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紐西蘭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比較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ity and its History of Literature: A Comparison of New Zealand Māori People and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指導教授黃季平教授 研究生 Lawa Iwan 梁文 2018 年 2 月

2

3 目錄 緒論 01 第 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11 第一節 民族認定 : 認同論 vs 認定論 11 第二節 民族的分類與人口數 18 第三節 民族分佈 21 第四節 民族語言的現況 27 第 章民族發展及其 學史環境 35 第一節 部落經驗的民族 35 第二節 民族文學獎 41 第三節 檢視民族與其文學發展 66 第三章 利民族 學史的拼圖 81 第一節 二戰後的毛利民族處境與文學 81 第二節 Maori Renaissance 及其民族意識的毛利民族文學 87 第三節 Maori Renaissance 後反省的毛利民族文學 100 第四節 毛利民族文學史 108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 學史的構成 117 第一節 漢文初期發表的原住民族文學 : 舊 新文學 117 第二節 原運背景下的原住民族文學 : 新 新文學 122 第三節 原運後的原住民族文學 135 第四節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 144 第五章民族 學史與民族的活 153 第一節同化政策下未醒的民族意識文學 153 第二節街頭抗爭的民族覺醒文學 158 第三節原運後發展的反省 vs 返鄉的文學 171

4 結論 187 參考書 193

5 第 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表目錄 表 1-1: 毛利民族人口普查年 13 表 1-2: 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 18 表 1-3:2013 年毛利民族人口統計 19 表 1-4: 台灣原住民族 55 個原鄉區 20 表 1-5: 兩民族都市化比例的對比 26 表 1-6: 依性別 年齡的毛利語能力比例 年之對照圖 第 章民族發展及其 學史環境 表 2-1: 四個城市的都市毛利民族 38 表 2-2:2017 年原住民族山地鄉 平地鄉及都會區分佈 39 表 2-3:2017 年 9 月原住民族各縣市分佈 40 表 2-5:2001 年 年 The Pikihuia Awards 毛利語得 46 獎作品 表 2-6:Te Kura Pounamu Award 歷年得獎作品 49 表 2-7:Ngā Kupu Ora Awards 歷年毛利語創作得獎作品 55 表 2-8: 第一至五屆教育部族語文學創作獎參賽情形 60 表 2-9: 第一至五屆教育部族語文學創作獎 63 第三章 利民族 學史的拼圖 表 3-1: 懷唐伊條約 毛利語及英語之比較 89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 學史的構成 表 4-1: 美麗的稻穗 探討主題與內容 131

6 圖目錄 緒論 圖 0-1: 民族運動期間與兩民族作家之對照圖 2 圖 0-2: 台灣原民社會運動發展與台灣原民文學發展之對 8 照圖 第 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圖 1-1:Joan Metge 說明毛利民族的 認同 12 圖 1-2: 毛利民族著名及重大補償條約與法案 15 第 章民族發展及其 學史環境 圖 2-1: 都市毛利民族組成圖 37 圖 2-2: 毛利文學 43 圖 2-3: 原住民族文學 58 圖 2-4: 抽屜理論 67 圖 2-5:f e s 說 68 圖 2-6: 家庭 民族組成 68 圖 2-7: 通婚與三線 ( 血線 原線 語線 ) 69 圖 2-8: 清國 日本 民國的台灣民族行政分類 72 第三章 利民族 學史的拼圖 圖 3-1: 各時期的毛利民族文學文學期刊時間表 86 圖 3-2:1970 年代毛利民族應對族語流失的策略 92 圖 3-3: 紐西蘭毛利民族作家出生年代表 107 圖 3-4: 兩本毛利民族文學史的章節 111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 學史的構成 圖 4-1: 山海之內天地之外 與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 綱 145

7 摘要 本論文的研究為文學史, 藉由紐西蘭毛利民族文學史與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作為比較 法國文學家泰納指出, 文學的產生均有其時代與社會的背景, 文學史即是實證主義方法 本論文以 全貌觀 的視角, 將民族運動作為時間軸, 先探討兩民族社會脈絡, 再研討文學史的發展 兩民族歷經同化政策, 曾發展民族意識未覺醒的民族文學 民族運動時期, 毛利民族訴求土地 自然資源及語言 台灣原住民族則身處戒嚴, 因此探究的議題即是民族的生存權益 民族運動後, 紐國經濟不景氣及毛利民族的補助聲浪, 於是發展 反省 文學 而台灣原住民族諸多議題已階段性達成, 湧現一批返鄉熱潮, 分別有族語及政論創作 台灣戒嚴看似延宕民族權益的發展, 然而實際上台灣原住民族的民族邊界比毛利民族來的清晰 毛利民族比台灣原住民族早於一百餘年歷經同化政策, 並發展 認同論 的民族認定 再者, 毛利民族語言及部落經驗急速消逝, 文學也發展 內部 的創作議題 雖然毛利民族運動走在前端, 但是伴隨都市化及疏離其民族文化, 驅使毛利民族成為民族性質薄弱的 概念民族 唯有回到穩定及具有內聚力量的民族語言, 才有辦法在時間洪流裡體現民族的主體性 目前, 台灣原住民族尚未走到紐國的經驗 但倘若持續未意識到民族語言的重要性, 極有可能步上毛利民族的經驗 關鍵字 : 毛利民族 台灣原住民族 民族文學 文學史 民族運動 民族認 定 族語發展

8

9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thesis,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ity and its History of Literature: A Comparison of New Zealand Māori People and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is to compare the ethnic developments of the New Zealand Maori and Taiwan s indigenous peoples,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 the history of their literature. Before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researchers have been devoted to contributing abundant Maori research. However, many of them only chose a certain topic to write about, ignoring other perspectives or orientations, which only revealed the tip of the iceberg. For this reason, the thesis ascertained other aspects with a holistic approach. Several similarities exist between the Maori and Taiwan s indigenous peoples: both were Austronesian peoples, and share simila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n addition, they both undergone colonization and launched ethnic movements to regain their right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which are before the ethnic movement, during the ethnic movement, and after the ethnic movement. Each chapter demonstrates its social context and the significant ethnic writers at that time. The thesis first illustrates Maori and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unawaken ethnic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ir literary writings. During the ethnic movement, both ethnic groups launched the ethnic movement and published their political perspectives dur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Afterwards, the Maori and Taiwan s indigenous peoples share different values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 after their respective ethnic movement. Finally, the thesis examines their social contexts and their literature through three aspects of ethnic literature, which are identity, language, and theme.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seven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review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ts motiv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Chapter 1 and Chapter 2 provide an overview of ethnic certification, the status of ethnic langua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aori and Taiwan s indigenous peoples.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depicts Maori and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social contexts and literature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both ethnic groups, Chapter 5 show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nclusions are drawn in Chapter 7. The conclusion offer incentives and disincentives from the Maori s experience, which could be the inspiration for Taiwan s indigenous peoples.

10 Keywords: Maori,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Ethnic Literature, History of Literature, Ethnic Movement, Ethnic Certification, Ethnic Language.

11 謝誌 能夠在兩年半完成學位, 感謝每位幫助我的每位老師 家人和朋友 在這過程中, 我曾經換過三次題目 從入學時的原住民族智創法 台灣族語沈浸式教學, 到最後在碩二決定寫民族文學 尋找適合題目的過程跌跌撞撞, 而且碩一暑假過後同學均去過自己的田野地 相較之下, 我的進度的確落後一些, 讓我一度陷入焦急 直到碩一尾聲, 正好也要即將卸任民族學助教一職 林修澈老師在某次課前開會時, 詢問我的論文的進度 他認為, 若是我寫教育無法顯現自己的優勢, 因為有教育背景的人都會寫得比我好 所以, 老師替我 算命, 並跟我說可以從我的大學背景英文系作為基礎, 試著來寫民族文學的議題 媽媽也跟我說, 林老師算命都很準! 於是, 我的論文題目在歷經多次更改後, 終於定了下來 進民族系以來, 一直深受林老師的照顧 當民族學助教時, 老師磨練我處理學生事務和觀察力 雖然才短短一學年, 但提高精神的緊繃度及對事情的敏銳度, 幫助寫作及處事能有原則及嚴謹的態度 另外, 學生 出事 時, 老師立即幫我擋下, 讓我免於波及, 讓我非常感動 爾後, 當了老師的學生 林老師很清楚我生性膽怯, 但是他總是有辦法讓我面對這樣的個性, 又在不打破我 玻璃心 下磨練我 這種難以用文字描述的教學法, 可能只有林老師才做得到吧! 從中, 我也修正很多性格, 也變得勇敢許多 林老師總能看到一個學生的優點並因材施教, 例如他引導我選擇論文題目, 就是他看到我有文學背景的優勢 而我以這個優勢撰寫論文, 漸漸地從我的研究中獲得信心, 進一步建立我對自己的自信心 林老師會從學生的性格給予不同的方向, 這是過去無法體會的教授方式 林老師如同他的學問一樣, 有原則 嚴謹 清晰 每次報告, 老師都會提點出不一樣的研究樣貌, 拓展論文的可能性 時常在當下都不是很理解老師的說明, 但回去思考時便逐漸地體會老師的用意 從中, 也討論出過去紐西蘭毛利民族和以往不同面向 老師也會說 先不要打開簡報, 先讓我在沒有簡報的輔助下敘述我對於研究的理解程度, 這個訓練幫助我學會融會貫通的能力 除了學術上, 老師私下也會指點做事的道理 雖然都是小事情, 如幫忙泡茶這件事情就有很多待人的規矩, 讓我受益良多 老師嚴格的教誨, 奠定我做學問及處事的基礎 在老師的教導下, 對我有很深刻的啟發, 感謝老師的厚愛 起初, 由於論文研究剛決定及尚未了解其領域, 心中難免懷疑是否有走在寫論文的軌道上 而指導教授黃季平老師總是鼓勵我, 並建議我旁聽 民族文學 課 在老師帶領之下, 透過閱讀文本 電影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學樣貌, 這

12 堂課對我受益匪淺 面對疑問時, 黃老師均是抱持彈性態度, 十足地信任我, 並給予我空間發揮 黃老師除了在論文的督導外, 也是一位專業的心靈導師 每一次和黃老師吃飯或討論論文, 老師都可以 聊癒 學生 討論課業時, 老師會分享諸多學長姐們的經驗, 告訴我們寫作的遇到困難無需慌張, 鼓勵我們先寫再做調整 聊課外事務時, 老師則很有耐心及同理心的聆聽, 適時的給予回應 好幾次聊天起初都只是聊論文進度, 可是每次聊到最後, 老師都有辦法聊到 心坎裡 幾次結束後, 都感動哭得唏哩花啦的 後來體會到, 黃老師站在遠處觀察比我們看事情還要清晰, 而且老師的解讀比任何人都來的細膩及貼切, 讓我對過去很多事情逐漸放下 釋懷 黃老師不管是學業和課外很關心學生, 亦師亦友, 很感謝有老師的心靈輔導, 因此在寫作當中沒有複雜的情緒 過程中, 老師也時常對我們精神喊話 我們要兩年畢業!, 鞭策我們的論文進度, 也因此論文每個禮拜都有進展 若不是老師每週具體的方向, 我應該無法在兩年半畢業! 再來要感謝口委陳芷凡老師 陳老師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研究有豐厚的涵養及令人敬重的成果 資格考的時候, 陳老師提供我許多寶貴的見解與文本資料的分享 我還記得當時, 陳老師早已臆測我寫作遇到的困難, 並提出解決的方向 撰寫過程中, 也一直把老師的建議融會於論文當中 也感謝老師細心及周延審閱論文, 並在口試提出許多修改的建議, 指引我進一步思考原住民族文學其他向度的探討 我會謹記在心, 在未來研究上作為重要的提示 能給陳老師擔任口委是無比的榮幸! 禮拜一晚上由林老師及黃老師開設的 民族學研究方法專題研究 論文撰寫, 是促使論文逐步完成的主因 除了課堂上準備自己的論文之外, 也要仔細聆聽學長姐或同學的報告 我時常聽不太懂報告, 但是老師藉由報告人的研究套用在其他學生的論文例子上, 讓其他同學更能夠理解報告者的內容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 老師喜歡透過譬喻, 讓抽象的研究變的 讓人有感覺 老師們無私地傾囊相授, 讓我在這堂課受到許多啟發, 每次上課都有滿滿的收穫, 同時時常錯過末班校園巴士 因此特別感謝, 黃老師 周士煌學長 于琍雯學姐在課後載我們下山, 甚至送我們至捷運站搭車 課堂中也要感謝學長姐及同學指證建議, 博班學長陳由瑋常常擔任我的報告評論人, 同樣書寫民族文學更能指出論文的不足, 幫助我修改及統整論點時更加的清晰 由衷感謝陳由瑋學長給予論文許多寶貴的建議! 還有簡文敏老師時常分享他平埔族的經驗並毛利民族研究對話, 每次回家都有方秋梨學姊的陪伴, 時常和阮和安學姊互相加油打氣, 廖志軒學長的課堂提醒, 邵磊學長每次分享韓國及蒙古的趣事及零食 當然, 不能少一同共患難的同屆同學廖聿婕與劉芳妤的互相鼓勵及取暖!

13 寫論文的過程總是孤獨, 也是歷經不知多少次的挫折 每個禮拜為報告都在研究室想到焦頭爛額 悶頭苦讀 為了要有新的論文進度, 除了假日之外都到研究室讀書 每次報告都顯現出自己研究的不足, 論點總是混沌不清 在老師及學長姐們的指點之下, 才讓論文越來越清晰, 十分感謝他們不吝嗇的指正 寫作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暑假期間, 炎熱夏日卻在室內撰寫論文 曾經我的分析章架構大到無法收回, 寫到有種 天涯海角 的邊際 那種持續寫沒有盡頭的處境, 讓我折磨許久 歷經無數次的反覆修訂, 才逐漸撥雲見日 不過, 還好有研究室的同學和我 同甘共苦, 讓寫作過程中多了幾分樂趣 從一開始進入 李學智研究室 認識韋辰 軒豪 小宮 怡如 巧荺 陳堯 昱豪 映君 珮琪 文君, 到 Yawi Bali 韋丞 Ipulu Hafay 懿德 宇荃 Cegaw 願大家在學途上都一切順利! 也感謝民族系辦的德隆助教及文思助教, 幫忙我許多行政上的疑難雜症 最重要的事, 感謝家人給予無限的支持, 我才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深造 相對於同年齡的朋友多數已經就業, 英文系畢業總是被人期待當老師或去外商公司工作等 而我因大學期間深受原民社團影響, 從中找到自己的民族認同, 並進一步想要透過學理了解自己的民族, 並決定選擇就讀民族系 對於我的決定, 我的家人都理解, 並給予全面的支持, 也讓我求學過程中沒有任何干擾因素, 順利地完成論文 撰寫期間, 媽媽也正值最辛苦的過程 但是她依然時時刻刻關心我的寫作進度, 以 過來人 的角度提點我許多寫作的注意事項 因次, 我並沒有白走許多路, 可以專心一志的寫作 媽媽的個性體現賽德族的精神, 及她生命經驗歷經許多挑戰, 塑造她強又韌性的性格 個性晚熟的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跌跌撞撞, 時常讓媽媽為我操心 媽媽總是會開玩笑說我沒有遺傳到賽德克族的性格, 但隨著論文的完成及找到自己的主體性, 好像漸漸凸顯出來了!(?) 我很感謝媽媽帶領我走上學術的道路, 讓我在學途上找到自我, 找到自己的民族 也感謝叔叔在每一次課後與我討論, 並提出其他民族的經驗與我的研究進行對話 我很喜歡和他討論, 因為他總時能夠提出不同的見解及有趣的提問, 讓我重新思考及刺激我寫作 而爸爸是喜歡文化, 卻保有傳統觀念及出生理科的人 因此, 他總是用理科的角度去看待社會組或文組的事情 爸爸參與我寫作的過程不多, 但他近期會搜集原住民族的資料和我分享 近年他態度改變很多, 並讓我放手一博從事喜歡的事情, 而這樣轉變的讓我很非常感動 感謝我的家庭給予無匱乏的資源, 讓我在學習的路上不致顛簸 還有, 感謝男友在工作繁忙之中, 主動幫我文書處理及平時的陪伴, 讓我可以繼續專心寫作! 感謝有各位的幫助, 讓論文順利完成!

14

15 緒論 緒論 研究的動機與 的 文學史是透過文學作品串起的文學歷史, 因爲文學作品時常以當下的社會 政治 經濟 文化等背景下創作, 藉由文學史便可以了解民族或國家各個時期的社會脈絡 因此, 文學史是現況的反應, 也亦是歷史的反應, 文學史與民族發展擁有密切關係 文學史的觀念與撰寫方式, 一般認為是來自於法國文學家與歷史學家泰納 (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 所撰寫的 英國文學史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1864) 泰納的貢獻在於採取 在民族 時代 環境這一著名綱領中規定的那些外在的決定性因素, 對文學加以解釋的實證主義方法 黃怡菁 2010:79 本研究透過紐西蘭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學史, 來探究兩民族的民族發展 紐西蘭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皆為南島語族, 然而在民族屬性上有些不同 毛利民族為一個民族, 而台灣原住民族為一群民族的民族集團 兩民族在語言及文化上有許多相同之處, 歷史上更是有相似的殖民歷史 紐西蘭早在 18 世紀就有許多歐洲人來訪, 並在 1840 年毛利民族與英國人簽下翻譯有出入的 懷唐伊條約 (Treaty of Waitangi) 紐西蘭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台灣雖然歷經許多殖民政府, 從荷西時期 鄭治時期 清政府時期 日治時期到現在的民國政府, 然而讓原住民族加速瓦解與部落制度改變, 則是在民國政府來台之後 此時期兩民族的文本創作多為 他者, 即民族學家與傳教士, 以遊記 日記及資料收集的方式記錄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 歷史與文化 兩民族也從殖民社會中透過文學尋找自己的主體性 紐西蘭在 1907 年成為自治領 (Dominion) 到 1944 年成為大英國協五創始國之一 文學上, 從原本 20 世紀初期的文學作品皆自英國, 到撰寫自己的文學與國族主義寫作 例如, 參戰作家 Eric McCormick 1 與 Bruce Mason 2, 他們因歷經二次大戰而產生新的視角看待英國與紐西蘭之間的關係 接著在 1970 年代, 英國加入 歐洲經濟共同體, 斷絕與紐國之間的經濟來往, 甚至是紐國的經濟支柱 於是毛利民族趁國家動盪期間掀起民族運動 Māori Renaissance 台灣則是由於 中美斷交 中美建交 3 遇到外交上的瓶頸, 與黨外人士運動興起如美麗島事件爆發, 促使台 1 Eric McCormick (1906~1995), 為紐西蘭的作家 歷史學家 大學講師 2 Bruce Mason (1921~1982), 為紐西蘭著名的劇作家 3 中美斷交 中美建交 即 1979 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與中華民國之間即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 1

1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灣原住民族的民族運動孕育而生 1987 年解嚴後言論百花齊放, 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並陸續發表許多政治文學 兩民族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走向街頭抗爭, 分別在 1970 年代與 1980 年代民族運動訴求權利, 同時也成為兩國原住民族文學最豐富的繁榮景象 王瑤的 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 寫到 在文藝運動或論爭中的活動當然會反映出他 [ 們 ] 的文藝思想的某些觀點, 這些觀點當然也會對他的作品產生影響 [ ] 李有成 2010:79 此外, 兩民族文學所使用的語言也有相似之處, 即皆使用殖民語言書寫 在 臺灣原住民族 舊. 新文學 的唯一作家陳英雄 一文中, 探討寫作語言的選擇及對文學主體的認知影響其文學作品的性質, 因此這部分需要回到兩民族所在國家的語言政策上 紐西蘭在 1880 年代政府實行同化政策,1867 年的 原住民學校法 (Native Schools Act) 及 1871 年的 原住民學校法修正案 (Native Schools Amendment Act) 使英語變成學校的唯一官方語言, 許多毛利學童因在學校說族語而受到懲罰 而中華民國政府同樣進行各時期不同的目的性的同化政策,1946 年成立 國語推行委員會 並推行國語運動 兩民族在這樣的語言政策下流失母語, 在這時期的原民作家創作都以使用殖民語言為主, 前者為英語後者為漢語 圖 0-1: 民族運動期間與兩民族作家之對照圖本研究以兩國的民族運動為主軸, 並分為三個時期, 即民族運動前 民族運動 民族運動後 接著, 在每一時期提出兩民族著名的民族作家, 以他們出版作品的時間為主, 並依序介紹 ( 見圖 0-1) 紐西蘭在 Māori Renaissance 之前, 討論毛利民族先鋒作家 Jacqueline Sturm 與首位毛利詩人 Hone Tuwhare 而在 Māori Renaissance 期間, 探究書寫毛利主體文學的 Witi Ihimaera 研討現代化議題的 Patricia Grace 及撰寫都會毛利民族心靈的 Keri Hulme 在 Māori Renaissance 之後, 提出唯一具有反省性思考的毛利作家 Alan Duff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前, 則是討論 舊 新文學作家 排灣族的陳英雄 在民族運動期 2

17 緒論 間, 研析 新 新文學作家, 即布農族的田雅各與排灣族的莫那能, 最具有代表性 而在台灣原住民族運動之後, 了解兩位泰雅族作家 ; 分別為政論作家瓦歷斯 諾幹及書寫族語作品的娃利斯 羅干與透過民族運動作為本研究的時間軸, 並由上述的背景為基礎及兩民族作家及其作品討論, 來洞悉兩民族的發展脈絡 問題意識 台灣有關紐西蘭毛利民族的研究, 在 新南向政策 之前就有諸多貢獻 再加上毛利民族同樣身為南島民族, 更是加強台灣原住民族與毛利民族在學術交流, 特別是民族教育 土地政策及法律等 這些研究的成果, 也成為許多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及法律的主要參考與依據 於是, 台灣的學術界認為紐西蘭毛利民族的研究, 能夠充實台灣原住民族的各項領域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漸漸地形成對於紐西蘭毛利民族研究抱有許多的憧憬, 及產生 紐西蘭毛利民族的經驗作為典範 的現象 然而, 多數台灣的研究選擇紐國指標性的項目探討, 例如只有探討語言巢與民族教育或僅探究土地政策的發展, 而忽略了其他紐西蘭的社會脈絡或者毛利民族其他面向的研析 換言之, 倘若只有研究特定的主題, 而排除其民族或國家的社會脈絡來討論, 研究成果是片面或僅是冰山一角 因此, 台灣的毛利民族議題需要全貌觀 (holistic view) 的角度, 即徹底地研究每個面向, 才能有透徹的理解紐西蘭毛利民族整體的樣貌 本論文探究紐西蘭毛利民族及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學史, 並從中瞭解兩民族社會脈絡發展 藉由兩民族的相似歷史背景 南島文化及語言等要素為基礎, 進一步做全貌觀的比較 本論文的研究問題意識為 : 一 民族發展與文學史關係密切, 從文學史中剖析兩民族發展脈絡, 包含背景 過程及影響 二 透過文學史比較, 瞭解兩民族民族發展的差異性與相似性 三 藉由檢討兩民族文學史的議題內容, 並進一步探討民族的走向 3

1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三 獻回顧 本論文題目為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 紐西蘭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比較, 因此先由兩個民族的文學史與兩民族文學研究著手 ( 一 ) 民族文學史 1. 紐西蘭文學史與毛利民族文學史紐西蘭文學史與毛利文學史目前有 20 本, 主要為英文資料 紐西蘭文學史專書最早為 1943 年的 Literature and Authorship in New Zealand, 由英國倫敦出版 近期出版則在 2016 年的 History of New Zealand Literature, 為紐西蘭文學通史 出版最多紐西蘭文學史的出版社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分別在 1991 年與 1998 年出版 The Oxford History of New Zealand Literature in English 和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New Zealand Literature 而台灣的紐西蘭文學史專書, 有 1 本中文書及 1 本中文譯本 中文書為中國虞建華在 1994 年出版的 新西蘭文學史, 為紐西蘭文學通史 而中文譯本則於 2004 年透過聯合文學出版社翻譯石帝文 (Stevan Eldred-Grigg) 的 紐西蘭的文學旅程 (New Zealand: A Literary History) 紐西蘭文學史有文學通史 11 本, 文學斷代史 9 本 其中 17 本屬紐西蘭文學史, 毛利文學史只是佔其中一兩章 ; 另外 3 本為毛利文學通史 第一本為梅西大學 (Massey University) 社會學系在 1989 年出版的 The Healing Tongue: Themes in Contemporary Māori Literature 第二本則歷經 18 年後, 在 2007 年出版 Māoriland: New Zealand Literature 1872~1914, 為毛利文學斷代史 第三本於 2014 年出版的 From Silence to Voice: The Rise of Māori Literature, 為毛利文學通史 2. 台灣文學史與原住民族文學史台灣文學史從 20 世紀初就有許多學者撰寫, 但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學史則是葉石濤的 臺灣文學史綱 (1987) 堪稱代表 他甚至主張, 台灣文學史應是起源於原住民文學的論述 有關台灣文學史與原住民族文學史專書目前共有 19 本, 最近期的則在 2015 年出版 其中文學通史為 10 本, 文學斷代史為 9 本 然而文學史裡有 13 本為台灣文學史, 只有 5 本係原住民族文學史 1999 年巴蘇亞. 博伊哲努 ( 浦忠成 ) 出版台灣第一本原住民族文學史集大成 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 隔十年後又出版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 上 ) ( 下 ) 兩冊 董恕明 海之內天地之外 : 原住民漢語文學 及魏貽君 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探察 均是探究戰後原民漢語書寫的創作, 同時也是由兩位作者的博士論文整理後出版 前面所敘述的 3 本為原住民族文學通史, 後面 2 本乃 4

19 緒論 文學斷代史 ( 二 ) 民族文學研究 1. 紐西蘭毛利民族文學研究紐西蘭論文皆從 NZResearch.org.nz ( 上查詢, 此網站如同 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可搜尋紐國的碩博論文並提供下載 目前有 21 本論文探究毛利文學, 主要由哲學所 (7 本 ) 與英文所 (6 本 ), 其中博士論文有 14 本 碩士論文有 7 本 毛利文學研究起始於 1992 年, 其中 2007 年最多 (4 本 ) 再來是 2003 年與 2011 年 ( 各別 3 本 ) 論文研究的主題環繞在後殖民 認同形塑 毛利文化議題等 而探討最多毛利文學議題的的學校來自於奧克蘭大學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及坎特伯雷大學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均是各 6 本 奧克蘭大學皆是博士論文, 以英文所與比較文學所書寫最多 坎特伯雷大學則是 3 本博士及 3 本碩士論文, 其中多數為英文所及哲學所撰寫此議題 再者為奧塔哥大學 (University of Otago),4 本中有 3 本博士及 1 本碩士論文, 以英文所及哲學系為主 還有懷卡托大學 (University of Waikato) 共 3 本, 梅西大學 (Massey University) 共 2 本 比較特別的是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雖然只有 1 本毛利文學相關論文, 但是為毛利研究 (Māori Studies) 出產的碩士論文 台灣的紐西蘭毛利民族文學研究, 目前僅有 2 本論文且皆為比較文學 一本為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鯨騎士 吉普賽之王 中父權與性別關係探討 (2013 年 ), 另一本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少年小說 鯨騎士 與 黑色的翅膀 (2012 年 ) 期刊篇章方面, 主要研討特定毛利作家像是 Witi Ihimaera Patricia Grace 及 Keri Hulme; 對於文學通史研究較鮮少, 目前只找到三篇 第一篇是在 2006 年發表的 Pākehā-Style Biculturalism and the Māori Writer, 者要在敘述毛利作家以白人 (Pākehā) 及雙重文化主義觀點書寫作品 第二篇則是在 2012 年 Narrating Indigenous Modernities: Transcultural Dimensions in Contemporary Māori Literature 為關注現代毛利文學的現代化議題 第三篇為 2016 年 Changes in Tone, Setting, and Publisher: Indigenous Literatures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from the 1980s to Today, 這篇係比較自 1980 年代至今的澳洲及紐西蘭原住民族的文學狀態 背景及出版等等 5

2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2.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研究本論文資料收集聚焦在整體台灣原住民族文學 目前學術論文共 13 本, 主要由中文所 (8 本 ) 撰寫最多, 再來是台文所 (2 本 ) 跨文化所(2 本 ), 最後是民族所 (1 本 ) 其中博士論文為 2 本, 碩士論文為 10 本 研究時間方面, 於 1997 年始研究台灣原住民族文學, 最多一年出 2 本, 分別為 2007 年與 2015 年 論文主題研討民族自決 主體建構 後殖民 自我認同為主 目前已有眾多的期刊篇章探究原住民族文學, 此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然而特別關注整體的原住民族文學發展與社會脈絡, 特別是民族運動互動的文章僅有 2 篇, 包含巴蘇亞. 博伊哲努的 臺灣原住民族運動與文學的啟蒙, 及童信智的 1980 年代臺灣原住民自覺意識的脈絡研究 從民族文學談起 大多數的期刊篇章針對一位或幾位民族作家及其作品的探討, 並非以整體的原住民族文學發展來討論, 因此這部分研究是盡付闕如 四 論 架構與設計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本章為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 民族體檢, 從民族人口 民族認定 民族分布與民族語言使用狀況深入探討 第一節探究兩民族的人口發展 ; 根據紐西蘭官方調查, 毛利民族佔全紐國人口的 15%, 而台灣的官方報告則是原住民族佔全台灣人口的 2.3% 有趣的事, 毛利民族又分唯一 (only) 民族為毛利民族 毛利民族與其他 1 種民族血統 毛利民族與 2 種其他民族血統等民族分類方式 因此, 在第二節進一步了解紐國與台灣的民族認定 紐國從二次大戰後修改民族認定兩次, 台灣則是歷經多次修訂, 不過兩民族的民族認定方向判若天淵 從兩民族所在國家的民族認定, 了解兩國政府的民族認定制定發展, 及促成兩民族的影響 第三節則是洞悉民族遷徙後的分佈, 多數與戰後的就業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依據紐國官方調查, 毛利民族有 86% 居住北島, 並且集中在奧克蘭 (Auckland) 懷卡托(Waikato) 普倫蒂灣大區(Bay of Plenty Region) 及首都威靈頓 (Wellington) 台灣原住民族則是居住在山地及平地鄉鎮共佔 53.7%, 都會區則為 46.3% 相較之下, 兩民族的分布的數據有些懸殊, 並以此來討論 第四節, 依據兩國的國家調查報告, 了解兩民族熟稔族語的能力 兩國均為南島語族, 在歷史上也分別在不同時期經歷殖民政府, 民族語言也因此遭受到政策限制等 雖然有相似的歷史經驗, 不過兩民族的族語能力卻大相逕庭 紐國官方指出毛利民族僅有 21. 3% 的族語能力, 而台灣原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族語 6

21 緒論 溝通佔 65% 第二章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環境第二章議論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民族發展, 並從中了解民族文學史的環境 第一節, 研討從部落遷徙後的兩民族是否與部落連結, 從兩國的官方報告書判斷兩民族如何保持其民族的民族邊界 20 世紀的尾聲毛利民族已有 85% 移居在城市, 並僅剩 15% 的族人居住在部落 而台灣原住民族則居住在原鄉地區的至少佔了五成以上 第二節則是從民族文學獎洞察兩民族的族語文學發展, 包含族語文學與主流語言文學的論戰及族語文學的歷程 毛利民族對於毛利文學的態度保持 中立, 並認定以毛利語或英語皆是毛利文學作品 台灣原住民族依循民族文學三大要素, 即身份 語言 題材, 來創作 接著透過兩民族的文學獎項, 來檢視兩民族的族語文學發展 第三節, 從上述資料研析兩民族在都市化與現代化後如何維持民族邊界, 再依據結果探究兩民族文學史的環境與發展 在歷經涵化與同化政策的兩民族, 討論如何保有鮮明的民族要件 接著, 從兩民族的居住環境 民族認定及族語文學獎 族語作家等條件, 來體察兩民族的民族文學的脈絡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第三章研討紐西蘭毛利民族文學的發展 第一節講述二戰後毛利民族的處境及其文學走向, 包含 Pākehā 的毛利民族議題的創作與先鋒毛利民族作家及其作品探討 過去因為語言政策與政治環境下, 紐西蘭毛利民族人使用族語受限 然而在 1950 年代起一些作家透過英語發聲, 因此第一節討論使用英語發表的毛利作家, 例如 1950 年代 Jacqueline Sturm (1927~2009) 為第一個在紐西蘭主流專欄寫短篇故事的毛利作家 ; 另外首位毛利詩人 Hone Tuwhare (1922 ~2008) 於 1964 年發表第一篇英語作品 No Ordinary Sun 接著第二節研討 1973 年毛利民族揭開的 Māori Renaissance, 及此時期雨後春筍的毛利作家 Witi Ihimaera (1944~) 為第一位出版小說 短篇故事的毛利作家 1987 年出版 鯨騎士 (The Whale Rider ) 並在 2002 年拍成電影讓他在文壇聲名大噪 另外, 重要毛利小說家 Patricia Grace (1937~) 及受國際文學界矚目的 Keri Hulme(1947~) 也會納入探討 第三節闡述反省的毛利作家 毛利作家在 1980 年代繼續書寫有關毛利民族人生存處境, 內容多描述族人的困頓 暴力與無助 然而 Alan Duff (1950~) 則認為毛利族人的生存必須為自己負責, 且需要找到方法突破困頓, 並將這些想法寫在其作品 Once Were Warriors (1990) 第四節, 回顧整體的紐西蘭毛利民族文學史發展 首先, 以 國家文學 7

2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民族文學 概念縱覽毛利民族文學史, 了解紐國與毛利民族的關係 再者從民族文學三大要素 : 身份 語言 題材, 來檢視毛利民族的各項發展 從這兩概念體察紐西蘭毛利民族文學史, 更能深入了解毛利民族的民族文學內涵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圖 0-2: 台灣原民社會運動發展與台灣原民文學發展之對照圖黃季平的 臺灣原住民族 舊. 新文學 的唯一作家陳英雄 一文中, 說明台灣新文學的性質是寫作語言的選擇與對文學主體的認知, 因此需要回歸到社會脈絡及其如何影響文學的發展 黃季平 2007:4-5 回顧台灣原住民族文學, 原民作家使用漢語創作為戰後國民政府來台, 爾後的原民作家逐漸地熟悉新文學語言寫作 從時間軸與作家作品觀點瞭解,1960 年代新文學語言的出現至 1980 年掌握文學主體意識之間為 舊 新文學 時期 而這段期間的唯一作家為 舊 新文學家 陳英雄 而 1980 年掌握文學主體意識之後嶄露頭角的作家, 如田雅各及莫那能則被視為 新 新文學家 因此, 第一節先闡明 舊 新文學 的唯一作家為陳英雄, 他於 1971 年出版台灣原住民第一本漢語小說 域外夢痕 藉此, 將會以陳英雄的作品來了解當時在戒嚴氛圍底下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 第二節, 進一步探討原民作家掌握文學主體意識的 新 新文學 1983 年原運揭起原住民族街頭運動, 並訴求原民該有的權利 1987 年解嚴後許多原民作家也陸續發表作品, 其中田雅各出版的 最後的獵人 (1987) 及莫那能 美麗的稻穗 (1989) 最具有代表性, 兩本書皆刻畫原民生活因無法改變社會結構的困頓及萬般無奈 第三節研討原住民族作家在原運後的原民文學走向 在原運後的 1990 年代, 社會運動的力量從街頭轉向其他領域 ; 其中有些作家歸返部落重新學習文化並在部落扎根 部分以文化層面發聲而有族語文學創作, 如台灣第一本族語文學為 1991 年娃利斯 羅干所撰寫泰雅語及漢語散文集 泰雅腳蹤 另一部分以政治評論作發表, 如泰雅族的瓦歷斯 諾幹出版眾多對原民社會的書寫 8

23 緒論 第四節, 討論全面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 首先, 以 國家文學 民族文學 體察台灣與台灣原住民族的關係 再者, 從民族文學的身份 語言 題材觀察整體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學 透過全貌觀的洞察, 便能透徹了解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發展 第五章民族文學史與民族的活力本章為 比較章, 透過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比較, 剖析兩民族的民族文學史與民族活力 第一節從同化政策下探究兩民族的文學發展 ; 在社會背景上, 研析同化政策下兩國的社會脈絡, 及兩國政府對於同化政策的態度 在文學上, 探討民族意識模糊的民族文學及政治底下的文學類型 第二節研討兩民族歷經民族運動, 洞察兩民族的民族運動脈絡與文學走向 首先, 綜觀了解兩民族分別受國際影響而促成集體權的民族運動, 接著討論兩民族的民族機構, 及在運動期間所議論的民族議題 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族人作家如何透過民族文學及民族期刊來訴求其政治理念, 其中書寫策略皆成為向政府控訴的重要工具之一 第三節, 檢視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在民族運動過後的社會與文學發展 首先, 體察民族運動後兩民族仍眾多處在社會邊緣的處境, 並討論民族運動後對於兩民族的效益 再者, 分析民運後的文學發展, 包含民族文學檢討之因素及文本的書寫模式與真實性 結論先綜述兩民族的社會與文學發展歷程, 接著從比較中了解台灣原住民族權益延宕的原因 再者, 以紐西蘭毛利民族的經驗中, 能給予台灣原住民族作什麼樣的借鏡 接者, 談論兩民族在歷經都市化後的衝擊與效應, 進一步討論兩民族的民族發展與文學方向 最後, 回應在問題意識中台灣毛利民族研究的想像, 並研討兩民族的民族趨勢 9

24 1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25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第 節民族認定 : 認同論 vs 認定論 鑑於紐國同化與都市化政策影響之下, 政府修訂兩次民族認定法律 第一次修訂為 1953 年毛利事務法案, 將毛利民族定義為 有一半毛利民族血統甚至更多 第二次則是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認定毛利民族 只要有毛利血統皆是毛利民族 然而這樣的認定方式並非解決高都市化問題, 而是讓毛利民族的民族認定越來越複雜 此外, 多數族人基於 認同 登記為毛利民族, 再加上 唐懷伊條約 的毛利民族索賠問題, 成為登記毛利民族的重大誘因 因此, 毛利民族約莫於 1980 末期到 1990 中期左右大幅成長 台灣原住民身份的政策則是歷經幾次的轉變階段 ; 省政府時期從 1954 年的平地與山地山胞到 1979 年的 台灣省山胞身份訂標準, 之後到中央政府時期從 1991 的內政部 山胞身份認定辦法 至 2001 年的 原住民身份法 因此, 原住民身份的政策及法律是越來越嚴謹, 在歷經三讀後於 2001 年實施 原住民身份法 而民族認定的工作即是尋找 民族邊界, 其中語言是最重要的條件 日治時期的民族學家已劃定 9 族, 而在國民政府之後又有相繼幾族正名, 目前共有 16 族 一 認同論的民族認定紐西蘭人口大略分兩支, 即 毛利民族 與 Pākehā 1 另外還有混血兒, 但官方不歸類他們為加拿大的梅蒂絲民族 2 的第三類民族, 而是屬於混血的毛利人民族 對於毛利民族的民族認定, 可依循 1953 年毛利事務法案 1953 年毛利事務法案 說明, 毛利民族為有一半毛利民族血統甚至更多 3 然而伴隨都市化與通婚率逐年攀高的現象, 於是修訂其法並頒布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定義為, 在紐西蘭有毛利血統的人, 及後裔皆是毛利民族 4 但這樣的民族認定似乎不像台灣的民族認定般的穩固, 因為毛利民族往往以 文化的角度來定義 毛利, 並以此 1 毛利語為外邦人, 後來指涉歐洲人, 原意有 反常人 的意思 2 梅蒂絲民族是加拿大的原住民的一個族群, 是原住民與早期法裔加拿大人的混血兒 根據加拿大的 印第安法, 梅 蒂人是三種受保護的原住民之一 3 全文為 half-castes and people who were intermediate in blood between half-castes and of pure descent, 也就是二分之一及二分之一以上的毛利民族血統, 可稱之為毛利民族 4 全文為 a person of the Ma ori race of New Zealand; and includes a descendant of any such person, 意思為有毛利血 統和毛利後裔皆是毛利族人 11

2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來區別 真正的毛利人 與 只是皮膚褐色的歐洲人 [ ] 而且毛利民族的堅持立場不會太久 [ ] 由於通婚比例越來越高, 因此紐西蘭人均會承認兩者 皆是 內政部 1993:14-15 從過去的法案了解, 1955 年收養法 (Adoption Act 1955) 以 1953 年毛利事務法案 為定義內的毛利人 在 1956 年選舉法 (Electoral Act 1956) 則分 半個毛利民族以上 為毛利選民 半個毛利民族以下 則為一般選民, 一半個毛利一半 Pākehā 可任由紐西蘭人決定登記為毛利選民或者一般選民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實行後, 1975 年選舉修正法案 (Electoral Amendment Act 1975) 依循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內容定義毛利民族 然而, 紐西蘭人都有權利自行選擇為 毛利選民 或者 一般選民 到 1975 年中, 凡有毛利民族定皆是以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為準則, 且為廣泛的定義 但是沒有規定凡該法定人就必須登記為毛利民族, 完全由個人做抉擇, 決定之後還可以任由心意改變 內政部 1993:16 圖 1-1:Joan Metge 說明毛利民族的 認同 人口普查方面,1966 年之前政府規定毛利民族若是知道民族的血緣程度則需申明,1971 年改為自行申報自己的民族血緣, 如 全毛利民族 全 Pākehā 或註明 四分之三 Pākehā 及四分之一毛利民族 等 因此, 有很多毛利民族的身份申報極為複雜, 如八分之五 十六分之十一等等 毛利民族認證以統計部的分類進行調查並由政府承認, 不過人口普查的若有不實告知有沒有處罰規定 1966 年人口普查中, 毛利民族聲稱為全毛利民族佔 60% 但在 5 年前則為 51.5%, 整整增加了 8.5%, 數據明顯遽增 然而, 醫療團隊至部落查訪全毛利民族調查, 卻發現即使在偏遠的部落都有 25% 的 Pākehā 血統 社會人類學家 Joan Metge (1930 ~) 依據自己的經驗分享, 毛利族人有一方或兩方的祖父母為 Pākehā, 也會自稱為全毛利民族 ( 見圖 1-1) 而這樣的不確實的聲 12

27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明往往來自於不了解調查或計算方式, 大多數為主觀的情感表達 通常只有二分之一的毛利民族會宣稱, 我將自己歸納為純毛利民族, 因為我覺得我是純毛利民族 相對地, 自認為是 Pākehā 則會少說血緣成分, 如他真實為八分之三的毛利血統, 但他則會說是 四分之一, 而不是 二分之一 由此可知, 人口普查並不能得到客觀的數據, 毛利民族透過血量及認同的民族認定顯 得不穩定及不確實 內政部 1993:17-18 表 1-1: 毛利民族人口普查年 年 人口數 年 人口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0 資料來源 :Te Ara 從毛利民族的人口數成長觀看,19 世紀末期到 20 世紀初的毛利民族人口數以緩慢的速度成長 1871 年的毛利民族為 47,000 位, 至 1906 年的 50,000 族人, 僅增加 3,000 人 ; 可以說增加的幅度不大 而戰後的 1946 年, 毛利民族已達到約為 99,000 人口 之後, 每年的人口平均以 20,000 人至 30,000 人口增長, 比較特別的是 1976 年成長了 49,000 人 但是 1986 年毛利民族人口急劇增加, 當年毛利民族約 400,000 多人, 與前一次人口普查的 1981 年的 283,000 人相比, 足足增加 122,000 人 另一個毛利民族人口劇增的一年為 1996 年, 該年族人高達 525,000 位, 與上一次人普調查 (1991 年 ) 的 435,000 人, 共相差 90,000 人 此後, 毛利人口已平緩的速度增加 2006 至 2013 年間, 從 578,000 人增加至 598,000 人, 僅增加 20,000 人 13

2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毛利民族人口遽增的現象, 似乎可以回應到政府對於 唐懷伊條約 5 的毛利民族索賠議題上 在民族運動持續影響之下, 政府便著手解決 唐懷伊條約 的後續問題 因此,1980 年代的毛利民族索賠案件如同洪水來襲, 其中較多數的案件如 1987 年有 88 件,1990 年中期更是高達 216 件 而著名且重大的鉅額索賠的案件, 有 1995 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來紐國參訪時, 簽署 Waikato Raupatu Claims Settlement Act 1995 此案件處理 19 世紀 Waikato 戰爭 6 所留下在塔拉納基大區 (Taranaki) 和懷卡托大區的土地充公衝突, 並給予 1.7 億紐幣的賠償金 此外,1980 年代有 1985 年修訂的 1975 懷唐伊條約法案, 及 1989 年法務部設立的 懷唐伊條約政策小組 來處理過去毛利土地的索賠 1987 年的 9 月, 懷唐伊部落法庭也措辦 Muriwhenua 部落聯盟的漁獲量及土地的補償, 這事件成功地讓毛利民族自行處理漁獲貨量的配額 接著 1989 年毛利漁獲法案 (Māori Fisheries Act 1989) 通過, 政府同意購回之前漁獲公司的 10% 左右的配額 股權等, 並設立的懷唐伊漁獲委員會 (Waitangi Fisheries Commission), 及給予紐幣 1000 萬的賠償金 另外, 1990 年代較大的賠償則有 Ngāi Tahu 部落賠償案 (The Ngāi Tahu Claim), 政府也提供紐幣 1.7 億賠償金額以平撫過去歷史不正義 這些賠償似乎影響紐西蘭人的民族身份認同, 進而登記民族識別為毛利民族 Colin James 1986:125;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2014 紐西蘭政府官方網站的 Office of Treaty Settlements 可查詢 唐懷伊條約 的索賠協議書 案件等相關文件, 而目前 (2017 年 ) 已有 116 個獨立部落或著部落聯盟向政府提出賠償的申請文件, 且政府也皆給予回應 Office of Treaty Settlements 的設立宗旨, 為解決及提供在 1840 年 唐懷伊條約 影響之下的毛利部落的損失, 包含過去英國殖民政府透過戰爭 政策等引導之下, 掠奪毛利民族的土地與自然資源 伴隨紐西蘭獨立與英國結束經濟依賴, 這些被充公的土地與自然資源才得到重視與補償 申請者以部落或者部落以上為單位, 涵蓋一個部落 (a single iwi) 一群部落(a group of iwi) 及同一地區的所組成同親屬關係的大部落 (a collection of hapū from the same geographical area) 索賠的內容包含 :( 一 ) 政府道歉及其報告書, 探究歷史來龍去脈與對部落的衝擊 ( 二 ) 文化補償, 囊括正名地方稱呼 歸還土地及共管區域 ( 三 ) 商業與經濟賠償, 包含百萬現金 所有權或者兩者皆是 因此可推測, 政府的巨額賠償 成為登記毛利民族的重大誘因 New Zealand Government 唐懷伊條約 (Treaty of Waitangi) 為正式讓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條約 6 可詳見第三章 14

29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圖 1-2: 毛利民族著名及重大補償條約與法案 二 認定論的民族認定 ( 一 ) 語線 血線 祖線的原住民身份認定台灣原住民身份認定指政府對國民個人身份, 進行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兩類分法工作, 探討時間主要肇始於民國政府開始 此認定工作期間涉及通婚 認養遷徙 母語流失, 再加上因身份可以取得利益, 於是有人放棄原住民身份或取得原住民身份 過去各個殖民政府進行原住民分類 ; 清國政府依憑漢化程度決定 熟番 與 生番, 日治時期則依據居住地區而有 蕃族 與 高砂族 荷蘭時期雖然沒有將原住民族分類, 但以社名管理單位 原住民身份是屬於 個人權, 一個有民族身份的人就是原住民各民族某一名的成員, 因此是 雙重歸屬 而原住民註記政策實施後, 就如同納入國家體系 戰後原住民族與主流社會有相當大的差距, 政府為能夠拉近距離於是實施不同的行政措施 因此, 註記與規範身份成為國家實施政策的基礎 原住民身份的政策歷經幾次的轉變, 省政府時期從 1954 年的 平地山胞 與 山地山胞, 到 1979 年的 台灣省山胞身份訂標準, 合併 平地山胞 與 山地山胞 但內容上也沒有太大的變更 之後到中央政府時期, 從 1991 年內政部 山胞身份認定辦法 至 2001 年的 原住民身份法 山胞身份認定辦法 由內政部修訂, 而 原住民身份法 則是原民會委託政大民族系林修澈研究, 歷經三讀終於在 2001 年實施 原住民身份法 林修澈 1999:1 27; 伊萬納威 2014:32 36 原住民身份認定的研究 從語線 血線及祖線層面剖析: 第一 語線使民族邊界明確, 是有利的認定條件 第二 血線則是具有二分之一的血緣者選擇身份, 並採取 家庭相對主義 因爲, 家庭絕對主義 是代表拒絕通婚的家庭 另外, 採取 雙系承認 則會出現人口膨脹, 不符合民族成長的事實 第三 祖線係追溯家族史, 但在共時性的狀況下無法運作, 因涉及權利義 15

3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務的作用 其他要件如宗教與姓氏可作為輔助作用, 例如宗教在不涉及語言的情況之下, 則無法作為民族認定的依據 姓氏則無法為準則, 因為同一個家族可分屬不同的民族 林修澈 1999:31-32 原住民身份認定與資源享用的關係密不可分, 具有原住民身份者可享有教育 文化 社會福利 土地權 參政權等相資源 資源分配上, 林修澈說明有兩種方式, 一個為蘇伊士運河, 另一個是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代表一開閘門, 船隻便可通過, 套用在原住民身份上使得原住民享有同等的資源 現行政策為蘇伊士運河的模式, 但是林修澈對於這樣的身份認定有所保留, 並探討原住民身份和資源共用之間的等同關係 於是, 他再提出一個巴拿馬運河的模式, 是以階段性開放的方式讓船隻通過 換言之, 原住民依照個人不同情況享有自然資源的程度不一 例如, 參加大學學測或指考的原住民學生, 依他們居住的環境及教育資源的多寡來決定加分的程度 透過這樣的形式, 斟酌給予相 應的資源補助 林修澈 1999:45-46 ( 二 ) 民族學理的民族認定政策台灣原住民族的認定可追朔至日治時期, 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為執行有效的治理與資源開發, 於是派遣學民族學 人類學及語言學者等等進行田野調查與資料建置, 並籌組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這些學者主要是以客觀的體質 習俗 語言 地理分佈和系譜關係等要素為依據, 並認定 9 族 民國政府來台後, 繼續沿用日治時期的分類方式 直到 1980 年代伴隨社會運動風潮, 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高漲, 促使修改 9 族的聲音 1998 年雅美族與曹族進行了正名, 雖然雅美族最終沒有共識, 但曹族成功地更名為 鄒 這一舉動對官方的民族認定方式產生動搖, 讓卲族於 2001 年正名並成為台灣原住民族官方認定的第 10 族 面臨各個民族認定案件, 原民會迫切需要委託研究來協助民族認定的相關問題 雖然數次邀請相關研究單位 邀集各部會 學者針對原住民的認定議題探討, 然而皆沒有提出具體的政策或方案 最後, 原民會委託給政大民族系教授林修澈並完成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 報告書 2004 年也根據林教授的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 作為 原住民民族別認定辦法 的基礎 這本報告書提出民族定義 民族的基本要件, 以釐清民族分類與認定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 主要有三個面向討論 : 第一 民族的地位與民族成立的條件, 探討民族 血緣與語言 此部分主要闡述民族學理如何看待民族, 解釋民族構成條件 藉由民族 語言 血緣之間的關係, 進一步闡述宗教對於民族邊界的基礎 第二 聚焦在原住民族的民族認定問題, 例如邵族 賽德克族及平埔族等, 是否能成為一個獨立民族, 並從中了解與其原屬民族之間的民族問題 第三部分, 探討政府對 16

31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於民族的態度 利益分配影響個人對於民族認同的態度, 及適當的民族認定政 策 伊萬納威 2014:65 民族認定的工作做就是要尋找 民族邊界, 探討的不僅是歷史 民族關係等, 還涵蓋民族現況, 其中語言是最重要的條件 民族學界中普遍使用語言來應對一個民族, 及藉由語言系譜作為民族分類 根據林修澈 民族學 抽屜理論, 說明民族的表體與載體, 而介於它們之間的是血緣 民族表體主要為語言 宗教與民族層面, 而民族載體則為社會 經濟及政治 面對 血緣論 主張的研究, 林修澈教授說明若只依據血量來量衡一個民族, 則會出現不一樣的標準 若使用只憑藉血緣論, 在伴隨原住民族通婚率越來越高的趨勢下, 雖然原民人口增加但就有可能演變成 概念原住民 或 概念民族 7 林教授在研究中強調語言的重要性, 並配合歷時性及同時性 語言探討上, 先了解語言與方言的關係 語言與方言的界線在於能不能互相溝通, 不能溝通的就是語言, 而有差異性但仍可溝通則是方言 兩種語言有親屬關係時, 不論是互為語言或方言皆能在歷時性找到相同點 因此, 需要以同時性的標準來對應兩種話的區別 語言是民族最基本的表徵, 所以語言對應民族進而作分類 另一個要素為宗教, 因有時宗教是民族宗教, 本民族信奉但外民族不信奉, 就有達到區隔民族的作用 但是若是宗教成為世界宗教, 則會喪失其民族邊界的意義, 因此會不穩定 伊萬納威 2014:66 卲族正名成功後, 原民會於 1999 年招開會議, 會後委託政大民族系教授林修澈進行 原住民族的民族認定 研究 於 2002 年頒布 原住民民族別認定辦法, 之後便有些尚未被正名的民族前來申請 2002 年噶瑪蘭族從阿美族獨立出來, 成為官方認定的第 11 族 2004 年, 從泰雅族劃分成為第 12 族的太魯閣族,2007 年第 13 族的撒奇萊雅族,2008 年賽德克族成為第 14 族 相隔 6 年, 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在同年 2014 年認定為第 15 與第 16 族 從此看出,2000 年代民族正名是目前最密集的時期, 而在 2010 年代之後民族正名申請目前僅有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08; 原住民族 委員會 概念原住民 或 概念民族 即民族特性不明顯, 只有在人口統計上才會用數字的形式顯現出來 17

3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表 1-2: 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認定民族認定時間原歸類民族 阿美族排灣族 泰雅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 1948 日治時期 民族學家們 劃定的 9 族 邵族 2001 鄒族 噶瑪蘭族 2002 阿美族 太魯閣族 2004 泰雅族 撒奇萊雅族 2007 阿美族 賽德克族 2008 泰雅族 拉阿魯哇族 2014 鄒族 卡那卡那富族 2014 鄒族資料來源 : 原住民族委員會 第 節民族 根據紐西蘭官方調查, 紐國人口由 74 % 的 Pākehā 15% 的毛利民族 12% 的亞洲人 7% 的太平洋島嶼人及 1% 的拉丁美洲 非洲與中東人所組成 而 15% 的毛利民族中, 又分為民族識別認定為 : 唯一 (only) 民族為毛利民族 毛利民族與其他 1 種民族血統 毛利民族與 2 種其他民族血統及毛利民族與其他 3 種或以上的民族血統 台灣的官方調查顯示, 閩南人佔 72% 客家人與外省人個別都佔 14%, 台灣原住民族人口僅佔 2.3% 台灣原住民族目前有: 阿美族 排灣族 泰雅族 布農族 卑南族 魯凱族 鄒族 賽夏族 雅美族 邵族 噶瑪蘭族 太魯閣族 撒奇萊雅族 賽德克族 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 共 16 族 人口方面阿美族最多 排灣族第二, 泰雅族第三 人口成長上除了鄒族減少之外, 其 18

33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他民族則是每年逐漸增加 台灣目前有 55 個原鄉區, 東部及南部為原住民族聚集最多的區域, 其中花蓮 台東及屏東為最多的原鄉地區 一 毛利民族人口根據紐西蘭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8 的官方調查, 紐國人口由 74 % 的 Pākehā 15% 的毛利民族 12% 的亞洲人 7% 的太平洋島嶼人及 1% 的拉丁美洲 非洲與中東人所組成 全國人口約為 4,242,048 人, 其中毛利民族約有 598,605 人 政府統計部門的 Liz MacPherson 說明, 依據 2013 年的統計, 每 7 位國人就有 1 位是毛利民族 其中有 46.5% 的族人在民族識別認定為唯一 (only) 民族為毛利民族, 人口數約為 278,000 而為毛利民族與其他 1 種民族血統的佔 45.6%, 人口數為 273,000 多人左右 有毛利民族與 2 種其他民族血統則有 6.4%, 大約為 38,000 人 而為毛利民族與其他 3 種或以上的民族血統則有 9,100 多人, 僅佔 1.5% 表 1-3: 2013 年毛利民族人口統計毛利民族人口數比例 唯一血緣 278, % Māori as Only Ethnicity 毛利民族與其他 1 種民族血統 273, % Māori and One Other Ethnicity 毛利民族與 2 種其他民族血統 38, % Māori and Two Other Ethnicities 毛利民族與其他 3 種或以上的民族血統 % Māori and Three and More Other Ethnicities 資料來源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毛利人口及其繼嗣 (descent) 主要居住在紐國北島, 最大的部落 (iwi) 是北島的 Ngāpuhi 部落, 人口約為 120,000 人 北島第二大部落在 Ngāti Porou, 人口約 71,000 多人 南島最大的部落為 Ngā Tahu, 人口為 54,000 人左右 而有 110,000 的毛利族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 許多族人成為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在都市成長的毛利民族, 並且已經失去部落的認同 都市毛利民族 (urban māori) 或非部落毛利民族 (non-tribal māori) 的人口越來越多, 他們的新認同挑戰傳統機制, 並產生許多爭議進而影響毛利社會 Paul Meredith New Zealand Census 為紐國政府的紐西蘭統計部門所針對國內人口及分布調查 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查, 自 1851 年已完成 32 件全國官方調查 最近一年的調查為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19

3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二 台灣原住民族人口 2017 年 1 月的 內政統計通報 106 年第 3 週 顯示, 台灣人民為 2,354 萬人, 其中平地人人口包含閩南人佔 72% 客家人 14% 與外省人 14%, 整體佔據台灣的 95% 人口數 新住民則逐漸增加, 並達到台灣人口的 3.1%, 台灣原住民族人口僅佔 2.3%, 人口約為 553,228 人 目前政府認定的台灣原住民族為 16 族, 平地原住民約有 259,647 人, 佔 46.93%, 而山地原住民有 293,581 人, 則佔 % 相較於 2015 年的統計增加了 1.19%, 高於總人口增加率之 0.20%, 佔總人口比率為 2.35% 內政部 2017;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7 台灣原住民族分別有阿美族 排灣族 泰雅族 布農族 卑南族 魯凱族 鄒族 賽夏族 雅美族 邵族 噶瑪蘭族 太魯閣族 撒奇萊雅族 賽德克族 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 共 16 族 人口方面, 阿美族最多並約有 206,000 人, 佔 37.3% 第二為排灣族, 約 99,000 人並佔 17.9% 第三是泰雅族, 人口為 88,000 並佔 16.0% 人口成長上除了鄒族減少之外, 其他民族則是每年逐漸增加 與 2016 年相較之下,2014 年正名的的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增加了 25.30% 與 24.74% 而賽德克族 撒奇萊雅族 太魯閣族分別增加 3.05% 1.85% 1.77%, 相對較高 賽夏族則僅增加 0.77 %, 人口成長較低 落 內政部 2017;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7 台灣目前有 55 個原鄉區, 東部及南部為原住民族聚集最多的區域, 其中花蓮 台東及屏東為最多的原鄉地區 而台灣北部及西部相對地原住民族聚集較少, 如新北市 桃園市 台中市及嘉義市僅有一個原鄉區 如表 1-4 顯示 : 表 1-4: 台灣原住民族 55 個原鄉區 縣市原鄉縣市原鄉 宜蘭縣 南澳鄉 大同鄉 三地門鄉 霧台鄉 瑪家鄉 泰武鄉 來 新北市 烏來區 屏東縣 義鄉 春日鄉 獅子鄉 牡丹鄉 滿州鄉 桃園市 復興區 新竹縣 關西鎮 尖石鄉 五峰鄉 達仁鄉 大武鄉 金峰鄉 太麻里鄉 卑 苗栗縣 南庄鄉 獅潭鄉 泰安鄉 台東縣 南鄉 台東市 蘭嶼鄉 延平鄉 鹿野 臺中市 和平區 鄉 關山鎮 東河鄉 池上鄉 成功鎮 南投縣 仁愛鄉 魚池鄉 信義鄉 海端鄉 長濱鄉 嘉義縣阿里山鄉花蓮縣富里鄉 卓溪鄉 玉里鎮 瑞穗鄉 豐濱 高雄市 那瑪夏區 桃源區 茂林區 鄉 光復鄉 鳳林鎮 萬榮鄉 壽豐鄉 吉安鄉 花蓮市 新城鄉 秀林鄉 20

35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第三節民族分佈 紐國的毛利民族有 86% 的族人居住北島, 而其中 23.8% 的族人在奧克蘭 (Auckland) 14% 在懷卡托 (Waikato) 11.5% 在普倫蒂灣大區 (Bay of Plenty Region) 及 9.7% 在首都威靈頓 (Wellington) 毛利族人遷徙至都市, 與二戰後政府鼓勵都市移民潮 (Urban Drift) 有很大的關係 二戰後毛利民族替補再遠征的 Pākehā 職位, 於是毛利民族至都市逐漸增加 而這些城市有許多製造業的工作機會, 族人從事半技術與非技術工作, 並在戰爭期間提供 18% 的製造業, 戰後也提供至 38% 不過毛利族人並非在都市生活順遂, 造成許多犯罪率等社會問題 於是, 政府也於 1961 年出版針對都市毛利民族的報告書 The Hunn Report 進行檢討 而台灣原住民族在 1960 之前以部落農耕經濟為主, 因此鮮少有族人居住於都市 直到台灣經濟面臨巨大的變動之後, 原住民族開始才大量前往都市就業 另外,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在二戰後不久開始測量 調查山地保留地, 並也頒發法律與政策驅使原住民無法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 根據原民會統計, 原住民族在山地鄉鎮為 29.6%, 而平地鄉為 24%, 都會區已達到 46.3% 都會區的原住民族每年逐漸增加, 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鄉鎮均為下降的趨勢 剛開始在都市時常遇到不順遂的事情, 例如同工不同酬, 受傷也未受得到廠商應有的賠償 而且也常發生公頭捲走工資, 老闆強迫加班等等問題層出不窮 ㄧ 毛利民族的分佈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的官方調查顯示, 南北島全部共有 100 個獨立部落, 再加上由 17 個部落聯盟組成, 總計超過 100 多個部落 北島一共有 87 個獨立部落, 北地大區 (Northland) 與奧克蘭大區有 12 個部落 科羅曼德 (Coromandel) 大區有 12 個部落 懷卡托與國王鄉 (King Country) 大區有 4 個部落 羅托路亞 (Rotorua) 與陶波 (Taupō) 有 12 個部落 陶朗加 (Tauranga Moana) 與普倫蒂灣大區共 10 個部落 東海岸地區 (East Coast) 共 4 個部落 豪克斯灣 (Hawke's Bay) 與懷拉拉帕大區 (Wairarapa) 共有 11 部落 塔拉納基大區共 (Taranaki Region) 共 10 個部落 旺加努伊 (Wanganui) 與 Rangitīkei 大區共 4 個部落及馬納瓦圖 (Manawatū) 赫羅范努瓦(Horowhenua) 與威靈頓大區共 8 個部落 另外, 還有以部落及親屬關係 (waka) 9 組成的部落聯盟, 而北島則有 17 個部落聯盟, 每一個部落聯盟都包含一個或著一個以上的部落 北島就佔了 16 9 waka 為毛利語, 涉指毛利民族祖先以親屬關係組成的聯盟團體, 他們乘坐獨木舟 (canoe) 遷徙至紐西蘭定居 因此, waka 也是獨木舟的意思 21

3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個部落聯盟, 包含 Tainui 聯盟有 4 個部落 Te Arawa 聯盟有 23 個部落 Tākitimu 聯盟有 24 個部落 Aotea 聯盟有 5 個部落 Māmari 聯盟為 3 個部落 Kurahaupō 聯盟有 15 個部落 Muriwhenua 聯盟則有 6 個部落 Pare Hauraki 共 10 個部落 Tūranganui a Kiwa 聯盟係 4 個部落 Tauranga Moana 聯盟約有 3 個部落等等 10 南島則是僅有南島本身與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s) 11 共有 13 個獨立部落, 部落聯盟則只有 Te Tauihu o Te Waka a Māui 聯盟, 包含 5 個部落 New Zealand Census 2013 依據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顯示, 毛利民族有 86% 的族人居住北島, 而其中 23.8% 的族人在奧克蘭 (Auckland) 14% 在懷卡托 (Waikato) 11.5% 在普倫蒂灣大區 (Bay of Plenty Region) 及 9.7% 在首都威靈頓 (Wellington) 而南島只有 82,400 多人 不過回顧 1936 年, 奧克蘭僅有約 12.4% 的族人 然而,1948 年政府鼓勵都市移民潮 (Urban Drift), 以替補二戰遠征的 Pākehā 職位, 於是毛利民族個人與家庭移居至都市逐漸增加 當時的毛利族人抱持的人際關係 金錢誘因與都市是繁忙又有趣對地方 (live in places known for being busy and fun) 前往都市 在 1950 年代之前, 毛利民族在都市並沒有立即與 Pākehā 通婚, 因為毛利民族想要維持 iwi 與 hapu 的毛利民族身份 New Zealand Census 2013;Erin Keenan 2014:172 由於二戰的因素, 戰後的毛利民族生育率比 Pākehā 高 1956 年 47% 的族人為 15 歲以下, 但在 1966 年後攀高至 51% James Belich 12 (1956~) 稱毛利民族的人口數遽增現象為 搖籃的復仇 (Revenge of the Cradle) 學者表示, 1940 年代早期, 在 Ōtaki 的毛利家庭生 8 個到 12 個小孩是常有的現象 都市毛利族人的出生率於 1961 年起超越在部落出生的毛利民族,1966 年已有 62% 的族人出生於部落 另外, 奧克蘭會有這麼多族人的原因, 包含奧克蘭附近有許多部落及高就業率, 因此吸引族人前往 1950 年代製造業蓬勃發展, 北島 64% 的製造業在奧克蘭 威靈頓及哈特谷區 (Hutt Valley) 南島的製造業則有 70% 在基督城 (Christchurch) 及但尼丁 (Dunedin) 因此, 北島奧克蘭成為最多毛利民族的區域, 再來是威靈頓及哈特谷區 南島則是基督城最多毛利民族, 第二多則為但尼丁 1951 年至 1971 年, 毛利族人已高達四分之一居住在奧克蘭 此時的族人從事半技術與非技術工作, 毛利民族在戰爭期間提供 18% 的製造業, 在 1976 年已提供 38% Erin Keenan 2014: 另外還有北島 Mātaatua 聯盟 Nukutere 聯盟 Ngātokimatawhaorua 聯盟 Mahuru 聯盟與 Horouta 聯盟, 由於未標明清楚部落數量, 因此以註釋表示 11 查塔姆群島由 40 公里範圍內的約 10 個大小島嶼組成 這些位於紐西蘭東南方 800 多公里遠的島嶼, 於 1982 年正 式歸屬紐西蘭管轄 12 James Belich 紐西蘭著名歷史學家, 研究領域為 19 世紀的毛利民族與 Pākehā 衝突 2011 年, 曾榮獲 Prime Minister's Awards for Literary Achievement 22

37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不過毛利族人並非在都市生活順遂,1955 年 Albert Morris 教授在文學雜誌 Te Ao Ho 寫道 : 毛利民族在都市無法融入, 他們感到不適應 孤獨 沮喪 邊緣於兩個世界, 也沒有希望與地位 1960 年一位投稿者 Rina Moore 也在其文學雜誌表示 : 他們不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在部落及都市感受不到歸屬 [ ] 這也成為毛利族人犯罪的原因, 其中攻擊 強暴與自殺的案件非常多 根據 1950 年代犯罪相關報導, 毛利犯罪幾乎是青少年, 特別在都市地區 1954 年,20 歲以下毛利男性犯罪佔全毛利男性的 33.26% 四年之後, 已增加至 47.06%, 而犯罪的毛利女性則佔全毛利女性的 29% 這皆顯示, 毛利民族的問題均是政府與 Pākehā 不得不關注的事情, 於是政府也於 1961 年出版針對都市毛利民族的報告書 The Hunn Reportof 1961 進行檢討 毛利民族在都市的處境如同 Māori Affair Department 的公共關係處職員 Melvin Taylor 所說的, 作家 Hilliard 在 1960 年代的著作 Māori Girl 演活了都市族人的狀態, 不但對全國的毛利族人產生許多共鳴, 社會大眾對於都市毛利民族有些瞭解 1966 年每 3 位毛利民族就有 2 位居住在都市, 此時毛利民族已和 Pākehā 通婚機率越來越高 而 Kenneth C. Gartner 在 Te Ao Hou 投稿有關一半社會大眾對於毛利民族的看法是, 許多歐洲人不希望自己的居住環境有有色人種(coloured people), 特別是高級住宅區住戶, 因為毛利民族讓他們的房地產下跌 1966 年至 1971 年間, 都市毛利族人從 61.6% 到 70.7%, 五年之後已高達 76.2% Erin Keenan 2014: 二 台灣原住民族的分佈 1960 年代之前, 原住民族以部落農耕經濟為主, 極少居住在城市中 約莫在 1960 年代後期到 1970 年代初期, 台灣經濟面臨巨大的變動, 原住民族便開始大量前往都市地區 1970 年代, 台灣經濟從過去的農業經濟轉型, 走向出口導向的工業經濟 當時臺灣工業化以出口為導向, 新興勞力密集製造業亟需大量勞動力投入, 誘使部落勞動力紛紛移往都市地區的製造業 另外,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於 1958 年起開始測量 調查山地保留地的地籍, 及一些土地法律與政策的因素下, 原住民的土地被資本家使用, 於是無法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來維持傳統生計 同時, 這也讓原住民土地走向私有權的概念 換言之, 原住民族的遷徙不得已的狀態之下離開, 是社會變遷下的遷徙成果 然而族人從部落搬至都市的生活十分辛苦, 排灣族詩人莫那能在訪談中表示, 他的創作均以這時期都市原住民作為題材 1973 年的莫那能從事危險性極高的抽砂管工作, 颱風來襲還要拆上百公斤的鉛管 然而工作賣命的莫那能工作最多, 薪水卻是別人的一半 莫那能的作品 來! 乾一杯 一文寫道, 普遍大部分那個年代很 23

3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多的原住民碰到的問題, 像勞工的壓迫之類的 [ ] 我的前半生就像原住民幾十年來的縮影 13 這段言論也透露出族人在都市中刻苦與無奈 瓦利斯 諾幹也表示, 當時原民青年為謀生, 大多流竄到各個都市角落, 絕大多數的原住民同胞在資本主義架構中的下層階級作平行移動, 如搬運工 鷹架工 礦工 船員 [ ] 瓦歷斯 諾幹 1990:51 此時原住民族的狀態, 都市裡工作時總是有自卑的心理 這種心理根源於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接觸, 不論在物質生活或是實質教育上, 在強勢文化所定的衡量標準之下劣勢文化總是屈居下風, 再加上都市山胞大多從事報酬較低的勞力工作, 更助長自卑心理趨向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1987:268 上述資料反映, 都市裡就業的原住民族不管是身心上或者工作性質上, 均處置在處境較差的形勢之下 1997 年, 原住民族在平地原住民鄉鎮市佔 31.19%, 山地原住民鄉上則佔 38.7%, 都會區為 30.73%; 此時期都市區比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鄉鎮市還少 不過, 之後原住民族為就業遷徙的比例越來越高 2006 年底原住民總戶數為 169,000 戶, 而非平地原住民鄉鎮市戶數最多且佔 39.1%, 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鄉鎮分別佔 27.5% 及 27.4% 相隔 10 年後, 原民會統計原住民族在山地鄉鎮為 29.6%, 而平地鄉為 24%, 都會區已達到 46.3% 由此看出, 都會區的原住民族逐漸增加, 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鄉鎮均有下降的現象, 而都市原住民族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這些都市打拼的原住民族時常同工不同酬, 受傷也未受得到廠商應有的賠償 而且也常發生公頭捲走工資, 老闆強迫加班等等問題層出不窮 1986 年 6 月 8 日發生 摔子慘案, 事件發生於新店溪的阿美青年, 因工作壓力大而在精神崩潰下 摔子 同年台北山峽 海山一坑 驚傳瓦斯爆炸,72 位死者裡面, 有 38 位是原住民, 比例高達 53% 這些原住民死者大部分來自台東縣池上鄉, 其餘來自於花蓮縣 他們多數從部落來到都市邊緣住居, 如 摔子慘案 主角從花蓮及臺東搬到新店溪旁住了下來, 在那裡開墾 建築家屋, 並在新店溪旁建立 違建 的阿美族家園 阿美族的婦人說 : 即使我們有錢租房子住, 有的房東不太願意把房子租給我們, 說我們是番仔, 即使租約到了, 也會有人對我們指指點點, 說我們是番仔 因此, 他們寧可住在都市的邊緣 族人在花東的老家沒有土地耕作, 甚至連山地保留地都沒有 他們職能從事各種零工的臨時工人, 工作不穩定, 收入有限 原住民族女性則因山地娼妓氾濫, 已經成為全體山地人的災難與夢靨 例如, 台北烏來鄉幾個泰雅族部落, 都已經找不到少女, 絕大部分已淪落色情場所 花蓮縣秀林鄉嘉威村的太魯閣少女, 把家裡的女孩賣掉, 換錢蓋樓房, 還有壽豐鄉鯉魚潭邊的文蘭村的太魯 年 03 月 26 日訪談地點阿能按摩院, 受訪作家莫那能, 訪談者孫大川 漢語記錄者林宜妙 謄稿者余友良 24

39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閣婦女專做附近阿兵哥的生意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1987: 年, 原民會統計原住民族遷徙分佈 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人口數最多的民族, 人口約 206,813 分佈地區主要在花蓮並佔 27%, 其次為台東縣約 19.5% 再者為新北市和桃園縣, 約各佔 15% 其他城市如台中市 高雄市 基隆市及台北市人數也相當多 人口數第二多為排灣族, 約 99,298 人 主要分佈在屏東縣, 佔其人口數的 51% 其次居住在台東縣, 約佔 17. 8% 再者為高雄市並佔 7.7% 台中市 桃園縣及新北市也有不少, 且集中於縣市 再者為泰雅族, 人口數為 89,156 主要分佈於桃園縣, 佔總人口數的 22%; 其次為新竹, 約為 18.5% 再者為宜蘭縣, 約佔 14% 台中市 新北市 苗栗縣及南投縣也不少 布農族人口數為 57,630 人, 主要在南投縣, 約佔其總人口數得 25.7% 其次是高雄市, 約為 16% 第三是台東縣約佔 15%, 分布在花蓮縣的約 14% 而台中市 桃園縣及新北市平均個佔 6% 太魯閣族人數約為 30,963 人, 主要分佈在花蓮縣, 約佔總人口的 77%, 第二多的為新北市, 約佔 6% 再者為桃園縣並占 5% 台中市及高雄市也是太魯閣集中的縣市 魯凱族人數約為 13,168 人, 主要分佈在屏東縣, 約佔其人口數的 46% 其次是高雄市, 約佔 20% 再者為台東縣, 佔 16% 左右 桃園縣 新北市及台中市皆是集中的縣市 卑南族人口約 13,901 人, 主要分佈在台東縣, 約佔總人口數的 59% 其次是新北市, 約佔 8.7% 再者, 桃園縣約佔 6.5% 高雄市及台中縣等也算是集中的縣市 賽德克族人數為 9,771 人, 主要分佈在南投縣, 約佔其人口數的 77% 其次為花蓮縣, 約佔 9%, 再者為台中市約佔 4.5% 桃園縣及新北市人數也不少 鄒族人數約為 6,608 人, 主要分佈在嘉義縣, 約佔其人口數的 58% 其次在高雄市, 約佔其人口數的 16% 嘉義市則佔 5% 台中市和南投縣雖然不多, 也均是集中的縣市 賽夏族人口 6,547 人, 主要分佈在苗栗縣, 約佔總人口數的 39% 其次是新竹縣及桃園縣, 各別佔了 25% 與 15% 新北市 新竹市及桃園縣也是集中的縣市 雅美族人數為 4,550 人, 主分佈在台東縣, 並佔總人口數的 90.8% 新北市及桃園縣則合佔 3.5% 噶瑪蘭族人口約為 1,441 人, 主要分佈再花蓮縣, 並佔總人口數的 49% 其次是新北市和桃園縣, 分別佔其人口的 19% 與 9% 邵族總人口數為 776 人, 主要分布在南投縣並佔其人口數的 58.8% 其次是台中縣, 約佔 16.8% 再者為新北市, 約佔 6% 撒奇萊雅族人口約 896 人, 主要分布在花蓮縣, 約佔人口的 78% 其次是桃園縣, 約佔 10%, 再者為新北市約 4% 拉阿魯哇族約有 371 人, 主要分 25

4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佈在高雄市, 僅少數幾人在南投縣 卡那卡那富族則有 321 人, 主要分佈為高 雄市 基本上原住民族各族都居住在原居縣市較多, 且幾乎都有分佈其他縣市 現象 表 1-5: 兩民族都市化比例的對比 時間 都市毛利民族 台灣都市原住民族 % % 僅幾百人而已 % % % % % % % % % 由表 1-5 可知, 兩民族的都市化過程的進程的比例大相徑庭 毛利民族在二戰時已有 26% 族人居住於都市, 而在政府鼓勵族人前往都市之後, 從 1956 年的 35% 至 1966 年攀高至 61.6%, 相隔十年是以將近兩倍的速度成長 接著在 1970 至 1980 年代, 都市毛利族人從七成逐漸邁向八成多 2013 年都市毛利族已高達 86% 反觀台灣的都市原住民族, 在 1960 年代之前僅只有幾百逾人, 到 1980 年代僅有兩成多 直到 1990 年代尾聲, 台灣的原住民族才邁向三成多, 至千禧年後邁向將近四成 根據 2016 年的數據顯示, 都市原住民族僅只有 46.3% 換言之, 毛利民族都市化過程急速, 以致於影響其民族文化 而台灣則在 1990 年代末期, 才有明顯都市族人攀高趨勢, 但仍保持一定的部落經驗及熟稔語言文化 26

41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第四節民族語 的現況 毛利語為南島語言的一支, 亦屬於玻里尼西亞語 毛利語主要有三個方言別, 分別為東北島 (Eastern North Island) 西北島(Western North Island) 與南島 (South Island) 1840 年以前毛利民族的語言為主要溝通工具, 直到傳教士 語言學家及族人共同研究, 才逐漸有標準化的毛利語拼音書寫 爾後, 政府為了達到同化目的,1847 年後只以英語授課 到了 20 世紀, 毛利民族以英語與毛利語溝通 隨著法律與政策限制, 也造成毛利語流失的現象 不過到 20 世紀中期的國際運動風潮與紐國政治不穩定情勢下, 毛利民族開始走向街頭要求毛利語言的保障 然而, 在運動之後毛利民族的族語能力是走向逐年下降的趨勢,2001 年的 25.2% 到 2013 年的 21. 3% 下滑了 3.9% 這些數據皆顯示, 毛利語言並沒有因為民族運動時期的訴求而有突破性的改變 而且根據調查訪問, 整體的毛利父母親未必會讓孩童接受毛利教育 同樣是南島語族的台灣原住民族目前共有 16 族,16 種語言,42 種方言別 原住民族均保有其民族語言 文化及風俗習慣, 不過也正面臨許多現代化衝擊 為應對語言的延續與保存, 政府也於 2017 年 6 月 14 日三讀通過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研究南島語言的李壬癸院士表示 : 台灣原住民的起源問題也就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問題 由此可知,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不管在法律及研究上都有一定的重視 原民會報告書的調查, 族人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使用族與溝通佔 65%, 然而漢語依然是最常使用的語言並佔了 89% 不過依地區說族語的比例不同, 原鄉地區為主佔 79%, 非原鄉地區則為 50% 鑒於語言傳承的必要性, 原住民族委員會也於 2001 年辦理全國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考試, 並提出語言能力作為享有各項資源權益的條件, 特別是 升學優待 一 毛利語言使用現況毛利語為南島語言的一支, 亦屬於玻里尼西亞語 而玻里尼西亞語又分為東玻里尼西亞語與西玻里尼西亞語, 毛利語言則屬於東玻里尼西亞語 因此, 毛利語言與大溪地 夏威夷與法屬玻里尼西亞語十分相近, 而與西玻里尼西亞語的東加 薩摩亞及美拉尼西亞的斐濟的語言關係較疏離 毛利民族只有一族, 因此語言是可互相溝通 然而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差異性, 毛利語主要有三個方言別, 分別為東北島 (Eastern North Island) 西北島(Western North Island) 與南島 (South Island) 南島方言推測別來自於東北島的毛利語, 而查塔姆群島所說的 Moriori, 則是臆測來自於南島方言 而且不同區域有些發音有所不同, 例如北島部落 Ngāi Tūhoe 發 ng 為 n, 而南島的 ng 發音為 27

4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k 還有旺加努伊和塔拉納基的部落 wh 發音為 w 而部分的北島部落將 wh 發音成 h, 如 whakahaere ( 管理 ) 唸起來成 hakahaere A. H. McLintock 1966;Rawinia Higgins, Basil Kean 年以前毛利民族的語言為主要溝通工具, 毛利語在歐洲人來之前沒有書寫系統 1814 年, 傳教士借用拉丁語字母 語言學家 Samuel Lee 及 Hongi Hika 頭目合作一起系統化毛利語, 到 1820 年才逐漸標準化 (standardised ) 之後,1844 年傳由教士 William Williams ( ) 14 出版第一本毛利語字典 Dictionary of the Maori Language, 成為 Pākehā 重要的溝通工具, 特別是與毛利民族購買土地及翻譯聖經 而 19 世紀後,Pākehā 人口增加與毛利民族起衝突, 於是有翻譯的毛利語法條與毛利語翻譯員 教育上, 政府為了達到同化目的於是透過教會學教教導英語及推動寄宿學校,1847 年後只能以英語授課 20 世紀, 毛利民族可以以英語與毛利語溝通 都市移民潮與 Pākehā 接觸頻繁, 毛利民族在部落甚至都以英語溝通為主, 其中很多族人認為英語代表成功與提升自己的地位 20 世紀後期, 國際運動風潮與紐國政治不穩定情勢下, 毛利民族開始走向街頭要求毛利語言的保障 1972 年超過 30,000 的族人簽署請願書, 訴求學校教授毛利語 於是 1970 年代, 在中學有毛利族語課程,1982 年語言巢成立及毛利語學校也開幕 1987 年, 毛利與正式位階化成為紐國官方的語言 同年也設立毛利語廣播,2004 年設立毛利電視台 (Māori Television), 2008 則有專屬毛利頻道 Te Reo Channel Rawinia Higgins, Basil Kean William Williams 傳教士與語言學家 其兄為翻譯 唐懷伊條約 的傳教士 Henry Williams, 可詳見第三章 28

43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表 1-6: 依性別 年齡的毛利語能力比例 年之對照圖 資料來源 :Statistics New Zealand,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Dwellings 表 1-6 為毛利族人各個年齡層的族語能力 紐西蘭的年齡區分以 工作 來做分類 15 歲以下為孩童群 (children) 15~24 歲視為青年工作群 (early working age) 25~54 歲為主要工作群 (prime working age) 55~64 歲為資深工作群 (mature working age) 及 65 以上為老人群 (elderly) 整體觀察, 毛利民族在歷史上曾受限因只使用英語, 民族運動期間他們走街頭訴求語言權, 於是有語言巢 毛利語學校及毛利語言位階化等的成果 看似掀起一連串草根性運動, 然而實際上當今毛利族人使用毛利語的狀況卻不怎麼理想 由表 1-6 表示, 毛利民族的族語能力是走向逐年下降的趨勢,2001 年的 25.2% 到 2013 年的 21.3% 下滑了 3.9% 毛利語能力較好的集中在老人群上, 特別是 75 歲以上 ; 這已顯示語言凋零的危急性 而 15 歲以下能以毛利語對話的佔 16.7%, 比起 2006 年少了 3.3% 青年及主要工作群中的 15 歲以上到 44 歲以下, 語言能力約在 20% 至 25% 左右浮動, 且沒有太大的更動 ; 但均表示族語能力不太理想 主要工作群中的 45~54 年齡層, 從 2001 年至 2013 年下滑了 7.2%, 而 55~64 年齡層則下降 16.9%, 超過 45~54 年齡層的 2 倍以上 主要工作群下滑數據差距越來越高, 也顯露族語能力下降的事實 然而差距最大的是老人群, 特別是的是 65~74 歲年齡層, 從 2001 年的 53.9% 下降至 2013 年的 36.5%, 下降了 17.4% 再者為資深工作群, 從 43.8% 下跌至 26.9%, 下滑 16.9% 這些數據皆顯示, 毛利語言並沒有因民族運動的訴求, 而有突破性的 29

4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改變 Statistics in New Zealand 2013:11-12;Statistics New Zealand,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Dwellings 2013, CIA 2018 Witi Ihimaera 的 Pounamu, Pounamu(1972) 和 The New Goes Fishing (1977) 均提到在都市的毛利族人的挑戰 The New Goes Fishing 中的 Catching Up 講述一位毛利年輕人在主流教育中賣弄傳統知識且非常成功 到了大學畢業典禮, 部落的家人與親戚都前來參加, 年輕人因一句毛利語都不會說而感到羞愧 一位在奧克蘭 Atawha Marae 的都市毛利族人表示, 毛利民族已經好幾代失去傳統文化與語言的連結 這個故事也實際反映現今毛利民族的狀態 目前已有 kaupapa māori education, 即毛利教育, 主要目的就是以毛利民族的世界觀 語言和文化教導毛利學生, 並有各個年齡層的教育體制, 包含從學齡前的語言巢 (kōhanga) 5 歲到 18 歲的 kura kaupapa 與中等教育的 wharekure 2014 年全國約總計有 480 所語言巢,2016 年 kura kaupapa 也達到 279 家, 及 181,00 位 wharekure 的學生 而語言的使用除了政策或法律上的鼓勵, 毛利家長們的態度也會影響下一代對於毛利語言學習的意願度 Erin Keenan 2014:39-40;Stats NZ 年統計,15 歲以上就學的毛利學生當中有父母陪伴僅佔 45.8%, 其中只有 26.4% 的毛利父母親讓孩童學習毛利教育, 人口約 64,000 人 而父母沒有選擇讓孩童進入毛利教育體制的則佔 73.6%, 約為 178,500 人 毛利父母親讓孩童學習毛利教育的比例中, 曾接受過毛利教育體制的父母比未受過毛利教育體制的家長較同意讓孩童接受毛利教育, 分別為 45.4% 與 23.1% 而且這些同意的家長清楚了解, 毛利教育不僅只有在學校, 其父母親也必須負責在家說族語的環境 調查發現, 家長說流利族語及將孩童註冊毛利教育體制佔 48.5%, 而只會說幾個單字的毛利家長則佔 20% 由此可知, 毛利父母親願意讓孩童接受毛利教育體制還是算少數, 僅佔 26.4% 而且, 受過毛利教育的家長讓孩童學習毛利教育的意願度高 因此, 家庭為主要關鍵, 才有辦法實踐毛 利語的的傳承與發展 McKinley 2000;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6;Stats NZ 2017 另外, 毛利語言考試 Whakama tauria To Reo Ma ori 於 2002 年 10 月由毛利語言委員會 (Māori Language Commision, Te Taura Whiri) 所舉辦, 測驗為針對毛利成年人口說族語能力 毛利語言考試為因應 1987 年毛利語成為紐國官方語言之一, 於是有義務推廣毛利語並規劃族語考試 考試分為兩種, 一種為 Level Finder Examination (LFE) 及 Public Sector Māori (PSM) Level Finder Examination 則像一般語言考試, 包含聽力 閱讀與文法, 考試等級則分為五級 而 Public Sector Māori (PSM) 則是針對公部門職場所需, 考試內容包含口試 與筆試且考試等級分為三級 Māori Language Commision

45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二 台灣原住民族與語言南島語族 (Austronesian) 起源與擴散的理論, 各個領域的學術界包含文化人類學 語言學 生物人類學 考古學以及古生物學等等嘗試跨學科的整合, 並呈現多元樣貌的推論 各界學者採取不同假設, 如凌純聲 (1901~1981) 透過文化特質比較的 中國大陸起源說 荷蘭的柯恩 (Hendrik Kern,1833~1917) 依循語言古生物學推斷史前文化與地理位置的 中南半島起源說 及美國的戴恩 (Isidore Dyen,1913~2008) 依據薩皮爾 (Edward Sapir) 的語言分歧地, 並使用詞彙統計法計算南島語族差異的 美拉尼西亞 ( 西新幾內亞 ) 起源說 等 不同背景的學者, 以各種假設與方法說明南島語族起源與遷徙路線 但更能凸顯台灣對於南島語族起源之重要地位, 莫過於 台灣原鄉論 的說法 李壬癸 1997:18-49; 吳美枝 2010:54 台灣原鄉論 的推論, 最著名來自於語言學家 Robert Blust(1940~) 與考古學家 Peter Bellwood(1943~) 提出了 出臺灣假說 (Out of Taiwan Hypothesis) 然而,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為 1975 年的考古學家 Richard Shutler Jr. 與語言學家 Jeffrey C. Marck, 他們首先提出南島民族起源地的理論, 包含台灣 南太平洋諸島或者中國南部等地區的推測性的架構 相隔十年後,Blust 說明南島語族分群和詞彙所反映自然環境的比較證據, 擬測其語族的發展過程, 而在過程中梳理出台灣原鄉論的結果 他指出原南島島語 (Proto-Austronesian) 約莫在 4500B.C. 發展為 福爾摩沙語 (Formosan) 和 馬來 玻里尼西亞語 (Malayo-Polynesian), 因此臆測此分化現象在台灣或附近, 提出南島語島語起源地應在台灣, 或至少接近台灣的起源地 Blust 繼續解釋, 在 3500 B.C. 之後南島語推從台灣發展到菲律賓, 並從 3000 B.C. 起再向婆羅州 印尼和太平洋諸島嶼擴散 另外, 考古學家 Barbara Thiel 在 1980 代透過比較菲律賓呂宋島和台灣的考古資料, 推測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居地 但最顯著的說法來自於 2005 年的澳洲大學考古學家 Bellwood 與其團隊提出的論點 他們指出, 南島語族的祖先因穀類農業促使人口的成長快速, 於是 4000 B.C. 起從中國大陸東沿海的新石器時代的農民急需尋找土地開墾而開始向海外擴散 約莫 4000 至 3500 B.C. 到達臺灣, 並持續擴散到菲律賓北部, 接著到了 2500 至 2000 B.C. 南島語族已經佔居了整個東印尼群島 南島語族持續擴張與發展, 包含美拉尼西亞 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均為南島民族所居住範圍 臧振華 2001: ; 劉翠溶 2007:4 台灣的南島語言研究, 中央研究院李壬癸院士從 1970 年代致力於各種台灣南島語言和方言, 並讓台灣成為國際南島語言學研究的重鎮之一 南島民族的範圍遍布整個太平洋及印度洋, 從北起台灣 南至紐西蘭 東至復活島, 西至馬達加斯加島 相較於世界其他語族, 南島語族的地理位置分布最廣其語言 31

4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數目也最多, 佔全球語言總數的六分之一 李壬癸院士研究指出, 台灣是全世界南島語族成員不僅最密集的地方, 同時語言也是最分歧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 因此李院士認為, 台灣原住民的起源問題也就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問題 台灣南島語族可分為平埔族與原住民族, 其中平埔族群則歷經 漢化 早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文化, 也是目前政府積極推廣文化復振等工作 而台灣原住民族目前共有 16 族,16 種語言,42 種方言別 台灣原住民族均保有其民族語言 文化及風俗習慣, 不過也正面臨許多現代化衝擊 為應對語言的延續與保存, 政府也於 2017 年 6 月 14 日三讀通過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其法案第一條說明法源目的 : 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 為實現歷史正義, 促進原住民族語言之保存與發展, 保障原住民族語言之使用及傳承, 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九條第三項規定, 特制定本法 從上述資料可知,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不管在學術及法律上均有一定的重 視與保障 李壬癸 1997:4; 吳美枝 2010:54-57;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6:1 原住民族委員會進行調查並完成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實施計畫 : 16 族綜合比較報告 其報告書針對 16 族各期狀況 能力兩種問卷, 據真實呈現的數字剖析族語使用情形, 了解族人於聽 說 讀 寫的能力 在訪查過程更突顯因居住區域 遷居 通婚等情況對族語的影響 依據報告書顯示, 族人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使用族與溝通佔 65%, 然而漢語依然是最常使用的語言並佔了 89% 族語溝通的環境以原鄉地區為主佔 79%, 非原鄉地區則為 50% 其中太魯閣族使用族語的比率最高且高達 82%, 再者超過 7 成的族別有泰雅族 (79%) 排灣族(78%) 魯凱族(73%) 及雅美族 (71%) 而鮮少以族語作為溝通且未達 3 成, 包含卑南族 (29%) 賽夏族(29%) 邵族(24%) 及拉阿魯哇族 (7%) 等族 家庭使用族語的情況上, 僅有四成六的長輩以族語溝通, 而與下一輩使用族語只有 30%; 這皆表示族語在原生家庭使用率低 在這些受訪家庭當中, 會教授孩童族語的佔 66%, 其中傳承族語的超過 7 成的如撒奇萊雅族及排灣族 另外地區性傳承族語也有差別, 原鄉地區有教導小孩族語的比率顯著高於一般地區, 分別是 76% 與 53% 而族人最常以族語溝通的地點為家裡並佔 84%, 還有聚會場所佔 63% 部落活動中心 33 % 及教堂僅佔 32% 此外, 各民族密集使用族語的環境不同, 例如賽德克族佔九成在家裡使用族語 達悟族人在聚會場所使用族語高達七成 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在傳統祭儀活動為各佔六成多 五成以下的民族有, 撒奇萊雅族在部落活動中心約五成, 魯凱族在教會達到四成多 在鄉運動會則是三成多, 鄒族於工作環境使用族語達到三成左右 上述資料均顯示, 原鄉區比一般區容易行使族語教學與傳承 不過, 近年 32

47 第一章兩個民族的比較 原鄉地區人口因就業前往大城市, 因此原民會也正在思考如何在城市中延續語言傳承的重要議題 有鑒於語言傳承的必要性, 原住民族委員會 ( 當年為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也於 2001 年辦理全國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考試 ( 以下簡稱 族語認證 ) 原住民族伴隨時代的變遷, 逐漸對於自身文化漠視而不自知 伊萬納威認為,1990 年代以後的原住民族已不存在早期與主體民族之間的生活落差, 甚至超過平地人的情況 族人持續享有權益, 於是產生許多社會輿論 另外, 原住民族喪失民族條件, 即民族語言, 學者們關心原住民族的民族存續問題 為能兼顧原住民族文化傳承 適應現代化社會及國家資源分配的平衡之下, 原住民族不論各項權利應重視與族語的緊扣性 於是, 提出語言能力作為享有各項資源權益的條件, 特別是 升學優待 之項目 族語條款 的本意讓原住民族正視自身文化, 同時也復振其民族語言 然而, 一開始的反應不盡理想, 當時認為增加原住民學生的升學的壓力, 甚至是 對原住民族的二度剝削 等負面聲浪 族語認證在一番論戰後, 相關考試政策已定調 2000 年, 原民會與教育部研商修訂 升學優待辦法, 研討原住民學生取得原住民族語言證明 原民會與學者在相繼幾年完成族語分級制度等規劃, 目前已有 5 級分級能力的認證考試 2006 年, 配合委託台灣語言學學會共同執行 96 學年度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取得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考試試題範例及練習題計畫案, 要求原住民族考生必須參加族語認證考試, 並提出 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 證明才得獲得升學 35% 優待加分規定 因此, 原住民族學生能保存及傳承族語, 並配合教育部九十學年度起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升學制度, 達到雙贏的語言傳承與升學優待之意義 伊萬納威 2014: 年原民會發布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辦法 且在當年推行族語認證, 首次辦理由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語教文推展中心承辦, 之後便分別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及國立東華大學承辦 而在此過程當中, 原住民族的族語書寫系統於 2005 年確立 當時受委託的林修澈表示 : 當時原住民族語言受到關注, 主要因民間版版本多元, 未能一致 其次是從未有官方版出現, 原住民族社會慣用於教會羅馬拼音系統, 因此, 原民會委託政大辦理事務時, 與命題委員的共識就是以羅馬拼音為基礎作為考試使用 歷次的認證語別也逐年增加, 從 2001 年 11 族 38 方言別到 2008 年 14 族 42 方言別, 現今為 16 族 42 方言別 黃美金 2007:1-2; 伊萬納威 2014: 至今 (2017) 已超過 16 年的推廣, 根據去年的報告書顯示知道族語認證考試的佔 62%, 且主要年齡層約為 20 歲至 29 歲並佔 75% 知道族語認證考試且比率超過 7 成的民族有 76% 的魯凱族 77% 的賽德克族 76% 的噶瑪蘭族及 70% 的邵族 不過, 報考族語認證考試僅佔 16%, 沒有報考者佔 84% 33

4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報考人數的年齡層主要以 11 歲至 19 歲比例較高並佔 35%, 教育層度則是大學程度者相較高且有 31% 一般地區報考族語認證考試的比率高於原鄉地區 沒報考且比率排名前 3 名的族別為, 佔 91% 的卡那卡那富族 87% 的鄒族及 86% 的排灣族 原住民族報考語認證考試的首要原因為 想要測驗族語能力, 佔 58% 第二與第三的原因為, 語言傳承使命感 及 就業需要, 分別佔 29% 及 24% 還有, 是佔 19% 的 尋求族群認同 這些報考者中,50 歲以上長者及卡那卡那富族人, 因傳承語言的使命感因而參加考試 另外, 也有 40% 撒奇萊雅族及太魯閣族的考生因就業需求而報考 由此可知, 考語認證考試是以升學及就業導向的年齡層為主, 以保存語言傳承為輔 換言之, 升學優待為族語認證報考的重要誘因, 因此不管在年齡層 報考數率上都著重在報考大學的年齡群上, 而年長者則是因為語言傳承的使命感 34

49 20 85% % 15% 20 85% 15% (Urban Drift) Pākehā (West Auckland) 35

50 Ranginui Walker( ) [ 0 0 Ranginui Walker New Zealand Waitangi Tribunal Paul Meredith John Ryks, Amber L. Pearson, Andrew Waa (being Māori) (being Māori in the city) Sir Robert Mahuta( ) iwi iwi iwi Ngati Poneke whanau hapu iwi iwi (Urban Māori) mana whenua 1 mātāwaka 2 Mātāwaka Taura Here Taunga Hou Taura Here iwi hapu Iwi hapu (subtribe) Taunga Hou Taura Here New Zealand Waitangi Tribunal Paul Meredith John Ryks, Amber L. Pearson, Andrew Waa Mana whenua (territorial rights) (power associated with possession and occupation of tribal land) mana whenua 2 Mātāwaka 36

51 2-1 - New Zealand Geographical Society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Hamilton) 233,000 mana whenua 16% mātāwaka 84.34% taura here 69.36% mana whenua 38.31% mātāwaka 61.95% mana whenua 6.59% mātāwaka 93.61% iwi hapu taura here 80.49% / mana whenua 29.87% mātāwaka 70.71% mana whenua (16%) (6%) / 50% taunga hou 13% 15% 10% John Ryks, Amber L. Pearson, Andrew Waa

52 Urban Māori 都市毛利族人 Mana Whenua Mātāwaka 城市 原本居住部落的族人 非居住在部落的族人 都市毛利 Taura Here Taunga Hou 民族總人數 出生於都市 與 iwi/hapu 聯絡 出生於都市但跟部 落沒有聯絡的族人 的族人 奧克蘭 19,527 16% 84, % 18, % 122,016 漢米爾頓 14, % 17, % % 36,897 威靈頓 % 37, % % 47,004 基督城 % 15, % % 27,285 - New Zealand Geographical Society % %

53 (16.15%) (14.76%) 10.80% 10.77% 10.56% 區域別 山地鄉 平地鄉 都會區 總計 數字 163, , , ,920 百分比 29.33% 23.75% 46.91% % ,748 (29.33%) (23.75%) 53.08% 6.17%

54 編 號 縣市 山地鄉 平地鄉 都會區 總計 數字比例數字比例數字比例數字比例 1 新北市 2, % 52, % 55, % 2 台北市 16, % 16, % 3 桃園市 8, % 63, % 71, % 4 台中市 4, % 29, % 33, % 5 台南市 7, % 7, % 6 高雄市 8, % 25, % 34, % 7 宜蘭縣 10, % 6, % 16, % 8 新竹縣 12, % % 8, % 21, % 9 苗栗縣 4, % % 4, % 11, % 10 彰化縣 % 5, % 11 南投縣 22, % % 6, % 28, % 12 雲林縣 2, % 2, % 13 嘉義縣 3, % 2, % 5, % 14 屏東縣 43, % 2, % 13, % 59, % 15 臺東縣 18, % 60, % % 78, % 16 花蓮縣 25, % 66, % 92, % 17 澎湖縣 % % 18 基隆市 9, % 9, % 19 新竹市 % 4, % 20 嘉義市 % 1, % 21 金門縣 1, % 22 連江縣 % (24.24%) (20.04%) (11.27%) (26.38% vs 5.29%) (11.17% vs 0.07%) (13.49% vs 2.44%) 4% (7.59% vs 3.21%) (6.33% vs 2.53%) (2.15% vs 0.88%) (2.57% vs1.82%) 40

55 (50.34%) (45.55%) (16.60%) (14.13%) (12.84%) % 53.08% Huia Publishers (New Zealand literary award) Auckland Weekly News 20 PEN 3 PEN NZ PEN NZ Jessie Mackay Poetry Award Jessie Mackay( ) 1945 PEN NZ Hubert Church Award Hubert Church( ) PEN NZ Esther Glen Award 5 State Literary Fund Mark Derby PEN Club 1921 International PEN 2010 ] PEN International Esther Glen Award 2014 Esther Glen ( ) (children s book) 41

56 1950 Katherine Mansfield Memorial Award(1959 ) Goodman Fielder Wattie Book Award ( )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 ) 1959 Katherine Mansfield Memorial Award (short-story) 19 Katherine Mansfield Goodman Fielder Wattie Book Award Goodman Fielder Wattie Book Award Montana Wines Montana Book Awards( )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1996 Montana Book Awards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Montana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 ) Roger Robinson, Nelson Wattie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Trust New Zealand Post Montana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2015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Trust Ockham Residential Limited Ockham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Ockham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fiction) (general non-fiction) (illustrated non-fiction) (poetry) Auckland Writers Festival Ockham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Ockham Residential The Acorn Foundation Creative New Zealand Book Tokens Ltd Lydia Wevers 2014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Trust 2017 vs Hone Tuwhare Patricia Grace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New Zealand Literature (Western literature) (make sense) (oral tradition) 42

57 (on written page) (pre-contact) Pākehā (Māori myths and legends) (post-contact) Pākehā Huia Publishers Norman Simms Roger Robinson, Nelson Wattie New Zealand Book Counci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New Zealand Literature 1993 Te Ao Mārama Merata Mita( ) Indigenous Literature in a Colonial Society Roma Potiki(1958 ) The Journey from Anxiety to Confidence Potiki Merata Mita Roma Potiki Witi Ihimaera 43

58 0 reo( ) whakapapa( ) mauri( ) wairua( ) 0 Ihimaera Kristin Jerram Ihimaera Hirini Melbourne( ) C.K. Stead(1932 ) Answering to the Language: Essays on Modern Writers Keri Hulme The Bone People Stead Keri Hulme The Bone People Stead Hulme C.K. Stead Kristin Jerram Paola Della Valle Māori English(ME) Pākehā English(PE) Witi Ihimaera Patricia Grace Making us a kai. What you think? PE What do you think? do Paola Della Valle Witi Ihimaera Patricia Grace ME Paola Della Valle Kristin Jerram

59 ME Pākehā Hirini Melbourne Stead 1990 The Pikihuia Awards 1991 Huia Publishers Huia Publishers 1995 The Pikihuia Awards Huia Short Story Awards Huia Publishers Robyn Bargh 99% The Pikihuia Awards 7 Huia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Huia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12 Witi Ihimaera Patricia Grace Huia Publishers Huia Publishers Māori Literature Trust Patricia Grace Patricia Grace Paula Morris Jeffrey Paparoa Holman 2014 Library Life LIANZA Māori Literature Trust The Pikihuia Awards Uenuku Fairhall Uenuku Fairhall 2017 (Rotorua) The Pikihuia Awards Witi Ihimaera Whale Rider Patricia Grace Tu Kāterinā Mataira Sir Hirini Moko Mead 45

60 Peti Nohotima Māori Literature Trust The Pikihuia Awards 3 年 毛利語獎項 作品 作家 2001 Pakiwaitara mā ngā 找不到作品名 Paora Tinsley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Te Rau Oriwa Charles Shortland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 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特別獎項 2003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 Kia Kapukapu, Kia Kōritorito. Me Kore Ake te Remurere Tama Tāhae, Tama Ora Fay Williams Darryn Joseph 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 特別獎項 Whale Rider Witi Ihimaera 2005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 Piripoi Uenuku Fairhall 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 特別獎項 Tu Patricia Grace 2007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Pakeke He Rongo Kino Uenuku Fairhall 46

61 毛利語短篇故事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 Tōku Pāpā Te Teira Maxwell 特別獎項 Tirohia Kimihia Oho & Wiremu Kaa 2009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特別獎項 毛利文學貢獻獎 Kāterinā Mataira 2011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He Toa Pākīwaha Fred Te Maro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 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 Pīwaiwaka Te Aorere Pēwhairangi 特別獎項 毛利文學貢獻獎 Sir Hirini Moko Mead 2013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Kei Wareware Tihema Baker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 Tātou 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特別獎項 2015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Pakeke Toku Ao, Tō Mate 47 Kanehe Darryn Joseph

62 毛利語短篇故事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特別獎項 毛利文學終生貢獻獎 Peti Nohotima 2017 Pakiwaitara mā ngā Tamariki Māori 毛利語青年短篇故事 Pakiwaitara mā ngā Kaitiaki Zeb Nicklin Pakeke 毛利語短篇故事 毛利語短篇故事 : 學生組 Haututu Tahu Potiki Te Maro 特別獎項 - Māori Literature Trust Te Kura Pounamu Award 1990 Te Kura Pounamu Award Te Kura Pounamu Award 1995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of New Zealand Aotearoa 2016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The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Trust New Zealand Book Council Patricia Grace 2016 Patricia Grace Te Kura Pounamu Award Kātarina Mataira Terewai Kemp 2 Kātarina Mataira Kātarina Mataira Huia Publishers Christchurch City Libraries

63 The Pikihuia Awards Te Kura Pounamu Award 2 5 Melanie Drewery Melanie Drewery 7 Andrew Burden Te Huirangi Waikerepuru % (No award given) 2006 (Not awarded) Christchurch City Libraries Te Kura Pounamu Award 3 年 作品 創作者 翻譯 1996 Marama tangiweto ( 第一名 ) Kātarina Mataira & Terewai Kemp Kei te tere ngā Judah Richard kahawai Ko rehutai rāua ko Miriam Smith tangitangi Te kuia me te pungawerewere Patricia Grace Syd Melbourne & Keri Kaa Paikea Robyn Kahukiwa Keri Kaa 1997 He tino kuia taku Kātarina Mataira kuia ( 第一名 ) Hari koa ana taku Kerehi Waiariki ngākau Ka rongo ana ahua Oho Kaa Ka tanga ra a niho Esther Tamehanā Kua hū te maungā Haumihiata Mason 1998 Whirikoki me tana kekeno ( 第一名 ) Mere Clark 49

64 Te manawa o Kui, o Oho Kaa Koro e Te pi miere Aorere Riddell 1999 從缺 (No award given) 2000 從缺 (No award given) 2001 Te puriri ( 第一名 ) Merito Tawhara Hīnaki Jan Trafford Roka Paora Timo te kaihī ika Mokena Potae Reedy 2002 Nga kutai me ngā Dot Meharry pipi ( 第一名 ) Te kiwi mataki [i.e. Bob Darroch mataku] i te pō Mōkai rangatira Warren Pohatu * 毛利傳統動物故事 2003 Tekiteora, kei hea ō hū? ( 第一名 ) Ngāreta Gabel I pēhea i ngaro ai ngā Alwyn Owen Ross Calman parirau o te kiwi Te pākahiko o Te Rau Sean Ellison Tau Te tarau poto o Pāpā Joy Watson Kāterinā Mataira Koroua Tiakiwai taringa hakeke Haumihiata Mason & Trina Wirihana 2004 Te tāhuna ( 第一名 ) Ross Calman Te kete harakeke Angie Belcher Matariki Melanie Drewery Te rango Nuki Takao Te taonga Melanie Drewery 2005 Ngā rongoā a Koro Melanie Drewery Kararaina Uatuku ( 第一名 ) I te timatangā Peter Gossage Kāterinā Mataira He tamaiti nō Aotearoa Melanie Drewery Hone Apanui 50

65 Tarakihanā Joy Cowley Kāterinā Mataira pakupaku Ngā raukura rima tekau mā rima Ben Brown Hone Apanui 2006 從缺 (Not awarded) 2007 Matatuhi ( 第一名 ) Robyn Kahukiwa Kiwa Hammond Rēkohu, taku kāinga Hannah Rainforth e Whakaeke i ngā ngaru Gavin Bishop Kāterinā Mataira Tēnei mea te pōhā tītī Graham Metzger & Hana Pōmare 系列作品 Te tui Te Huirangi Waikerepuru & Sue Corkill Te pūkeko Te Huirangi Waikerepuru & Eriata Nopera Te kereru Te Huirangi Waikerepuru & Sue Corkill Te tīrairaka Te Huirangi Waikerepuru, Sue Corkill & Niwa Short 2008 Kai ora! 2 - tikanga a-iwi ( 第一名 ) Kararaina Uatuku, Che Wilson, Hana Pomare & Charisma Rangipuna A-Kara-Ka-Ru-Ra Charisma Rangipuna Kai ora! 2 putaiao Kararaina Uatuku, Che Wilson & Hana O Regan 51

66 Te haeata (The Mike Davey dawn) Te wheke-amuturangi Lee Watt 2009 Mihiroa ( 第一名 ) Peti Nohotima Nau te rourou, naku te rourou Rosalind & Waaka Vercoe Ko Maraea me nga Patricia Grace Waiariki Grace toroa Toheroa James Te Tuhi & Ross Gregory Hinemoa te toa Tim Tipene Kāterinā Mataira 2010 Hewa ( 第一名 ) Darren Joseph Old Hu-Hu Kyle Mewburn Puao series: Te Keri Pewhairangi Kahikatea, Te Miro, Te Tutu, Te Horopito Te wahi me te taiao Huia Publishers series: Hauraki, Waipa, Kawhia Moana, Takaparawhau Hautipau rererangi Andrew Burdan 2011 Ngarimu: te tohu toa Andrew Burdan ( 第一名 ) Rāwiri, Matiu, he Peti Nohotima kura te tangata, he ora kai Mahiara Sally Sutton Manu haututū June Peka Kāterinā Mataira Kapa (Te Niu Series) Hana Pōmare & Heni Jacob 52

67 Te mata o tuna, a Hina rāua ko Mo o Kuna Hana Pōmare, Ellie- May Logan & Hēni Jacob 2012 Rāhui ( ) Chris Szekely & Brian Morris ( 第一名 ) Malcolm Ross Te poiwhana Te Kauhoe Wano & Andrew Burdan Ihenga Piatarihi Tui Yates& Katherine Quin Merewether Kei wareware tātou Feana Tu akoi & Elspeth Alix Batt Kāterinā Mataira (2011) Ngā taniwha i Te- Whanga-nui-a-Tara Moira Wairama and Bruce Potter 2013 Ko Meru Kyle Mewburn Ngaere Roberts Hautipua Rererangi Julian Arahanga Ngā Waituhi o Rēhua Kāterinā Mataira (2012) Arohanui Andrew Burdan Taea ngā whetū Dawn McMillan Ngaere Roberts 2014 Ngā Kaitiaki a Tama! ( 第一名 ) Taka ki rō wai Meariki Pūao (series) Tāhoe: He pakiwaitara mō Hinemoa rāua ko Tūtānekai 2015 Kimihia Te Mihinga Komene and Scott Pearson ( 第一名 ) Kawata Teepa & Jim Byrt Keri Kaa Helen Pearse-Otene Huia Publishers Chris Szekely and Andrew Burdan 53

68 An early Te Reo reading book series Carolyn Collis Ngā kī Sacha Cotter & Joshua Kawata Teepa Morgan Tūtewehi Fred Te Maro Hui e! 眾多作家 2016 Whiti te Ra! ( 第一名 ) Patricia Grace Kawata Teepa Tamanui te Kokako Rebecca Beyer & Kawata Teepa Morehu o Taranaki Linley Wellington Te Hua Tuatahi a Kat Merewether Pania Papa Kuwi 2017 Te Kaihanga Māpere Sacha Cotter Kawata Teepa ( 第一名 ) Nga Manu Tukutuku Calico McClintock Ngaere Roberts e Whitu o Matariki Ngarara Huarau Maxine Hemi Te Haerenga Maia a Maris O'Rourke Ani Wainui Riripata i Te Araroa Tuna raua ko Hiriwa Ripeka Takotowai Goddard - Christchurch City Libraries Ngā Kupu Ora Awards 2009 Ngā Kupu Ora Awards (Massey University) Spencer Lilley Sheeanda Field Minister for Māori Development Ngā Kupu Ora Awards Te Wiki o Te Reo Māori (Māori Language Week) (fiction) 54

69 Jeffrey Holman 2014 Spencer Lilley Massey University He Papakupu Reo Ture: A Dictionary of Māori Legal Terms 2017 Te Mauri o Te Whare Ngā Kupu Ora Awards 3 年 作品 創作者 2009 Tāhuhu Kōrero: The Sayings of Tai Tokerau Merata Kawharu & Krzysztof Pfeiffer 2010 People of the Land: Images and Māori Proverbs of Aotearoa New Zealand Sir Hirini Moko Mead & June Mead 2011 Tōku reo, Tōku Ohooho (My Chris Winitana Language, My Inspiration) 2012 Mai i te Kākano Hēni Jacob 2013 He Papakupu Reo Ture: A Dictionary of Māori Legal Terms Mamari Stephens & Mary Boyce 2014 He tuhi Marei-Kura Pei Te Hurinui Jones Ariana Pau, Tama Potaka & Dr Hemi Whaanga 編輯 2015 The Value of the Māori Language: Te Hua o Te Reo Māori Rāwinia Higgins, Poia Rewi & Vincent Olsen-Reeder 編輯 2016 Māori Made Easy Scotty Morrison 2017 Te Mauri o Te Whare Agnes McFarland & Taiarahia Black - NZ Post Māori-language Book Award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Ockham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2012 (NZ Post Māori-language Book award) Chris Winitana Huia Publishers 55

70 (nonfiction)tōku Reo, Tōku Ohooho : My Language, My Inspiration Kāterina Te Heikōkō Mataira Ngā waituhi o Rēhua 2013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Trust

71 [ 3 57

72 36 vs (1986) (ethnos)

73 0 ( 7 ) (2007) Sing Olam (2005)

74 年屆承辦單位參賽作品參賽題材得獎作品比例 2007 第一屆政治大學 原住民族研究 中心 107 新詩 % 散文 9 翻譯 2 小說 第二屆屏東教育大學 原住民族教育 研究中心 117 新詩 % 散文 8 翻譯 8 小說 第三屆 331 新詩 % 散文 7 翻譯 5 小說 第四屆 110 新詩 %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散文翻譯小說 第五屆 99 新詩 % 散文 13 翻譯 3 小說

75 % % % % % :

76

77 辦理年度 第一屆 第二屆 第三屆 第四屆 第五屆 小計 語別 / 文類 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 南勢阿美 秀姑巒阿美 海岸阿美 馬蘭阿美 恆春阿美 賽考利克泰雅 澤敖利泰雅 汶水泰雅 0 萬大泰雅 1 1 四季泰雅 0 宜蘭澤敖利泰雅 0 東排灣 1 1 北排灣 中排灣

78 語別 / 文類 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小計 南排灣 卓群布農 1 1 卡群布農 丹群布農 巒群布農 郡群布農 南王卑南 知本卑南 1 1 初鹿卑南 1 1 建和卑南 0 東魯凱 0 霧臺魯凱 大武魯凱 0 多納魯凱 0 茂林魯凱 0 萬山魯凱 0 鄒語 賽夏語 雅美語

79 語別 / 文類 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新詩散文翻譯小說小計 邵語 0 噶瑪蘭語 0 太魯閣語 撒奇萊雅語 都達 0 德固達雅語 德路固語 0 拉阿魯哇語 0 卡那卡那富語 0 巴宰語 噶哈巫語 1 1 小計

80 Pākehā ethnos

81 2-4 ( ) 1/2 100% 50% 25% (6.25%) 1/2 1/4 1/

82 2-5 f e s ( ) 2-5 f e s f (family) e (ethnos) s (state) (mythology) (myth) ( )

83 ( ) Pākehā 20 85% 20 85% 1950 Minister of Māori Affairs Pākehā

84 2013 New Zealand Census % Pākehā (only) 1 Joan Metge Pākehā 20 Pākehā % Māori Renaissance %

85 Pākehā

86 ( ( ) ( )

87 ( )

88

89 Huia Publishers The Pikihuia Awards Te Kura Pounamu Award Ngā Kupu Ora Awards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Huia Publishers The Pikihuia Awards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2012 Te Kura Pounamu Award 2005 Patricia Grace Grace 21.3% % 20 15% Te Kura Pounamu Award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2015 Ockham Residential Limited Ockham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The Pikihuia Awards Huia Publishers Ngā Kupu Ora Awards 75

90 The Pikihuia Awards Uenuku Fairhall 8 12 Uenuku Fairhall (still alive) (university Māori) Uenuku Fairhall Uenuku Fairhall Collaborating to Meet Language Challenges in Indigenous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amsin Meaney Tony Trinick Maui Rotorua Daily Post 2011 Te Kura Pounamu Award Kātarina Mataira (Dame Kāterina Mataira ) 6 Kātarina Mataira (native tongue) St Joseph's Māori Girls College 1956 Kātarina Kaikohe Northland College Kāterina Te Ataarangi Ngoi Pēwhairangi 1985 Hoani Waititi Marae Pita Sharples Kātarina Mataira (mother) 1987 Kātarina Te Atea (1975) Makorea (2002) Rehua (2006) Kātarina John Waititi John Waititi Kātarina Nzherald 2011 Storylines Childrens Literature Charitable Trust of New Zealand 2013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Dame 76

91 The Pikihuia Awards Uenuku Fairhall Uenuku Fairhall Kātarina Mataira The Pikihuia Awards Te Kura Pounamu Award Ngā Kupu Ora Awards New Zealand Post Book Awards

92 2 2 4 [ ]

93 O piketon ni Hayan to faloco' Talo'an Mngilis rgyax la saki wawa a inoli ni maykease

94 80

95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第 節 戰後的 利民族處境與 學 1947 年紐西蘭完全獨立於英國, 原住民事務部 (Minister of Native Affairs, 1858~1947) 更名為 毛利民族事務部 (Minister of Māori Affairs, 1947~2008) 1 這階段的紐西蘭也極力尋找自己國家的主體性, 文學期刊 Landfall 提到 紐西蘭建國 必須以南太平洋為中心, 而不是摻水無味的英國南方 (water-down tasteless Britain of the South) Paola Della Valle 2010:92 二戰後在政府的鼓勵及職場亟需大量人力投入, 於是大批毛利民族前往都市居住 然而在都市生活並非容易, 族人面臨許多困頓並產生社會問題 這段期間, 毛利社會急速轉變並面對許多挑戰 有些 Pākehā 作家對於都市毛利民族感到同情, 於是透過出版他們的故事為毛利民族發聲 在歷經長時間的探索之後, 約在 1950 年代湧現一批毛利民族作家 這些毛利民族作家以英語創作及書寫毛利民族的題材, 改寫主流社會對於毛利民族的觀點 當時重要作家為 Jacqueline Sturm 與 Hone Tuwhare, 他們的創作促使毛利民族文學萌芽 同時, 第一本雙語毛利文學期刊 Te Ao Hou 問世, 也為毛利民族文學鋪路 一 毛利民族的都市移民潮二戰之前,80% 以上的毛利民族居住在部落 約莫 1920 年代, 少數族人開始移往都市居住, 然而 1929 年因經濟大恐慌時期 (The Great Depression) 人口移動停滯 二次大戰期間, 幾乎所有的 Pākehā 男性投入戰場, 使得城市裡的工廠面臨男丁短缺且亟需大量人力投入工廠工作 當時毛利民族 不被認為有資格參戰 2, 於是毛利民族又再次前往都市 1945 年, 約有 26% 的毛利民族從部落遷至城市 不久, 在政府的推動下產生大批的都市移民潮 (urban migration),1956 年在城市的毛利民族已達到 35% Richard S. Hill 2009 由於大批人口的移入,1940 到 1950 年代族人難以在城市找到居住地點 根據政府當時推廣 散居 (pepper potting or scattering) 及與 Pākehā 混居 (integrating 1 毛利民族最高行政機關更名過四次 起初, 英殖民政府為處理毛利事務而創立 Minister of Native Affairs(1858~1947) 1947 年因施行 Māori Purposes Act 1947, 其法案將 Native 正名為 Māori 於是 Minister of Māori Affairs (1947~2008) 取代了 Minister of Native Affairs 之後為配合 Māori Language Commission,Minister of Māori Affairs 再次更名為 Minister for Māori Affairs(2008~2014) 2014 大選後內閣改組, 又將 Minister for Māori Affairs 改名為 Minister for Māori Development(2014~ 至今 ) 2 在當時有些毛利政治領袖如 Apirana Ngata 認為參戰是 price of citizenship ; 另一方面, 有些領袖像是 Kingitanga 的 Te Puea Herangi 則是質疑為何要幫一個搶奪土地的帝國打仗 81

9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individual Māori families among Pākehā neighbours) 的政策, 毛利民族事務協助族人在奧克蘭郊區建造宿舍 之後, 族人在奧克蘭的 Te Atatū Ōtara 和 Māngere 及在威靈頓的 Porirua Hutt Valley 和 Wainuiomata 等地居住, 並發展成毛利社區 此時, 移居的毛利民族越有機會認識來自各地不同部落的族人, 因此部落與部落間的通婚機率越來越高 至 1960 年代, 已經有毛利民族出生於都市, 甚至有族人已經不清楚自己的部落 當時的毛利民族嚮往城市的現代生活, 他們鼓勵移居城市 居住宿舍 投入工作及 迎接嶄新的人生 然而實際上, 族人在都市生活並非順利, 第一批來自部落的族人幾乎沒有接受過 Pākehā 的正規教育, 因此只能從事非技巧性的工作 這些工作很容易因為經濟不景氣而不預警倒閉 為尋求穩定工作及無法仰賴部落, 族人逐漸與部落疏離並在都市產生許多社會問題, 像是貧窮 犯罪 失業等 ; 同時也造成部落 空洞化 Paul Reeves 1979;Te Ahukaramū Charles Royal 2005;Paul Meredith 年代, 充斥許多都市失調的毛利民族案例, 於是曾擔任毛利民族事務部長的總理 Walter Nash (1882~1968) 3 請公共事務委員會的副主席 (Deputy Chairman of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Jack Kent Hunn 負責毛利族的報告書, 即 The Hunn Report of 1961 該報告書從戰後時期起, 針對政府的毛利族人的人口 土地 住宿 教育 工作 健康 習慣法等諸方面議題探討, 特別是工黨上台的 1930 年代政策進行檢視 The Hunn Report of 1961 指出, 這些政策最終不是以毛利族人的觀點出發因而推行失敗, 並表示毛利民族遷徙 (relocation) 應視為國家正式政策 (official policy) 工黨看到該報告後, 以影響到選舉走向為由而未公開 直到工黨落敗, 國家黨政府上台後的毛利民族事務部長 Josiah Ralph Hanan 將報告書出版 R. M. Williams 2000;Richard S. Hill 2009:88-93 二次大戰到 1960 年代, 毛利社會面臨巨大的轉變 族人開始面對都市化衝擊 部落人口外流, 毛利文化及社會遭遇劇烈的挑戰 前毛利黨主席 Pita Sharple(1941~) 4 敘述 1950 到 1960 年代都市毛利民族面臨的問題, 從部落到城市的改變, 對我們來說面臨極大的文化衝擊 很多家庭很快的因為過度勞累而疲憊, 小孩們也遭受到很多困境 他們破產,[ 房東 ] 切斷他們的水電, 他們欠債及其它像這樣的東西 毛利民族的生活方式與這個國家的紀律 (discipline) 完全不一樣 所以當時處在極大的難題 1961 年雙語文學雜誌 Te Ao Hou 也闡述當時的狀況, 生活在城市不是這麼的容易 你需要規律的工作, 謹慎金錢, 宿舍時常有造成問題, 朋友及相關的人處在困境的嗜好, 你需要拉他們一把! Margaret Orbell ed. 1961:29;Bronwen Christianos 2001:12 3 Walter Nash 為第 27 屆紐西蘭總理, 任期為 1957 年至 1960 年, 也是工黨政府第二次當選 4 Pita Sharple 同時也是為毛利民族政治家, 在 2004 至 2013 年間為 Māori Party 的主席之一 ( 另一位則是 Māori Party 創辦人 Tariana Turia) 82

97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面臨毛利民族的困境, 都市出現重要的毛利政治領袖 Sir Āpirana Ngata Sir Āpirana Turupa Ngata (1874 ~1950) 是一位毛利政治家與律師 他是首位拿到大學學位的族人 Sir Āpirana Ngata 在主流社會努力讓兩邊有機會對話, 並積極保存毛利語及推廣文化 20 世紀初期到中期,Āpirana Ngata 與他的團隊推動許多重要的毛利政治改革 :( 一 ) 讓毛利民族進入國會 ( 二 ) 紀念加入二戰的毛利民族 ( 三 ) 介紹與推廣健保改革及 ( 四 ) 土地使用權合約之革新 Āpirana Ngata 於 1950 年去世, 但他的貢獻持續影響後輩, 像是 1960 後期的毛利民族運動家 Ngā Tamatoa 及 1970 年代的民族運動 Māori Renaissance Te Ahukaramū Charles Royal 2005;Paul Meredith 2015 二 Pākehā 作家筆下的毛利民族毛利民族面臨主流社會的不適應, 有些 Pākehā 作家對此感到同情 他們運用文字收集族人的故事並出版作品, 其中又以 Roderick Finlayson 及 Noel Hilliard 最著名 Roderick Finlayson (1904~1992) 並非族人, 但是卻和毛利民族有著深遠的情感 1930 年代,Finlayson 與毛利民族一起在農場當工人, 並設身處地的深入瞭解毛利文化與社會處境, 並於 1938 年出版故事集 Brown Men s Burden 接著,1942 年發表第二本故事集 Sweet Beulah Land, 其內容讚美毛利民族的純樸個性 崇尚和諧與樂觀的世界觀 相隔六年之後,Finlayson 的第一本小說 Tidal Creek(1948) 問世 Finlayson 的著作可以說是毛利民族小說的先驅之一, 並影響毛利作家 Witi Ihimaera 及 Patricia Grace 劉樹森 2011:6 非族人作家 Noel Hilliard (1929~1997) 在 1960 年代相當出名 他出版五本小說, 三本故事集, 而他最有名的著作是 1960 年的 Māori Girl 二戰後城市需要大量的工人 為擺脫家鄉困境及尋求都市舒適生活, 大批毛利民族離鄉背井前往都市, 然而在都市的族人遇到衝突與矛盾 Māori Girl 就是以此背景下創作, 敘述主流社會的歧視和西方資本主義對抗毛利傳統社會價值觀的衝突 小說女主角 Netta Samuel 進城後遭遇歧視 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Netta 的遭遇並非一個案例, 而是成千上萬毛利民族的縮影 Māori Girl 呈現整個社會對於毛利民族的偏見和歧視的結果, 最終 Netta 遭到城市裡的摧殘後, 自甘墮落 整日酗酒 這本著作引起眾多讀者強烈共鳴, 之後 Hilliard 延續在的 Māori Girl 題材, 完成 Māori Woman(1974) 及 The Glory and the Dream(1978) 趙友斌 2002; Lydia Wevers

9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三 嶄露頭角的毛利民族文學 ( ㄧ ) 先鋒的毛利民族作家英國殖民政府於 1867 年實施 原住民學校法 (Native Schools Act), 及在 1871 年又推行 原住民學校法修正案 (Native Schools Amendment Act), 其法嚴禁孩童在學校使用毛利語 當時, 政府擔憂毛利孩童先接觸族語, 而影響學習英語的發展 之後, 隨著族人大量從部落遷往都市, 都市毛利民族深受主流教育影響並使用英語 這樣的社會背景氣氛依然延續至二十世紀中葉 1952 年,New Zealand Herald 5 報紙寫道, 教育的目的, 即是要毛利族人納入國家的一份子 毛利族會因此重拾自己的文化 傳統與歷史的驕傲, 如同英格蘭 蘇格蘭 愛爾蘭和威爾斯 假使教育推行順利, 族人的文化會是 (is) 及將會 (will) 有基本的歐洲內涵, 並成為紐西蘭人的基礎 看似鼓勵毛利族人接受教育, 但實質卻是運作歐洲民族中心的同化政策 毛利作家 Patrice Grace 也曾透露從小受老師和同學歧視, 也因此她的作品描述毛利社會偏向悲觀 1950 年代一批毛利民族作家熟稔英語創作, 但是創作題材與敘述風格又與英國傳統文學有所不同 與 Pākehā 作家相較之下, 毛利民族作家獨特之處在於植根毛利文化的民族身份 作家們的書寫富有其民族性與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他們透過民族視角描繪毛利民族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 同時, 毛利民族作家 以重寫歷史的方式向主流的歷史觀發起挑戰, 對西方的經典文類和英語進行了解殖 J. M. Barrington, T. H. Beaglehole 1974;Richard S. Hill 2009:43;Paola Della Valle 2010:97 1. 書寫情感圖像的 Jacqueline Sturm Jacqueline Sturm(1927~2009) 是位短篇詩人 故事家, 其夫是紐西蘭國族主義詩人 James Keir Baxter 她不但是紐西蘭第一位獲得學士學位的毛利女性, 也視為毛利民族作家先驅 Sturm 是首位在主流專欄寫短篇故事的毛利民族作家, 並在 1950 至 1960 年代常常在 Number 及 Te Ao Hou 發表文章 此外, 她常被其他兩位作家 Noel Hilliard 及 Maurice Gee 的作品比較 Sturm 主要以主流社會中的毛利女性為題材, 她的創作為毛利女性作家鋪路並影響之後的作家 Patricia Grace 及 Keri Hulme Terry Sturm ed. 1991; 劉樹森 2011;Mark Williams ed 雖然 Jacqueline Sturm 被譽為先鋒毛利作家, 並為毛利女性作家鋪路 然而, 相對於民族運動時期的毛利民族文學,Sturm 更著重在女性議題上 她自許為毛利族作家, 但對於毛利議題的書寫則是表示 不管我寫得是不是毛利議題, 一概是毛利創作 Sturm 對於書寫的議題與風格是, 跟著感覺走(a 5 New Zealand Herald 為 1863 年在奧克蘭出版至今的紐西蘭日報 84

99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way of feeling) 對此,Patricia Grace 及 Witi Ihimaera 說明 Sturm 的創作 Patricia Grace 說明, 我們清楚自己的感覺(feeling), 因此在創作當中想要處理這樣的情感 [ 程度 ](feelings level) Witi Ihimaera 解釋, 書寫情感的景象 (emotional landscapes) 能夠形塑毛利族人了解自己 不過, 對於這樣的寫法也有不同的聲音 1950 年代,Sturm 持續在 Te Ao Hou 登刊文章, 直到 Margaret Orbell(1934~2006) 擔任 Te Ao Hou 主編後, 便在 1961 年不再登載 Sturm 的後續作品 Sturm 也回應, 她的 情感書寫不符合 Orbell 主編的胃口,Pākehā 編輯要求精準的 (accurate) 或適當的 (appropriate) 毛利民族生活及經驗 之後,Sturm 在紀錄片 Broken Journey 6 表示, 編輯試圖告訴別人要寫什麼, 完全忽略我的感受 因此,Sturm 覺得被忽視於是不再繼續投稿 Margaret Erica Michael 2013:58, 左派與信仰書寫的 Hone Tuwhare 首位毛利民族詩人 Hone Tuwhare(1922~2008) 在 9 歲之前都以族語溝通 原本是理科出生的他, 還曾經邊當汽鍋學徒邊讀書 直到 1939 年,Tuwhare 受到詩人朋友 R.A.K. Mason(1905~1971) 鼓勵才邁向文學之路 1956 年用英語書寫 No Ordinary Sun 詩集, 並在 1964 年發表他第一個作品 該詩集到 20 世紀末已經出版將近 20 次, 自此他以詩人的身份為名 這本詩集詠讚毛利家鄉的自然風貌, 描繪毛利民族的生活, 反應都市化 現代化對毛利價值觀的衝擊題材 他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要求改變族人不再受到剝削及歧視的狀況, 同時也會描繪兩邊的文化互動 此外,Tuwhare 也有戲劇創作, 如 In the Wilderness Without a Hat 並在 1991 年出版 趙友斌 2002;Christian Stead 2013 儘管 Hone Tuwhare 以第一位英語寫詩集的毛利詩人打響名號, 不過從他的生命史了解, 他更注重在信奉一位論派 (Unitarian) 並將多數作品發表在相關宗教期刊 由於製作汽鍋關係, 結識許多左派份子並於 1942 年加入共產黨 1943 年透過左派社團幫助, 建造鋼筋水泥的集會所及反抗政府侵佔毛利土地等行動 Wayne Facer 年他的 No Ordinary Sun 詩集獲得好評, 該詩篇當中也有以毛利民族的經驗做為題材 但是, 最著名莫過於這一篇 No Ordinary Sun, 敘述 Hone Tuwhare 當時在二戰期間赴廣島作戰, 將親眼所見的廣島作為詩的題材 No Ordinary Sun 藉由將戰爭及武器譬喻成自然生態形容, 如詩中裡的太陽 (Sun) 暗喻為原子彈 詩人 R. M. Mason 給予該詩集相當高的評價, 並表示 我認為這是第一次毛利族有能力以英語創作 但對於毛利族的民族 6 Broken Journey (2007) 為 Jacqueline Cecelia Sturm 的自傳紀錄片, 內容敘述 Jacqueline Cecelia Sturm 的一生和創作生涯 導演 Tim Rose 為 Sturm 先生 James Baxter 的鄰居 85

10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意識思想上沒有特別的著墨 Hone Tuwahre 1964:5; Taura Eruera 1975:2; Janet Hunt 1998:32; Elizabeth DeLoughrey 2008:53-54 ( 二 ) 萌芽的毛利民族文學期刊 圖 3-1: 各時期的毛利民族文學文學期刊時間表參考資料 :Te Ara 除了文學作家的創作之外, 當時的文學期刊也是紀錄毛利文學舉足輕重的角色 第一本毛利期刊在 1950 年代問世,Te Ao Hou 7 為 1950 到 1970 年代首要的毛利文學期刊, 並由毛利民族事務部所創辦 由於當時毛利語嚴重流失因此基本上都是英文書寫為主, 內容則是討論毛利民族議題 Jane McRae 2017 期刊主旨為提供族人各方面的資訊, 從農業資訊 食譜到雕刻, 有時候也會也登刊毛利重要人士的訃聞 Te Ao Hou 編輯者們形容就像是 紙上的 marae (like a marae on paper) 及給予毛利議題的討論空間 Roger Robinson, Nelson Wattie ed. 1998:21 早期 Te Ao Hou 並沒有列出編輯者的名字, 直到 1954 年 Erik Schwimmer 為期刊編輯, 他在 1960 至 1961 短暫的取代 Bruce Mason 8 另外,Te Ao Hou 最重要的文學貢獻是呈現雙語刊載 1962 至 1966 年間,Te Ao Hou 的編輯 Margaret Orbell 改變期刊風貌, 登載許多文學作品 之後, 由 Joy Stephenson 接手, 繼續收錄小說及詩集, 使得 Te Ao Hou 轉型成雙語文學期刊 ; 當時刊載毛利作家如 Jacqueline Sturm 與 Patricia Grace 此外, 7 Te Ao Hou 為新世界 ( The New World) 的意思 8 Bruce Mason ( ) 為毛利劇作家 ; 其最著名作品為 The Pohutukawa Tree(1960) 敘述毛利民族與 Pākehā 之間的主題 86

101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每年都會舉辦雙語文學競賽 編輯者們期待 Te Ao Hou 十年後能孕育毛利民族 自己的文學家,Te Ao Hou 已經完全準備好! Terry Sturm ed. 1991;Roger Robinson, Nelson Wattie ed. 1998:21;Mark Williams ed 第 節 Māori Renaissance 及其民族意識的 利民族 學 唐懷伊條約 簽署後, 毛利民族的土地及權力皆被英國政府掌控 此外, 二戰後的都市移民潮產生許多社會問題, 族人漸漸沒有自己的主體性, 且長期處在社會邊緣 1970 年之際, 伴隨著英國要求紐西蘭經濟獨立, 族人抓住契機並走上街頭運動, 訴求權益及發起一連串的民族運動 Māori Renaissance Māori Renaissance 主要有兩個方向 : 一 政治, 二 教育 政治方面, 首要觸及即土地議題 毛利民族發動 Land March 與工黨政府合作建立 懷唐伊部落法庭 教育方面, 透過街頭運動要求毛利語成為官方語言, 及族人自發性發展語言巢 這樣的政治氛圍下, 文學領域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狀態 毛利民族作家們透過紙筆, 將族人當時的政治理念及文藝思想投入他們的作品當中 其中又以書寫毛利民族主體性作家 Witi Ihimaera 探討現代化議題的 Patricia Grace 及描繪都市毛利民族心靈的 Keri Hulme 極有聲望 一 殖民序幕 : 懷唐伊條約 1947 年紐西蘭完全獨立於英國, 但是在經濟上依然相當依賴 直到 1970 年代,Pākehā 漸漸地認同自己為紐西蘭人而不是英國人, 特別是 1973 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 Economic Community) 9 這舉動正式地完結英國與紐西蘭的經濟依賴, 同時也代表結束與紐西蘭的殖民關係 而毛利民族從過去至今一直被視為與國家分離, 雖然在 1960 年代晚期已有毛利民族復振文化的聲音, 然而卻鞭長莫及 於是, 在毛利民族主體意識增強及紐西蘭經濟動搖之下, 紐西蘭工會 (trade union) 或諸類的組織, 一同與毛利民族醞釀民族運動 Māori Renaissance, 如 1970 年代的反民族歧視組織 CARE 10 ACORD 11 HART 12 等 對於 Pākehā 來說,Māori Renaissance 亦是國家建構 (national 9 歐洲經濟共同體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為區域性成員國的的經濟交流組織, 源自於 1957 年簽訂 羅馬條約 (Treaty of Rome) 但自 1993 年歐盟 (European Union) 成立, 便更名為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 並與歐盟一同合作 2009 年歐洲共同體被納入歐盟當中 10 CARE ( ) 為 Citizen Association for Racial Equality 縮寫, 其組織消弭及對抗紐西蘭社會內部的民族歧視 11 ACORD (1973 -?) 為 Auckland Committee on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的縮寫 其組織研究種族歧視在教育 健康與社會福利系統, 並推廣雙元文化主義 (biculturalism) 12 HART ( ) 為 Halt All Racist Tour 縮寫 該團體為反對南非的橄籃球聯盟巡迴 (rugby union tours), 原因南非對紐西蘭球員有毛利民族身份的感到不滿,HART 於是走街頭對抗並高喊 "No Māoris, No Tour" 口號拒絕參賽 然而街頭運動並沒有阻止參賽進行, 不過取消之後 1967 年的橄籃球巡迴 87

10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building) 的一部分, 符合當時的政治情勢 13 因此, 這段期間出現許多反民族歧視和支持毛利民族的團體與族人並肩作戰 Māori Renaissance 成為超脫於部落組織及泛部落範圍的民族運動, 要求政治機會 文化復振 良好的居住 工作環境及健康福利等等 Māori Renaissance 的 Renaissance 被諸多學者討論, Renaissance 不只是文化上的復興, 應要被視為更廣大的脈絡了解, 包含社會 政治 文化 知識再生, 並連結國家與國際上的民族 性別與階級等議題 Richard S. Hill 2009: Māori Renaissance 不僅是解決當時的社會現象而已, 更重要的是處理 1840 年簽署 懷唐伊條約 (Treaty of Waitangi) 14 所產生的問題 懷唐伊條約 是英國政府與 500 多位毛利頭目代表所簽屬的條約, 其條約正式讓紐西蘭成為英國政府的殖民地, 至今仍持續影響毛利民族的生存空間及權利 / 力 荷蘭人亞伯 塔斯曼及英國庫克船長的拜訪之後 15, 許多歐洲貿易公司來此尋求貿易機會, 強敵環伺, 漸漸地對紐西蘭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 於是,1839 年英國政府派 William Hobson 代理總督來到紐西蘭, 希望將紐西蘭正式劃入英國殖民地, 免於其他歐洲列強手下 William Hobson 與他的秘書 James Freeman 一同擬定 懷唐伊條約 的內容, 並由 James Busby 官員整理 最後由傳教士 Henry Williams 及他的兒子 Edward 一同翻譯成毛利語 內政部 1992:2-11;Michael King 2003: ;Richard S. Hill 年 2 月 5 日 Hobson 舉辦一場會議, 他邀請 500 多位毛利頭目並遞交毛利語版的 懷唐伊條約 不過, 英語及毛利語版條約翻譯有相當大的出入 幾乎所有的毛利頭目都簽署毛利版本的 懷唐伊條約, 造成英國政府與毛利民族對於條約有所不同的期待 W. Colenso 1890 懷唐伊條約 條約共有主要三條, 而其中兩條在翻譯上有嚴重出入 第一條有關統治權 英語版本說明, 毛利民族同意交給英國王室他們的主權或統治權 (Kawanatanga); 而毛利語版本則是與英國王室共享權力 第二條關於頭目地位 (tino rangatiratanga) 毛利語版本許諾毛利民族的權利/ 力, 並讓他們擁有現有的財產 (taonga) 英語版本則允許毛利民族自治和掌握自己原本有的土地 森林 漁場及其他產物 但是, 在毛利語中 taonga 一詞是包含語言 文化等的擁有權及保護權 第三條, 許諾毛利民族享有大英帝國臣民相同的權利, 原有的傳統風俗權應得到保護 這條英語版本與毛利版本翻譯相似 13 認同自己是紐西蘭人 (New Zealander or Pākehā), 而不是歐洲人或英國人 (European or British) 14 翻譯因素, 有些學者翻成 懷坦吉條約 或 瓦塔奇條約 等等 但若從毛利語發音來了解, ngi 應視為一個音節, 因此筆者認為 懷唐伊條約 的翻譯比較恰當 15 首批來自歐洲的船隊是 1642 年抵達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亞伯 塔斯曼 (Abel Tasman) 及其船隊, 但他們只到達紐西蘭西岸 之後 1769 年庫克船長 (Captain James Cook) 先後三次到訪南太平洋仔細研究紐西蘭, 並為紐西蘭繪製地圖 88

103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表 3-1: 懷唐伊條約 毛利語及英語之比較 頭目同意簽署 懷唐伊條約 原因有部分是, 想透過英國政府管理土地買賣及販賣土地的商人 再來有些族人認為, 金錢對毛利部落來說也有可能帶來益處 新的合作關係可以減少部落與部落間的爭戰衝突, 因十幾年前受到步槍之戰的困擾 16 另一部分同意的頭目則是認為, 雖然了解簽署之後會使得毛利民族遇到妥協之處 但能有上述的條件, 及深信毛利版本的第一條 承諾權利與英國王室共享 因此簽署同意 不簽署條約的理由有的是沒有拜訪其部落而沒有簽署, 像是塔拉納基大區 懷拉拉帕 (Wairarapa) 及豪克斯灣地區 (Hawke s Bay) 有些則是部落頭目缺席會議, 且通事沒有耐心等待頭目們回應 還有則是不想簽署條約, 例如 Te Arawa 及 Ngāti Tuwharetoa 另外, 海岸部落受到英國政府的衝擊較大, 位於山中部落相較之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因此 Waikato 部落頭目 Te Wherowhero 沒有簽署 懷唐伊條約 還有些部落則是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 並且認為權利應該是全部自己擁有才能解決問題 因此,Tāraia of Thames 和 Tūpaea of Tauranga 不簽署同意 英國政府只看英文版本的 懷唐伊條約, 並且認定毛利民族是在英國政府的管轄之下, 因此忽略毛利民族的權利 簽署 懷唐伊條約 後陸續引起許多地方性爭戰, 再加上 1840 到 1850 年期間越來越多歐洲人開墾與擴張土地 於是, 毛利民族第一次號召各部落並強化集體權的權利 Waikato 的 Tainui 部落召集其他部落一同鞏固傳統的部落會議 (rūnanga ),1858 年 Tainui 頭目 Te Wherowhero 成為部落首頭目並重新命名為 Pōtatau, 成為第一個毛利國王 (Māori King) 此運動稱之為 王權運動 (King Movement, 毛利語 Kīngitanga) 17, 目的為拿回拒絕販賣的土地, 族人們相信王權運動代表與英國 女王同等治理紐西蘭土地 Richard S. Hill ~1830 年間發生部落間的步槍之戰 (The Musket Wars) 同時讓槍枝進入部落, 影起部落與部落之間衝突越來越嚴重 最後由教會擺平, 並控制槍枝, 同時也讓教會勢力進入部落 17 許多翻譯上直接翻為 國王運動 或者 毛利國王運動, 但筆者認為無法表達當時毛利民族想和英國政府一樣的王 室權力, 因此在此翻譯成 王權運動 89

10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當然, 英國政府認為王權運動是叛國行為並挑戰英國王室 1860 年總督 Thomas Gore Browne 籌辦 Kohimarama Conference, 希望能夠阻止王權運動的運作 在會議當中, 許多頭目表示他們對於英語版本及毛利語版本的 懷唐伊條約 有不同的了解 會議結束並沒有一個令雙方皆滿意的結果, 最終引發 Waikato 戰爭 英國政府聲稱,Waikato 戰爭為消弭具有威脅性的 Kīngitanga 1870 年代, 南島幾乎成為英國政府所有, 接著 1865 年政府成立 原住民土地法庭 (Native Land Court), 驅使毛利民族土地更容易被販賣於他人手中 ; 1890 年, 幾乎所有的北島都屬於英國殖民政府 於是, 毛利民族相繼舉辦多次會議皆訴求回復主權, 他們甚至赴英國請願 18, 但都沒有下文 1892 年, 族人為 懷唐伊條約 籌組 懷唐伊條約聯盟 (the union of the Treaty of Waitangi, 毛利語 Te Kotahitanga o te Tiriti o Waitangi ) 也未受到重視 1940 年, 政府慶祝 懷唐伊條約 進入一百週年, 顯現國家驕傲與團結一致 然而,1949 年紐西蘭總理 Fraser 公開發表全面開發毛利土地的重要性, 那一年政府開發四分之一未開發毛利土地 此外, 政府發展長期的土地租約並鼓勵開發商投資 毛利政治領袖 Āpirana Ngata 趁機提出條約問題, 讓社會大眾回顧歷史並正視 懷唐伊條約 對毛利民族歷史 社會及生存的影響 雖然效果不盡完美, 但這些政治活動卻是醞釀接下來在 1970 年代的 Māori Renaissance Richard S. Hill 2009:30 二 還我土地 : 懷唐伊部落法庭的促成 1970 年之際, 隨著英國要求紐西蘭經濟獨立, 族人抓住契機並走上街頭, 訴求恢復權利及發起民族運動 Māori Renaissance 當時的社會運動主要有兩個方向 : 一個是政治, 另一個為教育 透過雙向目標達成上下皆扎根的民族運動 政治方面, 首要面對的即是土地議題 懷唐伊條約 簽署之後, 毛利民族像是一夕之間失去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 政府設立原住民土地法庭, 讓土地容易流進 Pākehā 的手中 此外, 透過低價收購大量的毛利土地, 甚至隨者紐西蘭戰爭 (The New Zealand Wars) 19 爆發直接沒收 雖然在 20 世紀初期有質詢委員會針對過去歷史不公採取作為, 然而當時賠償都比不過毛利民族所失去的生活空間 不過, 當時已有提出對於經濟上的賠賞建議 首例金錢賠償為 1944 年 Taranaki 及 Ngāi Tahu 部落,1946 年賠償 Waikato Maniapoto 部落, 之後陸續賠償幾個部落 但是二戰及經濟不穩定的背景下, 讓籌辦相關 懷唐伊條 約 的和解會推延好幾十年 內政部 1992:2-11;Michael King 2003: ; 李龍華 毛利民族至英國請願分別是 1882 年 1884 年 1914 年及 1924 年, 共四次 19 紐西蘭戰爭為 1845 年到 1872 年, 英國殖民政府與毛利族一系列且多次的武力爭戰 90

105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1972 年, 工黨政府的 Norman Kirks 20 上台並喊著 Time for Change 的口號, 並指派 Minister of Māori Affairs 部長為族人 Matiu Rata Kirks 在 1973 年的 懷唐伊日 (Watangi Day) 更名為 紐西蘭日 (New Zealand Day), 其意味著 Pākehā 與毛利民族身處在 雙元文化融合 (bi-cultural togetherness) 的紐西蘭 學者涉指一段期間為 Conversion, 即改變 轉變之意, 有別於過去僅是站在同化的角度看待毛利民族 工黨政府上台便頒布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Māori Affairs Amendment Act 1974), 其法案終結毛利土地不合理之買賣 從過去戰爭沒收土地, 到 20 世紀中後最有爭議性的 1953 年毛利事務法案 (Māori Affairs Act 1953), 將毛利民族的土地被迫賣給毛利信託 (Māori Trustee), 且其土地價值低於 25 塊英鎊 21 之後, 政府又施行 1967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Māori Affairs Amendment Act 1967) 其法案被視為 Land Grab Act, 擴大政府的權力掠奪毛利族人的土地, 驅使土地價值低於紐幣 50 元 世紀, 族人透過各種方式尋求政府歸還土地均付諸東流, 直到 1974 年毛利事務修正法案 推動之後, 才結束諸如此類的土地販賣 Richard S. Hill 2009: 159;Mere Whaanga 2012 族人眼見土地遲遲沒有收復的策劃, 毛利運動家 Te Rōpū Matakite 在 Mangere Marae 發動第一波 The Land March 23 抗爭遊行 歷經六個月的籌劃後,50 位抗議者來自於北方的 Te Hāpua 以徒步方式走至首都威靈頓 24 The Land March 抗議企圖拿回族人所失去的土地, 由 Te Rarawa 部落高齡 80 歲的 Whina Cooper 25 領導, 並喊者 Not one more acre of Māori land 口號, 迅速地聚集其他毛利民族的力量 一個月後, 抗爭的族人抵達國會, 當時已有 5000 多人在外, 並交遞 60,000 名簽署的請願書給當時的總理 Bill Rowling Richard S. Hill 2009: ;Basil Keane 2012 在這樣的政治情勢之下,1975 年工黨政府成立 懷唐伊部落法庭 (Waitangi Tribunal) 來解決毛利土地相關議題 但是弔詭的事, 懷唐伊部落法庭只受理 1975 年之後的土地問題 對於過去的歷史爭議不進行探查, 因此法庭也只是虛有其表的政治作秀而已 毛利民族與社會大眾的持續施壓之下, 工黨政府承諾給懷唐伊部落法庭追溯回到 1840 年 伴隨當時的大選期間, 工黨於 1984 年再次當選並在隔年修訂 1975 懷唐伊條約法案 (Treaty of Waitangi Act 1975) 允許法庭回溯 1840 年的偵查, 之後法庭著重在毛利資源的索賠上 20 Norman Eric Kirk ( ) 第 29 屆紐西蘭總理, 上任時間為 1972 年並在任職期間 1974 年驟逝 接著由 Bill Rowling 副總理繼任, 並處理唐懷伊部落法庭等 Norman Eric Kirk 為首任在紐西蘭出生的紐西蘭總理, 也是第四位工黨總理 21 介於台幣 900~1000 元 22 介於台幣 1000 出頭 23 毛利民族又稱之為 Hīkoi 年 9 月 14 日徒步 1100 公里至威靈頓 25 Whina Cooper ( ) 為 Te Rarawa 的女性部落領袖 91

10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Māori resource claims) Paola Della Valle 2010: 年,Department of Justice 籌組 懷唐伊條約政策小組 (Treaty of Waitangi Policy Unit) 一同協助過去的歷史賠償 1993 年, 毛利土地法 (Māori Land Act) 通過, 一系列的道歉 歸還 賠償的動作由此展開 除了土地議題之外,Māori Renaissance 也處理自然資源及其相關法律 例如,1986 年的 漁場修正法 (Fisheries Amendment Act) 的漁量採取配額管理, 然而並沒有考慮到毛利傳統漁貨的所有權 直到 1989 年通過 毛利漁場法 (Māori Fisheries Act), 才規定將 10% 的商業貨量分配給族人 此外,1992 年 懷唐伊條約漁場權法 (Treaty of (Fisheries Claim) Watangi Settlement Act) 保證族人漁獲自由權外, 並欲以商業利益權分配 來換取毛利民族的放棄漁獲權 Department of Justice 1989:15; Michael King 2003: 三 教育革新 : 推動語言巢與提高毛利語位階 1970 年代, 紐西蘭就一直強調雙元文化主義 (biculturalism), 希望 Pākehā 與毛利族人能和平共生 除了政治上的爭取之外, 毛利民族同時也併行教育革新的推動 1970 年的統計顯示, 平均年齡 50 歲且能說毛利語的人, 只佔了毛利語使用者的五分之一 換句話說, 毛利語即將要消失殆盡, 年輕一輩通曉毛利族語的極為少數 於是,1970 年代毛利民族主動發起教育改革 1972 年 Nga Tamatoa 運動提倡爭取毛利語言權的請願運動, 雖然沒有立即受到政府反響, 卻促成 1974 年 毛利事務法修正案 成立 其法案承認毛利語是毛利民族的母語, 及鼓勵毛利語的使用 同年,40,000 人聯署要求教育部要將毛利語 納入義務教育的教材之中 周維萱 2004;Ross Calman 圖 3-2:1970 年代毛利民族應對族語流失的策略 1960 年期間, 各地有些部落教會為保存語言, 自主性推動族語課程, 不過成效非常有限 面對族語危機,1979 到 1980 年間, 族人自發性策動 Te Ataarangi 運動及 Tu Tangata Whanau( 家庭發展計畫 ), 替母語幼稚園建立基礎 1970 年末期, 民間推動的 Te Ataarangi 運動確立 雙軌教育策略, 即是 92

107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毛利成人學習第二外語的方式學毛利語, 而讓毛利幼兒以母語的方式學毛利語 毛利成年人透過族語學習 再學習, 請熟稔族語的祖父母培養他們成為母語教師, 以便將母語傳授下去 而 Tu Tangata Whanau( 家庭發展計畫 ) 的目的在都市建立毛利社區中心, 以 家庭 鄰里 社區 的範圍重建毛利民族在都市的傳統精神及文化價值 張學謙 2002; 吉娃詩 叭萬 2006 族人全力推波助瀾下,1977 年成立第一所雙語學校, 即毛利語與英語 在這段期間, 族人追求毛利語的位階化, 促使族語在法律和政策上取得與英語平等的位階 1981 年, 奧克蘭的 Hoani Waititi marae 創立第一所語言巢 (Language Nest, 毛利語 Kōhanga Reo), 即毛利語幼兒園 (Māori-language preschools) 透過完全沉浸教學(immersion), 孩童得以學習毛利語言 文化和價值觀 家長也被納入語言巢的活動當中, 他們主要扮演鼓勵與支持孩童使用族語的角色 藉由這樣的互動, 希望家庭環境能讓小朋友學習毛利文化及其傳統技能, 並促進語言巢的實質推動 最終, 讓孩童對自己文化感到被接納及歸屬感 隔年, 完成規劃 語言巢制度,1985 年 Kōhanga Reo 達到 416 家 吉娃詩 叭萬 2006; 黃德祥, 劉欣虹 年也成立 全毛利語小學 (Māori-language school, 毛利語 Kura Kaupapa Māori) 師資方面, 已經有社會運動陸續培訓完成的老師之外, 語言巢國家信託 (Te Kohanga Reo National Trust) 也設立 45 家語言訓練中心 訓練者須完成 400 小時的訓練, 並規定在語言巢裡完成 500 小時的實習 至 1995 年, 已共有 38 所師範學院將毛利語列為必修的課程 1987 年, 毛利語順利成為官方語言及設立毛利語言委員會 (Māori Language Commission, 毛利語 Te Taura Whiri i te Reo Māori) 法律上, 頒布 Māori 語法案 (The Māori Language Act of 1987), 為過去這 147 年來的毛利語取得實質的官方地位 張 學謙 ; 周維萱 2004; 吉娃詩 叭萬 2006; 黃德祥, 劉欣虹 2010 由上述可知, 在 1960 年代就有教會教授族語課程, 直到 1970 年代走向街頭訴求保障語言延續 從 1972 年 Nga Tamatoa 運動提倡爭取毛利語言權的請願運動, 到 1979 到 1980 年間的族人自發性策動 Te Ataarangi 運動及 Tu Tangata Whanau, 替母語幼稚園建立基礎 接著, 街頭訴求走向教育體系內進行改革 1977 年, 第一所雙語學校成立, 到 1982 年順利設立語言巢 隨後, 成立毛利語小學及中學, 而師資方面也有語言巢國家信託的訓練 體制內的改變之後, 毛利語走向法律的保障 1987 年通過 毛利語言法, 將毛利語提升 為官方語言 Mark Derby

10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四 民族意識高漲 :Māori Renaissance 發酵的毛利民族文學在上述的背景之下, 文學領域上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狀態 毛利民族作家們透過紙筆, 將族人當時的政治理念及文藝思想投入他們的作品當中 在傳教士及民族誌家尚未以書面記錄神話故事前, 毛利民族都透過口傳的方式紀錄豐富的傳統知識 詩歌及文化 對於殖民者角度來說, 當代紐西蘭文學相對比其他國家發展時間較晚, 殖民者也多以自己的角度書寫對於毛利民族的認知 這些書寫者依憑自己四海皆準的知識, 忽略自身為 他者 寫作 因此, 殖民者文學及早期民族誌有眾多誤解 對於這樣的文學氛圍, 早期紐西蘭作家 Bill Pearson(1922~2002) 表示, 歐洲作家錯誤解釋毛利文化經驗, 只有期待毛利民族作家書寫自己的文學 此時期的毛利民族文學深受 Māori Renaissance 的氛圍影響, 因此創作的議題相當廣泛 議題上, 多數探討後殖民 認同形塑 毛利文化等為主 較特別的當屬 Renée Taylor(1929~), 身為同性戀者比較多關注於女性主義 階級與性向議題 這段期間, 時常被提及的兩位作家 Witi Ihimaera 與 Patricia Grace 兩位作家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 呈現毛利民族 1950 至 1960 時期面對文化衝擊與認同危機等等的樣貌 另外, 還有一位 Keri Hulme 及她的著作 The Bone People, 貼切地描繪都市族人心靈, 讓她在國際文壇一舉成名 Terry Sturm ed. 1991;Mark Williams ed ( 一 ) 書寫毛利民族主體作家 Witi Ihimaera 短篇故事作家 Witi Ihimaera(1944~), 父親是英國人, 母親是毛利民族 他出生與成長皆在部落, 他的家人冀望他成為 Pākēhā Witi Ihimaera 從小成長於畜牧環境, 並與祖父母關係非常好 他的作品 Bulibasha (1994) 皆可以看到牧羊生活的身影 Witi Ihimaera 在學生時期便開始創作, 他的第一篇故事 Liar 發表於期刊 NZ Listener 26, 呈現他身為毛利民族的經驗 除了文學家的身份之外, 他還是一位外交官 曾經在澳洲 美國等地就任職位, 直到 1989 年 自 1991 年起, 他在奧克蘭大學英文系授課, 之後獲得許多學術研究經費讓他繼續創作 1993 年榮獲 Katherine Mansfield Memorial Fellow 和其他基金會的支柱, 讓他有機會在歐洲發揮其才 27 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毛利民族意識, 無論主題 題材 人物刻畫或者敘述語言, 都浸透毛利文化的特徵 他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有明顯的民族優越感, 對於毛利文化非常有信心, 最終能克服 困難並贏得理想的結局 McLintock, A. H., ed. 2009;Paola Della Valle 2010:99 26 NZ Listener 為 1939 年出版至今的紐西蘭期刊, 其內容包含政治 娛樂等各式各樣主題 27 Witi Ihimaera 的 Bulibasha 是在歐洲的創作作品 94

109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Witi Ihimaera 出版 Pounamu, Pounamu (1972) 後, 正式開啟他文壇之路 接著, 連續出版 Tangi (1973) Whanau (1974) 這三本相較他後續創作, 政治議題的表達較為模糊, 內容上比較簡單陳述毛利文化與歷史 Pounamu, Pounamu 及 Tangi 皆談到都市化的年輕人回到自己的部落 故事的時間都是過去與現代不斷穿梭, 內容則是青年人回去部落, 聯繫起家人與毛利民族文化的關係 Tangi 28 敘述都市生活的主角 Tama Mahana 因父親去世回到部落, 然而在部落生活感到有些疏離, 故事最後逐漸消弭心中的陌生 Whanau 主要在描述自從 Pākehā 到來後, 毛利民族都處在社會下層 此外, 老人家對現代社會感到疏遠, 在書中講到老人家的情感都處在過去, 就如同孤單的鯨魚對於現代感到孤立無援 而年輕人則是傾向於 Pākēhā 的生活, 就像 Tangi 的主角 Tama Mahana 加入都市遷徙, 也有人像 Whanau 的主角 Andrew 透過和 Pākēhā 結婚加入 Pākēhā 世界, 但結局皆是他們在兩個世界都感到困惑 Witi Ihimaera 1974: 18 41;Christian Stead 2013 當時的社會背景如同 1960 年代的 Māori Girl, 毛利民族在都市裡被歧視及面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族人在城市摧殘後自甘墮落 整日酗酒 此外, 過去文學及早期民族誌對於有關毛利族的紀錄有眾多誤解, 鮮少有機會毛利民族可以有話語權表達自己的主體聲音 Witi Ihimaera 雖然在 1970 年代的創作政治表達較為模糊, 再加上多數讀者認為他第一本作品 Pounamu, Pounamu 使用 Pākehā 標準寫作 (Pākehā-prescribed criteria), 顯得太過於簡單與僅邊緣地描繪毛利文化 於是, 之後相繼出版的 Tangi 及 Whanau, 作者刻畫毛利民族文化更加的細膩 多數的讀者認為是 Pākehā 無法立即融入, 讓 Pākehā 讀者意識到自己是 異己 (otherness) Witi Ihimaera 因覺得自己的政治意識不清而創作受限, 及當時其他言論因素使他曾經 休筆 經過沈澱後, 他在維多利亞大學駐校作家期間重新出發 Nelson Wattie 1999:254 Witi Ihimaera 重新出發的第一本作品為 The Matriarch (1986), 敘述一位女頭目 Artemis Riripeti Mahana 的故事, 同時她也是 Witi Ihimaera 的祖母 Artemis Riripeti Mahana 出生於 18 世紀與 19 世紀之交, 她立志於從 Pākehā 手中拿回族人世世代代依賴的土地 她曾帶領族人到首都進見總理, 據理力爭族人的權利 同時, 女頭目也不忘努力培養下一代, 期待他們能夠成為她的接班人, 讓他們學習兩種不同的教育 然而, 故事中孩子卻學會仇恨 狡猾 殘忍及復仇, 令人惋惜 女頭目的一生看見紐西蘭的世代交替, 深刻體會殖民主義帶給毛利民族的災難 書中大量使用詩歌及運用毛利傳說故事, 使得 The Matriarch 成為一部史詩性的小說 The Matriarch 體現作者 28 Tangi 在族語為 喪禮 的意思 95

11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欲藉由毛利民族的觀點詮釋歷史, 呈現一般社會大眾無法聽到的聲音 趙友斌 2002;Haifeng Zhang 2011: 年,Witi Ihimaera 出版 鯨騎士 (The Whale Rider ) 這本著作正值他於紐約任職外交官時期的創作 故事內容講述紐西蘭東北邊的 Whangara 部落, 傳說祖先 Paikea 騎著 Bull Whale 從此定居並繁衍後代 故事中的頭目 Koro Apirana 極力在部落傳承文化給下一代青年, 並只尋求 男性 作為文化傳承者 過程中, 頭目一直忽視努力學習文化的孫女 Kahu, 直到發現她擁有與鯨魚溝通的能力 作者在前言表示, 創作 鯨騎士 的契機是兩個女兒看卡通時, 詢問他 : 為什麼沒有女英雄的作品? Witi Ihimaera 1987:ii 於是, 激發 Witi Ihimaera 創作 鯨騎士, 同時也意識到文化變遷的迅速 Witi Ihimaera 認為, 文化應該要由大家一起負責, 包含傳統上一直排除的女性 2002 年拍成同名電影, 讓他在國際文壇聲名大噪 Witi Ihimaera 在創作之路上, 也面臨爭議性的時刻 1996 年出版充滿爭議性作品之一 Nights in the Garden of Spain, 涉及到同性戀議題, 但這也似乎在透露自己的性傾向 另外,2009 年出版的 The Trowenna Sea 這本著作以 19 世紀中的紐西蘭為背景, 有 5 位毛利族人誤認參加推翻殖民政府的武裝暴動, 因而被送至塔斯馬尼亞島囚禁 在前往塔斯馬尼亞島的途中, 族人歷經許多冒險 出版後遭到許多評論家的質疑, 像是歷史史料沒有明確出處及文字剽竊等嫌疑 Witi Ihimaera 對此公開道歉, 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回收書籍銷毀 劉樹森 2011:8 Witi Ihimaera 的著作推翻 Pākehā 過去對於原住民族的荒謬論述, 進行重新解釋與詮釋 作者筆下的毛利民族角色不被侷限在過去的殖民形象, 或者大眾錯誤認知應該要有的個性與特色 Witi Ihimaera 從毛利民族的角度描述其民族社會, 賦予各個角色自己的聲音, 即毛利民族主體的聲音 他也對抗 Pākehā 的書寫來解構自己的身分, 同時也糾正他們對於主流社會對太平洋的印象 Witi Ihimaera 表示, 我以身為毛利民族處在這個世界, 而不是歐洲人 Nelson Wattie 1999:254;Melissa Kennedy 2007;Michele Canfield 2011;Valentina Napoli 2012 ( 二 ) 探討現代化議題作家 Patricia Grace 另一位重要文學家為 Patricia Grace(1939~), 她與 Witi Ihimaera 的成長環境完全截然不同 Patricia Grace 從小成長於都市的毛利民族 29, 政策與環境因素而不會說毛利語 她的童年因為她的毛利身份而遭受到老師及同學的歧視 雖然她很沮喪, 但是她更努力在課業上去證明自己 Patricia Grace 身處於 Pākēhā 的社會及被鼓勵說英語, 因此她覺得自己是 邊緣人 Paola Della Valle 29 Patricia Grace 出生於威靈頓城市 96

111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2010:97 她學生時期就讀基督教學校, 之後念師專, 最後在維多利亞大學完成 TESL 學位 當她就讀師專時期, 她深受幾位國族主義作家影響像是 Frank Sargeson(1903 ~1982 ) 與 Janet Frame(1924~2004) 她曾經向讀者表示, 當她在閱讀他們的作品時, 她了解到 寫作是為問題而發聲, 而作家透過不同的方式書寫事實 Nelson Wattie 1999:214 她於 25 歲開始創作, 並發表於 Te Ao Hou 與 NZ Listener, 以邊教書邊寫作來扶養她的原生家庭 Christian Stead 2013 Patricia Grace 從 1970 年代創作 她的作品呈現毛利民族意識與價值觀, 但又有別於其他毛利民族作家 她的特別之處在於, 透過毛利女性的視野來書寫毛利民族與 Pākehā 文化間的矛盾 衝突與危機 Waiariki(1975) 為 Patricia Grace 第一本作品, 講述年輕女主角從城市回到部落與家人相聚, 其中討論土地轉讓及語言衰落的議題 作者呈現毛利民族不同的個性 面向, 讓讀者了解到毛利民族不只是過去大家想像的 傳統 而已, 而是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各式 各樣的面貌 McLintock, A. H., ed. 2009;Yanwei Tan 2013; 劉略昌 2015 三年後, 發表她的第一本小說 Mutuwhenua: The Moon Sleeps (1978), 敘述毛利姑娘愛上 Pākehā 並結為夫妻的故事, 但雙方的文化差異並沒有隨著他們成為朝夕伴侶而消失 儘管雙方積極主動為對方取長補短, 依然無法彌補毛利民族與 Pākehā 之間的衝突 故事女主角 Ripeka 介紹她的毛利家人給 Pākēhā 男友認識而感到丟臉, 她甚至給自己一個 Pākehā 的名字 Linda, 並嫁給他的 Pākehā 男友 Graem 搬離到都市居住 主角想要躲避羞恥並在 Pākēhā 世界成功, 同時 Ripeka 遇到許多情緒上的衝擊, 於是在兩個世界都搖擺不定 Patricia Grace 也寫出 Pākehā 與毛利之間不平等的關係,Ripeka 試著擺脫原有的社會文化並融入 Pākehā 社會 故事最終 Ripeka 抱著她的孩子交到母親手中,Patricia Grace 說明這一段跨文化的適應是 毛利民族通常是需要去適應的一方 Nelson Wattie 1999:215 Ripeka 也體會無法中斷原生家庭與自己的文化, 總是有一個引力讓她回到部落的家 1985 年 Patricia Grace 休假教職一年, 專注於她第三本暢銷著作 Potiki(1986) Potiki 獲得 New Zealand Book Award 及 Wattie Book of the Year Award 排行三的殊榮 故事內容綜合她前期的作品, 主要在敘述一戶毛利家人面臨現代化及遭受到建商的波及, 並探討原民土地的保存與生活上的困境 Potiki 意思為家中最小的孩子, 也就是書中主角 Toko Patricia Grace 將他隱喻為半人半神的毛伊, 故事最終 Toko 與毛伊一樣以死作為犧牲 作品流露傳統毛利口傳故事的講述方式 透過各個角色描述故事, 主要是媽媽與 Toko, 故事情節以 我聽過有關 的故事 為起頭 此外, 時間性上並非是過去 未來, 而是 now-time, 呈現角色們正在說故事給讀者, 讓讀者有身歷其境聆聽口傳故事的臨場感 故事內容講述毛利小部落與 Pākehā 資本家收購土地糾紛的 97

11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故事, 其故事範本來自於 Reglan 高爾夫球場事件 1978 年 2 月,Eva Rickard 帶領部落族人席地坐在 Raglan 高爾夫球場以表示抗議 這塊土地原本屬於他們的部落 Tainui Awhiro, 然而在二戰期間變為軍事基地 族人原本以為二戰結束後可以還回土地, 然而卻建設高爾夫球場的工程 經過多次反抗最後 Eva Rickard 被逮捕與驅離, 直到 1987 年才歸還土地 Grace 這本創作說盡當時的社會狀態, 顯示族人面臨現代化 土地議題及抗衡 Pākehā 資本進入部落 故事沒有確切的結局, 也許是因為尋找面對現代化議題的答案, 亦是 Raglan 高爾夫球場事情尚未結束就出版 她表示自 Pākehā 資本主義到來部落, 就不再有經濟或著精神上的價值 這本創作訴求恢復毛利族人的土地, 配合著當時的民 族運動因而聲勢高漲 Dianne, Peter Beatson ed. 1989;Ben Schrader 2012 Patricia Grace 於 2004 年出版戰爭作品 Tu Tu 背景在 1940 年代一戶都市毛利家庭, 描述赴義大利參加二戰的毛利三兄弟 Tu 書名為縮寫 Tūmatauenga, 意思為毛利語的戰神, 這也是三兄弟中最小弟弟的名字 故事前提為三兄弟的爸爸也曾赴第一次世界大戰, 但最後客死他鄉 大哥 Pita 承接爸爸在家庭的角色照顧家人, 隨著二哥 Rangi 參戰也跟著從軍 這三兄弟無法在自己的都市中, 尋找毛利民族的認同與主體性 他們認為從軍可被視為紐西蘭的 公民 國家的一份子, 於是赴義大利參戰 他們的母親極力反對, 為他們在都市打造家庭並成立都市集會所 後來, 集會所成為二戰送糧食至毛利軍人的重要定點 在二戰當中, 許多懷有身孕的毛利妻子經歷失去丈夫的傷痛 最終大哥 Pita 死在戰場上, 再來是二哥 Rangi, 只剩下弟弟倖存下來 弟弟 Tu 歸國後, 他離開都市並回到部落 故事尾聲,Tu 等待有天再去義大利, 探望兩個哥哥的安息之地 這本著作將戰場的記憶與威靈頓毛利家庭交織在一起, 紀錄二戰對於毛利民族的影響及當時都市毛利民族的疏離感 劉樹森 2011; Barbara Joyce Kinnane 2014;Joel Rupert Mahuika 2015 ( 三 ) 描繪都市毛利民族心靈的作家 Keri Hulme 除了 Witi Ihimaera 與 Patricia Grace 兩位作家在 Māori Renaissance 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外, 有位舉世矚目的文學作家 Keri Hulme 也不容忽略 Keri Hulme(1947~) 出生在拮据的木匠家庭, 父親為第一代英國移民 母親有毛利血統, 然而父親很早就去世因此母親一個人扶養六個孩子 從小 Keri Hulme 沈浸於毛利文化當中, 她表示當時在 Okatiro 和 Moeraki 部落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地方 然而, 家裡經濟因素使她斷斷續續接受教育 但是她非常努力, 之後申請就讀坎特伯雷大學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法律學系, 休學期間會去香菸工廠工作 Keri Hulme 於 12 歲便在校刊發表創作,1979 年她的 Lost Voice 在 Landfall 中刊載 Keri Hulme 陸續的創作贏得許多獎項, 像是 Katherine 98

113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Mansfield Memorial Award 及 Māori Trust Fund Prize 等 Terry Sturm ed. 1991; Nelson Wattie 1999:215;Christian Stead 2013;Mark Williams ed Keri Hulme 的首本詩集 The Silence Between 於 1982 年出版, 其內容隱含許多 Keri Hulme 自己的個性 思想與記憶 之後, 她欲發表醞釀已久的文稿, 故事靈感來自於她所做的夢, 並書寫成 Simon Peter s Shell 短篇故事 歷經十二年雛形,Keri Hulme 將故事發展成小說 但是, 投稿的過程中並不是非常順遂, 許多出版社無法接受文稿的形式, 甚至想幫她編修 30 最後, 投了第四家出版社, 才終於出版 Keri Hulme 第一部作品 The Bone People (1983) 毛利語中,iwi 為部落之意, 直翻是 骨頭 (bone) 的意思 換句話說, 書名 The Bone People 為 骨頭人, 也就是部落的人 故事內容描述一個海邊小鎮上三個身心都存在問題的族人 二戰前後的都市移民潮, 毛利民族被鼓勵移居城市 居住宿舍 投入工作 在都市奔波的族人也逐漸與部落疏離, 且在都市生活也並非順遂 從事勞動工作的族人許多社會問題, 例如貧窮 犯罪 失業等 他們處在社會底層, 幾乎是在主流社會無法被注意的邊緣民族 The Bone People 正訴說這些邊緣的毛利民族, 在都市中身心受創的故事 男主角是一位毛利單親爸爸 Joe, 並領養 Pākehā 啞巴兒子 Simon; 女主角則是一半毛利 一半 Pākehā 三個人的組成奇特的 家庭, 反射出紐西蘭多元文化的特徵 女主角 Kerewin Holmes 與作者名字相似, 事實上就是 Kerewin Holmes 即是作者本身 作者透過角色來表達,20 世紀末的毛利民族不但遠離部落也疏離於社會 男主角 Joe 也是一位在都市支離破碎的族人, 離開他的部落及身為單親爸爸 ; 他窒息於內部的殖民, 透過酒精與暴力處理挫折 憤怒的情緒 Joe 和 Kerewin 皆內化 Pākehā 的價值觀, 也說道現實的社會現象 因 Kerewin 長得 白 又比 Joe 有錢, 因此過得比 Joe 好 作者表明, 毛利民族不再是毛利民族, [ 我們 ] 模仿歐洲人的行為和習俗, 毛利只是表面, 心已不再是毛利 我無法怪罪是誰, 毛利民族在這個時代被期待成為歐洲人 毛利民族無法繼續生存, 所以越快成為歐洲人對於大家都有益, 是吧? 故事敘述一家三口深陷於文化衝突帶來的矛盾與痛苦, 最終身心疲倦 故事尾聲沒有確切的結局, 但可以確定的是三個人重新團圓 這部小說探討現代的毛利民族生活, 特別著墨在他們的精神發展與行為上, 探討暴力 家庭 心理諸方面的社會議題 The Bone People 出版之後, 國內外均銷售一空並獲得許多文學獎項 1985 年, 榮獲英國布克獎 (Britain s Booker Prize) 的榮譽 Keri Hulme 擁有毛利民族及 Pākehā 的血統 除了書寫毛利文化之外, 也加入有關凱爾特及挪威的文化元素在創作之中 31 不過,Keri 30 其內容一下呈現詩集 一下對話, 一下小說格式, 此外有時讀會找不到哪一個主角說話 31 Keri Hulme 爸爸有塞爾特及挪威的血統 99

11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Hulme 還是認為自己是毛利作家而不是 Pākehā 作家, 因為 那是使讓我堅 強 活潑並擁抱自我的原因, 這是我的優點 我從那裡得到更多的力量 Nelson Wattie 1999:248;McLintock, A. H., ed. 2009; 劉樹森 2011 第三節 Māori Renaissance 後反省的 利民族 學 左派工黨政府在政經動盪時期的背景下, 依然推動 轉型正義 的行動, 如毛利民族賠償及補助等福利 雖然實現了毛利民族的 歷史正義, 卻無法改變全國高失業率的情況 很自然地, 選舉過後右派的國家黨政府於 1990 年代執政, 並進行徹底改革 國家黨政府秉持新自由主義理念, 砍掉福利政策及其受益人資格等, 卻也造成大量人口失業 Māori Renaissance 完成階段性的政治訴求後, 毛利民族環境有些改善 但是族人多數仍處在社會底層及高失業和犯罪率, 因此族人持續要求政府提供就業機會及補助 毛利作家 Alan Duff 則是有不同的見解, 他認為是毛利民族不願意回到自身去了解整個社會結構 他提出教育的重要性及補助的隱憂 他觀察, 族人並非透過補助好好的運用教育資源, 以至於毛利民族思考越來越短視 同時, 他也主張政府需要斟酌毛利民族的補助, 因為補助使得很多毛利民族失去思考得能力文學方面, 毛利民族作家在 1980 年代持續書寫毛利民族生活困頓 暴力與無助等現象 Alan Duff 則運用文字戳破毛利民族的真實處境, 他提醒毛利民族需要自省並尋找方式脫離困頓, 並將這些想法寫在其作品 Once Were Warriors(1990) 等其他著作之中 這段期間湧現許多毛利民族觀點的毛利文學期刊, 包括推廣毛利語與太平洋文學的 Huia Publishers 及研討毛利民族文學兼政治發展的 Te ao mārama 一 都市中迷失的毛利民族 ( 一 ) 民運動期間的經濟發展 1970 年代後, 紐西蘭因英國的經濟決策而受挫 1975 年, 紐西蘭貿易條件指下跌至 40%, 這也成為推動民族運動的契機 工黨政府於是進行全面性改革, 然而也驅使高利貸及高失業率 因此, 許多當地機構縮減開支, 包含郵局 銀行 教育設施等 此時期, 毛利族人就業結構有些改變 根據人口統計,1980 至 1990 年代紐西蘭人口數約為 370 萬左右, 而毛利民族約為 57 萬人, 約佔全國人數的 15% 都市化的毛利民族多數已不再從事第一級產業, 主要投身於第二級至第三級產業 1986 年, 毛利民族佔全國勞動力 8% 39% 的毛利族人從事第二級產業, 如製造業 營造業 水電燃氣業, 直到 2003 年毛 100

115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利民族第二級產業跌至 25% 第三產業升高至 65%, 特別是物業產業 (property and business) 運輸及倉儲工 社區保健員(health and community) 及教育人員 從事初級產業從 1986 年的 10% 到 2003 年的 9%, 顯得相對穩定一些 1990 年代, 族人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因而有明顯的職業改變 1991 年, 約有 16% 毛利族人從事高技術職業, 到 2003 年已達到 19%, 為將近三分之一的毛利族人 而超過一半的族人為從事半技術工作, 剩下的十分之一從事低階職位 1990 年為 懷唐伊條約 150 週年之際, 也是紐西蘭另一個轉捩點 左派工黨政府下台 (1984~1990) 工黨政府除了撤銷製造業與出口的補助外, 也賣掉國家資產像是電信局及鐵路交通系統 政府將其他國家產權私有化並轉型成 使用者付費 概念, 且經營 見利拋售 的國營事業 執政期間, 工黨政府與毛利民族的 合作 之下取得許多權利, 包含賦權給懷唐伊部落法庭, 及成立相關法律, 讓毛利民族的土地和自然資產免於落入私有化 然而, 右派的國家黨政府 (National Government,1990~1999) 上台之後進行改革, 像是砍掉福利政策及其受益人資格等等 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改革造成大量人口失業,1990 初期高達 25% 族人失業 同時,The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 32 提高幣值, 試圖限制金錢借貸卻促使經濟惡化 1995 年, 大英國協元首伊莉莎白女王來訪紐國, 並簽署了歷史性的 Waikato Raupatu Claims Settlement Act 其法案承認, 英國及紐西蘭在 Waikato 戰役的歷史錯誤, 並且給予 Waikato- Tainui 部落 1.7 億紐幣的賠償 毛利民族同樣受到紐國的政經影響下, 遭遇嚴重波及 1984 年, 紐西蘭經濟報導 Economic Summit 提出,24 歲至 64 歲的毛利民族失業人口達到 70% 同時, 居住在都市毛利族人甚至無 家 可歸, 相對於 73% 的 Pākehā 有家可歸, 族人僅有 45% 兩年過後, 都市族人口已高達 83% 1980 年初期, 毛利民族的失業率, 分別男性 12% 及女性 17%, 甚至在 1980 至 1990 年代的失業率是非毛利民族的兩倍 最終, 毛利民族生活上的困頓造成工黨政府面臨下台 1990 年, 新政府右派的國家黨上任, 卻是繼續大砍福利政策 新自由主義的國家黨進行改革,1992 年高達 25% 的毛利民族失業, 而一般失業率則是 10% 雖然失業率之後有些好轉, 然而 1996 年毛利失業率從 16% 攀向 18% 綜觀來看, 毛利民族陷入現代化生活與金錢市場後, 便無法與 Pākehā 正常競 爭 Ministry of Māori Development 2007:8-9;Basil Keane 為解救經濟大恐慌,1934 年紐國成立 The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 讓財政不再過度依靠英國 33 Raupatu 為毛利語, 意指被侵奪的土地 101

11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 二 ) 毛利民族社會內部發展階段性政治訴求達成後,Māori Renaissance 的風潮有些稍退 社會依然要求政府賠償等呼聲, 而有些 Pākehā 覺得政府補助像是 肥缺 一樣, 並發起負面聲浪 即使 Māori Renaissance 讓族人的環境改善, 但是他們依然處在社會低階, 比起 Pākehā 依然有相當高的犯罪率 族人對於這樣的社會狀況簡單的回應, 毛利犯罪率來自於失業 毛利會議(Māori Congress) 的主席 Apirana Mahuika 表示 : 高犯罪率並不是我們的錯誤! 不能怪我們, 要怪就怪政府沒有提供工作! Alan Duff 1993:17 對於這樣的回覆毛利作家 Alan Duff 給予反擊, 我們不能確切得知犯罪是如何來的, 但是可以了解的是沒有個人紀律及良好的家庭教育, 我們不可能期待犯罪率好轉 這樣只是會讓現況越來越更嚴重, 於是一代傳一代, 我們下一代繼續犯罪 這是有關 價值觀 他歸納族人犯罪原因, 說明年輕族人不懂任何事情就進入主流社會, 被複雜的世界給絆住及看見物質上的奢華給困惑 多數族人一出生就處在沒有工作及領政府的補助, 再加上他沒有紀律與生活技能 於是, 只能用補助去酗酒 吸菸來補償成癮的事情 結果必然是族人越來越挫折, 同時也對於 Pākehā 的成功感到憤怒 因此, 族人對周邊的人發洩情緒, 可能是太太 女友或者是他的小孩, 造成家庭暴力等問題 由於 1950 至 1960 年代, 缺乏教育的族人只能從事非技術領域的工作, 因此基本上的職位均以勞動為主 1956 年, 只有 7% 的族人職位是專業 管理及辦公的相關工作, 而非毛利族人則是 27 % 由此瞭解, 毛利民族的低教育程度, 在就業上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貧窮促使毛利民族的教育成就低, 直到 1980 至 1990 年代才有進展 輟學上,1971 年毛利學生在中學輟學高達四分之三, 直到 2001 年才漸漸有好轉至三分之一 其中,1995 年是高輟學的一年, 有 35% 的毛利族人休學 / 退學, 幾乎是非毛利族人的一半 另外, 根據 1997 年紐西蘭 New Zealand Herald 在 "Māori Students at Crisis Point: Experts" 報導, 有 62% 的 Pākehā 順利畢業, 而毛利族人只有 34% 高等教育上,1961 年的 Hunn Report of 1961 表示數據是黯然一片 (statistical black-out) 1970 年代以前, 均是零星數字的毛利族人受過高等教育, 並成為老師 律師 醫生等, 成為毛利族人的指標人物如 Sir Apirana Ngata 及運動時期組織 Nga Tamatoa 1994 年至 2000 年間, 讀到高等教育的毛利族人從 2 萬 7 千人到 4 萬人 因此, 失業率減少並有高技術性 (highly-skilled) 的工作, 但是自殺率依然相當高 有大學或更高文憑從 2002 年的 4.5% 到 2012 年的 7.9% 整體來看毛利民族在教育上, 不管是教育程度 輟學 高等教育甚至之後的就業影響, 都比 Pākehā 102

117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學生落後許多 Te Puni Kokiri 1997:18;Andrew Coleman, Sylvia Dixon, David C Mare 2005:19-27; Reremoana Theodore, Megan Gollop, Karen Tustin etc. 2017: 自殺率也是毛利民族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部分學者多數認為與 1990 年代的與經濟狀況有關 毛利男性從 1978 至 1980 年的每十萬人中有 15.7 位族人自殺, 到 1996 至 1998 年每十萬人有 26.8 位自殺 毛利女性則是直維持在 4 到 7 位, 不過卻因自殘住院案例為毛利男性的兩倍 另外, 酗酒 毒品及犯罪率也是族人棘手的問題 1995 年, 報告書 Te Ao Waipiro 揭露毛利民族的酗酒問題 毛利民族接觸酒精是英國人來之後, 以時間軸來看是非常的晚甚至對於酒的評價不高 34 然而,1990 年代毛利民族已有 80% 的飲酒習慣, 其中 24 % 的毛利男性及 13% 的毛利女性在喝酒途中會與人爭執 15 % 的毛利男性及 12 % 的毛利女性則表示, 過去一年皆有與酒醉的人發生衝突 此外,23,000 位毛利女性回應曾遇到酒醉性騷擾的困擾 毒品方面,1970 年代大麻已普遍在青少年之間, 甚至在毛利社區早已習以為常 1980 年代, 早已有吸食周遭溶劑類的毒品, 如膠水 噴霧劑 汽油等致族人死亡的案例 犯罪率上,1971 年毛利民族高達 40% 的犯罪率, 是全國犯罪率的 10% 於是, 司法部花了許多時間了解的犯罪議題 1980 年代, 仍然有許多毛利民族的犯罪案件, 甚至高達全國一半的犯罪人數 1993 至 2011 年間, 犯罪率才逐漸下降, 但暴力議題依然增加 2007 年的報導當中顯示, 毛利民族的罪犯為每十萬人有 700 位 犯罪的主要原因來自於政經狀況不平衡 高失業率及都市化所造成的後續影響 不過, 有些輿論認為法官們特別針對毛利民族, 甚至毛利族人比非毛利族人容易 被拘捕或坐牢 Peter Clayworth 2012;Megan Cook 2013 Alan Duff 對於毛利社會內部的看法, 與當時社會氣氛下有許多不同的見解 他認為, 毛利民族不願意回到自身去了解整個社會結構及核心, 而且沒有人挺身而出指出 我們毛利民族及我們社會需要自省 Alan Duff 1993:6 當部落領袖腐敗 酗酒同時手持部落控管的力量, 他們依然非常沾沾自喜且自我滿意 令人惋惜的是整個毛利社會都處在這個情境, 這些部落領袖很自以為是 不懂世故, 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情 Alan Duff 表示, 主要的原因是他們 不去思考 (unthinkingness) Alan Duff 1993:6 他體察這樣的現象或許與過去的傳統社會有關 過去主動詢問或者思考會挑戰答案, 甚至部落頭目的權威 因為, 當時所有的答案及解決方式都來自於上面的指示, 而至今持續影響族人的思考模式 因此,Alan Duff 主張教育能夠改變毛利民族的命運與現況 但令人遺憾的事, 族人往往忽視教育的重要性, 及好好的利用教育資源 於是, 毛利民族思考越來越短視以至於看不見民族的病態 34 毛利民族第一次接觸酒為英國人引進, 並將酒稱之為 waipiro ( 臭水 ) wai kaha ( 強勁的水 ) 有些族人覺得不錯會稱之為 waipai ( 好水 ) 直到 19 世紀後半期才普遍能接受酒的味道 103

11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Alan Duff 也建議政府需要斟酌與研討毛利民族的補助問題 20 世紀初, 重要的毛利政治領袖 Sir Apirana Ngata 曾表態毛利民族不能領社會補助, 一但拿到補助民族就會滅亡 他解釋, 毛利民族需要的是學會如何生存, 而不是還沒學會如何在身處的社會生存前就給予補助 Sir Apirana Ngata 這段言論驗證現代毛利民族的處境 大部分的毛利民族仍依靠補助生活 1992 年 North & South 在五月號刊載 The Welfare Burden 一文, 評論補助對於毛利民族的負面影響, 及族人萎靡不振的狀態 文中提到補助已經偏離原有的意義, 會使得族人認為政府有欠於他們, 於是影響到毛利民族對於生活不負責任並走向 從搖籃搖到墳墓 (from cradle to grave) 之路 Alan Duff 1993:70 此外,North & South 期刊也指出關於補助與毛利土地的問題 文中談論補助讓族人不顧土地並奪走族人工作的能力, 同時擱置一旁的土地像是荒廢 浪費資源一樣 另外, 族人補助的花費方式也相當棘手 其中提到北島 Hokianga 的 Moerewa 城, 政府給予每一個人紐幣 13 元, 但是 70% 的族人花費 40 元在買菸上 通常這些族人是無法支付醫藥費, 這顯現出補助所帶來的隱憂 Alan Duff 甚至譬喻 族人甚至與監獄的囚犯沒有差別 (hardly different from prison inmates), 因為所有的事情別人當已經幫他們處理了 Alan Duff 1993:76 族人不用尋找方法就已經有人幫他們支付房租和貸款, 他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人餵飽他們, 他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任何責任, 因為有補助袒護他們 一位改過自新的毛利犯人 Avanti 先生語重心長的表白 : 對於流落街頭的孩子及幫派來說, 補助實質上獲得幫助的非常少 補助不會讓族人發展成更加現實 成熟的人 Alan Duff 1993:77 補助只會讓族人誤以為 你是無辜的! 你是受害者, 所以去拿補助, 任何時候 甚至你的一生, 只要你需要的時候就會有人拉你一把! Alan Duff 1993:77 這也是族人為何活著卻無法找到工作 Alan Duff 的激進言論戳破族人在 Māori Renaissance 後的真實處境 二 反省的毛利民族文學 ( 一 ) 省思的毛利作家 Alan Duff (1950~) 為小說家 報紙專欄作家 他父親是位科學家, 母親為毛利民族 在他十歲的時候父母分居, 於是和舅舅住在 Whakarewarewa 部落 或許是家庭因素與成長背景,Alan Duff 的學生時期相當叛逆 除了被退學之外, 還被送至男童感化院 (boy s home) 一段時間 雖然短暫與人類學家的叔叔 Roger Duff 一起同住, 但 15 歲那年又因 攻擊 等罪行進入少年犯罪教養院 成年後, 做了幾份工作和犯了一些小罪, 之後去了一趟倫敦並回憶 很混亂卻讓我成長不少 Nelson Wattie 1999:149 爾後, 他回紐西蘭從事貿易, 在 1985 年成為正式作家 104

119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他的第一本創作是一部驚悚小說 然而, 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 因此他將作品燒毀 之後他繼續創作, 於 1990 年出版第二本著作 Once Were Warriors, 造成當時社會轟動 1980 年代, 毛利文學持續探討許多生存困境, 作家們書寫毛利民族的困頓 暴力與無助, 例如 Apirana Taylor Bruce Stewart 與 Ngahuia Te Awekotuku 雖然 Patricia Grace 的 Cousins (1992) 與 Witi Ihimaera 的 Bulibasha(1994) 分別談到族人如何對抗歧視與殖民主義的迫害, 試圖給予讀者正面的形象 但是這股力量還是稍微小了一些, 沒有給予當時文壇一場省思風潮 1990 初期, 毛利青年在南奧克蘭 羅托路亞 (Rotorua) 東角(East Coast) 及北地大區 (Northland) 幾乎佔據所有的法庭案件 許多毛利族人持續高喊補助及失業率, 並認為今日毛利民族的狀態是國家需要負責 Alan Duff 1993 文壇上, 毛利文學也配合的社會氛圍持續書寫底層生活的族人, 描繪都是族人在都市中如何心力交瘁, 及無法撫平過去歷史的傷害等等 然而,Alan Duff 在 Once Were Warriors 揭開毛利民族墮落的狀態 他認為, 族人需要自我反省並尋覓困頓方式 書本內容以奧克蘭城市為背景, 描述在貧民區掙扎生活的族人, 並聚焦在一戶毛利家庭成員間發生的糾葛與矛盾, 其中涉及暴力 性 犯罪等問題 作品掀開繁華城市中被邊緣化的族人, 之後於 1994 年拍成同名電影 這本著作也讓他飽受抨擊, 批評者質疑 Alan Duff 的身份及他未曾像處在社會底層的經驗 ; 甚至 Witi Ihimaera 認為他是抄襲毛利教育講師 Andrew Eruera Vercoe 的觀點 不過 Alan Duff 不以為意, 並回說他自己 是全紐西蘭最討厭的毛利族人 過去,Alan Duff 也是渡過十分混亂的童年, 包涵因母親嚴重酗酒與出軌, 之後父母離婚而居無處所及幾次入住男童感化院 成年後, 在英國一段時間又因為竄改支票而入獄, 他的生活經驗能真實地體會處在社會底層 但他認為, 毛利族人應該要身體力行改變現代社會狀態, 而不是要求政府及 Pākehā 社會負責來迴避毛利民族自身問題 Christina Stachurski 2001;Michelle Koewn 2005;McLintock, A. H., ed. 2009; 劉樹森 2011 比起 Keri Hulme 覺得暴力問題來自於社會的影響,Alan Duff 則是認為是來自於民族性偏好於戰鬥 這個好戰的民族因子, 後來被誤用在家庭暴力與酒後暴力, 並持續影響族人及族人的下一代 Once Were Warriors 藉此探討毛利社會的失衡, 其中也剖析許多毛利民族的心態 文中提到 mirror-hungry personality, 講述人透過挑釁的方式讓人注意, 但事實上他們很沒有自信也及看不見自己的價值 再者, 處在次文化的人因沮喪 沒有權力, 又因為自己不足而在乎別人眼光, 會比較輕易的做侵略性或自我破壞行為, 如喝酒 吸毒 幫派及犯罪 因此,Alan Duff 主張要從最基本的教育開始做起 他的自傳 Out of the Mist and Steam 就是一本自救的故事 學者 Michael Gifkins 表示 : 105

12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從創作主角所投射出來的暴力與無助, 有些讀者會覺的毛利民族無法適應 21 世紀, 有些覺得過去殖民政策與歷史而感到感傷 有些則是會注意傳統有權威的領袖已不再於是他們最終自我監督 [...] 這本著作可以說 Alan Duff 一語道破毛利民族的問題來自於毛利民族自己, 並真實呈現此嚴重的議題 Christina Stachurski 2001;Michelle Koewn 2005:170 次年 Alan Duff 的 One Night Out Stealing 問世, 並延續 Once Were Warriors 的題材, 描寫社會底層與各種犯罪議題 故事內容講述有幾次犯罪經驗卻帶有雄心壯志的 Pākehā,Jube, 及他的毛利好友 Sony 在窮困潦倒下 夜晚中偷竊 ( 即 One Night Out Stealing 的意思 ) 這本著作表露嚴酷的夜生活與犯罪, 使得主角 Jube 感到困惑及他那遙不可及的夢想 1993 年, 一系列故事 State Ward 在廣播公司 National Radio 播放, 並在次年集合成小說出版 故事為他自己童年經驗, 述說一名 13 歲的小男孩 Charlie Wilson 逃出男童感化院的故事, 內容混雜孩童的天真與殘酷的現實 而 Alan Duff 強而複雜的作品於 1996 年出版 What Becomes of the Broken Hearted?, 可稱作為 Once Were Warrior 的續集 其書敘述毛利民族如何在主流社會與教育中適應及被接受, 於 1999 年作品也被改編成電影 故事先聚焦於 Jake Heke 從一位懵懂到成熟世故的主角, 之後帶到他孩子的故事 從二兒子 Abe 加入幫派為朋友的死去報仇, 二女兒 Polly 了解大姐 Grace 為何自殺 接著, 又回到 Once Were Warrior 的主角 Beth, 她已經與毛利保險經理 Charlie Bennett 在一起並遠離舊愛 Pine Block, 及其他錯綜複雜的角色關係 What Becomes of the Broken Hearted? 與 Once Were Warrior 相較之下, 故事內容收斂許多過去的憤怒, 在表達上也更加成熟及更多情緒上的層次 Alan Duff 表示故事內容所遇到的問題既複雜又困難, 並不是讀者們可以快速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也因此鼓勵讀者和族人要一起 繼續尋找答案 Nelson Wattie 1999:150 Alan Duff 的 Once Were Warrior 讓社會重視起毛利民族議題, 而他的犀利見解受到大眾青睞 1991 年起, 他每週都刊載文章在 Evening Post 及其他八份報紙 1993 年他發表 Māori: The Crisis and the Challenge, 其中探討為何毛利民族會殞落 他指出, 部落頭目及社會運動人士一直強調過去的不正義, 並期待別人來解決問題, 而不是族人自發性的尋找解決方式, 因此族人只會一直退步 此書一發行就非常有爭議性,Alan Duff 為證明他的觀點在 Books in Homes 計畫中推行 這個計畫主要是為了打破弱勢孩童長期處在不識字 貧窮及暴力等問題, 計畫藉由最少出支給予孩童最多的書籍閱讀, 並鼓勵他們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在價值 Books in Homes 是自發性的自主計畫, 之後伴隨其他公司及政府贊助使得推行上十分順利 在第一年,Books in Homes 將十八萬本書籍遞給三萬八千名孩童 106

121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1998 年, 他的自傳小說 Both Sides of the Moon 出版 主角 Jimmy 在文化與生理上皆為混血兒, 並經歷兩種文化的衝突 故事中主角面對他母親酗酒及他無為能力的爸爸, 讓他的家庭生活充滿著憤怒與沮喪 然而 Alan Duff 也同時親身經驗 ; 他看到都市毛利民族不願意去面對事實, 像是犯罪與生活失調, 尤其是暴力與酗酒問題 Both Sides of the Moon 試圖表達毛利民族需要認真看待自己的問題並努力改變, 因 Alan Duff 相信是可以改變的 圖 3-3: 紐西蘭毛利民族作家出生年代表 ( 二 ) 毛利民族觀點的毛利文學期刊 1. 推廣毛利語與太平洋文學的 Huia Publishers 此時期主要文學期刊為 Huia Publishers 1991 年 Robyn Bargh 成立出版公司 Huia Publishers, 他企圖在紐西蘭文學中帶出毛利民族的聲音與觀點 除了連載毛利語文學的期刊之外,Huia Publishers 也出版書籍 另外, 其出版社特色為多數使用毛利語, 近期也開始將經典的兒童書翻譯成族語 1995 年與毛利文學信託合作推廣太平洋文學, 像是出版在紐薩摩亞作家 Albert Wendt 及 Karlo Mila 的作品 2006 年出版毛利語字典 Nelson Wattie 1999:21;McLintock, A. H., ed 毛利民族文學兼政治發展的 Te ao mārama 另外也有 Te ao mārama; 雖然才短短的四年 (1992~1996 ), 但收錄許多豐富的雙語文學作品,Witi Ihimaera 曾當過此文學期刊的主要編輯 主要內容包含小說 自傳 故事篇章與毛利文化研究等 第一卷 Te Whakahuatanga o te Ao: Reflections of Reality (1992) 刊載當時的小說 詩集 戲劇創作, 其中還有 Hone Tuwhare 的作品 隔年第二冊發行,He Whakaatanga o to Ao: The Reality 為評論當時現象, 特別關注 1970 至 1980 年代的 Māori Renaissance 同年也刊行 Te Pūwaitanga o te Kōrero: The Flowering, 聚焦 1980 年代初期出版的年輕一代作家 第四冊 Te Ara o te Hau: The Path of the Wind (1994) 討論如何寫給 107

12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下一代及探討使用什麼語言書寫 第五冊 Te Tōrino: The Spiral(1996) 也是 Te ao mārama 的最後一冊, 內容先回顧過去的社會運動後並進行檢討, 之後再討論 未來的毛利民族走向 Nelson Wattie 1999:21 第四節 利民族 學史 若是以 國家文學 民族文學 看待紐國與毛利民族的關係, 紐西蘭屬於多民族的國家文學, 即主體民族 Pākehā 為主, 少數的毛利民族為輔 透過民族文學三大要素來檢視, 紐國的 認同論 民族認定與民族認同, 促成民族性質薄弱民族身份 語言上, 則因受到都市化與現代化衝擊, 僅剩下兩成的的族語能力, 於是在創作語言上選擇主流語言為主 有鑑於族語能力不熟稔, 因此只能持續書寫殖民與後殖民議題中的心靈題材 一 主體民族 vs 原住民族 : 紐國底下的毛利民族文學史 民族文學 vs 國家文學 說明, 國家是由民族組成, 因此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 例如, 法國就是法蘭西民族文學 德國就是德意志民族文學等 但是由單一民族組成一個國家是少數, 多民族國家是世界的常態 若以國家文學概念來檢視, 紐西蘭屬於多民族的國家文學, 國內各民族文學皆屬於國家文學組成的一部分 然而, 在國家文學的運作之下往往是主體民族為主, 少數的毛利民族為輔 這部分可以從紐西蘭的文學史專書來討論 ; 最早的紐西蘭文學史 Literature and Authorship in New Zealand (1943), 是以英國出生之後移民至紐西蘭文學家作品為大宗, 所描述的也是英國景象及懷念 祖國 情懷為主 對於紐西蘭的社會脈絡僅是輕描淡寫, 並沒有深入地探究 多數的文學史只佔一兩章毛利文學, 毛利文學的專書是盡付闕如 目前毛利文學史僅有三本, 其中 Māoriland: New Zealand Literature 只探究 1872 至 1914 年間, 未包含民族運動時期 另外兩本毛利文學史,The Healing Tongue : Themes in Contemporary Māori Literature (1989) 及 From Silence to Voice: The Rise of Māori Literature (2010) 納入民族運動時期的討論, 但是嚴格來說是以民族運動為核心探究毛利文學史, 撇除了口傳文學的研究 此外, 這兩本毛利民族文學史也是以 接觸後毛利文學 的英語創作作為主 From Silence to Voice: The Rise of Māori Literature (2010) 為毛利民族文學史, 但是嚴格來說只有民族運動時期才聚焦討論毛利民族文學 作者 Paola Della Valle 主要內容則分為兩部分探討, Part One: The Māori Silence 及 Part Two: The Māori Voice Part One: The Māori Silence 講述紐西蘭的殖民文學 第一個, 莫過於 1840 年代起殖民最重要工作, 即民族誌調查 (ethnographic 108

123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works) 第二個, 殖民政府常因土地問題而與部落族人戰爭, 因此產生戰爭主題的創作 第三個, 為當時歐洲人為滿足自己想像的情節羅曼史 (melodrama romance) 接著, 談論 1930 年代體現國族主義的 Frank Sargeson, 他的創作著重在 Pākehā 社會中物質主義與清教徒主義的衝擊, 時常以勞工階級的辛苦與使用貼近於庶民語言 (down-to-earth language) 創作 Frank Sargeson 對於毛利文化的議題也有關心, 但不及於 Roderick Finlayson 來的著名 Roderick Finlayson 的創作 Brown Man s Burden (1938) 呈現毛利民族對於土地的重要性, 帶動之後毛利民族的政治書寫議題 1960 年代, 則是以同情毛利民族處境的作家 Noel Hilliard 為代表, 他的創作 Māori Girl(1960) 講述到毛利民族大遷徙的女主角迷失自我的故事, 作為每位在都市就業的族人縮影 Paola Della Valle 2010: Part Two: The Māori Voice 顧名思義就是探究毛利民族作家的發聲時期, 作者特別著重在 Patricia Grace 與 Witi Ihimaera 兩人的創作 不過, 討論兩位作家之前, 有提及 J. C. Strum 及 Hone Tuwhare 的文學創作, 講述兩位作家掀開毛利英語文學的書寫 之後便聚焦在 Patricia Grace 與 Witi Ihimaera 的創作, 他們執筆 1950 至 1960 年代毛利民族的經驗, 從部落到城市的轉變及 Pākehā 與毛利民族的關係 因此, 兩位作家探討 二元對立 的議題, 如 部落 vs 城市 毛利民族 vs Pākehā 家庭共享 vs 西方個人主義 等等諸如此類的對比, 同時也讓他們的創作越來越政治化 (politicised) 而英語成為他們的政治工具, 重新創作毛利議題的小說, 毛利民族不再是過去被支配, 而是有主體性的文學, 並聲稱要改寫歷史 Witi Ihimaera 也說 : 毛利文學就是毛利政治 此外, 為呈現毛利民族的主體, 他們調整英語成毛利式英語 (Māori English,ME) Paola Della Valle 2010: The Healing Tongue 主要探究的時間為 19 世紀末的懷唐伊條約, 到民族運動的 20 世紀的末期 這本文學史樣貌又不一樣, 不管描述過去的 懷唐伊條約 或作者正所面臨的 Māori Renaissance 風潮, 均是以民運時前後期的作品來詮釋, 可以說是以 現代 觀點來呈現 歷史 主要分為六章 : 第一章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Dialect Wound 講述簽署懷唐伊條約過後的毛利民族, 並引用族人牧師 Kingi Ihaka 35 的詩 Poi 來描繪殖民後所遭的苦難 牧師 Kingi Ihaka 寫到 : 懷唐伊條約 只不過是一張紙卻帶來災害威望衰落土地沒收這樣的結果我們只能說 我們仰望天堂而在我們知道我們在哪裡之前寸土流失一無所有 第六章的 The Politics of the Supernatural 並不是以毛利傳統詩歌 吟唱表現口傳文學, 而是以毛利傳統的神話故事人物或形象 35 Kingi Ihaka ( ), 為英國國教牧師 (Anglican priest) 及毛利語委員會委員 他的曾曾祖父代表 Te Aupouri 部 落簽署條約 懷唐伊條約 109

12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遭遇殖民掠奪或苦難作為主題的創作 作者 Beatson 摘引詩人 Haare Williams 的 Totara Tree, 他寫道 土地是神聖共有永恆了解他的神聖性不能忘記更不能違背毀壞土地就是毀壞歷史毀壞人類毀壞未來所以我們種植 totara tree 36 [ ] 來連起我們的臍帶 [ 於是 ] 人與土地連結起來 Totara tree 在毛利文化中代表人與土地及自然的連結, 一但破壞就沒有歷史 未來及毛利民族 多數創作內容均脫離不了土地流失的相關主題 Peter Beatson 1989:4-5 57;Te Ara 2000 第二章 The City and the State 敘述毛利民族面臨同化政策 第三章 Site of Struggle 則是探究在 Māori Renaissance 時期前後幾個事件, 包含 1975 年的 The Land March 1978 年 Raglan Golf Course 事件及 The 1981 Springbok Tour 等 這幾個重大事件為當時民族運動的指摽 Witi Ihimaera 的 The Matriarch (1986) 中就有寫到 1975 年的 The Land March, 講述一段 Whina Cooper 如何對族人精神喊話, 激起氣勢 [ ] 我們已經一無所有 我們就像是動物園裡的動物, 跳 Haka 舞 37 給遊客看,Pākehā 則在收錢 我們應要在自己的土地跳 Haka 舞, 而不是死在 Pākehā 奪走的土地上 我們必須要據理力爭, 奪回我們我們的所有一切! 1978 年 Raglan Golf Course 事件則是改寫出現在 Patricia Grace 的著作 Potiki (1986),Patricia Grace 將事件作為故事主軸, 特別是抗爭土地過程的敘述與事件主角 Eva Rickard 的遭遇幾乎如出一轍 例如,Eva Rickard 及族人討論如何與資本商對抗, 但是警察與資本商有勾結, 因此每當 Eva Rickard 及族人靜坐在高爾夫球場時, 警察就會將人帶走 但是族人並因此而卻不反抗, 而事在出獄後又回來靜坐, 與資本商和警察準備一場長期的對抗 Peter Beatson 1989: ;Witi Ihimaera 1986: ;Patricia Grace 1986;Basil Keane Totara tree 為桃柘羅漢松, 也稱作紐西蘭羅漢松, 是紐西蘭特有的羅漢松 在整個北島 南島的東北部的低地 山 地及亞高地上生長 37 Haka 舞為毛利人的傳統舞蹈 110

125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圖 3-4: 兩本毛利民族文學史的章節安排從上述可知, 即便是毛利民族文學史 From Silence to Voice, 仍然以紐西蘭文學史的方式安排 書中未納入毛利民族口傳文學, 而是討論 Pākehā 的殖民文學, 探討範疇包含紐國的國族主義書寫, 與以毛利民族相關議題創作 之後, 聚焦 Patricia Grace 與 Witi Ihimaera, 將他們的創作的議題 書寫策略 使用 ME 來作討論 但是整體來說, 這種呈現方式依然是主體民族 Pākehā 為主, 少數民族毛利民族為輔 而 The Healing Tongue 雖然均是以毛利民族作品討論, 特別的是以當時民族運動觀點, 也就是 接觸後毛利文學 的英語創作來詮釋過去及現代的文學史 但是,The Healing Tongue 同樣也未放入口傳文學研究 未納入口傳文學的原因, 與第二章提到紐國人如何定義毛利文學時所說明有些呼應 : 雖然毛利民族有豐富的及符合文學詩篇的口傳文學, 但是資料收集上是困難重重 或者亦是口傳文學雖然有英語翻譯, 但是多數為族語創作, 因此與族語能力的熟稔度有很大的關係 換言之, 這些作家探究的毛利作家以英語創作的 接觸後毛利文學, 無法完整呈顯文學史的完整性 但若把時間軸拉長, 口傳文學長時間一直是許多民族文學的主流 然而進入國家體系之後, 書面化創作越來越多, 促使作家文學成為民族文學創作的主要形式 回歸到 國家文學 民族文學 的關係, 可以看到的是紐西蘭屬於多民族的國家文學, 是主體民族 Pākehā 為主, 少數的毛利民族為輔 吳重陽 1983:45-46; 林修澈 1997:

12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二 以 身份 語言 題材 體察毛利文學 ( 一 ) 稀釋的民族身份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吳重陽表示 : 少數民族的文學歸屬主要標示, 是看作者民族的出生 換言之, 民族身份必須以民族文化為身份, 而且必須回到民族屬性 (ethnos) 吳重陽認為, 民族作家用什麼樣的文字, 反應哪一種民族生活, 凡屬民族作家創作的作品應歸屬在文學的範疇內 吳重陽給予 3 種民族作家的分類 : 第一 作者熟悉少數民族生活和情感, 並在作品中真實地反映這種生活和情感的, 具有鮮明特色的作品, 這是少數民族文學主要論和研究的對象 第二 作者較為真實地反映少數民族生活, 一定程度上表達少數民族情感和願望的作品 第三 作家是長期脫離民族地區生活, 與本民族較少聯繫, 以漢民族生活為題材作品, 這類作品吳重陽認為雖然缺乏少數民族特色, 可以在民族文學史中簡單提及, 因此也算是民族作家的範疇 吳重 陽 1983:52-53; 姚新勇 2014:5 從上述的民族作家定義可了解, 即是生於哪一民族, 就是哪一民族作家 吳重陽身處的在 1980 年代, 是少數民族民族尚未受到急遽的都市化與現代化衝擊, 各個民族均保有鮮明的民族本質 然而相隔 30 多年, 當代原住民族或是少數民族面臨都市化與現代化, 逐漸地脫離傳統民族生活地域及民族維繫關係, 也與他民族的通婚率逐漸攀高, 促使民族本質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這樣的轉變, 可以從紐西蘭毛利民族的例子中得到驗證 毛利民族在二戰後歷經都市化與現代化過程, 通婚率於 1960 年代急劇增加 為應變社會現象, 紐國政府於 1950 年代認定, 有二分一或著二分之以上的毛利民族血統皆是毛利民族 於是, 血緣論 的民族認定開啟毛利民族 概念民族 的發展 接著, 1970 年代再次修訂, 只要有毛利民族血緣或其繼嗣均是毛利民族 由於民族認定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1980 年代的 懷唐伊條約 賠償風潮下, 驅使紐國人選擇民族認同登記為毛利民族 換言之, 毛利民族的民族身份是沒有嚴謹的民族認定制度, 及任意選擇的民族認同, 於是發展出被稀釋的民族本質 回到毛利民族文學來探討, 第二章討論毛利民族作品時, 毛利民族作家只關注在 身份 上 作家們一致認為, 只要有民族身份就是毛利民族作家 在毛利文學獎項, 同樣也以 毛利身份 為準則 但是這樣的作家認定, 已不再是上述的年代及所敘述的環境, 即民族邊界 民族本質皆是有鮮明的內涵 毛利民族均是戰後歷經都市化極高通婚率, 在 1960 年代迄今已逐漸發展被稀釋的民族身份 本章研討的毛利民族作家皆是混血兒, 對毛利民族來說混血幾分之幾, 只是個數字而不是確切的依據 社會人類學家 Joan Metge 說明, 毛利民族的民族認定是主觀的表達, 即便宣稱為 全毛利民族 再經由醫療體檢時也 112

127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會查到有 25% 的 Pākehā 血統 本章的毛利民族作家除了詩人 Hone Tuware 及作家 Witi Ihimaera 相較之下有明顯的毛利民族輪廓, 其他毛利民族作家在外表上根本看不出與 Pākehā 的差異 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毛利民族認同, 選擇成為毛利民族作家 綜觀紐國民族作家的發展, 血緣論的民族認定與主觀的民族認同, 發展出被沖淡毛利民族身份的民族作家 ( 二 ) 流失的民族語言民族作家所選擇的語言創作, 也是民族文學探討的重要範疇 民族文學研究 說明, 民族文學應是要使用民族語言, 因為民族語言是直接 明確與民族生活 人物形象 作家主體思想聯繫在一起 姚新勇解釋, 即便使用漢語創作, 不同民族的作家寫作會因其思維的不同, 及表情達意的方式不同而各呈異彩, 其作品也會體現不同的民族特質 不過當代原住民族納入國家體系之後, 因國家頒發的法律與政策的限制, 驅使民族歷經長久的時間不得在公開場合使用民族語言 許多民族因這樣的歷史環境, 禁用族語多年甚至被主流社會污名化, 造成民族語言傳承的危機 紐西蘭毛利民族也同樣面臨語言傳承的問題 約莫 19 世紀中期, 英國殖民政府相繼推廣寄宿學校 禁用族語法律及政策等, 於是毛利語在 20 世紀末期族人面對嚴重語言流失, 僅有 23% 的中年族人能以毛利語溝通 姚新勇 2014:5 這樣的事實, 也反映在毛利民族作家的作品當中 首先, 先從第二章討論毛利文學定義便可以了解 紐國學者將毛利文學歸類為兩種形式, 即 接觸前毛利文學 及 接觸後毛利文學 接觸前毛利文學 的神話與傳統故事, 由於資料收集上的 困難, 因此幾乎不納入探究 多數探究的是 接觸後毛利文學, 即 1970 年代蓬勃發展的英語文學 再者, 本章所研討的毛利作家看似以主流語言和社會大眾建構起溝通的橋樑, 但事實上是因過去政策的限制失去族語能力而以英語創作 這些作家會鑲嵌族語或使用 Māori English, 來表示其創作依然保有民族語言內涵, 以區隔和 Pākehā 的差異性 Māori Renaissance 的 Patricia Grace 和 Witi Ihimaera 在訪談或在公開場合皆表示, 由於過去語言禁令的限制使他們不會使用族語 有關他們族語作品的著作, 是一直到在 1990 年代後族語文學復振推動, 才透過翻譯將著作翻成毛利語 然而, 英語的毛利文學演變成紐西蘭文學底下的英語文學分支 具有指標性的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New Zealand Literature 說明, 毛利文學只有藉由西方文學的角度才有意義 紐西蘭文學中, 毛利文學僅是紐國文學中的一個分支, 是隸屬於紐國文學底下 如果脫離這樣的範疇, 毛利文學就沒有價值 紐國對於毛利文學的態度採取消極, 這也表示毛利文學在紐國是邊緣的 被支配的 毛利民族對於民族語言的選擇, 在經歷語言論戰的族人作家最終決定保持 113

12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中立, 即使用英語或毛利語皆是毛利民族文學 毛利文壇的 中立的態度, 反而驅使毛利文學處在消極與被支配的位置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也有同樣的經驗, 不過多數學者及作家都指出漢語為在民族運動抗爭的策略之一, 最終勢必要回到族語書寫 換言之, 長久的主流語言的書寫, 無法成為一個民族文學主要創作語言 因為, 以主體語言創作就會被歸類在主體文學的分支之下, 而無法成為獨立且主體的文學 回顧民族文學的語言要素探討, 毛利民族作家雖然書寫毛利民族的題材, 但是伴隨民族運動尾聲還是依然使用英語 因此, 毛利文學才會被認為 只有在西方文學角度之下才有意義, 而排除毛利文學主體性 換言之, 毛利民族唯有回到民族本質, 即使用毛利語創作, 才有可能成為獨立的文學且不被西方文學定義 操縱 有趣的事, 多數的毛利民族作家並沒有因此開始以族語創作, 雖然與普遍不會說族語的現象有關 他們選擇使用 Māori English 以體現和 Pākehā English 的不同, 使用毛利單字鑲嵌於段落之中 但是這樣的不同僅限於文法, 整體來說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差別 民族運動時期的英語毛利文學, 還能讓正在抗爭的毛利族人及非族人讀者感到共鳴 然而在 Māori Renaissance 之後, 僅有一位 Alan Duff 提出 反省 議題, 其他作家持續書寫族人在殖民或後殖民社會下的苦難 那麼 苦難 的主題要寫多久? 又能延續多久? 透過紙筆而沒有親身經歷的苦難, 只是在議題邊緣打轉 除了苦難的創作主題之外, 現代的毛利文學又遇到另一個問題 失去與部落連結族人不再描繪部落的景象, 也不再說族語, 只剩下 血緣論 的身份, 那麼要如何凸顯毛利民族的作品? 於是, 又回到殖民或後殖民議題 唯有如此, 作家們持續書寫殖民或後殖民題材, 才有辦法 符合 毛利民族文學 由此可知, 毛利民族的文學必須回到族語創作才能體現民族主體性 多數毛利作家因過去政策而不會說族語, 因此在文學創作上使用毛利式英語或鑲嵌族語在創作之中 這樣的書寫方式在民族運動期間能讓族人產生共鳴, 然而在民族運動之後成為創作的瓶頸 因此, 透過族語書寫反而展現更多元的毛利文學面貌 作家不用再以 殖民或後殖民社會下的苦難 為主題, 呈現更包羅萬象的議題創作, 同時也加強毛利民族的民族邊界 倘若都市化與現代化衝擊讓毛利部落的圖像不在, 毛利民族依然有語言來保護民族的主體性, 並且具有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 ( 三 ) 撰寫心靈為主的民族題材俄國作家果戈里說 : 真正的民族性不在於描寫農婦的無袖長衣, 而在於民族精神 而出生於芬蘭的俄國作家別林斯基也曾說 : 每個民族之民族秘密不在於哪個民族的服飾和烹調, 而在於理解事務的方式 上述兩位著名文 114

129 第三章毛利民族文學史的拼圖 學家揭示民族性與民族心理特質影響作家書寫的題材 吳重陽解釋, 民族心理素質及民族的性格, 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 是民族賴以維繫的主要條件之一 換言之, 它是不是停滯的或一成不變, 而是會隨著時代發展, 物質條件變化而出現縱錯複雜的情況 吳重陽認為, 文學的民族性不應該從它描繪的外在生型態上去尋找, 而是深入作品反映的內在思想內涵找到解答 他以莎士比亞的劇作 哈姆雷特 舉例, 哈姆雷特 以丹麥的故事為背景, 但是英國文學而不是丹麥文學 撇除 身份 語言 的要素外, 哈姆雷特 是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文主義思想書寫, 因此歸納英國文學的範疇之 中 吳重陽 1983:50-51 由上述可知, 民族心裡素質與民族性伴隨社會脈絡的變遷, 是會影響民族作家書寫的題材 以這概念檢視毛利民族文學, 面對戰後都市化 離開原鄉及從事勞動工作, 族人長久處在社會邊緣且政府未能顧及民族基本權益 於是在社會搖搖欲墜之時, 毛利民族推動 Māori Renaissance 及訴求權益 在同化政策及現代化的影響之下, 毛利民族作家從 1950 年代起至今持續執筆控訴政府過去所為, 並以 殖民 及 後殖民 為主要撰寫議題 而又在 殖民 及 後殖民 的題材當中, 又發現與台灣原住民族文學有些歧異 綜觀 Māori Renaissance 時期的毛利文學, 其民族文學是以書寫心靈為主的民族題材 以 Witi Ihimaera 的作品來說, 他嘗試讓主角在主流社會中展現毛利民族的主體性, 透過與 Pākehā 之間的交流, 來扭轉過去毛利民族只是客體的位置 例如在 Bulibasha 中, 主角賽門在一次參觀法庭的場合, 替同樣是毛利民族的死對頭索爾在法庭中說話 在這件案子間中, 索爾因罵老闆而得了一個 人身攻擊 的罪行而被抓去關 同時, 賽門發現法庭的案件幾乎都是毛利民族被白人控告, 因此他質疑所有毛利族人被控告的案件, 也認為索爾罪行有偏頗之失 雖然最終沒有減緩索爾的罪行, 但是索爾的爺爺對賽門鼻碰鼻 額碰額, 以表示謝意 成長於都市的 Patricia Grace, 自小就覺得處在社會邊緣的位置, 因此更能體會毛利民族與 Pākehā 之間的差異性 另外, 她對於現代化的議題特別著墨, 並刻劃出毛利民族在面臨改變與威脅的內心情況 在 Potiki 當中, 資本方 Dolman 先生說服部落的人以旅遊觀光為目的的開發土地, 並承諾給予當地工作機會, 改善部落的環境, 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然而族人不同意, 資本方卻暗自在部落周圍的土地大肆開挖, 造成土地鬆動及土石流等災害, 甚至燒毀部落的精神象徵 marae 面對這樣的現代化衝擊, 族人一開始先以集體扎營在開發土地上對抗資本方, 但是資本方製造部落內部紛爭, 於是有一半的族人加入資本方的開發 面對排山倒海的困境, 即便族人絞盡腦汁要對抗, 都無法應對龐大的資方 Patricia Grace 描繪毛利民族那種多半是不知道如何應對的心境, 115

13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入木三分 Keri Hulme 的創作 The Bone People, 敘述族人在都市身心受創且迷失自我 本故事也同時反映, 在 20 世紀末的毛利民族遠離部落也疏離於社會 他們內心孤獨 沒有心靈支柱, 藉由酗酒 暴力等負面情緒對待周遭的人 故事最終的毛利民族角色沒有改善偏差行為, 只是以一個團圓的形式代表在彼此身上找到心靈的慰藉, 但是後續發展是好是壞也沒人真的了解 綜觀毛利文學的題材, 可以看到因都市化與現代化的背景, 毛利民族失去與部落的連結, 在繁忙的都市感到抑鬱並尋找心靈抒發的窗口 由此觀察, 大部分毛利民族創作題材及內容, 均是以毛利民族的心靈層面為主 此書寫書寫模式, 一是反映許多混血毛利民族在都市裡尋求認同感及尋找自我, 於是成為諸多毛利民族作家的創作題材 二是回到上述的 流失的民族語言, 由於族語能力不熟稔, 因此只能持續書寫殖民與後殖民議題中的心靈題材 116

131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第 節漢 初期發表的原住民族 學 : 舊 新 學戰後初期, 中華民國政府推行 國族建造 工程, 原住民族面臨政治爭權的更迭與國家語文的轉換 隨著中華民國政府基於國防與經濟建設, 資本商家於 1960 年代進入部落 於是, 出現上山墾殖 經商的漢人商店 農戶及資本家, 時常為山地保留地的租借 買賣問題而與原住民發生土地糾紛 現代化的開發驅使原住民族部落逐漸崩落, 最終達到政府預期, 即原住民族與漢人的民族邊界差異性消失, 進而完成同化 1950 至 1960 年代之前出生的的原住民族作家, 歷經產業工業化 山地開發化 現代教育等政策 他們出生於部落, 但其求學及就業的地點在都市 第一節闡明 舊 新文學, 而台灣原住民族的舊 新文學的唯一作家為陳英雄, 他於 1971 年出版台灣原民第一本漢語小說 域外夢痕 本節將從他的作品瞭解, 原住民族在中華民國政府體制下尚未覺醒的民族意識 一 中華民國政府與同化政策戰後初期, 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推行國族建造工程, 以建國大綱 三民主義思想論述體系作為圭臬 魏貽君 年成立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並推行 重國語以尊國體, 而造成優勢的國語環境 [ ], 在精神上給台胞以鼓勵安慰, 給日語以打擊 張博宇編 1974: 年, 台灣省政府陸續公布 山地施政要點 促進山地行政建設大綱 山地人民生活改進運動辦法 獎勵山地育苗及造林實施辦法 等政策 從政策內文的用詞 增進山胞之智能 扶植山胞之進步 提高山胞之文化水準 勸導山胞經濟 等 藤井志津枝 2001: , 無疑顯露政府規訓原住民族的意味 藤井志津枝說明, 現代化 與 漢化 [ ] 塑造了漢文化的 優勢 和 權威 的形象, 於是, 原住民族原有社會文化逐漸崩落, 與漢人差異性消失, 而達到原住民族同化的目的 藤井志津枝 2001: 孫大川指出, 幾乎整個四十年代教育同化 融合已經完成 原住民族新一代的意識世界早已逐漸脫離部落邏輯與部落價值 原住民部落與家庭不能再負擔族內成員人格陶成, 和價值形塑的責任 中華民國政府基於國防與經濟建設, 至 1956 年起開鑿中央山脈的中橫公路,1963 年建設北部橫貫公及 1968 年動工南部中橫公路 伴隨交通動線三條橫貫公路及其支線的完成, 資本主義也滲透於部落 不過, 語言政策在 1960 年代之前尚未全面性在山地部落發 117

13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酵, 族人當時依然以族語作為溝通工具 1960 年代起, 通婚比例達幅增加, 林修澈表示, 平均每四個已婚原住民中就有一個是通婚的, 原住民社會外婚現象極為顯著 [ ] 看來通婚的影響是光復之後, 在光復之前的日治時代, 通婚是極為罕見的 林修澈 2001: 年, 李亦園進行都市原住民族調查 他觀察到原住民族在 1970 年代為就業及求學等因素, 移居都市的人數呈現快速等倍增的趨勢 1962 年之前遷移都市有限, 僅數百人而已 1962 年之後逐漸增加, 但不太快速 至 1971 年之後, 遷居於都市的原住民族變得最為快速 依照總人口比例來看, 當時已經是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的十二分之一, 又以阿美族 排灣族及泰雅族最多 根據 1966 年的戶口普查資料, 阿美族有 36.1%, 排灣族則是 24.9% 及泰雅族 21.9% 李亦園 1987 中華民國政府的土地則繼承日治時期 保留地制度, 以保護之名義來開發, 促使資本滲透於部落, 助長內部殖民主義發展 若林正丈 2014:389 這時期也頻繁出現上山墾殖 經商的漢人商店 農戶及資本家為了山地保留地的租借 買賣問題而與原住民發生土地糾紛 張茂桂說明, 原住民無力 無能收回, 或者造成水土破壞無法復耕, 凡此均增加了土地最終 流失 的可能性 [ ] 張茂桂 1998: 此外, 政府宣導 獎勵山地實施定耕農業辦法, 使得原民農人陷入市場經濟的多重剝削機制 族人無法決定蔬果市場產銷制度的價格, 更難在漢人盤商之間賺取生產成本的合理利潤 諸如此類的政策之下, 原民扮演勞動力的提供者 他們基於家計的需要 金錢的誘惑離開部落, 進入深山的林班地工作 一方面成為漢人統治者圖取山林經濟利益, 成為劃分原民傳統領域的幫兇 而在都市工作的原住民族在經濟 推 / 拉 力量之下, 原住民族人口劇烈移動, 在海上 礦坑和都市鷹架上建立 新的部落, 同時山上社會逐漸空洞化 瓦歷斯 諾幹指出,1950 年代起原住民族被納入貨幣經紀裡 在一連串文化 經濟 信仰的解體中, 原住民普遍的無力感 挫折與無奈便在公賣局提供的劣酒裡得到解脫, 也漸次形成麻痺無政府的酒精國度 瓦歷斯 諾幹 1990: 47-48; 孫大川 2000:108; 魏貽君 2013: 戰後初期, 台灣原住民族的菁英們也表達他們對原住民族的認同與土地 自治的重要性 1948 年桃園復興鄉的林瑞昌 1 (1899~1954, 族名樂信 瓦旦 ) 便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 台北縣山海區三峽區大豹社原社復歸陳情書 回歸祖居地的要求 同年, 嘉義縣阿里山鄉特富野部落的鄉長高一生 2 (1908~1954, 族名吾雍 雅達烏猶卡那 ) 也呼籲政府有關自治的討論 然而, 這些政治訴求隨 1 林瑞昌, 族名為 Losin Watan 1952 年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 但在參與兩次大會後, 於同年 11 月因涉及 高砂族自治會 組織遭中華民國政府以 高山族匪諜案 罪名逮捕下獄, 同案包括鄒族的政治菁英高一生 湯守仁等人 2 高一生的族名 Uongu Yatauyogana, 為嘉義縣吳鳳鄉鄉長, 致力於高山族自治運動, 曾提出原住民自治區之構想, 為白色恐怖受難者 嘉義縣吳鳳鄉後來因社會運動而改正為 阿里山鄉 118

133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著 1940 年代的白色恐怖而消逝, 兩人皆以 高山族匪諜事件 被捕並於 1954 年處刑 紐西蘭未經歷過戒嚴時期, 因此沒有像台灣社會般的人權壓抑 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 (1897~1965) 於 1949 年 5 月 19 日頒布的戒嚴令, 至 1987 年由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布同年 7 月 15 日起解嚴為止, 共持續 38 年又 56 天之久 這段期間, 造成台灣人民對於政治的恐懼, 作家吳濁流 (1900~1976 ) 表示台灣的菁英或知識份子不是遠離政治, 就是轉而向政府卑躬屈膝 ; 有的逃到海外, 有的則保持沈默 一般民眾則對政治不關心, 埋首於日常生活當中 根據吳乃德與陳通明的台灣政治菁英研究, 發現 1945 至 1946 年政治參與未出現斷層, 但在 1949 到 1950 年間則有明顯菁英 斷層現象 若林正丈 2014: 此時期, 原住民族處在 喝國民黨奶水長大 及經歷過 汙名化 的世代 相較於 1980 年代鮮明的民族意識, 此時期的創作上顯得意識混沌 原住民族當時皆從事體力密集 低技術 低工資, 高職災風險的遠洋漁工 礦工 板模工等 幾乎都是容易剝削, 較無法得到一般勞工所享有的各種保障與福利 族人時常工作不穩定 待遇差 不安全且升遷機會非常小的工作 於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1950 中期發展出許多敘事性的林班歌謠 歌詞中大量使用原民式漢文語法, 內容則是透露現代化 漢儒思想 生活空間遷徙後的心靈衝 擊 魏貽君 2013: 二 舊 新文學作家 : 陳英雄林修澈指出,1960 年代的原住民作家文學在寫作語言與文學題材都具有現代性, 因此列入新文學裡 然而, 這時期的文學缺乏文學主體意識, 不能完全是 新文學 於是將 1960 年代稱之為 舊 新文學, 而在 舊 新文學 及掌握主體意識的 新 新文學家 之前, 只有陳英雄與他的作品 域外夢痕 因此, 將陳英雄被視為 舊 新文學家 日本學者岡崎郁子表示, 先住民 ( 原住民 ) 自己寫的文學作品只有排灣族的陳英雄 下村座次也說明 [ 域外夢痕 ] 在文學史上, 可以說是台灣原住民文學最初的作品集 黃季平 2007:4-6 出生於台東縣大武鄉的排灣族作家陳英雄 (1941~), 為戰後第一位出版漢文的原民小說家 自幼聆聽母親講述部落神話 傳說與故事, 日後成為他創作文學的題材 1960 年代, 陳英雄就讀台灣警察學校外事警員班, 結業後分發至花蓮縣 台東縣等地擔任警員 這段期間, 他在花蓮結識作家盧克彰, 隨後在盧克彰的鼓勵下, 便開始寫文章投稿至文學報刊雜誌上 在盧克彰的潤筆之後, 陳英雄的作品出現許多漢人想像的文化模式, 如 酋長 公主 等 角色呈現以漢族男性敘事角度 純樸善良的山地少女與脾氣暴躁的山地青年 119

13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政治意識上, 則是同化於中國國民黨的忠誠黨員, 對於蔣家政權的異議份子皆展開整肅 鼓勵自首的清鄉運動 魏貽君 2013:182 他的第一篇作品 山莊 於聯合報發表 山莊 是一篇敘事性文學, 由盧克彰修改後才定稿, 同時也附上一份信件給林海音編輯 內文寫道, 我是出生在文化落後的山地青年[ ], 沒念多少書, 但我甚喜愛文藝 [ ] 希望先生不吝指教, 使自由中國文藝的光輝, 照耀到文化落後的山地去 陳英雄 2003:2 魏貽君推測, 這封信件為盧克彰擬稿, 再由陳英雄抄寫 信中的用詞可以無疑顯示出漢人想像並模擬以排灣族陳英雄的身份說話, 而陳英雄也願意接受這樣的論述 魏貽君 2013:179 陳英雄的創作高峰時期為 1962 至 1970 年間, 這段期間剛好任職員警生涯 黃季平 2007: 至 1967 年服憲兵役期間, 陸續在 軍中文藝月刊 青年戰士報 副刊發表散文和新詩作品 1967 至 1969 年間, 在 中央日報 副刊發表有關排灣族的婚姻習俗 宗教信仰等系列文章 ; 同時也在 文壇月刊 發表短篇小說 域外夢痕 1971 年, 結集其前後創作成果以 域外夢痕 為書名 1990 年之後, 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因素, 陳英雄鮮少發表作品 孫大川 2000 陳英雄在 1960 年代的作品大部分發表 反共抗俄 復興中華 表徵民族正義 等, 將近一半的作品也刊載於官方出資與控制的刊 物 魏貽君 2013: 年, 陳英雄的 域外夢痕 問世, 收錄 1960 至 1970 年代的創作成果 2003 年再版, 書名改為 旋風酋長 原住民的故事 域外夢痕 以排灣族加津林部落的青年為蘊底, 陳述不同的故事 林韻梅 1998:196 域外夢痕 為作者最喜歡的一篇, 因此以該篇為書名 第一篇 排灣族之戀, 講述男主角月華在一次豐年祭愛上女主角月雲 最終, 月雲媽媽反對他們的戀情, 於是月雲進入修院且終生不嫁 第二篇 高山溫情, 敘述卡拉拜被外省兵 老提亞 3 所救, 刻畫日本兵強橫兇暴及老提亞的和善 第三篇 雛鳥淚, 描繪大竹社的奔秋在少年所受訓, 夜行山間的心境 第四篇 覺醒, 闡述有一位陳姓員警結識憔悴蒼白的潘傑, 之後知道他參加二二八事變, 變鼓勵他要 登記表白, 重獲心靈的自由 林韻梅 1998:197 第五篇 旋風酋長, 陳述一位大武鄉年輕人在火車上結識一位達仁鄉同族耆老卡亞馬 在聊天中談到一個 旋風酋長 英雄事蹟, 耆老卡亞馬表示他知之甚詳 文末, 年輕人下車才醒悟原來卡亞馬就是那位 旋風酋長 第六篇 正朗酋長, 為加津林部落的傳說, 講述兩部落 部拉魯揚 及 巴朗 的發展, 說明太陽神的重要性 第七篇 太陽神公主, 敘述嘉莎公主因被姑母卡立阿邪陷害而被騙去地瓜園, 還好有太陽婆婆的眷顧, 讓嘉莎變成智慧的女人抵抗卡立阿邪 第八篇 迎親 3 老提亞 為排灣語的 中國人 120

135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記, 述說加津林酋長卡比愛上女主角嘉莎, 但卻受到小姨騷拉里的糾纏 於是, 卡比媽媽透過法術使卡比生命垂危, 讓騷拉里驚恐而退 最終, 卡比與嘉莎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九篇 地底村 講述沙谷村的小孩斯米達魯前往地底村 一位年邁女巫師提莎甫龍特別照顧斯米達魯, 讓他免於他人傷害 經過一些挑戰後, 最終回到父母親身邊 最後一篇為 域外夢痕 ; 這篇故事敘述平地男子亞夫至排灣部落土板村當村幹事, 與美麗的排灣姑娘露亞娜相戀的悲劇 故事內容與電影版的 莎韻之鐘 有些情節相呼應 首先, 排灣姑娘露亞娜愛上非族人的土板村當村幹事, 如同莎韻愛上日本老師 再來, 脾氣暴躁的山地青年烏六如同莫那 最後, 女主角露亞娜與電影的莎韻皆溺死於水中 整體故事情節除了有排灣部落的地景和人物外, 幾乎看不出原民文化的主體意識, 也沒正面呈現原民生的窘境, 但卻 用平地人眼睛呈現平地人想像的排灣族文化 黃季平 2007:13 這本書呈現原民文化一些特色, 原漢文化差異, 卻未能察覺到原民文化所遭遇到的危機 域外夢痕 可以劃分為幾個分類來了解 第一類, 排灣神話的延伸故事, 一共四篇 其書表現排灣族文化中對太陽神敬拜的虔誠, 且在神話中保存排灣語彙 第二類, 成長經驗的回溯, 如 雛鳥淚 及 旋風酋長 提供讀者認識排灣族文化 社會制度等 第三類, 愛情故事, 如 排灣族之戀 及 域外夢痕 排灣族之戀 講述相愛的男女被迫分離, 然而人物心靈與個性刻畫不明顯 相較於 域外夢痕 就成熟許多, 透露原漢文化的差異性 第四類, 當時的政治標準價值下的產物, 如 高山溫情 及 覺醒 這兩篇為符合當時政治背景的創作, 反映出戒嚴時期底下深受影響的原住民族思維 陳英雄在 序 中表示, 對於文學的組成, 欠缺活潑生動 ; 技巧運用, 也僅限於傳統形式, 缺乏創新手法 不過值得肯定的事, 這本小說描繪了 1960 年至 1970 年代的原民生活樣貌, 也保留重要的部落口述文獻 林韻梅 1998: 彭瑞金評論, 陳英雄拋棄原住民族的主體性, 接受漢人的文化價值觀 彭瑞金 2000 孫大川則以同理的角度解釋, 在陳英雄寫作的那個年代, 台灣原住民的議題還沒有走到主體性位置, 但陳英雄卻從一開始就毫不閃避地將自己的族群經驗和觀點融進他的創作中 孫大川 2003:14 戒嚴時期, 政府限制台灣人民的思維與行動, 多數的台灣人不敢對政治有所表達, 並被灌輸 炎黃子孫 的概念 而陳英雄的成就足以代表國民黨時期培育出來的忠貞人民, 浸淫於漢人文化優越感 黃季平也認為, 他的創作保有排灣文化, 但同時又不自覺或欣悅於 華夏文化 的文化身份認同位置 陳英雄表示, 他不認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麼不對 透過文學史瞭解陳英雄的作品, 可以體認原住民文學曾經經歷被壓制與意識型態尚未覺醒的的過程 同時, 也因為 舊 新文學 的陳英 121

13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雄才可以劃分新文學的時間點, 他的創作證明原住民族意識渾沌的文學經驗, 也代表這時期書寫的重要性 黃季平 2007:13 20 第 節原運背景下的原住民族 學 : 新 新 學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國際關係變遷衝擊, 及國內反對勢力改革聲量的壓力, 最終不得採取本土化政策 經濟轉型及適度開放新政黨成立, 以舒緩台灣詭譎政治氣氛及化解危機 直到 1970 年代, 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外交窘境不得不進行調整, 這樣的情勢下使得台灣原住民族有機會發展的空間 1983 年, 原運揭起原住民族街頭運動, 並訴求原民該有的權利 巴蘇亞 博伊哲努探查台灣原住民族作家文學有幾個重要條件 一 戰後出生並接受現代教育的原住民知識份子 二 台灣社會運動勃興及重視本土文化的風潮,[ ] 政府規劃中小學師資 醫生養成及特考措施下, 逐漸形成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原住民基層教育 行政及醫護工作團隊 [ ] 在 爭取政治參與 正名 還我土地 等運動推行中, 文學創作表達其沈重及嚴肅的重要方式 巴蘇亞 博伊哲努 2002: 年解嚴後, 許多原民作家也陸續發表作品, 因此第二節進一步探討原民作家掌握文學主體意識的 新 新文學 其中田雅各出版的 最後的獵人 (1987) 及莫那能 美麗的稻穗 (1989) 最具有代表性, 兩本書皆描述原民生活因無法改變社會結構的困頓及萬般無奈 一 百花齊放的社會運動從二戰到解嚴之前, 政府對於原住民族的政策目的為 山地平地化, 希望能夠提高原住民族的生活水準並採取同化政策 換言之, 在國家整合的過程當中, 政府期待原住民族的 民族 最終會同化於平地人, 而其民族文化必定消逝 直到 1970 年代國際政治波動, 中華民國的政策出現極大的轉變 在之前, 中華民國因美國在韓戰後對共產世界採取圍堵政策, 受到美國在軍事與經濟的援助 然而, 美國尼克森總統 (1913~1994) 試圖改變以往與中共的關係, 並於 1972 年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尼克森總統釋出善意並欲改善與中共之間的互動, 驅使中華國民政權一步步陷入困境 1971 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隨之各個邦交國跟進斷交,1979 年 中美斷交 中美建交 中華民國政府因國際情勢幾乎走到絕境, 便尋求台灣社會對政府的支持 於是, 當時的副行政院長蔣經國 (1910~1988) 開始大量使用台籍人士, 藤井志津枝說明這是台灣化初始, 但尚未有民主化與自由化 中華民國政府採取本土化政策 經濟轉型及適度開放新政黨成立, 以緩和台灣政治氣氛 而台灣社會外部因 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爆發, 讓黨外運動更茁壯 再者, 選舉中反對運動者得票率變有反彈的傾向 另外, 美國向國民黨施壓, 促成國內政治改 122

137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革 社會內部, 台灣社會歷經許多社會事件, 如陳文成案件 江南命案 十信案等等, 使得社會改革聲浪四起 1987 年解嚴 開放大陸探親 解除黨禁報 禁黨, 隨後改革萬年國會聲浪及街頭抗爭運動興起, 台灣展現前所未有的社會力量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 威權體制的轉化出現社會運動風潮,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也應運而生 林修澈表示, 原運追求的 原住民主體性 獲得普遍支持, 這些支持包含原住民族與平地人 平地人消極支持以表示過去百年來對於原民的壓迫處境有所感觸, 而積極回應則是可以印證和強化 台灣主體性, 且與黨外運動理念一致, 形成一種思潮 藤井志津枝 2001:237; 黃鈴華 2005:27; 林修澈 2006: 年代社會環境有些變革, 但只是零星式改革並沒有造成社會相當的衝擊 直到 1970 年代, 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外交窘境不得不進行調整, 使得台灣社會內部有發展的空間 改革政治人物及學者透過輿論來推動國家政策變革, 例如興辦 大學雜誌 台灣政論 及 美麗島 等刊物 其中 美麗島 雜誌的創刊展現 1970 年代的黨外運動團結, 並之後成立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在野黨政府民主進步黨 1970 年代的本土運動期的影響, 奠定原住民族知識青年反省的基礎 台大原民學生於 1983 年發行 高山青, 主要論點有二 : 一 高山族正在面臨種族滅亡的危機 ; 二 提高高山族民自救運動 這股力量形成自身民族的反省, 喚醒原住民族的意識 過程中, 基督長老教會積極參與與大力支持, 可以說是一直攸關原住民族運動持續的重要功臣 原運期間出顯示出, 原住民族部落原有的統治精英, 即頭目或貴族, 在平地無法施展政治領導力, 開始轉向具有高等教育基礎的原住民知識菁英 政治菁英所取代 黃鈴 華 2005: 當時的社會氛圍仍然是強灌大中國思想的年代, 原住民 被壓迫者的吶喊 描繪整體原民的處境 書本探討原民教育 就業 姓氏與亂倫 核能問題與土地議題等 其中娃丹. 巴色爾 ( 漢名陳春山 ) 從湯英伸案思社會問題, 講述原民在主流社會中的處境 1960 年代後期至 1970 年代初期, 大量原住民族人流向都市就業 然而, 族人多數教育成度偏低及缺乏特殊工作技能, 工廠勞工與建築工人都是都市原住民主要就業工作 從民國 50 年都市山胞僅 200 人, 到了民國 72 年已有 8,3000 位族人從事危險度高的最下層勞動 他說明, 原住民族青年來到都市後長期受到社會歧視 欺騙 毀辱 剝削 不合理待遇的經驗 原民的性格因成長經驗及教育影響而感到自卑且安份命運安排, 甚至盲從甘願忍受 而有人在都市退敗之際, 往來於雜貨店借酒消愁 教育方面, 常常既不能消除文化偏見, 也無法消弭政治和經濟偏差 教育課程內容通常受優勢文化的世界所主導 亞榮隆. 撒可努也表述, 當時 反觀在我們身上 周圍一切熟悉的事物, 只因為書上沒有寫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就原住民而言, 123

13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進入學校及等於和自己母體文化和部落疏離 此外, 媒體上透過戲劇 新聞報導, 甚至綜藝節目中無形流露原住民為四肢發達 頭腦簡單 過於樂天 不知儲蓄 愛喝酒 愛吃檳榔的民族 面對這些困境, 原住民族作家也書寫這些議題在他們的作品當中 田雅各針對原民在都市受教育得處境發表在 馬難明白了 莫那能則是在他的詩集作品 流浪 鐘聲響起時 及 親愛的告訴我 等, 說明原民多童工 雛妓 船員遭受人口販賣, 及湯英伸的身分證被扣 押和賣身契約事件的處境 瓦歷斯 諾幹 1990: : ; 亞榮隆. 撒可努 1998:179; 孫大川 2000: ; 王甫昌 2002: 過去被政府壓制的諸種狀況, 族人們終於在 1980 年代的原運契機中找到訴求的方式 原住民族當時希望透過自組性的組織來推行原民的政治議題, 在長老教會的幫助之下於馬偕醫院成立 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 當時, 由民歌歌手躍身為運動人士的胡德夫擔任會長, 而其會名稱 原住民 成為日後民族集結的關鍵 其宗旨為透過 服務 文章 言論 和平行動等手段, 來保障並促進原住民的權利 起初, 聚焦在原住民權利遭到侵害的個案, 以支援當事者的救濟活動為重心 然而, 這樣的活動很快地在兩年過後就碰壁 第一 在內部殖民的社會脈絡下, 原住民遭侵權案件無有止盡 組織和人力運作兩年就已經精疲力盡, 二 為獲得現有體制下的政治資源, 於是原權會成員投入 增額 立法委員與台灣省議員選舉, 最後慘敗落幕 三 原權會體認到, 原住民遭侵權案件無有止盡, 最主要原因就是仍處在內部殖民主義環境 因此, 需要做的不是個案的救濟, 而是體制內的改革 於是,1987 年實施改組, 將路線從 個案服務 轉換成 向體制內抗議 但原權會改變路線的同時, 正值國民黨迫於政治歧視展開民主自由化時期, 接著原權會的效力在 1996 年行政 院原民會成立後就如同解散 林修澈 2006:4; 若林正丈 2014:391 林修澈在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趨勢 從採蜜轉向養蜂 指出, 原住民運動的組織壽命為 1983 年至 1996 年 開始的 1983 年是台大原住民學生刊物 高山青 創刊, 點燃運動的聖火, 隔年 1984 年原權會成立, 運動正式展開 林修澈 2006:2 而原運的式微時間, 林教授說明在 1996 年 ; 由於 1994 年的第三次修憲將 原住民 一詞已經入憲, 再加上 1996 年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也已經成立 此時, 原權會頓時喪失 他也表示, 原運追求 原住民主體性 獲得普遍支持, 因 可以印證和強化 台灣主體性 林修澈 2006: 年 反雛妓 勞工權益 等議題街頭抗爭展開 1987 年解嚴後掀起一系列的街頭運動, 包括東埔挖墳抗議遊行 聲援湯英伸事件 恢復原住民姓氏 運動 刪除教科書內容 吳鳳神話故事 等, 可以說是社會運動最豐沃的一年 次年, 有蘭嶼反核能廢料 第一次 還我土地 運動, 及 1989 年 還我姓氏 運動和回復傳統姓氏, 及第二次 還我土地 運動等等 124

139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因過去戒嚴的壓抑, 於是眾多議題在原運期間傾瀉而出 因此, 探討的議題相當多元, 早期威權底下討論人權是不被允許的 長達半世紀的戒嚴時期, 台灣人權發展狀況可謂一段漫長的黑暗時期 直到 1970 年代後的黨外力量興起, 社會運動凸顯長期以來飽受壓制的台灣人權 原住民族也搭上社運列車並在 1980 年代拉開原住民族運動的序幕 原住民族透過社會運動抗爭, 爭取原住民族應有的集體權權益 這些權益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檢視, 包括環境污染問題 社會議題 文化權益 法律議題及教育議題 張中復 黃鈴華 2002:31-32 第一個, 環境污染問題探究反環境污染 環境安全及生活空間 其中生活空間的議題最為棘手, 尤其國家公園為首要 國家公園造成當地原住民生活空間不斷縮小, 抗爭包含雪霸公園 玉山公園 太魯閣公園等 反環境污染則是針對反核 反核廢料 1979 至 1980 年間, 台電公司與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宣稱 建設軍港基地, 助於當地人就業機會 ; 但實質上就是核廢料儲存場 因此, 蘭嶼達悟族要求台電儘速搬遷至其他居住島嶼 環境安全則是山林的濫墾濫伐 財團大量採礦, 未考量當地居民安全性問題 再者, 外地的企業組織進入山地保留地加速山地經濟資本化外, 同時也塑造出山地經濟的過分的依賴性格, 對原住民生活水準毫無建設性 社會議題包含工作權 婦女權 居住 權 社會福利等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委員會編 1987:69 185; 黃鈴華 2005:76-77 社會議題最主要的是原住民少女問題上, 原運團體與相關少女團體經常合作, 協助原民少女重建健康的價值觀 工作權與居住權則是因原民在都市或著原鄉處在社會底層, 特別是原民進入台灣勞動市場遇到權益問題 當時的原住民社會重大事件 湯英伸案, 代表無數位原民青年 少女歷經主流社會的歧視 欺騙 侮辱 剝削和不合理待遇等遭遇 此事件也同時拋出 法律公平與社會不正義 衝擊下的例子, 給當時社會很大的省思 文化權益探討的包含保護文化遺址 還我傳統名字 民族語言與文化重建 民族復名 反觀光化 當時, 蒙藏委員會處理不少使用原名的漢字音譯, 而原住民則被要求改姓 重生做漢人 童春發就以他自己的家庭作為例子, 他的父親與兄弟姐妹 4 人的姓分別是童 侯 林 李 但是, 當他至戶政事務所要求統一姓氏時, 卻被辦事人員以 沒有證據 而回絕 他也提出, 冠漢姓的後果極有可能造成 亂倫 的可能性 文化權益以保護文化遺址為主要訴求, 多數原因為國家對於文化遺址的漠視 民族復名隨著原民的民族意識高漲, 要求民族正名及藉此回復原住民 身份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委員會編 1987: ; 黃鈴華 2005:77-78 法律議題則是於 1990 年代才漸漸浮現, 包含原住民權益立法化與成立專責機構兩大部分 原住民權益立法化內容有民間版本的 原住民基本法草案 落實憲法第 7 條 反歧視法 與還原住民人權等等 成立專責機構其中 125

14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有原權會要求成立台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廢除蒙藏委員會 原民團體反對蒙藏原民會併案等 當時只有 2 位立委 2 位國代及 4 名審議員的保障名額, 但實質上卻很少給予原民政治參與 許多攸關原住民權益的政策, 大部分都是由漢族公務人員來決定, 而這些政策的影響不是漢族而是原住民 原住民運動爭取原住民族委員會的過程, 使得集體權的概念更加的明確 1991 年推動 廢除蒙藏委員會設立原住民委員會 抗爭大遊行,1996 年 3 月台北市政府創辦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之後 1996 年 12 月行政院成立原住民委員會 在相繼幾年, 分別在高雄市設有原住民事務委員, 之後台北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屏東縣等 分別設立原住民行政局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委員會編 1987: ; 黃鈴華 2005:81-83 教育議題的範疇有文化教育 教改組織與學校教育 文化教育包含刪除教科書吳鳳神話故事 批評 台灣論 扭曲高砂義勇隊的抗議等 1983 至 1988 年, 打破 吳鳳神話故事 系列抗爭活動 吳鳳故事編入教材歪曲史實, 對原住民的自尊無形摧殘, 教材並沒有考慮歷史的真實性 因此,1987 年教育部同意將小學教科書吳鳳故事的教材刪除 1988 年, 吳鳳鄉代表會表決通過將吳鳳鄉改名為阿里山鄉 教改組織要求成立原住民教改會, 及反對第一次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的議題內容 學校教育包含反歧視 根據黃鈴華對於原住民族議題的辨析, 教育議題的抗爭行動出現較少, 原因來自於教師本身保守性格, 及大 眾對於民族教育體認不深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委員會編 1987: ; 黃鈴華 2005:83-84 二 新 新文學作家 : 田雅各與莫那能 1989 年, 吳錦發 (1954~) 在 論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 表示, 隨著世界原住民復興運動的勃興, 以及台灣以黨外為主導的民主運動升高, 覺醒的台灣原住民知青配合著接續的而來的街頭運動, 原住民社會內部所產生的議題才逐漸攤開,[ ], 以一支筆抗議整個體制對台灣原住民族的迫害 1980 年代, 台灣政治形勢而形塑原運, 從中培養及建構台灣原住民族文學核心的原運世代 這一代的原運世代作家大部分出生於 1950 至 1970 年代之間, 他們生長於部落, 中學時期離開部落至都市接受教育 1980 年代期間, 歷經原民身份覺醒的過程, 並參與文化復振運動 孫大川表示, 1988 年之後, 原運開闢 街頭 之外的另一個戰場 : 即文字舞台 孫大川 2000:147 原運世代作家藉著文學形式來控訴壓迫, 原住民苦難經驗幾乎主導了大部分作家的創作趨向 寫下歷史的苦難, 寫下自身的命運與奮鬥, 而這也是最早出現關於原住民族文學的定義範疇必須扣聯於 身份 主題 的論點主張 魏貽君 2013:18 其中, 最具有代表的 新 新文學 作家為布農族作家田雅各及排灣族 126

141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莫那能 他們的著作皆描述原民因無法改變社會結構的困頓, 及萬般無奈的生活 ( 一 ) 保有民族神韻的作家 : 田雅各出生於南投信義鄉的布農族作家田雅各 (1960~),10 歲便離開家鄉至平地就學, 在成長過程中歷經許多歧視與誤解 在高雄就讀醫學院時, 加入阿米巴詩社與好友們一同創作 1981 年, 以族名為標題的小說 拓拔斯 塔瑪匹瑪 獲得南杏文學獎的小說獎, 從此便踏入文壇 他的創作明顯有布農族的文化風格, 文字帶有生動及傳神的山林韻味, 語法保有布農語痕跡 故事內容傳達布農族的生活文化, 不時流露其民族幽默及現代化的不適應 之後, 他陸續在高雄 花蓮 台東 蘭嶼等地服務醫療, 目前在台東縣長濱鄉衛生所服務 田雅各除了 最後的獵人 外, 主要的著作還有小說集 情人與妓女 及散文集 蘭嶼行醫記 鄭雅雯 2013:38-39 田雅各的創作比 高山青 早出版 相較他人的作品, 田雅各的第一本出版作品 最後的獵人 的原民意識與文學創作顯得早熟 對於田雅個保有布農風格的說法, 吳錦發說明田雅各事先透過布農語在腦中寫稿, 再腦譯成中文 然而, 岡崎郁子訪問田雅各時, 田雅各表示 不, 差不多都以不標準的北京話思考著寫的 [ ] 尤其是老人說的布農語獨特的味道卻正在消失 [ ], 辛苦地摸索怎麼寫才能成為北京話 根據記錄, 可以了解的是田雅各試圖將部落老人的獨特表現方式保存下來, 並透過田雅各與老人共同的部落經驗及文化脈絡完成 這種書寫風格保有創作者的民族味道, 使他的創作在眾多作家當中獨樹一格 吳錦發對於他的作品讚譽為 這才是真正的台灣文學! 作家鍾肇政 (1925~) 指出, 田雅各以蘊含深遠的反諷筆法, 透過老人 獵人 巫師的智慧話語, 表帶外來文化與漢人價值的不滿 田雅各 1987:3-4; 岡崎郁子 1996:277; 劉智濬 2015:22-23 最後的獵人 (1987) 為解嚴後第一本原民漢語作品, 收錄 8 篇短篇小說 以 最後的獵人 其篇作品為書名, 主要反映原住民生存權 土地權及遇到國家法制的問題, 及講述原民部落受外力影響的負面效益 面對原民文化的瓦解, 文章尚未找到應對方式 這或許也表示當時的原住民族也正在尋找解決方法 1986 年, 其著作榮獲吳濁流文學獎 第一篇, 獲得南杏文學獎的 拓拔斯. 搭瑪匹瑪, 講述部落的人遇到國家法制上的困頓, 及在外讀書的拓拔斯回到部落後覺得與部落格格不入 第二篇 最後的獵人, 提到男主角比雅日曾在都市工作不順遂 老闆因缺錢要辭掉一個人, 偏偏就選上強壯 勤快的比雅日, 因而離開回到部落生活 雖然只是輕描淡寫, 但背後事實上在表述在平地工作無預警淘汰, 宛如身在奴隸市場當中任人宰割, 突顯原民在工作持 127

14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場上所面臨的不平等對待 透過獵人打獵的故事, 透露在平地工作辛苦與打獵受到國家法律的限制 文末, 凸顯警察與比雅日的對話, 改個名字重新做人吧, 不要再叫獵人, 以顯示傳統受到國家法治的限制與文化傳承的隱憂 第三篇 侏儒族, 描述一個老人回憶起部落裡的 侏儒族, 與賽夏傳統故事很相似 第四篇 馬難明白了, 看似一個學校同儕間排擠, 但正道出原民孩童因身份及課本吳鳳教課書污名原住民族 故事以原民父子簡單對話呈現, 卻隱含原住民在主流社會歧視的事實 第五篇 夕陽蟬, 敘述在外打拼的部落男子終於回到部落, 並回歸原住民身份, 其中透露族人尋找認同 部落變得空洞 第六篇 懺悔之死, 描述一位利巴的果農因生活艱辛, 再一次飲酒後不小心誤砍一位遊客, 其中隱含原民失意酗酒及產生的後續問題 第七篇 伊布的耳朵, 敘述搭馬荷西誤殺頭目的狗, 伊布告訴頭目, 使得伊布家族的人覺得被出賣了, 透過故事講述 不要大嘴巴 的道理 第八篇 撒利頓的女兒, 訴說平地媽媽回來接曾在生活困頓時, 送給布農家族當女兒的故事 最後的獵人 批判國家政策及社會變遷對原住民傳統的衝擊 陳芷凡指出, 其書名 最後 彷彿是警訊, 暗喻無法阻止逐漸摧殘的部落樣貌及傳統文化的消逝的哀嘆 田雅各故事平淡卻隱涉原民所處的困境 透過他的書寫, 讓社會 大眾了解原運的訴求 田雅各 1987:51; 童信智 2007: 82; 陳芷凡 2015 田雅各在 自序 表示, 寫作的最終目的, 仍是想藉文字使不同血緣 文化的社會彼此認識, 以便達到相處融洽的地步 田雅各 1987:12 田雅各的作品呈現布農族的世界觀, 深刻描繪族人文化裡的特殊感受 氣氛與情調 書中的角色皆鮮明, 筆下的敘述細膩, 如同真實故事般 以對話來說, 拓拔斯. 搭瑪匹瑪 顯示中華民國政府來台之後, 田雅各使用 講國語還沒來以前 來表示時間點 田雅各 1987:26 最後的獵人 中, 主角以 打獵可以躲避太太的撈叨 表示原民丈夫對妻子的抱怨 情境上, 最後的獵人 細膩描述獵人狩獵的過程 山上寒冷的氣氛 人在環境下的感受 與族人和員警的人際互動及心理狀態 ; 這些均顯示出田雅各 本位 書寫風格 故事情節發展, 可以發現田雅各筆下角色都知道問題所在, 但是面對政府時都不知如何應對, 最終還是乖乖地遵守 最後的獵人 文末寫道, 改個名重新做人吧, 不要再叫獵人, 為族人面對國家法治的妥協 田雅各 1987:74 ( 二 ) 文字抗議詩人 : 莫那能孫大川表示, 民國 70 年代, 隨著台灣社會 政治文化等方面要求 [ 本土化 ] 的歷史形式, 來自於原住民主體自覺的政治抗爭運動亦趁勢而起 這可以說是原住民 族群意識 覺醒的第一步 圍繞在一連串抗爭運動背後, 以抗議主 128

143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題的原住民文學, 開始傳留在若干文字媒體上 排灣族莫那能的詩最能表達 本土化 族群自覺 以及 抗議精神 的文學聯盟 孫大川 1993:97 台東縣達仁鄉的排灣詩人莫那能 (1956 年 ~) 是台灣第一位以漢語發表詩集的作家 由於母親早逝, 從小和他的弟弟妹妹由祖母帶大 國中畢業時, 雖有老師善心資助他參加聯考的費用考上了師專 軍校, 但因視力問題無法入學 之後, 為維生遠赴都市討生活, 他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 包含捆工 送貨工 採砂工等主要以勞力為主 他的弟弟和妹妹則分別被賣去做苦力與雛妓, 在都市工作期間飽受欺騙壓榨的困境 23 歲那年發生車禍, 導致莫那能眼盲 之後, 罹患甲狀腺腫瘤與開放性肺結核 等到痊癒後, 兩眼則完全失明 莫那能於是開始學習按摩技能及點字 他笑說 : 可能是我從小做粗活習慣了, 手勁很大, 所以點字板被我摸兩下就摸平了, 後來我就改成 聽 書, 創作時則由太太代為紀錄 而促使莫那能踏入文壇的機緣, 始於 1984 年 春風詩刊 創立 4 當時的主編李疾和楊渡鼓勵之下, 莫那能在該刊物中發表 山地人 等詩篇 第二期接著登載 美麗的稻穗 等專題, 並在當時獲得相當大的廻響 莫那能決定參與社會運動的契機, 受到左派作家陳映真 鈴鐺花 的影響 故事以兩位青少年的逃學過程作為主軸, 透過孩子似懂非懂的眼光, 描述出 1940 至 1950 年代與白色恐怖氛圍下的台灣寫照 鄭雅雯 2013: 年莫那能出版 美麗的稻穗, 其詩集收錄 31 首詩篇 部分學者認為作品由莫那能本人口誦, 之後由李疾及楊渡記錄並修飾而成 不過, 這種說法不被莫那能同意 他表示, 這些詩大部分還是自己完成, 少部分才是他人記錄 修飾 書名 美麗的稻穗 為日治時期的卑南歌謠, 表達思念遠在前線當兵的族人們 莫那能將這首歌作為詩集的書名, 反應原住民族困境, 懷念及擔憂即將消逝的傳統文化 莫那能使用淺白易懂的語言與平鋪直敘, 文字當中卻帶有強烈的情感 美麗的稻穗 主要陳述原住民受壓迫的悲哀, 包含歷史上的殖民壓迫及, 現代在漢人社會淪入底層的勞動與色情市場 莫那能將原住民族的吶喊化成文字, 以詩的方式揭露許多不為人知原住民族悲情與殘酷處境 陳立隆 2011:262 相較於田雅各含蓄的書寫, 莫那能的表達強烈許多 他的創作與他個人的生命經驗及社會底層的生活實錄作為出發點, 因此是更加的強烈與深刻 美麗的稻穗 可以簡單分為幾個議題來討論 第一 反政府議題 莫那能在 恢復我們的姓名 及 燃燒 透露對於反對中華民國政府與殖民的悲哀 他認為, 國家的教化如同鞭刑一樣, 原住民族受到壓迫且最終民族走向滅亡, 並發表在 回答 孬種! 給你一巴掌, 及 山地人 第二 對政府的抗議 年 11 月 1 日 春風 雜誌創刊 發刊詞的開端便直接點明雜誌是為了預報 春的訊息, 事實上雜誌發行的目的就是站在社會基層大眾的立場, 為勞工 農民爭取權益 129

14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及部落的現象 例如, 東浦挖墳事件 的 來自地底的控訴 及年輕部落女子嫁給老兵 歸來吧, 莎烏米 第三 探討部落機制瓦解 我真的不知道 為莫那能觀察到法律限制傳統生計, 及 雕像 指出部落傳統機制已不在 第四 原住民從事底層工作 1972 年,16 歲的莫那能為謀生而隻身到都市卻遇到各種苦難 莫那能曾經被職業介紹所欺負, 他們強押莫那能的身分證, 偶爾經過時踹一腳或著潑冷水, 莫那能顧慮到身分證沒拿到手所以不和他們衝突 此外時常工超時 住在環境惡劣的閣樓等等 流浪 至死去的好友撒即有 講述 一天十二小時的工作, 被 當 在焊槍工廠, 忍受惡臭 長期禁足, 不准出外, 沒有酬勞, 身分證壓在老闆的保險櫃裡, 三年合約一睌你就走 詩末, 好友撒即有以死亡解脫奴隸生活, 其詩表現出當時原民處在相當惡劣的工作環境 莫那能表示, 這首詩也是道出自己的親身經歷 其他相似的主題包含勞工過勞的 親愛的, 告訴我 及 流浪, 和原民從事底層工作 來, 乾一杯 為什麼 及 黑白 莫那能 1989:18; 童信智 2007:85 另外, 莫那能也悲痛地講述自己的妹妹被人口販子騙去當妓女的故事 魏貽君解釋,1969 至 1970 年間大批越戰美軍到台灣渡假,1971 年日本觀光客湧入台灣, 特別是花蓮一代, 使得台灣的色情行業蓬勃發展 因此, 吸引了許多年輕的山地女子離開部落加入色情行業, 造成山地賣淫問題及影響山地少年擇偶的困難 而莫那能青年時期, 則是一邊打工賺錢一邊尋找賣到私娼寮的妹妹 後來經過幫忙及經歷許多波折才將妹妹救出, 也因此莫那能寫下不少關於 山地雛妓 的著作因而創作 鐘聲響起時 失去青春的山 遺憾 遭遇 及 百步蛇死了 妹妹的經歷與其他受苦的山地姐妹們化為 鐘聲響起, 只有教會 鐘聲 牧師及禱告等來安慰 失去童貞的靈魂 莫那能 1989:16 第五 知青與原民重要人物的使命 莫那能表示, 身為知青與原民重要人物要為原住民族努力爭取權利的急迫性, 如 鵲兒, 聽我說 注你一支強心針 和 如果你是山地人 第六 社會運動與改變困境 民進黨成立而有 全新的感受, 走上街頭運動的 白盲杖之歌 另外, 敘述黑人的社會運動的 一張照片 及原住民族企圖改變困境的 我們不再看見黑暗 第七, 則是分享自己身為盲人的經驗, 無光的世界, 及受到欺負的經驗 一個冰冷的凌晨 莫那能的自我生命經驗與家族遭遇, 包含原住民族 雛妓問題 弱勢族群均在他的創作可以看見, 這些創作更是呈現台灣在 1970 至 1990 年社會變動與整體原住民族的處境 莫那能透過文字控訴主流社會為忽視在台灣邊緣民族的聲音 表 4-1: 美麗的稻穗 探討主題與內容 130

145 第四章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2010 年 美麗的稻穗 再版 之後 莫那能的口述自傳 一個台灣原住 民經歷 (2010)經由整理出版 這本自傳聚焦於 1970 到 1990 年代 講述當時 台灣社會劇烈變動與原住民族一起苦難 奮鬥 挫折與覺醒的過程 莫那能透 過一個原住民的身影 以體現當時台灣原住民整體的歷史處境 除了文學出版 之外 莫那能經常出現在文學營或者表達原民訴求的場合當中 持續關心原住 民族的議題 三 原運下的原住民族刊物 1980 年代 除了街頭上的原住民運動外 另一部分的原住民政治領袖及知 識份子將當時的政治理念與思潮透過刊物發表 因此 政治議題所佔最多 主 要為配合當時原住民族運動的社會脈絡及其思潮走向發展 其次 為經濟 文 化 與社會背景進行探討 政論刊物以原運起點的 高山青 及部落觀點的 獵人文化 討論 而商業性質的文學雜誌以 山海文化雙月刊 近一步瞭 解 黃鈴華 一 政論刊物 高山青 與 獵人文化 最初的原住民族刊物以政治議題為主 主要為配合當時原住民族運動的社 會脈絡及其思潮走向發展 若以時間依序出版為原民知青伊凡 尤幹 夷將 拔 路兒等人出刊的 高山青 (1983) 再來是原權會創立的 原住民 會訊 (1984~1987)及 山外山 (1986) 還有台邦 撒沙勒的 原報 (1989)及瓦 131

14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歷斯 諾幹及利格拉勒 阿女烏合辦的 獵人文化 (1990) 等 高山青 原住民 會訊及 山外山 屬於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發行, 原報 獵人文化 屬於地方性發行 黃鈴華 2005:45 原住民族的政論刊物會以具代表性的 高山青 及 獵人文化 進行探究 1. 原運起點 高山青 第一本台灣原住民族期刊為當時台大原住民學生創辦的 高山青 (1983~1988), 一共 6 期 該刊物以漢文書寫, 提倡民族自決為目標, 可視為原住民族運動理念的起點 1983 年, 台大學生伊凡 尤幹 夷將 拔路兒 楊志航在校園發行手寫油印刊物 高山青, 希冀 經過社會運動方式, 然後再經法律 政治 經濟 教育各方面解決 透過刊物探討原住民的問題, 喚起族人的民族意識一同主動爭取應有的權利和地位 高山青 的經費多來自黨外人士與熱心人士捐助, 第 6 期不再繼續出刊 根據台邦 撒沙勒的說法, 一個主要原因是後繼者較不積極, 另一個原因是原權會等團體亦發行刊物, 高山青 因而不再出刊 吳宛憶 2008:32 高山青 與這些原住民族學生的行動, 引起校內國民黨組織的警戒與 黨外 勢力的關心 由於它促成原運起點, 以至於初期遇到許多限制 若林正丈 2014:390 夷將 拔路兒在訪問中表示, 曾經在救國團北區山地大專生聯誼會的送舊活動傳閱創刊 高山青, 隔天教官要求交出刊物並加強洗腦工作, 可見當時戒嚴思想鉗制之嚴密可見一斑 吳宛憶 2008:32 第 1 期的主題探究高山族正面臨種族滅亡的危機, 及提倡高山族民族自救運動 此外, 指出原住民族反省的議題, 高山青 將最大的原因 仍歸罪於台灣高山族自己的失敗( 消極 被動 無知 恐懼 不團結 ), 尤其是高山族讀書人的立場不夠堅定, 貪圖個人一時的名利, 成了國民黨攏絡的對象, 以致顯得態度曖昧, 沒有志氣 吳宛憶 2008:33 除了探究原民議題外, 高山青 也同時嚴厲譴責原住民知識份子短視近利, 只為個人著想而不顧全體族人的生存進行反省 鐘青柏 1990 高山青 內容皆是論述性的文章, 針對當時原住民族相關事件與原住民知識菁英的思想作為議論 如第 2 期 曹族同胞說 : 吳鳳是我們殺的, 因為他是奸商 一文, 以阿里山田調釐清吳鳳故事的真實性 之後原住民運動人士在霧社事件 55 週年紀念日, 要求恢復原民姓名與刪除 吳鳳神話 於教科書當中 若林正丈 2014:396 第 4 期 為什麼我們要說國語 從山地人立場看語文法, 從政治 文化 法律 國際趨勢 人權等觀點分析, 抨擊當局制定的國語政策是為統一排除異己 第 6 期以電影 唐山過台灣 歌頌吳沙開拓台灣 132

147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進行批判, 歷史不曾放過罪人 唐山過台灣 是漢人原罪 指出對原住民充滿負面歷史的形象與意識型態, 撻伐強調拓荒取代搶奪一事 吳宛憶 2008:33 2. 部落觀點的 獵人文化 1988 至 1989 年期間, 瓦歷斯 諾幹參與 原報 的編輯論述工作 爾後, 他與利格拉勒 阿女烏於 1990 年創辦 獵人文化, 他們期待 以文字報導來讓族人關心周遭的權益議題 瓦歷斯 諾幹 2005: 年 6 月是最後一期, 共 18 期 瓦歷斯 諾幹表示, 最大的挫敗反而來自得不到族人的反應, 哪怕是責備我們不夠努力也好 瓦歷斯 諾幹 1994:16-17 獵人文化 當月 27 日出刊, 以紀念 1930 年 10 月 27 日爆發的 霧社事件 在書寫語言上使用漢語, 內容包含原住民文學 口傳文學 原住民觀點 獵人報告 文物介紹 各族文化介紹 各項觀點議題及部落報導等 換言之, 獵人文化 內容囊括台灣原住民族的精神與文化層面 獵人文化 從第 14 至 16 期聚焦於 觀光專題 的專題報導 不過, 受限於人力與資源之不足外, 各個方向的比例也顯示無法均衡 於是 獵人文化 大多集聚焦於 原住民觀點 和 獵人報告 至於歷史文物的文章, 編者則部分摘錄其他專家學者的著作, 往往導致文章出現片斷與前後不一的情況產生 吳宛憶 2010: 23 每期均有 編後語, 為加強當期的主題論點以及交代編者的心路歷程 謝世忠 2004 吳宛憶在 原教界 發表一篇 原報 與 獵人文化 的抗爭與回歸, 她將 獵人文化 整理出幾個該刊物的觀點, 其中包含一 批判黨國體制及主流社會 編者以 泛原住民族 視角與黨國體制及主流社會的對抗, 說明族人困境的原因並進而批判 二 回歸部落 瓦歷斯 諾幹認為把 關注焦點 回歸到部落, 透過深入報導與訪問 對談的方式的田調方式, 將部落裡的現實困境表達出來 三 培養草根組織 編者主張原住民族的知識份子有義務及責任成為部落裡的 領導, 期待培養草根人才與組織並協助族人釐清問題所在, 進而擺脫黨國勢力在部落裡的控制 謝世忠 2004; 吳宛憶 2010:25 ( 二 ) 多元屬性的 山海文化雜誌 伴隨著社會運動的鼓舞之下, 發行人華加志及總編輯孫大川一同創辦 山海文化雙月刊 山海文化 創刊 背後其實承載著原住民族的焦慮 ; 這份焦慮, 源於親身感受社會劣勢及文化消亡的危機 陳芷凡 2010:26-27 他們期許此媒介成為一個台灣的文化歷史書寫世界, 並主流社會對話的文化平台 山海文化 以雙語出版, 即漢語與族語 山海文化 的立場, 願意同時鼓勵兩種書寫策略 ; 而且尊重作者本身所習慣的書寫拼音系統,[ ] 漢文書寫方面, 在語彙 象徵 文法以及表達方式的運用上, 我們亦採取更具彈性的處理 133

14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原則 孫大川 1993:4 孫大川表示, 他能體認原住民族各個文化獨特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 並包容不同原民作家的創作, 以展現原民文化的豐富性 山海文化 可以從 山海專題 山海評論 國際原壇 及 文學創作 來剖析 山海專題 關懷原住民族的政治和政策居多, 並集中於 1994 年至 1996 年以及 1999 年 專題提出許多 1990 年代原民政策方向與建言 其他專題如 原住民圖像重建 台灣原住民與人類學家 等探討不少他者 (etic) 觀點 從媒體 博物館及人類學家等的視角觀察原住民族的議題 山海評論 又與 山海專題 比較多元及彈性一些, 涵蓋原民政策 教育 飲食 形象 族群認同 保育 部落等議題 山海評論 以他觀 (etic) 的研究視角探討原民議題, 如人類學家 研究者及觀光等觀點關心原住民族各方面論述 原民政策顯得全面性, 如探討國家編列預算 文化 教育 國家公園等批判 同時也關注現代化過程, 並對執政者的原民政策提出具體建議 國際原壇 的部分則是收錄許多國際原住民文學, 如馬來西亞 印尼 非洲 坡里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神話等故事 此外, 也收錄參加國際會議如 1992 年聯合國原住民工作小組 考察美加原住民文化保存等 最後, 文學創作 發表文學個體裁包含詩篇 散文 神話故事 祭典文學及劇本 其中詩篇發表最多, 其次是散文, 再來是神話故事 孫大川表示, 山海文化 已經 預備原住民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化舞台 ; 站在這個舞台上, 讓我們的同胞盡情揮灑自己的文學才華 藝術想像 文化創建以及獨特的政經觀點 孫大川 1993:4 這些作品抒發個人 親族 部落及民族的情感, 其中交織許多無奈與悲淒, 在衝撞的年代提供給族人抒發的平台 伊萬納威 2014: 山海也會有展文化活動,1993 年至 2000 年之間承辦許多文化活動, 諸如 1993 年 1995 年的 山海世界 系列活動 : 文化講座, 以影片欣賞及經驗分享的方式, 向社會大眾介紹原住民族文化 2001 至 2003 年協會承辦三屆 全國原住民大專青年文化會議 及二屆 全國原住民大專青年國際文化交流系列活動 等 同時, 興辦多次文學獎,1994 年由協會主辦中國時報協辦 第一屆山海文學獎,2000 年由中華汽車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協會合辦 中華汽車第一屆原住民文學獎 接著 2009 年成立 台灣原住民作家筆會 企圖結合學者 藝文界 文化工作者的不同關切讓原住民文學能激起更多創作的火花 為因應網路時代 山海文化 也提供數位平台, 扮演文化 文學 推手的角色 陳芷凡 2010:26-27; 伊萬納威 2014:481 山海文化 為雙月刊,1993 年創刊號之後, 其後幾年由於經費關係斷斷續續出刊, 至 2000 年 10 月共出版 26 期 山海文化 後續經營上遭遇諸多困境, 無法如期出刊後期, 甚至併刊等狀態 孫大川對於出版窘境表示, 山海文化 主要接受群為原民的知識份子, 以及關心原民議題的平地人 因此, 134

149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山海文化 不能成為風行的刊物 次者, 無法突破原漢作家四比六的比例, 反映原民作家書寫人才的缺乏 最後, 原住民議題處在社會邊緣議題, 關心的人有限難以拓張市場 不過, 山海文化 的成立為原運提供積極與凝聚力 量 孫大川 蔡志賢 1998:11 第三節原運後的原住民族 學 1983 年, 高山青 刊物開啟反省原民社會發展各種困境, 激起原住民族覺醒運動的思潮 1990 年代, 展開原住民憲法運動, 要求 民族權入憲 之訴求並於 1996 年 2 月 10 日行政院 原住民委員會 的成立 這段期間, 將原運推向最高峰階段 原運過後的 1990 年代, 由於階段性的政治與法律的完成, 這些力量從都市抗爭轉型到其他裡領域 原運之後, 部分原住民族知識份子意識到民族認同, 及拾回文化自尊必須回到文化的根本 重建語言環境 因此, 族人必須要回到部落了解自我 認同民族, 透過再教育才能長期被蒙蔽的民族意識喚醒 於是,1990 年代一批原民知識份子湧現返鄉熱潮 童信智 2007:138 第三節討論原住民族作家在原運後的原民文學走向 作家瓦歷斯 諾幹回到部落進行田野, 並將原民的狀態書寫在其作品當中 而娃利斯 羅干則以攥寫泰雅語及漢語的雙語散文集 泰雅腳蹤 一 1990 年代的憲政運動與原住民族 ( 一 ) 原住民憲法運動與行政院原民會的成立 1980 年代, 台灣社會集體社會抗爭蔚為風潮, 逐步推促台灣政治改革 解嚴為一個指標, 蕭新煌稱這段為 台灣社會力運動黃金十年 原運的興起, 深受解嚴前的各類政治社會運動刺激孕育而生 1983 年, 高山青 刊物開啟反省原民社會發展各種困境, 激起原住民覺醒運動的思潮 原住民族也適時與政治團體合作與支援進而組織化, 試圖建立起原住民運動的主體性 而最重要的事, 原運具體把 原住民 個人權益擴及至 原住民族 民族集體概念 伊 萬納威 2014: 年, 政局終於從政治自由化進入民主體制, 及 憲政改革 和以此基礎的民主選舉階段 1991 年, 第一次修憲原住民政治首次納入憲法, 然而以 山地山胞 與 平地山胞 出現於增修條文中 原權會對此表示抗議, 也向中央主張要求保障各民族至少一人為代表的名額 若林正丈 2014: 年代, 展開原住民憲法運動, 要求 民族權入憲 之訴求, 包含 : 一 憲法正名為 原住民族, 二 取消山地原民之區分, 三 中央應保障個民族代表, 四 主張原住民族自治權即宣布成立 原住民自治區議會籌備會 等等

150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年第二次修憲, 原民團體主張在憲法中設 原住民族專章, 但尚未受到重視 不過在憲法第 18 條增修條文的基本國策中, 第五項列入 國家對於自由地區山胞地位與政治參與, 應予保障 ;[ ] 這可以說是原住民族在憲法層級首次獲得肯定 1993 年為國際原住民年, 原運團體積極參與國際原住民會議, 吸收國外原住民爭取土地經驗 由於在二次憲改期間, 國民黨內部的總統選舉方式出現對立, 於是 1994 年進行第三次修憲 第三次修憲, 將 山胞 一詞正名為 原住民 不過, 從原住民族運動角度來看, 算是不夠徹底的 正名, 要等到第四次修憲才得以完成 於是, 台灣原住民族憲法運動聯盟 仍持續發動運動, 將 原住民族 確立在憲法層次目標 伊萬納威 2014:2-3; 若林正 丈 2014: 至 1996 年, 國會選舉有新契機, 國會呈現三黨 ( 國民黨 民進黨及新黨 ) 不過半數的政治狀態 原民立委於是有機會扮演關鍵角色, 以 成立中央部會原民會 作為同意及支持國民黨, 史稱 二月政改 1996 年 2 月 10 日行政院成立 原住民委員會, 將原住民族的政策邁向新的里程碑 1997 年第四次修憲, 原住民正名修憲通過將 原住民 改為 原住民族, 及 發展權 的入憲, 正式承認原住民之 民族 地位 鑑此, 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的第 9 10 項 原住民族條款, 包含 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文化 及 國家依民族意願 成為原住民族集體權的基礎與依據 伊萬納威 2014: 年, 三讀通過並公布 原住民族教育法, 成為第一部以原住民族為名稱的法律 1990 年代, 展開原住民憲法運動及原民會的成立, 將原運推向最高峰階段 原運過後, 由於階段性的政治與法律的完成, 於是民族權益能量稍有減緩之趨勢 ; 這些力量從都市抗爭轉型到其他裡領域 部分原住民族知識份子意識到民族認同及拾回文化自尊必須回到文化的根本 重建語言環境 因此, 必須要回到部落了解自我 認同民族 原報 第 11 期刊載這一段話 : 回到出發的地方 才是原運發展壯大的力源 ;[ ] 原住民知青唯有回落, 回到老人與小孩的身邊, 回到生命的起初之地, 致力經營祖先流傳的土地, 才是豐富內涵 提升原運層次 脫離 荒野也中的吶喊 的唯一道路 台邦 撒沙勒自覺到, 以都市為起點之基礎, 重回到部落的最佳位置, 做重新調整 出發, 才能持之以恆並為民族效力 這是一種由下而上, 從擁抱基層 個人實踐所發出的原運思維 於是, 知識份子回到到部落扎根, 並影響原住民族作家以及族人對民族意識上的變化 隨著原運的轉型, 原民知識份子回到部落 重建部落, 繼而思考原民主體性並將這些思維書寫在文學當中 然而原民書寫出現一個狀況, 根據伊象菁的研究表示, 原住民菁英在書寫時若延續在原運裡的抗議精神, 膠著以意識形態作為書寫重點時, 通常只能 136

151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在問題的外緣機制打轉, 文本中所陳述雖然是原住民社會問題, 但沒有經歷真實的壓迫, 也沒有部落的生活經驗, 當然無法引起部落裡的共鳴 另一方面, 因為論証上偏重於資本主義與國家機器的批判, 忽略了其他向度上的壓迫與宰制 換言之, 民族控訴與關懷的書寫, 集中在原住民處境的外緣議題, 而且往往在激情的訴求中約化原住民族的複雜性, 相對地也可能突顯出其中文學質素的貧弱與題材開創的不足 孫大川表示, 文字叢林裡的獵人, 一旦反身面對自己, 便立刻產生極大的焦慮和不安 對他們來說, 原住民 是掛在嘴裡 寫在紙上 說給別人聽的東西, 它只是一件 衣服 而已 不會說母語 不懂歌唱填詞 沒有部落經驗 沒有參與儀式 [ ]; 說自己是原住民, 那是令人虛心的事! 謝世忠也指出, 菁英們所創的意識形態, 根本無法與居處家鄉的族人產生共鳴 [ ] 這些菁英在山地家鄉中沒有根據地 這種偏離群眾的菁英現象, 意識原住民運動在推行時所遭遇的最大困境 因此, 去菁英化 都市化 街頭抗爭是的原住民運動, 必須被重新思索而代之以部落作為族群發聲的主體, 於是 重返原鄉 的實踐訴求以一種新的原運思維開始發酵 伊象 菁 2001:88; 謝世忠 2004:68-71; 孫大川 2005: ; 童信智 2007; 余友良 2009: ( 二 )1990 年代的原住民族原運過後, 族人依然處在社會邊緣 過去因為經濟結構轉型 戰後山地政策影響, 原住民族於是流動於都市, 並且社會內部結構也有劇烈的改變 政府於戰後推動許多經濟建設計畫, 工商業的產值與勞力漸漸超越農業部門的需求 於是,1970 年代台灣從農業邁向工商業社會, 並直接衝擊農業生產 過去的農業生產無法滿足日常所需, 於是部落青年大舉牽制都會謀生 台灣人口在 1990 年代約為 2300 萬, 原住民族當時官方認定為 9 族, 人口數約 33 萬人並佔全國人口數 2% 1980 年中期, 遷徙至都市的原住民族已約有 83,000 人, 佔總人口數的 26.4% 1997 年, 原住民在都會區以佔 30.73% 原住民的遷徙伴隨職業的改變,1991 年, 山地原住民從事農林漁牧業約佔 41.7%, 其他則是礦業 製造 水電營造 運輸倉儲等約佔 53.1% 平地原住民則是林漁牧業約佔 37.4%, 非林漁牧業約為 62.9% 1990 年代之後, 台灣企業引進大量外籍勞工以降低成本, 接著加入 WTO 帶來經貿自由化 此經濟效應不僅造成初級產業巨大衝擊, 原住民就業上也是措手不及 根據調查, 山地原住民就業困難約 58.6%, 平地原住民就業困難則是約 61.2% 這些數據表示, 原住民在原鄉地區欠缺工作機會, 在都市也受人排擠及就業不易 失業率上,1993 年原住民族失業率為 7.55%, 全國失業率則為 2.84% 其中又以男性 年齡層低與教育低失業率最高 整體觀察, 多數原住民受到經濟結構及政策改變, 無法因應環境 137

152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需求於是就業困難 行政院原民會 1999:27 34; 蘇建勳 江沛潔 2000: ; 伊萬納威 2014: 教育上,1998 年原住民高中生佔全國高中生為 0.68%, 原住民高職身佔全國高中生為 1.91%, 原民專科學生為全國專科學生的 0.94% 全國高中生與高職生人數比例約 4:6, 而原民高中生與高職生人數比例約 1.8:8.2 從這裡可觀察到, 國中畢業繼續升學的原民學生大多走技職教育 高等教育部分, 原民大學生為全國大學生的 0.40%, 而原民碩士生佔全國碩士生的 00.4% 原住民當時沒有博士學位, 全國博士則有 人 可見原住民族接受高等教育並不多, 甚至沒有博士生 畢業方面, 原住民畢業生占全體畢業生比率從 1998 年的 1.51 % 到 2005 年的 1.85%, 是逐年增長的趨勢 1998 至 2005 年, 原住民畢業生占全體畢業生成長比率 23% 另外, 原住民學生休學率從 1998 年的 0.88% 到 2005 年的 1.39% 而全體學生休學率則從 0.59% 至 1.76 % 高中職 ( 含 ) 以上學生退學狀況,1998 年的 2.18 % 到 2005 年的 2.64% 全體學生退學率則是 1998 年的 1.25 % 到 2005 年的 3.90 % 高中職( 含 ) 以下學生中途輟學上, 全體學生從 1998 年的 0.22 % 到 2005 年的 0.25 %; 原住民學生則是 0.42% 到 1.19% 整體觀看, 原住民學生選擇走技職教育多, 接受高等教育少, 雖然畢業有逐漸成長, 但是總退學率和大專階段退學率有上升的趨勢 相較之下, 原住民族學生與全國學生相比依然相形見絀 教育部統計編處 ; 蘇 建勳 江沛潔 2000: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7:7-16 另外, 原住民族的社會問題可以從其民族的健康問題來理解 根據 1994 年 高雄醫學科學雜誌 研究, 學者指出原住民族四大死因分別自殺 意外災害 肝硬化及肺炎或肺結核, 特別是泰雅族 布農族 排灣族及阿美族 1993 年, 這四個非自然死亡的民族為全國的 1.7 到 4.3 倍, 其中泰雅族和布農族的自殺率為台灣人口的 4 到 5 倍 肝硬化的主因, 來自於原住民族的酗酒問題 根據許木柱研究,1989 年,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統計, 山地鄉平均每人每年消費 瓶, 遠較台灣其他地區 瓶高出一倍 其中, 泰雅族男性酗酒高達 26%, 泰雅女性則 10.6% 陳憲明與汪明輝依據菸酒公賣局的統計資料計算 1986 至 1989 年間,15 歲以上人口平均每人每年酒的消費量, 不論以公升或瓶計, 山地鄉平均接近全台灣平均酒類消費水準的二倍 除了祭祀及節慶時的飲酒及增進人際關係外, 其他原因為休閒 嗜好 消悶解愁及失去工作能力之酗酒 原住民族的犯罪問題可以概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 具有原住民族殊性的犯罪, 例如自製獵槍 竊取森林副產品 獵捕野生動物或違反國家森林法等犯罪 另一類, 則是一般性犯罪, 例如殺人 傷害 搶奪 毒品犯罪等問題 然而, 一般性犯罪並非以原住民為大宗, 主要還是因採集森林出產物而違反 森林法 因狩獵傳統而宰殺野生動物而觸犯 野生動物保育法 及狩獵而持有 138

153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槍枝違反 槍砲彈藥刀械管理條例 法等 原民犯罪幾乎都與過去原住民傳統領域及其民族文化影響, 與過去傳承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葛應欽 謝淑芬 1994: ; 蔡友月 2009:53; 夏曉鵑 2010:19-22; 李耿誠 2012:17-22 二 返鄉歸根的原民作家 1980 年代原住民族運動展開, 許多原民知識份子透過書寫展現抗爭性的文學作品 黃國超認為,1980 年代原住民文學除了呈現痛苦昇華的 美感 及不完美或完美的中文技巧, 其民族文學的本質是一種抵制霸權及一種生存的策略, 以保存自己身份及政治批判 而這樣的書寫實踐為因應原運的政治 社會的文化訴求, 並非原民本身的文學內在需求 童信智也認為, 原運前後的原民作家透過文字訴求, 並非一開始皆是為文學做目的 然而, 這些文字訴求數量無形成為文學探討的基礎, 漸漸成為文學所探討的議題 簡言之, 這種書寫方式是串帶有計畫性 策略性的詩歌創作 文字書寫形式 1990 年代, 憲政運動的推行及 原住民族 納入憲法之中, 頓時原運的街頭抗爭已到了尾聲 這些抗爭性的書寫模式顯得空洞, 原民的書寫遇到瓶頸 有學者認為, 原住民文學憑藉原運時期的文化論述作為基礎概念, 以至於原民文學的 文學性 無法限定在純文學領域範疇中 於是, 原住民族作家開始省思尋找書寫的其他可能 性 童信智 2007:66 139; 徐國明 2010: 當時的部落及族人對於原運的權益訴求 文化復振及文字書寫的反應並不理想 有部落領袖認為, 這些知青沒有與基層一起, 只是拿筆書寫原民的悲哀與苦難 也有的族人認為他們與部落脫離, 感受不到族人真實的生活需求 知青只是在冷氣房空想民族權益, 而不回部落聆聽族人肺腑之聲 台邦 撒沙勒也表示不願回鄉正是原運停滯不前的因素 他解釋, 回到家鄉發覺運動力源所在, 進而改造民族的命運 瓦歷斯 諾幹也認為, 原運之後首要的基礎要返回部落及重新思考部落所需, 一但離開且失去部落的連結, 即所有的民族認同將會無所依憑 他認為, 知識份子必須先了解其土地所賦予的文化, 才能復振其文化及民族主體性 換言之, 原民菁英不回部落, 再怎麼有創造性 深入的思考原民仍是大社會的邊陲民族 1980 至 1990 年代之交, 隨著政治情勢的轉變及社會的重整, 原住民族無論在題材內容 主體意識 文字語言 精神層面的經營, 已經逐漸體現為部落母體和個人文化屬性的自覺探索 孫大川對此表示, 一個是自我表現, 一個是自我對話, 第三是自我建構 孫大川 2000: ; 魏貽君 2009; 徐國明 2010: 年代伴隨原住民族入憲與原民會的成立後, 可以說是於階段性完成原住民族的政治理念 於是, 原運能量稍有減緩的趨勢, 並轉型到其他裡領域 原運後, 部分原住民族知識份子意識到民族認同必須回到部落扎根, 其中又以 139

154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兩位泰雅族作家瓦歷斯 諾幹和娃利斯 羅干較為出眾 兩位泰雅族作家重返部落並持續書寫原民創作, 然而選擇的書寫模式不同 瓦歷斯 諾幹返鄉之後以政治文章為主, 承襲原運時期的文學方向並帶有延伸與反省 瓦歷斯的創作以部落為主而有許多田調經驗, 如他自己創辦的 獵人文化 關懷原民議題 瓦歷斯 諾幹表示回到部落後, 我的靈魂逐漸有了具體的血肉, 它不再遊蕩不知所以的角落 魏貽君 2009 娃利斯 羅干則是使用雙語體現泰雅族的故事 他認為, 雖然使用漢語能見度較廣, 卻不一定能呈現泰雅族語的內涵和精神 因此, 他主張使用族語及漢語發表, 讓創作更能貼近泰雅文化並表達出原民文學的精髓 1990 年代, 兩位原住民族作家在返回部落扎根以實踐民族文化認同, 進而延續原運之後的民族精神及在都市漂泊後找到依歸 ( 一 ) 回歸部落的政治評論作家 : 瓦歷斯. 諾幹接受現代化的原民知識份子漸漸地適應了主流社會, 卻同時遠離了部落 生疏山林智慧 原報 第 11 期發表, 台灣願原住民運動的方向, 基本上要面對幾個議題的確立實踐, 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路 : 一 確立原運的戰場在各族群的部落 二 各族群的社會議題必須由當地同胞實踐 ( 草根運動的基礎 ) 三 只有在各族( 或各區域 ) 的議題受當地同胞的關注, 才有可能進入到原住民知青的整合階段 [ ] 5 換言之, 實際的反鄉行動才能喚醒族人自覺最有效方式 因此, 原報 鼓勵原住民的知識份子回歸部落扎根 1990 年代, 帶有民族意識知識份子們返鄉 作家瓦歷斯 諾幹也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 原住民諸種問題應該是落實部落在最草根的每一個部落, 遠離了部落, 權利 義務 生命 尊嚴都是空中造景, 殊無意義 瓦歷斯 諾幹 1990:58 台中縣和平鄉 Mihu 部落 ( 今自由村雙崎社區 ) 的泰雅族作家瓦歷斯. 諾幹 (Walis Norgan,1961~) 在師專期間便著手創作 當時, 他加入彗星詩社並以筆名 柳翱 撰寫作品, 而影響他最深的作家為關懷窮困的鄉土作家吳晟 (1944~) 1984 年, 瓦歷斯. 諾幹因接觸左翼雜誌 夏潮 6 而促使他以原住民族為創作主題 此外, 瓦歷斯 諾幹也從事過刊物編輯與出版 1988 至 1989 年期間, 瓦歷斯 諾幹參與 原報 的編輯, 爾後與利格拉勒 阿女烏於 1990 至 1992 年創辦 獵人文化 隔年, 改組為 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 並發表有關原民議題的觀察與分析 在原民作家當中, 瓦歷斯. 諾幹創作品甚多, 主要以社論 散文和詩集, 也因此有 健筆 的稱呼 巴蘇亞 博伊哲 努 原報 第 11 期, 第二版,1992 年 4 月 28 日 年 2 月 28 日, 蘇慶黎創辦 夏潮 雜誌, 集結了左翼中國民族主義立場的黨外活動的人士 參與 夏潮 雜誌的人, 隨後又創辦了 春風 大地 生活與環境 鼓聲 夏潮論壇 人間 等刊物 140

155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瓦歷斯. 諾幹的創作主要以部落經驗的為題材, 自從聚焦在原民主題之後就具有計劃性地進入各族部落進行田野調查 同時, 他也大量閱讀有關後殖民作家法農 (Frantz Fanon,1925~1961) 及薩伊德 (Edward Said,1935 ~2003) 的作品 在 1990 年代, 瓦歷斯 諾幹有相當豐富的著作 不過, 由於當獎次數頻繁, 有部分評論者認為他不應該獲得這麼多獎項 年以後, 瓦歷斯 諾幹的出現頻率似乎減少了 他表示, 他將重心轉移到小說文類的創作, 及嘗試部落格的寫作 比起娃利斯 羅干, 瓦歷斯 諾幹文筆十分通順, 他的創作以擺脫原民生硬粗糙的文藻, 使用精準熟練的中文鋪陳 巴蘇亞 博伊哲 努 2008 他的第一本著作 永遠的部落 (1990), 以散文的形式書寫並以當時的筆名 柳翱 出版 當時, 瓦歷斯 諾幹對於原住民的理解是攜帶他的筆記型電腦進入部落, 和當地人聊天 進行田野工作, 在其中感受到族人的感傷和落寞 永遠的部落 正是他的實地走訪, 了解 1960 年代資本主義帶給族人的衝擊, 包含部落逐漸萎縮 青年外出等現況 其中 部落的胖美胖 講述商人帶進電動玩具到部落, 甚至譬喻 電動玩具的掠奪生活和林物局官僚體制的機構, 似乎有強烈的霸佔傾向的共同體質, 只不過一個附庸在遊戲娛樂包裝之下 瓦歷斯. 諾幹 1990 最後一篇 說起崩落中的民族 我對原住民問題的一些觀察 為社論文章, 探討原民的教育 土地 文化政治及都原工作等議題 1992 年, 以族名 瓦歷斯 尤幹 發表 番刀出鞘, 對原民社會觀察 語言語文學 文化思考等議題進行探究 書寫形式同樣是社論且多數文章登刊如 首都日報 或 環球日報 等 1997 年出版 戴墨鏡的飛鼠, 同樣講述自身 部落 民族及其周圍的故事, 這時候也以族名 瓦歷斯 諾幹 發行 這本書被評論為 黑色幽默, 作者以原民式的幽默包裝現行的困頓 戴墨鏡的飛鼠 講述沒有打獵經驗的年青人身穿裝備上山打獵, 在尋找獵物的過程中不斷的玩笑與調侃, 像是 山上的獵物都禁獵了, 以後我們只能射蚱蜢 說明的原民禁獵與限制一事, 過程中遇到林物局的車子躲在樹叢裡 當然, 結局是一隻飛鼠都沒有打到, 只好返家 老人家看到空手而歸又不遵守泰雅組訓的年輕人說 : 我早就給林管處的巡山員發給每隻可愛的飛鼠一隻墨鏡, 好讓你們照不到, 作為懲罰的代價 這裡也強調國家隊狩獵 保育相關法律的限制, 於是狩獵文化與原民的生活與來越遠 從瓦歷斯. 諾幹發表的名字轉變, 可看出他的心態轉換過程及強烈的原民意識 從一開始使用漢文筆名 柳翱 創作, 到使用族名 瓦歷斯 尤幹 發 7 對此, 作者提到吳晟在瓦歷斯. 諾幹的 伊能再踏查 序文中寫到 1988 年的某決審委員的談話, 大意是說一看就知道又是瓦歷斯. 諾幹, 利用原民悲情博取評審的同情而獲獎 141

156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表, 之後因發現使用拼音上的誤用, 最後更名為 瓦歷斯. 諾幹 換言之, 作者的名字可顯示出他的一連串身分認同的追尋及民族主體確立 這樣的認同過程, 貼切地反應在他的文學作品上, 透過主體的第一人稱書寫, 逐漸建構被模糊的主體 [ ] 廖婉如 2006:16 瓦歷斯 諾幹重於原住民社會的悲情與困境的主題, 且偏向社會評論 讀者在閱讀作品會湧起悲憤莫名的情緒, 也就是作者筆下的 原住民悲情 文章時常批判政府未給予配套措施或者輔導與緩衝機制, 導致面臨現代化的傳統部落因截然不同的現代化生活產生許多衝擊 此外, 瓦歷斯的作品反映出文明所象徵的 進步 光明 是令人懷疑, 甚至嘲諷的態度 再者, 刻畫原住民遭遇往往是負面與悲情的形象, 透露原住民族在主體社會或殖民體系下的傷害與無助 有些學者指出, 或許正是因為瓦歷斯 諾幹閱讀許多後殖民的著作, 而選擇這樣的發言位置與書寫策略, 因此特意強調的原住民族的悲情 但現實上, 原住民族的故事不全然都是如此悲情, 在瓦歷斯的文本中較缺乏對原住民族多層面的豐富構築, 而趨向於一致悲情的扁平形象 [ ] 然而作者以文學作為抵殖民的一大施力點, 企圖藉由對負面 悲情形象的選擇性強化, 來向漢人社會控訴長期的忽視與偏見 [ ] 廖婉如 2006: 169 可以推測的事, 這樣的書寫策略引起較多與迴響, 卻也是他文本的成功之處 ( 二 ) 體現民族內涵的族語作家 : 娃利斯. 羅干近期的原住民族文學探討從吳錦發 吳濁流及瓦歷斯 諾幹等文學界人士探討台灣文學 原住民族文學定位及其界定等問題 而這些討論進行梳理後, 顯示出原住民族文學一直處主流社會的邊緣事實 1990 年 4 月瓦歷斯. 諾幹於 民眾日報 發表, 原住民文學的起點就在於使用原住民族語言文字 若不使用族語創作則永遠屬於台灣文學的支派, 而無法成為中心的文學, 更無法脫離 中國邊疆文學 的歸納 因此, 使用族語創作才能進行深刻民族反省與自覺意識 童信智 2007:139 夏曼 藍波安也指出, 雙語創作可能是我們現在要去面臨 去發展的 身為原民作家時, 非得要學習, 不能在膨脹自己的語言多麼美麗 [ ] 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編 1999:307 然而縱觀 1970 至 1980 年, 幾乎沒有雙語創作, 原因是當時的族人皆 埋沒在認同的污名內而勉強呼息 魏貽君 2013: 年, 娃利斯 羅干在 敬泰雅爾 文學創作裏思考原住民的文學表達 表示, 當閱讀原住民文學時 也許我們可以在創作上聞到一點點原住民族群的氣息 卻不見得掌握原住民族的精神的情趣, 和真正的原住民文學傳達的雋永本質 8 民族文學研究 (1986) 解釋民族文學的語言使用, 基本上鼓 8 先刊載於 1990 年民眾日報副刊, 後收錄於瓦歷斯 諾幹 番刀出鞘 一書 ; 這是娃利斯第一篇公開發表於文壇的文 142

157 第四章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勵以民族語言創作 因為, 民族語言是直接 明確與民族生活 人物形象 作家主體思想聯繫在一起 娃利斯. 羅干認為, 原住民本身並無屬於自己習慣用法的文字, 所使用的皆為所漢文賦予, 因此使用漢語必然有相當的差距 換言之, 使用民族語言才能體現作者的原意, 及更貼切及精準描繪其民族文化內涵 面對 台灣原住民族沒有文學 的輿論 9, 娃利斯. 羅干表示, 許多教會人士了解並能使用羅馬拼音的能力 這可以證明文字書寫早已運用於部落, 族語創作早就存在之事實 娃利斯認為, 無需爭論, 我只要寫出來給你看 童 信智 2007: ; 姚新勇 2014 娃利斯 羅干 (1967~,Walis Naqang) 為台中縣和平鄉梨山村拉嘎部落的泰雅族作家 學生時期便到台中就學, 之後在花蓮玉山神學院就讀 在神學院就學期間, 娃利斯 羅干體認台灣原住民族的處境, 並立志為原住民族盡一份心力 原民無文學之議論後, 他便積極創作短篇小說作品 創作主題以 部落實況記錄寫實的基調, 輔以當代部落族老 講國語 的語法 語式貫穿文章中 接著, 他陸續刊登在 民眾日報 與 台灣時報 副刊, 之後以泰雅語及漢語的對照方式結集成書, 並於 1991 出版 泰雅腳踪 開放ㄕㄜˋ 會找獵人 娃利斯 羅干曾經有段時間在環境保護聯盟 花蓮縣議員盧博基服務處及高雄第一民主新聞通訊社工作, 爾後離開高雄回到山上部落 然而這段期間娃利斯 羅干自我放逐 窮途潦倒, 數度進出療養院治療也因而暫時中斷了寫作 過去, 也有幾年居住在祖父留下來的傳統屋舍, 遠離 現代文明 的生活並只和部落老人請益 娃利斯 羅干認為, 這是拉近與族人耆老思維的方 式 孫大川 2000 泰雅腳踪 開放ㄕㄜˋ 會找獵人 主要收錄七篇短篇故事, 內容多為現代社會與傳統部落的衝突 第一篇 大俠紅給落, 講述祖父與孫輩份一起遊戲, 顯現孫輩份已經不會說族語 需要透過在部落長大的小孩翻譯 平地讀書的孩子還會嘲笑在部落讀書的孩子 第二篇 藍波咖啡, 講述一戶部落家的香菇受因而收成不佳, 需要金錢周轉 於是, 住在部落父母親到城市找嫁到平地的女兒借錢, 還去可以賒帳的雜貨店買了 藍波咖啡 以表示慎重 到了城鎮, 部落父母不適應城市擁擠與冷漠 第三篇 哦! 侯列馬烈, 陳述弟弟吉米慶祝哥哥侯列馬烈的生日, 到文末才讓讀者明白侯列馬烈遠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 第四篇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描述有點酒醉的巴雅斯在火車作夢, 夢到同族少女媽媽的曖昧故事 第五篇 城市獵人, 敘述部落青年到都市後加入幫派 父母親最後一探望他的時候, 青年已經是生命垂危了 第六篇 章 9 瓦歷斯 尤幹和原報林明德等在報章上刊登 : 何謂原住民文學? 必須以原住民文字書寫才堪稱原住民文學! 原住民族沒有文字, 應該要創書寫符號 這段言論促使娃利斯. 羅干書寫族語文學 143

158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 誰都物能欺負它, 談論水泥工廠到部落傳統領域設置, 似乎在影射亞洲水尼工廠 第七篇 美麗與哀愁, 這篇故事起初敘述主角胡辣即將要賣掉土地 之後, 故事帶到他的家庭因為經濟壓力而家庭不和諧, 並都有酗酒的習慣 最後, 胡辣決定離開部落, 到台北工作 吳錦發在序 用母親的舌頭說話 稱讚娃利斯 羅干的族語創作具有前瞻性及 種族的尊嚴 10, 並提供原民作家一個課題思索 書本以泰雅語與漢語對照, 及附上原民的工具圖如背簍 織布器等等 工具圖並非只有泰雅族, 也包含各族的使用工具圖 ; 不過, 工具圖與文章內容完全沒有相關性 此外, 書本還附上泰雅族語單字 語法規則, 還泰雅祖訓 娃利斯 羅干筆下的族人思維與反應刻畫細膩, 面對現代化生活的無奈與沈浸於酒精的描繪也十分深刻 然而在書寫上, 標點符號的不一致 隨性且不正確的使用, 讀起來有時會花點心思瞭解 對此, 吳錦發也表示, 寫得好不好已經是其次, 這本書的意義已超越 文學的範圍 了,[ ] 娃利斯 羅干 1991:9 第四節台灣原住民族 學史以 國家文學 民族文學 概念對應台灣原住民族, 雖然屬於多民族的國家文學, 但是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將原住民族擺設在主流的地位 回顧民族文學三大要素, 台灣原住民族雖面臨現代化, 但在法律 政策上和民族遷徙的區域上, 台灣原住民族還維持一定的文化內涵及民族邊界的民族身份 而在民族語言上, 目前仍保有六成五的族語能力, 均書寫以漢語創作及族語創作兩種發展 民族題材上, 因隨著時代變遷而歷經不同的轉變, 因此, 看到不同階段的民族題材歷程 一 主體民族 vs. 原住民族 : 逐漸有主體性地台灣的原住民族文學以國家文學概念來觀察, 台灣與紐西蘭同樣是屬於多民族的國家文學, 國內各民族文學皆屬於國家文學組成的一部分 有關台灣文學史且具有本土意識的編撰, 可以從從葉石濤的 1987 年的 台灣文學史綱 1992 年古繼堂的 台灣小說發展史 1996 年游勝冠的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 1998 年陳昭瑛的 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 1998 年陳芳明的 左翼台灣 : 殖民地台灣文學運動史論 及 2010 年文學 台灣文學史 ( 上 ) ( 下 ) 及 2003 年周英雄 劉紀蕙主編的 書寫台灣 : 文學史 後殖民與後現代 等等探討 上述部分的專書也將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納入探討的範疇 不過, 原住民族的研析與毛利民族遇到相同的情況, 這些專書探討原民文學均是一兩章的份 10 可參閱 泰雅腳踪 的序 用母親的舌頭說話, 頁 6~7 144

159 第四章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構成 量 大致上先描繪原住民族的傳統口傳 接著就沈寂至民族動時期才又提出研 究 同時 這也應證了在國家文學的運作之下 往往是主體民族為主 少數的民族 為輔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研究 與全面性的論述卻是少之又少 目前台灣 僅有漢語創作的台灣原住民文學史 由族人創作且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書籍包含 卑南族董恕明的 山海之內天地之外 原住民漢語文學 與鄒族浦忠成的 台 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上 下 浦忠成 圖 4-1: 山海之內天地之外 與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董恕明的 山海之內天地之外 原住民漢語文學 是由她 2003 年的博士 論文 邊緣主體的建構 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 所改寫 雖然與 台灣原 住民族文學史綱 均為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學史 不過所探究的時期不同 因此 呈現的原民文學形式與文學內容也有所差異 董恕明的 山海之內天地之外 原住民漢語文學 以戰後的原住民族文學開始討論 因此處理的是原住民書面 文學 第一章 序言 初萌的新綠 探討原住民族文學的定義 第二章 原 創力 從街頭到岸頭 講述原住民族 1980 年代的原運風潮 董恕明講述的 原住民族文學史年代 是歷經 1970 年末期爆發鄉土文學論戰及 1980 年代末期 政治解嚴後釋放所有抑鬱的聲音 原住民族在這一連串的民族運動中主張臺灣 主體性及追尋身分認同 而原住民族的文學創作也伴隨此社會脈絡 紀錄台灣 原住民除了經歷台灣全體人民共同的苦難之外 也包含從人口 經濟 文化 教育各個層面 呈現社會中最弱勢 最邊陲 最無助的民族 第三章 在地發聲 從山林到海洋 及第五章 原來有你 山海之內 天地之外 同樣脫離不了原運時期對於主流社會的抵抗 環繞在殖民壓抑的 議題上 達卡鬧的 好想回家 詩中提到 年輕人賺錢待在工廠 小女孩被壓 迫在床上 [ ]不知道明天是否一樣 原住民未來到底怎樣[ ] 另外 排灣 族莫那能也在 流浪 致死去好友撒即有 敘述族人至都市工作的狀態 [ ] 14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1995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資歷統計表

1995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資歷統計表 第 18 屆縣 ( 市 ) 議員選舉政黨席次統計表 總計 341 235 170 124 1 1 4 1 11 4 14 4 1 0 354 161 臺灣省 306 214 169 123 1 1 4 1 11 4 14 4 1 0 338 155 新竹縣 31 23 6 2 1 1 1 1 0 0 0 0 0 0 25 9 苗栗縣 22 19 8 4 0 0 0 0 0 0 0 0 0 0 31

More information

新舊惡靈的決戰 散文讀本1 遊戲開始 002 現場一

新舊惡靈的決戰 散文讀本1 遊戲開始 002 現場一 拓拔斯 塔瑪匹瑪 作者介紹 拓拔斯 塔瑪匹瑪 1960 漢 名田雅各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人 高 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 以台灣原住民 醫療服務為職志 而曾服務於台東縣蘭 嶼鄉 高雄縣三民鄉及桃園鄉衛生所 以及省立花蓮醫院 目前則服務於台東 縣長濱鄉衛生所 其足跡常往 只有他一個醫師 的地方跑 一心 一意為台灣原住民族醫療服務的心願 始終沒變 1981年 拓拔斯以自己為名的小說 拓拔斯 塔瑪匹瑪 獲得了高雄醫學院南杏文學獎小說類第二名

More information

Foreword (Social Indicators, 2006) (U.S.Census Bureau, Jan, 13, 2015) 第 1 個 1804 第 2 個 1927

Foreword (Social Indicators, 2006) (U.S.Census Bureau, Jan, 13, 2015) 第 1 個 1804 第 2 個 1927 CHAPTER 01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Foreword 1-1 180410 19272 10123 2000 1-1 (Social Indicators, 2006)20154.31.82.4 1-2 (U.S.Census Bureau, Jan, 13, 2015) 1-1 10 10 第 1 個 1804 第 2 個 1927

More information

原住民族發展研究 賽夏族 泰雅族 賽德克族 太魯閣族 Saisiyat Atayal Sediq Truku 邵族 撒奇萊雅族 Thao Sakizaya 布農族 噶瑪蘭族 Bunun Kavalan 鄒族 阿美族 Tsou Amis 魯凱族 卑南族 Rukai Puyuma 排灣族 雅美族 Pai

原住民族發展研究 賽夏族 泰雅族 賽德克族 太魯閣族 Saisiyat Atayal Sediq Truku 邵族 撒奇萊雅族 Thao Sakizaya 布農族 噶瑪蘭族 Bunun Kavalan 鄒族 阿美族 Tsou Amis 魯凱族 卑南族 Rukai Puyuma 排灣族 雅美族 Pai # 1 2001 2002 2004 2007 2008 2014 1930 1931 2 1951 8 # 1 2 NSC 102-2410-H-110-002-MY2 MOST 103-2410-H-110-057 PDF 1935 1931 2 2016 9 17 4 19 原住民族發展研究 賽夏族 泰雅族 賽德克族 太魯閣族 Saisiyat Atayal Sediq Truku 邵族 撒奇萊雅族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3,1052,272 791222101452 2014719 58339347 396634355 196413164 28269 26 27 28 29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三期四期執行報告.PDF

三期四期執行報告.PDF . 1. 1. 2. 2. 5. 7. 8. 9. 9 11 11 11 12 12 13 13 14 15 15 16 16 16 17 18 19 21.. 21.. 24 27.. 28 195 .. 277.. 279.. 279.. 280.. 280.. 283.. 287.. 287.. 287.. 288.. 290.. 293 294 299.. 303.. 303.. 303..

More information

1 500 表 1: 各國平均分數

1 500 表 1: 各國平均分數 2012 年多益測驗全球考生資料統計報告 A < 1> 2012 B < 2> 100% 500 2012 2012 / 21 25 (38%) 57% (58%) 25% / 20% 35% 53% 31% 17% / 31% 12% 6 45 1-10% 81% 6 2012 48 3 30% 1 編註 1: 請見 P.15 編註 2: 請見 P.17 1 500 表 1: 各國平均分數 466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The Seafood Industry Studies In Taiwan. I II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9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 研究的步驟與研究方法 1-7 8 第三節: 資料蒐集 9 第四節:本文組職 9 第二章: 台灣的水產加工及全球水產供需 10-44 第一節: 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水產資源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2

2 4 1 2 第一節清末與國民政府時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第二節中共建政初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2001 24 4 第三節大陸保險市場的發展階段 5 4 1990 72-73 6 2-1 7 2-1 12 Trans America New York Life Met Life CIGNA Allianz AXA Gerling Scadinavia Samsung 8 第一節大陸保險法規的演進過程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牌照號碼 領牌人 通訊地址 牌照號碼 領牌人 通訊地址 A*J88*1 李君 台北市 A*G76*3 余君 宜蘭縣 A*H88*1 江君 台北市 A*G59*2 陳君 新竹市 A*M52*8 林君 台北市 A*G96*7 曾君 新竹市 A*J91*3 林君 台北市 A*G38*9 蕭君 新竹市 A*

牌照號碼 領牌人 通訊地址 牌照號碼 領牌人 通訊地址 A*J88*1 李君 台北市 A*G76*3 余君 宜蘭縣 A*H88*1 江君 台北市 A*G59*2 陳君 新竹市 A*M52*8 林君 台北市 A*G96*7 曾君 新竹市 A*J91*3 林君 台北市 A*G38*9 蕭君 新竹市 A* 牌照號碼 領牌人 通訊地址 牌照號碼 領牌人 通訊地址 A*J88*1 李君 台北市 A*G76*3 余君 宜蘭縣 A*H88*1 江君 台北市 A*G59*2 陳君 新竹市 A*M52*8 林君 台北市 A*G96*7 曾君 新竹市 A*J91*3 林君 台北市 A*G38*9 蕭君 新竹市 A*W17*3 廖君 台北市 A*J19*7 彭君 新竹縣 A*P65*3 陳君 台北市 A*G90*1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會計焦點報 business.lungteng.com.tw 29 期 發 行 人 李枝昌 責任編輯 張瑩馨 羅正堯 出 刊 月 民國 104 年 4 月 發 行 所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248 新北市五股區五權七路 1 號 電 話 (02)2298-2933 傳 真 (02)2298-9766 會計 我國會計項目之修正及一致化 蕭麗娟老師 經濟 不能不知道的 紅色供應鏈 龍騰商管教研小組

More information

2010/03 1. 2. 3. .. . 14 *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ion) 1. 2. 3. ( 5~15%) 4. 5. 20% 企業看證照 具加分效果 機械專業證照至今已獲得120家機械相關企業的認同與支持 企業表達認同的具體作法包含 給予獲證考生優先面試的機會 運用此認證 作為公司招募員工時確保所錄取之新 人基本能力的方式 鼓勵員工報考 提升專業能力

More information

2

2 1 2 3 4 1-92 67-85 5 6 - 92 28-41 7 8 1 89 9 10 1 82 1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2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3 1. 2. 3. 4. 14 第一章導論課堂筆記 15 第一章導論課堂筆記 16 第一章導論課堂筆記 17 第一章導論課堂筆記 18

More information

應用外語系學生語文證照列表 103 年 8 月 28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課程委員會議訂定 103 年 8 月 28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務會議通過 證照 代碼 證照名稱 國內 / 國外 級數 / 分數 發照單位

應用外語系學生語文證照列表 103 年 8 月 28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課程委員會議訂定 103 年 8 月 28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務會議通過 證照 代碼 證照名稱 國內 / 國外 級數 / 分數 發照單位 應用外語系學生語文證照列表 103 年 8 月 28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課程委員會議訂定 103 年 8 月 28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務會議通過 證照 代碼 證照名稱 / 級數 / 分數 發照單位 50187862 50188072 50189342 50187746 50187768 50187769 50187659 50187660 50186569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兩岸社區發展與社區交流之研析 專題研究 兩岸社區發展與社區交流之研析 A Stud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張峻豪 * (Chang, Chun-Hao)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摘 要 關鍵詞 : 社區 社區發展 社區交流 兩岸關係 基層民主 * 47 PROSPECT

More information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表一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 社會科與自然科能力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對照表 國文社會自然 A++ 46-48 60-63 51-54 A+ 42-48 44-45 54-63 58-59 46-54 49-50 A 42-43 54-57 46-48 B++ 37-41 45-53 37-45 B+ 20-41 31-36 24-53 38-44 20-45 30-36 B 20-30 24-37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INSTITUTE IN PUBLISHING NAN HUA UNIVERSITY THE OPERATION MODELS OF WRITERS PRESSES IN TAIWAN ADVISOR: PH.D. CHEN CHUN-JUNG GRADUATE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人權影像 : 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 1984 摘要 1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48 1984 1984 1984 1 98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1984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40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011 春季班赴外交換生手冊 Outbound Exchange Student Handbook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el:+886-2-7734-1282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14 16 24 30 24 25 26 26 27 27 28 29 29 一 組織系統二 董事 監察人 總經理 副總經理 各部門及分支機構主管資料三 公司治理運作情形 ( 一 ) 董事會運作情形 ( 二 ) 公司治理運作情形及其與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 ( 三 ) 揭露公司治理守則及相關規章之查詢方式 ( 四 ) 揭露其他足以增進對公司治理運作情形瞭解之重要資訊 ( 五 )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狀況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PNA 國家圖 各種語言的 MSC 生態標章 P N A W W F P N A M S C stakeholders Moody Marine Ltd PNA MSC EUROTHON ISSF OPAGAC ISSF Moody Mar

PNA 國家圖 各種語言的 MSC 生態標章 P N A W W F P N A M S C stakeholders Moody Marine Ltd PNA MSC EUROTHON ISSF OPAGAC ISSF Moody Mar 6 漁業新知 海洋管理委員會 (MSC) 水產認證標章介紹 文 圖 / 王譽善 張水鍇 (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 ) A: 已認證的永續水產品 B: 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英文縮寫 C: 海洋管理委員會的網址 D: 白框線的內容及魚圖必須出現在標章內 E: 代表此為註冊標章 F: 魚圖註冊標章 Parties to the Nauru Agreement, PNA Marine Stewardship

More information

穨1-林聖欽.doc

穨1-林聖欽.doc 1 39 92 11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9, November. 2003 *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Taiwanese christening culture: A case of Xuei-gia-liau, Xuei-gia Bau, Yan-Shui-Gang Ting in Japanese Rule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教育開支 %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 幼稚園教育 % 95% 1:15 2,

教育開支 %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 幼稚園教育 % 95% 1:15 2, 第七章教育 190 30 香港教育概況 12 ( ) ( ) ( ) 51 ( 15 ) 41 000 ( ) ( ) 政府的角色 112 教育開支 793 18% 714 22% 教育統籌委員會 ( ) 幼稚園教育 176 400 978 76% 95% 1:15 2,500 75 113 小學教育 266 153 452 (34 418 ) 21 53 15 909 35 095 ( ) 50%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2013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統計

2013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統計 表 : Table : 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統計 HKALE Results statistics 表 a 列出 年於高考英語運用及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成績達 E 級, 並在其他科目考獲兩個高級程度科目或一個高級程度科目及兩個高級補充程度科目成績達 E 級的考生人數統計 Table a shows the HKALE statistics of candidates awarded grade E or

More information

%

% 38 1 2014 1 Vol. 38No. 1 January 2014 51 Population Research 2010 2010 2010 65 100028 Changing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2010 Census Data Wang Yuesheng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More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xamination Reform Chau-Shiang Yang Abstract In the past,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xamination Reform Chau-Shiang Yang Abstract In the past,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 17 技職教育 國家考試 人才培育 * President, Fo Guang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xamination Reform Chau-Shiang Yang Abstract In the past,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2016-2017 04-05 06 07-08 0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7 18-19 20-26 27-29 30-32 33-35 36-37 37-38 39-40 40 41-42 42-43 44 45-47 48 49-51 51 52-53 54-55 56 57 58 59 60 2001 9 2002 1 896 1989 1989 8 Peninsula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1-4 二 社會工作存在的前提 / 基本假設 Boehm

1-4 二 社會工作存在的前提 / 基本假設 Boehm 第一章 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壹社會工作的意義 一 社會工作 較重要的定義 1. 2. 3. 上榜關鍵 1. 2. 1-3 1-4 二 社會工作存在的前提 / 基本假設 Boehm 1. 2. 3. 4. 5. 6. 7. 8. 貳社會工作相關名詞說明 client social case work social group work community work 1. 2. 上榜關鍵 1-5 1-6

More information

立法會職權 組成 ( ) 60 2

立法會職權 組成 ( ) 60 2 第一章政制和行政 行政長官 行政會議 1 31 15 16 45 立法會職權 組成 ( ) 60 2 30 30 ( ) 70 35 35 立法會會議 ( ) 38 181 841 479 33 19 131 126 財務委員會 49 ( ) 73 15 20 3 24 58 內務委員會 34 政府帳目委員會 18 ( ) 4 議事規則委員會 12 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 法案委員會 12 12 30

More information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四 十 期 2013 年 3 月 頁 61-88 永 遠 的 革 新 號 側 論 筆 匯 遺 漏 在 文 學 史 上 的 密 碼 及 其 重 要 性 陳 明 成 摘 要 由 於 歷 來 有 關 文 學 雜 誌 與 現 代 文 學 的 研 究 成 果 已 呈 豐 碩, 相 形 之 下, 對 於 栽 種 在 兩 者 之 中 的 革 新 號 筆

More information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 123 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接收的糾紛 以更改日式姓名的臺人遭遇為例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Abstract By Ho Fung-jiao

More information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保華建業集團 業務方針 業務方針 保華建業1946年始建於上海 逾六十年來致力為香港及各 地城市打造宏偉景觀與世界級基建設施 保華建業作風穩 健 積極進取 專注發展其多元化的工程及房地產業務 保華建業的核心業務涵蓋承建管理 物業發展管理及房地 產投資 集團於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以至海外均擁有龐 大的客戶網絡 保華建業集團 願景 以創新精神 專業態度以及對品質的追求 提供一條龍的房地產服務 從而在香港

More information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壹 前言 1 Richard T. De George 1 A7,2013 5 21 2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314/174702.htm 106 2 George,

More information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7 期 壹 前言 (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7 期 壹 前言 ( ) 從為民喉舌到探求民瘼 - 臺灣省議員與省諮議員的重要提案與議題淺析 (1959 2010) 從為民喉舌到探求民瘼 - 臺灣省議員與省諮議員的重要提案與議題淺析 (1959 2010) 王靜儀 *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 摘 要 1959 4 30 615 1959 1998 13 關鍵詞 : 臺灣省議員 臺灣省諮議員 重要提案 74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7 期 壹 前言 1951 1950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C3特教班學習領域課程計畫

C3特教班學習領域課程計畫 臺南市安南區土城國民小學 105 學年度第一學期資源班班領域教學進度表 ( 學習領域課程計畫表 ) 領域 : 社會技巧領域組別 :M/3 教學者 : 陳鴻佳老師每周教學節數 :1 節 1. 能加強多元性別互動技巧 (2-b-4) 2. 能加強學校基本適應技巧 (3-b-1) 3. 能加強社區基本適應技巧 (3-b-2) 第一週 8/29-9/3 第二週 9/4-9/10 第三週 9/11-9/17

More information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地方問題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地方問題 1997 7 27 12 15 25 T 1 1999 8 8 30 2 2001 8 7 10 45 59 60 6 85 3 (Yilan International Children s Folklore & Folkgame Festival) 7 1996 1996 19 1997 23 1999 40 2000 60 2001 91 2002 86 2004 79 2000 81.79%70

More information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ash 可以做精美的網路動畫並不陌生, 但是實際上 Flash 不僅如此, 只要搭配 ActionScript

More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論文與報告 國際比較與民族主義 一 國際體系與文化個性 昨天與今天 貝詩萊 (Jean BAECHLER) 巴黎四大歷史社會學教授法蘭西研究院道德與政治科學院院士 14 16 19 polities 認同與全球化 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 transpolitie hiérocratie 1566 1848 14 15 16 18 19 一 轉型國家運作機制 1. 歐洲的昨天 539 6 一

More information

高雄市光華國民中學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

高雄市光華國民中學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 05 三年級彈性課程教學計畫表 高雄市立壽山國民中學 05 學年度第 2 學期三年級 彈性課程 補救英語 教學計畫 壹 各單元教學目標 ( 一 ) 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 ( 二 )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 ( 三 ) 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之認識 貳 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次 2/3-2/9 日期單元名稱對應之能力指標節數評量方式 L Martin and Henry 2 2/20-2/26

More information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40 2014 2 494 台灣食蛇龜生存的挑戰 失落的龜樂園 20 台灣的食蛇龜 J. E. Gray 1863 R. Swinhoe J. Reeve 台灣原來還算普遍的食蛇龜, 也名列投機者高價競逐的少數物種之一, 前景令人擔憂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0.07 8.25 2 40 5 16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2014 2 494

More information

本章重點 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意義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的哲理社會工作的倫理 21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意義 social work 20 一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的活動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 NASW Standards for Social Service ManpowerZastrow, 1995 2006a 社會工作概論

More information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Review Vol. 8 No. 3 2007 年 9 月 September 2007 目 錄 Contents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69 清 代 堡 壘 式 客 家 村 莊 上 窰 民 俗 文 物 館 介 紹... 黃 曉 恩 74 具 象

More information

2013~2015 保健食品產業專業人才 供需調查 2011 5 2011529 2012 2013~2015 2012 44.67% 2011 11.96% 2013~2015 ... 1... 1... 5... 10... 12... 13... 14... 19... 20... 22... 24... 12... 19... 21... 22 III IV 1... 1 2... 3

More information

2

2 2 了 綠 什 (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how to d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 環境教育只是環保署的事 環保署是環境教育法的中央主管機關 但所有部會均為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在環境教育法生效之前 執行與推廣環境教育最力者包 括教育部 農委會 內政部等 5 , (IUCN, 1977) (, 1977) 7 (UNDESD)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S DEGREE DISSERTATION 80 后 女 硕 士 生 择 偶 现 状 以 武 汉 市 七 所 高 校 为 例 POST-80S FEMALE POSTGRADUATE MATE SELECTION STATUS STUDY TAKE WUHAN SEVEN UNIVERSITIES

More information

聽 母 親 說 話 散 文 讀 本 4 美 麗 的 陷 阱 002

聽 母 親 說 話 散 文 讀 本 4 美 麗 的 陷 阱 002 蔡逸君 作者介紹 蔡逸君 1966 出生於彰化小 農村 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業後 當過電影場記 副導演與編劇 跨足寫 作 劇場等不同領域 為一多棲的創作 人 三十歲開始文學創作 2004年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 離開 聯 合文學 雜誌編輯工作 做一位專職作家 專心做兩件事 走路與 寫字 發表文章於報刊專欄 出版有小說 童顏 笑彈祕笈 鯨少年 我 城 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 中央日報 文學獎短篇小說第

More information

% % %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 % %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101 99 102 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99 102 8 4 34 11 101826 594 71.91% 160 19.37% 72 8.72% 101 100 27 18100 21 101 35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1. 7,290 8,677 26,180 26,011 1,272 1,346 142 157 7 7 1,757 1,795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archives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SAA

壹 前言 archives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SAA 71975869 選輯衛生醫療檔案之意涵 Implication of Health Archives Selective Compilation Wu, Shiao-Chi Professor,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 Polic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e-mail: scwu@ym.edu.tw Chen, Mei-Jung

More information

此年報以環保紙印刷

此年報以環保紙印刷 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BANK OF ZHENGZHOU CO., LTD. BANK OF ZHENGZHOU CO., LT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A joint stock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More information

HKSTPC-Annual Report Chi

HKSTPC-Annual Report Chi 企業管治報告 14 企業管治架構 股東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董事會 管理層 企業合規 - 90 - 企業發展 董事會 17 1 16 董事會成員組成 2015 11 20 80 85 簡介會 2016 1 成員與時並進 2015 利益申報 14 利益衝突 - 91 - 董事會職能 77% 專業建議 承擔責任 6 常務委員會 95 企業拓展及批租委員會 9 8 80% - 92 - 企業發展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99 1992 11 7 1999 8811218 800 150.456 1387 1392 1680 The Research on the Faith in Cheng Hwang Yeh in Kinmen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by a native kinmenese who doe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doc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doc ~ Abstract Zheng Huan who was born in 1925, grew up in the rural areas, educated in the agricultural school and personally engaged in the farming. He has the very profound experiences of the farmers lives.

More information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1 研究報告與論文的寫作格式 CHAPTER 1-1 1-2 專 題 研究報告, 乃至論文寫作都 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而寫作的 工具, 除了堪稱石器時代所用的筆與紙 外, 打字機及電動打字機仍是至今尚未完 消失的機具, 然而, 步入雲端世紀之後, 電腦文書處理的軟體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利器 這裡首推大家耳熟能詳的 Microsoft Word 1-2 1-2-2 APA Preliminaries

More information

2013 6 Taiwan Literature Studies No. 4, June 2013. 167 198 Research Article Wú Xiāng Yìn Xiàng and Native Literatu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ú Chéng s Poetry in the 1970s 蔡明諺 Tsai, Ming-yen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K9 A 008-569 08 0-006 - 6 6 949 6 64 4 0 5 000 40 6500 6000 7 5000 400 8 6000 0 Malayo - Polynesian 6000 Malayo - Polynesian 4 5 4. 5 5500 5 4 000 6 4 5 6 986 6 5 006 0 995 4 99 99 990 987. 5 5000 00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44 %,,,,,,,,,,,, 57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1945 11 5,, ( ) : ; 1945 11,,,,,:, 1987,802,

More information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出版 民國一 四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編 江欣穎電話 (06)2619621 #314 校對 陳慧君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編 李懿娟 杜政賢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 89 () 1960 一 地理環境的調查 (location) 1. (site) 2. (position) 3. (situation)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1) (2) (3) 4. 5. () 91 (1) (2) (3) (ua 2 ) (4) 1993149-152 6. 1998 三 聚落史的調查 1. 2. 3. 92 4. 四 土地制度 10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吳秉勳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摘 要 關鍵詞 : 三國演義 魯肅 人物形象 儒家 25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1 1973 2 3 1982 4 2000 5 1 19771271 21021973 1022-23 31071996 12 110-115 4 1982 01 71-75 5 20063 78-79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