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淨宗叢書 022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淨宗叢書 022"

Transcription

1 淨慈居士編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 (2010 年 8 月版本 )

2 總目錄... 編者序一... 一 佛教的無常觀一...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一四...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三六...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四九... 五 第十八願 略解六四... 六 難易二道判九一... 七 人生的目的一五六... 八 增上緣一八四 總目錄一

3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二... 九 小經 三段文兩重因果二三... 十 真正的大孝二九四... 十一 彌陀的救度三一九... 十二 淨土宗善導流宗風 略講三七九十三 阿彌陀佛聖像崇陞典禮 讚頌辭... 四二四... 附錄四二七 細目錄 一 佛教的無常觀... 一... 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一... 佛教的無常觀三... 四種不同程度的無常感四... 閻羅王的來信六... 莫謂老來方學道, 孤墳都是少年人八... 念佛超越閻王關九... 念佛法門簡易殊勝一二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一四 南無阿彌陀佛 的意義... 一四 細目錄 三

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四... 六字名號本身就是光明一八... 無量壽佛,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二... 南無就是歸命二三... 阿彌陀佛對眾生歸回呼喚的命令二四... 眾生歸順阿彌陀佛救度的命令二六...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二八... 阿彌陀佛光明無量三... 極樂世界廣大無邊際三一...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特色三二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 三六...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三六... 親證三昧口出光明三七... 較量念佛佛像放光三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三八... 本願救度五逆亦生四... 六字名號具足信願行四一... 善導大師對阿彌陀佛本願的解釋四六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 四九... 應當發願, 願生極樂五... 一般對 善根福德因緣 的誤解五一何謂 善男子 善女人... 五二... 多善根 多福德, 就是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五三... 一心不亂五八... 念念稱名常懺悔六二 細目錄 五

5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六 五 第十八願 略解... 六四... 淨土三經六四... 第十八願是根本願六五... 第十八願解析六七... 設我得佛六八... 十方眾生七四...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八四... 乃至十念八九 六 難易二道判... 九一... 難易二道判九二... 龍樹菩薩九四 歡喜地 即 阿鞞跋致... 九六 十住毘婆沙論 易行品... 九七 難行道 和 易行道... 九九... 難行道 的條件和危險性一 一... 舍利弗行菩薩道退墮的故事一 三... 有 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一 五... 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一 七... 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一一 易行道 的內容即是阿彌陀佛 第十八願... 一一二...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即入必定一一三... 應 不懷疑 不間斷 不夾雜 的稱念彌陀名號一一六...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一一八 難信之法 和 難講之法... 一二二... 平生業成 自然實踐六度萬行一二四 細目錄 七

6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八... 體會彌陀的慈悲救度, 自然會謙卑柔軟一二七...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一三... 信心清淨者, 華開則見佛一三二... 乘彌陀本願船, 能自度度人一三四... 謙敬聞奉行一三六 聖道門 和 淨土門... 一三九... 聖道門 是自力修行之教一四二... 淨土門 是他力信心之教一四四... 鸚鵡尚能念佛往生一四七... 太子墮地, 貴壓群臣一四九... 真願往生, 專稱佛名, 淨土蓮現一五一淨土門的 菩提心 就是 願生心... 一五三 七 人生的目的... 一五六... 人為萬物之靈一五七...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一五八... 唯有人道最能完成超越六道輪迴的尊貴使命一六... 人身難得, 如盲龜浮木一六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學佛解脫生死輪迴一六四... 淨土門和聖道門一六五... 學聖道門是依自力具足戒定慧成佛一六六... 學淨土門是依他力往生淨土成佛一六九...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主動 積極 平等 無條件的一七一... 阿彌陀佛的救度, 是純他力的法門一七四... 以善導大師 觀經疏 分別 純他力 和 自他二力 兩門一七六 要門 和 弘願門... 一七八 細目錄 九

7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 大願 大業 大力... 一八一 八 增上緣... 一八四... 書讀百遍, 其義自現一八九... 增上緣一九... 念佛的含意 : 稱念佛名一九一... 稱名念佛有勝易二義 四種功能一九三... 稱念彌陀佛名, 即是大讚歎一九四... 稱念彌陀佛名, 即是常懺悔一九五... 稱念彌陀佛名, 即是發願迴向一九六... 稱念彌陀佛名, 即是一切善根莊嚴淨土一九八... 自力的念佛一九九... 二力的念佛二... 他力的念佛二 一何謂 乃至十念... 二 二... 還愚癡生極樂二 四... 因緣不同, 果報不同二 八... 凡夫往生成佛, 唯憑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之增上緣二一... 大願 大業 大力二一三... 三身佛二一七... 凡夫入報, 五乘齊入二一八... 但念佛名, 即是乘託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之增上緣二二三 九 小經 三段文兩重因果... 二三... 學佛修行必須依據佛經及祖師傳承二三一... 文證 理證及事證二三二 細目錄 一一

8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二... 小經 即 阿彌陀經 簡稱二三三... 阿彌陀經 三段經文二三四... 得生彼國是念佛的目的二三六... 願生為淨宗大根大本二三七... 願生是人生的目的二三八... 不知往生, 不知生死大事, 是愚者, 可憐愍者二四二... 弘揚淨土是大慈悲 大智慧二四五若能輾轉相勸行念佛者, 此等悉名 行大悲人... 二四六... 修持淨土 專稱佛名是大善根 大福德二四七... 成就一眾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二五... 勸人念佛合生淨土二五一... 佛陀三次勸願, 三勸即常勸二五三... 正因是純正 正確 主要 必定的因二五五... 多善福在念佛二五六... 一稱佛名, 以是善根, 入涅槃界, 不可窮盡二五九... 諸佛之王, 光中極尊二六...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二六二...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二六三...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二六六... 自餘眾行, 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 全非比較二七一... 人天諸善, 人天果報, 皆名不實功德二七二... 但能念號具包眾德, 故成大善不廢往生二七四... 佛大願作多善根因, 佛大行作多福德緣二七六... 一句彌陀, 開往生門 ; 是多福德, 非少善根二七九... 阿彌陀經 往生正因, 三段經文, 兩重因果二八一 細目錄 一三

9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四 十 真正的大孝... 二九四... 從佛教的觀點看孝道二九四... 路頭若識得, 生死一齊休二九六... 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二九七... 引導親人念佛二九九... 萬德洪名二九九... 以念佛超度祖先三 一... 戚繼光誦 金剛經 超度部屬的故事三 三... 念佛超度祖先的功德比誦經更殊勝三 四... 記者觀落陰的經歷三 六... 執持名號, 就是多善根 多福德三 九... 提倡樹葬 灑葬三一一... 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三一三... 預先為自己送葬三一四 十一 彌陀的救度... 三一九... 念佛道場為當地帶來吉祥三一九... 人生最重要的是念佛往生極樂三二... 彌陀救度的法門是佛法的歸宗結頂三二一... 四十八願因玆發, 一一誓願為眾生三二二... 四十八願一一願言 : 念佛往生三二三... 萬德洪名二二四萬修萬人去的 易行道... 三二五... 主動 平等 毫無條件的救度法門三二七... 為諸庶類, 作不請之友三三 細目錄 一五

10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六... 荷負群生, 為之重擔三三二... 以不請之法, 施諸黎庶三三三... 如純孝之子, 愛敬父母三三七... 於諸眾生, 視若自己三三九... 共命之鳥三四... 稱名必定往生 的約定三四一... 光明攝取 的約定三四二... 機法一體, 名體一如三四三... 人中芬陀利華三四五... 臨終接引 的約定三四六... 單純寂靜的念佛三四八... 以任何語言念佛皆是萬德具足三五一... 念佛感應錄 有經證和事證三五二念佛俱 現當二益... 三五四... 念佛能得大安心 大滿足三五五... 衣裏明珠 的譬喻三五六... 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 萬修萬人去三五九...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三六... 在貪瞋癡 妄想雜念中念佛往生三六三... 老實念佛 -- 平凡 平常 平實 平淡的念佛三六五... 平生念佛, 命終佛迎, 自然心不顛倒而往生三六六... 我們只管平生念佛, 臨終往生由彌陀安排三六九... 淨土宗宗旨三七一... 願生心懇切, 自然相續念佛三七二 細目錄 一七

11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八 十二 淨土宗宗風 略講... 三七九... 淨土宗教章三七九... 內外廢立三八一... 聖淨廢立三八二... 要弘廢立三八三... 信仰的意涵三八四... 淨土宗宗風三八五... 不學術而信仰化三八九... 淨土宗重在信仰和實踐三九一... 蘇東坡居士和歐陽竟無居士臨終現象三九二... 能說不能行, 不是真智慧三九四... 修無法師往生記三九五... 董子明居士往生記三九八... 恪守傳承四 一... 選擇本願念佛集 是善導大師思想的指南針四 三... 親近同門四 四... 專修四得四 九... 雜修十三失四一... 萬修萬人去的易行道四一三... 守愚念佛和老實念佛四一六 十三 阿彌陀佛聖像崇陞典禮 讚頌辭... 四二四 附錄 : 一 增上緣 ( 講稿 )... 四二七二 小經 三段文兩重因果 ( 講稿 )... 四三一三 淨土宗善導流宗風略講 ( 講稿 )... 四三五 細目錄 一九

12 編者序 慧淨法師講演集 是慧淨上人最近數年間的法義開示講演而整理成書的 慧淨上人早歲出家, 志在自利利他的成佛之道, 起初經由數年禪 密 淨修行之後, 即決志棲心淨土 此後於淨土法門經歷嚴謹的實修與教義抉擇, 最終歸本於唐朝淨土祖師善導大師的思想, 並以之為本而提倡淨土宗, 弘揚彌陀本願, 以期彌陀無限慈悲的救度法雨能普潤兩岸廣大佛子, 乃至利益全世界有緣的眾生 先師現代禪李元松老師生前病中透過上人的著作與數度電話請益後, 讚譽上人為中興當代淨土宗善導流的大善知識, 並率領全體現代禪同修皈依上人, 捨禪歸淨, 專修念佛 善導大師雖是聞名的淨宗祖師, 被尊為淨土教之集大成者, 然而其思想自古至今尚未被廣大的世界華人所正確了解 大師依其深徹之念佛三昧體證及慧眼獨具之經教判釋, 為普遍眾生抉擇出一條往生成佛的康莊大道 編者序 一

13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二 大師首判淨土法門屬於 本為凡夫, 兼為聖人 的 菩薩藏 與 頓教 般舟讚 中說: 瓔珞經中說漸教, 萬劫修功證不退觀經彌陀經等說, 即是頓教菩薩藏一日七日專稱佛, 命斷須臾生安樂一入彌陀涅槃國, 即得不退證無生念念時中常證悟, 十地願行自然成意即於娑婆世界修行, 不但時劫長久而且容易退轉, 然而以稱名念佛行, 乘託彌陀願力, 往生彌陀淨土, 一世即可證得大乘不退轉菩薩位並速成佛果 有志於一生解脫生死輪迴以及不退菩薩行的學人, 何不遵之哉! 許多淨土行者, 尤其是煩惱厚重 世緣難捨的現代凡夫眾生, 常以為往生淨土並非易事, 大師為解除此疑慮, 強調彌陀本願無限慈悲的救度說 : 若論眾生垢障, 實難欣趣 ; 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 致使五乘齊入 ( 觀經疏 玄義分 ) 以佛願力 : 五逆十惡, 罪滅得生 ; 謗法闡提, 迴心皆往 ( 法事讚 ) 並為眾生指示出一個不擇根機 人人可行 三根普被的決定往生之行業 --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觀經疏 散善義 中說: 上來雖說, 定散兩門之益 ;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 彌陀佛名 一心專念, 彌陀名號, 行住坐臥, 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編者序 三

1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四 一切凡夫, 不問罪福多少, 時節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 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定得往生, 必無疑也 又於 觀念法門 中說 : 若佛在世, 若佛滅後 ; 一切造罪凡夫, 但迴心念阿彌陀佛, 願生淨土 ; 上盡百年, 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 命欲終時, 佛與聖眾, 自來迎接, 即得往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不但簡單易行, 而且不擇行住坐臥 時處諸緣皆可修之 除簡易外, 大師並強調稱名念佛之功能殊勝超越其餘萬行, 而 念佛三昧 為諸三昧中之王, 其 觀經疏 定善義 如是言 : 自餘眾行, 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 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 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如 無量壽經 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 彌陀經 中, 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 經 定散文中, 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此例非一也 廣顯念佛三昧竟 由上可知, 善導大師以為十方眾生, 下至五逆十惡 謗法闡提等一切罪惡煩惱凡夫, 唯有念佛最能滅罪往生淨土, 得度生死, 向無上菩提 ; 上至迴心二乘聖人 大心菩薩, 亦可修習念佛三昧 求生淨土, 速證佛果, 早日迴入娑婆, 廣度有情 上人的思想可說完全依循善導大師, 認定 淨土宗善導流 的唯一宗袓為善導大師, 並總結宗旨為 : 信受彌陀救度 編者序 五

15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六 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而上人一生的行誼, 也依善導大師所勸喻, 但以念佛求生淨土自行化他, 如大師 定善義 言 : 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惡道苦等, 聞即信行者, 不惜身命, 急為說之 若得一人, 捨苦出生死者, 是名真報佛恩 何以故? 諸佛出世, 種種方便, 勸化眾生者, 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 ; 人天之樂, 猶如電光, 須臾即捨, 還入三惡, 長時受苦 為此因緣, 但勸即令求生淨土, 向無上菩提 是故今時, 有緣相勸, 誓生淨土, 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法事讚 言: 誓到彌陀安養界, 還來穢國度人天願我慈悲無際限, 長時長劫報慈恩以及 往生禮讚 言 :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上人慈悲內斂, 抑己從人, 默默勤苦耕耘, 勸化眾生, 循循善誘, 導歸淨土, 乃名符其實的 真報佛恩 稱諸佛本願意, 真可謂 彌陀的使者 慈悲的化身 講演集 的來源即是上人這數年間隨緣開示的錄音整理修潤而成 上人的開示內容淺白易懂 平實簡潔 深入淺出, 並舉出許多生動的事例讓聽者印象更為深刻, 俾能次第引導學人體解善導大師思想, 而信受彌陀慈悲的救度, 願生彌陀莊嚴的淨土, 且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由於內容豐富, 故結集整理後分冊出版 編者序 七

16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八 第一集中的 佛教的無常觀 六字名號的意義 念佛之殊勝利益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 和 第十八願略解 等五篇是二 一年十一月間於紐西蘭之奧克蘭廣播電台節目中的即席開示 ; 難易二道判 則是於同一時期講於奧克蘭普賢淨苑 人生的目的 是一九九五年講於澳門的佛教青年協會, 增上緣 是二 二年九月講於台中本願山彌陀講堂, 小經 三段文兩重因果 是於二 四年二月講於台北成德國小, 阿彌陀佛聖像崇陞典禮讚頌辭 是於二 四年八月講於香港慧蓮淨苑, 彌陀的救度 是於二 五年一月講於淨土宗彌陀共修會台中分會會館, 而 真正的大孝 淨土宗宗風略講 兩篇則是於二 五年一月講於台北象山淨宗書院 第二集的內容則是二 四年一月以來至今於台北象山彌陀村淨宗書院, 隨機以及每月第三週日晚的定期開示, 聽眾主要是 淨土宗彌陀共修會 的同修 彌陀共修會原為先師在捨禪歸淨 迎請上人為導師前, 以 現代禪 攝受學人所創立的 現代禪教團, 其中大部份同修共住於台北信義區 象山修行社區 - - 後轉稱 象山彌陀村 最後, 本書得以出版, 必須感謝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及彌陀共修會一群默默付出的同修義工 淨慈敬序 佛曆二五四九年 ( 公元二 五年 ) 三月 編者序 九

17 一 佛教的無常觀 各位收音機旁的學佛朋友們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是遠從台灣來的一位師父, 叫做釋慧淨 今天晚上有這個機緣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很高興, 也覺得這個機會很難得 很可貴 誠如剛剛所介紹的, 從今天開始一連四個晚上, 每晚有半個鐘頭的時間跟各位結緣 今天要跟大家結緣的主題是 -- 佛教的無常觀 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所謂 常 就是永遠不變 不會衰敗 甚至也不會消滅 死亡, 永恆長存的, 叫做 常 既然是無常, 就表示它是會改變 轉變 衰變的, 甚至到最後也一定會消滅 死亡的, 這叫做 無常 一 佛教的無常觀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 一

18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二 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 不是永恆存在 永遠不變的 所謂 凡是存在 的, 那就無所不包, 因為宇宙之間所謂的存在, 有屬於有形的物質存在, 我們眼睛看得到, 耳朵聽得到的都是 ; 再來就是無形的 精神方面的, 也是屬於存在的一種, 譬如我們的思想 觀念 學問 學識 念頭, 都不是永遠如此, 永不改變 ; 我們的心念時時刻刻 剎那剎那不停的轉變, 我們即使擁有固定的思想觀念, 可是遇到某種機緣, 思想觀念也會改變, 這是屬於無形 抽象方面的無常 那麼, 心外之物, 譬如我們的身體, 屬於物質界, 也是無常的, 是由細胞組成, 而細胞卻是不停的在新陳代謝, 因此我們的身體當然也會跟著無常 我們的身體從初生的嬰兒體, 到童年 少年, 經過了青壯年, 然後就會趨於衰老, 甚至病變, 到時候一定會死亡 -- 所謂肉體的生 老 病 死 其他譬如桌子 椅子 田地 房子等種種器具物品, 時時刻刻也都在衰變當中, 不可能永遠保持固定的形狀, 這就是所謂器物的 生 住 異 滅 至於山河大地 地球 太陽系 銀河系, 甚至整個大宇宙, 也都是時刻在轉變衰敗, 最後也會趨於毀滅, 這就是 成 住 壞 空 不管是精神界還是物質界, 都是無常的, 人最後會死, 物最後會滅, 這就是無常的道理 佛教的無常觀佛教講的 無常, 往往是指人的死亡, 所以佛教的無常觀, 其實就是對 死 的看法及觀念 這裏引用一些譬喻故事來解說 : 在佛陀的時代, 佛陀就強調無常感的重要, 並常引用 四種馬 來譬喻眾生感覺 無常 程度的不同 第一種是 良馬, 所謂 良馬見鞭影而跑 這種馬很聰明, 看到主人的馬鞭, 就知道要跑, 不可以再慢吞吞的走了 第二種是 好馬, 雖然沒有像良馬那麼聰明, 可是主人的馬鞭碰到牠尾巴的毛端, 牠就知道要跑 一 佛教的無常觀佛教的無常觀 三

19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四 第三種是 庸馬, 這種馬就比較遲鈍了, 必須等到馬鞭打在身上覺得痛了, 才嚇到 曉得要跑 第四種是 駑馬, 這種馬最遲鈍, 馬鞭打在身上痛入骨髓, 才曉得要跑 四種不同程度的無常感這四種馬譬喻四種對 無常 不同程度感覺的人 第一種人, 他看到花開花落, 就體會到人生的無常, 看到火葬場燒死屍的濃煙, 就感覺到生死事大, 就會去思惟 人, 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死了還有沒有死後的世界? 如果沒有, 那就一死百了 ; 如果還有, 死後會是怎樣的世界? 是苦? 是樂? 他會去思惟這個問題, 而想要去了解它 如果真有死後的世界, 那麼他要追尋絕對安樂的世界 這種人在佛門是根器比較敏銳的, 只要看花朵開了, 雖然生命非常燦爛,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 花朵枯萎了 凋零了 掉落了, 他當下就 感覺自己跟花朵一樣 第二種人, 他看到送葬的人群 或是棺木 靈車經過, 就體會總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 所以引起學佛修行的心 第三種人, 必須讓他看到自己的鄰居或朋友的死亡, 或者參加了朋友的葬禮, 才體會到總有一天也會輪到自己, 因此想到非修行不可了 第四種人, 必須等自己最親近 最關心 疼愛的人, 譬如自己的父親 母親或兄弟死去了, 他才會警覺到自己不久也會像他們那樣 如果連親人死亡, 也沒有深切的感受, 直到自己年紀衰老, 重病在身, 才感覺無常, 這是比較遲鈍的人 若是連自己老病來臨, 也不覺得無常已經迫在眉睫, 那真的是毫無無常感的人 沒有無常感的人比較沒有宗教情操, 也不會去追求宗教的信仰並進一步修行 閻羅王的來信 在佛門裏面所謂老實學佛 老實修行的人, 必定有一個重要基礎, 就是無常 一 佛教的無常觀閻羅王的來信 五

20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六 感很重 ; 所謂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並不是等到人老或者重病才想到無常, 即使年紀輕輕, 身體健康, 他也會覺得無常就在眼前, 這就是無常觀深厚的人 他會積極的去學佛 修行, 如果不精進的話, 是不可能成就的, 何況要在今生今世解決生死輪迴, 那非修行不可, 因此可知無常觀的重要 在此用 閻羅王的來信 作譬喻 : 有一位老人家去世了, 他的神識 ( 一般世俗人講的靈魂 ) 來到陰府閻羅王面前, 閻羅王根據老人家的生死簿而判定他的罪業, 閻羅王告訴老人家 : 你在世的時候, 可說惡多善少, 應該受某種刑罰 老人家當場驚嚇的不得了, 就哀求閻羅王說 : 閻羅老王爺啊! 你如果早通知我的話, 我就可以改過, 行善積德, 也不至於今天來到這裏受你的審判啊! 閻羅王就說了 : 我早就通知你了, 而且不止一封信 二封信, 好多封啊! 當你頭髮白的時候, 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 ; 當你牙齒搖動, 是第二封信 ; 當你眼睛模糊, 耳朵聽不太清楚的時候, 是第三封信了 我通知你已經很久了, 是你自己沒有注意到! 當閻羅王說完這些話, 跪在老人家旁邊的這位年輕人就說 : 閻羅王啊! 你通知他好幾封信了, 可是你還沒有通知我呀! 怎麼也把我叫來呢? 閻羅王就說 : 我通知你的信也已經好幾封了, 你還記得嗎? 當你同班某同學被水淹死, 那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 ; 當你的鄰居 跟你同年齡的某某被火燒死, 是我通知你的第二封信了 ; 當你的表兄幾年前遇到車禍死亡, 是第三封信啊 ; 你村莊的某位年輕人刀傷而死, 某一位少年人因患重病而死, 是第四封 第五封信啊! 我通知你的幾封信, 老早就寄出去了, 你怎麼沒有警覺呢? 莫謂老來方學道, 孤墳都是少年人 莫謂老來方學道, 孤墳都是少年人 我們常以為人老才會死 生病才會死, 其實不然, 無常來臨就會死, 不論健康 生病 老年 少年都一樣 何況, 死本來就是必然的現象, 有生就有死 跟死沒有緣份的人, 世界上一個也沒有, 這個地球上大約有六十億人口, 在一百年之內都會死, 當然會有少數還活著, 但再多過幾年, 也非死不可 一般人對死都非常忌諱, 有人看到死 聽到死 想到 一 佛教的無常觀莫謂老來方學道, 孤墳都是少年人 七

21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八 死, 都說是不吉利的, 所以大樓電梯很少有四樓的號碼, 醫院裏面也沒有四號病房, 這就表示人對死的恐懼 但是再怎樣恐懼, 也非面對不可, 逃避它最後會被死所逼迫而痛苦 ; 如果積極的面對它, 就有可能解決它 超越它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不可以逃避, 要正視死亡 很多出家人, 尤其是高僧大德們, 往往以一個大大的 死 字貼在床頭, 特別是眼睛容易接觸到的地方, 時刻提醒自己, 是否已經超越了死亡? 當我們死的時候, 如果是精進修行的人, 或許不至於墮落三惡道, 還可以出生人道繼續修行 ; 或者他願生極樂世界的心是決定性的, 且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他就會往生極樂世界 不然的話, 所有的人死亡的時候, 他的神識一定會再受閻羅王審判, 再受六道輪迴 念佛超越閻王關 所謂六道輪迴, 往往是在三惡道比較多, 任你有拔山蓋世的英勇 有掀天揭 地的才能, 但是誰能避免在陰間與閻羅王面對面對簿呢? 只有超然世外, 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的人, 不只免於跟閻羅王見面, 甚至能使閻羅王對他恭敬禮拜 凡是念佛的人, 不但鬼神不能害他, 閻羅王也不敢請他來 ; 除此之外, 上自王侯將相, 下至販夫走卒, 都要經過閻羅王這一關, 也因為如此, 佛教才重視死, 重視無常, 目的是要超越它 我再引用幾則故事, 來證明念佛人令閻羅王敬重的事蹟 : 唐朝時, 有一位名叫房翥的人突然死亡了, 他的神識來到陰府, 閻羅王就跟他說 : 根據生死簿, 你曾經勸一位老人家念佛, 現在這位老人家已經往生極樂淨土, 你承受這種福德, 也可以往生, 因此今天請你來見面說明 這位房翥居士跟閻羅王說 : 我曾許願要誦一萬部 金剛經, 還要到五台山去朝山, 現在還沒有想要往生極樂 閻羅王就說 : 誦經 朝山都是善事, 可是總不如早生極樂 ; 往生極樂, 比誦經 朝山的功德好上千百萬億倍 可是房翥心意已經決定, 閻羅王只好讓他再回到陽間 從這件事情就知道, 勸人家學佛 念佛, 不只 一 佛教的無常觀念佛超越閻王關 九

22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 自己也能往生極樂, 又能感動陰間, 受到閻羅王的敬重 又有一個故事, 在饒州有一位軍人叫做鄭鄰, 去世之後來到陰間, 因為壽命還沒盡, 必須讓他回到陽間, 不過在回陽之前, 閻羅王跟他說 : 你回到陽間之後, 要努力行善積德, 看到人家殺生, 就念阿彌陀佛, 那麼被殺的畜牲, 也會去投胎轉世, 或者超生到好的地方, 這樣你也能夠獲得福報 從這點可知念阿彌陀佛, 也可以超薦亡靈, 同時使自己增福延壽, 不只是將來往生西方而已 這兩件事都是記載在宋朝王日休居士所寫的 龍舒淨土文 這本書很有名, 專門講述淨土的教理 再跟大家講一個譬喻叫 三願未了 -- 三個願望還沒有完成的故事 : 有位出家人去拜訪一位在家的朋友, 勸導他要把握光陰學佛 念佛, 這位朋友說 : 學佛 念佛很好, 我也有這個願心, 只是我還有三件願望沒完成 : 第一件是我的房子要換新, 新房還沒蓋 第二件, 我還有一個兒子沒結婚 第三件是還有個女兒沒出嫁 等這三件事圓滿了, 我就專心學佛 念佛 可是沒過幾天, 這位朋友突然去世了, 這位出家師父就很感嘆的寫了一首詩說 : 吾友名為張祖留, 勸伊念佛說三頭 ; 可怪閻公無分曉, 三頭未了便來勾 這首詩是說, 我的朋友名叫張祖留, 我勸他學佛 念佛, 他說還有三件事情沒完成, 可是閻羅王毫無情份, 不等他至少完成一件, 這麼早就把他的命勾去了 這就是所謂 : 閻王註定三更死, 不能留人過五更 死是不許商量的, 一旦面臨死的時候, 怎樣求情都不可能, 除非你當下念佛, 或許還能延壽, 否則也能往生極樂, 不跟閻羅王見面 念佛法門簡易殊勝念佛法門其實很簡單, 不一定要出家, 也不一定要住到寺院, 甚至閉關 進入深山 念佛是很方便 容易的, 功德又很殊勝, 能直接了脫生死, 且必定成佛 不管在家 出家, 男眾 女眾, 有沒有深入經藏都沒關係, 只要有往生極樂的願心, 並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這句名號, 以目前的身份 工作 環境, 有時間就 一 佛教的無常觀念佛法門簡易殊勝 一一

23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二 念佛, 隨你的根性能怎麼念就怎麼念, 念多少就念多少, 這樣不只現生蒙受阿彌陀佛光明的保護, 消災免難 逢凶化吉, 增福延壽, 臨終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徹徹底底的解決無常 超越生死輪迴 如果我們的無常觀很深, 又願生極樂 稱念彌陀名號, 那麼保證今生今世能超越輪迴, 往生極樂 各位蓮友, 今天就講到這裏!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講於紐西蘭之奧克蘭 AM990 電台 人間淨土 節目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各位收音機旁的學佛朋友們大家晚安! 阿彌陀佛! 很高興今天又跟大家在空中見面, 今天我們延續昨天的講題 昨天講到如果一個人無常感深刻, 那麼即使沒有人來鼓勵他 鞭策他, 他也會自動自發的去追求解脫, 學佛 念佛 今天晚上我們繼續解釋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的意義 南無阿彌陀佛 的意義這次我從台灣來, 帶了八 九十張的佛卡, 所謂 佛卡 就是印有 南無阿彌陀佛 佛像的卡片, 它的大小 長寬就跟一本二十五開的書一樣, 都有護褙 佛卡上的佛像有兩種, 都是 南無阿彌陀佛, 只是姿勢不一樣, 但都非常莊嚴, 令人一看就會生起恭敬歡喜的心 佛卡的背後都印有文字, 一張是解釋 南無阿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南無阿彌陀佛 的意義 一三

2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四 彌陀佛 六字名號的意義, 是我根據經典以及祖師的傳承, 並參考辭典的解釋所編寫而成的 ; 另一張是善導大師解釋念佛殊勝利益的法語 今天要談的是解釋 南無阿彌陀佛 這六個字的佛卡, 這張佛卡的文字很淺顯 扼要, 容易明白 我先將這些文字一段一段的唸一遍, 再加以解釋, 如果大家聽了之後想要複習, 可以向我們的節目主持人黃麗容居士索取佛卡 南無阿彌陀佛 是梵語的音譯, 由 南無 阿彌陀 佛 三語連結而成 南無 是 歸命 信受 的意思, 亦即疑心消除, 完全歸順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阿彌陀 是 無量 的意思; 此佛有無限量的功德能力, 而以無限量的壽命與無限量的光明作為代表, 所以又名 無量壽佛 或 無量光佛 佛 是 覺者 的意思; 既能使自己覺悟, 也能使他人覺悟 阿彌陀佛 的 壽命 無窮無盡, 沒有限量, 在 時間上 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 ; 又 阿彌陀佛 的 光明 無量無邊, 沒有限量, 照遍宇宙中無窮無盡的世界, 在 空間上 救度任何地方的眾生 阿彌陀佛 是 西方極樂世界 的教主, 祂發願要救度每一位眾生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特色是 ( 一 ) 主動而來 : 不必我們的請求拜託 ;( 二 ) 平等無差別 : 不分出家 在家 善人 惡人 ;( 三 ) 絕對無條件 : 任何人只要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就已得到必定往生的身份 南無 是眾生歸命於阿彌陀佛的信心, 阿彌陀佛 是佛救度歸命眾生的力量 眾生歸命的信心不是眾生自己所發, 而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而成為歸命的信心, 亦即眾生南無之心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南無阿彌陀佛 的意義 一五

25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一六 是阿彌陀佛全體的顯現 所以信受的眾生 南無 與救度的佛 阿 彌陀佛 是一體的 此謂之 機法一體 故名 南無阿彌陀佛 疑心消除 絕對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而憶佛念佛的人 他的生命與 阿彌陀佛的生命結合在一起 是 與佛同在 已不是六道輪迴的 眾生 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 擁有至高無上的功德 蒙受十方諸 佛菩薩的保護想念 現在能逢凶化吉 消災免難 增福延壽 邪神 惡鬼不能障礙 臨終不管在任何時間 地點 情況下死去 都決定 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是 諸佛之王 是 光中之尊 大阿彌陀經 無量壽佛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無量壽經 六字名號本身就是光明 南無阿彌陀佛 這尊佛在我們佛教界是最受到讚歎 熟悉 稱念的佛 雖 然有十方諸佛 十方諸菩薩 可是我們最常稱念的還是 南無阿彌陀佛 不只 是學佛者稱念這句佛號 即使是佛教界以外沒有學佛的人 也都知道有這一尊阿 彌陀佛 當人們遇到困境 或災難的時候 都會不假思索的衝口念出阿彌陀佛 而當這句佛號念出之後 很不可思議的 眼前的危險 困境 就在不知不覺之間 化解了 在台灣 很多電線桿上都貼有 南無阿彌陀佛 這六字的名號 很多常常發 生車禍的道路旁邊 也貼有這句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 甚至豎起南無阿彌陀佛 的佛像 讓人家起恭敬 瞻仰 膜拜的心情 由於這樣 常出車禍的地方 車禍 就減少了 甚至沒有了 這是由於六字名號本身就是光明 凡是有這六字名號的 地方 就會放出佛光 雖然我們凡夫肉眼看不到 可是通靈的人 或是靈界的眾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六字名號本身就是光明 一七

26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一八 生 他們都看得到 只要看到佛光 就會消除他們的痛苦 業障 化解彼此的冤 結 所以車禍就減少了 同時 只要過往行人看到這句佛名 雖然沒有張口稱念 可是他心中也不知不覺等於念過一次了 念了佛自然就會消除當下的業障 所謂 念佛一聲 福增無量 禮佛一拜 罪滅河沙 所以我們心中憶佛 或口中念 佛 都會讓我們消除災難 增長福德的 無量壽佛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在佛教界之內 雖然十方諸佛菩薩很多 但獨有阿彌陀佛是備受尊崇讚歎的 釋迦牟尼佛在 無量壽經 裏 以最崇高的敬意 來稱揚 讚歎阿彌陀佛 無量 壽佛 說 無量壽佛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所謂的 威神 就是指這尊佛的慈悲 智慧 願力 神通 道行 以及救 度眾生的能力 以佛學的名詞來講 就是佛的三明六通 十力 四無畏這些證德 成就的內容 這 光明 也可說是佛的智慧 智慧是光明的體 智慧是無形的 顯現出來 的是有形的光明 以及光明的作用 既然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那豈不 是其他諸佛的光明是在阿彌陀佛之下呢 其實也沒錯 十方諸佛雖多 他們的光 明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較的 而且是達不到 不可推測 不能想像的 剛 剛講光明即是智慧 阿彌陀佛的智慧 是 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即使是佛也推 測不到阿彌陀佛的智慧 能量 這麼說來 一方面可知阿彌陀佛的偉大 殊勝 崇高 連佛都沒有辦法想像 一方面也可知 我們今天在這裏解釋 南無阿彌陀 佛 這六字名號的意義 只是就我們凡夫所能理解的來說明 至於真正 南無阿 彌陀佛 是怎樣的性質 功能 意義 那只有等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 不 必追求 自然就能完全了解了 釋迦牟尼佛又在 大阿彌陀經 更具體的推崇阿彌陀佛說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無量壽佛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一九

27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二 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極尊也 王 是跟部下相對而言的 如果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之王 那表示十方諸 佛是阿彌陀佛的部下了 如果以學校的老師跟學生之間來形容 等於阿彌陀佛是 老師 其他十方諸佛是阿彌陀佛的學生 這也是有道理的 在 無量壽經 裏面就有顯現出這種事蹟的內容 不過道理今天沒有時間解 釋 如果大家有緣可以直接去讀誦研究 無量壽經 就可以了解了 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 光明中之極尊 十方諸佛跟菩薩也都有光明 甚至 我們凡夫也有我們凡夫的光明 不過阿彌陀佛的光明 在諸佛光明之中達到最頂 端 所以叫做 光明中之極尊 總之 這表示釋迦牟尼佛對阿彌陀佛崇高的讚 歎 如果阿彌陀佛沒有這可讚歎的 殊勝的 偉大的實質 釋迦牟尼佛也不會自 打妄語的 所以既然釋迦牟尼佛都這樣讚歎 我們也應該這樣來相信 現在我們就依照我剛剛所講的這張佛卡跟文字來讀一遍 然後才逐句來解 釋 佛卡的內容分好幾段 第一段的文字是 南無阿彌陀佛 是梵語的音譯 由 南無 阿彌陀 佛 三語連結而成 也就是 南無阿彌陀佛 總共有六個字 是從印度話翻譯過來的 是由 南 無 這兩個字 和 阿彌陀 這三個字 以及 佛 這一個字所結成的 南無就是歸命 第二段是 南無 是 歸命 信受 的意思 亦即疑心消除 完全歸順 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南無 是 歸命 一般都解釋為 歸依 也就是歸投依靠的意思 通 常像我們在念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時 都有一種歸投依靠的意思 那麼在這裏為什麼寫 南無 是歸命信受的意思呢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南無就是歸命 二一

28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二二 當然, 歸命 也有歸投依靠的含義在裏面, 不過它有另一層比較深而且跟我們非常親近的含義存在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 南無 的含義, 跟我們念釋迦牟尼佛或者是南無其他佛 南無其他菩薩的含義, 有一點點不一樣, 這就是 歸命 的意思 阿彌陀佛對眾生歸回呼喚的命令 歸命 有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 也有從我們這邊來解釋的兩層意義 從阿彌陀佛那邊來解釋, 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命令 阿彌陀佛對我們什麼命令呢? 就是要求我們 呼喚我們要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的命令, 這叫做歸命, 也就是歸回的命令 阿彌陀佛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 為我們完成從娑婆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 通通容納在這六字名號裏面 ; 那麼阿彌陀佛呼喚我們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 這呼喚的內容叫做阿彌陀佛對我們歸回呼喚的命令 為什麼說是命令呢? 因為佛所說的話都是真理, 不能改變, 就好像國王所說的話是聖旨不可違抗, 因此我們用國王的命令來解釋阿彌陀佛對我們救度的呼喚 就好像父母生下一個孩子, 從小就離家出走, 流浪在外, 在外面受飢受寒, 受苦受難, 做父母親的非常不忍, 一直呼喚這個孩子, 要他回到家裏來 阿彌陀佛也是一樣, 祂的悲心, 祂的智慧, 觀照十方眾生都是流浪在六道三界裏面, 不斷造罪造業 受苦受難 雖然有很多眾生, 知道輪迴是造罪業 受苦難的, 必須要脫離六道三界的輪迴, 就像昨天我所講的, 對無常觀深的人, 他曉得要追求出離, 追求解脫, 追求返回原來的生命 我們每一位眾生原來的生命都有佛性, 都可以成佛, 但是由於不知不覺, 所以在六道輪迴裏 現在我們十方眾生裏面, 也有知道輪迴是痛苦 是罪業的結果, 要尋求解脫, 可是他雖然有修行的心, 卻沒有修行的力量 譬如 : 說我們曉得貪瞋癡是不好的, 貪瞋癡是因, 六道輪迴是果, 必須斬斷, 也就是必須要降服 消除貪瞋癡, 轉換貪瞋癡成為佛性才能解脫, 雖然有這個心, 可是有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阿彌陀佛對眾生歸回呼喚的命令 二三

29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二四 心無力 我們每天都在誦念發菩提心的四弘誓願, 每天都在佛前至誠懇切的念懺悔文, 邊念邊拜, 可是內心的貪瞋癡, 還是沒辦法消除 剛剛還在念 眾生無邊誓願度, 可是等一下出去買東西的時候, 就會挑東挑西的, 跟人家討價還價 ; 我們曉得貪瞋癡不好應該懺悔, 可是被人家讚歎幾句, 心中就沾沾自喜, 但是讓人家批評幾句的話, 心中就不愉快了, 甚至被對方侮辱的話, 就會生對方的氣, 瞋恨心就出來了, 可以說貪瞋癡很難降服, 修行有心無力 阿彌陀佛以祂的智慧通通了解, 以祂的慈悲就是要把我們救度到極樂世界去, 讓我們在極樂世界成佛, 因為在娑婆世界是很難成佛的, 因此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 呼喚我們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 等於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鄉 因此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 對我們的呼喚, 就是歸命的意思, 這就是歸之命, 歸回的命令, 這是從阿彌陀佛這一邊解釋 眾生歸順阿彌陀佛救度的命令從我們這邊來解釋呢? 是 歸於命, 也就是歸順阿彌陀佛救度的命令, 曉得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是真實的, 不會改變的, 如果我們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那麼百分之百必定會給阿彌陀佛救度到極樂世界去, 這就是歸於命 歸於阿彌陀佛的命令就是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所以我在這裏解說 南無 是歸命 信受的意思, 亦即疑心消除, 完全歸順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起初聽到這個道理, 會產生懷疑, 打個問號, 真的嗎? 有這麼便宜的嗎? 搞不好是騙人的? 起初會有凡夫的這些疑情 因為凡夫本來就具有貪瞋癡慢疑, 凡事都要疑一下, 如果這件事對我們不重要, 當然無所謂疑不疑, 可是它越是嚴重的話, 就越需要去確定它, 也就是預防萬一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 這件事情是多麼的重要, 是真是假, 我們常會生起懷疑 ; 而 南無 是信受, 也就是疑心通通沒有了, 完完全全的信受彌陀的救度, 所以南無阿彌陀佛的 南無, 就有這個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眾生歸順阿彌陀佛救度的命令 二五

30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二六 含義 這麼講起來,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跟念南無其他的佛 其他的菩薩, 心情就有所不同了, 因為其他的佛跟菩薩, 並不像阿彌陀佛一樣, 預先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 同時也對我們呼喚, 呼喚我們一定給祂救度, 其他的佛菩薩並沒有這樣, 因此我們念南無其他的佛跟菩薩, 跟念南無阿彌陀佛比較的話, 心情上會不同的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 阿彌陀 這三個字是 無量 的意思, 也就是指阿彌陀佛有無限量的功德能力, 當然佛的功德無量無邊, 阿彌陀佛無限量的功德能力, 是以無限量的壽命跟無限量的光明作為代表, 因此阿彌陀佛又稱為 無量壽佛 或 無量光佛 佛 就是覺者的意思, 既能使自己覺悟, 也能使他人覺悟 ; 也就是能夠救度自己, 也能夠救度別人叫做佛 阿彌陀佛的壽命無窮無盡, 沒有限量 ; 同時在時間上是超越時間性, 任何時間祂都存在, 所以叫做無量壽佛 這個無量壽命有一種含義, 就是阿彌陀佛要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 如果阿彌陀佛的壽命有限量, 譬如說釋迦牟尼佛的壽命, 在這個娑婆世界是八十年, 八十年過了, 釋迦牟尼佛就涅槃了, 所以現在是沒佛的時代 ; 娑婆世界沒有釋迦牟尼佛, 而未來的佛是彌勒佛仍在兜率天, 還沒有成佛, 可以說釋迦牟尼佛是過去佛, 彌勒佛是未來佛 可是阿彌陀佛祂是永恆存在的佛, 這表示在時間上超越過去 現在 未來, 永恆存在, 目的就是要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 出生在過去的眾生, 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已經往生極樂世界 ; 出生在現在的眾生, 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現在往生極樂世界 ; 現在沒有機緣來信受, 未來的眾生信受阿彌陀佛, 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成佛 這表示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是過去 現在 未來都永不改變, 因此, 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壽佛 -- 壽命無量 阿彌陀佛光明無量 又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 沒有限量, 照遍宇宙中無窮無盡的世界, 在空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阿彌陀佛光明無量 二七

31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二八 間上救度任何地方的眾生 阿彌陀佛的光明即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功能 也可 以說是阿彌陀佛的生命 阿彌陀佛的身體 既然光明無量無邊 沒有限量 照遍 宇宙中無窮無盡世界 就表示阿彌陀佛無所不在 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的 生命存在 就是我們地球上 紐西蘭這個國家 奧克蘭這個城市 甚至在收音機 旁邊聆聽的佛友們 那個地方本身就有阿彌陀佛在那裏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存 在 是盡虛空 遍法界存在的 阿彌陀佛的廣大是 其大無外 沒有超越阿彌 陀佛身體之外的一個存在的空間 同時 其小無內 沒有一個小小的東西不是 在阿彌陀佛的身體當中 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 同時在空間上救度任何 地方的眾生 不管出生在香港 或移民到奧克蘭的眾生 或者是出生在中國大陸 台灣 是亞洲 是美洲 歐洲 非洲的眾生 阿彌陀佛都在那裏要救度他 沒有 差別 不分你是佛教徒 或是回教徒 基督教徒 或者無宗教信仰的人 阿彌陀 佛照樣都在他的身邊 等待機緣要救度他 極樂世界廣大無邊際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好像西方極樂世界是在西方 如同 阿彌 陀經 所講的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名曰極樂 好像有個方位 侷限在西邊 但其實這是就我們凡夫所能理解的一個有限的 方便說法 論起極樂世界 另外有經論說 廣大無邊際 究竟如虛空 也就是說 其實極樂世界是跟阿彌陀佛的光明一樣 盡虛空 遍法界的存在 極樂世界的廣大 是包含整個大宇宙的 即使是大宇宙 也有邊際 範圍 但是 極樂世界卻是沒有範圍的 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 同時也是救度十方眾生 的救主 在 無量壽如來會 這本經典裏面就說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極樂世界廣大無邊際 二九

32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三 彌陀佛是救世之法王 基督教常常說 耶穌基督是救世主 耶穌基督是不是救世主 我們另當 別論 可是阿彌陀佛真的是救世主 不但是救世主 而且是救世之法王 佛陀這 樣讚歎介紹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特色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祂發願要救度每一位眾生 阿彌陀佛救度 眾生的特色是 一 主動而來 不必我們的請求拜託 二 平等無差別 不 分出家 在家 善人 惡人 三 絕對無條件 任何人只要信受彌陀救度 專 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這種心一生不變 就已經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 獲 得必定往生的身份 第一 主動而來 不必因為我們的請求拜託 阿彌陀佛在無量劫之前 就主 動為十方眾生發願 建設極樂世界 修行完成救度十方世界眾生的功德 祂當時 為我們發願 我們並不知道 當我們輪迴在地獄或是餓鬼 畜牲道時 我們都不 知道阿彌陀佛已經在為我們發願修行了 就像爸爸媽媽一樣 爸爸媽媽主動愛護 養育兒女 不是經過兒女向爸爸媽媽合掌祈求拜託 爸爸媽媽才養育教育我們的 不是 阿彌陀佛在這一點來講 就像爸爸媽媽 甚至比爸爸媽媽更積極 更慈愛 第二 平等無差別 就是不分出家人 在家人 不分有修行的人 沒修行的 人 不分善人 惡人 阿彌陀佛的救度都沒有這些差別 既然是佛就是冤親平等 就是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哪有分別說你是高僧我就救你 你 是一位下劣根機 一生沒有行善積德 我就不救你 沒有這些差別觀念的 第三 絕對無條件 這就更加不可思議 凡事都是有條件的 譬如說你要當 人 必須有守五戒的條件 要升天 必須有十善的條件 同時移民奧克蘭 更有 一些條件 獨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需要條件的 只要你當下真的信受彌陀的 救度 願給彌陀救到極樂世界去 從此就專稱這句名號 那麼就已經被阿彌陀佛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特色 三一

33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三二 救度了 這不是我們修行的能力, 是阿彌陀佛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所謂 無緣大慈, 緣就是條件, 無緣就是無條件的大慈悲, 救度不能救度的人, 這種慈悲才是大 ; 如果有不能救度的人, 那麼這種慈悲跟智慧就有範圍了, 就不是大了 阿彌陀佛的救度, 是絕對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 而且阿彌陀佛已經完成了救度我們的功德能量, 因此祂才成佛的 所以, 各位蓮友們 各位聽眾, 我們如果聽了這些道理, 當下相信, 真的願生極樂世界, 來稱念名號, 那麼恭喜你, 你已經不是娑婆世界的凡夫, 已經是極樂世界聖眾之一了 我們今天晚上就講解到這裏, 明天請大家繼續收聽, 謝謝大家, 晚安!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講於紐西蘭之奧克蘭 AM990 電台 人間淨土 節目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 大家好,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晚上要講解善導大師解釋稱念六字名號的殊勝利益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論起善導大師, 如果專修淨土法門的人, 一定知道善導大師是被尊為中國淨土宗的第二位祖師, 他出生於隋朝隋煬帝時代, 活躍佈教於唐太宗 唐高宗時代, 而在唐高宗永隆二年往生 其實善導大師的來歷, 歷史記載並不很清楚, 有關他的出生地跟出生時間, 記載不盡相同 總之, 善導大師是一位來歷不凡的高僧 相傳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唐朝的傳記也記載說 : 自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 從來沒有像善導大師那樣的聖德巍巍 這表示善導大師在中國佛教史上, 是一位不世出的大師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 三三

3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三四 親證三昧口出光明善導大師的豐功偉蹟, 個人修行境界, 我簡單在這裏舉出幾件, 讓大家對善導大師知所敬仰 善導大師十多歲出家, 二十幾歲已證入三昧, 所謂 三昧, 就是在定中見佛 定中見到極樂世界的莊嚴聖境 二十幾歲就能證入三昧, 這在佛教歷史中是很少有的, 年輕就已經達到那種境界, 表示善導大師是一個再來人 其次, 善導大師也被尊稱為 光明和尚, 據說是唐高宗賜給他的封號 因為善導大師在念佛號的時候, 都有光明出現, 所謂 一聲佛號, 一道光明, 他每念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 口中就有一道光明散發出來, 所以被尊稱為 光明和尚 較量念佛佛像放光 善導大師曾經在長安西京寺內, 跟金剛法師較量念佛的殊勝與否 善導大師就昇高座並發願說 : 經典中釋迦牟尼佛說: 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這是真 實不欺騙眾生的! 如果這話真實不虛, 就請大殿中的佛像通通放光 ; 如果念佛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是欺騙眾生的話, 那就讓我善導從高座上, 當下 直接墮入大地獄, 長時受苦, 永無出期 發這個願後, 善導大師就將如意杖指向大殿中的佛像, 果然佛像都放光明, 來證明經典中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念佛必定往生極樂, 真實不虛, 沒有欺騙眾生 平常人要這麼發願, 佛像未必會當場放光, 如果對方不是非常有德行的人, 佛像怎會放光來為他作證呢? 同時可知 眾生念佛, 必生極樂, 這是真實不虛的佛語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都知道有句成語 :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當時唐朝長安, 因為善導大師勸大眾念佛 吃素, 導致影響賣肉的生意, 以致有位屠夫心懷怨恨, 拿著屠刀直接來到西京寺, 要殺害善導大師 可是一旦目睹善導大師巍巍高德的相貌,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五

35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三六 當下心中的剛強忿恨就軟化下來, 而且善導大師又向西方指示出淨土的莊嚴相讓屠夫看, 屠夫看到極樂世界清淨莊嚴 微妙安樂的景象, 就悔悟了! 迴心了! 他想到自己在污穢的娑婆世界, 為了三餐每天雙手都染著殺生的鮮血, 不曉得造了多麼重的罪業 ; 而且人生真的好苦呀! 想到極樂世界那麼莊嚴, 又那麼的安樂, 於是他就迴心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 屠夫一邊念佛, 一邊走到寺院前面, 爬到高樹上, 念佛的同時從樹上墜落, 投樹而亡 當時群眾都看到屠夫的神識從頂門出來, 然後很多化佛就將他的神識接走了 這就是所謂的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這屠夫願生的心這麼懇切, 而且那種勇猛的心也很難能可貴, 當下發了願生的心, 當下就往生極樂世界, 這也是古今少有 本願救度五逆亦生 從這件事, 讓我們曉得阿彌陀佛救度眾生, 是隨時存在 隨地存在 毫無條件, 而且任何人都是被救的人, 任何時都是被救的時候 屠夫在此之前都是在造 殺生之業, 而且沒有因果觀念, 還拿起屠刀要殺害僧寶, 可說是個犯五逆的人, 可是他當下回心轉意, 念佛願生極樂世界, 當下就往生極樂世界 連這位屠夫都能往生, 我們學佛念佛的人, 如果願生極樂世界, 且一向專稱彌陀名號, 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呢? 可以說阿彌陀佛在十劫之前, 已經完成了我們要去的極樂世界, 完成了我們從娑婆到極樂世界應該具備的資糧跟功德 阿彌陀佛將這些功德, 通通容納在六字名號裏面, 沒有條件的 不講代價的 白白的通通送給我們, 令我們每一位眾生具足往生的資糧, 具足福德跟智慧, 這其實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 - 第十八願所說的 :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既然如此, 我們眾生, 不論何人, 只要願生極樂, 就必定往生 由於善導大師的德行才能感動這個屠夫, 不然的話, 當下可能不會有好收場 接下來要根據這一張佛像背後的文字, 講解善導大師對 念佛之殊勝利益 的詮釋, 這些文字都是善導大師的法語, 總共有七段 我現在唸一段解釋一段, 如果時間不夠今晚解釋不完, 請大家把這張佛卡帶回去慢慢看, 多少也能夠理解,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本願救度五逆亦生 三七

36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三八 所謂 書讀百遍 其義自現 六字名號具足信願行 第一段文字 善導大師的法語說 言南無者 即是歸命 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言阿彌陀佛者 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 必得往生 這段法語的意思是說 南無阿彌陀佛 這六個字 具足歸命 信 發願 迴向 願 以及往生的資糧 行 三者 南無 本身 就是歸命的意思 也就 是 信 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就是 願 言阿彌陀佛者 即是其行 就是 行 可說這六字名號裏面 信 願 行 通通具足 這信願行是阿彌 陀佛為我們準備好的 我們不必另外準備 歸命 兩個字的意義 在昨天晚上已經解釋過了 歸命 有兩層意義 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講 是阿彌陀佛 歸之命 呼喚我們歸回極樂世界的命令 從我們這邊來講 是 歸於命 歸順阿彌陀佛的命令 這歸命也可以說是信受 彌陀救度的意思 發願迴向 這四個字 也有兩層意義 一層也是由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 另一層是從我們願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這邊來解釋 從阿彌陀佛這邊解釋 是阿彌 陀佛發願迴向給我們 阿彌陀佛在兆載永劫之前 我們眾生不曉得造多大的罪業 輪迴到地獄 惡鬼 畜牲的時候 阿彌陀佛就已經為我們主動的發願了 祂為我 們發下四十八大願 四十八大願的內容無非是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 還有完成我 們往生極樂世界以及往生極樂世界之後 使我們能夠直接成佛 有能力到十方世 界去度脫眾生的功德資糧 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 經過兆載永劫 累積菩薩德行 而完成極樂世界 完成我們往生的功德 通通容納在這六字名號當中 全部 通 通的 白白的來迴向給我們十方眾生 所以 發願迴向 這是從阿彌陀佛這邊 來講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 六字名號具足信願行 三九

37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四 從我們這邊來講, 是我們發願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願生極樂世界, 回心轉意向著極樂世界 以前我們學佛, 目的是為了將來升天, 或者是為了將來還想當人 現在曉得, 不管是天道 人道都是輪迴的, 好像是在黑暗的房屋裏面 在火宅當中, 是痛苦的 危險的, 因此, 隨順彌陀的悲心, 迴向極樂, 而不迴向天, 也不迴向人道 迴向極樂, 願生極樂, 這就是我們的發願迴向 而我們的發願迴向, 當然不是以我們種種的功德來迴向極樂世界, 而是回心向著極樂, 領受彌陀的功德 因為阿彌陀佛完成了所有功德迴向給我們, 祂的功德是無為的 無漏的 清淨的 真實的, 我們領受了, 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不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 憑我們自己怎麼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呢? 極樂世界是清淨的 無為的 涅槃的, 我們眾生再怎麼修行都有貪瞋癡, 貪瞋癡所修成的, 釋迦牟尼佛說這是 有漏之善, 善導大師說這是 雜毒之善, 跟極樂世界怎麼能夠相應呢? 怎麼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呢? 所以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 一 ) 必須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 這是阿彌陀佛迴向給我們的 ;( 二 ) 我們 要發願願生極樂, 回轉以前向天 向人或向其他地方的願心, 而轉過來向著極樂 那麼阿彌陀佛迴向給我們的功德在那裏呢? 在 阿彌陀佛 這四個字當中, 所以善導大師說 : 言阿彌陀佛者, 即是其行 也就是 阿彌陀佛 這四個字, 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所完成的往生的功行, 同時也是我們往生的功行 因為阿彌陀佛的東西, 就是我們的東西, 好像爸媽的財產就是兒女的財產, 阿彌陀佛將祂的功德, 通通迴向給我們, 通通賜給我們 迴向 是佛教的名詞, 一般人都講 這個東西給你 賜給你, 等於是 給 賜 予 的意思 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 有從阿彌陀佛這一邊來講, 也有從我們這一邊來講 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講, 是阿彌陀佛所修的種種功德, 通通在這四個字當中, 然後賜給我們 ; 從我們這邊來講, 稱念彌陀名號就是領受阿彌陀佛所有功德, 往生極樂世界, 如同阿彌陀佛一樣成就無量光 無量壽 因此, 善導大師說 : 以斯義故, 必得往生, 因為有這個道理的緣故, 我們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就必定往生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本身, 就是歸命,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六字名號具足信願行 四一

38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四二 也就是 信 就是發願迴向 也就是 願 同時也是 行 所以六字名號 當中 信願行 通通具足 不必我們另外再去發願 另外再去修其他的行來迴 向 因此 凡是稱念這六字名號的人 都能往生 如果稱念六字名號而不能往生 障礙必定在我們 是我們不願往生才不能往生 因為我們堅決要再投生為人或留 在娑婆 這樣阿彌陀佛當然也沒有辦法 所以我們稱念這六字名號 必須是有發 願生極樂世界的心 這樣就名實相符 就是如實修行 善導大師對阿彌陀佛本願的解釋 接下來第二段文字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願生我國 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這是善導大師對阿彌陀佛的 本願 也就是 第十八願 的解釋 善導大 師說 如果我成佛 就能使願生極樂世界 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十方眾生 即使稱名十聲 也能往生 所謂 即使十聲也能往生 就像剛剛所講的那個屠 夫 一生雖未學佛念佛 只是最後念幾聲 也能往生 也就是說 一個臨終的人 無論一生都遇到惡緣 作惡多端 或遇到善緣 行善積德 這些都不是佛法 如 果他在臨終的時候 才遇到善知識告訴他說 有地獄的報應 有極樂世界的歸宿 和阿彌陀佛的救度 只要稱念名號 就能往生 這時候他就稱念名號 剛好念了 十句 或者是念了九句 五句 或是他快要斷氣了 才念三句 一句 這樣也能 往生 這就是我剛剛所講的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不論何人 何地 隨時存在 善導大師解釋說 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意思是 說 他念這十聲 當下就是在乘阿彌陀佛的願力 就是在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有 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依靠 哪有不往生的呢 是必定往生的 這是從最少的數目為 基準來講 那麼 像我們還年輕 將來還有幾十年的光陰 那我們就不只是 下 至十聲 而是像 阿彌陀經 所講的 若一日 因為我們還有明天 若七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 善導大師對阿彌陀佛本願的解釋 四三

39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四四 日 我們還有七天 或者是 若七月 我們還有七個月的壽命 或者 若七 年 若七十年 我們如果還有七十年的壽命 那麼就盡此一生 專稱彌陀 名號 就是說 從我們遇到阿彌陀佛的救度開始 願生極樂世界 終此一生都不 改變 不退轉的來稱念這句名號 亦即只要稱念這句名號 這樣就必定往生極樂 世界 既然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就表示現在已經具足往生的身份 是極樂世界的 聖眾之一了 已經不是娑婆世界的凡夫了 這是因為我們願生心不變 既然願生 心不變 必定是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重 而貪著娑婆世界的心輕 稱念彌陀名號的 心重 而妄想雜念的心輕 既然如此 沒有不往生的 如果這樣還不往生的話 阿彌陀佛就不能成佛 所以善導大師以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願生我國 稱我 名字 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這幾句法語來解釋阿彌陀 佛救度眾生的根本大願 以下講演 錄音中斷 二 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晚講於 紐西蘭之奧克蘭 AM990 電台 人間淨土 節目 四 阿 彌 陀 經 兩 文 解 釋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講的是 阿彌陀經 裏面 兩段很重要 又常被誤會的經 文 這兩段經文是 舍利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若四日 若五日 若六日 若七日 一心不亂 這 一心不亂 也是容易被誤解 卻很重要的一句經文 今晚就跟大家講 解這兩段經文 應當發願 願生極樂 阿彌陀經 的宗旨 是要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不只是極樂世界的救主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 四五

40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四六 阿彌陀佛 祂成佛以來十劫之間 伸著佛手一直在呼喚我們 祈求我們讓祂救度 到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也在好幾部經典中 勸導我們一定要發願 願生極樂世 界 譬如在這短短的一千八百五十八個字的 阿彌陀經 裏面 釋迦牟尼佛就三 次很殷勤懇切的勸導我們 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 第一段勸往生的是 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第二段是 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 生彼國土 第三段是 若有信者 應當發願 生彼國土 可說釋迦牟尼佛婆心深切 一而再 再而三的強調 勸導 希望我們務必要 往生極樂世界 一般對 善根福德因緣 的誤解 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從消極上來講 是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那麼 這十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一般解釋說 善根是指菩提心 福德是指六度 萬行 以菩提心的善根為因 以六度萬行的福德為緣 因緣和合 就能夠往生極 樂世界 而且善根不可以少 必須要多 所謂的 多善根 就是要發無上菩提 心 因為剛才提到 善根一般解釋是菩提心 那麼菩提心不可以少 什麼叫少呢 以成就阿羅漢果位來說 就是屬於少善根 因為他沒有發菩提心 不在行菩薩道 所以不能成佛 往生極樂世界無非是為了成佛 因此一般的解釋是 必須要自己 發無上菩提心 做為往生之因 既然發了菩提心就必須行菩薩道 因此要廣行六 度萬行 這叫做福德 以無上菩提心的因 加上六度萬行福德的緣 因緣和合 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這樣的解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 並沒有錯 可是必須要了解 這個菩提心跟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 一般對 善根福德因緣 的誤解 四七

41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四八 六度萬行的福德因緣, 是眾生自己必須累積成就呢? 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累積成就? 問題就在這裏 何謂 善男子 善女人 再看下面這一句 :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這就是針對上面那句的回答 也就是所謂的 善男子 善女人, 包括出家 在家, 包括善人 惡人, 甚至六道四生的所有眾生, 只要他聽聞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 此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都可以稱為 善男子 善女人, 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講的 十方眾生 多善根 多福德, 就是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十方眾生聞說阿彌陀佛, 這 聞說阿彌陀佛, 並不只是聽人家念了一聲阿彌 陀佛, 就叫做聞說阿彌陀佛, 並不是! 而是聽聞善知識講解傳授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第十八願的內涵, 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來龍去脈 因果道理, 信受在心, 這才是 聞說阿彌陀佛 所謂信受在心, 就是 信受彌陀救度, 而 願生彌陀淨土, 此後 專稱彌陀佛名, 這叫做信受在心, 也叫做 執持名號 執持的 執, 就是堅牢, 信仰堅定, 不會移轉 ; 持 就是不散不失 意思是說, 這個道理信受在心中, 永遠不會懷疑改變, 亦即徹底信受彌陀救度, 願生彌陀淨土, 專稱彌陀佛名, 這就是 執持 內心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口中自然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 所以, 所謂的 多善根 多福德, 就是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等於說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足多善根 多福德, 而這些阿彌陀佛已經為我們完成, 容納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當中, 讓我們心中信受, 口中稱念, 自自然然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 所以從這裏來講, 多善根多福德, 不是我們所累積, 是阿彌陀佛所累積, 我們只要稱念祂的名號, 願生祂的淨土就可以 因此蓮池大師說 : 稱念彌陀名號, 就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多善根 多福德, 就是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四九

42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五 是善中之善, 福中之福 又說 : 執持名號, 願見彌陀, 誠多善根 最勝善根 不可思議善根, 這是蓮池大師的解釋 藕益大師也解釋說 : 只要信受彌陀, 願生極樂, 執持名號, 那麼每一聲 每一聲, 都是具足多善根 多福德 可見所謂多善根 多福德, 是只要我們 專稱彌陀佛名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這段經文的梵文,( 我們經典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 現在普遍受持的這部 阿彌陀經, 是鳩摩羅什所翻譯, 目前已經發現 阿彌陀經 的梵文本 ) 如果翻譯成漢文, 也是十四個字 學者是這樣翻譯的, 請大家注意聽 : 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 得生彼國 也就是說十方眾生要往生極樂世界, 必須靠阿彌陀佛的功德, 而不是靠我們在這裏所做的善行 鳩摩羅什所翻譯為 善根 福德因緣 的經文, 梵文本只有 善行 兩個字, 以善行來包括善根 福德 此處並不是說我們念佛願生極樂世界, 不必去行善積德, 譬如說孝順父母 奉侍師長的善德 ; 同時也不是不要我們去行六度萬行 而是雖然孝順父母 奉侍師長這些我們應盡的本份, 以及隨緣隨分能夠做得到的六度萬行, 我們都理所當然應該去做 ; 只是要往生極樂世界, 必須靠彌陀的功德力量, 專稱彌陀名號, 而不是迴向我們在世間所做的 因為我們在世間所做的, 都談不上多善根, 談不上大善根 殊勝善根 不可思議的善根福德, 都是少善根 少福德, 唯有阿彌陀佛祂累積了兆載永劫修行的功德, 才是最殊勝的善根福德 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以真實心 清淨心所建設完成的, 可以說是無我的 涅槃的 不生不滅的境界 我們凡夫有貪瞋癡, 怎麼能夠進入祂的國土呢? 因果不相吻合 不相應 必須以阿彌陀佛無我無漏的善根功德, 才可以進入極樂世界 因此 阿彌陀經 才說, 要我們 聞說阿彌陀佛 之後, 就 執持名號, 道理也在這裏 為什麼這麼講呢? 阿彌陀佛建設極樂世界, 必須完成我們往生的功德, 然後迴向給我們 所以 無量壽經 裏面說 : 我於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多善根 多福德, 就是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五一

43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五二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正覺 這是阿彌陀佛的願 阿彌陀佛說 祂從無量劫以來 都要做一個大施主 所 以阿彌陀佛另一個名稱 叫做 大施主 大布施的主人 阿彌陀佛平等地 普遍地救度十方眾生的貧苦 我們是在肉體存在的這個世間 受盡種種的貧窮困 苦 死後還會輪迴六道 苦不堪言 阿彌陀佛就是要做一個大施主來救度我們 從這一點來講 功德是從阿彌陀佛那裏來的 所以叫做佛力 我們以念佛乘佛力 而往生極樂 另外一段經文阿彌陀佛說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阿彌陀佛是為我們十方眾生開發往生成佛的法藏 所以說 為眾開法藏 廣 施功德寶 布施廣大的功德之寶給我們 讓我們能離開娑婆 往生極樂 而成 就佛果 另一段經文 無量壽經 說 令諸眾生 功德成就 是阿彌陀佛使我們十方眾生 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 無量壽經 另一段經 文又說 以不請之法 施諸黎庶 阿彌陀佛以我們十方眾生不曉得領受的法 往生之法 來布施給我們 因 此我們這個法門 是講彌陀救度的法門 是講我們信受彌陀救度的法門 是講我 們信受而專稱彌陀名號的法門 一心不亂 現在再解釋 一心不亂 很多著作都解釋為眾生念佛 功夫上成就的一心 不亂 譬如要達到 事一心不亂 啦 甚至能夠 理一心不亂 就是最高的境 界 否則至少也要 功夫成片 夢寐一如 淨念相繼 這叫 一心不亂 其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 一心不亂 五三

4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五四 實這是完全錯誤 不正確的, 是依一般教理來解釋淨土的教理 這一心不亂, 其實意義很簡單, 也就是剛剛所講的, 我們聞說阿彌陀佛, 心中信受彌陀的救度, 口中稱念彌陀的名號, 若一日 若七日 ; 這若一日 若七日是指我們的生命, 隨著我們生命的延長, 而專念這句名號 如果還有一天的生命, 就專念一天的名號 ; 有七天的生命, 就專念七天的名號 ; 有七個月 七年 七十年, 我們就盡這一輩子來專念這句名號, 不必假借其他的功行 雖然我們有累積其他的善根福德, 但是不假借這些善根福德來往生, 因為這是不夠格的, 往生都是依靠 阿彌陀佛 這句名號 稱念名號也是隨我們的根性, 每個人根性不同, 士農工商, 都以他本身的崗位 根機來念佛就好 能念幾萬就念幾萬, 不能幾萬, 能念幾千就幾千, 能念多少就念多少, 也就是說, 有時間就稱念這句名號 至於在念佛當中, 心有沒有散亂, 有沒有妄想, 這個不成問題, 因為往生不是靠我們的功夫, 與有沒有妄想雜念, 有沒有達到功夫上的一心無關 是否要一心才能往生, 否則不能往生 ; 或者 必須臨終正念現前才能往生, 沒有正念不能往生 ; 或者說臨終要有助念, 沒有助念就不能往生 -- 都不講這些, 因為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力量 只要我們願生極樂世界的心一輩子不變, 專念彌陀名號, 臨終的時候, 阿彌陀佛自然就會現身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 根本不存在功夫上的 一心不亂 不一心不亂 的問題 所以這裏的 一心不亂, 就是專信阿彌陀佛 專念彌陀名號的心, 沒有其他的心 ; 而且不變動 不雜亂, 這就是 一心不亂 人家如果說 : 某某人啊! 有一個法門非常殊勝哦! 你來學學看吧! 我們也不好奇, 任何法門我們都會覺得不如這句彌陀名號, 只要有這一句彌陀名號, 就萬德具足, 往生的事情當下成就, 不必依靠其他, 所以我們不會好奇, 而動亂我們對阿彌陀佛信受的心, 這叫做一心不亂 當我們煩惱起來了, 妄想雜念起來了, 我們也不會因此而顧慮說 : 糟糕了! 我要往生極樂世界, 可是有這樣的心念, 阿彌陀佛怎麼會救度我呢? 恐怕會被阿彌陀佛捨棄吧! 完全不會, 不要顧慮 請問大家有沒有貪瞋癡? 有沒有妄想雜念? 如果你沒有貪瞋癡 妄想雜念,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一心不亂 五五

45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五六 那就是阿羅漢了 阿彌陀佛為了救阿羅漢 經過五劫的思惟來發願 經過兆載永 劫來修行 豈不是沒有價值嗎 阿羅漢本身就可以離開三界六道輪迴 何必要阿 彌陀佛救度 所以阿彌陀佛要救度的是五濁的眾生 所謂 五濁 就是 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我們眾生本來就是有見濁 煩惱濁 才是凡夫 呀 如果我們沒有見濁 沒有煩惱 沒有貪瞋癡慢疑 我們就不是凡夫了 不是 凡夫 也就不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了 所以一方面 我們因為有煩惱而慚愧 歡喜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同時因為 我們有煩惱 所以才更加感恩阿彌陀佛的救度 因此 凡是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 的蓮友們 請大家不要因為自己有煩惱 有雜念而感到退怯 感到往生不夠格而 懷疑阿彌陀佛 如果這樣的話 等於是拿一把刀 插在阿彌陀佛的胸膛上 讓阿 彌陀佛傷心流淚 阿彌陀佛本來就是不嫌棄我們 才為我們發願修行 救度我們 所以只要任憑彌陀的救度 只要專稱彌陀佛名 不管自己有沒有清淨的心 有沒 有一心的功夫 都不管 念念稱名常懺悔 做為一個學佛者 會羨慕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安樂 厭離娑婆世界的骯髒污 穢 所以當我們生起骯髒污穢念頭 不能沾沾自喜 應該心懷慚愧 我是個學 佛的人怎麼也起這種念頭呢 雖然起慚愧心 但是不要懷疑彌陀的救度 所以善 導大師才說 念念稱名常懺悔 我們這種眾生 居然能受阿彌陀佛沒有條件 毫無計較的救度 所以一方面 感恩歡喜 一方面也感覺慚愧 因為慚愧 自然我們就有柔軟的心 包容的心 為什麼 阿彌陀佛居然包容我們 不跟我們計較 不嫌棄我們 要救度我們 我 們感受阿彌陀佛的大慈悲 大愛心 自然就會包容別人 就像彌陀包容我們 同 時不會像以前那樣 心非常剛強 凡事都要計較 因為我們體會阿彌陀佛救度我 們是不跟我們計較的 我們自然跟眾生也不會計較 雖然我們善根福德不夠 可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 念念稱名常懺悔 五七

46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五八 是, 無形中就會去增長善根福德, 而在這當中, 並不覺得自己是在累積善根福德, 覺得這都是阿彌陀佛的感化, 是阿彌陀佛的佛力 佛德, 在我們的心中發酵 產生作用, 使我們自自然然心性轉變 氣質提昇, 所做出來的就很像一個學佛者 本來還要引用善導大師的一首偈子來做為補充解釋, 但是時間不夠, 今天晚上我們就講到這裏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晚講於紐西蘭之奧克蘭 AM990 電台 人間淨土 節目 五 第十八願 略解 各位收音機旁邊的朋友 學佛蓮友們, 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這幾天有機緣在 九九 人間淨土 的節目當中, 跟大家結緣有關淨土的教理思想 今天在這裏有一個鐘頭的時間要跟大家談談淨土的核心思想, 希望大家能夠歡喜 專心的來聽講, 如果是學淨土法門的人, 在這短短的一個鐘頭, 會讓我們正確的掌握淨土教義的菁華 淨土三經每一個法門都有主要依據的經典, 如果沒有經典依據, 這個法門就不是佛教 淨土法門所依據的經典, 就是 淨土三經 所謂 淨土三經 就是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以及 阿彌陀經, 這是最根本主要所依據的經典, 講淨土法門, 都不能離開這三部經典 那麼這三部經典之中, 最主要 最根本的又是那一部呢? 五 第十八願 略解淨土三經 五九

47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六 就是 無量壽經 唯有 無量壽經, 才有談到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四十八大願, 因此以 無量壽經 為正依經典中的根本經典 第十八願是根本願這一部根本經典所要講的, 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往生成佛的願, 也就是所謂的四十八大願 願雖然有四十八, 但是在這當中, 必定有一個根本的大願, 也就是說, 雖然其他的願都是針對眾生所需要的, 可是其中必定有一個專門為救度眾生所發的願 -- 就是第十八願, 救度十方眾生往生的願 阿彌陀佛其他四十七願, 固然也是為我們十方眾生所發, 或者是為了莊嚴淨土的, 或者是為了成就眾生往生之後果位的, 但是, 如果不能使我們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那麼其他的願豈不是不具意義? 因此, 能夠讓十方眾生從娑婆世界容易的 簡單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個願, 才是四十八願中最根本的大願, 如果沒有這一個願, 其他的願即使有了, 也不能達到目的 譬如說其他的願通通完成了, 可以說阿彌陀佛也成佛了, 極樂世界也圓滿了, 可是眾生不能往生, 沒有眾生往生, 所建造起來的清淨莊嚴 微妙安樂的極樂世界也沒有用 因為阿彌陀佛建設極樂世界, 目的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 讓他們到安樂的極樂世界來成佛, 永離六道輪迴 因此, 能夠救度十方眾生的願, 才是最重要的 根本的 核心的願 既然是根本的願, 根與枝末是相對待的, 有了根, 其他的幹 枝 葉才能夠生長, 因此這一個願對我們來講, 非常的重要 即使其他的願我們還沒了解也沒關係, 可是這個根本願, 我們必須要正確的了解 凡是講淨土法門, 如果不依據這一個願而談, 往往不會很正確 第十八願解析 第十八願的文字, 總共只有短短三十六個字, 內容也很淺顯, 容易了解 只怕我們信心不夠, 如果信心夠的話, 當下這一個願就為我們所擁有 ; 如果信心不 五 第十八願 略解第十八願解析 六一

48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六二 足 那麼必然要再深入其他的教理做為輔助 讓我們了解這一個願 如果當下能 以一種純樸的 不加計較籌量的心來信受 那麼這個願就為我們所擁有 阿彌陀 佛第十八願 我在這裏先讀一遍 然後才依次的依文解義 發揮它的道理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 第一句 設我得佛 是什麼意思呢 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時候叫做法藏菩薩 在他還沒有成佛時 為十方眾生發下四十八大願 他說他要成佛 但所成的佛 是跟十方諸佛有所不同的 也就是說 他所成就的佛 必須是能夠救度十方眾生 有救度十方眾生的功德和能力 如果沒有能力救度十方眾生 沒有功德賜給十方 眾生 使十方眾生都能順利 安然的往生到極樂世界 那麼法藏菩薩說 他不成 佛 寧可捨棄佛的資格 佛的身份 必須是使十方眾生 通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並且完成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 他才有資格成佛 這麼說來 法藏菩薩如果要成佛 至少要完成幾件功德 第一 要完成極樂 世界 因為極樂世界是要讓眾生往生的淨土 也就是十方眾生的歸宿 如果極樂 世界沒有完成 那麼十方眾生要歸宿到哪裏 同時極樂世界必須是圓圓滿滿的完 成 不可以有缺憾 不周到的地方 不可以還要眾生去輔助它 建設它 莊嚴它 為什麼 因為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境界 十方眾生是具足貪瞋癡的凡夫 凡夫跟佛 畢竟不一樣 凡夫所修的功德 不可能完成淨土 必須是佛才能完成淨土 因此 阿彌陀佛必須預先為我們十方眾生 建設完成圓滿莊嚴極樂世界 這是第一件 第二件必須事先為我們完成的是 十方眾生往生淨土的功德資糧 為什麼 因為如果十方眾生能夠完成往生淨土的功德 那麼也就不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 他自己修行成佛就可以了 就是因為十方眾生始終都貪瞋癡具足 被貪瞋癡的鋼 鎖鎖住 掙脫不出來 每天一早起來 眼睛一打開 心中所想的 就是如何的來 五 第十八願 略解 設我得佛 六三

49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六四 為自己, 如何的追尋五欲 -- 我們的起心動念, 無非都是貪瞋癡, 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應的, 這樣的十方眾生, 怎麼能以自己的力量 功德, 進入極樂世界那樣殊勝高妙的淨土呢? 所以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 阿彌陀佛也必須預先為我們完成 再來, 當十方眾生要離開娑婆世界, 從無量劫以來, 生生世世所造的業, 譬如殺生 偷盜等等, 都必須要償還 所謂殺人償命, 欠債還錢, 其他的業也是一樣, 都必須要一點一點的還清, 才能夠離開娑婆 好像我們要移民到紐西蘭, 在本國所欠政府種種的稅款, 如果不繳清, 是不可能離開的 ; 同樣的, 我們要離開娑婆, 移民到極樂世界, 我們生生世世所欠的業債, 如果阿彌陀佛不能預先為我們償還, 我們怎麼能夠離開呢? 阿彌陀佛又怎麼能夠救度我們呢? 因此, 阿彌陀佛的成佛, 必須要完成這些條件 同時我們十方眾生是否能往生極樂世界, 不是先問自己功夫達到了嗎? 資糧累積夠了嗎? 而是要先問, 法藏菩薩成佛了沒有? 如果法藏菩薩還沒有成佛, 那 麼肯定沒有我們歸宿的極樂世界, 也沒有我們稱念的佛號, 所以我們要先問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 如果祂已經成佛, 豈不是為我們建設的極樂世界也已經完成了 ; 我們從娑婆到極樂世界的資糧功德, 也已經具足了 ; 我們累生累劫以來, 所欠人家種種應該償還的業, 阿彌陀佛也先為我們預備好還債的資產了 就像有一個兒子, 偶而犯錯, 在外面欠人家非常多的債務, 以兒子本身的力量, 不可能償還的, 結果兒子被人家關起來了! 這個兒子的父親是一國的長者, 所謂長者, 就是這個國家當中最富有的, 國王的金銀財寶都沒有他多, 同時這個長者雖然不是國王, 卻很有威德, 很受國王敬重 長者只有這一個兒子, 將來必須讓他繼承家業, 可是這個從小疼愛到大, 視如自己心肝的兒子, 竟然被關起來了, 長者爸爸當然是日夜掛念, 吃不下飯, 睡不著覺, 希望趕快把兒子贖回 如果以一般的家庭, 是沒有能力贖回來的, 但以長者的家境來講, 那就太容易了, 這浪子在外面所欠的業債, 即使再多, 跟長者的財富比起來, 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因此, 除非長者不知道兒子被關起來, 既然知道兒子被關的地方, 當下 五 第十八願 略解設我得佛 六五

50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六六 就可以把他贖回來 阿彌陀佛也是一樣, 十方眾生就是阿彌陀佛的孤兒, 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十方眾生的父親 -- 長者 他所完成的功德, 是足足救度十方眾生而有餘的 為什麼? 因為經典上告訴我們說 :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 於今十劫 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 阿彌陀佛成佛, 十方諸佛是怎樣來看待阿彌陀佛的呢? 在這個娑婆世界宣揚佛教的釋迦牟尼佛就說 : 阿彌陀佛,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也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功德, 不可思議的能力, 以及阿彌陀佛本身的光明, 是十方諸佛當中最尊第一, 十方諸佛都是在阿彌陀佛之下, 所以說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同時釋迦牟尼佛又說 :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也就是這個大宇宙, 十方世界恆河沙諸佛, 每一尊佛都有光明, 可是每一尊佛的光明, 都不 能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比較 所謂比較, 是同等性質的才能比較, 不同等性質的, 根本不能比較 好像要比高低, 地面上的東西才可相比, 如果是天和地, 那根本就不能比了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十方恆河沙諸佛的光明, 跟阿彌陀佛的光明, 是不能比的 光明是表示智慧的外相, 智慧是光明的本體 ; 既然諸佛的光明, 諸佛的智慧, 都及不上阿彌陀佛, 都不能推測阿彌陀佛的智慧, 可見阿彌陀佛這一尊佛, 是如何的高聖偉大 也唯有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一尊佛, 所以才能夠度盡十方眾生 在 大阿彌陀經 裏面, 釋迦牟尼佛更稱讚阿彌陀佛說 : 阿彌陀佛, 是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極尊也 也就是說, 阿彌陀佛是大宇宙中, 恆河沙諸佛裏面的佛王, 王是跟臣相對的 阿彌陀佛的光明如果是極尊的話, 表示這個光明是達到最高頂點, 為其他諸佛光明所不及 五 第十八願 略解設我得佛 六七

51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六八 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 都是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本尊 做為我們所禮拜的唯 一對象 同時也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稱念的唯一行門 我們禮拜 禮拜阿彌陀 佛 稱念 稱念阿彌陀佛 供養讚歎 供養讚歎阿彌陀佛 我們理所當然應 該知道 我們的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 這樣念起佛號來 心中就有一種歡喜 有一種安慰 安心感 十方眾生 接下來解釋 十方眾生 十方眾生到底是指那一類的眾生 跟我是不是有 關係呢 如果跟我沒有關係 那麼阿彌陀佛再怎樣大慈大悲 大能大德 大願大 力 畢竟跟我沒有關係 我領受不來 也不能得到祂的利益 這等於阿彌陀佛大 慈大悲 只是一種稱揚讚歎 而不具有真實 因為阿彌陀佛都不能救度我了 還 是不夠大呀 必須是阿彌陀佛能夠救度我 才稱得上是大慈 大悲 那十方眾生 是指哪一類的眾生呢 我們必須要依經文來解釋經文 現在我引用其他的經文來 解釋 有一部經叫做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這部經的 如來會 內容 也 是 無量壽經 的另一種內容 如來會 說 餘佛剎中 諸有情類 也就是說 這個大宇宙當中 國土可說無量無邊 有此世界 他世界 十方 世界的國土 這十方眾生就是指 餘佛剎中 也就是極樂世界以外所有佛土中 的諸有情類 諸有情類 就是所有眾生 所有眾生就是上至菩薩 下至阿鼻地 獄的眾生 也就是十法界當中 除了佛法界以外 所有的法界 上至等覺菩薩 中間包含緣覺 聲聞這些阿羅漢聖者 下至六種凡夫 就是天界的天人 阿修羅 道的阿修羅 人道的人 以及三惡道的地獄 餓鬼 畜牲 也就是說 十方眾生 包含很廣 上至等覺菩薩 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 這是 無量壽如來會 的經文 所解釋的 另一部經叫做 大阿彌陀經 裏面就說 十方眾生 是 五 第十八願 略解 十方眾生 六九

52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七 諸天人民, 蜎飛蠕動之類 諸天 有六欲天 四禪天 四空天; 蜎飛 就是在空中飛的小小細蟲; 蠕動 就是在地面爬的, 很小很小的蟲類, 這表示十方眾生是指六道眾生 所以說 : 諸天人民, 蜎飛蠕動之類, 這是 大阿彌陀經 所解釋的 另一部 無量壽莊嚴經 也說 : 三惡道中, 地獄 餓鬼 畜牲, 皆生我剎, 受我法化, 不久悉成佛 如果以這部 無量壽莊嚴經 所解釋的來講, 這十方眾生所指的對象, 就更下劣了 最初講的是指十法界中, 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有情, 包括菩薩跟六種凡夫 ; 接下來 大阿彌陀經 只說六道的眾生 ; 現在 無量壽莊嚴經 就只說三惡道的眾生 從它解釋的這段經文就顯明, 所謂的 十方眾生, 就是具足貪瞋癡三毒, 同時將來可能會墮落三惡道的人 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 可說都是跟三惡道有份的 為什麼? 因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貪瞋癡, 除非他是乘願再來, 不 然都是受業投胎轉世 因此釋迦牟尼佛才在 阿彌陀經 裏面說 : 我們這個世界就是 五濁惡世, 世是惡世, 人就是五濁惡人 之所以是五濁惡人, 因為我們都有見濁 煩惱濁, 根本上就是有貪瞋癡慢疑 從 無量壽莊嚴經 這一段經文所解釋的十方眾生, 正是我們娑婆世界具足三毒的眾生 同時 無量壽莊嚴經 又有一段經文說 : 輪迴諸趣眾生類, 速生我剎受安樂 ;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眾生 這四句其中前兩句, 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 阿彌陀佛呼喚六道輪迴的眾生類, 要快快讓祂救到極樂世界去受安樂的生活, 成就佛的果位, 不要繼續在六道裏面造罪造業 受苦受難了! 後兩句說 :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眾生 阿彌陀佛時常不間斷的, 以祂大慈大悲的心要救度眾生, 同時要度盡阿鼻苦眾生, 阿鼻就是阿鼻地獄 無間地獄的眾生 阿鼻眾生有兩種 : 一種是已經造了五逆謗 五 第十八願 略解十方眾生 七一

53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七二 法的罪, 目前正在阿鼻地獄受大苦的眾生 ; 另一種是現在造了五逆謗法的罪, 可是壽命未盡, 還沒有墮落, 等到一口氣不來, 無常一到, 就當下墮落阿鼻地獄 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 就是要儘快的度盡這些眾生, 因為佛的慈悲, 都是以最苦的眾生為最急迫救度的對象 好像救生人員, 一旦跳下水中, 他所要急迫救度的對象, 就是那種不會游泳, 在那裏喝水, 即將滅頂, 非常痛苦, 呼天喊地求救無門的人 阿彌陀佛的救度也是一樣, 我們就是在六道苦海當中頭出頭沒的眾生, 不能在六道苦海裏面從此岸游到彼岸, 所以我們六道眾生 五濁眾生, 都是在貪瞋癡五欲的苦海中掙扎, 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救度 現在阿彌陀佛呼喚我們, 要我們趕快往生極樂世界, 不要將來墮落阿鼻地獄受苦 從這段經文來講, 表示 十方眾生 的定義, 就更為低下了, 最先是包含菩薩在內, 最後就專指受苦的眾生 從以上這些經文可以知道, 阿彌陀佛主要救度的對象, 是為了會墮三惡道的眾生 主持人 : 法師講到這裏, 我們大家有問題可以打電話進來請教法師 問 : 小孩不聽話的時候, 用什麼方法教呢? 答 : 其實很多聰明的孩子往往比較調皮, 只要他心地不壞, 不做壞事, 調皮倒是沒有關係的 不知道妳這個孩子現在多大? 最好妳本身可以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也教孩子念 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方便, 可以在家裏裝一台 南無阿彌陀佛 的念佛機, 常常播放佛號, 讓孩子多聽聞薰習 因為善 惡跟每個人過去的業有百分之百的關係, 如果這個孩子過去種的善根福德因緣比較多, 當然不用妳操心 ; 萬一孩子過去世的業比較重, 如果能夠念佛號給他聽 -- 最好讓他自己念佛, 預先消除自己的業障, 那麼將來孩子就比較不會變壞, 也比較具足福德因緣 所以最好讓孩子多念佛, 妳本身也要多念佛 如果孩子已經識字, 可以請佛教童話故事書給他看, 因為孩子通常比較喜歡看漫畫, 可塑性也比較高, 看了這些書之後, 頑劣的根性會漸漸導正過來, 心也會因佛法的薰習而純厚善良 問 : 我想請問法師一個問題, 我現在每天晚上念經, 但是我並沒有皈依, 聽 五 第十八願 略解十方眾生 七三

5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七四 了法師的開示, 感到心裏很平靜 ; 還有我跟我的孩子關係很差, 他年紀也不小了, 不曉得是不是前生業障, 一見他, 我就心裏很不開心? 答 : 妳還沒有皈依, 在奧克蘭有好幾個道場, 都有三寶住持, 皈依很簡單 很容易, 也沒有什麼條件, 所以妳可以先去皈依 誦經有誦經的功德, 但是 經 是告訴我們一條路走, 所以我們誦經 閱經之後, 就要去實踐, 因為佛教是實踐的宗教, 而不是講哲學理論而已 誦經最好是誦 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 其他的經典有時間再誦 再去研究 誦經之後最好有幾十分鐘的時間念 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時間不夠, 寧願少誦經, 多念佛 兒子跟我們的關係不好, 有句話說 : 父母跟兒女之間, 都是一種因緣的關係而來, 不是來報恩就是報怨, 不是來討債就是還債的 不過既然生而為母子, 表示緣份不淺, 所以應儘量維持這份關係, 儘量示以愛心, 真誠的愛護他, 為他設想 所謂 真誠能感動人, 一旦他感受到妳的愛心 關懷跟包容, 就會回心 轉意 當然, 兒子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我們也有責任, 畢竟兒子是我們帶大的, 是看著我們的模樣長成的, 因此我們也必須檢討自己, 改進自己的言行舉止 我們既然學佛了, 就要想想自己的言行舉止像個學佛的樣子嗎? 為什麼自己最親近的孩子居然不能認同我們學佛, 還對學佛的父母不恭敬呢? 這就是我們要檢討的了! 最好當我們要發脾氣或要計較的時候, 就想想 : 我是佛教徒, 我是學佛想成佛的人, 我這樣說 這樣做可以嗎? 這麼一想的話, 言行舉止就會不一樣, 就會感動自己的兒子, 妳這樣做看看 問 : 還有我想繼續請教, 我讀了佛經, 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我想進一步知道, 怎樣讓自己更皈依到淨土宗 答 : 這個我等一下會繼續說下去, 這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為我們所講的 問 : 謝謝 五 第十八願 略解十方眾生 七五

55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七六 ( 以下為上人的繼續開示 ) 所謂 十方眾生, 就是有可能會墮入三惡道的眾生, 也就是具足貪瞋癡慢疑, 追求五欲生活, 就像我們這種娑婆世界的眾生 這麼一解釋, 我們就曉得十方眾生不是指其他的人, 而是指我們在座每一位, 不管是在家 出家, 男眾 女眾, 有修行 沒修行, 甚至是善人 惡人, 通通是十方眾生, 通通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 因此, 我們既然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願心, 就不應該自卑說 : 唉! 我修行不好, 恐怕不夠格往生極樂世界 就不應該有這種自卑下劣的心 每位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 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 那麼阿彌陀佛這第十八願, 就是我們最後的希望 光明 安慰了 ( 中途又有電話進來請教問題 ) 問 : 如果一個人平常沒有念佛, 他往生的時候, 是不是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 呢? 是不是念 阿彌陀經 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 : 都可以的 剛剛講十方眾生, 包括現在還活著的人, 包括即將臨終的人, 包括已經斷氣在中陰身的人, 包括已經墮落到三惡道的人, 九法界的眾生通通包括在內 臨終的眾生在生時, 不管有沒有遇到佛緣, 如果能夠把握臨終時為他開示阿彌陀佛救度的道理, 要他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不要執著這個世間, 不要執著家人, 甚至看到祖先或各種境界來, 也不要接近, 唯有阿彌陀佛出現, 才坐上阿彌陀佛的蓮花 告訴他這一點, 然後在旁邊念佛, 也讓他念佛, 只要他有願生極樂的心, 當下念佛, 那個時候必定往生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就是那麼的容易, 所以印光大師說 : 來生做人, 比臨終往生還困難 雖然平生之時沒有佛緣來學佛法, 倘若臨終時告訴他阿彌陀佛的救度, 只要他肯往生, 就能夠往生, 非常的容易 而下輩子要當人, 如果沒有五戒的功德, 根本當不成, 所以往生反而比下輩子當人還要容易 五 第十八願 略解十方眾生 七七

56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七八 問 : 謝謝! ( 以下為上人的繼續開示 )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剛剛解釋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這兩句, 現在要來解釋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這三句, 這十二個字可以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 也可以從我們這邊來解釋 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 至心信樂 是阿彌陀佛的至誠心 清淨心 智慧心, 祂真誠不變要救度我們, 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不容否定 不容懷疑 永遠不變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悲心願力, 過去如此 現在如此 將來也永恒如此 這是阿彌陀佛的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 阿彌陀佛要我們往生祂的極樂世 界, 所以阿彌陀佛才說 欲生我國 我 就是指阿彌陀佛, 我國 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所以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是阿彌陀佛真誠救度我們, 要我們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的悲心, 這是從阿彌陀佛那裏來解釋 至心 是阿彌陀佛的真誠心 真誠在那裏呢? 在於救我們 呼喚我們到祂的國土去, 這件事是金剛不變 客觀存在的, 所以是一種信 所謂 信, 是客觀存在的, 才能成為信, 如果沒有客觀存在, 就沒有信可言了 所以祂的客觀存在能夠使眾生獲得安樂, 有彌陀的救度就樂, 沒有彌陀的救度就苦了 從我們這裏來講, 至心 是我們的願生心, 真實不變 ; 真實的願生心, 就是我們的至心 欲生我國 是我們願生極樂的心, 真的願生極樂世界, 信有阿彌陀佛, 信有極樂世界 信有阿彌陀佛, 信有極樂世界還不夠, 還要信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我們的, 同時要相信阿彌陀佛不是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 不是高高在上讓我們膜拜而已, 阿彌陀佛是很親切的來到這裏呼喚我們, 拜託 要求我們給祂救度, 到祂的極樂世界去 祂說 : 我為你完成極樂世界, 我為你完成往生極 五 第十八願 略解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七九

57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八 樂世界的功德, 通通容納在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這個正覺的名號裏面, 白白的 通通的送給你, 我要求你接受, 到我的極樂世界吧! 我們合掌膜拜阿彌陀佛, 其實是阿彌陀佛合掌在要求我們 ; 就好像剛剛所講的那個長者, 在要求他的兒子回長者的家一樣 所以我們的 信, 不只信有極樂 有彌陀, 也要信極樂世界是我的,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所建設的 所以, 至心, 是我們的真實 真誠心 ; 欲生, 是我們真心願生極樂世界 ; 信樂, 是信有彌陀, 有極樂世界, 信阿彌陀佛是為了救度我, 念佛必定往生, 因此有信心就有安慰 有快樂, 因此叫做 信樂 ( 又有電話進來 ) 問 : 如果念阿彌陀佛就能夠生極樂世界, 那麼其他像靜坐的禪宗, 能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呢? 答 : 能 謝謝妳的提醒, 我解釋不完全 所謂 十方眾生 是包含地球上不 管是中國人 台灣人 香港人 紐西蘭人 美洲 澳洲 歐洲等所有的人類 ; 同時也包含佛教徒 基督教徒 回教徒 天主教徒 ; 當然也包含佛教界學禪宗的 密宗的 天台 華嚴 三論 唯識 只要他願生彌陀淨土, 專稱彌陀佛名, 沒有一個人不能被救度, 沒有一個人不往生的, 所有任何眾生都可以往生淨土 問 : 比如我就要離開世間了, 如果是學禪宗的, 也去念阿彌陀佛, 這樣混合起來, 可不可以呢? 答 : 可以 等於是他雖然學禪, 可是他目標在極樂淨土, 所謂 禪淨雙修, 所以他也能夠往生 就如我剛剛講的, 願生心真切, 就能夠往生 問 : 我現在學靜坐, 有次靜坐時, 感到小腹下面有一些輕安的感覺, 本來是坐完了要起來迴向, 但是感覺輕安的時候就不想起來, 這樣子是不是著相, 是不是不太好? 答 : 這不算著相, 覺得時間到了非起來迴向不可, 那反而是一種著相 純粹 五 第十八願 略解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八一

58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八二 以靜坐而論的話, 靜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先要有輕安, 好不容易靜坐得到輕安, 妳就在輕安當中培養寧靜安詳的心境, 然後以那份輕安 寧靜去處事為人 所以, 學禪也會改變我們的心境 我們的氣質, 展現一位學佛人的風範 ( 主持人 : 時間還有一點, 請師父繼續 ) 乃至十念接下來我繼續解釋, 乃至十念 就是他願生的心一生不變, 而稱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就能往生 如果說現在願生, 將來不願生了 ; 或者年紀大 臨終的時候不願生極樂世界了, 那也不能夠往生 所以 至心 從我們這裏來講, 就是真的願生, 一輩子不改變, 這是我們的至心, 改變就不算了, 就只是結個緣 乃至十念, 乃至 意思是說: 上包含一輩子, 下包含十念 五念 一念, 也就是剛剛所講的, 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 就以臨終的時間, 能夠念十聲佛 號就念十聲, 不然念五聲 念一聲, 甚至只是心中念我要讓彌陀救度, 這個就是 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 不只是十念而已, 也包含乃至九念 五念 一念 ; 同時也包含了乃至十一念, 乃至百念 千念, 乃至一日 七日 七月 七年 七十年, 也就是說這個人壽命如果延長了, 就乃至十一念 二十念, 乃至百念 ; 乃至一日 七日念佛, 乃至盡他的一輩子去稱念這個名號, 這就是 乃至 很遺憾, 還沒講完, 但時間已到 ; 今天晚上在 九九 人間淨土 繼續請大家收聽, 謝謝!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講於紐西蘭之奧克蘭 FM104.6 電台 佛法在世間 節目 五 第十八願 略解乃至十念 八三

59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八四 六 難 易 二 道 判 南無阿彌陀佛 三稱 上人領大眾稱念 開經偈 無上甚深本願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彌陀真實義 各位蓮友 阿彌陀佛 我很高興 也很感恩有這麼一個清淨 寬闊的道場來 讓我們聚會一處 同研佛法 共沐佛恩 實在是難得可貴的機緣 我在台灣大都是獨自清修 很少對外公開講演佛法 套一句俗話說是 才疏 學淺 覺得不夠資格來跟大家講經說法 只因為自己略微了解一點點阿彌陀佛 的救度道理 所以就將這些道理集合成書 但是這一些都是經典上的 都是祖師 的傳承 想不到因此也得到一些有緣的師父或者居士奔相走告 互相傳閱這一些 書到香港 尤其是傳到大陸 香港有一位蓮友林定玉居士深深領受了這個法門的效益 所以就 吃好道相 報 台語 有好的東西大家就互相你告訴我 我告訴你 剛好我們紐西蘭閻 文宗居士本來在香港就是一位大護法 可以說香港佛教界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閻居 士這一位大德的 又因香港的林定玉蓮友跟閻居士很熟 就這麼一個機緣 經由 林居士的安排 所以我就到紐西蘭來了 如果今天有講不好的地方 或是感覺不 是很契合自己根機之處 先請大家包容 今天的主題是 難易二道判 講稿總共有兩張 而演講時間僅一個半鐘頭 所以我們就點到為止 暫不作詳細的解釋 難易二道判 首先 我們先談 難易 二字的意思 難 有兩個含意 一個是困難 另 一個是險難 困難就是不容易 險難就是有危險性 易 也有兩個意思 一個 是容易 容易就是簡單 不困難 另一個是安易 安易就是很安全 很穩當 跟 六 難易二道判 八五

60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八六 剛剛所謂的險難 是相對比的 難易二道 就是 難行道 和 易行道 判 就是探討它的內容 解釋它的意義 然後判別它是屬於那一種性質的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非常多 即一般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 在古印度時代 這八萬四千法門 只歸類為 空 有 兩宗 但傳到了中國之後 被歸為八 宗 難易二道判 是龍樹菩薩的思想見解 他將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八萬四 千法門 不管是南傳北傳 大乘小乘 顯教密宗 把它們全體綜合分析歸納為這 兩門 也就是說 佛法雖然多 不離開這兩門 不是難行道 就是易行道 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的偉大 在 楞伽經 裏面有談到 楞伽經 的翻譯有幾種版本 在 楞伽經 十卷版本的第九卷 釋迦牟尼佛對龍樹菩薩做了下列的授記 釋尊 懸記之文 於南天國中 有大德比丘 名龍樹菩薩 能破有無見 為人說我乘 大乘無上法 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釋迦牟尼佛說未來在 南天 南印度的地方 有一位大德比丘名叫龍樹 菩薩 出生於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約七百年間 也就是西元二 年前後 佛陀稱 許龍樹菩薩能破 有無見 有無見即是 有見 跟 無見 有見就是 常見 無見就是 斷見 這兩種都是邪見 也就是說 若認為人死了 下輩子還會再 當人 或者以為萬事萬物有恒常不變的本性 這個屬於常見 若認為人死了 就 一死永滅 一了百了 沒有所謂的善惡報應 三世因果 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屬 於斷滅見 然而 不管是常見 斷見 或是有見 無見 全都是邪見 若詳細講 邪見 的種類很多 歸納起來也不出有見跟無見這兩個範圍 所以能夠破除有見 無見 就等於所有的邪見通通被破除了 簡要的說 能破有無見 就是能夠破邪顯正 這就表示龍樹菩薩這一位大德比丘具有大智慧 而且辯才無礙 才有能力在當時 六 難易二道判 龍樹菩薩 八七

61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八八 的印度破除各種異說紛紜的有無見 接下來, 為人說我乘, 大乘無上法, 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釋迦牟尼佛的佛法雖有大乘小乘之分, 然而本意是大乘佛法, 這位大德比丘龍樹菩薩能夠為眾生宣揚釋迦牟尼佛大乘無上法 證得歡喜地, 這位龍樹菩薩, 在現生就已經證得歡喜地, 歡喜地 就是十地中的第一地, 也就是初地 從修行過程來講, 由初發心開始到成佛, 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也就是 三祇修福慧, 百劫種相好, 要從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到十地, 然後才等覺 妙覺, 所以十地是在最後階段, 初地又是十地中的第一地 歡喜地 即 阿鞞跋致 一個人如果對未來有不安, 他現在就歡喜不起來 ; 反之, 如果對未來感覺很安穩, 他現在也會很安穩 很快樂 所以學佛念佛的人, 如果深信自己未來會往生彌陀淨土, 他現在心就安, 就會歡喜 ; 倘若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往生, 那現在的 心就會有所不安 所以, 初地又稱為 歡喜地, 就是知道自己將來必定成佛, 因而歡喜 ; 另外, 證得歡喜地的人, 接下來就一直往佛的境界前進, 不會退轉, 所以歡喜地也是不退轉菩薩位, 稱為 阿鞞跋致 達到初地位的人, 他的悲心是非常深切的, 不會因為眾生剛強難調難伏而退墮到聲聞 緣覺二乘的境界, 因為一旦退墮成為二乘, 於成佛之道反而是障礙 初地歡喜地對我們學佛修行的人來講是很重要的, 因為佛教的目的, 就是成佛, 如果佛教不講成佛, 那就不是佛教了, 我們學佛而沒有想到要成佛, 或者不敢承擔自己會成佛, 那麼他學佛的心情就還只是結緣性而已 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釋迦牟尼佛又預先為已證得歡喜地的龍樹菩薩授記他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龍樹菩薩的智慧 辯才 願力都是很深廣的, 著作也很多, 中論 百論 十二門論, 這三論是龍樹菩薩有名的著作, 再加上 大智度論 就是名聞遐邇的 四論 所以著作傳到中國以後, 各宗各派都尊崇龍樹菩薩是他們的第一位祖師, 因此而有 八宗共祖 之稱 這位各宗 六 難易二道判 歡喜地 即 阿鞞跋致 八九

62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九 各派的祖師, 捨身後到哪裏去呢? 到極樂世界去, 往生極樂世界了 十住毘婆沙論 易行品 今天所講的內容, 都是根據龍樹菩薩的著作, 但是這一部份, 並不在上述的四論之中, 而是在另一部 十住毘婆沙論 的著作內 這部論不是很有名, 可是裏面的 易行品 卻很有名, 而且普遍受到重視 十住毘婆沙論 的 十住 就是十地的意思, 可是這一部論並不是十地通通解釋, 而只是解釋初地和二地 毘婆沙 是梵語, 就是廣泛的 殊勝的意思, 總而言之, 就是廣泛而殊勝的解釋十住裏面初地 二地的意義 十住毘婆沙論 共有二十八品, 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的, 編在大藏經第二十六冊 易行品 是 十住毘婆沙論 的第九品, 主要是說明佛法有 難行道 和 易行道, 同時強調易行道的可貴 ; 而所謂的易行道, 其實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法門 今天之所以在這裏講龍樹菩薩的思想著作, 主要是跟大家來研討 分享佛法中有一個讓我們今生今世就能成就必定成佛的法門 或許有人會自卑自劣, 以為自己煩惱強盛, 業障深重, 雖然有心修行, 可是卻無力修行, 每天都在五欲中過著懈怠放逸的生活, 像這樣的我, 不墮落三惡道已經是太僥倖了, 哪有可能在這一輩子必定成佛?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觀念, 是因為我們沒有學到龍樹菩薩易行道法門的關係, 所以希望在談這些內容的時候, 大家都能夠專心聽講 我們學佛的目的在於成佛, 如果能夠進入必定成佛 不會退轉的地位, 這樣雖然現在還沒有成佛, 也就沒有恐懼了, 因為既然已入不退轉位, 總有一天必定會成佛 反之, 如果我們還沒有進入不退轉位, 那麼即使才高學博, 深入經藏, 而且精進勇猛, 但仍難免心中會存有在多生多劫中可能會在某個因緣下退轉的顧慮 因此, 菩薩道的各階位, 最重要的就是初地, 也就是歡喜地 不退轉地, 只要能夠進入這個階位, 接下來就只有前進, 而絕無退轉, 這樣豈不是必定成佛可期了 六 難易二道判 十住毘婆沙論 易行品 九一

63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九二 難行道 和 易行道 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 所以前往不退轉地 也有許多種法門 龍樹菩薩在 易 行品 當中 將所有一切到達不退轉地的法門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簡單來講 難行道是全靠自己的力量 或者是半自力 半他力的修行 這些法門就是指淨土 宗 阿彌陀佛救度法門 之外的各種修行法門 而龍樹菩薩所強調的易行道 則 是完全靠他力 這個他力是單單指阿彌陀佛救度的力量而言 所以易行道可說是 全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絲毫不假借自力 譬喻有一個人掉入大海中 自己不會游泳 沒有辦法到達彼岸 就在即將滅 頂而痛苦掙扎的時候 阿彌陀佛駕著本願船來到他身邊 告訴他說 你沒有力 量 也沒有人可以救你 我來救你 就把他接到大願船上 這個人不必買船票 也不用幫忙駕駛 就安全快速的到達彼岸了 龍樹菩薩譬喻這個法門如同 乘船 的法門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 有一位淨土宗的祖師叫做曇鸞大師 他繼承龍樹菩薩的 思想 認為龍樹菩薩這個乘船的法門 是乘上一艘不退而快速的船 而其他法門 龍樹菩薩譬喻為步行 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走路 乘船的意思是 自己儘管有什麼 力量 在船上都無用武之地 而且也置於無用之地 何況自己就是因為沒有力量 才會墮落 必須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易行品 裏面主要是用兩個問答來說明易行道的內容 以下是其中的一個 問答 由這個問答 就能夠充分顯出龍樹菩薩易行道的思想 問曰 至阿惟越致地者 行諸難行 久乃可得 或墮聲聞 辟支佛 地 若爾者 是大衰患 若諸佛所說 有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 願為說之 六 難易二道判 難行道 和 易行道 九三

64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九四 難行道 的條件和危險性 阿惟越致 有的經典翻譯為 阿鞞跋致, 但不論是阿惟越致或阿鞞跋致, 都是指歡喜地或初地, 也就是不退轉地 由難行道走到不退轉地境界之前, 有兩個條件, 第一要 行諸難行 行 就是修行, 諸 就是非常多的意思, 也就是說, 要修種種非常困難的法門 ; 要廣修六度萬行, 否則不能達到阿惟越致, 就不能到達不退轉地 不僅如此, 第二個條件是, 於時間上也要 久乃可得, 要經過好長好長的時間, 由初發心起要先經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初地, 從初地開始要再經過一大阿僧祇劫, 才到八地, 八地到妙覺, 又一大阿僧祇劫, 總共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 也就是說, 在還沒有成佛之前, 如果以自力修行, 至少必須先經一大阿僧祇劫, 才能到不退轉地, 才會安穩 或墮聲聞 辟支佛地, 是說難行道還有一個危險性, 有可能到了半途就 退墮 到聲聞 辟支佛地的境界 一旦退墮下來, 就表示他不再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 這樣就再也不能到達菩薩的不退轉地, 就不可能成佛了 龍樹菩薩說 : 若爾者, 是大衰患, 如果是這樣, 那實在是大衰患呀! 衰 是衰敗, 衰患 就是衰敗損失 為什麼有這樣的恐懼顧慮呢? 是因為我們學佛就是要成佛, 如果還沒到不退轉地, 就可能會因某種因緣中途退墮下來 總之, 要經由難行道到不退轉地, 有兩個條件 一個危險性 兩個條件就是 行諸難行, 而且要 經過好久的時間, 一個危險性就是 或墮聲聞 辟支佛地 舍利弗行菩薩道退墮的故事我們都知道, 舍利弗尊者是釋迦牟尼佛身邊的左右二脇士之一 經典上說 : 舍利弗在過去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時候, 已經修到七住的階位, 可是卻從七住這階位上退墮下來了 為什麼會退墮呢? 原因是有一個人來向舍利弗乞討一顆眼 六 難易二道判舍利弗行菩薩道退墮的故事 九五

65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九六 睛, 要行菩薩道就要犧牲自己來利益別人, 所謂 但為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求安樂, 難行能行, 難忍能忍 對方既然已說只有自己的眼睛才能治好他媽媽的病, 所以舍利弗當下就將左邊的眼睛挖下來給他, 等挖下左眼來了, 對方卻說 : 哎呀! 我所要的是右眼, 不是左眼啦! 舍利弗就說: 哎! 你怎麼不早說呢? 我挖掉一個眼睛, 還有一個眼睛可以看, 現在如果我將右眼也挖下來的話, 那就成了沒有眼睛的瞎子了 可是也不得不挖, 因為要行菩薩道, 總是要犧牲奉獻自己, 要難行能行, 難忍能忍呀! 就這樣右眼也挖下來給對方, 自己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可是卻在這時又聽到對方大聲的臭罵說 : 唉! 你這個人的眼睛怎麼那麼臭呀! 就把眼睛摔在地上, 用腳去踩它 舍利弗當下很傷心, 他雖然眼睛看不到, 可是耳朵聽得到呀, 感慨眾生實在剛強難度! 挖一個眼睛說不對, 再挖一個眼睛還嫌臭, 當下舍利弗就退心了 這也就是說, 如果修行還沒有到達初地 - - 不退轉地, 救度眾生的悲願還不會很堅固, 一旦遇到剛強難度的眾生, 自己就退心了 所以龍樹菩薩說, 那實在是很困難 很危險 一般而言, 修行而能修到阿羅漢已經很不容易了, 那為什麼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的人, 退入阿羅漢, 是一種大衰患? 這是因為退墮到阿羅漢, 就很難成佛了 華嚴經 也說: 寧可墮落地獄而聽到佛的名號, 聽聞到大乘佛法 ; 也不願生在諸天中, 不能聽到諸佛的名號, 不能夠聽聞到大乘佛法 可見退到聲聞與辟支佛這二地比墮落地獄還要令人恐懼 有 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因此, 龍樹菩薩接著就說 : 若諸佛所說, 有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 願為說之 如果十方諸佛以及釋迦牟尼佛, 在祂們的教法中有易行道, 有不必行諸難行, 不必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同時也沒有退墮聲聞 辟支佛地危險的那一種 既容易, 又快速, 而且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 的法門, 那麼, 請您跟我們介紹一下 這裏所謂的方便就是方法, 意思是說, 有什麼方便法門能夠既容易, 容易到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夠做得到, 而且又能夠很快速達到不退轉地, 六 難易二道判有 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 九七

66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九八 如果有這種方法 請您大發慈悲來指點我們 教導我們 一般人大都會直覺的認為 如果是容易的法門 境界往往都不高 如果是境 界很高的話 就往往是不容易的法門 若不是根機很銳利 很精進勇猛 是達不 到那種殊勝境界的 可是龍樹菩薩在這裏卻問說 是否有這一種佛法 既容易又 殊勝 容易到我們都能做得到 而且今生今世就能夠成就的 有沒有這種殊勝法 門呢 接下來是龍樹菩薩的回答 因為回答的內容是為了宣講彌陀救度易行道的 法門 所以必須先降服眾生高慢的心 讓我們的心柔軟謙卑下來 所以龍樹菩薩 回答 行大乘者 佛如是說 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汝 言阿惟越致地 是法甚難 久乃可得 若有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 是乃怯弱下劣之言 非是大人 志幹之說 等於喝斥他說 你這種問法不對 你這種問法太軟弱了 沒有大心 太下劣 了 因為佛陀講過 求佛道要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 證得佛果 要有那種大人 志幹的發心 勇猛精進的堅持 就好像舉起三千大千世界一樣 你說要到達不退 轉很困難 要很久才可以完成 因而尋求易行道的快速法門 那豈不是怯弱下劣 嗎 在這裏好像是在貶低他 但其實不是 為什麼呢 底下慢慢會談到 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接著 我們先看 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就是說 要成就 佛道非常的困難 困難到什麼程度呢 龍樹菩薩說 志求佛道這件事 比用我 們的雙手舉起三千大千世界還要重 還要難 看到這一段經文就嚇壞了 我們 哪有什麼能力舉三千大千世界 如果是搬桌子 椅子 年紀即使再老也還有可能 因為它輕 可是要舉起三千大千世界 我們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在 無量壽經 裏面也說 荷負群生 為之重擔 就是說阿彌陀佛以祂的身體來承擔 背負 六 難易二道判 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九九

67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 我們的重擔 這就是說, 凡是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的人, 都必須為眾生承擔罪業, 不然你怎麼能救度他呢? 所以說 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你要救度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 就要為他承擔業債, 解除他的業障, 所以必須要有那樣的發心 然而要有這樣的承擔 認識與肯定, 是非常困難的, 想想我們自己的狀況, 能做得到嗎? 很難! 很難! 汝若必欲聞此方便, 今當說之 佛法有無量門, 如世間道, 有難有易 ; 陸道步行則苦, 水道乘船則樂 雖然喝斥他, 可是最後還是介紹給他, 不但介紹給他, 同時加以讚歎這個法門 佛法有大乘 小乘 顯教 密教等等無量法門, 法門雖然無量, 但總的來講, 只有兩類 好像世間的道路, 有比較難走的道路, 譬如山路 羊腸小道, 這個比較難走 ; 也有比較容易走的道路, 譬如平地, 寬闊平坦 但是龍樹菩薩所謂的世 間道, 是依古印度時間的交通情形, 而用步行的陸路和用乘船的水路來形容世間道, 這就是 : 如世間道, 有難有易, 陸道步行則苦, 水道乘船則樂 總而言之, 無量法門, 歸納而言, 只有兩個法門, 如同世間道, 一個是 步行 的, 一個是 坐船 的 ; 步行是痛苦的, 坐船是安樂的 比如我們從奧克蘭要到首都威靈頓去, 有的喜歡用走路的 有的喜歡騎腳踏車 有的喜歡騎機車 有的喜歡開轎車 有的喜歡坐船, 有的喜歡坐飛機, 個人的興趣各不一樣 ; 這就好像眾生的根機不一樣, 所以佛法就有無量門, 種種無量門的佛法有一個共同的目的, 那就是至少要到達不退轉地 話說回來, 我們如果到威靈頓去, 你要用走的 用騎腳踏車的, 雖然速度比較慢一點, 但因為是在文明社會的太平盛世, 比較沒什麼危險, 可是如果是一個行動不便, 又有病在身的人, 那就完全不同了 同樣的, 在修行成佛之路上, 我們的煩惱都很重, 我們既沒有能力舉起三千大千世界, 若又沒有外力可以依靠, 就會遭遇到層出不窮的危險, 不只是退墮聲聞 辟支佛地而已, 往往會墮入三惡 六 難易二道判發願求佛道, 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一 一

68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一 二 道之中長劫受苦 釋迦牟尼佛說人身難得 一旦失去人身 就常在三惡道了 那 豈不是很危險呢 所以 雖然用道路來譬喻修行之難與易 但其實譬喻只是譬喻 而已 要跟危險難阻的修行事實達到百分之百的貼切是不太可能的 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菩薩道亦如是 或有勤行精進 或有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剛剛是譬喻 現在說這個法的內容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就像世間道一樣 有難有易 什麼叫做難呢 勤行精進 就是難行道 這個法門比較苦 就是 剛剛所講的 要 行諸難行 而且 久乃可得 以及有 或墮聲聞 的危險 易行道呢 就是乘船的譬喻 也就是 或有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 意思 是說 除了勤行精進以外 另有一種信的法門 信是信什麼呢 信易行 什麼叫 做易行呢 簡單講就是信阿彌陀佛現成的救度 這就是易行 所以說以信方便 不但易行 而且疾至 容易又快速的到達不退轉地 有人可能會認為 應該是勤行精進才是行菩薩道 如果只是以信方便 很容 易的話 那可能不是行菩薩道吧 但是龍樹菩薩卻不這樣認為 他認為 勤行精 進 固然是菩薩道 是佛法 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 也是菩薩道 也是佛法 至於要走那一條路 你是要 勤行精進 的 修諸難行 久乃可得 或墮聲聞 的難行道呢 還是要選擇 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 的易行道呢 就看自己的根機 與選擇了 不過以現在我們這種人的一般根機 大部分都是應該歸入易行道才對 為什麼 想想看 舍利弗經過了那麼久的修行 已經修到七住位了 仍然還會退 心 何況是我們呢 所以比較看看 我們就曉得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修行法門了 易行道 的內容即是阿彌陀佛 第十八願 那麼 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的內容是什麼呢 龍樹菩薩說 六 難易二道判 易行道 的內容即是阿彌陀佛 第十八願 一 三

69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一 四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若人念我 稱名自歸 即入必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應憶念 此文乃是整部 易行品 的精髓 核心 可說是 易行品 的 點睛 由此 文可知易行道的內容 就是 無量壽經 所講的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第十八願就 是本願 因此龍樹菩薩才會說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然後就介紹第十八願的內容 若人念我 若人 就是第十八願中的 十方眾生 的意思 十方眾生 包括聖人 凡夫 包括出家 在家 包括會修行 不會修行 包括心清淨 心不 清淨 甚至包括在生遇到善緣而行善積德 以及在生遇到惡緣而作惡多端的人 所以 若人 就是各種各樣的人 就是十方眾生 簡而言之 就是十法界中 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 通通都是十方眾生 通通都是龍樹菩薩所說的 若人 九法界就是三聖六凡 三聖就是菩薩 聲聞 緣覺 六凡就是天道 人道 阿修 羅道 以及地獄 餓鬼 畜生 所以阿彌陀佛的本願弘大 要救度九法界的所有 一切眾生 因此善導大師形容彌陀本願救度的法門是弘廣普遍救度眾生的 弘願 門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即入必定 那麼 契應第十八願的救度條件是什麼呢 其實可以說是沒有條件 為什麼 呢 我們看龍樹菩薩的解釋 若人念我 如果有眾生 不管他是什麼眾生 甚 至地獄的眾生 他念我 這個 我 就是指阿彌陀佛本身 念我 屬於三業中之 意業 即是心中憶念彌陀佛名 稱名 屬於三業中之口業 即是口中稱念彌陀佛 名 而 自歸 即是眾生自己歸命信順阿彌陀佛的救度 念我稱名 即是眾生之 起行 歸命 即是眾生之 安心 若如是 安心 而 超行 念我稱名 自歸 者 現生 即入必定 往生即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眾生 常 應憶念 即入必定 的意思是 自從他發起要歸順彌陀救度的那個時候開始 當下的 六 難易二道判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即入必定 一 五

70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 六 身分就如同進入不退轉地 初地了, 不隔時 不隔日, 不必等待下個鐘頭 下一分鐘, 不必等待明天, 或者是等待將來才能成就, 當下就可以成就 可以獲得 可以擁有的, 所以說 即入必定 必定 就是不退轉, 因為定下來了, 不會再改變了, 當下就 必定 進入不退轉地, 將來到了極樂世界, 必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此龍樹菩薩說 : 是故常應憶念 龍樹菩薩剛開始貶斥我們說 : 你這種問法是怯弱下劣, 沒有大丈夫的氣概 可是這時龍樹菩薩就不這麼講了, 他反而勸導我們 : 應當信受彌陀的救度, 而經常憶佛 念佛, 不要有間斷, 盡一輩子, 不要改變 這一段話很有意思, 龍樹菩薩已現生證到歡喜地, 可是因為是過來人, 自己曾經走過 行諸難行 的難行道, 親自體會到這事非常困難, 做那麼多, 又那麼久, 感覺到很辛苦 ; 之後他發現到有易行道, 不忍心讓大家再去辛苦的 行諸難行, 久乃可得, 更何況大家根本不能跟他一樣當生證得不退轉地! 做不到呀! 這樣的話只有墮落三惡道 所以龍樹菩薩不忍心, 才用這種問答的方式來顯出佛法儘管再多, 但只有兩種, 一種是 難, 一種是 易 難 就像步行, 靠自己的力量, 沒有車子外力 可以依靠, 這個很苦 ; 易 就像坐船一樣, 坐在船上的話, 萬事 OK, 時間一到 就到彼岸了, 因為這一艘船是阿彌陀佛的船, 它不會有危險, 不會故障, 不會發生海難 所以龍樹菩薩解釋第十八願說 : 若人念我 稱名, 這就是自歸, 當下就進入必定, 將來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正等正覺 應 不懷疑 不間斷 不夾雜 的稱念彌陀名號所以我們大家應該要 不懷疑的 不間斷的 不夾雜的 來稱念彌陀的名號 這事很容易, 大家都能做得到,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有嘴巴會講話, 現在改變我們本來講閒言閒語的話, 來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眾生都有念頭, 都會起心動念, 我們把妄想煩惱的念頭, 轉為心中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這樣不但會漸漸沒 六 難易二道判應 不懷疑 不間斷 不夾雜 的稱念彌陀名號 一 七

71 慧淨法師講演集 一 一 八 有妄想雜念 而且會讓自己輕安 常常念佛的人 念習慣了 身心會有輕安之感 因為我們不念佛一定念煩惱 不念佛一定念妄想 煩惱妄想有重量 會壓迫我們 的身心 念佛 不但沒有雜七雜八的念頭 很清爽 同時有阿彌陀佛的光明來照 耀我們 保護我們 意思是說 凡是念佛的人 他身上必定有佛光 而且阿彌陀 佛的光明攝取他 十方諸佛都來護念他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等二十五位大 菩薩 都會如影隨形的在周圍保護 天神地祇都會敬重他 這是念佛的效益 念佛的人 不管是佛教徒 還是信仰基督教 天主教 回教的非佛教徒 不管 是中國人 或是澳洲人 歐洲人 美洲人 非洲人 也不管以前有沒有學佛 有沒 有吃素 皈依 這一切都不管 你只要當下是念佛的念頭 當下就有佛光 當然我 們用肉眼看不到佛光 因為我們肉眼所能夠看到的只是這個世間的桌子 椅子 牆 壁這些東西 可是靈界的眾生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光明 其實每人都有光明 起善念 就有善光 起惡念就有惡光 同理 我們念佛就有佛光 那是必然的 如果在座有 能夠通靈的人 就會感覺到念佛人的磁場比較強 甚至會看到對方的光明 或看到 他頂上有阿彌陀佛 這不只經典上這麼講 新聞雜誌也曾報導 我本人也有親身的 證驗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接下來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若人 就是剛剛講的十方眾生 整句的意思是 十方眾生如果有人想要很 快速的到達不退轉地 那麼不用假借其他複雜的法門 只要以恭敬心來執持稱名 號 當下就可以很快達到不退轉地了 恭敬 的 恭 就是自己很謙卑 很低 下 不高慢 敬 就是對阿彌陀佛很崇敬 很信賴 獨尊阿彌陀佛 這就是恭 敬心 執持 的 執 就是堅牢 很穩固 他的信心不會移動 不會改變了 六 難易二道判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一 九

72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一一 持 就是不散不失, 好像我們把物品掌握在手中, 它就不會跑到別的地方或消失了 所以,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的意思就是說, 我們應謙卑恭敬的信受 領納這句名號在心中, 同時稱念這句名號在口中 俗話說 有其心, 必有其行, 內心是存著什麼樣的心, 外表自然就會顯現出怎麼樣的言行來 ; 同樣的, 一個對阿彌陀佛百分之百信順 依靠, 願生極樂世界的人, 自然也會對娑婆世界的事情看得比較淡, 甚至於很不執著, 而對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 則看得比較重, 非常的重, 甚至於百分之百的重, 可以說他的一切生活 作為的目的, 都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 一個信受阿彌陀佛救度, 願生極樂世界的人, 必定是對自己的妄想雜念看得非常的淡然, 而對念這句彌陀名號看得非常的重要, 因為他有這個心, 所以自然地時時刻刻 在在處處, 都會口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即使沒有聲音, 他也會時刻的動動嘴巴, 不管在任何地方, 或是做任何事情, 佛堂大殿也好, 浴室洗手間也好, 或者是房間也好, 都會這個樣子 這個就是殷切心 恭敬心, 又叫做執持心, 堅牢 不移 不散不失 我們來學佛, 我想都是有目的的, 即使不敢期望現世成佛, 起碼希望能夠不退轉, 大家想不想到達這個不退轉的地位呢? 想嘛! 好! 那龍樹菩薩告訴我們, 有一個我們都能夠做到, 而且當下就能夠得到的, 不必經過剛剛所講的 久乃可得, 只要當下 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也就是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就可以得到了 當然, 龍樹菩薩在這裏講阿彌陀佛的救度, 只是很簡短的說 : 若人念我, 稱名自歸, 即入必定, 並沒有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這是因為 易行品 很短, 它主要只在於提出易行的內容, 然後回歸阿彌陀佛的救度, 若要更進一步了解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來救度我們, 為什麼會使我們今生今世就能夠不退轉, 而且臨終的時候到達極樂世界, 獲得跟阿彌陀佛無量光 無量壽一樣的果報, 這就要看 無量壽經 接著是 : 六 難易二道判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一一一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不可以墮胎

不可以墮胎 不 錄 流 量 殺 裡 什 殺 了 什 來 不來 來 殺 來 了 來 來 殺 了 更 了 不 不 不 錄 刺 異 了 異 亂 留 兩 不 惡 不 來 類 來 累 不 了 女 切 來 女 不 女 不 來 什 女 說 切 來 殺 殺 了 來 更 了 了 了 不 不 樂 切 累 惡 惡 狀 說 1 不 了 不 療 不 不 參 參 來不 了 說 不 不 陸 不 六 了 李 陸 了 念 度 李 錄 女 不 裡來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讀 理 念 讀 讀 論 來 例 不 了 良 讀 讀 力 力 讀 不 力 更 力 讀 更 了 讀 略 力 讀 樂 讀 識 識 讀 理 識 力 力 了 讀 讀 勵 論 識 讀 讀 讀 立 讀 落 行 年 度 讀 讀 讀 年 度 領 讀 樂 念 識 度 良 讀 欄 讀 論 讀 度 利 讀 讀 六 勵 良 略 歷 略 歷 路 讀 利 連 讀 年 路 讀 讀 讀 理 更 讀 連 1 老 老 六 良 讀 讀 讀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念佛勝易-念佛感應錄序文略講 - 淨宗叢書 035

念佛勝易-念佛感應錄序文略講 - 淨宗叢書 035 淨宗法師講述佛恩居士整理 念佛勝易 -- 念佛感應錄序文 略講 ( 二 一年五月講於大連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10 年 1 月版本 ) 緣起 念著 南無阿彌陀佛, 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動過? 佛法本來是最有人情味兒的, 因為佛愛眾生甚於父母愛孩子 因果的沉重 六道的恐怖令我們心急如焚, 豈不知佛的心比我們還焦急,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年 A 年 林 年 六 朗 年 滑 年 年 年 B 年 六 略 不 1 藍 兩 兩 不 了 不 了 不 不 不 不 練 練 說 練 說不 流 不 說 不 不 不 什 老 見 了 連 了 了 了 裡 不 不 說什 什 2 了 了 說什 了 了 不了 說 了 了 了 不 不 了 裡 什 不 了 什 了 切 不 了 不 年 裡 了 了 不行 來 不領 連 不 年 來 不 裡 不 了 不 了 了 來 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3 年 07 151-170 說 切 說 切 不 異 便溺 不 理 不 不 不 索 類 識 了 理 說 切 理 151 The Buddha-view of Abhidharma Buddhism Won Pil-su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oughts of Sarvastivadin and Mahasanghika to examine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例 1. 2. 不 不? 3.? 4. 立更 5. 6. 臨 7. 8. 理 () 9. 10. 讀 率 11. 12. 13. 料 14. 15. 16. 參 烈 讀 讀 來 什 參 1987 參 狀 參 了 1987 立 (1989) (1993) 路 不 不 不 不 句 例 不見 不見 利 來 數 什 易 1. 力 2. 來 4. 念 5. 讀 6. 7. 狀不 ? 讀 數 來說 參 更 念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雙 月 刊 第 16 期 民 國 104 年 9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善 導 大 師 ( 宗 祖 ) 五 祖 承 遠 大 師 六 祖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102三商企業責任_第1_2張03_final.ai

102三商企業責任_第1_2張03_final.ai 1 20 22 23 24 24 30 32 35 39 40 7 8 8 9 12 13 14 16 3 4 44 48 52 58 60 62 64 66 68 68 70 70 72 73 75 2 3 4 5 6 7 認識三商美邦人壽 二. 營運據點 三商美邦人壽總管理處設於台北市信義區 為提供保戶便捷且全面性的服務 三商美邦人壽在台 灣各地共成立235個通訊處 並設有台北 台中 嘉義 台南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7 1 參 六 參 年來 力 力 不 不 來 力 力 利 行 爐 不 若 力 力 行 不 不 老 行 不 更 理念 兩 烈 了 年 了 烈 領 不 烈 不 力 便 來 年 不 落 例 例 1997 2 參 六 年 兩 了 力 來 不 落 勞 不 來 數 論 力 落 聯 落 不 不 年 了 年 例更 年 樂 不 離 冷 例 不 不 了 勞 不 了 錄 行 來 易 不 度 理論 來 1997 3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影響閱讀與記憶的因素

影響閱讀與記憶的因素 讀 SpeedReading & Memory 讀 六 讀 了 良 刺 良 力 理 讀 力 讀 力 切 讀 力 力 六 良 力 不 不 識 理 力 理 量 量 不 若 不 力 讀 了 年 1 來 行 ( 律 練 ) 2 省理 說 不 識 說 說 量 識 量 量 六 量 年 3 盧 樂 力 2001 年 11 參 32 年來 什 了 利 盧 樂 力 樂 兩 來 行練 盧 練 什 力 練不 狀 狀 了

More information

一、前言

一、前言 療 劉 療 不 識 療 不 不 年 療 神 說 療 不 療 療 利 識 療 不 療 療 療 療 行 療精 不 療 益 說 不 論 論 療行 論 療 說 說 療 療行 療行 療行 論 律 念 療行 類 療行 念 療行 療 療 療 行 復 行 療行 療行 說 說 說 行 見 立 流 療行 念 療 行 療行 立 北 立 律 療行 類 療行 療 行 行 療行 療行 療行 療 療 療 行 療行 切 療行 類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從收到錄取通知起,現在新年也過完了,是該開始著手準備赴美的事情了

從收到錄取通知起,現在新年也過完了,是該開始著手準備赴美的事情了 5 1 7 30 1 見 了 來 見 不 了 來 年來 了 來 什 識弄 念 什 識 留 來 便 了 旅行 留 什 旅行 了 切 不 落 不 旅行 說 旅行 識 旅行 不論 不 不 不 說 了 了 不 金 理 了 念 行 數 了 了 便 行 了 不 旅行 力量 聯 了 了 連參 了 不 若 力 易 說 露 來 念 2 來 不 易 來 不 識 留 Winni 若 勵 落 淪落 了 說不 了 不 立 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論 論 論 索 論 都 度 論 洞見 行 論 論 度 論 六 論 類 論 歷 論 理 理論 拓 類 論 1 Marx on ont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beings Wu,Zhixue Summary Wu,Zhixue 2 年 1 什 力 理論 度 老 留 索路 讀 拉 見 若 更 更 若 練不 練 更 論 索 拉 露 不 里 離 不 不 類 了 良 離了 律

More information

範本檔

範本檔 中華民國第四十五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 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佳作 030827 Easy Come,Easy Go! 臺北縣立正德國民中學 作者姓名 : 國二柯宗敏 國二劉文琴 國二郭佳玟國二張俐婷 指導老師 : 陳玲 45 說 EASY COMEEASY GO! .... 參...... 陸 論.. 論.. 參 料.. 1 EASY COMEEASY GO 利 不 來 裡 女 不 不 狀

More information

3C 8 3C 3C 3C

3C 8 3C 3C 3C 3C 3C 8 3C 3C 3C 3C 01 03 05 07 11 13 15 19 21 25 3C 3C ᆃ ڌ Ҙ ѣ ᕇ ሀ 媽媽呢 而且你的左眼有黃斑部出血 的情況 需要注射眼內藥物 才能緩解出血 你的視力從1.0 降到0.2囉 長時間上網 生理上也出現眼 睛 肩頸 腰酸背痛等不適情 形 心理及生活更嚴重受影響 ĉ ĉ 低頭族預防手冊 3C 很好 破第二百關了 01 ቘ Ă ᔘ ѣ 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香港天主教 勞工事務委員會 1 2 不 年 了 年 兩 連 論 論 怒 樂 邏 理念 臨 3 理念 靈 旅 什 惡 精 力 異 度 歷 來 理說 說 說 不 4 行 若 不 不 理 度 了 溺 易 不 更 不 年 年 勞 行 勞 勵 參 力 來 什 復 5 類 不 例 $2002,000 1 0.1 500 $50 1. 2. 3. 4. 5. 類 例 $3,000 $750 1. 2. 零 女 3.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7 年 行 行 玲 行 更年 行 李 龍 復 落 更年 行 更年 念 更年 女 見 更年 識不 力量 老 老 老 老 靈 年更年 ~ 更年 年更年 ~ 更年 都不見 更年 年更年 ~1~ 更年 年 更 了 更年 不 更年 念 更年 靈 見 更年 臨 更年 年 更年 更年 林 玲 更年 識不 力量 老 老 更年 率 降 念 不論 論 女 了 理 論 精 論 讀 更 更年 ~2~ 更年 年 靈 更年 力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六 ( 零零 年 ) 老 老 / 劉 老 理 老 林 老 梁 老 六 老 六 老 老 理 金 劉 1. 路 老老老老老老林老梁07/08 年度 行 曆 1. 理 聯 1. 理 2. 六 六 1. 六 2. 1. 度 1. 2. 1. 2. 07 識 3. 1. 2. 3. 4. 錄 1. 參 () 1. 2. 3. 行 六 1. 路 1. 2. 行 3. 錄 p.1 07/08 年度 行 曆..p.2

More information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理 讀 北 易說 北 理 北 年 見 見 不 不 讀 讀 讀 了 來 不 讀六 來 理 易 來 易 立 不 易 不 量 錄 句 立 立 句 不 說 了 理 兩 了 ( 療 ) ( ) 來 兩 ( ) 來 兩 了 不 了 理 理 1 令 力 ( ) 不 易 讀 練 來說 說 句 塞 類 不 不 來 易 易 易 理 易 論 拉 里 來聯 便 理 念 論 臘 理 理論 便 論 來 行 念 論 理 不 令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參 行 參 參 來 兩 來 行 樂 見 錄 參 錄 來 參 利 參 念 歷 裡 裡 流 參 來 了 不 了 不 落 說 不 說 不 了 了 年 流 見識了 參 了 裡 了 力 路 不 行 行 了 行 更 不 來 讀 更 便 讀 行 兩 行 1 見 參 見 見 裡 樂 來 參 裡 了 來 樂 錄 來 北 立 ( ) 見 裡 見 ( ) 見 裡 不 ( ) 立 2 立 落 樂 裡 了 樂 樂 1991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年 行 年 行 暴 行 料來 暴 浪 令 暴 率 暴 數 暴 更 暴 路 不 例 見 狼 暴 浪 暴 女 若女 車 女 暴 例 樓 樂 樓 暴 暴 不 1 21 暴 不 量不 離 了 了 行 都 力 不 不 說 不 不 離 女 行 不理 說 不 度 了 了 不 不 說 說 不 不 兩 度 不 留 女 行 讀 若 裡 不 都 了 行 來 神 來 不 度 女 略 女 禮 說 不 不 度 了 略了 2 21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Th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4 5 6 clinic 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 7 8 Li-Fraumeni syndrome 9 intensive carelife support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中市93學年度第45屆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市93學年度第45屆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四十五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 國小組自然科 081526 多吃蔬果多健康?! 臺中市西區忠信國民小學 作者姓名 : 小六陳亭伃小六張競元 小六廖珮邑小六翁子庭 小六洪詩堯 小六卓東村 指導老師 : 張珮鳳 闕維正 說 利 易 便 理 葉 類 類 類 類 類 葉 類 降 不 說 聯 不 念不 勵 說 降 度 老 行 參 了 了 度 識 葉 類 類 類 類 類 數 六 1 1. 料 1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參 例 倫理 倫理 1. 倫理 說 2. 立良 路 3. 6 4. 理 路 5. 路 老 北 立 1. 識 倫理 2. 識 路 路禮 理念 說 3. 識 令 4. 理 路 不良 沈 路 5. 路 路 路 易 路 1. 流行 來 2. 連 3. 論 力 見 1. 立良 路 行 索 利 律 倫理 理 立 路禮 2. 路 3. 理 路 路 路沈 4. 路 不 路 1 路 路 識 1. 路 2. 料 量 參

More information

地方公共服務績效比較評量之探討—標竿學習策略的觀點

地方公共服務績效比較評量之探討—標竿學習策略的觀點 年 北 例 落 論 見 理論 論 論 理論 理念 理念 論 理論 論說 復 北 例 理論 北 來 流 例 年 年 來 北 北 領 理論 論說 北 領 論 年 年 列 異 類 數量 數量 數量 不 行 類 年 類 來 年 行 列 更 行 行 年 行 列 2 北 例 年 六 來 來 來 行 來 數 論 理論 理念 北 年 年 北 年立 來 歷 年 理 理 陸 落 立 理念 北 例 立 若 識 立 來 北

More information

<B8D5C5AAA5BB2E706466>

<B8D5C5AAA5BB2E706466> 5 2 LION TEL 0136 43 2882 http://hokkaido.lion-adventure.com/ 3 3 5.5 4 5 34 35 PART 1 P110 15 15 20 27 42 PART 1 43 24 44 PART 1 45 KONG P97 50 P43 PART 2 90 30 51 52 3 4 2 3 P43 3 4 56 7 2 1 57 PART

More information

易 易 麟 年 易 錄 錄 錄 錄 論 類 路 類 立 論 I 路連 理 路連 更 流 II 類 行 力 力 易 易 理 念 料 念 理 類 理 路連 念 III 行 六 論 論 來 參 料 錄 立 料 理 IV 錄 說 數 連 說 錄 料來 列 錄 料來 路 路連 路連 V 路連 路連 來 讀 列讀 列讀 VI 不 度 度 行 理 流 狀 類 路 例 不 數 類 兩 來 例 例 類 VII 料 理 類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Pure Land Buddhism January. 2016 雙 月 刊 第 18 期 民 國 105 年 1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900??indd

900??indd 900 432 中華民國一 二年七月十六日 中鋼半月刊 第九版 六月份公司業務概況 八 碳鋼產量 六九九 七 三公噸 碳 鋼銷量 七三六 九公噸 合併營收 二五 八七五 一七五千元 福利金收支統計 項 福 利 資 訊 請 參 閱 EIP 快速選 單 總務福利資訊平台 本公司福委會一 二年六月 份福利金收入及各項補助之人 數 金額統計如下表 至於各 一 二年合併累計營收 二千元 一七三 一五五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導論 料 林 藍 林 老 年 1 錄 論 論 類 料 連 連 料 料 料流 來 論 論 參 料 2 錄 悪 年 龍 車 說 料理 料 聯 連 連 聯 料 流 料 流 料 3 料 離 更 料 料 料 欄 更 料 料更 料 料 料 料 料 更 料 料 料 更 料 樂 嵐 樂 嵐 料流 4 料 了 類 料 理 便 利 不 浪 便 降 了 量 利 說 料 論 說 度 度 論 類 行 利 說 料 連 料 立 料 說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幸 福 向 前 走

幸  福  向  前  走 福 兩 北 兩 北 不 了 留 北來 北 樂 利 路 不 易 懶 不 北 北 度 年 不 北 不 老 不 不 來 連 樂 利 陸 路 冷 留 北 北 來 老 老 都 了 了 不 玲 北 來 飯 館 年 龍 來 來 劉 不 不 遼寧 劉 福 劉 連 識 老 連 北 了 料 老 老 連 老 女 藺 女 了兩年 路兩 車 裡 車 說 了 北 年 車 路兩 車 福 了 來 了 飯 裡 連 樂 了 說 了 不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家庭教育手冊父母版 The Power of Yet Youtube TED The Power of Yet Dr. Carol Dweck 04 / 05 ...52...04 PART 1... 08 PART 2...12 PART 3...14...14!...22...26 SOP...32...38...44...51 PART1 PART1 1. 2. Family Life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臨 臨 切 歷 料 料 行 立 療 不 1 論 療 不 泥 落 切 論 論 不 不 不 力 都 度 見 不 見 狀 論 療 療 理 律 靈 2 神 易 落 不 不 不易 不 力 易見 說 不 列不 落 不 易 不易 不 不 力 便 力 冷 懶 3 臨 都 療 見 論 金 行 金 不 理 都 落 不 度 不 不 異 異 理 見 療 4 參 不 不 療 療 降 理 理 說 理 力 不 力 不 切不

More information

篇名

篇名 行 - 年 年 行 立 立 料 理 / 年 立 料 理 / 年 老 老 I 行 - 年 錄...1...1...1...1...1...2...2...3 () 年...3 () 年...3 ()...4 () 不 年...4...5 ()...5 ()...6 參 論...9 論...9...10 料 參...10 錄...10 II 行 - 年 類 來 了 了 車 塞車 不 便 略了 不 碌 不

More information

C o n t e n t s 002 004 005 Part 1 概 念 NO.1 012 概 念 NO.2 014 概 念 NO.3 018 概 念 NO.4 024 概 念 NO.5 030 概 念 NO.6 033 概 念 NO.7 035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

C o n t e n t s 002 004 005 Part 1 概 念 NO.1 012 概 念 NO.2 014 概 念 NO.3 018 概 念 NO.4 024 概 念 NO.5 030 概 念 NO.6 033 概 念 NO.7 035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 C o n t e n t s 002 004 005 Part 1 概 念 NO.1 012 概 念 NO.2 014 概 念 NO.3 018 概 念 NO.4 024 概 念 NO.5 030 概 念 NO.6 033 概 念 NO.7 035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e. 1 041 Case. 2 048 Part 3 & 客 廳 PREVIEW Case. 3 05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1 壹 研究動機 一般而言 傳統大三弦琴碼的擺放位置 圖 1 大約在琴鼓下方 由下往 上三分之一的地方 約 8.5 公分 但是這種擺法 學生在初學大三弦時 左手 常伴隨著指距較大 音準較難以掌握的困擾 為解決這個技巧上的問題 必須不 斷練習將手指指距撐開 並在琴桿上做記號來加以輔助 圖 1 傳統琴碼三分之一的擺放位置 8.5 公分 目前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談龍建教授 採取將琴碼位置 往上移至 五度音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數 不 林立 裡 陸陸 便 來 了 行列 了流行 了 不 列 落 罹 率 了 來說 了 蘭 罹 率 車 肋 不 了 了 什 力量 來 陸裡 來 了 料裡 度 來 1 2 料 陸六 量來 裡 更 類 類 六 類 年 來參 裡 不 了 不 不 不 類 類 來什 說 說 年 來 類 來什 類 罹 率更 類 老 力 蘭 罹 率 不 量 類 見 來 量 類 不 來 六 裡 度裡 類 了 累 來 量 了 了 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理論 度 1 數 不 精神 更 便利 了 理 行 更 領 不 離不 都 領 例 曆 立 立 例 例 2 了 領 類更 金 來 領 了 3 數 參 數 論 數 數 年 數 領 數 六 理論 六 4 六 量 不 數 參 年 5 參 數 料 理論 良 度 料 輪廓 理 利 6 料 1. 料 力 參 數 輪廓 1. 輪廓 理 識 7 料 數量 料 數量 料 羽 輪廓 理 8 了 料 見 了 輪 廓 了

More information

Hella LED 前燈 日行燈 Hella

Hella LED 前燈 日行燈 Hella 38 2012 4 472 汽車安全的人因工程 汽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但在便利的背後, 也帶來生命財產的損失 運用人因工程可以發展有效的安全對策, 減少車禍的發生與降低其嚴重性 1885 1908 1302,000 5,000 亮不亮有關係 daytime running light, DRL Hella 1977 20082011 LED 前燈 日行燈 Hella 2012 4 472 39 40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54 2015 1 505 新興的中東呼吸症候群 冠狀病毒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忘記過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轍 2012 4 Zarqa 13 2 2012 9 WH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11 MERS 9 2

More information

壹、

壹、 瑩 來 來 理 不 行冷 度 度 冷 麗龍 來 度 不 不 度 來 度 麗龍 行 來 度 了 來 來 了 狀 異 來 度不 來 度 不 來 老 了 旅 了 度 不 殺 理 了 度 度來 度 冷 度 度 參 1 數量 數量 600ml 250c 600ml 10 600ml 10 來 600ml 10 600ml 30ml 量 60 600ml 600ml 數 600ml 理 600ml 4 600ml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福 便 理念 療 療 理 不 行 度 略 理 度 行 力行 女 勵 年 年 行 理 立 理 勞 異 理 異 療 理 療 率 理 療 類 數 理 1 參 理 年 練 療 聯 理 療 練 理 理 理 不 療 數 錄 理 車 北 理 拉 旅 旅 年度 理 理 練 北 療 療 練 理 療 練 參 療 理 行 理 離輻 2 不 年 行 落 療 力 度 療 療 降 不 療 浪 北 療 療 療 療 落 流 療 理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K 0.9K 05 () 0.9K 3.2K K 9.8K K 20.6K K 28.9K K 41K

contents K 0.9K 05 () 0.9K 3.2K K 9.8K K 20.6K K 28.9K K 41K contents 01 20 0K 0.9K 05 () 0.9K 3.2K 06 07 3.2K 9.8K 08 09 10 9.8K 20.6K 11 12 13 14 15 70801 6 06 299 1111 16 17 20.6K 28.9K 18 19 20 308 28.9K 41K 21 22 23 41K 52.5K 24 25 22 6 06 272 6988 fl jintainan@gmail.com

More information

嘉義縣政府94年度重要施政計畫

嘉義縣政府94年度重要施政計畫 年度 年度 理 年度 年 行 年度 理 年度 行 行 勵 理 練 列 理 參 行 行 來 金 率 列 度 率 理 類 療 理 理 來 列 度 令 療 行 練 行 行 練 流 料 療 理 列 行 度 不 行 論 度落 行狀 列 六 理 年 療 行 行 率 益 理 行 率 益 年度 年 理 年度 勵 列 行狀 流 理 切 理 見 理 練 類 類 類 年度 參 不 不便 令 參 練 料 理 練 料 理 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行 來 不 例 玲 論 行 玲 2002 寧 來 歷 Feinuch1988;Karp 1991;Handler1988;Hassan 1992 玲 2002:82 了 歷 歷 歷 (Hobsbawm 1987; 玲 2002:82) 論 見 略 玲 2002:82 論 里 論 玲 2002:82 David Harvey 來 邏 Harvey 理念 來 壟 力量 便 了 邏 Harvey Bourdieu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3.4_前後測試卷_答案.doc

Microsoft Word - 4.3.4_前後測試卷_答案.doc 一 分 鐘 朗 讀 測 試 指 示 時 限 : 一 分 鐘 測 驗 要 求 : 1 同 學 必 須 一 個 一 個 在 老 師 面 前 朗 讀 文 章 2 在 同 學 朗 讀 前 老 師 須 講 出 下 列 指 示 : 呢 道 有 一 篇 文 章, 請 你 一 行 一 行 咁 讀 比 我 聽 ( 同 時 從 左 至 右 順 序 指 著 第 一 行, 然 後 第 二 行 ) 你 要 喺 一 分 鐘 之

More information

2-5現代書藝創作訪談

2-5現代書藝創作訪談 2-5 了 料 立 念 理論 2-5-1 行理論 度 料 理 理念 念 行 立 兩 度切 論 理論 領 料 料 (themes) 念 理論 (a descrip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料 念 念 料 立理論 理 參 索 不 留 留 識 利 了 52 兩 念 來 2-5-2 金 2003 年 年 例 說 理念 不 兩 ( 見 2-48) 類 55X77cm 錄 律 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參 料 蘭 蘭 年 林 年 (1684 年 ) 省 數度易 年 復 北 27 量 梨 六 蓮 更 更 便利 路 林 更 年 不 林 見 年來 識 力 例 見 年 年 惡 廊 立 更 立 歷 樂 類 不 力 度 識 更 易 1 略 金 李 紐 立 六 年 北 立 不 更不 利 拉 北 更 落 年來 更 利 歷 力 契 落 契 力 紐 力 陸 路 省 來 來 路 塞 不 路 塞車 連 行 輪 金 連

More information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China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2012 01 目錄 02 報 03 04 05 18 報 21 報 28 報 35 36 37 38 39 40 報 41 年 104 2012 年報 公司資料 02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Conyers Dill & Pearman 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More information

082012 newsletter.indd

082012 newsletter.indd 1 3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7 18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24 424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色比賽 ආ г 聖 經問 答 遊戲 1. 信心之父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兩 年 見 若 見 理 見 留 若 說 年 力 易 良 令 更 勵 良 列 不 來 不 說 來 留 見 論 論 不 年 立 理 不 了 例 便 切 來 更 聯 錄 理 切 練 更 理 更 不 立 練 練 練 了 練 量 年 度 練 練 不 理 令 量降 理 更 率 不拉 更 力不 不 留 豈不樂 若 念 理 若 良 兩句 理 來 不 留 離 更 了 論 說 不 不 年 兩 練 樂 不 力 年 便 Age

More information

題目: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

題目: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 讀 更 力 蘭 立 2005 年 11 20 2 00 3 30 4F 數 力 力 來 讀 力 若 識 力 不 力 不 倫 陸 洞見 例 說 不 來 力 樂 樂 力 力 力 力 句 來了 力 例 論 來 了 了 泥 300 了 泥 來 19 了 葉 來 200 來 年 來 易 龍 不 來 力 力 識 若 識 例 倫 裡 殺 了 殺 復 不 了 六 40 不 年 索 異 什 來 來 量 離 六 六 流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陸 易 老 老 玲 1 理念 陸 陸 行 略 陸 理 論 陸 行 理 2 立 年 料 年 陸 年 陸 省 不 年 省 立 陸 陸 參 年 年 理 立 藍 陸 量 年 年 立 立 易 易 理 年 不 年 年 兩 年 女 年 易 類 兩 3 理念 勞 不 勞 不 理念 力 行 陸 領 老 理念 理 量勞 陸 不 陸 陸 陸 兩 年 陸 年 年 不 老 理念 陸 說 契 參 年 易 理念 類 不 練 若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林 98 年度 理念 說 參 年度 林 數 陸 年 -- 樂

林 98 年度 理念 說 參 年度 林 數 陸 年 -- 樂 04-8320145 17 12 13 14 15 18 35 林 98 年度 理念 說 ------------ 2 -------------3 參 -------------5 年度 -------------6 ---------------7 林 --------------7 數 --------------7 陸 年 -- 樂 ------------- -- -------------1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13033A140A15D3232A15EB3CCB0AAA6E6AC46AA6BB07C313030A67EABD73132A4EBA5F7B2C431A6B8AE78AAF8AA6BA978C170AE75B77CC4B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13033A140A15D3232A15EB3CCB0AAA6E6AC46AA6BB07C313030A67EABD73132A4EBA5F7B2C431A6B8AE78AAF8AA6BA978C170AE75B77CC4B3> 會 議 錄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100 年 度 12 月 份 第 1 次 庭 長 法 官 聯 席 會 議 會 議 日 期 :100 年 12 月 13 日 相 關 解 釋 法 條 : 司 法 院 釋 字 第 218 號 第 493 號 解 釋 財 務 會 計 準 則 公 報 第 25 號 公 司 申 請 登 記 資 本 額 查 核 辦 法 第 6 條 第 8 項 公 司 法 第 7 條 所 得

More information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CB(1)1919/04-05(05) ( ) 2. ( ) 40% 50%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在決定某人是否適當人選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變遷

第一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變遷 歷 1945 降1947 1950 1954 1958 1971 1979 1987 1996 聯省 里 復 復 1. 羅 年 領 北 2. 年 立 3. 年 降 北 行 降 禮 離 10 25 復 4. 立 行 行 令 壟 省 理 度 了 量 - 1 - 歷 不 令 不 累 年 2 27 北 路 北路 理 1. 28 行 暴 2. 亂 3. 力 行 1. 行 省 2. 3. 38 年 省 金 行

More information

戀愛世代

戀愛世代 暈 了 女 離 女 裡 糖 女 糖 來 糖 年 來 說 倫 了 來糖 不 車 來 流淚 不 1 了 淚 流 來 了 雷 來 雷 了 見 路兩 靈車 了 不 理 了 了 來 不 利 不 怒 了 不 了 淚 了 來 不 來 來 羅 女 不 利 了 羅 了 流 不 流 不 不 2 羅 羅 讀 不 兩 女 羅 羅 說 來了 說 說 歷 來 年了 略略沈 了 來 年 了 復 料 3 料不 零 了 說 不 什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歷 年 料 爲 . 陸 路. 路. 了 路 路 了 路 六 劉 拓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路 都 路 路 北 路 六 年 路 理 陸 路 年 路 年 北 隆 路 度 路 理 料 歷 來 歷 識 來 陸 路 路 年 力 車 力 車 力 年 年 林 里 路 力 列 車 路 路 路 量 路 陸 都 路 路 車 年 陸 路 路 路 落 年 論 路 車 路 兩 都 路 路 省 路 路 不 路 精 路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行 理論 Olson 行 理論 MancurOlson 1971 年 行 邏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念 理 利 便車 free rider 不 行 Olson 行 理論 了 理 理 聯 理 不 理 理論 利益 利益 力 Olson 理 利行 不 利益 立 Olson 行 不 理 利 參 不參 行 都 便車 free rider 行 行 行 理 利 不理 Olson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 ) ( ) ( ) 勞 ( ) ( ) 理 ( ) 理 ( 理 ) 六 行 ( ) ( ) 六 ( ) -1- 行 理 理 列 年度 理 理 六 行 理 理 練 理 理 錄 立 立 六 料 不 立 理 流 參 立 行 連 理 理 -2- 列 力 力 爐 力 金 六 料 列 理 錄 留 錄 列 1. 年 2. 3. 4. 5. 勞 車 年 錄 年 車 勞 車 錄 理 -3- 理 勞 錄 年 錄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8 期 民國 103 年 5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發行人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法觀人月刊 考場特刊 專業科目專欄 專業科目專欄 非訟事件法重要考點分析 編目 : 非訟事件法 非訟事件流程圖 易 兩 立 女 不 列 Q 7 理 切 17 法觀人月刊 考場特刊 專業科目專欄 理 理 論 度 力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理 不 理 論 75 年 24 說 念 考點提醒 留 理 理 兩 理 留 18 法觀人月刊 考場特刊 專業科目專欄 壹 非訟裁定之圖解與考點解析 相關考點回顧 複習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2013 年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成 績 發 放 安 排 及 最 新 資 訊 2013 年 7 月 6 日 2013 年 文 憑 試 報 考 統 計 2012 年 2013 年 報 考 人 數 73,074 82,283 學 校 考 生 71,745 71,168 自 修 生 1,329 11,115 重 考 生 人 數 :10,973 重 考 的 自 修 生 :8,836 重 考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關鍵教學--陳秀湘new.doc

Microsoft Word - 4.關鍵教學--陳秀湘new.doc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的 幾 何 意 義 嘉 義 市 國 中 輔 導 團 陳 秀 湘 壹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一 設 計 理 念 在 一 次 數 學 精 進 教 學 研 習 中, 教 授 分 享 一 句 話 : 讀 文 章 是 在 揣 摩 作 者 寫 的 意 思, 的 確, 閱 讀 一 本 小 說 一 份 報 章 雜 誌, 都 是 根 據 讀 者 自 己 所 理 解 的 意 義 來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