造成明显视线干扰 对于公共建筑, 非功能空间包括走廊 核心筒 卫生间 电梯间 特殊功能房间, 其余的为功能房间 天然采光不仅有利于照明节能, 而且有利于增加室内外的自然信息交流, 改善空间卫生环境, 调节空间使用者的心情 建筑的地下空间和大进深的地上室内空间, 容易出现天然采光不足的情况 通过反光板 棱镜玻璃窗 天窗 下沉庭院等设计手法或采用导光管技术, 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 窗户的可开启比例对室内的通风有很大的影响 对开推拉窗的可开启面积比例大致为 40%~45%, 平开窗的可开启面积比例更大 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比例对建筑的通风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但现行建筑节能标准未对其提出定量指标, 而且大量的玻璃幕墙建筑确实存在幕墙可开启部分很小的现象 玻璃幕墙的开启方式有多种, 通风效果各不相同 为简单起见, 可将玻璃幕墙活动窗扇的面积认定为可开启面积, 而不再计算实际的或当量的可开启面积 本条的玻璃幕墙系指透明的幕墙, 背后有非透明实体墙的纯 157

167 装饰性玻璃幕墙不在此列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考虑到高处风力过大以及安全方面的原因, 仅评判第 18 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 建筑楼板隔声应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构造做法 ( 可采用浮筑楼板 弹性面层 隔声吊顶 阻尼板 ) 等措施, 加强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 大多民用建筑的楼板多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 都具有较好的隔绝空气声性能 据测定,12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空气声隔声量为 48-50dB, 但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却在 80dB 以上, 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应着重解决撞击声隔声问题 以前多采用弹性面层来解决这个问题, 即在混凝土楼板上铺设地毯或木地板, 经测定可达到 65dB 的标准 在楼板下设隔声吊顶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但为减弱楼板向室内传递空气声, 吊顶要离开楼板一定的距离, 对层高不大的房间净高影响较大 目前各种各样的隔声楼板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 其做法是在混凝土楼板上铺设隔声减振垫层, 在垫层之上做 40 厚细石混凝土,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铺装各种面层 经测定这种构造的楼板可达到隔绝撞击声 65dB 的标准 铺设隔声减振垫层时要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渗入垫层下, 四周与墙交界处要用隔声垫将上层的细石混凝土与混凝土楼板隔开, 否则会影响隔声效果 目前市场上各种隔声减振垫层的种类也比较繁多, 可根据不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一个空间的围护结构一般来说是六个面, 包括内墙 外墙 楼 ( 地 ) 面 顶板 ( 屋面板 ) 门窗, 这些都是噪声的传入途径, 传入整个空间的总噪声级与这六个面的隔声性能 吸声性能 传声性能以及噪声源息息相关 所以室内隔声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对各部位进行构造设计, 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中的要求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 接待大厅 大型会议室 讲堂 音 158

168 乐厅 教室 餐厅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功能房间的各项声学设计指标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专项声学设计应将声学设计目标在相关设计文件中注明 建筑设计宜采用工业化装配式体系或工业化部品可选择下列构件或部品 : 单元式幕墙 装配式隔墙 多功能复合墙体 成品栏杆和雨篷等建筑部品 将大部分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工厂完成, 在现场仅进行相对简单的拼装工作, 是国际建筑业的发展潮流, 也是我国建筑业的努力方向 这样做将保证建筑质量, 提高建筑的施工精度, 缩短工期, 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减轻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化装配式体系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体系 ( 由预制混凝土叠合梁 叠合板 柱等构件组成 ) 钢结构体系( 在工厂生产加工 现场连接组装的方式 ) 复合木结构等及其配套产品体系 工业化部品包括装配式隔墙 复合外墙 整体厨卫等, 以及成品门 窗 栏杆 百叶 雨篷 烟道等, 以及水 暖 电 卫生设备等 居住建筑及旅馆建筑应采用系列化 多档次的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 卫浴间 其中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是指按人体工程学 炊事操作工序 模数协调及管线组合原则, 采用整体设计方法而建成的标准化厨房 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洗面 沐浴 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 现场干式作业与湿作业相比可更有效保证现场施工质量, 降低现场劳动强度, 施工过程更环保 卫生 并可在不降低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缩短工期, 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国际潮流 工业化的装修方式是将装修部分从结构体系中拆分出来, 合理地分为隔墙系统 天花系统 地面系统 厨卫系统等若干系统, 最大限度地推进这些系统中相关部品的工业化生产, 减少现场操作, 这样做可大大提高部品的加工和安装精度, 提高装修质量, 缩短工期, 是绿色建筑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159

169 公共部位包括楼梯 电梯 卫生间 大厅 中庭 货运通道 车库等部位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是指土建设计与装修设计同步有序进行, 即装修专业与土建的建筑 结构 给排水 暖通 电气等专业, 共同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工作 使土建与装修的紧密结合, 做到无缝对接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 要求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统一协调, 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要求, 事先进行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 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 穿孔 这样即可减少设计的反复, 又可保证结构的安全, 减少材料消耗, 并降低装修成本 5.4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鼓励减少电梯的使用, 通过改善楼梯间的舒适度, 鼓励人们使用楼梯, 以利于使用者健康和节省能源, 楼梯踏步及扶手设计应舒适宜人 日常使用的楼梯设置应尽量结合消防疏散楼梯, 使其便于人们日常使用 办公建筑建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各种条件的变化, 会出现建筑设备更新 平面布置变化的情况 在设计阶段考虑为这些情况预留变更 改善的余地, 是符合全寿命期原则的 具体措施可考虑在室内设置轻质隔墙 隔断, 设备布置便于灵活分区, 空间设计上考虑易于设备机器 管道的更新 本条旨在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条规定了大底盘地下室有覆土部分应结合使用功能设置天然采光设施, 鼓励使用计算机模拟对室内采光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优化室内光环境设计 将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既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又有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光环境 中庭的热压通风, 是从中庭底部从室外进风, 从中庭顶部排出, 在冬季中庭应严密封闭, 以使白天充分利用温室效应 拔 160

170 风井的设置应考虑在自然环境不利时可控制 可关闭的措施 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宜低于 1 次 /h 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应根据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进行选择 : 1 当建筑的排列采用周边式布置时和非沿街的住宅, 宜采用首层架空或单元之间留出气流通道的设计形式 ; 以增加住区和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 架空层宜结合公共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2 平面空间较大的建筑宜设计天井 中庭等措施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 加强自然通风的效果 3 建筑中宜采用导风墙 捕风窗 拔风井 太阳能拔风道等诱导气流的措施 夏季暴雨时 冬季供暖季节, 多数用户会关闭外窗, 会造成室内通风不畅, 影响室内热环境 根据实测和调查 : 当室内通风不畅或关闭外窗, 室内干球温度 26, 相对湿度 80% 左右时, 室内人员仍然感到有些闷, 所以需要对夏季暴雨 冬季供暖等室外环境不利时, 关闭外窗情况下的自然通风措施加以考虑 中庭等高大空间可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 地下空间 ( 如地下车库 超市 ) 的自然通风, 可提高地下空间品质, 节省通风设备 设置下沉式庭院 ( 广场 ), 不仅能够促进天然采光通风, 还可以增加绿化率, 丰富景观空间 地下停车库的下沉庭院应注意避免汽车尾气对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对夏季遮阳和冬季阳光利用进行综合分析, 对不同朝向的窗采取固定或活动的外遮阳措施, 也可借助建筑阳台 垂直绿化等措施进行遮阳 当设置活动外遮阳设施时, 应核算其所能承受的正负风压, 确保安全 ; 当活动外遮阳设施不能达到风荷载的要求时, 应以安全为重 南向外窗宜设置水平式外遮阳, 东西向外窗宜设置可调节外遮阳 玻璃幕墙或玻璃采光顶可采用可调节式外遮阳 南向 西向外窗宜选用低辐射镀膜 (Low-E) 玻璃等节能玻 161

171 璃, 提高遮阳性能 可利用绿化植物进行遮阳, 进行景观设计时, 在建筑物的南向与西向种植高大乔木对建筑进行遮阳, 还可在外墙种植攀缘植物, 利用攀缘植物进行遮阳 可调遮阳措施包括活动外遮阳 活动中置遮阳 固定外遮阳加内部高反射率可调节遮阳等措施 对没有阳光直射的透明围护结构, 不计入面积计算 采用浅色饰面材料的围护结构外墙面, 在夏季有太阳直射时, 能反射较多的太阳辐射热, 从而能降低空调时的得热量和自然通风时的内表面温度, 当无太阳直射时, 它又能把围护结构内部在白天所积蓄的太阳辐射热较快地向外天空辐射出去, 因此, 无论是对降低空调耗电量还是对改善无空调时的室内热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采用浅色饰面外表面建筑物的供暖耗电量虽然会有所增大, 但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的日照率普遍较低, 两者综合比较, 突出矛盾仍是夏季 外墙遮阳措施可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等方式 多层建筑 低层建筑及高层建筑下部的低层裙房的西向外墙宜采用垂直绿化, 有条件的建筑宜在东西向和南向设置垂直绿化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对建筑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的负荷和能耗有很大的影响, 国家和行业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都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1 要求对国家和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外墙 屋顶 外窗 幕墙等围护结构主要部位的传热系数 K 和遮阳系数 SC 进一步降低 特别地, 不同窗墙比情况下, 节能标准对于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数值要求是不一样的, 需要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针对性地改善 具体说, 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 和遮阳系数 SC 比标准要求的数值均降低 5% 2 判定较为复杂, 需要经过模拟计算, 即需根据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分档评分, 其中参考建筑的设定应该符合国家 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计算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 162

172 而且还必须与供暖空调系统的类型以及设计的运行状态综合考虑, 当然也要考虑建筑所处的气候区 应该做如下的比较计算 : 其他条件不变 ( 包括建筑的外形 内部的功能分区 气象参数 建筑的室内供暖空调设计参数 空调供暖系统形式和设计的运行模式 ( 人员 灯光 设备等 ) 系统设备的参数取同样的设计值), 第一个算例取国家或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 第二个算例取实际设计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 然后比较两者的负荷差异 近年轻型屋盖在各种大型建筑 ( 车站 机场航站楼 体育场商业中心等 ) 中被广泛采用, 在隔绝空气声和撞击声两方面轻型屋盖本身都很难达到要求, 在轻型屋面铺设阻尼材料或吸声材料, 或设置吊顶可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预制构件包括各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 如预制梁 预制柱 预制墙板 预制阳台板 预制楼梯 雨棚 栏杆等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使用工厂化方式生产的预制构件, 既能减少材料浪费, 又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可为将来建筑拆除后构件的替换和再利用创造条件 预制构件用量比例取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 模数协调是标准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根本, 建筑的标准化应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满足不同设计单位 生产厂家 建设单位能在统一平台上共同完成建筑的工业化建造 不依照模数设计, 尺度种类过多, 就难以进行工业化的生产, 对应的模数协调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工业化应遵循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住宅厨房家具及厨房设备模数系列 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 房屋的建筑 结构 设备等设计宜参考模数设计原则, 并协调部件及各功能部位与主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强化建筑模数协调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推动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 标准化设计不仅应包括平面设计, 而且应包括建筑构件 建筑部品的设计, 这些是建筑部品工业化生产 安装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163

173 住宅 宾馆等建筑的相当数量的房间平面 功能 装修相同或相近, 对于这些类型的建筑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应对平面空间 建筑构件 建筑部品等进行标准化 系列化设计, 以便进行工业化生产和现场安装 本条主要针对除办公楼 商场等具有可变换功能空间的建筑类型 卫生间排水噪声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主要噪声, 应采用包括同层排水 旋流弯头等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或改善 164

174 6 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 6.1 一般规定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功能 高度 形体, 采用受力合理 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 能够以较少的材料 较小的环境影响代价满足建筑要求 结构体系的选择, 应从因地制宜 节约材料 施工安全便捷 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结构方案应尽量采用平面 竖向规则的方案, 满足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首先应设定正确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 在此基础上从上部结构体系 基础形式 材料 结构布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从而达到安全合理 资源消耗低 环境影响小的目的 基础在建筑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 基础选择应进行多方案综合经济性比较确定 浙江省全境地质地貌情况较为复杂, 东部沿海地区均为深厚软土分布区, 中西部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 因此在选择基础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地质条件, 并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选择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及施工方便的基础方案 此条是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推广应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 强调淘汰不符合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和环保要求的材料 2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装饰装修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和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的要求, 应通过对材料的释放特性和施工 拆除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 达到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的环境保护目 165

175 标 环境污染控制的标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应按照最新的相关标准选用材料 3 建筑材料从获取原料 加工运输 成品制作 施工安装 维护 拆除 废弃物处理的全寿命期中会消耗大量能源 在此过程中耗能少的材料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绿色目标 为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 本条鼓励建筑设计阶段选择节约能源的建筑材料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提供的公式及数据, 可为初步设计阶段选择能源消耗低的建筑材料提供依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 ( 建筑预算书或决算书 ) 提供的建筑材料清单, 计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 能源量 E(GJ/m 2 ): (1) 其中 : Xi: 第 i 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单位重量消耗能源的指标,GJ/t ( 见表 4); Bi: 单体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总重量,t; S: 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m 2 ; n i 1 E B X (1 ) Xri / S i i : 单位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回收系数 ( 见表 6); Xri: 单体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过程的生产能耗指 GJ/t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建筑材料有钢材 铝材 水泥 建筑玻璃 建筑卫生陶瓷 砌体材料 木材制品等 在计算建筑材料生产能耗时也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 与资源消耗不同的是, 回收的建筑材料循环再生过程同样需要消耗能源 我国回收钢材重新加工的能耗为钢材原始生产能耗的 20%~50%, 取 40% 进行计算 ; 可循环再生铝生产能耗占原生铝的 5%~8%, 取 6% 进行计算 建筑材料回收的生产能耗 (A) 指标为 : 钢材为 11.6GJ/t, 铝材为 10.8 GJ/t 166

176 表 4 单位重量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指标 Xi(GJ/t) 建筑卫生混凝土钢材铝材水泥建筑玻璃木材制品陶瓷砌块 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很大 因此, 使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评价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 用建筑材料全寿命期的观点看, 像钢材 铝材这样高初始生产能耗的建筑材料其综合能耗并不高 本条款鼓励使用施工及拆除能耗低的建筑材料, 施工和拆除时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对能源的消耗有着明显的差别, 例如 : 混凝土装饰保温承重空心砌块可简化施工工序, 节约施工能耗 ; 永久性模板在灌入模板的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不再拆除, 而是作为结构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其表面装饰 保护材料而成为建筑物的永久结构或构造 避免了一般模板拆除时能源的消耗 4 为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天然和矿产资源的消耗, 本条鼓励建筑设计时选择节约资源的建筑材料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提供的公式及数据, 可为设计者初步设计阶段选择资源消耗小的建筑材料提供依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 ( 建筑预算书或决算书 ) 提供的建筑材料清单, 计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天然及矿产资源量 C(t/ m2 ): (2) 其中 : C X ibi(1 ) / S Xi 第 i 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单位重量消耗资源的指标 i 1 ( 见表 5); Bi 单体建筑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总重量,t; S 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 m2 ; n 单位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回收系数 ( 见表 6) 表 5 单位重量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的指标 Xi(t/t) 钢材铝材水泥建筑玻璃建筑卫生混凝土木材制品 167

177 陶瓷 砌块 表 6 可再生材料的回收系数 型钢钢筋铝材 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钢材 铝材 水泥 建筑玻璃 陶瓷 混凝土砌块 木材制品等 在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 具备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包括 : 钢筋 型钢 建筑玻璃 铝合金型材 木材等 其中建筑玻璃和木材虽然可全部或部分回收, 但回收后的玻璃一般不再用于建筑, 木材也很难不经处理而直接应用于建筑中 因此, 计算时可不考虑玻璃和木材的回收再利用因素 采用砌体结构时, 结构的材料宜选用本地工业 矿业 农业废料制成的墙材产品 如 :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粉煤灰砖 粉煤灰空心砌块 灰砂砖 煤矸石砖 页岩砖 海泥砖 植物纤维石膏渣增强砌块等 通过这些材料的选用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5 为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 本条鼓励建筑设计阶段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体系和建筑材料, 按照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提供的公式及数据, 可为设计者初步设计阶段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建筑材料提供依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 ( 建筑预算书或决算书 ) 提供的建筑材料清单, 计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 CO 2 量 P(t/m 2 )( 其它排放污染物如 SO 2,NOx, 粉尘等因数量相对较小, 与排放 CO 2 量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 故仅以排放 CO 2 的量表 示 ): (3) 其中 : n i 1 Xi: 第 i 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单位重量排放 CO 2 的指标,t/t P B [ X (1 ) Xri]/ S i i 168

178 ( 见表 7); t/t Bi: 单体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总重量,t; S: 建筑单体的建筑面积总和,m 2 ; : 单位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回收系数 ( 见表 6); Xri: 单体建筑所用第 i 种建筑材料的回收过程排放 CO 2 指标,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建筑材料有钢材 铝材 水泥 建筑玻璃 建筑卫生陶瓷 混凝土砌块 木材制品等 在计算建 筑材料生产过程排放 CO 2 量时也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 与资源消耗不同是, 回收的建筑材料循环再生过程同样要排放 CO 2, 我国回收钢材重新加工的 CO 2 排放量为钢材原始生产 CO 2 排 放量的 20%~50%, 取 40% 进行计算 ; 可循环再生铝生产 CO 2 排 放量占原生铝的 5%~8%, 取 6% 进行计算 因此, 建筑材料回收 再生产过程排放 CO 2 (A) 的指标为 : 钢材为 0.8t/t, 铝材为 0.57t/t 表 7 单位重量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 CO 2 的指标 Xi(t/t) 钢材铝材水泥建筑玻璃 建筑卫生陶瓷 混凝土砌块 木材制品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结构设计 浙江省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 其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 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 预拌混凝土产品性能稳定, 易于保证工程质量, 且采用预拌混凝土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 节约能源 资源, 减少材料损耗 预拌砂浆包括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 由专业化工厂生产, 在生产时添加各种外加剂, 能保证砂浆性能且质量稳定 同时, 预拌砂浆可以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造成人工机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 既可以回收利用废弃物, 减少原材料消耗, 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69

179 6.2.2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依据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第三十二条要求, 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使用预拌砂浆 预拌混凝土 高强钢筋和新型墙体材料, 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同时此条文在现行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为控制项, 也是住建部 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 中相关要求的具体体现 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 受力钢筋应选用强度 400MPa 及以上级别的热轧带肋钢筋, 便于节约钢筋用量, 减少资源及能源消耗 建筑材料用量中绝大部分是结构材料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功能 层数 跨度 荷载等情况, 优化上部结构体系 基础形式 平面布置 构件类型及截面尺寸的设计, 充分利用不同结构材料的强度 刚度及延性等特性, 减少对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 工业化建筑体系成为结构体系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工业化建筑体系主要包括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等, 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建筑质量, 提高建筑的施工精度, 缩短工期, 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降低施工能耗, 而且减少了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用量, 增加使用空间 ; 梁 板及层数较低的结构可采用普通混凝土 选用高强钢筋和高强钢材可减轻结构自重, 减少材料用量 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 宜采用 Q345 等高性能钢材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应优先使用中 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筋及钢绞线 II 建筑材料 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 ; 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 170

180 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 : 金属材料 ( 钢材 铜 ) 玻璃 石膏制品 木材等 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如聚氯乙烯 (PVC) 等材料不属于可循环材料范围 充分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及可再利用材料可以减少新材料的使用及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 能消耗和环境污染, 对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 或经过再组合 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可延长还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 降低材料生产的资源消耗, 同时可减少材料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可再利用材料包括从旧建筑拆除的材料以及从其他场所回收的旧建筑材料 可再利用材料包括砌块 砖石 管道 板材 木地板 木制品 ( 门窗 ) 钢材 钢筋 部分装饰材料等 2 用于生产制造再生材料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 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鼓励使用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 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 ; 鼓励使用利用工业废弃物 建筑垃圾 淤泥为原料制作的水泥 混凝土 墙体材料 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 ; 鼓励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 3 在设计过程中, 应最大限度利用建设用地内拆除的或其他渠道收集得到的旧建筑的材料, 以及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等, 延长其使用期, 达到节约原材料 减少废物的目的, 同时也降低由于更新所需材料的生产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中需考虑的回收物包括木地板 木板材 木制品 混凝土预制构件 铁器 装饰灯具 砌块 砖石 钢材 保温材料 玻璃 石膏板 沥青等 4 可快速再生的天然材料指持续的更新速度快于传统的开采速度 ( 从栽种到收获周期不到 10 年 ) 可快速更新的天然材料主要包括树木 竹 藤 农作物茎秆等在有限时间阶段内收获以后就可更换的资源 我国目前主要的产品有 : 各种轻质墙板 保温板 装饰板 门窗等等 快速再生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应用一定程度 171

181 上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并且不会明显地损害生物多样性, 不会影响水土流失和影响空气质量, 是一种可持续的建材, 它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木材的利用需要以森林的良性循环为支撑, 采用木结构时, 应利用速生丰产林生产的高强复合工程用木材, 在技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 利用从森林资源已形成良性循环的国家进口的木材也是可以鼓励的 5 本地材料是指距离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的材料 绿色建筑除要求材料优异的使用性能外, 还要注意材料运输过程中是否节能和环保, 因此应充分了解当地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的有关信息, 以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尽可能实现就地取材, 减少材料运输过程资源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室内空气中甲醛 苯 甲苯 有机挥发物 人造矿物纤维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为积极的提供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 本条鼓励选用具有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筑材料 现在国内开发很多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材料, 如 : 具有抗菌 防霉 除臭 隔热 调湿 防火 防射线 抗静电等功能的多功能材料 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为建造良好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保证 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要求越来越高, 建筑能耗也相应随之增大, 造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 为达到舒适度和节能的双赢, 人们正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如 :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加入相变储能构件, 提供了一种改善室内热舒适性 降低能耗和缓解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轻集料混凝土按轻集料的种类分为 : 天然轻集料混凝土 人造轻集料混凝土 工业废料轻集料混凝土 采用轻集料混凝土是建材轻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 可以节约材料用量 减轻结构自重 减少地基荷载 同时使用轻集料混凝土还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及改善建筑功能等 采用轻钢以及金属幕墙等建材是建材轻量化的最直接有效的 172

182 办法, 直接降低了建材使用量, 进而减少建材生产能耗和碳排放 6.3 二星级设计要求 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包括叠合梁 叠合板 装配式隔墙 复合外墙 楼梯 阳台 整体厨卫 成品门 窗 栏杆 百叶 雨篷 烟道以及水 暖 电卫生设备等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可以集中生产, 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缩短工期, 并减轻生产和建造过程中能耗和环境污染 鼓励建筑设计中采用本身具有装饰效果的建筑材料, 目前此类材料中应用较多的有 : 清水混凝土 清水砌块 饰面石膏板等 这类材料的使用舍去了涂料 饰面等额外的装饰, 同时减少了装饰材料中有毒气体的排放 173

183 6.4 三星级设计要求 绿色建筑提倡采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 可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维持时间长,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减少建筑的维修次数, 从而减少社会对材料的需求量, 也减少废旧拆除物的数量, 采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是最大的节约措施之一 高耐久性混凝土指满足设计要求下, 性能不低于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193 中抗硫酸盐侵蚀等级 KS90,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抗碳化性能及早期抗裂性能 Ⅲ 级的混凝土 其各项性能的检测与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的规定 耐候结构钢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耐候结构钢 GB/T 4171 的要求 ; 耐候型防腐涂料须符合行业标准 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 JG/T 中 Ⅱ 型面漆和长效型底漆的要求 174

184 7 给水排水设计 7.1 一般规定 在现行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中, 在方案设计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的要求是作为控制项提出的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或者在评估阶段, 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 水资源状况 气候特点等客观情况 综合分析研究各种水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和潜力,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 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系统规划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1 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 地区水资源状况 气象资料 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的说明 2 用水定额 (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确定 ) 用水量估算表( 含用水量计算表 ) 及水量平衡表的编制 ; 3 给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 4 采用节水器具 设备和系统的方案 ; 5 如有污水处理系统应有相关的设计说明 ; 6 雨水及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然后编制计算书和说明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是给排水专业绿色设计的必要环节, 是设计或评估人员确定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过程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及废热回收作为热源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 应综合考虑场地环境 用水量及水电配备条件等情况,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及集热器与储水箱的相对安装位置等因素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 并符合现行浙江省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 33/1034 和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 175

185 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中有关系统设计的规定 浙江省人大于 2012 年 6 月颁布实施了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 和相关的政策解释 将利用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列为可再生能源范畴, 因此在不具备安装太阳能集热器条件的建筑或建筑中的某些部位可选用空气能热泵等节能设备加热生活热水 当选用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时, 应说明空气能热泵的输入功率 机组摆放位置 储热水箱容积系统设计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是综合了现行国家标准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中强制性条文 条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中强制性条文 条和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中强制性条文 条进行编制 为确保非传统水源的使用不带来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供水系统设计中必须保证采取了防止误接 误用 误饮的措施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中强制性条文 条相同 当项目场地内设有景观水体时,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中的要求, 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源 根据雨水或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的水量和季节变化的情况, 设计合理的住区水景面积, 避免美化环境却大量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景观水体所需补充的水量和非传统水源可提供的水量确定, 非传统水源水量不足时应缩小水景规模 为节约能源, 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 建筑物底部的楼层应充分利用城镇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设有城镇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 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 节能节水 合理 完善 安全的给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如 建 176

186 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等 2 给水水压稳定 可靠 自来水给水系统应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向所有用户不间断地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要求的用水 ; 非传统水源供水系统也应向所有用户提供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 要求的用水 ; 二次加压系统应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 ; 给水系统分区合理 ; 合理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 3 根据用水要求的不同, 给水水质应达到国家 地方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管材 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 各类不同水质要求的给水管线应有明显的管道标识 有直饮水供应时, 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水, 并设置水量 水压 水质 设备故障等安全报警装置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 应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 设置防止误接 误用 误饮的措施 5 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 处理和排放等设施 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 可考虑污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自行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 100% 6 为避免室内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引起的损失, 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道 阀门和设备的漏水 渗水或结露 7 应根据当地气候 地形 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入渗 排放或利用, 保证排水渠道畅通, 尽可能的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节水型器具是指产品设计先进合理 制造精良 可以减少无效耗水量 ( 如不发生跑 冒 滴 漏现象 ), 与传统的卫生洁具相比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所有新建 扩建和改建项目的用水器具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64 及现行国家标准 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的要求 关于用水 177

187 效率评定, 按国家标准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和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执行 国家标准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中规定水嘴用水效率等级指标见表 8: 表 8 水嘴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流量 (L/S) 水嘴的用水效率等级分为 三级, 用水效率限定值为 3 级 (0.150L/s), 节水评价值为 2 级 (0.125L/s) 即该标准正式实施以后, 水嘴 ( 不包含浴缸出水部分的浴缸用水嘴 淋浴用水嘴 洗衣机水嘴和温控水嘴 ) 在国家标准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中规定的条件下最大流量不得大于 0.150L/s, 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 流量不大于 0.125L/s 的水嘴为节水型水嘴 国家标准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中规定座便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见表 9: 表 9 座便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档平均值 用水量 (L) 双档 大档 小档 平均值 坐便器的用水效率分为 五级, 用水效率限定 值为 5 级 ( 单档用水量为 9.0L, 双挡用水量有 3 个评价指标 : 大 178

188 挡用水量为 9.0L/s, 小挡用水量为 5.3L/s, 平均值为 6.2L/s), 节水评价值为 2 级 ( 单挡用水量为 5.0L/s, 双挡用水量有 3 个评价指标 : 大挡用水量为 5.0L/s, 小挡用水量为 3.5L/s, 平均值为 4.0L/s) 坐便器用水量低于 5 级的为不合格产品, 不低于 2 级评价为节水型坐便器 国家标准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中规定的淋浴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见表 10: 表 10 淋浴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流量 (L/S) 国家标准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中规定的淋浴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见表 11: 表 11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用水量 (L) 一星级设计要求 I 供水系统 合理选取冷水和热水的用水量和水温是给水排水专业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缺水地区取标准定额中的低值是为了更好地在缺水地区贯彻节水的理念, 缺水地区主要是指海岛地区 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作为一项节能条款在现行国家标准 住宅建筑规范)) GB 中明确 " 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也对此提出要求 当建筑需要加压供水时, 应采用节能的供水措施, 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时应取得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179

189 为减少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 应从给水系统的设计 合理进行给水分区 减压措施等多方面考虑 在执行本条款过程中还需做到 : 掌握准确的供水水压 水量等可靠资料 ; 满足卫生器具配水点的水压要求 ; 高层建筑分区供水压力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第 条及第 3.3.5A 条要求的同时, 还应满足现行现行的浙江省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3/1015 及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的相关规定 用水量较小且分散的建筑如 : 一般单元式住宅建筑 办公楼 小型饮食店等 热水用水量较大, 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 如 : 酒店式公寓 旅馆 公共浴室 集体宿舍 医院 疗养院 体育馆 大型餐饮等 在居住建筑 酒店式办公 酒店等设有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 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中提出了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三种循环方式 : 干管循环 ( 仅干管设对应的回水管 ) 立管循环( 立管 干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 ) 和干管 立管 支管循环 ( 干管 立管 支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 ) 同一座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 选用不同的循环方式, 其无效冷水的出流量是不同的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水措施有 : 保证用水点处冷 热水供水压力平衡, 最不利用水点处冷 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 0.02MPa; 宜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 混合阀 ; 公共浴室宜设置感应式或全自动刷卡式淋浴器 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建筑中考虑到节水及使用舒适性, 当因建筑平面布局使得用水点分散且距离较远时, 宜设支管循环以保证使用时的冷水出流时间较短 热水系统有完善的保温措施可大大减少热损失 减少循环泵启动次数 减少能耗 缩短用水点出水温度达到设定值的放水时间 180

190 7.2.6 容积利用率高 换热效率高的水加热器能大幅减少能源耗量, 但也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水加热设备被加热水侧的阻力损失不宜大于 0.01MPa, 目的是为了保证冷热水用水点处的压力易于平衡, 不因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的波动而浪费水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 循环使用率不应低于 98%, 不得直接排放间接冷却水 排放的冷却水可作中水水源 游泳池 游乐池 水上乐园等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 能够减少市政供水量, 节约水资源 同时在其循环处理过程中, 会排出大量废水, 而这些废水水质较好, 所以应考虑充分利用 II 节水措施 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 : 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 屋顶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 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 / 建筑群管道漏损量, 住宅区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日用水量的 5%, 公共建筑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日用水量的 5% 同时适当的设置检修阀门也可以减少检修时的排水量 本着 节流为先 的原则, 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 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 节水便器 节水淋浴装置等 对采用产业化装修的住宅建筑, 住宅套内均应采用节水器具, 现行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要求住宅建筑节水率不低于 8% 节水器具选择如下 : 1 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水嘴或延时自闭式水嘴 ; 2 蹲式大便器 小便器宜配套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 感应式冲洗阀 ; 3 住宅建筑中坐式大便器宜采用设有大 小便分档的冲洗水箱 ; 不得使用一次冲洗水量大于 6L 的坐式大便器 ; 4 水嘴 淋浴喷头宜设置限流配件 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 微灌 渗灌 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 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的控制器 喷 181

191 灌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 中水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将水通过架空喷头进行喷洒灌溉, 或采用雨水以水泵加压供应喷灌用水 滴灌是经管道输送将水通过滴头直接滴到植物根部 ; 微灌是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它可以缓慢而均匀的直接向植物的根部输送计量精确的水量, 从而避免了水的浪费 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约 30%~50% 安装雨天关闭系统, 可节水 15~20% 滴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 比喷灌更节水 ( 约 15%) 节能(50%~70%) 采用节水高压水枪进行车库和道路冲洗的用水量不应小于其总用水量的 50% 以上 除供水管理部门要求外, 应根据水量平衡测试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将水表适当分区集中设置或设置远传水表 ; 当建筑项目内设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时, 建议将所有水表计量数据统一输入该系统, 以达到漏水探查监控的目的 III 非传统水源利用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 降低地表径流, 增加雨水渗透量, 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 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设计应满足现行的国家及地方标准要求 7.3 二星级设计要求 设置分质供水系统是建筑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提出了缺水标准 :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1700~3000 立方米为轻度缺水 ;1000~1700 立方米为中度缺水 ; 介于 500 至 1000 立方米的为重度缺水 ; 低于 500 立方米的为极度缺水 ;300 立方米为维持适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 根据浙江省各地人口和总水资源量情况, 本省所有城镇都应是中度缺水城市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 应根据其使用性质采用不同的水质标准 : 182

192 1 采用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作为绿化灌溉 洗车 道路浇洒, 其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中规定的城镇杂用水水质控制指标 ; 2 采用雨水作为景观用水时, 其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中规定的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控制指标 中水包括市政再生水 (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城市污水为水源 ) 和建筑中水 ( 以生活排水 杂排水 优质杂排水为水源 ), 应结合城市规划 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水量平衡等, 从经济 技术和水源水质 水量稳定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项目周围存在市政再生水供应时, 使用市政再生水达到节水目的, 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河网密布 水源充沛 但水质较差 属水质性缺水地区 利用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经济性较好 但在水资源不易调蓄的海岛地区应在技术经济性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确定是否采用中水系统 雨水和中水利用工程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和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进行设计 2007 年 2006 年 多年平均 图 1 浙江省各地总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注 : 数据源自浙江省水利厅和统计部门表 12 浙江省各地总水资源量与人均水资源情况 183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绿色建筑设计流程及 PKPM 在项目 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软件事业部 1 目录 content 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政策 2 关于绿色建筑评价 3 绿色建筑标准化设计流程 2 3 一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4 时代背景 5 时代背景 绿色建筑, 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设计改变之前只为了满足居住需求的设计理念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2CCC9ABBDA8D6FEC6C0BCDBB1EAD7BCA3A D 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C2CCC9ABBDA8D6FEC6C0BCDBB1EAD7BCA3A D A3A92E646F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GB/T 50378-2006 主编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2 0 0 6 年 6 月 1 日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基本要求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 住宅建筑 5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More information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争议条文讲解提纲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争议条文讲解提纲 重庆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讲解提纲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黄萍 2014 年 8 月 标准使用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绿色民用建筑 ( 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 的评价 根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定义 : 居住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住使用的建筑 ; 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其中还包括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是各个建筑单体的组成, 主要分为居住建筑群体和公共建筑群体

More information

2 术语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

2 术语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 推进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 环境 资源 经济及文化等特点, 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More information

1

1 备案号 :JXXXXX-2016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3/1092-2016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 报批稿 ) 2016-03-XX 发布 2016-05-01 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B33/1092-2016

More information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标准_征求意见稿2015-10-28.doc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标准_征求意见稿2015-10-28.doc UG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编 号 :DB 11/X X X X-201X 备 案 号 :J -201 公 共 租 赁 住 房 建 设 与 评 价 标 准 Standard for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征 求 意 见 稿 ) 201 - - 发 布 201 - - 实 施 北 京

More information

1 总则

1  总则 河 南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DBJ41/T 109-2015 备 案 号 :J 11960-2015 河 南 省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Henan Province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15-01-27 发 布 2015-03-01 实 施 河 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河 南 省 工 程 建 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师手册P91例高压网络三相短路计算.do

Microsoft Word - 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师手册P91例高压网络三相短路计算.do 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师手册 P91 例高压网络三相短路计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师手册 P91 例高压网络三相短路计算 菲律宾 BANAOANG 泵站工程 91 运行方式 高压网络三相短路计算 审查者: 校核者: 日期: 日期: 计算者: 日期: 1.网络结构数据 高压网络总数: 12 高压网络节点总数: 7 2.基本数据 2. 1 基准值 基准功率: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国建筑节能概况及其发展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n BEE in China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杨西伟副秘书长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Mr.Yang Xiwei 2017.10.05 目录 Outlines 一二三四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简介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史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展望

More information

BP 2019 bp.com.cn/energyoutlook2019 BP 2019 BP p.l.c. 2019

BP 2019 bp.com.cn/energyoutlook2019 BP 2019 BP p.l.c. 2019 BP 2019 bp.com.cn/energyoutlook2019 BP 2019 2019 2040 BP 2040 BP BP 2 BP 2019 2019 BP BP 20 3 BP 2019 BP BPBPBP BP (Bob Dudley) 4 BP 2019 2040 2040 2040 25% 5 BP 2019 2040 6 BP 2019 9 14 15 19 21 23 24

More information

洛科威工业保温岩棉

洛科威工业保温岩棉 洛科威 工业保温岩棉 35 28 97% 11,000 + 238m * 100:1 16.16b * 23% 2 * 3 不燃性 憎水性 洛科威 岩棉的不燃和防火绝缘特性提供更全面的人员 洛科威 岩棉憎水处理技术使保温系统在潮湿环境下长 财 产 和 环 境 保 护 岩 棉 承 受 温 度 高 达 1000 C 保 护 设 期使用不会造成霉变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备在较高使用温度下正常运行免受不必要的损害

More information

2 术语 体形系数 shape coefficient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thermal transmittance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K 时, 在单位

2 术语 体形系数 shape coefficient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thermal transmittance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K 时, 在单位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43/001 ( 征求意见稿 )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 改善湖南省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 降低建筑能耗, 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结合湖南省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 ( 包括公共建筑中的居住部分

More information

SB 系列 / C-Link 产品特点 引用标准 : IEC 结构 : 金属化聚丙烯膜结构 封装 : 塑料外壳 ( UL94 V-0), 树脂填充 电气特性 工作温度 : - 40 至 C 范围 : 1.0 至 150μF 额定电压 : 700 至 1100 VC 偏差 :

SB 系列 / C-Link 产品特点 引用标准 : IEC 结构 : 金属化聚丙烯膜结构 封装 : 塑料外壳 ( UL94 V-0), 树脂填充 电气特性 工作温度 : - 40 至 C 范围 : 1.0 至 150μF 额定电压 : 700 至 1100 VC 偏差 : SA 系列 / C-Link 产品特点 引用标准 : IEC 61071 结构 : 金属化聚丙烯膜结构 封装 : 聚酯胶带, 树脂填充 电气特性 工作温度 : - 40 至 + 85 C 范围 : 15 至 500μF 额定电压 : 500 至 1100 VC 偏差 : ± 5%, ± 10% 损耗因素 : 2 10-3 @100z 20±5 C 预期寿命 : 100,000 小时 @Un, 70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为贯彻 陕西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 陕政办发 号 ) 的精神, 推动 加快绿色建筑的实施, 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 受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 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会同部分从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专家, 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施工

前 言 为贯彻 陕西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 陕政办发 号 ) 的精神, 推动 加快绿色建筑的实施, 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 受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 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会同部分从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专家, 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施工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5.7 前 言 为贯彻 陕西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 陕政办发 203 68 号 ) 的精神, 推动 加快绿色建筑的实施, 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 受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 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会同部分从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专家, 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践经验, 在广泛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CAA9B9A4CDBCC2CCC9ABC9E8BCC6C9EEB6C8B1E0D6C6B9E6B6A82DD0A1B7D1CCE1B9A9D3A1CBA2B0E62DD0A3B6D4>

<4D F736F F D DCAA9B9A4CDBCC2CCC9ABC9E8BCC6C9EEB6C8B1E0D6C6B9E6B6A82DD0A1B7D1CCE1B9A9D3A1CBA2B0E62DD0A3B6D4>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前 言 为配合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GJ32/J 173-2014( 以下简称 绿色设计标准 ) 的实施, 指导江苏省民用建筑的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编制工作, 依据相关规范标准, 编制本规定 本规定根据绿色设计标准的要求, 以 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 节能专篇 ) 编制深度规定 (2009 年版 ) ( 以下简称 节能深度规定 ) 为基础进行编制,

More information

2 术语 透光幕墙 transparent curtain wall 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 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 single facadewindow to wall ratio 建筑某一个立面的窗户洞口面积与该立面的总面积之比, 简称窗墙面积比 太阳得热

2 术语 透光幕墙 transparent curtain wall 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 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 single facadewindow to wall ratio 建筑某一个立面的窗户洞口面积与该立面的总面积之比, 简称窗墙面积比 太阳得热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43/003 ( 征求意见稿 )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 改善公共建筑室内热环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 降低建筑能耗, 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结合湖南省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 ( 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公共建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China 3 Star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China 3 Star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ppt China 3 Star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中国三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主编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2 0 0 6 年 6 月 1 日 1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

More information

01.ai

01.ai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 中国宁波国家高新区聚贤路 1345 号 电话 :0086-574-28805678 传真 :0086-574-28805656 E-mail:sales@self-electronics.com 赛尔富电子 ( 德国 ) 公司 Add:August-Horch-Str.7,51149,Koeln Tel:0049-2203-18501-0 Fax:0049-2203-18501-199

More information

宁波市建设工程标准 2016 甬 SS-01 宁波市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细则 2016-09-30 发布 2016-10-01 实施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前 言 为了落实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甬政办发 2014 165 号 ) 文件精神, 深入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和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等法律 法规 规章和政策规定,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超高层建筑优势 ADVANTAGES OF SUPER-HIGH-RISE BUILDINGS Land Saving/ 节约土地 缓解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 Mitigate Conflict between Population Growth and Land Limited Enhance City Image/ 提升城市形象 丰富城市建筑形态, 拉动经济发展 Enrich the

More information

沈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FIT)

沈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FIT) 沈阳市地方规范 沈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ofShenyang DB2101/TJ009 2012 主编单位 : 沈阳市绿色建筑委员会沈阳建筑大学批准部门 : 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 :2012 年 9 月 1 日 2012 沈阳 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文件 沈建发 2012 108 号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是根据成都市政府所颁布 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 工作方案 的要求, 在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 外标准, 并结合成都市城乡建设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完成 本导则共分 12 章, 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设计

前言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是根据成都市政府所颁布 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 工作方案 的要求, 在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 外标准, 并结合成都市城乡建设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完成 本导则共分 12 章, 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设计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言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是根据成都市政府所颁布 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 工作方案 的要求, 在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 外标准, 并结合成都市城乡建设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完成 本导则共分 12 章, 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设计文件要求 场 地及总平面设计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More information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 13-197-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2822-2017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s in Fujian 2017-07-07 发布 2018-01-01 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More information

煤炭行业绿色建筑应用探索

煤炭行业绿色建筑应用探索 重庆市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析 建筑设计 园林景观 建筑物理 谢自强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 2014 年 8 月 目录 2 3 1 建筑物理 园林景观 建筑设计 一 建筑设计 重庆地标 新国标 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评分规则如下 : 1 对于居住建筑 : 限制设置玻璃幕墙, 未设置, 得 2 分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mercial DB (Zhejiang).doc

Microsoft Word - Comercial DB (Zhejiang).doc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围护结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围护结构节选节选 1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1.1 建筑设计 1.1.1 建筑总平面的规划布局和单体平面设计, 应有利于减少夏季的太阳热辐射 ; 冬季获得较多的日照和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 春秋季节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总体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利用阳光 水体 风 绿化等自然资源进行多方位的节能设计 1.1.2 建筑单体的主体朝向宜采用南偏东 30 至南偏西

More information

印发版-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

印发版-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 沪浦江办 2017 1 号 签发人 : 顾金山 两 开发 领导 组办 关 发 两 间 设 设计导则 各成员单位 各相关部门 ( 单位 ): 经领导小组同意, 现将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 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 :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 2017 年 3 月 28 日 联系人 : 陈丽红电话 :23113146 附件 : 黄浦江两岸地区 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

More information

备案号 :JXXXXX-2016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33/1092-2016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 征求意见稿 ) 2016-03-XX 发布 2016-05-01 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B33/1092-2016

More information

绿色建筑系列软件

绿色建筑系列软件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模拟技术评判 上海飞熠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余祖斌 重庆 2014/8/16 绿色建筑模拟部分 建筑群风环境 室内自然通风 建筑群热环境 室内自然采光 建筑群噪声 全年能耗 1 建筑群风环境技术评判 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 夏季的自然通风, 并满足下列任意一款或多款的要求 : 1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 5m/s, 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

More information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 ( 绿色建筑 ) 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实施细则 丁勇 重庆大学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教授 博导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会常务副秘长 目录 01 绿色建筑政策及发展情况 02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 试行 ) 03 重庆市公建节能设计标准绿建部分技术要点 设计标准 管理体系新旧 设计标准 对比 设计标准 与 评价标准 联系可选项分析 选择建议建筑规划 结构 给排水

More information

图书在版编目 (C I P) 数据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 : 试行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 Ⅰ. 1 绿... Ⅱ. 1 中... Ⅲ. 1 民用建筑 生态建筑 建筑设计 Ⅳ. 1TU2 中国版本

图书在版编目 (C I P) 数据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 : 试行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 Ⅰ. 1 绿... Ⅱ. 1 中... Ⅲ. 1 民用建筑 生态建筑 建筑设计 Ⅳ. 1TU2 中国版本 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 ( 试行 ) 主编单位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 集团 ) 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中国计划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 (C I P) 数据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 : 试行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 ISBN 978-7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March 30 th 2014 Beijing China China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Codes & Standards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与发展方向 Prof. XU WEI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 仓库灯光布置图 Partner for Contact: Order No.: Company: Customer No.: 日期 : 设计者 : 15068487516 内容 云南曼尔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设计案封面 1 内容 2 NNINNO-100W rebel es 灯具资料表 3 INNO- W120 Epistar35 灯具资料表 4 INNO-120W PHILIPS 灯具资料表 5 室内空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DPE牌号.doc

Microsoft Word - HDPE牌号.doc 拉伸屈服应力,MPa 断裂伸长率,% 鱼眼, 个 /1520cm 2 典型值 测试方法 典型值 测试方法 典型值 3300F 1.1 3682 0.95 1033 21 6000F 0.54(5kg) 3682 0.953 1033 21.0 7000F 0.04 3682 0.955 1033 24 测试方测试方 0.8mm 典型 0.4mm 典典型值测试方法法法值型值 500 6 34 GB 11116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重庆市 公共建筑节能 ( 绿色建筑 ) 设计标准 实施要点 王永超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2014 年 8 月 目录 1 2 公建标准及配套文件介绍 设计与审查要点解析 3 常见设计与审查问题分析 一 公建标准及配套文件介绍 标准及配套文件 配套规定或相关文件要求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 公共建筑部分 ) 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 公共建筑部分 ) 设计审核要点

More information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J11363-2009 DGJ32/TJ76-2009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09-01-10 发布 2009-04-01 实施 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DGJ32/TJ76-2009

More information

大16开产品画册排版.cdr

大16开产品画册排版.cdr 北京圣莱特商贸有限公司 中国 北京 新型产品 XYZ 20A 颜色 黑色 尺寸 210*180*130mm 功能参数 1 使用高转换效率单晶硅片 太阳能转换效率高达16%以上 2 太阳能电池板规格 10W 3 充电器内置高容量可充电电池 20AH 4 输出电压 220V 5 用交流适配器给充电器内置电池充电时间 5小时 (6) 太阳能给充电器内置电池充电时间 20小时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4.2.13;4.2.14)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除 和 条外的条文 ) 8 室内环境质量 ( ) 11 提高与创新 (11.2.2)

目录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4.2.13;4.2.14)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除 和 条外的条文 ) 8 室内环境质量 ( ) 11 提高与创新 (11.2.2) 重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主要技术达标及审查要点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童愚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 2015 年 目录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4.2.13;4.2.14)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5.2.17-1)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除 6.2.8 和 6.2.14 条外的条文 ) 8 室内环境质量 (8.2.3-2) 11 提高与创新 (11.2.2)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More information

清远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0919.doc

清远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0919.doc ( GB/T50378-2014) Design guideline for green building in QingYuan Area 2015 2015 2013 11 26 GB/T 50378-2014 2015 1 1 GB/T 50378-2014 1 A B 2 AB I II 3 3.2 4 C 5 6 H A 01 4.1.4 III 5.2.16 7.1.3 7.2.9 5.2.15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9E3B6ABCAA1C2CCC9ABBDA8D6FEC9F3B2E9D2AAB5E356312E352E646F63>

<4D F736F F D20B9E3B6ABCAA1C2CCC9ABBDA8D6FEC9F3B2E9D2AAB5E356312E352E646F63> 广东省 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 ( 基于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 试行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 一五年三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2 3 审查流程... 5 4 审查材料及要求... 8 5 各专业审查要点... 10 5.1 规划专业... 10 5.2 建筑专业... 14 5.3 给排水专业... 22 5.4 暖通专业...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三. 绿色评价 绿色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政策推进 绿色建筑的政策推进 英国公布了零碳建筑方案 Low carbon estate 低碳地产 美国提出 2030 年达到 碳中和 或 零碳 目标 欧盟未来 10 年经济发展要实现三大目标 : 建设既有竞争力又更加绿色的经济是目标之一 日本公布低碳社会建设推进基本法案 德国开始制定了向低碳经济转轨的战略 强调低碳经济为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韩国政府还计划到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管理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酒店管理 3 智能控制技术 4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物联网应用技术 2 汽车营销与服务 2 会计 3 软件技术 2 财务管理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金融管理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工商企

旅游管理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酒店管理 3 智能控制技术 4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物联网应用技术 2 汽车营销与服务 2 会计 3 软件技术 2 财务管理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金融管理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工商企 广西普通高招计划 商务英语 2 机电一体化技术 2 商务日语 2 工业机器人技术 2 酒店管理 2 智能控制技术 2 电气自动化技术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软件技术 2 汽车电子技术 2 物联网应用技术 2 软件技术 2 数控技术 4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会计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财务管理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 工商企业管理 2 模具设计与制造 4 物流管理 2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2 3 4 5 6 / / 7 8 9 10 11 ES Elevator Shuttle EC Elevator Cross carriage 12 13 14 ES Elevator Shuttle EC Elevator Cross carriage 15 16 17 2. 55X16 600 19 80.000m³ 31 42.160 m³ 36 17 19 Istanbul / Sisli,

More information

2

2 备案号 :J10XXX-201X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33/T1039-201X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 征求意见稿 ) 2016-XX-XX 发布 2017-XX-XX 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More information

1000w 1000w 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曲线图 风速 m/s 输出功率 P(w) 风速 m/s 输出功率 P(

1000w 1000w 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曲线图 风速 m/s 输出功率 P(w) 风速 m/s 输出功率 P( 1000w 1000w 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曲线图 风速 m/s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输出功率 P(w) 20 65 130 240 390 580 825 1100 1300 1380 风速 m/s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输出功率 P(w) 1380 1350 1310 1255 1185 1095 990 875 735 570 1000w

More information

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设计实例及问答目录

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设计实例及问答目录 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设计实例及问答目录第 1 章综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常用设计参数及技术资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2 方案设计常用估算指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3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4 常用阀门简介与选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文本及工程制图要点...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2CCD7B0B1EAD7BCB7A2B2BCB8E52E646F63>

<4D F736F F D20C2CCD7B0B1EAD7BCB7A2B2BCB8E52E646F63>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440-2008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nvironmental labeling products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 发布稿 ) (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 2008-07-03 批准 2008-09-01

More information

XGW1-12户外环网柜.indd

XGW1-12户外环网柜.indd ABOUT CREAT 信誉等级 科锐公司连续被评为国内信誉等级最高的 AAA 级企业 ISO 9001 质量论证体系 2002 年通过了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T19001-2000 质量体系认证 2006 年通过了北京新世纪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T19001-2000 质量体系认证 2008 年通过了北京新世纪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T19001-2000

More information

产品编号 : LEDARE 里代尔 LED 灯泡 :E27,5000 开, 球形 / 乳白色,600 流明 LED1420G8K5 供应商编号 : 信息 600 流明 5000 开 小于一秒 可调光 灯具尺寸 ( 单位 : 毫米 ) 120 x 60 8 瓦 600 流

产品编号 : LEDARE 里代尔 LED 灯泡 :E27,5000 开, 球形 / 乳白色,600 流明 LED1420G8K5 供应商编号 : 信息 600 流明 5000 开 小于一秒 可调光 灯具尺寸 ( 单位 : 毫米 ) 120 x 60 8 瓦 600 流 LEDARE 里代尔 LED 灯泡技术规格 产品编号 : 00301423 LEDARE 里代尔 LED 灯泡 :E27,600 流明, 可调光 / 球形透明 LED1423G9/LED1427G9 供应商编号 : 22858/21633 信息 600 流明 小于 1 秒 可调光 灯具尺寸 ( 单位 : 毫米 ) 120 x 60 8.6 瓦 600 流明 灯具功率因素 0.7 显色 87 产品编号

More information

统一书号 : 定 价 : 元

统一书号 : 定 价 : 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 J12777 2014 DGJ32/J173 2014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Jiangsudesig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 2014-09-22 发布 2015-01-01 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定发布 统一书号 :155345 473 定 价 : 50.00 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Jiangsudesig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

More information

03-Goal Blue Clear

03-Goal Blue Clear 暖 通 空 调 设 计 对 能 效 标 准 的 理 解 与 思 考 2016 年 7 月 29 日 宁 夏 银 川 携 手 共 赢, 铸 建 行 业 诚 信 诚 信 制 造, 诚 信 设 计 2 张 杰 中 国 勘 察 设 计 协 会 建 筑 环 境 与 能 源 应 用 分 会 副 理 事 长 北 京 市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副 总 工 程 师 机 电 设 计 所 所 长 ;

More information

SLIPFORMER sf A P P L I C A T I O N SF T 2

SLIPFORMER sf A P P L I C A T I O N SF T 2 NORDIMPIANTI P R O D U C T S A P PLI C A T I O N S T U R N K E Y S E R V I C E G L O B A L T U T T SLIPFORMER sf A P P L I C A T I O N SF T 2 4 Jumbo h1000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T T 20 500mm 1000mm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目      次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 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 报批稿 ) 2017-XX-XX 发布 2018-4-1 实施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1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安徽省地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More information

认证单元名称 蒸发冷却型活塞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11 A 蒸气压缩循环蒸发冷却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JB/T 蒸发冷却型涡旋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蒸发冷却型螺杆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蒸发冷却型离心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12 A 13 A 低环境温度

认证单元名称 蒸发冷却型活塞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11 A 蒸气压缩循环蒸发冷却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JB/T 蒸发冷却型涡旋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蒸发冷却型螺杆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蒸发冷却型离心式冷水 ( 热泵 ) 机组 12 A 13 A 低环境温度 热泵热水机 溴化锂机组 1 A 2 A 3 A 4 A 5 D 6 D 7 D CRAA 产品认证性能认证范围 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 GB/T 21362-2008 GB 29541-2013 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 GB/T 23137-2008 GB 29541-2013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JB/T 12841-2016 游泳池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JB/T 11969-2014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1B6BDADCBD5CAA1C2CCC9ABBDA8D6FEC9E8BCC6B1EAD7BCA1B7D6D0C9E6BCB0A1B0D3A6A1B1B5C4CCF5BFEEC8B7C1A2D2C0BEDDB1ED2E646F63>

<4D F736F F D20A1B6BDADCBD5CAA1C2CCC9ABBDA8D6FEC9E8BCC6B1EAD7BCA1B7D6D0C9E6BCB0A1B0D3A6A1B1B5C4CCF5BFEEC8B7C1A2D2C0BEDDB1ED2E646F63>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中涉及 应 的条款确立依据表 为便于抓住重点, 提出有针对性意见, 编制组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报批稿中涉及 应 的条文分成 三类, 供讨论时参考 : 第 1 类 : 相对笼统, 不易量化考核的要求 第 2 类 : 有量化指标的要求 第 3 类 : 不 一定有量化指标, 但相对传统做法或其他省市做法, 增加了工作量 增加了应用技术或投资的要求 第 4 章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及文件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目录 2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目录 2 聚焦 REC27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目录 2 REC27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2 概述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2 2 2 2 2 A B1 B2 C D E 22 2 2 系统图示 2 2 2 2 2 2 主要特征及优点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2 2 集成控制 2 2 节能 安全运行 运行模式 远程锁定复位 可根据需求提供特殊机型 无接合间隙及机械迟滞 简单的试运行及燃烧器设定 2

More information

2 术语

2  术语 中 国 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 村 庄 景 观 环 境 工 程 技 术 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rural landscape ( 征 求 意 见 稿 ) CECS285 285:201 :2011 主 编 单 位 : 中 国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国 家 住 宅 与 居 住 环 境 工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2C9E8BCC6BDD7B6CECCE1BDBBB2C4C1CF2DD7A1D5AC5FB1EDB8F1B5F7D5FB2E646F63>

<4D F736F F D2032C9E8BCC6BDD7B6CECCE1BDBBB2C4C1CF2DD7A1D5AC5FB1EDB8F1B5F7D5FB2E646F63>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材料清单 电子版申报材料分类建议 1 基本材料 2 规划专业 1.1 项目审批文件 1.2 建设单位文件 1.3 设计单位文件 1.4 咨询单位文件 1.5 其他文件 2.1 规划图纸 2.2 环评报告书 ( 表 ) 2.3 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2.4 地勘报告 2.5 废弃场地利用资料 2.6 旧建筑评价分析资料 1. 土地使用证 2. 立项批复文件 3. 规划许可证 4.

More information

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4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发布 实施 湖南省住

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4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发布 实施 湖南省住 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43/003-2010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2011-04-18 发布 2011-08-01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2 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More information

水功能区划报告

水功能区划报告 全 国 重 要 江 河 湖 泊 水 功 能 划 (2011-2030 年 ) 二 〇 一 二 年 三 月 全 国 重 要 江 河 湖 泊 水 功 能 划 (2011-2030 年 ) 二 〇 一 二 年 三 月 前 言 水 是 生 命 之 源 生 产 之 要 生 态 之 基 水 资 源 短 缺 水 污 染 严 重 仍 然 是 当 前 制 约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収 展 的 主 要 瓶 颈

More information

江苏省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 专家评审报告

江苏省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 专家评审报告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宣贯 (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景观环境设计 ) 主讲人 : 陶敬武 钱正超 宣贯目录 一 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背景二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编制概况三 相关绿色施工图设计审查文件简介四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第四章 : 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五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第五章 :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六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第十一章 : 景观环境设计 一 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背景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标准化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〇 目 录 一 发展环境 1 2 二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一 ) 指导思想 3 ( 二 ) 发展目标 4 三 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5 6 四 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7 五 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 8 ( 一 ) 生产性服务业 9 10 ( 二 ) 生活性服务业 六 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 一 ) 能源生产与利用 11 ( 二 )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 三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3033C2CCC9ABBDA8D6FEC9F3B2E9D2AAB5E320B9FAD1D0BDA8BFC620BAFACCFABEFC2E >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3033C2CCC9ABBDA8D6FEC9F3B2E9D2AAB5E320B9FAD1D0BDA8BFC620BAFACCFABEFC2E > 新版湛江市建筑节能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宣宣贯培训 主办单位 : 湛江市住房和建设局承办单位 : 深圳国研建筑科技有限公公司 绿色建筑审查要点 深圳国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胡铁军联系方式 :13826584075 录 01 规划 ( 建筑 ) 专业 05 给排水专业 02 建筑专业 03 暖通空调专业 04 电气专业 06 结构专业 07 景观专业 1 录 2 规划

More information

编制说明 一 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011] 41 [2014]63 二 编制过程

编制说明 一 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011] 41 [2014]63 二 编制过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试行 ) 编制说明 一 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011] 41 [2014]63 二 编制过程 三 主要内容 (CO 2 ) CO 2 (CH 4 ) CO 2 CH 4 CH 4 CH 4 CO 2 CO 2 四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006 IPCC IPCC 目录 一 适用范围 二 引用文件 ISO 14064-1 2005 2006IPCC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B8A3BDA8CAA1D0C2B0E6C2CCC9ABBDA8D6FECAA9B9A4CDBCC9F3B2E9D2AAB5E35FC8ABCCD75F2E646F63>

<4D F736F F D DB8A3BDA8CAA1D0C2B0E6C2CCC9ABBDA8D6FECAA9B9A4CDBCC9F3B2E9D2AAB5E35FC8ABCCD75F2E646F63> 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 年 8 月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的通知 闽建科 [2015]33 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 ( 建委 ) 规划局 房管局, 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各图审机构 : 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省厅组织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现予以发布, 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 适用范围本要点适用于福建省新建

More information

RM500 CAT / ECM RM300 2

RM500 CAT / ECM RM300 2 CAT 路面再生机/稳定土拌和机 再生和稳定 RM500 CAT / ECM RM300 2 Cat RM500 RM300 3 4 75 mm 3" HMA 125 mm 5" HMA 75 mm 3" HMA 5 提高土壤承重能力 土壤稳定是指以机械或化学方式改进土壤承重特性的过程 粘性和半粘性原 土壤中掺入了煤灰 波特兰水泥和石灰等添加剂 以提高路基的抗压强度或 降低其可塑性 使用正确的添加剂进行稳定

More information

深圳市技术标准

深圳市技术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 试行 )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版 ) ( 征求意见稿 ) 2016 深圳 前 言 为贯彻落实 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 (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 253 号 ), 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自查与审查工作, 提高我市绿色建筑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受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委托, 由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与深圳国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在原

More information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介绍 曾捷曾宇许荷张江华李建琳盛晓康吴燕薛明杨金明徐亚军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北京 100013) 摘要 : 本文介绍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的编制背景 编制原则和体系结构, 详细讲解了规范中各主要章节的内容, 分析了各章节条文内容的设置原因 关注重点和创新特色 关键词 :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规范 1 规范编制背景 2008 年 6

More information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苏建科 2015 171 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 绿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和 江苏省民用建筑 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的通知 各市建设局 ( 建委 ): 为贯彻落实 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统一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审查尺度, 我厅组织编制了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和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DADCBD5CAA1C2CCC9ABBDA8D6FEC9E8BCC6B1EAD7BCA3A8B1A8C5FAB8E5D5F7BCAFD2E2BCFBB8E5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DADCBD5CAA1C2CCC9ABBDA8D6FEC9E8BCC6B1EAD7BCA3A8B1A8C5FAB8E5D5F7BCAFD2E2BCFBB8E5A3A92E646F63>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Jiangsu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 报批稿 ) 前言 为规范江苏省绿色建筑, 提高绿色建筑建设水平, 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印发 2012 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 修订计划 的通知 ( 苏建科 [2012]258 号 ),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经广泛征求意见 多次研讨和反复修改, 组织编制了

More information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报告(草案公示版)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报告(草案公示版) S t r i v i n g f o r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G l o b a l C i t y Foreword Overview of Shanghai 2040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Smart Growth und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ing A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AD7B1DACAD0BAA3C3E0B3C7CAD0BDA8C9E8CFEEC4BFC9E8BCC6CBB5C3F7CCE1B8D9F4DFC9E8BCC6D6B8D2FD2D 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AD7B1DACAD0BAA3C3E0B3C7CAD0BDA8C9E8CFEEC4BFC9E8BCC6CBB5C3F7CCE1B8D9F4DFC9E8BCC6D6B8D2FD2D E646F6378> 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说明提纲暨设计指引 ( 试行 ) 1 项目分析 (1) 项目概况 ( 位置 占地 用地性质 建设密度 容积率 绿地率等 ) (2) 现状分析 ( 下垫面分析 现状排水情况 工程地质概况 土壤渗透性 地下水位等 ) (3) 规划管控要求 (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雨水管渠接入方向 超标径流排放方向等 ) 2 设计依据 3 超标径流排放对超标径流排放分区的数量 各分区的面积及径流排放路径

More information

< Essential LEDtube > | < Philips >

< Essential LEDtube > | < Philips > Lighting Essential LEDtube - Affrdable LED slutin Essential LEDtube Essential LEDtube is an affrdable LED tube that is suitable fr replacing T8 flurescent lamps. The prduct prvides a natural lighting effect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建筑与结构 基本要求 建筑朝向 围护结构 电子信息设备选择与安装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建筑与结构 基本要求 建筑朝向 围护结构 电子信息设备选择与安装 ICS 35.020 L 04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157 2018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规范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data center of public institution 2018-11 - 07 发布 2018-12 - 0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3A4C9B3CAD0C3F1D3C3BDA8D6FEB7BDB0B8C9E8BCC6D5D0B1EACEC4BCFEC2CCC9ABBCBCCAF5D2AAC7F3B1E0D6C6D6B8C4CFD3EBC6C0C9F3D2AAB5E32D D4C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3A4C9B3CAD0C3F1D3C3BDA8D6FEB7BDB0B8C9E8BCC6D5D0B1EACEC4BCFEC2CCC9ABBCBCCAF5D2AAC7F3B1E0D6C6D6B8C4CFD3EBC6C0C9F3D2AAB5E32D D4C2E646F6378> 长沙市民用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绿色技术要求编制 指南与投标文件评审要点 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一长沙市民用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绿色技术要求编制指南... 总则... 2 2 基本要求... 3 3 建筑工程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绿色技术要求深度... 4 3. 设计总说明... 4 3.2 图纸内容... 7 3.3 其他要求... 7 4 建筑工程实施性方案设计文件绿色技术要求深度...

More information

Depl

Depl " " "... (kg) (kg) (kg) S Kv (m /h) =. Kv (m /h)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Kv (m /h) =.,, 0 0 00 0 0 00 0 0 0 0 0 00 0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Kv (m /h) =. 0 0 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一星0704.doc

Microsoft Word - 一星0704.doc 目录 1 前言 1 2 基本说明 2 3 申报指引 3 4 住宅建筑 4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7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1 4.5 室内环境质量 13 4.6 管理 15 5 公共建筑 17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7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9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1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3 5.5 室内环境质量

More information

第 5 卷第 9 期 3 9 年 月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1 ) + ; & ).& &+ 1 & / ) 5 93 & 9 *67893: + 99: 单相 谐波补偿电流对直流侧电压和电流纹波的影响分析!"#$%&'!"#$%&' '& ( ')*&+,& '(-./01 &

第 5 卷第 9 期 3 9 年 月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1 ) + ; & ).& &+ 1 & / ) 5 93 & 9 *67893: + 99: 单相 谐波补偿电流对直流侧电压和电流纹波的影响分析!#$%&'!#$%&' '& ( ')*&+,& '(-./01 & 第 5 卷第 9 期 3 9 年 月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1)+ ; &).& &+ 1&/) 593 & 9 *67893:+99: 单相 谐波补偿电流对直流侧电压和电流纹波的影响分析!#$%&'!#$%&''&(')*&+,& '(-./01&+ -2 3456-78&9:;'& &'

More information

勘查技术与工程 ( 高职本科 ) 物流工程 ( 高职本科 ) 文科 翻译 ( 高职本科 ) 建筑类 ( 高职本科, 含建筑学 城乡规划 ) 英语 ( 高职本科 ) 北京 二本 普通

勘查技术与工程 ( 高职本科 ) 物流工程 ( 高职本科 ) 文科 翻译 ( 高职本科 ) 建筑类 ( 高职本科, 含建筑学 城乡规划 ) 英语 ( 高职本科 ) 北京 二本 普通 昆明理工大学 2015 年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 省份 批次 类型 科类 专业名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安徽 二本 普通本科 理科 安全工程 582 582 582 包装工程 555 555 55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560 557 558 材料科学与工程 564 557 561 采矿工程 562 558 560 车辆工程 557 555 556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566 566 566 地理信息科学

More inform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DBJ/TXXX-2015 贵州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 试行 ) 报批稿 Code for 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 in Guizhou province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前言 本规范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黔建科通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2CCC9ABB0ECB9ABBDA8D6FEC6C0BCDBB1EAD7BC5FD5F7C7F3D2E2BCFBB8E55F B4F2D3A1>

<4D F736F F D20C2CCC9ABB0ECB9ABBDA8D6FEC6C0BCDBB1EAD7BC5FD5F7C7F3D2E2BCFBB8E55F B4F2D3A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office building ( 征求意见稿 ) - - 发布 -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2011 年 6 月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定 修订项目合同 [2009-1-83] 要求,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5DBD4B4D0C2B2C4B2FAC6B7CBB5C3F7CAE9A3A8554CB1EAD7BCA3A9>

<4D F736F F D20B5DBD4B4D0C2B2C4B2FAC6B7CBB5C3F7CAE9A3A8554CB1EAD7BCA3A9> P/N: 品名 DY-U-001:UL80 105 PVC 电线绝缘料 ( 通用型 ) 适用于 标准额定耐温等级 80 105 的 PVC 电线绝缘材 料 ( 绝缘厚度大于 0.76MM, 导体截面积小于 20AWG 规格的电子线请选 择 DY-U-008 专用型 ) 产品符合欧盟 ROHS 2.0 REACH 等环保要求 Volume resistivoty 体积电阻率 Ω.m 1.0 10 11

More information

1.1 热舒适性指标热舒适指标是指人体对热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反应 热舒适指数的评价指标有有效温度 热应力指标和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 (predicted mean vote,pmv) 等几种, 在 ISO7730 标准中, 用 PMV 和 PPD 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3] 本文利用 Fluent

1.1 热舒适性指标热舒适指标是指人体对热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反应 热舒适指数的评价指标有有效温度 热应力指标和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 (predicted mean vote,pmv) 等几种, 在 ISO7730 标准中, 用 PMV 和 PPD 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3] 本文利用 Fluent 冬季北方地区住宅建筑通风方式对比研究 王国建李庆平陈辰胡颐蘅 (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摘要 : 随着住宅节能技术的广泛推行, 对窗户的气密性要求越来越高, 冬季冷风渗透远远不能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风的最低需求 为了寻找节能 舒适的通风方式, 本研究利用 FLUENT 对工程中较为常见的通风方式 : 自然通风方式 自然进机械排通风方式 带热交换的墙式通风器方式 带热交换的通风换气机组方式在气流组织

More information

TAS - 990

TAS - 990 TAS - 990 TAS -990 TAS -990 TAS -990 WWW PGENERAL COM 优异的可扩展性 使您轻松应对多种分析需求 ASC 900 原子吸收 火焰自动进样器 TAS 990 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 焰法检测专用自动进样附件主要功 能 自动清洗 校零 自动进样 60个样 品杯 8 个标样杯 ASC 900 石墨炉 自动控温 自动进样器 冷却循环水装置 TAS 990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

More information

ø8 ø10 ø12 ø16 AP LED LED AP8M 100V IDEC AP2M AP6M AP8M AP1M 6V DC 12V DC 24V DC 5V DC 12V AC/DC 24V AC/DC 6V DC 5% 12V DC 10% 24V DC 10% 6V AC/DC 5%

ø8 ø10 ø12 ø16 AP LED LED AP8M 100V IDEC AP2M AP6M AP8M AP1M 6V DC 12V DC 24V DC 5V DC 12V AC/DC 24V AC/DC 6V DC 5% 12V DC 10% 24V DC 10% 6V AC/DC 5% ø8 ø1 ø16 AP LED LED AP8M 1V IDEC AP2M AP6M AP8M AP1M 5% 1% 1% 6V AC/DC 5% 1% 1% 5% 1% 1% 33mA 22mA 11mA 9mA R G A W 9mA R G A W 9mA R G A W 7mA S PW 7mA S PW 7mA S PW 9mA 11mA 11mA 9mA 9mA 9mA R G Y AW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Eco-house eco-cityecological cityecopolisecovilleecovillage 1971 N (N Yanitsky1984) (RichardRegister 1987)Roseland19971992 1997 19941998 1. 2. 3. 4. 75% 20 602020 2000 20045118GDP3.05 2874( )GDP1.8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FFBB7C0B8F8CBAEBCB0CFFBBBF0CBA8CFB5CDB3BCBCCAF5B9E6B7B E31322E32377A782E646F63>

<4D F736F F D20CFFBB7C0B8F8CBAEBCB0CFFBBBF0CBA8CFB5CDB3BCBCCAF5B9E6B7B E31322E32377A782E646F63> UDC G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P GB50974-2014 消 防 给 水 及 消 火 栓 系 统 技 术 规 范 ( 报 批 稿 ) Technical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and hydrant systems 2014 01 19 发 布 2014 10 01 实 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L10DC.doc

Microsoft Word - PL10DC.doc 蠕动泵 Peristaltic Pumps for Liquid PL10DC 系列 (Series PL10DC) 特点 Features 无油润滑 Oil-Free 耐腐蚀性 Corrosionresistant 免维护 Maintenance Free 低噪音低振动 Low noise level&vibration 可以任何方向安装 Can be mounted in any plane 结构紧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F项目成果报告-南方采暖.docx

Microsoft Word - EF项目成果报告-南方采暖.docx R-1308-18696 Grant Number R-1308-18696 08/01/2013-08/01/2014 Grant period 08/01/2013-08/01/2014 : Sector HVAC : Project Discription: With the fund of Energy Foundation,this research find the basic status

More information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2015版)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2015版)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 试行 )(2015 版 ) 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 2015 年 4 月 1 前言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50/T-066-2014 已于 2014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为更好地施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50/T-066-2014, 细化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判定依据, 提高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水平,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工作部署,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4CBD0D0BDD7B6CECCE1BDBBB2C4C1CF2DB9ABBDA82E646F63>

<4D F736F F D20D4CBD0D0BDD7B6CECCE1BDBBB2C4C1CF2DB9ABBDA82E646F63>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明材料要求及清单 ( 公建 ) 材料属性材料分类材料名称要求说明 土地使用证 项目审批文件 立项批复文件 规划许可证 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简介 建设单位法人证书建设单位文件开发资质证明银行出具的固定资产 年产值 负债证明材料 设计单位简介 设计单位文件 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基本材料 施工单位文件 监理单位文件 物业单位文件 设计实例介绍施工单位简介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监理单位简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物业单位简介物业单位资质证书

More information

安全注意事项 2. 设置对焦模式 3. 变焦 1. 安装和卸下镜头 4. 固定变焦环 1 2 CHI-2

安全注意事项 2. 设置对焦模式 3. 变焦 1. 安装和卸下镜头 4. 固定变焦环 1 2 CHI-2 CHI EF 镜头使用说明书 EF24-70mm f/4l IS USM 感谢您购买佳能产品! 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将镜头从寒冷的环境拿到温暖的环境中, 镜头表面和内部零件可能会发生结露 高温可能导致镜头故障 特点 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请勿透过镜头或相机观看太阳或明亮的光源 无论镜头是否装在相机上, 请勿将没有盖上镜头盖的镜头置于太阳下 本说明中使用的符号 CHI-1 安全注意事项 2. 设置对焦模式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FFBB7C0B8F8CBAEBCB0CFFBBBF0CBA8CFB5CDB3BCBCCAF5B9E6B7B6D3A1CBA2D0A3B6D4B8E5B6A8B8E530383231C8ABCEDEBADBBCA3A3A8CCF5CEC4BCB0CBB5C3F7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FFBB7C0B8F8CBAEBCB0CFFBBBF0CBA8CFB5CDB3BCBCCAF5B9E6B7B6D3A1CBA2D0A3B6D4B8E5B6A8B8E530383231C8ABCEDEBADBBCA3A3A8CCF5CEC4BCB0CBB5C3F7A3A92E646F63> UDC G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P GB 50974-2014 消 防 给 水 及 消 火 栓 系 统 技 术 规 范 Technical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and hydrant systems ( 此 文 本 为 报 批 稿, 仅 供 宣 贯 培 训 班 参 考 使 用, 最 终 版 本 以 中 国 计 划 出

More information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_征求意见稿2014-11-17.doc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_征求意见稿2014-11-17.doc ICS 备 案 号 :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 2014 非 固 化 橡 胶 沥 青 防 水 涂 料 施 工 技 术 规 程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ubberized Asphalt non-solidify waterproof gel ( 征 求 意 见 稿 ) 2014- - 发 布 2014- - 实 施 北 京 市

More information

编制工作大纲

编制工作大纲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 -201 备案号 :J -201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green building ( ) 201 - - 发布 201 -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green building JGJ XXX-201X ( ) 批准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More information

Conductix-Wampfle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IPT 2

Conductix-Wampfle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IPT 2 IPT 产品简介 非接触式动力和数据传输系统 Conductix-Wampfle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IPT 2 Conductix-Wampfle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IPT 3 9 1 2 3 4 5 6 7 8 4 2 3 4 1 8 5 7 9 6 ² ² ² - 无限的应用可能性... 用于变速箱总装线上的 AGV 小车

More information

河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河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河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目 录 总说明......1 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3 第一章基础工程... 9 1. 机械挖土方... 13 2. 打桩工程...15 3. 混凝土基础...1 8 第二章混凝土工程.....21 1. 现浇钢筋混凝土... 25 2. 钢筋制作 安装... 34 第三章砌体工程... 47 1. 砖墙及砌块墙... 51 2. 毛石墙...5 8 第四章墙面装饰工程......59

More information

换向阀 线圈系列 CO1 产品手册

换向阀 线圈系列 CO1 产品手册 系列 CO1 产品手册 2 Rexroth Pneumatics 系列 CO1 线圈宽度 30 mm A 型 3 线圈宽度 22 mm B 型 5 线圈宽度 15 mm 类型 C, 线圈组 7 线圈宽度 15 mm M8, 线圈组 9 补充性产品, 系列 CO1 线圈 online Rexroth Pneumatics 3 线圈宽度 30 mm A 型 标准化电路接口 EN 175301-803,

More inform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hlic huildings GB 主编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hlic huildings GB 主编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 2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e P GB 50189-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 白 T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2015-02 -02 发布 2015-10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