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206.doc



Similar documents
92學年度研究生畢業論文暨指導教授一覽表

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06年春季招生简章

2012 年 春 季 书 目 职 业 教 育 编 辑 部 人 文 社 科 类 及 公 共 课 类 21 世 纪 全 国 高 校 应 用 人 才 培 养 规 划 教 材 经 典 电 影 作 品 赏 析 读 解 教 程 内 容 简 介 本 书 以 电 影 鉴 赏 方 法 为 编 写 纵 轴, 以 类 型

101學年度教育部補助技職校院建立策略聯盟計畫

文档1

Microsoft Word - VRP物理引擎应用.doc

<A4A4A4E5B971A46CAED1BC57C1CAA4E8AED7A4C4BFEFAED1B3E62E786C73>

(Microsoft Word - \261M\303D\263\370\247i\247\3572.doc)

目 录 一 专 业 建 设 规 划 和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25 分, 自 评 :25) 专 业 定 位 及 专 业 建 设 规 划 专 业 设 置 适 应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需 要, 符 合 我 校 办 学 宗 旨 及 十 二 五 发 展 规


棋牌类小游戏?游戏培训之2013年度IT消费调查报告:移动游戏之崛起

2011年招生简章

成人聊天qq号_欢迎加入性爱聊天qq群 成人聊天qq号_live成人聊天网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目 錄 培 訓 目 的 1 課 程 表 3 營 歌 救 世 Waterman 4 活 力 戰 鬥 舞 Yes, I Do. 5 水 資 源 與 省 水 達 人 6 天 外 飛 來 一 筆 18 話 我 水 水 社 區 20 水 撲 滿 水 寶 藏 34 拜 訪 水 精 靈 的 故 鄉 52 源 遠

台灣原住民神話與接受美學關係研究

99學年度高中高職五專聯合登記分發作業工作會議

食 商 參 展 11 月 8 日, 宜 蘭 縣 政 府 文 化 局 主 辦 小 魯 文 化 承 辦 蘭 陽 繪 本 創 作 營 發 表 小 組 和 個 人 繪 本 作 品, 以 宜 蘭 自 然 生 態 為 主 題, 小 組 作 品 文 本 分 別 取 自 林 煥 彰 山 那 邊

42 罗 静 齐 齐 哈 尔 市 卫 生 学 校 滴 定 管 的 使 用 43 王 志 疆 天 津 市 公 用 技 师 学 院 下 摆 臂 球 头 检 测 44 李 磊 皖 江 职 业 教 育 中 心 学 校 多 机 位 剪 辑 45 王 科 研 大 庆 市 蒙 妮 坦 职 业 高 级 中 学 眼

附 件 證 照 種 類 等 級 區 分 表 第 一 類 英 文 CEF B2 級 以 上 CEF B 級 以 上 2 GEPT 全 民 英 檢 中 高 級 以 上 GEPT 全 民 英 檢 中 級 初 試 以 上 3 CSEPT 大 專 院 校 英 語 能 力 測 驗 第 二 CSEPT 大 專 院

序 言 本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以 适 应 市 场 需 求 为 目 标, 根 据 学 校 校 企 双 主 体 人 才 培 养 的 要 求 和 移 动 应 用 开 发 专 业 的 特 点 设 置 课 程 体 系, 体 现 了 课 程 为 市 场 服 务 的 特 点 本 专 业 要 求 学

主 日 崇 拜 教 會 的 立 場 政 治 : 我 們 要 常 常 為 國 家 及 政 治 領 袖 禱 告, 也 尊 重 每 個 人 的 政 治 立 場 ; 但 請 不 要 在 教 會 及 小 組 中, 從 事 政 治 活 動 或 發 表 個 人 立 場 言 論, 避 免 引 發 不 必 要 的 衝

100學年度資訊處滿意度調查回應表(教師組)

北京交通大学

(Microsoft Word - No.14_\252\341\275\254\277\244\267\347\301J\266m.doc)

HK comics

Sutra del Corazn con Comentario por el Ven

Microsoft Word - 书目文件.doc

(Microsoft Word - NTUT \245X\260\352\263\370\247i LSM.docx)

언어별홈페이지(중문)PDF.hwp

電 腦 遊 戲 人 口 還 一 直 在 增 加 但 在 電 腦 遊 戲 產 業 方 面, 無 論 是 外 在 圖 形 的 表 現 上 和 產 品 的 創 意 及 多 樣 化, 都 遠 遠 落 後 國 外 一 大 截 即 使 現 在 的 狀 況 是 如 此, 但 遊 戲 的 製 作 還 是 很 吸 引

未命名-31

学年第二学期校际公共选修课

P便携式 3D 扫描仪:HANDYSCAN 3D

Move Component Object selection Component selection UV Maya Hotkeys editor Maya USING MAYA POLYGONAL MODELING 55

目 录 序 序 01 大 学 概 况 04 博 雅 教 育 06 国 际 视 野 07 全 人 教 育 10 四 维 教 育 14 工 商 管 理 学 部 15 人 文 与 社 会 科 学 学 部 18 理 工 科 技 学 部 21 通 识 教 育 24 文 化 学 术 讲 座 26 学 生 风 采

中西部高校毕业生异地求职攻略

摘要

C Ann.indd

<4D F736F F D20C8CBC3F1D3CAB5E7B3F6B0E6C9E C4EAC7EFBCBEBDCCB2C4C4BFC2BCA3A820B8DFD6B0B2BFB7D6A3A9>

USING MAYA ANIMATION Keyset set Maya sets partitions MEL MEL copykey cutkey pastekey scalekey snapkey keytangent bakeresults MEL Command Reference Edi


生產力中心課程檢索結果

生產力中心課程檢索結果

三 维 打 印 成 型 之 实 现 之 道 2 介 绍 正 如 每 一 位 设 计 人 员 都 知 道 的, 将 优 秀 创 意 转 化 成 人 们 可 以 拿 在 手 上 的 有 形 而 实 用 的 真 实 物 件 就 像 魔 法 一 样 这 个 实 物 可 以 是 仓 库 货 架 上 的 消 费

Microsoft Word - 成果報告內文0.doc

(4) 信 息 与 计 算 科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1) 生 物 工 程 (2) 生 物 技 术 (3) 生 物 科 学 ( 师 计 算 机 学 院 (1)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 师...51

生產力中心課程檢索結果

AFHD Booklet 2016 v4 [15 JUN 2016].pdf

FOLL_MX_15_chi.indd

附圖

sc_R9000_101

江苏省高等学校

研究所碩士班

8idml_20_1_q

显卡杀手『华硕Dragon HD7850龙骑士显卡试用』体验全新的显卡危机,孤岛

Microsoft Word - fm.doc

c-AR64SH-102

17 Prelight Apply Color Paint Vertex Color Tool Prelight Apply Color Paint Vertex Color Tool 242 Apply Color, Prelight Maya Shading Smooth

系所名稱 證照代碼 證照名稱 國內 / 級數 / 分國外數 證照類別 發照單位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 in Web Communication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 in Web Communication using A

根 据 园 区 新 一 轮 人 才 强 区 和 人 才 优 先 发 展 战 略 总 体 要 求, 对 上 述 两 类 申 报 项 目 进 行 了 分 类 遴 选, 分 别 形 成 苏 州 工 业 园 区 16 年 度 紧 缺 人 才 培 训 推 荐 项 目 目 录 苏 州 工 业 园 区 16 年

,,, (, ), :,,, ;, 1., ( ), 2.,,, ( : ),,, 3.,,,,, ;, 3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 ( GBT ) GBT GBT, GBT

全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规 划 教 材 21 世 纪 高 职 高 专 规 划 教 材 系 列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计 算 机 专 业 规 划 教 材 选 题 征 集 通 知 一 选 题 范 围 ( 不 仅 限 于 此 ) 选 题 方 向 选 题 名 计 算 机 基 础 计 算 机 应 用

c_R9000PRO_101

AP128DG-H AP128DG-H 3 13 ATiRADEON TM Win 98/98SE, WinME Win XP Direct X

生產力中心課程檢索結果

三维数据点的曲率计算

臺 北 市 終 身 學 習 網 通 訊 第 67 期 藝 術 欣 賞 與 人 生 焦 點 話 題 公 共 藝 術 面 面 觀 朱 惠 芬 1 淺 談 臺 灣 當 代 表 演 藝 術 : 新 型 態 新 劇 場 的 全 新 樣 貌 紀 家 琳 8 生 活 美 學 根 植 在 你 我 的 大 愛 和 人

GV-R7500L Win 98/ 98SE, WinME Win XP Direct X Windows NT WINDO

untitled

的 分 裂 混 乱 状 态 当 西 班 牙 强 盗 入 侵 时, 印 加 不 存 在 一 致 对 外 的 统 一 阵 线, 所 以, 印 加 文 明 被 迅 速 征 服 朱 世 广 在 试 论 美 洲 印 第 安 人 沦 为 被 奴 役 地 位 的 历 史 教 训 一 文 中 总 结 出 导 致 印

日本国内最早也是唯一的

Microsoft Word - 全華Ch4Ans.doc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example from the animation called Cyber Grandprix, tries to discuss the performing of dynamic effects, and inducts to three co

Microsoft Word - 03-各系證照明細


“坏”女人有人娶

头皮护理与头发防“老化”


<4D F736F F D20A A5B1ACA5A5ECBC77AABABAEBAFABA4C0AA52BB50A6F2B1D0B0DFC3D1BEC7AABAA4F1B8FBACE3A8735FA764A6BCB6765F2E646F63>

<B8BDBCFE2D C4EAC8ABCAA1B8DFD0A3CEA2BFCEBDCCD1A7B1C8C8FCB1BEBFC6D7E9BBF1BDB1CFEEC4BFC3FBB5A52E786C7378>

Microsoft Word - 新加坡手冊封面.docx

桌上型個人電腦採購規格說明表

<4D F736F F D20A7EBBCD0B6B7AABEAAFEA5F3322D3935A67EB2C432A6B8B2C433B2D5C5E3A5DCA564B357BD64AED12E646F63>

桌上型個人電腦採購規格說明表

電腦設備LP _第七組顯示卡規範書

Microsoft Word - LP doc

微 型 计 算 机 原 理 与 应 用 信 息 系 统 安 全 理 论 与 技 术 AutoCAD 基 础 教 程 单 片 机 原 理 及 接 口 技 术 第 3 版 MATLAB 智 能 算 法 30 个 案 例 分 析 单 片 机 原 理 及 接 口 技 术 数 字 鉴 别 与 认 证 Phot

194-L7韩曦

桌上型個人電腦採購規格說明表

23rd KOR.CHN.JPN JUNIOR SPORTS EXCHANGE MEET JeJu 26 August m Men Final RESULTS :01 RANK BIB NAME NAT YEAR LANE RESULT Wind: 0.6

untitled

<94CC94848C6F97F02E786C7378>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

電腦設備LP 第七組顯示卡規範書

幻灯片 1

慈濟技術學院101學年度第2學期第138次行政會議紀錄

藍牙網路在資訊家電的應用

Transcription:

華 嚴 專 宗 學 院 研 究 所 第 五 屆 畢 業 論 文 華 嚴 如 幻 法 門 之 研 究 以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陳 英 善 教 授 研 究 生 : 釋 融 瀚 中 華 民 國 八 十 九 年 六 月

華 嚴 如 幻 法 門 之 研 究 以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為 主 釋 融 瀚 華 嚴 專 宗 學 院 研 究 所 第 五 屆 第 一 章 序 論 第 一 節 動 機 與 目 的 在 佛 教 經 典 中 常 以 如 幻 如 夢 來 形 容 這 世 間 就 如 幻 如 夢 一 般, 如 八 大 人 覺 經 所 說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與 金 剛 經 中 之 偈 頌 一 切 有 為 法, 如 夢 幻 泡 影, 如 露 亦 如 電, 應 做 如 是 觀, 皆 闡 述 了 世 間 的 一 切 就 如 幻 如 夢 如 泡 如 影 等 之 不 實, 若 只 從 這 角 度 來 看, 是 很 容 易 誤 會 佛 教 為 消 極 的, 因 此 欲 了 解 佛 教 何 以 用 如 幻 如 夢 等 譬 喻 形 容 這 世 間, 其 原 因 為 何? 而 吾 人 如 何 深 入 了 解 此 如 幻 之 不 實, 又 能 夠 從 中 得 到 啟 發, 則 是 筆 者 的 希 望 與 目 的 第 二 節 現 代 研 究 成 果 在 決 定 寫 此 題 目 後, 搜 尋 資 料 時, 發 現 在 佛 教 經 典 中 使 用 這 樣 的 譬 喻 有 很 多, 但 以 此 如 幻 如 夢 等 譬 喻 做 為 研 究 探 討 的 主 題 卻 是 非 常 少, 搜 尋 資 料 時, 發 現 有 幾 篇 關 於 如 幻 如 夢 等 為 題 目 的 文 章, 如 惠 空 法 師 曾 於 兩 岸 禪 學 研 討 會, 發 表 一 篇 夢 幻 觀 初 探 1, 其 文 是 將 經 典 中 所 說 的, 如 幻 如 夢 如 響 等 譬 喻, 以 般 若 中 觀 系 唯 識 系 如 來 藏 系 禪 宗 密 教 等 經 論 典 籍 對 夢 幻 的 詮 釋, 以 及 禪 觀 上 的 操 作, 做 一 探 討, 又 日 本 學 者 金 山 穆 韶 大 日 經 の 十 喻 の 法 門 2, 其 文 是 以 大 日 經 為 主, 又 有 一 篇 三 界 唯 心 夢 喻 最 勝 3, 是 以 夢 喻 為 主, 以 上 是 有 關 於 討 論 佛 教 經 典 中 如 幻 如 夢 如 響 等 譬 喻 的 研 究 情 形, 但 是 其 中 都 沒 有 以 華 嚴 經 做 為 探 討 的 項 目, 據 筆 者 所 了 解 華 嚴 經 中 有 很 多 有 關, 如 幻 如 夢 如 響 等 譬 喻, 如 賢 首 品 中 說 : 又 放 光 明 名 慧 燈, 此 光 能 覺 一 切 眾, 令 知 眾 生 性 空 寂, 一 切 諸 法 無 所 有, 演 說 諸 法 空 無 主, 如 幻 如 焰 水 中 月, 乃 4 至 猶 如 夢 影 像, 是 故 得 成 此 光 明, 又 如 十 住 品 中 說 : 此 菩 薩, 應 勸 學 1 夢 幻 觀 初 探 惠 空 法 師, 兩 岸 禪 學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慈 光 禪 學 研 究 所 出 版, 民 國 87 年 10 月 出 版 2 大 日 經 の 十 喻 の 法 門, 日 人 : 金 山 穆 韶, 日 本 : 密 教 文 化 第 68 卷 3 三 界 唯 心 夢 喻 最 勝 鳴 泉, 內 明 雜 誌 第 218 期, 公 元 1990 年 5 月 1 日 出 版 4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76 上 - 1 -

十 法, 何 者 為 十? 所 謂 一 切 法 無 相 一 切 法 空, 一 切 法 無 性, 一 切 法 如 幻, 一 5 切 法 如 夢, 一 切 法 無 分 別, 何 以 故? 欲 令 其 心, 轉 復 增 進 得 不 退 轉, 無 生 法 忍, 甚 至 十 忍 品 中 之 十 忍 更 以 此 為 主 題, 這 也 是 激 起 筆 者 欲 探 討 的 動 機 之 一 所 以, 本 文 將 以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為 主, 探 討 這 些 譬 喻 所 欲 闡 揚 的 義 理, 以 下 先 將 華 嚴 經 做 一 概 述, 並 介 紹 十 忍 品 在 華 嚴 經 中 位 置, 以 其 有 一 概 略 的 認 識 第 三 節 十 忍 品 在 華 嚴 經 中 的 位 置 華 嚴 經 有 所 謂 之 六 十 華 嚴 經 八 十 華 嚴 經 四 十 華 嚴 經, 這 是 就 其 卷 數 所 說, 而 六 十 華 嚴 經 在 東 晉 義 熙 十 四 年, 由 佛 陀 跋 陀 羅 譯 出, 共 有 三 十 四 品, 分 為 七 處 八 會, 譯 出 後 逐 漸 受 到 重 視, 紛 紛 加 以 傳 誦 講 習 並 注 釋, 此 經 文 不 完 整 至 唐 武 則 天 聽 說 于 闡 國 尚 有 梵 本, 便 派 遣 使 者 迎 請, 由 實 叉 難 陀 翻 譯, 於 西 元 六 九 九 年 完 成, 即 為 八 十 華 嚴 經, 其 有 三 十 九 品 四 萬 五 千 偈, 比 晉 譯 本 多 九 千 多 頌, 分 為 七 處 九 會 而 四 十 華 嚴 經 為 唐 貞 元 十 年, 由 南 天 竺 烏 茶 國 王 手 書 梵 本 進 貢, 德 宗 視 為 至 寶, 並 詔 請 般 若 三 藏 主 譯, 成 為 新 舊 譯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之 別 譯 本 以 上 是 對 華 嚴 經 的 卷 數 以 及 傳 譯 做 一 概 略 說 明, 而 本 文 即 以 文 義 較 通 暢, 品 目 也 較 完 整 之 八 十 華 嚴 經 為 主 十 忍 品 在 八 十 華 嚴 經 中 是 位 於 第 七 會 6, 也 是 第 二 次 在 普 光 明 殿 中 說 法 而 何 以 再 回 到 普 光 明 殿? 澄 觀 認 為 是 指 會 別 歸 普, 如 其 云 : ( 一 ) 第 二 會 為 所 依 普 門 ( 二 ) 次 四 會 ( 忉 利 夜 摩 兜 率 他 化 天 宮 ) 即 普 門 差 別 7 ( 三 ) 此 會 即 會 別 歸 普 此 說 明 第 二 會 即 開 始 說 十 信 法 門, 亦 由 於 佛 法 大 海, 唯 信 能 入, 所 以 一 切 法 門 亦 依 於 信 開 始 而 接 下 來 的 四 會 ( 即 第 三 四 五 六 會 ) 分 別 宣 說 十 住 十 行 十 迴 向 十 地 法 門, 而 這 些 法 門 亦 代 表 四 位 昇 進 至 第 七 會 則 是 匯 集 前 面 十 住 到 十 地 法 門 之 差 別 而 回 歸 於 本, 回 歸 十 信 所 信 之 法, 也 因 此 會 而 進 入 等 覺 妙 覺 之 果 位 以 上 說 明 了 何 以 再 回 到 普 光 明 殿 之 原 由, 亦 可 看 出 此 會 在 華 嚴 經 修 行 上 之 重 要 地 位, 象 徵 著 等 覺 妙 覺 所 證 之 法, 亦 即 回 歸 於 本 又 以 四 分 五 周 的 分 科 來 說, 此 十 忍 品 是 屬 於 修 因 契 果 生 解 分 之 差 別 因, 而 差 別 因 即 前 所 說 之 十 信 法 門 十 住 法 門 十 行 法 門 十 迴 向 法 門 十 地 法 門 等, 經 過 五 位 昇 進 而 到 達 等 覺 位, 此 等 覺 之 意, 澄 觀 解 釋 說 : 言 等 8 覺 位 者, 等 者 相 似 義, 此 位 所 作 皆 似 佛 果, 故 名 等 覺, 覺 者 佛 果 勝 智 也, 即 是 說 此 位 之 菩 薩 修 行 上 已 相 似 於 佛, 其 智 似 佛 果 勝 智, 但 還 是 比 佛 略 遜 一 籌, 所 5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85 上 6 見 附 表 一, 另 華 嚴 四 祖 澄 觀 將 八 十 華 嚴 經 分 為 七 處 九 會 五 周 因 果, 可 參 閱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527 上 至 528 中 7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79 下 8 華 嚴 經 七 處 九 會 頌 釋 章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717 上 - 2 -

以 稱 為 等 覺 等 覺 位 之 經 文 有 六 品 為 : 十 定 品 十 通 品 十 忍 品 阿 僧 祗 品 壽 量 品 菩 薩 住 處 品, 而 十 忍 品 與 前 二 品 的 關 係 為 何? 澄 觀 華 嚴 經 疏 中 說 : 前 二 品 明 業 用 廣 大, 後 一 品 明 智 慧 深 玄 9, 十 定 品 十 通 品 明 深 定 妙 用 神 通 廣 大, 而 十 忍 品 主 要 顯 示 智 慧 深 奧, 如 澄 觀 以 : 智 行 深 奧 為 宗, 為 得 佛 果 無 礙 無 盡 為 趣 第 四 節 全 文 結 構 大 要 10 來 說 明 本 品 之 特 色 本 文 共 分 為 五 章, 第 一 章 序 論, 第 二 章 如 幻 法 門 的 涵 義, 或 許 有 人 乍 見 此 題 目 時, 會 以 為 是 要 探 討 什 麼 神 秘 的 東 西, 所 以 在 文 章 的 一 開 始, 就 先 對 此 如 幻 法 門 所 代 表 的 涵 義 做 一 說 明, 以 期 對 如 幻 法 門 有 一 正 確 的 認 識, 其 次 再 探 討 如 幻 與 空 的 關 係, 因 龍 樹 菩 薩 所 著 的 大 智 度 論 中 說 : 以 易 解 空 喻 難 解 空 換 言 之, 即 以 譬 喻 之 易 解 空 來 幫 助 吾 人 理 解 難 解 空, 也 因 為 佛 教 空 理 難 解, 故 往 往 以 譬 喻 來 說 明 之, 如 幻 法 門 即 是 如 此 第 三 章 則 是 以 十 忍 之 探 討 以 探 討 十 忍 對 象, 首 先 以 忍 字 做 一 為 探 討, 因 為 一 般 忍 字 多 解 釋 為 忍 辱 之 意, 而 華 嚴 三 祖 法 藏 四 祖 澄 觀 皆 以 忍 謂 忍 解 印 可, 解 釋 此 忍 字, 而 十 忍 品 主 要 顯 其 智 慧 深 奧, 因 此 筆 者 認 為 此 忍 字 與 慧, 應 有 其 關 連 接 著 即 對 十 忍 做 各 別 的 探 討 第 四 章 從 如 幻 法 門 到 法 界 觀 門, 是 希 望 從 十 忍 品 與 華 嚴 祖 師 的 著 作 法 界 觀 門, 做 一 雙 向 的 探 討, 以 期 了 解 華 嚴 祖 師 對 此 的 開 展 第 五 章 為 結 語 11, 第 二 章 如 幻 法 門 的 涵 義 第 一 節 何 謂 如 幻 法 門 或 許 有 人 乍 見 此 題 目 時, 會 以 為 是 要 探 討 什 麼 神 秘 的 東 西, 就 如 魔 術 師 變 把 戲 一 樣, 看 他 的 手 在 空 中 一 抓, 一 條 手 帕 就 出 來 了, 又 一 抓, 一 隻 小 鳥 就 活 生 生 的 出 現 在 大 家 眼 前, 如 此 的 神 奇 又 在 佛 學 辭 典 中 找 不 到 如 幻 法 門 的 辭 條, 就 華 嚴 經 善 財 童 子 參 訪 之 善 知 識 中, 有 一 位 無 厭 足 王 所 修 行 的 法 門, 即 稱 為 如 幻 解 脫 法 門 12, 因 此 筆 者 想 先 對 此 題 目 做 一 介 紹 9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41 上 1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852 上 至 中 11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105 中 至 下 12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355 中 至 356 上 - 3 -

如 有 相 同 好 像 之 意, 也 就 是 以 此 比 擬 彼, 即 有 譬 喻 的 意 思, 而 譬 喻 可 說 是, 將 深 奧 難 懂 的 道 理 以 淺 顯 明 白 的 譬 喻 說 出, 這 樣 的 經 典 有 很 多, 如 雜 阿 含 經 中 說 : 今 當 說 譬, 大 智 慧 者 以 譬 得 解 13, 又 如 大 智 度 論 中 也 說 : 譬 喻 為 莊 嚴 論 議, 令 人 信 著 譬 如 登 樓, 得 梯 則 易 上 復 次 一 切 眾 生 著 世 間 樂, 聞 道 得 涅 槃 則 不 信 不 樂, 以 是 故, 以 眼 見 事, 喻 所 不 見, 譬 如 苦 藥 服 之 甚 難, 假 之 以 蜜, 服 之 則 易 14 是 登 樓 的 梯 子, 包 在 苦 樂 外 層 的 蜜, 使 人 易 於 服 藥, 並 藉 譬 喻 來 解 釋 義 理, 則 易 於 了 解 並 可 以 使 人 生 起 信 心 幻 的 梵 文 為 maya 一 般 指 假 相, 以 佛 教 立 場 而 言, 諸 法 皆 由 因 緣 和 合 而 生, 由 因 緣 離 散 而 滅, 一 切 事 象 皆 無 實 體 性, 故 可 稱 幻, 此 即 說 譬 喻 有 莊 嚴 論 議 的 作 用, 譬 喻 就 像 嚴 經 義 海 百 門 中 說 : 明 智 慧 者, 塵 從 緣 成 假, 持 似 有 所 現, 此 達 有 之 心 是 智, 即 此 假 持 幻 有 畢 竟 空 無 所 有, 此 觀 空 之 心 是 慧, 若 住 於 空, 即 失 有 義, 非 慧 也, 若 住 於 有, 即 失 空 義, 非 智 也, 今 空 不 異 有, 有 必 全 空 15 在 華 嚴 宗 三 祖 法 藏 所 著 之 華 又 說 : 達 無 生 者, 謂 塵 是 心 緣, 心 為 塵 因, 因 緣 和 合, 幻 相 方 生, 由 從 緣 生, 必 無 自 性 論 云 因 不 自 在, 緣 生 故 生 緣 不 自 生, 因 生 故 生 今 由 緣 生, 方 得 名 生, 了 生 無 性, 乃 是 無 生 17 由 這 二 段 引 文 可 看 出, 塵 即 指 緣 起 諸 法, 雖 有 所 現, 乃 是 幻 有, 了 達 此 幻 有 乃 為 因 緣 有, 有 而 不 有, 即 為 智 者, 執 為 實 者 即 是 迷, 此 假 持 幻 有 之 緣 起 法, 空 無 實 體, 此 觀 空 之 心 為 慧, 有 是 因 緣 有, 空 為 因 緣 空, 若 執 自 性 空, 即 住 於 空, 若 執 自 性 有, 即 住 於 有, 非 智 慧 者 幻 有 乃 因 緣 和 合 所 生, 必 無 自 性, 而 此 生 亦 無 自 性, 不 自 生, 緣 亦 不 自 生, 所 以 因 待 緣 而 有, 緣 待 因 而 有, 相 待 而 有, 所 以 成 幻 有, 生 由 因 緣 所 生, 名 為 生, 了 達 此 生 無 性, 乃 是 無 生 由 此 可 看 出, 此 幻 即 是 要 說 明, 吾 人 所 見 之 一 切 萬 象 乃 因 緣 和 合 而 生, 無 自 性 故 空 之 理 16 13 大 正 藏 第 二 冊, 頁 71 上 14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320 上 15 中 華 佛 教 百 科 全 書 藍 吉 富 主 編, 頁 1304, 中 華 佛 教 百 科 文 獻 基 金 會 出 版,1994 年 元 月 出 版 16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33 中 17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27 中 至 下 - 4 -

以 上 探 討 了 如 幻 之 意, 接 著 解 釋 法 門 之 意, 由 於 法 門 乃 是 佛 教 中 常 用 的 語 辭, 所 以 簡 單 說, 即 指 佛 之 教 ( 法 ) 為 達 聖 智, 通 入 信 心 之 門, 又 是 解 脫 生 死 入 涅 槃 之 門, 因 此 併 稱 法 門, 增 一 阿 含 經 卷 十 云 : 如 來 開 法 門, 聞 者 得 篤 信 或 謂 佛 所 說, 而 為 世 之 準 則 者, 稱 為 法 此 為 眾 聖 入 道 的 通 處, 又 是 如 來 聖 智 遊 履 之 處, 故 稱 為 門 18 由 以 上 對 如 幻 與 法 門 所 做 之 解 釋 可 得 知, 佛 教 為 了 使 吾 人 了 解 諸 法 乃 是 由 因 緣 所 生, 無 有 自 性, 就 以 幻 來 譬 喻 吾 人 所 見 聞 之 一 切 乃 至 一 切 法 亦 如 幻 的 不 實, 透 過 對 此 緣 起 無 自 性 的 信 解, 而 可 趣 向 解 脫 生 死 入 涅 槃 之 門 第 二 節 如 幻 喻 與 空 的 關 係 從 上 面 的 探 討 可 發 現, 如 有 譬 喻 之 意, 而 幻 乃 是 指 一 切 事 象 皆 無 實 體 性, 由 因 緣 和 合 而 生, 由 因 緣 離 散 而 滅, 所 以 稱 幻, 因 此 如 幻 即 有 譬 喻 一 切 事 象 為 緣 起 性 空 之 意 在 阿 含 經 中 對 如 幻 的 譬 喻, 使 用 情 形 並 不 多, 同 時 多 是 以 此 譬 喻, 色 受 想 行 識 就 如 幻 一 樣 以 下 列 舉 部 分 之 經 文, 做 為 引 證 時 毘 婆 尸 菩 薩 復 觀 色 受 想 行 識, 生 滅 不 住, 如 幻 如 化 無 有 真 實 19 此 欲 者, 虛 妄 不 實, 欺 誑 之 法, 猶 如 幻 化 誑 於 嬰 兒 20 比 丘, 諸 行 如 幻 如 炎, 剎 那 時 頃 盡 朽, 不 實 來 實 去, 是 故 比 丘, 於 空 諸 行, 當 知 當 喜 當 念, 空 諸 行 常 恆 住, 不 變 易 法, 空 無 我 我 所 有 關 於 如 幻 的 譬 喻, 到 般 若 經 就 有 相 當 的 發 展, 如 印 順 法 師 說 : 般 若 經 廣 說 一 切 法 空, 一 切 法 清 淨, 一 切 法 不 可 得 等, 意 在 即 一 切 法 而 超 越 一 切 空 無 所 有 等, 並 非 什 麼 都 沒 有 ; 也 不 是 一 切 法 外, 別 有 涅 槃 真 如 等 所 以 對 於 種 種 疑 問, 經 上 每 舉 如 幻 如 化 等 譬 喻 譬 喻, 雜 阿 含 經 就 有 了, 如 色 如 聚 沬, 受 如 水 泡, 想 如 陽 燄, 行 如 芭 蕉, 識 如 幻 事 等 般 若 經 所 舉 的 譬 喻, 先 後 不 一, 有 六 譬, 七 譬, 九 喻, 十 喻 等 摩 訶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序 品, 總 列 為 十 喻 22 以 下 就 大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經 序 品 所 說 : 21 18 中 華 佛 教 百 科 全 書 藍 吉 富 主 編, 頁 2911, 中 華 佛 教 百 科 文 獻 基 金 會 出 版,1994 年 元 月 出 版 引 文 中 之 增 一 阿 含 經 為 大 正 藏 第 二 冊, 頁 593 中 19 大 正 藏 第 一 冊, 頁 156 20 大 正 藏 第 二 冊, 頁 157 上 21 大 正 藏 第 二 冊, 頁 72 22 空 之 探 究 印 順 法 師, 頁 196 引 文 中 所 說 之 雜 阿 含 經, 乃 指 雜 阿 含 經 卷 十 第 二 六 五 經 中 說 : 彼 聚 沫 中 無 堅 實 故, 色 無 堅 實 故 諸 比 丘, 譬 如 大 雨 水 泡 一 起 一 滅 以 彼 水 泡 無 堅 實 故 以 受 無 堅 實 故 諸 比 丘, 譬 如 春 末 夏 初 無 雲 無 雨, 日 盛 中 時, 野 馬 流 動 以 彼 野 馬 無 堅 實 故 如 是 諸 比 丘, 謂 所 有 想 以 想 無 堅 實 故 諸 比 丘, 譬 如 明 目 士 夫 求 堅 固 材 見 大 芭 蕉 樹 庸 直 長 大, 即 伐 其 根, 斬 截 其 峰, 葉 葉 次 剝 都 無 堅 實 以 彼 諸 行 無 堅 實 故 諸 比 丘, 譬 如 幻 師 幻 作 象 兵 馬 兵 以 彼 幻 無 堅 實 故 以 識 無 堅 實 故, 大 正 - 5 -

於 諸 法 門 勝 解 觀 察, 如 幻 如 陽 焰 如 夢 如 水 月 如 響 如 空 花 如 像 如 光 影 如 變 化 事 知 尋 香 城, 雖 皆 無 實, 而 現 似 有 23 此 中 之 十 種 譬 喻 皆 是 用 來 形 容 諸 法 由 因 緣 而 生, 無 有 自 性, 但 其 中 之 如 幻 若 個 別 解 釋 多 解 為, 幻 師 以 種 種 技 法 變 現, 象 馬 人 物 等 等, 使 人 見 聞, 所 以 稱 為 幻, 而 本 文 之 如 幻 法 門 乃 是 採 廣 義 之 說, 即 指 一 切 諸 法 由 因 緣 而 生, 無 有 自 性 故 空, 猶 如 幻 相 般 的 無 實 對 於 此 十 喻, 龍 樹 24 大 智 度 論 中 說 : 問 曰 : 若 諸 法 十 喻 皆 空 無 異 者, 何 以 但 以 十 事 為 喻, 不 以 山 河 石 壁 等 喻, 答 曰 : 諸 法 雖 空 而 有 分 別, 有 難 解 空, 有 易 解 空, 今 以 易 解 空 喻 難 解 空 25 空, 這 樣 的 解 釋, 亦 可 看 出 對 於 空, 這 一 觀 念 的 難 以 把 握, 在 經 典 中 亦 可 發 現 對 於 空 難 於 把 握 的 例 子, 如 佛 說 慧 印 三 昧 經 說 : 住 在 有 中, 言 一 切 空, 亦 不 曉 空, 何 所 是 空, 內 意 不 除, 所 行 非 法, 口 但 說 空, 住 在 有 中 26, 此 說 是 以 容 易 了 解 的 空, 來 比 喻 難 了 解 的 對 於 空 沒 有 正 確 的 了 解, 而 隨 意 說 空, 就 如 吾 人 住 於 五 陰 的 幻 有 中, 嘴 巴 卻 講 著 一 切 都 空, 不 曉 得 空 的 真 義, 以 及 為 何 而 空, 執 著 自 己 的 意 見, 所 做 的 一 切 都 不 是 正 法, 只 是 嘴 巴 說 空, 但 卻 是 住 於 五 陰 的 幻 有 中 又 如 大 寶 積 經 中 說 : 寧 起 我 見, 積 若 須 彌, 非 以 空 見, 起 增 上 慢, 所 以 者 何? 一 切 諸 見 依 空 得 脫, 若 起 空 見, 則 不 可 除 27 此 中 更 強 烈 的 表 示, 對 於 空 錯 誤 的 認 識, 是 非 常 的 嚴 重, 甚 至 說 寧 願 起 我 見, 堆 積 像 須 彌 山 的 高, 而 我 見 即 指 執 著 有 實 我 之 妄 見, 也 不 要 因 空 見 而 起 增 上 慢, 而 空 見 可 分 外 道 之 空 見 與 教 內 之 空 見, 而 外 道 之 空 見, 即 指 諸 外 道 不 明 因 果 有 今 世 後 世 等 遲 速 之 別, 見 行 善 者 招 感 惡 果, 行 惡 者 反 得 善 果, 便 謂 因 果 皆 空, 而 無 視 於 善 惡 業 報 之 理, 指 不 承 認 三 世 因 果 之 理, 或 執 著 於 空 法 而 全 然 否 定 諸 法 存 在 之 妄 見 另 教 內 之 空 見, 即 學 佛 者 未 明 如 來 所 說 之 甚 深 道 理, 聽 聞 般 若 等 一 切 皆 空 之 說, 即 墮 於 諸 法 皆 無 之 空 見 執 著 空 見 之 心, 則 起 增 上 慢, 違 犯 規 矩, 恣 情 縱 欲, 破 壞 正 見 威 儀 淨 命 等 28 由 此 可 看 出, 對 於 空 沒 藏 第 二 冊, 頁 68 下 至 69 上 23 大 正 藏 第 五 冊, 頁 1 24 龍 樹 出 世 之 時 代, 諸 說 有 異, 但 就 其 著 作 乃 依 般 若 經 而 作 論, 如 印 順 法 師 所 說 : 如 龍 樹 的 大 智 度 論 就 是 般 若 經 的 廣 釋 龍 樹 的 中 論 七 十 性 空 空 論 六 十 如 理 論 十 二 門 論 迴 諍 論 寶 鬘 論 等, 以 及 提 婆 的 百 論, 公 認 為 依 般 若 經 而 作 論, 以 發 揮 一 切 法 空 的 法 門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法 師, 頁 339, 正 聞 出 版 社,1992 年 修 定 一 版 25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105 中 至 下 26 大 正 藏 第 十 五 冊, 頁 464 中 27 大 正 藏 第 十 一 冊, 頁 634 上 28 佛 光 大 辭 典 慈 怡 法 師 編, 頁 3476, 佛 光 出 版 社,1989 年 四 月 四 版 - 6 -

有 正 確 的 把 握, 甚 至 誤 解 空 的 意 義, 是 大 有 人 在, 針 對 此 龍 樹 於 其 著 作 中, 如 大 智 度 論 中 即 有 這 樣 的 批 評, 如 其 說 : 說 一 切 有 道 人 輩 言, 神 人 一 切 種, 一 切 時, 一 切 法 門 中, 求 不 可 得, 譬 如 兔 角 龜 毛 常 無 復 次, 十 八 界 十 二 入 五 眾 實 有, 而 此 中 無 人, 更 有 佛 法 中 方 廣 道 人, 言 一 切 法 不 生 不 滅, 空 無 所 有, 譬 如 兔 角 龜 毛 常 無, 如 是 等 一 切 論 議 師 輩, 自 守 其 法 不 受 餘 法 又 於 卷 六 中 說 : 毗 婆 沙 中 說, 微 塵 至 細 不 可 破 不 可 燒 是 則 常 有, 復 有 三 世 中 法, 未 來 中 出, 至 現 在, 從 現 在 入 過 去, 無 所 失, 是 則 為 常, 又 言 諸 有 為 法, 新 新 生 滅 不 住, 若 爾 者, 是 則 為 斷 滅 相, 何 以 故? 先 有 今 無, 故 如 是 等 種 種 異 說 違 背 佛 語 30 毗 婆 沙 論 可 說 是, 代 表 了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學 說, 而 此 中 可 看 出 龍 樹 對 於 有 部 所 說 之 微 塵 則 常 有, 有 非 常 強 烈 的 批 評, 而 有 部 認 以 觀 慧 析 色 至 鄰 虛, 過 此 即 成 為 空 然 而 有 部 不 承 認 一 切 法 皆 空, 反 認 為 有 自 性 有 的 極 微 因 分 析 而 知 某 些 是 假 合 有 的, 某 些 是 假 有 所 依 的 原 素 即 最 後 的 極 微 心 法 也 用 此 法 分 析 到 剎 那 念 這 種 方 法, 並 不 能 達 到 一 切 皆 空 的 結 論, 反 而 成 為 實 有 自 性 的 根 據 而 方 廣 道 人 可 說 是 誤 解 大 乘 空 之 真 義, 而 走 向 虛 無 主 義 的 一 派 印 順 法 師 以 不 知 無 性 是 自 性 空 寂, 想 像 有 渾 然 無 別 的 無 性 法, 為 萬 物 的 真 體, 以 無 性 法 為 妙 有 的 反 而 忽 略 世 諦 的 緣 起 假 名, 而 以 為 無 端 變 化 的 一 切 法, 不 過 是 龜 毛 兔 角 ; 這 是 龍 樹 所 破 的 方 廣 道 人 32 龍 樹 破 斥 了 說 一 切 有 部 對 於 實 有 的 學 說, 以 及 方 廣 道 人 認 為 一 切 虛 無 的 學 說, 主 要 為 闡 述 佛 陀 的 教 法 緣 起 性 空, 所 以, 龍 樹 在 解 釋 大 般 若 經 中 之 如 幻 如 夢 如 陽 焰 等 等 譬 喻 時, 即 以 易 解 空, 解 難 解 空 之 說 法, 在 中 國 亦 有 多 位 的 祖 師 同 意 龍 樹 的 看 法 並 引 用 的 例 子, 如 華 嚴 四 祖 澄 觀 於 華 嚴 經 疏 中 即 說 : 一 外 外 道, 即 佛 法 外 二 內 外 道, 此 復 三 種 ( 一 ) 附 佛 法 外 道, 起 自 犢 子 方 廣, 自 以 聰 明 讀 佛 經 書, 而 生 一 見, 附 佛 法 起 故, 得 此 名 犢 子 又 方 廣 道 人 自 以 聰 明 讀 佛 十 喻, 自 作 義 云 : 不 生 不 滅, 如 幻 如 化 空 幻 為 宗, 龍 樹 斥 言, 此 非 佛 法 方 廣 29 31 29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61 上 至 中 30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104 中 31 中 觀 今 論 印 順 法 師, 頁 71 至 72, 正 聞 出 版 社,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四 月 修 定 一 版 32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印 順 法 師, 頁 234 至 235, 正 聞 出 版 社, 民 國 七 十 七 年 二 月 八 版 - 7 -

( 二 ) 學 佛 法 成 外 道, 謂 執 佛 教 門 而 生 煩 惱, 不 得 入 理 故, 智 論 云 : 若 不 得 般 若, 意 入 阿 毘 曇 即 墜 有 中 等 ( 三 ) 以 大 斥 小 故, 七 卷 楞 伽 第 一 云 : 大 慧, 云 何 為 外 道 惡 見, 謂 不 知 境 界 自 心 分 別 現, 於 第 一 義 見 有 見 無, 而 起 言 說 又 第 二 云 : 復 有 說, 言 見 一 切 法 因 作 者 有, 此 是 涅 槃, 大 慧, 彼 無 解 脫, 以 未 能 見 法 無 我 故, 此 是 聲 聞 及 外 道 種 性, 於 未 出 中 生 出 離 相, 應 勤 修 習 捨 此 惡 見 故, 諸 大 乘 訶 彼 二 乘 同 於 外 道, 非 奪 方 便 之 意, 今 合 後 三 總 為 一 類 成 九 十 六, 依 此 義 故 發 願 永 離 33 由 此 可 看 出, 對 於 空 難 於 把 握, 因 而 產 生 錯 誤 的 見 解, 在 不 知 不 覺 中 成 為 佛 教 中 的 外 道, 龍 樹 欲 顯 佛 陀 所 教 示 的 緣 起 法, 於 其 著 作 中 直 接 批 評, 而 中 國 的 宗 派 受 龍 樹 的 影 響 非 常 大 由 以 上 的 探 討 可 發 現, 譬 喻 是 為 使 抽 象 難 於 了 解 的 義 理, 籍 由 譬 喻 使 人 明 白, 而 佛 教 經 典 中 為 闡 明 一 切 法 皆 無 實, 為 因 緣 所 生 無 自 性 故 空, 所 以 以 如 幻 如 夢 如 泡 等 譬 喻, 幫 助 吾 人 了 解, 而 對 於 這 些 譬 喻, 就 如 標 月 指, 亦 不 可 執 著, 如 大 智 度 論 中 說 : 問 曰, 此 十 譬 喻, 何 以 是 心 不 著 處? 答 曰, 是 十 事 不 久 住, 易 生 易 滅 故, 復 次 有 人 知 十 喻 誑 惑 耳 目 法, 不 知 諸 法 空, 故 以 此 喻 諸 法, 若 有 人 於 十 譬 喻 中, 心 著 不 解, 種 種 難 論 以 此 為 有, 是 十 譬 喻 不 為 其 用, 應 更 為 說 餘 法 門 34 此 十 喻 的 特 性 可 說 是 易 生 易 滅 的, 不 同 於 吾 人 所 見 之 山 河 大 地, 因 為 山 河 大 地 在 時 間 上 與 形 態 上 都 呈 現 較 固 定 的 狀 態, 而 此 十 喻 卻 是 以 易 生 易 滅, 瞬 間 即 逝 乃 至 不 可 捉 摸 的 形 態 出 現, 以 此 來 譬 喻 諸 法 空, 易 於 了 解 龍 樹 以 為 如 果 有 人 對 此 十 種 譬 喻 產 生 執 著, 並 以 此 為 有, 那 這 十 種 譬 喻 即 不 能 應 用 於 他, 必 須 說 其 他 法 門 了 第 三 章 十 忍 之 探 討 第 一 節 忍 的 意 義 本 文 主 要 以 十 忍 品 為 主, 而 此 忍 字 可 說 是 本 品 的 主 題, 所 以, 以 下 先 對 忍 字 一 詞 做 一 探 討, 忍 字 之 梵 文 ksanti, 音 譯 為 羼 提, 意 譯 有 忍 忍 辱 堪 忍 等 之 意, 如 大 智 度 論 中 說 : 33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713 上 34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105 下 - 8 -

云 何 為 忍? 乃 至 不 為 境 界 所 壞, 故 名 為 忍 又 如 大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經 中 說 : 如 實 忍 受 諸 法, 如 夢 如 響 如 像 如 光 影 如 陽 焰 如 幻 事 如 尋 香 城 如 變 化 事, 此 忍 名 智, 得 此 智 故, 說 名 獲 得 無 生 法 忍 36 由 此 可 看 出, 忍 不 僅 有 忍 耐 之 意, 同 時 忍 受 諸 法, 如 夢 如 響 如 像 等 虛 妄 不 實, 其 心 寂 靜 不 動, 這 樣 的 忍 是 以 慧 為 性, 此 忍 即 是 智 另 於 印 順 法 師 所 著 成 佛 之 道 中 說 : 在 三 乘 共 法 的 經 典 裏, 慧 是 有 很 多 名 稱 的, 如 : 慧 見 觀 忍 智 覺 正 觀 正 見 正 知 正 思 惟, 如 實 觀 如 實 知 如 實 見 如 實 知 見 如 實 思 維 擇 法 等 37 華 嚴 三 祖 法 藏 在 解 釋 此 十 忍 品 之 忍 字 時 說 : 忍 者, 智 照 觀 達 忍 受 真 理 情 安 不 動 故 名 也 38, 四 祖 澄 觀 亦 解 釋 為 : 忍 解 印 可, 即 智 照 觀 達 35, 此 中 即 說 慧, 也 可 以 忍 稱 之 39 因 此, 忍 有 印 可 之 意, 也 就 是 對 事 物 事 理 以 智 慧 照 察 而 通 達, 並 印 可 所 以 三 祖 法 藏 就 十 忍 品 中 忍 的 體 性 說 : 此 忍 以 智 為 性, 若 小 乘 忍 劣 屬 因, 智 勝 屬 果, 大 乘 不 二, 但 忍 受 鑑, 約 用 分 之 言, 其 將 忍 和 智 分 開, 忍 為 智 的 因, 屬 於 因, 則 較 劣, 而 智 屬 於 果, 則 較 勝 而 大 乘 則 是 不 二, 無 勝 劣 之 分, 因 即 果, 果 即 因, 智 即 是 忍, 忍 即 是 智 由 上 可 知 的 涵 義 有 諸 多 種, 有 忍 耐 慧 智 等 之 涵 義, 尤 其 是 觀 察 諸 法 之 忍, 由 此 顯 示 大 小 乘 對 忍 不 同 的 定 義, 而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對 觀 察 寂 滅 法 之 忍, 完 全 由 智 照 觀 達 之 智 慧 所 呈 現 ( 此 部 分 以 下 再 申 論 ) 第 二 節 前 三 忍 之 探 討 40, 即 指 忍 是 以 智 為 性, 若 就 小 乘 而 十 忍 品 中, 列 出 十 種 忍 : 音 聲 忍 順 忍 無 生 法 忍 如 幻 忍 如 焰 忍 如 夢 忍 如 響 忍 如 影 忍 如 化 忍 如 虛 空 忍 而 前 三 忍 一 般 稱 為 三 法 忍, 而 後 面 之 幻 焰 響 等 七 喻 可 屬 大 乘 十 喻, 也 就 是 大 乘 經 典 中 多 以 幻 炎 水 中 月 虛 空 響 犍 闥 婆 城 夢 影 鏡 中 像 化 等 十 種 譬 喻 來 顯 示 一 切 法 之 性 空, 但 有 關 這 十 喻 在 不 同 的 經 典, 也 就 有 不 同 的 比 喻, 以 及 項 目 上 的 不 同, 如 一 般 較 為 我 們 所 常 念 頌 之 金 剛 經 中 即 有 這 樣 的 偈 頌 : 一 切 有 為 法, 如 夢 幻 泡 影, 如 露 亦 如 電, 應 作 如 是 觀 此 中 即 只 有 六 喻, 所 以 演 義 鈔 亦 解 釋 了 十 忍 品 中 無 犍 闥 婆 城 等 以 及 項 目 上 的 問 題, 認 為 由 於 為 了 配 合 前 三 法 忍 以 成 圓 十, 所 以 35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583 上 36 大 正 藏 第 六 冊, 頁 954 37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法 師, 頁 206, 正 聞 出 版 社,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四 月 修 定 一 版 38 探 玄 記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382 下 39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2 上 4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382 下 - 9 -

將 犍 闥 婆 城 水 中 月 鏡 中 像 等 三 喻 如 同 幻 影, 因 而 合 之, 所 以 只 有 七 喻 上 是 說 明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所 列 舉 之 譬 喻 與 其 他 經 典 的 不 同, 以 下 就 華 嚴 經 中 之 十 忍 做 一 探 討 說 明 : 1 音 聲 忍 佛 子, 云 何 為 菩 薩 摩 訶 薩 音 聲 忍, 謂 聞 諸 佛 所 說 之 法, 不 驚 不 怖 不 畏, 深 信 悟 解, 愛 樂 趣 向, 專 心 憶 念, 修 行 安 住 42 菩 薩 聽 聞 諸 佛 說 甚 深 寂 法 而 不 驚 不 怖 不 畏, 從 不 驚 不 怖 到 修 習 安 住, 此 中 似 乎 有 其 順 序, 眾 生 如 果 聽 到 超 過 自 己 所 能 理 解 的 範 圍, 便 會 感 到 驚 怖, 澄 觀 以 無 著 之 金 剛 般 若 論 解 釋 驚 怖 時 說 : 以 驚 等 故, 不 發 起 精 進 也, 於 聲 聞 乘 中, 世 尊 說 有 法 及 空 法, 於 聽 聞 此 經 時, 聞 有 法, 無 有 故 驚 聞 空 法, 無 有 故 怖, 於 思 量 時, 於 二 不 有 理 中, 不 能 相 應 故 43, 無 著 認 為, 若 眾 生 感 到 害 怕 時, 就 不 能 發 起 精 進 之 心, 並 以 聲 聞 乘 為 例, 以 其 聽 到 世 尊 說 : 有 法 及 空 法 時, 因 為 在 思 想 上 不 能 與 之 相 應 相, 而 產 生 怖 畏 所 以 菩 薩 要 能 夠 深 信 諸 佛 所 說 的 法, 不 驚 不 怖 不 畏 方 能 精 進 修 習 又 如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中 之 善 財 童 子 參 訪 勝 熱 婆 羅 門 時, 婆 羅 門 即 教 他 上 刀 山, 以 身 投 火, 這 時 善 財 即 生 起 疑 惑 恐 懼 之 心, 認 為 這 不 是 善 知 識 而 是 魔, 是 要 讓 他 入 諸 惡 道, 障 他 學 佛, 此 時 空 中, 即 出 現 無 數 諸 天 修 羅 及 夜 叉 等 眾, 勸 其 相 信 善 知 識 的 教 導, 此 時 善 財 才 相 信 諸 天 的 勸 說, 而 解 除 疑 慮, 相 信 善 知 識 的 教 導 44 41 以 識 的 教 導 是 何 等 的 重 要, 並 且 也 是 契 入 佛 法 大 海 的 初 步 於 不 驚 不 怖 不 畏 之 後 應 如 何 趣 向, 澄 觀 華 嚴 經 疏 則 以 般 若 論 中 所 說 之 聞 思 修 來 說 明 : 並 如 般 若 論 深 信 者, 聞 慧 之 始 ; 悟 解 者, 聞 慧 之 終, 初 信 久 解 故 愛 樂 者, 思 慧 之 初, 愛 法 樂 觀 故 ; 趣 向 為 終, 久 思 向 修 故 專 心 憶 念 者, 修 慧 之 初, 起 加 行 故 ; 修 習 為 終, 正 明 造 修 正 定 根 本 故 安 住 者, 依 定 發 慧, 證 理 相 應 故 45 由 此 更 可 看 出, 以 不 驚 怖 的 心 理 狀 態, 來 接 受 善 知 聽 聞 諸 佛 說 法 之 後, 由 於 不 驚 怖 故 能 夠 深 信, 所 謂 佛 法 大 海 唯 信 能 入, 能 夠 體 會 了 解 則 是 悟 解, 也 是 聞 慧 的 最 終 目 地 愛 樂 趣 向 則 對 於 所 聞 之 有 樂 欲 思 惟, 並 隨 順 趣 向, 而 專 心 憶 念, 修 行 安 住 則 是 屬 於 修 慧, 由 定 發 慧, 與 理 相 應 41 但 犍 闥 婆 城, 大 同 幻 故, 欲 成 十 忍, 故 不 出 之, 又 加 三 法, 故 合 三 影, 皆 為 成 圓 十 耳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89 下 42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中 43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773 下 44 參 閱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346 中 至 347 下 45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3-10 -

2 順 忍 云 何 為 菩 薩 摩 訶 薩 順 忍, 謂 於 諸 法 思 惟 觀 察, 平 等 無 違, 隨 順 了 知, 令 心 清 淨, 正 法 修 習, 趣 入 成 就 46 法 藏 與 澄 觀 於 此, 皆 直 接 以 止 觀 來 解 釋 此 順 忍, 如 演 義 鈔 中 即 說 明 了 這 原 因 : 釋 中 皆 用 止 觀 者, 即 行 順 諸 法, 行 中 之 要, 唯 止 與 觀 於 諸 法, 行 又 以 止 觀 為 重 要 以 下 就 澄 觀 所 列 舉 的 四 種 止 觀 做 一 說 明 : 一 創 修 止 觀 : 謂 止, 思 一 境, 觀, 觀 事 理 二 漸 次 止 觀 : 謂 止, 安 事 境 順 其 理 故, 名 平 等 無 違, 觀, 達 事 理, 名 隨 順 了 知 三 純 熟 止 觀 : 謂 止, 惑 不 生, 名 令 心 清 淨, 觀, 徹 前 境, 為 正 住 修 習 四 契 合 止 觀 : 寂 冥 理 境 名 為 趣 入, 智 顯 於 心 故 云 成 就 上 四 皆 止 觀 俱 行, 如 是 方 為 真 實 順 忍 48 47 即 強 調 一 切 行 要 順 一 創 修 止 觀 : 於 開 始 修 止 觀 時, 先 將 心 繫 於 一 境 之 上, 只 有 觀 察, 不 做 揀 別 二 漸 次 止 觀 : 此 將 心 安 於 事 境 上 並 順 其 理, 前 面 的 創 修 止 觀 可 分 別 觀 察 事 或 觀 察 理, 而 此 則 能 觀 察 事 時 亦 能 通 逹 背 後 的 理, 觀 察 理 時 亦 能 通 達 背 後 的 事 三 純 熟 止 觀 : 此 時 妄 心 停 息, 惑 不 生 起 而 心 清 淨, 並 且 空 有 無 礙, 中 道 不 偏 四 契 合 止 觀 : 寂 冥 理 境, 演 義 鈔 中 解 為 : 即 與 理 冥, 非 止 非 不 止, 強 名 曰 止 智 顯 於 心 者, 不 觀 觀, 法 界 洞 朗, 非 觀 非 不 觀, 而 強 曰 觀 49 此 觀 難 以 用 無 語 言 文 字 表 示, 乃 超 絕 一 切 對 待, 離 言 絶 慮 而 無 可 寄 託 最 後 又 強 調 這 四 種 止 觀 須 止 與 觀 一 起 進 行, 不 可 偏 廢 3 無 生 忍 此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見 有 少 法 生, 亦 不 見 有 少 法 減, 何 以 故? 若 無 生 則 無 滅, 若 無 滅 則 無 盡, 若 無 盡 則 離 垢, 若 離 垢 則 無 差 別, 若 無 差 別 則 無 處 所, 若 無 處 所 則 寂 靜, 若 寂 靜 則 離 欲, 若 離 欲 則 無 作, 若 無 作 則 無 願, 若 無 願 則 無 住, 若 無 住 則 無 去 無 來, 是 名 菩 薩 摩 訶 薩 第 三 無 生 法 忍 如 何 可 以 得 知 無 生 滅? 澄 觀 以 真 法, 本 自 不 生, 從 緣 之 法, 無 性 故 不 生, 以 無 生 故, 何 有 於 滅 51 來 解 釋 此 問 題, 即 是 說 一 切 法 本 不 自 生, 都 是 在 因 緣 條 件 具 50 46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中 47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90 中 48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3 上 49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90 中 50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中 51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3 上 - 11 -

足 下 而 產 生, 所 以 說 不 生, 而 緣 起 法 是 無 自 性 的, 因 為 無 自 性, 所 以 不 自 性, 既 然 不 自 生 何 有 滅 可 言 關 於 此 論 題 中 觀 論 頌 也 有 從 不 生 亦 不 滅 的 角 度 來 討 論 緣 起 法, 如 頌 云 : 不 生 亦 不 滅, 不 常 亦 不 斷, 不 一 亦 不 異, 不 來 亦 不 出, 能 說 是 因 緣, 善 滅 諸 戲 論 52 這 是 從 八 個 角 度 來 論 說 緣 起 法 的 本 性 空 寂 另 澄 觀 以 前 後 之 關 係 來 推 演 不 生 不 滅 之 理, 如 其 云 : 生 法 既 滅, 滅 則 終 盡, 盡 則 是 垢 染 法, 染 則 前 後 別 異, 別 則 方 處 不 同, 有 處 則 能 所 非 寂, 不 寂 則 有 所 欲, 有 欲 則 有 營 作, 作 則 有 所 願 求, 願 則 心 住 願 事, 住 則 有 去 有 來, 今 由 前 前 無 故, 後 後 斯 寂, 故 以 後 後 顯 成 無 生 53, 這 是 從 若 有 生 滅 的 角 度 來 論 說, 即 以 先 是 生, 後 必 可 滅 的 原 理 來 論 說, 生 法 既 滅, 滅 則 終 盡, 盡 則 是 垢 染 法, 這 樣 的 說 法 即 如 中 論 所 說 的 先 有 而 今 無, 是 則 為 斷 滅 成 立 的, 因 此 澄 觀 以 今 由 前 前 無 故 來 說 明 生 法 既 滅, 滅 則 終 盡 是 不 能 成 立 的, 也 因 為 如 此 後 面 所 說 的 也 不 能 成 立, 因 而 顯 成 無 生 之 理 三 祖 法 藏 於 探 玄 記 中 說 : 下 七 喻 中, 光 統 云, 前 之 四 喻, 喻 音 聲 忍, 電 化 二 喻, 喻 於 順 忍, 虛 空 一 喻, 喻 無 生 忍 55, 而 四 祖 澄 觀 於 華 嚴 經 疏 中 說 : 前 三 ( 忍 ) 是 約 法, 後 七 就 喻 光 統 云 前 四 喻 音 聲 此 則 能 喻 局 於 一 相, 所 喻 義 通 多 法, 在 文 雖 無, 於 理 無 失 56, 也 就 是 說 後 面 七 個 譬 喻, 是 對 前 面 三 法 加 以 譬 喻, 同 時 澄 觀 在 此 也 表 達 了 自 己 的 看 法, 即 關 於 如 幻 如 陽 焰 等 譬 喻, 若 就 光 統 的 說 法, 如 幻 焰 夢 響 等 只 譬 喻 了 音 聲 忍, 然 而 這 些 譬 喻 可 譬 喻 的 意 義 卻 是 可 通 於 很 多 的 法, 這 雖 然 在 文 中 沒 有 說, 但 卻 不 失 於 理, 由 此 看 來, 前 面 三 忍 在 雖 在 本 品 中 佔 有 相 當 大 的 意 義, 但 後 面 的 七 個 譬 喻 亦 有 其 不 可 忽 視 的 價 值, 以 下 就 三 忍 的 關 係 做 一 探 討? 澄 觀 華 嚴 經 疏 中 說 : 此 三 忍 若 通 相 說, 前 二 皆 是 無 生 忍 之 加 行, 順 向 無 生, 後 一 方 契 若 約 當 位, 三 忍 條 然, 以 不 應 此 位 方 有 順 無 生 忍 故 順 但 順 理, 不 是 順 忍 若 爾 何 異 無 生? 順 忍 通 順 事 理, 不 同 無 生 57, 此 中 澄 觀 從 二 方 面 來 說, 第 一 以 音 聲 忍 順 忍 為 無 生 忍 之 加 行, 這 是 從 順 序 上 說 第 二 若 從 三 忍 各 各 分 別 的 角 度 來 看, 以 不 應 該 此 位 才 有 順 向 無 生 忍 之 說, 順 是 順 理, 不 是 順 向 無 生 法 忍, 如 果 是 這 樣 與 無 生 忍 有 什 麼 不 同? 順 忍 本 身 亦 可 通 順 事 理, 不 同 無 生 澄 觀 何 以 特 別 分 辨 順 忍 此 一 問 題? 筆 者 以 為 可 能 欲 與 十 地 品 中 的 第 六 地 中 所 說 之 菩 薩 住 此 現 前 地 中, 得 般 若 波 羅 蜜 行 增 上, 得 第 三 明 利 順 忍 58 54, 所 以, 這 樣 的 說 法 是 不 能 做 一 分 別, 澄 觀 於 華 嚴 經 疏 中 說 : 仁 王 經 52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印 順 導 師, 頁 56 正 聞 社 出 版,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一 月 修 訂 一 版 印 順 導 師 認 為 : 從 勝 義 諦 說, 不 生 不 滅, 是 緣 起 法 的 本 性 空 寂 從 世 俗 諦 說, 這 是 緣 起 的 幻 相 無 實 ; 而 世 俗 與 勝 義 是 無 礙 的 佛 在 因 果 相 生 中, 見 到 因 果 的 條 理, 悟 到 這 因 果 理 事 的 幻 化 非 真 而 悟 入 空 因 果 相 生 中, 見 到 因 果 的 條 理, 悟 到 這 因 果 理 事 的 幻 化 非 真 而 悟 入 空 寂 53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3 中 54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冊, 頁 20 中 55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383 上 至 中 56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2 中 57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2 中 58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195 上 - 12 -

中 說 有 五 忍, 謂 伏 信 順 無 生 寂 滅, 前 四 各 有 下 中 上 地 前 得 伏 忍 三 品, 九 地 如 次, 配 次 三 忍 十 地 及 佛 得 寂 滅 忍 59, 也 就 是 說 此 第 六 地 所 得 之 位 應 是 順 忍 位 之 上 品, 而 此 十 忍 品 之 順 忍, 乃 是 寄 寂 滅 忍 位, 所 以 澄 觀 又 說 : 又 依 五 忍, 位 當 寂 滅, 今 約 三 忍 明 義, 故 當 無 生 60, 即 此 十 忍 品 之 順 忍 是 寂 滅 忍, 今 從 三 忍 所 要 闡 明 的 義 理, 應 當 是 無 生 之 理 又 演 義 鈔 中 說 : 前 二 通 為 無 生 加 行 者, 約 此 等 覺 自 說 加 行, 不 同 前 取, 三 忍 迢 然 忍 與 順 忍 為 無 生 忍 之 加 行 來 說, 也 是 針 對 此 寄 於 等 覺 位 的 音 聲 忍 與 順 忍 的 來 說 由 此 可 看 出, 澄 觀 試 圖 對 此 十 忍 品 之 順 忍 與 無 生 忍 在 寄 位 上 做 一 說 明, 並 認 為 前 三 忍 乃 闡 明 無 生 之 理, 而 後 面 的 七 個 譬 喻 也 多 從 這 方 向 來 說 以 下 將 就 無 生 法 忍 在 十 地 品 與 十 忍 品 中 是 何 關 係, 做 一 整 理 與 釐 清 澄 觀 於 十 忍 品 中 說 : 無 生 忍 中, 自 有 二 義, 一 理 智 雙 明 二 若 約 無 生 之 智 下, 就 智 說, 具 如 八 地, 即 是 忍 淨 忍 淨 復 二,( 一 ) 智 不 生 即 無 分 別 智, 體 無 念 慮 故 ( 二 ) 煩 惱 不 生, 妄 想 不 起 62 61, 這 是 以 音 聲 由 此 中 可 得 到 一 些 線 索, 就 無 生 忍 之 智 來 說, 是 以 八 地 中 有 所 謂 的 淨 忍, 而 淨 忍 中 又 分 二, 即 無 分 智 及 煩 惱 不 生, 妄 想 不 起 因 此 就 須 要 看 八 地 對 無 分 智 是 如 何 說 的, 如 經 云 : 無 分 別 如 如 智 之 所 入 處 63 澄 觀 解 為 如 智 貫 之, 則 無 差 別, 無 差 別 即 是 無 生, 下 如 是 理 如 上 如 是 智 如, 智 如 於 真 理, 故 無 分 別, 此 智 是 佛 究 竟 入 處, 今 菩 薩 證 如, 同 佛 入 處 說 真 如 智 如 如 智 已 通 逹 貫 徹, 就 是 無 差 別, 也 就 是 無 生, 此 智 如 於 真 理, 所 以, 稱 為 無 分 別 智, 是 入 於 佛 位 的 究 竟 入 處, 今 八 地 菩 薩 證 如, 是 同 佛 的 入 處 而 煩 惱 不 生, 妄 想 不 起, 須 如 何 解 釋? 關 於 此 澄 觀 說 : 無 生 忍 略 有 二 種, 一 約 法 二 約 行 約 法 則 諸 無 起 作 之 理, 皆 曰 無 生, 慧 心 安 此, 故 名 為 忍 二 約 行, 則 報 行 純 熟 心 識 妄 惑, 寂 然 不 起, 方 曰 : 無 生, 即 淨 忍 中 意 前 一 猶 通 諸 地, 未 得 於 後, 不 稱 淨 忍 64, 即 是 此 中 可 看 出, 澄 觀 從 約 法 與 約 行 這 兩 方 面 說, 從 法 上 說, 一 切 法 從 緣 起, 起 即 無 起 無 作 的 道 理, 稱 為 無 生, 這 是 通 於 諸 地 ( 初 地 至 十 地 ) 從 行 上 說, 則 是 心 65 59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01 下 6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2 中 61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87 上 62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87 上 63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199 上 64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20 中 65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19 下 - 13 -

識 妄 惑, 寂 然 不 起, 稱 為 無 生, 而 以 此 才 可 稱 淨 忍 因 此, 從 法 上 說, 無 生 之 理 是 通 於 諸 地, 而 行 卻 是 要 到 八 地 斷 心 識 妄 惑, 才 可 稱 為 淨 忍 而 心 識 妄 惑, 寂 然 不 起 即 經 文 中 說 : 離 一 切 心 識 分 別 想, 無 所 有 取 著, 猶 如 虛 空, 入 一 切 法 如 虛 空 性, 是 名 得 無 生 法 忍 66 切 心 意 識 分 別 想, 以 下 就 澄 觀 之 華 嚴 經 疏 中 說 : 所 離 一 切, 略 有 二 種 : 一 離 心 者, 離 報 心 憶 想 分 別, 謂 第 八 異 熟 識, 轉 現 遍 行 亦 不 行 二 離 意 識 者, 離 方 便 心 憶 想 分 別 謂 六 七 識 及 中 心 所 等 亦 不 行 67, 經 文 中 清 楚 的 告 訴 吾 人, 得 無 生 法 忍, 是 離 一 第 一 離 心 : 指 第 八 阿 賴 耶 識 之 轉 現 不 行, 而 轉 現 則 為 大 乘 起 信 論 中 所 說 : 諸 眾 生 依 心 意 識 轉, 此 義 云 何? 以 依 阿 賴 耶 識 有 無 明 不 覺, 起 能 見 能 現 能 取 境 界 分 別 相 續, 說 名 為 意, 此 意 復 有 五 種 異 名 ( 一 ) 業 識 : 無 明 力 不 覺 心 動,( 二 ) 轉 識 : 依 動 心 能 見 境 相,( 三 ) 現 識 : 現 一 切 諸 境 界 相, 猶 如 明 鏡 現 眾 色 像 68 此 中 之 業 識 : 即 無 明 業 相, 指 從 真 起 妄 的 初 動 之 相, 即 由 根 本 無 明 起 動 真 如 之 最 初 狀 態,( 二 ) 轉 識 又 可 稱 見 相 : 指 見 初 動 之 相, 依 初 動 業 識, 轉 成 能 見 之 相, 此 係 依 前 述 無 明 業 相 所 起 而 認 識 對 象 之 心 ( 三 ) 現 識, 又 稱 現 相 境 相, 由 前 之 轉 識, 而 妄 現 境 界 之 相 以 能 見 相 起, 則 同 時 妄 現 此 認 識 對 象 而 針 對 此 業 轉 現 澄 觀 演 義 鈔 又 說 : 業 相 最 細, 菩 薩 地 盡 方 能 離 之, 今 得 此 忍, 轉 現 不 行, 即 見 相 二 分 是 最 細 的, 要 到 菩 薩 地 盡 才 能 離 之, 而 轉 現 亦 可 說 是 見 相 二 分, 而 此 見 相 二 分 可 做 這 樣 的 比 喻 : 例 如 吾 人 度 量 一 事 物, 應 有 能 量 ( 見 分 ) 作 為 尺 度, 亦 應 有 所 量 ( 相 分 ) 作 為 對 象 另 五 遍 行 ( 觸 作 意 受 想 思 ) 亦 不 行 第 二 離 意 識 : 此 意 是 指 第 七 識, 而 識 乃 指 前 六 之 眼 識 耳 識 鼻 識 舌 識 身 識 意 識 而 第 七 識 所 攝 之 心 所 為 : 我 癡 我 見 我 慢 我 愛 五 遍 行, 與 眼 識 等 心 所 皆 不 行 由 此 看 第 八 地 菩 薩 所 得 之 無 生 法 忍, 由 得 無 分 別 智, 並 見 相 二 分 不 起 作 用, 心 所 中 之 五 遍 行, 我 癡 我 見 我 慢 我 愛, 又 眼 識 耳 識 鼻 識 舌 識 身 識 意 識 等 皆 不 起 作 用 干 擾 以 上 是 對 八 地 菩 薩 所 證 之 無 生 法 忍 淨 做 一 說 明, 但 由 於 八 地 菩 薩 佛 果 尚 未 完 成, 所 以 又 說 : 由 八 地 已 上 滅 心 意 意 識, 覺 知 諸 法 無 所 有 故, 得 如 幻 等 無 量 三 昧 門 以 八 地 深 證 無 相, 於 一 切 法 不 能 圓 滿, 故 佛 呵 得 勸 便 修 至 九 地 便 獲 四 無 礙 69, 此 中 說 業 相 部 分 66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199 上 67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20 中 68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二 冊, 頁 585 下 69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51 上 - 14 -

智 具 修 一 切 佛 法 70 由 於 八 地 菩 薩 得 無 生 法 忍 入 不 動 地, 滅 心 意 意 識 寂 滅 現 前, 一 切 動 心 憶 想 分 別, 悉 皆 此 息, 知 一 切 法 如 幻 如 化 如 夢, 得 如 幻 等 無 量 三 昧, 由 於 八 地 菩 薩 於 無 相 寂 滅 有 些 耽 著, 還 不 能 以 無 功 用 行 去 利 樂 有 情, 所 以 說 於 一 切 法 不 能 圓 滿, 但 由 於 菩 薩 往 昔 所 發 之 願, 而 感 得 諸 佛 現 前 勸 喻, 便 至 九 地 獲 四 無 礙 智 具 修 一 切 佛 法 所 以, 八 地 之 無 分 智 與 無 生 法 忍 是 尚 未 究 竟 的, 必 須 到 成 佛 才 可 圓 滿, 因 此 華 嚴 經 中 即 以 經 九 地 十 地 而 來 到 此 寄 等 覺 位 之 十 忍 品 中 無 生 法 忍, 做 連 接 第 三 節 後 七 忍 的 探 討 4 如 幻 忍 云 何 為 菩 薩 摩 訶 薩 如 幻 忍? 佛 子 : 此 菩 薩 摩 訶 薩, 知 一 切 法 皆 悉 如 幻, 從 因 緣 起, 於 一 法 中 解 多 法, 於 多 法 中 解 一 法 此 中 得 知 一 切 法 如 幻, 為 什 麼 呢? 因 為 一 切 法 都 是 從 因 緣 而 起, 從 這 個 角 度 觀 察, 而 能 於 一 法 中 解 多 法, 於 多 法 中 了 解 這 一 切 乃 是 由 因 緣 具 合 下 所 生 起 之 法 為 了 解 釋 這 關 係, 澄 觀 以 一 布 巾 將 它 結 成 一 馬 之 形 做 為 比 喻 : 一 有 所 依 之 巾 二 幻 師 術 法 三 所 現 幻 馬 四 馬 生 即 是 馬 死 五 愚 小 謂 有 初 巾 喻 法 性 二 術 喻 能 起 因 緣, 謂 業 惑 等 三 喻 依 他 起 法, 即 眾 生 等 四 喻 依 他 無 性, 即 是 圓 成, 故 廣 說 皆 云 非 也 五 喻 取 為 人 法, 今 菩 薩 反 此, 故 云 解 了 72 一 將 布 巾 比 喻 為 法 性 二 布 巾 能 變 為 馬, 則 須 要 有 魔 術 師 的 術 法 才 能 夠 變 現 三 所 幻 現 出 的 馬, 即 比 為 喻 依 他 起 法, 因 幻 現 出 的 馬 須 有 布 巾 與 魔 術 師 的 術 法 才 能 夠 變 現, 而 一 切 眾 生 亦 是 由 彼 此 之 因 緣 具 合 而 產 生 四 喻 依 他 無 性, 即 是 圓, 馬 生 即 馬 死 五 愚 小 謂 有, 此 即 指 凡 夫 看 見 世 間 之 一 切, 以 為 是 真 實 之 存 在, 而 菩 薩 知 這 一 切 是 依 緣 而 起, 彼 此 互 相 依 存 的 關 係 又 為 解 釋 這 幻 相, 澄 觀 之 華 嚴 經 疏 中 說 : 71 7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386 上 71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中 72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3 下 - 15 -

一 約 相 類 : 謂 解 一 無 實, 則 知 一 切 皆 然, 並 從 緣 故, 故 云 一 中 解 多 二 約 圓 融 復 有 三 義,( 一 ) 以 理 從 事 故 說 相 即, 如 馬 頭 之 巾, 不 異 足 巾, 故 說 頭 即 足, 故 一 即 多,( 二 ) 以 理 融 事, 一 多 相 即, 如 馬 頭 無 別 有, 即 以 巾 為 頭 ( 三 ) 約 緣 起 相 由 力, 則 法 界 同 一 幻 網, 令 一 多 相 即, 如 幻 師 術 力, 令 多 即 一 73 一 約 相 類 : 此 是 從 類 推 的 方 式 來 了 解, 從 了 解 一 法 無 實, 而 知 一 切 都 是 如 此 二 約 圓 融 : 此 是 從 緣 起 之 事 與 理 是 圓 融 角 度 來 說 ( 一 ) 以 理 從 事 : 以 緣 起 之 理 解 釋 事 項, 如 : 以 一 巾 結 馬, 此 時 頭 之 巾 不 異 足 巾, 說 頭 即 足 故 或 許 在 此 有 人 會 認 為, 這 是 魔 術 的 把 戲, 不 能 適 說 於 現 實 生 活 中, 若 以 車 站 中 等 車 的 情 況 來 說, 以 車 的 角 度 看, 只 是 一 車, 而 忽 略 了 許 多 人 在 車 上 的 角 度 所 以 筆 者 認 為 華 嚴 提 出 這 樣 的 說 法 無 非 要 將 吾 人 以 單 一 角 度 看 待 事 物 習 慣, 從 這 裡 得 到 開 展, 當 觀 察 一 事 物 時 同 時 深 刻 的 觀 察 其 背 後 後 種 種 錯 綜 複 雜 之 因 果 條 件 與 因 緣 所 以 華 嚴 以 此 一 即 多 的 角 度 來 說 明 緣 起 背 後 之 複 雜 關 係 ( 二 ) 以 理 融 事 : 以 緣 起 之 理 融 事, 如 : 布 巾 的 整 體 來 看, 是 無 法 分 別, 魔 術 師 將 它 變 為 馬 時, 此 時 即 可 以 說 頭 也 是 足, 足 也 是 頭, 因 為 它 的 整 體, 即 是 布 巾 ( 三 ) 約 緣 起 相 由 力 : 因 緣 起 之 關 係, 能 令 多 即 一, 一 即 多 如 : 魔 術 師 可 將 手 帕 變 成 馬 香 蕉 等 形 狀, 另 可 將 變 幻 出 馬 香 蕉 等 變 成 手 帕 由 解 一 切 無 實 到 理 事 無 礙 事 事 無 礙, 此 部 分 法 界 觀 門 有 詳 細 的 發 揮 ( 可 參 本 文 第 四 章 之 論 述 ) 菩 薩 知 一 切 是 緣 起, 所 以 能 多 中 解 一, 一 中 解 多, 又 於 一 切 之 差 別 中 了 解 其 無 差 別, 雖 然 知 無 差 別, 但 眾 生 還 無 法 體 悟, 所 以 還 是 在 執 著, 並 且 因 執 著 而 受 苦, 所 以, 菩 薩 因 大 悲 心 而 常 說 法, 如 經 文 : 菩 薩 雖 成 就 佛 國 土, 知 國 土 無 差 別 雖 知 一 切 法 遠 離 文 字, 不 可 言 說, 而 常 說 法, 辯 才 無 盡, 雖 不 取 著 化 眾 生 事, 而 不 捨 大 悲 74 菩 薩 雖 知 無 差 別, 但 仍 然 做 一 切 利 益 眾 生 之 事, 知 一 切 法 遠 離 文 字, 不 可 言 說, 但 仍 然 常 說 法 教 化 眾 生, 對 於 教 化 眾 生 之 事 雖 不 取 著, 但 仍 然 不 捨 大 悲, 這 即 是 菩 薩 為 救 度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所 發 誓 願 的 力 量 趨 使 73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4 上 74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下 - 16 -

5 如 焰 忍 此 菩 薩 摩 訶 薩 知 一 切 世 間 同 於 陽 焰, 譬 如 : 陽 焰 無 有 方 所 非 內 外, 但 隨 世 間 言 說 顯 示, 菩 薩 如 是 如 實 觀 察, 了 知 諸 法 現 證 一 切, 令 得 圓 滿 菩 薩 知 世 間 一 切 同 於 陽 焰, 並 且 從 觀 察 它 沒 有 固 定 的 住 處, 沒 有 內 沒 有 外 等 等, 只 是 隨 著 世 人 種 種 比 喻 而 顯 示, 菩 薩 如 實 觀 察 這 種 種 的 現 象, 而 了 知 諸 法 現 證 一 切, 令 得 圓 滿 又 如 大 智 度 論 中 說 : 炎 以 日 光 風 動 塵 故, 曠 野 中 見 如 野 馬, 無 智 人 初 見 謂 之 為 水 若 遠 聖 法 不 知 無 我, 不 知 諸 法 空, 於 陰 界 入 性 空 法 中, 生 人 相 男 相 女 相, 近 聖 法 則 知 諸 法 實 相, 是 時 虛 誑 種 種 妄 想 盡 除 的 光 線 由 於 經 過, 不 同 密 度 的 空 氣 層 而 產 生 折 射 或 反 射, 就 會 產 生 種 種 的 幻 象 而 即 以 此 比 喻 無 智 之 人, 執 著 世 間 之 一 切 為 實 有, 不 知 無 我, 不 知 諸 法 空 而 有 種 種 妄 想 顛 倒, 而 菩 薩 從 觀 察 陽 焰, 以 它 沒 有 固 定 的 住 處 等 等, 而 知 諸 法 實 相 6 如 夢 忍 知 一 切 世 間 如 夢, 譬 如 : 夢 非 世 間 非 離 世 間 而 有 示 現 菩 薩 摩 訶 薩 亦 復 如 是, 知 一 切 世 間 悉 同 於 夢, 無 有 變 異 故 如 夢 所 現 故, 如 夢 無 差 別 故, 如 夢 想 分 別 故, 如 夢 覺 時 故 77 76 75, 陽 光 將 世 間 之 一 切 比 喻 為 夢, 並 以 種 種 比 喻 來 破 斥 世 間 一 切 如 夢 不 實, 如 : 夢 非 存 於 世 間, 也 非 離 於 世 間, 也 不 是 存 於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等 等, 但 有 關 夢, 小 乘 與 大 乘 看 法 上 有 不 同, 如 :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中 說 : 譬 喻 者 說 夢, 非 實 有 法, 彼 以 何 故 作 如 是 說 如 人 夢 中 飲 食 飽 足, 諸 根 增 益 寤 已 飢 渴 以 是 事 故, 夢 非 實 有, 為 止 如 是 說 者 意, 亦 明 夢 是 實 有 法 故 而 作 此 論, 夢 名 何 法? 答 曰 : 眠 時 心 心 數 法, 隨 其 所 緣 寤 已 不 忘 向 他 人 說 我 夢 見 如 是 事, 是 名 為 夢 夢 體 性 是 何? 答 曰 : 體 性 是 意, 所 以 者 何? 以 意 力 故, 心 心 數 法 生, 復 有 說 者 : 夢 體 性 是 心 心 數 法 復 有 說 者 : 夢 體 性 是 五 陰 78 由 此 看 出, 對 夢 是 實 有 或 者 是 虛 無 在 看 法 上 是 有 不 同 之 處, 此 中 之 譬 喻 者 應 是 大 乘 學 說 者, 因 大 乘 經 典 多 以 此 比 喻 一 切 法 是 虛 妄 不 實 的, 本 經 之 立 場 亦 是 如 此 又 如 : 大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經 : 善 勇 猛! 如 人 夢 中 說 夢, 所 見 種 種 自 性 如 是 所 說 夢 境 自 性 都 無 所 有 何 以 故? 善 勇 猛! 夢 尚 非 有, 況 有 夢 境 自 性 可 說? 79 這 是 說 吾 人 尚 未 脫 離 三 界 就 是 算 還 在 做 夢, 夢 中 所 見 之 的 一 切 都 無 自 性, 但 又 在 夢 中 說 夢 菩 薩 知 這 世 間 如 夢, 如 夢 中 的 執 著, 如 夢 中 所 現 的 一 切 等 等, 而 菩 薩 是 如 何 覺 知 這 世 間 如 夢, 澄 觀 演 義 鈔 中 說 : 亦 有 人 夢, 知 是 夢 如 人 重 眠 忽 有 夢 75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下 至 233 上 76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104 上 77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上 78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八 冊, 頁 145 79 大 正 藏 第 七 冊, 頁 1084 中 - 17 -

生, 了 知 我 夢, 以 睡 重 故, 取 覺 不 能 喻 諸 菩 薩 從 初 發 心 即 知 三 界 皆 如 夢, 豈 非 是 覺 80, 澄 觀 以 雖 然 在 於 夢 中, 但 知 是 做 夢, 就 如 菩 薩 從 初 發 心 即 知 三 界 皆 如 夢, 這 即 是 覺 的 開 始 7 如 響 忍 知 一 切 音 聲 悉 同 於 響, 無 來 無 去 如 是 示 現, 佛 子 : 此 菩 薩 摩 訶 薩 觀 如 來 聲, 不 從 內 出 不 從 外 出 而 能 示 現 善 巧 名 句 成 就 演 說, 譬 如 谷 響 從 緣 所 起, 而 與 法 性 無 有 相 違, 令 諸 眾 生 隨 類 各 解, 而 得 修 學, 此 菩 薩 善 能 觀 察 一 切 眾 生, 以 廣 長 舌 相 而 為 演 說, 其 聲 無 礙 雖 知 聲 無 起 而 普 現 音 聲, 雖 知 無 所 說 而 廣 說 諸 法 81 聲 音 與 響 是 同 一 性 質, 都 無 法 捉 摸, 如 果 以 現 代 物 理 學 解 釋, 聲 音 的 產 生 是 由 於 物 體 振 動, 經 由 媒 介 空 氣 水 等 的 介 質 分 子 週 期 性 振 動, 將 能 量 傳 播 出 去, 此 稱 為 聲 波, 聲 波 可 由 聽 覺 器 官 接 收, 就 叫 聲 音 從 經 文 上 說 : 譬 如 谷 響, 從 緣 所 起, 而 與 法 性, 無 有 相 違 山 谷 發 出 響 聲, 是 有 一 物 體 之 振 動 ( 因 緣 ), 而 這 樣 的 現 象 與 法 性 是 無 相 違 的 而 菩 薩 聽 佛 說 法, 乃 至 觀 察 佛 的 音 聲, 知 其 空 性, 但 又 能 夠 以 各 種 善 巧 說 法, 令 眾 生 隨 類 各 得 解 如 如 來 隨 好 光 明 功 德 品 中 之 天 鼓 說 法 : 諸 天 子, 我 天 鼓 音 亦 復 如 是, 非 十 方 來, 但 以 三 昧 善 根 力 故, 般 若 波 羅 蜜 威 德 力 故, 出 生 如 是 清 淨 音 聲 82, 即 是 以 鼓 之 形 態 出 現 說 法 教 化 諸 天 子 諸 佛 菩 薩 以 各 種 方 式 來 說 法 教 化 眾 生 又 如 入 法 界 品 善 財 童 子 五 十 三 參 中 之 善 知 眾 藝 童 子 即 以 四 十 二 字 為 修 行 菩 薩 道 之 法 門, 如 其 說 : 如 是 字 門, 是 能 悟 入 法 空 邊 際, 除 如 是 字, 表 諸 法 空, 更 不 可 得, 何 以 故? 如 是 字 義 不 可 宣 說, 不 可 顯 示, 不 可 執 取 離 諸 相 故 在 四 十 二 字 門 中, 每 一 字 皆 代 表 甚 深 般 若, 透 過 這 些 字 的 幫 助 而 悟 入 諸 法 性 空, 但 其 字 義 亦 不 可 執 取, 因 為 若 執 取 即 是 著 相 所 以, 菩 薩 為 教 化 眾 生 仍 以 各 種 善 巧 方 便, 以 各 種 音 聲 說 法 8 如 影 忍 影 子 的 產 生, 是 因 為 光 源 遇 到 障 礙 物 無 法 透 過 時, 就 會 在 物 體 背 後 形 成 影 83 8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96 上 81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上 82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56 上 83 大 正 藏 第 十 九 冊, 頁 709 上 此 段 經 文 於 六 十 八 十 華 嚴 經 皆 無, 但 於 不 空 所 譯 之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四 十 二 字 觀 門 則 有 此 段 經 文, 另 澄 觀 之 演 義 鈔 頁 691 下 即 說 此 段 經 文 為, 興 善 ( 不 空 ) 別 譯, 並 將 經 文 列 出 由 於 筆 者 認 為 此 段 經 文 直 接 表 達 四 十 二 字 門, 其 背 後 所 要 表 達 之 法 性 空, 因 而 將 之 引 出, 並 特 此 說 明 - 18 -

子, 這 是 以 一 般 的 物 理 現 象 來 解 釋, 但 在 佛 教 是 如 何 形 容 這 種 現 象 以 及 比 喻 這 種 現 象, 在 華 嚴 經 中 說 : 譬 如 日 月, 男 子 女 人, 舍 宅 山 林 河 泉 等 物, 於 油 於 水 於 身 於 寶 於 明 鏡 等, 清 淨 物 中, 而 現 其 影 因 為 有 光, 所 以 吾 人 可 以 看 見 山 河 大 地 房 舍 等 等, 而 這 一 切 又 可 映 現 於 如 : 油 水 明 鏡 等 中, 又 如 大 智 度 論 中 說 : 影 但 可 見 而 不 可 捉, 諸 法 亦 如 是, 眼 晴 等 見 聞 覺 知 實 不 可 得 復 次 如 影 映 光 則 現, 不 映 則 無 上 來 說, 但 看 出 對 影 描 寫 的 非 常 貼 切, 又 影 與 水 油 的 關 係 是 如 何? 經 文 即 說 影 與 油 等 非 一 非 異, 非 離 非 合, 於 川 流 中 亦 不 漂 度, 於 池 井 內 亦 不 沈 沒, 雖 現 其 中, 無 所 染 著 86 84 85, 以 上 多 是 從 現 象 此 中 即 說 影 與 油 等 的 關 係, 是 非 一 非 異, 非 離 非 合 的, 為 論 證 此 說, 澄 觀 從 反 面 的 角 度, 以 此 影 與 彼 影 來 說, 如 其 說 : 江 中 之 月, 若 與 水 一, 不 可 在 河 若 與 水 異, 江 河 不 同, 應 有 兩 月 言 合 離, 約 影 對 水 等 者, 水 影 若 合, 水 流 月 應 流, 水 影 若 離, 去 水 應 有 影 在 87, 即 是 說, 如 果 映 在 江 中 的 月, 與 水 是 一, 則 不 合 世 俗 常 理, 因 為 天 上 的 月 是 不 可 能 在 江 河 中 的, 如 果 與 水 是 異, 則 江 與 河 不 同, 應 該 有 兩 個 月 再 從 合 與 離 的 角 度 說, 如 果 水 與 月 影 完 全 是 合, 那 水 流 動 時 月 應 該 也 跟 著 流 動 如 果 水 與 月 影 是 離, 則 除 去 水 時, 應 該 有 月 影 存 在 由 此 看 來 這 些 說 法 都 不 能 成 立, 月 與 水 各 有 其 性 相, 水 有 照 映 的 性 質, 為 能 照, 而 月 為 水 所 照, 吾 人 見 水 中 月 時, 乃 月 與 水 彼 此 相 交 徹, 月 與 水 皆 為 因 緣 所 生, 無 自 性, 所 以 能 彼 此 性 相 交 徹 菩 薩 雖 然 了 知 世 間 一 切 如 影, 但 救 度 眾 生 的 工 作 卻 不 曾 停 止, 同 時 更 以 善 巧 方 便, 使 其 通 達 無 礙, 如 經 云 : 菩 薩 摩 訶 薩 亦 復 如 是, 能 知 自 身 及 以 他 身, 一 切 皆 是 智 之 境 界, 不 作 二 解 如 種 子 中 無 有 根 芽 莖 節, 而 能 生 起 如 是 等 事, 菩 薩 摩 訶 薩 亦 復 如 是, 於 無 二 法 中 分 別 二 相, 善 巧 方 便, 通 達 無 礙 菩 薩 通 達 此 鏡 影 的 關 係, 而 能 知 自 身 及 以 他 身, 一 切 皆 是 智 之 境 界, 就 如 吾 人 見 植 物 的 種 子 時, 不 見 其 根 芽 莖 節, 但 在 因 緣 和 合 下, 即 能 生 出, 若 以 此 譬 喻 來 說, 菩 薩 是 已 開 出 莖 節 的 花, 吾 人 還 是 種 子, 但 其 根 本 ( 種 子 ) 是 不 二 的, 菩 薩 88 84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中 85 大 正 藏 第 二 十 五 冊, 頁 104 上 86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中 87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97 中 88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中 - 19 -

由 觀 察 一 切 眾 生 與 己 身 同 體, 而 生 起 拔 苦 與 樂 平 等 無 二 之 悲 心 9 如 化 忍 知 一 切 世 間, 皆 悉 如 化, 所 謂 一 切 眾 生 意 業 化, 覺 想 所 起 故 一 切 世 間 諸 行 化, 分 別 所 起 故 一 切 苦 樂 顛 倒 化, 妄 取 所 起 故 一 切 世 間 不 實 法 化, 言 說 所 現 故 一 切 煩 惱 分 別 化, 相 念 所 起 故 89 這 從 染 方 面 說, 並 且 可 歸 納 為 惑 業 苦, 菩 薩 知 世 間 一 切 都 如 化, 而 化 的 意 思 為 無 而 忽 有 90, 所 謂 一 切 眾 生 的 意 業 就 是 化, 由 想 ( 識 ) 而 起, 意 識 主 導 行 為, 同 時 也 分 別 一 切, 而 有 妄 取 產 生 苦 樂 顛 倒, 這 一 連 串 的 意 識 ( 惑 ) 行 為 ( 業 ) 而 讓 吾 人 感 到 苦 澄 觀 即 以 : 此 中 意 等, 從 緣 無 性, 如 化 不 實, 本 無 今 有, 如 化 相 現, 故 仁 王 經 云, 法 本 自 無, 因 緣 生 諸, 淨 化 二 義, 倣 此 可 悉 是 說 惑 業 苦 也 是 在 因 緣 條 件 具 足 下 而 產 生, 由 因 緣 所 生 的 一 切 亦 是 無 自 性, 所 以 無 實 可 言, 就 如 化 一 樣, 本 無 今 有, 所 以 仁 王 經 中 也 是 說 一 切 法 本 無 自 性, 在 因 緣 條 件 具 足 下 而 生 萬 象 雖 然 吾 人 於 惑 業 苦 中 流 轉 不 息, 但 惑 業 苦 本 身 亦 是 一 種 緣 起 的 現 象, 以 下 即 從 淨 方 面 來 說 : 復 有 清 淨 調 伏 化, 無 分 別 所 現 故, 於 三 世 不 轉 化, 無 生 平 等 故, 菩 薩 願 力 化, 廣 大 修 行 故, 故 來 大 悲 化, 方 便 示 現 故, 轉 法 輪 方 便 化, 智 慧 無 畏, 辯 才 所 說 故 92 91, 即 前 面 是 從 染 的 方 面 說, 此 是 從 淨 的 方 面 說, 但 原 理 卻 是 一 樣 的, 即 由 因 緣 具 合 下 所 生 的 一 切 現 相, 看 來 實 有, 但 卻 是 無 實, 因 為 只 要 是 因 緣 改 變 即 是 另 外 一 種 風 貌 了, 所 以 說 緣 生 無 實 而 清 淨 調 伏 亦 是 因 緣 具 合, 乃 由 無 分 別 所 現, 如 澄 觀 於 演 義 鈔 中 說 : 一 切 佛 法 依 慈 悲, 慈 悲 復 依 方 便 立, 方 便 依 智, 智 依 慧 方 便 即 後 得 智, 慈 悲 以 後 得 智 為 體, 後 得 智 中 與 樂 拔 苦 解 決 眾 生 痛 苦, 所 以 慈 即 是 慈 愛 眾 生 並 給 與 快 樂 ; 而 悲 即 是 同 感 其 苦, 並 拔 除 其 苦, 但 慈 悲 是 依 於 方 便 而 立, 菩 薩 雖 得 無 分 別 智, 但 化 導 眾 生 則 須 要 有 方 便, 而 此 方 便 即 指 後 得 智, 即 根 本 無 分 別 智 後 所 得 之 智 菩 薩 如 是 了 知 世 間 出 世 間 化, 現 證 知 廣 大 知 真 實 知, 非 虛 妄 見 所 能 傾 動, 隨 世 所 行 亦 不 失 壞 94 93, 一 切 的 佛 法 是 為 了 前 面 是 菩 薩 從 染 淨 方 面 來 說 世 間 一 切 如 化, 而 此 又 強 調 了 知 世 間 如 化, 甚 至 出 89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下 9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87 中 91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856 中 92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下 93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97 下 94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下 - 20 -

世 間 亦 如 化, 在 摩 訶 般 若 波 羅 蜜 經 卷 二 十 六 中 亦 說 : 世 尊 : 是 法 亦 是 化 不? 佛 告 : 須 菩 提 一 切 法 皆 是 化, 於 是 法 中 有 聲 聞 法 變 化, 有 辟 支 佛 法 變 化 以 是 因 緣 故 須 菩 提, 一 切 法 皆 是 變 化 乃 至 涅 槃 亦 皆 如 化 切 法 都 是 變 化, 甚 至 涅 槃 亦 是 如 此, 而 去 除 了 一 切 執 著 雖 如 此, 但 菩 薩 教 化 的 工 作 卻 不 停 止 的, 如 經 文 又 說 : 菩 薩 如 是 善 巧 方 便, 行 於 世 間 修 菩 薩 道 以 本 願 故, 不 捨 一 眾 生 界 了 法 如 化, 非 有 非 無 96 95 菩 薩 從 觀 察 這 一 菩 薩 雖 知 一 切 如 化, 但 亦 以 各 種 善 巧 方 便, 於 世 間 修 菩 薩 道, 以 往 昔 之 發 心 而 起 之 誓 願, 為 求 無 上 菩 提, 下 濟 一 切 眾 生, 雖 然 了 知 一 切 法 非 有 亦 非 無, 但 仍 然 教 化 眾 生 不 息 10 如 空 忍 此 菩 薩 摩 訶 薩, 了 一 切 法 界 猶 如 虛 空, 以 無 相 故 一 切 世 界 猶 如 虛 空, 以 無 起 故 一 切 法 猶 如 虛 空, 以 無 二 故 一 切 佛 身 猶 如 虛 空, 無 著 無 礙 故 菩 薩 如 是, 以 如 虛 空 方 便, 了 一 切 法 皆 無 所 有 97 菩 薩 了 知 一 切 萬 法 有 各 自 形 成 的 條 件, 並 彼 此 依 存, 而 形 成 宇 宙 萬 象, 此 稱 為 有 相, 但 其 仍 屬 於 緣 起 法 之 範 圍, 無 自 性 故 空, 所 以 非 實 有 若 不 執 著 此 有 相 的 境 界, 通 達 其 背 後 乃 為 緣 起 無 自 性 空 之 理, 則 可 入 於 無 相 境 界 又 菩 薩 了 知 一 切 法 如 虛 空, 以 無 二 故, 無 二 即 指 離 兩 邊, 對 一 切 現 象 應 無 分 別 從 以 上 來 看, 無 相 相 對 於 有 相, 無 起 相 對 於 有 起, 又 無 二 相 對 於 二, 菩 薩 了 知 一 切 從 緣 無 性, 而 從 相 對 的 範 疇 中 脫 離 出 來 就 如 澄 觀 華 嚴 經 疏 中 所 說 : 此 喻 性 相 俱 絶, 破 於 一 切 98 菩 薩 雖 然 了 知 一 切 法 都 無 所 有, 但 菩 薩 往 昔 所 發 之 誓 願, 仍 然 會 促 使 菩 薩 做 救 度 眾 生 的 工 作, 如 經 文 又 說 : 普 發 一 切 隨 類 之 音, 為 一 切 世 間, 轉 於 法 輪, 未 曾 失 時 菩 薩 由 於 大 悲 願 力 為 令 眾 生 離 諸 苦, 所 以 隨 各 種 眾 生 而 發 各 種 音 聲 說 法, 此 即 為 轉 法 輪, 未 曾 失 時 由 以 上 可 看 出,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透 過 音 聲 忍 順 忍 無 生 忍 如 幻 忍 等 十 個 忍, 來 闡 明 諸 法 無 生 之 理, 而 關 於 此 無 生 之 理, 澄 觀 以 法 從 緣 故, 各 無 有 生, 生 即 無 生, 滅 依 何 滅 若 理 無 生, 知 之 為 忍, 小 乘 亦 有, 故 非 等 覺 深 玄 之 99 95 大 正 藏 第 八 冊, 頁 415 下 96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3 下 97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4 上 98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五 冊, 頁 586 下 99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4 中 - 21 -

忍 100, 由 此 可 看 出, 澄 觀 對 於 此 十 忍 品 所 闡 揚 的 無 生 之 理, 是 不 能 等 同 於 小 乘, 而 其 差 別 為 何? 如 澄 觀 說 : 當 聲 聞 學 無 生, 便 云 一 切 諸 法 皆 悉 空 寂, 無 生 無 滅, 無 大 無 小, 無 漏 無 為, 如 是 思 惟, 便 於 嚴 土 利 他 不 生 喜 樂, 但 欲 趣 寂 故 成 聲 聞 乘 若 聞 無 生, 知 從 緣 生 故 無 生, 從 緣 滅 故 無 滅, 無 生 無 滅 因 緣 之 理, 如 是 學 者, 成 緣 覺 乘, 若 聞 無 生, 便 知 一 切 諸 法, 本 自 不 生 今 則 無 滅, 即 生 滅 而 無 生 滅 故, 不 礙 於 生 滅, 滅 惡 生 善, 悲 智 兼 濟, 成 菩 薩 乘, 同 學 一 無 生 而 成 三 乘 故 101, 由 此 可 看 出, 對 於 同 學 無 生 而 卻 有 三 乘 之 分 別, 而 此 十 忍 品 所 闡 揚 之 無 生, 可 從 無 生 忍 淨 之 整 理 得 知, 又 其 深 玄 可 從 如 幻 等 喻 之 整 理, 而 了 解 一 切 事 法, 乃 由 緣 起 性 空 之 理 所 成, 也 由 此 理 可 令 一 事 法 與 一 事 法 相 即 相 入, 混 融 無 礙, 華 嚴 宗 在 這 方 面 的 闡 揚 與 發 揮, 可 說 是 不 容 置 疑 的, 因 此 下 一 章 將 從 華 嚴 宗 祖 師 的 著 作 去 看 其 發 展 第 四 章 從 如 幻 法 門 到 法 界 觀 門 由 前 面 第 二 章 的 整 理, 可 得 知 佛 教 為 闡 揚 一 切 法 皆 由 因 緣 所 生, 無 有 自 性, 而 借 用 如 幻 如 夢 等 之 譬 喻, 使 人 易 了 解, 而 華 嚴 經 十 忍 品 的 經 文, 亦 是 透 過 前 三 忍 的 法 說 與 後 七 喻 如 幻 如 夢 等 之 譬 喻 加 以 闡 揚, 就 華 嚴 宗 的 祖 師 對 此 品 的 詮 釋, 亦 可 發 現 華 嚴 宗 祖 師 對 此 有 相 當 大 的 發 揮, 以 如 幻 喻 的 經 文 來 說 : 知 一 切 法 皆 悉 如 幻, 從 因 緣 起, 於 一 法 解 多 法, 於 多 法 中 解 一 法 102, 澄 觀 即 透 過 法 性 融 通 與 緣 起 相 由 等 來 說 明, 吾 人 所 見 之 一 切 幻 相, 乃 至 一 切 法, 皆 含 理 ( 緣 起 之 理 ) 與 事 ( 幻 相 ), 由 此 理 而 可 開 演 一 事 法 與 一 事 法 彼 此 之 間 的 關 係, 對 於 闡 明 緣 起 之 論 題 在 華 嚴 宗 也 有 很 多 著 作, 如 金 師 子 章 法 界 觀 門 華 嚴 義 門 百 海 妄 盡 還 源 觀 等 等, 而 其 中 又 以 法 界 觀 門 103 最 負 盛 名, 可 說 是 建 立 了 華 嚴 教 理 的 基 本 藍 圖, 而 其 註 釋 書 有 : 四 祖 澄 觀 的 華 嚴 法 界 玄 鏡 104 五 祖 宗 密 的 註 華 嚴 法 界 觀 門 105 本 文 將 以 法 界 觀 門 來 對 如 幻 法 門 作 進 一 步 的 發 揮 第 一 節 就 法 界 觀 門 論 如 幻 法 門 100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591 下 101 大 正 藏 第 三 十 六 冊, 頁 84 中 102 大 正 藏 第 十 冊, 頁 232 中 103 關 於 法 界 觀 門 的 作 者, 是 有 爭 議 的, 因 為 在 法 藏 的 發 菩 提 心 章 中 之 表 德 項, 有 一 部 分 內 容 是 相 同 的, 而 由 澄 觀 將 其 提 出 並 撰 華 嚴 法 界 玄 鏡 加 以 註 釋, 且 題 為 終 南 山 釋 法 順 俗 姓 杜 氏 之 著, 因 而, 有 人 懷 疑 不 是 杜 順 之 作 但 本 文 著 重 在 法 界 觀 門 對 緣 思 想 的 開 展, 故 對 法 界 觀 門 的 作 者 是 誰, 暫 不 加 以 討 論, 有 關 著 作 問 題, 可 參 閱 日 本 學 者 木 村 清 孝 法 界 觀 門 撰 者 考 ( 宗 教 研 究 一 九 五 頁 四 七 至 七 四 ), 另 日 本 學 者 結 城 令 聞 華 嚴 初 祖 杜 順 と 法 界 觀 門 の 著 者 との 問 題 ( 印 佛 研 一 八 之 一, 頁 三 二 至 三 八 ) 104 見 澄 觀 : 華 嚴 法 界 玄 鏡,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2 至 683 105 見 宗 密 註 華 嚴 法 界 觀 門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84 至 692-22 -

以 下 先 對 法 界 觀 門 做 一 敘 述, 法 界 觀 門 有 三 觀, 第 一 真 空 觀 第 二 理 事 無 礙 觀 第 三 周 遍 含 容 觀, 就 內 容 而 言, 三 觀 彼 此 之 間 有 其 次 第 性 脈 絡 的 關 聯, 且 每 一 觀 都 可 以 展 開 無 礙 的 法 界, 而 如 幻 法 門 也 是 如 此, 有 關 華 嚴 如 幻 法 門, 在 法 界 觀 門 中 可 得 到 進 一 步 的 開 展 一 真 空 觀 與 如 幻 法 門 法 界 觀 門 的 真 空 觀, 又 分 為 : 會 色 歸 空 觀 明 空 即 色 觀 空 色 無 礙 觀 泯 絶 無 寄 觀, 以 此 四 句 來 論 證 一 切 法 皆 空, 亦 即 一 切 法 如 幻 無 實 為 了 論 證 何 謂 真 空, 澄 觀 於 法 界 玄 鏡 各 別 以 標 釋 結 106 等 三 個 基 本 型 式 來 加 以 論 證, 在 會 色 歸 空 觀 與 明 空 即 色 觀 中, 則 以 前 三 以 法 揀 情, 第 四 正 顯 法 理, 揀 情 三 句, 標 名 則 同, 釋 義 則 異 所 揀 有 三, 一 揀 即 離, 二 107 揀 亂 意, 三 揀 形 顯 為 其 基 本 結 構 (1) 會 色 歸 空 觀 會 色 歸 空 觀 乃 為 闡 明 一 切 法 ( 色 ), 是 以 緣 起 性 空 為 其 基 礎 會 色 歸 空 觀 乃 第 一 門 至 第 四 門, 澄 觀 以 三 種 項 目 對 色 空 不 正 確 的 觀 念 做 一 揀 別, 先 將 所 揀 整 理 為 表 格, 如 下 : 會 色 歸 空 觀 揀 所 別 一 揀 即 離 二 揀 亂 意 三 揀 形 顯 第 一 句 明 空 不 離 色, 揀 離 色 謂 斷 滅 故 空 形 色 體 空 非 斷 空 第 二 句 明 空 不 即 色, 揀 太 即 謂 空 為 有 顯 色 無 體, 自 性 空 第 三 句 雙 明 不 即 不 離, 揀 即 離 取 色 外 空 空 無 形 顯 一 體 空 第 四 句 顯 其 正 理 說 真 空 也 色 空 不 二 俱 空 空 第 一 門 觀 曰 : 色 不 即 空, 以 即 空 故 何 以 故? 色 不 即 是 斷 空, 故 不 是 空, 以 色 舉 體 是 真 空 也 故 云 以 即 空 故, 良 由 即 是 真 空, 故 非 斷 空 也 是 故 言 : 由 是 108 空, 故 不 是 空 斷 滅 空 論 者, 主 張 色 法 本 來 有, 因 壞 滅 消 失, 所 以 是 空 澄 觀 以 如 穿 井, 除 土 106 標 : 標 題 釋 : 解 釋 本 門 中 所 闡 明 的 義 理 結 : 總 結 本 門 所 闡 明 的 義 理 107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上 其 因 會 色 歸 空 觀 明 空 即 空 觀 前 三 句 標 名 相 同, 但 所 闡 明 的 義 理 則 異, 第 四 門 則 正 顯 法 理 同 時 以 揀 即 離 揀 亂 意 揀 形 顯 為 其 揀 別 之 項 目, 其 中 揀 有 分 別 揀 擇 之 意, 目 的 在 分 別 義 理 的 不 同 而 所 謂 揀 即 離 : 主 要 為 揀 別 色 空 之 相 即 相 離 關 係 揀 亂 意 : 即 為 了 揀 別 對 於 色 空 關 係 的 不 正 確 看 法 再 者 揀 形 顯 : 即 是 說 色 法 中 有 所 謂 的 形 色 與 顯 色, 而 顯 色, 即 指 吾 人 所 見 之 青 黃 赤 白 雲 煙 塵 霧 等, 顯 然 可 見 之 色 形 色, 乃 指 長 短 方 圓 粗 細 高 下 等, 有 其 形 相 可 見 之 色 108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上 - 23 -

出 空, 要 須 滅 色 109 來 譬 喻 這 種 說 法, 以 鑿 井 時 須 將 土 挖 出, 此 時 井 中 的 空 間, 才 稱 為 空, 對 於 這 種 須 要 將 色 ( 土 ) 除 去, 才 可 稱 為 空 的 謬 見, 即 是 一 種 斷 滅 空 由 於 色 是 緣 起 之 色, 所 以 不 等 於 斷 滅 空 之 說, 正 確 的 看 法 則 是, 以 色 全 體 無 自 性, 才 可 說 色 即 是 空, 因 此 以 色 即 是 真 空 之 理, 來 顯 示 色 非 斷 空 之 說 以 色 似 有 如 幻, 所 以 不 即 斷 空, 但 如 幻 似 有 而 無 實, 所 以 說 色 是 空 無 自 性, 乃 至 一 切 法 也 都 是 如 幻 有, 所 有 一 切 皆 空 第 二 門 觀 曰 : 色 不 即 空, 以 即 空 故 何 以 故? 以 青 黃 之 相, 非 是 真 空 之 理, 故 云 不 即 空 然 青 黃 無 體, 莫 不 皆 空, 故 云 皆 空 良 以 青 黃 無 體 之 空, 非 即 青 黃, 故 云 不 即 空 也 110 以 為 青 黃 等 顏 色, 它 並 不 是 存 在 於 物 體 之 外, 而 是 與 物 體 本 身 相 即, 即 可 說 色 即 是 空, 此 即 是 凡 夫 所 以 為 的 聞 色 空 不 知 性 空, 便 執 色 相 以 為 真 空 聽 說 色 是 空, 而 不 知 色 乃 是 緣 起 性 空, 並 以 為 顯 現 於 色 ( 物 體 ) 外 的 顏 色 ( 相 ) 為 空 對 於 這 看 法, 即 如 印 度 部 派 中 的 薩 婆 多 部, 以 青 黃 赤 白 色 為 實 有 自 性 的 說 法, 澄 觀 即 以 非 離 相 有 性, 要 青 黃 無 體 為 真 空 耳 112 111, 以, 凡 夫 不 知 性 空 之 理, 執 著 色 相, 但 此 雖 不 執 色 相, 卻 以 為 青 黃 赤 白 色 為 實 有 自 性, 這 樣 的 看 法 也 是 錯 誤 的, 正 確 的 看 法 是 青 黃 也 是 緣 起 無 自 性 才 是 真 空 之 義 第 三 門 觀 曰 : 色 不 即 空, 以 即 空 故 何 以 故? 以 空 中 無 色, 故 不 即 空, 會 色 無 體, 故 是 即 空 良 由 會 色 歸 空, 空 中 必 無 有 色, 是 故 由 色 空, 故 色 非 空 也, 上 三 句 以 法 揀 情 訖 113 澄 觀 在 第 一 門 中, 談 到 兩 種 離 色 明 空 的 說 法 : 言 離 色 者, 空 在 色 外 色 外 復 二 : 一 對 色 明 空 如 牆 處 不 空, 牆 外 是 空, 此 第 三 句 揀 ; 二 滅 色 明 空 謂 如 穿 井, 除 土 出 空, 要 須 滅 色 由 這 段 話, 筆 者 獲 得 了 不 少 啟 發, 在 第 一 門 所 揀 別 的 是, 認 為 要 除 去 色 才 有 空, 就 如 要 將 井 中 的 土 去 除, 井 中 的 空 間 才 稱 為 空 的 謬 見 現 在 第 三 門 所 要 揀 別 的 是 114 109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中 110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中 111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下 112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下 113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下 114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中 - 24 -

對 色 明 空 的 想 法, 即 譬 如 我 們 說 牆 不 空, 但 牆 外 才 可 稱 為 空 的 說 法 - 25 -

正 確 的 看 法 應 該 是 以 空 中 無 色, 故 不 即 空, 澄 觀 對 此 釋 為 : 以 離 色 無 體, 故 空 不 離 色 ; 不 即 不 離, 方 為 真 空 即 是 說 色 法 性 空 無 體, 當 下 即 是 真 空 由 以 上 三 句 來 看, 有 人 可 能 會 以 為 第 一 句, 形 色 體 空, 非 斷 空 第 二 句, 顯 色 無 體 自 性 空 第 三 句, 空 無 形 顯 一 體 空 第 四 句, 色 空 不 二 俱 空 空 115, 對 於 如 此 只 以 形 色 表 示 第 一 句, 以 顯 色 來 表 示 第 二 句 等 等 的 說 法, 澄 觀 以 為 這 樣 的 說 法 並 不 恰 當, 並 解 釋 說 第 二 遍 言 青 黃 非 真 空 者, 顯 色 明 相, 相 顯 著 故, 又 形 色 是 假, 顯 色 是 實, 實 色 即 空, 例 假 形 色 即 空 矣, 是 知 三 句 皆 含 形 顯 二 皆 空 即 以 為 只 要 知 道 形 色 或 顯 色, 其 中 之 一 為 緣 起 無 自 性 故 空 的 道 理, 就 能 了 解 另 一 個 也 是 空 的 道 理 第 四 門 觀 曰 : 色 即 是 空, 何 以 故? 凡 是 色 法 必 不 異 真 空, 以 諸 色 法 必 無 性 故, 是 故 色 即 是 空 如 色 空 既 爾, 一 切 法 亦 然, 思 之 117 由 以 上 三 句 所 揀, 而 開 顯 此 第 四 句 色 即 是 空 的 道 理 以 色 法 是 緣 起 所 生 之 法, 為 幻 有 無 實, 而 緣 生 之 法 無 性, 所 以 說 色 即 是 空 既 非 滅 色 異 色, 不 即 不 離, 所 以 是 真 空 (2) 明 空 即 色 觀 明 空 即 色 觀, 闡 明 緣 起 性 空 之 理, 乃 由 一 切 法 ( 色 ) 呈 現 在 而 彰 顯 而 會 色 歸 空 觀 與 明 空 即 色 觀 有 何 差 別? 澄 觀 以 就 揀 情 中 翻 前, 色 空 義 則 大 同 116, 118 來 形 容 也 就 是 句 型 與 會 色 歸 空 觀 一 樣, 但 是 會 色 歸 空 觀 是 從 色 來 觀 察, 而 此 門 則 是 從 空 來 觀 察 反 省, 為 什 麼 要 相 反 回 去, 澄 觀 並 沒 有 特 別 說 明, 而 宗 密 則 說 : 一 一 反 上 以 成 中 道, 更 無 別 義 也 119 這 是 恐 怕 凡 夫 只 見 一 邊, 墮 於 空, 而 明 空 即 色 觀 則 從 反 方 向 來 說, 以 防 止 墮 於 空 見 明 空 即 色 觀 原 文 的 四 句 分 別 如 下 120 : 115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上 116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3 中 117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上 118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上 119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98 中 120 參 閱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中 至 675 上 - 26 -

明 空 即 色 觀 揀 所 別 一 揀 即 離 二 揀 亂 意 三 揀 形 顯 第 一 句 明 真 空 不 離 前 色 明 斷 空 非 是 實 色 明 非 斷 空 不 礙 形 顯 第 二 句 明 真 空 非 即 色 相 明 相 有 非 真 空, 揀 有 相 明 自 性 空 不 礙 顯 色 第 三 句 真 空 非 即 色 離 色 明 所 依 非 能 依, 揀 能 依 明 一 體 空 俱 不 礙 形 顯 第 四 句 顯 其 正 理 說 真 空 也 明 俱 空, 空 不 礙 空 色 第 五 門 觀 曰 : 空 不 即 色, 以 空 即 色 故, 何 以 故? 斷 空 不 即 是 色, 故 云 非 色 ; 真 空 必 不 異 色, 故 云 即 色 要 由 真 空 即 色, 故 令 斷 空 不 即 色 也 121 前 面 第 一 門 說 斷 滅 空 是 滅 色 之 空, 所 以 不 是 真 空, 此 滅 色 之 斷 空 也 絶 不 能 說 即 色, 那 什 麼 是 真 空? 觀 文 說 : 真 空 必 不 異 色, 因 為 真 空 是 不 離 開 色 來 說 的, 色 是 因 緣 色, 空 是 因 緣 空, 皆 無 自 性, 所 以 說 空 即 是 色 第 六 門 觀 曰 : 空 不 即 色, 以 空 即 色 故, 何 以 故? 以 空 理 非 青 黃, 故 云 空 不 即 色 然 非 青 黃 之 真 空, 必 不 異 青 黃 故 是 故 言 空 即 色 要 由 不 異 青 黃, 故 不 即 青 黃, 故 言 空 即 色, 不 即 色 也 122 真 理 之 理 不 等 於 青 黃 等 色 相, 所 以, 空 不 即 色 但 不 能 為 青 黃 所 依 的 空 ( 此 即 將 空 當 為 實 有 之 空 ), 也 不 能 說 是 真 空, 因 為 真 空 與 色 乃 是 不 能 離 開 的 關 係, 由 幻 色 顯 真 空, 由 真 空 成 幻 色 第 七 門 觀 曰 : 空 不 即 色, 以 空 即 色 故, 何 以 故? 空 是 所 依 非 能 依, 故 不 即 色 也, 必 與 能 依 作 所 依 故, 即 是 色 也 良 由 是 所 依 故 不 即 色, 是 所 依 故 即 是 色 是 故 言 : 由 不 即 色 故 即 是 色 也 上 三 句, 亦 以 法 揀 情 訖 123 此 門 從 能 依 所 依 的 角 度 解 釋 色 空 的 關 係, 以 空 為 一 切 法 的 所 依, 非 能 依, 因 為 只 有 能 依 的 角 色, 所 以 說, 空 不 即 色 又 空 為 色 所 依 時, 故 說 空 即 是 色 此 門 為 什 麼 沒 有 相 對 於 第 三 門 說, 而 從 能 所 的 角 度 來 說, 澄 觀 以 然 正 反 前 應 云 : 色 中 無 空, 故 今 不 云 爾 者, 空 中 無 色, 有 理 有 文, 色 中 無 空, 文 理 俱 絶, 121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中 122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中 123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中 - 27 -

以 空 中 無 色, 由 事 即 理, 理 絶 相 故, 色 必 有 空, 無 空 之 色 非 實 故, 故 不 反 上 即 是 說, 如 果 正 反 第 三 門, 應 該 說 色 中 無 空, 但 這 樣 的 說 法 是 錯 誤 的, 正 確 的 說 法 為 空 中 無 色 指 空 即 是 緣 起 無 自 性 空, 而 色 乃 是 緣 起 之 幻 有, 亦 是 無 自 性 的, 由 此 即 可 推 知 色 必 有 空, 而 無 空 之 色 非 實 ( 色 中 無 空 ), 所 以 不 相 對 於 第 三 門 說 第 八 門 觀 曰 : 空 即 是 色, 何 以 故? 凡 是 真 空 必 不 異 色, 以 是 法 無 我 理, 非 斷 滅 故 是 故 空 即 是 色, 如 空 色 既 爾, 一 切 法 皆 然, 思 之 此 門 闡 明 真 空 乃 是 因 緣 空, 即 無 自 性, 因 無 自 性 而 隨 緣 現 色, 所 以 空 不 異 色, 真 空 不 是 斷 滅 空, 因 斷 滅 空 是 定 性 空, 不 能 隨 緣 現 色, 所 以 不 可 說 空 即 是 色 此 門 就 明 色 即 空 觀 中 的 前 三 門, 第 五 六 七 門 中 所 得 的 結 論 而 直 顯 法 理, 真 空 非 斷 空 非 實 色, 所 以 真 空 全 體 必 不 異 幻 色 之 體, 所 以 得 知 空 即 是 色 (3) 色 空 無 礙 觀 此 門 主 要 闡 述 色 與 空 之 間 無 礙 的 關 係, 其 觀 文 曰 : 觀 曰 : 空 色 無 礙 觀 者, 謂 色 舉 體 不 異 空, 全 是 盡 色 之 空 故, 即 色 不 盡 而 空 現, 空 舉 體 不 異 色, 全 是 盡 空 之 色 故, 即 空 即 色 而 空 不 隱 也, 是 故 菩 薩 觀 色 無 不 見 空, 觀 空 莫 非 見 色, 無 障 無 礙, 為 一 味 法, 思 之 可 見 此 門 可 從 二 個 角 度 說 明, 色 空 無 礙 的 關 係 : 1. 色 不 礙 空 : 色 不 盡 而 空 現 者, 以 色 不 礙 空 故, 色 不 盡 也 2. 空 不 礙 色 : 空 即 色 而 空 不 隱 者, 以 空 不 礙 色 故, 空 即 色 也 從 緣 而 起, 自 性 空, 因 此 觀 空 不 壞 色, 見 空 即 見 色 (4) 泯 絶 無 寄 觀 125 127 126 124, 即 是 不 須 將 色 除 去, 才 可 顯 現 空, 因 為 此 色, 乃 為 因 緣 無 自 性 所 生 之 幻 色, 所 以 說, 色 不 礙 空 128 從 觀 察 諸 法 ( 色 ) 觀 曰 : 泯 絶 無 寄 觀 者, 謂 此 所 觀 真 空, 不 可 言 即 色 不 即 色, 亦 不 可 言 即 空 不 即 空 一 切 法 皆 不 可, 不 可 亦 不 可 此 語 亦 不 受, 迥 絶 無 寄, 非 言 所 及, 124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下 125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下 126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4 下 127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5 上 128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5 上 - 28 -

非 解 所 到, 是 謂 行 境, 何 以 故? 以 心 生 動 念, 即 乖 法 體, 失 正 念 故 此 門 將 前 面 三 觀 所 說 之 色 即 空 空 即 色 色 空 無 礙 之 觀 念, 一 一 加 以 泯 除, 因 為 前 面 的 九 門, 只 是 為 幫 助 吾 人 了 解 何 謂 真 空, 不 可 落 於 言 詮, 唯 證 相 應, 即 是 行 境 之 意 又 以 前 面 所 說 一 切 法 ( 幻 色 ) 為 因 緣 所 生, 對 於 此 生 亦 不 可 執 著, 以 為 有 一 生 的 存 在, 如 法 藏 所 說 : 因 緣 和 合, 幻 相 方 生, 由 從 緣 生, 必 無 自 性 論 云 因 不 自 生, 緣 生 故 生 緣 不 自 生, 因 生 故 生 今 由 緣 生, 方 得 名 生, 了 生 無 性, 乃 是 無 生, 然 生 與 無 生, 互 成 互 奪, 奪 則 無 生, 成 則 緣 生, 由 即 成 即 奪, 是 故 生 時 無 也, 如 是 了 者, 名 達 無 生 也 無 寄 顯 之 二 理 事 無 礙 觀 與 如 幻 法 門 130 129, 所 以 為 表 達 此 無 生, 故 以 泯 絶 理 事 無 礙 觀 主 要 闡 述 理 與 事 之 間 的 平 等 關 係, 也 彰 顯 理 與 事 各 自 的 特 色, 與 理 事 之 間 是 彼 此 相 遍 相 成 相 害 相 即 相 非 的, 理 事 之 間 亦 是 非 一 非 異 的, 因 此 舉 事 法 即 具 理 事, 非 於 事 外 求 理 或 理 外 求 事, 此 觀 主 要 分 成 五 對 十 門 中 來 論 述 理 事 之 關 係, 顯 示 理 事 平 等 無 礙 之 道 理 如 法 界 觀 門 中 說 : 但 理 事 鎔 融, 存 亡 逆 順, 通 有 十 門 此 觀 的 第 一, 二 門 為 相 遍 門 ( 融 ) 三 四 門 為 相 成 門 ( 順 ) 五 六 為 相 害 門 ( 逆 ) 七 八 門 相 即 門 ( 亡 ) 九 十 門 為 相 非 門 ( 存 ) 所 以 又 稱 為 五 對 十 門 以 下 試 對 各 門 作 一 詮 釋 1. 理 遍 於 事 門 謂 能 遍 之 理 性 無 分 限, 所 遍 之 事, 分 位 差 別 一 一 事 中 理 皆 全 遍, 非 是 分 遍 何 以 故? 以 彼 真 理 不 可 分 故, 是 故 一 一 纖 塵, 皆 攝 無 邊 真 理, 無 不 圓 足 132 因 緣 所 生 法 無 性 故, 因 此, 即 無 分 限 差 別, 而 緣 起 事 相 是 有 分 位 差 別, 因 為 事 相 是 隨 眾 生 不 同 的 因 緣 而 有 所 差 別 但 一 一 事 中 的 理 是 全 遍 的, 不 是 分 遍 為 什 麼 呢? 是 以 彼 真 理 不 可 分 故, 就 如 每 一 個 纖 塵, 也 都 含 攝 無 邊 真 理, 無 不 圓 足 2. 事 遍 於 理 門 能 遍 之 事, 是 有 分 限, 所 遍 之 理, 要 無 分 限 此 有 分 限 之 事, 於 無 分 限 之 理, 全 同 非 分 同 何 以 故? 以 事 無 體, 還 如 理 故, 是 故 一 塵 不 壞, 而 遍 法 131 129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5 上 130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27 中 至 下 131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6 上 132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6 中 - 29 -

界 也 如 一 塵, 一 切 法 亦 然 133 事 是 隨 順 眾 緣 而 有 分 別, 而 事 之 所 以 能 遍 的 理 由, 在 於 事 全 如 理, 因 為 事 本 身 即 含 理, 所 以 分 而 不 分, 就 如 理 一 樣 由 第 一 二 門 之 理 事 互 遍 關 係, 可 引 由 出 理 事 關 係 亦 是 非 一 非 異, 並 以 理 望 事 與 事 望 理 來 說 明 其 非 一 非 異 的 關 係 就 理 望 事 : ( 一 ) 真 理 與 事 非 異 故, 真 理 全 體 在 一 事 中 ( 二 ) 真 理 與 事 非 一 故, 真 理 體 性 恆 無 邊 際 ( 三 ) 以 非 一 即 非 異 故, 無 邊 理 性 全 在 一 塵 ( 四 ) 以 非 異 即 非 一 故, 一 塵 理 性 無 有 分 限 134 真 理 與 事 不 是 兩 個 不 同 的 東 西, 是 非 異 的 關 係, 也 就 一 事 中 即 含 真 理 的 全 體 理 與 事 也 是 非 一 的 關 係, 真 理 的 體 性 也 是 沒 邊 際 的 所 以 理 與 事 的 關 係 是 非 一 也 是 非 異 的, 這 樣 的 道 理 即 使 在 一 塵 中, 也 含 有 無 邊 的 理 性 以 這 樣 非 一 非 異 的 關 係, 可 得 出 一 塵 理 性 無 有 分 限 就 事 望 理 : ( 一 ) 事 法 與 理 非 異 故, 一 塵 全 匝 於 理 性 ( 二 ) 事 法 與 理 非 一 故, 不 壞 於 一 塵 ( 三 ) 以 非 一 即 非 異 故, 一 小 塵 匝 無 邊 真 理 ( 四 ) 以 非 異 即 非 一 故, 一 塵 匝 無 邊 理, 而 塵 不 大, 思 之! 由 事 法 與 理 非 異 的 關 係, 顯 示 事 法 攝 無 邊 理, 而 事 法 與 理 非 一 的 關 係, 則 顯 示 事 法 仍 然 是 事 法, 並 不 破 壞 理 的 存 在, 從 一 二 句 之 非 一 非 異 的 關 係 中, 可 進 一 步 了 解, 事 法 不 壞 自 身 而 能 全 攝 無 邊 理, 同 樣 由 非 異 即 非 一 的 關 係, 顯 示 事 法 雖 全 攝 無 邊 理 但 不 壞 此 事 法 3. 依 理 成 事 門 謂 事 無 別 體, 要 因 真 理 而 得 成 立 以 諸 緣 起, 皆 無 自 性 故 ; 由 無 性 理, 事 方 成 故 136 事 依 真 理 而 成 立, 而 此 真 理 即 是 諸 法 無 自 性 依 緣 而 起, 以 此 緣 起 無 自 性 的 真 理, 事 方 成 故 135 133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6 中 134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7 上 至 中 135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7 中 136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8 中 - 30 -

4. 事 能 顯 理 門 由 事 攬 理 故, 則 事 虛 而 理 實 ; 以 事 虛 故, 全 事 中 之 理 挺 然 露 現 137 由 於 事 的 相 是 虛 幻 不 實, 而 緣 起 性 空 的 真 理 是 存 在 於 事 中, 所 以 知 事 中 全 是 理, 但 是 緣 起 性 空 之 理 是 無 相, 必 由 事 相 而 呈 現 5. 以 理 奪 事 門 謂 事 既 攬 理, 遂 令 事 相 皆 盡, 唯 一 真 理, 平 等 顯 現 以 離 真 理 外, 無 片 事 可 得 故 138 事 既 然 是 由 理 成, 如 果 把 理 抽 出, 則 事 不 成 ( 無 片 事 可 得 故 ), 如 : 水 奪 波 則 是 張 顯 了 水, 而 波 隱, 即 可 說 水 存 以 壞 波 令 盡 6. 事 能 隱 理 門 謂 真 理 隨 緣 成 緒 事 法, 然 此 事 法, 即 違 於 理, 遂 令 事 顯, 理 不 顯 也 如 水 成 波, 動 顯 靜 隱 139 此 門 是 闡 明 事 能 隱 理, 而 前 面 第 四 門 事 能 顯 理, 這 二 門 之 不 同 是 從 事 與 理 是 隱 或 顯 的 角 度 來 看, 理 不 可 見, 因 事 而 顯, 眾 生 只 能 見 其 事 相, 不 見 其 理, 所 以 說 事 能 隱 理 如 : 水 成 波 相, 波 動 而 水 靜, 眾 生 只 見 波 動, 而 忽 略 了 水, 所 以 說 是 動 顯 靜 隱, 事 能 隱 理 也 是 這 樣 的 道 理 7. 真 理 即 事 門 謂 凡 是 真 理 必 非 事 外, 以 是 法 無 我 理 故 ; 事 必 依 理, 理 虛 無 體 故, 是 故 此 理 舉 體 皆 事, 方 為 真 理 140 真 理 非 於 事 外, 必 依 事 顯, 是 因 理 無 有 體 相 不 可 見, 必 依 事 而 顯 其 理, 所 以, 此 理 舉 體 皆 事, 方 為 真 理 8. 事 法 即 理 門 謂 緣 起 事 法, 必 無 自 性, 無 自 性 故, 舉 體 即 真 141 一 切 的 事 法, 都 是 緣 起 無 自 性, 因 無 自 性, 所 以 全 體 即 是 緣 起 無 自 性 之 真 理 137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8 下 138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8 下 139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8 下 140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9 上 141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9 上 - 31 -

9. 真 理 非 事 門 謂 即 事 之 理, 而 非 是 事, 以 真 妄 異 故, 實 非 虛 故, 所 依 非 能 依 故 142 此 門 與 第 十 門 為 雙 非 對, 理 性 是 真, 而 事 相 是 妄, 事 依 理 而 有, 所 以 事 是 能 依, 理 是 所 依 真 理 存 於 事 中, 但 不 等 於 就 是 事 10. 事 法 非 理 門 全 理 之 事, 事 恆 非 理, 相 性 異 故, 能 依 非 所 依 故, 是 故 舉 體 全 理, 而 事 相 宛 然 143 此 門 強 調 了, 事 是 相, 理 是 性, 相 與 性 有 別, 而 且 從 能 依 與 所 依 的 角 度 看, 事 為 能 依, 非 所 依, 因 此 說, 事 相 雖 然 全 體 是 理, 但 事 的 假 相, 卻 依 然 是 事 相 如 第 九 門 所 說, 顯 理 真 實 所 依 第 十 門 顯 事 法 是 妄 虛 能 依 以 上 十 門 的 闡 述 可 看 出 理 與 事 之 間 的 關 係, 實 為 同 一 緣 起, 由 五 對 十 門 中, 亦 可 看 出 華 嚴 對 緣 起 事 法 的 開 展, 是 將 一 緣 起 事 法 從 彼 此 相 遍 相 成 相 害 相 即 相 非 的 角 度 來 呈 顯, 亦 由 此 展 現 理 事 之 間 的 非 一 非 異 關 係, 也 由 於 非 一 非 異 的 關 係, 所 以 理 能 成 事 事 能 顯 理, 由 此 層 層 推 演 而 顯 示 理 事 圓 融 無 礙 的 關 係 三 同 遍 含 容 觀 與 如 幻 法 門 此 觀 乃 闡 述 一 事 法 與 一 事 法 之 間 的 關 係, 而 形 成 彼 此 間 的 相 互 遍 容 攝 入 由 理 事 無 礙 觀 可 了 解, 理 是 無 分 限 無 邊 際 的, 遍 攝 無 礙, 事 亦 如 理 一 樣, 所 以 能 諸 事 遍 攝 諸 事 彼 此 無 礙, 而 此 觀 也 是 分 成 十 門 來 論 述 說 明 一 事 法 與 一 事 法 之 間, 彼 此 相 遍 相 攝 的 道 理 1. 理 如 事 門 事 法 既 虛, 相 無 不 盡, 理 性 真 實, 體 無 不 現 是 則 事 無 別 事, 即 全 理 為 事 144 事 法 乃 由 因 緣 所 生, 故 無 自 性, 所 幻 現 出 的 相 狀 有 大 小 一 多 等 等, 而 真 理 遍 於 事 法, 隨 事 ( 現 象 ) 所 呈 現, 亦 如 現 象 具 有 限 性 差 別 性 大 小 一 多 等 等, 所 以 理 如 事 現, 事 如 理 遍, 觀 事 時 即 是 觀 理 142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9 中 143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79 中 144 大 正 藏 第 四 十 五 冊, 頁 680 中 - 32 -