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D1A544B1D0BBB2A4AFA46ABEC7ADB5BCD6ACE3A873A9D2BAD3A468BDD7A4E5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Chi)_.indb

14A 0.1%5% 14A 14A

穨_2_.PDF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婴幼儿护理(四).doc

cgn

39898.indb

(Microsoft Word \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穨ecr2_c.PDF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i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i

% 100% % 75% 14 (i)(ii) (iii) 2

中医疗法(上).doc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1) (2) (3) 1. (1) 2

(As at 28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厨房小知识(四)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4D F736F F D 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i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i

Microsoft Word - EDB Panel Paper 2016 (Chi)_finalr

村上節目單-完稿.indd

9.xls

untitled

服务协议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C Ann.indd

尿路感染防治.doc

, ,000 6 (i) (ii) 200, ,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皮肤病防治.doc

性病防治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全唐诗24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新婚夫妇必读(二十二).doc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家庭用药指南(九).doc

第五条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I

untitled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第一部分

儿童用药守则(上).doc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72075(BOC A Share)_入cover同back cover.indb

女性减肥健身(四).doc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EC( )18 第 2 頁 (c) 刪 除 以 下 常 額 職 位 2 個 顧 問 醫 生 職 位 第 4 / 第 3 / 第 2 點 ) ( 145,150 元 至 149,600 元 /127,900 元 至 135,550 元 /113,520 元 至 120,553 元 ) (

% 83.83% 26.91% A 14A.101 (i) (ii) 51.05% 26% 51% 2

儿童饮食营养与健康(五).doc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untitled

bnbqw.PDF

第三章

nb.PDF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疾病诊治实务(一)

名人养生.doc

<4D F736F F 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27 i

% % ,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 ,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

海淀区、房山区(四)

穨ecr1_c.PDF

穨2005_-c.PDF

北京理工大学.doc

尲㐵.⸮⸮⸮⸮⸮

东城区(下)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物质结构_二_.doc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i

水力发电(九)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景观植物(一)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园林植物卷(三).doc

19q indd

厨房小知识_一_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Transcription: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音 樂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李 文 彬 從 民 俗 音 樂 創 作 素 材 觀 點 探 討 巴 爾 托 克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 作 品 八 十 六 八 十 九 ) 的 詮 釋 與 分 析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Béla Bartók Two Violin Rhapsodies(Sz. 86, 89)from the Aspects of Folk Music 研 究 生 : 馮 佩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一 月

目 次 前 言 ii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目 的 1 第 二 節 研 究 範 圍 3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4 第 二 章 巴 爾 托 克 創 作 概 論 6 第 一 節 生 平 概 述 6 第 二 節 創 作 背 景 13 第 三 節 風 格 語 法 20 第 三 章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概 述 28 第 一 節 意 義 與 發 展 28 第 二 節 類 型 與 風 格 36 第 三 節 素 材 的 應 用 45 第 四 章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之 音 樂 分 析 55 第 一 節 創 作 背 景 55 第 二 節 第 一 號 音 樂 分 析 59 第 三 節 第 二 號 音 樂 分 析 70 第 五 章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之 樂 曲 詮 釋 84 第 一 節 詮 釋 概 論 84 第 二 節 第 一 號 樂 曲 詮 釋 92 第 三 節 第 二 號 樂 曲 詮 釋 107 第 六 章 結 論 119 參 考 文 獻 123 附 錄 一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使 用 之 民 謠 127 附 錄 二 巴 爾 托 克 作 品 目 錄 135 i

前 言 以 前 總 是 聽 到 許 多 研 究 生 喊 著 寫 論 文 苦, 當 時 的 我 總 是 無 法 理 解 這 些 人 的 感 受, 等 到 自 己 著 手 進 行 論 文 的 寫 作 之 後, 才 深 刻 的 體 會 到 箇 中 的 滋 味, 雖 然 在 研 究 的 過 程 中 備 感 艱 辛, 但 最 後 看 到 自 己 的 心 血 得 以 付 梓, 這 份 成 就 感 是 無 法 溢 於 言 表 的 自 習 琴 以 來, 二 十 世 紀 的 曲 目 一 向 是 自 己 比 較 少 接 觸 的, 因 此 在 選 擇 研 究 題 目 時, 便 想 以 二 十 世 紀 的 曲 目 作 為 範 疇, 一 方 面 能 彌 補 自 己 的 不 足, 另 一 方 面 更 期 盼 能 藉 由 這 樣 的 機 會 開 拓 自 己 音 樂 上 的 視 野 在 二 十 世 紀 的 小 提 琴 曲 目 中, 巴 爾 托 克 可 算 是 一 位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音 樂 家, 在 聆 聽 過 巴 爾 托 克 的 小 提 琴 作 品 後, 特 別 對 於 他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印 象, 樂 曲 中 原 始 質 樸 的 氣 息 和 熱 烈 奔 放 的 情 感, 充 分 顯 露 出 濃 厚 的 民 俗 音 樂 風 格, 於 是 便 令 我 興 起 以 此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做 為 論 文 研 究 題 目 的 念 頭 ; 之 後 在 蒐 集 和 閱 讀 資 料 時, 發 現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似 乎 較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受 歡 迎, 然 而 這 樣 的 現 象 便 代 表 第 二 號 不 如 第 一 號 嗎? 此 外, 雖 然 我 們 知 道 這 兩 首 樂 曲 使 用 了 大 量 的 民 俗 音 樂 素 材, 但 具 體 而 言, 所 謂 的 民 俗 音 樂 素 材 到 底 所 指 為 何? 而 民 俗 音 樂 的 詮 釋 方 式 與 藝 術 音 樂 的 詮 釋 方 式 又 有 何 區 別? 這 種 種 問 題 的 發 現, 皆 驅 使 著 我 確 立 想 要 一 探 其 究 竟 的 信 念, 因 ii

而 就 此 展 開 了 我 的 研 究 歷 程 在 論 文 撰 寫 的 過 程 中, 歷 經 了 許 多 波 折 與 困 難, 幾 度 甚 至 想 要 放 棄, 所 幸 一 路 走 來 得 到 許 多 師 長 朋 友 和 家 人 的 支 持 與 鼓 勵, 我 才 得 以 咬 緊 牙 關 完 成 這 份 研 究 其 中, 最 感 謝 的 人 當 屬 兩 位 指 導 我 的 教 授, 李 文 彬 老 師 和 陳 沁 紅 老 師, 謝 謝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李 文 彬 老 師 細 心 耐 心 的 指 導, 從 他 嚴 謹 的 治 學 態 度 使 我 在 研 究 的 過 程 中 獲 益 良 多, 也 感 謝 主 修 指 導 教 授 陳 沁 紅 老 師 三 年 來 辛 勞 的 教 誨, 使 我 無 論 是 在 琴 藝 或 是 想 法 上 都 有 了 長 足 的 進 步 此 外, 也 要 感 謝 直 潭 國 小 的 全 體 同 事 和 我 的 家 人, 因 為 大 家 的 支 持 鼓 勵 與 體 諒, 我 才 有 辦 法 在 繁 雜 的 工 作 中 全 心 投 入 論 文 的 研 究 最 後, 感 謝 這 一 路 所 有 陪 伴 我 走 來 的 人 們, 雖 然 無 法 一 一 與 大 家 道 謝, 但 這 份 感 恩 的 心 將 永 留 存 在 我 心 底 iii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目 的 巴 爾 托 克 (Béla Bartók, 1881-1945), 是 二 十 世 紀 重 要 作 曲 家 之 一, 也 是 匈 牙 利 最 偉 大 的 作 曲 家, 他 投 入 許 多 心 血 研 究 匈 牙 利 以 及 東 歐 的 民 間 音 樂 (folk music), 最 重 要 的 作 品 特 色 即 是 將 這 些 民 間 音 樂 的 素 材 融 入 在 他 的 創 作 語 彙 中 巴 爾 托 克 是 一 位 多 產 的 作 曲 家, 主 要 的 創 作 重 心 集 中 於 器 樂 曲, 他 為 器 樂 所 創 作 的 獨 奏 曲 目 除 鋼 琴 曲 之 外, 就 屬 小 提 琴 作 品 的 數 量 最 豐, 包 含 兩 首 小 提 琴 協 奏 曲 三 首 小 提 琴 與 鋼 琴 奏 鳴 曲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以 及 一 首 小 提 琴 獨 奏 奏 鳴 曲, 其 中 民 間 音 樂 風 格 表 現 最 強 烈 的 首 推 巴 爾 托 克 於 一 九 二 八 年 所 創 作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曲 中 運 用 許 多 匈 牙 利 和 羅 馬 尼 亞 的 民 間 音 樂 作 為 創 作 素 材, 流 露 原 始 富 生 命 力 的 農 民 音 樂 (peasant music) 風 格 ; 當 代 雖 曾 出 現 其 他 以 民 間 音 樂 素 材 創 作 的 小 提 琴 曲 目 1, 但 與 巴 爾 托 克 的 兩 首 狂 想 曲 相 較 之 下, 這 些 樂 曲 均 1 如 拉 威 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 的 吉 普 賽 (Tzigane) 薩 拉 沙 泰 (Pablo Sarasate, 1844-1908) 的 流 浪 者 之 歌 (Zigeunerweisen) 等 1

顯 得 較 為 藝 術 化 2, 因 此 巴 爾 托 克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可 謂 是 率 先 以 民 謠 旋 律 為 主 體, 忠 實 呈 現 民 間 音 樂 原 始 風 格 的 小 提 琴 曲 目, 而 這 也 促 成 筆 者 興 起 研 究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動 機, 演 奏 時 該 如 何 詮 釋 才 能 表 現 出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特 殊 風 格, 便 成 了 演 奏 者 最 重 要 的 課 題 因 此, 本 研 究 以 了 解 巴 爾 托 克 的 創 作 風 格 語 法 為 出 發 點, 探 討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概 況, 研 究 民 俗 音 樂 素 材 在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中 的 運 用, 並 提 出 個 人 對 於 樂 曲 詮 釋 和 分 析 的 看 法 ; 有 鑑 於 國 內 對 於 探 討 民 俗 音 樂 相 關 詮 釋 與 分 析 的 相 關 論 述 並 不 多, 期 待 本 論 文 的 研 究 資 料 能 讓 讀 者 對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有 更 深 一 層 的 認 識, 提 供 演 奏 者 在 詮 釋 上 的 參 考 與 建 議, 使 演 奏 者 於 演 奏 時 除 了 能 貼 切 的 表 現 出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風 格 韻 味 之 外, 也 能 了 解 隱 藏 於 背 後 的 深 刻 文 化 意 涵 2 作 曲 家 為 這 些 素 材 做 了 許 多 的 修 飾 以 及 處 理, 例 如 增 加 炫 技 的 樂 段 以 及 搭 配 繁 複 的 伴 奏,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增 加 小 提 琴 的 表 現 力, 但 有 時 這 些 處 理 卻 與 真 實 的 民 間 音 樂 風 格 產 生 偏 離 2

第 二 節 研 究 範 圍 本 論 文 的 研 究 範 圍 為 巴 爾 托 克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並 將 從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創 作 背 景 樂 曲 結 構 以 及 演 奏 詮 釋 等 方 面 進 行 探 討 分 析 透 過 這 些 研 究 分 析, 不 僅 能 達 到 學 術 研 究 的 目 標, 也 能 提 供 弦 樂 演 奏 者 或 其 他 藝 術 相 關 領 域 人 士, 對 於 巴 爾 托 克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有 更 清 晰 的 認 識 創 作 背 景 所 探 討 的 範 圍, 首 先 由 文 獻 資 料 瞭 解 巴 爾 托 克 的 生 平 創 作 風 格 及 其 創 作 技 法 ; 其 次 由 匈 牙 利 的 歷 史 文 化 背 景, 研 究 民 間 音 樂 在 匈 牙 利 的 源 流 與 發 展, 並 熟 悉 農 民 音 樂 的 風 格 特 徵, 進 而 瞭 解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素 材 在 藝 術 音 樂 中 的 應 用 而 後 再 縮 小 範 圍, 針 對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創 作 背 景 進 行 探 討 樂 曲 結 構 的 部 份, 由 曲 式 調 性 樂 句 結 構 以 及 民 謠 素 材 等 多 方 面 進 行 研 究 分 析, 作 為 演 奏 詮 釋 的 依 據 演 奏 詮 釋 部 份, 以 小 提 琴 的 技 巧 層 面 配 合 文 獻 資 料 的 記 載, 探 討 適 宜 的 音 樂 風 格 詮 釋 最 後, 根 據 前 述 的 研 究 內 容 進 行 整 理, 並 歸 納 出 個 人 的 心 得 與 結 論 3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的 過 程 中, 筆 者 利 用 網 際 網 路 和 國 內 的 圖 書 館 資 源, 搜 尋 國 內 外 與 本 論 文 相 關 之 中 英 文 書 籍 與 期 刊 論 文 樂 譜 和 有 聲 資 料, 並 將 所 收 集 到 的 資 料 加 以 整 合, 以 巴 爾 托 克 的 創 作 語 法 和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風 格 與 素 材, 對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提 出 樂 曲 的 分 析, 再 以 此 為 基 礎 提 出 筆 者 在 演 奏 詮 釋 上 的 建 議 與 看 法, 而 筆 者 所 提 出 的 詮 釋 方 式, 除 了 指 導 教 授 所 給 予 的 建 議 之 外, 尚 參 考 了 相 關 論 述 所 提 出 的 觀 點, 以 及 比 較 不 同 錄 音 版 本 的 差 異, 並 加 以 整 理 思 考 後 所 歸 納 出 的 個 人 心 得 筆 者 將 本 篇 論 文 分 為 六 章 闡 述, 分 別 就 巴 爾 托 克 的 生 平 創 作 背 景 風 格 語 法 與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意 義 發 展 類 型 風 格 素 材 應 用, 以 及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樂 曲 分 析 和 音 樂 詮 釋 進 行 討 論, 其 章 節 順 序 如 下 :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緒 論 巴 爾 托 克 創 作 概 論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概 述 4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之 音 樂 分 析 兩 首 小 提 琴 想 曲 之 樂 曲 詮 釋 結 論 5

第 二 章 巴 爾 托 克 創 作 概 論 第 一 節 生 平 概 述 巴 爾 托 克 (Béla Bartók, 1881-1945), 一 般 習 稱 他 為 鋼 琴 家 作 曲 家, 以 及 民 族 音 樂 學 家, 出 生 於 西 元 1881 年 3 月 25 日, 逝 世 於 1945 年 9 月 26 日, 享 年 六 十 四 歲 巴 爾 托 克 的 一 生 中 歷 經 兩 次 世 界 大 戰, 對 於 創 作 者 而 言, 有 許 多 豐 富 的 寫 作 素 材 資 源 可 供 擷 取, 而 本 節 將 簡 略 概 述 巴 爾 托 克 的 一 生, 藉 由 研 究 巴 爾 托 克 的 生 平, 探 討 影 響 其 創 作 的 背 景 與 因 素 壹 童 年 時 期 與 求 學 階 段 (1881~1903) 一 童 年 時 期 (1881~1891) 巴 爾 托 克 出 生 於 西 元 1881 年 3 月 25 日 的 納 吉 森 米 克 羅 斯 (Nagyszentmiklós) 他 的 父 親 老 巴 爾 托 克 (Béla Bartók, 1855-1888) 是 一 位 農 業 學 校 的 校 長, 也 是 一 位 業 餘 的 大 提 琴 演 奏 者, 曾 經 在 當 地 組 織 過 業 餘 的 管 絃 樂 團 ; 巴 爾 托 克 的 母 親 寶 拉. 佛 宜 (Paula Voit, 1857-1939) 是 一 位 教 師, 同 時 也 擅 長 演 奏 鋼 琴 ; 由 於 巴 爾 托 克 的 雙 親 6

對 音 樂 都 有 著 濃 厚 的 興 趣, 因 此 他 們 常 帶 著 小 巴 爾 托 克 參 與 許 多 音 樂 活 動, 而 這 些 活 動 也 在 無 形 中 啟 發 了 巴 爾 托 克 的 音 樂 才 能 巴 爾 托 克 自 幼 即 展 露 出 他 的 音 樂 天 賦, 他 能 在 鋼 琴 上 以 單 指 彈 奏 出 他 所 聽 過 的 民 謠 曲 調, 五 歲 時, 由 母 親 啟 蒙 開 始 學 習 鋼 琴, 為 巴 爾 托 克 的 音 樂 才 能 奠 定 基 礎 但 1888 年 父 親 的 逝 世, 使 得 全 家 人 的 生 活 陷 入 困 境, 於 是 巴 爾 托 克 的 母 親 只 得 開 始 教 學 以 維 持 家 計, 這 期 間 巴 爾 托 克 依 然 繼 續 進 行 他 的 音 樂 課 程 巴 爾 托 克 生 性 內 向, 童 年 時 體 弱 多 病, 使 他 無 法 正 常 的 和 其 他 兒 童 一 同 玩 耍, 而 母 親 又 必 須 為 維 持 家 庭 生 計 而 操 勞, 這 種 種 因 素 加 深 了 他 內 心 的 孤 獨 與 寂 寞, 但 或 許 也 因 為 這 些 原 因, 塑 造 出 他 沉 默 拘 謹 和 堅 毅 不 屈 的 個 性 二 求 學 階 段 (1892~1903) 巴 爾 托 克 九 歲 即 開 始 嘗 試 作 曲, 十 一 歲 時 在 一 場 慈 善 音 樂 會 中 公 開 演 出 貝 多 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的 鋼 琴 奏 鳴 曲 華 德 斯 坦 (Waldstein), 和 自 己 的 作 品 多 瑙 河 的 水 流 (The Course of the Danube), 結 果 大 受 好 評, 於 是 巴 爾 托 克 的 母 親 為 了 讓 巴 爾 托 克 獲 得 更 好 的 發 展, 決 定 舉 家 遷 往 波 茲 左 尼 (Pozsony), 讓 他 接 受 更 好 的 教 育 1894 年, 巴 爾 托 克 開 始 跟 隨 拉 斯 羅. 艾 克 爾 (Lazlo Erkel, 1844-1896) 7

3 學 習 音 樂, 之 後 又 隨 作 曲 家 海 特 (Anton Hyrtl) 繼 續 學 習, 在 名 家 指 導 之 下, 巴 爾 托 克 無 論 是 在 演 奏 或 創 作 方 面 均 扎 下 厚 實 的 根 基 1898 年, 巴 爾 托 克 以 優 異 的 成 績 獲 得 維 也 納 音 樂 院 的 入 學 許 可, 但 隨 後 他 卻 聽 從 杜 南 伊 (Erno Dohnanyi, 1877-1960) 的 建 議, 放 棄 維 也 納 音 樂 院, 轉 向 布 達 佩 斯 音 樂 院 就 讀, 這 個 決 定 也 成 為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日 後 生 涯 發 展 的 重 要 轉 捩 點 在 音 樂 院 就 讀 期 間, 巴 爾 托 克 向 李 斯 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的 弟 子 托 曼 (Istvan Thoman, 1862-1941) 學 習 鋼 琴, 這 位 老 師 除 了 指 導 他 的 鋼 琴 技 巧 之 外, 也 積 極 的 幫 助 巴 爾 托 克 拓 展 眼 界, 對 巴 爾 托 克 的 影 響 深 遠, 因 此 托 曼 也 成 為 巴 爾 托 克 終 身 感 念 的 恩 師 相 較 之 下, 他 與 作 曲 教 授 克 斯 勒 (Janos Koesslor, 1853-1926) 的 互 動 卻 常 讓 巴 爾 托 克 感 到 困 惑, 由 於 兩 人 的 認 知 差 異 使 得 巴 爾 托 克 在 這 段 時 期 的 創 作 大 幅 減 少, 因 此, 此 時 的 巴 爾 托 克 被 視 為 是 一 位 年 輕 優 秀 的 鋼 琴 家, 但 當 時 並 無 人 覺 察 到 他 日 後 有 成 為 偉 大 作 曲 家 的 潛 能 貳 第 一 次 民 謠 採 集 (1903~1907) 1903 年, 巴 爾 托 克 完 成 音 樂 學 院 的 學 業 後, 即 展 開 他 的 鋼 琴 演 奏 3 他 是 費 倫. 艾 克 爾 (Frenc Erkel) 的 第 三 個 兒 子, 費 倫. 艾 克 爾 是 當 時 匈 牙 利 著 名 的 作 曲 家, 而 他 的 四 個 兒 子 也 都 是 音 樂 家 8

生 涯, 但 他 並 不 安 於 現 狀, 除 了 持 續 創 作 之 外, 他 也 開 始 思 考 自 己 未 來 要 走 的 方 向 ;1905 年, 他 以 鋼 琴 家 和 作 曲 家 的 身 分 前 往 巴 黎 參 加 魯 賓 斯 坦 大 賽, 但 這 次 比 賽 的 結 果 卻 令 他 大 失 所 望, 尤 其 在 作 曲 項 目 的 挫 敗 更 是 讓 巴 爾 托 克 的 自 信 受 到 打 擊, 根 據 研 究 巴 爾 托 克 的 學 者 哈 密 許. 麥 恩 (Hamish Milne) 的 看 法, 由 於 在 音 樂 比 賽 中 受 挫, 也 使 得 巴 爾 托 克 加 速 追 求 個 人 明 確 的 創 作 風 格 4 此 時, 巴 爾 托 克 經 布 達 佩 斯 音 樂 院 推 薦, 申 請 到 一 筆 政 府 補 助 研 究 民 歌 的 經 費, 從 此 正 式 開 啟 巴 爾 托 克 研 究 民 間 音 樂 的 工 作 自 1906 年 開 始, 巴 爾 托 克 開 始 深 入 各 個 偏 僻 的 鄉 村 採 集 民 歌, 他 發 現 這 些 民 歌 仍 保 有 純 淨 的 曲 調 和 節 奏, 並 未 受 到 城 市 音 樂 的 影 響, 是 真 正 純 正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同 年 底, 他 也 和 高 大 宜 (Zoltan Kodaly, 1882-1967) 合 作, 將 採 集 到 的 民 謠 整 理 成 二 十 首 匈 牙 利 民 歌 (Twenty Hungarian Folksongs) 出 版, 可 惜 的 是 這 份 民 歌 集 的 出 版 並 未 受 到 大 家 的 注 意, 但 他 們 並 不 因 此 而 氣 餒, 反 而 更 積 極 投 入 蒐 集 與 研 究 的 工 作, 巴 爾 托 克 甚 至 將 蒐 集 民 歌 的 範 圍 擴 展 至 羅 馬 尼 亞 斯 洛 伐 克 土 耳 其 等 鄰 近 匈 牙 利 的 東 歐 地 區, 而 由 他 所 整 理 出 版 的 民 謠 和 書 籍 更 成 為 匈 牙 利 文 4 Hamish Milne( 哈 密 許. 麥 恩 ), 巴 爾 托 克 (Bartok), 頁 24 9

化 史 上 的 重 要 文 獻 參 新 風 格 建 立 的 時 期 (1908~1925) 1907 年 巴 爾 托 克 獲 聘 為 布 達 佩 斯 音 樂 院 的 教 授, 兩 年 後 巴 爾 托 克 與 他 音 樂 院 的 學 生 瑪 塔. 柴 格 勒 (Marta Ziegler) 結 為 夫 婦, 這 時 期 他 的 創 作 企 圖 突 破 舊 有 格 局, 試 圖 實 驗 與 創 新 民 間 音 樂 素 材 在 樂 曲 中 的 使 用, 但 這 些 充 滿 實 驗 性 的 新 風 格 作 品 卻 受 到 當 時 保 守 音 樂 人 士 的 抨 擊, 於 是 巴 爾 托 克 只 得 將 注 意 力 再 度 轉 向 民 歌 的 研 究 為 了 推 廣 和 演 奏 當 代 音 樂, 巴 爾 托 克 和 高 大 宜 於 1911 年 成 立 了 新 匈 牙 利 音 樂 學 會 (New Hungarian Music Society), 但 由 於 缺 乏 聽 眾 支 持, 因 此 不 久 後 就 宣 告 中 止 1912 年 巴 爾 托 克 完 成 他 唯 一 的 一 部 獨 幕 歌 劇 藍 鬍 子 的 城 堡 (Bluebeard s Castle), 全 劇 以 匈 牙 利 文 演 唱, 極 具 民 族 特 色 1917 年 他 再 度 完 成 一 部 芭 蕾 舞 劇 木 頭 王 子 (The Wooden Prince), 上 演 後 獲 得 熱 烈 的 迴 響, 而 這 也 是 巴 爾 托 克 初 次 感 受 到 成 功 的 滋 味 1918 年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結 束, 匈 牙 利 脫 離 奧 匈 帝 國 成 為 獨 立 的 國 家, 但 政 治 上 的 紛 擾 使 得 巴 爾 托 克 在 這 段 時 期 的 創 作 急 遽 減 少, 於 是 他 轉 至 歐 洲 各 地 以 鋼 琴 家 的 身 分 巡 迴 演 出, 並 推 廣 他 的 音 樂 作 品 1923 年 他 與 第 一 任 太 太 瑪 塔 離 婚, 同 年 八 月 他 又 與 他 的 學 生 10

荻 塔. 帕 斯 特 麗 (Ditta Pasztory, 1903-1982) 結 婚 肆 成 熟 時 期 (1926~1945) 巴 爾 托 克 於 1927 年 年 底, 動 身 前 往 美 國 舉 辦 巡 迴 演 奏 會, 同 年 他 以 第 三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String Quartet No.3) 參 加 費 城 音 樂 基 金 會 (Musical Trust Fund of Philadelphia) 所 主 辦 的 比 賽, 獲 得 首 獎 的 肯 定 1929 年, 巴 爾 托 克 繼 續 在 各 地 巡 迴 演 出, 他 的 足 跡 遍 及 蘇 聯 哥 本 哈 根 阿 姆 斯 特 丹 和 羅 馬 等 地, 但 由 於 他 演 出 的 頻 率 太 過 頻 繁, 無 法 專 心 在 教 學 工 作 上, 因 此 不 得 不 辭 去 音 樂 院 教 授 的 職 位, 轉 而 進 入 匈 牙 利 科 學 研 究 院, 從 事 民 俗 音 樂 學 的 研 究 工 作 到 了 30 年 代 末 期, 歐 洲 局 勢 動 盪 不 安,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隨 時 可 能 爆 發, 而 巴 爾 托 克 的 母 親 也 在 1939 年 不 幸 病 逝, 在 種 種 因 素 影 響 下, 巴 爾 托 克 決 定 告 別 祖 國, 與 妻 子 共 同 前 往 美 國 然 而, 在 美 國 的 頭 幾 年 他 們 的 生 活 並 不 順 遂, 巴 爾 托 克 的 健 康 情 形 持 續 惡 化, 財 務 狀 況 也 出 現 問 題, 幾 乎 都 是 靠 朋 友 們 的 暗 中 接 濟 才 得 以 解 決 他 的 經 濟 困 境, 而 巴 爾 托 克 的 創 作 也 因 此 中 斷 將 近 三 年 在 美 國 的 最 後 這 幾 年, 他 接 受 委 託 完 成 了 管 絃 樂 協 奏 曲 (Concerto for Orchestra) 和 無 伴 奏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Sonata for Solo Violin), 兩 首 樂 曲 在 首 演 後 均 受 到 極 大 的 迴 響, 而 巴 爾 托 克 也 陸 續 收 11

到 許 多 演 奏 家 委 託 作 曲 的 邀 請 函, 源 源 不 絕 的 版 權 費 和 演 出 收 入 終 於 改 善 他 的 經 濟 困 境, 一 切 狀 況 似 乎 都 開 始 漸 入 佳 境 1945 年, 他 開 始 動 筆 譜 寫 第 三 號 鋼 琴 協 奏 曲 (Piano Concerto No.3) 和 中 提 琴 協 奏 曲 (Viola Concerto), 但 就 在 鋼 琴 協 奏 曲 即 將 完 成 之 際, 巴 爾 托 克 的 健 康 情 形 卻 急 轉 直 下,9 月 25 日 被 送 至 醫 院 急 救,9 月 26 日 病 逝 於 紐 約 12

第 二 節 創 作 背 景 十 九 世 紀 末 二 十 世 紀 初 在 音 樂 史 上 處 於 浪 漫 主 義 發 展 到 極 限, 許 多 作 曲 家 極 欲 擺 脫 傳 統 束 縛 另 闢 新 途 徑 的 年 代, 巴 爾 托 克 身 處 於 這 樣 的 時 代 背 景, 早 期 音 樂 作 品 和 所 受 的 教 育 均 受 到 德 奧 音 樂 的 影 響, 其 後 致 力 於 匈 牙 利 和 鄰 近 地 區 的 民 俗 音 樂 研 究, 將 民 俗 音 樂 素 材 轉 化 為 自 己 的 創 作 語 法, 最 終 樹 立 出 個 人 獨 特 的 風 格 ; 究 其 一 生 的 創 作 風 格, 因 接 收 到 不 同 因 素 刺 激 而 歷 經 許 多 變 化, 本 節 就 巴 爾 托 克 各 階 段 風 格 演 變 探 討 其 相 關 的 創 作 背 景 壹 第 一 階 段 (1889~1907) 巴 爾 托 克 自 幼 即 接 受 德 奧 系 統 的 音 樂 訓 練, 因 此 在 他 十 八 歲 之 前 的 作 品 並 不 具 有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的 特 質, 反 倒 是 貝 多 芬 蕭 邦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孟 德 爾 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和 布 拉 姆 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等 人 對 他 的 影 響 較 深 ; 其 中, 布 拉 姆 斯 的 風 格 對 巴 爾 托 克 這 時 期 作 品 的 影 響 最 為 深 遠, 例 如 我 們 可 以 在 他 的 F 大 調 弦 樂 四 重 奏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中, 發 現 許 多 布 拉 13

姆 斯 式 三 比 二 5 (hemiola) 節 奏 的 使 用 6 1899 年 巴 爾 托 克 進 入 布 達 佩 斯 音 樂 學 院 就 讀, 學 院 內 的 正 規 課 程 訓 練 拓 展 了 他 的 音 樂 視 野, 於 是 巴 爾 托 克 開 始 鑽 研 華 格 納 和 李 斯 特 的 作 品, 期 待 能 找 尋 到 新 的 創 作 方 向, 將 自 己 從 布 拉 姆 斯 的 風 格 中 解 放 出 來, 他 曾 在 自 己 的 自 傳 中 提 到 : 我 擺 脫 了 布 拉 姆 斯 式 的 風 格, 我 如 此 渴 望 透 過 華 格 納 和 李 斯 特 來 找 出 新 的 方 向, 但 是 並 不 成 功 ( 當 時 我 並 沒 有 看 出 李 斯 特 對 現 代 音 樂 發 展 的 意 義 和 重 要 性, 我 只 看 到 李 斯 特 在 作 曲 方 面 的 過 人 技 巧 而 已 ) 有 兩 年 的 時 間, 我 沒 有 寫 出 任 何 一 首 獨 立 的 作 品 7 1902 年 巴 爾 托 克 前 往 聆 賞 理 查. 史 特 勞 斯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查 拉 圖 斯 特 拉 如 是 說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於 布 達 佩 斯 的 首 次 演 出, 這 次 的 經 驗 令 他 深 受 震 撼, 之 後 他 便 積 極 著 手 研 究 理 查. 史 特 勞 斯 的 作 品, 並 重 新 開 始 創 作 此 外, 當 時 瀰 漫 於 匈 牙 利 的 民 族 主 義 思 潮 8, 也 激 發 了 巴 爾 托 克 的 民 族 意 識, 促 使 他 開 始 研 究 匈 牙 利 的 民 間 音 樂, 並 決 心 創 作 具 有 匈 牙 利 民 族 特 色 的 音 樂 作 品, 而 巴 爾 托 克 於 1903 年 所 創 作 的 交 響 詩 葛 蘇 士 (Kossuth), 就 是 在 這 些 影 5 指 將 原 來 可 以 二 分 的 一 定 單 位 時 間, 分 割 為 三 的 意 思, 例 如 原 來 可 以 分 成 兩 個 附 點 二 分 音 符 的 兩 小 節, 將 其 分 割 成 三 個 二 分 音 符 6 Somfai, Laszlo. Bela Bartok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2. pp. 205-218. 7 巴 爾 托 克, 自 傳,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264 8 當 時 奧 匈 帝 國 皇 帝 法 蘭 茲. 約 瑟 夫 (Franz Joseph) 下 令 軍 隊 中 只 能 使 用 德 文, 此 舉 引 起 匈 牙 利 人 民 極 度 的 不 滿, 因 此 引 發 一 連 串 匈 牙 利 人 民 的 抗 爭 行 動 14

響 下 所 產 生 的 作 品 開 始 深 入 研 究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的 特 性 後, 巴 爾 托 克 隨 即 發 覺 當 時 被 眾 人 所 誤 認 的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其 實 只 是 流 行 於 都 市 間 的 吉 普 賽 音 樂 風 格 創 作 歌 曲, 與 真 正 的 民 俗 音 樂 有 著 很 大 的 差 距, 於 是 他 將 注 意 力 轉 向 探 討 當 時 還 不 為 人 知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並 於 1906 年 追 隨 高 大 宜 的 腳 步 進 入 匈 牙 利 的 鄉 間 採 集 民 謠 ; 藉 由 整 理 分 析 所 採 集 到 的 民 9 謠, 巴 爾 托 克 發 現 匈 牙 利 民 謠 中 特 有 的 調 性 系 統 能 變 化 產 生 出 許 多 新 穎 的 和 聲, 擺 脫 僵 化 大 小 調 音 階 的 束 縛 然 而 巴 爾 托 克 在 這 之 前 所 創 作 的 狂 想 曲 (Rhapsody) 和 詼 諧 曲 (Scherzo) 等 作 品, 依 然 以 李 斯 特 和 理 查. 史 特 勞 斯 的 風 格 作 為 範 本 10, 尚 未 見 到 民 謠 音 樂 顯 著 的 影 響 1907 年 透 過 高 大 宜 的 介 紹, 巴 爾 托 克 首 次 接 觸 到 德 布 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的 作 品, 德 布 西 運 用 民 間 音 樂 素 材 所 創 作 的 音 樂, 展 現 出 不 同 於 德 國 音 樂 主 流 的 嶄 新 和 聲 色 彩, 給 予 巴 爾 托 克 很 大 的 啟 發, 在 德 布 西 的 影 響 下, 巴 爾 托 克 也 逐 步 發 展 出 自 己 的 獨 特 創 作 風 格 9 指 當 時 民 間 藝 術 音 樂 已 不 再 使 用 的 五 聲 音 階 以 及 教 會 調 式 等 10 Hamish Milne( 哈 密 許. 麥 恩 ), 巴 爾 托 克 (Bartok), 頁 22 15

貳 第 二 階 段 (1908~1924) 一 成 熟 風 格 的 建 立 (1908~1911) 這 個 時 期 巴 爾 托 克 期 盼 能 於 既 有 的 格 局 中 尋 求 創 新, 於 是 經 過 不 斷 的 實 驗 與 探 索, 他 開 始 建 立 起 個 人 鮮 明 的 創 作 語 法, 其 中 第 一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String Quartet No.1) 巧 妙 融 合 了 德 國 後 浪 漫 派 的 半 音 階 型 旋 律 法 國 印 象 派 協 和 的 和 聲, 以 及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素 材 11, 堪 稱 為 此 時 期 的 代 表 作 二 成 熟 風 格 的 延 伸 (1911~1924) 1911 年 歌 劇 藍 鬍 子 的 城 堡 的 誕 生, 宣 示 巴 爾 托 克 成 功 的 融 合 了 西 方 古 典 音 樂 與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素 材, 完 成 他 一 生 中 唯 一 一 部 歌 劇 作 品 其 後, 巴 爾 托 克 再 接 再 厲, 於 1917 年 推 出 另 一 部 獨 幕 的 芭 蕾 舞 劇 木 偶 王 子, 並 大 獲 成 功 而 此 時 巴 爾 托 克 也 開 始 研 究 荀 白 克 (Arnold Schoenburg, 1874-1951) 和 貝 爾 格 (Alban Berg, 1885-1935) 等 人 的 音 樂, 或 許 是 受 到 無 調 性 和 十 二 音 列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於 1918 年 創 作 的 奇 異 的 滿 州 官 吏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其 和 聲 充 滿 極 端 不 諧 和 的 尖 銳 語 彙, 而 先 後 完 成 於 1921 年 和 1922 年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曲 中 平 等 使 用 十 二 個 半 音 並 避 免 重 覆 同 一 音, 也 十 分 11 許 鐘 榮 主 編, 巴 爾 托 克, 國 民 樂 派 的 舵 手, 頁 193 16

趨 近 十 二 音 列 音 樂 的 創 作 手 法, 因 此, 這 段 時 期 有 時 被 稱 為 巴 爾 托 克 的 表 現 主 義 時 期 12 參 第 三 階 段 (1926~1937) 巴 爾 托 克 自 擔 任 教 職 後, 即 開 始 鑽 研 巴 哈 之 前 的 鍵 盤 音 樂 作 品, 而 這 些 研 究 的 心 得 也 反 映 於 他 的 作 品,1926 年 創 作 的 第 一 號 鋼 琴 協 奏 曲 (Piano Concerto No.1) 鋼 琴 奏 鳴 曲 (Sonata for Piano) 九 首 鋼 琴 小 品 (Nine Little Piano Pieces) 和 組 曲 戶 外 (Out of doors) 等 作 品, 均 運 用 了 此 種 新 近 發 展 出 的 對 位 技 巧, 而 複 音 音 樂 線 條 的 使 用 也 拓 展 了 巴 爾 托 克 創 作 的 領 域 ; 我 們 也 可 以 自 這 個 時 期 的 作 品 發 現 巴 爾 托 克 創 作 風 格 轉 移 的 歷 程, 他 由 之 前 強 烈 尖 銳 的 表 現 主 義 風 格, 逐 漸 轉 移 至 注 重 樂 曲 架 構 與 組 織 間 嚴 謹 的 均 衡 的 新 古 典 主 義 風 格, 因 此 這 個 階 段 常 被 稱 為 巴 爾 托 克 的 古 典 時 期 13 巴 爾 托 克 於 1927 年 與 1928 年 分 別 創 作 了 第 三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與 第 四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String Quartet No.4), 其 中, 第 三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是 六 首 弦 樂 四 重 奏 中 最 精 簡 的 一 首, 全 曲 為 連 續 不 間 斷 的 單 樂 章 形 式, 其 濃 縮 簡 鍊 的 結 構 組 織 粗 野 刺 耳 的 和 聲 語 彙 以 及 猛 烈 粗 獷 12 哈 密 許. 麥 恩, 貝 拉. 巴 爾 托 克 與 保 羅. 亨 德 密 特, 二 十 世 紀 音 樂, 頁 63~69 13 Somfai, Laszlo. Bela Bartok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2. pp.205-218. 17

的 節 奏 運 用, 顯 示 出 強 烈 的 表 現 主 義 風 格 14 隔 年 完 成 的 第 四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雖 依 然 保 持 著 巴 爾 托 克 慣 有 的 嚴 謹 結 構 安 排, 但 在 曲 式 上 卻 擴 充 為 五 個 樂 章, 形 成 獨 特 的 拱 橋 形 式 (arch form), 此 種 曲 式 的 結 構 設 計 是 以 第 三 樂 章 為 中 心 點, 第 二 樂 章 和 第 四 樂 章 相 互 呼 應, 第 一 樂 章 與 第 五 樂 章 相 互 呼 應, 形 成 由 中 心 向 外 擴 散 兩 兩 對 稱 的 迴 文 體 (palindrome) 形 式 本 論 文 所 探 討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也 完 成 於 1928 年, 他 在 兩 首 樂 曲 中 採 用 了 一 種 慢 - 快 雙 樂 章 的 曲 式 安 排, 此 種 結 構 設 計 源 自 於 匈 牙 利 的 維 邦 可 (verbunkos) 舞 曲 形 式 15, 這 種 具 有 濃 厚 吉 普 賽 風 格 的 舞 曲, 正 是 李 斯 特 和 布 拉 姆 斯 所 誤 認 的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在 巴 爾 托 克 的 早 期 作 品 中 也 曾 使 用 此 種 慢 - 快 的 曲 式 設 計 16 然 而 當 巴 爾 托 克 對 真 正 原 始 的 農 民 音 樂 展 開 研 究 之 後, 即 開 始 避 免 使 用 此 種 他 所 認 為 不 純 的 民 間 音 樂 素 材, 甚 至 將 其 視 為 他 擴 展 新 風 格 的 障 礙, 但 隨 著 巴 爾 托 克 與 高 大 宜 兩 人 後 續 的 研 究, 以 及 越 來 越 多 的 研 究 資 料 顯 示, 這 種 維 邦 可 形 式 也 存 在 於 匈 牙 利 的 農 民 音 樂 中 17, 因 此 巴 爾 14 哈 密 許. 麥 恩, 貝 拉. 巴 爾 托 克 與 保 羅. 亨 德 密 特, 二 十 世 紀 音 樂, 頁 63~69 15 有 關 於 維 邦 可 舞 曲 的 起 源 與 曲 式 結 構 請 參 照 第 三 章 第 三 節 16 如 創 作 於 1902 年 的 葛 蘇 士 交 響 詩 1904 年 的 狂 想 曲 和 1922 年 的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等 17 Lampert, Vera. Violin Rhapsodies The Bela Bartok Companion. pp. 278-284. 18

托 克 也 漸 漸 接 受 此 種 不 能 代 表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真 正 根 基 的 樂 曲 形 式, 並 將 之 視 為 祖 國 音 樂 文 化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部 分 18, 而 這 也 象 徵 巴 爾 托 克 在 創 作 上 展 開 的 另 一 個 新 的 里 程 碑 19 自 30 年 代 開 始,1934 年 的 第 五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String Quartet No.5) 延 續 了 第 四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五 個 樂 章 的 格 式, 簡 潔 明 快 的 調 性 以 及 統 一 明 確 的 結 構, 顯 示 他 回 歸 於 古 典 時 期 風 格 的 特 性 ; 而 許 多 創 作 於 這 個 時 期 的 作 品, 如 第 五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第 二 號 鋼 琴 協 奏 曲 (Piano Concerto No.2) 以 及 世 俗 清 唱 劇 (Cantata Profana) 等, 皆 是 以 拱 橋 形 式 為 架 構 所 創 作 的 作 品 肆 第 四 階 段 (1938~1945) 1943 年 至 1945 年 之 間, 巴 爾 托 克 完 成 了 管 絃 樂 協 奏 曲 和 獨 奏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在 巴 爾 托 克 還 來 不 及 完 成 第 三 號 鋼 琴 協 奏 曲 和 中 提 琴 協 奏 曲 時 便 與 世 長 辭 了, 其 中 第 三 號 鋼 琴 協 奏 曲 剩 下 最 後 幾 個 小 節, 中 提 琴 協 奏 曲 則 只 完 成 初 步 的 草 稿, 最 後 都 由 他 的 學 生 謝 爾 利 (Tibor Serly) 補 寫 完 成 巴 爾 托 克 這 個 時 期 的 作 品 明 快 爽 朗, 平 易 近 人 的 風 格, 也 使 得 這 些 作 品 深 受 世 人 喜 愛 18 Hamish Milne( 哈 密 許. 麥 恩 ), 巴 爾 托 克 (Bartok), 頁 87 19 Lampert, Vera. Violin Rhapsodies The Bela Bartok Companion. pp. 278-284. 19

第 三 節 風 格 語 法 巴 爾 托 克 一 生 中 歷 經 了 許 多 創 作 風 格 上 的 演 變, 民 俗 音 樂 的 素 材 是 他 創 作 時 最 佳 的 的 材 料 來 源, 他 曾 說 過 : 高 大 宜 的 音 樂 語 言, 是 以 單 一 的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為 基 礎 的 ; 而 我 自 己 的 卻 是 以 整 個 東 歐 的 民 間 音 樂 為 基 礎 的, 這 包 括 匈 牙 利 斯 洛 伐 克 和 羅 馬 尼 亞 的 民 間 音 樂, 偶 爾, 甚 至 帶 有 一 些 東 方 ( 例 如 阿 拉 伯 ) 色 彩 的 影 響 20 此 外, 巴 爾 托 克 雖 處 於 二 十 世 紀 傳 統 調 性 逐 漸 走 向 瓦 解 的 年 代, 但 整 體 而 言, 他 的 音 樂 仍 然 構 築 於 調 性 的 基 礎 上, 他 曾 於 1943 年 所 發 表 的 匈 牙 利 新 藝 術 音 樂 的 主 要 特 徵 一 文 中 提 到 : 絕 對 的 無 調 性 21 (atonal) 並 不 存 在, 即 使 是 荀 白 克 的 作 品 也 不 例 外, 因 為 有 關 和 聲 的 相 互 關 係 以 及 這 些 和 聲 依 次 與 它 們 的 基 礎 音 之 間 的 關 係 的 自 然 法 則 是 無 法 改 變 的 22 然 而 這 並 不 代 表 巴 爾 托 克 的 創 作 便 侷 限 於 傳 統 大 小 調 音 階 的 範 疇, 他 提 出 許 多 調 性 運 用 的 新 觀 念, 並 將 西 歐 古 典 音 樂 的 創 作 技 法 結 合 東 歐 20 巴 爾 托 克, 現 代 匈 牙 利 藝 術 音 樂 與 民 間 音 樂 的 關 係,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149 21 此 處 在 文 章 中 的 翻 譯 為 無 調 性, 但 筆 者 認 為 若 使 用 非 調 性 一 詞 將 更 為 恰 當, 但 因 本 段 文 字 為 引 用 段 落, 故 仍 沿 用 文 章 中 所 翻 譯 之 名 詞 22 每 當 我 們 聽 到 一 個 單 獨 音 時, 便 會 下 意 識 的 把 它 當 作 一 個 基 礎 音 ; 當 我 們 再 聽 到 隨 後 出 現 的 另 ㄧ 音 時, 我 們 仍 然 會 下 意 識 的 把 它 和 那 個 已 被 當 作 基 礎 音 的 第 一 音 產 生 連 結, 並 按 照 他 與 後 者 的 關 係 去 進 行 理 解 ---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新 藝 術 音 樂 的 主 要 特 徵, 頁 171-206 20

民 間 音 樂 的 素 材, 突 破 西 方 傳 統 藩 籬 發 展 出 不 同 於 調 性 音 樂 的 語 彙 本 節 就 巴 爾 托 克 慣 用 音 樂 風 格 語 法 的 角 度 切 入, 期 待 能 更 深 入 理 解 巴 爾 托 克 創 作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意 念 壹 調 性 巴 爾 托 克 的 調 式 理 論 基 礎 可 謂 根 植 於 匈 牙 利 以 及 東 歐 民 間 音 樂 的 系 統, 藉 由 研 究 民 間 音 樂 的 機 會, 巴 爾 托 克 發 現 鄉 間 民 謠 的 旋 律 大 多 是 由 教 會 調 式 以 及 源 自 於 東 方 的 五 聲 音 階 所 構 成, 有 別 於 西 方 的 大 小 調 音 階 系 統 ; 而 這 些 民 謠 旋 律 所 使 用 的 五 聲 音 階 教 會 調 式 以 及 某 些 具 有 類 似 東 方 特 色 ( 包 含 增 二 度 ) 的 音 階 ( 譜 例 2-3-1), 提 供 巴 爾 托 克 許 多 靈 感 並 逐 步 建 構 出 他 個 人 獨 特 的 調 式 理 論 在 他 的 藝 術 作 品 中, 調 性 大 多 是 以 調 性 中 心 多 調 式 (polymodality)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以 及 泛 音 列 音 階 (acoustic scale) 的 方 式 呈 現 譜 例 2-3-1 一 多 調 式 與 多 調 性 (polytonality) 巴 爾 托 克 以 教 會 調 式 為 基 礎 發 展 出 雙 調 式 (bi-modality) 或 多 調 式 的 創 作 語 法, 所 謂 的 多 調 式 是 指 兩 個 或 更 多 聲 部 的 音 樂 中, 21

不 同 自 然 音 調 性 的 同 時 應 用, 而 每 個 聲 部 皆 使 用 各 自 的 調 性 ; 若 只 有 兩 個 聲 部 則 只 涉 及 雙 調 式 而 多 調 式 與 多 調 性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多 調 式 僅 能 提 出 一 個 基 音, 而 多 調 性 則 可 提 出 若 干 個 調 性 中 心 23 巴 爾 托 克 嘗 試 將 兩 種 不 同 的 調 式 同 時 使 用, 例 如 以 C 為 基 音 的 利 地 安 (Lydian) 調 式 ( 譜 例 2-3-2) 和 弗 里 吉 安 (Phrygian) 調 式 ( 譜 例 2-3-3) 相 重 疊 的 結 果, 可 以 得 到 一 個 包 含 所 有 半 音 的 自 然 音 綜 合 音 階 ( 譜 例 2-3-4), 構 成 所 謂 的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 然 而 不 僅 僅 是 不 同 的 調 式 可 以 重 疊, 普 通 的 大 小 調 音 階 相 互 重 疊, 即 可 構 成 一 個 同 時 具 有 大 三 度 和 小 三 度 的 大 小 調 綜 合 音 階 ; 此 外, 旋 律 小 音 階 具 二 重 性 的 上 行 音 階 與 下 行 音 階 也 可 互 相 重 疊, 以 a 小 調 的 旋 律 小 音 階 為 例, 將 其 上 行 與 下 行 兩 種 音 階 形 式 重 疊, 便 會 產 生 F 和 #F G 和 #G 同 時 鳴 響 的 不 諧 和 音 響 效 果 譜 例 2-3-2 23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新 藝 術 音 樂 的 主 要 特 徵,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171-206 22

譜 例 2-3-3 譜 例 2-3-4 二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由 十 二 個 半 音 構 築 而 成 一 個 完 整 的 半 音 音 階 ( 譜 例 2-3-4), 每 個 音 級 的 地 位 均 是 平 等 且 獨 立 的 角 色, 由 於 每 個 音 級 中 所 有 具 升 降 記 號 的 音 都 是 該 調 式 的 自 然 音 級, 並 不 屬 於 變 化 音 級, 因 此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為 自 然 調 式 音 階 中 自 然 音 級 的 組 成 部 分 24 ; 在 此, 巴 爾 托 克 以 調 性 中 心 的 概 念 取 代 傳 統 的 大 小 調 概 念, 因 而 在 調 性 的 判 別 上 越 趨 模 糊 ; 因 此, 他 的 語 法 和 荀 白 克 非 調 性 (atonal) 的 十 二 音 列 體 系 不 同, 巴 爾 托 克 植 基 於 調 性 音 樂 的 基 礎, 但 已 徹 底 掙 脫 傳 統 大 小 調 的 枷 鎖, 創 造 出 嶄 新 的 聽 覺 效 果 三 泛 音 列 音 階 除 了 上 述 兩 種 調 性 理 論, 巴 爾 托 克 發 現 羅 馬 尼 亞 民 謠 經 常 出 現 兩 24 Ibid. 23

種 不 同 的 調 式 共 存 的 現 象, 在 這 些 民 謠 中, 利 地 安 調 式 被 放 置 在 較 低 的 位 置, 米 索 利 地 安 (Mixolydian) 調 式 則 被 安 排 在 較 高 的 聲 部, 而 巴 爾 托 克 即 以 這 兩 個 調 式 為 依 據, 發 展 出 泛 音 列 音 階 的 系 統 25 ( 譜 例 2-3-5) 音 階 中 # F 與 b B 兩 音 的 運 用, 將 西 洋 古 典 音 樂 導 音 上 行 至 主 音 的 功 能 減 弱, 並 改 變 了 聲 音 的 方 向 性, 製 造 調 性 上 的 模 糊 其 中, 本 論 文 所 探 討 的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也 使 用 了 泛 音 列 音 階 的 手 法 創 作 26 譜 例 2-3-5 雖 然 巴 爾 托 克 在 他 的 作 品 中 體 現 其 多 調 式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與 泛 音 列 音 階 的 創 作 手 法, 但 巴 爾 托 克 在 樂 曲 中 並 不 會 從 頭 至 尾 皆 使 用 同 一 種 手 法, 有 時 僅 會 在 音 樂 中 某 些 或 長 或 短 的 段 落 中 出 現, 有 時 甚 至 只 出 現 一 個 小 節, 因 此, 在 小 節 與 小 節 之 間, 甚 至 一 個 小 節 中 的 拍 與 拍 之 間, 都 可 能 出 現 手 法 上 的 變 更 27 貳 節 奏 旋 律 一 節 奏 25 Somfai, Laszlo. Bela Bartok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2. Ed. Stanley Sadie.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8, pp.205-218. 26 見 第 四 章 第 三 節 27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新 藝 術 音 樂 的 主 要 特 徵,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171-206 24

頻 繁 變 換 的 拍 號 (Changing Time Signatures) 不 對 稱 節 拍 (Asymmetric Meters) 複 節 拍 (polymeters) 以 及 附 點 節 奏 的 使 用, 均 為 巴 爾 托 克 常 用 的 節 奏 創 作 手 法, 而 頻 繁 變 換 的 拍 號 和 附 點 節 奏 等 節 奏 素 材 的 使 用, 均 受 到 民 間 音 樂 的 影 響, 因 此 將 留 待 第 三 章 再 行 討 論 ( 一 ) 不 對 稱 節 拍 巴 爾 托 克 已 不 再 拘 泥 於 2/2 3/4 4/4 和 6/8 等 傳 統 的 拍 號, 在 他 的 作 品 中 常 會 出 現 五 拍 子 或 七 拍 子 等 不 對 稱 的 節 拍 ( 譜 例 2-3-6), 有 時 也 會 出 現 如 譜 例 2-3-7 的 保 加 利 亞 型 節 奏 結 構 譜 例 2-3-6 譜 例 2-3-7 25

( 二 ) 複 節 拍 複 節 拍 意 謂 同 一 時 間 內 使 用 兩 種 或 兩 種 以 上 不 同 拍 子 的 手 法, 在 巴 爾 托 克 以 及 其 他 二 十 世 紀 作 曲 家 的 作 品 中, 常 可 發 現 此 種 方 法 的 應 用, 由 於 每 種 拍 子 的 重 音 位 置 不 同, 因 此 複 節 拍 的 使 用 能 製 造 出 聽 覺 上 拍 點 混 淆 的 效 果, 如 巴 爾 托 克 第 三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的 第 二 樂 章 即 可 發 現 複 節 拍 的 蹤 影 ( 譜 例 2-3-8) 譜 例 2-3-8 二 旋 律 在 巴 爾 托 克 的 作 品 中 可 以 發 現 他 擷 取 了 許 多 民 間 音 樂 的 旋 律, 作 為 自 己 創 作 素 材 的 來 源, 如 本 論 文 所 探 討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即 是 一 例 此 外, 他 也 常 使 用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構 築 出 半 音 旋 律, 例 如 第 四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中 的 第 二 樂 章, 即 出 現 一 段 建 立 於 調 式 半 音 體 系 上 的 半 音 旋 律 ( 譜 例 2-3-9) 而 巴 爾 托 克 的 旋 律 發 展 方 式, 也 沿 用 26

了 重 複 再 現 模 進 和 倒 影 等 傳 統 的 手 法, 並 衍 生 出 主 題 旋 律 音 域 擴 28 展 的 創 作 手 法 譜 例 2-3-9 28 指 將 變 音 音 級 的 進 行 向 自 然 音 體 系 方 面 伸 展 擴 大, 因 而 形 成 音 域 的 擴 展 27

第 三 章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概 述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folk music) 的 研 究 大 約 興 起 於 十 九 世 紀 29, 由 於 當 時 民 族 主 義 的 盛 行, 使 得 許 多 學 者 紛 紛 投 入 整 理 與 採 集 民 間 音 樂 (folk music) 的 工 作, 但 初 期 的 研 究 大 多 由 非 音 樂 專 業 人 士 所 進 行, 因 此 在 學 術 上 的 價 值 與 可 信 度 並 不 高 30, 直 到 巴 爾 托 克 和 高 大 宜 的 出 現, 才 開 始 系 統 化 的 研 究 匈 牙 利 的 民 間 音 樂 並 加 以 整 理 分 析, 為 後 人 留 下 豐 富 的 參 考 文 獻 資 料 本 章 分 三 節 探 討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第 一 節 自 匈 牙 利 的 歷 史 與 地 理 背 景 介 紹 民 俗 音 樂 的 源 流 與 發 展, 第 二 節 探 討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類 型 與 風 格, 並 概 略 介 紹 鄰 近 東 歐 民 俗 音 樂 與 其 裙 帶 關 係, 第 三 節 介 紹 作 曲 家 如 何 將 這 些 民 俗 音 樂 的 素 材 轉 化 運 用 在 其 音 樂 創 作 上 第 一 節 意 義 與 發 展 欲 探 討 匈 牙 利 的 民 俗 音 樂, 必 須 先 釐 清 民 俗 音 樂 的 概 念, 再 29 Sarosi, Balint. Folk Music Hungar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8. p. 803. 30 Hamish Milne( 哈 密 許. 麥 恩 ), 巴 爾 托 克 (Bartok), 頁 28 28

依 此 概 念 探 討 民 間 音 樂 在 匈 牙 利 的 發 展, 因 此 本 節 分 兩 部 分 介 紹 匈 牙 利 的 民 俗 音 樂, 第 一 部 分 探 討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定 義, 並 確 立 主 要 研 究 的 部 份, 第 二 部 份 就 匈 牙 利 的 地 理 和 歷 史 背 景, 探 討 民 間 音 樂 在 匈 牙 利 的 源 流 與 發 展 壹 意 義 欲 探 討 匈 牙 利 的 民 俗 音 樂, 必 須 先 釐 清 民 間 音 樂 的 概 念, 民 間 音 樂 一 詞 的 涵 義 相 當 廣 泛, 在 巴 爾 托 克 發 表 的 農 民 音 樂 對 現 代 專 業 音 樂 的 影 響 一 文 中 提 到 : 民 間 音 樂 包 含 兩 種 因 素 : 一 方 面 是 群 眾 性 的 專 業 音 樂, 也 就 是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 另 一 方 面 是 鄉 村 的 民 間 音 樂, 也 叫 做 農 民 音 樂 (peasant music) 至 少 東 歐 的 民 間 音 樂 是 這 樣 上 述 這 段 話 清 楚 的 說 明 了 民 間 音 樂 的 定 義, 而 我 們 也 依 此 將 匈 牙 利 的 民 間 音 樂 分 為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和 鄉 村 的 民 間 音 樂 兩 個 概 念 分 別 加 以 研 究 在 巴 爾 托 克 的 同 篇 文 章 中 也 提 到 所 謂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是 指 : 曲 調 的 結 構 比 較 簡 單, 由 上 層 社 會 的 音 樂 愛 好 者 所 創 作 並 且 也 流 行 於 這 一 社 會 階 層 的 音 樂, 我 們 稱 之 為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農 民 一 般 地 不 懂 得 這 種 音 樂 ; 如 果 他 們 學 會 這 種 音 樂, 那 也 要 在 很 久 以 後, 並 且 是 通 過 這 一 階 層 的 人 而 學 會 的 29

而 鄉 村 的 民 間 音 樂 則 有 廣 義 和 狹 義 之 分, 所 謂 廣 義 的 鄉 村 民 間 音 樂 為 : 現 在 或 過 去 流 行 於 農 民 階 層 的 全 部 歌 曲, 也 是 農 民 的 音 樂 感 的 自 發 表 現 31 然 而 今 日 我 們 所 使 用 的 農 民 音 樂 一 詞, 多 指 狹 義 的 農 民 音 樂 而 言, 巴 爾 托 克 也 為 狹 義 的 農 民 音 樂 做 出 以 下 的 解 釋 : 狹 義 地 說, 農 民 音 樂 是 許 多 曲 調 的 整 體, 這 些 曲 調 屬 於 一 種 或 多 種 性 質 相 同 的 風 格 換 句 話 說, 在 格 調 上 和 結 構 上 相 類 似 的 大 量 的 旋 律 構 成 了 農 民 音 樂 這 一 類 音 樂 是 農 民 音 樂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它 和 群 眾 性 的 專 業 音 樂 大 有 區 別, 也 比 後 者 大 為 可 貴 所 以 在 某 些 國 家 中, 近 來 對 專 業 音 樂 有 著 重 大 影 響 的 正 是 這 種 農 民 音 樂 以 上 我 們 引 用 巴 爾 托 克 的 論 述 闡 明 匈 牙 利 城 市 民 間 音 樂 和 農 民 音 樂 的 定 義, 而 本 文 也 以 此 意 涵 作 為 探 討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核 心 概 念 雖 然 民 間 音 樂 包 含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和 農 民 音 樂 兩 種 層 次, 但 實 際 上, 由 於 匈 牙 利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受 到 許 多 外 來 因 素 的 影 響, 因 此, 很 多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已 經 喪 失 了 馬 札 兒 族 (Magyars) 原 始 的 音 樂 特 質, 相 對 來 說, 鄉 村 的 民 間 音 樂 因 為 較 少 受 到 外 來 文 化 的 影 響, 仍 然 保 有 其 原 始 的 本 質, 所 以, 農 民 音 樂 可 謂 是 最 純 粹 的 民 俗 音 樂 32 ; 綜 上 所 述, 本 文 將 以 農 民 音 樂 為 主 軸, 城 市 的 民 間 音 樂 為 輔, 探 討 匈 牙 利 的 民 俗 音 樂 本 質 31 巴 爾 扥 克, 農 民 音 樂 對 現 代 專 業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53 32 Sarosi, Balint. Folk Music Hungar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8. p. 803. 30

貳 發 展 民 間 音 樂 來 自 於 人 民 生 活 最 直 接 的 表 現, 而 民 間 音 樂 的 形 成 更 是 與 其 所 屬 的 地 理 環 境 和 文 化 歷 史 背 景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研 究, 在 十 九 世 紀 之 前 並 不 被 重 視, 因 此 在 文 獻 上 的 記 錄 並 不 多 33, 十 九 世 紀 民 族 主 義 興 起, 許 多 學 者 開 始 投 入 研 究 民 間 音 樂 的 工 作, 在 匈 牙 利 地 區, 由 於 歷 史 政 治 環 境 的 變 遷 和 種 族 結 構 的 多 元 性 34, 使 得 匈 牙 利 和 鄰 近 東 歐 民 族 的 民 俗 音 樂 產 生 相 互 交 流 的 影 響, 因 此 本 節 經 由 了 解 匈 牙 利 的 地 理 環 境 和 歷 史 背 景, 探 討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源 流 與 發 展 一 地 理 環 境 與 歷 史 背 景 匈 牙 利 位 於 中 歐 的 一 處 平 原 上, 西 鄰 奧 地 利, 東 接 羅 馬 尼 亞, 多 瑙 河 流 穿 西 北 方 與 捷 克 交 界, 南 邊 則 與 南 斯 拉 夫 克 羅 埃 西 亞 和 斯 洛 文 尼 亞 (Slovenia) 接 壤 ( 圖 1) 大 約 於 西 元 九 世 紀 末, 居 住 於 烏 拉 山 (Ural Mountains) 西 側 的 馬 札 兒 族 向 西 遷 徙 至 此 定 居, 隨 後 於 西 元 十 一 世 紀 初 建 國 ; 十 六 世 紀, 鄂 圖 曼 土 耳 其 帝 國 入 侵 匈 牙 利, 匈 牙 利 戰 敗, 從 此 匈 牙 利 淪 入 土 耳 其 的 控 制 達 一 百 五 十 年 之 久, 直 到 十 七 世 紀 33 Sarosi, Balint. Folk Music Hungar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8. p. 803. 34 匈 牙 利 境 內 除 馬 札 兒 人 之 外, 尚 住 有 羅 馬 尼 亞 斯 洛 伐 克 等 民 族 31

末, 匈 牙 利 才 自 土 耳 其 人 手 中 奪 回 失 去 的 領 土, 但 隨 即 又 落 入 奧 國 哈 布 斯 堡 王 朝 的 統 治 達 兩 百 年 之 久 35 圖 1 匈 牙 利 地 圖 ( 摘 自 匈 牙 利 貿 易 辦 事 處 網 站,2004) 在 奧 國 統 治 期 間, 匈 牙 利 依 然 不 斷 出 現 反 奧 的 抗 爭,1867 年, 匈 牙 利 與 奧 地 利 簽 下 奧 匈 協 定 (Ausgleich), 建 立 了 所 謂 雙 重 軍 政 (Dual Monarchy) 的 奧 匈 帝 國, 此 時 的 奧 匈 帝 國 共 統 治 了 十 一 個 民 族 36, 種 族 結 構 非 常 複 雜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結 束 後, 奧 匈 帝 國 瓦 解, 匈 牙 利 成 為 一 個 獨 立 國 家, 但 原 隸 屬 其 境 內 的 外 西 凡 尼 亞 (Transylvania) 和 斯 洛 伐 克 (Slovakia) 也 分 別 被 併 入 鄰 近 的 羅 馬 尼 亞 和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35 36 許 鐘 榮 主 編, 國 民 樂 派 的 舵 手, 頁 184 汪 宇 琪, 巴 爾 托 克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的 創 作 背 景 與 作 曲 手 法, 頁 6 32

等 新 興 國 家 在 如 此 地 理 環 境 和 歷 史 背 景 下 所 孕 育 出 的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不 但 受 到 鄰 近 民 族 的 民 俗 音 樂 影 響, 也 相 對 的 對 其 他 民 族 的 民 間 音 樂 產 生 交 互 作 用, 使 得 匈 牙 利 的 民 間 音 樂 在 風 格 上 呈 現 出 豐 富 的 多 樣 性 二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源 流 與 發 展 匈 牙 利 是 歐 洲 中 唯 一 一 個 以 東 方 族 系 民 族 為 主 要 居 民 的 國 家 37, 其 後 又 受 到 土 耳 其 和 奧 國 哈 布 斯 堡 王 朝 的 統 治, 因 此 在 匈 牙 利 的 民 間 音 樂 中, 除 了 本 身 源 自 於 東 方 民 族 的 特 質 外, 也 能 見 到 西 歐 土 耳 其 和 其 他 東 歐 鄰 近 民 族 的 影 響 受 奧 國 統 治 期 間, 匈 牙 利 在 音 樂 文 化 上 幾 乎 成 為 哈 布 斯 堡 王 朝 的 附 庸, 許 多 貴 族 聘 請 奧 地 利 或 日 耳 曼 的 樂 手 組 成 樂 團, 因 而 在 匈 牙 利 建 立 起 一 個 本 質 上 屬 於 德 奧 樂 風 的 傳 統,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就 數 海 頓 (Josef Haydn, 1732-1809), 他 曾 於 艾 斯 特 哈 吉 親 王 (Prince Miklos Esterhazy) 宮 廷 中 服 務 多 年, 在 任 職 期 間, 海 頓 在 許 多 作 品 中 採 用 了 當 時 在 匈 牙 利 流 行 已 久 的 吉 普 賽 (Gypsy) 提 琴 音 樂 素 材, 而 海 頓 的 出 現 也 喚 醒 了 匈 牙 利 人 對 本 土 音 樂 的 覺 醒 38 37 見 本 章 第 一 節 地 理 環 境 與 歷 史 背 景, 馬 札 兒 族 自 亞 洲 遷 徙 至 中 歐 建 國 並 發 展 至 今 38 Hamish Milne( 哈 密 許. 麥 恩 ), 巴 爾 托 克 (Bartok), 頁 10 33

在 十 九 世 紀 之 前, 由 於 缺 乏 適 當 的 器 材 和 音 樂 專 業 人 士 的 參 與, 有 關 農 民 音 樂 的 文 獻 紀 錄 並 不 豐 富, 但 仍 然 有 少 數 的 民 謠 旋 律 被 紀 錄 出 版, 據 文 獻 記 載, 十 八 世 紀 時 曾 經 出 版 了 幾 百 首 混 入 民 歌 風 格 的 藝 術 歌 曲, 但 這 些 歌 曲 由 於 記 譜 上 的 缺 陷, 都 無 法 成 為 科 學 研 究 的 材 料 ; 民 俗 學 家 貝 拉. 維 卡 (Bela Vikar, 1859~1945) 在 1896 年 率 先 使 用 捲 筒 機 搜 集 匈 牙 利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他 總 共 搜 集 到 一 千 五 百 首 匈 牙 利 農 民 曲 調 39, 之 後, 許 多 人 追 隨 他 的 腳 步 投 入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研 究, 繼 之 而 起 的 有 高 大 宜 巴 爾 托 克 萊 塔 (Laszlo Lajtha) 和 莫 納 (Antal Molnar) 等 人, 所 以, 至 1920 年 時, 總 共 搜 集 到 大 約 七 千 首 的 農 民 曲 調 ( 包 含 各 種 變 體 ) 40 現 代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的 研 究 源 起 於 巴 爾 托 克 和 高 大 宜 兩 位 音 樂 家, 他 們 依 據 歷 史 文 化 和 地 理 環 境 等 因 素 有 計 畫 的 採 集 各 地 的 民 謠, 其 中 高 大 宜 專 注 於 匈 牙 利 本 土 的 民 間 音 樂 研 究, 巴 爾 托 克 則 除 了 研 究 匈 牙 利 本 土 的 民 間 音 樂 之 外, 還 把 研 究 範 圍 擴 展 至 鄰 近 的 斯 洛 伐 克 烏 克 蘭 和 羅 馬 尼 亞 等 國 家, 最 遠 甚 至 到 達 北 非 和 小 亞 細 亞 等 地 ; 他 們 整 理 採 集 到 的 民 謠 旋 律, 把 不 同 地 區 和 不 同 民 族 的 民 間 音 樂 材 料 進 行 39 巴 爾 扥 克,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71-96 40 Ibid. 34

研 究 和 分 類, 進 行 比 較 音 樂 民 俗 學 的 研 究 41, 以 期 探 討 匈 牙 利 和 各 民 族 民 間 音 樂 間 的 繼 承 關 係 和 交 流 情 形 依 據 巴 爾 托 克 和 高 大 宜 等 人 所 做 的 研 究, 他 們 發 現 匈 牙 利 的 民 謠 旋 律 大 致 上 受 到 兩 種 文 化 的 影 響, 一 種 保 留 了 一 千 多 年 以 前 源 自 於 東 方 的 古 老 風 格, 稱 為 古 類 型 42 ; 另 一 種 則 是 受 到 西 歐 藝 術 音 樂 影 響, 大 約 自 十 九 世 紀 下 半 葉 才 開 始 發 展 的 新 風 格, 稱 為 新 類 型 43 有 關 古 類 型 和 新 類 型 的 特 色 與 風 格 則 留 待 下 節 再 做 深 入 探 討 41 巴 爾 扥 克, 匈 牙 利 音 樂 民 俗 學 的 研 究,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44-45 42 Sarosi, Balint. Folk Music Hungar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Vol. 8. p. 805 43 巴 爾 扥 克,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巴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71-96 35

第 二 節 類 型 與 風 格 將 所 有 搜 集 到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曲 調 經 由 整 理 分 析 之 後, 巴 爾 托 克 提 出 匈 牙 利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大 約 可 分 為 三 種 類 型, 第 一 種 是 古 老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風 格 的 曲 調, 第 二 種 是 新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風 格 的 曲 調, 第 三 種 是 沒 有 統 一 風 格 的 曲 調 在 三 種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中, 由 於 匈 牙 利 文 每 個 詞 的 第 一 音 節 皆 是 重 讀 音 的 關 係, 因 此 大 部 分 的 音 樂 都 是 以 強 拍 起 拍 的 原 則 作 為 基 本 的 節 奏 基 礎 44, 以 下 就 各 類 型 農 民 音 樂 探 討 其 風 格 與 特 色 並 進 行 分 析 比 較 壹 古 老 的 農 民 音 樂 風 格 的 曲 調 此 類 型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保 留 了 馬 札 兒 族 源 自 於 東 方 民 族 的 古 老 風 格, 並 無 受 到 外 來 文 化 的 影 響, 因 此 可 謂 是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獨 有 的 產 物 45, 這 類 型 的 曲 調 最 主 要 的 風 格 可 分 為 下 列 數 點 : 一 大 多 呈 現 自 由 朗 誦 式 (Parlando-Rubato) 的 節 奏 古 老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大 多 數 都 是 以 自 由 朗 誦 式 的 節 奏 進 行 的, 且 44 45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79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音 樂 民 俗 學 的 研 究,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45 36

一 句 大 概 可 分 為 八 個 音 節 六 個 音 節 或 十 二 個 音 節 ( 譜 例 3-2-1); 但 有 些 每 句 八 個 音 節 六 個 音 節 或 七 個 音 節 的 曲 調 則 是 按 刻 板 節 奏 (Tempo Giusto) 的 形 式 進 行 ( 譜 例 3-2-2), 這 類 使 用 刻 板 節 奏 的 曲 調 則 大 部 分 都 是 做 為 舞 蹈 伴 奏 音 樂 之 用 46 譜 例 3-2-1 譜 例 3-2-2 46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81 37

二 使 用 沒 有 半 音 的 五 聲 音 階 ( 譜 例 3-2-3) 譜 例 3-2-3 三 平 行 等 距 四 行 詩 ( 譜 例 3-2-3) 貳 新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風 格 的 曲 調 新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大 約 自 十 九 世 紀 下 半 葉 開 始 發 展, 由 於 受 到 西 歐 音 樂 以 及 匈 牙 利 民 間 藝 術 音 樂 (popular art song) 的 影 響, 在 此 種 風 格 的 旋 律 中, 能 感 受 到 西 歐 大 小 調 音 階 系 統 的 痕 跡, 但 究 其 根 本 仍 植 基 於 古 老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五 聲 音 階 與 五 度 結 構 對 稱 的 形 式 ; 隨 著 時 間 的 推 移, 新 風 格 中 充 滿 歡 樂 與 活 潑 節 奏 的 曲 調 受 到 許 多 年 輕 農 民 的 歡 迎, 並 逐 漸 流 傳 至 鄰 近 的 斯 洛 伐 克 和 魯 塞 尼 亞 38

(Ruthenian) 等 地 區 新 的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風 格 曲 調 主 要 的 特 色 大 致 可 歸 納 為 下 列 數 點 : 一 大 多 呈 現 有 點 刻 板 的 節 奏 新 風 格 曲 調 的 節 奏 不 若 古 風 格 般 自 由, 大 部 分 都 被 規 範 以 固 定 節 奏 的 形 式 出 現, 且 具 有 所 謂 附 點 調 整 (dotted adjustable) 的 舞 蹈 節 奏 47 ( 譜 例 3-2-4) 譜 例 3-2-4 二 旋 律 結 構 形 式 明 確 完 整 的 旋 律 組 織 結 構 是 新 風 格 曲 調 最 顯 著 的 特 徵, 據 推 測 應 該 是 受 到 西 歐 音 樂 的 影 響, 這 類 型 曲 調 依 其 旋 律 結 構 形 式 大 致 上 可 區 分 為 AABA AA 5 BA A A 5 A 5 A 和 ABBA 等 四 種 類 型,A 5 表 示 將 A 樂 句 47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音 樂 民 俗 學 的 研 究,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45 39

提 高 五 度 重 覆, 其 旋 律 結 構 模 式 如 下 : ( 一 ) AABA( 譜 例 3-2-5) 譜 例 3-2-5 ( 二 ) AA 5 BA( 譜 例 3-2-6) 譜 例 3-2-6 40

( 三 ) A A 5 A 5 A( 譜 例 3-2-7) 譜 例 3-2-7 ( 四 ) ABBA( 譜 例 3-2-8) 譜 例 3-2-8 41

三 七 聲 音 階 (heptatonic scale) 的 使 用 新 風 格 曲 調 在 調 式 的 使 用 上 常 以 七 聲 音 階 的 形 式 出 現, 最 常 使 用 的 調 式 包 含 了 多 里 安 (Dorian) 伊 奧 利 安 (Aeolian) 和 米 索 利 地 安 (Mixolydian) 等 教 會 調 式, 在 多 里 安 和 伊 奧 利 安 的 曲 調 中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如 果 將 輔 助 的 或 是 不 重 讀 的 音 省 略 之 後 會 呈 現 出 古 老 的 五 聲 音 階 調 式 ( 譜 例 3-2-9), 因 此 使 用 多 里 安 和 伊 奧 利 安 調 式 的 民 謠 旋 律 實 源 自 於 古 風 格 曲 調 的 五 聲 音 階 系 統 48 ; 此 外, 由 於 受 到 西 方 藝 術 音 樂 的 影 響, 也 發 展 出 大 調 音 階 形 式 的 曲 調 49 ( 譜 例 3-2-10), 而 有 時 則 是 教 會 調 式 和 大 調 音 階 會 在 同 一 首 曲 調 中 混 合 使 用 ( 譜 例 3-2-11), 偶 爾 也 會 出 現 小 調 音 階 的 曲 調, 但 此 種 情 況 較 為 少 見 48 Kodaly, Zoltan: Folk Music of Hungary. p. 69. 49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90 42

譜 例 3-2-9 譜 例 3-2-10 43

譜 例 3-2-11 G 音 上 的 利 地 安 調 式 和 C 大 調 混 合 使 用 參 沒 有 統 一 風 格 的 曲 調 這 類 型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並 沒 有 顯 示 出 統 一 的 風 格, 常 常 以 四 句 的 詩 節 形 式 出 現, 但 每 句 的 音 節 數 目 並 不 固 定, 大 部 分 都 是 受 到 外 來 文 化 因 素 影 響 後 的 產 物, 因 而 這 類 型 曲 調 並 不 具 有 如 古 老 的 和 新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明 顯 的 風 格 特 徵, 因 此 我 們 將 這 類 型 的 曲 調 歸 類 於 沒 有 統 一 風 格 的 曲 調 44

第 三 節 素 材 的 應 用 在 西 歐 藝 術 音 樂 裡, 一 直 都 能 見 到 民 俗 音 樂 的 影 響 50, 但 直 到 十 九 世 紀, 民 間 音 樂 才 開 始 對 西 歐 藝 術 音 樂 產 生 深 遠 的 影 響, 許 多 作 曲 家 開 始 有 意 識 的 將 民 間 音 樂 素 材 納 入 自 己 的 作 品 當 中, 而 之 後 出 現 的 史 麥 塔 納 (Bedrich Smetana, 1824-1884) 德 弗 札 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葛 利 格 (Edvard Grieg, 1843-1907) 等 國 民 樂 派 作 曲 家 的 作 品 中 也 展 現 了 濃 厚 的 民 族 色 彩 51 然 而 這 些 作 曲 家 並 沒 有 注 意 到 群 眾 性 的 專 業 音 樂 52 與 純 民 間 音 樂 53 有 何 差 別, 因 此 在 他 們 作 品 中 所 展 現 的 民 族 色 彩 有 許 多 是 來 自 於 城 市 中 群 眾 性 的 專 業 音 樂, 並 不 全 然 屬 於 純 民 間 音 樂 的 範 疇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末 和 二 十 世 紀 初, 開 始 有 人 針 對 農 民 音 樂 進 行 深 入 專 業 的 探 討, 這 時 真 正 民 間 音 樂 才 開 始 對 高 級 藝 術 音 樂 產 生 勢 不 可 擋 的 影 響 54 ; 在 匈 牙 利, 由 於 有 許 多 專 家 學 者 的 努 力, 使 得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搜 集 已 經 達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數 量, 透 過 巴 爾 扥 克 和 高 大 宜 等 人 的 分 析 研 究 後, 對 於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素 50 如 貝 多 芬 田 園 交 響 曲 中 第 一 樂 章 的 第 一 主 題 原 來 是 一 首 南 斯 拉 夫 的 舞 曲 --- 巴 爾 托 克, 農 民 音 樂 對 現 代 專 業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57 51 巴 爾 托 克, 民 間 音 樂 對 現 代 藝 術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24 52 意 即 城 市 中 所 流 傳 的 民 間 音 樂, 並 非 原 始 的 農 民 音 樂 53 意 同 農 民 音 樂 54 巴 爾 托 克, 民 間 音 樂 對 現 代 藝 術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25 45

材 也 逐 漸 有 了 清 晰 的 輪 廓, 作 曲 家 利 用 西 歐 藝 術 音 樂 的 創 作 技 法 結 合 農 民 音 樂 的 素 材, 使 之 內 化 為 自 己 的 語 言 應 用 在 藝 術 音 樂 的 創 作 上, 因 而 產 生 匈 牙 利 的 新 藝 術 音 樂, 而 作 曲 家 們 如 何 將 農 民 音 樂 素 材 轉 化 應 用 於 其 創 作 中 即 成 為 本 節 研 究 之 重 點 在 本 章 第 二 節 中 已 概 略 介 紹 過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的 類 型 與 風 格, 接 著 我 們 將 這 些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的 素 材 分 為 曲 式 旋 律 節 奏 和 調 性 等 幾 個 部 分, 探 討 這 些 素 材 如 何 應 用 在 藝 術 音 樂 的 創 作 上 壹 曲 式 源 自 於 匈 牙 利 城 市 民 間 音 樂 的 維 邦 可 舞 曲 (verbunkos) 和 查 爾 達 斯 舞 曲 (csárdás) 的 曲 式 常 被 作 曲 家 們 套 用 在 自 己 的 作 品 中, 這 兩 種 舞 曲 的 曲 式 十 分 相 似, 均 是 由 緩 慢 (lassu) 的 導 入 部 加 上 快 速 (friss) 的 段 落 所 構 成, 舞 曲 中 切 分 音 和 附 點 節 奏 的 使 用, 顯 露 出 濃 厚 的 吉 普 賽 音 樂 風 格 ; 李 斯 特 的 匈 牙 利 狂 想 曲 (Hungarian Rhapsodies) 以 及 舒 伯 特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布 拉 姆 斯 拉 威 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 巴 爾 托 克 和 高 大 宜 等 人 都 曾 採 用 這 種 慢 - 快 的 舞 曲 曲 式 譜 曲 55 55 Weissmann/R, John S.. Verbunkos.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19. pp. 629-630 46

貳 旋 律 許 多 作 曲 家 在 創 作 時 常 會 借 用 農 民 音 樂 的 旋 律 作 為 音 樂 的 主 題, 依 據 巴 爾 托 克 的 研 究, 作 曲 家 使 用 民 間 音 樂 旋 律 的 手 法 大 略 可 分 為 下 列 三 種 類 型 56 : 一 以 民 間 音 樂 旋 律 為 主 體 在 這 類 型 的 作 品 中, 民 間 音 樂 旋 律 是 最 重 要 的 部 份, 作 曲 家 引 用 民 間 音 樂 的 曲 調, 為 其 配 上 伴 奏, 樂 曲 的 前 奏 尾 奏 和 過 門 均 被 視 為 次 要 的 部 份, 如 巴 爾 托 克 的 羅 馬 尼 亞 民 間 舞 曲 (Romanian Folk Dances) 即 為 此 類 作 品 ( 譜 例 3-3-1), 這 類 作 品 多 被 歸 類 為 民 間 音 樂 的 改 編 曲 譜 例 3-3-1 56 巴 爾 托 克, 現 代 匈 牙 利 藝 術 音 樂 與 民 間 音 樂 的 關 係,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151 47

二 民 間 音 樂 曲 調 被 視 為 次 要 的 嵌 入 物 這 一 類 的 作 品 恰 巧 與 第 一 種 類 型 相 反, 在 此 農 民 曲 調 被 視 為 次 要 的 嵌 入 物, 其 餘 圍 繞 或 支 持 農 民 音 樂 旋 律 的 東 西 則 成 為 作 品 中 的 主 要 部 分 57 三 民 間 音 樂 旋 律 被 視 為 一 種 使 用 的 素 材 在 這 類 作 品 中,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被 作 曲 家 視 為 一 種 創 作 的 素 材, 由 於 作 曲 家 已 能 熟 練 的 掌 握 農 民 音 樂 的 語 言, 因 此 作 曲 家 可 以 不 使 用 農 民 的 曲 調 也 不 模 仿 它, 便 可 創 作 出 與 農 民 音 樂 相 同 的 氣 氛 的 作 品 58 參 節 奏 一 附 點 節 奏 的 使 用 匈 牙 利 和 東 歐 民 間 音 樂 中 最 顯 著 的 節 奏 特 徵 為 附 點 節 奏 的 使 用, 這 種 附 點 節 奏 主 要 是 以 和 三 種 節 奏 型 組 合 而 成, 其 中 第 一 種 具 有 短 音 值 的 重 音 和 長 音 值 的 非 重 音, 是 最 重 要 的 一 種, 正 是 這 種 節 奏 型 構 成 許 多 匈 牙 利 樂 曲 中 為 人 所 熟 知 的 粗 獷 節 奏 ; 而 上 述 三 種 節 奏 型 又 能 組 合 成 以 下 幾 種 不 同 的 節 奏 型 態 ( 譜 例 3-3-2): 57 58 巴 爾 托 克, 農 民 音 樂 對 現 代 專 業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58 巴 爾 托 克, 農 民 音 樂 對 現 代 專 業 音 樂 的 影 響,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60 48

譜 例 3-3-2 1. 2. 3. 4. 5. 6. 7. 8. 在 李 斯 特 第 十 四 號 匈 牙 利 狂 想 曲 (Hungarian Rhapsody No.14) 的 第 一 主 題 本 論 文 所 探 討 的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以 及 許 多 具 有 匈 牙 利 風 格 的 音 樂 作 品 中, 都 能 見 到 作 曲 家 將 這 種 節 奏 素 材 運 用 於 其 作 品 中 然 而 如 譜 例 3-3-3 的 節 奏 型 組 合 卻 極 為 罕 見, 據 推 測 大 概 是 這 種 蹣 跚 的 節 奏 型 與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情 感 不 相 符, 因 此 在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中 總 是 盡 量 的 迴 避 不 使 用 此 種 反 匈 牙 利 的 節 奏 型 59 ( anti-hungarian pattern), 但 這 並 不 代 表 反 匈 牙 利 的 節 奏 型 是 完 全 被 禁 止 的, 在 一 些 受 到 流 行 藝 術 音 樂 或 是 西 歐 藝 術 音 樂 影 響 的 曲 調 中, 我 們 仍 能 發 現 此 種 節 奏 型 的 存 在, 例 如 布 拉 姆 斯 第 一 號 匈 牙 利 舞 曲 (Hungarian Dance No.1) 的 開 頭 四 小 節 即 是 以 此 種 反 匈 牙 利 的 節 奏 型 為 動 機 所 創 作 的 ( 譜 例 3-3-4) 譜 例 3-3-3 59 巴 爾 托 克, 匈 牙 利 新 藝 術 音 樂 的 主 要 特 徵, 巴 爾 托 克 論 文 書 信 選, 頁 171-206 49

譜 例 3-3-4 二 變 態 拍 子 的 使 用 在 某 些 刻 板 節 奏 的 農 民 音 樂 曲 調 中, 偶 爾 也 會 變 換 拍 子, 作 曲 家 們 被 這 樣 的 特 質 吸 引, 開 始 在 自 己 的 作 品 中 運 用 相 同 的 手 法, 如 巴 爾 托 克 第 一 號 弦 樂 四 重 奏 的 第 二 樂 章 ( 譜 例 3-3-5) 和 歌 劇 藍 鬍 子 的 城 堡 中 都 大 量 的 使 用 這 種 變 態 拍 子 的 手 法, 甚 至 連 匈 牙 利 以 外 的 作 曲 家 也 使 用 同 樣 的 手 法, 最 著 名 的 例 子 即 為 史 特 拉 汶 斯 基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的 春 之 祭 (The Rite of Spring)( 譜 例 3-3-6), 而 這 種 拍 號 變 化 頻 繁 的 趨 向 也 成 為 二 十 世 紀 音 樂 寫 作 的 國 際 性 特 徵 50

譜 例 3-3-5 51

譜 例 3-3-6 肆 調 性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是 建 立 在 調 性 的 基 礎 之 上 的, 但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調 性 卻 不 能 用 一 般 大 小 調 音 階 的 意 義 加 以 詮 釋, 這 是 由 於 農 民 音 樂 中 使 用 了 大 量 的 五 聲 音 階 和 教 會 調 式, 而 我 們 也 可 以 在 巴 爾 托 克 和 高 大 宜 的 作 品 中 發 現 民 間 音 樂 調 式 對 他 們 作 品 所 產 生 的 影 響 一 五 聲 音 階 的 使 用 沒 有 半 音 的 五 聲 音 階, 由 於 缺 乏 某 些 音 級 而 具 有 一 種 獨 特 的 跳 進, 因 此 以 五 聲 音 階 創 作 的 旋 律 便 增 添 了 一 種 特 殊 具 古 風 的 色 彩, 並 且 模 糊 大 小 調 的 調 性, 例 如 高 大 宜 在 作 品 詩 篇 (Psalmus hungaricus) 中 的 主 要 主 題 ( 譜 例 3-3-7) 即 受 到 五 聲 音 階 的 影 響 52

譜 例 3-3-7 53

二 教 會 調 式 的 使 用 在 巴 爾 托 克 的 作 品 中 常 能 發 現 以 教 會 調 式 創 作 的 旋 律 主 題 或 片 段, 如 譜 例 3-3-8 即 是 巴 爾 托 克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中 以 利 地 安 調 式 所 創 作 的 一 段 主 題 譜 例 3-3-8 54

第 四 章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之 音 樂 分 析 第 一 節 創 作 背 景 巴 爾 托 克 一 生 中 共 為 小 提 琴 寫 過 兩 首 狂 想 曲, 而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均 完 成 於 一 九 二 八 年, 分 別 題 獻 給 當 代 兩 位 匈 牙 利 著 名 的 小 提 琴 演 奏 家, 其 中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題 獻 給 約 瑟 夫. 西 格 提 (Joseph Szigeti, 1892-1973),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題 獻 給 佐 坦. 徹 克 利 (Zoltan Szekely, 1903-) 巴 爾 托 克 與 這 兩 位 小 提 琴 家 均 有 著 深 厚 的 友 誼 和 密 切 的 合 作 關 係, 徹 克 利 曾 經 在 一 九 二 六 年 將 巴 爾 托 克 的 作 品 羅 馬 尼 亞 民 間 舞 曲 改 編 為 鋼 琴 和 小 提 琴 的 演 奏 版 本, 西 格 提 則 是 於 一 九 二 七 年 將 他 的 鋼 琴 曲 給 孩 子 們 (For Children) 中 的 幾 個 樂 章 重 新 編 排 演 出, 而 巴 爾 托 克 或 許 是 為 了 感 謝 這 兩 位 小 提 琴 家 對 於 推 廣 他 的 作 品 所 做 的 努 力, 也 或 許 是 由 於 他 和 這 兩 位 小 提 琴 家 之 間 深 厚 的 情 誼, 因 此 巴 爾 托 克 在 一 九 二 八 年 完 成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並 將 其 題 獻 給 西 格 提 與 徹 克 利 60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原 先 的 版 本 是 由 鋼 琴 伴 奏 的 小 提 琴 獨 奏 小 60 Lampert, Vera. Violin Rhapsodies The Bela Bartok Companion. pp. 278-284. 55

品, 但 為 了 使 這 兩 首 樂 曲 能 適 應 不 同 編 制 的 演 出, 巴 爾 托 克 之 後 也 將 這 兩 首 樂 曲 分 別 改 編 為 由 管 絃 樂 團 伴 奏 的 小 提 琴 獨 奏 樂 曲, 而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甚 至 還 出 現 了 大 提 琴 獨 奏 和 鋼 琴 伴 奏 的 版 本, 他 曾 在 一 九 二 八 年 八 月 二 十 六 日 寫 給 母 親 的 信 中 提 到 : 在 這 個 夏 天 我 又 勤 奮 的 創 作 了 一 些 東 西 : 一 首 大 約 十 二 分 鐘 由 鋼 琴 伴 奏 的 小 提 琴 小 品 這 首 作 品 是 由 民 謠 舞 曲 所 改 編 的 ; 我 稍 後 會 將 他 再 編 為 管 弦 樂 的 版 本, 也 就 是 說, 我 會 將 它 改 編 為 用 管 弦 樂 伴 奏 之 後 我 想 要 將 這 整 個 東 西 改 寫 為 由 鋼 琴 伴 奏 的 大 提 琴 小 品 61 但 當 時 巴 爾 托 克 並 未 依 照 原 訂 計 畫 進 行 改 編 的 工 作, 在 接 下 來 的 幾 個 星 期, 他 創 作 了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並 在 十 月 六 日 前 將 兩 首 完 成 的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交 給 徹 克 利 練 習, 之 後 巴 爾 托 克 便 啟 程 前 往 布 拉 格 ; 巴 爾 托 克 回 國 後, 立 刻 就 和 徹 克 利 排 練 這 兩 首 曲 子, 並 讓 徹 克 利 選 擇 哪 一 首 曲 子 是 他 的, 徹 克 利 選 擇 了 第 二 號, 因 此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便 題 獻 給 徹 克 利,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則 轉 而 題 獻 給 西 格 提 62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雖 然 題 獻 給 兩 位 小 提 琴 家, 卻 都 是 由 徹 克 利 進 行 首 演,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於 一 九 二 九 年 三 月 四 日 在 倫 敦 由 巴 爾 托 克 親 自 擔 任 伴 奏 舉 行 首 演,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於 一 九 二 八 年 61 Ibid. 62 Ibid. 56

十 一 月 十 九 日 在 阿 姆 斯 特 丹 由 徹 克 利 舉 行 首 演 ; 而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管 絃 樂 團 版 本 完 成 後,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由 西 格 提 和 指 揮 赫 曼. 葛 斯 臣 (Hermann Scherchen) 於 一 九 二 九 年 十 一 月 一 日 在 當 時 的 孔 尼 哥 斯 堡 (königsberg) 共 同 舉 行 首 演 ; 而 第 二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則 是 於 同 年 的 十 一 月 二 十 五 日, 在 布 達 佩 斯 由 徹 克 利 擔 任 獨 奏, 杜 南 伊 (Ernö Dohnányi) 擔 任 指 揮 下 舉 行 管 絃 樂 版 的 首 演 由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改 編 的 大 提 琴 版 本, 由 大 提 琴 家 詹 諾. 克 爾 沛 利 (Jenö Kerpely) 和 巴 爾 托 克 兩 人 合 作 於 一 九 二 九 年 三 月 二 十 日 舉 行 首 演 這 兩 首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在 形 式 上 都 是 採 取 雙 樂 章 慢 快 的 安 排, 每 個 樂 章 開 頭 提 示 的 速 度 術 語 與 一 般 常 用 的 義 大 利 文 術 語 不 同, 第 一 樂 章 的 標 示 為 緩 慢 (lassú), 而 第 二 樂 章 的 標 記 則 是 快 速 (friss); 此 種 慢 快 的 雙 樂 章 形 式, 根 據 前 人 的 研 究 顯 示, 是 源 自 於 十 八 世 紀 匈 牙 利 軍 隊 的 維 邦 可 舞 曲, 此 種 舞 曲 是 當 時 的 軍 隊 為 了 吸 引 新 兵 前 來 登 記 而 發 展 出 的 舞 曲 除 巴 爾 托 克 之 外, 李 斯 特 的 第 二 號 匈 牙 利 狂 想 曲 (Hungarian Rhapsody No.2) 以 及 高 大 宜 的 歌 劇 哈 里 亞 諾 斯 (Hary Janos) 中 的 間 奏 曲 亦 採 取 此 種 維 邦 可 形 式 譜 曲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的 第 二 樂 章 結 尾 有 兩 種 不 同 版 本, 第 一 57

種 版 本 的 結 尾 讓 旋 律 回 到 第 一 樂 章 的 第 一 主 題, 達 到 前 後 呼 應 的 效 果, 這 也 是 巴 爾 托 克 屬 意 的 版 本 ; 第 二 種 版 本 則 是 回 到 第 二 樂 章 的 調 性, 以 富 有 吸 引 力 的 變 化 作 為 結 尾, 巴 爾 托 克 在 譜 上 註 明, 若 是 單 獨 演 奏 第 二 樂 章 時 可 使 用 第 二 種 結 尾 然 而, 許 多 小 提 琴 家 可 能 認 為 第 二 種 版 本 能 表 現 出 較 佳 的 演 奏 效 果, 例 如 本 曲 的 題 獻 者 西 格 提 在 演 出 時 也 是 選 擇 第 二 種 版 本 的 結 尾 58

第 二 節 第 一 號 音 樂 分 析 第 一 號 小 提 琴 狂 想 曲 是 以 匈 牙 利 民 間 音 樂 維 邦 可 舞 曲 慢 - 快 的 雙 樂 章 形 式 所 寫 成, 巴 爾 托 克 在 這 首 樂 曲 中 一 共 引 用 了 六 首 農 民 音 樂 的 旋 律 63, 其 中 第 一 樂 章 採 用 兩 首 農 民 音 樂 的 旋 律, 第 二 樂 章 則 選 用 了 四 首 農 民 音 樂 的 旋 律 壹 第 一 樂 章 第 一 樂 章,ABA 三 段 式, 以 G 為 調 性 中 心 圍 繞 發 展, 整 個 樂 章 的 架 構 大 致 上 可 分 為 三 個 部 份, 筆 者 將 其 段 落 結 構 整 理 如 下 : 第 一 樂 章 Prima parte ( lassú ) 結 構 A B A 小 節 1~37 38~75 76~104 Lydian Lydian Lydian 音 階 素 材 G-A-Bb-(B)-C-(C#)-D-E-F#-G G-Ab-(A)-Bb-C-D-Eb-F-G-(Gb) 第 一 組 :C-D-Eb-(E)-F-(F#)-G-A-B-C 第 二 組 :G-A-Bb-(B)-C-(C#)-D-E-F#-G 調 性 中 心 G 63 Lampert, Vera. Violin Rhapsodies The Bartok Companion. pp. 278-284. 59

一 A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A 樂 句 段 落 前 奏 樂 段 I 樂 段 II 擴 充 句 小 節 1~2 3~18 19~34 35~37 音 階 素 材 Lydian G-A-Bb-(B)-C-(C#)-D-E-F#-G 調 性 中 心 G A 段 主 題 為 一 首 羅 馬 尼 亞 的 農 民 音 樂 旋 律, 主 要 以 x y z 三 種 素 材 ( 譜 例 4-2-1) 組 合 而 成, 這 三 種 素 材 恰 巧 是 匈 牙 利 與 東 歐 民 俗 音 樂 中 最 重 要 的 節 奏 型 64, 透 過 這 些 素 材 的 使 用, 使 得 整 首 樂 曲 顯 露 出 濃 厚 的 民 俗 音 樂 風 格 譜 例 4-2-1 樂 段 I 由 四 個 樂 句 組 合 而 成, 音 樂 形 式 明 確, 素 材 x 加 素 材 y, 以 及 素 材 y 的 增 值 為 前 兩 個 樂 句 的 主 要 結 構 ( 譜 例 4-2-2), 後 兩 個 樂 64 見 第 三 章 第 三 節 60

句 混 合 使 用 x y z 三 種 素 材 ( 譜 例 4-2-3), 在 第 一 第 二 和 第 四 個 樂 句 中 的 裝 飾 音 型, 表 現 出 民 俗 音 樂 的 即 興 風 格 而 樂 段 II 則 為 樂 段 I 音 域 移 低 的 變 化 反 覆 譜 例 4-2-2 譜 例 4-2-3 此 外, 由 小 提 琴 的 旋 律 可 以 發 現,A 段 是 以 建 立 於 G 音 上 的 利 地 安 調 式 譜 寫 而 成, 然 而 伴 奏 部 分 並 無 明 確 的 調 性, 巴 爾 托 克 使 用 了 許 61

多 不 協 和 的 變 化 音 組 織 成 伴 奏 和 絃, 由 於 左 手 始 終 保 持 著 頑 固 低 音 G 的 音 響 ( 譜 例 4-2-4), 故 此 段 的 調 性 可 視 為 建 立 於 以 G 為 中 心 音 的 架 構 上 譜 例 4-2-4 二 B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B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樂 段 III 擴 充 句 小 節 38~48 49~59 59~70 71~75 音 階 素 材 Lydian G-Ab-(A)-Bb-C-D-Eb-F-G-(Gb) 調 性 中 心 G 樂 段 I 出 自 於 一 首 匈 牙 利 農 民 音 樂 的 哀 歌 (wailing song) 旋 律 65 ; 樂 段 II 將 樂 段 I 加 以 變 化 反 覆, 而 樂 段 III 則 為 樂 段 I 移 高 五 度 音 程 的 變 化 模 仿 65 Lampert, Vera. Violin Rhapsodies The Bartok Companion. pp. 278-284. 62

三 A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A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結 束 句 小 節 76~91 92~100 101~104 Lydian 音 階 素 材 第 一 組 :C-D-Eb-(E)-F-(F#)-G-A-B-C 第 二 組 :G-A-Bb-(B)-C-(C#)-D-E-F#-G 調 性 中 心 G 76 小 節 開 始 又 回 到 A 段 的 旋 律 素 材, 此 時 小 提 琴 的 調 性 似 乎 轉 移 到 基 音 為 C 音 的 利 地 安 調 式, 然 而 鋼 琴 切 分 音 的 和 絃 伴 奏 卻 仍 保 留 以 G 音 為 調 性 中 心 的 和 聲 音 響, 兩 者 同 時 出 現 產 生 了 類 似 雙 調 式 (bimodality) 的 聲 響 效 果, 但 隨 著 音 樂 的 推 移, 最 後 還 是 回 到 以 G 音 為 調 性 中 心 的 配 置 結 束 句 以 B 段 的 旋 律 素 材 做 為 回 憶 性 的 重 現 ( 譜 例 4-2-5) 譜 例 4-2-5 貳 第 二 樂 章 第 二 樂 章, 導 奏 搭 配 四 段 小 規 模 發 展 的 舞 曲 形 式 並 加 入 結 尾 樂 63

段, 構 成 類 似 藝 術 歌 曲 形 式 的 修 飾 音 節 反 覆 66 (Modified Strophic) 曲 式 ; 而 另 外 一 種 觀 點, 也 可 以 將 它 切 割 成 二 個 主 要 段 落 加 上 尾 奏 ( 如 下 列 表 格 圖 示 ) 在 第 二 樂 章 的 尾 奏 部 分, 巴 爾 托 克 提 供 了 兩 種 結 尾 樂 段 供 演 奏 者 選 擇 67, 因 此 若 選 擇 第 一 種 結 尾 樂 段, 則 音 樂 進 行 模 式 為 導 奏 A B C D 第 一 種 結 尾 樂 段, 而 選 擇 第 二 種 結 尾 樂 段 的 音 樂 進 行 模 式 為 導 奏 A B C D 第 二 種 結 尾 樂 段 第 二 樂 章 Seconda parte ( friss ) 結 構 導 奏 A B C D I 過 門 II 第 一 種 結 尾 樂 段 第 二 種 結 尾 樂 段 小 節 1~4 5~25 26~48 49~70 71~114 115~180 115~151 音 階 素 材 E-F#-G#-A-(A#)-B-(C)-C#-D #-E 調 性 中 心 E Ionian Aeolian Dorian Lydian Lydian E E-F#-G-A-B-C#-D -E G-A-Bb-(B)-C-(C#)-D- E-F#-G E-(B)-E- A-(#C) #G-A A-E G E 66 修 飾 音 節 反 覆 曲 式 原 為 藝 術 歌 曲 的 曲 式, 指 有 些 詩 節 會 被 安 排 同 一 段 音 樂, 而 其 他 部 分 則 被 安 排 不 同 的 音 樂 內 容, 筆 者 借 用 此 曲 式 套 用 於 本 樂 章 的 音 樂 安 排 67 有 關 結 尾 樂 段 的 選 擇 將 於 第 五 章 再 行 探 討 64

一 導 奏 與 A 段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導 奏 A 樂 句 段 落 導 奏 樂 段 I 樂 段 II 推 移 小 節 1~4 5~12 13~20 21~25 音 階 素 材 Ionian E-F#-G#-A-(A#)-B-(C)-C#-D#-E 調 性 中 心 E E E E 鋼 琴 以 一 個 持 續 的 B 音 揭 開 第 二 樂 章 的 序 幕, 隨 即 轉 入 以 E 為 調 性 中 心 的 A 段 主 題, 而 B E 的 調 性 轉 換, 和 古 典 樂 派 音 樂 由 屬 音 導 入 主 音 的 和 聲 進 行 概 念 有 著 異 曲 同 工 之 妙 ( 譜 例 4-2-6), 在 後 續 不 同 的 主 題 中 也 能 發 現 巴 爾 托 克 頻 繁 的 運 用 這 種 五 度 進 行 的 手 法, 筆 者 認 為 除 了 受 到 傳 統 屬 音 導 向 主 音 的 影 響 之 外, 部 分 原 因 應 該 是 來 自 於 匈 牙 利 民 謠 中 五 度 移 位 的 影 響 68 A 段 主 題 的 旋 律 素 材 也 是 取 自 於 一 段 農 民 音 樂 的 旋 律 68 見 第 三 章 第 二 節 65

譜 例 4-2-6 二 B 段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B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樂 段 III 樂 段 IV 樂 段 V 結 束 句 小 節 26~30 31~35 36~38 39~41 42~43 44~48 音 階 素 材 Ionian E-F#-G#-A-(A#)-B-(C)-C#-D#-E 調 性 中 心 E E B E A # C B 段 採 用 另 一 段 農 民 音 樂 的 旋 律 素 材, 由 上 述 表 格 可 發 現 整 個 段 落 分 為 五 個 樂 段, 每 個 樂 段 均 為 相 同 的 舞 曲 旋 律 主 題, 除 樂 段 I 和 樂 段 II 保 持 在 相 同 的 調 性 中 心, 隨 後 出 現 的 樂 段 III 樂 段 IV 和 樂 段 V 均 以 樂 段 I 的 主 題 旋 律 做 出 上 下 五 度 的 移 位, 並 逐 步 進 行 節 奏 的 壓 縮 66

三 C 段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C 樂 句 段 落 導 奏 樂 段 I 推 移 樂 段 II 小 節 49~52 53~61 62 63~70 音 階 素 材 Aeolian E-F#-G-A-B-C#-D-E 調 性 中 心 # G-A C 段 主 題 擷 取 自 一 段 農 民 舞 曲 的 旋 律, 樂 段 I 結 束 後 經 過 一 小 節 的 推 移, 轉 調 進 入 以 B 為 調 中 心 音 的 主 題 重 述 四 D 段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D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擴 充 推 移 結 束 句 小 節 71~78 79~85 86~98 99~106 107~114 音 階 素 材 Dorian E-F#-G-A-B-C#-D-E 調 性 中 心 A E A E A D 段 主 題 選 自 於 一 首 民 謠 的 旋 律, 旋 律 中 增 二 度 音 程 的 出 現, 流 露 出 吉 普 賽 音 樂 的 性 格, 樂 段 I 的 部 份, 小 提 琴 和 鋼 琴 以 卡 農 的 方 式 輪 流 奏 出 主 題 旋 律 ( 譜 例 4-2-7), 樂 段 II 重 複 樂 段 I 的 主 題, 鋼 琴 改 以 和 絃 伴 奏 的 方 式 支 撐 主 旋 律,86 小 節 以 樂 段 I 的 素 材 擴 充, 隨 即 進 入 推 移 樂 段, 以 一 段 小 尾 奏 結 束 本 段 67

譜 例 4-2-7 68

五 結 尾 樂 段 ( 一 ) 第 一 種 結 尾 樂 段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第 一 種 結 尾 樂 段 尾 奏 I 尾 奏 II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 樂 段 II 尾 奏 小 節 115~150 151~158 159~167 168~180 音 階 素 材 Lydian G-A-Bb-(B)-C-(C#)-D-E-F#-G 調 性 中 心 G 第 一 種 結 尾 樂 段 在 151 小 節 回 到 第 一 樂 章 A 段 的 民 謠 旋 律 素 材, 達 到 全 曲 前 後 呼 應 的 效 果 ( 二 ) 第 二 種 結 尾 樂 段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第 二 種 結 尾 樂 段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尾 奏 小 節 115~121 122~147 147~151 音 階 素 材 Lydian G-A-Bb-(B)-C-(C#)-D-E-F#-G 調 性 中 心 E 第 二 種 結 尾 樂 段 將 則 是 以 第 二 樂 章 的 素 材 進 行 變 化 反 覆, 最 終 結 束 全 曲 69

第 三 節 第 二 號 音 樂 分 析 壹 第 一 樂 章 如 下 表 所 示, 第 一 樂 章 為 輪 旋 曲 式 風 格 的 段 落 架 構 (Quasi Rondo Form)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A B A C A 尾 奏 小 節 1~24 25~37 38~55 56~75 76~99 91~99 Mixolydian (Aeolian) Mixolydian Dorian Mixolydian Mixolydian 音 階 素 材 D-E-F-G-(G#)-A-Bb-(B) -C-(C#)-D D-E-F-G- A-Bb--C#- D G-A-Bb-( B)-C-D-(E b)-e-f-g G-A-Bb-(B)-C-(C#)-D--E -F-G 調 性 中 心 D-A D G D G A 一 A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A 樂 句 段 落 前 奏 樂 段 I 樂 段 II 推 移 小 節 1~2 3~10 11~19 19~24 音 階 素 材 Mixolydian D-E-F-G-(G#)-A-Bb-(B)-C-(C#)-D 調 性 中 心 D-A 整 段 主 題 圍 繞 著 d 音 發 展, 接 著 調 性 中 心 漸 漸 移 轉 至 A( 譜 例 70

4-3-1), 受 到 民 謠 五 度 音 程 移 位 的 影 響, 此 處 也 採 取 了 五 度 的 調 性 轉 換 譜 例 4-3-1 二 B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B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結 束 句 小 節 25~30 31~34 35~37 音 階 素 材 Aeolian D-E-F-G-(G#)-A-Bb-(B)-C-(C#)-D 調 性 中 心 D 樂 段 I 吟 詠 出 B 段 的 主 題 旋 律, 樂 段 II 則 為 樂 段 I 移 低 五 度 音 程 的 變 化 反 覆, 而 小 提 琴 擴 展 為 雙 聲 部 的 旋 律 進 行, 使 樂 段 II 的 織 體 變 得 更 為 豐 富, 如 此 層 層 堆 砌 的 設 計 也 讓 音 樂 更 具 張 力 71

三 A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A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結 束 句 小 節 38~45 46~53 54~55 音 階 素 材 Mixolydian D-E-F-G-A-Bb--C#-D 調 性 中 心 G 小 提 琴 又 回 到 開 頭 的 主 題, 但 鋼 琴 伴 奏 在 此 處 卻 轉 移 至 # c 上 的 和 絃 ( 譜 例 4-3-2), 兩 者 形 成 雙 重 調 式 的 音 響 譜 例 4-3-2 四 C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C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結 束 句 小 節 56~59 60~69 70~75 音 階 素 材 Dorian G-A-Bb-(B)-C-D-(Eb)-E-F-G 調 性 中 心 G G A C 段 以 x y z 三 種 匈 牙 利 民 俗 音 樂 中 的 基 本 節 奏 素 材 組 合 而 成 72

69, 在 67 至 69 小 節 中, 巴 爾 托 克 採 用 了 複 節 拍 的 創 作 手 法, 製 造 聽 覺 上 拍 點 混 淆 的 效 果 ( 譜 例 4-3-3),70 小 節 鋼 琴 和 小 提 琴 以 五 度 卡 農 奏 出 結 束 句 這 些 素 材 和 創 作 手 法 的 運 用, 使 得 整 個 C 段 的 節 奏 性 格 十 分 強 烈, 並 與 第 一 樂 章 其 他 吟 唱 風 格 的 段 落 形 成 對 比 譜 例 4-3-3 五 A 段 第 一 樂 章 結 構 A 尾 奏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尾 奏 小 節 76~83 84~91 91~99 音 階 素 材 Mixolydian G-A-Bb-(B)-C-(C#)-D--E-F-G 調 性 中 心 G A 69 此 處 的 x y z 三 種 素 材, 和 第 一 號 狂 想 曲 第 一 樂 章 所 使 用 的 x y z 素 材 相 同 73

此 處 又 回 到 A 段 的 主 題 旋 律,A 段 主 題 在 本 樂 章 中 不 斷 出 現, 代 表 民 謠 旋 律 重 複 的 特 質 貳 第 二 樂 章 第 二 樂 章 全 長 375 個 小 節, 在 這 個 樂 章 中, 巴 爾 托 克 選 用 七 首 民 間 舞 曲 做 為 旋 律 素 材, 並 以 二 十 世 紀 的 發 展 變 奏 曲 式 (Developing Variation Form) 將 七 首 舞 曲 巧 妙 的 串 聯 在 一 起 這 種 曲 式 和 一 般 我 們 所 熟 知 的 變 奏 曲 形 式 不 盡 相 同, 在 這 種 曲 式 中 主 題 與 變 奏 之 間 並 無 明 顯 的 區 隔, 有 時 可 能 只 依 據 主 題 中 的 一 個 音 程 或 音 型 素 材 即 可 加 以 變 奏, 因 此 主 題 在 變 奏 形 式 內 並 不 易 被 辨 認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主 題 變 奏 I 變 奏 II 變 奏 III 變 奏 IV 變 奏 V 變 奏 VI 變 奏 VII 尾 奏 小 節 1~47 48~67 68~92 92~127 128~225 226~261 262~308 309~351 351~375 音 階 素 材 Ionian Locrian Ionian Aeolian Mixolydian Locrian G-A-B-C-D-E-F#-G G#-A-B-C-D-E-F#-G D-E-F#-G-A-B-C#-D G-A-B-C-D-E-(F) -F#-G G#-A-B-C-D -E-F#-G G#-A-B-C-D -E-F#-G 調 性 中 心 G-C D A A D A G C D 74

一 主 題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主 題 樂 句 段 落 前 奏 樂 段 I 樂 段 II 推 移 小 節 1~4 5~23 24~41 42~47 音 階 素 材 Ionian G-A-B-C-D-E-F#-G 調 性 中 心 G G C C 這 段 旋 律 取 材 自 羅 馬 尼 亞 的 鄉 間 舞 曲 素 材 ( 譜 例 4-3-4), 舞 曲 中 七 度 的 跳 進 為 最 具 特 色 之 處, 的 節 奏 進 行 正 是 羅 馬 尼 亞 民 俗 音 樂 常 見 的 節 奏 模 式 譜 例 4-3-4 75

二 變 奏 I 與 變 奏 II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變 奏 I 變 奏 II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樂 段 I 樂 段 II 推 移 小 節 48~58 59~67 68~75 76~83 84~92 音 階 素 材 Ionian Locrian G-A-B-C-D-E-F#-G G#-A-B-C-D-E-F#-G 調 性 中 心 D A ( 一 ) 變 奏 I 變 奏 I 擷 取 自 一 首 羅 馬 尼 亞 民 間 舞 曲 的 旋 律, 由 於 巴 爾 托 克 以 架 70 構 於 D 音 上 的 泛 音 列 音 階 譜 寫 這 段 旋 律, 因 而 這 裡 的 調 號 以 # F # G 取 代 一 般 常 見 的 調 號 這 段 變 奏 將 主 題 的 節 奏 素 材 轉 化 為 固 著 於 D 音 上 的 頑 固 節 奏 型 態, 在 小 提 琴 與 伴 奏 的 聲 部 中 交 互 出 現 ( 譜 例 4-3-5), 製 造 出 如 擊 鼓 般 的 聲 響 70 關 於 泛 音 列 音 階 請 參 照 第 二 章 第 三 節 76

譜 例 4-3-5 ( 二 ) 變 奏 II 68 小 節 開 始, 巴 爾 托 克 引 用 另 一 首 羅 馬 尼 亞 的 舞 曲, 但 鋼 琴 伴 奏 的 上 聲 部 依 然 保 持 著 前 段 的 頑 固 節 奏 型 態, 低 聲 部 則 以 半 音 進 行 的 手 法 試 圖 模 糊 調 性 77

三 變 奏 III 第 二 樂 章 結 構 變 奏 III 樂 句 段 落 樂 段 I 樂 段 II 小 節 93~108 109~127 音 階 素 材 Locrian G#-A-B-C-D-E-F#-G 調 性 中 心 A 第 三 段 變 奏 由 樂 段 I 和 樂 段 II 組 合 而 成, 樂 段 II 為 樂 段 I 移 低 八 度 的 再 現, 四 度 和 七 度 音 程 交 錯 出 現 的 旋 律 ( 譜 例 4-3-6), 則 由 主 題 的 旋 律 素 材 變 化 而 成 譜 例 4-3-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