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義】中

Similar documents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補充教材 健康管理 九十五年 九十四年 九十三年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座談會 貳 選拔情況 一 選拔要求

為 何 久 遠 劫 來, 娑 婆 世 界 總 有 無 數 發 大 願 的 菩 薩, 願 意 捨 身 命 救 度 眾 生? 理 由 無 他, 只 因 為 眾 生 心 中 常 懷 貪 瞋 癡 三 毒, 念 念 之 中 無 非 是 業, 無 非 是 罪 無 量 劫 來 輾 轉 累 積, 業 果 之 深 重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繁1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全彰 念念不忘 文自現 或問酬深妙 而句義玄微 詳究元因 略陳數段 庶一問一答 其文明若日星 重辯重徵 其義曉如白黑 義隨文 而文隨義 左右逢源 珠走盤 而盤走珠 縱橫無礙 信解受持者 洞明真性 見聞隨喜者 咸悟菩提 流通天上人間 普徧微塵剎海 太虗無際 法施何窮 以斯般若功勛總報四恩三有 咦 將此

費燒柱香, 圖個吉利 目 錄 一 靈感事跡 : ( 一 ) 治病篇 1 讀誦 金剛經, 腫瘤不翼而飛 /57 頁 2 老和尚的告誡 自己造業自己平, 念上千部 金剛經 ---5/57 頁 3 痔瘡自愈, 夢見亡故親人求回向超拔 ---6/57 頁 4 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 ---6/57

目 錄.doc

(Microsoft Word DRW \253?????\2733 ???--1 ???? ????.doc)

摘 要 本 文 分 析 歸 納 勇 猛 一 詞 的 意 含 為 : 勇 敢 強 健 堅 毅 剛 決 堅 固 無 所 怯 劣 有 大 勢 力 不 退 無 畏 自 在 精 進 在 比 對 數 段 由 Vaidya 所 校 現 存 尼 泊 爾 之 梵 本 Gaṇḍavyūhasūtra 與 漢 譯 華 嚴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5th 12th, 15th 23rd, 25th & 26th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Microsoft Word - 華嚴-隆運法師-精進波羅蜜--論文

Paperless Printer, Job 24

Microsoft Word _???:??????????? doc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第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4D F736F F 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NAAC_FNEC.indd

2 目次 自序 5 題前概說 9 一 略說東西兩大淨土法門 13 二 本經經題的略為解釋 21 三 本經譯來中國的經過 46 四 略談本經的綱要所在 49 正釋經文 51

目錄 Contents 第 55 期 編輯室報告 佛法大海各取一瓢飲 鄭振煌 與你談談 心經 五 敏林堪千仁波切 心經修持法門 生活中的般若 卓元信 心眼中的菩提 二 丁一 Buddhism and Life ( Ⅲ ) Ven. Ming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2011 Content The 2nd WFB World Buddhist Business Forum Taipei Declaration ( )


聲聞 : 四諦法而得極果阿羅漢 ; 緣覺 : 辟支佛 第四步到了彼岸, 菩薩, 終不是究竟 ; 回頭渡人 第五步上岸, 多 舍去了船, 除了 執心, 無掛礙的佛 心 = 識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無明. 月亮青蛙 你! 害怕什麼? 害怕得不到更害怕失去! 得到權利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關 鍵 報 告 KEY POINT REPORT 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 CIC L3C BB Corp



學測精彩析 第壹部分 ( 占 84 分 ) 楊慧媛老師聯合題 師大附中 姚翰玲老師聯合題 梁蕙蓉老師聯合題 說明 : 第 1 題皆計分 第 1 題皆是單選題, 請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 在答案卡之 選擇題答案區 每題答對得 2 分, 答錯不倒扣 1 4 A B C D 圖一 答案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untitled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2 心 經 與 生 活 智 慧 再 版 緣 起 心 經 與 生 活 智 慧 由 初 版 至 今 不 經 不 覺 已 過 了 八 年, 這 期 間 收 到 不 少 朋 友 的 來 信 : 有 來 自 香 港 的, 也 有 來 自 內 地 的 ; 有 是 佛 教 徒 的, 也 有 其 他 宗 教 人 士

1

Microsoft Word - 同声2013第一期2.docx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第二十五參 : 婆

示波器使用說明書

目錄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目錄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正覺電子報-第64期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064-CS4.indd


(Microsoft Word - \245\315\254\241\244j\256v)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鯨豚 鯨豚 在台灣海域發現的鯨豚種類約三十種 約佔全 球種類的三分之一 在台灣東部有溫暖的熱帶洋流 黑潮流經 捲起海底豐富的營養鹽 帶來豐碩的 漁業資源 因此鯨類資源也因而相當豐富 較常見 的有長吻飛旋海豚 花紋海豚 熱帶點斑原海豚 弗氏海豚 瓶鼻海豚 台灣東部海域具有開發為賞 鯨專業區的潛力 本章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以易經中簡易 變易 不易之原則探求遞迴數列之例 2 n 2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2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第二頁 n n n n 增值稅稅率和徵收率 % 11% 17% 5% 3% 36 1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1

家具使用說明書_實體版2016.9

宗旨, 綱舉目張地表示, 學佛者所應具備的根本意趣是從人類自身心著手, 因為佛法要解決的就是有情的問題 從中, 導師也歸納出學佛者應有的 信 解 行 證, 特別是理解與修行的二大方向, 簡述如下 : ( 一 ) 理解 :1 生滅相續,2 自他增上 ( 二 ) 修行 :1 淨心第一,2 利他為上 第二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indd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本月專題 科學新聞判讀力 Article.aspx?a= 目前並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基改作物會讓人生病或危害環境 109 Greenpeace


(感恩本尊),不用跪,不用跪//喂,請坐、請坐

擊搖枝動葉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巖屈曲處處皆有 僊堂靈室龕窟無數 眾寶所成內外明徹 日月光輝不能復現 皆是古昔諸仙賢聖 思如實法得道之處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皆從種種他方佛土俱來集會 是諸菩薩 具足無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奮迅遊化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而授佛位 自

42Contents

為證佛智境界 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 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 為正緣慮諸佛妙法 為修無漏法之差別 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 為趣入於決定智門 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 為證廣大無礙解地 為菩提心念不遺失 為善成熟諸有情界 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 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 所謂由承諸佛

Transcription: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來探討菩薩摩訶薩的 不證實際, 文中並指出, 大般若經 前三分的經文, 具有 互補 的性質, 經由比對和合理的抉擇, 有助於釐清經義 二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的不證實際 大般若經 中指出, 有的菩薩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大悲為上首, 修空 無相 無願之法, 並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因得入菩薩正性離生而不證實際 今先將 大般若經 前三分中相當的經文, 依次列出如下 : (1) 大般若經 初分 323 卷說 : 爾時, 舍利子白佛言 : 世尊! 何因緣故 有諸菩薩修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有方便善巧力, 不證實際而趣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 : 舍利子! 若諸菩薩 (1) 不離一切智智心, 修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 是諸菩薩 (3a)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3b) 有方便善巧力故, 能入菩薩正性離生位,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 大般若經 第二分 447 卷說 : 爾時, 具壽舍利子復白佛言 : 世尊! 何因緣故 有菩薩乘補特伽羅, 修空 無相 無願之法,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依方便善 1

巧, 雖證實際而趣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 : 舍利子! 諸菩薩乘補特伽羅,(1) 不離一切智智心 ; (3a)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3b) 依方便善巧 ;(2) 大悲心為上首, 修空無相無願之法, 雖證實際而能入菩薩正性離生位, 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3) 大般若經 第三分 513 卷說 : 時, 舍利子復白佛言 : 何因緣故, 有諸菩薩修空 無相 無願之法, 復由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得入菩薩正性離生, 漸次修行諸菩薩行, 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 世尊告舍利子 : 若諸菩薩 (1) 不離一切智智心 ;(2) 復以大悲為上首, 修空無相無願之法 ;(3a) 復由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3b) 方便善巧, 能入菩薩正性離生, 漸次修行諸菩薩行,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有些菩薩證得聲聞阿羅漢果, 這類的菩薩便是所謂的 證住實際 者 先比較上列三段相當的經文 : 初分 中的 不證實際而趣無上正等菩提 是一般 大般若經 的通規, 但是 第二分 卻是 雖證實際而趣無上正等菩提 雖證實際而能入菩薩正性離生位, 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這兒的 雖證實際 顯然不符這一通規, 所以, 應修訂為 不證實際 從 第二分 和 第三分 可看出, 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要滿足三要素 :(1) 不離一切智智心,(2) 以大悲為上首 ;(3a) 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3b) 依方便善巧 ; 而 初分 缺了 (2) 以大悲為上首 由於這些菩薩摩訶薩滿足上述三條件, 他們心胸廣大 能力強, 因而能夠不證實際而邁向成佛的目標 將上列三段相當的經文 互補 後, 可以得到較為完整的經義 三 為何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 ( 一 ) 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 為何菩薩摩訶薩能觀法空而不證實際? 第二分 習近品 (452 2

卷 ) 中說 :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觀法空時, 先作是念 : 我應觀法諸相皆空, 不應作證 我為學故觀諸法空, 不為證故觀諸法空, 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 何以故?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微妙大智善住法空, 及一切種菩提分法, 常作是念 : 今時應學, 不應作證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恒作是念 : 我於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今時應學, 不應作證 我於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今時應學, 不應作證 我於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今時應學, 不應作證 我今為學一切智智, 應學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 皆令善巧, 不應作證 此處可以看出, 菩薩摩訶薩為了要廣學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而不證實際, 此中包含廣學三乘 菩薩十地 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五眼 六神通 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相好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以及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所有這些都是 應學, 所以說 : 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 ( 二 ) 不捨一切有情 為何菩薩摩訶薩要廣學三乘, 廣學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而不證實際? 這是由於菩薩摩訶薩時時不忘眾生, 要度化一切有情脫離痛苦, 第二分 習近品 (452 卷 ) 說 :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於諸有情誓不捨故, 謂作是願 : 若諸有情未得解脫, 我終不捨所起加行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恒作是念 : 我不應捨一切有情, 必令解脫, 然諸有情行不正法, 我為度彼, 應數引發寂靜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雖數引發而不取證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作此觀已, 生如是念 : 諸有情類由惡友力, 於長夜中起我想執, 有情想執, 乃至知者見者想執 由此想執, 行有所得, 輪迴生死受種種苦 為斷有情如是想執, 應趣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說深妙法, 令斷想執離生死苦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成就一切菩提分法, 乃至證 3

得無上正等菩提, 於諸功德終不衰減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於念念中白法增益, 諸根猛利超過一切聲聞 獨覺 此處指出, 眾生由於行不正法, 並受到各種惡友的影響, 生起錯誤的見解, 特別是生起以自我為中心的 想執, 相互之間形成對立的意識型態, 因而不斷生起衝突和痛苦, 菩薩摩訶薩的悲願是要化解這些對立, 斷除各種 想執, 使之脫離各種痛苦 這些菩薩摩訶薩所要成就的一切菩提分法, 包含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苦 集 滅 道聖諦, 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五眼 六神通, 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以及其餘無量無邊佛法 ( 各種學問都在內 ), 因而菩薩摩訶薩能夠諸根猛利超過一切聲聞 獨覺, 於實際不取證, 不墮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四 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譬喻 第二分 習近品 (452 卷 ) 的第一個譬喻說 : 善現! 如有壯士形貌端嚴威猛勇健, 見者歡喜, 具勝圓滿清淨眷屬, 於諸兵法學至究竟, 善持器仗, 安固不動, 六十四能 十八明處, 一切伎術無不善巧, 有因緣故, 將其父母妻子眷屬發趣他方, 中路經過險難曠野, 其間多有惡獸 劫賊 怨家潛伏諸怖畏事, 眷屬小大無不驚惶 其人自恃多諸技術, 威猛勇健身意泰然, 安慰父母並諸眷屬, 勿有憂懼必令無苦 彼人於是以善巧術, 將諸眷屬至安隱處, 既免危難, 歡娛受樂 以上以形貌端嚴 威猛勇健的 壯士 來譬喻 菩薩摩訶薩 : 這壯士能夠帶領父母 妻子 眷屬經過曠野種種險難之處, 最後抵達 4

安穩的地方, 同樣的, 這 菩薩摩訶薩 悲愍受苦的眾生, 立志成佛, 為此他也需要先充實自己的能力 : 普緣有情發四無量, 住四無量俱行之心, 勇猛修習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令速圓滿 這菩薩摩訶薩在六種波羅蜜多未圓滿之前, 雖住空 無相 無願三解脫門, 但是不隨其勢力而轉, 於三解脫門也不作證 由於不作證, 因而不墮入聲聞地和獨覺地, 最後必定成佛, 並引導眾生抵達安穩的地方 第二分 習近品的第二個譬喻說 : 善現! 如堅翅鳥飛騰虛空, 自在翱翔久不墮落, 雖依空戲而不據空, 亦不為空之所拘礙 以上以 堅翅之鳥 來譬喻 菩薩摩訶薩 : 這堅翅之鳥由於翅膀有力, 因而能在虛空中自在飛行, 並且不為虛空所障礙 同樣的, 這 菩薩摩訶薩 悲愍受苦的眾生, 立志成佛, 為此他積極充實自己的能力 : 雖於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數數習近 安住 修行, 而於其中能不作證, 由不證故不墮聲聞及獨覺地 修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這些佛法若未圓滿, 這 菩薩摩訶薩 必不依空 無相 無願三三摩地而證漏盡 第二分 習近品的第三個譬喻說 : 善現! 如有壯夫善閑射術, 欲顯己技, 仰射虛空, 為令空中箭不墮地, 復以後箭射前箭筈, 如是展轉經於多時, 箭箭相承不令其墮 若欲令墮便止後箭, 爾時諸箭方頓墮落 以上以善閑射術的 壯夫 來譬喻 菩薩摩訶薩 : 他能不斷以後箭射前箭, 箭箭相承而不下墮, 同樣的, 這 菩薩摩訶薩 悲愍受苦的眾生, 立志成佛, 為此他積極充實自己的能力 : 行深般若波羅蜜 5

多, 以方便善巧來攝受, 這菩薩摩訶薩一直要修到成佛, 如果 因行 的善根未成熟, 必不於中途證住實際 若以現代的譬喻來說明 : 許多的企業家累積到一定的財富便心滿意足, 不想積極投入從事社會的利益, 而去買豪宅享受, 這猶如證住實際 有少數的大企業家, 心胸廣大 能力強, 累積更大的財富而住處簡單, 一直積極經營企業並投入利益社會, 雖有足夠財力買豪宅去享受而不去買, 這猶如不證實際, 也可看出, 這大企業家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 提升能力, 眼光不同於一般的中小企業家 五 菩薩摩訶薩何時方證實際? 菩薩摩訶薩的修行, 到何時是收成之時? 於何時可以證住實際? 第二分 習近品 (452 卷 ) 說 : 若時無上正等菩提, 因行善根一切成熟, 爾時菩薩方證實際, 便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學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入出自在, 而於實際未即作證,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因行功德未善圓滿, 不證實際及餘功德 若得無上正等覺時, 乃可證得此實際等 第二分 巧便品 (462 卷 ) 說 :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諸菩薩摩訶薩修如來道得圓滿已, 豈於實際亦不證住?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及修大願, 若未圓滿, 猶於實際未應證住 若已圓滿, 乃於實際應可證住 以上經文指出, 菩薩摩訶薩要一直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及修大悲願, 修習菩薩道一直到善根圓滿, 此時才成佛, 這時功德圓滿而證住實際 六 結語 以上引用 大般若經 前三分的經文, 來探討菩薩摩訶薩的 不 6

證實際, 並以譬喻來作說明 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要滿足三要素 :(1) 不離一切智智心,(2) 以大悲為上首 ;(3a) 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3b) 依方便善巧 文中並指出, 大般若經 前三分的經文, 除了長短不同的差別, 在印度的長期傳誦 書寫的過程中, 難免演變出經句的差異, 經由相互比對, 有助於釐清經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