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勝易-念佛感應錄序文略講 - 淨宗叢書 035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念佛勝易-念佛感應錄序文略講 - 淨宗叢書 035"

Transcription

1 淨宗法師講述佛恩居士整理 念佛勝易 -- 念佛感應錄序文 略講 ( 二 一年五月講於大連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 (2010 年 1 月版本 )

2 緣起 念著 南無阿彌陀佛, 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動過? 佛法本來是最有人情味兒的, 因為佛愛眾生甚於父母愛孩子 因果的沉重 六道的恐怖令我們心急如焚, 豈不知佛的心比我們還焦急, 恨不能把十方眾生一時接到極樂世界 正因如此, 淨土法門不是要我們修到某種境界去感動阿彌陀佛 ( 就好像應聘考試, 一萬個人中只取前三名 ), 而是阿彌陀佛用他的慈悲感動我們, 讓我們稱念名號 接受救度 人人皆可稱名, 人人皆能得救 所以, 西方極樂世界對我們每個眾生都是開放的, 所謂 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 誰都知道 : 念佛能往生 但是, 一提到行持, 人們很容易把這普機普緣之教說成一機一緣之法 : 達不到一心不亂不能往生, 不斷煩惱不能往生, 不修助行不能往生, 臨終把握不住正念不能往生 緣起 一

3 二 既入佛門, 誰不想斷除煩惱? 誰不想清淨此心? 然而, 由於我們根機不堪, 這種種條件實在難以達到, 久而久之, 我們的心被吊到了半空, 往生似乎變得越來越渺茫, 一想到生死大事, 心裏就忐忑不安 無量壽經 說 信心歡喜 歡喜踴躍 歡喜信樂, 我們的念佛怎麼跟經中講的完全不同? 自性彌陀, 唯心淨土 心淨則土淨 心水渾濁, 佛月不能現前 這些引自別宗的高深理論使我們約定俗成地把 阿彌陀經 的 一心不亂 理解為止息妄念 攝心歸一的功夫境界 於是, 方便法門頓生荊棘, 易行之道翻成險徑 ( 黃念祖居士語 ) 善導大師完全站在淨土宗的立場, 集成了龍樹 天親 曇鸞 道綽的淨土理念, 糾正了諸宗行人對淨土宗的曲解, 將釋迦 彌陀二尊的本懷和盤托出 : 一切善惡凡夫皆可稱佛名號 乘佛願力 往生報土 念佛是乘佛願力, 不是做功夫 淨宗法師的開示, 完全忠實於善導大師思想, 以淨土三部經為依據, 目標專一, 不涉他宗, 深入淺出, 不尚玄妙, 樸實親切, 打動人心, 把阿彌陀佛的名號 送到每個濁世凡夫的嘴邊, 讓我們歡喜踴躍地稱念, 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往生, 真正體現淨土宗 簡單化 易行化 民眾化 的特點 ; 當年善導大師在長安城的教化風格也正是如此 為方便蓮友學習 研討, 我們把淨宗法師的開示錄音帶整理出來, 試著將初稿拿給大家傳閱 讀過的蓮友無不眼前一亮, 心裏像點了盞明燈似的, 三經教旨豁然通透, 人生大事終有依託, 從此真正開始老實念佛, 不再妄自尊大 好高騖遠 ; 不再見異思遷 搖惑不定 ; 不再尋奇覓巧 旁徵博引, 試圖用各種般若經典圓解淨土法門, 以撫慰自己那顆疑懼的心 淨業行人當中, 的確有一些尊貴的念佛人, 並不懂得很多道理, 只認定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老老實實一句佛號, 念得再多也不覺得累 -- 這可謂淨土門的上上根, 印光大師謂之 愚不可及, 很少有人比得上 但是, 像我們大多數人, 如果不把往生淨土的道理弄明白, 是沒辦法老實念佛的, 這樣念著佛就能往生嗎? 心不清淨怎麼辦? 妄念怎麼辦? 惡業怎麼辦? 緣起 三

4 四 還有臨終 那就讓我們暫時放下自己的成見, 從淨宗法師平實而生動的開示中領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宏恩吧 為便易讀易記, 我們在整理淨宗法師的開示時添加了小標目 為滿足廣大蓮友的渴求, 茲按講解先後順序及各講份量厚薄編為三冊, 另取書名, 作為 淨宗講話之一 二 三 出版, 而與法義開展的次第也剛好吻合 一 淨宗略講 內含淨宗法師二 一年大連開示四篇 : 淨土宗大意 善導大師要弘二門判略講 阿彌陀經略講 印光大師法語略講 第一篇說明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差別, 而重在淨土門 ; 第二篇說明淨土門內要門與弘願的差別, 而重在弘願 ; 第三篇是就淨土正依三經之一的 阿彌陀經 的要點所作的開示 ; 第四篇精選印光大師的法語而作講解, 說明淨土法門之所以稱為特別法門, 在於仗阿彌陀佛弘誓大願力, 而勸極生信願 二 念佛勝易 同是二 一年大連開示, 講解 念佛感應錄序言, 著 重說明念佛法門簡捷易行, 利益殊勝 三 唯說念佛 二 二年山東龍口開示, 講解 淨土宗略要文, 說明淨土三經一致的宗旨, 在於 唯說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知此, 則專修念佛萬牛莫挽, 往生淨土如握左券 佛恩二 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緣起 五

5 目錄 一 序講 念佛感應錄 一慧淨法師 三精彩論文 四 二 正講 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 七末法時代的教法 十心淨國土淨 十二愚癡造惡之輩 十四 目錄 一

6 二 彌陀本願 十七念佛最勝最易 二二名號攝盡一切功德 二五單純易行 二六淨土門菩提心 三一未必需要體驗和工夫 三一名號的自然功能 三四本極平易直截 三六本為凡夫 三七任何人都可以救度 三八自我設限 四一捨難信取易行 四三信在稱名之行中 四五 慈悲委婉表露本懷 四六信機信法 四八選擇一向專念 五 變瓦成金 五一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 五四別願中的別願 五六本願有二義 五八往生的行業 六 本願力是什麼 六一常應憶念 六三平生之機與臨終之機 六五彌陀的召喚 六八 目錄 三

7 四 二河白道喻 六九彌陀的約束 七四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名號得生 七五一向專念 七七順他意與順自意 八 方便與真實 八二雜行 八三彌陀本願之行 八五跟佛心相應 八五往生已定 八七往生決定在六字名號當中 八八往生決定在稱名一行當中 八八不要跳到海裏去 八九 正定之業 九一為什麼以稱名為本願 九二報土與化土 九五稱名本願之義 九六還愚癡生極樂 九八法然上人 一 二淨土最上根 一 三心散亂將如何 一 四兩大優點 一 七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 一 九親緣 一一三機法一體 一一六 目錄 五

8 六 往生已定 一一七自然法爾 一一八唯攝念佛 一一八名即是體 一二 唯覓念佛往生人 一二五最尊第一 一二九第四章諸佛菩薩護持念佛 一三二善導大師解釋一心不亂 一三六護念之意 一三六人中芬陀利華 一三八不請之友 一四二佛為我們償還 一四四 五種嘉譽 一四五念佛能消災延壽 一四七滅罪往生 一四八舊業與新業 一五二罪障 一五四倦念佛與勇念佛 一六 稱名當下就是懺悔 一六二護念之益 一六二不管怎樣的死緣 一六四念佛之人 一六六若不念佛 一六七第五章眾生緣深唯有彌陀 一七三 目錄 七

9 八 機法一體 一七七往生是佛的事 一七九往生功德在此 一八一怎樣得到往生功德 一八二耳目開明 一八二真正進入淨土門 一八四阿彌陀佛與我一體 一八五謗佛的嫌疑 一八七背在肩膀上 一八九臨終關懷 一九 眾生的兒子 一九一救世法王 一九二因緣法 一九三 急迫的心情 一九四唯有彌陀一佛 一九六第六章一切法門六字全收 二 一真實的利他 二 二佛法不講明天 二 三教要契機 二 四不必改口另外稱念 二 六付囑文 二一 有上小利功德 二一一取捨之義 二一一誦經之義 二一三名號功德 二一四 目錄 九

10 一 念佛功德 二一八難信之法 二三九無須思惟 二四二釋尊所得名號 二四四不得不佛 二四五如何相應 二四七念佛穩當 二四八無所不能 二五二念佛見佛 二五五但憑六字 二五七捨得 二五九薰習 二六 解脫之道 二六一 第七章現當二益即是念佛 二六三誤解 二六七觀音與彌陀 二六九身有佛光 二七 一向專稱 二七一迷信 二七三念佛免難 二七四保家仙 二八 法輪功 二八六只管念佛 二八七教育兒女 二八九簡易圓頓 二九三講閒話 二九三 目錄 一一

11 一二 念佛利益 二九四總念 三 三第八章四種感應四種救度 三 七佛感眾生應 三 七眾生感佛應 三 九根本之因 三 九四種感應 三一 四種救度 三一三逆度 三一五感恩的心 三一八佛菩薩的善巧安排 三二 不以感應為目的 三二五 第九章本書性質有三特點 三二八只要稱念 三二九鸚鵡學舌 三三四念雜念出灰暗光 三三六非靠自力工夫 三三七吃飯必飽 三四一信在行中 三四一第十章現世為多示人專一 三四三臨終與平時 三四四輪迴便是第一大災難 三四六念佛的目的 三四七百聞不如一見 三四九 目錄 一三

12 一四 第十一章本書目的勸信念佛 三五一勸人念佛 三五二知恩報德 三五六我的光明 三五八趕緊念佛 三五九 一 序講 念佛感應錄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先向大家介紹這本 念佛感應錄, 然後我們學習 念佛感應錄 的序言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幅非常慈悲 吉祥的阿彌陀佛接引像 類似 念佛感應錄 的書, 自古到今可以說很多, 念佛感應的事例太多了, 古代由於信息的傳播不夠通暢, 記載下來的, 不過是萬分之一 現代就比較方便一些了 殊勝的念佛感應, 確實能發起我們的信心, 也能使我們知道佛的慈悲 我們為什麼特別向大家推薦這本 念佛感應錄 呢? 我覺得這本感應錄的優點, 是別的感應錄裏所沒有的 第一是教理上的引導 一般的感應錄只是把事蹟記載下來, 讀的人也就讀了 一 序講念佛感應錄 一

13 二 一遍, 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對教理不明了, 甚至由於自己的知見而產生錯誤的理解 可是, 這本書就不一樣了, 編者作了一篇很好的序言, 分成十一章, 有五十多頁, 從教理方面作了詳細的引導, 把 一向專念 的道理作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和剖析, 而且, 在一些典型的事例後面, 編者很慈悲地下了按語,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把教理上的依據闡釋出來, 使得我們通過這些事蹟來體悟佛法, 這是一大優點 第二是事蹟上的分類 這本感應錄, 編者完全選取的是專念阿彌陀佛的感應事蹟, 並對這些感應事蹟進行了分門別類 比如說, 第一章是 念佛勝易, 顯示念佛殊勝容易 ; 第二章是 念佛放光 ; 第三章 念佛鬼退 ; 第四章 念佛愈病 ; 第五章 念佛免難 有現實利益, 有往生利益, 有條不紊 ; 讓人一看便知念佛萬能, 利益無邊, 所求皆應 這本書可以說不論是信佛很久的, 還是初機學佛的, 乃至社會上的一般人士, 個個愛看, 因為讀起來不難, 篇幅不長, 每篇例子也很生動, 都是很好的個 案, 加以教理的說明, 可以講太完美了 這本書流通之後, 反響很熱烈, 很受歡迎 不管任何人學念佛, 讀到這本書, 都非常歡喜 慧淨法師 先介紹這本書的編者慧淨法師 慧淨法師的名字有的蓮友比較陌生 慧淨法師是台灣人, 專依善導大師, 對善導大師思想有專門的 獨到的 精深的 系統的研究, 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善導大師思想的代言人, 在這一方面沒有人能超過慧淨法師 法師十幾年來, 淡薄名利, 清淨獨居, 投身於淨土宗教典的編譯工作, 這本書的後面列出了慧淨法師所編撰的叢書的目錄 慧淨法師本人也有很大的人格力量, 持戒嚴格, 念佛不輟, 簡樸單純, 柔軟慈悲 對於慧淨法師所編叢書, 我們怎樣讚歎也是不夠的 一 序講慧淨法師 三

14 四 慧淨法師所編纂的書, 教理上非常有系統性, 語言文字非常簡潔, 完全依據經典和祖師的教釋, 同時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 慧淨法師所編這套叢書, 可以肯定地說, 會流傳久遠, 因為紮根於彌陀的誓願, 契合於眾生的根機 精彩論文 念佛感應錄 編者序, 雖然是一篇序文, 其實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論文, 就善導大師所說的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而作細緻的闡發, 非常具體, 淋漓生動 這篇序文總共分成十一章, 前七章說明 念佛 二字, 第八章說明 感應 二字, 後三章說明 錄 之一字 教理的闡發主要在前七章, 而以第二章 超世本願唯說念佛 為核心 為源泉, 其它各章作從屬的說明 第八章是破疑 後三章交待本書目的, 勸人專修念佛 次第來說, 第一章 應機妙法唯在念佛, 首先從時 從處 從機的角度, 將念佛一法從一般萬法中突出出來, 說明念佛雙具 勝 易 的特點 為什麼念佛既勝又易, 唯一適應末法 濁世 愚惡的根機呢? 接下來第二章 超世本願唯說念佛, 因為念佛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從根源上作了教理上的深刻闡發 彌陀本願之念佛, 有什麼殊勝的功能和利益呢? 接下來第三至第七, 共五章來說明 其中第三 彌陀光明唯攝念佛 第四 諸佛菩薩護持念佛 兩章, 從念佛本身來說明, 因為念佛, 順阿彌陀佛本願, 蒙受彌陀光攝, 佛聖護持 第五 眾生緣深唯有彌陀 第六 一切法門六字全收 兩章, 對比其它佛菩薩和法門, 說明唯有彌陀與眾生緣分最深, 念佛已總收一切法門, 不必捨念佛再修他法 第七 現當二益即是念佛, 是對前四章的總結, 突出說明念佛不僅得現世種種利益, 更得當來往生成佛之大利 ; 不單單是當來往生成佛之利, 現世種種利樂也無不含在其中 ; 所以不管是為了往生, 還是為現世安樂, 都只需念佛 前面從第一至第七章, 教理的闡發已經透徹詳盡, 第八章 四種感應四種救 一 序講精彩論文 五

15 六 度, 說明念佛感應的原理, 兼破一般人可能有的疑惑 第九 本書性質有三特點 第十 現世為多示人專一 第十一 本書目的勸信念佛 三章, 點出本感應錄的特點和目的 全篇一氣呵成, 貫穿 專修念佛 二 正講 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 我們來學第一章 -- 應機妙法, 唯在念佛 先解釋標題 在佛法當中, 機和法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謂 契理契機, 一切佛法不過是機和法的關係, 如果機和法脫離了, 就成為戲論, 就不能成為真實的佛法 機 就是指眾生, 指我們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機 ; 法 就是指佛法 佛法不是獨立存在的, 佛法是為眾生而存在的, 有什麼樣的眾生, 就有什麼樣的法來相應於他, 解脫他 救度他, 所以, 這個法呢, 一定要應機, 應 就是適應 順應 法如果不應機, 我們就沒法修學 比如說, 禪宗也很好, 密宗也很好, 天臺 華嚴都很好, 可是這些不應我們的機, 這些法只能塵封在圖書館裏邊, 只能存在有學問 有智慧的人那裏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 七

16 八 應機妙法, 唯在念佛, 這是就我們這樣的根機了 或許有的人讀到這裏, 他有點不同的看法, 我們可以修別的法門哪! 那就和淨土法門不相應了, 就不是淨土法門的根機了 淨土宗特別強調從我們機的角度來擇法, 這一點提供給大家來考慮 佛法法門很多, 我們能接觸到很多書籍 錄音帶 VCD 凡夫的心理特點往往是這樣子的 : 如果講 這個法門好, 殊勝! 我就學這個, 那個殊勝! 就學那個, 往往不是從眾生的機這一邊出發的, 所以說就不太現實 佛法要有現實性, 你要把自己的機做一個瞭解, 看清自己的機, 然後選擇相應的法 比如說做生意, 各行各業都賺錢, 但是你呢, 要選擇一個自己能賺到錢的行業 我們學佛, 也要站在這個角度來考慮, 我們是什麼樣的眾生? 什麼樣的法跟我們適應? 不要好高鶩遠, 講的話很大, 做起來通通做不到, 這樣就沒有意義了, 佛法就失去價值了 序言 開頭說: 法無高下, 應機則妙 ; 藥無貴賤, 對症則良 這兩句話是大家熟悉的, 佛法法門本身並不比較其高下, 而是從現實效果和利益出發, 能順應我們的根機, 這個就是妙法 一個法門再好, 但不能順應我們的根機, 那就不是妙法 我們如果生病了, 到藥店買藥, 我們會不會這樣, 哇, 這藥是進口的, 四百塊錢一粒, 很名貴! 結果它是治偏癱的; 你是得了感冒, 你把它買回去吃了管用嗎? 如果你得了感冒, 你就買感冒的藥, 你不是從藥品價格的高低來判斷, 能夠對你的病症, 這就是一副好藥 這是說明我們不要以凡夫的知見判斷這個高 那個低, 而是從我們眾生的根機的角度出發, 以我們能不能解脫生死這個角度來判斷 底下說了 : 然, 處是娑婆, 時是末法, 機是愚惡, 我們現在所處的地點在哪裡呢? 在娑婆世界 ; 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時代呢? 叫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 九

17 一 做末法時代 ; 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呢? 是愚癡造惡之輩 擇法修行的人, 要慎重考慮這幾方面的因素 環境 地點對我們有很大的障礙性, 娑婆世界 是 堪忍世界, 是苦惱世界, 娑婆世界的眾生, 佛在經中講, 是造罪造業深重的眾生, 是被諸佛所捨棄的眾生, 悲華經 裏邊說 一千四佛所放捨者, 過去佛通通放捨了, 為什麼放捨了呢? 我們罪業太深重了 這樣的眾生, 既然是別的佛所放捨的, 依別的教法, 就不能得救了 末法時代的教法現在是末法時代, 已經不是大聖釋迦牟尼佛的正法時代了, 正法時代的行持標準, 末法眾生不能適應 印光大師在 文鈔 裏邊說 夏葛冬裘, 夏天就要 穿涼爽的單衣, 冬天就要穿暖和的棉皮大衣 你說 這件 T 恤衫很好, 是名牌的, 我很喜歡它! 到冬天你還穿著它, 那就不合時宜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嘛! 同樣, 你說 這個法很好, 是很好, 但是是正法時代所行的法, 你到末法時代再來修, 你修不來了嘛! 比如講 戒定慧三學, 這是佛法的基礎, 以戒得定, 以定發慧, 勤修戒定慧, 熄滅貪瞋癡, 然後得解脫 但是這個教法到目前就不行了, 近代弘揚戒律的弘一大師, 他的修持和名望都是很高的, 弘一大師講, 我們中國的戒, 從宋朝就斷掉了, 他說自己也不是一個完整的比丘, 他認為自己是一個 受三皈的沙彌, 沒得到清淨的戒體, 為什麼? 傳承斷了 在我們末法時代, 要選擇什麼樣的教法呢? 大集月藏經 告訴我們說: 末法時代, 億億人起行修道, 無一得者, 唯依念佛, 得度生死 所以, 站在時代的角度來判斷, 只有念佛這一法 ; 站在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來看 -- 娑婆世界煩惱強盛, 罪業深重, 沒有佛力把我們救拔出去, 怎麼可能得救? 有句俗話說 跳進黃河洗不清, 黃河的水是濁浪滔滔, 跳進去能洗得乾淨嗎? 洗來洗去還是有黃泥, 對不對? 怎樣才能洗乾淨呢? 一定要有一個人把你從黃河裏邊拽出來, 在淨水裏給你洗才能洗得乾淨 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光是一條黃河了, 是 五濁惡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末法時代的教法 一一

18 一二 世, 我們墮落在五濁惡世當中, 六根對六塵, 起心動念, 無不是染污之法, 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洗刷乾淨, 怎麼做得到呢? 從時間 處所的角度講, 我們必定要仰靠一個外力, 能把我們從娑婆世界拯拔出去, 轉生淨土, 才可以得到真正的清淨 心淨國土淨佛法裏有兩句話, 一個叫 心淨國土淨, 一個叫 國土淨心淨 聖道門修行的人以前面那一句為他的宗旨, 心清淨了, 國土就清淨了, 道理講起來雖然不錯, 事實上呢, 凡夫沒有一個人做得到, 大話好講, 大事難做 佛菩薩就不一樣, 阿彌陀佛就 心淨國土淨, 他的清淨願心莊嚴, 就形成了清淨的極樂國土, 這話是菩薩的身份才能講得出來 才能做得到, 對凡夫來講, 就不切實際 依我們淨土宗來講, 佛土淨心淨! 極樂淨土是很清淨的, 我們的心雖然 染污, 但是, 到了極樂淨土, 自然心就清淨了, 開悟了, 證無生法忍了 以我們娑婆世界來說, 我們來到大連的海洋公園, 這裏環境清淨優美, 一個星期的工作壓力當下就放鬆了很多, 就感到心地清淨了很多, 對不對呀? 凡夫就是這樣, 內心總是隨著環境而改變, 我們沒有以心轉境的力量, 只是心被境轉 心既然被境轉, 就要選擇好的境, 就是要到淨土去 你如果能做到境被心轉, 那就無所謂, 你可以在娑婆世界度眾生了, 下地獄也不要緊了, 因為你心能轉境, 地獄之火對你毫無妨礙了 可是, 我們不是這樣的根機 愚癡造惡之輩既然心被境轉, 對境界就要有所選擇, 那就從娑婆嚮往極樂, 所以 處是娑婆, 時是末法, 機是愚惡, 看清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呢? 是愚癡造惡之輩! 哎, 你們同意不同意這一點哪?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愚癡造惡之輩 一三

19 一四 講我愚癡, 講我造惡, 聽著太難聽了 有沒有人說 我不是愚惡, 我是賢善? 賢善, 也有一點啦, 比較起來, 大家在座各位能念佛 能修行 想解脫 吃素 持戒, 比大街上的人當然是賢善了! 但是, 這裏講的 愚惡, 不是依世間的善惡為標準來判斷的, 是從我們人的本性上來反思的,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 哪一個斷了貪瞋癡的煩惱呢? 沒有斷貪瞋癡的煩惱, 就具足三毒, 三毒不惡嗎? 我們起心動念不是 無不是罪 無不是業 嗎? 地藏經 明確告訴我們說 閻浮眾生, 舉心動念, 無不是罪, 我們起心動念, 都是我執 我見, 我 字當頭, 都有貪瞋癡的煩惱, 所以叫做惡 這個 惡 是本心上的, 所謂 惡眾生 造惡眾生 愚 又怎麼解釋呢? 有人說 我並不愚啊, 我讀書很聰明啊, 我很有智慧, 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從佛法的角度, 你開悟了, 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了, 那就不愚了, 不然的話, 就是兩眼一片黑, 是愚人 淨土宗對機的認識, 和其它法門相比, 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 修學聖道門, 一定要有那種大丈夫的氣概, 自己敢於承擔, 說 彼亦丈夫我亦然 腳踏毗盧佛頂而過, 很有豪情壯志, 因為聖道門, 要自我修證成佛, 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勇氣, 那聖道門你是修不來的 淨土門就不一樣了, 來到淨土門, 就很謙卑地把自己放下, 認識到自己是個愚惡的眾生, 而仰靠佛力往生淨土 所以, 印光大師講 : 愚夫愚婦之輩, 老實念佛, 往生淨土 古德還有這樣的說法 : 聖道門者, 極智慧離生死 ; 淨土門者, 還愚癡生極樂 修行聖道的人, 他的智慧開發到極點, 才能斷煩惱 離生死 但是, 學淨土宗就不是這樣子的, 還愚癡, 還愚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覺得自己很聰明, 來到這個法門, 也不是懷著那種謙恭的心, 而是依自己那種思辯的心, 這樣就不叫 還愚癡生極樂 了, 還愚癡 就是 我什麼都不懂, 什麼都不知道, 我就是依念佛而往生 這不是口上講的, 而是心中踏踏實實這樣認為 來到淨土門之內, 不要把自己的智慧誇得很高, 無量壽經 講: 無量壽佛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愚癡造惡之輩 一五

20 一六 威神功德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光明 就是智慧的意思, 諸佛的智慧尚且不及, 那你凡夫來到念佛門裏邊, 還談什麼智慧呢? 老老實實放下來好了! 所以, 認識到自己是這樣一個眾生, 而老實念佛 彌陀本願能夠相應於這樣的時代 這樣的處所 這樣的根機, 是什麼法門呢? 八萬四千法門中, 堪應此處 此時 此機之妙法, 唯有 彌陀本願, 稱名念佛 佛法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 但是能夠適應我們娑婆世界 末法 造罪眾生的, 只有一個法門, 就是彌陀本願稱名念佛 我們自己想一想, 除了這個法門之外, 還有什麼法門可以得救呢? 讓我們設 想, 現在把六字名號拿掉, 任你怎麼修行, 能解脫嗎? 是不可能解脫的 彌陀本願, 稱名念佛,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什麼呢? 就是稱念彌陀名號 一般來講, 有四種念佛 : 實相念佛 觀想念佛 觀像念佛 稱名念佛 在這四種念佛中, 有人認為稱名念佛是最低的, 觀像念佛就比較高極了, 觀想念佛更高級, 實相念佛是最高級的, 通過持名念佛達到實相念佛, 這是一般的觀點 但淨土門不是這樣子的, 稱名念佛, 靠佛力, 最容易, 是佛的本願, 觀想 觀像 實相念佛, 靠自力, 不是佛的本願 佛的本願最殊勝, 不是佛的本願就不夠殊勝 你再怎樣殊勝, 但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沒有選擇, 沒有符合佛的本願 如果不符合佛的願心, 用再怎樣 殊勝 的心想去往生, 就是自力, 就不是佛力了 自力與佛力, 怎麼可以相比呢? 若是一般的聖道修行, 共通的以勤修戒定慧 熄滅貪瞋癡 斷煩惱 證菩提作為解脫之道 ; 特別法門, 就是指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為什麼稱為特別法門? 就特別在彌陀的本願, 印光大師說 : 不可以通途法門的教理來衡量特別法門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彌陀本願 一七

21 一八 有的人雖然自認為弘揚淨土, 但是都是以通途法門的教理來衡量, 反而自誤誤人 我們學淨土的人, 一定不要把自己原來修行聖道的觀念和心態帶入淨土特別法門當中, 那樣就混淆了, 就不純淨了, 就不專一了 為什麼說唯有稱名念佛是佛本願呢? 無量壽經 說: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善導大師解釋 乃至十念 為 下至十聲, 是根據 觀經 說的 稱南無阿彌陀佛, 具足十念, 以稱佛的名號, 作為佛的本願, 因為稱名簡單容易, 如果以實相 觀想 觀像念佛作為佛的本願, 那我們就做不來, 就不能得救, 這樣, 佛的大悲就不圓滿 所以, 稱名是佛的本願 因為稱名念佛是佛的本願, 所以它最殊勝 有的蓮友說道 : 觀想念佛不也是正行嗎? 不是 觀經疏 裏邊講的觀察正行嗎? 這裏有細微的區別 觀經 一開始講定善十三觀, 定善十三觀是要在定境相應的心中, 很清晰地浮現極樂淨土的莊嚴景象, 那麼, 定善十三觀畢竟是比較困難的, 做不到怎麼辦呢? 佛接著又講散善三觀, 也就是三福九品, 有 孝 養父母 等世福, 有 具足眾戒 等戒福, 還有 發菩提心, 讀誦大乘 等行福, 這是能修散善之人所修的, 那還有的眾生連散善也修不了, 怎麼辦呢? 觀經 到第十六觀就開持名一法, 造罪造惡的眾生, 專依念佛, 往生淨土 所以, 觀經 最後只付囑持名一法 : 阿難, 汝好持是語 持是語者, 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阿難, 我講的這部 觀經 你要好好地受持, 觀經 的重點在哪裡呢? 重點在於持無量壽佛名 不是定善十三觀等 在 般舟三昧經 有一位菩薩, 觀想成就了, 觀到阿彌陀佛了, 他就問佛 : 欲生西方, 以何行法為勝? 阿彌陀佛告訴他說: 欲生西方, 當專稱我名 想到極樂淨土, 就專稱我的名號 這就從觀想念佛進入持名念佛 觀經 的次第也是這樣子的, 定散二善最後進入持名念佛, 轉定散二善的修行, 歸入彌陀本願, 這就是我們淨土宗的教理 觀想念佛也好, 觀像念佛也好, 最後通通進入持名念佛 聖道門修行的人, 他的解釋和我們淨土宗相反, 他是以持名念佛為手段, 作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彌陀本願 一九

22 二 為基礎 階梯, 慢慢進步, 達到實相念佛, 以此證悟 我們淨土法門, 是種種定善 散善, 歸入他力本願, 所以, 善導大師在 觀經疏 中解釋 觀經 汝好持是語 之付囑文時, 非常乾脆 -- 可以說這句話是整個淨土宗的核心和眼目 -- 大師解釋說 :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觀經 從一開始雖然說定善和散善兩門的利益, 定善十三定觀, 也能往生淨土, 散善三福九品, 也能回向往生淨土, 也有利益, 但是, 這兩門不是佛的本願, 如果以佛的本願為基準,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 這樣, 我們就有得救之道了 如果以實相念佛作為彌陀本願, 我們在座的各位一個也做不到, 如果做得到證悟實相, 那就是大菩薩了 ; 如果以觀想念佛 觀像念佛, 都是很難達到的 所以, 唯以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作為佛的本願, 彌陀本願, 稱名念佛 念佛最勝最易祖師云 : 念佛最勝最易, 極善最上 念佛法門最殊勝 最容易, 是善中極善 上中最上 我們一般的人, 對念佛法門的認識有所偏差, 要麼認為很殊勝 但不容易, 要麼認為雖然容易 但不殊勝 大多數人覺得 念佛當然很容易了, 三歲小孩都會念, 但是就這樣子念念佛, 也能往生嗎? 如果不再加上其它的修行也可以嗎? 他認為念佛雖然容易, 但不殊勝, 認為誦經很殊勝, 超過念佛的功德, 觀想也超勝念佛, 修別的法超過念佛, 我沒有辦法修別的, 如果有辦法, 我就修別的了, 沒辦法, 只好修念佛 ; 也有的人認為念佛雖然殊勝, 但是不容易, 念佛當然殊勝了, 可是要達到清淨心才殊勝, 要達到禪定一心不亂 工夫成片才殊勝, 不然的話, 散心稱名不殊勝 要麼許殊勝 不許容易, 要麼許容易 不許殊勝, 這都是有偏差的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念佛最勝最易 二一

23 二二 念佛法門不僅最殊勝, 而且最容易, 兩者是不能分開的, 光殊勝, 不容易, 就不叫殊勝了, 因為容易, 才叫殊勝 雖然殊勝, 但是我們做不來, 沒有利益, 就沒有推廣的價值, 就不殊勝了 比如說農民選種優良品種, 有兩個品種 : 一個品種呢, 只要撒到地裏, 不需要悉心照料, 自然就會收穫很大 ; 另一個品種, 收穫也很大, 但是必須要專門護理, 白天晚上都要照料它, 專家才能做得到, 一般的人做不到 那麼, 這兩個品種, 哪一個更是優良品種呢? 大家沒做過農民也知道, 第一種才是真正的優良品種, 種子好, 撒下去就可以豐收 念佛就是這個道理, 不但殊勝, 而且容易, 殊勝和容易在一起, 才是真正的殊勝 單是殊勝, 不容易, 就不能稱為殊勝 -- 好是很好, 但是與我們無關 ; 如果單是容易, 而不能了脫我們的生死, 這個容易有什麼意義呢? 又容易 又殊勝的法門, 就是念 南無阿彌陀佛, 人人可念, 人人可證, 人人可離生死, 善中之善無過此善 彌陀名號, 攝盡一切功德, 故最勝 ; 稱名念佛, 不論任何根機, 故最易 這整個一部書可以說就從 勝 和 易 兩方面開展念佛 如果我們懂得了念佛有 勝 和 易 這兩個功能, 自然就一向專念了 為什麼有的人除了念佛之外, 還要修別的雜行雜修呢? 就是認為念佛不殊勝, 不如誦經, 不如坐禪, 不如拜懺, 甚至把念佛作為輔助, 把別的作為主要的, 或者說 念佛是主要的, 但是還不夠, 要別的來補助, 不能體會到念佛的殊勝 如果真正知道念佛是 極善最上, 沒有超過念佛的善, 沒有比念佛更上的功德, 那你所有的時間, 都會拿來念佛了 你正要拜懺, 一想 念佛極善最上, 來念佛吧! 這個不是觀念, 是在我們心中形成一種意志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念佛最勝最易 二三

24 二四 名號攝盡一切功德 彌陀名號, 攝盡一切功德,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 已經把所有的功德都攝在裏邊 單單六字, 怎麼能攝盡一切功德呢? 這個我想通過比喻來說明, 比如說, 銀行現在都辦理信用卡, 我們辦一張卡, 儲存一百萬, 甚至一千萬, 那麼, 這小小的一張卡, 就把你的財富攝在裏邊了, 收起來是一張小卡, 但放出來可以有樓房 有汽車 阿彌陀佛的功德法財, 三明六通 無量智慧 無量慈悲等等, 通通攝在六字名號這張 卡 裏邊 又好比國家機關的大印, 它是代表權力, 它能把所有的權力攝在印章當中 同樣道理,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神力, 都攝在六字名號裏邊, 說 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威神力, 從哪裡表現呢? 就表現在六字名號當中 所以, 不可以在六字名號之外, 再去尋找佛的救度 就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單純易行 稱名念佛, 不論任何根機, 故最易 從眾生的角度講, 任何人都可以念佛, 沒有說哪一種人不能念佛, 當然, 先天聾啞的人是特例, 他雖然不能口稱, 仍然可以在心中憶念佛恩, 仍然可以知道彌陀的慈悲救度, 這也是念佛 一般來講, 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是最容易的方法, 如果念佛要達到某種功夫, 就不太容易了 繼續來看 : 淨土法門名為 易行道, 易 有二義: 即簡易 容易, 亦即單純化 易行化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聖道法門是難行道, 易行道的 易 有兩層含義 : 第一, 簡易, 簡易就是單純化, 專一不雜 ; 第二, 容易, 即易行化, 容易做得到, 這才是佛的慈悲 如果很複雜, 就不易了, 淨土法門要單純化, 不要搞複雜了 一切法門, 理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單純易行 二五

25 二六 到極處, 都是最簡單的, 真理本來如此 淨土果教法門更加是單純化 易行化, 只是我們眾生的心很複雜, 自己把它搞複雜了, 佛法哪裡複雜? 佛法一點也不複雜, 念佛也沒有複雜的, 張口就是, 張口就往生, 你不敢相信, 心裏繞了很多彎, 這樣就行嗎? -- 複雜化了 因為單純 易行, 人人都能 若必須瞭解高深微妙的理論, 則不單純 ; 單純 易行, 人人都能修學, 這才是淨土門的宗旨 如果說必須要懂得這樣那樣的教理, 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通 都要會, 那樣就不單純了, 在座的各位很多都達不到了, 我也達不到 若必須作複雜艱難的修行, 則不容易 學淨土宗, 如果還要作複雜艱難的修行, 就不能叫易行道 不單純 不容易, 就非人人都能, 亦非淨土法門, 更非彌陀本願 不是人人能做得到, 那就不能稱為淨土易行道, 更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單純化 易行化 怎麼叫單純化呢? 稱我名號, 乃至十聲 一切不談, 只說 稱我名號, 是不是單純化? 那麼, 怎麼 稱我名號 呢? 乃至十念, 容易化! 在第十八 念佛往生願 之前, 是第十七 諸佛稱讚願, 十方諸佛唯讚彌陀名號, 也是單純化, 沒有讚歎阿彌陀佛相好等等, 大家回去把 無量壽經 再翻一翻, 四十八願裏邊, 提到 聞我名號 稱我名號 的, 占了十四條願, 沒有一條願說 觀我相好 觀我法身 等等,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不是易行道啊, 所以, 觀想 觀像 實相念佛不是彌陀本願, 名號是彌陀本願 第十七願阿彌陀佛選定十方諸佛稱讚他的名號, 而不是稱讚別的, 因為名號我們能念得來, 念得來就能往生, 十方諸佛當然懂得彌陀的大悲心, 所以, 異口同音稱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這就是單純化, 這就是易行化, 這是我們淨土門的特點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單純易行 二七

26 二八 善導大師所言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即是單純化 易行化 ; 善導大師說 :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本願 到底是什麼內涵呢? 善導大師用八個字給我們解釋 :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就是本願 離開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就不是本願, 這就是單純化, 為什麼? 一向 專, 沒有第二個, 光講 一向 還不夠, 加上一個 專 字, 大師在此反覆叮嚀, 讓我們心中非常明朗, 知道往生的行體是什麼, 往生的方法是什麼, 知道怎樣去修學往生的正業, 很簡單 往往我們自己把它搞複雜, 念佛之外, 還要修別的, 複雜得不得了, 那就不是彌陀本願了, 就不是第十八願了, 那是哪一條願呢? 第十九願, 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這一願不是根本之願, 是引導聖道門修行的人, 他本來就修諸功德了, 修諸功德是求此土的證悟, 他看到自己的力量不夠, 那怎麼辦? 彌陀接引這樣的眾生說 : 那你的功德回向求往生吧 他執著自己修行的功德, 就把原來所修的功德發願回向求往生 我們專修念佛的人, 大可不必如此, 就專修念佛好 了 第十九願 修諸功德, 諸 就是多, 就不是簡單化 ; 發菩提心 那就不是易行化了, 聖道根機, 發菩提心, 那可不簡單, 眾生無邊誓願度, 這一條嘴上講得容易, 我看我們都打過蚊子了 ; 一上公共汽車擠得要命, 我看首先要找個位子 眾生無邊誓願度, 你有位子我先坐, 哎呀, 我讓過位子了, 讓也是有限度的啦 我有一次坐火車, 一開始也發了菩提心了, 車上這麼多人, 還有的人站著, 我就讓位子給人家, 自己站著, 一站站兩個小時, 腳就開始發酸了, 又堅持兩個小時, 就開始發抖了, 這時候, 把菩提心就放下了, 最好哪一個讓我坐一坐, 凡夫的菩提心確實發不起來, 比如說我們很多學佛的, 我跟人家發菩提心, 就我家老伴發不了菩提心, 他老跟我鬧矛盾, 我老是跟他吵嘴 連家裏的人都不能發菩提心度他, 那就扯遠了 這不是口上的話, 這個就難行了 淨土門菩提心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淨土門菩提心 二九

27 三 淨土門的菩提心, 就是願往生心, 我現在什麼都做不了, 但是就要到淨土去成佛, 能成佛, 就能度眾生, 這就是菩提心了, 這叫他力菩提心, 仰仗佛的力量, 我們可以發起來, 要靠自己, 發不起來 未必需要體驗和工夫未必要三心的體悟, 也不需一心的工夫 三心 就是信心的意思, 在 無量壽經 裏邊, 叫做 至心 信樂 欲生, 在 觀無量壽經 裏邊, 叫做 至誠心 深心 回向發願心 有的人就講了 : 觀經 說, 具三心者, 必得往生, 什麼叫至誠心? 什麼叫深心? 什麼叫回向發願心? 我沒有體驗哪! 善導大師的教典告訴我們: 未必需要 有這個體驗, 念佛能往生 ; 沒有這個體驗, 念佛也往生! 這就是寬廣無邊的本願 有的人就把它講得很狹小, 你念佛, 沒有信心的體驗, 沒有聽到阿彌陀佛 九雷灌頂的呼喚, 沒有那個體驗, 那你念佛不能往生 沒有這個道理 善導大師說 一向專稱, 這就是本願, 一向專稱就能往生, 不需要某種特定的體驗 又有人說了 : 體驗沒有可以, 最起碼需要一點工夫吧 工夫 就是 禪定一心不亂 工夫成片 事一心 理一心 等等, 善導大師的教導裏邊, 沒有這樣的話, 而是 一向專稱, 未必需要 一心不亂 的工夫, 當然, 你有工夫, 很值得讚歎, 念佛的人, 能夠常行念佛, 心比較清淨, 煩惱比較少, 他如果能夠懂得彌陀的誓願, 那就更好了! 不斷念佛, 確實能夠消除我們的煩惱 有的人講了 : 念佛往生固然是沒有問題, 但是也希望今生的日子過得好一些 那也只有專念彌陀名號 慧淨法師在這裏講的話, 我把它讀出來, 往往有時候把句子讀破了 從整體來講, 每句話都是非常關鍵的, 都是根據經教和祖釋, 破斥我們的一些不正確的想法, 引導進入正確的念佛 比如說上面的例子, 我們疑惑 我雖然念佛, 如果沒有信心的體驗, 能往生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淨土門菩提心 三一

28 三二 嗎? 法師在此明確地告訴我們: 一向專稱就能往生, 並不需要信心的體驗 同理, 又有人疑惑說 : 雖然念佛, 沒有工夫, 能夠往生嗎? 只要不違背 一向專稱 的宗旨, 決定往生! 也並不一定需要這樣的工夫 我們的眼光不要停留在體驗 工夫 心情 感應 感受 不是停留在這些方面, 是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必然往生 名號的自然功能因為願生極樂而專念彌陀, 自有彌陀本願力的運作, 使稱念者, 現世常得安穩利樂, 臨終往生極樂報土 人人都能, 而且功德平等 我們願生極樂淨土, 專念彌陀名號, 自然有彌陀的力量在裏邊, 剛才說了, 彌陀的力量從哪裡體現出來呢? 它不是一個空洞的 沒法接觸的東西, 如果我們 沒法接觸彌陀的願力的話, 那永遠也沾不上邊了 像父母都很慈愛子女, 他們的愛固然在心裏邊, 還要通過有形的東西表達出來 : 孩子餓了, 母親就做碗飯給他吃, 如果沒有這碗飯, 母親的慈悲怎麼傳達給他呢? 挨餓的孩子又怎麼能飽呢? 所以, 母親的愛心, 通過這碗飯, 讓挨餓的孩子吃飽 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心, 怎麼體現出來呢? 通過兆載永劫的修行, 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六個字, 讓我們凡夫眾生稱念, 就可以往生 這六個字, 本身就有這個力量 你不念, 那沒辦法 ; 只要稱念它, 自然有名號的作用牽隨我們去往生, 這是名號的自然功能 我們也說到這樣的比喻 : 喝水, 自然就能解渴 ; 吃飯, 自然就能飽肚子 ; 念佛, 自然就能往生, 這個是自然的 無量壽經 多處提到 自然, 自然之所牽, 自然中自然相, 一點不造作 這是彌陀願力的自然 那我們凡夫呢? 凡夫是業力的自然, 如果不念佛, 自然墮落! 也是很自然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名號的自然功能 三三

29 三四 的, 不勉強的, 你想不墮落也不行 那麼, 念佛呢, 是願力的自然, 有阿彌陀佛本願力的運作, 現世常得安穩利樂, 臨終往生極樂淨土 剛才有一位居士問 : 他這幾年, 每天晚上都做噩夢, 怎麼辦? 你只要念佛, 沒有任何問題, 現世常得安穩利樂, 所謂 夜夢吉祥 消災免難 增福延壽 等, 這個是自然的, 不需要你去求的, 不祈 不求之間, 自然得到, 沒有比這更好的 ; 臨終呢, 臨終自然往生報土, 都是自然的 道理就在於彌陀名號本身具有這樣的功德, 在薰染我們的心, 使得我們趨向佛的光明 本極平易直截 淨土法門本極平易直截, 若人人都需瞭解繁瑣的宗學, 或需體驗信心的一念, 便抹煞了淨土門易行疾至的勝易功能, 也埋沒了彌陀佛大悲為凡的基本原則, 直將普機普緣之教, 反成一機一緣之法 淨土法門本來極其平常 極其容易 極其直截, 平常就不玄妙, 如果淨土法門講得很玄妙, 那這個人講的就不是淨土法 ; 如果把淨土法門講的很難, 那也是不懂得淨土法, 直截 就是不拐彎 或者說 如果沒有信心開發的一念 無量壽經 說到 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 即得往生 有的人就在這裏產生一種執著, 我怎麼樣才能有信心歡喜的一念呢? 他就在懷疑了 在這裏, 慧淨法師說得很清楚 : 如果一定要這樣, 便抹殺了淨土法門易行 快速的勝易功能, 也埋沒了阿彌陀佛本為凡夫的基本原則 本為凡夫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本為凡夫 三五

30 三六 阿彌陀佛的大悲心是為了凡夫的, 所以, 祖師講 : 本為凡夫, 兼為聖人 本來為了凡夫眾生, 附帶地為了聖人, 阿羅漢 菩薩也到淨土去, 他們是附帶照顧的對象, 凡夫是根本 主要的對象 為什麼呢? 因為菩薩 阿羅漢已經離開生死了, 他們不到淨土去, 也沒有多大的妨礙, 他們去淨土, 就更加快速成就, 這個意思 我們凡夫就不一樣, 我們在這裏輪迴流轉, 當然主要是為我們了 像我的老家就經常發生水災, 有的人家裏就被沖得一貧如洗, 有的人家裏還完好無損, 那麼, 如果有一位大富長者來佈施的話, 你說先佈施誰呢? 他當然佈施那些一貧如洗的人, 對不對? 因為他們已經一無所有了嘛 所以, 大富長者本來就是為了窮人而來的, 附帶地, 其它人也需要, 也佈施一點 彌陀的大悲也是這樣子的, 本為凡夫, 兼為聖人, 淨土法門就是這個特點 任何人都可以救度 那麼, 凡夫裏邊, 有善凡夫, 有惡凡夫, 彌陀的心則偏重於無善造罪之人 ; 惡凡夫裏邊, 有平生之人, 有臨終之人, 那彌陀的悲心, 更傾向於臨終之人 這個臨終之人, 在此千鈞一髮的時刻, 如果此時不能獲救, 一氣不來, 當下直落地獄之底, 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 就要展現他大悲的救度 觀經 下輩三品就從這個角度說明阿彌陀佛慈悲的對象, 是選擇一生造惡的臨終之機, 來顯示任何人都不會遺漏的救度, 用此特例來說明任何人都可以救度 如果是選擇一個平常的人, 那有人還懷疑了 : 他平時很用功的, 我不如他, 臨終來不及, 怎麼辦呢? 他一輩子念佛, 當然能往生, 臨終念一聲 十聲的人, 能不能往生? 觀經 以這個特例, 說明任何人念佛都可以往生 如果我們埋沒了阿彌陀佛普機普緣的大悲原則 -- 什麼叫普機普緣? 任何根機 任何因緣! 任何根機 任何因緣, 念佛通通可以往生, 這個叫 十方眾生, 第十八願說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本願是普機普緣之教 ; 善導大師的解釋也是普機普緣之教,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任何人都可以念,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任何人都可以救度 三七

31 三八 又解釋說 上盡一形, 下至十聲 一聲, 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了, 多到一輩子念佛, 也在之內, 少到臨死才聞到這個法門, 一聲十聲念佛, 也在這之內, 所以是普機普緣之教, 任何人都可以得救 如果說一定要達到工夫成片, 一定要達到一念的信心體驗, 一定要如何如何修行才能往生, 那只有少數人可以得救, 更有甚者, 以某一個人為標準, 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得救, 哪樣的人呢? 臨終沒有病苦, 意不顛倒, 正念分明, 在這個因緣下, 才可以得救, 那就變成一機一緣了, 就是單獨的機了, 不是 普機 了, 那不是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的誓願說 十方眾生, 十方眾生包括平生之機, 也包括臨終之機 ; 臨終之人包括正念分明 如入禪定之機, 也包括苦逼惶恐之機 法鼓經 說 : 眾生臨終的時候, 惶恐得不得了, 不能念佛, 口中稱不出來了, 他心裏知道有佛, 有求往生的想法, 就往生了 就這麼簡單, 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 所以, 我們跟別人談淨土法門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 不能以自己為標準, 也 不能以某一種人為標準 比如說我們每天念三萬, 如果以你三萬為標準的話, 不足三萬的人就絕了希望了 我們自己固然可以念三萬五萬, 但是, 我們宣說淨土法門, 總要順佛本願, 突顯彌陀的慈悲, 彌陀的慈悲是不論稱念多少, 仰仗佛的誓願, 決定往生 有人一天三萬, 有人一萬, 有人幾千 總之, 依各人的根機, 沒有一定 彌陀的誓願是普機普緣之教, 任何眾生, 出家的 在家的 工作忙的 工作閑的 年老的 年輕的 有智慧 無智慧 會讀經 不會讀經, 通通可以得救, 但以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自我設限如此誤解曲解, 自我設限, 則得救者寡, 往生者稀, 致使釋尊嘆言 易往而無人 把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誤解了, 認為一定要達到念佛的工夫 信心的體驗才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自我設限 三九

32 四 能往生, 這就誤解了 誤解 曲解以後, 就自我設限, 自己給自己設定一個標準, 彌陀的本願沒有給你設定標準, 十方眾生, 十方眾生 怎麼設定標準呢? 你設定說 一天一萬, 那一萬以下太多了 ; 你設定說 要出家, 那在家的太多了 十方眾生, 一個不漏, 就沒有標準了, 沒有界限了, 如果講界限 講標準, 有一條, 專修念佛! 專修念佛雖然講是標準, 其實也沒有標準, 因為並沒有講多少遍數 如果我們設定一個界限, 那好了, 就把普機普緣之教, 反成一機一緣之法了, 所以, 能得到彌陀救度的人就很稀少了, 致使釋迦牟尼佛在 無量壽經 裏感嘆說 : 其國不逆違, 自然之所牽, 昇道無窮極, 易往而無人 極樂世界毫無障礙, 沒有違背, 一旦稱念彌陀名號, 就像萬水歸海一樣, 自然牽隨, 超越至無上涅槃之道, 沒有邊限, 淨土涅槃界很容易往生 ( 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講的, 阿彌陀佛的誓願親口保證的 ), 但是後面 而無人 三個字, 讓我們覺得釋迦牟尼佛的心很悲嘆 各位, 我們是願意做 易往, 還是做 而無人 呢? 你要是落到後面三個字, 那就慘了 那麼, 為什麼說這麼容易往生, 反而 無人 呢? 不是說沒有一個往生, 意思是說反而很難了, 容易往生, 結果沒有幾個人往生, 當然, 絕對數很多了, 相對數卻很少, 為什麼呢? 對彌陀本願誤解曲解 自我設限 阿彌陀佛本願廣大無邊際 究竟如虛空, 任何人都可以得救, 任何人都可以往生 我們自己設一個標準 : 如果不這樣, 就不能往生 那好了, 自己往後退, 易往而無人, 變成 無人 了 ; 如果勇往直前 賈勇先登 當仁不讓, 彌陀說 我要救你, 決定往生, 好, 我讓你救, 決定往生! 信心念佛, 永不退轉, 那自然就 易往 啊! 雜行雜修的人, 就成為 而無人 那一方面, 他為什麼雜行雜修? 自我設限, 我專念名號肯定還不夠, 一定還要如何如何, 才能往生 自己設了一個標準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自我設限 四一

33 四二 捨難信取易行淨土門名之為 易行道, 解釋為 易行難信, 而捨難取易, 此即是易行道之所以為易 這段話很精彩 淨土法門的根本特色就是易行道, 解釋為 易行難信, 有的人講 難信之法, 很難嘛, 哪那麼容易啊! 被這個 難 字擋住了, 一難到底, 難到後來往生無份 這裏的 難信 是解釋 修飾 易行 的, 易行 就是容易往生, 容易到什麼程度呢? 容易到難以相信的程度, 就這麼容易! 我們眾生從哪個角度進入呢? 如果老是抱著 難信 的話, 就很難進入淨土門了 所以, 慧淨法師在這裏說 捨難取易, 難信 這一方面, 我們不多去考慮它, 我們取 易行 這一方面, 這才是易行道 易行道就是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不管怎樣, 念佛很容易吧! 其實, 難信 也並不難信, 是就我們眾生這邊的邪見 執著而講 難信 比如說, 我說 : 這是茶杯 相信嗎? 大家都相信, 對不對? 在家人 出家人都相信, 這有什麼難的? 那你自己不相信, 師父, 這怎麼是茶杯? 我就沒法給你解這個彎了, 實在沒辦法了 阿彌陀佛說 念佛就往生, 相信就相信, 這有什麼難的呢? 阿彌陀佛是真語者 實語者, 他發的誓願怎麼會虛假呢? 稱念我名號, 必然往生, 你當下相信, 就相信了, 你自己在那裏拐一個彎, 怎麼這樣就能往生? 那就沒辦法了 所以, 就眾生的執著而講 難信 比如說有兩個人, 一個經常騙人, 另一個從不說假話, 你說這兩個人, 哪一個人講話我們更容易相信呢? 肯定那個誠實的人講話我們更容易相信, 對不對? 因為他總是講誠實的話 絕對真語實語的就是佛了, 佛講的話, 你幹嘛不能相信? 很容易相信啊! 這是佛講的, 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佛講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你不往生, 我不成佛, 抱定這一句, 就很容易相信了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捨難信取易行 四三

34 四四 淨土法門有捨和取, 捨難而取易, 捨掉難信, 而取易行 信在稱名之行中因此, 但能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信在其中矣 只要能夠一向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所謂的信就在當中了 不需要在六字名號之外 ( 也不可能在六字名號之外 ) 在稱名念佛之外再尋找信心 所以, 信心的內涵就是六字名號, 信心的對象也是 南無阿彌陀佛 信是信什麼呢? 就是信彌陀的本願 眾生稱念, 必定往生 慈悲委婉表露本懷 是故, 觀經 雖說定善散善 三福九品 信機信法等, 然而, 最後流通之付囑, 則唯取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流通於遐代 善導大師把善分成兩種, 一個叫定善, 一個叫散善 什麼叫定善呢? 息慮凝心 ; 什麼叫散善呢? 廢惡修善 定善就是在禪定當中, 祛除妄念 有很多人念佛, 只是為了想克服妄想, 那就是修定善, 其實不在念佛, 在修定善 ; 散善是什麼意思? 沒有修禪定, 散心行佈施 朝山等等 定善跟散善比呢, 定善殊勝 觀經 前面先講定善十三觀, 定善講完之後, 講散善, 散善講完之後, 講稱名, 這個好像是逐漸降級了, 實際上, 我們通過這個過程, 慢慢體會到自己 : 定善, 修不了 ; 散善, 也修不了 ; 直到最後念佛, 才悟入了佛的本願, 這個法門, 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才是釋迦牟尼佛的本心 釋迦牟尼佛講這部 觀經, 可以說非常慈悲, 非常委婉, 他知道我們的心不能直接接受大法, 就繞了很多彎, 先給我們講定善, 然後講散善, 到最後把本懷表露出來 : 阿難, 汝好持是語, 持是語者, 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 凡夫的心就很難接受阿彌陀佛本願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慈悲委婉表露本懷 四五

35 四六 三福九品, 三福包括世福 戒福 行福, 九品就是三福的展開 信機信法 出現在 觀經疏 的 三心釋 之 深心釋 當中 信機信法 信機 就是相信自己的根機, 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機呢? 不是相信自己是個能修行的人, 不是相信自己是個善人, 不是相信自己是個有辦法解脫的人, 一者決定深信,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曠劫以來, 常沒常流轉, 無有出離之緣 如果有這樣機的深信, 跟淨土法門就很相應了 決定深信 是什麼意思呢? 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如果不是事實, 怎麼能決定呢? 又怎麼能深信呢? 深信 的 深 不是深淺的深, 是對事實的認定 我們哪一個自己不是罪惡生死凡夫啊? 這一點是很自然的事情啊 過去無量生以來, 直到今天, 沒有出離過 ; 向未來看, 沒有辦法解脫 信機 是相信自己沒有力量, 不是相信自己有力量 學習淨土法門, 如果相信自己 哎, 我修行得好, 一定可以往生! 那你跟善導大師講得不一樣, 你沒有信機 信自己沒有力量, 就把自己的心空掉了, 徹底把自力觀念拋棄掉了 就像杯子一樣, 裏面裝滿污水, 那就不能把甘露裝進來了, 因為那裏還有毒素, 只有把杯子裏的毒素全部倒掉了, 甘露才能倒得進來呀 我們只有把自力 我執的心徹底拋棄掉, 阿彌陀佛的他力光明才可以進來呀! 所以, 信機就是 打得妄想死, 救得法身活, 讓自己不起一絲一毫認為自己能修行 很賢善 可以解脫的妄念, 知道自己是死定的凡夫 ; 如果認為 我念佛念得好, 修行有感應, 我會讀經, 我會拜懺, 會這樣, 會那樣, 所以我能往生, 那就非常危險了, 你不是靠佛的願力, 你靠你自己 你沒有信機, 沒有信機, 就不可能信法 信法 就是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 二者決定深信, 彼阿彌陀如來四十八願, 攝受眾生 ; 無疑無慮, 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 你不要懷疑, 不要顧慮, 懷疑什麼呢? 像我這樣的眾生, 念佛果然能往生嗎? 顧慮什麼呢? 哎呀, 我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信機信法 四七

36 四八 沒達到清淨心, 功德做得也不多, 恐怕不能往生吧! 善導大師對你說: 無疑無慮, 定得往生! 選擇一向專念好了, 觀經 雖然講得這麼多, 定善散善 信機信法, 講這麼多, 太廣泛了, 我們怎麼把握重點呢? 到了 觀經 的結尾, 最後流通之付囑, 付囑 是什麼意思呢? 釋迦牟尼佛把這部經講到最後, 做一個總結, 把他的心要交待給聽法的眾生 觀經 前面講了很多, 到最後付囑給阿難 給我們罪惡眾生, 講什麼? 唯取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定善也不付囑了, 散善也不付囑了, 什麼意思呢? 就像 金剛經 所講的, 過河的時候乘船, 已經過了河, 則應捨掉船 如果過了河還捨不得船筏, 把它背在肩膀上, 那就很愚癡了 觀經 通過定善 散善, 讓我們進入一向專念彌陀名號, 所以, 進入到一向專念之後, 觀想 觀像 三福 九品就捨掉了, 不再談了, 專談 一向專念彌陀名號, 流通於遐代, 遐 是遙遠的意思, 一直流通到我們今天這個時代, 一直到未來法滅的時代 正因稱名易故, 人人都能 ; 功德勝故, 直至佛果 定善散善之功德, 圓攝無餘 ; 信機信法之功能, 巧在其中 為什麼付囑稱名 不付囑定善 散善呢? 因為稱名是佛的本願, 稱名容易, 如果最後總結 觀經, 要修定觀, 那我們 觀經 不用看了, 這也和 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的本願不一致 念佛一法, 不光人人都能做到, 而且功德殊勝, 可以直達佛果, 所以釋迦牟尼佛才付囑 修定善有很多功德, 修散善也有很多功德 但是, 如果我們專念佛的名號, 定善 散善的功德都在裏邊 ; 信機信法, 也都在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名號裏邊, 也不要另外去談了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選擇一向專念 四九

37 五 變瓦成金 慈愍大師云 : 彼佛因中立弘誓, 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這八句話是很尊貴的, 很能說明阿彌陀佛的誓願 慈愍大師是弘揚淨土的一位大德, 他這八句, 就是解釋阿彌陀佛的本願 彼佛因中立弘誓, 彼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的時候, 叫做法藏菩薩, 他建立了宏偉廣大的誓願 ; 聞名念我總迎來, 聞到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 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的人, 我會一個不漏地把他們迎接到我的淨土來 ;( 這樣的 總迎來 是否有所選擇? 我們凡夫的心就會區別, 所以, 底下四句來解釋 十方眾生 的意思 ) 不簡貧窮將富貴, 阿彌陀佛的誓願, 並不是扶持富貴的人 捨棄貧窮的人 ; 不簡下智與高才, 也不分別對待智慧下劣的愚人和智慧很高的賢善 ;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也平等對待廣學多聞 清淨持戒的人和罪業深厚 破毀戒律的人 ; 但使回心多念佛, 不管是行善 造罪 多聞 寡聞 持戒 破戒, 都要多念佛, 要回到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個宗旨上來 ; 能令瓦礫變成金, 能使石頭瓦塊變成金子, 瓦礫 就是我們凡夫, 金子 就是佛, 善人也好, 惡人也好, 下智也好, 高才也好, 都是凡夫, 都是瓦礫, 都不是金子, 雖然是瓦礫, 如果念佛, 都可以變瓦成金, 可以轉凡為聖, 可以使得凡夫成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令 是 使 的意思, 名號使得我們變成佛, 不是我們自己有這個力量 二 正講第一章應機妙法唯在念佛變瓦成金 五一

38 五二 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 諸佛有總別之願, 總 者, 四弘誓願, 別 者, 如釋迦佛五百大願, 藥師佛十二上願, 彌陀佛四十八殊勝大願 先解釋願, 一切菩薩成佛, 都要發殊勝的大願, 總願是大家共同要發的, 所謂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 還有別願, 別願是區別於其它的佛菩薩 獨自所發的誓願, 釋迦佛有五百大願, 願在穢土度眾生, 藥師經 記載, 藥師佛有十二上願,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 這都稱為別願 然今彌陀別願, 超過諸佛別願, 故 大經 言 我建超世願, 又言 發願逾諸佛 故彌陀別願名 超世別願, 亦名 別意弘願 阿彌陀佛的別願, 超過其它一切佛的別願, 所以稱為 超世別願, 無量壽經 言 :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阿彌陀佛的名號被十方諸佛讚揚, 是因為他的誓願超越了十方諸佛, 為何超越十方諸佛呢? 因為以十方諸佛通途教法不能得救的眾生, 阿彌陀佛一佛能夠救得起來, 所以誓願超越十方諸佛, 發願逾諸佛,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彌陀別願叫做 超世別願, 又叫 別意弘願, 別意 就是特別的意味, 不同於通途法門, 印光大師把一切佛法分成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 其根據就是 別意弘願, 別 是特別 通途法門是修行戒定慧解脫生死, 但是彌陀的本願, 凡夫眾生雖然沒有戒定慧的修學, 也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誓願 稱念彌陀的名號到淨土去, 這是 別意 別意弘願 這四個字出自於善導大師的 觀經疏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 五三

39 五四 別願中的別願彌陀別願亙通四十八願, 別局第十八願, 故第十八願釋尊名為 本願, 祖師讚為 王本願 本願王 四十八願都稱為彌陀別願, 但是, 第十八願是別願中的別願, 比如說, 第一願 國無惡道願, 在諸佛的誓願裏邊也有, 乃至第二願 第三願, 別的淨土也都有, 不見得特別超勝的地方, 唯獨這第十八大願 十方眾生,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是十方諸佛別願當中所沒有的, 所以, 四十八願之所以稱為 超世弘願 別意弘願, 就是特別在第十八願 其它的諸佛淨土也有微妙莊嚴的景象, 但是我們凡夫往生無份, 而阿彌陀佛的殊勝淨土, 是凡夫但以稱名便可往生的, 這就是特別不共的地方, 所以, 別局第十八願 釋迦牟尼佛在 無量壽經 中, 有四句偈子說明第十八願 :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這四句偈子叫做 本願成就偈, 它 是解釋第十八願的 其佛本願力, 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力量 ; 聞名欲往生, 使得我們十方眾生聽聞到他的名號, 發起願往生的心 ; 我們能夠聞名, 能夠願意往生淨土, 力量的來源在哪裡呢? 就是本願力, 本願力是最初的原動力, 在我們眾生身上落實下來, 就是聞到了佛的名號, 而願意往生淨土, 有本願力的作用, 十方諸佛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 勸導我們去往生, 我們都聽聞到, 願意去往生 ; 皆悉到彼國, 皆悉 就是百分之百, 一百個人聞名號 願往生, 就一百個往生, 萬不漏一 ; 自致不退轉, 自自然然得致不退轉 這就是第十八願稱為本願的根據 來源 自古以來, 第十八願稱為 王本願 本願王, 其它的願就屬於從屬的地位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別願中的別願 五五

40 五六 本願有二義本願有二義 : 因本 : 對果末, 因位之誓願, 即四十八願每願皆是本願 根本 : 對枝末, 眾多誓願中之根本誓願 四十八願中, 唯有第十八願是根本主要之誓願 本願有兩重含義, 一是 因本, 對果末, 因 是和 果 相對的, 本 是和 末 相對的, 因地發願, 才有佛果, 所以, 對於佛果而言, 因地的誓願稱為本願 這樣來講, 四十八願通通叫做本願 不過, 淨土宗大多所講的本願, 不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是從另外一個方面, 就是 根本, 根本 與 枝末 相對應, 就像一棵樹一樣, 有了根本, 自然會生長枝葉花果, 根本如果斷了, 枝葉花果就枯萎了 四十八大願並不是平鋪羅列, 第十八願是根本 主要的誓願, 因此稱為本願 當然, 第十八願不能脫離其它四十七條願單獨存在, 其它四十七條 願是引導進入第十八願 念佛往生 的 比如說, 三峽移民工程, 政府要建城鎮 村莊 道路 學校 郵局 商店等等, 那麼, 建這些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 是把三峽庫區的人民移到這裏來居住, 為了移民的需要而建設所有的設施 極樂淨土也一樣, 為了把我們娑婆國土的苦惱眾生救度到淨土去, 而有 國無惡道願 不更惡道願 悉皆金色願 等等, 目的在此, 如果沒有眾生的往生, 其它四十七條願就沒有意義, 所以, 第十八願稱為本願 彌陀誓願雖有四十八, 唯以第十八願為王本願, 此本願之王 唯說念佛 如果四十八願都稱為本願, 第十八願就是本願中之王, 此本願之王 唯說念佛, 唯 是唯一, 只說了念佛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本願有二義 五七

41 五八 往生的行業第十八願言 : 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裏只取了四句, 是要突出說明它的行業, 第十八願全文說 :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至心 信樂 欲生 是一個信仰的意識, 貫穿在 乃至十念 的念佛當中 這裏是它的行體, 以區別於其它法門 淨土法門往生的行業就是念佛 而第十八願成就偈言 :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天親菩薩闡釋此偈之意, 而於 往生論 言 :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觀 就是觀知 了知, 通過聽聞, 領納在心中 觀佛本願力, 了知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力量 ; 遇無空過者, 但能遇到彌陀的本願力, 沒有一個空過的 本願力是什麼想問問大家, 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是什麼? 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就是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名號, 願以成力, 力以就願 就好像一個發明家, 他想建造一艘船, 他有這樣的願心, 但如果不把船建造出來, 那麼就是空願了, 當他通過設計 施工, 把船建造出來, 這艘船就是他願心的體現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本願力是什麼 五九

42 六 同樣的道理, 一個人想讀大學 讀博士, 他有這樣的願, 通過十年寒窗, 乃至二十年, 得到了博士學位, 他的願心的體現, 就在這本博士學位證書當中 阿彌陀佛本願的體現, 是通過兆載永劫的修行, 而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不可思議功德的六字名號, 所以, 本願力並不是空洞的 虛幻的 沒法把握的, 而是可以讓我們聽聞 稱念的 南無阿彌陀佛 六個字 遇無空過者, 遇到了 南無阿彌陀佛, 就沒有空過的 什麼叫遇到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名號呢? 知道六字名號可以救度我, 而專修念佛, 這叫 遇, 不然就擦肩而過, 見如不見, 聞如不聞 有的人也聽到 南無阿彌陀佛, 然後去修別的行法了, 那就是擦肩而過了 ;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這句 南無阿彌陀佛 能讓我們快速滿足一切功德大寶, 一聲稱名之處, 獲得無上功德, 這當然是指遇到彌陀本願力的人 ; 你沒遇到, 你心裏不相信, 你懷疑, 你拒絕, 然後你雜行雜修, 遇到等於沒遇到 常應憶念龍樹菩薩據此第十八願及成就偈之意, 而於 易行品 言 :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 若人念我, 稱名自歸 ; 即入必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是故常應憶念 龍樹菩薩根據第十八願以及第十八願成就偈, 在 易行品 中指出 :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這樣子的 : 如果有人憶念我, 信受我的救度, 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歸投我的救度, 當下必定往生不退轉, 得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應當時常憶念佛的名號 為什麼 常應憶念 呢? 是因為彌陀名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 不是說我先常念名號, 才得到這樣的功德, 而是名號本身就有這樣 稱名自歸 即入必定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常應憶念 六一

43 六二 的作用, 所以, 我們就很喜歡念 龍樹菩薩另外一個偈子是這樣說的 : 人能念是佛, 無量力功德, 即時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 如果有眾生憶念這尊佛, 可以得到本願力的無上功德, 當下進入必定往生 不退轉的位子, 所以我經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是名號本身有這樣救度的功能和作用 故知 乃至十念 即是 稱名自歸 常應憶念, 從龍樹菩薩對第十八願的解釋來看, 乃至十念 就是 稱名自歸, 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 內心歸憑彌陀的救度, 又是 常應憶念, 不是說今天念 明天不念, 善導大師所謂 相續念佛 亦即是 上盡一行 下至十聲一聲一念 之念佛 常應憶念 又怎麼解釋呢? 善導大師解釋說 : 多到一輩子的念佛 平生之機與臨終之機作為念佛人, 活在這世上, 我們的生命就是念佛的生命, 上盡一形, 這一輩子是過念佛的生活, 是過一種願生極樂的生活, 我們的身體雖然在娑婆界, 但是我們的心已經飛向了極樂淨土, 那自然是心心念念憶念阿彌陀佛, 這是指平生之機, 早早就遇到了念佛的法門 ; 還有的眾生, 是到臨終之時, 才遇到了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的法門, 那就成為 下至十聲一聲一念, 所以, 依我們在座的各位來講, 不是 十聲一聲 這樣的根機, 而我們是 上盡一形 的根機, 什麼意思呢? 因為我們並不是臨終才遇到 南無阿彌陀佛 念十聲一聲往生的人, 我們是平生遇到 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一生念佛的眾生, 以這樣的身份而得救 如果誤解說 十聲一聲 就得救了, 平時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號, 聽到了念佛的法門, 也不念佛, 等待臨終去念十句一句, 那就不是彌陀的本願, 不符合 上盡一形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平生之機與臨終之機 六三

44 六四 下至十聲一聲 其實也是 上盡一形, 為什麼呢? 他的壽命只有這麼長了, 他只能念十句佛了, 當下就命終了, 當然也是一輩子念佛了 總而言之,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說 : 一發心以後, 誓畢此生, 無有退轉, 唯以淨土為期 我們一旦選擇這個法門, 一旦決定走念佛往生的道路, 就不改變法門, 不改變方向, 常行念佛, 心裏只有一個目標 : 西方淨土是我的目的地 念佛人的目的就是到淨土, 這個目的在我們心中落實下來的話, 自然就會常時憶念阿彌陀佛 臨終方遇此法之人, 則十聲一聲一念, 亦得往生 ; 為什麼善導大師說 十聲一聲一念 呢? 就是說有念十句佛號的, 如果十句佛號來不及念的, 只念一聲, 甚至還有的人連一聲都念不出來, 到臨終舌根發硬, 話也說不清楚了, 當然念一句佛號也做不到了, 他腦子裏有 我想往生, 願彌陀慈悲接引我 的一個意念, 都可以往生 其他之人, 則應上盡一形而念佛 我們不屬於臨終之機, 則應該上盡一形而念佛 有人誤解, 本願講臨終念十句, 那哪裡保險哪? 那當然不保險, 誰這樣提倡的話, 那不符合彌陀的本願, 那就是眾生的私心見解, 沒有祖師的傳承, 善導大師所講的本願念佛是 一向專稱, 不是等到臨終才念的, 因為本願講的 乃至十念 不限於臨終, 包括平生, 我們平生遇到這個法門, 就平生念佛, 一生念佛 彌陀的召喚 故知 念佛 乃是彌陀對十方眾生之救度的召喚與約束 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是阿彌陀佛對我們十方眾生的召喚 何以見得是召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彌陀的召喚 六五

45 六六 喚呢? 彌陀說 : 欲生我國! 呼喚我們回到他的淨土 他用什麼樣的聲音呼喚我們呢? 用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名號的聲音呼喚我們到淨土去 當我們聽聞到 南無阿彌陀佛 的時候, 我們心中就應該知道 : 這是彌陀的呼喚聲, 這是爸爸喊我回家的聲音 你不要說 這是我哀求阿彌陀佛, 不知道你老人家要不要我回去呀? 阿彌陀佛說: 是我在呼喚你呀! 我通過十方諸佛這個轉播台, 把我的六字名號的聲音貫穿到你的心中, 讓你稱我的名號, 來往生 所以是彌陀的呼喚, 這樣的領解 二河白道喻 故善導大師於 觀經疏 之 二河白道喻 形容彌陀救度的召喚而言 : 汝一心正念直來, 我能護汝 善導大師在 觀經四帖疏 三心釋 文中有一個比喻, 為防止念佛的人不走專修的道路, 用這個比喻守護念佛人的信心 大師比喻說 : 有一個人在荒野當中, 從東向西而行, 路途遙遠, 半路上忽然遇到兩條大河, 向南是火河, 烈火燃燒, 看不到邊 ; 向北是水河, 波濤洶湧, 看不到際 兩條河各寬百步, 水火二河中間有一條白道, 大概四五寸寬, 從東岸通向西岸, 水與火交替漫過白道, 一刻不停 這時, 背後殺來追兵, 喊聲陣陣, 刀槍劍戟就來了 他想 : 這下不行了, 如果踏上白道過河, 恐怕被水淹死 被火燒死, 追兵來了怎麼辦? 他想向南繞, 毒蛇猛獸攔住去路 ; 想向北繞, 豺狼虎豹競相加害, 三面環敵, 情況危急 他想 : 如果停在這裏, 也是死路一條, 想走回頭路, 也是死路一條, 向前過河也可能掉到河裏, 無論如何都不免一死, 不如順著白道向西而去 既然有這麼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二河白道喻 六七

46 六八 一條白道, 應該可以過去 他就打定主意, 準備順著白道過河 這時, 東岸有人對他說 : 某某啊! 你就順這條道過去, 必無死難, 如果停下來, 決定死路一條 他一聽, 也就有信心 西岸又有人呼喚他 : 你一心正念直來, 就這樣過來, 我能保護你, 不用害怕墮落到水火之中 他聽到此岸的催促和彼岸的召喚, 立即直身正念, 順道西行 剛走了幾步, 東岸又有人喊他 : 某某, 快回來吧! 這條小道很狹窄, 肯定過不去, 我們對你決無惡意 善導大師把這個比喻說完之後, 就作了解釋 : 此岸這個人, 就是我們十方眾生, 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 ; 茫茫的荒野, 代表我們無盡輪轉的人生 ; 水火二河, 代表我們的貪瞋煩惱, 水代表貪心, 火代表瞋心 ; 身後追兵及毒蛇猛獸 豺狼虎豹, 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賊, 能劫奪我們的功德法財 ; 白道 : 代表阿彌陀佛的誓 願 ; 東岸的催促, 代表釋迦牟尼佛的發遣 ( 釋迦牟尼佛說 : 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 西岸的呼喚, 代表阿彌陀佛的召喚, 你就這樣過來, 我能保護你 這則比喻就是非常著名的 二河白道喻 對照這則比喻, 想一想這個念佛人, 如果像現在這樣混日子, 那肯定是要六道輪迴 ; 如果退回去像以前一樣造罪造業, 肯定也是死路一條 ; 如果念佛求生西方, 又怕自己沒有功德, 怕不能往生 -- 就是不能往生, 也是死 既然佛講念佛可以往生, 那不如就選擇念佛的道路 他正要橫下心的時候, 聽到釋迦牟尼佛發遣說 : 沒有關係, 這樣肯定可以往生 阿彌陀佛又在對岸呼喚 : 你一心正念直來! 這個 你 是指十方眾生, 指我們在座的每一位, 一心 就是信靠不疑的心, 正念 就是念 南無阿彌陀佛, 一心正念直來 是解釋第十八願的: 一心 就是 至心信樂, 不要懷疑 ; 正念 就是 乃至十念 ; 直來 就是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直接就來, 不要化妝, 也不要打扮, 也不要拐彎, 也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二河白道喻 六九

47 七 不要等待, 說 我修好了以後再去, 現在就讓彌陀救, 現在就來念佛, 現在就發願往生西方, 正念直來, 直接就來! 哎, 我這麼多罪業, 怎麼行啊? 等我修成清淨心, 修成有智慧的人, 我再去回向求往生吧 不要這樣往後推託, 因為形勢很緊張, 追兵要來了 他上了白道之後, 阿彌陀佛跟他講 : 水火二河不能為難, 不要怕掉到水裏淹死, 也不要怕掉到火裏燒死, 我能保護你! 我們念佛的人, 很多人擔心 : 我雖然念佛, 我瞋恨心這麼重, 我貪心這麼重, 我這麼多煩惱, 能往生嗎? 怕自己掉在貪瞋二河當中 阿彌陀佛明確地告訴你 我能保護你 呀! 他沒有告訴你說 : 你回去拿滅火器來, 把火滅掉, 再拿抽水機來, 把水抽幹, 再過來 我們很多人念佛是為了伏煩惱, 把貪瞋心消掉以後再去往生, 那還用這條願力的白道嗎? 就不要白道了, 自己可以過去了 所以是 不顧水火二河, 不要管水火二河, 不要管自己有貪瞋之心, 一向專念! 管那些東西幹什麼? 那些東西是讓你死路一條的, 你還把它當作寶貝抱著幹什麼? 不要理會它! 水火二河當中的白道, 就代表我們於貪瞋煩惱心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 從而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念佛的時候, 雖然心中有貪瞋, 但是, 水火二河當中有這條願力的白道作為保證, 阿彌陀佛願力的白道 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功德, 火不能燒, 水不能澆, 所以說 我能護汝, 我能保護你, 你別害怕! 是因為彌陀的護念, 我們才能到淨土去, 這個 我能護汝 就是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保護我們, 憶念我們, 所以我們可以安全到達彼岸 一百步代表什麼呢? 代表我們人的壽命, 今生今世, 大約是一百歲, 很短, 但是, 貪瞋的煩惱很猛烈, 南北無有邊際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說 : 我們雖然有貪瞋煩惱, 無礙彌陀的救度! 如果需要我們自己修諸功德, 那就被火燒掉 被水淹掉了, 所以, 我們的往生, 是仰仗彌陀的誓願去的 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就踏上了這條願力的白道, 一旦踏上阿彌陀佛的誓願所成就的白道, 自然受到彌陀的光明攝護, 往生無有障礙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二河白道喻 七一

48 七二 彌陀的約束阿彌陀佛在彼岸召喚我們 : 你一心正念直來! 正念 念什麼? 當然是念 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 這句佛號是彌陀的呼喚, 同時, 也是彌陀救度我們的約束, 什麼叫約束? 你必須這樣做, 不這樣做, 你不能得救 如果不走願力的白道, 肯定會掉到水火二河淹死 燒死, 所以, 這個約束, 體現了阿彌陀佛至極的慈悲和關愛 約束有兩重含義, 一個方面, 對我們眾生來講, 要專修念佛, 雜行雜修是不能得救的 ; 另一方面, 對阿彌陀佛而言, 我們只要念佛, 阿彌陀佛受到約束, 這個條約是甲方 乙方共同承擔的 我們念佛, 阿彌陀佛就要遵守約定, 必定迎接我們到淨土去, 因為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如果眾生稱念我的名號, 我不能使他來往生, 我就不成佛, 阿彌陀佛自己承擔了這樣的約束, 所以, 我們念佛, 自然往生淨土 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名號得生又於 定善義 之 真身觀 云 :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如果我們事先不知道這是善導大師講的話, 可能多數人都會批評這句話, 祖師講的話, 讓我們聽起來嚇一跳 也有人問我 愚者面前的罪業, 智者面前是功德, 愚者面前的功德, 智者面前反而成了逆罪 這句話怎麼理解 愚者 就是我們這樣的人, 依我們凡夫的心, 哎呀, 這樣搞 那樣搞 功德應該很大吧! 其實, 從智者來看, 從祖師大德來看, 反而成為逆罪 我們總覺得修很多法門往生更有把握, 恰恰相反, 更沒有把握! 專修專念才有把握 有的人總覺得 專念一句名號沒什麼把握吧, 恰恰相反, 善導大師說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不是這樣的嗎? 我們自己覺得是功德的, 在智者看來, 反而是罪業 總而言之, 關於智和愚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名號得生 七三

49 七四 功德和罪業, 不是依我們凡夫的心來衡量的, 是以佛法為標準的 比如善導大師這句話, 無量壽經 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大師在這裏明確告訴我們, 無量壽經 四十八願只講明瞭一件事: 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如果依我們的心, 就不統一了 其它的願暫且不談, 比如說第十九願, 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接引往生淨土 ; 第二十願, 聞我名號, 繫念我國, 植諸德本, 不果遂者, 不取正覺 這兩條願不也是講往生嗎? 第十八願固然講念佛, 第十九願不是講 修諸功德 往生嗎? 觀經 裏邊不也是講 三福九品 嗎? 我想這個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 善導大師直探阿彌陀佛的本願, 探佛的本心, 以諸行往生為方便, 引導進入念佛, 所以, 不違背 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如果我們不知道這是善導大師講的話, 可能會說 : 這個人連 無量壽經 都讀不懂! 無量壽經 不是講了很多嗎? 怎麼說只講了一件事呢? 一向專念我們再往下看 : 又於 法事讚 云 :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在 法事讚 裏, 善導大師說 : 彌陀因地的誓願雖然有四十八條, 但是特別指出念佛是跟彌陀最為親近的 ( 善導大師的思想是一貫性的, 觀經疏 說: 四十八願唯明念佛 ; 這裏 法事讚 說 : 四十八願偏標念佛, 都是一樣的 ), 眾生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當然也憶念眾生, 所謂 如母憶子, 如子憶母, 母子相憶, 不相違遠, 佛憶念我, 我憶念佛, 佛心入我心, 我心入佛心, 你是不是專念彌陀的人, 佛知道的, 你專心專念彌陀, 肯定往生淨土 說實在的, 往生極樂世界, 就看你願不願意去, 你願意去, 就能去! 不是說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一向專念 七五

50 七六 你願意去, 你自己能去, 因為你願意去, 阿彌陀佛就會知道, 阿彌陀佛的本心就是要救助十方眾生 你不願意去, 他還想方設法給你做思想工作, 勸導你, 讓你去往生 釋迦牟尼佛在 阿彌陀經 裏反覆講 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你現在願意去, 阿彌陀佛怎麼不讓你去呢? 浪子回頭金不換, 只要願生極樂, 沒有不往生的 所以, 曇鸞大師在 往生論註 裏說 : 願往生者, 皆得往生 真想去往生的, 沒有一個不往生, 只怕你並不是真想去往生 真心想去往生的, 一定會專仰佛的誓願, 專稱佛的名號, 佛就知道你是個一心歸命的眾生了, 成為念佛的眾生, 自然就獲得 攝取不捨 的光明 又云 :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世界, 凡夫憑藉所造作的有為 有漏 有生滅的隨緣 雜善, 是不能到達無為 無漏的涅槃淨土的, 那怎麼辦呢? 彌陀慈悲地為我們選取要法, 讓我們念他的名號, 專而又專 而 觀經疏 之結論更言 :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善導大師在 觀經疏 中作了一個最重要的結論 ( 你能把這個結論掌握了, 淨土宗就畢業了 ): 如果以佛的本願為基準, 是要我們十方眾生都來一向念佛的 修定善十三觀 散善三福九品, 非佛本願 順他意與順自意佛講法有順自意, 有順他意 什麼叫順他意呢? 眾生有這樣的想法, 隨著眾生的心, 委婉地講, 因為跟眾生講真實, 眾生不能接受 但是, 總是順他意呢, 真實不能顯現, 所以, 到最後, 把眾生引導過來, 順自意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順他意與順自意 七七

51 七八 我們很多人求往生是這樣子的 : 也念佛, 也修行別的, 做功德回向, 這個叫順他意 -- 佛順眾生的意 -- 佛講十三定觀 三福九品, 叫順他意 如果順自意, 望佛本願, 專念彌陀名號! 我們跟別人談話, 有時也有這樣的局面, 跟對方想講的話, 如果一下子講出來, 怕對方難以接受, 對方講什麼, 我們先表示贊同, 這樣也好, 也可以 但是, 那根本不是我們心中所想的, 所以我們就在那裏尋找機會 一旦發現機會來臨, 哦, 那這樣子, 就更好了! 其實, 這最後一句話, 就是要講的話 釋迦牟尼佛也是這個意思, 我們眾生自力執著習慣了, 這樣修, 那樣修, 如果一下子破斥掉, 眾生就沒有著落了, 釋迦牟尼佛就說 : 這個也好, 也無妨, 回向也可以往生 不過呢, 如果念佛, 更是佛的本願哪! 所以, 觀經 就是這個次第, 一開始講定善 散善, 三福九品, 到最後說 一向專稱無量壽佛 方便與真實因為佛對法的開展是有次第的, 而法師弘法所站的角度各不一樣, 我們會覺得 : 哎, 跟我以前聽的有所差別 是有差別, 差別就在於有方便 有真實 比如我們要讓別人到樓上房間來, 對樓下的人就說 : 你上樓梯呀 對已經上了樓梯的人, 就不說上樓梯了, 唉, 你進房間吧 你說哪個錯呢? 都不錯 但是, 對機不一樣 如果我們要勸導大街上不學佛的人, 首先, 三世因果 六道輪迴, 然後, 既然知道因果和輪迴了, 將來墮三惡道多苦惱啊, 修五戒十善, 得人天果報多好呢! 他就修五戒十善了, 然後我們跟他講 : 光修五戒十善也不行啊, 還要解脫才好啊 他就求解脫了, 然後跟他講 : 想求解脫的話, 聖道門很難哪, 淨土門多好呢? 他就把五戒十善 一切修行通通拿來回向求往生, 好了, 進了淨土門了, 我們就跟他講 : 淨土門, 專修專念彌陀名號, 那最好 當然, 改變的是我們的心, 由雜心變為專心, 不是說不要行善事, 專修念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方便與真實 七九

52 八 佛, 我過去孝敬父母, 那麼現在就不孝順父母 沒有這樣的道理, 你仍然孝順父母, 你仍然行善積德,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這是我們佛弟子應該做的, 只是在我們心中不存在這種觀念 : 我要靠這些功德去往生 我們心中知道 : 念佛一定往生, 同時力行世善 -- 這就是專修念佛的人和雜行念佛的人心態上的區別, 看外表的形象都一樣, 都行善, 都念佛, 但是內心不一樣, 雜行的人認為念佛之外, 如果不把行善的功德回向, 那怎麼能往生呢? 雜行行善本身並不叫做雜行 如果以為念佛不足往生, 把行善 誦經等等功德回向求往生, 這才叫雜行 你不要誤解說 : 專修念佛的人不行善 不是這樣子的 他是沒有靠自己善行功德回向求往生的心, 而是完全靠彌陀名號往生的心 自然的, 所以這個叫 望佛本願 這樣解釋大家能明白嗎? 因為有的人往往不能反覆聽聞, 一次兩次, 難免會有誤解, 哎, 只提專修念佛, 其它的怎麼不強調? 的確, 在往生這件大事上, 是強調專修念佛的, 至於世善, 怎樣對待呢? 是作為我們念佛人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以這樣的身份, 獲得佛的救度, 是不把它作為念佛之外的功德回向求往生, 因為六字名號的功德一切都包括了, 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可以用出世的心, 做入世的事業, 我們心中才無有掛礙, 無掛礙就無有恐怖, 就遠離顛倒夢想了 我們做這些事情, 就不是用患得患失的心, 而是已經得到佛的救度, 跟眾生結善緣, 來報謝廣大的佛恩, 報謝廣大眾生的恩德, 做這樣的事情, 心態完全轉變了 修佛法就是心態的轉變 彌陀本願之行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彌陀本願之行 八一

53 八二 故願生極樂之人, 應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此是彌陀本願之行 故使如來選要法, 這個 選 字很有意義, 佛法講八萬四千法門, 法藏菩薩在第十八大願裏只選擇稱名念佛一行作為本願, 所以, 念佛是彌陀本願之行, 它之所以殊勝, 它之所以超越, 之所以叫做他力, 之所以叫做易行道,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是彌陀的本願, 如果不是彌陀本願, 怎麼有資格稱為易行道呢? 怎麼有資格稱為殊勝超越呢? 又怎麼有資格叫做他力呢? 我們凡夫又怎麼可能去往生呢? 所以, 阿彌陀佛本來發了這樣的願, 你念我的名號, 若不能往生, 我不成佛! 他現在已經成佛了, 他的願力兌現了, 那我們念佛, 自然就因果相應啊, 符合啦! 跟佛的願心相應了, 自然就往生了 跟佛心相應 所謂 跟佛的心相應, 有的人這樣解釋 : 阿彌陀佛發了偉大的四十八大願, 我們也要發四十八大願, 至少也要有那麼一兩個願跟阿彌陀佛相應, 那才可以 凡夫誰能做得到啊? 法藏菩薩是經過五劫的思惟發下了四十八大願, 我們五十天思惟都沒有 怎麼叫相應呢? 比如說, 媽媽辛勤地勞動, 買來營養品, 餵給孩子吃, 媽媽要餵他, 是媽媽的願心, 孩子願意讓媽媽餵, 就是孩子的心, 這就叫 母子相應 了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資格, 不吃媽媽餵的營養品, 一定要自己掙錢買營養品, 那母子就不相應了 你能掙錢買營養品, 要母親餵你幹什麼? 何況小孩不可能做到啊 所以, 凡心和佛心相應, 是在本願當中, 佛說 : 一向專念我的名號 我們就一向專念佛的名號, 這個叫做與阿彌陀佛大願相應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說 你念我的名號來往生, 我說 : 我不念你的名號, 我自己發四十八願, 我自己建極樂國, 我自己成佛 那個就不叫相應了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跟佛心相應 八三

54 八四 往生已定 念佛 是彌陀本願獨一無二 最高無上之行, 善導大師謂之 正定之業, 亦即 往生已定 平生業成 念佛之所以高貴, 之所以別的一切行門無法比較, 善導大師說 : 自餘眾行, 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 全非比較也 其它的修行雖然都很好, 如果跟念佛來比, 那哪能相比呢? 為什麼? 就因為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所選取, 是獨一無二的, 是最高無上的 所以, 善導大師才把念佛叫做 正定業, 正定業 的含義就是往生已定, 你只要專修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已經定下來了 往生決定在六字名號當中 往生決定在六字名號當中, 因為阿彌陀佛的誓願是這樣說的 : 如果我不能 成就十方眾生的往生, 我就不成佛 那現在已經成佛了, 豈不是把我們的往生成就了嗎? 所以, 六字名號一方面是阿彌陀佛的正覺, 另一方面就是我等的往生功德, 往生成就在名號當中, 名號當中有我們的往生, 我們念佛才能夠往生 ; 名號裏邊如果沒有我們的往生, 你真的是 喊破喉嚨也枉然 了 正因為名號已經決定了我們的往生, 我們現在以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之一行落實下來, 往生就確定了 往生決定在稱名一行當中往生決定在六字名號當中, 也決定在我們口稱名號一行當中, 如果光說決定在六字名號當中, 你不念佛, 不願接受彌陀救度, 那麼, 佛那方面雖然決定了, 你還沒得到 我們來念佛, 就是領受阿彌陀佛名號當中已經成就的往生, 所以叫 往生已定 平生業成, 平生 就是平常 活著的時候, 業 就是往生的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往生決定在稱名一行當中 八五

55 八六 淨業, 成 就是成就, 在我們平常活著的時候, 往生淨土的業事已經成就了, 已經了辦了, 不是像一般的觀念那樣, 我一輩子怎樣怎樣念佛, 一直到臨死的時候才定下來, 不是的, 現在念佛, 現在就定下來了 不要跳到海裏去那麼有人講了 : 現在就定下來了, 那我就可以隨便去幹壞事了, 無所謂了 這是沒有懂得阿彌陀佛的誓願, 沒有懂得阿彌陀佛的慈悲 就好像我們講坐船一樣, 坐船就可以過海, 當然真正的過海 到達彼岸, 是船靠碼頭的時候, 但是, 你上船的時候, 就定下了可以到達彼岸了, 對不對? 好啦, 定下來能到彼岸, 我現在跳到海裏去 跳到海裏去, 怎麼到彼岸呢? 念佛決定往生, 我現在不念佛了 那怎麼可以往生啊? 所以, 登船的時候, 就已經預定了 : 肯定可以到彼岸, 因為阿彌陀佛六字名 號大願船是不可能破的, 也不可能觸礁的, 也不可能發生故障的, 只要登船, 一定可以到彼岸 但是真正到彼岸, 還要你老老實實在船上坐著, 不要跳到海裏去 我們這一生, 一口氣不來, 那時我們到了極樂的碼頭, 靠岸了 六字名號大願船汽笛一響, 南無阿彌陀佛-- 哦, 極樂靠岸了 所以, 往生已定 要這樣理解, 平生業成 也是這樣理解的 這樣, 你就不會墮入一邊了, 我就不念佛了, 無所謂了 如何如何, 也不可能有另外的想法 : 那還要如何如何, 不然就不能往生了 不會有別的想法, 就是自然地 一生相續地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正定之業而法然上人依善導大師之啟示, 於其所著 選擇本願念佛集 之結論云 : 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正定之業 八七

56 八八 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這四句話非常乾脆, 非常有力量, 祖師講的話從來不含糊, 給我們大安心 正定之業不是別的, 不是誦經, 不是打坐, 正定之業是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是依照阿彌陀佛本願的緣故 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 必然往生淨土, 什麼原因, 什麼理由呢? 這麼簡單就往生了? 真的這麼簡單嗎? 我們總是心中有懷疑 法然上人給出答案說 : 依佛本願故 是彌陀本願不虛 善導大師說: 稱念名號, 念念不捨, 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道理是一樣的 大師又說 :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凡夫往生淨土, 完全是阿彌陀佛的誓願 此與其卷首開宗明義所標舉之 往生之業, 念佛為本 前後遙相呼應, 顯示始終一貫之宗義 往生之業, 念佛為本 這八個字很簡潔明朗 要往生淨土, 念佛就是根本, 就是行業, 從頭到尾, 宗旨是明確的, 沒有改變的 為什麼以稱名為本願何以阿彌陀佛以稱名為本願, 不以其它諸行為本願? 此法然上人於其 選擇集 之第三 本願章 有很簡要的解說 : 彌陀如來法藏比丘之昔, 被摧平等慈悲, 為普攝於一切, 不以諸行為往生本願, 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為其本願也 平等慈悲 故, 普攝一切 故 為什麼選擇稱名一行為本願呢? 法然上人在 選擇集 裏邊有簡要的解說 : 阿彌陀佛在當初作為法藏菩薩的時候, 內心被平等的慈悲所摧動, 為了普渡眾生, 不以念佛之外其它的所有行業做為往生本願, 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為其本願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為什麼以稱名為本願 八九

57 九 為什麼以稱名為本願? 因為要平等慈悲, 要普攝一切 想一想, 如果以別的行法, 比如說以誦經為往生行法, 十方眾生要誦經來往生淨土, 這個就不能稱為 平等慈悲 了, 為什麼呢? 因為有的人識字, 可以誦經, 有的人不識字, 不能誦經 ; 有的地方有經書流通, 可以誦經, 有的地方經書不流通, 那就沒法誦經了, 這樣就不是平等慈悲了, 就有限制了, 也不能普攝一切, 為什麼呢? 不能誦經的人, 就不能被攝取了, 因為誦經才能往生啊 可是, 以稱名念佛, 就可以達至平等慈悲, 任何人都可以稱念, 也能普攝一切眾生, 任何人都可以得利益 不論緇素賢愚 善惡淨穢 男女老少 貧富貴賤 ; 亦即不論任何人, 只要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皆得平等往生報土, 同證無量光壽 緇 是出家人, 素 是在家人, 賢 是賢善 有智慧, 愚 是愚惡 沒智慧, 不論出家人 在家人, 不論賢善 愚惡, 不論善人, 不論惡人, 不論男女老少, 不論貧富貴賤, 也就是前面慈愍大師所講的 :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也就是不論何人, 只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 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啦 - - 都可以平等往生極樂淨土 報土與化土 報土, 在這裏解釋一下, 極樂淨土是報土還是化土? 自古以來有不同的說法 簡單地說, 報土是高超殊勝的地方, 化土是比較粗劣的地方 極樂淨土, 是彌陀誓願所成就, 果報酬報因地的誓願, 因此叫做報土, 那是很殊勝微妙莊嚴的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報土與化土 九一

58 九二 還有兩種名稱, 一個叫做 胎宮, 一個叫做 邊地, 無量壽經 說: 疑惑佛智, 生彼邊地, 五百歲不見諸佛 哪些是疑惑佛智的人? 善導大師講 : 雜行雜修的人 雜行雜修就疑惑佛智了 佛智是什麼呢? 佛智就是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他懷疑說 : 這句 南無阿彌陀佛, 就能讓我往生嗎? 不再修行其它的, 怎麼可以往生呢? 有這樣的心, 叫疑惑佛智 那麼, 信願念佛的人, 就平等往生報土 稱名本願之義此即是善導大師於 法事讚 所云 :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人天善惡 四個字代表所有的眾生 念佛的話, 個個都能往生 到了極樂淨土, 沒有差別, 所謂品位, 是這個世界講的, 到了淨土呢, 善導大師說 到彼無殊, 共同證得不退轉 又 選擇集 第六章云 : 凡四十八願皆雖本願殊以念佛為往生規雖然四十八願都稱為本願, 特別以念佛作為往生的核心 規矩 法度 又云 : 四十八願中, 即以念佛往生願而為本願中王也, 是以釋迦慈悲, 特以此經止住百歲也 這是解釋 無量壽經 特留此經文, 釋迦牟尼佛說 :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經, 止住百歲 特別把這部 無量壽經 留下來,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稱名本願之義 九三

59 九四 為什麼留 無量壽經, 別的經不留下來呢? 法然上人這樣解釋 : 因為 無量壽經 講四十八大願, 以念佛為本願中王, 因為念佛的緣故, 釋迦牟尼佛慈悲特留, 以度萬年之後法滅的眾生, 別的教法留下來, 也不能度, 因為眾生無法修習了 此 稱名本願 之義, 存覺上人於 六要鈔 簡潔扼要明快地解釋說 : 稱佛名號, 得往生益, 是佛本願 如此信之, 是名至心 信樂 欲生 存覺上人明快地解釋說 : 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可以得到往生的利益, 這就是佛的本願, 能夠這樣的信受, 這個叫做 至心 信樂 欲生 第十八願說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有人就在 至心 信樂 欲生 這方面繞彎子, 繞不出來, 說 : 怎麼叫至心? 怎麼叫信樂? 怎麼叫欲生? 這裏很簡單地解釋說 : 念名號決定往生淨土, 能這樣相信而來念佛的話, 就叫 至 心 信樂 欲生 -- 沒有懷疑, 願意往生淨土, 來念佛 還愚癡生極樂有人問法然上人曰 : 上人之念佛, 念念皆與佛心相應 ; 因智者既深知本願內容, 亦詳明名號功德故也 上人答曰 : 汝所信本願亦然 阿彌陀佛之本願名號者, 即使樵夫獵戶之愚癡卑賤 一文不識之類, 信稱念必生, 而真實欣樂常念佛者, 以此為最上根 若以智慧離生死者, 法然何必捨聖道門入淨土門乎? 聖道門之修行者, 極智慧離生死 ; 淨土門之修行者, 還愚癡生極樂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還愚癡生極樂 九五

60 九六 有人問法然上人 : 上人的念佛, 每一念都跟佛心相應, 因為上人您是智者 ( 法然上人當初被稱為智慧第一, 他建立淨土宗, 各宗各派的人都跑來辯論, 三四百人, 法然上人一個人去, 辯論完之後, 所有的人都信服了, 結果跟法然上人一道念佛三天三夜, 所以法然上人稱為智慧第一 ), 能夠深知教理, 也能詳明名號功德, 所以上人念佛很殊勝 上人回答說 : 你所信的阿彌陀佛本願也一樣啊, 阿彌陀佛的本願, 選取名號救度眾生, 叫做 本願名號, 六字名號就是本願所成就的, 本願就是名號, 因地叫本願, 果地叫名號, 即使是打柴的人 打獵的人, 愚癡卑賤, 殺生造業, 一字不識, 他能相信稱念彌陀名號必然往生, 而能夠真實欣求極樂, 常念名號, 這樣的人稱為上根利智 如果說要靠自己的智慧來離生死的話, 那我法然何必要從聖道門的修行轉入淨土門? 修行聖道的人, 他要把智慧開發到頂點, 證悟成佛 ; 修行淨土門的人, 要把自己當做愚癡的人而往生極樂 法然上人有這麼一句話 : 欲學淨土門之行者, 縱然能學一代之教, 亦成一 文不知之輩, 莫現智者之相, 唯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而往生淨土 認為自己是一文不知道的人而念 南無阿彌陀佛, 不要顯示自己智慧高 學問大 這誰能做到? 在佛學院裏上了幾天課, 或者讀了幾部經, 或者學了什麼法, 或者打坐有了什麼境界, 就了不起了, 就不能 還愚癡生極樂 了, 那比比法然上人的智慧, 比比善導大師的修行, 比比曇鸞大師的高德, 怎可相比呢? 所以, 來到淨土門, 它的方向跟我們日常思惟的方向是有區別的, 還愚癡生極樂 你的智慧不管用啊, 靠你的智慧也不能離生死啊 當然絕不是靠你的愚癡到極樂淨土了, 是我們知道自己是愚癡之身, 就可以老實念佛了 一個人為什麼不老實念佛呢? 就認為自己有智慧 有修行, 比人家強, 他就不老實念佛, 也看不起念佛這個法門 他如果知道自己的一切不能救度自己, 只有念佛一條道路, 就老實念佛了 法然上人又說 : 我法然是黑白不辯之童子, 善惡不知之愚人, 唯念 南無阿彌陀佛 得生極樂 黑白善惡都分不清 -- 這是破除我們心中的執著見解,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還愚癡生極樂 九七

61 九八 一切是非不在心中掛礙, 就只知道一件事 : 唯信稱念必生而念 南無阿彌陀佛 這個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們就是知道的太多了, 就不知道念佛 法然上人法然上人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可能各位不知道 法然上人十幾歲就出家, 在日本依善導大師思想創建淨土宗, 整部 大藏經, 一生讀破五遍 ( 大藏經 我們有沒有誰讀過一遍的? 大藏經 好幾千卷, 所有的佛法經典都在裏邊 ), 三論 天臺 華嚴等各宗各派的學者都拜訪遍了, 而各宗各派的高僧 學者沒有一個不給他豎大拇指的, 哎呀, 你怎麼這麼高的智慧! 你來學我們這個法門吧, 以你為法門主 當然法然上人都沒有接受, 他一直在思惟凡夫出離之道 後來, 讀到善導大師 觀經四帖疏, 他才確定下來淨土門 他的智慧和影響都是第一流的, 他創建淨土宗之後, 專修念佛的法門迅速普及朝野, 上自王公大臣, 下到 愚夫愚婦, 莫不信仰 淨土最上根法然上人雖然廣學聖道的種種法門, 最後離開聖道的修行, 而進入淨土的法門, 所以他才講 : 如果要靠智慧了脫生死, 那我就不要離開聖道修行了 進入淨土門, 有再大的智慧, 還不是念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去往生? 所以, 有的人就覺得有點吃虧, 哎呀, 我這麼大的智慧, 跟老太婆一樣念佛? 好像虧了一點, 這樣的人, 真的沒有智慧 所以, 古德講 : 千悟萬悟悟不到, 就是一句佛名號 再怎樣開悟, 你悟不到這個程度, 你不屑念佛, 認為吃了虧, 那你沒有悟 悟後不願念佛, 管保老兄未悟 你說你開了智慧, 但是不願意念佛, 管保你老兄沒有開悟 這些話說得都很實在 淨土門裏邊, 不是以學問 智慧 文化 知識來判斷是不是上根, 就看你對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淨土最上根 九九

62 一 念佛往生的信心, 雖然一字不識, 但是聽說念佛必然往生, 就願意念佛, 這個叫最上根 -- 我們在座的各位, 一定有這樣的最上根 我在廣州碰到一位老居士, 她不識字, 很苦惱, 但是一聽說念佛必然往生, 非常高興, 常行念佛, 從晚到早, 從早到晚, 這就是淨土的最上根 有些人呢, 讀過很多經教, 心中疑團很重, 有種種想法, 不是那麼純樸, 這樣看, 那樣看, 反覆思惟, 反覆辯解, 慢慢慢慢地, 才相信阿彌陀佛本願, 和那個不識字的老太婆比, 那是下根了 佛法並不在於文字知識的多少 像六祖大師一字不識, 聞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開悟了, 他是禪宗上上根 淨土門也一樣, 一字不識, 一說念佛必然往生, 馬上就相信, 相信就念佛, 一輩子不改變, 上根! 讀了很多書, 聽了很多錄音帶, 還不能相信, 當然就是下根了 心散亂將如何明遍僧都問法然上人曰 : 雖念佛, 心散亂, 將如何? 上人答曰 : 應知: 心雖散亂, 稱佛名者, 乘佛願力, 必得往生! 生於欲界散地之人, 皆散心也, 猶如受生人界, 則有目鼻 所謂 捨散心而往生, 無有是理 ; 散心念佛人之往生, 方是殊勝之本願 凡夫之心, 何能無散亂? 亦唯如此, 故名易行 僧都是大法師, 明遍僧都是天臺宗的學者, 他專門來拜訪法然上人, 他說 : 我雖然念佛, 但是心裏散亂, 妄念不能克服, 怎麼辦? ( 我想各位都有這樣的心 ) 法然上人回答說 : 心雖然散亂, 但是能夠稱念佛名, 靠佛的願力, 必然往生 就像前面講的 二河白道喻, 雖然有貪瞋煩惱, 貪心火焰也很猛烈, 瞋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一 一

63 一 二 心波浪也很洶湧, 就是散亂的心 煩惱的心, 但是無礙往生 上人接著說 : 生於欲界散地之人( 三界即欲界 色界 無色界, 要想達到色界 無色界, 必須有禪定功夫, 而欲界稱為散地, 散地眾生就是散亂心 ), 都是散亂心, 就好像一個人投胎為人, 就有眼睛, 就有鼻子 如果說 捨掉散心再來念佛往生, 沒有這個道理, 因為欲界的眾生都是散亂心, 散心念佛人的往生, 才體現彌陀的本願, 才體現彌陀的慈悲 凡夫的心怎麼能做到沒有散亂呢? 也正因為這樣, 所以叫做易行道 那我們都想錯了, 捨掉散心去往生, 那有這個道理呢? 就好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 回去把你的病治好了, 再來看! 沒有這個道理呀, 因為生了病, 所以才來醫院看病 正是因為我們散亂, 所以念佛往生, 道理就是如此的 如果說捨掉散亂心, 成就禪定功夫才能往生, 就不是易行道, 也不是殊勝本願, 也不是凡夫所能堪 當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 他的道德 學問都相當好, 修持也很好, 他到九十 多歲就說 : 在這個世界, 凡夫想達到一心不亂的工夫是假的, 說自己達到很短暫的功夫成片 ( 或者說清淨心 ), 都已經是把自己誇大了, 不可能的事! 這是他一輩子精進修學, 到九十幾歲所講的話 我們想想看, 以他那樣的根機都做不到, 那我們談什麼呢? 法然上人說得非常清楚 : 散心念佛人之往生, 方是殊勝之本願 凡夫之心, 何能無散亂? 亦唯如此, 故名易行 明遍僧都聽法然上人這麼一講, 就很感動, 給上人頂禮, 就回去一向念佛了 明遍僧都轉身出去之後, 法然上人講 : 明遍僧都所問的問題, 是個多餘的問題, 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問呢? 本來就是這樣念佛往生的 ( 可是我們往往就因為這個問題在心中產生很大的障礙, 沒有必要! 以阿彌陀佛本願不可思議, 十方眾生稱念名號, 必然往生 ) 二 正講第二章超世本願唯說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一 三

64 一 四 兩大優點 彌陀所選擇之本願念佛, 殊勝的同時, 也是能使一切眾生平等往生報土的容易 ; 不論愚癡卑賤 一文不知, 人人都能 是故本願念佛, 殊勝簡易 不光殊勝, 也很容易, 我們眾生都能做得到 我們仰靠佛的誓願來念佛往生, 就這兩大優點 : 殊勝 簡易 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 阿彌陀佛放無量無邊的光明, 但是, 只照攝念佛的眾生 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之名號, 具足光明之義, 釋尊於 阿彌陀經 解釋彌陀之名號而言 : 彼佛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 無所障礙, 故名阿彌陀 這句 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光明, 所以叫做 光明名號 此彌陀光明有何種功能? 此光明能自然照護攝取 ( 救度 ) 念佛之人 釋尊於 觀經 之 真身觀 解釋彌陀之光明而言 :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比如, 太陽光有什麼功能呢? 太陽光能溫暖大地, 讓種子發芽, 這是太陽光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 一 五

65 一 六 的功能 那麼, 彌陀的光明有什麼功能呢? 彌陀的光明是成就我們無上菩提正覺之芽, 能夠自然地照護 攝取念佛之人, 如 二河白道喻 中的 我能護汝, 佛的光明名號能保護我們, 救度我們念佛的人 那有什麼依據呢? 釋迦牟尼佛在 觀經 裏講 :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佛的光明有它的目的 作用和功能, 就是對念佛的眾生攝取不捨 攝 是攝受, 取 是引導, 不捨 是不離開, 念佛眾生, 白天晚上 今天明天 今年明年, 佛光從來沒有一刻離開過你, 叫做 攝取不捨, 佛的光明常加保護 善導大師於 往生禮讚 綜合以上二文而闡釋說 : 彼佛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 無所障礙 ;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故名阿彌陀 阿彌陀佛為什麼叫做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 三個字代表什麼含義呢? 善導 大師就總結 觀經 和 阿彌陀經 解釋說 : 這尊佛的光明, 能夠遍照十方世界, 是無所障礙的 ; 光明遍照的目的是什麼呢? 只有一件事, 達成一個目的 : 觀照念佛眾生, 對你攝取不捨, 所以才叫做阿彌陀佛 我們稱念阿彌陀佛, 當然被他攝取不捨了, 不然就不能叫阿彌陀佛了 又於 觀念法門 云 :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 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 攝護不捨 ;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專念阿彌陀佛的眾生, 阿彌陀佛的光明就不間斷地照護這個人, 不離開他 ; 而其它修雜行的人, 彌陀的光明不照攝 佛光有身光 有心光, 佛的身體所散發出來的光芒叫身光 ; 佛的大願力 大願心叫心光 佛對眾生的憶念和慈愛就像光明一樣, 沒有地方不到達, 沒有空間不圓滿, 我們眼睛雖然看不見 -- 源信上人講 : 煩惱障眼雖不能見, 大悲無倦常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 一 七

66 一 八 照我身 我們凡夫眾生被煩惱所障礙, 眼睛看不見佛的光明, 但是佛的慈光卻沒有倦怠地照耀我們 但是, 為往生極樂而雜行雜修的人, 彌陀的光明不照攝他 各位思考一下, 我們想到淨土去, 是彌陀光明照攝我們能往生, 還是彌陀光明不照攝我們能往生? 彌陀光明不照攝我們, 我們怎麼去往生啊? 如果想得到彌陀光明的照攝, 那是念佛, 還是雜行呢? 很簡單的道理,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沒有講 參禪眾生攝取不捨, 也沒有講修別的法門的人攝取不捨, 只有念佛的人才攝取不捨, 修雜行雜修的人, 佛的光明不照攝, 佛光不照攝, 你忙什麼? 忙到後來兩手空空, 所以說 : 雜行雜修的人, 百中難得一兩個往生, 千中難得三五個, 沒有彌陀光明的照攝怎麼能往生? 專修念佛的人當然往生了! 攝取不捨嘛! 道理就在這裏 而其 觀經疏 解釋 遍照 之文斷言 : 佛光普照, 唯攝念佛者 親緣既然佛光普照, 何以唯攝念佛, 不攝餘雜業行者? 善導大師以 三緣 解釋之, 其中第一 親緣 云 : 眾生起行, 口常稱佛, 佛即聞之 ; 身常禮佛, 佛即見之 ; 心常念佛, 佛即知之 ; 眾生憶念佛者, 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 不相捨離, 故名親緣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親緣 一 九

67 一一 我們心中有這樣的疑問 : 既然佛的光明普照, 怎麼只攝念佛的人, 其他雜行雜修的人就不攝呢? 善導大師用親緣 近緣 增上緣這 三緣 來解釋, 其中第一 親緣 是這樣解釋的 : 我們發起行業 ( 什麼樣的行業? 有正行 有雜行, 有專修 有雜修 ), 我們經常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佛就聽到了 -- 我們會覺得 我念佛念了這麼多遍, 佛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的話怎麼往生? 沒有那回事! 你當下念佛, 佛應聲即知, 應聲即來, 應聲即現, 應聲攝取 ; 我們念佛, 這六字名號又沒有耳朵, 怎麼能聽見? 佛就是不可思議, 這六字名號就有耳朵, 就能聽得到 ; 我們禮拜佛, 佛就能看見 -- 我們會說 : 這尊佛像, 不就是一張紙嘛, 它怎麼能看得見? 佛是不可思議的, 凡夫的眼睛看是一張紙的畫像, 但佛有無礙智, 我們心裏邊憶念佛, 佛就知道, 我們憶念佛, 佛也憶念我們 什麼叫 彼此三業 呢? 三業 即身口意, 我們的身禮拜佛的尊像, 我們的口稱念佛的名號, 我們的心憶念佛的慈悲, 這叫眾生三業 ; 佛也有三業 : 眾生禮拜, 佛就見到了 ; 眾生口稱, 佛就聞到了 ; 眾生心憶, 佛就知道了 所以叫 彼 此三業不相捨離, 你離不開我, 我離不開你, 彼此是不能分開的, 心心相印, 心心相念, 心心相知, 所以叫做 親緣, 這樣和阿彌陀佛很相近, 所以阿彌陀佛光明常加攝取 如果眾生口不念佛, 佛能聽到念佛聲音嗎? 你不禮佛, 佛能見到嗎? 你不憶念佛, 佛能知道你憶念他嗎? 那樣跟佛就疏遠了, 是你自己離開佛的光明, 不是佛的光明捨棄你 所以我們專行念佛, 就被佛的光明所攝取 故知 :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之人, 自然與彌陀心心相印,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嘛, 當然心心相印了, 我們念佛, 佛知道, 佛要救我們, 我們也知道 ; 佛的心我們知道, 為什麼? 他一定要救我 ; 我們的心佛也知道, 為什麼? 我們一定讓他救 佛讓我去往生, 我也願意去往生, 佛知道我的心, 我知道佛的心, 彼此沒有障礙, 沒有隔閡, 叫 心心相印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親緣 一一一

68 一一二 機法一體 機法一體不離, 此之謂 親 什麼叫 機法一體, 解釋起來有一點繁複, 機 就是指眾生, 法 就是指彌陀, 機法一體 就是說眾生跟阿彌陀佛分不開, 常行念佛的人, 就跟阿彌陀佛分不開了, 彼此三業成為一體了, 怎麼能分得開呢? 我們就是機, 六字名號就是法, 我們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就跟法成為一體了, 不分開了, 那必然往生了 就好像坐船, 如果站在岸上, 那跟船是分開的, 我們一坐上船, 就跟船成為一體了, 船到達彼岸, 我們也到達彼岸 我們念佛, 跟阿彌陀佛成為一體, 那還能不往生嗎? 那還能墮落地獄去啊? 不可能的事情! 所謂 國無三惡道 不更三惡道, 因為跟阿彌陀佛一體, 自然就有這些功能和效果 往生已定而往生極樂, 現在已定, 不等將來臨終 往生極樂, 現在已經定下來了, 不是等待臨終的時候才定下來 前面也說明過, 就像我們坐上了船, 肯定可以到彼岸 但是不是說 我肯定可以往生了, 所以不用念佛了 那等於說你上了船, 然後自己跳到海裏去 是一直要在船上, 與船一體 我們常行念佛, 一輩子念佛, 叫 現在已定, 不待臨終 自然法爾此理, 不論知不知 信不信, 乃是自然法爾之事 這個道理,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 也不管你有沒有信心 有沒有體驗, 這個是自然法爾的道理, 你只要念佛, 就被佛的光明攝取, 因為佛是這樣說的 : 光明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往生已定 一一三

69 一一四 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只要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自然進入彌陀的光明, 自然往生極樂淨土, 這個叫 自然法爾, 就像水必然從高處流到低處, 是自然的, 不加勉強的 念佛的人, 必然從娑婆流到極樂 唯攝念佛又, 何以彌陀光明普照, 唯攝念佛, 不攝其它雜業行者? 乃因餘行非本願行, 故不照攝之 ; 念佛是本願行, 故照攝之 因為修別的行法, 不是阿彌陀佛本願, 不符合阿彌陀佛的本心, 所以不照攝 專修念佛, 是順佛本願, 符合佛的本心, 所以照攝 亦即念佛是彌陀本願之所要求與命令, 是彌陀救度之召喚與約束, 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所要求的, 也是佛給我們的命令 ( 這個命令不是強權式 的, 是慈悲的 ), 也是佛救度我們的召喚, 也是佛對我們的約束 如果你不念佛, 就違抗了佛的命令, 如果你不念佛, 就無視了佛的召喚 佛說 你一心正念直來, 我能護汝, 正念 當然是念 南無阿彌陀佛, 佛當然是用六字名號來護我們, 可是你不念佛, 就沒有聞到佛的召喚 ; 沒有聞到佛的召喚, 就沒有進入佛的約束, 自然就不能到達淨土去 故曰 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 就有這幾方面含義, 是佛的要求 命令 召喚 約束 更因彌陀名號之本身即是彌陀之光明, 故曰 光明名號 ; 南無阿彌陀佛 是無量光的名號, 當下就是光明, 所以叫做 光明名號, 稱念這句名號, 當然就被光明照耀了, 被佛攝取了 這是自然的道理 總之, 慧淨法師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 一 親緣, 身禮佛, 佛即見之, 口稱佛名, 佛即聞之, 憶念佛, 佛即知之,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所以常加照攝 ; 二 念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唯攝念佛 一一五

70 一一六 佛是本願之行, 雜行非佛本願, 所以念佛則佛光照攝, 雜行不照攝 ; 三 名號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 所以念佛則佛光照攝, 其他的行業, 不是彌陀的光明, 當然, 不蒙彌陀光明照耀, 道理很簡單 名即是體亦是彌陀之生命, 故曰 名即是體 名即是體 是曇鸞大師所講的 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生命 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 通常, 我們會想 : 阿彌陀佛, 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尊佛 這樣就很陌生 很遙遠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 無量壽 無量光就是智慧, 無量壽就是證悟的涅槃境界, 阿彌陀佛的無量光 無量壽濃縮在六字名號裏邊, 交給我們眾生, 讓我們往生, 所以, 六字名號就是佛的生命 阿彌陀佛的生命是仰賴我們眾生的往生才能成就的, 所謂 若不生者, 不取 正覺 如果沒有六字名號, 就沒有我們的往生 ; 沒有我們的往生, 那阿彌陀佛的正覺怎麼可能成就呢? 沒有六字名號, 就沒有阿彌陀佛的存在, 阿彌陀佛就沒有生命了 如果我們不能瞭解六字名號的真實義的話, 我們心中的阿彌陀佛就不是一尊活的佛, 就是一尊遙遠的 陌生的 死板的佛 我們在這裏苦苦哀求, 好像佛還沒有一點感動 如果我們知道六字名號是佛的生命 是佛的召喚 是佛的約束 是佛的慈悲 是佛的本願, 那我們所念的佛就是活的佛 阿彌陀佛活在什麼地方? 阿彌陀佛住在哪裡? 佛住何處? 佛住六字名號中, 阿彌陀佛就住在 南無阿彌陀佛 六個字裏面, 我們念佛, 也住六個字裏面, 六個字一展開來, 就是極樂世界, 就這樣的不可思議 所以, 如果我們想見佛, 很容易, 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就跟佛接觸了, 南無阿彌陀佛 是佛的聲音 佛的形象我們見不到, 虛無之身, 無極之體, 法身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名即是體 一一七

71 一一八 怎麼見呢? 說 報身莊嚴, 我們也不能觀想, 同樣見不到 佛就很慈悲, 知道我們眾生見不到, 怎麼辦呢? 用聲音來和我們接觸 我們聽到佛的聲音, 等於見到佛了 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佛的聲音啊! 就像一個小孩子, 從小離家流浪, 結果兩個眼睛也瞎掉了, 爸爸找他, 來到他面前, 他見不到爸爸了, 爸爸就喊他的名字, 小寶啊! ( 南無阿彌陀佛啊 ) 孩子聽到了爸爸的聲音, 就知道 : 這是我的父親, 他心裏面就有安慰感, 哦, 我可以回家了! 阿彌陀佛當然我們觀想不來呀, 阿彌陀佛就用他的聲音來呼喚我們,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這每念出來的一聲聲, 都是佛的呼喚, 這就是佛的聲音哪! 佛的聲音都聽到了, 怎麼跟佛還隔得遠呢? 所以 觀經 說 :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就在你的旁邊, 你念 南無阿彌陀佛, 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這句名號就能救你, 如果你念 南無阿彌陀佛, 僅僅認為是聲音 它不能救你的話, 那你念得再多, 怎麼能往生呢? 你所念的這六個字, 就能救你, 你才能夠 往生 有聲音, 必定有實體, 名即是體, 名號就是佛的本體 佛是這樣, 但我們眾生不是這樣, 比如說你叫張某某, 你的名字寫在牆上, 你的人還站在大廳裏邊 佛就不一樣, 佛的名字在牆上, 佛的德能也就在那牆上, 名就是體 大家千萬不能小看這幾個字 我給大家講一個感應故事, 來證明 名即是體 湖北潛江有一位韓居士, 很信仰南無阿彌陀佛, 經常跟人家講念佛的道理 有一位年輕人, 叫凡蓮藝, 她丈夫晚上一躺下睡覺, 就見一道白光從窗戶飄進來, 落到身上, 呼吸困難, 動彈不得, 內心很惶恐, 夫妻兩個束手無策, 請教韓居士 韓居士根據 淨宗講義 所講念佛人身上有佛光, 以及鬼神見佛光是一敬 二怕 三退讓的道理 ( 第一, 尊敬念佛的人, 不會來欺負 ; 第二, 怕佛的光明, 不敢來欺負 ; 第三, 退讓到旁邊 ), 韓居士跟她講 : 沒有問題, 小事一樁, 很好解決 就給了她四張卡片, 上面寫著 南無阿彌陀佛 六個字, 叫她將卡片分別放在床的四個角上, 然後夫妻倆在床上念佛 凡蓮藝按照韓居士所說行事, 果然當天晚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名即是體 一一九

72 一二 上白光就不來了, 高興得不得了 佛的名號在這個地方, 佛就在這個地方, 就能放出光明 所以, 在南方很多發生過車禍的地方, 人們往往在那裏立一塊刻有 南無阿彌陀佛 的石碑, 為了醒目, 刷上紅漆, 這塊石碑就能度亡靈, 這裏就會變得安全 名號所在的地方, 就是佛所在的地方, 名即是體, 這叫佛不可思議, 分身無數億 遍十方剎 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我們眾生就依名號而得度, 依別的我們得度不了, 說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我們觀想不來, 念佛總可以吧! 所以, 佛就現名號之身來度我們, 讓我們稱念, 讓我們往生 所以, 我們念佛是太自在了, 念佛, 念的就是佛, 誰敢說念的不是佛啊? 但是, 我們往往覺得 : 我念的是佛的名字, 還有另外的佛來救我 不是那回事 念的六字名號, 本身就是佛的功德 ; 臨終接引我們的佛, 還是六字名號所顯現出來的佛, 不是六字名號之外的佛 名號之外沒有佛, 佛之外沒有名號, 一體的, 這個叫 名即是體, 這是佛的境界 若論佛體, 唯是功德, 以功德為體, 六字名號就是佛一切功德總聚 唯覓念佛往生人因此, 善導大師於 往生禮讚 以偈讚云 :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阿彌陀佛功德巍巍, 像一座晃耀的金山一樣, 只有念佛的人, 才蒙受阿彌陀佛的光明照攝, 當知念佛是符合彌陀的本願, 本願最為強大, 是強緣 善導大師講的話是很乾脆 決斷的, 讓我們聽到以後, 感覺道路很明確, 一點不含糊, 而且內心很安慰, 很安全, 很安樂 聽別的人講, 就沒有這個效果, 搞得很複雜, 一頭霧水, 不知道怎麼往生 善導大師講得很簡單 :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又說 : 唯攝念佛, 不照餘雜業行者 說得很明朗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唯覓念佛往生人 一二一

73 一二二 又於 般舟讚 云 :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這都是大實話, 好懂! 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相好, 其光明普照十方, 不是為了別的目的放出光明, 為了什麼呢? 只是尋找念佛的人, 讓我們往生 佛的光明就是佛的眼睛, 就是佛的智慧, 我們口中念佛, 佛怎麼不知道? 馬上就攝取不捨了 那有人講了 : 念佛就攝取不捨了, 我就念一聲, 不再念了 不念了, 就失去資格了, 為什麼?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如果你不再念佛了, 就放棄了 念佛眾生 的資格, 享受不到 攝取不捨 的利益 你念佛, 才是念佛眾生 當然, 並不是說從早到晚一秒都不停才叫念佛眾生, 就是我們心裏邊以念佛為主 事情來了, 就解決事情 ; 忙完了, 就來念佛, 念佛是主要的, 這就是念佛眾生 比如說學生可以在寒暑假享受半票待遇 -- 作為學生, 並不是說一天二十四 小時在課堂讀書才叫學生, 他是讀書為主, 還要照常吃飯 娛樂 睡覺 我們念佛眾生, 念佛往生是我們的根本目的和心願, 至於世間的事情, 照顧家庭 教育兒女 服務社會等等, 自然而作, 不違背念佛的道理, 仍然是念佛眾生 如果說 我五個月 八個月 一年 十年我不念佛了, 那就沒有資格叫念佛眾生了 就像學生一樣, 他退學了, 一年兩年不上學了, 那就不叫學生了, 再去買票, 買不到半票了, 沒有學生資格了 那如果是你得病了, 休學一個月, 甚至半年, 那還是學生, 因為是特殊情況, 不是你自己放棄 如果我們有煩惱, 或有事情障礙, 不能從早到晚一直念佛, 仍然是念佛眾生 我們心裏念佛, 佛知道 ; 是不是專門念佛的眾生, 佛知道, 不用欺騙, 人騙得了, 佛騙不了 唯覓念佛往生人, 覓 是尋找, 善導大師把彌陀解釋得很人格化, 讓我們一聽很生動, 阿彌陀佛在找我們念佛的人, 就好像海洋救護隊搜索海難倖存者一樣, 阿彌陀佛用他的心光普遍照耀十方世界, 搜索念佛的眾生, 我們一念 南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唯覓念佛往生人 一二三

74 一二四 無阿彌陀佛, 當下就找到了, 佛找到我們, 還會讓我們跑掉嗎? 攝取不捨了 就怕我們背棄佛的誓願 最尊第一若論光明, 一切諸佛皆有, 然而, 以彌陀光明為最尊第一, 非諸佛光明可及 之所以最尊第一, 釋尊以十二光佛之德說明之 所有的佛都有光明, 然而, 阿彌陀佛的光明, 別的佛的光明不能比, 為什麼? 別的佛的光明不能攝取凡夫到淨土去, 阿彌陀佛的光明有這個功能 無量壽經 有無礙光佛 無邊光佛 無對光佛 炎王光佛 清淨光佛 歡喜光佛等十二種德號, 可見阿彌陀佛的光明是多麼不可思議 而於此之前, 便預先概要地歎譽而言 :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若論光明, 諸佛都有, 但若論效果, 諸佛的光明比不上阿彌陀佛的光明, 因為只有彌陀的光明有攝取凡夫眾生的功能 那當然了, 我們是專念彌陀呢? 還是再念別的名號呢? 懂道理的人, 自然專念彌陀啦! 又, 釋尊為了顯明彌陀威神功德之獨一無二 至高無上, 而於 大阿彌陀經 極口崇仰讚歎曰 :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阿彌陀佛是獨一無二 至高無上的 大阿彌陀經 是 無量壽經 的另外一個譯本, 在 大阿彌陀經 中, 世尊怎樣讚歎呢? 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 光中 二 正講第三章彌陀光明唯攝念佛最尊第一 一二五

75 一二六 極尊 阿彌陀佛是 諸佛之王 光中之極 光中之尊, 不只釋尊極口贊仰, 十方諸佛也異口同聲以 不可思議 讚歎之, 無量壽經 言: 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連十方諸佛都要這樣稱讚了, 都這樣敬佩無加了, 那我們凡夫念這句名號, 其利益是可想而知的 無量壽經 第十七 諸佛稱名 願, 十方諸佛為我們做了示範, 諸佛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教我們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 念佛法門是直接由十方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名號, 而讓我們也來這樣稱念彌陀名號 第四章諸佛菩薩護持念佛 剛才有位蓮友問到關於護身符的問題, 你讀到這一段, 那你心中就很歡喜了 一向專稱 既是彌陀本願獨一無二 至高無上之行, 已與彌陀機法一體, 常蒙彌陀光明環照圍繞, 不相捨離, 可說與佛同在, 與佛同行, 故亦蒙 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 阿彌陀經 ) 彌陀本願裏只講了念 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叫 獨一無二 ; 阿彌陀佛名號含攝一切功德, 所以叫 至高無上 念佛, 跟阿彌陀佛成為一體, 為什麼? 我們念佛, 佛的光明就攝取我們, 這就成為一體了, 攝取 就是抓住不放 就像我用手抓住這只杯, 它就掉不下去, 攝取不捨, 這只杯就和我的手成為一體 二 正講第四章諸佛菩薩護持念佛 一二七

76 一二八 關於 攝取不捨, 有一個典故 有一位鄉下的老太婆, 她不懂得 攝取不捨 的含義, 就向佛禮拜, 請求阿彌陀佛加被她懂得什麼叫 攝取不捨, 她拜了七天佛, 第七天晚上, 她就作了一個夢, 夢見阿彌陀佛, 很高大, 伸一隻手下來, 抓住她細細的胳膊 她從來沒看見這麼高大的佛, 內心有一點害怕, 想掙脫 阿彌陀佛緊緊抓住她的手不放, 而且開口講了話 : 這就是攝取不捨 她恍然大悟, 感動得痛哭流涕, 說 : 攝取不捨原來就是這樣的慈悲, 抓住想逃跑的人, 不讓他跑掉 我們念佛的時候, 往往有點疑惑心, 到底能不能往生啊? 這沒有障礙! 疑惑心一起, 就好像有點想逃跑的意思 但是, 彌陀以不捨的慈悲抓住我們, 白天 晚上用光明攝護我們, 不相捨離 所以, 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同在, 跟阿彌陀佛同行, 我們無論走到哪裡, 都沒有害怕, 沒有恐懼 念佛, 頭頂上有四十里的光明, 佛的光明在我們周圍環繞, 雖然肉眼不能見, 卻真實地存在, 所以 與佛同在, 與佛同行 有兩句偈子很好 : 朝夕同起臥, 出入共相隨 我們起床了, 阿彌陀佛也起床了, 陪我們一道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跟佛一體了嘛; 我們晚上睡覺, 阿彌陀佛陪伴我們, 在旁邊守護 ; 我們出去辦事, 阿彌陀佛跟在旁邊保佑我們 ; 坐車的時候,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 一路平安, 沒有任何問題 ; 我們回來了, 阿彌陀佛也跟在旁邊, 如影隨形, 也回來了, 所以, 我們沒有孤單 我們念佛眾生雖然是凡夫, 但是和阿彌陀佛成為一體, 十方諸佛讚歎阿彌陀佛, 自然也就護念我們了, 所以蒙受 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這是 阿彌陀經 的經文 護念誰呢? 護念念佛的人, 為什麼護念我們呢? 因為我們與彌陀一體, 必定成佛 故善導大師於 往生禮讚 云 : 若稱佛往生者, 常為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如果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願往生淨土的人, 日日夜夜被六方恒河沙等諸 二 正講第四章諸佛菩薩護持念佛 一二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不可以墮胎

不可以墮胎 不 錄 流 量 殺 裡 什 殺 了 什 來 不來 來 殺 來 了 來 來 殺 了 更 了 不 不 不 錄 刺 異 了 異 亂 留 兩 不 惡 不 來 類 來 累 不 了 女 切 來 女 不 女 不 來 什 女 說 切 來 殺 殺 了 來 更 了 了 了 不 不 樂 切 累 惡 惡 狀 說 1 不 了 不 療 不 不 參 參 來不 了 說 不 不 陸 不 六 了 李 陸 了 念 度 李 錄 女 不 裡來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年 A 年 林 年 六 朗 年 滑 年 年 年 B 年 六 略 不 1 藍 兩 兩 不 了 不 了 不 不 不 不 練 練 說 練 說不 流 不 說 不 不 不 什 老 見 了 連 了 了 了 裡 不 不 說什 什 2 了 了 說什 了 了 不了 說 了 了 了 不 不 了 裡 什 不 了 什 了 切 不 了 不 年 裡 了 了 不行 來 不領 連 不 年 來 不 裡 不 了 不 了 了 來 3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裡 度 聯 兩 異 來 裡 不 樂 籠 不 了 見 歷 不 歷 不 年來 不 不 年來 不 烈 裡 論 裡 不 類 禮 切 331 裡 樂 了 裡 樂 樂 樂不 浪 樂 歷 歷 令 不 樂 說 裡 度 離 異 說來 樂 說 樂 了 不 說 裡 了 易 了 論 數 不 332 弄 離不 類 說 倫 兩 樂 不 樂 裡 樂 不例 樂 不 說 切 更 切 說 離不 度 陵 類 不 類 律 律 1 1 論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logarithms of number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s life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武神少年p1_3.indd

武神少年p1_3.indd 目錄 自序 楔子 六 八 第一章 : 武林至尊. 天下武宗 1. 沒落的少林. 崛起的 武林 十二 2. 兩個失落的少年. 求武之道 十八 3. 武林學藝. 不打不識 二七 第二章 : 武練人生. 武域神人 1. 初到貴境. 大鬧練武院四二 2. 遇奇人, 練奇功八九 第三章 : 學武真義. 天下第一 1. 五里雲的時空結界 一一二 2. 三老絕學, 苦中破極限 一三四 3. 洞中奇人, 走火入魔的悲歌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我的學思歷程

我的學思歷程 領 歷 年 立 不 六 了 說 歷 兩年 年 不 度來 歷 論 年 裡 禮 來 裡 都 理 劉 勞 理 說 理 來 不 不 例 了 歷 都 什 什 什 什 類 都 什 理 領 不 不 什 來 了 什 說 不 不 年 數 Andrew Wiles Andrew Wiles 林 了 兩 年 數 Fermat s Last Theorem Fermat 數 n n n 論 x +y =z n 2 數 來

More information

讀 2 年 12 3 便 不 讀 老 了 冷 念 立 力量 若 讀 老 見 了 度 良 了更 識 旅 不 不 了 不 不 更 年 不 了 理 例 理 流 不 流 冷 來 不 來 來 倫 勒說 不 不 便 不 力 連 了 裡 力量 留 來 練 力 不行了 不行了 裡 句 力 了 不 了 老 裡留 了

讀 2 年 12 3 便 不 讀 老 了 冷 念 立 力量 若 讀 老 見 了 度 良 了更 識 旅 不 不 了 不 不 更 年 不 了 理 例 理 流 不 流 冷 來 不 來 來 倫 勒說 不 不 便 不 力 連 了 裡 力量 留 來 練 力 不行了 不行了 裡 句 力 了 不 了 老 裡留 了 212 03 212 18 212 21 212 24 劉 110 41 1 312 27 藍 2 206 45 藍 3 21 4 206 46 良 5 312 03 讀 2 年 12 3 便 不 讀 老 了 冷 念 立 力量 若 讀 老 見 了 度 良 了更 識 旅 不 不 了 不 不 更 年 不 了 理 例 理 流 不 流 冷 來 不 來 來 倫 勒說 不 不 便 不 力 連 了 裡 力量 留

More information

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

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 1 18 讀 力 理 錄 --------------------------------------------------------------------------------------1 --------------------------------------------------2 -------------------------------------------------------------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女 女 金 女 女 不 不 茶 省 來 茶 了 金 不 茶 女 了 女 來 陸來 玲 來 茶 了 離 蓮 茶 理 不 力 力 茶 理 不 利 來 裡 茶 女 論 力 不 諒 來 來 金 聯 凌 了 女 離 茶 了 來 裡 省 玲 兩 離 歷 流 不 女 了句 1 說 茶 數 茶 茶葉數 數 茶 茶 爐 爐 茶 茶 老 茶 茶 不 了 了 茶 茶葉 了數 露 了 茶 了 數 兩 2 說 茶 更 來

More information

CBM PROPOSAL

CBM PROPOSAL Maya Grigorovich-Barsky EDU 605 Fall 2011 Professor Durham CBM PROJECT Counting 1-10 in Japanese Recognizing the Kanji Characters and Correctly Pronouncing Them Student Information Name: Melinda Baskin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例 1. 2. 不 不? 3.? 4. 立更 5. 6. 臨 7. 8. 理 () 9. 10. 讀 率 11. 12. 13. 料 14. 15. 16. 參 烈 讀 讀 來 什 參 1987 參 狀 參 了 1987 立 (1989) (1993) 路 不 不 不 不 句 例 不見 不見 利 來 數 什 易 1. 力 2. 來 4. 念 5. 讀 6. 7. 狀不 ? 讀 數 來說 參 更 念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1 年 目 次 行路 諸 老 ~ 劉 玲老 龍 龍 龍 雷龍 龍 女 龍 女 龍 雷龍 女 龍 李 女 龍 女 路歷 梁 女 龍 梁 女 葉 林 龍 麗 龍 老 雷龍 了 雷龍 晴 老 異 龍 老 龍 老 劉 玲老 2 5 諸 老 力 力 識 切 力 更 不 力 來 略 弄 念 都 力 都 力 不 省 力 理 聆 識 女 切 良 律 力 年 來 切 什 理 切 年 利 年來 更 林立 什 不 什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trigonometrical logarithm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More information

瞞魔籬

瞞魔籬 識 藍 不 了 了 料 留 了 六 了什 了 來 車 了 見 不 車 了 不 不 露 說 車 1 96 車 車 車 車 車 離 宅 兩 不 了 禮 了 不 說 老 理 來 見 車 來 車 了 了 來 兩 說不 律 樓 2 96 宅 車 車 了 車 來 不 不 說 力 了 車 車 兩 車 車 來 樓 露 不 了 不 不 說 不 不 不 不 車 車 3 96 車 兩 車 兩 諒 諒 諒 不 諒 老 不

More information

唯說念佛-淨土宗略要文略講 - 淨宗叢書 034

唯說念佛-淨土宗略要文略講 - 淨宗叢書 034 淨宗法師講述佛恩居士整理 唯說念佛 -- 淨土宗略要文 略講 ( 二 二年四月講於山東龍口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09 年 7 月版本 ) 緣起 念著 南無阿彌陀佛, 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動過? 佛法本來是最有人情味兒的, 因為佛愛眾生甚於父母愛孩子 因果的沉重 六道的恐怖令我們心急如焚, 豈不知佛的心比我們還焦急,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慧淨法師編述 觀經四帖疏 綱要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09 年 4 月版本 ) 目錄... 一 五部九卷本疏具疏教門行門安心起行 1... 二 彌陀指授諸佛證誠楷定古今尊信如經 3... 三 九品唯凡觀經一部佛為凡說非為聖人 12... 四 彌陀報身極樂報土凡夫入報全託佛願 24... 五 六字名號機法一體具信願行是正定業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從收到錄取通知起,現在新年也過完了,是該開始著手準備赴美的事情了

從收到錄取通知起,現在新年也過完了,是該開始著手準備赴美的事情了 5 1 7 30 1 見 了 來 見 不 了 來 年來 了 來 什 識弄 念 什 識 留 來 便 了 旅行 留 什 旅行 了 切 不 落 不 旅行 說 旅行 識 旅行 不論 不 不 不 說 了 了 不 金 理 了 念 行 數 了 了 便 行 了 不 旅行 力量 聯 了 了 連參 了 不 若 力 易 說 露 來 念 2 來 不 易 來 不 識 留 Winni 若 勵 落 淪落 了 說不 了 不 立 來

More information

幸 福 向 前 走

幸  福  向  前  走 福 兩 北 兩 北 不 了 留 北來 北 樂 利 路 不 易 懶 不 北 北 度 年 不 北 不 老 不 不 來 連 樂 利 陸 路 冷 留 北 北 來 老 老 都 了 了 不 玲 北 來 飯 館 年 龍 來 來 劉 不 不 遼寧 劉 福 劉 連 識 老 連 北 了 料 老 老 連 老 女 藺 女 了兩年 路兩 車 裡 車 說 了 北 年 車 路兩 車 福 了 來 了 飯 裡 連 樂 了 說 了 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度 度 林 李 年 錄 說 理 參 度 六 離 行 理 行 行 行 陸 參 錄 錄 離 錄 錄 行 立 歷年 理 令 離 不 離 離 益 離 若 行 離 見 令 律 行 年 行 來 見不 行 行 年 立 立 度 行 行 說 論 理 料 參 度 不 來 離 離 離 來 度 參 行 離 行 理 行 行 年 行 行 行 六 陸 說 行 行 來 行 離 理 行 益 行 來 參 來 行 年 度 離 行 易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參 行 參 參 來 兩 來 行 樂 見 錄 參 錄 來 參 利 參 念 歷 裡 裡 流 參 來 了 不 了 不 落 說 不 說 不 了 了 年 流 見識了 參 了 裡 了 力 路 不 行 行 了 行 更 不 來 讀 更 便 讀 行 兩 行 1 見 參 見 見 裡 樂 來 參 裡 了 來 樂 錄 來 北 立 ( ) 見 裡 見 ( ) 見 裡 不 ( ) 立 2 立 落 樂 裡 了 樂 樂 1991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1 173-216 論 林 立 行 行 六 異 便 2002 年年 91 年 3 2-3 北 立 樓 樓 錄 論 略 兩 匿 見 兩 了 更 更 說 論 不 論 論 兩 略 說 (1) Ta,b,c 欄 例 T46.35a 46 35 欄 (2) a,b,c,d 欄 欄 欄 欄 例 99.44a 99 44 欄 林 理 理 173 行 便 見 不 理 不 不 度 便 行 切 切 行 來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2. 年 年 2 利 金 3 不 不 量 不 不 不 不 8. 不 不 不 不 9. 4 10. 不 5 爐 6 13. 量 不 7 8 不 9 1 不了 2 了 年 年 來 葉 炙 年 不 見 離 3 兩 力 力量 利 切 金 見 易 4 老 見 離 5 見 31 年 6 奈 不了 爐 律 律 度 律 7 8 9 不 不 見 73 113 不 鍊 金 10 力量 11 不 不 念 老 不老 不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說 度 行 立 不 論 論 力 讀 歷 說 度 行 歷 79 Preach Hinduism, practicing Chinese Buddhism -- the investigation of Yinshun s Thought of Human Realm Buddhism Wei DeDong ABSTRACT Professor Fang LiTian thinks the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理 讀 北 易說 北 理 北 年 見 見 不 不 讀 讀 讀 了 來 不 讀六 來 理 易 來 易 立 不 易 不 量 錄 句 立 立 句 不 說 了 理 兩 了 ( 療 ) ( ) 來 兩 ( ) 來 兩 了 不 了 理 理 1 令 力 ( ) 不 易 讀 練 來說 說 句 塞 類 不 不 來 易 易 易 理 易 論 拉 里 來聯 便 理 念 論 臘 理 理論 便 論 來 行 念 論 理 不 令

More information

校園正向管教範例徵選內容格式

校園正向管教範例徵選內容格式 例 狀 良 良 索 索 索 歷 索 年 良 類 不 落 不 易 力 不 說 料 良 年 年 35 10 年 31 7 年 說 良 不 離 Cl9 1-1 良 不 精靈 來 1. (1) 不 什 都 都不 不 都不 理 (2) 不 都 讀 都不 都 (3) 不 力 不 (4) 什 都不 說 說 不 (5) 零 都 說 零 來 不 讀 不 不 不 不 (6) 裡 說 不理 不 說 都 來 良 說 不 裡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讀 保險法修正評釋 年 年 理 度 金 行 度 老 理 壹 前言 年 行 來 歷 年 理 度 金 行 老 兩 契 說 貳 保險契約法修正簡介與評釋 契 金 類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類 金 理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金 行 金 類 切 理 金 屢 金 不 金 金 金 理 金 列 金 類 金 金 北 2 8 樓 02-23115586() 1 契 契 契 立 契 量 行 契 列

More information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淨宗叢書 022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淨宗叢書 022 淨慈居士編 慧淨法師講演集 ( 一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10 年 8 月版本 ) 總目錄... 編者序一... 一 佛教的無常觀一... 二 六字名號的意義一四... 三 念佛之殊勝利益三六... 四 阿彌陀經 兩文解釋四九... 五 第十八願 略解六四... 六 難易二道判九一... 七 人生的目的一五六...

More information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 六年 數 量 呂 立 北 數 論 數 量 量 量 老 量 行 了 不 量 更 行 行 更 數 樂 老 量 老 老 數 臨 量 麗 數 量 數 量 量 老 不 數 量 來 老 數 量 量 4 識 六年 力 年 異 六年 料 量 異 異 數 量 更 益 數 量 六年 數 量 量 數 量 來說 類 類 類來 刺 類來 來 異 度 力 濾 類 刺 力 異 來 來 刺 刺 5 刺 來 理 論 更 易 數 量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年 行 年 行 暴 行 料來 暴 浪 令 暴 率 暴 數 暴 更 暴 路 不 例 見 狼 暴 浪 暴 女 若女 車 女 暴 例 樓 樂 樓 暴 暴 不 1 21 暴 不 量不 離 了 了 行 都 力 不 不 說 不 不 離 女 行 不理 說 不 度 了 了 不 不 說 說 不 不 兩 度 不 留 女 行 讀 若 裡 不 都 了 行 來 神 來 不 度 女 略 女 禮 說 不 不 度 了 略了 2 2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http://yogilin.net/e-books.html 林 錄 行狀 益 禮 羅 六 不 不 祥 說 金 林 六 零 林 領 年 車 流 浪切不 北 年 年 來 六 都 六 龍 念 輪 量 綠度 林 瑩 若 羅 羅 六 說 念 六 六 林 瑩 林 瑩 量 行 六 行 六 六 六 北 見 讀 羅 金 說 說 錄 錄 塚壘壘 劉 念 劉 林 祥 六 行狀 降 年 行 年 龍 里 領 北 樂 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沈 林 連 老 車 年 錄 六 參 1 年來 行 烈 不 更 理 立 了 不 率 數量 更 立 來 了 立 路 來 利 來 路 了 列 來 參 路 料 便 來 來 力 兩 流 兩輪 來 雷 識 雷 識 來 識 識 了 數 不 率 2 了 例 禮 不 老 來 老 利益 來 了 來 禮 不 不 都 年來 行 烈 不 更 理 不易 了 不 立 了 不 不易 不 懶 異 來臨 3 什 不 了 都 說 類 了

More information

越溝

越溝 年 炙 了 力 不 更籠 寧 路 連 不 了 來 了 不 了 鈴 來 裡 了 不 不 了 不 什 來 說 見 來 了 說 年 拉 年 讀 歷 兩 葉 不 更 說 了 讀 什 說 裡 不 說 連 令 行 說 什 來 更 了 來 來 說 - 1 - 不 了 什 來 不 說 讀 路 不離 老 數 老 說 了 說了 句 不 易 了 說 不 了 不 說 數 不 來 了 說什 了 了 說 不 淚 不 不 不 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 第 四 十 三 期 發行單位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發 行 人 沈佩蒂 主任 指導教授 張國保 教授 施明發 教授 編 輯 主編 莊偉聖 地 址 桃園縣 山鄉大同村德明路 5 號 電 話 (03)350-7001 分機3282 網 址 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educlass/index.htm 電子信箱 yichuang@mail.mcu.edu.tw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個案分析

第四章、個案分析 例 說 理論 行 說 來 說 理論 讀 更便 理 理論 說 理論 更 了 不 說 了 度 說 例 理 來 更 力 不 不 行 略 了 了 了 論 行 不 更 歷 歷 來 說 說 / 力量 老 識 識 / 行 不 更 律 識 了 識 流 量 說? 歷 年 柳 說 說 不 女 女 不 不 年 不 來 了 不 女 說 讀 不 讀 不 讀不 不識 靈 ( ) 不 來 什 不 了 說 了 金 裡 料 了 羅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7 1 參 六 參 年來 力 力 不 不 來 力 力 利 行 爐 不 若 力 力 行 不 不 老 行 不 更 理念 兩 烈 了 年 了 烈 領 不 烈 不 力 便 來 年 不 落 例 例 1997 2 參 六 年 兩 了 力 來 不 落 勞 不 來 數 論 力 落 聯 落 不 不 年 了 年 例更 年 樂 不 離 冷 例 不 不 了 勞 不 了 錄 行 來 易 不 度 理論 來 1997 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北 麗 律 北 98 年 4 29 錄... 2 年... 2 立 度切 ---- 立精神 參... 2 1. 立... 2 2.... 4 行 度切... 5 1.... 5 2. 行... 5 3. 行... 8 參 參... 9 年 行 行... 9 年 數不... 10 行 不... 11 行 不 參 利... 11 論... 12 1 北 97 年 老 數 老 數 數 北 益 北 沈淪 令

More information

影響閱讀與記憶的因素

影響閱讀與記憶的因素 讀 SpeedReading & Memory 讀 六 讀 了 良 刺 良 力 理 讀 力 讀 力 切 讀 力 力 六 良 力 不 不 識 理 力 理 量 量 不 若 不 力 讀 了 年 1 來 行 ( 律 練 ) 2 省理 說 不 識 說 說 量 識 量 量 六 量 年 3 盧 樂 力 2001 年 11 參 32 年來 什 了 利 盧 樂 力 樂 兩 來 行練 盧 練 什 力 練不 狀 狀 了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導論 料 林 藍 林 老 年 1 錄 論 論 類 料 連 連 料 料 料流 來 論 論 參 料 2 錄 悪 年 龍 車 說 料理 料 聯 連 連 聯 料 流 料 流 料 3 料 離 更 料 料 料 欄 更 料 料更 料 料 料 料 料 更 料 料 料 更 料 樂 嵐 樂 嵐 料流 4 料 了 類 料 理 便 利 不 浪 便 降 了 量 利 說 料 論 說 度 度 論 類 行 利 說 料 連 料 立 料 說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論 年 年 行 路 林 林兩 例 年六 力 論 行 行 路 兩 論 例 聯 留 論 年 不 勞 李 見 更 兩 林 林 行 林 兩 更 不吝 見 論 利 論 更 更 度 論 更 勵 力 力量 更 年六 I 行 路 路行 年來 行 狀 歷 行 力 行 連 更 歷 數 年來 行 行 林 林 兩 理念 不 行 路 論 行 路 理 兩 狀 行 II 論 1 2 4 8 行 路 歷 10 14 行 路 1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64 97 124 132 140 159 168 174 隆 178 179 181 183 184 北 186 年 191 隆 197 223 235 239 倫 253 257 年 來說 了 了 年 了 路 年 裡 連串不 離 裡 離 路 路 不 不 離 留 異 不 不 屢 不 來 練 不 不易 怒 歷 擄 裡 來 不 了 切 見 1 年 見 年 裡 錄 什 不 連 不 錄 來 不 行 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年 行 立 年 錄 年 錄 行 ~ ~ 錄 ~ 行 錄 行 錄 行 六 六 錄 六 行 年 錄 行 領 錄 領 領 行 領 錄 領 行 奈 領 錄 奈 領 奈 領 行 精 領 錄 精 領 行 領 錄 領 見 - 1 - 錄 行 - 2 - 流 倫理 見 說 流 不 流 力 倫理 見 - 3 - 讀 見 論 說 行 略 讀 烈 略 力 立 度 來 讀 例 行 略 勵 度 - 4 - 識 見 論 說

More information

易 易 麟 年 易 錄 錄 錄 錄 論 類 路 類 立 論 I 路連 理 路連 更 流 II 類 行 力 力 易 易 理 念 料 念 理 類 理 路連 念 III 行 六 論 論 來 參 料 錄 立 料 理 IV 錄 說 數 連 說 錄 料來 列 錄 料來 路 路連 路連 V 路連 路連 來 讀 列讀 列讀 VI 不 度 度 行 理 流 狀 類 路 例 不 數 類 兩 來 例 例 類 VII 料 理 類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數 不 林立 裡 陸陸 便 來 了 行列 了流行 了 不 列 落 罹 率 了 來說 了 蘭 罹 率 車 肋 不 了 了 什 力量 來 陸裡 來 了 料裡 度 來 1 2 料 陸六 量來 裡 更 類 類 六 類 年 來參 裡 不 了 不 不 不 類 類 來什 說 說 年 來 類 來什 類 罹 率更 類 老 力 蘭 罹 率 不 量 類 見 來 量 類 不 來 六 裡 度裡 類 了 累 來 量 了 了 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切 浪 不 來 見 不 力 六 了 不 1 了 不 說 來 了 洛 說 了 度 不 若 若 例 離 年離 率 了 139% 離 來什 來 來 不 1996 年 來說 車 來 女 年 年 來 不 歷 立了 2 良 說 良 良 不 列 不 來 兩 15 理 讀 15 理 不 類 類 說 樂 切 金 金 溜 說 金 不 了... 18 說 不 3 21 了 肋 來 肋 女 領 說 女 來 沈 肋 來 見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guan.doc

Microsoft Word - xiguan.doc 力量 讀 不 不 利 不 不 讀 力量 力量 說 行 說 若 路 句 句 省 力量 了 說 說 不 不 力 不 林 兩 識 不 兩 兩 了 識 見 識 力量 力量 年 勵 蘭 說 理 勵 勵 說 金 滑 利 見 練 不 勵 不 不 不 識 識 識 狀 識 識 識 識 類 識 不 識 不 便 力量 力量 行 行 識 識 累 行 不 識 立 林 林 了 了 老 不 了 林 裡 淚 裡 不 年 林 不 兩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都不 裡 女 來 裡 女 度 不 律 落 識 1990 精 不 連 戀 都 劣 不 了 說 不 不 了理 略 不 切 行 連串 論 識 論 行 女 女 更 輪廓 更 什 異 理 什 力量 省 不 理 論 令 說 了 年 更 年 來 林 立不 女 了 來 不 都 都 來 論 易 女 說 論 都 女 行 論 老 精 都 女 都 女 老 兩 不 精 歷 裡 說 諸 女 女 女 不 行 老 女 不 老 精

More information

序場1

序場1 雷 1 陸 旅 料 裡 旅 北 理 樓 料 兩 理 兩 來 2 北 聯 聯 立 樓 聯 料 了 立 立 來 料 立 立 離 離 立 了 女 料 立 立 北 行 路 行 裡 不 來 路 裡 3 不 寮 旅 旅 連 兩 裡 行 廊 見識 了 來 北 了 不 離 聯 立 4 裡 理 來 立 立 立 行 來 辰 年 了 寮 旅 旅 連 兩 裡 行 旅 來 旅 5 旅 行 裡 來 立 立 力 說 了 不 樓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1 年 5 1 Media Literacy Bimonthly 行 玲 行 金 (Fubo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 in Taiwan, CMLT) 行 嵐 2938743629387764 E-Mailmedia@nccu edu.tw 2 See See 嵐 5 行 10 See See 嵐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第肆章 從雅典到北京

第肆章  從雅典到北京 北 論北 北 度 北 不 北 理念 說 理念 論 論 念 北 北 力 了 了 易 北 來 了不連 不連 力 連 北 力 力 力 力 了 行 年北 識 參 林 歷 歷 煉 度 識 不 不利 量都 不 梨 不 略 梨 烈 說不 便 年 了 力 1996 306 了 北 梨 理念 綠 梨 年 1 北 梨 北 兩 北 論 北 梨 不 梨 梨 立 錄 理 領 行行 聯 年 論 來 令 行 兩 了 北 梨 論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年 立 年 年 累 理 裡 益 略 歷年來 理 不 例 料 識 益 力 利 留 類 留 北 北 來 豈 來 切 陸女 飯 不 不 漏洞 數 見 陸 不 行 不 不 理念 館 理 流 來不 度 行 館 利 路 理 若 良 行 更 力 年 錄 利 來 豈 館 不讀不 六 流 陸女 飯 不 北 利 留 路 年 了 留 立 留 留 年 留 說 蘭 神 年來 年來 留 里 了 車 車 車 更 行 里 諾

More information

他還記得,一切都是由那天開始的‧‧‧

他還記得,一切都是由那天開始的‧‧‧ 切 說什 了 不 不 不 不 不 什 不 什 什 說 說 來了 了 離 了 來 來 了 爐 兩 奈 了 156 來了 裡 不 了 不 不 數 了 料 女 了什 什 不 1 了 歷 兩 不 了什 來 來 說 不 歷 料 說 不 不 女 不 不 來 拉 不 領 拉 女 不 來 女 不 六年了 不 裡 什 不 讀 女 不 年 不 了 說 不 讀 讀 女 讀 了 perfect 來 不 說不 來 不 了 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N-N-S.12.12 了 說 來了 了 不理 度不 靈 留 來 拾 切 理 樂 了 U-N-N-S.12.15 來不 了 來 了 來了 了 了 不 來 切 了 1 了 不 U-N-N-S.12.16 樂 不 說 不 來 煉 了 說 略 了 不 句 利 了 不 了 不 煉了 不 句 了 不 U-N-N-S.12.17 若 什 淋 了 來 暈 了 什 不 2 留 不 U-N-N-S.12.19 了

More information

角色簡介:

角色簡介: 行 ~ 路 老 車 來 樓 車 女 鱗 樓 來 理 來 車 來 ~ 塞 樓 來 路 ~ 來 行 車 車 女 盧 車 行 行 裡 尿尿 行 行 行 兩 車 行 行 理 ~ 車 來 車 來 索 行 行 樓 見 理 見 ~ 理 理 論 女 來 不 不 識 女 離 行 兩 行 令 淚 行 六 ~ 拉 陋 靈 異 說 兩 論 索 亂 行 行 裂 錄 喇 喇 料 北 宅 北 拉 宅 樓 宅 樓 樓 簾 亂 料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了 勞 了 樂 來 不 論 女 女 了 不 不 不 來 來 離了 度 年 不 禮 來 說 說 禮 了 說 不 了 來 來 見 了 不 女 來 不 了 來 了 不論 不 流行 來 歷 了 不 刺 來說 不 兩 裡 來 練 了 樂 理 不 不 了 力 令 流 不 殺凌 不 什 不 老 不 不 了 來說 來 什 說 什 不 不 落 說 力 什 行 落 落 1 落 露 度 令 魯 什 不 不 力 不 說 力

More information

我國警察教育制度之檢討與策進

我國警察教育制度之檢討與策進 度 度 參 度 度 論 類 行 度 行 度 行 精 例 行 兩 律 行 律 練 行 落 年 1 度 度 不 更 不 年來 度 了 類 不 亂 臨更 省 度 度 切 度 落 度 行 度 度 度 年 年 例 理 年 省 了 立了 度 度 度 類 行 行 度 不 異 料 六 2 參 料來 年 度 來 度 不 度 行 練 例 見 諸 年 年 六 六年 年 年 年 不 律 諸 連 行 來 立 例 六 年 年

More information

轉型正義最近成為發燒話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強烈要求百分之百民主化的巨大能量,這既是台灣人的性格,更是台灣民主轉型必要的突破

轉型正義最近成為發燒話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強烈要求百分之百民主化的巨大能量,這既是台灣人的性格,更是台灣民主轉型必要的突破 1 來說 歷 行 都 來 來 歷 不 識 立 類 識 歷 烈 流 綠 2 藍 來說 切 度 略 落 更 切 理 說 了什 1 行 2 綠 藍 不 易 理 省 不 立 1 來 來 聯 林 度不 識 識 度 說 更 了 識 不 力 落 不 來 識 了 3 說 歷來 說 歷 理 度來臨 力 識 立 精神 什 3 裡 連 不 不 落 不 歷 不 識 識 2 聯 來說 論 拉 聯 了 聯 離 連 落 落 立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組裝訓練

電腦組裝訓練 練 料 路 Windows Update 令 類 識 說 列 都 說 精 連 都不 不 兩 便 數 路 易 留 更 不 留 利 料 不 量 更 更 漏洞 不 漏洞 異 洞 漏 行 粒 了 理 量 不 理 切 數 類 精類 數 理 類 零 不 流 易 易 零 路 更 來 更 零 不 不 切 流 不 料 料 了 了 料 了 料 了 料 來了 不 念 料 兩 錄 異 料 料 類 理 料 料 年 不 不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安心法門││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淨土安心法門││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淨土安心法門 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鄭振煌居士講述 明宣整理緒言淨土宗的修行方法, 是很特殊的, 雖然淨土經典最初以梵文寫成, 來自印度, 但是淨土法門在印度並沒有成為宗派, 南傳佛教沒有淨土的修行法門, 藏傳佛教也沒有淨土宗, 唯獨在中國成宗, 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 中國佛教傳到韓國, 照理講, 韓國應該有淨土宗才對, 可是淨土修行在韓國依然沒有成立宗派 佛教由韓國再傳到日本, 日本接受韓國佛教, 也間接地接受中國佛教和文化,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行 略 說 行 略 路 略 度 論 行 略 理 量 類 利 年 年 1 類 年 不 年 量 2 類 度 來 來 廉 便 不 量 力 類 鍊 PEPPPVC 1 不 利 識 參 聯 里 略 行 量 行 識 行 行 落 行 2 了 年 洛 年 行 類 麗龍 不便 年 更 41 年 料 年 量 10.5 年 6.5 200 兩 2.5 料 利 理 不 行 流 塞 不良 類 流 林 年 理 理 PVCPS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來 都 都 立 行 立 領 不 行 立 更 見 來 立 林 若 亂 力量 說 度 立 行 更 更 數量 不 1 度 立 利益 見 不 行 更 兩 力 凌 裡 理念 更 更 都 不 見不 1 來 論 論 論 不 23 見 不 益 流 不 利益 便 不 見 更 行 諾 識 諸 林 不論 立 律 立 立 利益 力 行 立 諾 行 行 立 兩 行 理念 立 羅 力量 見 不 律 力量 力 年 立 論 年 六

More information

今夜不回家-張婷婷

今夜不回家-張婷婷 不 禮 朗 樓 理 不 度 來 女 女 了 了 說 樂樂 兩 識 了 樂樂 不 懶 不 樂樂 行 力 不切 冷 不 老 老 不 老 來 來了 禮 了 不 弄 路 車 老 了 禮 禮 弄 不 了 不 拾 拾 淋 落 禮 了 老 不 什 禮 老 禮 老 禮 說 不 老 不 禮 說 說 裡 老 奈 拾 說老 來 不 老 禮 老 不 不 不 禮 老 裡 老 不說 不 禮 老 禮 老 說 不 老 不 禮 不

More information

2016-2017 04-05 06 07-08 0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7 18-19 20-26 27-29 30-32 33-35 36-37 37-38 39-40 40 41-42 42-43 44 45-47 48 49-51 51 52-53 54-55 56 57 58 59 60 2001 9 2002 1 896 1989 1989 8 Peninsula

More information

場 暴力 老 老 裡 亮 裡 老 兩 禮 廊 老 連 不 不 了 了 爐 廊 老 來 老 了 來 不 老 茶葉 茶 不 茶葉 裡 了 茶 離 廊 老 老 茶 不 籠 籠 裡 亮 裡 老 拉 裡 老 了 了 茶 兩 裡 若 了 說 說 說 說殺 不 不 來 了 什 了 茶 茶 說 練 來 說 年 了 來 老 來 了 茶 不 不 了 茶 令 不 類 力 來 行 易切 兩 落 了 來了 若 裡 裡 不 練 練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一 、前言 歷 例 李 年 理 歷 領 裡 勵 行 1 理 歷 歷 說 來 什.. 度 力 度 來了 理 歷 了 料 歷 36 16 見 了 什 什 什 落 不 歷 刺 更 落說 了 歷 歷 聯 歷 causation 識 參 利 說 說 不 料 讀 歷 了 省 量 省 北 理 北 理 1 年來 數 1 () 殺了 不 來 了 殺了 不 不 理 令 來說 令 什 流 什 不 諒 了 殺 不 不 了 不 了 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說 年 不 不 不 不 易 念 來 不 料 來 來 不 易 易了 連串 來 度 來 參 來 歷 羅 參 都 來 來 年 烈 參 讀不易 溜 了 老 不 了 說 易 料來 領 念 來 年 都 亮麗 年 來 參 不論 領 理 立 都 年 力 利 82 年 說 1 易 歷 見 利 識 度 念 讀 ( 92 利 ) 了 更 禮 年都 數 老 更 來 念理 說 易 料易 易 易 參 料 不 年 老 不 略 識

More information

(開頭可能是豆子碰到一個女孩子,說是他以前的演員

(開頭可能是豆子碰到一個女孩子,說是他以前的演員 1 宅 來 裂 女 烈 女 女 了 女 來 流 烈 女 連 了 不 留 不 裂了 女 落 不拉 不拉不 2 不拉 不 不 說 參 惡 不拉 不 了 不拉 不拉 見 不拉 了 不拉 什 了 不 理 不 了 來 不 不 了 不拉 不拉 什 不拉 不拉 說 不來 金 不 不 不拉 了 說 不 不 不 來 不拉 3 了 不 裡 不 什 不拉 什 什 什 不拉 了 不拉 雷 雷 不 更 不拉 不見 不拉 落落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5 女 狀 療 療 了 女 狀 女 了 女 狀 歷 理 力 落 異 類 類 類 臨 類 類 復 落 狀 樂 六 樂 降 累 力 不 理 惡 力 殺 念 落 兩年 落 狀 度 度 狀 兩 療 狀 理 殺 林 狀 療 度來 類 療 六 臨 療 六 療 狀 易復 年 更 療 復 度 列 度 度 6 度 不 狀 臨 狀 臨 復 不 錄 復 度 療 兩 狀 參 類 復 歷 狀 兩 復 復 兩 療 連 力 復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Mirabilis劇本

Mirabilis劇本 籠 年女 來 樓 年女 了 行 不 略 不 年女 里 年女 了 了 行 1 88 年女 什 冷 了 年 女 女 年女 說 裡 女 不 不 亂 年女 什 不說 不 來 女 了 來 切 女 了 淚 離 樓 來 不 離 2 88 怒 林 來 不 不 年女 林 累了 理 離 了 便 年女 不 不 類 不理 來 了 車 了 車 了 車 車 林 里 來 類 不 來殺 更 林 樓 了 樓 3 88 女 女 樓 女

More information

香港電影工業的中國背景:以台灣為對照

香港電影工業的中國背景:以台灣為對照 nterpreting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HK Film Industry chien-san FENG 年 列 年 了 冷 力 不 識 烈 了 力 更 年 來 冷 了 來 來 了 歷 KeywordsHK film industry, history, Taiwan, China, Hollywood 年 若 離了 陸 識 讀 來說 流 識 了 不 流行 來說 便 若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2 連 裡 見 見 列 列 了 領 了 利 來 利 利 不 利 來 了 了 不 利 利 不 來 說 錄 來 率領 來 利 了 什 列 不 了 了 利 列 來了 列 3 識 不 不 略 列 了 歷 了 利 利 列 來 利 見 料 了 利 不 料 料 讀 冷 不 路 來 不 連 不例 見 了 說 什 領 利 來 了 不 說 列 什 說 切 見了 行 列 了 連 領 不例 來 列 來了 了 列 了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