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此六道轮回中,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身处此六道轮回中,"

Transcription

1 扎西持林丛书 有是说安怎什时一到乐样么我种底, 算是们心, 放执甚的下? 至感要受感 谢无常 希阿荣博堪布

2 作者简介希阿荣博堪布, 一九六三年生于德格, 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堪布十三岁开始接受系统的佛法教育, 二十四岁由法王如意宝授予堪布学位, 成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主要的授课法师之一, 并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佛学院内外各项事务 二十余年来, 堪布不辞辛劳赴藏 汉各地及海外弘扬佛法, 发起 组织规模宏大的放生和其它各类共修活动, 以正式授课 现场开示 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 指导佛教弟子闻思修持佛法, 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 一九九五年, 堪布在德格玉隆阔建立扎西持林闭关中心, 为藏族僧侣开设系统完整的佛教课程, 并为在家众提供各种修行的便利条件

3 次第花开 扎西持林丛书

4 希阿荣博堪布

5 目录 前言 001 珍宝人生 安乐 珍宝人生 036 附 : 珍宝人生导读 从玉树说起 043 附 : 玉树地震的简短开示 046 佛门 入佛门 如何做功课 关于前行的简短开示 开悟 善护口业 放生问答 083

6 走出修行的误区 皈 依 关于出离心 菩提心 上师和弟子 043 随笔 新年教言 冬日札记 053 a 信 心 056 b 无尽藏 062 c 母 亲 070 d 人人是我师 回忆上师 嘱 托 056 后记 001

7 前言

8 这本书, 其实早在它成书之前, 已经以不同的版式 不同的文本, 在许多人手里流传 近几年来, 菩提洲网站陆续刊登了我的一些文章, 有感怀昔人旧事的小品, 有反映佛法修行中个人观察和体会的文字, 也有与弟子 道友的谈话记录 零零散散, 不成系统 没想到, 文章发表后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 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这些文章能结集成书发行, 以便阅读和携带 无奈我这一年多来, 疾病不断, 又要处理繁杂的事务, 出书之事一拖再拖 有些人实在等不及, 便自己把喜爱的文章打印出来, 装订成册, 配上封面和插页, 做成一本本精美的图书, 赠送给亲朋好友 然而, 这样做毕竟流传的范围有限, 就分发者个人而言, 投入的精力和成本也太多 今年初, 有弟子再次提出结集之事, 希望我能应允 我想, 既然那么多人喜欢这些文章, 又有人发愿将它们编辑 整理 印刷成书, 似乎万事俱备, 我也就欣然同意了

9 本来, 登地以上的菩萨 亲见本尊或者精通经论的修行人才有资格著书立说, 阐释佛法, 而我只是个凡夫, 之所以把自己点滴的学佛经历和感受整理成文字, 是为了与更多佛弟子 对佛法感兴趣者 或对精神修持感兴趣者分享交流, 这或许对一些人消除思想及修行过程中的某些困惑, 能有所帮助 由于我个人的局限, 文章中对佛法的诠释 引申难免出错漏, 在此我祈求诸佛菩萨的宽宥, 也请诸位读者看在我真诚菩提心的份上, 勿多怪咎 从最初的设想到最终的成书, 这个过程中许多人贡献出智慧 信心和努力, 虽然这些弟子不希望我公开他们的名字, 我还是要在这里再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感谢帮助我翻译 整理 校对文字的道友, 没有他们, 我的很多想法无法以如此流畅优美的汉语表达出来 我还记得曾经无数次我们一起查阅藏汉字典 为了一个字一句话反反复复核实 推敲的情景 感谢为我录音并把录

10 音转换成文字的道友 我知道这项工作极其繁琐, 费心费神 感谢所有为这本书的成形付出努力的人们 希望这本书能启发大家对佛法的兴趣和思考, 鼓舞大家更喜悦 自在地生活 我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平生最大的心愿是众生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于胜妙莲池中, 次第花开, 花开见佛,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予菩提记 在法王如意宝的万德庄严面前, 我是这样卑微, 惶恐 我把自己全部的信赖和祈祷, 连同这一本微不足道的小书, 献给他老人家 次第花开, 花开见佛 这也是我的心愿 希阿荣博藏历铁虎年神变月十日莲花生大士节日公元 2010 年 2 月 24 日

11 珍宝人生

12 安 乐 什么是执著 怎样算放下 安乐 说到底 是一种心的感受 有时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 阿含经 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 近年来 上师身体示现多种疾病 虽曾辗转求医 却一直无法根治 病情时好时坏 2008年7月底 上师 旧病复发 治疗过程中 上师就痛苦与安乐的关系作了 如下开示 以前有弟子问我 怎样才能安乐 我想这是个很好 回答的问题 放下执著就会安乐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这种简单直接的答案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 什 么是执著 怎样算放下 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 当弟子 再次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时 我便反问道 你现在感觉如 何 安乐 说到底 是一种心的感受

13 有时候, 人们并非不快乐, 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 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 多变而易散, 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 但走近一看, 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尽管如此, 天空还是经常出现浮云, 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 构成我们的心境 快乐满足的情绪多, 心境便安乐 什么是快乐呢?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 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实并非如此 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口渴的时候, 喝上水就会感到快乐 肚子饿了吃东西就会快乐 上了一天班疲惫不堪, 回家的地铁上意外地坐到一个座位, 你会快乐 那颗蛀牙困扰了你好几天, 医生把它拔除的那一刻, 你很快乐 闷热的夏夜里一丝凉风 烈日下路旁的一片树荫, 会令你快乐 甚至最平常的呼吸也会给你带来快乐 静坐的一个入门

14 方法便是观察自己的呼吸, 心静下来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充盈着喜悦的能量 即使在纷扰的日常生活中, 你也能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 感冒了, 鼻塞流涕让人很不舒服, 可是两天后当我们突然发现鼻子通畅 可以正常呼吸的时候, 我们简直高兴坏了 : 原来能用鼻子顺畅地呼吸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看得出来,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可是人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 察觉不到它们 ; 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 来不及充分感受 如果人们能像观察自己脸上的斑点皱纹那样, 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 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如果人们不是把快乐一味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的刺激, 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 扩大的 佛法告诉我们 : 痛苦源自于我执和法执, 即对自己的执著和对周遭事物的执著 人们相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 我, 这是我的身体,

15 这是我的想法, 我的房子, 我的朋友 可实际上这只是由于不了解自己而造成的误解 关于破除我执的方法, 中观 和 入行论 中讲得很清楚, 我就不重复了 简单地说, 就是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 我 每天早晨你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人是你吗? 可是生物课上老师告诉你, 人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 也就是说一直在变化, 组成你身体的细胞不断在死亡 再生 也许你觉得一定范围内的变化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维持一个 度, 你就还是你, 正如水在冰点和沸点之间无论怎么变化仍然是水一样 可是, 拿出你三岁时的照片看看, 你还会坚持认为在自己身上存在这么一个 度 吗? 阔别几十年的亲友见面往往感叹 : 简直变得认不出了! 而之所以还知道是 你, 因为 你 不是孤立的, 在你与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中, 还能找到昔日的痕迹 这种联系, 这种相对身份便是他人识别我们以及我们识别自己的依据 世界上没有凭空来去的人

16 了解到这种相对性, 我们就会意识到, 耗费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 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很不快乐 我们不仅误解自己与外界的联系, 对自己的内心也知之甚少 对许多人来说, 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 自己, 似乎从来没有机会安静下来好好了解一下自己 此时此刻自己感觉如何呢? 是饱还是饿? 是冷还是热? 是疲倦还是精力充沛? 是安静还是躁动? 听上去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可并非每个人都能立刻答上来 很有意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你可能对地球那边美国大选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却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习惯性的心不在焉使我们错过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 阿含经 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 就是从身 受 心 法着手, 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 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 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1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 当你身体某个部位感到疼痛时, 你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观察这个 疼痛, 疼痛的具体位置, 疼痛的程度, 程度的变化 很快, 你会发现疼痛感缓解了 同样的, 当自己被愤怒 嫉妒 恐惧 烦燥等等情感困扰时, 注意观察 拿最具伤害性的负面情感 愤怒来说 愤怒也有从酝酿到爆发的一个过程, 就像着火, 开始只是几颗小火星, 后来发展成火苗, 风一吹, 才越烧越猛, 成了一场大火 许多人要等到火焰冲天才意识到着火了 可是, 如果留心观察的话, 火星或火苗刚起就上前把它扑灭, 大火就烧不起来了 你甚至可以不急于去扑火, 袖手旁观也无妨, 看看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也许你还不知道, 通常在火上煽风 浇油的就是喜欢恶作剧的那个你 现在你跑出来做观众了, 没人帮忙, 火烧得不起劲, 一会儿自己就灭了 其它情绪也是这样, 不要被它们推着到处乱跑, 转过身来正视它们, 看它们从何而来, 往哪里去!

18 一切都会过去, 包括具伤害性的负面情绪 在你妒火中烧 大发雷霆 愁苦不堪 惊慌失措 满腹委屈的时候, 对自己说 : 没什么大不了, 会好起来的 事实上, 你就是想不间断地生一辈子气 发一辈子愁, 也是办不到的 前面我们讲到自己与外界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这种自他的相通性为我们训练菩提心提供了机会 我们追求幸福快乐, 不想受伤害 ; 我们被人误解会感到委屈 ; 我们希望受关注, 被体谅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扩展开来, 芸芸众生都有这些相同的希冀渴望 熙熙攘攘的街头, 迎面走来的男人 女人 穷人 富人, 你喜欢的人, 你不喜欢的人, 他们都和你一样希望幸福安乐, 虽然他们追求幸福的手段也许很笨拙 这样的想法使我们很自然地生起同情 宽容之心 安住在负面情绪中, 而不是压制它, 也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 焦躁 愤怒 嫉妒 恐惧 烦闷 疾病等等都让我们痛苦, 这

19 时我们想 : 还有很多众生和我一样在受苦! 为了他们, 为了自己, 我一定要学会摆脱痛苦的方法 寂天菩萨说 : 我们生起菩提心, 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稀世珍宝 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 满足我们所有的希求 不了解自己的另一个表现是不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 或是溺爱放纵, 或是自责苛求, 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 很多人的问题都在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 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 才智 地位 财富 受用, 好了还想更好, 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 佛经中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 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 痴心不改硬要在这个缺憾的世界里追求完美, 会有结果吗? 永无止境地追逐, 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追求生活的富足安逸而苦恼或者忙得忘记去生活的, 大有人在 辛苦操劳一辈子, 到头来还是不快乐, 而一生却已经过去了 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 接受一个不那么

20 完美的自己, 学会说 : 我不再需要什么, 我很满意 不要以为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才艺技能, 从而成为一个更美丽 更圆熟 更富有 更令众人羡慕的人 不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 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 心思单纯, 生活简单就很好 仔细观察下, 我们深深执著的人 事物 状态等一切, 没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 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 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法王如意宝曾说 :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舍弃今生, 但也不要太贪心 世间人追求的富贵同时也是负累 从前华智仁波切隐姓埋名, 在化缘的途中为一名亡者做超度 当亡者往生的瑞相全部出现后, 家属高兴地供养给衣衫褴褛的华智仁波切三匹马以表示感谢 仁波切说 : 我不需要任何供养 有了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 有人说藏族人生活条件那样艰苦, 虔诚地信仰佛教并没有让他们的社会更发达, 生活更富足 可是在我们

21 心里, 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 而是平等安乐 生活富裕却不快乐, 不是幸福的生活 在佛法中, 我们学到的便是让今生来世平等安乐的方法 龙树菩萨曾经发愿 : 来世一不投生到富贵人家, 二不投生到过于贫穷的人家, 最好是投生到有吃有穿的中等人家, 既不用为衣食操心, 也不会为富贵所累, 平稳安乐, 最适合修行 藏地很多人一辈子知足常乐, 只求温饱 他们相信 : 内心满足时感受的安乐是富贵受用无与伦比的帝释天也享受不到的安乐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必须要这样要那样才会快乐, 完全是惯性思维在作怪 当一些突发事件, 如疾病 灾难, 打断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像原先以为的那样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感到快乐 除了对自己误解外, 我们对周围的世界也存在误解 生活中一些基本事实显而易见, 人们却总也认不清, 比如说无常 世间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中, 而我们本能地

22 想追求安全感 确定性, 这就意味着生活往往会不顺我们的心 人们常感叹人生失意, 事实上那种挫败感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对无常的体验 如果你承认无常是生命的规律并接受它, 你就会放松下来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不称心如意 没有安全感 你会懂得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 自己尽了心就好 ; 斤斤计较于得失亦是无谓的 认识并接受无常并不意味着你会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 生活在你眼里从此将一无是处 试想在你认清无常的事实之前, 不管是苦是乐, 你不是一直都活得挺来劲的吗? 而无常又何曾有一秒钟离开过你呢? 有时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 因为它, 我们不会一直痛苦下去, 我们总是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就像现在, 在苦恼愚痴了无数劫之后, 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找寻到安乐 佛法中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 因果和空性 相信因

23 果和建立空性的见解, 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放下执著, 获 得安乐 这两点, 以后有机会我再细讲 希阿荣博上师于 2008 年 7 月底口述, 弟子记录整理

24 珍宝人生 因果一旦成熟, 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 如果痛苦 尴尬在所难免, 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 一 ) 自从我病情加重以来, 菩提洲网站每天都收到大量来信, 询问我的情况 我内心感激之余, 也暗自庆幸在这岁末年初的时节生这一场病, 令远近许多人发愿放生 供灯 持诵经咒, 实在是病有所值 生病本是人生寻常事, 这世上没有人不曾生病的, 但大多数时候也只是自己忍受病苦的同时连累身边的人一起担心操劳, 谈不上有多少积极的意义 当身处逆境时, 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考验, 看看从逆境中能得到什么于己有益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 疾病会成为我们培养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好机会 根据佛陀的开示,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人在

25 病中, 也许能比平常更深刻地认识痛苦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 不开心 伤心 烦恼的因缘那样多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非在愁中即在病中 但是, 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认为探讨苦的话题是不妥的 遇到问题和麻烦, 一般人惯常的反应是尽力逃避或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 然而一旦生病了, 尤其是大病, 就再不能说 一切都很好, 没有问题! 或者 那是以后的事, 现在不用担心 我们不得不暂停下来想一想, 痛苦是怎么回事? 而人生又是怎么回事?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 : 苦苦 变苦和行苦 所谓苦苦, 即是显而易见 不折不扣的痛苦, 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 病痛 恐惧 生离死别 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 亲近 变苦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 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 比如现代人的很

26 多烦恼和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 吃喝是生存必需的条件, 好的饮食会令人感到愉悦, 但这种愉悦不会随着饮食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大 如果其本质就是快乐的, 你吃喝得越多应该越快乐才对 然而, 过度饮食让人感到不舒服, 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 这说明饮食的快乐里包含着痛苦 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以为快乐的一些行为, 像长时间使用电脑 看电视 开车, 熬夜唱歌跳舞喝酒等等, 都会造成疾病 同样, 相聚是快乐的,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 恋爱是快乐的, 而相爱容易相守难, 恋爱的快乐里隐含着争吵 猜忌 怨恨的痛苦 年轻貌美是快乐的, 只是岁月无情催人老, 年轻的快乐里隐含着衰老的痛苦 为人父母是快乐的, 可把那样娇小脆弱的生命抚养成人, 要付出多少精力, 提心吊胆, 不寝不食, 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 升职加薪是快乐的, 不过压力和焦虑也随之而来, 办公室政治升级, 各种关系处理起来令人头

27 疼 ; 个人财富增加后如何保管 保值和分配, 都是操不完的心 仔细思量, 人们生活中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较之苦苦 变苦, 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 它是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 身心受到业力牵制, 被种种烦恼束缚 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烦恼中来, 到烦恼中去, 全然不得自主地流转, 流转 具体而言, 人间的痛苦又分成八种 无论贫富强弱, 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 老 病 死的痛苦 除此以外, 人们还在不同条件 情况下各自感受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不欲临的痛苦 我们可以通过健身, 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 饮食规律, 避免某些疾病, 但想完全不生病却是不可能的, 保养得再好的身体迟早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生病了, 我们就得吃药, 也许不能出门, 不能做自己想做的

28 事, 不能吃自己想吃的东西 若是大病, 我们还要住院, 动手术, 接受漫长 痛苦的治疗, 日日夜夜同病痛抗争, 有时候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衰老也是无法逃避的痛苦 如果我们够幸运, 没有夭折, 那就不得不面临衰老的尴尬 头发越来越少, 皱纹越来越多 明眸皓齿变成耳聋眼花和一堆假牙 以前的事情记不住, 后来连眼前的人也认不出 在我们最需要别人照顾 帮助的时候, 我们衰老的样子却是那么令人反感 憎恶, 不愿接近 我们只好孤独地等待死亡 死亡意味着离开自己亲爱的人 心爱的东西, 抛下珍惜的一切, 而我们最终却期待死亡的降临, 仿佛那是一种解脱, 好让我们不再孤独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 看似悲观消极, 实则不然 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经历, 总在想方设法避免它 ; 或者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 要是自己能力足够, 一切都摆得平, 就不会有痛苦, 如果你这样想, 毫

29 无疑问, 当问题 挫折出现时, 你会分外感到压抑 焦虑和不公平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凭什么让我受这些! 你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无辜 最可怜的人 或者你跳起来指责 抱怨, 说 : 这都怪某某人, 如果不是他那样做, 我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这样做也许能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 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某些情况下, 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缺乏对痛苦的包容和忍耐, 令我们脆弱不堪, 打击 挫败接二连三, 生活真的变得比较惨 反过来, 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 人生本来如此, 我们则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 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 这种情绪只会增加挫败感和怨气, 却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接受痛苦的客观存在后, 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它 拿疾病来说, 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病理常识, 就知道如何相应地调整生活习惯, 以防患于未然或减轻病情 而不是

30 像人们常做的那样, 非要等到病发了,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毫无准备而措手不及甚至悲观放弃 在疾病以及其它的痛苦面前, 我们其实完全有可能保持尊严和从容 某些情况下, 我们能够利用自己对痛苦的熟知, 通过破坏其形成的条件去阻止某项痛苦生成 然而, 我们同时也应该了解 : 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们所能控制, 也不是事到临头能改变 因果一旦成熟, 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 如果痛苦 尴尬在所难免, 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 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 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 我们却不再那样感 到苦, 不必再承受额外的恐惧和焦虑 寂天菩萨曾说 : 问题若有办法解决, 就不必要担心 ; 若没办法解决, 担心也没有用 当疾病降临的时候, 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寂天菩萨的诀窍去应对问题 从医学的角度说,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医学研究都证明, 健康

31 放松的心态有利于治疗, 而负面的态度和情感, 如愤怒 怨恨 忧虑等, 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痛苦普遍存在, 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 由于这个见地, 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 甚至不再想尽办法化解, 因为我们知道 : 只要有这个身体在, 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 病痛 死亡 ; 只要心里还有贪执 嗔恨 困惑 傲慢, 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 二 ) 在不乏痛苦的人生面前, 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希望, 垂头丧气, 那未免太愚蠢 对痛苦进行观察和思考之所以有意义, 是因为我们有可能 有希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佛陀宣讲苦谛, 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轮回中生命存在的痛苦本质 对痛苦的了解越深入 越全面, 我们就越被激励着去实践离苦得乐的方法 痛苦和快乐不是凭空而来, 它们都有各自形成的原

32 因和条件 佛陀说, 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 执幻为实, 没有认识到万事万物皆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 因此不具固有性 恒常性, 用佛教的术语说, 即是无我和无常 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 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显而易见却总是被人忽视的事实 时间刹那不停地流逝, 冬去春来, 花开花谢,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 这就是无常 无常乃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 可是人们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时候, 突然遭受变故 生病 别离, 才会去注意它的存在, 所以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 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 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 一是熟悉无常, 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大概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 越是怕一个东西, 就越不敢看它 ; 越不敢看它就越害怕 人们与无常的关

33 系就是这样 如果能转过身来, 面对面地好好端详一下, 会发现无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倘若没有无常, 离别的人就永远没有相聚的机会 ; 生病的身体就永远不可能痊愈 ; 黑夜永远等不到白天 ; 低落的心情永远快乐不起来 这样的世界不是很糟糕么? 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 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 我们不再想方设法减少脸上的皱纹, 为日渐松垮的小腹发愁, 为离别而心碎, 对成败耿耿于怀 我们终于开始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 意识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 在衰老 会生病 经历挫折 没有安全感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 有得有失, 这是普遍的, 也是自然的 熟悉无常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 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因此更加珍惜人生, 懂得佛法修行的意义 虽然我们常说人生苦短, 但心里真实的感受却是来日方长, 要做什么事情, 以后有的是机会, 急什么? 人们总

34 是认为无常离自己很远, 不要说旁人的生离死别与自己无关, 就算是自己遭遇重大变故, 比如罹患疾病 亲友去世, 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对无常这个基本事实的习惯性忽视 正在麻将桌上的人们, 不会因为身旁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地震灾难的镜头而停止围城酣战 疾病康复的人们很少因为曾经经历的病痛和危险, 而认识到自己倾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对生命来说, 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与之相比, 内心的平和富足 亲情友情 慈善助人的行为等对自己更有帮助, 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我们是一群得了严重健忘症的人 受苦受难哭天抹泪心灰意冷, 全架不住健忘, 一转眼功夫, 又哪儿热闹往哪儿赶 不是说大家不能积极乐观, 而是在乐观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人生何其脆弱 短暂, 我们的身体逐年衰老, 终将死亡, 在生与死之间还有疾病和各种事故的侵扰, 一生当中可以用来积累福慧资粮 追求解脱的自由时间并不多, 而我们却把这宝贵的人生浪费在琐碎 无

35 聊的事情上, 努力想去维持正在不断消逝的事物, 甚至为此造下恶业 当人生走到尽头, 除正法外, 什么都帮不了你 纵然富有四海, 也带不走一针一线 ; 位高权重, 也带不走一奴一仆, 就连最为珍爱 精心保护的身体也不得不舍弃 那时, 唯有恶业对你有害, 除此以外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 他们也无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闪闪的箭 我们不喜欢无常, 因为它总在试图向我们传达另一个让人深感威胁的信息 : 任何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 无我 的, 都没有永恒 固有 实存的性质 事物皆观待因缘而生灭 因缘指促成事物形成的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条件 因缘具足就会产生现象, 因缘缺乏现象就不会产生, 因缘变化则现象变化, 因缘消失则现象消失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缘起 此有故彼有,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因为事物都是缘起的, 不可能恒常不变, 也不可能有一

36 个不需要条件而自生自有 完全独立的 自我 这彻底打破了我们对安全感的幻想, 多么令人绝望! 然而, 像无常一样, 无我也只是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 它本身不好也不坏, 只是因为人们坚持认为事物是固有 实存的, 并且认为只有这样, 人生才有立足点, 才会幸福, 所以极力抗拒 无我 的观点 的确, 不要说体悟无我, 就算在概念上初步理解 无我, 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不是明明存在么, 我们有各自的身体 思想, 我不是你, 你不是他, 桌子 墙 水, 都看得见摸得着, 怎么会无我呢? 龙树菩萨在 中论 寂天菩萨在 入行论 的智慧品中对无我进行了完整 详尽的阐述 这里, 我们只结合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对无我的观点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认为事物具有稳定性 持久性, 是一种错觉, 若加

37 以分析, 就会明白其中的谬误 拿我们自己来说 我们是为了方便指事和沟通, 才说 我 自己, 其实找不到一个固有 实存的 我 如果说肉体是我, 那么减肥之后, 我是不是就不完整了, 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若如此, 那有一部分我去哪里了呢? 实际上, 减肥之后, 我们觉得自己当然还是原来的自己, 不但没有缺损, 反而更加完美 肉体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 也就是说无论是一个胖的身体还是一个瘦的身体, 我们都认为那是 我, 那么 我 就是可变的, 可变的事物不具有永恒性, 而是随着外部条件及内在成分的改变而时刻变化 既然时时在变, 哪里还有一个实存的我呢? 可见, 以肉体为我, 不过是一种幻觉 如果血液 体液 内分泌物是我, 那么每次出汗 流泪是不是我都在变小? 如果张三的血液即是张三, 那么当他向李四输血后, 根据血液是 我 的假设, 新输入的血液就是李四, 而这些血液来自张三, 前面说了, 张三的血液即是张三, 这么

38 一来, 岂非李四就是张三了? 从另一方面说, 同样的血液, 既能在张三体内流淌又能在李四体内流淌, 恰恰说明血液不是 我 构成人体的地 火 水 风四大因素都可以如法炮制加以分析 其实, 身体不是我 的结论并不难得出 看看以前的照片, 那个被人抱在手里 还没长牙 只知道傻笑的小孩真的是我吗? 那个我到哪儿去了? 如果那个是我, 现在看照片的这个又是谁? 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身体, 作为处于连续不断 无穷无尽的逐渐变化中的聚合体, 会存在几年 几十年, 或者上百年, 而思想 情绪 感受等心识却是念念生灭, 更不具常一性 如果身体不是我, 刹那变化的心就更不可能是我了 然而无我并非断灭 生命是前后相似相续, 非断非常的 现在的 我 与过去的 我, 固然早非一事, 却又相续不断 何以故? 因果不虚也 生命的迁流可以

39 理解为一系列前后传递的因果关系 在前的肉体和精神行为影响在后的行为, 每一状态的生起都依赖之前的状态, 生生不息, 变化不止 死亡不过是一种比较深刻的变化而已 因果的传递不会因为死亡而终止 人是无我的, 物也是无我的 自然科学的发展让无我的概念更易于理解了 所有物体都可以一再分解, 由分子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等佛经上称为微尘的东西组成 这些微尘根据一定的结构 比例关系不停地高速旋转 运动, 所划出的运动轨迹被人们误认成实在的物体 就像夜晚手拿一支点燃的香快速划圈, 会看见一个光环, 而光环并不实存, 只是香头划出的轨迹在视觉上产生的错觉 如果把人体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会发现常人眼中执为实有的这个身体消失了, 变成水 钙 磷 铁等矿物质 各种气体及碳水化合物 ; 若进一步调大显微镜的倍数, 上述这些物质又消失了, 变成一堆分子 ; 分子再分

40 解, 就出现原子, 如此无止境地分解下去 大乘佛教中观派的著作中对此作过详尽的论述, 认为常人看似实有的东西与虚空无二无别 当然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还没有最终印证这个观点, 佛教内部也存在不同见解, 但不管怎样, 到目前为止的科学研究成果已具有足够说服力, 使人们相信没有实存 常一的我, 即使物质分解到最后不是虚空, 而是有一个终极微小的物质单位, 这个单位也不可能是我, 否则, 每个人身体里都会有数不清的我, 而同时我也存在于空气 水 泥巴里, 这样又回到开头的问题 : 如果有实存的我, 那么哪个是我? ( 三 ) 能够听闻到无我的观点是值得庆幸的, 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宇宙人生真实面貌的全新视角, 也是一副止息痛苦的妙药, 但是只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 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亲证无我 探讨无我的问题, 目的不是做智力游戏, 而是为了有效地息灭痛苦

41 佛经上有一个绳子和蛇的比喻 某人在黑暗中走进一间房, 误以为地上的绳子是毒蛇, 因而惊惧万分 此时若有人告诉他那只是一根绳子, 不是毒蛇, 他或许将信将疑, 但心里的恐惧不会完全消失 ; 如果把灯打开, 在他亲眼看见地上是绳子而不是毒蛇的刹那, 他的心里便彻底没有恐惧了 同样道理, 我们在轮回中, 因为错觉 误解, 把因缘和合 念念生灭的东西执著为实有 常存, 而感受各种痛苦 现在虽然听佛陀宣说了无我的道理, 在理论上知道痛苦的根源在于我执, 但我们还是会有痛苦 只有当证悟无我时, 困扰我们无量劫的痛苦才会当下消失 如果我们不去努力证悟无我, 而只是把无我的观点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在脑子里, 就好比一个病人把医生开出来救命的药方当文章欣赏, 而不去按方抓药 治病救命 光读药方是治不了病的 懂得无我的道理之后, 应该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运用到修行中去, 时时处处

42 体认无我,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对治痛苦 初学者很难直接体验到无我, 但可以经常提醒自己 : 一切事物都是无我的 不断强化这个观念, 也会相当有帮助 比如生病了我们一般会说 : 我不舒服! 我很痛! 我很惨! 这时候如果我们提醒自己 : 没有我, 只是这个肉体的某些部分 某些功能出了问题 不舒服 疼痛也只是一时的感受, 而感受随时在变化 仅仅是知道没有一个实存的我在生病 在受苦, 都会令心里的焦虑 恐惧放松很多 我有一位弟子, 一次不小心割破手指, 他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自言自语地说 : 我执真强! 这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感到痛苦时, 就对自己说这是我执, 而不要把它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面对 承受痛苦 很多时候, 我们倾向于把当下纯粹的苦受扩大演绎成悲惨的故事, 甚至是连续剧, 掺杂进太多不相干的情节 评判和议论 本来割

43 破手指, 找出创可贴自己包扎一下就没事了 可是有的人不去找创可贴, 反而坐在那里想 : 太疼了! 流血了! 伤口如果感染就要得破伤风了 破伤风可是会要命的! 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 我的孩子怎么办? 房子怎么办? 还有人欠我的钱, 他大概就不会还了 我还有很多计划没实现, 这么早就离开人世, 太不公平 如此想着, 这位割破手指的老兄可能就真的惊吓 悲愤交加而发心脏病了 这个例子听上去有些极端, 不过日常生活中, 我们对很多事的反应不是与这很相似么? 无我有助于减弱对外物的贪执 比如, 在一般人的价值观里, 钻石和石墨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同, 它们是同素异形体, 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形态 钻石和石墨都是纯粹由碳原子构成, 只不过由于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 硬度 结晶色才产生差别 钻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 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 钻石光芒璀璨, 石墨却没有光彩 然而,

44 钻石并没有不变的钻石性, 石墨也没有不变的石墨性, 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碳元素, 可是由于人们的妄执, 二者被赋予不同的价值 钻石被镶在王冠 项链上, 成为财富 奢华的象征, 而石墨却只是磨成粉和粘土一起用来做铅笔芯 很多人对钻石梦寐以求, 得之喜, 失之悲, 对同样由碳元素构成的石墨却毫不在意 我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攀缘心 分别念 错觉投射在物体上, 执著贵贱美丑, 枉受痛苦 事物无我, 却能随缘显象 这其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因果律 曾有对佛法完全不了解的人问我 :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佛教的信仰, 你会说什么? 我想了想说 : 信佛就是相信因果 佛法的无我 空等观点虽然殊胜, 但一般人不容易理解, 若陷入断灭 单空的观点中, 见解和行为便会与正法背道而驰, 那样的话, 觉悟 解脱就遥遥无期了 我认为初学者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 最易于实行同时也是最深奥的因果入手

45 会比较稳妥 有效 从实践的角度简单地说, 相信因果就是众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如果不想感受痛苦, 就舍弃会带来痛苦的心念和行为 ; 如果想快乐, 就培养会带来快乐的心念和行为 有人会说 : 我学佛精进, 行善积极, 可为什么还会遭遇不幸 坎坷? 而有的人尽做坏事, 却逍遥快乐 这不是没有因果吗? 我在以前的开示中曾提到 : 人们的一言一行 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有些行为的后果很快显现, 而有些行为却要等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它的结果 就像野草的种子播进土里不久就会长出草来, 而青稞播种后却要等来年才开花结果 因果真实不虚, 如果一个行为的果报今生没有成熟而你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它成熟的话, 它一定会在下一世或更晚的时间成熟 所以, 我们今生的遭遇不全是今生造作的因果, 有一些是前世的因在今生成熟的果, 今生的因所产

46 生的果也有一些要到后世才显现 行善积德却遭遇不幸, 金刚经 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解答 : 善男子 善女人, 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 是人先世罪业, 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 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行持善法创造出新的因缘, 改变了原来的因果, 所以重罪轻罚, 本该在后世以更惨烈的方式体现的果报, 在今生投身为人尚有取舍的自由时成熟, 以后就不会再受此一报了 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取舍要谨慎, 涉及三宝之物尤其是僧众饮食的因果取舍更须细致入微 当年喇荣五明佛学院供斋, 就如何处置僧众当天未吃完的食物的问题, 法王如意宝曾专门召集全学院的堪布 活佛讨论 因为供斋的食物是僧团的共同财物, 若处置不当会招致严重果报 如果把吃剩的食物倒掉, 是浪费, 也是不如法的 若把供斋没吃完的食物给小动物吃, 给的人和受的动物都将造作下地狱的业 同样, 把没吃完的食物给人吃,

47 给的和受的人也都将造作下地狱的业 大家查阅各种经典并经过深入讨论, 最后决定 : 供斋期间, 当天没吃完的食物应该卖掉, 用所得的钱第二天再买食物供斋, 如此循环直至终竭 法王如意宝曾经说 : 有时觉得自己往生肯定没问题, 心里为此很高兴 ; 但有时又想到小时候在洛若寺出家, 大家都很疼爱他, 除了每人定量分得的一份食物外, 管家们常常额外给他一些吃的 因为这个原因, 自己有时会害怕不能往生了 ; 也很为当时的管家难过, 他们也背负了严重的果报, 如今不知他们在哪里 法王如意宝常请学院僧众为当时的管家们念经, 加持他们早日解脱 受到法王如意宝的影响, 我对涉及三宝之物的因果取舍也非常谨慎, 去寺庙讲课 访问等从不轻易吃僧团的任何食物, 万不得已要在寺庙用餐的话, 也必定交给寺庙相应的钱 佛经中有云 : 涉及三宝之物当中, 僧团

48 的食物因果最为严厉 如果有人把佛像身上的衣服 饰品等拿来自用, 之后心生惭愧悔恨, 再买新的衣服 饰品等装饰佛像, 并励力忏悔, 这个罪业有可能清净 然而, 居士享用僧众的食物, 或者出家人享用自己本份之外的僧团共有的食物, 即使后来归还并忏悔, 此罪业也无法完全清净 以前, 托嘎如意宝的弟子白玛旺扎堪布在札熙寺讲学时, 特别强调修行人要重视取舍因果 他自己的行持就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堪布一无所有, 走到哪里只随身背一筐书 寺庙冬天开法会, 僧众烧火煮茶煮粥 一天的法会结束后, 有的僧人便把未烧尽的木炭拿回自己的小屋用于取暖 白玛旺扎堪布每次都会拿同等数量的木柴来换取已用而未烧尽的木炭 他说 : 僧众的食物自不必说, 就是僧众共有 已使用过的木炭, 拿去自用, 是不是要背负果报, 也很难说, 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我们平时说话, 哪怕是探讨佛法, 都应该非常小心

49 地取舍因果 我年轻时跟随才旺晋美堪布学习, 堪布常常说他曾经造了一个深重的恶业, 为此他一直在忏悔 有时课堂上跟我们讲起来, 他都会后悔得直掉眼泪 当年他在佐庆熙日森佛学院学习时, 从拉萨哲蚌寺来了一位格西, 口才佳, 好辩论 有一天, 上师格日堪布讲中观, 格西进来坐在一旁听课, 态度不是很恭敬 格日堪布讲课的风格不是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而是慢慢讲, 娓娓道来 上师讲到空性的非有 非无 非非有 非非无时, 坐在才旺晋美堪布身边的格西把上师的话重复了一遍, 边说边摇头, 大不以为然 堪布为此不太高兴, 下课便找到格西, 要跟他辩 俱舍论 格西辩到中途出错, 一下被堪布抓到把柄 堪布得意地说 : 世亲菩萨和他学派的所有后来者都没这么说过, 你这个黑皮 ( 因为格西长得比较黑 ) 真是信口开河! 为这一句话, 才旺晋美堪布后悔不已, 并且终生不再与人辩论 ( 四 )

50 世间一切事物 一切现象都依赖各种因缘, 念念生灭 没有什么是完全孤立 自给自足的 了解无我, 可以帮助我们淡化分别念, 认识到倾尽全力去搭建自我的堡垒 坚守人我的区别和界限, 不仅是痛苦而且是徒劳的 我们因此更能理解 体谅别人, 更容易与外界形成和谐的关系 菩提心的训练之所以可能, 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万物相互依存 息息相通的事实 每次去医院, 看见病房 走廊 大厅里到处是人, 老的, 少的, 生病的, 陪伴病人的, 哭喊的, 沉默的, 每个人都在受苦 我的心里充满悲伤, 真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让他们快乐一些 疾病使人们比平常更加脆弱 敏感 这时, 来自他人的关爱, 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 一个体谅的微笑 一个谦让的表示, 也会对患者有帮助 最近一次去医院, 有弟子帮忙联系了快速通道, 不需要排队直接就接受了体检 很感谢这位弟子, 他工作

51 非常忙, 那天却抛开所有事务, 一大早就陪我到医院, 前前后后地打理安排 检查出来后, 听说这家医院的体检中心一天只能接待十来位病人, 普通病患通常需要提前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预约 排队, 才能得到一次检查及与医生面谈的机会, 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 想到因为我的插队, 后面的病人不得不等待更长时间, 有的重症病人多耽搁一天, 病情就会多恶化一步, 有的病人从外地来, 住在条件很差的旅馆里等待接受检查, 每多滞留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住宿费, 对很多贫困家庭来说, 一天的住宿费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我觉得自己不但没有帮助减轻他人的痛苦, 反而无意中增加了他们的痛苦和麻烦, 心里难过极了 我们常说利益众生, 然而, 众生 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我们心中一个抽象的集体名词, 而不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形态各异却具有同样的觉知能力 能感受痛苦和快乐的一个一个生命 我们往往因大失小, 担心过于关

52 注眼前的个体, 会导致失去整体的视角和心胸, 所以口头上对 众生 充满感情, 行动中却对近在身边的亲友 同事身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孤独熟视无睹 的确作为大乘佛子,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尽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众生的福祉, 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因为各种因缘来到我们面前 需要帮助和关爱的每一个有情 他们来世以及今生 日后以及眼前的安乐 佛教许多经论中都谈到痛苦及痛苦对觉悟的意义, 历史上也有大量修行人终身选择比一般世人更艰苦的生活方式,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痛苦是美好的 是所有人都必须追求的 一切众生都希望得到快乐,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相信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安乐, 为了获得满足感 总是提醒自己众生在这个层面上的共同性, 有利于我们培养同理 同情心, 也能让我们更加顺利地发展菩提心 我在 走出修行的误区 关于菩提心 一文中曾讲到生起 巩固菩提心的具体方法,

53 这里就不再赘述 普贤菩萨曾发愿 :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这正是对愿菩提心的具体阐释 : 其一, 希望众生远离挫折 痛苦 磨难, 经常感受快乐 ; 其二, 希望众生真正趣入正法, 信受奉行, 由此摆脱轮回的痛苦, 并最终灭尽烦恼, 成就无上正等觉 或许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都不求出离轮回, 只求眼前离苦得乐, 不管怎样, 我们还是应该和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让贫穷的免于匮乏, 让患病的得到照料, 让孤独的得到关爱, 让受蔑视的感到被尊重, 让受冤枉的感到被理解 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以解脱为目标 舍弃对今生来世安适的希求, 但不能因此不尊重他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和对现世福报的追求 对修行人而言, 生病使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和他们对健康快乐的渴求 平常认为自己理所当然

54 就该拥有的东西, 像能看见这世界的五彩缤纷 能听见鸟语 能闻见花香 能尝到酸甜苦辣 能感受风静凉恬 能哭 能笑 能跑 能跳, 乃至饿了吃饭 困了睡觉, 这都不是随时想有就能有的 身体健康的人往往忽视健康的可贵, 不知道没有病痛的身体多么自由轻松 令人羡慕 因为不知道可贵, 所以不知道希求 难怪天道众生虽然受用具足 无衰无病 无忧无虑, 福报比人大得多, 却少有解脱的缘分 他们生活得太安逸, 不知痛苦匮乏为何物, 又对安乐富足习以为常, 很难生起求解脱的心 天人只有在漫长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突然警醒, 原来痛苦堕落时时刻刻都在逼近, 而再想做点什么以求远离痛苦, 已经来不及了 人不一样, 人无可避免地要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忧患变迁, 他本能会对痛苦生起畏惧 躲避之心, 希求安乐 如果有正确的引导, 他会进一步认识到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贵 健康长寿等幸福也是无常的, 终不离痛苦 轮回中痛苦普遍存在, 要

55 想彻底地离苦得乐, 只有解脱轮回 ( 五 ) 虽然我们拥有的一切不算完美, 无论我们怎样在意保养, 身体都不免生病 衰老 ; 无论我们怎样精心筹划, 人生总有不测的风云 旦夕的祸福, 但是这样一个多灾多病 充满不确定性而且烦恼重重的人生, 佛陀却说, 是我们解脱的最好的机缘 人生苦乐参半, 有足够的痛苦让我们生起对解脱的向往, 又不至于太过痛苦而无力无暇朝解脱的方向努力 生老病死 悲欢离合, 幸福的 悲惨的 成功的 潦倒的, 人生的种种经历, 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 对这样如珍宝一般的人生, 它的启示, 它所创造的机会, 我们常常因为忙乱而无暇去领会 利用和珍惜 生而为人, 有多难得, 我们以前并不知道 佛经上说, 若有海洋如三千大千世界般广阔无涯, 海面上漂浮一根木轭, 上有小孔, 海底有一只盲龟, 每一百年浮出

56 海面一次 木轭随波逐流 任意西东, 它无心找寻盲龟 ; 盲龟在海底深居简出, 一百年才到海面来一次, 即便来了, 它也看不见木轭, 自然不会存心追逐木轭 这盲龟与木轭相遇的几率微乎其微, 但是由于偶然的机会, 在盲龟百年一次浮出海面的刹那, 也有可能正好把头撞进不早不晚刚巧漂流到那里的木轭上面的小孔里, 而我们获得人身比这更难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目前拥有的种种利于修行的条件, 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毫不稀奇, 殊不知这个世界上真正拥有八种闲暇 十种圆满, 能利用这难得的人身追求解脱的人少之又少 作为人, 我们暂时免于地狱 饿鬼 畜牲这三恶道的痛苦愚痴, 也不会像长寿天的天人那样, 因误认为没有善念恶念的禅定就是解脱而失去修法的机会 然而, 同样是人, 有些人却生在蛮荒 未开化之地或者无佛出世的暗劫, 不闻佛号, 不分善恶, 不知取舍 ; 有些人天

57 生心智有缺陷, 无力闻思修持佛法 ; 有些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他们终身没有机会接触佛法 相比之下, 我们要幸运得多 漫长的轮回中, 我们投生为人的时候, 世间有佛法, 且由于宿世的因缘, 得闻佛法并心生欢喜信仰, 入佛门得善知识指导, 生存 生活方式与正法不相违背 这种具足修法的有利条件并真正用于修行的人身, 被称为珍贵稀有的暇满人身 若善用此人身, 即身即可解脱 留意观察, 我们会发现有太多的人不是缺这个条件就是缺那个条件, 而无法真正离苦得乐 因缘具足才能入佛门 求解脱 虽然从世俗的角度来说, 一些人也许聪明能干, 但这种聪明和能力只是用来谋求衣食, 甚至用来造恶, 好不容易长劫累世积累福报得来的这个人身, 不但无义空耗了, 而且还成为投生恶趣的因缘 放生的时候, 我同贩卖 宰杀牲畜 鱼虾的人打交道, 同他们交谈 有些人自己也并不想以杀生为业, 又

58 辛苦又不体面, 但他们有的就生在世代以杀生为业的家庭, 子承父业, 别无选择, 或者实在没有其它的技能, 只好靠杀生来养家糊口 想想他们真是可怜, 同样是为了生存, 很多人可以做更加轻松体面的工作, 而他们却必须成年累月在市场禽畜肉类区令人作呕的腥臊恶臭里生活 我也知道, 生存方式 生活方式很难一下改变, 但只要有可能, 我总会劝他们加入放生, 哪怕只是出一点点力气也好 这个世界上像他们一样, 靠杀生 靠欺骗 偷盗 邪淫等等方式谋生的人不在少数, 所谓业际颠倒就是这样 他们需要造很大的恶业, 才能换来少许衣食享用 虽然历史上一些大成就者也示现成猎人 屠夫 盗贼 妓女等等形象, 但那是为了度化 接引不同根机 不同因缘的众生, 是出于菩提心而不是因为自身的贪嗔痴和罪障才那样做 作为普通人, 我们该庆幸, 不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 自己都不用从事与正法相违的职业, 而照样能吃饱穿暖

59 这几个月以来, 我常常在医院走动, 先是家里亲人生病入院, 后来自己心脏问题加重也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这使我有机会接触一些医生 护士 病人, 并与他们交上朋友 他们大都不信佛, 究其原因, 不是因为他们不认同佛陀的教法, 而是他们之前根本没有机会了解佛法, 所以尽管对痛苦 对无常有认识体会, 却也无可奈何, 不知道人竟然还有可能从痛苦中完全解脱出去 我不禁再次感念自己的福报 生在一个佛法兴盛的地方, 从小就深信因果, 并且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行善 修行就能够解脱 十几岁, 我离开家, 兴冲冲去异地他乡跟随上师学习佛法 那时候, 我就坚信自己这一生所能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即是寻求解脱 这种了解 这种信念, 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 道德观 价值观混乱的时代里, 要自始至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很难, 有太多的诱惑 太多似是而非的理由, 让我们怀疑坚持心中的良善是否真有

60 意义 有时候, 善良的举动会招来质疑甚至毁谤, 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解脱, 如果解脱之道不是远离贪 嗔 痴, 不是众恶莫作 众善奉行, 我们很容易便会迷失在对贫穷 蔑视 责难 羞辱的恐惧和对富贵 尊崇 荣耀 赞美的向往中 这次在病中, 我曾想自己恐怕要离开这世间了 医院的专家们对我的病进行会诊, 我望着诊室窗外凋败的冬景, 心想很多人会因为我的离去而痛苦的 我的母亲, 一生坎坷, 八十岁了却还要遭受丧子之痛! 我的弟子们, 善良 虔诚, 对佛法那样渴望 珍惜, 那样精进地修行 能够成为他们菩提路上的道友, 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协助他们前进, 我是多么高兴! 我若走了, 他们会伤心 还有其它许多尚未做完的事, 我多么希望能对参与的人 相关的人都有所交待 人到这种时刻, 往往会有些牵挂和悲伤, 我也不例外 不过, 长期的佛法修行使我几乎立刻就意识到这种伤感是无谓的, 人生就是这样, 无

61 法圆满, 各人有各人的因缘, 放不下也没有用, 倒是应该考虑 : 如果不得不舍弃这个人身, 自己是否有把握解脱 我的外甥女嘎姆前段日子生病住院, 病危通知书发下来, 她异常平静 她说 : 她从小身体不好, 总是担心自己的病连累家里人, 这次如果真的过不去这一关, 就希望能早点走, 不要拖, 不要让家里人受累 人生虽然短暂, 但她很高兴自己做到了戒律清净, 所以面对死亡, 她一点也不惊慌, 她相信上师三宝一定会加持 引导她顺利往生净土 我很佩服嘎姆, 小小年纪就能做到这样淡定 她对这个世间是真正一点也不眷恋的, 尽管她从不抱怨, 永远都和风细雨, 一副心满意足 怡然自得的样子 自她入院到后来病情好转, 先后换过三次病房 每一次, 同室的病友都会被这位小小的出家人不同寻常的镇定柔和打动, 继而对佛法生起信心 当时我想, 疾病和死亡来临时, 希望自己也能像嘎姆 像其他真正的

62 修行人那样平静从容 无怨无悔 没想到, 考验我的时刻很快就来了 轮回中得人身犹如昙花一现, 来之不易的暇满人身一旦失去, 想再得, 千难万难 很多人没来由地相信轮回是一件浪漫的事, 想当然认为自己来生肯定还是做人, 甚至还能回到今生今世的种种因缘中, 继续一段段爱恨情仇的故事 这种想法实在有些一厢情愿 如果自己能决定, 我想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死了, 但事实不是这样 可见临到命终, 一般人都做不得自己的主 欲知前世因, 今生果便是 ; 欲知后世果, 今生作便是 来生是否接着做人, 要看这一生的行为 来生若要得人天福报, 今生必须远离十恶业 行持十善业 要进一步得到暇满人身, 则需守护清净戒律才能得到可用于修法的闲暇, 必须大量累积布施等福善才能得到圆满, 而且还要有清净的发愿 检视一下我们平日的言行, 不要说菩萨戒 密乘戒, 就是基本的在家人的居士戒 出

63 家人的别解脱戒等等, 是否能圆满守持呢? 想到这一点, 就会知道再得闲暇的把握微乎其微 就算戒律清净, 具备获得闲暇的因, 而获得圆满的因 上供三宝 下济贫乞等善法, 平日又能做到多少呢? 即便有可能做到严守戒律 慷慨博施, 是否还有清净发愿? 也就是说, 要发愿来生再得有助于修行和解脱的暇满人身, 或者行持一切善法都不忘以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言行 惟有三方面因缘具足才能得到暇满人身 如果不抓紧现在的机会, 让宝贵的光阴空耗过去, 那么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恐怕都不可能再拥有如此圆满的修行条件了 那样的话,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止息痛苦, 获得解脱呢? 看过 喜乐的曼达拉 一书的人大概有印象 :1993 年秋, 我从喇荣五明佛学院去德格印经院请法本, 途经家乡玉隆阔时, 有一位老人把祖传的土地供养给我修建道场 ( 即后来的扎西持林 ), 当时与我同行的三个人纷

64 纷发愿, 待道场建成后, 愿为我供应糌粑 当司机 当侍者 发愿作侍者的德勒来自青海果洛, 是我此前一年果洛顿达寺讲课时认识的 他对法王如意宝信心巨大, 我讲完课回五明佛学院, 他也一道跟着来了 那时他曾无比欢喜地向我谈起他的学习计划, 但是没想到, 其后不到三年, 他就去世了, 年仅二十三岁 我曾看见许多像德勒一样的年轻人, 对三宝充满信心, 对修行满怀热情, 然而死神却没有给他们留出多少修行的时间 修行, 永远不嫌太早 当年, 我与来自炉霍的日布多杰活佛同在喇荣五明佛学院求学 我们常常说, 希望以后能一起去莲师修行的圣地青朴神山闭关 后来, 因遵循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教言, 我四处弘法, 忙忙碌碌间光阴荏苒, 至今也没有机会得偿夙愿 恐怕这一辈子也很难有机会了 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的师兄 日布多杰活佛虽然也没能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去青朴神山, 但他却在五明

65 佛学院后山持续闭关修行, 到如今已经十几年了 这让我敬佩不已, 也羡慕不已 人生充满起伏变化, 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 计划都无法实现, 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都要提醒自己 : 暇满难得, 今已得 ; 人寿无常, 死期不定, 务必要精进修行, 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自去年十一月以来, 我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心绞痛加剧, 夜不能寐 因忙于各种事务, 无法分身, 直到今年年初才去医院查体, 结果令人堪忧 菩提洲网站公布这一消息后, 各方佛子纷纷报名参加放生 供灯和金刚萨百字明共修 为了表达对大家的感激, 我在治疗间隙陆续完成此文, 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自生病以来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因病痛困扰 体力不济, 文章难免颠倒杂乱 词不达意 有不对的地方, 我在此请求诸佛菩萨宽宥, 及各位读者体谅 啰嗦这许多, 其中若还有一两

66 句话能对各位佛子有所帮助, 我也就不胜欣慰了 以前我常告诫他人生病了亦不要懈怠修行, 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观察体会痛苦 无常, 修出离心 菩提心, 把疾病转变成解脱的契机 话虽如此说, 若不是自己大病临头, 的确很难体会人在病中不辍修行需要多么大的安忍和达观 尤其心脏病, 猝不及防, 突发之时而要安住, 几乎不可能! 我真心佩服那些乐观面对疾病 坚持带病修行的道友, 感谢他们为我做出的榜样 同时, 也愿一切众生都远离心脏病等突发疾病的困扰, 在病痛的当下也能安住 修法 感谢所有关心 帮助我的人, 包括为我治病的医生 护士和照顾 陪同我的各位弟子 我的病情报告刚出来, 有一位弟子当即就发愿今生放生三亿条生命 后来, 通过网站报名共修, 不少人发愿今生放生一亿条生命, 有人发愿供灯几十万盏, 也有人发愿念一千万遍百

67 字明 一百万遍百字明 一位叫香巴措的小朋友, 才几岁, 听到我生病的消息后, 发愿念一百万遍百字明, 而且家境并不富裕的她还发愿从现在开始放生, 希望这辈子能放到一千万条生命 有的弟子跟我说 : 今年春节将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有意义 最快乐的一个春节, 因为从除夕到初五, 每天他都会去放生 我真心随喜大家放生 供灯 持咒的功德 我无德无能, 病不足惜 请大家不要把修持善法的功德仅仅回向给我, 而应回向众生,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究竟成佛 希阿荣博藏历土牛年十二月三十日 ( 公元 2010 年 2 月 13 日 ) 恰逢殊胜的释迦牟尼佛节日

68 附 : 珍宝人生导读 苦, 我执, 无常, 无我, 菩提心, 暇满难得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珍宝人生, 又是一篇谈佛法与人生的文章 现在这一类的文章很多, 不知道我再写这一篇又会有多大帮助, 但不管怎样, 我希望它至少不会增添大家的困惑 有人说这种讲道理的文章不能太长, 长了, 读者就没耐心读完它, 而我的文章似乎都比较长, 看来的确颇考验读者的毅力 我有时也想, 要紧的话得赶紧在前面说完, 留到后半段再说, 大概效果要大打折扣 不幸的是, 这次新年教言结果又是长篇大论 很多人坚持读完了, 却不明白一篇关于疾病的启示的文章为什么要东拉西扯地说上那么多 痛苦 无常 无我 因果 菩提心 暇满难得, 大圆满外前行的主要元素都凑齐了, 可是元素与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本想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去思考, 但很显然大家

69 没有这个时间, 我只好再写一篇小文介绍 珍宝人生 的结构和基本思路, 希望有了导读, 大家阅读时能感到轻松一些 文章从我最近一次生病说起, 讲到轮回中痛苦的普遍存在 当年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 首先演说的即是苦谛 痛苦乃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 深入的认识, 就不会寻求解脱 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 : 苦 痛苦并非凭空而来 根据佛陀的开示, 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 要真正止息痛苦, 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 所谓我执, 指认为自身以及外部世界都是无需观待条件而绝对 常一存在的 事实上, 万事万物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坚实存在, 而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一刻不停地生灭, 因此不具固有性 恒常性, 也就是无我和无常 具备无我的见地之后, 经过反复观修 体认, 我执便会逐渐弱化

70 与无我相比, 无常是更容易理解 也更显而易见的 观察无常能令我们比较快地体验到无我, 所以文章接下来先讲无常, 再逐渐过渡到无我 无我的涵义远比无常深广 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宣讲四法印的时候, 也是从诸行无常开始, 由无常讲到诸法无我 无我指事物不具有绝对的自性, 但并不是虚无主义 事物之所以无我, 是因为它随缘生灭, 缘起则生, 缘灭则灭, 这便是因果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缘起都同时具有两层含义 : 空性和因果 讲无我是讲空性, 讲无我也是讲因果 鉴于很多人在建立无我的见解时忽略因果的问题, 所以我在文章中特别提到无我的一层重要含义是因果 以上是文章第二部分阐述的主要内容 无我是佛教最独特也是最深奥的见解 能听闻到无我法门是值得庆幸的, 但对真正寻求解脱的人来说, 仅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 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证悟无

71 我 所以文章接下来第三部分讲到如何在生活中修无我 同样的, 在生活中修无我也要双管齐下, 既要体认事物的无自性, 通过有意识地削弱对自身和外物的贪执来减轻痛苦, 又要重视因果 我在文中举了藏地高僧大德们的一些事例, 其中特别谈到有关涉及三宝之物的因果取舍问题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如果是僧团共有之物, 出家人不得私自取用, 也不得私取公物赠与他人或布施给其他众生 法会供斋时, 僧团的每位成员只能享用自己应得的一份饮食 至于参加法会的在家人是否也能与僧众一起用餐, 这要看为法会供斋的施主的发心, 如果施主供斋的对象是所有参加法会的人, 在家人便可以享用法会上供应的饮食 ; 如果施主供斋的对象仅是僧众, 在家人便不能享用法会上供应的饮食 关于因果取舍, 我们务必要严格依据教证 理证, 不可想当然, 不可信口开河

72 随着无我的见解和体会不断深入 巩固, 菩提心油然而生 我们终于确信一切都是无我的, 这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由的滋味, 而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 那么多众生因为不知道无我和因果而仍然在枉受痛苦 想到这一点, 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要去帮助他们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 好让他们不再冤枉吃苦头 这种希望众生离苦得乐 究竟成佛的发心, 就是菩提心 文章第四部分主要讲的是在生活中踏踏实实地修菩提心 根据大乘佛教的教义, 菩提心与空性智慧在根本上是无二无别的 实践当中, 树立无我的见解有助于激发 巩固菩提心, 修菩提心反过来也是体悟空性最便捷有效的途径 初学者不具备无我的见解也可以先修菩提心, 修到一定时候就会悟空性了 文章到这里, 由痛苦一步步讲到智悲双运, 虽然为了压缩篇幅很多问题都仅是点到为止, 却也算涵盖了佛法修行的主要次第 如何去修, 我们基本明白了, 剩下

73 来就是下功夫真正去修行 文章最后一部分讲暇满难得, 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光阴, 善用此人身好好修行 华智仁波切在 普贤上师言教 中仔仔细细列出十八暇满 暂生缘八无暇 断缘心八无暇, 总共三十四种修行的违缘 我知道很多人看 普贤上师言教 时, 都是把这一部分跳过去, 直接看后面更有趣的章节 可是上师们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讲这些看似枯燥琐碎的内容呢? 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暇满人身 这个可以用来修行正法 寻求解脱的人身有多么殊胜 我们需要更仔细地去观察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生活, 就像我在文章中说到的那样, 结合实际去体会在这个世界上要具备得人身 业际不颠倒 闻佛法 生正信等等条件何其困难 同时, 文章第五部分也是对前四部分的总结 人生充满烦恼, 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 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反转无

74 始以来的惯性模式, 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 而世事无常 人身难得易失, 所以务必要抓住此生的机会奋力修行 这便是我写作 珍宝人生 的基本思路, 应法慧等弟子的请求, 在此做一简单介绍 希阿荣博藏历铁虎年一月二十三日 ( 公元 2010 年 3 月 8 日 )

75 从玉树说起 如果我们认为某些无常是好的 温和的 可以接受的 而某些无常是不可接受的 那么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诸行无常的深意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壹 无常 灾难 猝不及防 尽管我们听闻过有关无常的教言 明白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 人生不免在得与失之间起 起伏伏 可我们还是难以接受生活以这样猛厉的方式揭 示无常的真相 无常 为什么不能来得温和一些 时间也是空间 隔开了灾难与我们 对大多数人来 说 只有隔着适当的距离 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而 太近 会被情绪淹没 太远 就遗忘了 无常似乎总是不够温和的 因为我们只有在面对强

76 烈的痛苦 分离或死亡的时候, 才会注意到无常 佛陀说诸行无常, 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我们能理解这层真理, 但落实到个人体验上, 无常仍然是指事物不按我们的预期或喜好发展时, 令人懊恼 愤慨的状况 说到底, 我们还是不够谦卑, 不肯完全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成见去认识无常 如果我们认为某些无常是好的 温和的 可以接受的, 而某些无常是不可接受的, 那么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诸行无常的深义 如果我们认为某些人 某些物 某些现象理所应当比其他人 物 现象更具恒常性, 那么我们也没有真正领会诸行无常的深义 地震后, 有些弟子问我, 为什么在全民信佛 寺庙遍布的藏区也会发生这样的灾难? 出于虔诚的信心, 很多人会想 : 凡是与佛教相关的东西都应该能够凭借某种神秘的力量而逃脱无常的定

77 律 看来大家还是愿意相信在二元认知的范畴内存在一个恒常的东西, 期待自己敬仰倾慕的人 自己喜爱 熟悉的事物和状况永远保持让人满意放心的那个样子 ; 然而佛陀希望我们明了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凡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会耗尽, 都是无常的, 没有例外 即使佛陀本人也示现了疾病 衰老和圆寂 在佛陀的教法下, 具足地道功德和神变的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 以及后世无数的大成就者, 四大自在, 水不能溺, 火不能焚, 远离损害, 最终也都一一趣入涅槃 当年学者云集 盛极一时的印度那烂陀寺, 曾是佛法传播的中心, 后被外道侵占 摧毁, 如今只剩下荒野里几处残垣断壁 莲花生大士开光的桑耶三层宝顶宫殿, 遭受火灾, 毁于一旦 阿育王兴建的佛塔, 美仑美奂, 转眼间也化作风中的粉末, 消逝无踪 佛陀传下来的八万四千法门, 无数的经典, 一部部都将失传 光芒万丈的教法, 给无量众生带来利益 引

78 导我们究竟解脱的具有不可思议加持力的教法, 终将示现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中 三宝的护佑和加持不是要强化自我和安全的幻觉, 让我们相信自己套上了一个 金钟罩, 从此刀枪不入, 水火不侵 怀着这种心态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 我们只会更脆弱 三宝的加持, 关乎我们内心的转化 不论通过何种形式表达对三宝的皈依, 如果我们的内心因此而不断向良善的方向转化, 空性的见解和菩提心不断增上, 那便是得到护佑和加持了, 因为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坚韧 宽广 有人说这次地震, 震区的藏族人面对家破人亡, 表现出的是别样的悲伤 没有恸哭 没有呼喊 街边的废墟提醒着地震的刚刚发生, 而整个城镇的氛围却是平静的 人们积极地自救, 互相帮助 年仅几岁的孩子都硬是靠手挖, 把压在废墟下面的奶奶救了出来 有的人自

79 己家里遭了灾, 失去了亲人和房子, 但是活下来的人一起步行了近一个小时, 去帮助另一个朋友 帐篷医院里, 年轻的母亲用藏袍兜着一岁大的女儿, 见有人向孩子表示友好, 她转过身让小孩离人家更近一些, 语言不通, 她回头轻轻地笑 她的丈夫在地震中去世了 十一岁的邬金丹增和三岁的妹妹成了地震孤儿, 妈妈去世, 爸爸不知在哪里 他每天照顾受伤的妹妹, 陪她玩, 哄她睡觉 他说自己要想办法养活妹妹 趁妹妹睡觉的时候, 他去安置点的空地上同小伙伴踢球 他说 : 如果我妹妹一醒, 我就不能陪你玩了, 快点踢 他背着妹妹去已成废墟的家里把妈妈喜爱的塑料花挖出来 他希望妈妈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幸福, 也希望 妈妈, 保佑我们 有的家庭谁也不提逝去的亲友, 但每晚睡觉前, 都各自躺在帐篷里默默地念经 不想打扰其他人 人们以

80 自己的方式怀念死去的亲人 大多数家庭都有亲人去世 财产损失, 有的一贫如洗, 但是他们说 : 只要别人会好, 我们就会好 由于佛法的熏陶, 在这片高原上生活的很多人都能坦然地接受生活中一项基本的事实 无常 他们不认为事情必须按自己的心意发展才对 有生就有灭, 有聚就有散 这不过是事物平常的状态 坚强或者脆弱, 接受或者抗拒, 生活都会继续 在繁华中, 在废墟中, 生活都在继续 关于无常, 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佛陀在世时, 有一位叫乔达弥的妇人, 她年幼的孩子病逝了, 她非常伤心, 到处问有没有药能让她的孩子起死回生 后来, 她找到佛陀请求帮助 佛陀说, 我可以为你制这种药, 但需要特殊的配料 你去城里找一户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 向他们要一些芥菜籽拿回来给我 于是, 乔达弥

81 高兴地去城里挨家挨户打听, 却发现所有人家都曾有人去世 她终于意识到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她再次来到佛陀面前, 佛陀悲悯地开示 : 你以为只有你在受苦, 而事实是一切都是无常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无常, 都在面对痛苦和死亡 我不知道怎样的痛苦和死亡才算温和 也许是因为我身份的原因, 周围认识我的人如果亲戚朋友遇到不幸 灾难之类的事, 总会告诉我, 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安慰和帮助, 所以几乎每一天, 我都会听到一些坏消息 这给我很好的机会, 让我熟悉人间的苦难 世事的无常, 也让我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 大多数人面临死亡, 不论何种形式的死亡, 都是身不由己 极度惶恐的 他们所有的知识 技能 思想都只能应对现世的 与生相关的问题, 而死亡是什么, 该怎么办, 他们很少考虑过

82 人的一生即使不经历大灾大难, 也是很短暂的, 几十年转眼就过了 也许是日子太平静, 人们轻易就忘记老之将至, 死亡不可避免 不要说年轻人, 连很多老人也是这样, 好像相信自己能够一直活下去 前年春天, 我在札熙寺见到那里的老喇嘛日嘉, 八十岁了, 修行还是不怎么精进 他可能觉得自己是索南嘉措上师的外甥, 与众不同, 不必为死后能否解脱的事担心 我当时说了他一顿, 死亡近在眼前, 他一定要抓紧时间修行 没想到当年秋天, 他就去世了 由于长期接受佛法的教育, 面对生活中一般的变化和痛苦, 我想日嘉喇嘛应该能够坦然处之, 但死亡是极其剧烈的变化, 伴随巨大的恐惧和痛苦, 我不知道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他该如何面对 面对死亡, 顺利地走过死后中阴的陷阱, 是藏族人生命中的大事 只有修行成就很高的人才能做到死生自如, 在死亡来临时自主地决定何去何从 ; 而一般人在感

83 受到死亡的剧烈痛苦时, 都不免惊慌失措, 全然忘记平日的修行, 丧失对中阴境相的判断力而误入歧途, 失去解脱的宝贵机会 这个时候, 如果有人在一旁安慰 提醒 指导亡者克服死后的惊恐, 镇定下来, 清晰无误体认自性之明光, 或者辨认其后出现的诸佛菩萨清净刹土之显现, 那么亡者即可获得解脱 诚信佛教的藏人在亲友死后, 一定会想办法为亡者超度, 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死后中阴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这次地震中, 家里有人不幸遇难的话, 活下来的其他人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有多悲痛或者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而是一定要想尽办法找到亡者的尸体, 为他们超度, 因为活着的人还有机会修行, 还可以继续为解脱做准备, 而死去的人若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 再循业流转, 以后还有没有这么好的解脱的因缘就很难说了 无论天葬 火葬或其它丧葬形式, 都有特殊的超度仪轨和安排, 不是简单地把尸体处理掉 对佛教徒来说, 帮助亲人获得解脱就是对他们最有

84 力 最有意义的关怀 人生短短几十年, 我们要面对大大小小无数的变故, 要一次一次痛苦地面对亲友的离世, 最后是自己离世 如果能认真把佛陀的教言融会于心, 我们的人生也许会更从容一些 贰因果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 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无限的因果相续中有限的某个片段 当事物的来龙去脉在空间或时间的跨度上超过了目前的认识范围, 人们很自然就会怀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 可是我们要知道, 细说从头, 连神通广大的阿罗汉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啊 据说佛陀有一位叫周利盘陀伽的弟子 他当初想出家, 却被佛陀其他的弟子拦在门外 佛陀问 : 为什么不让他出家? 那些弟子都是有神通的阿罗汉, 说观察过这

85 个人, 五百世都没有跟佛结过缘 佛陀就说 : 你们只能看到五百世之内的因缘, 五百世以前他曾投生为一条狗, 无意间供养过我, 跟我结了缘, 所以这一世会跟我出家学法 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 投生到这里来的众生, 绝大多数是被往昔的业力牵引而来, 所以这一生的际遇不仅与此生的身心活动有关, 而且反映出前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有些果报的起因可能要追溯到几世 几百世之前, 但是不论时间隔多久, 果报都不会自动消失 拿恶业来说, 清净恶业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主动地积植德行, 忏悔 清净业障 ; 或者被动地等因缘成熟 果报显现, 显现后因果自然了结 当年, 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进攻释迦部落, 大肆屠杀释迦族人 佛陀的声闻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了保护佛陀的亲人, 用神力把他们装在铁钵中举到半空, 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劫难, 可是等敌人退去, 铁

86 钵拿下来一看, 里面血肉模糊, 所有人还是死了 可见因缘一旦成熟, 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果报显现 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 显现上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 在帕吉波国王杀戮释迦族人的同时, 佛陀也头痛起来 众弟子请问原因, 佛陀说 : 以前释迦族人以捕鱼杀鱼为生 一天, 他们捕到两条大鱼, 没有立即杀死, 把它们系在柱子上 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 在地上辗转翻跳, 他们发愿将来一定要报仇 以此因缘, 两条大鱼后来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大臣, 被杀的其它鱼类转生为二人的士兵 今天他们要将释迦族斩尽杀绝 我当时投生为一位渔夫的小孩, 看到那两条大鱼受苦的情形, 禁不住笑了起来, 以此业力感得今天头痛 假使我现在没有获得功德圆满的佛果, 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 这个世界看上去千头万绪 混乱无章, 充满不可思议的巧合和令人费解的冲动, 但其实每个人都被业力牵

87 引, 各自造作因缘, 各自感受苦乐的果报, 不会有错漏 这次地震, 我听说有一个叫香巴的德格生意人, 在玉树安家落户 不知为什么, 地震那天凌晨三点, 他突然跑出家门到外面的旅馆去住 地震中, 他家的房子完好无损, 家里人都没事, 他住的旅馆却塌了, 他被压死在里面 香巴的妹妹怕后面的余震伤到孩子, 决定带孩子回德格老家, 谁知就在临行前与亲友告别时, 她一不留神, 孩子被车轧死了 另一个我认识的人地震时却是因为外出住旅馆而逃过劫难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业是动态的, 在梵文中, 业的原意是 行为, 行为产生后果, 后果引发新的行为, 如此因因果果前后相续, 构成一股势能, 不断有新的因缘加入其中, 虽然其整体趋势很难改变, 但新的因缘 ( 即新的行为 ) 却能增强或削弱它的力量 比如有一些人今生修持善法 修习空性, 本来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便在今生成熟, 在投生为人尚有取舍善恶的自由时感受恶报的痛苦, 了结一段

88 恶性因果, 以后便不会再受此一报 同时, 因为此生受恶报时, 内心怀着善意的发心, 也就开启了新的良性的因果 如果新的因缘本身力量足够大, 完全改变业的趋势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 本来一定会堕入地狱, 但他后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坚定决心, 精进修持正法, 不但没有堕地狱, 反而即身成就了佛果 当我们看见别人在灾难中死亡 受苦, 不要认为这一切都是无缘无故 偶然发生的, 也不要想那是他们咎由自取 有些人可能是佛菩萨, 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 无我和慈悲 有些人通过积植德行 修持正法而改变了往昔的因果, 重罪轻罚 有些人了结了某些因缘, 将要去往别的刹土 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 我们须保持谦卑, 以及探究真理的热情

89 叁共存为什么会有灾难? 希望我们问这个问题, 是出于对众生共同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省, 而不是想找一个责备的对象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好像从来就不缺少问题, 天灾人祸从未曾间断过 翻开报纸, 每一天都有灾难 冲突 抢劫 淫乱 诈骗的消息, 每一天都有人因此在死去 在受苦, 而我们总要等到灾难近在咫尺,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这正是症结所在 : 我们只关心自己, 以及周围极其有限的空间里的几个人 几件事 在这个小圈子以外发生的事情, 不过是又一条新闻而已 有人遭受灾难, 经历痛苦和死亡, 又不是我们造成的, 再说, 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相信自己与万物是分离的, 这样一个错觉强化了人

90 心的冷漠, 让人不觉得自己应该对他人 对社会和整个世界承担什么责任 的确,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机械和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服务 很多事情, 以前可能需要一家老小齐上阵, 甚至呼朋唤友一起来做, 才能做好, 现在只需打个电话给专业公司就行 这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独立了, 但同时, 我们也越来越难得有机会在商业关系之外, 与他人交往 交流 现在的人不善于建立 发展友谊, 交往的圈子很小, 除了同事 家人外, 没有多少朋友, 而实际上, 友情, 朋友之间相契相投 可以分担忧愁 分享快乐的这种关系, 对我们的人生来说非常重要, 也是其它很多关系的基础 人们把拥有尽可能大的独立性看成是人生成功的标志, 有自己的车 自己的房子 自己的办公室等等, 尽可能地不需要别人 有人因此认为能否过得幸福快乐完全是自己的事, 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自己有能力得到想要

91 的东西就行了 ; 至于其他人是否过得幸福, 也与自己无关 另一方面, 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相比, 现代社会里人类的相互依存度实际上是更高了 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衣食住行, 每一样都依赖他人的劳动 城市化意味着人口不断密集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我们都越来越多地与其他人共享同一个狭小的空间 每个人的言行影响到自己, 也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合作共存, 不仅是出于良善的愿望, 更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 客观上, 大家比以前更加相互依赖 互为影响, 在地球的这一边, 一小群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后果, 会比以前更快 更明显地影响到地球另一边的人 ; 而主观上, 大家以为自己很独立, 可以不需要别人, 也不必替别人着想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我们要考虑到给其他人, 不

92 仅是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 还包括以后要生活在这里的人, 以及与我们共享这个世界的动物, 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 去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 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人, 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旦出现问题, 也有更强的能力自保 他们更应该顾及其他人的利益 虽然情况变糟, 所有人最终都会受到损害, 但最先受到损害的是那些最无助的 处于弱势的群体, 而且这些人需要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才能摆脱困境, 从损害中恢复过来 环境问题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由于人们急功近利, 无序 过度地开发 消耗资源, 导致全球环境恶化 洪灾 旱灾 火山 地震 海啸 冰层融化 气候异常 这些代表灾难的名词轮流做着每日新闻的标题 全世界的人都受到影响, 而边远 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 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 一旦出现灾害 灾难, 那里的人们没有多少资源和手段可以保护自己,

93 只能听天由命 我们曾经认为天灾和人祸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 但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界线其实并不是那么明确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不需要懂得深奥的佛理或成为所谓唯心主义者, 也能知道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外在的物质世界, 因为正常状态下人的思想会指导人的行为, 而人行为的结果是改变其生存的外部环境 灾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纯地由某一个原因造成的 自然因素当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灾难爆发的一刹那, 自然因素往往是主要的触发因素, 但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不是骆驼背负的所有重量 探究深层的原因, 灾难背后总能看到人的身心活动所产生的关键性影响 当然, 社会学家们对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与人 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有专业深入的研究, 他们绝对能比我这个外行更全面 准确地分析把握这些问题 我在这里只

94 是从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的角度, 谈一谈我的观察和体会 我发现, 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身心的痛苦却并没有越来越少 由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的疾病的确比以前少了, 但取而代之的是层出不穷的 现代病 富贵病, 像高血脂 痛风 肥胖症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普遍较大, 失眠症 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 我们知道, 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 也是众多生理疾病如心血管类疾病 肿瘤等的重要诱发因素 我并不是说物质进步本身增加了人类的痛苦 如果大家都回到原始社会去钻木取火, 未见得就会更快乐 认为弃绝物质进步就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 是短视的, 也是舍本逐末, 根本就没抓住问题的根源 但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却是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 认为只要物质丰富了, 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不会有痛苦 所以

95 人们贪婪攫取 恶性竞争, 尽可能多地占有物质资源, 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 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 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色声香味触法 ; 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 却在于他需要的不仅是感官的满足, 他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在这个时代里, 除了物质资源, 人们还试图通过拥有更多的智力资源来获得幸福感 高学历 高智商被视为人生成功的一项标志 虽然无知不一定就会过得幸福, 知道得多也不能保证过得幸福 事实上, 很多人每天浏览海量信息, 收发无数邮件 短信, 不停地接打电话, 心里还是焦躁不安, 害怕错过了什么而被社会边缘化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消除贫穷和无知, 就可以解决 ; 但很多情况下我们陷入苦难, 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精神世界的忽略 真正持久宁静的快乐不是向外驰求得到的

96 如果继续忽略精神修持, 我们的问题, 无论是外在的战争 暴力 灾难, 还是内在的情感和心理危机, 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肆自律 我所理解的修行, 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功能 修行是修养仁爱 宽容 谦让 与人为善等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 也就是说, 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 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以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所以修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是替其他众生着想, 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 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他人的喜怒哀乐, 这种能力与生俱来 看见另一个生命受苦, 我们会本能地生起恻隐之心,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出强烈的同情 怜悯并实施帮助的行动 比如地震发生后, 很多人看见灾区的图片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很多人自发地行动起来进行援助,

97 大家在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惊惧和伤痛, 那也正是震区人的感受 大家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与震区人 与所有同此爱心的人之间的那份紧密联结 在那个时刻, 不必是佛教徒, 大家也能真切体会什么是悲心 当然也有人表现冷漠, 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恻隐之心, 相信他们看到流血伤亡的情景, 也会感到不安 不舒服, 会下意识地闭上眼睛或把目光移开 不忍心看见另一个生命痛苦, 这就是恻隐之心 在此基础上进而参与 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 就是悲心了 悲心是我们本具的能力, 虽然我们有时候也表现得自私冷酷, 但这种能力始终存在 灾难来临的时候, 作为普通人,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接参与救死扶伤的援救行动,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分担他们的痛苦, 让他们感到被关注 被关爱 不孤单, 没有被遗弃 为亡者念经超度也是这种分担的表现, 我们陪伴亡

98 者走过中阴, 分担他们的恐惧和孤独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 如果自己受灾会需要什么, 首先当然是物资, 吃的 住的 用的, 同样重要的是, 还需要关爱 被关爱不仅是心理的需求, 也是生理的需求 从小到大,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爱才能生存 成长 健康地生活 对于别人的善意 关爱, 我们似乎天生就能领受其中的美好 任何友善的表示, 不管多么微小, 哪怕是陌生人一个真诚的微笑, 也会触动我们的内心, 让我们感到欣喜 所以, 由己及人, 我们要尽其所能去关心灾区的人, 持续关注他们的问题, 分担他们的痛苦 从长远来说, 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 首先须做到自律, 不仅在别人遭灾的时候帮扶一把, 而且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 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与人 人与自然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大家享有一个更和谐的

99 生存空间 只有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氛围祥和了, 人们才能有更平等的发展机会, 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 这一点对于包括灾区人在内的所有弱势群体来说, 尤为重要 身体的行为主要由心决定, 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 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 负面情绪是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 如愤怒 仇恨 嫉妒 贪婪以及焦虑 抑郁 恐惧等等 我不用大家熟悉的 烦恼 一词是因为 : 首先, 烦恼涵盖的范围更广, 它包括未圆满觉悟的众生因无明而起的所有行为 ; 其次, 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无论是 五毒 三毒 还是其它烦恼, 我希望大家都能把它们看成是情绪 感受, 而非心的本性 说 烦恼, 大家也许不自觉地就往本性上靠, 觉得心本身是烦恼的 ; 说 情绪, 不用提醒, 大家也知道是表面的 波动的, 只不过有些情绪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能量也很大, 不容易克制 如果愤怒是我

100 们的本性, 我们就不可能有高兴的时候, 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们不仅能高兴, 而且在生气的时候还能知道自己在生气, 这说明意识与情绪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们是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调整负面情绪的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 留心观察自己身 语 意的活动, 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它的破坏性 欺骗性何在 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绪, 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 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 就有办法克制 削弱 化解愤怒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显现很多负面的东西, 对此保持敏感 警醒, 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 然而大多数人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 反正迟早会过去, 那就等它自己过去好了, 何必那么认真地对治 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破坏性 它使我们失去对整体局面的判断力而愚蠢地陷入愤怒 嫉妒或惶恐中, 在这种状态下, 我们很难做出明智

101 的决定和行动, 很难照顾到自他的利益, 甚至会使自己和他人处于危险的境地 负面情绪的一个特点是, 如果你不对治它, 下次它再出现时能量会更大, 如果你一直不加以对治, 它就会慢慢挤走其它的情绪, 使你的情感世界成为它的天下, 不论你遇到什么情况, 你都会习惯性地诉诸一两种负面情绪 比如一个爱生气的人, 即使遇到本该高兴的事, 他也能找出让人生气的理由 我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本性如此, 其实他只是每次在恼怒的情绪生起时, 没有认真加以对治 他的心本身并不是一颗愤怒的心 负面情绪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 有些是短暂的, 有些更持久, 而这种更持久的破坏往往也来自于我们自己对负面情绪的看法 比如说, 当我们身陷危险中, 恐惧可能让我们更加警觉 灵敏, 做出一些在平常状态下无法做到的事, 这种恐惧对我们的身心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时甚至能化险为夷 ; 但是如果我们左思右想,

102 抓住恐惧感不放, 还不断添加丰富的想象, 心里只能越来越害怕, 最后完全被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淹没 仇恨 悲伤 焦虑等等也都是这样 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 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 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 加重感受 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 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 情绪具有传染性 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 周围的人都会受到影响, 大家先是感到心里不痛快, 接着不知不觉中传染上坏情绪, 继而又把坏情绪传给别人 久而久之, 大家就会共同形成一种惯常的氛围, 可以是家庭氛围 工作氛围, 也可以是更广泛的社会氛围 比如你早上出门坐出租车, 下车时司机找零找给你一张假币, 你后来才发现, 心情一下就变得很糟, 到公司脸色还没缓过来, 跟你打招呼的同事就会想是不是你对他有意见, 他心里有气, 转身就把气撒在正好进门的快递员头上, 快递员没头没

103 脑地被人训斥, 很不服气, 骑着摩托车在路上也就没那么礼貌了, 拐弯时抢行一步, 一辆轿车躲避不及撞上前面的车, 两位轿车司机开始互相指责 再说你收到假币, 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想办法把它花出去, 那位出租车司机也是从前面的乘客那里收到的假币, 他也是被骗了, 他又接着骗你, 你被骗了, 转过头来又想着骗别人 你们平时都是和气 诚实的好人, 可是在坏情绪的传染 影响下, 却侵犯性十足地生气 迁怒 互不相让 甚至骗人 如果大部分人都这样, 就会形成一个焦虑 不信任 自私 粗暴的氛围 ; 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 大概没有人会感到幸福 负面情绪具有欺骗性, 它让我们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和满足 很多时候, 我们发怒是因为觉得这样我们会更强大, 可是你看辩论中, 往往是理屈词穷 眼看败局已定的那一方先失去耐心甚至开始攻击谩骂 同样的, 傲慢恰恰暴露的是一个人性格的不成熟和内涵的不

104 够丰厚 没有什么比贪婪更具欺骗性, 我们总以为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拥有的太少或想要的没得到 虽然正当合理的需求与过度奢求之间的区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如果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状态, 而不是这个东西 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我们就该小心, 不要被贪婪牵着鼻子走 比如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 但是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吃而不是吃饱, 就很容易吃过头 过度饮食的结果不是强壮身体, 反而给身体带来损害 对负面情绪进行仔细观察, 我们会慢慢发现, 负面情绪的存在直接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 没有自律, 无论是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 还是建设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 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然而, 自律不是压抑情感, 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 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 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 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 让他人痛苦 作为佛教

105 徒, 我们远离十恶业, 守持居士戒 别解脱戒, 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 不伤害 伍慈悲 幸福感源自内心的安宁, 而仅仅克制负面情绪尚不足以建立强大 平和的内心世界, 我们还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 积极的心态和情感 像前面讲到地震过后, 大家慷慨地向灾区伸出援手, 与灾区的人们共渡难关 其实, 大家克服的不仅是外在的自然灾难, 也是自己内心的消极面 ; 建设的不仅是外在的家园, 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五岁的小朋友回到家不好意思地对爸爸说, 她今天不够坚强, 在幼儿园哭了 爸爸问为什么 她说, 因为想到了灾区的小朋友 这位父亲后来说 : 女儿的善良让我感到骄傲 幸福 地震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但人类美好善良的情感却能够化解心中的苦难, 仅仅是一念同情也是一股净化人心的力量, 它让我们的人格不断成

106 熟完善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怎样去激发和培养这些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幸福感的品质 布施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有效方法 有人把布施比作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布施中, 受者 施者双方都会获得利益 受者免受匮乏之苦, 施者也从中收获了喜悦和自尊 布施有很多种 像大家给灾区捐款捐物就是财物布施 这不是只在灾难中才能去做的事, 日常生活里, 我们照样可以布施, 比如去资助贫穷的人和其他处境不利的人, 去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让他们有机会受教育 不要觉得非得有多大的财力才能去布施, 关键不在财物多少, 而在发心是否真诚 布施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 所以它甚至都不必与所谓慈善行为挂钩 你可以特意绕道去关照小区门口那家快餐店的生意, 也可以为了创造一个就业机会而请保姆来家里帮忙 很多人都生

107 活在匮乏之中, 需要改善生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施舍 给别人一个自食其力挣钱的机会, 从广义上来说, 也是一种布施 我们不仅可以捐助财物, 还可以贡献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知道, 很多人去灾区做志愿者, 照顾伤员, 协助沟通 灾难过后, 我们的社会继续需要这种志愿服务, 帮助孤儿 残疾人 孤寡老人 流浪者 这个世界的问题不仅是贫穷和饥饿, 还有孤独和冷漠 佛教中有法布施, 就是为人讲解佛法, 让人获得利益 其实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法布施 就思想而言, 凡是符合四法印 ( 诸行无常 有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寂静 ) 的思想都可以纳入佛教思想的范畴 ; 就行为而言, 凡是弃恶扬善的行为都是佛教倡导的行为 所以, 劝人行善, 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安慰 鼓励, 帮助人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人生观, 使人成为更有爱心和责任感 人格更完整的人, 这些都是法布施

108 布施让我们学会放松, 不再把一切都紧紧抓在手中, 也不再只关注自己 我们惊奇地发现, 原来给予是会让人感到丰足而不是感到贫乏的 布施的目的是学习放下对自我的执著, 从而更好地帮助别人, 所以布施的发心很重要, 如果是为了做秀或者竞争, 那么布施反而强化了对自我的执著, 并且施者从中得到的快乐和自尊也会极其有限 我们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烈的贫乏感, 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够令人满意 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尤其是在大城市, 人们或多或少都被一股莫名的焦虑 不满困扰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不过我想一些看上去简单的方法也许会有所帮助 比如学习欣赏自己生活中的亮点 情绪低落的时候想一想 : 其实自己还不是很惨, 至少还有一个人关心我, 还有一个地方栖身, 还有一份工作, 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 唱歌不错, 还会修电脑, 也曾经做过好事, 比如在公车上给人让座 多

109 想想自己的优点, 心情会开朗一些 乐观 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 否则, 面对竞争的压力 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 生活很容易便会失去平衡并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中 调整心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为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幸福, 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有时, 我们的悲惨处境可能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实际情况远没那么糟, 但即使是真的陷入困境, 也要学会忍辱 忍辱指不畏艰难, 能够忍耐并有勇气克服困难, 同时对一切 即使对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人, 也不失去慈悲心 讲到不畏艰难, 人们总认为那主要与意志力有关 的确, 有人仅凭坚强的毅力就可以挺过难关, 但这不是我所说的忍辱 忍辱是因为了知事情的缘起 因果, 而坦然接受自己的处境, 这与怯懦完全不同 忍辱中的勇气也不是来自于意志力, 它来自于内心的柔软和开放, 在生活的困难打击下, 努力不让内心变得僵硬麻木, 就

110 算在最难的时刻, 也要努力保持心中的善意 地震中有一个女孩子在废墟下压了十几个小时, 被救出来的那一刻, 她对营救队员说 : 打扰你们了,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 很多人被女孩子的话深深打动, 也有人说她只是汉语表达能力不好, 情绪激动之下词不达意 也许她真的汉语不够好, 用词不够准确, 但是她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 给大家添麻烦了, 她感到很抱歉! 在这种情况下, 这位可爱的女孩没有想自己是多么不幸 无辜, 她满怀谦卑地向别人表达着心中的感激和善意 因为忍辱, 我们在困难中才不会轻易被负面情绪击垮, 而是保持判断力, 采取适当的 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忍辱也让我们宽容 理性, 与人融洽相处, 建立友谊, 所以忍辱的另一层含义是容忍,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 尊重分歧和不同 这的确很难, 因为人人都只想改变别人, 不想改变自己

111 转化内心是艰难的, 无始以来形成的顽固习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我们要学会忍辱, 忍受 克服修行路上的困难挫折, 心中始终不忘我们的目标是有情众生都远离痛苦 获得安乐 愿逝者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愿通过我们的善心善行, 为生者创造一片人间净土! 玉树地震以来, 一些弟子向我表达心中的困惑 : 为什么灾难如此频繁? 为什么在佛法兴盛之地也会发生灾难? 佛法的加持力何在? 为什么修持佛法还是不能避免无常?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少 我没有立刻给予解答, 一来现在仍然是为地震死难者念经超度的共修法会期间, 我希望大家都能专心为逝者念经回向, 不受其它事情过多的干扰 ; 其二, 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而自去年底以来我便一直在病中, 每天吃药 治疗, 体力脑力均不济 我想, 灾难频发, 我们的确应该从更

112 深的层面去思考一些问题了, 而不必急于给出简单化的答案 所以, 近一个月来, 我断断续续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请身边弟子记录下来, 最后整理成了这篇文章 我并不认为文章对与灾难相关的问题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那也不是我的初衷, 我只是试图去回答一些弟子提出的问题, 以帮助他们澄清疑惑, 而在解答的过程中, 我有意地把大家观察的焦点从表面的灾难引向灾难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希望这种尝试能激发大家去思考, 去提出更多更精辟的见解 关于这篇文章, 我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 我发现弟子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与他们对无常的理解不够全面有关, 所以文章便从无常讲起, 讲到什么是无常, 如何看待无常 然而, 光讲无常只是停留在现象的表面, 为什么会有灾难, 还得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样, 文章第二部分就自然讲到因果 在这一部分, 我着重讲的是因

113 果不虚的道理, 而没有一条条具体地列出灾难形成的原因 那很不现实, 除了佛陀, 没有人能做得到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用去思考灾难的成因了 我只是想请大家注意 : 任何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都是极其复杂的, 不可武断 简单化 孤立地分析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仍然在讲因果, 讲到事物的相互关联, 人们短视的行为造成种种问题 第四 第五部分讲的是为灾区 为这个灾难频发的世界, 我们能做些什么, 应该不仅是一时的捐款捐物,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律和培养慈悲心 佛教认为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所以要从根本上止息痛苦必须放下我执, 建立空性的见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没有谈到空性, 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 证悟空性还有待时日, 而在证悟空性之前, 仍然有很多事值得去做, 比如自律 助人, 比如培养基本的伦理道德, 参与建设有利于众生共存的祥和环境等等, 这些都能在一定

114 程度上减轻众生的痛苦 增加众生的快乐 我们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最平凡 细微之处取舍善恶因果, 另一方面要精进不辍闻思佛法, 努力建立空性的见解 证悟空性之后, 痛苦自然止息, 菩提心自然坚固 让我们把修持善法的功德回向众生,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希阿荣博完成于藏历铁虎年三月二十二日 ( 公元 2010 年 5 月 5 日 )

115 附 : 玉树的简短开示 灾难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忧患, 也更让我们懂得出离心 慈悲的意义 2010 年 4 月 14 日清晨, 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 几天来, 面对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 相信所有人的心都愈加悲痛 灾难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忧患, 也更让我们懂得出离心 慈悲的意义 大灾当前, 我们要积极向灾区人们伸出援手, 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 喇荣五明佛学院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 捐款捐物并组织救援队, 学院主要的堪布 活佛和管家大都加入了救灾第一线 到目前为止, 已有近千人进入灾区, 在废墟中找人救人, 为遇难者念经超度, 给饥寒交迫中的生还者送去食品 棉衣 棉被以及精神上的安慰 我身边的很多人, 我所知道的其他很多寺庙 道场, 也都在第一时间向灾区发出援助

116 对那些在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以及正在遭受伤痛折磨的人, 作为佛弟子, 我们还要以佛教特有的方式, 为他们修持善法, 愿凭借善法的功德和三宝的加持, 逝者能够往生, 生者早日脱离苦难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十方诸佛无量悲心的化现, 若在灾难来临时不退失对三宝的信心, 至诚念诵观音菩萨心咒, 持诵观音菩萨圣号, 观音菩萨一定会闻声救渡, 为众生拔除苦难, 因为这是观音菩萨往昔发下的殊胜大愿 我因疾病在身不能前往灾区, 虽然靠喇荣佛学院的师兄弟以及扎西持林的道友们帮忙, 我也得以向灾区同胞献上了自己微薄的心意, 但我仍然安不下心来, 我想在后方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 所以, 自地震日起四十九天内, 我希望与大家共修观音菩萨心咒 嗡玛尼呗咪吽 和观音圣号, 这将有助于亡者早日离苦得乐, 最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117 在念诵观音心咒之外, 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放生 供灯或行持其它善法, 把功德回向给所有因灾难感受痛苦的众生 发心参加这次共修的人可以通过网站报名报数, 将每个人有限的功德最终融入共修的功德大海, 帮助众生, 利益众生 这样的善行会让我们短暂而无常的人身更有意义 让我们一起祈愿所有众生远离苦难, 祈愿所有众生都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 趣入善法, 愿灾难永远不再降临! 嗡玛尼呗咪吽! 希阿荣博 2010 年 4 月 16 日

118 佛门

119 入佛门 大家可以想一想 当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来到上师面 前 平生第一次向庄严的佛像顶礼供养 然后双手合十 一面 跟着上师念诵皈依的仪轨 一面心中发愿自此以后生生世世皈 依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的时候 我们的心在此时肯 定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2008年初 希阿荣博上师在北京 很多信众闻讯前 来拜见 有些人是刚刚皈依三宝 对佛法修行还不太了 解 有些人虽然心中向往佛法 却因为种种顾忌而迟迟 没有皈依 为了引导大家正确理解佛法及修行 上师特 别就皈依的目的 利益以及皈依后应守持的最基本的戒 律等问题 为前来拜见的信众做了开示 聆听上师的开 示后 皈依不久的人增上了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而曾经 犹豫不决的人也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皈依了三宝 最近在这里养病期间 我接触到了一些人 他们当 中有的是刚刚皈依的佛弟子 有的对佛教中慈悲心 菩

120 提心等教义非常向往, 但因为对佛教缺少了解, 至今还没有皈依三宝 所以我想就皈依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给大家讲一讲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物质生活也非常富足, 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看起来并不安乐, 物质的富足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内心的痛苦 大家主要生活在汉地, 关于这一点比我的体会更深 我们寻遍整个世界, 真正能让我们的心得到安乐的只有佛法 我从小生活在藏地, 在我的家乡, 藏民们生活非常贫困 在追求富足的生活这一点上, 藏族人与汉族人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因为那里的人们信仰佛教, 由于佛法的加持, 大家的心都非常安乐 夏天, 在藏地美丽的草原上, 到处都能看见藏民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唱歌 跳舞, 无比快乐, 而在其它地方很少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近年来我还听说汉地和国外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各种

121 各样的原因自杀, 而且自杀的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怕死的人可能一个也没有, 但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摆脱现世, 可以看出这些人心里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在藏地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我想这肯定与藏民族全民信仰佛教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管是不是信仰佛教, 为了能让自己的心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最终得到真正的解脱, 至少应该先了解一下佛教 作为一名佛教徒, 我很清楚地知道佛教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讲是迷信 虚无的 恰恰相反, 由于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无量悲心与深广智慧, 他的教法对所有众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特别是在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 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佛法, 不管他多么富有, 也不管他有怎样显赫地位, 在生死关头, 他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能让他得到真实的利益 前几天一个在国外留学的女孩来见我, 她今年只有十七岁, 听她讲 : 她同学的父亲, 是

122 个在世界上非常有地位和声望的人, 他们家很富有, 吃穿住用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 不久前这位父亲查出患有白血病, 全家人非常难过, 尤其是病人本人, 终日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 极度恐惧, 痛苦不堪 此时此刻, 他一生积累下来的财富 得到的地位不但无法让他的痛苦有丝毫的减轻, 反而因为执著, 让他更加痛苦 看到这些, 这个十七岁的女孩深有感触 : 很多人都会将财富 地位当作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但当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财富与地位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帮助 所以她将来绝不会像她所看到的大多数人一样, 用尽全力去追求金钱 地位, 她要回国过简单的生活, 努力修学佛法, 寻求真正的解脱 女孩的家庭条件非常好, 成长也一帆风顺, 但她在这个年龄就能对人生有这样的感悟, 的确让我吃惊不小 我们今天在座的大都是成年人, 阅历比这个女孩要多很多, 我们就更应该知道取舍 一个人用尽一生去追求名利, 但在生死关头, 名

123 利远不如一句观音菩萨心咒有加持 相反, 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将佛法作为自己一生的信仰, 信心始终不退, 就一定会得到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 在面对死亡时也会非常从容 我在福建有一名弟子, 几年前皈依后修法非常精进, 对三宝的信心日益增上 前年她被查出患有癌症, 而且是晚期 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 因为佛法的加持, 她并没有惊惶失措, 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身后的一切安排妥当, 包括平时供养的佛像等全部结缘给了道友, 只留下一张上师的法像放在枕边 她担心自己在弥留之际可能会神志不清, 而对往生产生障碍, 就决定不让医生打止痛针以便能随时保持清醒 同时嘱咐家人在最后时刻不要让她最执著的外孙出现在她的病床前 家人虽然不信佛, 还是按照她的要求做了 临终时, 她的女儿给我打来电话, 说母亲很快不行了, 我让女儿把电话放到她的耳边, 通过电话为她念诵了破瓦法和佛菩萨的名号, 大约三十分

124 钟, 家人看见她双手合十, 表情安祥, 顺利往生 见此情景, 她本不信佛的女儿 女婿等家人也对佛法生起了巨大的信心, 我再次去福建时, 她们全家都皈依了三宝, 和她一样也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我讲这两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死亡, 而从上面这两个人在死亡面前的表现可以看出, 佛法真实不虚, 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 特别是我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 只有佛法才是我们走向解脱的依靠 所以为了我们这一世得到真正的安乐, 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地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最初应当皈依三宝 我以前也听到过很多人讲, 我只要做到心中有佛就行, 没有必要一定要走一个皈依的形式 心中有佛 很好, 这肯定是往昔与佛法结过缘 积累了很多善业的显现 但仅仅是心中有佛, 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佛弟子

125 皈依的仪式,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佛门的人来讲是无法省略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 当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来到上师面前, 平生第一次向庄严的佛像顶礼供养, 然后双手合十, 一面跟着上师念诵皈依的仪轨, 一面心中发愿自此以后生生世世皈依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的时候, 我们的心在此时肯定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而如果没有皈依, 你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得不到皈依的戒体 当年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讲道 : 皈依的戒体是居士戒 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 ( 居士戒 菩萨戒 密乘戒也一定要按照仪轨受持 ), 没有皈依戒, 所有的戒体都无法得到 没有这些戒体, 很多法就修持不了 不修持佛法, 佛法不会无因无缘地流入自己的相续, 这样也就无法得到解脱 所以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 阿底峡尊者还曾讲道 内外道以皈依别 尊者来到藏地后, 几乎在所有的法会上都要首先宣讲皈依, 以至于被人们称为 皈依班智达 阿底峡尊者是

126 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 也是在藏传佛教中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 这样的大成就者都如此重视皈依, 可以看出皈依对于一个学佛人是多么重要 还有一些人因为担心皈依后会像出家人一样什么都不能做而不敢皈依, 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不了解皈依的戒律 皈依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凡夫最初趋入佛法而制定的, 内容非常简单, 也很容易守持, 可以说任何一个心中寻求解脱的人都应该能做到 皈依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 任何情况下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也不舍弃上师与佛法僧三宝 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就具备了皈依的基本条件, 可以皈依 如果在皈依时心里对三宝没有真实的信心, 只是在形式上磕个头 领个皈依证 得到一个法名等等, 我想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 在藏地, 人们手里并没有皈依证,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非常虔诚的佛弟子, 对

127 上师三宝具有坚定的信心 所以大家在皈依时, 首先应该让自己真正具足对三宝的信心, 而不要过分强调形式上的东西 我们平时所讲的皈依三宝, 是指皈依佛 皈依法和皈依僧 皈依佛是将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与释迦牟尼佛一样证得无上正等觉的十方三世诸佛, 如阿弥陀佛 药师佛等等, 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唯一导师, 除佛陀以外不寻求和皈依其他任何导师 皈依法是将释迦牟尼佛为利益众生而传承下来的八万四千法门, 全部作为自己修学的方法和道路, 包括汉传 藏传以及南传佛教的所有教法, 除此以外不寻求其它的方法和道路 皈依僧是指将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出家人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道友, 除此以外不寻求其他的道友 具体讲, 小乘佛法中, 出家人四人以上可以称作僧团 ; 大乘佛法中, 一个开悟的出家人或者开悟的在家人也可以称为僧宝 皈依三宝以后就正式进入了佛门, 成为一名真正的

128 佛弟子 进入佛门应该开始修持佛法, 如果仅仅是进入佛门而不闻思修行, 正法很难融入我们的相续 在修持佛法时, 首先应当生起出离心 出离心是对六道当中所有的享受与安乐没有希求 贪恋之心, 只求解脱轮回 这非常重要, 没有出离心, 我们所做的善法功德不会成为解脱之因 生起出离心后如果能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将世俗的事全部放下, 一心修行当然是最好的, 但一般人很难做到, 不仅是在家人, 就是一些出家人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困难 如果不能将世俗的事全部放下, 心里也一定要明白 : 解脱才是自己这一生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目标 然后一步一步地修行, 这样坚持下去, 对世间的执著与贪恋就会慢慢减轻, 最终得到解脱 比如我们去拉萨, 首先一定要将到达拉萨作为最终目标, 然后一步步向着拉萨前进, 不管遇到什么违缘, 也不改变最初的发心, 这样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拉萨 相反, 如果一个人把财

129 富 地位等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管你表面上修持什么法, 解脱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生起出离心后, 还应该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培养菩提心 菩提心是指在皈依或者在将来行持善法时,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 而是发愿为了所有众生成就佛果而皈依三宝 修持佛法 没有菩提心我们是不会成佛的 刚进入佛门的人立即就生起菩提心会有些困难 华智仁波切在 普贤上师言教 当中, 告诉我们一些修行菩提心的方法, 比如大家可以先从自己的家人 朋友开始观想, 对他们生起菩提心与慈悲心 ; 然后慢慢地推及到普通的与自己无关的人, 对他们也生起菩提心与慈悲心 ; 最后要对伤害过自己的敌人也修持菩提心与慈悲心, 这样一步步修行, 最终自己的相续中肯定会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菩提心的摄持下修持, 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根全都会成为我们成佛的种子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我们在皈依时应该具备的发心,

130 如果皈依时你的发心是为了自己今生的财富圆满 家庭和睦 事业顺利等等, 这样的发心已经偏离了皈依和学佛的正道 正因为出离心 菩提心非常重要, 被誉为雪域真正文殊菩萨的宗喀巴大师也在著名的 三主要道颂 中宣讲了成就佛果需要具备的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出离心 菩提心与无二智慧 从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可以看出出离心 菩提心对于我们成佛是多么的重要! 大家皈依上师三宝后, 就成为佛菩萨的弟子, 所以我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做到不杀生 因为杀生的行为与慈悲心 菩提心直接相违 有的人想,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确应该相互平等, 对待动物就不一定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动物与人类相比只是不会讲人类的语言而已, 它们对于苦乐的感受与人类没有什么差别 天冷的时候它们会聚在一起取暖, 天热的时候也会找一个凉快的地方 这些年我在藏地和汉地放生, 在屠宰场里看到那些

131 待宰的牛羊 它们看见前面的同类被杀掉, 惊恐万状, 和人一样会因为害怕而哭泣, 有的甚至跪下来向人祈求 所以认为只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 人与动物不用平等,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还不是真正的平等心 杀害众生的生命, 不但与慈悲心 菩提心相违, 其果报也非常严重 华智仁波曾经讲过 若杀一有情, 需偿五百生 百业经 云: 有情之诸业, 百劫不坏灭, 缘合应际时, 其果定成熟 如果伤害了众生的生命, 没有忏悔, 这个果报将来肯定会落到自己的身上 大家想一想, 我们平时被针扎一下都可能受不了, 到那时怎么去忍受? 为了自利利他, 大家今后要尽量避免杀生 另外, 在皈依后你们最好能吃素 吃素不仅是汉传佛教, 也是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共同的法门 现在在汉地吃素的因缘具足,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吃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 佛教认为吃素不但能令今生健康长寿, 而

132 且对将来的往生会有很大帮助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做到吃素, 也只能吃一些三净肉 三净是指没有听到是为了自己所杀, 没有看到是为自己所杀, 没有怀疑是为自己所杀 虽然吃三净肉的果报也很大, 但比杀生要好很多 有的人可能因为习气, 每天都要吃肉, 这样的人应该从每天少吃一点肉做起, 再在每月佛菩萨的节日时吃素, 然后在神变月 佛陀转法轮月期间吃素, 最后一步步彻底不吃肉 减少吃肉, 也会救很多众生的生命 这是我对大家的希望 皈依后大家还要精进地修持佛法, 否则, 就像把医生开出的药放置一旁不吃, 很难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 你今年什么样, 明年还是这样, 最后到死亡时也不会有进步的, 真的到那一刻, 你一定会后悔的 有的人讲, 这几年我很忙, 等将来退休有了时间再修行 人的生命是无常的, 不要说退休, 就是明年这里的几十个人能不

133 能都在人世也很难讲的 现在不趁着身心自由的时候修行, 以后在恶业成熟时能不能有机会修法很难说 几个月前, 扎西持林的达森堪布去为一位临终老人念经加持, 看到达森堪布, 老人说他非常后悔, 因为年轻时他没有修持佛法, 而且造了很多恶业, 现在他已经感受到了无比的痛苦, 如果就这样死去, 很可能会堕入更加痛苦的恶趣中 老人拼命祈求堪布加持, 让他的生命哪怕再延续一年, 他保证一年中一定放下所有的俗务一心修法, 这样他也许可以不堕入恶道 但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 在达森堪布回到扎西持林不久, 这位老人就去世了 听到这个故事我也感到非常痛心 我想在座的所有人将来都肯定会面对死亡, 我们寻遍整个南瞻部洲, 能够让我们今生得到安乐 脱离苦海的只有佛法, 我们在这一世有缘得遇佛法, 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修持 最后, 我想再讲一件事 今天下午, 有一位女士来见我 她说, 她本来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很有信心, 也

134 想过皈依三宝, 但看到她周围有不少已经皈依的人讲起佛法来头头是道, 平时为人处事却很差劲, 还不如一些没有学佛的普通人, 看到这些她就不想皈依了 我给她解释说, 她看到的人只是表面上皈依, 没有真正地将佛法融入相续 我们作为佛弟子, 在修持佛法的同时, 一定还要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与修养, 让那些还没有皈依三宝的人从我们身心的改变上看到佛法的加持和力量, 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佛门, 得到解脱与安乐, 佛法也会日益兴盛 否则, 别人看到我们表面上虽然在学佛, 世间人格却很低劣, 就会像这位女士一样, 对佛法产生偏见和误解 这样的话, 我们对不起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 现在我们已经是上师与弟子的关系, 作为上师, 我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 只希望大家在皈依之后, 不要因为自己不如法的行为给佛教带来损害 2008 年初, 希阿荣博堪布为信众开示, 弟子现场笔

135 录整理

136 如何做功课 皈依后一点也不修行 是很难有进步的 所以我想从皈依 开始 不论你的工作多忙 每天都应当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修行 这对于我们将来的解脱非常重要 希阿荣博上师关于如何做功课的开示于2008年9月 1日刊登后 在信众中引起较大反响 帮助很多人澄清 了实修中存在的一些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上师瑜伽是一 切修持的核心与基础 应弟子之请 希阿荣博上师又慈 悲开示了上师瑜伽法门的实修方法 作为前一篇开示的 重要补充 感谢上师的慷慨与慈悲 以下为增补后的完 整开示 很多人皈依佛门后还要继续扮演自己在社会 家 庭中的角色 但不论你在世间做什么 都一定要把从轮 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没有这份出离心是 无法摆脱痛苦的 关于轮回的痛苦 我们应该深刻了知

137 而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主要障碍, 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因无明而形成的习气和造下的业障 虽然佛菩萨已经为我们宣说了清净业障的诸多法门, 但只有我们将这些教法真正地付诸实修, 才能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 所以释迦牟尼佛也曾经说 : 吾为汝说解脱道, 当知解脱依自己 要求大家马上舍弃世俗生活, 去山洞中闭关修行, 对很多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但我也不希望大家以世间生活作为理由放弃修行佛法 不要以为只要皈依了就万事大吉, 日后的解脱就打保票了 皈依后一点也不修行, 是很难有进步的 所以我想从皈依开始, 不论你的工作多忙, 每天都应当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修行, 这对于我们将来的解脱非常重要 每天修行的内容一般来说是按照上师的要求或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 通常包括静坐观想和念诵经文及佛菩萨的咒语圣号等, 这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说的做功课 大家要知道, 经文和心咒, 都是佛菩萨为利益众生

138 而宣说的金刚语, 对我们相续的改变有着不可思议的加持 功课包括每天早晚固定时间做的早课 晚课和非固定时间持诵的心咒 圣号 做早 晚课之前, 请大家尽量关闭手机 电视 电脑, 拔掉电话线, 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凡夫的心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我自己对此也深有感触, 有时在做功课时来电话, 接也不是, 不接也不是, 非常为难 所以让大家关掉手机等, 就是要尽量避免这些干扰 几年前扎西持林为了工作方便, 给达森堪布配了一部电话, 但没过多久, 堪布就说电话对修行人的干扰实在太大了 他把扎西持林的出家人召集到一起, 对大家说 : 扎西持林是真正修行人住的地方, 丛达和丹增尼玛两人因为工作原因确实需要电话, 但其他人不需要 说完堪布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把电话机砸了 从那时起到现在, 扎西持林除了丛达和丹增尼玛外, 其他的出家人都没有手机, 也不允许安装电话 去

139 过扎西持林的人都了解, 达森堪布是非常好的修行人, 连他都感到电话对修行的干扰, 我们作为普通人就更要注意 除了以上所说的干扰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其它各种各样的干扰 这些干扰时时刻刻扰乱着我们的心 你们不要以为只有面目可怖 张牙舞爪的形象才是魔鬼, 其实所有干扰修行 障碍解脱的事物都是魔王波旬的化现 它经常隐藏在看似平常的事物后面, 扰乱我们的心, 如果不能认清它的本质, 就很难得到解脱 准备好后, 开始做早课, 先在佛堂供水 供香, 并于佛像前顶礼三次 礼毕以毗卢七法的坐式在禅垫上安坐 所谓毗卢七法即两腿都盘起的金刚跏趺坐, 如果做不到, 半跏趺坐也可以 跏趺坐能够让身体很快获得轻安等五种功德 ; 身体要正直, 不能过于前屈或后仰, 这样可以不生起昏沉 掉举, 在密宗当中说身若正, 则脉正, 脉正心也就正直 ; 头要稍微往前低, 眼睛微闭垂视

140 鼻尖, 舌尖抵上腭 ; 两手臂要展开, 肩臂平齐, 不要内收 ; 双手要结定印, 气息缓慢出入自然, 渐至微细无声 这样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 安住一段时间 然后开始对呼吸作调整, 具体方法是 : 先以左手的拇指压住左手的无名指根处, 其余四个手指依次压在拇指上, 这样手就握成了一个拳头, 这叫金刚拳 左手握好金刚拳, 将金刚拳压在左腿腿根部的动脉上 然后右手以同样的方法也握成金刚拳, 并用右手的食指或中指压住右侧的鼻孔, 让气息从左侧鼻孔呼出, 此时观想自己无始以来所积累下的业障在身体中变成黑色浊气从左侧鼻孔排出, 如此缓缓呼气三次 接着用右手的金刚拳压住右腿根部的动脉, 用左手金刚拳的食指或中指压住左侧鼻孔, 用右侧鼻孔呼气三次, 观想同前 最后用左 右手的金刚拳同时压住双腿根部的动脉, 用两个鼻孔同时呼气三次, 观想也与前面一样 之所以握拳并压住无名指的根部和大腿根的动脉处, 是因为这两个地方

141 有两个脉, 压住它, 可以让我们很快断除杂念, 心安静下来 气息调整后, 开始回想自己昨夜的梦境 如果在梦里做善事, 说明自己修行有了一些进步, 应当生起欢喜心, 并观想将这些功德供养上师三宝 回向给六道众生 ; 如果在梦里做恶事, 说明修行不是很精进, 要立即忏悔并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 然后开始修上师瑜伽 常有人问我 : 观想上师, 是观想上师本人的形象好还是把上师观想成本尊好? 这要依你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你真正相信自己的上师就是佛, 是佛以人的形象出现来度化自己, 对此你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那么你可以在修法时直接观想上师本人的形象 如果你只是把上师观想成佛, 而对于上师即是佛这一点仍有疑惑, 修法时则可把上师观想成本尊 或者你虽然对上师即是佛还有疑惑, 但直接观想上师比观想本尊更让你觉得有加持力, 那么修法时也可以

142 以上师的形象作观想 观想上师在自己头顶正上方, 面向前方 ; 或在离自己头顶一肘高的斜上方, 面向自己 ; 或者把上师观想成本尊, 同样在上述位置 如此一边观想, 一边念诵上师瑜伽 念完后开始祈祷上师, 上师若有心咒的话, 此时也可以念上师心咒 念诵结束后, 观想上师变成一个明点, 由头顶融入到自己心间, 这时想 : 希望自己也和上师一样功德圆满 然后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无二无别, 安住一段时间, 出定 入定时间可长可短, 由个人能力决定 上师瑜伽是一切教法的源头, 直指诸法实相 虽是无上究竟法门, 却易懂易行, 随时随地都可以修持 每天早晨醒来, 观想上师从心间的莲花中跃然而出, 如鱼儿跃出水面, 活泼而利索, 一下升至头顶上方 晚上睡觉时, 右侧吉祥卧, 观想上师从头顶进入心间的莲花上, 上师身体发光, 照亮自己及周围的一切 吃饭时, 观想

143 上师在自己的喉部, 美味的饮食都敬请上师享用 走路时, 观想上师在自己右肩的上方 感受快乐时, 想到 : 这是上师的恩赐 生病 受排挤 被诽谤等处于逆境时, 想到 : 这是我的果报, 慈悲的上师加持我在我还有能力清净以往业障的时候, 经历这一切, 并使我有机会体验他人的痛苦, 从而更快地生起菩提心 也可以观想自己变成一个五色明点, 迅速融入上师心间 上师不断往上升, 越来越高, 越来越远 如此观想, 安住于自心与上师心无二无别中 总之, 行住坐卧间一切所见所闻都观想成上师的化现, 都源于上师, 就像阳光源于太阳 经常想上师的功德 上师对自己的恩德, 并诚心祈祷上师或念诵上师的心咒 相信上师没有一刻离开过自己, 因此对上师的恭敬也不要有一刻懈怠 早课的上师瑜伽修完后, 就可以开始念诵功课 一般情况下, 大家可以按照 喇荣课诵集 的顺序, 即从第一页的加持咒开始念诵, 然后是八吉祥颂 供养仪轨

144 普贤行愿品 ( 七支供 ) 发心仪轨 大自在祈祷文 文殊礼赞 上师祈祷文 莲师祈祷文 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回向偈等 在念诵前, 先熟悉诵词汉文的意思, 然后按藏音念诵, 这样最好, 如果暂时做不到, 要尽快地熟练 除以上这些内容外, 还有 金刚经, 这部经典可以说涵盖了般若法门的精华, 任何一个人要将大藏经中的 大般若经 念诵一遍都非常困难, 但念诵一遍 金刚经 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 却与念诵 大般若经 有着同样的功德 经常修持念诵 金刚经, 可以让我们迅速清净无始劫以来的业障 开启智慧, 所以我在给大家结缘 金刚经 法本时, 要求大家最好每天都能念诵一遍 心经 更是文字简短 意义深远, 以前在一些寺庙有不少出家人就是在念诵修持 心经 时开悟, 并显现出许多不可思议的行为 还有 随念三宝经, 这部经典可以让我们忆念三宝的功德, 对三宝生起感恩之心, 在藏地一些寺庙召开法会前, 全体僧众都会共念这

145 部经 三十五佛忏悔文 对于我们清净身口意三门所造下的业障也有很大的帮助 刚才我提到的这几部佛经文字非常短, 每天念诵一遍应该很容易做到 另外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念诵大圆满愿文 开显解脱道 极乐愿文 上师供修法仪轨等 法王如意宝说过 : 上师供非常殊胜, 能加持修行者迅速开悟, 按上师瑜伽的方法修上师供也可以 早课完成后, 根据自己修法的情况, 在一天中随时随地念诵本尊修法和本尊心咒并认真计数 晚课时, 应该再在佛堂供香 顶礼, 之后开始回想自己在过去的这一天当中是行持了善业还是造下了恶业, 对于所行持的善业, 应该欢喜, 并将功德供养给上师三宝 ; 对于所造下的恶业, 要立即念诵金刚萨百字明忏悔 根据 普贤上师言教 中所说, 如果我们每天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 恶业不会增长 ; 如果每天能够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 一天所造的恶业全部可以清净, 所以每天念诵百字明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黄柯鑫博士 甘特图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甘特图的优点 : 直观明了 ( 图形化概要 ); 简单易懂 ( 易于理解 ); 应用广泛 ( 技术通用 ) 甘特图的缺点 : 不能清晰表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WBS 责任分配矩阵 ( 负责〇审批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降 低 美 国 人汉 语学 习 的 认 知负 担 标 准语 构 建 以词 汇 为 核 心 融 会 贯 通 语 音 语 义 语 法 语用 汉 字 知 识 的 字 词 句 直 通 车 教 学 体 系 教 学 生认 识 汉 字 的 形 义 来 源 是 字 源 古今 很 多 经 典 书 例 如 狭 义地说 同 源字 是让 学 生 能 够 写 出 结 构 正 确 的 句 子 构 也 就 体 现着 语 法 规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PPES_pamphlet_Mandarin

PPES_pamphlet_Mandarin 为您 长 为 项 发 伙 计划 资 见 诠释 见 诠释 为您 长 为 长虽 优 为 长 诗 纳 长对 响 们 师 为 长 们 艰 们 为 发 您 单 还 贫穷 们 样 对 们发 时 发 么 这 给您 议 为您 长 积极 您 为 您 (Respect) 负责 (Responsibility) 应 (Response) 为亲 亲 为 长远 积极 这 谓 惩罚 惩罚则 伤 为 1 谓确 义 词对 说 义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ESOL-CN-Bleed.pub

ESOL-CN-Bleed.pub NZCB Discover New Zealand BELIEVE YOU CAN www.nzcb.ac.nz ,, 我非常喜欢这里, 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谢谢学校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升学机会, 因此我也强烈推荐我的朋友们也来 NZCB 学习国际英文 (IESOL) 课程 - 黎曦 ( 中国 ) 在 NZCB 学习期间我的收获非常大, 不止是英语能力的提升, 还让我更加熟悉新西兰,

More information

!! ! ! 华侨华 人 历 史 研 究 发 现 苗头 就 严 加管 教 和 制 止 而 美 国 父 亲却 认 为 这 是 女儿 的 自 由 和 权 力 女 儿 有众 多的 男朋 友 表 明 她 长 得 漂 亮 的 应 该为之 感 到 骄傲 有 吸 引力 做 父母 由 于 美 国 父 母对 子 女 更 多 地 采 取 肯 定 尊 重 甚 至 放 任 自流 的 做 法 而华 人 父 母 更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张 翼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作了社会学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认为家族主义与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的农业劳作方式, 家庭人口再生产对男婴的需 求与国家人口再生产对出生人数的限定, 以及妇女经济地位的相对低下等, 是造成出 生性别比升值的基本社会动因 指出, 在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三只手 国家 家庭和市场中, 惟有借助于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手段, 才能使失衡的出生性别比在短期内渐次 回落 作者 :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 %

% % 兼论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 苏智良! 吴俊范 #! 由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学科分野的界限 致使已往的 景观概念缺乏全面性 其结果是 不仅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缺少历史的底蕴与含量 而且历史学领域内系统的景观史研究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本文分别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和以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为中心例证 探讨在新的景观概念基础上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研究区域景观史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与操作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避孕方法的医控模式和自控模式有变化吗 郑晓瑛 任 强 避孕节育是生殖健康极为重要的内容 文章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年至 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和全国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分析了已婚育龄人口在避孕模式上的 时空变化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已婚育龄人口的年龄 子女数和生活的不同区域环境等方 面避孕模式的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在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中 低生育水平下的避孕模式以及推行避 孕节育知情选择后已婚育龄人口的避孕模式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林 星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 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 工厂 学校 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 抗战爆发 后 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 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 学校 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 给当地 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 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

More information

从制度视角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空间 朱陆民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 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 基于马来西亚历史 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 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 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 作者认为 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 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 三 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的效果 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在提高广大职工收入水平的基础上 重点要提高拔 尖人才的工资性收入及各种福利待遇 自从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以来 我校职 工的工资性收入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薪酬改革方案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 持和欢迎 根据我们的调查 自 1999 年薪酬制度改革以来我校职工的工资性 收入增长了近 3畅 5 倍 具体增长情况见下图 1 图 1 1999

More information

2013上半年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3上半年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1 1 2 0 1 5 0 2 0 1 3 ( ) 2 L L L ( 2 1 2 4 2 ) 2 B 1 ( ) A B C D 2? ( A B C D 3 ( ) A B C D 4 ( ) A B C D 5 ( ) A B C D 6 1 9 4 9 ( ) A B C D 9 1 7 ( ) B C D 8? ( C A B D 9 ( ) A B C D 1 0 ( ) A B C D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第 卷第 期 年 月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化剂与人体健康 尤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北京 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多酚黄酮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其内容包括 茶多酚 甘草黄酮 竹叶黄酮 大豆异黄酮以及从各种鲜果提取物的功能成分 如葡萄提取物 杨梅提取物 橄榄提取 物 乌饭树果提取物等 介绍了植物多酚黄酮的国际市场信息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 多酚 黄酮 健康 食 品 与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江红英 国民政府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 面对战争带来的新情况 顺应时势需要 将职业介 绍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 采取了许多发展职业介绍的措施 如设专门机构管理 办理难民 职业介绍 发展公立职业介绍机构 加强对私人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指导职业介绍机构规范化运 作等 从效果上看 职业介绍对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难题有所帮助 但职业介绍的作用因各种原因而 有限 特别是政府赋予职业介绍以沉重的社会责任 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

More information

汉语译著中的西洋姓名问题 近百年的西学汉语著作中存在着大量名不从主人 名不副实的虚幻洋名 姓名颠倒 把复姓当全名 胡乱选择姓名简称等错误在词条 索引 著者目录中经常出现 名不正则言不顺 各行各业早晚都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为了提高西学水平 有必要引进西洋姓名学 姓氏是象征血缘遗传的家庭伦理标志 是风俗嬗变的化石 姓名演变与民族文化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折射传统特色 正确理解和著录西洋姓名 对提高西学和外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WHO/NMH/NVI/ 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 book

WHO/NMH/NVI/ 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 book 概要 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 2015 WHO/NMH/NVI/15.6 2015 www.who.int 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41 22 791 3264+41 22 791 4857bookorders@who.int http://www.who.int/about/licensing/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三国时期墓葬特征述论 韩国河 朱 津 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 汉制向 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 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 但又 出现了一些新器型 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 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 晋制 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 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 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三国 汉制 薄葬 晋制 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

More information

方正集团品牌传播日常监测

方正集团品牌传播日常监测 1986-2009 1 1986-2009 2 1986-2009 3 1986-2009 4 1986-2009 5 1986-2009 6 1986-2009 1 2 7 1986-2009 8 1986-2009 PC 15 8 7 5-7 9 1986-2009 10 1986-2009 11 1986-2009 IT AFC IT 5 AFC 12 1986-2009 13 1986-2009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日 蒲丰彦 中日战争时期 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外 日本政府还向华南地区的一个岛屿!!! 三灶岛 派出过农业移民团 对此少有人知 且至今也没有过学术探讨 日本海军在 年 月攻占了该岛 修建军用机场 由于他们此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地面航空基地 三灶岛上的该航空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给这个基地供给粮食 或者也可能是出于军事警备上的需要 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共 人左右 中日战争日本农业移民广东省三灶岛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区位学理论思考 潘允康 [ 美 ] 约翰. 罗根 [ 美 ] 边馥琴 [ 美 ] 边燕杰关颖卢汉龙 过去在理论界研究中国家庭结构特点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从中国的家庭传统和社 会现实生活需求两方面展开, 本文则在此基础上集中从住房的角度分析家庭结构的 影响因素 它依据 年在津 沪两地进行的住房与家庭生活调查的有关资料, 运 用区位学理论, 指出住房是影响中国家庭模式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变和住房政策的变化,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聂宏毅 李 彬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 但同印度 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 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 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作者发现 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策选择是 强硬对扩张 宽和对现状 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 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 反之 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殷燕敏 内容提要 : 本文用社会学的视野审视了日常生活中日显重要而往往被社会学家 所忽略的金融市场, 尤其是证券市场 主要运用大众行为理论 感染理论 价值增加理论 收敛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等社会理论来研究证券市场, 同时考察 了几种情景因素与市场行为的关系以及时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涂正革 肖 耿 本文根据中国 个省市地区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 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 构建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 解析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 特别是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变化对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 研究发现 现阶段中国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 污染排放总体上增长缓慢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中国工业高速增长 污染减少的核心动力 环境管制对中国工业增长尚未起到实质性抑制作用 产业环境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 污染减少的贡献日益增大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 净土真 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作者 : 忻平 作者单位 : 相似文献 (1 条 ) 1. 期刊论文秦永章.Qin Yongzhang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 西本愿寺派与中国西藏地 方政权及藏传佛教界的接触 - 世界民族 2007(2)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这个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步西方列强之后尘, 开始向外开疆拓土, 近邻中国便成为日本军国 主义者蚕食的对象.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研究问题 自主学习中心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其认可度

研究问题 自主学习中心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其认可度 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 谈言玲 张荣根 严 华 学习策略的使用一般可视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志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调查了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结果显示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和认可度不高 大多数学 生能有效运用一定的认知策略 但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运用程度偏低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 项目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号 同时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供的宝贵修改意见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裴长洪 张青松 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这与日本 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 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 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 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这样 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对华直接投资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气候变化与欧盟北极战略 何奇松 气候变暖改变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 年 月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 欧盟与北极地区 通讯 年 月 欧盟理事会通过 北极问题决议 这两个文件基本上勾勒了欧盟的北极战略 即保障和维护北极地区及其居民的权利 促进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北极多边治理 实际上 欧盟希望通过执行北极战略来体现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政策的领先者 北极的经济价值驱使欧盟加入北极的地缘政治博弈 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保证欧盟油气资源的供应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暨爱民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在其他各业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罕见的发展 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 规模空前扩大 教学质量提高 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 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 为湖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战时教育既具满足战争需要 服务抗战 又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教育在战时湖南之所以有如此进展 是由于湖南各界军政领导的重视 湖湘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湖湘文化精神的支承

More information



 1 人 的 一 生 有 两 副 两 齿, 一 副 乳 牙, 一 副 恒 牙 2 健 康 的 牙 齿 是 怎 样 的? 牙 齿 干 净 没 有 蛀 牙 不 会 疼 痛 不 会 出 血 牙 龈 颜 色 正 常 3 牙 齿 健 康 有 什 么 好 处? 笑 起 来 更 漂 亮 吃 起 来 更 开 心 身 体 更 健 康 4 我 们 的 牙 齿 有 什 么 功 能? 双 击 替 换 图 片 双 击 替 换

More information

1 4 2 5 3 6 1 2 3 4 1 2 1 1 3 2 5 6 2 2 1 3 2 7 8 2 3 1 3 2 9 10 3 理想的城市形象 1 为实现理想的城市形象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1 为培养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提供终身的支援 所有市民的人权都得到尊重 无论是谁都能充满活力 安居乐业的城市 推进保健 预防医疗的相关工作 推进心理健康和防止自杀对策的相关工作 措施2 健全医疗体制使市民 能够接受合适的医疗服务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人大传声2011年第12期V2.cdr

人大传声2011年第12期V2.cdr 2 0 1 2年 新年贺词 新春新气象 龙年新心情 年 就象一个可爱的小孩 一头顶开时间的 门帘扑入我们的生活 把温暖的春之气息带进我 们的周围 给年穿上时尚的花衣裳 让春爆响流 行的炸裂声 我们和年一起迎接五谷丰登 六畜 兴旺 万象更新的新景象 在这里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将新春的祝福 送给各位海内外校友 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 想事成 合家欢乐 更上层楼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胡 丽 娜 青春版 牡丹亭 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 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 回顾 世纪以来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历程 青春版 牡丹亭 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 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 相结合的战略 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 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 为当下中 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More information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年第 期 第 期 秦立彦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 布莱特 哈特 华人形象 美国西部 世纪美国作家布莱特 哈特在很多作品中都写到在美国西部的中国人 这些中国人形象复杂多样 彼此 交织 对进行单一道德评价的形象研究提出一种矫正 包括诗歌 小说 戏剧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秦立彦 男 黑龙江人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士 英语系硕士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师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1 :,,,,,,,,,,? :,, :. ( ) :, ( ) :, ( ) : :,. : :, 1,,, ;,,,,, :,,,,,,

年第 期 1 :,,,,,,,,,,? :,, :. ( ) :, ( ) :, ( ) : :,. : :, 1,,, ;,,,,, :,,,,,, 冯国栋 在汉文佛教文献研究与整理工作取得相当成绩的今天, 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处理汉 文佛教文献的学科, 即汉文佛教文献学 本文初步提出汉文佛教文献学的概念, 并在此 基础上初步建构了汉文佛教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认为汉文佛教文献学应由实体层面 方 法层面 历史层面与理论层面四部分的研究组成 关键词 : 汉文佛教文献学必要性体系 作者冯国栋, 年生, 文学博士,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1 :,

More information

长 安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基 于 数 据 仓 库 和 数 据 挖 掘 的 行 为 分 析 研 究 姓 名 : 杨 雅 薇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硕 士 专 业 : 计 算 机 软 件 与 理 论 指 导 教 师 : 张 卫 钢 20100530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3系统架构设计 行为分析数据仓库的应用模型由四部分组成 如图3 3所示

More information

水晶分析师

水晶分析师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产品定位 体系架构 功能特点 大数据处理平台 行业大数据应用 IT 基础设施 数据源 Hadoop Yarn 终端 统一管理和监控中心(Deploy,Configure,monitor,Manage) Master Servers TRS CRYSTAL MPP Flat Files Applications&DBs ETL&DI Products 技术指标 1 TRS

More information

01

01 Zebra 技术白皮书 零售业中的可跟踪性 降低 介质成本, 实现最佳价值 概要 简介 我想要的商品在哪里呢? 物品级标签带来了巨大优势 全面的库存管理 100% 2 Zebra (EAS)/ 实际结果 2009 1 27% 21% 53 2 209 提升顾客体验, 提高销售业绩 3 150 100 RF 1. : Bloomingdale 2009 2. 3. ABI Research 2009

More information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应用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应用 邓雪原 苏 昶 孙 朋 王国俭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上海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 上海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 协同设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建筑 协同设计的发展需要经过二维协同设计向三维协同设计的过渡 接着对适合于大型建筑设计企业的建筑 协同设计平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通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个实际工程项目 详细描述了建筑工程协同设计的方法与过程 然后对建筑协同设计的标准统一 工种协同等特点和高效沟通及超大项目的应用优势进行了讨论

More information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始于近代西方国家 现代以来呈现出法典化 系统化趋势 法国文化遗 产法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 迄今已形成以 遗产法典 为核心 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 法律保护体系 颇具典型性 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在立法体系 制度设计 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法国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中国 借鉴 叶秋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65 114 1 2 3 1 96.49% 89.47% 68.42% 62.28% 42.98% 32.46% 26.32% 14.04% 13.16%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89.47 96.49 62.28 68.42 14.04 26.32 13.16 42.98 32.46 1 2 73.68% 63.16% 56.14% 36.84%

More information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2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2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1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2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3 五 论文和专利 六 新承担和在研的国家科研任务 序号 项目名称 总经费 ( 万元 ) 起止年限 项目种类 24 七 国际合作与区域交流 完成了第四次横断山区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

More information

1859 1930 1885 27 1887 1890 1930 H 20 30 20 80 2004 12 5 H J RACHE 第二天傍晚 我们在客厅里谈论这件事 B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卢学峰 陈桂琛 彭敏 刘光秀 沈永平 (, ) (, )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调查表明, 该地区现有种子植物 种, 隶属 属, 科 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以世界分布型 科为主 ; 属的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 ; 种的组成以温带亚洲分布为主 区系成分的分析结果说明, 该地区植物区系是东天山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 具有典型的北温 带植物区系特征 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山地植物区系和垂直变化的特点,

More information

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韩国和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入手 介绍并分析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重组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与学生情况 入学资格与毕业条件 进而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制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生 教育 作者简介 葛敬民 男 年生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荣华 女 年生 硕士生 王林 男 年生 硕士生

More information

36 37 天安数码城珑园美如画 图文/钟新华 人在景中游 景因人而生 独具136万平方米高尔夫球场全景优美生态 又俯瞰深圳CBD中心区的璀 璨 背倚拥有1000家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天安数码城的繁华 天安数码城珑园将深圳最美的景观与小区人文 环境完美结合 二万多平米绿地种植了小叶榕 凤凰木 鸡蛋花 香樟 大王椰子等大量的花草树木 各色 花儿在春天里竞相开放 老人们在小道上悠闲的漫步 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的玩耍

More information

潘军昌等 关系型借贷 破解 三农 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二 关系型借贷 三农 融资的核心机理 三 关系型借贷 破解 三农 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潘军昌等 关系型借贷 破解 三农 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二 关系型借贷 三农 融资的核心机理 三 关系型借贷 破解 三农 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年第 期 潘军昌 高名姿 陈东平 三农 融资难题牵扯层面繁多 研究的角度不同 结论也是大相径庭 本文从融资技术的角度发现 民间金融活动中所使用的关系型借贷技术可以有效解决 三农 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缺乏抵押品问题 从而有效缓解 三农 融资难题 三农 融资 软信息 关系型借贷 一 一个案例解读 作者单位 王学渊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杭州 赵连阁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klrs999.cn/bj.htm 内容简介 本书是韩国国民最喜爱的 KBS 医学健康栏目 生老病死的秘密 的图书版 是 韩国的 健康教科书 该节目由大韩医生协会推荐的各科最著名的主治医师 15 人 构成的咨询团做后盾 采访世界各地最有名望的专家 本书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 的各种有关健康的问题都做了科学的解释 你会发现按照书中的独特的自然保健 法 吃饭 睡眠 行走 沐浴 每时每刻都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愈力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海 外 集 团 内 部 刊 物 月 刊 2009 年 6 月 总 第 九 十 二 期 C O N T E N T S 1 1 1 1

中 国 海 外 集 团 内 部 刊 物 月 刊 2009 年 6 月 总 第 九 十 二 期 C O N T E N T S 1 1 1 1 Sea level 三 十 而 立 中 国 海 外 集 团 内 部 刊 物 月 刊 2009 年 6 月 总 第 九 十 二 期 C O N T E N T S 1 1 1 1 Headline 里 Headline 准 FEATURES 台 FEATURES 1 11 FEATURES 〇 〇 〇 〇 1 1 Focus 专题 如泉绽放 泉城济南 以泉闻名 济南府是宜居的 从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可窥一斑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强 唐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 % # & # # ( # ) # % &!!!! (!! )!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 % # & # # ( # ) # % &!!!! (!! )! 杨 晓 程 燕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出版的 抹杀不了的罪证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 为基本材料 以记忆的可靠性为切入点 探讨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问题 具体阐述记忆的不可靠性是殖民教育口述史的特性之一 记忆的不可靠性并不妨碍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 把记忆的不可靠性作为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的对象 将有利于揭示殖民教育对被殖民者的内在伤害 殖民教育 口述史 记忆的可靠性 客观性!! #!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