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5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 Ax = b, A R n n, b R n. Krylov 子空间方法是子空间方法的成功代表 首选方法 Krylov 子空间方法. 基本思想 在一个维数较小的子空间 K R n 中寻找近似解. 这类方法也被看作是一种 投影方法, 即寻找真解在某个子空间中 的投影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115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 Ax = b, A R n n, b R n. Krylov 子空间方法是子空间方法的成功代表 首选方法 Krylov 子空间方法. 基本思想 在一个维数较小的子空间 K R n 中寻找近似解. 这类方法也被看作是一种 投影方法, 即寻找真解在某个子空间中 的投影"

Transcription

1 第四讲 Krylov 子空间方法 投影方法 Krylov 子空间与 Arnoldi 过程 一般线性方程组的 Krylov 子空间方法 对称线性方程的 Krylov 子空间方法 收敛性分析 基于双正交化过程的迭代方法 免转置迭代方法 正规方程的迭代方法

2 2/115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 Ax = b, A R n n, b R n. Krylov 子空间方法是子空间方法的成功代表 首选方法 Krylov 子空间方法. 基本思想 在一个维数较小的子空间 K R n 中寻找近似解. 这类方法也被看作是一种 投影方法, 即寻找真解在某个子空间中 的投影 ( 可以是正交投影, 也可以是斜投影 ) 如果没有特别注明, 本讲内容都是在实数域中讨论.

3 3/115 1 投影方法 设 K 是 R n 的一个子空间, 记 m dim(k) n 目标在 K 中寻找真解的一个 最佳 近似. 定解条件设置 m 个约束 : 要求残量满足 m 个正交性条件, 即 r = b A x L (4.1) 其中 x 是近似解, L 是另一个 m 维子空间. 不同的 L 对应不同的投影方法 m 维空间的向量有 m 个自由度, 因此需要加 m 的限制条件 Petrov-Galerkin 条件 Galerkin 条件 : L = K L 称为 K 称为 约束空间 搜索空间 当 L = K 时, 我们称为正交投影法, 否则称为斜投影法

4 4/115 投影方法的数学描述 find x K such that b A x L (4.2) 若给定初值 x (0) R n, 则改用仿射空间 x (0) + K, 即 find x x (0) + K such that b A x L. (4.3) 好的初值一般都包含有价值的信息 事实上, 如果将 x 写成 : x = x (0) + ˆx, 其中 ˆx K, 则 (4.3) 就等价于 find ˆx K such that r 0 Aˆx L, (4.4) 求解 x 等价于求解 ˆx 其中 r 0 = b Ax (0) 是初始残量. 这与 (4.2) 的形式是一样的.

5 5/115 如何计算近似解 设 {v 1, v 2,..., v m } 和 {w 1, w 2,..., w m } 分别是 K 和 L 一组基. 令 V = [v 1, v 2,..., v m ], W = [w 1, w 2,..., w m ]. W R n m, V R n m 由于 x x (0) + K, 因此存在向量 y R m 使得 x = x (0) + V y ˆx x x (0) = V y 由正交性条件 (4.4) 可知 r 0 AV y w i, i = 1, 2,..., m, 即 W AV y = W r 0. 若 W AV 非奇异, 则解得 y = (W AV ) 1 W r 0. 因此 在实际计算中, W AV 通常可以直接形成, 无需另外计算. x = x (0) + V (W AV ) 1 W r 0.

6 6/115 近似解 x 存在唯一的条件是矩阵 W AV 非奇异. 定理 1 如果 A, K 和 L 满足下面条件之一 (1) A 正定且 L = K; (2) A 非奇异且 L = AK, 证明留作练习 则矩阵 W AV 非奇异.

7 7/115 如何实施投影方法在实施投影方法时, 我们需要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 怎样选择搜索空间 K 和约束空间 L? 如果找到的近似解 x 达不到精度要求, 则需要更换搜索空间 K 和约束空间 L, 如何更新? 目前能够很好地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方法就是 Krylov 子空间方法

8 8/115 2 Krylov 子空间与 Arnoldi 过程 Krylov 子空间 设 A R n n, r R n, 我们称 K m (A, r) span{r, Ar,..., A m 1 r} R n Krylov 子空间方法就是在 Krylov 子空间中寻找近似解 是由 A 和 r 生成的 Krylov 子空间. 为书写方便, 通常简记为 K m. 几个基本性质 : Krylov 子空间是嵌套的, 即 : K 1 K 2 K m K m 的维数不超过 m { } K m (A, r) = x = p(a)r : p 为次数不超过 m 1 的多项式

9 9/115 约束子空间 L 的选取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选取方法有 : L = K : 如 FOM, CG, SYMMLQ L = AK : 如 MINRES, GMRES 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变形与改进, 可以构造更多的子空间方法. L = K(A, r) : 如 BiCG

10 10/115 Arnoldi 过程 : 计算 K m 的一组正交基 算法 2.1 基于 Gram-Schmidt 正交化的 Arnoldi 过程 1: 给定非零向量 r, 计算 v 1 = r/ r 2 2: for j = 1, 2,..., m 1 do 3: w j = Av j 4: for i = 1, 2,..., j do 5: h ij = (w j, v i ) 6: end for 7: w j = w j j h ij v i i=1 8: h j+1,j = w j 2 9: if h j+1,j = 0 then 10: break 11: end if 12: v j+1 = w j /h j+1,j 13: end for 做计算时一定要注意任何可能存在的 中断.

11 11/115 如果到第 k (k < m) 步时有 h k+1,k = 0, 则算法将提前终止. 此时 Av k 必定可由 v 1, v 2,..., v k 线性表出 ( 不考虑浮点运算误差 ) 向量 v i 称为 Arnoldi 向量 需要注意的是, 在算法中, 我们是用 A 乘以 v j, 然后与之前的 Arnoldi 向量正交, 而不是计算 A j r. 事实上, 它们是等价的. 引理 1 设算法 2.1 不提前终止 ( 即 h k+1,k 0, k = 1, 2,..., m 1), 则 v j K j (A, r), j = 1, 2,..., m. K j (A, r) = span{v 1,..., v j } ( 板书 )

12 12/115 根据上面的引理, 我们可以立即得到下面的结论. 定理 2 如果算法 2.1 不提前终止, 则向量 v 1, v 2,..., v m 构成 K m 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其中 K m (A, r) = span{r, Ar,..., A m 1 r}.

13 13/115 Arnoldi 过程的重要性质 由 Arnoldi 过程可知 h j+1,j v j+1 = Av j j h ij v i, 因此 Av j = h j+1,j v j+1 + j h ij v i i=1 = [v 1, v 2,..., v j+1 ] = V m+1 H m+1,m (:, j), h 1j h 2j. h j+1,j i=1 = [v 1,..., v j+1, v j+2,..., v m+1 ] h 1j. h j+1,j 0. 0 w j = w j j i=1 h ij v i v j+1 = w j /h j+1,j

14 14/115 其中 V m+1 = [v 1, v 2,..., v m+1 ], h 11 h 12 h 13 h 1,m 1 h 1,m h 21 h 22 h 23 h 2,m 1 h 2,m 0 h 32 h 33 h 3,m 1 h 2,m H m+1,m = 0 0 h 43 h 4,m 1 h 4,m h m,m 1 h m,m h m+1,m R (m+1) m w j = Av j for i = 1, 2,..., j do h ij = (w j, v i ) end for w j = w j j i=1 h j+1,j = w j 2 h ij v i 这里 h ij 是由 Arnoldi 过程所定义的.

15 15/115 定理 3 设 V m = [v 1, v 2,..., v m ], 则 AV m = V m+1 H m+1,m = V m H m + h m+1,m v m+1 e m (4.5) VmAV m = H m (4.6) 这两个公式在后面的算法推导过程中非常重要 其中 e m = [0,..., 0, 1] R m, H m = H m+1,m (1 : m, 1 : m) R m m, 即 H m 是由 H m+1,m 的前 m 行组成的 Hessenberg 矩阵. H m = = A V m V m+1 H m+1,m V m +

16 16/115 如果 Arnoldi 方法提前终止, 则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变子空间. 定理 4 如果算法 2.1 在第 k (k m) 步终止, 即 h k+1,k = 0, 则有 即 K k 是 A 的一个不变子空间. AV k = V k H k, 一旦出现不变子空间, Arnoldi 过程就会被中断,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17 17/115 考虑到数值稳定性, 通常使用 修正的 Gram-Schmidt 过程 (MGS) 算法 2.2 基于 MGS 的 Arnoldi 过程 1: 给定非零向量 r 2: v 1 = r/ r 2 3: for j = 1, 2,..., m 1 do 4: w j = Av j 5: for i = 1, 2,..., j do 6: h ij = (w j, v i ) 7: w j = w j h ij v i 8: end for w j = Av j for i = 1, 2,..., j do h ij = (w j, v i ) end for w j = w j j i=1 h ij v i 9: h j+1,j = w j 2 10: if h j+1,j = 0 then 11: break 12: end if 13: v j+1 = w j /h j+1,j 14: end for

18 18/115 注记 基于 MGS 的 Arnoldi 过程与基于 CGS 的 Arnoldi 过程是等价的, 但 MGS 更稳定. 已有学者证明修正 Gram-Schmidt 过程是向后稳定的. 注记 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 算法 2.2 仍不够可靠, 此时可以再做一次 MGS, 或者采用 Householder 变换.

19 19/115 3 一般线性方程组的 Krylov 子空间方法 给定一个迭代初始值 x (0) R n, 令 K m = span{r 0, Ar 0, A 2 r 0,..., A m 1 r 0 }, 其中 r 0 = b Ax (0) 为初始残量. 下面介绍分别基于 L = K m 和 L = AK m 的投影方法 : 完全正交方法 : L = K m 广义极小残量法 : L = AK m

20 20/ 完全正交方法 (FOM): L = K m 寻找 x x (0) + K m 满足 b A x K m 由 Arnoldi 过程可知 VmAV m = H m 且 Vmr 0 = Vm(βv 1 ) = βe 1, 其中 β = r 0 2, e 1 = [1, 0,..., 0] R m. 由 x x (0) + K m 可知, 存在向量 ỹ R m 使得 x = x (0) + V m ỹ. 由正交性条件 b A x K m 可得 Vm(b A x) = 0, 矩阵 V m 的列向量构成 K m 的一组基 与 K m 正交等价于与 K m 的一组基正交

21 21/115 即 0 = V m(b Ax (0) AV m ỹ) = V mr 0 V mav m ỹ = βe 1 H m ỹ. 如果矩阵 H m 非奇异, 则 ỹ = βh 1 m e 1, 所以 x = x (0) + βv m H 1 m e 1

22 22/115 算法 3.1 完全正交方法 (FOM) 1: 给定初值 x (0), 计算 r 0 = b Ax (0), β = r 0 2 和 v 1 = r 0 /β 2: for j = 1, 2,..., m 1 do 3: w j = Av j 4: for i = 1, 2,..., j do 5: h ij = (w j, v i ) 6: w j = w j h ij v i 7: end for 8: h j+1,j = w j 2 9: if h j+1,j = 0 then 10: m = j, break 11: end if 12: v j+1 = w j /h j+1,j 13: end for 14: 求解线性方程组 H m ỹ = βe 1 并计算近似解 x = x (0) + V m ỹ

23 23/115 注记 由于子空间 K m 的维数远远小于 n, 因此方程组 H m ỹ = βe 1 可 以通过直接法求解, 如列主元 Gauss 消去法. 事实上, 由于 H m 是一个上 Hessenberg 矩阵, 我们也可以采用基于 Givens 变换的 QR 分解来求解. 这样更稳定. 注记 FOM 方法的一个难点是如何选取 m. 如果 m 太小, 则近似解 x 可能达不到精度要求, 如果太大, 可能会多做一些无用功. 因此在实际计算时, 我们采用动态的方法, 即不断增长 m 的值. 当残量满足精度要求时就停止迭代. 因此, 在每一次迭代后, 我们都需要估计残量的范数.

24 24/115 残量估计 定理 5 设 x x (0) + K m 由算法 3.1 得到的近似解, 则残量表达式为 r b A x = h m+1,m (e mỹ) v m+1 其中 ỹ = βh 1 m e 1, e m = [0,..., 0, 1] R m. 因此, r 2 = h m+1,m e mỹ = h m+1,m ỹ(m) ( 板书 ) AV m = V m H m + h m+1,m v m+1 e m

25 25/115 注记 由定理 5 可知, 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残量 r 的大小, 而无需在每次迭代中计算近似解 x. 当残量满足精度要求时, 我们再计算近似解. 注记 在不考虑舍入误差的情况下, 当 m = n 时, 必有 r 2 = 0. 注记 如果 Arnoldi 过程提前终止, 即存在整数 k (k < n) 使得 h k+1,k = 0, 则由定理 5 可知, 此时 r = 0, 因此近似解 x 就是方程组的精确解.

26 26/115 算法 3.2 实用 FOM 方法 1: 给定初值 x (0) 和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2: 计算 r 0 = b Ax (0), β = r 0 2 和 v 1 = r 0 /β 3: for j = 1, 2,... do 4: w j = Av j 5: for i = 1, 2,..., j do 6: h ij = (w j, v i ) 7: w j = w j h ij v i 8: end for 9: h j+1,j = w j 2 10: 求解方程 H j ỹ = βe 1 11: if h j+1,j ỹ(j) /β < ε then % relative residual 12: break 13: end if 14: v j+1 = w j /h j+1,j 15: end for 16: 计算近似解 x = x (0) + V j ỹ

27 27/ 广义极小残量法 (GMRES): L = AK 广义极小残量法 (Generalized Minimum Residual) 可描述为 寻找 x x (0) + K 满足 b A x AK. (4.7) GMRES 是当前求解大规模非对称线性方程组的首选方法 定理 6 设 A R n n, K = K(A, r 0 ), 则 x 是问题 (4.7) 的解当且仅当 x 是下面的极小化问题的解 min b Ax 2, (4.8) x x (0) +K 即在仿射空间 x (0) + K 中, x 所对应的残量范数最小. ( 板书 ) 与 FOM 的推导过程不同, 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推导 GMRES 这个最优性质是 GMRES 方法名称的由来

28 28/115 GMRES 的推导过程任意向量 x x (0) + K m 都可表示为 x = x (0) + V m y, 其中 y R m, 故 b Ax = b A(x (0) + V m y) = r 0 AV m y = βv 1 V m+1 H m+1,m y = V m+1 (βe 1 H m+1,m y), (4.9) 其中 e 1 = [1, 0,..., 0] R m+1. 又 V m+1 的列向量标准正交的, 所以 b Ax 2 = V m+1 (βe 1 H m+1,m y) 2 = βe 1 H m+1,m y 2. (4.10) 因此, 极小化问题 (4.8) 的解可表示为 x = x (0) + V m ỹ, (4.11)

29 29/115 其中 ỹ 是下面最小二乘问题的解 min y R m βe 1 H m+1,m y 2. (4.12) 注记 与 FOM 方法中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不同的是, 在 GMRES 方法中, 我们是求解一个最小二乘问题.

30 30/115 最小二乘求解 一般 m 不会很大, 因此可以使用 QR 方法来求解 (4.12). 设 H m+1,m = Q m+1r m+1,m 是 H m+1,m 的 QR 分解, 其中 Q m+1 R (m+1) (m+1) 是正交矩阵, R m+1,m R (m+1) m 是上三角矩阵. 于是 βe 1 H m+1,m y 2 = βe 1 Q m+1r m+1,m y 2 [ ] = βq m+1 e 1 R m+1,m y 2 = βq R m 1 y, 0 2 其中 q 1 是 Q m+1 的第一列, R m = R m+1,m (1 : m, :) R m m 表示 R m+1,m 的前 m 行. 所以 y 可以通过求解下面的上三角方程组获得 R m ỹ = βq 1 (1 : m), (4.13) 其中 q 1 (1 : m) 表示 q 1 的前 m 个元素组成的向量.

31 31/115 残量计算 与 FOM 方法类似, 我们也可以直接得到残量范数的表达式. 定理 7 设 x x (0) + K m 是由 GMRES 方法所得到的近似解, 则 r 2 = b A x 2 = β q 1 (m + 1) 其中 q 1 (m + 1) 表示 q 1 R m+1 的最后一个分量. r 2 = b A x 2 = βe 1 H m+1,m ỹ 2 [ ] = βq R m 1 ỹ 0 = β q 1 (m + 1). 2

32 32/115 算法 3.3 广义极小残量法 (GMRES) 1: 给定初值 x (0) 和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2: 计算 r 0 = b Ax (0) 和 β = r 0 2 3: v 1 = r 0 /β 4: for j = 1, 2,... do 5: w j = Av j 6: for i = 1, 2,..., j do % Arnoldi process 7: h ij = (w j, v i ) 8: w j = w j h ij v i 9: end for 10: h j+1,j = w j 2 11: if h j+1,j = 0 then 12: m = j, break 13: end if

33 33/115 14: v j+1 = w j /h j+1,j 15: if r 2 /β < ε then % check convergence 16: m = j, break 17: end if 18: end for 19: 求解上三角线性方程组 (4.13) 20: 计算近似解 x = x (0) + V m ỹ

34 34/115 算法的中断 在 GMRES 算法中, 如果第 k (k < n) 步时 h k+1,k = 0, 则提前终止, 且 AV k = V k H k, ỹ = H 1 k (βe 1). min βe 1 H k+1,k y 2 H k+1,k 最后一行全为 0 因此 r 2 = b A x 2 = b Ax (0) AV k ỹ 2 = r 0 V k H k ỹ 2 = βv 1 V k (βe 1 ) 2 = 0. 这意味着 x 就是原方程组的精确解. 因此, 这种提前终止是好事.

35 35/115 反之, 如果在第 k 步时有 r = b A x = 0, 则必有 h k+1,k = 0. 定理 8 设 A R n n 非奇异, 则 GMRES 方法在第 k 步提前终止的充要条件是近似解即为精确解. 证明. 留作练习.

36 36/ GMRES 方法的实施细节 我们注意到, 在 GMRES 方法中, 计算残量的范数时需要计算 H j+1,j 的 QR 分解, 工作量太大! 在实际计算中, 我们采用递推方式和 Givens 变换, 在 H j,j 1 的 QR 分解基础上, 通过一次 Givens 变换得到 H j+1,j 的 QR 分解, 从而大大降低运算量. 下面我们详细描述具体的递推计算过程. 第一步 [ 当 j = 1 时, 只需对 H 2,1 = h 11 h 21 ] 做一次 Givens 变换即可得 QR 分解

37 第二步 假定 H j,j 1 R j (j 1) 的 QR 分解为 H j,j 1 = (G j 1 G j 2 G 1 ) R j,j 1 = Q j [ R j 1 0 ] j (j 1) 其中 R j 1 R (j 1) (j 1) 是上三角矩阵, Q j = G 1 G 2 G j 1. 这里 G i 都是 Givens 变换. 为了确保矩阵乘积的相容性, 我们假定 G i 的维数会根据需要自动增大, 即在右下角添加单位阵. 第三步 考虑 H j+1,j 的 QR 分解. 易知 [ ] H j,j 1 h j H j+1,j =, 0 h j+1,j 其中 h j = [h 1,j, h 2,j,..., h j,j ] 是由 H j+1,j 最后一列的前 j 个元素构 37/115

38 38/115 成的向量. 于是 [ ] [ ] [ Q j 0 Q j 0 H j+1,j = = H j,j 1 h j 0 h j+1,j ] R j 1 hj 1 Q j h j = 0 ĥ j,j 0 h j+1,j 0 h j+1,j [ R j,j 1 其中 hj 1 是 Q j h j 的前 j 1 个元素构成的向量, ĥj,j 是 Q j h j 的最后一个元素. 下面我们利用 Givens 变换, 将 h j+1,j 化为 0. 计算 ], 构造 Givens 变换 h j,j = ĥ2 j,j + h2 j+1,j, c j = ĥj,j h j,j, s j = h j+1,j h j,j.

39 39/115 I 0 0 G j = 0 c j s j R (j+1) (j+1). 0 s j c j 令 则 Q j+1 H j+1,j = G j [ ] Q j 0 Q j+1 = G j R (j+1) (j+1), 0 1 R j 1 hj 1 0 ĥ j,j 0 h j+1,j = R j 1 hj 1 0 hj,j 0 0 R j+1,j. 所以 H j+1,j = Q j+1 R j+1,j 就是 H j+1,j 的 QR 分解.

40 40/115 注记 在上述过程中, 我们只需将 Givens 变换 G 1, G 2,..., G j 依次作用到 H j+1,j 最后一列上, 就可以得到 R j 的最后一列. 当残量充分小时, 我们再通过解方程 (4.13) 得到 ỹ. 由 Q m+1 = G m G m 1 G 1 可知, Q m+1 (βe 1 ) 可通过将 G 1, G 2,..., G m 依次作用到向量 βe 1 上得到. 在 GMRES 的具体实现过程. 为节省存储, 我们将 R m 存在 H m+1,m 中.

41 41/115 算法 3.4 实用的 GMRES 方法 1: 给定初值 x (0) 和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2: 计算 r 0 = b Ax (0) 和 β = r 0 2 3: v 1 = r 0 /β, ξ = βe 1 4: for j = 1, 2,... do 5: w j = Av j 6: for i = 1, 2,..., j do % Arnoldi process 7: h ij = (w j, v i ) 8: w j = w j h ij v i 9: end for 10: h j+1,j = w j 2 11: for i = 1, 2,..., j 1 do % Apply G j 1,..., G 1 to the last column of H j+1,j

42 42/115 12: [ 13: end for h i,j h i+1,j ] = [ 14: if h j+1,j = 0 then c i s i 15: set m = j and break 16: end if 17: v j+1 = w j /h j+1,j s i c i ] [ h i,j h i+1,j 18: if h j,j > h j+1,j then % Form the Givens rotation G j 19: c j = 1 1+τ 2, s j = c j τ where τ = hj+1,j h j,j 20: else 21: s j = 1 1+τ 2, c j = s j τ where τ = 22: end if ] hj,j h j+1,j 23: h j,j = c j h j,j + s j h j+1,j, h j+1,j = 0 % Apply G j to last column of H j+1,j

43 43/115 24: [ ξ j ξ j+1 ] = [ c j s j s j c j ] [ ] ξ j 0 % Apply G j to the right-hand side 25: if ξ j+1 /β < ε then % Check convergence: r 2 = ξ j+1 26: set m = j and break 27: end if 28: end for 29: 计算 ỹ = R 1 m ξ (m), 其中 R m = H(1 : m, 1 : m), ξ (m) = ξ(1 : m) 30: 计算近似解 x = x (0) + V m ỹ 注记 在 FOM 方法和 GMRES 方法中, 都是采用 MGS 来构造 Krylov 子空间的标准正交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可能需要使用 Householder 变换来增加方法的稳定性.

44 44/115 注记 在不考虑舍入误差的情况下, 当 GMRES 方法迭代到 n 步时, 残量肯定为 0, 因此方法肯定收敛. 注记 对于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组, 我们不可能迭代 n 步, 因为 GMRES 每一步迭代的运算量和存储量都会随着迭代步数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当迭代步数增大时, 运算时间和存储量会大大增加, 这使得方法失去竞争性.

45 45/115 带重启的 GMRES 我们希望将迭代步数控制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内. 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通用做法是采用重启策略, 即给定一个最大迭代步数 m ( 通常远远小于 n, 如 20, 50 等 ) 如果 GMRES 迭代到 m 步后仍不收敛, 则计算出近似解 x (m) x (0) + K m. 然后将其作为新的迭代初值, 即令 x (0) = x (m), 重新启动 GMRES 方法. 该过程可以重复执行, 直到找到满意的近似解为止.

46 46/115 算法 3.5 GMRES(m): 带重启的 GMRES 方法 1: 给定正整数 m n, 初值 x (0) 和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2: 计算 r 0 = b Ax (0) 和 β = r 0 2 3: v 1 = r 0 /β 4: for j = 1, 2,..., m do 5: 执行 GMRES 方法 3.4 的第 5 步至第 27 步 6: end for 7: 计算 ỹ = R 1 m ξ (m), 其中 R m = H(1 : m, 1 : m), ξ (m) = ξ(1 : m) 8: 计算近似解 x = x (0) + V m ỹ 9: if ξ m+1 /β < ε then 10: stop 11: end if 12: 令 x (0) = x (m), 返回第 2 步

47 47/115 注记 加入重启技术可以节省运算量和存储量, 但随之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如收敛速度会减慢, 这是因为在重启方法时, 一些有用信息会被丢弃. 如果 A 不是正定矩阵, 则可能还会出现方法停滞不前的情形, 即残量范数很难减小. 此时即使总迭代步数已经达到 n 步, 或者甚至超过 n 步, 但方法仍然不收敛. 另外, 怎样选取合适的重启步数 m, 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办法, 经验很重要!

48 48/ 举例 由最优性可知, GMRES 残量范数 r k 2 递减, 但不一定严格递减. 在最坏的情况下, 可能会出现 r k 2 保持不变, 直到最后一步才降为 0. 例 1 考虑线性方程组 Ax = b, 其中 A = , b = a 1 a 2 a n 1 a n 具体求解过程参见 MATLAB 程序 GMRES_Example01.m. 下图绘出了 n = 64 时的 ( 相对 ) 残量范数下降曲线.

49 49/115

50 50/115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偏微分方程的. 例 2 考虑下面的带齐次 Dirichlet 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 : u(x, y) + u x (x, y) + u y (x, y) + u(x, y) = f(x, y), (4.14) (x, y) Ω [0, 1] [0, 1] u(x, 0) = u(x, 1) = u(0, y) = u(1, y) = 0, 0 < x, y < 1. 二阶导数用五点差分离散, 一阶导数用中心差分离散, 步长 h x = h y = 1/(N + 1). 可得具体离散格式为 4u i,j u i+1,j u i 1,j u i,j+1 u i,j 1 h 2 + u i+1,j u i 1,j 2h + u i,j+1 u i,j 1 2h + u i,j = f i,j

51 51/115 对应的离散线性方程组为 [I T + T I + h(i D) + h(d I) + h 2 I]u = h 2 f. 其中 T = tridiag( 1, 2, 1), D = tridiag( 1/2, 0, 1/2). 在实际测试中, 我们假设解析解为 u(x, y) = xy(1 x)(1 y). 由此可以求出右端项 f(x, y) = (3 2x)(1 y)y + (3 2y)(1 x)x + x(1 x)y(1 y). 用 GMRES 方法求解. 最大迭代步数设为 IterMax = N 2, 迭代终止条

52 52/115 件 r k 2 r 0 2 tol 我们画出 n = 32 时的相对残量下降曲线. MATLAB 程序见 GMRES_Example02_PDE.m

53 53/115

54 54/115 4 对称线性方程的 Krylov 子空间方法 4.1 Lanczos 过程 如果 A 是对称的, 则由 Arnoldi 过程的性质可知 H m = V mav m, 因此 H m 也对称. 又 H m 是上 Hessenberg 矩阵, 所以 H m 是一个对称三对角矩阵. 为了书写方便, 我们记 α j = h j,j, β j = h j,j+1, 并将 H m 改写为 T k, 即 α 1 β 1. β T k = βk 1 β k 1 α k

55 55/115 与 Arnoldi 过程类似, 我们有下面的性质 AV k = V k T k + β k v k+1 e k, V k AV k = T k. (4.15) (4.16) 考察关系式 (4.15) 两边的第 j 列可知 β j v j+1 = Av j α j v j β j 1 v j 1, j = 1, 2,..., 这个三项递推公式是 CG 方法的核心, 它使得每一步迭代的运算量与迭代步数无关. 其中 v 0 = 0 和 β 0 = 0. 基于这个三项递推公式, Arnoldi 过程可简化为 Lanczos 过程.

56 56/115 算法 4.1 Lanczos 过程 1: 给定非零向量 r, 令 v 0 = 0, β 0 = 0 2: v 1 = r/ r 2 3: for j = 1, 2,... do 4: w j = Av j β j 1 v j 1 5: α j = (w j, v j ) 6: w j = w j α j v j 7: β j = w j 2 8: if β j = 0 then 9: break 10: end if 11: v j+1 = w j /β j 12: end for

57 57/115 如果不考虑舍入误差, 则 Lanczos 过程生成的向量是相互正交的. 定理 9 设 v 1, v 2,..., v k,... 由 Lanczos 方法 4.1 生成, 则 1, i = j, (v i, v j ) = δ ij 0, i j, for i, j = 1, 2,.... (4.17) ( 板书 ) 注记 该结论说明, 只需正交化相邻的三个向量, 因此只需存三个向量, 而且每次迭代的运算量也固定不变. 这就是 Lanczos 过程的优点. 实际计算中, 由于舍入误差影响, Lanczos 过程生成的向量可能会逐渐失去正交性. 这时需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如全部重新正交化或部分重新正交化.

58 58/ 共轭梯度法 (CG) 首先考虑 A R n n 是对称正定情形. 共轭梯度法 (Conjugate Gradient) 本质上与 FOM 是等价的, 即都是取 L = K. 但由于 A 对称, 因此可借助三项递推公式来简化运算. CG 方法是当前求解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的首选方法. 方法描述 设 x (0) 是初始值, 在仿射空间 x (0) + K k 中寻找近似解 x (k), 满足 x (k) x (0) + K k 且 b Ax (k) K k. (4.18) CG 方法就是根据这个性质来推导的.

59 方法推导 首先, 与 FOM 方法类似, 我们可得 x (k) = x (0) + V k y k, y k = T 1 k (βe(k) 1 ), (4.19) 其中 V k = [v 1, v 2,..., v k ], β = r 0 2, e (k) 1 = [1, 0,..., 0] R k. 因此需要求解一个以 T k 为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 由于 A 对称正定, 故 T k 也对称正定. 所以可以用 Cholesky 分解或 LDL 分解来求解. 设 T k 的 LDL 分解为 T k = L k D k L k. 于是可得 x (k) = x (0) +V k y k = x (0) +V k T 1 k (βe(k) 1 ) = x (0) +(V k L k 如果 x (k) 满足精度要求, 则计算结束. 否则我们需要计算 )(βd 1 k L 1 k e(k) 1 ). x (k+1) = x (0) +V k+1 T 1 k+1 (βe(k+1) 1 ) = x (0) +(V k+1 L k+1 )(βd 1 k+1 L 1 k+1 e(k+1) 1 ), 59/115

60 60/115 这里假定 T k+1 的 LDL 分解为 T k+1 = L k+1 D k+1 L k+1. 下面就考虑如何利用递推方式来计算 x (k), k = 1, 2,.... 记 P k V k L k = [ p 1, p 2,..., p k ] R n k, ỹ k βd 1 k L 1 k e(k) 1 = [η 1,..., η k ] R k. 我们首先证明下面的结论. 引理 2 下面的递推公式成立 : P k+1 V k+1 L k+1 = [ P k, p k+1 ], y k+1 βd 1 k+1 L 1 k+1 e(k+1) 1 = [ỹ k, η k+1], k = 1, 2,.... ( 板书 )

61 61/115 有了上面的性质, 我们就可以得到从 x (k) 到 x (k+1) 的递推公式 x (k+1) = P k+1 ỹ k+1 = [ P k, p k+1 ] [ ỹ k η k+1 ] = x (k) + η k+1 p k+1. 为了判断近似解的精度, 我们还需要计算残量. 通过直接计算可知 (4.20) r k+1 = b Ax (k+1) = b A(x (k) + η k+1 p k+1 ) = r k η k+1 A p k+1. (4.21)

62 62/115 另一方面, 我们有 r k = b Ax (k) = b A(x (0) + V k y k ) = r 0 AV k y k = βv 1 V k T k y k β k v k+1 e k y k = β k (e k y k)v k+1, 即 r k 与 v k+1 平行. 记 r k = τ k v k+1, k = 0, 1, 2,..., (4.22) 其中 τ 0 = β = r 0 2, τ k = β k (e k y k), k = 1, 2,.... 定义 p k = τ k 1 p k, k = 1, 2,....

63 63/115 所以 {p k } 满足下面的递推公式 : p k+1 = τ k p k+1 = τ k (v k+1 l k p k ) = r k + µ k p k, (4.23) p k+1 = l k p k + v k+1 r k = τ k v k+1 其中 µ k = l kτ k τ k 1, k = 1, 2,.... 于是我们就得到下面的递推公式 r k+1 = r k η k+1 A p k+1 = r k ξ k+1 Ap k+1 x (k+1) = x (k) + η k+1 p k+1 = x (k) + ξ k+1 p k+1, (4.24) (4.25) 其中 ξ k+1 = η k+1 τ k, k = 0, 1, 2,....

64 64/115 系数 ξ k+1 和 µ k 的计算方法 引理 3 下面的结论成立 : (1) r 1, r 2,..., r k,... 相互正交 ; (2) p 1, p 2,..., p k,... 相互 A 共轭 ( 或 A 正交 ), 即当 i j 时有 p i Ap j = 0. ( 板书 ) p k+1 = τ k p k+1 = τ k (v k+1 l k p k ) = r k + µ k p k, (4.26)

65 65/115 r k+1 = r k η k+1 A p k+1 = r k ξ k+1 Ap k+1 x (k+1) = x (k) + η k+1 p k+1 = x (k) + ξ k+1 p k+1, (4.27) (4.28) 在等式 (4.26) 两边同时左乘 p k+1 A 可得 p k+1 Ap k+1 = p k+1 Ar k + µ k p k+1 Ap k = r k Ap k+1. 再用 r k 左乘方程 (4.27) 可得 0 = r k r k+1 = r k r k ξ k+1 r k Ap k+1, 故 ξ k+1 = r k r k r k Ap k+1 = r k r k p k+1 Ap. (4.29) k+1

66 66/115 等式 (4.26) 两边同时左乘 p k A 可得 故 0 = p k Ap k+1 = p k Ar k + µ k p k Ap k, µ k = p k Ar k p k Ap k = r k Ap k p k Ap. (4.30) k 为了进一步减少运算量, 我们将上式进行改写. 用 r k+1 左乘方程 (4.27) 可得 r k+1 r k+1 = r k+1 r k ξ k+1 r k+1 Ap k+1 = ξ k+1 r k+1 Ap k+1, 故 ξ k+1 = r k+1 r k+1 r k+1 Ap. k+1

67 所以 ξ k = r k r k r k Ap, 即 r k Ap k = r k r k/ξ k, 代入 (4.30) 可得 k µ k = r k Ap k p k Ap k = r k r k p k Ap 1 = k ξ k r k r k p k Ap k p k Ap k r k 1 r k 1 = r k r k r k 1 r. k 1 (4.31) 综合公式 (4.26), (4.27), (4.28) 和 (4.29), (4.31) 即可得 CG 的迭代格式 : p k+1 = r k + µ k p k, 其中 µ k = r k r k r k 1 r, k 1 x (k+1) = x (k) + ξ k+1 p k+1, r k+1 = r k ξ k+1 Ap k+1, 其中 ξ k+1 = r k r k p k+1 Ap. k+1 注意, 以上递推公式是从 k = 1 开始. k = 0 时的公式需要另外推导. 67/115

68 k = 0 时的计算公式 首先, 由 p 1 的定义可知 p 1 = P 1 = V 1 L 1 = v 1. 因此 p 1 = τ 0 p 1 = βv 1 = r 0. 其次, 由 Lanczos 过程可知 T 1 = α 1 = v 1 Av 1. 注意到 β 2 = r 0 r 0, 于是 x (1) = x (0) + V 1 T 1 1 (βe 1 ) = x (0) + β v 1 Av 1 v 1 = x (0) + r 0 r 0 p 1Ap 1 p 1. 令 ξ 1 = r 0 r 0 p 1Ap 1, 则当 k = 0 时关于 x (k+1) 的递推公式仍然成立. ( 注 : 之前的 ξ k+1 计算公式 (4.29) 只对 k 1 有定义 ) 68/115

69 69/115 最后考虑残量. 易知 r 1 = b Ax (1) = b Ax (0) r 0 r 0 p 1Ap 1 Ap 1 = r 0 ξ 1 Ap 1, 即当 k = 0 时关于 r k+1 的递推公式也成立. 综合公式 (4.26), (4.27), (4.28) 和 (4.29), (4.31) 即可得 CG 方法 : 算法 4.2 共轭梯度法 (CG) 1: 给定初值 x (0),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和最大迭代步数 IterMax 2: 计算 r 0 = b Ax (0) 和 β = r 0 2 3: for k = 1 to IterMax do 4: ρ = r k 1 r k 1 5: if k > 1 then

70 70/115 6: µ k 1 = ρ/ρ 0 7: p k = r k 1 + µ k 1 p k 1 8: else 9: p k = r 0 10: end if 11: q k = Ap k 12: ξ k = ρ/(p k q k) 13: x (k) = x (k 1) + ξ k p k 14: r k = r k 1 ξ k q k 15: relres = r k 2 /β 16: if relres< ε then 17: break 18: end if 19: ρ 0 = ρ 20: end for

71 71/115 21: if relres< ε then 22: 输出近似解 x (k) 及相关信息 23: else 24: 输出算法失败信息 25: end if 注记 编程练习 :CG 方法求解二维 poisson 方程. 在优化领域, CG 方法中的向量 p k 称为搜索方向, 而 ξ k 称为步长. 因此, 搜索方法是 A 共轭的, 这就是方法名称的由来. 注记 在 CG 方法中, 需要额外存储四个向量 x, p, Ap 和 r, 每步迭代的主要运算为一个矩阵向量乘积和两个内积.

72 72/115 CG 方法也具有最优性质. 定理 10 设 A 对称正定, 则 x (k) = arg min x x A (4.32) x x (0) +K k 当且仅当 与 GMRES 方法不同的是, CG 方法极小化的是绝对误差的 A 范数. x (k) x (0) + K k 且 b Ax (k) K k. (4.33) ( 板书 ) 注记 如果 A 对称, 但不定, 此时 A 范数就没有定义, 因此最优性结论不再成立. 而从方法推导过程可知, 此时仍可以使用 CG 方法, 但由于 LDL 分解不一定存在, 因此方法可能会中断.

73 73/115 例 3 用 CG 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Ax = b, 其中 2 1. A = B I+I B R N 2 N , B = 画出 n = 64 时的相对残量下降曲线 : Poisson_CG.m N N 1 1, b =. 1 N 2 1.

74 74/115

75 To be continued... 75/115

76 76/ 极小残量法 (MINRES) 这里假定 A 对称, 但不定. 此时 CG 方法不再适用. 与 GMRES 方法类似, 我们取约束空间为 L k x (0) + K k 中寻找近似解 x (k), 满足 = AK k, 即在仿射空间 x (k) x (0) + K k 且 b Ax (k) AK k. 这就是极小残量法 (MINRES ). 它也可以看作是 GMRES 的对称情形, 即作用在对称方程组上的 GMRES 方法. 但由于 A 对称, 因此在计算 K k 的正交基时, 可以采用 Lanczos 方法, 即三项递推方法, 从而节省运算量. 与 GMRES 方法类似, MINRES 具有下面的最优性质.

77 77/115 定理 11 设 A R n n 是对称矩阵, x (k) x (0) + K k 是 MINRES 方法迭代 k 步后得到的近似解, 则 x (k) = arg min b Ax 2, x x (0) +K k 即 x (k) 是残量在仿射空间 x (0) + K k 中的唯一最小值点. 由 GMRES 方法的推导过程可知, 当 MINRES 方法迭代 k 步之后, 近似解可表示为 其中 x (k) = x (0) + V k y k (4.34) y k = arg min y R k βe 1 T k+1,k y 2 (4.35)

78 78/115 这里 T k+1,k 是由 Lanczos 方法生成的 (k + 1) k 的上 Hessenberg 矩阵 α 1 β 1. β T k+1,k = βk 1. β k 1 与 CG 方法类似, 我们无需存储所有的基向量 v i s. 事实上, x (k) 可以通过直接更新 x (k 1) 得到. 下面我们就给出推导过程. α k β k 最小二乘问题的求解 我们仍然用 QR 分解来求解最小二乘问题 (4.35). 设 T k+1,k = Q k+1 R k+1,k

79 79/115 是 T k+1,k 的 QR 分解, 其中 Q k+1 R (k+1) (k+1) 是正交矩阵, R k+1,k R (k+1) k 是一个上三角矩阵. 由于 T k+1,k 是三对角的, 所以 R k+1,k 也只有三条对角线非零, 即 R k+1,k = τ (1) 1 τ (2) 1 τ (3) 1 τ (1) 2 τ (2) 2 τ (3) τ (1) k 2 τ (2) k 2 τ (3) k 2 τ (1) k 1 τ (2) k 1 τ (1) k 0 0 (k+1) k [ R k 0 ],

80 80/115 其中 R k 是由 R k+1,k 的前 k 行组成的 k 阶矩阵. 于是, 我们有 βe 1 T k+1,k y 2 = βe 1 Q k+1 R k+1,k y) 2 ( [ ] = Q k+1 Q k+1 (βe R k 1) y) 0 [ ] 2 = [Q k+1,k, q k+1 ] R k y (βe 1 ), (4.36) 0 2 其中 Q k+1,k 是由 Q k+1 的前 k 列组成的子矩阵, q k+1 是 Q k+1 的最后一列. 如果 R k 非奇异, 则最小二乘问题 (4.35) 的解为 因此, y k = βr 1 k Q k+1,k e 1. x (k) = x (0) + βv k R 1 k Q k+1,k e 1. (4.37)

81 81/115 T k+1,k 的 QR 分解的具体实现 首先, 由于 T k+1,k 是上 Hessenberg 矩阵, 因此可以采用 Givens 变换来做. 其次, 与 GMRES 类似, 我们可以借助递推方法来减少运算量, 即在 T k,k 1 的 QR 分解的基础上, 通过一次 Givens 变换得到 T k+1,k 的 QR 分解. 假定 T k,k 1 的 QR 分解为 T k,k 1 = (G k 1 G k 2 G 1 ) R k,k 1 = Q k R k,k 1, 其中 G i 表示 Givens 变换, Q k = (G k 1 G k 2 G 1 ), R k,k 1 是上三角

82 82/115 阵 : R k,k 1 = τ (1) 1 τ (2) 1 τ (3) 1 τ (1) 2 τ (2) 2 τ (3) (3) τ. k 3... (2) τ k 2 τ (1) k 为了保证矩阵乘积的相容性, 我们假定 G i 的维数是自动增长的, 即 I i 1 c i s i G i = s i c i Rk k, i = 1, 2,... k 1. I k i 1

83 83/115 对于给定矩阵 B, 变换 B G i B 仅仅修改 B 的第 i 和第 (i + 1) 行. 因此, T k+1,k = 且 Q 1 k β k 1 α k T k,k β k 1 α k 0 β k [ ] Q k 0 = 0 1 = G k 1 G k 2 G β k 1 α k R k,k 1 Q 1 k 0 β k = G k 1 G k β k 1 α k 0. 0 β k 1 α k [ 0. 0 = τ (3). k 2 τ (2) k 1 α k Q k ] T k+1,k,

84 84/115 构造 Givens 变换 G k = k 1 I c k s k s k c k R (k+1) (k+1), 消去 Tk+1,k 最后一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β k, 即选取 c k = α k τ (1) k, s k = β k τ (1) k 其中 τ (1) k = α k 2 + β2 k. 由于 R k,k 1 的最后一行全为 0, 且左乘 G k 只会影响 Tk+1,k 的最后两行, 因此

85 G k Tk+1,k = 0. 0 τ (3) k 2 τ (2) k 1 τ (1) k 0 0 R k,k 1 = τ (1) 1 τ (2) 1 τ (3) (3) τ k 3... (2) τ k 2 τ (3) k 2 τ (1) k 1 τ (2) k 1 τ (1) k 0 0 R k+1,k. 于是我们就得到 T k+1,k 的 QR 分解 T k+1,k = Q k+1 R k+1,k, 其中 ( 这里我们假定 Givens 变换 G i 的维数是自动增长的 ) [ ] Q k 0 Q k+1 = G k 0 1 = (G kg k 1... G 1 ). 需要指出的是, R k,k 1 是 R k+1,k 的前 k 行和前 k 列. 因此, R k 1 是 R k 85/115

86 86/115 的 (k 1) 阶顺序主子矩阵. 下面我们给出从 x (k) 到 x (k+1) 的递推公式. 设 通过直接计算, 由 P k R k = V k 可知 p 1 = v 1 /τ (1) 1, ( ) p 2 = v 2 τ (2) 1 p 1 p i = P k = [p 1, p 2,..., p k ] V k R 1 k. /τ (1) ( v i τ (2) i 1 p i 1 τ (3) i 2 p i 2 2, (4.38) ) /τ (1) i, i = 3, 4,.... 又 V k = [V k 1, v k ], 且 R k 1 是 R k 的 (k 1) 阶顺序主子矩阵. 所以 P k = [P k 1, p k ].

87 87/115 记 βq k+1 e 1 的前 k 个元素组成的向量为 ξ (k), 即 [ ] βq k+1 e ξ (k) 1 =, ξ k+1 其中 ξk+1 表示 βq k+1 e 1 的最后一个元素. 易知 Q k+1,k e 1 和 Q k+1 e 1 的前 k 个分量是一样的, 即 ξ (k) = βq k+1,k e 1. 因此 y (k) = βr 1 k Q k+1,k e 1 = R 1 k ξ(k). (4.39) 又 [ ] Q k 0 Q k+1 = G k 0 1, 所以, Q k+1 (1, 1 : k 1) = Q k (1, 1 : k 1), 即 Q k+1 e 1 和 Q k e 1 的前 k 1 个分量是一样的.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 ξ (k) 和 ξ (k 1) 之间的关系

88 88/115 式 : ξ (k) = [ ξ (k 1) ξ k ], k = 2, 3,..., 其中 ξ k 表示 ξ (k) 的最后一个分量. 因此, 对所有正整数 k, ξ (k) 可以表示为 ξ (k) = [ξ 1, ξ 2,..., ξ k ], k = 1, 2,....

89 89/115 根据 (4.37), 我们有 x (k) = x (0) + V k R 1 k Q k+1,k (βe 1) = x (0) + P k ξ (k) = x (0) + [P k 1, p k ] [ ξ (k 1) ξ k = x (0) + P k 1 ξ (k 1) + ξ k p k ] = x (k 1) + ξ k p k, (4.40) 其中 p k 可通过递推公式 (4.38) 来计算, 而 ξ k 是 βq k+1 e 1 的第 k 个分量. 又 βq k+1 e 1 = Q k+1 (βe 1) = G k Gk 1 G 1 (βe 1 ), 即向量 βq k+1 e 1 可以通过将 Givens 变换依次作用在 βe 1 上得到.

90 下面考虑残量的计算. 由 (4.39) 可知 r k 2 = b Ax (k) 2 = r 0 AV k y k 2 = βv 1 V k+1 T k+1,k y k 2 = V k+1 (βe 1 Q k+1 R k+1,k y k ) 2 ( [ ] ) = Q k+1 Q k+1 (βe R k 1) y k 0 [ ] [ ] 2 ξ (k) R k y k = ξ k+1 0 = ξ k+1, 其中 ξk+1 是 Q k+1 (βe 1) = G k G k 1 G 1 (βe 1 ) 的最后一个分量. 综上所述, 根据 p k 的递推公式 (4.38) 和 x (k) 的递推公式 (4.40), 我们就可以构造下面的 MINRES 方法. 2 90/115

91 91/115 算法 4.3 Minimal Residual (MINRES) Method 1: 给定初值 x (0),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和最大迭代步数 IterMax 2: 计算 r 0 = b Ax (0) 和 β = r 0 2 3: 令 β 0 = 0, v 0 = 0, p 1 = 0, p 0 = 0 4: v 1 = r 0 /β, ξ = βe 1 5: for k = 1, 2,..., n do 6: w k = Av k β k 1 v k 1 7: α k = (w k, v k ) 8: w k = w k α k v k 9: β k = w k 2 10: if k > 2 then [ ] % apply G k 1 G k 2 to the last column of T k+1,k [ ] [ ] 11: τ (3) k 2 c k 2 s k 2 0 = β k 1 s k 2 c k 2 β k 1 12: end if

92 13: if k [ > 1 then ] [ 14: τ (2) k 1 α k = 15: end if c k 1 s k 1 s k 1 c k 1 ] [ ] βk 1 α k 16: if α k > β k then % form the Givens rotation G k 17: set c k = 1+γ 1, s 2 k = c k γ where γ = β k / α k 18: else 19: set s k = 1 1+γ 2, c k = s k γ where γ = α k / β k 20: end if 21: τ (1) k = c k α k + s j β k % apply G k to last column of T k+1,k [ ] [ ] [ ] 22: ξ k c k s k = ξ k+1 s k c k ξ k 0 % apply G k to ξ ( ) 23: p k = p k 2 v k τ (2) k 1 p k 1 τ (3) k 2 /τ (1) k where p 0 = p 1 = 0 24: x (k) = x (k 1) + ξ k p k 92/115

93 93/115 25: relres = ξ k+1 /β 26: if relres< ε then % check convergence 27: break 28: end if 29: v k+1 = w k /β k 30: end for 31: if relres < ε then 32: 输出近似解 x (k) 及相关信息 33: else 34: 输出算法失败信息 35: end if 与 GMRES 相比, MINRES 方法的优点是

94 94/115 MINRES 充分利用了系数矩阵的对称性, 这使得每步迭代的运算量不会随着迭代步数的增加而增加 ; 在迭代过程中, 我们不需要存储所有的 v i 和 p i, 因此存储量也与迭代步数无关. 注记 CG 方法也可以用来求解对称不定线性方程组, 但可能会产生中断. 在 MINRES 方法中, 我们用了三项递推公式, 好处是可以有效节省运算量和存储量, 但缺点是, 随着迭代步数的增加, 舍入误差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Sleijpen, van der Vorst 和 Modersitzki 曾经指出, 在 MINRES 中, 舍入误差是按 κ(a) 2 的速度增长的. 而在 GMRES 中, 舍入误差只按 κ(a) 的

95 速度增长. 因此, 对于坏条件问题, 在使用 MINRES 需要加倍小心, 特别是迭代步数比较大的情况下. 此时, 我们也可以选择 SYMMLQ 方法. 95/115

96 96/ SYMMLQ 方法 在 SYMMLQ 方法中, 我们取 L k = K k, 即在仿射空间 x (0) + K k 中寻找近似解 x (k), 满足 x (k) x (0) + K k 且 b Ax (k) K k. SYMMLQ (Symmetric LQ) 方法的收敛速度可能不如 MINRES, 但对于坏条件问题, SYMMLQ 通常比 MINRES 更稳定. 注记 当 A 对称正定时, SYMMLQ 方法与 CG 方法是等价的.

97 设 x (k) 是 SYMMLQ 在 x (0) + K k 中找到的近似解, 则 x (k) 可表示为 x (k) = x (0) + V k y k (4.41) 其中 y k 是下面方程的解 : T k y = βe 1 (4.42) 如果 A 是不定的, 则 T k 也可能是不定的, 因此就不能用 LDL 分解来解方程组 (4.42). 此时, 我们采用 LQ 分解 ( 类似于 QR 分解 ), 即 T k = L k Q k (4.43) 其中 Lk R k k 是下三角矩阵, Q k R k k 是正交矩阵. 于是 x (k) = x (0) + V k T 1 k (βe 1) = x (0) + V k Q 1 k L k (βe 1) = x (0) + P k z (k), 97/115

98 其中 P k V k Q k Rn k, z (k) L 1 k (βe 1) R k. 由于 T k 是三对角矩阵, 因此 T k 的 LQ 分解可以通过一系列的 Givens 变换来说实现. 同样地, T k+1 的 LQ 分解可以在 T k 的 LQ 分解的基础上, 通过一次 Givens 变换得到. 下面给出具体推导过程. k = 1 时 此时 T k = α 1, 无需做任何分解, k = 2 时 [ ] 当 k = 2 时, T k = α 1 β 1 β 1 α 2. 只需一次 Givens 变化即可得到 T k 的 LQ 分解 : T k = L 2 G 1. 98/115

99 99/115 T k T k+1 设 T k 的 LQ 分解为 T k = L k (G 1 G 2 G k 1 ) L k Q k, 其中 Q k = (G 1 G 2 G k 1 ). 这里 G i 是 Givens 变换 : I i 1 c i s i G i = s i c i Rk k, i = 1, 2,..., k 1. I k i 1

100 100/115 由于 T k 是三对角, 因此 Lk = T k Q k 只有三条对角线非零, 即 L k = l (1) 1 l (2) 2 l (1) 2 l (3) 3 l (2) 3 l (1) l (3) k 1 l (2) k 1 l (1) k 1 l (3) k l (2) k l(1) k. 注记 这里最右下角的元素上面有个波浪号, 是用于区分 Lk 和 L k, 其中 L k 表示 Lk+1 的 k 阶顺序主子矩阵. 即 Lk 并不是 Lk+1 的子矩阵.

101 101/115 令 则 Q k+1 [ ] Q k [ ] T k+1 Q k+1 = T 0. k Q k 0 0 β 0 1 k 0 0 β k α k+1 其中 R (k+1) (k+1), = L k 0. 0 β k 0 0 l (3) k+1 β k α k+1 [ 0 0 l (3) k+1 β k ] = [ 0 0 β k ] Q k = [ 0 0 β k ] Gk 1. 即 l (3) k+1 = s k 1β k, β k = c k 1 β k. 构造 Givens 变换 G k, 消去 T k+1 Q k+1 倒数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分量 β k,,

102 102/115 即 其中 c k = k 1 G k = I c k s k R (k+1) (k+1), s k c k (1) l k l (1) k, s k = β k l (1) k, l (1) k = ( l(1) ) 2 k + β 2 k. 令 Q k+1 = G k Q k+1. 由于右乘 G k 时只会影响到最后两列的元素, 所以 T k+1 Q k+1 = L 0. k 0 β k 0 0 l (3) β k+1 k α k+1 G k = l (1) 1 0 l (2) 2 l (1) 2 l (3) 3 l (2) 3 l (1) l (3) k l (2) k l (1) k l (3) k+1 l (2) k+1.. l(1) k+1 L k+1.

103 103/115 于是, 我们就得到 T k+1 的 LQ 分解 T k+1 = L k+1 Q k+1.

104 104/115 记 Lk 的 k 1 阶顺序主子矩阵为 L k 1, L k+1 的 k 阶顺序主子矩阵为 L k. 由于 L k 和 Lk 只有第 (k, k) 位置上的元素不同, 因此 L k 1 也是 L k 的 k 1 阶顺序主子矩阵. 于是我们就得到下面的递推关系 : L j 1 是 L j 的 j 1 阶顺序主子矩阵, j = 1, 2,... 令 z (k) = L 1 k (βe 1) R k. 由于 z (k) = [ ] z (k) = z (k 1) z k L 1 k, z (k) = (βe 1), 所以 [ ] z (k 1) 其中 z (k 1) = L 1 k 1 (βe 1), z k 和 z k 分别表示 z (k) 和 z (k) 的最后一个元素. 因此, 我们可以将 z (k) 和 z (k) 写为 z (k) = [z 1,..., z k 1, z k ], z (k) = [z 1,..., z k 1, z k ], k = 1, 2,..., z k,

105 105/115 其中 z k = l(1) k l(1) k 由 L k z (k) = βe 1 可知 z 1 = β/l (1) 1, z 2 = l (2) 2 z 1 /l (1) 2, ( ) z i = l (3) i z i 2 + l (2) i z i 1 /l (1) i, i = 3, 4,..., k. z k. (4.44) 分别记 Pk = V k Q k 和 Pk+1 = V k+1 Q k+1 的前 k 1 列和前 k 列组成的矩阵为 P k 1 和 P k, 则

106 106/115 [ ] P k+1 = V k+1 Q k+1 = [V Q k 0 k, v k+1 ] 0 1 [ ] = Pk, v k+1 G k G k k 1 = [P k 1, p k, v k+1 ] I c k s k (4.45) s k c k = [P k 1, p k, p k+1 ] = [P k, p k+1 ], 其中 p k 和 p k+1 分别表示 Pk 和 Pk+1 的最后一列. 因此, P k 和 P k 1 有下面的递推关系 P k = [P k 1, p k ],

107 107/115 其中 p k 表示 P k 的最后一列. 所以, 我们可以将 P k 统一写为 P k = [p 1, p 2,..., p k ], k = 1, 2,.... 易知 p 1 = P 1 = v 1. 由 (4.45) 可知 p 1 = v 1, p k = c k p k s k v k+1, p k+1 = s k p k + c k v k+1, k = 1, 2,.... (4.46) 令 x (k) = x (0) + P k z (k), k = 1, 2,..., 则 [ x (k) = x (0) +P k z (k) = x (0) +[P k 1, p k ] z (k 1) z k ] = x (k 1) +z k p k, k = 1, 2,.... (4.47)

108 108/115 于是有 x (k+1) = x (0) + P k+1 z (k+1) = x (0) + [P k, p k+1 ] [ z (k) z k+1 ] = x (0) + P k z (k) + z k+1 p k+1 = x (k) + z k+1 p k+1. (4.48) 有了这个关系式后, 我们在实际计算中只需计算 x (k). 由定理 5 可知 r k = b Ax (k) = β k (e k y k)v k+1. (4.49) 因此, 为了计算残量的值, 我们需要计算 y k, 即解方程 (4.42). 但事实上, 我们只需知道 y k 最后一个分量即可, 无需把整个 y k 都计算出来. 我们注意到 T k 是对称的, 因此 T k y k = T k y k = βe 1, 所以 L k y k = Q k (βe 1 ).

109 109/115 观察上述等式两边的最后一个元素可知 l(1) k e k y k = e k L k y k = e k Q k(βe 1 ) = βe k (G 1G 2 G k 1 ) e 1 = β(g 1 G 2 G k 1 e k ) e 1 = βs 1 s 2 s k 1. 由 Givens 变换 G k 的具体构造公式可知, s k l(1) k + c k β k = 0. 所以 ( ) r k = β k (e k y k)v k+1 = βs 1 s 2 s k 1 β k / l (1) k v k+1 = (βs 1 s 2 s k 1 s k /c k )v k+1, 即 r k 2 = βs 1 s 2 s k 1 s k /c k = c k 1 s k /c k r k 1 2.

110 110/115 算法 4.4 SYMMLQ 方法 1: 给定初值 x (0) 和 ( 相对 ) 精度要求 ε > 0 2: 计算 r 0 = b Ax (0) 和 β = r 0 2 3: v 1 = r 0 /β, p 1 = v 1, ξ 0 = β, x (0) = x (0) 4: for k = 1, 2,..., do 5: w k = Av k β k 1 v k 1 where β 0 = 0 and v 0 = 0 6: α k = (w k, v k ) 7: w k = w k α k v k 8: β k = w k 2 9: if k = 1 then 10: l(1) k 11: end if = α k 12: if k = 2 then 13: βk 1 = β k 1 14: end if

111 111/115 15: if k > 2 then % apply G k 2 to the last row of T k [ ] [ ] [ ] 16: l (3) c k 2 s k 2 k β k 1 = 0 β k 1 s k 2 c k 2 17: end if 18: if k > 1 then % form the Givens rotation G k 1 19: if l (1) k 1 > β k 1 then 20: set c k 1 = 1, s 1+γ 2 k 1 = c k 1 γ where γ = β k 1 / l (1) 21: else 22: set s k 1 = 1 1+γ 2 k 1 = s k 1 γ where γ = 23: end if 24: end if k 1 l (1) k 1 /β k 1 25: if k > 1 then % apply G k 1 to the last two columns of T k Qk 1 ( l(1) ) 2 26: l (1) k 1 = k 1 + β 2 k 1

112 112/115 27: 28: end if [ l (2) k l(1) k ] [ ] [ ] c k 1 s k 1 = βk 1 α k s k 1 c k 1 29: % compute z k 30: if k = 2 then 31: z 1 = β/l (1) 1 32: end if 33: if k = 3 then 34: z 2 = l (2) 2 z 1 /l (1) 2 35: end if 36: if k > 3 then ( ) 37: z k 1 = l (3) k 1 z k 3 + l (2) k 1 z k 2 /l (1) k 1 38: end if 39: % compute p k 40: if k = 1 then

113 113/115 41: p 1 = v 1 42: end if 43: if k > 1 then 44: p k 1 = c k 1 p k 1 s k 1 v k 45: p k = s k 1 p k 1 + c k 1 v k 46: end if 47: % update x (k) 48: if k > 1 then 49: x (k 1) = x (k 2) + z k 1 p k 1 50: end if 51: % check convergence 52: if k > 1 then 53: ξ k 1 = (c k 2 s k 1 /c k 1 ) ξ k 2 54: if ξ k 1 < ε then ( ) 55: x (k) = x k 1 + l (1) k z k/ l (1) k p k

114 114/115 56: stop 57: end if 58: end if 59: v k+1 = w k /β k 60: end for 注记 由 (4.49) 可知, 在 SYMMLQ 方法中, 残量是相互正交的. 注记 如果 A 是对称正定的, 则 SYMMLQ 与 CG 等价, 此时 SYMMLQ 极小化 x (k) x A. 如果 A 是不定的, 则没有这个最优性质. 但可以证明, SYMMLQ 在仿射空间 x (0) + AK k (A, r 0 ) 中极小化 x (k) x 2, 参见 [?? ].

115 115/115

第七讲 子空间迭代方法 1 Krylov 子空间 2 GMRES 算法 3 共轭梯度法 (CG) 4 收敛性分析 5 其它 Krylov 子空间迭代算法

第七讲 子空间迭代方法 1 Krylov 子空间 2 GMRES 算法 3 共轭梯度法 (CG) 4 收敛性分析 5 其它 Krylov 子空间迭代算法 第七讲 子空间迭代方法 1 Krylov 子空间 2 GMRES 算法 3 共轭梯度法 (CG) 4 收敛性分析 5 其它 Krylov 子空间迭代算法 2/55 基本思想 在一个维数较低的子空间中寻找解析解的一个最佳近似. 子空间迭代算法的主要过程可以分解为下面三步 : (1) 寻找合适的子空间 ; (2) 在该子空间中求 最佳近似 ; (3) 若这个近似解满足精度要求, 则停止计算 ; 否则,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5DACAAED5C220CBABCFDFD0D4BAAFCAFDA3A8BDB2D2E5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5DACAAED5C220CBABCFDFD0D4BAAFCAFDA3A8BDB2D2E5A3A92E646F63> 高等代数第十章双线性函数 第十章双线性函数 10.1 线性函数 1. 设 V 是数域 F 上的一个线性空间, f 是 V 到 F 的一个映射, 若 f 满足 : (1) f( α + β) = f( α) + f( β); (2) f( kα) = kf( α), 式中 α, β 是 V 中任意元素, k 是 F 中任意数, 则称 f 为 V 上的一个线性函数. 2. 简单性质 : 设 f 是 V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new第七讲.ppt [兼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new第七讲.ppt [兼容模式] 高等数值算法与应用 ( 七 ) Advanced Nuerical Algoriths & Applications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喻文健 内容概要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概述与经典迭代解法回顾 变分原理导出的非经典迭代解法 最速下降法 共扼梯度 (CG) 算法及预条件技术 f ( x ) = in f ( x ) e = in k span( p...p ) Krylov 子空间迭代法 投影方法的原理

More information

试卷

试卷 竞赛试卷 ( 数学专业 参考答案 一 (5 分 在仿射坐标系中 求过点 M ( 与平面 :3x y + z 平行 且与 x y 3 z 直线 l : 相交的直线 l 的方程 4 解法一 : 先求 l 的一个方向向量 X Y Z 因为 l 过点 M 且 l 与 l 相交 所以有 4 X 3 - Y ( Z..4 分 即 X + Y Z...3 分 又因为 l 与 平行 所以有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解得 :

More information

1 线性空间 基 维数和坐标 3 子空间 4 线性空间的同构 5 线性映射 6 线性映射的像与核 7 线性变换 8 不变子空间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网址 :gdjpkc.xmu.edu.c; IP://

1 线性空间 基 维数和坐标 3 子空间 4 线性空间的同构 5 线性映射 6 线性映射的像与核 7 线性变换 8 不变子空间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网址 :gdjpkc.xmu.edu.c; IP:// 线性空间与线性映射 知识回顾 1 线性空间 基 维数和坐标 3 子空间 4 线性空间的同构 5 线性映射 6 线性映射的像与核 7 线性变换 8 不变子空间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网址 :gdjpkc.xmu.edu.c; IP://11.19.180.133 1 线性空间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网址 :gdjpkc.xmu.edu.c; IP://11.19.180.133 定义称 V 是数域 F 上的线性空间,

More information

6.3 正定二次型

6.3 正定二次型 6.3 正定二次型 一个实二次型, 既可以通过正交变换化为标准形, 也可以通过拉格朗日配方法化为标准形, 显然, 其标准形一般来说是不惟一的, 但标准形中所含有的项数是确定的, 项数等于二次型的秩 当变换为实变换时, 标准形中正系数和负系数的个数均是不变的 定理 ( 惯性定理 ) 设有二次型 f =x T Ax, 它的秩为 r, 如果有两个实的可逆变换 x=c y 及 x=c z 分别使 f =k

More information

Ζ # % & ( ) % + & ) / 0 0 1 0 2 3 ( ( # 4 & 5 & 4 2 2 ( 1 ) ). / 6 # ( 2 78 9 % + : ; ( ; < = % > ) / 4 % 1 & % 1 ) 8 (? Α >? Β? Χ Β Δ Ε ;> Φ Β >? = Β Χ? Α Γ Η 0 Γ > 0 0 Γ 0 Β Β Χ 5 Ι ϑ 0 Γ 1 ) & Ε 0 Α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0 ) + 1 0 2 & 4 56 7 8 5 0 9 7 # & : 6/ # ; 4 6 # # ; < 8 / # 7 & & = # < > 6 +? # Α # + + Β # Χ Χ Χ > Δ / < Ε + & 6 ; > > 6 & > < > # < & 6 & + : & = & < > 6+?. = & & ) & >&

More information

Remark:随机变量不只离散和连续两种类型

Remark:随机变量不只离散和连续两种类型 Remar: 随机变量不只离散和连续两种类型 当题目要求证明随机变量的某些共同性质时 很多同学只对连续和离散两种类型进行讨论 这是比较典型的错误 练习 4. () P( = ) = P( = ) = P( = ) = P( ) = = = = = = () 由 E < 且 lm a =+ 不妨设 a > 其中 j = f{ : a a j} ap ( a) = a p ap ap j j j a :

More information

! Ν! Ν Ν & ] # Α. 7 Α ) Σ ),, Σ 87 ) Ψ ) +Ε 1)Ε Τ 7 4, <) < Ε : ), > 8 7

! Ν! Ν Ν & ] # Α. 7 Α ) Σ ),, Σ 87 ) Ψ ) +Ε 1)Ε Τ 7 4, <) < Ε : ), > 8 7 !! # & ( ) +,. )/ 0 1, 2 ) 3, 4 5. 6 7 87 + 5 1!! # : ;< = > < < ;?? Α Β Χ Β ;< Α? 6 Δ : Ε6 Χ < Χ Α < Α Α Χ? Φ > Α ;Γ ;Η Α ;?? Φ Ι 6 Ε Β ΕΒ Γ Γ > < ϑ ( = : ;Α < : Χ Κ Χ Γ? Ε Ι Χ Α Ε? Α Χ Α ; Γ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new第八讲.ppt [兼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new第八讲.ppt [兼容模式] 高等数值算法与应用 ( 八 ) Advanced Numerical Algorithms & Applications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喻文健 内容概要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 三 ) 对称矩阵的 Arnoldi 过程 Lanczos 过程 从 Lanczos 过程到共轭梯度法 第三类 Krylov 子空间迭代法基础 Lanczos 双正交化过程 构造预条件矩阵的技术 简单介绍 Wenjian

More information

Ρ Τ Π Υ 8 ). /0+ 1, 234) ς Ω! Ω! # Ω Ξ %& Π 8 Δ, + 8 ),. Ψ4) (. / 0+ 1, > + 1, / : ( 2 : / < Α : / %& %& Ζ Θ Π Π 4 Π Τ > [ [ Ζ ] ] %& Τ Τ Ζ Ζ Π

Ρ Τ Π Υ 8 ). /0+ 1, 234) ς Ω! Ω! # Ω Ξ %& Π 8 Δ, + 8 ),. Ψ4) (. / 0+ 1, > + 1, / : ( 2 : / < Α : / %& %& Ζ Θ Π Π 4 Π Τ > [ [ Ζ ] ] %& Τ Τ Ζ Ζ Π ! # % & ( ) + (,. /0 +1, 234) % 5 / 0 6/ 7 7 & % 8 9 : / ; 34 : + 3. & < / = : / 0 5 /: = + % >+ ( 4 : 0, 7 : 0,? & % 5. / 0:? : / : 43 : 2 : Α : / 6 3 : ; Β?? : Α 0+ 1,4. Α? + & % ; 4 ( :. Α 6 4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1,! # % & ( ) + /, 2 3 4 5 6 7 8 6 6 9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0 1 +, 2 3 4, # 8,2 6, 2 6,,2 6, 2 6 3,2 6 5, 2 6 3, 2 6 9!, , 2 6 9, 2 3 9, 2 6 9,

!! )!!! +,./ 0 1 +, 2 3 4, # 8,2 6, 2 6,,2 6, 2 6 3,2 6 5, 2 6 3, 2 6 9!, , 2 6 9, 2 3 9, 2 6 9, ! # !! )!!! +,./ 0 1 +, 2 3 4, 23 3 5 67 # 8,2 6, 2 6,,2 6, 2 6 3,2 6 5, 2 6 3, 2 6 9!, 2 6 65, 2 6 9, 2 3 9, 2 6 9, 2 6 3 5 , 2 6 2, 2 6, 2 6 2, 2 6!!!, 2, 4 # : :, 2 6.! # ; /< = > /?, 2 3! 9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Ε Χ /. 2 5 /. /. / /. 5 / Φ0 5 7 Γ Η Ε 9 5 /

! /. /. /> /. / Ε Χ /. 2 5 /. /. / /. 5 / Φ0 5 7 Γ Η Ε 9 5 / ! # %& ( %) & +, + % ) # % % ). / 0 /. /10 2 /3. /!. 4 5 /6. /. 7!8! 9 / 5 : 6 8 : 7 ; < 5 7 9 1. 5 /3 5 7 9 7! 4 5 5 /! 7 = /6 5 / 0 5 /. 7 : 6 8 : 9 5 / >? 0 /.? 0 /1> 30 /!0 7 3 Α 9 / 5 7 9 /. 7 Β Χ9

More information

4= 8 4 < 4 ϑ = 4 ϑ ; 4 4= = 8 : 4 < : 4 < Κ : 4 ϑ ; : = 4 4 : ;

4= 8 4 < 4 ϑ = 4 ϑ ; 4 4= = 8 : 4 < : 4 < Κ : 4 ϑ ; : = 4 4 : ; ! #! % & ( ) +!, + +!. / 0 /, 2 ) 3 4 5 6 7 8 8 8 9 : 9 ;< 9 = = = 4 ) > (/?08 4 ; ; 8 Β Χ 2 ΔΔ2 4 4 8 4 8 4 8 Ε Φ Α, 3Γ Η Ι 4 ϑ 8 4 ϑ 8 4 8 4 < 8 4 5 8 4 4

More information

., /,, 0!, + & )!. + + (, &, & 1 & ) ) 2 2 ) 1! 2 2

., /,, 0!, + & )!. + + (, &, & 1 & ) ) 2 2 ) 1! 2 2 ! # &!! ) ( +, ., /,, 0!, + & )!. + + (, &, & 1 & ) ) 2 2 ) 1! 2 2 ! 2 2 & & 1 3! 3, 4 45!, 2! # 1 # ( &, 2 &, # 7 + 4 3 ) 8. 9 9 : ; 4 ), 1!! 4 4 &1 &,, 2! & 1 2 1! 1! 1 & 2, & 2 & < )4 )! /! 4 4 &! &,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2. 高斯消去法 2.. 顺序消去法 2..2 列主元消去法 2..3 全主元消去法 2..4 选主元消去法的应用 三角形方程组和三角分解 2.2. 三角方程组的解法 Gauss 变换 Doolittle 分解 选主元三角分解 平方根

目录 2. 高斯消去法 2.. 顺序消去法 2..2 列主元消去法 2..3 全主元消去法 2..4 选主元消去法的应用 三角形方程组和三角分解 2.2. 三角方程组的解法 Gauss 变换 Doolittle 分解 选主元三角分解 平方根 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目录 2. 高斯消去法 2.. 顺序消去法 2..2 列主元消去法 2..3 全主元消去法 2..4 选主元消去法的应用 2 2.2 三角形方程组和三角分解 2.2. 三角方程组的解法 2.2.2 Gauss 变换 2.2.3 Doolittle 分解 3 2.3 选主元三角分解 4 2.4 平方根法及改进的平方根法 2.4. 平方根法 2.4.2 改进的平方根法 5 2.5

More information

, ( 6 7 8! 9! (, 4 : : ; 0.<. = (>!? Α% ), Β 0< Χ 0< Χ 2 Δ Ε Φ( 7 Γ Β Δ Η7 (7 Ι + ) ϑ!, 4 0 / / 2 / / < 5 02

, ( 6 7 8! 9! (, 4 : : ; 0.<. = (>!? Α% ), Β 0< Χ 0< Χ 2 Δ Ε Φ( 7 Γ Β Δ Η7 (7 Ι + ) ϑ!, 4 0 / / 2 / / < 5 02 ! # % & ( ) +, ) %,! # % & ( ( ) +,. / / 01 23 01 4, 0/ / 5 0 , ( 6 7 8! 9! (, 4 : : ; 0.!? Α% ), Β 0< Χ 0< Χ 2 Δ Ε Φ( 7 Γ Β Δ 5 3 3 5 3 1 Η7 (7 Ι + ) ϑ!, 4 0 / / 2 / 3 0 0 / < 5 02 Ν!.! %) / 0

More information

& &((. ) ( & ) 6 0 &6,: & ) ; ; < 7 ; = = ;# > <# > 7 # 0 7#? Α <7 7 < = ; <

& &((. ) ( & ) 6 0 &6,: & ) ; ; < 7 ; = = ;# > <# > 7 # 0 7#? Α <7 7 < = ; < ! # %& ( )! & +, &. / 0 # # 1 1 2 # 3 4!. &5 (& ) 6 0 0 2! +! +( &) 6 0 7 & 6 8. 9 6 &((. ) 6 4. 6 + ( & ) 6 0 &6,: & )6 0 3 7 ; ; < 7 ; = = ;# > 7 # 0 7#? Α

More information

8 9 8 Δ 9 = 1 Η Ι4 ϑ< Κ Λ 3ϑ 3 >1Ε Μ Ε 8 > = 8 9 =

8 9 8 Δ 9 = 1 Η Ι4 ϑ< Κ Λ 3ϑ 3 >1Ε Μ Ε 8 > = 8 9 = !! % & ( & ),,., / 0 1. 0 0 3 4 0 5 3 6!! 7 8 9 8!! : ; < = > :? Α 4 8 9 < Β Β : Δ Ε Δ Α = 819 = Γ 8 9 8 Δ 9 = 1 Η Ι4 ϑ< Κ Λ 3ϑ 3 >1Ε 8 9 0 Μ Ε 8 > 9 8 9 = 8 9 = 819 8 9 =

More information

/ Ν #, Ο / ( = Π 2Θ Ε2 Ρ Σ Π 2 Θ Ε Θ Ρ Π 2Θ ϑ2 Ρ Π 2 Θ ϑ2 Ρ Π 23 8 Ρ Π 2 Θϑ 2 Ρ Σ Σ Μ Π 2 Θ 3 Θ Ρ Κ2 Σ Π 2 Θ 3 Θ Ρ Κ Η Σ Π 2 ϑ Η 2 Ρ Π Ρ Π 2 ϑ Θ Κ Ρ Π

/ Ν #, Ο / ( = Π 2Θ Ε2 Ρ Σ Π 2 Θ Ε Θ Ρ Π 2Θ ϑ2 Ρ Π 2 Θ ϑ2 Ρ Π 23 8 Ρ Π 2 Θϑ 2 Ρ Σ Σ Μ Π 2 Θ 3 Θ Ρ Κ2 Σ Π 2 Θ 3 Θ Ρ Κ Η Σ Π 2 ϑ Η 2 Ρ Π Ρ Π 2 ϑ Θ Κ Ρ Π ! #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2 3 3 3 4 5 6 # 7 % 0 8 + % 8 + 9 ) 9 # % : ; + % 5!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1 ( 2 ) + %, ( 3, ( 123 % & # %, &% % #, % ( ) + & &% & ( & 4 ( & # 4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1? = 4!! > = 5 4? 2 Α Α!.= = 54? Β. : 2>7 2 1 Χ! # % % ( ) +,. /0, , ) 7. 2

,!! #! > 1? = 4!! > = 5 4? 2 Α Α!.= = 54? Β. : 2>7 2 1 Χ! # % % ( ) +,. /0, , ) 7. 2 ! # %!% # ( % ) + %, ). ) % %(/ / %/!! # %!! 0 1 234 5 6 2 7 8 )9!2: 5; 1? = 4!! > = 5 4? 2 Α 7 72 1 Α!.= = 54?2 72 1 Β. : 2>7 2 1 Χ! # % % ( ) +,.

More information

Β 8 Α ) ; %! #?! > 8 8 Χ Δ Ε ΦΦ Ε Γ Δ Ε Η Η Ι Ε ϑ 8 9 :! 9 9 & ϑ Κ & ϑ Λ &! &!! 4!! Μ Α!! ϑ Β & Ν Λ Κ Λ Ο Λ 8! % & Π Θ Φ & Ρ Θ & Θ & Σ ΠΕ # & Θ Θ Σ Ε

Β 8 Α ) ; %! #?! > 8 8 Χ Δ Ε ΦΦ Ε Γ Δ Ε Η Η Ι Ε ϑ 8 9 :! 9 9 & ϑ Κ & ϑ Λ &! &!! 4!! Μ Α!! ϑ Β & Ν Λ Κ Λ Ο Λ 8! % & Π Θ Φ & Ρ Θ & Θ & Σ ΠΕ # & Θ Θ Σ Ε ! #!! % & ( ) +,. /. 0,(,, 2 4! 6! #!!! 8! &! % # & # &! 9 8 9 # : : : : :!! 9 8 9 # #! %! ; &! % + & + & < = 8 > 9 #!!? Α!#!9 Α 8 8!!! 8!%! 8! 8 Β 8 Α ) ; %! #?! > 8 8 Χ Δ Ε ΦΦ Ε Γ Δ Ε Η Η Ι Ε ϑ 8 9 :!

More information

) Μ <Κ 1 > < # % & ( ) % > Χ < > Δ Χ < > < > / 7 ϑ Ν < Δ 7 ϑ Ν > < 8 ) %2 ): > < Ο Ε 4 Π : 2 Θ >? / Γ Ι) = =? Γ Α Ι Ρ ;2 < 7 Σ6 )> Ι= Η < Λ 2 % & 1 &

) Μ <Κ 1 > < # % & ( ) % > Χ < > Δ Χ < > < > / 7 ϑ Ν < Δ 7 ϑ Ν > < 8 ) %2 ): > < Ο Ε 4 Π : 2 Θ >? / Γ Ι) = =? Γ Α Ι Ρ ;2 < 7 Σ6 )> Ι= Η < Λ 2 % & 1 & ! # % & ( ) % + ),. / & 0 1 + 2. 3 ) +.! 4 5 2 2 & 5 0 67 1) 8 9 6.! :. ;. + 9 < = = = = / >? Α ) /= Β Χ Β Δ Ε Β Ε / Χ ΦΓ Χ Η Ι = = = / = = = Β < ( # % & ( ) % + ),. > (? Φ?? Γ? ) Μ

More information

8 9 < ; ; = < ; : < ;! 8 9 % ; ϑ 8 9 <; < 8 9 <! 89! Ε Χ ϑ! ϑ! ϑ < ϑ 8 9 : ϑ ϑ 89 9 ϑ ϑ! ϑ! < ϑ < = 8 9 Χ ϑ!! <! 8 9 ΧΧ ϑ! < < < < = 8 9 <! = 8 9 <! <

8 9 < ; ; = < ; : < ;! 8 9 % ; ϑ 8 9 <; < 8 9 <! 89! Ε Χ ϑ! ϑ! ϑ < ϑ 8 9 : ϑ ϑ 89 9 ϑ ϑ! ϑ! < ϑ < = 8 9 Χ ϑ!! <! 8 9 ΧΧ ϑ! < < < < = 8 9 <! = 8 9 <! < ! # % ( ) ( +, +. ( / 0 1) ( 2 1 1 + ( 3 4 5 6 7! 89 : ; 8 < ; ; = 9 ; ; 8 < = 9! ; >? 8 = 9 < : ; 8 < ; ; = 9 8 9 = : : ; = 8 9 = < 8 < 9 Α 8 9 =; %Β Β ; ; Χ ; < ; = :; Δ Ε Γ Δ Γ Ι 8 9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Β Χ Χ 7 Δ Ε Φ Γ 5 Η Γ + Ι + ϑ Κ 7 # + 7 Φ 0 Ε Φ # Ε + Φ, Κ + ( Λ # Γ Κ Γ # Κ Μ 0 Ν Ο Κ Ι Π, Ι Π Θ Κ Ι Π ; 4 # Ι Π Η Κ Ι Π. Ο Κ Ι ;. Ο Κ Ι Π 2 Η

> # ) Β Χ Χ 7 Δ Ε Φ Γ 5 Η Γ + Ι + ϑ Κ 7 # + 7 Φ 0 Ε Φ # Ε + Φ, Κ + ( Λ # Γ Κ Γ # Κ Μ 0 Ν Ο Κ Ι Π, Ι Π Θ Κ Ι Π ; 4 # Ι Π Η Κ Ι Π. Ο Κ Ι ;. Ο Κ Ι Π 2 Η 1 )/ 2 & +! # % & ( ) +, + # # %. /& 0 4 # 5 6 7 8 9 6 : : : ; ; < = > < # ) Β Χ Χ 7 Δ Ε Φ Γ 5 Η Γ + Ι + ϑ Κ 7 # + 7 Φ 0 Ε Φ # Ε + Φ, Κ + ( Λ # Γ Κ Γ #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1 2 Ⅲ Ⅳ

Ⅰ Ⅱ 1 2 Ⅲ Ⅳ Ⅰ Ⅱ 1 2 Ⅲ Ⅳ !!!!!!!!!!!!!!!!!!!!!!!!!!!!!!!!!!!!!!!!!!!!!!!!!!!!!!!!!!!!!!!!!!!!!!!!!!!!!!!!!!!!!!!!!!!!!!!!!!!!!!!!!!!!!!!!!!!!!!!!!!!!!!!!!!!!!!!!!!!!!!!!!!!!!!!!!!!!!!!!!!!!!!!!!!!!!!!!!!!!!!!!!!!!!!!!!!!!!!!!!!!!!!!!!!!!!!!!!!!!!!!!!!!!!!!!!!!!!!!!!!!!!!!!!!!!!!!!!!!!!!!!!!!!!!!!!!!!!!!!!!!!!!!!!!!!!!!!!!!!!!!!!!!!!!!!!!!!!!!!!!!!!!!!!!!!!!!!!!!!!!!!!!!!!!!!!!!!!!!!!!!!!!!!!!!!!!!!!!!!!!!!!!

More information

. /!Ι Γ 3 ϑκ, / Ι Ι Ι Λ, Λ +Ι Λ +Ι

. /!Ι Γ 3 ϑκ, / Ι Ι Ι Λ, Λ +Ι Λ +Ι ! # % & ( ) +,& ( + &. / 0 + 1 0 + 1,0 + 2 3., 0 4 2 /.,+ 5 6 / 78. 9: ; < = : > ; 9? : > Α

More information

2 2 Λ ϑ Δ Χ Δ Ι> 5 Λ Λ Χ Δ 5 Β. Δ Ι > Ε!!Χ ϑ : Χ Ε ϑ! ϑ Β Β Β ϑ Χ Β! Β Χ 5 ϑ Λ ϑ % < Μ / 4 Ν < 7 :. /. Ο 9 4 < / = Π 7 4 Η 7 4 =

2 2 Λ ϑ Δ Χ Δ Ι> 5 Λ Λ Χ Δ 5 Β. Δ Ι > Ε!!Χ ϑ : Χ Ε ϑ! ϑ Β Β Β ϑ Χ Β! Β Χ 5 ϑ Λ ϑ % < Μ / 4 Ν < 7 :. /. Ο 9 4 < / = Π 7 4 Η 7 4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6 4. 7 8 9 4 : 2 ; 4 < = = 2 >9 3? & 5 5 Α Α 1 Β ΧΔ Ε Α Φ 7 Γ 9Η 8 Δ Ι > Δ / ϑ Κ Α Χ Ε ϑ Λ ϑ 2 2 Λ ϑ Δ Χ Δ Ι> 5 Λ Λ Χ Δ 5 Β. Δ Ι > Ε!!Χ ϑ : Χ Ε ϑ!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6 & () ) &+ & ( & +, () + 0. / & / &1 / &1, & ( ( & +. 4 / &1 5,

# # # #!! % &! # % 6 & () ) &+ & ( & +, () + 0. / & / &1 / &1, & ( ( & +. 4 / &1 5, # # # #!! % &! # % 6 & () ) &+ & ( & +, () + 0. / & / &1 / &1, & ( 0 2 3 ( & +. 4 / &1 5, !! & 6 7! 6! &1 + 51, (,1 ( 5& (5( (5 & &1 8. +5 &1 +,,( ! (! 6 9/: ;/:! % 7 3 &1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9!!!!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1 3 4 1 2 3 4 1 51 0 6. 6 (78 1 & 9!!!! #!! : ;!! ? &! : < < &? < Α!!&! : Χ / #! : Β??. Δ?. ; ;

More information

= Υ Ξ & 9 = ) %. Ο) Δ Υ Ψ &Ο. 05 3; Ι Ι + 4) &Υ ϑ% Ο ) Χ Υ &! 7) &Ξ) Ζ) 9 [ )!! Τ 9 = Δ Υ Δ Υ Ψ (

= Υ Ξ & 9 = ) %. Ο) Δ Υ Ψ &Ο. 05 3; Ι Ι + 4) &Υ ϑ% Ο ) Χ Υ &! 7) &Ξ) Ζ) 9 [ )!! Τ 9 = Δ Υ Δ Υ Ψ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8 9 9 +, : % % : < = % ;. % > &? 9! ) Α Β% Χ %/ 3. Δ 8 ( %.. + 2 ( Φ, % Γ Η. 6 Γ Φ, Ι Χ % / Γ 3 ϑκ 2 5 6 Χ8 9 9 Λ % 2 Χ & % ;. % 9 9 Μ3 Ν 1 Μ 3 Φ Λ 3 Φ ) Χ. 0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7 卷第 6 期西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5 年 6 月 Vol 37 No 6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Edition) Jun 2015 DOI:10 13718/j cnki xdzk 2015 06 013 求解奇异鞍点问题的 GPHSSGGSOR 1 迭代法的半收敛性 曾闽丽, 林则安, 林智期 莆田学院数学学院,

More information

4 # = # 4 Γ = 4 0 = 4 = 4 = Η, 6 3 Ι ; 9 Β Δ : 8 9 Χ Χ ϑ 6 Κ Δ ) Χ 8 Λ 6 ;3 Ι 6 Χ Δ : Χ 9 Χ Χ ϑ 6 Κ

4 # = # 4 Γ = 4 0 = 4 = 4 = Η, 6 3 Ι ; 9 Β Δ : 8 9 Χ Χ ϑ 6 Κ Δ ) Χ 8 Λ 6 ;3 Ι 6 Χ Δ : Χ 9 Χ Χ ϑ 6 Κ ! # % & & ( ) +, %. % / 0 / 2 3! # 4 ) 567 68 5 9 9 : ; > >? 3 6 7 : 9 9 7 4! Α = 42 6Β 3 Χ = 42 3 6 3 3 = 42 : 0 3 3 = 42 Δ 3 Β : 0 3 Χ 3 = 42 Χ Β Χ 6 9 = 4 =, ( 9 6 9 75 3 6 7 +. / 9

More information

扩充矩阵 给定矩阵 A 和向量 b a 11 a 12 a 13 b 1 A = a 21 a 22 a 23 b = b 2 a 31 a 32 a 33 b 3 定义扩充矩阵 ( A b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b 1 b

扩充矩阵 给定矩阵 A 和向量 b a 11 a 12 a 13 b 1 A = a 21 a 22 a 23 b = b 2 a 31 a 32 a 33 b 3 定义扩充矩阵 ( A b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b 1 b 数值代数 夏银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扩充矩阵 给定矩阵 A 和向量 b a 11 a 12 a 13 b 1 A = a 21 a 22 a 23 b = b 2 a 31 a 32 a 33 b 3 定义扩充矩阵 ( A b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b 1 b 2 b 3 初等变换矩阵 放缩 (scaling): 第 i 个方程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线性代数方程组 浙江大学控制系 本章内容 高斯消去法 LU 分解 特殊矩阵和矩阵求逆 误差分析 条件数 迭代方法 205/6/2 数值计算方法 2 误差分析和方程组条件数 利用逆矩阵确定方程组是否病态的方法 缩放系数矩阵 A, 使其每一行的最大元素为 计算缩放后的逆矩阵, 如果 A - 中有元素的值大于 几倍, 则方程组是病态的 将逆矩阵与原矩阵相乘, 检查结果是否接近单位阵 如果不接近单位阵, 则方程组是病态的

More information

4 A C n n, AA = A A, A,,, Hermite, Hermite,, A, A A, A, A 4 (, 4,, A A, ( A C n n, A A n, 4 A = (a ij n n, λ, λ,, λ n A n n ( (Schur λ i n

4 A C n n, AA = A A, A,,, Hermite, Hermite,, A, A A, A, A 4 (, 4,, A A, ( A C n n, A A n, 4 A = (a ij n n, λ, λ,, λ n A n n ( (Schur λ i n ,?,,, A, A ( Gauss m n A B P Q ( Ir B = P AQ r(a = r, A Ax = b P Ax = P b, x = Qy, ( Ir y = P b (4 (4, A A = ( P Ir Q,,, Schur, Cholesky LU, ( QR,, Schur,, (,,, 4 A AA = A A Schur, U U AU = T AA = A A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0+(,,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2 34 56 7 86 9

More information

Π Ρ! #! % & #! (! )! + %!!. / 0% # 0 2 3 3 4 7 8 9 Δ5?? 5 9? Κ :5 5 7 < 7 Δ 7 9 :5? / + 0 5 6 6 7 : ; 7 < = >? : Α8 5 > :9 Β 5 Χ : = 8 + ΑΔ? 9 Β Ε 9 = 9? : ; : Α 5 9 7 3 5 > 5 Δ > Β Χ < :? 3 9? 5 Χ 9 Β

More information

2/78 非对称矩阵特征值 / 特征向量的计算 基本约定 1: A R n n 非对称 稠密 基本约定 2: λ 1 λ 2 λ n 0 本讲主要讨论如何计算 A 的全部特征值和 / 或特征向量. 主要介绍以下方法 : 幂迭代方法 反迭代方法 ( 位移策略,Rayleigh 商迭代 ) 正交迭代方法

2/78 非对称矩阵特征值 / 特征向量的计算 基本约定 1: A R n n 非对称 稠密 基本约定 2: λ 1 λ 2 λ n 0 本讲主要讨论如何计算 A 的全部特征值和 / 或特征向量. 主要介绍以下方法 : 幂迭代方法 反迭代方法 ( 位移策略,Rayleigh 商迭代 ) 正交迭代方法 第四讲 非对称特征值问题 1 幂迭代 2 反迭代 3 正交迭代 4 QR 迭代 5 带位移的隐式 QR 迭代 6 特征向量的计算 7 广义特征值问题 8 应用 : 多项式求根 2/78 非对称矩阵特征值 / 特征向量的计算 基本约定 1: A R n n 非对称 稠密 基本约定 2: λ 1 λ 2 λ n 0 本讲主要讨论如何计算 A 的全部特征值和 / 或特征向量. 主要介绍以下方法 : 幂迭代方法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Α Α Α Α Χ Χ Α Χ Α Α Χ Α Α Α Α

! # %& ( %! & & + %!, ( Α Α Α Α Χ Χ Α Χ Α Α Χ Α Α Α Α Ε! # % & ( )%! & & + %!, (./ 0 1 & & 2. 3 &. 4/. %! / (! %2 % ( 5 4 5 ) 2! 6 2! 2 2. / & 7 2! % &. 3.! & (. 2 & & / 8 2. ( % 2 & 2.! 9. %./ 5 : ; 5. % & %2 2 & % 2!! /. . %! & % &? & 5 6!% 2.

More information

1989-2004数学三、四考研试题(线性代数部分3)

1989-2004数学三、四考研试题(线性代数部分3) 989- 数学三 四考研试题 线性代数部分 ) 三 计算证明题. 已知 XXB 其中 求矩阵 X. B - 5 989 年数学三 四 ). 设 ) ) t) ) 问当 t 何值时 向量组 线性无关? ) 问当 t 何值时 向量组 线性相关? ) 当向量组 线性相关时 将 表示为 的线性组合. 设 ) 试求矩阵 的特征值 - - 989 年数学三 ) ) 利用 ) 小题的结果 求矩阵 E 的特征值 其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Eng-math-lecture14.ppt [Compatibility Mode]

Microsoft PowerPoint - Eng-math-lecture14.ppt [Compatibility Mode] -- 第 讲 一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定义 设 是 阶矩阵 如果数 和 维非零列向量 x 使关系式 x x 成立 那末 这样的数 称为方阵 的特征值 非零向量 x称为 的对应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 说明 特征向量 x 特征值问题是对方阵而言的 阶方阵 的特征值 就是使齐次线性方程组 ( E x 有非零解的 值 即满足方程 E 的 都是矩阵 的特征值 // // E a a a a a a a a a

More information

2003年

2003年 00 年数学考研试卷 - 线性代数部分试卷一 一 填空题 ( 每小题 4 分 ) () 曲面 z x y 与平面 x 4y z 0 平行的切平面的方程是 解 : x 4y z 5 设 ( x0, y0, z 0) 为与平面 x 4y z 0 平行的切平面的切点坐标, 则过 ( x0, y0, z 0) 的法向量为 { x0, y0, } 于是过 ( x0, y0, z 0) 的切平面方程为 x0 (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第一类换元法 ( 凑微分法 ) 学习指导 复习 : 凑微分 部分常用的凑微分 : () n d d( (4) d d( ); (5) d d(ln ); n n (6) e d d( e ); () d d( b); ); () d d( ); (7) sin d d (cos ) 常见凑微分公式 ); ( ) ( ) ( b d b f d b f ); ( ) ( ) ( n n n n d f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0 1 + ) ( + 3 0 ( 1 1( ) ) ( 0 ) 4 ( ) 1 1 0 ( ( ) 1 / ) ( 1 ( 0 ) ) + ( ( 0 ) 0 0 ( / / ) ( ( ) ( 5 ( 0 + 0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3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3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 / + & + (! ) &, & % & ( ) % % (% 2 & % ( & 3 % /, 4 ) %+ %( %! # ( & & 5)6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9 : : ; 7 % 8

9 : : ; 7 % 8 ! 0 4 1 % # % & ( ) # + #, ( ) + ) ( ). / 2 3 %! 5 6 7! 8 6 7 5 9 9 : 6 7 8 : 17 8 7 8 ; 7 % 8 % 8 ; % % 8 7 > : < % % 7! = = = : = 8 > > ; 7 Ε Β Β % 17 7 :! # # %& & ( ) + %&, %& ) # 8. / 0. 1 2 3 4 5

More information

; < 5 6 => 6 % = 5

; < 5 6 => 6 % = 5 ! # % ( ),,. / 0. 1, ) 2 3, 3+ 3 # 4 + % 5 6 67 5 6, 8 8 5 6 5 6 5 6 5 6 5 6 5 9! 7 9 9 6 : 6 ; 7 7 7 < 5 6 => 6 % = 5 Δ 5 6 ; Β ;? # Ε 6 = 6 Α Ε ; ; ; ; Φ Α Α Ε 0 Α Α Α Α Α Α Α Α Α Α Α Α Α Β Α Α Α Α Α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6!!!.! (!,! (! & 7 6!. 8 / ! (! & 0 6! (9 & 2 7 6!! 3 : ; 5 7 6! ) % (. ()

) & ( +,! (# ) +. + / & 6!!!.! (!,! (! & 7 6!. 8 / ! (! & 0 6! (9 & 2 7 6!! 3 : ; 5 7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3 4 4 5 & 6!!!.! (!,! (! & 7 6!. 8 / 6 7 6 8! (! & 0 6! (9 & 2 7 6!! 3 : ; 5 7 6! ) % (. () , 4 / 7!# + 6 7 1 1 1 0 7!.. 6 1 1 2 1 3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Ι! # % & ( ) & % / 0 ( # ( 1 2 & 3 # ) 123 #, # #!. + 4 5 6, 7 8 9 : 5 ; < = >?? Α Β Χ Δ : 5 > Ε Φ > Γ > Α Β #! Η % # (, # # #, & # % % %+ ( Ι # %

More information

2/63 1 非负矩阵 1.1 非负矩阵基本性质 1.2 正矩阵 1.3 非负矩阵的更多性质

2/63 1 非负矩阵 1.1 非负矩阵基本性质 1.2 正矩阵 1.3 非负矩阵的更多性质 第二讲 非负矩阵与 M 矩阵 非负矩阵 不可约非负矩阵 M- 矩阵与单调矩阵 对角占优 M- 矩阵 注记 非负矩阵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如数理经济, 运筹, 图像处理等. 同样, 它在矩阵理论与数值代数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若无特别注明, 本讲内容都是在实数域中讨论. 2/63 1 非负矩阵 1.1 非负矩阵基本性质 1.2 正矩阵 1.3 非负矩阵的更多性质 3/63 非负矩阵, 正矩阵

More information

3?! ΑΑΑΑ 7 ) 7 3

3?! ΑΑΑΑ 7 ) 7 3 ! # % & ( ) +, #. / 0 # 1 2 3 / 2 4 5 3! 6 ) 7 ) 7 ) 7 ) 7 )7 8 9 9 :5 ; 6< 3?! ΑΑΑΑ 7 ) 7 3 8! Β Χ! Δ!7 7 7 )!> ; =! > 6 > 7 ) 7 ) 7 )

More information

15-03.indd

15-03.indd 1 02 07 09 13 18 24 32 37 42 53 59 66 70 06 12 17 23 36 52 6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fl fi fi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σ σ σ α α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More information

슬라이드 1

슬라이드 1 08-09 年度第一学期 0050 00503 计算方法 (B) 童伟华管理科研楼 05 室 E-mail: togwh@ustc.edu.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http://math.ustc.edu.c/ 第七章计算矩阵的特征值与 特征向量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在实际工程计算中, 经常会遇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 如 : 机械 结构或电磁振动中的固有值问题 ; 物理学中的各种临界值等

More information

: ; # 7 ( 8 7

: ; # 7 ( 8 7 (! # % & ( ) +,. / +. 0 0 ) 1. 2 3 +4 1/,5,6 )/ ) 7 7 8 9 : ; 7 8 7 # 7 ( 8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0! #,. # 0(! #,. # 0!. # 0 0 7 7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8 & : 3 ; Λ 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2 & /:. + ( ; < % >=? ) 2 5 > =? 2 Α 1 Β 1 + Α

% & :?8 & : 3 ; Λ 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2 & /:. + ( ; < % >=? ) 2 5 > =? 2 Α 1 Β 1 + Α # % & ( ) # +,. / 0 1 2 /0 1 0 3 4 # 5 7 8 / 9 # & : 9 ; & < 9 = = ;.5 : < 9 98 & : 9 %& : < 9 2. = & : > 7; 9 & # 3 2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2!# # 0 % 1 ( ) #3 % & & () (, 3)! #% % 4 % + +! (!, ), %, (!!) (! 3 )!, 1 4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4F3A5CBED8D5F3C2DB5CB5DA3130BDB220BED8D5F3BAAFCAFDBCB0C6E4CEA2BBFDB7D62E707074>

<4F3A5CBED8D5F3C2DB5CB5DA3130BDB220BED8D5F3BAAFCAFDBCB0C6E4CEA2BBFDB7D62E707074> 矩阵论 主讲教师 : 徐乐 204 年 2 月 0 日星期三 上讲回顾 第 9 讲矩阵函数的求解 矩阵函数的计算 利用 Jordan 标准形求矩阵函数 矩阵论 2 矩阵函数的计算 Hamilton-Cayley 定理 n 阶矩阵 A 是其特征多项式的零点 即令 则有 零化多项式 n ( ) det( I A) c c c n n 对于多项式 f (z), 若 f (A)=0 则称 f (z) 为 A

More information

Fig1 Theforceappliedtothetrainwhenrunning :w = w j +w q (3) :w = w = w 0 +w j (4) w i 121 基本阻力 w r = 600 R ( N/kN) (8) :R : [2] w s [3] w s =0

Fig1 Theforceappliedtothetrainwhenrunning :w = w j +w q (3) :w = w = w 0 +w j (4) w i 121 基本阻力 w r = 600 R ( N/kN) (8) :R : [2] w s [3] w s =0 31 4 2012 8 Journalof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 Vol31No4 Aug2012 :1001-4373(2012)04-0097-07 * 张友兵 张 波 ( 100073) : 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给出了制动过程中减速度的计算方法 并采用正向 反向两种迭代方式计算列车制动曲线 两种方式计算出的制动曲线一致 证明了计算制动曲线的方法是正确的

More information

Α 3 Α 2Η # # > # 8 6 5# Ι + ϑ Κ Ι Ι Ι Η Β Β Β Β Β Β ΔΕ Β Β Γ 8 < Φ Α Α # >, 0 Η Λ Μ Ν Ο Β 8 1 Β Π Θ 1 Π Β 0 Λ Μ 1 Ρ 0 Μ ϑ Σ ϑ Τ Ο Λ 8 ϑ

Α 3 Α 2Η # # > # 8 6 5# Ι + ϑ Κ Ι Ι Ι Η Β Β Β Β Β Β ΔΕ Β Β Γ 8 < Φ Α Α # >, 0 Η Λ Μ Ν Ο Β 8 1 Β Π Θ 1 Π Β 0 Λ Μ 1 Ρ 0 Μ ϑ Σ ϑ Τ Ο Λ 8 ϑ ! # %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3 5 5 9 # 8 3 3 2 4 # 3 # # 3 # 3 # 3 # 3 # # # ( 3 # # 3 5 # # 8 3 6 # # # # # 8 5# :;< 6#! 6 =! 6 > > 3 2?0 1 4 3 4! 6 Α 3 Α 2Η4 3 3 2 4 # # >

More information

! Β Β? Β ( >?? >? %? Γ Β? %? % % %? Χ Η Ιϑ Κ 5 8 Λ 9. Μ Ν Ο Χ? Π Β # % Χ Χ Θ Ρ% Ρ% Θ!??? % < & Θ

! Β Β? Β ( >?? >? %? Γ Β? %? % % %? Χ Η Ιϑ Κ 5 8 Λ 9. Μ Ν Ο Χ? Π Β # % Χ Χ Θ Ρ% Ρ% Θ!??? % < & Θ ! # % & ( ) +,. / 0 1 + 2. 3 4. 56. / 7 89 8.,6 2 ; # ( ( ; ( ( ( # ? >? % > 64 5 5Α5. Α 8/ 56 5 9. > Β 8. / Χ 8 9 9 5 Δ Ε 5, 9 8 2 3 8 //5 5! Α 8/ 56/ 9. Φ ( < % < ( > < ( %! # ! Β Β? Β ( >?? >?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ttp://www.reej.com 4-9-9 4-9-9 . a b { } a b { }. Φ ϕ ϕ ϕ { } Φ a b { }. ttp://www.reej.com 4-9-9 . ~ ma{ } ~ m m{ } ~ m~ ~ a b but m ~ 4-9-9 4 . P : ; Φ { } { ϕ ϕ a a a a a R } P pa ttp://www.reej.com

More information

ii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 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考得来 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

ii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 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考得来 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 矩阵计算讲义 * 潘建瑜 jypan@math.ecnu.edu.cn 2018 年 3 月 1 日 * 本讲义仅供 矩阵计算 课堂教学使用 ii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 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考得来 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 目录 第零讲 引言 1 0.1 课程主要内容..........................................

More information

# # 4 + % ( ) ( /! 3 (0 0 (012 0 # (,!./ %

# # 4 + % ( ) ( /! 3 (0 0 (012 0 # (,!./ % #! # # %! # + 5 + # 4 + % ( ) ( /! 3 (0 0 (012 0 # (,!./ % ,9 989 + 8 9 % % % % # +6 # % 7, # (% ) ,,? % (, 8> % %9 % > %9 8 % = ΑΒ8 8 ) + 8 8 >. 4. ) % 8 # % =)= )

More information

( ) Wuhan University

( ) Wuhan University Email: huangzh@whueducn, 47 Wuhan Univesity i L A TEX,, : http://affwhueducn/huangzh/ 8 4 49 7 ii : : 4 ; 8 a b c ; a b c 4 4 8 a b c b c a ; c a b x y x + y y x + y x x + y x y 4 + + 8 8 4 4 + 8 + 6 4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0 3. 34 0 # & 5 # #% & 6 7 ( ) .)( #. 8!, ) + + < ; & ; & # : 0 9.. 0?. = > /! )( + < 4 +Χ Α # Β 0 Α ) Δ. % ΕΦ 5 1 +. # Ι Κ +,0. Α ϑ. + Ι4 Β Η 5 Γ 1 7 Μ,! 0 1 0

More information

习题一

习题一 . 计算下列二阶行列式 :. 解 :) (-) 5-(-) - b a a b ) log log ) x ( x+ y)( x y) y 4)(t+)(t -t+)-t 习题一 (A).. 解 :) (-)+ (-)+(-) -(-) (-)- -(-) - ) 5 (-)+ 6 +(-) (-) -(-) 5-6 -(-) (-)9 ) b c ac+ ( a) b c+ abc 4) + abc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3 4 5 6 7 3.! (. ( / ( ) ). 1.12 ( 4 4 % & &!7 % (!!!!, (! % !!! % %!,! ( & (!! 8!!!,!!+!! & !!%! & 9 3 3 :;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 )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2 ( 中诱导公式 ) ( ) B. cos(

第一章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 )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2 ( 中诱导公式 ) ( ) B. cos(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 中诱导公式 ) B. cos( B C) cos A D. sin( B C) sin A sin60 cos( ) sin( 0 )cos( 70 ) 的值等于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第九章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Euler 方法 Ruge-Kutta 法 3 单步法的绝对稳定性 4 线性多步法 5 一阶方程组与高阶方程的初值问题 --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必要性在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实际问题中, 常需要求解微分方程 只有简单的和典型的微分方程可以求出解析解, 而在实际问题中的微分方程往往无法求出解析解 y xy 如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y(0 0, 其解析解 ( 精确解 为 : x t y(

More information

Β Χ + Δ Ε /4 10 ) > : > 8 / 332 > 2 / 4 + Φ + Γ 0 4 Η / 8 / 332 / 2 / 4 + # + Ι + ϑ /) 5 >8 /3 2>2 / 4 + ( )( + 8 ; 8 / 8. 8 :

Β Χ + Δ Ε /4 10 ) > : > 8 / 332 > 2 / 4 + Φ + Γ 0 4 Η / 8 / 332 / 2 / 4 + # + Ι + ϑ /) 5 >8 /3 2>2 / 4 + ( )( + 8 ; 8 / 8. 8 : !! # % & % () + (. / 0 ) 1 233 /. / 4 2 0 2 + + 5. 2 / 6 ) 6. 0 ) 7. 8 1 6 / 2 9 2 :+ ; < 8 10 ; + + ( =0 41 6< / >0 7 0?2) 29 + +.. 81 6> Α 29 +8 Β Χ + Δ Ε /4 10 )+ 2 +. 8 1 6 > 2 9 2 : > 8 / 332 > 2

More information

7 6 Η : Δ >! % 4 Τ & Β( Β) 5 &! Α Υ Υ 2 Η 7 %! Φ! Β! 7 : 7 9 Λ 9 :? : 9 Λ Λ 7 Φ! : > 9 : 7Δ 2 Η : 7 ΛΔ := ς : Ν 7 Λ Δ = Ν : Ν 7 ΛΔ : = Λ ς :9 Λ 7 Λ! Λ

7 6 Η : Δ >! % 4 Τ & Β( Β) 5 &! Α Υ Υ 2 Η 7 %! Φ! Β! 7 : 7 9 Λ 9 :? : 9 Λ Λ 7 Φ! : > 9 : 7Δ 2 Η : 7 ΛΔ := ς : Ν 7 Λ Δ = Ν : Ν 7 ΛΔ : = Λ ς :9 Λ 7 Λ! Λ ! % & ( ),. / & 0 1 & 2 1 // % & 3 0 4 5 ( 6( ) ( & 7 8 9:! ; < / 4 / 7 = : > : 8 > >? :! 0 1 & 7 8 Α :! 4 Β ( & Β ( ( 5 ) 6 Χ 8 Δ > 8 7:?! < 2 4 & Ε ; 0 Φ & % & 3 0 1 & 7 8 Α?! Γ ), Η % 6 Β% 3 Ι Β ϑ Ι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x06.doc

Microsoft Word - ex06.doc 第六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一 内容提要 6. 线性空间与简单性质. 定义设 V 是一个非空集合,K 是一个数域在 V 上定义了一种加法运算 +, 即对 V 中任 意的两个元素 α 与 β, 总存在 V 中唯一的元素 γ 与之对应, 记为 γ = α + β ; 在数域 K 和 V 的元素之间定义了一种运算, 称为数乘, 即对 K 中的任意数 k 与 V 中任意一个元素 α, 在 V 中存在唯一的一个元素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Α Β + 8 ; Α9 Χ Δ () Χ Δ Ε 41 Φ # (Β % Γ : 9 Χ Δ Η +9 Χ Δ 2 9 Χ Δ 2 0 /? % & Ι 1 ϑ Κ 3 % & % & + 9 Β 9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Α Β + 8 ; Α9 Χ Δ () Χ Δ Ε 41 Φ # (Β % Γ : 9 Χ Δ Η +9 Χ Δ 2 9 Χ Δ 2 0 /? % & Ι 1 ϑ Κ 3 % & % & + 9 Β 9 !! #! % & ( ) +,. / 0 1 2 34 5 6 % & +7 % & 89 % & % & 79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Α Β + 8 ; Α9 Χ Δ () Χ Δ Ε 41 Φ # (Β % Γ : 9 Χ Δ Η +9 Χ Δ 2 9 Χ Δ 2 0 /? % & Ι 1 ϑ Κ

More information

Α? Β / Χ 3 Δ Ε/ Ε 4? 4 Ε Φ? ΧΕ Γ Χ Η ΙΙ ϑ % Η < 3 Ε Φ Γ ΕΙΙ 3 Χ 3 Φ 4 Κ? 4 3 Χ Λ Μ 3 Γ Ε Φ ) Μ Ε Φ? 5 : < 6 5 % Λ < 6 5< > 6! 8 8 8! 9 9 9! 9 =! = 9!

Α? Β / Χ 3 Δ Ε/ Ε 4? 4 Ε Φ? ΧΕ Γ Χ Η ΙΙ ϑ % Η < 3 Ε Φ Γ ΕΙΙ 3 Χ 3 Φ 4 Κ? 4 3 Χ Λ Μ 3 Γ Ε Φ ) Μ Ε Φ? 5 : < 6 5 % Λ < 6 5< > 6! 8 8 8! 9 9 9! 9 =! = 9! # %!!! ( ) ( +, +. ( / 0 1) ( 21 1) ( 2 3 / 4!! 5 6 7 7! 8 8 9 : ; < 9 = < < :! : = 9 ; < = 8 9 < < = 9 8 : < >? % > % > % 8 5 6 % 9!9 9 : : : 9 Α % 9 Α? Β / Χ 3 Δ Ε/ Ε 4? 4 Ε Φ? ΧΕ Γ Χ Η ΙΙ ϑ % Η < 3

More information

1#

1# ! # % & ( % + #,,. + /# + 0 1#. 2 2 3 4. 2 +! 5 + 6 0 7 #& 5 # 8 % 9 : ; < =# #% > 1?= # = Α 1# Β > Χ50 7 / Δ % # 50& 0 0= % 4 4 ; 2 Ε; %5 Β % &=Φ = % & = # Γ 0 0 Η = # 2 Ι Ι ; 9 Ι 2 2 2 ; 2 ;4 +, ϑ Α5#!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5 卷第 期西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3 年 月 Vol.35 No. JouralofSouthwestUiversity (NaturalScieceEditio) Feb. 3 文章编号 :673 9868(3) 69 4 一类积分型 Meyer-KiḡZeler-Bzier 算子的点态逼近 赵晓娣, 孙渭滨 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 银川 75 摘要 : 应用一阶 DitziaṉTotik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1-1 1-5 0.05 1-6 1 60mm 1.5W/(m K) 5-5 m C 1-7 1cm, 0 m 1.04W/(m K) C C 50 50 4.09 10 kj/kg C 1-9 =69 C f =0 w C =14mm d 80mm 8.5W 1-11 10mm 0 C 85 C ( ) 175 W m K 1mm 1-14 T0 0K T = w 50K ε = 0. 7

More information

Υ 2 Δ Υ 1 = 1 : Φ Υ 1 Ω 5 ς ) Ν + Φ 5 ς ς Α+ ) Ν Φ 6 Ξ ς Α+ 4 Φ Ψ Ψ + = Ε 6 Ψ Ε Ε Π Υ Α Ε Ω 2? Ε 2 5 Ο ; Μ : 4 1 Ω % Β 3 : ( 6 Γ 4 Ρ 2 Ρ

Υ 2 Δ Υ 1 = 1 : Φ Υ 1 Ω 5 ς ) Ν + Φ 5 ς ς Α+ ) Ν Φ 6 Ξ ς Α+ 4 Φ Ψ Ψ + = Ε 6 Ψ Ε Ε Π Υ Α Ε Ω 2? Ε 2 5 Ο ; Μ : 4 1 Ω % Β 3 : ( 6 Γ 4 Ρ 2 Ρ # % & & ( & ) +,. / 0 11 + 23 4 4 5 6 7 %+ 8 9 : ; 8 < %+ % = 4 )>? > Α ( 8 % 1 1 Β Χ > Χ Δ Χ Β > Ε) > 4 > Ε) Φ Δ 5 Γ + % 8 + %. < 6 & % &. : 5 Η+ % Ι & : 5 &% + 8 ) : 6 %, 6, + % 5 ϑ # & > 2 3 Χ Δ Α ;

More information

8 9 : < : 3, 1 4 < 8 3 = >? 4 =?,( 3 4 1( / =? =? : 3, : 4 9 / < 5 3, ; > 8? : 5 4 +? Α > 6 + > 3, > 5 <? 9 5 < =, Β >5

8 9 : < : 3, 1 4 < 8 3 = >? 4 =?,( 3 4 1( / =? =? : 3, : 4 9 / < 5 3, ; > 8? : 5 4 +? Α > 6 + > 3, > 5 <? 9 5 < =, Β >5 0 ( 1 0 % (! # % & ( ) + #,. / / % (! 3 4 5 5 5 3 4,( 7 8 9 /, 9 : 6, 9 5,9 8,9 7 5,9!,9 ; 6 / 9! # %#& 7 8 < 9 & 9 9 : < 5 ( ) 8 9 : < : 3, 1 4 < 8 3 = >? 4 =?,( 3 4 1( / =? =? : 3, : 4 9 / < 5 3, 5 4

More information

; 9 : ; ; 4 9 : > ; : = ; ; :4 ; : ; 9: ; 9 : 9 : 54 =? = ; ; ; : ;

; 9 : ; ; 4 9 : > ; : = ; ; :4 ; : ; 9: ; 9 : 9 : 54 =? = ; ; ; : ; ! # % & ( ) ( +, +. ( /0!) ( 1!2!) ( 3 4 5 2 4 7 8 9: ; 9 < : = ; ; 54 ; = ; ; 75 ; # ; 9 : ; 9 : ; ; 9: ; ; 9 : ; ; 4 9 : > ; : = ; ; :4 ; : ; 9: ; 9 : 9 : 54 =? = ; ; ; 54 9 9: ; ;

More information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 ' 对式 在 处采用中心差分离散 ' ' ' ' ' ' ' ' ' 则得到 ' - ' - 即 ' ' 简记形式如下 ' ' ** 再次取如下形式近似 则式 化为 ' ' ' ' 在 和 处离散边界条件可得 ' ' ' ' 故 ' " ' " ' "" ' 当 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 ' 对式 在 处采用中心差分离散 ' ' ' ' ' ' ' ' ' 则得到 ' - ' - 即 ' ' 简记形式如下 ' ' ** 再次取如下形式近似 则式 化为 ' ' ' ' 在 和 处离散边界条件可得 ' ' ' ' 故 '  '  '  ' 当 时 第 卷第 期 年 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反演计算 杨 浩 赵丽玲 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 浙江杭州 摘 要 讨论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确定未知热导率分布的反问题 由于热导率与空间和时间有关 先将非线性方程近似转化成线性方程 再通过中心差分离散 采用步进格式得到求解网格节点温度的迭代方程并讨论迭代方程的数值稳定性 最后结合广义交叉校验 >0 准则和 3; 正则化方法

More information

: ; 8 Β < : Β Δ Ο Λ Δ!! Μ Ν : ; < 8 Λ Δ Π Θ 9 : Θ = < : ; Δ < 46 < Λ Ρ 0Σ < Λ 0 Σ % Θ : ;? : : ; < < <Δ Θ Ν Τ Μ Ν? Λ Λ< Θ Ν Τ Μ Ν : ; ; 6 < Λ 0Σ 0Σ >

: ; 8 Β < : Β Δ Ο Λ Δ!! Μ Ν : ; < 8 Λ Δ Π Θ 9 : Θ = < : ; Δ < 46 < Λ Ρ 0Σ < Λ 0 Σ % Θ : ;? : : ; < < <Δ Θ Ν Τ Μ Ν? Λ Λ< Θ Ν Τ Μ Ν : ; ; 6 < Λ 0Σ 0Σ > ! # %& ( +, &. / ( 0 # 1# % & # 2 % & 4 5 67! 8 9 : ; < 8 = > 9? 8 < 9? Α,6 ΒΧ : Δ 8Ε 9 %: ; < ; ; Δ Φ ΓΗ Ιϑ 4 Κ6 : ; < < > : ; : ;!! Β : ; 8 Β < : Β Δ Ο Λ Δ!! Μ Ν : ; < 8 Λ Δ Π Θ 9 : Θ = < : ; Δ < 46

More information

高等数学A

高等数学A 高等数学 A March 3, 2019 () 高等数学 A March 3, 2019 1 / 55 目录 1 函数 三要素 图像 2 导数 导数的定义 基本导数表 求导公式 Taylor 展开 3 积分 Newton-Leibniz 公式 () 高等数学 A March 3, 2019 2 / 55 函数 y = f(x) 函数三要素 1 定义域 2 值域 3 对应关系 () 高等数学 A March

More information

9. =?! > = 9.= 9.= > > Η 9 > = 9 > 7 = >!! 7 9 = 9 = Σ >!?? Υ./ 9! = 9 Σ 7 = Σ Σ? Ε Ψ.Γ > > 7? >??? Σ 9

9. =?! > = 9.= 9.= > > Η 9 > = 9 > 7 = >!! 7 9 = 9 = Σ >!?? Υ./ 9! = 9 Σ 7 = Σ Σ? Ε Ψ.Γ > > 7? >??? Σ 9 ! # %& ( %) & +, + % ) # % % )./ 0 12 12 0 3 4 5 ). 12 0 0 61 2 0 7 / 94 3 : ;< = >?? = Α Β Β Β Β. Β. > 9. Δ Δ. Ε % Α % Φ. Β.,,.. Δ : : 9 % Γ >? %? >? Η Ε Α 9 Η = / : 2Ι 2Ι 2Ι 2Ι. 1 ϑ : Κ Λ Μ 9 : Ν Ο 0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0! 0 # ( ( # (,, # ( % 1 2 ) (, ( 4! 0 & 2 /, # # ( &

! + +, ) % %.!&!, /! 0! 0 # ( ( # (,, # ( % 1 2 ) (, ( 4! 0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 ( ( # (,, # ( % 1 2 ) (, 3 0 1 ( 4! 0 & 2 /, # # ( 1 5 2 1 & % # # ( #! 0 ) + 4 +, 0 #,!, + 0 2 ), +! 0! 4,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1! 2 %& % & 0/ / %& + (.%.%, %& % %& )& % %& ) 3, &, 5, % &. ) 4 4 4 %& / , %& ).. % # 6 /0 % &. & %& ) % %& 0.!!! %&

More information

3 4 Ψ Ζ Ζ [, Β 7 7>, Θ0 >8 : Β0 >, 4 Ε2 Ε;, ] Ε 0, 7; :3 7;,.2.;, _ & αε Θ:. 3 8:,, ), β & Φ Η Δ?.. 0?. χ 7 9 Ε >, Δ? Β7 >7 0, Τ 0 ΚΚ 0 χ 79 Ε >, Α Ε

3 4 Ψ Ζ Ζ [, Β 7 7>, Θ0 >8 : Β0 >, 4 Ε2 Ε;, ] Ε 0, 7; :3 7;,.2.;, _ & αε Θ:. 3 8:,, ), β & Φ Η Δ?.. 0?. χ 7 9 Ε >, Δ? Β7 >7 0, Τ 0 ΚΚ 0 χ 79 Ε >, Α Ε (! # # %& ) +,./ 0 & 0 1 2 / & %&( 3! # % & ( ) & +, ), %!,. / 0 1 2. 3 4 5 7 8 9 : 0 2; < 0 => 8?.. >: 7 2 Α 5 Β % Χ7 Δ.Ε8 0Φ2.Γ Φ 5 Η 8 0 Ι 2? : 9 ϑ 7 ϑ0 > 2? 0 7Ε 2?. 0. 2 : Ε 0 9?: 9 Κ. 9 7Λ /.8 720

More information

ϑ 3 : Α 3 Η ϑ 1 Ι Η Ι + Ι 5 Κ ϑ Λ Α ΜΛ Ν Ν Ν Ν Α Γ Β 1 Α Ο Α : Α 3. / Π Ο 3 Π Θ

ϑ 3 : Α 3 Η ϑ 1 Ι Η Ι + Ι 5 Κ ϑ Λ Α ΜΛ Ν Ν Ν Ν Α Γ Β 1 Α Ο Α : Α 3. / Π Ο 3 Π Θ # % & ( ) +,& ( + &. / 0 1 2 3 ( 4 4 5 4 6 7 8 4 6 5 4 9 :.; 8 0/ ( 6 7 > 5?9 > 56 Α / Β Β 5 Χ 5.Δ5 9 Ε 8 Φ 64 4Γ Β / Α 3 Γ Β > 2 ϑ 3 : Α 3 Η ϑ 1 Ι Η Ι + Ι 5 Κ ϑ Λ Α ΜΛ Ν Ν Ν Ν 3 3 3 Α3 3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1 ) 2 % 2 1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1 ) 2 % 2 1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1 ) 2 % 2 1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0 / 1! 2

# % & ) ) & + %,!# & + #. / / & ) 0 / 1! 2 !!! #! # % & ) ) & + %,!# & + #. / / & ) 0 / 1! 2 % ) 1 1 3 1 4 5 % #! 2! 1,!!! /+, +!& 2! 2! / # / 6 2 6 3 1 2 4 # / &!/ % ). 1!!! &! & 7 2 7! 7 6 7 3 & 1 2 % # ) / / 8 2 6,!!! /+, +! & 2 9! 3 1!! % %

More information

Β Χ Χ Α Β Φ Φ ; < # 9 Φ ; < # < % Γ & (,,,, Η Ι + / > ϑ Κ ( < % & Λ Μ # ΝΟ 3 = Ν3 Ο Μ ΠΟ Θ Ρ Μ 0 Π ( % ; % > 3 Κ ( < % >ϑ Κ ( ; 7

Β Χ Χ Α Β Φ Φ ; < # 9 Φ ; < # < % Γ & (,,,, Η Ι + / > ϑ Κ ( < % & Λ Μ # ΝΟ 3 = Ν3 Ο Μ ΠΟ Θ Ρ Μ 0 Π ( % ; % > 3 Κ ( < % >ϑ Κ ( ; 7 ! # % & ( ) +, + )% ). )% / 0 1. 0 3 4 5 6 7 8 7 8 9 : ; < 7 ( % ; =8 9 : ; < ; < > ;, 9 :? 6 ; < 6 5 6 Α Β 5 Δ 5 6 Χ 5 6 5 6 Ε 5 6 Ε 5 5 Β Χ Χ Α Β 7 8 9 Φ 5 6 9 Φ ; < # 9 Φ ; < # 7 8 5 5 < % Γ & (,,,,

More information

7!# 8! #;! < = >? 2 1! = 5 > Α Β 2 > 1 Χ Δ5 5 Α 9 Α Β Ε Φ 5Γ 1 Η Η1 Δ 5 1 Α Ι 1 Η Ι 5 Ε 1 > Δ! 8! #! 9 Κ 6 Λ!!!! ; ; 9 # !!6! 6! 6 # ;! ;

7!# 8! #;! < = >? 2 1! = 5 > Α Β 2 > 1 Χ Δ5 5 Α 9 Α Β Ε Φ 5Γ 1 Η Η1 Δ 5 1 Α Ι 1 Η Ι 5 Ε 1 > Δ! 8! #! 9 Κ 6 Λ!!!! ; ; 9 # !!6! 6! 6 # ;! ; ! #! % & % ( ) ( +, & %. / & % 0 12 / 1 4 5 5! 6 7 8 7 # 8 7 9 6 8 7! 8 7! 8 7 8 7 8 7 8 7 : 8 728 7 8 7 8 7 8 7 8 7 & 8 7 4 8 7 9 # 8 7 9 ; 8 ; 69 7!# 8! #;! < = >? 2 1! = 5 > Α Β 2 > 1 Χ Δ5 5 Α 9 Α Β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