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1.doc



Similar documents
I

厨房小知识(四)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4D F736F F D 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i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i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08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犯臺始末_修_薛卜滋.doc

(Chi)_.indb

14A 0.1%5% 14A 14A

穨_2_.PDF

女性减肥健身(四).doc

I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疾病诊治实务(一)

名人养生.doc

<4D F736F F 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27 i

% % ,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 ,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

海淀区、房山区(四)

穨ecr1_c.PDF

穨2005_-c.PDF

北京理工大学.doc

尲㐵.⸮⸮⸮⸮⸮

东城区(下)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物质结构_二_.doc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i

水力发电(九)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景观植物(一)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园林植物卷(三).doc

19q indd

厨房小知识_一_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厨房小知识(五)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华东师范大学.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乳业竞争_一_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untitled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胎儿健康成长.doc

bnbqw.PDF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nb.PDF

第三章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米食天地教案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单 元 / 页 数 内 容 标 准 学 习 标 准 教 学 步 骤 及 活 动 教 具 BC 1.1 男 孩 女 孩 BC 2.1 白 纸 有 礼 貌 地 与 人 沟 通 BC 3.3 认 识 字 词 ( 第 1 页 ) 单 元 一 : 我 1 男 女 作 出 反 应 BC 2.1.4(a) 应 用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i) (4)0.10 (1) 0.40 (ii) (iii) (i) (ii) ,000,000125,000,000 1,250,000, (iv) 3,750,000, ,000,000 1,250,000,00

穨1-林聖欽.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Public Projects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al

奥运档案(三).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生活百科(二)

锦州港年度报告全文.PDF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商业采购条款和条件

cgn

II

39898.indb

瑏瑠 % 瑏瑡 % % 瑏瑢 19

穨ecr2_c.PDF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i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i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Transcription: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之 研 究 孫 子 兵 法 與 戰 爭 論 之 析 論 研 究 生 : 王 世 章 指 導 教 授 : 王 成 勉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之 研 究 孫 子 兵 法 與 戰 爭 論 之 析 論 摘 要 鄭 清 1683 年 在 澎 湖 的 海 戰, 是 鄭 清 之 間 的 關 鍵 性 戰 役 鄭 氏 政 權 隨 即 覆 亡, 清 帝 國 則 日 趨 穩 定, 成 就 清 代 的 盛 世 此 戰 清 鄭 雙 方 分 以 施 琅 劉 國 軒 為 主 將, 合 計 動 員 達 四 萬 餘, 戰 艦 四 百 餘 艘, 遂 行 兩 次 大 型 海 戰, 其 規 模 與 攻 殺 之 烈 均 為 中 國 歷 史 上 所 罕 見 清 以 關 外 少 數 民 族 入 主 中 原, 騎 射 征 戰 為 其 強 項, 故 在 對 付 鄭 氏 擅 長 的 海 上 力 量, 無 法 奏 功 雙 方 僵 持 數 十 年, 後 在 利 用 出 於 鄭 氏 的 降 將 施 琅, 在 戰 略 情 資 戰 術 與 心 理 等 多 方 因 素 配 合 下, 大 敗 劉 國 軒 所 率 駐 守 澎 湖 的 明 鄭 水 師 而 後, 在 臺 之 明 鄭 隨 即 投 降, 足 見 此 海 戰 之 重 要 與 影 響 深 遠 本 論 文 主 要 係 從 軍 事 角 度 切 入, 引 用 孫 子 兵 法 及 戰 爭 論 兩 書 的 軍 事 概 念 與 論 述, 分 析 清 鄭 兩 方 的 軍 事 建 構 與 攻 防 佈 署, 次 論 戰 役 實 況 及 其 戰 術 戰 略 之 運 用, 最 後 檢 討 施 琅 在 戰 後 的 措 施 以 及 安 定 臺 灣 的 布 局 本 文 亦 評 析 清 鄭 雙 方 在 此 海 戰 的 因 應 之 道 與 雙 方 勝 敗 的 戰 爭 因 素 i

Qing-Zheng Sea Battles at Pescadores An Analysis through Sun Tzu s Art of War and Clausewitz on War Abstract The sea battles of 1683 at Peng-Hu Islands played a deciding role in Qing-Zheng fighting. The Zheng regime demised right after the battles and the Qing became consolidated in China and moved to the High Qing period. Liu Guoxuan, the leader of Zheng s naval force, and Shi Lang, the naval general of the Qing, mobilized more than 400 ships with the naval forces about 40,000 men to engage in these two major sea battles. The size and intensity of the sea battles were unprecedented in Chinese history. The Manchu people conquered China with the supremacy of their cavalry. However, they could not gain any advantage in the fighting against Zheng s navy. They had been in stalemate for several decades. Later, the Qing government employed Shi Lang, a former general of Zheng regime, to command the Qing navy. Shi, with the effective use of military strategy,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naval tactics, devastated the Zheng navy at Pescadores. The Zheng regime in Taiwan could no longer resist the Qing and subsequently surrendered to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 battles for the Qing Dynasty cannot be overlooked. This thesis will approach this topic from the analysis of military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utlined by Sun Zi s Art of War and by Clausewitz s On War.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and deployment of the both sides. The following part will examine their fighting and the employments of military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he third part will analyze Shi Lang s arrangements to stabilize Taiwan after Zheng s surrender. Finally, I shall discuss the major factors, both of Zheng s and Shilan s,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the war. ii

誌 謝 能 考 上 中 央 大 學 歷 史 所, 首 先 要 感 謝 的 是 國 立 高 雄 應 用 科 技 大 學 張 妙 娟 教 授 張 教 授 在 我 就 讀 該 校 觀 光 系 時, 啟 蒙 我 對 臺 灣 史 之 概 念 在 學 校 中 除 一 般 觀 光 專 業 科 目 外, 最 高 興 的 是 俢 習 到 臺 灣 開 發 史 這 門 課 ; 那 是 有 生 以 來 所 接 觸 到 最 正 式 之 臺 灣 歷 史 課 程 一 學 期 下 來, 我 認 真 的 將 臺 灣 史 研 究 一 番, 當 下 自 覺 對 臺 灣 歷 史 有 著 相 當 的 了 解 重 要 的 是, 此 課 程 上 完 後, 把 我 埋 藏 在 心 裏 數 十 年 的 歷 史 興 趣 喚 醒 畢 業 後, 反 覆 思 考 未 來 人 生 走 向, 終 以 心 中 放 不 下 對 研 讀 歷 史 之 呼 喚, 而 決 定 更 上 一 層 樓 乃 返 母 校 問 張 妙 娟 教 授 考 歷 史 研 究 所 事 宜, 在 張 老 師 鼓 勵 及 細 心 指 導 下, 我 考 上 了 這 所 名 校 這 首 先 要 感 謝 的 是 張 妙 娟 教 授 每 埋 首 研 讀 歷 史 課 業, 窩 坐 電 腦 桌 前 苦 思 報 告 論 文 內 容 或 遍 查 浩 瀚 史 籍 文 獻 之 際 ; 身 雖 苦 心 卻 樂, 因 此 乃 我 終 生 興 趣 每 一 史 料 之 查 獲, 每 一 文 句 之 暢 通, 均 帶 給 我 莫 大 樂 趣 但 妻 如 蘭 辛 苦 了, 上 班 之 餘, 仍 需 照 料 年 邁 公 婆 及 身 處 青 少 年 之 莊 兒 莊 兒 雖 乖, 然 此 期 總 有 令 人 操 心 之 處 此 對 遠 在 中 壢 之 我, 不 如 妻 之 直 接 身 受 者 難 承 因 此 如 能 順 利 畢 業, 妻 之 功 首 大, 她 讓 我 無 後 顧 之 憂 古 云 : 父 母 在, 不 遠 遊, 這 兩 年 我 經 常 不 在 家, 爸 媽 卻 仍 大 力 鼓 勵 我 進 修, 我 心 實 不 安 尤 其 爸 已 九 十 高 齡, 每 週 返 家 之 際, 仍 關 心 課 業 更 讓 我 愧 疚 媽 中 風 數 次, 仍 不 時 對 我 噓 寒 問 暖, 囑 我 注 意 身 體 就 此 亦 應 盡 速 畢 業, 以 承 膝 下 為 人 子 之 孝 道 進 入 歷 史 所 後 接 受 正 統 史 學 訓 練, 始 悉 研 究 之 道, 亦 才 知 史 料 之 要 在 此 猶 要 感 謝 指 導 教 授 王 成 勉 博 士 的 細 心 教 導 及 對 激 發 思 緒 潛 能 之 訓 練 在 上 完 清 代 史 料 選 讀 及 清 史 研 究 專 題 兩 門 課 後, 使 我 對 研 究 清 史 有 更 完 整 之 認 識 並 在 論 文 寫 作 上 提 供 獨 立 判 斷 能 力 吳 振 漢 教 授 嚴 格 之 史 學 方 法 訓 練 及 對 明 史 專 題 研 究 課 程 之 深 入 淺 出 講 解, 亦 使 個 人 對 史 料 之 掌 握 能 更 深 化 及 正 確 運 用 與 知 悉 明 軍 事 官 制 之 間 對 應 關 係 賴 澤 函 教 授 的 大 師 風 範 及 深 不 可 測 之 史 學 功 力 讓 我 記 憶 猶 新, 一 學 期 下 來 之 中 國 社 會 史 課 程 講 授, 讓 我 了 解 家 庭 人 口 紳 士 幕 友 買 辦 及 農 業 對 近 代 中 國 社 會 之 影 響 力 再 者 朱 德 蘭 教 授 之 臺 灣 社 會 史, 吳 學 明 教 授 之 臺 灣 開 發 史 臺 灣 文 化 史 專 題, 李 力 庸 教 授 之 臺 灣 經 濟 史, 鄭 政 誠 教 授 之 臺 灣 近 代 史 等 課 程 均 能 使 我 對 臺 灣 在 各 個 不 同 領 域 有 著 更 深 化 之 認 知 與 了 解, 亦 讓 我 對 臺 灣 在 西 荷 清 朝 及 日 本 等 不 同 時 代 之 面 貌 有 著 全 新 的 體 會 另 外, 所 長 齊 茂 吉 教 授 在 我 擔 任 班 代 期 間, 給 予 我 充 分 的 指 導 及 協 助, 使 我 能 順 利 推 展 班 務, 解 決 同 學 的 疑 難, 在 此 均 一 倂 致 謝 誠 心 謝 謝 諸 位 師 長, 使 我 在 中 年 之 際, 仍 能 成 長 最 後 要 感 謝 的 是 中 大 歷 史 所 九 十 五 級 專 班 全 體 同 學 在 上 課 期 間, 對 個 人 報 告 提 供 評 論 及 建 議 與 容 我 野 人 獻 曝 之 機 會 個 人 不 才, 諸 位 同 學 大 人 大 量, 謝 謝 您 們 的 指 教! iii

目 錄 頁 次 第 一 章 緒 論 00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001 第 二 節 史 料 及 學 術 文 獻 005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限 制 028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架 構 029 第 二 章 戰 前 局 勢 032 第 一 節 清 朝 在 中 原 情 況 032 第 二 節 鄭 氏 在 臺 灣 抗 清 046 第 三 章 攻 防 交 戰 056 第 一 節 清 鄭 之 攻 防 部 署 056 第 二 節 清 鄭 之 澎 湖 海 戰 073 第 四 章 戰 後 局 勢 084 第 一 節 清 之 受 降 與 撫 定 084 第 二 節 清 對 臺 灣 之 安 排 096 第 五 章 戰 爭 策 略 104 第 一 節 戰 爭 策 略 之 概 論 104 第 二 節 鄭 氏 之 戰 爭 策 略 112 第 三 節 清 廷 之 戰 爭 策 略 121 第 六 章 結 論 140 參 考 文 獻 160 附 錄 一 施 琅 列 傳 173 附 錄 二 劉 國 軒 列 傳 181 附 錄 三 恭 陳 臺 灣 棄 留 疏 185 iv

圖 目 錄 圖 一 :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孫 子 兵 法 與 戰 爭 論 之 析 論 流 程 圖 031 圖 二 : 三 藩 之 亂 初 期 吳 三 桂 陣 營 攻 擊 清 軍 圖 041 圖 三 : 三 藩 之 亂 中 期 反 清 陣 營 與 清 軍 對 峙 圖 042 圖 四 : 三 藩 之 亂 末 期 清 軍 三 路 圍 攻 昆 明 與 鄭 軍 敗 退 路 線 圖 044 圖 五 : 劉 國 軒 防 禦 澎 湖 部 署 圖 072 圖 六 : 施 琅 自 銅 山 出 發 攻 擊 澎 湖 示 意 圖 076 圖 七 : 琅 十 六 日 與 國 軒 初 次 海 戰 與 琅 二 次 海 戰 前 各 日 行 動 示 意 圖 077 圖 八 : 第 二 次 海 戰 施 琅 中 軍 主 力 船 隊 航 行 部 署 示 意 圖 078 圖 九 : 第 二 次 海 戰 施 琅 左 中 右 軍 攻 澎 示 意 圖 079 圖 十 : 第 二 次 海 戰 施 琅 與 劉 國 軒 交 戰 示 意 圖 081 圖 十 一 : 銅 山 與 澎 湖 關 係 位 置 147 圖 十 二 : 銅 山 島 鳥 瞰 147 圖 十 三 : 銅 山 島 港 灣 之 一 148 圖 十 四 : 澎 湖 本 島 西 嶼 白 沙 與 虎 井 嶼 地 理 相 對 位 置 149 圖 十 五 : 澎 湖 與 南 方 諸 嶼 方 位 關 係 150 圖 十 六 : 花 嶼 151 圖 十 七 : 貓 嶼 152 圖 十 八 : 南 大 嶼 153 圖 十 九 : 八 罩 永 垵 嶼 與 將 軍 嶼 154 圖 二 十 : 虎 井 嶼 155 圖 二 十 一 : 桶 盤 嶼 156 圖 二 十 二 : 雞 籠 嶼 157 圖 二 十 三 : 虎 井 嶼 桶 盤 嶼 雞 籠 嶼 與 澎 湖 本 島 附 近 海 域 關 係 位 置 158 圖 二 十 四 : 施 琅 與 劉 國 軒 海 戰 發 生 區 域 159 v

表 目 錄 表 一 : 閩 海 紀 要 海 紀 輯 要 閩 海 紀 略 內 容 差 異 比 較 表 011 表 二 : 靖 海 志 與 海 上 見 聞 錄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表 014 表 三 :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靖 海 紀 事 臺 灣 外 記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表 016 表 四 : 聖 武 紀 略 對 澎 湖 海 戰 關 鍵 之 記 載 表 018 表 五 : 臺 灣 割 據 志 與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表 020 表 六 : 西 元 一 六 六 二 年 迄 一 六 六 四 年 期 間 鄭 經 所 部 降 清 一 覽 表 048 表 七 : 西 元 一 六 六 三 年 迄 一 六 六 五 年 期 間 清 荷 攻 鄭 及 其 盟 軍 一 覽 表 050 表 八 : 西 元 一 六 六 三 年 至 西 元 一 六 六 九 年 期 間 清 鄭 和 談 紀 錄 表 052 表 九 : 清 鄭 澎 湖 之 役 開 戰 前 夕 雙 方 軍 隊 配 置 表 073 表 十 : 清 鄭 雙 方 澎 湖 海 戰 過 程 簡 表 082 表 十 一 :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勝 負 因 素 比 較 表 145 vi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鄭 與 清 對 抗 多 年, 終 在 澎 湖 海 戰 後, 迅 速 覆 亡 回 顧 鄭 氏 家 族 起 於 鄭 芝 龍 (1604-1661), 興 於 鄭 成 功 (1624-1662), 續 於 鄭 經 (1642-1681), 而 亡 於 鄭 克 塽 (1670-1707), 歷 經 四 代 數 十 年, 終 未 能 復 明 江 山 ; 而 使 中 國 自 宋 亡 於 元 三 百 年 後, 復 由 清 統 治 明 末 清 初, 此 數 十 年 或 謂 南 明 抗 清 永 曆 抗 清, 均 不 如 鄭 氏 家 族 抗 清 之 謂 具 代 表 性 自 西 元 一 六 四 七 年 ( 永 曆 元 年, 順 治 四 年 ) 1 鄭 成 功 在 閩 沿 海 烈 嶼 2 起 兵 起, 即 招 兵 買 馬 積 極 抗 清, 驅 荷 復 臺 後 身 亡, 得 年 三 十 八 歲 子 經 接 續 抗 清 並 應 吳 三 桂 之 請 登 閩 征 戰 數 年, 三 藩 之 亂 3 遭 清 平 定 後, 經 率 部 返 臺, 尋 逝, 得 年 三 十 九 歲 孫 克 塽 年 幼 續 位, 仍 承 祖 命 抗 清, 在 敵 我 實 力 懸 殊 下, 終 不 免 敗 亡 收 場, 然 已 較 諸 南 明 以 來 抗 清 事 跡 強 之 甚 多 鄭 氏 以 一 姓 之 力 抗 清 帝 國 之 軍 達 數 十 年 之 久, 清 以 關 外 兵 強 馬 壯 之 勢 短 短 數 年 內 席 捲 全 國, 其 勢 猶 如 摧 枯 拉 朽, 惟 逢 鄭 軍 甚 難 取 勝 考 其 因 雖 多, 然 就 戰 言, 此 或 為 其 主 因 之 一 本 文 擬 以 為 題, 探 討 清 鄭 在 澎 役 前 後, 雙 方 所 面 對 局 勢 及 交 戰 經 過 蓋 此 役 後, 清 帝 國 江 山 已 無 大 規 模 以 復 明 為 號 招 之 反 清 力 量, 其 治 權 亦 漸 呈 穩 定 前 人 論 述 清 鄭 此 段, 均 以 史 學 民 族 政 治 等 觀 點 為 之, 少 能 以 軍 事 觀 點 析 之 故 本 文 希 能 以 近 代 興 起 之 軍 事 學 觀 念 來 切 入 探 討, 詳 加 論 述 此 役, 希 能 完 整 呈 現 清 之 所 以 勝, 鄭 之 所 以 敗 之 因 清 初, 自 攝 政 王 多 爾 袞 (1612-1650) 同 意 吳 三 桂 (1612-1678) 聯 兵 攻 李 自 成 (1606-1645) 起, 在 兵 強 將 猛 戰 無 不 勝, 攻 無 不 克 下, 其 勢 漸 達 於 頂 對 照 於 明 末 天 啟 崇 禎 及 南 明 諸 帝 之 昏 庸 愚 昧, 文 臣 武 將 之 內 鬨 軟 弱 不 堪 一 擊, 恰 成 一 鮮 明 對 比 在 明 國 勢 愈 趨 衰 亡 下, 鄭 氏 家 族 卻 逆 勢 漸 興 鄭 成 功 起 兵 後, 短 短 數 年 1 為 使 讀 者 易 於 了 解 清 鄭 雙 方 當 時 局 勢, 本 論 文 在 日 期 記 載 上, 一 律 以 西 曆 為 主, 並 同 時 加 註 清 帝 曆 元 及 鄭 氏 奉 朔 之 永 曆 曆 元 以 敘 清 為 主 體 時, 清 帝 曆 元 在 前, 永 曆 曆 元 在 後 ; 反 之, 則 永 曆 曆 元 在 前, 清 帝 曆 元 在 後 2 今 小 金 門 依 據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47 記 載 其 方 位 : 在 同 安 東 南 八 十 里, 介 廈 門 金 門 之 中, 周 二 十 里 鄭 成 功 起 兵 之 處, 依 據 黃 宗 羲, 賜 姓 始 末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2 記 載 : 丙 戌 十 二 月 朔, 成 功 大 會 文 武 群 臣 於 烈 嶼 ; 設 高 皇 帝 神 位, 定 盟 恢 復 3 西 元 1673 年 ( 康 熙 12 年 ) 清 廷 擬 將 駐 守 雲 貴 之 平 西 王 吳 三 桂 廣 東 平 南 王 尚 可 喜 福 建 靖 南 王 耿 精 忠 等 三 藩 俱 撤 往 山 海 關 外 三 桂 率 先 舉 兵 反 叛, 精 忠 尚 之 信 ( 可 喜 子 ) 亦 先 後 加 入, 遂 形 成 強 大 反 清 陣 營 與 清 帝 國 之 對 戰 達 八 年 之 久 期 間 先 後 有 高 達 十 省 捲 入 此 戰 中, 造 成 清 初 統 治 最 大 之 衝 擊 1

間 從 福 建 金 廈 地 方 武 力, 一 躍 而 成 為 當 時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反 清 復 明 領 導 中 心 成 功 西 聯 李 定 國 (1621-1662) 及 孫 可 望 (?-1660), 東 擊 閩 浙 諸 邑, 北 拒 清 軍 其 間 並 親 領 海 陸 大 軍 進 攻 南 京 數 次, 惟 最 後 仍 功 敗 垂 成, 飲 恨 返 回 金 廈 鄭 成 功 考 量 當 時 大 環 境 不 可 為 及 己 方 擅 長 海 上 活 動 下, 乃 轉 而 進 軍 臺 灣, 以 驅 離 荷 蘭 作 長 期 抗 清 打 算 ; 惜 成 功 進 臺 不 久 後, 即 逝 其 之 逝 也, 大 業 未 興 ; 鄭 氏 王 國 並 因 而 產 生 內 亂 內 亂 之 因, 為 在 臺 之 成 功 弟 鄭 襲 與 在 金 門 之 成 功 族 兄 鄭 泰 合 謀 欲 爭 藩 位 時 經 在 廈, 三 向 受 挾, 一 為 清 自 閩 而 來, 二 為 在 金 鄭 泰, 三 為 在 臺 鄭 襲 而 在 臺 成 功 部 將 亦 分 為 二, 分 擁 襲 與 經 經 值 此 亂, 先 與 清 言 撫, 以 拖 延 時 日 次 往 臺 迅 速 靖 平 擁 襲 部 將, 後 再 返 金 廈 殺 泰, 遂 解 除 危 局 並 使 鄭 氏 復 歸 一 統 惟 未 幾, 荷 人 復 聯 清 猛 攻 金 廈, 經 雖 未 敗, 然 在 考 量 穩 定 軍 心 下, 大 舉 撤 離 多 年 經 營 之 金 廈 趕 赴 臺 灣 西 元 一 六 六 六 年 ( 永 曆 二 十 年, 康 熙 五 年 ) 臺 灣 漸 趨 穩 定, 經 採 陳 永 華 (1634-1680) 策, 建 孔 廟, 興 教 育, 逐 步 建 立 人 才 培 育 工 作, 另 為 兼 顧 國 防 及 糧 食 生 產, 用 寓 兵 於 農 之 策 ; 此 外 並 興 建 水 利 設 施, 增 加 土 地 拓 墾 範 圍 及 打 開 對 清 帝 國 走 私 與 對 日 東 南 亞 貿 易 之 途, 互 通 有 無, 至 此 臺 局 勢 愈 趨 良 好 西 元 一 六 七 三 年 ( 康 熙 十 二 年, 永 曆 二 十 七 年 ) 清 廷 藉 詞 將 三 藩 俱 撤 往 山 海 關 外, 造 成 三 藩 之 亂 平 西 王 吳 三 桂 率 先 反 清, 黔 撫 曹 申 吉 提 督 李 本 深 滇 提 督 張 國 桂 閩 靖 南 王 耿 精 忠 (?~1682) 響 應, 桂 孫 延 齡 (?-1678) 陝 王 輔 臣 (? ~1681) 粵 尚 之 信 (?~1680) 等 先 後 加 入 經 亦 應 三 桂 之 邀, 親 率 大 軍 登 閩 參 戰, 反 清 陣 營 各 路 戰 線 均 順, 此 際 為 反 清 復 明 絕 佳 契 機 惟 在 耿 經 交 惡 後, 耿 不 敵 清 鄭 兩 線 作 戰, 遂 降 清 耿 降 清 後, 戰 勢 漸 對 清 有 利 西 元 一 六 七 八 年 ( 永 曆 三 十 二 年, 康 熙 十 七 年 ) 三 桂 病 故 反 清 陣 營 遭 清 軍 一 一 擊 破, 西 元 一 六 八 年 ( 永 曆 三 十 四 年, 康 熙 十 九 年 ) 經 將 朱 天 貴 (?~1683) 降 清, 實 力 大 損, 遂 棄 金 廈 回 臺 西 元 一 六 八 一 年 ( 康 熙 二 十 年, 永 曆 三 十 五 年 ) 清 軍 攻 破 昆 明, 三 桂 孫 世 璠 (?-1681) 自 殺, 歷 經 八 年 之 三 藩 之 亂 告 終 三 藩 事 平, 清 始 有 餘 力 轉 對 鄭 氏 興 兵 並 任 命 前 鄭 氏 部 將 施 琅 (1621~1696) 為 閩 水 師 提 督 總 兵 官, 調 遣 全 國 精 銳 水 師, 展 開 練 兵 造 艦 演 訓 等 備 戰 事 宜 同 時 鄭 氏 亦 悉 清 將 對 臺 用 兵, 乃 大 舉 加 強 澎 防 務 由 劉 國 軒 (?~1693) 親 自 主 持 各 項 戰 備 事 宜 國 軒 臺 澎 兩 頭 奔 波, 視 清 廷 動 靜 機 調 調 兵 駐 守 澎 湖 戰 爭 前 夕, 澎 湖 守 軍 已 高 達 兩 萬 及 船 艦 兩 百 餘 艘 除 外, 國 軒 在 澎 本 離 島 部 署 砲 臺 十 四 座 及 沿 海 二 十 餘 里 處 築 造 短 牆 與 安 置 腰 銃 環 繞 死 守, 防 禦 工 事 可 謂 星 羅 碁 布, 堅 如 鐵 桶 西 元 一 六 八 三 年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六 月, 琅 船 隊 集 結 銅 山 十 四 日, 琅 率 領 精 兵 兩 萬 一 千 餘 戰 艦 兩 百 三 十 八 艘 出 發 十 五 日, 琅 船 隊 抵 達 貓 花 嶼 海 面 十 六 日 晨, 琅 艦 隊 航 行 至 澎 海 域 與 國 軒 艦 隊 展 開 初 次 大 戰 琅 右 眼 被 銃 擊 傷, 復 恐 船 隊 遭 潮 流 帶 往 砲 臺 遭 國 軒 船 隊 圍 攻, 遂 撤 返 西 嶼 頭 洋 中 拋 泊 十 七 日, 琅 將 船 隊 轉 八 罩 水 垵 澳 灣 停 泊 十 八 日, 進 取 虎 井 嶼 桶 盤 嶼 十 九 日, 琅 親 往 內 外 塹 觀 國 軒 船 隊 虛 勢 二 十 二 十 一 兩 日, 琅 用 老 弱 驕 兵 計, 用 船 隊 2

分 二 股, 假 攻 西 嶼 以 亂 國 軒 二 十 二 日, 琅 艦 隊 大 舉 再 開 往 澎 湖 本 島 進 攻, 國 軒 各 部 亦 傾 師 而 出 與 之 對 戰, 雙 方 自 晨 至 傍 晚 展 開 激 戰, 結 果 國 軒 艦 隊 沉 沒 一 百 五 十 九 艘 被 俘 三 十 五 艘, 海 路 將 領 領 四 十 七 員 校 弁 三 百 餘 員 非 死 即 傷, 兵 焚 殺 自 焚 跳 水 溺 死 一 萬 二 千 餘 陸 路 主 將 楊 德 以 下 一 百 六 十 五 員 官 將, 兵 四 千 八 百 五 十 三 名 均 降 國 軒 只 剩 船 三 十 一 艘, 自 吼 門 撤 返 臺 灣 鹿 耳 門 琅 部 僅 陣 亡 官 兵 三 百 二 十 九 員 名, 傷 一 千 八 百 餘 員 名 琅 大 勝 之 餘, 仍 積 極 整 兵 籌 補 攻 臺 後 續 事 宜 鄭 氏 在 國 軒 戰 敗 後, 因 作 戰 精 銳 幾 乎 全 部 喪 失 及 考 慮 多 方 因 素, 已 無 再 戰 之 力 遂 在 清 廷 招 撫 下, 舉 島 投 降 清 鄭 交 戰 於 澎, 為 清 與 明 最 後 一 戰, 此 後 再 無 奉 明 王 朔 與 清 作 戰 之 政 權 鄭 軍 於 澎 戰 敗, 代 表 綿 延 國 祚 三 百 一 十 六 年 之 明 朝 至 此 宣 告 終 結 4 此 戰 結 束 亦 意 味 清 廷 展 開 對 臺 統 治 二 百 一 十 三 年 之 始 此 戰 前, 統 治 政 權 均 係 零 星 片 段 對 臺 治 理 ; 此 戰 後, 始 由 清 逐 步 將 轄 區 擴 展 全 島 鄭 氏 以 海 起 家, 自 鄭 芝 龍 鄭 成 功 鄭 經 以 迄 鄭 克 塽 四 代 均 以 海 作 為 主 要 憑 藉 早 期 以 海 盜 維 生, 中 期 以 閩 海 諸 嶼 為 基 地, 建 立 海 上 武 力 與 清 對 抗, 晚 期 甚 至 發 展 國 際 海 運 貿 易 臺 灣 四 面 環 海, 鄭 氏 海 洋 發 展 策 略, 可 說 完 全 正 確 以 海 維 生 之 鄭 氏 集 團, 對 海 洋 可 謂 熟 習, 又 累 多 年 與 清 對 抗 經 驗, 對 清 軍 行 動 可 謂 知 甚 詳 惟 澎 湖 一 役, 鄭 氏 可 謂 迅 速 敗 亡 兩 軍 對 壘 時 間 僅 約 一 週, 真 正 作 戰 僅 兩 次 十 餘 小 時 以 當 時 武 器 裝 備 落 後, 為 何 鄭 軍 覆 滅 如 此 之 速? 原 因 為 何? 清 軍 致 勝 因 素 究 竟 為 何? 澎 湖 僅 為 一 島 嶼, 鄭 軍 此 役 失 敗 後, 尚 可 返 臺 再 做 部 署 迎 敵, 以 臺 灣 傾 島 之 力 與 清 對 抗 到 底, 然 其 為 何 不 再 抗 拒? 關 於 此 一 重 要 戰 役 在 臺 灣 歷 史 上, 理 應 具 有 相 當 高 研 究 價 值 尤 其 在 清 鄭 雙 方 戰 爭 策 略 上, 多 有 研 究 空 間 之 處 惟 目 前 學 界 對 此 著 墨 甚 少, 且 所 為 者 大 都 僅 著 重 於 戰 爭 過 程 描 述, 而 缺 乏 軍 事 分 析 本 文 試 圖 從 近 現 代 軍 事 學 來 探 討 發 生 於 三 百 餘 年 前 之 此 戰, 或 可 了 解 清 如 何 在 不 擅 海 戰 下, 大 敗 一 向 以 海 立 國 之 鄭 氏 主 因 本 文 擬 以 近 代 戰 略 分 析 為 主 要 架 構, 而 以 十 八 世 紀 初 葉, 德 國 兵 學 大 師 卡 爾 馮 克 勞 塞 維 茨 (K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 年, 下 簡 稱 克 勞 塞 維 茨 ) 之 戰 爭 論 (Clausewitz on War) 5 及 中 國 兵 聖 孫 武 (535-?b.c.) 所 著 之 孫 子 兵 法 內 容 為 論 述 基 礎, 其 目 的 在 於 結 合 東 西 方 軍 事 思 想 及 採 古 今 並 用 方 式 來 分 析 清 鄭 此 一 戰 役 蓋 戰 略 思 想 乃 係 近 代 西 方 強 權, 於 十 八 世 紀 戰 爭 科 技 逐 漸 發 達 後 之 產 物 在 炮 火 槍 械 等 硬 體 武 器 殺 傷 力 愈 趨 強 大, 及 敵 對 雙 方 全 力 求 勝 與 硬 體 武 器 力 度 不 分 軒 輊 下, 軟 體 之 戰 爭 兵 學 策 略 乃 應 運 而 生 因 戰 爭 規 模 愈 趨 龐 大, 其 理 論 4 關 於 明 朝 國 祚 有 多 種 說 法, 有 以 朱 元 璋 於 西 元 1368 年 建 立 明 朝 為 始, 至 西 元 1644 年 明 思 宗 死 為 斷 限, 而 有 277 年 為 準 之 說 另 亦 有 以 南 明 諸 帝 亡 年 為 斷 而 有 不 同 講 法, 因 鄭 氏 一 直 奉 朔 永 曆 年 號, 故 本 文 以 西 元 1683 年 鄭 氏 兵 敗 澎 湖 請 降, 作 為 明 亡 斷 限 5 依 據 需 要 本 論 文 以 克 勞 塞 維 茲 (Karl Von Clausewitz) 原 著 楊 南 芳 等 譯 校, 戰 爭 論 (Vom Kriege) ( 臺 北 市 : 貓 頭 應 出 版 社,2001 年 ) 及 克 勞 塞 維 茨 (Karl Von Clausewitz) 原 著, 李 昂 納 德 (Leonard) 編 篡, 紐 先 鍾 譯, 戰 爭 論 精 華 (A Short To Glausewitz On War) ( 臺 北 市 : 麥 田 出 版 社,1996 年 ) 兩 書 共 同 為 參 考 引 用 版 本 3

勢 亦 愈 趨 完 整 為 使 軍 隊 能 發 揮 作 戰 效 率 及 齊 一 號 令, 制 定 明 確 之 戰 略 觀, 有 其 戰 場 實 務 需 求 例 如 : 十 八 世 紀 末 葉, 德 國 從 原 本 一 鬆 散 聯 邦, 即 因 戰 略 學 興 起, 而 逐 漸 發 展 成 為 一 強 大 國 家, 此 受 克 勞 塞 維 茨 之 戰 爭 論 影 響 甚 大 當 代 學 者 張 錫 模 說 : 普 魯 士 王 國 得 以 在 俾 斯 麥 的 政 治 領 導 下, 通 過 對 奧 地 利 丹 麥 法 國 三 次 戰 爭 而 成 長 為 德 意 志 帝 國 ( 一 八 七 一 年 ) 的 關 鍵, 是 普 魯 士 陸 軍 當 時 稱 霸 歐 洲 的 戰 力 ; 普 魯 士 陸 軍 戰 力 的 主 軸, 是 普 魯 士 參 謀 本 部 的 力 量 ; 參 謀 本 部 的 力 量, 來 自 ( 老 ) 毛 奇 元 帥 (Helmuth, Graf von Moltke,1800-1891), 在 整 建 參 謀 本 部 的 過 程 中, 毛 奇 元 帥 指 導 的 方 針 的 基 準, 就 是 克 勞 塞 維 茨 得 戰 爭 論 因 此, 在 實 踐 意 義 上, 戰 爭 論 是 德 意 志 帝 國 武 裝 力 量 的 思 想 靈 魂 6 中 國 雖 未 在 近 代 發 展 出 如 歐 陸 國 家 之 戰 略 思 想, 惟 自 古 以 來 戰 爭 頻 仍, 歷 朝 多 以 戰 爭 得 天 下, 少 以 和 平 得 政 權, 故 論 述 戰 爭 兵 法 所 在 均 有 其 中, 又 以 西 元 前 五 世 紀 孫 武 所 著 之 孫 子 兵 法 為 佼 佼 者 後 世 論 戰 者, 莫 不 以 此 為 本 十 七 世 紀 中 葉, 清 鄭 交 戰 之 際, 正 處 於 近 代 槍 砲 科 技 及 傳 統 刀 箭 武 器 併 用 時 代 7 此 意 謂 槍 砲 雖 已 發 明, 然 並 無 法 完 全 取 代 傳 統 刀 箭, 戰 場 上 刀 箭 仍 有 其 效 用 槍 砲 雖 有, 惟 受 限 於 殺 傷 破 壞 力 武 器 準 確 性 裝 備 妥 善 性 填 發 效 率 性 及 軍 隊 普 遍 性 等 影 響, 尚 未 能 在 戰 場 上 產 生 真 正 決 定 性 力 量 基 此, 純 以 西 方 近 代 軍 事 學 觀 評 論 或 失 之 偏 頗, 如 能 結 合 傳 統 中 國 兵 法 兼 論 或 可 彌 補 其 主 觀 過 甚 之 闕 概 此 時 甚 或 更 早, 中 國 已 有 兵 法 兵 書 等 歸 納 戰 爭 求 勝 方 式 孫 子 兵 法 為 歷 代 公 認 為 最 佳 戰 爭 指 導 著 作, 雖 其 用 語 與 近 代 西 方 軍 事 戰 略 有 異 ; 然 概 念 卻 符 合 國 情 及 分 析 本 文 所 需 故 本 文 兼 以 戰 爭 論 及 孫 子 兵 法 之 戰 爭 觀 點, 來 作 為 分 析 此 三 百 多 年 前 清 鄭 戰 爭 之 基 礎, 俾 能 呈 現 此 戰 役 新 的 觀 點 6 7 引 自 ( 日 ) 是 本 信 義 著, 劉 錦 秀 譯, 戰 爭 論 圖 解 ( 臺 北 : 商 周 出 版,2003), 頁 4~5 依 據 張 鐵 牛 高 曉 星, 中 國 古 代 海 軍 史 ( 北 京 : 八 一 出 版,1993), 頁 314 說 明 : 清 軍 入 關 以 前 主 要 依 據 騎 兵 擊 破 明 軍, 使 用 的 兵 器 多 為 弓 箭 和 刀 矛 寧 遠 之 戰 以 後, 清 軍 開 始 注 意 發 展 砲 兵 部 隊 在 統 一 全 國 和 平 定 三 藩 之 亂, 鎮 壓 抗 清 武 裝 的 作 戰 中, 清 軍 大 量 使 用 了 火 炮 清 軍 水 師 戰 船 上 使 用 的 兵 器 分 火 器 和 冷 兵 器 兩 大 類 4

第 二 節 史 料 及 學 術 文 獻 本 論 文 既 以 為 名, 所 論 述 則 以 當 時 時 空 背 景 之 史 料 及 學 術 文 獻 為 主 要 依 據 在 此 前 提 下, 清 官 方 所 記 載 之 實 錄 疏 奏 方 略 記 略 府 志 方 志 通 志 檔 案 暨 私 人 所 撰 述 之 志 錄 記 事 紀 要 記 略 外 記 通 史 碑 傳 等 與 時 人 所 著 之 專 書 學 術 論 文 期 刊 等 相 關 著 作 均 納 入 寫 作 參 考 依 據 另 為 能 客 觀 評 析 交 戰 雙 方 之 軍 事 運 用 得 失, 則 選 定 孫 子 兵 法 及 戰 爭 論 為 參 考 範 本, 以 此 為 本 來 論 述 戰 役, 較 可 顧 及 戰 爭 全 方 面 評 析 除 此 之 外, 另 亦 引 用 百 科 全 書 網 站 辭 典 等 工 具 書 相 關 資 料, 做 軍 事 方 面 之 輔 助 解 釋 在 雙 方 軍 事 部 署 攻 防 進 退 則 視 需 要 參 考 各 種 地 圖 集 電 腦 繪 圖 軟 體 描 繪 交 戰 情 況 及 擷 取 Google earth 澎 湖 諸 嶼 相 關 海 域 圖 片, 8 俾 達 清 晰 精 確 之 效 目 前 學 界 研 究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其 史 料 首 以 靖 海 紀 事 9 為 主 施 琅 畢 生 功 勳 以 率 軍 克 澎, 為 其 一 生 事 業 之 頂 峰 此 書 係 蒐 集 琅 參 與 此 役 前 後 近 十 八 年 對 康 10 熙 所 呈 攻 臺 疏 文 十 八 篇 匯 集 而 成 初 疏 起 至 西 元 一 六 六 七 年 ( 康 熙 六 年, 永 曆 二 十 一 年 ) 邊 患 宜 靖 疏 籌 謀 首 攻 臺 起, 終 疏 至 西 元 一 六 八 五 年 ( 康 熙 二 十 四 年 ) 收 用 人 才 疏 建 請 清 廷 收 納 鄭 氏 降 員 為 止 以 研 究 清 攻 臺 立 場 而 言, 此 書 價 值 在 於 其 脈 絡 完 整 蓋 清 攻 臺 之 成, 功 以 琅 為 第 一, 整 個 戰 爭 作 為 係 以 其 為 核 心 而 成 從 作 戰 計 畫 臨 陣 執 行 善 後 處 理 等 事 宜, 在 書 中 均 能 詳 實 記 載 惟 各 疏 因 係 琅 所 親 撰, 考 其 內 容 所 述 均 袒 清, 對 鄭 氏 作 為 或 不 清 或 刻 意 貶 低, 有 失 公 允 此 係 其 身 為 清 將 領 之 不 得 不 為 之 舉, 然 對 研 究 史 學 者 而 言, 獨 以 其 書 為 重, 亦 易 形 成 偏 差 次 以 聖 祖 仁 皇 帝 實 錄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及 清 史 稿 等 為 主 其 中 以 聖 祖 仁 皇 帝 實 錄 為 要, 蓋 其 已 將 相 關 臺 灣 鄭 氏 史 實 內 容 均 納 入 其 內 從 實 錄 內 可 清 晰 看 出 清 廷 對 攻 臺 之 態 度 例 如 : 閩 總 督 姚 啟 聖 (1623-1683) 與 水 師 提 督 施 琅 對 攻 臺 意 見 屢 左, 造 成 攻 臺 時 機 延 宕 ; 清 廷 解 決 方 式 為 : 上 命 議 政 王 大 臣 等 集 議, 僉 謂 師 期 不 便 屢 遷, 應 檄 總 督 姚 啟 聖 提 督 施 琅 剋 期 於 夏 至 後 進 取 臺 灣 得 旨 : 進 勦 海 寇, 關 係 重 大 總 督 姚 啟 聖 提 督 施 琅 身 在 地 方, 務 將 海 面 形 勢 賊 中 情 狀 審 察 確 實, 如 有 可 破 可 勦 之 機, 8 網 址 :http://earth.google.com 9 施 琅, 靖 海 紀 事,(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10 靖 海 紀 事 共 計 有 十 九 篇 疏 文, 依 序 為 邊 患 宜 靖 疏 盡 陳 所 見 疏 密 陳 專 征 疏 決 計 盡 剿 疏 舟 師 北 上 疏 海 逆 形 勢 疏 海 逆 日 蹙 疏 飛 報 大 捷 疏 賚 書 求 撫 疏 台 灣 就 撫 疏 賚 勦 冊 印 疏 報 入 台 灣 疏 舟 師 抵 台 灣 疏 恭 陳 台 灣 棄 留 疏 移 動 不 如 安 靜 疏 壤 地 初 闢 疏 海 疆 底 定 疏 收 用 人 才 疏 君 恩 深 重 疏 等 19 篇, 其 第 19 篇 君 恩 深 重 疏 係 完 成 於 西 元 1696 年 ( 康 熙 35 年 3 月 22 日 ), 時 施 琅 年 75, 自 知 不 久 人 世, 乃 上 本 疏, 除 示 皇 恩 浩 蕩 外, 並 對 子 嗣 部 將 及 兵 戰 錙 重 託 帝 照 顧, 此 疏 未 至, 人 已 逝 矣, 遺 疏 至, 聖 祖 震 悼 此 疏 因 與 本 文 無 關, 未 予 納 入 統 計 範 疇, 故 不 予 列 入 5

著 協 謀 合 慮, 酌 行 勦 撫, 毋 失 機 會 11 此 一 記 載 可 見 清 廷 對 攻 臺 一 事 確 屬 積 極, 在 啟 聖 及 琅 相 爭 下, 清 廷 下 定 決 心 夏 至 後 對 臺 用 兵 此 輯 內 容 極 雖 為 精 要, 然 亦 因 過 於 簡, 對 諸 多 事 宜, 有 失 之 記 載 不 詳 及 闕 漏 之 憾 如 對 戰 爭 所 著 重 之 調 兵 遣 將 部 署 等 均 未 記 述 幸 此 缺 在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12 中 能 稍 加 彌 補, 此 書 原 名 為 平 定 海 寇 方 略 13, 書 成 後 未 刊 行, 而 棄 之 於 內 閣 大 庫 中 依 書 首 朱 希 祖 序 所 言 14 : 清 之 先 為 明 代 臣 僕, 世 食 其 祿, 至 奴 爾 哈 赤, 身 為 明 都 督, 加 龍 虎 將 軍, 而 跳 踉 遼 東, 勢 將 噬 主 ; 至 其 子 孫, 遂 屋 明 社, 入 關 稱 帝 雖 曰 得 天 下 於 李 自 成 手, 譬 猶 盜 入 主 室, 奴 僕 逐 盜, 而 竟 自 據 其 室, 殺 其 子 弟 族 姓, 而 猶 沾 沾 自 誇, 著 之 方 略, 不 亦 自 暴 其 罪 乎! 此 南 明 三 朝 之 亡, 所 以 不 敢 作 方 略 也 鄭 成 功, 賜 姓 朱 氏, 封 延 平 王, 受 命 專 征, 至 其 子 孫 猶 奉 明 正 朔, 忠 正 如 此, 而 叛 逆 若 彼, 一 朝 為 其 破 滅, 而 反 稱 為 海 寇, 著 之 方 略, 不 亦 傎 乎! 此 平 定 海 寇 方 略 所 以 雖 成 書, 而 不 敢 宣 示 於 人 也 15 此 書 既 為 清 編 篡 之 方 略, 對 此 開 國 盛 事 則 詳 加 記 載 其 時 間 範 圍 所 記 起 於 康 熙 十 八 年 二 月 命 康 親 王 傑 淑 會 議 征 勦 海 寇 機 宜, 至 康 熙 二 十 三 年 十 二 月 授 克 塽 公 銜 劉 國 軒 馮 錫 范 伯 銜 止 16 考 其 內 容 則 包 含 多 方, 涵 蓋 清 廷 對 此 戰 役 之 計 畫 後 勤 調 兵 遣 將 等 事 迹 17 前 述 各 書 雖 對 施 琅 攻 澎 前 後 有 詳 盡 交 代, 然 對 11 不 著 撰 人, 聖 祖 仁 皇 帝 實 錄, 卷 之 一 百 二,(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1997 年 ), 頁 26-1 12 不 著 撰 人,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13 依 據 不 著 撰 人, 弁 言,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頁 1 此 書 原 名 平 定 海 寇 方 略, 共 四 卷, 係 自 內 閣 檔 案 中 尋 出, 存 於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民 國 19 年 2 月 排 印 行 世, 改 稱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 其 刊 行 凡 例 云 : 同 人 以 此 為 明 人 對 滿 洲 最 後 之 奮 鬥, 名 以 海 寇, 實 未 允 當, 爰 為 改 易 今 名 14 依 據 不 著 撰 人, 弁 言,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頁 1 節 錄 原 文 為 : 考 清 代 每 次 用 兵, 苟 獲 勝 利, 必 著 有 方 略, 以 誇 耀 武 功 如 開 國 方 略 平 定 三 逆 方 略, 獨 於 南 明 三 朝 及 臺 灣 鄭 氏, 無 有 所 謂 方 略 及 紀 略 者, 蓋 其 事 本 有 慚 德 清 之 先 為 明 代 臣 僕, 世 食 其 祿, 至 奴 爾 哈 赤, 身 為 明 都 督, 加 龍 虎 將 軍, 而 跳 踉 遼 東, 勢 將 噬 主 ; 至 其 子 孫, 遂 屋 明 社, 入 關 稱 帝 雖 曰 得 天 下 於 李 自 成 手, 譬 猶 盜 入 主 室, 奴 僕 逐 盜, 而 竟 自 據 其 室, 殺 其 子 弟 族 姓, 而 猶 沾 沾 自 誇, 著 之 方 略, 不 亦 自 暴 其 罪 乎! 此 南 明 三 朝 之 亡, 所 以 不 敢 作 方 略 也 鄭 成 功, 賜 姓 朱 氏, 封 延 平 王, 受 命 專 征, 至 其 子 孫 猶 奉 明 正 朔, 忠 正 如 此, 而 叛 逆 若 彼, 一 朝 為 其 破 滅, 而 反 稱 為 海 寇, 著 之 方 略, 不 亦 傎 乎! 此 平 定 海 寇 方 略 所 以 雖 成 書, 而 不 敢 宣 示 於 人 也 15 不 著 撰 人,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頁 1~2 16 不 著 撰 人, 弁 言,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頁 1 17 經 核 其 要 目 有 : 命 大 將 軍 康 親 王 傑 淑 等 規 取 金 門 廈 門 命 加 湖 廣 岳 州 水 師 總 兵 官 萬 正 色 太 子 少 保, 調 為 福 建 水 師 總 兵 官 命 提 督 萬 正 色 統 湖 廣 江 南 浙 江 戰 艦 赴 福 建 命 提 督 萬 正 色 剋 期 破 賊 命 福 建 吳 興 祚 等 速 治 戰 艦 命 廣 東 督 撫 提 督 分 兵 防 守 瀕 海 要 汛, 斷 賊 糧 餉 命 兵 部 侍 郎 溫 代 往 福 建, 會 議 防 海 設 兵 事 宜 命 總 督 姚 啟 聖 遣 人 開 諭 劉 國 軒 等 命 福 建 督 撫 提 督 等 招 撫 彭 湖 臺 灣 諸 寇 命 將 軍 喇 哈 達 等 帥 師 鎮 守 福 州 漳 州 設 官 兵 防 守 金 門 廈 門 諸 處 命 福 建 督 撫 提 督 等 招 撫 彭 湖 臺 灣 諸 寇 命 總 督 姚 啟 聖 等 規 定 彭 湖 臺 灣 命 原 任 右 都 督 施 琅 為 福 建 水 師 提 督, 帥 舟 師 進 取 彭 湖 臺 灣 調 浙 江 平 6

參 戰 各 人 乏 述 清 史 稿 18 因 採 記 傳 體 敘 文, 故 可 補 此 闕 姚 啟 聖 (1623-1683) 吳 興 祚 (1631-1698) 施 琅 朱 天 貴 萬 正 色 (?~1691) 吳 英 (1621-1697) 藍 理 (1638-1719) 黃 梧 (1617-1647) 李 光 地 (1642-1718) 等 凡 清 參 與 攻 澎 臣 將 及 海 戰 相 關 事 迹 均 載 之 甚 詳 從 上 列 個 人 傳 記 中, 亦 可 藉 此 觀 察 當 時 不 同 面 向 之 整 體 局 勢 惟 該 書 仍 處 清 廷 立 場 記 述, 對 鄭 氏 參 與 該 戰 役 者, 多 有 詆 毀 失 實 之 辭, 即 對 於 姚 施 諸 將 亦 有 抑 揚 偏 袒 之 語 19 雖 如 此, 對 了 解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情 況 仍 有 甚 大 助 益, 尤 其 在 清 廷 部 分, 可 了 解 清 廷 參 與 此 戰 役 之 臣 將 前 後 作 為 在 鄭 氏 部 分, 以 鄭 氏 為 主 體 記 載 之 第 一 手 史 料, 僅 楊 英 (?~1680) 從 征 實 錄 20 與 阮 旻 錫 ( 生 卒 年 不 詳, 明 末 清 初 人 ) 21 海 上 見 聞 錄 22 外, 餘 均 無 其 中 前 者 從 征 實 錄 係 由 鄭 成 功 戶 部 主 事 楊 英 隨 軍 征 戰 所 記 依 據 此 書 首 楊 英 自 敘 : 戶 部 主 事 楊 英 為 輯 造 先 王 實 錄 事, 謹 將 永 曆 三 年 己 丑 九 月 陳 策 從 王, 十 月 初 一 日 蒙 錄 用, 永 曆 十 六 年 壬 寅 五 月 先 王 賓 天, 凡 所 隨 從 戰 征 事 實, 挨 年 逐 月, 採 備 造 報 23 即 可 知 其 史 料 價 值 甚 高 惟 此 書 僅 紀 錄 至 永 曆 十 六 年, 即 西 元 一 六 六 二 年 ( 永 曆 十 六 年, 康 熙 一 年 ) 鄭 成 功 逝 世 為 止, 對 二 十 一 年 後,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之 役, 可 謂 毫 無 紀 錄 雖 如 此, 其 對 本 論 文 撰 述 價 值 在 於 可 透 過 楊 英 第 一 手 記 載, 而 能 正 確 了 解 鄭 氏 早 期 部 將 錯 綜 複 雜 之 隸 屬 關 係 與 降 清 歸 明 之 間 恩 怨 海 上 見 聞 錄 作 者, 原 書 提 名 為 鷺 島 道 人 夢 輯, 在 此 書 弁 言 中, 編 者 考 證 謂 其 即 為 阮 旻 錫, 旻 錫 曾 為 鄭 成 功 屬 下 官 吏, 其 史 料 價 值 之 高, 可 見 於 陽 總 兵 官 朱 天 貴 赴 福 建 命 加 從 征 臺 灣 各 官 秩 命 總 督 姚 啟 聖 等 催 辦 糧 餉 調 興 化 等 處 官 兵 同 水 師 進 勦 趣 提 督 施 琅 進 兵 遣 工 部 侍 郎 蘇 拜 往 福 建 督 理 軍 需 命 嚴 察 海 寇 餘 黨 命 加 湖 廣 岳 州 水 師 總 兵 官 萬 正 色 太 子 少 保, 調 為 福 建 水 師 總 兵 官 命 廣 東 督 撫 提 督 分 兵 防 守 瀕 海 要 汛, 斷 賊 糧 餉 命 湖 廣 巡 撫 張 朝 珍 致 西 洋 於 福 建 等 篇 目 18 趙 爾 巽, 清 史 稿,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243 種 成 書 時 間 為 西 元 1928 年, 撰 者 多 爲 滿 清 遺 老, 其 故 國 情 結 很 深, 在 修 史 過 程 中 明 確 站 在 清 立 場 上, 無 論 任 何 年 代, 只 要 是 與 清 對 抗 者 均 以 匪 逆 贼 寇 稱 之, 以 此 觀 內 容, 可 悉 其 對 鄭 氏 記 載 之 偏 頗 惟 因 其 主 要 係 參 考 清 實 錄 清 會 典 聖 訓 東 華 錄 起 居 注 軍 機 處 檔 案 各 種 方 略 傳 稿 冊 履 歷 片 履 歷 清 冊 行 狀 奏 稿 年 譜 祭 文 咨 文 等 等 官 修 私 修 的 史 籍 而 成, 在 其 嚴 整 性 完 整 性 及 方 便 性 上, 猶 以 採 紀 傳 體 為 編 寫 方 式, 對 於 人 物 考 證 具 有 相 當 便 捷 的 使 用 性 19 不 著 撰 人, 弁 言, 清 代 官 書 記 明 臺 灣 鄭 氏 亡 事, 頁 1 20 依 據 楊 英, 從 征 實 錄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21 依 據 阮 旻 錫, 弁 言, 海 上 見 聞 錄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1 記 載 : 朱 希 祖 先 生 在 其 所 作 延 平 王 戶 官 楊 英 從 征 實 錄 序 中, 謂 此 書 為 阮 旻 錫 撰 按 廈 門 志 有 阮 文 錫 傳, 謂 其 母 沒, 躬 負 土 石 與 父 合 葬 鷺 門 ; 又 謂 其 師 事 曾 櫻, 傳 性 理 學, 旁 及 道 藏 釋 典 諸 子 百 家 之 書, 後 乃 逃 於 釋 氏 可 知 鷺 島 道 人 實 為 阮 氏 之 別 號 志 又 載 阮 氏 著 作 目 錄, 中 有 聞 見 錄 一 書, 即 此 海 上 見 聞 錄 ; 又 有 夢 庵 長 短 句, 可 證 夢 庵 亦 為 阮 氏 之 別 號 因 此 本 書 逕 題 題 阮 旻 錫 撰 又 按 本 書 中 凡 兩 見 阮 旻 錫 之 名, 廈 門 志 作 阮 文 錫, 實 為 一 名 之 異 寫, 自 應 以 見 聞 錄 為 準 也 阮 旻 錫 生 卒 年 不 詳, 惟 依 據 彭 孫 貽 李 延, 後 記, 靖 海 志,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35 種, 頁 111 記 載 阮 氏 : 考 阮 旻 錫 亦 生 於 天 啟 後 期, 享 壽 八 十 餘, 卒 年 應 在 康 熙 四 五 十 年 之 間 故 其 卻 為 清 鄭 交 戰 同 時 代 人 22 阮 旻 錫, 弁 言, 海 上 見 聞 錄, 頁 1 此 書 在 清 代, 終 無 刊 本 以 行 世 民 初, 上 海 商 務 印 書 館 始 假 錄 金 山 錢 氏 所 藏 抄 本, 付 之 印 刷, 列 為 痛 史 第 十 四 種 23 楊 英, 從 征 實 錄, 頁 1 7

書 首 頁 弁 言 記 載 謂 : 阮 氏 為 鄭 成 功 之 故 吏, 其 作 史 頗 多 直 筆, 如 成 功 殺 其 族 兄 鄭 聯 事, 見 聞 錄 直 書 之 而 不 諱, 以 視 楊 英 從 征 實 錄 之 諱 而 不 言 巧 而 傷 直 者 不 同 本 書 雖 撰 於 清 初, 然 稱 成 功 曰 賜 姓, 稱 其 子 經 曰 世 藩, 稱 南 明 諸 王 及 臺 灣 鄭 氏 曰 海 上, 稱 鄭 氏 抗 清 之 師 曰 海 兵, 絕 不 用 偽 逆 諸 字 樣 24 由 上 可 悉, 阮 旻 錫 著 書 立 場 能 秉 持 客 觀 立 場 論 述 清 鄭 此 段 史 事, 全 書 共 二 卷 六 十 三 頁 考 此 書 記 述 時 間, 起 自 西 元 一 六 四 四 年 ( 崇 禎 十 七 年 清 順 治 元 年 ), 首 述 謂 : 三 月, 北 京 陷, 崇 禎 亡 封 福 建 總 兵 鄭 芝 龍 南 安 伯, 賜 蟒 衣 25 迄 至 西 元 一 六 八 三 年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書 結 尾 謂 : 十 二 月, 總 督 姚 啟 聖 病 故 克 塽 至 京, 封 為 漢 軍 公 ; 弟 克 舉 准 開 牛 彔, 叔 鄭 聰 等 俱 食 三 品 五 品 官 俸, 隨 旗 馮 劉 俱 封 伯 國 軒 隨 補 天 津 衛 總 兵 ; 其 子 准 開 牛 彔 26 時 空 跨 越 鄭 氏 四 代 事 迹, 阮 旻 錫 曾 任 鄭 成 功 故 吏, 故 此 書 內 容 可 視 為 記 述 鄭 氏 第 一 手 史 料, 本 文 用 以 核 對 清 廷 對 此 海 戰 之 記 載 江 日 昇 ( 生 卒 年 不 詳, 康 熙 朝 中 期 人 ) 27 臺 灣 外 記 為 目 前 記 述 鄭 氏 遺 事 最 完 整 之 書 其 史 料 價 值 可 從 作 者 江 日 昇 自 敘 及 凡 例 中 述 謂 : 成 功 髫 年 儒 生, 能 痛 哭 知 君 而 舍 父, 克 守 臣 節, 事 未 可 泯 況 有 故 明 之 裔 寧 靖 王 從 容 就 義, 五 姬 亦 從 之 死 ; 是 臺 灣 成 功 之 踞, 實 為 寧 靖 王 而 踞, 亦 蜀 漢 之 北 地 王 然 故 就 其 始 末, 廣 搜 輯 成 誠 閩 人 說 閩 事, 以 應 纂 修 國 史 者 採 擇 焉 28 是 編 於 明 紀 或 本 末 或 編 年 或 遺 聞 以 及 國 朝 定 鼎 名 臣 奏 疏 平 南 實 錄 諸 書, 又 就 當 日 所 獵 聞 事 之 親 身 目 睹 者, 廣 為 搜 而 輯 成 29 彭 一 楷 為 其 作 序 曰 : 24 阮 旻 錫, 弁 言, 海 上 見 聞 錄, 頁 1 25 阮 旻 錫, 弁 言, 海 上 見 聞 錄, 頁 1 26 阮 旻 錫, 弁 言, 海 上 見 聞 錄, 頁 62 27 江 日 昇 生 卒 年 不 詳 依 據 清 秘 述 聞 ( 北 京 : 愛 如 生 數 位 化 技 術 研 究 中 心, 中 國 基 本 古 籍 庫 ) 卷 4, 頁 47 所 載 : 江 日 昇, 解 元, 同 安 人 另 依 據 ( 乾 隆 ) 福 州 府 志 ( 北 京 : 愛 如 生 數 位 化 技 術 研 究 中 心, 中 國 基 本 古 籍 庫 ) 卷 43, 頁 1283 所 載 : 康 熙 五 十 年, 癸 巳, 萬 壽 恩 科 解 元, 江 日 昇 可 悉 其 約 為 康 熙 中 期 年 間 人 ; 復 依 據 江 日 昇 自 序, 臺 灣 外 記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3 所 記, 本 書 成 於 康 熙 43 年, 可 見 其 確 為 此 期 人 28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3 29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16 8

識 明 季 海 上 鄭 氏 事 最 詳 江 子 為 甌 閩 士, 幼 從 其 先 人 遊 宦 嶺 表, 悉 鄭 氏 行 事, 因 編 次 其 所 見 聞, 備 他 日 史 官 採 取, 其 用 心 良 苦 而 因 事 直 書, 不 置 褒 貶, 積 歲 月 以 成, 江 子 今 為 之 表 彰, 不 致 海 外 荒 服 年 久 湮 沒, 異 日 以 之 登 大 廷, 備 史 氏 之 闕 文, 江 子 與 是 書 不 朽 矣! 30 其 友 人 鄭 應 發 序 曰 : 吾 友 江 子 東 旭, 其 先 君 當 勝 國 之 末, 嘗 統 數 萬 兵, 東 旭 為 幼 子, 最 所 鍾 愛, 晨 夕 左 右 不 離, 習 知 時 事, 強 記 博 聞, 因 著 臺 灣 外 志 一 書 其 書 專 為 鄭 氏 而 作, 所 以 誌 鄭 芝 龍 之 始, 又 所 以 誌 開 闢 臺 灣 之 始 也 成 功 賜 姓, 弱 冠 書 生, 以 半 旅 師, 踞 金 廈 島 彈 丸 之 地, 抗 天 下 兵, 可 不 謂 壯 乎? 遁 蹟 臺 灣, 存 明 故 朔, 父 子 祖 孫, 相 繼 四 十 年, 終 明 之 世, 僅 見 一 人 東 旭 具 如 是 才, 成 此 一 家 言, 豈 非 天 使 之 名 當 時 傳 後 世, 加 厚 之 以 無 容 湮 沒 者 乎? 較 之 南 面 百 城, 其 見 才 為 何 如 耶? 31 就 上 述 各 段 史 料 所 述 可 悉, 江 日 昇 此 書 價 值 之 高 在 於, 一 則 係 : 就 其 始 末, 廣 搜 輯 成, 誠 閩 人 說 閩 事, 以 應 纂 修 國 史 者 採 擇 焉 二 則 係 : 國 朝 定 鼎 名 臣 奏 疏 平 南 實 錄 諸 書, 又 就 當 日 所 獵 聞 事 之 親 身 目 睹 者, 廣 為 搜 而 輯 成 三 則 係 : 幼 從 其 先 人 遊 宦 嶺 表, 悉 鄭 氏 行 事, 因 編 次 其 所 見 聞, 備 他 日 史 官 採 取, 其 用 心 良 苦 四 則 係 : 先 君 當 勝 國 之 末, 嘗 統 數 萬 兵, 東 旭 為 幼 子, 最 所 鍾 愛, 晨 夕 左 右 不 離, 習 知 時 事, 強 記 博 聞 此 四 則 綜 要 可 為, 其 處 於 清 鄭 交 戰 之 時 不 久, 當 事 者 頗 多 健 在, 故 在 環 境 上 有 助 於 其 廣 為 蒐 集 相 關 史 事 其 父 係 明 末 將 領, 對 當 時 局 勢 知 之 甚 稔, 多 能 告 知 日 昇, 助 其 正 確 寫 作 日 昇 本 人 有 心 搜 羅 資 料, 故 終 能 成 此 書 下 就 本 書 簡 要 介 紹 如 下 : 作 者 江 日 昇, 此 書 分 十 卷, 共 計 四 四 八 頁, 書 採 章 回 小 說 架 構 撰 寫 內 容 以 西 元 一 六 四 年 ( 萬 歷 三 十 二 年 ) 鄭 芝 龍 神 話 出 身 為 始, 首 頁 載 : 三 月 初 十 日 草 雞 夜 鳴, 長 耳 大 尾, 人 咸 不 解 其 語 十 八 日 辰 時, 芝 龍 生 32 迄 至 西 元 一 六 八 三 年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 施 琅 克 臺 後, 班 師 返 閩, 向 清 廷 極 力 申 述 留 臺 之 必 要 性 及 棄 臺 之 害 為 終 述 謂 : 十 二 月 初 一 日, 琅 往 福 省, 與 部 堂 蘇 督 撫 會 議 臺 灣 棄 留 眾 以 留 恐 無 益, 棄 虞 有 害, 各 議 不 一 琅 遂 決 意 主 留 33 並 回 歸 書 首 解 神 話 義 曰 : 當 時 人 多 不 解 其 意 今 事 後, 方 覺 其 草 雞 夜 鳴, 長 耳 大 尾, 湊 來 30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7~8 31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9~10 32 依 據 江 日 昇 自 序, 臺 灣 外 記, 頁 2~3 記 載 關 於 鄭 芝 龍 出 身 神 話 為 : 三 月 初 十 日, 春 暖 融 和, 天 氣 晴, 海 渚 劈 開 一 石, 中 悉 隸 篆 鳥 跡, 識 者 文 之 曰 : 草 雞 夜 鳴, 長 耳 大 尾, 銜 鼠 干 頭, 拍 水 而 起 殺 人 如 麻, 血 成 海 水 揚 眉 於 東, 傾 陷 馬 耳 生 女 滅 雞, 十 倍 相 倚 志 在 四 方, 一 人 也 爾 庚 小 熙 皞, 太 平 伊 始 人 咸 不 解 其 語 十 八 日 辰 時, 芝 龍 生 33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444 9

是 鄭 字, 應 在 鄭 芝 龍 也 34 由 此 書 篇 幅 幾 達 其 它 記 述 鄭 氏 書 籍 數 倍 之 多 可 見, 其 對 鄭 氏 始 末 之 記 事 周 詳, 顯 非 它 書 可 比 澎 役 記 載, 亦 是 考 其 成 書 時 間 距 鄭 氏 敗 亡 時 日 僅 約 二 十 年, 35 江 日 昇 出 生 成 長 或 稍 晚, 然 其 時 清 鄭 參 與 澎 役 者, 恐 多 在 世, 相 關 事 迹 尚 未 達 不 可 追 記 地 步 其 書 所 述 雖 以 小 說 型 態 顯 現, 然 在 鄭 氏 史 事 上, 實 具 有 極 高 參 考 價 值 36 鄭 氏 史 料 之 所 以 甚 少 流 傳 後 世, 與 清 初 諸 帝 主 政 之 肅 殺 極 為 有 關, 在 此 氛 圍 下, 恐 少 有 人 敢 私 藏 此 類 書 籍 雖 如 此, 然 亦 有 極 少 數 同 情 鄭 氏 者 密 錄 相 關 事 迹 留 世, 其 立 場 或 能 處 於 鄭 氏, 其 事 跡 或 能 以 鄭 氏 為 主 體 而 述, 或 能 以 較 客 觀 方 式 記 載 此 次 戰 役 前 後 作 為 此 類 書 籍 經 查 其 要 者, 有 閩 海 紀 要 37 靖 海 志 38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39 臺 灣 割 據 志 40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41 聖 武 紀 略 42 臺 灣 通 史 43 等 七 書 其 等 內 容 能 對 澎 役 或 簡 或 詳 記 載, 雖 或 史 料 價 值 較 前 述 之 各 書 稍 遜, 但 能 提 供 史 料 比 對 作 用, 從 而 提 供 較 不 同 之 歷 史 視 野 以 下 將 比 對 數 書, 以 顯 其 中 差 異 : 一 閩 海 紀 要 : 作 者 夏 琳 ( 生 卒 年 不 詳, 明 末 人 ), 44 全 文 共 兩 卷, 六 十 頁 據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顯 示, 本 書 有 同 作 者 但 不 同 版 本 之 另 二 書 海 紀 輯 要 及 閩 海 紀 略, 在 內 容 上 略 有 不 同 下 以 表 列 以 示 其 間 部 分 差 異 所 在 ( 按 : 粗 體 標 楷 字 體 為 與 另 兩 書 內 34 依 據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448 解 神 話 其 義 完 整 內 容 為 : 當 時 人 多 不 解 其 意 今 事 後, 方 覺 其 草 雞 夜 鳴, 長 耳 大 尾, 湊 來 是 鄭 字, 應 在 鄭 芝 龍 也 銜 鼠 干 頭, 天 干 之 頭 是 甲 銜 鼠 是 子, 成 功 是 甲 子 年 生 也 拍 水 而 起 是 應 成 功 之 踞 金 廈 殺 人 如 麻, 血 成 海 水, 是 應 成 功 之 征 戰 害 民 揚 眉 於 東, 是 應 成 功 之 踞 臺 灣 傾 陷 馬 耳, 是 應 馮 字, 言 馮 錫 范 專 權 生 女 滅 雞, 十 倍 相 倚 ; 十 倍 為 兆 生 女 合 成 姚 字, 應 在 姚 啟 聖 志 在 四 方, 一 人 也 爾, 合 之 為 施, 應 施 琅 也 庚 小 熙 皞, 庚 小 為 康 字, 應 在 康 熙 癸 亥 年 之 平 山 海 為 一 而 太 平 伊 始, 實 賴 姚 施 二 人 之 功 觀 此, 可 見 沿 海 遭 劫 數 十 年 者, 莫 非 天 也, 人 復 何 憾 焉! 35 依 據 江 日 昇 自 序, 臺 灣 外 記, 頁 3 記 載 其 落 款 日 期 : 時 康 熙 四 十 三 年 歲 次 甲 申 冬 至 後 三 日, 九 閩 珠 浦 東 旭 氏 江 日 昇 謹 識 於 雲 陽 之 寄 軒 按 : 清 鄭 澎 戰 結 束 時 間 為 康 熙 22 年, 距 此 書 完 成 時 間 約 21 年 36 楊 雲 萍 評 論 本 書 述 謂 其 : 有 似 稗 史 小 說 的 敘 述 體 裁, 可 以 避 去 考 證 文 字 的 無 味 乾 燥 ; 並 非 架 空 的 創 作, 故 得 免 於 荒 唐 無 稽 的 遺 憾 ; 換 言 之, 可 以 說 是 一 部 即 乎 史 實 的 歷 史 小 說, 亦 可 說 是 一 部 用 小 說 題 材 寫 成 的 鄭 氏 一 門 的 史 傳 37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另 有 海 紀 輯 要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及 閩 海 紀 略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兩 書 均 為 夏 琳 所 著, 考 其 內 容 與 閩 海 紀 要 幾 同 38 彭 孫 貽 李 延, 靖 海 志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39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15 種 40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41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42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43 連 橫, 臺 灣 通 史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44 夏 琳 生 卒 年 不 詳, 僅 能 依 據 北 京 大 學 所 藏 閩 海 紀 要 清 抄 本 封 面 上 記 載 有 作 者 為 : ( 明 ) 夏 琳 撰, 判 定 其 應 為 明 末 人 士 ;( 北 京 : 愛 如 生 數 位 化 技 術 研 究 中 心, 中 國 基 本 古 籍 庫 ) 10

容 有 出 入 部 分 ): 附 表 一 閩 海 紀 要 海 紀 輯 要 閩 海 紀 略 內 容 差 異 比 較 表 閩 海 紀 要 海 紀 輯 要 閩 海 紀 略 一 卷 數 : 三 卷 (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 略 ) 一 卷 數 : 二 卷 ( 卷 之 上 卷 之 下 ) 二 頁 數 : 七 十 八 頁 三 例 一 : 劉 國 軒 澎 役 戰 前 備 戰 情 況 記 述 謂 : 癸 亥 二 十 二 年 ( 明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春 正 月, 鄭 克 塽 以 忠 誠 伯 馮 錫 範 為 左 提 督 時 值 歲 飢, 民 多 餓 死 復 聞 北 兵 將 來 攻, 乃 以 錫 範 為 左 提 督, 備 兵 鹿 耳 門 五 月, 明 中 提 督 劉 國 軒 率 師 至 澎 湖 國 軒 以 銃 船 十 九 號 戰 船 十 六 號 兵 六 千 人 分 撥 諸 將 防 守 ; 身 自 往 來 督 視 45 二 頁 數 : 七 十 八 頁 三 例 一 : 劉 國 軒 澎 役 戰 前 備 戰 情 況 記 述 謂 : 癸 亥 明 朔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是 歲, 明 朔 亡 春 正 月, 以 忠 誠 伯 馮 錫 范 為 左 提 督 時 值 歲 飢, 民 多 餓 死 復 聞 清 將 來 攻, 乃 以 錫 范 為 左 提 督, 備 兵 鹿 耳 門, 五 月, 中 提 督 劉 國 軒 率 師 至 澎 湖 國 軒 以 銃 船 十 九 號 戰 船 六 十 號 兵 六 千 人 分 撥 諸 將 防 守 ; 身 自 往 來 督 視 46 一 卷 數 : 兩 卷 ( 閩 海 紀 略 後 紀 二 頁 數 : 六 十 六 頁 三 例 一 : 劉 國 軒 澎 役 戰 前 備 戰 情 況 記 述 謂 : 癸 亥 永 曆 卅 七 年 ( 即 康 熙 廿 二 年 ) 正 月, 北 警 ; 忠 誠 伯 馮 錫 范 備 兵 鹿 耳 門 北 使 黃 朝 用 至, 議 和 ; 凡 四 款, 五 月, 北 警 日 急, 復 分 師 守 要 衝 承 天 府 猪 生 象 武 平 侯 率 師 赴 澎 湖 47 按 : 武 平 侯 即 指 劉 國 軒 48 45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74~75 46 夏 琳, 海 紀 輯 要, 頁 75 47 夏 琳, 閩 海 紀 略, 頁 64 48 依 據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68 記 載 : 鄭 克 塽 晉 中 提 督 武 平 伯 劉 國 軒 武 平 侯 克 塽 以 翊 戴 功, 晉 國 軒 武 平 侯 11

閩 海 紀 要 海 紀 輯 要 閩 海 紀 略 四 例 二 : 澎 戰 交 戰 情 況 : 十 四 日, 施 琅 自 銅 山 開 駕, 戰 艦 五 百 餘 號 十 六 日, 國 軒 督 兵 逆 戰, 右 武 衛 林 陞 直 衝 其, 奮 勇 死 鬥 ; 清 師 退 遁, 隨 潮 而 西 國 軒 自 度 舟 寡, 且 軍 士 閱 月 無 糧, 恐 其 乘 機 潰 散, 乃 不 敢 追 琅 於 是 夜 安 閒, 拋 泊 洋 中, 放 砲 收 四 例 二 : 澎 戰 交 戰 情 況 : 是 月 十 四 日, 琅 自 銅 山 開 駕 ; 戰 艦 六 百 餘 號 甲 士 六 萬 餘 人 十 五 日, 至 澎 湖 十 六 日, 國 軒 督 兵 迎 戰 右 武 衛 林 陞 率 所 部 直 衝 其, 賈 勇 奮 鬥, 所 向 無 敵 ; 琅 兵 退 遁, 隨 潮 而 西, 陞 亦 傷 炮 歸 國 軒 自 度 舟 少, 且 軍 士 閱 月 無 糧, 恐 其 乘 機 潰, 乃 不 敢 追 琅 于 是 夜 得 安 閒, 拋 泊 洋 中, 放 炮 收 軍 ; 諸 船 星 散, 越 三 日 始 陸 續 畢 集, 移 次 八 罩 國 軒 笑 曰 : 誰 謂 施 琅 能 軍, 天 時 地 利 尚 莫 之 識! 諸 軍 但 飲 酒 以 坐 觀 其 敗 耳 蓋 澎 湖 六 月 北 風, 常 有 颶 風 至 ; 八 罩 流 水 湍 急, 島 下 有 老 古 石, 剛 利 勝 鐵 ; 凡 泊 船 下 椗, 遇 風 立 壞, 故 國 軒 以 為 喜 也 時 數 起 風, 俄 而 雷 響 即 止 八 罩 井 泉 稀 少, 平 日 不 足 供 十 人 ; 茲 忽 泉 湧, 琅 軍 六 萬 餘 人 用 之 不 竭 國 軒 聞 之 失 色, 蓋 ( 原 文 為 皆 ) 知 天 意 有 在 也 二 十 一 日, 琅 集 諸 將, 申 號 令, 嚴 賞 罰, 自 督 諸 軍, 蜂 擁 齊 擊, 以 六 船 攻 一 船 國 軒 令 江 勝 邱 輝 陳 起 明 ( 原 文 為 時 ) 迎 戰, 各 奮 死 力, 一 以 當 百 邱 輝 之 船, 軍 士 盡 殲, 猶 手 自 擊 殺, 鮮 血 濺 水 有 聲, 撫 劍 疾 視, 琅 兵 不 敢 向 前 ; 然 大 勢 已 去, 乃 自 發 火 藥 焚 死 而 琅 亦 用 火 船 乘 風 縱 發, 煙 焰 彌 天, 海 船 相 繼 焚 燬, 勝 等 皆 陣 歿 國 軒 知 勢 不 敵, 急 駕 小 船 從 吼 門 遁 回 東 寧 琅 遂 得 澎 湖 49 五 現 行 刊 本 源 自 於 臺 南 連 雅 堂 氏 藏 書 軍 ; 諸 船 陸 續 畢 集, 移 次 八 罩 國 軒 笑 曰 : 誰 謂 施 琅 能 軍, 天 時 地 利 尚 莫 之 識 諸 君 但 飲 酒, 以 坐 觀 其 敗 耳! 蓋 澎 湖 六 月 常 有 颶 風, 而 八 罩 島 下 有 老 古 石, 剛 利 勝 鐵, 凡 泊 舟 下 椗, 遇 風 起, 立 決 而 颩 : 故 國 軒 以 為 喜 也 時 數 起 風, 俄 而 雷 響 即 止 八 罩 井 泉 稀 少, 平 日 不 足 供 數 千 人 ; 茲 忽 泉 湧, 琅 軍 四 萬 餘 人 用 之 不 竭 國 軒 聞 而 失 色, 蓋 知 天 意 之 有 在 也 廿 二 日, 琅 集 諸 將 申 軍 令 嚴 賞 罰, 自 督 諸 軍, 鼓 勇 齊 攻 國 軒 令 江 勝 丘 輝 陳 起 明 等 迎 戰, 殊 奮 死 力, 一 以 當 百 丘 輝 一 船 軍 士 盡 殲, 輝 撫 劍 疾 視, 擊 斬 數 十 百 人, 清 兵 不 敢 向 前 ; 乃 用 火 船 乘 風 縱 發, 煙 焰 彌 天, 海 舟 相 繼 燒 毀, 勝 等 皆 陣 歿 國 軒 知 勢 不 敵, 乃 駕 小 舟 從 吼 門 遁 回 東 寧 琅 遂 得 澎 湖 50 五 現 行 刊 本 源 自 於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四 例 二 : 澎 戰 交 戰 情 況 : 六 月, 十 八 日 夜, 報 清 兵 舟 至 澎 湖, 國 中 大 驚 十 八 日, 報 澎 湖 戰 捷, 民 心 稍 定 十 九 日, 載 歸 戰 傷 兵 二 百 餘 廿 二 日, 報 清 兵 復 挫 ; 武 平 侯 以 領 騎 協 陳 諒 為 首 功, 掛 將 軍 印, 迎 之 廿 三 日, 右 武 衛 林 陞 戰 傷 歸 廿 四 日 午, 報 澎 湖 陷 ; 夜, 武 平 侯 率 蕭 某 姚 富 二 將 歸 51 五 現 行 刊 本 源 自 於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49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75~76 50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76 51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65 12

閩 海 紀 要 海 紀 輯 要 閩 海 紀 略 六 主 要 差 異 : ( 一 ) 各 段 起 首 冠 南 明 帝 及 年 號, 而 未 冠 清 帝 及 年 號, 內 容 較 左 書 略 簡 ( 二 ) 戰 船 六 十 號 應 為 較 合 理 六 主 要 差 異 : ( 一 ) 各 段 起 首 先 冠 清 帝 年 曆 後 冠 南 明 帝 及 年 號, 內 容 最 詳 細 ( 二 ) 其 中 戰 船 十 六 號 應 為 筆 誤, 依 常 理 判 斷, 大 戰 前 夕, 國 軒 不 可 能 僅 以 為 數 三 十 五 號 之 船 隊 作 為 抵 禦 施 琅 即 將 來 攻 之 大 軍 ) ( 三 ) 記 述 十 四 十 五 十 六 二 十 一 日 交 戰 情 況 ( 四 ) 記 述 琅 攻 澎 軍 力 為 戰 艦 六 百 餘 號 甲 士 六 萬 餘 人 ( 五 ) 八 罩 井 泉 稀 少, 平 日 不 足 供 十 人 ( 六 ) 記 述 國 軒 部 將 邱 輝 英 勇 戰 死 經 過 ( 七 ) 明 確 記 述 琅 攻 國 軒 以 六 船 攻 一 船 等 以 眾 擊 寡 情 形 ( 八 ) 敘 述 雙 方 交 戰 場 景 情 況 最 詳 細 逼 真 生 動 之 船 數 ( 三 ) 記 述 十 四 十 六 二 十 二 日 交 戰 情 況 ( 四 ) 記 述 琅 攻 澎 軍 力 為 戰 艦 五 百 餘 號, 琅 軍 四 萬 餘 人 ( 五 ) 八 罩 井 泉 稀 少, 平 日 不 足 供 數 千 人 ( 六 ) 僅 記 述 國 軒 部 將 邱 輝 英 勇 作 戰 經 過, 未 敘 明 戰 死 ( 七 ) 僅 蓋 述 記 琅 攻 國 軒 以 眾 擊 寡 情 形 ( 八 ) 敘 述 雙 方 交 戰 場 景 情 況 亦 詳 細 逼 真 生 動 ; 惟 較 閩 海 紀 要 稍 差 六 主 要 差 異 : ( 一 ) 各 段 起 首 先 冠 南 明 帝 及 年 號 後 冠 清 帝 及 年 號, 內 容 最 簡 略 ( 二 ) 未 記 載 國 軒 之 船 數 ( 三 ) 記 述 十 八 十 九 二 十 二 二 十 三 二 十 四 日 交 戰 情 況 ( 四 ) 未 記 述 琅 攻 澎 軍 力 ( 五 ) 未 紀 錄 八 罩 井 泉 供 水 量 ( 六 ) 未 記 述 國 軒 部 將 邱 輝 英 勇 作 戰 經 過 ( 七 ) 未 記 述 琅 與 國 軒 交 戰 過 程 ( 八 ) 敘 述 雙 方 交 戰 場 景 簡 明 扼 要 資 料 來 源 :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4~76; 夏 琳, 海 紀 輯 要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5~76; 夏 琳, 閩 海 紀 略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64~65 由 上 述 表 列 可 悉, 就 清 鄭 澎 戰 一 役 文 體 詳 盡 度 而 言 閩 海 紀 要 較 海 紀 輯 要 及 閩 海 紀 略 為 佳, 惟 就 三 書 內 容 正 確 性 而 論, 有 待 考 量 如 : 施 琅 攻 澎 軍 力 依 靖 海 紀 事 內 所 自 敘 為 : 總 計 帶 領 官 兵 二 萬 一 千 有 奇, 配 駕 大 鳥 船 七 十 隻 趕 繒 船 一 百 零 三 隻 雙 帆 船 六 十 五 隻 ( 按 : 左 列 共 計 二 三 八 隻 ) 52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內 卻 高 達 戰 艦 六 百 餘 號 甲 士 六 萬 餘 人 海 紀 輯 要 亦 列 有 戰 艦 五 百 餘 號, 琅 軍 四 萬 餘 人 夏 琳 所 記 固 自 相 矛 盾, 而 琅 所 列 除 其 為 當 事 者 外, 所 列 船 艦 及 兵 力 均 為 向 朝 廷 呈 報 之 正 式 疏 文, 理 當 不 假 其 它 如 作 戰 各 日 內 容, 三 書 彼 此 之 間 亦 互 有 出 入, 此 部 分 亦 應 以 靖 海 紀 事 所 列 為 準 上 述 三 書 內 容 經 比 較 後, 因 閩 海 紀 要 較 另 二 書 內 容 為 詳 細, 故 選 定 以 其 作 為 本 論 文 引 文 主 要 來 源 復 查 本 書 內 容, 起 自 西 元 一 六 四 五 年 ( 隆 武 元 年 順 治 二 年 ) 乙 酉 夏 閏 六 月, 明 主 ( 原 文 為 立 ) 唐 王 聿 鍵 稱 帝 於 福 州 明 晉 南 安 伯 鄭 芝 龍 平 虜 侯, 尋 封 平 國 公 ; 鎮 海 將 軍 鄭 鴻 逵 定 虜 侯, 尋 封 定 國 公 ; 鄭 芝 豹 為 澄 濟 伯 明 主 召 芝 龍 子 成 功, 賜 姓 朱, 封 忠 孝 伯 53 迄 西 元 一 六 八 三 年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東 寧 降 議 成, 明 寧 靖 王 朱 術 桂 死 之 54 為 終 其 書 內 容 對 鄭 氏 軍 52 施 琅, 舟 師 北 上 疏, 靖 海 紀 事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19 53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1 54 夏 琳, 閩 海 紀 要, 頁 78 13

事 行 動 均 能 一 一 扼 要 紀 錄 之, 對 研 究 清 鄭 交 戰 者, 一 則 能 方 便 迅 速 查 及 要 點, 二 則 亦 能 提 供 一 定 史 料 價 值 二 靖 海 志 : 作 者 彭 孫 貽 ( 生 卒 年 不 詳, 明 末 清 初 人 ) 55 李 延 (1628-1697), 此 書 共 四 卷, 前 三 卷 由 彭 孫 貽 著, 後 一 卷 由 李 延 補 編, 共 計 一 一 五 頁 從 兩 作 者 年 代 與 鄭 氏 相 仿 可 悉 其 史 料 較 他 人 著 作 價 值 為 高, 然 考 其 行 文 內 容 復 與 阮 旻 錫 海 上 見 聞 錄 頗 同, 而 阮 氏 為 鄭 故 吏 就 此 而 言, 其 史 料 價 值 稍 遜 前 者 惟 就 詳 細 程 度 及 史 書 筆 法 而 論, 其 又 較 海 上 見 聞 錄 高 出 一 籌 56 另 就 澎 戰 軍 事 記 載 部 份, 此 書 內 容 亦 較 海 上 見 聞 錄 為 佳 以 下 就 表 列 以 顯 其 間 部 分 差 異 所 在 ( 按 : 粗 體 標 楷 字 體 為 兩 書 內 容 有 出 入 部 分 ): 附 表 二 靖 海 志 與 海 上 見 聞 錄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表 靖 海 志 作 者 彭 孫 貽 李 延 海 上 見 聞 錄 作 者 阮 旻 錫 一 作 者 年 代 : 一 作 者 年 代 : 明 末 清 初 明 末 清 初 二 書 內 篇 幅 : 二 書 內 篇 幅 : 四 卷 一 七 頁, 附 錄 三 則 兩 卷 六 三 頁, 跋 一 則 三 例 一 三 例 一 施 琅 攻 臺 前 夕 時, 臺 灣 當 時 情 況 記 載 : 施 琅 攻 臺 前 夕 時, 臺 灣 當 時 情 況 記 載 : 十 二 月, 臺 灣 偽 承 天 府 火 災, 沿 燒 一 千 六 十 二 月, 承 天 府 災, 沿 燒 一 千 六 百 數 十 餘 百 餘 家, 米 價 騰 貴, 民 不 堪 命 國 軒 歸 自 澎 家 米 價 騰 貴, 民 不 堪 命 58 湖 癸 亥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臺 灣 稱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正 月, 馮 錫 範 備 兵 鹿 耳 門 二 月, 米 價 大 貴, 人 民 飢 死 甚 多 五 月, 劉 國 軒 率 師 至 澎 湖 57 55 依 據 彭 孫 貽 李 延, 後 記, 靖 海 志, 頁 111 記 載 : 彭 孫 貽 約 生 於 明 天 啟 崇 禎 之 際 而 卒 於 清 康 熙 間 ; 其 生 卒 確 年, 一 時 未 能 檢 得 另 再 查 歷 代 畫 史 彙 傳 ( 北 京 : 愛 如 生 數 位 化 技 術 研 究 中 心, 中 國 基 本 古 籍 庫 ) 卷 34, 頁 295 所 載 : 彭 孫 貽 字 仲 謀, 號 羿 仁, 海 鹽 太 僕 觀 民 子, 拔 貢 生 ; 擅 山 水, 攻 墨 蘭, 又 善 詩 文, 天 性 孝 友, 與 同 邑 吳 蕃 昌 仲 木 創 瞻 社, 為 名 流 所 推 重, 時 稱 武 原 二 仲, 私 謚 孝 介 清 續 文 獻 通 考 ( 北 京 : 愛 如 生 數 位 化 技 術 研 究 中 心, 中 國 基 本 古 籍 庫 ) 卷 262, 經 籍 考 6, 頁 4379 記 載 其 為 : 浙 江 海 鹽 人 56 阮 旻 錫, 後 記, 靖 海 志, 頁 107~115 57 彭 孫 貽 李 延, 靖 海 志, 頁 94 58 阮 旻 錫, 海 上 見 聞 錄, 頁 60 14

靖 海 志 作 者 彭 孫 貽 李 延 海 上 見 聞 錄 作 者 阮 旻 錫 四 例 二 四 例 二 澎 戰 劉 國 軒 敗 歸 臺 灣, 臺 灣 情 況 記 載 : 澎 戰 劉 國 軒 敗 歸 臺 灣, 臺 灣 情 況 記 載 : 國 軒 敗 回, 群 情 洶 洶, 魂 魄 俱 奪, 惟 有 束 國 軒 既 敗, 群 情 洶 洶, 施 將 軍 又 厚 撫 降 卒 手 待 斃 而 已 於 是 施 將 軍 駐 師 澎 湖, 休 勞 士 以 誘 之 ; 於 是 莫 不 解 體 60 卒, 收 拾 船 隻, 為 進 取 臺 灣 之 計 下 令 戮 一 降 卒 抵 死 諸 島 投 戈 者 數 千 人, 皆 厚 恤 之 有 欲 歸 見 父 母 妻 子 者, 令 小 船 送 之 降 卒 相 謂 曰 : 軍 門 恩 澤, 及 我 骨 肉 矣, 死 難 報 也 歸 共 傳 述 之, 臺 灣 兵 民 莫 不 解 體 歸 心, 惟 恐 王 師 之 不 早 來 也 59 六 主 要 差 異 : 六 主 要 差 異 : 敘 事 詳 盡, 內 容 生 動, 史 料 價 值 稍 差 敘 事 簡 要, 史 料 價 值 高 資 料 來 源 : 彭 孫 貽 李 延, 靖 海 志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94~95; 阮 旻 錫, 海 海 上 見 聞 錄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60~61 由 此 二 則 引 文 中, 可 悉 前 者 較 後 者 內 容 為 詳, 惟 並 非 謂 前 者 即 較 後 者 為 佳 ; 實 乃 兩 書 互 有 優 劣, 後 者 史 料 價 值 高, 前 者 史 書 筆 法 佳, 對 本 文 論 述 洽 可 行 成 互 補 效 益 三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 作 者 沈 雲 ( 生 卒 年 不 詳, 清 中 葉 人 ) 61, 書 分 六 卷, 八 十 七 頁 據 其 自 序 書 成 於 西 元 一 八 二 六 年 ( 道 光 六 年 ), 主 要 係 參 考 江 日 昇 臺 灣 紀 事 本 末 改 寫 而 成 自 謂 : 道 光 丙 申 歲 ( 十 六 年 ), 余 在 京 師, 從 藏 書 家 假 得 閩 人 江 日 昇 臺 灣 紀 事 本 末 四 十 九 篇 余 因 參 考 他 書, 刪 其 繁 蕪, 加 以 潤 色 書 既 成, 析 為 六 卷 ; 題 曰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62 內 容 起 自 西 元 一 六 二 四 年 ( 天 啟 四 年 ) 臺 灣 地 形 地 勢 之 觀 及 鄭 芝 龍 出 生 緣 由 謂 : 臺 灣 懸 大 海 中, 北 界 彰 化 之 雞 籠 城 ( 在 縣 極 北 海 中 ), 而 臺 地 之 闢, 實 自 鄭 芝 龍 父 子 芝 龍, 南 安 人 父 紹 祖, 為 泉 州 府 胥 63 迄 至 西 元 一 六 八 三 年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鄭 降 清 為 止 終 曰 : 克 塽 至 京, 隸 漢 軍 封 公 爵, 國 軒 順 清 侯 天 津 衛 總 兵, 錫 範 順 清 伯, 何 祐 梧 州 副 將, 餘 各 封 賞 有 差 64 此 書 雖 謂 參 考 江 日 昇 臺 灣 紀 事 本 末 改 寫, 然 其 記 載 施 琅 攻 澎 湖 一 役 之 描 述 過 程, 卻 與 它 書 顯 有 不 同 下 列 舉 澎 役 描 述 最 詳 盡 靖 海 紀 事 及 臺 灣 外 記 兩 書 與 其 差 異 如 下 表 所 示 ( 按 : 粗 體 標 楷 字 體 為 與 另 兩 書 內 容 有 出 入 部 分 ): 59 彭 孫 貽 李 延, 靖 海 志, 頁 95 60 阮 旻 錫, 海 上 見 聞 錄, 頁 61 61 沈 雲 字 舒 白, 號 閒 亭, 浙 江 德 清 人, 清 道 光 甲 辰 ( 道 光 24 年, 即 西 元 1844 年 ) 進 士 ( 資 料 來 源 : 你 好 臺 灣 網, 網 址 http://big5.am765.com/wx/wxfl/lswx/200706/t20070629_11314.htm) 62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頁 1 63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頁 1 64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頁 79 15

附 表 三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靖 海 紀 事 臺 灣 外 記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表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作 者 沈 雲 靖 海 紀 事 作 者 施 琅 臺 灣 外 記 作 者 江 日 昇 一 施 琅 抵 貓 花 嶼 時 間 : 六 月 十 一 日 一 施 琅 抵 貓 花 嶼 時 間 : 六 月 十 五 日 一 施 琅 抵 貓 花 嶼 時 間 : 六 月 十 五 日 二 施 琅 據 八 罩 嶼 時 間 : 六 月 十 五 日 二 施 琅 據 八 罩 嶼 時 間 : 六 月 十 五 日 二 施 琅 據 八 罩 嶼 時 間 : 未 明 確 記 述 三 施 琅 六 月 十 一 日 夜 泊 地 點 : 三 施 琅 六 月 十 五 日 夜 泊 地 點 : 三 施 琅 六 月 十 五 日 夜 泊 地 點 : 八 罩 嶼 八 罩 水 按 澳 貓 嶼 花 嶼 諸 澳 四 劉 國 軒 六 月 十 五 日 防 禦 情 四 劉 國 軒 六 月 十 五 日 防 禦 情 四 劉 國 軒 六 月 十 五 日 防 禦 情 況 : 國 軒 在 彭 湖 分 左 武 衛 林 陞 等 守 雞 籠 嶼, 吳 潛 援 八 罩 不 克, 死 65 況 : 有 守 汛 賊 哨 數 十 餘 隻, 見 臣 舟 師 將 到, 即 奔 回 澎 湖 66 況 : 見 琅 舟 師 將 至, 寡 眾 不 敵, 隨 將 船 駕 回 報 國 軒 守 把 要 口 提 防! 67 五 六 月 十 六 日 雙 方 初 次 交 戰 : 五 六 月 十 六 日 雙 方 初 次 交 戰 : 五 六 月 十 六 日 雙 方 初 次 交 戰 : 藍 理 以 鳥 船 先 進, 國 軒 奮 擊, 盡 沒 其 船, 禽 理 68 僅 記 臣 標 署 右 營 遊 擊 藍 理 等 官 兵 配 坐 鳥 船 一 隻 69 記 藍 理 英 勇 救 施 琅 過 程 70 65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頁 77 66 施 琅, 飛 報 大 捷 疏, 靖 海 紀 事, 頁 27 67 依 據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412 記 載 國 軒 得 悉 琅 來 襲 後 之 處 置 經 過 : 見 琅 大 隊 舟 師 將 至, 寡 眾 不 敵, 隨 將 船 駕 回 娘 媽 宮, 報 國 軒 軒 知 琅 船 到 邱 煇 復 挺 身 請 曰 : 俟 今 晚 潮 落, 沖 攻 擊, 自 然 潰 散 不 可 使 彼 窺 探 形 勢! 軒 笑 曰 : 公 堪 稱 勇 將, 竭 力 報 國! 但 我 自 有 成 算 施 琅 徒 有 虛 名 耳! 今 當 此 日 日 颶 報 之 期, 敢 統 舟 師 越 海 征 戰? 遂 即 發 令 馳 告 : 各 守 把 要 口 提 防! 68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頁 77 69 依 據 施 琅, 飛 報 大 捷 疏, 靖 海 紀 事, 頁 27 記 載 初 次 海 戰 經 過 情 形 : 十 六 日 早, 進 攻 澎 湖 逆 賊 排 列 船 隻 迎 敵 臣 標 署 右 營 遊 擊 藍 理 等 官 兵 配 坐 鳥 船 一 隻 此 數 船 首 先 衝 鋒 破 敵, 直 入 賊 攻 殺, 賊 砲 船 二 隻 斬 殺 殆 盡 ; 其 船 放 火 燒 燬, 又 用 炮 火 攻 擊, 立 刻 沉 壞 賊 鳥 船 一 隻 趕 繒 船 二 隻 副 鋒 臣 標 右 營 千 總 鄧 高 勻 配 水 陸 等 官 兵 坐 鳥 船 一 隻 用 炮 火 攻 擊, 打 沈 賊 鳥 船 一 隻 賊 夥 溺 死 殆 盡 時 值 南 朝 正 發, 前 鋒 數 船 被 流 逼 近 砲 城 賊 艘 復 合, 齊 出 包 圍 臣 恐 數 船 侵 入 難 出, 自 將 坐 駕 船 直 衝 入 賊 殺 退, 興 化 鎮 臣 吳 英 繼 後 夾 攻, 焚 殺 偽 揚 威 將 軍 援 勦 左 鎮 沈 誠 其 偽 協 將 弁 大 小 賊 目 計 有 七 十 餘 員, 不 知 姓 名, 難 以 開 報 偽 水 師 總 督 林 陞 中 箭 三 枝, 中 鹿 銃 二 門, 左 腿 被 大 砲 打 折, 立 即 載 回 臺 灣, 必 死 無 活 賊 眾 焚 殺 溺 死 計 有 二 千 餘 眾 遂 救 出 數 船 臣 右 眼 被 銃 擊 傷, 眼 睛 未 壞 因 天 色 將 晚, 收 出 西 嶼 頭 洋 中 拋 泊 70 依 據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413 記 載 作 戰 及 藍 理 英 勇 救 施 琅 過 程 : 次 早 十 六 日, 琅 督 舟 師 齊 到 澎 湖 忽 流 炮 過, 餘 燄 燒 著 琅 右 面, 跌 倒, 子 世 驥 世 驃 世 驛 族 叔 芳 弟 朝 勳 侄 世 忠 世 驤 等 大 驚 琅 曰 : 無 虞! 火 氣 耳 ; 強 起 指 揮 提 標 署 右 營 遊 擊 藍 理 望 見 琅 船 受 困, 將 自 坐 戰 船 逐 浪 沖, 高 叫 曰 : 將 軍 勿 憂! 藍 理 在 此 遂 發 斗 頭, 攻 穿 陳 侃 船 一 隻, 登 時 沈 沒 ; 又 發 左 邊 橫 炮 一 門, 攻 中 提 督 前 鋒 營 陳 陞 船, 壞 裂 半 邊 理 入 督 眾, 揮 擲 火 罐, 陳 時 雨 船 發 火, 咸 赴 水 死, 故 諸 船 稍 退, 琅 令 船 眾 擊 櫓 略 進 風 微 起, 正 轉 帆 行, 亦 發 右 邊 橫 炮, 攻 中 侍 衛 右 協 蔡 智 船, 折 頭 桅, 方 與 理 合 攻 打, 打 壞 姚 朝 玉 船 一 隻 林 陞 不 肯 退, 揮 諸 船 與 理 死 戰 理 正 酣 戰, 為 流 炮 餘 燄 所 傷, 掩 身 甲 燒 透 及 腹, 跌 倒, 肉 裂 見 腸 其 裨 將 等 忙 舍 戰 救 理, 理 搖 手 曰 : 不 妨! 令 其 仲 弟 瑤 督 戰 速 進! 莫 因 我 一 人 而 誤 大 事! 眾 急 取 藥 敷 腹, 裂 旗 幅 緊 裹 理 起 整 甲 奮 呼 曰 : 今 日 諸 君 不 可 怯 戰! 誓 與 賊 無 生 還! 戰 愈 酣 ; 琅 曰 : 賊 船 無 幾, 爾 等 俱 不 協 力 向 前, 互 相 觀 望, 延 至 潮 落, 使 彼 縱 志 攻 擊 若 非 藍 理, 本 軍 門 豈 不 危 哉? 令 筆 帖 式 常 在, 將 欽 頒 功 罪 格 填 明 : 賞 藍 理 銀 二 千 兩 16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作 者 沈 雲 靖 海 紀 事 作 者 施 琅 臺 灣 外 記 作 者 江 日 昇 六 六 月 十 七 十 八 日 雙 方 二 次 六 六 月 十 七 十 八 日 雙 方 二 次 六 六 月 十 七 十 八 日 雙 方 二 次 交 戰 : 十 七 日, 琅 退 屯 八 罩 國 軒 帥 分 屯 虎 井 桶 盤 二 嶼, 而 自 將 攻 琅, 與 賢 等 力 戰, 國 軒 負 重 創 退 琅 乘 風 焚 殺 十 八 日, 二 嶼 盡 失 71 交 戰 : 十 七 日 早, 將 全 舟 師, 復 收 八 罩 水 垵 澳 灣 泊, 嚴 申 軍 令, 查 定 功 罪, 賞 罰 官 兵 十 八 日, 進 取 虎 井 桶 盤 嶼 72 交 戰 : 十 七 日, 琅 號 令 全, 仍 收 八 罩, 十 八 日, 琅 與 吳 英 朱 天 貴 等 坐 快 哨, 從 虎 井 過 桶 盤 嶼 內 外 塹, 未 時 回 73 七 主 要 差 異 : 劉 國 軒 六 月 十 五 十 六 十 七 十 八 等 各 日 均 有 與 琅 作 戰 情 況, 並 敘 藍 理 遭 國 軒 擒 七 主 要 差 異 : 七 主 要 差 異 : 描 述 六 月 十 六 日 與 劉 國 軒 作 戰 經 過 情 形 與 十 八 日 進 取 虎 井 桶 盤 嶼, 未 敘 及 藍 理 遭 國 軒 擒 描 述 六 月 十 六 日 與 劉 國 軒 作 戰 經 過 情 形 與 十 八 日 進 取 虎 井 桶 盤 嶼, 其 敘 戰 事 細 節, 尤 較 左 列 二 書 詳 盡 ; 如 其 敘 藍 理 未 遭 國 軒 擒 外, 尚 獲 琅 賞 銀 二 千 兩 資 料 來 源 :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7; 施 琅, 靖 海 紀 事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27~28;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411~415 以 上 所 列 舉, 限 於 篇 幅, 僅 為 其 中 部 分 差 異 惟 已 可 悉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在 描 述 清 鄭 澎 湖 一 役 上 與 他 者 有 甚 大 出 入 雖 在 史 學 引 用 觀 點 上, 應 優 先 採 納 第 一 手 報 告 者 ( 即 施 琅 ) 資 料, 然 亦 應 考 量 當 事 者 護 己 心 態, 而 隱 藏 若 干 對 己 不 利 之 事 實, 而 須 平 衡 採 用, 此 即 為 本 書 之 功 能 所 在 沈 雲 雖 為 清 中 葉 人 士, 惟 綜 觀 全 書 內 容 其 在 記 述 筆 調 上 亦 頗 能 持 客 觀 心 態, 不 偏 袒 清 鄭 任 一 方 為 其 可 取 之 處 對 讀 者 而 言, 在 閱 讀 本 書 後, 亦 能 獲 得 對 此 段 史 事 較 客 觀 看 法 四 聖 武 紀 略 : 作 者 魏 源 (1794-1857), 此 略 內 有 康 熙 戡 定 臺 灣 記 康 熙 重 定 臺 灣 記 及 71 依 據 沈 雲, 臺 灣 鄭 氏 始 末, 頁 79 記 載 6 月 17 18 日, 清 鄭 雙 方 二 次 交 戰 過 程 : 戊 子 ( 十 七 日 ), 琅 退 屯 八 罩 國 軒 帥 陳 啟 明 王 隆 曾 瑞 江 勝 分 屯 虎 井 ( 在 八 罩 西, 八 罩 在 彭 湖 大 山 嶼 南 ) 桶 盤 二 嶼 ( 雞 籠 在 大 山 嶼 西 西 嶼 南, 桶 盤 在 西 嶼 西 ), 而 自 將 攻 琅, 與 賢 等 力 戰, 自 辰 至 午, 國 軒 負 重 創 退 琅 遂 麾 諸 軍 夜 進, 乘 風 焚 殺 己 丑 ( 十 八 日 ), 二 嶼 盡 失 72 施 琅, 飛 報 大 捷 疏, 靖 海 紀 事, 頁 28 73 依 據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記, 頁 412 記 載 施 琅 於 初 次 海 戰 後, 檢 討 及 獎 懲 部 屬 經 過 : 十 七 日, 琅 號 令 全, 仍 收 八 罩 水 垵 澳 諸 嶼, 方 傳 諸 鎮 協 營 將 千 備 隨 徵 等 官 到 中 軍 船 議 事 吳 啟 爵 吳 英 林 賢 朱 天 貴 楊 嘉 瑞 陳 昌 陳 龍 何 義 陳 蟒 林 實 詹 六 奇 等 齊 到, 琅 曰 : 賊 船 無 幾, 爾 等 俱 不 協 力 向 前, 互 相 觀 望, 延 至 潮 落, 使 彼 縱 志 攻 擊 若 非 藍 理, 本 軍 門 豈 不 危 哉? 令 筆 帖 式 常 在, 將 欽 頒 功 罪 格 填 明 : 賞 藍 理 銀 二 千 兩 游 觀 光 銀 一 千 兩, 餘 照 有 功 有 傷 者, 輕 重 分 賞 ; 撥 船 載 藍 理 等 並 帶 傷 者 回 廈 調 理 次 將 詹 六 奇 方 卻 許 應 麟 葛 永 芳 方 永 劉 管 蔡 斌 等 官 一 十 二 員, 綑 縛 請 王 令, 以 臨 陣 退 縮, 斬 首 示 眾! 吳 啟 爵 等 七 人 向 琅 請 曰 : 昨 日 之 怯, 亦 由 我 們 船 隻 叢 雜, 各 欲 爭 先, 以 致 互 相 沖 撞, 使 賊 得 以 肆 志 用 炮 攻 打, 非 諸 將 故 違 軍 令 今 在 用 人 之 際, 求 寬 其 罪, 令 彼 等 立 功! 琅 曰 : 賞 罰 乃 朝 廷 法 令, 本 軍 門 安 敢 自 私? 英 等 復 懇 之 曰 : 賞 罰 固 出 自 朝 廷, 而 行 法 者 實 我 公 也 公 苟 寬 恩, 使 彼 立 功, 自 必 奮 勇 鼓 勵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癸 亥 六 月 十 八 日, 琅 與 吳 英 朱 天 貴 等 坐 快 哨, 從 虎 井 過 桶 盤 嶼 內 外 塹, 遙 觀 賊 城 各 處 炮 臺 並 賊 船 灣 泊 安 所 ; 未 時 回 17

乾 隆 三 定 臺 灣 記 三 篇 其 中 與 本 文 有 關 係 者 係 康 熙 戡 定 臺 灣 記, 此 篇 內 容 計 十 頁, 內 容 未 冠 年 歷 首 曰 : 臺 灣 亙 閩 海 中, 袤 二 千 八 百 里 衡 五 百 里, 鄭 芝 龍 者, 泉 州 人 ; 初 附 倭, 家 於 臺 灣 倭 敗 去, 芝 龍 以 其 人 眾, 舟 楫 橫 於 海 74 終 至 西 元 一 六 八 三 年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永 曆 三 十 七 年 ) 曰 謂 : 克 塽 入 都, 隸 漢 軍, 授 公 爵 ; 國 軒 錫 範 皆 伯 爵 鄭 氏 自 成 功 傳 三 世, 凡 割 據 三 十 有 八 年 始, 黃 梧 之 降 也, 言 鄭 氏 石 井 山 祖 墓 形 勢 昌 雄, 宜 之, 泄 其 王 氣 於 是 晉 江 縣 之 大 覺 山 南 安 縣 之 覆 船 橄 欖 金 坑 諸 山 五 墓 皆 毀, 惟 某 山 祖 墓 號 五 馬 奔 江 者 不 知 所 在 至 是, 克 塽 請 以 成 功 及 經 之 喪 歸 葬 南 安 收 其 地, 署 臺 灣 府 諸 羅 臺 灣 鳳 山 三 縣, 西 為 澎 湖 廳 ; 其 後 分 諸 羅 北 為 彰 化 縣, 又 北 為 淡 水 廳 設 巡 臺 御 史 ; 旋 改 兵 備 道 總 兵 轄 水 陸 兵 八 千, 澎 湖 副 將 水 師 二 千 ; 其 後 復 增 兵 額 萬 有 四 千, 稱 重 鎮 焉 75 為 止 本 略 雖 簡, 然 對 施 琅 攻 澎 海 戰 亦 具 有 相 當 關 鍵 記 載, 如 下 表 所 示 附 表 四 聖 武 紀 略 對 澎 湖 海 戰 關 鍵 之 記 載 表 啟 聖 奏 : 鄭 經 死, 子 少 國 內 亂, 時 不 可 失 ; 水 師 提 督 施 琅 習 海 道 可 用 薦 舉 施 琅 者 內 閣 學 士 李 光 地 奏 亦 同 76 二 十 二 年 六 月, 將 出 師, 啟 聖 欲 候 北 風 直 取 臺 灣 ; 施 琅 欲 乘 南 風 先 取 澎 湖 施 琅 攻 臺 兵 力 奏 言 : 澎 湖 不 破, 臺 灣 無 取 理 ; 澎 湖 失, 則 臺 灣 不 攻 自 潰 請 以 戰 艦 三 百 水 師 二 萬 討 賊, 而 督 臣 留 廈 門 濟 餉 ; 從 之 77 時 國 軒 自 率 眾 二 萬 泊 牛 心 灣, 而 別 屯 萬 兵 於 雞 籠 嶼 相 犄 角 78 ( 依 左 列 顯 示, 國 軒 守 澎 兵 力 國 軒 守 澎 兵 力 合 計 三 萬 ) 資 料 來 源 :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7~78 上 述 記 載 中, 薦 舉 施 琅 者 79 及 施 琅 攻 臺 兵 力 80 與 他 人 相 同 惟 就 國 74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頁 71~72 75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頁 79 76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頁 77 77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頁 77 78 魏 源, 聖 武 紀 略, 頁 78 79 依 據 全 謝 山, 太 子 少 保 兵 部 尚 書 兼 都 察 院 右 都 御 史 總 督 福 建 世 襲 輕 車 都 尉 會 稽 姚 公 神 道 第 二 碑 銘 鮚 埼 亭 集 選 輯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0 記 載 姚 啟 聖 薦 琅 經 過 : 方 施 烺 之 叛 成 功 而 歸 附 也, 世 祖 即 以 為 水 師 提 督, 駐 海 澄 成 功 沒, 烺 以 平 臺 自 任, 出 兵 不 克, 頗 疑 其 貳, 召 入 京, 不 復 用, 而 水 師 亦 罷 公 之 以 布 政 使 奏 軍 事 也, 即 薦 用 烺, 不 報 及 為 總 督, 乃 以 萬 正 色 任 之 至 是 請 改 正 色 為 陸 路, 仍 以 水 師 用 烺, 且 曰 : 臣 願 以 百 口 保 烺 必 無 他, 天 子 始 遣 之 另 依 據 陳 衍, 福 建 通 志 列 傳 選,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195 種, 頁 133 記 載 李 光 地 薦 琅 之 經 過 : 時 鄭 氏 久 據 臺 灣, 朝 士 多 主 撫, 光 地 言 : 鄭 錦 已 死, 子 塽 幼 弱, 部 下 爭 權, 宜 急 取 之 薦 施 琅 習 海 上 情 形, 授 提 督 水 師, 卒 平 臺 灣 80 施 琅, 靖 海 紀 事, 頁 20 記 載 施 琅 率 領 攻 澎 兵 力 為 : 總 計 帶 領 官 兵 二 萬 一 千 有 奇, 配 駕 大 鳥 船 七 十 隻 趕 繒 船 一 百 零 三 隻 雙 帆 船 六 十 五 隻 另 據 施 琅 師 泉 井 記, 靖 海 紀 事 記 載 其 兵 力 為 : 今 上 御 極 之 二 十 一 載, 壬 戌 孟 冬, 予 以 奉 命 統 率 舟 師, 徂 征 臺 灣 貔 虎 之 校, 犀 甲 之 士, 簡 閱 而 從 者, 三 萬 有 餘 18

軒 守 澎 兵 力 高 達 三 萬, 超 過 施 琅 攻 臺 兵 力 兩 萬 記 述, 顯 有 待 商 榷 81 五 臺 灣 割 據 志 : 作 者 川 口 長 孺 ( 日 人,1771-1834), 共 八 十 七 頁 內 容 依 據 周 憲 文 (1907-1989) 於 書 首 卷 頭 言 所 載, 則 為 : 本 書 不 分 卷, 先 述 臺 灣 的 風 土 及 先 住 民 的 習 俗, 次 述 明 季 漳 泉 人 之 通 販 於 臺 灣 ; 再 次, 自 明 熹 宗 天 啟 元 年 辛 酉 ( 一 六 二 一 ), 迄 清 世 宗 雍 正 元 年 癸 卯 ( 一 七 二 三 ), 有 關 臺 灣 之 事, 靡 不 編 年 記 載 故 本 書 雖 稱 臺 灣 割 據 志, 實 為 鄭 氏 三 世 之 詳 紀 書 中 所 用 資 料, 皆 經 註 明 出 處 資 料 之 彼 此 不 同 者, 並 作 考 異 式 之 自 註 附 於 正 文 之 下 按 本 書 原 係 日 本 秘 閣 所 藏 抄 本, 書 首 有 秘 閣 圖 書 之 章 及 日 本 政 府 圖 書 印 各 一, 書 末 又 有 內 閣 文 庫 印 並 朱 文 文 政 壬 午 四 字 查 日 本 文 政 壬 午, 當 清 道 光 二 年 ( 一 八 二 二 ), 則 是 書 之 入 藏, 距 今 已 百 有 三 十 餘 年 82 就 川 口 長 孺 生 卒 年 及 上 述 內 容 所 載, 其 書 於 西 元 一 八 二 二 年 ( 道 光 二 年 ) 入 藏 判 斷 本 書 成 於 清 嘉 慶 年 間, 已 屬 清 中 葉 初 期 雖 較 諸 其 它 明 末 清 初 所 論 鄭 氏 之 書, 為 時 較 遠 而 在 史 料 價 值 稍 遜 惟 其 因 能 參 考 大 量 清 初 及 其 本 ( 日 ) 國 人 著 作 而 成 此 書, 83 在 考 證 上 仍 有 其 方 便 運 用 價 值 所 在 84 此 書 在 論 及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81 施 琅, 飛 報 大 捷 疏 靖 海 紀 事, 頁 27 記 載 劉 國 軒 守 澎 兵 力 為 : 竊 照 臣 自 去 年 六 月 同 督 臣 姚 啟 聖 在 鉛 山 停 師 回 汛, 劉 國 軒 偵 知, 就 臺 灣 賊 夥 選 撥 精 壯 敢 死 者, 及 抽 調 草 地 佃 丁 民 兵, 將 洋 船 改 為 戰 船 凡 各 偽 文 武 等 官 所 有 私 船, 盡 行 修 整, 弔 集 來 澎 湖 大 小 砲 船 鳥 船 趕 繒 船 洋 船 雙 帆 船, 合 計 二 百 餘 號 賊 夥 二 萬 餘 眾 上 述 史 料 顯 示, 國 軒 守 澎 兵 力, 約 二 萬 餘, 絕 未 達 到 三 萬 之 眾 82 川 口 長 孺, 卷 頭 言, 臺 灣 割 據 志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1 83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頁 86~87 依 此 書, 其 文 後 引 用 書 目 所 註, 共 計 引 用 有 : 明 史 ( 清 ) 廷 玉 等 書 壁 詩 ( 清 ) 范 承 謨 明 史 稿 ( 清 ) 王 鴻 緒 平 臺 紀 略 ( 清 ) 藍 鼎 元 明 史 紀 事 本 末 ( 清 ) 谷 應 泰 外 國 竹 枝 詞 ( 清 ) 尤 侗 明 紀 編 年 ( 明 ) 鍾 悝 名 家 詩 人 小 傳 ( 清 ) 鄭 芳 坤 明 季 遺 聞 ( 清 ) 鄒 漪 蓮 坡 詩 話 ( 清 ) 查 為 仁 中 興 實 錄 ( 明 ) 馮 夢 龍 行 在 陽 秋 ( 明 ) 人 施 氏 失 名 三 藩 紀 事 本 末 ( 清 ) 楊 陸 榮 粵 游 紀 聞 ( 明 ) 瞿 共 美 閩 書 ( 明 ) 何 喬 遠 求 野 錄 ( 明 ) 人 匿 名 稱 客 溪 樵 隱 兩 朝 從 信 錄 ( 清 ) 希 福 等 也 是 錄 ( 明 ) 人 匿 名 稱 桐 山 樵 隱 冥 鴻 氏 臺 灣 紀 略 ( 清 ) 林 謙 光 吳 三 桂 傳 ( 清 ) 人 某 臺 灣 雜 記 ( 清 ) 季 麒 光 尚 之 信 傳 談 往 ( 清 ) 人 匿 名 稱 花 村 肴 行 侍 者 耿 精 忠 傳 鄭 成 功 傳 ( 清 ) 鄭 亦 鄒 國 史 ( 日 本 ) 澀 井 孝 德 武 經 開 宗 ( 明 ) 黃 獻 臣 逸 史 ( 日 本 ) 中 井 積 善 武 備 志 ( 明 ) 茅 元 儀 華 夷 變 態 ( 日 ) 本 林 恕 紀 效 新 書 ( 明 ) 戚 繼 光 外 國 異 聞 ( 日 本 ) 水 藩 所 纂 池 北 偶 談 ( 清 ) 王 士 禎 明 季 文 字 同 香 祖 筆 紀 同 南 龍 公 言 行 錄 ( 日 本 ) 紀 藩 人 某 西 湖 志 ( 清 ) 李 衛 義 公 行 實 ( 日 本 ) 水 藩 安 積 覺 等 潛 確 類 書 ( 明 ) 陳 仁 錫 南 塾 乘 ( 日 本 ) 林 恕 綏 寇 末 刻 編 作 者 未 考 鳩 巢 小 說 ( 日 本 ) 室 直 清 兩 朝 識 小 錄 同 外 國 通 信 事 略 ( 日 本 ) 源 君 美 菊 泉 集 同 采 覽 異 言 同 舜 水 文 集 ( 明 ) 朱 之 瑜 長 崎 夜 話 草 ( 日 本 ) 西 川 正 休 西 河 合 集 ( 清 ) 毛 奇 齡 華 夷 通 商 考 ( 日 本 ) 西 川 如 見 天 下 郡 國 利 病 書 ( 清 ) 顧 炎 武 東 里 新 談 ( 日 本 ) 人 失 名 武 德 大 成 ( 日 本 ) 林 戇 等 明 清 記 ( 日 本 ) 前 園 噌 武 姓 徐 氏 父 明 人 武 德 編 年 集 成 ( 日 本 ) 木 村 高 敦 臺 灣 軍 談 ( 日 本 ) 人 庸 明 失 姓 氏 和 漢 合 運 ( 日 本 ) 釋 圓 智 並 吉 田 光 由 ; 總 計 五 十 七 部 19

引 用 鄭 成 功 傳 中 記 載 : 國 軒 守 澎 湖, 督 精 兵 二 萬 餘 分 守 風 櫃 尾 牛 心 灣 等 嶼 ; 又 令 林 陞 丘 輝 江 勝 陳 起 明 王 隆 吳 潛 等 領 眾 二 萬 守 雞 籠 嶼 85 此 處 國 軒 守 澎 兵 力 更 高 達 四 萬, 較 施 琅 率 軍 兵 力 二 萬 一 千 多 出 近 一 倍, 實 不 合 常 理 86 六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 作 者 川 口 長 孺, 書 分 三 卷, 七 十 五 頁 依 據 周 憲 文 於 該 書 後 記 推 測 : 從 序 跋 之 俱 作 於 日 本 文 政 戊 子 ( 一 八 二 八 年 清 道 光 八 年 ) 87 可 知 其 成 書 當 在 臺 灣 割 據 志 之 後 而 考 其 澎 戰 內 容 復 與 之 大 同 小 異, 均 約 數 百 言 兩 者 主 要 差 異 在 於 臺 灣 割 據 志 以 清 紀 元 為 主 後 附 日 本 紀 元,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反 之, 因 此 其 史 料 價 值 稍 低 惟 值 得 一 提 係 西 元 一 八 九 四 年 甲 午 戰 爭 爆 發, 昱 年, 清 日 簽 訂 馬 關 條 約 割 讓 臺 澎, 日 即 展 開 為 期 五 十 年 臺 灣 殖 民 統 治, 而 由 本 書 成 書 時 間 判 斷, 日 人 早 在 六 十 年 前, 即 已 注 意 臺 情 臺 灣 割 據 志 與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兩 書, 就 清 鄭 澎 湖 海 戰 之 內 容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如 下 表 所 列 ( 按 : 粗 體 標 楷 字 體 為 兩 書 內 容 有 出 入 部 分 ): 附 表 五 臺 灣 割 據 志 與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部 分 差 異 比 較 表 臺 灣 割 據 志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一 書 內 篇 幅 : 一 書 內 篇 幅 : 不 分 卷 八 七 頁 三 卷 七 六 頁, 跋 一 則 二 例 一 : 二 十 二 年 癸 亥 ( 日 本 天 和 三 年 ), 三 月, 何 佑 城 淡 水 ( 鄭 成 功 傳 ) 六 月, 清 大 軍 發 銅 山 ( 鄭 成 功 傳 臺 灣 紀 略 香 祖 筆 記 茲 月 之 戰, 非 一 日 事, 當 書 干 支 成 功 傳 以 發 銅 山 為 乙 亥, 而 以 長 曆 推, 茲 月 辛 丑 朔, 無 乙 亥, 其 餘 干 支 悉 錯 誤 臺 灣 紀 略 書 甲 子, 而 事 跡 間 與 成 功 傳 少 異, 難 併 考, 故 概 不 係 干 支 ) 國 軒 守 澎 湖, 督 精 兵 二 萬 餘 分 守 風 櫃 尾 牛 心 灣 等 嶼 ; 又 令 林 陞 丘 輝 江 勝 陳 起 明 王 隆 吳 潛 等 領 眾 二 萬 守 雞 籠 嶼 ( 鄭 成 功 傳 ) 88 二 例 一 : 三 年 癸 亥 ( 清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 三 月, 何 佑 城 淡 水 ( 鄭 成 功 傳 ) 六 月, 先 是 劉 國 軒 握 兵 權, 殺 戮 立 威, 人 心 不 安 施 琅 謂 : 臺 灣 有 可 取 之 機, 遂 密 疏 數 陳 秘 策 ; 清 主 嘉 納 ( 臺 灣 縣 志 ) 至 是, 清 大 軍 發 銅 山 國 軒 守 澎 湖, 督 精 兵 二 萬 餘 分 守 風 櫃 尾 牛 心 灣 等 嶼 ; 又 令 林 陞 丘 輝 江 勝 陳 起 明 王 隆 吳 潛 等 領 眾 二 萬 守 雞 籠 嶼 ( 鄭 成 功 傳 ) 89 84 有 關 澎 海 一 役, 其 參 考 文 獻 為 鄭 成 功 傳 臺 灣 紀 略 香 祖 筆 記 三 藩 紀 事 平 臺 灣 記 而 成 85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頁 78 86 依 據 施 琅 於 飛 報 大 捷 疏, 靖 海 紀 事, 頁 32~34 記 載 國 軒 守 澎 軍 隊 於 遭 琅 擊 潰 後, 琅 清 點 戰 場 鄭 軍 海 上 損 失 為 : 艦 隊 沉 沒 159 艘 被 俘 35 艘, 海 路 將 領 領 47 員 校 弁 300 餘 員 非 死 即 傷, 兵 焚 殺 自 焚 跳 水 溺 死 一 萬 二 千 餘 陸 路 主 將 以 楊 德 為 首, 下 計 有 165 員 官 將, 兵 4853 員 均 降 以 上 總 數 計 : 船 為 194 艘, 人 數 約 為 一 萬 八 千 員 能 逃 回 臺 灣 者, 僅 佔 極 少 數 依 琅 計 : 賊 止 剩 有 小 砲 船 三 隻 小 鳥 船 二 隻 趕 繒 船 十 一 隻 雙 帆 船 十 五 隻 脫 出, 北 向 吼 門 遁 走 訊 知 劉 國 軒 乘 小 快 船, 亦 從 吼 門 而 逃 時 值 黃 昏, 難 以 迫 殺 ( 引 文 中 合 計 船 31 艘, 以 每 船 載 100 員 計 算, 亦 僅 約 3000 員 ), 以 上 所 述 總 計 : 連 同 死 降 逃 者, 國 軒 守 軍 合 理 最 大 估 計 人 數, 約 為 二 萬 一 千 員 ; 不 可 能 有 高 達 四 萬 員 之 眾 87 川 口 長 孺, 後 記,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頁 77 88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頁 78 20

臺 灣 割 據 志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三 例 二 : 三 例 二 : 澎 湖 媽 祖 臺 嶼 上 下 砲 城 三 座, 風 澎 湖 媽 祖 臺 嶼 上 下 砲 城 三 座, 風 櫃 尾 一 座, 四 角 山 砲 城 一 座, 雞 籠 山 砲 臺 一 櫃 尾 一 座, 四 角 山 砲 城 一 座, 雞 籠 山 砲 臺 一 座, 東 西 巔 砲 臺 一 列 四 座, 西 南 內 外 塹 西 嶼 座, 東 西 巔 砲 臺 一 列 四 座, 西 南 內 外 塹 西 嶼 頭 一 列 砲 臺 四 座, 牛 心 灣 砲 臺 一 座, 沿 海 小 頭 一 列 砲 臺 四 座, 牛 心 灣 砲 臺 一 座, 沿 海 小 船 可 登 岸 者 盡 設 短 牆 置 砲 石, 連 繞 三 十 餘 船 可 登 岸 者 盡 設 短 牆 置 砲 石, 連 繞 三 十 餘 里, 海 艦 星 羅 碁 布 ( 臺 灣 紀 略 ) 90 里, 海 艦 星 羅 布 ( 臺 灣 紀 略 ) 91 四 例 三 : 清 師 進 兵 于 澎 湖, 琅 令 悉 書 將 帥 姓 名 于 戰 艦, 以 審 進 退 正 賞 罰 兩 軍 將 合, 琅 先 令 藍 理 曾 誠 等 突 戰 南 潮 正 漲, 前 鋒 數 船 分 散, 國 軒 乘 之, 殺 傷 過 當 琅 馳 駕 船 赴 援, 理 傷 砲, 琅 亦 傷 焉 是 夜 舟 停 八 罩, 琅 集 諸 將, 申 軍 令, 總 兵 以 下 按 以 失 律 罪, 令 立 功 自 贖 ( 鄭 成 功 傳 ), 進 取 虎 井 嶼 琅 駕 小 舟, 竊 偵 敵 營 還, 誓 師 分 兵 進 勦 左 師 直 入 雞 籠 山, 右 師 直 入 牛 心 灣, 中 權 分 為 八 陣, 每 陣 三 壘 將 軍 居 中 調 度 ; 將 左 者 興 化 鎮 吳 英 金 門 鎮 陳 龍 銅 山 鎮 陳 昌, 將 右 者 平 陽 鎮 朱 天 貴 海 壇 鎮 林 賢 廈 門 鎮 楊 嘉 瑞 提 標 中 營 羅 士 珍 : 旌 旗 蔽 空, 舳 艫 千 里 ( 臺 灣 紀 略 ) 清 兵 裹 創 疾 戰, 國 軒 發 火 矢 噴 筒, 燔 焰 怒 張 ; 朱 天 貴 陣 亡 清 兵 戮 力 夾 擊, 自 辰 及 申, 兵 勢 益 勵 林 陞 丘 輝 江 勝 陳 起 明 吳 潛 王 隆 等 戰 死, 失 戰 艦 二 百 餘 艘, 眾 多 降 國 軒 知 勢 不 敵, 急 乘 走 舸 從 吼 門 逸 去 澎 湖 既 破, 琅 給 降 卒 以 衣 米 ; 禽 獲 未 及 死 者, 醫 治 而 送 還 於 是 臺 人 心 動, 無 固 守 志 ( 鄭 成 功 傳 ) 92 四 例 三 : 清 師 進 兵 于 澎 湖, 琅 令 悉 書 將 帥 姓 名 于 戰 艦, 欲 以 審 進 退 正 賞 罰 兩 軍 將 合, 琅 先 令 藍 理 曾 誠 等 突 戰 南 潮 正 漲, 前 鋒 數 船 分 散, 國 軒 乘 之, 殺 傷 過 當 琅 馳 駕 船 赴 援, 理 傷 砲, 琅 亦 傷 焉 是 夜 舟 停 八 罩, 琅 集 諸 將, 申 軍 令, 總 兵 以 下 按 以 失 律 罪, 令 立 功 自 贖 ( 鄭 成 功 傳 ), 進 取 虎 井 嶼 琅 駕 小 舟, 竊 偵 敵 營 還, 誓 師 分 兵 進 勦 : 左 師 直 入 雞 籠 山, 右 師 直 入 牛 心 灣, 中 權 分 為 八 陣, 每 陣 三 壘 將 軍 居 中 調 度, 將 左 者 興 化 鎮 吳 英 金 門 鎮 陳 龍 銅 山 鎮 陳 昌, 將 右 者 平 陽 鎮 朱 天 貴 海 壇 鎮 林 賢 廈 門 鎮 楊 嘉 瑞 提 標 中 營 羅 士 珍 旌 旗 蔽 空, 舳 艫 千 里 ( 臺 灣 紀 略 ) 清 兵 裹 創 疾 戰, 國 軒 發 火 矢 噴 筒, 燔 焰 怒 張 ; 朱 天 貴 陣 亡 清 兵 戮 力 夾 擊, 自 辰 及 申, 兵 勢 益 勵 林 陞 丘 輝 江 勝 陳 起 明 吳 潛 王 隆 等 戰 死, 失 戰 艦 二 百 餘 艘, 眾 多 降 國 軒 知 勢 不 敵, 急 乘 走 舸 從 吼 門 逸 去 澎 湖 既 破, 琅 給 降 卒 以 衣 米 ; 禽 獲 未 及 死 者, 醫 治 而 送 還 於 是 臺 人 心 動, 無 固 守 志 ( 鄭 成 功 傳 ) 93 五 差 異 : 由 上 述 對 照 中 可 悉, 兩 書 除 篇 幅 記 年 方 式 及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在 例 一 使 用 臺 灣 縣 志 史 料 而 少 許 相 異 外, 餘 均 同 ; 尤 其 在 描 述 澎 戰 部 分, 幾 逐 字 均 同 資 料 來 源 :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8~79;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 臺 北 市 : 大 通 書 局,1987 年 ), 頁 71~72 七 臺 灣 通 史 : 作 者 連 橫 (1878-1936), 書 分 三 十 七 卷, 一 六 三 頁 書 首 共 有 六 序 ( 含 自 序 ) 凡 例, 書 尾 有 後 序 連 雅 堂 先 生 家 傳 ( 連 震 東 著 ) 連 雅 堂 先 生 年 表 ( 連 震 東 著 ) 本 書 依 連 橫 自 序 述 為 : 橫 不 敏, 昭 告 神 明, 發 誓 述 作, 兢 兢 業 業, 莫 敢 自 遑 遂 以 十 稔 之 間, 撰 成 臺 灣 通 史, 為 紀 四 志 二 十 四 傳 六 十, 凡 八 十 有 八 篇, 表 圖 附 焉 超 自 隋 代 終 於 割 讓, 縱 橫 上 下, 鉅 細 靡 遺, 而 臺 灣 文 獻 於 是 乎 在 89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頁 71 90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頁 78 91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頁 72 92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割 據 志, 頁 78~79 93 川 口 長 孺, 臺 灣 鄭 氏 紀 事, 頁 72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