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Similar documents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4-15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2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學佛五講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第35義】中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24-1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祥菩薩 寶吉祥菩薩 積吉祥菩薩 智慧吉祥菩薩 山自在王菩薩 法自在王菩薩 世自在王菩薩 梵自在王菩薩 數自在王菩薩 龍自在王菩薩 寂靜自在王菩薩 不 動自在王菩薩 威力自在王菩薩 最勝自在王菩薩 最寂音菩薩 無等音菩薩 地震 音菩薩 大海潮音菩薩 大雲雷音菩薩 法光音菩薩 虛空音菩薩 一切眾生廣大善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覺菩薩 開敷覺菩薩 普照三世覺菩薩 廣嚴覺菩薩 普觀覺菩薩 法界光明覺菩薩 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 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具無礙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從 華嚴經 十地品 面向的定義與內容... 2 三 從 十地品 來看善慧地修行的法門... 5 ( 一 ) 地前菩薩九地的修行... 6 ( 二 ) 菩薩如實知眾生種種相... 8 ( 三 ) 菩薩建立九地的境界 四 菩薩修習 四無礙智 的法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七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Seventh Ground 43 ( 第七地 ) dì qī dì 是時天眾心歡喜散寶成雲在空住 shì shí tiān zhòng xīn huān xǐ sàn bǎo c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附件一: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

17-72c-1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840 提示 Excel - Excel -- Excel (=) Excel ch0.xlsx H5 =D5+E5+F5+G5 (=) = - Excel 00

5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九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Ninth Stage 53 ( 第九地 ) dì jiǔ dì 說此菩薩八地時 如來現大神通力 shuō cǐ pú sà bā dì shí rú lái xiàn dà sh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T050X_02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Microsoft Word doc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51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1 一 從人間佛教 的特質談起 依佛教文明之發展而觀 其創興源自於印度釋迦族之悉達多王子 眼見現實世間之眾生皆須面對的生老病死 以及與其相關涉而由之生起 之憂悲苦惱等諸多問題 因而出離王宮 追求究竟終極之了悟與超脫 歷經多年的苦修 終至證悟世間存在之真諦 並廣為世

A 華嚴金獅獎參考資料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 上昇樓閣, 當願眾生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untitled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PowerPoint 簡報

是追求 身相端嚴, 也不是為了 五欲快樂 等福報, 自自然然的該做就做, 這樣的 布施 就對了 例如很多修行的朋友, 希望下輩子長的莊嚴, 就專門供花 ; 希望求財, 就專門打聽, 那裡在建廟, 可以供龍柱或是佛像等, 如此的情形, 大家看了很多, 這就有所 住 的布施 六祖能大師說真正的菩薩, 布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為證佛智境界 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 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 為正緣慮諸佛妙法 為修無漏法之差別 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 為趣入於決定智門 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 為證廣大無礙解地 為菩提心念不遺失 為善成熟諸有情界 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 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 所謂由承諸佛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Microsoft PowerPoint - 遊戲企劃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極樂密碼封面--繁1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切, 但求有利於人 我相信 : 涓滴 洪流 微波 巨浪, 終將匯成汪洋法海而莊 嚴法界, 實現大乘的究極理想於人間 否則, 根本既喪, 什麼入世 出世, 都只 是戲論而已! 二 由淺入深, 以緣起論從現實出發, 才是人人可信 能學的佛法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四冊 p.265 ~ p.266: 中國過去的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七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Seventh Ground 43 ( 第七地 ) dì qī dì 是時天眾心歡喜散寶成雲在空住 shì shí tiān zhòng xīn huān xǐ sàn bǎo c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Erwin Schrodinger

Microsoft Word - 密宗基本知識 - 釋佛五百願_website version_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經典專題變成八識, 這是罪, 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 我們今天世間, 那個標準就更低了 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 三惡道的標準 起心動念的時候, 都是三惡道的罪業 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 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 確實指這個 嚴重的分別執著, 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 很淡薄, 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 尤

Transcription: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第三有描述為 直知過去宿命之事為 通 ; 若知過去因緣行業, 為 明 復之直知死生彼, 是名為 通 ; 知行因緣, 際不會失, 是名為 明 復次直盡結仗, 不知更生 更不生, 是名 漏盡通 ; 若知漏盡更不復生, 是名為 明 前面的內文的結使和漏, 都是煩惱不同的說法 三 宗趣 以智用自在為宗, 為圓滿等覺無方攝化為趣 無方攝化意為可以到任何 方位度化眾生 四 釋文 經文 -- 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 : 佛子!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通 何者為十?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他心智通, 知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差別, 所謂 : 善心 不善心 廣心 狹心 大心 小心 順生死心 背生死心 聲聞心 獨覺心 菩薩心 聲聞行心 獨覺行心 菩薩行心 天心 龍心 夜叉心 乾闥婆心 阿脩羅心 迦樓羅心 緊那羅心 摩睺羅伽心 人心 非人心 地獄心 畜生心 閻魔王處心 餓鬼心 諸難處眾生心, 如是等無量差別種種眾生心悉分別知 如一世界, 如是百世界 千世界 百千世界 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眾生心悉分別知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 解 普賢菩薩告知所有菩薩說, 大菩薩有十種神通, 內容為有他心通, 天眼通, 知過去劫宿住, 盡未來際劫, 無礙清淨天耳, 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剎, 善能分別一言辭, 有無數的色身, 知道一切法的智慧, 能入一切滅盡三昧 此上十 1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八難眾生的心 這樣有無量差種種不同的眾生心, 都能分別知道 這樣的一個世界, 百個世界, 千個世界, 一百個千世界, 一百個千億無法計算世界, 乃至法界微塵數世界中的所有眾生心, 都能分別了知 這就稱為大菩薩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無礙清淨天眼智通, 見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眾生, 死此生彼, 善趣 惡趣, 福相 罪相, 或好或醜, 或垢或淨 如是品類無量眾生, 所謂 : 天眾 龍眾 夜叉眾 乾闥婆眾 阿脩羅眾 迦樓羅眾 緊那羅眾 摩睺羅伽眾 人眾 非人眾 微細身眾生眾 廣大身眾生眾 小眾 大眾, 如是種種眾生眾中, 以無礙眼悉皆明見 ; 隨所積集業 隨所受苦樂 隨心 隨分別 隨見 隨言說 隨因 隨業 隨所緣 隨所起, 悉皆見之, 無有錯謬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二無礙天眼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二個無礙清淨天眼智神通, 標名無礙, 表示見自在, 清淨表示能離開障礙, 天眼即是通的意思 有這種天眼智神通, 能見到無法言說的世界眾生死了又生, 到善趣, 惡趣, 有福報的長相, 不好的相貌, 美, 醜, 清淨與不清都能知道 生為天龍八部眾, 或生為人眾, 非人眾, 身變成微細相, 或變廣大身, 小眾, 大眾等, 都能以無礙眼見到, 隨所積集的業, 所受的苦樂, 隨心, 隨著分別, 見處, 言說, 因緣, 業報, 所緣, 及結果, 全都知道, 無有錯鋘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宿住隨念智通, 能知自身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一切眾生, 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宿住之事 所謂 : 某處生, 如是名, 如是姓, 如是種族, 如是飲食, 如是苦樂 從無始來, 於諸有中, 以因以緣, 展轉滋長, 次第相續, 輪迴不絕, 種種品類 種種國土 種種趣生 種種形相 種種業行 種種結使 種種心念 種種因緣 受生差別, 如是等事皆悉了知 又憶過去爾所佛剎微塵數劫, 爾所佛剎微塵數世界中, 有爾所佛剎微塵數諸佛, 一一佛如是名號, 如是出興, 如是眾會, 如是父母, 如是侍者, 如是聲聞, 如是最勝二大弟子, 於如是城邑, 如是出家, 復於如是菩提樹下成最正覺, 於如是處, 坐如是座, 演說如是若干經典, 如是利益爾所眾生, 於爾所時住於壽命, 施作如是若干佛事, 依無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 般涅槃後法住久近, 如是一切悉能憶念 又憶念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名號, 一一名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從初發心, 起願修行, 供養諸佛, 調伏眾生, 眾會說法, 壽 2

命多少, 神通變化,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般涅槃後法住久近, 造立塔廟種種莊嚴, 令諸眾生種植善根, 皆悉能知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三知過去際劫宿住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三個宿住隨念智通, 宿住意為過往的事, 在過去明了記憶為隨念, 指能明白記憶過去生中的事 不僅知道自己的, 還能知道法界所有眾生過去生的所有事, 包括在何處生, 什麼名, 姓什麼, 什麼種族, 吃什麼, 生活苦樂, 從最早有神識開始以來在輪迴六趣當中的因緣相續, 不斷輪轉, 各種不同形貌, 生在什麼國土, 生在那一道, 造了什麼業, 有什麼煩惱, 在心裏想什麼, 因為造了什麼因緣受生到不同世界, 都能一一了知 又能憶念過去所有劫數, 所有諸佛的名號, 什麼時候有什麼佛出興在世, 當時的眾會, 其中的父母, 隨侍的侍者, 聲聞, 最殊勝的二大弟子, 在什麼都城出家, 或在菩提樹下得道, 在那處所禪座, 及座的地方, 演說什麼經典, 如何利益眾生, 在當時住的壽命, 做了多少佛事, 依壽命已盡, 身體不復存在, 現在的身受心受的牽引因已斷, 對於未來也不抱希望, 所有都已滅的無餘涅槃而死亡, 生命結束後, 有法住世的久遠與近, 都能憶念 又能知道無法計算的佛國淨土諸佛的名號, 彼諸佛從初發心, 誓願修行, 供養諸佛, 調化眾生, 海會說法, 壽命長短, 神通變變, 乃至入滅, 入滅後所留的教法長短, 造立塔廟, 莊嚴, 令所有眾生種下善根, 都全部知道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知盡未來際劫智通, 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劫, 一一劫中所有眾生, 命終受生, 諸有相續, 業行果報, 若善, 若不善, 若出離, 若不出離, 若決定, 若不決定, 若邪定, 若正定, 若善根與使俱, 若善根不與使俱, 若具足善根, 若不具足善根, 若攝取善根, 若不攝取善根, 若積集善根, 若不積集善根, 若積集罪法, 若不積集罪法, 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又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 盡未來際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一一劫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名號, 一一名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 一一如來, 從初發心, 起願立行, 供養諸佛, 教化眾生, 眾會說法, 壽命多少, 神通變化,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般涅槃後法住久近, 造立塔廟種種莊嚴, 令諸眾生種植善根, 如是等事悉能了知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四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四個通稱為知劫通, 經文名為知盡未來際劫智通 內容為知道無法計算時間和處所的世界所有的事 每一長時間眾生命終後受生, 輾轉相續, 造下的業行得到的果報, 善業, 惡業, 出世間, 不出世間, 有決定, 沒決定, 走上邪定, 正定, 或善根與煩惱同時存在, 若不同時存在, 或具足善根, 不不具足善根, 或積集罪法, 不積集罪法, 所有一切, 都能了知 又知無法計算的 3

世界未來有無法計算的時間, 每一段長時間都有無法計算的諸佛名號, 每一個名號有無法計算的諸佛和如來, 每一位如來從初發心, 誓願修行, 供養諸佛, 度化眾生, 海會說法, 壽命長短, 神通變化, 乃至入滅, 入滅後, 正法住世長短, 造立塔廟, 莊嚴, 令所有眾生種下善根, 都全部知道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成就無礙清淨天耳 圓滿廣大, 聰徹離障, 了達無礙, 具足成就 於諸一切所有音聲, 欲聞 不聞, 隨意自在 佛子! 東方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是諸佛所說 所示 所開 所演 所安立 所教化 所調伏 所憶念 所分別, 甚深廣大 種種差別 無量方便 無量善巧清淨之法, 於彼一切皆能受持 又於其中若義 若文 若一人 若眾會, 如其音辭, 如其智慧, 如所了達, 如所示現, 如所調伏, 如其境界, 如其所依, 如其出道, 於彼一切悉能記持, 不忘不失, 不斷不退, 無迷無惑 ; 為他演說, 令得悟解, 終不忘失一文一句 如東方, 南 西 北方, 四維 上 下, 亦復如是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五個神通為天耳通 此大菩薩成就無礙的清淨天耳, 此天耳具備圓滿, 廣大, 聰明透徹, 離開障礙, 通達, 無有妨礙, 具足, 成就 對所有一切音聲, 想要聽, 則不論多微, 多遠都能聽到 ; 不要聽, 則不論多近, 多大聲都聽不到, 能隨意自在 在東方有無法計算出來的諸佛, 顯現一方的業用, 舉多佛, 想要顯現聽聞的廣大, 是諸佛下, 表示聽聞諸佛所說的法, 顯示的法, 弘揚的法, 安立的法, 教化調伏, 憶念, 分別, 甚深廣大, 許多的差別, 有無量的方便, 善巧清淨的法, 不但聽聞且能憶持 先聞持了教法, 後又於其中不論對於其中的意義, 經文, 一人, 海會大眾, 依其發出的聲音辭句, 如智慧, 如所了達, 如所示現, 如所調伏, 如境界, 如其所根據, 如其出離道, 對諸佛的所有一切, 全能記著, 不忘, 不失, 不斷, 不退轉, 不迷不惑, 且能為眾生解說, 令其開悟了解, 永遠不會忘記一文, 一句 不僅是東方, 其他方位都是一樣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住無體性神通 無作神通 平等神通 廣大神通 無量神通 無依神通 隨念神通 起神通 不起神通 不退神通 不斷神通 不壞神通 增長神通 隨詣神通 此菩薩聞極遠一切世界中諸佛名, 所謂 : 無數世界 無量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諸佛名 ; 聞其名已, 即自見身在彼佛所 彼諸世界或仰或覆, 各各形狀, 各各方所, 各各差別, 無邊無礙 ; 種種國土, 種種時劫, 無量功德各別莊嚴 彼彼如來於中出現, 示現神變, 稱揚名號, 無量無數, 各各不同 此菩薩一得聞彼諸如來名, 不動本處, 而見其身在彼佛所, 禮拜尊重, 承事供養, 問菩薩法, 入佛智慧, 悉能了達諸佛國土道場眾會 4

及所說法, 至於究竟無所取著 如是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普至十方而無所往, 然詣佛剎觀佛聽法請道, 無有斷絕, 無有廢捨, 無有休息, 無有疲厭 ; 修菩薩行, 成就大願, 悉令具足, 曾無退轉, 為令如來廣大種性不斷絕故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六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剎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六個無體性智通, 經文初開始標名了十四種名稱, 最初的總通, 即無體性 ; 其餘十三個則為個別解釋 內容為無作, 表示無加功即有作用 ; 平等, 表示理體平等 ; 廣大, 普遍的意思 ; 無量, 其量難知 ; 無依, 表示不根據體就能發起作用 ; 隨念, 有念頭即形成 起, 表示現有作用 ; 不起, 表示不動本處 不退, 表示起了作用必然有結果而不退轉 ; 不斷, 表示起了作用沒有間斷, 也不斷佛種 ; 增長, 表示能生善根 ; 及隨詣的神通 後面經文表明廣大, 指只要聽聞到多個剎土的佛名, 即見自身在彼處的多個佛剎 如經文內容 此菩薩聞極遠一切世界中諸佛名, 所謂 : 無數世界 無量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諸佛名 ; 聞其名已, 即自見身在彼佛所 彼諸世界下, 表示無量, 不起等意思, 指如在彼佛重複聽到佛名號, 便能前往去恭敬事奉, 接受佛道而無有執著 如是下, 表明不斷的意思, 指在多時, 也能發揮體用無礙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善分別一切眾生言音智通, 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眾生種種言辭 所謂 : 聖言辭 非聖言辭 天言辭 龍言辭 夜叉言辭 乾闥婆 阿脩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及非人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所有言辭, 各各表示, 種種差別, 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此菩薩隨所入世界, 能知其中一切眾生所有性欲, 如其性欲為出言辭, 悉令解了無有疑惑 如日光出現, 普照眾色, 令有目者悉得明見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以善分別一切言辭智, 深入一切言辭雲, 所有言辭令諸世間聰慧之者悉得解了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七善分別一切言辭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七個善分別言音通, 經文名為善分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的智慧神通, 後解釋其相狀, 先知其言辭, 包括神聖, 非神聖, 天龍八部的語言, 人及非人, 及無法計算的眾生語言, 各種表示, 差別都能了知 後明發言辭, 表示不僅能知所有眾生的言辭, 並且能隨眾生的好樂發出言辭 有如日光出現, 能普遍地照到各地, 令所有能見到者都能見到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出生無量阿僧祇色身莊嚴智通, 知一切法遠離 色相, 無差別相, 無種種相, 無無量相, 無分別相, 無青 黃 赤 白相 菩薩 如是入於法界, 能現其身, 作種種色 所謂 : 無邊色 無量色 清淨色 莊嚴色 5

普遍色 無比色 普照色 增上色 無違逆色 具諸相色 離眾惡色 大威力色 可尊重色 無窮盡色 眾雜妙色 極端嚴色 不可量色 善守護色 能成熟色 隨化者色 無障礙色 甚明徹色 無垢濁色 極澄淨色 大勇健色 不思議方便色 不可壞色 離瑕翳色 無障闇色 善安住色 妙莊嚴色 諸相端嚴色 種種隨好色 大尊貴色 妙境界色 善磨瑩色 清淨深心色 熾然明盛色 最勝廣大色 無間斷色 無所依色 無等比色 充滿不可說佛剎色 增長色 堅固攝受色 最勝功德色 隨諸心樂色 清淨解了色 積集眾妙色 善巧決定色 無有障礙色 虛空明淨色 清淨可樂色 離諸塵垢色 不可稱量色 妙見色 普見色 隨時示現色 寂靜色 離貪色 真實福田色 能作安隱色 離諸怖畏色 離愚癡行色 智慧勇猛色 身相無礙色 遊行普遍色 心無所依色 大慈所起色 大悲所現色 平等出離色 具足福德色 隨心憶念色 無邊妙寶色 寶藏光明色 眾生信樂色 一切智現前色 歡喜眼色 眾寶莊嚴第一色 無有處所色 自在示現色 種種神通色 生如來家色 過諸譬喻色 周遍法界色 眾皆往詣色 種種色 成就色 出離色 隨所化者威儀色 見無厭足色 種種明淨色 能放無數光網色 不可說光明種種差別色 不可思香光明超過三界色 不可量日輪光明照耀色 示現無比月身色 無量可愛樂華雲色 出生種種蓮華鬘雲莊嚴色 超過一切世間香焰普熏色 出生一切如來藏色 不可說音聲開示演暢一切法色 具足一切普賢行色 佛子! 菩薩摩訶薩深入如是無色法界, 能現此等種種色身, 令所化者見, 令所化者念, 為所化者轉法輪 ; 隨所化者時, 隨所化者相, 令所化者親近, 令所化者開悟, 為所化者起種種神通, 為所化者現種種自在, 為所化者施種種能事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為度一切眾生故勤修成就第八無數色身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八個色身莊智通, 經文先解釋其相, 知一切下, 有六句, 知一切法遠離色相, 無差別相, 無種種相, 無無量相, 無分別相, 無青 黃 赤 白相 初總知色性離相, 知無色, 因色即是空 其餘五句表示離何等的相 無差別相, 表示離差別相, 不論粗妙, 長短, 只是計度分別的產物 無種種相, 表示種種異相都是虛的 無無量相, 不管多少相, 其實都不存在 無分別相, 因為都是妄分別, 求不到的 ; 色, 空二見, 皆是計度執取 菩薩如是下, 表明能表顯的色, 以空即是色 以即空的顏色生妙色, 空和色 是不二, 形成真空, 色, 空融合, 才顯真法界 ; 緣起無盡, 表現一即是多 佛子下, 雙明無色因現色所為, 不礙大悲故 不論存在, 或隱, 或顯, 自在, 才能隨意樂顯現種種色 6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智通, 知一切法無有名字 無有種性, 無來 無去, 非異 非不異, 非種種 非不種種, 非二 非不二, 無我 無比, 不生 不滅, 不動 不壞, 無實 無虛, 一相 無相, 非無 非有, 非法 非非法, 不隨於俗 非不隨俗, 非業 非非業, 非報 非非報, 非有為 非無為, 非第一義 非不第一義, 非道 非非道, 非出離 非不出離, 非量 非無量, 非世間 非出世間, 非從因生 非不從因生, 非決定 非不決定, 非成就 非不成就, 非出 非不出, 非分別 非不分別, 非如理 非不如理 此菩薩不取世俗諦, 不住第一義, 不分別諸法, 不建立文字, 隨順寂滅性, 不捨一切願, 見義知法, 興布法雲, 降霔法雨 雖知實相不可言說, 而以方便無盡辯才, 隨法 隨義次第開演 ; 以於諸法言辭辯說皆得善巧, 大慈大悲悉已清淨, 能於一切離文字法中出生文字, 與法 與義隨順無違, 為說諸法悉從緣起, 雖有言說而無所著 演一切法辯才無盡, 分別安立, 開發示導, 令諸法性具足明顯, 斷眾疑網悉得清淨 雖攝眾生不捨真實, 於不二法而無退轉, 常能演說無礙法門, 以眾妙音, 隨眾生心, 普雨法雨而不失時 是名 : 菩薩摩訶薩第九一切法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九個一切法智通, 先解釋其相狀, 初明知法, 即內證事和理, 後此菩薩下, 即表明如何演法, 即度化利生 經文內容, 知一切法本沒有名字, 本無開悟與否, 無來也無去, 非不同, 非相同, 不是種種, 各各形式, 不是不一樣, 也不是一樣, 無有我所, 也無和我比對者, 沒有生, 沒有滅, 不動, 不會壞, 無實在, 也無虛幻, 是一相, 也是無相, 不是沒有, 也不是有, 不是法, 也不是不是法, 不隨世俗, 或隨世俗, 不是業, 或是業, 不是果報, 也是果報, 不是生滅法, 不是不生滅法, 不是真諦, 也是真諦, 不是道, 也是道, 不是出離, 也是出離, 不計量, 也不是不計量, 不是世間法, 也不是出世間法, 不是從因而生, 也不是不從因生, 不決定, 也不是不決定, 不是成就, 也不是不成就, 不出, 也不是不出, 不是分別, 也不是不分別, 不是理, 也不是不是理 有這神通的菩薩不會執著在世俗的道理, 也不執著在真理, 不分別所有的法, 不建立文字, 隨順法本有的寂滅性 不捨一切大誓願, 見到意義即知到法的存在, 大轉法輪, 演揚佛法 雖知道諸法實相無法用言語表達, 但以善巧方便無盡無礙辯才, 隨著法義傳達教法 對於所有的諸法可以言辭描述, 都有方便的方法, 對痛苦眾生可以大悲, 也可給眾生慈愛, 全都清淨, 能在一切法中解釋文字, 給與法和內涵, 隨順所有眾生, 為說所有法, 都是因緣生 雖有所言說, 但對任何都沒有執著 演揚一切法, 辯才無礙, 令眾生斷除疑雲, 使其清淨 以各種妙音聲隨眾生心意普遍教化, 而不會誤失時機 7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通, 於念念中入一切法滅盡三昧, 亦不退菩薩道, 不捨菩薩事, 不捨大慈大悲心, 修習波羅蜜未嘗休息, 觀察一切佛國土無有厭倦, 不捨度眾生願, 不斷轉法輪事, 不廢教化眾生業, 不捨供養諸佛行, 不捨一切法自在門, 不捨常見一切佛, 不捨常聞一切法 ; 知一切法平等無礙, 自在成就一切佛法, 所有勝願皆得圓滿, 了知一切國土差別, 入佛種性到於彼岸 ; 能於彼彼諸世界中, 學一切法, 了法無相, 知一切法皆從緣起, 無有體性, 然隨世俗方便演說 ; 雖於諸法心無所住, 然順眾生諸根欲樂, 方便為說種種諸法 此菩薩住三昧時, 隨其心樂, 或住一劫, 或住百劫, 或住千劫, 或住億劫, 或住百億劫, 或住千億劫, 或住百千億劫, 或住那由他億劫, 或住百那由他億劫, 或住千那由他億劫, 或住百千那由他億劫, 或住無數劫, 或住無量劫, 乃至或住不可說不可說劫 菩薩入此一切法滅盡三昧, 雖復經於爾所劫住, 而身不離散 不羸瘦 不變異, 非見非不見, 不滅不壞, 不疲不懈, 不可盡竭 雖於有於無悉無所作, 而能成辦諸菩薩事 所謂 : 恒不捨離一切眾生, 教化調伏未曾失時, 令其增長一切佛法, 於菩薩行悉得圓滿 ; 為欲利益一切眾生, 神通變化無有休息, 譬如光影普現一切, 而於三昧寂然不動 是為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第十個神通名為滅定智通 初開始說一切法滅盡三昩智通, 表示證到一切法的理滅, 由是而能一論定散都能無礙, 遇到事, 有理為依據, 所以經文描述於念念當中能入一切法滅盡三昧 ; 可以在菩薩道上不退轉, 不捨菩薩所作事業, 不捨大慈大悲心, 修習智慧, 沒有休息 觀察一切佛的國土而無疲厭, 不捨眾生願望, 不斷地轉法輪, 不停教化眾生, 不放棄供養諸佛, 不放棄一切法的自在, 不放棄見一切佛, 不放棄聽聞一切法, 知道一切法都是平等無礙, 自在地成就一切佛法, 所有殊勝誓願, 都能成就圓滿 ; 深知一切國土的差別, 入佛開悟之境, 到出離的境界, 能到所有世界學習一切法, 知道法沒有相狀, 知一切法皆從因緣生, 沒有體性, 但能隨世間法而方便演說 雖然對於所有的法, 不駐心停留, 但能隨順眾生根器好樂, 方便教化 此菩薩住在此三昧時, 隨自己的好樂, 或住世一劫, 百劫, 千劫, 億劫, 百億劫, 千億劫, 百千億劫, 那由他億劫, 百那由他億劫, 千那由他億劫, 百千那由他億劫, 無數劫, 無量劫, 乃至到無法說的劫 菩薩入此三昧, 雖然歷經無法形容的長時間, 其身體不會離散, 不會消瘦, 不會變化, 不能見, 也不是不能見, 不滅, 不壞, 不疲倦, 不懈怠, 不會到最後消失 雖然對有的事沒有作什麼, 但能完成所有菩薩應做的事業 -- 如永遠不放棄眾生, 教化調伏, 不曾失誤, 令眾生在佛法上增長利益 -- 在菩薩修行上, 皆得圓滿 ; 為利益一切眾生, 展現神通變化沒有休息, 譬如光影的照耀普照能顯現一切, 但在三昧中卻寂靜而不動 8

經文 佛子! 菩薩摩訶薩住於如是十種神通, 一切天人不能思議, 一切眾生不能思議 ; 一切聲聞 一切獨覺, 及餘一切諸菩薩眾, 如是皆悉不能思議 此菩薩, 身業不可思議, 語業不可思議, 意業不可思議, 三昧自在不可思議, 智慧境界不可思議, 唯除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薩, 餘無能說此人功德, 稱揚, 讚歎 佛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神通 若菩薩摩訶薩住此神通, 悉得一切三世無礙智神通 解 此段經文解釋大菩薩住在這樣的十種神通, 一切天及人無法思考, 一切眾生無法想像 ; 一切二乘人及所有菩薩眾, 都不能想像 十通品的菩薩, 身語意業, 三昧自在及智慧境界等, 都無法讓人思慮所及, 只有諸佛及得到此神通的菩薩外, 其餘都無法說 若大菩薩住在此神通, 能得到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障礙神通 ( 此品經解竟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