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道(七)



Similar documents
上士道(七)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蔡 序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8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的赞叹 歌颂, 听到赞颂便很高兴, 尤其有很多人众口一词地赞颂 自己, 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就更强烈 此处用 毛竖心欢喜 表示, 因为 我们的汗毛会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竖立起来, 如在恐怖 害怕 或者信心增长 ( 如见到上师或听闻到空性 ) 非常高兴的时候 此 处是自己很欢喜而导致汗毛竖立, 说明听到


过程当中, 虽然想要获得快乐, 不想受苦, 但是我们的所思和所行,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这就是平时我们讲到的, 对于 业因果, 对于世间规律的愚痴 学习这个颂词, 也是为了部分打破 这方面的愚痴 利他能成乐, 这也是一种规律, 如果我们利益他人, 当时我 们的发心是利他的, 这样一种起因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3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骨头的故事

未命名-7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锦成说33期 (电子)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3SC.doc

2 第五十九课 16 第六十课 32 第六十一课 43 第六十二课 54 第六十三课 65 第六十四课 71 第六十五课 第五章上士道修心次第...4 第一节菩提心的殊胜...6 一 大乘教法的殊胜...6 二 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10 第二节菩提心如何发起...18 一 七因果修法...

数学分析(I)短课程 [Part 2] 4mm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安樂道論》釋 法音法師 講授

未命名-1

, 3,, :,,??,,,, :, ( ),,,,, :,, :, ( ) ( ),!,?,,,??,,??,,?,,,?, :,,,,, 1,,,, : 1 : ( ), :,

《入菩萨行论》73课李鸿0-15分钟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图书馆 年第 期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上士道(五)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堂课的内容。那么这个科判当中呢也告诉我们一些这样一种这个对于怎么样观察身体的一些真实相或者说我们怎么样去灭除贪生,了知身体没有嗯所贪的这个精华,然后呢哦泯灭掉这样一种非理作意,那么现在这一段的所讲到的是通过我们的智慧来分析从表皮到骨髓之间的这样一种本体来了知它的这个不净、臭秽的这样一种自性。颂词当中讲到哦,噢复解诸骨骼,审观至于髓,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前面呢我们也是哦分析了从表皮到肌肉之间没有它的这样一种精华所在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智慧去观察也可以借助一些其它的手段,

你的第一本 Photoshop 书 图 1.3 图 1.4 RGB 图 1.5 图 三原色光的概念 R Red G Green B Blue RGB RGB R B 3 1 RGB RGB 256 0~ RGB


入行论第一百课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细说“执著”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因为每种外在结果都是内在心行的外化 三恶道, 是由内在烦恼所导致 ; 佛菩萨, 也就是由生命品质所决定 我们找到问题根源, 也就知道修行的重点在哪里, 需要调整的是什么 道次第 中, 宗大师为我们建立了从道前基础到下士道 中士道 上士道的修学引导 其中的每一部分, 都是通过对某个法义的思维和观修,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

杉达学院--新生报到手册 indd

菩提道次第廣論

IDEO_HCD_0716

《入菩萨行论 · 浅释》第五十六课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6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杨超群

1-16页

關於 BRILINTA BRILINT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BRILINTA BRILINTA Plavix (clopidogrel bisulfate) 12 FDA BRILINTA FDA BRILINTA BRILINTA BRILINTA BR

,,, ( ) ( ), %, %,,,,,,,,,,,,,,,,,,, %,,,,,,,, :,,,,,,,,,,,,,,,,,,,,,,,,,, ( ),,, :., ( ),,,,,, :,, ( ),,

我不知道你看了这个贴的理解有多深 我想尝试用我的角度为你导读, 希望你也用心体悟 原本的我们, 有满满的希望和能力去爱 不断去期待那个他会出现 而他未出现前, 自己还是开心的那个自己 初恋并不是那么难在一起的事情, 瓶子因为期待那个 他, 而金鱼又需要水 ( 象征追求 ) 于是, 你便给了他一个机会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BD BD BD BD BD BD / Aaron Pettit Patti Russell 关会计 内部会计 BD Director, Ethics, 1 Becton Drive, MC089, Franklin Lakes, New Jersey 07


文字作品二等奖 M



CHI_nisshin _2.pdf



Microsoft Word - fy.doc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论钱锺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 & # # 年 第 页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果法前行•三现分庄严宝论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ErShiSong_01.doc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实证分析.docx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Transcription: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上士道第九讲 第二依寂天教典而修分三 : 一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 二 若能修习彼心定能发生, 三 修习自他相换法之次第 今初 修菩提心的次第当中, 第二种传承是依寂天菩萨的教典而修 内容分三 : 第一 思惟能修自他交换的殊胜利益 及不能修自他交换的过患, 第二 如果藉由修习, 自他交换的心一定能生起, 第三 修习自他交换法的次第 首先介绍思惟能修自他交换 即不能修自他交换的利益和过失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 及不换过患者 入行论云 : 若有欲速疾, 救护自及他, 彼应自他换, 密胜应受行 又云 : 尽世所有乐, 悉从利他生, 尽世所有苦, 皆从自利起 此何须繁说, 凡愚作自利, 能仁行利他, 观此二差别 若不能真换, 自乐及他苦, 非仅不成佛, 生死亦无乐 谓当思惟, 唯自爱执, 乃是一切衰损之门, 爱执他者, 则是一切圆满之本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 及不换过患者 入行论云 : 若有欲速疾, 救护自及他, 彼应自他换, 密胜应受行 思惟能修自他交换的殊胜利益 及不能修自他交换的过患, 正如入行论中所说 : 如果想快速地救护自己和他人出离生死, 就应当修习自他交换, 这个最密胜的妙行 又云 : 尽世所有乐, 悉从利他生, 尽世所有苦, 皆从自利起 此何须繁说, 凡愚作自利, 能仁行利他, 观此二差别 若不能真换, 自乐及他苦, 非仅不成佛, 生死亦无乐 又说 : 一切世间所有的快乐, 都是从利他中产生, 一切世间所有的痛苦, 都是从自利中生起 这么浅显的道理, 又何须多说呢? 但凡夫愚痴不明白这个道理, 才会每天忙着自利, 只有佛观察到这两者的差别, 才能一心一意地行利他 若是不能将自己的快乐, 和他人的痛苦真实交换, 不但不能成佛, 而且在生死轮回中也没有快乐可言 谓当思惟, 唯自爱执, 乃是一切衰损之门, 爱执他者, 则是一切圆满之本 所以, 应当好好地思惟 : 只是贪爱 执着自己的利益 ( 我爱执 ), 是一切衰损之门 ( 因为我爱执, 所以生贪瞋痴等烦恼, 造作杀盗淫等恶行, 结果不是堕在三恶道, 就是生在贫穷 下贱的人中, 诸根不具 短命多病 常遭不如意等事, 故是一切衰损之门 ); 若能贪爱 执着他人的利益 ( 他爱执 ), 则是一切圆满之本 ( 不但能成佛, 就是生在人中, 也有大权势 大名称 言威信 多长寿 智慧利等, 所以是一切圆满之本 ) 若修自他换易意乐, 定能发起 如先怨敌闻名便怖, 后若和顺相结为友,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五 ) 上士道 - 菩提心次第第九讲 1

设无彼时, 亦能令生最大忧恼, 一切悉是随心而转 故若能修观自如他, 观他如自亦能生起 即此论云 : 困难不应退, 皆由修力成, 先闻名生畏, 后无彼不乐 又云 : 自身置为余, 如是无艰难 若作是念, 他身非我身, 云何于彼能生如自之心耶 即此身体亦是父母精血所成, 是他体分, 然由往昔串习力故而起我执 若于他身修习爱执, 宛如自体亦能生起 即彼论云 : 如汝于他人, 一滴精血聚, 虚妄执为我, 如是应修余 如是善思胜利过患, 则能至心爱乐修习, 又见修习便能生起 若修自他换易意乐, 定能发起 依寂天菩萨教典而修的第二部分, 是如果依上面所说的来思惟观察, 一定能生起修习自他交换的心 如先怨敌闻名便怖, 后若和顺相结为友, 设无彼时, 亦能令生最大忧恼, 一切悉是随心而转 故若能修观自如他, 观他如自亦能生起 就好比之前是怨敌, 只要一听到对方的名字, 就不由自主地生起恐怖 厌恶的心 之后却因为重修旧好而结为挚友, 在分离的时候, 反而引起很大的忧愁和苦恼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心的爱执转变的缘故 若依照这个道理来推论, 现在要修习将自己看作他人 将他人看作自己, 转变的心念也能够生起 即此论云 : 困难不应退, 皆由修力成, 先闻名生畏, 后无彼不乐 这个道理, 就是入行论所说的 : 就算再困难, 也不应该退却, 这个自他交换的法门, 都是由修习力 ( 不断不断地串习, 一直到转变心意为止 ) 所成就的 就像先前听到怨敌的名字就生起畏惧, 后来成为挚友相离时却反而不乐, 这种爱执的转变, 也是由熏习而起的 又云 : 自身置为余, 如是无艰难 又说 : 只要经常这样串习, 要把自身当作他身, 应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若作是念, 他身非我身, 云何于彼生如自之心耶 如果你还是这样想, 他身又不是我身, 怎么能生起 把他身当作是我身 的心呢? 即此身体亦是父母精血所成, 是他体分, 然由往昔串习力故而起我执 若于他身修习爱执, 宛如自体亦能生起 你可以这样思惟 : 这个身体, 也是父精母血因缘和合而有的, 本来就属他人身体的一部分, 只是因为过去串习力的缘故, 才会生起我执 现在如果对于他身也能同样修习爱执, 把他身当作是我身的心就能生起 即彼论云 : 如汝于他人, 一滴精血聚, 虚妄执为我, 如是应修余 正如彼论中所说 : 你只是他人一滴精血的聚合体, 却虚妄执着以为是我 现在就这样来修习, 把他身当作是自身一样地爱执 如是善思胜利过患, 则能至心爱乐修习, 又见修习便能生起 如果能够善于思惟, 能修自他交换的殊胜利益, 以及不能修自他交换的过患, 就会至诚爱乐修习这个法门, 若是能不断串习, 自他交换的心就一定能生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五 ) 上士道 - 菩提心次第第九讲 2

彼修自他换易之理, 次第云何 言自他换, 或说以自为他以他为自者, 非是于他强念为我, 于他眼等念为我所而修其心 乃是改换爱着自己, 弃舍他人二心地位 应当发心爱他如自, 弃自如他 故说改换自乐他苦, 应知亦是于我爱执视如怨敌, 灭除爱重我之安乐, 于他爱执见为功德, 灭除弃舍他人痛苦, 于除他苦殷重修习, 总当不顾自乐而除他苦 彼修自他换易之理, 次第云何 依寂天菩萨教典而修的第三部分, 是修习自他交换法的次第 言自他换, 或说以自为他以他为自者, 非是于他强念为我, 于他眼等念为我所而修其心 乃是改换爱着自己, 弃舍他人二心地位 应当发心爱他如自, 弃自如他 所谓的 自他交换, 或是说 把自己当作他人 把他人当作自己 的意思, 并不是强迫自己接受他就是我, 他的眼睛 等, 就是我的眼睛 等, 而是交换爱着自己 弃舍他人这两种心的地位, 将它转变为爱着他人 弃舍自己 故说改换自乐他苦, 应知亦是于我爱执视如怨敌, 灭除爱重我之安乐, 于他爱执见为功德, 灭除弃舍他人痛苦, 于除他苦殷重修习, 总当不顾自乐而除他苦 同样的, 如果想改换 贪爱自己安乐 弃舍他人痛苦 的心, 也是要把 我爱执 看作是怨敌 把 他爱执 看作是功德, 这样才能灭除 贪爱自己安乐 弃舍他人痛苦 的心, 而做到 完全不顾着自己的安乐, 一心只想为他除苦 此中分二 : 一 除其障碍, 二 正明修法 今初 修习自他交换法的次第分二 : 一 除其障碍 ; 二 正明修法 首先介绍除其障碍 修习此心有二障碍 一谓执自乐他苦, 所依自他二身, 犹如青黄各各类别 次于依此所生苦乐, 亦便念云, 此是我者应修应除, 此是他者轻而弃舍 能治此者, 谓观自他非有自性各各类别, 唯互观待, 于自亦能起如他心, 于他亦能起自觉故 如彼山此山, 譬如彼山虽就此岸起彼山心, 若至彼山则定发起此山之觉 故不同青色, 任待于谁唯起青觉, 不起余色之觉 如集学论云 : 修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自他唯观待, 妄如此彼岸 彼岸自非彼, 观谁而成此, 自且不成自, 观谁而成他 此说唯由观所待处而假安立, 全无自性 二谓又念他之痛苦, 无害于我, 为除彼故不须励力 除此碍者, 谓若如是, 则恐老时受诸苦恼, 不应少年积集财物, 以老时苦无害于少故 如是其手亦不应除足之痛苦, 以是他故 老时幼年, 前生后生, 仅是一例, 即前日后日, 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 若谓老幼是一相续, 其手足等是一身聚, 故与自他不相同者 相续与身聚, 是于多剎那多支分而假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五 ) 上士道 - 菩提心次第第九讲 3

设施, 无独立性, 自我他我亦皆于假聚相续而安立 故言自他皆观待立全无自性, 然由无始串习爱执增上力故, 自所生苦便不忍受, 若能于他修习爱执, 则于他苦亦能发生不忍之心 修习此心有二障碍 通常修习自他交换的心, 会有两种障碍 一谓执自乐他苦, 所依自他二身, 犹如青黄各各类别 次于依此所生苦乐, 亦便念云, 此是我者应修应除, 此是他者轻而弃舍 第一种障碍, 是坚决认为自 他各有自性 所谓自己的快乐 他人的痛苦, 因所依身的不同, 当然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自己的快乐, 绝对不可能变成他人的快乐 ; 他人的痛苦, 也不可能成为自己的痛苦, 就像青色 黄色, 各有它自己的颜色, 青色不可能变成黄色, 黄色也不可能成为青色一样 既然各有它的自性, 当然心里所想的就只是 : 为了自己, 我要追求快乐 除去痛苦 ; 对于他人的苦乐, 则完全地轻视 弃舍 能治此者, 谓观自他非有自性各各类别, 唯互观待, 于自亦能起如他心, 于他亦能起自觉故 如彼山此山, 譬如彼山虽就此岸起彼山心, 若至彼山则定发起此山之觉 故不同青色, 任待于谁唯起青觉, 不起余色之觉 该如何来对治第一种障碍呢? 应该经常思惟观察 : 自 他并没有各自的自性, 所谓的自 他, 只是互相观待, 所产生的一种妄觉 其实对于自己, 也可以生起如他的心 ; 对于他人, 也可以生起如自的感觉 就好像相对的两座山, 你站在此山, 会生起对面是彼山的感觉 ; 等你到了对山, 又会对原本的此山产生彼山的感觉 所以, 所谓的此山 彼山, 只是互相观待而有的妄觉, 并不是真有此山 彼山的自性 这和青色的情况不同, 青色不论谁看都是青色, 绝对不会生起是其它颜色的妄觉 如集学论云 : 修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自他唯观待, 妄如此彼岸 彼岸自非彼, 观谁而成此, 自且不成自, 观谁而成他 此说唯由观所待处而假安立, 全无自性 正如集学论中所说 : 要修自他平等使菩提心坚固, 就应该亲自观察自 他只是互相观待而成, 并没有它的自性 就好彼此岸和彼岸, 只是互相观待而有的妄觉, 彼岸并非有彼岸的自性, 到对岸观时又成了此岸 同样的, 自己也没有自己的自性, 等到对方观时又成了他人 这就说明只是由观待而假安立的名称 ( 自他 彼此 ), 全部没有它们的自性 二谓又念他之痛苦, 无害于我, 为除彼故不须励力 第二种障碍, 是又想到他人的痛苦, 对我并不会造成任何的伤害, 因此没有必要努力为他人除去痛苦 除此碍者, 谓若如是, 则恐老时受诸苦恼, 不应少年积集财物, 以老时苦无害于少故 该如何去除这个障碍呢? 就是思惟 : 如果说, 他人的痛苦, 不会伤害到我, 所以我没有必要努力为他人除苦的话, 那么, 我们也不应该害怕老年的时候吃苦受罪, 而在年少的时候努力积集财物, 因为老年时的苦, 并不会伤害到少年的缘故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五 ) 上士道 - 菩提心次第第九讲 4

如是其手亦不应除足之痛苦, 以是他故 同样的, 手也不应该为脚来除去痛苦, 因为是其它部分的缘故 老时幼年, 前生后生, 仅是一例, 即前日后日, 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 说老年 少壮 ; 前生 后世, 只是举一个例子, 说前天 后天 ; 上午 下午 等, 都是同样的道理 若谓老幼是一相续, 其手足等是一身聚, 故与自他不相同者 相续与身聚, 是于多剎那多支分而假设施, 无独立性, 自我他我亦皆于假聚相续而安立 如果你说 : 年老 年幼, 是时间的相续 ; 手 脚, 是身体 ( 集聚 ) 的一部分, 和我们所说的自 他不同 若是你这样认为的话, 就完全错了! 因为所谓的相续, 是由很多剎那而假施设的, 因此才有年老 年少的名称 ; 所谓的身体 ( 集聚 ), 也是由很多部分而假施设的, 因此才有手 脚的名称 虽然有种种的名称, 但却没有它们独立的自体 所以, 所谓自我 他我, 也是由相续 集聚所假施设的名称, 并没有它们的自性 故言自他皆观待立全无自性, 然由无始串习爱执增上力故, 自所生苦便不忍受, 若能于他修习爱执, 则于他苦亦能发生不忍之心 虽然自 他完全由观待而起, 并没有它的自性 但由于无始以来, 不断串习我爱执的缘故, 才会使它的力量愈来愈强, 以致于对自己所受的苦不能忍受 现在如果开始修习他爱执, 也能够因为串习力的增长, 而对他人所受的痛苦, 生起不忍的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五 ) 上士道 - 菩提心次第第九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