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documents
公共圖書館利用教育方案規劃之研究


<4D F736F F D B0EABB79A4E5B8D5C344BBBCB065AAA9>

康體藝術

跨 境 犯 罪 案 例 報 告 擄 人 勒 贖 案 件 檢 座 約 晚 上 12 點 半 在 辦 公 室 可 以 嗎? 24 日 清 晨 見 過 證 據 資 料 後, 同 意 緊 急 上 線, 並 立 即 製 作 聲 請 書, 並 獲 得 法 院 准 許, 此 後 一 路 積 極 續 線 及 擴 線

5. 閱 讀 下 文, 推 斷 內 最 適 合 填 入 的 詞 語 依 序 為 何? 人 也 真 是 一 個 絕 字, 一 邊 向 左, 一 邊 向 右, 一 副 的 樣 子, 偏 又 相 連 著, 各 說 各 話 各 走 各 路, 卻 又 人, 這 麼 一 個 簡 單 的 字, 竟 包 含 如 此

涓浗鏂囧寲

奇特的一生(Эта странная жизнь)

高級中等進修學校課程大綱

喉 的 饮 品, 又 是 聚 会 待 客 的 必 备, 被 誉 为 国 饮 A. 豆 浆 B. 茶 C. 可 乐 D. 酒 9. 中 国 是 世 界 文 明 古 国 之 一, 指 南 针 造 纸 术 印 刷 术 和 这 四 大 发 明 展 现 了 中 国 古 代 灿 烂 的 科 技 文 化 A. 日

<4D F736F F D20B0AAA4A4C075BDE8A4C6BEC7AED5B2A6B77EB14DAED12D2DBCE9A4C9BCE9C16E5FB0EAA5DFB0A8A4BDB0AAA4A45FA64CBB73AAA92E646F63>

Untitled

2013 年 大 陸 書 市 觀 察 2013 年, 新 笑 傲 江 湖 也 引 起 熱 烈 討 論, 首 播 當 晚 已 居 黃 金 檔 電 視 劇 收 視 冠 軍, 進 而 帶 動 了 該 作 品 的 圖 書 銷 量, 之 後 隋 唐 英 雄 傳 精 忠 嶽 飛 等 也 紛 紛 改 編 成 電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達文西密碼

Microsoft Word docx

2013 年 底 機 器 設 備 1,046,154 累 計 折 舊 - 機 器 設 備 196,154 重 估 價 盈 餘 850,000 (2) 減 損 前 資 產 帳 面 價 值 =$4,100,000-($4,100, ,000) 16=$3,859,375 資 產 價 值 減


五 福 三 社 P2 新 版 個 資 法 已 於 2012 年 10 月 1 號 正 式 上 路, 其 適 用 對 象 包 括 了 自 然 人 ( 也 就 是 一 般 人 ) 法 人 ( 企 業 ) 或 其 他 任 何 3 人 以 上 的 團 體 對 公 司 企 業 而 言, 如 果 洩 露 消 費

校园之星

... I


2. 读 课 文, 填 空 : (1) 树 上 垂 挂 着 择 怎 侉 (2) 孔 雀 好 像 美 人 拖 着 (3) 象 身 上 刺 着, 耳 朵 上 戴 着, 脖 子 上 系 着 (4) 象 主 人 敲 着, 象 小 姐 踩 着 一 摇 一 晃 的 (5) 小 松 鼠 歪 着, 朝 你 挤 眉

第 9 卷 江 南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Z 第 2 期 掌握 是指在 表 层 知 识 教 学 过 程 中 学 生 对 表 层 知 识 的 掌 想 方法有所悟 有所体会 5 数学思想 方法教学是循环往 握 学生掌握 了 一 定 量 的 数 学 表 层 知 识 是 学 生 能 够

谈谈数学素质的培养


怎样创业高考失败了怎样创业?皇廷玉妃只需880就可以做官方总代是真的嘛?

二O五年八月八 第二版 綜合資訊 ӟ σ ۦڷ Ұᖿ৴ġϷ ٴ գᏰཎဎ 7月3晚 集團中華傳統文化講座系 學院彭永宏院長 惠 州 外 商 投 資 企 協 林長泉 列 印 順 大 和 尚 開 示 講 座 於 集 團 中 總 1 5 長 洪光汜長等 以及公司同事 參 樓多功廳順利舉行 特邀請中佛教協

untitled

15 博 士 熱 愛 的 算 式 ( 二 版 ) 小 川 洋 子 王 蘊 潔 麥 田 (2008) 16 如 何 穿 過 一 張 明 信 片 波 伊 特 許 伯 赫 馬 庫 斯 華 格 納 姬 健 梅 究 竟 (2009)

校园之星

物质究竟是什么

第 三 十 三 讲 中 药 文 化 拾 零 ( 二 ) 内 容 提 示 : 医 草 和 仙 草 金 石 医 药 文 化 女 科 草 药 千 年 化 石 银 杏 古 今 药 用 要 求 : 理 解 中 药 简 便 易 廉 特 点 及 医 学 文 化 价 值


2016-3NW


MEM 发 展 状 况 最 早 的 工 程 管 理 学 科 可 以 追 溯 到 20 世 纪 初 的 美 国, 但 在 80 年 代 之 后, 工 程 管 理 学 位 项 目 才 逐 渐 在 近 百 所 美 国 和 发 达 国 家 高 校 普 及, 目 前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斯 坦 福 大 学

Ch6 策略建議.doc

??? Ⅰ Ⅱ Ⅲ Ⅳ????


Primary Mathematics Catalogue(for schools) as at xls

(Microsoft Word - \261\320\256v\261M\267~.doc)

untitled

臺北市私立育達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中, 年 以 及 年 保 持 较 快 的 增 长 速 度, 而 年 增 长 则 相 对 平 缓 以 政 府 投 入 为 主 的 公 共 卫 生 总 费 用 ( 广 义 政 府 支 出 ) 占 卫 生 总 费 用 的 比 例 近 年 来 明 显

2000 / / % 0.035% % % % 3 2 ETF creation / redemption TTT ETF 3 / -1 2

金 137 雕 塑 木 雕 桧 木 雕 三 星 拱 照 之 实 禄 星 史 俊 贤 泉 州 恒 阳 礼 品 有 限 福 建 省 金 141 雕 塑 竹 雕 竹 雕 留 青 竹 刻 梳 篦 系 列 白 坚 仁 于 常 青 金 147 雕 塑 牙 雕 猛 犸 象 牙 五 福 临 门 潘 楚 钜 马 卓

二 等 奖 ( 篇 ) 序 号 姓 名 校 指 导 老 师 论 文 题 目 1 柳 旻 婕 上 海 市 建 平 中 虞 涛 试 从 栓 牛 吃 草 模 型 衍 生 出 的 演 变 及 应 用 2 张 怡 静 上 海 市 建 平 中 虞 涛 探 究 出 手 角 度 对 抛 物 运 动 的 影 响 张

一 水 环 境 质 量 状 况 ( 一 ) 主 要 水 体 水 质 状 况 ~2011 年, 作 为 本 市 主 要 出 境 控 制 断 面 的 大 桥 断 面 水 质 显 著 改 善, 水 质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 计 算 方 法 附 后 ) 下 降 33.8%, 化 学 需 氧

Microsoft Word 中的文档

Microsoft Word - 海洋学院工作简报(2015年第4期).docx

<4D F736F F D20CDA8D0C5BBF9D5BEB0B2C8ABB7C0BBA4BEE0C0EBBCC6CBE3322E646F63>

卷 首 语 欢 迎 加 入 生 物 化 学 与 细 胞 生 物 学 研 究 所 (SIBCB)! 本 旨 在 帮 助 你 熟 悉 新 的 工 作 环 境, 尽 快 融 入 我 们 的 大 家 庭 我 们 将 向 你 介 绍 本 单 位 的 价 值 观 组 织 结 构 规 章 制 度 及 行 为 准

zt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D2BDC1C6C6F7D0B5BACDCCE5CDE2D5EFB6CFCAD4BCC1C1D9B4B2CAD4D1E9C5E0D1B52D E352E31382E BBCE6C8DDC4A3CABD5D>

<A5FEADB6B6C7AF75A643A64C>

編 號 : 學 校 : 高 雄 市 路 竹 高 級 中 學 ( 國 中 部 ) 教 育 部 閱 讀 推 手 複 選 審 查 資 料 閱 讀 伴 我 行 Bring reading on my way 莊 淑 貞 JUANG,SHU-JEN 2

518

三、由傳統到現代的語文教育背景

<4D F736F F D20B5D8BFD5D1A7D4BAA3A8B5D8C7F2CEEFC0EDA1A2B5D8C7F2BBAFD1A7A3A9>

经华名家讲堂

为 了 进 一 步 研 究 这 种 新 射 线 的 性 质, 搞 清 楚 这 个 不 速 之 客 的 真 实 身 份, 伦 琴 在 玻 璃 管 与 屏 幕 之 间 放 了 一 本 比 较 厚 的 书, 结 果 照 样 可 以 看 到 荧 光 随 后, 他 又 把 一 块 薄 木 板 放 在 了 书

帝 的 服 务 内 涵, 同 时 也 彰 显 企 业 的 施 工 能 力 要 求 企 业 在 完 成 了 合 同 规 定 内 的 任 务 后, 对 业 主 方 提 出 的 超 出 合 同 之 外 的 更 高 要 求 要 迅 速 作 出 积 极 回 应 第 三 层 次 尽 心 做 好 为 业 主 着


新竹市立光華國民中學

优势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任务书上传版.DOC

國立暨台灣省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九十七年度

那 倒 是, 可 不 是 鸡 腿 呀 晕, 我 懒 得 再 和 你 理 论 了 今 鸡 腿 我 给 你 买, 但 明 天 去 京 东 影 视 城 探 班 阿 星 的 新 戏, 你 另 找 他 人 吧 正 好 不 用 翘 课, 四 大 名 点 可 是 非 周 一 不 点 名 呀 鸡 腿 可 不 是 好


土木工程施工

whitepaper.dvi

中華民國第5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海运法规通讯第4期.doc

文憑試物理科校本評核樣本課業

2

《中国小说史略》

紧肤除皱的价格.能够让下垂、皱纹、松驰、肥胖的脸变紧实、打造V型脸


2. 本 行 基 本 情 况 简 介 2.1 基 本 情 况 法 定 中 文 名 称 及 简 称 : 渤 海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简 称 : 渤 海 银 行 ( 以 下 简 称 本 行 ) 法 定 英 文 名 称 及 缩 写 :China Bohai Bank Co., Ltd. 英 文

改进国际劳工大会的运行

Microsoft Word - DCS系统的实践应用与工作经验

untitled

计算机网络

<4D F736F F D EA1BEB9ABB8E6C8D C4EA34D4C231C8D5A1BFD4C6CCCEC9FACEEF C4EAB6C8B1A8B8E65F D303130>

珍 藏 本 不 外 借 万 广 州 出 版 社

102康熹學測模擬試卷生物考科

5-2微积分基本定理


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一)


有 任 何 别 扭 的 感 觉 因 为 游 戏 中 的 劳 拉 和 在 电 影 中 我 们 所 看 到 的 由 施 瓦 辛 格 扮 演 的 英 雄 形 象 极 其 神 似 网 络 游 戏 是 一 种 娱 乐 化 的 商 业 产 品 从 其 设 计 开 发 到 市 场 营 销 的 每 一 个 环 节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 2

Avision

瑞穗國小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數學科 第一次定期評量



# #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院 所 提 问 题 作 出 明 确 的 决 定 答 复 的 范 围 不 超 过 原 审 法 院 所 指 定 的 审 判 前 提 问 题 如 果 被 请 求 作 出 决 定 的 法 院 认 为 自 己 无 管 辖 权 时 可 能 出 现 消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doc

Transcription:

凡 例 一 高 淳 县 历 史 悠 久, 文 物 古 迹 颇 丰, 为 全 面 系 统 地 保 存 各 类 文 物 资 料, 介 绍 文 物 工 作 情 况, 达 到 教 育 后 人, 提 供 专 业 研 究 的 目 的, 特 编 纂 本 志 二 本 志 采 用 记 志 述 图 表 等 多 种 体 裁, 翔 实 记 载 高 淳 县 自 旧 石 器 时 代 至 民 国 年 间 的 文 化 遗 存 文 物 古 迹, 以 及 县 文 物 部 门 的 重 要 活 动 主 要 工 作 成 果 限 于 资 料, 文 物 工 作 的 起 始 只 能 追 溯 到 1956 年, 其 下 限 截 止 2008 年 三 全 书 按 文 物 的 种 类 属 性 归 纳 分 类, 设 3 篇 16 章 55 节 前 置 大 事 记 和 概 述, 以 彰 源 流 以 叙 始 末 根 据 方 志 横 排 门 类, 纵 写 史 实 的 要 求, 章 节 划 分 门 类, 节 以 下 设 目 和 子 目, 按 时 序 纵 写 文 物 古 迹 的 历 史 与 现 状, 以 铺 陈 历 史 轨 迹, 反 映 时 代 的 进 步 与 发 展 书 中 重 点 记 载 各 级 政 府 公 布 的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以 及 有 重 要 历 史 文 化 科 研 价 值 的 收 藏 流 散 文 物 精 品 凡 省 市 级 文 保 单 位, 均 在 文 中 注 明 对 已 毁 文 物 古 迹, 不 予 记 载, 仅 择 其 在 群 众 中 影 响 较 大 且 有 存 史 价 值 的, 附 后 或 列 表 作 简 要 介 绍, 以 备 查 考 四 鉴 于 文 物 本 身 具 有 鲜 明 的 直 观 性, 编 辑 时 着 眼 于 以 图 取 胜 尽 可 能 多 地 收 录 图 表 照 片, 加 以 简 洁 的 文 字 说 明, 以 达 到 图 文 并 茂 的 效 果 五 为 丰 富 文 物 古 迹 的 文 化 内 涵, 凡 与 名 人 有 关 的 文 物, 采 取 以 事 系 人 的 方 法, 在 记 载 文 物 的 同 时, 运 用 夹 叙 注 释 等 方 式, 对 作 者 物 主 ( 包 括 墓 主 ) 的 生 平 业 绩 作 简 要 介 绍 六 记 述 采 用 语 体 文, 力 求 简 洁 流 畅 引 用 古 籍 原 文, 直 接 注 明 出 处 时 间 的 记 载, 凡 建 国 前 一 律 采 用 历 史 纪 年, 加 注 公 元 纪 年 ; 建 国 后 采 用 公 元 纪 年 统 计 数 字 及 计 量 单 位, 除 引 用 原 文 保 持 原 书 写 方 式 外, 其 余 一 律 使 用 阿 拉 伯 数 字 和 现 行 计 量 单 位 七 鉴 于 近 几 年 行 政 区 划 变 更 频 繁, 范 围 扩 大, 为 便 于 读 者 查 考, 书 中 仍 沿 用 原 来 的 区 划 名 称, 在 文 后 注 明 现 在 的 隶 属 关 系

概 述 高 淳 历 史 悠 久 薛 城 遗 址 的 发 掘 证 明, 在 距 今 6300 年 之 前, 就 有 中 华 先 祖 在 这 儿 定 居 生 息 繁 衍 子 孙 此 后 南 京 博 物 院 的 考 古 专 家, 又 在 桠 溪 漆 桥 东 坝 等 地, 相 继 发 现 旧 石 器 时 代 打 制 石 器, 进 一 步 证 明 早 在 10 多 万 年 前, 高 淳 境 内 就 有 人 类 活 动 据 地 方 志 记 载, 春 秋 战 国 时, 高 淳 先 后 为 吴 楚 越 诸 侯 国 属 地 周 景 王 四 年 ( 前 541), 吴 王 余 祭 为 御 楚, 筑 固 城 置 濑 渚 邑, 比 越 王 筑 石 头 城 建 金 陵 邑, 还 要 早 208 年 筑 固 城 后 的 第 二 年, 楚 伐 吴, 夺 固 城 楚 王 在 此 建 行 宫 秦 统 一 六 国 后, 废 分 封, 建 郡 县, 于 固 城 建 溧 阳 县, 历 东 西 两 汉 隋 开 皇 十 一 年 (591), 从 溧 阳 析 置 溧 水 县, 高 淳 隶 属 溧 水 县 明 弘 治 四 年 (1491), 应 天 府 奏 割 溧 水 西 南 七 乡 建 高 淳 县, 为 高 淳 建 县 之 始 高 淳 悠 久 的 历 史, 不 仅 有 史 料 可 资 查 考, 且 有 大 量 保 存 下 来 的 文 物 古 迹 可 作 佐 证 为 保 存 文 物 史 料, 传 承 历 史 文 化, 本 志 特 分 设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可 移 动 文 物 文 物 工 作 三 编, 对 全 县 各 类 文 物 及 建 国 后 的 文 物 工 作, 全 面 系 统 地 加 以 记 述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文 物 划 分 遗 址 建 筑 物 墓 葬 共 三 章 遗 址 一 章, 记 述 了 有 资 料 可 查 的 旧 石 器 时 代 文 化 遗 存 和 7 处 新 石 器 时 代 文 化 遗 址 新 石 器 时 代 遗 址 的 文 化 层 几 乎 涵 盖 了 湖 熟 良 渚 龙 山 崧 泽 马 家 浜 等 多 个 时 代 的 文 化 特 征, 说 明 整 个 新 石 器 时 代 这 儿 都 有 人 类 繁 衍 生 息 其 中 的 薛 城 遗 址, 更 是 长 江 中 下 游 地 区 迄 今 少 见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早 期 湖 荡 文 化 遗 址, 颇 具 考 古 研 究 价 值 古 城 址 记 载 了 闻 名 遐 迩 的 古 固 城, 以 及 反 映 岳 飞 抗 金 史 绩 的 东 西 岳 城 和 牛 城 遗 址 牛 城 建 于 何 时, 有 待 考 证, 当 地 群 众 中 至

今 流 传 着 神 话 般 的 牛 皋 智 取 金 兵 的 生 动 故 事 此 城 城 垣 城 门 护 城 河 保 存 完 整, 有 很 好 的 开 发 利 用 价 值 县 城 老 街 名 播 江 苏, 蜚 声 大 江 南 北 位 于 老 街 东 首 的 革 命 遗 址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司 令 部 旧 址 ( 吴 家 祠 堂 ) 及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旧 址 ( 淳 溪 镇 仓 港 24 号 民 居 ), 一 砖 一 瓦 都 镌 刻 着 当 年 陈 毅 和 彭 冲 等 老 一 辈 率 部 东 征, 开 辟 茅 山 抗 日 根 据 地 所 留 下 的 光 辉 史 迹, 现 已 成 为 对 青 少 年 进 行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的 重 要 基 地 建 筑 物 重 点 记 述 了 一 塔 二 寺 三 台 四 桥 一 塔 即 保 圣 寺 塔, 为 高 淳 四 宝 之 一 因 其 为 四 方 七 级, 形 如 笔 尖 春 笋, 故 备 受 关 注 二 寺 即 建 于 宋 代 的 花 山 玉 泉 寺 和 建 于 明 代 的 荆 山 永 庆 庵, 均 为 本 县 重 要 的 佛 教 活 动 场 所 三 台 即 沧 溪 戏 楼 固 城 万 寿 台 戏 楼 东 坝 戏 楼 三 戏 楼 均 为 省 级 文 保 单 位 四 桥 即 漆 桥 襟 湖 桥 沛 桥 江 夏 桥 漆 桥 相 传 为 汉 相 平 当 所 建, 初 为 木 桥, 施 以 红 漆, 解 放 后 改 建 石 桥 ; 襟 湖 桥 建 于 明 隆 庆 年 间, 初 为 七 孔 石 拱 桥, 上 世 纪 90 年 代 初 改 建 成 五 孔 石 拱 桥 ; 沛 桥 和 江 夏 桥, 分 别 建 于 明 嘉 靖 万 历 年 间, 亦 为 县 内 仅 存 的 三 拱 古 桥 墓 葬 中 以 吴 文 化 土 墩 墓 和 汉 画 像 砖 墓 最 具 特 色 土 墩 墓 是 东 西 周 时 期 的 一 种 特 有 墓 葬 形 式 ; 画 像 砖 墓 的 墓 主 大 都 是 东 汉 时 期 的 士 大 夫 贵 族 阶 层 人 士 这 两 种 墓 在 县 东 山 区 分 布 较 广, 数 量 较 多 这 从 另 一 侧 面 证 明, 这 儿 从 东 西 周 到 秦 汉 时 期 曾 经 有 过 一 段 辉 煌 的 历 史 唐 代 古 迹 双 女 墓, 是 上 世 纪 末 发 现 的 古 墓 葬, 因 新 罗 才 子 崔 致 远 皆 为 此 写 下 文 学 名 蜀, 故 对 中 韩 两 国 文 化 交 流, 有 着 积 极 的 意 义 馆 藏 文 物 分 设 字 画 雕 刻 玉 石 器 铜 铁 器 陶 瓷 器 金 银 器 革 命 文 物 民 俗 文 物 钱 币 等 七 章 字 画 雕 刻 一 章 中, 道 教 神 像 画 全 套 329 幅 神 轴 斗 牌 齐 全, 是 全 国 罕 见 的 道 教 文 化 精 品 刘 海 粟 恽 寿 平 张 书 旂 等 大 师 的 画 作 和

左 宗 棠 李 鸿 章 等 名 人 字 画, 堪 称 珍 品 陈 列 于 老 街 砖 雕 石 刻 展 览 馆 的 一 件 件 雕 琢 精 巧 风 格 各 异 的 砖 雕 石 刻 作 品, 令 人 赏 心 悦 目 收 藏 品 中, 从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磨 制 石 器 印 纹 陶 器, 到 春 秋 青 铜 器, 到 宋 明 瓷 器, 时 间 跨 度 上 下 达 数 千 年, 品 类 遍 及 生 产 生 活 兵 事 贸 易 等 多 个 领 域, 内 容 十 分 丰 富 当 看 过 从 史 前 文 化 遗 址 中 出 土 的 石 铲 石 犁 等 磨 制 石 器 农 具 后, 再 细 看 从 春 秋 墓 葬 中 出 土 的 多 种 多 样 的 青 铜 农 具, 我 们 似 乎 触 摸 到 了 历 史 发 展 前 进 的 脉 搏 石 器 农 具 粗 糙 笨 拙, 种 类 有 限 ; 而 青 铜 农 具 有 铲 锸 钁 锄 等 多 个 种 类, 且 制 作 精 细, 科 学 实 用 青 铜 农 具 的 形 状 功 能 已 接 近 后 来 的 铁 器 农 具 上 世 纪 50 年 代 以 来, 陆 续 出 土 的 青 铜 兵 器 更 是 多 种 多 样, 制 作 相 当 精 美 实 用 其 种 类 有 剑 戈 矛 弩 镞 等, 既 有 近 距 离 作 战 的 长 短 兵 器, 也 有 威 力 强 大 的 远 射 程 兵 器 弩 仅 剑 就 有 柳 叶 剑 菱 格 剑 隆 脊 剑 平 脊 剑 双 刃 剑 单 刃 剑 等, 形 制 功 能 各 异 面 对 这 么 多 的 青 铜 兵 器, 不 由 人 不 浮 想 联 翩, 眼 前 似 乎 闪 烁 着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刀 光 剑 影, 看 到 了 当 年 诸 侯 争 霸 的 你 死 我 活 的 惨 烈 场 景 此 外, 汉 贵 族 墓 葬 中 出 土 的 青 铜 镜, 也 是 多 种 多 样, 美 妙 精 致 出 土 的 东 西 周 甬 钟 纽 钟 句 鑃 等 珍 贵 文 物, 以 及 明 代 熏 炉 烛 台 佛 像 等, 制 作 之 精, 造 型 之 美, 同 样 令 人 惊 叹 陶 瓷 器 更 是 精 品 纷 呈 从 新 石 器 时 代 遗 址 中 出 土 的 彩 陶 罐 双 层 陶 方 鼎, 从 汉 墓 中 出 土 的 重 檐 庑 殿 式 双 层 陶 屋 灰 陶 鸡 舍, 以 及 从 宋 墓 中 出 土 的 瓷 质 莲 花 形 注 子 注 碗, 无 不 具 时 代 与 地 域 特 色, 具 有 较 高 的 研 究 与 欣 赏 价 值 注 : 高 淳 相 传 有 四 宝 : 四 方 宝 塔 一 字 街, 倒 栽 柏 树 白 牡 丹

高 淳 县 文 物 志 目 录 大 事 记 概 述 第 一 编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第 一 章 遗 址 第 一 节 史 前 文 化 遗 址 一 薛 城 遗 址 (1-4) 二 朝 墩 头 遗 址 (5-6) 三 墩 山 头 遗 址 (7) 四 庙 基 山 遗 址 (8) 五 西 边 塘 遗 址 (9) 六 富 家 山 遗 址 (10) 七 螺 丝 墩 遗 址 (11) 第 二 节 城 邑 与 古 镇 遗 址 一 古 固 城 (12-13) 二 南 城 ( 牛 城 ) ( 14) 三 岳 城 ( 南 城 ) (15-16) 四 东 坝 古 城 址 (17) 1

五 古 镇 遗 存 1 淳 溪 老 街 (18-20) 2 东 坝 老 街 ( 21-22) 3 漆 桥 老 街 ( 23-24) 4 沧 溪 老 街 ( 25-26) 5 漕 塘 老 街 ( 27-28) 6 长 芦 老 街 ( 29-30) 7 固 城 庙 岗 镇 老 街 ( 31-32) 8 桠 溪 老 街 ( 33-34) 9 河 城 老 街 (35-36) 10 正 觉 寺 老 街 (37-38) 第 三 节 近 代 史 迹 遗 址 一 太 平 天 国 营 垒 遗 址 1 大 本 营 ( 39) 2 老 营 ( 40) 3 骑 营 与 华 字 营 ( 41) 4 后 营 ( 42) 二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司 令 部 旧 址 (43) 2

三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旧 址 (44)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建 筑 物 宝 塔 楼 阁 一 保 圣 寺 塔 (45-46) 二 聚 星 阁 (47) 三 小 花 鼓 楼 (48) 附 录 : 一 钟 英 阁 (49) 二 文 星 塔 ( 50) 第 二 节 寺 观 戏 台 一 寺 观 1 玉 泉 寺 (51-52) 2 永 庆 庵 (53) 3 保 贤 局 (54) 4 崇 仁 局 ( 55) 5 杨 家 龙 王 庙 ( 56-57) 6 耶 稣 教 堂 (58) 已 毁 古 寺 名 刹 一 览 表 (59-60) 3

二 戏 台 1 沧 溪 戏 台 ( 61-62) 2 刘 家 垅 戏 楼 (63) 3 东 坝 戏 台 ( 64) 4 观 乐 台 (65) 已 毁 古 戏 台 一 览 表 (66) 第 三 节 桥 梁 古 井 一 桥 梁 1 漆 桥 (67) 2 襟 湖 桥 (68) 3 沛 桥 (69) 4 江 夏 桥 (70) 5 东 坝 王 家 桥 ( 71) 6 东 门 桥 ( 72) 7 秀 东 桥 (73) 8 杨 家 涧 桥 ( 74) 9 李 家 桥 (75) 10 水 碧 桥 (76) 4

二 古 井 1 周 和 井 ( 77) 2 寻 真 观 丹 井 ( 78) 3 彰 教 寺 井 ( 79) 4 中 街 井 ( 80) 5 真 武 庙 古 井 ( 81) 6 东 坝 银 墅 井 ( 82) 7 后 保 村 古 井 ( 83) 8 漆 桥 保 平 保 安 双 井 ( 84) 9 昇 平 泉 井 ( 85) 第 四 节 宗 祠 ( 会 馆 ) 牌 坊 一 宗 祠 ( 会 馆 ) 1 花 山 何 氏 宗 祠 ( 86) 2 小 花 仲 社 堂 (87-88) 3 小 花 刘 氏 宗 祠 (89) 4 戴 西 黄 氏 宗 祠 ( 90) 5 薛 城 邢 氏 光 裕 祠 (91) 6 薛 城 邢 氏 啟 后 祠 ( 92) 5

7 庙 湾 村 吴 家 祠 堂 ( 93) 8 周 氏 宗 祠 (94-95) 9 江 宁 旅 淳 公 所 ( 96) 二 牌 坊 1 袁 氏 节 孝 坊 (97) 2 吴 门 双 节 坊 ( 98) 第 五 节 水 利 工 程 ( 99) 一 相 国 圩 ( 100) 二 相 国 圩 水 牮 ( 101-102) 三 梅 盛 古 涵 ( 103) 四 永 丰 圩 ( 104) 五 南 荡 圩 ( 105) 六 保 胜 圩 ( 106-107) 七 大 丰 圩 ( 108) 八 联 合 圩 ( 109) 九 高 宣 圩 ( 110) 十 秦 仙 圩 ( 111) 十 一 永 乐 圩 ( 112) 6

十 二 肇 倩 圩 (113) 十 三 永 兆 圩 (114) 十 四 太 安 圩 ( 115) 十 五 唐 倩 圩 (116) 附 : 东 坝 ( 117) 第 三 章 墓 葬 第 一 节 闻 人 墓 一 魏 良 臣 墓 (118) 二 黄 秉 石 墓 ( 119) 三 官 坟 (120) 四 王 嘉 宾 墓 (121) 五 童 铭 新 墓 (122) 第 二 节 烈 士 墓 一 孔 华 亭 墓 ( 123) 二 游 山 战 斗 二 烈 士 墓 (124) 三 游 山 烈 士 陵 园 (125) 四 小 甘 村 抗 日 阵 亡 同 胞 墓 (126-127) 7

第 三 节 特 色 墓 一 土 墩 墓 (128-129) 二 汉 画 像 砖 墓 (130-131) 三 陈 菊 陂 墓 (132) 四 南 宋 女 尸 墓 (133-134) 第 四 节 传 奇 墓 一 介 子 推 墓 ( 135-136) 二 双 女 坟 ( 137-138) 高 淳 县 1958 至 2005 年 古 墓 发 掘 一 览 表 ( 139-142) 第 四 章 古 树 名 木 第 一 节 柏 树 一 寻 真 观 古 柏 (143) 二 曹 村 古 柏 (144) 三 南 者 古 柏 (145) 8

四 何 家 祠 堂 古 柏 (146) 第 二 节 其 他 一 桠 溪 银 杏 树 (147) 二 玉 泉 寺 黄 杨 (148) 三 梅 盛 头 枫 树 (149) 四 沧 溪 重 阳 木 ( 150) 五 花 山 年 成 树 (151) 第 二 编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可 移 动 文 物 书 画 雕 刻 书 画 一 左 宗 棠 遗 墨 (152) 二 恽 寿 平 花 鸟 画 轴 (153) 三 陈 霖 牡 丹 画 轴 (154) 四 墨 竹 堂 屏 (155) 五 张 书 旂 花 鸟 画 ( 156) 六 刘 海 粟 扫 秦 图 (157) 七 道 教 神 像 画 (158-161) 八 梨 园 祖 师 唐 玄 宗 像 轴 (162-163) 9

九 陈 氏 备 我 公 像 轴 (164) 十 邢 匡 廷 邢 祥 凤 二 十 四 孝 图 册 (165-167) 十 一 胡 齐 佳 书 玉 泉 古 寺 门 额 及 大 门 联 (168) 十 二 施 文 熙 遗 墨 (169) 第 二 节 雕 刻 一 汉 画 像 石 (170) 二 汉 代 画 像 砖 (171) 三 清 代 石 雕 渔 翁 丰 归 图 ( 172) 四 麒 麟 砖 雕 (173) 五 明 代 石 刻 淳 邑 胜 景 图 ( 174) 六 石 经 幢 (175) 七 明 代 砖 雕 官 场 百 态 图 (176) 八 明 代 石 雕 青 龙 图 (177) 九 石 雕 飞 黄 腾 达 图 (178) 十 石 刻 祝 福 图 (179) 十 一 砖 雕 指 日 高 升 图 (180) 十 二 清 代 石 雕 坊 ( 181) 十 三 木 雕 天 官 赐 福 图 (182-185) 10

第 三 节 碑 铭 一 汉 校 官 之 碑 (186-188) 二 明 夏 公 横 溪 六 府 君 墓 志 铭 (189-191) 三 明 黄 恭 人 墓 志 铭 (192-195) 四 明 社 仓 碑 记 (196-197) 五 明 陈 菊 坡 墓 志 铭 (198-199) 六 明 新 建 游 山 庙 碑 (200-201) 七 明 重 修 华 国 殿 碑 (202-203) 八 玉 泉 寺 续 置 田 碑 (204-205) 九 清 创 建 下 坝 码 头 碑 记 (206) 十 清 重 修 保 圣 寺 塔 碑 记 (207-208) 十 一 民 国 两 江 总 督 刘 定 界 碑 记 ( 209-210) 十 二 民 国 重 修 寻 真 观 碑 记 ( 211-212) 十 三 民 国 玉 泉 寺 怀 古 诗 文 碑 (213-214) 十 四 奉 县 禁 碑 ( 215) 十 五 勒 禁 永 遵 碑 示 (216-218) 十 六 赫 大 老 爷 恩 批 碑 志 (219-220) 十 七 魏 氏 禁 碑 ( 221) 11

十 八 奉 宪 禁 碑 ( 222) 第 四 节 匾 额 一 孝 子 匾 (223) 二 孝 子 锦 匾 (224) 三 忠 臣 匾 (225)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化 石 玉 石 器 动 物 化 石 一 龟 化 石 (226) 二 古 脊 椎 动 物 化 石 (227) 三 象 骨 鹿 角 (228) 第 二 节 玉 器 一 黑 斑 玉 镯 (229) 二 玉 蝉 (230) 三 龙 纹 玉 佩 (231) 四 玉 带 钩 (232) 五 玉 璜 (233) 六 玉 玦 (234) 12

七 玉 人 (235) 第 三 节 石 器 一 石 刀 ( 236) 二 石 铲 (237) 三 石 斧 (238) 四 石 犁 头 (239) 五 石 案 ( 240) 六 石 砝 码 (241) 第 三 章 第 一 节 铜 铁 器 铜 器 一 簋 形 青 铜 器 ( 242) 二 铜 勺 (243) 三 球 腹 鳞 纹 青 铜 卣 ( 244) 四 鸟 纹 铜 卣 (245) 五 三 足 铜 盆 (246) 六 铜 洗 (247) 七 铜 鐎 壶 ( 248) 13

八 铜 鸡 首 盉 ( 249) 九 铜 熨 斗 (250) 十 兽 首 夔 纹 簋 ( 251) 十 一 铜 直 内 戈 ( 252) 十 二 柳 叶 形 铜 剑 ( 253) 十 三 青 铜 剑 (254) 十 四 铜 矛 (255) 十 五 铜 戈 铜 矛 (256) 十 六 弩 机 (257) 十 七 铜 铲 (258) 十 八 铜 锸 ( 259) 十 九 铜 锄 (260) 二 十 铜 钁 (261) 二 十 一 铜 犁 铧 (262) 二 十 二 四 神 规 矩 纹 镜 ( 263) 二 十 三 环 绕 式 神 兽 镜 ( 264) 二 十 四 龙 虎 纹 铜 镜 ( 265) 二 十 五 凤 鹤 鸣 琴 纹 铜 镜 ( 266) 二 十 六 八 瑞 兽 鸾 凤 纹 铜 镜 (267) 14

二 十 七 双 鱼 纹 鸡 心 形 铜 镜 (268) 二 十 八 八 卦 纹 亚 字 形 铜 镜 (269) 二 十 九 铜 甬 钟 ( 270-271) 三 十 铜 句 鑃 ( 272) 三 十 一 铜 钮 钟 ( 273) 三 十 二 夔 纹 铜 鼎 ( 274) 三 十 三 窃 曲 纹 铜 鼎 ( 275) 三 十 四 掐 丝 珐 琅 铜 熏 炉 ( 276) 三 十 五 宣 德 铜 炉 (277-278) 三 十 六 雁 足 灯 ( 279) 三 十 七 珐 琅 罗 汉 烛 台 (280-281) 三 十 八 铜 欢 喜 佛 (282) 三 十 九 铜 度 母 佛 像 ( 283) 四 十 铜 权 ( 284) 四 十 一 佛 法 僧 印 ( 285) 四 十 二 长 颈 铜 壶 (286) 第 二 节 铁 器 一 铁 釜 (287) 15

二 镇 坝 铁 蝎 (288) 三 铁 炮 (289)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陶 瓷 器 陶 器 一 筒 形 陶 釜 ( 290) 二 彩 陶 罐 ( 291) 三 双 耳 黑 陶 罐 ( 292) 四 三 足 黑 皮 陶 罐 ( 293) 五 灰 陶 罐 (294) 六 陶 杯 ( 295) 七 四 足 双 层 陶 方 鼎 ( 296) 八 豆 形 陶 匜 ( 297) 九 灰 陶 五 联 罐 (298) 十 庑 殿 式 陶 屋 (299) 十 一 灰 陶 鸡 屋 (300) 十 二 直 颈 瓷 瓶 (301) 十 三 陶 仓 (302) 十 四 博 山 熏 炉 (303) 16

十 五 瓦 当 ( 304) 第 二 节 瓷 器 一 瓷 罐 (305) 二 瓷 罐 (306) 三 青 瓷 熊 足 洗 (307) 四 花 瓣 口 瓷 碗 ( 308) 五 覆 缽 ( 309) 六 龙 泉 瓷 盘 (310) 七 卵 白 釉 瓷 碗 ( 311) 八 青 釉 瓷 碗 (312) 九 青 瓷 虎 子 ( 313) 十 鸡 首 壶 (314) 十 一 四 系 盘 口 壶 (315) 十 二 执 壶 (316) 十 三 注 子 注 碗 (317) 十 四 葫 芦 形 瓷 瓶 (318) 十 五 绿 釉 瓷 枕 (319) 十 六 孩 儿 形 脉 枕 (320) 17

十 七 瓷 覆 缽 (321) 十 八 双 系 盘 口 壶 ( 322) 十 九 瓷 灯 (323) 二 十 双 耳 瓷 壶 ( 324) 第 五 章 第 一 节 金 银 器 金 器 一 金 栉 背 (325) 二 双 股 金 钗 (326) 三 金 牌 (327) 四 金 砖 牌 ( 328) 五 出 门 税 金 牌 ( 329) 第 二 节 银 器 (330-331) 第 六 章 钱 币 第 一 节 古 钱 币 ( 332) 一 蚁 鼻 钱 (333) 18

二 郢 爰 (334) 三 半 两 钱 ( 335) 四 新 莽 钱 币 ( 336) 五 应 天 通 宝 银 币 ( 337) 六 咸 丰 钱 币 ( 338) 七 太 平 天 国 货 币 ( 339) 第 二 节 纸 钞 一 抗 战 时 货 币 ( 340) 二 民 国 时 期 纸 钞 (341-342) 附 : 高 淳 县 1984 2004 年 文 保 所 库 藏 古 钱 币 种 类 统 计 表 (343) 第 七 章 第 一 节 传 世 品 文 书 一 北 伐 军 留 别 高 淳 县 各 界 民 众 书 (344) 二 陈 毅 诗 稿 (345) 三 抗 日 民 主 政 府 县 长 委 任 状 (346) 四 抗 日 民 主 政 府 征 粮 收 据 (347) 五 墙 头 标 语 (348) 19

第 二 节 纪 念 章 孙 中 山 先 生 灵 榇 安 葬 纪 念 章 ( 349) 第 三 节 器 具 一 公 文 箱 (350) 二 织 布 机 ( 351) 三 熨 斗 剪 刀 尺 ( 352) 四 军 号 大 刀 (353) 五 抗 日 战 利 品 瓷 杯 ( 354) 六 工 具 箱 手 推 车 (355) 第 八 章 民 俗 文 物 第 一 节 生 产 用 具 一 水 车 (356) 二 摇 车 ( 357) 三 风 簸 ( 358) 四 斛 桶 ( 359) 五 织 布 机 ( 360) 20

六 竹 编 鹤 衣 ( 361) 七 木 砻 (362) 第 二 节 生 活 用 品 一 小 脚 绣 花 鞋 ( 363) 二 泥 鞋 ( 364) 三 蒲 鞋 ( 365) 四 独 轮 车 ( 366) 五 旧 式 量 具 ( 367) 第 三 节 美 术 工 艺 品 一 刺 绣 枕 片 ( 368) 二 绣 花 兜 袋 ( 369) 三 绣 花 香 囊 及 印 章 笔 袋 (370) 四 蓝 印 花 布 ( 371) 五 道 教 神 衹 雕 版 画 印 模 ( 372) 第 三 编 文 物 工 作 第 一 章 高 淳 县 文 物 管 理 机 构 沿 革 ( 373) 21

第 二 章 发 掘 与 征 集 第 一 节 古 遗 址 古 墓 葬 发 掘 ( 374) 一 古 遗 址 发 掘 (375-377) 二 古 墓 葬 发 掘 (378-380) 第 二 节 窖 藏 和 化 石 窟 的 清 理 一 窖 藏 清 理 ( 381-382) 二 动 物 化 石 清 理 ( 383) 第 三 节 征 集 工 作 一 确 定 重 点 征 集 地 区 ( 384) 二 建 立 征 集 网 络 ( 384-385) 第 三 章 普 查 与 保 护 第 一 节 文 物 普 查 一 历 次 文 物 普 查 情 况 ( 386-387) 二 文 保 单 位 的 公 布 ( 388) 附 1: 高 淳 县 第 一 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一 览 表 ( 计 48 处 ) (389-396) 22

2: 高 淳 县 各 级 文 保 单 位 拟 调 整 名 单 ( 计 87 处 ) (397-403) 第 二 节 文 保 四 有 ( 404-405) 附 : 高 淳 县 重 点 文 保 单 位 保 护 范 围 与 建 设 控 制 地 带 表 ( 406-410) 第 三 节 文 物 修 复 一 重 修 保 圣 寺 塔 ( 411) 二 修 建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司 令 部 旧 址 吴 氏 宗 祠 ( 512-414) 三 修 复 玉 泉 寺 ( 415) 四 重 修 东 坝 戏 台 ( 416) 五 重 修 沧 溪 戏 楼 ( 417) 六 重 修 刘 家 垅 戏 楼 ( 418) 七 重 建 聚 星 阁 ( 419) 附 : 高 淳 县 文 保 所 古 建 筑 维 修 新 造 建 筑 统 计 表 (1984 年 2008 年 ) ( 420) 第 四 章 文 物 研 究 一 专 题 研 讨 ( 421-422) 二 撰 写 文 稿 ( 423-425) 三 编 辑 出 版 专 集 ( 426-427) 23

24

一 薛 城 遗 址 第 一 编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第 一 章 遗 址 第 一 节 史 前 文 化 遗 址 薛 城 遗 址 位 于 苏 皖 交 界 的 石 臼 湖 南 岸 原 薛 城 乡 ( 今 淳 溪 镇 ) 境 内, 距 高 淳 县 城 约 5 公 里 1997 年 8 月 在 薛 城 乡 卫 生 院 基 建 施 工 中 发 现, 同 年 9 月 4 日 至 12 月 16 日 由 南 京 市 博 物 馆 和 高 淳 县 文 保 所 共 同 组 成 考 古 发 掘 队 进 行 发 掘 经 初 步 勘 探, 遗 址 总 面 积 约 6 万 多 平 方 米, 首 次 抢 救 性 发 掘 仅 120 平 方 米 揭 露 部 分 的 文 化 堆 积 分 上 下 两 层, 上 层 为 氏 族 墓 地, 下 层 为 居 址 墓 地 的 墓 葬 密 集, 叠 压 3 层, 少 数 见 墓 穴 共 发 掘 墓 葬 115 座, 出 土 文 物 400 多 件 葬 式 大 都 头 向 东 北, 以 仰 身 直 肢 葬 居 多, 间 有 二 次 葬 和 少 数 俯 身 葬 随 葬 品 中 陶 器 以 平 底 釜 三 系 钵 筒 形 三 系 罐 镂 孔 豆 及 壶 小 折 腹 盂 为 基 本 组 合 ; 炊 器 中 有 少 量 鼎 盉 陶 质 以 红 陶 为 主, 泥 质 陶 大 都 施 红 衣 或 为 黑 皮, 亦 有 少 量 磨 光 黑 陶 其 中 发 现 彩 绘 陶 器 多 件, 均 绘 于 器 物 外 壁, 颜 色 有 红 白 黄 等 纹 路 抽 象, 花 式 多 样 随 葬 的 石 器 有 斧 锛 锄 纺 轮 等, 数 量 较 多 随 葬 的 装 饰 品 有 玉 璜 玉 玦 玉 管 玉 坠 等, 质 地 多 样 化 随 葬 品 的 文 化 特 征, 与 南 京 北 阴 阳 营 2 文 化 相 当, 距 今 5500 6000 余 年 下 层 居 址 发 掘 出 1 座 近 圆 形 半 地 穴 屋 基 屋 外 西 侧 见 灶 穴, 四 周 有 近 百 个 灰 坑 呈 环 形 分 布 房 基 用 生 土 堆 夯, 地 面 红 烧 土 层 平 整 厚 实 灰 坑 大 致 可 分 窖 穴 和 废 弃 物 穴 两 类 窖 穴 多 为 规 整 的 深 坑, 有 圆 形 半 地 穴 式 长 方 形 半 地 穴 式 等 有 的 侧 设 台 阶, 注 :1 新 石 器 时 代 : 考 古 学 上 指 人 类 开 始 使 用 磨 制 石 器 至 青 铜 器 出 现 之 间 的 阶 段 时 代 距 今 约 8000 多 年 生 产 劳 动 工 具 为 磨 制 石 器, 出 现 了 制 陶, 水 稻 种 植 畜 牧 业, 纺 织 渔 猎 较 发 达 1

2 北 阴 阳 营 文 化 : 南 京 城 内 发 现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中 期 文 化 遗 址 距 今 约 6000 多 年 形 似 地 窖, 有 的 建 过 道 与 屋 基 相 连, 可 能 用 于 储 存 鱼 类 废 弃 物 穴 内 挖 出 大 量 人 类 食 毕 丢 弃 的 鱼 龟 蚌 螺 等 水 生 动 物 骨 骸 和 少 量 陶 器 等 陶 器 有 腰 沿 平 底 釜 三 足 敛 口 钵 敛 口 浅 盘 豆 三 足 带 把 罐 牛 鼻 形 大 耳 罐 高 圈 足 杯 小 盂 带 纽 器 盖 等 还 发 现 一 件 雕 刻 精 致 的 骨 簪 其 时 代 相 当 于 太 湖 流 域 马 家 浜 文 化 中 晚 期, 距 今 约 6300 年 左 右 遗 址 剖 面 发 现 水 稻 芦 苇 的 植 硅 石, 并 见 灶 壁 红 土 中 嵌 有 明 显 的 稻 壳 印 痕, 证 明 生 活 在 这 里 的 先 民 早 在 6000 多 年 前, 已 经 种 植 水 稻 该 遗 址 地 处 古 中 江 东 北 岸, 东 北 倚 靠 宁 镇 丘 陵 山 区, 东 南 有 胥 溪 河 水 系 通 达 太 湖 流 域 其 初 露 端 倪 的 文 化 面 貌, 颇 具 区 域 特 征, 填 补 了 长 江 下 游 南 岸 西 段 苏 浙 皖 交 汇 地 带 新 石 器 时 代 考 古 文 化 的 空 白 出 土 文 物 中 未 见 内 彩 陶, 炊 器 以 平 底 釜 为 主, 其 相 对 时 代 早 于 南 京 北 阴 阳 营 文 化, 为 南 京 地 区 迄 今 最 早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遗 址 遗 址 的 发 掘, 为 构 筑 这 一 地 区 史 前 文 化 发 展 序 列, 进 一 步 认 识 宁 镇 地 区 和 太 湖 流 域 新 石 器 时 代 文 化,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1997 年 12 月 被 评 为 全 国 重 大 考 古 新 发 现 提 名 荣 誉 奖 薛 城 遗 址 出 土 的 磨 制 石 器 薛 城 遗 址 出 土 的 玉 玦 2

薛 城 遗 址 薛 城 遗 址 薛 城 遗 址 薛 城 遗 址 距 今 6000 多 年 的 墓 葬 薛 城 遗 址 出 土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彩 陶 罐 1997 年 薛 城 遗 址 出 土 的 部 分 新 石 器 时 代 陶 器 3

薛 城 遗 址 出 土 的 彩 陶 器 薛 城 遗 址 出 土 的 彩 陶 器 筒 形 陶 釜 4

二 朝 墩 头 遗 址 朝 墩 头 遗 址 位 于 固 城 镇 檀 村 东 南, 西 距 古 固 城 约 2 公 里, 是 一 座 高 出 地 面 5 米 左 右 的 台 型 土 墩 土 墩 面 积 约 4800 平 方 米, 当 地 人 称 之 为 朝 墩 头 1989 年 5 月, 当 地 农 民 在 挖 墩 建 水 渠 时 发 现, 同 年 9 月 由 南 京 博 物 院 和 高 淳 县 文 保 所 共 同 进 行 抢 救 性 发 掘 发 掘 于 墩 南 侧 200 米 范 围 内 进 行, 清 理 出 灰 坑 8 个 墓 葬 17 座, 出 土 文 物 455 件 该 遗 址 文 化 层 堆 积 厚 2.5 米, 自 上 而 下 分 5 层 地 表 耕 土 层 厚 18 厘 米 揭 去 耕 土 层 即 发 现 印 纹 硬 陶 和 灰 陶 残 片, 其 文 化 属 西 周 及 春 秋 早 期, 距 今 约 2800 年 左 右 挖 至 第 三 层, 在 灰 坑 中 发 现 陶 鼎 陶 釜 圈 足 盆 网 坠 石 犁 石 斧 陶 豆 铜 镞 等 其 中 一 件 夹 砂 陶 四 足 双 层 方 鼎, 较 为 少 见, 文 化 特 征 与 河 南 龙 山 文 化 相 似, 距 今 约 4000 多 年 第 四 层 出 土 文 物 以 夹 砂 陶 泥 质 黑 皮 陶 为 主, 有 高 领 罐 贯 耳 壶 竹 节 高 把 豆 等, 其 相 对 时 代 相 当 于 良 渚 文 化 时 期, 距 今 约 5000 年 左 右 第 五 层 发 现 相 当 于 崧 泽 1 2 良 渚 文 化 时 期 的 墓 葬, 多 数 为 长 方 形 浅 穴, 头 北 面 南, 骨 骸 大 都 保 存 完 好 随 葬 品 主 要 有 陶 器 磨 制 石 器 玉 器 三 类 陶 器 以 豆 鼎 壶 为 大 宗, 置 于 死 者 足 部 ; 石 器 主 要 有 铲 锛 斧 等, 放 在 死 者 左 侧 或 胸 部 ; 玉 器 散 见 于 头 腕 胫 腰 等 部 位 该 遗 址 对 认 识 太 湖 流 域 宁 镇 地 区 以 及 长 江 流 域 与 黄 河 流 域 的 古 代 文 化 交 往, 有 特 殊 价 值 注 :1 松 泽 文 化 : 新 石 器 时 代 一 种 文 化 以 上 海 市 青 浦 县 松 泽 遗 址 命 名, 分 布 于 长 江 三 角 洲 文 化 特 征 : 夹 砂 红 褐 陶 及 泥 质 灰 陶 为 主, 少 量 红 黑 陶, 轮 制 为 主, 环 底 圈 足 图 案 圩 圆 点 弧 线 三 角 纹, 石 器 精 细, 有 较 多 玉 石 饰 品 碳 14 年 代 为 公 元 前 3900 前 3300 年 2 良 渚 文 化 :1936 年 在 浙 江 余 杭 县 良 渚 镇 发 现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文 化 分 布 于 太 湖 流 域 特 征 以 夹 砂 黑 陶 泥 质 灰 陶 为 主 磨 光 黑 皮 陶 及 蛋 壳 黑 陶 最 具 特 色, 聚 落 面 积 较 小, 石 器 精 致, 有 璧 琮 玉 器, 以 稻 作 为 主, 渔 猎 较 为 发 达 为 发 达 的 父 权 制 社 会 距 今 年 代 约 3700 5000 年 5

朝 墩 头 遗 址 固 城 镇 朝 墩 头 遗 址 出 土 的 磨 制 石 器 及 玉 饰 件 朝 墩 头 遗 址 出 土 陶 器 纹 饰 印 文 6

三 墩 山 头 遗 址 墩 山 头 遗 址 位 于 漆 桥 镇 东 北 约 5 公 里 处 的 龙 墩 水 库 原 是 一 个 高 约 15 米 占 地 2 万 平 方 米 的 山 岗, 当 地 俗 称 墩 山 头 1958 年 修 筑 龙 墩 水 库 时 被 挖 毁 1965 年, 南 京 博 物 院 考 古 队 结 合 水 库 复 堤 工 程 进 行 发 掘 此 次 发 掘 的 文 化 层 较 薄, 仅 50 厘 米 左 右, 分 上 下 两 层 上 层 30 厘 米 系 砂 石 粘 土, 下 层 约 20 厘 米 是 浅 灰 土 出 土 少 量 陶 器 和 石 器 残 片, 有 甗 腰 鼎 足 石 锛 等 此 外, 在 遗 址 中 心 部 位 挖 出 的 土 堆 中, 还 捡 到 一 些 陶 器 残 片 其 中 以 硬 陶 居 多, 极 少 印 纹 软 陶, 有 乳 头 状 鬲 足 甗 腰 等, 其 文 化 特 征 相 当 于 崧 泽 文 化 另 有 几 件 短 柄 黑 皮 陶 豆 平 底 壶 方 形 鼎, 具 有 良 渚 文 化 特 征 7

四 庙 基 山 遗 址 庙 基 山 遗 址 位 于 漆 桥 镇 西 南 约 2 公 里 的 夏 家 宕 村 东, 漆 桥 河 北, 距 高 淳 县 城 东 12 公 里 1964 年, 南 京 博 物 院 在 考 古 调 查 中 发 现, 同 年 进 行 抢 救 性 发 掘 该 遗 址 总 面 积 约 12000 平 方 米 1962 年, 因 修 筑 水 利 工 程, 局 部 被 挖 毁 发 掘 时 分 别 在 遗 址 南 部 和 中 部 挖 出 两 条 深 沟 南 沟 长 5 米, 宽 3 米 揭 去 10 厘 米 厚 的 耕 土 层, 下 面 见 灰 色 淤 土, 厚 约 60 厘 米 土 层 中 除 见 少 量 早 期 遗 物 外, 杂 有 汉 代 绳 纹 瓦 片 六 朝 青 瓷 等 淤 土 层 下 约 10 20 厘 米, 为 黄 灰 色 土, 夹 杂 细 匀 红 烧 土 断 面 挖 出 一 座 残 墓, 仅 见 散 落 的 人 骨 和 2 件 石 纺 轮 附 近 土 堆 中 发 现 扁 平 红 陶 鼎 足 鸡 冠 状 红 陶 罐 耳 等 遗 物, 其 文 化 特 征 与 南 京 北 阴 阳 营 出 土 物 相 似 中 部 深 沟 长 3 米, 宽 1.5 米, 有 明 显 的 两 层 文 化 叠 压 堆 积 上 层 有 20 厘 米 左 右 的 灰 褐 土, 间 有 厚 达 17 厘 米 的 烧 土 出 土 文 物 有 红 砂 陶 鬲 足 绳 纹 陶 罐 口 罐 底 以 及 大 量 印 纹 软 陶 硬 陶 残 片 下 层 见 20 70 厘 米 厚 的 黄 灰 土, 部 分 夹 杂 少 量 烧 土 层 出 土 文 物 以 陶 鼎 最 多, 其 特 点 是 折 腹 凸 腰 折 沿 平 唇, 鼎 足 面 窄, 且 中 间 有 一 两 条 凹 痕 地 表 采 集 到 完 整 的 石 斧 石 锛 石 矛 石 镰 及 陶 罐 陶 网 坠 等 其 中 的 月 形 穿 孔 石 镰 方 柱 形 石 锛 柳 叶 形 石 矛 等, 为 崧 泽 文 化 遗 址 中 常 见 的 器 物, 距 今 约 5000 年 左 右 8

五 西 边 塘 遗 址 西 边 塘 遗 址 位 于 东 坝 镇 下 庄 村 南 的 西 边 塘 下, 北 临 胥 溪 河 约 150 米 该 遗 址 是 1964 年 南 京 博 物 院 考 古 队 在 胥 溪 河 边 进 行 考 古 调 查 时 发 现 大 量 史 前 文 化 遗 存 被 埋 在 距 地 表 1 米 左 右 的 深 土 层 中, 除 出 土 一 批 回 纹 软 陶 回 纹 硬 陶, 还 出 土 了 穿 孔 石 斧 柄 红 砂 陶 甗 腰 陶 鼎 足 和 泥 质 红 陶 罐 残 片 等 回 纹 陶 的 器 型 大, 印 纹 粗 而 深, 其 特 征 近 乎 崧 泽 文 化 9

六 富 家 山 遗 址 富 家 山 遗 址 位 于 东 坝 镇 中 村 南 边 的 富 家 山 所 处 地 势 较 高, 范 围 较 大 经 农 民 耕 作 和 雨 水 冲 刷, 早 年 就 有 文 物 出 土 在 20 世 纪 60 年 代 初 至 70 年 代 末, 在 此 采 集 收 集 到 人 工 磨 制 的 石 斧 石 锛 石 镞 石 钺 等, 其 中 以 石 镞 居 多, 形 状 精 致, 具 新 石 器 时 代 中 晚 期 特 征 富 家 山 遗 址 出 土 的 石 斧 石 砍 砸 器 10

七 螺 丝 墩 遗 址 螺 丝 墩 遗 址 位 于 东 坝 镇 西 南 约 2 公 里 处 系 馒 头 形 土 墩, 残 高 2 米 许, 面 积 约 2160 平 方 米 因 多 年 农 作 耕 种, 文 化 层 被 打 乱 断 面 灰 土 层 中 发 现 大 量 软 硬 印 纹 陶 器 和 夹 砂 陶 残 片 器 物 有 敞 口 印 纹 陶 罐 平 底 钵 缻 陶 网 坠 等, 纹 饰 以 绳 纹 编 织 纹 方 格 纹 几 何 组 合 纹 居 多 经 考 古 鉴 定, 是 一 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文 化 遗 存 螺 丝 墩 遗 址 东 坝 螺 丝 墩 遗 址 出 土 陶 器 纹 饰 印 文 东 坝 螺 丝 墩 遗 址 出 土 陶 器 纹 饰 印 文 11

第 二 节 城 邑 与 古 镇 遗 址 一 古 固 城 古 固 城 位 于 固 城 镇 境 内, 距 县 城 约 15 公 里 志 载, 春 秋 时 吴 王 余 祭 于 周 景 王 四 年 ( 前 541) 兴 筑, 迄 今 已 有 2500 多 年 的 历 史 今 城 垣 残 存,1992 年 5 月 被 列 为 江 苏 省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据 史 料 记 载, 吴 国 为 抵 御 楚 国 的 侵 犯, 在 中 江 北 岸 筑 固 城, 置 濑 渚 邑 周 景 王 七 年 ( 前 538), 楚 灵 王 联 络 陈 蔡 等 国 大 举 伐 吴, 陷 固 城 吴 兵 退 至 今 溧 阳 县 南 5 公 里 处 筑 城, 名 之 陵 平 楚 平 王 即 位 后, 将 固 城 作 行 宫, 在 城 内 大 兴 土 木, 建 造 殿 堂 楼 阁, 故 固 城 又 名 楚 王 城 周 景 王 五 十 七 年 ( 前 528), 楚 平 王 命 苏 迺 率 兵 再 攻 吴 军, 夺 陵 平 邑, 改 陵 平 为 平 陵 周 敬 王 十 四 年 ( 前 506), 吴 将 伍 子 胥 兴 兵 伐 楚, 夺 固 城, 焚 烧 楚 王 殿, 城 内 烟 火 逾 月 不 灭, 建 筑 被 毁 殆 尽 周 元 王 三 年 ( 前 473), 越 王 勾 践 灭 吴, 固 城 改 属 越 国 会 稽 郡 周 显 王 三 十 六 年 ( 前 333), 楚 兴 兵 大 败 越 军, 杀 越 王 无 疆, 尽 取 越 地, 固 城 复 属 楚 秦 统 一 天 下 后, 废 分 封 建 郡 县, 就 濑 渚 邑 建 溧 阳 县 秦 后 历 两 汉, 固 城 一 直 是 溧 阳 县 ( 辖 今 溧 阳 溧 水 高 淳 等 地 ) 的 县 治 所 在 地 古 固 城 地 处 高 阜, 居 高 临 下, 扼 据 中 江 咽 喉 要 道 城 之 西 南 濒 临 固 城 湖, 北 以 溧 山 禅 林 山 为 屏 障 ; 南 隔 胥 溪 河 与 花 山 秀 山 相 望, 东 与 游 山 小 茅 山 对 峙 依 山 傍 水, 地 势 险 要 城 垣 为 土 筑, 分 内 外 两 重, 外 城 名 罗 城, 内 城 称 子 城 据 明 嘉 靖 高 淳 县 志 载 : 罗 城 高 一 丈 五 尺, 周 长 七 里 三 百 三 十 步 ; 子 城 一 里 三 十 步 经 1988 年 文 物 普 查 实 测, 罗 城 南 北 长 800 米, 东 西 宽 约 1000 米, 周 长 3915 米 城 垣 高 而 坚 实, 利 于 防 守, 因 取 固 若 金 汤 之 意, 名 之 固 城 遗 址 今 存 东 南 北 面 城 垣 及 北 城 门 城 墙 残 高 4-6 米 不 等, 基 宽 41 米, 顶 残 宽 25.5 米 城 外 护 城 河 遗 迹 清 晰 可 见, 宽 约 18 米 城 内 鸡 12

鸣 议 事 堂 校 场 及 楚 王 庙 前 清 浊 两 水 塘 等 遗 址, 仍 历 历 可 辨 建 国 后, 城 址 内 外 上 自 秦 汉 下 至 汉 唐 的 遗 物, 屡 有 发 现 1979 年, 当 地 农 民 在 城 内 开 挖 山 河 时, 挖 出 西 周 时 期 的 铜 戈, 春 秋 时 期 的 铜 鼎 编 钟 提 梁 卣 及 楚 币 郢 爰 等, 佐 证 了 固 城 历 史 固 城 遗 址 土 筑 城 垣 固 城 遗 址 出 土 汉 代 瓦 当 固 城 遗 址 北 城 垣 豁 口 固 城 遗 址 黄 金 港 13

二 南 城 ( 牛 城 ) 南 城 位 于 原 顾 陇 乡 ( 今 桠 溪 镇 ) 南 城 村 南 1 公 里 处 相 传 北 宋 末 年, 岳 飞 部 将 牛 皋 曾 在 此 与 金 兵 鏖 战, 用 火 攻 之 计 大 败 城 内 金 兵, 立 下 奇 功 当 地 群 众 代 代 称 颂, 故 有 牛 城 之 称 2004 年 列 为 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城 系 土 筑, 平 面 呈 不 规 则 圆 形 城 垣 周 长 500 余 米, 底 宽 20 米, 面 宽 8 米 左 右, 残 高 4-6 米 不 等 东 南 西 北 四 方 辟 有 4 座 城 门, 今 城 门 豁 口 仍 相 当 规 整 城 外 设 护 城 濠 一 匝, 宽 15 米 左 右, 水 深 1.5-3 米 不 等 城 垣 东 西 两 侧 有 直 径 20 余 米 高 出 地 表 6 米 许 的 土 墩, 当 为 军 事 瞭 望 台 上 世 纪 60 年 代, 当 地 农 民 在 城 内 耕 作 时, 曾 出 土 青 铜 剑 铜 盔 之 类 文 物, 说 明 此 城 远 非 宋 代 所 筑, 应 是 一 座 相 当 古 老 的 军 事 城 堡 南 城 遗 址 全 景 南 城 遗 址 城 垣 及 外 护 城 壕 14

三 岳 城 ( 南 城 ) 岳 城 位 于 漆 桥 镇 墙 围 村 东, 据 传 为 岳 飞 抗 金 的 营 垒, 史 称 东 岳 城 该 城 又 与 居 北 的 溧 水 县 邰 村 俞 家 两 岳 城 隔 古 道 对 峙, 故 又 称 东 南 城 北 宋 末 年, 高 宗 南 渡 迁 都 临 安 ( 今 杭 州 ), 岳 飞 随 东 京 留 守 杜 充 撤 离 开 封 退 驻 建 康 ( 今 南 京 ) 据 史 学 家 顾 文 璧 先 生 称 : 岳 家 军 曾 经 频 繁 战 守 往 来 于 所 熟 悉 的 溧 水 县 和 广 德 县, 从 溧 水 县 东 南 方 位 进 入 建 康 战 场 与 金 贼 战 斗, 使 岳 家 军 处 于 进 可 攻 退 可 守 的 不 败 之 地 当 时 建 康 府 有 一 条 驿 道 经 江 宁 溧 水 ( 包 括 今 高 淳 ) 广 德, 直 达 临 安 金 兵 陷 建 康 后, 即 由 此 路 直 逼 临 安 为 保 卫 临 安, 岳 家 军 便 在 邰 村 俞 家 及 东 西 墙 围 村 构 筑 坚 固 营 垒, 夹 击 金 兵, 使 金 兵 闻 风 丧 胆 当 年 岳 家 军 奋 勇 杀 敌 的 英 雄 事 迹, 至 今 在 当 地 传 颂 不 衰 西 南 城 1998 年 实 地 调 查 所 见, 位 于 漆 桥 镇 东 西 墙 围 村 北 西 南 城 筑 在 一 台 型 高 地, 呈 不 规 则 圆 形, 占 地 约 1000 平 方 米 城 垣 系 堆 土 垒 筑, 自 东 北 至 西 南 约 500 米 一 段 保 存 较 好, 残 高 约 5 米, 面 宽 7 米 许 城 外 有 壕 沟, 宽 14-15 米 左 右 上 世 纪 60 年 代, 当 地 农 民 在 城 内 开 荒 时, 曾 发 现 数 十 口 土 坑 灶, 口 径 与 农 家 大 铁 锅 相 仿 由 此 可 以 推 测, 当 年 城 内 屯 兵 之 众 西 南 城 大 于 东 南 城 约 1.5 倍, 早 期 辟 有 四 门 现 城 址 大 部 被 填 平 作 稻 场, 原 貌 被 破 坏 外 墙 横 断 面 呈 阶 梯 状, 城 下 可 见 壕 沟 遗 迹 15

漆 桥 墙 围 村 东 南 城 遗 址 东 南 城 土 筑 城 垣 外 坡 漆 桥 墙 围 西 南 城 遗 址 16

四 东 坝 古 城 址 该 城 址 位 于 东 坝 镇 东 胥 河 以 北 300 米 处, 当 地 习 称 城 埂 上 土 筑 城 垣, 平 面 呈 不 规 则 长 方 形, 东 西 内 长 260 米, 南 北 内 宽 120 米, 城 墙 残 高 6 8 米 底 宽 35 米, 顶 残 宽 20 多 米 内 外 可 见 坡 道, 当 为 夯 筑 北 侧 城 垣 外 见 护 城 壕, 虽 部 分 淤 塞, 但 从 低 洼 的 水 田 处 仍 可 见 护 壕 轮 廓, 宽 约 50 米 宁 望 公 路 呈 南 北 向 穿 城 而 过 城 内 留 有 唐 宋 时 期 的 龙 华 寺 基 址 据 民 国 高 淳 县 志 载 : 龙 华 寺, 县 东 南 五 十 里, 周 边 皆 土 城, 相 传 子 胥 疏 河 篑 土 于 此, 后 土 日 增 高, 遂 成 神 迹 宋 人 吴 倧 征 诗 云 : 龙 华 禅 寺 胥 水 滨, 苍 松 蔚 柏 不 知 春 殿 宇 无 多 颓 石 振, 土 城 迢 递 望 嶙 峋 说 明 此 城 址 古 来 有 之, 且 年 代 久 远 古 城 址 北 城 墙 及 护 城 壕 东 坝 古 城 址 东 部 内 城 垣 及 转 角 17

五 古 镇 遗 存 1 淳 溪 老 街 淳 溪 老 街 位 于 固 城 湖 西 官 溪 河 畔, 由 正 仪 街 通 贤 街 二 街 呈 T 字 形 分 布 沿 河 正 仪 街 系 县 城 淳 溪 镇 的 主 街 道 淳 溪 镇 原 名 高 淳 镇, 南 宋 诗 人 范 城 大 有 路 过 高 淳 麦 更 深 之 句, 证 明 该 镇 早 在 南 宋 以 前 就 已 形 成 原 为 溧 水 县 西 南 名 镇, 自 明 弘 治 四 年 (1491) 析 置 高 淳 县 后, 镇 遂 改 名 淳 溪 淳 溪 镇 向 无 城 垣, 北 以 低 山 岗 阜 为 屏, 南 以 官 溪 河 为 濠, 明 代 时 分 别 在 要 隘 处 建 宾 阳 南 晖 拱 极 迎 薰 通 贤 安 阑 ( 原 名 望 详 ) 襟 湖 七 门 七 座 城 门 先 后 于 民 国 年 间 和 建 国 初 期 拆 毁 2002 年 4 月, 在 老 街 改 造 中, 发 现 了 迎 薰 门 遗 址 经 勘 测, 该 城 门 距 老 街 约 60 米 门 洞 宽 2.7 米, 门 板 槽 宽 0.17 米 城 墙 内 填 黄 土, 墙 宽 6.5 米 墙 基 系 青 石 砌 筑, 残 高 2 米 许 城 门 朝 内, 两 侧 设 门 垛, 东 边 砌 台 阶 供 登 临 城 楼 据 明 嘉 靖 高 淳 县 志 载 : 高 淳 自 弘 治 四 年 建 县 以 来, 县 故 无 城 嘉 靖 五 年 (1526), 由 于 库 房 被 盗, 知 县 刘 启 东 提 出 筑 城 的 建 议 因 为 经 济 条 件 所 限, 最 后 决 定 立 关 防 门 七 座, 以 利 治 安 从 城 砖 上 的 模 印 文 看, 城 门 的 建 造 有 赖 各 地 的 支 援, 才 得 以 建 成 砖 呈 青 黑 色, 长 42 厘 米 宽 20 厘 米 厚 12 厘 米 左 右 砖 的 侧 面 有 阳 文 ( 少 数 为 阴 文 ) 模 印 文 字 一 面 为 地 名 提 调 官 官 衔 及 姓 名 ; 另 一 面 为 制 砖 人 姓 名 窑 匠 姓 名 及 砖 窑 所 在 地 的 总 甲 及 小 甲 的 姓 名 砖 的 出 处 大 致 涉 及 四 省 ( 江 苏 安 徽 江 西 湖 北 ) 七 府 ( 常 州 镇 江 池 州 太 平 九 江 饶 州 黄 州 ) 及 武 进 江 阴 丹 徒 青 阳 等 数 十 余 个 县 有 关 城 砖 的 来 历, 有 说 由 其 它 府 县 捐 赠, 亦 说 系 筑 南 京 城 余 砖, 颇 多 争 议, 有 待 进 一 步 考 证 淳 溪 街 道 傍 河 而 建, 东 西 向, 长 约 800 米, 面 宽 3.5~4.5 米 原 名 正 仪 街, 以 镇 西 东 平 殿 前 正 仪 桥 得 名 辛 亥 革 命 时 改 名 中 山 大 街, 抗 战 和 文 革 期 间, 曾 一 度 改 称 和 平 大 街 东 方 红 大 街, 文 革 后 复 名 18

中 山 大 街 高 淳 县 与 皖 南 的 宣 州 当 涂 等 市 ( 县 ) 隔 湖 相 望, 水 路 交 往 方 便 县 城 淳 溪 镇 的 商 家 大 多 于 明 清 时 期 来 自 皖 南 徽 州 地 区, 经 营 项 目 以 南 北 山 货 百 货 茶 叶 水 产 粮 食 等 为 主 店 面 多 数 为 上 下 二 层 商 住 两 用 临 街 骑 楼, 两 侧 垛 墙, 平 面 形 制, 排 水 通 畅, 别 具 特 色 门 厅 一 般 采 用 木 板 拼 块 排 门 式, 为 营 业 性 店 房, 少 数 石 质 门 框, 为 各 类 作 坊 店 堂 额 枋 悬 挂 各 式 匾 额, 颇 有 儒 雅 之 风 街 道 中 间 选 用 胭 脂 色 纵 阳 石 横 向 铺 墁, 两 旁 用 青 灰 色 条 石 纵 向 镶 砌, 色 彩 调 和, 整 齐 美 观 街 道 南 侧 每 隔 30-50 米 辟 一 小 巷, 通 向 后 街, 直 达 湖 滨, 货 物 装 卸 十 分 方 便 巷 口 建 木 质 土 地 神 楼, 同 样 雕 枋 镂 窗, 与 店 堂 建 筑 风 格 一 体, 给 人 协 调 凝 重 的 美 感 上 世 纪 70 年 代 末, 街 道 西 段 的 店 堂 在 旧 城 改 造 中 被 拆 除, 仅 保 留 东 街 500 米 供 旅 游 观 赏 和 考 古 研 究 此 街 经 多 次 修 整, 原 貌 未 变, 为 南 京 地 区 仅 存 的 一 条 明 清 古 街 道,1992 年 被 列 为 省 级 文 保 单 位 19

淳 溪 老 街 后 街 巷 道 淳 溪 老 街 迎 熏 门 段 淳 溪 老 街 民 俗 馆 段 淳 溪 老 街 纵 深 小 巷 20

2 东 坝 老 街 东 坝 镇 原 地 名 称 银 林, 为 五 代 时 所 筑 五 堰 中 银 林 堰 所 在 地 明 朝 于 银 林 堰 之 东 千 米 左 右 筑 石 坝 固 水, 故 称 东 坝 元 明 清 时, 东 坝 镇 姓 氏 主 要 有 : 濮 阳 吴 汤 潘 丁 王 杨 曹 等 商 埠 街 主 要 设 在 背 河 南 岸 街 道 沿 胥 河 东 西 走 向 合 面 式, 商 舍 上 下 二 层 街 道 一 字 形, 商 业 繁 华 区 分 为 上 街 头 下 街 头, 坝 头 后 街 建 筑 东 高 西 低, 南 高 北 低 随 地 形 而 筑, 主 街 东 西 全 长 2000 多 米 商 业 因 筑 东 坝 而 繁 荣 民 国 年 间, 东 坝 规 模 较 大 的 庙 宇 有 龙 华 寺 梓 潼 阁 降 福 殿 东 岳 庙 河 中 船 舶 鳞 次 栉 比, 两 岸 居 民 密 集, 景 色 宜 人 高 淳 古 八 景 中 有 东 坝 晴 岚 之 美 称 21

东 坝 老 街 东 坝 上 上 街 东 坝 明 代 上 街 头 古 建 筑 东 坝 上 上 街 财 神 楼 台 阶 22

3 漆 桥 老 街 漆 桥 老 街 是 漆 桥 镇 的 古 街 道 漆 桥 镇 位 于 高 淳 县 城 东 北 15 公 里 处, 北 距 南 京 市 80 公 里 镇 因 桥 得 名, 桥 则 因 建 桥 者 显 赫 的 声 名 而 名 播 乡 里 据 民 国 高 淳 县 志 载 : 汉 丞 相 平 当 值 孝 平 之 季 知 有 王 莽 之 乱, 乃 避 地 历 阳 丹 徒 间, 转 徙 平 陵 ( 溧 阳 县 旧 名, 汉 时 高 淳 属 溧 阳 编 者 ) 游 山 之 麓, 去 银 林 ( 今 东 坝 ) 三 十 里 卜 室 居 焉 地 滨 河, 故 苦 褰 滞, 当 因 构 木 为 桥, 施 以 丹 漆, 此 漆 桥 之 所 由 来 也 当 年 汉 相 平 当 为 避 王 莽 之 乱 卜 居 游 山 之 麓, 为 后 来 漆 桥 集 镇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奠 定 了 良 好 的 基 础 现 今 在 漆 桥 老 街 西 侧, 还 留 有 平 丞 相 家 的 屋 基, 人 称 平 家 池 南 宋 初 年, 孔 子 第 五 十 四 世 孙 孔 文 煜 来 此 落 户 后, 人 气 更 旺, 镇 市 渐 具 规 模 至 明 嘉 靖 年 间, 漆 桥 镇 已 发 展 成 为 仅 次 于 东 坝 淳 溪 的 高 淳 县 第 三 名 镇 古 镇 主 街 道 三 面 环 水 为 南 北 向, 自 南 往 北 呈 弧 形 延 伸, 连 桥 外 围 街 全 长 约 800 余 米 今 存 桥 北 街 道, 长 约 500 余 米 街 道 临 河 而 建, 东 西 南 三 面 环 水, 街 道 两 端 曾 建 有 门 楼, 设 置 关 卡, 习 称 关 门, 今 毁 店 面 大 都 为 两 层 三 开 间, 面 街 背 水, 前 堂 营 业, 后 宅 居 家, 进 深 一 般 在 70~80 米 左 右 店 面 第 二 层 临 街 设 骑 楼, 配 花 窗, 风 格 素 雅 店 面 大 都 为 木 板 排 门 式, 间 有 两 侧 木 板 半 腰 墙, 中 间 排 门 式 街 道 狭 窄, 宽 不 足 3 米 正 街 两 旁 屋 檐 相 接, 抬 头 只 见 一 线 天 街 面 用 青 石 板 铺 墁, 光 滑 平 整 街 道 两 旁 每 隔 几 组 建 筑 辟 有 宽 仅 1 米 左 右 的 小 巷, 直 通 河 滨 码 头, 货 物 运 送 方 便 古 街 住 宅 仍 保 留 明 清 建 筑 风 格 有 的 门 位 砌 厚 墙, 外 有 门 罩, 内 设 门 池 和 防 盗 撑 门 杠 龛 面 墙 设 对 称 砖 砌 风 窗, 俗 称 眉 高 眼 低 式 临 漆 桥 河 住 宅 多 为 木 板 构 建 的 阁 楼, 近 看 如 亭 台 水 榭, 远 看 好 似 南 疆 山 中 的 高 脚 吊 楼 漫 步 漆 桥 街 头, 宋 时 的 保 平 保 安 古 井 明 清 时 石 23

磨 盘, 石 臼 以 及 精 致 的 砖 木 雕 刻, 无 不 体 现 出 江 南 水 乡 古 镇 的 独 特 风 韵 漆 桥 老 街 街 景 漆 桥 老 街 小 巷 沧 桑 漆 桥 街 区 明 代 建 筑 眉 高 眼 低 窗 门 池 和 防 盗 双 撑 门 杠 龛 24

4 沧 溪 老 街 沧 溪 老 街, 位 于 高 淳 县 城 西 5 公 里, 原 名 沧 浪 街, 始 建 于 明 代 集 镇 濒 临 沧 溪 河, 水 路 交 通 便 利 地 处 水 网 圩 区, 地 势 较 低, 屡 遭 水 患, 建 筑 几 经 重 修 街 道 东 西 走 向, 分 节 弧 形, 东 接 长 村 埂, 西 至 谷 家 村, 全 长 280 米, 街 面 用 青 石 铺 墁, 宽 3.5~4 米 不 等 建 筑 合 面 式 上 下 二 层 面 宽 2-3 间, 进 深 30 米 前 后 三 进, 前 进 为 营 业 性 店 房, 中 间 作 客 厅 接 待, 后 进 是 主 户 食 宿 用 房 脊 高 6.5 米, 檐 口 高 4.2 米 迎 面 设 方 型 海 棠 柱, 跨 海 梁 上 设 骑 楼, 屋 檐 外 挑 80~100 厘 米 临 街 刷 糊 蓝 漆, 垛 墙 用 青 石 搭 角, 街 面 原 铺 青 石,1985 年 改 铺 水 泥 路 面 街 区 地 名 分 小 巷 口, 张 家 巷 口, 沙 滩 头 巷 井 巷 ; 街 东 首 为 下 粮 门, 街 西 谷 家 村 口 是 永 丰 圩 通 向 沧 溪 河 的 东 陡 门 地 店 西 木 雕 简 洁 装 饰 朴 素 街 区 居 民 素 有 张 谷 王 孙 吕 傅 陈 等 八 大 姓 之 说 商 业 类 型 以 经 营 日 常 生 活 用 品 和 手 工 作 坊 为 主, 设 有 盐 店 药 店 杂 货 染 坊 水 产 酱 坊 磨 坊 糖 坊 豆 腐 店 铁 匠 铺 竹 器 店 肉 店 等 近 百 家 店 铺 其 中 地 方 特 色 产 品 有 沧 溪 饴 糖 水 老 鸦 铁 铺 打 制 的 纺 纱 用 铁 绽 针 等 街 区 建 筑 格 局 与 风 尚, 颇 具 水 乡 文 化 特 色 25

沧 溪 老 街 东 沧 溪 老 街 中 沧 溪 老 街 西 26

5 漕 塘 老 街 漕 塘 老 街 位 于 固 城 镇 南 4 公 里 街 道 南 北 向, 平 面 之 字 形, 长 约 180 米 宽 2.7~3.3 米 相 传, 明 代 晚 期 有 杨 氏 从 宣 城 三 宝 村 迁 此 开 垦 经 商, 遂 建 街 区 商 埠 漕 塘, 因 地 势 低, 街 区 常 遭 水 患 而 取 名 临 街 店 面 房 为 清 代 时 修 建, 上 下 二 层, 前 后 三 进 建 筑 风 格 为 两 披 屋 面 硬 山 式 街 西 背 靠 漕 塘 河, 其 下 游 入 固 城 湖, 上 游 承 接 皖 南 山 区 及 南 漪 湖 水 商 埠 货 物 进 出 主 要 从 下 游 水 道 运 输 漕 塘 河 为 方 便 山 区 行 人 来 往, 建 有 上 土 桥 和 下 土 桥 两 座 居 民 洗 涤 由 小 巷 通 向 码 头, 西 街 店 房 后 门 设 斜 向 水 埠 伸 至 河 边 民 国 年 间, 漕 塘 老 街 凭 借 与 安 徽 接 壤 的 有 利 条 件, 货 物 南 北 兼 有, 贸 易 较 为 活 跃, 经 济 相 对 富 裕 旧 有 金 漕 塘 银 井 头 之 称 街 区 商 家 有 杂 货 茶 馆 漕 坊 铁 匠 店 肉 店 50 多 户 杨 顺 泰 经 营 的 品 种 有 糕 点 漕 坊 杂 货 肉 店 四 类, 成 为 地 方 有 名 的 富 商 他 善 于 经 营, 只 要 有 地 位 高 的 人 出 面 担 保, 不 管 本 省 还 是 外 省 人, 可 常 年 赊 帐, 年 底 用 稻 谷 抵 债 街 区 有 杨 姓 1000 余 人, 占 当 地 姓 氏 90% 以 上 老 街 每 年 农 历 三 月 初 三 和 十 月 十 五 举 办 庙 会, 届 时 设 摊 赶 集, 四 邻 八 乡 诸 亲 六 眷 都 来 走 亲 访 友, 热 闹 非 凡 老 街 为 避 水 患, 自 1954 年 起 逐 渐 向 街 东 高 坡 移 建 今 旧 镇 房 屋 虽 年 久 失 修, 但 街 后 仍 山 清 水 秀, 景 色 宜 人 27

漕 塘 老 街 平 面 之 字 形 漕 塘 老 街 街 南 漕 塘 老 街 街 后 漕 塘 河 28

6 长 芦 老 街 长 芦 老 街 位 于 淳 溪 镇 西 北 石 臼 湖 西 南 畔 自 南 宋 起 有 杨 夏 施 孙 四 大 姓 氏 居 民 住 此 以 垦 田 捕 鱼 为 生, 经 数 代 瓜 瓞 连 绵, 至 今 人 口 已 有 10000 多 人 自 明 代 中 期 起 街 道 逐 成 规 模, 左 右 巷 尾 依 附 大 河, 平 面 形 似 蜈 蚣 行 走 之 势, 故 有 蜈 蚣 地 之 称 街 自 南 向 北 延 伸 到 杨 家 龙 潭, 全 长 约 4 公 里, 宽 3.35 米, 路 面 铺 墁 青 石, 平 面 纵 向 呈 弧 形 分 布, 横 向 左 右 设 巷, 但 不 对 称 巷 名 有 小 庙 巷 新 巷 铁 匠 巷 玄 武 巷 汪 家 巷 当 铺 巷 花 园 巷 杨 村 巷 等, 巷 道 通 向 大 河 边, 是 居 民 生 活 经 商 的 通 道 街 的 两 侧 建 筑 形 制 简 朴, 与 地 势 低 洼 常 遭 水 患 有 关 长 芦 民 俗 文 化 内 涵 丰 富, 有 省 级 非 遗 的 长 芦 杨 家 板 龙 林 灵 车 等 ; 古 庙 宇 有 : 观 音 堂 祠 山 龙 王 庙 杨 泗 庙 日 神 庙 新 庙 夫 子 庙 8 处 之 多, 现 存 清 代 奉 县 碑 记 夏 氏 政 七 公 祠 碑 等 碑 记 8 通 街 区 经 济 门 类 多 样, 居 民 以 渔 网 编 织, 养 殖 螃 蟹 鱼 虾 珍 珠 为 主 此 外 商 业 有 漕 坊 砻 坊 酱 坊 糕 点 制 作 南 北 杂 货 五 金 竹 木 铁 匠 店 等 近 百 家 以 杨 家 扎 塑, 长 芦 酥 糖 酱 菜 编 结 虾 蛆 竹 笼 较 有 名 气 是 高 淳 县 内 街 区 最 长, 融 水 乡 经 济 与 民 俗 文 化 特 色 的 典 型 街 道 29

长 芦 后 街 河 道 长 芦 老 街 长 芦 西 面 后 街 30

7 固 城 庙 岗 镇 老 街 庙 岗 镇 老 街 位 于 固 城 镇 北 游 子 山 西 侧 此 镇 元 至 正 金 陵 新 志 载 始 建 于 宋, 以 往 是 东 坝 镇 通 往 县 城 淳 溪 镇 的 必 经 之 路, 来 往 行 人 较 多, 生 意 兴 隆 地 名 据 固 城 镇 志 载 : 南 岗 镇 东 南 原 有 一 个 山 岗, 岗 的 东 南 有 座 古 庙, 故 名 庙 岗 镇 庙 岗 镇 主 街 一 条, 自 东 往 北 呈 S 形 布 局, 全 长 300 余 米, 宽 3.2 米 合 面 式 店 房 青 石 路 面 商 家 货 物 船 载 由 漆 桥 河 通 至 庙 岗 镇 街 北 下 凉 门 段, 水 路 装 载 便 捷 民 国 年 间, 游 山 乡 的 行 政 管 理 机 构 游 山 乡 乡 局 就 设 在 这 里 初 由 张 孔 李 姓 为 主, 后 发 展 到 19 个 姓 氏,400 余 人 口 全 镇 店 铺 有 砻 坊 漕 坊 糖 坊 磨 坊 铁 匠 铺 木 匠 铺 药 店 染 坊, 五 金 百 货 茶 馆 香 店 豆 腐 店 裁 缝 纸 扎 杂 货 店 鞋 匠 铺 肉 铺 等 35 家, 其 中 章 鸣 远 药 店 兼 施 外 科 手 术 李 家 药 店 种 牛 痘 较 有 名 气 小 镇 设 潘 宽 寿 孔 令 甲 史 庭 青 老 妈 妈 茶 馆 5 家 及 豆 腐 店 7 家, 由 此 反 映 出 当 地 人 气 兴 旺 商 贸 繁 荣 的 景 象 建 国 后, 由 于 公 路 改 道, 过 往 行 人 稀 少, 商 业 重 心 随 之 转 移, 街 市 逐 渐 冷 落 萧 条 31

庙 岗 镇 豆 腐 店 庙 岗 镇 街 西 庙 岗 镇 街 东 庙 岗 镇 街 区 32

8 桠 溪 老 街 桠 溪 老 街 位 于 县 城 东 33 公 里, 镇 东 与 溧 阳 县 为 邻, 是 高 淳 东 部 边 缘 的 一 处 集 镇 桠 溪 镇 因 桠 溪 河 而 得 名, 古 称 桠 枝 港 桠 溪 河 是 胥 河 的 支 流 水 系, 向 东 入 太 湖 据 地 方 志 载, 集 镇 形 成 于 明 代 崇 祯 末 年 街 区 平 面 呈 工 字 形, 主 街 东 西 向, 长 210 余 米 ; 附 街 南 北 向, 各 长 300 余 米 店 户 前 进 营 业, 后 进 作 住 房 货 物 由 街 后 桠 溪 河 运 入 街 道 合 面 对 设, 建 筑 上 下 二 层, 店 门 出 檐 外 挑, 底 层 为 木 板 式 排 门 ; 临 街 二 楼 用 木 板 封 隔, 两 侧 砖 砌 垛 墙, 墀 头 三 层 挑 出 商 户 开 间 2-3 间 不 等, 街 面 铺 墁 青 石 经 营 品 类 山 地 杂 货 均 兼, 有 漕 酱 砻 坊 糕 饼 坊 铁 匠 铺 等 50 余 家 其 中, 清 末 民 初 开 设 的 休 闲 茶 馆 有 月 华 楼 等 5 家 当 地 生 产 的 糕 点 麻 玉 糕, 质 优 味 真, 颇 有 名 气 老 街 区 于 上 世 纪 80 年 代 拓 宽, 旧 店 大 都 拆 除, 但 从 保 留 下 来 的 几 户 老 店 及 街 巷 来 看, 仍 可 显 示 桠 溪 老 街 的 格 局 33

桠 溪 老 街 店 房 桠 溪 老 街 遗 存 34

9 河 城 老 街 河 城 老 街 位 于 高 淳 县 城 东 固 城 湖 北 畔, 街 呈 南 北 走 向, 东 沿 河 城 港, 南 接 嘴 头 村, 西 与 管 塘 村 毗 连 全 长 200 余 米, 宽 2.6~4 米 不 等 建 筑 合 面 对 设, 高 上 下 二 层, 木 板 排 门, 前 檐 外 挑 临 街 是 营 业 性 店 房, 后 进 作 货 库 和 住 宅 街 中 铺 墁 条 石 据 赵 氏 家 谱 载, 元 代 时 赵 同 文 从 花 山 赵 家 寨 率 家 来 固 城 湖 北 岸 置 田 园, 形 成 一 庄, 内 设 街 市, 两 旁 植 杨 树, 名 杨 巷 明 清 时, 绕 庄 园 四 周 掘 河 一 匝, 与 漆 桥 河 相 连 入 固 城 湖, 类 似 护 城 河, 遂 名 河 城 集 镇 陆 路 东 连 东 坝 镇, 西 接 高 淳 县 城, 货 物 进 出 主 要 靠 水 路 运 输, 水 陆 交 通 便 利 民 国 年 间, 街 区 设 农 副 产 品 加 工 作 坊 及 居 民 日 常 所 需 的 杂 货 店 药 店 铜 匠 铺 铁 匠 店 豆 腐 店 剃 头 店 等 80 余 家, 其 中 有 天 海 陈 辉 时 本 时 顺 等 茶 馆 多 家 目 前, 河 城 老 街 格 局 已 逐 渐 改 建, 古 建 筑 因 年 久 失 修 多 被 现 代 楼 房 取 代 35

河 城 老 街 河 城 老 街 中 段 压 河 城 街 道 36

10 正 觉 寺 老 街 正 觉 寺 老 街 位 永 丰 圩 西 南, 与 安 徽 省 宣 城 市 交 界, 西 濒 水 阳 江 该 镇 以 古 代 正 觉 寺 而 命 名 正 觉 寺, 旧 名 鸿 门 寺, 志 载 建 于 宋 嘉 定 元 年 (1208), 明 清 时 曾 多 次 修 建, 后 毁 于 1954 年 大 水 集 镇 水 路 交 通 便 捷, 成 为 皖 南 竹 木 山 货 的 集 散 地 镇 西 高 宣 圩 筑 成 后, 人 口 渐 增, 街 区 一 度 商 贸 兴 盛 相 继 建 起 南 北 向 街 道, 长 1100 余 米, 宽 3~3.6 米, 街 中 铺 墁 青 石, 合 面 简 易 式 店 铺, 两 侧 分 别 留 有 芮 家 巷 蓝 箩 巷 桃 园 巷 计 10 余 条 巷 道 街 区 商 业 门 类 有 酱 漕 坊 米 行 铁 匠 店 杂 货 炒 货 店 猪 肉 店 豆 腐 店 面 店 理 发 纸 扎 茶 馆 等 20 多 家 建 国 前 有 居 民 250 余 户, 800 余 人,30 多 姓 氏, 目 前 已 发 展 到 2000 多 人 民 国 年 间, 小 镇 聚 居 四 方 客, 但 茶 馆 饭 店 仅 一 家, 由 此 反 映 出 正 觉 寺 老 街 客 流 量 较 少, 经 济 欠 发 达 目 前, 街 区 平 面 格 局 虽 存, 但 老 式 建 筑 已 被 逐 步 改 造 成 现 代 楼 房 商 业 中 心 移 至 街 后 江 堤 两 旁 37

正 觉 寺 老 街 正 觉 寺 老 街 巷 道 正 觉 寺 老 街 中 段 38

第 三 节 近 代 史 迹 遗 址 一 太 平 天 国 营 垒 遗 址 清 咸 丰 六 年 (1856), 太 平 军 攻 占 东 坝 太 平 天 国 军 为 固 守 东 坝 镇 这 一 战 略 要 地, 保 卫 天 京 ( 今 南 京 ), 战 争 在 此 构 筑 大 本 营 老 营 骑 营 华 字 营 后 营 等 多 座 营 垒 今 大 本 营 华 字 营 骑 营 后 营 老 营 地 名 尚 存 诸 营 垒 中, 龙 华 寺 营 垒 遗 址 于 1992 年 列 为 南 京 市 级 文 保 单 位 1 大 本 营 大 本 营 又 称 五 营 位 于 东 坝 镇 濮 家 村, 相 传 为 太 平 天 国 冬 官 正 丞 相 罗 大 纲 率 部 构 筑 营 址 呈 圆 形, 直 径 约 80 米 周 围 开 挖 濠 沟 2 条, 每 条 宽 约 9 米, 深 5 米 许 两 沟 之 间 构 筑 8 米 宽 的 土 墙, 于 西 北 面 设 走 道 出 入, 以 利 水 战 距 营 垒 中 心 点 约 300 米 处, 四 周 开 挖 2 道 深 沟 通 胥 河 另 在 外 围 处 垒 起 占 地 约 22 平 方 米 的 土 墩 作 炮 台, 构 成 完 整 的 防 御 体 系 东 坝 镇 龙 华 寺 太 平 天 国 时 期 营 垒 遗 址 39

2 老 营 老 营 位 于 东 坝 镇 原 东 风 大 队 南 部, 构 筑 在 高 出 地 表 2-3 米 的 土 墩 上, 面 积 约 700 平 方 米 周 围 筑 2 道 宽 约 9 米 深 5 米 许 的 防 御 沟, 外 筑 炮 台 护 卫 1976 年 曾 在 此 发 现 一 尊 铜 炮, 重 约 35 公 斤, 上 铸 红 粉 五 两 字 样 40

3 骑 营 与 华 字 营 骑 营 华 字 营 位 于 东 坝 镇 西 北 吴 家 村 后 之 高 阜, 相 传 为 太 平 天 国 辅 王 杨 辅 清 部 所 筑 此 处 是 天 京 通 往 皖 南 的 驿 道 必 经 之 途, 地 位 相 当 重 要 骑 营 系 太 平 军 养 马 之 所, 其 东 南 相 隔 百 米 处 各 有 一 营, 占 地 都 在 6600 平 方 米 左 右, 与 骑 营 成 鼎 足 之 势 此 二 营, 一 名 华 字 营, 为 清 军 所 筑 ; 一 名 不 详 营 垒 四 周 筑 有 宽 约 2 米 的 护 墙, 墙 上 建 炮 垛 墙 外 开 挖 宽 约 9 米 深 5 米 许 的 防 御 沟, 利 于 防 守 41

4 后 营 后 营 位 于 东 坝 镇 东 北 龙 华 寺 岗 头, 呈 圆 形, 直 径 62 米, 面 积 9498 平 方 米 营 外 构 筑 2 道 宽 约 8 米 深 3 米 许 的 防 御 沟 两 沟 之 间 加 筑 宽 约 8 米 的 土 墙 埂, 另 在 营 垒 西 侧 开 辟 宽 约 7 米 的 走 道 出 入, 北 通 胥 河 此 外, 还 在 营 垒 的 东 南 北 三 面 各 筑 炮 台 一 座, 设 施 严 密 该 营 垒 保 存 较 为 完 整 42

二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司 令 部 旧 址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司 令 部 旧 址 吴 氏 宗 祠, 位 于 县 城 淳 溪 镇 中 山 大 街 93 号 1938 年 6 月, 陈 毅 率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东 进 抗 日 抵 达 高 淳, 设 司 令 部 于 此 今 为 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省 市 级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基 地 吴 氏 宗 祠 建 于 清 乾 隆 四 十 六 年 (1781), 坐 北 面 南, 前 后 3 进 计 9 间, 中 间 2 座 天 井 占 地 870 多 平 方 米, 前 进 正 门 门 厅 建 戏 台, 名 观 乐 台 中 进 设 享 堂, 后 进 为 祭 殿 地 基 自 前 向 后 逐 级 递 升, 近 年 经 整 修, 环 境 幽 雅, 常 年 对 外 开 放 新 四 军 一 支 队 司 令 部 旧 址 吴 氏 宗 祠 正 门 吴 祠 內 观 乐 台 戏 楼 吴 祠 中 殿 吴 祠 临 街 后 门 43

三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旧 址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旧 址, 位 于 县 城 淳 溪 镇 仓 巷 24 号, 系 清 末 民 初 所 建 民 宅 两 进 两 层, 走 马 楼 中 隔 天 井, 两 侧 配 厢 房 连 接 青 砖 小 瓦 硬 山 脊, 木 构 架 穿 斗 造, 面 宽 9.4 米, 进 深 12.4 米, 总 高 6.1 米 正 面 门 砌 砖 雕 简 易 门 罩, 为 典 型 的 江 南 民 居 风 格 1938 年 8 月, 新 四 军 大 部 队 撤 离 高 淳 前, 由 一 支 队 政 治 部 宣 传 科 长 戈 白 章 率 张 春 生 侯 日 干 华 仁 义 等 同 志 组 成 工 作 组, 留 驻 淳 溪 镇 开 展 地 方 工 作, 对 外 称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同 年 11 月, 戈 白 章 等 人 调 离 高 淳, 由 二 支 队 民 运 科 长 彭 冲 接 任 办 事 处 主 任, 芮 军 任 干 事 1939 年 4 5 月, 彭 芮 先 后 调 离, 由 陈 立 平 姚 路 接 任 是 年 8 月 底, 日 军 侵 占 县 城, 办 事 处 撤 离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旧 址 大 门 新 四 军 驻 淳 办 事 处 旧 址 内 室 44

第 二 章 建 筑 物 第 一 节 宝 塔 楼 阁 一 保 圣 寺 塔 保 圣 寺 塔 位 于 县 城 东, 原 名 龙 城 寺 塔, 系 名 刹 龙 城 寺 的 藏 经 之 所 相 传 建 于 吴 赤 乌 二 年 (239), 唐 贞 元 十 七 年 (801) 由 名 僧 贯 休 主 持 重 建 龙 城 寺 据 民 国 高 淳 县 志 及 塔 基 砖 铭 所 载, 塔 建 于 宋 绍 兴 三 年 (1133) 宋 祥 符 年 间, 龙 城 寺 更 名 保 圣 寺, 塔 遂 改 今 名 该 塔 自 明 清 至 建 国 后, 迭 经 修 缮, 保 存 至 今 现 为 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保 圣 寺 塔, 四 方 七 层, 系 砖 木 结 构 楼 阁 式, 通 高 32 米 外 围 由 附 阶 周 匝 顶 塔 刹 相 轮 宝 顶 组 成 ; 内 空 筒 式, 设 楼 梯 按 层 折 上 底 层 占 地 135 平 方 米, 壁 西 砌, 厚 1.3~0.65 米 底 层 与 顶 层 四 面 辟 门, 其 余 各 层 方 各 交 叉 开 门 楼 面 逐 层 内 收, 翼 角 起 翘 平 缓 其 建 筑 风 格 融 合 了 宋 代 南 北 方 砖 塔 建 筑 特 色 高 淳 古 有 四 方 宝 塔 一 字 街, 倒 载 柏 树 白 牡 丹 之 说 建 国 后, 高 淳 县 人 民 政 府 于 1974 年 对 保 圣 寺 塔 进 行 了 抢 救 性 维 修 1985 年 3 月 至 次 年 9 月 再 一 次 大 修 重 修 后 的 古 塔, 恢 复 了 逐 级 塔 檐 外 挑 平 座, 并 于 塔 底 复 建 附 阶 周 匝 外 廊 廊 外 四 面 石 砌 台 阶, 保 留 古 塔 砖 制 斗 拱 塔 壁 的 风 貌 钱 纹 窗 与 直 棂 窗 布 置, 不 仅 修 复 七 级 层 檐, 顶 部 重 装 塔 刹, 塔 内 还 逐 层 架 设 扶 梯, 以 供 游 人 登 塔 远 眺 45

重 修 前 宋 代 保 圣 寺 方 塔 重 修 后 宋 代 保 圣 寺 方 塔 46

二 聚 星 阁 聚 星 阁 系 襟 湖 桥 的 桥 头 联 体 建 筑, 始 建 于 明 隆 庆 六 年 (1572) 原 名 水 月 阁, 因 阁 内 供 奉 观 音 菩 萨, 又 称 观 音 阁 该 阁 位 于 襟 湖 桥 南 堍, 横 跨 官 溪 河, 八 面 三 层, 飞 檐 翘 角, 通 高 20 米 左 右 底 层 四 方 形, 于 东 西 北 三 面 设 拱 形 门, 供 行 人 出 入 ; 南 面 砖 砌 神 龛, 供 奉 土 地 神 北 门 面 桥, 右 侧 设 青 石 台 阶, 香 客 游 人 可 拾 级 登 楼 凭 窗 远 眺, 湖 光 城 貌 尽 收 眼 底 该 阁 于 1958 年 拆 毁,2002 年 由 当 地 群 众 募 资 重 建 为 不 影 响 公 路 交 通, 将 塔 址 移 位 于 桥 南 东 侧 堤 旁 砖 木 结 构, 八 面 三 层, 攒 尖 顶, 通 高 22 米, 总 建 筑 面 积 530 平 方 米 阁 的 底 层 为 四 方 形, 四 面 设 拱 形 门 贯 通 正 门 上 方 镶 砌 大 理 石 门 额, 镌 刻 聚 星 阁 三 字 二 三 层 平 面 八 边 形, 屋 面 设 12 个 戗 角 内 设 木 梯, 可 逐 级 而 上 每 面 墙 上 都 安 装 镂 格 花 窗, 枋 间 配 衬 木 雕 斜 撑 木 雕 内 容 有 风 调 雨 顺 哼 哈 二 将 金 童 玉 女 等 藻 井 彩 绘 莲 花 和 鳌 鱼 纹 饰, 阁 顶 安 装 铁 质 相 轮 宝 顶, 八 面 戗 角 悬 挂 铜 质 风 铃 襟 湖 桥 聚 星 阁 原 貌 (1953 年 摄 ) 2002 年 重 建 的 聚 星 阁 47

三 小 花 鼓 楼 小 花 鼓 楼 位 于 原 丹 湖 乡 ( 今 阳 江 镇 ) 花 中 与 花 北 两 村 交 界 处, 始 建 于 明 正 德 年 间, 系 刘 氏 族 祖 长 十 公 创 建 四 面 三 层, 纵 深 3.8 米, 西 宽 3 米, 高 7 米 许 上 层 栏 杆 回 廊, 画 栋 雕 梁 ; 中 层 楼 亭, 迎 面 供 有 二 郎 神 塑 像, 一 面 大 鼓 置 于 中 央 ; 底 层 门 厅 设 于 巷 口, 高 大 宽 敞, 出 入 方 便 小 花 村 濒 临 波 涛 万 顷 的 古 丹 阳 湖, 明 清 时 盗 匪 猖 獗, 为 害 一 方 为 防 盗 匪 突 袭, 每 到 晚 间 便 紧 闭 楼 门, 着 人 登 高 放 哨 一 旦 盗 匪 来 犯, 便 击 鼓 报 警, 确 保 一 方 平 安 小 花 鼓 楼 现 状 48

附 录 : 一 钟 英 阁 钟 英 阁 又 名 梓 童 阁, 位 于 东 坝 镇 西 800 米 处 的 胥 河 中 央 建 于 清 代 末 年, 工 程 由 当 地 著 名 工 匠 李 先 春 承 建 李 先 春 技 艺 精 湛, 有 木 仙 之 称 此 阁 在 1959 年 开 挖 沪 芜 运 河 时 拆 毁 该 阁 砖 木 结 构, 四 面 二 层, 高 12 米, 宽 8 米 斗 拱 叠 梁, 重 檐 歇 山 顶 内 供 梓 潼 真 君 像 底 层 大 门 朝 东, 门 额 镌 刻 钟 英 阁 三 字 阁 内 置 木 梯 上 下, 登 高 可 绕 回 廊 凭 栏 远 眺 栏 杆 上 雕 刻 狮 虎 头 像, 栩 栩 如 生 屋 面 飞 檐 翘 角, 脊 顶 饰 两 条 飞 龙 昂 首 腾 飞, 气 势 端 壮 典 雅 四 向 50 米 音 响, 阁 内 便 有 回 音 反 射, 声 音 响 亮 东 坝 钟 英 阁 49

二 文 星 塔 文 星 塔 位 于 淳 溪 镇 小 甘 村 西 南, 清 光 绪 十 四 年 (1888), 地 方 士 绅 以 应 文 风 而 集 资 兴 建 塔 系 砖 木 结 构, 六 边 形 七 级, 通 高 20 余 米 门 额 镶 嵌 佑 啟 才 贤 四 字 塔 檐 外 挑, 逐 层 起 翘, 顶 置 铁 铸 塔 刹 底 层 壸 门 朝 南, 往 上 隔 层 开 三 向 其 内 铺 设 楼 梯, 可 按 层 折 上, 登 高 览 景 1953 年 夏, 塔 顶 遭 雷 击, 塔 刹 坠 落 文 革 中 破 四 旧, 塔 被 拆 毁 文 星 塔 50

一 寺 观 1 玉 泉 寺 第 二 节 寺 观 戏 台 玉 泉 寺 位 于 县 东 南 花 山 北 麓, 环 境 优 美, 景 色 宜 人 山 上 涌 泉, 终 年 不 竭, 清 如 碧 玉, 故 寺 以 玉 泉 而 命 名 寺 院 主 堂 横 坐 山 腰, 左 右 两 峰 相 抱, 好 似 青 龙 白 虎 贴 身 护 卫 门 向 东 南, 前 有 五 峰 延 绵 叠 起 与 之 对 应, 恰 如 五 虎 卧 守 相 传 五 代 时 有 白 衣 居 士 罗 隐 来 此 考 察, 曾 抒 发 地 肖 只 狮 含 暖 气, 峰 成 五 虎 卧 寒 烟 的 赞 叹 明 崇 祯 末 年, 僧 人 卓 锡 募 捐 建 庙 堂 二 进 ; 清 康 熙 年 间, 住 持 僧 恒 益 倾 庙 中 所 有 积 蓄 建 厢 房 20 余 间 ; 民 国 十 五 年 (1926), 重 建 正 殿 5 间, 为 砖 木 结 构 敞 厅 式 正 殿 屋 面 重 檐, 两 檐 之 间 安 装 木 格 花 窗 殿 前 用 镂 花 屏 风 连 排 成 壁, 殿 内 正 间 由 8 根 粗 大 的 堂 柱 支 撑 殿 内 供 奉 三 尊 大 佛, 侧 有 文 殊 普 贤 和 十 八 罗 汉, 配 殿 供 奉 地 藏 观 音 等 佛 像 山 门 横 额 石 刻 玉 泉 古 寺 四 字, 两 旁 门 联 书 : 玉 磬 金 钟 敲 佛 地, 泉 声 风 韵 1 锁 禅 门 内 容 书 法 俱 佳, 出 自 当 地 名 绅 胡 齐 佳 之 手 1995 年, 县 文 物 部 门 委 托 傅 行 财 募 资 重 修 后 殿 西 厢 房 玉 泉 楼 观 音 殿 后 院 墙 接 待 室 山 门 台 阶 护 坡 寺 东 厢 房 名 大 愿 殿, 由 邢 龙 雅 居 士 捐 资 复 建 寺 内 附 属 建 筑 亦 修 葺 一 新 市 级 文 保 单 位 注 :1 胡 齐 佳 名 翊 廷, 号 齐 佳, 高 淳 县 东 坝 镇 人 生 于 清 同 治 年 间 光 绪 三 十 年 (1908 年 ) 任 高 淳 县 首 届 商 会 总 理 事, 宣 统 元 年 (1909 年 ) 中 秀 才 民 国 时 期 曾 代 表 高 淳 县 孔 教 会 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参 拜 51

花 山 玉 泉 寺 大 门 花 山 玉 泉 寺 厢 房 一 角 52

2 永 庆 庵 永 庆 庵 位 于 县 城 东 35 公 里 的 桠 溪 镇 荆 山 下, 相 传 建 于 明 天 启 二 年 (1622) 5 间 2 进, 中 隔 天 井, 天 井 两 旁 建 厢 房 为 砖 木 结 构 穿 斗 露 明 造, 斜 撑 雕 刻 和 合 二 仙 图 山 墙 为 硬 山 脊 侧 砌 马 头 墙, 大 门 两 侧 设 置 上 马 石 庙 后 群 山 环 绕, 庙 前 松 竹 滴 翠, 为 市 级 文 保 单 位 永 庆 庵 53

3 保 贤 局 ( 球 琅 庵 ) 保 贤 局 位 于 固 城 湖 南 岸 的 花 山 吴 家 村, 原 名 球 琅 庵, 始 建 于 清 光 绪 十 四 年 (1888) 民 国 八 年 (1919), 高 淳 知 县 刘 春 堂 在 过 固 城 湖 时 突 遇 风 浪 之 险, 危 急 中 面 向 球 琅 庵 跪 求 神 灵 庇 护 侥 幸 脱 险 后 募 资 重 修 庙 宇, 并 将 球 琅 庵 改 名 保 贤 局 保 贤 局 既 是 道 观, 又 是 一 处 民 办 慈 善 机 构 当 年 曾 在 湖 滨 竖 立 一 杆 高 10 余 米 的 灯 柱, 每 晚 升 挂 红 灯, 为 湖 中 夜 航 船 只 指 路 照 明 此 外 还 收 养 弃 婴 施 棺 施 药 济 贫 扶 困, 致 力 于 地 方 公 益 善 事 该 建 筑 门 临 湖 岸, 西 南 向, 砖 木 结 构, 原 有 6 间 2 进, 总 面 积 约 372 平 方 米, 文 革 中 部 分 被 拆 毁 现 存 前 后 二 进, 占 地 124 平 方 米 上 下 两 层, 一 进 二 轩, 为 一 颗 印 走 马 楼 造 型 前 进 门 厅, 中 设 天 井, 后 进 大 堂 三 间 面 宽 12.10 米, 纵 深 13 米, 高 9 米 木 构 架 中 为 四 柱 七 檩 抬 梁 式, 边 间 五 柱 五 檩 穿 逗 造 门 前 有 石 刻 八 角 形 旗 杆 石, 还 有 刻 于 民 国 年 间 的 创 建 球 浪 庵 保 贤 局 碑 记 等 四 通 庙 于 2004 年 进 行 了 维 修, 内 供 奉 马 真 人 诸 神 塑 像 堂 前 抱 柱 上 悬 挂 一 付 楹 联, 上 联 云 : 来 花 峰, 陇 脉 连 绵, 势 如 长 蛇 镇 善 地 ; 下 联 是 : 坐 湖 畔, 碧 波 倒 影, 犹 同 明 镜 照 人 心 以 简 练 的 文 字, 颂 赞 斯 地 湖 光 山 色, 劝 人 向 善 积 德 吴 家 村 保 贤 局 54

4 崇 仁 局 崇 仁 局 又 名 灵 佑 殿, 位 于 淳 溪 镇 东 郊 固 城 湖 北 岸 芮 家 村 建 于 清 光 绪 二 十 六 年 (1900) 建 筑 坐 西 面 东, 前 后 各 三 间, 造 型 二 进 夹 二 轩, 中 隔 天 井 前 进 门 额 砖 雕 灵 佑 殿 三 字 建 筑 为 上 下 二 层, 木 构 架 四 排 柱 五 架 大 梁 穿 逗 造 前 进 两 侧 山 墙 砖 砌 华 盖 形 山 脊, 侧 墙 风 格 别 致 后 进 建 筑 为 前 廊 檐 露 明 造, 正 间 左 右 梁 架 七 檩 抬 梁 式, 边 间 穿 斗 造 盘 斜 池 连 两 轩, 屋 面 形 成 四 水 归 堂 两 进 建 筑 面 积 计 174 平 方 米 以 往, 崇 仁 局 与 固 城 湖 南 保 贤 局 县 城 救 生 局 同 属 一 宗, 均 为 慈 善 机 构 因 处 固 城 湖 北 岸, 门 前 竖 杆 掛 灯, 常 年 为 夜 航 船 只 指 航 并 兼 扶 助 寡 孤, 修 桥 筑 路 等 义 举 该 殿 保 存 较 好, 内 存 清 代 道 教 五 猖 关 羽 等 脸 谱 文 物 芮 家 崇 仁 局 ( 灵 佑 殿 ) 55

5 长 芦 杨 家 龙 王 庙 长 芦 杨 家 龙 王 庙 位 于 原 薛 城 乡 ( 今 淳 溪 镇 ) 长 芦 杨 家 村, 距 县 城 西 5 公 里 始 建 于 明 景 泰 年 间 清 道 光 咸 丰 年 间 迭 遭 水 患, 几 尽 倒 塌 咸 丰 八 年 (1858) 由 芦 溪 人 杨 应 功 出 资 维 修, 得 以 保 存 至 今 该 庙 坐 东 向 西, 面 对 龙 潭, 建 筑 面 积 约 275 平 方 米 砖 木 结 构,3 间 2 进, 侧 砌 马 头 墙 屋 脊 正 中 置 葫 芦 形 宝 顶, 两 旁 配 以 高 1 米 左 右 的 寿 字 形 铁 叉 宝 刹 脊 尖 装 饰 赐 福 龙 鳌 鱼 头, 高 出 屋 脊 尺 余 宽 敞 的 八 字 形 大 门 前 铺 设 三 级 石 台 阶, 两 旁 配 置 高 约 1.2 米 的 石 狮, 基 座 雕 刻 各 种 吉 祥 图 案 门 头 镶 砌 竖 式 匾 额 一 块, 花 边 红 底, 上 书 龙 王 庙 三 个 烫 金 大 字 两 旁 门 联 分 别 写 : 五 方 占 德 泽 ; 四 海 乐 升 平 步 入 前 进 大 厅, 中 央 立 一 只 高 2 米 多, 重 约 1 吨 的 香 炉 宝 鼎, 上 刻 篆 体 铭 文, 并 配 以 花 饰 图 案 大 厅 上 方 高 悬 横 式 匾 额, 上 书 雄 镇 海 天 四 个 描 金 大 字 从 大 厅 穿 过 天 井, 内 嵌 部 分 明 清 时 石 刻 和 古 代 碑 记, 古 碑 颇 具 历 史 与 民 俗 研 究 价 值 进 入 后 进 正 堂, 檐 梁 上 方 高 悬 一 块 木 质 匾 额, 上 书 恩 波 四 表 四 字 迎 面 一 盏 玻 璃 宫 灯, 通 宵 长 明 堂 前 供 桌 上 摆 放 一 对 铁 花 烛 台, 上 饰 梅 兰 竹 菊 和 松 鹤 延 年 图 案 供 桌 旁, 分 别 立 有 回 避 肃 静 字 样 的 木 牌 四 大 堂 柱 上 都 悬 挂 楹 联 前 柱 联 分 别 书 : 百 墩 绕 凤 基 后 裔 交 口 颂 四 知 ; 一 潭 藏 灵 首, 古 庙 遗 风 垂 千 秋 后 柱 联 分 别 书 : 普 济 渡 众 生, 福 庇 斯 地 ; 紫 府 座 溪 左, 德 泽 齐 天 神 龛 上 方 高 悬 英 灵 第 一 的 匾 额, 上 饰 龙 凤 戏 珠 图 案 两 侧 悬 挂 红 色 帷 帐, 帐 内 依 次 供 奉 东 西 南 北 中 五 方 龙 神 灵 位, 肃 穆 庄 严 56

长 芦 杨 家 龙 王 庙 57

6 耶 稣 教 堂 耶 稣 教 堂 位 于 淳 溪 镇 江 南 圣 地 47 号, 1932 年 建 造 砖 木 结 构, 前 后 两 进, 中 隔 天 井, 两 侧 有 轩 廊 相 连, 腰 部 设 边 门, 占 地 260 平 方 米 高 淳 基 督 教 的 创 立, 始 于 1928 年, 先 从 宜 兴 传 入 淳 溪 镇,2 年 后 又 传 至 阳 江 镇 南 荡 圩 一 带 建 国 后, 由 于 信 徒 较 少 而 逐 渐 冷 落 关 闭, 教 堂 遂 作 民 居 2003 年 5 月, 该 教 堂 作 为 教 徒 活 动 场 所 和 旅 游 景 点, 恢 复 活 动 并 对 外 开 放 淳 溪 镇 耶 稣 教 堂 58

已 毁 古 寺 道 观 一 览 表 地 址 始 建 格 局 拆 毁 可 考 寺 名 年 代 规 模 时 间 遗 存 三 元 观 县 西 沧 溪 镇 清 代 道 士 蒋 常 泰 募 修, 重 建 关 圣 殿 文 昌 阁 清 康 熙 年 间 重 修 康 熙 进 士 张 自 超 撰 联 云 : 留 白 鹿 遗 踪, 庙 垂 千 古 ; 溯 赤 乌 霸 业, 观 号 三 元 1954 年 大 水 后 拆 毁 观 前 戏 台 一 座, 即 今 沧 溪 戏 楼 殿 前 古 重 阳 木 二 棵 原 名 南 道 观 相 传 道 仙 许 旌 阳 幼 年 曾 在 此 求 学, 后 寻 真 观 县 城 东 北 10 公 里, 双 高 公 路 西 侧 晋 太 康 二 年 (281) 得 道 成 仙, 遂 将 观 改 名 寻 真 观, 以 示 纪 念 庙 堂 坐 北 朝 南, 前 有 焚 香 坛, 中 设 真 君 殿, 后 辟 1940 年 被 侵 华 日 军 烧 毁 存 晋 代 已 枯 古 柏 一 棵 及 炼 丹 井 一 口 海 岛 殿 前 后 3 进 加 两 庑 配 殿, 共 占 地 10 余 亩 前 有 阡 陌, 后 濒 石 湖 原 水 井 铜 彰 教 寺 ( 原 名 报 恩 寺 ) 原 凤 山 乡 ( 今 古 柏 镇 ) 韩 村 唐 大 中 七 年 (853) 有 山 门 大 佛 殿 藏 经 楼 斋 房 等 100 余 间 大 殿 用 楠 木 柱 子 柏 木 梁, 高 大 宽 1958 年 拆 毁 钟 铁 磬 及 木 雕 佛 像 石 经 幢 柱 敞 一 座 保 圣 寺 ( 原 名 龙 城 寺 ) 县 城 东 郊 唐 贞 元 年 间 重 建 有 山 门 佛 殿 客 堂 斋 房 等 50 余 间 庙 内 塑 观 音 文 殊 普 贤 护 法 神 罗 汉 等 佛 像 50 余 尊 清 咸 丰 年 间 毁 于 兵 燹 保 圣 寺 塔 周 末 有 犁 姓 结 庐 其 地 汉 净 行 寺 县 东 北 6 公 里 唐 中 和 三 年 (884) 明 帝 时 有 僧 构 室 诵 经, 名 潘 城 道 场 唐 建 净 行 寺, 清 光 绪 年 间 魏 姓 重 建 大 佛 不 详 石 刻 佛 像 散 落 甫 头 周 村 殿 59

地 址 始 建 格 局 拆 毁 可 考 寺 名 年 代 规 模 时 间 遗 存 开 山 僧 妙 玲 请 江 宁 县 新 亭 正 觉 寺 县 西 15 公 里, 原 丹 湖 乡 正 觉 寺 村 南 南 宋 嘉 定 元 年 (1208) 寺 额 建 此 寺 明 初 寺 废 于 兵 燹, 有 钟 一 座 移 至 县 衙 谯 楼 明 崇 祯 九 年 (1636) 里 人 史 增 贤 重 建, 仍 名 正 觉 寺 清 末 连 遭 水 患 兵 不 详 燹, 屡 兴 屡 废 旧 志 载 : 唐 元 和 年 间 溧 水 县 令 白 季 康 卒 于 治 所, 因 多 惠 政, 于 明 洪 武 二 年 白 公 祠 ( 又 名 城 隍 庙 ) 县 城 西 街 明 嘉 靖 五 年 (1526) (1369 年 ) 追 封 城 隍 神, 建 庙 祀 之 明 弘 治 年 析 置 高 淳 县 后, 仍 祀 白 公 始 在 县 城 东 里 许 建 庙, 后 于 嘉 靖 初 年 移 建 西 街 计 正 上 世 纪 80 年 代, 老 城 改 造 时 拆 除 殿 3 间, 后 堂 3 间, 前 堂 3 间 东 西 廊 屋 各 7 间, 辟 为 十 殿, 供 阎 罗 神 龙 华 寺 东 坝 镇 胥 河 北 北 宋 龙 华 寺 为 高 淳 古 名 刹 之 一 毁 于 太 平 天 国 时 期 60

二 戏 台 1 沧 溪 戏 台 沧 溪 戏 台 位 于 县 城 西 原 沧 溪 乡 ( 今 阳 江 镇 ) 沧 溪 集 镇, 系 著 名 道 观 三 元 观 的 附 属 建 筑 三 元 观 相 传 建 于 吴 赤 乌 二 年 (239),1954 年 遭 大 水 损 坏 后 拆 毁, 保 存 戏 楼, 现 为 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该 戏 楼 建 于 清 民 国 及 建 国 后 迭 经 修 缮 坐 东 面 西, 砖 木 结 构, 九 檩 五 柱 穿 斗 造, 屋 面 形 制 歇 山 式 高 上 下 两 层, 上 层 演 戏, 下 层 供 演 员 住 宿 台 面 3 间, 通 宽 15.3 米, 进 深 9.46 米, 高 11.2 米, 占 地 150 平 方 米 中 间 正 台, 两 侧 子 台 正 台 中 用 天 壁 划 分 前 后 台 天 壁 上 方 悬 挂 沧 浪 一 曲 匾 额, 相 传 为 清 代 著 名 文 学 家 方 苞 所 书 天 壁 两 旁 设 月 门 出 入, 扇 形 门 额 上 分 别 写 出 将 入 相 二 字 两 侧 子 台 向 后 缩 进, 沿 口 设 栅 栏, 供 乐 队 用 前 台 台 口 凸 出, 角 柱 上 挑 出 老 戗, 再 由 子 戗 突 兀 起 翘 角 柱 与 梁 枋 间 的 斜 撑 上, 雕 刻 奔 鹿 仙 人 等 图 案 台 顶 设 方 形 藻 井, 彩 绘 踏 雪 访 友 羲 之 爱 鹅 等 民 间 故 事, 系 当 地 著 名 1 画 匠 孙 象 勋 所 作 藻 井 四 周 镶 配 井 字 格 平 棋 天 花 两 旁 角 柱 悬 挂 2 当 地 名 士 邢 鹤 所 撰 楹 联 : 功 名 富 贵 一 时 事 ; 离 合 悲 欢 千 古 情 ; 上 台 总 有 下 台 日, 得 意 须 防 失 意 时 屋 顶 正 脊 偏 高, 配 脊 略 低 高 耸 的 脊 梁 采 用 砖 砌 镂 空 喜 寿 字 装 饰 正 脊 两 侧 山 墙 装 置 搏 风, 配 脊 砌 马 头 墙 主 体 突 出, 层 次 分 明 建 筑 风 格 以 地 方 建 筑 艺 术 为 基 调, 兼 有 苏 浙 楼 台 特 色 注 :1 孙 象 勋 原 籍 沧 溪, 迁 居 淳 溪 自 幼 喜 爱 绘 画, 中 年 外 出 游 览 名 山 大 川, 在 沪 幸 遇 老 画 家 指 点, 绘 画 艺 术 日 见 长 进 他 不 仅 工 画, 且 善 泥 塑 木 雕, 油 漆 纸 扎 也 是 内 行 生 于 1871 年, 卒 于 1954 年, 享 年 83 岁 2 邢 鹤 字 鸣 世, 号 峙 亭, 原 丹 湖 乡 ( 今 阳 江 镇 ) 龙 潭 村 人 秉 性 耿 直, 才 气 高 超, 刊 有 古 香 堂 集 行 世 61

沧 溪 三 元 观 戏 楼 62

2 刘 家 垅 万 寿 台 万 寿 台 位 于 固 城 镇 刘 家 垅 村, 原 为 祠 山 殿 前 进 建 筑 坐 西 向 东, 占 地 91.2 平 方 米 相 传 建 于 元 延 佑 元 年 (1314), 清 乾 隆 年 间 重 建 此 后 又 于 清 光 绪 及 民 国 年 间 修 缮, 今 原 貌 尚 存 该 戏 台 为 砖 木 结 构 硬 山 墙, 小 三 间, 分 上 下 两 层 台 面 凸 字 形, 无 子 台 前 台 演 戏, 后 台 化 妆 屋 面 两 角 起 戗 平 缓, 正 间 屋 脊 高 出 边 间 台 顶 设 方 形 藻 井, 檐 口 梁 枋 刻 有 吉 祥 花 纹, 古 朴 大 方 2004 年 维 修, 列 为 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万 寿 台 63

3 东 坝 戏 楼 东 坝 戏 楼 位 于 东 坝 镇 胥 河 北 岸, 为 东 岳 庙 前 进 建 筑 东 岳 庙 始 建 于 明 隆 庆 二 年 (1568), 戏 楼 于 清 同 治 年 间 重 建 光 绪 三 十 一 年 (1905) 1 后 毁 于 火, 民 国 六 年 (1917) 由 当 地 名 匠 李 先 春 设 计 重 建 建 国 后 进 行 过 3 次 小 修 为 江 苏 省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该 戏 楼 为 砖 木 结 构, 单 檐 歇 山 式 建 筑 台 面 3 间, 分 上 下 两 层, 占 地 157 平 方 米 正 台 高 13 米, 两 侧 子 台 高 11 米 正 台 前 檐 挑 出, 屋 角 起 翘, 檐 下 以 纤 巧 的 斗 拱 和 木 雕 承 托 正 台 突 出, 台 面 呈 凸 字 形, 进 深 6.05 米 子 台 后 缩, 檐 口 略 低, 墙 侧 硬 山 脊 正 台 与 子 台 屋 面 高 低 交 错, 叠 梁 架 屋 正 台 中 间 利 用 立 柱 安 装 天 壁, 隔 成 前 后 台 后 台 靠 墙 处 设 楼 梯 上 下 天 壁 上 方 嵌 柱 岳 擎 天 横 额, 两 旁 悬 挂 绝 顶 一 呼 众 山 皆 应 响 ; 宏 图 再 展 大 厦 总 还 魂 楹 联, 均 系 清 末 解 元 邑 人 王 嘉 宾 所 撰 前 台 顶 部 构 架 叠 三 层 八 角 形 藻 井, 应 用 声 学 原 理 巧 制, 使 演 唱 声 腔 产 生 共 鸣, 起 到 吸 拢 回 传 的 音 响 效 果, 可 谓 匠 心 别 具 东 坝 戏 楼 注 :1 李 先 春 (1862 1938) 本 县 固 城 镇 人, 出 身 木 工 世 家 精 于 建 筑 设 计, 善 雕 刻 能 绘 画, 技 艺 超 群, 有 木 仙 之 称 64

4 观 乐 台 观 乐 台 位 于 淳 溪 镇 中 山 大 街 93 号, 系 吴 家 祠 堂 的 前 进 建 筑 建 于 清 光 绪 年 间, 因 年 久 失 修, 于 1996 年 拆 除 复 建 该 戏 台 为 砖 木 结 构, 单 檐 歇 山 式,3 间 2 层, 占 地 134 平 方 米 上 层 演 戏, 下 层 中 间 作 走 廊, 两 侧 建 厢 房, 供 演 员 住 宿, 兼 作 楼 道 正 台 中 间 安 装 刻 有 凤 戏 牡 丹 图 案 的 天 壁, 其 上 方 悬 挂 观 乐 台 横 额 两 侧 子 台 均 分 隔 两 室, 前 为 乐 池, 后 作 包 厢 台 顶 墁 平 棋 天 花, 正 中 构 架 叠 三 层 八 角 形 藻 井 藻 井 内 刻 双 龙 戏 珠 浮 雕, 底 部 以 花 罩 衬 托, 不 仅 装 饰 典 雅, 且 有 良 好 的 音 响 效 果 藻 井 四 角 悬 挂 木 雕 花 篮, 内 刻 四 季 花 卉, 雕 工 精 美 台 前 立 柱 在 雀 替 1 和 斜 撑 部 位, 各 有 一 镂 雕 的 倒 挂 雄 狮, 狮 身 上 站 立 文 武 天 官 柱 间 的 梁 枋 格 扇 窗, 无 不 精 雕 细 刻 一 幅 幅 诸 如 郭 子 仪 做 寿 百 岁 挂 帅 借 东 风 群 英 会 等 戏 剧 浮 雕, 多 姿 多 彩, 形 象 逼 真 檐 口 两 端 挑 出 角 梁, 使 屋 面 平 缓 起 翘 其 挑 出 老 戗 梁 部 位 雕 刻 一 对 振 翅 翱 翔 的 凤 凰, 别 具 风 姿 该 戏 台 造 型 典 雅 美 观, 精 巧 玲 珑 正 台 屋 架 凸 出 高 耸, 两 侧 子 台 屋 面 略 低, 两 相 叠 连, 错 落 有 致 从 外 形 看, 恰 如 鲲 鹏 昂 首, 展 翅 欲 飞 2007 年 9 月, 吴 氏 宗 祠 被 列 入 江 苏 省 十 大 名 人 故 居 ( 纪 念 馆 ) 古 民 居 抢 救 保 护 工 程, 进 行 了 维 修 淳 溪 镇 观 乐 台 注 :1 雀 替 : 古 建 筑 构 件 之 一 由 长 方 形 木 料, 上 凿 图 案 置 于 额 枋 下 与 柱 相 交 处, 富 装 饰 趣 味 65

已 毁 古 戏 台 一 览 表 序 号 名 称 座 地 落 址 始 建 年 代 现 存 或 已 毁 损 坏 年 及 原 因 备 注 1 茅 城 戏 楼 砖 墙 镇 民 国 十 八 年 1977 年 改 建 近 年 复 建 2 孙 家 祠 堂 戏 楼 阳 江 镇 清 同 治 年 间 已 毁 宣 统 元 年 3 平 埂 圩 戏 楼 阳 江 镇 清 同 治 已 毁 1954 年 淹 水 冲 毁 近 年 复 建 4 刘 家 祠 堂 戏 楼 阳 江 乡 民 国 八 年 已 毁 1954 年 拆 除 2003 年 重 建 5 东 岳 庙 戏 楼 东 坝 镇 元 大 德 十 年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同 治 十 年 重 建 6 老 降 福 殿 戏 楼 东 坝 镇 清 乾 隆 年 间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7 和 睦 间 戏 楼 东 坝 镇 道 光 年 间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8 新 降 福 殿 戏 楼 东 坝 镇 清 末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2008 年 复 建 9 赵 家 祠 堂 戏 楼 淳 溪 镇 清 末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10 韩 西 戏 楼 古 柏 镇 清 末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11 卫 村 戏 楼 古 柏 镇 清 末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12 大 山 头 戏 楼 桠 溪 镇 清 末 已 毁 1943 年 拆 除 2004 年 复 建 13 窑 宕 戏 楼 桠 溪 镇 清 代 已 毁 1958 年 拆 除 14 夏 家 戏 楼 桠 溪 镇 清 代 已 毁 1972 年 拆 除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都 府 殿 戏 楼 桠 溪 镇 明 末 已 毁 1943 年 拆 除 1997 年 原 址 重 建 赵 村 戏 楼 桠 溪 乡 清 代 已 毁 1977 年 拆 除 白 公 祠 戏 楼 淳 溪 镇 明 嘉 靖 五 年 已 毁 1967 年 拆 除 陈 家 祠 堂 戏 楼 淳 溪 镇 明 代 已 毁 1954 年 拆 除 中 山 堂 戏 楼 淳 溪 镇 民 国 十 年 已 毁 1937 年 拆 除 东 平 殿 戏 楼 淳 溪 镇 清 乾 隆 五 十 四 年 已 毁 1937 年 拆 除 杨 泗 庙 戏 楼 淳 溪 镇 清 末 已 毁 1937 年 拆 除 万 寿 宫 戏 楼 淳 溪 镇 清 末 已 毁 1950 年 拆 除 孔 家 祠 堂 戏 楼 漆 桥 镇 明 代 已 毁 1945 年 拆 除 66

第 三 节 桥 梁 古 井 一 桥 梁 1 漆 桥 漆 桥 位 于 县 城 东 15 公 里 的 漆 桥 镇 老 街 南, 横 跨 漆 桥 河 上 据 县 志 记 载, 西 汉 末 年, 汉 丞 相 平 当 为 避 王 莽 之 乱, 卜 居 游 山 之 麓 为 便 利 交 通, 于 山 河 上 构 木 为 桥, 施 以 丹 漆, 人 称 漆 桥 漆 桥 初 为 木 桥, 迭 经 修 葺 1953 年 改 建 为 三 孔 石 拱 桥, 长 14 米 宽 4 米 左 右 后 人 为 纪 念 平 丞 相, 雕 塑 了 一 尊 高 1.5 米 的 全 身 石 像, 立 于 桥 东 的 高 岗 上 文 革 中, 此 像 遭 到 破 坏 今 漆 桥 老 街 西 侧 尚 留 有 平 丞 相 家 的 宅 基, 当 地 人 称 之 为 平 家 池 建 国 后 重 建 的 漆 桥 67

2 襟 湖 桥 襟 湖 桥 位 于 县 城 南 门 外 官 溪 河 上, 是 县 城 通 往 圩 区 的 重 要 桥 梁 初 为 甘 棠 渡, 明 嘉 靖 二 十 年 (1541) 建 木 桥, 名 甘 棠 桥 隆 庆 六 年 (1572) 拆 木 桥 改 建 为 七 孔 石 拱 桥, 命 名 永 济 桥 清 道 光 年 间 重 修, 改 名 襟 湖 桥, 取 襟 带 三 湖 之 意 1986 年 列 为 南 京 市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该 桥 南 北 向, 全 长 77.7 米, 净 跨 56.5 米, 宽 7.3 米, 标 高 14.1 米 桥 两 侧 石 砌 高 0.94 米 的 护 栏, 分 节 设 置 21 对 莲 花 形 望 柱, 柱 高 1.4 米 中 间 两 对 望 柱 顶 部 装 饰 石 狮, 雕 刻 细 腻, 栩 栩 如 生 桥 两 端 各 铺 设 13 级 青 石 台 阶, 中 间 平 铺 石 板 斜 道, 整 齐 壮 观 桥 的 中 孔 宽 9.7 米, 次 孔 宽 8 米 中 次 孔 采 用 纵 联 叠 砌, 三 四 孔 采 用 纵 联 分 节 并 列 法 砌 造 桥 南 建 楼 阁 一 座, 名 聚 星 阁 桥 阁 相 衬, 更 显 雄 伟 壮 观 阁 于 1958 年 拆 除, 桥 则 因 标 高 不 能 适 应 水 运 业 发 展 和 讯 期 泄 洪 需 要, 于 1993 年 改 建 成 五 孔 石 拱 桥 改 建 时 将 中 间 3 孔 合 并 为 1 孔, 桥 面 凸 起, 标 高 达 到 19.1 米 襟 湖 桥 原 貌 襟 湖 桥 现 状 68

3 沛 桥 沛 桥 位 于 县 城 东 南 15 公 里 的 东 坝 镇 沛 溪 河 上 建 于 明 嘉 靖 三 十 六 年 (1556), 民 国 六 年 (1917) 重 建 系 三 孔 石 拱 桥, 全 长 32 米, 高 6-8 米, 面 宽 4.25 米 桥 南 上 首 设 桥 头, 为 立 式 门, 青 石 构 砌 桥 身 两 侧 设 护 栏 望 柱 护 栏 正 中 嵌 石 碑 一 通, 上 书 沛 桥 二 字, 系 清 末 廪 贡 生 童 铭 新 所 书 今 保 存 尚 好, 为 高 淳 县 文 保 单 位 沛 桥 全 貌 69

4 江 夏 桥 江 夏 桥 位 于 原 凤 山 乡 ( 今 古 柏 镇 ) 戴 家 城 村 西, 横 跨 藕 丝 闸 上 流 的 带 水 之 上, 旧 为 高 淳 与 溧 水 两 县 之 间 的 交 通 要 道 据 民 国 高 淳 县 志 载, 该 桥 始 建 于 明 万 历 初 年, 原 为 木 桥, 后 经 黄 可 文 倡 捐 重 建, 改 为 石 桥, 加 栏 楣 12 柱 万 历 三 十 二 年 (1604), 可 文 之 子 黄 秉 石 重 修, 命 名 江 夏 桥, 寓 怀 念 黄 氏 湖 北 江 夏 族 祖 之 意 清 雍 正 乾 隆 同 治 年 间 迭 加 修 葺, 将 原 石 木 混 合 结 构 改 为 石 质 结 构 三 孔 桥 该 桥 全 长 44 米, 宽 4.7 米 桥 拱 用 长 方 形 条 石 纵 向 平 砌, 拱 底 标 高 10 米 左 右 建 国 后 于 1964 年 重 修, 今 古 貌 犹 存 江 夏 桥 全 貌 70

5 东 坝 王 家 桥 该 桥 俗 称 王 家 祠 堂 桥, 位 于 东 坝 镇 下 坝 胥 河 之 北 岸 王 家 村 西 东 西 向, 横 跨 胥 河 支 流 野 猫 沟 上, 成 为 王 家 村 通 往 王 氏 宗 祠 及 下 坝 集 镇 的 交 通 要 道 全 长 7.4 米, 面 宽 2.8 米, 高 3.5 米, 金 门 孔 宽 1.5 米 桥 台 用 条 石 筑 成 Π 字 形 直 壁 式, 桥 面 下 填 石 用 长 方 形 石 外 挑, 面 搭 石 用 5 块 长 条 石 平 铺 而 成 桥 两 侧 原 有 石 望 柱 护 栏, 现 石 栏 散 失 该 桥 规 模 虽 小, 而 其 形 制 古 朴 简 洁, 为 今 保 存 不 多 的 明 末 清 初 时 平 板 石 桥 王 家 祠 堂 桥 71

6 东 门 桥 东 门 桥 又 称 万 寿 桥, 位 于 淳 溪 老 街 东 首, 横 架 于 小 河 之 上 据 志 载, 该 桥 始 建 于 明 弘 治 九 年 (1496), 万 历 九 年 (1581) 和 民 国 五 年 (1916) 重 修 系 青 石 构 筑, 单 孔, 两 侧 有 护 栏, 全 长 14.6 米, 桥 面 宽 6 米, 高 约 3 米 桥 拱 形 发 券., 拱 壁 用 长 方 形 条 石 纵 向 排 列, 间 夹 一 扁 层 块 石, 桥 面 两 侧 铺 栿 石 一 层 贴 桥 身 下 游 一 侧, 设 置 城 市 排 污 下 水 通 道 出 口 两 侧 留 有 闸 门 凹 槽, 平 时 开 启 排 污 汛 期 分 级 下 闸 可 控 外 洪 灌 城, 设 计 相 当 周 全 县 城 东 门 桥 72

7 秀 东 桥 秀 东 桥 位 于 固 城 镇 秀 山 村 南, 横 跨 桥 头 巷 河 上 晚 清 时 拆 除 木 桥 改 建 单 拱 石 桥 桥 身 青 石 构 筑, 全 长 13 米, 面 宽 4 米, 高 3.8 米 桥 面 两 侧 设 望 拄 护 栏 及 撑 鼓 石 秀 东 桥 全 貌 73

8 东 坝 杨 家 桥 该 桥 位 于 东 坝 镇 西 约 2 公 里 处 的 胥 河 北 岸 杨 家 村 后 建 于 晚 清 时 期, 青 石 构 筑, 券 单 拱, 南 北 向, 横 跨 杨 家 港 上 全 长 8 米, 面 宽 1.98 米, 高 3.6 米, 拱 宽 2.1 米 桥 基 设 地 盘 石 金 刚 墙, 于 天 盘 石 上 作 基 点 向 上 券 拱, 拱 石 用 长 方 形 条 石, 一 横 一 纵 分 节 联 并 筑 成 桥 面 用 3 道 锁 石, 券 面 石 上 铺 1 道 护 拱 石, 中 有 龙 门 石 两 岸 桥 台 用 长 条 石 侧 砌 该 桥 因 70 年 代 地 方 建 油 库 改 道 而 失 去 交 通 功 能, 现 桥 面 部 分 受 损 东 坝 杨 家 单 拱 石 桥 74

9 东 坝 李 家 桥 李 家 桥, 位 于 东 坝 镇 北 2 公 里 义 村 之 东, 横 跨 李 家 涧 河 道 该 桥 是 和 睦 涧 村 通 往 东 坝 镇 的 必 经 之 道 其 上 源 水 来 自 三 条 陇, 经 桥 下 泄 胥 河 桥 单 拱 石 筑, 东 南 走 向 重 修 于 民 国 四 年 (1915) 冬 桥 身 用 长 方 形 青 石 构 筑, 砌 用 糯 米 拌 石 灰 胶 结 桥 面 横 铺 火 层 岩 石, 造 型 为 一 纵 一 横 并 联 造 全 长 12 米, 宽 2.85 米, 拱 高 4.3 米 南 向 拱 顶 上 横 凿 李 家 桥 三 字 桥 面 两 侧 原 有 扶 栏, 1980 年 左 右 被 地 方 拆 除 现 桥 保 存 较 好 东 坝 李 家 单 拱 桥 75

10 水 碧 桥 水 碧 桥 位 于 高 淳 县 砖 墙 镇 与 宣 州 水 阳 镇 交 界 处, 为 高 宣 两 县 ( 市 ) 共 同 建 造 因 来 自 皖 南 山 区 的 山 洪 到 此 澄 清, 故 名 水 碧 桥 该 桥 原 为 石 板 桥,1954 年 改 建 为 单 孔 石 拱 桥, 长 18 米, 宽 6.5 米 桥 孔 上 方 居 中 镌 刻 水 碧 桥 三 字 水 碧 二 字 在 高 淳 境 内, 桥 字 在 宣 州 境 内, 以 此 作 为 苏 皖 两 省 高 宣 两 县 的 分 界 线 1985 年 重 修, 立 有 重 修 碑 记 可 考 水 碧 桥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