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8SC.doc

Similar documents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Microsoft Word - 百法_2SC.doc


IDEO_HCD_0716

Microsoft Word - 同声2013第一期2.docx

大乘百法明門論,這本書是

Microsoft Word - CDsc_ChengWeiShiLun_04.doc

大乘百法明門論,這本書是

19板书


大乘百法明門論

我們今天介紹四種資糧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1.doc

骨头的故事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ErShiSong_01.doc

大乘百法明門論,這本書是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SanShiSong_08.do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churchnewsletter-issue docx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TablesDivision_Chinois

Ø Ø fi» ` ˆ ˇ `ƒ»» `ƒ` `

Microsoft Word - 百法SC_09.doc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图书馆 年第 期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2.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7.docx

大乘百法明門論,這本書是

ESOL-CN-Bleed.pub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ErShiSong_10.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就业办口袋书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四十八頁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未命名-7

¼ ½ ¾ ¼ ½ ¾

大乘百法名門論 上冊 天親菩薩 造



1-16页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今天 年春季号 总 92 期

*

( ) / / / / / / /

(Microsoft Word - 8\244T\244\362\277\337\272]\244W\265L\246W.doc)

Microsoft Word - 專家本色 doc


但, 你 应 该 听 过 我 们 走 在 大 路 上 这 首 歌, 或 许 还 知 道 革 命 人 永 远 是 年 轻 那 支 歌 ; 并 且, 几 乎 可 以 肯 定, 你 在 戴 红 领 巾 的 那 阵, 必 然 唱 过 牛 儿 还 在 山 坡 吃 草, 放 牛 的 却 不 知 道 哪 儿 去

2 临 终 助 念 答 问 序 临 终 关 怀, 由 佛 门 净 宗 古 来 祖 师 大 德 提 倡 助 念 往 生, 现 今 已 渐 为 社 会 大 众 所 重 视, 在 台 湾, 台 大 长 庚 等 各 大 医 院, 也 都 设 有 助 念 室 ; 大 陆 上 许 多 道 场, 也 有 专 为

校园之星

Microsoft Word - 澎湖田調報告-宏達組9804.doc

<4D F736F F F696E74202D FA8BEA861B8EAB7BDBEE3A658BB50C0B3A5CE28B773A6CBA5AB29>

之 原 則 及 國 防 部 訂 頒 國 軍 列 管 國 有 不 動 產 提 供 非 軍 方 單 位 使 用 處 理 原 則 規 定 不 符, 仍 應 以 出 租 方 式 辦 理 惟 可 就 偏 遠 地 區 提 供 官 兵 金 融 水 電 服 務 使 用 部 分, 研 議 降 低 租 金 標 準, 報

chineseall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锦江股份 公告编号:【】

1700 装 卸 搬 运 7645 装 卸 搬 运 服 务 2100 建 筑 7410 工 程 服 务 11% 装 卸 搬 运 服 务, 是 指 使 用 装 卸 搬 运 工 具 或 者 人 力 畜 力 将 货 物 在 运 输 工 具 之 间 装 卸 现 场 之 间 或 者 运 输 工 具 与 装 卸

前 言 教 育 无 小 事, 它 成 就 着 学 生 的 未 来 作 为 教 师, 他 们 无 时 无 刻 不 在 关 注 着 学 生 的 成 长 学 生 的 未 来 学 生 就 像 一 朵 含 苞 待 放 的 花 朵, 需 要 老 师 们 的 细 心 呵 护, 给 学 生 需 要 的 东 西, 而

《盗墓笔记》 南派三叔/著

平 凡 足 迹 李 本 川 作 者 为 中 国 科 学 院 海 洋 研 究 所 研 究 员,1935 年 生, 山 东 荣 成 人 我 今 年 63 岁 了 大 前 年 丈 夫 和 儿 子 在 一 个 月 内 先 后 离 开 了 人 世, 女 儿 又 已 出 嫁, 现 在 是 孑 然 一 身 我 是

<CFFBB7D1D5DFD0D0CEAAD1A72E6D7073>

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Session 15-Col-1.pdf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5__07_.doc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幻灯片 1

菩提道次第廣論

Microsoft Word - 4danalysis-pt3-p2-9.doc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inese Podcast Episode #12 (Simplified Characters) Dialogue #53 Waiter: 先生, 你们想喝点儿什么? 王 : 你们有没有啤酒? Waiter: 有 日本啤酒 中国啤酒, 我们都有 王 : 你觉得日本啤酒好喝还是中国啤酒好喝? W

赵燕菁 #!!!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菩提道次第廣論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¼ ½ ¾ À Á Â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3,, :,,??,,,, :, ( ),,,,, :,, :, ( ) ( ),!,?,,,??,,??,,?,,,?, :,,,,, 1,,,, : 1 : ( ), :,

通过Hive将数据写入到ElasticSearch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SanShiSong_01.doc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你的第一本 Photoshop 书 图 1.3 图 1.4 RGB 图 1.5 图 三原色光的概念 R Red G Green B Blue RGB RGB R B 3 1 RGB RGB 256 0~ RGB

Transcription: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 第九十页 ) 好, 九十页开始 什么是 触? 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 触 如果当下我们已经触境了, 已经取境了, 我们昨天讲嘛, 只要你一取境的话就进入 受, 除非我们可以保持现量境, 可是第六识一起分别心的话, 我们就由分别进入变异, 由现量进入比量, 马上感受就生起 那我们看, 什么叫 受 呢? ( 第九十一页 ) 九十一页, 五遍行的第三个是 受 受, 就是在领纳外境时, 所产生的种种情绪作用 所以我们要先记起来, 什么叫做 受? 什么叫做 受? 情绪作用 什么叫做 触? 触 是什么作用? 赶快翻答案, 昨天才讲的, 又忘了 触 是什么作用? 触 是什么作用? 什么作用? 那么多眼睛都没有找到答案, 我帮你们找答案, 看在第几页, 八十四页第五行, 触 是什么作用? 看到了没有? 感觉作用 受 是什么作用? 搞清楚啰, 这个很重要哟, 这就说明我们这一念生起, 就包含了感觉作用 情绪作用在里面 我们一个念头里面就有感觉作用 有情绪作用 懂吗? 所以它多么重要! 然后再加上后面, 我们要讲的认识作用, 还有意志作用, 我们就知道我们这一念的心, 这个念头生起来, 有包含这么多的作用在里头 那就是为什么造业的力量那么强, 因为有感觉 又有情绪 又有认识作用, 然后又有意志作用, 就是决定要善 生起善念 还是恶念, 这一念完成就是你已经有决定, 决定就是意志, 你的决定 意志的作用 好 受, 就是在领纳外境时, 所产生种种的情绪作用 所以我们知道 受, 我们平常讲的感受, 就是一种情绪作用 领纳哪些外境呢? 又产生哪些感受呢? 就是有 我们一般把我们接纳的那个外境, 分成三种外境 : 一个是顺境 一个是逆境, 还有不顺不逆的中庸境, 就是不属于顺境 也不是属于逆境, 我们叫做不顺不逆的, 所以一共有三种外境 当我们领纳顺境时, 就会生起乐受 那就是看到鸡翅膀的时候, 哇! 好好吃哦! 当下是乐受 你最讨厌吃什么? 那个当下, 看到你最讨厌的那个, 最难吃的那个, 就是逆境 怎么样? 领纳逆境时就会生起苦受, 拒绝吃, 这样子 遇到不顺不逆境的时候, 就会生起舍受, 舍受就是没有喜欢 不喜欢, 没有特别的苦受, 也没有特别的乐受, 这个我们称为舍受 就是你碰到那个你没有特别喜欢, 或者特别讨厌的这样的一个对象的时候, 我们是跟舍受相应的 所以一般我们面对这个六尘境界, 就没有离开这三种, 三种会引发我们乐受 或者是苦受 或者是没有特别的苦乐受的舍受, 就是这三种感受而已, 没有离开, 没有第四个 这就是我们的心面对境界会产生的感受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1

所以, 受 就是以领纳这三种外境为它的体性 所以 受 呢, 它的体性就是领纳外境, 就是说你接受了, 前面刚刚到 触 的时候就是说, 你 touch 到这个外境, 然后你一取着的话你就会产生 受 一取着的意思, 就是说你接受了这个境界了 作意 是引我们的心趣向外境, 碰到那个外境的时候, 是进入 触 了 然后你碰到以后, 没有保持无分别的现量, 进入比量了, 因此就取境, 取境就感受生起, 这个情绪作用就生起来了, 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因为你取境之后, 等于你领纳了这个境界, 所以你的苦受 乐受 舍受就生起了, 是因为你已经取着这个境界了, 所以感受生起 那它产生的作用呢, 就是会引发 爱 但是这边的爱, 不是我们平常的贪爱, 这么小 狭隘的, 不是那么狭义的贪爱, 而是指对刚才讲的, 这三境所生起的三种欲求, 我们都称为 爱 那下面有解释, 在顺境的乐受的当中呢, 我们会有 合 的欲求, 这称为 不离爱, 就是贪恋不舍 我们碰到我们喜欢境界的时候, 那个贪就起来了, 所以顺境很容易让我们生起贪爱, 然后舍不得分开, 贪着难舍 就是希望这个时间永远不要过去, 或者是我贪着的这个, 最好是不要消失, 这样的一个欲求 希望, 就是所谓的 不离爱 那另外一种, 我们不喜欢遇到的, 我们称为怨憎会 譬如说我们不喜欢的事情 不喜欢的人 事, 我们偏偏碰到, 那个当下, 我们一取境了之后, 我们就会生起苦受 看到那个最讨厌看到的人, 碰到最讨厌 不喜欢碰到的事情, 偏偏就被我碰到, 我最不喜欢做那个, 可是他就偏偏叫我做, 讨厌死的那个, 那个就是苦受生起 这时候也想要赶快逃, 用逃避的方式, 我希望最好是不要碰到这个人, 最好是不要被我碰到这个不顺心的事情, 我最好是不要接受这个 我很难接受的事实 让我们也会生出一种希望的心, 希望什么? 希望赶快跑, 赶快远离这个苦受, 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受苦, 所以苦受生起的时候, 我们希望它赶快消失 这个叫做什么 爱 呢? 叫做 乖离爱 就是碰到逆境, 苦受生起的时候, 我们希望赶快逃离现场的那种心, 越快越好的那种心, 叫做 乖离爱, 就是瞋恚 远离 那舍受呢, 反正没有特别喜不喜欢的, 也没有特别的苦乐受生起, 这个当下呢, 我们就引发 不合不离 的欲求, 我们称为 平等爱 所以这边的 爱, 就是面对三种境界所产生的三种希望, 看你是希望耽着难舍, 还是希望赶快远离, 还是没有特别的希望 贪爱, 没有特别的感受, 就是这三个结果而已 可是这个平等爱, 因为你没有特别的 强烈的苦乐受, 因此它是处在愚痴无明的状态 为什么是愚痴无明? 因为当下你没有那个智慧的观照, 不知道这个舍受也是因缘所生, 是无自性的, 它也是无常的, 没有这样智慧观照, 因此当下是跟愚痴无明相应的 虽然我们没有特别的感受, 没有特别的苦乐受, 这个就是在我们平常没有特别的情绪的时候, 其实也是一种无明的状态, 并没有智慧的观照 由此可知呢, 引发这三种欲求的爱, 就是 受 的作用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2

( 第九十二页 ) 好 受 的体性是什么? 什么是 受 的体性? 我们刚才念的那一段, 领纳为性 领纳, 就是你接受了这个境界, 你已经接受这个境界, 领纳 是 受 的体性 什么是 受 的作用? 情绪作用 它会引发什么? 引发 爱, 这是它的作用, 那当然也是情绪作用, 因为三种爱就是情绪作用的结果嘛 好, 受, 就是 领纳 的意思 那什么叫 领纳 呢? 领, 是接受 ; 纳, 是容纳 所以我们的心只要面对这个外境, 我们去接受 去容纳的时候, 这三种爱就产生了 这三种情绪 : 苦受 乐受 不苦不乐受, 引发这三种爱 : 乖离爱 不离爱 平等爱, 就生起了, 这个情绪又产生了 这就是 受 的作用 那如果领纳的是会引起苦受的逆境, 我们就会生起希望赶快离开的欲求 ; 那如果引发的是会引起我们乐受的顺境, 我们就会贪着难舍的欲求 ; 那如果领纳的不是顺境也不是逆境的时候, 我们就会生起与愚痴相应的舍受, 那这个时候是既没有贪着难舍, 也没有想要远离的 因此, 受 的体性就是能够领纳这三种境相, 所以我们说领纳为性 所以如果问 : 受 的体性是什么? 就是 领纳 这三种境界 ( 第九十三页 ) 那领纳以后它就会引发三种欲求,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三种 爱 由于它能够进而引发三种欲求, 因而也是一切欲求的所依, 这就是 受 的作用 所以, 在 受 生起的当下, 要如何修行呢? 我们就是不让心进入 爱, 也就是我们昨天讲的 不取随好 的修法 这个 好 就是 爱 的意思 当 受 生起的时候, 不要把我加进去, 就不会起我执, 没有一个 我 在领受, 就不会引发贪 瞋 痴 如果加上一个 我 进去的话呢, 就有一个 我 在感受苦 我 在感受乐 我 在感受舍, 那这样就一定会跟贪 瞋 痴相应, 而引发各式各样的烦恼来了 这个就是平常要怎么练习? 平常要怎么练习? 我们前面讲了, 那个最高的定力的就是 怎么样? 最高定力的是可以一直保持现量, 不进入 触 受 可是一旦已经 触 受 产生了怎么办? 现在就是要告诉我们, 怎么样不进入 爱, 不跟贪瞋痴相应 怎么办? 我已经喜欢了, 怎么办? 我已经喜欢, 引发乐受了, 这时候怎么办? 对, 不要把 我 放进去, 说我喜欢, 那当下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如理作意, 所以它就不会跟贪相应 那看到最讨厌的人的时候, 我们应该怎么想? 我就偏偏要看到他, 怎么办? 没有一个 我 好苦哦, 我 好讨厌他哦, 没有把 我 放进去 那怎么样就把这个苦受当下就把它消失掉呢? 有什么办法? 对, 不但不要把 我 放进去, 因为我们把 我 放进去, 它那个苦就会变得很强烈, 有一个 我 在受苦, 它那个苦就好像永远过不去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再观, 苦是怎么生起的? 前面讲 触 是怎么来的? 根境识三缘和合嘛, 因缘所生嘛, 所以苦受其实是没有一个 我 在受苦, 它只是因缘和合之后, 触 受 以后, 因此才有这个苦, 苦受的产生 那苦受它不会永远苦, 为什么? 因为它是因缘生灭法, 因缘和合了, 它才有苦受生起,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3

它就是前面讲的 触 受 来的, 因为前面讲的根境识三缘和合, 才会生 触 嘛 六根 六境我们不要去管它, 我们昨天讲, 我们在第六意识, 让它保持现量不生分别 可是因为现在已经生分别了, 所以苦受已经生起了 那我们还是来得及修, 对, 就是没有一个 我 在觉得苦, 对, 没有一个 我 在痛苦, 然后苦受它的本身是因缘所生, 它不会一直苦下去的, 我们这样一想通了, 那个苦受就消失了, 这个就是智慧的观照 就是明白它是因缘所生, 既然它是因缘的, 它是无常, 它就是生灭法, 你应该是留不住的 是因为你的执着, 你会一直想说我很苦 很苦, 因此那个苦就没有办法消失了, 明白吗? ( 学生发问 ) 是什么? 忍? 忍耐的忍? 忍耐? 这时候跟忍耐有什么关系? 不要忍哪! 忍会内伤耶 为什么要忍呢? 你就是不要把 我 放进去就好, 把 我 抽离出来嘛 你就不会觉得那么苦了, 本来一百分 ( 十分 ) 的苦, 你把那个 我 抽起来, 没有 我 在受苦, 那就已经好了五 六分了 再想, 苦受它是因缘所生, 它是无常 它是因缘所生, 它留不住的 怎么样? 就剩下几分了? 剩下一 两分了 对呀, 明白它是因缘所生, 这就是智慧的观照啊, 所以它苦受就不会一直停留在那边, 好像过不去, 你会觉得那个苦 如果你有一个 我 在那边受苦, 越想越苦, 那个苦就好像没完没了 是因为我们把 我 放进去, 又当下没有智慧的观照, 去观它是生灭的, 我们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 它又好像是永恒存在的, 那就世界末日了 对呀, 可是我们其实很快就可以把它消灭掉的, 就是没有一个 我 在受苦, 然后苦受它是因缘所生, 因为它是前面 触 受 来的嘛, 那因为我们第六意识生分别了, 因此, 苦受就产生了 可是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在第二念就把它摆平 对, 苦受可以比较 因为它比较强烈 可是乐受就比较难, 因为乐受 唉唷! 太舒服了! 要放吗? 是不是有点可惜? 好不容易才觉得这么舒服, 身心舒畅, 好不容易有这种觉受, 一般是贪比较难 比较难观照, 因为我们就是前面讲的嘛, 很耽着 贪着难舍这样一个乐受, 因为大家都喜欢乐受, 所以乐受生起来的时候, 我们要有什么智慧的观照, 观照它是无常生灭的, 那不是马上就消失? 是不是太快了? 对呀, 所以一般乐受一生起的第一剎那生起了, 我们要在第一剎那就发现 : 哦, 我又贪了, 我那个乐受又生起来了 我们在第二剎那, 就要观它是生灭法, 没有一个 我 在感觉乐, 乐受也是因缘所生, 生灭法, 无常的, 我们就不会跟贪相应, 苦受是跟瞋相应, 乐受是跟贪相应, 都跟烦恼相应, 都不对 那个没有特别感觉的就更难观察了 对不对? 舍受 因为它不强烈, 比贪还没有感觉嘛, 那个没有特别喜不喜欢的, 都是跟舍受, 无明愚痴相应啊 这个时候要特别起智慧观照, 一般来讲比较困难 除非他都是在正念当中, 那就要靠平常的修习了, 你是不是平常都有如理作意? 观察一切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4

法因缘所生无自性, 它是无常 生灭的 是不是平常都有在这个正念当中? 如果平常有的话, 即使舍受我们都可以有这样的智慧观照, 明白它是因缘所生法 那我们这样子的话, 就不会跟贪瞋痴相应, 我们就不会造业了 所以, 即使这个感受生起, 也还来得及, 有情绪也还来得及, 就是这样子来修, 面对这三种境界, 这样子来修, 就不会跟贪瞋痴相应, 就不会造业了 好, 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 总括来说, 就只有说 苦, 和苦的息灭 而已, 苦的止息 就是在讲这个, 三界轮回只有苦, 没有快乐, 可是因为我们无明 愚痴 颠倒, 所以我们每天在追寻快乐 可是轮回里面哪里有快乐呢? 根本就没有快乐! 所以佛祂说法四十九年, 主要说的是什么? 就是告诉我们 : 轮回没有快乐 怎么样达到苦的息灭? 三界轮回只有苦 没有快乐, 那怎么样止息苦呢? 怎么样达到涅盘呢? 就是要修行 修习八正道, 所以我们修观就是指四念处里面有 观受是苦 嘛, 它怎么修法?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 : 在三受生起的当下, 不要把 我 放进去, 知道它是因缘所生, 当下就可以把三受舍弃了, 不跟贪瞋痴相应, 这就是 观受是苦 它的修法 也就是观察苦受是因缘所生, 并没有一个 我 在受苦, 只要不加上 我 呢, 苦受当下就能止息, 这就是佛说涅盘的意义 你什么时候苦可以止息, 你什么时候就可以得证涅盘寂静 ( 第九十四页 ) 那十二缘起来说的话, 也是 十二缘起就是无明缘行 行缘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有 取 生 老死 所以这个 爱 呢, 也是 触 受 之后才有, 所以跟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五遍行的内容是一样的 那就是 触 受 以后才会引发 爱 如果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执着, 把 我 放进去的话, 就会 取 嘛, 取境之后就会有了 有, 就是进入了下一期生命的轮回 所以我们中阴身也是, 也是这个 爱, 才会去取后有, 下一期的生命 中阴身的时候我们曾经介绍过, 他就是那时候贪爱, 比我们平常强上好几千万倍, 这个欲念特别 特别地强 也是那一股强烈的贪欲, 让我们再次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就是这边讲的, 爱 取 有 所以要切断轮回呢, 就要从这边开始切 不让 受 进入 爱, 当下切断, 这个就是切断轮回的重点 从哪边? 十二缘起从哪边切呢? 从 爱 取 这边切, 你只要切断, 就不会有后有了 在三受当中, 舍受呢是比较难观察的, 因为它没有强烈的苦乐受, 只是一种跟无明愚痴相应的状态, 所以我们常常会误将舍受呢, 当作是涅盘, 或者是当下没有特别的感觉, 我们会以为是我们已经修到清净心了啊, 已经如如不动了啊, 还是已经证到涅盘了啊 因为没有特别的感受, 哪里知道当下还是舍受, 并没有离开受蕴的束缚, 五蕴嘛, 色受想行识, 还没有解脱受蕴, 可是因为它没有什么感, 特别的 强烈的苦乐受, 所以我们会以为说, 我是不是已经止息我的烦恼? 我是不是已经证到涅盘? 所以这个是比较难观察的, 舍受 还有得定的时候, 譬如说, 他证的是无想定,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5

就是他把第六意识的想心所暂时伏住了 ; 或证得四禅, 四禅就是色界四禅定,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 或者四空定, 无色界四空定的人, 这些呢, 他都是跟舍受相应 所以也都还没有解脱, 即使你的定力这么高, 你也还没有解脱 可是当下呢, 有一些 这个教理不明白的, 他会以为他已经证到涅盘了, 其实是没有 也都还在受蕴当中不得解脱, 舍受因为是和第七 第八识相应的, 所以八个识来讲, 第七识是跟舍受相应, 第八识跟舍受相应, 所以比较深细 比较难以观察, 因为第八识跟第七识它是内执的作用嘛, 所以它比较深细, 一般除非定力很高, 要不然看不到七 八识它的作用, 因为它比较深细 由第七识执八识的见分为我, 是一种内执的力量, 即使当下没有身心强烈的感受, 就是我们身心没有强烈的苦受, 忧 或者是乐受 或者是喜受, 但是 我 的念头呢, 其实并没有忘记, 只是当下没有这些感受而已 所以这种内执的力量与外境没有关系, 因此也很不容易断除, 因为它是一种内执的作用 所以除非已经证到阿罗汉, 他入的是灭受想定, 那就是想心所跟受心所他都灭了, 他才可以暂时从这个受蕴当中解脱 那如果是一开始就证到四禅, 或四空定或者是无想定的话, 他的受蕴并没有解脱 所以这个是一般来讲, 很难判定说他有没有证涅盘的一个关键 所以这个没有弄清楚, 他会以为他在证四禅 或者四空定的时候, 他就以为他入涅盘了, 其实没有, 他是舍受相应而已 ( 第九十五页 ) 除非你真正的证到这个灭受想定, 才是真正的入涅盘, 阿罗汉证的涅盘境界 那受心所跟想心所都不生起了, 这就是阿罗汉他们证的涅盘, 叫做灭受想定, 或者是灭尽定 阿罗汉他如果现证, 就是说他没有证涅盘之前, 还没有往生之前, 他就现证阿罗汉, 请问他所过的日子, 跟我们现在过的日子有什么差别呢? 下面这一段就是讲阿罗汉他活着的时候, 已经证到阿罗汉, 他是怎么活的, 他的观念里面跟我们的观念有什么差别 它是说, 由于阿罗汉没有我执, 所以他不会执这个五蕴的身心是我, 他不会执这个肉体是我, 那个感受是我, 我在感受 或者是有一个我在思想, 我的观念 我的看法 我的想法, 没有这样的观念, 他都知道它是什么? 因缘所生无自性, 这样子而已, 所以五蕴 : 色受想行识, 他都不会把它当作是我, 他不会把色蕴当作是我, 不会把这个肉体当作是我的身体 我的头发 我的脸 我的手 我的脚, 没有这个观念 通通是什么? 五蕴假合之身而已 这阿罗汉的念头里面没有我了, 因为他我执已经断了, 所以他不会把它当作有一个我在感受, 没有 那他身体会不会不舒服啊? 他生病的时候会不会叫说 : 痛啊! 唉唷! 唉唷! 会不会叫? 他可以叫啊, 可是他叫的当下, 他会不会说我的胃很痛, 会不会讲出这样的话来? 那他是怎么说的? 人家问说 : 你为什么叫? 他说 ( 学生答话 ) 无常? 胃痛? 不是 我的胃痛, 谁的胃? 就是胃, 因缘假合的胃在痛, 是不是这样子? 他会怎么说? 那他跟人家沟通的时候 讲话的时候, 他会不会讲说 :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6

我的看法是这样 我的想法 我的观念跟你不一样, 然后我认为 我觉得 我感受怎么样? 会不会有这一类的话? 那他怎么跟人家沟通, 他都不这样说话, 他怎么说话? 他如果有强烈的苦受生起的时候他怎么说? 苦受 强烈的苦受生起的时候,( 学生答话 ) 无常生起的苦? 无常在苦? 还是怎么样? 赶快证个果来看看就知道了嘛! 这样子猜怎么会猜得中呢 证果比较快 所以它这边就讲到说, 他不会执五蕴的身心为我, 所以身心的感受呢都不会把 我 加进去 因为他已经没有我的观念, 他已经转成无我了 全部都是什么? 因缘假合而已 所以他看到呢, 只是一连串身心相续生灭的过程 所以他看到他的念头, 就像我们这几天练习的一样, 他看到他的念头, 不会说我在想, 不会 他就念头生灭 生灭, 所以他只看到有一个一连串生灭的念头, 生灭 生灭 生灭这样子而已 他只看到无常相, 他没有看到有一个我, 在想一堆事情, 没有, 所以他观察他的五蕴身心的活动, 只是一连串生灭的过程而已 如此了知它是因缘所生无自性, 绝对不会把 我 的观念放进去, 因为已经没有 我 了 所以他看到只是一连串身心相续生灭的过程 他念念当下, 每一念都知道什么? 是无常的 是无我的, 一切本来就是因缘所生, 都是空无自性的, 他的观念里面, 念念都是跟这个相应的, 所以他没有我执, 因此能够从受蕴当中解脱 不会因为我执而起后面的爱取, 因此他可以暂时入涅盘, 不要来轮回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样子 那证阿罗汉他如果有宿业未消的话怎么办? 他还要不要受报? 那天麦可 ( 人名 ) 在问的, 证果还要不要受报? 如果他以前还有善恶业还没有受完, 可是他怎么样? 定慧力很高, 他证到灭受想定, 他就证到涅盘了 暂时不来轮回, 请问他以前的善恶业还没有报的那个, 以后还要不要受报? 什么时候受? 等到他涅盘出来, 看哪个业先成熟 就是嘛! 还有什么证到阿罗汉果不用受报的, 那个就是道理没有搞清楚 他从涅盘出来之后, 他过去没有报完的善恶业还要继续, 再继续的报 不在轮回里面他善恶业怎么报? 他只是暂时不用轮回 对, 可能八万四千劫, 冤亲债主就找上门了 是吗, 所以不要想, 证果还是一样躲不掉 不要心存侥幸, 怎么样? 空了? 对呀, 他就是涅盘的那段时间是空了没错啊, 我们现在是说, 涅盘八万四千劫, 也有结束的一天嘛! 他从涅盘 涅盘时间已经到了, 出定了, 不是在涅盘境界, 涅盘境界就是说他暂时不用来六道轮回, 躲过一时, 躲不过永远, 八万四千劫, 相当长, 对我们现在时间的观点来讲 ( 学生提问 ) 怎么样? 不是 不是, 我们现在讲四果阿罗汉, 初果 二果有涅盘吗? 初果 二果可以入涅盘吗? 对呀, 涅盘的时候没有轮回呀, 暂时没有轮回呀, 四果阿罗汉, 三果到哪里去? 刚才宝益 ( 人名 ) 讲的 证初果可以怎么样? 不堕三恶道, 还要什么? 七返人间嘛, 对不对? 二果呢? 二果怎么样? 一次 三果呢? 三果还要不要再来欲界受生? 他到哪里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7

去了? 三果叫不还嘛, 不还什么? 不还欲界 他到哪里去了? 五不还天去了, 色界有一个五不还天, 那个是三果圣人死后会去的地方, 可是他不会再来欲界受生了, 懂吗? 所以他叫不还果嘛, 不是不来轮回, 是不来欲界受生, 不还欲界, 这个我们广论都讲过了 有 ( 学生提问 ) 就是看他过去的善恶业, 还有哪个没有报, 然后哪个先成熟, 对呀, 如果他有善业 也有恶业, 那看哪个先成熟, 对, 就先报那个 像我们也是啊, 我们八识种子还是有善恶业啊, 有善 有恶啊 对, 我们临终的时候就是一个关键啊, 看是善业先成熟, 还是恶业先成熟, 善业先成熟我们就还有人天果报, 恶业先成熟就三恶道,( 学生提问 ) 他会知道吗? 你是说他在轮回的时候? 对, 看他是证得是哪一种阿罗汉, 阿罗汉还有会退 还有不退的, 还是有功力的高下 对, 所以还是有差别, 他们证的那个智慧有差别, 智慧的差别的缘故, 对 我们现在知道怎么用功了哦, 不能够保持现量的话, 生起感受也没有关系, 还来得及, 赶快煞车 不要把 我 放进去, 怎么样? 赶快观它是因缘所生无自性 当下就把它空, 就空掉了 ( 第九十六页 ) 那我们看下面一个 想 这是九十六页, 五遍行第四个是 想 想, 是认识作用 背起来 受 是什么作用啊? 领纳是它的体性, 我没有问说 : 受 的体性是什么? 我问 : 受 的作用是什么? 触 是什么作用? 一定要强迫你们背起来 想 是什么作用? 每天问一遍, 你就背起来了 明天考 遍行, 下次来第一堂考试, 看你经过三个月有没有忘记 想 是认识作用 就是我们心, 你怎么知道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吃到了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 那就是因为有 想 心所的作用, 所以它会帮助我们的心去什么? 认识外境, 是 想 心所 当六根面对六尘的时候, 我们怎么知道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这个就是对外境产生 触 受 之后呢, 因为前面讲到, 我们已经取了这个境界, 已经领纳为性了嘛, 已经完全接受 容纳了 之后呢, 我们就会给它种种的名称跟言说, 以方便我们去认识它, 这就是 想 心所的作用 所以 想 心所, 就是我们认识外境 你怎么认识外境? 不能够说我今天看到了 那个, 我吃到了 这个,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所以我们就会给它很多名称, 你是吃到了, 还是看到了, 就是要有一些名称, 方便沟通的一个工具, 所以我们会给每一个物品, 它的固定的名称, 这样就很方便沟通, 所以我在讲什么, 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这个都是 想 心所的作用 好 因此 想 的体性就是取六尘的境相 ; 想 的作用, 就是给这些境相种种的名称跟言说 名称就是它的名称, 言说就是言语跟文字, 我们要可以把它写出来, 也可以说出来, 这里的境相包含了现象跟义象 所谓的现象, 就是可以具体描述的状态, 譬如说 : 颜色啦 长短 音声 形状, 这个我们可以说出, 你看到茉莉花什么颜色呢, 哦, 它是白色, 是什么? 小小朵的 还是大大朵的呢, 小小朵的, 我们都可以来描述 白兰花, 是长长的 白色 米黄色, 长长的, 茉莉花是短短的 圆圆的 有好几片的,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8

就是可以试图来描绘, 这个是属于现象 那我也可以描绘说我听的音声, 是什么样的音声, 是古筝弹出来的音声呢, 还是喇叭吹出来的音声, 还是大卡车的音声呢, 还是摩托车的音声, 都可以描绘的 那义象的话, 它就没有具体的形象, 它只是感受, 譬如说他可以告诉你说 : 我今天好辛苦哦! 这就是一种意象的描绘, 乐受 怨憎, 好讨厌哦, 我今天又好讨厌碰到一些事情啊! 或者是 : 我今天又碰到让我很开心的事情, 那就是跟贪相应的啰 这个都是好像抽象名词, 只是一种情绪感受的描述, 这个属于义象 当我们取相之后, 所以我们取的相可能是很具体的, 那也很可能是抽象的一种描绘而已 ( 第九十七页 ) 那我们只要是取了这些境界的相之后, 我们就把客观的境相现为心相, 这个就是法尘境界, 在意识中呢, 留下了种种的影像, 那这些影像经过分析 整理之后, 就会形成种种的概念 那为了分别 还有形容这些概念, 我们的心就会安立种种的名称跟言说 以上所说的, 就是 想 的体性和作用 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去安立这些, 或是说我们怎么样给它命名, 说它叫做什么花, 或者它叫做什么名称, 我们是怎么样去给它命名的呢? 就是我们先要接受这个物象到我们的什么? 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相对的那个叫法尘境界, 那这个影像是我们看到了之后, 留在我们心里面的 那我们再透过意识呢, 去分析 整理, 所以 想 心所是第六意识的作用, 分别以后的作用 因为我们一定要分别, 所以我们透过分析 整理 归纳, 种种的这个概念整理之后, 我们就决定叫它表 它叫做蜡烛 它叫做行动电话, 它叫做水瓶 茶壶, 就是这样子 所以它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就是我们接受了这个形象之后, 反映到我们心里面, 留下这个影像, 它叫做法尘境界 我们再透过意识的分析 归纳 整理, 之后, 给它种种的名称, 这个就是 想 心所的体性跟作用 这个 取境相为心相 的过程, 就是因为我们第八识中, 已经先种下了这些色法的种子, 所以在执取境相之后, 就会在我们心中现出种种的境相 它这边举例子我们就懂, 就是说我们怎么知道这些名称呢? 我们从小学, 这边的课本知道的, 不晓得, 可能跟台湾的不一样, 台湾小学一年级, 小狗叫 小猫跳, 还是 小狗跳 小猫叫, 就是这样子, 桃花红 李花白, 我们就记进去了嘛, 好, 所以我们都是透过学习, 才知道这个叫桌子, 这个叫地板 这个叫房子 所以它这边就在讲这个, 我们为什么看到这个东西, 马上就可以叫出它的名字? 因为这个名字的种子, 已经含藏在第八识, 这个叫做名言的种子 好, 那它这边举了一个例子说, 譬如说我们说到母亲, 马上就可以, 母亲的样子马上就可以显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面了, 它怎么会有这个影像出来呢, 它这个影像就是从八识种的这个种子怎么样? 生起现行 一说红色玫瑰花, 虽然这边没有, 可是大家都看过红色玫瑰花 可是马上红色玫瑰花, 那个影像马上就出来了, 它这个影像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就是过去红色玫瑰花的种子, 认识这个形状的这个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9

词的种子, 种到第八识 所以我现在一讲红色玫瑰花, 那个种子就生现行, 红色玫瑰花的样子, 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是这样子的情况 好, 那这两个例子呢都是说 取境相为心相 的例子 那还有 安立境 分 齐 相 的意思呢, 就是我们在取相之后, 对于各种法 各种境界, 我们要给它很明确的定义, 才不会互相混淆, 所以我们才会给它很明确的名称跟言说 ( 第九十八页 ) 所以最后它就讲 : 想, 就是认识作用 在经过六识的风飘摇鼓动之后, 我们的心就会对这些取境, 对这些境界取相, 再构成种种的概念, 施设种种的名称和言说 因此, 于境取相 是 想 的体性 ; 施设种种的名称和言说, 是 想 的作用 那 安立, 就是取像的意思 想 能执取一切境界的现象和义象 这就是我们前面刚才讲的, 什么叫现象呢? 就是它是具体的物体 物体的型态, 譬如说可以说它是青色 黄色 长的 短的 种种的色相, 或者可以形容出它是琴的声音 还是瑟的声音, 是哪一种乐器弹出来的声音 这两个是我们前五根外界的刺激而来的, 眼根 耳根, 你眼根所看到的刺激, 那你就可以说出来 : 你看到了什么, 耳朵听到什么音声, 你就可以把它描绘出来, 所以它是眼耳鼻舌身这个五根的刺激来的 那义象就是第六意识的法尘境界, 就不是前五根了, 它是第六意识, 没有物体的型态的呢, 因为它不是看到以后, 你才说出来的, 而是你自己心里面的感受 所以它没有物体的型态, 譬如说苦 乐 冤 亲等相, 它是第六意识内部的鼓动而来的 所以现象跟义象它的来由不一样, 一个是前五根的刺激来的 ; 那另外的, 义象呢, 是第六意识内部的鼓动来的 鼓动八识而种子生起现行, 在认识六种境界后, 便取境相现为心相, 经过想象 分析 综合整理之后, 我们就构成了种种的概念, 就给它种种的名称跟言说 然后我们就可以形容, 说它是青色 它是红色 还是黄色 白色, 就可以说了, 或者它是什么音声, 也可以描述 所以 想 心所就是说, 我们说, 常常说 : 你在想什么事情啊? 那个 想 就是你的心里面有很多的什么? 那个义象出来 那你可以说我刚刚想了什么, 可是那个东西都什么? 不是现在眼前的嘛, 我可以告诉你说我下午做了什么什么事情, 然后我现在在想什么 想什么 想什么, 可是那些事情呢, 都不是现在可以看得见的, 或是听得到的, 只是我还是可以来描述, 所以这个 想 心所就是这样的一个作用, 一个认识外境的作用 可能透过前五根, 也可能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 ( 第一 00 页 ) 那 思, 思 很重要了, 因为它是决定我们的心要造善 还是造恶的这个意志作用, 一种决断力 所以五种遍行的最后一个就是 思, 思 就是意志作用 想 心所什么作用? 还要想那么久啊? 受 心所什么作用? 意志作用, 这就是这一念, 我们这个起心动念, 就是这么一念哦, 我们这个念头一起来, 就是这个五个心所在里面 : 作意 触 受 想 思, 这一念才完成 所以它经过前面的 作意,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10

作意 是什么呢? 让我们的心从本位 种子位怎么样? 趣向外境 一碰到外境就是 触, 根境识三缘和合生触 那你只要是取境了之后呢, 领纳, 领纳就是进入 受 了, 领纳为性, 就进入 受 那你接受了这些内容呢, 你的心可以去认识它, 然后你可以叫出它的名称, 这个是 想 心所作用 好 那你认识之后, 你就要决定啰 譬如说我起一个念头, 我等一下要怎么回去嘛, 要搭人家的便车 还是要搭巴士 还是什么的, 这一念起来的, 就是我等一下要怎么回去的 举例子啦, 我明天早餐要吃什么, 要喝牛奶还是怎样, 每个念头它都有一个决定, 那就是什么? 思 心所, 前面的 作意 触 受 想, 到现在的 思 呢, 就完成了这一个念头了, 也同时完成了意业 所以我们说身口意, 那个意业怎么完成呢, 就是这样子, 就是这样子完成的 所以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念头, 它实际上就完成了意业的造作, 所以你这一念善 ( 或恶 ), 跟贪瞋痴哪个相应的? 你这一念善, 你就造下善的意业 ; 你这一念是坏的, 是恶心所, 跟这个恶心所相应呢, 你这一念就是坏念头, 你就造下了不好的意业了 所以我们这一念是善 是恶呢, 就在这个时候完成决定 所以我们一个念头起来的时候, 造善 造恶就决定了, 你的意业是造善 还是造恶 所以非常的什么? 非常可怕的, 因为我们每天要动多少念头? 我们根本来不及去检查它这一念是好 还是不好, 一直起心动念嘛, 一念接着一念, 没完没了的, 没有停止的时候 那我们一天造下多少意业? 有时候是好念头, 等一下又说不可以, 要忏悔一下, 对呀, 我们每天都忙着造意业, 如果还没有说出来 作出来之前, 就是先完成意业的活动 每一念都在造业, 就看你这一念有没有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 或者是我们刚才讲的, 你平常有在 心有住在正念当中, 你可以保持现量境 或者怎么样? 触 受 不进入 爱, 你就可以不用, 没有造意业, 可是一到 思 的阶段, 你这个意业就完成了, 除非你前面可以怎么样? 作意 触, 对, 煞车,O.K., 受, 不进入 爱, 煞车, 这样, 你就没有造意业, 可是它进入 想 到 思 的时候, 你就造意业了 就看你来得及 来不及, 我们每天动多少念头, 你是不是都可以来得及煞车 所以除非我们的定力, 已经到达什么样的程度了, 六根面对六尘境界, 怎么样? 保持现量境, 看就是看, 听就是听, 都没有分别执着 我虽然每天作很多事情, 可是我并没有造业, 是不是这样子? 除非我们的心可以一直安住在这样子的平等 无分别的清净的心, 来面对六尘境界, 这样就可以不造业 否则的话 不然的话, 就会念念都在造意业, 只是有善 有恶这样子, 就看你动的什么念头, 善的念头多, 还是恶的念头多 有些修行人, 他就两个口袋, 一边放白豆子 一边放黑豆子 对呀, 一个恶念就拿一个黑豆子出来放, 善念就拿出来一个白的, 晚上数一数, 白的多还黑的多, 然后今天有没有比昨天的白豆子多, 黑豆子少, 这就知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11

道我今天的修行比昨天清净了, 我今天善念比昨天多 明天再来检查, 一个月下来, 是不是都剩下白豆子 没有黑豆子了, 那就表示说我们念念都怎么? 跟善法相应, 没有一念的恶心了, 对呀, 这也是修行的一个办法 或者是打圈圈 打勾勾都可以, 一个坏念头来, 打一个圈, 好念头打一个圈, 赞叹一下 鼓励一下, 就是要小心谨慎 就是要常常提醒自己, 要不然我们每天糊里胡涂, 不晓得造了意业都不知道 因为没有去检查, 也没有去留意, 也来不及检查, 因为它太快了 对不对?( 学生答话 ) 还有上衣的口袋, 还有外套的口袋, 通通装满的豆子, 这样来不及, 太多了是吗? 你可以重复使用啊, 对呀, 这二十个黑豆你都数完了之后, 可以再放进去重新数啊, 这样不会不够用 所以 思 的体性就是令心造作 我们就要, 这就要背起来了, 思 的体性是什么啊? 令心造作 它就让我们的心造作一些, 看是造善 还是造恶, 所以这个造作的力量, 把 ( 心 ) 识造出来的这个力量就是 思 心所, 它可以说是支配各种心里活动, 以及行为的原动力 因为它能够使我们的心念, 执取正确或者是错误的因相, 而驱使我们的心去造善 还是造恶 那这股驱使我们的心去造善 造恶的这个力量, 我们就称为 思 的作用 所以它是令心造作, 它的体性是令心造作 ( 第一 0 一页 ) 思, 它能使我们的心念, 执取正的 或邪的 那什么是正的呢? 只要是跟善法的种子相应的, 我们就称为它是正因, 正确的因, 它就有正确的果, 所以我们生起的这一念就是善法 那邪因就是恶法的种子, 这恶法的种子一生起现行呢, 他就造恶业了嘛, 他就是恶法相应的, 然后我们去筹度 思量它可行 不可行 ; 应该做 还是不应该做 ; 可以做 还是不可以做 ; 应该做 还是不应该做, 它有一个 审虑思 的作用, 检查的作用, 就是 思 心所 它先检查, 然后才决定, 那这种令心造作的力量, 就是 思 的体性 一旦决定应该做 还是不应该做, 因为一旦决定之后, 我们就去做了嘛, 所以这一念恶 还是善就决定了, 那这个使我们的心成圣 成邪的动力, 就是 思 的作用 ( 第一 0 二页 ) 那这边问 : 这个 思 跟前面讲的那个 作意, 有什么差别吗? 有差别的, 因为 作意 它不能决定, 它只是让我们的心趣向外境, 它没有决定的作用 ; 但是 思 有嘛, 因为它要考虑可以不可以做 应不应该做, 所以这是它们两个的差别 所以它这边回答说 : 作意, 好比是马在行走 ; 思 呢, 是骑马的人 它可以牵住牠的缰绳怎么样, 让牠要往右转 还是往左走, 这就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作意 就是马只是随意而行, 不知道要避开险坑, 走在平坦的路上 ; 但是骑马的人他可以怎么样? 驾驭那个缰绳, 可以引马避开危险的坑洞 所以 思, 它可以决定造善 还是造恶, 可是 作意 本身没有办法决定 思 的道理也是一样, 它使 作意 ( 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 ) 不能慢无目标的游荡, 而是经过审慎的考虑之后, 才决定该做 不应该做, 因此才能够引导心 还有正念 所以说 :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12

想要知道一个人的心意, 我们就看他如何运用思想, 不是看他, 如果不看他如何运用思想, 你就没有办法知道他的心意 因为他的心好不好, 就看他的思想是怎么想的, 是往邪的想 还是往正的想, 我们就知道他的心是怎么样的心了 古人也告诉我们 : 一个人的修养功夫, 要就是做到心中不起一念的邪思, 这个就是我们平常自己修养的功夫, 平常就要做到 ( 第一 0 三页 ) 譬如说在从事任何行动之前, 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以上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有关于 思 的作用, 三思而后行就是说我们要好好考虑之后才做, 才说 才做 才不会有错误 补义 当中说, 从 作意 触 受 想 到现在的 思 呢, 这一念是善 还是恶就已经完成, 无法再改变了 接下来介绍的 五种别境, 就是一定要完成的心意 由此可知呢, 思 是善恶的分歧处, 也是身 口 意三业的原动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 思 的内容, 包含了 审虑思 决断思 跟 发动思 审虑思 就是说你先考虑刚才讲的应做 不应做 可不可以做, 你先考虑好, 这是审虑, 它也是 思 的作用, 审虑之后你就决定嘛, 你要不要做, 这就是 决断思 ; 那一旦决定之后你就会发动, 发动就是发动身 口, 发动思 就是发动身 口, 身业去造作什么 口业去造作什么 所以我们的身 口业之前的那个意业就是 思 心所, 决定你要造善 还要造恶, 然后它就付诸身 口了, 你就去说出来 做出来, 所以它 思 的阶段就经过这三个 : 审虑思 决断思 跟 发动思 其中在内心审查 考虑该做 不该做的, 我们叫做 审虑思 ; 那审虑 考虑之后呢, 我们就决定要造善 还是造恶的, 就已经决定了叫做 决断思, 它就是意业, 意业完成了 因为你已经决定是要造善 还是造恶, 那心一决定之后, 我们就马上发动我们的身业, 去造作种种的善 恶业 ; 就发动我们的语业, 去造作种种善 恶的口业, 这个叫做 发动思, 是属于身业跟口业的部分 好, 所以我们就知道意业是哪些呢? 审虑思 跟 决定思, 身 口业是什么呢? 是 发动思 所以我们才说 思 是身 口 意三业的什么? 原动力 是它在决定我们的身口意造作善 还是不善, 是这个心, 思 心所在决定, 因为它的体性是 令心造作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大乘百法明门论 8 五遍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