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第 十 一 次 版 的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给 第 十 一 次 版 的"

Transcription

1

2 觉者之言 的原版是以德文撰写 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 择其精华, 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 虽其原本的主要宗旨是要给有佛学基础的读者清楚地看出在多部经文的结构中都包含着真正简明的 四圣谛, 就是 : 苦圣谛 苦之集圣谛 苦之灭圣谛及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从这本书中就可看出佛陀的教理都是朝向一个最终的目标, 那就是 : 脱离痛苦 为此, 在第一次出版的德文版中印有摘自 增支部 中的如下一段经文 : 此书的原版是从巴利文经藏的五部经典中精选出来后翻译而成的, 内容的分类和诠释是依据整体的连贯性编写 这本书原本为作者本身参阅多部经典时所记录下来的读经指南及参考本, 可成为佛教学生可信赖的参考指南 在获取一个完整和清楚的整体面貌的过程中, 此书有助于减轻他在研究各种巴利文经典时的工作 这本书拥有很多佛教专门用语的定义及解说, 同时也提供巴利文词句, 因此, 它也可以成为巴利文索引本, 为研究佛教经典时可供参考的辅助资料 此书于一九零六年发行德文初版后, 接着在一九零七年发行了英文初版 这英文版随后共再版十次 除了德文再版之外, 此书也被翻译为法文 意大利文 捷克文 芬兰文 苏联文 日文 印度文 孟加拉文和僧伽罗文 ( 锡兰 ); 译文中的巴利文曾以僧伽罗文编辑成书, 也曾译成天城体并在印度出版 这第十一次的再版已曾修订 Ñāṇatiloka

3 尊敬的著者寿终于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享年七十九岁 发行此书的第十四版是为了纪念著者的第十年忌 在他寿终之前, 这本书已再版十二次, 并在一九五九年发行第十三次版 在发行此书的第十四次版的同时, 也出版了以拉丁字母编辑的 觉者之言 (BUDDHA VACANA), 即此书的巴利文原文, 以为研修巴利文的学生提供多一本巴利文参考书 康提城, 斯里兰卡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佛教出版协会

4 1 佛陀 - 是巴利文 Buddha 的音译, 意译为 觉者 或 觉悟的人士, 是已故的印度圣人 乔达摩的尊称 他发现了解脱的真理, 并向这个世间宣告这个真理 ; 此真理就是西洋人所认识的佛教 公元前六世纪, 他出生在迦毗罗卫城 (Kapilavatthu), 是一位统治释迦 (Sakya) 王国国王的公子, 这个侯国处于现今尼泊尔疆界一带 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iddhattha), 族姓是乔达摩 (Gotama) ( 梵文 :Gautama) 二十九岁那年, 他舍弃了皇家公子的生活, 成为一位出家的修行者, 为他之前所领悟的世间之苦寻找解脱之道 在六年的探索里, 他曾经拜见好几位宗教导师, 并在一段时期里自我摧残, 实践没有带来任何成果的苦行, 最终他在伽耶 (Gayā) ( 现今的 Buddh-Gayā) 菩提树下圆满 (sammāsambodhi) 了 接下来的四十五年, 他孜孜不倦地说教及开导人们 这位为了世界的利益及快乐而出现的觉者, 最终在八十岁时涅槃于拘尸那罗般 佛陀不是神, 不是先知, 也不是神的化身, 而是人中的无上士 他是靠着自己的精进才证得最终的解脱及获得圆满的智慧, 因此是天神及人类举世无双的导师 他是一位救世主, 但他只指导人们怎样去拯救他们自己, 即是实际的遵随他的足迹及他指示的道至其终 他所证得的智慧及慈悲的和谐是尽善尽美的, 并表达了整个世间及人类完美无暇的典型 2 佛法是整体解脱的教育, 由佛陀所发现 领悟及宣布的 它是以古巴利文留传下来, 并保存于 三藏 (Ti-Piṭaka) 里, 即 : 1 律藏 (Vinaya-Piṭaka), 或寺院的规律 ; 2 经藏 (Sutta- Piṭaka), 其中包含了教理 诗节 故事等, 而有关其教理皆完完全全的总结在四圣谛里 ; 3 论藏 (Abhidhamma-Piṭaka) 则以较严谨的系统及哲学的形式表达经藏里的佛理 佛法不是启示的教理, 而是对事物真相的领悟, 并掌握其解脱之道的教理 四圣谛的教义是关系到客观存在事物的本性, 而解脱是可通过个人精进地自净其意及洞察内心中获得 佛法提供了一个崇高但实际的道德规范, 是洞察生命本质的剖析, 是渊博深奥的哲学, 是实用的思维之训练方法 简略地说, 它是朝向解脱之道, 一个即完整又圆满的指南 它不

5 但能够解答心和道理的需求, 同时也指出一条引导人们超越所有无益及破坏性 ( 恶 ) 的思想和行为之中道 这全都包含在佛法里, 并将永远拥有不受时间限制的号召力 只要那个地方有足够成熟的心智去珍惜其教义的要旨 3 僧伽 - 意译 : 僧团或团体, 即比丘或出家团体, 由佛陀所创办, 现仍存在于缅甸 泰国 斯里兰卡 柬埔寨 老挝及孟加拉的吉大港市, 且仍保持着本来的面貌 它与耆那教的出家团体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出家团体 在佛陀的时代, 最出名的徒弟有 : 舍利弗 (Sāriputta), 除了佛陀, 他就是最理解佛法的人士 ; 目犍连 (Moggallāna), 他是有最大神通的人士 ; 阿难 (Ananda), 他是忠实的弟子, 亦是佛陀随身的同伴 ; 大迦叶 (MahāKassapa), 为佛陀般涅槃后不久, 在王舍城 (Rājagaha) 召开大集会的主席 ; 阿那律 (Anuruddha), 他有天眼通及精通正念 ; 罗侯罗 (Rāhula) 则是佛陀的亲生子 僧团提供外在的体制, 为所有想认真奉献自己的生命去领悟最高解脱的目标者提供不被世俗扰乱的有利条件 因此, 当宗教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时, 僧团就有其世间和不受时间限制的重要性 佛 法 僧被称为 三宝, 是在于它们无上的清净, 对佛教徒来说是世上最珍贵的对象 三宝 (ti-ratana) 也是佛教徒的 三归依 (ti-saraṇa), 他通过语言来表示信奉, 或重申那个信奉, 为接受它们为他的生命及思想的导师 目前的三归依巴利文套语乃跟佛陀时代所应用的一样 : Budd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Dhamm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Saṅg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6 1 只要一个人重复朗诵这样简单的套语三次, 就等于宣布自己是个佛教徒了 朗诵了三归依的套语之后, 经常接下来持五戒 守持五戒是正命基本所需要的最低标准, 并再进一步的朝向解脱之道去提升 1 Pāṇātipāt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ṁ samādiyāmi 2 Adinnādāna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ṁ samādiyāmi 3 Kāmesu micchācār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ṁ samādiyāmi 4 Musāvād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ṁ samādiyāmi 5 Surāmeraya-majja-pamādaṭṭh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ṁ samādiyāmi 1 在重复朗诵巴利文的第二及第三次时, 要依次序在以上的套语之前加诵 Dutiyampi ( 第二次 ) 及 Tatiyampi ( 第三次 )

7

8 四圣谛 佛陀曾经说过 : 弟子们! 我由于未了悟, 未明了四样东西, 所以和你们一样在这个苦海中不断生死轮 回 是哪四样东西呢? 它们就是 : 1 苦的圣谛 dukkha, 2 苦之起源的圣谛 dukkha-samudaya, 3 苦之灭的圣谛 dukkha-nirodha 及 4 导致苦灭之道的圣谛 dukkha-nirodha-gāmini-paṭipadā 16 只要我仍无法完全认知这四圣谛的智见, 我是无法肯定自己是否已证得了超越世间一切天 魔 梵 以及人间的沙门与婆罗门 君主及人民的无上正等正觉 但是, 当我已完全认知这四圣谛的智见后 我就肯定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的无上正等正觉 LVI. 11 我发现了既很难理解, 又很难明白, 并且安宁又崇高的神圣真理 如果只凭推论是不能证得的, 唯有智者才能见到这个神圣的真理 无论如何, 由于世间是追求享乐, 喜欢享乐, 甚至陶醉于享乐之中, 所以世间的众生确实将难明白缘的定律 诸法的因缘 ( 十二因缘 paṭicca-samuppāda) 他们也无法理解一切起心动念的止息, 就是舍弃在任何界之再生 渴爱的退化 超然 灭 涅槃 但是, 仍然有一些众生的眼睛只受少许尘埃所覆盖, 他们将会明白这四圣谛 26

9 苦圣谛 什么是苦圣谛? 生是苦, 老是苦, 死是苦,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与绝望是苦, 求不得是苦 略说执著五蕴就是苦 什么是生呢? 不论是任何众生, 从开始入生 住胎 出生 诸蕴的呈现 生起一切感官, 即称为生 什么是老呢? 不论是任何众生老化 衰退 白发 皱纹 衰弱 感官的退化 即称为老 什么是死呢? 不论是在任何众生灭 消失 死亡 寿尽 诸蕴的破离 弃身 丧命, 即称为死 什么是伤心呢? 由于遭受不幸的事忧虑 担忧 伤心 极度伤心, 即称为伤心 什么是悲鸣呢? 由于遭受不幸的事而悲鸣 哀号 大悲鸣 大哀号 过度悲鸣 过度哀号, 即称为悲鸣 什么是痛苦呢? 身体的痛苦 身体的难受 由身体触觉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难受, 即称为痛苦 什么是忧闷呢? 心中的痛苦 心中的难受 由心意触觉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难受, 即称为忧闷 什么是绝望呢? 失望, 懊丧, 沮丧, 颓丧, 即称为绝望 什么是求不得苦呢? 有情受到老 病 死 忧闷, 而有如此的欲望 : 最好我不再受到再生的支配 ; 最好我不再有来生, 但这不能只靠欲望而得到, 所以不能得到所求是苦 22

10 五蕴 什么是略说执著于五蕴呢? 执著色蕴 执著受蕴 执著想蕴 执著行蕴 执著识蕴, 即称为略说执著于五蕴, 亦称为苦圣谛 任何过去 现在或未来 内或外 粗或细 劣或胜 远或近的一切色皆属于色蕴 ; 一切受皆属于受蕴 ; 一切想皆属于想蕴 ; 一切行皆属于行蕴 ; 一切识皆属于识蕴 109 这个共有五个分支的五蕴是佛陀为所有物质和精神的存在现象所作的总结, 而对愚痴的人来说, 此五蕴则被视为其自我或个人的存在 事实上, 生 老 死等现象都包含在构成这整个世间的五蕴之中 色蕴 (rūpa-khandha) 什么是色蕴呢? 色蕴就是主要的四大元素, 而色是由四大元素所组成的 四大 ( 元素 ) 什么是四大元素呢? 四大元素就是地元素 ( 固体 ) 水元素 ( 液体 ) 火元素 ( 体温 ) 及风元素 ( 气体 ) (dhātu mahāhūta) paṭhavī-dhātu āpo-dhātu tejo-dhātu vāyo-dhātu

11 (upādāya rūpa upādā rūpa) (hadaya-vatthu) (phoṭṭhabba) 什么是地元素 (paṭhavī-dhātu) 呢? 地元素又分有内在和外在 什么是内在的地元素呢? 凡是在一个人身上由业所生的硬质 固体, 例如 : 头发 毫毛 指甲 牙齿 皮肤 肉 腱 骨 骨髓 肾脏 心脏 肝脏 肋膜 脾脏 肺脏 肠 肠间膜 胃中物 粪等等, 这就是内在的地元素 不论它是内在或外在, 两者皆属于地元素 所以说, 应该以正确的智慧去洞察它等的如实性, 即所谓 : 这不是我的 ; 这不是我 ; 这不是我的自我 什么是水元素 (āpo-dhātu) 呢? 水元素又分有内在和外在 什么是内在的水元素呢? 内在的水元素就是 : 由业所生各自内在的水质 液体, 例如 : 胆汁 痰 脓 血 汗 脂肪 泪 膏 唾 涕 关节滑液 尿等等, 这即是内在的水元素 不管是内在或外在, 两者皆属于水元素 所以一个人应该以正确的智慧去洞察它等的如实性, 即所谓 : 这不是我的 ; 这不是我 ; 这不是我的自我 什么是火元素 (tejo-dhātu) 呢? 火元素又分有内在和外在 什么是内在的火元素呢?

12 内在的火元素就是 : 由业所生各自内在的热能 体温, 例如 : 由它而热, 由它而衰老, 由它而燃烧, 由它而吃的 饮的 嚼的 尝的皆得以适当的消化等等, 这即是内在的火元素 不管是内在或外在, 两者皆属于火元素 所以一个人应该以正确的智慧去洞察它等的如实性, 即所谓 : 这不是我的 ; 这不是我 ; 这不是我的自我 什么是风元素 (vāyo-dhātu) 呢? 风元素又分有内在和外在 什么是内在的风元素呢? 内在的风元素就是 : 由业所生各自内在的运动 气体, 例如 : 上行风 下行风 腹外风 腹内风 肢体循环风 入息出息 ( 呼吸的气息 ) 等等, 这即是内在的风元素 不管是内在或外在, 两者皆属于风元素 所以一个人应该以正确的智慧去洞察它等的如实性, 即所谓 : 这不是我的 ; 这不是我 ; 这不是我的自我 受蕴 (vedanā-khandha) 28 什么是受蕴呢? 受蕴有三, 就是 : 苦 ( 难受的感觉 ) 乐 ( 好受的感觉 ) 及不苦不乐 ( 没有分别的感觉 ) XXXVI, 1

13 想蕴 (saññā-khandha) 什么是想蕴呢? 想蕴有六, 就是 : 色想 声想 香想 味想 触想及法想 行蕴 (saṅkhāra-khandha) 什么是行蕴呢? 行蕴被分成六种念头 (cetanā), 就是 : 对色转念头 (rūpa-cetanā) 对声转念头 对香转念头 对味转念头 对触转念头及对法转念头 XXII, 56 行蕴 (saṅkhāra-khandha) 是心理活动的种种作用或时态的总和名称, 除了这行蕴之外, 在一时的心识还有受蕴与想蕴一齐共存 在论藏里, 行蕴被区别为五十五种, 其中的七种是属于思维固定的原动力, 其他心识的成分及数量的差别是根据各自种类的性质 在正见经 ( ) 里提到行识的三个主要典型, 即意念 (cetanā) 感想 (phassa) 及专注 (manasikāra) 在这三者之中, 意念为形成行识的首要要素, 是行识格外显著的特性, 因此, 在以上的一段文字中以它来作为行蕴的实例 如果要知道 saṅkhāra 这个词的其他诠释, 请参考 Ñāṇatiloka 长老所编制的英文佛教词典 Buddhist Dictionary

14 识蕴 (viññāṇa-khandha) 什么是识蕴呢? 识蕴有六, 就是 :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及意识 识的缘起 XXII, 56 如果眼睛的视力正常, 当外在的色体不在视野中呈现, 又没有去注意时, 在那种情形下, 并没有生起任何相应的识 如果眼睛的视力正常, 当外在的色体在视野中呈现, 却没有去注意它时, 在那种情形下, 并没有生起任何相应的识 如果眼睛的视力正常, 当外在的色体在视野中呈现, 并且去注意它时, 在那种情形下, 即生起任何相应的识 28 所以, 我说 : 识是缘起的 若没有这些缘, 就没有识 任何识是基于什么缘而生起的, 即称为该缘的识 由缘于眼睛而生起的识, 即称为眼识 (cakkhu-viññāṇa); 由缘于耳朵而生起的识, 即称为耳识 (sota-viññāṇa); 由缘于鼻子而生起的识, 即称为鼻识 (ghāna-viññāṇa); 由缘于舌头而生起的识, 即称为舌识 (jivhā-viññāṇa); 由缘于身体而生起的识, 即称为身识 (kāya-viññāṇa); 由缘于心意而生起的识, 即称为意识 (mano-viññāṇa) 38

15 若当时是色 (rūpa) 的, 就属于色取蕴 ; 若当时是受 (vedanā) 的, 就属于受取蕴 ; 若当时是想 (saññā) 的, 就属于想取蕴 ; 若当时是行 (saṅkhāra) 的, 就属于行取蕴 ; 若当时是识 (viññāṇa) 的, 就属于识取蕴 28 识是缘于其他四蕴的没有人能解释与其它四蕴 ( 色 受 想 行 ) 隔离的识蕴, 如何在一个生命的结束后, 独自进入另一个生命的新生 生长 增长及成长 XXII, 53 三相 (ti-lakkhaṇa) 诸行无常 (anicca), 诸行是苦 (dukkha), 诸法无我 (anattā) III, 134 色是无常的, 受是无常的, 想是无常的, 行是无常的, 识是无常的 举凡无常的就是苦 由于, 所有的蕴都是无常和苦的, 所以, 没有人能把它等说成 : 这是我的, 这是我, 这是我的自我 因此, 任何过去 现在或未来 内或外 粗或细 劣或胜 远或近的色 受 想 行 识, 皆应该以正确的智慧去洞察它等的如实性, 即所谓 : 这不是我的, 这不是我, 这不是我的自我 XXII, 59

16 无我经 实际上, 个人与整个世间是不存在的, 一切不过是由五蕴组成的现象不断在变化的过程而已 这个过程源自于无从追忆的远古并延续至今, 即从一个生命的出生开始, 至一个生命的死亡, 只要它仍俱足延续生命的因缘, 那它将无休无止的继续此过程 如前面所提到的, 把五蕴分成各蕴或合成一体都不能构成一个真正自我的实体或是维持生存的个性, 在这五蕴之外, 也不能寻找到任何相等于五蕴的主人的自我 灵魂或实质 换句话说, 五蕴是无我的, 或者五蕴是不属于某个自我的 由于无常及诸蕴的条件, 属于任何形式的自我信仰应视为愚痴 犹如我们叫 马车 这个名字, 除了轮轴 车轮 车辕 车身等等之外, 并没有一个实在的 马车 存在 ; 或如 屋子 这个词只是方便称呼那些利用各种材料, 并在一部分空间里依照某种款式建成的东西, 并没有什么 屋子的实体 存在 ; 同样的, 我们所叫做的 人 或 个人 或 自身 或 我, 并不是什么东西, 只是一个一直在变化的物质与心理现象的组合而已, 实际上, 它本身并不存在 这只是佛陀无我经的简述, 它教导万物的生存都缺乏一个永恒的自我或实质的教理 这是佛教的基本教理, 是无法在任何宗教或哲理中找到的 要完全掌握这个教理, 不能只靠理论和才智, 而是要不断的从实际生活体验中来获得印证 要达到真正明白和领悟佛法的目标, 这是必备的条件 无我经是经由对真相的剖析和实践后而成的必然结果 譬如, 一位视力正常的人士, 看到恒河上漂浮着很多水泡 他仔细观察和检视着那些水泡 当仔细检视后, 他就看出那些水泡的空性 非真实性及无实质性 同样的, 当比丘观察一切过去 现在或未来 内或外 粗或细 劣或胜 远或近的色 受 想 行 识, 他仔细观察和检视着它等 仔细检视后, 他就看出它等的空性和无我性 XXII, 95 若有谁喜爱色 受 想 行 识, 他就是喜爱苦 若有谁喜爱苦, 他将无法摆脱苦 XXII, 29

17 三个天讯 难道, 你未曾在世间见过活到八十 九十或一百岁, 那么老, 身体衰退, 背驼如屋顶, 弯曲地持着拐杖, 蹒跚, 虚弱, 失去青春, 掉牙, 白发, 头发虚少或掉光, 皱纹, 皮肤变丑的男人或女人吗? 难道, 你未曾想过自己也将难免会年华老去吗? 难道, 你未曾在世间上见过生病, 被疾病折磨, 大病一场, 躺在自己的粪堆中, 要靠他人抱起扶到床上的男人或女人吗? 难道, 你未曾想过自己也免不了病痛吗? 难道, 你未曾在世间上见过死了一 二或三天后, 膨胀, 青瘀, 具一切不净相的男人或女人的尸体吗? 难道, 你未曾想过自己也将难免一死吗? III, 35

18 轮回 Saṁsāra 轮回的渊源是无法想象的, 生命的起因已无迹可寻 由于众生被无明所覆盖, 并陷入渴爱的圈套, 皆匆匆忙忙地在苦海中轮回 轮回 - 生存的轮, 直译为 无休止的漂泊, 是巴利文经典中为 如海浪般起伏不止的生命 所取的名字, 象征着永不止息的出生 衰老 病痛及死亡的过程 说得更清楚 : 轮回就是五蕴组合时时连续不断地在变化, 在不可思议的时间里一个接一个地继续下去 一生的时间在轮回里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 因此, 要理解第一圣谛, 一个人必须关注着这个轮回, 这个可怕的连串转世, 而不是只看一生而已, 毕竟, 有时候人的一生并不是件很痛苦的事 苦 (dukkha) 这个专用名词, 在第一圣谛里指的, 不只是由于不愉快的触觉所产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而已 ; 而是一切造成或易于患难的 苦圣谛所教的是, 由于无常的真理, 就是最高上及最神圣的快乐也要受到变化及破坏, 因此一切的生存都是不如意的, 它们都免不了带有痛苦的种子 在这苦海轮回中, 由于怨憎会或爱别离, 你所流的眼泪比较多呢, 还是四海的水比较多呢? 你想想看, 那一个比较多呢? 长久以来, 你已尝过丧失父母 儿女 兄弟姐妹的苦 当你受到这些苦的打击时而所流的眼泪, 总共起来, 皆多过这四海的水 XV, 3 在这苦海轮回中, 你被他人砍头, 所流的血比较多呢? 还是四海的水比较多呢? 你想想看, 那一个比较多呢? 长久以来, 你曾经因为偷盗 拦路打劫或邪淫, 而被他人抓取砍头而所流的血, 总共起来, 皆多过这四海的水 但是, 这怎么可能呢?

19 因为, 轮回的渊源是无法想象的 生命的起因已无迹可寻 由于众生被无明所覆盖, 而陷入渴爱的圈套, 皆匆匆忙忙地在苦海中轮回 ( 所以, 上述情况是可能的 ) XV, 13 因此, 长久以来, 你已受过一切的苦 一切的折磨 一切的不幸, 也把坟地堆积得够满了 实在够久了, 你也应该对一切的再生厌倦了, 应该远离并摆脱它们了 XV, 1

20 苦之集圣谛 什么是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呢? 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就是渴爱, 它能导致再生, 并且与欢娱与强烈的欲望有密切的关系, 而到处去寻欢作乐 三爱渴爱有三, 就是 : 欲爱 (kāma-taṇhā) 有爱 (bhava-taṇhā) 及无有爱 (vibhava-taṇhā) rūpa-bhava arūpa-bhava vibhava-taṇhā (vibhava- uccheda-diṭṭhi) 爱 ( 渴望 ) 的开端 这些爱是从哪里生起的呢? 它又是在哪里扎根的呢? 只要世间那个地方有给人快感和逸乐的东西, 爱就从那里生起, 并在那里扎根 例如 :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都是有给人快感和逸乐的东西, 爱就从那里生起, 并在那里扎根 这即称为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 22

21 诸法的缘起 当眼看到色, 耳听见声, 鼻嗅到香, 舌尝到味, 身觉得触, 意想到法时, 如果那个色 声 香 味 触 法是合意的, 他就依恋 ; 若是不合意的, 他就反感 因此, 当一个人产生任何的感觉 (vedanā) 苦 乐或不苦不乐时, 如果他接受它, 并且热爱而执著它, 当时, 就生起贪欲 贪欲于感觉就是取 (upādāna) 由于 取 而缘起 有, 由于 有 (bhava 在此是 kamma-bhava 业的过程 ) 而缘起 生 (jāti), 由于 生 而缘起老 死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与绝望 因此, 整个苦蕴就呈现了 38 (paṭicca-samuppāda) 现今的业报 确实, 由于情欲, 受到情欲的驱使, 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 为此, 王斗王, 贵族斗贵族, 学者斗学者, 平民斗平民, 母子相斗, 父子相斗, 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斗, 乃至朋友之间也在相斗 由于意见分歧 争吵, 乃至要以拳 棍或武器来打打杀杀, 所以才会有丧亡或致命的痛苦 还有, 由于情欲, 受到情欲的驱使, 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 为此破户 偷盗 抢劫 掠夺 路劫及诱奸人妻 过后, 被国王逮捕, 用种种的刑罚来处罚他们, 所以就有了丧亡或致命的痛苦 这即是情欲所带来的苦难 由于情欲, 受到情欲的驱使, 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 完全依赖于情欲, 所以今生就累积了一大堆的痛苦

22 未来的业报 由于情欲, 受到情欲的驱使, 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 情欲亦导致人们造身语意恶业, 由于造身 语 意恶业, 命终后, 转世到恶界 苦途或堕地狱 这即是情欲所带来的苦难 由于情欲, 受到情欲的驱使, 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 完全依赖于情欲, 未来就累积了一大堆的痛苦 13 意念就是业 我说 : 意念 (cetanā) 就是业 先有了意念, 后才由身 语 意去行动 业 (kamma) 有导致出生于地狱 畜生 凶神 饿鬼 人以及天界之业 业报 (vipāka) 有三, 就是 : 现眼报 来生报或未来世报 127 VI, 63 业的继承者 一切众生是他们自己的业 (kamma 梵文 karma) 的主人, 是他们自己的业的继承人, 他们因业而生, 为业所缚, 业是他们自己的依归 他们所造的业, 不管善恶, 他们都得承受 X, 206

23 不管是现今 来生或未来世众生出生在什么地方, 他们的业将在那儿成熟 ; 而当任何业成熟时, 他们都得承受那些业的报应 III, 33 将有一天, 大海洋会干涸, 大地也会被火所烧毁而消灭无踪 但是, 那些受无明所覆盖, 陷入渴爱的圈套, 皆匆匆忙忙地在苦海中轮回的众生之痛苦, 却是没有止境的 XXII, 99 (taṇhā) (avijjā) kamma (kusala-akusala-cetanā) (bhava) (kamma-bhava) (upapatti-bhava) (anattatā)

24

25 苦之灭圣谛 什么是苦之灭的神圣真理呢? 苦之灭的神圣真理就是 : 对爱的完全熄灭 不再贪欲 舍离 放弃 摆脱 无执著 那些爱要在那里抛弃呢? 它又在那里止息呢? 在世间上, 那里有给人快感和逸乐, 就在那儿把爱抛弃 ; 爱就在那儿止息 22 任何过去 现在或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 若他把世间上的色, 看成无常 苦 无我 病痛和诸漏, 他即得摆脱诸爱 诸法的灭 XII, 66 由于那些爱的完全熄灭, 也就灭了取 ; 由于取的灭, 也就灭了有 ; 由于有的灭, 也就灭了生 ; 由于生的灭, 也就灭了老 死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与绝望 因此, 也即灭了整个苦蕴 XII, 43 因此, 色 受 想 行 识皆消灭 止息和制伏了 苦即灭尽, 病也中止, 老 死亦克服了 XXII, 30

26 -- -- (taṇhā) (upādāna) Nibbāna nirvāṇa nir vāṇa 1 (kilesa-parinibbāna) (sa-upādisesa-nibbāna) 2 (khandha-parinibbāna) (an-upādisesa-nibbāna)

27 涅槃 这的确是安宁和最高尚的, 也是诸行的止息, 抛弃一切的再生, 渴爱的灭尽, 离嗜欲, 灭, 涅槃 III, 32 当沉溺于情欲 恶意与愚昧, 心被贪 瞋 痴所制服, 就会意图伤害自己 他人或双方 那么, 心就会感到痛苦和忧闷 如果断除了贪欲 恶意与愚昧, 就不会意图伤害自己 他人或双方 那么, 心就不会感到痛苦和忧闷 涅槃就是当下的, 可在此生见到的, 欢迎来参考的, 引入内心的及为智者所证知的 贪欲 恶意与愚昧的完全止息, 即称为寂 阿罗汉 III, 55 XXXVIII, 1 对一个证得如此解脱的比丘, 他的心境一片恬静, 他的任务已完成 ( 所作皆办 ), 再也没有任务待他去延续 就像一块不为风所吹动的大石, 同样的, 色 声 香 味 触及所有可意或不可意的法皆无法动摇他 他证得了解脱的心是坚定不移的 VI, 55 对已明了这世间对比差异的人, 他已不为世间的一切所影响, 他是已摆脱愤怒 悲伤和欲求的安宁者 他已超越了生和死 1048

28 不变的 的确是有一个境界, 没有地 水 火 风, 没有今生和来生, 也没有日与月 我称这个为不是生 不是灭 不是住 ; 不是生也不是死 ; 那是没有立足之处, 没有成长, 也没有任何基地 这即是苦尽 VIII, 1 那是无生 无始 无创造 无形的 如果没有这个无生 无始 无创造 无形, 那么, 要超越这个有生 有始 有创造 有形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因为有这个无生 无始 无创造 无形的, 那么, 要超越这个有生 有始 有创造 有形的世界是有可能的 VIII, 3

29 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两极端及中道 沉溺于下贱的 粗野的 庸俗的 非圣的 享受无益的情欲的 ; 以及苦的 非圣的 无益的自我虐待的, 这两者都是极端的行为 如来舍弃了这两种极端的行为, 并领悟出中道 此中道即能让人明白真理, 亦能令人增长智慧, 并引导人们走向恬静 觉悟和涅槃 八圣道 八圣道支是导致苦灭之道, 即所谓 : 1 正见, Sammādiṭṭhi 2 正思维, Sammāsaṅkappa 1 慧 Paññā 3 正语, Sammāvācā 4 正业, Sammākammanta 2 戒 Sīla 5 正命, Sammāājīva 6 正精进, Sammāvāyāma 7 正念, Sammāsati 3 定 Samādhi 8 正定 Sammāsamādhi 这即是如来所领悟出的中道, 即能让人明白真理, 亦能令人增长智慧, 并引导人们走向恬 静 觉悟和涅槃 LVI, 11

30 八圣道支 Ariya-aṭṭhaṅgikamagga sīla (samādhi) (paññā) 这个中道是无痛苦的 无伤害的 无苦恼的 无懊恼的, 它乃是最圆满之道 诸位比丘, 你们听着, 那不死 ( 之道 ) 已找到了 我要为你们说法来揭示它 当我揭示后, 你们即刻去修习 不久后, 你们将会直觉见证, 亲自证得 -- 良家子弟离家出家修行所追求的梵行中最终的见识与真理 26

31

32 什么是正见呢? 正见就是对四圣谛的理解, 即所谓 : 1 苦圣谛的理解, 2 苦之集圣谛的理解, 3 苦之灭圣谛的理解及 4 导致苦灭之道圣谛的理解 正见 Sammādiṭṭhi 24

33 善与不善 当比丘明了什么是不善的, 什么又是不善的根 ; 什么是善的, 什么又是善的根, 那时, 他即有正见 何谓 不善 (akusala) 呢? 不善 就是 : 1 杀生, 2 偷盗, 身业 (kāya-kamma) 3 邪淫, 4 妄语, 5 说人坏话, 6 出口伤人, 语业 (vacī-kamma) 7 讲闲话, 8 贪欲, 9 恶意, 意业 (mano-kamma) 10 邪见 这即称为十 不善业道 (akusala-kamma-patha) 什么是不善的根呢? 不善的根就是 : 贪 (lobha) 瞋 (dosa) 痴 (moha) 因此, 我说 : 十不善业都是由贪 瞋 痴所造成的 (a-kusala) 瞋 (kamma) (lobha) 瞋 (dosa) moha 瞋

34 何谓 善 (kusala) 呢? 善 即是 : 1 不杀生, 2 不偷盗, 身业 (kāya-kamma) 3 不邪淫, 4 不妄语, 5 不说人坏话, 语业 (vacī-kamma) 6 不出口伤人, 7 不讲闲话, 8 不嗜欲, 9 无恶意, 意业 (mano-kamma) 10 正见 这即称为十 善业道 (kusala-kamma-patha) 什么是善的根呢? 善的根就是 : 无贪 (a-lobha, 不自私 ) 无瞋 (a-dosa, 仁慈 ) 无痴 (a-moha, 理智 ) 三相的见识 Ti-lakkhaṇa 当一个人明了色 受 想 行 识是无常 ( 苦 无我 ) 的, 那么, 他即有正见 9 XXII, 51

35 无益的问题 如果有人说 : 除非, 世尊先告诉我 : 世界是永恒, 还是不永恒的? 是有限, 还是无限的? 生命和身体是同一, 还是个别的? 如来死后, 存在 还是不存在 还是存在又不是存在 还是不存在又不是不存在? 否则, 我就不跟随世尊出家修学 世尊只能告诉他说 : 问这些问题的人, 在未找到答案之前, 他已先死掉了 譬如, 有个人士被毒箭射中 他的朋友 伙伴或亲戚, 请位外科医生到来 然而, 他却说 : 我先不把箭拔出来, 直到我已知道, 那位伤我的人是谁, 并清楚地知道, 他是刹帝利 还是婆罗门 还是吠舍 还是首陀罗, 或者他名什么, 姓什么, 或者他的身材是高的 还是矮的 还是中等的 那么, 在他还未找到答案之前, 已先死掉了 因此, 如果有人要为自己寻找幸福, 就该先拔除此悲鸣 痛苦及伤心之箭 不管理论上是存在, 还是不存在 ; 世间是永恒, 还是不永恒 是有限, 还是无限 ; 生 老 死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与绝望确实存在的, 我让你们知道, 它等的止息也是存在的 也就是在今生就能成就它等的止息 63

36 五桎梏 Saṁyojana 假设有一位无知的凡夫, 他不尊敬圣者, 不晓得圣者的教法, 不修学圣法 他的心被有身见 疑 戒禁取 嗜欲与恶意所制服和支配, 而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摆脱它等 64 有身见 (sakkāya-diṭṭhi 妄信有个自我 ) 可默示自己为 : 1 常见 : (bhava- 或 sassata-diṭṭhi) 直译 : 永恒不变的信仰, 就是相信一个人的自我或灵魂在死后仍能独立地离开那个尸体继续生存下去 2 断见 : (vibhava- 或 uccheda-diṭṭhi) 直译 : 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的信仰, 就是相信人的这一生里有个自我, 但是这个自我在这个身体死后也就消失不再存在了 不智的思虑由于不知道什么是应该思虑的, 什么是不应该思虑的, 所以, 他所思虑的, 都是那些不应该思虑的, 并非那些应该思虑的 因此, 他作如此不智的思虑 : 过去我可有存在? 还是过去我未曾存在? 过去我又是什么呢? 过去我到底是怎样的呢? 过去我到底是由什么, 然后再怎样变化, 过后又成为什么呢? 未来我将存在吗? 还是未来我将不存在? 未来我又是什么呢? 未来我会是怎样的呢? 未来我到底又会由什么, 然后再怎样变化, 过后又成为什么呢? 他对现在也存有疑虑 : 我存在吗? 还是我不存在? 我又是什么呢? 我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这个人什么时侯来的? 又在什么时侯会去呢? 六种我见由于不智的思虑, 他将执著于这六见之一, 并顽固地迷信 : 1 我有个 自我, 2 我没有个 自我, 3 我以 自我 来认出 自我,

37 4 我以 无我 来认出 自我, 5 我以 自我 来认出 无我, 6 或者他执著于这样的见解 : 这是我的 自我 它即能思想和感受, 并无时无刻受到善恶业的果报 我的这个 自我 是永恒的 稳固的 常在的 永不改变的, 且将永远保持不变的 2 如果真的有个 自我 的存在, 那就应该有个属于 自我 的东西 但是, 实际上却找不到 自我 或任何属于 自我 的东西 如果说 : 这是世界, 这是我 我死后将是永恒的 一致的 常在的 这是否是个最愚蠢的理论呢? 22 这些都被称为 : 纯粹的见解 见解的丛 见解的傀儡 见解的演奏 见解的圈套 见解的桎梏 一位无知的凡夫, 被见解的桎梏所扣着, 不能摆脱生 老 死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与绝望 我说他将无法摆脱诸苦 理智的思虑 2 一位完成了学业的圣弟子, 是懂得尊敬圣者, 晓得圣者的教法, 修学了圣法 他知道什么是应该思虑的, 什么又是不应该思虑的 因此, 他只思虑应该思虑的, 而不思虑那些不应该思虑的 他理智地思虑 : 什么是苦? 什么是苦之集? 什么是苦之灭? 什么是导致苦灭之道?

38 须陀旦或入流 ( 初果圣 ) Sotāpanna 由于这样地思虑, 就解除了三种桎梏, 那就是 : 有身见的桎梏 疑的桎梏及戒禁取的桎梏 那些已解除了这三种桎梏的圣弟子, 他们就是入流 须陀旦, 或者称为初果圣人

39 桎梏有十种 就是 : 1 有身见 sakkāya-diṭṭhi 2 疑 vicikicchā 3 戒禁取 sīlabbata-parāmāsa 4 情欲 kāma-rāga 5 恶意 paṭigha 6 色贪 rūpa-rāga 7 无色贪 arūpa-rāga 8 慢 māna 9 心散乱 uddhacca 10 无明 avijjā 桎梏 Saṁyojana 圣人 Ariya-puggala (Sotāpanna) 槃 (Sakadāgāmi) (kāma-loka) (Anāgāmi)

40 (rūpa-loka) (Arahaṁ) magga phala (sotāpatti-magga) (sotāpatti-phala) (ariya-puggala) 因此, 我说正见有两种 就是 : 住世间与出世间的正见 一, 是世间福报而造福之见解是住世间的有漏正见 另一, 是为了圣心 无漏心和圆满圣道中的一切道支之见解是出世间的无漏正见 1 什么是住世间的有漏正见呢? 住世间的有漏正见就是 : 持有以下的见解, 即所谓 : 把布施 奉献 供养 善恶业都看成是有果报的 把此生 来生 父母 化生有情都看成是有存在 也相信世间上的确有真正依法修行的沙门或婆罗门, 他已经亲自直觉见证了的, 并可解释此生与来生 这被称为 世间的正见 (lokiya-sammādiṭṭhi), 它会生产世间的果报及带来好效果 2 什么是出世间的无漏正见呢? 出世间的无漏正见就是 : 为了圣心 无漏心和圆满圣道中的一切道支之慧 慧根和慧力的见识

41 这被称为 出世间的正见 (lokuttara-sammādiṭṭhi), 它不是世间的, 但是, 是出世间的, 并且结合 道 的 1 (lokiya) (puthujjana) 2 (lokuttara) (ariyapuggala) 结合其他道支 明白邪见为邪见, 正见为正见 他为了要使正见生起, 尽力断除邪见 ; 他在尽力当时, 就有了正精进 ; 在当时他也有觉照着邪见 在觉照之下邪见即得断除, 同时也觉照到正见的形成, 并且维持着它, 当时就有了正念 如此, 他在成就正见当时, 也同时成就三法, 就是 : 正见 正精进及正念 没有任何理论 117 如果有人问我, 我可有承认些什么理论吗? 那么, 应该这样答复他说 : 如来没有执著于任何理论, 如来已彻底了解色 受 想 行 识等的生灭 如来已断除, 而且不但断根, 并且除根, 甚至把它等除尽 ; 以及除尽一切的自负和虚荣, 且不会在未来再出现 72

42 三法印 不管如来有没有出现于这世间, 皆无法改变这个不变的巩固定律, 即所谓 : 诸行无常 (anicca), 诸行是苦 (dukkha), 诸法无我 (anattā) III. 134 它等的巴利文是 : sabbe saṅkhārā aniccā sabbe saṅkhārā dukkhā sabbe dhammā anattā (saṅkhārā) (saṅkhatadhamma) (dhamma) (asaṅkhatadhamma) 槃 槃 (Nibbāna-dhamma) (=saṅkhata-dhamma) (=asaṅkhata-dhamma) (anattā) 色 受 想 行 识是永恒的 一致的 常在的 不变的 这种理论是圣贤所不承认的 我也说 : 没有那么的一回事 一位有正见的众生是不可能把任何东西当为自己 XXII. 94 I, 15

43 我见论 如果有人说 : 受是我的 自我 那么, 就应该这样谏诤他说 : 共有三种不同的受, 就是苦的受 乐的受与不苦不乐的受 在这三种不同的受之中, 你认为那一种受是你的 自我 呢? 因为, 每一时只能感觉到其中一种受, 一个人无法在同一个时刻感觉到另两种受 这三种受是无常的 缘起的 消耗尽法 流动法 离嗜欲 灭法 若有谁感觉到其中一种受, 他当时心想 : 这是我的 自我 当此受灭后, 他应该承认, 我的 自我 已消失了 那么, 他就已认识到, 在今生他的 自我 已是无常的, 是苦乐参杂的, 并且有生灭的本质 如果有人说 : 受不是我的 自我 我的 自我 对受是没有感觉的 那么, 就应该这样谏诤他说 : 如果是完全没有感觉到一切的受, 那么, 是否还会有 : 这是我 的念头呢? 如果有人说 : 受的确不是我的 自我 但若说 自我 没有感觉, 那是不正确的 我的 自我 就在感觉, 我的 自我 就是个能感觉的官能 那么, 就应该这样谏诤他说 : 如果一切的受已完全止息, 没有觉照到任何受的存在, 一切的受都灭了 那么, 是否还会有 : 这是我 的念头呢? 15 自我 是意 法和意识所组成的 的说法是不实际的 从那里看到生灭, 而当人观照到这些法的生灭时, 就会下结论说 : 自我 在生灭 148

44 最好让未学的凡夫把那四大元素所组成的身体当做 自我, 好过他把心当做 自我 因为, 实际上有证据能让人看到身体只能耐上一年 两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或十年 乃至一百年以上 但是, 那个称为心 意或识的, 在昼夜间连续不停地在生为一物, 又灭为另一物 XII, 62 因此, 任何过去的 现在的或未来的 内的或外的 粗的或细的 劣的或胜的 远的或近的色 受 想 行 识都应该以正慧去观照它等的如实性, 即所谓 : 这不是我的 ; 这不是我 ; 这不是我的 自我 XXII, 59

45 过去 现在和未来 如果有人问你说 : 过去那段时期, 你是曾经存在, 还是不曾存在过? 未来那段时期, 你将会存在, 还是你将不会存在? 现在这段时期, 你可有存在, 还是你没有存在着? 你应该答复说 : 过去那段时期, 我曾经存在, 而不是不曾存在 ; 未来那段时期, 我将存在, 而不是不存在 ; 现在这段时期, 我有存在, 而不是没有存在着 在过去, 只有过去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 ; 而未来和现在的存在, 在过去的当时是虚假的 在未来, 只有未来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 ; 过去和现在的存在, 在未来的当时是虚假的 在现在, 只有现在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 ; 未来和过去礬存在, 在现在的当时是虚假的 9 起 如果有人观到 缘起 (paṭicca-samuppāda), 他就观到法 ; 如果有人观到法, 他就观到缘 28 譬如, 从乳牛而得到牛奶, 从牛奶而得到到凝乳, 从凝乳而得到乳脂, 从乳脂而得到酥油, 从酥油而得到酥油的精华 当它是牛奶时, 它却不是凝乳 乳脂 酥油或酥油的精华, 它只是牛奶而已 当它是凝乳时, 它只是凝乳而已

46 同样的, 当我在过去时, 只有过去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 ; 未来和现在的存在, 在过去的当时是虚假的 在未来, 只有未来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 ; 过去和现在的存在, 在未来的当时是虚假的 在现在, 只有现在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 ; 未来和过去的存在, 在现在的当时是虚假的 这些只是为了在世间上交谈时而用到的名词 语言表达 词语 标明 如来应用它等, 而不执著于它等 8 如果有人对色 受 想 行 识, 它等之集 它等之灭与导致它等灭之道都没有实际上的见识, 他将会迷信于如来死后还会存在的 如来死后是不存在的 如来死后还会存在又不存在的 或者如来死后既不存在又不是不存在的 两极端的见解与中道 XLIV, 4 如果有人执著于有见, 而信仰有一个和这个身体完全相同的主体 (jīva 灵魂 ), 那么, 他想要达到梵行之最高目的, 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有人执著于断见, 而信仰有一个和这个身体完全不同的主体, 那么, 想要达到梵行之最高目的,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来回避这两个极端见解, 而揭示中道, 那就是 : XII, 25

47 缘起 无明 avijjā 缘 行, saṅkhārā 行 缘 识, viññāṇa 识 缘 名色, nāma-rūpa 名色 缘 六处, saḷāyatana 六处 缘 触, phassa 触 缘 受, vedanā 受 缘 爱, taṇhā 爱 缘 取, upādāna 取 缘 有, bhava 有 缘 生, jāti 生 缘 老 死 jarāmaraṇa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和绝望 因而生起了一切的苦蕴 这即称为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 XII, 1 没有天神或梵天可称为轮回的作者, 由于 因 缘, 而诸法得周转 如果一位比丘的无明 (avijjā) 已灭, 并生起智慧时 他将不会再造善 恶或重罪的 业行 XII, 51

48 (saṅkhārā) (cetanā) (rūpāvacara) (aneñjābhisaṅkhārā) (arūpāvacara) 因此, 由于已离嗜欲, 而无明的无余灭尽, 也灭了行 ; 由于行的灭, 也灭了识 ; 由于识的灭, 也灭了名色 ; 由于名色的灭, 也灭了六处 ; 由于六处的灭, 也灭了触 ; 由于触的灭, 也灭了受 ; 由于受的灭, 也灭了爱 ; 由于爱的灭, 也灭了取 ; 由于取的灭, 也灭了有 ; 由于有的灭, 也灭了生 ; 由于生的灭, 也灭了老 死 伤心 悲鸣 痛苦 忧闷和绝望 因此, 也灭了一切的苦蕴 这即称为苦之灭的神圣真理 再生之业 XII, 1 众生确实是被无明 (avijjā) 所障碍, 陷入爱 (taṇhā) 的圈套, 处处去寻欢乐, 因而继续不断地再生 43 那些由贪 瞋 痴 (lobha, dosa, moha) 所造的业 (kamma), 都有因缘, 当这些业成熟时, 就是那位造作者的再生时刻 这个业在何处成熟, 那位造作者就在该处受其果报 那可能是今生 来生或未来世 III, 33

49 业之灭 但是, 由于无明的消耗尽, 而智慧得以增长, 爱也消耗尽, 从此再也没有来生了 43 不是由于贪 瞋 痴所造的业, 都没有因缘 所以, 那些已舍弃和断除了贪 瞋 痴, 而由无贪 无瞋 无痴所造的业, 就好像已断了根 除去根的椰树, 将不能再生长 III, 33 在此, 谁也可正确地说 : 我在教歼灭 我所说的法是为了歼灭的 因此, 我训练我的弟子修歼灭法 我的确是教歼灭, 即是 : 歼灭贪 瞋 痴以及种种的不善法 VIII, 12 Paṭicca-samuppāda, (anattā) 以下的图表能让你一目了然地看出这十二因缘是怎样地延伸至三世里, 即是 : 前世 今世及来世

50 前世 1 无明 avijjā 造业过程 kamma-bhava 2 行 saṅkhārā 五因 :1,2,8,9,10 今世 3 识 viññāṇa 转世过程 upapatti-bhava 4 名色 nāma-rūpa 5 六处 saḷāyatana 6 触 phassa 7 受 vedanā 五果 :3 至 7 8 爱 taṇhā 造业过程 kamma-bhava 9 取 Upādāna 10 有 bhava 五因 :1,2,8,9,10 来世 11 生 jāti 转世过程 upapatti-bhava 12 老死 jarā-maraṇa 五果 :3 至 7

51 正思维 Sammāsaṅkappa 什么是正思维呢? 正思维就是 : 1 离情欲的思维 (nekkhamma-saṅkappa), 2 无恶意的思维 (avyāpāda-saṅkappa) 及 3 无陷害的思维 (avihiṁsā-saṅkappa) 这即称为正思维 22

52 我说正思维有两种, 就是 : 住世间与出世间的正思维 一, 为了世间福报而造福的离情欲思维 无恶意思维 无陷害思维是住世间的有漏正思维 另一, 为了圣心 无漏心和圆满圣道中的一切道支而思虑 反省 推测 思维 思议或思绪是出世间的无漏正思维 1 什么是住世间的有漏正思维呢? 住世间的有漏正思维就是 : 离情欲思维 无恶意思维 无陷害思维 这被称为 世间的正思维 (lokiya-sammāsaṅkappa), 它会生产世间的果报及带来结果 2 什么是出世间的无漏正思维呢? 出世间的无漏正思维就是 : 为了圣心 无漏心和圆满圣道中的一切道支之慧 慧根和慧力的思维 心思 考虑 思虑 思想等 这被称为 出世间的正思维 (lokuttara-sammāsaṅkappa), 它不是世间的, 而是出世间的, 并且结合 道 的 与其他道支共存 明白邪思维为邪思维, 正思维为正思维, 那时就有了正见 为了要使正思维的生起, 他就尽力断除邪思维 ; 在尽力的当时, 就有了正精进 ; 当时他也有觉照着邪思维, 在觉照之下就断除了邪思维, 同时也觉照到正思维的形成, 并且维持着它 当时就有正念 如此, 在成就正思维当时即有三法同行, 就是 : 正见 正精进及正念 117

53 正语 什么是正语呢? 正语就是 : Sammāvācā 不妄语 1 禁止妄语, 并且断除妄语 如果被招去法庭 会议 亲戚众中 协会或王家众中, 作为证人, 当被问至 : 仁兄,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一切 于是, 不知道的, 就说 : 我不知道 知道的, 就说 : 我知道 没有看到的, 就说 : 我没有看到 看到的, 就说 : 我看到 不为了自己的 别人的 或钱财的利益而故意妄语 不说人坏话 2 禁止说人坏话, 并且断除说人坏话 这边听了, 不为了离间而到那边去报告 ; 那边听了, 也不为了离间而到这边来报告 不是破坏和睦 离间的挑拨者, 喜欢和睦, 并且喜欢合群, 甚至庆幸和睦, 说的都是那些促进和睦的话 不出口伤人 3 禁止出口伤人, 并且断除出口伤人 所说的, 决不伤人, 而且是悦耳 充满感情 动听, 并且是文雅 众人喜欢, 甚至是众人中意的话

54 不讲闲话 21 4 禁止讲闲话, 并且断除讲闲话 所说的话, 都是适宜的 有根据的 有意义的 佛法的和戒律的, 说那些有理由的, 既不含糊而又有利益的, 并且是适时值得记下的话 这即称为正语 X, 176

55 我说正语有两种, 即是 : 住世间与出世间的正语 一, 是为了世间福报而造福之住世间的有漏正语 另一, 是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语 1 什么是住世间的有漏正语呢? 住世间的有漏正语就是 : 不妄语 不说人坏话 不出口伤人及不讲闲话 这被称为 世间的正语 (lokiya-sammāvācā), 它会生产世间的果报及带来结果 2 什么是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语? 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语就是 : 以戒 中止 抑制来避免习行四邪语 心的神圣, 出离了世间, 与道结合, 努力取得了圣道 这被称为 出世间的正语 (lokuttara-sammāvācā), 它不是世间的, 而是出世间, 且结合 道 的 与其他道支共存 明白邪语为邪语, 正语为正语, 那时就有了正见 为了让正语生起, 他就尽力断除邪语 ; 在尽力的当时, 就有正精进 ; 当时他也觉照着邪语的断除, 同时也觉照到正语的形成, 并且维持着它 当时就有正念 如此, 在成就正语当时就有三法同行, 就是 : 正见 正精进及正念 117

56 正业 什么是正业呢? 正业就是 : Sammākammanta 不杀生 断除杀生, 禁止杀生 放下刀杖, 关心怜悯一切生物, 渴望着一切生物的幸福 不偷盗 断除偷盗, 禁止偷盗, 只等待和接受布施品, 诚实地过着清净的生活 不邪淫 断除邪淫, 禁止邪淫, 不与有父母兄姐或亲戚所监护的女子 有夫之妇 法律所不允许或已受了聘礼订了婚的女子行淫 X, 176

57 我说正业有两种 就是 : 住世间与出世间的正业 一, 是为了世间福报而造福之住世间的有漏正业 另一, 是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业 1 什么是住世间的有漏正业呢? 住世间的有漏正业就是 : 不杀生 不偷盗及不邪淫 这被称为 世间的正业 (lokiya-sammākammanta), 它会生产世间的果报及带来结果 2 什么是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业? 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业就是 : 以戒 中止 抑制来避免习行三邪业 心的神圣, 出离了世间, 与道结合, 努力取得了圣道 这被称为 出世间的正业 (lokuttara-sammākammanta), 它不是世间的, 而是出世间的 且结合 道 的 与其他道支共存 明白邪业为邪业, 正业为正业, 那时就有了正见 为了让正业生起, 他就尽力断除邪业 ; 在尽力的当时, 就有了正精进 ; 当时他也觉照着邪业的断除, 同时也觉照到正业的形成, 并且维持着它 当时就有正念 如此, 在成就正业当时就有三法同行, 就是 : 正见 正精进及正念 117

58 正命 Sammā-ājīva 什么是正命呢? 一位圣弟子, 断除了邪命, 依正命来过活 这即称为正命 22 邪命为诡诈 空谈 现象 瞋骂示意, 以利求利 ( 出家的邪命 ) 117 邪命为贩卖武器 牲口 肉 酒 毒品 ( 在家的邪命 ) 177

59 我说正命有两种 即是 : 住世间与出世间的正命 一, 是为了世间福报而造福之住世间的有漏正命 另一, 是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命 什么是住世间的有漏正命呢? 住世间有漏正命就是 : 断除邪命, 依正命来过活 这被称为 世间的正命 (lokiya-sammā-ājīva), 它会生产世间的果报及带来好效果 什么是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命? 出世间的无漏道支正命就是 : 以戒 中止 抑制来避免习行邪命 心的神圣, 出离了世间, 与道结合, 努力取得了圣道 这被称为 出世间的正命 (lokuttara-sammā-ājīva), 它不是世间的, 但是, 是出世间的, 并且结合 道 的 与其他道支共存 明白邪命为邪命, 正命为正命, 那时就有了正见 为了让正命生起, 他就尽力断除邪命 ; 在尽力的当时, 就有了正精进 ; 当时他也觉照着邪命的断除, 同时也觉照到正命的形成, 并且维持着它 当时就有正念 如此, 在成就正命当时即有三法同行, 就是 : 正见 正精进及正念 117

60 正精进 Sammāvāyāma 什么是正精进呢? 正精进可分为四个部份, 就是 : 勤防护 勤断除 勤培养及勤保持 1 勤防护 Saṁvara-ppadhāna 什么是勤防护呢? 勤防护就是 : 有心要提防那些尚未生起的恶 不善法, 而勤奋策励于心, 使得它等不得生起 IV, 13 当眼睛见到形色, 耳朵听到声音, 鼻子闻到香味, 舌头尝到味道, 身体接到触觉, 或意想到东西时, 不执著于它等的全部或一部分 他勤于守护诸根, 以免若稍一不守护, 它等即产生恶 不善 贪与忧 因此, 他得以尽力守护和抑制着诸根 具备了这个神圣的 诸根克制, 他体会到一切恶法的无能侵犯, 因而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喜悦 这即称为勤防护 IV, 14

61 2 勤断除 Pahāna-ppadhāna 什么是勤断除呢? 勤断除就是 : 有心要断除那些已生起的恶 不善法, 而勤奋策励于心, 令它等断除 IV, 13 任何已生起的情欲 恶意 忧闷, 或是其他的恶 不善法, 都得放弃 ; 而不保留它等, 并且消除它等, 甚至灭去它等, 乃至使得它等消耗尽 IV, 14 灭除邪思维的五方 1 当触及景象, 由于注意着那个景象而生起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那就应该另外去触及其他别的景象 由于注意着那个新的景象而生起善思绪, 而得以断除那个充满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2 倘若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 那就应该对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的贻害反省 : 这个思绪, 确实不善, 而且有咎, 并且有苦的报应 那么, 便可断除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3 倘若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 那就不应该去注意和觉照着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便可断除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4 倘若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 那就应该专注于弃除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的根源, 便可断除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5 倘若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继续生起, 那就应该咬紧牙龈, 舌头顶着上膛, 专心抑制, 并且克制, 甚至压制着心, 那便可断除那个贪 瞋 痴的恶和不善思绪 内心将得以平静 安宁, 并且镇定, 乃至定住 这即称为勤断除 20

62 3 勤培养 Bhāvanā-ppadhāna 什么是勤培养呢? 勤培养就是 : 有心要培养那些尚未生起的善法, 而勤奋策励于心, 使得它等生起 IV, 13 培养那些基于隐居 不执著 灭 乃至解脱的觉支 (bhojjhaṅga), 即所谓 : 念 (sati) 觉支 择法 (dhamma-vicaya) 觉支 精进 (viriya) 觉支 喜 (pīti) 觉支 轻安 (passaddhi) 觉支 定 (samādhi) 觉支及舍 (upekkhā) 觉支 这即称为勤培养 4 勤保持 Anurakkhaṇa-ppadhāna IV, 14 什么是勤保持呢? 勤保持就是 : 有心要保持那些已生起的善法, 而勤奋策励于心, 不让它消失, 并且要使它增长, 甚至成熟, 乃至修行 (bhavana) 的完美 为此他不断精进, 增强精力, 训练思维及奋斗 IV, 13 譬如, 他坚持保留着那些心中已生起的定观相, 即所谓 : 观想中的骸骨相 虫聚相 青淤相 脓烂相 断坏相或膨胀相 这即称为勤培养 IV, 14

63 当一位弟子具备了信心, 并且洞察了导师的教法, 确实应该这样下定决心 : 即使这个身体的皮 腱和骨都干枯了, 甚至肉和血都干掉了, 在未达到那可达成的目标之前, 我将不会放弃, 而且要尽力忍耐和坚持到底 这即称为正精进 70 IV, 14

64 正念 什么是正念呢? Sammāsati 四念处 Satipaṭṭhāna 唯一能引导众生达到自净其意, 超越伤心和悲鸣, 中止痛苦与忧闷, 进入正道并见证涅槃的道路, 就是四念处 什么是四念处呢? 在此, 当比丘注意着身时, 就观照着身, 认真地清楚觉照着,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 当注意着受时, 就观照着受, 认真地清楚觉照着,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 当注意着心时, 就观照着心, 认真地清楚觉照着,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 当注意着法时, 就观照着法, 认真地清楚觉照着,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什么是注意着身时, 就观照着身呢? 身念处 kāyanupassanā

65 出入息念 ānāpāna-sati 在此, 比丘到森林中去, 在树下或空地上, 盘腿而坐, 身躯端直, 置正念在脸前 他就觉照着入息, 也觉照着出息 1 当入息长时, 他知道 : 我吸入的息长 当出息长时, 他知道 : 我呼出的息长 2 当入息短时, 他知道 : 我吸入的息短 当出息短时, 他知道 : 我呼出的息短 3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感知整个入息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感知整个出息 4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安定的入息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安定的出息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身, 也观照到身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有身的存在 他存有如此清晰的意识, 在于知识与正念所需要的范围之内,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注意着身时, 这样观照着身 (ānāpāna-sati) (samatha-bhāvanā) (jhāna) (vipassanābhāvanā)

66 四姿势 当比丘行走时, 他知道 : 我在行走 当站住时, 他知道 : 我在站住 当坐着时, 他知道 : 我在坐着 当卧着时, 他知道 : 我在卧着 清楚觉照 sati-sampajañña 比丘念念分明地走着去 走着来, 念念分明地看着前 望着后, 念念分明地伸着 屈着, 念念分明地穿着衣 持着钵, 念念分明地吃着 喝着 嚼着 尝着, 念念分明地拉着屎 撒着尿, 念念分明地走着 站着 坐着 睡着 醒着 语着 默然着

67 不净观 paṭikkūla-sañña 比丘对着这个身体, 从脚掌以上, 发端以下, 受皮肤包着的种种不净, 做这样的观察 : 在这个身体上, 有 : 头发 毫毛 指甲 牙齿 皮 肉 肌腱 骨头 骨髓 肾脏 心脏 肝脏 肋膜 脾脏 肺脏 肠 肠间膜 胃中物 粪 胆汁 痰 脓 血 汗 脂肪 泪 膏 唾 涕 关节滑液和尿 譬如, 有个双口的粮食袋, 里面装满了种种的谷物 如 : 谷米 绿豆 牛豆 芝麻和糙米 一位视力正常的人士, 打开袋子来察看 他看到 : 这是谷米, 这是绿豆, 这是牛豆, 这是芝麻, 这是糙米 比丘也是如此一般地在观察这个身体中的不净 四大元素 dhātu 无论是站立或走动, 比丘都得对着这个身体的一切元素作如此观察 : 在这个身体上, 有 : 地元素 水元素 火元素和风元素 譬如, 一位熟练的屠夫或他的弟子屠了牛, 坐在四大道交叉的十字路口, 把它割切成一片一片的 比丘也如此一般地观察这个身体的元素

68 坟地修定 2 1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一 二 三天后的尸体膨胀 青淤 脓烂,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2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被乌鸦 老鹰 狗 豺或多种不同种类的虫啮食啖的尸体,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3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骨骼尚由肌腱所结缔着, 仍有血肉的尸体,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4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骨骼尚由肌腱所结缔着, 无肉却仍有血的尸骨,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5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骨骼尚由肌腱所结缔着, 已无血肉的尸骨,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6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已失掉肌腱的骨骼, 骸骨四下分散, 一处手骨 另一处是脚骨 又一处是胫骨 再一处是股骨 又一处是胯骨 脊椎骨 颅骨的尸骨,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7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骸骨白如贝壳的尸骨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8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陈年骨堆的尸骨,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9 比丘见到抛在坟墓间, 骸骨销蚀成灰的尸骨, 于是他如此觉照自己的身体 : 我的这个身体也有这样的本质和定局 最终免不了也会变成这样子

69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身体, 也观照到身体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身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注意着身时, 这样观照着身 22 身至念的十功德 当一个人已修习身至念, 循序渐进, 经常修习, 并养成习惯, 那他的基础将是稳固而确定, 增强和圆满的 他将获得预期中的十项功德 1 他超越了乐与苦的感受, 不为苦受制服, 并在苦受一生起时即刻征服它 2 他战胜恐惧和忧虑 不为它们所制服 当恐惧和忧虑一生起, 他即能立刻征服它 3 他能忍耐寒与热 饥与渴, 风吹日晒以及虻 蚊 风 炎 爬行类的侵袭 任何恶毒的中伤和毁谤, 以及身体的疼痛, 虽然它等皆是刺骨的 尖锐的 酸苦的, 不舒适的, 难受的, 甚至是危害生命的, 他都能忍受 4 在毫无困难之下, 他能轻易及随心所欲地享受那净化人心的四禅定 (jhāna) 甚至在此即给予快乐了 六神通 Abhiññā 5 他可能会获得各种 神变 (iddhi-vidhā) 即 : 以一变多 以多变一 显身 隐身 穿壁 穿墙 穿山好像在虚空里来去自如一般 ; 在地里出没好像在水中来去自如一般 ; 涉水时有如走在地上而不沉没 在空中盘腿来去如附翼的鸟 有大神力有大威力能以手扪日月 以身所能达的乃至梵天世界 6 凭着超人清净的 天耳 (dibba-sota), 他或许会听到远方 近处 天界与人间的声音

70 7 凭着心念, 他可能会获得 洞悉其他有情及辈份之心 (parassa-cetopariya-ñāṇa): 有贪心, 他知有贪心 ; 离贪心, 他知离贪心 ; 有瞋心, 他知有瞋心 ; 离瞋心, 他知离瞋心 ; 有痴心, 他知有痴心 ; 离痴心, 他知离痴心 ; 平静心, 他知平静心 ; 散乱心, 他知散乱心 ; 广大心, 他知广大心 ; 不广大心, 他知不广大心 ; 有上心, 他知有上心 ; 无上心, 他知无上心 ; 有专心, 他知有专心 ; 不专心, 他知不专心 ; 解脱心, 他知解脱心 ; 不解脱心, 他知不解脱心 8 他 随念到许多生的宿住 (pubbe-nivāsānussati-ñāṇa) 即所谓 : 一生 二生 三生 四生 五生 十生 二十生 三十生 四十生 五十生 百生 千生 十万生 许多坏劫 许多成劫 许多坏成劫 我曾经有这样的名, 这样的姓, 这样的种族, 食这样的膳, 受这样的苦乐, 有这样长的寿命 我从那边死后, 再出生在某处 那时我有这样的名, 这样的姓, 这样的种族, 食这样的膳, 受这样的苦乐, 有这样长的寿命 我从那边死后, 再出生在这里 他如此随念到许多生宿住的情况与细节 9 凭着超人清净的 天眼 (dibba-cakkhu), 他或许会见到诸有情的生与死 他知道诸有情是随业而生得贵贱 美丑 幸福与不幸福 即所谓 : 诸位贤者, 这些有情, 具备了身语意的恶行 诽谤诸圣, 怀诸邪见, 行邪见业, 他们命终死后, 生于苦界 恶趣 苦途或地狱 诸位贤者, 然而这些有情, 却具备了身语意的善行 不谤诸圣, 怀诸正见, 行正见业 他们命终死后, 生于善趣, 天界 他如此以超人清净的天眼, 见到诸有情的生与死 他知道诸有情是随业而生得贵贱 美丑 幸福与不幸福 10 通过 诸漏消耗尽 (āsavakkhaya), 他也许会有能力认识自己, 甚至在这一世, 通过智慧获得无上的解脱 119 (abhiññā) (lokiya) (puthujjana) (lokuttara) (jhāna)

71 (iddhipāda) 1 chanda-iddhipāda 2 viriya-iddhipāda 3 citta-iddhipāda 4 vīmaṁsa-iddhipāda 受念处 vedanānupassanā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受的观想呢? 在此, 当比丘感到乐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乐受 当感到苦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苦受 当感到不苦不乐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不苦不乐受 当感到世俗的乐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世俗的乐受 当感到非世俗的乐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非世俗的乐受 当感到世俗的苦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世俗的苦受 当感到非世俗的苦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非世俗的苦受 当感到世俗的不苦不乐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世俗的不苦不乐受 当感到非世俗的不苦不乐受时, 他知道 : 我感到非世俗的不苦不乐受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受, 也观照到受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受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受的观想 (vohara-vacana) (paramattha)

72 心念处 cittānupassanā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心的观想呢? 在此, 当比丘有嗜欲时, 他知道 : 有嗜欲 当离嗜欲时, 他知道 : 离嗜欲 当有瞋心时, 他知道 : 有瞋心 当离瞋心时, 他知道 : 离瞋心 当有痴心时, 他知道 : 有痴心 当离痴心时, 他知道 : 离痴心 当平静心时, 他知道 : 平静心 当散乱心时, 他知道 : 散乱心 当广大心时, 他知道 : 广大心 当不广大心时, 他知道 : 不广大心 当有上心时, 他知道 : 有上心 当无上心时, 他知道 : 无上心 当有专心时, 他知道 : 有专心 当不专心时, 他知道 : 不专心 当解脱心时, 他知道 : 解脱心 当不解脱心时, 他知道 : 不解脱心 (citta) (citta) (viññāṇa) (vitakka) (vicāra) (saṅkhārakkhandha)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心, 也观照到心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心的存在

73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心的观想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法的观想呢? 在此, 当比丘专注于法时观照着五盖法 法念处 dhammānupassanā 五盖 nivarana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五盖法的观想? 在此, 当比丘有情欲 (kāmacchanda) 时, 他知道 : 我有情欲 当没有情欲时, 他知道 : 我没有情欲 他知道情欲是怎样生起的,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情欲, 同时不让已断除了的情欲再生起 当有恶意 (vyāpāda) 时, 他知道 : 我有恶意 当没有恶意时, 他知道 : 我没有恶意 他知道恶意是怎样生起的,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恶意, 同时不让已断除了的恶意再生起 当感到懈怠或昏沉 (thīna-middha) 时, 他知道 : 我感到懈怠或昏沉 当没感到懈怠或昏沉时, 他知道 : 我没感到懈怠或昏沉 他知道懈怠或昏沉是怎样生起的,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懈怠或昏沉, 同时不让已断除了的懈怠或昏沉再生起 当有散乱心或内疚 (uddhacca-kukkucca) 时, 他知道 : 我有散乱心或内疚

74 当没有散乱心或内疚时, 他知道 : 我没有散乱心或内疚 他知道散乱心或内疚是怎样生起的,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散乱心或内疚, 同时不让已断除了的散乱心或内疚再生起 当有疑惑 (vicikkicchā) 时, 他知道 : 我有疑惑 当没有疑惑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疑惑 他知道疑惑是怎样生起的,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疑惑, 同时不让已断除了的疑惑再生起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法, 也观照到法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法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五盖法的观想 五取蕴 khandha 比丘专注于法时观照着五取蕴法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五取蕴法的观想呢? 在此, 比丘知道 : 色 (rūpa) 是什么 色的生起和消失 ; 受 (vedanā) 是什么 受的生起和消失 ; 想 (sañña) 是什么 想的生起和消失 ; 行 (saṅkhāra) 是什么 行的生起和消失 ; 识 (viññāṇa) 是什么 识的生起和消失

75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法, 也观照到法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法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五取蕴法的观想 六处 āyatana 比丘专注于法时观照着六处法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六处法的观想? 在此, 比丘知道眼睛和形色, 也知道依靠它两而产生的桎梏 他知道桎梏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桎梏 ; 同时也知道怎样不让已断除的桎梏再生起 他知道耳朵和声音, 也知道依靠它两而产生的桎梏 他知道桎梏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桎梏 ; 同时也知道怎样不让已断除的桎梏再生起 他知道鼻子和香气, 也知道依靠它两而产生的桎梏 他知道桎梏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桎梏 ; 同时也知道怎样不让已断除的桎梏再生起 他知道舌头和味道, 也知道依靠它两而产生的桎梏 他知道桎梏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桎梏 ; 同时也知道怎样不让已断除的桎梏再生起 他知道身体和触觉, 也知道依靠它两而产生的桎梏 他知道桎梏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桎梏 ; 同时也知道怎样不让已断除的桎梏再生起 他知道心意和诸法, 也知道依靠它两而产生的桎梏 他知道桎梏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断除已生起了的桎梏 ; 同时也知道怎样不让已断除的桎梏再生起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法, 也观照到法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法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六处法的观想

76 七觉支 bojjhaṅga 比丘专注于法时观照着七觉支法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七觉支法的观想呢? 在此, 当比丘生起念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念觉支 当没有生起念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念觉支 他知道念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念觉支提升至圆满 当他生起择法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择法觉支 当没有生起择法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择法觉支 他知道择法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择法觉支提升至圆满 当他生起精进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精进觉支 当没有生起精进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精进觉支 他知道精进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精进觉支提升至圆满 当他生起喜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喜觉支 当没有生起喜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喜觉支 他知道喜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喜觉支提升至圆满 当他生起轻安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轻安觉支 当没有生起轻安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轻安觉支 他知道轻安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轻安觉支提升至圆满 当他生起定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定觉支 当没有生起定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定觉支 他知道定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定觉支提升至圆满 当他生起舍觉支时, 他知道 : 我生起舍觉支 当没有生起舍觉支时, 他知道 : 我没有生起舍觉支 他知道舍觉支是怎样生起的 ; 他也知道怎样将已生起了的舍觉支提升至圆满

77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法, 也观照到法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法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七觉支法的观想 四圣谛 ariya-sacca 比丘专注于法时观照着四圣谛法 但是, 一个信徒怎样专注于四圣谛法的观想呢? 在此, 比丘如实的知道 : 这是苦 他如实的知道 : 这是苦之集 他如实的知道 : 这是苦之灭 他如实的知道 : 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于是, 他觉照着自己的 他人的 或双方的法, 也观照到法的生因 灭因和生灭因 仅只为了知识和觉照的需要, 才觉照 : 有法的存在 他独自而居, 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 比丘这样专注于四圣谛法的观想 唯一能引导众生达到自净其意 超越伤心 悲鸣, 止息痛苦和忧虑, 并纳入正轨和见证涅槃 (Nibbāna) 的道路, 就是四念处

78 经出入息念证涅槃 时时修习出入息念则得圆满四念处 ; 时时修习四念处则得圆满七觉支 ; 时时修习七觉支则得圆满 明与解脱 怎样时时修习出入息念以得圆满四念处呢? 1 当入息长时, 他知道 : 我吸入的息长 当出息长时, 他知道 : 我呼出的息长 2 当入息短时, 他知道 : 我吸入的息短 当出息短时, 他知道 : 我呼出的息短 3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感知整个入息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感知整个出息 4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安定的入息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安定的出息 注意着身时, 就观照着身, 认真地清楚觉照,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我说 : 这样地出入息, 才是观照在个个身中 1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感知 兴奋 (pīti)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感知兴奋 2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感知 好受 (sukha)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感知好受 3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感知 心行 (cittasaṅkhāra)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感知心行 4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安定心行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安定心行 注意着受时, 就观照着受, 认真地清楚觉照,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我说 : 这样地出入息, 才是观照在个个受中 1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感知心境

79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感知心境 2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令心喜悦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令心喜悦 3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令心平静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令心平静 4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令心解脱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令心解脱 注意着心时, 就观照着心, 认真地清楚觉照,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我说 : 迷糊而没有清楚地觉照, 就不是在修习出入息念 1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观无常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观无常 2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观离欲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观离欲 3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观灭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观灭 4 他学习 : 我将在入息时, 观舍弃 他学习 : 我将在出息时, 观舍弃 注意着法时, 就观照着法, 认真地清楚觉照,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由慧观到贪与忧地断除, 他的心就完成平静 时时这样修习出入息念则得圆满四念处 怎样时时修习四念处以得圆满七 觉支 (bojjhaṅga) 呢? 注意着身 受 心或法时, 就观照着身 受 心或法, 认真地清楚觉照, 调服当下对世间的贪与忧 当下保持着觉照而不迷糊,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念觉支 (satisambojjhaṅga) 他维持着这样的念, 再以慧对 法 (dhamma) 作彻底的检视,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择法觉支 (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a)

80 他以慧对法作彻底的检视时, 发奋精进而不懒散,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精进觉支 (viriya-sambojjhaṅga) 在他发奋精进时, 就生起出世间的欢喜,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喜觉支 (pīti-sambojjhaṅga) 在他欢喜的当时, 身心都轻安,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轻安觉支 (passaddhisambojjhaṅga) 轻安当时, 身就舒服, 心也安定,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定觉支 (samādhisambojjhaṅga) 定下来后, 他的心就完全舍, 同时奋励训练, 乃至获得圆满的 舍觉支 (upekkhāsambojjhaṅga) 时时这样修习四念处则得圆满七觉支 怎样时时修习七觉支以得圆满 明与解脱 (vijjā-vimutti) 呢? 在此, 比丘培养念觉支 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 喜觉支 轻安觉支 定觉支 舍觉支, 志在出离 离嗜欲 灭和舍弃 时时这样修习七觉支则得圆满 明与解脱 118 就像, 一位驯象夫, 把大桩钉在地上, 再用铁链子把野象锁在桩上, 来调服它的野性 顽固 任性和暴烈的性情, 以便更改它, 令它适应从野生转化为村镇的生活, 并且驯服它, 培养能与人共住的好行为 同样的, 圣弟子用心坚持着四念处, 因而得以改掉自己的世间习气 任性 野性 顽固 暴烈的性情, 甚至见证涅槃 125

81 正定 什么是正定呢? Sammāsamādhi 定的定义 心一境 (cittekaggatā) 即是定 (sammāsamādhi) (kusala-citta) (micchasamādhi) (akusala-citta) (samādhi) (sammāsamādhi) 四念处即是定的专注对象 四正勤即是定的必需品 定的相 定的必需品 定的培养 修习 培养和培育这些法即是定的培养 (bhāvanā) 44

82 (sammāsamādhi) 1 (upacāra-samādhi) 2 (appanāsamādhi) (jhāna) (aniccatā) (dukkhatā) (anattatā) vipassanā (Sukkhavipassaka Suddha-vipassana-yānika) (vipassanā) (Samatha-yānika) (samatha) (yāna)

83 初禅 他 ( 的心 ) 已离开了一切的情欲, 也离开了一切不善法 住在所入的初禅定中, 有思绪, 有思路, 由于离 ( 开五盖而 ) 生起欢喜和快乐 22 rūpāvacarajjhāna 在初禅时, 断除了五支, 又具备了五支 在此, 入了初禅的比丘断除了 : 情欲 恶意 懈怠或昏沉 烦乱或内疚及疑惑 他却具备了 : 思绪 (vitakka) 思路 (vicāra) 欢喜 (pīti) 快乐 (sukha) 及心一境 (cittekaggatā = samādhi) 43 (jhānaṅga) (vitakka) (vicāra) (vaci-saṅkhāra)

84 二禅 由于止息了思绪与思路, 在内的净心处于一境 他住在所入的第二禅定中, 没有思绪, 也没有思路, 却有因定 (samādhi) 而生起的欢喜 (pīti) 和快乐 (sukha) 三禅 由于对欢喜不再感到兴趣 ; 他住在所入的第三禅定中的舍 念与正知及乐以身受 诸圣者说 : 成就舍念乐住 (upekkha-sukha) (cittekaggatā) 四禅 灭去心意中的好感和恶感, 再断除了好受和难受, 他住在所入的第四禅定中, 没有难受, 也没有好受, 觉照下的平等心最清净 22 (upekkhā) (kammaṭṭhāna) 3 (kasina) (upekkhā) 4 (mettā) (karuṇā) (muditā) 1 3

85 (asubha-bhāvanā) (arūpa-jjhāna āruppa) 培养你们的定 如果比丘有定, 他就会明白法的真实相 什么是法呢? 法就是色 受 想 行 识的生灭 (samatha) (vipassanā) XXII, 诸位比丘, 这就是如来领悟到的中道, 既开眼又长智, 并且导致定, 甚至令人觉悟至涅槃 LVI,

86 信心与正思维 ( 第二道支 ) 假如有位居士 或其子 或任何出生于良好家庭背景的人, 听到如来的说法后, 对如来充满信心, 继而内省 : 在家人的生活就像到处堆满了废物般充满障碍, 而出家的生活犹如露天的野外 一位在家人不容易遵守梵行生活中所有的条规 那我现在何不削发, 披上袈裟, 离开家庭做个出家人? 然后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弃他的财产, 舍弃所交往的社交圈子, 他削发, 披上袈裟, 离开家庭出家 戒 ( 第三 四 五道支 ) 出家后, 他守持所有的出家戒条 他抑制杀生, 并且断除杀生, 放下刀杖, 关心怜悯一切生物, 为他们的利益而在生活中遍发悲意 他抑制偷盗, 并且断除偷盗, 他只等待和接受布施品 他诚实地过着清净的生活 他抑制及远离在家众享受的性生活, 并且断除非梵行而成就梵行 他抑制妄语, 并且断除妄语, 只说实话, 他忠于真理 不欺骗任何人, 是位值得信赖的人 他抑制说人坏话, 并且断除说人坏话 这边听了的话, 不为离间而到那边去报告 ; 那边听了的话, 也不为离间而到这边来报告 不破坏融洽, 也不挑拨离间的他喜欢和睦, 高兴融洽, 庆幸和睦 他说那些造成和睦的话

87 他抑制出口伤人, 并且断除出口伤人, 所说的话决不伤人, 而是悦耳的, 充满感情的, 动听的, 文雅的, 众人喜欢的, 众人中意的话 他抑制讲闲话, 并且断除讲闲话 所说的话皆是适宜的, 有根据的, 有意义的, 就是佛法的 或是戒律的 ; 所说的都是有理由不含糊又有利益, 适时值得记下的话 他抑制破坏植物与种子的生命 他日食一次, 禁止非时与夜间食 他抑制跳舞 唱歌 奏乐及看戏 他抑制戴花 涂香及化妆 他抑制使用高和宽大的床座 他抑制接受金银 他抑制接受米, 生豆与生肉 他抑制接受妇女或女孩 他抑制接受仆人 他抑制接受山羊或绵羊 他抑制接受鸡或猪 他抑制接受象 牛 马和驴 他抑制接受田地 他抑制为人跑腿, 走使传讯 他抑制作买卖 贸易 他抑制使用诈人的量度用器 他抑制贿赂 贪污 欺骗 奸诈 他抑制虐待 杀害 关押 打劫 掠夺 暴力 他以袈裟护身, 以托食充饥 不管要去那里, 他持了衣钵就走 犹如鸟儿, 无论去那里都与翼同飞, 翼是它的唯一包袱 同样的, 比丘以袈裟护身, 以托食充饥而知足 不管去那里, 他持了衣钵就走 他赋有此圣 戒蕴 (sila-kkhandha), 内心感受到无咎的喜悦

88 防护诸根 ( 第六道支 ) 由眼看到了色体, 他不执其相, 亦不执其细节 如果他不自制眼根而住, 那么, 贪欲与忧闷的恶 不善法将会侵蚀他 所以, 他养成了自制, 防护着眼根, 而成就眼根自制 由耳听到了声音, 他不执其相, 亦不执其细节 若他不自制耳根而住, 那么, 贪欲与忧闷的恶 不善法将会侵犯他 所以, 他养成了自制, 防护着耳根, 而成就耳根自制 由鼻嗅到了香气, 他不执其相, 亦不执其细节 若他不自制鼻根而住, 那么, 贪欲与忧闷的恶 不善法将会侵犯他 所以, 他养成了自制, 防护着鼻根, 而成就鼻根自制 由舌尝到了味道, 他不执其相, 亦不执其细节 若他不自制舌根而住, 那么, 贪欲与忧闷的恶 不善法将会侵犯他 所以, 他养成了自制, 防护着舌根, 而成就舌根自制 由身触到了触觉, 他不执其相, 亦不执其细节 若他不自制身根而住, 那么, 贪欲与忧闷的恶 不善法将会侵犯他 所以, 他养成了自制, 防护着身根, 而成就身根自制 由意想到了诸法, 他不执其相, 亦不执其细节 若他不自制意根而住, 那么, 贪欲与忧闷的恶 不善法将会侵犯他 所以, 他养成了自制, 防护着意根, 而成就意根自制 他赋有此圣 根自制 (indriya-saṁvara), 内心感受到无咎的喜悦 清楚地觉照 ( 第七道支 ) 他念念分明地走着去 走着来, 念念分明地看着前 望着后, 念念分明地伸着 屈着, 念念分明地穿着衣 持着钵, 念念分明地吃着 喝着 嚼着 尝着, 念念分明地拉着屎 撒着尿, 念念分明地走着 站着 坐着 睡着 醒着 语着 默然着 他赋有这些神圣的 戒蕴, 神圣的 根自制, 神圣的 清楚觉照 (sati-sampajaññā), 神圣的知足 他找个偏僻住所, 例如 : 树林 树下 山地 幽谷 山洞 坟地 森林 空地或草堆 他托钵回来, 用完膳食后, 坐下盘腿, 直身端坐, 置正念在脸前

89 五盖的断除 nīvaraṇa 他净化心中的 情欲 (kāmacchanda), 并且断除了对世间的情欲, 心离情欲而住 通过怜惜一切众生, 他净化心中的 恶意与瞋恚 (vyāpāda) 并且断除了恶意与瞋恚, 心离恶意与瞋恚而住 他清楚地觉照着想象光明来净化心中的 昏沉与睡眠 (thīnamiddha), 并且断除了昏沉与睡眠, 心离昏沉与睡眠而住 他以镇定心来净化心中的 散乱心与内疚 (uddhacca-kukkucca), 并且断除了散乱心与内疚, 心离散乱心与内疚而住 他以不怀疑善法来净化心中的 疑惑 (vicikicchā), 并且断除了疑惑, 超越疑惑而住 四禅定 ( 第八道支 ) 他断除了这些玷污诸心封锁智慧的 五盖 (nīvaraṇa) 他的心已离开了一切的情欲, 也离开了一切不善法 住在所入的初禅定中, 有思绪, 有思路, 由于离 ( 开五盖而 ) 生起欢喜和快乐 由于止息了思绪与思路, 在内的净心处于一境 他住在所入的第二禅定中, 没有思绪, 也没有思路, 由于定而生起的欢喜和快乐 由于对欢喜不再感到兴趣 ; 他住在所入的第三禅定中的舍 念与正知及乐以身受 诸圣者说 : 成就舍念乐住 由于先灭去意中的好感与恶感, 并断除了好受与难受, 他住在所入的第四禅定, 没有难受, 也没有好受, 觉照下的平等心最清净 38

90 观 ( 第一道支 ) 无论任何的色 受 想 行 识, 他把它等都观成 无常 (anicca) 苦 (dukkha) 虚弱 溃疡 刺 灾难 负担 敌人 骚扰 空 无我 (anattā); 令心从这五蕴中转开, 并且令心倾向无死界 他知道 : 这是安宁, 也是最胜 即所谓 : 诸行的止息, 舍弃诸界的再生, 爱的消耗尽 离嗜欲 灭 涅槃 于是, 在此界, 他已把 诸漏消耗尽 (āsavakkhaya) 涅槃 IX, 36 他这样观到心摆脱 欲漏 (kāmāsava) 有漏 (bhavāsava) 无明漏 (avijjāsava) 在摆脱当时, 他即有此见识 : 解脱了 并且知道 : 生已消耗尽, 梵行已充实了, 该作的已作了, 再没有来生了 这所谓的 : 诸苦消耗尽之智, 乃是诸圣慧之最 这所谓的 : 贪 瞋 痴之熄灭, 乃是诸圣安宁之最 39 26

91 安宁的牟尼 我存在 这是我的存在 我将会存在 我将不会存在 这些都是观念 观念就是病 溃疡 刺 如果超越了一切的观念, 那时才可称为 : 安宁的牟尼 一位安宁的牟尼是不再生 不再灭 不再动摇 不再有欲求, 再也没有什么将会生起 既然, 已不再生了, 那么, 他怎么会再老呢? 既然, 已不再老了, 那么, 他怎么会再死呢? 既然, 已不再死了, 那么, 他怎么会再害怕地发抖呢? 既然, 已不再害怕地发抖了, 那么, 他怎么会再有欲求呢? 正确的目的 140 在此, 梵行的目的不在于利 尊 誉 戒 定 智和见, 心获得无可动摇的解脱, 才是梵行的精髓和目的 29 所有过去的世尊 阿罗汉和真正完全觉悟者为弟子众揭示的, 都是同样这一个正确的目的 现在我所为弟子众揭示的, 也同样是这一个正确的目的 未来的一切世尊 阿罗汉和真正完全觉悟者为弟子众揭示的, 也同样是这一个正确的目的 51

92 阿难, 往后 ( 我离开人间后 ), 如果你们这样想 : 我们再也没有导师了 导师的教授已成过去了 阿难, 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在我离开之后, 你们应该以我所说过的 法 (dhamma) 和我所定下的 律 (vinaya) 为导师 诸位比丘, 我亲自贯通了法, 才为你们说的为怜悯世间, 为众多人天的利与乐, 乃至为令此梵行能久住长存, 你们都应该博取我所说过的法, 并且多作修习, 甚至把它等熟练 16

百业经白话文

百业经白话文 百 业 经 白 话 文 法 王 晋 美 彭 措 金 刚 上 师 传 讲 堪 布 索 达 吉 译 梵 文 : 嘎 玛 夏 嘎 达 (Karma Xia Gatha) 藏 文 : 勒 呷 巴 汉 文 : 百 业 经 译 序 百 业 经 是 我 等 大 师 释 迦 牟 尼 佛 宣 说 因 果 不 虚 的 一 部 甚 深 经 典 共 有 一 百 多 个 公 案, 涉 及 到 比 丘 比 丘 尼 沙 弥 沙

More information

转正法轮

转正法轮 去 尘 除 垢 转 正 法 轮 ( 转 法 轮 经 无 我 相 经 皮 带 束 缚 经 ) 禅 修 开 示 与 问 答 寻 法 比 丘 中 译 缅 甸 帕 奥 禅 师 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1 帕 奥 禅 师 序 转 正 法 轮 目 录 帕 奥 禅 师 序 -----------------------------------------------------------------------------

More information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7期(《空之探究》)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7期(《空之探究》)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 第 7 期 ( 空 之 探 究 ) 第 一 章 阿 含 空 與 解 脫 道 第 二 節 泛 說 解 脫 道 (p.11~p.19) 釋 厚 觀 (2004.3.17) 一 空 空 性 與 解 脫 道 不 相 離 (p.11) 空 (s/u^nya, sun~n~a) 與 空 性 (s/u^nyata^,sun~n~ata^), 是 佛 法 解 脫 道 的 心 要, 與 解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Dhamma Venerable Nyanatiloka The Word of the Buddha DIgha NikAya Majjhima NikAya Samyutta NikAya AGguttara NikAya Dhammapada Visuddhi magga NANamoli Kabbala dukkha kilesas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俗名江宏裕 出生於台 灣 嘉義市 父親是中醫師 他生性好讀書 謹言慎行 孤 僻 孝順 法師在高中畢業後不久 即禮當時台北 慧日講堂住持 印海法師(今駐錫美國 加州 洛杉磯 法印寺)為師出家 退役後 考上政治大學哲學系 因不滿所學課程 遂輟學 1979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俗名江宏裕 出生於台 灣 嘉義市 父親是中醫師 他生性好讀書 謹言慎行 孤 僻 孝順 法師在高中畢業後不久 即禮當時台北 慧日講堂住持 印海法師(今駐錫美國 加州 洛杉磯 法印寺)為師出家 退役後 考上政治大學哲學系 因不滿所學課程 遂輟學 1979 顯 如 法 師 文 集 顯 如 法 師 與 明 法 比 丘 相 知 甚 深, 是 別 具 慧 眼 的 佛 門 龍 象, 可 惜 英 年 早 逝 讀 了 法 師 的 文 集, 有 破 迷 起 悟, 破 邪 顯 正 的 欣 喜, 也 非 常 佩 服 法 師 在 學 問 上 所 下 的 功 夫 想 要 一 窺 根 本 佛 法 的 讀 者, 此 書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好 書 1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More information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323031344A756C7931715C323031344A756C7954755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323031344A756C7931715C323031344A756C7954755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智 慧 之 树, 不 返 之 流 观 禅 的 修 行 与 进 程 慈 济 瓦 禅 师 著 雷 叔 云 汤 华 俊 译 休 斯 顿 禅 修 中 心 主 持 出 版 2014 年 9 月 ( 更 新 信 息 请 查 阅 www.houstonmeditationc.com ) 版 权 声 明 一 本 书 版 权 属 休 斯 敦 禅 修 中 心 所 有, 只 要 不 擅 加 增 删, 欢 迎 任 何 单

More information

(iii) ,

(iii) , 279 20 20 88 12 12 250,000 2 89 (iii) 1 6 50,000 1 90 45 50,000 1 279F 2004 7 1 (a) (b) 91 (c) (iii) (iv) (v) (vi) (d) (a) 5 E E (b) 92 (c) (d) (e) (iii) (f) (g) 47 52 (g) (f) 200 XII 579 (iii) 10,000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1 1 - / 2 - / 3 - / 4 - / 5 - I. 1. /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1. II. 1. 2 3. 4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利 Ven. Dhammasiri ( foreign1 ) 利 錄 行 念 行 識 識 六 參 料 ~~ 行 1 2 錄 行 念 Chapter 1: Develop Mindfulness-of-Breathing to Absorption KAMMATTHANA MEDITATION SUBJECT Anapanassati 念 ( 念 )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智力测试故事

智力测试故事 II 980.00 ... 1... 1... 1... 2... 2... 2... 3... 3...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8... 9... 9...10...10...10 I II...11...11...11...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7...17...18...18...19...19...19...19...20...20...21...21...21

More information

奇闻怪录

奇闻怪录 ... 1... 1... 2... 3... 3... 4... 4... 5... 5... 6... 8... 9... 10... 10... 11... 11... 13... 13... 14... 14... 15... 16... 17... 21 I ... 22... 23... 23... 24... 25... 25... 26... 27... 28... 29 UF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C HKROO App I _Chi_ Jan2012.doc

Microsoft Word - COC HKROO App I _Chi_ Jan2012.doc 附 錄 I 目 錄 項 目 貨 品 描 述 頁 數 (I) 活 動 物 ; 動 物 1 (II) 植 物 2 (III) 動 物 或 植 物 脂 肪 及 油 及 其 分 化 後 剩 餘 的 ; 經 處 理 可 食 的 脂 肪 ; 動 物 或 植 物 蠟 2 (IV) 經 配 製 的 食 品 ; 飲 料 酒 及 醋 ; 煙 草 及 製 成 的 煙 草 代 替 品 2 (V) 礦 產 5 (VI) 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30,000,000 75,000,000 75,000, (i) (ii) (iii) (iv)

30,000,000 75,000,000 75,000, (i) (ii) (iii) (iv) 30,000,000 75,000,000 75,000,000 24 (i) (ii) (iii) (iv) # * 1,800,000 1,800,000 15% 3,400,000 3,400,000 15% 4,200,000 4,200,000 10% 8,600,000 8,600,000 10% 12,600,000 12,600,000 88% 10% 16,000,000 16,000,000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I. 1-2 II. 3 III. 4 IV. 5 V. 5 VI. 5 VII. 5 VIII. 6-9 IX. 9 X XI XII. 12 XIII. 13 XIV XV XVI. 16

I. 1-2 II. 3 III. 4 IV. 5 V. 5 VI. 5 VII. 5 VIII. 6-9 IX. 9 X XI XII. 12 XIII. 13 XIV XV XVI. 16 125-0834I/1405/GH I. 1-2 II. 3 III. 4 IV. 5 V. 5 VI. 5 VII. 5 VIII. 6-9 IX. 9 X. 10-11 XI. 11-12 XII. 12 XIII. 13 XIV. 14-15 XV. 15-16 XVI. 16 I. * ++p ++ p ++ ++ * ++p ++ ++ ++p 1 2 ++ ++ ++ ++ ++ I.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II II

II II I I II II III 1. 2. 3. III 4. IV 5. 6. 8. 9. 10. 12. IV V V VI VI VII VII VIII VIII IX IX X X XI XI XII XII 1 1 2 2 3 3 4 33 35 4 5 5 6 6 7 ( )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More information

Access to the Breath

Access to the Breath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 asambuddhassa 禮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大念處經析解 在這次禪修營當中 我要為大家詳細地解說 大念處 經 這部經是佛陀住在 俱盧國 Kuru 的 劍磨瑟曇城 Kammasadhamma 時所開示的 據說 在劍磨瑟曇城 裡沒有適合世尊居住的處所 但在城外則有一處水源充 足 風景宜人的大樹林 世尊就住在那個樹林裡 並且以

More information

南传法师论著

南传法师论著 向 智 尊 者 作 品 选 集 Ven. Nyanaponika Thera 舍 断 今 生 与 来 世 古 老 的 自 由 之 歌 ------------------------------------------- 2 舍 断 今 生 来 世, 如 蛇 蜕 旧 皮 -------------------------- 6 破 除 渴 爱 我 慢 贪 欲 --------------------------------11

More information

绝妙故事

绝妙故事 980.00 III... 1... 1... 4... 5... 8...10...11...12...14...16...18...20...23...23...24...25...27...29...29...31...34...35...36...39...41 IV...43...44...46...47...48...49...50...51...52...54...56...57...59...60...61...62...63...66...67...68...69...70...72...74...76...77...79...80

More information

(譯本)

(譯本) 檔 號 : LD SMW 86-1/2(C) 立 法 會 參 考 資 料 摘 要 最 低 工 資 條 例 ( 第 608 章 ) 僱 傭 條 例 ( 第 57 章 ) 2015 年 最 低 工 資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3) 公 告 2015 年 僱 傭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9) 公 告 引 言 A 在 二 零 一 五 年 一 月 六 日 的 會 議 上, 行 政 會 議 建 議, 行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1 2 6 8 15 36 48 55 58 65 67 74 76 150 152 1 3 1 2 4 2 2001 2000 1999 12 31 12 31 12 31 304,347 322,932 231,047 14,018 16,154 5,665 (i) 0.162 0.193 0.082 (ii) 0.165 0.227 0.082 (iii) 10.08 13.37 6.47 0.688

More information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目 錄 中 華 醫 藥 以 醫 術 救 人 為 何 被 稱 為 懸 壺 濟 世? 2 什 麼 樣 的 醫 生 才 能 被 稱 為 華 佗 再 世? 4 中 醫 如 何 從 臉 色 看 人 的 特 質? 6 中 醫 怎 樣 從 五 官 看 病? 8 中 醫 看 舌 頭 能 看 出 些 什 麼 來? 10 中 醫 真 的 能 靠 一 個 枕 頭, 三 根 指 頭 診 病 嗎? 12 切 脈 能 判 斷

More information

(b)

(b) 1. (a) (b) (c) 22 85155 (i) (ii) 2200 5 35% 20% 500 3,000 3015 50% 30 (i) (ii) (iii) (iii) 30% QFII 15% H (20)(5) (iv) (i)(ii) (iii) (iv) (v) 10 30 (vi) 5% (vii) (1) (1) 25%(1) (viii) (ix) 10% 20 45 20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_Chi.ps, page Preflight ( _Chi.indd )

_Chi.ps, page Preflight ( _Chi.indd ) on conviction3 5 1. / 2. 14 3. 2 2 3 4. 372 12 5. 6. 1 7. 1 2 i ii iii iv 8. 9. 1 12 2 2 i ii iii i ii iii 3 iv http://www.pcpd.org.hk v i ii iii 4 i ii i / ii 5 1. 2. 3. i ii iii iv v vi 4. 5. 6 6. 7.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1. 2285 155 2200 35% 30 3015 50% 30 (i) (ii) (iii) [][]15% H (20)(5) (i)(ii) (iii)(iv) 30 5% (1) (1) 25% (1) 10% 2045 20 5% 20 50% 50% 151 20 10% 50% 25% 10% 10% (1)(2)(4)(5)15 1060 3045 H H H (i)(ii)

More information

1956 12 1955 101 1 1957 443 1956 237 s s i 39 424 401 iii 9 ix 31 iv 15 iii 2 Vi 46 i 24 VI iii 25 III i 7 III viii 9 I V 1 I vi 8 225 1480 I ii 10 IV viii 4 639 559 113 [ 384 322 ] II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ohn_Ch_1202

Microsoft Word - John_Ch_1202 新 约 圣 经 伴 读 约 翰 福 音 目 录 说 明..I 序 言 : 圣 经 中 神 圣 启 示 的 三 层.II 按 时 分 粮 的 原 则..VIII 纲 目 XI 第 一 章..1 第 二 章 13 第 三 章 25 第 四 章 37 第 五 章 49 第 六 章 61 第 七 章 73 第 八 章 85 第 九 章 97 第 十 章..109 第 十 一 章..121 第 十 二 章..133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50

全唐诗50 ... 1... 1... 2... 2... 3... 3... 3... 4... 4... 5... 5... 6... 6... 6... 7... 7... 7... 8... 8... 8... 9 I II... 9...10...10...10...11...11...11...12...12...12...13...14...14...15...15...16...16...16...17,...17...18...18...19...19...19

More information

prayer2015slides

prayer2015slides Cultivation Vandanâ Homage Namô Tassa Bhagavatô Arahatô Sammâ- Sambuddhassa (3x) Homage to the Triple Gems Homage to Him, the Blessed One, the Exalted One,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Ti-Sarana The Thre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ntry-Level Occupational Competencies for TCM in Canada200910_ch _2_.doc

Microsoft Word - Entry-Level Occupational Competencies for TCM in Canada200910_ch _2_.doc 草 稿 致 省 級 管 理 單 位 之 推 薦 書 二 零 零 九 年 十 月 十 七 日 加 拿 大 中 醫 管 理 局 聯 盟 All rights reserved 序 言 加 拿 大 中 醫 管 理 局 聯 盟, 於 二 零 零 八 年 一 月 至 二 零 零 九 年 十 月 間, 擬 定 傳 統 中 醫 執 業 之 基 礎 文 件 由 臨 床 經 驗 豐 富 之 中 醫 師 教 育 者 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施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4 月 15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6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 天 水 圍 游 泳 池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3 月 31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i. 元

施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4 月 15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6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 天 水 圍 游 泳 池 的 年 度 維 修 工 程 已 於 3 月 31 日 完 成, 並 於 4 月 1 日 重 新 開 放 給 市 民 使 用 iii. 元 地 委 會 文 件 2016/ 第 25 號 ( 於 6.5.2016 會 議 討 論 ) 康 樂 及 文 化 事 務 署 在 元 朗 區 內 舉 辦 的 康 樂 體 育 活 動 及 設 施 管 理 綜 合 匯 報 (2016 年 5 月 號 報 告 ) 目 的 本 文 件 旨 在 向 各 委 員 匯 報 康 樂 及 文 化 事 務 署 ( 康 文 署 ) 於 2016 年 2 月 至 5 月 在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根 据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第 11/1999 号 法 律 第 三 条 规 定, 审 计 长 执 行 其 职 责, 已 经 对 财 政 局 提 交 的 2011 年 度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总 帐 目 ( 总 帐 目 ) 进 行 了 审 计 与 2010 年 度 相 同, 本 年 度 的 总 帐 目 由 政 府 一 般 综 合 帐 目 及 特 定 机 构 汇 总 帐 目, 两

More information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980.00 ... 1... 1... 2... 3... 3... 4... 4... 5... 5... 6... 7... 7... 8... 9...10...10...11...12...13...13...14...15...15...16...17 I II...18...18...19...19...20...21...21...22...22...23...24...25...25...26...26...27...28...29...29...30...30...31...32...32...33...34...34...35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苷 XI X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 1...24...58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i. ii. iii. i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 9 - xi. - 10 - - 11 - -12- -13- -14- -15- C. @ -16- @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b) 3 (a) (b) 7 (a) (i) (ii) (iii) (iv) (v) (vi) (vii) 57

(b) 3 (a) (b) 7 (a) (i) (ii) (iii) (iv) (v) (vi) (vii) 57 (i) (ii) (iii) A. 123 2 3(1) (2) (i) 41 (ii) (iii) 121 4(3) (i) (ii) (iii) 123A 3 (a) 56 (b) 3 (a) (b) 7 (a) (i) (ii) (iii) (iv) (v) (vi) (vii) 57 (viii) (ix) (x) 4B(2)(d) (e) (f) (xi) (xii) (b) (a) (i)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2015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 報 告 摘 要 2015 年 廉 政 公 署 周 年 民 意 調 查 背 景 1.1 為 了 掌 握 香 港 市 民 對 貪 污 問 題 和 廉 政 公 署 工 作 的 看 法, 廉 政 公 署 在 1992 至 2009 年 期 間, 每 年 均 透 過 電 話 訪 問 進 行 公 眾 民 意 調 查 為 更 深 入 了 解 公 眾 對 貪 污 問 題 的 看 法 及 關 注, 以 制 訂 適 切

More information

Disk02track19 now, let us go to clarification on page 282 我们来看第 282 页的说明 here of mindful, right mindfulness alone is implied 于此, 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 similarly

Disk02track19 now, let us go to clarification on page 282 我们来看第 282 页的说明 here of mindful, right mindfulness alone is implied 于此, 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 similarly 50 disk02track19 菩提分之概要, 一切之概要 51 disk02track20 一切之概要, 缘起法 52 disk02track21 缘起法 53 disk02track22 缘起法 54 disk02track23 发趣法 55 disk02track24 发趣法 56 disk02track25 发趣法 57 disk02track26 发趣法 58 disk02track2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二 零 一 三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CB(4)395/12-13(03) 號 文 件 立 法 會 公 務 員 及 資 助 機 構 員 工 事 務 委 員 會 公 務 員 培 訓 及 發 展 概 況 目 的 本 文 件 介 紹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為 公 務 員 所 提 供 培 訓 和 發 展 的 最 新 概 況, 以 及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推 出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33.33% ( ) ( ) ( ) 33.33% ( ) ( ) ( ) 1 1 1992 8 3200001100976 1997 6 27 H 12.22 2001 1 16 A 1.5 2001 12 3 503,774.75 14,914,399,845.00 13,445,370,274.0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45DB5D8AE4CACD732303135AECAAFC5C1C9C1DCBDD0AB48A4CEB3F8A657AAED>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45DB5D8AE4CACD732303135AECAAFC5C1C9C1DCBDD0AB48A4CEB3F8A657AAED> 華 夏 盃 全 國 全 國 數 學 奧 林 匹 克 邀 請 賽 ( 華 南 賽 區 ) 晉 級 賽 比 賽 詳 情 : 一 比 賽 對 象 : 小 學 一 至 六 年 級 中 學 一 二 年 級 二 比 賽 日 期 及 時 間 : 年 2 月 15 日 ( 星 期 日 ) 小 學 組 小 一 級 小 二 級 小 三 級 小 四 級 小 五 級 小 六 級 時 間 13:10~1:20 13:10~1:20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Sutra del Corazn con Comentario por el Ven

Sutra del Corazn con Comentario por el Ven El Sutra del Corazón con Comentario por el Ven. Gran Maestro Jy Din Shakya.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註 述 知 定 註 述 (BIG5 Traditional Font) El Sutra Del Corazon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註 述 知 定 註 述 初 釋 經 題 心 經 譯 本, 自 姚 秦 以

More information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原著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原著 小 王 子 ( 法 ) 圣 埃 克 苏 佩 里 原 著 献 给 莱 翁 维 尔 特 请 孩 子 们 原 谅 我 把 这 本 书 献 给 了 一 个 大 人 我 有 一 条 正 当 的 理 由 : 这 个 大 人 是 我 在 世 界 上 最 好 的 朋 友 我 另 有 一 条 理 由 : 这 个 大 人 什 么 都 懂 ; 即 使 儿 童 读 物 也 懂 我 还 有 第 三 条 理 由 ; 这 个 大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輯 目 錄.indd 2 目 錄 編 寫 說 明 附 :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中 國 語 文 科 評 核 模 式 概 述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考 試 簡 介 及 應 試 技 巧 常 用 實 用 文 文 體 格 式 及 寫 作 技 巧 綜 合 能 力 分 項 等 級 描 述 練 習 一

第 二 輯 目 錄.indd 2 目 錄 編 寫 說 明 附 :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中 國 語 文 科 評 核 模 式 概 述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考 試 簡 介 及 應 試 技 巧 常 用 實 用 文 文 體 格 式 及 寫 作 技 巧 綜 合 能 力 分 項 等 級 描 述 練 習 一 作 出 發 者 : 劉 梓 淩 版 : 精 工 出 版 社 行 : 精 工 印 書 局 香 港 銅 鑼 灣 道 168 號 電 話 :2571 1770 2554 1247 傳 真 :2806 0974 2873 2412 網 二 O 一 一 年 址 :http://www.jingkung.com 初 版 版 權 所 有, 翻 版 必 究 如 未 獲 得 本 公 司 同 意, 不 得 用 任 何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附 錄 美 國 國 家 兒 童 健 康 與 人 類 發 展 中 心 (NICHD) 偵 訊 指 導 手 冊 I. 開 場 白 1. 你 好, 我 的 名 字 是, 我 是 警 察 [ 介 紹 房 間 內 的 其 他 人, 不 過, 在 理 想 狀 態 下, 房 間 裡 不 該 有 其 他 人 ] 今 天 是 ( 年 月 日 ), 現 在 是 ( 幾 點 幾 分 ) 我 是 在 ( 地 點 ) 問 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立 法 會 發 展 事 務 委 員 會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及 施 政 綱 領 有 關 發 展 局 的 措 施 引 言 行 政 長 官 在 二 零 一 六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發 表 題 為 創 新 經 濟 改 善 民 生 促 進 和 諧 繁 榮 共 享 的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施 政 報 告 夾 附 施 政 綱 領, 臚 列 政 府 推 行 的 新 措 施 和

More information

ii

ii 1 7 1 213 16 1 401258) H183 17M ........................................................................ ii.................................................................. 1...................................................................

More information

Page i

Page i 况 1 1.1.1 1.1.2 1.1.3 2 2.1 2.1.1 2.1.2 2.1.3 2.1.4 Page i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 2.3.1 Page ii 2.3.2 2.3.3 2.3.4 2.4 2.4.1 2.4.2 2.4.3 Page iii 2.5 2.5.1 2.6 2.6.1 2.6.2 3 3.1 3.1.1

More information

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目弽 2010 捕捉儿童敏感期 I a mao 2010-3-27 整理 早教资料每日分享 http://user.qzone.qq.com/2637884895 目弽 目彔 目弽... I 出版前言... - 1 竨一章 4 丢孝子癿敂感朏敀乞... - 1 - 妞妞 0 4 岁 海颖 妞妞癿妈妈... - 1 黑白相亝癿地斱... - 1 斵转... - 2 就丌要新帰子... - 2 小霸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98 年 3 月 11 日 依 本 校 98 學 年 度 招 生 委 員 會 第 1 次 會 議 核 定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98 學 年 度 重 點 運 動 項 目 績 優 學 生 單 獨 招 生 簡 章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招 生 委 員 會 編 印 校 址 :600 嘉 義 市 彌 陀 路 253 號 電 話 :(05)2223124 轉 203 教 務 處 招 生 專 線 :(05)2223124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II...1...2...2...3...4...5...7...7...8...9...9...10... 11...12...13...14...15...15...16...18...18...19...20 III...21...21...22...24...24...25...26...27...28...29...30...30...31...33...33...34...35...36...36...37...38...39...40...41...42...43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山东出版传媒招股说明书

山东出版传媒招股说明书 ( 山 东 省 济 南 市 英 雄 山 路 189 号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 申 报 稿 ) 保 荐 机 构 ( 主 承 销 商 ) 中 银 国 际 证 券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上 海 市 浦 东 银 城 中 路 200 号 中 银 大 厦 39 层 )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 一 ) 发 行 股 票 类 型 : 人 民 币 普 通 股 (A 股 ) ( 二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01 19.02 19.03 [ 2009 1 1 ] 19.04 (1) 19.29 19.73 19.72 (c) (d) 200% (e) 1/13 19 1 (i) 20.06(3) 19.04(8) 20.06(17) (ii) (iii) 19.04(8) 20.06(17) (A) (aa) 1 (bb) (B) (f) (i) 19.04(1)(g) (ii) (iii) (A)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