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島民族人類學研究

Similar documents
台灣南島民族人類學研究

東南亞民族志

東南亞民族志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1 Clifford Geertz 2 Marc Howard Ross 3 Edmund Leach Ra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

原住民族發展研究 賽夏族 泰雅族 賽德克族 太魯閣族 Saisiyat Atayal Sediq Truku 邵族 撒奇萊雅族 Thao Sakizaya 布農族 噶瑪蘭族 Bunun Kavalan 鄒族 阿美族 Tsou Amis 魯凱族 卑南族 Rukai Puyuma 排灣族 雅美族 Pai

HK-ID.PDF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公民化與現代化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穨hair&sick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spirit Nuer Nuer Nuer Evans-Pritchard 1953:163 bride-doll marriage buy me a bride buy me a groom (Schat

2003 4,,, ( ) ;, ( ), : ;,, :,! Kung,,,,,,, See Liu Xin, The Otherness of Self : A Genealogy of the Self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Mich

空間與儀式出版版本 (with citation pages)_0811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E E. Jenks Boas Franz primitive society A. R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Francis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

<4D F736F F D 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A578C657A976B1D0ACE3A8732E696E6464>

穨yinmen.PDF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i-v

093_114_Koh_khee_heong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1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

Microsoft Word - 學校及系組招生規定( _054014)-緬甸適用.docx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Lloyd E. Eastman Rana MitterForgotten Ally: China s World War II, China s quagmire Pyrrhic victor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穨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PDF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Joseph Bosco

穨jender.PDF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doc


Microsoft Word 陳秋坤清樣稿_0601.doc

<B169D2B12DB171A5C1B6A1AB48A5F52E706466>

Tim Ingold the dwelling perspective Julian Steward 70 Roy Rappaport Marvin Harris Ingold Franz Boas the build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Microsoft Word - 新文化史專題課綱.doc

一、

7P4 33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臺灣農會政治自主性角色之變遷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穨_1_.PDF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歷史學報第1期至第29期 目 錄

b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as transitional zone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穨attitudes

Microsoft Word - 9倪仲俊.doc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872412H156001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4D F736F F D20B1C8B05FA970AABAA94DAA41A8D3A15DBC66AC64ABE1ADD7A7EFA15E E646F63>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ocal financial managerial capability 2

Microsoft Word - 檳隆客潮關係-海華會.docx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 docx


pdf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untitled


2004年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應徵論文摘要

(Paul de Man, -) (a plurality of significations) (Murray Krieger, -000) (Roland Barthes, -0) (The Pleasure of the Text) - Paul de Man, Blindness and I

Microsoft Word - csds2014_04.docx

~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 Klaus Knoor),,,, :,, ( Robert Keohane) (Auguste Com te),,,,, ( ),,, (A lexander W endt),,,, :,90 : ( ),, 2001, 411 :, : ( ), 2004, ,,,, fait s

瑏 瑠 瑏 瑠

PP P. 9 3 P P P P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引言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051_072_Zhang_yi

Transcription:

臺灣南島民族誌 101 學年度第一學期授課老師 : 王梅霞授課時間 : 每周三 2:20-5:20 研究室 : 人類學系系館電話 :33664993 Email:meihsia@ntu.edu.tw 課程宗旨 : 首先進行民族誌的閱讀及討論, 進而透過下列議題引導學生探討臺灣南島民族研究的獨特性 1. 將臺灣南島民族分類為 階級性社會 和 非階級性社會 的目的及限制為何? 這種分類是否假設了社會的封閉性與自足性? 應該如何從歷史脈絡重新思考 族群 的界定與 社會 的性質? 還有, 如何就台灣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 探討國家 資本主義 世界宗教與當地社會文化相互轉化的過程 2. 透過親屬 宗教 政治 經濟這些分支來掌握社會文化性質是否適切? 當地人如何界定這些領域的範疇 (category)? 是否可能超越這些分支, 從人觀 空間 時間 物質文化等角度來重新思考社會文化性質? 進而, 如何透過這些面向掌握各族群歷史記憶的機制? 3. 從區域研究的角度, 將透過與 南島語族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的研究對話, 呈現台灣南島民族研究的重要性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尤其針對某些議題深入分析, 例如 : 家屋 薩滿 獵首 權力的性質 4. 目前臺灣南島民族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何? 研究單位的重新界定 ( 例如區域研究 ) 理論的深化( 例如情緒研究 ) 應用的議題( 例如發展研究 ) 等不同關懷焦點能否相輔相成? 5. 在社區營造 生態保護 文化觀光的潮流下, 臺灣原住民族所面臨的是轉機 抑或困境? 臺灣南島民族的 發展 是什麼? 人類學知識能否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與可能性? 1

修課要求 : 上課同學必須事先閱讀該週必讀 ( 打 * 號者 ), 並參與課堂討論 每組須選擇四週作課堂報告, 並寫成書面報告, 在該週上課結束時繳交 學期中繳交一份研究報告, 主題須先與授課老師討論 再以期末考測驗學習成果 評分方式 : 平時成績 ( 課堂報告 討論 四篇書面報告 ) 30% 期中報告 30% 期末考 40% 2

第 1 週導論 (9 月 12 日 ) 必讀書目 黃應貴 1986 臺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黃應 貴編, 頁 3-43 台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第 2 週泰雅族 (9 月 19 日 ) 必讀書目 李亦園 1962 祖靈的庇蔭 南澳泰雅族人超自然信仰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14: 1-46 陳茂泰 1986 從旱田到果園 : 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333-369 台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梅霞 2003 從 gaga 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 台灣人類學刊 1(1): 77-104 2006 泰雅族 台北: 三民 2009 從 交換 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 : 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 考古人類學刊 71.. 93-144 山路勝彥 ( 張炎憲譯 ) 1986 臺灣泰雅賽德克族姻兄弟和己身孩子關係的認定,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599-623 台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崧興 ( 黃智慧譯 ) 1986 非單系社會之研究,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565-597 台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衛惠林 1963 泰雅族的父系世系群與雙系共作組織, 臺灣文獻 14(3): 20-27 山路勝彥 ( 林瑞壁譯 ) 1987 泰雅族的慣習法與贖罪 祭祀及共同體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未出版 ) 折井博子 1980 泰雅族噶噶的研究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李亦園 1963-4 南澳的泰雅人 ( 上 下冊 )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甲種 5-6 號 戴蕾 3

2005 泰雅人的家 : 共食與餵養 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Carrithers, M., S. Collins & Lucks (eds) 1985 The Category of the Person: Anthropology, Philosophy,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bson, T. 1986 Sacrifice and Sharing in the Philippine Highlands.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Hoskins, J. 1996 Headhunting and the Social Imagination in Southeast Asi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ahlins, M. 1981 Historical Metaphors and Mythical Realities: Structure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andwish Islands Kingdom.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Wagner, R. 1989 The Fractal Person. In Big Men & Great Men: Personifications of Power in Melanesia, M. Godelier & M. Strathern, eds., pp. 159-17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rathern, M. 1987 Producing Difference: Connections and Disconnections in Two New Guinea Highland Kinship Systems. In Gender and Kinship: Essays Toward a Unified Analysis, J.F. Collier & S. J. Yanagisako, eds., pp.271-3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Artefacts of History: Event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Images, in Culture and History in the Pacific, J. Siikala, ed., pp. 25-44. Helsinki: The Finnish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1991 One Man and Many Men. In Big Men & Great Men: Personifications of Power in Melanesia, M. Goldelier & M. Strathern, eds., pp.197-21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 3 週賽德克 / 太魯閣族 (9 月 26 日 ) 必讀書目 王梅霞 2008 The Reinvention of Ethnicity and Cul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tayal and the Truku in Taiwan. 考古人類學刊 68.. 1-44 2010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 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論文 集, 胡台麗 劉璧榛主編, 頁 383-429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1 文化動起來..賽德克族文化產業的研究 民俗曲藝 176:233-286 山路勝彥 ( 張炎憲譯 ) 1986 臺灣泰雅賽德克族姻兄弟和己身孩子關係的認定,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599-623 台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簡鴻模 4

2002 祖靈與天主 : 眉溪天主堂傳教史初探 臺北 : 輔仁大學 沈明仁 1998 崇信祖靈的民族 : 賽德克人 臺北 : 海翁出版社 久部良和子 1990 賽德克人霧社群的祖靈觀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許介鱗編著 1999 阿威赫拔哈的霧社事件證言 台北 : 臺原出版社 中川浩一 和歌森民南合編 1997 霧社事件 臺北 : 武陵出版社 曹秋琴 1998 Gaya: 祭祀分食與太魯閣人的親屬關係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賓 1998 從紡織與獵首探討太魯閣人的兩性意象與性別邏輯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張藝鴻 2001 utux gaga 與真耶穌教會. 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Kim, K. 1980 The Taruko and their Belief System. Ph.D Thesis: Oxford University. 王梅霞 2011 從小米到茶葉 : 賽德克族的經濟發展 發表於 第三屆族群 歷史與地域社會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1 年 9 月 23-24 日 台北 : 中央研究院 2012a 儀式語言 觀念與意象..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 發表於 第一屆台灣研究世界大 會,2012 年 4 月 26-28 日 台北 : 中央研究院 2012b 人的感情像流動的水..太魯閣人的家與情感 發表於 什麼是家? 學術研討 會,2012 年 7 月 3-5 日 台北 : 中央研究院 第 4 週必讀書目 黃應貴 布農族 (10 月 3 日 ) 黃應貴老師授課 2006 布農族 台北 : 三民書局 2012 新自由主義下的原住民社會與文化 台灣原住民研究學報 2(1): 1-26 黃應貴 2012 文明 之路, 全三卷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第 5 週雙十節放假 (10 月 10 日 ) 5

第 6 週必讀書目 王崧興 雅美族 (10 月 17 日 ) 陳玉美老師授課 1986[1965] 非單系社會之研究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565-597 台北: 聯經 李亦園 1960 Anito 的社會功能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10: 4-56 林衡立 1959 雅美族工作房落成禮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9:109-138 夏曼藍波安 2003 原初豐腴的島嶼 : 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美 1994 論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 : 從當地人的一組概念 Nisoswan( 水渠水源 ) 與 Ikauipong do soso( 喝同母奶 ) 談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5(4):1029-1052 1995 夫妻 家屋與聚落 刊於空間 力與社會, 黃應貴主編, 頁 133-166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6 文化接觸與物質文化的變遷 : 以蘭嶼雅美族為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7(2): 415-443 1999 時間 工作與兩性意象 : 蘭嶼 Tao 的時間觀 刊於時間 歷史與記憶, 黃應貴主編, 頁 127-156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郁茜 2010 蘭嶼 Tao 族 交換 的再思考 東臺灣研究 14:3-52 陳敏慧 1987 從敘事形式看紅頭始祖傳說中的蛻變觀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3: 133-193 楊政賢 1998 蘭嶼東清部落 黃昏市場 現象之探討 貨幣 市場與社會文化變遷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斌雄 1982 蘭嶼漁人社大船落成禮歌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4: 147-196 蔣斌 1986 蘭嶼雅美族家屋宅地的成長 遷移與繼承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8:83-117 衛惠林 1959 雅美族的父系世系與雙系行為團體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7:1-41 衛惠林 劉斌雄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一 鄭惠英 1985 雅美族的大船文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7:95-155 鄭惠英 董瑪女 吳玲玲 6

1986 野銀村工作房落成禮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8:119-151 關華山 1988 雅美族的生活實質環境與宗教理念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7: 143-175 Mabuchi, Toichi 1956 On the Yami People. In Illustrated Ethnography of Formosan Aborigines. Vol. 1, The Yami. T. Kano & K. Segawa eds. Pp. 1-18. Tokyo : Marugen. 余光弘 1992 田野資料的運用與解釋 : 再論雅美族之父系世系群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24: 48-75 2004 雅美族 台北 : 三民書局 余光弘 董森永 1998 臺灣原住民史 : 雅美族史篇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鈺秀 2004 達悟歌會中的音樂行為探討 發表於 2004 蘭嶼研究群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台北南港,2004 年 12 月 20 日 胡正恆 2004 蘭嶼始祖遷移記憶中的卜運磋商 東台灣研究 9: 3-105 夏鑄九 陳志梧 1995[1988] 台灣的經濟發展, 蘭嶼的社會構造與國家公園的空間角色 刊於空間, 歷史與社會 : 論文選 1987-1992, 夏鑄九著 頁 233-246 台北: 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張文傑 1990 排灣族與雅美族的農耕及生計適應 以士文村和朗島村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舒梅 2000 流動的權力 以朗島村為例探討達悟族權力機制的形成與延續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茜 2005 交換 與 個人主義 : 蘭嶼野銀聚落的例子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旭 1995 雅美族之住居文化及變遷 板橋 : 稻鄉出版社 董森永 1997 雅美族漁人部落歲時祭儀 南投 :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董瑪女編 1995 芋頭的禮讚 板橋 : 稻鄉出版社 劉欣怡 2004 蘭嶼達悟 ( 雅美 ) 族的老人照護關係與社會界限之建構 : 護理人類學的民族誌研究 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稻葉直通 瀨川孝吉 1952[1931] 紅頭嶼 野人 姍姍譯 臺東: 臺灣風物雜誌社 蔡筱君 1997 達悟 (Tao) 人家屋空間之社會生產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筱君 夏鑄九 1998 重讀達悟家屋 : 達悟家屋之空間生產 城市與設計學報 4:37-89 盧幸娟 2001 發展中的台灣原住民自治 : 以蘭嶼達悟族為例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鴻模等 2004 當達悟遇上基督 北縣 : 輔仁大學出版社 關曉榮 1991, 1992, 1994 尊嚴與屈辱 國境邊陲 蘭嶼 台北 : 時報 Benedek, Dezsö 1991 The Songs of the Ancestor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ashiic Folklore.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de Beauclair, Inez 1960 Display of Wealth, Gift Exchange and Food Distribution on Botel Tobago.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8:185-210. 第 7 週賽夏族 (10 月 24 日 ) 必讀書目鄭依憶 1990 血緣 地緣與儀式 : 向天湖賽夏族的儀式之探討,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7: 109-142 2004 族群關係 與儀式: 向天湖賽夏族 Pas-taai 之初探, 收於儀式 社會與族群 : 向天湖賽夏族的兩個研究 台北 : 允晨出版社 胡家瑜 2004 賽夏儀式食物與 Tatinii ( 先靈 ) 記憶 : 從文化意象和感官經驗的關連談起 刊於物與物質文化, 黃應貴編, 頁 171-210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胡台麗 1995 賽夏矮人祭歌舞祭儀的 疊影 現象,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79:1-27 胡家瑜 林欣宜 2003 南庄地區開發與賽夏族群邊界問題的再檢視, 臺大文史哲學報 59:177-214 Suenari, Michio 1995 Sinicization and descent systems: the introduction of Ancestral Tablets among the Puyuma and Saisiyat in Taiwan. 8

第 8 週阿美族 (10 月 31 日 ) 必讀書目陳文德 1986 阿美族親屬制度的再探討,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1:41-80 黃宣衛 1999 一個海岸阿美族村落的時間 歷史與記憶一一以年齡組織與異族觀為中心的探討, 刊於時間 歷史與記憶, 黃應貴編, 頁 485-539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2 國家力量 區域型態與聚落性質, 刊於 社群 研究的省思, 陳文德 黃應貴編, 頁 227-263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5 異族觀 地域性差別與歷史 : 阿美族研究論文集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5 國家 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 : 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 台北 : 南天 陳文德 1989 阿美族年齡組制度的研究與意義,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8:105-144 張慧端 1995 由儀式到節慶 阿美族豐年祭的變遷,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50:54-64 葉淑綾 2001 母親意象與同胞意理 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原英子 2005 台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第 9 週期中課堂報告 (11 月 7 日 ) 第 10 週 期中報告寫作 第 11 週噶瑪蘭族 (11 月 21 日 ) 劉璧榛老師授課必讀書目 清水純 2011 噶瑪蘭族 : 變化的一群人 詹素娟主編校, 余萬居與吳得智翻譯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璧榛 2006 生態復甦與社會再生產的性別政治 : 噶瑪蘭女人血的象徵實踐分析 台灣人類學刊 4(1) :45-77 2007 稻米 野鹿與公雞 噶瑪蘭人的食物 權力與性別象徵 台大考古人類學刊 67 :43-70 9

2008 認同 性別與聚落 : 噶瑪蘭人變遷中的儀式研究 南投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0a 從部落社會到國家化的族群 : 噶瑪蘭人 qataban( 獵首祭 / 豐年節 ) 的認同想像與展演 台灣人類學刊 8(2) :37-83 2010b 噶瑪蘭人 Saliman( 獸靈 ) 的社會想像 : 流動的男性氣概與男性權力 刊於宗教與儀式變遷 : 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Pamela J. Stewart, Andrew Strathern 及葉春榮主編, 頁 263-294 台北: 聯經 2010c 從 kisaiz 成巫治病儀式到當代劇場展演 : 噶瑪蘭人的女性巫師權力與族群性協商 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 胡台麗 劉璧榛主編,505-555 頁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第 12 週卑南族 (11 月 28 日 ) 陳文德老師授課必讀書目 陳文德 2010 卑南族 (1~3 章 ) 臺北 : 三民書局 末成道男 ( 陳寶妃 黃宣衛譯 ) 1986 臺灣卑南族親屬組織的傾向 以 R 存的過年儀禮和祖家祭祀為例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479-539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端宜 1980 卑南族的織布和衣物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41:41-66 石磊 1983 卑南族的親屬制度 刊於國際中國邊疆學術會議論文集, 頁 1403-1422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 宋龍生 1965 南王村卑南族的會所制度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25/26:112-144 1998a 卑南族 臺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 ( 下冊 ), 第八章 臺北 : 國立編譯館 1998b 臺灣原住民史, 卑南族史篇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志興 1997 南王卑南族人的海祭 臺東文獻 2:55-78 洪秀桂 1976 南王卑南族女巫師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39/40:28-57 1981 南王卑南族成年儀禮之分析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42:75-94 笠原政治原著陳文德編註 2009[1980] 臺灣卑南族的兩個祭祀 東台灣研究 13:95-138 ( 台灣プユマの二つの祭祀 刊於黑潮の民族 文化 語言, 黑潮文化の會編, 頁 150-182 東京: 角川書店 ) 陳文德 1989 年 的跨越 : 試論南王卑南族大獵季的社會文化意義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0

集刊 67:53-74 1999 親屬到底是什麼? : 一個卑南族聚落的例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7: 1-39 2001 臺東縣史 卑南族篇 臺東 : 臺東縣政府 2002 試論 社群 (Community) 研究的意義 : 一個卑南族聚落的例子 刊於 社群 研究的省思, 陳文德 黃應貴主編, 頁 43-92 臺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4a 衣飾與族群認同 以南王卑南人的織與繡為例 刊於物與物質文化, 黃應貴編, 頁 63-110 臺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0 巫與力 : 南王卑南人的例子 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 胡台麗 劉璧榛合編, 頁 135-187 臺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1a 人群互動與族群的構成 : 卑南族 karuma(h)an 研究的意義 刊於族群 歷史與地域社會 : 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 詹素娟編, 頁 305-352 臺北: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1b 文化復振? 文化創造? 以卡地布 ( 知本 ) 卑南人為例 臺東文獻 ( 復刊 )17:3-39 陳玉苹 2001 先天的資格與個人的選擇 知本卑南人的階序與群體界線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黃玉翎 1994 光復後有關卑南族研究的中文文獻探討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刊 3: 179-194 黃麗珍 2001 初鹿 卑南 人的家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曾建次 ( 編譯 ) 1998 祖靈的腳步 卑南族石生支系口傳史料 臺北 : 晨星 喬健 1986 卑南族呂家社祖家制度之研究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黃應貴編, 頁 253-277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衛惠林 1962 卑南族母系氏族與世系制度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19/20:65-82 Cauquelin, Josiane 1993 The Impact of Japanese Colonialism on Puyuma (Taiwan) Shamanism. In Shamans and Cultures, M. Hopp al and K.D. Howard, eds. Pp.97-104. Budapest: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rans-Oceanic Research. 1995 Systeme d age chez les Puyuma. Austronesiens de Taiwan. L Homme 134: 159-170. 2004a The Aborigines of Taiwan. The Puyuma: From Headhunting to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Curzon. Chen, Wen-Te ( 陳文德 ) 1998 The Making of a Community :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 among the Puyuma of Taiwan. 11

Ph.D. Dissertati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Chiao, C.( 喬健 ) 1985 Reference System and Culture Change: A Diachronic Account of the Rikavon Puyuma unto the Fifties.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 Border Area Studies. Pp. 1423-1444. Taipei: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Press. Mabuchi, T. ( 馬淵東一 ) 1976 Optional Cult Group Affiliation among the Puyuma and the Miyako Islanders. In Ancestors. W.H. Newell, ed. Pp. 91-103. Mouton Publishers. 第 13 週魯凱族 (12 月 5 日 ) 鄭瑋寧老師授課必讀書目 謝繼昌 1968 大南魯凱族家系之持續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6:67-81 鄭瑋寧 2009 親屬 他者意象與 族群性 : 以 Taromak 魯凱人為例 東台灣研究 12: 27-68 2010 文化形式的商品化 心 的工作與經濟治理 : 以魯凱人香椿產銷為例 台灣社會學 19:107-146 2010 情感 想像與存有 : 魯凱人如何建構他們的 家 ( 審查中論文 ) 王長華 1985 魯凱族階層制度及其演變 : 以多納為例的初步探討, 思與言 23(2): 25-40 許功明 1991[1987] 由社會階層看藝術行為在交換體系中的地位 : 以好茶魯凱族為例, 收在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頁 1-34 台北: 稻鄉出版社 謝繼昌 1966 台東縣大南村魯凱族民族學調查簡報,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27:29-34. 衛惠林 1963 魯凱族的親族組織與階級社會, 中國民族學報 3:67-83 石磊 1972 魯凱族的親屬制度, 思與言 9(6): 18-19 1976 臺灣土著族血親型親屬制度 : 魯凱排灣卑南三族群的比較研究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奇祿 1955 臺灣屏東魯凱族的家族與婚姻, 中國民族學報 1:103-123 喬宗忞 1990 魯凱族的經濟變遷與社會階層制度 : 以霧臺鄉大武村為例 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12

謝繼昌 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1967 大南魯凱族婚姻,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3:196-227 第 14 週排灣族 (12 月 12 日 ) 蔣斌老師授課 必讀書目 衛惠林 1961 排灣族的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9:71-108 松澤員子 ( 張燕秋等譯 ) 1986 東部族宗族親族 ta-djaran ( 一條路 ) 之概念為中心, 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 文集, 黃應貴編, 頁 445-478 台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唐美君 ( 蔣斌譯 ) 1986 來義村排灣族之離婚率與財產制度之關係, 刊於刊於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 集, 黃應貴編, 頁 541-551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蔣斌 1983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 : 以大社為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5:1-48 1999 墓葬與襲名 : 排灣族的兩個記憶機制, 刊於時間 歷史與記憶, 黃應貴編, 頁 381-421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蔣斌 李靜宜 1995 北部排灣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 刊於空間 力與社會, 黃應貴編, 頁 167-212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譚昌國 2002 祖靈屋與頭目家階層地位 : 以東排灣土板村 Patjalinuk 為例的研究 刊於物與物質文 化, 黃應貴編, 頁 171-210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學術研討會 Levi-Strauss, Claude 1987 The Notion of House, in Anthropology and Myth: Lectures 1951-1982, pp.151-152. Oxford: Basil Blackwell. Fox, J. J. 1993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Austronesian Houses: An Introductory Essay, in Inside Austronesian Houses: Perspectives on Domestic Design for Living, J. J. Fox ed., pp. 1-28.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Carsten, Janet and Stephen Hugh-Jones 1995 Introduction, in About the House: Levi-Strauss and Beyond, Janet Carsten and Stephen Hugh-Jones eds., pp. 1-46.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rrington, Shelly 1987 Incestuous twins and the house societies of insular Southeast Asia, Cultural Anthropology 13

2(4):403-44. Fox, James 1996 Introduction, in Origins, Ancestry and Alliance: Explorations in Austronesian Ethnography, James J. Fox and Clifford Sather eds., pp.1-17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Grimes, Barbara Dix 1996 The Founding of the House and the Source of Life: two complementary origin structures in Buru society, in Origins, Ancestry and Alliance: Explorations in Austronesian Ethnography, James J. Fox and Clifford Sather eds., pp.199-215.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Levi-Strauss, Claude 1982 The Way of the Masks. (Chapter 13).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Waterson, Roxana 1990 The Living House: an Anthropology of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Asia. (Chpts. 4, 5, 6, 7, 8).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ng, Mei-chun 1973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Burial Custom and Funeral Rites of Lai-i: an Aboriginal Village in Taiwan, in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3/34:9-34. 石磊 1971 筏灣 : 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 李莎莉 1993 排灣族的衣飾文化 台北 : 自立晚報 林宗源 1965 大南魯凱族與來義排灣族的婚姻儀式,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25/26:145-57 吳燕和 1965 排灣族東排灣群的巫醫與巫術,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0 : 105-153 1968 排灣兒童的養育,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0:55-107 1993 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 中研院民族所資料彙編第七號方 台北, 南港 : 中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亦園 1956 來義鄉白鷺等村排灣族的家族構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109-128 許美智 1992 排灣族的硫璃珠 台北 : 稻鄉出版社 許功明 1994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 台北 : 稻鄉出版社 14

陳奇祿 1961 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專刊第二種 台北 :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蔣斌 1992 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 ( 上 ):1895-1971,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24:27-47 顧坤惠 2002 名 物與階序 : 西排灣 Piuma 的案例 物與物質文化 學術研討會 第 15 週鄒族 (12 月 19 日 ) 必讀書目 王嵩山 1990 阿里山鄒族的歷史與政治 台北 : 稻鄉出版社 1995 阿里山鄒族的社會與宗教生活 台北 : 稻鄉出版社 1997 集體知識與文化重構 : 阿里山鄒人當代社會實踐之意義,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52:141-181 1999 阿里山鄒人的儀式活動 文化展演與社會, 發表於 社會 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 漢學研究中心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5 月 28 日 -30 日 台北 Anderson, Benedict 1990 The idea of power in Javanese culture, in Language and power: exploring political cultures in Errington, Shelly Indonesia, pp.17-77.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0 Recasting sex, gender and power: a theoretical and regional overview, in Power and difference: gender in Island Southeast Asia, pp.1-58. Atkinson, J. & Errington, S. (ed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 16 週平埔族 (12 月 26 日 ) 詹素娟老師授課 必讀書目 詹素娟 葉春榮 1995 族群歷史研究的 常 與 變 以平埔研究為中心, 新史學 6(4): 127-163 1995 詮釋與建構之間 當代 平埔現象 的解讀, 思與言 34(3): 45-78 1998 Sanasai 傳說圈的族群歷史圖像, 刊於平埔族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劉益昌 潘英海 編, 頁 29-59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 平埔族的人類學研究, 刊於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 : 回顧與展望篇, 徐正光 黃應貴編, 頁 91-141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5

潘英海 1995 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 刊於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莊英章 潘英海編, 頁 235-256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8a 文化系 文化叢 與 文化圈 有關 壺的信仰叢結 分布與西拉雅族群遷徙的思考, 刊於平埔族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劉益昌 潘英海編, 頁 163-202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國銘 1995 屏東平埔族群分類問題再議, 刊於平埔研究論文集, 潘英海 詹素娟編, 頁 365-378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8 頭社夜祭與祀壺信仰初探, 臺灣風物 48(1): 63-136 張隆志 1991 上篇 平埔族研究與臺灣本土學術史, 族群關係與鄉村臺灣一一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與理解第一章 第二章, 頁 1-91, 台大文史叢刊 87 台北 : 國版委員會 1996 追尋失落的福爾摩沙部落 台灣平埔族群研究的反思, 刊於台灣史研究一百年 回顧與研究, 黃富三 古偉瀛 蔡采秀主辦, 頁 257-272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李壬癸 1992 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 臺灣風物 42(1)211-238 劉益昌 1995 史前文化與原住民關係初探, 臺灣風物 45(3): 75-98 陳秋坤 1994 清代臺灣土著地權 : 官僚 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74)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洪麗完 1994 沙轆社 (Salach) 史之考察 以 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 為中心, 刊於平埔研究論文集, 潘英海 詹素娟編, 頁 219-300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鍾幼蘭 1995 族群 與平埔研究, 中國民族學通訊 33:61-74 Shepherd, John R. 1992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Marriage and Abortion Amo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Siraya. American Ethnological Society monography series no.6 Arlington, VA: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潘英海 16

1987a 有關平埔族研究的西文文獻資料, 刊於臺灣平埔族群研究書目彙編, 莊英章編, 頁 94-104, 中研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資料叢刊之 1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7b 平埔族研究的困惑與意義一一從邵式柏的博士論文 十七及十八世紀臺灣拓墾中的漢番關係 談起, 臺灣風物 37(2): 157-165 1994 平埔研究的再思考與再出發 記 平埔族群研究 學術研討會, 臺灣史研究 1(1): 166-170 1998b 平埔學芻議, 發表於 探索台灣田野的新面向學術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北市七星水利會田園文化基金會主辦, 5 月 5-8 日 宜蘭 翁佳音 1988 日治時代平埔族的調查研究史, 刊於臺灣平埔族群研究書目彙編, 莊英章編, 頁 49-67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資料叢刊之 1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2 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史 Quata ( 大肚番王 ) 初考, 臺灣風物 42 ( 4 ): 145-188. 施添福 1990 清代臺灣 蕃黎不諳耕作 的緣由,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9:67-92 1995 清代臺灣岸裡地域的族群轉換, 刊於平埔研究論文集, 潘英海 詹素娟編, 頁 301-332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康培德 1996 Encounter, Suspicion and Submissi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Siraya with the Dutch from 1623 to 1636, 臺灣史研究 3(2): 195-216 黃富三 1991 清代臺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的影響, 食貨 11(1-2): 19-36 72-92 張素玢 1998 南崁地區的平埔族, 刊於平埔族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劉益昌 潘英海編, 頁 61-96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詹素娟 1988 從中文文獻資料談平埔研究, 刊於臺灣平埔族群研究書目彙編, 莊英章編, 頁 1-15, 中研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資料叢刊之 1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鍾幼蘭 1995 族群 歷史與意義 以大社巴宰族裔的個案研究為例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 石萬壽 1984 台灣南部平埔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思與言 23(1): 93-107 李亦園 1985 從文獻資料看臺灣平埔族, 收於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 頁 49-76 台北 : 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山海文化出版社 ( 編 ) 17

1994 我們都是平埔族專輯, 山海文化雙月刊 5 干治士 ( 葉春榮譯註 ) 1995 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 臺灣風物 44(3): 193-228 中村孝志 ( 許賢瑤譯 ) 1990 村落戶口調查所見的荷蘭之臺灣原住民族統治, 臺灣風物 40(2): 89-103 石萬壽 1990 臺灣的拜壺民族 臺灣 : 台原出版社 林清財 1995 從歌謠看西拉雅族的聚落與族群, 刊於平埔研究論文集, 潘英海 詹素娟編, 頁 475-498 台北, 南港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8 西拉雅族歌謠分佈與族群遷徙, 刊於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劉益昌 潘英海編, 頁 203-227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第 17 週當代課題 (1 月 2 日 ) 必讀書目 黃應貴 2002 關於情緒人類學發展的一些見解 : 兼評台灣當前有關情緒與文化的研究 新史學 13(3):117-149 2006 進出東台灣 : 區域研究的省思 收入黃應貴著, 人類學的視野 台北 : 群學 2006 區域再結構與文化再創造 收入黃應貴著, 人類學的視野 台北 : 群學胡台麗 1996 文化真實與展演 : 賽夏 排灣經驗, 中央研究院民學研究所集刊 84:61-86 2002 笛的哀思 : 排灣族情感與美感初探 刊於情感 情緒與文化 : 台灣社會的文化心理研究, 胡台麗 許木柱 葉光輝主編, 頁 49-85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邦. 撒沙勒 2008 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 Kucapungane 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的再檢視 考古人類學刊 69:9-46 官大偉 林益仁 2008 什麼傳統? 誰的領域? 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 考古人類學刊 69:109-142 Rosaldo, M. Z. 1980 Knowledge and Passion: Ilongot Notions of Self & Social Lif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skins, J. 1996 Headhunting and the Social Imagination in Southeast Asi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nnell, F. 18

1999 Power and Intimacy in the Christian Philipin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maroff, Jean & Jone 2000 Millennial Capitalism: First Thoughts on a second Coming. Public Culture12(2):291-343 Sahlins, M 1994 Cosmologies of Capitalism: The Trans-Pacific Sector of The World System, Culture/ Power/ History. Adams, K. 1995 Making-Up the Toraja? The Appropriation of Tourism, Anthropology, and Museums for Politics in Upland Sulawesi, Indonesia, Ethnology 21(2): 143-153. Volkman, T.A. 1990 Visions and Revisions: Toraja Culture and the Tourist Gaze, American Ethnologist 17(l): 91-110. 第 18 週期末考 (1 月 9 日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