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5 年 Keywords:qualityproblem;reinforcementdesign;cast in situpilebysinkingtube;pilecapacity; compositefoundationwithsetlement reducingp

Similar documents
Untitiled


刘振华, 等 : 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沉降预估研究 91 淤泥质粉质黏土 (mq 3 4): 灰黑色, 可塑, 湿 - 饱和, 干强度与韧性中等, 具有明显臭味 全场分布, 厚度较深, 达 20m 左右 砂质黏土 (alq 3 ): 红褐色, 可塑 主要由黏性土混和砂石等组成, 砂石含量占 10

2016院报5期-合版-(五校)

超长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发挥特征分析

696 岩土力学 27 年 建筑物名称 高度层数 层数 表 两幢大楼的桩筏基础的基本资料 Table Basic data of iled raft foundations for two buildings 筏厚 埋置深度 桩的总数 桩的长度 桩的平均荷载 / kn 桩的容许承载力 / kn 总荷

第 期 陈新军 高 敬 旋转触探确定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转速速和贯入速率旋转贯入土中 同时测记锥头在旋转贯入过程中所受的贯入阻力 土在破坏过程中的抵抗扭矩 排土水压力等参数 通过这些参数来研究地层工程性质的一种测试方法 旋转触探试验适用于第四系一般黏性土 砂类土等细粒土松散堆积层 具有快速 经

第 9 卷第 3 期杨文强 : 液化地基土抗液化措施的分析计算 表 1 场地描述及承载力特征值表 T 层号岩土名称地层描述 层底 标高 / m 承载力特 征值 f ak / kpa 压缩模量 / MPa 1 粉土 Q 4 al, 褐黄色 黄褐色, 稍湿, 稍密, 干强度低, 摇振反应中等, 无光泽反

54 岩土力学 211 年 验, 研究发现同体积混凝土楔形桩较等截面桩竖向 承载力提高 2%~3% 左右 ;Kodikara & Moore [3] 基于等截面桩计算理论, 建立了一个楔形桩承载力 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实际工程进行预测, 计算结果与 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不过该公式仅适用于楔形角较 [4]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原位测试研究

<4D F736F F D20BDA8D6FED7AEBBF9BCBCCAF5B9E6B7B6204A474A39342D >

2014 年 5 月第 5 期叶永巧, 等 : 微型桩在某住宅楼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No 5 May2014 图 2 住宅楼平面示意 ( 单位 :mm) 2 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情况 2 1 地层岩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知 : 从地表起, 据野外钻探资料, 场区主要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Q ml 4 )

标题

<4D F736F F D20B9E3B6ABCAA1BDA8C9E8B9A4B3CCD6CAC1BFBCECB2E2BBFAB9B9C3FBB5A5A3A8C9EEDBDAD2D4CDE2C3FBB5A5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 E30392E3134B9D8D3DAD7E9D6AFBFAAD5B C4EAB9ABC2B7CBAED4CBB9A4B3CCCAD4D1E9BCECB2E2BBFAB9B9BBF9D7AEBCE

第 5 期 章定文, 等 : 路堤荷载下 DJM PVD 复合地基固结特性数值分析 829 DJM PVD 联合法加固淮盐高速公路试验段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 文献 [2] 报道了采用长排水板和短搅拌桩联合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 为了深入分析路堤荷载下 DJM PVD 复合地基的整体性状, 特别是其

Analysis of Pile Foundations and Load Tests 桩型选择与试桩设计 Jiangbin Wu, Weidong Wang, Yuting Huang, Xiangjun Wang & Shubo Nie,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


第 46 卷第 3 期 2019 年 3 月 探矿工程 ( 岩土钻掘工程 ) ExplorationEngineering (Rock & SoilDrilingandTunneling) Vol.46No.3 Mar.2019:68-74 基于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和桩周土体应力状态的 基桩极限侧阻力分

284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微型桩托换加固技术将上部较大荷载传递到下部坚 硬土层 从而达到地基基础加固的目的 2 0 1 6年 站地基基础进行加固设计 1 3 目前 许多学者和工程研究人员均对微型桩托换加固技术 1 工程概况 在不同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 李湛等通过相关工程 实 例 提 出 既 有 建 筑

Ⅰ Ⅱ1 2 Ⅲ Ⅳ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

Microsoft Word - 24-p doc

标题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路 基 工 程 94 2 0 1 8年第 6期 总第 2 0 1期 Subg r a deen g i ne e r i n g DOI 10 13 37 9 j i s s n 1 00 3 8 8 25 2 018 06 20 高速铁路岩溶地区桩基后压浆仿真分析 张 伟1 张 凯2 马建林2 白

第 期刘润等 : 大直径超长桩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疲劳与强度恢复 453 利进行 安排施工进度和节约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 义 打桩就是用足够大的冲击能来克服土体对桩的 阻力, 破坏其原有的静力平衡状态, 使桩体下沉, 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桩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是 沉桩过程的关键所在, 桩周土体的性状及

河南省建筑地基处理与桩基有关问题的思考 第三版 [兼容模式]

Ⅰ Ⅱ Ⅲ Ⅳ

标题


< C4EAB5DA37C6DA2E6D7073>

前 言 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印发 2015 年度浙江省建筑节能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 建设发 [2015] 423 号 ) 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 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标准, 并结合我省静钻根植桩的应用实践, 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总

Microsoft Word - 黑白13-17-FK036-定-已转入.doc

96 路基工程 SubgradeEngineering 2018 年第 4 期 ( 总第 199 期 ) 层厚大于 3m 典型地质剖面, 见图 2 图 1 钻孔平面布置示意 1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场地定于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红星村七组, 宝轮镇南侧清江河右岸山体斜坡


自然科学版 预处理 视盘粗定位 视盘垂直坐标的粗定位 视盘水平坐标的粗定位

梁 倩, 等 : 扭转荷载下群桩基础的承载机理及特性研究 135 由于转角很小, 因此认为各桩基的水平位移近似等于桩基的路径长, 其中 d i 为转心到 i 桩轴心的距离,G Hi,G Ti 分别为桩基 i 的水平刚度和扭转刚度, 因此桩基 i 的转角 ψ i, 水平位移 S i, 承受的水平力 H

云南省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Ⅰ Ⅱ Ⅲ1 2 Ⅳ1 2?

第 6 期王翔鹰等 : 抗液化排水刚性桩沉桩过程的土压力响应 2185 [7 8] 提供足够的承载力 Tanaka 等针对既有路堤及 其他地下结构, 提出了使用具有排水性能的特制钢 制板桩对可液化土层进行围护处理的方法 对于特 制板桩的抗液化性能, 科研工作者展开了相关的后 续研究 : 振动台试验



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 2 2018 年8月 计算时当加翼桩最大应力达到材料允许强度 250 MPa 或泥面处桩身倾斜率达到 4 时 认为加翼桩达 到极限水平承载力状态 1 2 单桩和加翼桩水平承载性能对比 分别选取翼板面积 形状 埋深和刚度等 4 种翼板参数下加翼桩水平承载能力最优的工况

<4D F736F F D20D1D2CDC1B9A4B3CCBFB1B2ECB1A8B8E6B5C4D4C4B6C1D3EBCAB9D3C32E646F63>

第 5 期 李启民等 : 双排挤扩支护桩试验研究 9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支护结构 由于挤扩机具的 挤压作用, 支盘周围土体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压密作 用, 降低了压缩性, 提高了压缩模量, 其物理力学 性质优于原状土 [] 更为重要的是, 双排挤扩支护 桩前 后排的挤扩盘相连后, 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

二 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 授权知识产权情况 技术指标 应用推广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 不超过 1000 汉字 ) 一 立项背景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 沿海 沿江地区的道路建设常遇到复杂的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承载力低 稳定性差 工后沉降大, 路基工程的大量工程投资和工期都用于软土地基处理

Ⅰ Ⅱ 1 2 Ⅲ Ⅳ

Microsoft Word G-032 报告(审核).doc

Ⅰ Ⅱ Ⅲ Ⅳ

Microsoft Word - dehan_DH-PHC composited concrete pile_SC__ doc

ⅠⅡ 1 2Ⅲ 1 2 Ⅳ

<4D F736F F D20D5F7C7F3D2E2BCFBB8E5A3ADCCF5CEC4CBB5C3F7652E646F63>

CIP / ISBN Ⅰ. Ⅱ. Ⅲ. - Ⅳ. E CIP ISBN 7-8

第 6 期李飒, 等. 打桩过程中考虑溜桩影响的土阻力研究 1151 Zandwijk 等 [9] [10] [11] Alm 等和 Colliat 等进行了相似的 [12-13] 研究, 并提出了改进的模型 李飒等研究分析了 大直径长管桩的成桩机理, 提出了打桩过程中土阻力 变化特点并通过对土层打

标题

Ⅰ Ⅱ Ⅲ Ⅳ

增刊 2 王斌等 : 注浆成型螺纹桩抗拔承载特性的数值分析 573 施工工艺为基础, 并借鉴后注浆技术, 解决了螺纹 桩在软土地区的成桩施工难题, 具体的施工步骤参 见文献 [4] 注浆成型螺纹桩通过施工技术创新, 在等截面 圆桩外侧增加沿桩身缠绕的连续空间螺旋结构, 以 此改变了桩 - 土之间的相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5DAB6FED5C22020C9EEBBF9B4A1B9A4B3CCCAA9B9A42E707074>


第 38 卷 2018 年 9 月 第 9 期 中国港湾建设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Vol. 38 Sep No.9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承载性状数值分析 杨东岩 1,2, 史旦达 1, 邵伟 1 (1.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

标题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20142

UDC

深圳市建设局关于印发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 (SJG ) 的通知建规 号各有关单位 : 深 为统一深圳市基桩检测方法, 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 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我局组织有关部门修编的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

Microsoft Word - 附件.doc

? ⅠⅡⅢ Ⅳ 1 2


398 岩土力学 年 体的压缩性等其他因素, 对此解进行了修正 [8-9] 实践表明, 修正方法更加接近实际 相对于弹性 ( 或 弹塑性 ) 解析解,Priebe 法是一种偏于经验的计算 方法, 这种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满堂布桩的复合地基而言, 单元体侧向边 界上位移为 的假设更接近实

第 期 黄雪莲等 响应面优化绿色木霉菌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菌种 仪器与试剂 菌种的活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试验 优化工艺的验证 数据处理 结果与分析

第 31 卷第 3 期 2018 年 6 月 文章编号 : (2018)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 3

<4D F736F F D20B9ABC2B7C7C5C1BAB9E0D7A2D7AEBAF3D1B9BDACBCBCCAF5B9E6B3CC2D E3033>

第 5 期费康等 :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传递机理 765 其中 式中 R F R q p tan c 0 () (, ) sin π cos π tan () cos 为 Mohr-Coulomb 屈服面在 p-r q 平面 上的斜角, 通常指材料的内摩擦角 ; c 为材料的凝 聚力 ; 为剪应力

第 期 黄功华等高速铁路桩网结构路基沉降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度的土柱进行计算即 将 脉 冲 应 力 简 单 地 换 算 成 均 数值模型的建立 布荷载这种方法在静力计算中不失为一种简单方 便的方法但在考虑路基动力效应时这种荷载模式 模型结构 以武 广 客 运 专 线 直 线 路 基 地 段 为 研 究

标题

CIP / ISBN Ⅰ. Ⅱ. Ⅲ. Ⅳ. F CIP www. economyph. com com A

(CIP) /. :,2004 ISBN Ⅰ Ⅱ Ⅲ 1 2 Ⅳ D CIP (2004) ( 1 :100029) : : :4 00 : :0


标题

军事十万个为什么 军事约章

Ⅰ Ⅱ Ⅲ Ⅳ

深基坑降水和环境保护的专项设计, 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设计工作 与基坑支护结构 ( 或隔水帷幕 ) 周围的地下水事流特征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支护结构及隔水帷幕的插入深度 降水井的位置等有关 326

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第 期 双月刊 年 月出版!"# " < ABC DE c AB ^ " M F GE PQ M ""# = 摘要! "#$ %&' (!)*+,!-*.# /.01 # $ 89 :; /.012 # ' $ <= ABCD E /.01 F

岩土力学 年 力 沉降和动力荷载下工作机制的理论与试验研 究 [-], 以及其他桩基形式的复合地基的计算分 析 [-] 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 在考虑与上部结构 相互作用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为之甚少, 而且由 于影响因素繁杂, 目前还没有文献对刚性桩在受到 上部结构惯性相互作用后抗震性能的各影响因素进

第 05 期 董房等 : 一种卫星遥测在线状态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 WEB 1 2 总体功能及组成 2.1 总体功能 1 2 3Web 2.2 结构组成 Web WEB WEB 2.3 系统各模块接口关系

第 29 卷第 9 期 Vol. 29 NO. 9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Chongqing Technol Business Univ. Nat Sci Ed Sept X * ABAQUS 1 2

标题

CIP / ISBN Ⅰ. Ⅱ. Ⅲ. - Ⅳ. C CIP / ISBN /C27

土木建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3 年 10 月 m,, 土性呈灰褐 深灰 灰黑色, 局部见有腐木块 泥炭质, 往下部细粉砂增多, 有腥臭味, 具海棉状和孔隙状结构, 流塑 ~ 软塑状态, 地基承载力 f 0 =82kPa;3) 淤泥质粉细砂层 : 层厚 0 70~9 30m, 平均厚度 3 1m

!!!!!!!!!!!!!!!!!!!!!!!!!!!!!!!!!!!!!!!!!!!!!!!!!!!!!!!!!!!!!!!!!!!!!!!!!!!!!!!!!!!!!!!!!!!!!!!!!!!!!!!!!!!!!!!!!!!!!!!!!!!!!!!!! 1

第 46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东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6 No.1 Jan.2016 DOI: /j.isn

第 3 期 钱思众等 : 高层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与分析 285 Theconstructionspeedandsiteprecipitationhasgreatinfluenceonsubsidencerate.Themeasuredulti matesubsidenceislesthancalcu


z

Ⅰ Ⅱ Ⅲ Ⅳ ~

Transcription:

第 30 卷 第 6 期 2015 年 12 月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Vol.30 No.6 Dec. 2015 文章编号 :1673-7644(2015)06-0537-07 阳光小区住宅楼桩基质量问题与加固设计研究 肖俊华 1,2 1,2, 孙剑平 (1.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250101;2.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 : 沉管灌注桩的质量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是地基加固设计的前提, 加固设计方案优化可节省工程造价 文章针对阳光小区 11 层高层住宅楼的沉管灌注承载力未达设计要求的质量问题, 从工程地质条件 桩型传力机理 现场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桩基承载力偏低的原因 ; 利用复合减沉疏桩基础的概念进行加固设计优化, 并采用 Pile 软件对桩基沉降进行了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 阳光小区住宅楼场地桩长范围内存在可塑 软塑黏土层, 选定桩型传力机理不清, 当地施工能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是沉管灌注承载力未达标的主要原因 ; 加固方案若不考虑桩间土的分担作用, 基桩发挥极限承载力的 65% 即可承担上部荷载 ; 当考虑桩间土承担 10% 的上部荷载时, 基桩发挥极限承载力的 58.6%, 预计工程最终沉降在 15mm 以内 ; 从承载力和沉降控制两个方面考虑, 加固后桩基工程有足够的安全度 关键词 : 质量问题 ; 加固设计 ; 沉管灌注桩 ; 桩基承载力 ; 复合减沉疏桩中图分类号 :TU473.X 文献标识码 :A Studyonqualityproblemsandreinforcementmeasuresofpile foundationofaresidentialbuildingatyangguangdistrict XiaoJunhua 1,2,SunJianping 1,2 (1.SchoolofCivilEngineering,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Jinan250101,China;2.InstituteofProjectAppraisal andreinforcementof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nqualityproblem ofcast in placepilebysinkingtubeisthebasisof foundationreinforcementdesign,andoptimizedreinforcementdesignschemecansavetheengineering cost.an11 storiedhigh riseresidentialbuildinglocatedatyangguangdistrictisfoundedoncast in situpilebysinkingtube.however,thetestingresultshowsthatpilecapacitycouldn tmeetthedesign requirement.aimedatsuchqualityproblem,somefactorsarestudiedsuchasgeologicalconditions, bearingmechanism ofthe designed pile typ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reinforcementdesign,theconceptofcompositefoundationwithsetlement reducingpilesisintroduced foraddingpile;meanwhilepilefoundationsetlementispredictedwithpilesoftware.analysisand calculationresultsshow:(1)pilequalityproblemsarecausedbyexistenceofplastictosoft plastic clayatthepilelengthscope,unsuitablepiletypeanddefectivelyconstructingtechnique;(2)for optimizedreinforcementdesign,neglectingtheload sharingbetweensoilandpile,65% ofultimate bearingcapacityofpileisenoughtoresistupperloadwhileasumingsoiltaking10% oftotalupper load,58.6% isenough;(3)thefinalsetlementispredictedin15mm;(4)from twoaspectsof bearingcapacityandsetlementcontrol,thepilefoundationengineeringhasmarginofsecurity. 收稿日期 :2015-11-05 基金项目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IRT13075) 作者简介 : 肖俊华 (1969-), 女,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桩土共同作用及地基基础加固等方面的研究.E mail:13606412056@163.com

538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5 年 Keywords:qualityproblem;reinforcementdesign;cast in situpilebysinkingtube;pilecapacity; compositefoundationwithsetlement reducingpiles 0 引言 沉管灌注桩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桩型, 因其施工方便 成本较低被大量应用于多层住宅中 后来, 为提高单桩承载力, 发展了带扩大头的沉管夯扩桩, 并且已列入桩基规范 然而, 沉管灌注桩的工程质量问题也较多 [1-2], 通常是通过补桩即补足承载力的方式加以解决 然而, 有时因为补桩过密施工困难或造价方面的考虑, 则利用减沉疏桩基础的概念进行补桩 [3-4], 并从承载力和沉降两个方面考察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5-6] 文章通过某一工程实例, 分析沉管灌注桩质量问题原因, 并利用复合减沉疏桩基础的概念进行补桩, 从而优化地基加固方案并节省工程造价 1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黄河冲积平原地区阳光小区高层住宅, 地下一层, 地上十一层, 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 采用带扩大头的沉管灌注桩基础 桩顶设 650mm 800mm 承台梁, 梁底设 300mm 厚的防水底板, 防水底板底标高与承台梁底标高相同, 埋深约为 3.0m 原设计采用混凝土沉管扩底灌注桩, 混凝土为 C35 商用混凝土, 有效桩长 20m, 桩端位于第 9 层粉质粘土层 桩身直径 0.5m, 扩大头直径 1.0m, 采用二次扩底, 扩底参数, 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值为 1000kN 该工程设计采用 129 根沉管灌注桩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 沉积物为第四系粉土 粉质黏土及黏土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水位多年变幅 2.5m 左右 勘察期间自钻孔内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 1.30~3.20m 场区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1 表 1 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土层名称 平均厚度 /m 容重 /(kn m -3 ) 粘聚力 内摩擦角 c/kpa Φ/ 极限侧阻标准值 q sik /kpa 极限端阻标准值 q pk /kpa 压缩模量 E s1-2 /MPa 标贯数 /N 备注 ( 桩端持力层 ) 1 素填土 4.5 17.0 2 2 粉土 1.3 19.3 17 25.7 35 5.5 4 3 黏土 1.4 17.4 19 4.7 45 4.0 3 4 粉土 2.4 19.5 19 26.1 42 6.0 5 5 黏土 1.7 17.2 16 3.6 47 3.0 3 6 粉质黏土 2.4 19.4 37 11.2 52 5.5 4 7 粉土 1.6 19.5 16 26.1 47 8.0 10 8 粉质黏土 6.4 19.7 35 12.2 57 1400 6.0 5 补桩 1 9 粉质黏土 2.0 19.7 34 14.0 62 1700 8.0 8 工程桩 补桩 2 10 粉土 >7.0 19.4 30 19.7 75 2800 10.0 15 2 桩基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桩基静载荷试验结果全部桩基工程完工后, 进行验证性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试验采用慢速荷载维持法 三根试桩的试验曲线如图 1 所示, 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分别为 1200 1000 和 800kN 显然, 单桩竖向承载力值数 据较为离散, 极差大于 30%, 且其统计值小于设计承载力值 另外, 对桩基进行全面低应变检测, 所测 129 根桩中, 共有 Ⅰ 类桩 39 根, 占总桩数 30.23%; 共有 Ⅱ 类桩 72 根, 占总桩数 55.81%; 共有 Ⅲ 类桩 13 根, 占总桩数 10.08%; 共有 Ⅳ 类桩 5 根, 占总桩数 3.88%

第 6 期肖俊华等, 阳光小区住宅楼桩基质量问题与加固设计研究 539 图 1 单桩静载荷试验曲线图 2.2 桩基设计分析为分析设计桩型的传力机理, 有必要简述一下沉管桩的历史 普通沉管桩产生之初, 采用锤击 振动或静压方式成孔, 边拔管边灌注混凝土成桩, 多用于多层住宅 当使用不当时, 常出现缩颈 夹泥和吊脚等质量问题 [1-2]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受国外 Franki 桩的启发, 夯扩桩首先在杭州进行试验, 而在 1997 年武汉市制定了 WBJ8 1997 夯扩桩设计施工技术规定 [7] 夯扩桩是在原锤击沉管灌注桩机械设备与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增加 1 根内夯管, 采用一次或多次夯扩方式将桩端做成扩大头, 桩身混凝土在桩锤和内夯管的自重作用下压密成型 [8] 夯扩桩成桩深度一般不宜大于 15m 良好的封底措施 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是保证夯扩桩成功的关键, 其承载力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夯扩桩施工中常遇问题 : 管内进水止淤失效 钢筋笼下沉或上浮 桩身缩颈 断桩 夯扩困难及桩顶混凝土松散等 针对夯扩桩存在的问题, 北京率先发展了一种新的桩型即复合载体桩, 并先后形成 JGJ/T135 2001 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 [9] 和 JGJ135 2007 载体桩设计规程 [10] 复合载体夯扩桩采用细长锤夯击成孔, 将护筒沉到设计标高后, 细长锤击出护筒底一定深度, 分批向孔内投入填充料和干硬性混凝土, 用细长锤反复夯实 挤密, 在桩端形成复合载体, 然后放置钢筋笼, 灌注桩身混凝土而形成的桩 一般桩长小于 10m 与其他桩最大的不同是桩身相当于传力杆, 桩端扩大头及其周围的挤密土体作为复合载体承受上面传来的力 该工程选择带扩大头的混凝土沉管灌注桩, 从 其设计受力机理上分析, 属于桩身和桩端扩大头同时提供抗力的夯扩桩 在初步设计时设计人员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侧阻和端阻值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出极限标准值, 并由此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值 从计算结果看, 端阻占到总承载力的 50% 若使该桩达到设计承载力值, 即需要有良好的桩身质量提供侧摩擦力和使桩身轴力向下传递, 又需要良好的夯扩头对桩端土挤密的同时提供约一半的抗力 设计有效桩长 20m, 当属夯扩桩的极限长度, 且需要穿过 3 层及 5 层可塑 ~ 软塑粘土层, 易缩颈 该桩型设计对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要求高 2.3 桩基施工分析 该桩基施工时, 未先试桩而是直接大面积施工工程桩 由于当地缺乏相应的施工设备, 采用静压沉管方法施工, 全程采用商品混凝土, 和易及流动性好, 但与该桩型要求的桩端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性质相差甚远 ; 施工过程中桩端无任何封水封泥的措施, 该工法不可能形成夯扩头 从后期桩侧钻孔取样来看, 桩端附近取到的仅是含泥的混凝土状物 现场施工时由于第 1 层素填土较软弱, 桩架无法站立, 对其进行了换填, 换填厚度自基底标高以下约 1.0m; 设计桩长 20m, 这也是当地施工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深度 ; 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到成桩质量 现场桩头测量直径在 430~460mm 之间, 小于设计桩身直径 因此, 该工程桩型选择不合理, 桩身因缩颈难以可靠向下传力, 施工工艺又难以形成扩大头, 从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抗力设计值 3 桩基加固设计方案 由于工程桩基承载力值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必须进行加固设计 该工程原加固设计方案思路为 : 由于试桩极差偏大,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静载荷试验基桩承载力 的最小值, 即取 R a = Q u.min 2 =400kN, 承载力不足的部分通过补桩承担 新增基桩 ( 称补桩 1) 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 PHS-AB400(220), 桩长 13.6m, 设计承载力的特征值为 400kN 通过计算

540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5 年 共需补桩 167 根, 原桩基承台梁改为 800mm 厚的筏板 补桩方案中筏板面积 664m 2, 共布桩 258 棵, 相当于平均桩间距为 1.6m 无论是原沉管灌注桩还是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 都属于挤土桩, 补桩过密会影响到已施工的沉管灌注桩 而且新增补桩 1 桩端位于第 8 层粉质黏土层, 标准贯入锤击数及静力触探结果表明其工程性质均明显低于第 7 层粉土层和第 9 层的粉质黏土层 经建设方的要求, 拟对补桩方案进行进一步优 化 为提高单桩承载力及减少桩数, 将补桩桩长增加 ( 称补桩 2), 桩端位于第 9 层的粉质粘土层, 同时利用复合疏桩基础的概念适当减少桩数 考虑到第 9 层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固, 为避免压入困难, 桩长取 19.5m, 略小于原沉管灌注桩的桩长, 具体施工时应以设计桩端标高和压桩力综合控制 优化布桩时新增方桩尽量均匀布桩, 而且要确保剪力墙及柱附近一定有补桩存在, 新增补桩 79 棵, 桩位布置如图 2 所示 图 2 新增桩位布置图 /mm 4 加固设计的安全度评价 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方案即需要满足承载力方面的要求, 又要确保建筑物沉降满足规范要求 4.1 桩基承载力安全度评价 常规桩基础的设计是由桩基承担全部的上部荷载, 而复合疏桩基础 [11-12] [13] [14] 塑性桩或减沉桩 的概念均是指当允许地基有一定沉降且不超过规范值时, 采用较少的桩数达到减沉的目的 [15-16], 桩和桩间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基桩承载力可发挥到极限承载力的 70% ~90% 该工程加固方案原承台梁已改为 800mm 厚的筏板, 为利用复合疏桩基础概念进行补桩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4.1.1 补桩 2 的承载力预估首先给出同一场地相邻住宅楼的试桩资料, 在 未进行试桩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预估补桩 2 的承载力值 A 座住宅楼与文中工程桩基质量问题相似, 已采用原加固方案用补桩 1 进行补桩且已完成静载荷试验 ;B 座住宅楼与本工程采用同样的沉管灌注桩, 同样是静压方式施工, 因施工质量较好静载荷试验合格 ;C 座住宅楼为避免相似工程问题, 已改用 PHC 预应力管桩, 桩径为 500mm, 桩长为 23m 相邻住宅楼的试桩曲线如图 3 所示 由试桩结果可以看出 : 预制桩的桩身质量好, 试桩结果稳定, 总压缩变形量小, 回弹大, 试桩极限承载力尚有潜力 ; 而沉管灌注桩的桩身质量存在缺陷, 试桩结果离散性大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 各楼座基桩计算极限承载力值与试桩结果对比见表 2 由对比结果分析得出, 补桩 2 的承载力特征值将变化于 600~800kN 之间, 取补桩 2 的承载力特征值有足够的保障

第 6 期肖俊华等, 阳光小区住宅楼桩基质量问题与加固设计研究 541 图 3 相邻楼座单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a)a 座补桩 1,400mm 预应力方桩, 桩长 13.6m;(b)B 座工程桩,500mm 沉管灌注桩, 桩长 20m;(c)C 座工程桩,500mm 预应力管桩, 桩长 23m 表 2 各楼座基桩计算承载力值与试桩结果对比表 楼座 A B C 文中工程 桩号 A1 A2 B1 B2 B3 C1 C2 C3 补桩 2 试桩极限承载力 Q u /kn 800 800 2000 2000 1800 2200 2200 2200 1200~1600( 预估 ) 对应沉降 s/mm 2.2 1.6 10.0 10.0 22.7 6.7 9.0 7.5 5~10( 预估 ) 计算极限承载力 Q u /kn 1138 1818 2377 1734 试桩极极限承载力 Q u / 计算限承载力 Q u 0.70 1.06 0.93 取 0.70~0.9 备注未达极限已达极限未达极限尚未试桩 4.1.2 加固方案承载力安全度评价 (1) 不考虑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标准值 F 为 129000kN 原沉管灌注桩提供的极限承载力值 Q u1 为 103200kN 由新增补桩 2 提供的极限承载力值 Q u2 为 94800kN 假定桩间土不分担上部荷载, 则桩基承载力发挥系数为 η= F = 129000 Q u1 +Q u2 103200+94800 =65% 即桩基承载力发挥极限承载力的 65%, 即可以承担全部的上部荷载 (2) 考虑桩间土分担筏底土对上部荷载的分担是客观事实 [17][18], 即使是按常规桩基设计的桩筏基础, 只要筏板有沉降, 筏底土就会对筏板产生反力作用, 至于分担比例是多少, 则取决于桩土相对刚度 桩长 桩间距等诸多参数 [19] 根据文献 [19] 提供的诸多实测结果, 按土分担上部 10% 的荷载计算, 则桩基承载力发挥系数为 η= 0.9 F Q u1 +Q u2 = 0.9 129000 103200+94800 =58.6% 无论是否考虑桩间土对上部荷载的分担作用, 由于原沉管灌注桩与补桩 2 均采用保守取值, 因此, 在承载力方面桩基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4.2 地基沉降预测沉降计算分三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当沉管灌注桩承载力特征值满足 R a = 1000kN 时, 上部荷载完全由桩来承担, 按桩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沉降计算 (2) 当沉管灌注桩承载力的特征值为 R a = 400kN 时, 上部荷载由桩土共同分担, 按沉降控制复合疏桩基础计算沉降 (3) 工程补桩后, 根据前述承载力分析, 上部荷载可完全由桩来承担, 近似取 R a =620kN, 按桩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沉降计算 4.2.1 计算方法利用 Pile 软件对桩基进行沉降计算,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桩数对于沉降的影响, 计算采用 DGJ08 11 2010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0] 方法 (1)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 Geddes 基于 Mindlin 应力公式积分得出的单桩荷载在半无限弹性体中的应力解析式, 按简单叠加法原理计算群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 然后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端下土的压缩变形量, 计算式 (1) 为

542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5 年 S=ψ m T t=1 n t 1 E s,t σ Z,t,i ΔH t,i (1) i=1 式中 :T 为沉降计算点处压缩层范围内自桩端平面往下的土层数 ;E s,t 为桩端平面以下第 t 层土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应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MPa; ΔH t,i 为桩端平面下第 t 层土第 i 个分层处土体的竖向附加应力,kPa;ψ m 为桩端平面下第 t 层土第 i 个分层的层厚,m; 为桩基沉降经验系数, 根据经验或规范取值 (2) 沉降控制复合疏桩基础计算方法作用于承台底面处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为 P, 承台底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应力为 σ c,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R k, 基桩自重标准值为 G pk 沉降计算的原则为当 P-σ c A c nr k 时, 沉降即为桩顶附加荷载 P-σ c A c 为 n +G pk 的 n 根桩作用下产生的沉降, 按桩基沉降计算方法计算 当 P-σ c A c nr k 时, 沉降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在桩顶附加荷载为 R k +G pk 的 n 根桩作用下产生的沉降, 按桩基沉降计算方法计算 ; 另一部分是在承台底面附加荷载为 P-σ c A c -nr k 作用下的沉降, 按浅基础沉降计算方法计算 4.2.2 计算结果与分析相邻 B 座和 C 座住宅楼均已封顶, 沉降监测数据表明 : 尽管 C 座采用了预应力管桩, 桩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要高一些, 但两座楼的沉降基本一致, 与桩基沉降计算原理相符合 ; 监测点最大沉降约 15mm 该工程沉降计算时, 根据上海地区的经验, 土的模量取 3 倍的 E s1-2, 根据相邻楼座的实测结果调整沉降经验系数取 0.15, 三种情况下沿 D 轴的沉降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见, 当原方案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 计算沉降值为 13.7~17.8mm, 与已建相邻住宅楼实测沉降非常接近 当原方案桩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 由于相当部分荷载由筏底土承担, 筏底土的变形对沉降计算 贡献 较大, 且软件计算时单桩荷载叠加了自身有效重量, 故计算沉降约 60~ 85mm, 依据工程经验该值偏大 当采用拟定加固方案时, 桩基承载力可满足设计要求, 由于增加了桩数, 计算沉降值为 10~14.1mm, 小于第一种情况下的沉降值 图 4 三种情况下建筑物沉降曲线图预计加固方案的最终沉降量为 15mm 以内 5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 : (1) 该桩基质量问题原因为 : 当可塑 ~ 软塑黏土存在时, 选择夯扩桩型不合理, 现场施工技术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2) 该加固设计进行桩基承载力补强的同时, 合理利用减沉疏桩基础的概念优化补桩方案, 经分析计算表明 : 不考虑桩间土的分担作用, 基桩发挥极限承载力的 65% 即可承担上部荷载 ; 当考虑桩间土承担 10% 的上部荷载时, 基桩发挥极限承载力的 58.6% (3) 利用相邻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沉降预测, 加固后地基的预估最终沉降量在 15mm 以内 (4) 从承载力和沉降控制两个方面考虑, 加固后桩基工程有足够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 [1] 付江波, 石群. 沉管夯扩桩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J]. 建筑技术,2006,37(3):226-227. [2] 杨红卫, 刘景德, 吴扬仁, 等. 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分析及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J]. 建筑科学,2004,20(3):46-49. [3] 肖贤.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J]. 江苏建筑, 2011(5):82-83. [4] 王雷, 王传甲, 郭玉君.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性状研究 [J]. 工业建筑,2011,41(S):445-448. [5] 秋仁东, 刘金砺, 高文生, 等.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若干问题 [J].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S2):15-23. [6] 蒋刚, 江宝, 李雄威, 等. 桩筏基础承载过程的安全度分析 [J]. 土木工程学报,2015,48(S2):191-196.

第 6 期肖俊华等, 阳光小区住宅楼桩基质量问题与加固设计研究 543 [7] WBJ8 97, 夯扩桩设计施工技术规定 [S]. 武汉 :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997. [8] 沈保汉. 我国夯扩桩的发展现状 [J]. 工业建筑,2004,34(2): 45-49. [9] JGJ/T135 2001, 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 JGJ135 2007, 载体桩设计规程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1] 管自立. 疏桩基础设计实例分析与探计 ( 一 )[J]. 建筑结构, 1993(10):26-31. [12] 管自立. 疏桩基础设计实例分析与探计 ( 续 )[J]. 建筑结构, 1993(11):42-46. [13] 宰金珉. 塑性支承桩 卸荷减沉桩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 [J]. 岩土工程学报,2001,23(3):273-278. [14] 杨敏. 基于变形控制设计原则的减小沉降桩基础研究 [J]. 岩 土工程学报,2000,22(4):481-486. [15] 陈阳, 乔仲发. 基于联合求解法的疏桩地基沉降计算研究 [J]. 岩土力学,2012,33(5):1491-1496. [16] 黄绍铭, 岳建勇, 黄昱挺. 采用减沉路堤桩处理大面积堆载下软土地基的设计与实践 [J].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7):1228-1238. [17] 杨军, 杨敏. 筏土接触对基础承载性状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S1):87-91. [18] 付利兵. 桩筏基础荷载分担的分析与建议 [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7(5):149-151. [19] 赵锡宏, 龚剑. 桩筏 ( 箱 ) 基础的荷载分担实测 计算值和机理分析 [J]. 岩土力学,2005,26(3):337-341. [20]DGJ08 11 2010,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上海 :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 集团 ) 有限公司,2010. ( 学科责编 : 吴芹 )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上接第 531 页 ) [4] 卢胜强, 郑煜, 邓圭玲, 等. 拉锥球透镜光纤和柱状楔形透镜光纤与半导体激光器耦合的比较研究 [J]. 中南大学学报,2014, 45(1):71-76. [5] TangZ.,ZhangR..Optimizationoffiber opticcouplingand alignmenttoleranceforcouplingbetween alaserdiodeand a wedgedsingle modefiber[j].opticscommunications,2001 (199):95-101. [6] 王锦妍.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效耦合技术研究 [D]. 济南 : 山东建筑大学,2011. [7] 王艳红, 王海伟, 王高.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高效率光纤耦合系统设计 [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4):102-106. [8] 罗亚梅, 梁一平, 熊玲玲. 球状光纤耦合器参数与耦合效率的关系 [J]. 激光杂志,2006,27(3):10-12. [9] 尤杨, 赵茗, 杨振宇. 波导与光纤耦合设计研究进展 [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2):62-71. [10] Kazuo S., Shin I. K.. A new lensed fiberconfiguration employingcascadedgi fiberchips[j].lightwavetechnology, 2000,18(6):787-794. [11] 商继敏, 朱伟.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耦合系统透镜导管的效率研 究 [J]. 激光技术,2011,35(6):824-827. [12] YodaH.,ShiraishiK..Anewschemeofalensedfiberemploying awedge shapedgraded indexfibertipforthecouplingbetween high powerlaserdiodesandsingle modefibers[j].lightwave Technology,2001,19(12):1910-1917. [13] 李鹏, 张全. 柱状楔形微透镜光纤与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效率研究 [J]. 光学仪器,2006,28(3):52-55. [14] 于海鹰, 邹德恕, 崔碧峰, 等. 微透镜光纤在半导体激光器中的应用研究 [J]. 半导体光电,2005,26(5):400-405. [15] Poxson D. J., SchubertM. F., MontF W.. Broadband omnidirectional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j].opticsleters,2009,34(6):728-730. [16] TangH.Q.,ZhangQ..Cylindricallensedfibersoptimizedfor 980nmpumplaserdiodecoupling[J].SPIE,2002(4905):157-160. [17] 赵勇, 李鹏生, 浦昭邦. 基于 ABCD 定律的 LD SMF 高斯光束模式匹配方法的研究 [J]. 光电子激光,2000,11(3):274-276. [18] 孔小健, 曹华梁. 基于 ABCD 矩阵的楔形柱面光纤微透镜的耦合技术分析 [J]. 光学与光电技术,2012,10(1):48-51. ( 学科责编 : 吴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