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Transcription

1

2 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影本一份 (4) 自傳 (800 字以上, 內容須含學佛經歷 報考佛學院動機等, 請用 600 字稿紙或 A4 紙電腦打字 ) 報名方式一律以掛號郵件寄至 : 台灣新竹市東區明湖路 365 巷 3 號 福嚴佛學院教務處招生組收 3, LANE 365, MINGHU ROAD, EAST DISTRICT, HSINCHU CITY 30065, TAIWAN (R.O.C.) 考試日期書面資料審核通過後, 將另行通知 考試地點台灣新竹市東區明湖路 365 巷 3 號 ( 福嚴佛學院 ) 遠途者若需掛單, 請事先來電告知, 以便安排寮房 考試科目 (1) 筆試 : 佛學概論 國文 (2) 口試 : 口試不合格者, 概不錄取 在學待遇學雜費全免, 提供膳宿 衣被 教科書 講義 日常用品, 就醫另有醫療補助費及各項獎助金供學生申請 台灣新竹市東區明湖路 365 巷 3 號 3, LANE 365, MINGHU RD., EAST DIST., HSINCHU CITY 30065, TAIWAN(R.O.C.) fuyan.tw@msa.hinet.net 電話 : 傳真 :

3 48 Vol 發 行 福嚴佛學院 福嚴網址 編 輯 福嚴佛學院校友會編輯組 Facebook 地 址 臺灣新竹市東區明湖路 365巷3號 No. 3, Ln. 365, Minghu Rd., East Dist., Hsinchu City 30065, Taiwan (R.O.C.) 人生存於世間 究竟所為何事 有何意義 這要從吾人本身 p.1 去觀察 唯有這樣才能把握住學佛的意趣 因為佛法就是解 決人生的根本方案 學 佛 三 要 福嚴會訊 電子雜誌 電子雜誌 校友電郵 發行日期 2015年10月 電 話 創刊日期 2004年01月 傳 真 I S S N 目 本期主題 學佛意趣 部 落 格 Contents 次 人間法音 02 修學菩薩道的三項心要 學佛三要 導讀 08 學佛之根本意趣 26 學佛三要 慈心慧語 32 苦集緣起 36 菩薩道之三要則及其修學的法門 佛法啟示 40 大智度論 的故事 一 47 慈悲與智慧 52 輪迴 看不到 行腳參方 54 菩薩凝視的島嶼 活動紀實 62 溫故知新 64 第 26 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釋開仁 釋開仁 釋厚觀 印順導師 釋厚觀 釋厚觀 釋開仁 釋道一 釋長叡 編輯組 編輯組

4 修學菩薩道的三項心要 學佛三要 導讀 文 / 釋開仁 ( 福嚴佛學院教師 ) 象中, 印順導師 ( 以下簡稱印 導師 ) 的 學佛三要 是我在念書時, 利用一週的課餘 時間速讀完的, 感動不可能沒有, 但留存於心的卻少的可憐 自此以 後, 多半是單章或某段落的重讀, 不曾再度整本重閱 今年有這特殊的因緣讓我溫故而 知新, 並於每次的講座中思惟每章 文章的連貫性, 以及留意 共二 乘 和 大乘不共 的內容特質 在印象還深刻的時候, 記錄了幾項 要點, 與大家分享 一 學佛之根本意趣二 生生不已之流三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四 學佛三要五 信心及其修學六 菩提心的修習次第七 慈悲為佛法宗本八 自利與利他九 慧學概說十 解脫者之境界十一 佛教之涅槃觀 一 全書的架構, 連貫而嚴謹 眾所周知, 每人對法義的理解與會 通, 角度和取重皆會不一, 像著名的 瑜伽師地論, 藏經中即有好幾位 大德的冠科, 如窺基 遁倫等 ( 近代 有韓清淨 ), 皆值得我人參考琢磨 而導師的著作, 我想情況也雷同 其實, 導師曾在 華雨集 ( 第五 冊 )(p.23) 有大略說明 學佛三要 的編排第次, 今取意及對應如下, 表 內 境 行 果 的標示乃筆者的理 解, 一併提供參考 : 學佛之意趣 依生死以向解脫的事實 修學大乘法的綱領 信願 慈悲 智慧 實現學佛的崇高理想 境 行 果 0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5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修學菩薩道的三項心要 學佛三要 導讀 從全書十一章內容來看, 第一章 學佛之根本意趣 所談的要點是 學佛宗旨, 綱舉目張地表示, 學佛者所應具備的根本意趣 從人類自身心著手, 因為佛法要解決的就是有情的問題 從中, 導師也歸納出學佛者應有的 信 解 行 證, 特別是理解與修行的二大方向, 簡述如下 : ( 一 ) 理解 :1 生滅相續,2 自他增上 ( 二 ) 修行 :1 淨心第一,2 利他為上 第二章 生生不已之流 與第三章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明顯即是苦集緣起的敘述, 導師述意為 依生死以向解脫的事實, 前者是說明生死死生的無始相續, 後者乃說明起惑造業而感苦果的根本是心, 由心論 ( 有情雖是色心和合的複合體, 但以心為一切的主導, 故言由心論 ) 的開示, 帶出緣起無我的意義, 彰顯了中道緣起的正見 第四章 學佛三要 是此書的 總說, 深入淺出地介紹成佛必備的三要項, 經入門 登堂 入室的譬喻, 善巧地解釋三心的深義 筆者覺得, 無論是解脫道或是菩薩道, 修道的次第皆是 境 行 果, ( 註 1) 只是內涵和行願稍微有些差別 而已 幾經思索, 故將苦集的緣起及學佛的總說判攝為 境 首先, 必須明了身心苦本的緣起, 如世尊所說的 遍知苦才會勇於斷集 ; 而所謂了知世間因果的流轉緣起後, 則要正確地修習還滅的清淨緣起, 才能契證出世的聖境 於 一切經音義 說 : 簡而言之, 所謂 境 就是為心能緣的所緣境 ( 註 2) 學佛者建立了 境, 就得付諸實踐, 就是 行 菩薩道的行法不外乎出發於大乘三心, 也歸結於三心 這三心就是 信願 慈悲 智慧 這部分的內容實是此書的核心, 導師分為五章來闡述 第五章 信心及其修學 與第六章 菩提心的修習次第 為 信願 的修學, 詳細說明信心與菩提心的修習次第 第七章 慈悲為佛法宗本 和第八章 自利與利他 為 慈悲 的開示, 凸顯出大乘菩薩以利他為動機, 或從利他中完成自利的不共特色 第九章 慧學概說 乃 智慧 的考察, 篇幅甚長的論究經論中種種的智慧與菩薩的不共般若慧學 此書最後的兩章 第十章 解脫者之境界 與第十一章 佛教之涅槃 FUYAN JOURNAL Vol.48 03

6 觀 主要是講解三乘聖者的解脫與涅 槃境界 ; 所謂解脫是強調解除繫縛, 而涅槃則闡明動亂的息滅 約境 行 果來說, 專談果境, 其中最圓滿 者為成佛 綜觀全書, 導師雖曾說每章都是各 別發表的文章, 然而, 經他彙整而細 觀其間關連性, 不得不稱歎導師的嚴 密思路, 讓成佛必須修學的三要項完 整地貫穿每個位階 二 學佛的三要中, 為何每項皆言為 最上 或 根本? 重看全書的內容, 不難發現每章或 每節行法, 導師皆引經據典的證明其 是 最上 根本 等形容詞, 讀 者不禁會追問 : 到底何者才是真正 的大乘根本呢? 在提出導師的答覆之前, 先來看看 這幾段引文 : ( 一 ) 信願 1 學佛三要 (p.83): 2 學佛三要 (p.99): ( 二 ) 慈悲 學佛三要 (p.117): ( 三 ) 智慧 學佛三要 (pp ): 0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7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修學菩薩道的三項心要 學佛三要 導讀 從以上三心的內容來看, 都有 心髓 核心 要著 等形容詞, 那麼, 誰才是真正根本行法呢? 筆者從 慧學概說 中找到導師的相關說明 : 學佛三要 (p.165): 從引文得知, 三要雖皆各自說其為根本, 然從慧學的修習資糧, 或是大乘慧必能含攝無邊功德法的立場來看, 在行者修學的每個階段, 一一行 法皆有其重要性, 以及連貫性, 故而 不得顧此失彼, 意指於每個階段的修 行角度切入來全心關注此項要著, 由 前啟後的相續增上, 才有辦法完成這 遠大而宏偉的大乘行果 這真如 阿 含經 常言的 法法相潤 法法 增上 於發心階段, 當然以信心及 菩提心為首要, 輔於慈悲及智慧, 三 心並進及兼顧, 方能安然圓成佛果 三 學佛的三要中, 為何沒有 戒學 定學? 眾所周知, 世尊於根本佛教的開示 中, 必以三學為總綱, 任何的道品皆 不能偏離此範疇而漫談解脫, 否則, 不能順入涅槃 然而, 從初期大乘的 般若經而論, 則以大乘三心為指要, 不管修行何等項目, 世尊皆言不能離 此三心, 否則, 就不能稱為大乘功 德 據此, 筆者不禁要問 : 大乘三心 中, 只有智慧可以跟三學的慧學相 當, 其中, 與戒學和定學並沒有任何 相應處, 難道菩薩不必修學戒 定 嗎? 為此, 筆者留意了此書的文 脈 果不其然, 其實在文章的闡明 中, 導師已隱約地帶出菩薩也必定要 修學三乘共法, 或許是基於此二乃共 法, 是出世法的基礎, 故菩薩的三心 中不刻意強調, 但從三心的學程中, FUYAN JOURNAL Vol.48 05

8 菩薩是必須具備這二學內容的, 否則, 大乘圓滿的功德也無法成就 換言之, 六度當中, 此二就包括在內了, 故而可以確認, 大乘三心要表顯的是不共二乘的心要, 或已含攝所有的功德, 並非可以省略而不修的 筆者引述三段文, 以供參考 : ( 一 ) 信願 學佛三要 (p.91): ( 二 ) 慈悲 學佛三要 (p.137): 按 : 有詳細說明三種慈的修習內容, 從略 ( 三 ) 智慧 學佛三要 (pp ): 四 結語 從上面所引的內容得知, 導師在行文中實已說的很明白, 同時也隱約地透露出如下引文的深義 : 佛法概論 (p.257): 成佛之道 (p.388): 06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9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修學菩薩道的三項心要 學佛三要 導讀 大乘三心的意義, 書中已相當清楚, 不須贅言 然而, 導師在 佛法概論 (pp ) 有極為善巧的描述, 如說 : 言下之意, 菩薩修行的項目可以因詮釋的方便不同而有不一的行法, 但是, 即使能履行萬行, 任何一行法皆不能偏離三心, 否則, 就不能作為成佛的資糧 學佛三要 周詳地開示了菩薩的修學心要 信願 慈悲 智慧, 然而, 導師在其他著作還有不少值得補充的內容, 如 佛在人間 (p.122) 中, 導師說到 : 這就是前面筆者研討的三心與六度之關係, 在此處導師巧妙的呼應之 另外, 亦說到 : (pp ) 註釋 註 1: 印順法師, 寶積經講記 (p.9): 註 2: 一切經音義 卷 48( 大正 54,624b12-13): FUYAN JOURNAL Vol.48 07

10 學佛之根本意趣 口述 / 釋開仁 ( 福嚴佛學院教師 ) 整理 / 編輯組 編按 : 本文為彙整 2015 年印順導師思想巡迴講座暨座談會 第一場的講稿, 講義及 mp3 檔請至 慧日講堂影音下載專區 下載 : org.tw/html/lecture/lecture.html 文是解說印順導師 ( 以下簡稱本 導師 ) 早期的著作 學 佛三要 第一章至第三章, 著重在 信 與 解, 就是建立信心, 以 及對佛教的理解 第一章是談 學佛的根本意趣, 我們今生能夠接觸到佛法, 學佛的 目的與宗趣難道只是為了得到認同 嗎? 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目的與意趣, 才能在朝著修行的道路前進的過程 中, 遇到非常忙碌 勞累, 或是辛苦 的過程時, 可以自己消融, 因為我們 的宗旨是成佛 ; 所以 學佛的根本意 趣 是總標, 讓我們知道學佛的方 向 第二章是談 生生不已之流, 就 是生死相續 無始輪迴之流 流轉 門 第三章是談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 者, 在流轉的過程, 心是非常主要的角色, 如果懂得調心 修心 改心, 心就有辦法影響色身與外界, 成為心淨國土淨的理想境界 所以第二章與第三章是談流轉的根本理由 壹 學佛之根本意趣 意趣 就是宗趣 宗旨的意思; 學佛的根本意趣 分成四節: 第一節是 人生所為何事, 到底人在宇宙之間, 或是我們學佛到底有什麼意義? 一個被公認為是大好人的人, 但是, 無常的事情來的時候, 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所以, 人生是非常地無常 但是, 這種無常不是消極的 悲觀的 導師在這一節跟我們介紹, 生為人是很有福報的, 是升沉的樞紐 所以 08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11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我們要先瞭解人生所為何事, 才能夠把握學佛的意趣 第二節是 我在宇宙之間 的角色, 導師在這一節給我們介紹, 佛法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 佛法的角度很簡單, 一切都是由我們人身創造的, 我們要快樂 要煩惱, 要解脫 要流轉, 都是自己造就的, 不是外來的力量, 或是他力給我們的 第三節是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我們一定要有學習的方向, 學佛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即使我們不是大智大慧, 但是, 只要照著做, 總有一天 趣 如果要有人給我們壓力才學習, 這是不持久的, 學佛是要從自身覺察, 才能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 不管是學習什麼理論 思想, 一定要回到自我的身心, 尋找問題 解決問題 ; 否則, 即使讀了很多書, 很會搜尋資料, 如果煩惱還是如如不動, 就證明我們沒有獲得佛法的利益 所以, 佛法談的解決人生的方案是最究竟的, 不只治標, 也治本 導師提了以下四點, 讓我們思考 把握佛法的核心 也可以得到解脫 第四節是 學佛的切要行解, 切要 是指十分必要 非常重要 ; 導師舉了 解 與 行 兩個部分 一 茫茫生死事難知我們輪迴生死, 到底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如何才能達到光明的彼 岸? 這個是我們活到現在每一個人 ( 壹 ) 人生所為何事學佛不是為了打發時間, 或是沒事做才進入佛門, 而是有非常大的意義與目的 但是, 如果沒有把握佛法的根本意趣, 我們還是在當門外漢, 沒有辦法真正踏上學佛的道路, 進入佛門的堂奧 殿堂 因此, 要有非學 都會思索到的問題, 並不是什麼特殊的問題 很多修行人以為, 要找到一個真我, 或是真心, 這時候才產生種種的思想 其實, 佛在 阿含經 中講得很明白, 我們從 無明 與 愛 而來 ; 若是沒有解脫, 死後則繼續輪迴 佛不可的感覺, 就像肚子餓了, 就會 想到非吃飯不可 ; 學佛要學到如果一天不薰習 不修持佛法就會周身不自在, 會睡不著覺, 這樣的感覺如果出來了, 就是有把握到學佛的精神跟意 二 碌碌終生何所得我們一生都在忙碌, 從年輕忙到年老, 到底有沒有反省過, 這樣忙碌有沒有意義? 到底獲得了什麼? FUYAN JOURNAL Vol.48 09

12 有一些人忙碌只為了自己, 有一些人忙碌可以為了別人 導師在文章中寫到, 如果我們沒有朝向正面的思惟, 其實會產生悲觀 消極的心態 所以要看我們是用什麼心態反省這樣的問題 福慧資糧, 因為我們知道, 現在所感得的果報都是過去自己造作的, 如果未來要美好, 現在不努力積極地修善業, 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所以導師說, 佛法的根本精神 業力觀就是自力創造非他力 三 孳孳行善復何益每一個宗教都勸人行善, 到底行善有什麼好處? 是不是所有的宗教勸人行善都是一樣的呢? 很多人都願意行善, 因為對自己 對別人都好, 不過, 如果我們付出的跟回饋的沒有平等的時候, 我們內心會受到很大的創傷或失落 因此, 導師提醒我們, 學佛的只管孳孳行善, 目前所遭遇的不利 困惑, 都是有因有緣, 或是過去世的, 或是今生的, 都有可能遭受這種不利與困惑, 但是, 將來的善業成熟的時候, 還是會感得善果的 所以, 學佛的人跟平常的人沒有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 我們有因果的正見 導師說, 佛教的精神是要我們瞭解業果的緣起, 這種緣起的正見, 是要接受現實的一切 ; 我們現在遭遇到的不利與困惑, 都是自己過去造下的因, 才會獲得這樣的果 承受這種業報的過程不是灰色的人生觀, 反而是趁著自己還有體力的時候, 趕快修學 四 逐逐此心安不得如果我們的心無有著落, 總是向外馳求種種的名聞利養, 就永遠無法獲得滿足, 永遠得不到安樂 遺教經 有說, 如果我們的心懂得滿足, 即使我們躺在地上, 也會覺得很好睡 只有佛法教導我們要瞭解生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終生在忙碌, 到底有什麼獲得? 行善有什麼利益? 如何才能獲得內心的安樂? 即使我們無法成為富有的人 有權勢的人, 如果我們經常思惟這四個問題, 把握佛法的核心, 內心就能得到滿足, 也可以活得很快樂 ( 貳 ) 我在宇宙之間一 自作自受與共作共受的業感定律西方的宗教認為, 一切萬物都是神所創造 ; 是主人與奴隸的互動角色 ; 重理而輕視感性 中國文化是提倡天 10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13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地, 或是陰陽生萬物 ; 是父子式的觀念 ; 情感勝於理性 佛法認為, 宇宙間的一切都是由自己造成 ; 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 是自由民主, 是先覺與後覺的態度, 意即如果老師教導的方法, 學生照著奉行, 同樣可以在日後成為其他眾生的老師, 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 佛法所說的 我造世間 的觀念是自作自受, 或是共作共受的業感定律, 跟神教恰好相反 每一個眾生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種自作自受沒有實體, 但是, 業力不失, 又 報, 所處世界的淨或穢, 如果感應到的果報不圓滿, 都是自己過去世無明所造的業力所感 我們要世界清淨莊嚴, 也只有人的止惡行善才有希望 第二 由現在看未來, 如果希望下輩子, 或是未來更快樂 更圓滿, 就要從現在努力地改善, 造作善業, 才能改進未來 導師提醒我們, 由現在可以明瞭過去 知道未來, 三世正見的確立是光明的人生觀, 這是我們學佛應有的態度 與一般所說的 常見 不同 我們這個世界能不能安寧 快樂, 是我們自己造的 有些人說, 我只要把自己管好就好 但是, 我們沒有想到, 只有自己安樂實非真正的安樂, 比如說, 一個家庭有十個人, 如果只是照顧自己, 沒有辦法教導別人, 會形成一個好人, 其他九個可能是壞人, 請問這個家庭會得到安樂嗎? 所以, 我們不只是要自己懂得修行, 淨化自心, 還要有教導眾生的願力 也因此, 宇宙要得到詳和 安樂, 除了從自身開始, 還要有教導眾生的願心, 才能夠讓人間真正獲得淨化 三 贊天地之化育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導師說, 對於天地的化育, 每一個眾生都有平等的力量, 每一個人都是有成佛的道理, 都是平等的, 問題就是我們懂不懂得先從自己開始做起 不過, 這種人人都可以成佛的道理, 實是站在緣起性空的立場而言, 不是站在本具的立場 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 : 心為一切的主導者 也許我們不會覺得一句話 一個動作有什麼大不了, 但是, 在這緣起的世間來說, 一句話 一個動作都帶有很多意義 佛法要改 二 學佛者應該理解的兩種道理學佛有兩個道理要理解 : 第一 從 現在看過去, 我們現在所有的善惡 造世間, 或是佛法要改變生命, 都是 從個人的起心動念開始做起, 如果懂 得積功累德淨心行善, 就可以實現清 FUYAN JOURNAL Vol.48 11

14 淨世界的來臨 所以, 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 不只是要讓自己盡量的向善 向上, 還要勸別人也這樣做 我們的起心動念如果照顧得到, 才有辦法去影響別人 ( 參 )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一 學佛必先認識人生的價值與在宇宙中的地位人類在宇宙中是居於主動的地位, 始終具有主動的力量, 世間的安寧, 或是動亂, 都是由自力所造成 因為人有三特勝, 我們現在居住的五濁惡世, 實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國淨土, 我們即使要求生到別的淨土, 也不可以討厭這個地方, 因為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國 導師提倡在人間成佛, 主要是因為人間剛好是苦樂參半的地方, 是最容易磨練智慧的地方 大智度論 有一個譬喻, 一把鋒利的刀, 如果放在美食當中磨, 這把刀不會愈來愈利, 而是要在磨刀石上磨, 刀才會利 磨刀石就像人間, 要有種種苦難的環境, 才能磨出我們的厭離心 我們對於環境或人心, 若能觀察到處處皆不圓滿之時, 其實就是生起厭離心的良機, 因為惡劣的環境與人心, 正是磨 練自己及修習忍辱的好地方 我覺得, 學佛者的思惟很重要, 若思惟沒有辦法增上, 很多時候就會被無明牽著走而不自知 所以, 學佛的人要懂得轉換觀念, 多讀經論, 智慧自然就會生起了 二 學佛應以五乘為向上的方向有人說, 學佛不是做一個好人就好嗎? 導師說, 做好人不一定是真正學佛的態度 如果我們只要求做一個好人, 因為這種要求不高, 所以我們做起來的力量就沒有這麼大 反則, 若我們想要達到更崇高的目標 成佛 成聖, 這種動力就可以助長我們向上 向善, 所以人生的理想 目標要放得高 至少要理解佛法的五乘道理 人 天 聲聞 緣覺 佛 成佛當然是我們最崇高的理想, 透過修學菩薩道可以實現成佛的大目標 現在現場有三百多人在聽課, 而當我們把 學佛三要 介紹完畢時, 若說這當中有一個人發無上菩提心, 我們就值回票價了 龍樹菩薩有說, 只要度到一個人成佛就值回票價 為什麼? 因為他能夠度化無量的聲聞眾, 或是人天善趣的眾生, 這個菩薩道非常重要, 而真正的無上菩提心實在是 1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15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不容易發起的 發無上菩提心是很困難的, 因為要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還容 一 解門在理解方面, 就是 生滅相續 與 自他增上 易, 下化眾生就困難了 看到討厭的 人, 要如何觀平等? 看到他的樣子就 吃不下飯了 所以能真正做到行菩薩 道的人, 要發大心是不容易的 ( 一 ) 生滅相續 導師說, 我們的生命是生滅相續, 延續不斷的 佛法概論 第六章 提到, 生滅 是指無常, 相續 三 學佛應以三寶為修學的內容有人說, 學佛就是讀經 研究佛法 拜佛 導師說, 有做這種活動的人, 不見得就是真正的佛教徒, 因為真正學佛的人, 應該是以歸敬三寶為目的與理想, 歸敬三寶不是每天早晚課念歸依三寶就了事 導師說, 歸敬三寶不是只有求功德, 而是要嚮往佛寶 僧寶的崇高德性和圓滿智慧, 或說是學習的楷模 ; 是指沒有實在性 我們的身心都是生滅無常, 沒有恆常性, 沒有實在性 我們每天都會老化, 漸漸地老死, 這個過程是必然的, 但是, 這個過程不是只有消極面, 也有積極面 比如, 我們今生造了惡業, 得到惡報, 因為是無常, 所以有改善的機會 ; 如果是恆常, 就沒有辦法改變業力 改變生命 所以無有常性也意味著有無限的希望 另外, 也希望透過法寶的薰習修學而 增長福慧, 入於聖流, 到達究竟的歸宿 涅槃 因此, 真正的歸敬三寶不是形式, 而是內心希望能夠完成三寶遠大的目標, 自利利人 ( 二 ) 自他增上 佛法概論 中說, 自他增上 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依存, 人類不是單獨的存在於社會, 一個人的能力再好, 都要彼此展轉增上, 才能獲得安 樂 不要覺得自己的獨存性太高, 忘 ( 肆 ) 學佛的切要行解導師說, 從信仰 ( 信 ) 到證悟 ( 證 ), 中間有 解 與 行 的修學過程, 四個加起來就是信 解 行 證 了跟別人在生活上的互動, 否則也無法獲得真正和樂共存 所以, 學佛的人除了自己知道生命是生滅相續以外, 還要與人互動, 與眾生自他和樂增上, 才能夠讓這個世間成為淨土 FUYAN JOURNAL Vol.48 13

16 二 行門在修行方面, 就是 淨心第一 與 利他為上, 這兩句話在導師的其他著作中經常提到 修行的方法很多, 可以談八正道 三學 六度, 但是, 關鍵還是淨心第一與利他為上 佛法概論 中提到, 道德有深化跟廣化, 淨心第一是深化, 利他為上是廣化 深化就是深到我們的內心, 把潛在的貪瞋癡全部清除 ; 廣化就是自利利人, 不是只有我們這個道場, 或是只有我們的身心安樂, 而是希望一切有情都能夠同圓種智 離苦得樂 ( 一 ) 淨心第一 淨心第一 是總方向, 學佛三要 中談到的信願 慈悲與智慧都是淨心的內容, 學習信願是因為我們沒有方向, 學習慈悲是因為我們有瞋恨, 學習智慧是因為我們有愚癡, 學習這三要都能對治我們內心的煩惱 事實上, 並沒有特定的指任何一個法, 只要能夠淨化我們的煩惱, 都屬於淨心第一的內容 導師說, 淨化內心並不是擺脫一切外緣什麼都不做 不想, 而是要引起善心, 做合理的 合法的 有利於自他的行為 阿含經 有提到, 應念而不念是凡夫, 所以, 應該思惟的要 多多思惟, 不應該思惟的要禁止思惟, 就能夠改變自己的習氣 佛法說, 心淨眾生淨, 心淨國土淨 心淨眾生淨是 阿含經 所講的, 心淨國土淨是 維摩經 所講的, 不管是大乘或是小乘經典, 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 心淨 淨化自心是大小乘的第一個要點, 我們要教化眾生, 要自利利人, 首要的就是要淨化內心 要有辦法降伏自己的貪瞋癡, 才可以教化眾生, 否則, 帶著很多習氣 煩惱, 教化眾生則是與貪愛 瞋恚相應 因此, 第一步要先淨化自心, 才有辦法擴大到其他的眾生與國土, 這是大小乘的共法 ( 二 ) 利他為上導師說, 利他為上是站在自他增上的原則說的, 個人離開大眾是無法生存的, 要想自己獲得安樂, 必須大家先獲得安樂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安樂, 才去幫助眾生, 但是, 導師這句話剛好相反, 自己要得到安樂, 首先要讓大家得到安樂 為什麼呢? 導師舉例說, 就像我們注意衛生, 只是把自己的家庭打掃清潔, 不注意家庭四周環境 鄰居的衛生, 這不是徹底的衛生 小乘行者專重在自利 自淨其心 自了生死, 大乘佛法認為, 這只 1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17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是方便, 真正的菩薩不會只重在自利, 還要著重於利他 故而菩薩在一切時 一切處 一切事 一句話都是以利他為前提, 這是大乘佛法兼具二者的特色, 是比聲聞法更圓滿的地方 導師說, 淨心是排在第一, 但是, 修學佛法者, 信願 是入門的首要, 信為能入, 所以信心是最重要的 ; 慈悲 是佛法的首要與精髓, 又是最高的 ; 佛學之要是與世間不共的 智慧 信願說它是最重要的, 慈悲又說它最重要, 智慧也說它最重要, 到底哪一個最重要? 就實而言, 其實都重要 我講一個最簡單的譬喻, 吃飯重要, 還是吃菜重要, 還是吃水果重要? 都重要對不對 因為你現在處於哪一個階段, 說法者就會特別強調這階段所該習學的方法, 實際上, 不是說只要此法而不要其他法的意思, 故請莫誤會 也由此得知, 淨心第一與利他為上雖然都描述為 第一 或 為上, 但是, 這兩者都必須要具備的, 成佛是缺一不可的 貳 生生不已之流 導師說, 因為眾生比較喜歡生, 所以用 生生不已之流 為題, 實際上, 是生死死生的無限相續的意思 換句話說, 我們的生命不是只有今 生, 我們今生的千差萬別是由過去而來, 未來也是無有窮盡, 不管是物質或是精神, 都是相續不滅的 現在雖然是消失看不到了, 但是, 消失不等於沒有, 佛法所講的空, 不是什麼都沒有, 而是待緣而生的狀態 所以, 我們今生的生命結束了, 肉體敗壞了, 心識也滅了, 但是, 只要因緣成熟, 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展 故佛法說空, 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而是等待因緣而生的存在現象 生生不已之流 分成七節: 第一節是 有情為本 第二節是 有情為繼往開來的瀑流, 繼承過去的業力, 開展未來的生命 第三節是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即心色而非心色 就是不即不離的意思, 雖然有情是因緣所成, 是各各有情都有別別系統, 而又互相影響 因此, 有情是名色的不一不異 不即不離的存在 第四節是 前生與後世 第五節是 流轉者誰 到底有沒有一個主宰的我? 當然佛法講的是沒有主體的 第六節是 生命的光光之網 光光之網 是緣起幻網的意思, 用現代的語詞就叫作 蝴蝶效應 每一個眾生都有各自的角色, 都有他的 FUYAN JOURNAL Vol.48 15

18 重要性, 合起來就像光網一樣 第七節是 生命的愛悅與悲哀 前言導師說, 人間有很多苦難, 其實是有兩種思想影響我們 : 第一 唯物思想 就是世俗的功利心, 以為我們所作所為, 一死之後就不用自己負責 第二 鬥爭哲學 我們要活下去 要快樂, 就要跟別人比, 我們能踩在別人的肩上, 我們才能贏得一切 實際上, 這兩個思想是毒化人間, 或是招感苦難的來源 導師說, 要糾正人類的苦難, 也要從兩方面糾正 : 第一 人生不是唯物的 我們的所作所為要自己負責, 即使今生沒有辦法全部負責, 死了之後, 未來還是要自己承擔 第二 世間不是只有鬥爭比較 弱肉強食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的觀念 人間是有互助與互愛 互助合作的態度, 是充滿愛與慈悲的 因此, 我們不要只是跟別人比, 而是要跟自己比 我經常譬喻說, 我們學習智慧不是去衡量別人, 而是要懂得觀察自己的煩惱, 學習智慧要用在對的地方, 用在不對的地方是造惡的 ( 壹 ) 有情為本其他的宗教, 有的是從宇宙開始談 起, 有的是從社會論談起, 著重在整體而忽略了個人 佛法不是不談宇宙, 或是忽略整體, 而是先從人類著手, 由於人類懂得自愛自律, 就能影響其他的有情或外物 假如我們偏重於外物或是宇宙的改善, 而忘失了內心淨化的話, 反而會讓世間的苦難越來越多 佛法所謂的以有情為本, 主要要表達出有情的生命, 是物理 生理與心理的綜合, 是色心和合的有機生命現象 佛法談生命, 強調在人的自體, 然實通於一切有情的, 觀察生命的生生不已, 就能理解到每一個眾生都有其相對的價值, 我們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眾生, 當然還是得從自己開始 ( 貳 ) 有情是繼往開來的瀑流 繼往開來 是指繼承過去的惑業, 然後開展未來的生命 有情的生命死了, 不是毀滅, 還是會承受我們所造過的業力 從時間上說, 生命是三世相續的, 導師舉了兩個譬喻說明 : 第一 如瀑流從山谷中流去 的譬喻 山谷中的泉水是多樣性的, 人生也是多樣性的, 有時候會很快樂, 有時候很痛苦, 有時候很有智慧, 有時候很愚癡, 有時候生命很短, 有時生命很長, 有這種差別都是前生的業 16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19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因緣不同 如果今生沒有再努力增上, 也許來世不一定會比今生好 第二 如燃放花筒 的譬喻 好像燃放煙火, 可以有種種的造型, 生命也是一樣, 生而又死的告一個段落, 看起來是中斷, 但不是結束, 而是前前影響後後的, 業力並非一成不變, 所謂三世的生命之流, 應該要這樣去理解 我們的生命是三世相續的, 一生又一生, 可以看成自成段落, 互不相關, 不過, 我們的生命是從過去影響現在, 由現在影響未來, 它是前前影響後後的 這個其實就是十二因緣, 現在的果是過去的因所成, 現在的因是未來的果 從個人來說是如此, 從家庭 社會 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不要覺得自己個人的行為, 對社會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力, 不妨想一想, 如果有一個人造作了惡的行為, 電視新聞重複地播送很多次, 讓各地的眾生薰習這些不好的因緣, 也許也會影響很多人的 因此, 我們雖然是個別的生命, 自成段落, 但是, 它會影響家庭 社會 國家, 乃至人間 質的複合, 是不即不離的存在 精神的有受想行識四蘊, 物質的有色蘊 導師說, 微細的心理活動很複雜, 可從三方面來觀察 : 第一 自我的認識 在潛在微細的心識中會讓我們產生一種自我感, 認為相似相續的生命中有一個 我 薩迦耶見 ( 我見 ) 的存在 有些人不會執著外在的物質, 但是會執著色身 ; 有些人不會執著色身, 但是會固執自己才對的成見, 這種微細的我執不容易發現 第二 不同的個性 現在的個性是由過去的業力所感而成, 但是, 保持統一性的個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緣起來說, 都是可以修正的, 個性雖然不是絕對的, 但是, 在一生當中, 重情或是重智, 他能保有統一性 其實, 每個人的性格真的是一門學問, 有些人表面看起來沒什麼, 但是, 跟他共處後, 就會難以忍受他的性格, 不過, 說實在的, 真正瞭解我們內在性格的只有自己, 因為別人看到的都是表面, 我們的內在他是看不到的, 除非他有他心通 第三 經驗的保存 唯識學說, ( 參 )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一 有情為名色的總和體從空間上說, 我們身心是精神與物 末那 是與我見相應的第七識, 阿賴耶識 就是經驗的保存者( 第八識 ) 所以, 我們的心是 經驗的保存者, 可以保存過去 現在 FUYAN JOURNAL Vol.48 17

20 未來的經驗, 不管是一句話 一個動 作, 都會留下潛在的經驗, 影響著自 己與他人 為就不是很好的示範, 就會影響別人, 如果這種表現在學院沒有師長願意糾正的話, 這種不好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養成之後, 我們對法的恭敬心就會減少很多 也由此得悉, 雖然看起來我們只是疏忽了對師長應有的恭敬心, 然而, 這種表現其實影響是很大的, 因為在場的不只有老師, 還有其他的同學 二 有情離不了色心, 並不就是色心有情在身心的統一中, 現起有情的特性與作用 在不息的身心變化當中, 有情不只是身心的統一, 而且還統一著身心, 使身心成為生命的一體 三 各各有情是身心和合的別別系統, 彼此相依而互相影響每一個有情都是身心和合的各別系統, 但是, 彼此之間又起著相互的影響, 而營為相對的獨立生活 這種以我見 妄見所起的生命, 在盲目的活動中, 帶著損他利己的傾向, 這就是潛在微細的薩迦耶見 因此, 佛法所說的生生不已, 是從各各有情的本身來說的 當我們在團體中沒有用智慧觀察自己的行為時, 從身心所展現出來的行 ( 肆 ) 前生與後世一 佛法所說的物質與心識不息生滅的定義佛教談到前生與後世時, 一定會談到物質與心識都是不滅的, 但是, 這種不滅是 剎那生滅, 無常無我 的相續, 並不是唯物論 導師說, 物質不滅就是物質生滅之後會轉化成能量, 心識也是如此, 心識的不滅是滅而不無, 是唯緣能起的存在, 這是佛法三世觀的正見 也就是說, 它已經轉化成為一種不是肉眼看得到的存在, 當因緣成熟的時候, 前滅的心識又會引起新的心識相續, 而成為新的生命機體 修學佛法要理解三世觀的正見, 這樣就可以建立對佛法的信心, 擁有生命延續的信念, 才能建立光明的人生觀, 創立新的生命 凡是存在的, 都離不開時間 ; 物質 18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21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離不開三世, 心識跟生命也同樣貫徹 三世, 所以不管是精神或是物質, 都 是相續的, 都是前後延續的 面目全非的因緣出現, 然而, 前後必 有業緣的關係 大智度論 舉了一 個譬喻, 身心就好像一條繩子, 煩惱 就像繩子綁了結, 所以我們就流轉生 二 前能起後, 前前影響後後的因果佛法所說的因果, 雖然有站在空間上來說的 同時因果, 但是, 主要還是站在時間上來說的 前後因果 前前影響後後的因果 如做 死 如果用智慧把繩子的結打開, 就會成為解脫自在的聖者 同樣是那根繩子, 但是, 綁結 解結都是要靠自己 這個繩子就是五蘊和合的法, 它並沒有一個實在的我存在, 而是由很多原素所組成的現象而已 了一件事 說了一句話, 不管是有心 的抑或是無心的, 都會引起或大或小 或是或非的影響力, 他是潛在的, 這就是因果 我們的每一個行動 每一句話, 不只會影響外在, 也會影響自己的內心 我經常在學院提醒同學, 在團體中, 我們要當一個清淨和合的因緣, 千萬不要當一個破壞, 或是不好形象的因緣 因為如果有一個不好的份子, 其他人就會受影響, 相反地, 若是有人能作一個清淨因緣的榜樣, 其他人也會跟隨的 ( 陸 ) 生命的光光之網一般人從人生宇宙的觀點看人生, 佛法對生命的觀點, 反而著重在各各有情識的有情 佛法肯定有情的無始相續, 但沒有不變, 或是獨存的主體 從時間上說, 佛法一面肯定無始以來就有一切有情的相續 ; 從空間上說, 佛法肯定一切的有情是沒有不變與獨存的主體 所以, 要談有情, 實際上就該包括自身的無我, 還有一切有情的相互因緣 有情的生命是無常無我的, 在前後 ( 伍 ) 流轉者誰佛法雖然是說三世流轉, 業力是決對存在的, 但是, 三世的延續並沒有一個真實神我的存在, 而只是因緣和合的現象罷了 ; 此生和下一生, 可以說轉換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形態, 或是 相續 彼此相關的活動中, 有情與有情之間又現起共同的生命形態 也就是說, 各別的生命都是前後相續, 是無常性 無我性的, 但是, 人與人之間又互相影響 所以, 不只各別的身心是無常 無我, 彼此之間的關係 FUYAN JOURNAL Vol.48 19

22 也是無常 無我 不過, 要讓這個世間, 或是讓全人類獲得安樂, 還是得從每個人生生不已的核心做起 導師說, 佛教徒應該要著重在每一個有情的生生不已, 如果每一個有情都確認自己的行為價值, 都明白自作自受和共作共受, 對自己的行為與觀念就會負起全責, 從人類的展轉增上 互相共存, 可以實現社會的進步 人類要進步, 社會要進步, 要從每個人 每個家庭開始 由於自身的和樂善生, 全宇宙也會充滿和諧活潑的生意 從有情到無情, 或是由有情影響無情, 仍是以有情為主, 都是要從有情本身開始做起 ( 柒 ) 生命的愛悅跟悲哀導師說, 有情的生命, 本來就不是盡善盡美的, 都含有矛盾性的 生命是又可愛又討厭, 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但是, 如果我們認識了佛法, 第一步要學習止惡而行善, 使自我在三世的延續中不斷地往光明的前途進步 第二步要修學戒定慧等出世法, 徹底改革, 讓缺陷的生命淨化成究竟圓滿 成佛自在的生命 因此, 佛法是指引我們把三世流轉的生命, 轉向於進步或圓滿的境地 參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這個部分是說明宇宙人生的事物中, 雖然名與色相依, 物質與精神不能分割, 但是, 仍以心為主導 比如說, 坐很久的車來聽課, 所以身體很累, 但是, 如果我們的心力很堅強, 一定要把 學佛三要 的每一句話都要聽得很清楚, 每一個字都要看得很明白, 這樣的專注心能影響我們的色身, 意即身體雖然疲勞, 然因內心法喜, 故不受影響 ; 反則, 若說身累, 心也跟者累, 就沒辦法於現場得聞佛法的利益了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分成七節 : 第一節是 一切法與心簡說 第二節是 心為一切法的要因 第三節是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 第四節是 心為行為善惡之決定者 第五節是 從禪定說明心對根身之 20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23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主宰力 第三節至第五節著重在說明心與有情的身心組織 第六節是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 說明心對根身報體與外在事物的影響 ( 壹 ) 一切法與心簡說一切法包括了器世間 報體與心心所法等 導師將心與一切法的關係分成兩個看法 : 第一 靜止的類別 的看法 這是橫的觀察, 宇宙可以分 成有情與無情, 人類可以分成物質與 前言依佛法說, 一切法都與心有關係, 特別是人類, 以心為主宰, 以心為領導 像現在科學與物質的發達, 雖然這樣先進的時代會覺得能改善我們的生活, 但是, 導師說, 物質科學的發展成就反而成為增加苦痛的因素, 因為物質科學的發展與心靈層面的成長沒有平衡 ; 物質科學發展得很高, 但是, 心靈層面的淨化沒有進步 會運用現代科技的人反而是用來造惡, 因為他們的心靈層面沒有淨化, 沒有跟著提高 導師說, 這不是說我們不要進步, 不要物質, 而是我們的心要善能用物, 因為心在宇宙之間有主宰力與重要性 當然, 佛教的發展也是如此, 精神 第二 機動的相關 的看法 這是豎的觀察, 機動 的就是靈活的 動態的, 物質與精神不是個別的, 而是相互影響, 沒有離開心心所法的物質, 也沒有離開物質的心心所法, 名色互為相依 所以經典有提到 : 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 識 是主觀的精神作用 ; 名色 是物質與精神的客觀化 ; 緣 是依的意思 它是相互影響, 不可分割 心識會影響報體, 報體也會影響心識, 在這物質與精神不能分割的情況下, 心識又佔著領導的地位 故而導師形容為 由心論, 不要誤以為是 唯心論 由心論 的意思是, 生命雖然是身心和合, 彼此相依, 但是, 心是主導一切法的要因 學佛要把握住佛法的要點, 才會懂得 改善生活 ; 如果太重視物質, 而忽略心靈的改革, 慢慢地會出現很多問題, 物質文化不斷地提高發展, 而心靈層面的淨化沒有跟著提升的話, 學佛再久也是徒有外表, 對自心的煩擾, 沒有淨化的效用 ( 貳 ) 心為一切法的要因我們所認識的一切其實是依心識而安立的, 一切法的存在都是經過我們的心識作用, 識 不是 萬法唯識 的識, 而是大家共通肯定的知識 心識如果起了變化, 認識到的外境也就 FUYAN JOURNAL Vol.48 21

24 不同, 因此, 我們的心識與天人 畜生 鬼道都不一樣 經典上有說, 人類看到的水是水, 天人看到的水是琉璃, 餓鬼看到的水是血 大家在人間都有共通的認識, 但並不是絕對不能改, 換個立場, 換個因緣就會不同, 所以心與外境是相互影響的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唐朝的楊貴妃, 在當時是大美女, 現在大家拿到楊貴妃的照片來看, 請問大家會覺得她是大美女嗎? 在那個時代, 大家的共識這就是美, 審美觀也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 覺得這個美, 再過十年 二十年也變成醜了 由此得知, 心識對於認識不是絕對性的, 都是大家公認的, 共同的認識上而成就的, 是互相影響, 受時代侷限的 如果心識起了變化, 認識到的外境也就不同 ( 參 )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一 約影響現在說導師說, 心能修補相貌 相由心生, 心能影響現在的報體 有一些人你看到他就很想親近, 因為他慈悲心多, 有慈悲相, 有福相 如果平時不留意自己的心識, 慢慢地自己的長相受心識的影響也不易察覺, 所以偶而要照一下鏡子 二 約影響未來說心也能影響未來的報體, 導師舉了 雜阿含經 的一句經文: 心種種故色種種 簡短的一句經文就能證成三世的因果, 其中包含心 ( 心識 ) 與色 ( 報體 ) 過去生起的種種心識會影響現在的報體, 現在生起的心種種會影響未來的色種種, 所以學佛過後的心識就很重要 如果現在的心識都是往善 往光明, 為了利益眾生, 未來所感得的報體一定是莊嚴的 ( 肆 ) 心為行為善惡之決定者一 行為的善惡, 主要決定於內心在身口意中, 心是造業的根本, 佔了最主要的地位 我們要發動身體造善惡業, 先要審慮 考慮, 之後決定, 最後才是發動 動作, 審慮與決定是我們的內心活動, 發動是身口造作善惡業, 所以我們的造善或造惡是來自於我們的心 我們在審慮 決定的時候, 有沒有如理思惟, 這就決定我們到底是造善業或是惡業 二 行為的本身, 也可分別善惡我們的行為本身有滲入了很多善心或是惡心的成分而引發, 比如說, 不小心殺了螞蟻, 我們會生起慚愧心 我們的行為有心的成分, 善的動作就會有善心的成分 導師說, 勸人向善 2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25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要先教人從心地改造起 如果我們要教導小孩子, 不是只有體罰而已, 適度的警惕是可以, 但是, 真正的是要改造心地, 要讓他自己對學習有興趣, 日後孩子才會自己主動往學習的方向 ; 如果道場有開佛學班, 我不來聽都不可以, 會內心過意不去, 會覺得缺少很多東西 ; 我們這樣子的說 等等, 透過修學禪定, 可以改善肉眼看不到的體內情況 禪定能對生理與心理產生影響, 但是, 其真正的目的是引發智慧 我們的心力達到某個程度的淨化時, 可以影響外在與內在, 因此真正修學佛法的利益是從內到外, 從自到他 法, 是有改造人心的力量, 如果說法 只是為了辦活動, 或是湊熱鬧, 這樣子的法是不能感動人心的 要知道, 佛法為什麼稱為心地法門, 就是從心改造起 如果心地改造了, 你不叫他做, 他也會自己做 當我們疲勞 煩惱的時候就想想 : 學佛的宗趣是什麼? 有沒有離苦得樂? 如果沒有, 趕快生起慚愧心 ; 如果有喜樂, 就繼續前進, 學佛就是這樣 ( 陸 )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隨人心的反應欲求不同, 於同樣的事情就會有不同的作用, 引出不同的成就 在這樣的推論下, 世間一切的文化活動 科學進步, 都是依心力而推進 不但如此, 一個國家 一個地區的苦樂, 或是世界的安寧與危險, 都是由心力推進所造成 如果人心都向善, 重道德 守法令, 世界自然就和樂清淨 所以心淨 則國土淨, 就是提示我們, 心是有改 ( 伍 ) 從禪定說明心對根身之主宰力身體的動作是由心念引發而發號施令, 這是比較容易理解, 但是, 更深層的是, 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體內活動, 比如呼吸 血脈筋肉 內臟等等, 其實我們是沒有辦法主宰它的, 但是, 導師說, 修學禪定可以改善它 比如說, 肩膀很繃緊, 沒有辦法放鬆, 或是我們很容易緊張, 胃抽筋 造世界的能力 ( 柒 ) 結說著重內心的淨化是每一個宗教都共通的, 比較高尚的宗教都是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淨化做起, 因此學習佛法要 淨心第一, 要懂得改造自心, 主要就是我們要改變自己的習氣 慈經 的解釋就有提到, 為什麼要學習慈悲? 因為我們很容易瞋恨 ; 為什麼 FUYAN JOURNAL Vol.48 23

26 要學習柔軟? 因為我們很固執 所以佛法中的任何方法都是要對治我們的煩惱, 如果不懂得省察自己的煩惱, 這就是浪費了學佛的善緣 我們要求環境改變, 世界和平, 首要著重內心的改善, 故說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然而, 哪一個在先呢? 導師說, 淨心第一 是切近處 著力處 ; 利他為上 是遠大的理想, 而且這目標不會偏離我們的心念, 意即在淨心的過程中不會忘記眾生 請大家記住, 如果忘卻了自心的改善, 只有在物質上的改善, 表面看起來世界愈來愈進步, 但其實是愈來愈緊張 愈來愈可怕, 人間永遠沒有辦法淨化 相對的, 若說我們的心朝向智慧 慈悲 光明 和平, 領導行為向善, 報體也跟著改善, 世界也成為清淨安樂 佛法的目的是要我們從心的淨化 ( 心淨 ) 開始, 然後引發行為的清淨, 影響報體 ( 眾生淨 ) 如果每一個眾生都有清淨的行為, 就會趨向於世界的清淨 ( 國土淨 ) 所以心淨 眾生淨 國土淨就是道德的深化與廣化 我們要提升道德, 就要從自心開始 我們要解脫生死, 就要修學出世法 在 阿含經 中描述的出世法是戒定慧, 而 學佛三要 中是說信願 慈悲 智慧, 沒有戒與定, 只有智慧 佛在 阿含經 所講的與大乘所講的不是不一樣了嗎? 有些人說, 導師的 學佛三要 是不重視戒律與禪定的, 其實導師在內容中有說, 戒與定是基礎, 它一定要俱備的, 不用特別再納進來談 比如說, 我們的心很散亂, 但又想得到智慧, 那麼就必須懂得借助禪定來降伏五蓋, 能讓內心趨於平靜, 自然有足夠的資糧成就智慧的, 故而可知 ( 戒 ) 定是基礎了 因此, 在大乘 學佛三要 中就沒有特別闡述戒律與禪定, 大家多留意這一個問題 當然, 若清楚六度為菩薩修學的內容者, 也應能了解六度實已包含了戒與定 ; 而大乘三心或說學佛三要, 應當結合六度來修學的, 如此才能達至無上菩提 2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27 Q & A 有問必答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之根本意趣 文 / 釋開仁 ( 福嚴佛學院教師 ) Q A Q A Q 淨心第一 與 本性清淨 是否有差異? 淨心第一比較著重在內心的清淨 凡夫內心都有很多煩惱, 所以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修學種種的法門, 淨化自己的內心 本性清淨是站在涅槃的法空性而說, 是凡聖一如 ; 實際上, 凡聖在緣起事相上是有差別的, 若約普遍的真如法性來說才是無有差別, 所以兩者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有什麼方法可以釐清並且接受佛法的知見? 以在家初學者的生活來說, 最好運用的就是從正見 正思惟這個部分多多加強 對多數人而言, 要放下事業, 或是生活的壓力來修禪定 修正念是很困難的 但是, 正見與正思惟是在行住坐臥中都能夠培養與實行的 簡言之, 若能善用正確的觀念與思惟, 生命會活得更充實而有意義 無明 與 愛 是不是生下來就有? A 只要是凡夫就會流轉, 就會輪迴, 而輪迴主要的動因就是 無明 與 愛 阿含經 說, 無明與愛是由不正思惟而生 ; 中論 說, 無明與愛是由妄想戲論而生 所以無明與愛也是有因有緣的, 由凡夫的煩惱所感得的 只要修行對治及根除它, 我們將會終止流轉 Q 無明 可以被覺知嗎? A 當然可以 阿含經 說, 要有覺知它的能力, 就要先認識無明的內容, 才有辦法辨識所起的煩惱就是無明 導師在書中也有說, 無明不是什麼都不懂, 無明是 知 的錯誤, 所以學習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 正見, 要正確知道無明, 才能夠對治根本的無明 Q 可以知道自己的無明嗎? A 可以 佛法所說 苦集滅道 的 集 就是闡述煩惱和業力, 其中以無明和愛最為根本, 我們認識它之後, 透過道諦的修行, 就可以對治無明, 乃至根除, 最後證得滅諦, 就是涅槃 FUYAN JOURNAL Vol.48 25

28 學佛三要 口述 / 釋厚觀 ( 福嚴佛學院院長 ) 整理 / 編輯組 編按 : 本文為彙整 2015 年印順導師思想巡迴講座暨座談會 第二場的部分講稿, 講義及 mp3 檔請至 慧日講堂影音下載專區 下載 : org.tw/html/lecture/lecture.html 文是解說印順導師 ( 以下簡稱本 導師 ) 的著作 學佛三要 第四章 第四章是談 學佛三要, 屬於總 綱 肆 學佛三要 學佛三要 分成五節 : 第一節是 信願 慈悲 智慧, 本節直接點出學佛的三個綱要 第二節是 儒 耶 佛, 探討在 儒家 耶穌教與佛教之間, 彼此的差 異為何? 第三節是 入門 登堂 入室, 這是一個進階, 例如有人推銷東西, 他會到你的房間去推銷嗎? 不會 一 定在門口而已 如果好朋友進來廳 堂, 稍微泡茶 喝咖啡, 這個是登 堂 ; 真的非常要好的朋友才會帶他到自己的房間談心, 把平常不輕易展現出來的寶物現給他看, 這個是入室 所以有不同的進階 第四節是 發心 修行 證得, 此中有提到菩薩修行的進階歷程 二道五菩提 第五節是 念佛 吃素 誦經, 這跟信願 慈悲 智慧也有關連, 它的關連如何? 我們要把握哪些要點? 這是導師所要談的 ( 壹 ) 信願 慈悲 智慧一 學佛的三大心要學佛的三大心要是統攝一切學佛法門的綱要, 這三大綱要就是信願 慈悲與智慧 如玄奘大師翻譯的 大般若經 有三句話 : 一切智智相應作 26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29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三要 意 是配對 信願 ; 大悲為上首 是配對 慈悲 ; 無所得為方便 是配對 智慧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的 一切智智 是一切智者的智慧, 一切智者就是佛, 佛的智慧就是無上菩提 因此, 眾生發願要與佛的無上菩提相應 例如佛是有慈悲的, 沒有瞋恨心, 沒有貪欲, 作意 就是用心, 我們要與佛的慈悲 智慧等相應, 必須信諸佛確實有無上菩提 才能成就大悲, 慈悲行才能成就無上菩提果 無所得為方便 即如 金剛經 所說 : 菩薩發心度一切眾生已, 而沒有任何一位眾生是我所度的 菩薩是以性空的智慧度眾生, 不會認為自己度了好多眾生, 而起憍慢心 所以信願 慈悲 智慧這三個是菩薩道的主要內容, 而大菩提願 大慈悲心與大般若慧是超過一切人天與二乘的 我們所信的對象有三大要項 : 有 實 有德 有能 能 就是用, 佛確實具有無上菩提, 而且無上菩提具有殊勝的功德相, 有智德 斷德 恩德 菩提可以讓我們啟發智慧, 我們發心與佛的無上菩提相應, 就是發菩提心, 這個是菩提願 大悲為上首 的 悲 是拔苦, 慈 是給樂, 廣說則是慈悲喜捨 菩薩只有從大悲而生, 不從其他的善法而生 如果沒有慈悲, 即使有福德, 容易落入人天的有漏福德 ; 如果沒有慈悲, 即使有智慧, 最多只是二乘的解脫慧 所以要慈悲相應, 否則, 一切的福德 智慧都不是菩薩行 智慧是以無所得的空慧為方便, 由空慧提升慈悲, 從一般的眾生緣慈, 提升到法緣慈, 再提升到無緣大慈, 這都是須要由智慧來提升 有了空慧 二 菩薩行的三大宗要隨著眾生的發心 善巧與智慧的不同, 層次也就不一樣 關於 信願, 有的只是人天行 ; 有的有出離心, 可以證得二乘果 ; 更進一步的可以成就菩薩 佛果 成佛之道 中提到, 五乘共法是發增上生心, 三乘共法是發出離心, 大乘是發菩提心 儒家提到 希賢 希聖 希天 ; 宋朝周敦頤提到 士希賢 賢希聖 聖希天, 讀書人景仰賢人, 賢人景仰聖人, 聖人希望天人合一, 這些都只是人天行 ; 二乘發出離三界的心 ; 菩薩發大乘菩提心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關於 慈悲, 人天是 眾生緣慈, 緣 是所緣的意思, 並不是 FUYAN JOURNAL Vol.48 27

30 指我跟你有緣 沒緣 眾生緣慈 就是一般凡夫眾生的慈悲, 還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的差別 ; 法緣慈 是二乘的慈悲, 雖然沒有我執, 但是, 沒有像菩薩廣觀一切法空, 他還有法緣 菩薩的 無緣大慈 是沒有我執 眾生緣, 也沒有法執 法緣, 才稱為 無緣 關於 智慧, 人天是世俗的智慧, 二乘是偏真 ( 真俗二諦的真 ) 的智慧, 偏重於自己的解脫 菩薩是真俗無礙, 不但能體悟真諦 空性, 達到解脫, 而且能通達俗諦, 善巧化他 ( 貳 ) 儒 耶 佛一 儒家 : 智 仁 勇三達德儒家有提到 智 仁 勇 三達德, 智近於智慧, 仁近於慈悲, 勇近於信願 但是, 導師說, 因為儒家是希望達到聖賢的境地, 希望天人合一, 一般的大眾不太容易生起這樣的信願 因此, 導師說, 儒家在勇德方面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儒家雖然有說 知恥近乎勇, 這裡的勇不是有勇氣去跟人家爭強鬪勝, 而是勇於改過, 知恥 知道我自己做錯事, 生起慚愧心而勇於改過, 但是, 這樣的勇難以普及到一般的大眾 二 耶教 : 信 望 愛耶教主張 信 望 愛, 大致上來說, 信 望近於信願 ; 愛近於慈悲 不過, 耶教所缺乏的是智慧 三 佛教 : 信願 慈悲 智慧佛教包含聲聞與菩薩, 聲聞在 阿含經 中有提到信行人與法行人, 就是有偏重於信願與智慧, 但是, 缺少了悲行人 ; 然而, 大乘菩薩則是 信願 慈悲 智慧 都具足, 是最圓滿的 ( 參 ) 入門 登堂 入室一 入門入門可以從智慧門 慈悲門, 或是信願門入, 隨著每個人的好樂根性而有不同 喜歡思辨的會從智慧門入 ; 樂於與人為善 喜歡做社會福利事業的或許比較容易從慈悲門入 ; 仰信佛功德, 或是佛菩薩感應的會由信願門入 由哪一個門入都可以, 但是, 不要只是站在門邊, 站在門外更不可以, 站在門外就變成門外漢了 因為眾生有貪 瞋 癡三毒煩惱, 導師說, 貪行人從慈悲門入, 因為貪與慈悲有時候只有一線之隔, 染污與清淨有時候只在一念之間 瞋行人從智慧門入, 大智度論 28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31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三要 中有提到比較明顯的例子, 有一次, 聲聞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帶著羅睺羅去應供, 但是, 施主起了分別心, 以豐盛的美食供養大法師 舍利弗, 以粗劣的飲食供養沙彌 羅睺羅 於是, 佛就對舍利弗說, 你要教導居士不可以起分別心 舍利弗一聽, 從此不再接受應供了 其他的居士想, 舍利弗是阿羅漢, 是大福田, 若不接受我的供養, 豈不虧大了! 於是, 大家就去找佛, 希望佛能夠說服舍利弗再接受大家的供養 但是, 佛說, 舍利弗只要下定決心, 他就絕對不會再改變了 接著, 佛就談到舍利弗過去的本生, 舍利弗過去世時曾是一條黑蛇, 牠咬了國王, 國王命在旦夕, 大家都很緊張 有一位老臣把這條黑蛇抓住, 給牠兩條路選, 第一個是把毒吸回來, 第二個是跳入熊熊的烈火中 這條黑蛇說, 我既然把毒吐出去, 哪有吸回來的道理 於是, 牠就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盡了 這條黑蛇就是現在的舍利弗 在 大智度論 中提到, 舍利弗還會有瞋的習氣, 不過, 阿羅漢煩惱都斷盡了, 只是習氣還存在, 要到成佛的時候, 習氣才會斷盡 癡行人則是他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多從信願門入 二 登堂入門可以從一門入, 但是, 登堂就要信願 慈悲 智慧齊修 信與智, 如 大毘婆沙論 提到, 有信而沒有智, 增長愚癡 ; 有智而沒有信, 增長邪見 這裡的智只是小聰明, 不是真正的智慧, 他自以為是, 沒有起仰信的心, 就容易增長邪見 因此, 大智度論 說, 信 戒如果沒有基礎, 就想要參究空的道理, 則是邪空 因此, 信 智要齊修, 不能偏失 另外, 有智而沒有悲, 容易落入小乘 ; 有悲而沒有智, 容易落入敗壞菩薩 敗壞菩薩本來是發無上菩提心, 但是, 沒有遇到善知識的因緣, 而且又起貪 瞋 昏沈睡眠 掉悔 疑等五蓋煩惱, 又加上本身造作了身 口 意的不清淨惡業, 不得生諸佛前 十住毘婆沙論 也有提到菩薩的敗壞相 斷惡修善要強而有力, 如果斷惡修善的力量不強, 就容易敗壞 或是好樂大乘佛法以外的下劣法, 好樂人天法, 或是二乘法, 都會落入敗壞菩薩 或是深著名聞利養, 心不端直, 看到別人得到利養, 生起忌妒心而不隨喜 ; 雖然發菩提心, 但是, 對智慧的空法沒有好樂, 只是戲論言談, 沒有依法而行, 都是容易落入敗壞菩薩 FUYAN JOURNAL Vol.48 29

32 三 入室登堂之後則是入室, 這個時候, 信 悲 智是圓滿的, 無二無別 因此, 導師雖然在有些地方談菩提心最重要, 有些地方談慈悲為上首, 有時候又說智慧為最高 其實, 如果是成佛, 這三者都是圓滿的, 無二無別, 都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以為, 佛法一門深入就好, 為什麼要三事齊修呢? 導師說, 這是誤會了, 導師在其他地方也提到, 我們真的要深入佛法大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其實有三個步驟 : 得要 深入 旁通, 這三個要兼備 得要, 知道佛法教理 佛教史, 還有修學的綱要 如果 得要 沒有先打好基礎, 常會以偏蓋全, 有的只是重於信願, 有的只是重在慈悲, 都會有所偏失 經過得要以後再深入, 深入以後還要注意旁通, 才能夠縱貫完整 因此, 導師說, 如果能夠真的一門深入, 必然瞭解一切功德的相關性, 及相助相成的完整性, 這是貫通了 因此, 不要誤解一門深入的真意, 不能只是入門, 還要深入, 更要旁通 ( 肆 ) 發心 修行 證得發心 修行 證得分成般若道與方便道 如 大智度論 說 : 般若將 入畢竟空, 絕諸戲論 這是般若道, 重在上求佛道, 絕諸戲論 方便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 這是方便道, 這裡的 將 是帶領, 就是般若帶領菩薩到畢竟空, 能夠絕諸戲論, 而不能浸在空裡面不出來, 必須再有方便的智慧, 把菩薩帶出來, 要莊嚴佛土 成熟眾生 一 般若道般若道有發心 修行 證得 發心重在信願, 修行就要慈悲利他, 證得必須要有智慧的證悟 二 方便道方便道也有發心 修行 證得 菩薩證得無生法忍的時候, 是以智慧為基礎, 發勝義的菩提心 因為他已經證得無生法忍, 又有信願, 所以他是信智一如 一如 是平等無差別 嚴土熟生 修行當然是要有慈悲, 最後證得無上菩提 菩提 是覺悟, 這是智慧 二道五菩提般若道有信願 慈悲 智慧 信願是發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的信願, 如果配合 大智度論 的五菩提就是 發心菩提 發願之後要慈悲利他, 配合五菩提就是 伏心菩 30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33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學佛三要 提, 就是降伏自己的煩惱 另方面藉著慈悲利他來降伏自己的煩惱, 這是並重的 證空性智就是智慧, 得到無生法忍, 斷見惑 修惑, 這是般若道的證得, 是 明心菩提 方便道是發淨勝意樂, 意樂 是心裡所想要的作為, 而且這裡是談淨勝意樂 增上意樂, 不是想想而已, 他是增上的, 想要實踐出來利益他人, 不是心裡面空想而已 ; 他是清淨的 無染的 方便道的發心因為是無生法忍, 他有智慧了, 又有上求佛道的發願, 因此他是信智合一的, 配合五菩提就是 明心菩提 七地以上的菩薩到成佛還要著重在嚴土熟生, 華嚴經 說第八地菩薩得無生法忍, 般若經 或是 大智度論 則是說第七地菩薩得無生法忍 到究竟無上菩提之前叫做 出到菩提, 出到菩提是得無生法忍, 出三界, 到佛的一切種智的階段, 這是重 ( 伍 ) 念佛 吃素 誦經一 形式上的念佛 吃素 誦經有的人很虔誠念佛, 多少能夠培養信心 ; 有的人只是希望求佛菩薩保佑, 容易流於迷信 ; 有的人覺得世間太苦, 要趕快求生佛國, 急求自了, 這樣就太可惜了 真能由此念佛為方便, 而策發起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的菩薩信願真是太難得了 念佛是要學佛, 希望跟佛一樣, 見賢思齊, 引出自利利他 為法為人的大願精進, 這個才是真正念佛的終極目標 有的人著重在素食 放生, 著重愛護小動物, 但是, 忽略了愛護人類, 本末顛倒, 沒有長養慈悲 有的人只是誦經, 而且一定在佛前誦, 但是, 不太研究教理 其實, 誦經不是誦給佛聽, 經是佛說的, 是希望眾生能夠瞭解經義, 而且要依法而行, 這是佛說經的本意 我們誦經是希望熟悉佛說法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再進一步深入教理, 還要依法而行 於慈悲利他 最後要得到無上菩提的果證, 這是 究竟菩提, 當然是需要智慧 二道五菩提, 最開始是發心菩提, 最後是究竟菩提, 中間這三個 伏心 明心與出到菩提, 可以看成是修行 二 念佛 吃素 誦經的真正目的我們是為了策發信願而念佛, 為了長養慈悲而吃素, 為了引生智慧而誦經 ; 由念佛 吃素 誦經為入門 但是, 我們最後是要圓滿信願 慈悲與智慧, 這是學佛三要的總綱 FUYAN JOURNAL Vol.48 31

34 苦集緣起 文 / 印順導師整理 / 編輯組 生生不已之流教的緣起論, 是以有情的生生佛不已之存在為中心的 佛說緣 起, 是說明生死緣起的十二鉤鎖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 此無故 彼無, 此滅故彼滅, 即緣起的定 義 所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純 大苦聚集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 滅 純大苦聚滅 ; 這是緣起的內 容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生死相續的因果, 不外惑業苦的鉤鎖 連環 生生不已的存在, 是雜染的流 轉 從緣起的寂滅方面, 說明世間 滅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 體現了緣起的 寂滅性, 是清淨的還滅 可以說 : 因為緣起, 所以有生死 ; 也就因為緣起, 所以能解脫 緣起是 此有故彼有, 也就此無故彼無 緣 起, 扼要而根本的啟示了這兩面 ( 中觀論頌講記,pp.7-9) 流轉, 依眾生生死相續, 生生不已說 ; 還滅, 約出離生死得解脫說 所以, 緣起支中的生滅, 生, 不但是生死的初生, 指這生命的生生不已 ; 而滅, 卻是約究竟證得出離生死說 流轉與還滅, 這二門是佛法中最根本的 ; 即說明眾生為什麼而生死流轉的, 及如何才能斷除生死而證滅與成佛的 阿含經 的十二緣起和四諦, 都是說明這二者 大乘佛法的特點 : 重在說明即生死流轉法中, 當下即是不生不滅 所謂了生死, 得解脫, 證涅槃, 都不是把什麼東西滅掉了 還滅, 是緣生幻有的還滅, 而實意味那寂滅的法性 是在這生滅法中, 體證那究竟真實的法性, 即是諸法的本不生滅性 這是大乘佛法的共義 所以, 從生死流轉邊說, 眾生是有死此生彼的生滅現象的 ; 從涅槃還滅說, 雖依滅顯寂滅, 而實眾生本來是不生不滅的 ( 大乘起信論講記,p.61) 3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35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苦集緣起 說到寂滅, 本是與生滅相對的, 不生不滅的別名 生與滅, 為世俗事相的通性, 一切法在生滅 滅生的延續過程中, 但一般人總是重於生, 把宇宙與人生, 看作生生不已的實在 但佛法, 卻重視到滅滅不已 滅, 不是斷滅, 不是取消, 而是事相延續過程的一態 在與生相對上看, 終歸於滅, 滅是一切必然的歸宿 由於滅是一切法的靜態, 歸結, 所以為一切活動起用的依處 佛法稱歎阿彌陀佛, 是無量光明, 無量壽命, 而從 落日 去展開, 正是同一意義 滅是延續過程的靜態, 是一切的必然歸結, 引申這一意義去說寂滅, 那寂滅就是生滅相對界的內在本性 生滅滅生的當體, 便是不生不滅的寂滅性 由於這是生滅的本性, 所以矛盾凌亂的生滅界, 終究是向於寂滅, 而人類到底能從般若的體證中去實現 ( 佛法是救世之光,p.179)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向迷的緣起支性, 轉悟的聖道支性, 都依於心為主導的緣起而得正見 一切是依因待緣的存在 ; 深刻的觀察起來, 到達一切緣起法 身心 自他 國土等 的底裡 ( 緣起寂滅性 ), 體現得萬化的平等一如, 稱為 空性, 真如 等 空性, 不是沒有, 而是緣起法的本性 普遍的, 永恆的絕待真實 由於一切法性的本空 本寂 本如, 所以顯現為前後的推移, 沒有常恆性, 稱為 諸行無常 現為彼此的關涉, 沒有獨存性, 稱為 諸法無我 雖現為時空中的萬化生滅, 而 終歸於空, 稱為 涅槃寂靜 這就是緣起 三法印 三大真理 其實, 絕待的真理, 那裡會有二有三? 這不過從現象去把握他, 從不同的角度去體認他, 而作不同的說明 如從法法本性說, 只是 一切法空性 一實相印 觀緣起 廣觀一切法, FUYAN JOURNAL Vol.48 33

36 中 ( 不廣不略 ) 觀身心, 要略觀自心 法性而得這樣的深見, 才是出世法的正見 ( 我之宗教觀,p.94) 觀五蘊為無常 苦 空, 不是主觀的顛倒妄想, 而是諸 ( 五 ) 蘊的本性如此 既然本性空, 為什麼生起? 由心所生 ; 這是直捷的點出了迷妄的根元 心是迷妄的 有取之識, 在一切法 ( 五蘊 ) 中, 起著主導的作用 由於心識的執取 愛染, 所以起煩惱 造業, 感得世間的生死 如因夢心而有夢境, 因夢境而起夢心, 一直迷夢不覺一樣 如能作如實的觀察, 通達法性空而無所取著, 那就迷妄的心識不生, 也就不會起煩惱 造業, 造作諸蘊, 這就是解脫了 ( 佛法是救世之光,p.217) 眾生的惱 雜染與清淨, 是以心為主導的, 因心的雜染而成為雜染, 心的清淨而成為清淨 心是種種心, 一切內心作用, 都是可以稱為心的 如 相應部 等立十六心 ( 他心智所知的心 ): 有貪心, 離貪心, 有瞋心, 離瞋心 有癡心, 離癡心, 攝心, 散心, 廣大心, 非廣大心, 有上心, 無上心, 定心, 不定心, 解脫心, 不解脫心 十六心的前六心, 也許會被想像為 : 有貪心 離貪心等, 似乎在貪 瞋 癡以外, 別有心體的存在 然從攝心 散心 廣大心 非廣大心等而論, 十六心的被稱為心, 到底不外乎通稱 所以聖教所說的心, 是表示集中的, 積聚的, 總略的, 是種種的統一, 純屬於現象論的立場 ( 如來藏之研究,pp.76-77) 身心 以心識為主導的身心活動, 無論為對自己 對他人 ( 眾生 ) 對物質世間 ; 或現在, 或從現在到過去, 從現在到未來, 佛說 : 一切 從緣生, 我論因說因 佛從因緣 3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37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苦集緣起 相生 相依存的理法, 去理解世間, 處理世間 依緣起說法 :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所以不落兩邊 ( 極端 ), 而開示不有不無, 不常不斷, 不一不異, 不來不去, 及不生不滅的中道 凡從緣而生起的, 必歸於滅, 所以是 無常 的 ; 無常的不得究竟安穩, 所以是 苦 的 ; 無常苦的, 所以是 無我 ( 我是真實 常 樂的 ) 眾生不能悟解世間是緣起的, 也就不能正知無常 苦 無我無我所, 不得解脫涅槃, 名為 無明 ( 無 善行 善行與惡行, 能得安樂與苦報 由於不能正知緣起, 所以都是不徹底的, 是有漏的, 生生不已的生死法 如正見緣起, 依法而行, 那就無常苦而起 厭離, 無我無我所而能 離欲 ( 離煩惱 ), 解脫而證 滅 ( 身心憂苦的止息 ) 佛法, 只是依心識為主導的身心緣起, 開示苦集與苦滅的中道 學佛要有此切要的正見, 正見不是知識, 而是化正確知識為自己的見地, 有正見就有正信 ( 華雨集 ( 第四冊 ),pp ) 明, 簡要分別為 不知苦集, 不知苦 滅 ), 一切煩惱由此而來 煩惱依我我所為本 : 計執我我所的, 是 見 ; 染著我我所的, 是 愛 ; 存我恃我的, 是 慢 依煩惱 自我中心的思想與行為, 如違反緣起的相互依存, 損人 ( 他人 他族 他國 ) 利己, 是非法, 惡行 經說生死依無明, 或依於 ( 識緣名色, 名色緣 ) 識 識與無明, 不外乎心識, 故 心雜染故, 眾生雜染;心清淨故, 眾生清淨 又曰 : 心 ( 性 ) 明淨, 客塵所染 生死流轉與還滅涅槃中, 心識有主導之勝用 ( 華雨集 ( 第四冊 ),p.296) ( 業 ); 如順緣起而互助利人, 是法, FUYAN JOURNAL Vol.48 35

38 菩薩道之三要則及其修學的法門 文 / 釋厚觀 ( 福嚴佛學院院長 ) 整理 / 編輯組 菩薩道的三要則順導師於 成佛之道 中提印到 : 菩提 心 慈悲心與法空慧 換言之, 菩薩雖然要修一切善法, 但都離不開這三心 : 菩提心 慈悲 心 法空慧 1 菩提心 佛是一切智者, 一切智智 即是 佛的智慧, 菩薩修學要以一切智智相 應作意, 也就是要發無上菩提心, 立 志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經論中提到菩薩發菩提心的種種因 緣, 有的是見如來色身相好而發心修 學大乘法 ; 有的則是見如來神通威力 而發心 ; 而最難能可貴的, 是有的菩 薩是因 不忍眾生苦, 不忍聖教衰 而發無上菩提心 這類菩薩見佛法 衰微, 眾生多災多難, 正法需要有人來弘揚, 苦難的眾生需要有人度化出離苦海 這是最為難得的發心, 而這樣的菩薩也是最堪為效法的對象 2 慈悲心 佛 與 辟支佛 都是覺者, 但 佛 具有大慈悲心, 以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對待一切眾生 經上說, 慈悲可分成三種層次 : 眾生緣慈 法緣慈和無緣大慈 眾生緣慈 是凡夫的慈悲, 雖有慈悲, 但是, 還有眾生相, 還有親疏好惡的分別心, 尚未得到我空 眾生空 法緣慈 是聲聞 辟支佛的慈悲, 已經有智慧證得眾生空, 但是, 還不能廣觀一切法空, 故名 法緣慈 無緣大慈 是無生法忍以上菩薩或者是佛的慈悲 這裡的 緣 是 所緣 的意思, 是心念的對象, 不是 緣分 的緣 無緣大慈 是證 36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39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菩薩道之三要則及其修學的法門 得我空和法空, 沒有眾生 法的執 著, 這才是無緣 回報, 不以眾生 諸法為實有, 能 的智慧 同樣是慈悲, 為什麼有這三種差異 呢? 其實, 主要是智慧的不同 也就是說, 以是否悟得眾生空 法空, 來決定這三種慈悲的次第深淺 所以, 慈悲如果沒有眾生空, 沒有法空來引導, 頂多是一般凡夫的慈悲而已 而佛與大菩薩沒有我執 法執, 悲智交融, 慈悲越廣大, 智慧越 4 小結總之, 修學菩薩道都必須以此三心 ( 菩提心 慈悲心 法空慧 ) 相應來修習一切善法 另外, 佛的種種功德也是菩薩所應修學的, 雖然還未圓滿, 但仍要隨分學習 而其中, 六波羅蜜 是菩薩的本業, 最為重要 深入 ; 智慧越深入, 慈悲越廣大 印順導師於福嚴精舍的山門提了一首對聯, 上聯是 即人成佛, 佛在人間, 人佛一如真法界, 下聯是 因智興悲, 悲依智導, 智悲無礙大菩提 導師特別提到, 悲要有智慧來引導, 讓慈悲不斷地昇華, 由眾生緣的慈悲提升到法緣的慈悲, 最後更提升到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菩薩應修學的法門 大品般若經 卷 26 中提到菩薩應修學的法門大略可分成三類 : 1 菩薩法: 六波羅蜜 十八空 2 三乘共法 : 八解脫 九次第定 三十七道品 三解脫門 3 佛法: 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 大慈大悲 十八不共法 菩薩要度化二乘眾生, 所以二乘人 3 法空慧 法空慧即是 大般若經 所說的, 也就是不求 所修的 三十七道品 三解脫門 等也要了解 但菩薩修學二乘法的目 的不是為了急入涅槃, 仍是與三心相 FUYAN JOURNAL Vol.48 37

40 應的, 與二乘人以厭離心修學的心態不同! 另外, 佛的種種功德也是菩薩所應修學的, 雖然還未圓滿, 但仍要隨分學習 而其中 六波羅蜜 是菩薩的本業, 最為重要 菩薩是發菩提心, 漸漸修學十地而成佛的 如果沒有菩薩來修十地的話, 當然沒有佛了! 如果沒有 佛 的話, 當然也沒有人體悟無上妙 法, 更沒有人去組織 僧團 了! 所以沒有佛, 也就沒有法 沒有僧, 那就沒有三寶了 因此, 龍樹菩薩說 : 意思是說: 如果大家都跟你一樣不發大菩提心的話, 佛法的傳承將因此而斷絕, 輪迴中的芸芸眾生又該怎麼辦呢? 印順導師提倡 人菩薩行, 主張以人身直行菩薩道, 於 印度之佛教 提到, 龍樹菩薩 大智度論 十住毘婆沙論 等著作以 緣起性空的深觀 為基礎, 大力闡揚 菩薩的廣大行, 智慧 慈悲兼修, 深觀 廣行並重, 非常值得菩薩行者參考 龍樹菩薩所談菩薩的偉大精神, 印順導師歸納出三點, 特別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 1 忘己為人: 發菩提心, 利益眾生 2 盡其在我: 強調自力, 淡化他力 3 任重道遠: 發長遠心, 不求急證涅槃 為了 不忍聖教衰, 不忍眾生苦, 大家共同發大心吧! (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pp ) : 印順法師, 成佛之道 ( 增注本 ),p.273 : 佛說如來智印經 ( 大正 15,470b22-c4) 另參見印順法師, 成佛之道 ( 增注本 ), pp ; 十住毘婆沙論 卷 3 發菩提心品 6 ( 大正 26,35a);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卷 2( 大正 26,240b15-b26) : 三乘共法 : 聲聞乘 緣覺乘 佛乘所共通修學的法門 : 印順法師, 印度之佛教 自序,pp.6-7 : 參見拙作 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 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 ( 論文篇 )pp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41

42 lwdh.org.tw/html/lecture/ mpss.html 大智度論 的故事(一)口述/釋厚觀(福嚴佛學院院長)40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整理/編輯組編按 : 本文為厚觀法師講於 2014 年 10 月 2 日, 新北市元亨寺台北講堂, 福嚴校友會第五次佛學研習營, 講義及影音檔請至 慧日講堂影音下載專區 下載 : 智度論 中有深奧的義理, 也有很生 大動善巧的譬喻, 這次我所選的內容, 多是含有有生動的譬喻 ; 這些譬喻不但對我們的修 學有幫助, 對各位法師在講經 弘法的時候, 或許 有很多也可以用得上 大智度論 的文義, 相信大家自己看應該不會 太難, 不過, 微細的地方還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惟 的, 特別是有些譬喻與義理之間的配合, 需要稍微 動動腦筋思考 一 親近善知識, 敬師如佛 ( 一 ) 大智度論 卷 49 發趣品 20 ( 大正 25,414b21-c24) 大智度論 卷 49 提到, 修學的菩薩是因為師 長而得無上菩提的, 怎麼可以不恭敬供養師長呢? 雖然師長智慧清明 德性高潔, 如果弟子不恭敬供 養, 還是沒有辦法得到大利益 1 若人憍心自高, 則法水不入 ; 若恭敬善師, 則功德歸之 以下舉出兩個譬喻 : 第一個譬喻, 譬如深井裡面 甘美的水 這口井很深, 水很甜美, 但若沒有汲水 的繩索, 那就沒有辦法得到這甘美的水! 甘美的水

43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 大智度論 的故事( 一 ) 就是在譬喻師長的德性智慧 師長的 智德高明, 很高深, 你怎麼得到呢? 麼佛說 於諸師長都要尊敬如世尊 呢? 這就是要靠我們對師長的恭敬供養 ; 如果破除憍慢的心, 對師長恭敬信服, 功德大利就可以得到 第二個譬喻, 如佛菩薩或師長灑甘露雨, 甘露雨是不會一直停留在山頂上的, 它一定是往低下流 ; 如果弟子很憍慢自高, 就無法承受法水, 即使灑下很多的甘露法雨, 也沒辦法受用 ; 如果能夠謙虛恭敬供養, 那麼功德就會歸向他 (1) 唯取其善, 不計其惡論主回答 : 菩薩是個修行人, 不同於一般的世間人 世間的一般人, 對於好人心裡就產生染愛執著, 對於惡人就拼命遠離, 這就是執著善者遠離惡者 ; 但是, 修行的菩薩不應該與世間人一般見識, 如果有人能夠為我們開解深義, 解除我們的疑團, 對我有益的, 我們就要盡心恭敬他 ; 至於師 長有什麼不好的行為, 不好的威儀等 2 依止善師, 戒 定 慧 解脫皆得增長佛說依止好的師長就可以增長持戒 禪定 智慧 解脫, 就好像很多樹依著雪山, 根莖枝葉花果就可以很茂盛 雪山就是在譬喻師長, 要依止雪山, 枝葉花果就可以茂盛 ; 同樣地, 我們依止善師就可以得到戒定慧等功德或是解脫果, 所以佛說對於師長要恭敬如佛 等, 我們就不要去計較 譬如一個破舊的袋子, 裡面裝了很多的珍寶, 你難道會因為這個袋子太破舊了, 就整個把它丟掉嗎? 如果丟掉的話, 裡面珍寶也無法得到了 又譬如我們晚上走在危險的道路上, 如果一個地位卑微的人拿個火炬為我們照亮道路, 你不要因為他地位太卑微, 跟我不相搭配, 而要求他走開 ; 如果這樣, 自己就會遇到危險 所以菩薩也應該如此, 不要計較師長 因論生論 : 云何於惡師恭敬供養, 視師如佛前面提到, 依止良好的師長, 可以增長戒定慧, 有人就問 : 難道我們要恭敬供養惡師嗎? 善師都不能夠視之如佛了, 何況是惡師! 為什 哪裡不好 這裡所舉的弊囊和弊人的譬喻, 都是在比喻師長 ; 即使師長不是十全十美, 但是, 他擁有許多的法寶, 我們不要輕易捨棄 或者說, 弊人拿火炬可以幫你照亮危險的道路, 我們也應 FUYAN JOURNAL Vol.48 41

44 該好好地順從他的引導 這裡的寶是譬喻師長的法寶, 火炬是譬喻師長的智慧光明 大智度論 的譬喻很善巧, 我們要注意譬喻跟法義之間的連結 (2) 念師方便示現惡事我們看到師長某些行為不如法, 內心或許會想 : 怎麼會做這種事? 怎麼會有這種行為呢? 大智度論 告訴我們 : 師長在行般若波羅蜜有無量的方便力, 也有可能是以毒攻毒 ; 我們不知道師長真正的想法, 不應看到某些行為覺得不可思議就遠離師而去 譬如, 常啼菩薩要去拜訪法尚菩薩的時候, 空中聲先跟他提示 : 你到那裡是為法而去, 不是為了床座, 也不是為了其它的好處 ; 不要去看師長的短處, 應當起敬畏的心 (3) 但欲自益, 不論彼過菩薩心裡是這樣想 : 師長是好或不好這跟我無關, 我所求的主要是聽聞佛法, 來利益自己 譬如泥土或是木頭雕塑的佛像, 它本身沒有什麼功德, 有的人就像看藝術品一樣, 看這個雕工細不細而已 ; 但是, 我們如果起真佛想, 佛就像在我面前, 佛平常 都護念著眾生, 如果我們也誠心念佛 禮佛, 這樣就能夠感應道交, 得無量福德 我們恭敬如佛地禮拜木雕的佛像, 都有無量的福德了, 何況這師長有無量的智慧方便, 當面開示我們, 我們應該要恭敬 即使師長有過失, 也不會因為師長的過失讓我們連帶也有過失 (4) 觀法性空, 無妄分別世間人會分別好壞, 對好的非常地愛著, 對妻子也好, 對小孩也好, 非常地愛, 但並不是像對佛恭敬那樣子來敬愛 ; 對惡者卻是輕慢, 完全不看在眼裡, 不願跟他在一起 這是世間人的分別 但是, 菩薩不應該這樣子, 菩薩要觀一切法畢竟空 無相, 對一切眾生要作平等觀, 不能因為這個人很乖就特別疼愛他, 那個人不乖, 一看就討厭, 再看更傷心, 不能作這樣的分別心, 應該要慈眼視眾生 ; 就像雙眼, 不能特別照顧左眼 破壞右眼 菩薩對一切眾生要視之如佛, 如常不輕菩薩對眾生都是恭敬的 菩薩對眾生都要視之如佛了, 何況是師長呢! 師長有智慧利益, 能夠做佛事, 我們應當視之如佛 4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45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 大智度論 的故事( 一 ) ( 二 ) 大智度論 卷 96 薩陀波崙品 88 ( 大正 25, 733a26-c19) 1 勸當知恩, 視師如佛佛是大醫王 ; 法是良藥 ; 僧是看病人, 像護理師 ; 戒是服藥禁忌 我們去看醫師, 不是開了藥方病就好了, 還要如法地服藥, 有些禁忌也要留意, 這樣病才能夠痊癒 因為師長能夠指導我們成佛之道的 智慧, 親近諸佛的因緣就少得多 有般若智慧, 可以常生有佛的國度, 能夠一直遇到佛出世, 而且修學般若能夠遠離八難 八種不容易聽聞佛法的地方 菩薩應該這樣想 : 我可以得到這樣的功德, 都是因為修學般若而來, 般若又需要從師長的開示而來 ; 因為親近師長而聽聞般若, 可以得到很多的功德, 因此要視師如佛想 法門, 因此, 於師要生佛想 世間一般的人是忘恩負義 過河拆橋, 就好像有人乘船渡水到了彼岸, 就將船拋棄了 ; 但是, 我們不能過河拆橋, 應該這樣想 : 我從師長那邊聽聞到般若智慧, 師長是我的善知識, 一切種種的利益當中, 般若的利益是最殊勝的, 而且般若是佛母, 一切三 2 誡 (1) 莫以世利心隨逐法師有的人本來是想要親近師長聽聞般若, 但是, 因為師長的福德豐厚, 結果般若沒有聽到, 都是貪求師長的供養利益 這一點需要特別防範, 不要以世間的利益親近師長 世諸佛都是因般若波羅蜜而成佛的, 所以一切的利益中, 智慧的利益是最高的, 我們好好修學般若波羅蜜, 可以很快地證得無上菩提 大家經常在誦 般若心經 或是 (2) 勿見師過, 當觀諸法實相無垢無淨問曰 : 為什麼不說親近善知識而說這些事呢? 金剛經, 如果有人問你 : 我修 智慧得到什麼好處呢? 大智度論 中有提示 : 藉著行般若, 可以親近諸佛, 因為般若是佛母, 般若能夠生一切諸佛, 我們好好熏習般若智慧, 就可以經常親近諸佛 ; 如果沒有 A 知師方便受五欲有的人雖然親近了師長, 但是, 因師長沒有隨順弟子的心意, 甚至跟師長鬧僵了, 互相毀謗, 結果師徒反目成仇, 這樣的話, 就會墮地獄, 這些 FUYAN JOURNAL Vol.48 43

46 是需要避免的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學習佛法, 而不要到處找師長的過失 我妹妹以前說過一句俏皮話 : 要拿一百分, 是三種不同的組合 : 第一個是三八, 第二個是四九, 剩下十三點 三八加四九加十三點, 加起來一百分 事實上, 要追求十全十美不容易,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 我們取他的好處就好 弟子見師之過, 不論是真實的或是假的, 我們不要放在心上 ; 如果太在意, 就會自壞其心, 不能得到法的利益 因此, 常啼菩薩要去見法尚菩薩的時候, 空中聲來提示他不要計較師長的過失, 即使看到了, 也不要起嫌恨心 有時居士會來訴苦 : 為什麼我這麼歹命, 遇不到好老公 遇不到好老婆 遇不到好道友? 我說: 大智度論 說得很好, 你過去沒有種下好因緣, 你怪誰呢? 所以, 若我們沒有遇到好的師長, 應該這樣想 : 這是我過去福德不具足, 如果我福德很具足, 甚至都可以遇到佛啊! 為什麼沒有遇到佛? 為什麼沒有遇到好的師長, 卻遇到這位雜行師 ( 善惡夾雜, 不是純善的師長 ), 為什麼這樣呢? 只能怪自己過去沒有好好 修, 福德因緣不夠, 要反省自己 : 我不應該念師長的過失, 如果念師長的過失, 會造成修學般若的障礙 即使師長有過失, 不會附著在我身上, 我只要從師長學般若波羅蜜就好 不要因為師長的過失, 連般若的法寶也捨棄了 就好像罪人拿個蠟燭幫我們照亮道路, 不要因為是罪人, 連光明也不要了, 這險路一走, 自己就會墮入山溝中 又如遠行時, 如果有僕人或小孩引導道路, 不要因為他是僕人或小孩, 就不接受他的引導 B 觀諸法實相無垢淨有的師長智慧很高, 通達實相, 德性也很深厚, 即使有一些過罪, 對他來講也沒有什麼妨礙 但是, 小徒弟就不一定了, 他想師父可以做, 我也可以做 那不一樣! 體質不同, 不能隨便效法 例如, 有人年壯力盛, 身體非常好, 即使他吃了不乾淨的東西, 對他來講沒什麼影響 ; 但有的人身體很虛弱, 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C 結由於師長知道種種好藥, 雖然遭受種種惡毒, 也不會造成任何的危害 因此, 對於師不要起嫌恨心而自失般若 4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47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 大智度論 的故事( 一 ) (3) 若師對求法者都不顧念, 亦莫生怨恨如果說法師持戒清淨 離於五欲 有多知多識 有好名聲 有很好的威德, 弟子隨師學法, 但是, 師長卻不顧念收留, 看都不看一眼 即使遇到這種情形, 也不要對師長産生怨恨, 而應該反省自己 : 是我過去世的罪業深重, 現在生為無德之人, 並不是師長輕慢我, 只是我自己福德不夠, 不能親近師長而得道, 不要因為師長都不理我就起怨恨心 我對於師長應該要破憍慢, 純粹是為了求法的利益 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師長, 菩薩為求般若, 只要一心恭敬, 不要念師長的長短 如果能夠忍辱, 不要對師長起染著的心或是起輕慢的心, 就能夠從師長那邊得到很多的妙法 如果我們態度很純正, 就如用一個完整牢固的器皿來裝盛物品一樣, 所有的功德妙法都能夠納受 業, 又造了許多的惡業, 那麼下一生到底是往生善道或惡道呢? 導師歸納隨業受報有三種因緣, 就是隨重 隨習 隨憶念 如果是重業的話, 那就先受報, 有一些輕的業就等來世或後世因緣成熟時才受報 大智度論 有提到一個觀念, 可以應用在隨憶念, 也就是我們臨終的那一個念頭要很小心 我們造的業能夠給眾生帶來種種不同的身, 造善業就得人天的相好莊嚴, 造惡業就得餓鬼身 畜生身 地獄身 ; 就像很會畫畫的畫師, 能畫各種不同的畫像一樣 又如有人侍奉國王, 得到國王的歡心, 就給你好的報酬 ; 得罪國王, 就給你懲罰 因果業報也是一樣, 行善業就得好報, 行惡業就得惡報 佛告訴阿難 : 有的人一生行惡, 但是, 下一生卻投生到善處 ; 有的人一生行善, 但是, 下一生卻投生到惡處 阿難就覺得很奇怪 : 應該行善得 好報, 行惡得惡報 ; 為什麼一生作 二 隨憶念受報 大智度論 卷 24 序品 1 ( 大正 25,238b12-29) 印順導師在 成佛之道 中提到, 造善業會生善道, 造惡業會生三惡道, 而人的一生或許做了很多的善 惡, 竟然會生到好的地方去呢? 佛說有兩種可能性 : 第一種是惡人儘管今生做了很多的惡事, 但是, 今生所做的罪業還沒成熟, 反而過去種的善業先成熟了, 所以他下一世生到好的地方去 ; 像植物一樣, 種子種下 FUYAN JOURNAL Vol.48 45

48 去 有的半年就結果 有的一年 有 的要多年以後才結果 有的種子雖然 先種下 但卻慢成熟 力 有人問 如果善業或惡業先成熟 第二種是行惡之人將要命終的時 或後成熟 這個我可以理解 但是 候 生起很強烈的善心 因為這個善 臨 死 的 時 候 這 個 心 只 有 一 點 點 為 心而下一生投生到善處 相反地 行 什麼能夠勝過一輩子所做的善惡業 善之人儘管今生做了很多的善事 但 呢 是 臨終的時候生起很大的惡念 因 為這個惡念而下一生投生到惡道 針對這一點 大智度論 有一個 很 好 的 譬 喻 臨 終 的 心 雖 然 時 間 很 這類情形在佛典中有很多記載 例 短 但是非常猛利 就好像火 毒 如 有的人得了四禪 誤以為得了四 一點點就可以死人 毒不一定要吃飽 果 事實上是增上慢 臨終的時候 才 會 死 一 點 點 劇 毒 也 可 以 讓 人 致 他以為要得解脫了 結果禪相現前 死 火也是一樣 一把無明火就能燒 隨定業牽引去轉世 那時候他起了一 毀功德林 雖少而能夠成辦大事 種邪見 說佛大妄語 由於這樣的邪 見而墮地獄 所以 臨終的那一念 如果善念或惡念很強 有時候勝過他 這一輩子所造的善惡業 46 臨死時心極為有力 勝終身時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有人將死的時候 心決定猛健 可 以勝過百年所造的善惡業

49 人間法音 慈心慧語 佛法啟示 行腳參方 活動紀實 慈悲與智慧 慈悲與智慧 一 從釋尊身上尋找慈悲的行跡 最 初 發 生 修 道 的 動 機 是 由 於 他 的 觀 耕 而 引 起 眾生的自相殘害 農工的艱苦 刻劃出 世間的殘酷面目 釋尊內心的深切悲痛 引發了求 道與解脫世間的思慮 釋尊又出去遊觀 見到老病死亡 從一人而了解 得這是人類同有的痛苦經歷 自己也不能不如此 從他人而理解到自己 從自己而推論到他人 從傳記去看 釋尊的一生 不外乎大慈大悲的生 活 無非表現了慈悲為本的佛心 釋尊的往昔修行 在傳說的本生談中 菩薩是怎 樣的捨己為人 是怎樣的慈愍眾生 聲聞學者 也 不能不說 菩薩以慈心而修波羅密多 圓滿時成就 佛果 所以大乘的行果 菩薩與佛 是徹始徹終的慈 悲心行 依代表佛陀真精神的大乘來說 慈悲 為本 是最恰當的抉發了佛教的本質 佛陀的心 髓 學佛三要 pp 二 慈悲是菩薩最重要的德行 文 釋開仁 福嚴佛學院教師 四無量心中 慈悲常一起連用 慈心是培養無 分別的愛 是四無量心的基礎 如果沒有無量的 慈心 悲 喜 舍等無量心 也無法達到高的層 次 慈心是給眾生快樂 而悲心是不忍眾生苦 二 者雖然不同 但我們常把它們連在一起 變成一 個味道 慈悲是菩薩最重要的德行 如經典中有 菩薩 亦以大慈悲力故 於無量阿僧祇世生死 中心不厭沒 以大慈悲力故 久應得涅槃而不取 證 以是故 一切諸佛法中 慈悲為大 大正 FUYAN JOURNAL Vol.48 47

50 25 256c 因 為 慈 以 功 德 難 有 故 悲以能成大業故 大正 25 四 佛法能內證身心的無我 外達自他的無我 211b 所以經論常以種種文句讚 佛法更從自己而深刻的觀察內在的 歎慈悲 若無慈悲心就是自修自證的 關 係 了 解 得 自 我 只 是 心 色 物 自了漢 性空法師 四無量心 質 和合而相似相續的個體 雖表現 為個體的活動 而並無絕對的主體 三 從平等一如的心境中 會 引發 同體大悲 所以佛法能內證身心的無我 外達自 他的無我 學佛三要 p.125 緣起法是重重關係 無限的差別 智慧與慈悲 為佛法的宗本 而同 這些差別的現象 都不是獨立的 實 基於緣起的正覺 從智慧 真 說 體的存在 所以從緣起法而深入到底 一切是緣起的存在 展轉相依 剎那 裡 即通達一切法的無自性 而體現 流變 即是無我的緣起 無我 即否 平等一如的法性 定實在性及所含攝得的不變性與獨 從這法性一如去了達緣起法時 不 存 性 宇 宙 的 一 切 沒 有 這 樣 的 存 再單是相依相成的關切 而是進一步 在 所以否認創造神 也應該否定絕 的無二無別的平等 大乘法說 眾生 對理性或絕對精神等形而上的任何 與佛平等 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 實在自體 唯神 唯我 唯理 唯心 性 這 都 從 這 法 性 平 等 的 現 觀 中 得 這些 都根源於錯覺 自性見的不 來 在這平等一如的心境中 當然發 同構想 本質並沒有差別 生 同體大悲 有眾生在苦迫中 緣起無我 空 的中觀 徹底否定 有眾生迷妄而還沒有成佛 這等於自 這些 這才悟了一切是相對的 依存 己的苦迫 自身的功德不圓滿 大乘 的 流變的存在 相對的存在 假 法中 慈悲利濟眾生的心行 盡未來 有 為人類所能經驗到的 極無自性 際而不已 即由於此 而宛然現前的不能想像有什麼實體 慈悲 不是超人的 分外的 只是 但也不能抹煞這現實的一切 從德行 人心契當於事理真相的自然的流露 善 說 緣起是無我的 人生為身 學佛三要 pp 心依存的相續流 也是自他依存的和 合眾 佛 法 不 否 認 相 對 的 個 性 而 一 般 48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51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慈悲與智慧 強烈的自我實在感 含攝得不變 獨存 主宰 即神我論者的自由意志, 是根本錯誤, 是思想與行為的罪惡根源 否定這樣的自我中心的主宰欲, 才能體貼得有情的同體平等, 於 現, 也是最高道德 ( 無私的 平等的慈悲 ) 的完成 唯有最高的道德 大慈悲, 才能徹證真實而成為般若 所以說 : 佛心者, 大慈悲是 學 佛三要,pp 一切行為中, 消極的不害他, 積極的 救護他 自私本質的神我論者, 沒有為他的德行, 不過都是為了自己 唯有無我, 才有慈悲, 從身心相依 自他共存 物我互資的緣起正覺中, 涌出無我的真情 真智慧與真慈悲, 即緣起正覺的內容 中觀今論, pp.a7-a8 六 慈悲越廣大, 智慧越深入 ; 智慧越深入, 慈悲越廣大悲智交融 : 聲聞者的偏真智慧, 不能完全契合佛教真義, 即因偏重理性的體驗生活, 慈悲心不夠, 所以在證得究竟解脫之後, 就難以發大願, 廣 度眾生, 實現無邊功德事了 五 慈悲與智慧, 是同一意識流中泛起的不同側面 悲智融貫的實證依大乘法說, 慈悲與智慧, 並非相反的 在人類雜染的意識流中, 情感與知解, 也決非隔裂的 可說彼此相應相入, 也可說是同一意識流中泛起的不同側面 如轉染還淨, 智慧的體證, 也就是慈悲的體現 ; 決非偏枯的 菩薩的智慧, 才是真般若, 因為菩薩在徹底證悟法性時, 即具有深切的憐愍心, 廣大的悲願行 慈悲越廣大, 智慧越深入 ; 智慧越深入, 慈悲越廣大, 真正的智慧, 是悲智交融的 大乘經說 : 悲心悲行不足, 而急求證智, 大多墮入小乘深坑, 失掉大乘悲智合一的般若本義, 障礙佛道的 進修 學佛三要,pp 理智, 而實充滿著真摯的慈悲 大乘的現證, 一定是悲智平等 離慈悲而論證得, 是不能顯發佛菩薩的特德的 佛弟子的體證, 如契合佛的精神, 決非偏枯的理智體驗, 而是悲智融貫的實證 是絕待真理的體 七 菩薩從實際的事行去充實慈悲, 故悲智交融才是大乘的不共慧菩薩要從實際的事行中, 去充實慈悲的內容, 而不只是想想而已 充實 FUYAN JOURNAL Vol.48 49

52 慈悲心的事行 名利他行 大綱是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四攝 學佛三要 p.131 行 都與淨戒俱起 智慧的究極體相 是信智一如 悲 智交融 定慧均衡 理智平等 這到 思慧 就是從聽聞信解而轉入實際 大乘無漏慧時 便皆成就 分證 行動的階段 它雖以分別抉擇為性 如聞慧的成就 含攝得信根 於三 但卻不僅是內在的心行 而且能夠發 寶 諦 理 決 定 無 疑 即 是 信 智 一 如 的 之於外 與外在身語相呼應 導致眾 表現 思慧成就 由於淨戒的俱起 生諸行於正途 在佛法的八正道中 特別引發了深切的悲願 而成悲智交 先是正見 正思惟 然後乃有正語 融的大乘不共慧 修慧成就 則必與 正業 正命 這即是說 有了正思惟 定心相應 是為定慧均衡 現證無漏 思慧成就 無論動身發語乃至經 慧 以如如智 證如如理 如智如理 濟生活等等 一切都能納入佛法正軌 平 等 不 二 達 到 理 智 平 等 的 最 高 境 了 這是由思慧成就而引出圓滿的戒 界 也是到達此一階段 四者才能圓 德 具 學佛三要 pp 同 時 大 乘 的 淨 戒 常 與 悲 心 相 慈悲與方便 是大乘菩薩的特質 應 在淨戒中 可以長養悲心 也唯 菩薩度生 以此二為工具 無論在任 有具足悲心 才能成就完善的大乘淨 何時代 任何環境 菩薩道必以此為 戒 悲 心 與 淨 戒 有 著 密 切 的 關 連 要務 性 佛教的制戒 原來具有兩面性的 意 義 一 是 消 極 的 防 非 止 惡 一 是 積極的利生濟世 究其動機與目的 則不外乎自利與利他 自利 可以壓 大悲是通過智慧的悲心 與仁愛 等相近而不同 方便是為了適應 從慈悲而引出 的智慧妙用 即善巧化度的方便 制煩惱不生 得到身心清淨 利他 從這分析去了解 菩薩法是以人乘 乃因見到眾生苦惱 不忍再加損害 正行為基 在出世與入世的統一中 先是實行不作損他的壞事 即防非止 從世間而到達究竟的出世 佛在人 惡的消極表現 繼而發為利樂饒益有 間 p.67 情的悲行 也就是大乘悲心的成就 所以菩薩受戒 不僅為自淨其身而防 非止惡 同時尤重饒益有情的積極行 動 因此布施 忍辱 精進等大乘功 50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八 菩薩以大悲心及諸法空 不起難行苦行想而利益眾 生 一心精進歡喜

53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慈悲與智慧 1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7 無生品 26 ( 大正 8, 271b16-c3): 須菩提語舍利弗 : 我不欲令無生法有所得, 我亦不欲令無生法中得須陀洹須陀洹果, 乃至不欲令無生法中得阿羅漢阿羅漢果 辟支佛辟支佛道 我亦不欲令菩薩作難行為眾生受種種苦, 菩薩亦不以難行心行道 何以故? 舍利弗! 生難心苦心不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 舍利弗! 今菩薩憐愍眾生, 於眾生如父母兄弟想, 如兒子及己身想 如是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 用無所得故 所以者何? 菩薩摩訶薩應生如是心 : 如我一切處 一切種不可得, 內外法亦如是 若生如是想則無難心苦心 何以故? 是菩 生如父母 兒子 己身想 何以故? 父母 兒子 己身, 自然生愛, 非推而愛也 菩薩善修大悲心故, 於一切眾生乃至怨讎, 同意愛念 是大悲果報利益之具, 都無所惜, 於內外所有, 盡與眾生 此中說不惜因緣, 所謂 一切處 一切種 一切法不可得故 若行者初入佛法, 用眾生空, 知諸法無我 ; 今用法空, 知諸法亦空 以此大悲心及諸法空二因緣故, 能不惜內外所有, 利益眾生, 不起難行想, 苦行想, 一心精進歡喜 如人為自身及為父母 妻子, 勤身修業, 不以為苦 ; 若為他作, 則無歡心 苦行 難行, 如後品 本生因緣, 變化現受畜生形 中說 薩於一切種 一切處 一切法不受故 舍利弗! 我亦不欲令無生中佛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不欲令無生中 轉法輪, 亦不欲令以無生法得道 3 大智度論 卷 52 十無 品 25 ( 大正 25,433b14-18): 一切處 者, 五眾 十二入 十八界, 乃至一切種智 2 大智度論 卷 53 無生品 26 ( 大正 25,438b3-19): 若菩薩生難心 苦心, 則不能度一切眾生 如世間小事, 心難以為苦, 一切種智 者, 十八空 三解脫門 般若波羅蜜觀若常若無常等, 入一門 二門乃至無量門等, 是名一切種智求索菩薩不可得 猶尚不成, 何況成佛道! 成因緣者, 所謂大慈大悲心, 於眾 FUYAN JOURNAL Vol.48 51

54 說 : 你要用功念書啊! 未來可以進大學, 得高學輪迴,看不到業)5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文/釋道一(福嚴佛學院研究所第六屆畢教講緣起與因果輪迴, 但在個人意識上, 對佛於累劫過去世或是來世的概念, 想認同, 卻 又無法感同身受, 是自己的偏執無明作遂嗎? 首先, 對真理或聖言量 ( 佛所說法 ) 不信不解, 大體與 自己的偏執無明作遂 是脫不了關係的 然而, 世尊並不是思想獨裁者, 更不希望其學眾盲 目信仰 無智依從 所以曾在 卡拉瑪經 ( 增 支部 3.63) 提到 : 不要因為他是導師 大師, 就信以為真 卡拉瑪经 突顯了佛教求真 求 實 求證的根本精神 對於 三世 的觀念, 若暫不能信解, 可以暫且 放置一旁, 先著重於自己可以信解的部分去加強學 習 從 世間正見 的角度來談, 有四大層面的內容 來建立正見, 即 : 善惡 業報 三世 凡聖 知 善 惡 的層面深厚建立了, 對 業報 的觀念就會越 來越明朗 ; 業報觀明朗了, 自然有助我們信解 三 世 ; 三世觀信解了, 就能更清楚了知世間的 凡 聖 差別 現代學佛人, 絕大多數 善惡 的層面都未做好, 試問如何能領解信受 業報 和 三世? 如此一 來, 更談不上分辨 凡聖, 所以常常將 凡 誤 認為 聖, 受其狂惑和欺詐並任其擺佈與誤導 真是可悲! 修善斷惡是基礎, 也是極為重要的層次, 值得我 們用心啊! 話說回來, 關於輪迴, 或許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生 活例子淺顯比擬之 還記得小時候, 父母常對我們

55 人間法音 慈心慧語 佛法啟示 行腳參方 活動紀實 輪迴 看不到 歷 過好日子 那時還小的我們 何能相信 哪 裡 看 得 到 這 未 來 的 一 切 得 高 以上只不過淺顯的比喻 不能用來 學歷 過好日子 猶如眼看不到 證明輪迴與解脫的存在 所以請不要 體 會 不 到 難 於 認 同 的 輪 迴 與 解 落 入 有 人 不 讀 書 後 來 也 過 好 日 脫 不是嗎 子 的無謂辯論 有人聽信父母所言 從埋頭苦讀起 這裡要強調的只在於 看不到的未 步 有人半信半疑 但在父母的強壓 來 可以不必太費心 眼前當下 反 下 也漸漸培養出讀書的興趣 有人 倒是自己有把握的 什麼是利己益人 完全不信 不信且不用功者 後 的 修善層面 什麼是損己毀人的 來在現實生活中受盡磨難了 自然又 斷惡層面 就從這修善斷惡的動 會強壓自己的小孩 對於看不到的未 念起行的當下 扎扎實實的做起 來 雖然父母看到 他的小孩又如 想事情 是想解決問題 人生必然事 即使在禪觀 也有 心所 與之相關 煩事情 是夾雜許多不必的情緒 如 焦慮 急躁 抱怨 討厭等 因此 佛法處處說少煩少惱 不是代表不思不想 釋海全 腳踏藍天 佛法正能量 小叢書 ( 一 ) FUYAN JOURNAL Vol.48 53

56 菩薩凝視的島嶼 文 圖 / 釋長叡 ( 福嚴佛學院教師 ) 2014 年 2 月 9 日, 趁斯里蘭卡的法師同學回常住之便, 與 YW 法師同行, 作參訪之旅 在抵達可倫坡與兩位本地法師會和後, 我們雇了一部廂型車往北走, 到 Anuradhapura( 聖菩提樹 ),Mihintale( 摩哂陀 Mahinda 尊者初傳佛法處 ),Sigiriya( 獅子岩 ),Aukana( 斯里蘭卡最大立佛 ), Dambulla( 古佛窟 ),Polonaruwa( 古城遺蹟群 ),Somawati( 放光之佛塔 ), 康堤 ( 佛牙寺 ) 等地參拜 參訪各地後, 個人還轉往可倫坡附近的 Sumathipāla 禪修中心打了個十日禪, 於廿七日返台 本文即分 朝聖 與 禪修 分別報導 壹 朝聖 康堤佛牙寺名思義, 佛牙寺供奉著佛陀的顧牙齒 根據記載, 此佛牙在公 元四世紀時 ( 案 : 可能與無著菩薩同 一時期或略早 ), 由印度公主帶到斯 里蘭卡 佛牙的重要性, 世所公認, 斯里蘭卡人甚至認為 : 誰擁有佛牙, 誰就是斯里蘭卡國王 旅遊書 寂 寞星球 (Lonely Planet 以下簡稱 LP) 說 : 斯里蘭卡佛教徒認為, 一生中至少要到佛牙寺朝聖一次 可見此寺的重要 來此朝禮佛牙的信眾頗多, 壇場分為內 外區 具有特殊關係者 (LP 書上說, 通常是來自泰國 日本的功德主 ) 才可進入 內壇, 近距離見到供養著佛牙的金塔 ; 而一般大眾只能在外區遠觀 禮拜 我們雖非 LP 所說 來自泰國 日 5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57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菩薩凝視的島嶼 本的功德主, 透過關係, 也進到 內壇, 不過, 在幾秒鐘之內迅速行禮, 就要退出 ( 我隨俗以 雙手觸按供桌 合十 三次, 象徵 禮佛三拜 ) 因為後面等著入內禮拜的 功德主 很多, 同行的當地法師在頂禮佛牙時, 被管理處的居士勸阻, 當地法師責備了那位管理員 不禮貌 不過, 我覺得這管理員可能有 流量管制 的壓力, 他這 不禮貌 也是出於莫可奈何 下次若自己來, 還是跟一般大眾在外區行禮即可 在斯里蘭卡, 佛前大多數都設有紗帳 / 帷幕, 我初到貴寶地, 入太廟, 每事問, 問其用途, 當地法師回答 : 獻供 (pūja) 之後, 拉上紗帳, 是為了讓天神 (deity) 受用供品 ; 因為天神不好意思直接在佛前享用供品 ( 所以獻供後, 還要拉上帷幕以 完成儀式 ) 這也解釋了那天在佛牙寺時, 因為早上不斷有信眾來獻供, 我們在外面排隊的, 一直聽到裡面不斷傳來 刷 刷 地拉帷幕的聲音 斯里蘭卡法師還跟我們解釋 功德迴向 的意義 他說, 天神只是享受 ( 消費 ) 福報, 無法增長福報 ; 只有身為人, 才能行善 才能增長福報 ; 善人行善, 並將功德迴向諸天, 諸天得以增長快樂, 因此諸天保佑行善者 法師說 : 諸天崇拜(worship) 善人! 相對於一般人的概念 人崇拜 (worship) 諸天, 斯里蘭卡法師這樣的解釋真是有趣, 也很動人, 應該也可以拿來為 人間佛教 打廣告 我問他是否有 經證, 可惜未得明確出處 或許下次您到斯里蘭卡時, 可與當地法師商榷此一觀點, 看 另一道場, 佛前亦設有紗帳 康堤佛牙寺 FUYAN JOURNAL Vol.48 55

58 有支架支撐著聖菩提樹枝幹 第一代分株聖菩提樹 ( 圖中右側 ) 是否能找到經論依據 不過, 儘管還沒有直接的經證出處, 此後我還是把 諸天 列為功德迴向的名單之一 對此 功德迴向諸天 的說法, 您也不妨試試看, 看是否能得到 真實不虛 的體驗 聖菩提樹 (śrī mahābodhi tree) 聖菩提樹也是類似佛牙寺的情況, 我們在 有力人士 陪同下, 穿過重重關卡, 得以進入 壇場 最上層菩提樹處, 直接頂禮這株高壽已有二千三百年的 聖菩提樹 這是佛陀當年成道樹的第一代分株, 在阿育王時代, 由比丘尼渡海攜來 ; 據說, 目前印度菩提迦耶金剛道場菩提樹是第四代分株, 所以斯里蘭卡聖菩提樹的 輩分 比菩提迦耶的還更高 因為此樹的特殊地位, 有一位專屬的 御醫 照顧其健康 出發前, 當 地法師轉告 : 進入園內參禮菩提樹的時限是 一分鐘! 一開始還以為聽錯了, 或是開玩笑 沒有錯, 不必懷疑! 這是怕逗留太久, 不利於聖菩提樹的健康 當時不想拂逆當地法師的好意, 只好接受安排 事後想想, 下次來時, 還是跟大眾一樣, 在外圍禮拜就好了吧 禮拜之後, 到流通處買了幾張聖菩提樹的海報回來作為結緣品 這是有特殊用意的 遠在佛陀時代, 給孤獨長者就是以金剛道場菩提樹的分株修習 佛隨念 如菩提比丘 何慕斯. 海克 向智長老編著 賴隆彥譯, 佛陀的聖弟子傳 Ⅳ (p.205): 56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59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菩薩凝視的島嶼 後世的佛弟子憑藉聖菩提樹, 遙想當年釋尊樹下成道, 以此振勵道心, 這也是練習 佛隨念 的猶豫 之後, 免票放行 感恩三寶威光加持 進到裡面一看, 嘩! 滿坑滿谷 都是洋人, 此處大概是外國人到斯里蘭卡必遊之處 這裡曾是古皇宮, 據說, 當年怕人報仇的新王選了一個高巖來建構他的王宮, 因此, 可以想 見其地形之險要 到這裡要爬很多窄 獅子岩 (Sigiriya) 斯里蘭卡的古蹟道場 博物館, 出家眾都不用買門票, 北傳出家眾也適用此規定, 但是, 在獅子岩 (Sigiriya) 門口, 當地法師告知我們, 此一景點並非佛教道場, 可能需要買票入場 因門票頗貴, 每人約新台幣一千元, 我一聽, 表示 : 興趣缺缺 不過, 當地法師還是去跟管理員 溝通溝通, 管理員在 短暫 小的階梯, 步步高升, 在在考驗體力與膽力 除了爬階梯登高有點辛苦, 很特別的是 : 切忌高聲談笑! 山壁上貼著警告標示 : 此地有野蜂群出沒, 專門襲擊大聲喧鬧的遊客 (LP 書上也這樣提醒 ) 這是令人猜不透的, 此地野蜂怎麼會討厭人聲嘈雜, 還會攻擊多話者? 莫非蜂后喜歡禪修 ( 好靜 ), 頒布 懿旨 在先? 喜歡大聲講話的人來此地要小心! 獅岩皇宮 時光淘洗, 當年巍巍獅子宮, 如今只殘存地面上一雙獅爪遺跡 岩頂皇宮遺跡 除了地形險要, 還可見 江山如此多嬌 的好風水, 當年國王雖坐擁 金城湯池, 終究還是躲不過 宿業所追 FUYAN JOURNAL Vol.48 57

60 獅子岩 外圍地勢險峻的獅子岩, 據說國王因怕仇家追殺, 所以要住在這麼高的地方, 看來, 當國王也是很辛苦的 ( 拍攝 / 釋圓悟 ) 總之, 以 事後之明 來看, 獅子岩遺跡景觀壯麗, 頗具特色, 就算要付錢, 也很值得參觀 不過, 來此之前, 最好先 投保意外險 ; 或者更精準地說, 最好的 保險, 應是遵從佛陀的教誨 : 保持靜默 練習正念 在這種階梯上若遇到野蜂攻擊, 想跑也跑不了, 後果自行想像 ( 另一方面來看, 禪堂附近如果有這種野蜂, 道場中連 禁語 標示都可以省略了 ) 我們依序拾級而上, 途中, 要停下來遠眺 拍風景照, 我示意後面的美國女士先行, 她說 不用, 還說 走在 Monk( 出家人 ) 後面比較安全 她這也不全是開玩笑, 不久, 我們就看到上面有一日本老婦被人用擔架抬下來, 血跡斑斑, 奄奄一息, 應該是在巖頂失足摔傷 擦身而過時, 我在心中默禱, 祝福她平安無事 大乘痕跡一 阿彌陀佛車子行經 Lake Gregory Park, Nuwara Eliya, 投宿於民宿中 ( 適逢周末, 民宿有點貴 ), 隔天清晨外出散步, 路邊偶遇一位當地法師, 他一個人住在湖邊的道場, 法師邀我入內 奉茶, 進入客堂中, 忽然聽到佛案上有念佛機播放著熟悉的阿彌陀佛聖號, 音量雖低, 但渾厚的梵唱令人沉靜攝心 法師說, 他喜歡這莊嚴的佛號音聲, 就一直播放著 在這遙遠異鄉的 山頂尾溜 竟能聽到熟悉的彌陀聖號, 真是訝異 歡喜 這次來斯里蘭卡, 兩次遇到 阿彌陀佛 另一次是數日之後, 到了禪修中心, 黃昏時, 知客法師來幫忙安單, 我請教他 上下, 回答 : Amitābha( 阿彌陀佛 )! 哇 ~, 在千里迢迢的南傳禪修道場遇到 阿彌陀佛, 這真是太殊勝了吧! 但是, 我睜大眼睛觀察這 58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61 人間法音 慈心慧語 佛法啟示 行腳參方 活動紀實 菩薩凝視的島嶼 位 臉圓圓 皮膚黑黑 牙齒白白 個人以為 斯里蘭卡可能是觀世音 的斯里蘭卡比丘 覺得這跟 阿彌陀 菩薩的根本道場之一 如印順導師的 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的概念 華雨集 第二冊 pp 實在有 不小的落差 他看我認真 傳說是 商人們航海去採寶 因風 有點受驚 的樣子 才笑著轉口說 而 漂 流 到 僧 伽 羅 Siṃhala 也 就 他 叫 Amitha 啦 哎 Amitābha 是錫蘭 現在的斯里蘭卡 那時 島 跟 Amitha 差一點點就差很多哦 上 所 住 的 是 美 麗 的 女 羅 剎 商 人 我也領教了到禪修道場參學 免不 們就分別與羅剎斯成婚 生育兒女 了有這種 震撼教育 看你有沒有 如有新的人漂來 就會將舊的商人喫 安住正念 不動聲色的功夫 看來 了 惟有婆羅 Bālāha 天馬從空 探測來訪參學者的反應 不是北傳禪 中經過時 那怕捉住馬王的一毛 就 師 中國祖師 們的專利 能 渡 海 而 脫 離 被 殺 的 命 運 這 一 傳說 是部派佛教所公認的 到 大 二 觀世音菩薩 乘佛法 時代 轉化為觀自在菩薩神 同行的當地法師說 斯里蘭卡信眾 力 救 難 之 一 所 以 在 秘 密 大 乘 佛 大 多 數 不 認 識 觀 世 音 菩 薩 前 些 時 法 中 觀自在菩薩示現 有馬頭觀 候 本地啟建一尊大型的觀世音菩薩 音 為六觀音 八大明王之一 聖像 法師還要跟信眾們解釋 觀世 音菩薩象徵著大慈大悲 所以 若您是修觀音法門 按理 應當到斯里蘭卡朝聖 禪修道場的佛堂 禪修道場準備晚課 供花 供水 供燈 燃香放置於桌下 斯里蘭卡人供花是 平面式 的 不像台 灣的 立體式 供花 FUYAN JOURNAL Vol.48 59

62 貳 Sumathipāla 禪修中心參訪心得第一印象 : 這裡什麼都美麗 花樹 佛塔 燭光 佛像, 寧謐的道場氣氛, 無一不美 我猜, 這是住持內心世界的對外投射 住持法師 Pemasiri mahāthera 出家迄今已五十餘年, 過去曾任當地馬哈希禪修中心住持十二年 平日下午以當地語言為大眾說法, 再由侍者翻譯成英語 此處外國人頗多, 尤其是歐洲人 特別的是, 有多位捷克籍的年輕比丘在此修行, 早晚課誦本除了加註英文, 還有捷克文 此處教學好 環境好 食物好 ( 南傳道場偶有居士帶肉類食物來供養, 自己留意即可 ), 值得大力推薦 掃地除了經行 打坐, 我在此最多的活動就是掃地 各人自掃門前 雪 被告知 : 掃地 非強迫性, 只要掃你的寮房 (kuṭi) 附近就可以 問題是 : 附近 的範圍是到哪裡? 欠缺 定義 所以每天舒展筋骨時, 我就東掃西掃到處掃, 幾乎把附近好幾家的屋前屋後都掃遍了 掃地時, 腦海中都會浮現 中國歷代疆域圖, 覺得自己好像是元朝的蒙古人, 不斷擴充版圖, 把歐洲當作是自家的後院 某日我正在 擴充版圖 時, 住在對面的英國老比丘過來, 說我是 大乘 菩薩, 聽得出來, 他沒有挖苦的意思 後來就 並肩作戰 英國老比丘說, 曾有人來此道場住了三個月, 不曾掃過一片樹葉! 有人評論 : 在禪修道場不掃地, 一般而言, 可能有兩種人 : 一是聖人, 一是傻瓜 聖人心清淨, 大概掃不掃地都沒關係了 ; 另外, 若有人來道場禪修不肯 浪費時間 掃地, 合理的懷 元朝版圖 ( 圖片來源 : 網路 ) Sumathipāla 禪修中心 佛塔佛前設有紗帳 60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63 人間法音 慈心慧語 佛法啟示 行腳參方 活動紀實 菩薩凝視的島嶼 東掃西掃 不亦樂乎 道場一隅 落英繽紛 疑 這樣的人 比較可能是 傻瓜 個人覺得 不是道場需要有人掃地 是自己需要透過掃地來打掃心地 開解 得阿羅漢道 掃地時 撫今追昔 懷想先聖 這 也 是 修 習 六 隨 念 中 的 念 賢 聖 僧 吧 所以 掃地法門 修福也 掃地的方法與功德 修慧 何樂而不為 另外 英國老比 一邊掃地 一邊憶念周利槃陀伽尊 丘也分享心得 若起煩惱時 在揮 者 因 掃 地 而 證 聖 果 如 分 別 功 德 汗掃地之間 可以整理思緒 把煩惱 論 卷 5 一起掃掉 有益身心健康 這是經 祝利般咃 此比丘精神疎鈍 佛 驗談 教使誦 掃箒 得 箒 忘 掃 值得一提的是 在此道場掃地時 得 掃 忘 箒 六年之中專心誦 有各種不知名的花木開敷落謝 常可 此 意遂解悟 而自惟曰 箒者篲 聞 到 香 氣 瀰 漫 如 煙 如 霧 淡 淡 飄 箒者除 篲者即喻八正道 糞者三毒 來 散去 掃地人有時要停下動作 垢也 以八正篲掃三毒垢 所謂掃箒 揮汗 微笑 這種掃地委實是 頂級 義者 正謂此耶 深思此理 心即 享受 延伸閱讀 遊學僧 斯里蘭卡佛教見聞 福嚴會訊 第20期 2008年10月出刊 pp.2-5 遊學僧 斯里蘭卡國寶 佛牙寺 福嚴會訊 第21期 2009年1月出刊 pp FUYAN JOURNAL Vol.48 61

64 溫故知新 活動回顧 9 月 09/02 福嚴佛學院暑假結束 09/06~08 福嚴佛學院佛三院內共修 / 會藏法師主持 09/09 福嚴佛學院 104 學年度上學期始業式 09/17 [1]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0 期正式上課 [2] 慧日佛學班第 19 期正式上課 10 月 09/19~20 第 26 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 詳閱 p.64) 地點 : 華梵大學 ( 新北市石碇區華梵路 1 號 ) 09/22 福嚴校友會第 14 屆大學部校友會信法師往生追思法會 地點 : 紫竹林北后寺 ( 宜蘭縣員山鄉尚德村八甲路 4 號 ) 10/08 福嚴校友會第六屆第二次校友大會 地點 : 壹同寺 ( 新竹市東區明湖路 365 巷 1 號 ) 活動預告 10 月 11 月 12 月 10/14 福嚴佛學院消防演習 11/01~10 福嚴佛學院禪十院內共修 / 本雅難陀禪師指導 11/20~29 福嚴佛學院大學部第十六屆大學部畢業旅行 11/26~28 福嚴佛學院大學部第十七屆大學部校外參學 12/03 福嚴佛學院大悲懺院內共修法會 12/12 福嚴佛學院第三十五次院內論文發表會 62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65 會信法師往思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 溫故知新 上 覺 下 嚴法師主法 灑葬追法會 視訊教學第30 期福嚴推廣教育班生 上課簽到 FUYAN JOURNAL Vol 課程講義 課程實況 福嚴推廣教育班 課程錄音 音控

66 26 屆全國佛學論文論文發表會實況第聯合發表會文 圖/編華梵大學阿育王石柱 輯組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於 9 華月 19 日至 20 日主辦 第二十六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共計 28 位發表者發表論文, 論題精彩豐富 ; 其中包含福嚴佛學院研究所洞岸法師, 此外還安排了一場綜合座談 福嚴佛學院師生一行 20 餘人參加此次的論文發表會, 研究所二年級洞岸法師發表 試探 大智度論 菩薩 捨身供養 眾生之堪忍力的培養及其入門之 64 福嚴會訊 第 48 期 修學德目, 講評老師為鄭瑋泓教授 作者從 大智度論 中探究 如何修學四無量心方符合大乘精神 慈悲與空如何保持平衡 如何激發實際利益眾生之六波羅蜜願行 等問題 全文以 等心 的階位為骨幹, 整理歸納 四無量心 與 眾生忍 的內容, 嘗試系統性地提出相關之實際修學進路 研究結果顯示, 大悲 與 空觀 的平衡發展是成就堪忍力的關鍵 ; 親

67 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人間法音慈心慧語佛法啟示行腳參方活動紀實第 26 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第六屆第一次校友大會暨第五次佛學研習營 講評人 - 嚴瑋泓教授 福嚴佛學院師生合影 發表人 - 洞岸法師 綜合座談 印信交接 屬想 為發起 大悲 之心理動機, 並在 大悲 空觀 的往後發展階段中起作用 第二天安排了一場綜合座談, 主題為 當前台灣佛學教育的危機與轉機, 由高柏園教授主持, 與談人為厚觀法師 萬金川教授 蔡伯郎教授 性嚴法師與康特教授 與談人分別提出各自對台灣佛教教育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其中談到, 期望未 來能達成佛學研究資源共享, 並且透過現代網路科技, 有效且廣泛的傳遞佛學資源 此外也期許未來能舉辦國際性的佛學研討工作坊, 使東西方佛學得以交流研究成果 最後, 由今年度主辦單位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長康特教授將印信交接於明年度主辦單位福嚴佛學院院長厚觀法師, 此次的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即圓滿落幕 FUYAN JOURNAL Vol.48 65

68 結緣書訊 ISS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著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自 序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 吳 錦 發 自 序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親子天下》四月改月刊記者會

《親子天下》四月改月刊記者會 親 子 天 下 新 聞 稿, 敬 請 協 助 發 佈 2012 年 3 月 29 日 發 佈, 共 8 頁 親 子 天 下 雜 誌 公 布 國 中 生 學 習 力 大 調 查 十 二 年 國 教 時 代 免 除 基 測, 會 不 會 降 低 國 中 生 學 習 動 機? 調 查 發 現 國 中 生 被 考 試 制 約 : 超 過 五 成 學 生 認 為 自 己 學 習 動 機 不 強 烈 ; 如 果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2011.08.04 修 訂 ) 目 錄 壹 舊 課 程 複 製 到 新 課 程 的 方 法... 1 一 將 舊 課 程 的 課 程 文 件 匯 入 新 課 程... 1 二 編 輯 新 課 程... 5 三 備 份 舊 課 程 資 料 還 原 至 新 課 程... 6 貳 元 課 程 (META COURSE) 說 明 與 應 用... 12 一 元 課 程 說 明... 12 二 利 用 元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醫 事 人 員 繼 續 教 育 積 分 管 理 系 統 使 用 手 冊 ( 醫 事 人 員 版 )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15 日 文 件 修 訂 歷 史 版 本 制 / 修 訂 人 員 變 更 內 容 摘 要 頁 數 提 供 日 期 V1.0 蕭 鳴 孙 初 版 制 訂 All 100.1.18 目 錄 壹 登 入 說 明... 3 貳 操 作 描 述...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項 目 編 號 DA14 金 門 縣 政 府 人 事 處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流 程 序 說 明 表 項 目 名 稱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承 辦 單 位 人 事 處 第 一 科 作 業 流 程 說 明 一 起 敘 : ( 一 ) 新 進 教 師 到 職 聘 任 後, 按 其 所 具 資 格 條 件 ( 以 學 歷 為 主 ), 依 公 立 各 級 學 校 教 職 員 敘 薪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ongCard_Promo_2013_FAQ_tc_pdf.doc

Microsoft Word - LongCard_Promo_2013_FAQ_tc_pdf.doc 陸 港 通 龍 卡 常 遇 問 題 一 般 問 題 o 甚 麼 是 陸 港 通 龍 卡? o 陸 港 通 龍 卡 具 有 哪 些 特 點? o 陸 港 通 龍 卡 適 合 甚 麼 客 戶 使 用? 陸 港 通 龍 卡 申 請 須 知 o 陸 港 通 龍 卡 的 發 卡 對 象 是 甚 麼? o 聯 名 賬 戶 或 公 司 客 戶 可 以 申 請 陸 港 通 龍 卡 嗎? o 現 時 哪 一 個 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看 骨 頭 說 故 事 骨 頸 的 大 小 與 形 狀 1 1 20 2013 9 489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2013 9 489 21 DNA 5 X B6 人 骨 與 獸 骨 的 異 同 B7 28 32 36 22 2013 9 489 B6 B2 3 5 B7 2013 9 489 23 基 於 部 分 動 物 的 移 動 性 低, 透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EduMath 34 (2/202) 在 成 長 中 不 斷 優 化 的 數 學 定 義 梁 子 傑 循 道 中 學 在 第 三 十 三 期 的 數 學 教 育 之 中, 刊 登 了 兩 篇 涉 及 數 學 定 義 的 文 章, 刺 激 起 我 的 一 些 想 法, 故 此 也 來 湊 湊 熱 鬧, 談 談 我 對 數 學 定 義 的 看 法 在 過 去 幾 年, 的 確 多 了 一 些 數 學 教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兆 豐 國 際 商 業 銀 行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一 條 第 二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則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主 要 議 事 內 容 作 業 程 序 議 事 錄 應 載 明 事 項 公 告 及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