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f Wu Jutong`s nourishing Yin in febrile disease theor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Wei Tangjun Adviser: Gong Jie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Study of Wu Jutong`s nourishing Yin in febrile disease theor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Wei Tangjun Adviser: Gong Jie"

Transcription

1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的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韦 堂 军 龚 婕 宁 中 医 临 床 基 础 基 础 医 学 院 2012 年 6 月

2 Study of Wu Jutong`s nourishing Yin in febrile disease theor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Wei Tangjun Adviser: Gong Jien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hina 学 号 : ii

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的 研 究 作 者 姓 名 韦 堂 军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医 学 硕 士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龚 婕 宁 职 称 教 授 学 科 专 业 中 医 临 床 基 础 研 究 方 向 温 病 治 法 研 究 学 习 时 间 自 2009 年 9 月 12 日 起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2 年 4 月 6 日 学 位 授 予 单 位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 止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2012 年 6 月 3 日 学 位 类 型 医 学 科 学 学 位

4 原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独 立 进 行 研 究 工 作 所 取 得 的 成 果 除 文 中 已 经 注 明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本 论 文 不 包 含 任 何 其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作 品 成 果 对 本 文 的 研 究 做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 体, 均 已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本 人 完 全 意 识 到 本 声 明 的 法 律 结 果 由 本 人 承 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 需 亲 笔 ) 签 名 : 年 月 日 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学 校 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同 意 学 校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电 子 版,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本 人 授 权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可 以 将 本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和 汇 编 本 学 位 论 文 保 密, 在 年 解 密 后 适 用 本 授 权 书 本 学 位 论 文 属 于 不 保 密 ( 请 在 以 上 方 框 内 打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 需 亲 笔 ) 签 名 : 年 月 日 导 师 ( 需 亲 笔 ) 签 名 : 年 月 日

5 目 录 目 录... ii 摘 要... iv Abstract... v 前 言... 1 一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及 方 剂 溯 源 黄 帝 内 经 及 伤 寒 杂 病 论 的 启 示 黄 帝 内 经 提 出 热 病 当 以 泄 热 养 阴 为 法 伤 寒 杂 病 论 创 立 清 热 养 阴 方 剂 晋 唐 金 元 医 家 的 影 响 千 金 要 方 经 典 养 阴 清 热 方 剂 外 台 秘 要 经 典 养 阴 清 热 方 剂 金 元 医 家 辨 治 温 病 强 调 清 热 以 养 阴 吴 又 可 治 温 疫 提 出 祛 邪 护 阴 及 瘥 后 养 阴 祛 邪 护 阴 的 思 想 瘥 后 养 阴 的 思 想 叶 天 士 详 述 温 病 养 阴 两 大 治 法 养 阴 注 重 益 胃 津 与 滋 肾 液 养 阴 以 安 未 受 邪 之 地 二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的 类 型 及 特 点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的 基 本 类 型 甘 寒 濡 润 法 咸 寒 滋 阴 法 酸 甘 化 阴 法 甘 寒 合 辛 凉 法 甘 苦 化 阴 法 酸 苦 清 养 法 甘 凉 甘 温 复 法 咸 苦 寒 复 法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的 主 要 特 点 津 伤 病 浅 方 宗 轻 灵 不 腻 阴 伤 夹 邪 施 以 邪 正 兼 顾 病 深 虚 甚 重 在 滋 补 肝 肾 阴 虚 及 阳 多 投 两 补 气 阴 救 阴 护 精 主 以 滋 养 胃 津 三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在 三 焦 辨 证 中 的 运 用 温 病 养 阴 须 按 三 焦 分 治 上 焦 温 病 养 阴 法 中 焦 温 病 养 阴 法 下 焦 温 病 养 阴 法 温 病 养 阴 须 按 三 焦 选 药... 27

6 3.2.1 上 焦 养 阴 合 以 轻 灵 透 散 中 焦 养 阴 尤 重 甘 寒 苦 寒 下 焦 养 阴 常 配 厚 味 敛 摄 四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组 方 特 点 及 临 床 应 用 养 阴 法 的 组 方 特 点 清 养 并 施, 兼 祛 余 邪 养 阴 生 津, 兼 顾 脾 胃 益 气 养 阴, 阳 生 阴 长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的 现 代 应 用 甘 寒 养 阴 法 的 应 用 酸 甘 养 阴 法 的 应 用 咸 寒 养 阴 法 的 应 用 苦 甘 化 阴 法 的 应 用 吴 鞠 通 养 阴 名 方 在 临 床 各 科 的 应 用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皮 肤 疾 病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血 液 疾 病 肿 瘤 疾 病 免 疫 系 统 疾 病 内 分 泌 疾 病 五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及 方 药 使 用 频 数 分 析 温 病 条 辨 各 类 治 法 使 用 频 数 养 阴 法 及 方 药 使 用 频 数 温 病 条 辨 各 类 养 阴 法 使 用 频 数 温 病 条 辨 养 阴 方 使 用 频 数 温 病 条 辨 吴 鞠 通 医 案 养 阴 药 使 用 频 数 六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运 用 验 案 探 析 温 病 验 案 杂 病 验 案 临 证 实 录 致 谢 iii

7 摘 要 清 代 著 名 温 病 学 家 吴 鞠 通, 学 识 渊 博, 其 学 术 思 想 肇 始 于 内 经 伤 寒 杂 病 论, 参 考 唐 宋 金 元 各 名 家, 又 对 叶 天 士 温 病 治 疗 思 想 做 了 很 好 继 承 发 展, 其 擅 长 临 床 各 科 的 治 疗, 对 温 病 的 辨 治 尤 具 心 得 所 创 立 的 温 病 三 焦 辨 证 理 论, 与 叶 天 士 卫 气 营 血 辨 证 一 纵 一 横, 构 成 了 临 床 辨 治 温 病 的 理 论 体 系 吴 氏 强 调 温 病 以 伤 阴 为 重 要 病 机, 提 出 温 病 治 疗 以 救 阴 津 为 中 心 环 节 在 治 疗 上, 始 终 不 离 顾 护 机 体 津 液, 阐 明 了 温 病 留 得 一 分 津 液, 便 有 一 分 生 机 的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深 入 研 究 了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的 渊 源 及 其 特 点, 较 系 统 地 分 析 了 吴 氏 养 阴 法 的 分 类, 归 纳 总 结 了 吴 氏 养 阴 法 运 用 的 基 本 规 律, 并 对 吴 氏 养 阴 法 的 特 点 养 阴 方 的 组 成 思 路 现 代 应 用 进 行 了 探 讨 研 究 认 为, 吴 氏 养 阴 法 有 甘 寒 濡 润 法 甘 寒 合 辛 凉 法 酸 甘 化 阴 法 咸 寒 滋 阴 法 甘 苦 合 化 阴 气 法 等 在 临 床 具 体 应 用 时, 应 按 三 焦 所 属 脏 腑 选 择 不 同 的 养 阴 之 法, 在 药 物 使 用 上 亦 须 区 别 三 焦 病 位 而 有 所 变 化 大 抵 邪 在 上 焦 养 阴 法 应 合 以 轻 灵 透 散, 邪 在 中 焦 养 阴 需 重 视 甘 寒 苦 寒, 邪 在 下 焦 养 阴 法 常 配 厚 味 敛 摄 之 味 吴 氏 养 阴 法 非 单 纯 滋 补 呆 滞 之 法, 组 方 讲 究 轻 灵 透 解 清 养 并 施, 既 注 重 保 护 脾 胃, 又 不 忘 阳 生 阴 长, 颇 具 特 色 吴 氏 养 阴 法 数 据 统 计 显 示, 数 据 的 分 布 规 律 与 吴 氏 所 持 的 理 论 观 点 极 为 吻 合, 养 阴 治 法 所 占 比 重 高 出 其 他 治 法, 其 中 又 以 甘 润 存 津 甘 寒 酸 寒 等 养 阴 法 的 运 用 频 率 最 高 同 时, 吴 氏 养 阴 法 在 现 代 临 床 可 以 广 泛 运 用, 不 仅 治 疗 多 种 温 病, 而 且 在 内 外 妇 儿 诸 多 杂 病 中 亦 有 应 用, 并 已 取 得 可 喜 的 疗 效 可 见, 吴 氏 养 阴 法 在 现 代 临 床 仍 有 较 高 的 使 用 价 值, 其 理 论 及 方 法 应 当 更 好 的 继 承 与 发 展 关 键 词 :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iv

8 Abstract Wu Jutong,a distinguished febrile disease expert in Qing dynasty,inherited and developed Ye tianshi's febrile disease theory in his medical practice,of which Wenbing was his important study.importantly inspired by the some famous physicians in Tang,Song,Ji and Yuan dynasty,wu's medical theory has necessarily originated from Inner clasical and Shanghan Zabing theory.supplemented with Wei qi ying xu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ory by Ye Tian shi,wu's Sanjia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ory has greatly perfected the febrile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in febrile disease treatment,wu tirelessly emphasized that yin insufficiency was the important pathogenesis so the yin-nourishing method should not be neglected.even a small drop of yin fluid can indispensably support such a single minute of life.this thesis has discussed the origin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Wu's yin-nourishing method.this thesis has also discussed his yin-nourishing fomular and basic laws of Wu's yin-nourishing theory.the modern application of these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are: Wu's yin-nourshing method contain sweet-moist, sweet-cool, acid-sweet, sweet-cold, salt-cold, sweet-bitter ect. In Wu's theory, the organism can respectively manifested the uper,middle,lower jiao symptom in febrile disease development, for which different treatment should be adorpted.for instance,in uper jiao febrile disease,the herbs that function light and diffusing should be used in yin-nourshing fomular, in the middle jiao, the the sweet-cold and bitter-cold herbs,in the lower jiao,the heavy scent and apocrustic herbs can't be ignored.importantly,wu didn't only emphasis the nourishing side in his thoery,he specifically stressed the ballance between evil and essence qi,the protection of spleen and stomach and yin-yang.the table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has truely coinsided to his owe theory that yin-nourishing method can't be ignored in febrile disease treatment,in which the sweet-moit,sweet-cold and acid-cold are comparatively high ranked.at the same time,wu's theory didn't narrow in febrile disease but also effectively used in other clinical field including internal medicine,surgery,gynaecology,paediatrics and so on.we should better carry forward and develope Wu's theory. Keywords:WuJutong; febrile disease;yin-nourishing method; acid-sweat;formulas;frequency analysis. v

9 前 言 温 病 是 感 受 温 邪 引 起 的 一 类 急 性 外 感 热 病, 伤 阴 耗 液 为 其 重 要 的 病 理 变 化 盖 以 热 为 阳 邪, 耗 津 损 液 ; 湿 热 化 燥, 亦 可 消 耗 阴 液, 故 温 病 患 者 大 多 可 见 明 显 的 机 体 津 液 耗 灼 消 烁 之 象 历 代 医 家 均 十 分 重 视 温 病 伤 阴 的 特 点, 并 强 调 治 疗 应 注 重 滋 阴 养 液 顾 护 阴 液 吴 鞠 通 为 清 代 著 名 温 病 学 家, 其 秉 承 叶 天 士 之 学 术 思 想, 擅 长 临 床 各 科 的 治 疗, 尤 其 精 于 辨 治 温 病, 临 证 屡 起 沉 疴 吴 氏 勤 求 古 训, 博 取 众 家 之 长, 并 参 以 个 人 临 证 经 验, 创 立 了 三 焦 辨 证 理 论, 对 温 病 学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巨 大 贡 献, 是 继 叶 天 士 薛 雪 之 后 的 又 一 温 病 学 巨 匠, 以 温 病 条 辨 医 医 病 书 吴 鞠 通 医 案 等 著 作 存 留 于 后 世 吴 氏 认 为 : 温 热 阳 邪 也, 阳 盛 则 伤 人 之 阴 也, 热 病 未 有 不 伤 阴 者, 其 耗 之 未 尽 者 胜, 尽 则 阳 无 所 流 恋, 必 脱 而 死 温 邪 伤 人 致 病, 多 自 上 焦 而 中 焦 下 焦, 病 变 由 浅 而 深, 病 势 病 情 逐 渐 加 重, 即 一 般 规 律 为 始 上 焦, 终 下 焦 在 此 过 程 中, 尽 管 病 机 多 样 病 情 复 杂, 但 往 往 伴 有 阴 液 消 耗 的 病 机, 因 而 提 出 治 疗 温 病 当 以 救 阴 精 为 要 务 的 基 本 法 则 吴 氏 运 用 养 阴 法 颇 多 心 得, 既 广 泛 采 撷 前 贤 之 精 粹, 又 体 现 个 人 之 经 验, 思 路 灵 活 独 特, 方 法 丰 富 多 变, 常 据 外 感 温 邪 的 性 质 及 损 伤 三 焦 部 位 的 差 异 组 方 用 药 有 的 补 而 不 腻 轻 而 不 浊, 有 的 酸 敛 并 用 守 而 不 走, 病 程 长 者, 则 大 剂 缓 投, 务 求 全 功 近 贤 任 应 秋 赞 曰 : 温 热 病 之 应 养 阴, 亦 夫 人 得 而 知 之, 但 究 应 如 何 育 养, 亦 吴 瑭 最 有 成 熟 的 经 验 因 此, 对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进 行 系 统 整 理 和 研 究,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本 文 以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治 法 为 主 线, 详 细 分 析 吴 氏 从 三 焦 立 论, 以 不 同 养 阴 法 治 疗 温 病 的 基 本 规 律 和 特 点, 并 对 其 常 用 养 阴 法 和 方 剂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探 寻 吴 氏 养 阴 法 及 方 药 的 使 用 频 率, 籍 以 为 临 床 更 准 确 有 效 地 运 用 吴 氏 养 阴 法 提 供 理 论 与 方 法 上 的 指 导, 并 最 终 达 到 有 效 减 轻 患 者 病 变 缓 解 病 人 痛 苦 提 高 治 愈 率 的 目 的 此 外, 论 文 还 将 对 后 世 医 家 运 用 吴 氏 养 阴 法 的 成 功 医 案 进 行 分 析, 以 总 结 经 验, 开 拓 思 路, 为 临 床 实 践 提 供 有 益 的 借 鉴 1

10 一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及 方 剂 溯 源 温 病 学 家 吴 鞠 通, 精 研 内 经 伤 寒 论, 继 承 叶 天 士 学 术 思 想, 对 外 感 热 病 内 科 杂 病 妇 科 儿 科 针 灸 以 及 心 理 疗 法 均 有 造 诣 其 通 晓 温 病 理 法, 愤 于 市 医 不 能 破 除 成 见, 但 守 伤 寒 法 误 治 温 病, 或 根 本 不 识 温 病, 遂 怀 救 世 之 心, 禀 超 悟 之 性, 嗜 学 不 厌, 研 理 务 精, 抗 志 以 希 古 人, 虚 心 以 师 百 氏, 终 成 一 代 医 学 巨 擘 吴 氏 精 于 医 道, 学 识 广 博, 上 自 内 难 以 及 仲 景 之 学, 下 至 吴 又 可 叶 天 士 等 诸 大 家 之 论, 皆 有 深 刻 心 得, 并 涉 猎 晋 唐 宋 金 元 明 清 各 家 学 说 承 历 代 医 家 所 得, 吴 氏 深 喑 伤 阴 之 变 是 温 病 发 展 转 化 的 重 要 原 因, 充 分 认 识 到 养 阴 应 贯 穿 于 温 病 治 疗 的 始 终 因 此, 溯 本 求 源 分 析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形 成 的 学 术 渊 源, 可 以 看 出 其 各 类 养 阴 方 法 及 养 阴 方 的 创 立, 均 与 前 人 的 研 究 与 相 关 论 述 有 着 极 深 的 关 系 1.1 黄 帝 内 经 及 伤 寒 杂 病 论 的 启 示 黄 帝 内 经 提 出 热 病 当 以 泄 热 养 阴 为 法 黄 帝 内 经 ( 下 简 称 内 经 ) 是 现 存 最 早 的 中 医 典 籍, 确 立 了 中 医 治 疗 疾 病 的 诸 多 治 则 治 法 内 经 首 先 提 出 了 人 体 以 阴 阳 互 根 阴 阳 消 长 阴 阳 转 化 的 阴 阳 平 衡 学 说 为 基 础 的 生 理 病 理 现 象, 如 素 问 阴 阳 应 象 大 论 曰 : 阴 在 内, 阳 之 守 也 ; 阳 在 外, 阴 之 使 也, 素 问 生 气 通 天 论 曰 : 阴 平 阳 秘, 精 神 乃 治 内 经 还 详 细 描 述 了 阴 液 及 其 生 化 出 的 汗 尿 唾 涕 泪 等 分 泌 物 的 来 源 性 状 分 布 生 理 功 能, 并 对 阴 伤 的 病 理 变 化 做 了 论 述, 如 灵 枢 本 神 篇 曰 五 藏, 主 藏 精 者 也, 不 可 伤, 伤 则 失 守 而 阴 虚, 阴 虚 则 无 气 说 明 了 阴 精 在 生 理 病 理 方 面 的 重 要 性 金 匮 真 言 论 篇 云 : 夫 精 者 身 之 本 也, 故 藏 于 精 者, 春 不 病 温, 玉 版 论 要 篇 云 : 温 病 虚 甚 死, 这 些 论 述 为 温 病 养 阴 法 的 形 成 奠 定 了 生 理 病 理 基 础, 而 且 从 发 病 学 的 角 度 强 调 了 温 病 发 病 与 体 质 有 关, 体 质 强 弱 是 决 定 是 否 发 病 的 关 键 因 素, 尤 其 强 调 阴 精 在 温 病 发 病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温 病 条 辨 卷 首, 就 引 用 金 匮 真 言 论 所 论, 并 分 析 指 出 : 不 藏 精 三 字 须 活 看, 不 专 主 房 劳 说, 一 切 人 事 之 能 摇 动 其 精 者 皆 是 即 冬 日 天 气 应 寒, 而 阳 2

11 不 潜 藏, 如 春 日 之 发 泄, 甚 至 桃 李 反 花 之 类 亦 是 ( 温 病 条 辨 原 病 篇 ) 可 见, 内 经 有 关 阴 虚 与 温 病 关 系 的 论 述, 对 吴 鞠 通 认 识 温 病 阴 液 消 耗 的 病 机 特 点, 明 确 阴 精 亏 虚 及 内 热 素 盛 之 体 更 容 易 感 邪 后 表 现 出 伤 阴 的 征 象, 及 至 重 视 养 阴 以 治 温 病 等 均 有 影 响 养 阴 之 说 亦 肇 始 于 内 经 素 问 四 气 调 神 论 云 : 春 夏 养 阳, 秋 冬 养 阴, 其 意 在 顺 应 四 时 气 候 的 变 化 而 采 用 不 同 的 摄 生 方 法 而 内 经 至 真 要 大 论 中 关 于 热 病 病 因 与 发 病 的 论 述 及 治 法 则 被 后 世 奉 为 治 热 病 之 圭 臬, 其 曰 : 治 诸 胜 复 : 寒 者 热 之, 热 者 寒 之, 温 者 清 之, 清 者 温 之, 散 者 收 之, 抑 者 散 之, 燥 者 润 之 此 治 之 大 体 也, 明 确 指 出 了 寒 之 润 之 等 对 热 病 治 疗 原 则 在 此 基 础 上, 还 进 一 步 提 出 : 热 淫 于 内, 治 以 咸 寒, 佐 以 甘 苦, 以 酸 收 之, 以 苦 发 之, 以 咸 能 入 阴 分, 寒 能 制 热, 甘 能 补 益 能 缓 和, 苦 能 泄 热, 酸 能 敛 津 固 涩 ; 素 间 阴 阳 应 象 大 论 曰 : 精 不 足 者, 补 之 以 味 衰 者 补 之 后 世 吴 鞠 通 指 出 温 病 当 以 救 阴 为 急, 乃 从 此 而 出 此 外, 内 经 中 尚 有 诸 多 针 刺 法 治 疗 原 则, 亦 为 后 世 治 疗 温 热 性 疾 病 的 重 要 准 则, 如 素 问 刺 热 论 : 治 诸 热 者, 以 饮 之 寒 水, 乃 刺 之 必 寒 衣 之, 居 之 寒 处, 身 寒 而 止, 此 为 温 热 性 疾 病 以 寒 治 热 原 则 之 祖, 确 立 了 温 热 性 疾 病 当 以 寒 凉 方 法 治 疗 的 宗 旨, 此 与 狭 义 伤 寒 辛 温 解 表 温 经 散 寒 的 治 法 完 全 不 同 热 病 篇 更 明 确 指 出 : 热 病 三 日, 而 气 口 静, 人 迎 燥 者 以 泻 其 热, 而 出 其 汗, 实 其 阴 以 补 其 不 足 者, 提 出 了 温 热 性 疾 病 须 以 泄 热 养 阴 为 根 本 治 则 吴 鞠 通 解 释 说 : 实 其 阴 以 补 其 不 足 者, 此 一 句 实 治 温 热 之 吃 紧 大 纲 盖 热 病 未 有 不 亦 耗 阴 者, 其 耗 之 未 尽 则 生, 尽 则 阳 无 留 恋, 必 脱 而 死 也 强 调 了 温 病 泄 热 养 阴 方 法 的 重 要 性 概 而 言 之, 内 经 认 为, 外 感 疾 病 有 寒 有 热, 寒 邪 伤 人 当 温 散, 热 邪 伤 人 当 凉 解 罹 患 温 热 性 质 疾 病 者, 原 因 大 致 有 两 种, 一 则 为 时 值 气 候 炎 热, 暑 邪 当 令 时 节, 不 论 禀 赋 厚 薄 皆 有 受 病 之 机 ; 二 则 认 为 禀 赋 薄 弱 者 更 容 易 触 冒 外 邪, 温 热 病 邪 伤 人 后 容 易 表 现 为 诸 般 热 甚 津 伤 的 病 理 状 态, 如 口 渴 肤 热 喘 喝 躁 扰 舌 红 脉 数, 甚 则 狂 言 躁 动 奔 走 呼 号 神 志 异 常, 直 到 阴 竭 阳 脱 而 死 病 机 总 不 外 邪 之 所 凑, 其 气 必 虚, 治 疗 时 强 调 热 者 寒 之 藏 精, 对 疫 病 还 需 避 其 毒 气 等 重 要 原 则, 从 发 病 内 外 因 素 来 论 述 温 热 性 疾 病 的 治 疗 方 法, 后 世 概 括 为 扶 正 祛 邪 养 阴 清 热 育 阴 潜 阳 急 下 存 阴 滋 阴 泻 火 以 及 开 窍 息 风 等 治 法 如 3

12 此 种 种, 皆 对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产 生 了 重 要 影 响 伤 寒 杂 病 论 创 立 清 热 养 阴 方 剂 张 仲 景 的 伤 寒 杂 病 论 奠 定 了 外 感 热 病 及 内 伤 杂 病 辨 证 施 治 的 基 础, 后 世 又 称 其 为 方 书 之 祖, 以 其 理 法 精 微 且 方 药 精 简 疗 效 确 切, 后 世 医 家 治 疗 外 感 热 病 多 受 仲 景 理 论 之 影 响, 其 中 诸 多 方 剂 为 后 世 温 病 学 家 所 采 用, 吴 鞠 通 的 养 阴 治 法 及 养 阴 方 亦 受 到 其 很 大 启 发 仲 景 治 病 宗 阴 阳 和 之 理, 在 扶 阳 气 的 基 础 上, 也 注 重 存 津 液, 不 仅 在 辨 证 时 处 处 关 注 津 液 存 亡, 在 治 疗 中 也 常 据 津 伤 轻 重 立 法 组 方 用 药 伤 寒 论 中 明 确 论 述 外 感 温 热 性 疾 病 的 内 容 不 多, 其 热 证 多 为 外 邪 入 里 化 热 而 内 伤 阴 损 所 致, 但 亦 主 张 以 其 创 制 的 清 热 养 阴 方 剂 进 行 治 疗, 如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就 多 处 的 论 及, 太 阳 病 篇 中 说 : 伤 寒 脉 浮, 发 热 无 汗 渴 欲 饮 水, 无 表 证 者,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主 之 ; 伤 寒, 若 吐 下 后, 七 八 日 不 解, 热 结 在 里, 表 里 俱 热, 时 时 恶 风, 大 渴, 舌 上 干 燥 而 烦, 欲 饮 水 数 升 者,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主 之 ; 阳 明 病 篇 说 : 渴 欲 饮 水, 口 干 舌 燥 者,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主 之, 此 为 感 受 外 邪 误 治 后 热 郁 于 里 化 燥 化 火, 伤 阴 耗 气 而 致 若 伤 寒 解 后 余 热 未 清, 津 伤 气 逆 者, 则 用 竹 叶 石 膏 汤 清 热 养 阴, 方 中 以 竹 叶 疗 膈 上 之 热, 石 膏 清 胃 中 之 火, 人 参 扶 元 气 以 生 津, 麦 冬 凉 心 肺 以 润 燥 ( 徐 大 椿. 徐 灵 胎 医 略 六 书 女 科 指 要 [M]. 上 海 : 赵 翰 香 居, ) 少 阴 病 篇 论 述 了 黄 连 阿 胶 汤 证 : 少 阴 病, 得 之 二 三 日, 心 中 烦, 不 得 卧, 黄 连 阿 胶 汤 主 之, 以 黄 连 黄 芩 清 心 火 除 烦 热, 阿 胶 鸡 子 黄 芍 药 滋 肾 水 养 阴 血, 该 方 酸 寒 养 阴, 育 阴 清 热, 交 通 心 肾, 使 水 火 既 济 而 心 肾 得 交 吴 氏 下 焦 温 病 有 少 阴 温 病, 真 阴 欲 竭, 壮 火 复 炽, 心 中 烦, 不 得 卧 者, 黄 连 阿 胶 汤 主 之, 实 出 于 此 仲 景 还 擅 长 利 用 药 物 五 味 相 合 的 衍 化 滋 养 阴 津, 如 治 误 汗 伤 津 筋 脉 失 养 而 脚 挛 急 者, 用 酸 甘 化 阴 法, 取 芍 药 甘 草 合 用 使 阴 液 复 而 筋 得 所 养 则 挛 急 可 解 ; 对 少 阴 阴 虚 咽 痛 者, 用 甘 寒 滋 阴 润 燥 法, 用 猪 肤 蜂 蜜 滋 肾 水 清 虚 热, 水 生 热 退 则 咽 痛 自 除 ; 对 阴 血 亏 虚, 脉 结 代, 心 动 悸 者, 用 炙 甘 草 汤 辛 甘 滋 养 宣 化 法, 重 用 地 黄 阿 胶 麦 冬 峻 补 阴 血 以 充 血 脉, 并 合 用 桂 枝 生 姜 宣 通 阳 气 以 助 生 化, 使 阴 血 充 盛 脉 气 通 行, 则 脉 自 可 复, 心 悸 自 平 吴 鞠 通 常 用 之 酸 甘 甘 寒 咸 寒 等 法, 加 减 复 脉 汤 一 甲 二 甲 三 甲 复 脉 汤 大 定 风 珠 等 皆 与 之 相 合 4

13 而 且, 仲 景 在 临 床 运 用 汗 吐 下 和 温 清 消 诸 法 时, 还 将 养 阴 存 津 的 学 术 思 想 融 会 其 中, 体 现 了 他 对 津 液 的 重 视 包 括 解 表 中 敛 阴 升 津 泻 下 中 润 燥 滋 阴 和 解 中 柔 肝 养 阴 温 里 中 补 益 阴 血 清 热 中 养 阴 生 津 利 水 中 育 阴 和 营 滋 阴 中 助 阳 化 阴 补 土 中 润 养 脾 阴 等 ( 马 红, 王 灿 晖, 杨 进. 伤 寒 论 养 阴 存 津 治 法 探 析.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2001;17(1):13-15) 仲 景 在 金 匮 要 略 中, 对 杂 病 的 辨 证 论 治 时, 亦 将 滋 阴 养 血 生 津 填 精 等 养 阴 法 与 其 他 治 法 有 机 地 结 合, 对 后 世 吴 鞠 通 有 着 启 迪 作 用 如 金 匮 要 略 中 所 论 述 的 暍 病, 实 为 暑 热 之 邪 所 导 致 的 温 热 性 疾 病, 其 曰 : 太 阳 中 热 者, 暍 是 也 其 人 汗 出 恶 寒, 身 热 而 渴,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主 之 因 其 为 盛 暑 季 节 直 接 触 冒 暑 热 之 邪 致 病, 邪 热 炽 盛, 气 阴 两 伤, 故 以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辛 寒 清 气 养 阴 金 匮 痉 湿 暍 病 脉 证 治 篇 针 对 痉 病 津 液 不 足, 筋 脉 失 养, 以 瓜 蒌 根 滋 阴 增 液, 提 出 以 清 热 养 阴 益 气 为 法 吴 鞠 通 多 处 用 此 法 治 疗 阳 明 温 病 气 阴 耗 伤 者 1.2 晋 唐 金 元 医 家 的 影 响 晋 唐 金 元 时 期 对 于 外 感 温 热 病 邪 所 致 疾 病 的 认 识 尚 处 于 萌 芽 状 态, 相 关 著 述 不 多, 但 在 千 金 要 方 外 台 秘 要 肘 后 备 急 方 等 著 名 方 书 中 已 有 了 养 阴 方 剂 的 记 载, 其 适 应 病 机 有 温 邪 自 外 受 者, 也 有 内 伤 津 液 表 现 为 里 热 征 象 者 同 时, 不 少 医 家 们 对 外 感 热 病 进 行 了 理 论 探 讨, 提 出 了 有 别 于 仲 景 治 疗 伤 寒 之 法 的 新 见 解, 如 庞 安 时 郭 子 和 提 出 对 外 感 温 热 与 外 感 伤 寒 应 加 以 区 别, 治 疗 方 法 不 能 混 淆 ; 刘 河 间 等 人 强 调 温 病 治 以 寒 凉, 王 安 道 则 详 析 外 感 温 热 病 与 伤 寒 有 根 本 的 不 同, 在 概 念 上 将 其 加 以 区 分, 进 一 步 明 确 了 温 病 易 伤 阴 的 特 点 这 些 论 述, 对 后 世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均 有 启 发 千 金 方 外 台 秘 要 对 养 阴 药 的 使 用 已 较 为 广 泛, 其 中 甘 寒 甘 酸 咸 寒 之 剂, 以 及 养 肺 益 胃 滋 肾 诸 法, 已 经 大 体 具 备 如 千 金 方 常 以 麦 冬 竹 叶 乌 梅 玉 竹 芦 根 花 粉 甘 草 等 药 生 津, 千 金 翼 方 卷 第 十 八 杂 病 上 胸 中 热 第 五 半 夏 汤 : 生 地 黄 煎 主 热 方 中 用 生 地 黄 汁 生 麦 门 冬 汁 生 地 骨 皮 生 天 门 冬 栝 蒌 知 母 石 膏 竹 叶 白 蜜 等 药, 甘 寒 清 热 养 阴 生 津 现 对 外 台 秘 要 方 及 千 金 方 著 作 中 的 主 要 养 阴 方 作 简 要 分 析, 结 合 金 元 医 家 清 热 养 阴 的 理 论 与 方 法, 以 探 究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与 其 的 渊 源 5

14 1.2.1 千 金 要 方 经 典 养 阴 清 热 方 剂 备 急 千 金 要 方 主 要 养 阴 清 热 方 剂 : (1) 石 斛 地 黄 煎 方 : 治 妇 人 虚 羸 短 气, 胸 逆 满 闷, 风 气 石 斛 生 地 黄 汁 桃 仁 甘 草 大 黄 紫 菀 麦 门 冬 茯 苓 醇 酒 (2) 知 母 汤 : 治 产 后 乍 寒 乍 热, 通 身 温 壮, 胸 心 烦 闷 方 知 母 芍 药 黄 芩 桂 心 甘 草 (3) 生 地 黄 汤 : 治 崩 中 漏 下, 日 去 数 升 方 生 地 黄 ( 一 斤 ) 细 辛 ( 三 两 ) (4) 治 虚 劳 口 干 方 : 麦 门 冬 二 两 大 枣 三 十 枚 (5) 地 黄 煎 : 治 热 风 心 烦 闷 及 脾 胃 间 热 不 下 食 冷 补 方 生 地 黄 汁 ( 二 升 ) 枸 杞 根 汁 ( 三 升 ) 生 姜 汁 酥 ( 各 三 升 ) 荆 沥 竹 沥 ( 各 五 升 ) 天 冬 人 参 ( 各 八 两 ) 茯 苓 ( 六 两 ) 大 黄 栀 子 仁 ( 各 四 两 ) (6) 地 黄 煎 方 : 治 筋 实 极, 手 足 爪 甲 或 青 或 黄 或 黑 乌 黯, 四 肢 筋 急 烦 满 生 地 黄 汁 ( 三 升 ) 生 葛 汁 生 玄 参 汁 ( 各 一 升 ) 大 黄 升 麻 ( 各 二 两 ) 栀 子 仁 麻 黄 犀 角 ( 各 三 两 ) 石 膏 ( 五 两 ) 芍 药 ( 四 两 ) 分 析 上 方 石 斛 地 黄 煎 知 母 汤 地 黄 煎 所 用 生 地 黄 汁 麦 冬 知 母 芍 药 玄 参 汁 等 多 是 滋 阴 泄 热 之 品, 配 伍 生 石 膏 犀 角 等 加 强 清 热 之 效 这 类 方 剂 对 温 热 病 伤 阴 者 颇 为 适 合 吴 氏 认 为 热 病 邪 热 炽 盛, 由 表 入 里, 可 见 内 外 皆 热 气 血 两 燔 入 营 动 血 之 证, 治 法 以 大 清 气 血 泄 热 存 津 为 要 在 温 病 条 辨 用 方 中, 上 焦 太 阴 温 病 之 玉 女 煎 去 牛 膝 加 元 参 方 犀 角 地 黄 汤 清 营 汤 等, 多 用 生 地 黄 玄 参 知 母 麦 冬 芍 药 等 甘 寒 酸 甘 咸 寒 之 品 滋 阴 存 津, 以 生 石 膏 丹 皮 犀 角 等 苦 寒 咸 寒 之 品 清 热 泻 火 护 液 保 津 (7) 天 门 冬 大 煎 : 治 男 子 五 劳 七 伤 八 风 十 二 痹 伤 中 六 极 天 门 冬 生 地 黄 ( 切, 各 三 斗 半 捣 压 尽 取 汁 ) 白 蜜 ( 三 升, 炼 ) 酥 ( 三 升, 炼 ) 枸 杞 根 獐 骨 ( 一 具 ) (8) 生 地 黄 煎 : 主 热 方 生 地 黄 汁 ( 四 升 ) 生 地 骨 皮 生 天 门 冬 ( 去 心 ) 生 麦 门 冬 汁 白 蜜 ( 各 一 升 ) 竹 叶 ( 切 ) 四 两 ) (9) 枸 杞 汤 : 治 渴 而 利 者 方 枸 杞 枝 叶 ( 一 斤 ) 黄 连 栝 萎 根 甘 草 石 膏 ( 各 三 两 ) (10) 枸 杞 汤 : 治 虚 劳, 口 中 苦 渴, 骨 节 烦 热 或 寒 者 方 枸 杞 根 白 皮 ( 切, 6

15 五 升 ) 麦 门 冬 ( 三 升 ) 小 麦 ( 二 升 ) (11) 麦 门 冬 饮 方 : 麦 门 冬 ( 二 十 五 枚 ) 米 ( 二 十 五 粒 ) (12) 栝 楼 汤 : 治 产 后 渴 不 止 栝 蒌 根 ( 四 两 人 参 麦 门 冬 ( 各 三 两, 去 心 ) 大 枣 ( 三 十 枚, 擘 ) 土 瓜 根 ( 五 两 ) 干 地 黄 甘 草 ( 炙, 各 二 两 ) 分 析 热 病 多 气 阴 两 伤 余 热 不 尽 证, 气 阴 耗 伤 太 甚 者 病 情 危 急 大 率 虚 损 太 过 者, 当 以 扶 正 为 主, 驱 邪 为 次, 或 标 本 兼 顾 扶 正 祛 邪 同 施, 上 方 瓜 蒌 汤 为 滋 阴 益 气 之 剂, 天 门 冬 大 煎 生 地 黄 煎 枸 杞 汤 等 方, 皆 是 专 事 养 阴 滋 补 之 剂 温 病 条 辨 所 列 护 阳 和 阴 汤 三 才 汤 人 参 乌 梅 汤 以 及 专 翕 大 生 膏 等 方, 皆 寓 有 上 述 诸 方 之 意, 其 适 应 证 亦 多 与 此 相 类 似 外 台 秘 要 经 典 养 阴 清 热 方 剂 外 台 秘 要 方 中 的 主 要 养 阴 方 在 伤 寒 温 病 天 行 以 及 消 渴 篇 中 较 多 : (1) 小 品 葳 蕤 汤 : 疗 冬 温 及 春 月 中 风 伤 寒, 则 发 热, 头 眩 痛, 喉 咽 干 舌 强, 胸 内 疼, 心 胸 痞 满, 腰 背 强 方 葳 蕤 二 两 白 薇 二 两 麻 黄 二 两 ( 去 节 ) 独 活 二 两 杏 仁 二 两 ( 去 皮 尖 ) 芎 䓖 二 两 甘 草 二 两 ( 炙 ) 青 木 香 二 两, 无, 可 用 麝 香 一 分 代 之 (2) 栝 蒌 汤 : 主 渴 饮 方 栝 蒌 根 ( 内 黄 脉 少 者 三 两 ) (3) 五 味 麦 门 冬 汤 方 : 伤 寒 下 后, 除 热 止 渴 麦 门 冬 ( 去 心 ) 五 味 子 人 参 甘 草 ( 炙 ) 石 膏 ( 碎 各 一 两 ) (4) 生 地 黄 汤 方 : 疗 天 行 二 七 日 外, 至 三 七 日 不 歇, 或 寒 或 热, 来 去 吸 吸, 四 肢 羸 瘦, 饮 食 不 能, 腹 中 虚 满, 热 毒 不 安 生 地 黄 ( 汁 一 升 ) 生 麦 门 冬 ( 汁 一 升 ) 赤 蜜 ( 一 升 ) 人 参 ( 二 两 ) 白 术 ( 三 两 ) 桂 心 ( 一 两 ) 甘 草 ( 二 两 炙 ) 生 地 骨 皮 ( 四 两 ) 升 麻 ( 三 两 ) 石 膏 ( 八 两 碎, 绵 裹 ) (5) 地 黄 汤 方 : 疗 天 行 肺 热 咳 嗽, 喉 有 疮 地 黄 ( 切 一 升 ) 升 麻 玄 参 芍 药 柴 胡 麦 门 冬 ( 去 心 各 八 分 ) 贝 母 ( 六 分 ) 竹 叶 (6) 竹 叶 汤 方 : 疗 天 行 表 里 虚 烦 不 可 攻 者 竹 叶 ( 二 把 ) 石 膏 ( 碎, 绵 裹 一 升 ) 麦 门 冬 ( 去 心 一 升 ) 半 夏 ( 半 升 洗 ) 人 参 甘 草 ( 各 二 两 ) 分 析 外 感 温 热 疾 病 的 治 则 为 辛 凉 解 表, 寒 凉 清 热 邪 在 上 焦 者, 以 清 卫 表 之 邪 热 为 主, 每 以 薄 荷 桑 叶 菊 花 银 花 连 翘 之 类, 卫 表 郁 闭 或 兼 夹 湿 邪 7

16 者 可 佐 以 辛 温 之 剂 以 增 发 散 功 效 上 方 葳 蕤 汤 辛 温 辛 寒 甘 寒 同 用, 解 表 驱 邪, 麻 黄 独 活 为 辛 温 之 品, 于 热 病 本 不 宜 投 用, 但 与 甘 寒 之 葳 蕤 苦 辛 寒 之 白 薇 同 用, 能 抑 制 其 温 性 而 存 其 发 散 之 效 盖 前 人 治 疗 温 病, 多 宗 仲 景 伤 寒 六 经 法, 后 世 稍 有 觉 悟, 改 以 辛 温 加 苦 寒 或 咸 寒 之 品 取 效, 虽 还 不 能 算 是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温 病 治 法, 但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已 不 同 于 前 人 以 辛 温 药 误 治 温 病, 无 疑 是 一 种 进 步 瓜 蒌 根 为 甘 寒 养 阴 之 品, 对 于 温 邪 伤 肺, 津 液 耗 伤 者 可 投 用, 吴 鞠 通 即 有 太 阴 风 温, 但 咳, 身 不 甚 热 肺 热 加 黄 芩, 渴 者 加 花 粉 之 用 后 方 五 味 子 麦 门 冬 汤 生 地 黄 汤 等 为 甘 寒 咸 寒 或 酸 甘 寒 养 阴 除 热 之 剂, 养 阴 之 中 配 以 辛 寒 之 味, 寓 滋 阴 与 清 热 同 施 竹 叶 汤 则 清 热 透 散 之 力 更 强, 体 现 了 清 透 与 滋 养 并 用 的 特 点 后 世 沙 参 麦 冬 汤 益 胃 汤 清 燥 汤 等 仿 其 养 阴 之 思 路, 但 主 以 养 阴 (7) 芍 药 汤 神 方 : 疗 温 毒 病 及 吐 下 后 有 余 热, 渴 芍 药 ( 五 分 ) 黄 连 ( 四 分 ) 甘 草 ( 二 分 炙 ) 黄 芩 ( 二 两 ) 桂 心 ( 二 两 ) 栝 蒌 ( 二 分 ) (8) 地 黄 汁 汤 方 : 千 金 疗 急 黄, 热 气 骨 蒸, 两 目 赤 脉 地 黄 汁 ( 八 合 ) 大 黄 ( 六 分 末 ) 芒 硝 ( 一 两 ) (9) 地 黄 麦 门 冬 煎 : 主 肺 热 兼 咳 地 黄 汁 ( 三 升 ) 生 麦 门 冬 ( 三 升 ) 生 姜 汁 ( 一 合 ) 酥 ( 二 合 ) 白 蜜 ( 二 合 ) (10) 天 门 冬 煎 : 主 肺 间 热 咳, 咽 喉 塞 门 冬 麦 门 冬 款 冬 花 贝 母 紫 菀 茯 苓 升 麻 生 姜 蜜 酥 地 黄 分 析 上 方 芍 药 汤 神 方 地 黄 汁 方 天 门 冬 煎 以 祛 邪 养 阴 为 特 点, 反 映 了 攻 下 养 阴 清 热 养 阴 宣 肺 化 痰 养 阴 等 思 路, 是 邪 ( 热 ) 正 ( 阴 液 ) 同 治 方 剂 的 先 导 吴 氏 连 梅 汤 ( 云 连 乌 梅 麦 冬 生 地 阿 胶 ) 新 加 黄 龙 汤 ( 细 生 地 生 甘 草 人 参 生 大 黄 芒 硝 玄 参 麦 冬 当 归 海 参 姜 汁 ) 宣 白 承 气 汤 ( 生 石 膏 生 大 黄 杏 仁 粉 栝 楼 皮 ) 等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与 此 相 关 (11) 消 渴 方 : 麦 门 冬 ( 八 分 去 心 ) 茯 苓 ( 八 分 坚 白 者 ) 黄 连 ( 八 分 ) 石 膏 ( 八 分 碎 ) 葳 蕤 ( 八 分 ) 人 参 ( 六 分 ) 龙 胆 ( 六 分 ) 黄 芩 ( 六 分 ) 升 麻 ( 四 分 ) 栝 蒌 ( 十 分 ) 枳 实 ( 五 分 炙 ) 生 姜 屑 ( 十 分 ) 地 骨 皮 ( 六 分 ) 茅 根 ( 切 一 升 ) 粟 米 ( 三 合 ) (12) 茯 苓 汤 : 泄 热 止 渴 方 又 胃 腑 实 热, 引 饮 常 渴 茯 苓 ( 五 两 一 作 茯 神 ) 栝 蒌 ( 五 两 ) 知 母 ( 四 两 ) 小 麦 ( 二 升 ) 麦 门 冬 ( 五 两 去 心 ) 大 枣 ( 二 十 枚 8

17 去 核 ) 生 地 黄 ( 六 两 ) 葳 蕤 ( 四 两 ) 淡 竹 叶 ( 三 升 ) (13) 渐 消 瘦 方 : 热 中 虽 能 食 多, 小 便 多 地 骨 皮 ( 切 一 升 ) 麦 门 冬 ( 三 两 去 心 ) 黄 连 ( 二 两 ) 小 麦 ( 八 合 ) 人 参 ( 一 两 ) 又 方 : 人 参 ( 五 两 ) 麦 门 冬 ( 八 分 去 心 ) 牡 蛎 粉 ( 八 分 ) 干 地 黄 ( 十 分 ) 知 母 ( 八 分 ) 苦 参 ( 二 十 分 ) 黄 连 ( 八 分 ) 栝 蒌 ( 八 分 ) (14) 补 丸 方 : 疗 肾 消 渴, 小 便 数 黄 芪 ( 三 两 ) 栝 蒌 ( 三 两 ) 麦 门 冬 ( 三 两 去 心 ) 茯 神 ( 三 两 ) 人 参 ( 三 两 ) 甘 草 ( 三 两 炙 ) 黄 连 ( 三 两 ) 知 母 ( 三 两 ) 干 地 黄 ( 六 两 ) 石 膏 ( 六 两 研 ) 菟 丝 ( 三 两 ) 肉 苁 蓉 ( 四 两 ) 分 析 消 渴 为 内 科 杂 病, 以 阴 虚 燥 热 为 基 本 病 机, 病 证 中 后 期 往 往 见 气 阴 两 虚 之 证, 其 治 法 益 气 养 阴 清 热 泻 火 等 对 于 热 病 邪 热 炽 盛, 邪 少 虚 多 者 多 有 借 鉴 之 处 上 方 消 渴 方 茯 苓 汤 渐 消 瘦 方 多 为 内 伤 杂 病 方 剂, 但 其 清 热 存 津 及 养 阴 益 气 之 法 则 可 运 用 于 温 病 热 甚 津 亏 的 治 疗 金 元 医 家 辨 治 温 病 强 调 清 热 以 养 阴 金 元 时 期 虽 无 温 病 学 完 整 辨 治 理 论, 亦 无 专 门 治 疗 温 病 的 专 著, 但 一 些 医 家 已 经 意 识 到 伤 寒 与 温 病 的 不 同, 并 逐 渐 针 对 外 感 温 热 疾 病 的 治 法 进 行 了 初 步 的 思 考, 明 确 提 出 了 温 病 应 重 视 清 热 以 养 阴 的 观 点 清 泄 邪 热, 祛 除 耗 津 之 因, 从 而 可 间 接 达 保 护 阴 液 的 目 的 这 一 思 想 对 吴 氏 亦 有 较 大 影 响 现 举 其 要 者, 简 述 如 下 : 韩 祗 和 在 伤 寒 微 旨 论 ( 公 元 1085 年 ) 中 提 出 : 邪 气 在 表, 阳 气 独 有 余, 可 投 消 阳 助 阴 药 以 解 表, 这 可 以 认 为 是 温 病 泄 热 养 阴 清 解 外 邪 的 雏 形, 与 前 人 外 感 但 宗 仲 景 六 经 辨 治 而 以 麻 桂 等 辛 温 之 剂 相 比 颇 有 进 步 庞 安 时 肯 定 伏 邪 温 病 的 存 在, 但 同 时 宗 前 人 之 说 认 为 外 感 冬 温 之 毒 也 能 发 病, 指 出 辛 苦 之 人, 春 夏 多 温 病 者, 皆 由 冬 时 触 冒 寒 毒 所 致 在 伤 寒 总 病 论 ( 公 元 1100 年 ) 中 又 论 述 道 : 病 患 素 伤 于 风, 因 复 伤 于 热, 风 热 相 搏, 则 发 风 温 四 肢 不 收, 头 痛 身 热, 常 自 汗 出 不 解, 治 在 少 阴 厥 阴 ( 少 阴 火, 厥 阴 木 ), 不 可 发 汗, 汗 出 则 谵 语, 内 烦 扰 不 得 卧, 善 惊, 目 光 无 精, 提 出 颇 有 借 鉴 意 义 之 葳 蕤 汤 ( 葳 蕤 白 薇 麻 黄 独 活 大 杏 仁 ( 生 ) 芎 甘 草 青 木 香 葛 根 ( 各 一 两 ) 石 膏 ( 一 两 半 )) 和 知 母 石 膏 汤 ( 知 母 ( 一 两 ) 石 膏 ( 一 两 半 ) 9

18 葛 根 葳 蕤 ( 各 三 分 ) 甘 草 黄 芩 升 麻 人 参 杏 仁 羌 活 防 风 ( 各 半 两 )), 观 其 方 葳 蕤 葛 根 知 母 为 滋 阴 之 品, 石 膏 黄 芩 为 辛 寒 苦 寒 清 热 之 药, 但 是 麻 黄 独 活 羌 活 防 风 等 仍 为 辛 温 解 表 之 味, 即 治 法 为 辛 温 与 苦 寒 咸 寒 同 用, 以 达 辛 凉 辛 寒 清 解 外 邪 之 效, 吴 氏 温 病 治 法 便 力 戒 辛 温 宣 散, 主 张 以 辛 凉 宣 散 外 邪 兼 以 顾 护 津 液, 庞 氏 治 法 虽 未 完 备 但 避 免 了 单 用 辛 温 解 表 剂 误 汗 助 邪 之 弊 郭 子 和 仲 景 伤 寒 补 亡 论 ( 公 元 1181 年 ) 将 临 床 表 现 温 热 性 质 突 出 的 疾 病 做 了 分 类, 即 : 冬 伤 于 寒, 至 春 发 者, 谓 之 温 病 ; 冬 不 伤 寒, 而 春 自 感 风 寒 温 气 而 病 者, 亦 谓 之 温 ; 及 春 有 非 节 之 气, 中 人 为 疫 者, 亦 谓 之 温, 三 者 之 温, 自 不 同 也, 认 为 温 病 大 致 有 三 种 类 型, 有 因 冬 伤 于 寒 逾 时 而 发 者, 即 后 世 温 病 学 家 所 谓 伏 邪 温 病, 有 冬 不 伤 于 寒 而 春 直 接 感 受 风 寒 温 气 而 致 病 者, 即 后 世 所 谓 风 温 之 类 的 新 感 温 病, 另 外 亦 有 感 受 疠 气 为 病 之 瘟 ( 温 ) 疫 病 之 类 因 此, 清 热 祛 邪 就 成 为 治 疗 的 主 要 方 法, 这 与 明 清 温 病 学 家 的 认 识 已 经 颇 为 吻 合 刘 河 间, 后 世 尊 其 为 寒 凉 派 之 鼻 祖, 创 立 六 气 皆 从 火 化 六 经 传 变 皆 是 热 证 等 新 论, 力 倡 寒 凉 治 温 热 认 为 六 经 传 受, 由 浅 至 深, 皆 是 热 证, 非 有 阴 寒 之 证, 治 疗 应 主 以 寒 凉, 不 可 投 以 辛 温 热 药, 应 以 辛 凉 清 下 为 法 在 伤 寒 心 要 论 篇 首 即 说 : 夫 伤 寒 者, 前 三 日 在 表, 法 当 汗, 可 用 双 解 散, 连 进 数 服 必 愈, 创 制 防 风 通 圣 散, 提 出 以 凉 膈 散 合 解 毒 服 之, 解 散 极 热, 如 泻 火 热, 解 毒 调 胃 承 气 是 也 如 调 理 伤 寒, 白 虎 凉 膈 合 服 解 之, 以 天 水 散 大 柴 胡 汤 黄 连 解 毒 汤 三 一 承 气 汤 栀 子 豉 汤 桂 苓 甘 露 饮 等 寒 凉 剂 清 解 热 邪 其 辨 治 理 论 一 方 面 避 免 了 以 辛 温 法 治 疗 热 病 伤 阴 弊 端, 同 时 又 有 清 热 以 间 接 达 到 养 阴 的 目 的 可 见 刘 河 间 为 后 世 医 家 治 疗 温 病 提 供 了 理 法 方 药 的 指 导, 不 过 从 温 病 学 角 度 来 说, 其 理 论 仅 仅 是 区 别 于 前 人 以 伤 寒 必 宗 仲 景 的 一 次 创 新, 给 所 有 外 感 疾 病 皆 投 麻 桂 的 医 家 以 新 的 认 识, 但 观 其 方 药, 不 外 乎 投 寒 凉 药 以 制 辛 温 发 散 药 之 热 而 达 凉 解 外 邪 之 功, 并 未 以 辛 凉 发 散 药 味 治 疗 外 感 温 热 性 质 疾 病 另 外, 刘 河 间 在 辨 治 消 渴 疾 病 时 明 确 使 用 了 三 焦 一 词, 虽 旨 在 说 明 内 伤 杂 病 消 渴, 但 结 合 其 六 气 从 火 化 论 述 来 看, 这 对 于 后 世 吴 鞠 通 创 立 三 焦 辨 证 理 论 不 无 启 发 朱 丹 溪 著 格 致 余 论, 倡 导 滋 阴 学 说 该 书 以 相 火 论 阳 有 余 阴 不 足 沦 两 篇 为 中 心 内 容, 提 出 阳 常 有 余, 阴 常 不 足 的 观 点, 强 调 机 体 保 10

19 护 阴 气 的 重 要 性, 对 杂 病 诸 证 大 都 从 养 阴 出 发 进 行 治 疗, 并 由 此 确 立 了 滋 阴 降 火 的 治 则, 喜 用 知 母 黄 柏 龟 板 熟 地 白 芍 牛 膝 等 滋 肾 养 肝 之 品 其 养 生 代 表 方 为 大 补 阴 丸 大 补 阴 丸 用 熟 地 龟 板 猪 脊 髓 以 填 补 精 髓, 用 知 母 黄 柏 清 热 泻 火 虽 为 内 伤 杂 病 立 法, 在 用 药 上 仍 以 泻 火 为 重 点, 但 对 温 病 重 视 养 阴 及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的 创 立 均 有 重 要 影 响 王 安 道 著 医 经 溯 洄 集, 吴 鞠 通 评 其 始 能 脱 却 伤 寒, 辨 证 温 病, 王 氏 曰 : 凡 温 病 热 病, 若 无 重 感 表 证, 虽 间 见, 而 里 病 为 多 斯 时 也, 法 当 治 里 热 为 主, 而 解 表 兼 之, 亦 有 治 里, 而 表 自 解 者 误 发 其 表, 变 不 可 言 夫 惟 世 以 温 病 热 病 混 称 伤 寒, 提 出 了 温 病 治 法 辛 凉 散 热 救 阴 苦 寒 清 热 坚 阴 以 及 酸 寒 清 热 敛 阴 等 思 想 另 外, 罗 天 益 以 三 焦 辨 治 热 病, 重 视 凉 血 滋 阴, 多 用 连 翘 黄 芩 栀 子 大 黄 及 麦 门 冬 阿 胶 熟 地 黄 等, 如 下 焦 热 篇 采 用 三 才 封 髓 丹, 强 调 降 心 火 益 肾 水 滋 阴 养 血 润 补 下 燥 的 治 疗 原 则, 而 这 些 原 则 正 是 之 前 的 刘 河 间 及 之 后 的 朱 丹 溪 反 复 强 调 的, 说 明 在 整 个 金 元 时 期, 对 这 些 原 则 医 家 们 是 有 共 识 的 通 治 三 焦 甚 热 之 气 则 用 黄 连 黄 芩 大 黄 黄 柏 栀 子, 随 证 加 减 对 于 吴 氏 从 救 阴 角 度 辨 治 温 病 不 无 启 发 意 义 1.3 吴 又 可 治 温 疫 提 出 祛 邪 护 阴 及 瘥 后 养 阴 吴 又 可, 明 末 著 名 温 病 学 家, 其 人 极 富 创 新 精 神, 所 著 温 疫 论 是 祖 国 医 学 史 上 第 一 部 专 论 温 疫 的 不 朽 名 著 吴 氏 发 前 人 所 未 发, 为 温 疫 辨 治 理 论 作 出 了 极 大 的 贡 献, 其 对 吴 鞠 通 养 阴 治 法 的 主 要 影 响 可 概 述 为 以 下 两 方 面 : 祛 邪 护 阴 的 思 想 吴 又 可 认 为 疫 病 是 感 受 杂 气 而 引 起, 此 病 邪 具 有 很 强 的 传 染 性, 其 中 致 病 力 特 强 的 又 名 疠 气 疫 气 其 特 性 非 风 非 寒 非 暑 非 湿, 乃 天 地 间 别 有 一 种 异 气 所 感, 触 冒 之 人 无 论 长 幼, 发 病 群 体 症 状 相 似 杂 气 尚 具 有 特 异 性, 人 所 感 之 杂 气 牲 畜 可 感 而 不 病, 不 同 牲 畜 又 可 因 于 不 同 杂 气 而 发 为 多 种 疾 病, 但 多 为 热 证 温 为 阳 邪, 临 证 温 疫 多 易 伤 阴 液 故 吴 又 可 温 疫 论 中 多 处 反 映 了 他 重 视 养 阴 的 思 想 在 具 体 方 法 上, 吴 又 可 十 分 重 视 祛 邪 以 护 阴, 尤 其 在 11

20 邪 实 而 阴 液 亏 损 时, 主 张 采 用 攻 补 兼 施 法 治 之, 既 攻 下 祛 邪, 又 养 阴 护 液 祛 邪 是 吴 又 可 提 出 的 重 要 观 点, 认 为 大 凡 客 邪 贵 乎 早 逐. 乘 人 气 血 未 乱, 肌 肉 未 消, 津 液 未 耗 早 拔 去 病 根 为 要 耳 治 法 以 吐 下 为 主, 对 于 胸 膈 痞 闷, 欲 吐 不 吐, 虽 少 吐 而 不 快 者, 治 以 吐 法 ; 对 于 邪 在 肠 胃, 非 下 不 足 以 驱 邪 者, 治 以 攻 下 下 法 中, 吴 氏 认 为 疫 病 应 以 下 不 厌 早 为 原 则, 早 用 攻 下 可 及 早 解 除 病 邪 此 外 尚 需 注 意 因 症 数 攻 逐 邪 勿 拘 结 粪 下 后 间 服 缓 剂 等 疫 邪 本 易 伤 阴, 逐 邪 法 每 有 伤 正 之 虞, 吴 又 可 认 为 对 于 禀 赋 不 足 和 多 次 使 用 攻 法 者, 需 以 祛 邪 为 主 兼 顾 其 虚, 以 截 断 进 一 步 伤 阴 之 病 机 如 指 出 : 数 下 亡 阴, 日 久 失 下, 形 神 几 脱, 或 久 病 先 亏, 或 先 受 大 劳, 或 老 人 枯 竭 之 人, 或 素 多 火 而 阴 亏, 今 ( 攻 下 法 ) 重 亡 津 液, 对 里 无 积 滞 者 以 清 燥 养 荣 汤 ( 知 母, 天 花 粉, 当 归 身, 白 芍, 地 黄 汁, 陈 皮, 甘 草 ) 滋 阴 存 津 ; 对 里 实 证 与 虚 证 兼 有 者 则 以 承 气 养 荣 汤 ( 知 母, 当 归, 芍 药, 生 地, 大 黄, 枳 实, 厚 朴 ) 滋 阴 通 腑, 以 及 变 法 柴 胡 养 荣 汤 ( 柴 胡, 黄 芩, 陈 皮, 甘 草, 当 归, 白 芍, 生 地, 知 母, 天 花 粉 ) 篓 贝 养 荣 汤 ( 知 母, 花 粉, 贝 母, 瓜 蒌 实, 橘 红, 白 芍, 当 归, 紫 苏 子 ); 对 于 阴 虚 腑 实 皆 有 且 病 情 危 急, 补 而 不 受 攻 之 不 下 者, 以 陶 氏 黄 龙 汤 补 泻 兼 施, 邪 正 同 治 瘥 后 养 阴 的 思 想 吴 又 可 指 出 : 夫 疫 乃 热 病 也, 认 为 感 疫 病 邪 气 热 毒 内 郁 化 火, 阴 血 为 之 煎 熬, 因 此 阴 液 亏 虚 为 疫 病 病 邪 解 后 的 重 要 病 机 明 确 提 出 疫 病 外 邪 解 除 后 当 以 养 阴 增 液 为 主 以 复 其 虚, 不 可 以 人 参 黄 芪 白 术 甘 温 助 阳 药 越 补 越 壅, 甚 者 因 于 甘 温 益 气 剂 而 化 火 酿 痰, 危 害 匪 浅 专 制 清 燥 养 荣 汤 养 阴 存 津 治 疗 阴 枯 血 燥 之 证, 而 上 述 提 及 之 柴 胡 养 荣 汤 蒌 贝 养 荣 汤 承 气 养 荣 汤 等 则 为 滋 补 与 祛 邪 同 治 之 剂 对 于 胃 气 不 足 者, 吴 又 可 又 提 出 在 静 养 待 胃 气 来 复 的 同 时, 可 以 清 粥 消 息 调 养, 不 可 妄 投 甘 温 滋 补 此 外, 对 于 热 邪 伤 津, 出 现 口 渴 烦 热 时, 可 用 性 味 甘 寒 的 梨 汁 藕 汁 蔗 浆 西 瓜 等 果 汁 清 热 养 阴, 或 以 鲜 果 汁 养 阴 善 后 1.4 叶 天 士 详 述 温 病 养 阴 两 大 治 法 清 代 名 医 叶 天 士 是 温 病 学 理 论 的 奠 基 人, 对 温 病 学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极 大 的 贡 12

21 献, 后 世 被 尊 为 温 热 大 师 吴 鞠 通 温 病 学 术 思 想 深 受 其 影 响, 温 病 条 辨 中 诸 多 方 剂 化 裁 于 临 证 指 南 医 案 中 叶 天 士 的 用 药 经 验, 如 桑 菊 饮 即 取 材 于 指 南 风 温 案 方 药, 清 宫 汤 取 材 于 指 南 温 热 案 方 药, 连 梅 汤 取 材 于 指 南 暑 案 方 药 由 叶 氏 本 人 口 述 门 人 记 录 整 理 的 温 热 论 ( 又 名 外 感 温 热 篇 ) 为 温 病 学 奠 基 之 作 对 于 温 病 阴 伤 病 机, 叶 氏 重 在 补 益 胃 津 与 滋 养 肾 液, 同 时 提 出 了 养 阴 以 先 安 未 受 邪 之 地 等 治 疗 原 则 养 阴 注 重 益 胃 津 与 滋 肾 液 叶 氏 云 : 热 邪 不 燥 胃 津, 必 耗 肾 液, 明 确 指 出 了 温 邪 由 外 而 内, 津 伤 由 轻 而 重 的 基 本 规 律 叶 氏 认 为 胃 气 为 人 体 生 命 活 动 的 重 要 基 础, 胃 气 存 则 正 气 尚 盛, 症 状 虽 重 亦 有 转 机 ; 而 胃 气 消 亡 则 正 气 无 根, 虽 无 病 邪 却 亦 有 性 命 之 忧 由 于 胃 气 须 由 胃 之 津 液 滋 养, 所 以, 滋 养 阴 液 保 护 阴 液 是 叶 氏 治 疗 温 病 的 重 要 原 则 叶 氏 提 出 温 病 救 阴 不 在 血, 而 在 津 与 汗 的 治 疗 思 路, 强 调 当 邪 入 营 血 而 致 发 斑 者, 若 投 清 解 热 毒 消 斑 凉 血 之 剂 后 斑 仍 不 出 病 仍 不 解 者, 或 斑 出 热 不 解 者, 当 责 其 胃 津 亡, 治 疗 应 主 以 甘 寒, 重 则 如 玉 女 煎, 轻 则 如 梨 皮 蔗 浆 之 类 临 证 指 南 医 案 温 热 案 曰 : 气 分 之 热 稍 平, 日 久 胃 津 消 乏, 不 饥, 不 欲 纳 食 大 忌 香 燥 破 气 之 药, 以 景 岳 玉 女 煎, 即 认 为 热 邪 多 耗 伤 胃 津, 治 法 以 清 邪 热 存 胃 津 为 主 如 邪 气 在 气 分 留 恋 不 解 者, 治 法 仍 以 益 胃 为 要, 甘 寒 生 津 灌 溉 汤 水 以 资 作 汗 之 源 对 胃 阴 亡 舌 绛 而 光 亮 者, 叶 氏 指 出 当 急 用 甘 凉 濡 润 之 品 此 外, 叶 氏 治 疗 外 感 热 病 阴 伤 较 重, 涉 及 到 真 阴 虚 损 者, 滋 肾 液 为 重 要 方 法 指 出 温 邪 深 入 下 焦 肝 肾 必 当 消 耗 真 阴, 急 予 咸 寒 育 阴 以 治 之 叶 氏 辨 舌 验 齿 以 察 阴 液 消 亡 之 甚 微, 常 作 为 辅 助 辨 证 的 依 据 以 指 导 治 疗, 如 叶 氏 指 出 : 舌 绛 而 光 亮, 胃 阴 亡 也, 急 用 甘 凉 濡 润 之 品 ; 其 有 虽 绛 而 不 鲜, 干 枯 而 痿 者, 肾 阴 涸 也, 急 以 阿 胶 鸡 子 黄 地 黄 天 冬 等 救 之, 缓 则 恐 涸 极 而 无 救 也 温 热 危 急 重 症, 若 见 齿 如 枯 骨 者, 多 为 肾 液 枯 涸, 提 示 病 重 难 治 以 肾 水 枯 涸, 多 有 动 风 之 证, 治 疗 方 法 唯 有 滋 肾 阴, 兼 有 心 火 上 炎 者, 以 滋 阴 泻 火 为 要 这 些 论 述, 对 吴 鞠 通 以 不 同 养 阴 法 治 疗 温 病 产 生 了 重 要 影 响 例 如, 吴 氏 养 阴 常 用 甘 寒 生 津 咸 寒 增 液 填 补 真 精 等 法, 方 如 益 胃 汤 增 液 汤 复 脉 汤 等 13

22 1.4.2 养 阴 以 安 未 受 邪 之 地 叶 天 士 在 温 热 论 中 提 出 了 先 安 未 受 邪 之 地 的 治 疗 思 想, 充 分 体 现 了 叶 氏 治 未 病 的 观 点 因 五 脏 生 理 上 相 互 联 系, 病 理 上 相 互 影 响, 一 脏 病 则 无 不 影 响 它 脏, 而 脏 腑 本 有 虚 损 者, 则 更 易 受 病 或 传 变 尤 其 温 病 本 身 具 有 传 变 迅 速 的 特 点, 因 而 治 疗 时 更 应 着 眼 于 多 脏 腑 全 面 考 虑 叶 氏 认 为 温 邪 侵 入 中 焦, 以 胃 阴 受 伤 为 主 要 病 机, 甘 寒 滋 养 胃 阴 为 主 要 治 法, 同 时 考 虑 到 邪 热 有 继 续 向 下 焦 肝 肾 发 展 的 趋 势, 尤 其 肾 水 素 亏 之 人 感 邪 后 极 易 传 入 下 焦 因 此, 早 期 就 应 当 有 预 见 性 的 滋 养 肾 阴 叶 氏 说 : 或 其 人 肾 水 素 亏, 虽 未 及 下 焦, 先 自 彷 徨 矣, 必 验 之 于 舌 如 甘 寒 之 中 加 入 咸 寒, 务 在 先 安 未 受 邪 之 地 即 通 过 舌 象 了 解 阴 伤 情 况, 若 见 舌 色 绛 而 不 鲜, 干 枯 而 痿 者, 则 为 肾 阴 枯 涸 之 象, 应 先 期 用 药 以 防 传 变 可 在 遣 方 用 药 时 于 甘 寒 益 胃 之 中, 适 当 加 入 咸 寒 益 肾 之 品 以 固 肾 阴, 阻 断 病 邪 发 展 之 势 其 意 义 在 于 : 以 甘 寒 滋 阴 生 津 之 剂 滋 养 阴 液, 沃 焦 救 焚, 并 用 咸 寒 质 重 或 血 肉 有 情 之 剂 直 入 阴 分, 育 阴 益 肾, 防 止 邪 热 深 入 下 焦 二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的 类 型 及 特 点 养 阴 法 是 运 用 生 津 养 阴 之 品 以 滋 补 阴 液 的 一 种 方 法, 属 中 医 传 统 治 疗 八 法 中 的 补 法 范 畴 温 热 之 邪 最 易 耗 伤 阴 液, 而 病 至 后 期, 因 肝 肾 之 阴 受 耗 而 虚 象 更 为 严 重 因 此, 阴 液 耗 伤 是 温 病 的 主 要 病 理 变 化 之 一, 阴 液 的 耗 伤 程 度, 常 关 系 到 疾 病 的 发 展 病 情 的 轻 重 及 其 预 后 等, 故 温 病 养 阴 法 在 温 病 临 床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吴 鞠 通 为 温 病 而 设 的 养 阴 法 有 着 丰 富 的 内 容, 不 仅 有 类 型 的 区 分, 而 且 各 具 特 点 2.1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的 基 本 类 型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有 多 种 变 化, 既 有 单 一 养 阴 法, 又 有 复 合 养 阴 法, 单 一 养 阴 法 针 对 病 机 较 为 简 单, 以 津 液 损 伤 为 主 者, 如 甘 冷 法 甘 寒 法 ; 复 合 养 阴 法 则 往 往 针 对 温 邪 伤 及 不 同 脏 腑 或 卫 气 营 血 不 同 层 次, 将 单 一 养 阴 之 法 与 不 同 祛 邪 之 法 相 配 合 而 组 成 复 法, 其 目 的 是 邪 正 并 治, 综 合 治 疗, 最 终 达 到 救 阴 的 目 的, 入 甘 寒 合 辛 凉 法 甘 苦 合 化 阴 气 法 概 而 言 之, 吴 氏 常 用 养 阴 之 法 大 致 可 分 为 以 下 几 类 : 14

23 2.1.1 甘 寒 濡 润 法 甘 寒 濡 润 法 指 用 甘 凉 濡 润 之 品 以 滋 养 胃 津 之 法, 是 吴 氏 温 病 养 阴 最 基 本 的 方 法 该 法 甘 寒 甘 凉, 益 胃 生 津, 适 用 于 温 病 阴 分 亏 虚, 邪 热 煎 熬, 津 伤 胃 虚 之 证 症 见 太 阴 温 病, 口 渴 甚 者 吐 白 沫 粘 滞 不 畅 阳 明 温 病, 渴 甚 者 燥 伤 胃 阴 胃 液 干 燥, 外 感 已 净 以 及 温 病 愈 后 脉 数, 暮 热, 常 思 饮 而 不 欲 食 病 后 肌 肤 枯 燥, 小 便 溺 管 痛 或 燥 咳 不 思 食 等 治 用 雪 梨 浆 ( 又 称 为 甘 冷 法, 以 新 汲 水 浸 泡 薄 梨 片 后 饮 其 水 取 水 之 凉 性 兼 以 梨 之 凉 润 多 汁, 合 之 则 能 甘 凉 生 津 止 渴 ) 五 汁 饮 ( 梨 汁 荸 荠 汁 鲜 苇 根 汁 麦 冬 汁 藕 汁 或 蔗 浆 ) 牛 乳 饮 若 阳 明 温 病, 下 后 汗 出, 胃 阴 不 足 者, 可 治 用 益 胃 汤 ( 沙 参 麦 冬 冰 糖 细 生 地 玉 竹 ) 吴 氏 认 为 : 病 系 阴 伤 阳 独, 法 当 救 阴 何 疑 重 胃 气, 法 当 救 胃 阴 何 疑 制 阳 土 燥 金 之 偏 胜, 配 孤 阳 之 独 亢, 非 甘 寒 柔 润 而 何 此 喻 氏 甘 寒 之 论, 其 超 卓 无 比 伦 也, 叶 氏 宗 之, 后 世 学 者, 咸 当 宗 之 矣 其 之 所 以 对 甘 凉 养 胃 之 说 推 崇 备 至, 是 因 为 盖 十 二 经 皆 禀 气 于 胃, 胃 阴 复 而 气 降 得 食, 则 十 二 经 之 阴 皆 可 复 矣 若 燥 伤 肺 胃 之 阴, 则 可 用 沙 参 麦 冬 汤 ( 沙 参 玉 竹 桑 叶 麦 冬 扁 豆 花 粉 生 甘 草 ) 玉 竹 麦 门 冬 汤 ( 玉 竹 麦 冬 沙 参 生 甘 草 ) 滋 养 肺 胃 等 因 肺 经 之 药 多 兼 走 阳 明, 阳 明 之 药 多 兼 走 肺 也 故 肺 胃 阴 伤, 治 法 相 同 咸 寒 滋 阴 法 咸 寒 滋 阴 法 适 用 于 温 病 邪 热 久 羁, 肝 肾 阴 液 过 度 耗 伤 之 证 因 其 真 阴 耗 损, 非 咸 寒 走 肾 之 剂 不 能 育 阴 存 津, 故 药 味 多 用 咸 寒 滋 腻 血 肉 有 情 之 品, 方 能 够 育 阴 滋 液, 填 精 固 本, 如 牡 蛎 鸡 子 黄 鳖 甲 龟 板 海 参 阿 胶 等 临 床 若 见 身 热 面 赤 口 舌 干 燥, 甚 至 齿 黑 唇 裂, 脉 虚 大, 手 足 心 热 甚 于 手 足 背 心 中 震 震, 舌 强 神 昏 温 病 耳 聋 口 燥 咽 干 神 倦 眠 舌 赤 苔 老 者, 均 宜 用 加 减 复 脉 汤 ( 炙 甘 草 干 地 黄 生 白 芍 麦 冬 阿 胶 麻 仁 ) 在 此 基 础 上, 又 有 一 二 三 甲 复 脉 汤, 均 系 加 减 复 脉 汤 加 减 而 得, 其 中 滋 养 肝 肾 之 要 则 一 若 下 焦 温 病 但 大 便 溏 者, 可 用 一 甲 复 脉 汤 ( 加 减 复 脉 汤 去 火 麻 仁, 加 牡 蛎 ) 养 阴 固 涩 ; 若 热 邪 深 入 下 焦, 脉 沉 数 舌 干 齿 黑 手 指 蠕 动 者, 则 可 用 二 甲 复 脉 汤 ( 加 减 复 脉 汤 加 生 牡 蛎 生 鳖 甲 ) 滋 阴 息 风, 防 其 痉 厥 加 重 ; 下 焦 温 病, 热 深 厥 甚, 脉 细 促, 15

24 心 中 憺 憺 大 动, 甚 则 心 中 痛, 用 三 甲 复 脉 汤 ( 二 甲 复 脉 汤 加 生 龟 版 ) 滋 填 真 阴, 潜 镇 虚 风 若 温 邪 久 踞 下 焦, 既 厥 且 哕, 脉 细 而 劲, 可 用 小 定 风 珠 ( 鸡 子 黄 阿 胶 生 龟 版 童 便 淡 菜 ); 若 邪 气 已 去 八 九, 真 阴 仅 存 一 二, 症 见 神 倦 瘛 疭, 脉 气 虚 弱, 舌 绛 苔 少, 时 时 欲 脱 者, 则 于 咸 寒 之 中 更 益 以 酸 味,, 为 酸 甘 咸 法, 用 大 定 风 珠 ( 生 白 芍 阿 胶 生 龟 版 干 地 黄 麻 仁 五 味 子 生 牡 蛎 麦 冬 炙 甘 草 鸡 子 黄 生 鳖 甲 ) 专 翕 大 生 膏 ( 人 参 茯 苓 龟 版 乌 骨 鸡 鳖 甲 牡 蛎 鲍 鱼 海 参 白 芍 五 味 子 麦 冬 羊 腰 子 猪 脊 髓 鸡 子 黄 阿 胶 莲 子 芡 实 熟 地 黄 沙 苑 蒺 黎 白 蜜 枸 杞 子 ) 酸 甘 化 阴 法 所 谓 酸 甘 化 阴 是 指 甘 寒 与 酸 寒 相 合 之 法, 常 用 于 阴 伤 之 急, 阴 液 随 汗 泄 利 下 而 亡, 津 气 暴 脱 者 如 治 上 焦 手 太 阴 暑 温, 汗 多, 脉 散 大, 喘 喝 欲 脱, 用 生 脉 散 ( 人 参 麦 冬 五 味 子 ) 酸 甘 化 阴, 守 阴 留 阳, 阳 留 则 汗 止 ; 以 人 参 为 君, 补 肺 中 元 气 治 太 阴 伏 暑, 舌 赤 口 渴 汗 多, 用 加 减 生 脉 散 ( 沙 参 麦 冬 五 味 子 丹 皮 细 生 地 ) 治 病 在 中 焦 之 疟 伤 胃 阴, 不 饥 不 饱, 不 便, 潮 热, 得 食 则 烦 热 愈 加, 津 液 不 复 者, 用 麦 冬 麻 仁 汤 ( 麦 冬 火 麻 仁 生 白 芍 何 首 乌 乌 梅 肉 知 母 ) 治 久 痢 病 在 下 焦, 阴 伤 气 陷, 肛 坠 尻 痠, 用 地 黄 余 粮 汤 ( 熟 地 黄 禹 余 粮 五 味 子 ); 治 久 痢 伤 阴, 口 渴 舌 干, 微 热 微 咳, 用 人 参 乌 梅 汤 ( 人 参 莲 子 炙 甘 草 乌 梅 木 瓜 山 药 ) 甘 寒 合 辛 凉 法 该 法 针 对 津 伤 而 热 势 尚 盛 或 热 邪 较 深 不 易 透 出 之 证, 予 以 甘 寒 养 阴 的 同 时 需 合 辛 凉 发 散 之 剂 使 邪 有 出 路, 味 辛 性 凉 之 品 如 竹 叶 生 石 膏 青 蒿 等 有 宣 散 清 凉 之 性, 或 直 接 清 解 气 分 热 邪, 或 借 其 辛 香 凉 窜 之 性, 与 性 寒 之 药 相 伍 能 增 强 清 解 热 邪, 泻 火 存 津 之 效, 有 标 本 兼 顾 之 意 所 以, 此 法 实 为 养 阴 祛 邪 之 复 法, 临 床 运 用 时 又 有 甘 寒 为 主 及 辛 凉 为 主 之 分, 全 在 据 证 灵 活 变 化 上 焦 太 阴 温 病, 气 血 两 燔, 用 玉 女 煎 去 牛 膝 熟 地 细 生 地 元 参 方 ( 生 石 膏 知 母 元 参 细 生 地 麦 冬 ) 辛 凉 清 气, 甘 寒 养 阴 ; 太 阴 温 病 发 疹 者, 可 用 银 翘 散 去 豆 豉 加 细 生 地 丹 皮 大 青 叶 倍 元 参 方 辛 凉 透 疹, 甘 寒 凉 血 阳 明 温 病, 脉 浮 而 促 者, 可 用 减 味 竹 叶 石 膏 16

25 汤 ( 竹 叶 石 膏 麦 冬 甘 草 ) 治 之 下 后 无 汗 脉 浮 者, 虽 病 情 传 至 中 焦, 而 且 阴 液 已 伤, 但 病 邪 仍 有 外 出 之 势, 故 用 银 翘 汤 ( 银 花 连 翘 竹 叶 生 甘 草 麦 冬 细 生 地 ) 辛 凉 透 表 达 邪 外 出, 甘 寒 增 液 以 资 汗 源 温 病 邪 入 下 焦, 如 见 夜 热 早 凉, 热 退 无 汗, 证 属 热 自 阴 来 者, 用 青 蒿 鳖 甲 汤 ( 青 蒿 鳖 甲 细 生 地 知 母 丹 皮 ) 甘 寒 养 阴 与 辛 凉 芳 香 透 络 同 施, 以 期 滋 阴 透 邪 甘 苦 化 阴 法 苦 寒 泻 火, 甘 寒 而 养 阴, 然 温 病 应 用 苦 寒 却 有 化 燥 伤 阴 之 虑 吴 氏 常 以 苦 寒 与 甘 寒 合 用, 取 其 清 热 泻 火 甘 苦 合 化 阴 气 之 效, 即 所 谓 甘 苦 合 化 法 如 其 用 黄 连 阿 胶 汤 ( 黄 连 黄 芩 阿 胶 白 芍 鸡 子 黄 ) 治 少 阴 温 病 阴 虚 火 炽 之 心 中 烦 不 得 卧 ; 加 减 黄 连 阿 胶 汤 ( 黄 连 阿 胶 黄 芩 炒 生 地 生 白 芍 炙 甘 草 ) 治 春 温 内 陷 下 痢 ; 冬 地 三 黄 汤 ( 麦 冬 黄 连 苇 根 汁 元 参 黄 柏 银 花 露 细 生 地 黄 芩 生 甘 草 ) 治 阳 明 温 病 无 汗 小 便 不 利 ; 在 医 案 湿 温 门 中 对 津 伤 又 伴 有 下 痢 厥 脱 者, 治 以 大 队 甘 寒 药 中 佐 以 苦 寒 药 黄 连 黄 芩 黄 柏 之 类, 并 稍 佐 酸 寒 之 品, 以 养 阴 固 脱 清 热 燥 湿 此 法 甘 苦 合 化, 有 育 阴 坚 阴 之 功, 为 温 病 养 阴 另 辟 蹊 径 酸 苦 清 养 法 酸 苦 清 养 法 是 指 用 甘 酸 之 品 与 苦 寒 药 物 配 合 使 用, 以 酸 甘 化 阴 苦 寒 泻 火, 方 如 连 梅 汤 ( 黄 连 乌 梅 麦 冬 生 地 阿 胶 ), 药 用 黄 连 苦 寒 以 清 泻 邪 热, 用 乌 梅 麦 冬 生 地 阿 胶 以 酸 甘 化 生 阴 液, 以 治 暑 邪 深 入 少 阴 入 厥 阴, 见 有 消 渴 麻 痹 等 证 候 者 此 法 亦 多 与 酸 甘 化 阴 法 同 用, 故 亦 可 将 其 归 于 酸 甘 化 阴 法 之 复 法 之 中 甘 凉 甘 温 复 法 该 法 多 用 于 温 病 气 阴 两 伤 邪 少 虚 多 之 证, 因 其 大 多 虚 损 较 著, 或 禀 赋 气 阴 不 足 之 体, 治 法 本 于 阴 阳 消 长, 阴 阳 互 根 之 理, 必 当 阴 阳 并 补, 但 其 病 究 属 温 热 病 邪 为 患, 故 仍 以 救 阴 为 主, 益 气 为 辅, 于 大 队 甘 寒 滋 阴 药 中 兼 用 甘 温 益 气 药 如 人 参 炙 甘 草 等 如 用 护 阳 和 阴 汤 ( 白 芍 炙 甘 草 人 参 麦 冬 干 地 黄 ) 治 素 17

26 体 气 阴 亏 虚 之 温 病 患 者 邪 气 己 去 八 九 者 ; 用 加 减 复 脉 仍 用 参 方 ( 炙 甘 草 干 地 黄 白 芍 麦 冬 阿 胶 麻 仁 人 参 ) 治 热 入 血 室 瘥 后 津 气 不 足 者 ; 用 三 才 汤 ( 人 参 天 冬 干 地 黄 ) 治 暑 病 后 期 气 阴 两 虚 者 咸 苦 寒 复 法 咸 寒 苦 寒 复 法 是 滋 水 泻 火 保 存 津 液 的 方 法, 虽 非 典 型 养 阴 之 法, 但 其 清 养 并 施, 可 达 养 阴 保 津 之 效, 防 止 热 邪 深 入 发 展, 故 此 处 仍 将 其 作 为 温 病 养 阴 之 法 作 一 分 析 该 法 以 祛 邪 清 热 与 咸 寒 甘 寒 滋 养 阴 液 合 法, 常 用 于 温 病 热 陷 心 包 或 热 入 营 血 之 证 如 太 阴 温 病, 或 阳 明 温 病, 温 邪 深 入 营 血, 内 陷 心 包, 出 现 寸 脉 大 舌 绛 而 干 口 不 渴, 或 发 斑, 或 神 昏 谵 语 者, 因 其 热 毒 炽 盛 而 阴 液 已 伤, 单 纯 清 热 已 不 胜 任, 单 纯 养 阴 又 恐 碍 邪, 故 取 其 咸 寒 以 救 肾 水 济 心 火, 苦 寒 以 清 热 解 毒 而 保 津 液, 分 别 用 清 营 汤 ( 犀 角 生 地 元 参 竹 叶 心 麦 冬 丹 参 黄 连 银 花 连 翘 ) 化 斑 汤 ( 石 膏 知 母 生 甘 草 元 参 犀 角 白 粳 米 ) 清 宫 汤 ( 元 参 心 莲 子 心 竹 叶 卷 心 连 翘 心 犀 角 尖 连 心 麦 冬 ) 等 方 治 之, 方 异 而 法 同, 皆 从 咸 寒 合 苦 寒 立 法 咸 寒 苦 寒 法 亦 用 于 中 焦 腑 实 之 热 结 液 干 证, 当 热 结 液 干 两 存 时, 可 用 护 胃 承 气 汤 ( 生 大 黄 元 参 细 生 地 丹 皮 知 母 麦 冬 ) 新 加 黄 龙 汤 ( 细 生 地 生 甘 草 人 参 生 大 黄 芒 硝 元 参 麦 冬 当 归 海 参 姜 汁 ) 增 液 承 气 汤 ( 元 参 麦 冬 细 生 地 生 大 黄 芒 硝 ) 2.2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的 主 要 特 点 吴 鞠 通 温 病 养 阴 法 不 仅 有 类 型 之 别, 而 且 临 证 应 用 时 随 证 变 化, 进 退 有 度, 具 有 不 同 特 点 津 伤 病 浅 方 宗 轻 灵 不 腻 吴 氏 有 治 上 焦 如 羽, 非 轻 不 举 之 论, 以 说 明 当 病 位 在 上 病 势 轻 浅 者, 用 药 当 以 轻 清 灵 动 为 法 其 轻 者, 既 指 药 物 特 性 的 气 味 薄 而 不 厚 重, 又 有 剂 量 小 用 不 重 剂 之 意 盖 温 邪 初 受, 阴 伤 不 甚, 外 邪 留 恋, 治 法 当 宗 驱 邪 防 伤 正 补 而 不 恋 邪 之 旨 吴 氏 善 于 在 祛 邪 之 中 配 合 养 阴, 以 期 透 邪 生 津, 预 防 他 变 常 根 据 邪 盛 阴 伤 的 程 度, 酌 情 选 择 养 阴 之 法 如 甘 润 存 津 法 以 甘 凉 滋 润 之 剂 轻 补 阴 津 18

27 甘 寒 养 阴 法 以 寒 凉 滋 阴 之 品 养 阴 扶 正, 甘 冷 法 则 但 取 药 食 两 用 之 水 果 取 汁 饮 用 这 些 方 法 复 阴 津 同 时 防 止 闭 门 留 寇, 滋 阴 能 够 辅 助 驱 邪 若 以 咸 寒 滋 腻 法 为 治, 不 免 药 过 病 所, 温 邪 反 易 羁 留 不 解, 甚 则 引 邪 深 入, 病 变 更 深 阴 伤 夹 邪 施 以 邪 正 兼 顾 邪 热 炽 盛 而 阴 伤 较 轻 者, 大 多 以 清 热 法 为 主, 佐 以 养 阴 生 津 倘 若 阴 伤 已 甚 而 邪 热 仍 盛 者, 则 又 不 可 轻 投 大 剂 寒 凉 祛 邪 之 法, 但 以 甘 润 存 津 或 甘 寒 滋 阴 法 又 失 之 偏 颇, 有 邪 难 解 除 之 虞 因 此, 吴 氏 常 在 养 阴 固 津 同 时 兼 顾 清 热 泻 火 或 兼 以 清 解 外 邪, 即 以 标 本 兼 顾 为 原 则 此 外, 温 邪 有 多 种 兼 夹, 如 夹 风 邪 湿 邪 燥 邪 等 临 证 时 吴 氏 往 往 针 对 外 邪 性 质 不 同, 养 阴 之 法 又 有 甘 寒 辛 凉 合 法, 甘 寒 苦 寒 同 用, 甘 寒 酸 寒 并 投 等 变 化 如 甘 寒 合 辛 凉 法 在 以 滋 阴 法 养 阴 增 液 同 时, 伍 以 辛 凉 发 散 法 领 邪 外 出 ; 若 外 邪 兼 以 湿 邪, 或 邪 热 炽 盛, 则 以 甘 寒 养 阴 法 和 苦 寒 燥 湿 法 苦 寒 直 折 泻 热 法 同 用 燥 邪 伤 阴 更 甚, 甘 寒 养 阴 法 需 和 酸 甘 敛 阴 之 味 同 用, 以 利 于 津 液 守 而 不 走 病 深 虚 甚 重 在 滋 补 肝 肾 温 邪 肆 虐 日 久, 必 将 耗 伤 肝 肾 阴 精 针 对 邪 传 下 焦, 肝 肾 阴 伤 或 水 不 涵 木 的 病 理 变 化, 吴 氏 有 治 下 焦 如 权, 非 重 不 沉 之 旨, 强 调 此 时 应 以 填 补 下 焦 肝 肾 真 阴 为 主, 多 选 咸 寒 滋 腻 血 肉 有 情 之 品 及 介 石 类 药 物 养 阴 法 则 多 用 咸 寒 养 阴 法 甘 寒 咸 法 咸 寒 甘 润 法 苦 甘 咸 寒 法 等 吴 氏 认 为, 下 焦 病 变 病 位 在 下, 且 咸 能 入 肾, 故 非 以 咸 寒 质 重 之 剂 不 能 直 入 下 焦 阴 分 以 填 补 真 阴 同 时, 咸 寒 之 剂 尚 能 入 阴 搜 邪, 镇 摄 息 风 阴 虚 及 阳 多 投 两 补 气 阴 温 邪 致 病 以 伤 阴 为 主, 但 机 体 阴 阳 互 根, 阴 伤 之 甚 必 进 而 耗 气 损 阳 诚 如 内 经 所 言 : 阴 在 内 阳 之 守 也, 阳 在 外 阴 之 使 也 津 气 同 源, 津 伤 则 气 亦 伤 也 故 温 病 邪 热 亢 盛 迫 津 外 泄, 或 热 盛 消 烁 阴 液, 均 易 导 致 气 阴 两 伤 之 变, 甚 则 气 随 津 脱 而 出 现 亡 阴 危 象 治 法 当 以 益 气 养 阴 为 主, 阴 阳 兼 顾, 补 其 气 而 敛 其 阴, 以 甘 凉 甘 温 复 法 为 代 表 该 法 不 但 注 重 救 阴 增 液, 同 时 兼 顾 温 补 元 气, 益 气 固 脱 19

28 2.2.5 救 阴 护 精 主 以 滋 养 胃 津 吴 鞠 通 继 承 叶 天 士 有 关 : 热 邪 不 伤 胃 津, 必 耗 肾 液 之 论, 滋 养 胃 津 及 填 补 肾 阴 为 养 阴 两 大 基 本 治 法 然 吴 氏 运 用 养 阴 法, 又 主 张 以 益 胃 津 为 其 关 键 胃 为 后 天 之 本, 是 人 身 精 气 的 来 源, 精 气 则 又 是 机 体 抗 病 康 复 的 重 要 物 质 基 础 灵 枢 五 味 云 : 胃 者, 五 脏 六 腑 之 海 也, 水 谷 皆 入 于 胃, 五 脏 六 腑 皆 禀 气 于 胃 灵 枢 海 论 又 云 : 胃 者, 水 谷 之 海 吴 氏 将 胃 的 功 能 概 括 为 体 阳 用 阴, 认 为 胃 为 足 阳 明, 主 诸 阳 之 会, 经 谓 阳 明 如 市, 体 本 阳 也 ; 其 用 主 纳, 主 下 降, 则 阴 也 并 强 调 胃 阴 在 人 体 的 生 理 功 能 中 十 分 重 要, 胃 阴 之 存 亡, 关 系 到 人 体 腐 熟 水 谷 的 功 能 是 否 正 常 温 病 条 辨 中 焦 篇 指 出 : 盖 十 二 经 皆 禀 气 于 胃, 胃 阴 复 而 气 降 得 食, 则 十 二 经 之 阴 皆 可 复 矣 同 时, 由 于 胃 处 中 焦, 所 有 疾 病 均 可 影 响 到 胃, 若 温 病 条 辨 中 焦 篇 所 言 : 阳 明 如 市, 胃 为 十 二 经 之 海, 土 者 万 物 之 所 归 也, 诸 病 未 有 不 过 此 者 温 热 病 邪 易 伤 及 胃 阴 因 此, 无 论 何 种 温 病, 均 可 导 致 胃 阴 受 损 故 而 在 温 热 病 的 治 疗 中, 恢 复 胃 的 功 能 滋 养 胃 阴, 乃 为 当 务 之 急 正 如 温 病 条 辨 上 焦 篇 提 出 的 : 重 胃 气, 法 当 救 胃 阴 无 疑 胃 为 阳 土, 喜 柔 润 恶 温 燥 因 此, 在 吴 鞠 通 诸 养 阴 法 中, 以 甘 寒 凉 润 法 的 使 用 最 多, 而 且 常 与 其 他 养 阴 法 配 合 应 用, 如 甘 寒 与 苦 寒 甘 寒 与 酸 寒 甘 寒 与 咸 寒 等 在 治 疗 上 焦 太 阴 病 变 中 焦 阳 明 病 变 下 焦 肝 肾 病 变 时, 虽 分 三 焦 辨 治, 但 均 重 视 通 过 滋 养 胃 阴 以 达 培 土 生 金 养 胃 固 中 滋 后 天 以 养 先 天 之 效, 可 谓 执 简 驭 繁, 切 中 病 机 之 肯 綮 三 吴 鞠 通 养 阴 法 在 三 焦 辨 证 中 的 运 用 三 焦 辨 证 是 温 病 辨 证 体 系 中 由 吴 鞠 通 创 立 的 理 论, 与 叶 天 士 创 立 的 卫 气 营 血 辨 证 纵 横 交 错 经 纬 相 依, 使 温 病 辨 证 方 法 趋 于 完 备 吴 氏 三 焦 辨 证 是 在 脏 腑 分 布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病 邪 所 在 部 位 及 病 机 变 化 的 内 在 关 系, 将 温 病 起 病 后 的 临 床 证 候 加 以 归 类, 进 而 分 析 其 病 理 特 征 传 变 规 律 及 治 疗 大 法 的 理 论 其 中, 上 焦 病 证 主 要 为 手 太 阴 肺 与 手 厥 阴 心 包 的 病 变, 中 焦 病 证 主 要 为 足 阳 明 胃 手 阳 明 大 肠 和 足 太 阴 脾 的 病 变, 下 焦 病 证 主 要 为 足 少 阴 肾 和 足 厥 阴 肝 的 病 变 一 般 而 言, 邪 在 上 焦 肺 卫 出 现 逆 传 手 厥 阴 心 包 时 病 情 危 笃, 病 势 突 变 ; 而 大 多 数 温 病 则 由 上 中 下 三 焦 顺 序 渐 次 发 展, 温 邪 逐 渐 深 入 而 病 情 逐 步 加 重 吴 氏 养 阴 法 的 运 用, 20

29 贯 穿 了 三 焦 辨 证 的 基 本 思 路 和 用 药 特 色, 对 临 床 具 有 重 要 指 导 意 义 3.1 温 病 养 阴 须 按 三 焦 分 治 吴 鞠 通 在 温 病 条 辨 中 提 出 : 本 论 始 终 以 救 阴 精 为 主 而 治 疗 阴 伤 的 对 策, 则 是 : 辛 凉 甘 寒 甘 咸, 以 救 其 阴 在 上 焦 以 清 邪 为 主, 清 邪 之 后, 必 继 以 存 阴 ; 在 下 焦 以 存 阴 为 主, 存 阴 之 先, 若 邪 尚 有 余, 必 先 搜 邪 虽 言 及 祛 邪, 然 实 质 乃 是 强 调 养 阴 从 温 病 条 辨 及 吴 鞠 通 医 案 来 看, 经 笔 者 统 计 所 见, 所 用 诸 法 中 以 养 阴 法 频 数 为 首 可 见, 养 阴 保 津 不 仅 是 理 论 上 的 阐 述, 也 充 分 体 现 在 温 病 三 焦 辨 治 的 全 过 程 吴 氏 治 疗 温 病 阴 伤 证, 首 先 强 调 应 按 三 焦 部 位 的 不 同 而 区 别 治 疗 以 下 以 三 焦 为 纲 温 病 条 辨 中 温 病 病 名 为 目, 简 要 叙 述 吴 氏 的 治 疗 经 验 上 焦 温 病 养 阴 法 温 病 上 焦 病 变 以 手 太 阴 肺 经 为 中 心, 病 变 过 程 中 多 损 伤 肺 阴, 针 对 此 特 点 吴 鞠 通 多 以 甘 寒 养 阴 药 为 主, 配 合 辛 凉 清 润 透 散 重 点 在 于 顾 护 滋 养 肺 ( 胃 ) 之 津 气, 临 证 又 据 病 之 不 同 而 变 化 (1) 风 温 温 热 风 温 者, 风 夹 温 也 三 时 伏 气 外 感 篇 曰 风 温 者, 春 月 受 风, 其 气 已 温, 经 谓 春 病 在 头, 治 在 上 焦 肺 位 最 高, 邪 必 先 伤 此 手 太 阴 气 分 先 病, 失 治 则 入 手 厥 阴 心 包 络, 血 分 亦 伤 以 春 季 风 木 当 令, 主 动 主 变, 时 值 阳 气 初 升, 天 气 渐 温 和, 风 邪 温 邪, 两 阳 相 合, 人 在 其 间 每 多 兼 感, 而 病 多 在 手 太 阴 肺 蒲 辅 周 谓 : 春 阳 过 盛, 感 受 温 风 而 病 者, 名 曰 风 温, 并 强 调 治 法 : 初 起 总 以 达 邪 外 出 为 要, 切 勿 过 早 使 用 寒 凉, 冰 伏 其 邪, 热 不 得 外 越 而 内 陷, 延 长 病 程, 甚 则 恶 化 风 温 初 起 往 往 阴 伤 不 著, 治 疗 但 以 辛 凉 驱 邪, 宣 肃 肺 气, 以 达 预 护 其 阴 的 目 的 但 温 邪 久 稽 或 经 辛 温 药 误 治 者, 则 鲜 有 不 伤 阴 者 吴 氏 认 为, 此 时 便 需 投 以 甘 寒 保 津 之 剂, 即 甘 寒 养 阴 法, 如 沙 参 麦 冬 汤 益 胃 汤 等, 药 味 选 天 花 粉 连 心 麦 冬 细 生 地 玉 竹 白 茅 根 等 甘 寒 不 滋 腻 之 品, 有 时 尚 需 要 佐 以 苦 寒 之 品 助 凉 血 清 解 热 邪 之 用, 如 丹 皮 栀 子 黄 芩 知 母, 甚 则 人 中 黄 石 膏 广 郁 金 等, 吴 鞠 通 谓 : 太 阴 风 温 温 热 二 三 日 病 犹 在 肺, 热 渐 入 里, 加 细 21

30 生 地 麦 冬 保 津 液, 再 不 解, 或 小 便 短 者, 加 知 母 黄 芩 栀 子 之 苦 寒, 与 麦 地 之 甘 寒, 合 化 阴 气, 而 治 热 淫 所 胜 吴 鞠 通 指 出 : 风 温 咳 嗽, 虽 系 小 病, 常 见 误 用 辛 温 重 剂 销 铄 肺 液, 致 成 劳 者 不 一 而 足, 在 其 吴 鞠 通 医 案 ( 以 下 简 称 医 案 ) 中 便 列 举 数 则, 有 误 治 后 上 行 极 而 下 现 脉 沉 数 渴 者, 有 误 治 后 神 昏 谵 语 者, 吴 氏 以 养 阴 凉 血 清 心 开 窍 法 救 治, 治 法 不 外 乎 凉 解 外 邪, 清 泄 里 热, 养 阴 补 虚, 常 用 增 液 汤 等 养 阴 方 合 以 银 翘 散 或 清 营 汤 安 宫 牛 黄 丸 等 误 治 后 大 便 如 稀 水 者, 吴 氏 以 酸 敛 固 涩 法 救 治, 药 如 生 白 芍 生 牡 蛎 之 类 ; 有 误 治 后 咳 吐 血 丝 血 沫 者, 吴 氏 以 辛 凉 甘 润 法 救 治, 药 如 桑 叶 菊 花 连 翘 沙 参 鲜 梨 皮 麦 冬 之 类 ; 有 误 治 致 哕 者, 吴 氏 认 为 是 危 急 重 症, 予 以 玉 女 煎 加 柿 蒂 云 苓, 降 肺 气 以 止 哕 温 热 者, 即 内 经 所 谓 先 夏 至 日 为 病 温 者 发 病 迅 速, 病 情 较 风 温 更 为 严 重, 表 证 多 不 见, 而 是 初 起 即 见 邪 热 亢 盛 并 伴 有 津 液 耗 伤, 甚 至 出 现 神 智 异 常 症 状, 治 法 多 宗 内 经 热 淫 于 内, 治 以 咸 寒, 佐 以 苦 甘 之 训, 投 用 咸 寒 养 阴 清 热 之 法, 即 甘 寒 合 咸 寒 养 阴 法, 以 辛 凉 重 剂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清 热 兼 以 养 阴 ; 气 血 两 燔 者 予 辛 凉 合 甘 寒 法, 方 从 玉 女 煎 去 牛 膝 加 元 参 汤 ; 热 入 营 分 舌 绛 而 干, 口 反 不 渴 者, 治 以 咸 寒 甘 苦 法, 以 清 营 汤 去 黄 连 ; 温 热, 肺 津 耗 伤, 口 渴 甚 或 吐 白 沫 者, 治 以 雪 梨 浆 或 五 汁 饮 甘 冷 甘 寒 法 (2) 暑 温 伏 暑 温 疟 秋 燥 温 者, 热 之 渐 ; 热 者, 温 之 极 ; 后 夏 至 日 为 病 暑 素 问 生 气 通 天 论 有 : 因 于 暑, 汗, 烦 则 喘 喝, 静 则 多 言, 体 若 燔 炭, 汗 出 而 散 之 言, 描 述 感 受 暑 热 病 邪, 热 邪 壅 肺, 肺 失 宣 肃, 伤 阴 耗 气 盛 夏 时 节, 天 暑 下 迫, 地 湿 上 蒸, 湿 热 多 狼 狈 相 兼, 人 在 其 间, 每 多 兼 感, 古 有 暑 多 兼 湿 之 论 今 人 认 为 暑 邪 有 兼 夹 湿 邪 者 称 暑 湿, 亦 有 不 兼 夹 者 称 暑 温 暑 湿 为 病 多 缠 绵 难 愈, 在 其 化 燥 伤 阴 之 前 治 疗 无 须 阴 柔 滋 补 之 法, 忌 用 养 阴 药 更 增 其 病 暑 温 为 病, 耗 阴 犹 著, 变 化 较 快, 可 见 高 热 面 赤 口 渴, 甚 则 抽 搐 昏 厥, 右 脉 洪 大 而 数, 左 脉 反 小 治 法 当 宗 张 凤 逵 暑 病 首 用 辛 凉, 继 用 甘 寒, 再 用 酸 泄 酸 敛 之 旨 首 当 清 泄 阳 明 之 热 以 透 邪 保 津, 或 以 仲 景 之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兼 顾 其 阴 若 渴 而 声 清 高 无 痰 者, 以 辛 凉 芳 香 合 甘 寒 法, 方 从 清 络 饮 加 甘 草 桔 梗 甜 杏 仁 麦 冬 知 母 以 养 肺 增 液, 清 肃 肺 气 ; 若 汗 多 脉 散 大, 喘 喝 欲 脱 者, 以 酸 甘 化 阴 法 之 生 脉 散 益 气 养 阴 敛 液 固 脱 ; 22

31 热 入 营 分 而 舌 赤 脉 虚, 夜 寐 不 宁 者, 多 为 营 血 为 邪 热 所 扰, 营 阴 受 灼, 心 神 不 宁, 以 咸 寒 苦 甘 法 之 清 营 汤, 以 滋 阴 凉 营, 泄 热 存 津, 透 邪 外 出 伏 暑 者, 乃 长 夏 受 暑, 过 时 而 发 者 有 偏 于 湿 盛 与 偏 于 热 盛 之 分, 偏 于 湿 盛 者 芳 香 凉 散, 滋 补 不 唯 无 功, 更 增 病 势 ; 偏 于 热 者 则 以 清 解 暑 热, 救 阴 为 急 需 以 金 彪 退 火 之 白 虎 汤 悉 力 一 决 之 伏 暑 每 多 兼 表 实 而 需 以 辛 凉 平 剂 银 翘 散 外 解 再 予 甘 寒 之 剂 舌 赤 口 渴 无 汗 者 加 生 地 丹 皮 赤 芍 麦 冬 ; 舌 赤 口 渴 汗 多 则 从 酸 甘 化 阴 法 加 减 生 脉 散 方, 如 沙 参 麦 冬 五 味 子 丹 皮 细 生 地 温 疟 为 但 热 不 寒, 阳 气 独 发 之 症, 纯 阳 无 阴 也, 吴 氏 除 辛 凉 退 热 之 外, 仍 兼 以 五 汁 饮 甘 寒 救 胃 阴 ; 见 热 多 昏 狂 谵 语 者, 则 以 辛 凉 兼 芳 香 法 加 减 银 翘 散 方 : 连 翘 银 花 元 参 麦 冬 不 去 心 犀 角 竹 叶 内 经 无 秋 感 于 燥 当 何 病 之 论, 后 世 便 多 不 言 及 秋 燥 刘 完 素 补 充 内 经 遗 论 : 诸 涩 枯 涸, 干 劲 皴 揭, 皆 属 于 燥 ( 素 问 玄 机 原 病 式 ), 但 未 列 治 法 明 末 医 家 喻 嘉 言 明 确 提 出 燥 邪 致 病, 并 创 制 清 燥 救 肺 汤, 对 后 世 温 病 学 家 治 疗 燥 证 有 重 要 影 响, 尤 其 对 其 伤 阴 之 变, 有 了 更 加 明 确 的 认 识 指 出 : 燥 邪 同 为 六 淫 邪 气, 感 之 亦 病, 兼 夏 气 之 余 温 者 为 温 燥, 兼 冬 气 之 冷 冽 者 为 凉 燥, 但 无 论 何 种 燥 邪, 未 有 不 伤 阴 者 温 病 合 编 论 述 治 则 时 道 : 上 燥 者, 津 液 结 而 为 患, 治 气 为 主, 必 佐 以 辛 润 流 通 之 气 味 ; 下 燥 者, 精 血 结 而 为 患, 治 血 为 主, 必 借 血 肉 之 滋 填 在 表 佐 以 风 药 而 成 功, 在 腑 以 缓 通 为 急 务 此 虽 为 内 伤 杂 病 而 言, 对 外 感 温 病 之 秋 燥 证 亦 颇 有 借 鉴 意 义 吴 鞠 通 于 秋 燥 初 起 之 肺 卫 证, 即 投 以 辛 凉 甘 润 之 桑 杏 汤 ; 至 肺 胃 阴 伤 者, 则 治 拟 甘 寒 法 沙 参 麦 冬 汤, 方 剂 组 成 为 : 沙 参 玉 竹 生 甘 草 冬 桑 叶 麦 冬 生 扁 豆 花 粉, 全 方 以 甘 寒 清 润 为 主, 所 谓 燥 邪 所 胜, 急 救 其 津 液 也 因 于 燥 而 见 喘 呕 者, 则 法 从 喻 嘉 言 辛 寒 甘 润 法, 投 清 燥 救 肺 汤 方 剂 组 成 : 石 膏 甘 草 霜 桑 叶 人 参 杏 仁 泥 胡 麻 仁 阿 胶 麦 冬 ( 不 去 心 ) 枇 杷 叶 中 焦 温 病 养 阴 法 中 焦 温 病 多 为 病 之 极 期, 多 有 火 炽 阴 伤 之 典 型 表 现, 吴 氏 养 阴 主 要 着 眼 于 足 阳 明 胃 与 手 阳 明 大 肠, 常 用 甘 寒 酸 苦 或 合 以 咸 寒 法, 以 滋 清 并 用, 养 胃 津 润 肠 道 23

32 (1) 风 温 温 热 瘟 疫 温 毒 冬 温 中 焦 者, 阳 明 胃, 太 阴 脾, 阳 明 大 肠 之 类, 叶 天 士 有 : 热 邪 不 燥 胃 津, 必 耗 肾 液 之 说, 吴 鞠 通 谓 中 焦 温 病 死 证 有 二 : 一 曰 阳 明 太 实, 土 克 水 者 死 二 曰 脾 郁 发 黄, 黄 极 则 诸 窍 为 闭, 秽 浊 塞 窍 者 死, 故 中 焦 证 被 认 为 是 温 病 发 展 的 中 期 或 极 期 中 焦 温 病, 邪 正 剧 争, 胃 热 亢 盛, 致 胃 阴 耗 损, 肠 腑 不 通, 或 见 湿 热 困 脾 在 肠 与 脾 多 为 实 证, 在 胃 者, 虚 实 兼 杂, 清 胃 实 为 急, 养 胃 阴 犹 重 救 已 耗 之 胃 阴 正 能 祛 耗 胃 腑 之 热, 吴 氏 于 阳 明 温 病 脉 浮 而 促, 热 势 重, 病 势 急 者, 以 大 剂 辛 寒 甘 寒 之 剂 逐 邪 外 出, 予 辛 凉 合 甘 寒 法 减 味 竹 叶 石 膏 汤 ( 竹 叶 石 膏 麦 冬 甘 草 ); 阳 明 温 病, 多 见 肠 腑 不 通, 腑 气 不 通 则 邪 热 溜 着, 与 燥 粪 相 结 为 患, 更 增 阴 伤 需 要 急 急 通 下, 然 大 便 不 通, 肇 由 多 端, 大 实 证 者, 承 气 汤 类 荡 涤 可 以, 虚 证 则 断 不 可 以 硝 黄 之 类 戕 伐 无 过 之 体 吴 氏 对 腑 实 阴 伤 者 治 以 滋 阴 攻 下 法, 投 以 增 液 承 气 汤 ( 玄 参 生 地 麦 冬 大 黄 芒 硝 ); 对 津 枯 便 秘 者 则 拟 增 液 行 舟 法, 吴 氏 认 为 其 人 素 虚 者, 咸 寒 苦 重 用 甘 法 以 增 液 汤 主 之 ( 元 参 连 心 麦 冬 细 生 地 ) 阳 明 温 病, 使 用 通 下 法 是 为 逐 邪 之 计, 然 通 下 后 未 有 不 伤 津 液 者, 且 下 后 往 往 有 邪 解 汗 出 更 伤 津 液 之 证, 吴 氏 以 甘 凉 法 益 胃 汤 ( 沙 参 麦 冬 冰 糖 细 生 地 炒 香 玉 竹 ) 以 复 其 阴 ; 若 无 汗 脉 浮 者, 此 下 行 极 而 上 邪 气 还 表, 又 主 以 辛 凉 合 甘 寒 法 银 翘 汤 ( 银 花 连 翘 竹 叶 生 甘 草 麦 冬 细 生 地 ); 而 脉 不 浮 而 数 者 又 为 热 邪 留 恋 之 象, 易 以 甘 凉 法 清 燥 汤 ( 麦 冬 知 母 人 中 黄 细 生 地 元 参 ) 增 液 驱 邪 ; 大 便 不 通 缘 于 虚 者, 增 液 汤 为 脉 虚 者 设, 若 见 脉 沉 而 有 力 是 为 尚 有 结 滞, 单 以 增 液 汤 尚 不 能 通 之, 需 以 通 腑 法 合 增 液 法, 即 苦 甘 法 护 胃 承 气 汤 ( 生 大 黄 元 参 细 生 地 丹 皮 知 母 连 心 麦 冬 ); 温 病 下 之 不 通, 有 因 应 下 失 下 延 误 病 情 者, 此 时 不 唯 独 津 液 不 足, 气 亦 微 而 无 力 推 动, 此 虚 甚 不 运 药 者, 前 法 枉 效, 勉 拟 邪 正 合 治, 苦 甘 咸 法 新 加 黄 龙 汤 ( 细 生 地 生 甘 草 人 参 另 煎 生 大 黄 芒 硝 元 参 连 心 麦 冬 连 心 当 归 海 参 ); 阳 明 温 病 见 小 便 不 利 者, 责 之 小 肠 热 结 与 肺 气 不 化, 治 法 迥 出 内 伤 杂 病 之 癃 闭 门, 当 以 甘 苦 合 化 阴 气 滋 源 泉 法, 冬 地 三 黄 汤 ( 麦 冬 黄 连 苇 根 汁 元 参 黄 柏 银 花 露 细 生 地 黄 芩 生 甘 草 ); 阳 明 温 病 见 邪 在 血 分, 舌 黄 燥 色 绛, 口 不 渴 者, 仍 以 咸 寒 苦 甘 法 清 营 汤 ( 犀 角 生 地 元 参 竹 叶 心 麦 冬 丹 参 黄 连 银 花 连 心 连 翘 ), 在 气 分 口 渴 甚 者, 仍 宗 甘 冷 法 雪 梨 浆 以 沃 之 24

33 (2) 湿 温 秋 燥 湿 温 病, 初 起 时 养 阴 法 多 不 选 用, 恐 阴 药 恋 邪 病 必 不 除, 唯 见 湿 邪 化 燥 伤 阴 或 温 邪 伤 阴 时 养 阴 法 又 不 能 或 缺 吴 鞠 通 有 暑 湿 伤 气, 疟 伤 胃 阴 之 论, 疟 疾 即 为 感 受 疟 邪 为 患, 有 属 于 湿 温 者 吴 氏 认 为 有 偏 伤 阳 与 偏 伤 阴 之 不 同, 伤 胃 阴 者, 兼 不 饥 不 饱, 不 便, 潮 热, 得 食 则 烦 热 愈, 需 以 酸 甘 化 阴 法 复 津 液, 制 方 麦 冬 麻 仁 汤 ( 连 心 麦 冬 火 麻 仁 生 白 芍 何 首 乌 乌 梅 肉 知 母 ) 此 外, 秋 燥 者, 感 受 燥 邪 不 独 伤 肺 阴 干 涸, 胃 阴 亦 多 受 累, 燥 伤 胃 阴, 甘 寒 法 五 汁 饮 ( 梨 汁 荸 荠 汁 鲜 苇 根 汁 麦 冬 汁 藕 汁 ) 玉 竹 麦 门 冬 汤 ( 玉 竹 麦 冬 沙 参 生 甘 草 ) 牛 乳 饮 主 之, 若 温 燥 之 邪 侵 及 中 焦, 出 现 气 血 两 燔, 仍 拟 辛 凉 合 甘 寒 法 玉 女 煎 下 焦 温 病 养 阴 法 下 焦 温 病 多 为 温 病 后 期 阶 段, 邪 少 虚 多, 主 在 足 少 阴 肾 经 与 足 厥 阴 肝 经 平 素 肝 肾 不 足 之 人, 感 受 温 邪 之 后 更 易 出 现 下 焦 温 病 其 以 真 阴 大 伤 为 病 变 之 重 心, 故 吴 氏 养 阴 亦 以 滋 填 为 法, 滋 肾 阴 以 固 诸 阴 之 本, 益 水 源 以 养 木 息 风 (1) 风 温 温 热 瘟 疫 温 毒 冬 温 吴 鞠 通 曰 : 中 焦 病 不 治 则 传 下 焦, 肝 与 肾 也, 下 焦 温 病 可 由 中 焦 病 久 治 不 愈 发 展 而 来, 或 经 误 治, 邪 热 久 羁, 肝 肾 阴 伤, 甚 至 出 现 因 水 不 涵 木 而 虚 风 内 动 之 证 治 法 宗 治 下 焦 如 权, 滋 下 焦 肝 肾 之 阴, 往 往 需 要 以 味 厚 之 咸 寒 甘 寒 之 品 以 复 其 阴 肾 为 一 身 诸 阴 之 本, 若 为 温 邪 所 伤, 则 所 见 之 证 尤 多, 如 身 热 面 赤 无 汗 口 干 舌 燥 齿 黑 耳 聋 舌 绛, 因 劳 倦 内 伤 复 感 温 邪 者, 脉 见 虚 大 或 燥 盛, 误 用 升 散 之 剂 则 重 伤 津 液 可 致 脉 结 代, 均 宜 咸 寒 甘 润 存 津 法 加 减 复 脉 汤 ( 炙 甘 草 干 地 黄 生 白 芍 麦 冬 阿 胶 麻 仁 ) 复 其 津 液, 据 笔 者 统 计, 在 吴 氏 使 用 的 养 阴 方 中, 加 减 复 脉 汤 的 比 例 较 高, 这 与 该 方 具 有 良 好 的 咸 润 存 津 滋 阴 增 液 作 用 有 关 若 温 病 有 用 下 法 泻 热 存 津 而 寒 凉 太 过 者, 或 素 禀 脾 阳 不 振 复 因 于 寒 药, 而 证 见 大 便 溏 者, 此 时 津 液 亏 损, 余 邪 仍 存, 治 宜 咸 寒 兼 涩 法 一 甲 煎 ( 生 牡 蛎 ) 以 复 阴 涩 肠 兼 清 余 热 ; 若 大 便 溏 因 于 滑 润 救 阴 之 药 所 致 者, 治 以 甘 润 咸 寒 法 一 甲 复 脉 汤 ; 热 邪 灼 伤 肾 阴, 真 阴 欲 竭, 邪 热 仍 炽, 心 神 不 安, 阴 虚 不 纳 阳, 阳 盛 不 入 阴, 见 心 烦 不 得 卧 者, 宜 泻 热 救 阴, 仿 仲 景 苦 甘 咸 寒 法 黄 连 阿 胶 汤 ( 黄 连 黄 芩 25

34 阿 胶 白 芍 鸡 子 黄 ); 热 邪 深 入 阴 分, 出 入 内 外, 入 于 阴 分 则 热, 出 至 阳 分 则 凉, 邪 热 不 除, 夜 热 早 凉 之 症 则 不 止, 宜 辛 凉 合 甘 寒 法 青 蒿 鳖 甲 汤 ( 青 蒿 鳖 甲 细 生 地 知 母 丹 皮 ), 入 阴 搜 邪, 清 除 余 邪 ; 温 邪 深 入 下 焦, 因 肾 阴 消 耗, 阴 虚 不 能 涵 养 肝 木 而 见 神 昏 痉 厥 症 状, 轻 者 以 舌 干 齿 黑, 脉 沉 细 数, 手 指 稍 觉 蠕 动, 是 为 虚 风 内 动, 欲 作 痉 厥, 需 以 咸 寒 甘 润 法 二 甲 复 脉 汤 截 断 病 情, 防 止 进 一 步 发 展 ; 若 已 见 痉 厥, 心 中 悸 动 甚 则 痛 者, 为 肾 水 不 能 上 济 心 火, 亦 不 能 涵 养 肝 木, 导 致 心 失 所 养, 肝 风 大 动, 则 直 需 咸 寒 填 精, 息 风 止 痉, 当 加 重 咸 寒 甘 润 之 法, 方 以 三 甲 复 脉 汤 急 救 欲 绝 之 阴 并 镇 潜 亢 盛 之 阳 ; 温 病 见 哕 为 危 证, 为 温 邪 消 烁 肝 阴, 冲 脉 被 扰, 上 逆 为 犯 所 致, 吴 氏 以 甘 寒 咸 法 小 定 风 珠 ( 生 鸡 子 黄 真 阿 胶 生 龟 板 童 便 淡 菜 ) 治 疗, 以 滋 养 肝 体, 除 热 止 逆 ; 温 病 之 真 阴 耗 竭 之 证, 有 因 温 邪 久 留 之 故, 有 因 妄 用 辛 温 发 汗 伤 津 之 故, 亦 有 妄 用 攻 伐 之 剂 如 苦 寒 泻 下 等 加 重 津 伤 者, 可 见 神 倦 瘛 瘲, 脉 弱 舌 绛 等 证 候, 有 厥 脱 之 兆, 此 时 真 阴 仅 存 十 之 一 二, 需 要 以 味 厚 浓 浊 之 品 填 将 竭 之 阴, 兼 以 介 石 之 类 潜 镇 虚 阳, 拟 酸 甘 咸 法 大 定 风 珠 ; 温 病 见 少 阴 下 利, 咽 痛 心 烦 胸 满 者, 与 仲 景 甘 润 法 猪 肤 汤 ; 妇 人 温 病, 热 入 血 室 而 口 干 耳 聋, 虚 烦 脉 数 者, 可 与 辛 凉 咸 寒 法 退 热 驱 邪, 仍 不 解 者 有 发 痉 厥 之 机, 需 加 重 除 热 滋 养 凉 血, 以 辛 凉 合 甘 寒 微 苦 法 竹 叶 玉 女 煎 ( 生 石 膏 干 地 黄 麦 冬 知 母 牛 膝 竹 叶 ); 若 妇 人 温 病, 所 犯 温 邪 以 气 血 两 清 法 邪 已 去 其 半, 但 见 脉 仍 数 者, 是 为 气 阴 两 伤 余 热 未 尽 之 证, 或 禀 赋 不 足 而 感 温 邪, 重 伤 津 液, 当 以 甘 凉 甘 温 复 法 护 阳 和 阴 汤 以 两 补 气 阴, 以 复 其 虚 ; 若 见 营 卫 不 至 而 暮 微 作 寒 热 者, 以 加 减 复 脉 汤 仍 用 参 方 以 益 气 养 阴 调 和 营 卫 (2) 暑 温 湿 温 秋 燥 暑 温 伤 及 肝 肾 阴 液, 见 热 邪 炽 盛 渴 欲 饮 水, 或 肝 阴 肝 血 消 烁 而 筋 脉 失 养 麻 痹 不 仁, 或 心 阴 耗 伤 心 火 独 炽 而 见 心 烦 神 昏 者, 治 法 仅 顾 及 虚 则 邪 热 不 除, 但 撤 其 热 则 阴 伤 不 复, 当 以 兼 顾 吴 氏 多 以 寒 撤 其 热, 以 苦 泻 其 邪, 以 甘 益 其 虚, 以 酸 固 其 津, 治 以 酸 甘 化 阴 酸 苦 泄 热 法 之 连 梅 汤 ; 心 主 火, 暑 邪 为 火, 以 火 从 火 入 心, 每 见 心 之 阴 液 元 气 两 伤, 导 致 神 昏 寐 不 宁, 食 不 甘 味, 此 时 纯 以 养 阴 法 已 不 足 以 救 济, 需 以 甘 冷 法 三 才 汤 ( 人 参 天 冬 地 黄 ) 以 复 气 阴, 尚 可 加 入 五 味 子 麦 冬 湿 温 久 恋 下 焦, 有 伤 阳 复 伤 阴 之 机, 下 焦 湿 热 蕴 积 又 为 致 痢 之 因, 湿 邪 腌 渍 26

35 不 除, 痢 久 则 伤 阴, 治 以 酸 甘 兼 涩 法 地 黄 余 粮 汤 ( 熟 地 黄 禹 余 粮 五 味 子 ); 阴 伤 而 口 渴 舌 干 者, 则 仍 宗 酸 甘 化 阴 法, 方 用 人 参 乌 梅 汤 燥 邪 多 侵 犯 肺 胃, 而 见 上 焦 中 焦 证, 感 燥 邪 久 者 亦 有 伤 及 下 焦 肝 肾 之 阴 者, 此 则 上 盛 下 虚, 昼 凉 夜 热, 甚 则 动 风 痉 厥, 多 有 危 证, 吴 氏 拟 重 剂 三 甲 复 脉 汤 大 小 定 风 珠 急 救, 以 酸 甘 咸 法 专 翕 大 生 膏 滋 腻 敛 摄 缓 图 之 3.2 温 病 养 阴 须 按 三 焦 选 药 吴 鞠 通 所 创 三 焦 辨 证 在 临 证 使 用 时, 每 与 叶 天 士 卫 气 营 血 辨 证 综 合 运 用, 既 参 考 脏 腑 部 位 及 各 脏 腑 功 能 特 点, 又 参 考 气 血 津 液 对 机 体 的 不 同 作 用 及 感 邪 后 的 相 关 病 理 变 化 由 于 三 焦 病 证 各 有 特 点, 对 其 阴 伤 之 变, 吴 氏 在 选 用 不 同 养 阴 之 法 时, 其 用 药 亦 多 有 区 别 上 焦 养 阴 合 以 轻 灵 透 散 风 温 温 热 之 病, 在 上 焦 者, 以 肺 卫 病 证 为 多 治 疗 特 点 有 二, 针 对 津 液 亏 虚 之 证 则 轻 灵 滋 养 津 液, 针 对 兼 有 外 邪 则 多 用 辛 凉 之 品 透 散 外 邪 所 以, 上 焦 养 阴 多 选 轻 清 滋 补 之 味, 如 沙 参 麦 冬 玉 竹 梨 皮 等, 又 常 合 以 透 散 驱 邪 之 品, 如 桑 叶 菊 花 银 花 连 翘 竹 叶 牛 蒡 豆 豉 等 以 使 补 虚 不 碍 邪, 驱 邪 不 伤 正 如 治 疗 秋 燥 伤 手 太 阴 肺 者, 以 辛 凉 之 桑 杏 汤 治 之, 以 沙 参 梨 皮 等 甘 润 之 品 以 生 津 养 液, 以 桑 叶 杏 仁 淡 豆 豉 辛 凉 发 散 心 疟 轻 证, 邪 热 炽 盛, 烦 渴 明 显 者, 主 以 辛 凉 合 芳 香 法 加 减 银 翘 散 ( 连 翘 银 花 玄 参 连 心 麦 冬 犀 角 竹 叶 荷 叶 汁 ), 以 玄 参 麦 冬 养 阴 生 津, 合 以 银 花 连 翘 竹 叶 荷 叶 等 清 透 邪 热, 养 阴 之 中 寓 有 辛 凉 外 散 之 意 若 但 以 温 邪 伤 津 为 主 要 病 机, 且 津 伤 不 著 者, 可 与 甘 凉 多 汁 药 食 两 用 之 品, 方 剂 如 五 汁 饮 雪 梨 浆 牛 乳 饮, 为 甘 冷 法 此 与 邪 在 中 焦 胃 之 津 液 不 足 时 所 治 相 同 暑 温 邪 犯 肺 络, 因 性 属 火 热 而 不 兼 湿 邪, 所 以 表 现 为 咳 而 无 痰, 咳 声 清 亮, 咳 久 不 愈, 方 以 清 络 饮 加 甘 桔 甜 杏 仁 麦 冬 知 母 汤, 其 中 用 清 络 饮 清 透 肺 络 无 形 邪 热, 用 麦 冬 知 母 养 肺 阴 而 清 肺 热 因 此, 上 焦 养 阴 多 选 甘 寒 之 味, 多 配 合 辛 凉 之 品 同 用 27

36 3.2.2 中 焦 养 阴 尤 重 甘 寒 苦 寒 温 病 有 温 热 湿 热 之 分, 温 热 类 温 病 邪 在 中 焦 者, 常 见 胃 热 阴 伤 之 证 ; 湿 热 类 温 病 的 中 焦 病 证 则 多 见 湿 热 中 阻 脾 运 失 健 之 证 一 般 而 言, 后 者 在 湿 热 尚 未 化 燥 化 火 前 勿 需 养 阴, 而 前 者 则 多 需 予 以 养 阴 风 温 温 热 温 毒 等 疾 病 邪 在 阳 明 者, 其 胃 阴 损 伤 较 伤 常 较 明 显, 吴 氏 指 出 : 阳 明 温 病 在 气 分 者, 主 以 甘 寒 甘 凉 法 以 养 胃, 方 如 益 胃 汤 沙 参 麦 冬 汤 等, 以 滋 养 胃 阴 若 邪 热 较 盛 者, 则 需 兼 以 苦 寒 清 热, 如 甘 凉 法 之 清 燥 汤, 方 中 佐 以 人 中 黄 细 生 地 寒 凉 清 热 ; 或 以 甘 苦 合 化 阴 气 法 之 冬 地 三 黄 汤, 方 中 佐 有 黄 柏 黄 连 黄 芩 银 花 露 以 苦 寒 清 热 ; 或 兼 以 酸 甘 养 阴 法 之 麦 冬 麻 仁 汤 中 焦 温 病, 阳 明 邪 热 亢 盛, 津 枯 肠 燥, 大 便 不 通 者, 又 须 以 咸 寒 增 液, 软 坚 通 腑, 养 阴 补 虚, 如 苦 甘 法 之 增 液 汤 秋 燥 病, 燥 热 盛 于 阳 明 胃 者, 大 多 里 热 殊 甚, 养 胃 阴 之 剂, 轻 则 用 甘 寒 法 之 五 汁 饮 牛 乳 饮, 重 者 如 玉 竹 麦 门 冬 汤, 更 甚 者 则 用 辛 凉 合 甘 寒 法 之 玉 女 煎 可 见, 中 焦 温 病 易 伤 胃 阴, 必 须 以 生 津 为 急, 尤 重 保 护 胃 阴, 药 物 多 选 甘 寒 之 生 地 知 母 沙 参 玉 竹, 酸 味 之 白 芍 乌 梅, 甘 味 之 麦 冬 麻 仁 何 首 乌 等 下 焦 养 阴 常 配 厚 味 敛 摄 中 焦 温 病 不 治, 则 传 入 下 焦 肝 肾 下 焦 温 病 多 见 于 温 病 后 期, 病 程 长, 病 势 重, 虚 损 症 状 较 著 阳 明 温 病 日 久 不 愈, 或 因 于 下 法 重 伤 津 液, 或 因 于 邪 热 消 烁 津 液, 或 因 于 素 禀 阴 虚, 皆 可 致 肝 肾 阴 液 亏 损, 见 心 肾 不 交 水 火 不 济, 水 不 涵 木 虚 风 内 动, 舌 干 裂 少 津, 脉 结 代 细 数, 皆 当 予 甘 润 存 津 法 之 加 减 复 脉 汤, 吴 氏 临 床 常 用 此 方, 并 述 其 具 有 较 好 的 增 液 复 脉 功 效, 所 用 药 物 干 地 黄 白 芍 阿 胶 等 都 是 吴 氏 喜 用 之 药, 与 上 焦 中 焦 常 用 之 玉 竹 沙 参 细 生 地 相 比, 则 养 阴 之 力 更 强 若 虚 火 症 状 较 著, 表 现 为 心 烦 不 得 卧 者, 以 苦 甘 咸 寒 法 之 黄 连 阿 胶 汤 养 阴 存 津 交 通 心 肾, 鸡 子 黄 为 血 肉 有 情 之 品, 甘 咸 入 阴 分, 补 虚 力 佳 ; 若 虚 风 内 动 症 状 出 现, 又 当 急 急 滋 水 涵 木, 息 风 止 痉, 以 甘 润 存 津 法 兼 以 咸 寒 镇 摄 法, 如 一 二 三 甲 复 脉 汤, 或 咸 甘 咸 寒 法 之 大 小 定 风 珠, 药 如 鳖 甲 龟 甲 牡 蛎 等 咸 寒 质 重 之 品, 具 有 滋 阴 镇 潜 之 效, 适 用 于 肝 肾 真 阴 亏 虚, 水 不 涵 木 之 证, 温 邪 久 稽, 阴 伤 及 阳, 致 气 阴 两 虚, 养 阴 当 与 益 气 法 同 用, 可 选 甘 凉 佐 以 甘 温 法 之 护 阳 和 阴 汤 加 减 复 脉 汤 仍 用 参 汤 三 才 汤 人 参 乌 梅 汤 等 养 阴 益 气, 此 在 上 焦 28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Y20082007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医 药 治 疗 大 肠 癌 相 关 文 献 的 用 药 规 律 研 究 研 究 生 朱 江 龙 指 导 教 师 叶 丽 红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中 医 内 科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2012 年 6 月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o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81209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医 儿 科 标 准 数 据 库 建 设 研 究 研 究 生 李 楠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韩 新 民 教 授 中 医 儿 科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2011 年 06 月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More information

57 mainly 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 types are kidney qi deficiency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and kidney yin defic

57 mainly 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 types are kidney qi deficiency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and kidney yin defic 36 1 2013 1 56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6 No. 1 Jan. 2013 * (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东 直 门 医 院 北 京 100700) # 204 63. 73% 91. 67% 74. 51% 25 2 3 4 11 3 Z 1 Z 2 Z 3 70.

More information

<46495420446F63756D656E7428452D2D796E2DB9A4D7F72D31C6DABFAF2D31D6D0D2BDD2A9CFD6B4FABBAF2D32303133C4EA2DB5DA31C6DA2D30302DB7E2C3E6CDC6BDE9A3A8323031332D31A3A92E6D6469>

<46495420446F63756D656E7428452D2D796E2DB9A4D7F72D31C6DABFAF2D31D6D0D2BDD2A9CFD6B4FABBAF2D32303133C4EA2DB5DA31C6DA2D30302DB7E2C3E6CDC6BDE9A3A8323031332D31A3A92E6D6469> 绎 阴 元 元 渊 210046 210046 渊 210046 173 111 62-76 P 约 0.05 doi: 10.3969/j.issn.1674-3849.2013.01.020 喎 喎 喎 [1] 2012-07-13 2012-08-15 元 973 2011CB505300-01 元 元 105 2013 绎 Vol.15 No.1 1. [2] CNKI 1911 ~1979

More information

Time Estimation of Occurrence of Diabetes-Relate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by Ching-Yuan Hu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

Time Estimation of Occurrence of Diabetes-Relate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by Ching-Yuan Hu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 Time Estimation of Occurrence of Diabetes-Relate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by Ching-Yuan Hu Master of Science 201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Time Estimation of Occurren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ipi論文正式版.doc

Microsoft Word - pipi論文正式版.doc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11200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明 代 各 流 派 医 家 治 疗 泄 泻 的 理 论 研 究 与 用 药 思 路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黄 韵 桦 顾 勤 教 授 中 医 内 科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2014 年 6 月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medication ideas

More information

Explore Rou Jin Yang Jing Learning Ideology Of Prof. Jin Hongzhu And Application Spinal Column Ailment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octorate Cand

Explore Rou Jin Yang Jing Learning Ideology Of Prof. Jin Hongzhu And Application Spinal Column Ailment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octorate Cand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93086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金 宏 柱 教 授 柔 筋 养 精 学 术 思 想 及 其 防 治 脊 柱 相 关 疾 病 应 用 探 索 研 究 生 : 胡 斌 指 导 教 师 : 学 科 专 业 : 所 在 学 院 : 毕 业 时 间 : 金 宏 柱 教 授 针 灸 推 拿 学 第 二 临 床 医 学 院 2012 年 6 月 Explore Rou Ji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081045-王庆敏.doc

Microsoft Word - 20081045-王庆敏.doc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81045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痛 经 方 剂 配 伍 规 律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王 庆 敏 孙 世 发 教 授 方 剂 学 基 础 医 学 院 2011 年 6 月 Study on Formulating Rules of Prescriptions for Dysmenorrhea A Dissertation

More informatio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on the Christian Charity Career in the Modern Times of Suzhou (18501937) Master Candidate:Wu Xiaodi Supervisor: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前 言 學 習, 可 以 為 個 創 造 未 來 ; 教 育, 能 夠 為 社 會 開 拓 明 對 個 而 言, 教 育 可 以 幫 助 每 個 發 展 潛 能 建 構 知 識 及 提 升 個 素 質 ; 它 賦 予 每 個 掌 握 前 途 和 開 拓 未 來 的 能 力 對 社 會 而 言, 教 育 不 單 可 以 培 育 才, 而 且 具 有 ㆒ 個 更 深 層 的 意 義, 它 給 予 社 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建 築 物 無 障 礙 設 施 設 計 規 範 內 政 部 97 年 4 年 10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2190 號 令 訂 定, 自 97 年 7 月 1 日 生 效 內 政 部 97 年 12 年 19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9360 號 令 修 正 內 政 部 101 年 11 年 16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1010810415 號 令 修 正 目 錄 第 一

More information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I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生 和 专 业 结 构 改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时 回 应 社 会 关 切 的 一 项

More information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1...1...4...15...18...19...24...26...31...35...39...48...57...60...62...66...68...72 I ...73...88...91...92... 100... 104... 144... 146... 146... 147... 148... 148... 148... 149... 149... 150... 151...

More information

疾病诊治实务(一)

疾病诊治实务(一) ...1...4...5...8...13...14...15...18...18...19...22...25...26...27...29...30...32...35 I ...38...42...43...45...48...51...53...56...59...60...60...61...63...65...67...69...72...74...77...80...82...84 II

More information

名人养生.doc

名人养生.doc I...1...3...4...6... 11...14...18...22...26...29...31...38...45...49...56...57...59...61...67 ...72...73...75...77...80...83...85...91...92...93...95...96...97... 103... 107... 109... 110... 112... 1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嘉 義 地 區 客 家 禮 俗 研 究 第 一 章 前 言 嘉 義 地 區 的 客 家 族 群 約 略 可 分 為 福 佬 客 詔 安 客 與 北 部 客 等 三 種 類 別, 其 分 佈 區 域 以 海 線 地 區 平 原 地 形 沿 山 地 區 為 主 有 相 當 多 的 北 部 客 家 人, 是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和 戰 後 初 期 才 移 民 嘉 義, 是 什 麼 因 素 令 許 多

More information

05301930

0530193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法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河 川 砂 石 法 規 範 之 探 討 - 以 採 取 土 石 及 挖 掘 河 川 認 定 基 準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盧 映 潔 博 士 研 究 生 : 王 瑞 德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五 月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3 第 三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1...2...3...4...5...6...8...9... 11 - -...13...15...17...18...20...22...23...25...26...28 I II...30...32...34...35...38...40...42...44...46...47...48...50...52...53 X...55...56...57...58...60...61...63...65

More information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4, 197823 2916.3%29 335, 23 29.5% 23 29 16.3% 14 35 33,535 14 135 13 125 1,292 1,3 1,38 1,314 1,321 1,328 1,335 3 25 2 15 1 5 1. 1.1 13,582 15,988 1.4 18,322 11.6 11.9 21,192 24,953 3,67 9. 8.7 12 1 8

More information

海淀区、房山区(四)

海淀区、房山区(四) ...1...1...2...7...8...9... 11... 15... 17... 17... 18... 19... 20... 21... 23... 25... 28... 31... 32 I ... 35... 36... 37... 39... 42... 43... 48... 53... 54... 58... 63... 64... 65... 66... 68... 71...

More information

穨ecr1_c.PDF

穨ecr1_c.PDF i ii iii iv 1 2 3 4 5 5555522 6664422 77722 6 7 8 9 10 11 22266 12833 189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14 2.15 2.18 26 27 28 29 30 31 2.16 2.18 5.23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穨2005_-c.PDF

穨2005_-c.PDF 2005 10 1 1 1 2 2 3 5 4 6 2 7 3 11 4 1 13 2 13 3 14 4 14 5 15 6 16 7 16 8 17 9 18 10 18 2005 10 1 1. 1.1 2 1.2 / / 1.3 69(2) 70(2) 1.4 1.5 1.6 2005 10 1 2. 2.1 2.2 485 20(8) (a) (i) (ii) (iii) (iv) 571

More information

北京理工大学.doc

北京理工大学.doc ( )...1...6...8...10...20...22...24...28...30...32...40 I ...53...55...61 ( )...62...71...74 ( )...77...81...84...86...88...89...91...92...96...99... 110...111... 112 II ... 113... 114... 115... 116...

More information

尲㐵.⸮⸮⸮⸮⸮

尲㐵.⸮⸮⸮⸮⸮ I...1...2...3...4...5...6...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 II...27...28...28...29...30...31...32...34...35...36...37...38...39...39...40...41...43...43...44...45...46...47...48...48...49...50

More information

东城区(下)

东城区(下) ...1...1...2...3...9...9... 12... 12... 17... 17... 18... 19... 20... 29... 31... 37... 41... 70... 73 I ... 74... 78... 78... 79... 80... 85... 86... 88... 90... 90... 90... 92... 93... 95... 95... 96...

More information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 ) ...1...1...3...10... 11...12...15...17...18...19...20...22...23...24...26...27...28...30...31...32 I ...36...38...40...41...42...44...45...47...48...49...50...51...52...53...55...58...59...60...61...62...66...67

More information

物质结构_二_.doc

物质结构_二_.doc I...1...3...6...8 --... 11 --...12 --...13 --...15 --...16 --...18 --...19 --...20 --...22 --...24 --...25 --...26 --...28 --...30 --...32 --...34 --...35 --...37 --...38...40 II...41...44...46...47...48...49...51...52...55...58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王 俊 彥 研 究 生 : 許 瑞 菁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2 月 自 序 在 佛 教 經 典 中 最 初 接 觸 的 是 佛 說 無 量 壽 經, 此 經 乃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的 精 華 版 綱 要 版 為 了 瞭 解 經 義, 深 知 宇 宙 運

More information

水力发电(九)

水力发电(九) ...1...17...20...26...27...30...33...34...36...37...44...47...49...58...77...79...90...96...107 I ...114...115...132...134...137...138...139...140...142...142...144...146...146...146...148...148...149...149...150...151...151...152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1...5...26...27...43...44...48...50...52...54...55...57...60...61...62...63...65...67...68 I ...69...70...71...75...77...78...82...84...95...98...99... 101... 103... 107... 108... 109... 110...111...

More information

景观植物(一)

景观植物(一) ...1...5...6...8... 11...13...15...18...21...23...26...29...43...51 5...53...58...62...63...65 I ...67...70...72...74...76...77...78...80...81...84...85...87...88...90...92...94...97... 109... 113... 1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教 学 管 理 文 件 汇 编 目 录 教 育 法 规 和 指 导 性 文 件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高 等 教 育 法 1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师 法 8 3.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管 理 规 定 12 4.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行 为 准 则 18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学 位 条 例 19 6.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要 点

More information

园林植物卷(三).doc

园林植物卷(三).doc I II III I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84k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_一_

厨房小知识_一_ ... 1... 1... 2... 3... 3... 5... 6... 7... 7... 8... 10...11... 12... 13... 15... 17... 18... 19... 19... 20... 23... 24... 24 ... 26... 26... 29... 30... 31... 32... 33... 34... 37... 38... 40... 41...

More information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1...16...20...22...31...32...34...37...38...40...44...46...54...58...59...60...61 I ...62...63...70...77...79...81...84...90...93...95...95...97... 100... 102... 104... 105... 106... 107... 109... 113

More information

1................................... 1................................... 2......................................... 3......................................... 4.............................. 5.........................................

More information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 I... 1...1...8... 9... 9...9...11...13...16...19...22...25...28...33...36...39...42 II...46...48...51...55...58...62... 67...67...70...73...76...79...83...86...89...92...96...99... 102... 105... 108...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五)

厨房小知识(五) I...1...2...3...4...5...6 ()...7 ()...9...10...10... 11...12...13...14...15...15...16...18...19...20...20...21...21 II...24...27...28...29...29...31...32...33...34...35...36...38...38...39...40...40...41...42...42...43...44...44...47...48...50...50

More information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 I ..................................................... II .......................................... III ... 2003......... IV ,

More information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 1... 4... 8... 8... 9... 9...11... 13... 15... 20... 23... 30... 31... 36... 39... 40... 43 I ... 47... 52... 57... 60 1... 65 2... 71 (3)... 78... 81... 87... 89... 91... 94... 95... 97 ( )... 100...

More information

华东师范大学.doc

华东师范大学.doc ...1...3...4...5...6...7 ( )...9 ( )...10...16...19...21...22...23...27...27...31...31 I II...33...34 ( )...36 () ( )...44 () ( ) ( )...49 ( )...54...56...60 ( )...64...70...81...89 2004...95...97...9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I...1...1...4...4...6...6...13...24...29...44...44...45...46...47...48...50...50...56...60...64...68...73...73...85...92...99...105...113...121...127 ...127...131...135...142...145...148 II III IV 1 2

More information

乳业竞争_一_

乳业竞争_一_ ...1...7...10... 11...14...17...18...19...21...23...25...26...28 50...30...31 48...31 3000...34...35...37 I ...40...44...45...48...50...51...55...56...58...58...60 ()...62 ()...66...71...72...72...73...76...77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 I ......... 2003....................................... II III............................................................ IV..............................................................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1...1...3...5...6...8...8...15...16...19 21...21...24...25...26...29...30...33...36...38...41...41 ( )...41...42...48...48...57...57...63...67...67...67...67...71...74 I ...76...76...79...81...82...82...83...83...83...84...84...85...85...85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 I ................................... II ........................... 2001......... III IV......................................... ........................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1...6...8 2004... 11...15 2003...16...20...29...32...34...38...39...42...43...44...48 I ...53...58...61...63...71...75...77...79...83...91...94...95...98... 100... 102... 102... 105... 106... 107...

More information

胎儿健康成长.doc

胎儿健康成长.doc ...1...2...5...6...7...8...9... 11...13...15...16...17...19...22...22...23...24...25 I II...26...27...30...31...32...33...36...38...38...39...40...43...44...46...46...47...48...50...52...54...55...59 ...62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哲 學 與 生 命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呂 氏 春 秋 音 樂 思 想 研 究 研 究 生 : 何 貞 宜 指 導 教 授 : 陳 章 錫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六 日 誌 謝 論 文 得 以 完 成,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陳 章 錫 博 士, 老 師 總 是 不 辭 辛 勞 仔 細 閱 讀 我 的 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光 明 英 來 學 校 ( 中 國 文 學 之 旅 --- 散 文 小 說 教 學 ) 一 年 級 : 成 語 ( 主 題 : 勤 學 ) 節 數 : 六 教 節 ( 每 課 題 一 教 節 ) 課 題 : 守 株 待 兔 半 途 而 廢 愚 公 移 山 鐵 杵 磨 針 孟 母 三 遷 教 學 目 的 : 1. 透 過 活 動, 學 生 能 說 出 成 語 背 後 的 含 意 2. 學 生 能 指

More information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1 12,403 2,892 264,553 19,517 238,008 10,132 989 36 9,869 2,218 250 122 ( 126 108 1,563 278 159 260 478 35,563 1,073 74 190,283 104,352 140,658 20,349 16,733 21,607 (21,607) 58,689 303,699 339,262 339,262

More information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異 3. 太醫以王命聚之 中的 以 字與下列哪一項的 以 意思相同 A. 以齧人 B. 而吾以捕蛇獨存

More information

bnbqw.PDF

bnbqw.P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1 2 16 1608 100004 1 ( 2003 2002 6 30 12 31 7 2,768,544 3,140,926 8 29,054,561 40,313,774 9 11,815,996 10,566,353 11 10,007,641 9,052,657 12 4,344,69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3 79 2010 9 80 180,000 (a) (b) 81 20031,230 2009 10,610 43 2003 2009 1,200 1,000 924 1,061 800 717 600 530 440 400 333 200 123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00 2003 15,238 2009 31,4532003 2009

More information

nb.PDF

nb.PDF 3 4 5 7 8 9..10..15..16..19..52 -3,402,247-699,783-1,611,620 1,790,627 : - - -7,493 - -1,687 2,863 1,176 2,863 - -148,617 - - 12,131 51,325 - -12,131-2,165 14-2,157 8-3,393,968-794,198-1,620,094 1,781,367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第三章 第 三 章 :2017 年 行 政 長 官 產 生 辦 法 - 可 考 慮 的 議 題 行 政 長 官 的 憲 制 及 法 律 地 位 3.01 基 本 法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首 長, 代 表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依 照 本 法 的 規 定 對 中 央 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单 元 ( 一 )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内 容 提 要 : 本 单 元 共 分 成 三 个 小 课 目,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和 儿 童 文 学 的 鉴 赏 与 阅 读 指 导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内 容 包 括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儿 童 文 学 读 者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和 儿 童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 進 度 報 告 在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上, 由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後 獲 得 通 過

More information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a) (b) (c) (d) (e) 207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17.29 17.29 13.16A(1) 13.18 (a) (b) 13.16A (b) 12 (a) 209 13.19 (a) 13.16A 12 13.18(1) 13.18(4) 155 17.43(1) (4) (b) 13.19 17.43 17.29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CHA

Microsoft Word - MCHA 探 讨 曹 操 用 人 之 法 与 其 政 治 成 就 THE METHODS OF CAO CAO IN THE USE OF PERSONNEL AND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张 伟 隆 CHONG WEI LOONG MASTER OF ARTS ( CHINESE STUDIES )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Theory of carduonephric disharmon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Xia-min Lu 1, Min Lu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hina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Jiangsu Integrated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Research on the Pediatric Stomatitis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Guid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Zhang Yu Adviser:Prof. L

Research on the Pediatric Stomatitis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Guid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Zhang Yu Adviser:Prof. L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8121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小 儿 口 疮 中 医 诊 疗 指 南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张 玉 李 志 山 教 授 中 医 儿 科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2011 年 6 月 Research on the Pediatric Stomatitis Chinese Medicine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Grading and Sequencing of Senses of Grade-A Polysemous Adjectives in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2002 I II Abstract ublished in 1992,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More information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密 级 论 文 编 号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我 国 原 奶 及 乳 制 品 质 量 安 全 管 理 研 究 Study on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Raw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in China 申 请 人 : 段 成 立 指 导 教 师 : 叶 志 华 研 究 员 张 蕙 杰 研 究 员 申 请

More in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TOPE RATIO ANALYSI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By Chaoyong YANG Supervisor: Prof.D

THE APPLICATION OF ISOTOPE RATIO ANALYSI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By Chaoyong YANG Supervisor: Prof.D 10384 070302 9825042 UDC 2001.6. 2001.7. 20016 THE APPLICATION OF ISOTOPE RATIO ANALYSI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By Chaoyong YANG Supervisor: Prof.Dr. Xiaoru

More information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教

More information

穨17.PDF

穨17.PDF 17 J Chin Med 14(1): 17-31, 2003 (2002 7 9 2002 12 24 2003 1 8 ) 1 2 50 : 04-22340047 : 04-22342508E-Mail: jcmt22@ms38.hinet.net 18 3 4 19 () 5 1. 2. 3. 4. 5. 20 ( ) 6 1. 2. 3. () 7 1. 21 1 2 3 4 5 6 2.

More information

SVM OA 1 SVM MLP Tab 1 1 Drug feature data quantization table

SVM OA 1 SVM MLP Tab 1 1 Drug feature data quantization table 38 2 2010 4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38 No 2 Apr 2010 1000-2243 2010 02-0213 - 06 MLP SVM 1 1 2 1 350108 2 350108 MIP SVM OA MLP - SVM TP391 72 A Research of dialectical classification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R2 10315 20042008 2004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 TREATMENT TO RELIEVE PAI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2007 5 -----------------------------------------------------------------------------------------------

More information

211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ocular hypertens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nt

211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ocular hypertens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nt 210 毛 果 芸 香 碱 联 合 拉 坦 前 列 素 治 疗 原 发 性 急 性 闭 角 型 青 光 眼 的 疗 效 观 察 符 元 党 1, 郑 振 优 2, 林 再 雄 2, 周 吉 良 1. 昌 江 黎 族 自 治 县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海 南 昌 江 572700 2. 海 南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眼 科, 海 南 海 口 570100 1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More information

穨75.PDF

穨75.PDF 75 J Chin Med 14(2): 75-85, 2003 (2002 8 20 2002 12 24 2003 1 8 ) 1 2 3 4 5 6 7 50 : 04-22340047 : 04-22342508E-mail: jcmt22@ms38.hinet.net 76 8 9 1180 1251 10 () 11 77 12 13 ( ) 14 (1) (2) () (1) (2)

More information

Title 探討琦君散文對香港高中情意教學的意義 Other Contributor(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uthor(s) Ching, Lai-ting; 程麗婷 Citation Ching, L. [ 程麗婷 ]. (2009). Tan tao Qijun san wen dui Xianggang gao zhong qing yi jiao xue de

More information

穨1.PDF

穨1.PDF 1 J Chin Med 14(1): 1-15, 2003 (2002 7 9 2002 11 5 2003 1 29 ) 1 04-22340047Fax:04-22342508E-mail:jcmt22@ms38.hinet.net 2 2 3 () 3 ( ) () () 4 4 () 5 () 6 1. 2. 3. 7 4. 8 1. 5 2. 3. 4. 9 6 10 11 12 1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25\324\261\246\267\3222)

(Microsoft Word - \325\324\261\246\267\3222) 分 类 号 :R2 单 位 代 码 :10315 密 级 : 机 密 学 号 :20042001 2004 级 硕 士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慢 性 胃 炎 证 治 规 律 的 探 讨 学 科 专 业 : 中 医 内 科 学 学 位 类 型 : 医 学 科 学 研 究 生 : 赵 宝 芬 导 师 : 汪 悦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二 七 年 五 月 Inquiry Into The Law

More information

彩色地图中道路的识别和提取

彩色地图中道路的识别和提取 9310016, i ii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on the researching of recognizing the roads in map image by compu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there is a method to be discussed, which can recognize

More information

血 脂 异 常 老 年 人 使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作 者 : 血 脂 异 常 老 年 人 使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组 作 者 单 位 : 刊 名 :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英 文 刊 名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年, 卷 ( 期 ): 2015,54(5) 引 用 本 文 格 式 : 血

More information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 论阴证阳证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 论阴证阳证 分 类 号 :R2 单 位 代 码 :10315 密 级 : 学 号 : 20014005 二 00 一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李 东 垣 学 术 思 想 及 其 对 韩 国 医 学 的 影 响 研 究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生 中 医 医 史 文 献 殷 皙 玟 导 师 项 平 教 授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二 00 四 年 六 月 1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1 英 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1F4D0E9CCE5D6CAD1F8C9FAB7BDB0B8D1D0BEB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1F4D0E9CCE5D6CAD1F8C9FAB7BDB0B8D1D0BEBF2E646F63>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T201003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阳 虚 体 质 养 生 方 案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朱 杰 郭 海 英 教 授 中 医 康 复 学 第 二 临 床 医 学 院 2011 年 6 月 The Research Of Healthy Programs For Yang-Deficiency Constitu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91039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加 味 麻 杏 石 甘 汤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风 热 血 虚 证 的 临 床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马 超 赵 鸣 芳 中 医 临 床 基 础 基 础 医 学 院 2012 年 6 月 The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the Fire Safety of Interior Finishes: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Kaohsiung City taken as Examples betwee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safety and skill tests of Scholastic.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More information

~m~li~* ~ ± ~ 1Jz. IDfU Y:.. a~~.~.oor.~~b~.~fi~~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

~m~li~* ~ ± ~ 1Jz. IDfU Y:.. a~~.~.oor.~~b~.~fi~~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 南 華 大 學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基 於 脈 象 結 構 開 發 輔 助 中 醫 脈 診 之 行 動 AP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se Components 研 究 生 : 吳 奇 燊 指 導 教 授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1) 2

(1) (2) (3) 1. (1) 2 0386 71.32% 14A 1 (1) (2) (3) 1. (1) 2 (a) (b) (i) (ii) (iii) 3 (iv) (a) (b) (c) (d) 6% 4 2013 3 26 [2013]624 10 5 2013 6 28 [2013]1246 2015 3 [2015]351 0.2 6 [2015]748 180C 7 * * 8 14A (2) 417,800,000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致 谢 本 论 文 能 得 以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胡 曙 中 教 授 正 是 他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关 怀 下, 我 才 能 够 最 终 选 定 了 研 究 方 向, 确 定 了 论 文 题 目, 并 逐 步 深 化 了 对 研 究 课 题 的 认 识, 从 而 一 中 美 国 际 新 闻 的 叙 事 学 比 较 分 析 以 英 伊 水 兵 事 件 为 例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Narration of Sino-US International News Case Study:UK-Iran Marine Issue 姓 名 : 李 英 专 业 : 新 闻 学 学 号 : 05390 指 导 老 师 : 胡 曙 中 教 授 上 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國 立 屏 北 高 級 中 學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紀 錄 壹 會 議 名 稱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貳 時 間 :102 年 6 月 28 日 ( 星 期 五 ) 下 午 13 時 10 分 參 地 點 : 本 校 圖 書 館 四 樓 視 聽 會 議 室 肆 出 列 席 人 員 : 詳 如 簽 到 簿 伍 主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