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的彌勒淨土思想及其禪窟造像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北涼的彌勒淨土思想及其禪窟造像"

Transcription

1 圓光佛學學報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陳一標 圓光佛學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2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提要 阿賴耶識, 梵文作 alaya-vijbana, 意譯為 藏識 ; 在六識之外, 肯定有潛在的阿賴耶識存在, 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 本文嚐試從語源學的角度, 探討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藉此形構阿賴耶識說發展的軌跡 阿含經 中已有 阿賴耶 一詞, 意義專重心理學上的貪愛 執著, 阿毘達磨時代的論書亦同 瑜伽行派的經論, 才使用阿賴耶識一詞, 其語義在 解深密經 中, 意指 隱藏於肉體中的識, 與肉體形成安危與共的關係, 首出的意義為 隱藏, 其次說它有生物學上的執受義 ; 攝大乘論 側重此識與諸法的關係, 將阿賴耶識詮釋成 與諸法相互攝藏的識, 進而是有情會 執藏 以之為自我的識 ; 成唯識論 立基於種識不一的立場, 從能藏 所藏 執藏三義解釋阿賴耶識的語義, 有別於 攝大乘論 種識是一的立場, 其中又區分以現行賴耶和以種子賴耶為中心的窺基與圓測二系 關鍵詞 : 阿賴耶識語源學解深密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 76

3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瑜伽行派承繼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以來對心意識說的探索, 在識論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不僅對一般我們所熟知的六識有更為細密的分析, 更進一步肯定識有表層與潛在的雙重構造 即是在六識之外, 肯定有未那識與阿賴耶識的存在 姑且不論末那與賴耶的同異, 在承認六識之外別有一個獨立的潛在意識這一點上, 確實是瑜伽行派獨有的特色 有關阿賴耶識最初形成的要因, 以及其內在性質的變遷, 乃學界議論的焦點 1, 學者們切入的角度及採用的文獻也各有巧妙, 當然語源的探討也相當受到重視 本文的重點不在尋找賴耶形成的原點, 而是希望透過學者們對賴耶一詞的語源探討, 形構出瑜伽行派阿賴耶識說發展的圖像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以及語源學研究的 重要性 唯識三十頌 對阿賴耶識的說明, 可以說是對前此有關阿賴耶識的探討, 做了最有系統的歸納整理, 讓人對它的性質能夠一目了然, 這種說明影響了一般對瑜伽行派識論的了解 成唯識論 的系統, 將 唯識三十頌 的頌文分成唯識相 唯識性 唯識位三個部份, 其中阿賴耶識作為異熟能變的識體, 具有能變現出世間萬法的能力, 因此若不能了知萬法是阿賴耶識此一能變的識體所變, 則無法證得 唯識 的道理 換句話說, 若無阿賴耶識的成立, 則 一切唯識 此一瑜伽行派的根本教理就無法成立 但是勝呂信靜卻認為 以心的因果機能為基礎, 從理論上說明唯識無境的思想傾向, 是到了世親之後, 才比較明顯的 2 他從 唯識二十論 與 成唯識論 在論證唯識無境時, 皆未提出阿賴耶識, 來證明阿賴耶識說和唯識無境理論原本的問題意識就不同 3, 前者屬於業感緣起的思想系統, 詳細請參考 Schmithausen:On the Origin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a Central Concept of Yogacara Philosophy,Tokyo: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1987, 勝呂信靜 :< 識 唯識無境 >( 佛教學,16,1983),p.2 勝呂信靜 :< 識 唯識無境 >,pp

4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後者則是由瑜伽禪定的實踐導出 4 勝呂更認為三性三無性的思想由於與唯識觀法有密切關係, 所以較易與唯識無境說結合, 兩者屬於同一理論層次 5 勝呂斷定阿賴耶識說屬於業感緣起的思想系統, 顯然與瑜伽行派對十二因緣的解說有關, 因為此派認為若循部派佛教的胎生學解釋法, 只承認第六意識, 無法圓滿詮釋 行緣識 識緣名色 等與入胎有關的現象 6 勝呂以此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以被提出的問題意識所在, 在這樣的意義下, 阿賴耶識是在理論上為了圓滿說明十二因緣之間的關係, 而被假說出來的 無獨有偶, 字井伯壽在說明 < 攝抉擇分 > 阿賴耶識存在的八種論證時, 也曾說 : 此第一相最為所有的註釋者所重視, 但是, 事實上, 這可說是已經假定有阿賴耶識存在而有的議論, 不是純粹的存在論證, 此同時也包含了有關阿賴耶識性質的大體論述 在這點上, 顯示出其預想了阿賴耶識作為輪迴主體 就阿賴耶識而言, 這是其根本的要求 7 對字井伯壽來說, 阿賴耶識只是為了解決部派佛教輪迴主體之議論所被提出來的假定而已, 這與勝呂視阿賴耶識為業感緣起的層次, 其實都是將阿賴耶識的起源定位在純理論探討的層次 從 < 攝抉擇分 > 所使用的是假言命題這一點來看, 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支持了這種說法 相對此於, 谷憲昭卻重視瑜伽行體驗, 他認為 這些論證的簡潔素樸, 令人感到或許在論證之前, 他們已經先直觀到且相信有稱為阿賴耶識的整體意識之流 8, 因此, 雖然同意宇井所說符合思想史大體的脈動, 但 問題是在於 : 不是有對意識之流的直觀隱藏在思想史的事實背後嗎? 9 他相當重視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4 5 勝呂信靜 :< 識 唯識無境 >,p.2 勝呂信靜 :< 識 唯識無境 >,pp 瑜伽師地論. 攝抉擇分 所提有關阿賴耶識存在的八種理證中, 第二 [ 若離阿賴耶識,] 最初生起不應道理 即是指此, 參見大正三.579a 7 宇井伯壽 : 瑜伽論研究 ( 東京 : 岩波書店,1958),p 谷憲昭 :< 識存在 八論証 關 諸文獻 >( 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 36,1978),p.21 9 谷憲昭 :< 識存在 八論証 關 諸文獻 >,pp

5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恐彼分別執為我 的經句, 並認為這明顯表示出無著菩薩主張阿賴耶識是被直觀到的, 而且他深切感受到要將此直觀傳達給他人的困難, 所以 我於凡愚不開演, 並不是以自己的理論為尊的高傲態度, 而是表示直觀到的阿賴耶識很難用言語表達, 谷以此批評宇井視阿賴耶識為 思辯的產物 之看法 10 這種重視瑜伽行派禪定體驗的說法, 正與上田義文對阿賴耶識的看法有其契和之處 上田義文從 攝大乘論 等真諦三藏的譯書中, 研究指出 : 阿賴耶識無論如何都是能分別, 而非所分別, 它是意指真正的識 因為七識是依他性, 同時也可以是分別性, 但阿賴耶識始終都是依他性, 而非分別性, 這意味著它是真正的分別, 換言之, 是現在的識 過了現在剎那, 識才會被下一剎那的識對象化 11 阿賴耶識是當下剎那作為能緣的識, 當它為下一剎那的識對象化時, 它就變成所緣的境 因此, 阿賴耶識的某側面, 所要表達的即是在直觀的當下, 所直觀到的永遠不能被對象化的主體, 或如谷所說的整體意識之流 正由於此現在的整體意識之流, 不能被對象化, 所以, 當我們意圖以語言文字去說明時, 即是把它對象化, 因此, 才說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由此看來, 從直觀一面所突顯的阿賴耶識之性格, 很能生動地詮釋 解深密經 此偈中所要突顯的難題 總之, 當我們面對有關阿賴耶識之所以被提出的問題時, 其解釋可謂眾說紛云, 若我們過份依賴或相信 成唯識論 的說法, 對於初期瑜伽行派的阿賴耶識說, 或許就不可能有恰當的理解 因為在最早期的瑜伽行派文獻 < 本地分 > 中, 阿賴耶識的出現, 相當隨意, 並不像 成唯識論 那麼有組織 有系統, 顯見其尚處於發展階段 當然若能對初期的文獻, 抽絲剝繭做精密的分析, 或許可對其發展軌跡尋得若干眉目 然本文採取的則是不同的進路, 試圖先從語源詮釋的角度, 找出與其相關的文獻, 從中了解賴耶偏重的層面, 藉此界定出阿賴耶識說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以語源學為研究重點, 實預設它與義理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每一個時 谷憲昭 :< 識存在 八論証 關 諸文獻 >,pp 上田義文 : 佛教思想史研究 ( 京都 : 永田文昌堂,1958 改訂版 ),p.88 79

6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代的學術研究, 皆有其依循的規範, 在科學昌明的今日, 學術的典範是數學, 因此自然科學自不待言, 社會科學甚至於人文科學的研究, 常須以數學作為其基礎, 如此才能稱得上是 科學 就像古希臘學術的典範是幾何學, 一切的學術要向幾何學看齊 ; 至於古印度, 則由語法學引領學術風騷 12 佐佐木現順在研究 世俗 (samvrti) 一詞的語源時, 就曾說 : 世俗 (samvrti) 的梵語語源解釋有必要溯及到吠陀梵語 ( Vedic Sanskrit ) 或 prakrit 語被轉化為古典梵語 (classical Sanskrit) 的時期來考慮 後期大乘佛教皆是在完成梵語化 (sanskritization) 後, 一方面加入各自學派的色彩, 而有其各自的發展 後來又被漢譯, 因此, 我們往往透過漢譯的意義以及後期學派的新解釋, 而認為在梵語本身當中即內含有這樣的意義 然而, 就方法論而言, 這未必是成功的 因為, 這是倒過來把漢譯的意義輸入到梵語中 不僅如此, 甚至在梵語化的時代, 就常常有失去原有意義的情況, 因此, 若更從漢譯再來解釋其誤取的意義, 不免就更為混亂了 雖然說要加入一個新的 哲學 另有其它的辦法, 但至少若未能在梵語中看到其發展, 哲學 也難以成立 這特別是以哲學的方式, 來思考印度思想時所應有的重要態 度 13 由此可見, 在佛教哲學的創造過程當中, 從語源學詮釋的角度, 說明一個專門術語的由來, 是其哲學是否能成立, 相當重要的一環 藉此我們就不難了解, 為何在阿毘達磨論書中到處充斥一些概念的字源說明, 中觀 唯識的論書, 大體亦然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概念在梵語化的過程當中, 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 這或許是佛教論師運用一個舊有語詞, 以呈顯一個新的哲學意含時, 刻意改變其語源的解釋所致, 在這梵語化的語源解釋當中, 或許我們可以發現該概念在被賦與一個新的意義之時, 12 參考萬金川 : 中觀思想講錄 ( 嘉義 : 香光書鄉出版社,1998),pp 佐佐木現順 :< 勝義有 世俗有 實有 >, 收于山口博士還曆紀念 印度學佛教學論叢,( 京都 : 法藏館,1955),p

7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著重那一側面 這似乎是我們找尋阿賴耶識一開始成立時的問題意識以及其後來的發展傾向, 一個很重要的起點 其次, 在方法論上, 我們必須了解, 以漢譯或較後期學派的新解釋, 試圖來找尋阿賴耶識較為原始的意義, 或許會徒勞無功, 除非我們能從較為早期的漢譯, 成功地推敲出有關其梵文的語源學解釋, 或者能夠分辨後期學派的新解釋, 其有效性的範圍為何 因此我們暫時不管 成唯識論 以能藏 所藏 執藏的方式對阿賴耶識所做的詮釋, 直接從早期的經論當中, 尋找有關阿賴耶識語源的詮釋 最後, 再回過頭來, 考察 成唯識論 的做法 第二節 阿賴耶 的傳統詮釋 一 阿含經 中的阿賴耶 阿賴耶識雖最早由瑜伽行派所提出, 但 阿賴耶 一詞則早在阿含時代就已經出現, 無著也並不排斥這種阿賴耶的用法, 他認為若能將其理解為阿賴耶識, 則理論上更為圓滿, 由於阿賴耶識具備能詮釋阿賴耶 根本識 窮生死蘊的功能, 而說 阿賴耶識由此異門成大王路 無著對阿含中所說的阿賴耶說明如下 : 復次聲聞乘中, 亦以異門密意已說阿賴耶識, 如彼 增壹阿笈摩 說 : 世間眾生愛阿賴耶, 樂阿賴耶, 欣阿賴耶, 熹阿賴耶 為斷如是阿賴耶故, 說正法, 恭敬攝耳, 住求解心, 法隨法行, 如來出世如是甚奇, 希有正法出現世間 於聲聞乘 如來出現四德經 中, 由此異門密意已顯阿賴耶識 ( 攝大乘論, 大正三一.134a) 無著所引的這段 增支部尼柯耶 的經文係描述如來出現於世具有四種功德, 漢譯的有部 增一阿含 中並沒有 如來出現四德經, 若只就內容來看, 漢譯 增一阿含 卷十七,< 四諦品 > 第三經 ( 大正二.631b) 可視為與無著所引為同類者, 只是愛 樂 欣 熹阿賴耶的部份變成 多 81

8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有所著 ; 非阿賴耶法 變成 不染著法 14, 當然僅以此, 很難馬上 將其視為阿賴耶 在巴利文 增一阿含 (Avguttara-Nikaya)< 四法品 > 第一百二十八經 則有與無著所引幾乎完全相同的經文 : Alayarama bhikkhave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sa Tathagatena analaye dhamme desiyamane sussuyati sotaj odahati abba cittaj upatthapeti. Tathagatassa bhikkhave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patubhava ayaj pathamo acchariyo abbhuto dhammo patubhavati. (Avguttara-NikayaⅡ,p.131,P.T.S.) ( 此丘眾哦! 眾生愛阿賴耶 (alaya-arama ), 樂阿賴耶 (alaya-rata), 欣阿賴耶 (alaya-sammudita) 如來說非阿賴 耶 (analaya) 法時, 彼等洗耳恭聽, 生起想要了解的心 比 丘眾哦! 因為如來應供正等覺者的出現, 而有此第一希奇未 曾有法出現 ) 巴利文中只出現愛 樂 欣 喜阿賴耶其中的三種, 有學者認為本來是前三種, 後來才加上喜 (adhirama) 阿賴耶 15, 有學者則主張因 alaya-sajmudita 也可被視為 alaya-samudita( 由阿賴耶所生的 ), 如笈多譯成 集阿黎耶 佛陀扇多譯成 阿亭耶所成 等, 所以, 雖然阿含經中只說三種, 但因有 sammudita 和 samudita 的不同理解, 才增加一個譯語的 16 但若依後者所說, 則玄奘譯為愛 樂 欣 喜, 並無與 samudita 相應者, 因此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其次, 一般認為此段經文未出現在漢譯中, 且依無性釋 成唯識論 等皆說此經屬說一切有部, 因此, 只能說漢譯 增一阿含 屬該部所有, 此經雖然存在, 但並未被漢譯 17 很有趣地, 普寂曾推定此經屬上座部 18, 與現在尚存的巴利上座阿含相吻合, 但不知其為何如此推斷 相對於這些看 14 參考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 收于氏著 佛典 批判的研究 ( 京都 : 百華苑,1971),p 參見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 ( 東京 : 講談社,1982),pp 參見舟橋尚哉 :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成立過程 ( 東京 : 國書刊行會, 1976),p 長尾雅人即持此說, 參見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p 參見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p

9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法, 月輪賢隆經過一些對比, 認為前面所提到的漢譯 增一阿含 之 < 四諦品 > 第三經所謂的 多有所著 其實就是愛 樂 欣 熹阿賴耶的意譯, 因為 arama rata samudita 是同義詞 從漢譯來看, 愛 樂 欣 熹也是同義詞, 因此只以 多有所著 此一意譯方式來翻譯 ; 而且, 若 不染著法 相當 非阿賴耶法, 染著 就相當於 阿賴耶, 由此逆觀, 則 多有所著 必定是愛 樂 欣 熹阿賴耶的該攝譯法 19 月輪賢隆的此一推論相當合理, 且符合無性 護法認為此經屬說一切有部的傳說 但從巴利阿含亦含有相同的經文來看, 此經或許也為上座部所傳 由此看來, 也許無著引這一段經文, 其所設定的對象可能是說一切有部和上座部 文中所提的 第一希奇未曾有法 是指愛 樂 欣阿賴耶的眾生, 聽聞如來說非阿賴耶法, 竟然能信受, 而能聞 思 修 在此文下, 巴利阿含接著就眾生的憍慢 輪轉 無明, 談如來說法時, 眾生皆能信受, 並實際去實踐, 由此說是第二乃至第四希奇未曾有法 此四者即是如來出現的四種功德, 而阿賴耶和憍慢 輪轉 無明並列, 為因佛出現所具的四功德所能離捨的四種對象 因此, 阿賴耶是愛著或貪愛之想, 20 覺音註釋此文時說 阿賴耶 在為貪愛與惡見所執著的意義下 即是五種感官的對象, 或整個存有的過程 ( 即輪迴 ) 21 覺音在 清淨道論 中也說阿賴耶就是五取蘊 (pabca-upadana-kkhandha) 22 從漢譯 增一阿含 卷十二 < 三寶品 > 有關皈依法的部份與巴利 增一阿含 < 四法品 > 幾乎是相同部份的對照, 學者們發現巴利文中 解脫傲慢 止息渴愛 遠離阿賴耶 截斷輪迴 消滅愛著, 漢譯皆該攝在 無染 一項下, 且覺音在 清淨道論 隨念行門 中, 亦說遠離阿賴耶即是遠離五欲的貪著, 因此斷定此處的阿賴耶與前面所提的 如來出現四德經 之阿賴耶意義是相同的 參見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p 參見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p tanha-ditthihi alliyitabbatthena alayo ti pabca kanaguna, sakalam eva va vattam." Buddhaghosa:Manorathapurani AN-atthakatha Ⅲ128 轉引自 Schmithausen:Alayavijbana, p.294,n.203 中譯亦參考此 另外, 月輪貿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 則將此譯為 依於愛欲與我見的執著, 也就是五欲之煩惱事, 參見 p 轉引自 Schmithausen:Alayavijbana,p.294,n 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pp

10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從 巴利聖典協會 ( P.T.S.) 所出版的 巴利辭典 ( PALI-ENGLISH DICTIONARY) alaya 的詞條解釋來看,alaya 原初的意義是 棲息處 鳥巢, 亦即是住居 房屋, 第二義才是 執著 慾望 等義, 前面 增一阿含 意指五欲之貪著的阿賴耶, 顯然是屬於第二義的 至於第一義的意思, 從 中阿含 中可找到的其用例 巴利文 中部尼柯耶 第二十六經 聖尋求經 說到佛陀於菩提樹下悟道之後, 思維是否要宣說其所證得之法時, 曾說 : Tassa mayhaj bhikkhave etad-ahosi: Adhigato kho me ayaj dhammo gambhiro duddaso duranubodho santo panito atakkavacaro nipuno panditavcdaniyo. alayarama kho panavaj paja alayarata alayasammudita. Alayaramaya kho pana pajaya alayarataya alayasammuditaya duddasaj idaj thanaj yadidaj kdappaccayata paticcasamuppado, kdam-kho thanaj yadidaj sabbasavkharasamatho sabbupadhipatinissaggo tavhakkhayo virago nirodho nibbanaj (Majjhima-Nikaya.I.p.167.P.T.S.) ( 比丘眾啊! 那時我這麼想 : 我所證得此法甚深, 難知難見, 微妙寂靜, 非俗智所能及, 唯賢聖所能知, 然世間有情愛阿 賴那 樂阿賴耶 欣阿賴耶 愛阿賴耶 樂阿賴耶 欣阿賴 耶的有情, 難以理解此因緣生起的道理 尚且難以理解此諸 蘊之寂靜 諸依之棄捨 愛欲之消滅 離欲寂滅涅槃之道理 ) 與此相應的漢譯 中阿含 卷五十六第二百零四經 羅摩經 缺少此段, 反而出現在 長阿含 律文與佛傳中 24 若以漢譯佛傳與律文為例, 將與阿賴耶有關的部份相互對照, 則如下 : 但眾生輩著阿羅耶 ( 小字附註 : 隋言所著處 ) 樂阿羅耶 住阿羅耶 熹樂著處, 心多貪故, 此處難見 ( 佛本行集經 卷三十三, 大正三 805c) 眾生異見 異忍 異欲 異命, 依於異見, 樂於樔窟, 眾生以是樂於樔窟故, 於緣起法, 甚深難解 ( 四分律 卷三十二, 大正二二 786c) 24 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p.187ff 84

11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alaya 在漢譯中被譯為 阿羅耶 與 樔窟, 前者並有附註解釋其義為 所著處, 由此可見此二者皆有指 處所 之意, 與第一義的 alaya 相近 雖然 alaya 確實有鳥巢之意, 但此處只是一個比喻性的譯法, 在理解 樔窟 之時, 應如 佛本行集經 譯者一樣, 在阿羅耶後, 附上 所著處 來加以解釋, 亦即 樔窟 是吾人所愛著的對象, 在這樣的意味下, 樔窟 還是與 貪著 有關 從以上的對照研究中, 我們可以發現在阿含經中, 阿賴耶一詞其主要的意義是與 愛著 有關的 從阿賴耶一詞的語源來看, 確實可以看到這樣的意思 alaya 是由接頭辭 a 加上動詞語根 li, 再加上名詞語基構成音 a 所作成的名詞 語根 li 有二類意思 :(A) 憑倚 居住 隱匿之意;(B) 黏著 纏綿之意 加上表示 靠近 之意的接頭辭 a, 再形成名詞之後, 前者應變成有住 ; 家 住所 隱居所 鳥巢等義 ; 後者則變成有愛著 貪著 執著 欲貪等義 25, 甚至於是指所執著的對象 (A) 憑倚 居住 隱匿 (to hide) a+ li + a (B) 黏著, 纏綿 (to stick to, to cling to) = alaya (A) 住 蔽 ; 家 住所 隱居所 鳥巢 ( hiding;hiding place) (B) 愛著 貪著 執著 欲貪 ; 所執著的對象 (sticking to, clinging to; that which is clung to; that to which one clings) 表 ( 一 ) 舟橋尚哉調查了南傳大藏經, 發現阿賴耶共出現二十三次, 日譯有十 25 參考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p.196 印順法師駁斥一分唯識學者, 只承認賴耶被執著, 忽略它本身的執取力, 所採用的論証即與現在所論述的 (B) 類意思有關 參見印順法師 : 唯識學探源 ( 台北 : 正聞出版社,1989, 十版 ),p

12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種不同的譯法, 分別是 : 阿賴耶 執著 在處 愛 愛著 愛著心 愛慾 執 所執處 ( 阿賴耶 ) 避難處, 他循著這些譯語深入考察, 發現大部份的地方, 阿賴耶皆是執著或愛著之意 26 由此可見, 在 阿含經 中所出現的阿賴耶用例, 大都是與 (B) 類的意義有關的, 縱使有些譯語採用的是 (A) 類的意思, 但其意義也不外是所愛著的對象 因此, 有學者認為此即後來所謂阿賴耶識的 執藏 義, 可見阿賴耶識形成的過程中, 原始佛教 阿含經 中的阿賴耶扮有極為重要的角色 27 亦有學者注意到, 當說阿賴耶有棲息處 樔窟之義時, 則唯識學徒所說的 能藏 之義, 僅就字義而言, 也是大小乘共許的, 且 執藏 之義, 若暫且不管唯識獨特的說明, 當然也是大小乘共通的 28 二 部派佛教中的阿賴耶 如前所述, 阿含時代有關阿賴耶的用法, 大多是指 執著 之義, 若作為 執著的對象 即是所謂的 五取蘊 (pabca-upadana-skandha), 所以, 阿賴耶也是與 執著 此一心理學的負面意義較有關聯, 即使從阿賴耶作為執著的對象, 等同於五取蘊來說, 雖然 alaya 與 upadana 有了關係, 但此時的 upadana 並未具有如後來所謂生理學的 執受 義, 因此, 阿含時代的阿賴耶主要還是心理學的執著義 部派佛教的論書當中, 也並不太重視阿賴耶一詞, 只有在少數地方出現, 如 大毘婆沙論 中說 : 云何無為阿羅漢果? 謂貪瞋癡永斷, 及一切煩惱永斷 ; 越一切趣, 斷一切路, 滅三種火, 渡四瀑流, 摧諸傲慢, 離諸渴愛, 破阿賴耶 ; 無上究竟, 無上寂靜, 無上安樂及諸愛盡離滅涅槃, 是名無為阿羅漢果 ( 卷六十五, 大正二七 338a) 舟橋尚哉 :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成立過程,pp 如舟橋尚哉即說 : 雖然在原始佛教經典中, 阿賴耶 並未那麼受重視, 但在原始經典中發現後來唯識教學所重視的 執藏 意一事, 在考察阿賴耶識的原型時, 卻是不容輕忽 的, 參見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成立過程,p 月輪賢隆 :< 小乘典籍 於 阿賴耶 >,p.186 但若如前所述, 雖然漢譯有時將 alaya 譯作 樔窟, 但其意義毋寧還是與 執著 有關, 應理解為 所執著的對象 的話, 則此 能藏 之義即很難成立 86

13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若法為欲界阿賴耶所藏, 摩摩异多所執, 名欲界繫 ; 為色 無色界阿賴耶所藏, 摩摩异多所執, 名色 無色界繫 阿賴耶者謂愛, 摩摩异多者謂見 ( 卷一百四十五, 大正二七.746c) 一切煩惱永斷是無為阿羅漢果, 阿賴耶與一切趣 一切路 三種火 ( 貪 瞋 癡 ) 四瀑流( 欲瀑流 有瀑流 見瀑流 無明瀑流 ) 傲慢 渴愛並列為所應離 應斷的對象, 此時, 其意義無異於 阿含經 中所謂的心理學的執著 染著義 第二段引文中, 阿賴耶與摩摩异多並舉, 前者為 愛, 後者為 見 根據舟橋尚哉所言, 摩摩异多是從 mama( 我的 ) 動詞化為 mamayate, 再變成過去被動分詞 mamayita 的, 所以摩摩异多 (mamayita) 是 會將 ( 某物 ) 執著為我所者, 所以阿賴耶 愛執 的意味強, 而摩摩异多則 我所見 的意味濃厚 29 舟橋重視 阿賴耶所藏 中的 所藏, 認為這段敘述暗示了阿賴耶識的原型亦即阿賴耶識的種子要素 因為後來唯識學派以 能藏 所藏 執藏 來談阿賴耶識時, 常常是以 藏 (alaya) 為討論的對象, 在此出現 阿賴耶所藏 對阿賴耶識的成立是很重要的, 可以說是決定初期阿賴耶識性格的一個重要線索 30 但 Schmithausen 否定舟橋這種大膽的假設, 他認為舟橋受到漢譯 所藏 的誤導 Schmithausen 主張這段話的意思比較是指 凡法為 [ 愛著於 ] 欲界的執著 (alaya,attachment) 所執 (*alina 或 *aliyante,clung to), 此法則名為欲界繫 (those dharmas which are clung to(*alina or *aliyante)by attachment(alaya)to the kamadhatu(etc.)are kamadhatu-pratisajyukta) 31 從文字表面看來, 似乎有欲界繫之法為阿賴耶所藏的可能, 但當 大毘婆沙論 進一步用 愛 來說明阿賴耶的意味時, 實在無法令人聯想到能攝藏種子的阿賴耶識, 因此此 所藏 或許只是如 Schmithausen 所言, 為 所愛著 的意思, 也就是說, 當一法為我們的貪愛所愛著 ( 情感方面 ), 為我們的錯誤的見解所偏執時 ( 知性方面 ), 則稱為欲界等繫 ; 而且, 阿賴耶即是貪愛, 與第一段引文的用法前後一貫 況且, 從不承認經量部種子說 參見舟橋尚哉 :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成立過程,p.41 p.44 註 (3) 參見舟橋尚哉 :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成立過程,p.40 參見 Schmithausen:Alayarijbana,p.291,n

14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的 大毘婆沙論 中, 試圖找尋有關種子識的原型, 頗似緣木以求魚 所以此處的 所藏, 是否可用以決定初期阿賴耶之性格, 實有待商榷 其次, 在 俱舍論 順正理論 顯宗論 皆出現同一段經文, 文字稍有出入, 依 俱舍論, 所述如下 : 諸所有色, 非汝眼見, 非汝曾見, 非汝當見, 非希求見 汝為因此, 起欲, 起貪, 起親, 起愛, 起阿賴耶, 起尼延底 (niyati 或 niyanti 的音譯, 原為沉溺 熱中, 故有執著之意 ), 起耽著不? 不爾, 大德!( 大正二九 87c) 雖然北傳 雜阿含經 與南傳巴利 相應部 與此對應的經文中, 並無阿賴耶一詞, 但 俱舍論 梵本中確有此詞 32, 在此的意思與欲 貪等並列, 其意義亦不出貪愛 執著之意 由此可見, 阿賴耶一詞在部派佛教的論典中, 並未脫離 阿含經 中的用法, 單純只是作為心理學義的貪愛 執著之意 第三節 唯識學派對 阿賴耶識 的語 源詮釋 藉由前項的分析, 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原始佛教或部派佛教, 雖使用 阿賴耶 一詞, 但並不特別重視它, 阿賴耶被當作是貪愛 執著的意思, 從 a- li 字根的原義來看, 這種詮釋方式是比較偏向表 ( 一 ) 的 (B) 黏 纏綿 愛著 貪愛 執著 欲貪 一面的 縱使有些時候在漢譯經典或現代日譯 南傳大藏經 中, 會有像 樔窟 所著處 等傾向 (A) 面的譯語出現, 但是此時都不是單純的隱藏處之意, 而是指貪愛的對像或貪愛所附著的地方 這種對阿賴耶的詮解方式, 姑且稱之為 傳統的詮釋 相對於傳統的詮釋, 唯識學派如何從 alaya 的語源, 導出此概念所具有 32 俱舍論 梵本見 P. Pradhan:Abhidharmakowabhasya of Vasubandhu,Patna, 1967, p.245, l.17 有關此段, 其相關文獻之情況, 參見舟橋尚哉 :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成立過程,pp

15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的內含, 乃至進一步建構整個唯識哲學的體係, 就變成一個值得玩味的問題 如前所述, 語源的詮釋在整個印度哲學史上, 站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大乘佛教的建立過程中, 如何在梵文的語源中找出相應的重要概念之原點, 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或許瑜伽行者是從禪定的修行中, 直觀到內在於我們自身的阿賴耶識 ; 或者是面對部派佛教以來, 有關輪迴主體為何的各種議論, 才提出阿賴耶識的說法, 但不管如何, 當它要建立阿賴耶識的理論時, 對語源的交代變成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因此, 從早期唯識學的經論中, 尋求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說法, 應有助於釐清阿賴耶識原初的性格 基於以上的理由, 我們暫且拋開如 成唯識論 能藏 所藏 執藏 等較為後期的語義解釋, 以及像種子識 異熟果報識等可能是阿賴耶識建立後所附加的同義詞之意義, 從 解深密經 < 心意識相品 > 與 攝大乘論 < 所知依 > 對阿賴耶識語源的說明, 探尋其詮釋賴耶所側重的面向, 再回來分析 成唯識論 的說法, 藉此描繪其發展的軌跡 一 解深密經 < 心意識相品 > 的詮釋 在 解深密經 之前, 瑜伽師地論 < 本地分 > 中阿賴耶識散見於各處 33, 這可說是最早出現阿賴耶識此一概念的經論, 但因整個 < 本地分 > 是將當時瑜伽師間所流行有關修行的理論, 做一系統搜羅 編纂, 但尚未以瑜伽行派自己獨特的理論, 來架構其所吸收的各種理論 所以, 此時的阿賴耶識或許是瑜伽行者在禪定中體得, 進而將它運用在各種理論上 但因此時尚未達到有機架構其自身特有理論之階段, 所以, 似乎還無須對其語源做合理的解釋 但是 解深密經 則不然, 解深密經 可說是唯識經論當中, 首先試圖從浩翰的瑜伽師修行理論, 找出其不共大乘的理論, 並且將其集合在一起的 雖然從內容看來, 各品之間並非有機的連結, 似乎各品皆可獨立 但是從其各品之間的次第, 卻充份表現出其由 般若經 到 華嚴經 的過渡 34, 也就是說由 空 的思想, 邁進到 唯心 的思想 其中,< 心意識 33 一般經早於論, 但瑜伽行派的 解深密經 內容頗似論書, 且將其與 瑜伽師地論 < 本地分 > 比較研究後, 現在學者一般傾向支持 < 本地分 > 早於 解深密經, 參見勝呂信靜 : 初期唯識思想 研究 ( 東京 : 春秋社,1989),p 有關 解深密經 各品與 般若經 華嚴經 的對列, 參見佐佐木月樵 : 漢譯四本對照攝大乘論 ( 京都 : 臨川書店,1977 改訂新版 ),< 序說 >,p.17 山口益更說 < 心意識相品 > 顯示從龍樹教學到唯識教學的過渡 參見 佛教 無 有 對論 ( 東京 : 89

16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相品 > 可以說是一個重要階段, 因此, 在這個地方, 對 阿賴耶識 一詞的語源有所交代, 當然是自然不過的了 < 心意識相品 > 中說 : 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眾中, 或在卵生, 或在胎生, 或在濕生, 或在化生, 身分生起 於中, 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 展轉和合, 增長廣大 依二執受 : 一者 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 ; 二 相 名 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隨逐 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攝受 隱藏, 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 何以故? 由此識, 色 聲 香 味 觸等積集滋長故 ( 大正十六 692b) 種子說係瑜伽行派繼承經量部的思想而來, 經量部的種子思想顯然受大眾部隨眠說的影響 大眾部反對說一切有部煩惱即隨眠的主張, 認為隨眠為心不相應行法, 凡夫縱使有一念之善, 但因隨眠的附隨, 使其繫縳流轉於三界, 藉此以保住凡聖的差別, 在這樣的理解之下, 隨眠是一種與心不相應, 但可使煩惱現行的法 35 大眾部使得隨眠脫離煩惱心所的範疇, 經量部則進一步主張作為令現行法產生的原因之種子既非與心相應的心所, 亦非與心不相應的實法, 首次開顯出與現行諸法不同層次的種子領域 解深密經 此處的 一切種子心識 顯然受到了經量部的影響, 以之作為 < 心意識相品 > 論述的主軸 瑜伽行派與經量部同樣將種子概念應用一切法, 故名一切種子, 亦即一切法的種子之意 與經量部不同的是, 瑜伽 山喜房,1964),p.8 35 此處所謂大眾部係包括大眾 一說 說出世 雞胤等四部 大眾部的隨眠專門針對煩惱來說, 所以是否可直接稱為種子, 有不同的看法 : 法寶與普光認為隨眠即是煩惱的種子 ; 靈泰則認為大眾部的隨眠非種子 靈泰說若隨眠即是種子, 為何只針對煩惱說有隨眠, 而不於善 惡 無記心皆立有種子 ( 成唯識論疏抄 卷四, 續藏八十之二,153b) 結城令聞提出此二者, 並對後者表示贊意, 因為將類似隨眠的思想擴張到蘊 處 界一切法的是化地末宗 參見氏著 心意識論 見 唯識思想史 ( 東京 : 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 1935),pp 由此可見大眾部的隨眠思想尚未達種子說的型態, 但從其將隨眠視為煩惱之因的思惟方式, 說為種子說的濫觴 90

17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行派反對色心可以互熏, 而主張能受熏的只是識, 所以談到種子一定就識來談, 故名一切種子 心識 由此可以充分看出使用 一切種子心識 一詞, 有其相當重要的意圖, 一方面繼承經量部開拓出種子領域的成果, 一方面表明唯有識才能受熏這種瑜伽行派特有的立場 從其使用 心識 一概念, 也可以知道在此是以通名釋的方式來看待心 意 識, 而非以別名釋嚴格區分心 意 識特殊的所指 36 < 心意識相品 > 如其品名所暗示的, 是總結之前有關心意識的學說, 以奠立瑜伽行派的理論基礎 在此將阿陀那識 阿賴耶識 心視為一切種子心識的同義異語, 並分別對其做語源式的解釋 雖然這些概念指向的是我們心識的整體, 但從其不同語源, 卻也可以看出彼此側重面向的差別, 此差別的一面, 就可能產生後來所謂的八識別體說 雖然 一切種子心識 若從後來種子又分為見分種子和相分種子, 並藉種子現行來說明現行諸識如何產生的角度來看, 具有很明顯的存在論或認識論的性格傾向, 但在 < 心意識相品 > 中卻是從胎生學的角度來說明一切種子心識的 流轉於六道的眾生, 不管是胎 卵 濕 化, 其身心整體的生起, 皆有賴於一切種子心識成熟, 故與父精母血結合, 成為羯羅藍, 而後展轉和合 增長廣大 在此過程中, 必須依止兩種執受 (upadana,len pa): 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 (sadhisthanarupindriyopadana); 相 名 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 (nimittanamavikalpavyavaharaprapabcavasanopadana) 對此執受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 一種將執受視為是阿賴耶識所具有的 維持個體 之作用 ; 另一種則將執受看作是 使阿賴耶識成長的素材, 因為執受有 質料因 的意味 37 這兩種詮釋在論述時, 將一切種子心識等同於阿賴耶識, 因兩者為同義異語, 所以單就其所具的內容來分析時, 這種作法並無大礙 但在此為探索一切種子心識 阿陀那識 阿賴耶識 心等的語源詮釋, 似乎還是順著 < 心意識相品 > 的文脈, 姑且將此二執受的說明, 視為是 一切種子心識 36 通名釋即諸識皆可名為心 意 識, 別名釋則是諸識從其最殊勝的功能或名為心, 或名為意, 或名為識 如 瑜伽師地論 卷六十三云 : 復次, 此中諸識皆名心 意 識 若就最勝, 阿賴耶識名心, 何以故? 由此識能集聚一切法種子故, 於一切時, 緣執受境, 緣不可知一類器境 末那名意, 於一切時執我 我所及我慢等, 思量為性 餘識名識, 謂於境界了別為相 ( 大正三.651b) 37 有關 執受 一詞意義的演變, 請參考拙文 < 唯識學中的 執受 義 >, 收於 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 論文集 ( 高雄 : 道德院,1998 年 3 月 ); 解深密經 中的 執受 義之分析說明, 詳見該文 p.133ff 91

18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所具有的內含, 似乎較為妥當 但不管是那一個解釋, 似乎都與 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 的因緣支有關 經中接著說 此識名為阿陀那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隨逐 執持故, 藏譯作 rnam par wes pa de ni len pahi rnam par wes pa zhes kyav bya ste / hdi ltar des lus hdi bzuv zhiv blavs pahi phyir ro ( 此識 (vijbana) 亦即為阿 陀那識 (adana-vijbana), 身體為此 [ 識 ] 所保持 (bzuv ba,grhita) 所維 持 (blavs pa,atta) 之故 38 ) 玄奘漢譯的 隨逐 執持 雖無現存梵文 本以確定其原語, 然依 Lamotte 教授從藏文還梵所得, 或許分別為 grhita 和 atta, 兩者皆為 執取 之意, 尤其從後者, 我們更可了解此處的解釋, 係以 a- da( da 是給,a- da 則為取 ) 此一字根來說 adana( 阿陀那 ) 的 語源 因此, 嚴格說來,< 心意識相品 > 中的阿陀那識具有的是 執取身 的作用, 是生物學上執取身體使不失壞的作用 但是前面提到一切種子心識成熟而後展轉和合 增長廣大須依止二種執受, 此執受的梵文為 upadana, 從語源來看, 同於 adana, 因此, 此處 於身隨逐 執持 或 執取身 的 身, 或許應解為廣義的身心整體 如此, 則 執取身 也就等同於前面的兩種執受了 至此我們可以說, 一切種子心識被當作是入胎識, 說其成熟也就是說其與父精母血結合成為羯邏藍, 而後由於阿陀那識所具有的兩種執受作用, 使得名色持續增長, 以交代身體與精神作用的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 阿陀那識的執受作用除了執受有色諸根 ( 淨色根 ) 及其所依 ( 扶塵根 ) 之外, 還執受相 名 分別等言說戲論種子, 印順法師即相當強調 解深密經 的阿陀那識能夠攝持諸法種子 39 阿陀那識和一切種子心識所具有的作用較有重疊, 這從 < 心意識相品 > 最後以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做結, 可為明證 經中又說 又名阿賴耶識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攝受 隱藏, 同安危義故 此段藏譯為 kun gzhi rnam par wes pa zhes kyav bye ste / hdi ltar de lus hdi la grub pa dav bde ba gcig pahi don gyis kun tu sbyor ba dav rab tu sbyor bar byed pahi phyir ro ( 又稱為阿賴耶識 (kun gzhi rnam par wes pa) 因為 38 Sajdhinirmocana Sutra, ed. by U.Lamotte,p.55,ll 對應梵文亦依 Lamotte 所示 39 印順法師 : 攝大乘論講記 ( 台北 : 正聞出版社,1972 重版 ),p.42 92

19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它具有安危同一之義 (grub pa dav bde ba gcig pahi don gyis, ekayogaksemartha), 內藏 (kun tu sbyor ba,sajliyate) 潛在 ( rab tu sbyor bar byed, praliyate) 於此身體中 ) 40 玄奘譯的 攝受 隱藏 其相應的梵 文或許為 sajliyate 和 praliyate, 其字根皆是 li, 相當於英文的 to lie, 有潛 伏 隱藏的意思 由此可見,alaya-vijbana( 阿賴耶識 ) 在瑜伽行派最初將 其納為不共大乘的獨特理論, 並試圖以語源詮釋語義的方式來說明此一新概念時, 它所採用的不是傳統的詮釋 如前所述, 傳統上使用 阿賴耶 一詞係當作 心理學上的執著義, 縱使有由 居住 隱匿 引申而來的 巢窟 棲息處 之義, 也是指貪愛 執著的對象 但是 解深密經 卻強調此居住 隱匿的一面, 而以 sajliyate 和 praliyate 這兩個動詞來訓釋 alaya, 阿賴耶識變成是內藏 潛在於身體當中的精神作用 阿賴耶識不只是內藏 潛在於身體當中, 而且與身體形成安危與共的相互依存關係, 從梵文原語 ekayogaksema 來看, 原指阿賴耶識與身體有同一 由修瑜伽所得的安樂 (yogaksema), 也就是說透過瑜伽的修行, 調伏我們的身心, 當身體能夠獲得禪樂, 則我們潛在的心識也能得到輕安 ; 同樣地, 若我們潛在的心識能由平常的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減少煩惱粗重, 則身體亦較易獲得安樂 橫山紘一更依 Edgerton 的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Dictionary 說 yogaksema 實際上與涅槃 (nirvana, 精神上的成功 ) 同義, 他更提醒說轉依的意義其實就是要達到這種 yogaksema 的境界, 從中可看出身心的解放, 達到無所拘束的自在境界, 才是瑜伽行最終的目標 41 從 < 心意識相品 > 的解釋看來, 阿賴耶識並非作為強調識一元論的根源識, 非但未包含肉體, 反而是隱藏在肉體當中 最先提出這種反省的是勝 42 呂信靜, 他在 1982 年發表的 < 阿賴耶識的語義 > 一文中, 修正自己 Sajdhinirmocana Sutra, ed. by U. Lamotte, p.55. ll Lamotte 將 kun tu sbyor ba 和 rab tu sbyor bar byed 分別還梵為 sajyunakti 和 prayunakti( 亦即語根為 yuj), 但因此處應為 alaya 的語源說明, 故今依橫山紘一的看法, 將其還原為 sajliyate 與 praliyate, 參見氏著 唯識 哲學 ( 京都 : 平樂寺書店,1979),p 橫山紘一 : 唯識 哲學 ( 京都 : 平樂寺書店,1979),pp 勝呂信靜 :< 識 語義 >, 田村芳朗博士還曆紀念論集 佛教教理 研究 ( 東京 : 春秋社,1982),pp 事實上早在圓測的 解深密經疏 中, 已經注意到此經的阿賴耶義不同於能藏 所藏 執藏三者, 他先依 種子賴耶 敘述能 所藏義 ( 詳細分析請參見以下 成唯識論 系統的詮釋 ), 再加上執藏義, 卷三云 : 藏義三種別者: 第一能藏, 此即果法於因中藏, 謂識中種, 生現七識, 染果不離能生因故 ; 第二所藏, 此即因種於果中藏, 謂所熏種藏在能熏七現識中, 成因性故 ; 第三我愛所執藏義, 此即境於能執中藏 93

20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年所提出 阿賴耶識的語義本身與我執有關 的看法 43, 同樣依 < 心意識相 品 > 這段話, 認為瑜伽行派的阿賴耶識語義為 附著在肉體上的識, 而且這樣的語源詮釋有別於傳統將阿賴耶識解為 執著 或 我執, 是一種獨特的新詮釋 後來,Schmithausen 於 1987 年出版的大作 阿賴耶識 論瑜伽 44 行派哲學的中心概念之起源與初期發展 中, 大體上接受了勝呂的看法, 且更積極尋找促使阿賴耶識成立最直接的原因與真正的起點 Schmithausen 嚴格界定阿賴耶識的真正起點, 以有別於其他學者從廣義的觀點, 找尋它大致的成因, 他認為必須找出在什麼原因, 以及在那個文獻脈絡下, 阿賴耶識首先作為有別於前六識的獨特的識而被介紹出來, 且名為阿賴耶識 45 為了一一檢查阿賴耶識出現的地方, 以找出原初的段落, 他設立了兩個判準 : (1) 必須在體系教義方面或詮釋上, 已經很清楚地顯示出引進一個新的識, 已經無法避免 ; 或者對於這種新識的直接心理或神秘體驗, 必須有確鑿的證據 (2) 此新識的特殊性質或功能, 必須使其選用 阿賴耶識 一詞看起來完全合理 46 接著馬上點出 解深密經 這段輪述的殊異 : 今依此經, 不同諸論 謂由此識於有根身, 能攝受彼為所依止, 於彼隱藏, 與所依身同安危故 此即現識藏所依中, 故名為藏 於所藏中, 一分之義 故 深密 云 : 於彼身中住者故, 一体相應故 住者, 即此 攝受藏隱 ; 一体相應 [ 者 ],[ 即此 ] 同安危義 ( 卍續藏, 一之三十四, 頁三六六右下 ~ 左上 ) 強調現識藏於所依根身, 故名為藏 印順法師解釋此段, 則強調阿賴耶識與身的不相離 參考 如來藏之研究 ( 台北 : 正聞出版社,1989 四版 ),p 勝呂信靜 :< 識說 形成 識 關係 中心 >, 三藏集 第四輯 ( 東京 : 大東出版社,1978),pp 勝呂之所以有這樣的主張, 並認為 解深密經 < 心意識相品 > 的阿陀那識與阿賴耶識語義沒有差異, 主要因他接受 Lamotte 從藏文還梵所得的 sajyunakti 和 prayunakti( 參見註 30), 因此,alaya 變成 與身體結合 或 執著於身體 之意 參見該文,pp Schmithaussen 在書中說到, 當他完成該書的關鍵部份不久, 才發現到勝呂的論文 僅管 Schmithausen 是在未參考該文的情況下提出同樣的看法, 但首先反省此問題並且具體提出此想法者為勝呂信靜, 然而,Schmithausen 卻不同意勝呂認為阿賴耶識的原始意含本質上與阿陀那識無異的想法 參見,Alayavijbana:On the Origin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a Central Concept of Yogcra Philosphy,Tokyo: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 1987,pp.155ff 45 Alayavijbana, Alayavijbana,

21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他藉此判準, 所找到的原初段落, 漢譯如下 47 : 問 : 滅盡定中, 諸心 心法並皆滅盡, 云何說識不離於身? 答 : 由不變壞諸色根中, 有能執持轉識種子阿賴耶識不滅盡故, 後時彼法從此得生 ( 瑜伽師地論 < 本地分 > 三摩呬多地 大正三.340c27ff) 滅盡定有心無心的問題, 在部派佛教中受到熱烈的討論 說一切有部主張 滅定無心, 至於此無心的狀態如何與死亡有別, 係因有與心不相應的命根存在, 以令此報體存續 ; 經量部亦主 滅定無心, 但有種子存於肉體中, 出定後再由種子起現行, 產生六識 但若經量部不承認實存的命根, 又不將種子完全等同於識, 則不能滿足 阿含經 中說肉體存續的基本要素為壽 煖 識三者的聖言量 因此, 為要說明滅盡定的狀態, 非得把執持此種子者說成是識不可, 而且此識是 在肉體中, 因此將其視為 附著於肉體上 或 藏在肉體中, 在此意義下, 稱其為 阿賴耶識 是很恰當的 48 雖然 Schmithausen 也注意到此原初段落中的阿賴耶識具 執持轉識種子 的功能, 而且 < 心意識相品 > 在詮釋阿賴耶識的語義時, 也是在 一切種子亦名為阿賴耶識 的脈絡下進行的, 也就是說, 阿賴耶識與一切種子識 (sarvabijakaj vijbana) 有密切的關係, 但是他嚴守兩個基本判準, 而不承認一切種子識是阿賴耶識的真正起點 這當然也可從一切種子心識與阿賴耶識並行, 或者 具有一切種子的 (sarvabijaka) 常作為阿賴耶識的修飾語, 證明兩者的合流, 是在阿賴耶識因其它的理由確立之後才如此的 或許我們可以說, 瑜伽行派接受經量部的種子說, 但卻反對其色心互熏, 色心彼此互相執持對方之種子的觀念 因為在滅盡定中只承認有色諸根存在, 並說其執持心 心所法的種子, 並不能滿足生命體須具備壽 煖 識三者的經說 於是瑜伽行派認為在滅盡定中, 有一種識藏在肉體中, 而且這正好可以當作執持轉識種子的識 在這樣的意義下, 阿賴耶識首先是藏在肉體中的識, 然後才是執持種子的識 當然其作為藏在肉體中的識, 在此敘述 47 Alayavijbana, Alayavijbana,

22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的脈絡下, 與 生物學上的執受義 亦不互斥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 解深密經 的語源詮釋中, 阿賴耶識被視為是 隱藏在肉體中的識 或 附著於肉體上的識, 與後來所謂能藏 所藏 執藏的意思完全不同 二 攝大乘論 < 所知依 > 的詮釋 若說 解深密經 是最先以不共大乘的理論或實踐方法, 所彙集而成的第一部唯識經典, 則 攝大乘論 就是第一部將唯識獨特的思想加以組織化 體系化的論書 因此, 若說 解深密經 對阿賴耶識的語源詮釋, 相當程度反映出阿賴耶識說原初被提出時所預設的問題意識, 有助於我們尋找其真正的起點, 那麼 攝大乘論 所作的語義說明, 或許正突顯出唯識 (vijbapti-matrata) 理論臻於成熟之後, 阿賴耶識已脫離了其原始的角色, 必須統合與其相關的概念, 形成一個新的概念, 以符合整個唯識思想體系 攝大乘論 在序章之後, 於 < 所知依 > 一開頭即說明阿賴耶識的出處與語義, 可以說充分地表現出這一點 解深密經 < 心意識相品 > 以 一切種子心識 為論述中心, 這可能是採自 < 本地分 > 的觀念 ; 由於談一切種子心識的成長依二執受, 使得其與阿陀那識極為密切, 阿陀那識一詞或許是 解深密經 所造, 因為 < 本地分 > 中未曾出現 因此, 阿陀那識的角色在 解深密經 中重於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可說還只停留在其較為原初的意含 相對於此, 阿賴耶識在 攝大乘論 中卻擁有主導性的地位 < 所知依章 > 開頭便說 : 此中, 最初且說所知依即阿賴耶識 世尊何處說阿賴耶識名阿賴耶識? 謂薄伽梵於 阿毘達摩大乘經 伽他中說 : 無始時來界 由此有諸趣 一切法等依 及涅槃證得 ( 大正三一.133b) (anadikaliko dhatuh sarrva-dharma-samawrayah / tasmin sati gatih sarva nirvanadhigamo pi va //) 引自安慧三十唯識論釋,Trijwikavijbapti-bhasya),ed. S.Luvi,Paris,1925,p.37 96

23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攝大乘論 重視 阿毘達摩大乘經 勝過 解深密經, 此由其序章明言全論架構取自前者, 且在重要的教理出現時, 常引此經為教證, 可見一斑 50 開門見山直言阿賴耶識即是 阿毘達摩大乘經 所言 無始時來界 的 界 ( dhatu), 此識為一切法的 所依 ( awraya), 雜染的流轉與涅槃的還滅皆以此為依, 由此可見瑜伽行派重視實踐 主體性 的立場 ; 中邊分別論 開宗明義提出 虛妄分別有, 也與此如出一轍 相較中觀學派蕩相遣執 只破不立的立場, 瑜伽行派毋寧是想積極地解釋現象界一切法的成立, 乃至試圖要說明由染到淨的轉換過程 世親釋將 界 解為 因 (hetu), 表示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因 ; 屬如來藏系統的 寶性論 也引用此偈以證明如來藏的成立 51, 儘管各自的目的不同, 但此偈作為說明一切法的依處之教證, 的確具有其權威性, 這也代表了大乘佛教 唯 的思想的一個典型, 後來發展為唯心 唯識, 以有別於另一唯假名的系統 阿賴耶識揮別了 解深密經 時代作為 隱藏於肉體中的識, 或者作為 一切種子心識 的同義詞, 只作為傾向於胎生學解釋的角色, 它不再只是前六識生起的所依, 而是一切法 包括識, 受 想 行等心所, 甚至於色法 的所依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阿賴耶識的語義說明時, 可以確定的是阿賴耶識絕對不可能再解釋為 隱藏在肉體中的識, 必須另有新解 攝大乘論 接下來同樣引自 阿毘達摩大乘經 的偈頌, 其中似乎就隱含著語義的說明 : 由攝藏諸法 故名阿賴耶 一切種子識 勝者我開示 如是且引阿笈摩 (agama) 證 ( 大正三一.133b) 頌文還梵 : 50 有關 阿毗達摩大乘經 的神秘性及其相關問題, 參見長尾雅人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 ( 東京 : 講談社,1982),pp 有關如來藏系統經論與 大乘阿毘達磨經 之間的關係, 參見高崎直道 :< 如來藏思想 歷史 文獻 >, 收于 講座大乘佛教 6 如來藏思想 ( 東京 : 春秋社,1982),pp

24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山口益 : sarva-bijaka-vijbanaj sarvasya dharmasyalayah / tata alaya-vijbanaj maya sataj prakawitam // ( 一切法的藏處 (alaya) 是一切種子識, 因此, 它是阿賴耶識 (alaya-vijbana), 我對智者開示此 ) 高崎直道 : alayah sarva-dharmanaj vijbanaj sarva-bijakam / tasmad alaya-vijbanaj sadbhyo mayaiva dewitam // ( 埋沒 (kun gshi,alaya) 一切存在者, 是一切種子識, 因此, 是阿賴耶識 (kun gshi rnam wes,alaya-vijbana), 我對 勝者說 此 ) 52 長尾雅人 : alinaj sarvadharmesu vijbanaj sarvabijakam / tasmad alayavijbanaj sadhhyo mayaiva dewitam // ( 被內藏於一切存在中者, 它是作為具有一切種子者的識, 因此, 是阿賴耶識, 我只對勝者們說此 ) 53 玄奘譯作 攝藏 的部份, 山口 高崎還梵為 alaya, 長尾則作 alina 現代學者的理解與漢譯可分類如下 : (A)vijbana storing all dharmas: 攝藏 ( 玄奘 ) 埋沒( 高崎 ): 及物動詞主動態, 主詞為阿賴耶識, 受詞為諸法 (B)vijbana in which all dharmas hide: 依識住 ( 真 ) 所依住( 笈多 ): 不及物動詞主動態, 主詞為諸法, 藏住的地點是阿賴耶 52 山口 高崎還梵參考谷憲昭 <Mahayanasajgraha 心意識說 >( 東洋研究紀要,76,1978),p.223 谷採用後者, 並參酌藏譯翻成日文 ; 此處高崎梵文中譯, 參照該日譯作成 53 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pp 附錄 p.10 98

25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識 (C)vijbana which is the house or receptale of all dharmas: 家 ( 佛陀扇多 ) 藏處( 山口 ): 一般名詞, 住處 所藏處之意 (D)vijbana which is hidden in all dharmas: 被內藏 ( 長尾 ): 及物動詞被動態, 主詞為阿賴耶識, 被藏的地點是諸法 雖然 阿毘達摩大乘經 的這個偈頌, 說明了阿賴耶識的語義, 但不管是以往的翻譯或現今學者的理解, 皆相當紛歧, 而可以確定的是 : (1) 阿賴耶 ( alaya) 若解為 藏, 已非 解深密經 藏於肉體中 之意 (2) 說明 阿賴耶 ( alaya), 已著眼在此一特殊的識與諸法之間的關係 (3) 此阿賴耶識就是具有一切種子的識( 一切種子識 ) 或許是此偈頌不夠明確, 攝大乘論 本身於是更積極明確地詮釋阿賴耶識的語義云 : 復何緣故, 此識說明名阿賴耶識? 一切有生雜染品法, 於此攝藏為果性故 ; 又即此識於彼攝藏為因性故, 是故說明阿賴耶識 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 是故說名阿賴耶識 ( 大正三一.133b) Sarvaupapattikasajklewikadharmas tasminn alinah phalabhavena tac ca tesu alinaj hetubhavenety alayavijbanam / atha va sattvas tadalina atmatvenety alayavijbanam / 54 ( 一切有為雜染的存在, 作為結果的狀態被內藏 (alina) 於此 阿賴耶識 中 ; 又相反地, 此 阿賴耶識 作為原因的狀態, 被內藏在那些 雜染的存在 當中, 所以稱為阿賴耶識 或眾生 執著 內藏它為自我, 因此叫做阿賴耶識 ) 54 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 附錄 p.10 99

26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 參考長尾日譯 55 ) 從安慧的 中邊分別論釋 唯識三十論釋 雖未使用 alina, 但使用 aliyante aliyate 56, 以及此處長尾採用的 alina 看來, 攝大乘論 顯然是將 alaya 解釋為 被內藏 被攝藏 或 被隱藏 之意 而且被攝藏的對象可以是一切有為雜染法或阿賴耶識本身, 這種解法解決了 阿毘達摩大乘經 詮釋的歧異, 以一個綜合的方式使得阿賴耶識的意含更為周延, 由此可見 攝大乘論 對阿賴耶識的語義說明的高明之處 這雖然可能不是阿賴耶識一開始被提出的初衷, 但卻是奠立瑜伽行派理論基礎最關鍵性的說明 漢譯 攝藏 或許就是現譯為 被內藏 的 alina, 從漢譯的語法看來, 一切有生雜染品法, 於此攝藏為果性故 ; 又即此識於彼攝藏為因性故, 可以簡化為 A 於 B 攝藏為果性故 ; 又即 B 於 A 攝藏為因性故 (A= 一切有生雜染品法,B= 阿賴耶識 ), 吻合從梵文所譯 A 作為結果的狀態, 被內藏於 B;B 作為原因的狀態, 被內藏於 A 中, 難怪無性在解釋前引 大乘阿毘達摩經 的偈頌時, 會提出 展轉攝藏 之義 : 能攝藏諸法者, 謂是所熏, 是習氣義, 非如大 (mahat) 等顯了法性, 藏最勝 (pradhana, 勝因 ) 中 阿賴耶識攝藏諸法, 亦復如是 為簡彼義, 是故復語一切種子識, 與一切種子俱生滅故 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互為緣故, 展轉攝藏, 是故說名阿賴耶識 非如最勝即顯了性, 顯自簡劣故 ( 大正三一.383a) 站在瑜伽行派的立場, 一切有為雜染世間法, 不外是作為諸轉識的對象而存在, 所以說阿賴耶識與一切雜染諸法互為緣, 也就是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互為緣, 在此, 無性以 互為緣 來詮釋 攝藏, 而建立了互為攝藏的看法 暫且不管他偏重種識不一的立場, 單從阿賴耶識與諸法的關係來看, 互為攝藏應不違背 攝論 的原意 但是, 印順法師站在對漢譯經論的理解, 以及建立賴耶的本旨上, 只 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pp 參考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p

27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承認互為因果, 而不主張互為攝藏, 從種生現 現熏種來說, 當然必須承認互為因果 但印老強調 攝藏異譯作 依住, 就是依止與住處 一切法依這藏識生起, 依這藏識存在, 所以名為攝藏 一切種子識, 能作諸法的攝藏, 給一切法作所依處, 所以叫它為 阿賴耶 ( 藏 ) 57 攝藏是屬於阿賴耶而不能說相互的, 建立阿賴耶的目的, 在替流轉還滅的一切法找出立足點來 因為有了阿賴耶, 就可說明萬有的生起, 及滅後功能的存在 若說它與諸法有展轉攝識的意義, 本識的特色, 一掃而空, 和建立賴耶的本旨, 距離很遠了 諸法如有攝藏的性能, 為什麼不也稱為阿賴耶呢? 58 由於堅持 攝藏 的功能專屬於阿賴耶識, 所以印老在解釋 攝論 本文時, 就顯得有些曲折, 他說 : 這一切有為的雜染品法, 在這一切種子阿賴耶識的 攝藏 中, 雜染法 為 賴耶所生的 果性 又即此 賴耶 識 在 彼攝藏 一切雜染法的關係中, 賴耶 為 雜染法的 因性 具有這攝藏的功能, 所以就 名阿賴耶識 了 59 原來 此 指阿賴耶識, 彼 指一切雜染法, 應該是很清楚的, 但為避免變成相互攝藏, 印老未讀作 於彼 ( 指一切雜染法 ), 攝藏為因性, 而斷成 於彼攝藏, 為因性, 彼攝藏 可解為 彼阿賴耶識攝藏一切雜染法的關係 或 那種攝藏一切雜染法的關係, 前者 彼 指阿賴耶識, 後者指 攝藏的關係 無論何者, 彼 皆非指一切雜染法 在這種情況下, 有攝藏功能的只有阿賴耶識 但若我們將 彼 解為一切雜染法, 則就很難避免將其解成互為攝藏, 不管從漢譯或相關的梵文 藏文文獻, 互為攝藏的解法應該是較為恰當的 一切雜染諸法作為果性被攝藏在阿賴耶識中, 即是現行熏種子 ; 阿賴耶識又作為因性被攝藏在一切雜染諸法中, 也就是說互為攝藏其實就是互為因果, 這從 大乘阿毘達磨經 諸法於識藏, 識於法亦爾, 更互為果性, 亦常為因性 明白將互為攝藏說成互為因果得到證明 但誠如印老所言, 建立阿賴耶的目的, 在替流轉還滅的一切法找出立足點來, 若說與諸法有展轉 印順法師 : 攝大乘論講記 ( 台北 : 正聞出版社,1972 重版 ),p.36 印順法師 : 攝大乘論講記,p.39 印順法師 : 攝大乘論講記,p

28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攝藏的意義, 本識的特色, 將一掃而空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有了阿賴耶識, 才可以說明萬有的生起, 及滅後功能的存在 也就是說, 過去生起的一切雜染法 ( 從主觀方面說, 即諸轉識 ; 從因果論言, 即業 ), 雖因緣滅而消散, 但其功能卻一直持續, 作為種子保存在阿賴耶識中, 待有新的因緣, 種子即成熟而現行 一旦阿賴耶識須攝藏於一切雜染諸法, 則其作為所依的角色即蕩然無存, 如此說來, 似乎言之成理 但若換個角度來看, 若阿賴耶識不為它者攝藏, 亦即不為它者所影響, 則阿賴耶識不就成為不依待它者, 自體自足的存在, 如此, 則與數論學派所言的 最勝 即 自性 (prakrti, 現代譯為根本原質 ) 無異, 為簡別此, 故上述無性釋說 所熏習 的是 習氣, 亦即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是由以前的雜染諸法熏習而成, 而不是像 大 (mahat) 等二十三種原理皆原已俱足於 最勝 中 為了避免這種單向由因到果的 因中有果論, 所以說阿賴耶識與諸法互為攝藏, 亦即阿賴耶識的存在必依存於諸法 若不賦予 攝藏 以統攝的意思, 而單純地依據笈多譯 依住 ( 即攝藏 ) 者, 共轉故 或玄奘譯 於中轉故, 名為攝藏, 則互為攝藏要表現的只是阿賴耶識與雜染諸法的共生共滅, 但阿賴耶識是過去所做諸業異熟果報的總體, 今日所見所聞經驗的種種, 到底屬於何趣, 完全依於阿賴耶識的整體狀態, 由此說它是所知的依處 因此, 互為攝藏強調的是它與諸法的相互關係, 並不影響它作為諸識的中樞, 雜染諸法的依處 60 至於 諸法如有攝藏的性能, 為什麼不也稱為阿賴耶? 此一問題, 正反證了 攝藏 並不是阿賴耶識被如此定名的原初要因, 毋寧是先有了此一概念, 在組織唯識思想的體系時, 才採用它來作為基本概念, 作某種程度的意義擴充, 並附以語源的詮釋 它的重點在於 攝藏 與 阿賴耶 在語源上是否同源, 至於諸法為何不因攝藏的性能, 也名為阿賴耶, 則非其關心所在 因為諸法在這之前已各有其名稱, 目前只就作為新概念的阿賴耶識來尋找與其意義相關的語源罷了 60 從長尾雅人將 攝藏 還梵為 alina, 以及其所作的日譯, 可見他並不反對 互為攝藏 ; 但是他從 無始時來界, 一切法等依 中特別提到 依 即 依處 (awraya) 一詞, 而認為 界 = 阿賴耶識 不是單純的因果關係, 而有更廣泛的 根底 基底 的意味 參見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p.76 由此可以看出他重視阿賴耶識作為 依處 的特色, 同於印老 只是語詞的使用方面, 在此確實不應否認互攝藏 102

29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攝論 將阿賴耶識提昇為心識論方面最重要的概念, 並從與諸法 互為內藏 亦即 互為因果 來解釋 阿賴耶 的語義, 有別於阿含 部派佛教的傳統的心理學 執著 義, 也異於 解深密經 < 心意識相品 > 的詮釋, 由此可以看出 攝論 要積極地安立一切法的企圖 或許有人會因而認為瑜伽行派也試圖要建立一套玄思的形上學, 從阿賴耶識與諸法互為因果, 且更進一步說以阿賴耶識, 而有諸法的生起 這誠然有從形而上的一面作理論詮釋的一面, 但更重要的是, 瑜伽行派唯識學作為一種宗教, 必然與純粹哲學思維有所不同 依唯識學所言, 或甚至說依佛法的精神, 諸法或一切法並非自然科學所面對的自然界, 而是個別的眾生所見到, 所經驗到的世界, 亦即講諸法或一切法已經是一種主客對待 所以, 說由阿賴耶識生起一切法, 並非以它為根源, 去 創造 一切法 一切法因眾生所做的行為而有不同的呈現, 一條河, 人見為水, 餓鬼見為膿血, 天見為琉璃, 魚蝦看作住居, 因行為的造作而有六道輪迴, 因有六道輪迴, 所以眾生有各種不同的認識, 我們的認識或說我們所認識的一切法 或更精確地說, 我們與認識對象之間的主客對待方式 全取決於我們所處狀態 六道, 而六道果報總體的代表即是阿賴耶識, 一種生命升沉的所依 因此, 若以哲學的術語來說, 阿賴耶識說是一種認識論的形上學, 提出來以解決認識論上的問題, 但值得注意是, 它不只是將重點擺在人, 而是擴及到整個生物界的認識問題 就宗教而言, 阿賴耶識說的提出, 即是試圖賦予六輪迴一個轉換的根據 這或許就是 攝論 將 內藏於肉體中的識 進一步推進到 與諸法互為內藏的識, 其中最大的理由 單純說互為因果 互為內藏可以是一種中性的意義, 但阿賴耶識其首出的意義卻是雜染諸法的所依, 所以, 攝論 更進一步說 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 (sattvas tadalina atmatvena) 61, 同樣以 alina 來解釋 alaya 的語源, 但其中已包含有 執為自我 的執著義 亦即阿賴耶識作為依處, 它是生死流轉之所以產生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它的一類相續, 眾生即執之為永恒不變的自我, 後來 成唯識論 將此作用稱為 執藏, 並說它是染污末那的功能 攝論 尚未明言染污意即是第七末那識, 所以也未直言能 攝藏此識為自我 的即是染污意的功能 可是從染污意恒與四煩惱相應, 尤其是與薩迦耶見 ( 我見 ) 相應, 可知以此作為執藏的主體, 亦稱合理 61 長尾雅人 : 攝大乘論 和譯 注解, 附錄 p

30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攝論 抬高了阿賴耶識的地位, 使得原本是 內藏於肉體 的識, 變成 與諸法相互內藏 的識, 能攝持一切種子相應, 並且成為我愛執藏的對象 在 解深密經 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阿陀那識, 它所具有的 執持身 亦即兩種執受作用 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 以及相 名 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 有一部份已經轉移到阿賴耶識的名下, 也就是說原本阿陀那識識攝持種子的功能, 已屬於阿賴耶識了 至於阿陀那識, 在 攝論 中訓解如下 : 何緣此識亦復說名阿陀那識? 執受一切有色根故, 一切自體取所依故 所以者何? 有色諸根, 由此執受, 無有失壞, 盡壽隨轉 又於相續正結生時, 取彼生故, 執受自體 是故此識亦復說名阿陀那識 ( 大正三一.133bc) 同樣以 upadana 執受來說明 adana 阿陀那的語源, 但因執持種子的功能繫屬於阿賴耶識, 所以此時執受的意思, 就只剩下結生相續時, 執受一期生命體, 以及在一期生死中, 維持根身的作用, 純粹是屬於生物學上的執受義了 阿陀那識與識阿賴耶識角色的消長, 正如印順長老所言 : 本論 ( 指 攝論 ) 與解深密經的旨趣, 多少不同, 以解深密經說阿陀那識能攝持種子, 阿賴耶識與根身同安危 ; 而本論卻以阿陀那識與有色諸根同安危, 攝持種子的責任反屬於阿賴耶識 62 三 成唯識論 一系的詮釋 世親的 唯識三十頌 歸納整理前期唯識思想, 使得它更有組織體系 ; 其主要內容為三種轉變說 三性論以及唯識性, 三種轉變說對八識的體性作了綜合說明 以護法釋為中心的 成唯識論 註釋 三十頌, 對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說明, 有許多的發揮, 其中可以看到其站在 種識不一 的立場, 對以前的說法做更詳盡 細緻的分析, 以下試依玄奘一系的注釋來了解 成唯識論 首先對名為 阿賴耶 的理由, 解說如下 : 初能變識, 大小乘教, 名阿賴耶 此識具有能藏 所藏 執藏義故 ; 謂與雜染互為緣故, 有情執為自內我故 ( 大正三一. 62 印順法師 : 攝大乘論講記,p

31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7c) 其中, 謂與雜染互為緣故 亦見於 攝論 中 63, 雖非出現在賴耶語義說明的部份, 但這和 攝論 所說 一切有生雜染品法, 於此攝藏為果性故 ; 又即此識於彼攝藏為因性故, 表面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差異 雜染法攝藏於阿賴耶識, 亦即雜染法為阿賴耶識的緣時, 雜染法為能藏, 阿賴耶識為所藏, 也就是說過去所做的業, 都被貯藏在阿賴耶識中, 此時的阿賴耶識即是作為果報的異熟識 至於阿賴耶識攝藏於雜染法, 則表示阿賴耶識為諸法生起的緣, 由此阿賴耶識而產生生死流轉的諸法, 阿賴耶識為能藏, 雜染法為所藏, 此時的阿賴耶識的角色則近於一切種子識 表面上 成唯識論 承襲 攝論 對阿賴耶識語義的說明, 只不過更明確地賦與能藏 所藏以及執藏的名稱罷了 但是, 若仔細翻查 成唯識論 相關的注釋, 則會發現其中有關能藏 所藏的說明, 藏有許多玄機, 了義燈 卷三中就提到圓測認為有三種解釋: 論能藏 所藏等, 西明 ( 圓測 ) 三釋 : 第一 八現望餘現 ; 第二 以雜染種為能藏, 種能持果故 ; 第三 現種俱能藏 意取第二 ( 大正四三.717a) 三種解釋基本上皆站在 種識不一 的立場來立論 不管是 解深密經 將阿賴耶識看作是 隱藏於肉體中的識, 以解決滅盡定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三要素 壽 暖 識的問題, 或者 攝大乘論 將阿賴耶識視為一切法的所依, 以說明諸法滅後作用的存在以及新法如何生起, 皆未去細究阿賴耶識作為 識 的角色, 它們關心的是為什麼叫做 阿賴耶 前者重點在生物學的執受義, 所以其作為 現行 現在正在起作用 的部份, 比例較重 ; 後者則是一種潛能式的說明, 非現行 的角色較濃 但是進入 成唯識論, 對於阿賴耶識作為 識 的角色, 不得不加以重視, 並對各學派的批評做出合理的回應, 這從 成唯識論 63 攝論 中說 : 復次, 阿賴耶識與彼雜染諸法同時更互為因, 云何可見? 譬如明燈, 燄炷生燒, 同時更互 又如蘆束互相依持, 同時不倒 應觀此中更互為因道理亦爾 如阿賴耶識為雜染諸法因, 雜染諸法亦為阿賴耶識因, 唯就如是安立因緣, 所餘因緣不可得故 ( 大正三一.134c) 105

32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以十門來詳述賴耶的性格, 可得到明證 64 既然是識, 阿賴耶識必然有 了別 的行相, 既是 了別, 即為 能緣, 必有 所緣 與之相對 所以兩種執受 種子與有根身 以及外器世間, 即成為其 所緣, 至此, 步上種子和本識分家的局面, 必須先分種子識與現行識, 再論其不可分離 因此, 種識不一的立場可以說是隨著識論的發達產生的結 果 65 圓測所提的三種解釋, 皆肯定有現行的第八阿賴耶識 圓測支持第二種解釋, 認為雜染種是能藏, 因為種子能攝持諸果法, 所以種子是能藏, 諸法是所藏 ; 反過來說, 現行諸法熏習種子, 所以, 諸法是能藏, 種子是所藏 圓測排斥其它兩種說法是因為現行的本識之體對雜染品法之種子而言, 但是所依, 無因緣義, 所以不能就第八現行與種子說能所藏 ( 針對第三種解釋 ); 再則, 第八現行對現行前七識, 亦無因緣義, 所以不能就第八現行與前七現行說能所藏 ( 針對第一種解釋 ) 66 了義燈 不同意圓測的看法, 因為諸論書中說能藏 所藏不只就種子來說, 接著引無性 攝大乘論釋 為證, 釋中說 : 證阿賴耶識名阿賴耶, 能攝藏諸法者, 謂是所熏, 是習氣義 了義燈 認為這明白意指第八現行阿賴耶為能藏, 因為若種子是能藏, 就證明了種子名為阿賴耶, 既然如此, 則經部的種子應該也稱為阿賴耶 其次, 釋中又說 : 一切種子識與一切種子俱生俱滅故, 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互為緣故, 展轉攝藏, 如果種子名為能藏, 是為種子識, 不就變成種子與種子俱生俱滅而稱為展轉攝藏了嗎? 且無性釋中又說 : 於此攝藏者, 顯能持習氣, 由非唯習氣, 名阿賴耶 要能持習氣, 如彼說意識 顯見有一能維持種子的第八阿賴耶識, 又名種子識, 並非種子即是識, 種識差別的立場相當明顯 因此 成唯識論 卷三說 : 由此本識具諸種子, 故能攝藏諸雜染法, 依斯建立阿賴耶名, 非如勝性轉為大等 ( 大正三一.14b) 所以, 現行賴耶攝持種子, 賴耶是能藏, 種子是所 64 三十頌 第二頌至第四頌前半, 敘述阿賴耶識的性格, 成唯識論述記 卷二末將其分科為一 自性, 二 果相, 三 因相, 四 所緣, 五 行相, 六 相應, 七 五受, 八 三性, 九 因果譬喻, 十 伏斷位次 ( 大正四三.300bc) 65 阿賴耶識一方面具有種子的功能, 是能生諸法的潛在原因 ; 一方面本身又是具 了別 作用的現行識, 這類似科學上在了解光的特性時, 曾以 粒子 和 波 兩種性質來說明 成唯識論 可以說就是以 現行 和 潛在 兩義來綜合阿賴耶識的性質的 66 了義燈 中述及圓測不接受第一 三種解釋時說: 雜染品種, 望本識體, 但是所依, 無因緣義 ; 現行七識, 望第八現, 亦無因緣故, 第二釋是彼宗也 ( 大正四三.717a) 106

33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 陳一標 藏 ; 諸法又能熏習現行賴耶, 所以諸法是能藏, 所熏的賴耶是所藏 67 窺基一系援用無性釋, 來證成約現行賴耶談能 所藏的正當性, 基本上犯了方法學上的錯誤, 因為無性本身也是站在種識差別的立場, 偏重從現行賴耶來做說明, 所以, 這樣的引證本身已有偏頗, 很難服人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能藏 所藏 執藏三義中, 述記 認為正取應以 執藏 為阿賴耶識之名, 因為八地菩薩以上和二乘者已無阿賴耶識之名, 但此時仍具能藏 所藏的作用 68 第四節結論 阿含乃至部派時代, 阿賴耶一詞是執著 愛著這種心理學式的意義, 或者說是所執著的對象 五種感官對象或取蘊 瑜伽行派一開始並未採用此義, 在 解深密經 < 心意識相品 > 中將阿賴耶識詮釋為 隱藏在肉體中的識, 它或許是瑜伽師在禪定實踐中所直觀到的實踐主體, 在經典中將其解釋為隱藏在肉體中, 以肉體為其所依, 當然從其與肉體安危同一, 卻似乎也不能否定其有執受根身的作用, 只是從語源詮釋來看, 在 解深密經 中其第一義是 隱藏, 而後才是 執受 ; 而此時阿陀耶識不但具執受義, 且與執持種子的功能亦較密切 到了 攝大乘論, 阿賴耶識的語源詮釋已脫離與肉體之間的關係, 轉而傾向從它與一切雜染諸法的關係, 來論述其語義, 此時, 阿賴耶識與諸法形成互為攝藏的關係, 由此可看出 攝大乘論 似乎已有企圖藉此引出一切唯識的道理 另外, 論中所說 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 的 執藏 義, 似乎又回頭重捨阿賴耶作為 所執著的對象 的傳統義, 亦即創新的同時又不忘傳統 成唯識論 一系的詮釋, 將一種七現進一步推向八識現行, 確立種子賴耶與現行賴耶的嚴格區分, 有關賴耶諸義的詮釋, 也圍繞這個原則打轉 雖然對於識性的解釋有所助益, 但陷入煩瑣的討論, 難免與原初經論立 67 此段說明摘自 了義燈 卷三 ( 大正四三.717ab); 另外對於圓測與窺基 慧沼等之歧異, 印老 攝大乘論講記 有極為簡要的說明, 參見 pp 參見 述記 卷二, 大正四三.301a 107

34 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 意的初衷脫節 畢竟在第六意識之外別立一不同的潛在識, 佛陀都怕它會使眾生誤解, 而不輕易宣說 若嚴格界定有七末那 第八賴耶, 又說賴耶有種子賴耶和現行賴耶, 要不落入玄思恐非易事 確立了以上幾個重要階段, 有關賴耶語義的說明, 對於賴耶側重的面向有某種程度的掌握, 對於 唯識無境 何時成立, 阿賴耶識如何與 依他起性 虛妄分別 結合等重要課題的研究, 應有助益, 尚待日後努力 108

《中論》我法二空觀的關涉

《中論》我法二空觀的關涉 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論文集 釋如定 一 前言古印度的宗教思想以婆羅門教為主流, 極富有我論的色彩 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 釋尊獨排眾議, 提出無我論, 說有業但沒有業的作者 或許由於大師說法的善巧方便吧! 此一教說無疑議地為佛弟子所接受 然而, 佛入滅後, 情況逐漸改變 若有業而無業的作者, 在六道輪迴的是誰? 換言之, 誰是輪迴主體? 這真的是一個大難題 在後代的佛弟子終於因對佛所制的戒律及所說的教理有不同的看法而分裂成種種部派時,

More information

唯識思想中「末那識」的形成過程

唯識思想中「末那識」的形成過程 唯識思想中 末那識 的形成過程 / 關則富 一 前言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唯識思想從萌芽而逐步發展, 建立了組織嚴密的八識體系 除了成立阿賴耶識以說明一切法的緣起之外, 末那識的建立也是唯識思想中不同於其他學派的一大特點 末那為梵語 manas 之音譯, 意譯為 意, 為了與第六意識 ( 梵語 mano-vij 鞢 @na) 區別, 而特用梵語音譯稱 末那識 1 因為它又稱作染污意 (kli a manas),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識 立 論 索 理 識說 論 識 行 不 識 識更 識 識論 識 了 識論 識 論 念 歷 識 識 識 論 論 識 識論 識 行 更 說 a- li 異 說 了 歷 來說 索 念 立 來 說 索 行 論 識說 更 1 識論 行 例 2 參見 識 1999 pp.88-106 3 論 說 行 參見 呂 識 1989 pp.190-199 Schmithausen Alayavijbana acara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護法 -- 玄奘一系與安慧一系對識轉變之解釋的比較研 究 曹志成圓光佛學研究所老師圓光佛學學報 ( ) 圓光出版社發行頁 頁 81 一 前言 護法 -- 玄奘一系與安慧一系對 唯識三十頌 中核心概念 -- 識轉變之解釋有何不同呢? 當代學者又如何解釋 " 識轉變 " 之思

護法 -- 玄奘一系與安慧一系對識轉變之解釋的比較研 究 曹志成圓光佛學研究所老師圓光佛學學報 ( ) 圓光出版社發行頁 頁 81 一 前言 護法 -- 玄奘一系與安慧一系對 唯識三十頌 中核心概念 -- 識轉變之解釋有何不同呢? 當代學者又如何解釋  識轉變  之思 護法 -- 玄奘一系與安慧一系對識轉變之解釋的比較研 究 曹志成圓光佛學研究所老師圓光佛學學報 ( 1997.10 ) 圓光出版社發行頁 81-90 頁 81 一 前言 護法 -- 玄奘一系與安慧一系對 唯識三十頌 中核心概念 -- 識轉變之解釋有何不同呢? 當代學者又如何解釋 " 識轉變 " 之思想意涵呢?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 我們將以護法 -- 玄奘一系 成唯識論 與安慧 ( 調伏天 ) 一系

More information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空教 ) 解深 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 阿賴耶識的思想 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甚深意 = 密意 甚深意 : 般若經中佛說 甚深意 = 一切法空 nirmocana: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攝大乘論新--方台蘭_p.1-6_.doc

Microsoft Word - 01.攝大乘論新--方台蘭_p.1-6_.doc 攝大乘論 中種種譬喻之探討 以 所知依 所知相 為主 攝大乘論 中種種譬喻之探討 以 所知依 所知相 為主 國立楊梅高中國文科教師方台蘭 壹 前言 大智度論 卷 29: 佛以廣長舌梵音聲身放大光, 為種種因緣譬喻說上妙法 1 佛陀說法巧用譬喻, 因此無論是大 小經論, 都可看見佛以譬喻來說明教法 在大乘般若的經典中, 我們常見的譬喻有如幻喻 如燄喻 水月喻 虛空喻 如響喻 等十種譬喻, 它們用來說明般若的空性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護法 玄奘 一系與真諦一系唯識學的 聞熏習 理論的思想意涵之探討 曹志成法光學壇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 (1997 年 )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頁 頁 119 摘要.. 本文初步探討了 護法 玄奘 一系與真諦一系唯識學的思想性格以及 聞熏習 理論的思想意涵

護法 玄奘 一系與真諦一系唯識學的 聞熏習 理論的思想意涵之探討 曹志成法光學壇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 (1997 年 )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頁 頁 119 摘要.. 本文初步探討了 護法 玄奘 一系與真諦一系唯識學的思想性格以及 聞熏習 理論的思想意涵 護法 玄奘 一系與真諦一系唯識學的 聞熏習 理論的思想意涵之探討 曹志成法光學壇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 (1997 年 )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頁 119-129. 頁 119 摘要.. 本文初步探討了 護法 玄奘 一系與真諦一系唯識學的思想性格以及 聞熏習 理論的思想意涵 首先, 就思想性格而言, 護法 玄奘 一系的唯識, 乃是 意識有我論 的 八識別體 賴耶唯妄 之妄心派思想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94/03/25 (94 0940002083 94 12 31 C 1-8 (65 29 5 15 1 2 1-23 28 24-27 k1. k1a. 1 2 3 4 k1b. 1 2 3 4 5 k1c. 1 2 ( 3 4 ( 5 k2. 1 A 2 k 3k 4 3 k3k4 k3. k3a. 1 2 3 4 ( k3b. 1 2 k3b1.? 3 ( (D4 k4. 11 12 02

More information

29

29 85 年 ~97 年科技計畫 http://sta.epa.gov.tw/report/project.htm Page 1 of 1 2012/5/17 計畫編號 NSC88-EPA-AP640-P01 年度民國 88 年 計畫名稱空氣污染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 - 呼吸道疾病成因的社會學分析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 計畫領域空保處 主辦機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受委託單位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空氣污染已被證實為呼吸道疾病主要的原因之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3 年 07 151-170 說 切 說 切 不 異 便溺 不 理 不 不 不 索 類 識 了 理 說 切 理 151 The Buddha-view of Abhidharma Buddhism Won Pil-su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oughts of Sarvastivadin and Mahasanghika to examine

More information

1.1 1 () 擴展學習領域 () () 力求卓越創新 發皇通識教育 厚植職場發展的競爭能力 拓展國際交流 e 把握資訊網路的科技應用 () 精緻教育的學校特色 提升行政效率 發揮有效人力的整體力量 達成精緻大學的師資結構 勵應用科技的研發能力 在策略執行上

1.1 1 () 擴展學習領域 () () 力求卓越創新 發皇通識教育 厚植職場發展的競爭能力 拓展國際交流 e 把握資訊網路的科技應用 () 精緻教育的學校特色 提升行政效率 發揮有效人力的整體力量 達成精緻大學的師資結構 勵應用科技的研發能力 在策略執行上 2012 1 2 1 2 E-mailhsiaoen@mail.chna.edu.tw; mshchen@mail.chna.edu.tw ()() 97 98 101 2011 1 848 6 2010 12 76 508 59 84.6430 71.5363 1.1 1 () 擴展學習領域 () () 力求卓越創新 發皇通識教育 厚植職場發展的競爭能力 拓展國際交流 e 把握資訊網路的科技應用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B05FAB48BDD7C1BFB04F2020A4BAA4E5BEE3B27A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B05FAB48BDD7C1BFB04F2020A4BAA4E5BEE3B27A312E646F63> 2002 大乘起信論講記 內文整理 1 眾生心及佛心二者無差別 :(p.47~49) 各系 主張之論說 主張眾生心及佛心二者無別之理由 大眾 及分別說系 一心相續論者說 : 眾生位為有漏心, 佛果位為無漏心 有漏心與無漏心, 只是相續 的一心 約雜染未離說, 名有漏心 ; 約離染說, 名無漏心, 但二 者心體並無差別 心性本淨論者說 : 一切眾生心中, 雖有雜染, 然心 ( 覺性 ) 還是本來清淨的,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0 $.# ( ) 0 $ # $! % "" " % 1 % & ( * ) * % " " %.! % 2!!"+# ( "&! " ( "#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0 $.# ( ) 0 $ # $! %   % 1 % & ( * ) * %   %.! % 2!!+# ( &!  ( # 588!"! #$$%& &&#! ()! *(+ "! *(, "! (-.! *(/ "! (.! ().! (01! /0! *(. # 2(.! *2. $ *20 3 $! *( % ) % *+ " % * 4 5 6 % - % 0. % 7.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 以智儼 法藏為主 陳英善撰 提要 阿賴耶識, 乃是唯識學的核心思想, 以阿賴耶識作為生死流轉之所依, 且涅槃之證得亦不離阿賴耶識 在唯識相關的經論典籍中, 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較著重於生滅事法 妄染的角度來詮釋阿賴耶識, 而對阿賴耶識本身亦含有真淨的成分, 則以較曖昧的方式表達之 有關阿賴耶識是染? 淨? 染淨和合? 非染非淨? 在佛教諸經論中, 皆有論及 之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不淨觀之探究----以《大度智論》為主

不淨觀之探究----以《大度智論》為主 不 淨 觀 之 探 究 ---- 以 大 度 智 論 為 主 釋 從 照 福 嚴 佛 學 院 研 究 所 一 年 級 大 綱 一 前 言... 2 二 不 淨 觀 之 意 義... 2 三 貪 欲 之 過 患 與 修 不 淨 觀 之 功 德 利 益... 4 ( 一 ) 貪 欲 之 過 患... 4 ( 二 ) 修 不 淨 觀 之 功 德 利 益... 6 四 不 淨 觀 之 修 學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Erwin Schrodinger

Erwin Schrodinger 基因改造 的過去 與未來 一般報導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的星球 在這兒 各種生物所展現的生命跡象都有一些共通性 只是 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生命現象與生物個體 又具有哪些獨特的性質呢 演講人 周成功 演講人 Erwin Schrodinger 20042374 57 ATGC DNA J. D. Watson and F. Crick DNAATGC DNAATGC DNA ATGC ATGC DNA A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69-8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提要 關鍵字 : 西遊記 敘事矛盾 瞌睡蟲 天王 69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一 引言 兩種不同形態之 瞌睡蟲 70 二 兩種異說與兩種假設 71 72 73 74 75 76 三 內證上的思索 77 78 79 四 由完美之作看敘事矛盾

More information

未完成的追踪(提纲)

未完成的追踪(提纲) 87 51 1993 11.19 CHICCO 1989 1993 11 19 400 87 51 200 CHICOO 1 1993 95 1998 1999 6 97 20 5 6 14 6 8 11 18 / 45 27 5 2 2000 5 / 12 / 30 5 8 7 8 22 / 27 10 6 40 27 ( ) 1999 7 ( ) 4 X 92 95 -- 64.7% 3 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0 期 105 年 9 月頁 161~ 唯識學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的二種 所依 (Āśraya) 探研 * 以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為中心 ** 趙東明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研 成唯識論 及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0 期 105 年 9 月頁 161~ 唯識學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的二種 所依 (Āśraya) 探研 * 以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為中心 ** 趙東明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研 成唯識論 及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0 期 105 年 9 月頁 161~210 161 唯識學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的二種 所依 (Āśraya) 探研 * 以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為中心 ** 趙東明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研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中, 關於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More information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鄭燕祥教授演講座座無虛席專題追蹤電子學習電子學習如何提升 學與教 模式? 學與教博覽 2010 論壇直擊報道 整理 : 蘇家輝 2 學與教博覽 2010 於本年 7 月 15 日至 17 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其中 電子學習提升 學與教 模式 論壇邀請了多位學者 專家和官員就相關話題發表意見, 當中不乏具啟發性的觀點, 值得老師參考和細思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熊十力之初期唯識觀

熊十力之初期唯識觀 從 解深密經 攝大乘論 成唯識論 對唯識三性的不同解釋看其思想發展之意義 元弼聖 一 前言在唯識教學中, 所謂三性說是指 遍計所計性 (parakapita-svabhava: 分別性 ) 依他起性(paratantra-svabhava: 依他性 ) 圓成實性(parimispanna-svabhava: 真實性 ) 在此所謂 svabhava( 自性 ) 是以 parikapita paratantra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說 度 行 立 不 論 論 力 讀 歷 說 度 行 歷 79 Preach Hinduism, practicing Chinese Buddhism -- the investigation of Yinshun s Thought of Human Realm Buddhism Wei DeDong ABSTRACT Professor Fang LiTian thinks the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1-4 二 社會工作存在的前提 / 基本假設 Boehm

1-4 二 社會工作存在的前提 / 基本假設 Boehm 第一章 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壹社會工作的意義 一 社會工作 較重要的定義 1. 2. 3. 上榜關鍵 1. 2. 1-3 1-4 二 社會工作存在的前提 / 基本假設 Boehm 1. 2. 3. 4. 5. 6. 7. 8. 貳社會工作相關名詞說明 client social case work social group work community work 1. 2. 上榜關鍵 1-5 1-6

More information

萬法唯識 識外無境 鄭振煌 講述 / 林雪紅 整理 一 前言 部派佛教 實在論觀點 主張 人空法有 法有 是指有為 法雖因緣所生 卻皆有體(地水火風空識六大) 大乘性空唯名系進一 步空掉有為法的體性 其真義應是龍樹菩薩所詮 緣起故性空 性 空故假名 的八不中道 遠離空有二邊 屬於 遮詮 的中道觀 但

萬法唯識 識外無境 鄭振煌 講述 / 林雪紅 整理 一 前言 部派佛教 實在論觀點 主張 人空法有 法有 是指有為 法雖因緣所生 卻皆有體(地水火風空識六大) 大乘性空唯名系進一 步空掉有為法的體性 其真義應是龍樹菩薩所詮 緣起故性空 性 空故假名 的八不中道 遠離空有二邊 屬於 遮詮 的中道觀 但 萬法唯識 識外無境 鄭振煌 講述 / 林雪紅 整理 一 前言 部派佛教 實在論觀點 主張 人空法有 法有 是指有為 法雖因緣所生 卻皆有體(地水火風空識六大) 大乘性空唯名系進一 步空掉有為法的體性 其真義應是龍樹菩薩所詮 緣起故性空 性 空故假名 的八不中道 遠離空有二邊 屬於 遮詮 的中道觀 但無知者卻執 不有 而忘了 不空 成為極端的偏空 頑空 為 糾正此弊 大乘虛妄唯識系主張 無境唯識 無境故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1 念 說 論 說 兩 不離 烈 兩 聯 來 論 理 力 理 來說 說裡 裡 來 識論 說 歷 識 識 力 料 sense data 來 理 力 行 行 不 便 論來 理 力 立 來 便 不勞 力 識論 類 識 說 識 論 不 2 來 1 若不 識 留 識 2 梁 3 說 4 若 便 了 行 說 類 識 說 識 來 料 省 料 來 力 累 5 來說 若 力 識 不 不見 雷 不 見 論 見 識 1

More information

圓光佛學學報 識 的詮釋 VijJAna 與 VijJapti 陳一標

圓光佛學學報 識 的詮釋 VijJAna 與 VijJapti 陳一標 圓光佛學學報 識 的詮釋 VijJAna 與 VijJapti 陳一標 106 識的詮釋 vijjana 與 vijjapti 識的詮釋 vijjana 與 vijjapti 107 提要 本文主要介紹現代學者對 識 的兩個梵文原語 vijjana 與 vijjpti 的各種見解, 企圖透過他們的分析, 以對唯識義理有更加豐富的了解 學者們對於 vijjana 的看法大同小異, 故依他們對 vijjapti

More information

2 2 12 12 4 81 = 108 3 2 108 = 72 3 4 72 = 96 3 2 96 = 64 3 12 t = 2 1 2 11 12 12 12 2 l 2 l 2 l 2 12 ò ED = CB DA BA DE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第 6 章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1.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二 內部指令 CHAPTER 6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內文教學區 1 行政法概要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佛教 成唯識論 與新時代 賽斯書 之比較探討 A Compartive Study on thoughts of The vijbaptimatratasiddhi Wastra of Yogacara Buddhism and Jane Roberts Seth Series of the New Age 研究生 : 杜怡嫺 指導教授 : 黃國清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1 頁, 共 13 頁 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 孟領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提要 : 本文重點研究了唯識三性說及其所蘊含的中道思想 依據緣起中道義, 疏理了中觀二諦說與唯識三性說 以及唯識古學與唯識新學的中道思想演變脈絡, 並指出了其理論局限和出路 關鍵詞 : 唯識中道三自性 一 唯識與中道 緣起中道是佛教的法印, 所以唯識學與其他派別一樣, 很自然地以其法義符契中道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 作為唯識學奠基性典籍的

More information

2

2 4 1 2 第一節清末與國民政府時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第二節中共建政初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2001 24 4 第三節大陸保險市場的發展階段 5 4 1990 72-73 6 2-1 7 2-1 12 Trans America New York Life Met Life CIGNA Allianz AXA Gerling Scadinavia Samsung 8 第一節大陸保險法規的演進過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聯 連 見 不 羅 拉 拉 度 度 切 立 年 了 來 年 北 行 露 不 異 行 度 參 練 度 度 兩 類 年 年 年 不 沈 劣 不 度 量 度 度 行 量 力量 力 立 行 度 行 度 度 年來 力不 力 理 力不 不 1 90 年 10 29 2 參見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135.htm 3 參見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m/ns/091/ns-c-091-148.htm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年 年 六 56 浪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H4 H3 H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7 31-54 論 李 玲 見 類 六度 見 度論 利 吝 念 不 不 惡 臨 療 念 行 臨 念不 惡 見 念 若 行 不 立 31 Offerings with Bodhisattva s pity --A topical subject of Organ Donation according to offering inner properties of Huayanjing Lee,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46 2011 11 467 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 7 2011 11 467 47 3 DBGameSys 48 2011 11 467 正規化資料模組 如何配置並儲存電子化資料 以 便減少資料被重覆儲存的程序 DBGameSys的主要功能模組包 學習者 審核評分模組 含 正規化資料模組 審核評分 模組 高分列表模組3大區塊 系統資料庫 在正規化資料模組的執行 高分列表模組 過程中 先要求學習者瀏覽遊戲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 劇 研 究 200 年1月 創刊號 頁1 2 論說 折子戲 曾永義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緒論 折子戲 這一戲曲名詞 大家耳熟能詳 但如果進一步思考 1. 折子戲 之名始於何時 2. 折子戲 之詞彙結構如何形成 3.如果把 折子戲 當作一生命體 那麼其源生 形成 成熟與衰老的不同 階段 各自如何 其源生 形成的背景如何 其成熟興盛和衰老頹廢的原因又是 如何 4.當折子戲成熟之時 折子戲本身具有何等樣的周延義涵

More information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四十七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 高中組生物 ( 生命科學 ) 科 040718 光鮮外表下的神秘面紗 - 探討草莓果實生長及其生殖 學校名稱 :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作者 : 高二簡溥辰 指導老師 : 王美玲 高二謝宜芬 高二歐盈佛 高二陳柏維 關鍵詞 : 草莓 (Fagaria sp. ) 果實發育 (fruit develop) 萌芽 (germination) ~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度 ph 度 降 量 量 phph 糖 ph 度 更 3 說 酪 不 不 什 參 度 識 不 度 1

度 ph 度 降 量 量 phph 糖 ph 度 更 3 說 酪 不 不 什 參 度 識 不 度 1 中 華 民 國 第 52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國 小 組 生 物 科 080318 沒 齒 難 忘 的 乳 香 ~ 乳 飲 品 對 牙 齒 的 影 響 學 校 名 稱 : 臺 北 市 大 安 區 私 立 復 興 國 民 小 學 作 者 : 指 導 老 師 : 小 四 甘 杰 生 小 四 陳 宗 駿 林 淑 慧 陳 顥 仁 小 四 黃 暐 哲 小 四 沈 平 關 鍵

More information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Chinese Fonts Font Book 2012 Additions 繁體 HK Collection Traditional 4 正雅蘭 MEllanHK-SemiBold 5 特黑體 MHeiHK-Heavy 6 特粗楷二 MKai2HK-Black 7 岩流體 MLavaHK-UltraBold 8 毡筆體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切 浪 不 來 見 不 力 六 了 不 1 了 不 說 來 了 洛 說 了 度 不 若 若 例 離 年離 率 了 139% 離 來什 來 來 不 1996 年 來說 車 來 女 年 年 來 不 歷 立了 2 良 說 良 良 不 列 不 來 兩 15 理 讀 15 理 不 類 類 說 樂 切 金 金 溜 說 金 不 了... 18 說 不 3 21 了 肋 來 肋 女 領 說 女 來 沈 肋 來 見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250 本資料僅提供醫護人員衛教使用 ............... Zytiga... Zytiga... Zytiga... 2 3 4 5 6 7 8 9 Zytiga... 10 Zytiga... 10...... 13 18 Zytiga Zytiga 2 25% 3 PSA PSA 3~4 ng/ml PSA bone scan CT scan MRI 4 5 攝護腺癌之治療 治療方面

More information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4)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4) 2016 教 师 资 格 证 考 试 中 学 综 合 素 质 仿 真 模 拟 题 (4) 一 单 项 选 择 题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备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个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错 选 多 选 或 未 选 均 不 得 分 本 大 题 共 29 小 题, 每 小 题 2 分, 共 58 分 ) 1. 教 师 要 具 有 符 合 时 代 特 征 的 学 生 观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文人雅士──明清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文人雅士──明清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來 不 歷 不 來 度 流 參 來 了 數 數 數 聯 離 流 不 了 了 更 流行 行 了 說 1 論 2 行 禮 3 不論 論 來 更 例 流 不 流行 4 說 類 類 1 參 論 什 北 1985 4-35 理論 北 李 1990 101-137 2 參 論 歷 論 12 1986.7 3 參 呂 禮 北 1999.6 4 北 1982(1934) 1 量 領 拓 歷 5 不 說 來 歷 6

More information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19997 183-196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183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一 問 題 的 背 景 20b 8a 1 472 24 20a 33 7a 2 3 1 35 60 64 472 240241 2 1a 3 19b 184 4 5 二 鄭 玄 考 辨 月 令 成 書 時 代 及 來 源 的 論 證 65 4 20b 282 5 23524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度 行 省 理論 略 度 來 度 來 利 量 利 數 利 累 略了 行 理 度 度 流 度 度 理 理 林 度 列 行 領 行 量 利 立 數 19 利 來 利 量 不 見 來 不 見 利 利 利 不 利 利 力 利 利 力 量 利 利 力 理 理 領 更 參 了 落 理論 參 來 理 論 更 來 若 20 利 不利 更不利 理 利 力 不 不 參 領 不 利 領 理 參 勵 利 利 識 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15.9.26)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故 事 出 自 法 句 譬 喻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595 頁 中 欄 到 596 頁 上 欄 過 去, 佛 在 舍 衛 國 祇 園 精 舍 時, 有 四 位 新 學 比 丘 一 起 來 到 㮈 樹 下 坐 禪 修

More information

文化想像與現代性:蔡培火的文明/文化論述

文化想像與現代性:蔡培火的文明/文化論述 論 年來 Colonial Modernity 了 立 歷 1 更 2 了 力來 3 隆 理 Position Tani Barlow 念 了 歷 4 更 說 不 不 路 蓮 路 論 5 領 立 力 類 離 行 6 7 不 了 識 了 兩 率 便利 來 8 識 識 邏 9 1 參見若林 2004 了 年來 2 力 錄 p.84 3 錄 p.179-187 4 隆 p.151 5 蓮 路 論 2003.6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